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用时:42ms

城市研究报告-PDF版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地产开发 > 城市研究
  • 仲量联行&21世纪经济研究院:202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106页).pdf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2023年的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 如约在“第二届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暨横琴世界湾区论坛”上与各位读者见面。与过去三年相比,2023年是迎接变化的一年。从宏观形势来看,线下消费蛰伏三年后再度重启,国内城市全面放开,国际旅行全面复苏,商务部也将今年定位为“消费提振年”,希望通过消费推动整体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从消费行业看,依托实体消费场景进行的多元化消费正在凸显其魅力,如2023年的各类演出赛事在高频举办的背景下依然“一票难求”,反映出上升的体验消费诉求。但与此同时,消费者也更为理性,“报复性消费”不再出现,品质消费更受推崇。复杂而多变的消费衍变趋势,有可能对未来数年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工作产生影响。因此我们也需要更多角度地去观察、理解和评测一座城市的消费魅力。为此,我们的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 也在2023年随之变化。首先,评测城市的名单在增加。2021年评测城市19座,2022年增加到26座,今年则进一步扩容到29座。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主要来自三方面。第一是截至2022年末,已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明确提出要在“十四五”或2023年左右建成国际性或区域性的消费中心城市;第二是自2019年启动这项评测工作后,我们所积累的经验逐渐能够承担更为复杂和多元化的城市评测工作;第三是这份报告获得了越来越多城市和消费领域专家学者的认可,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建议和支持。其次,这是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与全球领先的商业地产服务和投资管理公司仲量联行首次联合发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评测报告。继2023年4月联合发布 女性消费力洞察报告 后,双方基于各自的专长与研究实力,进一步深化了智库合作。最后,今年的评测体系更加完善,评测维度更为多元化,报告结论更具创新性。基于报告全新的研究视角,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与仲量联行的共同目标是:希望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帮助国内城市了解消费行业的发展趋势,并依托城市自身的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基底去塑造具有独特魅力和竞争力的消费标签,助力其实现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这一目标。从今年的最终评测结果看,上海和北京依然拥有明显优势,是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前沿标杆。与此同时,2023年的评测发现了更多城市的闪光点,这可能会帮助这些城市朝着特色化、专业化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目标去建设。前言2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目录01 指数篇202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数 402 经济篇“双轮驱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3203 城市篇“因地制宜”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路径探索 4604 案例篇“名店经济”2023城市促消费与名城名店优秀案例 943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01指数篇202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竞争力指数今年是“消费提振年”,以消费促经济,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4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4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的评测对象为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地区)的29座城市,包括:首批5座率先开展培育建设的城市: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15座万亿GDP城市:深圳、苏州、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青岛、长沙、宁波、无锡、郑州、福州、济南、合肥、西安;7座省会级城市或计划单列市:南昌、南宁、昆明、贵阳、大连、厦门、沈阳;以及2座拥有免税消费政策支持的海岛城市:海口、三亚。采集数据的截至时间为2023年9月30日。其中,因重庆行政范围远超其他城市,为增强城市在总量指标与人均指标之间的可比性,重庆的数据取值范围调整为主城都市区;其余28座城市为市域全境数据。评测维度包含8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61个三级指标。采用各层级组合赋权重的计算方式,将三级指标权重汇总为100%对应其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处理方式同理,最后所有一级指标总权重加总为100%。各三级指标均采用标准化值的计算方式处理原始数据,以确保不同指标之间的可比性和一致性,计算方法为标准化值(Standardized Value)通常也称为z-score,是指一个正态分布的 模型里,某一个数值离中间值或者平均值有几个标准差的距离。公式为z-score=(x-)/,其中x为需要正态化分布的数值,为分布的算术平均值,该分布的标准差。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竞争力指数评测体系5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202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数评测体系城市综合竞争力经济成熟度GDP总量常住人口规模外贸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可支配收入投资聚集度世界500强数量上市公司数量外商投资额城市国际影响力交通便利度国际及地区航线数量民航旅客吞吐量144小时/72小时过境免签开展情况高铁车次国际友好度使领馆数量国际友好城市数量国际游客数量文旅消费吸引力文旅资源丰富度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数量5A景区数量一级博物馆数量历史文化传承度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6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赛事展演 影响力体育赛事竞争力国际知名单项赛事国际综合类体育赛事会议展览竞争力国际性会议举办场次国际性展览数量娱乐演艺竞争力演唱会和音乐节数量舞台剧数量假日经济表现力节假日经济零售资产表现力资产表现力优质零售物业租金指数优质零售物业入驻率市场认可度消费者满意度消费场景营造力传统商业繁荣度优质零售物业存量高端零售物业存量港澳台及外资零售运营商业存量亿元级购物中心指数新兴商业繁荣度机场商业繁荣度奥特莱斯分布示范步行街数量知名酒店聚集度国际知名酒店集团指数高奢酒店指数文娱场景丰富度知名乐园分值会展场馆数量体育场馆数量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202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数评测体系7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消费韧性恢复力宏观经济恢复力GDP增速恢复程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恢复程度商业地产恢复力空置率恢复程度空置率韧性零售资源聚合力品牌集中度品牌规模品牌覆盖率时尚先锋度首店落户数快闪、时尚活动国际重奢品牌指数餐饮多元度黑珍珠餐厅数量米其林餐厅数量中华老字号数量咖啡茶饮数量娱乐丰富度酒吧数量书店数量影院数量健身房数量宜居便利度便利店数量超市数量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202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数评测体系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8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座综合型9座特色型18座发展型消费中心城市消费中心城市消费中心城市上海、北京成都、深圳、广州、杭州、南京、重庆、武汉、西安、苏州青岛、天津、长沙、宁波、厦门、郑州、沈阳、无锡、济南、合肥、昆明、福州、大连、南宁、南昌、贵阳、海口、三亚Alpha级Beta级Gamma级9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1.城市综合竞争力城市综合 竞争力经济成熟度GDP总量常住人口规模外贸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可支配收入投资聚集度世界500强数量上市公司数量外商投资额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八大维度的城市评测10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1.1 经济成熟度从分项指标看,经济成熟度包含GDP总量、常住人口规模、外贸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可支配收入五个三级指标。前四个三级指标为衡量一座城市竞争力的常设指标,与GDP的排名相似。需要说明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一指标往往是一座城市消费实力的根基,消费的实现离不开消费能力,而可支配收入极大影响消费支出的最终形成。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也被视作衡量一座城市居民消费支出能力的前置性指标。总体而言,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一指标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地理特征,中西部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依然与东部地区存在明显差距。1.2 投资集聚度投资集聚度包括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上市公司数量、外商投资额三个三级指标。这是从企业端与资本角度评测一座城市的企业投资、开放格局与经济硬实力。受世界500强企业青睐,并在当地开设分支机构,实现投资布局,是对一座城市经济、产业、市场、人才等诸多维度的认可,反映出城市“对外”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与之相关的另一指标是外商投资额,外资引进的活跃度不仅对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带动城市消费市场的扩容提质,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上市公司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座城市最为硬核的品牌资产,决定这座城市经济的规模和高度,例如阿里巴巴之于杭州的意义不言而喻。随着资本市场对于企业、产业和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强,更多的城市制定上市公司培育计划,而上市公司作为产业或细分行业的龙头,能够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和投资规模的增长。综上,经济综合实力、国际影响力等因素,与一座城市的发展现状有直接关联,即经济实力越强则国际影响力往往越大。这也体现出目前国际上的知名消费城市的共性,第一,其为一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如纽约、东京、巴黎、伦敦等,其本身对消费资源产生强大的吸附能力;第二,是拥有全球性通达能力的口岸城市,如香港、迪拜、新加坡等,依靠密集的全球商品、劳动人口的交换、流动优势而在消费竞争力的发展上获得先机。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评测逻辑来看,我们认为,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需要有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提供重要支撑。因此,一座城市的经济实力,尤其是外向型的经济实力是需要考量的首要方向。基于此,“城市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可以拆解为“经济成熟度”和“投资聚集度”两个二级指标,以两大维度进行测评。从总体结果看,城市综合竞争力前十的城市,与全国城市的GDP前十强大致相似,出现较大变化的是重庆和南京。因评测范围以城市为单元,而重庆的经济数据调整为主城都市区范围,主城都市区的GDP位列全国第六,居苏州后,其他指标亦然,这使得重庆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小幅下滑。天津取代南京进入十强城市行列,其外向型经济表现更好是主因。“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苏州成都重庆杭州武汉天津11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2.城市国际影响力城市国际影响力交通便利度国际及地区航线数量民航旅客吞吐量144小时/72小时过境免签开展情况高铁车次国际友好度使领馆数量国际友好城市数量国际游客数量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12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城市国际影响力”是一座城市与全球城市的通达能力和交往能力的重要体现。因为城市需要在交通先行的前提下建立起国际友好关系网络,才能进一步链接国际消费市场,这也是“国际影响力”的主要内涵之一。往年的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 并没有系统性测评“城市国际影响力”这一指标,但在不同的指标下有涉及到城市使领馆、友城、国际游客、国际航线等数量的评价。今年,我们将这一系列指标归类为“城市国际影响力”一级指标,下设“交通便利度”和“国际友好度”两大二级指标,一方面考察城市对内和对外交通外联的通达性;另一方面考察一座城市的国际友好往来发展程度。2.1 交通便利度从分项指标看,交通便利度包含国际及地区航线数量、民航旅客吞吐量、144小时/72小时过境免签开展情况、高铁车次四个三级指标。其中,高铁车次是今年新设的指标,也是因为不断加密延伸的中国高铁网络对于国内城市的交通通达性已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国际及地区航线数量是测评城市内外航空交通网络是否完善的重要指标,也是考察城市国际化枢纽功能的重要维度。一座城市的航线数量取决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国内国际航线网络中的地理位置,已经成为城市对内对外沟通的媒介,对其经济、文化和贸易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从29座城市的测评结果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的国际及地区航线数量相对领先,这4座城市拥有6个4F机场,其中3座城市拥有双机场,这为国际航空运输提供了基础保障。民航旅客吞吐量是民用机场的主要生产指标,根据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GDP、人口数、外来游客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三产业比重等维度均将对一座城市的民航旅客吞吐量带来影响。因此,这一指标也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开放程度和消费市场活跃度深度挂钩。在国家实施过境免签政策下,城市144小时/72小时过境免签开展情况能够衡量其对外开放水平,也是评价其内外人员往来、对外合作密切程度的重要指标。29座城市中,尚有11座城市未获得这一政策支持,其中部分城市为省会级城市。在对内通达性方面,高铁车次可以测评城际交通网络的通达程度。近年来,国家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内需市场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在对城市消费市场发展水平进行测评时,内需市场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这也是今年我们增设这一项指标的原因。2.2 国际友好度国际友好度包括使领馆数量、国际友好城市数量、国际游客数量三个三级指标。使领馆数量是衡量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设不设立使领馆、设什么级别的领事馆,主要看侨民和外交、领事业务的多少以及城市的重要性。因此,大使馆、领事馆数量能够反映一座城市的政治经济地位。从测评结果来看,除北京拥有的独特优势外,上海和广州的领馆数量在29座城市中非常突出,从中也能看出上海和广州在对外交流和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的优势。与之相关的另一个指标是国际友好城市数量,这也是衡量该地区开放水平和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国际友城既是国家总体外交的组成部分,也是民间外交的表现形式,承担着地区开展对外友好交流合作的平台作用。因此,经济政治地位较高的北京、上海毋庸置疑在这一指标上表现突出,广州、成都、重庆紧随其后。国际游客数量则是评价城市国际文旅市场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维度之一,从中能够看出一座城市对于国外游客的吸引力,而文旅与消费深度绑定,国际游客数量较多也将为城市带来消费潜力。西安在这一指标上脱颖而出,除多年发展形成的完备旅游产业链外,西安独特的历史人文基底也是其国际旅游市场表现活跃的重要原因。综上,在“城市国际影响力”这一指标上,我们通过两个二级指标和七个三级指标进行了综合测评。北京和上海作为国内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前列,在这一指标上具有领先优势。而苏州、三亚、海口、合肥、南昌等城市仍具潜力,期待未来的厚积薄发。“城市国际影响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为: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杭州西安深圳重庆昆明武汉13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3.文旅消费吸引力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文旅消费吸引力文旅资源丰富度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数量5A景区数量一级博物馆数量历史文化传承度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14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3.1 文旅资源丰富度文旅资源丰富度包括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数量、5A景区数量、一级博物馆数量三个三级指标。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在全球具备广泛认可度和影响力,也是一座城市文旅消费的金字招牌。5A级景区是我国景区质量评定标准中的最高等级,而在我国博物馆评定中一级博物馆是最高评定等级。“一城一色,千城千面”,每个城市的文化基底和自然禀赋是打造具有中国城市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最重要的资源。从评测结果看,北京、西安、杭州的这一优势最明显。我们能轻而易举地列举出这些城市的闪光点,如北京的故宫博物院、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杭州的西湖等。3.2 历史文化传承度历史文化传承度是从城市与历史文化资源的共生共进视角进行评测,包含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两个三级指标。由于文物保护现状堪忧,不乏出现城市文脉、古迹被破坏的事件,对城市整体形象造成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导致城市历史文化消费资源的损耗,乃至彻底消失。2021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印发的 关于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评估工作的通知 明确,相关城市倘若由于保护不力甚至破坏历史文化遗产可被撤销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在历史文化传承度排名上,北京、郑州、苏州排名前三位。其中,郑州历史文化资源突出,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达83处,这一数量在29座城市中仅次于北京,同时郑州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重点支持的六大遗址片区之一。但我们同时注意到,与北京和苏州相比,郑州无论是文旅消费客流量或美誉度上仍显不足,这表明未来在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上郑州需要更有作为。综上,北京和西安的得分拥有领先级优势,显示出这两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消费资源的突出优势。三亚、深圳、南宁、贵阳和厦门则需要加强。以厦门为例,厦门是近代中外文化并蓄发展的城市典型,是闽南文化、华侨文化的孕育或聚集地,拥有5A级景区鼓浪屿,但在历史文化推广以及消费结合方面仍有待加强,如何进一步推动厦门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升级”,并发掘、发挥其历史文化的文旅价值,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文旅消费吸引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为:“文旅消费吸引力”是围绕城市的独特文旅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统计和评测,因此我们对应设置两大二级指标,即“文旅资源丰富度”和“历史文化传承度”。尽管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城市的消费资源需要充分国际化、标准化,但具有城市特色的、差异化的消费资源才是能够持续吸引客流的不竭动力。犹如众多新兴消费资源在一座城市周而复始的兴盛、堙灭轮回中,那些历史文化遗址、名胜古迹依然保持着长效的生命力。自2019年推出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 以来,一座城市的独特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聚集度,一直都是评测重点。北京西安杭州苏州重庆上海南京郑州成都武汉15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4.赛事展演影响力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赛事展演 影响力体育赛事竞争力国际知名单项赛事国际综合类体育赛事会议展览竞争力国际性会议举办场次国际性展览数量娱乐演艺竞争力演唱会和音乐节数量舞台剧数量假日经济表现力节假日经济16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赛事展演影响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为:“赛事展演影响力”这一指标是围绕城市的体育经济、会展经济、演艺经济和节假日经济的统计和评测。自2019年推出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 以来,城市的国际会议举办场次一直被纳入测评范畴,此前更侧重在城市国际化程度、综合竞争力维度下进行考量。随着消费趋势的变化,我们扩充了测评维度,在本年度报告中,将“赛事展演影响力”这一一级指标进一步拆分为“体育赛事竞争力”“会议展览竞争力”“娱乐演艺竞争力”“假日经济表现力”四个二级指标。总体来看,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服务消费愈发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引擎,从世界上著名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经验看,知名的国际会议、体育比赛、艺术演出、节庆假日在城市消费能级提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带动文旅、餐饮等各类消费集中释放。随着人们消费观念和行为的改变,演艺、节庆这些新消费内容正在城市中迅速崛起,触达更多消费群体,也成为城市打造消费品牌的创新密码。由于各个城市历年举办的赛事和会议或受举办周期影响,因此我们将纳入评测统计的时间尺度设定为“2019年至2023年第三季度”各个城市举办国际赛事或国际会议的总量,即为时段数据;剩余两个指标均采用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的最新时点数据。北京上海成都杭州广州武汉西安深圳南京重庆4.1 体育赛事竞争力体育赛事竞争力包括国际知名单项赛事、国际综合类体育赛事两个三级指标。国际知名单项赛事包括足球、篮球和排球三大球赛事,以及体操、游泳、田径、乒乓球、羽毛球等其他单项赛事。依托于自身资源优势,城市在举办单项赛事方面更易形成累积效应。在国际知名单项赛事这一指标上,上海排第一,体现其资金、硬件、管理及资源配置的综合能力水平,因此更多的世界顶级体育运动单项赛事进中国青睐上海这座国际城市。国际综合类体育赛事包括奥运会、亚运会、大运会等,这类赛事有助于激活城市体育产业、带动体育消费,带来的“赛事遗产”惠泽体育消费在这座城市的长期发展。在国际综合类体育赛事这一指标上,全球首座“双奥之城”北京当之无愧排名第一。城市极大受益于国际综合类体育赛事的举办,例如广州亚运会后的广州塔、海心沙成为了热门旅游景点,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显著提升这两座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形象,体育消费进一步聚集人气,带动实体消费,促进当地体育消费产业链的培育。体育赛事竞争力指数Top100北京成都武汉杭州西安上海重庆深圳广州南京070908090.272.671.766.961.950.844.643.241.240.7100备注:由仲量联行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后的分值,服从均值为40,标准差为20的正态分布。数据来源:仲量联行研究部,2023年12月17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4.3 娱乐演艺竞争力娱乐演艺竞争力包括演唱会和音乐节数量、舞台剧数量两个三级指标。这两个三级指标的数据均来自于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的文娱演出在售场次数据。随着疫情影响因素逐渐消除,消费者积压多时的观演需求集中释放。今年的演唱会、音乐节、舞台剧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牛市氛围,各大城市也在积极引进高质量、多种类的文娱演出,将流量转化为消费力,因此,统计娱乐演艺是关注城市与新消费内容之间的共赢趋势。根据测评结果,上海、北京分别位于娱乐演艺竞争力的领先位置,在两个三级指标下的排名也领先,说明这两座城市的演艺资源集中。会议展览竞争力指数Top100广州上海深圳北京成都杭州南京青岛武汉长沙070908075.469.766.863.055.352.149.245.243.042.7备注:由仲量联行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后的分值,服从均值为40,标准差为20的正态分布。数据来源:仲量联行研究部,2023年12月上海北京广州杭州成都深圳南京西安武汉重庆娱乐演艺竞争力指数Top506070908010084.460.158.456.952.248.443.342.742.4备注:由仲量联行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后的分值,服从均值为40,标准差为20的正态分布。上海得分超过3倍标准差,设为100。数据来源:仲量联行研究部,2023年12月1001004.2 会议展览竞争力会议展览竞争力包括国际性会议举办场次、国际性展览数量两个三级指标。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ICCA)每年定期发布全球城市举办的符合其标准的国际会议数量,这正是我们收集国际性会议举办场次的重要依据。一场重要大会能够带动一个城市的口碑,例如在杭州举办的G20杭州峰会,在西安举办的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均有力带动城市服务质量和消费环境的提升。国际性展览数量也是我们测评的重要指标。中国会展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会展业已经从传统的展览展示向会议、论坛、节事、活动等多元化方向发展。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等多个城市都已将“国际会展之都”列入规划。一些会展也为消费者所熟知,例如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和进博会、海口举办的消博会等。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18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北京上海成都西安重庆杭州武汉南京广州长沙假日经济表现力指数Top506070901008078.874.372.868.066.362.561.760.660.257.9备注:由仲量联行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后的分值,服从均值为40,标准差为20的正态分布。数据来源:仲量联行研究部,2023年12月4.4 假日经济表现力假日经济表现力作为今年刺激消费回升的重要推手,支撑消费结构性复苏。与此前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年度报告相比,今年采用的这个指标是一项全新的指标,将节假日消费纳入明确的考量标准,本次测评选择国内主要OTA(在线旅游)平台的旅游数据。今年的节假日出游呈现强劲增长态势,作为2023年较为突出的消费趋势,这一维度从消费者端直接反映城市文旅吸引力。从这一分项城市排名看,北京、上海、成都、西安、重庆等城市的节假日经济表现突出,更受出游消费者的青睐。综上,在“赛事展演影响力”中,我们通过四个二级指标和七个三级指标,对29座城市进行综合评测。北京和上海的得分拥有绝对优势,且在各分项上优势均衡,彰显京沪这两座国际城市丰富多元且快速迭代的新消费内容。此外,昆明、贵阳、无锡、海口和三亚则需要结合本地特色加强对新消费内容的培育与引进,抓住新时期消费复苏的主要动力。从体育赛事消费内容看,北京、成都、武汉、杭州、西安排名靠前;从演艺经济消费内容看,上海、北京、广州、杭州、成都是各具特色的“演艺之城”。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19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5.消费场景营造力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消费场景营造力传统商业繁荣度优质零售物业存量高端零售物业存量港澳台及外资零售运营商业存量亿元级购物中心指数新兴商业繁荣度机场商业繁荣度奥特莱斯分布示范步行街数量知名酒店聚集度国际知名酒店集团指数高奢酒店指数文娱场景丰富度知名乐园分值会展场馆数量体育场馆数量20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5.1 传统商业繁荣度传统商业繁荣度包括优质零售物业存量、高端零售物业存量、港澳台及外资零售运营商业存量和亿级购物中心指数四个三级指标。传统商业繁荣度反映一座城市的消费规模、载体品质、国际化程度、商场经营状况等。高能级的商业载体不仅能够吸引更多国内外知名品牌进驻,也为消费者带去高品质的消费体验,成为拉动城市消费支出的主要动力之一。通过衡量优质零售市场存量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城市商业发展阶段是否具备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载体基础。从优质零售物业存量看,上海和北京在优质商业开发端仍然具有绝对优势,市场存量均超过1,500万平方米,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在存量上逐渐与其他头部城市拉开距离,成为第三座存量超千万平方米的城市。全国商业供应在2010年经历一轮开发下沉后,于2015年开始重新聚焦头部城市,城市间商业能级梯度加速显现。据仲量联行数据显示,未来三年重庆、上海、成都成为供应最多的三座城市。优质零售物业存量Top10高端零售物业存量Top10“消费场景营造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为:消费场景是城市消费能级提升、多元化消费实现的载体,涵盖“传统商业繁荣度”“新兴商业繁荣度”“知名酒店聚集度”和“文娱场景丰富度”四个二级指标。00上海上海北京北京成都成都重庆杭州武汉重庆深圳武汉西安沈阳沈阳天津南京宁波杭州深圳200204004060060800801,0001001,2001,4001,6001,8001,619961,509731,686074856202960828单位:万平方米单位:万平方米数据来源:仲量联行研究部,2023年12月备注:高端零售物业是指奢侈品定位的零售商业项目。数据来源:仲量联行研究部,2023年12月上海北京成都重庆杭州武汉深圳广州西安南京21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从高端零售物业存量看,上海、北京、成都不论在存量规模还是供应品质方面均表现优异,杭州虽在存量方面仅为第十,但在高端零售物业存量位居第四,说明杭州高端商场的市场占比高。高端项目在提升城市风貌和拉动地方消费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多城市也已意识到高端地标商业对城市商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核心地块的土地出让条件上对竞买企业资质和项目品牌组合等提出硬性要求,新一线城市逐渐成为高端商业开发的重点,未来将迎来西安太古里、重庆中环万象城、杭州恒隆广场等项目开业。从港澳台及外资零售商运营商业面积看,北上仍是最具国际性影响力的商业城市,武汉凭借众多以恒隆、凯德、永旺、新世界为代表的港资、外资运营商项目,位列第三。过去几十年间,港澳台及外资零售商运营积极参与城市商业地产开发,将具有国际标准的物业带到内地,帮助推动本土商业市场焕新与提档升级。以成都为例,2014-2015年成都IFS和成都太古里的开业,让稍显式微的春熙路商圈迅速回归城市核心地位,两大地标招引的大量国际品牌和区域首店,为成都日后竞争中国零售第三城奠定坚实基础。广州在“消费场景营造力”的总排名上仅排名第8位,这正是与广州在传统商业的繁荣度上的得分较低有关,与经济总量相似的城市比较,广州无论是在优质物业、高端商场或是港澳台及外资零售三项指标上,均无与其一线城市匹配的商业供给侧优势。因此通过这一分析,能较为明显地看出广州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的短板所在。5.2 新兴商业繁荣度新兴商业繁荣度包括机场商业繁荣度、奥特莱斯分布和示范步行街数量三个三级指标。与传统商业不同,对新兴商业繁荣度的评测方向更趋于新场景。这些场景包括三类。第一是近年来以上海虹桥机场、三亚凤凰机场为代表的机场商业蓬勃兴起,成为城市消费的新场景;第二是在品质消费推动下,拥有“好而不贵”标签的奥特莱斯成为城市新宠,尤其是在2023年整个消费市场更倾向于理性的状态下,奥特莱斯的发展可视为对本地消费市场一个观察窗口;第三是在消费环境营造、消费设施建设和优质商品供给上较有优势的“全国示范步行街”,这些消费新场景的拥有数量成为本报告的评测对象。其中,我们首次将机场商业纳入评测范围。机场商业是机场非航业务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本报告对具有代表性的消费品牌在机场商业区的聚集度,赋以不同权重进行综合评测。机场商业的发展离不开商业资源的聚集,尤其是国际一线奢侈品牌的入驻,是对机场商业的最大加持。而商业选址严谨的奢侈品牌,对城市能级、机场等级、消费水平、动线落位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特别是Herms、Louis Vuitton等头部大牌的招引难度更甚。因此,此类头部品牌的覆盖率是衡量机场商业能级的重要指标。从机场商业现状来看,近几年新通航的4F机场,如北京大兴机场、成都天府机场等,在高端品牌招商方面已十分接近市区核心商圈的地标商业。此外,上海虹桥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等位于一线城市的机场商业在高端品牌的聚集度上也同样具备优势。随着跨境旅游复苏、商务出行的复常,机场商业作为重要的商业载体,是品牌布局的重要网络末端,捕捉商务旅行客源的消费者剩余。0上海北京武汉成都重庆广州苏州沈阳天津大连050060058116940北京上海成都深圳广州重庆海口南京杭州西安605040302099.597.676.963.657.952.749.337.034.232.3港澳台及外资零售运营商业存量Top10机场商业指数Top10单位:万平方米数据来源:仲量联行研究部,2023年12月数据来源:仲量联行研究部,2023年12月备注:由仲量联行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后的分值,服从均值为40,标准差为20的正态分布。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22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5.3 知名酒店聚集度知名酒店聚集度包括国际知名酒店集团指数和高奢酒店指数两个三级指标。本报告依托于仲量联行定义的国际知名酒店样本,对国际知名酒店集团及高奢酒店在29座城市的布局开店进行统计。在国际知名酒店集团指数中,我们选取IHG洲际、希尔顿、万豪、雅高、凯悦等国际酒店集团及旗下主要在华布局品牌在各城市的开店数量,并按品牌档次与能级赋“品质”权重,计算最终得分。结果显示,上海、北京、杭州排名前三。而在高奢酒店指数中,北京、上海、三亚则领衔榜单,位列三甲。这三座城市各有特色,北京、上海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两座城市,商务客流密集,是高奢酒店客群最集中地区。三亚则因为庞大、独具一格的旅游市场颇受高奢酒店的青睐。事实上,这是因为高奢酒店不仅是城市“迎来送往”的门面担当,也和一座城市的经济活跃度、消费外向度有密切关联。我们认为,在国内不少城市仍在持续推动“首店经济”效益的背景下,高奢酒店也应当成为“首店经济”的重要考核指标。5.4 文娱场景丰富度文娱场景丰富度包括知名乐园分值、会展场馆数量和体育场馆数量三个三级指标。以迪士尼、环球影城为代表的主题乐园数量,以及演唱会、音乐会、知名体育赛事与会展举办的主场地体育场馆和会展场馆。它们可以被统称为“快乐经济”的载体,在吸引巨大客流的同时,正产生巨大的消费端经济效益。如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游客在沪消费对该市旅游产业收入年均贡献率达4.1%;据媒体报道,演唱组合TFBOYS在西安的演唱会带来的旅游收入超4亿元。分别拥有环球影城和迪士尼的北京和上海是国内营造文娱场景消费的先行者,此外青岛、深圳、广州、成都等城市亦有上佳表现。100.00上海北京杭州深圳成都广州苏州西安三亚南京605040302083.161.260.858.254.646.945.743.541.3国际知名酒店指数Top10数据来源:仲量联行研究部,2023年12月备注:由仲量联行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后的分值,服从均值为40,标准差为20的正态分布。上海得分超过3倍标准差,设为100。23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6.零售资产表现力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零售资产表现力资产表现力优质零售物业租金指数优质零售物业入驻率市场认可度消费者满意度24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零售资产表现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为:6.1 资产表现力资产表现力由优质零售物业租金指数和优质零售物业入驻率 (即常用空置率的反向指标)两个三级指标构成。入驻率和租金指数是衡量商业地产市场资产表现的两大核心指标,缺一不可。虽然北京、上海商业租金表现领先,但市场空置率相对较高,影响资产表现力的总体排名。广深两地有不俗表现。广州在优质零售物业租金指数排名在一线城市中拔得头筹,深圳的入驻率则排名领先,商业市场供需关系相对平衡。6.2 市场认可度市场认可度包括消费者满意度一个三级指标,主要参考了中消协发布的“消费者满意度”评测结果。在29座城市中,苏州的消费者满意度得分最高。苏州在营造优质消费环境上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在2022年10月,苏州已成为全国首个承诺无理由商家突破10万家的城市。杭州、南京和无锡也排名前五位,这表明长三角城市在整体消费环境上领先国内其他区域。零售资产表现力包含“资产表现力”和“市场认可度”两个二级指标。优质零售物业入驻率Top10数据来源:仲量联行研究部,2023年12月80%深圳南京广州北京厦门青岛杭州苏州长沙上海850.5.0.3.2.0.5.2.7.3.3%深圳南京广州北京杭州上海厦门青岛苏州成都25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7.零售资源聚合力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零售资源聚合力品牌集中度品牌规模品牌覆盖率时尚先锋度首店落户数快闪、时尚活动国际重奢品牌指数餐饮多元度黑珍珠餐厅数量米其林餐厅数量中华老字号数量咖啡茶饮数量娱乐丰富度酒吧数量书店数量影院数量健身房数量宜居便利度便利店数量超市数量26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7.1 品牌集中度品牌集中度包括品牌规模和品牌覆盖率两个三级指标。我们通过对奢侈品、美妆个护、运动户外、智能电子、餐饮、超市、娱乐等不同业态的代表性品牌进行取样,对这些品牌在29个城市的开店数量和开店能级进行统计分析,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城市在品牌规模和覆盖率方面的差异。从城市来看,上海、北京居于前列,成都、深圳、广州紧随其后,品牌零售店的开设要考虑城市的购买力,因此城市经济实力更强、规模能级更高的城市也更容易产生较高的品牌集中度。“零售资源聚合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为:“零售资源聚合力”这一指标是围绕城市零售资源的统计和评测,涵盖“品牌集中度”“时尚先锋度”“餐饮多元度”“娱乐丰富度”“宜居便利度”五大二级指标。无论消费趋势如何变化,各类零售商业资源都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根基。首店的数量和能级让消费者对一座城市的消费魅力形成最直观的感受,米其林、黑珍珠等餐饮榜单的发布则体现出一座城市的美食多元度,影响着消费客群的广度与深度。无论是国际重奢品牌带来的优质体验与专属VIC服务,还是街头便利店、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带来的24小时实惠方便,都体现出一座城市包罗万象的零售资源嵌入现代商业城市的运转逻辑,撑起阳春白雪与万家灯火。具体从指标分项看,我们将“零售资源聚合力”进一步拆解为五个二级指标。品牌规模指数Top10品牌覆盖率Top10数据来源:仲量联行研究部,2023年12月数据来源:仲量联行研究部,2023年12月00%上海上海北京北京成都成都深圳深圳杭州杭州广州广州南京武汉重庆南京武汉重庆沈阳沈阳20300806001000.096.8.293.5q.393.5W.790.3S.087.1D.380.6C.977.4A.177.4.574.28.867.7%备注:由仲量联行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后的分值,服从均值为40,标准差为20的正态分布。上海得分超过3倍标准差,设为100。备注:品牌覆盖率依据仲量联行定义的代表性品牌样本库计算所得。上海北京成都深圳广州杭州重庆南京武汉苏州27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7.2 时尚先锋度时尚先锋度包括首店落户数、快闪时尚活动和国际重奢品牌指数三个三级指标。需要解释的是,这三项细分指标的测评难以完全穷尽,我们以采样逻辑并结合第三方数据机构发布的研究指数作为参考,并赋予权重,对29座城市进行排名。品牌首店之于城市消费的价值体现在消费的“国际范”“时尚感”与“专属性”。从消费行为分析,无论何种能级、何种业态的首店,带给消费者的新鲜感、专属性往往是吸引消费者前往消费的主因,更是一种稀缺的消费触点。新品牌以及限量发行的新产品、等位数小时的新餐厅、新奇的体验业态都是一个购物中心吸引人气的不二法宝。消费对时尚感的追逐离不开更多的城市首店,也离不开更具专属性的产品,那么新时尚便离不开首店经济。因此,城市对品牌首店的吸引力则代表一个城市消费的活力与一个城市零售商业市场的发展成熟度。而高端奢侈品牌凭借其产品的稀缺性和国际影响力已经成为评判城市消费能级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奢侈品牌的开店既是对这座城市商业资源和品质的提升,也是对这座城市消费力、时尚度的认同。头部奢侈品牌如Herms、Louis Vuitton、Chanel、Dior等,在一座城市的门店通常较少,绝大多数城市能够开设1家门店已属不易。因此,单店的客群辐射范围基本是市域乃至省域以上,周边省份和卫星城市的目标消费客群也被纳入其辐射范围,因此奢侈品牌规模和覆盖率是城市时尚资源能级的重要体现。综合以上几个因素,我们得出时尚先锋度排名靠前的城市为:上海、北京、成都、深圳、广州。从这个角度看,成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消费一线城市”。7.3 餐饮多元度餐饮多元度包括黑珍珠餐厅数量、米其林餐厅数量、中华老字 号数量、咖啡茶饮数量四个三级指标。美食是刚需性、重复性和广泛性最强的一种消费,能够带动购物、文化和旅游等其它消费。对中国消费者而言,饮食消费更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在餐饮文化多元度测评方面,我们既选择世界广泛认同的米其林餐厅这一指标,也选择更多本地化的测评指标,例如黑珍珠餐厅指数、中华老字号等。另外,随着近年来咖啡、中式茶饮等消费兴起,这两类饮品零售店也成为观察城市消费餐饮包容性与活力度的重要参考。从测评结果看,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杭州在餐饮多元度方面表现较好。其中上海表现尤其突出,在各项三级指标上都遥遥领先,展现出这座城市极高的美食包容度,也不负“全中国最喜欢喝咖啡城市”的盛名。广州、成都一如既往在餐饮方面独具特色,在品类和数量上都保持领先地位。杭州则一改游客因口味认同而产生“美食荒漠”般的感性认识,其餐饮业的实力在全国范围却不容小觑,一批杭帮菜走向全国,而在今年度榜单餐厅、中华老字号等测评上同样排名靠前。不过,这一指标或存在错失本地认可度高但规模较小或未规模化运营的餐饮品牌的可能性。在没有米其林餐厅但有众多本地特色餐厅的城市中,自身餐饮丰富度的层次难以被数据呈现出来。例如人们公认拥有众多美食的长沙和西安,在测评榜单中并不占优势。当然这也指向一个问题就是,互联网资本时代,餐饮业的发展不应局限于“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经商观念,适配现代流量转化的商业逻辑更有利于地方餐饮业的全面繁荣。国际重奢品牌指数Top10数据来源:仲量联行研究部,2023年12月0上海北京成都深圳杭州南京广州大连重庆沈阳2040605030100.0100.073.052.046.538.536.834.834.534.3备注:由仲量联行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后的分值,服从均值为40,标准差为20的正态分布。上海、北京得分超过3倍标准差,设为100。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28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7.4 娱乐丰富度娱乐丰富度包括酒吧、书店、影院、健身房四个三级指标。居民消费需求在持续迭代转变,一些新消费趋势亦随之诞生,例如对特殊消费场景和特定消费功能的需要。换言之,一座城市不仅需要提供购物、餐饮等消费场景,还需提供娱乐空间,在讲究物质消费的同时,也要满足精神需求,才能更好地服务城市工作者们,让他们在工作之余仍有生活空间,享受生活的多元乐趣。在娱乐丰富度上,上海领先全国,北京、成都、深圳、广州紧随其后。项下各类三级指标从不同维度展现城市的娱乐特性上海、成都的酒吧众多,反映夜经济的繁荣;北京、西安拥有更多的书店,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上海、成都拥有更多的电影院,说明文化和艺术在这里更受消费者青睐;上海、北京拥有更多的健身房,表明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居民的健康意识逐步提升,运动健身场馆受关注。7.5 宜居便利度宜居便利度包括便利店和超市两个三级指标。二级指标宜居便利度也是今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报告中更具创新性的一个全新评测维度。除了比拼城市的“首店”数量,我们还关心城市是否宜居、是否便利,关注城市给居民带来的温度。这与国家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发展理念完全契合。今年商务部等13部门印发 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推动多种类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将超市、便利店、菜市场等纳入保障民生、应急保供体系。这一指标的加入凸显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多层次评价体系,也展现出城市更具温度的一面,不仅要国际化、高端化,也要日常化、便捷化。在宜居便利度这一指标上,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成都占据领先优势。综上,零售资源聚合力这一测评指标将城市消费的各个面打开,既体现极具标杆意义的重点品牌聚集,也呈现美食、娱乐、便民生活的丰富度。除了一线城市在零售资源方面保持领先优势,各具特色的二线城市也展现城市性格。城市是人的居所,也是商业文明的容器。如果说城市在追求生产经济指标上有着更明确的效益指挥棒,在消费方面则不必千篇一律,有特色、有内容的城市会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逐渐显露自身优势,呈现万紫千红的姿态。29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8.消费韧性恢复力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消费韧性恢复力宏观经济恢复力GDP增速恢复程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恢复程度商业地产恢复力空置率恢复程度空置率韧性30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消费韧性恢复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为:8.1 宏观经济恢复力宏观经济恢复力在城市层面表现出两个关键的三级指标,即GDP增速恢复程度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恢复程度,这两者与2019年同期的数据对比,揭示城市经济和消费市场的韧性。GDP增速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之间往往存在正向关系,分别反映出城市的经济总体状况与居民的消费支出动能。城市的GDP增速是衡量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核心指标,其增速与消费基本面的走势基本保持一致,影响消费市场整体情绪。消费者信心的恢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GDP增速的影响,GDP增速回升与居民的消费意愿呈现正向关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直接反映居民消费支出的走势,是反映消费端发展情况最直接的经济指标。根据统计局数据,今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2.2万亿元,同比增长6.8%,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三季度提升至94.8%,拉动GDP增长高达4.6个百分点。内需成为经济复苏的压舱石,而消费的引领作用愈发凸显。2023年前三季度与2019年同期对比,我们发现厦门、合肥、三亚的宏观经济恢复速度相对较高。这不仅反映了这三座城市在面对外部环境时的抗压能力,还凸显出经济与消费端的城市韧性。尤其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角度,厦门、合肥、三亚的表现同样引人瞩目。其中三亚免税经济的发展以及旅游业的火爆,让这座城市展现出穿越周期般的强韧经济和消费发展动力。8.2 商业地产恢复力商业地产恢复力是城市经济复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三级指标主要通过零售商业的空置率恢复程度和空置率韧性来进行测评,考察这些数据不仅有助于理解城市商业地产的表现,还能揭示城市消费市场的活力和商业环境的变迁。首先,空置率“恢复程度”是通过2023年第三季度末的空置率与“2022年底”的对比,考察城市商业地产在经济承压时期品牌开关店市场状况,便于更好地把握商业地产的危机应对能力,以及城市在面对外部冲击时的抗风险能力。其次,空置率“韧性”则是通过比较2023年第三季度的空置率与“2019年同期”,直观反映出疫情后商业地产的恢复速度是否达到疫情前水平。从数据结果分析,南京、厦门和北京在这项评估中名列前茅,说明城市商业地产整体展现出更强的韧性和恢复力。三座城市领先的商业地产市场表现,既离不开城市经济基本面的复苏,也离不开商业市场相对均衡的基本面。在消费复苏中,零售地产运营商在商业招租策略的努力与政府在宏观面出台的刺激政策,都是商业地产市场与消费基本面的“稳定器”,展示出政府和企业在面对经济低谷时期携手穿越周期的韧性。总体而言,商业地产恢复力不仅是城市消费的晴雨表,更是商业地产市场活力的综合反映。2023年中国消费的主题离不开“复苏”二字。中国消费的复苏呈现出地域的结构性、业态的结构性、客群的结构性等特点。今年,抓住节假日经济、演艺经济、赛事经济等重头戏的城市,往往展现出消费复苏的良好韧性。因此,我们新增“消费韧性恢复力”一级指标对城市消费的韧性与恢复程度进行测评。而评测维度又分为“宏观经济恢复力”与“商业地产恢复力”两大二级指标。消费韧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宏观经济、消费环境、消费基础设施、居民收入、旅游市场等。本综合评测指标通过对比2023年三季度与2019年同期的宏观经济与商业地产数据,测算29座城市的消费市场在经历过去三年不利因素冲击后,是否已经全然恢复并重新实现正增长。结果显示,京沪与东部沿海城市的消费及零售地产市场的恢复情况更优。南京厦门北京青岛深圳上海重庆福州宁波合肥31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02经济篇“双轮驱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从商品到产业,以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拓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新视野。32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千禧年以来,伴随中国“入世”,中国经济在历经风雨的同时,也对全球经济的增长与变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价值。从“经济高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也在穿越周期、悄然转型。在高增长时期,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占据主导。而今,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已跃居中国经济发展的首位驱动力。正因如此,中国主要头部城市都已提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宏大愿景,并相继出台相关规划与政策,实践这一发展目标。2021年7月,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个城市率先获批,成为首批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的试点城市。方兴未艾,未来如何探索并培育出适配在地条件与城市基底的消费模式,对于每座中国城市而言,实乃“百年大计”的重中之重。回归消费视角,消费是商品从生产制造开始、流通至终端消费者的最终环节。而消费更是一个完整产业链,从商品交易端回溯至上游生产制造端。这里的商品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含实物商品与服务商品两大类,对应国家统计中的商品零售与服务消费。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从“生产流通”的视角可以分为两大环节,即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即常说的商品市场,其供给方是商品的生产者,需求方则是消费者,中间存在多级流通环节;而上游的要素市场则是生产制造环节的载体,其供给方是生产商品所需的原材料的供应方,而需求方则是商品的生产者。因此,商品的生产者既是上游要素市场的需求方,也是下游产品市场的供应方,进而形成一条纵向的产业链。市场交换(消费)循环往复,良性循环推动下游消费市场稳健发展的同时,反哺上游要素市场,拉动供给侧相关产业链同步繁荣。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往往更聚焦产品市场的资源聚集与客流吸附,于城市而言运营商洽谈和品牌方落地实乃重中之重,外加完善物流基建助力商品流通,最终才能吸引更多外来消费者。相较而言,要素市场却容易被忽视。从下游消费回溯至上游产业,“双轮”驱动奠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的坚实根基。一方面,持续推进消费市场资源聚集形成聚力,吸引消费者持续到访;另一方面,打造创新、多维的消费产业链,并积极培育友好的品牌孵化氛围及创业社群,将消费对经济的驱动作用延伸至上游产业端,实现经济的高品质发展。本章,我们将从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两大环节出发,探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双轮”驱动模式。产品市场将从供给侧和需求侧探索消费全产业链在广度和深度的最新趋势与实践。要素市场则回归品牌发展的全历程,从创业到外扩、再至行业龙头,城市的消费产业全生命周期发展,从消费上游拉动经济发展。从“城市消费”到“消费城市”,每个城市都有各自消费领域的优势,凭借其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各个城市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之路须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到底用什么吸引消费者?如何吸引品牌落地,又或是打造何种消费产业?虽然每个城市的答案或不尽相同,但经济发展的根本逻辑却是相似的。后文,我们将探究逻辑背后的异同点。产业链图示原材料供应商提供原材料提供产品需求端供应端供应端需求端购买原材料购买产品生产企业/品牌上游:要素市场全产业链消费者下游:产品市场33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消费载体、场景与消费演变趋势的适配 一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首先离不开消费载体的开发,这是承载消费活动的硬经营性场所,创造消费发生的可能性。而“国际消费”对消费载体提出的要求更高,比如载体对标国际零售商业水准的品质感、融合在地资源与文化的场景感,都是一座城市迈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个目标的前提条件。传统商业虽然面临极大的创新挑战,中国城市的商业同质化程度在经历近十年来的集中开发后已是普遍性的市场难题。但是一座城市具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条件仍然离不开高品质传统商业载体的开发,这是国际资源引流落地的硬件条件。国际资源在世界各国的网络化布局必然要求商业载体具有相对统一的国际标准。因此,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商业载体首要目标仍是与国际标准接轨,以承接国际资源的落地。然而,只是高端商业载体的引入在今天中国消费与商业市场中是不充分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消费场景与载体必然具有极强的多元性。因此,一座城市在地文化与人文历史的挖掘显得更具有世界意义。例如,泰国首都曼谷的地标商业将消费与本地的王室皇权及市井夜市两大维度巧妙融合,让购物中心不仅成为消费者的终点站,也成为这座城市旅游观光的打卡点、文化历史的承载地。“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同样是一个绝佳平台,让民族的、地方的、国家的、独有的文化历史符号依托现代商业媒介走向世界。中国的消费正在走向多元与无界。依据仲量联行提出的消费3.0概念,中国消费正在从1.0时代的纯购物消费,经历2.0时代的一站式消费,再到今天3.0时代的无界性消费,消费正在经历从载体到场景的全面迭代。无论是本地消费者的常态、高频消费需求,还是外来消费者的目的性消费需求,消费都不再只是终点的购物,路途中的体验往往也有机会转换为消费的可能性。现代快速蝶变的消费本就离不开消费场景营造的创新,越来越多的消费正在脱离购物中心等传统商场,走向更多可能。城市的绿道公园、演艺场馆、市井小巷都可以是承载消费发生的载体。因此,应对消费需求端的内因演变,市场亟需打开思路,创造更多新颖有趣的消费新场景,满足消费者路途中的消费需求。1产品市场:以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创新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样板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供给侧的与时俱进,适配消费的演进和迭代,才能真正实现消费的引流。“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全面促进消费”,“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我们将从以下几个视角探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供给侧正在经历的变化。供给侧改革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消费流量密码的探索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34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23消费渠道的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发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往往更加聚焦实体商业与文旅产业发展,但中国线上消费的发育程度全球领先,居民消费早已离不开线上渠道,因此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打造同样需要“两条腿走路”,主抓实体消费的同时,不应忽略线上消费的经济价值。首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供给侧改革要重视线上消费的线下“基础建设”。线下基建包括但不限于城市物流网络的完善、“最后一公里”配送等,让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消费者能够享受现代商业与物流网络带来的时代红利。今天的中国,网购早已是家喻户晓、司空见惯的消费习惯。然而,不是每座城市、每类商品都可以实现“当日达”“一小时达”。线上消费的时效性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样的城市能级,必须达到这个国家的最高水平。因此,保障消费的流畅离不开物流枢纽地位的确立、头部电商区域分拨中心的设立、冷链物流的发展等。而前置仓的发展同样也关乎到更多“最后一公里”物流效率的提升,往往关乎到高品质、高附加值消费的核心竞争力。总体而言,线上消费的线下基建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道路上容易忽略,却又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次,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探索线上与线下商业“共荣共建”的中国路径,避免陷入恶性竞争导致的实体商业萧条困境。过去十余年,中国网络购物可谓蓬勃发展,上至耄耋、下至幼小,线上消费已成为城市居民必备之选。然而,网络消费热也带给实体零售商业巨大挑战,尤其是中小城市本就不发达的实体商业遭受严重冲击,造成地方消费产业发展困难。今天,中国主要城市竞相发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一目标也离不开对于线上与线下商业发展模式融合的探索。高能级城市如果不能走出一条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未来中小城市的商业前景必定堪忧。因此,这一重任就落在中国的这些头部城市身上。线上消费重流量,线下消费看体验,如何让线上为线下引流,而非截留,这或许是各行各业面临的重大课题。那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发展路径将线上纳入其中,便是整个城市战略格局的一大跃升,也是践行融合之路探索的重要一步,值得每座城市前行探索适配自身发展的城市路径。软硬兼施,适应消费引流模式的时代变革消费的关键在于流量,这是商业百年不变的真理。在早期纯购物时代,商场引流的方式是引入主力店,主力店强大的客流号召力是商场实现客流导入的根基。过去二十年,中国主力店的变化与迭代步速加快。从早期的百货、超市,到快时尚等迷你主力店,再到现在“去主力店”运营模式,商业发展的历史沿革与演变轨迹述说着中国消费引流模式的迭代,也反映出消费早已不再是“买东西”。今时今日,中国的消费者因一个流量明星的到访、一个限定商品的发售、一场秀、一场展演对于消费者到访的号召力,似乎早已超过任何一个品牌。伴随直播电商的发展,主播IP的强大吸附力甚至让消费者消费过程对“品牌”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取而代之的是对“直播”的依赖程度的不断提升。因此,这样的消费大势留给城市的思考便是,城市消费的流量不局限于品牌和业态的丰富,还在于城市活动、商业活动、营销活动的“先锐”程度,这便是新时代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软实力。未来,如何“软硬兼施”,撬动时下网络热点,为城市消费引流,将极大影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对外影响力,亦为兵家必争之地。35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供给侧的与时俱进,适配消费的演进和迭代,才能真正实现消费的引流。“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全面促进消费”,“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我们将从以下几个视角探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供给侧正在经历的变化。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的内涵 在物品和服务市场中,按照购买内容是否为实物可以简单地把所有消费分为“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商品消费指购买实体商品,按商品类型可分为汽车、服装、粮油等。与之相对应的是服务消费,指居民全部消费支出中用于支付社会提供的各种文化和生活方面的非商品性服务费用。服务消费中消费者并未购入实物,而是享受了某种服务,按所享服务的类型,分为餐饮、住宿、交通、教育、体育、娱乐、卫生等领域的消费。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结构性转变下的消费升级消费内容分为商品和服务,但对于消费市场而言,商品消费的发展往往先于服务消费。城市的兴起伴随消费市场的形成,在城市发展的早期,消费多以生活必需品为主,用于满足基础物质需求,因此消费多集中于实物商品,服务消费占比小。伴随城市发展,商品消费已达规模,居民的基础物质需求基本被满足,在人口增量收窄的背景下,消费增速会随之放缓,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用亦同步衰减。此时,服务消费的占比便会反向增大。12中国商品零售增速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仲量联行研究部、21世纪经济研究院,2023年12月-4%0%4%8.6.2.6.4.2%8.9%7.9%-2.3.8%0.5%5.6 0002220231-10月 需求侧创新 消费需求迭代指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方向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36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事实上,在任何一个经济体的消费市场发展历程中,服务消费占居民支出比例上升是必然趋势,这是人需求层次提升的必然结果。在满足基础生理和安全需求后,消费者必然转向精神层面的消费体验与满足。此时,提供情绪价值的消费,例如体育、娱乐等,就迎来窗口期。服务消费实现高速增长,占比逐步提升,最终超过商品消费,主导居民消费支出,这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的结构性转换的背后,是长期视角下消费升级的底层逻辑,是居民从温饱型消费升级到享受、发展型消费的过程。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短期波动性也会伴生特定时期的消费降级,因此消费升级体现的是社会长期发展带来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而消费降级则体现经济短周期波动性的影响。消费内容是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石消费内容即消费支出的对象,是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根本。中国的商品消费市场已具规模,已过高速发展阶段。为刺激消费需求释放,市场需不断推陈出新,创造消费新触点,因此“创新”是现阶段商品消费市场的主题。服务消费市场的阶段却不同,它正处于和商品消费发生结构性转换的过渡期,整个行业正以较高增速不断壮大,是扩大内需的有利抓手,因此“发展”是服务消费市场的主题。商品和服务市场同等重要,故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需“两手抓”,为消费者提供更创新的商品零售和更全面的服务消费可能性,在稳定商品基本盘的基础上扩大服务消费,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更稳更快。a.创新中的商品消费2023年,中国商品零售进入恢复轨道;1-10月,商品零售实现343,535亿元,同比增长5.6%,但增速仍未恢复到2019年以前的水平,恢复速度不及年初预期。就发展阶段而言,商品零售已具一定规模,正从“量”的进步向“质”的飞跃过渡,只有在“质”上不断创新,才能继续刺激消费者购买,产生“量”的增长。从物质追求上升到精神追求的创新:正如前文所述,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已从基础物质转向精神情感。为适应需求转变,市场衍生出新兴的零售商品,例如盲盒。盲盒是年轻人追求潮流、新鲜感的产物,将玩具卖给成年人变成了现实。这个行业里的代表品牌泡泡玛特,自2010年成立后,用10年时间将累计销量突破5,000万只并成功上市,无疑是商品零售创新带来消费增量的完美示例。科技进步带来的创新:科技进步总会为人类生活带来全新商品。一方面,“无中生有”,创造性的全新产品,例如智能家居和VR眼镜等,正在创造消费新需求。扫拖地机器人和虚拟现实的头显设备都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但也成为现在越来越多寻常百姓家的必需品。另一方面,“更新迭代”,对已有商品的迭代升级,例如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技术造就的更智能、更舒适的驾驶体验,尤其是能源使用的革命性更替,催生出汽车消费行业在技术升级驱动下的消费需求释放。同品类下产品类型的创新:对于已有的商品品类,消费需求和时间会酝酿出纷繁复杂的产品类型。宠物经济便是典型代表。过去的宠物粮食品种单一,但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新生代的年轻人更注重宠物饮食健康,愿意为宠物购买更丰富、健康的食品,进而衍生出琳琅满目的宠物商品,如猫条、冻干、猫草等。社会发展与产品进步创造出消费增量。b.发展中的服务消费根据国际经验,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后,居民服务消费的需求将大幅提升,当人均GDP达到1.5万美元后,服务消费将主导居民消费市场。2019年,中国的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并在随后的2020-2022年维持在1.2万美元左右,说明中国正经历由商品消费主导向服务消费主导的市场转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至2022年,中国居民的人均服务消费支出由5,246元增长到10,590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2%,比人均消费总支出8.0%的增长率高了1.2个百分点。中国居民的服务消费支出占比已达43.2%,相较2013年,上升了3.5个百分点,但距离发达国家60%的占比水平仍有不小差距。摩根士丹利在 中国消费2030展望 报告中表示,未来十年中国的服务消费将超过商品消费,占比提升至52%,其年化增长率为9.2%,仍远高于同期商品消费的4.5%。这说明中国的服务消费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337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及占比变化2023年商品零售、餐饮收入、服务零售月累计增速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仲量联行研究部、21世纪经济研究院,2023年12月备注:服务零售1-6月以前数据暂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仲量联行研究部、21世纪经济研究院,2023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反映消费市场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随着中国消费结构不断转型升级,消费形态逐渐由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侧重反映实物商品的社零总额已无法全面反映整体消费市场的发展变化。2023年8月开始,国家统计局增加发布服务零售额的相关数据,以更客观更全面地反映消费市场运行态势。今年前三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8.9%,远高于商品零售的5.5%。单从餐饮收入和商品零售的增速来看,服务消费恢复速度远高于商品消费的事实也昭然若揭。今年演唱会、音乐节、旅游出行等异常火热,是服务消费发展进入快车道的又一力证。20131-2月1-3月1-4月1-5月1-6月1-7月1-8月1-9月1-10月008%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左轴)服务消费支出占比(右轴)2,00010%4,00020B%6,00030D%8,00046,00048,000元50 00202021202210,59019.0.7.4 .5!.4.6.8.9%9.2%2.9%4.9%7.3%7.9%6.8%5.9%5.6%5.5%5.6.5.9.4 .3C.2D.2B.6E.9D.2B.6,6459,0379,8868,7817,8037,15741.8%6,46041.1%5,84240.3%5,24639.7%商品零售餐饮收入服务零售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38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突破时空限制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时代在发展、需求在变化,顺应消费趋势是掌握流量密码的关键,而吸引更多年轻人消费,则是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关键。2023年,服务经济带来的消费触点点燃消费市场,一票难求的演唱会、热火朝天的体育赛事、摩肩接踵的旅游城市,无一不述说着服务经济的热度。增长强劲的服务消费蕴含众多流量密码,那么如何挖掘服务消费的新触点,以服务消费带动商品消费进而拉动经济增长,助力城市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为各城市的新课题。服务消费的经济效益已初见成效,但消费者的购买选择仍受到特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线下消费尤为甚之。线下消费要求消费者到特定场所于规定时间内购买,如消费者想看一场演唱会,却要飞到另外一个城市;又如商场晚上10点关门,而后顾客便无法在内进行消费。如何打破时空束缚,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购物时段,为其提供更丰富的载体和场景?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解读服务消费经济新热点带来的启示。a.拓展消费时段夜经济和节假日经济I.延长消费的“日时段”维度:夜经济中国各大城市正激烈比拼夜经济下的消费创新。完成白天繁忙的工作,在下班后悠闲地吃一顿酣畅淋漓的烧烤,喝一杯沁人心脾的饮品,看一场赏心悦目的表演,游一遍夜色迷人的江河,观一次五光十色的夜景,是许多人对夜间生活的美好憧憬。如此丰富的夜间活动涉及夜宴、夜饮、夜秀、夜游、夜娱等诸多维度,已从侧面反映中国夜经济的繁荣与多元。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21年中国夜间经济规模为36.4万亿元,同比增长17.6%,2022年仍保持16.7%的高速增长,其规模达约42.4万亿元。消费习惯已不同往日,购物人群的消费时间不断向后延伸,夜间俨然成为消费的重要时间段,是触达消费的关键点。夜经济的优势还在于:与日间常规消费的互补性远高于替代性,是对日间消费空白的重要填补。正因如此,夜经济有效延长一天的消费时段,是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路径。夜经济的繁荣,能扩大消费基本盘、增加就业机会、推动服务业扩张规模,进而加速经济循环、拉动经济增长,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发力方向。夜经济引流服务消费,补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消费内容。夜经济涉及的行业多属服务消费,例如餐饮、娱乐等。上文提到服务消费与必需品消费不同,它具有较高的弹性,即是否消费、消费时间是否改变完全取决于消费者的决策。一方面说明夜经济带来的消费,大多都属消费增量。另一方面也说明,夜间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具有吸引力的触点,让居民想要消费;同时也有赖于城市管理者为民众提供广阔而满意的消费选择,让居民能够消费。正如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所说:“仅仅鼓励消费无益于商业,因为困难不在于刺激消费的欲望,而在于供给消费的手段。”2022年8月印发的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 和2023年7月发布的 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 中均提到要发展夜间经济。各地方政府紧跟中央步伐出台政策,完善夜间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优化公共交通运行、鼓励品牌延长营业时间、打造夜生活集聚区、支持符合要求的经营场所、开展试点或示范区建设等。想通过夜经济的路径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是各城市都离不开的基础,但在此之上,城市还应立足自身特点,差异化打造城市夜经济。提及长沙,你会想到夜市里的小龙虾和臭豆腐;谈论西安,你会赞叹大唐不夜城的唐朝文化;说起重庆,你会向往夜晚被灯光赋予灵魂的洪崖洞。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需要城市具有清晰的夜经济名片,打造独具特色的夜晚体验。II.创造消费的“年时段”热点:节假日经济“十四五”规划提及:“完善节假日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节假日经济也在规划层面被政府纳入“促消费”的重要举措。节假日点燃消费热情。文旅部数据显示,2023年“十一”黄金周八天长假国内出游人数8.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1.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9.5%。中国游客走出国门的同时,境外游客也在来华旅行,今年“十一”长假入境人员共1,181.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9倍。虽复苏势头未超预期,但“十一”黄金周的旅游消费呈明显回升态势。节假日往往是触发旅行的重要因素,旅行催生消费,交通、住宿、餐饮都是必要支出。因此,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需要重视节假日经济带来的峰值消费流量,将流量转化为经济收益便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重要功课。439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内外兼修”,营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消费新场景。2023年,中国居民的出行意愿高涨,旅行热极一时,节假日处处人山人海,“五一”“国庆”长假更是激活消费的有效触点。但消费数据显示,节假日经济单靠游客不足以有效拉动地方消费回暖,本地消费者仍是支撑零售消费与商业市场的关键。节假日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居民选择留守本地而非长途出游,因此城市不仅要培育外来客流,也不能遗忘本地消费,稳固本地消费基本盘,做到“内外兼修”两手抓。发展节假日经济首先要保障公民休假的基本权利,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创造消费出行的可能性。但节假日只是给消费者提供了可供出行的时间段,人流被吸引来到城市过后,终究是要消费的,至于消费什么、怎么消费还得看城市怎么引导。是否被认可为一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还要看城市能否为客流提供满意的消费体验。这是将流量转化为收入的途径,也是将一个流量通过口口相传转化为多个流量、将一次流量转化为多次流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借节假日经济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本质上还是营造更多更新的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更贴心的城市服务。b.突破场景边界演艺经济和赛事经济以往的商品消费多在商业街、百货、购物中心中实现。随时代发展和消费习惯变迁,如今的载体和场景突破传统界限,消费者开始走进剧场剧院、演唱中心、体育场馆等。场景的突破和创新为消费带来更多可能。城市是否能提供更国际化的活动和场地以满足人民的服务消费需求,也成为大众心中评判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标准。今年炙手可热的演艺经济和赛事经济是突破消费场景边界的范例,其为城市带来的可观流量使其成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又一路径。演艺和赛事成全新触点,观看本身即是消费。今年演出和体育赛事迎来大幅增长,而观看演出和赛事本身即属于服务消费。根据中国行业演出协会数据,前三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34.24万场,与去年同比增长278.76%;演出票房收入315.41亿元,同比增长453.74%。自今年3月以来,海外来华演出也逐步恢复,项目数量和演出场次每季度均有明显的快速增长。大运会和亚运会等体育赛事陆续举办,杭州亚运会自开幕至10月7日,短短14天内已售票305万张,票务收入达6.1亿元。大家对演出和赛事的热情,造就了服务消费里观演和观赛的火热。然而以上收入数据,并非都由本地居民提供。有相当一部分的消费者愿意为了自己喜欢的明星和球星跨城买单。根据媒体报道,张学友成都演唱会总计观众人数12.1万人次,其中跨城观众占比57%。因此,旅行不再是前往一个城市的唯一理由,反而变成了附属品。将消费者带去另外一个城市的触点,很可能只是一场演唱会或是一场球赛。演出和赛事带来的消费不止于本身,其强大的客流导入更为城市消费带来新机遇。之所以称演艺经济和赛事经济,是因为除观演和观赛本身带来的门票收入外,演出和赛事能拉动举办地的其他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跨城观众将带来交通、住宿、餐饮等消费,也能带动当地旅游,产生商品和其他服务收入。有成都大运会和杭州亚运会的加持,今年1-5月义乌出口体育用品同比增长15.6%。成都大运会期间,成都酒店预订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2.7倍,飞往成都的国际机票预订量,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近10倍。演出对消费的拉动也不可小觑,美团数据显示,五月天演唱会期间,鸟巢周边5公里的住宿预订量上涨2,400%。周杰伦在呼和浩特开演唱会期间实现旅游收入28.80亿元,高于端午期间旅游收入的3.3倍。西安TFBoys演唱会直接带动当地4.16亿元的旅游收入。种种数据表明,演出和赛事对当地消费做出了巨大贡献。让消费者跟着活动来消费,是低线城市借势本地资源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新机遇。大型演出和体育赛事作为吸引国内外客流,提升城市影响力的直接途径,是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要战略布局之一。但举办一场成功的演出或赛事并非易事,它对城市的演出和赛事场馆体系、公共交通体系、旅游接待体系以及公共安全体系都提出挑战,是对城市综合治理水平的全方位考验。如不能提供相应的城市服务,举办活动反而会给城市带来负面影响。市场上不乏受到观众诟病的例子。由于管理不善,某音乐节发生大规模偷盗事件;某体育赛事,因交通不便无法直达体育场馆,也广受诟病。但对城市来说,有挑战就意味着有机会。在服务好活动本身后,还想加强活动附加值,留住观众在当地进行旅游或其他消费,城市就应该有所作为。凭借发达的交通,演唱会和“村超”等体育赛事开始走向低线城市。得益于更具性价比的食宿,粉丝们也更愿意顺势完成一次目的地深度游。这给低线城市带来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因此城市管理者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40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们争相提供更周到和贴心的服务,以吸引活动的举办资格。以衡阳薛之谦演唱会为例,政府不仅负责来往演唱会的车辆,还特意根据演唱者的生日日期准备了烟花燃放,此外还连续三天提供免费公交车,持演唱会门票者还可享受南岳衡山中心景区、南岳大庙景区门票半价优惠,可谓是诚意满满。演艺和赛事自带的巨大流量不仅有助于其本身消费发展,还赋能当地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了全新思路。全国演出场次及票房收入演出场次票房收入备注:2023年增速为前三季度同比增速;2023年第四季度数据尚未发布。数据来源:演出行业协会,仲量联行研究部、21世纪经济研究院,2023年12月-1000 23年2023年2021年2021年-1000-800%-800u10-600%-600020-400%-400530-200%-20000400%07550200 0E0400R56040000706.94.449.828.112.49.2118.144.62.9147.541.214.9278.8E3.7%2.526.4248.1%万场亿元183.1%第一季度(下轴)第二季度(下轴)第三季度(下轴)第四季度(下轴)年增长率(上轴)41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从城市的演进过程来看,除了防御和社会分工等功能,城市也像一个“市场聚落”,本质是人口聚集和商业交易的中心。上世纪80年代,海外品牌陆续进入中国市场,顺应居民初代消费升级的浪潮,历经数十年的黄金发展期。国内消费客群结构得以丰富,消费者视野走向开阔。中国消费者与大量海外商品构成市场交易的主客体,共同完成城市消费的过程。这一时期,城市是作为消费载体的存在。2021年7月,商务部公布的首批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城市,鼓励更多中国城市的走向“国际”的消费舞台,并明确城市的“中心”地位,以实现全球消费资源的集聚和区域消费的联动发展这一建设目标。作为消费的中心,城市不再局限于消费品交易市场的“场所”功用。首先,城市作为消费品集散地,在引进海外优质消费品的同时,加速本土品牌的培育孵化,以品牌作促发展,为城市代言。其次,作为区域消费产业的发展中心,随着城市创新研发能力的提速升级、生产制造水平提质增效,以城市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为导向,实现本土消费品产业全链路的流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提速换挡,推动线上消费蓬勃发展,跨境电商欣欣向荣,帮助中国品牌打通迈向国际舞台、扩大国际声量的渠道。城市各具特色的资源禀赋,助力消费领域的各条产业链,在中上游取得提升和突破,引领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而消费全产业链的价值覆盖,赋能中国消费品产业向创新化、国际化的转型升级,打造以消费产业为驱动的城市经济体系,实现从“城市消费”到“消费城市”的进阶目标。以消费产业促城市经济,探索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产业链的纵深发展之路商品和服务是消费的供给端。由于商品和服务消费涵盖内容广泛,我们通过研究2022年限额以上单位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细项指标发现,服饰、鞋帽、针织纺品类的零售额为13,003亿元,餐饮收入达10,650亿元,成为仅次于大宗商品和生活必需品以外,零售额最大的两个类型,也是购物中心占比最高的两大业态。仲量联行数据显示,国内购物中心服饰鞋包的面积占比为20%-30%,餐饮的面积占比15%-25%,均高于娱乐、生活等其他消费业态。因此,下文报告以服饰和餐饮两大业态作为消费产业链研究的典型代表进行“消费城市”的分析。要素市场:从“城市消费”到“消费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的高阶形态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42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服饰产业链:中上游已深度参与国际化分工,但下游亟待培育国货品牌目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服装出口国,但近年来受全球贸易低迷和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中资服饰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持续减少,盈利空间被压缩。从国外市场看,2023年1-9月,中国服装(含衣着附件)累计出口1,216.7亿美元,同比下降9.3%。从国内市场看,2023年1-10月,中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消费11,126亿元,同比增长10.2%,与2019年同期相比仅增长4.7%。这一趋势说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仍在增强,国内服饰消费仍处缓慢恢复阶段,中国服饰产业步入调整转型期,稳住现有市场、开拓新市场、提升产品附加值是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从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视角分析:上游为服装原材料生产,涉及棉纺、毛纺、丝纺、化纤制造、印染等领域。目前中国的纺织业在全球规模最大且产业体系最为完善,但在面料科技创新和绿色生产等领域仍有待提升。中游主要是服装设计和生产,包括打版、工艺、封样、制衣、水洗、后整等环节。中国服装生产能力强,但庞大的产能难以被国内市场完全消化,因此对出口外销依赖度较高。然而,波诡云谲的国际局势对中国纺织业出口的影响较大。下游为服装销售和品牌运营,也是产业链中利润最多的环节。但长期以来,中国服饰以代加工业务为主,在品牌打造方面缺乏国际竞争力。近年来,中国服饰品牌在产品力、营销能力和渠道方面都有提升,但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的影响力仍有一定差距。基于上述分析,中国服饰产业链上游和中游已经成为深度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环节,但是在产业链的下游,中国尚缺少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国际品牌。因此,各城市在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须重视消费产业在本土市场的发展,针对本土品牌孵化、潮流品牌打造、老字号品牌焕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并营造良好的产业孵化与营商氛围,吸引产业人才落户,加速消费全产业链良性发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前置发展消费产业,扶持品牌孵化,打造主理人社群近年来,各大城市相继发布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政策文件,政策均提及引进和孵化品牌,并给予政策倾斜、装修补贴、资金奖励等方面的支持。然而,大部分城市在政策支持方面更偏好国际品牌的招引落地,对于本土市场孵化具有生命力的原创品牌和新兴品牌的扶持力度稍显薄弱。我们选取上海和成都作为案例,看看中国东西部两大消费中心如何实践从“城市消费”进阶“消费城市”的路径探索。43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上海 引领全球消费潮流,建立全球新品首发地,全面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2021年,上海市政府发布 上海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旨在全面提升上海在全球范围的国际知名度,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全球消费目的地,全面打响“上海购物”品牌,提出如下方案帮助打造本土制造消费品牌:首先,打造外贸企业的自有品牌,扩大“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发展城市定制商品和高级定制品牌。打响一批引领性本土品牌,支持其进商场、上平台、入驻特色街区、进免税店。做大做强中国品牌日、世界设计之都大会、设计创新展等各类品牌展会和活动,提升本土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打造一批面向垂直领域、细分客群的上海网络新消费品牌。其次,立足上海而放眼全图,实现区域协同产业联动。加强“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联动和国内大市场联动,促使商产文旅体联动发展,实现消费融合创新。通过深化“长三角”消费品制造业和终端消费市场联动发展,优化产业链布局,为本土品牌提供更广阔的产业腹地支撑。最后,制定相应全球宣传推广计划,构建全球推介网络,加强海外营销推介。挖掘上海“对外先锋城市”的自身优势与发展积淀,与国际广告公关机构合作,打造专业化、精准化、国际化的推介矩阵,以全球宣传推广计划建立上海城市形象。成都 扶持本土首店,打造主理人社群,营造创业氛围,强化后街经济对品牌孵化的前端价值2019年,成都出台发展首店经济政策后,成都零售商协会成立“成都创新品牌孵化中心”,帮助首店品牌在蓉落地生根。截至2022年底,成都累计收录首店品牌1,709家,成都首店占到55%,其中不少是成都孵化的本土品牌,如说唱歌手马思唯和FFF潮牌主理人张弛成立的A FEW GOOD KIDS、主打美式复古风的BLACK8MOB、成都本土潮牌1807等。今年以来,品牌1807已走出成都,陆续落地武汉楚河汉街、重庆万象城、南京万象天地、杭州湖滨银泰in77等城市代表性商业体,开设城市旗舰店,总门店数超10家。成都本土品牌的繁荣离不开主理人社群的打造与创业氛围的营造。2023年5月,成都建立全国首个主理人共享平台CSC主理人共享实验室,其职能为:全国主理人在蓉的交流峰会与互助平台。根据 一筑一事 平台的数据,成都颇有名气的主理人至少超过3,000人,对应逾3,000家小众生活品牌。小红书今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以“成都 主理人”为标签的词条内容超过230万,词条数仅次于上海。强化后街经济对品牌孵化的前端价值。在消费载体选择上,品牌孵化更需要一种氛围松弛、多元包容、富有创意、成本可控的城市土壤。相较于模式化、标准化的商业主街,承载成都闲适文化缩影的后街小巷,恰好满足主理人对于品牌落地所需的产业孵化要素,更多的精品咖啡、面包甜品、时尚潮牌、小众饰品在成都的后街小巷生根发芽。后街经济、市井商业的繁荣赋予一座城市的消费产业孵化更加松弛的商业环境,让更多创业品牌在发展壮大前,有机会挖掘属于品牌自身的目标客群与细分市场,避免过早暴露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而不幸夭折。因此,在焕新老街区的商业活力的同时,新兴品牌在面临成本管控与客流导入的两难中,迎来商业发展的早期机遇,也为这座城市的烟火气带来属于品牌的消费新内涵。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44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餐饮产业链: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中国餐饮产业链纵深之路餐饮是接触性服务业的支柱,餐饮业在今年复苏态势良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1-10月,全国餐饮收入41,905亿元,同比增长18.5%。纵观餐饮业,从横向看,餐饮业能带动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装饰工程、互联网服务业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纵向看,源头养种植为第一产业,食品加工为第二产业,餐饮服务则属于第三产业,从而构成餐饮全产业链条。现阶段中国餐饮业的经营发展存在以下几点普遍性问题。第一,头部代理商控制较多上游原料资源,前端餐馆的议价能力偏弱。第二,三次产业联动不足,产业链条过长,下游消费需求的变化对上游要素市场的信息传递滞缓,同类餐饮门店数量庞大、规模小,同质化现象严重,品牌淘汰率高。第三,人力成本和房地产成本逐年走高,挤压餐饮业利润和生存空间,导致大部分入门级玩家过早被淘汰。近年来,不少城市公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方案都提出建设“美食之都”的发展目标,其核心点便是餐饮行业的集约化与规模化发展。以餐饮企业的角度来看,全产业链布局的优势在于:首先,对原料端的集中管理,能有效把控品质和原料成本,同时中央厨房的建立和净菜加工,减少门店的后厨面积和人耗,提升效率;其次,完备的供应链是餐饮企业实现连锁化经营的关键,并能推动价值外溢到子品牌中;再者,规模化、标准化的餐饮企业更适宜作为“城市味道”的代表,使品牌被全球更多顾客知晓,推动中式餐饮在海外的传播。川菜与粤菜是中国美食的两大代表性菜系,重庆和广州也是中国两大重要的美食之都。作为首批获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两座城市,餐饮美食是两座城市的不朽名片,而其代表地方文化的火锅与粤菜又如何实现消费产业的纵深发展呢?从“民以食为天”到“城以食为业”,我们将从重庆的火锅全产业链基地与广府的“粤菜师傅”工程,探寻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消费产业化发展与对外输出扩张之路。重庆 立足市场规模,整合上游资源,发挥通道优势,建设火锅全产业链基地“百菜千味”的中国各大菜系往往难以标准化制作流程,川菜亦不例外,餐饮门店对大厨师傅的手艺依赖程度较高。相较而言,火锅对原材料及其配方的要求虽高,但制作工艺的标准化流程更易实现。这也是在全国范围内,火锅的资本投资及扩张势头远超川菜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火锅的发源地,重庆目前现有火锅店高达3.2万家,数量居全国各省市首位。瞄准这一特色产业,重庆市綦江区大力招商引资,已有30多家企业落地重庆(綦江)食品园区。园区集聚丰富农产品资源、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优势,与海外企业签订肉类进口协议,构建包括火锅底料、食材、饮品加工和集散交易、产品研发等在内的火锅全产业链,助力重庆擦亮“中国火锅之都”的金字招牌。广州 标准先行,统一的流程和工艺还原广府“精致”味道粤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也是中国精致餐饮的绝对代表。2020年,广东省出台 “粤菜师傅”工程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2020-2024),标志全国首个粤菜标准体系规划诞生。2023年5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在全国率先开展广式茶点和预制菜肴湾区标准研制工作,涉及预制菜原料、加工、成品、运输等各上下游节点。以统一标准对菜式原料、加工工艺、操作要点等进行规范,实现全产业链标准化,助力餐饮企业在全国的规模化复制型扩张。此外,广州美食正走向世界,以海外广府华侨华人旅居地为突破口,打开全球市场。45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03城市篇“因地制宜”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路径探索每座城市坐拥不可复制的人文历史和资源禀赋,基于独具特色的城市基底,集合国际 消费中心城市的路径探索实践,绘制中国宏大的发展蓝图。46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因地制宜,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路径探索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中国城市展示消费特色与商业实力的舞台,是中国消费连通世界的门户。中国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建设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则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支点,也是促进消费资源跨国流动的桥梁,助力“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撑。早在2021年,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已被正式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同年7月,商务部宣布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和重庆五大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设。随后,更多城市相继发布相关政策和行动方案,竞逐下一轮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获批名单,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在更广袤的中华大地开花结果。前文已对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之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进行详细论述。然而中国幅员辽阔,每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在地资源以及区位条件相去甚远,可谓“性格迥异”;且城市的经济与消费基本面亦同样存在能级的差距。因此,如何适配本地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落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每座城市差异化的探索路径为中国绘制出一幅更加宏大且更为实操的发展蓝图。本章挑选十座代表中国消费与零售商业发展水平并呈现地方特色路径的城市为蓝本,梳理城市发展脉络,解读城市消费政策,剖析城市基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破局之路。前五座是首批已获批建设的城市;后五座城市的地方经验则极具特色,值得推广借鉴。十大城市覆盖中国不同的城市能级与地理区位,且差异化城市基底勾勒出精彩纷呈、特色鲜明的发展路径,合力绘制出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之路的发展蓝图。“5 5”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城市定位与关键词首批培育建设城市北京建设彰显时尚的购物之城、荟萃全球风味的美食之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全球旅游目的地、引领创新生态的数字消费和新型消费标杆城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和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海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全球消费目的地,全面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广州建设“湾区制造”引领、全球资源荟萃,错位互补协同、城乡生态包容,文商旅体融合、岭南文化凸显,自由便利流动、交向互济共进,面向世界的数智化、时尚化、现代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天津建设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国际消费向往地、全球消费资源聚集地、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成为展示国内大市场风范的靓丽名片。立足京津冀、面向国内外,展示中国文化和天津魅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庆建设富有巴渝特色、彰显中国风范、引领国际时尚、辐射西部、面向全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面向“一带一路”“近悦远来”的特色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五大争创建设城市成都打造“三城三都”,建设蕴含天府文化特色、彰显公园城市特质、引领国际时尚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杭州打造具有江南韵味、数智特色、国际知名的数智消费新天堂,打响“数智消费共富生活”城市消费品牌,建设国际新型消费中心城市。武汉打造世界级文旅观光、生态休闲滨水之城,国际化时尚艺术、活力健康大学之城和全方位数字生活、新型消费创新之城,建设引领中部、服务全国、链接全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西安面向“一带一路”,培育“三都四城”城市品牌,将西安建设成为历史文化和现代时尚交相辉映的国际性消费城市。长沙打造成“消费之都”“时尚之都”“快乐之都”,基本建成具有一定全球影响力、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数据来源:各地政府官方文件,仲量联行研究部、21世纪经济研究院,2023年12月47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数上海北京广州成都重庆杭州武汉天津长沙西安城市综合竞争力城市国际影响力文旅消费吸引力赛事展演影响力消费场景营造力零售资产表现力零售资源聚合力消费韧性恢复力数据来源:仲量联行研究部、21世纪经济研究院,2023年12月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48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421 21 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重点数据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数北京:古今中外,首都的国际消费“融合”之路“93.5( 83.1/100 98.8/100 Top5124.79.1.0%2.1%GDP 1,509.1 6.8H.1.81,723.1 10,471.5 2,184.3 26,800.0 GDP注:数据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常住人口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头部运营商样本为仲量联行挑选的30家中外资商业地产头部运营商,外资商业包含中外合资。重奢Top5品牌包括爱马仕、迪奥、香奈儿、路易威登、古驰,含机场店,不含奥莱店,不统计高化门店。品牌覆盖率由仲量联行统计的品牌库计算出。酒店指数以仲量联行定义的品牌库计算所得,服从均值为40、标准差为20的正态分布。节假日经济指数服从均值为60、标准差为20的正态分布。消费韧性的四个指标均以当期值与2019年基期值计算所得,前三个指标为比值,第四个指标为差值。其中机场客流恢复率为2023年1-9月北京大兴机场与首都机场的客流总和与2019年1-9月的首都机场客流比值。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公开信息整理,仲量联行研究部,2023年12月“中国千年看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是中国历史文明集大成者。故宫、长城不仅是代表北京这座城市的符号,更是中华数千年文明的缩影。人类历史留给世人不可复制的“文明”资源,是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之路上最不可或缺的要素。北京又有自己的“范儿”,京味赋予京城的每一面独有的味道。市井生活下的北京胡同、老北京的生活方式,乃至素日常用的地方语言文化,都显得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底既深厚又独特。这一份独特,进一步赋予城市消费的不可复制性。北京还是世界的北京,是世界首座“双奥”之城。经商、从政、学习、旅游、赛事北京汇聚不同国度、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世界人才,北京的国际消费走出“融合”之城的时代风貌。注:对29座城市细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设标准差为1,蛛网图每格代表2个标准差,设城市最高值为满分10分。数据来源:仲量联行研究部、21世纪经济研究院,2023年12月49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421 21 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政策解读:发挥首都优势,打造“双循环”关键枢纽2021年7月,国务院批准北京等5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同年8月北京市委办公厅与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方案(20212025),以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消费舒适度、政策引领度“六大维度”构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评价体系,以十大“重点任务”规划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布局方略。