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用时:30ms

服务行业报告-PDF版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消费行业 > 服务行业
  • 探迹科技:2023年法律服务行业发展趋势报告(28页).pdf

    2023年法律服务行业发展趋势报告千亿赛道风云突起,法律服务行业如何抢抓机遇?400 088 0046探迹观点2观点2:法律意识增强驱动法服需求增长,产业呈区域集聚,向二三线市场下沉观点1:龙头亮剑强者恒强,行业内卷洗牌加剧,推动市场向着专业化、智能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互联网 法律服务”趋势明显观点4:行业面临创新与改革,中小企业应夯实自身,内外兼修,向一站式“法律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观点3:企业应围绕B端客户新业务场景升级专业服务,优化服务和运营流程,关注细分领域增量空间观点5:数字化快速崛起,全流程智能销售服务为法服行业降本增效、放大长期价值提供可借鉴思路随着法律服务行业大环境紧缩,过往行业竞争态势已发生重大转变,企业沿用过去的业务逻辑难以形成竞争优势。2023是经济复苏的一年,在法律行业经历洗牌和重塑的过程中,整个法律市场呈现怎样的竞争格局与态势?法律服务企业如何抓住市场机遇从“活下去”变为“活得好”?如何借助数字化力量实现降本增效,快速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探迹开展了全面的行业调研和趋势洞察,盘点近年来涌现的新技术、新业务、新模式,分别从技术、竞争、市场、趋势等视角揭示法律服务行业的演变路径与发展趋势。希望帮助更多法律服务企业跳出个体微观环境,俯瞰行业的全貌,抢抓增长机遇。综合以上,探迹大数据研究院发布2023年法律服务行业发展趋势报告,主要有以下五个核心观点:法律服务行业发展概览法律服务行业发展因素分析关键能力建设的可行路径案例分享011.1 全产业链分析1.2 行业发展历程1.3 行业市场规模1.4 行业企业总量1.5 行业地区分布1.6 行业竞争格局2.1 驱动因素:政策支持2.2 驱动因素:技术变革2.3 驱动因素:法律意识增强2.4 驱动因素:产业集聚效应2.5 制约因素:行业竞争激烈Content目录02030433.1 转型升级:聚焦新场景,业法融合3.2 逆周期业务增量市场3.3 向解决方案模式转变3.4 迈向行业数字化之路3.5 数智营销降本增效法律服务行业发展概览41.1 全产业链分析1.2 行业发展历程1.3 行业市场规模1.4 行业企业总量1.5 行业地区分布1.6 行业竞争格局提供法律文书、判例法规、法律解释等信息检索、研究服务、案例分析和法律研究支持等上游核心技术应用薄弱,中游面临传承交接,行业内卷洗牌加剧。1.1 全产业链分析5法律服务行业简称“法服”,指律师、法律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以其法律知识和技能为委托人实现其正当权益、排除不法侵害、防范法律风险等提供的专业活动。法律服务行业包括各种律师事务所、法律咨询机构、法律援助机构、仲裁机构、法律培训机构、法律媒体和信息平台等。产业链存在核心技术应用薄弱,服务方式固化,抗风险能力薄弱等问题,据公开数据,30岁至50岁从业者占据60%以上,中游企业面临传承、市场交接、客户存续,内卷竞争问题愈加凸显。法律服务可分为诉讼类和非诉讼2种。诉讼类是指律师通过具体的诉讼方案达到获得委托人认可的诉讼结果的法律活动过程;非诉讼类是指律师为当事人处理不与法院、仲裁委员会发生关联的法律事务,与诉讼业务相对应。上游中游下游法律数据库、案件管理系统、法律分析工具等,用于提高法律行业的效率和创新。法律服务资源供应民事案件代理经济案件代理行政案件代理申诉案件代理刑事案件代理非诉讼服务法律顾问 法律咨询合同起草审查知识产权维权国际贸易 海外投资反垄断和竞争破产清算 公司重组法律服务法律服务对象个人企业建筑业金融业制造业房地产互联网从全景图谱来看,中国法律服务行业上游为相关服务供应商及输送人才的高校,行业中游为提供法律服务的律所、机构、企业,行业下游主要对接来自于企业客户或者个人委托。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通信技术等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广泛使用,企业及个人委托者对网络依赖程度增强,我国法律服务线上趋势开始发展和渗透,应用领域逐渐广阔。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整理绘制法律高校培养人才法律信息服务提供商法律科技和软件开发商服务对象应用领域非诉讼服务诉讼服务行业硕果丰厚,向着专业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1.2 行业发展历程自1950年律师制度确立开始,中国法律服务行业开启规范发展之路。法律服务产业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起步、成长壮大的,时至今日整个行业市场规模正呈现高增长上升趋势。中国法律服务行业进入规范化发展正轨,行业发展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分别是1993年国务院批准司法部发布关于深化律师工作改革的方案标志着法律服务行业专业律师工作的开始;2005年互联网 法律服务行业的融合发展开端。目前,我国正进行产业升级,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数字化改造,同时国家已经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发展列入整体发展规划。法律服务的互联网化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借助国家对于行业数字化升级的扶持,可以将优质的法律服务资源转化为线上资源服务更多的群体,同时也可以实现产业多元化,服务多样化。6资料来源:司法部,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整理绘制2000年底各类法律服务机构事务所已近一万个。2001年加入WTO后,外资涌入中国市场,产业政策限制、收购等技术问题变得复杂,业务量有所提高。大型律所人员过千,收益上升到数亿人民币量级,法律服务行业逐渐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特点。2021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法制意识的不断提高,法律服务大市场和法律服务平台逐渐发展壮大。全国法院受理的案件数由2012年的1300万余件增长到2021年3300万余件。2022年法律服务工作者共提供各类公益法律服务35.1万多件,其中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2万多件。司法部数据显示全国共有执业律师65.16万多人,律师事务所3.86万多家。全国基层法律服务机构1.3万多家,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5.6万多人。2023年在AI、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赋能下,法律服务行业正在向着专业化、智能化、多元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互联网 法律”的服务模式逐渐成熟。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开始高速增长,企业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也急速增长。而此时法律服务业仍处于未规范、未专业化的状态,市场的 准 入 门 槛 也 很 低。1992年司法部逐渐开放合作制试点,94年开始转为合伙所制度,许多大型企业均在这个阶段成立,例如北京金杜、上海市锦天城等。1994年底全国律师人数已达83619人,比1990 年 增 加 近一倍。建国初期建国初期法制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当时,法律服务业以政府部门和事务所为主,1957年全国仅有专职律师572人。法律服务行业发展历程初步发展阶段急速增长阶段稳步提升阶段高质量发展阶段20192023年,中国法律服务行业市场规模逐年上升。随着疫后经济复苏,企业在投资和经营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复杂和高质量的法律服务,加上近年来人们维权意识觉醒,法律服务需求猛增,近年来法律服务行业需求稳步扩大。2021年规模破1500亿大关,按照数据推算,假设未来市场规模保持增速,预计2023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2170亿元。面对中国14亿人口、1.2亿企业,未来十年,法律服务市场需求及市场空间将由千亿规模到万亿规模高速发展。行业市场规模逐年上升,维权意识带动案源需求猛增,民事类案件占诉讼案件比例高达八成1.3 行业市场规模7数据来源:艾瑞咨询,探迹大数据研究院绘制0002500200222023e2019-2023年法律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单位:亿)营业收入(单位:亿)据司法部统计,2022年全年全国法律工作者办理各类法律事务1274.4万多件。其中,办理诉讼案件824.4万多件。诉讼案件中,民事诉讼代理697.5万多件,占诉讼案件的84.61%,比例最高,且受理数量近五年来呈稳步增长趋势。代理申诉案件为2.3万多件,占诉讼案件的0.28%,占比最少,近年来受理数量呈波动变化,2023年法律事务数据预计均有所提升。0.28%3.01.61.01%代理申诉行政诉讼代理民事诉讼代理2022年全国诉讼案件辩护及代理情况资料来源:司法部,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整理绘制64.695.31%诉讼案件非诉讼案件2022年全国法律事务代理情况资料来源:司法部,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整理绘制需求攀升赛道拥挤,中小型企业数量急剧提高,加速洗牌1.4 行业企业总量8数据来源:探迹大数据研究院小型法服企业数量迅速提升,受制于品牌声量与客群开拓能力,其议价空间小,利润空间低、市场竞争力较弱。由于同质化竞争激烈,行业洗牌加剧,2023年企业注销数量急剧攀升,约等于2021-2022两年之和。54.23$.27.45%2.04%2.00%商务服务业其他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他服务业60.77#.29%0.25%0.05%0.05.60%民营其他国有外资港、澳、台及其他个体户15,468 15,898 17,701 21,463 19,101 3,093 108,943 124,841 142,542 164,005 183,106 186,328 05000002000002002120222023净增量企业总量2018-2021年,全国法律服务企业数量急剧增长,2022年增长步伐放缓,截止至2023年12月,六年净增企业77,385家,法律服务行业市场整体呈现上升态势,预计明年仍呈现低速增长。15,468 15,898 17,701 21,463 19,101 3,093 5,713 6,408 14,961 27,390 48,251 80,607 02000040000600008000000222023.11企业增长量注销总量数据来源: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来源: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来源: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据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186,328家法律服务相关企业,其中,主要从事商务服务业的企业占比高达54.23%,整个行业民营企业类型数量分布最多,占比达到60.77%以上。2023年法律服务企业分布类型2023年法律服务企业类型数量分布2018-2023年全国法律服务企业数量变化(单位:家)2018-2023年全国法律服务行业企业注销与增长情况变化(单位:家)e龙头亮剑强者恒强,行业内卷洗牌加剧,广东省为法律服务行业集聚地,中小企业占据市场主流1.5 行业地区分布9据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法律服务企业分布占比最高地区为广东省,达到18%,经营企业与上市企业数量均属全国首位。紧随其后为江苏、辽宁、上海、山东四个地区,位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法律服务企业注重彼此之间的资源整合,不断形成规模效应。中西部经济活跃度低,法律服务需求量较少,法服业务难以出现增长点。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市场需求的升级,规模化大型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联盟合作等方式实现扩张和资源整合。预计到2023年,中国法律服务行业前十大律师事务所的市场份额将达到15%。智合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77家大型律所新设分支机构,大型律所的区域化、规模化探索步伐也在进一步加剧行业竞争,加剧行业洗牌。中小企业占据主流,从行业注册资本数据来看,注册资本在100万以下的企业占比超过51.92%,其中A类纳税人占比96%。行业整体水平偏低,中小企业以迎合客户业务需求为主,服务形式单一,人员分工不够细致,竞争力不足。如同时涉及金融、投资、税务、证券、诉讼等多方面的高端的法律业务,如收购项目,中小企业一般无法承接。51.92.57%4.13%2.96%0.35%0.07%0.11.9000万100500万5001000万1000万5000万0.51亿110亿10亿以上未知数据来源: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来源: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来源: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来源:探迹大数据研究院220533869054110012广东江苏辽宁上海山东云南北京浙江浙江广东辽宁江苏山东上海北京云南2023年法律服务企业注册资本区间分布占比(单位:%)4%A类纳税人无A类纳税人2023年法律服务企业纳税级别数量占比(单位:%)2023年全国法律服务企业分布占比Top10地区(单位:家)受新执业律师不断涌入等因素的影响,法服企业数量规模持续提升,据新则数据显示,处于我国竞争力较强梯队的前100家企业在2022年10月到2023年4月的半年内平均人员增长率为10%,与2023年中国律师行业的年均增长率相差无几,也就是说,大型法服企业的平均人员增长率约为从业人员整体增长率的两倍,人才虹吸效应明显。从各地法律服务协会、司法局的规划上也可发现客户、业务、人才等更多资源同样在向头部企业集中,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被挤压。未来的510年内规模化仍在持续,其重点已经逐渐从做大增量转为做优存量。近年来在互联网浪潮下也诞生不少新兴法律业务,为法服行业开辟新发展思路。小微市场竞争加剧,大型企业资源虹吸能力增强,规模化脚步放缓,互联网浪潮诞生新兴业务1.6 行业竞争格局10数据来源:新则,探迹大数据研究院绘制79.94.12%2.13%0.66%0.1500万100500万5005000万0.510亿50亿以上上市企业2%瞪羚企业高新企业上市企业瞪羚企业高新企业企业总量186,328家数据来源: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来源:探迹大数据研究院2022.10-2023.4中国Top100法服企业人员规模增长情况(单位:家)行业领域所涉及法律纠纷电商直播直播假货横行、消费者维权困难、平台不保存直播无法取证、平台监管困难、广告合规审查等新兴技术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等互联网自媒体知识产权纠纷如抄袭、搬运、洗稿等,侵犯转载权、发布权、署名权元宇宙虚拟财产的权利归属及流转利用;NFT的资产属性以及NFT产权保护问题等资料来源:公开数据整理,探迹大数据研究院绘制2023年法律服务企业营业收入2023年法律服务行业榜单类型数量分布据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法律服务企业营收在100万以下企业占79.94%,获得政策扶持的企业中90%为高新技术企业。随着电子取证、网络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加,更多法服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上进行投入,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成为高新企业。6家25家39家23家7家00-5%5-10-15-20%平均人员增长率法律服务行业发展因素分析2.1 驱动因素:政策支持2.2 驱动因素:技术变革2.3 驱动因素:法律意识增强2.4 驱动因素:产业集聚效应2.5 制约因素:行业竞争激烈11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推动法律服务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如律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以及支持和鼓励全面推进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这些措施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法律服务的多元化和专业化,推动法律服务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二十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关成果为法律服务行业定向。政策鼓励法服行业聚焦小微企业、服务高新产业。此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持续吸引外资,加大现代服务业开放力度,利好希望“走出去”的法服企业。此外,政策环境呈现明朗化、严格化,明朗化指是法律服务企业发展方向更清晰,严格化反映在金融、数据等领域监管趋严带来的更严要求,及被服务企业对于法律服务期待值的上升,对专业要求更高。政策支持下,法律服务行业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政策环境呈现明朗化和严格化2.1 驱动因素:政策支持12序号国家政策文件正式实施时间发文机构政策目标1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四次修订201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符合时代要求的律师性质定位、律师的核心执业权利、完备的“律师行为规范-责任”体系,确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两结合”律师行业管理体制。2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建立涉外工作法务制度,加快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和研究,推动海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于海外法律纠纷解决和涉外法律工作,提高涉外工作法治化水平。3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202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加快整合律师、公证、调解、仲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构建公共法律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以群众满意度来检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成效。推动建设一支高素质涉外法律服务队伍、建设一批高水平涉外法律服务机构。4 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2022年国务院重视社会心理服务。强化公共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5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2022年司法部旨在构建完善的法律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6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法律服务业扶持办法2023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法律事务局吸引更多优质法律服务机构在合作区集聚、创新发展,引导法律服务机构实质性运营,助力琴澳一体化法治建设,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水平。资料来源:中央办公厅、司法部,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整理新兴法律服务业崛起“互联网 法律服务”趋势明显,呈产业多元化、服务多样化,年轻人偏好线上咨询2.2 驱动因素:技术变革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进步与突破,为法律服务业及产品带来了大幅提效的可能。法律服务企业运营的检索网站、律师库网站、询案小程序等已有了法律服务电商网站的雏形,随着十四五规划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列入整体发展规划,2023年的互联网 法律行业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互联网 法律服务”转型方向互联网 基础法律工作互联网 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客户服务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整理数据检索大数据可提高法规检索、类案总结、案件预测的精准度和效率,以提供更准确、快速的法律建议,赋能法律服务企业。完成合同、协议、函件等文书范本的起草和审查,日常法律建议。非诉讼项目中,AI可在尽职调查、合规审查、结果预测等方面缩短劳动时间,提高准确度。文书起草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基础法律文书起草和审查的智能化、自动化。内外协同“云端”技术助力完成异地资料共享、远程办公、项目管理、考勤等功能,实现办案、管理、协同的线上完成。线上法律服务不再局限于地域、城市、办公楼、事务所等一系列物理空间,可降低出差成本。将专业与运营分开,比如前端获客,由探迹大数据 AI帮助企业准确识别客户群体,大幅提高营销行为精准度。如使用探迹定向营销投放精准触达即将开庭的老板高管,高质量获客,加快业务开展步伐。销售全流程线上推广线上平台标识服务价格范围,并不断充实平台案例,供日益增加的年轻用户。持续进行线上品牌推广,如全周期、一站式服务:法律知识学习-法律咨询-纠纷处理指导方案课程-在线诉讼服务,保持及扩大品牌知名度。3488497671439718-2425-3435-4445-5455-64线上平台找律师找律所数据来源:百度搜索大数据,百度指数,百度观星盘,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整理年轻人更倾向通过线上平台、找律所等方式解决法律问题,年长者更偏好直接寻求律师帮助,在线法律服务市场广阔,潜力巨大。2022年不同年龄层法律服务需求方寻求法律服务的途径(单位:万人)132.3 驱动因素: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增强带动民事法律服务需求逐年上升。在“M型社会”发展趋势下,C端线上人群、高净值人群需求凸显外资企业不断涌入,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深入,唤醒了各种企业的法律意识,促使了市场对法律服务需求的螺旋式上升,民事诉讼需求攀升,律师办理民事诉讼案件最多,近三年占比均超过80%,并且持续提高,预计2023年民事诉讼案件数量将达734.9万件。“M型社会”是指社会阶层结构向富裕和贫穷两个极端偏移的现象,社会财富分配趋于两极化,可供传承的财产量级空前,高净值人群存在大量法律需求。根据新财富数据,中国50岁及以上企业家占比82%,70岁及以上占比11%。数千万家民营企业正面临企业家新旧交替,财富管理与传承业务市场前景非常乐观,但目前市场上的此类法律服务供给尚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此外高净值客户对资产配置规划、移民、税筹、家族财富传承、子女婚姻问题等非诉服务需求呈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可以深挖。381.8396.9479.2532.7660.1697.5734.968.481.4109.4104.9122.89975.215.316.518.920.826.225.424.620020202120222023E民事诉讼代理刑事诉讼代理行政诉讼代理资料来源: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整理绘制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整理自2017年开始,我国强调“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全面建设“智慧法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人们法律意识逐步提高。依法治国经济发展快,民商事主体发展迅猛,经济纠纷频发,此外合规性、破产重整案源数量亦上升。经济复苏科技发展带来一系列民事问题,如网络著作权、肖像权、数据隐私问题。在线法律服务市场得到发展。线上用户攀升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如婚姻观、遗产观、知识产权观念改变导致纠纷频发。思想观念2017-2023 年全国诉讼业务类型(单位:万件)14区域法律市场持续爆发新活力,企业应关注区域性法律服务市场,提升跨境法律服务能力2.4 驱动因素:产业集聚效应过去,法律服务行业以面谈成交为主,空间和业务都有较强“地盘属性”,虽然中国法律服务市场仍是以区域性市场为主导的割据形态,但在城市群经济的刺激下,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华中为代表的区域性法律市场持续爆发出新的活力,法律服务产业集聚效应值得关注。市场需求、产业集群、政府政策、要素条件等四大因素是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的关键原因。通过整合资源优势,实现法律资源的共享共用,异业信息的互联互通,可提升法律服务行业的发展水平。资料来源:香蜜湖智库,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整理绘制基于一带一路系列政策文件发布、“双循环”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文件的发布背景,中国法律服务行业在全球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在全球的布局能力、提供跨境法律服务的能力不断提升,我国涉外律师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许多律所通过与境外律所合作方式在亚太地区、北美、英国、欧盟、南亚、中东和非洲建立服务网络。目前全国各地都开启了涉外律师人才库的建设工作,在涉外领域,中国目前拥有涉外律师1.2万名,中国律所已在3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分支机构150多家,伴随中国制造出海,这一细分领域呈现蓝海趋势。法律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四要素体系模型主要集中在外商投资集聚多、对外投资活跃、经济活力强的区域。市场需求伴随法律服务产业集群而来的会计、咨询、评估等商务服务业的发展,使法律服务与其他商务服务合作形成“一条龙”服务,刺激外在市场发展、有效降低整体的交易成本,法律服务产业集聚与品牌效应相互促进。产业集群特定的财政补贴和政策优惠,能有效地引导法律服务集聚发展。例如机构落户奖励、办公用房扶持、人才保障与便利、高端法律服务奖励等方面。政府政策高校法学院所提供人才,区域相关人才政策、薪资水平等的虹吸作用,具备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要素条件15案源缺乏、成本压力、专业人才流失、服务专业度低是法律服务行业面临的主要困境,行业亟需降本增效2.5 制约因素:行业竞争激烈法律服务行业企业降本增效有效路径重视团队专注细分领域建立渠道生态数字化转型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由被动拓客转为主动拓客,提高精准案源量、开辟增量市场、提升业务开发速度。改变作业模式,强化经验的数字化如知识管理、服务的工具化如线上询案。建立人才流失的风险控制体系,以防范风险的发生。同时建立强有力的约束机制,让人才的非正常流动尽可能减少。人才的流失不可避免时,要有及时的补偿机制,控制风险的蔓延。选择一个或几个特定领域进行深耕,并提供专业化服务。从专业设置来看,公司商事、合规、房地产、破产、资本市场是规模企业最关注的几大领域。整合人脉资源与专业能力,与其他相关企业服务行业建立渠道生态。如会计事务所、咨询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形成联动效应,提升案源量。随着法律行业渡过群雄逐鹿的初步发展期,市场竞争的加剧,倒逼许多企业将目光投向内部建设和专业提升上来。法律服务行业主要面临以下发展困境:高质量客源开拓难。律师承担客群开拓 专业服务两个角色,分身乏术。法律服务企业一般靠老客转介绍、线索初筛和业务匹配速度慢,联系线索也并不精准,难以将有限时间聚焦到高价值的服务上。运营成本高。律师去异地的费用、与委托方的沟通成本、专门聘用律师助理的成本等等,提供免费咨询同样耗费时间精力。人才流失严重,培养成本高。法律服务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人才培养成本大,又缺乏合理的补偿机制,使得企业自身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和风险压力。服务专业度低。分工不够细致,服务如同“万金油”。中小法律服务企业市场竞争力低,新兴领域如知识产权领域等才刚刚起步,涉及到较复杂高端的法律业务,一般都需要多个领域的专业人才来共同完成。如跨国收购项目同时涉及金融、投资、税务、证券、诉讼等多方面的问题,客户倾向于选择有经验的龙头企业。16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整理绘制关键能力建设的可行路径3.1 转型升级:聚焦新场景,业法融合3.2 逆周期业务增量市场3.3 向解决方案模式转变3.4 迈向行业数字化之路3.5 数智营销降本增效17企业应围绕B端客户新业务场景升级专业服务,优化服务和运营流程3.1 转型升级:聚焦新场景,业法融合18资料来源: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整理资料来源:赛尼尔法律管理,探迹大数据研究院制图新技术浪潮下,B端客户的产品、服务、触点呈现多元化特点,其涉及的法律问题数量多、内容杂、专业知识密集,对法律服务覆盖范围、提供方式提出新的要求,需要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法律服务,起于需求挖掘,终于价值体现。B端全场景法律服务模块随着企业业务复杂度提高,公司内多工作形态的现象频繁,一项业务工作流经多个环节、涉及多项关键事务,过往一个咨询问题提供一份法律意见的服务模式逐渐转变为嵌入式多形态的工作方式,企业可针对产品黏性系数和服务黏性系数开展提升,实现业法高度融合。由单点法律服务升级到嵌入式多点法律服务策略B端客户业财融合法律服务融入业务流程。法律服务企业提前介入客户新产品、新业务、新商业模式的开发定制,同步提供法律意见,从源头上提高工作合法合规性。法律服务企业直接加入项目组。全流程参与专项工作的商机获取及商务谈判,管理需求分析及管理举措修订,从合法合规角度提出意见,参与制定专项工作解决方案。形成“法务 业务”团队。团队每个成员都要直面客户定制化的需求。将业务人员定位于内部客户做好服务工作,与业务人员一起服务好外部客户,提升客户感知,稳固客情关系,做好基于合同合约履行的业务推进工作,降低引诉纠纷风险。新场景产品和运营中心客户服务和运营中心全链路电商化生产交付中心聚焦新业务环节,如:直播带货、元宇宙、区块链业务着重对业务运营模式、产品规则提出法律意见创新解决场景问题的能力聚焦产品维护和售后服务合同中设计免责条款保护企业合法利益结合用户反馈信息完善维护与售后规则聚焦供应商代理管理、实名认证参与代理商管理方案研究、提出实名认证风险防控建议,提升交易安全性生态化“金融 权益 营销”中心聚焦金融合作、供应链金融、融资担保业务对公司推出的金融产品研究分析,厘清合作各方权利义务对合作联合广告提出风险防控建议去年案件数量最高的4个行业分别为金融业、房地产业、制造业和建筑业。市场对行业律师自身的专业度,以及对具体赛道实务经验的要求在不断增强。法律服务企业可将现有人才的专业能力和实务经验定位到某一具体的行业,专注提供定制化、综合化的法律服务,专业性强复杂度高案件的平均客单收费可有所上升,是企业摆脱低端内卷的正确方向。企业应兼顾专业定位与行业定位,关注细分领域增量空间3.2 逆周期业务增量市场19更多B端企业希望法律服务企业成为“商业参谋”,在控制、管理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或纠纷,帮助他们尽量少打官司,这需要企业熟悉该客户行业典型的商业模式、业务模式、组织架构、业务体系、常见法律问题、最新法律、政策、监管动态等,随时发掘客户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觉察客户所在行业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综合化的法律服务。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整理绘制破产重整国家政策层面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强化金融风险防控能力,近年来商业银行、信托与资管、供应链金融(例如融资租赁与商业保理)、私募投资基金、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等需求逐年攀升,金融市场的热点板块则集中在新能源、新基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带动了这些领域企业的IPO、融资事务,演化出不少表现不错的个股。据统计,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中国每年约有100万家民营企业破产倒闭,60%的企业将在5年内破产,破产案件数量稳步上升,破产法律服务基数不断变大,可以预见,破产重整在2024年保持业务高峰。法检系统层面,最高检的试点工作于4月全面展开,加速企业合规的司法实践运用进程;行业层面,国内首部中小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标准中小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于5月发布。刑事合规、数据合规需求攀升。法律服务企业业务增量开拓方向企业合规金融业制造业2023年,制造业PMI指数延续回升势头,多地打造“制造产业链 法律服务”新格局,为传统制造业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如劳动纠纷、知识产权保护、ESG相关业务等。建筑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建筑业有着庞大的市场交易基础,根据十三五建设工程案件数量攀升的趋势,预计十四五期间建筑业仍将维持高需求,需要大量诉讼及非诉讼法律服务。业务方向细分行业涉税服务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e律师,探迹大数据研究院行业2022年案件数量(件)2022年GDP总量(亿元)2022年争议总标的额(万元)金融业1,402,32296,811262,880,105房地产业429,19773,821120,682,702制造业246,989335,215127,502,332建筑业239,61483,38377,137,809房地产业当前房地产开发的下行趋势明显,房地产开发项目各种债务风险爆发,开发利润下降,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人之间的矛盾也随即凸显出来。包括但不限于购房合同纠纷、物业管理纠纷、拆迁补偿纠纷等。税收监管日渐严格,这项需求逐渐刚性,企业可尝试将涉税法律服务融合到企业常年法律顾问服务中,对法律服务风险防控意识不强的企业老板逐渐关注合法合规的税收规划方案带来的实际效益。3.3 向解决方案模式转变20资料来源: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整理行业面临创新与改革,中小企业应夯实自身,内外兼修,向一站式“法律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在线法律咨询让法律条文及案例的获知门槛降低,加上案件纠纷权利人众多、案件类型多样化、法律关系复杂化,客户更期待“量体裁衣”的法律解决方案。法律服务解决方案可基于客户需求,整合自身资源、能力和价值,采取模块化、标准化和流程化设计生成明确的法律服务内容,以专业价值 服务竞争力逐步形成产品市场体系。解决方案效能的提升举措提升服务把握需求&价值内部协同随着国内许多机构客户走向成熟,法务群体的兴起壮大以及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复杂法律问题出现,越来越多法律服务企业针对多元化的需求推出财会金融、风险咨询相结合的“整体产品”,例如股权类法律服务需求,企业投融资IPO上市等资本市场类需求,企业法律顾问等日常法律服务需求。从内部看,要打破原先纯律师模式,形成一支“辅助人员 主办律师 助理律师 行业专家”的综合性团队。鼓励团队向综合方向转型,需要人员懂法律、知行业、会运营。从外部看,应围绕“专业为本”、“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核心思想重构自身品牌建设体系,积极推进案例汇编、专著出版等工作,结合短视频、培训宣讲等形式向客户输出持续性影响力,或使用探迹SCRM持续触达潜在客户,培养心智认同,捕获需求方注意力,也可通过线上免费课程、案例讲解提升品牌影响力。方案用价值说话,价值用数字说话。团队支撑方案落地辅助人员主办律师助理律师行业专家现状调查方案设计实施落地复盘效果设计方案时应注意以下2个点:1、紧抓客户发展阶段。创业型/成长型/成熟型/扩张型/衰退期,让方案贴合客户业务步伐。2、提炼方案价值。阐明方案步骤,提炼思维导图、框架、时间线,回答“风险点在哪里”“化解的办法”这两个关键问题。还可选用典型案例阐明方案的差异化价值。降低方案设计成本。整合内部信息资源,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实现部门间的协作。此外,形成团队的知识中心、智能检索法律文书,节省内部大量沟通和对接成本,进度以及案件相关材料实时共享,降低方案形成成本。围绕客户打造服务竞争力,推动方案落地。一是实现客户分类,例如行业、客户需求、服务类型,放入探迹CRM进行动态管理,管理者可实时把控案件每个解决阶段。二是把握客户需求,持续交流、换位思考、定期汇报。三是提升客户体验,定期开客户研讨会、客户沟通会、客户答谢会、客户交流会,四是集团队智慧解决客户问题,分工推进方案。数字化为法律服务企业业务增长、降本增效提供有力助益,帮助企业走出一条精准获客 专业服务之路3.4 迈向行业数字化之路21法律服务行业长期存在着消费低频、角色复杂、专业壁垒、成单周期较长、依赖人工等问题,困扰着获客成本与服务效率,突出表现为以下三大矛盾:第一个矛盾:客户决策成本高 VS 客源获取成本高。法律行业在过去最常见的获客方式是人脉转介绍、招投标比选,中小型法律服务企业难有客源优势,获客成本高。第二个矛盾:经营规模扩大 VS 边际成本提高。法律行业具有较高从业壁垒,随着规模扩大,企业管理成本、人力服务成本攀升,即规模不经济。第三个矛盾:服务成本高 VS 人工依赖程度高。法律服务行业严重依赖口碑传播的获客模式,同时中小企业缺乏统计和管理信息的能力,诉讼类服务重度依赖律师的人工服务,且大量消耗司法资源,缺少批量智能化解决方案,成本居高不下。法律这样专业性强的行业要想在互联网时代走出一条业绩增长之路,产业链升级问题避无可避,借助具备数字化能力的平台可使产业链各方的业务增长更加轻松。高效获取案源:大数据 AI。探迹法律服务客群涵盖涵盖6大诉讼及非诉讼客群,包括破产重整、近期开庭、法律代理、建筑企业、金融企业、制造业工厂6大核心客群。降低经营成本:作业流程标准化、工作集约化、同行异地分工交换,彼此成就。提高服务价值:减少无法计费时间,了解潜在客户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尽量多提供在线法律咨询、合同审核等服务,尽量减少免费法律咨询。挖掘客户终身价值,降低信任成本。法律服务行业版解决方案探迹拓客法律服务行业版更懂案源 找对客户数字化快速崛起,全流程智能销售服务为法服行业降本增效、放大长期价值提供可借鉴思路3.5 数智营销降本增效22法律服务企业过往的获客有两种模式,一种依靠人脉转介绍,如法学高校的“五院四系”、律所合伙人行业人脉、协会、招投标,另一种是依靠搜索引擎投放、网站等线上方式拓客,但从法律服务产品的目标受众聚集度、产品利润等各方面来看,以上两种方式的效率和成本均不理想。不断上升的营销成本和涌现的需求让许多企业深刻意识到转型重要性。部分中小企业或个体律师陷入拓客误区,认为只要自身专业足够,营销并不重要。但在行业竞争激烈的当下,企业应切实提升营销质效,树立法律营销工作系统性思路,采用B2B营销数字化工具,实现业绩增长。探迹拓客法律服务行业版聚焦破产重整、近期开庭、法律代理、建筑企业、金融企业、制造业工厂6大核心客群,为企业提供从线索挖掘-商机触达-客户管理到成单分析的全流程智能销售服务,从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销售业绩,帮助企业全方位放大长期价值,实现数字化升级。资料来源:探迹大数据研究院探迹法律行业版解决方案亮点探迹法律服务客群涵盖6大诉讼及非诉讼客群,包括破产重整、近期开庭、法律代理、建筑企业、金融企业、制造业工厂6大核心客群,聚焦建筑、金融、制造3大诉讼重灾区,还能结合案由类型,风险信息类型,风险信息数量等维度进行精准定位,细分线索精准触达,快人一步获得商机。转型顾虑数字化如何赋能获客?痛点直击获客渠道少、成本高、效果差、关键人缺失转型顾虑数字化如何高效触达?痛点直击触达效率低,人力成本高转型顾虑痛点直击过程管理缺失,丢单复盘无依据数字化如何规范管理?探迹CRM可有效管理销售工作过程,规范员工行为,清晰业务进度,提供决策分析依据,沉淀客户数据,规避团队成员离职飞单风险。AI智能外呼有效触达潜客,批量发起智能应答,提升线索初筛效率,缩短成交周期降本增效。精准拓客难案源拓展难目标客户画像不清晰客户圈层难突破案源开拓渠道少传统饭局及转介绍拓客不稳定异地案源转化低成本高诉讼偶发 客户终身价值难挖掘营销触达难触达方式营销投放目标客户触达难关键人信息缺乏广告投放不精准公域平台红利见顶平台流量变现难销售管理难团队管理&人员成长“全能型“律师难复制,案源分发易冲突工作过程难管理,律师行为难规范案件进度不清晰,分析决策无依据客户数据无沉淀,公司利益无保障行业专业壁垒高,青年律师开单难新人缺乏信心,团队士气低落法律服务企业销售全流程难题案例分享23AI智能外呼法律服务企业智能销售变革之路4.1 案例分享一24北京市*律师事务所企业概况成立时间:2004年业务人员:300 合作产品探迹拓客成立近20年,致力于提供高端法务、事前法务、战略法务的老牌律所STEP1/精准开拓客源拓客渠道有限,靠百度、58、熟人介绍获客,客源不稳定,客户圈层难打破,无法精准定位到有法律需求的客户。通过探迹拓客快速批量开拓精准客户,成本低效率高,迅速打开增量市场,缩短成交链路,提升转化率。?获客难题解决效果STEP2/高效触达客户客户联系效率低,触达关键人难,难以快速甄别客户意向,业务需求沟通花去大量时间,老客户价值难以批量发掘。高效甄别高意向客户,极大降低了获客成本、提升销售价值。反复触达未成交客户,提升线索利用率,自动录音及数据统计强化了业务管理。AIAI?触达难题解决效果STEP3/提升管理效率传统人工管理方式容易导致客户信息错漏遗失,销售跟进过程量、丢单原因不清晰,沉睡线索难以批量触达。老板轻松掌握销售过程量,规范团队业务动作,激活团队动力,定期触达沉睡客户,提升运营质效,沉淀客资防止流失。?CRMCRM储备难题解决效果单月意向客户获取成本100元/个降低为10元/个10倍成本降低约每日外呼获取客户量1个提升到5个5倍获客量提升约沉睡线索获客率10%提升至35%3.5倍激活率提升约探迹为客户带来的价值智能CRM法律服务企业智能销售变革之路4.2 案例分享二25广东衡*法务科技有限公司享誉全国的法律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STEP1/高效拓客获客渠道少,靠熟人介绍、公域投流获客,近年来线索成本攀升,质量不高,难以在红海中拓展市场。利用探迹高筛精准筛选出有法律需求的制造业客户,深耕行业,KP准确度高。高级筛选获客难题解决效果STEP2/批量触达人工费用高,客户开拓效果不佳,关键人联系方式不全,触达客户效果慢一键发起批量外呼,将意向客户推送至销售微信,高效覆盖市场,降低用人成本,可将时间聚焦在提供高价值服务上,业务开发速度提升。AI智能外呼成本难题解决效果STEP3/敏捷展业律师出差频繁,运营及人力成本高,陌生市场缺乏人脉,市场开拓难。洞察所邀客户附近的相似企业,一次外勤获取多个商机,提升人效,通过详实的业务数据快速征服陌生市场。地图拓客人效难题解决效果企业概况成立时间:2021年业务人员:20人 合作产品探迹拓客AI智能外呼单季度获40000 意向客户意向客户获取成本由300元/人降低为10元/人30倍降低约成交业务量10倍提升约成交周期从1个月降低为1周75%获客周期提效探迹为客户带来的价值结语26回顾近年格局,法律服务行业与经济发展的脉搏同频,未知与风险并存。一方面头部企业规模化脚步放缓,头部企业受到区域新锐冲击,全国大所也面对区域强所的竞争,行业竞争激烈,中小企业面临案源缺乏与内卷竞争双重冲击。另一方面新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迭代发展给法律服务行业破局增长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考空间,例如互联网 法律、虚拟律所、AI降本增效、数字化营销等,最终将带动整个行业的变革。从行业大趋势来看,已由粗放化增长转为精细化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的律所开始重视数字化力量与专业水平的双重提升,与其被动等待市场好转,不如主动破局,创造符合新趋势下客户需求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实现业绩增长。法律服务行业覆盖群体广泛,市场空间与产值足够庞大,新周期下,各行各业正在酝酿巨大变革,知识产权、企业合规、破产重整、ESG等领域业务呈现显著增长趋势,行业蓝海等待挖掘,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中小法律服务企业借助数字化的力量,以自身之光照亮当事人对公平正义的渴望、更照亮中国法治前行之路,相信在数智赋能下,有更多法律服务企业在存量以及未来预期增量的市场中,再造山河。免责声明271本报告仅供广州探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探迹”)的客户使用,探迹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2探迹是智能销售SaaS开创者,具备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可获取大量行业、企业的公开数据。本报告部分相关数据来源于探迹,部分来源于网上公开信息。并已注明来源。3探迹所获取的数据信息来源均合法合规。探迹所获取的数据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信息,探迹仅对相关公开信息如实展示,探迹不对所获取的源数据进行任何编辑、控制或修改,仅通过算法模型得出深度的研究分析结果。对于所获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探迹不作任何保证。4本研究报告的分析结果是基于探迹所获取数据以及一定的假设,并根据探迹的理解而得出的,由于所获取的数据、假设及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5本研究报告探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也不应作为您判断和决策的唯一参考,且在依据本研究报告作出判断或决策前,请进一步核实此类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并自行承担使用后果。6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观点及推测仅反映探迹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探迹有权更改。探迹亦可发出其他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7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探迹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本报告版权仅为探迹所有,未经探迹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转发或引用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如征得探迹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广州探迹科技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8广州探迹科技有限公司对本声明条款具有唯一修改权和最终解释权。关于探迹28探迹,智能销售SaaS开创者,秉承“让天下没有难做的销售”的使命,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驱动力,助力千万中小企业成长。基于全球领先的AI和大数据智能销售SaaS平台,探迹构建了超过1.8亿家企业的全量知识图谱,并结合NLP、机器学习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提供从线索挖掘、商机触达、客户管理到成单分析的全流程智能销售服务,帮助企业高效获取精准销售线索,降低获客成本,从而全面提升销售效率和业绩。2016年成立至今,探迹 开 创 了智能销售SaaS新时代,先后荣获“专精特新”“高精尖”“高科技高成长企业”及“全球独角兽”等荣誉,服务客户超过20000家,其中包括阿里巴巴、微软、亚马逊、戴尔等行业巨头。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06 28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社会服务行业:线下大周期制造型商业迎黄金时代-231125(20页).pdf

