上海品茶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2020中国智慧建筑技术发展白皮书(97页).pdf

编号:56415 PDF 97页 4.74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2020中国智慧建筑技术发展白皮书(97页).pdf

1、20202020 中国智慧建筑技术发展 白皮书 中国智慧建筑技术发展 白皮书 周小林 郑立荣 编著 复旦大学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 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26) 2020 年 8 月 周小林 郑立荣 编著 复旦大学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 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26) 2020 年 8 月 中国智慧建筑技术发展白皮书 前言 我们正处在互联网爆发期、物联网成长期、人工智能爆发前期,IT 技术正 加速与传统的城市建设行业融合,并正冲击着几乎所有传统行业,这是我们所处 时代的特征, 这一特征使得智能建筑行业迎来了挑战, 同时也是重要的

2、发展机遇。 推动智能建筑加速向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智慧建筑发展,智慧建筑将人、物、 建筑空间和环境互联,是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 发展理念的基本保障,是形成智慧高效、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环 境的必然要求。 智慧建筑作为智慧城市的一个基础节点, 其地位十分重要。 据相关资料显示, 我国智慧建筑市场正以每年 15%左右速度增长,预计 2022 年将达到万亿元,市 场潜力巨大,行业前景广阔。面对这一庞大的市场,如何将人工智能、大数据、 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融合应用到智慧建筑的建设中,最终实现绿色化建设、智慧化 运维,提升用户体验,需要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与此同时,我

3、国在智慧建筑领域的著作还不够丰富,无法满足广大科研工作 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 本白皮书作者来自智慧建筑领域理论研究和工程化实 现的一线团队, 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本书内容涉及: 智慧建筑背景与现状、 新兴技术赋能智慧建筑发展、 智慧建筑标准体系建设、 智慧建筑运维管理和服务、 经典应用范例分析等。本书可为我国制定相关技术标准提供参考,也可以作为智 能家居、智慧建筑、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等领域系统开发人员和相关专业工程师 的实用参考书。 本书由周小林副教授、郑立荣教授确定了全书的总体思路,编写了部分章节 内容并负责统稿。在本书写作期间,有机会同许多知名专家、学者一起工作并向 他们学习,在

4、此对他们表示诚挚感谢。特别是,赵济安教授、赵哲身教授、李岳 衡教授等与作者团队进行了多次有益的学术交流和讨论, 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和建议。借此机会,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智慧建筑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 很多问题还在不断地深入研究与探讨之 中,加之作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或谬误之处难免,恳请广大专业人员批评、指 正。联系邮箱为: 中国智慧建筑技术发展白皮书 参编团队及致谢 在本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同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在此向他们致 以最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指导单位:指导单位: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 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26) 参编单位参编单位:

5、(排名不分先后) 复旦大学、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智慧建筑专业委员会、 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 深圳标准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广东美的暖通 设备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昕诺飞(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江森自 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上实龙创智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建 盛裕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和欣致远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南大天域智能科 技有限公司、浙江源创建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易云达科技有限公司、广州 高衡力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微科易控智能系统有限公司、青岛海信智慧 家居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毕安信息安全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指导专家:指

6、导专家: 武涌赵济安赵哲身李岳衡张桂青马虹张永刚 参编人员参编人员: (排名不分先后) 周小林郑立荣谢跃文樊静静尚治宇李闻宇姚荣伟沈美根 詹义强安晋静肖潇张硕王益群李莉谢立罗勇军 阎杰费杰冯涛黄峰孙笑寒唐俊杰张振凯余涛 周建东徐华王凯秘松波尹志强凌健铭孙玥李想 麦荃昭杨夫星施慧斌孟斗南柴权洲孙建宗张宇轩 中国智慧建筑技术发展白皮书 本书编制工作还得到了深圳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林必毅,浙江新再灵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 方黎明,广州视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汪壮雄、彭晓明,鼎信信 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齐鹏飞等大力支持和帮助。 同时,本书末给出的参考文献,凝聚原作者的真知灼见,编著者从中汲取了 不少营养。

7、对编制给予指导与支持的所有领导、专家、学者及工作人员,再此一 并表示衷心感谢。 中国智慧建筑技术发展白皮书 目录 第一章 智慧建筑行业背景与现状.1 1.1 智慧建筑背景概述.1 1.2 智慧建筑国内外发展现状.15 1.3 智慧建筑技术架构.18 第二章 新兴技术赋能智慧建筑发展.21 2.1 人工智能技术.21 2.2 大数据技术.25 2.3 边缘计算技术.27 2.4 软件定义网络技术.29 2.5 区块链技术.33 2.6 物联网技术.37 2.7 先进通信技术.38 2.8 地理信息系统 GIS 技术.42 2.9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43 2.10 云计算技术.45 2.11