目标到2025年,“率先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和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为国内大循环的核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布局消费新地标:顶层设计出发,落实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构建“国际-城市-地区-社区”四级商圈体系,重点培育王府井X西单X前门、CBDX三里屯等四片国际消费体验区。建设城市副中心新兴消费圈,以环球主题公园、大运河景区、宋庄艺术小镇建设为重点,建设国际一流的城市副中心文化设施集群。优化均衡全市消费地标布局,对传统商圈进行改造提升。完善消费品牌矩阵:大力发展首店经济,更新首店政策至3.0版,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落地,聚集全球消费资源,形成强大国内中高端消费市场;培育孵化新消费品牌,建立完善的消费品牌孵化体系,发挥红桥市场、郎园Station等品牌孵化地的示范效应,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消费品牌企业,引领和带动全球消费,推动我国消费品牌走出去。同时,积极发挥老字号效应,携手打造北京城市级伴手礼的金字招牌。成为彰显时尚的“购物之城”。升级迭代消费新场景:在文旅新消费方面,守护历史文化的“金名片”,编制“博物馆之城”建设规划,推广“故宫模式”,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打造京津冀城市群消费联合体,实施世界遗产联合推广计划,开发跨区域主题游产品;体育消费方面,发挥“双奥之城”优势,激发体育新消费潜力打造冰雪项目消费目的地,大力发展“赛事经济”“户外经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全球旅游目的地。引领数字消费创新:依托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布局数字消费新基建,推广数字消费新场景,在国贸、三里屯等重点商圈试点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加大AR试穿、VR虚拟购物等体验式消费场景应用。培育数字消费新生态,促进电子商务等数字新消费模式健康发展。在网络购物、本地生活服务、视频直播等领域重点培育一批规范化的消费平台类头部企业和直播电商类头部企业,孵化一批“北京网红”品牌。引领创新生态的数字消费和新兴消费标杆城市。北京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全市布局建设10个以上国际标杆信息消费体验馆,各区建设不少于3家特色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到2025年,打造2-3个千亿规模世界级商圈,吸引3,000家以上首店,打造全球首发中心,力争孵化100个以上新消费品牌。打造10条老城精品文化探访线,设计开发北京电影艺术之旅、北京音乐艺术之旅、北京建筑游等特色主题游线路。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50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深度剖析:北京国际消费之多面城市基底与高度资源聚集破局之路:全方位、多路径打造首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 “四个中心”赋予北京消费的“国际化”内核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首都北京的国际交往中心定位奠定这座城市的“国际性”基底。北京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让这座全国“文化中心”名副其实,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同时,坐拥雄厚科教文卫实力的北京也是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跨国的学术交流与科创研讨,让更多世界前沿科技人才往来北京。“四个中心”让北京天然走向国际化。北京也充分发挥优势,践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首都建设示范效应。北京也是全球唯一的“双奥之城”,拥有中国最多的国际及地区航线和使领馆。一系列国际会议、体育赛事、国际交流活动让世界各地的精英与游客来到北京,构筑国际消费的客群基础。消费 国际消费资源汇聚京城北京拥有中国顶尖的人才与资本,城市居民的消费实力毋庸置疑。基于消费基本面的优势,北京已发展出领先全国的消费载体与品牌矩阵。根据仲量联行统计,北京的优质零售物业体量已超1,500万平方米,居全国前两位;国际品牌资源的密度与渗透率同样位居全国前二。北京SKP是中国最赚钱、销售额最高的零售商业,年销售额破50亿的商业数量同样保持领先。零售地产资产整体优秀的表现,折射出北京强大的消费能力。重量级商业资源与载体是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根基。中心 赋予消费与消费产业更多可能性“中心”一词本就暗含着资源流动的方向性。被称之为中心的城市往往得益于稀缺资源的聚集,进而呈现出核心枢纽的城市地位。在“四个中心”的城市定位离不开“中心”资源聚集。以教育资源为例,北京可谓“质”“量”并举。北京坐拥92所高等院校,排名全国第一,其中不乏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中国顶级大学与科研机构。再如医疗资源,北京公立三甲医院数量居全国首位,在职医师数量遥遥领先。教育与医疗是首都丰富资源的缩影,资源高度聚集赋予消费与消费产业更多可能性。教育和医疗类租户也成为现代商业的重要业态,前端产业发达对于后端消费的影响同样存在正向的价值。同样,资本的高度集中催生零售商业新模式、新品牌,让北京成为消费产业的“链主”城市。城市 京城基底焕新消费,城市管理助力政策实施每个城市历经岁月洗礼沉淀出自己的独特气质。北京之于自己、之于中国、之于世界的城市价值,造就别样的城市基底。如何使消费更好地结合城市特质焕发新的生命力,是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关键所在。北京的北京:京味十足的“老北京”焕新颜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沉淀出属于自己的“京味”文化。从古时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到今天纵横错落的胡同与四合院,“京味”传承中成为北京独有的城市名片,体现出不可复制的城市的文化基底。这种传承既体现在街道建筑,更存在于城市精神。中国的北京:中华文明之集大成者“中国千年看北京”,北京作为明清及共和国的首都见证了中国近千年每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故宫、圆明园、长城都是悠长岁月在北京城里留下的痕迹,给予这座城市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瑰宝,成就北京最重要的文旅资源。世界的北京: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北京多中心的城市定位与丰富的资源禀赋,吸引来自全球的客人因不同目的齐聚于此。这座城市消费客群的多元化与融合度自然无可比拟。政要、外交人员、学子、游客、商务人群、艺术工作者等络绎不绝。不同目标客群催生不同消费需求,为北京孕育种类繁多的消费内容和形式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国家政策落地实践的“第一”示范。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城市管理者的作用不可小觑。在制定政策、市场引导、落地实施、组织协调、检测评估、宣传推广等方面都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支持。首都北京的管理者中央政府是我国最高国家政权机关,其领先的管理经验和水平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北京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之路的全国先行范例,路径多元且全面。在深化优势的同时,北京仍需深挖城市基底,创新消费内容和消费场景,引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我们将从五大维度解读北京消费路径的探索之路,既直面挑战,也蕴藏机遇。载体商圈赛事展演焕新城市消费载体,建设世界级商圈对标全球,打造世界级商圈。北京作为中国大陆综合实力最强的两大城市之一,消费市场必然是中国对标世界的范例。商圈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北京积极打造2-3个世界级商圈,以凸显消费的国际影响力。此外,同步推出市内免税、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举措,激发离境游客的消费意愿。持续推进“首店经济”,加速世界消费资源汇聚。持续聚集国际品牌首店与国内外一线品牌的总部落地,打造全球首发中心,加强“硬实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软实力”政策服务实施力度,深化“首店经济”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城市更新唱响中心城区商业开发的主旋律。对于土地供应稀缺、商业开发严控的北京中心城区而言,城市更新取代传统商业开发,成为北京优质商业空间未来增量的主要来源。在保留城市肌理的同时,如何将城市的历史人文基底与现代商业、文旅有机结合,营造新型消费场景,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面临的载体挑战。因此,世界领先的商业开发运营能力及开发企业对城市的理解显得举足轻重。赛事、影视、电竞、文旅,打造多元消费新触点后奥运时代,“双奥之城”深挖赛事遗产。奥运会的举办点燃国民运动热情,冰雪运动尤其突出,拉动相关消费产业的发展,凸显潜力巨大的体育消费市场。北京更应延续奥运之热,融合发展“体育 消费”“体育 文旅”,创新消费场景。此外,对体育场馆等赛事遗产的继续利用亦是关键。目前体育场馆已用于旅游和演艺,但体育遗产的利用不应止步于此,继续深挖能与之结合的消费触点才能持续激活消费潜力。聚焦影视演艺,探索“中国影都”消费新模式。今年的消费复苏触点离不开赛事展演,影视周边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消费新触点。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是全国首个国家级影视产业示范区,通过数字科技、活动举办、文旅IP打造等手段,实现影视与文旅融合,推动“影视文化 ”产业体系完善,探索“中国影都”的消费新模式。“电竞北京”创新数字经济,催生消费新触点。拥有庞大稳定消费客群的电竞,已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北京作为最早的电竞城市,已举办王者荣耀、DOTA2等多项热门电竞赛事。未来,北京须持续举办国际性、高品质电竞赛事,加速电竞产业集聚,延展电竞消费产业链,创造消费新场景。“博物馆之城”蕴含消费无限可能。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的标签符号,是这座城市向世界展示文化历史底蕴的窗口,也是吸引中外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博物馆不仅承担研究、教育、欣赏等社会职能,也与社会消费密不可分;尤其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偏好各地博物馆打卡之旅。北京目前是中国博物馆数量最多的城市,被誉为“博物馆之城”。而博物馆的消费不应局限于固有的观光与纪念品销售范式,如何活用文物创新IP、扩展博物馆客群基础,是文化消费领域在未来紧跟消费潮流的重要探索。21 21 65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51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深度剖析:北京国际消费之多面城市基底与高度资源聚集破局之路:全方位、多路径打造首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 “四个中心”赋予北京消费的“国际化”内核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首都北京的国际交往中心定位奠定这座城市的“国际性”基底。北京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让这座全国“文化中心”名副其实,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同时,坐拥雄厚科教文卫实力的北京也是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跨国的学术交流与科创研讨,让更多世界前沿科技人才往来北京。“四个中心”让北京天然走向国际化。北京也充分发挥优势,践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首都建设示范效应。北京也是全球唯一的“双奥之城”,拥有中国最多的国际及地区航线和使领馆。一系列国际会议、体育赛事、国际交流活动让世界各地的精英与游客来到北京,构筑国际消费的客群基础。消费 国际消费资源汇聚京城北京拥有中国顶尖的人才与资本,城市居民的消费实力毋庸置疑。基于消费基本面的优势,北京已发展出领先全国的消费载体与品牌矩阵。根据仲量联行统计,北京的优质零售物业体量已超1,500万平方米,居全国前两位;国际品牌资源的密度与渗透率同样位居全国前二。北京SKP是中国最赚钱、销售额最高的零售商业,年销售额破50亿的商业数量同样保持领先。零售地产资产整体优秀的表现,折射出北京强大的消费能力。重量级商业资源与载体是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根基。中心 赋予消费与消费产业更多可能性“中心”一词本就暗含着资源流动的方向性。被称之为中心的城市往往得益于稀缺资源的聚集,进而呈现出核心枢纽的城市地位。在“四个中心”的城市定位离不开“中心”资源聚集。以教育资源为例,北京可谓“质”“量”并举。北京坐拥92所高等院校,排名全国第一,其中不乏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中国顶级大学与科研机构。再如医疗资源,北京公立三甲医院数量居全国首位,在职医师数量遥遥领先。教育与医疗是首都丰富资源的缩影,资源高度聚集赋予消费与消费产业更多可能性。教育和医疗类租户也成为现代商业的重要业态,前端产业发达对于后端消费的影响同样存在正向的价值。同样,资本的高度集中催生零售商业新模式、新品牌,让北京成为消费产业的“链主”城市。城市 京城基底焕新消费,城市管理助力政策实施每个城市历经岁月洗礼沉淀出自己的独特气质。北京之于自己、之于中国、之于世界的城市价值,造就别样的城市基底。如何使消费更好地结合城市特质焕发新的生命力,是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关键所在。北京的北京:京味十足的“老北京”焕新颜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沉淀出属于自己的“京味”文化。从古时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到今天纵横错落的胡同与四合院,“京味”传承中成为北京独有的城市名片,体现出不可复制的城市的文化基底。这种传承既体现在街道建筑,更存在于城市精神。中国的北京:中华文明之集大成者“中国千年看北京”,北京作为明清及共和国的首都见证了中国近千年每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故宫、圆明园、长城都是悠长岁月在北京城里留下的痕迹,给予这座城市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瑰宝,成就北京最重要的文旅资源。世界的北京: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北京多中心的城市定位与丰富的资源禀赋,吸引来自全球的客人因不同目的齐聚于此。这座城市消费客群的多元化与融合度自然无可比拟。政要、外交人员、学子、游客、商务人群、艺术工作者等络绎不绝。不同目标客群催生不同消费需求,为北京孕育种类繁多的消费内容和形式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国家政策落地实践的“第一”示范。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城市管理者的作用不可小觑。在制定政策、市场引导、落地实施、组织协调、检测评估、宣传推广等方面都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支持。首都北京的管理者中央政府是我国最高国家政权机关,其领先的管理经验和水平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北京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之路的全国先行范例,路径多元且全面。在深化优势的同时,北京仍需深挖城市基底,创新消费内容和消费场景,引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我们将从五大维度解读北京消费路径的探索之路,既直面挑战,也蕴藏机遇。载体商圈赛事展演焕新城市消费载体,建设世界级商圈对标全球,打造世界级商圈。北京作为中国大陆综合实力最强的两大城市之一,消费市场必然是中国对标世界的范例。商圈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北京积极打造2-3个世界级商圈,以凸显消费的国际影响力。此外,同步推出市内免税、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举措,激发离境游客的消费意愿。持续推进“首店经济”,加速世界消费资源汇聚。持续聚集国际品牌首店与国内外一线品牌的总部落地,打造全球首发中心,加强“硬实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软实力”政策服务实施力度,深化“首店经济”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城市更新唱响中心城区商业开发的主旋律。对于土地供应稀缺、商业开发严控的北京中心城区而言,城市更新取代传统商业开发,成为北京优质商业空间未来增量的主要来源。在保留城市肌理的同时,如何将城市的历史人文基底与现代商业、文旅有机结合,营造新型消费场景,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面临的载体挑战。因此,世界领先的商业开发运营能力及开发企业对城市的理解显得举足轻重。赛事、影视、电竞、文旅,打造多元消费新触点后奥运时代,“双奥之城”深挖赛事遗产。奥运会的举办点燃国民运动热情,冰雪运动尤其突出,拉动相关消费产业的发展,凸显潜力巨大的体育消费市场。北京更应延续奥运之热,融合发展“体育 消费”“体育 文旅”,创新消费场景。此外,对体育场馆等赛事遗产的继续利用亦是关键。目前体育场馆已用于旅游和演艺,但体育遗产的利用不应止步于此,继续深挖能与之结合的消费触点才能持续激活消费潜力。聚焦影视演艺,探索“中国影都”消费新模式。今年的消费复苏触点离不开赛事展演,影视周边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消费新触点。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是全国首个国家级影视产业示范区,通过数字科技、活动举办、文旅IP打造等手段,实现影视与文旅融合,推动“影视文化 ”产业体系完善,探索“中国影都”的消费新模式。“电竞北京”创新数字经济,催生消费新触点。拥有庞大稳定消费客群的电竞,已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北京作为最早的电竞城市,已举办王者荣耀、DOTA2等多项热门电竞赛事。未来,北京须持续举办国际性、高品质电竞赛事,加速电竞产业集聚,延展电竞消费产业链,创造消费新场景。“博物馆之城”蕴含消费无限可能。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的标签符号,是这座城市向世界展示文化历史底蕴的窗口,也是吸引中外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博物馆不仅承担研究、教育、欣赏等社会职能,也与社会消费密不可分;尤其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偏好各地博物馆打卡之旅。北京目前是中国博物馆数量最多的城市,被誉为“博物馆之城”。而博物馆的消费不应局限于固有的观光与纪念品销售范式,如何活用文物创新IP、扩展博物馆客群基础,是文化消费领域在未来紧跟消费潮流的重要探索。21 21 65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52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96.8) 100/100 94.3/100 Top5120.39.0v.3%1.7%GDP1,618.8 10.7A.11.93,019.2 13,779.02,475.9 31,665.6 GDP注:数据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常住人口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头部运营商样本为仲量联行挑选的30家中外资商业地产头部运营商,外资商业包含中外合资。重奢Top5品牌包括爱马仕、迪奥、香奈儿、路易威登、古驰,含机场店,不含奥莱店,不统计高化门店。品牌覆盖率由仲量联行统计的品牌库计算出。酒店指数以仲量联行定义的品牌库计算所得,服从均值为40、标准差为20的正态分布。节假日经济指数服从均值为60、标准差为20的正态分布。消费韧性的四个指标均以当期值与2019年基期值计算所得,前三个指标为比值,第四个指标为差值。数据来源:上海市统计局、公开信息整理,仲量联行研究部,2023年12月无论是百年前的“十里洋场烟花地,风云际会上海滩”,还是今日“浦江两岸不夜天,广厦栉比相勾连”,上海都是中国消费风潮的引领者,其时尚度和国际化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其独特的商业氛围和不断创新的市场模式,使得上海成为国内消费的风向标。在这里,商业趋势的迅速变化反映了上海对新潮流的敏感和追求。上海不满足于仅在国内独领风骚,还致力于打造国际魅力之都,对标全球顶级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通过开放政策、国际交流与合作,上海吸引了全球顶尖的品牌和创意,为城市注入了多元文化的活力。特色的海派文化、弄堂文化,高效的城市规划,以及对创新科技的投资,都是上海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上海正逐渐打响国际魅力之都的称号。消费产业夯实消费产业基础,以消费促经济打造品牌孵化基地。北京应利用好优势集聚资源,在初创企业优惠政策、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新消费品牌孵化体系,打造品牌孵化基地以起到带头作用,加快品牌孵化和产品创新。尤其在产业上游的设计环节,依托艺术教育的优势,为品牌孵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增强北京“设计名城”的影响力。多维发展文创产业。故宫文创的成功,为城市文化产业和旅游景区的多维发展提供了全新的传播路径和消费增长点。旅游消费品是文创产业的重要表现形式,但故宫带动的文创商品,早已突破纪念品的范畴,契合年轻人时尚的消费观。如何延续文创消费活力,并进一步从商品销售延伸至沉浸式消费体验,是文创消费质的飞跃。城市联动联动城市群,共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联动京津冀城市群消费。中国经济的未来离不开五大城市群,北京是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从经济发展到消费联动,扩大北京在城市群消费领域的辐射力和竞争力。整合周边城市旅游资源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联运服务能力,打造京津冀城市群消费联合体。京港联手共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城市群联动的基础上,北京也正积极寻求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上与其他国际城市的深度合作。以香港为例,今年在京举行“京港共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发展论坛”,通过经验分享和跨城合作,增强两地消费纽带,践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创新ESG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并重“科技 消费”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方向。“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拥有坚实的科技互联网产业基础,字节跳动、腾讯、百度、美团、京东等头部互联网大厂齐聚京城。良好的互联网产业氛围与科创实力,为北京走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奠定“数智”基础。但目前的数字消费更多聚焦线上购物,与线下商业的结合仍需进一步探索。凭借强大的数字产业,北京更应在保障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利用AR、VR等打造新消费场景,推动“5G ”融合应用,培育数字消费新生态。让网络赋能消费的各个环节,让消费者深刻体会到在线下消费中,除线上支付以外的多元网络运用,是北京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机遇所在。践行ESG,推广绿色消费。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已是全球共识,生活、消费的各方面都与ESG息息相关。政府应积极倡导绿色消费的理念,扩大家电和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品供给,并鼓励消费者购买。在城市层面,在消费载体和消费场景的焕新上,商业低碳、环保的主流方向也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21 21 87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重点数据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数注:对29座城市细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设标准差为1,蛛网图每格代表2个标准差,设城市最高值为满分10分。数据来源:仲量联行研究部、21世纪经济研究院,2023年12月53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上海:中国商业“第一城”,国际消费风向标“96.8) 100/100 94.3/100 Top5120.39.0v.3%1.7%GDP1,618.8 10.7A.11.93,019.2 13,779.02,475.9 31,665.6 GDP注:数据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常住人口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头部运营商样本为仲量联行挑选的30家中外资商业地产头部运营商,外资商业包含中外合资。重奢Top5品牌包括爱马仕、迪奥、香奈儿、路易威登、古驰,含机场店,不含奥莱店,不统计高化门店。品牌覆盖率由仲量联行统计的品牌库计算出。酒店指数以仲量联行定义的品牌库计算所得,服从均值为40、标准差为20的正态分布。节假日经济指数服从均值为60、标准差为20的正态分布。消费韧性的四个指标均以当期值与2019年基期值计算所得,前三个指标为比值,第四个指标为差值。数据来源:上海市统计局、公开信息整理,仲量联行研究部,2023年12月无论是百年前的“十里洋场烟花地,风云际会上海滩”,还是今日“浦江两岸不夜天,广厦栉比相勾连”,上海都是中国消费风潮的引领者,其时尚度和国际化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其独特的商业氛围和不断创新的市场模式,使得上海成为国内消费的风向标。在这里,商业趋势的迅速变化反映了上海对新潮流的敏感和追求。上海不满足于仅在国内独领风骚,还致力于打造国际魅力之都,对标全球顶级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通过开放政策、国际交流与合作,上海吸引了全球顶尖的品牌和创意,为城市注入了多元文化的活力。特色的海派文化、弄堂文化,高效的城市规划,以及对创新科技的投资,都是上海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上海正逐渐打响国际魅力之都的称号。21 21 87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重点数据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数注:对29座城市细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设标准差为1,蛛网图每格代表2个标准差,设城市最高值为满分10分。数据来源:仲量联行研究部、21世纪经济研究院,2023年12月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54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政策解读:东方明珠定义世界消费潮流,打造国际魅力之都上海作为长江经济带中最大的经济引擎,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整体布局中起到举足轻重的支柱作用。上海在 2023年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要点上海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 中指出,上海将侧重规划引导、市场驱动、标准对接、制度创新,聚焦“国际”,紧扣“消费”,突出“中心”,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全球消费目的地,全面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力争到“十四五”末率先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化商业圈引领,便民化生活圈跟进,自上而下打造沪上消费新空间。打造“东西”两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深入推进浦东“全球消费品牌集聚计划”,构建南京西路千亿级商圈,全方位提升上海地标商圈能级。高楼之下亦有城市温度,聚焦居民生活需求、丰富社区商业业态,拓展社交化、特色化功能,创建3个国家级“15分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区),新增30个市级“15分钟便民生活圈”试点街镇(社区)。立足上海先锋前哨地位,重塑优质资源供给结构,构建多元消费新生态。做强首发经济,深化“上海全球新品首发地示范区”建设,建设引领国际消费潮流的风向标;做响品牌经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树立本土消费产业“上海品牌100 ”精品榜单,着力创造国际一流产品和服务供给;做亮夜间经济,围绕“24小时城市”愿景,依托特色街区和海派特色小店,加快打造更多具有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的全天候城市社交目的地;做优直播经济,打造国内领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直播电商高地,加快商业数字化转型,推动直播电商类网络购物年交易额超2,000亿元。根植“海派”文化,捕捉新兴需求,以动态视角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新型消费,打造一批标志性精品活动,持续提升“五五购物节”影响力。加快新品创新、IP跨界联名等创新应用;扩大文旅消费,持续打响“一江一河游览”“海派城市考古”“建筑可阅读”等文旅品牌,建设演艺新空间、人文新景观、休闲好去处。拓展体育消费,大力发展上海网球大师赛等标志性国际赛事,创新数字体育消费场景,推广新兴体育项目。提升餐饮消费,持续推进具有海派格调的“上海味道”餐饮品牌建设,围绕各国特色美食、餐饮文化、餐酒搭配、风尚茶饮、品质咖啡等打造国际美食之都。首发引领,对标国际,引领时尚,定义潮流。上海将持续增强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蓝图擦亮“上海名片”。上海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引领全球消费潮流融合全球消费资源建设全球影响力标志性商圈营造全球吸引力消费环境构建区域协同产业联动新格局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完善国际消费政策和制度体系21 9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55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深度剖析:“海派”消费引领国际都市的中国时尚城市基底:通江贯海、海纳百川,上海是中国现代化城市的代表,更是中国与世界连接的第一站。精英人才落“沪”最强消费力的代表。有人才有消费,上海超2,400万的人口位列全国第二,且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能够辐射1.5小时高铁可达的城市居民来沪消费,为消费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上海能成为中国零售商业第一城,不仅依赖庞大的人口基数,更凭借高质量人才的聚集。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人才净流入占比位居一线城市的榜首。人才高度聚集使得上海在GDP总量、人均GDP、人均收入等方面均居全国前列,代表中国最强消费水平。精英消费催生世界顶尖消费资源集聚,高奢品牌首店纷纷落地上海,在数量和覆盖度上均属全国第一。不仅如此,国内多家时尚企业也竞相布局上海,将其作为品牌全球化战略的起点。精致生活 海派文化引领消费风潮。海派文化是在江南文化的深厚基础上融合各种新文化发展而来,形成中西、雅俗、古今等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独特生态。精致与包容正是其文化的精髓,在美食、服饰、戏剧、语言等方面衍生出自己的特色,并引领全国消费风潮。以美食为例,上海美食吸收国内外多种菜系风格,使融合多元的海派菜肴独具魅力。上海66家餐厅上榜“2023黑珍珠餐厅指南”,是蝉联六届黑珍珠榜单最多的城市。精细治理 从城市界面到服务水平的多维度提升,打造一流消费环境。上海成为中国零售商业最高能级的城市,不仅得益于强大的品牌资源,助力多元消费载体呈现的精细化城市管理也功不可没。上海提出要像绣花一样管理城市,努力解决好精细化管理超大城市的世界级难题。除传统消费载体外,上海精细地保护开发无法复刻的百年建筑,为现代消费市场提供别样载体的同时,发挥其文旅属性。上海各历史时期的私家花园洋房、里弄民居、外滩经典建筑等已成为上海热门旅游目的地,为文旅消费带来新可能。今年10月,上海再拆上海音乐学院附近围墙,打造与历史建筑和花园相连接的特色街区。“美丽街区”建设从大街延伸至弄堂,种种小资格调的经典海派元素点亮了上海发展新式消费场景的灵感之源。此外,城市服务水平更是直接作用于消费者心理感受的关键环节,多语种示范服务场景、英语版电子消费地图等体贴入微的细致举措成为诠释“上海服务”的细腻注脚。精于商贸 开埠通商,见证时代,造就开放包容的商业文明基底。上海内联长江黄金水道,串联整个长江干支流众多港口和沿岸城市,有无可比拟的腹地优势;外有海运之利,通往东亚和全球。江海交汇之地的独特地理优势,让上海成为中国和世界互通的门户。近代上海的繁华得益于开埠通商,人口、商品与信息的流通造就了其商业文明的深厚根基,使得上海的消费产业在诞生之初便蕴含开放包容的历史基因。高品质的进口产业链、先进的国外服务消费产业以及“进博会”等跨国展会蕴含的展品展商资源,成为上海消费全球化的源头活水。消费能级 上海是我国商业最发达、最国际化的城市,不论商业规模还是商业品质都位列全国第一。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上海优质零售存量超1,600万平方米,上海的载体资源和商业密度都创全国之最。上海也在国际舞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2003年上海时装周首次举办,到2010年世博会,再到2018年上海进博会首次开幕,上海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更多国际知名高端品牌、新兴时尚品牌将全球首秀、新品首发、全国首店落户上海。2018-2022年上海引进各类国内外品牌首店达到4,881家,其中全球首店或亚洲首店77家,全国首店925家,数量和质量全国第一。但与世界上其他头部消费城市相比,上海的国际化程度仍需提升。根据Gybrand发布的2023年 世界城市500强 排行榜中,上海排名第七,较去年上升一位。综合实力最强的仍是世界四大一线城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包揽前四名。与这些城市相比,上海国际化程度还有提升空间,尤其在本土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商业空间的艺术性和创新性方面仍有待提升。数据来源:GYbrand,仲量联行研究部,2023年12月GYbrand 世界城市五百强 榜单2022排名纽约东京新加坡东京纽约伦敦巴黎新加坡伦敦巴黎洛杉矶香港上海悉尼北京北京悉尼香港上海洛杉矶2023排名21 21 109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56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破局之路:海上繁花打造商业精粹,汇聚全球尖端消费资源全面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浪潮之中,上海应积极谋划一场引领未来的商业蜕变。打通真本事与软实力的“任督二脉”,上海构建超一流商圈,汇聚全球尖端消费资源,全面提升消费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先锋引领作用。带动全球消费潮流、定义国际时尚风潮,作为中国商业“第一城”的上海是中国登陆国际消费舞台的“东方明珠”。消费载体消费资源构建引领全国,对标国际闻名遐迩的商圈商街“一圈一特色”,融入沪上文化的差异化商圈建设。对标国际顶尖商业区,陆家嘴、南京东路、南京西路等核心商圈联动发展金融、文旅、会展、体育和商业,全面打造“对标全球”的世界顶级消费集聚商圈。豫园、淮海路、徐家汇、静安寺、北外滩等板块打造主推上海老字号、首发新品、网红品牌、国别商品的特色消费集聚区,加强互联互通及消费者引流。其中,虹口区着力打造“海派”文化特色鲜明、商旅文体展高度融合、集聚辐射能级高的“苏州河以北商业商贸中心”。City Walk策源地,商街赋能“网红流量”转化为实体消费。充分利用近代历史风貌留存区、夜间经济聚集区、特色产业汇聚区等资源,引导商展文旅等资源汇聚至指定街区,打磨“海派”特色、分时步行、国际商品、国潮品牌等独具特点的商业区域。把“最潮流的首店”开进“最经典的老房子”,用“最创新的消费场景”带来“最时尚的消费体验”。汇聚国际尖端消费资源,足不出“沪”购全球“首店王者”持续发力,引领全球消费资源聚集中国。作为首店经济的提出者,上海在首店经济的表现上历来一骑绝尘。2023年5月,“2023上海全球新品首发季”在沪启动,一个多月累计举办320多个国内外品牌的首发主题日活动,156家首店旗舰店落户上海。各行政区齐头并进,加速品牌落地。2022年,上海发布 上海市时尚消费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引进世界级潮流时尚活动,吸引全球时尚消费品在上海发布、营销,推动更多国际知名高端品牌、新兴时尚品牌集聚上海。孵化独具特色的消费品牌,强化“上海购物”与“上海制造”之间的协同作用。国际知名的消费城市无不拥有城市标签鲜明的品牌,如Louis Vuitton之于巴黎、Prada之于米兰、三宅一生之于东京。同为时尚之都的上海在自有品牌的孵化上方兴未艾,尚具潜力。上海联动长三角城市群制造业资源要素,优化消费品设计、制造和销售产业链的分工布局,以广袤腹地支撑本土品牌孵化。同时,依托优质商圈构建,发挥上海集散中心优势,为品牌提供推广渠道,提升国际声量,让前端消费反哺产业发展。消费服务随“申”服务,打磨消费软实力全时段消费,夜经济点亮“东方明珠”。加快“1 15 X”夜间经济整体布局,举办多功能多样化全时段活动,延伸休闲消费新时段,提升各类演出和公众活动频率和强度,打造更多具有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的24小时城市社交目的地。巴黎的“不眠夜(Nuit Blanche)”,已成为城市特色IP之一,每年10月第一个周六晚上6点到次日清晨6点,艺术馆、博物馆彻夜开放,巴黎街头成为超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场地。当上海与巴黎对话,苏州河遇见塞纳河,依托“一江一河”滨水空间开展“夜娱”“夜游”“夜秀”等活动,展示国际上海的AB面,有更多夜间消费场景待挖掘。全客群消费服务,扩大新型消费服务新供给。在剧场服务方面,推进文旅体场馆智能化升级、提供现场双语服务、赠送剧目周边,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设施集聚区、剧场群。在银发客群服务方面,上海是四个直辖市中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老年客群的消费需求不容忽视,发展定制化健康管理服务、扩大在线健康消费、设计操作便捷的老人购物网站。在国际客群服务方面,简化入境签证流程、提供多语种服务、多网点免退税商店布局等,提升不同消费客群差异化服务的精度和品质。21 21 1211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重点数据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数注:对29座城市细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设标准差为1,蛛网图每格代表2个标准差,设城市最高值为满分10分。数据来源:仲量联行研究部、21世纪经济研究院,2023年12月57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广州:湾区制造引领,“千年商都”焕新消费魅力“80.6%7 54.6/100 80.2/100 Top5121.82.1.9%0.3%GDP 542.2 6.7B.8$.7!,769.8 8,237.5 1,873.4 8,153.5 GDP注:数据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常住人口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头部运营商样本为仲量联行挑选的30家中外资商业地产头部运营商,外资商业包含中外合资。重奢Top5品牌包括爱马仕、迪奥、香奈儿、路易威登、古驰,含机场店,不含奥莱店,不统计高化门店。品牌覆盖率由仲量联行统计的品牌库计算出。酒店指数以仲量联行定义的品牌库计算所得,服从均值为40、标准差为20的正态分布。节假日经济指数服从均值为60、标准差为20的正态分布。消费韧性的四个指标均以当期值与2019年基期值计算所得,前三个指标为比值,第四个指标为差值。数据来源:广州市统计局、公开信息整理,仲量联行研究部,2023年12月广州是一座副省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广州被誉为“千年商都”,每年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是广州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依托于珠三角成熟的工业体系,广州的消费资源有了强大的产业支撑,诞生了一批美妆、服饰品牌。同时,广州继续改造、引入不同层级的消费载体,天河路、北京路商圈仍在有机更新,白马服装市场等专业市场继续焕新。“食在广州”成为重要城市名片,“美食之都”让这座建设中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了鲜明的特色。广州作为唯一非直辖市城市、华南唯一城市入选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名单,依托多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大规模的专业市场集群和国际商贸中心资源,推出“尚品”“提质”“强能”“通达”“美誉”五大工程,未来将建成面向世界的数智化、时尚化、现代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点数据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数注:对29座城市细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设标准差为1,蛛网图每格代表2个标准差,设城市最高值为满分10分。数据来源:仲量联行研究部、21世纪经济研究院,2023年12月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58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政策解读:三大消费体系激发商贸活力,构建湾区消费枢纽 2021年,广州入选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名单,随后广州提出“尚品”“提质”“强能”“通达”“美誉”五大工程。今年 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20222025年)正式发布。规划 围绕“产业型”“流量型”“服务型”特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湾区制造”引领、全球资源荟萃,错位互补协同、城乡生态包容,文商旅体融合、岭南文化凸显,自由便利流动、交向互济共进,面向世界的数智化、时尚化、现代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塑“千年商都”优势,差异化提升消费空间吸引力。广州是一座极具市井烟火气与本地生活风尚的城市,在商业发展历程中孕育出众多中华老字号品牌、特色步行街、批发市场等消费内容和商业载体。目前广州商业发展面临两大“痛点”,即品质化、特色化消费场景不足,及老旧商业模式亟需焕新。对此,广州将建设国际知名商圈、推动传统商圈智慧化升级,“5 2 4”的国际知名商圈体系由此提出,即建设5个世界级地标商圈:天河路珠江新城、长隆万博、金融城黄埔湾、白鹅潭、广州塔琶洲商圈,打造2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岭南特色商圈,培育4个枢纽型国际知名商圈。“世界工厂”土壤催生“新广货”,吸引全球优品汇聚。广州提出实施“全球优品汇聚”行动、“广州名品创优”行动,积极培育“新广货”品牌。从更深的消费链条打造方面,广州还将构建产业型消费体系,如在时尚产业方面,打造“服饰 美妆 珠宝 箱包”全时尚消费链条,以及“生产 营销 消费 服务”的产业消费集聚区。广州将建设流量型消费体系,提升全球知名度。广州将提升“乐玩广州”“美在花城”的全球知名度,构建“一带三区五圈”全域旅游消费格局,强化会展、电商与消费的融合,办好广州民俗文化节、广府庙会等传统活动。广州将继续与穗港澳合作,深化广州、深圳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双城”联动,进一步巩固“电商之都”地位。强化服务型消费供给,打造“美食之都”“医养高地”“体育名城”等城市名片。广州具有美食之都与粤菜大本营优势,未来还将继续打响“世界美食在广州”品牌,也将依托上述提到的5个世界级地标商圈打造5个高端餐饮集聚区,广州将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餐企、品牌首店、餐饮电商平台,打造万国食坊广州(中国)进口食品交易中心;同时也将实施“广州美食走世界”行动。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20222025年)到2025年,广州标志性商业街区数量达到45个。到2025年,广州国际知名商品和服务品牌进驻数量达到2,200个,免税店和离境退税商店数量达到300个。用5年左右时间,广州基本建成面向世界的数智化、时尚化、现代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依托城市原有消费资源,推动大湾区消费联动发展。广州拥有白云国际机场、会展赛事资源等流量经济发展基础,将流量转化为消费,构建“一带三区五圈”全域旅游消费格局。广州定位全球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商业活力绽放的千年商都、引领中国现代消费潮流的标杆城市和汇聚区域资源的大湾区消费枢纽。未来,广州将构建湾区消费枢纽,联动湾区内各大城市,推进多层级消费中心建设,强化穗深港、穗珠澳、广佛、广莞等城市间的合作。21 21 141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59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深度剖析:商贸广州,在产业底蕴与消费新潮中焕新出彩城市基底: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特色资源在“千年商都”的商脉延续、“世界工厂”的硬核实力、大湾区中心的区位优势、“美食之都”的特色名片,以及华南重要交通枢纽的流量优势。区位优势 华南海陆空枢纽,开放包容催生“流量之城”。广州处于珠三角腹地,毗邻港澳,濒临南海,也被称为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珠江穿广州而过,自南沙入海,也形成了天然良港,这些地理优势也造就广州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开放带来的吸引力,让广州自然成为了枢纽城市,白云机场单一机场旅客吞吐量连续三年全国第一,广州南站是中国客运量最大、最繁忙的高铁站,广州港是中国内贸集装箱第一大港,商流、车流、人流也成为广州最明显的标签城市意义上的“流量之城”。商业传承 两千年商贸文化,延续专业市场、夜市消费形态。广州是中国两千多年以来唯一一个不曾中断对外贸易的商业城市,春秋战国时期,番禺(广州)就是我国最早的港口之一。“千年商都”讲的是商业历史,更是文化浸润,海丝文化、岭南文化、华侨文化,重商传统在广州历史上熠熠生辉,明代广州有“三十六行”,到了清代则产生了著名的广州十三行,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服装批发市场,后来,广州又形成了服装、珠宝、美妆等专业市场。广州更具特色的是夜市文化,唐代时广州就开启“夜市”消费,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西湖路灯光夜市成为现代城市夜经济的雏形,时至今日,广州的夜经济依旧发达,形成“YOUNG城YEAH市”品牌,也出现一批夜间消费分类地图、夜间消费名店榜单。更为人们熟知的是广交会,第134届广交会刚刚结束,“广聚天下客,广卖天下货”仍是广州的展会记忆。产业资源 工业经济稳居前列,延长生产消费链。广州的产业积累十分深厚,从最早的“三来一补”发展外向型经济,再进行产业转型,广州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工业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中的第一方阵。广州最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包括花都狮岭皮具城、白云美博城、番禺珠宝小镇等时尚产业资源集群,以及广州北、东、南三翼汽车产业集群与老城区汽车服务集群,加上以家居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广州的制造业基因十分丰富。未来,“湾区制造”“广东制造”品牌还需要进一步彰显,将产业资源转化为消费资源,广州还要打响“定制之都”“买在广州”的新品牌。特色名片 “食在广州”、广府庙会、广州塔。与同在大湾区的深圳,给人的快节奏不同,广州总给人一种“老广”的闲适,正如广州特色的城市名片“食在广州”,广州将自己的美食特色与城市气质紧紧捆绑在一起。广州拥有陈家祠、黄埔古港、余荫山房、广州十三行等历史文化景区,也培育出迎春花市、广府庙会、波罗诞千年庙会等知名节庆文化品牌,早茶文化、玉器文化、饮食文化等更是广州传统民俗文化的亮点。每年的端午节,广州的赛龙舟也成为重要的城市景观。提质增效:优化品质商业载体,打造核心城市IP品质化载体供给不足,高端消费缺口较大。与其他一线城市相比,广州的商业载体品质略有差距。其一,广州高端消费供应发展较慢,是一线城市中奢侈品牌进驻率最低、高端商业载体最少的市场。其二,广州零售市场发展较早,步行街、批发市场等传统商业体仍是重要的日常消费场景。此外,广州存在一定数量的建筑面貌与运营模式均较为老旧的百货与购物中心。因此,广州在优质零售物业存量、高端商场面积、外资零售运营商业面积、亿级购物中心等指标上均不占优势。其三,尽管广州现有核心商圈已引进新鸿基、太古、新世界等港资零售运营商,但存量项目中天河城系、广百系等本地国企运营项目仍占多数,还有多家国内外头部运营商尚未进驻广州。因此,广州也在积极引进优质商业载体,未来,万象城、太古里都将加快在广州落户。产业优势与消费繁荣形成反差,消费体系化和城市IP不鲜明。广州本身文旅消费资源较弱,广州暂无世界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与北上渝杭等城市存在较大差距。虽然有明显的产业优势,但制造业品质化、高端化、价值化仍然不足,消费繁荣度不足,从“世界工厂”进阶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广州还需要推出消费品牌,创新消费供给,也要有明确的消费体系化打造思路,强化城市消费特色IP,例如更加强化“美食之都”的全方位IP。政策解读:三大消费体系激发商贸活力,构建湾区消费枢纽 2021年,广州入选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名单,随后广州提出“尚品”“提质”“强能”“通达”“美誉”五大工程。今年 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20222025年)正式发布。规划 围绕“产业型”“流量型”“服务型”特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湾区制造”引领、全球资源荟萃,错位互补协同、城乡生态包容,文商旅体融合、岭南文化凸显,自由便利流动、交向互济共进,面向世界的数智化、时尚化、现代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塑“千年商都”优势,差异化提升消费空间吸引力。广州是一座极具市井烟火气与本地生活风尚的城市,在商业发展历程中孕育出众多中华老字号品牌、特色步行街、批发市场等消费内容和商业载体。目前广州商业发展面临两大“痛点”,即品质化、特色化消费场景不足,及老旧商业模式亟需焕新。对此,广州将建设国际知名商圈、推动传统商圈智慧化升级,“5 2 4”的国际知名商圈体系由此提出,即建设5个世界级地标商圈:天河路珠江新城、长隆万博、金融城黄埔湾、白鹅潭、广州塔琶洲商圈,打造2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岭南特色商圈,培育4个枢纽型国际知名商圈。“世界工厂”土壤催生“新广货”,吸引全球优品汇聚。广州提出实施“全球优品汇聚”行动、“广州名品创优”行动,积极培育“新广货”品牌。从更深的消费链条打造方面,广州还将构建产业型消费体系,如在时尚产业方面,打造“服饰 美妆 珠宝 箱包”全时尚消费链条,以及“生产 营销 消费 服务”的产业消费集聚区。广州将建设流量型消费体系,提升全球知名度。广州将提升“乐玩广州”“美在花城”的全球知名度,构建“一带三区五圈”全域旅游消费格局,强化会展、电商与消费的融合,办好广州民俗文化节、广府庙会等传统活动。广州将继续与穗港澳合作,深化广州、深圳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双城”联动,进一步巩固“电商之都”地位。强化服务型消费供给,打造“美食之都”“医养高地”“体育名城”等城市名片。广州具有美食之都与粤菜大本营优势,未来还将继续打响“世界美食在广州”品牌,也将依托上述提到的5个世界级地标商圈打造5个高端餐饮集聚区,广州将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餐企、品牌首店、餐饮电商平台,打造万国食坊广州(中国)进口食品交易中心;同时也将实施“广州美食走世界”行动。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20222025年)到2025年,广州标志性商业街区数量达到45个。到2025年,广州国际知名商品和服务品牌进驻数量达到2,200个,免税店和离境退税商店数量达到300个。用5年左右时间,广州基本建成面向世界的数智化、时尚化、现代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依托城市原有消费资源,推动大湾区消费联动发展。广州拥有白云国际机场、会展赛事资源等流量经济发展基础,将流量转化为消费,构建“一带三区五圈”全域旅游消费格局。广州定位全球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商业活力绽放的千年商都、引领中国现代消费潮流的标杆城市和汇聚区域资源的大湾区消费枢纽。未来,广州将构建湾区消费枢纽,联动湾区内各大城市,推进多层级消费中心建设,强化穗深港、穗珠澳、广佛、广莞等城市间的合作。21 21 141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60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破局之路:湾区枢纽广州,特色型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路径广州的产业、消费资源相对比较综合,但和其他一线城市相比,广州短板明显,长板也不太突出,如何破局?用好湾区资源和本地特色,重新梳理存量消费资源,使之成体系发展,或许是广州的突破之路。商圈优化消费体系湾区要素优化商圈布局,推进消费空间功能演变。加快建设国际知名商圈,优化整体消费空间布局。广州商圈中心几经更迭,从上下九、北京路,到中华广场、环市东,再到天河,对于目标是全球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广州而言,加快高端消费格局是当下亟需补上的短板。“524”商圈体系中,天河路珠江新城是广州原有的核心商圈,而长隆万博商圈、金融城黄埔湾、白鹅潭、广州塔琶洲商圈则还在建设中,需要积极引进国际知名购物中心等新型高端业态和顶级奢侈品牌,补上高端消费缺位的短板。突出传统商圈岭南特色,建设在地消费资源。当下大众旅行理念已出现显著转变,市内游、周边游等本地消费趋势加强,个性化、品质化和多样化的消费特征明显,外地游客的旅游选择也愈发体现探寻当地原真性文化底蕴的诉求。广州的北京路海珠广场、上下九永庆坊商圈极具岭南特色,未来可在城市更新中注入更多新的消费内容,将潮流与传统结合,打造更多创新的消费场景,建设千年商都新地标,也可结合当下个性化消费趋势,发展更多夜间消费活动,推动夜宵、夜购与夜游等融合发展,丰富夜间消费业态。体系化锻造广州消费资源,产业、流量、服务立体发展。推出定制化、个性化、品牌化的“新广货”。广州在商业、会展、体育、产业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但缺乏消费体系化的整合,例如广州的制造能力突出,但产业型消费体系建设不足,缺乏一批具有时尚引领力的“新广货”、具有智能制造特色的高科技产品,目前广州汽车产业有望进一步实现突围,例如本地品牌广汽埃安、小鹏汽车等有可能塑造出新能源汽车的广州名片。突出“广式服务”,链接枢纽流量。广交会、粤式餐饮、医养等广州特色消费资源品牌较为传统,需要更新内容,引进消费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近年来演艺经济持续火热,粉丝经济和体验型消费日益受青年群体喜爱,已催生一片消费市场蓝海。广州坐拥丰富会展、演艺资源,需持续巩固优势地位,着眼利基市场,积极发展特色文旅经济。广州缺少免税店资源,以及与机场、高铁站相匹配的交通枢纽消费资源还需要及时补上,随着大湾区城际铁路及市内轨道交通协同进一步加深,区域消费联动发展更加密切,枢纽节点相关的消费资源建设也将成为广州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发力点。集聚湾区消费要素,整合区域高端消费资源。粤港澳大湾区拥有“5 2”世界级机场群,广州与国际接轨的交通便利度极高。同时,广州拥有南沙国家级新区、自贸区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三区”叠加政策优势以及大湾区中心区位优势。随着一系列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逐步落地,两岸三地的人员、货物、资金、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正在成为现实,赋能广州汇聚区域消费资源。未来,广州还需要加强与上合组织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继续扩大广州对外开放领域,不仅引入实体消费要素,还要集聚文化、数字、服务等新型消费资源,让广州焕发新的活力,提升国际性影响力。21 21 1615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重点数据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数注:对29座城市细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设标准差为1,蛛网图每格代表2个标准差,设城市最高值为满分10分。数据来源:仲量联行研究部、21世纪经济研究院,2023年12月61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天津:打造北方国际消费“亲海”新坐标“58.1%5 36.9/100 45.0/100 Top5120.8w.8u.6%0.2%GDP440.7 13.2).1&.2,252.6 3,163.01,363.0 6,002.1 GDP注:数据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常住人口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头部运营商样本为仲量联行挑选的30家中外资商业地产头部运营商,外资商业包含中外合资。重奢Top5品牌包括爱马仕、迪奥、香奈儿、路易威登、古驰,含机场店,不含奥莱店,不统计高化门店。品牌覆盖率由仲量联行统计的品牌库计算出。酒店指数以仲量联行定义的品牌库计算所得,服从均值为40、标准差为20的正态分布。节假日经济指数服从均值为60、标准差为20的正态分布。消费韧性的四个指标均以当期值与2019年基期值计算所得,前三个指标为比值,第四个指标为差值。数据来源:天津市统计局、公开信息整理,仲量联行研究部,2023年12月天津,因海河而生,因海河而盛。承载着近代百年商埠的历史,这座城市自古便是交汇之地,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沉淀着深厚的人文底蕴,赋予了天津丰富的文旅资源。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道路上,天津以历史文化为支点,焕新津派商圈活力,打响“津”牌老字号名声。与此同时,深入“海河”“滨海”探索更多消费新可能,赋能天津打造消费新坐标。破局之路:湾区枢纽广州,特色型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路径广州的产业、消费资源相对比较综合,但和其他一线城市相比,广州短板明显,长板也不太突出,如何破局?用好湾区资源和本地特色,重新梳理存量消费资源,使之成体系发展,或许是广州的突破之路。商圈优化消费体系湾区要素优化商圈布局,推进消费空间功能演变。加快建设国际知名商圈,优化整体消费空间布局。广州商圈中心几经更迭,从上下九、北京路,到中华广场、环市东,再到天河,对于目标是全球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广州而言,加快高端消费格局是当下亟需补上的短板。“524”商圈体系中,天河路珠江新城是广州原有的核心商圈,而长隆万博商圈、金融城黄埔湾、白鹅潭、广州塔琶洲商圈则还在建设中,需要积极引进国际知名购物中心等新型高端业态和顶级奢侈品牌,补上高端消费缺位的短板。突出传统商圈岭南特色,建设在地消费资源。当下大众旅行理念已出现显著转变,市内游、周边游等本地消费趋势加强,个性化、品质化和多样化的消费特征明显,外地游客的旅游选择也愈发体现探寻当地原真性文化底蕴的诉求。广州的北京路海珠广场、上下九永庆坊商圈极具岭南特色,未来可在城市更新中注入更多新的消费内容,将潮流与传统结合,打造更多创新的消费场景,建设千年商都新地标,也可结合当下个性化消费趋势,发展更多夜间消费活动,推动夜宵、夜购与夜游等融合发展,丰富夜间消费业态。体系化锻造广州消费资源,产业、流量、服务立体发展。推出定制化、个性化、品牌化的“新广货”。广州在商业、会展、体育、产业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但缺乏消费体系化的整合,例如广州的制造能力突出,但产业型消费体系建设不足,缺乏一批具有时尚引领力的“新广货”、具有智能制造特色的高科技产品,目前广州汽车产业有望进一步实现突围,例如本地品牌广汽埃安、小鹏汽车等有可能塑造出新能源汽车的广州名片。突出“广式服务”,链接枢纽流量。广交会、粤式餐饮、医养等广州特色消费资源品牌较为传统,需要更新内容,引进消费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近年来演艺经济持续火热,粉丝经济和体验型消费日益受青年群体喜爱,已催生一片消费市场蓝海。广州坐拥丰富会展、演艺资源,需持续巩固优势地位,着眼利基市场,积极发展特色文旅经济。广州缺少免税店资源,以及与机场、高铁站相匹配的交通枢纽消费资源还需要及时补上,随着大湾区城际铁路及市内轨道交通协同进一步加深,区域消费联动发展更加密切,枢纽节点相关的消费资源建设也将成为广州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发力点。集聚湾区消费要素,整合区域高端消费资源。粤港澳大湾区拥有“5 2”世界级机场群,广州与国际接轨的交通便利度极高。同时,广州拥有南沙国家级新区、自贸区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三区”叠加政策优势以及大湾区中心区位优势。随着一系列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逐步落地,两岸三地的人员、货物、资金、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正在成为现实,赋能广州汇聚区域消费资源。未来,广州还需要加强与上合组织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继续扩大广州对外开放领域,不仅引入实体消费要素,还要集聚文化、数字、服务等新型消费资源,让广州焕发新的活力,提升国际性影响力。21 21 1615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重点数据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数注:对29座城市细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设标准差为1,蛛网图每格代表2个标准差,设城市最高值为满分10分。数据来源:仲量联行研究部、21世纪经济研究院,2023年12月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62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政策解读:重塑津门活力,打响“津”字招牌天津成功入选第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进一步打造具有“津”味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天津相继颁布 天津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20212025年)天津市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行动方案(20232027年)等方案,并提出依托六大方面、24项重点任务,彰显其城市魅力,将助力天津加速打造国际消费向往地、全球消费资源聚集地、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重塑传统特色商圈,完善天津消费布局,加速打造国际知名地标商圈。天津致力于优化和升级核心商圈,以金街为首的代表性商业圈尤为重要。这些商圈不仅是城市记忆的关键节点,同时承载了天津独有的特色。通过焕新工程、业态重构和硬件提升,将重塑特色传统商圈并且赋能不同的消费场景。此外,天津致力构建不同能级商圈,建立“国际消费地标市级特色商圈 区级消费中心社区便民服务”的四级消费布局规划体系,全方面完善天津零售消费布局,补齐业态短板及空缺,建立更多消费场景,吸引更多消费者体验津派一体化商圈。做强“津味”文化特色,打造“津”牌国际消费中心。历史底蕴丰厚的天津孕育10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376个代表项目,以“狗不理包子”为代表的“天津三绝”闻名海外,未来天津将更新迭代“津味早点”“天津小吃”等风味,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打造国际化美食品牌、吸引国际消费者前来探索“津味”;此外,天津将发掘海河为中心的文旅资源,如贯通北运河桃花堤至国家会展中心“水上巴士”航线发展,并尝试将“相声”“传统曲艺”等非传统文化特色融入“水、船、桥”,游客得以沉浸式体验老天津景观。依托“滨海”优势,打造“亲海”新坐标。沿海岸线建立三大中心国际海运文化体验中心、国家海洋休闲运动中心、北方国际邮轮旅游中心。通过三大中心拓展一系列标志性文旅项目如滨海水镇及开发与海相关的运动体验业态,做强海上游玩经济。与此同时,通过其邮轮产业,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航线并打造“邮轮 天津游”等多元体验业态,吸引渤海周边城市游客和国际游客来津旅游,带动更多国际化消费增量。自2021年入选第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天津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路径上两手抓,一方面,重塑天津商圈活力,做强津门特色;另一方面,依托“海河”“滨海”地域特点,创新寻找消费新坐标。天津致力整合哏都传统和挖掘现代消费新元素,并且结合其“天津港”硬核优势,创造天津文商旅新消费增长点。天津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到2025年,天津国内国际旅游花费超过4,800亿元;到2027年,天津国内国际旅游花费超过5,000亿元。聚焦海河、亲海、天津港和津派活力商圈特色资源,完善配套设施,提高京冀及国际游客触达便利度,打造国际化会展赛事。传承百年商埠底蕴,打造“津”字招牌,大幅跃升消费能级,建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国际消费向往地。港口排名港口名称2022年(万吨)同比增长宁波舟山唐山上海青岛广州新加坡苏州日照黑德兰天津126,13476,887 72,777 65,754 65,592 57,819 57,276 57,057 56,621 54,9023.0%6.4%-5.4%4.3%5.2%-3.6%1.2%5.4%2.3%3.734567891021 21 1817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63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深度剖析:天津韵人文风,赋能津派商圈新繁荣城市基底:深厚的天津人文历史魅力,以及海河、滨海的地理优势,协助天津打造津韵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人文 历史之光辉,津味之独特,天津文化底蕴丰厚。近代百年看天津,中国近代史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都与天津息息相关。在时代变迁中,天津的城市面貌随之改变,并不断汇聚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从硬实力看,天津留存的小洋楼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包揽中西合璧的特色建筑,典型代表便是折中主义风格的劝业场;此外,数百处中外名人故居坐落在天津,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梁启超故居、溥仪旧居“静园”,这些历史遗迹无疑是天津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名片和旅游资源。从文化消费的角度来看,以天津快板和相声为代表的津味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入大街小巷,将“津牌”标签融入国际消费的新场景中,能够彰显天津文化消费的独特特色。海河 海河沿岸汇聚天津零售商业资源。天津因海河而兴,因海河而盛。城市的核心商圈围绕海河两岸兴建打造,例如金街、小白楼、意式风情区等重点商圈。与此同时,周边也聚集诸多优质零售项目,如:恒隆广场等,坐拥雄厚的商业资源。天津现代商业起步较早,且具有较好的消费基础。与其他北方城市相比,天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常年位居前列,消费基本面较为稳固,这也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滨海 依托天津港海运优势,反哺“津”城商业发展。天津港海运产业与外贸产业实为业界翘楚,逐步形成雄厚国际链接基础。根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的 全球港口发展报告(2022),2022年天津港在全球货物吞吐量排名第十,完成约54,902万吨吞吐量,同比增长3.7%。依托天津港的硬核优势,天津成为中国北方港口贸易枢纽,并践行“引进来、走出去”方针,致力于提升天津在国际舞台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天津也借此契机,反哺城市与商业的发展。例如,沿滨海海岸线,天津已初步汇聚国际海洋博物馆等文旅资源,并逐步引进以亲海消费为主题的消费商圈,如泰达MSD等创新消费新坐标。通过港口产业与文旅资源的结合,天津的国际消费正极力营造多元、特色的消费场景。破局求新:焕新传统商圈,扩容商业版图,创新并提升天津特色文旅IP。焕新传统商圈,重塑津派商圈活力。天津零售商圈开发较早,以劝业场为例的老牌商场见证了天津十里洋场的繁华,也曾是天津最热闹的人气之地。但近年来,因商业载体老化,商圈活力流失,商圈空置率出现波动,反超全市空置率的平均水平。根据天津最新方案,金街有望成为国际消费新地标。盘活老牌商圈,已成为天津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关键路径。“多中心”“多区域”外扩,现代商业开发方兴未艾。解读天津最新方案,其核心任务之一便是打造“一区一中心”的区级商圈布局,并吸引与之匹配的国际品质商业项目落地。今年上半年,梅江区迎来首个TOD商业项目中海环宇城,填补区域商业的空白。随着天津城市发展以多中心、多区域向外扩,未来天津下沉市场的商业布局版图也将逐步完善。焕新文旅IP,让“津味”成为国际消费的现代基底。对比其他首批入围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天津的文化底蕴虽强,但文旅IP感仍有待提升。一方面,大部分消费者对天津的认知仍停留在狗不理包子、煎饼果子、天津相声、十八街麻花等文旅打卡消费点。但天津的城市特色绝不止于此,津味特色覆盖59个中华老字号和149个津门老字号品牌等,且深入市民文化。另一方面,缺乏对城市消费资源的深度挖掘,不利于城市消费基底的现代表达。如利用海河码头,深挖“夜津城”的城市IP,并改造海河航运路线,以吸引消费者走进天津,感受天津多维的城市魅力。数据来源: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仲量联行研究部,2023年12月2022年全球前10大货物吞吐量港口港口排名港口名称2022年(万吨)同比增长宁波舟山唐山上海青岛广州新加坡苏州日照黑德兰天津126,13476,887 72,777 65,754 65,592 57,819 57,276 57,057 56,621 54,9023.0%6.4%-5.4%4.3%5.2%-3.6%1.2%5.4%2.3%3.734567891021 21 1817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64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破局之路:“亲海河 亲滨海”,彰显天津魅力天津是首批获批建设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需焕新本土文化特色,创新消费新坐标,在国际舞台上彰显天津魅力。然而,天津在激发消费触点、创新消费场景、丰富消费内容等方面仍有待提升。因此,在重塑天津特色独特地标商圈同时,应着力挖掘本土津味文化,发掘新的消费资源,依托港口硬核优势,结合“引进来,走出去”方针,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天津样板”。消费地标天津人文港口优势产业资源焕新天津消费地标商圈,创造消费新空间激发新活力。近代中国百年的缩影都映在天津万国建筑以及富有天津特色的传统商圈里,这些丰富的文旅资源将持续带来更多的消费客流量。但目前天津传统商圈物业陈旧且缺乏现代新活力的注入,通过引入优质零售物业如在建的国金购物中心、近期开业的和平印象城等,或将协助天津注入更多城市新活力。此外,城市依托其本身海河特色,正积极创造多元化消费场景及消费业态,如结合海河游船,推出“餐饮船”“相声船”等特色功能性游船,让游客在海河上感受多元化天津特色魅力。未来,通过焕新工程、消费业态调整,将引入更多元化消费触点,有效激发消费活力。围绕天津“市民文化”,打造天津独一无二的特色魅力。天津城市在创新消费场景迈出了一大步,以天津大爷们跳水出圈为代表的天津活力吸引了多元化观众,包括奥运冠军、年轻小伙、外地游客和外国友人。这不仅成为城市的新网红打卡景点,也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股热潮,着实吸引了一波线上消费流量,以及线下游客流量。这一新颖活动在传统城市形象中添加了独一无二的魅力。而随着天津大爷跳水落幕,本地市民文化如天津大姨盘头等再度引发关注。借此契机,为了让各地消费者了解天津市民文化,沉浸式体验天津市民生活,区域之间“手牵手”推出与天津市民文化相结合的城市漫步活动,并围绕此主题打造天津独具魅力的消费场景及内容。依托港口优势,背靠邮轮旅游产业,丰富国际消费的新内涵。天津港是重要的交通综合枢纽中心,也是北方重要港口之一。天津将借助跨境电商和东疆保税区等政策工具,推动消费商品多元化,例如推进10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建设。而天津也有望引入更多国际品牌,通过开设中心城区“跨境电商 新零售”线上线下体验店,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购物选择,为国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便捷通道。与此同时,天津背靠邮轮产业,进一步打造海上旅游体验。这不仅能够吸引国内外多元化消费群体,同时还有助于推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海上运动体验项目和邮轮周边服务,这样的引进举措将为天津的国际消费提供新渠道。推动本地特色商品“走出去”,让津门文化“走”向世界。随着天津邮轮旅游产业持续发展,未来推动国际国内双循环航线,也进一步将津门文化及其代表的本地特色商品推向世界舞台,这有助于提升天津的国际知名度。同时,随着本土老字号品牌“走出去”,天津也有望成为中国文化和消费的重要代表。通过这些举措,天津将进一步加强国际消费中心的地位,吸引更多国际资源,并且通过本地文化和产业的对外输出,提升天津的国际影响力。74.2%8 40.1/100 86.3/100 Top5131.06.4.8%0.5%GDP“IP898.7 15.6I.7.8,243.9(17,251.9 11,200,0(8,284.8 3,205.4 (2,112.2 5,416.4 GDP2023202230Top5402060202021020231221 21 2019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65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重庆:西部唯一获批城市,山水之城的特型探索重点数据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数74.2%8 个40.1/100 分86.3/100 分品牌渗透率重奢Top5门店数酒店指数节假日经济指数消费市场131.06.4.8%0.5%GDP恢复率社零恢复率机场客流恢复率商业入驻率增幅消费韧性“重庆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重庆零售商业过去十年步入黄金发展时期,优质商业存量已进入全国前四,陆续建成的城市地标不断焕新城市消费载体,机场商业、奥莱商业及目的性消费快速崛起,国际品牌资源持续导入,助力山城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为西部唯一获批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庆“两江四岸”山城地貌正走红于境内外社交媒体,洪崖洞、李子坝成为节假日经济的热门打卡地。作为抗战时期的中国战时首都,重庆的红色文化、民国记忆根植于城市人文基底,并依托现代建筑表达,深刻影响重庆的商业场景。“火锅之都”“温泉之都”“桥梁之都”等城市名片正以全新面貌融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中。而大量的电影IP让这座山城的文旅与消费软实力独具内涵。898.7 万平方米15.6I.7.8%优质零售存量空置率头部运营商份额外资商业份额零售地产22,243.9 亿元(17,251.9 亿元)11,200,0 亿元(8,284.8 亿元)3,205.4 万人(2,112.2 万人)5,416.4 亿元宏观经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常住人口进出口贸易注:数据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常住人口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重庆宏观数据除进出口贸易外,括号均为主城都市区数据,以2022年的数据占比估算,并在城市竞争力模型中采用主城都市区数据,而非全市数据,以增强跨城市可比性。头部运营商样本为仲量联行挑选的30家中外资商业地产头部运营商,外资商业包含中外合资。重奢Top5品牌包括爱马仕、迪奥、香奈儿、路易威登、古驰,含机场店,不含奥莱店,不统计高化门店。品牌覆盖率由仲量联行统计的品牌库计算出。酒店指数以仲量联行定义的品牌库计算所得,服从均值为40、标准差为20的正态分布。节假日经济指数服从均值为60、标准差为20的正态分布。消费韧性的四个指标均以当期值与2019年基期值计算所得,前三个指标为比值,第四个指标为差值。数据来源:重庆市统计局、公开信息整理,仲量联行研究部,2023年12月注:对29座城市细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设标准差为1,蛛网图每格代表2个标准差,设城市最高值为满分10分。数据来源:仲量联行研究部、21世纪经济研究院,2023年12月城市综合竞争力消费场景营造力城市国际影响力赛事展演影响力消费韧性恢复力零售资产表现力文旅消费吸引力零售资源聚合力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66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政策解读:“五大名城”辐射西部,面向“一带一路”2021年,第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名单发布,重庆作为西部唯一城市入选,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 随即出台。方案以“10大工程”为抓手,建设国际购物、美食、会展、旅游、文化“五大名城”,目标在2025年基本建成辐射西部、面向“一带一路”“近悦远来”的特色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到2030年建成“引领国际时尚、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到2025年,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突破1.55万亿元,网络零售额超2,000亿元。建成2个世界级商圈、10个高品质商圈、100个特色名街名镇和若干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集聚区。到2030年,重庆将建成引领国际时尚、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1 1 提升国际消费资源聚集度,突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重点实施“国际消费资源集聚”“渝货精品培育壮大”“特色服务品牌塑造”三大工程。在引入品牌上,推进“四首经济”,加大首店经济和国际品牌的支持力度。同时振兴巴渝老字号,打造世界精品级的“重庆手信”,彰显“重庆造”影响力,并通过“国际通道能级提升工程”延伸消费产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能力,以消费促经济,让重庆消费产业走向全球。2 2 发挥山城独特地势资源优势,加快城市更新与“两江四岸”提升工程,打造国际消费核心承载区。加速中央商务区、寸滩国际新城等消费场景打造,建成观音桥、解放碑2个世界级商圈、10个高品质商圈、100个特色名街名镇和若干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集聚区。在顶层政策规划中,重庆已建立国际消费新场景、国际消费特色名街古镇等八大板块重点项目库,其中128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重大项目清单,总投资达3,459亿元。3 3 培育国际消费新增长点,擦亮“山水旅游”“不夜重庆”“美食之都”等渝派金字招牌。加强夜间经济规划布局,依托“两江四岸”资源优势,突出“山、水、城、桥”四大元素,丰富“夜味”“夜养”“夜赏”“夜玩”“夜购”等夜间生活业态,构建夜经济发展新格局。推动重庆美食走出重庆、走出国门、布局全球,推动“重庆火锅”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打响“中国火锅之都”品牌。4 4 打磨国际消费软实力,大力发展节假日经济,引导展会赛事走向国际化、特色化发展之路。提升智博会、西洽会等国家级会展经济能级,扩大重庆国际马拉松、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等国际赛事影响力。持续扩大“爱尚重庆渝悦消费”主题消费活动影响力,焕新消费内容与场景,打造“重庆消费”响亮名片。重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特色鲜明,突显“品质化升级”和“特色化发展”两大路径。国际品牌资源持续导入,国际标准的消费载体焕新升级,不断抬升重庆商业市场天花板,品质化升级是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必经之路。而“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特色化发展则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内核,具有排他性。依托城市文化基底与独特地形优势,将现代元素与特色优势结合,助力重庆迈向富有巴渝特色、辐射西部、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消费目的地。67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部陆海新通道已辐射119个国家(地区)的393个港口,让重庆的消费产业得以走向国际,推广渝货精品。“产业 通道”“重庆造”正走出“国际范”。提质增效:推动核心商圈焕新,加速国际品牌入渝。国际品牌资源的导入与一线城市存在差距。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离不开商业资源的聚集。重庆国际头部品牌的渗透率目前还与商业一线城市存在一定差距。据不完全统计,重庆拥有高奢品牌超90家,位列全国第9、西部第2。虽然规模尚可,但渗透率仅为50%,相比上海、成都等城市尚有距离。至今,香奈儿尚未入渝。核心商圈亟待盘活老旧存量,打造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中国城市大多都面临传统核心商圈的年代感与载体年久失修的问题,重庆亦不例外。目前,进驻重庆的头部商业运营商所开发的商业体量占比高达49.7%,位居全国第二。但核心商圈这一比例却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尤其是解放碑商圈的优质商业载体相对缺乏。核心商圈是一座城市商业与消费的天花板,因此商业地标的引入在承载更多优质商业资源导入的同时,也在刷新这座城市消费能力的上限。截至目前,重庆尚未出现百亿级的商业项目。华西三城高奢品牌门店数量和渗透率84.2P.5p.3%深度剖析:不可复制,山城独特优势彰显巴渝根与国际范城市基底:历史、文化、地貌、资源与国家战略,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之路充满想象空间。历史 民国记忆与陪都历史,重庆国际消费离不开“民族魂”。重庆第一商圈解放碑便是中国唯一一座纪念抗战胜利的纪功碑,后改名人民解放纪念碑。作为战时首都的重庆,至今还保存了很多民国记忆。市府所在的中山四路号称“重庆最美街道”,道路两旁遍布的是具有民国特色的建筑。母城渝中半岛和南滨路同样分布着现代与遗迹交融的民国风街区。重庆“民国街”的落成述说着近代中国可歌可泣的历史。重庆在抗战遗址数量、民国历史建筑数量以及工业遗址数量上在全国不出其二,这也为重庆进一步通过山城文化基底打造特色消费场景提供先天优势。重庆的近代史离不开“民国”元素,而国际消费的基底在于在地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它让这座城市的国际之路有了民族魂。地貌 不可复制的山城地貌,“两江四岸”的不夜名片。坐落在河谷地带、被两江切割的重庆是全球最大的山水城市。依山而建,重庆的城市地理形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可谓独一无二,魔幻山城的IP早已深入人心,成为重庆旅游尤其是夜经济的金字招牌。如今在互联网助力下,8D山城的夜景早已誉满天下,乃至走向世界,不夜名片的排他资源在国际消费之路上实属不可多得。资源 火锅、小面、温泉、三峡、石刻重庆国际消费之路的“硬通货”。中国还有很多城市依靠着相对单一的消费触点引流,然而重庆丰富的在地资源已然涵盖餐饮美食、自然资源、世界遗产等诸多方面,这些“硬通货”的消费资源构筑重庆引流消费的强劲触点。而多元丰富的消费资源同样也是稳固消费客群多样性的基础,游客覆盖面的广度与深度极大影响着这座消费目的地城市未来发展的可塑性。IP “勒是雾都”,重庆消费的IP感出圈。重庆是近年来中国电影拍摄取景最多的城市,也是粉丝经济的利好城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访长江国际、长江索道、鹅岭二厂、魁星楼、白象居、防空洞,这背后往往都有影视娱乐或粉丝经济的效应。极具冲突感的城市形象在吸引更多高品质影视娱乐作品诞生于重庆,也让重庆的消费多了一份时尚、圈层的氛围。战略 从国家战略大后方到新门户,重庆走向“一带一路”的“国际范”。重庆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的连接点。重庆始发中欧班列(渝新欧)开行量在全国率先突破1万列,西备注:高奢渗透率和高奢品牌门店数量均以仲量联行高奢品牌样本库计算所得。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仲量联行研究部、21世纪经济研究院,2023年12月成都重庆西安门店数200050100150高奢渗透率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68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聚焦“两江四岸”焕新升级,打造国际消费山水旅游新范本。与时俱进,从软硬件实施“两江四岸”夜经济的常态化升级与迭代。重庆的夜经济发展水平在诸多业界评定排名前列乃至全国第一。夜经济在消费时段上有效提升消费需求释放,是各大城市发展消费的重点领域。重庆的夜经济之所以享誉海外,其“两江四岸”的山城夜景是关键。一方面,未来仍须与时俱进升级两江四岸夜景装置设施,推动两江夜景提档升级;另一方面,夜经济本身不局限于夜景观赏,夜游、夜秀、夜娱等多维度同频发展,方能丰富夜经济的实质内核,触达真实的消费需求。2023年春节,两江烟花游好评如潮,便是夜经济在软实力的创新之举。提升“两江四岸”空间利用效率,营造旅游与消费新场景。重庆正以“两江四岸”为城市发展主轴,推进城市更新,统筹江、岛、岸、城空间关系,修复生态水岸、营造亲水空间、提升滨江产业、传承历史文脉。现阶段“两江四岸”的空间利用仍处早期发展阶段,江边步道正在加紧建设。但江岸与消费的关系仍有待开发,旅游与消费场景如何实现与“两江四岸”空间重塑的结合,也将成为未来重庆迈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关键。让游客游“两江”、把消费留“四岸”,是城市主轴的重要议题。虚实结合,深挖城市基底与独有资源,营造国际消费新场景,以现代商业逻辑创新消费内容。焕新历史建筑的现代功能,从现代商业视角打造具有流量的历史街区。城市的人文历史基底不应停留于记忆中,其价值仍需在当代持续发热。其资源的独特性、不可复制性往往是现代商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但如今各大城市复建复刻历史建筑的发展思路却往往陷入同质化的商业惯性,导致经营失败。虽然资源本身的价值不可或缺,但其“现代表达”才是商业成功和消费引流的关键。消费离不开本地常态高频的消费,历史的印记之于本地人的价值更甚。因此,历史建筑的开发视角应该从单一的旅游导向转向“商业 文旅 IP”融合的开发逻辑,才能为城市带来更多又有历史又有消费的“实”资源。全球首个“世界温泉之都”不止于美誉,实施“温泉 ”战略,提升城市消费的国际影响力。重庆出台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方案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开发市内温泉资源,让温泉成为重庆迈向国际的又一名片。现阶段,重庆温泉的开发利用与温泉资源的稀缺性并不匹配,良好的资源未能在国际乃至国内消费市场形成强有力的IP。换言之,重庆的旅游消费仍未形成“以温泉相关消费为目的”的品牌效应。首先,温泉开发品质尤其在硬件维度的国际标准是关键,对标世界竞品城市的温泉品质。其次,“温泉 ”战略突出温泉作为消费触点,温泉如何叠加商业逻辑,引入国际优质开发运营经验,仍是地方政府实现在地资源开发与消费产业链延伸的重要路径。文娱影视IP在渝自然生长,其商业与产业价值不容忽视。重庆已汇聚上百个影视IP,电影取景让诸多影视景点持续热门。但现阶段影视IP的开发仍缺乏圈层氛围,缺乏引导的散点式发展模式主导市场。影视IP往往具有国际性,电影变形金刚 在武隆取景,便让世界更加了解这一景区。因此,如何打好影视IP牌,营造国际范的影视IP消费场景是重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砝码,却也是极大挑战。通过故事、人物、场景、道具等元素与游览项目、互动玩法、购物体验、旅游线路的结合,营造出深度还原电影的时空和场景,带给游客沉浸式的游购娱体验。破局之路:山城重庆“特色型”国际消费中心的探索之路“补短板、锻长板”,重庆的城市资源禀赋与人文历史基底具有先天优势。在持续导入国际优质消费资源的同时,重庆基于“山城”独特优势打造“特色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路径探索,对于中国其他城市具有先导与借鉴意义。12两江四岸虚实资源69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代言渝货精品,让“重庆造”“重庆味”走向全球。“资源 产业 通道”构建渝货境内外贸易通路,打造跨境电商综合基地。重庆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与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也是中欧班列的重要始发点,是中国内陆对外开放的新门户,占据重要的贸易地位。依托江北国际机场、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重庆公路物流基地等物流集散中心,建设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区、寄送服务中心和国际转口配送基地,推进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融合发展,建设跨境电商实体新零售中心,打造跨境电商综合基地。“资源 产业 通道”所构建的贸易通路,让“重庆造”有望远销海外。有了贸易通路,本土商品的竞争力便是关键。“火锅之都”与“小面之城”的消费产业,仍前路漫漫、方兴未艾。作为川菜的重要派系,渝派美食具有全国影响力。重庆特有的小面和火锅文化,往往是诸多游客旅游目的选择中的重要考量因素。但美食的商业竞争在当今中国尤为激烈,打着各种“重庆”名号、地名的外地火锅馆,往往借力打力,成为全国范围人气爆棚的餐饮品牌。然而,最遗憾的是“他们却不是重庆造”。因此,如何在商业品牌上规范并引导本土产业和品牌良性发展,并引入资本力量实现规模化经营,是对地方产业的考验,也是对地方政府的挑战。一方面,可以发挥“重庆造”优势,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完善产业链上下游,打造小面基地、火锅基地,打造良好的产业培育氛围、品牌孵化地与规模化经营扩张路径。另一方面,消费端应考虑餐饮消费场景的创新,消费体验与品质往往是本土小作坊式餐饮忽略的关键因素,也是制约“夫妻店”做大做强的痛点。“接地气”不等于低品质乃至脏乱差,小店经济、后街经济在现今商业市场仍需突出门店品质与消费场景营造。西部“工业之城”的城市基底,仍需向消费端探索性延伸。工业是重庆经济的命脉,工业记忆是重庆这座城市的主轴。事实上,旅游在中国很难与工业扯上太大关系。在重庆,工业博物馆的出现是一种信号,这座城市开始延伸工业的消费价值。一座城市或工或商,皆为这座城市独有的印记。工业元素的开发利用在消费端尽管天然存在难度,但现代商业逻辑及建筑表达或是破局之道。依托工业载体改造焕新的消费场景陆续出现,成都的东郊记忆算是工业载体城市更新的代表性案例。未来,期待城市出台政策引导工业载体与消费场景的结合与创新,让工业不再只是从投资端拉动经济,也能从消费端创造全新文旅消费新IP。3渝货渝造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70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成都:“商业第三城”的国际消费内陆新样板“93.5 58.2/100 92.8/100 Top5133.83.92.7%0.4%GDP 1,148.612.0G.6.7,114.3 7,268.22,126.8 5,533.0 GDP注:数据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常住人口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头部运营商样本为仲量联行挑选的30家中外资商业地产头部运营商,外资商业包含中外合资。重奢Top5品牌包括爱马仕、迪奥、香奈儿、路易威登、古驰,含机场店,不含奥莱店,不统计高化门店;品牌覆盖率由仲量联行统计的品牌库计算出。酒店指数以仲量联行定义的品牌库计算所得,服从均值为40、标准差为20的正态分布。节假日经济指数服从均值为60、标准差为20的正态分布。消费韧性的四个指标均以当期值与2019年基期值计算所得,前三个指标为比值,第四个指标为差值。机场客流恢复率计算报告期为天府与双流两座机场,基期仅含双流机场。数据来源:成都市统计局、公开信息整理,仲量联行研究部,2023年12月成都,因商而立、因商而兴,素有“天府之国”美誉,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生动展现唐代成都的商贸之繁荣。“少不入川”,丰饶的物产与繁荣的经济孕育出成都悠闲宜人、宁静舒适的生活氛围。而如此舒适的氛围让这里的消费极具活力,成为这座城市的标签。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金融中心与航空物流枢纽,成都是中西部地区最受年轻人青睐的城市。经济的活力带动消费市场繁荣,商业资源的高度聚集让这座富饶的天府之城,荣升中国“商业第三城”。蜀文化、三星堆、三国历史、熊猫基地成都拥有太多让其他城市羡慕的独有资源与人文历史,让更多到访成都的人“来了就不想走”。越来越有国际范儿的成都,正努力迈向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引领中国内陆时尚消费与商业发展。政策解读:“三城三都”,成都探索公园城市的国际消费之路在入围新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名单的角逐中,成都作为“成渝经济圈”极核之一,正凭借其深厚的资源禀赋与蓬勃的消费能力迎头赶上。2023年7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 关于支持成都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意见,提出:增强在全球消费市场的集聚带动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打造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加快建设蕴含天府文化特色、彰显公园城市特质、引领国际时尚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建设融合全球资源的消费新高地。荟萃全球消费精品,须打通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结渠道。在主体层面,支持“总部”落成都,“专业服务机构”聚成都,以商业集群带动商品消费。同时,继续深化对首店经济的支持力度。此外,开展“蜀里安逸”消费品牌建设,支持“川菜、川酒、川茶”等老字号传承创新,培育“华西牙科”“医疗美容”“川派餐饮”等特色服务品牌。深挖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建设融合蓉城风韵的“三城三都”。着力将成都培育为世界级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创新发展“音乐 旅游”“体育 旅游”“工业 旅游”“科技 旅游”“康养 旅游”等融合业态,拓展文体旅融合新场景。“寻味,品味,回味”川派美食,挖掘“名菜,名厨,名店”,依托“成都国际美食节”,鼓励川菜追根溯源、传承创新、出川出海。支持音乐产业发展,打造高端会展中心,增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软实力”。“三位一体”多维度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立足“天府文化特色”,创新开发蕴含“大熊猫”“三国”“金沙”等文化符号的城市标识性产品,打造武侯祠锦里、大慈寺、青羊宫等城市文化地标,培育蕴含天府文化的特色小店。彰显“公园城市特质”,完善生态治理,服务城市经济,创新管理运营模式,打造环城生态公园等消费新场景。引领“国际风尚潮流”,着力打造一批引领国际时尚的新品牌新场景,建设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城市级商圈及世界级商圈,并依靠重点商圈打造展演平台,鼓励承接国际时尚潮流活动。围绕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都开展系统谋划、推动消费升级、做强核心功能。从六大行动进行全面布局,加快实施“建设融合全球资源的消费新高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消费新空间、塑造具有全球美誉度的消费新场景、培育引领全球潮流的消费新模式、构建区域协同发展的消费新格局、营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消费新环境”。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服务城市经济发展,成都将以其特有模式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贡献天府智慧。关于支持成都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意见到2027年,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撑功能基本完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建设2个千亿级规模的世界级商圈和3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城市级商圈。消费繁荣度显著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万亿元,位居国家中心城市前列。21 21 2625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重点数据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数注:对29座城市细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设标准差为1,蛛网图每格代表2个标准差,设城市最高值为满分10分。数据来源:仲量联行研究部、21世纪经济研究院,2023年12月71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政策解读:“三城三都”,成都探索公园城市的国际消费之路在入围新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名单的角逐中,成都作为“成渝经济圈”极核之一,正凭借其深厚的资源禀赋与蓬勃的消费能力迎头赶上。2023年7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 关于支持成都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意见,提出:增强在全球消费市场的集聚带动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打造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加快建设蕴含天府文化特色、彰显公园城市特质、引领国际时尚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建设融合全球资源的消费新高地。荟萃全球消费精品,须打通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结渠道。在主体层面,支持“总部”落成都,“专业服务机构”聚成都,以商业集群带动商品消费。同时,继续深化对首店经济的支持力度。此外,开展“蜀里安逸”消费品牌建设,支持“川菜、川酒、川茶”等老字号传承创新,培育“华西牙科”“医疗美容”“川派餐饮”等特色服务品牌。深挖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建设融合蓉城风韵的“三城三都”。着力将成都培育为世界级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创新发展“音乐 旅游”“体育 旅游”“工业 旅游”“科技 旅游”“康养 旅游”等融合业态,拓展文体旅融合新场景。“寻味,品味,回味”川派美食,挖掘“名菜,名厨,名店”,依托“成都国际美食节”,鼓励川菜追根溯源、传承创新、出川出海。支持音乐产业发展,打造高端会展中心,增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软实力”。“三位一体”多维度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立足“天府文化特色”,创新开发蕴含“大熊猫”“三国”“金沙”等文化符号的城市标识性产品,打造武侯祠锦里、大慈寺、青羊宫等城市文化地标,培育蕴含天府文化的特色小店。彰显“公园城市特质”,完善生态治理,服务城市经济,创新管理运营模式,打造环城生态公园等消费新场景。引领“国际风尚潮流”,着力打造一批引领国际时尚的新品牌新场景,建设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城市级商圈及世界级商圈,并依靠重点商圈打造展演平台,鼓励承接国际时尚潮流活动。围绕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都开展系统谋划、推动消费升级、做强核心功能。从六大行动进行全面布局,加快实施“建设融合全球资源的消费新高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消费新空间、塑造具有全球美誉度的消费新场景、培育引领全球潮流的消费新模式、构建区域协同发展的消费新格局、营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消费新环境”。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服务城市经济发展,成都将以其特有模式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贡献天府智慧。关于支持成都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意见到2027年,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撑功能基本完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建设2个千亿级规模的世界级商圈和3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城市级商圈。消费繁荣度显著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万亿元,位居国家中心城市前列。21 21 2625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重点数据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数注:对29座城市细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设标准差为1,蛛网图每格代表2个标准差,设城市最高值为满分10分。数据来源:仲量联行研究部、21世纪经济研究院,2023年12月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72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深度剖析:川蜀文化走出国际范,天府之国商业进阶路城市底蕴:悠闲的市井生活、美丽的熊猫故乡、神秘的古蜀文化、雪山下的公园城市,让成都走出一条独具休闲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之路。消费 生活 融合茶馆文化与市井烟火气,成都兼具时尚“快节奏”与悠闲“慢生活”。成都无疑是走在时尚前沿的,这里有爱穿、敢穿、懂穿的成都人,街头巷尾就是潮人们的秀场,演绎着最前沿的时尚穿搭,传递着每个人对时尚的理解和态度,所以说成都时尚是“快节奏”的。但从生活态度来说,成都人的悠闲是刻在基因里的,曾有民谚曰:“茶馆是个小成都,成都是个大茶馆。”茶馆是成都休闲文化的一大缩影,在成都喝茶不单是品茶,更多在休闲,茶馆只是承载本地人安逸生活方式的载体。盖碗茶、竹椅、麻将、采耳、摆龙门阵这些具象的事物带你仿佛置身成都的休闲文化里,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下,享受一份难得的惬意。正是这种坦然豁达、兼容并包的城市特质,让街舞、说唱、滑板、电竞等潮流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汇聚了丰富的小众文化社群,让以兴趣与爱好为驱动力的品牌主理人视成都为“快乐老家”,让更加多元丰富的商业形态在这里孵化,诞生了像东郊记忆、万科天荟、COMSO、望平街、梵木等非标商业载体。因此,在成都既有国际化水准的高品质商业载体,也有极富小众文化的街边小店,以及不断自我迭代的商业更新系统,让成都商业从来不缺乏新意与活力。消费 IP 熊猫元素与商业结合,给世界人民来成都打卡消费的理由。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到“国际”二字,就不得不提成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顶级IP大熊猫。作为大熊猫的故乡,成都拥有占地3.07平方公里的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巨型悬挂式大熊猫艺术装置“I am Here”,无数以大熊猫为主题的商业活动,每年都会吸引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打卡消费。消费 文化 灿若星河的古蜀文化,造就古今文化与商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成都是一座千年古城,沿着历史的时间轴线,既能欣赏由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博物馆串起的神秘古蜀文化,也可以去武侯祠探寻三国历史,还可以到杜甫草堂追寻“诗圣”的足迹。成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叠加位于城市核心区的地理位置,打造古今融合发展的商业新模式。如:大慈寺与太古里,人民公园与祠堂街,劼人公园与东门市井等,为人们提供了别具一格的新消费体验。消费 公园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营造“公园 商业”的消费新场景。2018年“公园城市”理念首次提出;2022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截至2023年7月成都拥有各类公园数量超过1,500个,天府绿道建成总里程突破6,500公里。各式各样的公园能够激发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向往,让人与自然共处时间延长的同时,也让公园与商业更加融合,出现“公园 体育”“公园 书店”“公园 文创”等新消费场景,如:Regular源野、成都SKP、Wavebox海浪公园、麓客岛等。今年成都大运会成功举办让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与体育赛事相融合,为更多国际性赛事在成都举办创造可能,让成都的国际化声浪进一步扩大。商业进阶:不论规模、品质、品牌还是载体丰富度,成都都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零售商业“第三城”。迭代与创新 成都是国际品牌开拓内陆市场的首选城市,也是零售商业的试验场和品牌孵化地。成都优质零售物业存量超1,100万平方米,仅次于京沪。商业开发品质走在全国前列,拥有IFS、太古里、SKP等城市地标项目。大多数国际高端品牌都将成都视作开拓中国市场的第二站、第三站,进军内陆市场的首选城市,首店数量全国第三。重量级时尚发布活动频繁亮相成都,如MaxMara 泰迪毛毛屋(The Fluffy Residence)全球巡展首站抵达成都等。成都的消费潜力不仅在于其规模和增速,还在于城市的开放度和创新力。这座年轻人聚集的西部之城将在未来商业市场中扮演“试验场”的角色。当面临城市抉择时,零售商、品牌商愿意来成都开拓自己的战场,创业者愿意来成都实践自己的初心,也便是成都作为零售消费“第三城”之于中国零售市场的价值所在。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仲量联行研究部,2023年12月2023年成都引进的部分首店首店品牌首店类型进驻项目中国大陆首店中国大陆第三店中西部首店中西部首店西南首店中西部首店中国大陆第三店IFS太古里太古里太古里SKP祠堂街东山ReestKEF Music StudioThe Tiffany Blue Box CafAesopSanta Maria NovellaHuman MadeStussyBrandy Melville“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历史丰盈,以文润城,别具一格的城市气质与历久弥新的天府文化是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文脉根源。