    2023年11月25日线下大周期,制造型商业迎黄金时代线下大周期,制造型商业迎黄金时代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分析师宁浮洁邮箱电话证书编号S02行业评级:看.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1-28 20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国知局:2023年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报告(46页).pdf

    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报告编写组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报告编写组 2023 年年 9 月月 组 长:雷筱云 白剑锋 副组长:彭 文 曾燕妮 成 员:姜 伟 安亚磊 路宏波 杨 轩 刘 谦 邓仪友 原学宁 王伊婷-1-目目 录录 一、一、基本情况基本情况.-1-(一)调查对象.-1-(二)调查内容.-2-(三)调查方式.-2-(四)问卷回收及重点访谈情况.-3-二、二、主要结论主要结论.-4-(一)行业营业收入稳中有升.-4-(二)促进就业作用持续加强.-5-(三)服务机构数量保持增长.-5-(四)支撑区域发展成效显著.-6-(五)支持创新作用持续增强.-7-(六)服务业态模式不断深化.-8-(七)行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8-三、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情况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情况.-10-(一)总体情况.-10-(二)区域分布.-11-(三)业务类型.-13-(四)服务范围.-13-(五)成立年限.-14-四、四、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情况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情况.-16-(一)总体情况.-16-(二)性别结构.-17-(三)学历结构.-18-(四)从业时间.-18-(五)人员流动.-19-五、五、知识产权服务营业收入情况知识产权服务营业收入情况.-20-(一)总体规模.-20-(二)经营利润.-21-2-(三)经营成本.-22-(四)定价因素.-22-六、六、重点服务类型情况分析重点服务类型情况分析.-23-(一)知识产权代理服务.-23-(二)知识产权法律服务.-26-(三)知识产权运营服务.-27-(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29-(五)知识产权咨询服务.-30-七、七、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动态及特点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动态及特点.-32-(一)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32-(二)服务供给体系不断完善.-33-(三)服务领域细分趋势凸显.-33-(四)集约发展势头愈发显著.-34-(五)人才资源需求日益迫切.-34-八、八、知识产权服务业市场环境分析知识产权服务业市场环境分析.-35-(一)发展面临问题.-35-(二)激励政策需求.-35-(三)行业发展信心.-36-(四)机构自行评价.-38-(五)从业人员评价.-40-1-2023 根据国家统计局批准执行的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国统制202163 号),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于 2023 年 5 月至 7 月组织实施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形成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一)调查对象调查对象 1 1调查对象范围调查对象范围 调查对象范围涵盖截至 2022 年底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各类机构。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等 17 部门 关于加快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知发运字202247号),知识产权服务范围涉及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以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各类知识产权,包括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法律服务、运营服务、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等业务类型和新业态新模式。2 2调查对象名录调查对象名录 (1)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机构名录,从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和商标局获取。(2)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机构名录,从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公开的裁判文书等渠道获取。(3)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信息服务、咨询服务以及其他-2-服务机构名录,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或联盟,以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企业注册名录库等渠道获取。综合上述名录数据,截至 2022 年底,全国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数量共计约 8.7 万家。(二)(二)调查内容调查内容 1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其包括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成立年限、机构类型、从业人员、工薪水平等内容。2业务情况。业务情况。其包括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业务类型、市场布局、发展水平自评价等内容。3财务状况。财务状况。其包括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营业收入、经营利润等内容。4 市场 市场环境和政策需求环境和政策需求。其包括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对行业发展的信心等内容。(三)(三)调查方式调查方式 1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在 8.7 万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名录中,根据机构类别、规模、成立年限等因素,科学设计抽样方案,采取重点机构全面调查、其他机构分层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调查样本共计 8340 个。2 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企业年报数据,并重点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情况进行挖掘整理和深度分析。3重点访谈。重点访谈。选取有代表性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通过座谈研讨、一对一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服务机构的业务开展、机构运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等内-3-容。4 深度调研。深度调研。针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开展深度调研,了解从业人员视角下的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环境、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5 分工实施。分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组织协调,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设计实施方案,北京零点市场调查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撑;有关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及相关单位分别负责本地区的问卷发放、复核和回收1。(四)(四)问卷回收及重点访谈情况问卷回收及重点访谈情况 1问卷回收。问卷回收。本次统计调查总计发放问卷 8340 份,回收问卷 4669 份,回收率为 56.0%。通过采取问卷逻辑控制、电话复核、异常数据样本排查清理等措施,得到有效问卷4624 份。2 重点访谈。重点访谈。各地方执行单位共对 160 家有代表性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重点调研座谈,分别形成调研报告;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经分析整理后,对部分重点机构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巩固调研访谈成果。1 主要涉及北京、河北、山西、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甘肃、新疆等 14 个省(区、市)。-4-二、主要结论 调查显示,2022 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保持稳步发展态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行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具体情况如下。(一)(一)行业营业收入稳中有升行业营业收入稳中有升 2022 年,全国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共创造营业收入超过 2700 亿元,同比增长 3.8%。其中,执行企业财务制度的机构平均营业收入 315.6 万元。专利代理机构总营业收入达 465.6 亿元,平均营业收入为 1030.1 万元。2022 年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人均营业收入(即劳动生产率2)为 29.2 万元/人。调查显示,2022 年,从事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运营服务、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的机构中,近五成机构服务利润较上年有所增加或保持不变。20020022502600270020222022年,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共创造营业收入超过年,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共创造营业收入超过27002700亿元,同比增长亿元,同比增长3.8%3.8%;专利代理机构总营业收入达专利代理机构总营业收入达465.6465.6亿元亿元;从业人员人均营业收入为从业人员人均营业收入为29.229.2万元万元/人。人。知识产权服务业营业(亿元)知识产权服务业营业(亿元)行业营业收入稳中有升行业营业收入稳中有升 图 2-1 行业营业收入稳中有升 2 劳动生产率(Labour productivity)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劳动消耗量的比值,是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体现。计算公式为:总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体从业人员平均人数。-5-(二)(二)促进就业作用持续加强促进就业作用持续加强 截至 2022 年底,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约 96.9万人,较 2021 年底增长 4.4%,吸纳就业作用显著。2022 年招入新入职人员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比例为 43.2%,录用了应届毕业生的机构比例约为 19.3%。从新入职人员年龄分布情况看,新入职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 2530 岁。近 2000 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向约 6000 名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机会。调查显示,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为 76.1%,从业人员学历层次较高。20021202276.681.986.592.896.9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万人)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万人)招入新入职人员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比例为招入新入职人员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比例为43.2C.2%。近近20002000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向约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向约60006000名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机会。名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机会。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为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为76.1v.1%。促进就业作用持续加强促进就业作用持续加强 图 2-2 促进就业作用持续加强(三)(三)服务机构数量保持增长服务机构数量保持增长 截至 2022 年底,我国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数量约为 8.7 万家3,与 2021 年底相比增长 3.9%。其中,专利代理机构有 4520 家,同比增长 15.0%;商标代理机构有 7.1 万家4,同比增长 11.2%;从事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机构超过 1.4 3 如无特殊说明,本报告正文及图表中的全国数据均不含港澳台数据。4 该数据根据截至 2022 年底商标代理机构备案数据情况获取。2023 年 1 月至 3 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局组织商标代理机构重新备案。截至 2023 年 3 月底,重新备案审核通过机构共 16921 家,加上在此期间新备案机构 1175 家,全国备案商标代理机构共 18096 家。-6-万家;从事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的机构超过 0.9 万家;从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机构超过 1.5 万家;从事知识产权咨询服务的机构超过 2.2 万家。6.16.67.38.48.7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万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万家)截至截至20222022年底年底,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约为约为8 8.7 7万家万家,同比增长同比增长3 3.9 9%。专利代理机构有专利代理机构有45204520家家,同比增长同比增长1515.0 0%商标代理机构有商标代理机构有7 7.1 1万家万家,同比增长同比增长1111.2 2%从事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机构超过从事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机构超过1 1.4 4万家万家 从事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的机构超过从事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的机构超过0 0.9 9万家万家 从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机构超过从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机构超过1 1.5 5万家万家 从事知识产权咨询服务的机构超过从事知识产权咨询服务的机构超过2 2.2 2万家万家服务机构数量保持增长服务机构数量保持增长 图 2-3 服务机构数量保持增长(四)(四)支撑区域发展成效显著支撑区域发展成效显著 调查显示,在全国 8.7 万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64.5%分布在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5、成渝地区等区域。北京主要开展知识产权运营、信息服务的机构比例相对较高,为创新主体提供多元化专业化服务。全国 2.0 万家成立年限不足 3 年的新生机构有近三成分布在长三角地区,反映出该地区优质的知识产权服务创业环境以及创新主体对于知识产权服务的迫切需求。粤港澳大湾区有 53.7%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涉外业务,国际化发展趋势显著。成渝地区主要开展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与实务等方面的知识产权咨询服务的机构比例为 8.3%,相对高于其他地区,知识产权服务有效促进知识产权与企业运营管理的有机融合。5 本调查涉及粤港澳大湾区机构不包含香港、澳门地区机构。-7-粤港澳地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占全国19.1%粤港澳大湾区有粤港澳大湾区有53.7S.7%的知识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涉外业务,产权服务机构开展涉外业务,为大湾区企业“走出去”保为大湾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为海外企业进入国驾护航,为海外企业进入国内市场提供支持,国际化发内市场提供支持,国际化发展趋势显著。展趋势显著。成渝地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占全国5.8%成渝地区主要围绕企业知识成渝地区主要围绕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与实务等方产权战略、管理与实务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比例面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比例为为8.3%8.3%,相对高于其他区域,相对高于其他区域,有效促进了知识产权与企业有效促进了知识产权与企业运营管理的有机融合。运营管理的有机融合。京津冀地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占全国14.4%北京主要开展知识产权运营、北京主要开展知识产权运营、信息服务的机构相对较多,信息服务的机构相对较多,为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转化为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需求专业化服务。运用需求专业化服务。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占全国25.2%长三角地区成立时间在长三角地区成立时间在3 3年年以内的新生机构数量相对较以内的新生机构数量相对较多,反映出地区内优质的创多,反映出地区内优质的创业环境以及对知识产权服务业环境以及对知识产权服务的迫切需求。的迫切需求。支撑区域发展成效显著支撑区域发展成效显著 图 2-4 支撑区域发展成效显著(五)(五)支持支持创新创新作用持续增强作用持续增强 2022 年,专利代理机构代理专利申请量占全部国内专利申请量的 81.5%(即专利申请代理率为 81.5%),较上年提升 1.3 个百分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代理率达到 89.7%,较上年提升 3.5 个百分点。商标注册申请代理率为 88.3%。283家商标代理机构代理注册地理标志商标 1060 件,代理率为98.7%。609 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代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8063 件,代理率为 56.0%。知识产权服务业对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显现。支持创新作用持续增强支持创新作用持续增强专利申请代理率专利申请代理率81.5.5.3.3.7.7%商标注册申请代理率商标注册申请代理率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申请代理率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申请代理率56.0V.0%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代理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代理率知识产权服务业对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显现知识产权服务业对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显现20222022年,专利代理机构代理专利申请代理率为年,专利代理机构代理专利申请代理率为81.5.5%,同比增长,同比增长1.31.3个百分点。个百分点。商标注册申请代理率为商标注册申请代理率为88.3.3%。2 28383家家商标代理机构代理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商标代理机构代理注册地理标志商标10601060件,代理率为件,代理率为98.7.7%。609609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代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代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80638063件,代理率为件,代理率为56.0V.0%。图 2-5 支撑区域发展成效显著-8-(六)(六)服务业态模式不断深化服务业态模式不断深化 调查显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并在技术手段、业务范围、服务对象等多个方面呈现细分化发展态势。大型服务机构向全链条、一体化服务方向不断发展,同时,近五成大型服务机构面向海外客户提供知识产权服务;中小型机构通过强化在特定领域的专业化服务水平维持市场竞争力,部分机构为企业提供“陪伴式”个性化定制服务。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知识产权服务业,27.1%的机构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79.2%的机构利用商业数据库或商业软件提高服务质量。知识产权代理服务集约化发展势头显著,2022年代理量分别排名前 500 位的专利、商标代理机构中,代理的专利申请量占全部代理专利申请量的 76.3%,代理的商标注册申请量占全部代理商标注册申请量的 47.5%。数字技术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代理服务集约化发展分工日益细化、链条不断拉长大型服务机构向全链条、一体化服务方大型服务机构向全链条、一体化服务方向不断发展,近五成大型服务机构面向向不断发展,近五成大型服务机构面向海外客户提供知识产权服务;中小型机海外客户提供知识产权服务;中小型机构则以提升特定领域专业化服务水平的构则以提升特定领域专业化服务水平的方式保证市场竞争力,为企业提供“陪方式保证市场竞争力,为企业提供“陪伴式”定制化服务。伴式”定制化服务。27.1.1%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积极推进数字化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转型,79.2y.2%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利用商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利用商业数据库或商业软件提高服务质量数据库或商业软件提高服务质量。20222022年代理量分别排名前年代理量分别排名前500500位的专利、商标位的专利、商标代理机构,代理的专利申请量占全部代理申代理机构,代理的专利申请量占全部代理申请量的请量的76.3v.3%,代理的商标注册申请量占全部,代理的商标注册申请量占全部代理申请量的代理申请量的47.5G.5%。服务业态模式不断深化服务业态模式不断深化 图 2-6 服务业态模式不断深化(七)(七)行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行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2022 年,国家知识产权局陆续印发一系列政策文件,持续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环境,重拳打击违法违规代理行-9-为,共约谈代理机构 2100 余家,责令整改近 1300 家,作出行政处罚近 300 件,累计罚没 1200 余万元,单案最高罚没249 万元。调查显示,2022 年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信心指数为 61.9 分,高于荣枯分水线数(50 分)并较上年(58.4 分)增加 3.5 分,表明机构对于未来一年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向好的信心进一步增强。20222022年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信心指数为年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信心指数为61.961.9分,高于荣枯分水线分,高于荣枯分水线数(数(5050分)并较上年(分)并较上年(58.458.4分)增加分)增加3.53.5分,显示出机构对于未分,显示出机构对于未来一年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向好的信心进一步增强。来一年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向好的信心进一步增强。营商环境,65.2营业收入,62.5员工收入,63.6办公场所,58.6人员增速,59.42021年2022年行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行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图 2-7 服务业态模式不断深化 -10-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情况(一)(一)总体情况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8.7万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其中,专利代理机构有4520家;商标代理机构71466家,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年1月至3月组织的商标代理机构重新备案情况,重新备案审核通过机构共16921家,新备案机构1175家,截至2023年3月底,全国备案商标代理机构共18096家;有283家商标代理机构提供地理标志集体证明商标的申请代理服务;提供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代理服务的机构有609家;提供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机构超过1.4万家;提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的机构超过0.9万家;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机构超过1.5万家;提供知识产权咨询服务的机构超过2.2万家6。图 3-1 近五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机构数量 6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企业年报、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数据分析整理。6.1 6.6 7.3 8.4 8.7 0.01.02.03.04.05.06.07.08.09.010.0200212022单位/万家年份-11-2022年新注册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约为0.7万家。其中,专利代理机构645家,商标代理机构2627家;提供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机构超过100家;提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的机构超过700家;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机构超过700家;提供知识产权咨询服务的机构超过2500家7。(二)(二)区域分布区域分布 从区域分布情况看,如图 3-2 所示,在全国 8.7 万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有 66.2%分布在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区域,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机构占比分别为14.6%、15.6%和 3.6%8。图 3-2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地域分布 如图 3-3 所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北京、山东、浙江和上海 6 省(市),机构数量合计约4.9 万家9,占比约 56.5%。7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企业年报、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数据分析整理。8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企业年报、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数据分析整理。9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企业年报、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数据分析整理。东部地区,66.2%中部地区,14.6%西部地区,15.6%东北地区,3.6%-12-图 3-3 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省域分布 如图 3-4 所示,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机构合计占比为 64.5%,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呈现集聚态势10。图 3-4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经济区域分布 10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企业年报、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数据分析整理。0200040006000800040001600018000广东江苏北京山东浙江上海河南安徽河北福建四川湖北湖南陕西重庆辽宁天津江西云南广西贵州黑龙江新疆山西吉林内蒙古海南甘肃宁夏青海西藏单位/家京津冀地区,14.4%长三角地区,25.2%粤港澳大湾区,19.1%成渝地区,5.8%其他地区,35.5%-13-(三)(三)业务类型业务类型 如图 3-5 所示,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是知识产权服务最主要的业务类型。2022 年,从事知识产权代理服务的机构比例达到 76.9%。此外,开展两种及以上业务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占比为 49.6。图 3-5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业务开展情况(四)(四)服务范围服务范围 如图 3-6 所示,参与调查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服务范围涉及的最主要知识产权类型是商标和专利,主要开展商标和专利服务的机构占比分别为 53.2%和 44.0%;主要开展版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和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比例依次为 1.3%,0.2%,0.04%和 0.02%。11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企业年报、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数据分析整理。76.9 16.2 11.3 17.4 25.4 020406080100代理服务法律服务运营服务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单位/%-14-注:有效样本 4624 个,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未作配平处理。图 3-6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服务范围分布(五)(五)成立年限成立年限 如图 3-7 所示,在全国 8.7 万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成立年限在 20 年以上(含 20 年)的机构占比为 3.2%;成立年限在 1020 年(满 10 年不足 20 年,以下同此划分方式)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占比为 14.9%;成立年限在 510 年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占比为 35.4%;成立年限在 35 年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占比为 23.9%;成立年限不足 3 年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占比为 22.6。图 3-7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成立年限分布 12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企业年报、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数据分析整理。专利,44.0%商标,53.2%版权,1.3%商业秘密,0.2%植物新品种,0.04%地理标志,0.02%其他,1.2%不足3年,22.65年,23.9Q0年,35.420年,14.9 年以上,3.2%-15-2022 年,全国成立年限不足年的知识产权服务新生机构约 2.0 万家,占全部机构的 22.6%。如图 3-8 所示,知识产权服务新生机构中,有 26.9%的新生机构集中在长三角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的新生机构占比分别为 14.4%、16.8%和 6.4。图 3-8 成立年限不足 3 年的新生机构区域分布 调查同步显示,长三角地区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新生机构比例为 31.2%,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新生机构分别为 24.9%、25.6%和 29.3%。13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企业年报、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数据分析整理。京津冀地区,14.4%长三角地区,26.9%粤港澳大湾区,16.8%成渝地区,6.4%其他地区,35.5%-16-四、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情况(一)(一)总体情况总体情况 据统计,截至 2022 年底,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约为 96.9 万人,较 2021 年底增长 4.4。图 4-1 近五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 如图 4-2 所示,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和山东 6 个省(市),从业人员数量合计约 58.8 万人,占比约 60.7%。图 4-2 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分布 14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企业年报、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数据分析整理。76.6 81.9 86.5 92.8 96.9 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200212022单位/万人年份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北京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四川安徽河南河北福建陕西湖北湖南重庆天津黑龙江辽宁云南江西贵州广西山西吉林新疆甘肃内蒙古海南宁夏青海西藏单位/万人-17-如图4-3所示,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的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总计达到74.0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的比例为76.4%。其中,京津冀地区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最多,达到27.2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的比例为28.1%。图 4-3 不同区域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分布(二)(二)性别结构性别结构 如图 4-4 所示,截至 2022 年底,参与调查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男性、女性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为 42.8%和 57.2%。注:有效样本 4624 个,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未作配平处理。图 4-4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男女比例 京津冀地区,28.1%长三角地区,22.4%粤港澳地区,20.1%成渝地区,5.8%其他地区,23.6B.8W.2%-18-(三)(三)学历结构学历结构 如图 4-5 所示,截至 2022 年底,在参与调查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从业人员为大学本科 以上学历15的比例为76.1%,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为 24.8%。注:有效样本 4624 个,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未作配平处理。图 4-5 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学历分布(四)(四)从业时间从业时间 如图 4-6 所示,截至 2022 年底,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从业时间在 5 年以上的占比为 29.0%。注:有效样本 4624 个,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未作配平处理。图 4-6 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从业时间分布 15 本报告中,“大学本科以下”不包含大学本科学历。大学本科51.3%研究生及以上24.8%大学本科以下23.9%5年以上29.0%不足5年71.0%-19-(五)(五)人员流动人员流动 参与调查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2022 年期末平均从业人员数量为 20.8 人。如图 4-7 所示,机构平均新入职人数为3.3 人,平均离职人数为 2.5 人,占期末平均从业人员数量的比例分别为 15.8%和 12.0%。注:有效样本 4624 个,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未作配平处理。图 4-7 知识产权服务从业人员流动情况 据统计,2022 年,近 2000 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向 6000余名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机会16。16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企业年报、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数据分析整理。3.3 2.5 0.00.51.01.52.02.53.03.54.0平均新入职人数平均离职人数单位/人-20-五、知识产权服务营业收入情况(一)(一)总体规模总体规模 据测算,2022 年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 2700亿元,同比增长 3.8%。其中,执行企业财务制度的机构平均营业收入为 315.6 万元17;从业人员人均创造营业收入(即劳动生产率)为 29.2 万元。图 5-1 近五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营业收入 如图 5-2 所示,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创造营业收入合计达到 2012.0 亿元,占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总营业收入的 73.5%。其中,京津冀地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创造营业收入达到 814.1亿元,占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总营业收入的 29.7。17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企业年报、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数据分析整理。18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企业年报、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数据分析整理。1900 2100 2250 2600 2700 0500025003000200212022单位/亿元年份-21-图 5-2 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营业收入区域分布(二)(二)经营经营利润利润 如图 5-3 所示,2022 年,从事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运营服务、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的机构中,认为服务利润有所增加或保持不变的比例均超过半数,相对高于其他机构。从事知识产权代理服务的机构认为服务利润有所减少的比例为63.0%,相对高于其他机构;从事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机构中,认为服务利润没变化的比例为 40.6%,相对高于其他机构。注:有效样本 4624 个,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未作配平处理。图 5-3 知识产权服务利润变化情况 京津冀地区,29.7%长三角地区,21.5%粤港澳大湾区,18.0%成渝地区,4.2%其他地区,26.5 .8 24.4 21.5 20.0 17.2 16.2 40.6 30.1 37.2 38.9 63.0 35.0 48.5 42.8 44.0 0 0%代理服务法律服务运营服务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有所增加没变化有所减少-22-(三)(三)经营成本经营成本 如图 5-4 所示,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经营成本构成中,人力资源成本占比最高,为 69.2%;管理成本、销售成本、生产成本和其他成本占比依次分别为 17.0%、10.3%、2.1%和1.5%。注:有效样本 4624 个,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未作配平处理。图 5-4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经营成本分布(四)(四)定价因素定价因素 如图 5-5 所示,参与调查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认为竞争压力是知识产权服务定价最主要影响因素的比例最高,为 37.8%;认为服务质量、市场需求、经营成本和其他因素是定价最主要影响因素的机构比例依次分别为 22.8%、19.5%、18.9%和 0.9%。注:有效样本 4624 个,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未作配平处理。图 5-5 知识产权服务定价的主要因素 人力资源成本69.2%管理成本17.0%销售成本10.3%生产成本2.1%其他1.5%经营成本18.9%市场需求19.5%竞争压力37.8%服务质量22.8%其他0.9%-23-六、重点服务类型情况分析(一)(一)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代理服务代理服务 1 1专利代理服务专利代理服务 (1)机构情况)机构情况 如图 6-1 所示,2022 年,专利代理机构数量仍保持快速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截至 2022 年底,专利代理机构总量达到 4520 家,与 2021 年相比,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增加 586家,年增长率为 15.0。图 6-1 近五年我国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变化情况(2)人员情况)人员情况 截至 2022 年底,我国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的人数达到63311 人20,同比增长 4.9%。如图 6-2 所示,2022 年执业专利代理师达 31347 人,同比增长 16.8%。执业队伍呈持续增长趋势,体现了我国专利代理行业人员规模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19 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20 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2393445200.0%5.0.0.0 .0%.0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200212022单位/家机构数量增长率-24-图 6-2 近五年我国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变化情况(3)业务情况业务情况 2022 年,专利代理机构创造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总营业收入为 465.6 亿元21。专利代理服务有力支撑创新主体创新活动,专利申请代理率达到 81.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代理率为 89.7%。2 2商标代理服务商标代理服务 (1)机构情况机构情况 如图 6-3 所示,近五年,全国商标代理机构备案数量逐年增长,增长率呈递减趋势。截至 2022 年底,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备案的商标代理机构达 71466 家22,与 2021年相比,商标代理机构数量增加约 7000 家,年增长率为11.2%。国家知识产权局 2023 年 1 月至 3 月组织商标代理机构重新备案,重新备案审核通过机构共 16921 家,新备案机构 1175 家,截至 2023 年 3 月底,全国备案商标代理机构共 18096 家。21 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22 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3470.0%2.0%4.0%6.0%8.0.0.0.0.0.00000000250003000035000200212022单位/人人员数量增长率-25-图 6-3 近五年我国商标代理机构数量变化情况(2)业务情况业务情况 2022 年,我国商标申请代理率为 88.3#。商标注册申请代理量排名前 500 的商标代理机构数量仅占备案商标代理机构总量不足 1%,但其商标注册申请代理量占 2022 年商标注册申请代理总量的 47.5%。3 3地理标志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代理服务地理标志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代理服务 2022 年,我国代理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申请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有283 家;共代理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申请 1060 件,代理率达到 98.7$。2022 年,我国代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有 609 家,较上年(579 家)提升了 5.2 个百分点;共代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8063件,代理率为56.0%。23 商标注册申请代理率数据由报告编写组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及商标局提供的基础数据计算而成。24 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25 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379774599714660.0%5.0.0.0 .0%.00.0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200212022单位/家机构数量增长率-26-(二)(二)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法律服务 1 1机构情况机构情况 调查显示,截至 2022 年底,从事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机构超过 1.4 万家26。如图 6-4 所示,从地区分布来看,从事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机构位于东部地区(58.1%)的占比最高,其他依次为中部地区(18.5%)、西部地区(16.8%)、东北地区(6.6%)。图 6-4 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机构地区分布 2 2人员人员情况情况 调查显示,2022 年,我国从事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机构平均从业人员为 53.0 人。其中,最近一年实际开展了知识产权诉讼业务的律师平均人数为 3.7 人,占机构平均从业人员的 7.5%。其中,设立有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的法律服务机构中,实际开展知识产权诉讼业务的律师平均人数为4.5 人。3 3业务情况业务情况 如图 6-5 所示,从主要开展的知识产权诉讼业务来看,26 数据来源:北大法宝数据库、历年知识产权服务业调查积累、专利商标代理机构行政数据库等。东部地区,58.1%中部地区,18.5%西部地区,16.8%东北地区,6.6%-27-90.6%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机构开展了知识产权权属、侵权纠纷诉讼业务,37.3%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机构开展了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纠纷业务,30.8%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机构开展了知识产权合同纠纷业务。注:有效样本 1110 个,本题为多选题,百分比之和大于 100%,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未作配平处理。图 6-5 主要开展的知识产权诉讼服务(三)(三)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知识产权运营服务 1 1机构情况机构情况 截至 2022 年底,从事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的机构超过 0.9万家27。如图 6-6 所示,从地区分布来看,从事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的机构东部地区(70.0%)占比最高,其他依次为中部地区(15.1%)、西部地区(12.4%)、东北地区(2.5%)。27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企业年报、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数据分析整理。7.00.87.3.6%其他知识产权合同纠纷业务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纠纷知识产权权属、侵权纠纷业务-28-图 6-6 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地区分布 2 2人员人员情况情况 调查显示,2022 年,我国从事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的机构平均从业人员为 26.0 人。其中,机构中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专职人员平均为 6.3 人,占机构平均从业人员的 24.2%。3 3业务情况业务情况 如图 6-7 所示,2022 年,从事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的机构中,有 87.0%开展了知识产权转让、许可业务,46.5%开展了商标品牌培育服务,30.2%开展了专利实施与产业化业务,21.5%开展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担保服务,4.2%开展了知识产权保险服务,2.9%开展了知识产权证券化服务。注:有效样本 615 个,本题为多选题,百分比之和大于 100%,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未作配平处理。图 6-7 主要开展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 东部地区,70.0%中部地区,15.1%西部地区,12.4%东北地区,2.5%4.2%2.9%4.2!.50.2F.5.0%其他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担保专利实施与产业化商标品牌培育知识产权转让、许可-29-(四)(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1 1机构情况机构情况 调查显示,截至 2022 年底,从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机构超过 1.5 万家28。如图 6-8 所示,从地区分布来看,从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机构位于东部地区(66.3%)的占比最高,其他依次为西部地区(15.7%)、中部地区(15.0%)、东北地区(3.0%)。图 6-8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地区分布 2 2人员人员情况情况 调查显示,2022 年,我国从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机构平均从业人员为 17.6 人。其中,机构中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专职人员平均为 2.6 人,占机构平均从业人员的比例为20.5%。3 3业务情况业务情况 如图 6-9 所示,2022 年,从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机构中,有 93.4%开展了知识产权信息检索服务;40.2%开展了专利预警、专利侵权风险分析服务;36.1%开展了知识产权导航 28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企业年报、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数据分析整理。东部地区,66.3%中部地区,15.0%西部地区,15.7%东北地区,3.0%-30-服务;21.4%开展了知识产权相关数据加工、数据库建设服务;18.7%开展了知识产权文献翻译服务;10.6%开展了知识产权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服务。注:有效样本为 1493,本题为多选题,百分比之和大于 100%,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未作配平处理。图 6-9 主要开展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五)(五)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咨询咨询服务服务 1 1机构情况机构情况 调查显示,截至 2022 年底,我国从事知识产权咨询服务的机构超过 2.2 万家29。如图 6-10 所示,从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机构的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67.3%)的占比最高,其他依次为中部地区(16.1%)、西部地区(14.1%)和东北地区(2.5%)。图 6-10 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机构地区分布 29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企业年报、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数据分析整理。2.9.6.7!.46.1.2.4%其他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服务知识产权文献翻译知识产权相关数据加工、数据库建设知识产权导航专利预警、专利侵权风险分析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东部地区,67.3%中部地区,16.1%西部地区,14.1%东北地区,2.5%-31-2 2人员人员情况情况 调查显示,2022 年,我国从事知识产权咨询服务的机构平均从业人员为 20.9 人。其中,机构中知识产权咨询服务专职人员平均为 5.1 人,占机构平均从业人员的比例为24.4%。3 3业务情况业务情况 如图 6-11 所示,2022 年,从事知识产权咨询服务的机构中,有 76.4%开展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实务咨询服务;52.2%开展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咨询;22.2%开展了行业标准等专业指引服务。注:有效样本为 2746,本题为多选题,百分比之和大于 100%,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未作配平处理。图 6-11 主要开展的知识产权咨询服务 此外,调查同步显示,有 46.6%的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机构开展了知识产权公益性咨询服务。5.8.2R.2v.4%其他行业标准等专业指引服务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咨询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实务咨询-32-七、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动态及特点 国家知识产权局等 17 部门关于加快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知发运字202247 号)提出要“构建服务新体系,优化高质量服务供给”,并确定了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任务目标。2023 年知识产权服务业调查显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有效提升了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服务效率;知识产权服务供给体系不断优化完善,不同规模机构结合自身特点有序健康发展;服务机构在服务的技术手段、提供服务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知识产权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同时,知识产权服务业的人才需求也更加迫切。(一)(一)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 调查显示,27.1%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及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提供知识产权服务。从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方式来看,开展数字化转型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采取购买相关产品或服务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机构占比最多(70.5%),其次是合作或委托开发(14.6%)和独立开发(13.8%)。从数字化转型程度来看,开展了数字化转型的机构中,有 39.5%的机构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偶尔运用数字技术于企业管理流程,有 34.2%的机构工作的部分环节中已经实现了数字化转型的常态化运用,有 16.7%的机构利用数字化转型打通多环节管理流程,有 9.6%的机构形成了服务于企业经营的一体化集成。此外,调查显示,有 79.2%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利用-33-商业数据库或商业软件提高服务质量。(二)(二)服务供给体系不断完善服务供给体系不断完善 调研显示,不同规模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发展模式上特点鲜明。一是大型服务机构面向开展全链条、一体化服务进程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大型机构已不鲜见。调查显示,规模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近五成同时开展三种以上知识产权服务业务。二是大型机构的国际化发展水平突出。近五成大型机构的面向海外客户提供知识产权服务,较整体水平高出近 30 个百分点。三是中小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向精细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态势明显。面对创新主体不断提高的知识产权布局意识和对于高质量知识产权服务的迫切需求,部分中小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通过“陪伴式”个性化服务模式,深入企业管理经营环节,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提供定制化服务。(三)(三)服务领域细分趋势凸显服务领域细分趋势凸显 调研显示,知识产权服务链条不断拉长,业务形态呈现细分化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专注于以翻译、软件开发等专业技术手段开展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逐渐出现;部分机构聚焦于知识产权侵权信息检索、企业知识产权动态分析等特定服务范围;围绕独角兽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等特定创新主体提供服务的机构也不断出现。服务领域的细分化发展,有效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服务支撑创新主体创新发展。-34-(四)(四)集约发展势头集约发展势头愈发愈发显著显著 知识产权代理服务集约化发展势头显著。2022 年,代理专利申请量排名前 500 位的专利代理机构占全部专利代理机构的11.1%,其代理的专利申请量占全部代理申请量的76.3%;代理商标注册申请量前 500 位的商标代理机构占备案商标代理机构的比例不到 0.1%,其代理的商标注册申请量占全部商标注册申请代理量的 47.5%。产业园区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有效促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优势互补,打造完整的知识产权服务链,为园区创新主体提供了有力的知识产权服务保障。(五)(五)人才资源需求日益迫切人才资源需求日益迫切 调研显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当前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供给体系仍需加强。部分离职人员前往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就职,在带动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提升的同时,也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服务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调查显示,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有离职人员前往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就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均超过三成。三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急需培育综合性高素质人才队伍,助力机构转型升级。调查显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表示要提升对资深从业人员、市场营销人才、信息技术人才以及涉外人才招聘力度的比例分别为 52.0%、46.1%、37.9%和 31.4%。此外,超过三成的中小型服务机构表示需要继续补强从业人员。-35-八、知识产权服务业市场环境分析(一)(一)发展面临问题发展面临问题 如图 8-1 所示,82.7%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认为在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市场恶性竞争;44.4%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认为是市场需求不足;31.5%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认为是高端人才稀少;28.1%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认为是人员流动性过高;22.9%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认为是经营税费负担重;14.4%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认为是公共服务供给不足;4.8%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认为是缺乏服务标准规范。注:有效样本为 4624 个,本题为多选题,百分比之和大于 100%,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未作配平处理。图 8-1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二)(二)激励激励政策政策需求需求 如图 8-2 所示,59.0%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期待政府加强财政资助政策,54.3%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期待政府加强税赋减免政策,45.8%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期待政府加强人员培训,27.4%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期待政府提供办公场所相关支持政策,24.9%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期待政府加强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荣誉奖励,17.6%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期4.8.4.9(.11.5D.4.7%缺乏服务标准规范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经营税费负担重人员流动性过高高端人才稀少市场需求不足市场恶性竞争-36-待政府加强人才引进政策,12.2%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期待政府加强投资引入政策,8.0%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期待政府加强就业安置政策。注:有效样本 4624 个,本题为多选题,百分比之和大于 100%,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未作配平处理。图 8-2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期待加强的政策(三)(三)行业发展信心行业发展信心 为更好了解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未来发展信心,本调查参考采购经理人指数(PMI)30、消费者预期指数31等宏观经济预期指标设计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信心指数,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市场环境预期、营业收入预期、薪酬支出预期、办公场所是否增加预期、下年度录用人数是否增加预期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全面了解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行业发展信心。30 PMI 指数的英文全称为 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中文释义为采购经理人指数,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数,能够反映经济的变化趋势。PMI 是一套月度发布的、综合性的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分为制造业 PMI、服务业 PMI,也有一些国家建立了建筑业 PMI。PMI 指数 50 为荣枯分水线。50 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是扩张态势;相反,如果低于 50,则通常反映经济总体是衰退态势。31 消费者预期指数的英文全称为 Consumer Expectations Index,是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反应了对未来经济生活发生变化的预期。通常来讲,消费者预期指数是普通消费者对收入、生活质量、宏观经济、消费支出、就业状况、购买耐用消费品和储蓄在未来一年的预期及未来两年在购买住房及装修、购买汽车和未来 6 个月股市变化的预期,是一个极为有用的宏观经济先行指标。2.0%8.0.2.6$.9.4E.8T.3Y.0%其他就业安置投资引入人才引进荣誉或奖励场所提供人员培训税赋减免财政资助-37-1 1营商环境预期营商环境预期 调查显示,认为 2023 年知识产权服务业市场环境将优于 2022 年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占比 57.9%,高于上一年度调查结果(49.0%)。2 2营业收入预期营业收入预期 调查显示,认为 2023 年知识产权服务业营业收入将会高于 2022 年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比例为 51.6%,高于上一年度调查结果(43.9%)。3 3员工收入预期员工收入预期 调查显示,认为 2023 年员工平均收入将高于 2022 年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比例为 53.5%,高于上一年度调查结果(46.0%)。4 4办公场所办公场所预期预期 调查显示,42.5%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2023 年有租用或购置新办公场所的计划,高于上一年度调查结果(36.6%)。5 5人员人员增速预期增速预期 调查显示,43.7%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2023 年预期招录人员数量高于 2022 年实际招录人数,高于上一年度调查结果(38.9%)。6 6综合信心指数分析综合信心指数分析 综合上述分项指标计算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信心指数得分情况,参见表 8-1,本年度知识产权服务业信心指数为61.9 分,高于荣枯分水线数(50 分),表明知识产权服务机-38-构认为未来一年行业发展将保持扩张态势;该指数较上年(58.4 分)有所增长,显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对于未来一年行业发展信心进一步增强。表 8-1 知识产权服务业信心指数近三年变化情况(单位:分)2020 年 2021 年 2022 年 营商环境预期 66.6 61.0 65.2 营业收入预期 64.9 58.7 62.5 员工收入预期 62.8 59.9 63.6 办公场所预期 56.7 55.2 58.6 人员增速预期 60.9 56.9 59.4 信心指数总体得分 62.5 58.4 61.9(四)(四)机构自行评价机构自行评价 2023 年知识产权服务业调查工作重点从服务水平、创新发展、组织建设、效益发展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了解机构的自我评价情况并形成自评指数,分析评价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现状。1 1服务水平服务水平 调查显示,有 95.4%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认为自身能够提供满足客户需要的专业化服务;有 63.9%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认为自身在本服务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声望;有 57.9%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认为自身具有较好的涉外知识产权服务能力。2 2创新发展创新发展 调查显示,有 50.1%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认为自身能够吸引到高水平人才;有 52.1%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认为自身能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和-39-数字技术提升服务效率;有 59.9%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认为自身能够创新服务模式、形成独特的服务产品,形成在细分领域的行业竞争优势。3 3组织建设组织建设 调查显示,有 80.9%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认为自身有目标明确且受到集体认同的经营理念和愿景;有 88.5%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认为自身组织机构健全、部门间沟通流转顺畅;有 88.8%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认为自身有健全的员工奖惩制度和新入职员工培训机制。4 4效益发展效益发展 调查显示,有 56.5%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表示自身近三年内有稳定的盈利;有 44.9%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表示近三年内主营业务收入保持稳定的增长;有 45.9%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认为自身未来三年生存压力不大,有足够的偿债能力以及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5 5社会责任社会责任 调查显示,有 83.9%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认为其薪酬制度、员工福利以及绩效考核方式受到员工认可;有 95.7%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表示近三年没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有70.0%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表示自身积极参与政府部门政策研究、起草行业标准等事务。6 6机构自评指数机构自评指数 根据机构自评价结果的量化分析显示,我国知识产权服-40-务机构在服务水平、创新发展、组织建设、效益发展以及社会责任五个方面的自评价指数分别是 73.9 分、64.0 分、78.6分、60.7 分和 80.4 分。总体来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更为认可自身在社会责任、组织建设方面的表现,对于创新发展和效益发展方面的认可程度相对较低。图 8-3 2022 年知识产权服务业机构自评价指数(五)(五)从业人员评价从业人员评价 2023 年知识产权服务调查工作针对知识产权服务从业人员开展深度调研,了解从业人员对于知识产权服务业职业荣誉、待遇水平、职场环境、工作生活平衡以及行业发展方面的评价。1职业荣誉职业荣誉 受访从业人员中,有 73.8%认为目前的发展状况符合其职业规划;有 81.7%认可所在机构的经营理念和愿景;有 75.8%认可目前工作成就;有 74.2%认为从事的工作内容符合就职时的预期。73.9 64.0 78.6 60.7 80.4 40.050.060.070.080.090.0服务水平创新发展组织建设效益发展社会责任-41-2 2待遇水平待遇水平 受访从业人员中,有 69.8%认可公司的酬薪制度和奖惩机制;有 65.0%认为目前的薪资水平符合其劳动付出;有 59.5%认为在目前机构未来收入仍有增长空间。3职场环境职场环境 受访从业人员中,有 84.1%认为机构负责人具备领导才能;有 85.2%满意目前工作中的人际关系。4工作生活平衡工作生活平衡 受访从业人员中,有 61.6%表示不需要额外加班就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有 63.1%表示工作之余仍有精力很好的照顾家庭及满足个人生活追求。5行业发展行业发展 受访从业人员中,有 46.7%认为目前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市场环境良好;有 57.8%认为政府部门对行业的监管力度、效力良好;有 56.2%表示愿意推荐他人进入本行业从业。6从业人员评价指数从业人员评价指数 根据受访从业人员对行业评价结果的量化分析显示,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的职业荣誉、待遇水平、职场环境、工作生活平衡以及行业发展五个方面的评价指数分别为 79.2 分、74.0 分、82.4 分、71.0 分和 68.4 分。总体来看,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对职场环境的认可程度相对较高。-42-图 8-4 2022 年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行业评价指数 79.2 74.0 82.4 71.0 68.4 40.050.060.070.080.090.0职业荣誉待遇水平职场环境工作生活平衡行业发展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1-23 46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社会服务行业年度策略:景气继续复苏把握预期拐点-231119(33页).pdf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1 证券研究报告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 景气继续复苏,把握预期拐点景气继续复苏,把握预期拐点 华泰研究华泰研究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 增持增持 (.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1-22 3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社会服务行业中智股份招股书梳理:中智股份拟主板上市人服巨舰蓄势待发-231112(33页).pdf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Table_Info1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 Table_Date 发布时间:发布时间:2023-11-12 Table_Invest 优于大势.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1-15 3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司法服务保障白皮书(2013年-2023年)(113页).pdf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司法服务保障白皮书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2023年9月(2013年-2023年)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中国上海.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1-10 11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主要消费产业行业研究:服务消费崛起精选结构机会-231104(22页).pdf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1 本文是“消费前瞻专题系列”的第四篇,我们希望用长周期的视角,对中国大消费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研究。本文我们聚焦服务消费板块,结合海外经验分析行业属性、测算空间,梳理相关.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1-07 22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上海数据交易所&德勤风驭:2022年ESG商业服务行业白皮书(13页).pdf