8、 智慧建筑信息安全技术.46 2.12 建筑信息模型 BIM 技术.48 2.13 先进物联网芯片技术.49 2.14 先进智能传感技术.51 2.15 集成管理技术.52 第三章 智慧建筑标准体系建设.54 3.1 智慧建筑标准体系建设目标及需求.54 3.2 智慧建筑标准体系框架.55 3.3 智慧建筑数据互联互通.68 第四章 智慧建筑运维、管理和服务.70 4.1 建筑运维发展概述.70 4.2 智慧建筑运维的特点与挑战.70 4.3 智慧建筑运维的技术体系.72 中国智慧建筑技术发展白皮书 4.4 智慧建筑运维总体框架.72 4.5 智慧建筑运维的相关标准.76 4.6 基于设施管理

9、 FM 的智慧建筑运维革命. 77 4.7 应急事件管理.79 第五章 经典应用案例.81 5.1 工程范例.81 5.2 产品范例.85 第六章 前景展望与总结.89 中国智慧建筑技术发展白皮书 图目录 图 1 智慧建筑特征.1 图 2 智慧建筑特征之自主学习与协作.2 图 3 智能建筑发展历程.5 图 4 智能建筑国内外发展情况.6 图 5 智慧建筑与智慧城市.14 图 6 智慧建筑发展历程.16 图 7 智慧建筑系统的技术架构模型之一.19 图 8 智慧建筑整体技术框架模型之一.19 图 9 阿里云边缘计算框架.20 图 10 新兴信息技术发展.21 图 11 人工智能.22 图 12

10、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建筑中的应用.23 图 13 边缘计算.27 图 14 边缘计算架构.28 图 15 软件定义网络与传统网络区别示意图.29 图 16 基于 SDN 的智慧建筑框架图.32 图 17 区块链结构.33 图 18 区块链的架构.34 图 19 区块链+智慧建筑.35 图 20 区块链+智慧建筑的体系架构.36 图 21 江森自控新亚太总部大楼.81 图 22 Metasys 楼宇控制系统. 82 图 23 系统场景图.83 图 24 系统架构图.84 图 25 边缘计算+AIoT 智慧建筑云平台.86 中国智慧建筑技术发展白皮书 表目录 表 1 总体标准.56 表 2 信息化应

11、用标准.57 表 3 智能化集成标准.59 表 4 信息设施标准.60 表 5 建筑设备管理标准.62 表 6 公共安全标准.64 表 7 机房工程标准.67 表 8 验收、运维和评价标准.68 中国智慧建筑技术发展白皮书 1 第一章第一章 智慧建筑行业背景与现状智慧建筑行业背景与现状 1.1 智慧建筑背景概述 1.1.1 智慧建筑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0314-2015 对建筑智慧化设计进行了如下定 义:以建筑物为平台,基于对各类智能化信息的综合应用,集架构、系统、应用、 管理及优化组合为一体,具有感知、传输、记忆、推理、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 能力,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互为协调

12、的整合体,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利 及可持续发展功能环境的建筑1。 欧盟委员会认为,智慧建筑是在物联网与泛在计算融合的背景下,以信息与 通信技术为驱动的建筑。具体而言,需利用传感器、执行器、微芯片和微型嵌入 系统等统一化设备进行本地信息采集、过滤和传输,再根据业务功能和服务在全 球范围内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和管理。 德国西门子 Siemens 公司认为,智慧建筑将是一个网络化、智能化、高灵敏 度和高适应性的“生命体”,能够在能源效率、舒适性、安全性之间达到最优的协 调2。具体而言,它能够满足未来的安全需求、提供灵活动态的操作系统、保 障能源效率、考虑人员的舒适度、应用统一标准的灵活化模块,并重视

13、系统间的 整合协作。 图图 1 1 智慧建筑特征智慧建筑特征 中国智慧建筑技术发展白皮书 2 美国 IBM 公司认为,更加智慧的建筑是在良好管理下集成化的物理和数字 基础架构,它们以可靠、经济、高效且可持续的方式提供最佳的居住服务。更智 慧的建筑物可帮助其所有者、运营商和设施经理提高资产的可靠度和性能,从而 降低能耗、优化空间使用方式并将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美国 Smart Buildings LLC 公司认为,智慧建筑是建筑、技术和能源系统的集 成,其中包含楼宇自动化、安全系统、电信、用户系统和设施管理系统等。智慧 建筑重视并反映着相关技术的融合与进步、 系统间的相互联系和集成系统