得天独厚的禀赋优势下,不断捕捉成长突破口。商业资源川蜀文化成都商业资源聚集度高且高度国际化,成为中国商业与消费“第三极”。成都的国际商业资源聚集度居中西部之首,已成为国际大牌的全球网络节点城市。成都的国际品牌渗透率仅次于京沪,位列全国第三。四大奢侈品牌Herms、Louis Vuitton、Chanel、Dior在蓉开设13家,其中不乏中国大陆第 3 个Louis Vuitton之家,Louis Vuitton中国首家餐厅“THE HALL会馆”等重量级门店。未来成都在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将继续鼓励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企业在成都设立旗舰店、体验店,打造全场景体验中心、服务中心,开展新品首发、首秀、首展等活动,发挥内陆城市的商业带动作用。成都消费资源多元丰富,利于孵化本土品牌。最会生活的成都人拥有全国最多的酒馆酒吧、第二多的火锅馆、第二多的咖啡馆。“会消费、会生活”是成都人的标签,也让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得以孵化。成都将继续培育孵化本土国潮品牌,促进国潮消费集聚发展。支持川菜、川酒、川茶等老字号传承创新,鼓励在重点商圈、旅游景区、机场口岸开设旗舰店、集成店,推动本土品牌出川出海。存量载体品质化发展转型,载体焕新需借鉴具有内生动力的“产业 文化 商业”发展路径。未来4年成都商业项目以中端至中高端项目为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项目供应告一段落。成都要想稳住零售商业第三城的位置,需不断迭代衍生出更多精品项目,除当下流行的策展型非标商业外,还需深挖消费与产业的关系,打造如上海上生新所、杭州天目里等能够将商业与产业、商业与文化相融合的载体,让产业能够赋能商业,同时消费者也能够通过产业更加了解商品的诞生过程和文化内涵,将文化与商业有机结合,让消费不止于消费。川蜀文化与现代消费融合发展,营造具有天府特色的标识性消费触点。依托古蜀文化和三国文化,需打造层次更丰富的文旅消费新风尚。成都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但消费体验上相对传统,以博物馆参观为主、周边文创产品为辅。相较于西安汉服、沉浸体验、演出等多元消费体验仍有提升空间。应加快打造武侯祠锦里、大慈寺、青羊宫等城市文化地标。加大杜甫草堂、李劼人故居纪念馆等名人故居保护开发力度,鼓励开展名人故居联盟巡展,有效扩大文旅休闲消费。赋予大熊猫故事和情节,扩展IP消费的内涵和外延。大熊猫作为独属四川的在地文化,是成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IP。应创新开发大熊猫文化,塑造有辨识度的大熊猫IP,丰富大熊猫IP的故事情节,鼓励发展大熊猫主题的展览、文创、动画、剧目等业态,打造大熊猫主题乐园,扩大熊猫IP的世界影响力。21 21 2827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73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破局之路:聚商业资源,成都引领中国内陆商业消费新势力“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历史丰盈,以文润城,别具一格的城市气质与历久弥新的天府文化是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文脉根源。得天独厚的禀赋优势下,不断捕捉成长突破口。商业资源川蜀文化成都商业资源聚集度高且高度国际化,成为中国商业与消费“第三极”。成都的国际商业资源聚集度居中西部之首,已成为国际大牌的全球网络节点城市。成都的国际品牌渗透率仅次于京沪,位列全国第三。四大奢侈品牌Herms、Louis Vuitton、Chanel、Dior在蓉开设13家,其中不乏中国大陆第 3 个Louis Vuitton之家,Louis Vuitton中国首家餐厅“THE HALL会馆”等重量级门店。未来成都在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将继续鼓励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企业在成都设立旗舰店、体验店,打造全场景体验中心、服务中心,开展新品首发、首秀、首展等活动,发挥内陆城市的商业带动作用。成都消费资源多元丰富,利于孵化本土品牌。最会生活的成都人拥有全国最多的酒馆酒吧、第二多的火锅馆、第二多的咖啡馆。“会消费、会生活”是成都人的标签,也让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得以孵化。成都将继续培育孵化本土国潮品牌,促进国潮消费集聚发展。支持川菜、川酒、川茶等老字号传承创新,鼓励在重点商圈、旅游景区、机场口岸开设旗舰店、集成店,推动本土品牌出川出海。存量载体品质化发展转型,载体焕新需借鉴具有内生动力的“产业 文化 商业”发展路径。未来4年成都商业项目以中端至中高端项目为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项目供应告一段落。成都要想稳住零售商业第三城的位置,需不断迭代衍生出更多精品项目,除当下流行的策展型非标商业外,还需深挖消费与产业的关系,打造如上海上生新所、杭州天目里等能够将商业与产业、商业与文化相融合的载体,让产业能够赋能商业,同时消费者也能够通过产业更加了解商品的诞生过程和文化内涵,将文化与商业有机结合,让消费不止于消费。川蜀文化与现代消费融合发展,营造具有天府特色的标识性消费触点。依托古蜀文化和三国文化,需打造层次更丰富的文旅消费新风尚。成都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但消费体验上相对传统,以博物馆参观为主、周边文创产品为辅。相较于西安汉服、沉浸体验、演出等多元消费体验仍有提升空间。应加快打造武侯祠锦里、大慈寺、青羊宫等城市文化地标。加大杜甫草堂、李劼人故居纪念馆等名人故居保护开发力度,鼓励开展名人故居联盟巡展,有效扩大文旅休闲消费。赋予大熊猫故事和情节,扩展IP消费的内涵和外延。大熊猫作为独属四川的在地文化,是成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IP。应创新开发大熊猫文化,塑造有辨识度的大熊猫IP,丰富大熊猫IP的故事情节,鼓励发展大熊猫主题的展览、文创、动画、剧目等业态,打造大熊猫主题乐园,扩大熊猫IP的世界影响力。21 21 2827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74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少不入川三城三都让宜居城市的休闲氛围,融入更多消费新场景。茶馆文化应融入当下年轻人的消费偏好,衍生更多新消费场景。茶馆文化作为成都人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坐落于成都的公园和院坝里,如:人民公园、望江楼公园等,这种传统的老式茶馆以中老年人为主要消费群体。近年来,年轻人追寻松弛感的浪潮中,众多新中式茶馆出现。除喝茶聊天外,茶馆文化也可融入年轻人热衷的市集展览、读书会、脱口秀等活动中,打造更年轻的茶馆文化。让消费场景走出传统商场,打造公园绿道的“潮汐式商业”。公园绿道商业面临潮汐式客流的考验,对常驻式的商家来说,仅依赖周末客流难以维持日常经营。目前公园商业以自动贩卖机为主,难以满足周末家庭出游的就餐和娱乐需求。因此,创新公园绿道运营管理模式,支持打造环城生态公园等消费新场景,在周末或节假日组织特色集市等商业模式可以解决潮汐式消费需求,让公园商业成为成都商业的一抹亮色。紧跟文体消费趋势,积极拓宽“三城三都”区域消费辐射力。后大运时代,体育运动赛事潮,激发更多运动消费需求释放。支持成都高质量举办汤尤杯羽毛球赛、世界运动会等国际赛事活动,打造“三大球”赛事和青少年赛事品牌体系,引进培育电竞职业赛事,提升成都马拉松等自主品牌国际影响力,争取国家竞训基地落户成都。随着更多国际赛事的举办,本地消费者也更关注运动与健康,激发更多运动消费需求释放。诸多运动品牌门店也与在地文化结合,创造属于成都年轻人的运动潮流标签。成都致力打造“音乐之都”,演艺经济成为拉动体验式消费的新增长点。根据大麦、猫眼平台票房数据统计,成都各类市场化的音乐节会年均举办超2,000场次、演出票房近10亿元,仅次于北京、上海之后,拉动综合消费超40亿元。成都演唱会的场次和明星阵容不容小觑,但在舞台剧和音乐剧方面与北上等一线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需提升各类演出和公众活动频率和强度,打造更多具有国际范、时尚潮的文化消费市场。87.161.2/100 82.5/100 Top5137.42.90.9%-1.4%GDP608.2 8.8W.7%5.1,438.0 5,473.0 1,237.6 5,591.5 GDP注:数据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常住人口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头部运营商样本为仲量联行挑选的30家中外资商业地产头部运营商,外资商业包含中外合资。重奢Top5品牌包括爱马仕、迪奥、香奈儿、路易威登、古驰,含机场店,不含奥莱店,不统计高化门店。品牌覆盖率由仲量联行统计的品牌库计算出。酒店指数以仲量联行定义的品牌库计算所得,服从均值为40、标准差为20的正态分布。节假日经济指数服从均值为60、标准差为20的正态分布。消费韧性的四个指标均以当期值与2019年基期值计算所得,前三个指标为比值,第四个指标为差值。数据来源:杭州市统计局、公开信息整理,仲量联行研究部,2023年12月沐浴着五千年良渚文明之光的杭州,历来以“人间天堂”闻名海内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江南富庶之地的消费活力为杭州孕育出时尚和文创产业优势。长三角消费资源辐射下杭州亦同生共长,吸引了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入驻。历经“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的三十年嬗变,钱塘江“一江春水穿城过”带来的组团式多城市中心亦不断延伸并焕新着这座文化历史名城的消费资源和载体。近年来,杭州高速发展的数字经济和新零售商业,让这座城市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和新零售的发展。亚运会上亮眼的“数智”风采更让世界对这座历史悠长的江南名城“耳目一新”,惊叹于中国的数字新零售发展步伐。未来,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依旧,而杭州正在吸引更多的世界目光,以“未来之城”的姿态大步迈向国际级消费新“天堂”。21 21 3029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重点数据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数注:对29座城市细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设标准差为1,蛛网图每格代表2个标准差,设城市最高值为满分10分。数据来源:仲量联行研究部、21世纪经济研究院,2023年12月75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杭州:诗画隽永,“未来之城”领潮消费新“天堂”“87.161.2/100 82.5/100 Top5137.42.90.9%-1.4%GDP608.2 8.8W.7%5.1,438.0 5,473.0 1,237.6 5,591.5 GDP注:数据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常住人口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头部运营商样本为仲量联行挑选的30家中外资商业地产头部运营商,外资商业包含中外合资。重奢Top5品牌包括爱马仕、迪奥、香奈儿、路易威登、古驰,含机场店,不含奥莱店,不统计高化门店。品牌覆盖率由仲量联行统计的品牌库计算出。酒店指数以仲量联行定义的品牌库计算所得,服从均值为40、标准差为20的正态分布。节假日经济指数服从均值为60、标准差为20的正态分布。消费韧性的四个指标均以当期值与2019年基期值计算所得,前三个指标为比值,第四个指标为差值。数据来源:杭州市统计局、公开信息整理,仲量联行研究部,2023年12月沐浴着五千年良渚文明之光的杭州,历来以“人间天堂”闻名海内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江南富庶之地的消费活力为杭州孕育出时尚和文创产业优势。长三角消费资源辐射下杭州亦同生共长,吸引了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入驻。历经“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的三十年嬗变,钱塘江“一江春水穿城过”带来的组团式多城市中心亦不断延伸并焕新着这座文化历史名城的消费资源和载体。近年来,杭州高速发展的数字经济和新零售商业,让这座城市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和新零售的发展。亚运会上亮眼的“数智”风采更让世界对这座历史悠长的江南名城“耳目一新”,惊叹于中国的数字新零售发展步伐。未来,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依旧,而杭州正在吸引更多的世界目光,以“未来之城”的姿态大步迈向国际级消费新“天堂”。21 21 3029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重点数据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数注:对29座城市细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设标准差为1,蛛网图每格代表2个标准差,设城市最高值为满分10分。数据来源:仲量联行研究部、21世纪经济研究院,2023年12月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76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政策解读:杭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新型”探索之路近年来,杭州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相继发布了 杭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 杭州市建设国际新型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方案(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充分显示了它打造立足国内、面向亚洲、辐射全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决心。2021年的三年计划明确提出了8大主要任务,而新一轮的三年方案又明确了三大国际能级的“国际数字消费高地、国际消费时尚中心、国际便利消费示范区”的建设,通过20条具体实施举措,加快推进杭州国际“新型”消费中心的建设。不断提升杭州“国际化”能级,打造国际水准的消费“新地标”。提升“三圈(武林、湖滨、吴山)三街(延安街、南山路、武林路)三站(火车站、地铁站、机场站)”国际能级,加快推进恒隆广场、北京华联(SKP)等重点项目建设,以更国际化的视野和格局布局国际化消费载体和功能。同时,集聚国际资源,通过做强“首店”“首发”经济、提升进口商品供给等,优化高端消费资源。到2025年,培育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心商圈,吸引超过100家商业领域500强企业和超过100家国际知名品牌,打造与杭州标志性城市景观和文化底蕴融于一体的具有江南韵味、中国风范的世界级消费新地标,使杭州成为引领世界潮流、吸引全球目光的消费目的地。依托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先发优势,加快杭州消费“数智化”升级,打造国际消费“新场景”。持续加速数字化、智能化环境的建设,加强研发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兴前沿技术,加快提升数字消费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水平,助力杭州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文娱化多元融合的消费场景,探索引领全球消费发展新趋势的线上线下互动的“数字 体验 消费”的新型消费模式。到2025年培育1家具有国际水准、全国领先的综合性数字生活开放平台,建成国际数字消费发展高地。依托杭州人文底蕴和产业优势,深度跨界融合,打响城市品牌,拓展消费“新亮点”。挖掘渗透在杭州大街小巷的深厚文化底蕴,发挥杭州时尚和文创产业优势,讲好杭州故事,打响杭州城市品牌,推动文化、商业、旅游跨界融合,在消费载体和场景的供给中注入更多时尚、数智、人文等元素,以创新的方式加快拓展杭州消费“新亮点”。同时通过打造“国际会展之都”、举办各类赛事和时尚文旅活动、打响“夜经济”招牌等,多渠道、多形式地提升杭州知名度和杭州城市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带来新的消费需求和活力。随着亚运会的顺利召开,杭州也将借力亚运“拾级而上”,持续扩大亚运综合效应,通过人文、数智和产业优势赋能,结合国际消费新地标和多元化消费场景,加速探索更创新的消费模式,挖掘更有吸引力的消费亮点,进一步提升杭州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杭州市建设国际新型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方案(20232025年)到2025年,杭州网络零售额力争突破12,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500亿元。优化高端消费供给,做强“首店”和“首发”经济,引进首店累计达500家以上,培育消费新场景100个以上。提升国际知名度,数字赋能实体新零售,打造国际数字消费高地。深度剖析:历史积淀和“数智”新动力激发消费新潜能 城市基底:深厚的人文积淀和自古江南富庶之地的消费底蕴,加持时尚产业优势和互联网数字经济优势,是杭州加速建设国际新型消费中心城市的强大助力。人文基底 秀美西子湖畔汇聚千年文化精髓、辉煌灿烂历史遗迹和绵延诗画魅力,共同铸就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人文消费资源。作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杭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数量、5A景区和博物馆数量上均名列前茅。三大世界文化遗产西湖文化景观、大运河、良渚古城穿越时空交相辉映,千年传承的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以龙井为代表的茶文化渗透在杭州大街小巷。与此同时,先天文旅优势持续发力,铸造杭州的“新名片”,打响“杭产品”文创品牌,为杭州立足人文基底进一步发展商业和消费奠定坚实基础。消费底蕴 作为著名的“巨贾名邑”,这座江南富庶之城以优异的消费基础和深厚的消费基底,为国际消费中心建设铺就坚强基石。据杭州市商务局统计,在2022年全国开出的361家“中国首店”中,杭州独占53家,位居全国第二。而“浙江人1年花18亿买香奈儿”更从侧面反映浙江和杭州惊人的消费能力。亮眼的本土消费数据背后离不开杭州优质商业载体。据统计,在新一线城市中,杭州拥有最高的头部零售物业运营商比例、领先的高端购物中心存量和重奢品牌门店数。杭州开放的人才政策和发达的互联网产业,更是吸引年轻人才持续涌入的砝码。这座城市的年轻人占比持续提升,带来多元的消费结构,塑造国际消费的无限可能。产业优势 完整的时尚产业链与“一骑绝尘”的互联网产业,共同助力杭州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之路上大步前行。以“杭派女装”为代表的杭州时尚产业依托邻市绍兴的纺织产业和全国闻名的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已形成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并将商业版图延伸至全国。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龙头,进一步将杭州商业的影响力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跃升至全新高度。在互联网产业集聚优势助力下,杭州也是最早拥抱数字经济的城市,并持续保持领先。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5,000亿,占本市GDP比重高达27.1%。通过“数智消费嘉年华”等活动,杭州不断推动消费“数智化”升级,打造结合线上线下“数字 体验 消费”的新消费模式和场景。2023年8月,第一家TOC娱乐体验店成功在杭州落地,以全新的消费场景引领全球消费趋势走向新的可能。国际消费极具潜力,但国际化之路任重道远;挖掘消费新需求、推动商圈多层次多场景发展、完善消费基础设施,打好杭州的“国际牌”。实体商业潜力有待开发,夜经济仍是消费短板。杭州网络零售额位列全国前茅,而整体的社零总额却屈居全国前十尾部。作为人均可支配收入逼近6万元的城市,杭州仍需思考如何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消费。同时,杭州对现有消费潜力的挖掘仍待深入。例如杭州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常年位居全国第一,但城市面在青年男性消费群体的需求挖掘方面仍有欠缺。同理,杭州拥有人口结构年轻化的客群优势,从需求端来看并不缺乏“夜经济”的发展潜力,但一直以来“夜经济”都是杭州消费的短板。以长沙经验为鉴,杭州的夜经济内容仍有待丰富,其中夜间餐饮是制约夜经济发展的关键。商圈呈现“消费级差”现象,传统商圈有待焕新。伴随城市扩容,除武林和湖滨两大商业中心外,杭州持续迎来优质商业载体进驻城市的新商业中心。但传统核心商圈在潮流业态招引上仍占据绝对优势,非核心商圈与前者能级差距明显,主打家庭消费或产业青年客群,且商业资源出现断层,整体辐射范围有限。据仲量联行统计,杭州非核心商圈仍面临较大的空置压力。同时,以湖滨路、武林广场为代表的传统步行街、商业区则急需探索消费场景的多元与创新,以提升这座城市商业的天花板。消费配套待进一步完善。从基础设施配套看,借亚运东风,杭州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已显著改善,但地面交通拥堵仍制约商业提质扩容,通达性仍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关切。从商圈内部看,除湖滨-武林商圈内部动线相对合理畅通外,多数商圈尚未形成路径优化的“串珠成链”叠加效应。从未来长期发展出发,杭州仍需提高配套供给水平,以激发消费潜力。如“夜经济”的瓶颈突破,除了延长营业时间、丰富消费内容外,完善城市夜间公共交通服务同样关键,以激活“后半夜黄金4小时”的消费潜力。“国际化”仍是杭州面向全球、打造国际消费的重头戏。目前,杭州在国际会议、会展举办场次和能级、国际消费便利程度、国际品牌的引进和落地、优质高端进口商品供给、国际知名主题乐园等方面的数据表现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时尚等具有优势产业的品牌仍缺乏国际影响力,“杭产品”等在国际舞台的知名度也需进一步提高。同时,尽管自古为“巨富名邑”聚集地,拥有交通便利优势,但在上海虹吸下,杭州似乎尚未很好地将人流、客流等转换成更有效的在地消费力。21 21 3231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77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深度剖析:历史积淀和“数智”新动力激发消费新潜能 城市基底:深厚的人文积淀和自古江南富庶之地的消费底蕴,加持时尚产业优势和互联网数字经济优势,是杭州加速建设国际新型消费中心城市的强大助力。人文基底 秀美西子湖畔汇聚千年文化精髓、辉煌灿烂历史遗迹和绵延诗画魅力,共同铸就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人文消费资源。作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杭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数量、5A景区和博物馆数量上均名列前茅。三大世界文化遗产西湖文化景观、大运河、良渚古城穿越时空交相辉映,千年传承的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以龙井为代表的茶文化渗透在杭州大街小巷。与此同时,先天文旅优势持续发力,铸造杭州的“新名片”,打响“杭产品”文创品牌,为杭州立足人文基底进一步发展商业和消费奠定坚实基础。消费底蕴 作为著名的“巨贾名邑”,这座江南富庶之城以优异的消费基础和深厚的消费基底,为国际消费中心建设铺就坚强基石。据杭州市商务局统计,在2022年全国开出的361家“中国首店”中,杭州独占53家,位居全国第二。而“浙江人1年花18亿买香奈儿”更从侧面反映浙江和杭州惊人的消费能力。亮眼的本土消费数据背后离不开杭州优质商业载体。据统计,在新一线城市中,杭州拥有最高的头部零售物业运营商比例、领先的高端购物中心存量和重奢品牌门店数。杭州开放的人才政策和发达的互联网产业,更是吸引年轻人才持续涌入的砝码。这座城市的年轻人占比持续提升,带来多元的消费结构,塑造国际消费的无限可能。产业优势 完整的时尚产业链与“一骑绝尘”的互联网产业,共同助力杭州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之路上大步前行。以“杭派女装”为代表的杭州时尚产业依托邻市绍兴的纺织产业和全国闻名的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已形成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并将商业版图延伸至全国。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龙头,进一步将杭州商业的影响力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跃升至全新高度。在互联网产业集聚优势助力下,杭州也是最早拥抱数字经济的城市,并持续保持领先。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5,000亿,占本市GDP比重高达27.1%。通过“数智消费嘉年华”等活动,杭州不断推动消费“数智化”升级,打造结合线上线下“数字 体验 消费”的新消费模式和场景。2023年8月,第一家TOC娱乐体验店成功在杭州落地,以全新的消费场景引领全球消费趋势走向新的可能。国际消费极具潜力,但国际化之路任重道远;挖掘消费新需求、推动商圈多层次多场景发展、完善消费基础设施,打好杭州的“国际牌”。实体商业潜力有待开发,夜经济仍是消费短板。杭州网络零售额位列全国前茅,而整体的社零总额却屈居全国前十尾部。作为人均可支配收入逼近6万元的城市,杭州仍需思考如何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消费。同时,杭州对现有消费潜力的挖掘仍待深入。例如杭州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常年位居全国第一,但城市面在青年男性消费群体的需求挖掘方面仍有欠缺。同理,杭州拥有人口结构年轻化的客群优势,从需求端来看并不缺乏“夜经济”的发展潜力,但一直以来“夜经济”都是杭州消费的短板。以长沙经验为鉴,杭州的夜经济内容仍有待丰富,其中夜间餐饮是制约夜经济发展的关键。商圈呈现“消费级差”现象,传统商圈有待焕新。伴随城市扩容,除武林和湖滨两大商业中心外,杭州持续迎来优质商业载体进驻城市的新商业中心。但传统核心商圈在潮流业态招引上仍占据绝对优势,非核心商圈与前者能级差距明显,主打家庭消费或产业青年客群,且商业资源出现断层,整体辐射范围有限。据仲量联行统计,杭州非核心商圈仍面临较大的空置压力。同时,以湖滨路、武林广场为代表的传统步行街、商业区则急需探索消费场景的多元与创新,以提升这座城市商业的天花板。消费配套待进一步完善。从基础设施配套看,借亚运东风,杭州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已显著改善,但地面交通拥堵仍制约商业提质扩容,通达性仍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关切。从商圈内部看,除湖滨-武林商圈内部动线相对合理畅通外,多数商圈尚未形成路径优化的“串珠成链”叠加效应。从未来长期发展出发,杭州仍需提高配套供给水平,以激发消费潜力。如“夜经济”的瓶颈突破,除了延长营业时间、丰富消费内容外,完善城市夜间公共交通服务同样关键,以激活“后半夜黄金4小时”的消费潜力。“国际化”仍是杭州面向全球、打造国际消费的重头戏。目前,杭州在国际会议、会展举办场次和能级、国际消费便利程度、国际品牌的引进和落地、优质高端进口商品供给、国际知名主题乐园等方面的数据表现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时尚等具有优势产业的品牌仍缺乏国际影响力,“杭产品”等在国际舞台的知名度也需进一步提高。同时,尽管自古为“巨富名邑”聚集地,拥有交通便利优势,但在上海虹吸下,杭州似乎尚未很好地将人流、客流等转换成更有效的在地消费力。21 21 3231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78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破局之路:借“势”亚运,更“新”更“活”更“国际”“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千年文明积淀下的江南韵味、人文底蕴、秀丽风光,均是杭州这座历史名城不可复制的“名片”。依托历史底蕴,借力“数智优势”,杭州正尝试更加多元的路径,迈向消费更国际化的“未来之城”。“后亚运 时代”人文基底数智赋能延续亚运效应,提升城市能级,开启杭州建设全球高能级城市新局面亚运会让杭州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大幅提升。后亚运时代,杭州更应借势而起,加速建成“新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方面,城市仍延续大型体育赛事对消费的拉动作用。观看体育赛事本身即属于服务消费,此外亚运热度带来的体育经济持续激发消费潜能。据仲量联行统计,杭州运动服饰品牌的新开门店数量持续攀升。杭州已在行动,“三大球”职业联赛已入驻亚运场馆,羽毛球、皮划艇等重大能级赛事亦陆续签约,分布于各区县的亚运场馆也全面进入二次运营阶段。但如何将赛事与消费多元结合,催生更多新消费场景,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另一方面,举办亚运为杭州带来城市软实力的提升,更应大力展示及宣传以吸引境内外消费者,转化国际消费资源。深挖城市人文基底,为历史资源赋予现代表达,发掘城市消费“新亮点”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是杭州建设“新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内核。如何将消费与历史人文基底有机结合,赋予独有的在地资源以现代商业表达,是制胜关键。讲好西湖故事,开发“商业 文旅 IP”新模式。西湖是杭州独一无二的名片,享誉海外。西湖周边更有雷峰塔、断桥、岳王庙等重要文旅资源。充分利用环西湖文旅资源,讲好西湖故事、用好西湖元素,是杭州发展国际消费的重要砝码。印象西湖 大秀正是将西湖自然风光、历史遗迹、人文内涵与现代消费有机结合的一项成功尝试。但文旅消费仍须探寻更多西湖与现代场景的融合,开发“商业 文旅 IP”新模式,积极打造国际消费核心区湖滨商圈。钱江历史“底片”有待擦亮。杭州拥有诸多独有的历史底片,尚待擦亮其现代成色。亚运风采和数字火炬手让世界对钱塘江记忆犹新。以此为触点,杭州可继续挖掘钱塘江古渡口、古桥、古建筑的历史文化魅力,打造钱塘文化IP、钱江历史文化带等,延伸消费场景、拓展维度、打磨深度,释放更多消费红利。千古宋韵、百年清河坊、灵隐禅寺、龙井茶香等亦有待进一步挖掘、创新,为杭州增添有历史、有文化、有体验、又有消费的“新亮点”。数智优势赋能消费,释放城市新潜能实体商业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载体。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建设多层次商圈体系,营造创新消费场景仍不可忽视。在智慧城市杭州,数字消费与实体商业的有机结合更是全国的样板。在线购物是数字消费的重要形式之一,坐拥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的杭州,无疑在线上消费赛道已走在全国前列。进一步利用数字产业优势,探索“数字 体验 消费”新消费模式,实现商业数智化转型,是杭州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一跃。一方面,“数智化”赋能实体商业载体焕新升级,提升数字消费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水平,推动智慧商圈建设。另一方面,利用技术提升城市软实力,从城市层面打造数字消费环境。“引进来” “走出去”,杭州消费的产业链与产品力从中国的“人间天堂”走向“国际消费新天堂”,杭州正逐步提升国际视野。“引进来”扮演着关键角色,为杭州带来国际消费资源的聚集。依托国际商业活动的举办,更多国际时尚品牌来杭首发、首秀、首展,增加高端国际品牌资源在杭供给。而“走出去”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产业内核。作为我国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杭州的互联网产业优势为“杭产品”走向国际规划完美路径。但杭州仍需培育具有国际知名度、影响力的一线品牌,在互联网与实体门店共同加持下,实现国际布局,让世界看到“杭州造”的品牌价值。“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杭州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之路多了一份品牌力与产业链。21 21 343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79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引进来、走出去”“引进来” “走出去”,杭州消费的产业链与产品力从中国的“人间天堂”走向“国际消费新天堂”,杭州正逐步提升国际视野。“引进来”扮演着关键角色,为杭州带来国际消费资源的聚集。依托国际商业活动的举办,更多国际时尚品牌来杭首发、首秀、首展,增加高端国际品牌资源在杭供给。而“走出去”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产业内核。作为我国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杭州的互联网产业优势为“杭产品”走向国际规划完美路径。但杭州仍需培育具有国际知名度、影响力的一线品牌,在互联网与实体门店共同加持下,实现国际布局,让世界看到“杭州造”的品牌价值。“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杭州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之路多了一份品牌力与产业链。21 21 343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80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武汉:彰显英雄城市特色,重塑“楚中第一繁盛地”“77.4%7 39.6/100 81.7/100 Top5122.9.2.2%-0.9%GDP 868.2 13.25.3.9,163.9 5,205.1 1,373.9 2,492.0 GDP注:数据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常住人口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头部运营商样本为仲量联行挑选的30家中外资商业地产头部运营商,外资商业包含中外合资。重奢Top5品牌包括爱马仕、迪奥、香奈儿、路易威登、古驰,含机场店,不含奥莱店,不统计高化门店。品牌覆盖率由仲量联行统计的品牌库计算出。酒店指数以仲量联行定义的品牌库计算所得,服从均值为40、标准差为20的正态分布。节假日经济指数服从均值为60、标准差为20的正态分布。消费韧性的四个指标均以当期值与2019年基期值计算所得,前三个指标为比值,第四个指标为差值。数据来源:武汉市统计局、公开信息整理,仲量联行研究部,2023年12月武汉因江得名,依江而兴,也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自古便是九省通衢的要地。得益于地理区位、水运交通的优势,武汉一直是华中商业重镇,过往有“楚中第一繁盛地”“东方芝加哥”的美誉。曾被确立为武汉经济中心、誉为“天下第一街”的汉正街是武汉商业的起点。如今,武汉的商业在全国前五的存量中焕然一新,从武汉国际广场到恒隆广场,从楚河汉街到建设中的SKP,都是武汉商业的地标与代名词。现代商业载体的快速发展,助力江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质增效。依托大江大河的城市肌理,武汉持续丰富长江文旅、滨水商业等“江城”消费新场景,长江夜游、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成为节假日经济的打卡地。位于汉口老租界商圈的黎黄陂路、洞庭街、胜利街经历艺术和文化的复兴,融合老建筑与新式街头风格。多元城市IP筑起武汉“商业 文化 旅游”的三大引擎。重点数据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数注:对29座城市细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设标准差为1,蛛网图每格代表2个标准差,设城市最高值为满分10分。数据来源:仲量联行研究部、21世纪经济研究院,2023年12月81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武汉:彰显英雄城市特色,重塑“楚中第一繁盛地”政策解读:引领中部、服务全国、链接全球在首批国际消费中心试点城市名单公布后,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已经成为新一轮城市竞争的“新赛道”。武汉于2021年7月第一时间印发 武汉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提出聚力打造国际消费门户城市,辐射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消费提质扩容。今年3月,武汉市人民政府进一步推出 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意见 围绕擦亮武汉国际新名片、培育国际消费新品牌、布局消费场景新地标、畅通国际消费新通道、营造开放交流新环境提出“五新”主要任务,着力打造世界级文旅观光、生态休闲滨水之城,国际化时尚艺术、活力健康大学之城和全方位数字生活、新型消费创新之城,建设引领中部、服务全国、链接全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增强消费供给,重点提升本土消费空间和消费品牌。在消费空间上,提升航空路、中南中北等6个商圈建设水平,形成一批国际一流商圈;推动江汉路步行街、光谷步行街、楚河汉街等重点商业步行街业态提升,打造高品质步行街。在消费品牌上,结合本土优势,聚焦东风汽车、岚图汽车、中国信科、长飞光纤、马应龙、健民药业等本土知名制造企业,提升相关产品消费规模,挖掘“武汉制造”消费潜力。突出“大江大湖”滨水之城气质,形成生态、文旅、消费的有机结合。厚植亲水文化,融合城市历史人文特点,以城市“山水十字轴”为核心,构建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武昌古城、汉阳古城、汉口历史风貌区,形成世界级历史人文旅游集聚展示区。同时,提升打造月湖片、汉阳龟北片、归元片,建设黄鹤楼城市地标等一批文旅购物消费承载地;打响“夜江城”夜游品牌,打造10条知名“夜游江城”线路和一批大型文旅综合体。发挥大学之城、创新之城资源优势,创新培育一批消费业态和消费场景。挖掘校友经济、院士经济、海归经济潜力,释放科教人才优势对消费的牵引潜能。激活“青年 消费”潜力,建设一批创意空间,创新培育一批消费业态。促进“数字 消费”发展,推动数字赋能,支持办公楼宇、住宅小区、旅游景区布局各类智慧门店和智能化设施,培育智慧商店等新零售示范应用场景。依托地理区位和交通枢纽优势,重现“货到汉口活”。建设完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内直达交通网络,提升本土消费市场辐射力;打造“世界级地铁城市”,在场站综合体内导入城市商业、商务、文化服务功能,让交通枢纽成为消费产业的展示和贸易窗口。同时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临空、高铁经济,加快创建“五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武汉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充分突出城市本身的个性和特色,综合发挥地理区位、交通物流、科教资源等多方面优势。武汉是一座流量型的城市,拥有庞大的交通客流量、高校学生数量、会展商贸客流等,如何将客群流量转化为消费流量是武汉必须思考的课题。依托区位交通打造枢纽型特色商圈、依托在校生资源挖掘消费群体潜力、依托生态资源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能够助力武汉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上走出差异化路径,迈向引领中部、服务全国、链接全球的消费之城。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0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700亿元。到202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2,700亿元,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30万人次,展会节事活动达到800场次。培育10个以上电商直播基地;打造10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100个网红打卡地;打造10条知名“夜游江城”线路和一批大型文旅综合体。21 21 3635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重点数据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数注:对29座城市细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设标准差为1,蛛网图每格代表2个标准差,设城市最高值为满分10分。数据来源:仲量联行研究部、21世纪经济研究院,2023年12月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82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深度剖析:彰显九省通衢优势,“大江大湖”构筑江城印象特色IP 热干面、小龙虾、黄鹤楼武汉本土IP成为最硬核的城市名片。热干面加蛋酒,是武汉人早起通勤的常备套餐,也是前来武汉旅游的消费者必备的打卡行程。而每到清明至谷雨时节,也是小龙虾最嫩的季节,武汉本土“四大虾庄”门口往往排起长队。这些“汉味”美食,是很多客人对于武汉最直观的印象。同时,武汉还拥有特色鲜明的文化IP,诗人崔颢笔下的黄鹤楼,便坐落于武汉武昌区,彰显非遗历史文化的同时,黄鹤楼也为武汉文旅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提质增效:提升城市国际化程度和核心商圈繁荣度城市国际化程度与一线城市仍存差距。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方面需要突出“消费”,另一方面需要突出“国际”。目前,武汉城市的国际化程度相比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承办的国际化展会较少,承载能力与先进城市存在差距,同时本土会展品牌的孵化力仍待提升;国际亲和力不足,外国使领馆、国际友好城市数量较少等方面。此外,武汉在跨境贸易订单量和进出口总额上与沿海城市相比短板突出,这也是城市外向度不足的体现。商贸繁荣度不够,核心商圈知名度有待提升。从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角度出发,武汉的商贸繁荣度和核心商圈的高端化程度仍有待提升。一方面,武汉仍缺少国际化的商圈商街,尽管武汉本地的江汉路、汉正街、武广等商圈和商业街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知名度,江汉路步行街还获评为“全国示范步行街”,但作为集聚国际高端消费资源、吸引消费主体的重要载体,武汉商圈商街国际知名度与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等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入驻武汉的国际高奢品牌数量仍然不多,在对于国际高端消费品牌的吸引力上,武汉除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差距较大外,与成都等同梯队城市相比也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城市基底:武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离不开商业底蕴、区位交通、资源禀赋、城市特色共同构筑的差异化优势。商业底蕴 开埠以来各大商圈的重建与复兴,见证武汉数百年的喧嚣与繁华。如今武汉最受欢迎的部分商圈,大多拥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例如武汉国际广场的前身是建于1959年并被誉为“中国十大商场之一”的武汉永安商场,在当时是武汉乃至全国零售业的排头兵,如今重建并更名后的武汉国际广场,是武汉为数不多拥有国际一线奢侈品牌的商场。被誉为“天下第一街”的汉正街开埠于明朝成化年间,把握着武汉早期商业的命脉,如今的汉正街经过改造,正建设汉正街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开发汉正街购物主题公园项目。如今作为武汉最繁华商圈之一的江汉路曾是清末英租界的“洋街”,租界收回后,江汉路仍保留有历史建筑的风貌,同时兴建起众多商业广场。历史和现代的交织融合,成为武汉这座城市的商业特色。区位交通 九省通衢不可复制的区位优势,构筑“双循环”格局下的消费潜力。武汉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国家的经济地理中心,承担着南来北往、东去西进的枢纽作用。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战略背景下,武汉作为中部第一城、“中部崛起”关键节点,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在中西部庞大的消费市场仍未饱和下,依托通达的国际交通枢纽网络以及现代物流体系,武汉能够发挥链接全国市场的关键作用,激发消费潜力。资源禀赋 山、水、城、人有机融合,彰显个性鲜明的江城印象。武汉生态资源禀赋突出,拥有大江大湖的城市特色,建设两江四岸、东湖生态绿心等重点滨水文旅展示区,武汉也是全球目前唯一一个人口超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背靠长江,武汉大力建设“两江四岸”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拓展夜经济场景。武汉同时也在资源禀赋下推动绿色低碳、生态康养等文旅新业态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武汉的高校和在校生资源尤为丰富,根据2022年中国重点城市在校大学生数量排名来看,武汉市以168.29万人的数据斩获全国第一,这也是武汉消费潜力的体现,通过激发科教人才对消费的牵引潜能,进一步释放消费活力。21 21 3837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83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破局之路:大江大湖大武汉之国际消费中部崛起在第一批国际消费中心试点城市已经先行先试下,武汉需要结合自身区位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找寻不一样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突围路径,同时突破自身国际化程度不足、商贸繁荣度不高的瓶颈,重塑江城消费新优势。挖掘流量拓展增量突出特色从人才、交通、商圈流量中挖掘消费业态、支撑消费扩容。将人才、交通流量优势转化为消费潜力。作为一座典型的流量型城市,武汉仍需在庞大的高校学生数量、会展商贸客流基础、交通客流量和公共服务受众流量中挖掘消费新的增长点。例如,依托九省通衢的交通区位和设施发展大交通商业,打造交通枢纽型特色商圈,升级现有高铁、机场商业,打造标杆TOD商业;将高校在校生存量优势转化为消费流量优势,与本土一批特色院校合作规划建设新型生活时尚街区,吸引作为消费主力的年轻人集聚消费,打造消费集聚地、新地标。在流量基础上支持商圈商街扩容提质。武汉现有商圈商街虽流量较大,但国际化、繁荣度不足,应从两方面着手改进。一方面是以“两圈四街”为主要着力点,推动现有商圈商街的改造升级,加大对重点商圈商街的投资建设力度,推动其与国际化接轨。另一方面,在新片区规划建设新的商圈,高标准统筹把关新商圈的规划实施,打造全新的商业地标,挖掘消费增量空间,推动武汉消费市场的扩容提质。在推动商圈商街建设的同时也应关注高端消费品牌的集聚,以繁荣首店经济、丰富进出口商品供给、创新老字号商品和“武汉造”自主品牌的发展为着力方向。从汽车、医药、教育、数字经济等赛道中拓展消费增量、塑造消费优势。从重点产业发展中挖掘消费潜力。在“新四化”推动汽车产业融合发展,改变汽车产业传统格局下,武汉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具有充分的消费潜力有待挖掘。应适应汽车消费趋势,促进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消费,激发汽车市场的消费潜能。同时,武汉具有基础实力雄厚的教育、医疗和科技资源,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应依托优势发展国际教育、国际康养、国际数字消费服务等新型消费业态,促进国际化服务消费的发展。以新业态新模式挖掘消费新赛道。武汉应加大力度推动跨境电商等与国际接轨的贸易新业态发展,如加快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建设,打造硚口区、东湖高新区跨境电商示范产业园,加快建设天河机场、汉口北、新港空港综保区等跨境电商功能园区,提升贸易与消费的国际化程度。同时,依托科技创新优势,挖掘数字化消费新赛道,如推广数字消费场景,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VR虚拟购物等体验式消费场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拓展消费新赛道的潜力空间。从大江大湖的长江文化中突显本土特色、打造差异化路径。依托大江大湖城市肌理,丰富滨水和夜间经济消费内容。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在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需充分发挥文化在铸就城市肌理、赋予城市风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城市的本土化、特色化。长江主轴是武汉最核心的空间资源,武汉应在长江主轴核心区规划建设国家级、国际化大型活动场所,承接国际性大型会展活动永久会址,并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同时,依托武汉大江大河的城市肌理,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夜游长江的文旅活动、滨水商业等消费场景,打造夜经济、夜文化名片,形成“商业 文化 旅游”的三大引擎。城市基底:武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离不开商业底蕴、区位交通、资源禀赋、城市特色共同构筑的差异化优势。商业底蕴 开埠以来各大商圈的重建与复兴,见证武汉数百年的喧嚣与繁华。如今武汉最受欢迎的部分商圈,大多拥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例如武汉国际广场的前身是建于1959年并被誉为“中国十大商场之一”的武汉永安商场,在当时是武汉乃至全国零售业的排头兵,如今重建并更名后的武汉国际广场,是武汉为数不多拥有国际一线奢侈品牌的商场。被誉为“天下第一街”的汉正街开埠于明朝成化年间,把握着武汉早期商业的命脉,如今的汉正街经过改造,正建设汉正街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开发汉正街购物主题公园项目。如今作为武汉最繁华商圈之一的江汉路曾是清末英租界的“洋街”,租界收回后,江汉路仍保留有历史建筑的风貌,同时兴建起众多商业广场。历史和现代的交织融合,成为武汉这座城市的商业特色。区位交通 九省通衢不可复制的区位优势,构筑“双循环”格局下的消费潜力。武汉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国家的经济地理中心,承担着南来北往、东去西进的枢纽作用。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战略背景下,武汉作为中部第一城、“中部崛起”关键节点,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在中西部庞大的消费市场仍未饱和下,依托通达的国际交通枢纽网络以及现代物流体系,武汉能够发挥链接全国市场的关键作用,激发消费潜力。资源禀赋 山、水、城、人有机融合,彰显个性鲜明的江城印象。武汉生态资源禀赋突出,拥有大江大湖的城市特色,建设两江四岸、东湖生态绿心等重点滨水文旅展示区,武汉也是全球目前唯一一个人口超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背靠长江,武汉大力建设“两江四岸”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拓展夜经济场景。武汉同时也在资源禀赋下推动绿色低碳、生态康养等文旅新业态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武汉的高校和在校生资源尤为丰富,根据2022年中国重点城市在校大学生数量排名来看,武汉市以168.29万人的数据斩获全国第一,这也是武汉消费潜力的体现,通过激发科教人才对消费的牵引潜能,进一步释放消费活力。21 21 3837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84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西安:游历汉唐盛世的前世今生重点数据64.5%5 个45.7/100 分88.0/100 分品牌渗透率重奢Top5门店数酒店指数节假日经济指数消费市场133.91.3.4%0.1%GDP恢复率社零恢复率机场客流恢复率商业入驻率增幅消费韧性“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璀璨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丰富的文旅资源。西安更是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重要纽带。已然是区域消费中心的西安,正向着国际消费中心前进。在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道路上,西安仍需不懈努力。西安正尝试立足历史文化和地理区位等发展优势,正视不足直面挑战,积极培育“三都四城”城市品牌,推动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探索更多消费新可能,以期成为西北地区“不靠海、不沿边”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709.1 万平方米11.86.0%5.9%优质零售存量空置率头部运营商份额外资商业份额零售地产8,535.5 亿元3,551.0 亿元1,299.6 万人2,639.8 亿元宏观经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常住人口进出口贸易注:数据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常住人口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重庆宏观数据除进出口贸易外,括号均为主城都市区数据,以2022年的数据占比估算,并在城市竞争力模型中采用主城都市区数据,而非全市数据,以增强跨城市可比性。头部运营商样本为仲量联行挑选的30家中外资商业地产头部运营商,外资商业包含中外合资。重奢Top5品牌包括爱马仕、迪奥、香奈儿、路易威登、古驰,含机场店,不含奥莱店,不统计高化门店。品牌覆盖率由仲量联行统计的品牌库计算出。酒店指数以仲量联行定义的品牌库计算所得,服从均值为40、标准差为20的正态分布。节假日经济指数服从均值为60、标准差为20的正态分布。消费韧性的四个指标均以当期值与2019年基期值计算所得,前三个指标为比值,第四个指标为差值。数据来源:西安市统计局、公开信息整理,仲量联行研究部,2023年12月注:对29座城市细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设标准差为1,蛛网图每格代表2个标准差,设城市最高值为满分10分。数据来源:仲量联行研究部、21世纪经济研究院,2023年12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数城市综合竞争力消费场景营造力城市国际影响力赛事展演影响力消费韧性恢复力零售资产表现力文旅消费吸引力零售资源聚合力85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聚集优质消费资源、建设消费商圈是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结合城市特色创新消费环境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行稳致远的关键。西安以充分盘活现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手段,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吸引力为行动方案,在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之路上贡献自己的特有智慧。政策解读:面向“一带一路”,培育“三都四城”城市品牌为响应国家关于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提升城市影响力,西安于2019年印发 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实施方案,随后又于2022年印发 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创建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方案以培育“三都四城”城市品牌、推动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通过8大重点任务、68个重点项目,结合7个方面保障措施,为加快培育富有历史文化底蕴、引领西部潮流的特色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切实保障。1 1 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古都西安。重点实施“3(中华文明根脉溯源主题线路) 4(城市文化IP) 10(文化展示区) 3(对外文化交流)”工程,激发城市资源活力。以“历史文化 旅游消费”为导向,重点打造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八大国际旅游品牌,深挖“秦兵马俑”“西安城墙”等世界级文化标识内涵。弘扬陕菜文化,鼓励陕菜品牌企业走出去,同时引进国内外老字号企业和国际美食品牌入驻。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做到以文促旅、以旅带商、文商共融、全域旅游。2 2 加强商业发展引擎,对标国际一流消费城市。打造“钟楼-南大门”和“大唐不夜城-小寨”世界级消费圈,“大西安三十里锦绣”文旅商发展带,老城根、小雁塔太古里等国际时尚消费街以及SKP、赛格国际等众多潮流时尚消费点,塑造多层级国际时尚购物地标。同时吸引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入驻,重点引进国际国内奢侈品牌旗舰店、集合店、免税店,大力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及品牌经济。并积极引进国际化高能级主体和国际品牌落户,引进具有全球标识度的供应商、具有链接国内国际市场能力的专业机构。通过聚品牌、优结构、补短板等方式推动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3 3 面向“一带一路”,建设国际旅游、教育、会展、世界赛事名城。构建国际旅游“一核两廊八板块”发展格局;发挥本地高等教育资源优势,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品牌;发挥国家中心城市职能,扩大会展消费市场;持续放大十四运效应,扩展体育消费市场。利用西安现有资源,从旅、教、展、赛四个方面全面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创建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时尚购物之都国际美食之都国际旅游名城面向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名城面向一带一路国际会展名城面向一带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4 106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高和资本:中国城市更新论坛白皮书(2022)-《片区更新统筹主体的作用及机制》(76页).pdf

    ?-中国城市更新论坛白皮书(2022)片区更新统筹主体的作用及机制课题组研究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 高和资本课题组联席组长秦虹 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原中国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苏鑫 高和资本合伙人、中国城市更新论坛主席核心撰写人员秦虹 苏鑫 王柯翔 肖超伟 汤博深 游悦馨69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关于报告?中国?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研究中?与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发?研究?与?联合课题组?题?资?课题?发?与?本学?中国?发?中国?研究?发展和?中国?和学?组?发?人?人?中国?高和资本?发?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研究中?学?往期报告?和?与?资?下载链接70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中国城市更新论坛 CURF中国?中国?题?人?联?资?国?合国?大?国?中国?【理事机构】?联?人?高和资本?高?国?国?资本?资本?资?资本?高?人?中国?人?资?大学?学院?国?研究中?和?资?中国?国?中国?资?大学?资?中国?大?中?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研究中?中国?研究院?中?中联?中?研究院?资?71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中?研究中?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研究?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题?中国人民大学?学?资?人大国发院国家高?家?学?与组?研究?高和资本高和资本?和?中国?与?高和资本?国?和国?和?高和资本?资?和?中国?人民?国?人?高和?高和资本?略?高和?高?院?家组?略?资?资?和?与?院?合?中?和?资?资本?和?资本?合?资本?资?资?略和?中国?发展和高?合?研究单位介绍中国商业地产基金的领跑者片区更新统筹实施经济策略智库72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统筹主体除了作为城市更新前期规划实施方案编制的主导方,还需要承担在更新实施全过程中,统筹多元参与主体的各项分工,为各方平衡分配利益,更是确保更新蓝图科学有效,能够担当可持续实施落地的关键角色。当前阶段,政府建设类公司较为适合作为统筹主体进行城市片区统筹更新,如:地方政府平台类公司、建筑类央国企、综合型建筑规划设计院等。片区更新统筹主体主要承担以下六方面任务:组织片区城市体检、组织研究确定更新定位、识别划定片区更新范围、组织编制更新规划、组织编制更新实施方案、吸引市场专业化力量参与更新。通过与政府合作成立管理平台、实施更新全周期管理和服务,以专业化能力统筹各方等方式发挥统筹主体的作用。统筹主体要发挥好统筹作用,关键之一是在城市更新实施行动前,要以 策规算一体化 的统筹模式进行大片区统筹和小单元作战的谋篇布局,做好空间图层和经济图层等多图层全要素的综合统筹和实施方案编制,制定国有资本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资产管理提升的资金进入和退出路径。统筹主体通过完成统筹策划、规划、资金和运营等“四个统筹”和建立城市大账、单元总账、项目子账和合作分账等“四本账册”,形成“策规算一体化”统筹创新模式。基本结论?目录?1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第一章确定适宜的统筹主体是破解城市片区更新难题的关键1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确定适宜的统筹主体是破解城市片区更新难题的关键?大?大?大?发展?中国?发展?中?大?大?题?发?和?大?大?中?中?资?和?资?资?合?合?题?与?大?和?和?中?与?和?发?中?和?合?2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资?中?题?合?大?资?资?资?与?合?中国?国?国资?资?资?发?国?资?和?本?发展?和?资?资?与?本?与?题?3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中?题?中?发展?发展?高?发展?从城市经济的角度?和?发展?和?中?发?从空间规划的角度?资?和?资?题?合?高?和?合?高?本?资?题?资?高和?合?题?国?国?合?中国?国家?国家?国家?国家?和?合?国家?国家?国?4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和?资?资?大?大?人?人?合?和?与?民和?大?资?高?资?合?和?合?和?与?合?资?资?中?和?发?发?资人?资?资本?组?发?民?和?发展?和?发展?和?和?和?和?与?与?国资和?资本?题?产权众多难协调资金巨大有压力项目复杂难操控长效运营要求高政府支持更需要5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资?发展?中?国资?国?发?家国?资?和?国资?国联?国家?大?发展和?国?发展?和?战略?资?和?发展?资?和国?资本?代表公共利益被认可的能力:能够与多类型的产权方和利益相关方进行协调,以公共利益、长期利益为宗旨处理各方关系;懂城市投资运营规律的能力:要求统筹主体具备城建和运营经验,无论是通过自有自营还是资源对接的途径,具备多板块的业务能力以处理片区更新中的多环节项目内容,并支撑后续运营。有资产获取或整合的能力:有自持资产的统筹主体面临更轻的资金压力并且具备更大的更新主动性,是较优的选择;强信用的融资能力:信用较高的统筹主体才能够更好地与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对接,应对片区更新资金需求量高、平衡周期长的问题;政府沟通的能力:统筹主体既需要充分了解政府对区域发展的定位并将之可操作化,也需要有与政府多部门衔接沟通处理复杂问题的经验,具备与政府顺畅沟通的能力;6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资?国国?中?资?资本?国家?国?国?大?国?国?发展?合?院?中?和?合?和?资?资?资?和?发?与?联?人?与?国资?战略?和?和?发展?合?发?资?合?发展?合?发展?资?资?合?国?中?与?高?资?和?资?资?资?资?资?资?资?组合?大?资?资?与国?资?资?合?大?联合组?大?资?资?资?和?中?7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合?和?和?资本?资?与?合?发中发?与?和?资?发展?大?发展?大?上海地产统筹的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更新项目图片来自于网络8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发展?发展?资?资?和?资?发?联?和?资?本?发展?中?发展?大?本?合?发?中?资?合?发展?资?和?资?大?资?资?本?国?资?与?大?资?大?9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中建八局统筹的南京市鼓楼区幕府创新区更新项目?大?题?展?发?发展?国?中?中?资?发展?中?国?和?合?院?大?国?民?大?国?国?资?联?资本?中?与?与?和?中?国?本?中?大?10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与?和?资?合?院?资?资?院?和?中?与?和?院?中?和?和?中?和?资?资?清华同衡以 DIBO 模式统筹更新的景德镇陶溪川陶瓷文化产业园区?11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各类统筹主体对比12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与?与联?与?与?资?国?合?院?和?和?中?题?合?人民?人民?和?合?人民?与?中?人民?组?合?发?与?中?国?中?大?组?与?本?13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第二章城市片区更新统筹主体的作用及发挥机制14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城市片区更新统筹主体的作用及发挥机制片区统筹主体有以下六方面任务:1)组织片区城市体检(征求政府及社会意见)?中国?题?高?发展?和?发展?和?高?资?资?合?合?发展?发展?题?人?高?发展?国?展?和?展?题?民?和?资?与?人?高?发展?展?题?15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大?本?题?题?发展?中?学?合?城市体检工作的八项体检指标16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大?学?合?合?中?本?和?组?中?发?组?中?人?和?高?本?和?合?17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2)组织研究确定更新片区定位组织研究更新片区定位是统筹实施主体的重要任务之一。一般而言,在城市体检成果的基础上,统筹实施主体可以有效地识别出更新片区需要补足的短板和区域的优势,从而识别出区域适宜的未来发展趋势,确定区域发展目标。更新片区定位主要围绕产业、公共、居住三个空间进行考虑。越来越多的城市更新项目开始把产业空间更新放在突出地位。一般而言,产业发展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升级是城市更新的内在动力。更新片区定位需要根据片区的综合优势和独特优势、片区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各产业的运行特点,合理地进行片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具体方法可以结合片区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区域产业基础、区域分工协作、产业升级等多个维度进行。随着人本主义在城市研究和城市治理中的抬头,公共和居住空间也开始越来越受到片区更新项目的重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居民数量不断增加,市民对生活环境的需求越来越精细。努力扩大公共和居住空间,不仅可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且可以吸引和留住更多为城市产业发展服务的优秀人才,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闭环。18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以北京市昌平区政府街更新为例,项目以区政府投资 5000 万元对政府街基础设施为主的街巷环境整治为基础,项目方案不断深化、完善,逐步形成更加人本、科学、可持续的功能业态 物理空间同步更新的片区统筹更新思路。相较此前以投入为主的街巷环境整治,项目在整体更新的思路之上明确了“政府引导 社会投资 一级开发”的组合实施模式,历史文化节点建设和地块更新整体谋划为一个街区统筹型城市更新项目,在保证投资额不变的基础上,以产业、公共、居住相结合,推动城市重要节点区域的整体更新。政府财政在政府街环境整治投资的基础上进行政府街公共空间建设。铭嘉公司转型为城市更新全过程投资运营管理统筹主体,整体统筹片区更新的具体策划、投融资、招商合作、资源整合与资产管理,同时针对更新项目涉及到的各项资产进行以资产划拨、长期租赁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经营权权属归集,并根据不同地块、权属采取不同的合作模式,酌情引入专业运营商,从而实现产业层面方面的更新。?(?)19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大?和?中?项目结合永安古城历史脉络梳理和昌平老城区城市更新同步进行,以彰显城市特色,焕发城市活力、补齐民生短板为目标与使命,在永安古城历史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老城区现状建设、存量资源、功能特征、空间格局等进行系统的更新改造。民?合?学?20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3)识别划定片区更新范围(物理边界 经济边界)?中?组?合?大?战?与?和?资本?与?题?本?人?资?发展?资本和民?与?和?和?资本?21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4)组织编制片区更新规划城市片区更新需要规划引领。“多规一体”的城市片区产品策略是目前大多城市片区实施方案的核心。其中以城市设计空间规划为主体的空间图层、产业服务内容规划与资本路径金融规划为配套的经济图层,带来了多规一体的复合化实施方案蓝图。片区更新规划是一个规划子集,包括了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地下空间专项规划、公共空间专项规划、信息管线专项规划、绿色生态城区规划、景观色彩规划、市政综合专项规划等,由于规划的复杂性,需要统筹主体组织实施。片区统筹更新区别于以往的单体更新,是一个需要统筹主体长期扎根的过程。因此,一方面,统筹主体应该积极参与到本片区统筹更新规划的编制中去,根据具体的实施落地性给出相应建议;另一方面,统筹主体需要根据上位的规划,提出具体的城市设计与更新实施方案,并且在过程中实现基于多元利益相关主体平台的初步磋商、协调,为具体更新工作提供依据和保障。统筹主体可以有效参与到城市规划与治理,以及空间及产业市场中去,确保规划图则与市场动因的衔接。传统规划思维着力于城市功能系统组织和用地空间布局,在呼应城市更新的市场化参与动因方面缺乏路线图式的实施指引。面向实施与可持续的片区城市更新,其与投资、运营、退出等市场因素密切相关,“新规划”工具必须引入相应的技术手段、增加相应的经济图层来与此类市场因素充分对接,在更新单元划定、单元功能定位、产权归集整备、分期实施策略的各个层面都要融入市场思维,给出经济层面具有充分合理正当性的规划图则与导则成果。5)组织编制更新实施方案众所周知,片区统筹更新是一项涉及多元主体、多专业、多阶段的长期系统性工程,能否产出科学切实统筹解决复杂系统性问题的实施方案是决定项目成败与否的关键之一。实施主体在组织编制更新实施方案之前一般需要完成区域现状调查、更新意愿征询、物业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建议征询。实施方案主要包括更新范围、内容、方式和规模、供地模式、征收补偿安置、还建房筹措、投融资模式、规划设计方案与方案调整、建设运营方案、招商引资等工作的具体实施计划。在越来越注重项目经济收益的今天,实施方案的编制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的特征。第一,运营前置。相比传统项目,片区统筹更新更加关注的定位确定、范围划定、规划制定,面向运营实施是保证项目落地实施成功的关键,越来越多的实施主体开始重视落地导向的更新实施方案的编制,以指导项目的具体落地工作。第二,全生命周期管理。结合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发展趋势,实施方案的编制开始侧重于全生命周期管理。区别于传统城市更新依赖政府获得各类资源要素,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要素和资源要素高效配置是片区更新面临的首要问题,公众参与和利益分享也需要被考虑。结合实施平台管理的全周期管理注重管理过程的全流程,以减少管理缝隙和冲突,降低具体工作中来自项目内部的消耗和阻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226)吸引市场专业化力量参与片区更新?大?资?与?大?资?大?大?和?与?资?与?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23?1)与政府合作成立管理平台?合?合?组?中?组?组?和?人民?组?合?与?中?和?和?大?中?与?人民?中?与?与?中?和?和?组?中?资?组?中?组?人民?组?组?人民?组?组?和?人民?发?人?组?联?研究?发展战略和?和?中?大?和?题?中?人民?战略?和?中?研究?发展战略和?组?中?组?资?中?组?和?资?和?合?资?合?组?资?资?组?中?和?24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2)全周期管理和服务?和?中?资?和?资?合?中?中?资?民?与?中?本?人民?和?中?合?组?大?合?资?和?中?中?和?发?资?资?和?题?发展和?民?合?大?发展?资?大?和?25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3)以专业化能力统筹各方目标?发展?高?人?本?本?高?中?与?民?人民?发展?与?26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人民?本?资?与?民?研?与?和?与?与?中?中?民?题?合?高?资本?与?发?和?资?中?合?和?大?发?资?发?资本?与?发中?资本?合?合?资?发?统筹实施主体的专业化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27?与?中?和?合?发?国?资本和?资本?资?本?本?与?本?资?与资?中?与?资?和?合?合?合?发?学?和?与?与?与?组?和?与?与?与?资?与?略?合?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28统筹主体的认知水平对片区更新的效果至关重要,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统筹主体需要用新的理念实施统筹。?1)多业态并举片区更新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同时需要兼顾居住空间、产业空间、公共空间的同步营造,形成布局合理、业态丰富,功能完善、服务优质,智慧高效、快捷便利,规范有序、商居和谐的便民生活圈、就业圈,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城市新的活力空间,向全新的价值创造发起挑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支持。2)多种融资组合片区更新规模大,所需资金投入多。区别于房地产开发,片区更新需要多种融资组合,通过商业模式的设计,吸引多渠道资金参与和支持,包括财政资金、专项债、城市更新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等银团贷款和发行公募REIT s等方面。3)大力补短板提功能升品质注重区域生态环境的提升和历史风貌的延续;注重产城融合;协调建筑与周边环境;注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加文化、休闲、康体娱乐设施;注重完善交通市政设施。4)大行文化传承和绿色低碳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通过保留和提升原有的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历史文脉和地域特色的新社区空间,增强居民的归属感,让城市更新留得住乡愁保护和继续城市历史记忆;在碳中和绿色发展的目标下,注重通过建筑、基础设施、交通空间的优化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增加绿色能源的使用场景。29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6)统筹“开发、建设、经营、服务”全业务链条片区更新的高要求和复杂性会产生更多的业务流程和空间场景,必然要求统筹主体将开发、建设、经营、服务全业务链条进行更好统筹兼顾,这也是践行城市更新从“开发方式”向“经营模式”转变的重要体现。5)统筹“拆、改、留、增”空间更新“留”,就是要保持城市规划格局和街巷肌理,保留城中村特有的地域环境、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等“基因”。“改”,就是要对配套不完善、空间利用率低的城中村或内部相关模块进行整治改造。“拆”,就是要拆除涉及城市安全的危房且无修缮保留价值的城中村建筑,消除隐患的同时腾出土地空间。“增”,就是要增加城市路网、公共空间、绿地花园、休闲场所、停车场等设施,提高居民生活的便利性。30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第三章片区更新统筹主体实践案例31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片区更新统筹主体实践案例?联?合?人民?国?资?发展?大?高?合?合?和?资?发展?国?大?合?中?中?中?中?中?32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上个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上海城市发展面临三大问题,一是市民的居住困难、二是环境污染、三是交通拥堵。旧区改造主要解决市民的居住问题。2021 年开始,成片更新的概念落地,但是以居住改善为基础的民生保障仍然是核心问题。旧区住房主要来自于“两旧一村”,其中两旧分别是解放前不法开发商在租界内大量建造的用材不到位的“经济适用房”,和 50、60、70 年代建造的大量简易住房,一村指脏乱差的城中村。居住在此的市民大部分没有享受到福利分房,很大一部分是当年的产业工人,虽然居住条件恶劣,有强烈的居住条件改善诉求,但是很难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居住困难问题,因此两旧一村改造成为政府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上海地产集团在这个阶段主要承担实施主体职能。这样的托底保障工作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03-04 年之前,类似项目往往吸引开发商投资来做动/拆迁,完成相应任务;03-04 年之后,开发商出现毛利下降动力不足的现象,土地储备资金到位速度下降,导致改造速度明显下降。市民对居住条件改善的速度不满意,因此上访量飙升。在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的平台上,上海地产参与了上海市多项成体系的配套政策制定,贯通了政企合作项目实施全流程,同时在探索中形成了城市更新专业化队伍,探索出一条旧改新路径。上海地产作为实施主体优先保证了民生问题的解决,在发挥市场化企业开发建设能力寻求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做到回笼资本继续推进旧改城市更新。过程中其以片区统筹的站位实现了跨项目、跨地块、跨周期的资金平衡,以及项目品质与项目利润水平方面的平衡。1)旧区改造城市更新的背景和使命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33资?民?发?民?发?民?与?与?与?和?合?展?和?组?与?研究?和?大?资?2)创新解决政企合作旧改城市更新项目?题?资?和?联?中?题?中?联?合?本?资?合?本?资?展?战略合?资?资?34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组合?联?联?资?题?与资?组合?高?与?组合?组合?合?发?本?合?联?合?与?联合?发?合?资?组?合?资?发?合?学?人家?资本合?资?合?资?合?资?资?发?与?发和?学?和?合资?合?资本?资?战略?资人?合?发?和?和?资?和?资?联合?合资?和?发?合?发合?大?资人?发和?联?和?和?发?与?发?35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张江光大产业园原名上海星峰科技园,通过张江高科主导的一系列基金化并购和金融操作,更新改造完成,引入新的产业内容,并更名为“张江光大园”,是产业园区更新和金融创新的典范。?大?国?发?发?学?大?资?国?合?资?国?资本?资与?资?大?资?资?与?资本?高?资?资?资?资?资?大?资?发?资?资?发展?发与?与?发展?国?高?发展?研发?人?国?中国?题?中?高?和?大?大?资?36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高?和?合?资?高?资中?资?高?发?资?大?资?人?资?资?大?人?发?资?资?和?大?人?资?国?资?大?资?资?中?发?资和中?大?发?资?资?资?高?资?人?资?资?大?大?中?中?中?资?资?资?资?中?资?大?大?资?中?资?资?华安张江光大 REIT 是国内真正意义上的 Pre-REITs 通过公募 REITs 退出的案例:?中?大?人?和资?高?资人?资?本?中?发和?发?和?发?高?37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38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和?资?中?资?资?资?国?资本?大?国资?资本?资?高?发展?资本?资本?与?资?和?合?合?与?中国?国资?国?资本?资本?大?发?资?发展?和?中资?39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资?资?发?资本?和资?资?本?资?和?本?与?合?合?资?大?资?资本?国?资本?大?与?和?合?高?发展中资?本?国?资?资?合?联?合?资?与合?资?本?资本?本?国?资?资?资?资?资本?和资?资?资?40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研究?院?中国?国?大?中?高?院?合?与?高?合?国?中?国?和?和?国?国?资?合?和?高?大?战?大?和?国?中?研究?与?家?战略高?国?中?中?发展?和?高?发?合?院?合?和?组?41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合?和?资本?与?和?资本?与?和?和?中?院?与?联合?和?与?发?和?42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43?和?组?合?和?44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45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1)一张蓝图?和?合?与?与?(3)总控文件?发?(2)综合约定?合?和?合?合?资?合?合?(4)管理手册?合?和?(5)总进度表?资?本?发与?发?院?与?展?46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高?和?人民?人?民?本?国民?和?发展?合?合?展?和?与?院?与?展?展?题研究?合研究?和?与?中?民?与?47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中?和?发展中?合?战略和?中?大?中?人?中?中?人民?中?发展?与?与?与?国?联?发展?和?资?发展高?发展?展?和?和?发展?48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合?发展?战略?发展战略?和?高?学研展?合?组?组?大?和?题?合?大?大?1-文化导向:?与?3-运营导向:?与?大资?2-产业导向:?与?4-治理导向:?与?49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国?资本和?资本?资?本?本?与?本?资?与资?中?国?资本?资本?资?资?资?和资?国?资?组?与?与?与?与?合?和?和?国?资本?资本和?资?资?中?资?高?资本和?资?与?资?人?资本?发展?资?50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合?与资本?合?中?发?与?资本?资?和?发展?与资?资?与资?国资?人民?与?合?与?中?和?和?大?与?联?和?中?组?合?和?中?和?合?和?发?发展?发?和?资?和?资?联合?和?资本?合资?和?和?国?资?和?与?51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第四章片区更新统筹主体的“策规算一体化”统筹创新模式总结52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片区更新统筹主体的“策规算一体化”统筹创新模式总结?研究和?发?大?和?战?和?合?和?国?资本?资本?与?资?资?和?中?资?国?资?国?资本?资?发展?大?中?资本?与?与?资?资?题?题?发?与?合?大?和?本?53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资?资?人?资?大?战?略?和?资?资本和?资?资?资?和?资?和?略?资本和?资?资?和?资?与?研究?和?发?合?和?和?研究?和?和?合?展?资?与?联?和?发?中?组?合?中?合?和?发?资?和?中?研究?高?发?高?高?发展?国?国?发?和?资?合?人?合?合?发展?54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1)统筹策划:明确片区内各地块的功能与业态?民?研?与?和?与?与?中?与?发?和?资?合?合?和?资本?合?中?合?和?大?发?资?发?资?和?资本?与?发中?合?合?资?发?2)统筹规划:平衡片区内空间形态与土地利用指标(片区产品的空间图层)?学?和?和?和?和?和?和?合?和?和?和?学?和?组?和?与?与?与?资?与?略55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合?与?国大?发?和?3)统筹资金:对接金融机构实现片区内资金募投管退可持续路径(片区产品的经济图层)?中?和?发展?发?和?和?资?资?56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新算法”体现在资产管理全周期。近年来资产证券化特别是公募 REITs 的发展就是中央给以国有资产为主的固定资产经营带来新的投资退出通道,这样才能吸引更广泛的社会资本进入城市更新与存量资产盘活领域,投资发展才能滚动,让不动产动起来。相比增量开发成熟的金融体系,中央正在逐步完善面向存量更新的金融体系,片区更新中将会应用到很多金融新产品和新工具,他们的算法逻辑是平台公司作为统筹主体需要熟悉并掌握的。以下以平台公司作为统筹主体为例。按照政府和平台公司的传统理解,引入社会资本的方式有些狭隘:要么是让社会企业自己去做开发与运营(社会资本自我投资闭环)、要么就是 PPP、EPC 或者明股实债的融资(隐形债)。比对当下政策和经济环境,传统模式几乎没有可持续之路。而在片区统筹更新多元主体基金化参与的新模式下,社会资本参与路径有了突破创新。若以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衔接关系看,主要分为前期国资引导进入的 跟投路径 和后期国资引导退出的 换岗路径 两种。先说比较容易理解的 换岗路径,比如近期有些地方平台公司开始去购买开发商的存量住宅,一是能为开发企业纾困,二是这些成为国有资产的住宅可以再改为保障性公寓产品出租,最后试图通过公募 reits 发行让国有资本实现退出。公募 reits 等新手段带来的算法革命,让 回本周期 的传统概念被颠覆,老算法中必须长周期持有等待运营回本的固定资产,可以通过新算法提前完成证券化退出,也是快速回收国有资本投资的新路径代表社会资本的金融机构和分销券商在二级市场收购资产证券,让国资完成资金退出回流,这就是所谓的换岗路径。该路径相关还包括成熟资产出表、整体转让(险资普遍有稳定收益资产投资偏好)等其他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57?资?发?国?资本?资?国?资?资本?资?本?资?资?本?合?国?资?资?国?资?大?资?高?大?资本?本?题?中?国?资?本?资?资?本?合?资?大?本?资?和?资?本?本?中?本?发?国?资?展?资?资人?合?资?资?本?资人?资?和?资?本?和?资和?资?本?资?本?资本?资?资人?资?资?国?资本和?资本?合?合?资与?4)统筹运营:片区内面对产业升级需求所应对的生态链服务统筹?大?资和?资?资?合?资本?资?资?国?资本?资58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本?发?发展?资?和?资?和?资?资?和?与?资?和?和?资?资?与?资?与?中?研究?国?中?人?家?研发?家?研发?资?发展?和?研究?高?合?国?中?大?高研院?研发?研?资本?资?发?研究?研发?民?和?资?研究?大学?研院?研?发?中?59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中?资?资本?与?和?资本?资本?资本与?资本?与?合?和?资本?发?和?资?中?资本?发?资?资本?资?资本?与?大?资人?资人?合大?资人?资?资?和?资本?资?中?本?资本?和资?资?本?和?大?资本?资?本?大?合?本?本?资本?和?资?合?60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1)城市大账:两个增值效应,一个治理平衡?家?中?和?和?资?资?中?大?和?国?资本?资?本?大?和?大?发展?大?和民?中?本?2)单元总账:以资管目标为中心恒量,统筹平衡三体变量?本?与?大?中?资?资?资?本?资?本和?本?国?资?中?国资?本?和?和?和?和?发?资?资本?资本?资?研究?本?资?资本?大?战?战略?和?合?资?大?资?城市大帐单元总帐61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3)项目子帐:根据收益率做好项目分类和独立财务平衡直接投资:?与?股权投资:资本?资?资?债权投资:?专项支持:?资?项目子帐?资?资?和?发?人?资?与?和?资?资本和?资?合?与合?与?合?和?和?资本?中?资?资?资?资?资?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62?资?和?资?高?国?资本?资?和?资?大?组合?资?和?资?资?国?资本?资?资本?资?资本?资?资本?63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国?国家?大?国?民?国?资?大?和?联?战略?资?资本?发展?本?资本?和?国?资本?战略?资?资本?资?国?资本?4)合作分账:片区更新中产业链分账逻辑?家?合?中?和?发?合?资?中?发?研发?合作分帐64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和研究?合?大?合?和?国?资本?和?合?合?和?资?和?大?战?与?与?大?战?国?大?中?国?和?资?和?国?资?与?65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资?合?和?人和?题?合?和?资?和?国?资本?国?资本?发展?本?国?和?大?国家?国?国?和?中国?发展?中国?资?大?资?略?资本?国?资?略?资本?与?国?资?发展?发?资?国?资?与?国?高?发展?中国?中?和?66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1)建筑功能兼容政策在丰富多元的生活需求下,建筑空间功能高度复合的时代已经到来。将不同功能、不同形式的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连贯的空间体系,能够增强建筑的功能性和灵活性,提升建筑的实用性和美观性,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加舒适和便捷的使用环境。这就需要改变过去每个建筑项目用地均有严格的边界条件和单纯的权属关系等原有规划理念,需要在政策上明确建筑用途的改变和兼容的规则,允许通过设计更新形成多元共生的建筑形态。2)建筑面积增容政策提升容积率是一项有争议的建议。但通过考察各国的城市更新,容积率奖励与公共贡献相结合是通行的惯例。如在日本,城市更新项目如果增加了公共活动空间、提高了防灾能力、推进了低碳节能、打造了良好的步行环境、保护了历史建筑、扩充了交通网络、建设了高品质酒店等,均可获得容积率的奖励或允许容积率转移。政府部门通过这一举措可以引导城市更新有效实施补短板和升质量,激励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城市更新之中。?67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3)土地使用年限续期政策城市更新投入大、周期长,在我国,城镇土地使用年限到期后的政策是影响更新预期的重要方面。土地用途转性或到期后延期是否、以及如何补交土地出让金是所有存量有机更新项目面临的问题,如政策不清,则预期不稳,存量建筑存续时间越长,则资本投入更新越难,目前除极少城市有相关规定外,其他城市需要尽早明确土地使用权续期的政策规定。4)低成本更新的政策对拆除新建的更新项目,在土地招拍挂和房地产开发模式下更新成本巨大,只能依靠高房价支撑,但在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下,这是不可持续的。更新成本过高,就不能形成良性的更新机制,因此,改变原有更新路径,探索原业主自我更新配加政府相应支持的低成本更新政策就十分必要。68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和资本联合课题组?和?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3 76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任泽平: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报告2023(27页).pdf