    商业服务行业 ESG 白皮书合作单位:德勤风驭ESG商业服务行业白皮书2022年第三产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36.8 吉吨碳 中 和 进 度-0.0 1 23 Deloitte Risk X.All rights reserved.Please refer to the disclaimer at the end of this document.钢铁行业ESG白皮书2023 Deloitte Risk X.All rights reserved.Please refer to the disclaimer at the end of this document.4ESG(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即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是衡量一家公司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指标,评价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方面的表现。始于2005 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牵头推出全球经济研究报告在乎者赢,ESG 已从一个先锋理念逐渐转换为极具必要性和实际意义的投资风向标,成为各国主流投资机构投资实践中的重要考量因素。自 2020 年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国内投资机构也紧跟国际主流,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绩效纳入投资指标考量。因此,于企业而言,提升 ESG 表现不是额外成本支出,而是提升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于金融机构而言,发展 ESG 评级的目的不是为了在业务中筛选掉低评级的公司,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低评级公司成长,促进企业及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内双碳行动势在必行、国外负责任投资风头正盛的当下,对 ESG 的深度解读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投资者成功投资的必经之路。根据德勤风驭自 2020 年起开展的全 A 股上市公司 ESG 评级数据,2022 年全 A 股 2700 家上市公司中,共有 400 家上市公司 ESG 评级在 A 级(含)以上,占比 9.1%。因此,国内企业的 ESG 表现提升任重而道远。德勤风驭 ESG 评级使用的行业划分是德勤自研的一套行业划分系统-CICS(Deloitte China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Standard)。由于市面上常用的行业划分体系在数据可获得性、业务针对性、可拓展性上存在不足,无法充分刻画行业特性,德勤 ESG引入德勤 CICS 行业划分体系作为风险敞口划分依据,以便实现企业更为精准的行业划分,捕捉行业共性风险特征。本白皮书关注的行业敞口为 CICS 一级行业下定义的商业服务行业,全行业共纳入评级 137 家 A 股主板上市企业。CICS 定义的商业服务行业指主营业务为各类盈利性质商业服务的企业。商业服务行业是推动现代经济创新和高效运转的关键,但同时也面临众多挑战。商业服务行业虽然与传统制造业相比,直接的环境影响较小,但仍需关注其碳足迹和资源使用效率。通过采纳节能办公策略、提高服务流程的绿色效率、加强碳排放管理和推动绿色服务创新等手段,商业服务行业能够为我国的长期绿色可持续发展策略和“双碳”目标做出积极贡献。因此,本白皮书将从风控视角出发,重点分析商业服务行业及重点企业的 ESG 评级指标表现。旨在帮助投资者、金融机构和监管者深入理解商业服务行业存在的 ESG 机会与风险,从而鼓励和推动企业走向更加绿色、安全和责任的发展道路,促进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前言-ESG 和商业服务行业目录Part 1:德勤风驭 ESG 评级框架介绍1.1 有业务意义的 ESG 评级模型1.2 有行业特色的 ESG 指标框架1.3 全行业及商业服务行业分值分布概况Part 2:商业服务行业发展及 ESG 评级分析2.1 商业服务行业发展概况2.2 商业服务行业 ESG 评级指标及披露率分析2.3 商业服务行业评级简述2.4 商业服务行业企业违约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Part 3:商业服务行业可持续发展龙头企业 0606088202023 Deloitte Risk X.All rights reserved.Please refer to the disclaimer at the end of this document.2023 Deloitte Risk X.All rights reserved.Please refer to the disclaimer at the end of this document.商业服务行业 ESG 白皮书671.1 有业务意义的 ESG 评级模型德勤风驭 ESG 评级方案围绕着判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展开,基于上市企业公开数据,研究企业 ESG 数据披露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 ESG 底层数据收集需求,从“企业”和“行业”两大维度评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下图(图 1)所示,CICS1-26 行业 ESG 评级模型使用德勤独家行业数据库与供需链数据,采用了 270 个 ESG 指标,讨论了资源消耗、污染防治、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实质性议题,并根据评分结果对企业评级。Part 1:德勤风驭 ESG 评级框架介绍 企业的 ESG 评级反映了企业未来五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构建一个能够反映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变量在模型构建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选择指标入模”和“指标权重制定”上。德勤风驭提供量化驱动的 ESG 评级模型(图 2),定义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并使评级流程更为科学化。德勤风驭的 ESG 评级一共有 5 个级别,分别是:S、A、B、C、D(图 3)。其中 S级比较特殊:在评级为 A 级的优秀企业中,根据德勤风驭对商业服务行业标准的计算结果,只有评级当年被 3 支及以上 ESG 基金投资的商业服务企业才可被评为 S 级。德勤风驭之所以使用“是否以及被多少家 ESG 基金投资”作为评价相关企业 ESG 表现及未来投资回报情况的指标,是因为 ESG 基金在投资时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要素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并以此为投资策略进行选股选券、组合构建以及评估投资对图 2:ESG 指标择标与定权图 1:ESG 评估方法论2023 Deloitte Risk X.All rights reserved.Please refer to the disclaimer at the end of this document.2023 Deloitte Risk X.All rights reserved.Please refer to the disclaimer at the end of this document.商业服务行业 ESG 白皮书89图 3:ESG 评级档位解释1.2 有行业特色的 ESG 指标框架当前,国内外存在多种 ESG 信息披露指南和 ESG 指标体系,但由于各机构 ESG 信息披露指南未能做到统一,ESG 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的选取、权重的赋予和结果的解读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使得 ESG 披露中的数据失调,减弱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另外,现存的 ESG 评价体系缺少合适的定量信息,数据质量良莠不齐,缺少跨公司的可比性。同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与自身的 ESG 表现息息相关,更与所处行业的属性密不可分。不同行业之间的公司 ESG 得分不具备可比性,因为不同行业模型所采用的指标以及指标的权重均有差异。例如商业服务企业由于其行业特征,普遍在环境(E)维度评分较低,在 ESG 总分上不占优势。因此,通过模型校准将分数通过主标尺映射到五级的德勤风驭企业 ESG 评级体系之后,不同行业间客户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可比,即 A 级的商业服务客户和 A 级的其他行业客户在德勤风驭的 ESG 评级框架下具有相当的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德勤风驭结合国内外权威 ESG 评级机构的指标和 ESG 信息披露指南,以及有关 ESG 指标的前沿学术研究成果,设计了一套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ESG 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将 ESG 指标分为通用敞口和行业敞口,考虑了投资者关注的企业自身重要指标及行业因素,并从科学性、代表性、可得性等角度出发,引入了定量及定性指标、正向和负向双向指标,使得不同实体披露的值均可进行跨时间、跨行业、跨投资组合的对比。德勤风驭在全覆盖企业 ESG 指南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拆解国家指标披露要求、明确释义,在已有四级指标基础上延伸出272个五级指标(图4)。在每个评级周期中,德勤风驭将对 270 个 ESG 底层指标,从 12 个 ESG 议题角度对企业进行评估。通过这一全面、有效、实操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德勤风驭 ESG 评级可以减少横向比较的误差,从而更好地衡量中国本土企业的 ESG 表现状况。图 4:ESG 评级指标数量企业ESG评级等级SABCD企业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无明显ESG风险,同时该企业实施ESG举措为企业带来商业及经济利益,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ESG事业。企业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非常好,自身积极采取ESG管理措施,且所在行业环保水平较好,不易受到宏观经济政策波动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差,所在行业环保水平较差,行业经济政策波动容易影响企业长期经济效益和成长能力,企业较同行相比缺少有利ESG管理措施,具有一定ESG风险。从事高ESG评级行业:企业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好,所在行业环保水平高,行业不易受政策变动产生动荡,但企业ESG发展状况较落后于同行,需提升ESG管理力度进而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认为该企业不存在较好可持续发展前景,企业很少采取ESG管理措施,且所在行业存在较高环境保护风险,很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政策波动影响。从事低ESG评级行业:企业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好,积极采取ESG管理措施,但所在行业存在环境保护问题,若行业环境政策波动有可能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状况。社会造成的影响。其评估结果更加全面准确,数据齐全可得。因此,在德勤风驭 ESG评级视角下,当一家 A 级企业被多家 ESG 基金作为投资标的,说明其可以借助优异的 ESG 表现实现正向现金流并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同时,这也标志着企业从“被动迎合”ESG 发展转变为有意愿“主动寻找”ESG 相关机会。对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来说,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2023 Deloitte Risk X.All rights reserved.Please refer to the disclaimer at the end of this document.2023 Deloitte Risk X.All rights reserved.Please refer to the disclaimer at the end of this document.商业服务行业 ESG 白皮书10111.3 全行业及商业服务行业分值分布概况CICS1-26 行业 ESG 评级模型依赖德勤独家行业数据库与供需链数据,采用了 270 个 ESG 指标,广泛覆盖了诸如资源消耗、污染防治、气候变化等实质性议题。基于这些指标,该模型为各行业在不同维度上提供了评分结果。在图 5 中,可以清楚地观察到 26 个行业内部的公司维度评分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横向对比。大多数行业的中位数评分都围绕 2.8 分,50%的数据值在大约 2.3-3.2 分的范围内,总体上展现了一个近似正态分布的特征。在图 5 中展示的商业服务行业(CS)2022 年的 ESG 评分,大体上分布在 2.5-2.8 分的范围内。这个评分区间不仅揭示了行业的整体表现,也呈现了企业在服务提供流程、绿色办公策略、碳排放管理和客户关系等关键方面的持续努力。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有 9 家企业成功地在 ESG 评分上超越了箱型图的上边界,这显然体现了这些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治理结构上的卓越实践。另一方面,令人鼓舞的是,没有企业的得分低于箱型图的下边界。这意味着商业服务行业的企业普遍重视并采纳了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最佳实践。这种普遍的表现强度为整个行业创造了一个积极的竞争氛围,并为其他行业树立了良好的典范。投资者和行业观察者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差异的根源,以更好地评估机会和潜在风险。整体来看,这些数据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帮助他们理解商业服务行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图 5:2022 年全行业 ESG 分值分布箱型图Part 2:商业服务行业发展及 ESG 评级分析2.1 商业服务行业发展概况在 2022 年的中国商业服务企业分布图(图 6)中,我们可以看到商业服务行业的 A股上市企业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然而,某些区域还存在潜力待挖掘,尚未完全展现其在商业服务领域的潜在价值。中国 A 股商业服务行业的这一分布模式映射了国内的经济活跃度。这些企业主要聚焦于信息技术、金融、法律和市场咨询等领域,这些业务与经济的现代化、城市化以及资本市场活跃度息息相关。东北地区,传统上是重工业的中心,但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面临了不同的挑战和机遇。内蒙古和宁夏,虽以资源和农业为经济支柱,但近年来也在不断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方向。云南,作为旅游和边贸的中心,其核心经济活动更侧重于农业和旅游业,而与商业服务行业的结合程度尚待深化。此外,商业服务行业强调专业知识和人才资源,这也意味着那些经济活跃、教育资源丰富的地方更可能成为该行业上市企业的优选之地。商业服务行业 A 股上市企业在广东省分布尤其多,有 30 家以上,在北京、上海、江苏也有较多分布。这种环经济重心集中分布情况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析。首先,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长期以来是我国的经济和商业活动中心之一。广东的开放经济、良好的基础设施、丰富的产业链以及创新能力吸引了大量商业服务行业企业的投资与发展。这里不仅拥有深圳这样的科技与金融中心,还有广州这样的综合性都市,这些都为商业服务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对于北京、上海和江苏,这三个地方同样有着显著的经济优势。北京作为国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汇聚了大量的高端资源,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法律和市场咨询等领域。上海则是我国的金融中心,且具有国际化的商业环境,为商业服务行业提供了全球化的机会。江苏省,特别是苏州、南京等城市,凭借其完善的产业链和开放的经济策略,也吸引了大量的商业服务企业。总的来说,商业服务行业的 A 股上市企业在广东、北京、上海和江苏的集中分布,与这些地区的经济活跃度、产业基础和开放策略密切相关。这为投资者和行业观察者提供了关于该行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潜力和策略方向的重要参考。从 ESG 角度看,商业服务企业在经济活跃地区的集中分布有助于其采纳先进的绿色技术和社会责任实践,提高可持续性。但同时,这种集中可能加剧某些地区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并可能增加对地域性风险的敏感度。因此,这种地理分布既带来了机会也伴随着挑战。2023 Deloitte Risk X.All rights reserved.Please refer to the disclaimer at the end of this document.2023 Deloitte Risk X.All rights reserved.Please refer to the disclaimer at the end of this document.商业服务行业 ESG 白皮书12132.2 商业服务行业 ESG 评级指标及披露率分析德勤风驭的商业服务行业 ESG 评级模型共覆盖 130 个底层指标。然而,国内商业服务企业 ESG 指标披露完整度均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行业平均指标完整度仅为47.68%。从数据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与披露情况较佳的 A 级企业相比,底层指标的完整率在 B、C 级企业中显著降低,分别较 A 级企业低 8.43%、10.44%。这表明 A 级企业在指标披露方面明显优于 B、C 级企业,而 B、C 级企业之间虽然也存在差距,但差距相对较小。商业服务行业的 ESG 评级普遍较高,反映了其知识密集型特质和较小的直接环境冲击。行业企业为维护与大客户的合作和吸引 ESG 敏感的投资者,主动采纳 ESG 管理措施,强化其企业形象和品牌声誉。这不仅是对外部市场趋势的响应,也是行业自身追求稳健经营和长期增长的策略体现。在商业服务行业,指标披露完整度和企业 ESG 得分高度相关,较低的指标完整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 ESG 评分。例如,A、C 两级企业平均指标完整度相差 10.44%,但 A 级企业平均得分比 D级企业高出 18.8%,这体现了指标数据披露的完整度在对企业 ESG 评级中的重要性。较高的指标完整度往往意味着企业较高的披露意愿和披露能力,反映出企业对自身ESG 层面发展的关注及自信心。尽管企业的指标完整度和其 ESG 表现存在正向关联,但这不意味着完整披露企业 ESG 指标必然能够获得更高的评分。实际上,指标披露率只是评级模型的一个评估维度,其实际得分仍然取决于企业各维度的综合表现。图 8:2022 年商业服务行业 ESG 各等级企业指标完整度数据来源:Green Quantum当我们深入分析企业在不同维度的具体表现时,很明显地,A 级企业与 C 级企业在二级议题指标上有显著的差异。图 9 展示了 2022 年 A 级企业与 C 级企业在二级议题指标得分的对比。其中,在环境(E)维度中,“资源消耗”和“污染防治”的得分差异最为显著,A 级企业得分高于 C 级企业 144.5%和 73.4%。在全部 11 个二级指标中,只有环境情况披露A 级企业得分低于 C 级企业,其余 10 个指标 A 级企业都表现得更好。图 7:2020-2022 年商业服务行业环境得分变化趋势数据来源:Green Quantum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商业服务行业的环境保护及环境发展情况评级,在过去三年中,商业服务行业在环境维度上的得分始终处于 A 级别,即处于全行业最高水准。这一结果体现了商业服务行业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的持续努力和成果。这反映了商业服务行业日益重视对其运营和业务活动中的间接环境影响进行管理。例如,许多商业服务企业积极采纳绿色办公理念,推广云计算和远程会议,以减少办公资源消耗和减少出差所产生的碳足迹。总而言之,商业服务行业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持续努力不仅为其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也为其他行业提供了如何在其业务活动中融入可持续性原则的有益参考。图 6:2022 年中国商业服务企业分布情况数据来源:Green Quantum2023 Deloitte Risk X.All rights reserved.Please refer to the disclaimer at the end of this document.2023 Deloitte Risk X.All rights reserved.Please refer to the disclaimer at the end of this document.商业服务行业 ESG 白皮书1415在环境(E)维度中,资源消耗显示了 A 级企业更加重视信息技术和系统的效率。通过数字化和自动化,这些企业达到了优化的工作流程并降低资源消耗。例如,高效的数据中心大幅度减少了电能浪费,云计算也减少了硬件的过度投入和废弃。而污染防治和气候变化突显了 A 级企业对于自己产生的碳足迹和其他排放物采取了更严格的管理和减少策略,如投资于清洁能源和推进远程工作以降低员工通勤的排放。治理(G)维度方面,A 级和 D 级企业在治理结构和治理效能上的得分相近。这可能是因为商业服务行业的特点,两者的表现相似性可能归因于行业的标准化和合规性。由于该行业高度依赖人才和专业知识,许多企业都采纳了相似的治理结构和策略来确保合规并保持声誉,这也导致了在治理上的创新和优化空间有限。社会(S)维度上,A 级企业在产品责任和员工权益上有出色的表现。在产品责任方面,A 级企业非常重视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确保每个服务项目都经过周密的规划和执行,以满足甚至超越客户的期望。例如,他们会快速响应客户反馈并作出调整。而在员工权益上,A 级企业更注重员工的福利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培训机会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支持团队合作。在商业服务领域,优秀的福利政策可以吸引和留住顶级专家,这对于维持企业的创新和领导地位是至关重要的。综合来看,A 级的商业服务企业不仅在各个 ESG 维度上展现出了其对社会责任的重视,而且还与客户需求和行业特性保持了紧密的联系,从而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形象。2.3 商业服务行业评级结果简述ESG 披露率是企业对自身认知和自信的体现,既显现了公开透明度,也是与利益相关者建立信任的桥梁,这有助于维持市场竞争力并吸引投资。尤其在商业服务行业,面对技术和市场的迅速变革,企业的可持续性策略及对外披露变得尤为关键。高评级的A 级企业更倾向于主动与各方利益相关者,如员工、供应商和消费者沟通,这不仅满足需求,更为其打开了创新的大门。而这些企业对 ESG 的投入超越了单纯的评分追求,它更代表了其深植的上海品茶和价值观,成为其在行业中保持领先的稳固基石。总的来说,积极的 ESG 策略不仅帮助企业应对外部挑战,更塑造了其内部核心竞争力,引领其走向长期、健康的发展道路。图 9:2022 年商业服务行业 A 级与 D 级企业各二级议题平均得分对比数据来源:Green Quantum近年来,ESG 议题已经逐渐从边缘话题转化为资本市场和多个行业的核心关注点,商业服务行业在这波趋势中也表现得尤为积极。在各大公司和机构普遍看重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ESG 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中,监管政策的收紧、消费者的绿色意识觉醒,以及投资者对于企业可持续性的更高期望,都助推了商业服务行业对其ESG 表现的重视。如图 10 所揭示,根据德勤风驭的评级体系,从 2020 年至 2022年,商业服务行业在 ESG 的平均得分经历了一番起伏,从最初的 4.71 上涨到 4.75,随后跌至 4.60,总的波动幅度约为 2.3%。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出,商业服务行业的整体评分以及 E、S、G 三个分项在这三年间呈现出相似的趋势。2021 年,全球深受疫情影响,而商业服务行业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在这种背景下,整体评分居然出现了上升,这背后的原因与行业内部的积极响应、数字化转型以及市场的微调息息相关。尤其在疫情冲击之后,数字化转型成为了众多企业的救命稻草,尤其是远程工作的普及,这不仅带动了行业的运营效率,更让资源的使用变得更为精准,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也得到了缓解。然而,这样的上升并没有延续到 2022 年。在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的背景下,许多企业可能认为之前为应对疫情而采取的一些措施不再必要,导致了之前提升的标准出现了松动。全球经济的复苏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压力,为了保证业绩和利润,部分企业可能在 ESG 的投入上做出了妥协。2022 年的外部环境相较于 2021 年显得更加复杂,如供应链的中断、通货膨胀等问题,这使得许多企业在面对外部压力时,不得不牺牲 ESG 的表现。因此,商业服务行业在 2022 年的 ESG 评分下降,实际上可能是行业在多重压力下作出的一种策略性选择和权衡。图 10:2020-2022 年商业服务行业 ESG 总分及各分项分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Green Quantum2023 Deloitte Risk X.All rights reserved.Please refer to the disclaimer at the end of this document.2023 Deloitte Risk X.All rights reserved.Please refer to the disclaimer at the end of this document.商业服务行业 ESG 白皮书1617图 11:2020 年与 2022 年商业服务行业企业各二级议题平均得分对比数据来源:Green Quantum近年来,商业服务行业日益重视其在环保和绿色运营上的责任和机遇。在全球绿色意识加强、政策法规加严、绿色供应链的新要求,再加上技术创新与维护良好的企业声誉之间的平衡,该行业企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绿色转型挑战。尤其在现代,客户不仅仅关注服务质量,更关心企业在环保和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这无疑为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带来了额外的影响。面对这些挑战,商业服务行业针对环境(E)维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创新。根据 2022 年的数据,与 2020 年相比,该行业在资源消耗 和 污染防治 等环境(E)相关议题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而在 气候变化的议题上,尽管增长幅度不大,但企业仍在积极寻求策略和解决方案,显示出了积极的发展态势。为了满足这些环保要求和客户期望,很多商业服务企业开始与各方伙伴进行深入合作,推动整个行业的绿色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纳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智能技术,这些企业已经实现了运营效率的显著提升,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碳排放。社会(S)维度方面,除了 社会响应 得分有轻微的下降,其余二级议题呈现出上升趋势,这反映了行业对于社会责任日益增长的关注。商业服务行业在社会响应议题下的表现下降可能源于其对突发社会事件的反应不够迅速和资源分配不足。为改善这一情况,企业应建立更灵活的响应机制,加强与各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并重新分配资源,确保对外部社会变革能够做出及时和有效的反应。治理(G)维度显示,商业服务行业在三个二级指标方面基本保持平稳或有小幅度提升,显示出行业在加强内部控制和提高治理透明度上的努力。不过,持续的监督和自我检查是关键,这能够确保与全球治理最佳实践相一致。综上所述,商业服务行业正处于转折点,面临环境、社会和治理三大维度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增长关注以及治理透明度的期望,企业不得不调整策略和行动,以满足这些新的市场要求。行业的成功将取决于企业如何采纳新技术、合作与伙伴、以及不断创新来满足这些日益增长的期望。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能够领先于时代、快速适应并采纳最佳实践的企业,将更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成功。德勤风驭商业服务行业ESG评级体系,采取位比评级方法,动态地为企业划分A、B、C、D 四个等级,以确保每年度评级结果具有时效性,持续、动态地支持企业提升其 ESG表现。在该评级体系下(图 12),从 2020 至 2022 年,商业服务行业的 A 级得分门槛线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与此同时,B 级和 C 级的得分门槛线也相应上升,虽然上升幅度并不明显。这种明显的评级门槛上升暗示了一个重要情境:商业服务行业的整体ESG 评分呈现上升趋势。这可能表明全球对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问题的日益关注已促使 ESG 评级标准提高。与此同时,商业服务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已取得显著进步,导致整体评分的提高。这种逐年上升的趋势显示,商业服务行业在 ESG 方面正取得实质性进展,而评级体系也在持续调整和完善,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表现和行业的发展动向。这种趋势揭示了商业服务行业在 ESG 方面所做的持续努力和取得的进步。由于消费者和投资者日益关注 ESG 表现,企业开始认识到提升这方面的表现不仅是道德上的责任,更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保其领先地位的关键。因此,众多商业服务公司努力优化其环境、社会和治理实践,以满足评级体系中逐渐提高的门槛。这种进步得到了政府和全球合作组织的大力支持,他们为企业提供了有关如何改善 ESG 表现的明确指导。这种积极的互动合作确保了商业服务行业在应对全球可持续性挑战方面能够持续前行,并在未来继续提升其 ESG 评级标准。图 12:2020 年与 2022 年商业服务行业企业各二级议题平均得分对比数据来源:Green Quantum2023 Deloitte Risk X.All rights reserved.Please refer to the disclaimer at the end of this document.2023 Deloitte Risk X.All rights reserved.Please refer to the disclaimer at the end of this document.商业服务行业 ESG 白皮书1819图 14:2012-2024 年商业服务行业各级企业财务情况对比(含预测)数据来源:Green Quantum图 13:2015-2024 年商业服务行业各级企业平均信用债违约率对比(含预测)数据来源:Green Quantum德勤风驭的商业服务行业 ESG 评级模型从风控视角出发、以 ESG 表现为关键指标,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重要的风险洞察。根据德勤风驭的商业服务行业信用债违约数据(图 13),2015 年至 2024 年间,A 级各企业平均信用债违约率低于 C 级企业约1.29%(含预测)。以 2021 年数据为例,A 级企业评级违约率仅为 0.99%,B 级企业与 C 级企业违约率依次递增,违约率分别为 1.20%和 2.13%。2015 年至 2024 年,商业服务行业企业的平均违约率大体平稳,但 B 级和 C 级企业违约率波动相对较大,表现出更强的不确定性(数据来源:德勤风驭Green Quantum研究所)。但总体上来说,商业服务行业企业的各级别违约率均维持在较低水平,这也是该行业企业评级都能够位于 C 级别及以上、ESG 风险相对不高的侧面反映。根据疫情及其导致的市场需求变化情况可推测,在面对外部环境改变时,企业 ESG 评级越高,受外界突发因素影响越小,韧性越强。因此,提升企业自身的 ESG 表现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违约风险。企业的 ESG 评级与平均违约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评级为 A 的企业明显有更低的违约率,这充分体现了德勤“ESG 评分与财务指标挂钩”的研究思路。值得注意的是,在德勤风驭开展企业信用债违约率测评的初期,出现了企业当年信用评级不高,但 ESG 评级较高的现象;在随后的二至三年内,该企业的信用评级逐步提升,达到与其 ESG 评级相匹配的程度。这体现了德勤风驭的 ESG 评级对企业信用评级变化的预测作用,也证明了德勤风驭的 ESG 评级体系在洞察企业违约风险方面的价值。同时,由商业服务行业各企业的财务数据可知(图 14),企业 ESG 评级越高,其收入水平与净利润水平相对越高。以 2020 年净利润水平为例,A、B、C、D 级企业各自的利润水平逐级递减,尽管 B、C 级企业之间差距不大,但 A 级企业收入水平和利润水平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同时,2021 年至 2024 年(含预测)各级企业的平均收入水平趋势也呈现类似特征。因此,相较于 ESG 评级较低的企业,ESG 评级较高的企业通常具有更好、更稳定的盈利能力,可以为股东创造更多正向回报。此外,ESG 评级较高的企业往往具有更优秀的财务成长性,例如 A 级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水平自 2012 年开始便保持了相较其他等级企业更高的增长率。因此,德勤风驭 ESG 评级体系不仅在风险控制方面对企业和金融机构有重要意义,同时在评价和预测企业财务表现方面提供重要参考。2.4 商业服务行业企业信用债违约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23 Deloitte Risk X.All rights reserved.Please refer to the disclaimer at the end of this document.2023 Deloitte Risk X.All rights reserved.Please refer to the disclaimer at the end of this document.商业服务行业 ESG 白皮书2021Part 3:商业服务行业可持续发展龙头企业 根据德勤风驭的 2022 年度 ESG 商业服务行业评级,137 家企业中,28 家获得 A 级,49 家获得 B 级,60 家获得 C 级,0 家获得 D 级评级。其中,广联达、恒逸石化、华测检测、物产中大、锦江酒店 5 家企业在 2022 年被 3 支及以上的 ESG 基金投资,说明其具有优异的的可持续发展前景,被德勤风驭评为 2022 年度商业服务行业 ESG评级 S 级企业(图 15)。从各项指标来看,这 6 家企业指标披露率位于行业上游,ESG 单项评分均未出现明显短板,广联达更是各指标得分均位于全行业的龙头地位。获得 S 级评级得企业都是被 ESG 基金青睐的企业,它们的卓越表现背后一般都有其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业务定位。广联达在德勤风驭的2022年度ESG评级中表现卓越,得益于其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大方面的坚持和创新。该公司不仅致力于绿色、低碳技术的推广,还强调社会责任,经常开展公益活动并加强与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同时,其透明、高效的公司治理也赢得了业界和投资者的广泛赞誉。这一系列优异表现使广联达在行业内建立了卓越的 ESG 口碑。综合来看,商业服务企业在日常运营中高度依赖技术和信息流,因此技术创新对它们至关重要。能够取得 S 级评级的商业服务企业,往往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领域有所突破和应用,从而提升了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同时,鉴于当前全球对环境保护的加强关注,这些企业也积极采取措施,减少资源消耗和碳排放,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此外,它们还深知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不仅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回馈社会,更在业务中积极考虑对社会的正面影响。因此,它们对技术创新、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长期、持续的投入与努力,是取得高评级的关键因素。尽管该行业面临众多挑战,企业仍然能获得 S 级的评定,这彰显了德勤风驭 ESG 评级体系在权重配置上的精确和公正,确保了不同核心业务的公司之间都享有比较性。与此相符,这些家 S 级的公司在中证指数以及其他多家 ESG 评级体系中的评价都名列前茅,进一步展现了德勤风驭商业服务 ESG 评级与其他评价机制的高度吻合。图 15:2022 年商业服务行业 ESG 评级 S 级企业数据来源:Green Quantum从地域分布上看,商业服务行业中 ESG 表现最好的 A 级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区域,唯一有分布的内陆省份为四川,这也体现了成渝经济中心对商业服务行业的支撑作用。在沿海城市中,以上海分布最多,其次是浙江和广东。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与商务中心,自然成为了商业服务企业的首选之地。这不仅仅是因为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还因为上海的国际化程度和政策友好度都是首屈一指的。这使得众多跨国公司选择在此设立亚洲甚至全球总部,促进了商业服务行业的繁荣。此外,上海的高教资源丰富,为商业服务行业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人才,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浙江和广东两省,在中国经济版图中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浙江,以其私营经济特色和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吸引了大量的商业服务公司提供支撑。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凭借其接近国际市场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外贸传统,成为商业服务行业的另一重要支点。四川的崭露头角则是中国内陆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成渝经济区的崛起,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优势,还得益于其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以及政府的积极推动。四川在数字经济、文化旅游等领域都展现出了强大的潜力,这为商业服务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国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中西部地区的开发潜力将进一步得到释放,预计将有更多的商业服务企业转向这些新兴市场,为未来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图 16:2022 年中国商业服务行业 S 级及 A 级企业分布情况数据来源:Green Quantum2023 Deloitte Risk X.All rights reserved.Please refer to the disclaimer at the end of this document.2023 Deloitte Risk X.All rights reserved.Please refer to the disclaimer at the end of this document.商业服务行业 ESG 白皮书2223本系列白皮书是德勤风驭自 2019 年起,连续第三年开展的 A 股各个行业上市公司ESG 绩效表现评级分析的研究成果。本白皮书关注的是德勤 CICS 行业划分体系下的商业服务行业敞口。过去三年中,商业服务行业的 ESG 得分经历了小幅度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商业服务行业在 ESG 绩效上的波动反映了企业在实践中的摸索与努力。未来,随着 ESG 标准的日益成熟和企业自身对 ESG 重要性的进一步认知,预期商业服务行业的 ESG 得分会呈现更为稳定的上升态势。从 ESG 指标披露的角度来看,A 股上市商业服务企业报告发布率有所提高,但各家企业披露内容详实度参差不一,整体披露质量有待改善;从风控视角看,提升 ESG 表现能显著降低商业服务行业企业信用债违约风险;从财务视角看,ESG 表现和企业财务表现呈显著正相关性。在后疫情时代,人类仍然面临气候变化、地缘政治等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的挑战。ESG 则作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线曙光。在中国商业服务行业面临“碳达峰、碳中和”、“极致能效”等政策压力下,上市商业服务企业 ESG 表现必将受到投资者、金融机构和监管者的持续关注。因此,商业服务行业将着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引入现代化公司治理机制,在未来几年内进一步提升行业上市公司的ESG 绩效。德勤风驭也希望通过开展各行业企业的 ESG 绩效评级,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有效的支持和赋能,为构建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做出贡献。结语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延安东路 222 号邮箱:地址:浦东新区丹桂路 999 号张江国创中心一期 A3邮箱:联系方式2023 Deloitte Risk X.All rights reserved.Please refer to the disclaimer at the end of this document.2023 Deloitte Risk X.All rights reserved.Please refer to the disclaimer at the end of this document.商业服务行业 ESG 白皮书2425关于德勤Deloitte(“德勤”)泛指一家或多家德勤有限公司,以及其全球成员所网络和它们的关联机构(统称为“德勤组织”)。德勤有限公司(又称“德勤全球”)及其每一家成员所和它们的关联机构均为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法律实体,相互之间不因第三方而承担任何责任或约束对方。德勤有限公司及其每一家成员所和它们的关联机构仅对自身行为及遗漏承担责任,而对相互的行为及遗漏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德勤有限公司并不向客户提供服务。请参阅 了解更多信息。德勤是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机构,为客户提供审计及鉴证、管理咨询、财务咨询、风险咨询、税务及相关服务。德勤透过遍及全球逾 150 个国家与地区的成员所网络及关联机构(统称为“德勤组织”)为财富全球 500 强企业中约 80%的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敬请访问 330,000 名专业人员致力成就不凡的更多信息。德勤亚太有限公司(即一家担保有限公司)是德勤有限公司的成员所。德勤亚太有限公司的每一家成员及其关联机构均为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法律实体,在亚太 地区超过 100 座城市提供专业服务,包括奥克兰、曼谷、北京、河内、香港、雅加达、吉隆坡、马尼拉、墨尔本、大阪、首尔、上海、新加坡、悉尼、台北和 东京。德勤于 1917 年在上海设立办事处,德勤品牌由此进入中国。如今,德勤中国为 中国本地和在华的跨国及高增长企业客户提供全面的审计及鉴证、管理咨询、财 务咨询、风险咨询和税务服务。德勤中国持续致力为中国会计准则、税务制度及 专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德勤中国是一家中国本土成立的专业服务机构,由德勤中国的合伙人所拥有。敬请访问 cnzhsocial-media,通过我们的社交媒体平台,了解德勤在中国市场成就不凡的更多信息。本通讯中所含内容乃一般性信息,任何德勤有限公司、其全球成员所网络或它们 的关联机构(统称为“德勤组织”)并不因此构成提供任何专业建议或服务。在 作出任何可能影响您的财务或业务的决策或采取任何相关行动前,您应咨询合资 格的专业顾问。我们并未对本通讯所含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明示或暗示)陈述、保 证或承诺。任何德勤有限公司、其成员所、关联机构、员工或代理方均不对任何 方因使用本通讯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德勤有限公司及 其每一家成员所和它们的关联机构均为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法律实体。2023。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德勤中国。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0-30 1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社会服务行业年度行业策略报告:关注需求韧性底部震荡中把握边际向上机会-231021(57页).pdf