14、的功能 附加。智慧建筑提供建筑和空间的全部可操作信息,以便人员的管理2。 阿里巴巴公司智慧建筑白皮书认为,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智慧建筑 将成为一个具有感知和永远在线的“生命体”、一个拥有大脑的自进化智慧平台、 一个人机物深度融合的开放生态系统, 可以集成一切为人类服务的创新技术和产 品。智慧建筑是利用新组织生产方式的开放生态系统,能够实现群体智能,为用 户创造最大的价值。同时它作为全面感知、自适应、可进化的“生命体”,能够构 建人机物深度融合的开放、绿色和高效智慧建筑生态系统3。 总的来说,欧美国家定义提出较早,在重视技术创新与协作的同时,强调以 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国内起步略晚,但积极吸取

15、先进经验,定义紧贴国情,并 有合理的创新。 图图 2 2 智慧建筑特征之自主学习与协作智慧建筑特征之自主学习与协作 中国智慧建筑技术发展白皮书 3 1.1.2 智慧建筑功能特征 通过智慧建筑的定义可知, 智慧建筑并不仅仅是各种新兴技术在建筑物上的 简单堆砌和连接,而是以建筑、人与环境为对象,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 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使建筑物具备自我感知、自我判断、自我学习、 自我分析和自我决策的能力,从而为用户提供多样的、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 更贴切地适应并满足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建筑物安全、高效、便利及可持续 发展等功能的需求。智慧建筑应具有以下功能特征: 1. 全面感知与

16、开放共享 建筑物内所有智能设备和系统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远程共享, 使智慧建筑能全 面感知、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建筑物内外人、物、环境的各种信息,从而实现物 与物、人与物的连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4。智慧建 筑的应用系统之间是开放的、互联的,拥有完善的、融合的、一致的网络,数据 以统一的协议标准在共享平台上准确、高效传输,实现行业内外的数据信息实时 互联互通,共享智慧建筑和智慧城市所有公共信息资源。 2. 自主学习与独立决策 智慧建筑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其采集、存储的海量数据进 行汇总、拆分、分析与挖掘,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自我分析和独立决策, 不断挖掘有用信息

17、并做出响应,并根据反馈信息不断调整自身属性和功能,进而 达到自组织协同、自寻优进化。 3. 智慧化与个性化服务 用户体验永远都是智慧建筑的核心要素5。智慧建筑通过对体现用户行为 特征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掌握用户的生活行为模式,对用户的行为进行预估 和判断,进而通过控制系统自动化地调控建筑内各家居系统,为用户创造最适宜 的生活环境。智慧建筑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公共显示、三维模型等装置,形成 与用户的互动交流机制,从而提供个性化服务,精准满足用户需求。 4. 安全高效 智慧建筑通过对建筑及环境的全面深度感知, 对建筑结构安全性进行实时健 康监测,对运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和干预,确保建筑的使

18、用安全6。 通过建立技术更先进、管理更科学和综合集成度更高的控制系统,智慧建筑中更 中国智慧建筑技术发展白皮书 4 多原本需要用户亲自进行的行为将被自动化的机械和电器所取代, 这种积极主动 的校正行为将有助于系统维持最佳性能水平、提高运行安全,并促进用户的行为 模式更加简化、高效,生活更加舒适、便捷。 5. 绿色节能 智慧建筑在利用智能技术创造安全舒适的建筑空间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要实 现适应环境和保护生态的目标,让建筑物、人与环境三者融合发展、和谐共处。 智慧建筑是全生命周期的建筑,从规划设计、建造运维到最终拆除的各个阶段都 要考虑绿色化的理念6,利用智能、生态、低碳和节能技术最大程度地实现

19、建 筑物的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推进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6. 多样融合和持续发展 智慧建筑的各项功能来自于多学科、多技术的相互渗透,而多系统、多功能 的相互融合将为不断发展的智慧建筑带来前所未有的全新功能, 甚至实现建筑物 之间的交流。多个体、多群体智慧建筑的相互融通则有助于促进智慧城市功能的 实现。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智慧建筑的内涵和功能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7. 灵活的智慧工作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时代的发展使工作生活和私人生活渐渐重合,私人时间私人 地点工作以及在工作中给人更多的私人时间和空间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面对这样 的趋势,新的多人工作方式,新的设施和资源的共享模式已经成为急需解决