    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报告 2023文:任泽平团队导读导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因此,提升居民的幸福感指数,对于提升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至关重要。我们在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2023研究报告中对全国除港澳台外的 337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幸福感指数进行了客观排名,南京、杭州、长沙、合肥、舟山、芜湖、苏州、宁波、大连、珠海位居前十。根据我们构建的城市幸福感指数评价体系,生态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三个重要维度。幸福在哪里?哪里最幸福?摘要摘要NO1.南京:六朝古都,交通枢纽,教育资源丰富。1)南京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气候宜居,地理位置优越,名胜古迹众多,城市绿化程度高。2)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22 年,南京市人均 GDP17.9 万元,居全国第六、中国省会城市第一。3)交通便利,公共基础设施完备,教育资源丰富,城镇化程度较高。南京高等教育资源集中,拥有 8 所 211 大学、12 所双一流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全国第三。NO2.杭州: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交汇之城,新经济繁荣发展。1)杭州地势平坦,水域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质,全年市区空气优良率 83.3%,森林覆盖率达 65.3%。2)经济实力强劲,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深度融合,2022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 GDP 比重超 27.1%。3)保持强劲的人口虹吸效应,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杭州人口增速呈放缓趋势,城镇化率仍在提升,2022 年末杭州常住人口 1237.6 万人,增量位居全省 11 个地级市之首。NO3.长沙:夜经济、新消费之都,房价调控模范生。1)长沙位于湖南省中部,群山环抱,湖光山色,拥有 4000 多年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市区和周边地区保存着许多珍贵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迹。2)夜经济蓬勃发展,城乡发展均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22 年,长沙夜经济零售总额占全市社会零售额六成左右。3)生活成本在二线城市中较低,房价调控为全国“模范生”。2022 年,长沙房价收入比 8.9,在全国重点二线城市中排名第六。较低的房价和经济压力对年轻人、高素质人才形成巨大吸引力。NO4.合肥:抢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1)合肥生态优良,空气质量优良率达 86.0%,2023 年通过国家气候标志认证,成为首个“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省会。2)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合肥经济快速崛起,14 年时间 GDP 规模从破千亿到破万亿,2023 年上半年,GDP 增速达 7.4%,进入全国前 20 名城市之列。3)有序推进城市规划和建设,为居民生活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生活环境,科教资源丰富度不高,但做到了精而专,2021年中国科技十项重大突破中,合肥占据四席。NO5.舟山:宜居宜业的千岛之城,人均收入居浙江之首。1)舟山是唯一入围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四线城市,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四面环海,海岛景观宜人,冬暖夏凉,海域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渔业发达。2)整体经济体量不大,但人均 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较高,2022 年,舟山人均GDP16.7 万元,居浙江省第 1、全国第 8,超过了杭州和宁波。3)社会治安良好,生态环境质量优良。舟山 PM2.5 年平均浓度仅 14 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 97.8%,在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第三。NO6.芜湖:安徽第二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端制造业聚集。1)芜湖山水环绕,风光秀丽,素有“半城山半城水”之称,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江淮水乡代表之一。2)省内经济实力仅次于合肥,高端制造业集聚。2022 年,芜湖 GDP 总量达 4502.1 亿元,经济总量仅次于合肥,城乡收入差距较小,城乡可支配收入比为 1.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人口稳定增长,人口吸附能力强。得益于经济发展、房价优势、人才招引和安置政策,2022 年,芜湖常住人口较 2021 年增长 1.6%,人口增速全国排名第三。NO7.苏州:工业强市,经济实力全省第一,房价收入比合理。1)苏州地处江南水乡,具独特的自然风光与地域特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古建筑、文化遗址和博物馆等历史文化景点。2)依托工业强市优势,经济实力远超南京位居全省第一,居民收入水平仅次于一线城市。苏州房价收入比仅 12.4,生活成本相对较低。3)城建水平 20 强城市之一,交通设施、城市管理、教育资源等为市民提供良好保障。江苏省教育发达的城市之一,拥有多所优质初中和高中,高中教育实力在江苏省处于较高水平。NO8.宁波:江南水乡与海港之城,生活节奏舒适,包容性强。1)宁波地处水网地带,世界第四大港口城市,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气候温润,四季分明。2)浙江省第二大经济城市,长三角万亿城市之一,城乡发展较平衡,2022 年 GDP 总量 15704.3 亿元,同比增长 3.5%;2022 年,宁波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 1.7,连续 18 年呈缩小态势。3)交通便利,社会保障与配套服务齐全。宁波构建了市域 1 小时交通圈、长三角城市 2 小时交通圈,交通“降堵”成效显著,不断巩固交通顺畅优势,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NO9.大连:东北之窗,人口增速东北第一。1)大连地处辽东半岛南端,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是东北地区最温暖的地区,环境优美,三面环海,舒适宜居。2)作为辽宁省副省级城市,经济总量和增速均超过省会沈阳,2022 年,大连 GDP 总量 8430.9 亿元,比沈阳高 735.1 亿元,位居全省第一。3)常住人口增速东北第一,高等教育资源在计划单列市、非省会城市中称霸,人均医疗资源突出。得益于大连高质量的教育医疗资源、生态环境,大连成为东北地区为数不多的常住人口依然保持增长的城市。NO10.珠海:百岛之市,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1)珠海依山傍海,陆岛相望,气候宜人,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截至 2022 年底,累计建成碧道 220.4 公里,人均城市公园绿地面积 22.3 平方米。2)整体经济体量不大,但人均 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较高,分别为 16.4、6.3 万元,在全国排名靠前。3)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人才吸引力极强。近年来,大量外来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前来珠海就业、创业和生活,珠海常住人口从 2010 年的156.0万人增长到2022年的247.7万人,增长了58.8%,年均增长率4.9%。目录目录1南京:六朝古都,交通枢纽,教育资源丰富2杭州: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交汇之城,新经济繁荣发展3长沙:夜经济、新消费之都,房价调控模范生4合肥:抢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5舟山:宜居宜业的千岛之城,人均收人居浙江之首6芜湖:安徽第二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端制造业聚集7苏州:工业强市,经济实力全省第一,房价收入比合理8宁波:江南水乡与海港之城,生活节奏舒适,包容性强9大连:东北之窗,人口增速东北第一10 珠海:百岛之市,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正文正文1南京:六朝古都,交通枢纽,教育资源丰富气候宜居气候宜居,地理位置优地理位置优越越,名胜古迹众多名胜古迹众多,城市绿化率高城市绿化率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45.0E.0%,建成区绿建成区绿地率达地率达 40.8.8%。南京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四周群山环抱,秦淮河流经市内,山川雄伟,景色优美,有“龙盘虎踞”之誉。南京持续打造绿色宜居都市,截至 2022 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45.0%,建成区绿地率达 40.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6.2 平方米,三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之称,截至 2022 年底,有 4 项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2 家国家级旅游景区。市民生活水平和经市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实力十分强大,济实力十分强大,20222022 年人均年人均 GDP17.9GDP17.9 万元,居中国省会城市第一,以现万元,居中国省会城市第一,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作为东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南京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22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6643 元,同比增长 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4664 元,增长6.0%,远高于全国平均的 49283 元和 20133 元。南京的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特征,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金融、信息、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为推动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引擎。南京是长三角金融中心城市之一,具备完整的金融体系,孕育了一批互联网金融企业,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在内的优势产业,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才前来创新创业。高等教育资源丰富高等教育资源丰富,拥有拥有 8 8 所所 211211 大学、大学、1212 所双一流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全国第三。所双一流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全国第三。南京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南京高铁网辐射全国 6 个方向,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为江苏两大枢纽机场之一,南京港是国内最大的内河港口、吞吐量省内港口第二。市内交通网络发达,居民出行便利,“十三五”期间,初步建成以主城区为中心的放射型都市圈城际网,城际铁路实现南京都市圈 1.5 小时通勤,人均城市轨道交通长度、城镇化率在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中排名第一。南京中等教育资源丰富,高等教育资源集中,中等教育师生比高达 1:10,在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中排名第一。2杭州: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交汇之城,新经济繁荣发展重视生态文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文化为魂、历史为脉,充分平衡明建设,以文化为魂、历史为脉,充分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全年市,全年市区空气优良率区空气优良率 83.3.3%,森林覆盖率达森林覆盖率达 65.3e.3%。杭州地处钱塘江下游、东南沿海、京杭大运河南端,有着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环境,地势平坦,水域资源丰富。杭州是一个充满文化魅力的城市,拥有 8000 年跨湖桥文化、5000年良渚文化、2200 年的建城史,以及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三大世界文化遗产。杭州还是我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西湖龙井茶、径山茶、九曲红梅等名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代表之一,享誉全国乃至全世界。杭州生态环境优质,拥有诸多公园、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农场,西湖景区及周边地区被列为国家 5A 级旅游风景区。营商环境开放包容营商环境开放包容,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深度融合,20222022 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总量达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总量达 50765076 亿元。亿元。2023 年上半年,杭州实现 GDP 总量 9602 亿元,同比增长 6.9%,高于全国 1.4 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3%,比第一季度回升 3.4 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9.3%,高于全国 2.9 个百分点。杭州形成了包含文化、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在内的五大支柱产业,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信息软件三大先导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近年来,杭州的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022 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总量首次突破 5000 亿元,占全市 GDP 比重超 27.1%,高于全市 GDP 增速 1.3 个百分点,占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比重 56.5%。厚植创新创业热土,保持厚植创新创业热土,保持强劲的人口虹吸效应强劲的人口虹吸效应,20222022 年常住人口增量居全省之首年常住人口增量居全省之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升。杭州人口增速呈放缓趋势,城镇化率仍在提升,2022 年末杭州常住人口1237.6 万人,较 2021 年增加 17.2 万人,增量位居全省 11 个地级市之首;城镇化率达 84.0%,较 2021 年上升 0.4 个百分点。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尽管 2022 年全国人口出现了五十年以来的首次下跌,杭州依然保持着人口增长态势。杭州是全国铁路网的重要枢纽城市,多条高速铁路连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地区,还有杭州东站、杭州站、杭州南站等多个火车站,使杭州与周边城市的铁路交通更加便捷。同时,杭州积极推进智能化城市建设,运用科技创新和智能化手段,为城市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3长沙长沙:夜经济夜经济、新消费之都新消费之都,房价调控模范生房价调控模范生天上一颗长沙星天上一颗长沙星,地地上一座长沙城,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市区及周边地区古建筑与历史文上一座长沙城,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市区及周边地区古建筑与历史文化遗迹保存良好。化遗迹保存良好。长沙位于湖南省中部,群山环抱,湖光山色,拥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山峰山谷、自然湖泊和花园,使这座城市充满了山水相依的自然胜景。长沙市域生态系统品质得到不断优化,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全面推进“森林长沙”建设、东西生态屏障和水源地保护、市级生态廊道建设等系统工程,全市 32 个国控、省控考核断面年度水质优良率为 100%。长沙是一座拥有 4000 多年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与文化遗产的城市,市区和周边地区保存着许多珍贵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迹,湘绣、望城剪纸、长沙棕编等长沙民俗文化也成为这座城市鲜明的特征。“不夜之城不夜之城”长沙,夜经济蓬勃长沙,夜经济蓬勃发展发展,新消费模式成为流量密码新消费模式成为流量密码,20222022 年长沙夜经济零售总额占全市社零比年长沙夜经济零售总额占全市社零比重六成左右。重六成左右。长沙夜经济潜力巨大,涵盖购物、餐饮、旅游、文体、展览等多领域资源。夜经济更为长沙带来品牌效应的提升,长沙新消费模式发展迅速,孵化文和友、茶颜悦色等全国著名消费品牌 80 多个。长沙经济发展较均衡、城乡收入差距小也增加了居民的幸福感,2023 年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1.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1570元,同比增长 5.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5481 元,增长 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404 元,增长 6.2%,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2.2 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增量第一、增速第二,生活成本在二线城市中较低,房价收常住人口增量第一、增速第二,生活成本在二线城市中较低,房价收入比入比 8.98.9,房价调控为全国,房价调控为全国“模范生模范生”。长沙土地供应量大、严控土地成交溢价率、严控购房投机行为。2022 年,长沙房价收入比 8.9,在全国重点二线城市中排名第六,较低的房价和经济压力对年轻人、高素质人才形成巨大吸引力。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长沙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是全国首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2022 年人才政策在 2017 年基础上升级为 45 条,根据我们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长沙在 2022 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中居全国第十。此外,长沙的公共交通、医疗保健、教育资源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为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与保障。4合肥:抢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首个首个“中国气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候宜居城市”省会省会,凸显其凸显其“宜居宜业生态高地宜居宜业生态高地”优势优势。合肥地处江淮之间,南望长江,北依淮河,合肥气温适宜,年均气温 16.1,春秋季日数较长,四季气候适宜度假;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达 1929.2 小时;生态优良,空气质量优良率达 86.0%,全年空气质量良好率超过 300 天,2023 年通过国家气候标志认证,成为首个“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省会。合肥环抱巢湖,通江达海,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丰沃。合肥的湿地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湿地总面积 11.8 万公顷,湿地率 10.3%,拥有 1 处国家重要湿地、5 处国家湿地公园和 3 处省级湿地公园,此外,合肥泉多,城市饮用水来自大别山库区的优质天然水。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合肥经济快速崛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合肥经济快速崛起,1414 年时间年时间 GDPGDP 规模从破千亿到破万亿规模从破千亿到破万亿,“合肥速度合肥速度”名不虚传名不虚传。合肥经济增长势头强劲,2023 年上半年,GDP 增速达 7.4%,进入全国前 20 名城市之列。自 2005 年“工业立市”提出,合肥仅用 15 年时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从千亿到万亿的飞跃,创造了“黑马速度”、“合肥模式”,2023 年 1 月至 7 月,全市规上工业总增加值增长 8.6%,居 24 个万亿城市第四。合肥抢抓新一代科技革命发展机遇,重点布局国家战略和新兴科创产业,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芯片、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吸引各类高端人才落户,不断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助力经济快速崛起,2022 年,合肥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增长 14.3%,占规上工业比重 56.2%,创历史新高。常住人口增速居全常住人口增速居全国第一,中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科教资源精而专,集聚中科大等优质创新国第一,中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科教资源精而专,集聚中科大等优质创新资源,高精尖技术创新力居全国前列。资源,高精尖技术创新力居全国前列。合肥的科教资源丰富度不高,但做到了精而专,2021 年中国科技十项重大突破中,合肥占据四席。2022 年,合肥主要创新指标居省会城市第一方阵,位于全球科研城市第 16 位,全球科技集群第 55 位。2022 年合肥常住人口增速以 1.8%居全国第一。人才优势是合肥快速发展的关键,合肥市打造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积极引进人才,高端产业集聚对人口形成虹吸效应。合肥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形成以合肥为中心、周边地区紧密衔接的铁路运输网,高铁直通国内 20 多个省会城市,高速路网不断完善,覆盖合肥都市圈所有市县,主城区和县城实现 5G网络连续覆盖。5舟山:宜居宜业的千岛之城宜居宜业的千岛之城,人均收人居浙江之首人均收人居浙江之首宜居宜业宜居宜业、环境环境优美的海岛城市,唯一入围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四线城市。优美的海岛城市,唯一入围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四线城市。舟山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四面环海,海岛景观宜人,冬暖夏凉。拥有丰富而奇特的海岛景观,包括普陀山、东极岛、桃花岛等,舟山岛作为舟山市的主岛,是浙江省面积最大、发展最成熟的岛屿,舟山群岛以其迷人的海岛风光而闻名,岛屿、海滩、礁石和植被形成的独特景观吸引着国内外游客,被誉为“中国夏威夷”。自然资源方面,舟山的海域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渔业发达,舟山渔场终年聚集三百余种鱼类,是中国最大的渔场,同时,舟山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可持续发展,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养海护渔、耕海牧渔、依法治海,聚焦海洋碳汇能力,推进减污降碳。20222022 年舟山人均年舟山人均 GDP16.7GDP16.7 万万元元,居浙江省第居浙江省第 1 1、全国第全国第 8 8,超过了杭州和宁波超过了杭州和宁波,房价收入比仅房价收入比仅 7.77.7。舟山整体经济体量不大,但人均 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较高,2022 年,舟山人均 GDP16.7 万元,居浙江省第一;人均可支配收入 63848 元,同比增长 4.9%,全国排名第 13。舟山经济发展均衡,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仅 1.6,是全国收入差距较小的地区之一。2022 年,舟山房价收入比仅 7.7,在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中最低,居民购房压力较小。中国重要的海洋经济中心之一,丰富中国重要的海洋经济中心之一,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港口条件,海洋经济占的海洋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港口条件,海洋经济占 GDPGDP 比重达比重达 68.5h.5%,居全国,居全国沿海城市前列。沿海城市前列。现代渔业、港航物流、海洋科技和海洋旅游等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推动舟山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关键。目前,舟山港域货物吞吐量达 6.3 亿吨,占宁波舟山港比重从 21.0%提升至 49.5%。同时,舟山也是重要的旅游产业集中地,拥有 1000 余处佛教文化景观、山海自然和渔岛渔俗景观,5A 级旅游景区 1 处、4A 级旅游景区 5 处,2022 年旅游总收入 25.4 亿元。社会治安良好社会治安良好,平安指数以平安指数以 96.596.5 分居全省第二分居全省第二;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生态环境质量优良,重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排名第三。点城市中空气质量排名第三。社会安全和生态环境是评判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指标,根据浙江省平安办发布的 2023 年 4 月平安指数,舟山以 96.5 分居全省第二;根据生态环境部数据,2022 年,舟山 PM2.5 年平均浓度仅 14 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 97.8%,在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为第三名,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此外,舟山的教育和医疗、交通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教育方面,舟山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科技设施的配置比较完备。医疗方面,舟山拥有一批现代化的医疗设施,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交通方面,舟山作为一个海岛城市,航运发达,海上交通条件优越,方便居民和游客出行。6芜湖:安徽第二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端制造业聚集“江东名江东名邑邑”、“吴楚名区吴楚名区”、“安徽第二城安徽第二城”,南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南部地区的交通枢纽。芜湖气候宜人,山水环绕,风光秀丽,素有“半城山半城水”之称。芜湖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降雨充沛,四季分明,河湖水网密布,有着国家园林城市美誉。芜湖交通区位条件优越,不仅是全国综合交通枢纽,还是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城市。芜湖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改善人民居住环境,2022年,芜湖市“大绿化”建设完成新增、提升面积 267.6 万平方米;完成绿道建设 36.2 公里;10 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 100%。芜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江淮水乡代表之一,有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如楚王城遗址、石台遗址、龙泉山石窟、大观楼等,以及镜湖公园、丫山风景区、马仁奇峰国家森林公园等著名景点。省内经济实力仅次于合肥,高端省内经济实力仅次于合肥,高端制造业集聚制造业集聚,20232023 年上半年年上半年,芜湖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营收和利润增芜湖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营收和利润增长率居全省第一长率居全省第一。2022 年,芜湖 GDP 总量迈上 4500 亿台阶,达 4502.1 亿元,经济总量仅次于合肥;经济增速 4.1%,跑赢合肥 3.5%、安徽省 3.5%及全国3.0%的增速。芜湖城乡收入差距较小,城乡可支配收入比为 1.8,城乡差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芜湖房价在长三角城市群中较低,2022 年房价收入比仅8.4,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排名第 5,购房压力小,房价收入比在长三角城市群中较低,人口稳定增长。芜湖产业门类齐全,覆盖了制造业 31 个大类,其中优势产业为汽车、电子电器、材料和电线电缆,2023 年上半年,芜湖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营收 1064 亿元,增长 38.2%;利润 69.3 亿元,增长 127.5%,居全省第一。人口稳定增长,人口吸附能力强,人口增速位居全国第三。人口稳定增长,人口吸附能力强,人口增速位居全国第三。得益于经济发展、房价优势、人才招引和安置政策,2022 年,芜湖常住人口较2021 年增长 1.6%,人口增速全国排名第三。芜湖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倾心引才,诚意满满,重磅出台“紫云英人才计划”,在租房购房、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为青年人才提供真金白银的补贴和支持,“十四五”期间,吸引储备 300 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000 名领军人才和 10000 名高端人才,近五年来,人才招引数量年均增长率超 10%,总量突破 100 万。芜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善,城市快速轨道主副城区快速联通,高速公路“两环九射”辐射全国,农村公路通城达乡,机场建设稳步实施,2022 年全市全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约 87 亿元,同比增长 34.7%。7苏州:工业强市,经济实力全省第一,房价收入比合理“推窗见绿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出门进园”,被誉为被誉为“园林之城园林之城”,城市绿化功能完善城市绿化功能完善,全市公园绿地总面全市公园绿地总面积积 79.279.2 平方公里平方公里,绿地率达绿地率达 39.39.3%。苏州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2 年,PM2.5年平均浓度 28 微克/平方米,为江苏省全省最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 81.4%。园林文化底蕴深厚,9 座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打造了苏州“公园城市”的名片。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古建筑、文化遗址和博物馆等历史文化景点,文化产业增加值从 2012 年的599 亿元增至 2022 年的 1330 亿元,连续多年全省第一,文旅业的繁荣发展为居民提供了充足的休闲娱乐空间、提升居民幸福感。经济环境幸福感指数经济环境幸福感指数得分排名第一得分排名第一,工业强市工业强市,20222022 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 43642.743642.7 万亿元万亿元,房房价收入比合理。价收入比合理。苏州依托工业强市优势,经济发展势头领先南京,经济实力远超南京位居全省第一,居民收入水平仅次于一线城市。2022 年,苏州 GDP总量达 2.4 万亿元,比南京高 7000 亿元;人均 GDP 为 18.6 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 7.1 万元,仅次于四个一线城市。苏州紧抓区位优势,与上海错位发展,坚定发展制造业,铸就工业强市。积极部署产业创新集群建设,重点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先进材料四大产业集群,2022 年四大产业创新集群产值实现 4.6%的增长。作为长三角城市群重点城市之一,苏州房价收入比仅 12.4,远低于南京、杭州等经济实力接近的二线城市,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居民购房压力相对小。城建水平城建水平 2020 强城市之一,交通设施强城市之一,交通设施、城市管理、教育资源等为市民提供良好保障。城市管理、教育资源等为市民提供良好保障。苏州注重城市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城市绿化、景观提升和环保产业发展,将苏州打造成为舒适宜居的城市。苏州地理位置优越,处于长三角中心及核心位置,陆运发达,公路和铁路进入苏州便捷,有着沪宁、京沪等高铁和京沪、沪武等高速。市内交通便利,公共交通线路完善,覆盖市区各个角落,地铁线路连接市内主要景点和商圈,便于市民和游客出行。教育资源方面,苏州是江苏省教育发达的城市之一,拥有多所优质初中和高中,高中教育实力在江苏省处于较高水平;截至 2022 年末,苏州拥有包含苏州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在内的普通高等教育院校 26 所,高等教育资源丰富。8宁波:江南水乡与海港之城,生活节奏舒适,包容性强“书藏古今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港通天下”,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江南水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江南水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位于中国海岸线中段,地处水网地带,世界第四大港口城市,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气候温润,四季分明。西靠四明山,东临东海,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宁波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形成“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城中”的地理环境,拥有闻名两岸的溪口镇、“西湖风光,太湖气魄”的东钱湖、海滨度假胜地松兰山等著名景点。宁波是河姆渡文化的发源地,“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拥有众多文化古迹,是人文旅游爱好者的天堂。最著名的是“南国书城”之称的天一阁,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家族藏书楼之一。依靠制造业立市的长三角万亿城市之一依靠制造业立市的长三角万亿城市之一,“中国外贸第六城中国外贸第六城”,20222022 年进出口额达年进出口额达 1.271.27 万亿元。万亿元。宁波是浙江省第二大经济城市,2022 年 GDP 总量 15704.3 亿元,同比增长 3.5%;与苏州类似,宁波也依靠制造业立市,制造业是宁波发展的重中之重和底气,2022 年,宁波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全国第八。此外,作为外贸大市,宁波的外贸发展突出,稳居进出口万亿元城市行列。城乡发展较平衡,居民收入结构稳定。2022 年,宁波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 1.7,连续 18 年呈缩小态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8348 元,比上年增长 4.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690 元,增长 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5487 元,增长 5.9%。市内市内交通便利交通便利,平均通勤时平均通勤时间间 31.31.3 3 分钟分钟,交通拥堵情况最少交通拥堵情况最少的的 GDPGDP“万亿俱乐部万亿俱乐部”成员之一。成员之一。宁波构建了市域 1 小时交通圈、长三角城市 2 小时交通圈,大力推进“15 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提升居民生活娱乐空间。宁波交通“降堵”成效显著,不断巩固交通顺畅优势,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根据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宁波平均通勤时耗居全国第 49,仅次于东莞。社会保障方面,宁波社会保障福利较好,根据 2022 年宁波政府工作报告,随着“浙里甬有”、“甬上乐业”系列行动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金标准居浙江省第一。9大连:东北之窗,人口增速东北第一“东北之窗东北之窗”、“北方明珠北方明珠”、“浪漫之都浪漫之都”,唯一入围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的东北地区城市,空气质量指,唯一入围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的东北地区城市,空气质量指数居全国数居全国 168168 个重点城市第个重点城市第 2020。大连地处辽东半岛南端,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是东北地区最温暖的地区,环境优美,三面环海,气候舒适宜居,享有“联合国人居奖”,“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近年来,大连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22 年,大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 338 天,空气优良天数率 92.6%,优良天数连续六年超 300 天。大连有着美丽的海岸线、山脉和森林,有“北方明珠”之称,是首批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经济实力居辽宁省第一,国家级制造业基地与制造经济实力居辽宁省第一,国家级制造业基地与制造之都。之都。大连作为辽宁省副省级城市,经济总量和增速均超过省会沈阳,2022年,大连 GDP 总量 8430.9 亿元,位居全省第一;GDP 同比增长 4.0%,高于全省实际增速 1.9 个百分点;人均 GDP 约 11.2 万元,居全省第一。2022 年,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 45790 元,同比增长 3.4 个百分点。从产业发展来看,大连的制造业历史悠久,拥有强大的制造业资源和实力,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城市之一,大连以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汽车为主导产业,并培育了洁净能源、新材料、医疗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东北地区唯二常住人口东北地区唯二常住人口正增长的城市正增长的城市,20222022 年大连常住人口增速年大连常住人口增速 0.8%0.8%,常住人口增速东北第一常住人口增速东北第一。得益于大连高质量的教育医疗资源、生态环境,大连成为东北地区为数不多的常住人口保持增长的城市,在东北地区排名第一。高等教育资源在计划单列市、非省会城市中称霸,人均医疗资源突出,千人床位数居全国第 13 名。教育方面,大连拥有普通高等院校 31 所,在校生接近 40 万人,在计划单列市、非省会城市排名第一。医疗资源方面,大连人均医疗资源优势明显,千人床位数、千人执业医师数分别为 7.8、4.0,居全国第 13、17 位。10珠海:百岛之市,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百岛之市百岛之市”,生态,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累计建成碧累计建成碧道道 220.220.4 4 公里公里,人均城市公园绿地面人均城市公园绿地面积积 22.22.3 3平方米。平方米。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中,珠海在生态环境幸福感指数中排名第一。珠海属于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2022 年,平均气温 23.2,冬季平均气温在 15 度左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珠三角地区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城市,近年来,珠海积极推动高质量碧道、公园城市建设,将生态环境变成民生福祉,提高了居民的幸福程度。珠海依山傍海,陆岛相望,其城市美学蕴藏在珠海大剧院、港珠澳大桥等标志性建筑之中,是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之一。经济体量不大,但人均收入水平高,经济体量不大,但人均收入水平高,20222022 年人均年人均 GDP16.GDP16.4 4万元,城乡可支配收入比万元,城乡可支配收入比 1.81.8。珠海地理位置优越,是粤港澳大湾的重要节点,毗邻香港和澳门,具备优越的国际交通与贸易条件。珠海整体经济体量不大,2022 年地区生产总值 4045.5 亿元,在广东省居第六。但人均 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较高,分别为 16.4、6.3 万元,在全国排名靠前,城乡收入差距小。珠海坚持“产业第一”原则,以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和特色海洋经济为主导,形成了“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支柱产业稳定增长,2022 年七大支柱产业合计完成增加值同比提升 9.7 个百分点,其中,家电电气、生物医药同比增长分别为 17.1%、23.8%,超规上工业平均增速 10.2、16.9 个百分点。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港珠澳大桥连接粤港澳大湾区港珠澳大桥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人才吸引力极强。吸引力极强。珠海作为经济特区,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前来就业、创业和生活,珠海常住人口从 2010 年的 156.0 万人增长到 2022 年的247.7 万人,增长了 58.8%,年均增长率 4.9%,体现了珠海强大的发展潜力和人才吸引力。珠海是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拥有国际机场、高铁站、港口、高速公路等交通枢纽,还与香港和澳门通过港珠澳大桥陆路直连。珠海的医疗资源丰富,拥有多家三甲医院和专科医院,为居民就业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障。珠海的科教实力卓越,拥有包含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等在内的高等教育机构,还拥有多个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1 2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上海数据集团&amp华为云:2023城市数据空间CDS白皮书(48页).pdf

    践行深度用云城市数据空间CDS白皮书版权所有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23。保留一切权利。非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书面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手册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免责声明商标声明 、华为、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商标或者注册商标。在本手册中以及本手册描述的产品中,出现的其它商标,产品名称,服务名称以及公司名称,由其各自的所有人拥有。本文档可能含有预测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有关未来的财务、运营、产品系列、新技术等信息。由于实践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测信息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本文档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要约或承诺,华为不对您在本文档基础上做出的任何行为承担责任。华为可能不经通知修改上述信息,恕不另行通知。扫码了解更多扫码获取电子版前言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加速演进、裂变创新,开辟了人类生产生活新空间,拓展了社会治理的新疆域。近几年,以土地生产要素为主的城市经济增长动力逐步减弱,而数据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个关键生产要素”,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据要素正在驱动构建数字敏捷型经济形态,重建模型化知识产品,重塑市场化信任规则,重构生态化共治规制。工业经济筑造了城市空间,数字经济将开创数据空间。像城市空间一样,数据空间要围绕数据要素高效合规流通,探索构建新生产关系,创造新权属、新信任、新规则、新基础设施、新模式。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率先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数据要素流通是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基本前提,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核心引擎,是促进数字政府持续长效运营、激活政府公共数据的社会化价值和市场化潜力重要手段。2023年10月,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掀开了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序幕,进一步加快统筹全国统一的数据大市场建设。上海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编制本白皮书,在业内首次发布城市数据空间CDS(City Data Spaces)理念,利用各自在数据要素领域积累的经验,取长补短,在洞察分析国外数据空间和国内数据要素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城市数据空间的“2 1 1”的架构体系顶设,即制度和组织2个保障参考体系、1个基础设施、1个数据生态,并且在基础设施中进一步提出,构建城市数据空间基础设施的“1 4 2”统一基础架构,即1个城市数据底座,4个数据分层(数据资源、数据治理、数据资产和数据交易),以及2个治理框架(安全可信和合规可控),旨在鼓励行业内外各单位共同探讨,并推动在行业中形成统一的认知。F O R E W O R D当02编制委员会P R E P A R A T I O N C O M M I T T E E编 写 单 位编制委员会上海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朱宗尧 李小山 傅行晓 高晓丽 周 强 夏佳斌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尚海峰 胡玉海 马 运 徐 俊 悦 怡 王 飞 刘鹏宇 方 芳 滕奉涛 高 卓 张志刚 季 亮 朱 杰 陈 勇 郭奕浩 郑 辉 宋晔志鹏 殷润悦前言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加速演进、裂变创新,开辟了人类生产生活新空间,拓展了社会治理的新疆域。近几年,以土地生产要素为主的城市经济增长动力逐步减弱,而数据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个关键生产要素”,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据要素正在驱动构建数字敏捷型经济形态,重建模型化知识产品,重塑市场化信任规则,重构生态化共治规制。工业经济筑造了城市空间,数字经济将开创数据空间。像城市空间一样,数据空间要围绕数据要素高效合规流通,探索构建新生产关系,创造新权属、新信任、新规则、新基础设施、新模式。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率先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数据要素流通是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基本前提,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核心引擎,是促进数字政府持续长效运营、激活政府公共数据的社会化价值和市场化潜力重要手段。2023年10月,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掀开了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序幕,进一步加快统筹全国统一的数据大市场建设。上海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编制本白皮书,在业内首次发布城市数据空间CDS(City Data Spaces)理念,利用各自在数据要素领域积累的经验,取长补短,在洞察分析国外数据空间和国内数据要素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城市数据空间的“2 1 1”的架构体系顶设,即制度和组织2个保障参考体系、1个基础设施、1个数据生态,并且在基础设施中进一步提出,构建城市数据空间基础设施的“1 4 2”统一基础架构,即1个城市数据底座,4个数据分层(数据资源、数据治理、数据资产和数据交易),以及2个治理框架(安全可信和合规可控),旨在鼓励行业内外各单位共同探讨,并推动在行业中形成统一的认知。F O R E W O R D当02编制委员会P R E P A R A T I O N C O M M I T T E E编 写 单 位编制委员会上海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朱宗尧 李小山 傅行晓 高晓丽 周 强 夏佳斌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尚海峰 胡玉海 马 运 徐 俊 悦 怡 王 飞 刘鹏宇 方 芳 滕奉涛 高 卓 张志刚 季 亮 朱 杰 陈 勇 郭奕浩 郑 辉 宋晔志鹏 殷润悦目录D I R E C T O R Y1.1 国外数据空间现状1.2 国内数据要素现状1.3 国内主要挑战国内外现状与主要挑战0105-102.1 城市数据空间的内涵2.2 城市数据空间的体系架构2.3 城市数据空间的制度参考体系2.4 城市数据空间的组织参考体系2.5 城市数据空间的基础设施架构2.6 城市数据空间的数据生态2.7 城市数据空间的运行模式城市数据空间顶设与模式0211-363.1 上海数据集团城市数据空间实践3.2 某医疗集团数据可信流通探索实践3.3 华为产业数据空间探索实践最佳实践案例0337-42发展与展望0443-45目录D I R E C T O R Y1.1 国外数据空间现状1.2 国内数据要素现状1.3 国内主要挑战国内外现状与主要挑战0105-102.1 城市数据空间的内涵2.2 城市数据空间的体系架构2.3 城市数据空间的制度参考体系2.4 城市数据空间的组织参考体系2.5 城市数据空间的基础设施架构2.6 城市数据空间的数据生态2.7 城市数据空间的运行模式城市数据空间顶设与模式0211-363.1 上海数据集团城市数据空间实践3.2 某医疗集团数据可信流通探索实践3.3 华为产业数据空间探索实践最佳实践案例0337-42发展与展望0443-45061.1 国外数据空间现状2、IDS数据空间IDS(International Data Spaces)是在欧洲数据战略下的最佳实践,是基于工业4.0下发展的子项目,随着更多的国家和组织参与进来,该项目上升为欧盟资助的重点项目。IDSA(Inter-national Data Spaces Association)协会已发展成员130多个,其中以欧洲企业为主,也包括微软、IBM等美国企业,以及华为、海尔和信通院等中国企业和机构。IDS核心理念是欧洲的价值观和数据主权,即数据隐私保护和安全,提倡机会均等,确保数据创建者的数据主权和参与者之间的信任。通过IDS 1、欧洲数据战略欧洲长期存在数据挑战,依赖于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提供的数字应用和服务,同时欧洲的云计算、人工智能、5G通信等关键基础技术发展也相对落后。在此背景下,欧洲已意识到其在数字经济所处的被动局面,于2020年2月发布塑造欧洲数字未来的数据战略,并陆续出台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数字市场法、数字服务法等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框架,致力于构建欧洲“数字主权”,增强数字创新能力。欧洲数据战略提出四大核心措施:加强数据全周期治理、加大数据基础设施投资、赋能个人和中小企业,以及构建九大领域数据空间建设(制造、环保、移动、卫生、金融、能源、农业、公图1 IDS数据空间参考架构国内外现状与主要挑战BrokerClearing HouseData SpaceAPPData consumerAPP StoreIdentity Vocabulary ProviderConnectorIDS Data exchange and data processing along the data value chainData sharing in aDataAPPData ProviderUsage PoliciesUsage PoliciesConnectorIDS Data共管理、技能)。其中,数据空间作为核心概念,进一步拉动欧洲对安全、高效和可信的云基础设施投资建设。061.1 国外数据空间现状2、IDS数据空间IDS(International Data Spaces)是在欧洲数据战略下的最佳实践,是基于工业4.0下发展的子项目,随着更多的国家和组织参与进来,该项目上升为欧盟资助的重点项目。IDSA(Inter-national Data Spaces Association)协会已发展成员130多个,其中以欧洲企业为主,也包括微软、IBM等美国企业,以及华为、海尔和信通院等中国企业和机构。IDS核心理念是欧洲的价值观和数据主权,即数据隐私保护和安全,提倡机会均等,确保数据创建者的数据主权和参与者之间的信任。通过IDS 1、欧洲数据战略欧洲长期存在数据挑战,依赖于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提供的数字应用和服务,同时欧洲的云计算、人工智能、5G通信等关键基础技术发展也相对落后。在此背景下,欧洲已意识到其在数字经济所处的被动局面,于2020年2月发布塑造欧洲数字未来的数据战略,并陆续出台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数字市场法、数字服务法等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框架,致力于构建欧洲“数字主权”,增强数字创新能力。欧洲数据战略提出四大核心措施:加强数据全周期治理、加大数据基础设施投资、赋能个人和中小企业,以及构建九大领域数据空间建设(制造、环保、移动、卫生、金融、能源、农业、公图1 IDS数据空间参考架构国内外现状与主要挑战BrokerClearing HouseData SpaceAPPData consumerAPP StoreIdentity Vocabulary ProviderConnectorIDS Data exchange and data processing along the data value chainData sharing in aDataAPPData ProviderUsage PoliciesUsage PoliciesConnectorIDS Data共管理、技能)。其中,数据空间作为核心概念,进一步拉动欧洲对安全、高效和可信的云基础设施投资建设。4、欧洲模式主要特点IDS数据空间的核心理念是保护欧洲的数据主权,欧洲发布多部法律法规为数据保驾护航。基于统一的基础架构(GAIA-X IDS),以及去中心化的数据交换模式,降低了使用成本和门槛,提升了中小企业的广泛参与。集中力量构建九大领域数据空间建设,为推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提供了丰富的最佳实践。从技术到标准体系,全流程保障数据的安全可信,以及数据空间之间的平等互信、互操作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过开发多种便捷灵3、IDS与GAIA-X组合2020年欧洲发布欧洲数字主权报告,明确建设欧洲的下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建立数字主权的最高标准。由德国和法国联合倡议GAIA-X计划启动,GAIA-X遵循欧洲数据战略要求,致力于实现跨行业共享,避免数据孤岛,打造安全可靠的数据基础设施,培育开放的数据生态系统,以推动欧洲经济增长和创新。GAIA-X生态系统架构分为两个部分:数据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生态系统。两者构成了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联接两个生态系统的关键服务是联合服务,由身份与信任、合规、主权数据交换以及联合目录四个部分组成。GAIA-X和IDS形成一个完整的组合架构,GAIA-X专注于主权云服务和云基础设施,而IDS1.2 国内数据要素现状国内数据要素发展经历了预热阶段、起步阶段、落地阶段,已进入深化阶段。1、国内数据要素政策进入体系化深化阶段2014年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数据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加深,数字产业、数字应用等都飞速发展。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列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要素市场配置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批批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数据要素政策体系架构初步形成,已进入体系化深化阶段。0807专注于数据和数据主权。GAIA-X和IDS相互补充和联合,以保护整个生态系统中端到端数据价值链的数据主权。数据空间,欧洲致力于建设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独立于供应商的数据生态系统和市场,以低成本和低门槛方式向所有人开放,促进数据供需双方的连接。IDS数据空间参考架构定义了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生态系统,数据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Connector(可信连接器)进行数据的共享交换,连同Identity Provider(认证服务)、Broker(数据交易监管服务),Clearing House(结算服务),APP Store(应用商店服务)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数据空间系统。IDS实现数据主权的核心技术是“使用控制”,数据供需双方配置相应的数据控制策略后,由Connector(可信连接器)负责执行,将数据的控制策略转化为形式化语言,与数据内容一起流转到对端并执行控制。图2 GAIA-X生态系统架构图3 国内数据要素发展历程 GAIA-X联合服务身份与信任主权数据交换联合目录合规GAIA-X基础设施生态硬件节点规则&策略基础服务标准数据存储互操作性GAIA-X数据生态IDS数据空间数据消费者数据连接器数据清算数据提供者活的数据控制工具、数据可信连接器等,确保了欧洲数据战略的落地,也促进了IDS数据空间的推广,已成为广泛接受的产业标准。起步阶段落地阶段深化阶段NOW“大数据”开始成为热点2014年3月2015年8月2016年3月2016年12月2017年10月2019年10月2020年4月2020年4月2020年5月2021年3月2022年12月2023年10月国家层面开始“大数据”顶层设计国家大数据战略从“数据大国”迈向“数据强国”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十三五规划纲要第二十七章“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工信部发布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方案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上升国家战略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公开提出“数据可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数据被正式列为新型生产要素预热阶段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据二十条),为推动数据要素发展筑牢政策基础4、欧洲模式主要特点IDS数据空间的核心理念是保护欧洲的数据主权,欧洲发布多部法律法规为数据保驾护航。基于统一的基础架构(GAIA-X IDS),以及去中心化的数据交换模式,降低了使用成本和门槛,提升了中小企业的广泛参与。集中力量构建九大领域数据空间建设,为推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提供了丰富的最佳实践。从技术到标准体系,全流程保障数据的安全可信,以及数据空间之间的平等互信、互操作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过开发多种便捷灵3、IDS与GAIA-X组合2020年欧洲发布欧洲数字主权报告,明确建设欧洲的下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建立数字主权的最高标准。由德国和法国联合倡议GAIA-X计划启动,GAIA-X遵循欧洲数据战略要求,致力于实现跨行业共享,避免数据孤岛,打造安全可靠的数据基础设施,培育开放的数据生态系统,以推动欧洲经济增长和创新。GAIA-X生态系统架构分为两个部分:数据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生态系统。两者构成了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联接两个生态系统的关键服务是联合服务,由身份与信任、合规、主权数据交换以及联合目录四个部分组成。GAIA-X和IDS形成一个完整的组合架构,GAIA-X专注于主权云服务和云基础设施,而IDS1.2 国内数据要素现状国内数据要素发展经历了预热阶段、起步阶段、落地阶段,已进入深化阶段。1、国内数据要素政策进入体系化深化阶段2014年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数据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加深,数字产业、数字应用等都飞速发展。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列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要素市场配置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批批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数据要素政策体系架构初步形成,已进入体系化深化阶段。0807专注于数据和数据主权。GAIA-X和IDS相互补充和联合,以保护整个生态系统中端到端数据价值链的数据主权。数据空间,欧洲致力于建设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独立于供应商的数据生态系统和市场,以低成本和低门槛方式向所有人开放,促进数据供需双方的连接。IDS数据空间参考架构定义了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生态系统,数据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Connector(可信连接器)进行数据的共享交换,连同Identity Provider(认证服务)、Broker(数据交易监管服务),Clearing House(结算服务),APP Store(应用商店服务)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数据空间系统。IDS实现数据主权的核心技术是“使用控制”,数据供需双方配置相应的数据控制策略后,由Connector(可信连接器)负责执行,将数据的控制策略转化为形式化语言,与数据内容一起流转到对端并执行控制。图2 GAIA-X生态系统架构图3 国内数据要素发展历程 GAIA-X联合服务身份与信任主权数据交换联合目录合规GAIA-X基础设施生态硬件节点规则&策略基础服务标准数据存储互操作性GAIA-X数据生态IDS数据空间数据消费者数据连接器数据清算数据提供者活的数据控制工具、数据可信连接器等,确保了欧洲数据战略的落地,也促进了IDS数据空间的推广,已成为广泛接受的产业标准。起步阶段落地阶段深化阶段NOW“大数据”开始成为热点2014年3月2015年8月2016年3月2016年12月2017年10月2019年10月2020年4月2020年4月2020年5月2021年3月2022年12月2023年10月国家层面开始“大数据”顶层设计国家大数据战略从“数据大国”迈向“数据强国”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十三五规划纲要第二十七章“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工信部发布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方案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上升国家战略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公开提出“数据可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数据被正式列为新型生产要素预热阶段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据二十条),为推动数据要素发展筑牢政策基础10092、“数据二十条”为推动数据要素发展筑牢政策基础2022年12月,国家“数据二十条”发布,明确了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基本架构,提出建立保障权益、合规使用的数据产权制度,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建立安全可控、弹性包容的数据要素治理制度。在“数据二十条”的指导下各地各部门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和配套政策,制定相关细则。3、数据局组建推动数据要素统筹管理和协调发展2023年初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工作。国家数据局的组建有利于破除“九龙治水”的数据治理环境,平衡数据要素安全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进一步推动数据要素的统筹规划,推进多层次数据要素市场建设。4、上海进一步明确加快构筑数据要素体系重点工作缺数据,高价值数据更缺,数据入场难对政府公共数据来说,国家层面还没有明确公共数据的开放范围,有些数据不能给;有些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担心使用后承担风险,数据不敢给。同时,有些数据维护政府需要投入经费保障,额外带来较大工作量,数据不想给。对于企业数据来说,政府行业部门缺少指导,担心合规风险,数据不能给;没有安全交易渠道,担心数据泄露和扩散,数据不愿给。对于个人数据,缺少相关法律政策指导,隐私数据不敢用。有些稀缺数据,数据资源来源垄断,1.3 国内主要挑战上海围绕“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深入贯彻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战略部署,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按照上海市数据条例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上海市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精神,加快实现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缺少可替代方案。总体上,国内市场不仅缺少数据,更缺少高价值数据,以及相关的数据供需方的利益保障机制。缺治理,高质量数据更缺,闭环监管难数据要素缺少有效治理,有些数据入市后缺乏可靠的质量保障措施,无法快速响应新场景和新需求。数据要素的高效流通依赖于数据的高质量供给,而系统化的数据治理是高质量数据的必要保障,当前我们治理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基本还处在数据规范的可管可控阶段,缺少在数据安全保障、数据分类分级、数据融合加工、数据分析应用、数据质量提升、数据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深化治理,缺少数据治理的标准要求和考核体系,缺少数据质量的监管、跟踪、反馈、完善的闭环机制,缺少税收、法律等配套体系的建立,形成完整的监管服务流程。缺标准,实施细则待探索,供需互信难目前多个省市已发布数据条例,以地方性立法的形式明确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如北京市公共数据专区授权运营管理办法、浙江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等,但国家层面暂时没有“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的细则规定或指导意见,在数据要素市场供需双方互信不足,落地过程中涉及的法律、税收等诸多细则还有待探索和实践,导致各地实施的方案流派不同,比如公共数据,有的地方纳入政务平台的数据开放体系,与政务数据共平台运营;有的地方单独建设数据开放体系,政务数据只是其中一种数据资源来源,各种落地方式不同。缺工具,数据权益待保护,数据确权难由于数据具有低成本、易复制等特点,数据参与主体多元化、使用场景多样化,使得数据要素权益保障变得复杂。数据供需双方在数据使用上,缺少工具来落实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的不同权益保障,以及不同权益下的数据使用策略,包括数据的使用时间、访问权限、使用频次等。工具的安全性和操作便捷性,将大幅度降低用户进入市场的门槛,促进数据要素市场的用户参与规模。缺生态,生态环境待培育,创新驱动难在数据开发方面,手中掌握一定规模数据的企业,并具备开发能力的各类“数商”,各自占山为王,生态封闭。在数据消费方面,政府与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有大量的ToB、ToC应用场景,但缺少对数据业务创新的动力,偏好零风险的成功实践。在人才供给上,高校科研机构,因缺少仿真“数据要素实训环境”,数据类人才供给缓慢,创新人才不足。总体上,缺少生态培育土壤、场景创新机制,需要数据提供方、场景应用方、数据监管方、技术服务方以及法律合规机构等共同积极参与,稳步构建覆盖数据要素流通各环节、全链条的市场生态环境。图4 国内主要挑战“五缺”缺数据缺治理缺标准缺工具缺生态国内主要挑战“五缺”高价值数据更缺数据入场难高质量数据更缺闭环监管难实施细则待探索供需互信难数据权益待保护数据确权难生态环境待培育创新驱动难10092、“数据二十条”为推动数据要素发展筑牢政策基础2022年12月,国家“数据二十条”发布,明确了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基本架构,提出建立保障权益、合规使用的数据产权制度,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建立安全可控、弹性包容的数据要素治理制度。在“数据二十条”的指导下各地各部门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和配套政策,制定相关细则。3、数据局组建推动数据要素统筹管理和协调发展2023年初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工作。国家数据局的组建有利于破除“九龙治水”的数据治理环境,平衡数据要素安全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进一步推动数据要素的统筹规划,推进多层次数据要素市场建设。4、上海进一步明确加快构筑数据要素体系重点工作缺数据,高价值数据更缺,数据入场难对政府公共数据来说,国家层面还没有明确公共数据的开放范围,有些数据不能给;有些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担心使用后承担风险,数据不敢给。同时,有些数据维护政府需要投入经费保障,额外带来较大工作量,数据不想给。对于企业数据来说,政府行业部门缺少指导,担心合规风险,数据不能给;没有安全交易渠道,担心数据泄露和扩散,数据不愿给。对于个人数据,缺少相关法律政策指导,隐私数据不敢用。有些稀缺数据,数据资源来源垄断,1.3 国内主要挑战上海围绕“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深入贯彻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战略部署,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按照上海市数据条例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上海市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精神,加快实现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缺少可替代方案。总体上,国内市场不仅缺少数据,更缺少高价值数据,以及相关的数据供需方的利益保障机制。缺治理,高质量数据更缺,闭环监管难数据要素缺少有效治理,有些数据入市后缺乏可靠的质量保障措施,无法快速响应新场景和新需求。数据要素的高效流通依赖于数据的高质量供给,而系统化的数据治理是高质量数据的必要保障,当前我们治理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基本还处在数据规范的可管可控阶段,缺少在数据安全保障、数据分类分级、数据融合加工、数据分析应用、数据质量提升、数据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深化治理,缺少数据治理的标准要求和考核体系,缺少数据质量的监管、跟踪、反馈、完善的闭环机制,缺少税收、法律等配套体系的建立,形成完整的监管服务流程。缺标准,实施细则待探索,供需互信难目前多个省市已发布数据条例,以地方性立法的形式明确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如北京市公共数据专区授权运营管理办法、浙江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等,但国家层面暂时没有“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的细则规定或指导意见,在数据要素市场供需双方互信不足,落地过程中涉及的法律、税收等诸多细则还有待探索和实践,导致各地实施的方案流派不同,比如公共数据,有的地方纳入政务平台的数据开放体系,与政务数据共平台运营;有的地方单独建设数据开放体系,政务数据只是其中一种数据资源来源,各种落地方式不同。缺工具,数据权益待保护,数据确权难由于数据具有低成本、易复制等特点,数据参与主体多元化、使用场景多样化,使得数据要素权益保障变得复杂。数据供需双方在数据使用上,缺少工具来落实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的不同权益保障,以及不同权益下的数据使用策略,包括数据的使用时间、访问权限、使用频次等。工具的安全性和操作便捷性,将大幅度降低用户进入市场的门槛,促进数据要素市场的用户参与规模。缺生态,生态环境待培育,创新驱动难在数据开发方面,手中掌握一定规模数据的企业,并具备开发能力的各类“数商”,各自占山为王,生态封闭。在数据消费方面,政府与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有大量的ToB、ToC应用场景,但缺少对数据业务创新的动力,偏好零风险的成功实践。在人才供给上,高校科研机构,因缺少仿真“数据要素实训环境”,数据类人才供给缓慢,创新人才不足。总体上,缺少生态培育土壤、场景创新机制,需要数据提供方、场景应用方、数据监管方、技术服务方以及法律合规机构等共同积极参与,稳步构建覆盖数据要素流通各环节、全链条的市场生态环境。图4 国内主要挑战“五缺”缺数据缺治理缺标准缺工具缺生态国内主要挑战“五缺”高价值数据更缺数据入场难高质量数据更缺闭环监管难实施细则待探索供需互信难数据权益待保护数据确权难生态环境待培育创新驱动难城市数据空间顶设与模式2.1 城市数据空间的内涵1、理念城市数据空间是城市发展的高阶演进和新引擎人口、活动和空间是城市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人口发展推动了社会活动,社会活动扩大了城市空间,从而推动城市发展不断演进。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当今数字社会,城市空间也从单个地理中心往城市群/城市带高阶发展,比如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等。数字社会释放了城市海量数据,也开辟出了城市数据新空间。城市数据量从TB到PB级海量持续增加,使数据成为城市的“石油能源”、“信息高速公路”。从海量数据中挖掘的数据要素价值,激发了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城市数据空间是践行城市数据战略的重要举措数字化和科技创新作为先进生产力,打破了城市空间的时空限制,城市智能化、共享化、信息化重构了时空关系,在传统“地理空间”的基础上形成了“要素流动空间”。一般来说,超大和特大级城市作为城市资源要素流动的关键枢纽,承担了70%以上的要素流动,突显出了城市级的数据战略意义。城市数据空间是促进城市数据要素高效合规流通的重要基石城市数据空间提供城市数据要素高质量供给和交易能力,不断推动数据要素的高效合规流通,成为城市数字的重要基石。城市数据空间包括公共数据空间、行业数据空间、企业数据空间和个人数据空间,这些空间场景不同,但遵循统一的城市数据空间规范体系和服务能力。图5 城市数据空间理念展、强化数字关键能力、优化数字发展环境。作为重要参考和借鉴,我们可以勾勒出城市数据空间的4个主要特征:数据生态系统人口活动空间城市城市群/带国家全球城市城市群/带国家全球城市数据空间是践行城市数据战略的重要举措城市数据空间理念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数据基础设施维维维维维度度度度度nn321 1土地经济 工业社会工业经济数字新产业数字化变革数字社会 数字经济农业社会要素流动空间地理空间科技创新、数字化驱动12城市数据空间顶设与模式2.1 城市数据空间的内涵1、理念城市数据空间是城市发展的高阶演进和新引擎人口、活动和空间是城市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人口发展推动了社会活动,社会活动扩大了城市空间,从而推动城市发展不断演进。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当今数字社会,城市空间也从单个地理中心往城市群/城市带高阶发展,比如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等。数字社会释放了城市海量数据,也开辟出了城市数据新空间。城市数据量从TB到PB级海量持续增加,使数据成为城市的“石油能源”、“信息高速公路”。从海量数据中挖掘的数据要素价值,激发了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城市数据空间是践行城市数据战略的重要举措数字化和科技创新作为先进生产力,打破了城市空间的时空限制,城市智能化、共享化、信息化重构了时空关系,在传统“地理空间”的基础上形成了“要素流动空间”。一般来说,超大和特大级城市作为城市资源要素流动的关键枢纽,承担了70%以上的要素流动,突显出了城市级的数据战略意义。城市数据空间是促进城市数据要素高效合规流通的重要基石城市数据空间提供城市数据要素高质量供给和交易能力,不断推动数据要素的高效合规流通,成为城市数字的重要基石。城市数据空间包括公共数据空间、行业数据空间、企业数据空间和个人数据空间,这些空间场景不同,但遵循统一的城市数据空间规范体系和服务能力。图5 城市数据空间理念展、强化数字关键能力、优化数字发展环境。作为重要参考和借鉴,我们可以勾勒出城市数据空间的4个主要特征:数据生态系统人口活动空间城市城市群/带国家全球城市城市群/带国家全球城市数据空间是践行城市数据战略的重要举措城市数据空间理念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数据基础设施维维维维维度度度度度nn321 1土地经济 工业社会工业经济数字新产业数字化变革数字社会 数字经济农业社会要素流动空间地理空间科技创新、数字化驱动1214132、“五可”原则城市数据空间的数据要素,遵循“五可”原则:“可发现、可访问、可开发、可共享、可流通”。城市数据空间的4个主要特征城市数据空间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表现和关键路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提出数字化的四个方面建设:夯实数字底座、全面赋能经济发可发现:如何让数据消费者在城市数据空间中,可快速高效地找到想要的数据,无论是通过场景找数据,还是通过主题汇聚数据,最终实现数据要素供需方的发现和连接?当前简单数据目录已图6 城市数据空间的4个主要特征图7“五可”原则展、强化数字关键能力、优化数字发展环境。作为重要参考和借鉴,我们可以勾勒出城市数据空间的4个主要特征:经不能再满足城市级大规模应用的需求,需要结合AI关键能力,从场景化自然语言转换、多语义关联到大模型数据聚合等技术,实现基于数据地图模式的自助问答、自动发现能力。可发现是推广城市数据要素的可获得性的关键能力。可访问:数据消费者找到所需的数据后,可快速、可便捷地访问数据。基于通用的数据安全基础上,首先要确保可访问数据的可信、可控能力,基于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可信可控是可访问的关键基础,包括数字身份可认证,数据不可篡改,访问操作可审计追溯等;也包括基于数据安全合规、数据权益保障的前提下的访问权限、访问范围等策略控制。尤其,需要解决跨多个认证体系的联合认证问题。打造坚实的城市数据空间可信可控能力,需要经历千锤百炼的锻造,数据所在的安全环境重要性远比数据本身价值意义更大,一旦风险泄露,数据价值将可能全部失去。可开发:城市数据空间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的开放性,需要构建一个庞大的数据生态系统,但落地到技术层面,主要是数据的可开发性。需要站在开发者角度,从开发的全流程剖析,明确各个阶段数据的开发对象、开发方式、开发环境、开发赋能等。可开发周期内容,仍要遵循数据的合规使用,涉及测试数据申请、销毁、范围控制等处理。提供简便快速的开发套件,测试沙箱等模块,加快数据产品的行业场景应用。可共享:城市数据空间的数据共享,是基于安全可信的数据共享基础设施。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对数据的登记、离线、消亡等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策略,包括使用时间、次数、方式等控制,对数据使用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可流通:数据进入到流通环节,才能发挥出市场配置作用,数据的可流通性是城市数据空间的发展动力,必须加强对数据资产化,数据产品化和城市数据空间具备完善的制度体系保障,为城市数据空间的发展,提供法律法规保障,加强立法体系化建设,建立公平公正的城市数据运行环境。城市数据空间具备完善的组织体系保障,有清晰的组织架构、明确的组织目标,统筹协调各个部门工作,有例行的联席工作组运作,进行工作推进和问题升级,通过自身不断的组织优化匹配城市数据空间的发展。城市数据空间具备先进的数据基础设施,以安全可信可控为关键基础,提供城市数据的共享交换基础服务,位于数据空间中的企业和个人能够获取其他参与者提供的数据,并在数据共享中获益。数据生态系统数据基础设施制度体系组织体系城市数据空间具备丰富的数据生态系统,共同以城市数据空间为起点,以发展和繁荣城市数据产业为目标,由数据提供方、数据消费方、数据经纪方、数据开发方等各参与方,一起联合构建一个全新的城市级数据生态系统,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驱动力,推动城市数据高价值高质量释放。数据商品化的流通环节打通,支撑商业生态系统的数据要素流通。3、重要意义(一)促进数据要素高效合规流通,提升城市运作效率城市数据空间实现数据要素的开放与共享,为数据要素汇集、资源整合提供解决方案能力,有助于推进城市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价值实现。同时,城市数据空间有助于提升政府治理水平与服务效能。政府通过与企业、社会组织等深入合作,实现基于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统筹管理,有助于提升城市在公共交通、医疗、教育、文化及政务服务等各领域的公共服务水平。(二)激发城市数据效能,打造城市经济繁荣的新引擎城市数据空间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推动各类要素快速流动、各类市场主体深度合作、各类场景融合创新的新引擎。城市数据空间促进市场体系中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促进产业全要素的互联互通,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畅通经济循环,实现产业链韧性生产和健康发展。(三)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推进城市智慧化进程城市数据空间通过运用AI城市模型赋能、多元数据要素融合、多样场景数据贯通等手段,推动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慧出行、智慧物流等智慧化进程,打造城市智能体,提升城市运行效率,让城市像生命体一样更加智能。通过数智融合,加快数据的智能监测、预测、控制等手段,解决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城市数据空间数据要素“五可”原则可发现可访问可开发可共享可流通14132、“五可”原则城市数据空间的数据要素,遵循“五可”原则:“可发现、可访问、可开发、可共享、可流通”。城市数据空间的4个主要特征城市数据空间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表现和关键路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提出数字化的四个方面建设:夯实数字底座、全面赋能经济发可发现:如何让数据消费者在城市数据空间中,可快速高效地找到想要的数据,无论是通过场景找数据,还是通过主题汇聚数据,最终实现数据要素供需方的发现和连接?当前简单数据目录已图6 城市数据空间的4个主要特征图7“五可”原则展、强化数字关键能力、优化数字发展环境。作为重要参考和借鉴,我们可以勾勒出城市数据空间的4个主要特征:经不能再满足城市级大规模应用的需求,需要结合AI关键能力,从场景化自然语言转换、多语义关联到大模型数据聚合等技术,实现基于数据地图模式的自助问答、自动发现能力。可发现是推广城市数据要素的可获得性的关键能力。可访问:数据消费者找到所需的数据后,可快速、可便捷地访问数据。基于通用的数据安全基础上,首先要确保可访问数据的可信、可控能力,基于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可信可控是可访问的关键基础,包括数字身份可认证,数据不可篡改,访问操作可审计追溯等;也包括基于数据安全合规、数据权益保障的前提下的访问权限、访问范围等策略控制。尤其,需要解决跨多个认证体系的联合认证问题。打造坚实的城市数据空间可信可控能力,需要经历千锤百炼的锻造,数据所在的安全环境重要性远比数据本身价值意义更大,一旦风险泄露,数据价值将可能全部失去。可开发:城市数据空间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的开放性,需要构建一个庞大的数据生态系统,但落地到技术层面,主要是数据的可开发性。需要站在开发者角度,从开发的全流程剖析,明确各个阶段数据的开发对象、开发方式、开发环境、开发赋能等。可开发周期内容,仍要遵循数据的合规使用,涉及测试数据申请、销毁、范围控制等处理。提供简便快速的开发套件,测试沙箱等模块,加快数据产品的行业场景应用。可共享:城市数据空间的数据共享,是基于安全可信的数据共享基础设施。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对数据的登记、离线、消亡等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策略,包括使用时间、次数、方式等控制,对数据使用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可流通:数据进入到流通环节,才能发挥出市场配置作用,数据的可流通性是城市数据空间的发展动力,必须加强对数据资产化,数据产品化和城市数据空间具备完善的制度体系保障,为城市数据空间的发展,提供法律法规保障,加强立法体系化建设,建立公平公正的城市数据运行环境。城市数据空间具备完善的组织体系保障,有清晰的组织架构、明确的组织目标,统筹协调各个部门工作,有例行的联席工作组运作,进行工作推进和问题升级,通过自身不断的组织优化匹配城市数据空间的发展。城市数据空间具备先进的数据基础设施,以安全可信可控为关键基础,提供城市数据的共享交换基础服务,位于数据空间中的企业和个人能够获取其他参与者提供的数据,并在数据共享中获益。数据生态系统数据基础设施制度体系组织体系城市数据空间具备丰富的数据生态系统,共同以城市数据空间为起点,以发展和繁荣城市数据产业为目标,由数据提供方、数据消费方、数据经纪方、数据开发方等各参与方,一起联合构建一个全新的城市级数据生态系统,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驱动力,推动城市数据高价值高质量释放。数据商品化的流通环节打通,支撑商业生态系统的数据要素流通。3、重要意义(一)促进数据要素高效合规流通,提升城市运作效率城市数据空间实现数据要素的开放与共享,为数据要素汇集、资源整合提供解决方案能力,有助于推进城市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价值实现。同时,城市数据空间有助于提升政府治理水平与服务效能。政府通过与企业、社会组织等深入合作,实现基于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统筹管理,有助于提升城市在公共交通、医疗、教育、文化及政务服务等各领域的公共服务水平。(二)激发城市数据效能,打造城市经济繁荣的新引擎城市数据空间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推动各类要素快速流动、各类市场主体深度合作、各类场景融合创新的新引擎。城市数据空间促进市场体系中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促进产业全要素的互联互通,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畅通经济循环,实现产业链韧性生产和健康发展。(三)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推进城市智慧化进程城市数据空间通过运用AI城市模型赋能、多元数据要素融合、多样场景数据贯通等手段,推动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慧出行、智慧物流等智慧化进程,打造城市智能体,提升城市运行效率,让城市像生命体一样更加智能。通过数智融合,加快数据的智能监测、预测、控制等手段,解决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城市数据空间数据要素“五可”原则可发现可访问可开发可共享可流通城市数据空间体系架构由四个部分组成(2 1 1):首先是2个保障参考体系(制度参考体系和组织参考体系),其中,制度参考体系从立法和法规角度,发布城市数据空间相关政策制度,构建从地方数据条例、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到地方标准的四位一体式法规体系,提供全方位保障。组织参考体系,从地方数据局到协同各级责任主体及标准委员会,形成清晰的组织架构保障。其次是1个基础设施,基础上设施不是我们传统讲的计算、存储和通讯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是新型的基础设施,主要解决数据找得到,在哪里,可流通,可信任的问题。最后是1个数据生态,包括参与到数据要素全生命周期流通里面的所有参与方,以及为这些参与方构建起来的生态培育环境。城市数据空间体系架构的四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又有机协同。制度和组织参考体系是空气和水分,基础设施是肥沃的黑土地,数据生态是繁荣的枝叶,数据要素高效合规流通是经脉主干道。2.2 城市数据空间的体系架构上海长三角区域长三角区域全球全球中国中国基础设施组织制度城市数据空间合法合规|公平公正职责明确|高效协同2.3 城市数据空间的制度参考体系当前各省市已陆续推出数据要素的相关政策规定,以制度化管理推动数据要素的合法使用和开发利用,比如上海发布上海数据条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公共数据开放实施细则。总体上看,城市数据空间制度体系采用四位一体(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地方规范性文件、地方标准)方式进行构建,其中地方性法规定地方总体政策原则和法律规范,对有关数据要素活动各方的法律责任进行详细规定。地方政府规章依据地方性法规定地方策略和规范,明确数据要素活动各方的职责范围、工作推进方式等。地方规范性文件针对落地过程中实施细则或实施方案,地方因地制宜做出针对性规范要求,地方标准规定地方的数据要素活动相关标准规范。图9 城市数据空间的制度体系国家相关政策发文4位一体(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统筹协同地方性法规(如上海数据条例)地方政府规章(如上海市公共数据共享实施办法(试行))地方规范性文件(如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实施细则)地方标准图8 城市数据空间体系架构1615城市数据空间的制度参考体系数据要素高效合规流通数据生态零售汽车教育社交工业电商煤矿金融游戏政府医疗城市数据空间体系架构由四个部分组成(2 1 1):首先是2个保障参考体系(制度参考体系和组织参考体系),其中,制度参考体系从立法和法规角度,发布城市数据空间相关政策制度,构建从地方数据条例、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到地方标准的四位一体式法规体系,提供全方位保障。组织参考体系,从地方数据局到协同各级责任主体及标准委员会,形成清晰的组织架构保障。其次是1个基础设施,基础上设施不是我们传统讲的计算、存储和通讯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是新型的基础设施,主要解决数据找得到,在哪里,可流通,可信任的问题。最后是1个数据生态,包括参与到数据要素全生命周期流通里面的所有参与方,以及为这些参与方构建起来的生态培育环境。城市数据空间体系架构的四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又有机协同。制度和组织参考体系是空气和水分,基础设施是肥沃的黑土地,数据生态是繁荣的枝叶,数据要素高效合规流通是经脉主干道。2.2 城市数据空间的体系架构上海长三角区域长三角区域全球全球中国中国基础设施组织制度城市数据空间合法合规|公平公正职责明确|高效协同2.3 城市数据空间的制度参考体系当前各省市已陆续推出数据要素的相关政策规定,以制度化管理推动数据要素的合法使用和开发利用,比如上海发布上海数据条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公共数据开放实施细则。总体上看,城市数据空间制度体系采用四位一体(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地方规范性文件、地方标准)方式进行构建,其中地方性法规定地方总体政策原则和法律规范,对有关数据要素活动各方的法律责任进行详细规定。地方政府规章依据地方性法规定地方策略和规范,明确数据要素活动各方的职责范围、工作推进方式等。地方规范性文件针对落地过程中实施细则或实施方案,地方因地制宜做出针对性规范要求,地方标准规定地方的数据要素活动相关标准规范。图9 城市数据空间的制度体系国家相关政策发文4位一体(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统筹协同地方性法规(如上海数据条例)地方政府规章(如上海市公共数据共享实施办法(试行))地方规范性文件(如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实施细则)地方标准图8 城市数据空间体系架构1615城市数据空间的制度参考体系数据要素高效合规流通数据生态零售汽车教育社交工业电商煤矿金融游戏政府医疗图12 城市数据空间的基础设施架构18172.5 城市数据空间的基础设施架构1、统一基础架构(1 4 2)城市数据空间基础设施的统一基础架构,包括1个城市数据底座,4个数据分层(数据资源、数据治理、数据资产和数据交易),以及2个治理框架(安全可信和合规可控)。1个城市数据底座:打造城市级数据交换的可信可控坚实底座。4个数据分层: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数据分层治理,精细化管理。2个治理框架:数据安全可信治理、数据合规可控治理。城市数据空间基础设施涵盖了城市全场景数据的接入、治理、开发、流通、应用五个领域,通过汇聚各方数据,提供“采-治-算-流-用”全生命周期的支撑能力,构建全方位的数据流通体系。合规可控图11 城市数据空间的组织职能组织架构是城市数据空间体系建立和持续运行的基本保障,各个职能主体的功能范围参考如下:图10 城市数据空间的组织参考体系国家数据局某数据局“一局”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市、区大数据中心“一中心”数据集团“一集团”城市数据空间的组织参考体系围绕“采集、归集、治理、应用、安全、运营”的数据全生命周期,规划标准体系、打破部门“数据孤岛”,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推动政务服务从“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城市、数字经济规划和建设;推动数据要素的市场化、价值化,推动数据条例、数据管理办法。落实以政务数据为主的公共数据归集、共享开放;联合各个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公共数据治理、监管,提升公共数据质量。构建数据要素市场、激发数据要素潜能、保障数据安全;作为城市数据空间建设、运营主体,承担城市数据要素的授权运营;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及数据生态领域开展布局,成为城市数据要素交汇、供给、配置的核心枢纽。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数据集团数据局大数据中心1个底座 4个数据分层(数据资源、数据治理、数据资产、数据交易) 2个治理框架(安全可信、合规可控)数据资产入表“一数标委”2.4 城市数据空间的组织参考体系城市数据空间的组织体系有清晰明确的组织框架,可参考为:“一局、一中心、一集团、一数标委”。图12 城市数据空间的基础设施架构18172.5 城市数据空间的基础设施架构1、统一基础架构(1 4 2)城市数据空间基础设施的统一基础架构,包括1个城市数据底座,4个数据分层(数据资源、数据治理、数据资产和数据交易),以及2个治理框架(安全可信和合规可控)。1个城市数据底座:打造城市级数据交换的可信可控坚实底座。4个数据分层: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数据分层治理,精细化管理。2个治理框架:数据安全可信治理、数据合规可控治理。城市数据空间基础设施涵盖了城市全场景数据的接入、治理、开发、流通、应用五个领域,通过汇聚各方数据,提供“采-治-算-流-用”全生命周期的支撑能力,构建全方位的数据流通体系。合规可控图11 城市数据空间的组织职能组织架构是城市数据空间体系建立和持续运行的基本保障,各个职能主体的功能范围参考如下:图10 城市数据空间的组织参考体系国家数据局某数据局“一局”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市、区大数据中心“一中心”数据集团“一集团”城市数据空间的组织参考体系围绕“采集、归集、治理、应用、安全、运营”的数据全生命周期,规划标准体系、打破部门“数据孤岛”,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推动政务服务从“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城市、数字经济规划和建设;推动数据要素的市场化、价值化,推动数据条例、数据管理办法。落实以政务数据为主的公共数据归集、共享开放;联合各个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公共数据治理、监管,提升公共数据质量。构建数据要素市场、激发数据要素潜能、保障数据安全;作为城市数据空间建设、运营主体,承担城市数据要素的授权运营;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及数据生态领域开展布局,成为城市数据要素交汇、供给、配置的核心枢纽。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数据集团数据局大数据中心1个底座 4个数据分层(数据资源、数据治理、数据资产、数据交易) 2个治理框架(安全可信、合规可控)数据资产入表“一数标委”2.4 城市数据空间的组织参考体系城市数据空间的组织体系有清晰明确的组织框架,可参考为:“一局、一中心、一集团、一数标委”。2017图13 城市区块链平台 2、城市数据底座孤立的数据价值并不显著,只有当数据像水一样流动起来,才能打破“数据壁垒”,最大化释放其价值。然而当前企业保存下来的数据,由于技术与流动性问题,只有10%的数据能得到分析,数据孤岛、多样性设备、业务迁移成为数据“流不动”的主要瓶颈。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在建设数据基础设施时,从满足客户的诉求出发并考虑投资成本问题,会选择不同的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和存储资源来分别满足客户的不同诉求,各类定制化的需求配置导致数据孤岛的产生。城市数据底座作为城市数据空间基础设施,采用集约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向下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向上能作为能力层提供计算、存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统一服务。充分利用云计算的先进技术,按照“集约高效、共享开放、安全可靠、按需服务”的原则,以“云网合一、云数联动”为技术构架,构建物理分散、逻辑统一、开放兼容的城市数据底座。城市数据底座,包括城市存算融合平台、城市区块链平台、城市隐私计算平台、城市数字信任平台和城市数智融合平台。城市存算融合云平台存储、服务器、网络是基础设施城市数据底座的重要组成,数据存得好、算力算得快、网络传得稳,数据底座才能充分发挥数据的要素价值。数据生命周期的起点是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从而给数据处理和应用提供原材料。产生的各类数据与物理世界完成交互后,最终处理的结果又回到数据存储进行保存,提升模型、算法的精确性和可用性。城市存算融合平台支撑存储和计算的融合优化,包括交易型数据与生产型存储相融合,提升性能增强可靠性;数据分析与分析型存储融合,提高效率提升准确性。在存储层,通过重定义存储架构,将块、文件、对象、HDFS等多种存储服务融合,打通数据孤岛,解决多样性数据存储和共享问题;在算力层,通过将数据库、大数据、AI多引擎融合分析和多样性算力统一调度,降低海量数据处理难度,实现高效分析;在管理层,通过将AI融入存储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资源规划、业务发放、系统调优、风险预测、故障定位等方面实现智能运维,从容应对数千节点规模的复杂管理。城市区块链平台 随着城市数据交易体系逐步完善,政府对政务服务流程、改善营商环境的力度不断加大,市民和企业对数据价值的期待也越来越高。跨企业、部门协同和数据互认最多的是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仍是流通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难点。由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原有系统众多、分散建设,跨企业、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同机制,难以真正实现业务协同;此外,各企事业单位数据在原有共享机制下无明确标识和校验,也无法记录数据共享后是否被篡改,难以真正做到“数据互认”。同时,也需要一个统一办理调度平台,在安全环境中打通各企业、部门业务流程,让企事业间的数据可灵活共享调用与可信互认,实现“身份通、数据通、事项通”,最终“业务通”。因此,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共享账本、全程可追溯”等特点,符合城市数据空间中的信息公开、安全互信等需求。同时,使用区块链的非对称式加密技术、公私钥机制来确保公众及政府部门的数据资产安全,可以解决数据开放共享所衍生的信息安全问题,消除各方对隐私泄露的顾虑,保证数据存储与安全的“权责清晰”,又实现在各企业、政府单位之间数据实时共享互认与灵活调用。按照“基础设施统一建设和运营,应用系统独立运行和管理”模式,城市区块链平台可基于开源区块链技术,并结合分布式并行计算、容器、数据管理、安全加密等核心技术,支撑城市数字化增强能力政务金融港口物流制造医疗.可信共享计算沙箱分布式身份跨链服务基础能力联盟管理节点管理用户管理运维监控告警日志分布式账本共识机制合约引擎机密机制轻节点应用场景城市区块链平台2017图13 城市区块链平台 2、城市数据底座孤立的数据价值并不显著,只有当数据像水一样流动起来,才能打破“数据壁垒”,最大化释放其价值。然而当前企业保存下来的数据,由于技术与流动性问题,只有10%的数据能得到分析,数据孤岛、多样性设备、业务迁移成为数据“流不动”的主要瓶颈。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在建设数据基础设施时,从满足客户的诉求出发并考虑投资成本问题,会选择不同的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和存储资源来分别满足客户的不同诉求,各类定制化的需求配置导致数据孤岛的产生。城市数据底座作为城市数据空间基础设施,采用集约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向下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向上能作为能力层提供计算、存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统一服务。充分利用云计算的先进技术,按照“集约高效、共享开放、安全可靠、按需服务”的原则,以“云网合一、云数联动”为技术构架,构建物理分散、逻辑统一、开放兼容的城市数据底座。城市数据底座,包括城市存算融合平台、城市区块链平台、城市隐私计算平台、城市数字信任平台和城市数智融合平台。城市存算融合云平台存储、服务器、网络是基础设施城市数据底座的重要组成,数据存得好、算力算得快、网络传得稳,数据底座才能充分发挥数据的要素价值。数据生命周期的起点是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从而给数据处理和应用提供原材料。产生的各类数据与物理世界完成交互后,最终处理的结果又回到数据存储进行保存,提升模型、算法的精确性和可用性。城市存算融合平台支撑存储和计算的融合优化,包括交易型数据与生产型存储相融合,提升性能增强可靠性;数据分析与分析型存储融合,提高效率提升准确性。在存储层,通过重定义存储架构,将块、文件、对象、HDFS等多种存储服务融合,打通数据孤岛,解决多样性数据存储和共享问题;在算力层,通过将数据库、大数据、AI多引擎融合分析和多样性算力统一调度,降低海量数据处理难度,实现高效分析;在管理层,通过将AI融入存储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资源规划、业务发放、系统调优、风险预测、故障定位等方面实现智能运维,从容应对数千节点规模的复杂管理。城市区块链平台 随着城市数据交易体系逐步完善,政府对政务服务流程、改善营商环境的力度不断加大,市民和企业对数据价值的期待也越来越高。跨企业、部门协同和数据互认最多的是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仍是流通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难点。由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原有系统众多、分散建设,跨企业、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同机制,难以真正实现业务协同;此外,各企事业单位数据在原有共享机制下无明确标识和校验,也无法记录数据共享后是否被篡改,难以真正做到“数据互认”。同时,也需要一个统一办理调度平台,在安全环境中打通各企业、部门业务流程,让企事业间的数据可灵活共享调用与可信互认,实现“身份通、数据通、事项通”,最终“业务通”。因此,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共享账本、全程可追溯”等特点,符合城市数据空间中的信息公开、安全互信等需求。同时,使用区块链的非对称式加密技术、公私钥机制来确保公众及政府部门的数据资产安全,可以解决数据开放共享所衍生的信息安全问题,消除各方对隐私泄露的顾虑,保证数据存储与安全的“权责清晰”,又实现在各企业、政府单位之间数据实时共享互认与灵活调用。按照“基础设施统一建设和运营,应用系统独立运行和管理”模式,城市区块链平台可基于开源区块链技术,并结合分布式并行计算、容器、数据管理、安全加密等核心技术,支撑城市数字化增强能力政务金融港口物流制造医疗.可信共享计算沙箱分布式身份跨链服务基础能力联盟管理节点管理用户管理运维监控告警日志分布式账本共识机制合约引擎机密机制轻节点应用场景城市区块链平台图14 城市隐私计算平台图15 城市数字信任平台21转型。面向政务、数据交易、司法、征信、溯源、供应链、金融等领域提供PaaS服务,实现城市区块链应用的规范化开发部署和集约化建设运营,确保整体合规性和安全性。城市隐私计算平台随着数据融合需求日益迫切,保障数据要素持有者权益是实现数据要素有效开发利用的关键。然而,传统隐私保护技术无法保护数据在计算过程中的隐私安全,难以保障数据要素持有者权益不受损害。隐私计算技术因能在保护数据隐私同时开发利用数据价值,备受各界广泛关注。隐私计算是指在保护平台上各类数据本身不对外泄露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共享、分析、计算、建模的技术集合,达到数据“可用不可见”的目的。在充分保护平台数据和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价值的转化和释放。目前常见的技术路线主要有三种,即多方安全计算(Secure Multi-party Computation,MPC)、联邦学习(Federated Learning,FL)、可信执行环境(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TEE)。城市隐私计算平台融合大数据跨源查询、机器学习、多方安全计算、可信硬件等功能,逐步推动建立隐私计算联盟,提供联邦分析、联邦学习、联邦预测等各类功能,提供安全沙箱、同态加密、减分隐私、安全聚合,确保原始数据“可用不可见”,并为不同参与方机构包括城市数据集团、大数据中心、监管机构、审计机构、社会面机构(如银行、电信或其他数据提供方)部署隐私计算节点,支持配置数据源、执行作业等操作。城市数字信任平台城市数字信任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智能算法模型和制度规则体系,构建安全、便捷、合规、高效的统一身份管理和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整合部署在本地或云端的各业务系统的所有数字身份,可实现一个可信身份凭证打通所有应用系统,一次认证,处处可用,并提供统一的数字证书的分发与管理,为物理世界的个人、组织、智能终端、程序等各类实体与其数字空间中的数字孪生体(数字市民、数字政府、数字组织和数字资产等)的映射提供信任担保,以触发数字孪生体间的数据交换行为。通过提供分布式身份,以数字身份卡包等APP、小程序为载体,自主管理自己的身份和授权,对原本分散在各大互联网平台/系统中的数字身份进行归集,让身份的控制权回归用户,保护用户隐私和身份主权,并提供法人、自然人本身的电子证照、属性身份管理、展示与核验的服务能力。城市数字信任平台可以支撑城市数据空间构建完整的数字身份安全体系,包括:统一身份管理:覆盖各类组织/机构、个人、物、应用等实体身份认证体系的延伸和升级,面向平台中的一切联网实体提供“安全、中立、权威”的智能化数字身份服务。统一身份认证:构建多维身份验证机制,提供完整的面向法人、自然人的身份认证服务能力,提供数字身份管理能力。可信身份凭证:根据业务场景要求,提供法人、自然人相关联的数字信息、电子证照等关联数据,或经相关运算输出与个人身份相关的匿名化或去标识化等各类可信身份凭证。分布式数字身份:以数字身份卡包的形式,支持APP前端界面展示与集成,提供身份管理、认22普惠金融政务数据开放产业互联联邦分析联邦学习隐私计算联盟安全聚合节点可信计算节点可信计算节点可信计算节点申报材料|流水纳税|资产交易|信用公共信任域参与方信任域企业政府个人.密码学沙箱MPC机密计算TEE密文最终服务对象法人、自然人数据需求方数据开发利用方数据监管方分布式身份身份认证授权签署身份凭证电子证照数字证书身份认证授权核验身份凭证数字签名证照核验安全审计身份认证授权核验身份凭证数字签名身份关联安全审计授权核验签名核验安全审计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服务平台最终对象服务模组数据使用服务模组数据运营服务模组统一身份管理统一身份认证可信身份凭证分布式身份数字证书数据授权、汇聚、存储、加工、流通各个环节及相关软硬件能力支撑服务能力分布式数字身份子系统支撑能力组织架构身份管理身份核验单点登录数据授权运营方平台运营方数据提供方(公共数据)法人自然人物应用数据提供方(国资国企)身份认证加密传输数据提供方(社会数据)身份认证加密传输身份认证加密传输图14 城市隐私计算平台图15 城市数字信任平台21转型。面向政务、数据交易、司法、征信、溯源、供应链、金融等领域提供PaaS服务,实现城市区块链应用的规范化开发部署和集约化建设运营,确保整体合规性和安全性。城市隐私计算平台随着数据融合需求日益迫切,保障数据要素持有者权益是实现数据要素有效开发利用的关键。然而,传统隐私保护技术无法保护数据在计算过程中的隐私安全,难以保障数据要素持有者权益不受损害。隐私计算技术因能在保护数据隐私同时开发利用数据价值,备受各界广泛关注。隐私计算是指在保护平台上各类数据本身不对外泄露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共享、分析、计算、建模的技术集合,达到数据“可用不可见”的目的。在充分保护平台数据和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价值的转化和释放。目前常见的技术路线主要有三种,即多方安全计算(Secure Multi-party Computation,MPC)、联邦学习(Federated Learning,FL)、可信执行环境(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TEE)。城市隐私计算平台融合大数据跨源查询、机器学习、多方安全计算、可信硬件等功能,逐步推动建立隐私计算联盟,提供联邦分析、联邦学习、联邦预测等各类功能,提供安全沙箱、同态加密、减分隐私、安全聚合,确保原始数据“可用不可见”,并为不同参与方机构包括城市数据集团、大数据中心、监管机构、审计机构、社会面机构(如银行、电信或其他数据提供方)部署隐私计算节点,支持配置数据源、执行作业等操作。城市数字信任平台城市数字信任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智能算法模型和制度规则体系,构建安全、便捷、合规、高效的统一身份管理和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整合部署在本地或云端的各业务系统的所有数字身份,可实现一个可信身份凭证打通所有应用系统,一次认证,处处可用,并提供统一的数字证书的分发与管理,为物理世界的个人、组织、智能终端、程序等各类实体与其数字空间中的数字孪生体(数字市民、数字政府、数字组织和数字资产等)的映射提供信任担保,以触发数字孪生体间的数据交换行为。通过提供分布式身份,以数字身份卡包等APP、小程序为载体,自主管理自己的身份和授权,对原本分散在各大互联网平台/系统中的数字身份进行归集,让身份的控制权回归用户,保护用户隐私和身份主权,并提供法人、自然人本身的电子证照、属性身份管理、展示与核验的服务能力。城市数字信任平台可以支撑城市数据空间构建完整的数字身份安全体系,包括:统一身份管理:覆盖各类组织/机构、个人、物、应用等实体身份认证体系的延伸和升级,面向平台中的一切联网实体提供“安全、中立、权威”的智能化数字身份服务。统一身份认证:构建多维身份验证机制,提供完整的面向法人、自然人的身份认证服务能力,提供数字身份管理能力。可信身份凭证:根据业务场景要求,提供法人、自然人相关联的数字信息、电子证照等关联数据,或经相关运算输出与个人身份相关的匿名化或去标识化等各类可信身份凭证。分布式数字身份:以数字身份卡包的形式,支持APP前端界面展示与集成,提供身份管理、认22普惠金融政务数据开放产业互联联邦分析联邦学习隐私计算联盟安全聚合节点可信计算节点可信计算节点可信计算节点申报材料|流水纳税|资产交易|信用公共信任域参与方信任域企业政府个人.密码学沙箱MPC机密计算TEE密文最终服务对象法人、自然人数据需求方数据开发利用方数据监管方分布式身份身份认证授权签署身份凭证电子证照数字证书身份认证授权核验身份凭证数字签名证照核验安全审计身份认证授权核验身份凭证数字签名身份关联安全审计授权核验签名核验安全审计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服务平台最终对象服务模组数据使用服务模组数据运营服务模组统一身份管理统一身份认证可信身份凭证分布式身份数字证书数据授权、汇聚、存储、加工、流通各个环节及相关软硬件能力支撑服务能力分布式数字身份子系统支撑能力组织架构身份管理身份核验单点登录数据授权运营方平台运营方数据提供方(公共数据)法人自然人物应用数据提供方(国资国企)身份认证加密传输数据提供方(社会数据)身份认证加密传输身份认证加密传输2423证、证照、授权等服务能力,保证数据真实可信、保护用户隐私安全、可移植性强、去中心化,让个人能自主管理本人身份。数字证书:根据组织/机构、个人、物、应用的身份管理、发放、核验相应的数字证书。城市数智融合平台数据从产生到发挥要素价值的过程困难且漫长,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加工、数据流通、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每一个过程都充满大大小小的挑战。“AI 数据”双轮驱动,是解决数据从要素到用起来、实现数据价值化鸿沟的重要策略。城市数智融合平台把这些系统和高价值的数据统一、融合起来进行高效治理,以充分发挥AI的能力,有效地实现降本增效。通过整合所有云原生数据湖的组件,包括大数据、AI、数据仓库等一系列的处理引擎,让引擎之间的元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为上层业务开发者提供更方便的使用。通过统一元数据工具,可以把多种多样数据处理引擎的基础元数据进行精细管理,实现统一权限控制,统一事务机制,统一数据索引。同时湖仓一体化构建,将数据真正无缝地衔接在一起形成统一数据湖。融合AI人工智能,将进一步释放数据价值,一站式AI开发生产线,让原来认知、感知、决策这一系列的AI复杂功能得到极大简,构建起面向未来数据和智能融合的一个基础基石。3、数据资源层数据资源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原材料”。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类主体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消费等过程中产生大量数据。在推进数据开发利用、释放数据价值过程中,不同类型数据面临不同的重点任务与关键问题,分类推进数据要素探索已成为当前共识。按照数据资源相关权益归属的不同,将数据分为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三大类型,提出“建立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的分类分级确权授权制度”,突出不同类型的重点关切,探寻相应的突破方向。公共数据公共数据是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依法履职,或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公共数据不仅包含来自政务体系的数据,还包括来自公共事业的数据(包括科研、教育、文化、供水、供电、公交等公共事业)。公共数据,归国家或全民所有,由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门代为行使管理、开放等职责。在保障国家安全、商业秘密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公共数据的授权运营模式进行市场化运营,是城市公共数据汇聚、开发和价值释放的主要路径。公共数据授权主体依托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为各数据要素参与方,提供技术、工具、和增值开发服务,加速公共数据的市场化利用。目前,公共数据已在金融行业的风险洞察、信用评估等领域发挥价值。在各地陆续出台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实施方案中,也不断提出在健康医疗、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工业制造、社会治理、生态环保、教育、体育、文旅、科研等更多领域,充分释放公共数据价值。企业数据企业在开展业务、提供服务和进行日常经营管理中,产生了各类数据,尤其是处于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现代化企业,积累了海量数据资源,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先进制造等行业。现代企业利用数据湖仓等技术,进行企业数据管理,这些数据经过不同程度的加工、整理与分析,形成了企业数据资产。这些数据资产是企业进行丰富的数据应用、参与数据要素流通的基础。数据资源富集的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融通提效、精准营销、用户画像、线上线下体验提升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数据综合能力强的企业,除供给数据资源外,还利用数据服务能力,提供综合性数据产品与解决方案。这些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共同构成了企业数据要素的流通形态。个人数据个人在城市工作、生活中,在不同的工具使用和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了大量个人数据,其中不乏像医疗、出行等许多具有较高商业利用价值的数图16 城市数智融合平台数据湖统一存储 HDFS|对象存储2423证、证照、授权等服务能力,保证数据真实可信、保护用户隐私安全、可移植性强、去中心化,让个人能自主管理本人身份。数字证书:根据组织/机构、个人、物、应用的身份管理、发放、核验相应的数字证书。城市数智融合平台数据从产生到发挥要素价值的过程困难且漫长,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加工、数据流通、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每一个过程都充满大大小小的挑战。“AI 数据”双轮驱动,是解决数据从要素到用起来、实现数据价值化鸿沟的重要策略。城市数智融合平台把这些系统和高价值的数据统一、融合起来进行高效治理,以充分发挥AI的能力,有效地实现降本增效。通过整合所有云原生数据湖的组件,包括大数据、AI、数据仓库等一系列的处理引擎,让引擎之间的元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为上层业务开发者提供更方便的使用。通过统一元数据工具,可以把多种多样数据处理引擎的基础元数据进行精细管理,实现统一权限控制,统一事务机制,统一数据索引。同时湖仓一体化构建,将数据真正无缝地衔接在一起形成统一数据湖。融合AI人工智能,将进一步释放数据价值,一站式AI开发生产线,让原来认知、感知、决策这一系列的AI复杂功能得到极大简,构建起面向未来数据和智能融合的一个基础基石。3、数据资源层数据资源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原材料”。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类主体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消费等过程中产生大量数据。在推进数据开发利用、释放数据价值过程中,不同类型数据面临不同的重点任务与关键问题,分类推进数据要素探索已成为当前共识。按照数据资源相关权益归属的不同,将数据分为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三大类型,提出“建立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的分类分级确权授权制度”,突出不同类型的重点关切,探寻相应的突破方向。公共数据公共数据是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依法履职,或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公共数据不仅包含来自政务体系的数据,还包括来自公共事业的数据(包括科研、教育、文化、供水、供电、公交等公共事业)。公共数据,归国家或全民所有,由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门代为行使管理、开放等职责。在保障国家安全、商业秘密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公共数据的授权运营模式进行市场化运营,是城市公共数据汇聚、开发和价值释放的主要路径。公共数据授权主体依托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为各数据要素参与方,提供技术、工具、和增值开发服务,加速公共数据的市场化利用。目前,公共数据已在金融行业的风险洞察、信用评估等领域发挥价值。在各地陆续出台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实施方案中,也不断提出在健康医疗、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工业制造、社会治理、生态环保、教育、体育、文旅、科研等更多领域,充分释放公共数据价值。企业数据企业在开展业务、提供服务和进行日常经营管理中,产生了各类数据,尤其是处于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现代化企业,积累了海量数据资源,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先进制造等行业。现代企业利用数据湖仓等技术,进行企业数据管理,这些数据经过不同程度的加工、整理与分析,形成了企业数据资产。这些数据资产是企业进行丰富的数据应用、参与数据要素流通的基础。数据资源富集的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融通提效、精准营销、用户画像、线上线下体验提升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数据综合能力强的企业,除供给数据资源外,还利用数据服务能力,提供综合性数据产品与解决方案。