    分析师分析师联系人联系人李珍妮李珍妮登记编号:S02王雪尼王雪尼关注需求韧性,底部震荡中把握边际向上机会社 会 服 务 团 队社 会 服 务 团 队 年 度 行 业 策 略 报 .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0-24 5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人力服务行业深度:他山之石经济环境下国际人服巨头成长之路-231018(54页).pdf

    人力服务行业深度:他山之石,人力服务行业深度:他山之石,经济环境下国际人服巨头成长之路经济环境下国际人服巨头成长之路本文作者:2023年10月18日吴劲草东吴商社首席证券分析师S06005200900.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0-20 54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国家外汇管理局:2023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48页).pdf

    12023 年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2023 年年 9 月月 28 日日2内容摘要内容摘要2023 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压力回落但保持较高水平,国际金融市场延续波动态势,地缘政治局势存在较多不确定性。我国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外汇市场呈现较强韧性,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2023 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延续自主平衡格局。经常账户顺差 1463亿美元,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 1.7%,继续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其中,货物贸易顺差 2932 亿美元,为历年同期次高值,体现了贸易结构的优化与贸易条件的改善;服务贸易逆差有所扩大,主要是我国居民跨境商务旅行以及留学等个人旅行需求均有序恢复。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 849 亿美元,与经常账户形成“一顺一逆”的平衡格局。从境外资本流入情况看,来华直接投资保持净流入;来华证券投资趋于稳定,由一季度净减持转为二季度净增持,其中股票项下净流入同比增加,债券项下逐步恢复净流入;外债余额保持相对平稳。从我国对外投资情况看,对外直接投资有序发展,对外证券投资逐步趋稳、增长放缓。从存量上看,2023 年6 月末,我国对外净资产 2.8 万亿美元,较 2022 年末增长 10%。2023 年下半年,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接近尾声。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将继续支撑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格局。预计经常账户顺差维持在合理均衡水平,跨境双向投资有望进一步趋稳向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外汇管理部门将持续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积极防范化解外部冲击风险,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3目录一、国际收支概况.6(一)国际收支运行环境.6(二)国际收支主要状况.9(三)国际收支运行评价.15二、国际收支主要项目分析.18(一)货物贸易.18(二)服务贸易.21(三)直接投资.25(四)证券投资.28(五)其他投资.29三、国际投资头寸状况.33四、外汇市场运行与人民币汇率.37(一)人民币汇率走势.37(二)外汇市场交易.38五、国际收支形势展望.43专栏1.数字服务贸易为我国贸易发展注入新动能.242.充分发挥外债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303.持续推进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落地见效.414.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常账户将在中长期保持合理均衡.435.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加息周期接近尾声.464图1-1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率1-2部分国家 CPI 同比增速1-3全球股票、债券和商品市场价格1-4我国季度 GDP 和月度 CPI 增长率1-5经常账户主要项目的收支状况1-6资本和金融账户主要项目的收支状况1-7我国国际收支主要结构1-8我国对外资金来源与运用示意图2-1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额及在全球占比情况2-2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占比情况2-3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出口情况2-4按贸易主体货物贸易差额构成情况2-5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占比变化情况2-6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收支总额比较2-7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2-8旅行服务逆差对服务贸易逆差贡献度2-9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2-10对外直接投资状况2-112023 年上半年我国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分布情况2-12来华直接投资状况2-13跨境证券投资净额2-14其他投资净额3-1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净资产状况3-2我国对外资产结构变化及国际比较3-3我国对外负债结构变化及国际比较4-1BIS 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4-2境内外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1 年期波动率4-3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期权市场 1 年期风险逆转指标54-4中国外汇市场的交易结构4-5中国外汇市场交易量C3-1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相关指标变化C4-1我国储蓄率和投资率变化C4-2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及国际比较表1-1我国国际收支差额主要构成1-22023 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3-12023 年月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4-12023 年上半年境内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概况6一、国际收支概况(一)国际收支运行环境(一)国际收支运行环境2023 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放缓,美欧通胀回落但依然处于高位,全球流动性持续收紧,国际金融市场延续波动走势,地缘政治冲突风险犹存。我国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韧性。全球经济体总体保持增长,但增速较全球经济体总体保持增长,但增速较 2022 年明显放缓。年明显放缓。美国一、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折年率分别为 2.0%和 2.1%,明显低于 2022 年三季度 3.2%的高点。欧元区上半年表现与美国相似,一、二季度 GDP 同比分别增长 1.1%和 0.6%,较 2022 年一季度 5.5%的高点亦明显放缓。印度、巴西、马来西亚、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等新兴经济体上半年经济增速也从去年高位回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将从 2022 年的 3.5%降至 3.0%,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速将从 2.7%下降至 1.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总体稳定。图 1-1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率注:美国数据为季度环比折年率,其他经济体数据为季度同比。数据来源:环亚经济数据库、wind。美欧通胀高位回落但短期难回疫情前水平美欧通胀高位回落但短期难回疫情前水平,新兴经济体通胀大多下新兴经济体通胀大多下7降。降。2023 年 6 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 3.0%,连续12 个月下行;欧元区调和消费者价格指数(HICP)同比上涨 5.5%,较年初 9%的涨幅明显回落,欧美通胀仍高于疫情前 2%左右的水平。新兴经济体方面,6 月,南非、印度、马来西亚 CPI 和巴西广义消费物价指数(IPCA)同比分别上涨 5.7%、4.9%、2.4%和 3.2%,均较 2022 年末同比涨幅明显下降;但土耳其和阿根廷 CPI 同比分别上升 38%和 117%,仍处于较高水平。图 1-2 部分国家 CPI 同比增速注:欧元区 CPI 指 HICP,巴西 CPI 指 IPCA。数据来源:wind。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步伐放缓,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分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步伐放缓,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化。2023 年上半年,美联储加息 3 次,每次为 25 个基点,加息幅度较去年下半年每次 50 到 75 个基点明显放缓,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达到5.00%-5.25%,同时,美联储继续按计划缩减资产负债表。欧央行加息4 次,其中,前两次各加息 50 个基点,后两次各加息 25 个基点,并自3 月初开始缩表。英格兰银行加息 4 次,每次加息幅度为 25 至 50 个基点,而去年 11 月单月加息最高达 75 个基点,基准利率已升至 5.00%。新兴经济体中,阿根廷、土耳其和南非央行分别加息 2200 个、600 个和 125 个基点,加息幅度较大,而印度和马来西亚小幅加息 25 个基点,俄罗斯和巴西央行维持基准利率不变。8国际金融市场有所回稳国际金融市场有所回稳,但不确定性和避险情绪依然存在但不确定性和避险情绪依然存在。从全球股市看,上半年总体呈波动上涨态势。2023 年 6 月末,美国标普 500指数和欧元区斯托克 50 指数均较 2022 年末上涨 16%,新兴市场股票指数(MSCI)上涨 3.5%。其中,受硅谷银行等风险事件冲击,3 月上中旬美国标普 500 指数和道琼斯指数均出现短期下挫,美国的银行业股票市值曾蒸发超千亿美元,欧元区、英国等股市也受到相关事件波及呈现阶段性下跌。从债市看,受主要发达经济体持续加息等因素影响,全球债券市场表现逊于股市,上半年彭博巴克莱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主权债券指数较 2022 年末分别增长 3.9%和 0.6%。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回落,6月末标准普尔 GSCI 商品价格指数较 2022 年末下降 11%,仍高于疫情前水平(见图 1-3)。总体看,全球金融市场仍面临实体经济增长放缓、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全球流动性持续收紧、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等潜在风险。图 1-3全球股票、债券和商品市场价格注:BSSUTRUU 和 LGTRTRUU 分别为彭博巴克莱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主权债券指数,MXEF 为 MSCI 新兴市场股指,SPX 为美国标准普尔 500 股指,SX5E 为欧元区斯托克 50 股指,SPGSCI 为标准普尔 GSCI 商品价格指数,均以 2015 年初值为 100。数据来源:彭博。国内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物价保持平稳物价保持平稳。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9态化运行,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市场需求持续扩大,生产供给稳步增加,国民经济恢复向好。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3 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 59.3 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5.5%,在全球范围内属于较快增速,其中二季度 GDP 同比增长 6.3%,较一季度加快 1.8 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保持在正值区间,上半年同比上涨 0.7%。总的来看,我国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向好的态势,转型升级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图 1-4 我国季度 GDP 和月度 CPI 增长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二)(二)国际收支主要状况国际收支主要状况经常账户延续合理规模顺差,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呈现逆差。经常账户延续合理规模顺差,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呈现逆差。2023年上半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 1463 亿美元,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 1.7%,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 849 亿美元(见表 1-1)。表 1-1我国国际收支差额主要构成单位:亿美元项项目目2015 年年2016 年年2017 年年2018 年年2019 年年2020 年年2021 年年2022 年年2023 年年上半年上半年经常账户差额293094019146310与 GDP 之比2.6%1.7%1.5%0.2%0.7%1.7%2.0%2.2%1.7%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差额-2773-611-303-2110-849与 GDP 之比-3.9%-3.7%0.9%1.2%0.1%-0.4%-0.2%-1.2%-1.0%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统计局。货物贸易顺差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货物贸易顺差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1,2023 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 15264 亿美元,进口 12332 亿美元;贸易顺差2932 亿美元,为历年同期次高值(见图 1-5)。服务贸易逆差合理恢复。服务贸易逆差合理恢复。2023 年上半年,服务贸易逆差 1022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 倍(见图 1-5)。其中,旅行项目逆差 814 亿美元,同比增长67%,为疫情前 2019 年同期规模的七成,我国居民跨境旅行呈现稳定恢复态势。图 1-5经常账户主要项目的收支状况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初次收入初次收入2逆差减少逆差减少。2023 年上半年,初次收入项下收入 1218 亿美元,1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贸易与海关进出口统计的主要差异在于:一是国际收支统计反映货物所有权转移,海关统计反映货物跨境移动,例如,境内代工的“跨国公司无厂制造”货物贸易、离岸转手买卖、退运等所有权发生转移但商品不跨境的货物进出口仅在国际收支货物贸易统计中体现;而来料加工或出料加工贸易等所有权未发生转移但商品跨境的货物进出口,仅在海关统计中体现,相关加工服务则在国际收支服务贸易统计中体现;二是国际收支统计要求进出口货值均按离岸价格记录,需将货值中包含的国际运保费剥离后纳入服务贸易统计,而海关出口货值为离岸价格,但进口货值为到岸价格。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将经常项下的“收益”名称改为“初次收入”,将“经常转移”名称改为“二次收入”。11支出 1751 亿美元,逆差 533 亿美元(见图 1-5),同比减少 59%。其中,雇员报酬顺差 90 亿美元,投资收益逆差 631 亿美元。从投资收益看,外资来华各类投资收益合计 1720 亿美元,我国对外投资收益合计 1089 亿美元。二次收入延续顺差。二次收入延续顺差。2023 年上半年,二次收入项下收入 204 亿美元,支出 119 亿美元,顺差 85 亿美元(见图 1-5)。直接投资呈现逆差直接投资呈现逆差。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3,2023 年上半年,直接投资逆差 616 亿美元(见图 1-6)。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资产净增加)888亿美元,其中对外股权投资净流出 556 亿美元;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负债净增加)273 亿美元,其中来华股权投资净流入 337 亿美元。图 1-6资本和金融账户主要项目的收支状况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证券投资逆差收窄。证券投资逆差收窄。2023 年上半年,证券投资逆差 623 亿美元(见图1-6),同比收窄 61%。其中,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净流出(资产净增加)524亿美元;来华证券投资更加积极,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由一季度的净流出(负债净减少)转为二季度净流入(负债净增加)84 亿美元。3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外商来华直接投资与商务部统计口径的主要差异在于,一是计值原则方面,国际收支统计中的外商来华直接投资采用净额编制,即按投资减撤资反映。二是项目构成方面,国际收支统计中的外商来华直接投资不仅包括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吸收的资本金,还包括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已分配未汇出利润、股东贷款等内容。12其他投资顺差增加。其他投资顺差增加。2023 年上半年,存贷款、贸易应收应付等其他投资顺差 415 亿美元,同比增长 40%(见图 1-6)。其中,我国对境外的其他投资净回流(资产净减少)516 亿美元,境外对我国的其他投资净流出(负债净减少)101 亿美元。储备资产基本稳定。储备资产基本稳定。2023 年上半年,因交易形成的储备资产(剔除汇率、价格等非交易变动影响)增加 417 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因交易增加 356 亿美元。表 1-22023 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亿美元项目项目行次行次2023 年上半年年上半年1.经常账户经常账户11463贷方218310借方3-168471.A 货物和服务货物和服务41910贷方516888借方6-149771.A.a 货物货物72932贷方815264借方9-123321.A.b 服务服务10-1022贷方111623借方12-26451.A.b.1 加工服务1359贷方1462借方15-41.A.b.2 维护和维修服务1617贷方1744借方18-271.A.b.3 运输19-417贷方20434借方21-8511.A.b.4 旅行22-814贷方2363借方24-8771.A.b.5 建设2539贷方267413借方27-341.A.b.6 保险和养老金服务28-30贷方2959借方30-891.A.b.7 金融服务315贷方3224借方33-181.A.b.8 知识产权使用费34-149贷方3563借方36-2121.A.b.9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3779贷方38294借方39-2151.A.b.10 其他商业服务40204贷方41493借方42-2881.A.b.11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43-9贷方447借方45-161.A.b.12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46-7贷方478借方48-141.B 初次收入初次收入49-533贷方501218借方51-17511.B.1 雇员报酬5290贷方53116借方54-271.B.2 投资收益55-631贷方561089借方57-17201.B.3 其他初次收入588贷方5912借方60-41.C 二次收入二次收入6185贷方62204借方63-1191.C.1 个人转移6410贷方6535借方66-241.C.2 其他二次收入6775贷方6817014借方69-952.资本和金融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70-12672.1 资本账户资本账户71-1贷方721借方73-22.2 金融账户金融账户74-1266资产75-1338负债7672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77-849资产78-921负债79722.2.1.1 直接投资直接投资80-6162.2.1.1.1 直接投资资产直接投资资产81-8882.2.1.1.1.1 股权82-5562.2.1.1.1.2 关联企业债务83-3322.2.1.1.1.a金融部门84-1552.2.1.1.1.1.a股权85-1372.2.1.1.1.2.a关联企业债务86-182.2.1.1.1.b非金融部门87-7332.2.1.1.1.1.b股权88-4192.2.1.1.1.2.b关联企业债务89-3142.2.1.1.2 直接投资负债直接投资负债902732.2.1.1.2.1 股权913372.2.1.1.2.2 关联企业债务92-642.2.1.1.2.a金融部门93332.2.1.1.2.1.a股权94542.2.1.1.2.2.a关联企业债务95-212.2.1.1.2.b非金融部门962392.2.1.1.2.1.b股权972832.2.1.1.2.2.b关联企业债务98-442.2.1.2 证券投资证券投资99-6232.2.1.2.1 资产资产100-5242.2.1.2.1.1 股权101-2172.2.1.2.1.2 债券102-3072.2.1.2.2 负债负债103-992.2.1.2.2.1 股权1043202.2.1.2.2.2 债券105-4192.2.1.3 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106-262.2.1.3.1 资产107-242.2.1.3.2 负债108-12.2.1.4 其他投资其他投资1094152.2.1.4.1 资产资产110516152.2.1.4.1.1 其他股权111-12.2.1.4.1.2 货币和存款1123432.2.1.4.1.3 贷款1131222.2.1.4.1.4 保险和养老金114-82.2.1.4.1.5 贸易信贷1152652.2.1.4.1.6 其他116-2052.2.1.4.2 负债负债117-1012.2.1.4.2.1 其他股权11802.2.1.4.2.2 货币和存款1191632.2.1.4.2.3 贷款120-282.2.1.4.2.4 保险和养老金12102.2.1.4.2.5 贸易信贷122-4422.2.1.4.2.6 其他1232062.2.1.4.2.7 特别提款权12402.2.2 储备资产储备资产125-4172.2.2.1 货币黄金126-642.2.2.2 特别提款权127-102.2.2.3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128112.2.2.4 外汇储备129-3562.2.2.5 其他储备资产13003.净误差与遗漏净误差与遗漏131-195注:1.本表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统计的是中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中国居民遵循经济体原则,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地区的机构和个人等。2.“贷方”按正值列示,“借方”按负值列示,差额等于“贷方”加上“借方”。本表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3.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三)(三)国际收支运行评价国际收支运行评价经常账户和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呈现经常账户和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呈现“一顺一逆一顺一逆”的自主平衡格局,外的自主平衡格局,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一方面,一方面,经常账户顺差处于相对高位,继续保持合理均衡格局。2023 年上半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 1463 亿美元(见图 1-7),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 1.7%,继续保持在均衡区间。其中,货物贸易仍是主要的顺差项目,上半年我国出口占全球总出口的比重上升,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出口以16及贸易新业态蓬勃发展,支撑货物贸易顺差保持在历年同期高位。同时,服务贸易逆差稳步恢复,主要是国际旅行支出逐步向疫情前常态回归。另一方面,另一方面,资本项下跨境资金流动总体趋稳。从境外资本流入情况看,上半年,来华直接投资保持净流入;来华证券投资趋于稳定,由一季度净减持转为二季度净增持,其中股票项下净流入同比明显增加,债券项下逐步恢复净流入;外债余额保持相对平稳。从我国对外投资情况看,上半年,对外直接投资有序发展,对外证券投资逐步趋稳、增长放缓。图 1-7我国国际收支主要结构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顺差项目流入资金主要转化为境内主体对外投资,促进对外国际收支顺差项目流入资金主要转化为境内主体对外投资,促进对外资产负债结构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2023 年上半年,我国对外资金来源合计 1536 亿美元,主要是经常账户顺差以及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与实体经济活动密切相关,而不是依赖外部融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对外资金运用看,上半年合计 1338 亿美元,其中,七成表现为企业、银行等主体对外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证券投资占比分别为 66%和 39%,对外存贷款等其他投资呈现资金净回流;另外三成体现为储备资产增加(见图 1-8)。总体看,在市场调节机制下,我国企业等通过跨境贸易投资顺差项目带来的有关资金,主要仍由境内主体17对外运用,使得对外资产持有主体更加多元化,有助于优化我国对外资产负债结构和促进国际收支总体平衡。图 1-8我国对外资金来源与运用示意图注:图中显示的是对外资金来源与运用的主要项目,非全部项目。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稳健,体现了涉外经济尤其是对外贸易发展韧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稳健,体现了涉外经济尤其是对外贸易发展韧性,反映了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开放、深化外汇市场发展的成效。性,反映了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开放、深化外汇市场发展的成效。首先首先,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积极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进一步加强区域贸易合作,商品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在全球贸易活动总体趋缓的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展现出相对韧性,巩固了经常账户以及国际收支稳定的基本盘。其次其次,金融市场开放总体拓宽跨境投融资渠道、优化我国外资流入结构。近一段时期金融市场开放稳步推进,上线“互换通”业务便利境外投资者管理利率风险,进一步整合外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的各类渠道,稳定证券投资、外债等相关资金流动。最后最后,近年来我国外汇市场深化发展,成熟度显著增强,市场预期和交易行为更加理性有序,可以更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提升国际收支自主平衡能力。比如,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有助于保持跨境交易理性有序开展;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跨境交易中本币使用量占比提高,降低了货币错配风险。18二、国际收支主要项目分析(一)货物贸易(一)货物贸易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稳中有增,展现出较强韧性。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稳中有增,展现出较强韧性。2023 年上半年,我国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据海关总署统计,2023 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 2.92 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变动影响后,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2.1%,其中二季度较一季度进一步增长 5.9%。按照世界贸易组织预测数据测算,2023 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稳中有升,我国外贸整体表现出较强韧性。(见图 2-1)。图 2-1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额及在全球占比情况数据来源:海关总署、世界贸易组织。货物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货物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贸易条件有所改善贸易条件有所改善。2023 年上半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 1.91 万亿美元,占进出口总值的 65%,占比较 2022 年提升1.7 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 5224 亿美元,占 18%,较 2022 年下降 2.2个百分点(见图 2-2)。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持续转型升级,总体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加工贸易占比逐年下降,一般贸易占比持续提升。同时,2023年上半年我国贸易条件进一步改善,贸易条件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19格指数)为 106.3,同比提升 8.7 个点。图 2-2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占比情况数据来源:海关总署。出口发展新动能汇聚,进口需求稳步恢复。出口发展新动能汇聚,进口需求稳步恢复。从出口看,我国传统基本盘保持稳定,同时也有新增长点。2023 年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 9674 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 58%,同比提升 1.4 个百分点。其中,电工器材、汽车及其零配件、通用机械设备分别出口 923 亿、900 亿、291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19%、48%、5%;由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和电动汽车组成的“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 775 亿美元,增长 51%,绿色产业动能充沛(见图 2-3)。进口看,受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影响,上半年我国进口总额有所回落,但国内经济恢复下多数品类商品进口量稳步增加。如,原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产品进口 5.6 亿吨,增长 33%;铁、铝等金属矿砂进口 7.1 亿吨,增长8%;粮食进口 0.8 亿吨,增长 5%。20图 2-3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出口情况数据来源:海关总署。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不断壮大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不断壮大,贸易顺差保持较高水平贸易顺差保持较高水平。2023 年上半年,民营企业货物进出口总额 1.5 万亿美元,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1%,占比同比提升 3 个百分点,民营企业继续保持外贸主力军地位;外商投资企业货物进出口总额 8945 亿美元,占 31%;国有企业货物进出口总额4785 亿美元,占 16%。从进出口差额看,2023 年上半年,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顺差分别为 5426 亿美元和 687 亿美元,国有企业逆差 2116 亿美元(见图 2-4)。图 2-4按贸易主体货物贸易差额构成情况数据来源:海关总署。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合作紧密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合作紧密,对共建对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国家进出口21占比提升较快占比提升较快。2023 年上半年,我国对前两大贸易伙伴东盟、欧盟的进出口规模分别为 4473 亿和 3992 亿美元,占我国外贸总值的 15%、14%,占比较 2022 年同期均稳中有升。同时,我国贸易伙伴多元化积极推进,2023年上半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规模以人民币计价增长9.8%,占我国外贸总值的 34%,同比提升 2.4 个百分点;对拉丁美洲、非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进出口规模占比保持稳定(见图 2-5)。图 2-5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占比变化情况注:图中占比为我国与贸易伙伴进出口规模占我国进出口总规模的比重。由于贸易伙伴分类存在国家和地区重合情况,故累计占比大于 100%。数据来源:海关总署。(二)服务贸易(二)服务贸易服务贸易规模小幅扩大服务贸易规模小幅扩大。2023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4269亿美元,同比增长 3%,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总额的比例为 15%,同比略升1 个百分点(见图 2-6)。从主要项目看,规模位居首位的运输服务进出口1285 亿美元,同比下降 21%;位居第二位的旅行服务进出口 939 亿美元,增长 63%,已恢复至疫情前 2019 年同期的近七成;位居第三位的其他商业22服务进出口 781 亿美元,增长 9%。图 2-6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收支总额比较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服务贸易出口额有所回落服务贸易出口额有所回落。2023 年上半年,服务贸易出口 1623 亿美元,同比下降 15%(见图 2-7)。占服务贸易出口比重较大的项目中,其他商业服务出口 493 亿美元,增长 6%,占比 30%;运输服务出口 434 亿美元,下降 46%,占比 27%;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 294 亿美元,增长 1%,占比 18%。图 2-7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服务贸易进口延续增长态势服务贸易进口延续增长态势。2023 年上半年,服务贸易进口 2645 亿美23元,同比增长 19%。占服务贸易进口比重较大的项目中,旅行服务进口 877亿美元,增长 65%,占比 33%;运输服务进口 851 亿美元,增长 3%,占比32%;咨询服务、技术服务等其他商业服务进口 288 亿美元,增长 16%,占比 11%。服务贸易逆差扩大。服务贸易逆差扩大。2023 年上半年,服务贸易逆差 1022 亿美元,较2022 年同期的历史最低值增长 2.1 倍,体现了旅行、运输等传统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逆差逐步恢复的影响(见图 2-8)。从主要项目看,旅行服务逆差 814 亿美元,增长 67%,主要是我国居民跨境商务旅行以及留学等个人旅行活动均有序恢复;运输服务逆差扩大至 417 亿美元,主要是受海运价格大幅回落等影响,运输收入从高位下降;知识产权使用费逆差 149 亿美元,下降 6%,主要是对外支出有所减少;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要顺差项目,其中,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顺差 79 亿美元,其他商业服务顺差 204亿美元,均为历史较高水平。图 2-8旅行服务逆差对服务贸易逆差贡献度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服务贸易区域分布延续稳定。服务贸易区域分布延续稳定。2023 年上半年,服务贸易前十大伙伴依次为中国香港、美国、新加坡、日本、德国、韩国、英国、加拿大、爱尔24兰和澳大利亚,服务贸易规模合计达 2982 亿美元,占比为 70%(见图 2-9)。图 2-9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专栏 1数字服务贸易为我国贸易发展注入新动能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服务贸易4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稳定器”和“加速器”。面对全球贸易增长放缓的不利影响,我国积极抢抓发展机遇,不断加快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推动数字服务贸易逆势增长,为贸易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一、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发展现状数字服务贸易快速增长数字服务贸易快速增长,占服务贸易比重超五成占服务贸易比重超五成。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快速迭代带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全球数字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深刻影响国际分工格局,对各国构筑数字时代国际竞合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世界贸易组织(WTO)数据显示,2013至 2022 年,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出口规模由 2.4 万亿美元增长至 4.1 万亿美元,年均增幅6.0%,超过同期货物贸易和其他服务,占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从 50.0%增长至 57.8%。尤其是面对全球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数字服务贸易仍保持逆势增长,2020 至 2022 年增速分别为 1.6%、15.6%和 3.4%,成为驱动贸易增长的新引擎。数字服务贸易出口以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为主数字服务贸易出口以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为主,新兴经济体出口规模持续扩大新兴经济体出口规模持续扩大。作为数字、信息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全球数字服务贸易集中于欧美发达经济体。WTO4目前,国内外机构尚未形成统一的数字贸易概念及测度方法。本文数字服务贸易采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提出的狭义概念,包括保险服务,金融服务,电信、计算机及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其他商业服务以及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项。25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出口前 10 位国家中,六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出口规模占全球比重合计达 47.4%。其中,美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 6561 亿美元,占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出口的 16.1%,是排名第 2 位英国的近 2 倍。与此同时,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电子商务领域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印度、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数字服务贸易出口规模迅速扩大。二、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增量提质数字服务贸易收支总量迅速增长数字服务贸易收支总量迅速增长,对外贸的支持作用日益显著对外贸的支持作用日益显著。在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丰富的数据资源、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以及活跃的创新企业等主体带动下,我国数字服务贸易迅速发展,业务规模持续扩大。2013 至 2022 年,我国数字服务贸易收支规模5由 1851 亿美元增长至 3355 亿美元,年均增速达 6.8%,占服务贸易的比重由 34.4%上升至 40.4%。特别是,我国电子商务等领域竞争优势逐渐显现,数字服务贸易出口规模占全球比重由 2013 年 3.4%提升至 2022 年 5.1%。数字服务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数字服务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对稳外贸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对稳外贸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的数字化赋能潜力,是推动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引擎。2013 至 2022 年,我国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知识产权使用费收支年均增速分别为 15.9%和 11.4%,明显高于同期服务贸易 4.9%和货物贸易 4.8%的年均增长水平。数字服务贸易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数字服务贸易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对产业创新发展的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对产业创新发展的带动作用逐步显现。近年来,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互联网、无线宽带、移动终端规模居世界前列,超算、量子通信等新技术取得突破,产业集群迅速扩大。截至 2022 年末,全球市值最高的 30 家互联网企业中,我国有 10 家企业上榜,仅次于美国的 18 家。未来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与产业的加速融合,数字服务贸易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我国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积极培育数字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加快贸易强国建设,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三)直接投资(三)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有序发展,来华直接投资保持净流入。对外直接投资有序发展,来华直接投资保持净流入。2023 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对外直接投资(资产净增加6)888 亿美元(见图 2-10),5数据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6直接投资资产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为主,但也包括少量境内外商投资企业对境外母公司的反向投26同比增长 35%,与 2021 年同期水平相当,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理性有序。上半年,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负债净增加7)273 亿美元,保持近年来净流入格局。