20、的问 题。得益于蓬勃发展的数字化、虚拟化技术以及本身高度的可编程性,智慧建筑 成为目前问题的最佳答案。高度协调、有机统一的整体环境,高度智能、数据互 联的处理中心,二者使得工作空间扩大化、生活化、私人化。工作空间不仅仅限 于办公室一处,可以扩大到智慧建筑的任何角落,甚至借助网络延展到家中,而 灵活的、具有协调能力的智慧建筑也使得工作空间具有家的温暖和舒适。 1.1.3 传统智能建筑发展史和存在的问题 智能建筑起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的美国, 第一座智能建筑都市办公大楼 (City Place Building) 是 1984 年 1 月进行改建的旧金融大厦7, 标志着世界上第 一座智

21、能化楼宇就此诞生。自此,智能建筑就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大力 提倡,许多国家和地区争相引进和建造了大量智能建筑。 中国智慧建筑技术发展白皮书 5 图图 3 3 智能建筑发展历程(来源:网络资料)智能建筑发展历程(来源:网络资料) 智能建筑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开始强调 对建筑中各个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完整的智能化系统(5A 系统)主要包括设备 自动化系统(BAS) 、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消防自 动化系统(FAS)和安防自动化系统(SAS) ,这些系统又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 技术、控制技术以及 4C 技术进行一体化的系统集成,利用

22、综合布线系统将以上 的自动化管理系统相连接汇总到一个综合的管理平台上, 形成智能建筑综合管理 系统8。 同时,由于不同形态的建筑对智能化系统的功能有着不同的需求,为了满足 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智能化系统,智能化的发展开始进入定制化发展 时代,为不同建筑类型用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越 来越高的要求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自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大致可分为初始、普 及和发展三个时期。 1. 起始阶段。智能建筑的面世起源于上世纪 80 年代初,这种新型的建筑模 式在国外一经出现就吸引了国内建筑行业和 IT 行业的目光。80 年代中

23、期,不甘 人后的先行者们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带领下,就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 研究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一味的闭门造车并不可行,为加快智能建筑方 面的研究进展,80 年代后期,怀着对先进技术的渴望,一批技术人员前往瑞士 中国智慧建筑技术发展白皮书 6 图图 4 4 智能建筑国内外发展情况(来源:网络资料)智能建筑国内外发展情况(来源:网络资料) 能得公司进行学习。同时,我国建设部编制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1992)也对智能建筑方面的发展给予肯定。楼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 在建筑法规中的出现,也标志着我国智能建筑理念萌芽的诞生。1986 年,北京 市建筑设计院设计的北京发展

24、大厦开始建造,历时三年,这座位于北京东三环路 上的 20 层建筑竣工并投入使用。这也是我国第一栋有明确的设计定位的智能建 筑。 这一时期的智能建筑技术均来自国外,系统的功能也较为单一。大部分系统 为各个小区域、设备的监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卫星和天线系统等。系统之 间只存在简单的联动,只有简单的通讯功能和计算机应用,不存在集成,也几乎 没有什么智能化。此时智能建筑的普及度也相当低下,只存在于涉外酒店等高档 公共建筑或者特别的工业建筑上,国家智能建筑领域如婴儿学步。 2. 普及阶段。我国智能建筑迎来大幅度进展是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伴随 着房地产开发热浪,随着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进行

25、,我国城市的智能建 筑也如雨后春笋般浮现,其中上海金茂大厦(88F) 、深圳地王大厦(81F) 、广州 中信大厦(80F) 、南京金鹰国际商城(58F)尤为突出9。此时的智能建筑大多 为高层建筑,智能化程度已经较高。至 2001 年底,我国已建成的智能建筑不少 于 2300 座。智能建筑领域随着市场的需求和时代的浪潮蓬勃发展,智能建筑不 仅在数量上大幅度增长, 在质量上建筑的智能化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横向上看, 原本简单的几个弱电子系统增加为十几个子系统;纵向上看,建筑中的各个系统 中国智慧建筑技术发展白皮书 7 开始进行初步的集成并广泛应用了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的优点在于,为 语音和

26、数据的传输提供了开放的平台, 使得后续建筑功能可以在此基础上与信息 技术进行无缝融合,推动了智能建筑的发展和普及。 智能建筑、智能小区的大规模出现,引发了新一轮的智能建筑热潮,引起全 国各界的广泛关注。智能建筑领域的兴起,使得智能建筑的市场规模,影响力不 断扩大,这也就促使政府部门进行更进一步的管理和指导。同时日益增大的智能 建筑市场也需要规定标准的制约,才能走上规范化的道路。1995 年 7 月,上海 地区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DBJ-47-95)由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颁布。次 年 1 月,首届智能建筑研讨会也在上海召开,推动了智能建筑的发展以及上海、 北京、江苏、四川地区智能建筑专业