这些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共同构成了企业数据要素的流通形态。个人数据个人在城市工作、生活中,在不同的工具使用和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了大量个人数据,其中不乏像医疗、出行等许多具有较高商业利用价值的数图16 城市数智融合平台数据湖统一存储 HDFS|对象存储2625据。目前,个人数据大多由政府公共部门和平台型企业实际持有,个人对不同类型个人数据的掌控能力均有限,如何有效保障个人的隐私和权益,仍然是目前个人数据的焦点。在个人信息保护法施行前,大量个人数据被“一揽子授权”,个人在使用服务过程中可能需要提供许多与服务无关的数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了个人数据收集与处理的最小必要原则和单独同意原则,实现了初步的个人数据分级、分步骤授权模式。未来,在遵循相关法规和用户意愿、保护数据隐私和安全的基础上,以更简洁清晰的开发利用场景,更加细化、完备的数据要素分级授权体系,实现个人对数据处理范围的高效控制,是城市个人数据流通利用的重要方向。多元数据融合在具体业务场景中的数据类型,实际往往不是单个类型的数据要素,更多的是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的组合,即多元数据要素融合。多元数据要素融合,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出市场数据要素的潜力,甚至开辟出新的市场增长机会。数据要素在运用过程中,可以和金融、信用、医疗、制造、物流等数据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化进一步实现市场供需匹配,涌现如普惠金融、普惠医疗、智慧出行等一批批创新场景,从而增加要素使用机会并提升配置效率,创造更高的市场价值。数据要素在促进其他要素使用效率提高的同时,也能够通过打破信息壁垒,为各种要素之间的优化组合与合理配置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市场主体间的协同创新,提升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4、数据治理层数据治理基本框架城市数据空间的数据治理是指以区域为单位对城市发展有价值的信息进行识别、收集和组织,建立管理、服务和运营体系,以实现城市管理者及数据使用者对数据可视、可管和可用的需求。其特点在于数据来源多样、网络环境复杂、利益相关方众多、应用场景不断涌现等。因此,城市数据空间的数据治理需要管理和技术相结合,实现各管理组织、规划、制度、流程、标准等工作中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在整体数据治理工作中,基本框架如下:城市数据空间数据治理的核心活动包括元数据管理与资源资产编目、数据标准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分类分级、数据安全管理、以及AI数据工程建设等几大方面。这些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数据质量和可用性,从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并推动城市发展。城市数据空间主要承载城市区域范围内的公共数图18 数据治理基础内容公共数据特性要求加大供给进一步提升质量高效共享企业数据特性要求明确量化规则明确价值评估规则个人数据特性要求安全合规隐私计算高效共享数据治理基础内容(共性要求)数据标准元数据与编目数据质量数据分类分级数据安全AI数据工程图17 数据治理的基本框架城市数据空间数据使用者城市数据空间治理需求方数据可视数据可管数据可用城市数据空间服务运营者城市数据空间治理成果数据交换数据共享数据交易AI训练推理.城市数据空间数据治理核心活动元数据与编目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数据分类分级数据安全AI数据工程城市数据空间数据提供者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城市数据治理服务提供方咨询系统工具运维其他.治理成果提出需求提供支持反馈意见提供服务提供数据指导监督满足需求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因此,城市数据空间的治理有别于传统企业、政府数据治理,而需要兼顾三类数据需求,既要支持传统数据分析消费,又要提供用于AI训练的高质量语料数据。2625据。目前,个人数据大多由政府公共部门和平台型企业实际持有,个人对不同类型个人数据的掌控能力均有限,如何有效保障个人的隐私和权益,仍然是目前个人数据的焦点。在个人信息保护法施行前,大量个人数据被“一揽子授权”,个人在使用服务过程中可能需要提供许多与服务无关的数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了个人数据收集与处理的最小必要原则和单独同意原则,实现了初步的个人数据分级、分步骤授权模式。未来,在遵循相关法规和用户意愿、保护数据隐私和安全的基础上,以更简洁清晰的开发利用场景,更加细化、完备的数据要素分级授权体系,实现个人对数据处理范围的高效控制,是城市个人数据流通利用的重要方向。多元数据融合在具体业务场景中的数据类型,实际往往不是单个类型的数据要素,更多的是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的组合,即多元数据要素融合。多元数据要素融合,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出市场数据要素的潜力,甚至开辟出新的市场增长机会。数据要素在运用过程中,可以和金融、信用、医疗、制造、物流等数据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化进一步实现市场供需匹配,涌现如普惠金融、普惠医疗、智慧出行等一批批创新场景,从而增加要素使用机会并提升配置效率,创造更高的市场价值。数据要素在促进其他要素使用效率提高的同时,也能够通过打破信息壁垒,为各种要素之间的优化组合与合理配置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市场主体间的协同创新,提升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4、数据治理层数据治理基本框架城市数据空间的数据治理是指以区域为单位对城市发展有价值的信息进行识别、收集和组织,建立管理、服务和运营体系,以实现城市管理者及数据使用者对数据可视、可管和可用的需求。其特点在于数据来源多样、网络环境复杂、利益相关方众多、应用场景不断涌现等。因此,城市数据空间的数据治理需要管理和技术相结合,实现各管理组织、规划、制度、流程、标准等工作中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在整体数据治理工作中,基本框架如下:城市数据空间数据治理的核心活动包括元数据管理与资源资产编目、数据标准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分类分级、数据安全管理、以及AI数据工程建设等几大方面。这些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数据质量和可用性,从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并推动城市发展。城市数据空间主要承载城市区域范围内的公共数图18 数据治理基础内容公共数据特性要求加大供给进一步提升质量高效共享企业数据特性要求明确量化规则明确价值评估规则个人数据特性要求安全合规隐私计算高效共享数据治理基础内容(共性要求)数据标准元数据与编目数据质量数据分类分级数据安全AI数据工程图17 数据治理的基本框架城市数据空间数据使用者城市数据空间治理需求方数据可视数据可管数据可用城市数据空间服务运营者城市数据空间治理成果数据交换数据共享数据交易AI训练推理.城市数据空间数据治理核心活动元数据与编目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数据分类分级数据安全AI数据工程城市数据空间数据提供者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城市数据治理服务提供方咨询系统工具运维其他.治理成果提出需求提供支持反馈意见提供服务提供数据指导监督满足需求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因此,城市数据空间的治理有别于传统企业、政府数据治理,而需要兼顾三类数据需求,既要支持传统数据分析消费,又要提供用于AI训练的高质量语料数据。2827运维元数据元数据质量管理元数据运营分析元数据API管理元模型管理采集元数据CDHiSales.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产生元数据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消费元数据元数据查询/搜索元数据血缘分析元数据影响分析数据标准合规检查元数据中心管理流程管理规范图19 元数据管理架构注册元数据存量增量业务、技术、操作元数据图20 数据一张图数据从哪里来数据源持有权金融公共数据汇聚、联接、开放、共享制造科技医疗交通能源教育环境个人数据采存&算管用数据资产视图:将原始数据资源治理为高质量、高价值的数据资产,利用数据资产视图提升数据产品开发效率1数据专区/集市医疗专区空间交通专区空间金融专区空间公共专区空间公共产品城市治理社区网格交通产品交通大脑金融征信产品数字风控数字征信生命健康产品普惠医疗应急防控数据产品行业知识图谱发现新型语义智能构建AI大模型训练数据产品视图:按数据属性划分物理/逻辑数据空间专区,专业化管理数据产品信息视图,为数据要素流通提供基础政务信息数据开发车路协同低碳出行数字信贷e生报2数据开发商数据提供者企业数据数据做什么用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到哪里去数据产品经营权数据流通数据流通视图:联通各数据专区空间,建立数据要素流通统一大市场,从城市数据空间角度建设数据流通视图3产品登记上架数据接入认证合规交易安全可信监测预警质量评估数据消费者可控可计量可信可证链可用不可见元数据管理架构包括产生、采集、注册和运维四个方面工作。在城市数据空间中建立元数据中心,实现业务元数据和技术元数据之间的连接,通过下面四步全面管理元数据的生命周期:1)当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进入城市在城市数据空间中可以分别从数据资产、数据产品和数据流通的视角,来形成整体的数据地图。首先,数据资产视角主要关注数据从哪里来,即城市数据空间中的数据资产。这张图展示了城市数据空间中的各种数据来源,包括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以及这些数据的类型、格式、质量等信息。通过这张图,可以为数据的后续处理和利用提供基础。其次,数据产品视角主要关注数据做什么用,即城市数据空间中的数据产品。这张图展示了城市数据空间中的各种数据产品,包括数据分析报告、数据可视化、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以及这些数据产品的应用场景、用户群体等信息。通过这张图,可以为数据的应用和价值实现提供支持。最后,数据流通视角主要关注数据到哪里去,即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各自的内涵和特性不同,故三类数据的治理方法和目标也有所不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是公共数据治理的原则,它要求在保护国家安全、商业秘密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根据用途持续扩大供给使用范围,让公共数据价值更好地惠及全社会,这就涉及到如何增加供给规模、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的关键问题。对于企业数据,主要治理活动存在于企业内部管理中,数据在被提供至城市数据空间前,已经完成了一定程度的治理,因此在城市数据空间中的治理目标将不再是规范化和标准化,而是如何量化企业数据的价值贡献,促进数据价值的“显性化”。对于个人数据,大多数由公共部门和企业实际持有,自然人对这些数据的自主掌控性较弱,加之可以运用AI大模型等能力开展深入挖掘,这部分数据与其他相关数据结合后的价值可以被不断放大,治理中需要警惕这部分数据不被相关利益方获取滥用,因此个人数据治理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加强相关个人权益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元数据管理及资源、资产编目在城市数据空间中,无论是结构化数据还是非结构化数据,都需要通过元数据管理来进行数据治理工作。因此,元数据管理需要贯穿从数据进入、汇聚、加工、产品化、估值、流通到消费的全生命周期。为了实现有效的元数据管理,建立以下主要管理框架和策略:数据空间时,将同时取得相应的元数据;2)之后通过统一的元模型,从各类数据源建立的采集通道中自动采集元数据;3)接着基于增量和存量两种场景,完成城市数据空间元数据的注册工作;4)最后确保元数据的运维工作得到有效实施。建立元数据管理的基础能力后,对后续开展数据消费的关键作用就是对相关数据资源、资产开展编目工作,形成层级化、结构化的数据资源资产目录,从而为城市数据空间建立完善的“数据一张图”。2827运维元数据元数据质量管理元数据运营分析元数据API管理元模型管理采集元数据CDHiSales.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产生元数据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消费元数据元数据查询/搜索元数据血缘分析元数据影响分析数据标准合规检查元数据中心管理流程管理规范图19 元数据管理架构注册元数据存量增量业务、技术、操作元数据图20 数据一张图数据从哪里来数据源持有权金融公共数据汇聚、联接、开放、共享制造科技医疗交通能源教育环境个人数据采存&算管用数据资产视图:将原始数据资源治理为高质量、高价值的数据资产,利用数据资产视图提升数据产品开发效率1数据专区/集市医疗专区空间交通专区空间金融专区空间公共专区空间公共产品城市治理社区网格交通产品交通大脑金融征信产品数字风控数字征信生命健康产品普惠医疗应急防控数据产品行业知识图谱发现新型语义智能构建AI大模型训练数据产品视图:按数据属性划分物理/逻辑数据空间专区,专业化管理数据产品信息视图,为数据要素流通提供基础政务信息数据开发车路协同低碳出行数字信贷e生报2数据开发商数据提供者企业数据数据做什么用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到哪里去数据产品经营权数据流通数据流通视图:联通各数据专区空间,建立数据要素流通统一大市场,从城市数据空间角度建设数据流通视图3产品登记上架数据接入认证合规交易安全可信监测预警质量评估数据消费者可控可计量可信可证链可用不可见元数据管理架构包括产生、采集、注册和运维四个方面工作。在城市数据空间中建立元数据中心,实现业务元数据和技术元数据之间的连接,通过下面四步全面管理元数据的生命周期:1)当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进入城市在城市数据空间中可以分别从数据资产、数据产品和数据流通的视角,来形成整体的数据地图。首先,数据资产视角主要关注数据从哪里来,即城市数据空间中的数据资产。这张图展示了城市数据空间中的各种数据来源,包括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以及这些数据的类型、格式、质量等信息。通过这张图,可以为数据的后续处理和利用提供基础。其次,数据产品视角主要关注数据做什么用,即城市数据空间中的数据产品。这张图展示了城市数据空间中的各种数据产品,包括数据分析报告、数据可视化、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以及这些数据产品的应用场景、用户群体等信息。通过这张图,可以为数据的应用和价值实现提供支持。最后,数据流通视角主要关注数据到哪里去,即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各自的内涵和特性不同,故三类数据的治理方法和目标也有所不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是公共数据治理的原则,它要求在保护国家安全、商业秘密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根据用途持续扩大供给使用范围,让公共数据价值更好地惠及全社会,这就涉及到如何增加供给规模、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的关键问题。对于企业数据,主要治理活动存在于企业内部管理中,数据在被提供至城市数据空间前,已经完成了一定程度的治理,因此在城市数据空间中的治理目标将不再是规范化和标准化,而是如何量化企业数据的价值贡献,促进数据价值的“显性化”。对于个人数据,大多数由公共部门和企业实际持有,自然人对这些数据的自主掌控性较弱,加之可以运用AI大模型等能力开展深入挖掘,这部分数据与其他相关数据结合后的价值可以被不断放大,治理中需要警惕这部分数据不被相关利益方获取滥用,因此个人数据治理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加强相关个人权益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元数据管理及资源、资产编目在城市数据空间中,无论是结构化数据还是非结构化数据,都需要通过元数据管理来进行数据治理工作。因此,元数据管理需要贯穿从数据进入、汇聚、加工、产品化、估值、流通到消费的全生命周期。为了实现有效的元数据管理,建立以下主要管理框架和策略:数据空间时,将同时取得相应的元数据;2)之后通过统一的元模型,从各类数据源建立的采集通道中自动采集元数据;3)接着基于增量和存量两种场景,完成城市数据空间元数据的注册工作;4)最后确保元数据的运维工作得到有效实施。建立元数据管理的基础能力后,对后续开展数据消费的关键作用就是对相关数据资源、资产开展编目工作,形成层级化、结构化的数据资源资产目录,从而为城市数据空间建立完善的“数据一张图”。元数据安全扫描识别安全隐私风险数据安全治理分组、标识和标注制定安全策略按等级制定约束执行安全策略保护、控制和稽查控制=流转监控、SOD吃药=脱敏打针=加密手术=集中管控图21 元数据安全治理流程城市数据空间中的数据流通。这张图展示了城市数据空间中的数据流通路径,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共享等环节,以及这些环节中的数据要素、数据流向、数据安全等信息。通过这张图,可以为数据的安全和可控提供保障。综合这三个视角形成的完整数据地图,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在城市数据空间中的数据从哪里来、做什么用、到哪里去以及中间经历了哪些环节最后产生了什么价值,帮助城市管理者和数据消费者更好的管理和使用数据。数据标准管理城市数据空间的建设,需要面向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三类数据制定统一规范、统一标准,并达成各方共同认识。对于结构化数据,可以构建的数据标准模型主要包括:数据的定义和描述:元模型应该清晰地定义和描述数据的名称、含义、类型、格式、来源、范围、约束、质量等基本属性,以便于数据的识别、理解和使用。数据的分类和分级:元模型应该根据数据的用途、敏感性、安全性、共享性等因素,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类和分级,以便于数据的管理、授权和服务。数据的关系和映射:元模型应该描述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物理映射,以便于数据的整合、分析和查询。数据的变化和版本:元模型应该记录数据的变化历史和版本信息,以便于数据的更新、追溯和审计。数据权责管理:明确业务规则责任主体、数据维护责任主体、数据看护责任主体等,以便开展数据权责划分和数据质量改进。对于非结构化数据,可以构建的标准体系包括:内容模型、内容分类、编码命名、内容格式、内容本体、版本策略、元数据、内容指标和内容接口等。数据质量管理在城市数据空间的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三类数据中,需要更加强调的是公共数据的数据质量要求。当前对于公共数据的治理还需明确权责体系,需要进一步推动公共数据从开发利用到治理完善的闭环驱动机制落地,实现公共数据质量的持续改进和高效供给。相比之下,企业数据则具有明确的数据Owner权责体系,且已经完成了一定程度的治理,部分重点行业监管机构也提出了严格的数据标准和质量要求。并且企业自身受市场驱动也有自己的数据治理体系,可持续对数据进行质量提升。而个人数据当前主要问题不是数据质量的问题,而是隐私数据保护法律规范的遵从要求,需要基于隐私数据合规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数据、合规治理数据,才能实现对个人数据的可控和可信。数据分类分级根据数据来源可以分为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根据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根据业务属性可以进行资源和资产的分类编目。数据分类是进行数据分级管理的基础,以便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和应用策略。在元数据的管理模型中,可以针对不同数据分类设计分级管理模型。例如,结构化数据按照逻辑实体和属性进行数据分级,包括数据安全分级标识、数据敏感性标识、隐私数据标识等管理标签;非结构化数据则可以在其“内容分类标准”和“内容本体标准”中提供数据内容的分类、分级、敏感度、密级等方面的规范性标识。有了以上基础,数据管理者和消费方就能够明确区分空间内哪些数据密级高、哪些数据属于个人隐私类数据、哪些数据可以被快速获取等,并为三类数据进一步制定安全管理流程和制定安全技术标准提供依据。3029元数据安全扫描识别安全隐私风险数据安全治理分组、标识和标注制定安全策略按等级制定约束执行安全策略保护、控制和稽查控制=流转监控、SOD吃药=脱敏打针=加密手术=集中管控图21 元数据安全治理流程城市数据空间中的数据流通。这张图展示了城市数据空间中的数据流通路径,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共享等环节,以及这些环节中的数据要素、数据流向、数据安全等信息。通过这张图,可以为数据的安全和可控提供保障。综合这三个视角形成的完整数据地图,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在城市数据空间中的数据从哪里来、做什么用、到哪里去以及中间经历了哪些环节最后产生了什么价值,帮助城市管理者和数据消费者更好的管理和使用数据。数据标准管理城市数据空间的建设,需要面向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三类数据制定统一规范、统一标准,并达成各方共同认识。对于结构化数据,可以构建的数据标准模型主要包括:数据的定义和描述:元模型应该清晰地定义和描述数据的名称、含义、类型、格式、来源、范围、约束、质量等基本属性,以便于数据的识别、理解和使用。数据的分类和分级:元模型应该根据数据的用途、敏感性、安全性、共享性等因素,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类和分级,以便于数据的管理、授权和服务。数据的关系和映射:元模型应该描述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物理映射,以便于数据的整合、分析和查询。数据的变化和版本:元模型应该记录数据的变化历史和版本信息,以便于数据的更新、追溯和审计。数据权责管理:明确业务规则责任主体、数据维护责任主体、数据看护责任主体等,以便开展数据权责划分和数据质量改进。对于非结构化数据,可以构建的标准体系包括:内容模型、内容分类、编码命名、内容格式、内容本体、版本策略、元数据、内容指标和内容接口等。数据质量管理在城市数据空间的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三类数据中,需要更加强调的是公共数据的数据质量要求。当前对于公共数据的治理还需明确权责体系,需要进一步推动公共数据从开发利用到治理完善的闭环驱动机制落地,实现公共数据质量的持续改进和高效供给。相比之下,企业数据则具有明确的数据Owner权责体系,且已经完成了一定程度的治理,部分重点行业监管机构也提出了严格的数据标准和质量要求。并且企业自身受市场驱动也有自己的数据治理体系,可持续对数据进行质量提升。而个人数据当前主要问题不是数据质量的问题,而是隐私数据保护法律规范的遵从要求,需要基于隐私数据合规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数据、合规治理数据,才能实现对个人数据的可控和可信。数据分类分级根据数据来源可以分为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根据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根据业务属性可以进行资源和资产的分类编目。数据分类是进行数据分级管理的基础,以便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和应用策略。在元数据的管理模型中,可以针对不同数据分类设计分级管理模型。例如,结构化数据按照逻辑实体和属性进行数据分级,包括数据安全分级标识、数据敏感性标识、隐私数据标识等管理标签;非结构化数据则可以在其“内容分类标准”和“内容本体标准”中提供数据内容的分类、分级、敏感度、密级等方面的规范性标识。有了以上基础,数据管理者和消费方就能够明确区分空间内哪些数据密级高、哪些数据属于个人隐私类数据、哪些数据可以被快速获取等,并为三类数据进一步制定安全管理流程和制定安全技术标准提供依据。30293231图22 面向AI的数据工程流程框架处理阶段计算处理存储处理数据获取三方收集、网络爬取、边缘汇聚数据预处理原始数据清晰、加工为可训练数据数据格式规整粗过滤及去重语言检测模糊重复删除图像、文本、语音、代码等海量原始数据多模态原始数据大容量存储虑毒&隐私处理数据提纯数据去重数据分词数据混合训练内置数据预处理框架预处理中间阶段的过程数据预处理后的数据数据加工过后的高质量数据集高质量数据集混合训练数据高性能存储多模态原始数据(PB级)AI语料训练数据管理和治理流程,主要包括两大步骤:1)数据获取:通过多个渠道获取大规模的语料数据,包括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数据,这些数据来自城市感应器、社交媒体、市政机构、市民反馈等多个来源。获取到的数据集需要经过脱敏、合规、审批和汇聚等环节,最终在城市数据空间内进行统一存储,形成多模态的初始语料数据集。2)数据预处理:经过数据格式规整、粗过滤及去重、语言检测、模糊重复数据删除、数据滤毒、隐私处理、数据提纯、数据去重、数据分词和数据混合等环节。这些预处理环节中的算子或框架可以由数据治理服务方提供。经过预处理后,数据将变得更加高质量,形成高质量数据集和混合训练数据集,为后续的训练和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5、数据资产层和数据交易层虽然“数据二十条”对数据要素确定了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但落地在税收、法律等相关领域时,有些进展但尚有许多问题待探索和研究,包括数据资产评估、数据资产入表、数据产权登记、数据产品定价、数据商品流通等。财政部会计司于在2023年8月发布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就数据交易双方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数据资源是否可以作为资产入账等问题提出会计处理方法。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于2023年10月发布了数据资产评估指导意见,规范资产评估机构及其资产评估专业人员在数据资产评估业务中的实务操作,明确了评估对象、数据质量评价、评估方法、披露要求等。这些进展让我们看到后续还会有更多的政策发布,对数据资产和数据交易环节提供更具体的政策依据。数据安全治理数据安全是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三类数据在城市数据空间管理中的核心诉求。进一步开展元数据管理,提升数据安全管理能力。在城市数据空间中开展数据安全治理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元数据安全扫描:通过获取安全相关元数据并持续发现安全隐私风险,可以及时了解数据的来源、结构和安全风险,为后续的数据安全管理奠定基础。数据安全治理:包括资产注册、分组分类、标识、分布和标准管理等工作。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标识,可以清晰地了解数据的性质和重要性,并建立起对数据的管理框架和规范,为后续的安全策略制定和执行提供依据。制定安全策略:这包括风险登记、流转与使用约束、保护与留存规则等方面。通过对数据的风险评估和登记,制定相应的流转和使用约束,以及保护和留存规则,可以确保数据在流转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合规性。执行安全策略:这包括数据保护措施的实施,如脱敏、加密、隔离和入侵检测系统等,以及数据流转的控制和策略合规的稽核。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同时确保数据的流转和使用符合相关的安全策略和合规要求。面向AI的数据工程建设AI和大模型随着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未来在城市管理与运行中的重要性会越发凸显。各方对于语料训练数据既相互需要,但又无法确保数据不被对方滥用。因此可由城市管理方出任可信方,将城市数据空间作为AI语料数据的承载底座,实现数据可信可用,在整个过程中还需要对AI语料数据进行治理以提升其数据质量、规范和数据安全。数据工程是面向AI和大模型开展数据处理、提升数据质量的高效方法,在这其中也可以同时运用多种先进技术、AI算法算子和自动化处理能力,示例流程如下图:3231图22 面向AI的数据工程流程框架处理阶段计算处理存储处理数据获取三方收集、网络爬取、边缘汇聚数据预处理原始数据清晰、加工为可训练数据数据格式规整粗过滤及去重语言检测模糊重复删除图像、文本、语音、代码等海量原始数据多模态原始数据大容量存储虑毒&隐私处理数据提纯数据去重数据分词数据混合训练内置数据预处理框架预处理中间阶段的过程数据预处理后的数据数据加工过后的高质量数据集高质量数据集混合训练数据高性能存储多模态原始数据(PB级)AI语料训练数据管理和治理流程,主要包括两大步骤:1)数据获取:通过多个渠道获取大规模的语料数据,包括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数据,这些数据来自城市感应器、社交媒体、市政机构、市民反馈等多个来源。获取到的数据集需要经过脱敏、合规、审批和汇聚等环节,最终在城市数据空间内进行统一存储,形成多模态的初始语料数据集。2)数据预处理:经过数据格式规整、粗过滤及去重、语言检测、模糊重复数据删除、数据滤毒、隐私处理、数据提纯、数据去重、数据分词和数据混合等环节。这些预处理环节中的算子或框架可以由数据治理服务方提供。经过预处理后,数据将变得更加高质量,形成高质量数据集和混合训练数据集,为后续的训练和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5、数据资产层和数据交易层虽然“数据二十条”对数据要素确定了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但落地在税收、法律等相关领域时,有些进展但尚有许多问题待探索和研究,包括数据资产评估、数据资产入表、数据产权登记、数据产品定价、数据商品流通等。财政部会计司于在2023年8月发布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就数据交易双方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数据资源是否可以作为资产入账等问题提出会计处理方法。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于2023年10月发布了数据资产评估指导意见,规范资产评估机构及其资产评估专业人员在数据资产评估业务中的实务操作,明确了评估对象、数据质量评价、评估方法、披露要求等。这些进展让我们看到后续还会有更多的政策发布,对数据资产和数据交易环节提供更具体的政策依据。数据安全治理数据安全是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三类数据在城市数据空间管理中的核心诉求。进一步开展元数据管理,提升数据安全管理能力。在城市数据空间中开展数据安全治理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元数据安全扫描:通过获取安全相关元数据并持续发现安全隐私风险,可以及时了解数据的来源、结构和安全风险,为后续的数据安全管理奠定基础。数据安全治理:包括资产注册、分组分类、标识、分布和标准管理等工作。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标识,可以清晰地了解数据的性质和重要性,并建立起对数据的管理框架和规范,为后续的安全策略制定和执行提供依据。制定安全策略:这包括风险登记、流转与使用约束、保护与留存规则等方面。通过对数据的风险评估和登记,制定相应的流转和使用约束,以及保护和留存规则,可以确保数据在流转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合规性。执行安全策略:这包括数据保护措施的实施,如脱敏、加密、隔离和入侵检测系统等,以及数据流转的控制和策略合规的稽核。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同时确保数据的流转和使用符合相关的安全策略和合规要求。面向AI的数据工程建设AI和大模型随着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未来在城市管理与运行中的重要性会越发凸显。各方对于语料训练数据既相互需要,但又无法确保数据不被对方滥用。因此可由城市管理方出任可信方,将城市数据空间作为AI语料数据的承载底座,实现数据可信可用,在整个过程中还需要对AI语料数据进行治理以提升其数据质量、规范和数据安全。数据工程是面向AI和大模型开展数据处理、提升数据质量的高效方法,在这其中也可以同时运用多种先进技术、AI算法算子和自动化处理能力,示例流程如下图:3433图24 城市数据空间的生态培育体系提供资产评估、担保抵押、权益保障等服务交易中介方,推动交易达成,包括公证、合同、商务等建立人才认证中心,以及为之配套的人才认证体系通过认证培训 实践的方式,为本地培育数据要素复合型人才提供产品开发、可信流通、应用开发测试等普惠性技术培训服务提供端到端开发环境和一站式开发包,“拎包”入驻快速便捷在金融、医疗、公共服务、制造等优势领域,聚合行业生态进行价值数据产品开发,价值场景联合孵化在可信传输、隐私保护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汇聚产业链营销生态,提供数据产品发布会、招商推介、展览展示、品牌营销等数据服务行业应用开发厂家根据客户需求定制数据产品支撑数据产品的市场营销,提供咨询服务图23 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安全可信合规可控数据准入校验数据硬件加密数据权限控制数据访问策略数据内容加密数据数据权限控制HTTPS证书(一)数据流通可信任城市数据流通的可信任是指数据在流通过程中,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保密性和合规性得到保障。要确保各参与方身份可信、数据使用合规、数据安全和数据隐私保护。通过采用数字证书、电子签章等技术手段,确保参与方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建立信任管理服务平台,统一管理数据资产的权限、身份认证等信息,实现数据授权的自动化信任管理。采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保障数据在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性。(二)数据合规可追溯合规可追溯是城市数据流通中有效防范合规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约可信执行和过程可追溯两种方式,参与方可以对数据流通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追溯,及时发现和预防合规风险。合约可信执行是实现合规管理可追溯的基础,通过将合规规则和条件转化为合约,并将合约执行程序化,可以减少人工干预,确保合规规则的有效执行。过程可追溯是合规管理可追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数据流通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记录和保存,可以为事后追溯和分析提供基础。通过区块链技术有效实现合规管理可追溯:不可篡改性:区块链上的所有数据都采用哈希算法进行加密,并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上,任何节6、安全可信和合规可控治理框架城市数据要素要实现安全高效流通,需要在城市数据要素流通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设计安全可信和合规可控治理框架。点都无法修改或删除,从而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可追溯性:区块链采用链式结构存储数据,每个区块都包含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从而可以追溯到数据的来源和流转过程。去中心化:区块链网络由多个节点共同维护,任何节点都无法控制整个网络,从而保证合规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三)数据内容可信任需要全面确保数据内容安全可信,从根本上解决数据授权运营中存在的数据访问权限与敏感数据扩散的安全问题,提高数据流通合规的可信度,降低数据泄露的担忧,通过分类分级和脱敏溯源化解对数据无限制扩散的担忧,促进各方对数据共享的信心,提升数据授权运营的品质。(四)跨境数据监督发展安全的数据有序跨境流动是城市数据空间推进数字跨境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需要制定政策保障措施,建立数据安全保护能力认证、数据流通备份审查、跨境数据流动和交易风险评估等数据安全管理机制。2.6 城市数据空间的数据生态纯软件开发商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开发数据产品本地人才的培养、认证体系积极推动政策扶持,引入本地人才数据产品博览中心3433图24 城市数据空间的生态培育体系提供资产评估、担保抵押、权益保障等服务交易中介方,推动交易达成,包括公证、合同、商务等建立人才认证中心,以及为之配套的人才认证体系通过认证培训 实践的方式,为本地培育数据要素复合型人才提供产品开发、可信流通、应用开发测试等普惠性技术培训服务提供端到端开发环境和一站式开发包,“拎包”入驻快速便捷在金融、医疗、公共服务、制造等优势领域,聚合行业生态进行价值数据产品开发,价值场景联合孵化在可信传输、隐私保护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汇聚产业链营销生态,提供数据产品发布会、招商推介、展览展示、品牌营销等数据服务行业应用开发厂家根据客户需求定制数据产品支撑数据产品的市场营销,提供咨询服务图23 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安全可信合规可控数据准入校验数据硬件加密数据权限控制数据访问策略数据内容加密数据数据权限控制HTTPS证书(一)数据流通可信任城市数据流通的可信任是指数据在流通过程中,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保密性和合规性得到保障。要确保各参与方身份可信、数据使用合规、数据安全和数据隐私保护。通过采用数字证书、电子签章等技术手段,确保参与方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建立信任管理服务平台,统一管理数据资产的权限、身份认证等信息,实现数据授权的自动化信任管理。采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保障数据在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性。(二)数据合规可追溯合规可追溯是城市数据流通中有效防范合规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约可信执行和过程可追溯两种方式,参与方可以对数据流通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追溯,及时发现和预防合规风险。合约可信执行是实现合规管理可追溯的基础,通过将合规规则和条件转化为合约,并将合约执行程序化,可以减少人工干预,确保合规规则的有效执行。过程可追溯是合规管理可追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数据流通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记录和保存,可以为事后追溯和分析提供基础。通过区块链技术有效实现合规管理可追溯:不可篡改性:区块链上的所有数据都采用哈希算法进行加密,并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上,任何节6、安全可信和合规可控治理框架城市数据要素要实现安全高效流通,需要在城市数据要素流通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设计安全可信和合规可控治理框架。点都无法修改或删除,从而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可追溯性:区块链采用链式结构存储数据,每个区块都包含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从而可以追溯到数据的来源和流转过程。去中心化:区块链网络由多个节点共同维护,任何节点都无法控制整个网络,从而保证合规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三)数据内容可信任需要全面确保数据内容安全可信,从根本上解决数据授权运营中存在的数据访问权限与敏感数据扩散的安全问题,提高数据流通合规的可信度,降低数据泄露的担忧,通过分类分级和脱敏溯源化解对数据无限制扩散的担忧,促进各方对数据共享的信心,提升数据授权运营的品质。(四)跨境数据监督发展安全的数据有序跨境流动是城市数据空间推进数字跨境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需要制定政策保障措施,建立数据安全保护能力认证、数据流通备份审查、跨境数据流动和交易风险评估等数据安全管理机制。2.6 城市数据空间的数据生态纯软件开发商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开发数据产品本地人才的培养、认证体系积极推动政策扶持,引入本地人才数据产品博览中心城市数据空间的数据生态,包括授权运营方、数据供给方、数据消费方,以及为数据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数商(数据开发商、数据经纪人、第三方服务机构、行业应用开发商、本地人才等)。数据生态的培育体系主要基于2中心2平台开展,围绕城市数据要素高效合规流通为目标,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人才、数据产品、数据认证和数据相关服务。2中心是人才认证中心和数据产品博览中心;2平台是开发赋能平台和创新孵化平台。人才认证中心面对数据要素发展战略对人才需求的挑战,建立人才认证中心,构建以及为之配套的人才认证体系。通过认证培训 实践考核的方式,为本地培育数据要素复合型人才,面向未来、为城市产业链源源不断输送人才。数据产品博览中心基于数字孪生沉浸式技术,建立线上数据产品的2.7 城市数据空间的运行模式城市数据空间的运行模式,需要根据数据的分类分级,选择不同的运行模式,对于每一种模式没有绝对合适,都是基于业务场景来判断,能推动业务健康发展的模式,才是真正的好模式。目前看分成以下三种模式:(1)中心化模式:即数据被集约式共享,被授权给不同的运营单位进行使用。当前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方式就是我们认为的中心化模式。(2)去中心化模式:即数据供给来源于任何地方,不呈现集中模式,基于平等和对等网络接入和访问数据,类似欧洲IDS数据空间,该模式激发了企业数据的大规模应用。(3)混合模式: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模式之间,我们认为还在混合模式。从循环机制来看,存在三种循环模式,即城市内循环、国内跨城循环、国际跨境循环。其中城市内循环是大循环,也是循环主体。不同的循环方式,对城市数据空间的要求不同。当前越来越多出现跨多个城市的城市群,如长三角、京津冀、博览中心,通过数字虚拟化互动体验,提供数据产品的产品发布会、招商推介、展览展示、品牌营销等服务,以及产品技术的系列化数字沙龙活动、圆桌论坛等,激发产业数据产品应用场景不断创新。开发赋能平台提供产品开发、可信流通、应用开发测试等普惠性技术培训服务,提供端到端开发环境和一站式开发包,快速便捷地实现“拎包”入驻。发布开发测试规范,以保障在开发环境中的数据安全性和合规性,做到数据在开发周期内的可信可控。创新孵化平台面对技术创新挑战,优先在金融、医疗、公共服务、制造等优势领域,引入行业专家,联手高校科研,聚合行业生态进行价值数据产品开发、价值场景联合孵化。同时在可信传输、隐私保护、数据回收、数据确权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和课题的研究、攻关和创新。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这些城市群正在将城市内循环外溢到国内跨城循环,形成双循环模式,进一步促进城市群的区域规模效应,也同时外溢到国际跨境循环,甚至出现三循环模式,加强对国外先进城市的数据对接,推进跨境贸易。城市内循环模式关注数据要素在城市内流通的高效性和合规性,是最主要的循环模式。国内跨城循环模式需要关注城市带/城市群,甚至在整个国内的各个城市之间的数据要素流通。加强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国家中心之间的互通,建立区域和全国的互通接口和协议标准化,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互操作性,进一步释放数据价值。国际跨境循环模式需要关注跨境数据的安全、敏感性,是否存在违反国家安全法律的规定。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数据跨境传输等活动依法依规进行国家安全审查。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跨境数据用于合法用途,防范数据出境安全风险。反对数据霸权和数据保护主义,有效应对数据领域“长臂管辖”。34图25 城市数据空间内外3模式3循环0835城市数据空间的数据生态,包括授权运营方、数据供给方、数据消费方,以及为数据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数商(数据开发商、数据经纪人、第三方服务机构、行业应用开发商、本地人才等)。数据生态的培育体系主要基于2中心2平台开展,围绕城市数据要素高效合规流通为目标,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人才、数据产品、数据认证和数据相关服务。2中心是人才认证中心和数据产品博览中心;2平台是开发赋能平台和创新孵化平台。人才认证中心面对数据要素发展战略对人才需求的挑战,建立人才认证中心,构建以及为之配套的人才认证体系。通过认证培训 实践考核的方式,为本地培育数据要素复合型人才,面向未来、为城市产业链源源不断输送人才。数据产品博览中心基于数字孪生沉浸式技术,建立线上数据产品的2.7 城市数据空间的运行模式城市数据空间的运行模式,需要根据数据的分类分级,选择不同的运行模式,对于每一种模式没有绝对合适,都是基于业务场景来判断,能推动业务健康发展的模式,才是真正的好模式。目前看分成以下三种模式:(1)中心化模式:即数据被集约式共享,被授权给不同的运营单位进行使用。当前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方式就是我们认为的中心化模式。(2)去中心化模式:即数据供给来源于任何地方,不呈现集中模式,基于平等和对等网络接入和访问数据,类似欧洲IDS数据空间,该模式激发了企业数据的大规模应用。(3)混合模式: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模式之间,我们认为还在混合模式。从循环机制来看,存在三种循环模式,即城市内循环、国内跨城循环、国际跨境循环。其中城市内循环是大循环,也是循环主体。不同的循环方式,对城市数据空间的要求不同。当前越来越多出现跨多个城市的城市群,如长三角、京津冀、博览中心,通过数字虚拟化互动体验,提供数据产品的产品发布会、招商推介、展览展示、品牌营销等服务,以及产品技术的系列化数字沙龙活动、圆桌论坛等,激发产业数据产品应用场景不断创新。开发赋能平台提供产品开发、可信流通、应用开发测试等普惠性技术培训服务,提供端到端开发环境和一站式开发包,快速便捷地实现“拎包”入驻。发布开发测试规范,以保障在开发环境中的数据安全性和合规性,做到数据在开发周期内的可信可控。创新孵化平台面对技术创新挑战,优先在金融、医疗、公共服务、制造等优势领域,引入行业专家,联手高校科研,聚合行业生态进行价值数据产品开发、价值场景联合孵化。同时在可信传输、隐私保护、数据回收、数据确权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和课题的研究、攻关和创新。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这些城市群正在将城市内循环外溢到国内跨城循环,形成双循环模式,进一步促进城市群的区域规模效应,也同时外溢到国际跨境循环,甚至出现三循环模式,加强对国外先进城市的数据对接,推进跨境贸易。城市内循环模式关注数据要素在城市内流通的高效性和合规性,是最主要的循环模式。国内跨城循环模式需要关注城市带/城市群,甚至在整个国内的各个城市之间的数据要素流通。加强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国家中心之间的互通,建立区域和全国的互通接口和协议标准化,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互操作性,进一步释放数据价值。国际跨境循环模式需要关注跨境数据的安全、敏感性,是否存在违反国家安全法律的规定。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数据跨境传输等活动依法依规进行国家安全审查。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跨境数据用于合法用途,防范数据出境安全风险。反对数据霸权和数据保护主义,有效应对数据领域“长臂管辖”。34图25 城市数据空间内外3模式3循环0835最佳实践案例图26 上海数据集团城市数据空间38医疗健康便民服务数字生活保险报销供应中心开发中心审核中心数据治理|数据产品|数据服务|数据应用个人中心运营中心民生治理身份授权数字治理数据开发服务数据信任安全授权运营管理基础库|主题库|专题库大数据数据仓库数据治理ROMA隐私计算区块链企业数据政府数据社会数据数据底座数据平台基础设施平台普惠金融数字经济数据资产地图数据价值场景3.1 上海数据集团城市数据空间上海数据集团作为上海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主体,承担着构建数据要素市场、激发数据要素潜能、保障数据安全的战略使命。通过整合公共数据空间、企业数据空间和个人数据空间,利用创新的技术寻找数据要素的价值场景,释放数据要素的生产力,帮助上海各政府机构、本地企业、民众挖掘和赋能数据要素的价值,为此联合华为云打造“城市数据空间”新范式。2023年,上海数据集团以公共数据为牵引,构建城市数据空间的关键基础设施“天机智信”平台。采用技术领先的湖仓一体、存算分离架构,满足以公共数据为牵引,融合企业数据、行业数据等多源数据汇聚、治理和开发利用,提供面向数据治理、数据产品、数据服务、数据应用的开发工具。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提供信任安全和授权运营的管理能力,以促进数据的社会化利用。“天机智信”平台深度融合区块链、隐私计算等关键技术,依托“浦江数链”、“数字信任”体系提供身份可认证、访问可控制、授权可管理、安全可审计、过程可追溯的关键技术能力,打造城市级数据空间基础设施的标杆和示范。“天机智信”平台打造“1 2 4 X”整体架构,如下图所示:最佳实践案例图26 上海数据集团城市数据空间38医疗健康便民服务数字生活保险报销供应中心开发中心审核中心数据治理|数据产品|数据服务|数据应用个人中心运营中心民生治理身份授权数字治理数据开发服务数据信任安全授权运营管理基础库|主题库|专题库大数据数据仓库数据治理ROMA隐私计算区块链企业数据政府数据社会数据数据底座数据平台基础设施平台普惠金融数字经济数据资产地图数据价值场景3.1 上海数据集团城市数据空间上海数据集团作为上海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主体,承担着构建数据要素市场、激发数据要素潜能、保障数据安全的战略使命。通过整合公共数据空间、企业数据空间和个人数据空间,利用创新的技术寻找数据要素的价值场景,释放数据要素的生产力,帮助上海各政府机构、本地企业、民众挖掘和赋能数据要素的价值,为此联合华为云打造“城市数据空间”新范式。2023年,上海数据集团以公共数据为牵引,构建城市数据空间的关键基础设施“天机智信”平台。采用技术领先的湖仓一体、存算分离架构,满足以公共数据为牵引,融合企业数据、行业数据等多源数据汇聚、治理和开发利用,提供面向数据治理、数据产品、数据服务、数据应用的开发工具。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提供信任安全和授权运营的管理能力,以促进数据的社会化利用。“天机智信”平台深度融合区块链、隐私计算等关键技术,依托“浦江数链”、“数字信任”体系提供身份可认证、访问可控制、授权可管理、安全可审计、过程可追溯的关键技术能力,打造城市级数据空间基础设施的标杆和示范。“天机智信”平台打造“1 2 4 X”整体架构,如下图所示:40图27 某医疗集团数据空间393.2 某医疗集团数据可信流通探索实践医疗集团一般是由卫生工委领导、由卫生健康局举办的事业单位。医疗集团由总部(含下属辖区多家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成员单位(即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各个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院等),以及辖区其它医疗卫生机构组成。各地的医疗集团主要定位是站在卫检角度,负责区域医疗信息化工作,统筹信息化架构建设;如在重要慢性疾病管理、妇幼保健等方面,基于信息化手段提前识别、预防疾病,减轻后续治疗阶段的支付压力。随着医疗健康数据的新业务、新应用不断出现,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健康数据的共享融合应用需求越来越多。比如:慢性病防治院的科研部门需要申请区域某个病种患病情况的数据集,例如包1个数据底座:采用自主创新、安全可信的技术路线,构建统一的数据汇聚、存储、治理加工、运维管理能力的数据底座;2套生命周期管理:建设数字信任和数据安全体系,实现数据全流程汇聚、采集、存储、加工、服务、使用的安全保障能力,并在对外数据要素流通中通过可信计算系统实现数据不动、算法和模型可动,避免数据外泄,充分保障了数据隐私安全。通过可信存系统实现数据授权、数据使用、数据目录、数据服务等全流程的存证留痕不可抵赖第三方审计,为数据社会化利用提供安全和运营支撑;4类数据开发服务:提供数据治理、数据产品、数据服务、数据应用4类工具,为数据标的提供开发支持;提供对主数据、元数据、数据模型、数据标准、数据质量进行管理能力,形成整体多类数据的元数据管理、模型管理、数据质量管理等数据管控体系,打造数据资产管理能力;X个数据价值场景:面向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重点面向数字治理、数字经济及数字生活,支持X个数据价值场景的对外服务和发布。当前,以普惠金融场景为例,上海数据集团已经成功开放超过3000项公共数据,向33家金融机构提供超3700万次的数据标准化服务,帮助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评估模型,提升评估效率,为中小微企业完成了超过3000亿元的信贷评估发放,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对于政府来说,也改善了区域营商环境,为社会经济长效发展注入动力。面向未来,上海数据集团将持续推进城市数据空间创新,以驱动城市数字经济高速增长。以全上海的城市数据授权运营为目标,实现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及其他数据的汇聚、供给、授权、运营及市场化开发利用,服务更多城市应用场景。含个人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测信息、临床信息等,用于开展慢性病分析研究;区域内各医院的医生,需要调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患者统一视图;政府公共卫生部门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需要三医联动的数据进行联合建模分析。因此,医疗集团构建基于统一的临床医疗大数据平台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等的“医疗数据空间”,通过提供统一数据交换和各方连接器,结合区块链技术,为各方提供合法性认证、数据访问和使用控制策略、审计追溯等能力,实现数据在提供方与消费方数据空间交换过程中,端到端的安全保护。医疗集团数据空间相关方案,可以协助医院申请特定人群的体检数据,通过数据分析为社区老年人失能早期预警及综合干预技术提供数据参考。数据空间旨在通过激活医疗健康行业数据,形成可开发利用、可流通的高价值数据资产,帮助行业完成疗法的更新开发、生物制药的改善研究、商业保险的精准建模等,赋能健康数字经济产业的应用落地,支撑建立健康数字经济生态圈。数据运营方可信认证中心交换数据目录市场数据使用控制中心审计追溯中心数据上架与订阅策略下发与控制日志存证和查证注册与认证数据提供方医疗集团(EDS连接器)数据消费方数据共享某某医院(EDS连接器)老年人体检数据高血压体检数据糖尿病体检数据1、查看/编辑/下载2、大数据分析/Bl3、SPSS数据分析文件数据集数据视图老年人体检数据高血压体检数据糖尿病体检数据40图27 某医疗集团数据空间393.2 某医疗集团数据可信流通探索实践医疗集团一般是由卫生工委领导、由卫生健康局举办的事业单位。医疗集团由总部(含下属辖区多家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成员单位(即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各个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院等),以及辖区其它医疗卫生机构组成。各地的医疗集团主要定位是站在卫检角度,负责区域医疗信息化工作,统筹信息化架构建设;如在重要慢性疾病管理、妇幼保健等方面,基于信息化手段提前识别、预防疾病,减轻后续治疗阶段的支付压力。随着医疗健康数据的新业务、新应用不断出现,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健康数据的共享融合应用需求越来越多。比如:慢性病防治院的科研部门需要申请区域某个病种患病情况的数据集,例如包1个数据底座:采用自主创新、安全可信的技术路线,构建统一的数据汇聚、存储、治理加工、运维管理能力的数据底座;2套生命周期管理:建设数字信任和数据安全体系,实现数据全流程汇聚、采集、存储、加工、服务、使用的安全保障能力,并在对外数据要素流通中通过可信计算系统实现数据不动、算法和模型可动,避免数据外泄,充分保障了数据隐私安全。通过可信存系统实现数据授权、数据使用、数据目录、数据服务等全流程的存证留痕不可抵赖第三方审计,为数据社会化利用提供安全和运营支撑;4类数据开发服务:提供数据治理、数据产品、数据服务、数据应用4类工具,为数据标的提供开发支持;提供对主数据、元数据、数据模型、数据标准、数据质量进行管理能力,形成整体多类数据的元数据管理、模型管理、数据质量管理等数据管控体系,打造数据资产管理能力;X个数据价值场景:面向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重点面向数字治理、数字经济及数字生活,支持X个数据价值场景的对外服务和发布。当前,以普惠金融场景为例,上海数据集团已经成功开放超过3000项公共数据,向33家金融机构提供超3700万次的数据标准化服务,帮助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评估模型,提升评估效率,为中小微企业完成了超过3000亿元的信贷评估发放,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对于政府来说,也改善了区域营商环境,为社会经济长效发展注入动力。面向未来,上海数据集团将持续推进城市数据空间创新,以驱动城市数字经济高速增长。以全上海的城市数据授权运营为目标,实现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及其他数据的汇聚、供给、授权、运营及市场化开发利用,服务更多城市应用场景。含个人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测信息、临床信息等,用于开展慢性病分析研究;区域内各医院的医生,需要调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患者统一视图;政府公共卫生部门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需要三医联动的数据进行联合建模分析。因此,医疗集团构建基于统一的临床医疗大数据平台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等的“医疗数据空间”,通过提供统一数据交换和各方连接器,结合区块链技术,为各方提供合法性认证、数据访问和使用控制策略、审计追溯等能力,实现数据在提供方与消费方数据空间交换过程中,端到端的安全保护。医疗集团数据空间相关方案,可以协助医院申请特定人群的体检数据,通过数据分析为社区老年人失能早期预警及综合干预技术提供数据参考。数据空间旨在通过激活医疗健康行业数据,形成可开发利用、可流通的高价值数据资产,帮助行业完成疗法的更新开发、生物制药的改善研究、商业保险的精准建模等,赋能健康数字经济产业的应用落地,支撑建立健康数字经济生态圈。数据运营方可信认证中心交换数据目录市场数据使用控制中心审计追溯中心数据上架与订阅策略下发与控制日志存证和查证注册与认证数据提供方医疗集团(EDS连接器)数据消费方数据共享某某医院(EDS连接器)老年人体检数据高血压体检数据糖尿病体检数据1、查看/编辑/下载2、大数据分析/Bl3、SPSS数据分析文件数据集数据视图老年人体检数据高血压体检数据糖尿病体检数据41图28 华为内部数据空间图29 华为生态产业链上下游数据空间3.3 华为产业数据空间探索实践华为的数据流通模型经历了数据集成、数据共享到数据交换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数据清洁”,沿着企业业务流的各个应用对数据的消费,支撑主业务流集成打通与财报准确。第二阶段“数据共享”,企业内跨业务流的数据消费成为主流,建设数据底座、打破数据孤岛,实现企业的数据安全共享、敏捷自助,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第三阶段“数据交换”,提出了“数据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愿景,打开企业的边界延伸到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甚至到一个行业,在行业/企业之间形成一个数据开放共享空间。2017年,华为作为国内第一家正式加入国际数据空间协会(IDSA)(首次提出主权保护的“数据 空间”理念)的企业,开始对数据可控交换解决方案进行探索。2021年,基于多年不断的探索成果和内部实际诉求,正式启动企业数据交换空间的内部试点建设。实践一:华为内部各部门开通数据空间,实现高密、重要数据垮部门安全可控共享,月均共享数据1000 批次,促进高密、重要数据的有效利用。实践二:华为生态产业链上下游数据的可控交换。华为主导构建生态数据交换空间,为自身和15个上下游生态伙伴企业开通数据连接器,月均交换研发、供应、服务等领域数据3000 批次,支撑了质量追溯、产品开发协同、能力提升等业务场景的可控数据交换,提升了与伙伴协同合作的深度和广度。41图28 华为内部数据空间图29 华为生态产业链上下游数据空间3.3 华为产业数据空间探索实践华为的数据流通模型经历了数据集成、数据共享到数据交换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数据清洁”,沿着企业业务流的各个应用对数据的消费,支撑主业务流集成打通与财报准确。第二阶段“数据共享”,企业内跨业务流的数据消费成为主流,建设数据底座、打破数据孤岛,实现企业的数据安全共享、敏捷自助,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第三阶段“数据交换”,提出了“数据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愿景,打开企业的边界延伸到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甚至到一个行业,在行业/企业之间形成一个数据开放共享空间。2017年,华为作为国内第一家正式加入国际数据空间协会(IDSA)(首次提出主权保护的“数据 空间”理念)的企业,开始对数据可控交换解决方案进行探索。2021年,基于多年不断的探索成果和内部实际诉求,正式启动企业数据交换空间的内部试点建设。实践一:华为内部各部门开通数据空间,实现高密、重要数据垮部门安全可控共享,月均共享数据1000 批次,促进高密、重要数据的有效利用。实践二:华为生态产业链上下游数据的可控交换。华为主导构建生态数据交换空间,为自身和15个上下游生态伙伴企业开通数据连接器,月均交换研发、供应、服务等领域数据3000 批次,支撑了质量追溯、产品开发协同、能力提升等业务场景的可控数据交换,提升了与伙伴协同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十多年的数字化转型中,城市中已经形成了大量的企业数据库、行业应用和公共数据集,分散在不同的业务主体中,需要打破孤岛,围绕应用需求把数据有序流动起来。最终目的是释放数据价值,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提升城市居民的服务能级,提高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打造城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为赋能整体城市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我们充分借鉴欧洲数据空间的成功经验,以及上海数据集团联合华为成功打造“天机智信”平台的实践经验,探索出城市数据空间的全新理念。城市的数字化转型提升了城市的运行效率,但在很大程度上仍没有激发出城市数据的巨大价值。未来将从城市的数字化转型中开辟出数据要素新空间,全新的制度规则、权益体系、标准体系、交易规则、商业模式等将重新定义,迎来城市数据要素流量爆发的时代。展望未来的城市数据空间,具备公正、公平的制度体系,协同、高效的组织体系,数据要素从单一要素,演变到多要素融合体系,形成自治自律、持续创新、持续循环的城市数据空间。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数据要素流通更加高效和智能基础设施是未来数据要素市场的关键基础能力,打造城市资源集约共享、安全可信可控的坚实底座,以适应海量数据要素的流通需求。数据要素从市区县级到省级,再到国家级,甚至跨境下的数据流通大联网形态将会应运而生,搭建省际数据高速、国家数据高速、国际数据高速大动脉,为数据要素供给、流通和交易提供四通八达的路网基础,加快内外融合大循环运转。城市数据空间的建设不仅局限于城市数据空间基础设施,还应该考虑构建智能化的城市数据开发,加速数据产品生产提效。利用AI技术,降低分析报告类数据产品开发门槛,从小时级的 SQL开发和分析可视化,到通过实时的对话式自助分析、图表绘制、文本生成能力完成数据分析报告,让更多数据消费者自主取数、高效用数。法规制度走向成熟稳定,城市数据空间进入深度使用通过数据要素实践的深入,以及行业应用的日益丰富,对于当前数据资源交换难、数据资产确权难、数据资产评估难、数据产品定价难等问题都将逐个突破,在国家统筹规划和领导下,法规体制得到全面完善,未来从地方法规到国家法规,协同一致,管理和技术标准规范也逐步统一,政府监管运行机制也不断完善。这些变化和城市各个领域运行息息相关,也将推动城市数据空间形成进入深入认知和使用,推动海量ToC用户/ToB企业广泛参与。数据要素场景日益丰富,产业生态不断壮大随着数据要素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场景越来丰富,基于产业上下游的各个参与方也越来越壮大,未来的产业生态仍将不断提速,围绕城市数据要素的高效合规流通,在细分领域更加专业,分工更加明确,数据产品不断迭代,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同时涌现大量数据要素相关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数据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价值评估、担保抵押、权益保障、推动交易达成等服务,形成百家争鸣的产业生态。城市发展进入高阶发展,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创新引擎作用 城市数据空间驱动城市进入高阶发展,通过数据要素驱动商业模式创新、生产方式改变、业务体44发展与展望在十多年的数字化转型中,城市中已经形成了大量的企业数据库、行业应用和公共数据集,分散在不同的业务主体中,需要打破孤岛,围绕应用需求把数据有序流动起来。最终目的是释放数据价值,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提升城市居民的服务能级,提高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打造城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为赋能整体城市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我们充分借鉴欧洲数据空间的成功经验,以及上海数据集团联合华为成功打造“天机智信”平台的实践经验,探索出城市数据空间的全新理念。城市的数字化转型提升了城市的运行效率,但在很大程度上仍没有激发出城市数据的巨大价值。未来将从城市的数字化转型中开辟出数据要素新空间,全新的制度规则、权益体系、标准体系、交易规则、商业模式等将重新定义,迎来城市数据要素流量爆发的时代。展望未来的城市数据空间,具备公正、公平的制度体系,协同、高效的组织体系,数据要素从单一要素,演变到多要素融合体系,形成自治自律、持续创新、持续循环的城市数据空间。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数据要素流通更加高效和智能基础设施是未来数据要素市场的关键基础能力,打造城市资源集约共享、安全可信可控的坚实底座,以适应海量数据要素的流通需求。数据要素从市区县级到省级,再到国家级,甚至跨境下的数据流通大联网形态将会应运而生,搭建省际数据高速、国家数据高速、国际数据高速大动脉,为数据要素供给、流通和交易提供四通八达的路网基础,加快内外融合大循环运转。城市数据空间的建设不仅局限于城市数据空间基础设施,还应该考虑构建智能化的城市数据开发,加速数据产品生产提效。利用AI技术,降低分析报告类数据产品开发门槛,从小时级的 SQL开发和分析可视化,到通过实时的对话式自助分析、图表绘制、文本生成能力完成数据分析报告,让更多数据消费者自主取数、高效用数。法规制度走向成熟稳定,城市数据空间进入深度使用通过数据要素实践的深入,以及行业应用的日益丰富,对于当前数据资源交换难、数据资产确权难、数据资产评估难、数据产品定价难等问题都将逐个突破,在国家统筹规划和领导下,法规体制得到全面完善,未来从地方法规到国家法规,协同一致,管理和技术标准规范也逐步统一,政府监管运行机制也不断完善。这些变化和城市各个领域运行息息相关,也将推动城市数据空间形成进入深入认知和使用,推动海量ToC用户/ToB企业广泛参与。数据要素场景日益丰富,产业生态不断壮大随着数据要素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场景越来丰富,基于产业上下游的各个参与方也越来越壮大,未来的产业生态仍将不断提速,围绕城市数据要素的高效合规流通,在细分领域更加专业,分工更加明确,数据产品不断迭代,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同时涌现大量数据要素相关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数据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价值评估、担保抵押、权益保障、推动交易达成等服务,形成百家争鸣的产业生态。城市发展进入高阶发展,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创新引擎作用 城市数据空间驱动城市进入高阶发展,通过数据要素驱动商业模式创新、生产方式改变、业务体44发展与展望参考引用1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要素白皮书(2023年),2023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9-2020:跨入城市的世界300年变局(2019年2020年),20213International Data Spaces Association.IDSA-Position-Paper-GAIA-X-and-IDS.20214汤珂,统筹构建规范高效数据交易场所,促进数据要素充分有序流通,20225翁翕,统筹构建规范高效的交易场所,为数据流通保驾护航,20226于施洋、王建冬、黄倩倩,论数据要素市场,20237于施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的数据交易市场体系,20238黄丽华,建立数据要素流通全流程合规与监管体系,是实现安全高效流通的基本要求,20229华为公司,华为数据之道,202010中电子协会,非结构化数据管理解决方案白皮书,202011大数据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数据资产管理实践白皮书(6.0),202312南数研究院,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20231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202314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城市数据治理能力成熟度模型,202215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数据基础设施白皮书2019,2019REFERENCE COUNTING验场景升级。未来需要大力推动产业链多元化数据要素的组合迭代、交叉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发挥数据要素的创新引擎作用。最后,城市数据空间不仅仅是数据空间,更是城市生命力的空间,孕育城市发展驱动力和技术创新突破力,也是城市梦想和温度的空间,数据连接着人、责任和情感,从而让城市数据空间变得无限可能!城市数据空间不仅仅是单个城市的数据空间,更是区域和全国的数据空间,也是全球的数据空间,我们从城市为起点开始启航,未来将延伸到数据的每一个角落,无论从广袤草原,还是到浩瀚星空。参考引用1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要素白皮书(2023年),2023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9-2020:跨入城市的世界300年变局(2019年2020年),20213International Data Spaces Association.IDSA-Position-Paper-GAIA-X-and-IDS.20214汤珂,统筹构建规范高效数据交易场所,促进数据要素充分有序流通,20225翁翕,统筹构建规范高效的交易场所,为数据流通保驾护航,20226于施洋、王建冬、黄倩倩,论数据要素市场,20237于施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的数据交易市场体系,20238黄丽华,建立数据要素流通全流程合规与监管体系,是实现安全高效流通的基本要求,20229华为公司,华为数据之道,202010中电子协会,非结构化数据管理解决方案白皮书,202011大数据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数据资产管理实践白皮书(6.0),202312南数研究院,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20231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202314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城市数据治理能力成熟度模型,202215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数据基础设施白皮书2019,2019REFERENCE COUNTING验场景升级。未来需要大力推动产业链多元化数据要素的组合迭代、交叉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发挥数据要素的创新引擎作用。最后,城市数据空间不仅仅是数据空间,更是城市生命力的空间,孕育城市发展驱动力和技术创新突破力,也是城市梦想和温度的空间,数据连接着人、责任和情感,从而让城市数据空间变得无限可能!城市数据空间不仅仅是单个城市的数据空间,更是区域和全国的数据空间,也是全球的数据空间,我们从城市为起点开始启航,未来将延伸到数据的每一个角落,无论从广袤草原,还是到浩瀚星空。践行深度用云城市数据空间CDS白皮书版权所有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23。保留一切权利。非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书面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手册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免责声明商标声明 、华为、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商标或者注册商标。在本手册中以及本手册描述的产品中,出现的其它商标,产品名称,服务名称以及公司名称,由其各自的所有人拥有。本文档可能含有预测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有关未来的财务、运营、产品系列、新技术等信息。由于实践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测信息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本文档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要约或承诺,华为不对您在本文档基础上做出的任何行为承担责任。华为可能不经通知修改上述信息,恕不另行通知。扫码了解更多扫码获取电子版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05 48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巨量引擎&益普索:2023美好城市指数白皮书(86页).pdf

    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序言一在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中,我们看到 2023 年“生活重启”带给城市更大的活力及发展潜力,美好城市构成元素更丰富多元,人们对“美好”、“幸福感”、“品质”、“活力”、“可持续”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城市间流动更加频繁,各个城市的打卡次数、打卡人数增速显著。人们在城市间的活跃流动,将推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同时也将促进城市基础建设、文化艺术的全方位发展。抖音平台呈现出的用户线上活跃、深度互动及高品质内容,赋予了城市实体更多繁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些打卡热点所在的城市和地区,推动用户侧产生包括酒店、餐饮、交通等方面的需求,为商家侧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市场空间。最终为城市文旅及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抖音又承载着用户对“美好城市”的全方位体验:优质的传播内容更强化吸引了用户对城市的关注及兴趣;在用户行为体验中,贯穿从获取信息、种草、打卡到分享的全旅程。抖音数据显示,搜索、下单、核销均比 2022 年同期增长 2-3 倍,呈现出用户从浏览观看,到越来越多亲身下场参与和购买的巨大转变。在抖音平台上可以看到用户完整的行为轨迹和背后的逻辑链路:通过观察了解建立情感联接,直至主动引入个人生活的轨迹,表现出抖音平台从媒体化的内容影响力延伸至互动营销的价值跃升,完成传播平台 交易平台 生活共享平台连续的角色升级。用于评估城市线上繁荣度的抖音 SIRFA 模型全面焕新升级,顺应用户线上行为及需求的变化,以及抖音服务的全业态发展,增加“订单”及“搜索”两大数据维度,更全方位更立体展示线上城市形象,并应用于整合后的餐饮、城市综合以及酒旅三大模块。白皮书系统化呈现了抖音平台“从传播,到生意,到生活”的生态建设,凸显抖音在传播城市地方特色、撬动商家商业化价值、引领用户美好生活上的影响力,最终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林文斌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 院长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序言二城市,构成这一名词的两个词根天然带有各自属性,“城”指代地理空间,有着具体方位的固定属性;而“市”在汉语中的一个意思是指市场,另一个意思是买卖和交易,带有流动与交互的属性。城市,是人们社会经济生活的承载空间。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 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都城),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规定了营建都城一定要有市场,甚至还规定了位置和面积。城市独有的特质,是在特定空间之间产生流动与交互,数千年过去,这个特质在人类文明中延续下来并且得到演进和泛化。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内核和城市存在的哲学原点。更多的资源向城市汇聚,这里有着最高的生产效率,这里同时也为人们提供着美好生活体验。2023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人们走出疫情的阴霾而重启生活,纷纷用脚步丈量城市、用心情抚遍山水,各地一派钟灵毓秀,繁花似锦;这一年,科技发展历史性地进入人工智能的范式革命,既有的认知、组织、行动全部被重置;这一年,中国的经济发展特点从注意力经济转向体验经济,因“观”立“念”,体验为王。三个历史性的节点在 2023 年汇聚,催动着美好城市的发展蜕变。人类美好城市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和线性的,而是与科技发展的节点紧密契合,同步跃升发展。2023 年的今天,由于科技和生活方式的发展,使得短视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从社交到电商的重要工具平台,人们通过短视频感受着虚拟空间与现实美好城市的延申与衔接,在餐饮、休闲娱乐、商业综合体、景区、酒店的美好城市体验得到前所未有的全方位提升。美好城市的体验,建立在重重叠叠的细节上,一如生活是重重叠叠的细节在人们心理的映射。老子道德经云:“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在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中,让我们展开生活的各个切片,慢慢回味 2023 丰富多彩的美好城市。周啓群益普索中国消费科技研究院 院长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04目 录PART 01“钟灵毓秀 繁花似锦”立体呈现美好城市形象前言:“生活重启”带给城市更大的活力宏观经济稳中有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显著2023 年旅游井喷增长,城市活力源源不断抖音数据反映线上繁荣,映射“生活重启”与城市活力美好城市的内涵:构成元素更加丰富人们对“美好城市”的追求更丰富、更多元城市活力被激发,线上繁荣促进实体繁荣美好城市的线上载体:抖音承载用户对“美好城市”的全方位体验传播内容更优质贯穿用户行为旅程完成传播平台 交易平台 生活共享平台连续升级PART 02“天下大事 必做于细”全面解析美好城市内涵前言:抖音 SIRFA 模型持续升级,连续多年反映城市发展及繁荣趋势SIRFA模型升级,更全面更立体展示线上城市形象模型指标体系说明SIRFA 三大模块五大内容全面评估城市线上繁荣06080892020222628282929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05第一大模块:餐饮餐饮 民以食为天食在广州餐饮 拉动消费的热点饮食文化彰显当地特色及吸引力线上种草拉动线下消费附.全国餐饮美食繁荣度 TOP 城市排行榜第二大模块:城市综合泛休闲娱乐 承载生活方式休闲在成都休闲娱乐 激发城市活力,产生立体消费休闲中的地方特色线上传播助力商家营销附.全国泛休闲娱乐繁荣度TOP 城市排行榜商业综合体 彰显消费活力购物在郑州购物在上海商业综合 购物热潮井喷式释放“边逛边打卡”推动商业繁荣线上渠道是商家和消费者的共同选择附.全国商业综合体繁荣度TOP 城市排行榜第三大模块:酒旅景区 怡情山水之间玩在重庆景区 激发城市旅游活力 特色景区具有强大吸引力线上打卡吸引更多游客流动附.全国景点繁荣度 TOP10城市排行榜酒店 体验人在旅途杯酒人生在上海酒旅相伴 提升城市整体体验助力用户制定住宿计划附.全国酒店繁荣度 TOP10城市排行榜PART 03“莅众而明 相辅相成”美好城市营销策略建议凸显城市特色,强势平台传播历史文化特色造就底蕴,短视频彰显辨识度依托平台传播,聚“影响势头”,增“营销价值”以文带旅、以商成文,巨量引擎助力文商旅融合创新以文带旅文化传承创新,激发消费活力以商成文|商业涵养文化,放大品牌价值破圈融合“沉浸 ”体验,丰富美好生活附录:2023 全国美好区域排名2023 全国美好省份排名2023 全国美好城市排名标杆城市分析33738383839404245464646474848554575858596063646666666768707274757879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06PART 01 钟灵毓秀 繁花似锦 立体呈现美好城市形象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07钟灵毓秀,繁华似锦 城市在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呈现着丰富多彩的形象,拥有各自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资源、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特色饮食与人文景观,以及在商业流动过程中映射的诱人活力。景观之美目不暇给,活力之美直入人心。各城市在 2023 年迅速恢复活跃度,并直至消费爆发,抖音平台的数据反映出人们在出行、购物、餐饮、文化、休闲娱乐各方面井喷式增长,全面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美好”、“幸福感”“品质”、“活力”、“可持续”等诸多美好元素,在各个城市呈现分布式、精细化发展,映射了“小的是美好的”经济逻辑。用户在抖音平台表现出高度关注、深度互动和大规模消费下单、核销,直接引爆市场,有力提升美好城市体验,同时勾勒出用户在观念构建过程中因“观”立“念”的清晰轨迹,是注意力经济在抖音平台上向体验经济的跃升。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08同比增长5.5Y3,0342023 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5V2,6422022 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2.7S2,1672021 年上半年456,6142020 年上半年前言:“生活重启”带给城市更大的活力 宏观经济稳中有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显著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 GDP 持续高速稳定发展的同时,展现了更深层的意义。基于经济发展规律的宏观观点,城市发展的关键在于两个要点:能够引发增长的关键要素在城市汇聚,以及GDP 增长引爆的加速效应。在城市经济形态中以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发展,成为国家经济保持健康的高速发展、避免高增长陷阱的主要结构性指标。GDP(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09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按消费类型:2023 随着疫情的阴霾彻底散去,我国经济迅速恢复高增速模式,上半年 GDP 按照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达到 5.5%,GDP 的加速效应渗透在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美好城市是一种可持续、富有活力和高品质的城市发展方式,强调人们对城市环境和生活品质的关注,具有长远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城市消费水平是城市发展活力关键要素之一。城镇和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均实现较高同比增长,并在城市流动等因素下迅速融合;商品零售和餐饮消费的发展等都能够为城市经济提供新的动力,促进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302,281亿元 7.0%同比增长262,426亿元6.9%同比增长269,463亿元5.6%同比增长39,855亿元7.6%同比增长32,818亿元19.4%同比增长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23 年 18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02,281 亿元,同比增长 7.0%。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262,426 亿元,同比增长 6.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39,855 亿元,增长 7.6%。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 269,463 亿元,同比增长 5.6%;餐饮收入 32,818 亿元,增长 19.4%。商品零售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23 年 18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餐饮收入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102023 年旅游井喷增长,城市活力源源不断旅游作为一种流动性经济形式,以其独特的流动属为城市发展带来活力。所谓“渠”水流“商”,流动性是一切商业的前提,而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增长和空间拓展,也促进了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融合,成为跨越空间、融合全国各区域经济关联发展非常重要的元素,为美好城市的建设做出了经济贡献、擦亮了文化标签,更为消费者体验美好城市提供了情绪价值。2023 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 23.84 亿。比上年同期增加 9.29 亿,同比增长 63.9%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次 18.59 亿,同比增长70.4%;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次 5.25 亿,同比增长44.2%。2023 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速更猛,由第一季度同比增长 46.5%提升到同比增长 86.9 23 年上半年,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2.30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1.12 万亿元,同比增长 95.9%其中,城镇居民出游花费 1.98 万亿元,同比增长108.9%;农村居民出游花费 0.32 万亿元,同比增长41.5%。2023 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2023 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收入23.84亿人次2.3万亿元 9.29亿人次 63.9%Vs.2022 年上半年 1.12万亿元 95.9%Vs.2022 年上半年Vs.2022 年上半年Vs.2022 年上半年78%城镇居民86%城镇居民22%农村居民14%农村居民 70.4% 108.9% 44.2% 41.5%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11抖音数据反映线上繁荣,映射“生活重启”与城市活力抖音短视频作为新兴媒体重要核心形式,对注意力经济的贡献越来越显著,并推动了注意力经济向体验经济发展转型,进一步促进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所谓观念,即是因“观”立“念”,体验经济强调的是消费者的参与感和情感共鸣,短视频通过独特的表现方式和丰富的内容,使观众在短时间内进入角色产生认同感和亲近感,并进行深层次互动 点赞、评论、分享。2023 上半年抖音平台“城市”相关概念播放量超 19,853 亿次,分享量超过 51 亿次,比 2022 年同期增长 39%。城市内容在线上的传播效率及互动方式的迭代,体现了用户从原本的“看”向“玩”的方向转变,进一步显示了注意力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型的趋势。2023 年上半年【抖音】城市相关内容获得海量播放,同时“评论”、“分享”互动量增速迅猛【抖音】城市相关内容播放量、点赞量、评论量、分享量增速 5%播放量19853 亿 评论量50 亿 点赞量283 亿 分享量51 亿 增速 39 23 年上半年 2023 年上半年2022 年上半年2022 年上半年分享量评论量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3 年上半年 VS 2022 年上半年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12美好城市的内涵:构成元素更加丰富人们对“美好城市”的追求更丰富、更多元“美好”是美好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美好城市是一个令人心生向往的地方,以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和自然景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居民前来探索和享受。2023 年抖音数据以及城市形象力调研数据,均显示出人们对美好、幸福感,品质、科技、活力、创新的追求,美好城市的形象更加立体。“幸福感”源自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体现了城市居民对于城市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品质”体现了人们对美好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包括生态环境、城市文化、产业结构和科技水平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城市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科技、活力、创新又在不同角度反映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对精神层面的更高追求,产生对城市发展的更多期望。同时,美好城市发展涵盖了多个方面,其中美食、文化艺术、娱乐、特色建筑和风景等元素是实现城市美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元素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形象,还能够为城市居民和游客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和生活享受。美丽风景、特色美食更能提升人们对城市的喜爱程度,美好城市的内涵更加丰富。所有这些美好城市发展的深层驱动因子,通过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感知反馈出来。美好城市分布式呈现的发展特点,恰恰暗合了“小的是美好的”这个经济学理论美好城市的发展应该围绕“美好”、“幸福感”、”品质“、“活力”、“可持续”等诸多元素平行展开。与此同时,上述元素在城市中切片式发展,可以很好抵消和制衡大型城市发展所导致的个性化缺失、自主效率下降以及相关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使得无论大型城市或其它规模的城市,其美好城市的发展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提到心目中理想的美好城市,你会想到哪些概念或感觉?该城市的哪些方面让你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益普索 N=3904,2023 年 10 月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益普索 N=3904,2023 年 10 月美好,幸福感、活力、创新是人们的普遍追求美丽风景、特色美食更能提升人们对城市的喜爱程度其他建筑设计娱乐活动特色美食美丽风景文化艺术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13美好,科技、品质在抖音播放量最高;值得关注的是人们对品质、活力、创新的关注呈现显著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视频发布,以及分享中来;创新、品质增速更加明显可持续、幸福感在近 3 年,引发人们的持续高度关注新发布视频数量增速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3 年上半年 vs 2022 年上半年 科技 62% 98% 20%分享数量增速 34% 55% 78% 85% 130%活力品质创新幸福感可持续119 23 年上半年Vs.2022 年上半年224 22 年上半年Vs.2021 年上半年785 22 年上半年Vs.2021 年上半年189 23 年上半年Vs.2022 年上半年美好科技品质活力创新【抖音】城市相关概念播放量、点赞量【抖音】城市相关概念关注度增速点 赞点 赞播放量增速播放量播放量 378亿 82亿 67亿 22亿 15亿 8亿 1亿 0.97亿 0.32亿 0.2亿 39% 47% 29 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14城市活力被激发,线上繁荣促进实体繁荣各线城市间流动活跃2023 年春运是疫情后人们第一次全面返家过年,那种对家庭的牵挂和情感依赖造就了中国式的“春节大迁徙”,这样的流动是一种内心的回归,同时客观上造就了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从商业到文化的最彻底的交融互通,极大提升了对美好城市的感知。中秋国庆的全民出游则是对文旅产业的巨大推动,直接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同城市线级的人们在线上打卡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活跃程度。2023 年生活重启,人们在城市间的流动越发频繁,各个城市线级的打卡次数、打卡人数增速显著。其中,三线及以下级别城市的打卡次数呈现更多增长,各级别城市的打卡人数均有 20%左右的明显增长。人们在城市间的活跃流动,将推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同时也将促进城市基础建设、文化艺术的全方位发展。数据来源:中国政府网47.33 亿人次全社会人员流动量22.04 亿人次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包括营业性旅客运输人数和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出行人数)累计15.95 亿人次营业性客运量 50.5%比 2022 年同期增长,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53.5% 57.1%比 2022 年同期(国庆 7 天假期)日均增长4.58 亿人次营业性旅客运输人数累计,日均 5727.7 万人次2023 年春运2023 年中秋、国庆假期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15【抖音】不同城市线级打卡次数及增速【抖音】不同城市线级打卡人数及增速 2023 年上半年 2022 年上半年 增速 2023 年上半年 2022 年上半年 增速一线一线-1%三线三线14%新一线新一线10!%四线四线12%二线二线9%五线及以下五线及以下13%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3 年上半年 vs 2022 年上半年 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16夜间经济及消费“报复性”活跃2023 年 8 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推动文化和旅游等服务消费的决策部署,促进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健康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和旅游部决定开展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工作。”2023 年上半年新发布的 POI 视频数据量超过 9.6 亿,相比 2022 年同期增长 40%,且比 22 年相比 21 年的增速翻一倍。同时,视频分享次数超过 43 亿,同比 2022 年上半年增长 61%,是 22 年相对 21 年的增速的三倍。2023 年新发布的 POI 视频数量及分享次数显著增长【抖音】发布 POI 打卡视频数、分享次数及增速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3 年上半年 VS 2022 年上半年 VS 2021 年上半年2023 年上半年2022 年上半年2021 年上半年 新发布的 POI 视频数 视频分享次数 新发布 POI 视频数同比增速 视频分享次数同比增速26&a 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17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3 年上半年 VS 2022 年上半年美食游玩购物休闲娱乐住宿美食、游玩类视频表现更为突出,POI 视频数量均超 2 亿,分享数量均超 10 亿,并获得显著增长【抖音】不同类别 POI 打卡视频数、分享次数及增速 2023 年上半年新发布的 POI 视频数 2023 年上半年 POI 视频分享次数 新发布的 POI 视频数同比增速 POI 视频分享次数同比增速分类别来看,2023 年美食类 POI 视频数量超过 2.1 亿,分享次数超过 10 亿;游玩类 POI 视频数量超过 2.5 亿,分享次数超过 14 亿,美食类和游玩类是绝对数量最多的两个类别,同时相比 2022 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增长。此外,购物类 POI 视频数量及分享量分别超过 1.6 亿,5.8 亿;休闲娱乐类 POI 视频数量及分享量分别超过 9800 万,4.3 亿;住宿类 POI 视频数量及分享量分别超过 8100 万,2.2 亿。其中休闲娱乐类的新发布 POI 视频数相比 2022 年增速达到 51%。人们在线上的打卡到线上的传播与互动,线上行为又助力商家品牌及店铺的经营,由此正向循环,城市越发焕发旺盛活力且将持续。51%65(%7B%3 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18线上繁荣全方位促进城市实体繁荣伴随城市活力爆发,以及短视频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通过观看短视频获取信息,通过分享打卡来体现自己旅行的价值和意义。这种从线上行程热点最终落实到打卡的新型旅游攻略模式,将为城市激发市场活力添砖加瓦。调研数据反映出今年以来用户观看短视频频次大幅提升,其中达人对景点和美食的推荐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吸引人们前往打卡,而合理的消费和便利的交通更为用户打卡提供了便利,带来良好体验。随着打卡人数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些打卡热点所在的城市和地区,推动用户侧产生包括酒店、餐饮、交通等方面的需求,为商家侧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市场空间。最终为城市文旅及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约 80%的用户较之前次数增加,50%以上的用户增加 3 次以上吸引用户前往打卡的视频内容种类丰富,其中主要以达人推荐的景点和美食为主消费合理”、“交通便利”是用户前往打卡的主要考虑因素;同时,“距离近”和“线下体验感强”也会促使用户前往打卡观看短视频增加的频次吸引用户前往打卡的视频内容最终促使用户前往打卡的原因每周增加 5 次以上每周增加 35 次以上每周增加 12 次以上没有增加27.8#.0(.6 .6.8Q.1D.36.1.6%消费合理交通便利距离近线下体验感强其他原因66.5V.67.5.1.5.3%达人推荐的景点达人推荐的美食达人推荐的休闲娱乐场地达人推荐的购物商圈达人推荐的酒店其他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益普索 N=3904,2023 年 10 月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19美好城市的线上载体:抖音承载用户对“美好城市”的全方位体验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益普索 N=3904,2023 年 10 月 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2 年 1-6 月,2023 年 1-6 月了解城市或旅行的主要渠道75.3%在各环节具备高转化率抖音从传播、到生意、到生活的优质平台抖音贯穿从传播到种草到下单的全过程主动通过抖音搜索获取信息61.1%视频点赞视频搜索298%下单232%核销211%喜欢在抖音上观看62.4%会/可能会实地打卡79.7%会上传分享63.5%会乐于拍摄及分享47.3%种草打卡分享 2023 年上半年 VS 2022 年上半年增速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20传播内容更优质贯穿用户行为旅程用户普遍对抖音内容评价优异,认为抖音内容“有品质”、“高性价比”、“有趣”,视角更多元、内容更丰富、质量更优良。有品质和高性价比,通常较难在多数商业场景下得到统一,但是在这里它的高度一致击穿了商业屏障,直达消费者。同时,用户认为抖音视频质量高,实际感受更好或没有差别。从获取信息、种草、打卡到分享顺应人们消费重启的需求和线上平台的全方位建设,抖音平台贯穿用户整个消费旅程。获取信息赢取喜爱度建立主动传播意愿种草打卡下单核销,抖音不仅构建了完备的传播旅程,且形成了完整商业链路。通过这种模式,用户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的餐饮、娱乐、酒旅等各个模块的特色和优势,并形成实地消费,从而保证自己享受到高品质产品及服务,提高自己的整体体验感。对于商家,通过抖音平台能够快速高效获取海量流量,并提前锁定用户消费潜能,最终形成经营收入。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益普索 N=3904,2023 年 10 月抖音内容传递的感受丰富:“有品质的”、“高性价比”、“有趣”是用户对于抖音关于城市或旅行相关内容的主要感受抖音视频质量高,实际感受更好或没有差别:35.7%的用户认为实际感受超过抖音内容,33.6%的用户认为没有差别抖音上关于城市或旅行相关的内容,传递给用户的感觉实际感受和抖音的内容差别感受 实际感受超过抖音内容 没有差别 实际感受低于抖音内容30.75.73.6%有趣的紧贴潮流的内容是可信的是实惠的高性价比的有品质的年轻时尚的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21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益普索 N=3904,2023 年 10 月抖音是信息主要渠道:从 2022 年到 2023 年,将抖音作为主要渠道的用户占比稳定在 75%以上对抖音内容喜爱程度高:62.4%的用户表示喜欢在抖音上看城市相关的内容,其中近 1/3 用户非常喜欢抖音高效种草:79.7%的用户表示会/可能会实地打卡,近一半用户表示肯定会因为抖音而打卡用户会主动搜索:约近 90%的用户会用抖音搜索特定城市或景区,其中 61%的用户表明一定会使用搜索功能,仅有极少部分用户没有使用搜索功能意愿用户分享意愿高:大部分的用户都有拍摄城市美好意愿,其中近一半的抖音用户会选择拍摄城市美好并打卡上传至抖音平台实地打卡到访后,拍摄视频并分享的意愿强烈:九成用户表达自己倾向于在实地打卡后上传视频至抖音,其中更有 63.5%的用户表明自己一定会这么做。了解城市或旅行的主要渠道平常是否喜欢在抖音上看城市相关的内容是否会因为抖音上喜欢的特定的城市、景区、商圈的短视频而前往打卡是否会通过抖音搜索特定的城市、景区、商圈的短视频获得信息是否乐于在抖音平台拍摄并上传视频传播城市美好在实地打卡到访后,是否会在抖音平台拍摄并上传视频进行分享 2022 2023 是会会会非常喜欢比较喜欢一般不太喜欢非常不喜欢拍摄并打卡拍摄不打卡不拍摄不确定可能会可能会可能会不太会不太会不太会不会61.0#.3%8.9%6.7u.6u.3%9.7.7%9.9.8G.3.9%7.7.2c.5&.5%5.1%4.8F.23.5.7%9.61.41.02.6%3.8%1.2%不会不会否不太清楚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22完成传播平台 交易平台 生活共享平台连续升级抖音数据显示,与 2022 年同期相比除点赞数量基本持平外,搜索、下单、核销都实现了 23 倍增长,呈现出用户作为旁观视角的被动浏览到亲身下场参与和购买的巨大转变,在抖音平台上可以看到用户完整的行为轨迹和背后的逻辑链路:通过观察了解建立情感联接,直至主动引入个人生活的轨迹,表现出抖音平台从媒体化的内容影响力延伸至互动营销的价值跃升,从传播平台到交易平台到生活共享平台的角色升级。分类别来看,购物模块在搜索环节呈现出近十倍增速、且在下单、核销环节呈现出数十倍的增速,鲜明体现出用户在抖音平台对购物模块的汇聚和增长,从注意力到心智到消费的一站式体验。美食、游玩、休闲娱乐、住宿在各个环节普遍获得了 2-3 倍的增长,全面映射出生活重启及城市发展活力的巨大潜能。抖音平台通过商业推广、运营对接,促使用户便捷地进行交易,即产生购买诉求并产生订单,完成了商业逻辑的提升。【抖音】生活服务相关内容点赞数、搜索数、下单数及核销订单量 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2 年 1-6 月,2023 年 1-6 月 2023 年上半年全部类别 2022 年上半年全部类别 增速点赞下单搜索核销298!1#2 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23【抖音】不同生活服务内容的视频搜索数【抖音】不同生活服务内容的下单数【抖音】不同生活服务内容的核销订单数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2 年 1-6 月,2023 年 1-6 月美食游玩购物休闲娱乐住宿252#5402%0%美食游玩购物休闲娱乐住宿212&3!67#032%美食游玩购物休闲娱乐住宿194!6!037!4%美食 游玩 购物 休闲娱乐 住宿 增速 美食 游玩 购物 休闲娱乐 住宿 增速 美食 游玩 购物 休闲娱乐 住宿 增速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24抖音平台汇聚了众多的达人为城市发声,他们以独特、精致的方式展现了自己对于城市的理解和感受,吸引大量用户的关注和参与,共同成为城市的塑造者和传承者。2023 上半年数据显示,抖音发布 POI 打卡视频的达人数为 843万,较去年同期增长 28%。上海、广州、北京、深圳一线城市仍吸引着众多达人的目光。重庆、成都、杭州、西安、郑州、苏州等充满地方特色的旅游城市也赢得达人的较多关注。【抖音】生活服务相关内容点赞数、搜索数、下单数及核销订单量 【抖音】发布 POI 打卡视频的达人数城市分布(2022 年 7 月-2023 年 6 月)上海43215678910北京重庆深圳成都杭州西安郑州苏州广州 人数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2 年 1-6 月,2023 年 1-6 月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2 年 7 月-2023 年 6 月 2023 年上半年 2022 年上半年 增速(2023 上半年 VS 2022 上半年)28 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25伴随着城市的线上繁荣,越来越多的企业开设抖音企业号,在线上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购物体验。抖音平台 POI 定位服务,进一步助力企业找到更多目标客源。2023年上半年,在抖音发布 POI 打卡视频的企业账号数量呈现稳步上升,较去年同期增长 16%。【抖音】发布 POI 打卡视频的企业账号数量【抖音】发布 POI 打卡视频的企业账号数量2023 年 1 月2023 年 2 月2023 年 3 月2023 年 4 月2023 年 5 月2023 年 6 月 企业账号数量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2 年 1-6 月,2023 年 1-6 月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3 年 1-6 月 2023 年上半年 2022 年上半年 增速(2023 上半年 VS 2022 上半年)16 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26PART 02 天下大事 必做于细 全面解析美好城市内涵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27老子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中提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揭示了细微之处对于整体的意义。相对立体丰富的城市内涵,拆分不同维度将有助于更加系统化及深入的研究与探索。用于评估城市线上繁荣度的“抖音 SIRFA ”模型全面焕新升级,顺应用户线上行为及需求的变化,以及抖音服务的全业态发展,增加“订单”及“搜索”两大数据维度,更全方位地立体展示线上城市形象,并应用于整合后的餐饮、城市综合以及酒旅三大模块。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28前言:抖音 SIRFA 模型持续升级,连续多年反映城市发展及繁荣趋势SIRFA 模型升级,更全面更立体展示线上城市形象线上繁荣直观展示了城市的活力与欣欣向荣。因此,我们通过线上繁荣度来定义美好城市,通过一系列可量化的数据指标对城市整体以及城市各构成模块进行综合性评估,从而判断城市线上发展的繁荣程度。在以往评估中,我们按照城市及其各类模块的 POI 视频在线上呈现的传播状态进行划分,通过短视频对城市线上传播情况的整合,我们建立起传播度(Spreading)、影响度(Influence)、推荐度(Recommendation)、好感度(Favorability)、吸引度(Attraction)五个维度对城市进行评估的 SIRFA 模型。