对外直接对外直接投资投资中股权投资中股权投资和关联企业贷款均平稳增长。和关联企业贷款均平稳增长。上半年,对外直接投资中股权投资 556 亿美元,同比增长 46%,其中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为 309 亿美元和 247 亿美元。上半年,对境外关联公司贷款净流出 332亿美元,同比增长 19%,其中,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净流出 190 亿美元和143 亿美元,体现境内融资的成本优势。图 2-10对外直接投资状况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稳中有升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稳中有升,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略有下降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略有下降。上半年,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 733 亿美元,境内企业“走出去”的首站目的地仍集中于中国香港。在国内“走出去”的行业中,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占比分别为 36%、14%和 12%(见图2-11)。上半年,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 155 亿美元,同比下降 15%。资,以及境内外联属企业间投资。直接投资资产交易净增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呈现为负值,表示净流出。7直接投资负债以吸收来华直接投资为主,也包括少量境外子公司对境内母公司的反向投资,以及境内外联属企业间投资。直接投资负债交易净增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呈现为正值,表示净流入。27图 2-112023 年上半年我国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分布情况(按投资目的地、国内行业划分)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吸收来华直接投资主要是吸收来华直接投资主要是股权投资。股权投资。上半年,来华直接投资中股权投资净流入 337 亿美元(见图 2-12),股权投资仍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上半年偿还境外关联公司贷款净流出 64 亿美元,主要是跨国公司实施一体化财务运作,在境外融资成本上升、境内融资成本优势凸显的情况下,合理调配使用境内外融资渠道和资源。图 2-12来华直接投资状况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我国非金融部门是吸收来华直接投资的主力。我国非金融部门是吸收来华直接投资的主力。2023 年上半年,我国非金融部门吸收来华直接投资 239 亿美元,金融部门吸收来华直接投资 33 亿美元。我国非金融部门吸收直接投资主要来自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吸收直接投资最多,占非金融部门28总体吸收直接投资的 4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位居第二和第三位,占比分别为 29%和 20%。(四)证券投资(四)证券投资证券投资净流出同比下降。证券投资净流出同比下降。2023 年上半年,我国证券投资项下净流出 623 亿美元(见图 2-13),同比下降 61%。其中,一季度净流出 564亿美元,二季度净流出规模收窄至 59 亿美元。从整体看,我国证券投资项下跨境资金流动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趋稳态势。对外证券投资增幅放缓。对外证券投资增幅放缓。2023 年上半年,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净流出(资产净增加)524 亿美元,同比下降 38%。其中,债务证券投资净流出 307 亿美元,占对外证券投资净流出的近六成,规模同比下降 48%;股本证券投资净流出 217 亿美元,同比下降 13%。2023 年上半年,受美联储加息、地缘政治冲突和欧美银行业风险事件等因素影响,证券市场避险情绪上升,我国对外证券投资亦呈现收缩。图 2-13跨境证券投资净额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从对外证券投资的主要渠道看,一是境内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资境外股票和债券 215 亿美元,同比增长 25%;二是国内居民通过“港股通”和“基金互认”等渠道购买境外股票和投资基金份额 157 亿美元,下降2940%;三是通过债券通“南向通”投资中国香港债券市场 69 亿美元,下降 70%;四是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 及 RQDII)投资非居民发行的股票和债券合计 56 亿美元,下降 59%。来华证券投资有所趋稳,二季度转为净流入。来华证券投资有所趋稳,二季度转为净流入。2023 年上半年,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出(负债净减少)99 亿美元,同比收窄 87%,其中一季度净流出 182 亿美元,二季度转为净流入 84 亿美元。分工具看,股本证券投资净流入 320 亿美元,增长近 1.9 倍;债务证券投资净流出 419 亿美元,下降 50%,其中一季度净流出 436 亿美元,二季度转为净流入 18 亿美元。从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的主要渠道看,一是“沪股通”和“深股通”渠道净流入资金 26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 倍;二是非居民投资我国机构境外发行的股票形成净流入 21 亿美元,增长 27%;三是通过债券通“北向通”投资我国境内债券市场净流入 15 亿美元。此外,境外机构卖出我国债券以及债券到期赎回 379 亿美元,同比增长 5%。(五)其他投资(五)其他投资其他投资顺差扩大。其他投资顺差扩大。2023 年上半年,我国其他投资项下净流入 415 亿美元,同比增长 40%(见图 2-14)。其中,货币和存款净流入 507 亿美元,贷款净流入 93 亿美元,贸易信贷净流出 177 亿美元,其他应收应付表现为净流入 1 亿美元。对境外其他投资呈现净回流。对境外其他投资呈现净回流。2023 年上半年,我国对外其他投资净流入(资产净减少)51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其中,货币和存款净流入343 亿美元,增长 107%;贷款净流入 122 亿美元,增长 8%,主要是境外贷款到期;贸易信贷资产净流入 265 亿美元,增长 8%,主要是企业收回出口应收款;其他资产净流出 205 亿美元,增长 249%。30图 2-14其他投资净额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吸收其他投资净流出下降。吸收其他投资净流出下降。2023 年上半年,我国吸收其他投资净流出(负债净减少)101 亿美元,同比下降 27%。其中,非居民存款净流入 163亿美元,2022 年同期为净流出 18 亿美元;净偿还境外贷款 28 亿美元,2022年同期为净偿还 205 亿美元;贸易信贷负债净流出 442 亿美元,同比增长115%,主要是企业偿还进口应付货款;其他负债净流入 206 亿美元,下降26%。专栏 2充分发挥外债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近年来我国外债总体稳步增长,外债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提升。同时,我国外债结构优化,债务主体偿付能力增强,外债风险可控,安全性和稳健性较强。展望未来,我国外债有望延续平稳发展态势,国家外汇局将持续提升外债使用的便利性和管理的科学性,进一步发挥外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一、我国外债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近年来我国外债规模稳步增长,与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近年来我国外债规模稳步增长,与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全口径外债从2014 年的 1.78 万亿美元上升至 2021 年的 2.75 万亿美元,年均增幅 6.4%,总体上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7%)和外贸年均增速(6.8%)相匹配。受美联储31激进加息等影响,2022 年我国外债出现小幅下降,2023 年以来走势趋稳,截至 6 月末,全口径外债余额为 2.43 万亿美元,与 2022 年末水平基本相当。2017 年以来,我国外债余额与 GDP 的比值稳定在 14%-16%的水平,外债规模保持合理稳定,并且与经济发展总体相适应,有助于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支持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外债管理改革不断优化完善外债管理改革不断优化完善,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外汇局不断探索和深化外债管理改革,基本建立了以“统一管理、自主举债、意愿结汇、负面清单”为主要特点的全口径本外币一体化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外债额度管理方面,由事前审批向宏观审慎调节转变,企业结合自身资产负债情况,在调节系数下自主借用外债,提升融资空间。外债资金管理方面,全面实施外债资金意愿结汇,提升企业外债使用便利度,降低汇兑风险。外债登记管理方面,探索一次性登记、登记交由银行办理等试点,取消外债开户数量限制,降低融资成本。此外,试点并推广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政策,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借用外债,不受净资产规模较小的限制,支持科技创新。二、我国外债结构优化,偿债风险总体可控人民币外债占比上升人民币外债占比上升。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推进,近年来我国外债币种结构持续优化,人民币外债占比稳步上升,由 2018 年的 33%上升至 2023 年 6 月末的 44%。人民币外债还本付息不易受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影响,有效降低我国外债的汇率风险。外债期限结构不断优化外债期限结构不断优化。2023 年 6 月末,我国中长期外债占比为 44%,较 2018 年末提升 9 个多百分点。短期外债占比稳步下降,并且短期外债中 36%为贸易信贷等借款,由延期付款、预收货款等构成,具有外贸实需支撑背景。总体看,我国外债期限错配风险及债务偿付的流动性风险较低。外债工具结构变动温和外债工具结构变动温和,上半年主动型外债有所上升上半年主动型外债有所上升。从外债的形成看,主要有主动型外债和被动型外债。其中,主动型外债一般指境内机构境外发债、境外借款等以融资为目的的外债,近年来我国主动型外债变动更加平稳,没有出现大幅加杠杆和去杠杆。2022 年主动型外债余额小幅下降 5%,2023 年上半年止跌回升,小幅增长 1%,显示企业开始积极主动举借外债。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非居民存放在境内银行的存款是比较典型的被动型外债,2023 年以来被动型外债余额更加稳定,体现了人民币资产的长期投资价值。其中,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情况逐月好转,5 月以来连续呈现净买入;32上半年非居民存放在境内银行部门的存款余额也总体回升,扭转了 2022 年的下降局面。我国对外资产和对外负债的匹配与协同性增强。我国对外资产和对外负债的匹配与协同性增强。截至 2023 年 6 月末,我国企业、银行等主体的外债规模为 2 万亿美元,对应主体的对外资产(主要是债券资产和存贷款等资产)为 2.5 万亿美元,超过对外负债 0.5 万亿美元。总体看,我国对外负债与对外资产相匹配相协同,具有较强对外偿付能力。同时,随着我市场机制逐步完善、国内主体国际竞争力增强,自主匹配资产负债的能力有效提升,有条件通过市场化交易方式实现资产负债的再配置。未来,随着我国经济企稳向好,外贸外资潜力持续释放,企业跨境融资积极性将进一步提升。同时,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以及金融市场开放提质增效,外资仍会稳步配置人民币债券和持有人民币存款,相关外债有望延续稳定发展态势。下一步,国家外汇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部署,在推进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的基础上,将跨境融资便利化政策推广至全国,惠及主体扩大至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好支持企业融资需求,同时完善全口径外债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切实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33三、国际投资头寸状况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8保持较高规模保持较高规模,对外净资产规模持续增长对外净资产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 6 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 93670 亿美元,较 2022 年末增长 1.2%;对外负债 65913 亿美元,继续处于较高水平;对外净资产为 27758 亿美元,较2022 年末增长 10%,继续为全球第三大净债权国(见图 3-1)。图 3-1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净资产状况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外资产中储备资产位居首位,境内主体持有资产规模增长。对外资产中储备资产位居首位,境内主体持有资产规模增长。2023 年6 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中,国际储备资产余额为 33849 亿美元,规模继续位居全球首位;储备资产占我国对外金融资产总额的比重为 36%,与 2022年末基本持平。对外非储备资产余额为 59822 亿美元,较 2022 年末增长0.5%,占资产总额的比重为 64%,近年来占比总体呈稳步增加态势,反映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境内主体对外资产配置有序增长,对外投资主体结构日益市场化和多元化。从具体构成看,直接投资资产 283308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及其他投资等。之所以对外直接投资属于金融资产范畴,是因为境内投资者持有的是境外被投资企业的股权,这与证券投资中的股权投资无本质区别,只是直接投资通常持股比例较高,意在影响或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同理,来华直接投资则属于对外金融负债范畴。34亿美元,较 2022 年末增长 1.4%,占资产总额的比重为 30%,与 2022 年末基本持平;证券投资资产 10817 亿美元,增长 4.7%,占比为 12%,较 2022年末略增 0.4 个百分点;金融衍生工具资产 202 亿美元,占比为 0.2%;存贷款、贸易信贷等其他投资资产 20473 亿美元,占比为 22%,较 2022 年末下降 0.7 个百分点(见图 3-2)。图 3-2我国对外资产结构变化及国际比较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外负债结构延续稳定,以来华直接投资为主。对外负债结构延续稳定,以来华直接投资为主。2023 年 6 月末,我国对外负债中,来华直接投资 33840 亿美元9,继续位列对外负债首位,占对外总负债的比重为51%,较2022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来华证券投资17511亿美元,占比为 27%,与 2022 年末基本持平;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证券市场持仓市值约 9544 亿美元,其中股票持仓量占 A 股总市值的 4.7%,债券持仓量占境内债券托管总量的 2.3%。存贷款等其他投资负债 14329 亿美元,占比 22%,较 2022 年末上升 0.5 个百分点(见图 3-3)。9来华直接投资存量包括我国非金融部门和金融部门吸收来华直接投资存量,并反映了价值重估因素影响。35图 3-3我国对外负债结构变化及国际比较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 3-12023 年 6 月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单位:亿美元项目项目行次行次2023 年年 6 月末月末净头寸净头寸10127758资产资产2936701 直接投资直接投资3283301.1 股权4243651.2 关联企业债务539661.a 金融部门639081.1.a 股权736771.2.a 关联企业债务82301.b 非金融部门9244231.1.b 股权10206871.2.b 关联企业债务1137362 证券投资证券投资12108172.1 股权1360632.2 债券1447543 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152024 其他投资其他投资16204734.1 其他股权17984.2 货币和存款1847614.3 贷款1982564.4 保险和养老金2026910净头寸是指资产减负债,“”表示净资产,“”表示净负债。本表记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364.5 贸易信贷2161124.6 其他应收款229765 储备资产储备资产23338495.1 货币黄金2412995.2 特别提款权255215.3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26975.4 外汇储备27319305.5 其他储备281负债负债29659131 直接投资直接投资30338401.1 股权31306431.2 关联企业债务3231971.a 金融部门3319251.1.a 股权3417041.2.a 关联企业债务352211.b 非金融部门36319151.1.b 股权37289391.2.b 关联企业债务3829762 证券投资证券投资39175112.1 股权40113502.2 债券4161613 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422324 其他投资其他投资43143294.1 其他股权4404.2 货币和存款4552954.3 贷款4639274.4 保险和养老金472674.5 贸易信贷4837214.6 其他应付款496384.7 特别提款权50482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37四、外汇市场运行与人民币汇率(一)(一)人民币汇率走势人民币汇率走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走弱,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走弱,对一篮子货币多边汇率保持稳定对一篮子货币多边汇率保持稳定。2023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值3.6%,对其他货币有升有贬,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编制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下跌2.0%,从中长期趋势和多边汇率角度看,人民币汇率总体保持基本稳定(见图4-1)。图 4-1BIS 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数据来源:国际清算银行。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汇率预期保持平稳。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汇率预期保持平稳。2023 年 6 月末,境内外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1 年期历史波动率分别为 5.6%和 7.0%,隐含波动率分别为 4.9%和 6.2%(见图 4-2),人民币汇率在基本稳定中保持灵活弹性。上半年,境内外市场人民币价差收窄,期权风险逆转指标小幅波动(见图4-3),显示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稳定。38图 4-2境内外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1 年期波动率数据来源:彭博。图 4-3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期权市场 1 年期风险逆转指标注:境内外风险逆转指标表示看涨美元/看跌人民币期权与看跌美元/看涨人民币期权的波动率之差,是外汇市场中用来衡量汇率预期的指标。数据来源:彭博。(二)外汇市场交易(二)外汇市场交易2023 年上半年,境内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量总计 17.9 万亿美元(日均1513 亿美元),同比增长 4%。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和银行间市场交易量分别为 2.6 万亿和 15.2 万亿美元11(见图 4-4);即期和衍生产品交易量分别为 6.9 万亿和 11.0 万亿美元,衍生产品占外汇市场总交易量的比重为 62%(见图 4-5)。11银行对客户市场采用客户买卖外汇总额,银行间外汇市场采用单边交易量,以下同。39图 4-4中国外汇市场的交易结构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图 4-5中国外汇市场交易量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即期外汇交易量增长。即期外汇交易量增长。2023 年上半年,即期市场交易量总计 6.9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15%。在市场结构上,银行对客户即期结售汇(含银行自身,不含远期履约)总计 2.0 万亿美元,下降 8%;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交易量总计 4.9 万亿美元,增长 28%。外汇衍生品交易量保持稳定。外汇衍生品交易量保持稳定。2023 年上半年,外汇衍生品市场交易量总计 11.0 万亿美元,同比下降 2%。在产品结构上,远期交易 3389 亿美元,外汇和货币掉期交易 9.9 万亿美元,期权交易 7301 亿美元;在市场分布上,40银行对客户市场和银行间市场衍生品交易量分别为 6357 亿和 10.4 万亿美元。外汇市场外汇市场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格局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格局。在参与主体上,截至 2023 年 6 月末,银行间外汇市场已有 668 家银行和 117 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形成以大型银行为做市商、向中小银行和其他机构提供流动性的自然合理分层,上半年即期外汇交易量的做市商占比为 64%,是市场流动性的主要提供者。在市场机制上,外汇市场已具有适应不同交易产品和参与主体的多样化交易清算模式,2023 年上半年银行间外汇市场电子交易占比为 75%,银行间外汇交易集中清算占比为 48%。在对外开放上,截至 2023 年 6 月末,144家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半年交易量占比已达 2%。表 4-12023 年上半年境内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概况交易品种交易品种交易量(亿美元)交易量(亿美元)即期即期68600银行对客户市场银行对客户市场19937银行间外汇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48663远期远期3389银行对客户市场银行对客户市场2904其中:3 个月(含)以下16093 个月至 1 年(含)10831 年以上212银行间外汇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485其中:3 个月(含)以下3183 个月至 1 年(含)1151 年以上52外汇和货币掉期外汇和货币掉期99250银行对客户市场银行对客户市场1396银行间外汇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97853其中:3 个月(含)以下899073 个月至 1 年(含)77801 年以上166期权期权7301银行对客户市场银行对客户市场2056其中:买入期权1089卖出期权96741其中:3 个月(含)以下10583 个月至 1 年(含)8031 年以上195银行间外汇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5244其中:3 个月(含)以下32363 个月至 1 年(含)19901 年以上18合计合计178539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26294银行间外汇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152245其中:即期68600远期3389外汇和货币掉期99250期权7301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专栏 3持续推进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落地见效近年来,我国外汇市场加快发展,积极适应和满足企业汇率风险管理需求,保障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加强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宣传引导,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更好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与外汇市场深化发展相辅相成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与外汇市场深化发展相辅相成。一方面,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有效管理汇率风险成为企业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交易要解决的“必修课”,也是国内外汇市场发展要面临的“必答题”。特别是,我国市场规模巨大、企业等主体众多,2022 年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总额 12.4 万亿美元,涉及近 100 万家企业,风险管理需求较大。同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投资股票、债券等人民币资产的境外机构,也有在国内外汇市场管理汇率风险的需求。另一方面,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为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创造了条件,成为外汇市场深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05 年汇改以来,国内外汇市场交易量从 2005 年 1.3 万亿美元增长至 2022 年 34.5 万亿美元,66%的增长来自衍生品交易。各类交易主体运用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提升了外汇市场深度和广度。外汇市场服务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功能日益完善外汇市场服务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功能日益完善。围绕风险管理功能,近年来我国外汇市场不断深化发展。从交易工具看,目前已具备远期、外汇掉期、货币掉期、期权等国际成熟的外汇衍生品体系,能够满足市场多样化的汇率避险需求。从市场服务看,截至 2022 年末,已有 127 家银行开办外汇衍生品业务,包括大中小型和中外资各类银42行,市场服务可覆盖全国各地。从基础设施看,目前国内外汇市场已具有适应不同交易工具和参与主体的多样化交易清算机制,银行对客户的电子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衍生品交易提供了安全、便捷、高效的市场支持。从政策保障看,近年来外汇局着力推动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引导银行健全汇率风险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完善外汇衍生品管理政策,加强跨部门协同合作,为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企业套保率变化银行对客户外汇衍生品交易图 C3-1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相关指标变化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企业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和风险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企业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和风险管理水平持续提升。运用外汇衍生品开展套期保值交易是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以外汇衍生品交易量占比衡量,2022 年,企业运用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的规模超过 1.3 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 15.1%;2022 年企业外汇套保率为 24%,连续三年上升,较 2016 年增加 11 个百分点;汇率风险管理的企业参与度持续拓宽,外汇衍生品“首办户”企业 2022 年新增超过 3.3 万家,2023 年上半年超过 1.5 万家。除外汇衍生品交易外,企业还使用其他经济金融手段、特别是人民币结算来管理汇率风险。银行代客涉外收付中人民币结算占比连续五年上升,达到五成。下一步,外汇局将围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保障高质量发展,继续推进外汇市场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进一步推进外汇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各类主体汇率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43五、国际收支形势展望2023 年下半年,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缘政治形势严峻,国际金融市场波动风险仍存。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将继续为涉外经济稳健运行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提供根本保障。经常账户将保持合理顺差格局经常账户将保持合理顺差格局。一方面一方面,货物贸易将保持一定规模顺差。从出口看,我国外贸韧性较强,下半年出口有望得到结构性和周期性因素的共同支撑。随着我国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积极鼓励贸易新业态发展,持续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未来新的贸易增长点将不断涌现,有助于稳定出口规模、优化出口结构。而且从每年的外部需求以及库存调整变化规律看,下半年出口规模一般会季节性高于上半年。从进口看,国内经济回升有助于稳定进口需求,但考虑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进口增速将总体以平稳为主。另一方面另一方面,服务贸易逆差将继续向疫情前水平有序回归。其中,跨境旅行恢复状况是影响我国服务贸易走势的重要因素,未来国内居民出境旅行仍将延续平稳恢复态势,这也与大部分国家的情况类似;同时,我国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服务、商业服务等有望持续发展,将带动相关服务贸易出口稳步增长。专栏 4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常账户将在中长期保持合理均衡决定经常账户中长期发展趋势的是一国经济结构和制造业水平。近年来我国经常账户持续运行在合理均衡区间,体现了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成效。未来,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提升国内大循环的可靠性和国际循环质量,促进内需外44需协调发展、对外贸易优进优出,有助于在中长期保持我国经常账户合理均衡。我国经济结构向内需为主转变我国经济结构向内需为主转变,同时储蓄率仍保持较高水平同时储蓄率仍保持较高水平,有助于经常账户在中有助于经常账户在中长期处于合理均衡区间。长期处于合理均衡区间。经常账户反映了国内储蓄和投资的关系,储蓄率高于投资率,则经常账户通常为顺差,反之为逆差。近年来我国经常账户发展演变是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必然结果和现实反映。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推动经济发展向内需主导转变,储蓄率呈现稳步下降态势。在此过程中,我国经常账户由高顺差趋向均衡,顺差规模与 GDP 比值由 2007 年9.9%峰值逐步回落至 2011 年以来的 2%左右。未来,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特征将更加明显,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同时,我国储蓄率在全球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国内投资更加注重效率,储蓄率和投资率有望维持合理规模的正向缺口,有助于经常账户在中长期保持合理均衡。图 C4-1 我国储蓄率和投资率变化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世界银行。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助于提升我国参与国际循环的质量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助于提升我国参与国际循环的质量,巩固巩固我国在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中的中的地位地位,增强出口竞争力增强出口竞争力。首先首先,我国制造大国地位稳固,制造业规模持续位居全球首位。2022 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接近 5 万亿美元,在全球占比上升至 30%以上,明显高于其他经济体,在全球生产供给中的作用不可替代。而且,我国产业链上下游完整、配套设施齐全、技术工人充足、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相对优势依然较强。其次其次,更高水平的制造业将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出口体系。随着高附加值产品以及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逐步上升,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新的贸易增长点也会不断涌现,有助于货物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同时,在技术创新推动下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也有助于促45进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增加相关服务贸易收入,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均衡发展。再再次次,制造业水平提升带动中间品出口增多,对他国生产制造的拉动作用提升。根据经合组织(OECD)测算的各国中间品出口对他国生产的贡献度指标,我国贡献度由本世纪初的14%升至 19%左右,逐步趋向发达经济体水平。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国经济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国经济国国内大循环能力,降低对外依赖度,优化进口结构内大循环能力,降低对外依赖度,优化进口结构。我国制造业总体向更高水平转型升级,带动生产技术提升,降低对外依赖度。根据 OECD测算的各国出口商品生产对境外中间品的依赖度指标,我国依赖度已由 2004 年的 24%逐步下降至 17%左右,在主要制造业国家中处于较低水平,说明国内生产中实现了更多的自主供给。从主要行业看,当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生产制造对境外中间品进口的依赖度降至全球最低水平,相关生产采购超过九成源自国内;计算机等电子电器制造业、汽车等运输设备制造业对境外中间品进口的依赖度也逐步下降。这有助于提升相关生产制造的国内供给比重,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和自主可控能力,同时也会形成有效的进口替代,优化进口结构。图 C4-2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及国际比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的来看,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步伐,更有针对性地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水平,能够继续优化经济结构,进一步提高制造业和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在中长期维护经常账户合理均衡。跨境双向投资有望进一步趋稳向好跨境双向投资有望进一步趋稳向好。一是一是来华直接投资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将保持稳定发展态势。我国是全球直接投资主要目的地,近十年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在国内经济企稳向好、内需46市场巩固扩大、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营商和投资环境不断优化的支撑下,未来外资仍会继续深耕国内市场。同时,随着国内经济实力增强以及企业资金技术实力提升,对外直接投资需求仍会继续释放。二是二是境外投资者将继续增配人民币资产。人民币资产具有良好的分散化投资价值,同时,我国债券和股票市场规模大、流动性高,可以满足境外投资者多元化配置需求。未来我国持续优化金融市场开放政策,不断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改善境外机构投资环境,将进一步提升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三是外债有望保持稳定发展态势。近年来我国外债结构不断优化,外债规模与实体经济发展基本匹配,对外资产和对外负债协同性增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提升。未来,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跨境融资环境有望改善,有助于增强我国外债的稳定性。专栏 5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加息周期接近尾声2022 年年中以来,美欧通胀高位回落,增长动能逐渐放缓,就业市场由热转温。随着货币紧缩效果逐渐显现,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从“加息期”步入“观望期”。未来美欧通胀延续缓慢回落趋势,全球供应链持续改善,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本轮加息周期已接近尾声,关注焦点或将逐渐从“加不加息”向“降不降息”过渡。一、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货币紧缩效果显现,加息步伐放缓2022 年年中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货币紧缩的效果逐渐显现。年年中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货币紧缩的效果逐渐显现。一是通胀明显回落。美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由 2022 年 6 月 9.1%的高点回落至 2023年 8 月的 3.7%,欧元区调和消费价格指数(HICP)同比涨幅由 2022 年 10 月 10.6%的高点回落至 2023 年 8 月的 5.2%。二是就业市场由热转温。美国非农就业增幅由 2022年月均 40 万人降至 2022 年 8 月的 19 万人,回落至新冠疫情前的水平。岗位空缺数与失业人数之比由 2022 年 3 月的高点 2.0 降至 2023 年 8 月的 1.5,向疫情前的 1.2 逐渐靠拢。欧元区失业率处于近 20 年以来最低点,但前瞻指标显示就业市场未来将有所降温。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逐渐从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逐渐从“加息期加息期”步入步入“观望期观望期”。2022 年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47央行同步加息,美联储和欧央行均一度以每次会议 75 个基点的速度大踏步加息,累计加息 425 个、250 个基点。2023 年以来美欧加息幅度有所放缓,1 至 9 月美联储和欧央行分别加息 100 个和 200 个基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欧央行行长拉加德均表示,政策利率已处于紧缩性区间,放缓加息节奏有助于评估货币紧缩的滞后影响,未来货币决策将“一会一议”。因通胀比发达经济体更快回落,新兴经济体央行已陆续停止加息。二、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和经济动能缓慢降温趋势显现,加息周期接近尾声美欧通胀缓慢降温的趋势已基本确立美欧通胀缓慢降温的趋势已基本确立。美国方面,就业增幅和工资涨速均已出现放缓迹象。从分项看,二手车价格持续下跌有望带动商品价格继续回落,房租和工资的前瞻指标也指示服务价格增速将缓慢降温。市场预计美国核心通胀中枢大概率将由 2023年上半年的 4%-5%逐渐向 3%靠拢。欧洲方面,市场预计商品价格受基数效应、能源成本下降影响,将持续快速回落;服务价格短期受工资补涨压力支撑,但 2023 第四季度可能随着就业降温而出现回落。全球面临较大经济下行压力全球面临较大经济下行压力。美国方面,随着货币紧缩效果滞后显现,叠加银行信贷收紧,居民超额储蓄逐渐消耗,需求大概率将持续降温,带动经济增长走弱。欧元区方面,实际收入上行提振消费,货币紧缩拖累投资,经济或将延续疲弱态势。截至 2023年 8 月,美国和欧元区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分别连续 10 个月、14 个月处于收缩区间,绝对水平处于非衰退时期的历史低位。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加息周期接近尾声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加息周期接近尾声。一方面,此前大幅加息带动真实政策利率由负转正,随着通胀逐渐回落,真实政策利率将进一步上升,起到巩固通胀回落趋势的效果。另一方面,全球供应链持续改善,降低了通胀再度超预期上升的风险,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已接近本轮加息周期终点。2023 年下半年,外汇管理部门将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效,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加强和改善外汇政策供给,持续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积极防范化解外部冲击风险,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维护外汇市场稳健运行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48推进外汇便利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推进外汇便利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活跃跨境贸易投融资交易活跃跨境贸易投融资交易,保保持国际收支良好发展势头。一方面,持国际收支良好发展势头。一方面,推动经常项目外汇管理优化创新。持续推动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扩面提质,继续支持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贸易新业态规范发展,进一步提高个人薪酬用汇等业务便利化水平,保障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外汇服务。另一方面另一方面,稳步推进资本项目便利化。在全国推广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进一步完善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管理框架,优化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提升银行办理资本项目业务数字化服务水平,研究推进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场景建设。强化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防范和政策储备强化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防范和政策储备,维护国际收支基本稳定和维护国际收支基本稳定和外汇市场稳健运行外汇市场稳健运行。一是一是密切关注内外部经济金融形势,强化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预期引导,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促进跨境资金均衡流动。二是二是完善“实质真实、方式多元、尽职尽责、安全高效”的真实性管理机制,持续规范外汇市场交易行为,常态化开展评估工作。三是三是推动银行健全汇率风险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加强对重点主体汇率避险支持。四是四是保持对外汇违法违规活动的高压打击态势,维护外汇市场健康秩序。五是五是完善中国特色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保障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更好发挥外汇储备维护宏观经济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作用。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0-19 48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安联:2023-2025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21页).pdf