27、委员会及学术研究机构的建立。2 月,协助 国家有关部门协调、指导、管理智能建筑的建设部科技委智能建筑技术开发推广 中心成立,同时智能建筑技术专家组组建,智能建筑技术与技术政策也在国家经 贸委制定的国家“九五”重大技术项目指南和技术部中国建筑技术政策 上出现。1997 年 10 月,建设部发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 , 通过对智能建筑设计以及系统集成资格的限定,加强智能建筑的管理工作,保证 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建设质量。同期, 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 (DB32/181-1998) 、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规范 (DB32/365-1999) 、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

28、检测 (DB32/365-1999)及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评估标 准 (DB32/T367-1999)也在江苏省建委的组织下发布。2000 年,智能建筑国家 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 GBT50314-2000)由建设部发布, 建筑与建筑群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1-2000)以及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 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T50312-2000)由信息产业部发布。同时,为加强对火 灾报警系统和安防系统的管理,公安部也进行了相关举措。2018 年 9 月 26 日, 由全国智标委归口管理并组织编制的建筑自动化及控制系统 数据通信协议 的智能建筑楼宇控制系统国家标准成功通过

29、审查。 国家出台的规范使中国智能建 筑设计无章可循、无标准可依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变,发展中的智慧建筑产业在规 范下得以健康有序的发展,为后续的腾飞奠定了基础,智能建筑领域由蹒跚学步 的幼儿转变为树立了正确信念和三观的少年。 3. 发展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智能建筑以计算 中国智慧建筑技术发展白皮书 8 机网络为核心,实现了系统化、集成化与智能化管理,服务于建筑但性质不同的 系统实现了统一管理10。在这期间,我国智能建筑相关标准规范不断完善,智 能建筑的工程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地域范围也由一线城市逐渐向二三线城市推 广。智能建筑工程已经普及到了各种类型建筑并延伸到了城市建设及相

30、关行业, 目前各地在建的智能建筑大厦已转向大型公共建筑,如会展中心、图书馆、体育 场馆、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等,并正在发展智能建筑群和智能住宅社区。北京 2008 奥运会场馆、上海 2010 世博会园区等标志性建筑的落成,代表我国智慧建 筑的不断发展。 我国智能建筑的标准体系、技术体系及工程体系的成熟和完善,一桩桩、一 步步,都记录在 30 多年智能建筑领域不断发展的点点滴滴中。也正是这一点一 滴的积累,使得智慧建筑领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起初简陋、死板的监控 程序,转变为大型公共建筑、商务办公建筑、高档居住建筑必备的智能化系统, 使得建筑的品质和价值,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安全性、便捷性、节能

31、性、舒适度、 效率都大大提高。 中国的智能建筑市场的总投资正以每年 20%-30%的令相关统计 机构惊叹的速度稳定增长。中国智能建筑工程量占世界总量的 50%,相当于世界 其他国家地区的总和。2016 年,我国的新建成建筑中智能建筑比例约为 35%, 而预计到 2022 年,这个数字将达到 57%左右,我国智能建筑普及的时代已经临 近了。 早期受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的制约, 我国智能建筑相关产品和系统基本为进 口品牌。但随着多年来我国的政策扶持、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我国智能建筑 领域陆续涌现出一大批国产的优秀产品和企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智能建筑系 统集成商已超过 5000 多家,其市场规模现

32、已达到每年 4000 亿-5000 亿的水平 11。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加强,智能化子系统的研发制造技术逐步完 备。 尤其公共安全系统中的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由于受到我国安全相关 强制性标准的影响,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国内相关企业的技术已达到 先进水平。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扩大,日益更新与成熟的信息智能化技术也在 不断拓展和提升包括研发制造,工程建设(咨询、设计、施工、系统集成、监理、 检验验收等) ,运行维护和外延工程项目等建筑市场新兴领域的技术水平和经济 效益。 中国智慧建筑技术发展白皮书 9 虽然现在我国的智能建筑已走过了初始和普及阶段,正处在蓬勃发展时期。 但目前的

33、智能建筑领域还存在如下问题需要突破: 1. 智能化系统运行效果不佳。 以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为例, 在 1998 年和 2013 年, 据北京工业大学和清华同方的全国公共建筑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使用现状调查 结果显示,系统的正常使用率在 20%左右,真正用的好的系统仅仅在 5%左右近 期对从事智能建筑领域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的调研也揭示了类似的问题,约 15.3% 的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处于基本瘫痪状态,81.4%的智能化系统能实现部分监测 显示功能,仅 3.4%的智能建筑运行达到理想效果。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 下几方面原因: (1)建设导向方面存在问题。虽然国家出台过相关标准和政策, 也对单位的资格进