在各维度下,我们融入企业官方账号、用户行为(如观看、评论、收藏、点赞、想去点击、POI 打卡等)等多重指标进行系统、完整的综合评估,从而呈现出城市经济状态、城市企业发展、城市生活活力等综合维度的美好城市画卷。在过去三年的出行受限期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购买方式经历重塑,并在恢复常态下得到延续和发展,线上渠道成为人们的核心消费渠道。同时,线上平台“从传播,到生意,到生活”的全业态发展进一步满足了用户的购买全生命周期,覆盖用户从种草到拔草的全流程。为了顺应这种用户线上行为及需求的变化,SIRFA 模型全面焕新升级为“抖音 SIRFA ”模型。在升级中,我们增加了“直播”、“订单”及“搜索”三大数据维度,并细化达人、商家、搜索关键词等具体指标,从不同视角综合衡量区域/POI 在抖音生态内的热度趋势,更全面更立体的展示线上城市形象。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29模型指标体系说明SIRFA 三大模块五大内容全面评估城市线上繁荣基于 SIRFA 模型综合评估,我们选取了能够代表城市发展水平与繁荣程度的餐饮、城市综合(泛休闲娱乐,商业综合体)、酒旅(景区、酒店)三大模块共五大内容进行综合评估。直播指数SIRFA 模型搜索指数订单量指数繁荣度指数搜索渠道进入Poi达人Master传播度Spreading吸引度Attraction搜索Quary商家Merchant影响度Influence好感度Favorability推荐度Recommendation三大模块五大内容细分行业餐饮地方菜系、火锅等酒店民宿客栈、酒店宾馆景区动植物园、乐园、景点等商业综合体综合商场、商业步行街泛休闲娱乐运动健身、休闲娱乐、丽人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30城市在线上的繁荣度情况与其线下经济的发展相符合。城市 GDP 在前五的城市其在线上繁荣度也居于头部位置,2023 年 1-6 月前三名城市上海、北京、深圳其线上繁荣度指数排名在前 6 位。排名城市直播指数搜索指数订单量指数繁荣度指数SIRFA 综合指数GDPGDP 排名475321511上海重庆成都广州深圳北京郑州苏州杭州武汉西安长沙南京东莞天津21390.1714345.9510705.4914130.6916297.620621.37008.611458.496029503.335604.987011.218316.925262.17842.83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3 年 3 月-9 月;国家统计局,2023 年 1-6 月GDP(亿元)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31数据来源:益普索根据公开数据整理、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 2023 年 3 月-9 月第一大模块:餐饮餐饮民以食为天 标杆城市分析:食在广州广东北枕五岭,东南濒海,江河交错其间,物产富足。近代以来,随着广东经商人群的壮大和岭南文化不断输出,粤菜逐渐流行。交通便利又促进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孕育着城市新的机遇与文化,形成了“新美食”融合之道与“新消费”的融合之势。2023 年上半年广东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33 万亿元,同比增长 7.4%,其中餐饮收入增长 28.8%。广州城市文化在珠江岸边交汇,一衣带水的渊源,饮食同源的历史,让美食成为文化和情感交流的载体之一。根据广州夜间经济大数据图鉴,广州全市餐饮店数量超 20 万家,其中 15%餐饮店晚上 11 点之后仍在营业。2023 年抖音美食品类夜间打卡量统计同样显示,广州美食类夜间打卡量居全国之首;在打卡品类方面,粤菜是八大菜系中抖音用户打卡量最大的地方菜。抖音全国餐饮美食繁荣度 TOP 城市排行榜显示,广州位列三甲。从清晨的早茶,到烧腊、煲仔饭,再到种类繁多的甜品,广州的“烟火气”让人们完美体验了舌尖上的旅途。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32餐饮 拉动消费的热点饮食文化彰显当地特色及吸引力民以食为天,出自礼记 月令的名言流传千百年,人们深深体会并折服于美食带给人们的幸福感和快乐。餐饮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还与家庭、亲情、友谊等因素密切相关,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餐饮在社会生活中还担负着拉动全方位消费,为国民经济贡献经济价值的作用。2023 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 24,329 亿元,同比增长 21.4%。在 2023 年生活逐步重启后,城市内及城市间人口流动及消费井喷式增长。餐饮收入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商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在2023年4月,同比达到 43.8%的增速,对提振商品零售增速贡献颇多,6-8 月平稳在 10%以上增速。餐饮是反映地方文化特色的主要途径之一,映射出当地饮食文化的流传以及市场流行元素的律动。在抖音餐饮模块的打卡信息中,清晰呈现出“地方菜”的打卡次数遥遥领先于其他细分餐饮品类,其次是快餐小吃、饮品、热门/特色菜及火锅。对于地域特色更加明显的“地方菜”及“小吃”会更加吸引人们的关注,并引发品尝打卡的兴趣。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22 年 8 月-2023 年 8 月按消费类型分零售额同比增速 商品零售 餐饮收入6年8月2022年9月2022年10月2022年11月2022年12月2023年1-2月2023年3月2023年4月2023年5月2023年6月2023年7月2023年8月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33【抖音】餐饮打卡次数【抖音】不同类型餐饮打卡次数 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2 年 1-6 月,2023 年 1-6 月35%美食总体地方菜12 23 年 1-6 月打卡次数 2022 年 1-6 月打卡次数 增速(2023 VS 2022)快餐小吃9%饮品152%热门/特色菜29%火锅23%生鲜果蔬73%西餐110%日韩料理东南亚菜12%面包甜点13%音乐餐厅12%自助餐21%其他美食17 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34在 2023 城市形象力调研中,有 6 成人群表明自己会因为达人推荐的美食而前往打卡,最容易被达人吸引而去打卡的品类分别为“地方菜”、“热门/特色菜”。你会因为达人发布的哪些类型的餐饮而前往打卡?地方菜热门/特色菜自助餐面包甜点其他西餐音乐餐厅日韩料理71.4U.1).8.2%.3%3.3.6%2.8%地方菜 热门/特色菜 自助餐 其他 音乐餐厅 面包甜点 西餐 日韩料理线上种草拉动线下消费抖音等在线媒介平台,不仅通过短视频、直播、达人推荐等方式吸引人们的关注,成功种草,同时还能促成人们及时“拔草”,通过团购券的功能完成实地的打卡消费,真正满足用户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对于餐饮商家,借助抖音团购券等方便快捷的服务及功能,其线上化经营的需求能够更好地满足,吸引更多的顾客流量,售卖更多的消费券,获取更多的营业收入。在 2023 城市形象力调研中,7 成用户表示会/可能会在抖音浏览带有团购券的短视频/直播内容。在是否会在抖音购买团购券方面,71%的用户表示会购买,比 2022 年增长 4 个百分点。其中,餐饮是用户最愿意购买团购券的类别,50.6%的用户表示会考虑在抖音上购买餐饮类团购券,同时有近80%的用户表示购买后,会进行线下消费,其中 6 成以上会在一个月内进行消费。由此可见,抖音呈现出高种草效率,高消费效率的优势及特点。一位来自全国知名连锁餐饮品牌的运营负责人谈到:“抖音非常流畅、快速,现在年轻人都喜欢玩抖音,作为商家来说,我们就喜欢消费者会直观的看到我的东西,转换成他的购买力。”“年轻一代是抖音的主力军,我们商家投其所好,一定要研究现代年轻人的需求是什么,我们设定的产品肯定要对消费者投其所好,再借助抖音进行引流。”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益普索 N=3904,2023 年 10 月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35你是否会在抖音上浏览带有团购券的短视频/直播内容?你会在抖音上购买哪种类型的团购券?【抖音】餐饮动销商家数量在抖音购买团购券后,你多久会线下使用消费?你是否会在抖音上购买团购券?2023 年 2022 年 增速 动销商家数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益普索 N=3904,2023 年 10 月会餐饮类一周内可能会酒店类一周至两周不太会景点类一个月内其他没想好会购买不会日常休闲娱乐类一个月及以上4 22/072022/102022/122023/022023/042022/092022/082022/112023/012023/032023/052023/06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2 年 7 月-2023 年 6 月40.1$.2.7.0P.61.4 .6.8.0.12.0.1.2 .6 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36案例 1:海底捞-抖音直播 GMV 破亿,成首个正餐直播破亿品牌案例 2:卤校长火锅-“卤味和甜品”的差异化营销,首播单日破峰增长 餐饮案例分析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37排名城市SIRFA 综合指数上海重庆广州成都深圳北京郑州苏州杭州武汉附.全国餐饮美食繁荣度 TOP 城市排行榜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3 年 3 月-9 月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38第二大模块:城市综合泛休闲娱乐承载生活方式 标杆城市分析:休闲在成都成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其自古就是“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更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2023 年前三季度,成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6114 亿元,同比增长 6.7%,位列全国 GDP 十强城市。其中,第三产业占比高达 66.6%,增加值 10737.0 亿元,增长 8.3%。前三季度成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268.2亿元,同比增长 10.7%。成都市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娱乐和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扩量提速,实现营业收入 57.9 亿,营收规模较第二季度增加 19.9 亿元;同比增长 73.4%,较第二季度提升 40 个百分点。今年以来,为助力成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抖音生活服务积极联动成都市商务、文旅、体育等部门,先后策划发起了“抖音心动街区”、“心动之城”、“这是我爱的夏天成都站”等系列活动,依托抖音平台强大的传播力,传递美好成都的城市魅力:借力成都大运会热点,抖音生活服务积极参与了成都大运惠民消费券发放工作,2000 万消费券直接拉动成都餐饮和休闲娱乐订单上亿元,活动期间商家 GMV 较之前日均增幅 66%,展现了成都夜间消费和休闲娱乐强大的消费力。8 月启动的”抖音心动街区“活动,是抖音生活服务打造的大型新场景消费项目,开街 4 天累计吸引超 15 万市民和游客前往打卡,活动累计曝光超 5 亿。9 月启动的”抖音心动之城.成都“活动,全网话题曝光累计 5 亿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抖音积极助力成都促消费活动,与高新区联动在抖音发起“中秋成都月亮上写诗”、”我在成都高新街头走一走“等互动话题,活动整体传播量近 7 亿,取得了优异的宣传效果。数据来源:益普索根据公开数据整理、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 2023 年 3 月-9 月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39 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3 年 3 月-9 月;国家统计局休闲娱乐 激发城市活力,产生立体消费2023 年,第三产业以高于全国 GDP 的增速水平在蓬勃发展。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23 年第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为同比增长 5.4%,第二季度同比增长 7.4%,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第三产业的线下繁荣也同步映射在线上。抖音泛休闲娱乐线上繁荣度前 10 名的城市,其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也排名靠前。从城市看,南方城市拥有更浓厚的休闲娱乐氛围,在泛休闲娱乐线上繁荣度 SIRFA 榜单中,上海活力加燃,由去年的第四荣升今年榜首。“成渝”双城依旧表现突出,位居第二和第三。杭州作为本年度新秀,跻身前十。深圳、广州、北京、郑州、苏州、西安等城市保持往日的活力。2022 年第一季度2022 年第二季度2022 年第三季度2023 年第二季度2022 年第四季度2023 年第一季度4.004,275.80-0.403,066.103.201,945.107.406,461.602.309,410.705.405,474.90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3 年 3 月-9 月;国家统计局泛休闲娱乐 SIRFA 综合指数2023 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单位: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排名排名城市上海成都重庆深圳广州郑州北京苏州杭州西安16272.457313.37912.2510604.5710314.954087.217713.66322.367483600.16泛休闲娱乐繁荣度指数 TOP10 城市及其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在抖音全国休闲娱乐繁荣度 TOP 城市排行榜中,成都排名第二,显示了成都的安逸闲适,也印证了轻松闲适及新鲜多元的娱乐元素,为成都的经济发展做出越来越重要的贡献。26534918710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40各城市休闲娱乐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吸引了众多的人流和客流,从而带动商业地产、餐饮、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形成多维、立体的经济圈。尤其是在疫情后,跨城市流动进一步加速,城市的立体经济更加突显。在线上繁荣度 SIRFA 排名中,休闲娱乐 TOP10 的城市与餐饮 TOP10 城市高度重合,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用户“吃饭、娱乐一条龙”的休闲偏好。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3 年 3 月-9 月泛休闲娱乐 SIRFA 综合指数餐饮 SIRFA 综合指数餐饮 SIRFA 综合指数排名城市上海成都重庆深圳广州郑州北京苏州杭州西安上海重庆广州成都深圳北京郑州苏州杭州武汉休闲中的地方特色众多城市打造休闲娱乐名片休闲娱乐作为引客流、促经济的有效手段之一,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潜力。众多城市把休闲娱乐作为拓展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手段之一,积极打造休闲娱乐名片,希望通过不同的主题、特色和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抖音】泛休闲娱乐繁荣度指数 VS 餐饮繁荣度长沙南通马鞍山打造“都市休闲”名片打造“南通好玩”城市新名片长江不夜城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41参与户外玩乐活动(采摘/农家乐等)看电影或者演出休闲运动(蹦床、滑翔伞、卡丁车、攀岩、溜冰场、射击射箭等)跳舞其他去健身房运动参与球类运动(如保龄球、高尔夫、篮球、乒乓球、台球、网球等)体验美容等活动(皮肤管理、美发等)参与武术搏击(如空手道、拳击、跆拳道等)练瑜伽桌游活动(轰趴、剧本杀、密室等)49.32.2(.5(.3.8#.0.8.6.8.4%6.6%人们兴趣的多元化,促进打造特色活动城市发展进一步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多元的休闲娱乐活动,人们的兴趣点进一步丰富和多样化,户外活动成为首选。调研显示,49.3%的用户更偏好“参与户外玩乐活动(采摘/农家乐等)”。同时,疫情结束使得观影、观演的需求得到全面释放,32.2%的用户偏好“看电影或者演出”。线下休闲娱乐需求的多样化,为线上生活服务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也为孵化地方特色经济提供了基础。你更偏好参加哪些形式的城市休闲娱乐活动?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益普索 N=3904,2023 年 10 月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42夜间活力,延长城市活跃时长夜间经济让城市真正成为“不夜城”。从最初寄居“夜市”形态的模式,到如今囊括了餐饮、旅游、购物、文娱等各领域。在愈来愈丰富多元的夜间经济下,夜晚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美好生活的延续,拉长了人们与各娱乐元素的互动时长。2023 年上半年,抖音夜间打卡人数较 2022 年同比增长 15%,打卡次数同比增长 10%。分城市看,南方城市的夜间生活更加活跃。在抖音夜间打卡次数最多的前10名城市中,仅有西安、北京、郑州三座北方城市上榜,其余均为南方城市。“夜光之城”重庆以 2156 万的打卡次数位居榜首,广州、上海、深圳紧随其后。【抖音】夜间打卡次数【抖音】2023 年上半年夜间打卡次数【抖音】夜间打卡人数 2023 年上半年 2022 年上半年 增速 2023 年上半年 2022 年上半年 增速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3 年上半年 VS 2022 年上半年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3 年 1-6 月重庆广州上海深圳成都西安北京东莞苏州郑州10 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43线上传播助力商家营销在过去三年的出行受限期间,居民培育出了通过线上渠道满足自身对娱乐及休闲的消费需求习惯,并得到了保持和发展。2023 年 1-6 月期间,抖音休闲娱乐活动打卡次数较 2022 年上半年增长 14%,打卡人数增长 7%。线上渠道的全面、便捷、高效给居民带来了良好的使用体验。人们对生活服务业的线上需求,催生了更多企业加快线上化运营。截止 2023 年 9 月,抖音平台泛休闲娱乐商家高达 10 万余家,较去年同期增长 102%。2022 年 3 月-2023 年 9 月期间,抖音平台泛休闲娱乐商家月均新增 5000 个,休闲娱乐商家加快在线上的运营以满足不断新增的消费需求。【抖音】休闲娱乐活动打卡次数【抖音】休闲娱乐动销商家数【抖音】休闲娱乐活动打卡人数【抖音】休闲娱乐动销商家数 2023 年上半年 2022 年上半年 增速 2023 年上半年 2022 年上半年 增速 2022 年 9 月 2023 年 9 月 增速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3 年上半年 VS 2022 年上半年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2022/032022/042022/052022/062022/072022/082022/092022/102022/112022/122023/012023/022023/032023/042023/052023/062023/072023/082023/09311&#%9%7%7%4%4%5%4%4%3%6%截止时间累计动销商家数增长量增长率142%7 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44 休闲娱乐案例分析案例 1:芙蓉国粹-策划好好生活节主题直播,直播 GMV 破百万一佳造型找到适合该品牌经营的方法,通过职人矩阵的搭建实现了曝光千万级,快速达到 800 万 的 GMV,为线下店铺带来了充裕的新客资源。对于要入驻做职人的商家,可以借鉴一佳造型的整个职人孵化链路,通过赋能、帮扶以及内容加热来帮助职人快速成长,为店铺营收助力。案例 2:一佳造型-职人矩阵的搭建实现了曝光千万级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45排名城市SIRFA 综合指数上海成都重庆深圳广州郑州北京苏州杭州西安附.全国餐饮美食繁荣度 TOP 城市排行榜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3 年 3 月-9 月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46商业综合体彰显消费活力抖音全国商业综合体繁荣度TOP城市排行榜显示,郑州表现抢眼,位列第一。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郑州素有“商都”的美誉,拥有逾千万常住人口,借助地处南北交通要冲独特地理位置,以及向内陆地区大量商流辐射的效应,汇集了涵盖食品、杂货、服装等各类物品的数十个批发市场,商业交汇吸引人们纷纷前往购物打卡。数据显示疫情过后消费欲望集中爆发,2023 年第一季度,郑州市内六座万达项目客流同比提升42%,销售额同比提升 66%。截止到第三季度末,郑州市的地区生产总值 10435.9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6.5%,这也是郑州地区生产总值首次前三季度突破万亿元,其中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61.2亿元,同比增长5.4%。上海作为我国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有着享誉海内外的商业传统。上海庞大的商业综合体体量和迅猛的发展建设速度,更是把疫情后重启的消费热潮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上海购物中心协会发布上海购物中心 20222023 年度发展报告,称 2023 年上海拟新开 3 万平方来以上购物中心达 45 家,面积超 300 万平方米,届时上海 3万平方米以上购物中心总量将超过 400 家。2023 年前三季度上海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3778.99 亿元,同比增长 16.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129.43 亿元,增长 39.6%。2023年国庆小长假(9月28 日至10 月 5 日),上海500 多家购物中心、91 个商圈(含35 个重点商圈),结合“2023 金秋购物旅游季”活动主题,全市线下消费支付金额达449.2 亿元,线上消费实物零售金额达 313.9 亿元。其中 35 个重点商圈进店线下客流总量达到 3789 万人次,同比增长 34.6%,较 2019 标杆城市分析 1:购物在郑州 标杆城市分析 2:购物在上海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47数据来源:益普索根据公开数据整理、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 2023 年 3 月-9 月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2 年 1-6 月,2023 年 1-6 月年同期增长19.8%;销售额前三的商圈依次为南京西路、陆家嘴和南京东路商圈,分别同比增长8.1%、10.6%和7.7%。上海五五购物节期间,抖音生活服务承接的上海咖啡文化周系列活动,线上开设“咖啡生活节”话题,发放咖啡消费补贴,分别在静安区、长宁区、黄浦区、虹口区及杨浦区以时尚快闪、小资市集、文化路演、咖啡品鉴等多种形式呈现,本次活动吸引全国近 4000 家咖啡店共同参与,推出抖音咖啡优惠套餐,活动期间咖啡抖音套餐支付量共计突破 6亿元。同时,抖音一直致力于助力上海老字号品牌焕新发展。五五购物节期间,在上海市商委和上海老字号协会的指导下,抖音电商以全域兴趣电商短视频、直播、商城等渠道助力老字号换新发展,开展“老字号,新消费”|抖音电商2023 年上海老字号系列活动。上海中华老字号企业协会秘书长表示:“希望日后与抖音电商萤火计划等活动紧密合作,持续吸引有影响力的创作者参与带货,让更多消费者关注、认可上海老字号的品牌文化,助力更多老字号品牌长效发展。”商业综合 购物热潮井喷式释放商业繁荣进一步激发了城市活力。截至 2022 年末,全国购物中心存量项目达 5685 个,同比增长 5.24%,为城市商业经济发展提供了线下实体空间基础。在线上,人们对购物内容的关注度高,并从心智层面转移到行为层面。2023 年抖音数据显示,购物类视频搜索次数高达 27.7 亿,较 2022 年同比增长 834%,下单次数同比增长 2167%,核销订单同比增长 2103%。购物热潮在线上渠道呈现井喷式释放。【抖音】商业综合体相关视频数据 2023 上半年 2023 上半年 VS2022 上半年增速834!67!03%视频搜索次数下单次数核销订单量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48“边逛边打卡”推动商业繁荣线上渠道是商家和消费者的共同选择随着线上媒体渠道对人们生活的深度渗透,打卡分享日益融入到居民的消费行为中。人们从“纯逛”商业综合体逐渐演变为“边逛边打卡”。2023 年 9 月,抖音平台用户打卡商业综合体次数达到 3155 万次,较 1 月增长 27.5%。以重庆、广州、成都为代表的南方及西南地区用户拥有更高的打卡热情。线上化媒体渠道加速和扩展了实体商业与居民的链接,由此衍生出的新型消费行为进一步反哺商业发展,形成打卡经济,为城市商业繁荣提供新动力。线上渠道让用户获得了更便捷、更快速、更多元化的购物体验,也为商家开拓了一片“无形市场”。越来越多的商业综合体正在转变传统销售模式,加大在线上的经营投入。截止到 2023 年 9 月,抖音商业综合体 POI 数量高达 2454 万家。经济较发达的华东地区吸引了更多商业综合体在线上的入驻,其次为华南、华中地区,而经济欠发达的西北、东北地区表现较差。低线城市商业综合体线上化运营更为明显,三、四线城市的商业综合体 POI 数量分别达到 553 万和 556 万,明显超越高线城市。从商业综合体线上商家数量的城市分布看,重庆、广州、成都是线上商业综合体最多的城市。北方中仅有北京、郑州落入 TOP10 名单中。【抖音】商业综合体打卡次数【抖音】商业综合体打卡人数城市分布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3 年 1 月-2023 年 9 月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2 年 7 月-2023 年 9 月2023003202304202305202306202307202308202309排名城市重庆广州成都东莞郑州深圳上海苏州西安佛山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49随着线上视频媒体的发展,用户的注意力效应使得其在与商业综合体产生空间接触前已实现心理对接,并呈现出高关注度特点,93.7%的用户喜欢短视频中分享的城市商场/商圈内容,这为商业综合体的线上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用户基础。另一方面,用户对不同商场/商圈内容的关注偏好,为商业综合体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营销培育了多重机会点。突显“地方特色”的营销内容更受欢迎,在用户喜欢观看的城市商场/商圈内容中,高达 65.8%的用户期待看到本地特色风物物产。商业综合体主动进行消费体验与当地文化价值的衔接或将成为潜力营销方式。【抖音】商业综合体 POI 数量城市区域分布【抖音】商业综合体 POI TOP10 城市你更喜欢在短视频看城市商场/商圈的哪些方面的内容?【抖音】商业综合体 POI 数量城市等级分布 商业综合体 POI 量 商业综合体 POI 量 选择数量 选择占比 商业综合体 POI 量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西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重庆广州成都东莞深圳上海北京苏州佛山郑州达人的吃喝玩乐种草商场的购物指南商场创意宣传片本地特色风物物产不喜欢看相关内容其他43.42.0.2e.8%6.3 .7%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五线及以下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益普索 N=3904,2023 年 10 月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50 商业综合体案例分析案例 1:大悦城-线上线下矩阵式发力,打破流量壁垒案例 2:红星美凯龙-线上引流,线下增值服务促进拉单及复购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51排名城市SIRFA 综合指数郑州重庆成都广州上海西安苏州武汉深圳佛山附.全国商业综合体繁荣度 TOP 城市排行榜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3 年 3 月-9 月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52第三大模块:酒旅景区 怡情山水之间 标杆城市分析:玩在重庆重庆的特色在于山城之美,江水之畔山崖平地而起,人们在历史与现实的时间走廊里徜徉。洪崖洞、李子坝地铁站、朝天门、黄桷湾立交桥等众多景点,凭借不同的特色魅力成为人们心中的网红打卡热门,构成了“勒是雾都”的城市画像。疫情过后,重庆借助旅游资源优势的吸引和网上打卡的推力,成为全国旅游市场恢复最早、恢复最快速的城市之一。2023 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正值“秋游重庆”黄金季,当地推出 200 余项秋季文旅活动,为市民及游客奉上缤纷多彩的文化大餐,体验中秋、国庆双节同庆的多重乐趣与韵味。2023 年 9 月 29 日至 10 月 4 日,入渝人数达 284.6 万人,较“五一”增长了 32%,假期开始的 24 小时内,入渝总人数达 53.8 万人。假期首日,重庆景区游客累计即破百万,达 207 万人,当天下午 16 时,景区人流量一路“狂飙”,突破 80 万人。由字节跳动公益与抖音生活服务联合发起的“重庆 DOU 是好风光”公益项目以农民增收和产业增效为核心目标,充分挖掘“人、文、旅”三要素,打造乡村文旅的推广新亮点,营造乡村文旅的消费新场景,拓宽乡村文旅经营主体营销渠道,形成乡村文旅数字化发展的重庆模式。7 月 1 日-9 月 15 日重庆项目执行期间,通过抖音下单的乡村游客共计 37.35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2468 万元。此外,为推广重庆优质的温泉资源和丰富的温泉产品,抖音开展“渝见温泉 暖心邀约”直播活动,首次通过“重庆文旅”官方抖音账号推介温泉,邀请文旅委副主任、温泉协会副会长莅临直播间,介绍温泉资源、传播温泉文化。共有 15 家温泉商家参与活动,仅一周交易额就突破百万,持续提升了重庆“世界温泉之都”品牌影响力。抖音全国景区繁荣度 TOP 城市排行榜显示,重庆名列榜首,更是彰显了其山水人文特色对人们前去旅游打卡的吸引力。(数据来源:益普索根据公开数据整理、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 2023 年 3 月-9 月)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53景区 激发城市旅游活力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3 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 23.84 亿,比上年同期增加 9.29 亿,同比增长63.9%。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2.30 万亿元,比上年增加 1.12 万亿元,增长 95.9%。一反 2022 年的下降趋势,迎来了井喷增长。旅游人次及收入的触底反弹,反映了人们向往美好城市生活,迫不及待去实地旅游体验的意愿。从抖音线上繁荣度表现来看,重庆、北京依然位居第一和第二。在全国旅游市场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各城市旅游市场收入势必将迎来高速增长。在人们实施旅游计划的前、中、后期,抖音等线上媒体的传播及分享反馈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城市分布角度看,重庆依托近几年营造的网红城市独特文旅魅力,超越帝都北京排名第一,泉州、宁波依托人文古迹、自然景观新进上榜。由此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拥有热门景区的城市依然保持热度,而人们选择旅游的目的地城市也更加多元。抖音已经成为了反映各城市旅游景区资源和旅游消费繁荣度的信息资源库。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抖音】TOP 城市景区 POI 数量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人次(亿人)收入(万亿元)2022 年第二季度2023 年第一季度2022 年第一季度2022 年第四季度2022 年第三季度2023 年第二季度8.30.774.360.326.250.412.161.36.390.5511.681 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 POI 数量 相比 2022 年新上榜NO.1重庆13221NO.2北京8749NO.3温州7967NO.4泉州7816NO.5广州7343NO.6锡林郭勒7172NO.7福州6689NO.8杭州6441NO.9成都6200NO.10宁波5931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54特色景区具有强大吸引力线上打卡吸引更多游客流动当地自然景观、人文古迹是吸引人们打卡的最主要景区类型。抖音数据呈现出不同城市各具特色:北京、西安、南京等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以“人文古迹”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杭州、丽江、三亚等以自然景观闻名于世;苏州的古镇/古村,上海的地标建筑又印证了鲜明的城市名片对人们的吸引力。同时,短视频也帮助小众景点增加曝光率,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探索。打造并进一步加强景区地方特色的建设及形象传播,引爆游客流量,将为已恢复元气、蓄力待发的旅游市场提供源源动力。线上 POI 数据、流动打卡数据,让我们看到了城市旅游复苏,并将繁荣发展的前景。从分区域角度看,华东、西南依托数量较多且优质的文旅资源,是 POI 数量最多的区域。北京、杭州、西安、丽江、上海吸引了百万级数量的打卡量,城市间流动日趋活跃。从 2023 城市形象力调研数据看,达人发布的当地景点、旅游项目等类型的景区内容,会吸引人们前往打卡。线上平台上的积极打卡参与,实际城市间活跃的游客流动,两方形成了正向的促进关系,将为文旅市场的发展注入强心剂。【抖音】不同景区类型的 POI 数量【抖音】TOP 流入城市的 top 景区类型【抖音】不同区域景区 POI 数量 自然景观人文古迹其他旅游景点观光街区古镇/古村红色景区地标建筑流入城市北京杭州西安丽江上海南京西双版纳三亚苏州洛阳TOP1人文古迹自然景观人文古迹自然景观地标建筑人文古迹观光街区自然景观古镇/古村自然景观TOP2地标建筑人文古迹观光街区古镇/古村人文古迹自然景观其他旅游景点其他旅游景点人文古迹人文古迹TOP3自然景观其他自然景观人文古迹观光街区观光街区自然景观人文古迹自然景观古镇/古村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 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 POI 量TOP10景区类型 POI 量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西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55【抖音】不同流入城市景区打卡次数北京杭州西安丽江上海南京西双版纳三亚苏州洛阳重庆大理青岛广州厦门黄山昆明成都舟山嘉兴当地景点旅游项目动植物园公园广场展览/展馆其他泛主题乐园TOP20 流入城市流入城市打卡次数你会因为达人发布的哪些类型的餐饮而前往打卡?62.109.201.00.80.10).30%.50%当地景点 旅游项目 动植物园 公园广场 展览/展馆 其他 泛主题乐园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益普索 N=3904,2023 年 10 月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3 年 1 月-6 月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56 景区案例分析案例 1:长隆度假区-“短视频 直播”,点燃节点经营案例 2:银基动物王国-“达人 职人”联袂种草,国庆破千万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57案例 3:宜春全面打响“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的文旅形象品牌附.全国景点繁荣度 TOP10 城市排行榜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3 年 3 月-9 月NO.1重庆0.287348NO.6上海0.135703NO.2北京0.190277NO.7杭州0.134417NO.3成都0.156711NO.8宁波0.127225NO.4广州0.153407NO.9温州0.126501NO.5泉州0.138317NO.10福州0.116836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58酒店 体验人在旅途上海,承载在中国近代历史以来至今的市场、金融、工业、商业、交通、文化教育等诸多元素,并拥有显著位置,这些元素都在上海的酒店业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随着 2023 市场复苏和商业、旅游的爆发,重启了上海酒店市场的不断深化、多元化、品质化加速发展的进程。2023 年春节长假期间,上海接待游客突破千万,达到了 1002.29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166.40 亿元。据悉,上海多家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旗下的酒店房间平均入住率都超过了 50%,上海单体酒店入住率最高达到了 85%。1 至 8 月,上海共接待入境游客 192.3 万人次,同比增长422%。上海旅游节于 9 月 16 日至 10 月 6 日全面回归线下举行,期间共接待游客 3846.8 万人次,旅游消费交易总金额达到 886.6 亿元,同比增长 13.5%。截至 2023 年 8 月,上海高端酒店日均房价 1031 元,同比增长 28.9%;入住率 66%,同比增长73.4%;每间可出售客房收入 684 元,同比增长 123.6%。与 2019 年同期相比,上海高端酒店经营表现已恢复九成以上。中秋国庆长假期间,上海市星级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为 52.70%,同比增长 4.5 个百分点;其他宾旅馆平均客房出租率为 54.20%,同比增长 1.2 个百分点。已经基本恢复到 2019 年水平。抖音全国酒店繁荣度 TOP 城市排行榜显示,上海位列三甲,彰显了上海在酒店方面给予用户的良好体验。(数据来源:益普索根据公开数据整理、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 2023 年 3 月-9 月)标杆城市分析:杯酒人生在上海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59酒旅相伴 提升城市整体体验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3 年第二季度,全国星级酒店营业收入总额 410.15 亿元,其中餐饮收入占比 38.85%,客房收入占比 46.60%。与 2022 年同期相比,营业收入增加 161.59 亿元,增幅达65.01%;比一季度增加 77.89 亿元,环比增长 23.44%。大型星级酒店的营收增长势必促进当地城市经济发展。酒店是除景区之外,与当地旅游发展最为密切相关的因素之一,酒店打卡人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酒店对人们的吸引力,以及人们对酒店体验的美好感受,从而又呈现了对城市整体体验的感受。上海、广州延续 2022 年的表现,在 2023 年依然名列前两位,东莞升入前三甲。北京、重庆、苏州、西安排名均有提升,与其是景区打卡热门城市相呼应。从抖音平台 POI 数量来看,华东地区酒店 POI 数量最多,其次是西南地区、华南地区,这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抖音】酒店打卡热门城市分布 【抖音】酒店 POI 数量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 POI 量NO.2广州3671459NO.3东莞3502736NO.4深圳3304514NO.5北京2793966NO.7成都2672558NO.8杭州2406695NO.9苏州2059168 2022 年 7 月-2023 年 6 月酒店打卡人数 相比 2022 年排名提升NO.1上海3946135NO.10西安1980630NO.6重庆2684055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60助力用户制定住宿计划酒店在线上平台的经营,一方面为用户提供了更全面更客观的体验参考,提供了更便捷的酒店消费入口,加强了用户与平台间的互动与忠诚,另一方面助力商家快速吸引更多流量,形成更多实际消费收入。“想去”代表了用户对该酒店未来的消费欲望,“收藏”代表了用户可能在近期继续关注及实现消费的可能性,抖音平台酒店“收藏”月均 470 万 ,表现出了强大的消费潜能。对于酒店商家来说,用户收藏及想去的数据表现,可为未来一段时间提升接待能力、预测营收提供支持,同时用户收藏及想去的线上行动,对酒店实现线下经营打下良好的流量基础。2023 城市形象力调研数据也呈现出了用户对于酒店的关注,23.9%的用户希望在抖音看到酒店民宿探店相关的内容,12.5%的用户会因为达人推荐的酒店而前往打卡,20.6%的用户会购买酒店类的团购券。这些用户在抖音表现出的主动意愿及态度,显示了抖音在为用户制定住宿计划、为商家吸引更多消费方面发挥着积极影响。【抖音】酒店收藏量、想去/点击量你希望在抖音看到哪些与城市形象和品牌相关的内容?你会因为达人发布的哪些内容而前往打卡?你会在抖音上购买哪种类型的团购券?20220720220820220920222302202303202304202305202306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益普索 N=3904,2023 年 10 月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2 年 7 月-2023 年 6 月23.9.5 .6%酒店民宿探店达人推荐的酒店酒店类月份收藏想去/点击量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61从酒店类型看,套房、海景房的用户打卡次数最多,较去年同期增长 24%和 86%,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用户对于高端舒适、环境优美的住宿体验追求。作为小众偏好的电竞房呈现出强劲的增速,较去年同期增长 113%,进一步显示了酒店与娱乐的融合将更满足年轻人多元化的娱乐需求。【抖音】不同酒店类型打卡量(2023 年上半年 VS 2022 年上半年)243460G%套房海景房电竞房棋牌房亲子主题房私汤房影音房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2 年 1-6 月,2023 年 1-6 月行标签打卡次数打卡次数增量打卡次数增速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62 酒店案例分析案例 1:邂逅丽江-客栈老板将内容力转化为交易力案例 2:华住集团-首个预售通兑券试点标杆,品效双收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63排名城市SIRFA 综合指数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广州杭州西安东莞深圳惠州附.全国酒店繁荣度 TOP10 城市排行榜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3 年 3 月-9 月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64PART 03 莅众而明 相辅相成 美好城市营销策略建议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65易经 象中提到:“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城市作为承载历史文化和人类经济活动的综合体,如同一位君子出现在人们面前,因此城市发展、展现美好需要“用晦而明”,以通透、温润的形式,使各美好城市要素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用晦”是基于成体系设计和运营的手段,“而明”是最终达到美好城市的全面综合体验。在 2023 城市形象力调研中,超半数的人认为城市环境改善、文化建设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展示了人们对美好城市体验和感知提升的具体内容。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66凸显城市特色,强势平台传播历史文化特色造就底蕴,短视频彰显辨识度曾有学者说过,城市不仅是物质景观,更是心理景观,一种层层叠叠的心理景观。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是城市独有的内涵,是城市形成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遗产,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吸引甚至留住人们的关键元素。城市特色通过各种纷繁复杂的文化、生活、商业等元素交织在一起,涵盖了人们生活中的餐饮、休闲娱乐、酒旅等各个方面,并形成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和感受。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领导指出“特色看得见、特色说得出、特色体会得到”,强调了“城市特色”在城市发展及文旅产业中的重要性。一位长期从事城市发展与传播研究的专家表示:城市的特色融合在历史文化内涵之中,而提升城市形象的关键点是如何充分展现城市特色。短视频提供给用户沉浸式体验和立体化呈现,能够很好地增强城市的文化辨识度。在各城市汇聚的注意力经济向体验经济的发展中,抖音始终是主导者和推进者,为更多用户、文化及商业机构提供了更多展示及互动的机会,充分发现、分享各种历史文化元素,在各个方向和层面共同打造美好城市的标签。依托平台传播,聚“影响势头”,增“营销价值”有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每天通过“视觉”接受外部信息的比例为 83%,抖音短视频对人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之前信息代际而深入影响到人的心智层面。在 2023 城市形象力调研中,近一半用户认为抖音在传播城市品牌方面非常有影响力。同时会触发用户的实际行动,例如当地旅游、工作居住,从而为当地城市发展增加新的动力。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67以文带旅、以商成文,巨量引擎助力文商旅融合创新商业的果实是对美好生活体验倾情奔赴的双向回报。未来,抖音在保持庞大的用户群体和立体的商业生态系统同时,仍需要保持服务的持续优化,并坚持创新商业落地模式,利用各个有形和无形资产的深厚资源,进一步推动用户与内容创作者、商家之间的互动和参与,构建更加完善的线上线下融合的商业生态系统,以创造更加丰富和多样的用户体验,满足用户的不断变化的需求,推进美好城市建设。一位商家运营负责人表示:线上平台上展示的各种生动有趣、有创意的内容,连接着生活的各个元素,将获得更广泛的用户关注,并形成高度的用户黏性。以抖音为主的线上平台,通过导流和服务将消费者的注意力引向体验,进而产生消费。这是商家看重的最宝贵的资源。在“城市“作为主体对外传播的过程中,抖音向上可以衔接政务,向下可以整合电商配套,将城市的一系列文化和商业推广直达用户,并将消费需求转化为商业机会,进一步增强城市活力,促进商业繁荣。抖音影响力受认可:90%以上的用户肯定抖音在传播城市品牌方面的影响力,其中有 49.5%的用户认为其非常有影响力。触发行动:57%用户表示在看完抖音后,会考虑去该城市旅游,其次是工作、居住。抖音平台在传播城市品牌与形象方面的影响力抖音短视频是否会吸引人们去该城市旅游、工作、居住的想法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益普索 N=3904,2023 年 10 月非常有影响力有一些影响力影响力一般影响力欠缺没有影响力旅游工作居住上学都不会 非常有影响力 有一些影响力 影响力一般 影响力欠缺 没有影响力 旅游 工作 居住 上学 都不会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68以文带旅文化传承创新,激发消费活力传承历史文化,突出地方色彩。通过具有文化特色的空间载体和地方特色活动,唤起消费者的兴趣,带动旅游兴盛。以此带来更多的消费客群,人气的聚集能更好的提升项目的影响力,从而促进商业的繁荣。巨量引擎通过创新宣传方法,强化新媒体的宣传作用,做好正能量宣传工作,助力打造正能量IP,通过短视频、图文、直播等载体和形式,以红色文化、社会公益、城市发展为主题,不断助力优质内容打造,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主旋律、讲好中国故事,助力文化自信。第五届“京 彩”系列活动#京彩中国节 中共北京市委网信办、北京市各区委网信办2023 年,由中共北京市委网信办主办、北京市各区委网信办协办的“京 彩”系列活动迎来第五年的迭代升级。该活动以“巡礼新时代 京彩谱华章”为主题,构建“京彩空间、京彩人物、京彩文明、京彩发展、京彩文化”五维活动体系,打造网民关注度高、传播效果好的网络文化产品,用“正能量 大流量”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加油鼓劲。9 月 22 日,北京市委网信办邀请 20 位网络名人参与中秋主题名人行活动,并开展线上传播,传播网络正能量,弘扬传统节日新风尚。身着汉服游览八达岭夜长城了解花馍非遗技艺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69#京彩中国节 话题累计播放量达 1.1 亿 。同时活动视频热度,在抖音端带动“中秋来长城赏月”话题,最高登上同城榜第 2 位。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70以商成文商业涵养文化,放大品牌价通过商业涵养文化要素,借特色消费凝聚新的消费力,持续在文化挖掘和主题概念上推陈出新,形成文化品牌资产,具有自身的品牌价值。助推资源价值化、价值品牌化、品牌故事化、故事情景化、情景体验化、体验社交化的方式。美好风景“放大器”,新宝泉 崖天下打造千万 GMV 网红“爆款”2023 年 4 月,河南宝泉新景点新宝泉崖天下通过抖音,打造集热榜、话题、达人、内容、直播、互动、体验多端资源一体,联动头腰尾部 CPS 合作模式等不同类型的百余位达人的现象级传播案例。景区特色体验项目在#新宝泉崖天下、热搜名称#人生总要来一场悬崖之旅吧、#在悬崖上吃胡辣汤是什么体验 等话题加持下快速走红,结合开业预售、直播、广告、短视频等形式,成功在五一预售期突破千万 GMV。达人实地探访同城热点榜单抖音热榜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71好吃乐山文商旅融合宣传乐山市政府以乐山美食 文旅的 ip 焕新项目。线下文旅并不缺人流量,互联网上整体城市声量不如洛阳,重庆及淄博等地。政府面向全平台招募换新乐山城市名片,以美食为切入口,由线下流量向线上流量导入,形成从拔草到种草模式,为日后预制菜产业带做准备。线上联合头部达人安金秋,房琪,密子君三位头部达人,巨量结合抖音 IP 项目,搜索,全民任务等多重产品组合 头条端微综艺姐姐的旅行及城市上头条。多端联动,换新全新 VI 视觉,以“好的乐山”“Le Taste”焕新年轻群体,发动年轻群体为乐山品牌注入新鲜血液,打造全网品牌形象。抖音图文信息流抖音团购搜索品专抖音挑战赛抖音直播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72破圈融合“沉浸 ”体验,丰富美好生活当今世界,热门的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吃、住、行、游、购、娱等每一个环节已深度融合,共同构成美好生活的多重元素,文商旅融合发展还要逐渐从 跨界化 向 无界化 演进,形成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体验和价值。巨量引擎提供丰富营销思路和解决方案,助力文商旅协同破圈。在抖音,旅游生意发生了什么?2023年综合GMV开始进入质变,商业化流量开始撬动杠杆,投广商家的 GMV 指数爆涨,杠杆作用显著,广告 GMV 与投入大盘趋势成正比,且在节点呈爆发状,自然流与商流协同提效。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73冰雪燃冬季旅行心愿季春季花朝节夏日弄潮儿向往的假期跨年/CNY1 2 月国潮国风大典破次元风船计划、户外生活节、非遗焕新季城市营销心动之城、节点营销心动五一/心动十一/心动跨年等、生活方式好好生活节国潮国风大典平台盛事精品内容达人种草文旅垂类互动产品发财中国年CNY 系列项目综艺很高兴认识你音乐微综艺妙旅声花、精品生活方式内容这是我爱的生活、户外生活节野人计划系列片单:夜宵与玫瑰/音乐与山海/闺蜜生活大赏/疯狂星期五/四面八方全力以赴的行动派人文旅行云游四海人文人间 360 行音乐旅行真人秀赤热城市广场舞计划综艺亲子露营节超级歌会、超级现场、主题晚会、中国节系列演出、银河方舟音乐节文旅营销巨好玩计划、常规节点有趣人类周末榜单在星图看四季、美好生活 100 、抖音造势场、星图达人团、中视频达人项目热点话题:元旦、六一、父亲节、母亲节、中秋节、国庆节、年度热点等全民互动:挑战赛|全民任务|创意互动类:剪同款挑战赛、抖音特效征集赛、剪映模板创作大赛创新产品:众测任务|Dou 趣味互动丨虚拟直播计划音乐营销:造音行动、抖音看见音乐计划明星活动:抖音星接力、抖音跨海计划、抖音黑马计划、明星个人项目等 明星合作:明星微代言、明星官宣计划 明星产品:星聚力 3.0 、明星账号共创、明星关注组件、明星合拍新年有礼了抖音星愿季春日星种草520 心动日记618 星选剧场夏日探索计划七夕有星意小长假旅行抖音影像节巨量星图达人节春日露营歌会西瓜 PLAY、番茄创作者大会春日营销3 4 月小长假/大促5 6 月夏日/暑期7 8 月金九银十9 10 月冬季营销/大促11 12 月2024 巨量引擎招商 IP 总览(文旅类)抖音美好奇妙夜、抖音生活者说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74附录:2023 全国美好区域排名地区SIRFA 综合指数 华东地区 直播指数 搜索指数 订单量指数 繁荣度指数MAX:3MIN:0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752023 全国美好省份排名 直播指数 搜索指数 订单量指数 繁荣度指数MAX:1MIN:0NO.1广东NO.排名地区SIRFA 综合指数 NO.6四川NO.7安徽NO.8河北NO.9湖北NO.2江苏NO.3河南NO.4山东NO.5浙江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76NO.10湖南NO.11福建NO.12江西NO.13陕西NO.18贵州NO.19黑龙江NO.20内蒙古NO.21新疆NO.14云南NO.15广西NO.16山西NO.17辽宁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77NO.22吉林NO.23甘肃NO.24海南NO.25宁夏NO.26青海NO.27西藏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782023 全国美好城市排名NO.2重庆NO.1上海NO.7郑州NO.8苏州NO.9杭州NO.10武汉NO.3成都NO.4广州NO.5深圳NO.6北京 直播指数 搜索指数 订单量指数 繁荣度指数NO.排名地区SIRFA 综合指数 MAX:0.3MIN:0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79标杆城市分析|上海TOP3 及特色#1:餐饮直播指数#2:餐饮搜素指数#3:餐饮订单量指数特色:泛休闲娱乐直播指数SIRFA 综合指数直播指数搜索指数订单量指数繁荣度指数 餐饮 泛休闲娱乐 购物 景区 酒店标杆城市分析|重庆TOP3 及特色#1:餐饮繁荣度#2:餐饮搜素指数#3:餐饮订单量指数特色:泛休闲娱乐繁荣度、景区繁荣度、酒店繁荣度SIRFA 综合指数直播指数搜索指数订单量指数繁荣度指数 餐饮 泛休闲娱乐 购物 景区 酒店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80标杆城市分析|成都TOP3 及特色#1:餐饮搜素指数#2:餐饮繁荣度指数#3:餐饮订单量指数特色:泛休闲娱乐搜索指数、订单指数SIRFA 综合指数直播指数搜索指数订单量指数繁荣度指数 餐饮 泛休闲娱乐 购物 景区 酒店标杆城市分析|广州TOP3 及特色#1:餐饮搜素指数#2:餐饮订单量指数#3:餐饮繁荣度指数特色:餐饮订单量指数SIRFA 综合指数直播指数搜索指数订单量指数繁荣度指数 餐饮 泛休闲娱乐 购物 景区 酒店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81标杆城市分析|深圳TOP3 及特色#1:餐饮订单量指数#2:餐饮搜素指数#3:餐饮繁荣度指数特色:泛休闲娱乐直播指数SIRFA 综合指数直播指数搜索指数订单量指数繁荣度指数 餐饮 泛休闲娱乐 购物 景区 酒店标杆城市分析|北京TOP3 及特色#1:餐饮搜索指数#2:餐饮订单量指数#3:餐饮直播指数特色:酒店搜索指数SIRFA 综合指数直播指数搜索指数订单量指数繁荣度指数 餐饮 泛休闲娱乐 购物 景区 酒店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82标杆城市分析|郑州TOP3 及特色#1:餐饮搜素指数#2:餐饮订单量指数#3:餐饮繁荣度指数特色:购物繁荣度、购物搜索SIRFA 综合指数直播指数搜索指数订单量指数繁荣度指数 餐饮 泛休闲娱乐 购物 景区 酒店标杆城市分析|苏州TOP3 及特色#1:餐饮繁荣度指数#2:餐饮搜素指数#3:餐饮订单量指数特色:景区繁荣度SIRFA 综合指数直播指数搜索指数订单量指数繁荣度指数 餐饮 泛休闲娱乐 购物 景区 酒店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83数据来源: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2023 年 3 月-9 月标杆城市分析|武汉TOP3 及特色#1:餐饮搜索指数#2:餐饮订单量指数#3:餐饮繁荣度指数特色:购物直播指数、购物订单量指数SIRFA 综合指数直播指数搜索指数订单量指数繁荣度指数 餐饮 泛休闲娱乐 购物 景区 酒店标杆城市分析|杭州TOP3 及特色#1:餐饮搜素指数#2:餐饮订单量指数#3:餐饮繁荣度指数特色:景区订单量指数、酒店订单量指数SIRFA 综合指数直播指数搜索指数订单量指数繁荣度指数 餐饮 泛休闲娱乐 购物 景区 酒店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84数据说明本报告所有涉及抖音用户数据均来自【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相关数据的产权与解释权均归【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所有。本报告涉及用户调研问卷数据来源于 2023 年 10 月2023 抖音城市形象力调研,通过抖音平台向用户在线上发放调研问卷,回收有效问卷 3904 份。在填写有效问卷的用户中:性别分布包括:男性占比 60.3%,女性占比 39.7%;年龄段分布包括:1825 岁占比 9.4%、2630 岁占比 8.3%、3140 岁占比 28.5%、4150 岁占比 26.9%、50 岁以上占比 27.0%;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85声明本报告由【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与【益普索中国消费科技研究院】联合制作。报告中文字、数据受中国知识产权法等法律保护。除报告中引用的第三方数据及其他公开信息,报告所有权归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与益普索中国消费科技研究院所有。【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与【益普索中国消费科技研究院】对报告中所引用的第三方数据及其他公开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义务。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仅供读者参考。如果您对报告中的内容存在异议,可通过 联系我们。【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是巨量引擎旗下的专业城市研究机构,在各省市设置区域研究中心。依托抖音、今日头条等内容平台的数据能力以及外部合作伙伴的支持,通过形式多样的研究内容和数据产品,实现社会价值与商业收入的同步发展,致力于打造中国领先的城市品牌营销及影响力研究平台。【益普索中国消费科技研究院】致力于围绕科技领域的行业发展、市场需求和用户研究,通过专家访问、用户调研、行业研究等方式,揭示关于行业、市场、用户之间的最新发展和商业洞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市场调研和咨询服务。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互联网科技、通信运营商、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通过对 ESG、品牌、体验提升、创新、市场需求等方面的研究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还与政府部门、学术机构等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发表行业报告、白皮书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行业交流。【益普索】益普索 Ipsos 是全球最大的市场研究咨询公司之一,业务遍及全球 90 个市场,员工超过 18,000 人。在市场和用户理解、品牌、声誉、创新、客户体验、创意评估、渠道表现等领域提供 75 项专业的研究和咨询解决方案,服务范围涵盖快消、消费电子、零售、汽车、金融、医疗医药、互联网与新科技等诸多行业。未经允许,不得对报告进行加工和改造。欢迎转载或引用。如有转载或引用,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注明出处【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与【益普索中国消费科技研究院】。创作团队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邮箱: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七圣中街融中心 A 座益普索 Ipsos邮箱:ipsos_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 5 号中海国际中心 A 座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益普索 Ipsos2023 美好城市指数城市线上繁荣度白皮书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1-29 86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中规院:2023年度“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19页).pdf

    THE ANNUAL REPORT 2023年度报告2023GLOBAL CITIES IN THE VIS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一带一路 倡议下的全球城市韧性成长RESILIENT GROWTH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Design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前言PREFACE2023 年,全球城市快速反弹的憧憬并未如期而至,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社会环境更加动荡,疫后复苏步履蹒跚。全球联通设施网络逐步从疫情“断航”的冲击中恢复,网络格局已悄然发生结构性调整;在“科技脱钩”的风险中,各国纷纷走向创新的自主可控,科学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三个环节在“全球城市聚落”中同频共振;在全球贸易切割的背景下,新产业、新模式的全球供应链更趋向区域化重构,全球生产网络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如何在冲击中构建适应、恢复和发展的能力,实现更加韧性的成长,成为全球城市面临的首要任务。为未来不确定的挑战做好准备,并在新趋势中抓住发展的机会、取得长远价值,成为全球城市的一项共同议题。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入推进,通过不断深化近域联系、拓展广域合作,促进全方位多领域互联互通,为更加包容、普惠、韧性的全球发展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培育发展新动力、创造发展新流量。我们持续优化完善了全球活力城市、“一带一路”潜力城市指标体系及算法,为城市可持续包容发展搭建全球坐标系。我们依托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多元流量数据,从“城市”-“聚落”-“区域”不同层次,解析要素全球流动编织形成的城市网络图景。In 2023,the much-anticipated swift rebound of global cities has fallen short of expectations,as the global geopolitical and socioeconomic environments grow increasingly volatile and post-pandemic recovery of cities continues to stumble.The global facility connectivity network is gradually recuperating from the pandemic-induced disruptions,undergoing structural adjustments.In the contex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coupling risks,countries are moving towards greater self-reliance and control over innovation.Scientific innovati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nd industrial innovation have gained increasing importance within global city clusters as they resonate with each other towards greater synergy.Against the backdrop of global trade segmentation,the global supply chain with new industries and models is becoming more regionally concentrated,alongside profound changes to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It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 for cities to build their capacity to adapt and recover from shocks and develop with more resilient growth.A common agenda for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is to prepare for uncertain future challenges,and capitalize on emerging trends to achieve long-term value in urban development.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s further advanced over the past decade.By fostering closer ties in proximity,expanding extensive cooperation,and promoting comprehensive and multidisciplinary connectivity,this initiative has nurtured new development momentum and flows.It has also provided international public goods and cooperation platforms to enable more tolerant,inclusive and resilient global development.We have continued to optimize the index system and algorithm of Global Dynamic Cities and Belt and Road Potential Cities,generating a global coordinate system for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urban development.Building upon multiple flows of people,logistics,information,capital,and technology,we examine the global flows of factors at various levels,ranging from individual cities to clusters and regions,to decipher the global network of cities generated by such interwoven flows.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录CONTENTS全球城市的韧性成长全球活力城市“一带一路”潜力城市城市观察RESILIENT GROWTH OF GLOBAL CITIESGLOBAL DYNAMIC CITIESBELT AND ROAD POTENTIAL CITIESOBSERVATION ON GLOBAL CITIES123page 04附录 1:2023 年全球活力城市指数排名APPENDIX 1:2023 RANKING OF GLOBAL DYNAMIC CITIES INDEXpage 30附录 2:2023 年“一带一路”潜力城市指数排名APPENDIX 2:2023 RANKING OF INDEX FOR BELT AND ROAD POTENTIAL CITIESpage 32附录 3:城市列表APPENDIX 3:LIST OF CITIESpage 34page 05page 20page 244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全球城市的韧性成长RESILIENT GROWTH OF GLOBAL CITIES全球城市疫后复苏步履蹒跚Faltering Pace of Post-Pandemic Recovery in Global Cities全球城市疫后复苏道路崎岖曲折。进入 2023 年,尽管全球经济从冲击中持续复苏,但进程不如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将从 2022 年 3.5%下降至 2023 年和 2024 年的3.0%。各经济体间经济增长呈现不均衡态势,许多国家增长乏力,或将拖累全球经济复苏前景。风险挑战此起彼伏、持续加剧。俄乌战争、巴以冲突、中美博弈等地缘政治动荡,美元持续加息导致全球经济风险加剧,极端天气频发,社会内部矛盾走向激化,都极大影响了全球城市的疫后复苏进程,并加剧了全球各经济体间的分化隔离。The path to global cities recovery has been saddled with twists and turns.In 2023,despite the gradual rebound in global economy,the recovery process is not progressing as expected.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predicts a decline in global economic growth from 3.5%in 2022 to 3.0%in 2023 and 2024.Unbalanced economic growth among different economies and weak performance in several countries pose risks to the prospects of global economic recovery.Emerging risks and challenges are adding to the complexity,with stronger intensity.Geopolitical turmoil,such as the Russia-Ukraine conflict,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and the ongoing tensions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along with factors like the US dollar continued interest rate hikes,frequent occurrences of extreme weather events,and internal conflicts within societies,all have major bearings on the recovery of global cities in the wake of the pandemic.These factors has intensified polarization and segregation among economies worldwide.全球城市的韧性成长Resilient Growth of Global Cities面对冲击和压力,保持发展韧性成为全球城市近期的首要任务。如何抵御、吸收和减轻外部冲击危害、快速恢复系统基本功能,并提升灾害应对能力、实现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城市的一项共同议题。面对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城市要在新趋势中抓住发展的机会,寻求城市发展的长远价值。我们看到全球城市韧性成长的三个新机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应用和高度融合,驱动城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产业链、供应链出现近域化、全球分布式布局的趋Confronted by the shocks and strains,maintaining developmental resilience has become an imperative for global cities in the near future.It has become a common agenda for cities to find ways to withstand,absorb,and mitigate the risks posed by external shocks,to restore the basic functions of urban systems swiftly and enhance disaster preparednes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midst unprecedented uncertainties,cities need to seize new opportunities and pursue long-term value in urban development.Three new opportunities are hereby identified for the resilient growth of global cities.Firstly,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and seamless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ies such as the Internet of Things,big data,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 driving great changes in urban production models and lifestyles.Secondly,the trends of near-shoring and globally distributed layout of industrial and supply chains present new opportunities for regional industrial systems as they seek development through self-reliant restructuring.Lastly,global cities are entering a new era of inclusive growth,with developing countries experiencing stronger growth and mor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paths.They have become crucial forces in promoting glob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resilience.势,为区域产业体系发展与自主化重构带来新机遇;全球城市进入包容性成长新时期,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更为强劲、发展路径更加多元,益发成为推动全球增长、增强发展韧性的重要力量。全球活力城市GLOBAL DYNAMIC CITIES北美、欧洲、东亚三极引领,城市聚落支撑全球韧性发展The triad of North America,Europe,and East Asia takes the helm,with city clusters bolstering resilience in global development今年,北美、欧洲、东亚三极持续引领全球城市格局,但顶级城市向北美迁移,纽约登顶全球活力城市榜单,进入全球活力城市榜单前 100 位的北美城市数量有所增加。在北美板块,除纽约外,旧金山、洛杉矶、芝加哥等城市也位居全球前列。在欧洲板块,伦敦、巴黎、慕尼黑排名提升,显示出蓬勃的活力。在东亚板块,东京、上海、北京等 7 城稳居全球活力城市榜单前 20。全球领先的活力城市呈现区域性集聚的特征,由空间邻近的多个城市在一个或多个极点中心城市的区域联动下,形成全球“城市聚落”空间形态。基于全球活力城市空间关系,参考全球大都市带(Megapolis)的定义与范围,融合 DBscan 算法与全球活力城市评价结果,识别出 23 个全球活力城市聚落。聚落内城市联系紧密,在冲击中具备更强的适应恢复能力与协同发展能力。基于 K-means 聚类算法识别 3 类全球活力城市聚落,包括综合型、复合型及单一型。其中,综合型与复合型城市聚落更具韧性潜力,在全球化This year,the triad of North America,Europe,and East Asia retains its position as the global epicenters in urban development.However,noteworthy shifts have occurred,with North American cities climbing to the forefront.New York,in particular,stands atop the list of globally resilient cities,accompanied by a surge in the number of North American cities making their way into the top 100.Alongside the prominence of New York,North American cities such as San Francisco,Los Angeles,and Chicago also secure top rankings among the worlds leading cities.In Europe,London,Paris and Munich have made strides in enhancing their positions,showcasing their dynamic vitality.As for East Asia,seven cities,including Tokyo,Shanghai,and Beijing,firmly hold their positions within the top 20 on the global dynamic cities list.The leading global dynamic cities are characterized by regional aggregation,where multiple cities in close proximity form a spatial pattern known as“city clusters”,fostered by the regional inter-connectivity from one or more pivotal hub cities.By integrating the DBscan algorithm with the evaluation outcome of global dynamic cities,whil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definition and scope of global megapolis,23 global dynamic city clusters have been identified.These cities within the clusters possess robust interconnections,with superior adaptability,resilience and capacity for development synergy in times of shocks.Applying the 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three types of global dynamic city clusters have been identified:integrated,composite,and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韧性成长:2023 年“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 RESILIENT GROWTH:THE ANNUAL REPORT 2023 ON GLOBAL CITIES IN THE VIS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0405图 2-2 全球活力城市格局Figure 2-2 Distribution of Global Dynamic Cities图 2-3 全球活力城市聚落分布Figure 2-3 Distribution of Global Dynamic City Clusters金山城市聚落在创新、生产与服务 2 个维度中表现出色,北美五大湖、首尔-釜山等城市聚落则在生产与服务、设施联通维度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形成复合型全球活力城市聚落。此外,北部湾、胡志明等城市聚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发挥独特作用,是单一型全球活力城市聚落。Delta City Cluster,and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These clusters excel in multiple dimensions such as innovation,production and services,and connectivity.The Beijing-Tianjin-Hebei City Cluster and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stand out in innovation,production and services,while the Great Lakes City Cluster in North America,the Los Angeles City Cluster,and the Seoul-Busan City Cluster take the lead in connectivity,production and services,representing the category of composite clusters.Additionally,city clusters such as the Beibu Gulf City Cluster and the Ho Chi Minh City Cluster play distinctive roles in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emerging as unipolar city clusters.全球创新网络:三大创新前沿形塑城市、聚落、区域创新网络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Three innovation frontiers are shaping innovation networks at city,cluster,and regional levels全球创新网络中,北美、西欧、东亚创新活动集聚,旧金山、伦敦、北京、东京等城市掌握全球顶尖创新资源,形成全球创新“塔尖”。南亚、东欧、南美地区孕育潜在的地方性创新城市,如被誉为“小硅谷”的班加罗尔,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新力量。今年,我们继续将人工智能、脑科学、量子信息等九大科学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技In the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innovation activities are concentrated in North America,Western Europe,and East Asia.Cities such as San Francisco,London,Beijing and Tokyo are the pinnacles of global innovation,controlling the worlds top innovation resources.South Asia,Eastern Europe,and South America have also nurtured potential local innovation hubs.For instance,Bangalore,known as the Little Silicon Valley,has emerged as a new force in the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This year,our focus remains on nine scientific frontiers,includ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rain science,quantum information,as well as seven technological frontiers,such as new materials and new energy 脱钩与断链风险下,其恢复能力与协同互补能力更强、发展提升的可选择性更多。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聚落在创新、生产与服务、联通设施维度中均具备引领性,形成综合型全球活力城市聚落。京津冀、旧unitary ones.Among them,integrated and composite city clusters are characterized by greater resilience,fortified by enhanced adaptability and complementary synergies,thereby providing a broader spectrum of developmental prospects amidst risks associated with global decoupling and supply chain disruptions.Examples of composite city clusters include the Northeast Atlantic Coastal City Cluster in the U.S.,the Yangtze River 图 2-1 全球活力城市指数排名及得分(前 20 位)Figure 2-1 Rank and Score of Global Dynamic Cities Index(Top 20)全球创新网络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全球生产与服务网络 Global Production and Service Network全球联通设施网络 Global Facility Connectivity Network032.51.50.521纽约 New York东京 Tokyo上海 Shanghai伦敦 London北京 Beijing新加坡 Singapore旧金山 San Francisco深圳 Shenzhen香港 Hong Kong洛杉矶 Los Angeles巴黎 Paris芝加哥 Chicago广州 Guangzhou迪拜 Dubai首尔 Seoul亚特兰大 Atlanta波士顿 Boston哥本哈根 Copenhagen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慕尼黑 Munich创新生产设施综合型创新生产设施复合型创新生产设施单一型全球城市联系强度低高得分排名1-2021-3536-5051-6566-8081-100全球活力城市指数得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韧性成长:2023 年“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 RESILIENT GROWTH:THE ANNUAL REPORT 2023 ON GLOBAL CITIES IN THE VIS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0607图 2-4 全球创新城市网络Figure 2-4 Global Innovation Cities Network图 2-5 全球科学创新前沿网络格局Figure 2-5 Global Scientific Innovation Frontier Networkand Stockholm,as well as Oceanian cities like Sydney,demonstrating a global trend of cross-country and cross-continent collaboration.European cities predominantly create closely-linked communities with U.S.cities across the Atlantic Ocea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rontier:East Asia remains active in technology innovati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rontier is determined by analyzing the citation statistics from invention patents in cutting-edge domains and the number of inter-city collaborative patents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2.Such an analysis mainly elucidates the level of inventive output by these cities.East Asia,with Tokyo at its helm,stands out prominently in the glob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rontier,securing leading positions in patents citations across all seven frontier areas.Notably,the semiconductor,new materials,new energy,and new energy vehicles of Tokyo all hold 大洋洲(悉尼等)城市形成合作“社群”,呈现出跨国、跨洲全球编织的态势;欧洲城市大多跨大西洋与美国城市形成紧密联系的社群。技术创新前沿:东亚技术创新持续活跃技术创新前沿采用近 5 年的前沿领域发明专利被引用数据及城市间合作专利数量进行统计计算2,主要反映城市创新产出水平。东亚地区在全球技术创新前沿中表现尤为突出,其中,东京的专利被引用量在七大前沿领域中均进入前十,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居全球首位。国内北、上、深也名列前茅。术前沿1及以全球代表性科技创新企业为代表的产业前沿作为特别观察领域,探讨全球城市在科学前沿、技术前沿、产业前沿三个创新环节的网络特征。科学创新前沿:欧洲、亚太、北美主导全球科学合作网络科学创新前沿采用近 5 年的前沿领域被引用量前1%的 SCI 论文数据及城市间合作论文数量进行统计计算,主要反映城市知识原创水平及合作联系强度。全球科学创新前沿呈现亚太、欧洲、北美“三足鼎立”的非均衡空间格局。基于社区发现算法,可识别出以中国-新加坡城市为主体、牛津剑桥-日韩-澳洲城市为主体、欧美城市为主体的 3 个城市联系网络“社群”。其中,中国城市与新加坡、泰国、越南、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形成紧密“社群”网络。日韩城市与欧洲(牛津、剑桥、苏黎世、斯德哥尔摩等)、vehicles1.We also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industrial frontiers represented by leading glob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ors.These areas serve as our designated scope of observation as we delve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lobal city networks through scientific frontiers,technological frontiers,and industrial frontiers.Scientific Innovation Frontier:Europe,Asia-Pacific,and North America take the lead in the global network for scientific cooperationThe scientific innovation frontier is determined by analyzing the data from SCI papers with top 1%citations in frontier fields and the number of inter-city collaborative papers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Such analysis primarily reflects the extent of originality in knowledge and the strength of collaborative ties between cities.The global scientific innovation frontiers exhibit an unbalanced spatial pattern,with Asia-Pacific,Europe,and North America taking the lead.By employing a community detection algorithm,we can identify three connected urban network communities,mainly featuring Chinese-Singaporean cities,Oxford-Cambridge-Japanese-Korean-Australian cites,and European-American cities.Among them,Chinese cities exhibit more frequent cooperation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like Singapore,Thailand,Vietnam,and Pakistan.Cities in Japan and Korea have built cooperation communities with European cities such as Oxford,Zurich,1 九大科学前沿领域分别为人工智能、脑科学、量子信息、半导体、医学健康、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太空;七大技术前沿领域分别为人工智能、通信、半导体、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The nine scientific frontiers ar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rain science,quantum information,semiconductors,healthcare,biotechnology,new materials,new energy,and space.The seven technological frontiers ar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communications,semiconductors,new materials,biomedicine,new energy vehicles,and new energy.表 2-1 科学创新前沿 TOP20 城市Table 2-1 Top 20 Cites in Scientific Innovation FrontierRanking排名617181920City城市伦敦London波士顿Boston 北京Beijing 巴黎Paris 牛津Oxford纽约New York上海Shanghai香港Hong Kong剑桥Cambridge首尔Seoul亚特兰大Atlanta旧金山San Francisco芝加哥Chicago 东京Tokyo苏黎世Zurich 悉尼Sydney洛杉矶Los Angeles多伦多Toronto南京Nanjing新加坡Singapore科学创新前沿技术创新前沿产业创新前沿欧美城市为主体社群中国-新加坡城市为主体社群牛津剑桥-日韩-澳洲城市为主体社群2 专利数据来源: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及智慧芽研发情报库-新能源汽车。Data source for patents:Patsnap Innovation Research Center and Its R&D Intelligence-Database for New Energy Vehicles.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韧性成长:2023 年“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 RESILIENT GROWTH:THE ANNUAL REPORT 2023 ON GLOBAL CITIES IN THE VIS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0809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深圳、上海等城市专利被引用量已进入全球前十行列。新能源汽车的创新主要聚焦在“三电”系统与“三智”系统3,从近 5年新能源汽车“三智”、“三电”专利被引用量反映可以看出3,以深圳比亚迪、华为,上海蔚来为代表的汽车产业正向全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迈进。得益于集团企业内部研发联系加强,跨市、跨国的专利技术合作规模相对稳定。中国三大城市群进一步加强内外技术双循环,除了三大城市群之间的技术合作联系,各城市群也与欧、美、日、韩、新加坡建立了较紧密的技术合作联系。产业创新前沿:旧金山湾区引领全球产业创新产业前沿主要采用全球代表性科技创新企业、独角兽企业全球布局进行评估,反映城市技术转化能力与产业发展水平。旧金山湾区是全球产业创新的心脏,在全球代表性科技创新企业网络中占据核心位置,而南美、非洲等地区城市仍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洼地。产业创新网络联系整体呈现出单极型结构特征,旧金山湾区汇聚大量全球代表性科技创新企业总部,并在欧美、亚太、南美多个地区设立分支,此外,东京、深圳等也形成次一级总部中心,更多在东亚、东南亚等近域地区以及欧美核心城市设立分支。top positions on a global scale.Chinese cities like Beijing,Shenzhen and Shanghai are spearheading sustained activities in technological frontiers.Take new energy vehicles as an example,cities such as Shenzhen and Shanghai have secured their positions among the top ten globally for patent citations.The pursuit of innovation within this domain primarily centers around the“battery,motor and electric control system”and“intelligent driving,intelligent cabin and intelligent connectivity”.Seen from the patent citations of the above areas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3,the automotive industry,exemplified by companies such as BYD and Huawei in Shenzhen,NIO in Shanghai,is evolving towards a global hub for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new energy vehicles.The scale of cross-city and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in proprietary technologies has been stabilizing,thanks to the bolstered R&D ties within corporate conglomerates.The three major city clusters in China have further strengthened their dual circul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technologies.In addition to their own technological ties,these clusters have also fostered closer technological interactions with Europe,the United States,Japan,South Korea,and Singapore.Industrial Innovation Frontier:San Francisco Bay Area is leading global industrial innovationThe evaluation of industrial frontier revolves around an extensive network of prominent innovation-driven technology companies and headquarters and branches of unicorns.This process seeks to reveal the capacity of cities for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ir level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stands at the center of global technology industry,taking up a core position within the network of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innovation-driven technology enterprises.Conversely,cities in South America and Africa are still lagging behind when it comes to industrializing o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outcomes.The overall industrial network features a unipolar structure,with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acting as a focal point that hosts numerous headquarters of globally recognized innovation-driven technology companies.These entities have established branches across various regions in Europe,North America,Asia-Pacific,and South America.Additionally,secondary headquarters centers have emerged in cities like Tokyo and Shenzhen,with their branches established in nearby regions with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as well as in core cities throughout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表 2-2 技术创新前沿 TOP20 城市Table 2-2 Top 20 Cites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rontier图 2-7 全球新能源汽车“三电三智系统”专利被引用量Figure 2-7 Number of Patent Citations Worldwide for New Energy Vehicle on Battery,Motor and Electric Control System and Intelligent Driving,Intelligent Cabin and Intelligent Connectivity新能源汽车“三智”系统近5年专利被引用量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近5年专利被引用量Ranking排名617181920City城市东京Tokyo圣迭戈San Diego北京Beijing剑桥Cambridge首尔Seoul深圳Shenzhen巴黎Paris伦敦London纽约New York旧金山San Francisco上海Shanghai大阪Osaka波士顿Boston洛杉矶Los Angeles新加坡Singapore 斯德哥尔摩Stockholm休斯敦Houston圣何塞San Jose埃因霍温Eindhoven柏林Berlin3 三智”系统指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车联网;“三电”系统指驱动总成,动力电池,动力控制。部分车企如特斯拉等,因其专利公开,未能计算其专利被引用量。The“3 plus 3”system refers to“intelligent sensing,intelligent decision-making and internet of vehicles”and“drive system,power battery,and electric control system”.The patent citations of certain automobile companies,such as Tesla,are not counted due to their patent disclosures.图 2-6 全球技术创新前沿网络格局Figure 2-6 Glob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rontier Network城市技术创新前沿得分高低城市技术创新前沿联系强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韧性成长:2023 年“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 RESILIENT GROWTH:THE ANNUAL REPORT 2023 ON GLOBAL CITIES IN THE VIS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1011以聚落为分析单元对创新前沿网络联系进行统计,发现三大创新前沿网络联系模式特征更加突出。科学创新联系呈现分散型的结构特征,各个聚落交叉联系形成高度密集的关联网络,其中,欧美城市聚落之间合作量级较高,美东、英伦聚落对外合作广泛。技术创新联系呈现结对孪生型的结构特征,如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聚落、日本太平洋沿岸聚落与达拉斯-休斯敦聚落之间形成紧密的专利合作联系对。产业创新联系呈现放射型的结构,呈现以旧金山聚落为单中心向外辐射的特征,该地区集聚了大量全球代表性科技创新企业总部,并在全球建立分支机构。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innovation frontier network,using clusters as the unit of analysis,unveil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across the three major innovation frontiers.The scientific innovation network features a decentralized structure,with interconnections among various clusters to generate a densely interwoven network.Notably,the cooperation between European and American city clusters boasts higher magnitude,with extensive external collaboration observed between Eastern Cluster of U.S.and London Cluster of UK.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network is characterized by a twin structure.Noteworthy examples include the close patent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luster,the Pacific Coastal City Cluster in Japan and the Dallas-Houston Cluster.In contrast,the industrial innovation network follows a radial pattern,with the San Francisco cluster as the stand-alone center that projects its influence outward.This region has successfully attracted a plethora of headquarters from globally recognized innovation-driven technology enterprises,with their branches established across the globe.图 2-8 全球产业创新前沿网络格局Figure 2-8 Global Industrial Innovation Frontier Network图 2-9 科学、技术、产业创新前沿的聚落间联系示意图Figure 2-9 Layout of Global Scientific,Technological and Industrial Innovation Frontier Network Based on City Clusters表 2-3 产业创新前沿 TOP20 城市Table 2-3 Top 20 Cites in Industrial Innovation Frontier全球生产与服务网络:中国城市表现突出,欧洲城市引领产业迭代突破Global Production and Service Network:Chinese cities are excelling,alongside industrial breakthroughs spearheaded by European cites我们将全球市值位居前列的近 80 家企业网络布局作为全球生产与服务网络的重要评估依据。