    2023 年10月4日 04 避开经济衰退,但预计2024-25年经济增长将低于趋势水平 11 资本市场:宏观与微观经济形势之间的激烈角力 安联研究 2023-2025年全球经济展望 2 综述 经济衰退(基本)得以避免。经济衰退(基本)得以避免。预计全球经济活动将于今年年底明年年初陷入低谷,随后在2024-25年出现低于趋势水平的增长。由于负面财富效应和预防性储蓄增加,消费需求将保持疲软。制造业去库存进程持续,全球贸易额跌至近两年来的最低水平,我们预计全球经济将勉强走出衰退,经济增速从2023年的-0.6%升至2024年的 3.3%。总体而言,美国2024年的GDP增速将仅为 1.1%,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25年将为 1.7%;德国和法国2024年的GDP增速仅为 0.7%,2025年为 1.6%;预计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 4.7%和 4.2%;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速将分别放缓至 4%和 3.9%,低于新冠疫情前的水平。通胀(基本)受到遏制,利率政策谨慎转向。通胀(基本)受到遏制,利率政策谨慎转向。我们预计2024年全球通胀率将降至4.3%,较2023年水平下降2个百分点,但2025年将保持在3%以上。短期内,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能源价格,将带来波动。此外,工资快速增长将削弱企业盈利能力,尤其是在德国和英国,但鉴于经济增长乏力,不太可能出现螺旋式上升。最后,在未来六个月内,美元应会保持强势,从而给货币带来下行压力。在此背景下,继2023年11月最后一次加息5.75%之后,美联储将在2024年夏季率先降息(全年总计下调100个基点),但关键利率的调整可能仍将是渐进和谨慎的。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将于2024年9月开始降息,全年总计下调50个基点。政治大年,政策组合风险高。政治大年,政策组合风险高。货币政策立场将使实际利率维持在200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此背景下,财政重整将会启动,但与以往紧缩时期相比仍将是温和的,因为未来一年将是政治大年:占全球GDP 75%的国家将进行投票选举(美国、欧盟、中国台湾、英国、墨西哥、南非、土耳其等)。当前,面临需求减少、成本上升、定价能力下降多重挑战,企业盈利能力承压。虽然企业能够通过投资短期资产来抵消部分利息负担,但其现金正在迅速耗尽。特别是在欧洲,很多企业因受疫情影响产生的巨额债务将于2024-25年底到期,这将使企业面临经营困境。预计2023年全球企业破产数量将增加11%,2024年至少增加7%,其中西欧增幅最大。资本市场:在微观韧性和宏观困境形势下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资本市场:在微观韧性和宏观困境形势下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资本市场继续在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形势之间的拉锯战中挣扎。鉴于经济着陆方式、政策决策(不确定性更高,持续时间更长)和整体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投资者仍保持警惕。尽管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上升,但目前投资者继续看好企业资产负债表的韧性,因为他们坚信,在宏观经济形势反弹之前,企业基本面将持续向好。在收益率曲线的长端,随着政策利率见顶,上行空间似乎已所剩无几,但由于2024年供需形势看起来不太有利,我们预计不会出现大幅下行趋势。因此,我们预计到今年年底前将维持横盘交易态势,2024年和2025年将出现小幅下跌趋势(到2025年,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将达到3.6%)。至于股市,我们认为基本面反弹的说法会在某种程度上带来回报:我们预计未来三年的总回报率为正值,年回报率约为7%至10%。企业信贷的情况亦类似:我们预计,尽管短期内会出现一些波动,但信贷风险仍将处于较高水平,因为企业资产负债表的韧性和融资成本上升的有限传导效应均未削弱投资者的投资兴趣。对于新兴市场资产,我们认为套息交易将保持强劲和吸引力,但国家别选择性仍将是影响业绩表现的一个关键因素。3 2023年10月4日 避开经济衰退,但预计2024-25年 经济增长将低于趋势水平 全球经济将继续面临重重挑战,在全球经济将继续面临重重挑战,在2024年年底之前,年年底之前,由于货币政策收紧的累积影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由于货币政策收紧的累积影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美国2024年的GDP增速将仅为 1.1%,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25年将为 1.7%;德国和法国2024年的GDP增速仅为 0.7%,2025年为 1.6%。总体而言,发达经济体主要市场的经济增长速度将比2022年慢两倍,并且由于利率居高不下,将继续出现局部衰退。市场对中国政府提振经济能力的担忧正在加剧,我们预计中国经济将实现软着陆,2024年经济增速为 4.7%,2025年为 4.2%。这将对新兴市场造成影响,2024年和2025年,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将分别放缓至 4%和 3.9%,仍低于疫情前的水平。总体而言,预计2023年全球GDP增长将放缓至 2.7%,2024年将放缓至 2.4%,均低于2019年的水平。表 1:全球 GDP 增长预测 数据来源:安联研究增长率(年均增长率(年均%)2021 2022 2023f 2024f 2025f 全球全球 6.1 3.0 2.7 2.4 2.7 美国美国 6.0 2.1 2.2 1.1 1.7 拉丁美洲拉丁美洲 6.8 3.6 2.1 1.7 2.1 巴西 5.3 3.0 3.1 1.3 0.7 英国英国 7.6 4.1 0.3 0.6 1.5 欧元区欧元区 5.4 3.4 0.6 0.9 1.7 德国 3.1 1.9-0.3 0.7 1.6 法国 6.4 2.5 0.9 0.7 1.6 意大利 7.0 3.8 0.7 0.5 1.5 西班牙 5.5 5.5 2.2 1.6 1.8 俄罗斯 5.6 -2.1 2.1 1.9 1.5 土耳其 11.4 5.5 4.0 2.9 3.9 中东欧中东欧 5.9 0.8 0.7 2.8 3.2 波兰 6.9 5.1-0.2 2.8 3.5 亚太亚太 6.4 3.2 4.4 4.1 3.9 中国 8.5 3.0 5.3 4.7 4.2 日本 2.3 1.0 2.3 1.3 1.2 印度 8.9 6.7 6.5 6.1 6.2 中东中东 4.2 6.7 2.3 2.5 2.6 沙特阿拉伯 3.9 8.7 1.5 1.8 3.0 非洲非洲 5.7 3.7 3.2 3.6 4.1 南非 4.7 1.9 0.7 1.4 1.6 2023年10月4日 5 制造业去库存周制造业去库存周期行将结束,将于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期行将结束,将于今年年底明年年初触底,但由于需求疲软,全球贸易增长将保持在较低触底,但由于需求疲软,全球贸易增长将保持在较低水平。水平。供应链已恢复正常,同时由于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供应过剩,海运价格已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供应短缺现象迅速减少(即半导体)。旅游流量强劲反弹,持续的选择性供应链多样化促进了商业服务,从而为全球服务业提供了支撑。然而,全球贸易前景依然疲弱。全球高利率和脆弱的投资者情绪将对国际贸易流动产生下行压力。我们预计,全球贸易增速将从2023年的-0.6%降至2024年的 3.3%,全球经济勉强走出衰退。企业面临着需求下降,成本上升,而企业面临着需求下降,成本上升,而定价权不断削定价权不断削弱的多重挑战。弱的多重挑战。强劲的劳动力市场、家庭和企业资产负债表为发达经济体的软着陆提供了支撑。但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再平衡加速,我们已经越过了峰值(预计失业率将小幅上升)。这应该会支持工资增速放缓 图1:实际工资增长率,年率,%这一趋势在2024年应该会更加明显。2024-25年累计实际工资增长将不足以抵消2022年的损失,这应该会使对工资-价格螺旋上升的担忧得到控制。盈利能力正在受到挤压,而企业的现金储备正在迅速减少。最脆弱的企业将面临利率上升和融资难度加大的双重压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欧洲的企业,将需要为偿还于2024-25年底到期的因受新冠疫情影响产生的债务做好准备。信贷风险将会如预期的那样成为普遍现象,而且应该会持续存在,因为要使大西洋两岸破产企业数量趋于稳定,增长数据几乎需要翻倍。企业破产数量的上升在各个行业和国家都很普遍,新兴市场鲜有例外(如俄罗斯、中国)。相反,大多数发达经济体已经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西欧仍然是全球企业破产数量反弹的主要贡献者,其次是北美、中欧和东欧、拉丁美洲和亚洲。根据我们的全球破产指数,2023年,破产企业数量将增加11%,2024年将至少增加7%。图2:企业支出动量,季率 计算机与电信 能源化工 金属纺织 软件和 IT 服务 制药 汽车供应商 电子 汽车制造 农产品 零售酒店 机械设备 建筑 家用设备 旅游 运输设备 交通运输 大宗商品-30%-20%-10%0 0%Q1 2023 Q2 2023 数据来源:国家数据来源、安联研究 数据来源:Refinitiv、安联研究 03/22 06/22 09/22 12/22 03/23 06/23 09/23 12/23 03/24 06/24 09/24 12/24 03/25 06/25 09/25 12/25 美国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欧元区 德国 西班牙 6 图3:企业破产数量预测 强劲上强劲上( 30%及以上)韩国 爱沙尼亚 意大利 日本 荷兰 美国 爱尔兰 波兰 智利 巴西 澳大利亚 加拿大 显著上升显著上升 立陶宛 芬兰 法国 匈牙利 英国 ( 15%至 30%)德国 卢森堡 2023和和2024年累计年累计变化变化 新西兰 挪威 葡萄牙 瑞典 印度 哥伦比亚 奥地利 丹麦 上升上升 拉脱维亚 捷克 比利时 摩洛哥(0%至 15%)斯洛伐克 保加利亚 西班牙 罗马尼亚 下降下降 中国 俄罗斯 新加坡 南非 瑞士 中国台湾 中国香港 非常低非常低(超过-20)低低 高高(-20%至-5%)(-5%至20%)与与 2019年相比的年相比的2024年预期水平年预期水平 非常高非常高( 20%及以上)数据来源:安联研究 我们预计新兴市场将出现温和增长,几个大型经济体我们预计新兴市场将出现温和增长,几个大型经济体将重回低迷。将重回低迷。国际需求下降对受中国和欧盟影响最大的国家造成的冲击最大,2024年中国和欧盟对GDP增长的贡献可能为负。相比之下,尽管信贷冲动将不再那么持久,但消费仍将保持下去。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对地理位置风险的敏感性,与中国和欧盟接壤的地区出口放缓幅度更大,由于一些海湾和中亚国家的政治动荡和财政问题,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投资放缓。相反,美国的近岸外包战略可能会为一些拉美国家的增长前景提供支撑。图4:对新兴市场实际GDP增长的贡献,百分点,2024 越南 印度菲律宾 肯尼亚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埃及 罗马尼亚 泰国 尼日利亚 土耳其 摩洛哥 波兰 匈牙利 阿联酋 秘鲁 韩国 斯洛伐克 捷克 哥伦比亚 新加坡 俄罗斯 沙特阿拉伯 墨西哥 智利 南非 巴西 -2-1 0 1 2 3 4 5 6 7 8 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家数据来源、安联研究 国内需求 净出口 2023年10月4日 7 通胀(通缩)前景扑朔迷离,利率政策谨慎转向 随着各国央行看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融资环随着各国央行看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融资环境收紧已开始产生不利影响,在本轮周期中,发境收紧已开始产生不利影响,在本轮周期中,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利率要么已经达到峰值,要么即达经济体的政策利率要么已经达到峰值,要么即将达到峰值。将达到峰值。在美国,我们预计美联储将在11月的议息会议上推进最后一次加息25个基点,因为GDP增长势头在夏季的几个月里得到了巩固,核心服务业(不包括住房)的通胀弱于预期。然而,有证据表明,从2023年底开始,经济活动将急剧放缓。学生贷款还款将在10月份恢复,这可能会使2023年第四季度的季度年化增长率下降约0.5个百分点。另一个影响家庭消费的不利因素将是储蓄利率的正常化,因为随着劳动力市场放松,家庭消费变得更加谨慎。同时,企业利润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以美元计算的企业利润已连续三个季度下降。这是自2007-08年以来利润率降幅最大的一次。在欧洲,尽管近期油价有所上涨,我们预计欧洲央行不会进一步加息。有明确证据表明,货币政策正在限制经济活动,最明显的体现是信贷需求不断下降。鉴于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滞后效应、持续的抗通胀努力和黯淡的经济前景,我们认为欧洲央行已经达到了政策加息的周期性峰值。表 2:通胀预测,%通胀率(年度通胀率(年度%)2021 2022 2023f 2024f 2025f 全球全球 4.3 8.4 6.3 4.3 3.4 美国美国 4.7 8.0 4.2 2.3 2.2 拉丁美洲拉丁美洲 13.9 14.9 22.0 11.8 7.5 巴西 8.3 9.3 5.1 4.2 3.5 英国英国 2.6 9.1 7.0 3.5 2.0 欧元区欧元区 2.6 8.4 5.6 3.0 2.2 德国 3.1 6.9 6.0 2.8 2.4 法国 1.6 5.2 5.3 2.6 2.0 意大利 1.9 8.2 6.2 2.5 2.2 西班牙 3.1 8.4 3.7 3.7 2.2 俄罗斯 6.7 13.8 5.5 5.6 4.0 土耳其 19.6 72.3 54.0 38.5 17.4 中东欧中东欧 8.1 9.1 12.0 6.2 3.9 波兰 5.1 14.4 12.3 6.2 4.0 亚太亚太 1.7 3.7 2.6 2.6 2.4 中国 0.9 2.0 0.4 1.7 1.9 日本-0.2 2.5 3.1 1.8 1.0 印度 5.1 6.7 6.4 5.3 4.5 中东中东 15.8 10.3 7.7 5.6 5.1 沙特阿拉伯 3.1 2.5 2.8 2.8 2.0 非洲非洲 12.4 16.1 19.7 14.6 9.7 南非 4.6 6.9 5.2 4.2 4.5 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家数据来源、安联研究 8 我们预计,在经济增长乏力,通胀逐渐恢复至正常水我们预计,在经济增长乏力,通胀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的背景下,各国央行将从平的背景下,各国央行将从2024年年7月开始调整利月开始调整利率率政策,其中美联储将最先实施降息。政策,其中美联储将最先实施降息。但降息幅度将是但降息幅度将是有限的,实际利率将保持在有限的,实际利率将保持在200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美国,随着劳动力市场降温、企业利润率下降以及生产率增长提速,潜在的通胀压力正在消退。2024年的极低增速将进一步加剧价格压力。我们预计到2024年夏季,总体CPI通胀率将达到美联储设定的2%的目标。在欧洲,由于能源价格上涨、劳动力市场依然紧俏以及生产率增长乏力,核心价格压力缓解的速度较慢。由于欧洲央行的紧缩立场使欧元区经济增长疲软的时间更长,我们预计通胀将在2024年继续回落。尽管如此,由于工资增长势头依然强劲,通胀率仍将高于疫情前的水平。在这种环境下,我们预计各国央行将会认为开启降息周期是合适的,但会缓慢实施降息。吸取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教训(当时各国央行过早宣布抗击通胀取得胜利),我们预计,尽管经济增长长期疲软,通胀处于或接近目标水平,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将等到2024年下半年才开始降息。由于政策利率仍将高于当前和预期的通胀水平,各国央行仍将维持高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在美国,我们预计美联储将在在美国,我们预计美联储将在7月份开始降息,到月份开始降息,到2024年年12月将利率降至月将利率降至4.75%。美国劳动力市场正在降温,辞职率和失业空缺率接近或已经回到2019年的水平。这表明,随着经济增长势头减弱,工资增长的下行压力将继续加大。在此背景下,我们预计,由于经济增长极度疲弱,工资增长和通胀恢复正常水平,以及锚定的通胀预期等一系列因素将促使联邦公开市场委员(FOMC)成员略微缓解压力,美联储将会在7月的议息会议上开始调整货币政策。然而,由于通胀和通胀预期非常接近2%的目标水平,美联储的实际政策利率在很大程度上仍将保持在限制性区间内。紧缩的货币政策应足以给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进一步施压,促使其坚定践行其承诺,即以短期疲弱的经济增长为代价在中期内将通胀控制在较低且稳定的水平。由于持续的抗通胀措施,经济增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持续的抗通胀措施,经济增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接近于零,欧洲央行可能会在仍接近于零,欧洲央行可能会在2024年下半年将政策年下半年将政策利率下调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个基点至3.5%,从而导致负产出缺口。,从而导致负产出缺口。此外,由于通胀率预计将在2024年下半年降至3%以下,尽管预期(名义)利率降低,但实际政策利率将继续上升,从目前的-1.2%升至2024年中期的1%左右。这一利率水平将高于目前根据劳巴赫-威廉姆斯方法对欧元区实际中性政策利率的估计值。更重要的是,未来两年,欧洲央行货币政策限制性(定义为实际政策利率与中性实际收益率之间的息差)将比历史平均水平高出约2个百分点。这表明,尽管我们预计最初会降息,但未来的相对货币政策限制性仍将较高。总而言之,欧洲央行将不得不在2024年下半年慢慢放松货币政策,以避免经济硬着陆。当考虑到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时,这一观点变得更加不言而喻。根据欧洲央行的估计,货币政策现在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才能完全落实。我们的展望也与根据简单的惯性泰勒规则作出的估计相符,该规则将负产出缺口和持续抗通胀考虑在内。图5:关键利率预测,%数据来源:LSEG Datastream、彭博、安联研究。注:数字指2023年底、2024年和2025年的预测值。2023 年10月4日 9 财政悬崖将在2024年到来,拖累各发达经济体的产业政策 财政政策须谨慎调整,以免抵消当前货币政策措施财政政策须谨慎调整,以免抵消当前货币政策措施所取得的成效,并使公共财政重回健康和可持续的所取得的成效,并使公共财政重回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轨道。发展轨道。如果公共债务比率(尤其是在欧洲)因分母升高和政府收入增加而从高通胀环境中受益,那么自疫情期间的大规模扩张以来,财政平衡状况并未明显改善,并且在整个能源危机期间亦是如此。在美国,财政失衡正在迅速加剧。宽松的财政政策和高利率的结合正在将联邦财政赤字推向非常高的水平。我们预计,在2022年达到3.4%之后,广义政府(联邦和地方政府)的净利息支付占GDP的比重在2023年和2024年将分别达到3.8%和4.2%。然而,在总统大选和经济大幅放缓的背景下,我们预计拜登政府明年不会大幅收紧财政政策。我们预计,在经济疲软以及美联储持续提高借贷成本导致利息支出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广义政府公共赤字占GDP的比重将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扩大至-7.9%和-8.4%。对于欧元区而言,对于欧元区而言,2024年将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因为年将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因为在欧洲各国政府勒紧裤腰带的同时,欧洲央行将实行在欧洲各国政府勒紧裤腰带的同时,欧洲央行将实行更具限制性的实际政策利率。更具限制性的实际政策利率。虽然我们预计欧洲央行将于2024年中期开始降息,但在持续的抗通胀努力下,实际政策利率(近似等于政策利率减去通胀率)将上升。事实上,实际政策利率将接近中性劳巴赫-威廉姆斯自然利率的估计值,这在欧元区历史上是从未出现过的。其次,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具有滞后性。由于终端名义利率可能刚刚才达到,而实际终端利率将在2024年达到,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货币政策将产生高度限制性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在2019新冠疫情和乌克兰战争期间实施了大规模刺激计划,欧元区国家现在实行更严格的预算管控措施,以进行财政重整。预计2024年欧元区的财政刺激将下降0.8%,略高于2023年0.5%的降幅。此外,欧元区各国政府和机构一直在努力制定基本规则,以更明智地应用欧盟财政政策框架(预计将于2024年实施)。谈判仍在进行中,但显然需要某种形式的规训,这也是为了不侵蚀迄今为止在货币政策方面作出的所有努力。谈判的重点是制定更灵活、更有针对性的规则,以避免损害各国经济增长和顺周期规则,并刺激绿色投资和绿色转型。尽管亟需达成政治协议,但我们预计这将非常具有挑战性。但我们相信,在未来几个月内,各国将尽其最大努力,这是确保其债务削减方案在中期内具有可持续和可信性的必要条件。近年来,由于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对全球近年来,由于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经济和金融碎片化的担忧日益加剧。碎片化的担忧日益加剧。价值链贸易和跨境投资尤其容易受到中美关系紧张或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等紧张局势的影响。因此,很多国家政府将补贴作为一项新的产业政策来创造投资激励。但补贴正日益破坏基于规则的贸易体系,而长期以来,正是这一体系促进了贸易自由化和全球经济增长。在新冠疫情、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和供应链中断等经济冲击时期,补贴可能会起到暂时缓解作用,但是也会减少公共支出,扭曲投资和消费激励,从而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一度过时的产业政策再次流行起来。一度过时的产业政策再次流行起来。当前,各国政府争相采取行动,影响企业的生产和选址决策,产业政策卷土重来,重塑全球经济。其努力已见成效:联合国2022年外国直接投资(FDI)数据显示1.2万亿美元的绿地FDI中约有1,800亿美元在地缘政治集团之间转移,反映了各国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立场。10 更多重塑效应即将显现。更多重塑效应即将显现。拜登政府实施的通胀削减法案和芯片与科学法案因提供的补贴数额过大而引发了欧洲和亚洲盟友的不满。虽然美国将这些补贴视为解决经济落后地区去工业化问题的手段,但其盟友却将之视为一种变相的保护主义。其盟友的反应已经从愤怒转变为寻求迎头赶上的方法。欧盟、日本和韩国均对本国科技和清洁能源行业提供了补贴,以吸引新的投资或阻止更多公司转移到美国。但中国(美国产业政策的主要目标)和印度也制定了自身的战略来提振制造业。通胀削减法案可能会使其他地区的投资外流加通胀削减法案可能会使其他地区的投资外流加速。速。甚至在通胀削减法案生效之前,德国就因能源成本高企和熟练劳动力短缺而难以控制投资。2022年,德国企业对外投资与流入该国的商业投资之间的差额创历史新高:逾1350亿欧元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出德国,而流入德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仅为105亿欧元。通胀削减法案可能会加速这一趋势,而且不仅仅是在欧洲。过于复杂而且为时已晚?过于复杂而且为时已晚?欧盟正在着手制定自己的绿色制造计划,以避免落后,其中包括大量补贴和放宽国家援助规则。预计绿色补贴的规模与通胀削减法案类似。但其补贴政策因过于复杂和注重细节而受到诟病,而美国针对制造企业提供的无上限税收优惠因其简单性而受到称赞。这表明,在监管框架不完善、资金获取流程复杂的情况下,欧盟在制定令人信服的绿色产业政策过程中面临重重挑战。补贴通常带有附加条件。补贴通常带有附加条件。政府正在利用补贴来实现特定目标,但补贴也伴随着风险和相互冲突的目标。现任美国政府希望在减少排放的同时创造高薪制造业就业机会,但重振制造业的可行性尚不确定。中国优先发展国有企业与日本的低增长泥潭均可引以为戒。当前的产业政策竞赛可能会导致繁荣与萧条周期轮回、产能过剩和破产。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和保护主义风险可能会转移争论的焦点。然而,产业政策方面的大量支出虽然会塑造商业格局,为创新产业创造机会,但也会给企业应对不同国家的不同政策带来挑战。2023 年10月4日 11 政治选举活动密集举行,政策失误风险增加 美国总统选举将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美国总统选举将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在经济方面,共和党获胜将意味着降低税收,但不一定意味着降低支出。现任总统拜登可能会与目前在共和党民意调查中领先的前总统特朗普展开角逐。唐纳德特朗普的竞选承诺尚未明确,但可能包括削减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如果共和党入主白宫,拜登的一些王牌产业政策(如通胀削减法案)可能会被部分废除,但更有可能被淡化或修改。事实上,通胀削减法案 和 芯片与科学法案提供的大部分资金补助的受益者大多是亲共和党的选区,而且具有保护主义倾向,这也是特朗普所青睐的立场。同时,如果以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为标准的话,特朗普在其第二任期中不太可能减少构成联邦支出大部分的社会支出(医疗保险、医疗补助和社会保障)。然而,我们预计放松监管将成为关注焦点。虽然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联邦法规的总体规模几乎没有变化,但新法规数量明显减少,反映政府繁文缛节问题的公司比例稳步下降。在欧洲大部分地区,由于近几年通胀飙升、战争和在欧洲大部分地区,由于近几年通胀飙升、战争和移民激增,民粹主义再次抬头。移民激增,民粹主义再次抬头。欧洲即将于2024年举行全国大选,右翼倾向的趋势令人担忧。过去三十年来,欧洲民粹主义政党的选票份额增加了一倍多。这反映了欧洲各国选举中一种更广泛的趋势,即选民支持那些提倡对寻求庇护者采取强硬限制措施、将产业发展置于应对气候变化之上的政党。政治光谱更加分散,中右翼政党可能不得不采纳一些论据来对抗向民粹主义和极右翼政党的转变,然而,这是否会奏效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接纳右翼团体可能会将右翼政策纳入主流,并使欧盟立法机构走向民粹主义方向。欧盟需要竭力避免华而不实的解决方案。欧盟需要竭力避免华而不实的解决方案。问题在于主流政党在乌克兰战争、气候变化、绿色转型、移民和财政规则等若干重要议题上持何种立场。欧洲非法移民不断增加,过去两年通胀高企,经济动荡,气候政策成本不断上升,即能源价格飙升,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新焦点,这些都为民粹主义政党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民粹主义政党已经赢得了大量选票,正在扭曲辩论,使各国政府更难针对紧迫问题采取明智的政治行动。令人担忧的一点是,欧洲议会的下一个多数派可能是反环保、反移民和反对恢复财政纪律的政党,即疑欧派。为了防止欧洲在经济和政治上落后,下一届议会将必须就机构改革、能源安全、气候行动和向乌克兰提供支持等事项做出关键决定。如果欧洲议会的大部分成员未能认真对待这些问题,那么找到有效解决方案的可能性将很小。12 图 6:2023-24年即将举行的主要选举 数据来源:各种来源、安联研究 欧洲的信誉和团结受到考验 中美战略竞争将持续 印度-太平洋/中国台湾紧张局势加剧 全球南方更加引人注目和有影响力 俄乌战争可能演变成一场冷战 4 October 2023 13 资本市场:宏观与微观经济形势之间的激烈角力 市场情绪的主要关注点仍然在于全球经济市场情绪的主要关注点仍然在于全球经济是否确实是否确实会避免衰退及其对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会避免衰退及其对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在此背景下,虽然认识到央行可能需要在更长时间内维持高利率,投资者似乎更加重视优于预期的资产负债表弹性。尽管存在这种隐性的鹰派倾向,但市场参与者仍相信,持续的高利率不会影响总体需求和市场势头。但这种相当乐观的市场走势判断是在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做出的;忽视这一点可能会在中短期内带来风险。不幸的是,随着估值、基本面、经济状况和整体市场定位之间的差异正在产生相互矛盾的信号,破解当前市场困境的难度只会越来越大。尽管有一些积极消息,但经济增长、盈利和违约的中后期风险仍然存在。以美债为例,如果历史关系仍然成立,美国收益率曲线长端的当前走势将表明美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应在 55 左右,这与美国4-5%的经济增速更为一致,即使考虑到美国经济预测的上限,也与共识相去甚远。这种分歧表明,要么美国经济必然会重新加速增长以符合市场定位,要么总需求应该会随着市场预期的下调而减速增长。另一个例子是信贷市场,信贷风险似乎已与宏观经济状况脱钩,近期美国违约率的加速上升几乎没有改变高收益企业信贷风险的定价,尽管破产数据与非投资级信贷风险的大幅扩张和大量堕落天使债券的出现相一致。图 7:依据美国破产保护法第 11 章提出的破产申请与高收益债券利差 100 1 500 1 000 50 500 0 0 -50-500 -1 000 -100-1 500 2007 2010 2013 2016 2019 2022 2025 数据来源:LSEG Datastream、安联研究。注:贷款紧缩:工商业贷款调查银行收紧信贷 ICE BofA 指数代表的企业市场总量的百分比14 鉴于持续存在的市场困境,我们围绕五个关键主题进鉴于持续存在的市场困境,我们围绕五个关键主题进行了策略研究。行了策略研究。关注点不再是“加息幅度”,而是“加息持续时间”关注点不再是“加息幅度”,而是“加息持续时间”:由于事实证明通胀比此前预期的更为顽固,人们的关注点已经从加息幅度转移至加息的持续时间。持续的通胀迹象和强劲(尽管有所减弱)的劳动力指标表明央行利率将长期处于高位。尽管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政策利率似乎都已接近顶点,但核心问题是,2024年下半年的降息预期是否会实现。尽管我们认识到收益率曲线短端存在一些潜在的上行风险,但我们认为长端进一步上涨的空间有限,特别是考虑到通胀下降期间过度紧缩的风险(这对风险资产具有显著影响),更加证实了我们的观点。在宏观经济形势回升向在宏观经济形势回升向好之前,微观经济动态能否持好之前,微观经济动态能否持续?续?核心问题是,在经济总体呈现良好增长势头之前,个别公司的业绩能否保持强劲增长。美国和欧洲的企业盈利持续超出预期,超越了广泛的周期性经济趋势。虽然我们观察到在微观层面存在显著韧性,但我们预计,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中国需求下降以及宏观经济总体下行将会给企业带来重重挑战,所有这些都可能影响企业的总体增长前景。尽管如此,我们预计这些挑战不会严峻到导致违约率大幅上升或信用评级下调的程度。根据我们基于公司层面动态所作的评估,市场将在今年年底前保持平稳,风险资产定价将保持在适当的水平,随着经济周期性驱动因素在2024年下半年直至2025年加速,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公司业绩提升。这一评估结论适用于更广泛的市场,而财务实力较弱的公司,特别是那些更容易受到融资利率波动影响的公司,则可能会继续面临不利因素。市场领导者能保持领先地位多久?市场领导者能保持领先地位多久?2023年风险资产价格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少数几个行业,其中美国股市的良好表现尤其集中在几家科技巨头公司身上。在欧洲,占据主导地位的企业分布在三到四个行业中。这种微弱的市场领先优势可能会让许多投资者感到不安,因为仅仅一两个季度业绩表现不佳就可能对指数产生重大影响。推动风险资产上涨的行业与收益率曲线波动密切相关,而收益率曲线波动在短期内必然会加剧,这一事实加剧了这种担忧。尽管这些关键行业和公司可能仍有增长潜力,但这种风险集中的固有危险(无论是在收益还是估值方面)不容忽视。企业信用风险依然较高,但不会出现意外。企业信用风险依然较高,但不会出现意外。尽管由于融资成本迅速上升,企业信贷依然面临巨大阻力,但我们预计不会出现任何迫在眉睫的金融灾难。尽管迄今为止融资成本上升的影响不大,但企业需要进行经常性的债务管理和债务再融资,这可能会逐渐削弱其偿债能力。与此同时,由于需求疲软和整体增长乏力,盈利增长放缓,这构成了进一步的障碍。在美国,大企业主要通过投资于美国收益率曲线的短端,得以游刃有余地应对融资成本的上升。这种做法是利用强劲的利息收入来抵消利息支出。此外,寻求再融资的实体倾向于期限较短的债券,预计中期融资成本会降低,并希望从倒挂的企业收益率曲线的较低点中受益。然而,在高收益债券和非评级债券领域,我们看到违约率飙升,原因在于企业正在努力应对融资成本上升和需求低迷的双重挑战。欧洲的情况则有所不同。鉴于企业主要依赖银行融资,加息和盈利下降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总体而言,尽管我们预计企业偿债能力将普遍下降,但我们认为并不会出现广泛的企业风险重估。相反,我们预计今年余年,信贷市场将出现区间交易,随后在2024年和2025年,随着经济增长势头加快,交易区间将略有收窄。4 October 2023 15 基于这一前景,我们继续倾向于优质信用债券,而非高收益债券,尽管短期内评级范围的两端仍存在利差小幅扩大的可能性。市场能否忽视中国对全球需求的影响?市场能否忽视中国对全球需求的影响?很多新兴市场首当其冲地受到中国经济放缓的潜在影响。但我们不应低估中国在塑造全球总需求方面的关键作用及其在全球舞台上地位的复杂性,特别是当涉及发达经济体金融市场和跨国公司时。事实上,很多跨国公司已经将中国深度融入其生产供应链中,同时将中国视为其商品和服务的关键市场,这使得其增长势头与中国经济健康状况紧密相连。总体而言,尽管出现了回流和友岸外包的最新趋势,但资本支出回流至发达经济体将对中长期估值产生影响,而中国全球需求的下降将对企业资产负债表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对发达市场估值产生影响。表3:资本市场2023-2025年预测(年末数据)年末数据 Last 单位单位 EMU 2022 2023f 2024f 2025f 政府债政府债 欧洲央行存款利率 4.00%2.0 4.00 3.50 2.75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德国国债)2.83%2.6 2.6 2.5 2.4 十年期欧元掉期利率 3.34%3.1 3.0 2.9 2.8 意大利 十年期主权债利差 195 bps 214 170 150 140 法国十年期主权债利差 57 bps 54 60 40 40 西班牙十年期主权债利差 110 bps 109 110 80 70 企业债企业债 投资级信用利差 150 bps 166 160 140 130 高收益信用利差 433 bps 494 475 425 375 股票股票 欧洲斯托克指数(年化总回报率)9.6 ytd%-12 9 7 8 美国美国 2022 2023f 2024f 2025f 政府债政府债 联邦基金利率(高)5.50%4.5 5.75 4.75 3.75 十年期收益率(国债)4.61%3.8 4.2 3.9 3.6 企业债企业债 投资级信用利差 121 bps 138 130 120 110 高收益信用利差 403 bps 479 400 375 350 股票股票 标普500(年华总回报率)12.7 ytd%-18 13 9 11 英国英国 2022 2023f 2024f 2025f 政府债政府债 英国央行利率 5.25%3.5 5.75 4.75 4.25 十年期主权债券(金边债券)4.36%3.7 4.4 4.2 4.0 企业债企业债 投资级信用利差 158 bps 192 170 150 140 高收益信用利差 578 bps 663 600 550 500 股票股票 富时 100 指数(年化总回报率)5.2 ytd%4.7 3 7 7 新兴市场新兴市场 2022 2023f 2024f 2025f 政府政府债债 硬通货利差(相对于美元)243 bps 273 275 270 260 本币收益率 6.6%7 6.6 6.0 5.5 股票股票 MSCI 新兴市场(以美元计的年化总回报率)1.7 ytd%-20 2 5 12 数据来源:LSEG Datastream、安联研究16 进入资产类别,首先来看收益率曲线的长端:随着政策利率周期接近顶峰,长期利率几乎没有上涨随着政策利率周期接近顶峰,长期利率几乎没有上涨空间。空间。但鉴于 2024 年供需形势看起来不太乐观,我们 预计也不会出现大幅下降。尽管政策利率已接近峰值,但市场对央行长期维持高利率的潜在预期表明,过早转向拉长久期策略可能为时过早。然而,根据我们的模型预测,从中长期来看,我们仍然认为大多数发达市场的收益率曲线较长端略为便宜,并且我们预计长期收益率将呈下降趋势。这与历史走势和我们的政策转向预测情景相一致,即在央行暂停加息后,收益率往往会下降,无论与此同时是伴随着实际降息还是对宽松政策的预期。此外,随着抗通胀措施持续,通胀预期也将持续,这对长期利率有着重大影响。预计中期内国外投资者对政府债券的需求将保持稳定,但高昂的对冲成本将进一步抑制对美国国债的需求。在利率上升的情况下,预计全球投资者将对发达市场债券表现出强劲需求。然而,在美国,这仅在未进行对冲操作的情况下成立,因为通过对冲抵御美元汇率风险的成本目前非常高,这实际上抵消了高收益率带来的好处。同时,西方各国央行将继续实施量化紧缩政策,为更同时,西方各国央行将继续实施量化紧缩政策,为更大幅度的利率下调提供缓冲。大幅度的利率下调提供缓冲。美联储目前每月减持约800亿美元的国债,预计将持续到2024年下半年。由于TLTRO到期,以及自2023年6月起实施的(月度资产购买量约250亿欧元)资产购买计划(APP)的被动缩减速度加快,欧洲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正在加速缩减。欧洲央行明确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利率将是其调整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因此,即使欧洲央行在2024年下调政策利率,我们预计,量化紧缩仍将继续,APP持有量将持续被动缩减,并且从2025年开始,其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持有量也将持续被动缩减。在大西洋两岸,政府债券的“净-净供应”将相当可观,因为即使在财政重整之后,政府赤字仍然很大。在美国,美国国债的未偿付金额每年将增加近2万亿美元。但与往年相比,美联储不会吸收这一增量的任何部分。如果我们在等式中加入量化紧缩而非量化宽松,那么所谓的“净-净供应”将大大高于往年,国内私人投资者将需要介入。事实上,到2025年底,国内私人投资者持有的未偿国债比例将从目前的54%上升至63%。欧洲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德国国债供应量仍将很大。欧洲央行的量化紧缩将对德国国债产生特别重大的影响,原因有二:首先,为保持欧洲利差稳定而对PEPP赎回资金进行的灵活再投资可能会以牺牲德国国债为代价。其次,与意大利等国相比,欧洲央行持有的德国国债的相对份额更大,因为德国的资本要求更高,而未偿债务总额更低。图8:美国和德国10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 图9:美联储量化紧缩 美国债务美国债务 数据来源:安联研究 数据来源:Refinitiv Datastream、彭博社、安联研究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 海外国债持有量 美国债务 美联储国债份额(右轴)美联储和海外国债份额(右轴)美国10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 德国10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 点点代表安代表安联联研究预测研究预测 方框中的数值方框中的数值代表代表当前当前价值价值 2023 年10月4日 17 总而言之,尽管政策转向和通胀预期下降,但不利的供需平衡将限制利率大幅下降。在外汇方面,尽管美元被严重高估,但美元在过在外汇方面,尽管美元被严重高估,但美元在过去一年中表现出了韧性。去一年中表现出了韧性。有几个因素会在短期内影响货币。在过去两年中,利差一直是影响美元走势的主要因素。图 10:根据安联研究模型测算的外汇高估/低估情况*25 %5%0%-5%-10%-15%-20%-25%-30%数据来源:Refinitv Datastream、安联研究*购买力平价(PPP)、行为均衡汇率(BEER)和基本均衡汇率(FEER)模型(基于交易加权)。对于每种货币,误差较大的模型都会受到正则化处理。图 11:美元指数(DXY)与主要2年期利率差 120 115 110 105 100 95 90 85 80 75 70 3.5 3.0 2.5 2.0 1.5 1.0 0.5 0.0-0.5-1.0-1.5-2.0 数据来源:彭博、安联研究 注:DXY以主要货币(欧元、日元、英镑、加拿大元、瑞典克朗和瑞士法郎)的加权平均值来衡量。二年期利率差对应于美国二年期利率 主要二年期利率的加权平均值。CZK PHP SGD USD NZD THB HUF MXN PLN PEN CHF EUR CLP HKD KRW INR AUD ILS GBP BRL TWD IDR CAD CNY COP SEK JPY ZAR MYR RUB NOK TRY 01/95 02/96 03/97 04/98 05/99 06/00 07/01 08/02 09/03 10/04 11/05 12/06 01/08 02/09 03/10 04/11 05/12 06/13 07/14 08/15 09/16 10/17 11/18 12/19 01/21 02/22 03/23 04/24 18 2023年,美元继去年见顶后上涨势头已丧失动力,拉丁美洲货币兑美元汇率表现最佳。然而,自今年夏季以来,对中国和全球经济前景的担忧日益加剧、欧元区经济活动低迷以及美国经济的韧性等因素对美元形成了支撑。我们预计这些动态,特别是与经济增长相关的动态,将在短期内继续支撑美元。然而,我们预计不会出现任何大幅上涨,因为这些影响因素中的大部分已经被市场消化。我们的展望报告显示,在今后六个月中,欧元兑美元汇率将在1.06-1.10区间内波动。根据我们对欧元区经济复苏的预测,欧元兑美元汇率将上升,特别是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到2024年底达到 1.14;预期降息(尤其是美联储的降息)以及美国经济软着陆;导致制造业发展放缓的一些因素(去库存和来自中国的需求)明年将变得更加有利,2025年全球增长趋势不会受到重大影响。然而,欧元可能面临持续的能源危机带来的阻力。鉴于这种预测情景,我们预计非周期性货币和高收益率货币将表现良好。其中巴西雷亚尔(BRL)和哥伦比亚比索(COP)的表现将尤为突出,在我们的模型中似乎被低估了。同时,墨西哥比索(MXN)也应该会受益于利率上升,即使目前相对昂贵。我们预计墨西哥央行在明年之前不会启动降息。尽管如此,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墨西哥比索的潜在波动,这一点很重要,尤其是在墨西哥总统选举即将于 2024年中期举行的情况下。图 12:大西洋两岸利差vs.欧元兑美元 企业已经能够承受融资成本的上升,但违约率正在企业已经能够承受融资成本的上升,但违约率正在加速上升。加速上升。企业信贷市场在2023年全年都保持乐观情绪,而无视融资环境收紧和周期性需求指标整体下降带来的不断增加的压力。然而,随着市场进入利率长期走高的局面,借款人将继续面临需求放缓和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挑战。我们预计这对优质企业的影响有限,因为盈利增长虽然较低,但仍为正值,可能超过利息支出的增加,从而对利息保障倍数等偿债比率产生积极影响。然而,对于评级较低的公司来说,情况可能并非如此,尤其是在高收益领域。在融资成本高达8-9%的情况下,为弥补这一成本增长所需的盈利增长可能过高而无法实现,从而逐渐削弱偿债能力。此外,很多此类公司决定采取被动方式参与市场,债券发行量极低。如果经济和盈利持续下滑,这种被动做法可能是不可持续的,而利率长期走高的情景很可能意味着再融资期间利息支出大幅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延长再融资策略可能会使其面临不利的结果。事实上,我们已经开始看到此类事件出现在浮动借贷领域,如抵押贷款凭证(CLO)。分地区来看,欧洲似乎更容易受到当前市场环境的影响,因为企业的融资组合严重依赖银行,而银行机构似乎不太愿意取代市场融资。这是因为,尽管对银行系统的担忧有所减轻,但资本成本、盈利能力和存款外流等挑战仍在拖累银行放贷意愿。6 4 2 0 2 4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0.95 1.00 1.05 1.10 1.15 1.20 1.25 因此,银行放贷将继续放缓,加大评级较低的企业的再融资难度。尽管如此,私人信贷可能会成为潜在救星,尤其是对于资产负债表薄弱同时面临再融资需求的经营稳健的企业而言。针对这一市场难题,我们的估值模型显示,短期内利差应会扩大,同时中期应会有所收窄。因此,投资级信贷仍然是我们的首选,预计在2024年和2025年利差将收窄,超额回报将为正。更重要的是,尽管预计到今年年底利差会有所扩大,但投资级信用债的风险回报主张似乎比高收益信用债更具吸引力。数据来源:Refinitv Datastream、安联研究 4 October 2023 19 从数字来看,我们对2023年底的前景展望仍然是利差将温和扩大,而且欧元区扩大幅度(160个基点)比美国(130个基点)更大。此后,尽管预计2024年和2025年违约率将扩大,但我们仍认为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结构性收窄(利差收窄20-30个基点),理由是信贷需求依然强劲,企业基本面仍具韧性。在高收益债券方面,我们预计2023年利差将小幅扩大,美国和欧元区分别达到400个基点和475个基点,其中后者的短期波动性较高。此后,我们预计,在融资利率下降和经济表现好转的背景下,利差将会结构性收窄,收窄幅度为25-50个基点。股市对资产负债表韧性的说法买账,同时淡化仍然较股市对资产负债表韧性的说法买账,同时淡化仍然较高高的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宏观经济不确定性。2023年尽管经济和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加剧,但美国和欧洲股市均录得两位数涨幅。但这种大幅上涨的特点是,整个股市存在显著差异。先来看美国股市,在过去一年中,成长型股票飙升了30%-40%左右,而该指数的其他成分股则相对“持平”。普遍的看法是,美国股市的强劲表现主要是由微观层面的看涨情绪推动的(围绕人工智能、企业回流以及利息收入对大企业利率周期的缓冲效应等主题),而不是对美国总体经济形势的乐观情绪。图 13:美国和欧元区利息保障倍数(ICR)100 10 80 8 60 40 6 20 0 4-20 -40 美国-EBIT(同比%)美国-利息支出(同比%)美国-利息保障倍数(右轴)2-60 欧元区-ICR(右轴)0 2007 2010 2013 2016 2019 2022 2025 数据来源:LSEG Datastream、安联研究。注:虚线代表模拟。图 14:美国每股盈利(EPS)增长和盈利广度 60 40 20 0 -20 -40 -60 -80 标普 500 科技股 EPS 同比%标普500 EPS 同比%标普 500 科技股-盈利广度 标普S&P 500 盈利广度 2009 2011 2013 2015 2017 2019 2021 2023 2025 数据来源:LSEG Datastream、安联研究。注:点表示分析师预期;盈利广度=(盈利向上修正的次数-盈利向下修正的次数)/盈利修正的总次数。20 上述走势线显示,微观层面的盈利情况主要是积极的,第二季度的业绩表现普遍好于预期。根据这一趋势,分析师上调了其前瞻性盈利预期,这反映出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企业增长机制可能比之前的预测更为稳健。然而,我们需要更精细的视角,特别是在研究美国市场指数时。有利的投资环境的一个突出贡献因素是科技股表现出的强劲盈利势头,尤其是以人工智能为重点的科技股。在这方面,自今年年初以来,对这些实体的盈利预测一直在上调。这不仅导致了个股重估,还促成了对美国科技行业估值进行更广泛的重新评估。另一个关键驱动因素是财政刺激资金的流入,加上回流浪潮,这导致了对工业部门中长期估值的重新评估,并且可为中长期内潜在市场下跌提供缓冲。我们对当前形势的评估表明,在当前的利率周期中,美国股市将表现出色。图 15:标准普尔500宏观和微观模型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数据来源:LSEG Datastream、安联研究。注:基于宏观的模型取决于M2、实际十年期收益率、通胀和美元 NEER;基于宏观的模型每股收益取决于ISM PMI、消费者信心、新房开工量和投资级利差;基于GDP的模型取决于实际GDP,基于每股收益预期的预期取决于每股收益增长共识。值得强调的是,目前美国企业盈利增速超过了全球多数市场。此外,美国整体经济可能相对稳健。鉴于上述因素,我们预计,即使从跨资产角度来看美股相对昂贵,在不久的将来美股将仍具吸引力,从而限制了结构性表现不佳的可能性。通过将上述见解量化,并将其置于我们的估值框架中,根据我们以宏观为中心的分析模型进行测算,结果一致表明,股市可能回调5%左右。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基本面信号与股市持续飙升之间的不一致造成的。相比之下,我们的EPS驱动模型测算结果表明,美国股市的价格今年可能上涨10%左右,2024年和2025年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对于2023年,我们更倾向于自下而上的模型。然而,对于2024年和2025年,鉴于我们预计届时宏观经济波动性将会减弱,我们认为市场表现将逐步转向我们的宏观模型。总体而言,我们预计2023年美国股市的总回报约为13%,2024年和2025年约为 10%。至于欧洲股市,简而言之,在经济出现停滞迹象之际,尤其是德国进入衰退且周期性活动指数仍为负值,欧洲企业面临诸多挑战。此外,欧洲企业还面临着一些迫在眉睫的威胁,如去工业化、高能源成本和高债务水平等结构性问题。尽管存在这些经济障碍,欧洲股指保持正值并进入两位数区域。与美国一样,这种韧性归因于好于预期的企业盈利。然而,由于欧洲对当前商业周期的高度依赖,我们预计糟糕的经济数据对欧洲股市整体估值的影响将大于对美国股市的影响。对单个国家的研究更加强化了这一观点,因为德国股市通常在稳健的经济环境中表现强劲。但由于PMI 低于50,且德国属于能源密集型国家,不断上涨的油价可能会继续产生不利影响,市场持续复苏的空间将取决于各方面的改善情况,如能源成本下降、中国经济形势好转以及全球制造业和贸易复苏。尽管存在上述诸多不利因素,欧洲股市仍呈现出诱人的前景,其交易价格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与美国股市相比,即使经过行业调整,欧洲股票折价幅度也相当大。4 October 2023 21 我们对欧洲股市的预测显示,今年的年回报率为 9%,虽然不高但稳定,2024年和2025年,由于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将继续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回报潜力,总回报率均为 10%。随着发达经济体继续收紧货币政策,中国经济增长随着发达经济体继续收紧货币政策,中国经济增长结构性放缓加剧了新兴市场结构性放缓加剧了新兴市场(EM)资产面临的压力。资产面临的压力。中国仍是新兴市场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疲弱的经济势头(重新开放未能如预期推动经济增长)和中期预期的结构性变革(再加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都将拖累新兴市场的表现。受中国影响最大的国家的增长预测正在被下调。新兴市场硬通货债券面临适度回调。2022年底,中国重新开放燃起希望,新兴市场债券开始复苏,此后,选择性一直是债券投资的重点。事实上,投资者对高评级和低评级国家的情绪存在显著差异,尽管这将继续成为关注焦点,但我们认为,对高评级国家的情绪可能有些过头了。我们承认,迄今为止,面对全球紧缩的影响,经济表现出韧性,但我们认为,宏观经济形势表明,实际风险高于市场预期水平,即使对主要国家来说也是如此。另一方面,通缩压力和预期的美联储降息可能回提供值得关注的资本增值机会,但长期看涨期权的买入时机受到通胀反弹的影响,尽管我们认为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此外,总体加息步伐放缓也将有助于减少新兴市场对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我们预计基准指数的利差在今年年底前将扩大至275个基点,到2025年将缓慢逐步改善至260个基点的水平。预计新兴市场本币收益率在今年年底之前会出现一些波动,然后继续下行。为使通胀恢复至正常水平,一些国家央行在本轮周期早期即介入(巴西、智利和波兰),随着这些国家央行开始下调政策利率,我们预计,由于通胀走势的不确定性,抗通胀初始阶段将崎岖多变。这可能意味着需要取消一些降息措施(更有可能发生在东欧)或暂停降息。无论发生何种情况,这都将给本地债券市场带来波动,因此我们预计收益率的下降趋势将在未来几个月停止。事实上,我们预计到今年年底前收益率将略有上升,一旦通缩趋势得到确认,明年收益率将逐步下降。对于我们的新兴市场本地债券基准指数,这意味着收益率为6.6%,到2025年将降至5.5%。就中国而言,由于受到经济数据不及预期、低通胀和房地产行业不断暴雷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本地债券收益率受到抑制,我们预计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区间为2.5-2.75%,但不会低于2.5%。2024年和2025年,收益率将小幅上升。继 2023 年再次落后于美国之后,新兴市场股市在2024 年仍将表现平平。中国股市对新兴市场基准指数的拖累掩盖了其他地区的一些好消息。尽管新兴市场整体表现逊于美国和欧洲,但与美国和/或科技行业密切相关的市场在2023年有所回升。然而,新兴市场与美国市场面临着同样的不利因素,据此我们预计与美国一样,新兴市场也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出现回调,此外,美元可能会在今年年底之前小幅走强,这也会给新兴市场带来挑战。中国的情况虽然至关重要,但更加难以预测。一些基于基本面的评估似乎认为中国股票价格较低,即使中国经济增速在结构性放缓,但政治分歧越来越难以调和,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对外国投资者而言。就前者而言,这可能成为本国投资者的入市时点。就后者而言,如果中国资产继续外流,中国在主要基准指数的权重可能会发生调整(截至8月底,中国股票在MSCI新兴市场中的权重仍为30%),以更好地反映其正在经历的问题。尽管如此,我们预计,今年年底中国股市将会出现回调,2023年最终回报率接近0%,随后2024和2025年,得益于美元小幅回落和除中国以外其他国家持续向好的经济形势,总回报率分别为5%和12%,对于中国股市而言,这是一个非常低的起点。22 Director of Publications Ludovic Subran,Chief Economist Allianz Research Phone 49 89 3800 7859 Allianz Group Economic Research https:/ http:/www.allianz- Kniginstrae 28|80802 Munich|Germany Allianz Trade Economic Research http:/www.allianz- 1 Place des Saisons|92048 Paris-La-Dfense Cedex|France researchallianz- About Allianz Research Allianz Research encompasses Allianz Group Economic Research and the Economic Research department of Allianz Trade.Forward looking statements The statements contained herein may include prospects,statements of future expectations and other forward-looking statements that are based on managements current views and assumptions and involve known and unknown risks and uncertainties.Actual results,performance or events may differ materially from those expressed or implied in such forward-looking statements.Such deviations may arise due to,without limitation,(i)changes of the general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competitive situation,particularly in the Allianz Groups core business and core markets,(ii)performance of financial markets(particularly market volatility,liquidity and credit events),(iii)frequency and severity of insured loss events,including from natural catastrophes,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ss expenses,(iv)mortality and morbidity levels and trends,(v)per-sistency levels,(vi)particularly in the banking business,the extent of credit defaults,(vii)interest rate levels,(viii)currency exchange rates including the EUR/USD exchange rate,(ix)changes in laws and regulations,including tax regulations,(x)the impact of acquisitions,including related integration issues,and reorganization measures,and(xi)general compet-itive factors,in each case on a local,regional,national and/or global basis.Many of these factors No duty to update The company assumes no obligation to update any information or forward-looking statement contained herein,save for any information required to be disclosed by law.may be more likely to occur,or more pronounced,as a result of terrorist activities and their consequences.Allianz Trade is the trademark used to designate a range of services provided by Euler Hermes.Allianz X invests in digital frontrunners in ecosystems relevant to insurance and asset management.In just a few years,it has grown to a portfolio of almost 30 companies and AuM of approximately 2 billion euros.Allianz X has counted 11 unicorns among its portfolio so far.The heart and brains behind it all is a talented team of around 40 people.As one of the pillars of the Allianz Group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strategy,Allianz X provides an interface between Allianz Operating Entities and the broader digital ecosystem,enabling collaborative partnerships in insurtech,fintech,and beyond.As an investor,Allianz X supports mature digital growth companies to take the next bold leap and realize their full potential.Keep up with the latest at Allianz X on Medium,LinkedIn,and X(formerly Twitter).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0-19 21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报告(39页).pdf