34、行详细审查,但很多设计单位、投资商和系统集成商对智能建 筑的设计内涵的理解依然有问题, 或者说处于利益等方面的影响故意不去思考智 能建筑的真正内涵而进行片面的、虚假的宣传和夸大,以获取更高的收益。一些 投资商不了解智能建筑的发展状况、实际应用情况,完全依据自己的想象、甚至 是科幻电影小说的桥段提出不符合建筑本身功能和规模的智能化要求, 过高的期 望,往往进行超常的投入而不自知。不从建筑的需求考虑使用设备,只顾追寻最 最、最新,导致产生与价值完全不符的情况,智能化系统等同虚设。 (2)设计方 面先天不足。我国智能建筑领域的发展速度很快,市场规模又相当庞大,而专业 能力水平过硬的从业者数量增长反而

35、没有那么迅速, 这就导致很多设计者在还没 有具备全面的能力的时候就开展了设计工作。 缺乏经验的设计者的注意力往往集 中在智能化系统上,而忽略了建筑平台情况,使得建筑结构被智能化系统的规划 限制住,从而产生建筑空间情况、布线情况、网络情况等出现问题,造成施工、 安装、调试的不便。这既提高了建筑的建设成本,又不利于后期的运维工作。在 信息技术飞快发展的今天,成熟的、高水平的设计者的目光不能只停留在智能化 系统一方面,而应进行综合的、全局的考虑,熟悉系统化设计方法以及集成,这 样才能设计出完善的、合乎标准的智能建筑。 (3)施工、调适、运行、维护等环 节精细度不够。一方面,受到当前大环境的影响,建筑

36、的交付周期较短,纵使有 精细化的设计,但后期的施工、调适等环节受工期和人员素质水平的制约,使系 统部分功能与设计不一致甚至缺失,导致系统在运行时达不到预期目标。另一方 面, “重建轻管”的思想严重,智能化系统建成后,对日常管理和持续维护重视 中国智慧建筑技术发展白皮书 10 不够12,加之大多数实际承担运管维护任务的人员缺乏专业素养,不理解系统 的操作界面和操作管理, 更不会对系统定期进行调适和保养, 一旦系统出现故障, 无法及时通过维修解决问题。 2. 智能建筑的设备、系统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一方面,智能产品具有垄断 性和不兼容性。由于不同公司的产品不能实现所有零部件的互换,系统之间也难 以紧

37、密连接,如果在一座智能建筑中使用了不同公司的产品,后期会出现各种问 题。一旦使用一家公司的产品、系统,则该建筑的技术就具有了垄断性,在后续 维修过程中也须用其配件,使其保证产品的完整一体化,一旦不能保证全部使用 配套产品,设备和系统间的信息互联也将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虽然智能化各子 系统技术逐渐趋于成熟,但系统集成尚待完善。在实际工程中各子系统一般采取 垂直建设方式,由不同的厂商采取相对独立的技术路线、系统设备和控制软件, 使软硬件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以及系统运行与实际管理之间相互分割,数据孤 岛现象特别严重,导致各系统之间难以实现统一的调度和管控。 3. 智能建筑系统应用缺乏有效安全管控。智

38、能建筑在运行中面临着多重安 全威胁。消防自动化系统(FAS)和安防自动化系统(SAS)作为智能化系统的重 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障建筑物公共安全的重要作用,一旦系统出现故障不能正 常运行,将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虽然国家标准里已对智能建筑的安全性应急系 统做出了强制性规定, 但对于如何保证智能化系统长期正常运行并发挥其应有的 公共安全监测预警功能,目前仍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除了智能建筑本身的传统 安全问题外,智能建筑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近年来也越发引起各方重视。由于智 能化系统在运行中需要采集大量使用者的数据,如何有效保护个人隐私数据,防 止数据泄露目前仍是一项挑战。 尤其是许多智能建筑的环境能耗监

39、测系统及安防 消防监测与控制系统均采用国外产品, 在运行中产生的大量监测数据会被上载到 产品厂家的数据库服务器中,这将会对国家安全产生重大的安全隐患。 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缺乏顶层设计。智能化、信息化设计涉及多个专业,知识面广。设计过 程中,一般由电气专业设计基础的弱电图纸,图纸简单,缺乏深度,只对系统的 某方面提出设计规划,但对整体的设计缺乏帮助,缺少整合的,具有大局意识的 顶层规划。 智能建筑目前由几十个子系统组成, 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 共同合作。 中国智慧建筑技术发展白皮书 11 但在设计过程中通常将子系统分别交给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分别进行设计和建 设管理,导致智