中国北京、上海、香港等 6 城进入全球生产与服务网络排名前 20 位,供应链“韧性”优势依然明显。伦敦、上海、新加坡、慕尼黑等依托全球代表性服务或生产企业网络中的良好表现,排名显著提升。全球生产网络:欧洲工业强市仍具核心竞争力,全球节点分布广泛全球生产网络维度,东亚有 9 个城市上榜前 20We assess the worldwide production and service network through the layout of approximately 80 companies with leading market capitalization globally.Among the top 20 performers,six Chinese cities,including Beijing,Shanghai and Hong Kong,stand out,showcasing their strengths in supply chain resilience.London,Shanghai,Singapore,Munich,among others have witnessed a considerable rise in rankings due to their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within networks of influential global manufacturing or service companies.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European industrial powerhouses retain core competitiveness with extensive global presenceIn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dimension,nine East Asian cities have made to the top 20 list,establishing themselves as pivotal forces for 城市聚落为创新发展提供了韧性支撑。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城市聚落在科学、技术、产业创新环节呈现出共振趋势,聚落内城市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抵御断链风险。如,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在技术、产业创新环节占据前沿,香港引领科学创新发展;长三角聚落的上海在科学、技术、产业方面均位于领先地位,杭州与南京分别也在产业和科学前沿中贡献价值。(a)科学创新 Scientific Innovation(b)技术创新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c)产业创新 Industrial InnovationRanking排名617181920City城市旧金山San Francisco圣何塞San Jose纽约New York西雅图Seattle 北京Beijing东京Tokyo上海Shanghai伦敦London深圳Shenzhen达拉斯Dallas首尔Seoul奥斯汀Austin 杭州Hangzhou 新加坡Singapore 圣迭戈San Diego 哥本哈根Copenhagen 芝加哥Chicago班加罗尔Bangalore 洛杉矶Los Angeles大阪OsakaThese city clusters serve as resilient pillars for innovation development.City clusters such as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ity Cluster feature a discernible trend of resonance across scientific,technological,and industrial innovation networks.Cities within these clusters have been leveraging their distinctive strengths in a collaborative manner to bolster their collective capacity to counter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decoupling.For instance,Shenzhen assumes a leadership role in technological and industrial innovation with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while Hong Kong spearheads scientific and innovation advancements.Similarly,Shanghai stands at the forefront of science,technology,and industry with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ity Cluster,with Hangzhou and Nanjing contributing value to the industrial and scientific frontiers respectively.城市产业创新前沿得分高低企业总部(浅粉)分支(深红)联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韧性成长:2023 年“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 RESILIENT GROWTH:THE ANNUAL REPORT 2023 ON GLOBAL CITIES IN THE VIS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12134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深圳都市圈 2022 年度报告.Shenzhen Metropolitan Area Annual Report 2022,by 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Shenzhen Branch.表 2-4 全球生产网络 TOP20 城市Table 2-4 Top 20 Cites in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特雷依托靠近北美市场的地缘优势、美墨加贸易协定(USMCA)的关税优势,吸引特斯拉超级工厂布局,成为全球生产网络新星。工业 4.0 浪潮中,新产业、新模式正在成为全球生产网络格局调整的重要驱动力量。以智能制造为例,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从代表性企业网络布局来看,德国慕尼黑、瑞士苏黎世等城市引领自动化和智能制造领域,是工业 4.0 时代的“隐形冠军”,上海、新加坡得益于自动化和智能制造领域领军企业的布局,并积极应用工业4.0关键技术推动转型,是工业 4.0 时代的“实践者”。全球服务网络:伦敦、纽约领衔全球服务枢纽,欧美城市联系紧密在全球服务网络维度,伦敦、纽约等老牌全球城市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全球疫情、地区动荡等多重逆境下,伦敦是全球金融与专业服务的重要枢纽,纽约凭借多元化经济与充沛的人才吸引力,持续掌握全球金融命脉,保持了领先地位。全球服务网络联系方面,欧美之间相较亚洲地区联系更为紧密。proximity to the North American market and the tariff advantages offered by the U.S.-Mexico-Canada Agreement(USMCA).Its attraction has l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eslas Gigafactory.Amidst the sweeping tide of Industry 4.0,new industries and models have emerged as crucial driving forces in reshaping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for instance,plays a vital role in promoting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upgrading,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Seen from the layout of representative enterprises,Munich and Zurich have been taking the lead in automation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representing hidden champions of the Industry 4.0 era.Shanghai and Singapore,thanks to their strategic positioning in the automation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ector and active application of key technologies of Industry 4.0,have become practitioners of the Industry 4.0 era.Global Service Network:London and New York are leading global service hubs,along with strong ties between European and American citiesLondon and New York continue to exert their dominance in the global service network.Despite the adversities posed by global pandemic and regional turmoil,London remains a vital epicenter for global financial and professional services.Meanwhile,New York,renowned for its diversified economy and ability to attract talent,remains at the forefront of global finance with its firm hold onto the global financial bloodlines.In the global service network,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boast greater interconnections than Asia.图 2-11 全球服务网络格局Figure 2-11 Global Service Network图 2-10 全球生产网络格局Figure 2-10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位,是引领全球制造发展的重要极点。其中,上海、深圳排名提升,杭州进入全球前列。西欧 4 个城市上榜前 20 位,鹿特丹、慕尼黑成为欧洲的引领城市。受经贸摩擦及要素成本等因素影响,近年全球代表性企业网络布局以韧性为导向,更趋向区域化和多点布局,呈现更复杂的多点互联特征。以华为某款手机为例,65%的核心供应商位于华为总部 60 公里辐射圈范围内4。在此供应链重组的背景下,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崛起,成为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支撑。例如,墨西哥蒙global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Notably,Shanghai and Shenzhen have improved their rankings.Hangzhou has also emerged as a leading player globally.Four West European cities have entered the top 20 list,with Rotterdam and Munich emerging as leading cities in Europe.Due to economic and trade frictions,as well as factor costs,the network of representative global enterprises has gravitated towards resilience lately,leading to a more regionalized layout with multiple sites and intricate interconnection features.Taking a cell phone model of Huawei as an example,65%of its core suppliers are located within the 60-kilometer radius of Huaweis headquarters4.Against this backdrop of supply chain restructuring,a number of ci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emerged as significant pillars for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Monterrey of Mexico has become a rising star in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by leveraging its Ranking排名617181920City城市北京Beijing东京Tokyo上海Shanghai新加坡Singapore深圳Shenzhen首尔Seoul香港Hong Kong纽约New York鹿特丹Rotterdam伦敦London奥斯汀Austin慕尼黑Munich杭州Hangzhou台北Taipei巴塞罗那Barcelona汉堡Hamburg迪拜Dubai巴黎Paris曼谷Bangkok广州Guangzhou全球生产网络得分高低企业总部(浅黄)分支(深黄)联系全球服务网络得分高低企业总部(浅蓝)分支(深蓝)联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韧性成长:2023 年“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 RESILIENT GROWTH:THE ANNUAL REPORT 2023 ON GLOBAL CITIES IN THE VIS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1415全球联通设施网络:航空、海运显著恢复,网络格局呈现结构性调整Global Facility Connectivity Network:Pronounced recovery in aviation and maritime transport,with structural adjustments.受益于越来越多国家放开出境限制,全球设施联通性恢复显著。从全球范围看,北美、东亚表现出较强的韧性,上海、纽约、新加坡等城市表现突出,其中,上海蝉联全球第一,继续保持枢纽地位。欧洲城市明显上升,主要得益于航空维度的大幅提升,阿姆斯特丹、巴黎首次入榜前 20。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全球人员、货物等要素跨境流动被按下暂停键。从近年数据来看,全球联通性逐步恢复,呈现结构性调整的格局。航空国内航线反超疫情前水平,国际(尤其洲际航线)恢复面临挑战;海运的国际航线恢Thanks to the lift of travel restrictions in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ountries,global facility connectivity has experienced a substantial recovery.Globally,North America and East Asia have exhibited remarkable resilience,with cities such as Shanghai,New York,and Singapore excelling in this regard.Notably,Shanghai stands as the premier global hub,continuing to reinforce its central status.European cities have witnessed a notable resurgence,largely thanks to the improvements in aviation dimension.Amsterdam and Paris have found their place among the top 20 for the first time.In 2020,the global outbreak of COVID-19 brought about a temporary halt to cross-border mobility of people,goods,and other key factors.However,recent years have shown a gradual recovery in global connectivity,with structural adjustments.Chinese domestic aviation routes have exceeded pre-pandemic levels,whereas international 复速度则明显高于国内航线。从城市来看,伦敦、纽约 2021 年后航空离港旅客数量快速反弹,重新引领全球航空客运韧性发展。航空:全球顶级城市展现较强韧性,亚洲复苏,西欧中转枢纽地位提升2023 年,全球航空客运复苏加快。相较于国际出行尚存在不确定性,国内航班的恢复要早于国际航班,洲际航线恢复相对滞后。对比近 5 年全球航空服务水平,在疫情冲击下,全球顶级城市航空枢纽展现出较强韧性,伦敦、纽约、上海、巴黎、东京等城市表现突出。分区域板块来看,相比于疫情前,西欧航空中转枢纽地位一直保持领先,且进一步提升。亚洲城市明显上升,伊斯坦布尔、(especially intercontinental)routes struggle with challenges in recovery.International routes in maritime transport are recovering at a clearly faster pace than their domestic counterparts.From a city perspective,London and New York have been on track for a rapid resurgence in passenger departures by air,thereby reestablishing themselves as leaders for resilient growth for global air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Aviation:Strong resilience seen in prominent cities,with recovery in Asia and improved status of West European transit hubsThe rebound of global air passenger traffic has gained faster momentum in 2023.While international travel remains uncertain,domestic flights have shown signs of recovery earlier than their international counterparts,with intercontinental routes lagging behind.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destinations connected by air has only reached 77%of the pre-pandemic level.Analyzing the global air service of the past five years,strong resilience is seen in the worlds leading aviation hubs,including London,New York,Shanghai,Paris,and Tokyo.At the regional level,West European 图 2-14 全球航空网络格局Figure 2-14 Global Aviation Network表 2-6 航空服务水平 TOP20 城市Table 2-6 Top 20 Cities in Air Transport Service图 2-13 2019Q1-2023Q1 航空离港旅客数量对比 Figure 2-13 Comparison of Passenger Departure by Air,2019 Q1-2023Q1图 2-12 疫情以来四大航区中转客量占比变化Figure 2-12 Changes in the Share of Transit Passengers in the Four Major Aviation Regions Since the Pandemic2019Q12019Q12020Q12020Q12021Q12021Q12022Q12022Q12023Q12023Q10%5 %05000000000006000000200000080000000000040000000北美 西欧 东北亚西亚 亚特兰大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上海洛杉矶达拉斯迈阿密伊斯坦布尔芝加哥迪拜伦敦纽约Ranking排名617181920City城市亚特兰大Atlanta 芝加哥Chicago 达拉斯Dallas 法兰克福Frankfurt 洛杉矶Los Angeles迈阿密Miami 阿姆斯特丹Amsterdam 上海Shanghai 伊斯坦布尔Istanbul 迪拜Dubai 丹佛Denver 伦敦London 东京Tokyo 巴黎Paris纽约New York 香港Hong Kong 广州Guangzhou 新加坡Singapore 马德里Madrid 新德里New DelhiRanking排名617181920City城市伦敦London纽约New York北京Beijing东京Tokyo洛杉矶Los Angeles巴黎Paris 上海Shanghai 香港Hong Kong芝加哥Chicago 旧金山San Francisco都柏林Dublin 慕尼黑Munich 新加坡Singapore 苏黎世Zurich 深圳Shenzhen 多伦多Toronto 首尔Seoul 华盛顿Washington 阿姆斯特丹Amsterdam 波士顿Boston表 2-5 全球服务网络 TOP20 城市Table 2-5 Top 20 Cites in Global Service Network航空联系量航空航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韧性成长:2023 年“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 RESILIENT GROWTH:THE ANNUAL REPORT 2023 ON GLOBAL CITIES IN THE VIS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1617迪拜机场凭借地理优势和强大的中转功能跻身前列,香港、新加坡重回排名前 20。海运:制造业格局改变影响海运结构,重心逐渐向东亚集聚全球海运总量基本恢复,但受地缘政治冲突、全球贸易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叠加运力过剩和消费下降带来的需求疲软,航运市场波动明显。制造业格局影响海运结构,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东亚国家(主要为中日韩)独霸汽车船运市场,持有一半以上运力(53%)。随着亚洲地区经济贸易快速发展,世界航运中心逐渐向东亚转移,中国主要港口吞吐量和排名有所提升,上海、宁波、广州等城市海运服务水平突出。transit hubs continue to keep their forefront positions,with further improvements.Asian cities have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growth,with Istanbul and Dubai airports capitalizing on their strategic locations and robust transit capacities to rise to top rankings.Hong Kong and Singapore have also made their return to the top 20 list.Maritime Transport:Maritime pattern restructured by changing manufacturing landscape,with shifting center of gravity towards East AsiaThe global maritime transport sector has witnessed a general recovery in volume.However,geopolitical conflicts,slowdown in global trade,and other underlying factors,coupled with oversupply and declining consumption,have resulted in weak demand and significant fluctuations in the shipping market.The maritime transport pattern has been restructured by manufacturing landscape.Taking automobiles as an example,East Asian countries,especially China,Japan,and South Korea,have emerged as dominant players,commanding over half of the capacity(53%)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es such as new energy 表 2-7 航运服务水平 TOP20 城市Table 2-7 Top 20 Cities in Maritime Transport Service图 2-15 全球海运网络格局Figure 2-15 Global Maritime Transport Network信息:发达国家优势突出,发展中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全球科技竞争激烈,发达国家在信息联通能力维度占据绝对优势。欧美表现优越,前 20 位城市中占据 17 席,亚洲新加坡、日本相对较强。发展中国家城市相对仍有较大差距,国际海缆、跨境陆缆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vehicles.As Asia experiences rapid economic and trade expansion,the worlds shipping center has gradually shifted towards East Asia,exemplified by improved throughput and rankings of major ports in China.Cities like Shanghai,Ningbo,and Guangzhou have excelled in providing exceptional maritime services.Information:Developed countries boast clear strengths,while developing countries still struggle with significant gapsWith intense competi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a global scale,developed countries still boast great strengths i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both delivered excellent performance,accounting for 17 out of the top 20 cities.Singapore and Japan also exhibit relative strengths in Asia.Ci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face significant gaps,with strong demands for international submarine cables,cross-border land cables,and oth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表 2-8 各维度上的领先城市Table 2-8 Top Cities in Three Dimensions排名Ranking全球创新网络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全球生产与服务网络Global Production and Service Network全球联通设施网络Global Connectivity Facility Network1旧金山San Francisco北京Beijing上海Shanghai2伦敦London伦敦London纽约New York3北京Beijing东京Tokyo新加坡Singapore 4东京Tokyo上海Shanghai伦敦London5纽约New York新加坡Singapore洛杉矶Los Angeles6上海Shanghai纽约New York宁波Ningbo7波士顿Boston香港Hong Kong广州Guangzhou8圣何塞San Jose 深圳Shenzhen 迪拜Dubai9首尔Seoul 首尔Seoul 东京Tokyo10巴黎Paris慕尼黑Munich 芝加哥Chicago11西雅图Seattle巴黎Paris迈阿密Miami 12深圳Shenzhen 芝加哥Chicago阿姆斯特丹Amsterdam13剑桥Cambridge都柏林Dublin亚特兰大Atlanta14圣迭戈San Diego苏黎世Zurich休斯敦Houston 15新加坡Singapore旧金山San Francisco 深圳Shenzhen16芝加哥Chicago汉堡Hamburg达拉斯Dallas17洛杉矶Los Angeles迪拜Dubai鹿特丹Rotterdam18香港Hong Kong广州Guangzhou哥本哈根Copenhagen19奥斯汀Austin哥本哈根Copenhagen香港Hong Kong20慕尼黑Munich 杭州Hangzhou巴黎ParisRanking排名617181920City城市上海Shanghai宁波Ningbo广州Guangzhou 鹿特丹Rotterdam 新加坡Singapore 香港Hong Kong 伦敦London 深圳Shenzhen 休斯敦Houston 青岛Qingdao 釜山Busan 汉堡Hamburg 迪拜Dubai 东京Tokyo 纽约New York 雅典Athens洛杉矶Los Angeles南通Nantong 安特卫普Antwerp 墨尔本Melbourne海运联系量海运航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韧性成长:2023 年“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 RESILIENT GROWTH:THE ANNUAL REPORT 2023 ON GLOBAL CITIES IN THE VIS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1819“一带一路”潜力城市BELT AND ROAD POTENTIAL CITIES总体格局:“一带一路”倡议创造发展新流量、提供发展新动力General Landscape: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engenders new traffic and new momentum for development“一带一路”倡议创造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新流量,推动一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崛起,为构筑均衡多极的全球城市格局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2023 年,中国与东南亚、东欧城市联系持续紧密,印尼、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城市潜力提升。莫斯科、雅加达、吉隆坡等一批城市,在“一带一路”合作中表现优异,在“五通”领域均具备突出优势。“一带一路”倡议谋求全球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福祉,在全球应对“断链”、“切割”,维持城市发展韧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osters fresh flows of people,commodities,information,capital,and technology.It advances the rise of numerous cities in emerging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while offering Chinas wisdom and resolutions for creating a balanced and multi-polar global urban landscape.In 2023,China has maintained close ties with cities across Southeast Asia and Eastern Europe.Indonesia,the Philippines,and Vietnam are all countries with increasing potential.Cities like Moscow,Jakarta,and Kuala Lumpur excel in Belt and Road collaboration,exhibiting notable strengths in the five dimensions of connectivity.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seeks common values and shared well-being of the world,playing a crucial role in the global response to disruptions and decoupling as it safeguards resilience in urban development.图 3-1“一带一路”潜力城市格局Figure 3-1 Landscape of Belt And Road Potential Cities政策沟通:近密远拓不断推进,包容理念不断传播Policy Coordination:Close interactions in proximity and further extension far and beyond,with continuous advocacy for inclusiveness 二十大后国家高层外交活动频密,东南亚、西亚、中亚、非洲、东欧等区域热度不减。中国-中亚关系开启新纪元,塔什干、杜尚别、阿什哈巴德等城市首次进入政策沟通维度前 20 位,以中国-中亚五国峰会的举办为契机,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密集外交促进了国家间协调和良性互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向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继续拓展。2023 年 6 月与洪都拉斯政府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洪都拉斯成为第152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布宜诺斯艾利斯、基多等南美洲城市在政策沟通维度排名持续提升,对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Following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there have been more frequent high-level diplomatic visits and exchanges,fostering greater popularity in regions such as Southeast Asia,West Asia,Central Asia,Africa,and Eastern Europe.A new era of China-Central Asia relations commences as cities like Tashkent,Dushanbe,and Ashgabat make their debut in the top 20 list for policy coordination.Leveraging the China-Central Asia Summit,Chinas intensive diplomacy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has facilitated coordination and healthy interactions across countries.The Belt and Road cooperation also expands its reach to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region.In June 2023,China signed a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with the Honduran government for joint efforts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making Honduras the 152nd country to join the collaborative initiative.Buenos Aires and Quito continue to ascend in their rankings for policy coordination.This progress hold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fostering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between China and Latin America.设施联通:“一带一路”带来沿线新流量,海、陆、空综合提升货运服务韧性Facility Connectivity:New traffic brought by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alongside improved resilience in freight transport services through integrated land,air and sea transport国际航空及海运市场持续恢复,与铁路共同构建了高效互联的“一带一路”多维立体链接网络。东亚、东南亚与国内重点城市客货联系不断增强,具备巨大的联通潜力。航空联系维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之间国际航线恢复速度明显高于国际航线恢复总体水平,曼谷、首尔等城市名列前茅;航运联系维度,疫情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海运航线数和运量反超疫情前水平,东亚及东南亚表现突出,釜山、新加坡及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海运深度互联;铁路联系维度,以The global aviation and maritime sectors have gradually recuperated,delivering highly efficient and interconnected multidimensional network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railway network.Passenger and freight links between East Asia,Southeast Asia,and key cities in China continue to strengthen,boasting great potential for connectivity.In aviation connectivity,the speed of recovery in international airlines between China and cit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clearly higher than the general pace of recovery internationally.Bangkok and Seoul have emerged as front runners in aviation connectivity.When it comes to maritime links,the number and volume of sea routes between China and cit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ve exceeded pre-pandemic levels,with East Asia and Southeast Asia delivering remarkable performance.得分境内境外低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韧性成长:2023 年“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 RESILIENT GROWTH:THE ANNUAL REPORT 2023 ON GLOBAL CITIES IN THE VIS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2021中欧班列为代表的国际班列持续优化亚欧运输格局,增强贸易流动韧性。在后疫情时代,国际班列数量持续增长,内涵更加丰富,逐渐从“两点一线”走向“多点网络化”格局。Cities like Busan,Singapore,Nanjing,Shenzhen,and Shanghai demonstrate in-depth maritime inter-connectivity.For railway ties,international trains as represented by the China Railway Express continue to optimize the pattern of Asia-Europe transport,contributing to greater resilience in trade flows.In the wake of the pandemic,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trains has continued to grow with richer connotations,gradually shifting“linear routs that connect two sites”to“networks that connect multiple destinations”.贸易畅通:东亚及东南亚不断增长,境内沿海沿边城市表现突出Unimpeded Trade:Thriving growth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with exceptional performance of coastal and border cities in China.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对外贸易展现韧性与活力,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 2022 年首次突破 40 万亿元关口,连续 6 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得益于不断增长的商品贸易量,东亚、东南亚成为与中国贸易联系最为紧密的区域,吉隆坡、雅加达等城市排名提升。中国境内呈现以沿海沿边城市共同引领外贸发展的新格局。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引领的东部沿海城市进出口总值占据较大份额,北京、上海、深圳表现出强大的贸易实力,分列境内前三。崇左、牡丹江积极推进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平台建设,引领沿边地区对外开放。When confronted with the complex and challenging circumstances at home and abroad,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shown resilience and vitality.In 2022,the total value of import and export in goods exceeded 40 trillion yuan for the first time.It solidified Chinas position as the worlds leading country in goods trading for six consecutive years.Notably,the regions of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have emerged as the areas with the strongest trade connections to China.Cities like Kuala Lumpur and Jakarta have both seen improved rankings in global trade.A new pattern has emerged as coastal and border cities jointly lead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in China.The aggregate value of imports and exports in the eastern coastal cities,led by the Beijing-Tianjin-Hebei,Yangtze River Delta,and Pearl River Delta urban clusters,holds a significant portion.Beijing,Shanghai,and Shenzhen exhibit strong trade capabilities,claiming the top three positions in China.Cities such as Chongzuo and Mudanjiang are actively driving for key development and opening-up pilot zones,cross-border economic cooperation zones,and other platforms,to lead the opening-up of border regions.资金融通:便利化水平与流量不断提升,境内一线城市引领资金融通Financial Integration:The level of facilitation and flows continue to rise,with Chinas first-tier cities taking the lead in financial integration国际货币多元化趋势下,人民币国际化多点突破。由于在人民币跨境清算及本币互换、海外移动支付方面的突出表现,新加坡、首尔、曼谷等亚洲城市及卢森堡、莫斯科等欧洲城市持续保持较强With the global trend of currency diversification,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 has made major breakthroughs on multiple fronts.Cities in Asia such as Singapore,Seoul,Bangkok,as well as European cities like Luxembourg and Moscow,maintain strong financial connections and facilitation level,thanks to strong performance in RMB cross-border 民心相通:多领域人文交流热度回升People-to-People Bond:Increasing momentum in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across diverse realms.疫情开放以来,旅游联系稳步复苏,高校合作办学项目持续增加,国际友城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东南亚、东欧、东亚等地区城市民心交流水平持续提升,分别有 10 个、5 个、3 个城市上榜民心相通维度前 20 位。近两年新结对友好城市 56对,其中84%位于东亚、东欧等地区,乌兰巴托、明斯克、首尔等作为中国传统友好城市,民心交流联系持续密切。境内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重庆等一线与新一线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等东北省会城市等城市排名靠前。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进卫生健康、绿色低碳等新领域合作,依托密切的中医药交流合作以及环保能源领域项目合作,北京、广州、合肥等城市排名提升,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与助力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Following the lift of pandemic-associated travel restrictions,tourism ties have steadily recovered.The number of joint university programs continues to increase,along with renewed momentum in efforts to establish international friendship cities.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in traditional friendship cities across Southeast Asia,Eastern Europe,and East Asia have witnessed sustained progress.These regions contribute 10,5,and 3 cities respectively to the top 20 list on people-to-people bond.Over the past two years,56 new pairs of friendship cities have emerged,with 84%of them located East Asia and Eastern Europe.Chinas traditional friendship cities like Ulan Bator,Minsk,and Seoul continue to nurture close people-to-people ties.Within China,prominent positions are held by first-tier and new first-tier cities such as Beijing,Shanghai,Guangzhou,Hangzhou and Chongqing.Provincial capitals in Northeast China like Harbin,Changchun,and Shenyang have also gained good rankings.In recent years,China has actively facilitated cooperation in healthcare,green and low-carbon initiatives.Through collaboration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nd energy projects,cities like Beijing,Guangzhou,and Hefei have all elevated their rankings as they play a vital role in advancing global health community and facilitating the green and low-carbon transi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ies.的资金联系度与便利度水平。由于中国对外投资流量的大幅提升,东盟城市上榜资金融通二十强的数量最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等成为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流量热点地区。2023 年多边金融合作机构向非洲、南美洲国家拓展,埃及、南非等国家城市排名有所提升。近两年随着 CIPS 跨境支付服务网络的覆盖面稳步扩展、跨境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不断完善,上海、北京、深圳等境内一线城市表现突出。此外,北京、武汉、惠州等城市吸引和利用外资水平提高,是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展现了当地市场的强劲韧性和巨大吸引力。clearance,local currency swaps,and overseas mobile payments.ASEAN cities,fueled by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Chinas outbound investment,dominate the top 20 cities for financial integration,with Singapore,Indonesia,and Vietnam emerging as hot spots for Chinas investment flows to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Multilate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ve expanded their reach to African and South American countries,elevating the rankings of cities like Egypt and South Africa.First-tier Chinese cities such as Beijing,Shanghai and Shenzhen have shown exceptional performance.Over the past two years,the 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CIPS)has expanded its presence in cities like Shanghai,Beijing,and Shenzhen,as the cross-border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 further improves.Additionally,cities like Beijing,Wuhan,and Huizhou have strengthened their ability to attract and utilize foreign investment,making them fertile ground for foreign investment and business activities.It has also showcased the resilience and appeal of local markets.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韧性成长:2023 年“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 RESILIENT GROWTH:THE ANNUAL REPORT 2023 ON GLOBAL CITIES IN THE VIS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2223城市观察OBSERVATION ON GLOBAL CITIES纽约:美元要塞,顶级中枢展现超卓活力New York:A dollar stronghold and top-class hub with excellent vitality2023 年,多项经济指标显示纽约经济正在高速恢复。自 2020 年上半年以来,美联储不断加快加息步伐,全球资本在世界多重打击因素下呈现出明显的“避险”情绪,大量资金进入市场较为稳健的美国,其中纽约受益颇多,华尔街也借此风向创下业绩新高。长期以来,纽约深度打造并嵌入全球金融网络,是美元体系的核心枢纽城市。2023 年,纽约股市交易价值、市值和全球上市公司数量均在世界城市中占据绝对领先优势。纽约交易所国际板块共服务来自 45 个国家或地区的 530 个境外上市公司,以加拿大、中国、英国公司数量最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认定的评级机构中,纽约数量占据半壁江山,其中 3 大评级机构便分走了95%以上的总业务量。此外,纽约还是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的所在地,负责全球大额跨国美元交易的清算,每日可处理 1.8 万亿来自国内外的美元交易。本年度全球活力城市数据显示,纽约尽管与全球网络合作频繁,但与美国国内其他城市在科研、创投、航空等方面的联系更为紧密。作为世界顶尖城市之一,纽约市重视全球网络与本地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关系,种族多元化、绿地可达度、小微企业占比等城市指标不断优化。尽管生活成本不断攀升,纽约中心地区仍对全球精英和人才具有较高吸引力。城市复合型人才储备将助力纽约金融行业跨学科融合,实现迭代进化。In 2023,multiple economic indicators have revealed the rapid recovery of New Yorks economy.Since the first half of 2020,the Federal Reserve has expedited its interest rate hikes.Given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have dealt a substantial blow to the world,a discernible sentiment of risk aversion in global capital has emerged.Consequently,United States has received colossal capital inflows in pursuit of its relatively robust market.New York has therefore thrived.Wall Street has also reached new record high by harnessing this prevailing trend.For a long time,New York has incorporated itself firmly into the global financial network,representing a core hub of the dollar system.In 2023,the city has secured an unrivaled position by the trading value,market capitalization,and number of globally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NYSE).The NYS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currently provides services to a total of 530 foreign enterprises from 45 countries and regions,with Canada,China,and the United Kingdom boasting the highest presence therein.New York takes up half of the rating agencies recognized by the U.S.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among them the top three rating agencies account for above 95%of the entire volume of this realm.Furthermore,New York hosts the Clearing House Interbank Payments System(CHIPS),an entity responsible for clearing cross-border dollar transactions of a staggering magnitude.On a daily basis,it handles USD 1.8 trillion transactions originating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beyond.Seen from the most recent data from the Global Dynamic Cities,notwithstanding its frequent collaborations with global network,New York is more closely connected to other cities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in domains such as research,venture capital,and aviation.As one of the worlds top cities,New York highly values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lobal network and its lo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us,it has continuously improved its urban indicators such as racial diversity,green space accessibility,and share of micro-and-small enterprises.Despite its rising cost of living,the central area of New York remains highly attractive to global elites and talents.The composite pool of talents within the city will facilitate the citys integration of financial sector across disciplines for further iterative evolution.慕尼黑:老城创新,动力与冲击并存Munich:Innovation in a traditional city,with both momentum and shocks作为世界领先的老牌汽车基地之一,慕尼黑产业发展日前正在经受一场不小的冲击。受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叠加影响,欧洲供应链持续受阻。对此,部分车企通过加重在地化部署以缓解远洋供应的压力,以总部位于慕尼黑的宝马集团为例,其全球工厂产量在 2022 年总体下降3.2%,德国慕尼黑、印度金奈和中国沈阳工厂的产量分别提升 33.2%、17.6%和 8.1%,但汽车制造业具有超长链条特点,仍将持续面临挑战。此外,中德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争夺日益激烈,德国汽车产业技术发展惯性与转型压力仍然较大。与此同时,慕尼黑的工业 4.0 发展却在维持较好的市场占有地位,是值得关注的“隐形冠军”城市。近年来,慕尼黑的创新网络表现一直不俗。2023 年,慕尼黑在世界大学、研究机构、知识产权等指标方面的表现均有亮眼表现,连续 3 年跻身欧盟区域创新指数“引领性创新地区”,Munich,renowned as one of the worlds prominent and well-established hubs for the automotive industry,is experiencing a major impact on its industrial development.The European supply chain continues to face obstacles due to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he pandemic and rising raw material prices.To alleviate the strains from disruptions in maritime logistics,companies are increasingly focusing on localized operations.For instance,the Munich-based BMW Group has experienced an overall decline of 3.2%in its global plant production in 2022.However,its production in Munich,Chennai,and Shenyang has increased by 33.2%,17.6%,and 8.1%respectively.Nevertheless,the automotiv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characterized by an extended supply chain,which is susceptible to further challenges.In addition,the competi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German enterprises in the field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s intensifying.The German automobile industry is still under pressure for transformation,given its technological inertia.At the same time,Munich manages to maintain a fairly strong market position in Industry 4.0,making it a noteworthy invisible champion.In recent years,Munich has demonstrated commendable performance in its innovation network.In 2023,the citys universities,research institutions,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have displayed remarkable outcomes,earning Munich a place among the leading innovation-driven regions on the European Union Innovation Index for three consecutive 全球活力城市指数第1名全球活力城市指数第20名纽约慕尼黑全球创新网络全球联通设施网络全球生产与服务网络全球创新网络全球联通设施网络全球生产与服务网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韧性成长:2023 年“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 RESILIENT GROWTH:THE ANNUAL REPORT 2023 ON GLOBAL CITIES IN THE VIS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2425新加坡:有为复苏,目标更可持续的世界级枢纽Singapore:Fine-tuned recovery towards an even higher class global hub在全球要素流动格局剧烈变动时期,新加坡面临内外局势变化夹击。2021 年开始,新加坡又经历了一次全球“热钱”的洗礼。外资大量涌入的同时,新加坡生活成本快速拉升,反超上海和香港成为高端生活成本最贵城市,城市精英人才逐渐被挤出。另一方面,2023 年新加坡再出口数据提示,总体电子产品和次类项完成品的转运在疫情后恢复态势良好。然而,集成电路部件、个人电脑部件等半成品的同期再出口量则一蹶不振,侧面反应了全球电子、乃至其他制造产业的近域化布局作用已经显现,新加坡未来作为物流中转中心城市的地位或将继续温和衰减。在此背景下,新加坡政府正在以积极的姿态提出坚定且适合自身长期发展的策略,探索一条更高质量的城市发展路径。对内,新加坡收紧全球投资者移民计划并提升对本地人才的录用比率,以降低城市生活成本、提高本地人才竞争力。对外,新加坡通过加强与东盟和全球其他国家的高连通性、友好的商业环境,快速跃升成为亚洲资产青睐的主要目的地。新加坡还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协定的优势,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重构的过程中分During the drastic changes of global flow of factors,Singapore is experiencing changing realities both internally and externally.Since 2021,it has witnessed another influx of hot money from all over the world.Concurrently,the cost of living in Singapore has increased rapidly,surpassing Shanghai and Hong Kong to become the most expensive city to live in.It has gradually squeezed out its top talents.On the other hand,Singapores re-export data for 2023 indicates a robust recovery in the transshipment of electronic products and finished goods following the pandemic.However,the re-export volume of semi-finished products,such as integrated circuit components and personal computer components,has suffered setbacks during the same period.It has indirectly revealed the impact of near-shoring arrangement in global electronics and other manufacturing sectors.As a result,Singapores position as a logistics transit hub may further decline moderately in the future.Against this backdrop,the Singapore government is adopting a proactive approach to formulate a strong and appropriate long-term development strategy,as well as to explore a path of urban development that emphasizes more on high quality.Internally,Singapore has tightened rules around the Global Investor Program on migration and increased the hiring rate of local talents to reduce its cost of living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its own workforce.Externally,Singapore is rapidly emerging as a premier destination for Asian assets by strengthening its connectivity and business-friendly environment with ASEAN and other countries worldwide.The city has also effectively leveraged its free trade agreements to secure a position in the global restructuring 全球活力城市指数第6名“一带一路”潜力城市指数第5名(境外)全球创新网络全球联通设施网络全球生产与服务网络新加坡新加坡政策沟通民心相通资金融通贸易畅通设施联通得一杯羹,成功吸引了美国、法国、德国、中国江苏和台湾等地的公司纷纷前来设厂,成为东西方网络在亚洲的重要供应枢纽节点,同时也推动了城市高端制造的飞跃式发展。数据显示,新加坡参与“一带一路”成果丰厚扎实,是东亚地区要素流动的核心贡献者。of semiconductor supply chain.It has successfully attracted compani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France,Germany,and Jiangsu and Taiwan of China to establish factories,becoming a crucial Asian hub between East and West while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nd manufacturing.Data indicates that Singapores participation i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s delivered fruitful results,solidifying its role as a core contributor to factor mobility in East Asia.重庆:通陆连海,设施政策贸易引领内陆开放Chongqing:Bridging land and sea,with facilities,policies and trade to spearhead inland openness重庆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渝满俄”国际铁路班列等多通道在此交汇衔接,支撑内外要素流动转换,在“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重庆通过积极搭建“一带一路”交流合作平台,引领西南政策开放。重庆使领馆数量众多,经外交部批准外国在渝设立领事机构达 14 家,数量居全国第四。近两年,重庆出台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口岸发展规划等多个“一带一路”相关政策文件,举办“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论坛,Nestled at the juncture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Chongqing is well connected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s,including the International Land-Sea Trade Corridor(ILSTC),China Railway Express,Golden Waterway of Yangtze River,Chongqing-Manchuria-Russia Freight Route,to support the convergenc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 flows.It thus has a unique and important role to play in land and maritime synergy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Chongqing spearheads opening-up policies for Southwest China by actively creating an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platform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Chongqing hosts a multitude of embassies and consular offices,boasting the fourth highest number(a total of 14)approved by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in China.Notably,Chongqing has released an array of policy documents related to the Belt and 全球活力城市全球创新网络维度排名 20 位。慕尼黑不仅是宝马、西门子、MTU 航空发动机等传统制造企业的总部所在地,也是马普研究所、林德、英飞凌科技、安联、慕尼黑再保险等科创产业链上下游全球顶尖机构与公司的根据地,为城市集群创新提供了原材料、学术研究、产业技术、研发资本等多方面的有力支撑。尽管慕尼黑的传统优势产业前景并不明朗,但其富有活力的创新能力正在与强大的产业转化能力形成新的合力,推动慕尼黑成为引领德国工业4.0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years.It ranks 20th among Global Dynamic Cities for its innovation network.The city hosts the headquarters for renowned traditional manufacturers like BMW,Siemens,and MTU Aero Engines,as well as top institutions and companies across the science and innovation value chain,including the Max Planck Institute,Linde Group,Infineon Technologies,Allianz,and Munich Re.These entities provide robust support to city clusters with raw materials,academic research,industrial technology,and R&D capital.While the future of Munichs traditional strong suit remains uncertain,its dynamic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re generating new synergy with its strong capacity to mak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It has enabled Munich to become one of the key cities leading Germanys Industry 4.0 development.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韧性成长:2023 年“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 RESILIENT GROWTH:THE ANNUAL REPORT 2023 ON GLOBAL CITIES IN THE VIS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2627“一带一路”潜力城市指数第21名(境内)“一带一路”潜力城市指数第6名(境内)政策沟通民心相通资金融通贸易畅通设施联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资金融通贸易畅通设施联通福州重庆揭牌成立“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交流中心”,联合发起成立“西部陆海新通道智库联盟”,交流交往影响力逐步提升。在多通道网络及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支撑下,重庆跨境贸易动荡中维持韧性。2022 年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 8158.4 亿元,同比增长 2%,在西部地区 12 个省市中继续保持第二位。对比2017 年,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增长了 37 倍、达 135.6 亿元,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网络支撑作用显现。依托重庆自贸试验区建设与汽车、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发展,重庆与以东盟为重点的“一带一路”市场构筑了紧密贸易联系,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了示范。Road Initiative in recent years,focusing on the International Land-Sea Trade Corridor and port development.It has organized the Belt and Road Forum for Interconnected Land-Sea Development,inaugurated the ILSTC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Center,and co-launched the ILSTC Think Tank Alliance,all of which have contributed to greater influence of the city in interactions.Supported by an extensive network of channels and advanced manufacturing clusters,Chongqing has managed to maintain its resilience in cross-border trade amidst turbulence.In 2022,Chongqings import and export value reached 815.84 billion yuan,marking a 2%year-on-year growth.It is the second-highest among the 12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in the western region.Chongqing has witnessed a remarkable 37-fold increase in trade with ASEAN through the International Land-Sea Trade Corridor,amounting to 13.56 billion yuan.Such achievements underscore the enabling role of international railway channel.Building upon the Chongqi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and its strengths in automotive and electronic industries,Chongqing has fostered robust trade ties with ASEAN among other Belt and Road markets,showcasing itself as a mod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pen economy in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 of China.福州:古今融合,海丝起点探索多元新开放Fuzhou:Integrating heritage with modernity,to unleash diversified new pathways of openness at the start of Maritime Silk Road福州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门户,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源地,2023 年在“一带一路”潜力城市榜单排名第 21 位。福州通过多元文化交流共融、开放合作先行先试,搭建起“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桥梁。发挥侨胞独特桥梁作用,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共融。福州具备独特的侨缘优势,430 万榕籍华侨遍布全球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商贸文化往来的过程中发挥独特的“桥梁”作用。近年来,福州持续打造国际友城新纽带,与菲律宾马尼拉、印尼三宝垄等 13 个“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缔结了友好关系,为国际交流合作构筑了坚实基础。同时,福州积极举办“海丝”博览会暨海交会、“海丝”As an important gateway to Chinas southeastern coast and the cradle and starting point of ancient Maritime Silk Road,Fuzhou has ranked 21st on the list of Belt and Road Potential Cities in 2023.Anchored by its diversified cultural exchanges and integration and pioneering efforts on opening up and cooperation,Fuzhou has served as a bridge of connectivity fo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The overseas Chinese community plays a distinctive role in bridging cross-cultural exchanges and integration.This is where Fuzhou boasts its unique advantage,with 4.3 million overseas Chinese spread across more than 170 countries and regions worldwide.This is a vibrant diaspora that serves as a bridge in facilitating trade and cultural interactions.In recent years,Fuzhou has continued to forge bonds with 13 international friendship cit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uch as Manila and Semarang,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A series of maritime silk road cultural events have been organized,such as the Maritime Silk Road Exposition,the Maritime Silk 国际旅游节、“丝路”国际电影节等“海丝”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推动国际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推进开放合作先行先试,对外贸易取得较快增长。近年来,福州积极发挥海丝核心区、自贸试验区等多重政策优惠优势,不断探索中印尼“两国双园”等新型产能合作模式,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创新路径参考。依托开放政策与合作机制创新、海铁联运通道“海陆双向”辐射支撑,福州对外贸易顶住冲击、取得较快增长,2022 年进出口总额约 3656.9 亿元,同比增长10.2%,在国内进出口总值超3000亿的城市中,增速位居第 6,仅次于长沙、北京等城市。Road International Tourism Festival,and the Silk Roa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to amplify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its brands.Having promoted pioneering efforts on opening up and cooperation,Fuzhou has experienced rapid growth in foreign trade.Capitalizing on multiple policy incentives,including the Maritime Silk Road Core Zone and Pilot Free Trade Zone,Fuzhou actively explores innovative industrial capacity cooperation models such as the Two Countries Twin Parks project between China and Indonesia,offering a trailblazing reference fo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upported by innovative opening-up policies,collaborative frameworks,and facilitation offered by the sea-railway 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 channel with two-way connectivity,Fuzhou manages to maintain its resilience against shocks in foreign trade and fairly strong growth rate.In 2022,the city registered a total import and export value of around 365.69 billion yuan,marking a commendable year-on-year increase of 10.2%.Such growth puts Fuzhou at the sixth position among Chinese cities with import and export values surpassing 300 billion yuan,trailing only Changsha,Beijing,and a handful of other prominent metropolises.本报告全球专利数据支持机构为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及智慧芽研发情报库-新能源汽车;The report is supported by the global patent database of PatSnap Innovation Research Center and Patsnap Eureka-New Energy Vehicle;版权声明:本报告版权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所有,如引用发布,需注明数据来源及引用出处。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私自翻版、复制和发布。Copyright statement: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Shenzhen Branch.All rights reserved.If quoted in publications,the source of data and quotation should be indicated.No part of this publication may be reproduced,replicated or published in any form by any institution or individual.说明 Notes:1.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韧性成长:2023 年“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 RESILIENT GROWTH:THE ANNUAL REPORT 2023 ON GLOBAL CITIES IN THE VIS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2829排名Ranking城市City国家/地区Country/Region排名变化Change in Ranking1纽约New York美国USA2东京Tokyo日本Japan3上海Shanghai中国China4伦敦London英国U.K.5北京Beijing中国China6新加坡Singapore新加坡Singapore7旧金山San Francisco美国USA8深圳Shenzhen中国China9香港Hong Kong中国香港Hong Kong,China10洛杉矶Los Angeles美国USA11巴黎Paris法国France12芝加哥Chicago 美国USA13广州Guangzhou中国China14迪拜Dubai阿联酋UAE15首尔Seoul韩国Korea16亚特兰大Atlanta 美国USA17波士顿Boston 美国USA18哥本哈根Copenhagen丹麦Denmark19阿姆斯特丹Amsterdam荷兰The Netherlands20慕尼黑Munich 德国Germany21汉堡Hamburg德国Germany22都柏林Dublin 爱尔兰Ireland23马德里Madrid西班牙Spain24杭州Hangzhou中国China25华盛顿Washington美国USA排名Ranking城市City国家/地区Country/Region排名变化Change in Ranking26墨尔本Melbourne 澳大利亚Australia27苏黎世Zurich 瑞士Switzerland28鹿特丹Rotterdam 荷兰The Netherlands29多伦多Toronto加拿大Canada30休斯敦Houston美国USA31伊斯坦布尔Istanbul土耳其Turkey32法兰克福Frankfurt德国Germany33青岛Qingdao中国China34达拉斯Dallas美国USA35悉尼Sydney 澳大利亚Australia36圣保罗So Paulo巴西Brazil37西雅图Seattle 美国USA38雅典Athens希腊Greece39柏林Berlin德国Germany40圣何塞San Jose美国USA41孟买Mumbai印度India42宁波Ningbo中国China43曼谷Bangkok泰国Thailand 44迈阿密Miami 美国USA45武汉Wuhan中国China46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美国USA47南京Nanjing中国China48成都Chengdu中国China49维也纳Vienna奥地利Austria50米兰Milan意大利Italy附录 1:2023 年全球活力城市指数排名APPENDIX 1:2023 RANKING OF GLOBAL DYNAMIC CITIES INDEX排名Ranking城市City国家/地区Country/Region排名变化Change in Ranking51斯图加特Stuttgart德国Germany52阿布扎比Abu Dhabi阿联酋UAE53日内瓦Geneva瑞士Switzerland54圣迭戈San Diego美国USA55天津Tianjin中国China56大阪Osaka日本Japan57奥斯汀Austin美国USA58布鲁塞尔Brussels 比利时Belgium 59莫斯科Moscow俄罗斯Russia60卢森堡Luxembourg卢森堡Luxembourg61巴塞罗那Barcelona西班牙Spain62赫尔辛基Helsinki 芬兰Finland63奥斯陆Oslo 挪威Norway64西安Xian中国China65马尼拉Manila菲律宾The Philippines66华沙Warsaw 波兰Poland67丹佛Denver 美国USA68里斯本Lisbon 葡萄牙Portugal69釜山Busan韩国Korea70新德里New Delhi印度India71爱丁堡Edinburgh英国U.K.72罗马Rome意大利Italy73大连Dalian中国China74布拉格Prague 捷克Czech 75斯德哥尔摩Stockholm瑞典Sweden排名Ranking城市City国家/地区Country/Region排名变化Change in Ranking76渥太华Ottawa加拿大Canada77蒙特利尔Montreal 加拿大Canada78格拉斯哥Glasgow英国U.K.79塔林Tallinn爱沙尼亚Estonia80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阿根廷Argentina81巴拿马Panama巴拿马Panama82墨西哥城Mexico City墨西哥Mexico83剑桥Cambridge英国U.K.84雅加达Jakarta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85波哥大Bogot哥伦比亚Colombia86圣地亚哥Santiago智利Chile 87卡尔加里Calgary 加拿大Canada88布达佩斯Budapest匈牙利Hungary 89费城Philadelphia美国USA90仁川Incheon韩国Korea91里加Riga拉脱维亚Latvia92菲尼克斯Phoenix美国USA93辛辛那提Cincinnati美国USA94惠灵顿Wellington新西兰New Zealand95孟菲斯Memphis美国USA96波特兰Portland美国USA97多哈Doha卡塔尔Qatar98特拉维夫Tel Aviv以色列Israel 99里约热内卢Rio de Janeiro巴西Brazil100利物浦Liverpool英国U.K.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031韧性成长:2023 年“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 RESILIENT GROWTH:THE ANNUAL REPORT 2023 ON GLOBAL CITIES IN THE VIS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附录 2:2023 年“一带一路”潜力城市指数排名境外城市境内城市APPENDIX 2:2023 RANKING OF INDEX FOR BELT AND ROAD POTENTIAL CITIES注:*为 2023 年新增城市Note:Cities marked with*are new additions to the list in 2023排名Ranking城市City国家/地区Country/Region排名变化Change in Ranking1曼谷Bangkok泰国Thailand 2莫斯科Moscow俄罗斯Russia3香港Hong Kong中国香港Hong Kong,China4首尔Seoul韩国Korea5新加坡Singapore新加坡Singapore6雅加达Jakarta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7马尼拉Manila菲律宾The Philippines8吉隆坡Kuala Lumpur马来西亚Malaysia9圣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俄罗斯Russia10万象Vientiane老挝Laos 11金边Phnom Penh柬埔寨Cambodia12塔什干Tashkent乌兹别克斯坦Uzbekistan13河内Hanoi 越南Vietnam 14胡志明Ho Chi Minh越南Vietnam 15迪拜Dubai阿联酋UAE16乌兰巴托Ulan Bator蒙古Mongolia17明斯克Minsk白俄罗斯Belarus18叶卡捷琳堡Yekaterinburg俄罗斯Russia19泗水Surabaya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20喀山Kazan 俄罗斯Russia21棉兰Medan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22开罗Cairo埃及Egypt23阿布扎比Abu Dhabi阿联酋UAE24釜山Busan韩国Korea25清迈Chiang Mai 泰国Thailand 排名Ranking城市City排名变化Change in Ranking1北京Beijing2上海Shanghai3深圳Shenzhen4西安Xian5南京Nanjing6重庆Chongqing7成都Chengdu8广州Guangzhou9天津Tianjin10郑州Zhengzhou11武汉Wuhan12青岛Qingdao13杭州Hangzhou14厦门Xiamen15宁波Ningbo16苏州Suzhou17哈尔滨Harbin18济南Jinan19大连Dalian20长沙Changsha21福州Fuzhou22沈阳Shenyang23乌鲁木齐Urumqi24连云港Lianyungang25长春Changchun排名Ranking城市City国家/地区Country/Region排名变化Change in Ranking26卡拉奇Karachi 巴基斯坦Pakistan27伊斯兰堡Islamabad巴基斯坦Pakistan28岘港Da Nang越南Vietnam 29达卡Dhaka孟加拉国Bangladesh30华沙Warsaw 波兰Poland31光州Gwangju韩国Korea32比什凯克Bishkek吉尔吉斯斯坦Kyrgyzstan33阿拉木图Almaty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34伊斯坦布尔Istanbul土耳其Turkey35布达佩斯Budapest匈牙利Hungary 36仰光Yangon缅甸Myanmar37海防Haiphong越南Vietnam 38科伦坡Colombo斯里兰卡Sri Lanka39卢森堡Luxembourg卢森堡Luxembourg40勿加泗Bekasi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41万隆Bandung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42加德满都Kathmandu尼泊尔Nepal43金沙萨Kinshasa刚果金D.R.Congo44三宝垄Semarang印度尼西亚Indonesia*45圣地亚哥Santiago智利Chile 46杜尚别Dushanbe塔吉克斯坦Tajikistan47边和Bien Hoa越南Vietnam*48安卡拉Ankara土耳其Turkey49阿斯塔纳Astana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50贝尔格莱德Belgrade 塞尔维亚Serbia 排名Ranking城市City排名变化Change in Ranking26石家庄Shijiazhuang27兰州Lanzhou28南通Nantong29徐州Xuzhou30昆明Kunming31合肥Hefei32烟台Yantai33无锡Wuxi34珠海Zhuhai35扬州Yangzhou36东莞Dongguan37秦皇岛Qinhuangdao38惠州Huizhou39太原Taiyuan40泉州Quanzhou41佛山Foshan42崇左Chongzuo43南宁Nanning44牡丹江Mudanjiang45江门Jiangmen46黑河Heihe47营口Yingkou48海口Haikou49湛江Zhanjiang50温州Wenzhou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233韧性成长:2023 年“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 RESILIENT GROWTH:THE ANNUAL REPORT 2023 ON GLOBAL CITIES IN THE VIS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 2023 年度报告分析了全球 517 个城市区域城市美洲埃德蒙顿、安娜堡、奥克兰(美国)、奥斯汀、巴尔的摩、巴兰基亚、巴拿马、巴西利亚、贝伦、贝洛 奥里藏特、波哥大、波士顿、波特兰、布里奇顿、布宜诺斯艾利斯、达拉斯、丹佛、德古西加巴、底特律、蒂华纳、多伦多、菲尼克斯、费城、福塔莱萨、瓜亚基尔、哈利法克斯、哈瓦那、华盛顿、基多、加拉加斯、金斯敦、旧金山、卡尔加里、堪萨斯城、坎皮纳斯、科恰班巴、克利夫兰、魁北克、拉巴斯、拉斯维加斯、累西腓、里约热内卢、利马、罗利、罗萨里奥、罗索、洛杉矶、马那瓜、迈阿密、麦德林、梅里达、蒙得维的亚、蒙特雷、蒙特利尔、孟菲斯、明尼阿波利斯、墨西哥城、拿骚、纽约、帕拉马里博、匹兹堡、乔治敦、塞班岛、圣安东尼奥、圣保罗、圣地亚哥(古巴)、圣迭戈、圣地亚哥(智利)、圣多明各、圣何塞(哥斯达黎加)、圣何塞(美国)、圣克鲁斯、圣路易斯、圣乔治、圣萨尔瓦多、圣约翰、太子港、檀香山、坦帕、危地马拉、温哥华、渥太华、西班牙港、西雅图、辛辛那提、休斯敦、亚松森、亚特兰大、盐湖城、印第安纳波利斯、愉港、芝加哥欧洲阿姆斯特丹、埃因霍温、爱丁堡、安特卫普、敖德萨、奥斯陆、巴黎、巴塞罗那、柏林、贝尔格莱德、比雷埃夫斯、比罗比詹、波德戈里察、波尔图、伯尔尼、伯明翰、布达佩斯、布加勒斯特、布拉迪斯拉发、布拉戈维申斯克、布拉格、布列斯特、布鲁塞尔、赤塔、代尔夫特、道格拉斯、地拉那、都柏林、都灵、杜塞尔多夫、法兰克福、佛罗伦萨、伏尔加格勒、符拉迪沃斯托克、哥本哈根、哥德堡、格拉斯哥、哈巴罗夫斯克、哈尔科夫、海德堡、海牙、汉堡、赫尔辛基、华沙、基辅、基希讷乌、剑桥、喀山、卡塔赫纳、卡辛茨巴茨卡、考文垂、科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雷克雅未克、里昂、里加、里斯本、利物浦、利兹、卢布尔雅那、卢森堡、鹿特丹、伦敦、罗马、罗兹、马德里、马赛、曼彻斯特、曼海姆、米兰、明斯克、莫斯科、慕尼黑、那不勒斯、尼斯、牛津、纽卡斯尔、纽伦堡、帕皮提、日内瓦、萨格勒布、萨拉热窝、圣彼得堡、圣但尼、圣赫利尔、圣皮埃尔、斯德哥尔摩、斯科普里、斯图加特、苏黎世、索非亚、塔林、托木斯克、瓦莱塔、瓦伦西亚、威廉斯塔德、维尔纽斯、维也纳、乌苏里斯克、下诺夫哥罗德、谢菲尔德、新鲁汶、新西伯利亚、雅典、叶卡捷琳堡、叶拉布加、伊尔库茨克亚洲阿布扎比、阿拉木图、阿勒泰、阿什哈巴德、埃里温、艾哈迈达巴德、安卡拉、安康、安曼、奥什、澳门、巴淡岛、巴格达、巴库、巴洛达、巴士拉、白山、百色、班加罗尔、包头、宝鸡、北海、北京、贝鲁特、比什凯克、槟城、博尔塔拉、成都、崇左、春武里、达卡、达曼、大阪、大理、大连、大马士革、大邱、大田、大同、丹东、德黑兰、德宏、的黎波里(黎巴嫩)、登巴萨、迪拜、帝力、第比利斯、东莞、东京、杜尚别、多哈、防城港、费萨拉巴德、佛山、福冈、福州、釜山、高雄、古利斯坦、瓜达尔、关丹、光州、广州、贵阳、哈尔滨、哈密、海得拉巴(巴基斯坦)、海得拉巴(印度)、海法、海防、海口、汉班托塔、杭州、合肥、河内、黑河、横滨、红河、呼和浩特、呼伦贝尔、胡志明、惠州、鸡西、吉达、吉大港、吉隆坡、济南、济州、加德满都、加尔各答、加里曼丹、佳木斯、嘉峪关、江门、皎漂、金边、金华、金奈、锦州、静冈、喀布尔、喀什、卡拉奇、卡拉旺、科伦坡、科威特、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奎达、昆明、拉合尔、拉马拉、拉萨、拉沙卡伊、兰州、老街、丽江、利雅得、连云港、临沧、柳州、罗勇、马累、马六甲、马尼拉、马斯喀特、麦加、麦纳麦、曼德勒、曼谷、芒街、孟买、棉兰、名古屋、莫若瓦力、牡丹江、木尔坦、木姐、南昌、南京、南宁、南塔、南通、内比都、尼科西亚、宁波、努尔苏丹、平壤、普吉岛、千叶、钦州、秦皇岛、清迈、泉州、仁川、日照、萨那、厦门、汕头、上海、深圳、沈阳、十月城、石家庄、首尔、斯里巴加湾、四平、泗水、苏库尔、苏州、塔城、塔什干、台北、太原、唐山、特拉维夫、天津、通化、同登、土库曼纳巴特、万隆、万象、威海、温州、乌兰巴托、乌兰察布、乌鲁木齐、无锡、武汉、武威、勿加泗、西安、西哈努克、西宁、西双版纳、锡林郭勒、仙台、暹粒、岘港、香港、新德里、新福、新加坡、兴安、徐州、芽庄、雅加达、亚丁、烟台、延边、扬州、仰光、耶路撒冷、伊犁、伊斯克拉、伊斯兰堡、伊斯坦布尔、伊兹密、银川、营口、札幌、湛江、长春、长沙、郑州、重庆、珠海、筑波大洋洲阿德莱德、阿洛菲、阿皮亚、阿瓦鲁阿、奥克兰(新西兰)、布里斯班、达尔文、惠灵顿、霍尼亚拉、堪培拉、莫尔斯比港、墨尔本、努库阿洛法、帕利基尔、珀斯、苏瓦、塔拉瓦、维拉港、悉尼非洲阿比让、阿布贾、阿达玛、阿尔及尔、阿克拉、阿斯马拉、巴马科、班吉、班珠尔、比勒陀利亚、比绍、波多诺伏、布拉柴维尔、布琼布拉、达喀尔、达累斯萨拉姆、丹吉尔、德班、的黎波里(利比亚)、杜阿拉、杜卡姆、多多马、恩贾梅纳、弗里敦、哈博罗内、哈拉雷、黑角、基加利、吉布提、金沙萨、喀士穆、卡萨布兰卡、开罗、开普敦、坎帕拉、科纳克里、科托努、拉巴特、拉各斯、莱基、利伯维尔、利隆圭、卢萨卡、路易港、罗安达、洛美、马拉博、马普托、马塞卢、蒙罗维亚、摩加迪沙、莫罗尼、姆巴巴内、内罗毕、尼亚美、努瓦克肖特、普拉亚、谦比希、圣美多、苏丹港、苏伊士、塔那那利佛、突尼斯、瓦加杜古、维多利亚、温得和克、雅温得、亚的斯亚贝巴、亚历山大、约翰内斯堡、朱巴RegionCityAmericaEdmonton,Ann Arbor,Oakland(USA),Austin,Baltimore,Barranquilla,Panama,Brasilia,Belm,Belo Horizonte,Bogot,Boston,Portland,Bridgetown,Buenos Aires,Dallas,Denver,Tegucigalpa,Detroit,Tijuana,Toronto,Phoenix,Philadelphia,Fortaleza,Guayaquil,Halifax,Havana,Washington,Quito Caracas,Kingston,San Francisco,Calgary,Kansas City,Campinas,Cochabamba,Cleveland,Quebec,La Paz,Las Vegas,Recife,Rio de Janeiro,Lima,Raleigh,Rosario,Roseau,Los Angeles,Managua,Miami,Medelln,Mrida,Montevideo,Monterrey,Montreal,Memphis,Minneapolis,Mexico City,Nassau,New York,Paramaribo,Pittsburgh,Georgetown,Saipan,San Antonio,So Paulo,Santiago(Cuba),San Diego(USA),Santiago(Chile),Santo Domingo,San Jos(Costa Rica),San Jose(USA),Santa Cruz,St.Louis,St.George,San Salvador,St.John,Port-au-Prince,Honolulu,Tampa,Guatemala,Vancouver,Ottawa,Port of Spain,Seattle,Cincinnati,Houston,Asuncin,Atlanta,Salt Lake City,Indianapolis,Porto Alegre,ChicagoEuropeAmsterdam,Eindhoven,Edinburgh,Antwerp,Odessa,Oslo,Paris,Barcelona,Berlin,Belgrade,Piraeus,Birobidzhan,Podgorica,Porto,Bern,Birmingham,Budapest,Bucharest,Bratislava,Blagoveshchensk,Prague,Brest,Brussels,Chita,Delft,Douglas,Tirana,Dublin,Turin,Dusseldorf,Frankfurt,Florence,Volgograd,Vladivostok,Copenhagen,Gothenburg,Glasgow,Khabarovsk,Kharkiv,Heidelberg,The Hague,Hamburg,Helsinki,Warsaw,Kyiv,Chisinau,Cambridge,Kazan,Cartagena,Kazincbarcika,Coventry,Cologne,Krasnoyarsk,Reykjavik,Lyon,Riga,Lisbon,Liverpool,Leeds,Ljubljana,Luxembourg,Rotterdam,London,Rome,Lodz,Madrid,Marseille,Manchester,Mannheim,Milan,Minsk,Moscow,Munich,Naples,Nice,Oxford,Newcastle,Nuremberg,Papeete,Geneva,Zagreb,Sarajevo,Saint Petersburg,Saint Denis,Saint Helier,Saint Pierre,Stockholm,Skopje,Stuttgart,Zurich,Sofia,Tallinn,Tomsk,Valletta,Valencia,Willemstad,Vilnius,Vienna,Ussuriysk,Nizhny Novgorod,Sheffield,Louvain-la-Neuve,Novosibirsk,Athens,Yekaterinburg,Yelabuga,IrkutskAsiaAbu Dhabi,Almaty,Altai,Ashgabat,Yerevan,Ahmedabad,Ankara,Ankang,Amman,Osh,Macao,Batam,Baghdad,Baku,Vadodara,Basra,Baishan,Baise,Bangalore,Baotou,Baoji,Beihai,Beijing,Beirut,Bishkek,Penang,Bortala,Chengdu,Chongzuo,Chonburi,Dhaka,Dammam,Osaka,Dali,Dalian,Damascus,Daegu,Daejeon,Datong,Dandong,Tehran,Dehong,Tripoli(Lebanon),Denpasar,Dubai,Dili,Tbilisi,Dongguan,Tokyo,Dushanbe,Doha,Fangchenggang,Faisalabad,Foshan,Fukuoka,Fuzhou,Busan,Kaohsiung,Gulistan,Gwadar,Kuantan,Gwangju,Guangzhou,Guiyang,Harbin,Hami,Hyderabad(Pakistan),Hyderabad(India),Haifa,Haiphong,Haikou,Hambantota,Hangzhou,Hefei,Hanoi,Heihe,Yokohama,Honghe,Hohhot,Hulunbuir,Ho Chi Minh,Huizhou,Jixi,Jeddah,Chattogram,Kuala Lumpur,Jinan,Jeju,Kathmandu,Kolkata,Kalimantan,Jiamusi,Jiayuguan,Jiangmen,Kyaukpyu,Phnom Penh,Jinhua,Chennai,Jinzhou,Shizuoka,Kabul,Kashgar,Karachi,Karawang,Colombo,Kuwait,Kizilsu Kyrgyz,Quetta,Kunming,Lahore,Ramallah,Lhasa,Rashakai,Lanzhou,Lo Cai,Lijiang,Riyadh,Lianyungang,Lincang,Liuzhou,Rayong,Mal,Malacca,Manila,Muscat,Mecca,Manama,Mandalay,Bangkok,Mng Ci,Mumbai,Medan,Nagoya,Morowali,Mudanjiang,Multan,Muse,Nanchang,Nanjing,Nanning,Nanta,Nantong,Naypyidaw,Nicosia,Ningbo,Nur-Sultan,Pyongyang,Phuket,Chiba,Qinzhou,Qinhuangdao,Chiang Mai,Quanzhou,Incheon,Rizhao,Sanaa,Xiamen,Shantou,Shanghai,Shenzhen,Shenyang,Kandyagash,Shijiazhuang,Seoul,Bandar Seri Begawan,Siping,Surabaya,Sukkur,Suzhou,Tacheng,Tashkent,Taipei,Taiyuan,Tangshan,Tel Aviv,Tianjin,Tonghua,Dong Dang,Turkmenabat,Bandung,Vientiane,Weihai,Wenzhou,Ulan Bator,Ulanqab,Urumqi,Wuxi,Wuhan,Wuwei,Bekasi,Xian Sihanoukville,Xining,Xishuangbanna,Xilingol,Sendai,Siem Reap,Da Nang,Hong Kong,New Delhi,Xinfu,Singapore,Xingan,Xuzhou,Nha Trang,Jakarta,Aden,Yantai,Yanbian,Yangzhou,Yangon,Jerusalem,Ili,Iskra,Islamabad,Istanbul,Izmir,Yinchuan,Yingkou,Sapporo,Zhanjiang,Changchun,Changsha,Zhengzhou,Chongqing,Zhuhai,TsukubaOceaniaAdelaide,Alofi,Apia,Avarua,Auckland(New Zealand),Brisbane,Darwin,Wellington,Honiara,Canberra,Port Moresby,Melbourne,Nukualofa,Palikir,Perth,Suva,Tarawa,Port Vila,SydneyAfricaAbidjan,Abuja,Adama,Algiers,Accra,Asmara,Bamako,Bangui,Banjul,Pretoria,Bissau,Porto-Novo,Brazzaville,Bujumbura,Dakar,Dar es Salaam,Tangier,Durban,Tripoli(Libya),Douala,Dukem,Dodoma,NDjamena,Freetown,Gaborone,Harare,Pointe-Noire,Kigali,Djibouti,Kinshasa,Khartoum,Casablanca,Cairo,Cape Town,Kampala,Conakry,Cotonou,Rabat,Lagos,Lekki,Libreville,Lilongwe,Lusaka,Port Louis,Luanda,Lom,Malabo,Maputo,Maseru,Monrovia,Mogadishu,Moroni,Mbabane,Nairobi,Niamey,Nouakchott,Praia,Chambishi,So Tom,Port Sudan,Suez,Antananarivo,Tunis,Ouagadougou,Victoria,Windhoek,Yaound,Addis Ababa,Alexandria,Johannesburg,JubaA total of 517 cities worldwide are analyzed in the 2023 Annual Report of Global Cities in the Vis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附录 3:城市列表APPENDIX 3:LIST OF CITIES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435韧性成长:2023 年“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 RESILIENT GROWTH:THE ANNUAL REPORT 2023 ON GLOBAL CITIES IN THE VIS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1-24 19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3年全球海洋产业及海洋中心城市发展白皮书(58页).pdf