    20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研究背景近些年,餐饮行业经历了深刻的数字化变革,成为消费市场复苏和提质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在消费领域,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饮食需求,更加追求消费品质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消费者对健康管理的意识也在发生跨时代的变化,由过去的被动防护向主动健康转变。国家层面,“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提出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健康产业的支持力度和对“一老一小”等特殊人群的健康关怀,鼓励企业创新,推动健康服务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的消费需求在利好政策的加持下,激活了外卖餐饮服务的创新势能,为行业升级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充分了解外卖服务在健康消费领域的机会和挑战,探讨共同推动外卖餐饮业健康化升级的可行路径,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美团外卖联合开展了本报告研究。期望通过精准把握健康消费趋势,深入解读政策趋势及行业实践,为外卖餐饮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行动建议,助力消费者实现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研究方法定量调研2023年2月,通过美团APP推送两轮调研问卷,第一轮触达为自己点餐的外卖个人用户,第二轮触达为家中孩子、老人点餐的外卖家庭用户。共收集外卖个人用户有效样本989份,外卖家庭用户有效样本359份。覆盖北上广深等一线、新一线城市。平台数据统计2021年1月-2023年6月期间,美团外卖平台脱敏数据统计。20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消费者健康饮食现状扫描1.居民饮食方式变迁,外卖逐渐成为家庭消费选择2.消费提质升级,营养均衡、天然新鲜、优质蛋白成为全民健康饮食的共同追求3.外卖健康饮食受追捧,餐饮业迎来品质消费时代CHAPTER 01外卖消费人群健康需求洞察 1.健康需求人群呈“两头化”趋势,身体状况、生活方式变化唤醒健康意识2.健康需求细分,挖掘共性、把握个性赢得消费者青睐3.供给丰富度、餐品信息标识、产品信任度决定外卖健康消费体验CHAPTER 02外卖餐饮健康化发展建议 1.宏观环境利好,为健康餐饮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2.数字化升级:驱动餐饮企业提升健康服务能力3.洞悉消费者健康画像,助力品牌把握市场机遇4.拓展健康餐饮消费市场的几点建议5.餐饮健康化行动方向与实践案例CHAPTER 031.居民饮食方式变迁,外卖逐渐成为家庭消费选择2.消费提质升级,营养均衡、天然新鲜、优质蛋白成为全民健康饮食的共同追求3.外卖健康饮食受追捧,餐饮业迎来品质消费时代CHAPTER 01消费者健康饮食现状扫描居民饮食方式变迁,外卖逐渐成为家庭消费选择2023年6月,美团外卖订单量相较2019年同期增长113%。据项目调研,超九成消费者较过去两年更加认可外卖这一就餐方式,逾1/4的消费者提升了外卖消费频次。011.1 消费者对外卖就餐的接受度和行动力提升个人问卷家庭问卷个人问卷家庭问卷相较2021年前消费者对外卖就餐方式的认可程度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调研问题:相较2021年前,您(您家庭)对外卖这种就餐方式的认可程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调研问题:2021年前后您(您给家中孩子/老人)点外卖的情况符合以下哪项描述?2021年前后个人及家庭外卖消费变化2021年前后没有太大差别2021年前点外卖较少2021年后增加2021年前点外卖较多2021年后减少57& 21年前后没有太大差别2021年前点外卖较少2021年后增加2021年前点外卖较多2021年后减少58%比较认可一般认可非常认可不太认可完全不认可43(#%4%2%比较认可非常认可一般认可不太认可完全不认可371&%5%1 20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调研发现,外卖已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这种省时省力的用餐方式已渗透逾一半的家庭场景,成为人们除自行做饭之外的首选。其中,65%的家庭给孩子点过外卖,25%的家庭为老人点过外卖。58%的消费者给孩子或老人点餐时,会结合其需求及自身判断来做选择。2022年美团外卖数据显示,老年消费者日均订单量年同比2021年增长超30%,儿童餐订单量同比增长300%。1.2 外卖场景延伸至家庭,“一老一小”成为消费新增量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调研问题:您最近三个月内是否为家中孩子或老人点过外卖?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调研问题:您给家中孩子/老人点外卖时,大部分情况下符合以下哪种决策方式?家庭中为孩子老人点外卖的比例为家中孩子及老人点外卖时的决策情况个人问卷家庭问卷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调研问题:您(您家庭)日常主要的就餐方式有哪些?消费者日常主要就餐方式46s%自己做饭77Q%点外卖473%外出就餐29#%家人做饭或请人做饭34%单位或学校食堂家庭问卷家庭问卷65%为孩子点过均没有为老人点过两者都点过581%结合孩子/老人需求加上自己的判断来做选择直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判断为孩子/老人做选择孩子/老人想吃什么就给他们点什么03 20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02消费提质升级,营养均衡、天然新鲜、优质蛋白成为全民健康饮食的共同追求调查前后,居民健康消费意识全面觉醒,其中超九成家庭对健康饮食关注度显著提升,消费者从“被动医疗”转向“主动健康”。值得一提的是,超50%的个人消费者在健康饮食方向的支出有所提升,近七成家庭表示为健康饮食投入了更高费用。2.1 居民健康饮食关注度和消费支出显著提升相较2021年前消费者对饮食健康的关注度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调研问题:相较2021年前,对饮食健康的关注度是否有显著提升?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调研问题:相较2021年前,在饮食健康方面的月度支出费用有怎样的变化?相较2021年前消费者在饮食健康方面的月度支出个人问卷家庭问卷29q%显著提升未显著提升92%8%显著提升未显著提升04(月支出费用下降30%)(月支出费用下降30%)7%有一定下降1%有显著下降4%10%有一定提升(月支出费用提升30%)35%(月支出费用提升30%)24%有显著提升338%没有显著变化27 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个人问卷家庭问卷(1)无论个人或家庭消费,人们更加关注饮食的营养、品质及安全保障。“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天然新鲜,无有害添加”、“富含蛋、奶、鱼虾等优质蛋白”已成为位列TOP3的健康共识。作为理想型健康食物,粗粮类主食(玉米、紫薯、南瓜等)、杂粮粥(小米、玉米、紫米等)、汤类(鸡汤、牛羊肉汤等)备受欢迎。居民健康消费指数报告(2023年第一季度)指出,随着人们对健康状况的日益关注,“多吃杂粮更健康”的观念开始被广泛接受,粗杂粮呈现主粮化趋势。据美团外卖统计,2021-2023年间,粗杂粮类消费持续增长,日均消费年同比增速:52%、6%、19%。2.2 健康饮食认知更加具象化,粗粮、杂粮、汤类备受青睐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调研问题:结合自身(您家中孩子/老人)情况,您认为以下哪些能代表健康饮食的特征?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认知05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调研问题:基于您对健康饮食的理解,请为以下食物类型的健康程度评分消费者对食物健康程度的认知个人问卷家庭问卷TOP1:粗粮类主食(玉米、紫薯、南瓜等)TOP2:杂粮粥(小米、玉米、紫米等)TOP3:汤类(鸡汤、牛羊肉汤等)TOP4:碱水面包、全麦面包、欧包TOP5:白粥TOP6:米粉、米线、面条TOP7:包子、烧麦、饺子、馄饨TOP8:大拌菜/凉拌菜TOP9:潮汕牛肉火锅TOP10:低糖奶茶、果茶等饮品TOP11:关东煮TOP1:杂粮粥(小米、玉米、紫米等)TOP2:粗粮类主食(玉米、紫薯、南瓜等)TOP3:汤类(鸡汤、牛羊肉汤等)TOP4:包子、烧麦、饺子、馄饨TOP5:白粥TOP6:碱水面包、全麦面包、欧包TOP7:米粉、米线、面条TOP8:大拌菜/凉拌菜TOP9:潮汕牛肉火锅TOP10:低糖奶茶、果茶等饮品TOP11:关东煮29%分量适中不浪费热量适宜利于控制体重粗细粮搭配低碳饮食低糖、低GI(升糖指数)4485)2A19%食材多样化51S%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天然新鲜无有害添加富含蛋、奶、鱼虾等优质蛋白蔬果充足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低油低盐口味清淡88bgbeQVWW%个人问卷家庭问卷数据来源:美团外卖平台脱敏数据2021-2023美团外卖平台粗杂粮类日均消费年同比增速6R 21 VS 20202022 VS 2021 20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2023 VS 2022(2)观察家庭消费场景,人们会根据儿童和老年人的年龄特点及营养需求,选择更适合的食物。如:54%的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健康食物时会非常关注“食材多样性”及“蔬果充足”;针对老年人的用餐选择,则更倾向于“低油低盐,口味清淡”。在具体食物选择上,白粥因易消化、口味清淡,普遍受到孩子家长的认可,但考虑到老年人群控制血糖的需求,白粥并非是健康选择。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调研问题:结合您家中孩子/老人情况,您认为以下哪些能代表健康饮食的特征?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调研问题:基于您对健康饮食的理解,请为以下食物类型的健康程度评分?06荤素搭配营养均衡94%天然新鲜无有害添加68%富含蛋、奶、鱼虾等优质蛋白66%食材多样化蔬果充足,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低油低盐口味清淡54T9%粗细粮搭配39%分量适中不浪费37%热量适宜利于控制体重32%低碳饮食低糖、低GI(升糖指数)30)%消费者为孩子点餐时对健康饮食的认知荤素搭配营养均衡93%富含蛋、奶、鱼虾等优质蛋白72%天然新鲜无有害添加69%低油低盐口味清淡蔬果充足,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食材多样化63WI%粗细粮搭配44%分量适中不浪费38%低碳饮食36%低糖低GI(升糖指数)热量适宜利于控制体重331%消费者为老人点餐时对健康饮食的认知消费者为孩子点餐时对食物健康程度的认知小米、玉米、紫米等杂粮粥玉米、紫薯、南瓜等粗粮类主食汤类鸡汤、牛羊肉汤等白粥碱水面包、全麦面包、欧包米粉、米线 面条关东煮低糖奶茶果茶等饮品包子、烧麦饺子、馄饨潮汕牛肉火锅大拌菜/凉拌菜消费者为老人点餐时对食物健康程度的认知小米、玉米、紫米等杂粮粥玉米、紫薯、南瓜等粗粮类主食汤类鸡汤、牛羊肉汤等白粥碱水面包、全麦面包、欧包米粉、米线 面条关东煮低糖奶茶果茶等饮品包子、烧麦饺子、馄饨潮汕牛肉火锅大拌菜/凉拌菜 20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外卖健康饮食受追捧,餐饮业迎来品质消费时代69%的用户为自己点餐时会关注健康因素,尤其在单独居住人群中较凸显。而为家人选购外卖的消费者,对饮食健康关注程度更高,占比近90%。“干净卫生”、“新鲜营养”、“美味好吃”、“少油少盐”是消费者心目中健康外卖的四大关键词。3.1 一人食更要双倍健康,近九成家庭点外卖时关注“好好吃饭”03消费者点外卖时对健康因素的关注度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调研问题:您(您给家人)点外卖时是否关注健康因素?关注外卖健康的个人消费者居住情况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消费者理想的健康外卖关键词云图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调研问题:您理想中一份适合自己(家中孩子/老人)健康的外卖餐品是什么样的?41%比较关注28%非常关注21%无所谓9%不太关注1%完全不关注个人问卷49%比较关注40%非常关注8%无所谓2.6%不太关注0.4%完全不关注家庭问卷0721%单独居住17%自己和父母一起居住16%住寝12%三口之家6%三代同堂13%两口之家11%合租3%两代同堂 20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调研问题:您(您为家中孩子/老人)点外卖时没有关注健康因素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消费者不关注外卖健康因素的主要原因08口味、是否吃得饱、性价比等45%无法判断所选餐食是否健康15%没有时间和精力在点外卖时关注健康问题14%平时就不太关注饮食健康问题9%对外卖的健康程度要求比较低/没什么要求8%点不到符合自身健康需求的外卖口味、是否吃得饱、性价比等无法判断所选餐食是否健康没有时间和精力在点外卖时关注健康问题平时就不太关注饮食健康问题对外卖的健康程度要求比较低/没什么要求点不到符合自身健康需求的外卖8%个人问卷33%7%4%家庭问卷“口味、是否吃得饱、性价比等”、“无法判断所选餐食是否健康”、“没有时间和精力”成为阻碍消费者关注外卖健康的主要因素。20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清淡控糖”已成为人们饮食的主动需求,2023年“少油”、“少盐”、“少糖”等关键词在美团外卖的日均搜索频次较2021年同比大幅增长。相较于西式轻食,中餐健康家常菜成为外卖用户的新选择。2019-2022年间,美团外卖中式健康餐订单量呈爆发性增长,订单量年同比增速:337%、134%、260%。近些年风靡的新茶饮市场也席卷起低脂低糖低卡的潮流,在美味与颜值盛行的同时,让“健康茶饮”成为消费者的新选择。3.2 清淡控糖引领潮流健康味,新中式健康餐养护中国胃09数据来源:2021年1月-2023年6月期间,美团外卖平台脱敏数据统计美团外卖健康相关搜索词年同比增幅(2023年VS2021年)数据来源:美团外卖平台脱敏数据统计2019-2022美团外卖中式健康餐订单量年同比增速少油106%无糖133%少盐171%低糖558%减糖533%代糖680%少糖90137 20 VS 2019:2021 VS 2020:2022 VS 2021:134&0 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爆发性增长,订单量个人及家庭外卖选择中,有近七成消费者会偏好固定的餐饮品牌,其中近一半会固定在3-5家品牌进行消费。而在支付意愿上,家庭外卖消费更愿意为健康买单,能接受的溢价区间相比为自己点餐的人群更高。3.3 消费者对外卖品牌有稳定偏好,品质消费时代更愿为健康买单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调研问题:结合外卖健康需求,您是否有固定偏好的商家品牌?消费者基于外卖健康需求对品牌的固定偏好情况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调研问题:您是否愿意为适合自己/家中孩子/老人的健康外卖食物支付更高的费用?消费者对健康外卖食物的支付意愿10个人问卷家庭问卷32%没有固定选择323%是,3-5家32%是,5家以上21%是,1-2家15%个人问卷家庭问卷是,可以多支付1-15%不愿意是,可以多支付15-30%是,可以多支付30%以上0 085%9%是,可以多支付1-15%不愿意是,可以多支付15-30%是,可以多支付30%以上0 05 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 20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11专家解读徐海泉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战略中心主任、研究员第一,居民饮食消费行为及外卖餐饮产业发展发生较大变化。近些年,外卖餐食消费进一步扩容。与此同时,外卖餐饮平台服务能力、送餐效率、服务监督能力等的提升,对居民外卖餐食消费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条件保障。使得外卖餐食消费较之前增加约1/4,消费认可度也提升到93%以上。这也为出行不便群体提供了较好的饮食替代选择,让他们居家也可享受和体验商业餐食,满足膳食多样化需求。第二,居民营养消费意识逐渐增强,对膳食营养的理解已经落实到“食物多样”“多吃粗杂粮”“多吃蔬菜水果”“少盐少油”。当前我国居民呈现出杂粮摄入减少、肉类摄入增加趋势,与1980年相比,我国居民薯类和杂豆的年人均消费量分别减少了30.4%、76.0%,而肉类则增加了近5倍。近年来,伴随我国居民营养消费意识的增强,消费者也认识到,膳食中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多、粗杂粮摄入偏低以及高盐高脂膳食等对健康的不利影响,开始按照膳食指南,将其落到日常膳食中。第三,外卖餐食也开始注重营养质量的提升和健康品牌的建立。消费者对外卖餐食营养健康品质的要求日益凸显。从产业供给端而言,要进行结构化调整,为个人及家庭场景提供更丰富的健康选择。此外,探索新标签标识等方式,帮助普通消费者识别出更适合个体健康需求的餐食。在烹调方式上,要向“少油少盐少糖”的方向转变,满足消费者“清淡饮食”的需求,同时发挥传统饮食优势,融入食养理念,提升营养品质,树立新中式健康餐饮品牌,这也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总体而言,市场需求推动供给结构调整的趋势正在改变着外卖行业的格局。面对这种变化,外卖行业需要积极应对,以适应市场变化及消费者需求。CHAPTER 021 健康需求人群呈“两头化”趋势,身体状况、生活方式变化唤醒健康意识2 健康需求细分,挖掘共性、把握个性赢得消费者青睐3 供给丰富度、餐品信息标识、产品信任度决定外卖健康消费体验外卖消费人群健康需求洞察健康需求人群呈“两头化”趋势,身体状况、生活方式变化唤醒健康意识01各人群中关注外卖健康的比例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 调研问题:您(您给家人)点外卖时是否关注健康因素?尽管年轻人依然是外卖消费的主力军,但有特定外卖健康需求的用户年龄边界不断向两头延伸,其中儿童青少年、银发族、中年人群需求尤为突出。从驱动因素看,自身身体状况及生活方式变化是影响人们关注外卖健康的首要因素。此外,外界的影响因素也在推动消费者的意识发生转变,如:Z世代学生、年轻白领易受到社交平台的影响,银发族、孩子家长更倾向于受营养健康专家科普及报刊杂志相关信息的影响。13 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调研问题:您(您给家中孩子/老人)点外卖时关注到健康,最主要是受以下哪项因素影响?消费者关注外卖健康的驱动因素分析自身身体状况、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身边家人、朋友、同事交流和影响小红书、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影响自身接受过专业的营养健康教育报刊杂志相关信息营养健康专家科普48#%2%3%儿童青少年90%银发族80%中年人群79%年轻白领72%Z世代学生64%Z世代上班族59%(18-25岁学生)(18-25岁上班族)(26-40岁上班族)(40-60岁人群)(60岁,含家人代点餐)(18岁,父母代点餐)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影响因素分人群TGI分析Z世代学生9673%005%07a77%0673y%0%052a6041f9315%自身身体状况、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身边家人、朋友同事交流和影响小红书、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影响营养健康专家科普报刊杂志相关信息自身接受过专业的营养健康教育Z世代上班族年轻白领中年人群银发族儿童青少年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 调研问题:您一般在哪些时段(给家中孩子/老人)点外卖各年龄人群消费餐次TGI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调研问题:下列哪种描述最符合您近三个月(给家中孩子/老人)点外卖的消费频次?*TGI指数=目标群体中具有某一特征的群体所占比例/总体中具有相同特征的群体所占比例*标准数100。该指数表明不同特征用户关注问题的差异情况,其中TGI指数等于100表示平均水平,高于100,代表该类用户对某类问题的关注程度高于整体水平。各年龄段人群的外卖消费频次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调研问题:您一般会在什么时候(给家中孩子/老人)点外卖各年龄段人群的外卖消费时间TGI14Z世代学生Z世代上班族年轻白领儿童青少年中年人群银发族午餐下午茶晚餐宵夜早餐13103U3285VuS898h8027&7$d51611%Z世代学生年轻白领Z世代上班族中年人群银发族儿童青少年237%9%9!(0%619$%837#%475#%基本每天每月1-2次每周1-2次每周3-5次Z世代学生Z世代上班族年轻白领中年人群银发族儿童青少年仅节假日111gYf24%仅非工作日61385V4%仅工作日76596u4530%不固定有需求就会点 20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消费者的健康状况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调研问题:您(家中孩子/老人)近期(三个月内)的身体状况符合下列哪些描述?消费者日常饮食中关注的健康需求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 调研问题:结合您(家中孩子/老人)近三个月的身体状况,在日常饮食中比较关注以下哪些健康需求?养护肠胃46%提升免疫力44%补给能量40%轻体瘦身39%改善睡眠32%舒缓压力25%促进生长发育22%保护视力21%增肌、增重21%健康骨骼17%控制三高等慢病风险31%美容养颜/抗氧化17%健康需求细分,挖掘共性、把握个性赢得消费者青睐02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口总量为75%。报告发现,被调研人群占比最高的四类问题为:体重超标(21%)、精神紧张(19%)、肠胃疾病(16%)、感冒发烧(13%)。在日常饮食中,最受关注的四大健康需求为养护肠胃(46%)、提升免疫力(44%)、补给能量(40%)、轻体瘦身(39%)。2.1 日常饮食共性需求TOP4:养护肠胃、提升免疫力、补给能量、轻体瘦身15体重超标 精神紧张心理压力比较大患有肠胃疾病感冒发烧 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疾病易过敏体重过轻(BMI18.5)术后康复 身体很健康,没有不适21%8%5%3E 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1)用户在饮食中的健康需求随年龄及身体状况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特征。年轻消费者因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更关注体重和肠胃健康;中老年群体随年龄增长,三高等问题日趋显现,日常饮食中重视对慢病风险的防控;而处于年龄结构两端的人群通常属于易感人群,因此普遍期望提升免疫力以应对外界环境带来的挑战。此外调研发现,中青年群体虽面临较大情绪压力,但在日常饮食中对该问题的关注度不高,未来或可借助美食的心理疗愈帮助消费者获得全方位的身心健康体验。2.2 个性化健康需求及场景扫描16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基于身体状况的健康需求分布(全人群)控制三高等慢病风险增强免疫力健康体重(增肌、增重)健康体重(轻体瘦身)舒缓压力养护肠胃身体健康问题占比:日常饮食关注的健康需求占比中年人群年轻白领银发族银发族银发族银发族年轻白领年轻白领年轻白领年轻白领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中年人群中年人群中年人群Z世代学生Z世代学生Z世代学生Z世代学生Z世代上班族Z世代上班族Z世代上班族Z世代上班族年轻白领银发族儿童青少年银发族中年人群中年人群Z世代学生Z世代学生Z世代上班族Z世代上班族0%5 0Pp%0 %05%身体健康问题少饮食健康需求多身体健康问题少饮食健康需求少身体健康问题多饮食健康需求少身体健康问题多饮食健康需求多身体问题占比说明:重点关注四象限图右上、左上两个区间,代表中高频健康问题及需求 20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2)深入各年龄段,消费者的健康需求愈加个性化,多元化生活场景解锁外卖健康消费新机遇。调研发现,Z世代上班族注重从饮食补给能量。40岁以下人群则期待通过食养实现美容养颜、抗氧化功效。“一老一小”将睡眠及骨骼健康作为饮食的健康目标,年轻白领也期待用饮食来提升睡眠质量。相较成年人,家长更关注饮食对孩子成长发育、视力保护的促进作用。深入洞察不同人群的生活场景,外卖健康消费需求已经扩展到控制体重、感冒发烧等健康刚需之外的新场景,如:加班熬夜、学习紧张、大餐重口味饮食后,都会促使用户有更强烈的健康诉求。不同年龄段消费者健康需求TGI分析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调研问题:结合您(家中孩子/老人)近三个月的身体状况,在日常饮食中比较关注以下哪些健康需求?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 调研问题:以下哪些情况使您(或给家中孩子/老人)点外卖时有更强烈的健康需求?不同年龄段外卖用户的健康需求场景TGI分析Z世代学生年轻白领Z世代上班族中年人群银发族儿童青少年加班熬夜、学习紧张吃完大餐后控制体重期间过敏期间感冒发烧期间肠胃不适期间17儿童青少年美容养颜/抗氧化改善睡眠健康骨骼补给能量促进生长发育保护视力Z世代上班族年轻白领中年人群银发族Z世代学生128573xc2182cc195rH7)7290 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外卖消费者健康需求满足现状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调研问题:您认为当前在美团平台上点外卖时能否满足(家中孩子/老人)健康需求?部分满足47%一般25%完全可以满足19%不太能满足7%完全不能满足2%外卖消费者健康需求无法满足的原因分析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调研问题:以下哪项是您点餐时无法满足(家中孩子/老人)健康需求的最主要原因?符合自身健康需求的餐品太少现有的餐品信息无法判断是否能满足自身健康需求对餐品本身是否健康比较怀疑不知道在平台上如何找到符合需求的餐品其他自身缺少对营养健康知识的了解,不知道如何选择31(%8%3%2%供给丰富度、餐品信息标识、产品信任度决定外卖健康消费体验03调研显示,66%的用户在美团平台点餐时能满足健康需求,符合自身需求的健康餐品太少、餐品信息展示不足以提供健康判断依据、对餐品健康度较怀疑成为影响外卖健康消费体验的三大因素。3.1 超六成用户可通过外卖平台满足健康饮食需求,消费体验仍有提升空间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调研问题:您期待平台提供哪些信息或服务来满足您(家中孩子/老人)的外卖健康需求?外卖消费者高频建议平台监督商家“希望平台能够监督生产流程,保证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把好关!”“平台对商家安全的监督要能看到,对虚假的好评要及时处理”供给多元化“多介绍一些适合小孩老人的饮食餐品”健康饮食信息“希望平台能够对外卖的卡路里进行预估”18 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19 20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3.2 外卖健康消费决策现状:判断依据及信息关注点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 调研问题:对于餐品标注的营养信息,您更关注以下哪项?餐品详情标注71%图片展示38%营养专家的介绍与推荐10%其他用户的评价和推荐44G%商家有显著的营养健康相关标签或筛选项外卖消费者选择健康餐品的决策信息原材料信息67%生产制作方式66%营养信息49%标注的温度21%标注的口味29%标注的分量14a%能量/卡路里54%蛋白质52%脂肪49%碳水化合物钠19%在营养信息中,消费者关注度从高至低依次为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聚焦餐品详情,消费者最为关注三点是原材料信息、生产制作方式、营养信息用户在选购符合健康需求的餐品时,常基于外卖平台及商户展示的信息作为评判依据。其中,排名TOP3的决策信息为餐品详情、筛选标签、用户评价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调研问题:您目前点餐时,主要基于以下哪些内容判断外卖餐品是否符合(家中孩子/老人)健康需求?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调研问题:您结合(家中孩子/老人)健康需求点外卖时对以下哪些餐品信息最为关注?数据来源:美团外卖2023年2月调研数据 调研问题:对于餐品标注的营养信息,您更关注以下哪项?外卖消费者对各类餐品信息的关注度外卖消费者对营养信息的关注度 20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20专家解读刘爱玲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营养与健康教育室主任、研究员一般人群的配餐:做到食物多样,荤素搭配,控制烹调用油盐糖,少油炸煎从品种上,午餐/晚餐中要主食粗细搭配,有2-3种蔬菜,1-2种动物性食物,1种豆制品,1份水果。在菜品上,应小份多品种,每餐建议一个主荤,一个次荤,1-2个素菜,1份淡汤/奶制品,一个水果。在数量上,根据每个年龄段的能量需要量确定食物量,充足不过量,每餐烹调油不超过10克,烹调盐不超过2克。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是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维持健康、防控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保障。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状况以及不同生活场景下人群对营养健康的需求不同,餐饮商家应遵循平衡膳食原则,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营养餐食,并进行营养标示,引导消费者健康选择。有提高免疫力需求人群:食物多样,多配新鲜蔬菜水果,增加鱼虾类、蛋类、去皮禽肉、瘦肉、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供应,可适当提供含动物肝脏/动物血。三高人群:一餐中,蔬菜最好占一半;动物性食物约1两,优选鱼虾、其次去皮禽肉、瘦肉;多配非油炸豆制品;主食适量,多全谷物和粗杂粮;烹饪时更要减少油盐糖和调味品用量,避免油炸,不用动物油炒菜,限制肥肉、动物内脏和加工肉制品。减重人群:控制每餐总能量,新鲜蔬菜足量多品,主食和动物性食物适当减少,且以全谷物以及脂肪含量少的鸡蛋白、牛肉、去皮鸡胸肉和鱼虾等为主;烹调严格控油盐糖,不提供含糖饮料、甜品、油炸类和肥肉等高能量食物。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是生长发育和口味养成的关键时期,学习压力大,更要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保障能量和营养素的充足供应,每餐以主食为主,粗细搭配,多蔬菜水果、奶豆,动物性食物适量,且烹饪少油盐糖。总之,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餐饮业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也赋予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希望餐饮商家主动求变、积极应变,让消费者吃出健康和幸福!1.宏观环境利好,为健康餐饮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2.数字化升级:驱动餐饮企业提升健康服务能力3.洞悉消费者健康画像,助力品牌把握市场机遇4.拓展健康餐饮消费市场的几点建议5.餐饮健康化行动方向与实践案例CHAPTER 03外卖餐饮健康化展望宏观环境利好,为健康餐饮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01健康国际趋势、中国战略到政策方案、指导工具的陆续发布,表明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和素养,提供健康可持续的饮食环境和服务,针对性地改善不同细分人群的营养状况将是中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1)健康中国2030:从战略、政策到工具,全面促进居民健康生活2220161月联合国启动了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6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6月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 年)发布,提出关注国民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营养健康,将营养融入所有健康政策10月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健康中国战略20196月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发布并实施,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动员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中国行动202012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发布营养健康餐厅建设指南,旨在鼓励、引导餐饮服务经营者实现以合理膳食、“三减”、杜绝浪费为目标的营养健康转型升级。营养健康餐厅建设20224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发布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20232月国家卫健委重磅推出4个食养指南: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 版)成 人 高 血 压食 养 指 南(2023年版)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食养指南(2023年版)。食养指南 20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2021年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低龄银发族成为健康消费的重要力量与市场机遇23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基本国情,同时也要看到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其中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669万人,这些低龄老年人大多具有一定知识和经验,对健康饮食的需求迫切,有意愿提高健康素养,能够做出科学理性消费判断,将成为健康消费的重要潜在力量。3669万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55.83-69 岁的低龄老年人口60 岁及以上:比上一个十年提高了2.51%(占全国总人口的 18.7%)2.6 亿比上一个十年提高了2.72e 岁及以上:(占全国总人口的 13.7%,占 60 岁及以上人口的 73%)1.9 亿 20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24数字化升级:驱动餐饮企业提升健康服务能力02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餐饮行业正迎来数字化的浪潮,这一趋势成为驱动健康消费新时代的核心引擎。数字化在餐饮领域的应用,从消费端看,不仅满足了更便捷、高效的点餐和配送服务,还提供了更多关于食品安全、营养价值和健康选择的信息;从供给端看,在拓展用户半径、提升供给品质、增强信息触达等多个层面,都为餐饮品牌服务健康需求提供了新的机遇。数字化升级01030204扩大了消费群体的覆盖为商家在空间和时间上创造更多机会通过外卖平台,餐饮行业能够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不再受限于地域,为更多有健康需求的用户提供餐饮解决方案。外卖服务的灵活性使得消费者可以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享受餐饮服务,从早餐到夜宵,为消费者提供全天候的健康守护。外卖服务覆盖了更多用餐场景,无论在办公室、居家还是出差、旅行,消费者都有机会方便地享受到健康餐饮服务。助力提升餐饮商家的供给品质菜品出品更易标准化通过数字化点餐系统和智能化厨房设备,餐饮商家可以实现订单自动化处理和菜品制作的精准控制,大大提高了供给的速度和质量。通过对菜品的营养成分、热量进行评估,餐饮商家可以设计出符合消费者健康需求的外卖套餐组合,不仅满足了快速决策的需求,还能保障均衡的营养摄入、减少食物浪费,有助于建立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帮助餐饮商家快速定位客群需求更好地提升服务体验餐饮商家可以通过外卖平台了解目标客群的消费偏好与评价反馈,更好地把握市场趋势,推出符合消费者健康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进一步促进健康消费的发展。丰富了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触达渠道借助外卖平台,餐饮商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递安全、健康、品质等价值信息。如通过产品图文及短视频介绍、资质公示、后厨直播、外卖包装等信息,向消费者展示菜品特色、原料来源、制作工艺与环境等,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和认可度。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数字化平台为供需两端提供了互动机会。通过发布菜品推荐、健康饮食知识、用户故事等内容,商家可以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增强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同时获取用户偏好与反馈,进一步优化服务体验。20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洞悉消费者健康画像,助力品牌把握市场机遇0325价格和品牌仍然是消费者购买决定性因素,但七成以上的消费者愿意为有助于健康的产品支付更高的成本。消费者能够接受适度的健康餐饮产品溢价。适度产品溢价一人食及家庭用餐场景下更期待兼顾美味与健康的产品。为家庭成员点餐过程最需要健康信息,能够关注到儿童和老人需求的餐饮品牌更容易获得健康认同。小份菜、小份饭的推行,为一人食提供了丰富且适量的选择,基于营养设计的套餐组合更能满足味蕾及健康的诉求。一人食及家庭用餐健康概念具象化,营养均衡、粗杂粮、清淡控糖成为主流健康趋势。餐饮产品创新空间巨大,基于平衡膳食要求的合理搭配更打动人心,回归传统中式烹饪的清淡味型越来越受欢迎,含“糖”量成为健康与否的标志性因素。健康概念具象化 消费者希望获取食材原料及主要营养成分信息。可信任的食材加工、原料品质、种类、数量等关键信息是判断餐食健康与否的重要依据,消费者普遍对卡路里和蛋白质关注度更高。餐品信息透明提供情绪价值将成为与消费者沟通的重要手段。现代消费者更加注重饮食的情感体验,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从身至心。无论是通过营造舒适的用餐环境、提供美味的食物口感,还是传递健康的美好理念和生活方式,情绪价值的提供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全面追求。提供情绪价值 20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拓展健康餐饮消费市场的几点建议0426开发符合一人食及家庭用餐场景的产品组合,强化营养搭配概念,对特定人群需求提供关键信息。研发主打健康的单品或品类。如原料中的粗粮、杂豆,营养成分中的“少盐”“少糖”“补充蛋白质”等。对树立健康品牌形象的产品进行充分的消费者信息沟通与情感连接,在提升供给与需求间匹配效率的同时,建立消费者对品牌健康认同。保障食品安全是实现营养健康的底线要求餐饮品牌应遵循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切实做好食品安全合规工作,以确保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20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一人食及家庭用餐场景下更期待兼顾美味与健康的产品关注中央及地方健康政策发布及解读,合理利用健康中国政策宣导及实施工具箱。拓展专业机构合作机会,创新合作模式,借权威之“船”出健康之“海”。如每年3月“CCFA邻里节”;5月“全民营养周”等主题活动等。重视并积极配合技术、平台等利益相关方健康主张,提升健康运营能力。如美团推出的“好好吃饭”,菜品“清淡营养”标识等。加强对外部健康环境的反应敏感度餐饮健康化行动方向与实践案例05(1)为应对消费者健康餐饮需求,部分餐饮企业主要从三个方向进行了健康化的尝试。27 20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27引领为全人群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服务的趋势力: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不仅仅是简单的营养和口感,还包括不同人群和场景下的需求。通过结合营养大数据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个体健康状态的精准营养,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化、高端化的需求。人群细分 构建融合生活场景、提供情绪价值的沟通力:消费者看重实用及品质,也更关注产品提供的情绪价值和生活情境。品牌在提供功能性体验的基础上,需要将产品及文化理念与消费者的生活场景有机结合,通过线上、线下与社群,与消费者建立更加紧密的情感链接,由此激发消费者的生活兴趣消费,滋养身心健康。内容营销 打造更具象、可传播的产品力:现如今,“健康”一词不再是笼统而空洞的概念,时间重塑了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使其内涵更丰富、更具象。品牌需要将消费者心中包罗万象的“健康需求”进行精准拆解,转化为贴合实际、可感知、可营销的产品特征,更直观地传达给消费者。解码“健康”参考趋势 加法:增加果蔬、粗粮、优质蛋白、功能性成分 减法:减少油盐等调味用量,用蒸煮方式代替煎炒炸让食物回归本真;用更健康友好的可替代糖/盐1.突出食材真与鲜2.菜品研发加减法28(2)案例启示:餐饮品牌创新实践品牌实践麦当劳是全球知名的餐饮服务品牌。麦当劳中国拥有巨无霸、薯条、麦辣鸡腿堡、麦麦脆汁鸡等当家产品,并通过餐厅、外送、麦咖啡、甜品站、得来速等业务平台为顾客带来超级便利。2019年,麦当劳中国开始通过社交媒体以及店内和线上点餐平台推广500大卡套餐(每个套餐的参考总热量不高于500大卡)。麦当劳中国:与消费者共创 500 大卡套餐,开启快餐的“轻食代”为了鼓励更多消费者规划均衡膳食,麦当劳又从丰富的500大卡组合中选出九款涵盖经典汉堡、小食的组合在社交媒体上号召粉丝投票,将最受欢迎的三款,“苹板 支撑”、“鸡 不可失”和“霸气五色”加入到入店套餐销售。此外,越来越多的顾客希望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合理摄取热量,实现营养均衡。麦当劳中国于2005年开始推动营养信息透明化,并于2018年起在官方网站公布所有常规产品的营养信息,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和钙这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数据。每隔五年,麦当劳都会根据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信息和麦当劳全球营养程序手册的标准,由国家认可的实验室测定,经汇总和验证后对营养信息进行更新。轻食作为一种健康的饮食方式,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然而,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轻食往往被视为“吃草”或者“无味”的代名词,难以满足他们对于美食的口感和味道的追求。因此,如何在追求健康和轻体的同时,平衡口感和美味,成为餐饮企业的一大机遇与挑战。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于均衡营养饮食的需求,麦当劳中国于2019年在店内和线上点餐平台开始推广500大卡套餐,帮助消费者在规划热量摄取的同时又能拥有丰富的美食选择。这一套餐中的产品均源自麦当劳菜单中的经典产品组合,既保证了产品的美味口感,又能够帮助消费者规划热量摄取,实现营养均衡和膳食合理搭配的目标。500大卡套餐的推出,是麦当劳对消费者追求均衡营养饮食的回应,更诠释了经典与创新的融合碰撞,助力品牌焕发出时尚年轻的活力。打破常规套餐重组,为经典产品注入新活力运用社交媒体平台深挖消费需求,打造产品上新与推广的新通路更细分的目标客群瞄准多元化场景 细分人群,推动健康品类布局针对性打造标签化产品,抢占细分赛道01更出色的产品力口味与健康并重,从原材料、烹饪加工、营养搭配等提升产品内力,实现供给品质升级02更有效的用户沟通通过营养健康信息可视化、社交媒体传播、跨界营销等方式,打造与消费者的沟通传播矩阵,驱动品牌与用户的健康生活方式相链接03 20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29品牌实践成立于1993年,是京城首家开创“二十四小时营业”理念的餐饮企业,且持续走在开发新菜品的路上,目前所经营的菜品涵盖粤、鲁、川、淮等多种南北菜系。金鼎轩:心系老友推出长者专享菜单,守护一代人的幸福时光金鼎轩提出“低盐少油,轻享生活”的健康饮食理念,从2018年起对门店的油盐糖进行替换,以实现健康饮食的目标。在减盐方面,金鼎轩使用不含抗凝剂的食盐,更易被人体吸收。减油方面,金鼎轩加强烹饪过程中的油量控制,并减少高温烹饪,由此减少油烯酸的生成,保证口感的同时减少身体负担。在控制糖分方面,金鼎轩使用升糖指数较低的加拿大枫糖作为优质糖源,替代自制饮品中的白砂糖。作为一家历经三十余载的餐饮品牌,金鼎轩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也与消费者共同留下了美食的记忆。如今,诸多“金粉”已步入长者阶段。为守护老友的美味与健康,金鼎轩特别针对老年人群的膳食特点进行研发,在外卖与堂食同步推出了长者专享菜品,为银发一族的日常饮食及家庭用餐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这一系列不仅保留了金鼎轩的经典风味,更在营养搭配与适口性方面注重老年群体的需求,打造出易咀嚼、易消化、富含蛋白质与膳食纤维、口味清淡的菜品。菜单涵盖营养汤品、软烂肉类、清淡蔬菜等类型,一经推出便受到广大老年用户的好评。在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的今天,金鼎轩不仅用贴心专业的服务留住了老顾客,也促进了社会餐饮对老年人福祉的思考和关注,借助这一切入点,成功构建起健康、温馨、关爱的老龄友好型餐饮环境。为老年人量身打造长者专享菜品,温暖呵护银发健康“低盐少油,轻享生活”,持续推行健康饮食更细分的目标客群瞄准多元化场景 细分人群,推动健康品类布局针对性打造标签化产品,抢占细分赛道01更出色的产品力口味与健康并重,从原材料、烹饪加工、营养搭配等提升产品内力,实现供给品质升级02更有效的用户沟通通过营养健康信息可视化、社交媒体传播、跨界营销等方式,打造与消费者的沟通传播矩阵,驱动品牌与用户的健康生活方式相链接03 20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30品牌实践西贝集团创立于1988年,旗下主品牌为西贝莜面村,主营中式休闲正餐。西贝莜面村以“家庭友好餐厅”为主要发展战略,自2017年提出“家有宝贝,就吃西贝”的号召后,不断进行儿童餐的改良创新,在儿童餐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西贝儿童餐:从攻胃到攻心,做越来越专业的儿童餐自2017年提出“家有宝贝,就吃西贝”后,西贝在儿童餐领域持续发力,旨在为儿童提供更加专业的餐食。目前,西贝儿童餐已经历了4次迭代,从“快乐儿童餐”到“专业儿童餐”,不断提升了食材、烹饪、搭配和服务的专业水平。在食材选取环节,西贝精选优质蛋白和有机蔬菜,如:厚嘟嘟牛肉杂粮汉堡采用更嫩的牛上脑肉,嫩烤羔羊小串只用草原羔羊后腿肉,时蔬升级为有机西蓝花和有机胡萝卜等。在烹饪环节,西贝参考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的建议,控制儿童餐的盐分、糖分、脂肪等营养摄入。在餐品搭配环节,西贝将牛、羊肉、虾等优质蛋白与多种蔬菜结合,以保证儿童餐的营养均衡。在服务环节,西贝推出了儿童识字菜单及FDA认证的儿童专属食品级硅胶餐具等贴心服务。通过线上和线下双管齐下的方式,西贝为儿童提供了堂食、外卖、零售三种形式的专业儿童餐,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放心选择。从食物到服务,持续提升儿童餐的专业化水平从线下到线上,建立儿童与西贝的双通道情感联结更细分的目标客群瞄准多元化场景 细分人群,推动健康品类布局针对性打造标签化产品,抢占细分赛道01更出色的产品力口味与健康并重,从原材料、烹饪加工、营养搭配等提升产品内力,实现供给品质升级02更有效的用户沟通通过营养健康信息可视化、社交媒体传播、跨界营销等方式,打造与消费者的沟通传播矩阵,驱动品牌与用户的健康生活方式相链接03西贝的核心人群是儿童,但核心场景实则是家庭用餐。为创设温馨的多人用餐氛围,西贝提供了线下和线上的亲子套餐选项,让儿童和父母在家中也能享受亲子用餐的乐趣。西贝定期发布新品并举办线下亲子活动,如新春制作年馍、端午包粽子和暑假儿童美食节等,促进亲子关系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客群。从2017年到2022年,西贝已连续举办了10万余场亲子活动,有80余万组家庭参与其中。此外,为了更好建立儿童与西贝之间的情感联结,西贝与优酷少儿缇娜托尼开启了一系列亲子联名活动,将“健康、安全、分享”传递给儿童。西贝的线下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品牌认知,加强了儿童与西贝线下、线上的双通道情感联结。20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31品牌实践维小饭是创立于深圳的全球首份数字化健康新快餐,定位于办公室午餐品牌,以数字化手段实现了可视化的食品安全和基于个性化的营养成份量化管理,赋予快餐健康价值。维小饭:用数字化技术,为用户量身定制健康新中餐为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维小饭建立了自己的营养数据和模型,为用户提供营养和热量可视化的健康餐。通过自主研发的小程序,用户可以选择用餐目标(如减脂减重、增肌增重、控制血糖等),系统会结合用户身体信息自动生成专属的营养摄入推荐方案。目前,维小饭提供了近50款SKU及套餐,详细标注了热量及营养数据,包含碳水、脂肪、蛋白质、膳食纤维、盐量、食材多样以及热量7个维度,单个SKU的重量被统一控制在200g。根据系统推荐方案的营养摄入量,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单品组合或套餐,并由系统合并计算营养数据,实现营养信息可视化及营养摄入的量化管理。为了迎合不同地区的口味偏好,维小饭组建了17人的产品研发团队,专注研究和开发符合“中国胃”的菜品。维小饭从营养数据化和口味两个角度入手,为用户量身定制美味的数字化健康餐,引领了数字化饮食的新潮流。在生产端,维小饭采用中央厨房“当日制”的生产方式,98%的工序由央厨完成,且确保在高洁净和高防护的环境下进行,改变了传统快餐“小作坊式”的分散生产不安全和不经济的做法。维小饭还设有食安指标检测实验室,对原材料进行二次检测检验,设置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对加工过程与生产环境进行微生物检测监控,设置营养素检测实验室对每一份菜品中的营养素进行检测。除了大众快餐市场外,维小饭还针对医疗慢病、企业用餐、健身运动等多个领域为用户提供定制化餐食。在配送端,维小饭发挥“当日制”的央厨集中生产方式的优势,支持交付终端柔性化和社会化(独立店和和社会店共同交付),展开基于LBS的同城化、同社区化、同楼宇化的敏捷交付。维小饭让快餐更健康、让快餐更便利、让快餐更实惠。构建营养数据模型,为用户量身定制数字化健康餐自建“当日制”中央厨房与实验室,推动产品生产-加工-配送数字化更细分的目标客群瞄准多元化场景 细分人群,推动健康品类布局针对性打造标签化产品,抢占细分赛道01更出色的产品力口味与健康并重,从原材料、烹饪加工、营养搭配等提升产品内力,实现供给品质升级02更有效的用户沟通通过营养健康信息可视化、社交媒体传播、跨界营销等方式,打造与消费者的沟通传播矩阵,驱动品牌与用户的健康生活方式相链接0332随着大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消费者对火锅的追求从“地道好口味”延伸至“优选好食材”。近几年国潮养生文化回潮,以羊肉为代表的中式滋补食材倍受青睐。呷哺呷哺最受欢迎的菜品之一便是“草原羔羊肉”,年销量超1200万份。早在1998年成立之初,呷哺呷哺就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优质食材,布局优质食材的供应链系统。最终精选了锡林郭勒盟的乌珠穆沁羊和苏尼特羊两大品种,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保证了锡盟羊肉的优质风味。品牌实践创立于1998年,源自台湾的时尚小火锅,其主打的一人一锅独特前沿的分餐制火锅形式深受消费者喜爱,同时满足了消费者对口味以及菜品新鲜和丰富度的需求。呷哺呷哺:以数字化供应链打造高品质健康羊肉食材体系好味道源自好食材,布局优质食材供应系统构建完整的数字化供应链,实现从草原到餐桌的可追溯更细分的目标客群瞄准多元化场景 细分人群,推动健康品类布局针对性打造标签化产品,抢占细分赛道01更出色的产品力口味与健康并重,从原材料、烹饪加工、营养搭配等提升产品内力,实现供给品质升级02更有效的用户沟通通过营养健康信息可视化、社交媒体传播、跨界营销等方式,打造与消费者的沟通传播矩阵,驱动品牌与用户的健康生活方式相链接03呷哺集团2019年全资收购位于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的一家清真肉类加工厂。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全方位的升级改造,从羊源网络建设到屠宰加工,再到品质把控、物流运输等环节,呷哺集团已构建出一套完整的从源产地到餐桌数字化肉品供应链体系。比如:率先使用-30度的瞬时锁鲜技术,可最大限度延续鲜肉品质;在冷链运输车上安装温控系统,全程保证食材品质和运输安全。此外,呷哺呷哺也组织邀请众多媒体及从百万会员中选拔的“寻味品鉴师”,共同组成呷哺X锡盟羊寻味品鉴团,开展“寻味锡盟、品质呷哺”溯源活动。对于供应链的布局,呷哺也在持续精进中,提出“一人一锅涮全球”的品牌主张,实行全球化采购。20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33在食材选择上,吉野家对于牛肉和大米有极高要求。坚持选用由谷物饲养的牛,并挑选其肥瘦相间的部位作为牛肉饭的原材料,牛肉片厚度严格要求在1.3毫米,肥瘦搭配的比例为4:6。大米则选用七河源越光米,米粒饱满、清新弹润。此外,吉野家招牌牛肉饭中的牛肉和米饭均为定量,两种食材分量的误差分别控制在正负5g和10g以内,严格的食材配比保证了牛肉饭的经典风味。吉野家烹饪的高要求主要体现在烹器的选择和火候的掌握上。吉野家坚持使用大锅烹煮大量的牛肉,并每隔20分钟加入新鲜的牛肉,以保证牛肉和汤汁的口味最佳。为使牛肉的鲜味最大化保留,严格控制烹煮牛肉的温度,首先用6000千卡的大火力瞬间加热煮锅,再由受过严格培训的牛肉大师将其调整到合适的温度。此外,吉野家具备独有的“煮牛七步曲”标准流程,经过搅、煮、除油、以洋葱去杂味等工序,煮至10分钟,才能得到一份标准且美味的牛肉饭。品牌实践1899年诞生于日本,是一家日本牛肉饭专卖店,于1992年被引入中国,为更好满足消费者对营养和口味的要求,吉野家不断在原始牛肉饭的基础之上进行改良创新。吉野家牛肉饭:一份营养 100%的牛肉饭=好牛 好米 好菜坚持选用谷饲牛和越光米,严控食材配比保证经典风味6000 千卡火力大锅加热、“煮牛七步曲”诞生一碗好牛肉饭增加蔬菜配比,让美味与营养更均衡更细分的目标客群瞄准多元化场景 细分人群,推动健康品类布局针对性打造标签化产品,抢占细分赛道01更出色的产品力口味与健康并重,从原材料、烹饪加工、营养搭配等提升产品内力,实现供给品质升级02更有效的用户沟通通过营养健康信息可视化、社交媒体传播、跨界营销等方式,打造与消费者的沟通传播矩阵,驱动品牌与用户的健康生活方式相链接03为了提供更丰富的口味选择和更均衡的营养搭配,吉野家在好牛肉、好大米的基础上提供更多搭配选择。经典产品摇滚沙拉,选用新鲜时蔬,多彩搭配,深受消费者喜爱。更在国内门店陆续上新白灼时蔬、60度温泉蛋、葱油煎蛋等顶料产品,可与招牌牛肉饭或其他产品搭配,进一步丰富食物摄入种类,同时提供更丰富的风味。60 度温泉蛋牛肉饭葱油煎鸡饭 20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34品牌实践创立于2015年,首创推出“茶饮 软欧包”双品类模式,致力于做茶文化走向世界的创新者和推动者,目前门店覆盖全国超过100个城市,数量超过1300家。奈雪的茶:真果真茶真低糖,真心做好健康茶甄选新鲜水果,深挖优质好茶首加“燃爆益生菌”,首创使用“罗汉果汁”作代糖更细分的目标客群瞄准多元化场景 细分人群,推动健康品类布局针对性打造标签化产品,抢占细分赛道01更出色的产品力口味与健康并重,从原材料、烹饪加工、营养搭配等提升产品内力,实现供给品质升级02更有效的用户沟通通过营养健康信息可视化、社交媒体传播、跨界营销等方式,打造与消费者的沟通传播矩阵,驱动品牌与用户的健康生活方式相链接03奈雪始终坚持为消费者制作美味又健康的茶饮,不断在满足消费者味蕾的基础之上提供更多选择。2019年,奈雪推出了“燃爆菌”,其中包含乳双歧杆菌B420,具有抵御脂肪、改善肠胃的作用。在茶饮中加入的燃爆菌不仅不会影响茶饮口味,还会减轻消费者的摄入负担。2022年,奈雪首创使用“罗汉果汁”作代糖,该糖产自桂林永福的罗汉果,经过提取、过滤、浓缩等工艺制成。甜度可达蔗糖的约300倍,口味更接近蔗糖。这一创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茶饮的添加糖含量,同时保留了甜度。奈雪的每一次创新都促进了消费者的健康饮食,也推动了整个茶饮行业的健康化改革。奈雪于2015年开启了“茶饮新时代”,专注于使用优质原材料为消费者制作优质茶饮。在水果的选择上,奈雪率先在国内使用新鲜水果制备现制茶饮,保证了茶饮所含水果的营养真实健康;此外还挖掘出一些小众水果,如潮汕当地的甜种油柑,研发出的玉油柑系列成为全国爆品,销量高达1600万杯。在茶叶的选择上,奈雪研发团队深入优质茶产区,挖掘优质好茶,其中王牌系列名优茶是最好的代表;从潮汕挖掘到的“鸭屎香”制成的鸭屎香宝藏茶销量也近1000万杯。奈雪从原材料入手,秉承“做好每一杯中国茶”的经营理念,不断挖掘创新,制作健康独特的优质茶饮。20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35品牌实践创立于2003年,以中式快餐为特色的连锁餐饮品牌,在全国有1000多家快餐店,从养土鸡起家,实现了从养殖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模式。老乡鸡:打造 66 健康节,推出适合中国胃的健康理念以中国胃的健康消费为需求,落地健康心智在 C 端传播以营养膳食指标为抓手,让健康可视化、可持续更细分的目标客群瞄准多元化场景 细分人群,推动健康品类布局针对性打造标签化产品,抢占细分赛道01更出色的产品力口味与健康并重,从原材料、烹饪加工、营养搭配等提升产品内力,实现供给品质升级02更有效的用户沟通通过营养健康信息可视化、社交媒体传播、跨界营销等方式,打造与消费者的沟通传播矩阵,驱动品牌与用户的健康生活方式相链接0366健康节是老乡鸡首次打造的健康主题节日,灵感来源于“6大营养素” “666”的网络用语。为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并激发二次传播,老乡鸡通过培养用户下单和跨界营销等方式,落地此次活动。活动切入上班族生活化减脂和中国胃的健康消费需求,与薄荷健康跨界联动,邀请营养师推出“7日减脂食谱”,并在小红书、微博等渠道发起【7天中式减脂餐挑战赛】,向消费者传递健康膳食理念。活动期间,用户通过购买套餐集齐6大营养元素即可获得优惠券等礼品,并有机会参观老乡鸡鸡汤熬汤水源及养殖原产地,传播健康好食材的理念。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具备卡路里、蛋白质等基础营养认知,因此老乡鸡将部分菜品进行实验室营养检测,并在外卖APP和小程序中上线【营养师推荐专区】,以标注菜品热量的形式呈现。这种可视化的方式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菜品的营养价值,合理控制营养搭配及摄入。同时,老乡鸡通过回收销售数据和营养元素的分析,能够反哺产品研发,从而推动健康饮食的可持续升级。20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联合出品总策划专家顾问徐海泉 刘爱玲内容与传播杨碧聪 裘 燕 吕 菲 回 旭 于海超 纪松悦 陈吕佳乐 许 琛 高明皓 崔淑霞 乔靖芳特别鸣谢以及在项目研究期间,为本报告提出宝贵意见的专家、餐饮企业代表等免责声明1)本行业数据报告仅供参考和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决策依据。2)本报告中数据来源于美团平台统计类数据及用户调研,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供参考。3)本报告的版权归作者和发布机构所有,未经授权,任何个人、公司或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或使用报告中的内容。36 2023外卖服务健康消费机会点洞察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0-19 39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社会服务行业:双节出行需求持续火爆出行链及场景性消费受益-231007(20页).pdf