40、能化系统各自为战,关联性不多,无法有机结合形成统一的多功 能的整体,数据孤岛现象严重。 2. 国产应用产品缺乏核心技术。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我国虽然已有大量 企业可以生产智能建筑应用产品,但大多数企业还是仅限于相关硬件的销售上, 在控制系统的整体研发上就和国际品牌存在相当差距,核心产品国产化率低,且 性能也偏低, 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 无法完整实现设计功能, 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3. 绿色节能还处于薄弱环节。根据 2015 年霍尼韦尔对我国超 1000 栋智能 建筑的调研发现,绿色与节能领域的整体得分明显较低。由于我国之前对于绿色 建筑并无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导致节能技术在智能建筑上的实际运用并

41、不理想。 出于成本因素考虑,一些开发商常常会在建设时用普通材料代替节能环保材料, 或者不采用节能新技术,最终增加了建筑物的能耗。此外,不少智能建筑由于在 建造时未采用更加节能的运行系统,导致后期再管理和维护过程中成本过高,最 后系统逐渐失效,无法进行管理和维护13。 4. “重硬轻软” ,对运维服务重视不足。智能化系统运维服务在国外是一个 很大的概念,也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容量。服务业务也是不少外资重要的营收来源 14。而就大的市场环境来说,国内智能建筑主流市场还是在新建的项目中,系 统集成和产品供应商集中精力关注当前和未来的工程市场, 对已完成工程项目的 运行情况不甚重视,对人员的专业培训并不到

42、位;接管智能化系统运营的物业公 司又缺乏智能化系统的管理知识和人才,难以保障系统长期正常运行。对后期维 护管理问题的普遍忽视严重影响了我国大量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的实际使用 效果和寿命。 5. 相关领域标准待完善。飞速发展的智能建筑领域和市场固然可喜,但是 过快的发展速度也会带来隐患:智能建筑标准体系的建设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速 度,管理体系无法实现建筑类型的全覆盖;同时,智能建筑领域的快速发展导致 设计专业的增多,对跨专业设计,相关标准还不够完善。 6. 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仍需加强。随着建筑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智能建筑 涉及到的专业、知识面的扩展,技术水平的深入,智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专业技 能水平

43、和综合素质受到极大考验,单一专业的能力素养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多学 中国智慧建筑技术发展白皮书 12 科融合的综合素养才是关键所在。高水平、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智能建筑设计 师和专业工程师数量稀少,而缺乏了合格的优秀的设计师、工程师的指点,设计 方案往往根据建设商要求进行分离的、死板的设计,在整体性和可持续角度往往 存在问题,智能建筑的质量普遍偏低。不止在高端领域,即使是简单的施工人员 和管理者,也需要相关的、多方面的培训,才能高质量的完成智能建筑的建设工 作,保证智能建筑符合设计标准,具备可持续发展力。 因此,虽然我国智能建筑的市场规模巨大,发展迅速,但在推广的过程中, 仍有许多关键点需要突破

44、,不仅是对技术的要求,还有相关方面的协调配合,以 及最重要的是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新技术 逐步得以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及新系统不断出现,智能化系统的产品技术及设 备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系统的通讯模式、产品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共享 化的技术含量更高,人们对建筑信息安全、建筑能源利用和能耗监测以及建筑环 境舒适度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建筑的进一步转型升级,为智 慧建筑的实现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从智能建筑到智慧建筑,体现了我国近十 年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发展。 1.1.4 智慧建筑之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智慧建筑的核心,

45、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智能化技术的综合应用,打 造有温度的人性化建筑,是智慧建筑的重要目标;用户需求、区域文化及社区、 城市的兼容性是智慧建筑重要考虑因素。主要表现在自适应性、环境舒适性、高 效信息网络、完善的安保措施与安全设计、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高效的能源的使 用率、满足需求的配套运营与高品质的物业服务。以智慧建筑为平台,打造社区 基础,逐渐形成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立体化生态社区,智慧建筑充分考虑社区 与城市兼容,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的使用体验。 例如青岛中德生态园被动房技术中心以可持续、 低碳、 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 体现 “以人为本” 地保护自然环境, 兼顾环保和舒适, 通过综合运用传感器技术

46、、 智能楼宇管理系统和建筑信息模型(BIM) ,证明了可以在享受室内舒适环境的 同时实现近零能耗。这栋建筑每年节约能源消耗 130 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省 能源费用约 50 万元人民币,并且每年降低碳排放 664 吨15。 中国智慧建筑技术发展白皮书 13 智慧建筑是各类新技术与高品质服务在建筑中的结合, 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 向,人是其主要服务对象,符合当代人们在身体与心理上的需求,顺应时代发展 潮流,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人性化、有温度的建筑环境。 1.1.5 智慧建筑之健康环保 在上个世纪,“居住与健康”的概念在国外被提出,我国自 2001 年发布健 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起,不断出台相关规章和