     分析师分析师联系人联系人李珍妮李珍妮登记编号:S02王雪尼王雪尼双 节 出 行 需 求 持 续 火 爆,出 行 链 及 场 景 性 消 费 受 益双 节 出 行 需 求 持 续 . 

    浏览量7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0-09 20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消费者服务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平成初年的日本精神文化消费-230925(33页).pdf

    证 券 研 究 报证 券 研 究 报 告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2009)1210 号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行业研究行业研究 消费者服务消费者服务 . 

    浏览量13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9-28 3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商务部:2022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116页).pdf

     中中国国服服务务贸贸易易发发展展报报告告202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目 录I I目录综述篇.1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概况与展望.1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6中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浏览量64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9-21 116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社会服务行业:复苏中寻成长关注可选消费中高增赛道-230911(25页).pdf

    社会服务/行业投资策略周报/2023.09.11 请阅读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复苏中寻成长,关注可选消费中高增赛道 证券研究报告 投资评级投资评级:看好看好(维持维持)最近 12 月市场表现 分析师分.

    浏览量7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9-13 25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社会服务行业:历峰集团成立香化部门涉足高端香水领域-230911(17页).pdf

     社会服务/行业投资策略周报/2023.09.11 请阅读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历峰集团成立香化部门,涉足高端香水领域历峰集团成立香化部门,涉足高端香水领域 证券研究报告 投资评级投资评级:看好看好(维.

    浏览量9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9-13 1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378条  共19
前往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