47、评定规范促进了健康建筑体系的 推行与完善。 2016 年发布的中国建筑学会标准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从生理、心理和社 会三方面出发,将健康建筑标准具体划为空气、水、舒适、健身、人文、服务六 方面16。健康建筑作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基本立足点保障了居民身心健康,生 活舒适。也因此健康建筑必将是未来建筑的重要特征。在“智慧”时代下,相关技 术将会全面提高建筑的健康水平,如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监测、设施管理和基于人 工智能的安全控制将实时把控各项健康指标,机器人在健身、人文、服务等领域 的应用也将日趋成熟与智慧。 1.1.6 智慧建筑与绿色建筑 在我国,环保理念与建筑的联系始终是密切的。自 1992 年联合国

48、环境与发 展大会以来, 我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绿色建筑的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 落足点,并先后颁布了相关的引领性纲要、导则和法规。推动了绿色建筑从无到 有、从点到面的多维发展。 绿色建筑的内涵是节能、 节地、 节水、 节材和环保, 即旨在节能与环保的 “四 节一环保” 。具体而言,绿色建筑要求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做到资源节约最大化、 环境保护最优化和污染产生最小化。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同 时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践行。然而,当前我国绿色建筑设计标识 超过九成,而运行标识却不足总标识十分之一。这充分说明大多数绿色建筑运行 维护与设计要求不符,无法满足“四节一环保”的要

49、求。这与建筑业目前普遍轻 视建筑的运行维护的状况不无关系。同时在运营机制与经济效益的制约下,技术 与实际建设与维护的需求的不匹配也制约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智慧建筑的“可持续”属性与绿色建筑的“四节一环保”的目标是基本一致 中国智慧建筑技术发展白皮书 14 的,都是为了建筑符合环保、低碳、节能的要求,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践于建 筑的全寿命周期之中。 而智慧建筑相较于绿色建筑, 将有着更加强大的技术支撑, 如利用人工智能的节能、智能控制能够使建筑保持最优运行状态,基于物联网的 能源控制可有效节约宝贵的能源等等。 智慧建筑将继承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以健康建筑的六 项标准为准则,

50、利用最适合的技术手段提高建筑的健康环保水平与维度。未来的 智慧建筑只有做到“绿色”、“健康”与“智慧”和谐统一,才能最终实现经济社会、 自然环境与居住健康的协调与平衡。 1.1.7 智慧建筑与智慧城市关系 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是现代智慧城市发展的新理念。 融 合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城市,管理运营能力将显著提高,进一步促进社会经 济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水平。智慧城市理念一经问世就吸引了全世界 的目光,世界主要国家和多个城市都进行了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划。智慧城市以现 代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为基础,整合网络通信基础设施、海量的数据资源、多领 域业务流程,是现代化城市与现代化信息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中国建筑节能协会:2020中国智慧建筑技术发展白皮书(97页).pdf)为本站 (X-iao)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客服
商务合作
小程序
服务号
会员动态
会员动态 会员动态:

186**78...  升级为至尊VIP  159**03...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38**38...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85**52... 升级为至尊VIP

138**43...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禾**...   升级为至尊VIP

 微**... 升级为至尊VIP  191**94... 升级为至尊VIP 

 施**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89**48... 升级为高级VIP 微**...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微**...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35**02...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魏康**e...  升级为至尊VIP 魏康**e...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82**45...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zho**ia...  升级为高级VIP

 137**69... 升级为高级VIP   137**75... 升级为高级VIP 

微**...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35**90...  升级为高级VIP 134**66...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36**56... 升级为至尊VIP 

185**33...  升级为标准VIP 微**...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89**71...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73**29...  升级为标准VIP

 158**00... 升级为高级VIP  176**24... 升级为高级VIP

 187**39... 升级为标准VIP  138**22... 升级为高级VIP

182**56... 升级为高级VIP  186**61... 升级为高级VIP 

 159**08... 升级为标准VIP  158**66...  升级为至尊VIP

 微**...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58**25... 升级为标准VIP  189**63... 升级为标准VIP

183**73...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86**27... 升级为高级VIP 186**09...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39**98...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陈金 升级为至尊VIP

150**20...  升级为标准VIP  183**91... 升级为标准VIP 

 152**40...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微**...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juo**wa...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80**26...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59**82...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86**18... 升级为标准VIP    A**y 升级为标准VIP

夏木  升级为至尊VIP 138**18...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微**...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36**55... 升级为高级VIP  小晨**3  升级为高级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