    海洋产业与海洋中心城市相辅相成目 录CONTENTS全球海洋产业及海洋中心城市发展及经验借鉴中国海洋产业及海洋中心城市发展现状中国海洋产业及海洋中心城市发展趋势与建议1.1 人类步入海洋经济时代1.2 什么是海洋经济?定义及分类1.3 海洋中心城市的概念及功能1.4 海洋产业与海洋中心城市相辅相成海洋产业与海洋中心城市相辅相成地球表面71%被海洋覆盖,海洋不仅是未来能源、科技、原材料的源泉,还是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点。海洋:地球表面71%被海洋覆盖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71 23年全球三十佳城市区域分布圣地亚哥中国香港北京深圳上海杭州马德里伦敦墨尔本悉尼东京新加坡多伦多柏林巴黎阿姆斯特丹曼彻斯特慕尼黑斯德哥尔摩温哥华洛杉矶旧金山西雅图纽约波士顿华盛顿费城芝加哥蒙特利尔圣何塞1.1 人类步入海洋经济时代资料来源:Global Cities Index 2023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据世界银行的调研数据显示,全球有约60%的经济体量来自于港口海湾地带及其直接腹地。从施罗德(Schroders)发布的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全球30个最佳城市大多是海洋城市,可见全球已进入海洋经济时代。1.2.1 什么是海洋经济?海洋经济的定义及分类资料来源: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 20794-2021)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依据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 20794-2021),将海洋经济活动划分为海洋产业、海洋科研教育、海洋公共管理服务、海洋上游相关产业和海洋下游相关产业。海洋经济的分类海洋产业海洋科研教育海洋公共管理服务海洋上游相关产业海洋下游相关产业1.2.2 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的核心层资料来源: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 20794-2021)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涉海设备制造涉海材料制造海洋上游相关产业海洋经济核心层外围层支撑层海洋下游相关产业涉海产品再加工海洋产品批发与零售涉海经营服务海洋渔业沿海滩涂种植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化工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电力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教育海洋科研教育海洋管理海洋社会团体、基金会与国际组织海洋技术服务海洋信息服务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修复海洋地质勘查海洋公共管理服务根据海洋经济活动的性质,将海洋经济分为海洋经济核心层、海洋经济支持层、海洋经济外围层,分别对应5个产业类别。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的核心层,包含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等15个产业。海洋产业1.2.3 海洋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及八大要素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发展海洋经济的底层逻辑是通过海洋进行人、物、资源、信息等要素的流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对要素流动便利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成熟的海洋经济离不开八大要素,其中城市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牵引力。海洋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人物资源信息海洋经济发展的八大要素发达的港口航运优越的地理条件产业的聚集融合完善的创新体系宜人的居住环境完善的协调机制00608合理的分工协作强大的核心城市1.3.1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概念及特征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是由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带动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概念最早出现源于世界领先海事城市报告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指以海洋资源为基础、拥有领先的海洋核心竞争力,在一定区域内起着枢纽作用且对全球经济社会活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海洋经济高度繁荣海洋科创水平先进海事资源储备丰富及利用率高海洋文化吸引力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特征航运海事金融和法律海事技术港口和物流吸引力和竞争力世界领先海事城市报告评选维度01020304051.3.2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五大功能定位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良好的港口条件和发达的港口物流网络是保持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港口与物流优势的重要基础,是港口航运枢纽功能得以正常运转的硬环境条件港口航运枢纽功能海洋创新和海事技术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海洋科技的创新程度和海事教育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海洋中心城市发展的上限和潜力海洋科技创新功能海洋产业集聚主要体现在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能力、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发展等方面海洋产业集聚功能海洋文化交流主要体现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对海洋文化传播和交流的组织和推动能力、海洋文化的创作表现、海洋经济文化的协同发展等方面海洋文化交流功能海洋治理主要体现在海洋生态文明、城市宜居环境、海洋法律与公共保障系统等方面海洋治理供给功能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1.4 海洋产业的发展往往与海洋中心城市密不可分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作为综合概念,兼具海洋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功能与特性,以海洋发展为核心功能的同时牵引海洋经济为特色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带动着整个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通过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来推动各类经济活动的进行,而海洋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海洋中心城市。海洋经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密不可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海洋经济的牵引力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核心城市2.1 全球海洋产业及海洋中心城市发展情况2.2 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案例:新加坡2.3 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案例:伦敦2.4 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案例:纽约2.5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经验借鉴全球海洋产业及海洋中心城市发展情况及案例借鉴20世纪之前,人们对于海洋的利用着重于海洋交通运输。自1947年,世界海洋活动形式开始转变,而后海洋石油、天然气业迅速发展,并成为海洋经济产业的第一大产业。20世纪60年代,各国开始注重海洋开发,至1994年联合国海洋公约法的生效标志着海洋时代的到来。2.1.1 全球海洋产业发展历程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世纪初以前海洋交通运输为主人们对于海洋的认识与实践局限于海洋表面,即对于海洋的利用着重于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活动形式转变世界上第一座近海石油平台在墨西哥湾建成标志着海洋活动形式由以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渔业为主向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模式转变1947年各国注重海洋开发以临海国家为主的世界各国,开始将海洋开发定为基本国策,竞相制定海洋“开发规划”和战略计划”20世纪60年代1994年海洋时代到来正式生效的联合国海洋公约法标志着国际海洋秩序的形成和人类和平利用海洋、全面管理海洋时代的到来随着全球海洋意识普遍增强,各沿海国纷纷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由于各国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科技发展水平差异,全球140多个海洋国家和地区间海洋产业实力和发展特点不一。2.1.2 全球主要国家海洋经济规模情况及特点资料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 英国海事局 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美国着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业、海洋矿产业、船舶建造、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六大海洋产业。澳大利亚中国英国海洋产业产值注:由于各国和地区的对海洋产业和的统计划分各不相同,此处为各国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4.324千亿美元(2021)1.16千亿英镑(2019)1.185千亿澳元(2021)9.46万亿元(2022)海洋经济体量最大,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化工业、海洋渔业是支柱产业。船舶研发与设计、航运保险与仲裁、船舶租赁与融资等服务性产业以及海上风电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教育业等新型海洋产业在全球占据领先地位。传统海洋国家,海洋产业链条完善,海洋科技发达,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良好。随着海洋科学和海洋工程的发展,全球沿海各国开发利用海洋的规模日益扩大。据OECD海洋经济数据库测算,2010年全球海洋经济产出约为1.5万亿美元,约占世界总增加值的2.5%。据预测,2030年全球海洋经济将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海洋旅游业预计将占据最大的份额。2.1.3 全球海洋产业规模日益扩大资料来源:OECD海洋经济2030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1.5320102030E2010-2030年全球海洋经济产出增加值及预测(单位:万亿美元)注:2023年海洋经济产出预测值按2010年美元不变价格计算。2030年全球海洋经济产出增加值结构预测(单位:%)海洋旅游业,26%近海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和生产,22%港口活动,16%其他,36%前文说到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概念源自世界领先海事城市报告,2022年该报告也对世界范围内的知名海洋城市进行排名,包括五大评选指标的排名和总排名。世界领先海事城市报告对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也体现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竞争格局。2.1.3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竞争格局:2022年排名情况资料来源:2022年世界领先海事之都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2年世界领先海事城市报告评选指标及TOP5排名情况航运海事金融和法律海洋技术12345雅典新加坡东京上海汉堡纽约伦敦东京奥斯陆巴黎新加坡奥斯陆釜山伦敦上海港口和物流吸引力和竞争力总排名上海鹿特丹新加坡香港广州新加坡伦敦哥本哈根鹿特丹奥斯陆新加坡鹿特丹伦敦上海东京排名现代海洋城市研究报告(2021)将全球领先的现代海洋城市分为四个发展梯队。本白皮书选取位列第一梯队的伦敦、新加坡、东京、纽约作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海外案例进行经验借鉴分析。2.1.3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竞争格局:四个发展梯队资料来源:现代海洋城市报告(2021)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现代海洋城市综合榜单第一梯队伦敦 新加坡 东京 纽约 上海 香港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第四梯队深圳 洛杉矶 汉堡 广州 休斯顿 奥斯陆鹿特丹 青岛 悉尼 釜山天津 大阪 斯德哥尔摩 安特卫普 厦门 哥本哈根 大连赫尔辛基 横滨 宁波-舟山 吉隆坡雅加达 温哥华 雅典曼谷 马尼拉 南通 福州 烟台 胡志明市连云港 温州 湛江 北海1824年英国宣布将新加坡辟为自由港,新加坡成为东南亚最大的货物集散中心。20世纪50年代末新加坡实施“替代进口”工业化,但仍维持自由港地位不变。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新加坡推行“面向出口”工业化,带动海洋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构建海洋产业结构,建成了全球第三大炼油中心、国际海事工业中心、国际海洋航运中心、国际海事金融和仲裁中心,由此确立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地位。新加坡是发达港口航运要素的典范,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为基础,建成了连结东西、运转高效的枢纽港口,并且凭借其专业的航运服务能力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打造出了的健康、完善的航运生态圈,新加坡蝉联五次“世界领先海事城市”榜首,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全球第二。2.2.1 新加坡发达港口航运要素的典范资料来源:新加坡海事及港口管理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00212022货物吞吐量(单位:亿吨)2015-2022年新加坡货物及集装箱吞吐量情况2000212022集装箱吞吐量(单位:万个标准箱)连续五次位列“世界领先海事之都”榜首新加坡产业的聚集融合是海洋经济的根本动力要素,新加坡通过构建高度发达的海洋产业集群、非常重视发展科技创新、发展服务海洋的高端服务业、提升城市海洋文化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典范。2.2.1 新加坡: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打造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高度发达的海洋产业集群构建了以航运为核心,融合修造船、石油勘探开采冶炼、航运金融保险等各种上下游产业的海洋产业集群。非常重视发展科技创新在国家层面实施了从海洋经济向知识海洋经济和智慧海洋经济转型的战略规划;建立了新加坡海事数据中心、圣约翰岛国家海洋实验室等以打造世界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服务海洋的高端服务业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发展海事仲裁、船舶登记、海洋金融等服务海洋发展的现代高端服务业。提升城市海洋文化新加坡将城市海洋文化的形象提升到战略高度,投入量大量资金,还通过立法等手段保留据海洋文化特色的建筑。2018年以来,新加坡相继出台海事与岸外工程产业转型蓝图、海洋运输业转型蓝图等规划,政策作为完善的协调机制要素推动了新加坡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2.2.1 政策推动新加坡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0-2025年海运业增加值增长20亿新元或年均增长2%-3%确保新加坡港口的容量和面向未来的能力,支持港口自动化建设和技术采用,以提高港口的运营生产能力。在建的新加坡大士港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全自动集装箱码头,将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提升新加坡海事相关性和韧性新加坡政府已经建立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具有支持能力的海事创新生态系统。同时,新加坡政府还将深化海事研发能力,加强智慧港口、智慧航运、绿色科技等重点领域的研发转化。构建创新生态,积极开拓新的增长领域新加坡政府将利用其海外中心网络,提供海事集群基金等计划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建立海外创业能力。支持海事中小型企业和初创企业成长新加坡政府将支持业内现有劳动力进行技能升级,并更加重视自动化、数字化和可持续性方面的技能发展。培养一支具备全球技能并面向未来的劳动力队伍四项策略目标注:由于篇幅关系,文中四项策略的文字有所简化。海运业产业转型蓝图2025得益于海洋产业的聚集融合要素优势,伦敦是全球最主要的船舶经纪、海事法律、海事保险和航运金融服务集散地,同时也是包括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国际航运工会(ICS)在内的众多国际航运机构总部所在地,汇聚发达、专业的高端航运服务集群。2.2.2 伦敦航运服务之都伦敦资料来源:2022年世界领先海事之都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1城市海事法律专家数量3城市海事保险保费金额2城市海事律师事务所数量2021年伦敦在全球海事服务中排名第一全球第一伦敦伦敦通过汇聚发达、专业的高端航运服务集群从构建引领全球的海洋法律体系、打造国际海事金融中心、注重海洋海事教育三个方面着力打造伦敦特色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2.2 伦敦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打造资料来源:World Shipping Register HFW 伦敦国际承保协会(IUA)国际海上保险联盟(IUMI)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03注重海洋海事教育02打造国际海事金融中心01构建引领全球的海洋法律体系伦敦拥有110余家涉海法律企业,16名海事专家。伦敦还引领了全球海事仲裁,据HFW统计2022年伦敦共处理了1907起海事仲裁案件,约占全球海事仲裁案件的85%。85 22年全球海事仲裁案件伦敦占比伦敦打造了包含涉海信贷、保险、基金、信托等的国际海事金融中心。2022年,伦敦市场所有海事保险保费总计51亿英镑(64亿美元),占全球海事保险保费比重18%。据World Shipping Register数据,截至2021年,伦敦拥有等近50家海洋教育高校及机构,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一。18 22年全球海事保险保费伦敦占比2021年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海洋教育机构数量TOP50204060新加坡汉堡雅典鹿特丹伦敦发达的港口航运和完善的创新体系是纽约发展海洋经济的要素支撑。纽约位于美国东北部,濒临大西洋,地理位置相当优越。作为领先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纽约拥有美国第二大港口和世界一流海洋科研机构。2.2.3 纽约:发达的港口航运和完善的创新体系纽约资料来源:劳氏日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纽约拥有发达的港口航运,纽约-新泽西港是美国第二大港口,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全球第17拥有发达的港口航运纽约拥有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在内的世界一流海洋科研机构,还有科技成果转化的摇篮硅巷。完善的创新体系020040060080010001200西北海港联盟萨瓦纳港长滩港纽约与新泽西港洛杉矶港2022年美国前五大主要港口货柜吞吐量情况(单位:万标准箱)纽约在海洋金融和法律方面产业的聚集融合要素极为突出,纽约拥有发达的航运服务产业集群,业务涵盖航运金融、海事法律与仲裁、航运保险、船货代理、航运经纪服务等,此外,是全球最大的涉海企业上市地,截至2021年底,有70余家海事企业在纽约上市,市值约为700亿美元。2.2.3 纽约:海洋金融和法律方面产业的聚集扩散极为突出资料来源:Whos Who;World Shipping Register;Bureau van Dijk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1年全球海事上市公司市值及上市公司数量TOP5城市00708090020406080100纽约香港上海釜山东京注:气泡大小为上市公司数量。(单位:十亿美元)2021年全球海事法律专家和律所数量TOP5城市050100150鹿特丹巴拿马城雅典纽约伦敦05101520哥本哈根里约热内卢悉尼纽约伦敦海事律师事务所海事法律专家纽约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完善的协调机制,国家层面政策确定海洋优先研究领域,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以海洋科技为手段,不断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地方层面政策重视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和改善海洋环境,推动了纽约港口运输水平的提升和海洋生态的完整和可持续。2.2.3 纽约:完善的协调机制推动纽约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自1929年起,纽约区域规划协会(RPA)发布了四次区域规划,引领交通网络和港口的发展。2017年2017-2027年美国纽约州海洋行动计划提出4项目标:1)确保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完整性;2)以可持续且符合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沿海发展和人类对海洋的利用;3)提高海洋资源抵御气候变化影响的能力;4)让公众积极参与决策和海洋管理。地方层面政策2004年美国海洋行动计划注重海洋科技教育2007年美国未来10年海洋科学路线图:海洋研究优先计划及实施战略重视自主创新和可持续2010年国家海洋政策提出海岸带和海洋空间规划2015年海洋变化:20152025海洋科学10年计划将海洋酸化、北极、墨西哥湾和海洋可再生能源研究列为重点研究方向国家层面政策通过确定海洋优先研究领域,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以海洋科技为手段,不断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重视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和改善海洋环境,推动了纽约港口运输水平的提升和海洋生态的完整和可持续。几十年来,东京一直是全球领先的航运中心城市。东京在海洋科研、船舶制造和航运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其中东京港是日本最大的港口,东京还注重海洋人才的培养,拥有众多海洋研究机构和大学,不仅有东京海洋大学,还有东京海洋研究所被称为“成为海洋科学家的必经之路”。2.2.4 东京:海洋科研、船舶制造和航运方面具影响力东京资料来源:劳氏日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东京拥有东京海洋大学、东京大学大气海洋研究所等全球领先的科研机构海洋科研东京有着位列全球前三的舰队规模和造船能力船舶制造东京港是日本最大的港口,2022年东京港的集装箱吞吐量44.3万标箱航运全球首个无人船舶导航系统启动验证测试2020.6全球首艘全自动小型旅游船示范试验顺利完成2022.1九州北部大型高速沿海渡轮成功实现完全自主导航第三次、第四次船舶完全自主导航验证试验顺利完成2022.2第五次、第六次船舶完全自主导航示范试验顺利完成2022.3东京有着位列全球前三的舰队规模和造船能力,目前船舶工业中全自动船舶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目前,东京的非营利组织日本财团计划在2025年投入运营全自动船舶,到2040年将一半的日本船舶实现自动运行。据估计,待日本50%的船舶改装为全自动船舶将为日本经济贡献80亿美元。2.2.4 东京:全自动船舶技术处于全球领先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日本财团 MEGURI2040 全自动船舶计划2025年2040年投入运营全自动船舶将一半的日本船舶实现自动运行近年来,东京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东京提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竞争力。其中,国际都市战略从“促传播、强联通、速培育”三个角度提升东京的国际影响力。未来的东京战略则是针对四大方向提出了具体的永续城市发展战略。2.2.4 东京:政策推动东京提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竞争力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东京2023年版未来的东京战略ONLINE MARKETING ADVANTAGES2022年国际都市战略提升传播力度:加快传播东京湾eSG项目;发布“全球金融城:东京倡议2.0”;增强城市文旅会展功能;提升东京产业的品牌力;扩大东京财团初创生态系统的国际影响力拓宽培育广度:提升日本青年一代的英语水平和国际视野;构建日语教育体系加强联通深度:与海外城市创设“市长协商机制”;推进城市外交;设立国际人力资源开发基金;支持东京企业海外扩张;超越传统框架的构造改革:地方政府构造改革等打造安全、安心的永续东京:扩大可再生能源利用实现脱碳社会、发展多摩地域和岛屿部打造引领世界的都市:提升东京城市形象、产业结构转型并强调创新、提高城市机能包括完备的海陆空人流物流网络让人成为城市进步的源泉:重视人才培养,强化回流教育城市作为成熟海洋经济的重要牵引,离不开海洋经济其他七大发展要素的相辅相成。从全球领先的海洋城市新加坡、伦敦、纽约和东京海洋经济的发展经验来看,有五大发展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2.5 全球领先的海洋中心城市发展经验总结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1优越的地理条件发展发达的航运和物流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基础,使城市对外联系密切,要素流动便利。发展发达的航运和物流2完善的创新体系是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的引擎,因此要注重技术创新,例如东京在探索全自动船舶技术走在世界前列。注重海洋产业的技术创新3例如,东京拥有众多海洋研究机构和大学,其中东京海洋研究所被称为“成为海洋科学家的必经之路”。提升高端海洋服务业发展水平4例如,伦敦在海事仲裁、海事保险等高端海洋服务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注重海洋海事教育5从新加坡、纽约和东京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政策是海洋产业集聚发展的可靠保障,是提升海洋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政策是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3.1 中国海洋产业发展历程3.2 中国海洋产业发展现状3.3 中国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情况3.4 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代表城市的主要做法中国海洋产业及海洋中心城市发展现状新中国成立以后,海洋产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随着海洋经济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海洋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3.1.1 中国海洋产业发展历程: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漫长准备阶段19491977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海洋主要功能是政治和军事战略作用,海洋经济的发展以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为主。探索起步阶段19782002年改革开放推动了海洋经济各产业孕育发展,使得海洋产业门类更为齐全。然而对技术要求较高的海洋第二产业等发展较慢,且缺乏统一的海洋产业规划,各海洋产业独立发展,未能有效发挥产业间的协同促进作用。快速发展阶段20032011年海洋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海洋经济初具规模,海洋经济发展的条件日益完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等产业规划文件发布,各沿海省份相继出台地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并将各省的海洋经济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转型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将海洋经济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次。为推进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018年中国批准了14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近两年,我国海洋经济体量平稳增长,据自然资源部数据,202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为9.46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1.9%,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7.8%,占比与2021年持平。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为4.6:36.5:58.9,可见我国海洋经济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3.2.1 中国海洋经济体量平稳增长,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资料来源:自然资源部2022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4-202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结构(单位:%)-8%-6%-4%-2%0%2%4%6%82345678900022 2023H1总量(万亿元)增速(%)2014-2023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情况(单位:万亿元)注:1)2022年生产总值数据为初步核算数,其余为核实数;2)2019&2022年生产总值结构数据为初步核算数,其余为核实数。0 0Pp0 002020212022海洋第一产业海洋第二产业海洋第三产业经初步核算,2022年,全国15个海洋产业增加值3.85万亿元,比2021年下降0.5%。其中,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占比大,分别为34%和20%。从增速来看,海洋电力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水淡化等海洋新兴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海洋电力业增加值增速最快为20.9%。3.2.2 海洋新兴产业较快增长,海洋电力业增速最快资料来源:自然资源部2022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海洋旅游业,34%海洋交通运输业,20%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化工业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电力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2022年全国15个海洋产业增加值增速情况(单位:%)2022年全国海洋产业增加值构成(单位:%)20.9-15-10-50510152025海洋旅游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盐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沿海滩涂种植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渔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油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矿业海洋电力业3.2.2 中国海洋产业产业链全景图谱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上游中游下游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水淡化及利用海洋生物制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矿业海洋油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涉海设备制造涉海材料制造涉海产品再加工海洋产品批发与零售涉海经营服务中远海运重工中集来福士振华重工宝石机械武汉船用机械中国船舶第七二五所昊华科技万盛股份中浮新材料鞍山钢铁宝钢股份中水渔业开创国际好当家海油工程中海油服中石油海洋工程中盐股份山东海化鲁银投资中国五矿金航集团泰鑫矿业中远海发上港集团招商轮船中青旅大连圣亚众信旅游中国船舶大船集团新扬子造船巴安水务双良节能上海电气鲁北化工鲁银投资金盛海洋海油工程中海油服振华重工华大海洋诚意药业山东达因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能海洋水产加工业海洋工程装备业沿海滩涂种植业国联水产百洋股份好当家中远海运重工中集来福士振华重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中农海稻南泥湾集团我国沿海地区已形成三大海洋经济圈的区域格局,分别是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和南部海洋经济圈,“三圈”抱团发力,各展所长,绘就了我国海洋事业开放发展新蓝图。其中,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最高,南部北部经济圈产值差距超9500亿。3.2.3 中国海洋产业区域发展格局:三大海洋经济圈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注:图中为各海洋经济圈2021年海洋生产总值,2022年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暂未公布2022年数据。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35518亿元29000亿元25867亿元2021年海洋生产总值(亿元)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旅游业远洋渔业海洋文化产业水产品加工与养殖业北部海洋经济圈港口物流业海洋船舶业海水淡化业海水养殖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东部海洋经济圈海工装备业海上风电业港口物流业海洋服务业南部海洋经济圈优势产业2017年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推进深圳、上海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随后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多个沿海城市提出了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希望通过建设海洋中心城市带动海洋经济发展,进而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和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综合竞争力。3.3.1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成各大沿海城市共同战略目标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广州:2035年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上海: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上海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岛:到2035年,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天津:2019年提出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大连:到2025年,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的海洋中心城市,到2035年建成东北亚海洋中心城市舟山:到2025年,与宁波共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宁波:到2025年,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格局地位初步确立,2035年,基本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福州:2035年建成“海丝”沿线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厦门:2035年建成国际特色海洋中心城市深圳: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3.3.2 全国各大沿海城市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战略定位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城市海洋产业发展战略定位政策规划深圳建设具有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成为引领全球价值链、共塑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海洋城市发展典范。打造全球海洋经济引领者、全球海洋科创新标杆、全球海洋文明示范区和全球海洋协作主平台。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上海海洋资源管控科学有效、海洋生态空间品质不断提高、海洋经济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海洋灾害防御能力大幅增强、民生共享水平进一步改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能级稳步提升。上海市海洋“十四五”规划青岛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国家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示范区和海洋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青岛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广州全力打造海洋创新发展之都,成为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涉海资源要素配置中心、南海综合开发先行区、海洋产业集群高地和海岸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厦门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湾区、国家海洋高端高新产业基地、国际滨海旅游名城、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海洋治理典范城市。厦门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福州“海上福建”建设的排头兵;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引领区;“海丝”沿线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福州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宁波着力打造世界级临港产业集群,推动高端港航物流服务业纵深突破和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扩大海洋国际国内合作,积极参与海洋领域国际标准制定,打造卓越的海洋经济中心、特色鲜明的海洋科创中心、包容共享的海洋文化交流中心、风情独具的滨海旅游城市。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天津发展定位于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支撑引领区、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国家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建设国家海洋文化交流先行区、建设国家海洋绿色生态宜居示范区。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大连把大连建设成为中国北方海洋特色鲜明的开放创新之都、生态宜居的浪漫海湾名城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城市。大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分别有三个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代表性城市,南部经济圈的深圳、东部经济圈的上海和北部海洋经济圈的青岛。其中,深圳和上海市我国最早确定的两座“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3.4.1 我国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代表城市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上海青岛深圳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深圳是我国最早确定的两座“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之一,近年来深圳海洋产业发展迅速,2022年深圳市海洋生产总值达3128亿元,占GDP比重9.7%,深圳涉海企业增加至近3万家,其中上市企业49家。深圳已初步形成了以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柱、新兴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新兴产业占比已升至37%。3.4.2 深圳:形成了传统产业为支柱、新兴产业为支撑的格局2015-2022年深圳市海洋生产总值情况(单位:亿元)1873 3128 0500025003000350020022资料来源: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深圳市海洋产业格局传统产业为支柱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等新兴产业为支撑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金融业等37%深圳海洋产业是由创新引领发展的,2021年深圳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贡献率高达60%。近年来,深圳加快建设涉海创新载体,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及技术攻关,重点建设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吸引海洋产业人才聚集,鼓励多方开展自主创新,设立海洋基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了具有深圳特色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3.4.2 深圳:创新引领海洋产业发展资料来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截至2023年H1深圳市涉海创新载体数量4224800国家级涉海创新载体省级涉海创新载体市级涉海创新载体共74个涉海创新载体截至2023年上半年,已建成涵盖海洋电子信息、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能源、海洋生物、海洋资源勘探和深海技术等重点领域的74个涉海创新载体。加快建设涉海创新载体建设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已写入深圳“十四五”规划。2023年,深圳海洋大学、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深圳海洋博物馆一体建设加快。重点建设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2017年深圳设立了深圳市海洋产业发展基金。随后,深圳陆续设立了前海中船智慧海洋创新基金和深圳绿色航运基金等海洋专业基金。设立海洋产业基金,完善海洋金融体系从顶层设计来看,2023年5月印发的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设定2023-2035期间总目标,3个成“形阶段目标,六大策略,多种保障等,推进建成具有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3.4.2 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深圳方案”2025-2035年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目标9.7%到2025年到2035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2022年六大海洋发展策略资料来源: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初步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海洋战略新兴产业高地,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5年全面建成国际航运中心、高端服务中心、海洋战略新兴产业高地2035年成为典型标杆,海洋综合实力及全球影响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准2050年01打通内外循环,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及高端服务中心02引领绿色转型,促进海洋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03驱动创新发展,强化海洋科技人才战略力量加强04彰显海洋文化,营造多元活力的海洋城市生活05深化对外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06引导产业下海,加速培育和壮大海洋新兴产业作为我国最早确定的两座“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之一,上海是唯一一个海洋生产总值近万亿的城市。据上海市海洋局数据,2022年上海海洋生产总值达9792.4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中海洋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占比大,但未实现增长;海洋油气业增速最快,同比增长69%。3.4.3 上海:全国唯一海洋生产总值近万亿资料来源:上海市海洋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6-2022年上海市海洋生产总值情况(单位:亿元)103729792.40200040006000800000022注:1)2022年生产总值数据为初步核算数,其余年数据为核实数;2022年上海海洋产业增加值构成(单位:%)49B%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电力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渔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上海的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船舶工业领先全国,其中海洋交通运输能力乃至全球领先,据劳氏日报公布2022年全球五大集装箱港口排名,上海以4730万标准箱排名全球第一。同时,作为全国唯一一个集船舶海工研发、制造、验证试验和港机建造的城市,上海的海洋装备制造能力在国内前列。3.4.3 上海: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船舶工业领先全国资料来源:劳氏日报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2年全球前五大集装箱港口排名及吞吐量情况(单位:万标准箱)4730 0040005000青岛港深圳港宁波舟山港新加坡港上海港上海海洋船舶和装备制造业代表产品及装备截至2023年10月已累计完工交付13艘全球最大24000TEU级超大型集装箱船全球最大24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天鲲号是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亚洲最大的自航式绞吸挖泥船天鲸号、天鲲号国产大型绞吸装备沪东中华造船(集团)自主研发设计的大型LNG运输船已实现第一代到第五代的快速迭代,并于2023年9月开发出世界最大LNG运输船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负责建造我国国产大型邮轮H1508船,正在争取年内交付。另外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也在开工建造我国第一艘大型邮轮H1508船根据上海市海洋“十四五”规划到“十四五”末,海洋经济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5万亿元左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能级稳步提升,并针对海洋经济提出了五个主要任务。3.4.3 上海:“十四五”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能级稳步提升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推进构建以新型海洋产业和现代海洋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优化蓝色经济空间布局完善“两核一廊三带”的海洋产业空间布局,助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和能级提升。提升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协同推动涉海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拓展海洋开放合作领域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协同推进长三角区域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海洋经济运行监测和研判能力加强市、区两级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十四五”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目标0.981.5到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万亿元)2022年“十四五”上海市海洋经济发展主要任务0102030405青岛是我国北部海洋经济圈的代表性城市,2022年青岛市海洋生产总值达5014.4亿元,同比增长7.5%,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3.6%。青岛在28个海洋及相关产业门类均有布局,在15个主要海洋产业中,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等80%产业规模居山东前列,部分海洋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3.4.4 青岛:海洋产业结构比较均衡资料来源:青岛市海洋发展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5-2023年青岛市海洋生产总值情况(单位:亿元)5014.42479.40040005000600020002120222023H1中海油青岛海工完成我国最大规模海上岸电应用项目导管架陆地建造工程,流花FPSO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已聚集了正大制药、东海药业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青岛国风药业为代表的海洋生物医药企业数百家,3个以海洋生物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园区,还有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等科研院。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依托国信集团、山东海洋集团等重点企业深耕深远海,加快推进“国信2号”养殖工船、“深蓝2号”深远海网箱等重点项目打造深远海养殖中国样板。海洋渔业青岛市领先产业发展情况作为一流的海洋科研强市,青岛海洋科研教育和管理服务表现出众,2022年青岛海洋科研教育、海洋公共管理服务占全市海洋GDP的比重为21.3%。青岛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创新策源地、海洋人才聚集地。目前,青岛集聚国家深海基地、崂山实验室等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57家,规上涉海企业2700余家,海洋人才约37万人。3.4.4 青岛海洋科研强市资料来源:青岛市海洋发展局 青岛市统计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海洋领域唯一国家实验室海洋科研教育、海洋公共管理服务占比21.3%全国涉海高端研发平台40%全国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50%世界上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是“蛟龙号”的运行单位青岛代表性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即崂山实验室。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十四五”期间,青岛出台了青岛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增强,海洋经济开放合作再上新台阶,海洋可持续发展潜力持续提高的总目标,力争到2035年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进入世界城市体系前列。3.4.4 青岛:主要海洋产业优势突出,海洋产业结构比较均衡“十四五”时期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7%左右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到2035年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进入世界城市体系前列 优化海洋经济发展布局 打造海洋新兴产业增长引擎 激发海洋传统产业发展新动能 促进现代海洋服务业提质增效 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4.1 中国海洋产业发展趋势4.2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建议中国海洋产业及海洋中心城市发展趋势及建议01海洋经济总体发展加速向好,随着新兴海洋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速,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增量提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02例如,“清洁能源 渔业”成为发展新趋势,沿海港口加快推进岸电系统建设,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启用等。海洋产业加速向绿色化智能化发展03我国在海洋领域“卡脖子”技术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科技创新在海洋产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创新驱动日益成海洋产业发展主要动力04三大海洋经济圈区域差距逐渐减小,海洋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将辐射区域海洋产业提质。海洋区域发展格局逐渐优化发展趋势4.1 中国海洋产业发展趋势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其中产业集聚融合是海洋经济的根本动力,各地要扬优势补短板,重视海洋产业集聚融合;还要统筹海陆产业的联动,建立海陆复合型产业体系。4.2 建议一:重视海洋产业集聚融合,建立海陆复合型产业体系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根据各地优势海洋产业,扬优势补短板,重视海洋产业间的集聚融合。例如,可以通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牵引产业的培育壮大。重视海洋产业集聚融合 发展海洋经济不仅要重视海洋产业,还要统筹海陆产业的联动,建立复合型产业体系。例如,将海洋渔业和海洋金融业的联动。建立海陆复合型产业体系科研创新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完善的创新体系决定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未来的发展动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创新能力离不开科技成果转化。4.2 建议二:重视科研创新能力,积极推动成果转化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科研创新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决定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未来的发展动力。借鉴新加坡和东京的经验,这些城市十分重视海洋科研创新,例如建立了新加坡海事数据中心、圣约翰岛国家海洋实验室等以打造世界海洋科技创新中心。重视科研创新能力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科技成果转化,因此要打造海洋成果转化重大平台,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例如,对于青岛、天津等有科创资源聚集具一定成果储备的城市更要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动成果转化海洋经济要素之一的完善创新体系离不开海洋人才的强力支撑,要加强海洋学科和研究机构建设、培养海洋人才、积极引进海洋人才。4.2 建议三:加强海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引导学校、企业、海洋科创平台等多方积极引进海洋人才,招引顶尖专家,在政策上对海洋人才的招引给予奖补和倾斜。积极引进海洋人才加强海洋大学、海洋学科等科创平台建设,以打造国际一流海洋高校和研究机构、赶超国际顶尖海洋研究机构为目标。加强海洋学科和研究机构建设海洋人才队伍培养引导区域内和区域间的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强强联合培养海洋人才队伍,联合办学。政策作为完善的协调机制要素表现形式,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各海洋城市的发展基础不同,各地要根据各地海洋产业发展基础给予符合当地海洋产业发展需要的政策支持。4.2 建议四:符合地区海洋产业基础及发展需要的政策支持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政策符合海洋产业发展基础符合当地海洋产业发展需要制定符合海洋产业发展基础的海洋产业政策,合理规划海洋三次产业比例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地区海洋产业发展需要,加大重点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包含土地、资金等支持加大投入,政策引导金融、保险和社会资金投向海洋发展领域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因此要重视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保护、开发和管控,支持海洋绿色低碳发展。4.2 建议五:重视海洋资源保护、开发和管控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加强海洋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基础性工作,从近海到远洋,实现全域生态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加强海上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开展全面的海洋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调查,摸清底数,加强信息共享,为提升海洋治理水平夯实基础海洋资源合理管控加快低碳能源增效替代,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探索海洋碳汇前沿领域海洋绿色低碳发展合理的分工协作是发展海洋经济八大要素之一,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下,各地应在竞争中加强合作,构建有效的城市网络,从而促进海洋城市合作网络的国际化。4.2 建议六:在竞争中加强合作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例如,上海就提出要深化长三角区域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创新、海洋资源保护利用、海洋灾害防御等领域的战略合作;深圳提出要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加强深港合作。加强和国内沿海城市的合作例如,深圳提出全球海洋治理参与者的目标,通过国际合作,强化深圳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国际规则参与及制定能力。拓展国际海洋合作新领域,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加快建成海洋合作治理先锋城市。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在竞争中加强合作海洋经济不仅要关注海洋还要强化其腹地的发展,特别是强化城市陆地和海洋的互动交融,打造面向未来的海洋文明典范。4.2 建议七:强化陆地和海洋的互动交融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强化城海交融,优化海岸带空间与景观塑造,营造独特滨海城市风貌塑造海洋城市特色风貌打造海洋历史文化与延续海洋历史文脉的独特名片海洋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重大体育赛事牵引,丰富海洋文化公共活动,营造多彩海洋生活加强重大体育赛事牵引加速海洋文化艺术和商业融合,结合地域特色打造海洋文化艺术服务业。加速海洋文化艺术和商业融合前瞻产业研究院是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隶属于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成立于北京清华园,主要致力于为企业、政府、科研院所提供产业咨询、产业规划、产业升级转型咨询与解决方案。前瞻产业研究院前瞻产业研究院前瞻经济学人APP是依托前瞻产业研究院优势建立的产经数据 前沿科技的产经资讯聚合平台。主要针对各行业公司中高管、金融业工作者、经济学家、互联网科技行业等人群,提供全球产业热点、大数据分析、行研报告、项目投资剖析和智库、研究员文章。前瞻经济学人前瞻经济学人让你成为更懂趋势的人报告制作: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方式:400-068-7188更多报告:https:/主创人员:郑玉琴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1-15 58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科尔尼: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33页).pdf

    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Photo by Michelle Kolkevich Kearney,ChicagoPhoto by Tracey Pavlishin Kearney,Chicago执行摘要 1引言 42023年全球城市综合排名(GCI)62023年全球城市潜力排名(GCO)12展望未来:共享生产力发展潜能 16结论 19中国城市聚焦专篇 20修复进行时:向常态化回归 20附录 26和 2022 年相比,今年综合排名前五位的城市位次没有变化。然而从第六名开始,排名出现了较大的变动(见图 1)。我们围绕五个维度,重点评估了城市的国际资源流动情况和活动水平。随着国际人才流动逐渐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人力资本的全球化程度大幅提升。此外,各城市在信息交流、文化体验和政治事务等维度的全球化程度也有所提升。然而,由于全球经济前景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各城市在商业活动维度的全球化程度有所减弱。全球城市综合排名(GCI)是对全球城市当前领先地位的评估,而全球城市潜力排名(GCO)是对城市未来发展潜力的研究,是对最有可能建立全球领先地位的城市的预测。虽然部分领先城市(如伦敦和巴黎)同时跻身两个榜单的前 10 名,但全球城市潜力排名(GCO)更侧重有望挑战领先城市地位的新兴城市。2023 年全球城市潜力排名前十强城市(见图 2)。而对中国城市而言,2022 年尤其值得关心。随着“动态清零”政策的退出,中国城市目睹了从强管控到快复苏的动力转换。从上榜的 31 个城市平均得分观察,中国城市得分与全球其它地区主要城市一样,相较前一年有所下降,但降幅明显收窄。这也体现了领先的中国城市由其本身规模、复杂程度、城市能力等要素构成的综合优势与城市韧性。与此同时,我们在每年的报告中都会探究未来最有可能影响全球城市短期战略运营环境的因素。每年的报告也围绕社会、地缘政治和技术变革展开。这些变革性力量将对全球城市的传统格局带来颠覆性影响,同时也将为其他地区带来更多机遇。远程工作革命、全球地缘政治的碎片化、以及人工智能(AI)和相关技术的加速涌现促进了新兴城市的发展,给老牌领先城市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在今 年 的 报 告中,我 们 重 点 关 注 生 成 式 人 工智 能(generative AI)的快速发展将对全球城市产生怎样的影响,突出城市领导者和政策制定者在设计利用这项技术时的主要考量因素,包括如何在利用其巨大潜力的同时降低其风险,例如该技术在劳动力市场的应用。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 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聚焦全球联通性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城市,探究过去一年也是新冠疫情三年的最后一年对这些城市发展轨迹影响最深刻的动态与趋势。全球城市以卓越的联通性为重要特征,是世界发展变化的缩影。与全球的深度互联,一方面使全球城市极易受到国际资本、人才和文化交流等中断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为其带来了诸多红利,例如吸引远超其他城市的人才和投资,成为创新中心和经济增长的催化剂。全球化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不再追求千篇一律的标准化发展模式,而更追求强联通性水平”的新时代。贸易和价值链构建模式的适应性不断提升,以应对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波动。在此背景下,全球城市将成为灵活联通世界和汇聚世界多样性不可或缺的节点,代表着企业的战略性选择。正是基于这种对全球城市独特角色的认识,科尔尼联合全球顶级学术机构和商业咨询机构共同发起年度全球城市指数报告,以全球城市为分析单位,了解各种影响因素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科尔尼全球城市指数报告由全球城市综合排名(GCI)和全球城市潜力排名(GCO)构成,分别对城市发展现状和城市未来发展前景进行评估。执行摘要新兴城市给老牌领先城市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全球城市以卓越的互联互通水平为重要特征,是世界发展变化的缩影。1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12023?2023?2022?20222023?000000 5 2210?22023?20 12 6213 1 1035 10?2023?2022?20222023?2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过去 18 个月,疫情高峰时期的防控措施已全面取消,人们感受到了久违的自由,全球人才流动大幅增长,过境免签政策也逐渐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疫情带来了 Z 世代和千禧一代就业观的转变,他们开始重新审视长期以来的工作模式,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就业城市。由此可见,全球城市的影响力正在持续转移,那些有更多非经济优势的城市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全球流动人才。例如新加坡、马德里和迈阿密等城市就展现了突出的影响力提升潜力,通过整体价值主张优势实现了城市排名的提升,包括有利的营商环境和较高的政府服务质量。从全球城市潜力排名的结果来看,发展机遇向更多地区蔓延的现象在美国尤其突出。“超级明星城市”不再是高度专业化人才和资本的独宠,一些新兴的大都市也开始备受青睐。在新冠大流行期间,美国国内人口的流动趋势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具体表现为,人才、企业和文化产业从纽约、芝加哥和洛杉矶等长期领先的城市流向迈阿密、菲尼克斯和达拉斯等新兴大都市。全球信息、资本、贸易和人员的流动已经接近疫情前的水平,但这种趋势未来能否持续尚不确定。虽然新冠疫情高峰时期的一些严重中断影响已经稳住,但因为其他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的出现,全球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前景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尽管全球地缘政治分歧加剧,碎片化趋势愈加明显,但跨境经济流动势头仍然强劲。很多城市在努力实现区域化发展的同时,也在寻求其他全球贸易伙伴的多元化。因此,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平均距离和复杂性实际上是在增加的。简而言之,尽管全球化的面貌正在改变,但它仍然是我们理解世界和城市角色的一个有力范式。与此同时,这种范式最本质的特征也在发生变化,未来机会的分布将会更加分散,会有更多的地区和城市获得发展机遇。虽然按照对全球流动的开放程度来看,排名靠前的城市没有改变,但今年的 GCI 数据显示,一些新兴的枢纽城市日益崭露头角。它们凭借在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上的平衡提升了自身优势,在这个更加碎片化的世界吸引了更多的资本、贸易和人才。今年的报告结果显示,中东(尤其是海湾地区)城市的 GCI 排名有显著提升,如阿布扎比、多哈和利雅得。这些城市综合利用社会、地缘政治和经济趋势的影响,成功吸引了顶尖的人才与投资。引言3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Photo by Sumedha Bhowmick Kearney,Gurugram 这些异军突起的新兴城市不仅是“工作之所”,同时也是人们“共同工作和享受生活之所”。因此,我们必须突破原有认识,从更广泛的角度了解城市如何持续创造和把握机会。至于人才严重外流的城市,它们开始面临城市“空心化”的挑战,曾经熙熙攘攘的城市中心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在美国的很多城市,核心街区办公空间空置率仍然高于疫情前的水平,尤其是一些传统的领先城市(如旧金山)受到的打击更为严重。商业地产市场因此陷入困境,市政商业地产税收收入也因此严重受挫。这些城市未来能否恢复经济的良性发展取决于它们是否能够重建这些街区的商业中心地位,或者是否能够对这些空间进行成功再利用,如用作住宅、零售和娱乐等其他用途。全球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前景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4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在今年的综合排名中,前五名城市连续第二年保持了原有位次,其中前四个城市的排名已经连续六年没变。然而,前 30 名城市中的其余城市排名出现了显著变动,有的实现可观增长(如布鲁塞尔和马德里),有的经历明显下滑(如华盛顿特区和波士顿)(见图 3)。在美国和西欧等传统具有领先影响力的城市之外,上海、布宜诺斯艾利斯、伊斯坦布尔和墨西哥城等几个城市的排名显著上升,说明全球发展机遇的分布在地域上更加多元分散。全球城市指数报告的第一部分为全球城市综合排名,即 GCI,是量化一个城市吸引、留住和促进全球资本、人才和创意流动的指标。全球城市是世界的缩影,它们各具特色,各有所长,是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力的中心,反映全球环境的变化。全球城市综合排名围绕商业活动、人力资本、信息交流、文化体验和政治事务五个维度,评估全球 156 个城市当前的竞争力表现。虽然全球城市之间的商品和资本流动依然不温不火,但全球人口流动出现了强劲复苏。今年的 GCI 结果显示,全球城市商业活动表现持续下降,反映了全球经济挑战的持续,包括一些重大的下行风险。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全面取消,人们恢复了自由流动,人力资本维度的得分出现了自新冠疫情以来的首次提升。信息交流和政治事务维度的得分今年也略有提高,文化体验维度得分与去年持平(随着许多文化机构的重新开放,去年的文化体验维度得分较之前出现飙升)。2023年全球城市综合排名(GCI)全球城市综合排名(GCI)是量化一个城市吸引、留住和促进全球资本、人才和创意流动的指标。5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纽约连续第七年蝉联榜首,北京保持排名稳定,布鲁塞尔首次进入前十。2023年全球城市综合排名结果接下来,我们将详细阐述全球城市综合排名前六位的城市。其中,前五名城市的位次与 2022 年一致,没有发生变化。而今年我们之所以增加了对第六名城市的详述,是因布鲁塞尔的出色表现确实出乎人们的意料。1.纽约连续第七年蝉联榜首。该城市在商业活动维度上的得分增幅为 156 个城市之最,进一步巩固了它在这一维度上的领导地位。“独角兽企业”数量和贸易流量的增加是纽约在该维度上得分提升的主要推动因素。此外,随着线下政治会议的恢复,纽约的政治事务得分也恢复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2.伦敦继续保持第二名的位置。在许多城市经济陷入困境之时,伦敦和纽约一样,在商业活动维度上实现了得分的提升。同时,作为英国的首都,伦敦今年扭转了之前人力资本维度得分下滑的趋势。虽然脱欧导致欧盟到伦敦的留学生数量减少,但伦敦的国际留学生总量仍然持续增加。对此,2021 年重新启动的研究生签证计划或许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伦敦非本国出生人口数量的增长。不过,伦敦在文化体验和政治事务两个维度上的得分略有下降。3.巴黎今年仍位列第三,在多个维度上的表现都保持了一贯的稳定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其他城市都经历了商业活动和人力资本得分下滑的情况下,巴黎仍然在这两个维度上保持了与 2022 年持平的分数。巴黎在文化体验方面的得分有所下降,虽然它在这一领域保持着极高的全球排名(符合人们的预期),但其他城市在这一维度上得分的提升缩小了与这座“灯火之城”的差距。4.东京连续第九年位列第四。虽然东京在商业活动和信息交流两个维度的得分下降,但在文化体验和政治事务上的得分大幅提升。其中,智库和国际组织数量的增加强化了东京作为全球政治中心的地位。5.北京今年仍位列第五。虽然北京的城市得分有所下降,中国城市的得分总体呈下降趋势(只有上海是一个明显的例外),但相比后一位的城市仍然有优势,因此北京的排名并没有发生变化。然而,随着地缘政治压力加剧,国际企业开始评估其在亚太地区的商业布局,如何维系北京的商业活动维度优势(也是北京最为显著的优势维度)将是未来行动的关键。不过,北京在人力资本和信息交流方面的得分有小幅提升,对其他维度得分的下降起到一定抵消作用。6.布鲁塞尔今年首次闯入前十。它的成功突围要归功于商业活动和信息交流得分的显著提高。受俄乌冲突影响,欧盟比以前更加团结。而作为欧盟枢纽城市的布鲁塞尔也因此获得了私营部门的更多关注,承接了更多商业会议,吸引了更多资本的流入。6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3?30?2023?2022?2021?2020?2019?2018?20222023?6223242526272829300752262820243695083223282723452023202527263423499020349926242938213000000 5 22104 7 31 32217 30 31 2 363 3 1 27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Photo by Mauricio Zuazua Kearney,Dubai迪拜是中东地区综合排名最高的城市。虽然它的排名从2022 年的第 22 位下降到第 23 位,但它连续第三年进入前 25 名的事实进一步证明了该地区城市影响力的日益突出。2021和2022年,因新冠疫情而受到抑制的需求得以释放,全球贸易达到峰值。今年,全球贸易水平从高位回归正常,中东城市的商业活动得分与去年相比略有下降。尽管如此,在全球经济环境疲软的情况下,中东的区域经济增长表现强劲。通过对人才吸引的一致关注和在地缘政治问题上的中立立场,海湾地区的城市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人才,间接带动了这些城市非本国出生人口数量和高等学历人口数量的增加。尽管榜单前几位的城市排名稳定,但其后的城市在排名上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包括美国和中国若干主要城市得分或排名都有所下降如果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碎片化趋势持续加剧,我们可能会看到其他地缘政治平衡地区涌现出新的全球枢纽城市,因为这些地区的城市可以与诸多领先经济体有效交流甚至竞争。以中东为例,在今年的排名中,中东城市(特别是海湾国家的首都)的总得分取得了大幅提升。虽然这些城市的商业活动得分存在很大差异,但它们在人力资本上得分的显著提高推动了其排名的大幅上升。其中阿布扎比排名上升10 位,利雅得上升9 位,多哈上升7位,马斯喀特上升8位。8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Photo by Gema Alcantara Gonzalez Kearney,Madrid另一个排名大幅上升的地区是南欧。马德里排名上升7位,位列第 12。这是有记录以来该城市取得的最高排名。其中,国际游客的强势回归(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以及各种艺术和文化活动的推出提升了马德里在文化体验维度的排名。此外,马德里在人力资本和信息交流方面的得分也取得适度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马德里在榜单上的地位,并有望带动该城市在明年进入榜单前 10 名。此外,米兰上升 11 位,排到第 35 名,达到其历史最高排名,也是综合榜单中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城市。南欧其他排名上升的城市包括:巴塞罗那(上升 2 位)、罗马(上升 3 位)、伊斯坦布尔(上升 3 位)和萨格勒布(上升 6 位)。总体来说,这些城市在商业活动上能够逆势而上,证明它们在全球低增长和高利率的环境下仍然有维持经济稳健发展的能力。过去一年,南欧地区旅游业恢复至接近疫情前的水平,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全球前景的不明朗也让更多房地产投资者将目光投向南欧城市的热门地区,提振了当地的房地产市场。9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42023?全球城市综合排名单项指标领先城市全球城市综合排名每年都会围绕五大维度下的 29 个指标对城市进行评估,以更细的粒度分析全球城市的领先优势。和往年一样,这些指标上的单项领先城市基本保持稳定,只有 6 个指标的冠军头衔易主。这突出表明,至少在目前,大多数领先城市在其优势领域的卓越地位仍然难以撼动(见图 4)。和去年一样,文化体验维度各项指标的领先城市变化最大。在有新晋领先城市的 6 个指标中,有一半属于文化体验维度。今年,纽约取代波士顿取得艺术表演指标最高分,伦敦取代伊斯坦布尔成为国际游客数量最多的城市,东京取代伦敦成为美食方面的领先城市。在对 29 个单项指标的评估中,有 18 个城市至少摘得其中一项指标的冠军,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分散的。其中纽约和伦敦斩获的冠军头衔最多,各自在四个指标上摘得桂冠;其次是布鲁塞尔,在三项指标上拿到最高分。10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在今年的潜力排行榜上,前 30 个席位仍然大多为欧洲城市所占,但亚洲的几个全球中心城市的表现同样令人惊叹,包括首尔、大阪和金奈。尽管个别城市的排名引人瞩目,但在过去一年中,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处境困顿。城市中心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上仍然处于高度不稳定状态,这一困难局面从今年各城市在治理和经济状况两大核心维度得分的下降中可见一斑。未来哪些城市有望成为领先的全球城市?这正是全球城市潜力排名(GCO)每年探讨的主题。全球城市综合排名(GCI)的目的是量化评估领先全球城市的当前优势所在,而全球城市潜力排名(GCO)则是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些城市未来如何提升自身的全球地位。GCO 是一个预测工具,用于确定未来几年哪些城市有挑战老牌全球城市主导地位的潜力,哪些城市最有可能跻身领先全球城市之列。今年的报告中,我们依然围绕居民幸福感、经济状况、创新和治理四个维度评估各大城市的发展前景。与全球城市综合排名一样,今年的全球城市潜力排名也表现出了机会在地域上的进一步分散化。如下文所述,在过去几年大环境动荡复杂的情况下,美国二线城市成功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和资本,正逐渐成为老牌领先城市更强大的竞争对手。例如,达拉斯在全球城市潜力榜单上的排名上升了26 位,迈阿密上升了29 位,菲尼克斯表现更是惊人,排名上升了60 位。2023年全球城市潜力排名(GCO)美国二线城市正逐渐成为老牌领先城市更强大的竞争对手。11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Photo by Annie Gulick Kearney,Chicago2023年全球城市潜力排名结果虽然全球城市潜力排名榜单和综合排名榜单有很多领先城市重叠,但潜力榜单的波动性明显更大(见图5)。以下是全球城市潜力排名中表现最好的5个城市以及对这些城市在过去一年中表现的汇总。1.旧金山。这个海湾都市区以旧金山为中心,向南蔓延至高科技中心硅谷。今年旧金山的排名超越伦敦,位居第一。虽然旧金山在经济状况维度的排名下降,但在其他各维度指标上的表现都有大幅提升。作为人工智能热潮的领导者,旧金山在创新维度上表现尤其突出,保持了最高排名。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疫情期间人才大量外流以及市中心萧条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2.哥本哈根。今年哥本哈根的排名上升了6 位,排在第二位。这是哥本哈根首次进入潜力排名榜单前五,在各个维度上都取得了全面的提升,特别是治理维度,展现了出色的未来发展潜力。哥本哈根排名的上升得益于其全国性的改革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增强经济和社会福祉计划的韧性。3.伦敦。曾连续四年蝉联全球城市潜力排名榜单,今年跌至第三。伦敦在居民幸福感维度仍然取得领先地位;然而,因为英国仍深陷脱欧泥潭,伦敦在经济状况维度的排名下降了 52 位(去年排第 5)。4.卢森堡。今年卢森堡在居民幸福感和创新维度上的排名双双下滑,总体潜力排名下降 1 位,位居第四。不过,卢森堡在经济维度上的排名大幅提升,排在第二的位置,其就业和 GDP 前景尤其可观。5.巴黎。今年排名下降 3 位,位居第五。与旧金山、伦敦以及全球城市综合排名榜单上的其他领先城市一样,巴黎在全球城市潜力排名经济维度上的得分下滑。全球城市综合排名的商业活动维度反映的是一个城市当前的商业表现,而全球城市潜力排名的经济状况维度则侧重预测一个城市未来的经济成功潜力。此外,在过去一年中,巴黎面临持续骚乱,包括市民示威抗议高通胀率,给巴黎经济带来不稳定影响。12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5?30?62232425262728293020465352520204036046223979272943649038863972246537435824722037477568950394825 12 6213 1 1035 101 25 3 22 7211 1 60 89 7 2 117518 13 396?2023?2022?2021?2020?2019?2018?20222023?13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Photo by Kearney alum今年的全球城市潜力排名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逃离”拥挤和高物价的市中心,搬去不太拥挤且物价更实惠的地区。这种现象最初出现在美国城市,后来逐渐向其他城市蔓延。因为远程工作模式的兴起也意味着很多工作不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市区搬去郊区或者小城镇生活。总体来说,美国城市在居民幸福感和治理两个维度上的排名都有所上升。不过,美国城市在经济状况和创新两个维度上的表现差异很大,二线城市在这两个维度的表现优于老牌领先城市。这些新兴城市不仅吸引了人才和创意,还吸引了资本,有望挑战老牌城市的领先地位,成为领先的创新和增长枢纽。中国城市在全球城市潜力排名榜单上的排名平均下降7 位。虽然中国城市在 2022 年报告期内,在创新维度上的排名因创业环境的稳步向好而有所提升,但尚不足以抵消经济维度得分的下降冲击。新兴城市不仅吸引了人才和创意,还吸引了资本,有望挑战老牌城市的领先地位,成为领先的创新和增长枢纽。14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全球城市综合排名和全球城市潜力排名在评估全球城市当前表现及未来发展前景的同时,也密切关注大都市的领导者以及在全球城市中具有深入参与度的私营实体在未来 12 至 18 个月内将面临怎样的环境。正如本报告所述,在社会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下,原有的全球城市排名格局正在发生变化。远程工作革命和疫情引发了人们行为价值的转变,加上已近完全取消的出行限制,人们加速向生活方式更具吸引力的城市迁移。战略经济自主和地缘政治碎片化的新时代也在不断重塑贸易和资本流动趋势,使其越来越多地流向安全且地缘政治平衡的中心城市。在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美国和西欧以外的城市在全球影响力上都呈现出上升趋势。而随着另一种新生代颠覆力量(即“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始席卷全球,新兴城市崛起的趋势短期内可能会加速。在过去的一年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呈间断性加速发展的态势。该技术能够自主创建内容、设计及其他解决方案,未来有望重新定义劳动力市场。从更深远的意义上来说,该技术甚至可能重塑全球经济格局。据高盛(Goldman Sachs)预计,到 2025 年,全球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投资可能达到 2000 亿美元。目前看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全球城市带来深刻颠覆性影响的可能性持续增加。先前几轮技术创新浪潮已经改变了国家的地缘经济格局,为之前的边缘化地区带来经济发展机遇。但未来可能还会有一些因素加剧“生成式人工智能”热潮对全球城市的影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打破了各行各业的准入障碍。这一技术发展将削弱空间距离在商业、技术创新、教育和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而这些正是几个世纪以来奠定伦敦、巴黎、纽约、洛杉矶和旧金山湾区等繁华大都市地位的基石。展望未来:共享生产力发展潜能15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Photo by Kearney alum此外,现代化全球城市日益依赖和重视的服务型经济特别容易受到远程办公制度的影响,而远程办公可能会降低人们选择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尤其是市中心)生活的必要性,进而影响城市活力。据估计,截至 2022 年底,全球有 31%的员工采取远程工作或者办公室和远程工作混合的办公模式。显而易见,相比生产实物商品的工业领域,远程工作在服务领域的发展趋势更为突出。虽然全球货物贸易占 GDP 的比重趋于稳定,但全球服务贸易正经历快速增长。相较而言,对服务业施加贸易壁垒难度更大,而且远程工作模式可以降低在办公室提供商业服务的必要性,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多便利。简而言之,在大都市经济中,和需要员工在集中的生产基地工作(通常是城市或郊区)的行业相比,那些最适合远程工作的行业增长更快。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强大,其他城市或许也能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容易的方式创造创新机会和经济发展机会。这样一来,就可能对现已成为人才和资本“温床”的成熟城市带来威胁,因为人工智能会削弱支撑这一温床的网络协同效应和集聚效应。远程工作革命进一步促进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将生产力分配从高技能工人转向低技能工人的趋势,因为身处不同地点的低技能工人也可以获得高技能工人的隐性知识和能力。但是,即使曾经作为许多职业基石的高端认知任务,现在也面临着被自动化技术取代的风险,这将带动工作性质的加速转变。同样,所有这些改变对信息时代全球城市的核心价值优势(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的聚集)带来直接影响。如果这些人才的技能和智力输出可以越来越多地被人工智能模仿或取代,那么“超级明星”城市的竞争优势还剩下什么呢?16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所有这些因素都表明,生产性工作将进一步分散在更多地区,这可能会淡化传统城市中心一直以来享有的突出地位。在此大背景下,全球城市要想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保持战略优势,需要考虑多重因素。首先,为了充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经济潜力,城市需要更加重视自身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能力。正如疫情期间所见到的,那些能够提供优质的生活质量、多元的文化体验和有利的监管环境的城市在人才争夺战中胜出的可能性更大。从今年的报告结果来看,在人力资本维度上表现强劲(特别是在高等学历人口和留学生数量方面)的城市排名都有所提升。此外,城市还必须具备对现有本地劳动力进行再培训和重新部署的能力,以便响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这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与此同时,城市应有意识地优化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的优势,因为人类(尤其是有志向、高活力的人才)的天性仍然倾向于寻求社群陪伴。短期内我们可以预见,吸引人才的关键优势将在于能够打造互联社区,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与他人连结的机会。这种连结的基础包括文化机构、物理空间和服务等,它们都能够促进社区建立社会联系。面对城市商业区使用率的下降,当前城市的挑战是如何对其进行重新利用。而现在正是城市打造新型社会基础设施,在经济机会分布更广泛的世界舞台上赢得竞争优势的大好时机。大都市在充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热潮的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这正是伦敦致力于打造的真正的“智慧型”城市。这里所指的基础设施包括数字连接、协作体系和全市数据集的优化。这些资产可以推动城市转型成为新兴技术的现成平台,并通过更多更好的研发机会促进创新和经济增长潜力的释放。对此,城市未来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是如何确保数据中心的可持续供电。为了减少数据传输的时滞问题并建立人工智能优势,城市越来越多地选择在市中心或靠近市中心的区域建设数据中心。然而,因为越先进的人工智能应用能源消耗量越大,这些数据中心的能耗强度也会相应增加。据估算,运行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的能源消耗量是普通搜索引擎的五倍。因此,城市亟需解决如何承载能源消耗越来越大的数据中心的问题,同时积极打造强大的公共数字化基础设施,确保为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生产性工作将进一步分散在更多地区,这可能会淡化传统城市中心一直以来享有的突出地位。17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Photo by Amaya De La Hoz De Aizpurua Kearney,Madrid面对发展机遇向更多地域扩散的全球格局,全球城市不能默认自己能持续保持当前的优势地位。随着人工智能创新浪潮的到来,增长和生产力提升机会将不再集中于部分领先大城市,因此全球城市的排名格局未来会更加波动。城市领导者将面临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环境。在吸引人才和投资方面,城市能否提供全面的优势价值主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如果新兴城市继续其崛起轨迹,它们最终可能会成功颠覆全球城市的综合排名,取代当前领先城市的位置。结论18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作者按:科尔尼 2023全球城市指数报告发布之际,我们延续往年习惯,在主报告基础上,撰写本篇中国城市聚焦专篇从中国城市整体表现、各个城市表现以及未来中国城市发展展望三个角度,提供科尔尼的洞见。2023全球城市指数综合分析全球 156 个城市,其中包括 31 个中国城市。中国城市整体表现疫情三年,全球大多数城市得分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从全球分地区得分变化来看(见图 6),北美地区降幅有所扩大外,欧洲、亚太等地区降幅均在逐渐收窄,拉美和中东地区更是止跌回升,非洲地区则继续保持平缓增长。不同城市由于禀赋、特质和发展模式的差异,其主要失分项也有所不同。对中国城市而言,2022-2023 年商业活动、文化交流和人力资本得分降幅较为显著。在疫情冲击下,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会展经济、资本市场等不确定性持续发酵,叠加地缘政治层面的挑战,对中国商业活动构成较大挑战。在疫情后半程,中国实施了较长时间的“动态清零”政策,限制了各类体育赛事和文化交流活动,如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等均因疫情延期举行。此外,随着国际人才外流加剧、青年失业率上升,以及中国老龄化日益严峻,中国城市的人力资本备受挑战。如何快速修复中国的人力资本,也是后疫情时代中国亟需回答的一个长期性问题。中国主要城市与城市群解读从 2022-2023 年中国城市排名变化来看(见图 7),31 个上榜城市中,近 1/4 的城市排名保持不变,如北京、香港、深圳、成都、青岛、郑州等;近 1/5 的城市排名逆势上升,如上海、广州、杭州、无锡等;而武汉、天津、长沙、重庆等城市排名则有所下降,需进一步把握机会、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城市聚焦专篇修复进行时:向常态化回归?6?2002220232018?-1.2%-1.4%-2.6%-3.6%-4.4%-3.4%1.1%-4.5%-1.5%-0.8%1.5%3.2%-2.3%1.1%?19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城市层面亮点 北京维持不变,位列第 5 名。(2020 至 2023 年排名变化:5 名 6 名 5 名 5 名)北京整体排名在近 3 年内保持稳定。商业活动及政治事务依然为北京核心竞争力,其传统领域如全球 500 强企业数量及企业活跃度依旧突出。然而,随着地缘政治压力加剧,国际企业开始评估其在亚太地区的商业布局,如何维系北京的商业活动维度优势将是未来行动的关键。此外,今年北京在人力资本和信息交流方面的得分亦有小幅提升。香港维持不变,位列第 10 名。(2020 至 2023 年排名变化:6 名 7 名 10 名 10 名):在经历了自 2019年连续 3 年的排名下跌后,今年香港排名稳定在前十。疫情“封关“三年,对香港零售、消费、旅游、会展等行业带来较大冲击,全球股市大幅波动下港股也难以幸免。随着后疫情时代管控放松、通关恢复,再加上地产流动性支持等政策放松的刺激,香港资本市场、消费和旅游业等开始修复回暖,失业率也已重回下降通道,商业活动得分降幅收窄。同时,通关开放后带来的国内及国际游客回升,也带动了文化体验得分的小幅提升。但未来香港排名能否回到疫情前(全球前五),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上海上升 3 名,位列第 13 名。(2020 至 2023 年排名变化:12 名 10 名 16 名 13 名):2022 年下半年上海解封后,经济稳步恢复,全年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外贸、外资再创历史新高,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比上年增长 11.1%。强劲韧性下,上海商业活动维度排名位居全球第六。同时随着落户政策和人才引进政策进一步放宽,2022 年上海人才净流入占比位居全国一线城市榜首,对上海长期强化城市竞争力形成支撑。广州上升 1 名,位列第 5 5 名。(2020 至 2023 年排名变化:63 名 60 名 56 名 55 名):广州自 2019年连续 4 年实现排名上升,得益于多元的企业活动、日益成熟的独角兽企业和强劲的人才吸引力,商业活动和人力资源维度成为了广州持续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广州会展业复苏势头强劲,与之相关的旅游“溢出效应”显现。同时在创新政策的支持下,广州是过去一年独角兽数量增长最快的中国城市,目前总共有 22 家独角兽企业,相对于前一年增加 12 家,是疫情前的近三倍。深圳维持不变、位列第 73 名。(2020 至 2023 年排名变化:75 名 72 名 73 名 73 名):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较强的情况下,深圳在商业活动维度依旧维持较高活力,以互联网及制造业为主的本土企业表现亮眼的同时,英特尔、西门子、法雷奥、赛诺菲等境外世界 500 强纷纷落子深圳,进一步提升深圳商业国际竞争力。杭州上升 1 名、位列第 78 名。(2020 至 2023 年排名变化:82 名 80 名 79 名 78 名):杭州是少数在疫情影响,依旧实现连续 3 年排名上升的新一线城市。杭州商业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富,产业特色鲜明,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其强大的创新基因可赋能各个业务转化及落地。近年来,杭州常住人口始终保持 6%的年均增幅,且流入的增量人才大多是 20-40 岁的年轻人才,年轻化突出。此外通过亚运会这一大型国际赛事的筹备与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在各方面提升了杭州的城市竞争力。成都维持不变、位列第 83 名。(2020 至 2023 年排名变化:87 名88 名83 名83 名):成都虽然在 21年经历了由疫情导致的排名波动,但现有排名已超过疫情前排名,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22 年,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5.6%,现代服务业相比上年增长 1.5%,货物进出口规模扩大,外贸结构持续优化。而文化旅游业作为成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后疫情时代表现亮眼。随着多个重磅文旅和创意产业项目的推动落地及高规格活动演出的举办,成都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其整体城市竞争力,并有望与杭州争夺中国北上广深之后的新兴一线城市首席位置。南京下降 2 名、位列第 93 名。(2020 至 2023 年排名变化:86 名 90 名 91 名 93 名):受疫情影响,南京已连续 3 年全球城市排名中下滑,主要体现在商业活动和人力资本得分下降。一方面,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头部企业布局相对不足;另一方面,虽然南京高校相关人才储备丰富,但随着杭州等周边城市更为积极的人才政策布局,南京在人才吸引及留存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武汉下降 6 名、位列第 98 名。(2020 至 2023 年排名变化:93 名94 名92 名98 名):武汉在近 5 年来排名波动较大。在经历了22 年的排名上升后,武汉在 23 年排名有较大幅度下滑,主要因为高等教育人才流失比例较高,带来人力资本排名下滑。武汉虽然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大学生量级及仅次北上的研究生量级,但超过 60%学生选择外省发展,武汉未来需出台更有针对性且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并配合多元化产业结构提升人才留存。天津下降 5 名,位列第 100 名。(2020 至 2023 年排名变化:94 名 93 名 95 名 100 名):天津整体城市排名波动较大,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排名下降主要由于商业活动及人力资本维度面临挑战。天津在全球 500 强企业及独角兽企业方面未来存在进一步发展空间。而在人力资本维度,天津出台的相关人才政策较为保守,在高等教育人才吸引力中存在一定掣肘。20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 西安下降 2 名,位列第 102 名。(2020 至 2023 年排名变化:100 名 96 名 100 名 102 名):西安在面临疫情时呈现了较好的增长态势,但近两年由于缺乏长期的发展推动力,排名有所下降。今年虽然西安在商业活动维度表现抢眼,生产总值增长 4.4%,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然而在人力资本方面,虽然西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升高等教育人才留存度,但产业活力和商业消费等对高等人才和年轻人吸引力不足,人才留存面临较大挑战,这也制约了西安排名的整体提升。重庆下降 5 名,位列第 112 名。(2020 至 2023 年排名变化:102 名 107 名 107 名 112 名):在经历疫情影响后,重庆已经历连续 3 年的排名下滑。重庆在商业活动维度依然保持较高活跃度,其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在面临不确定性较强的环境依然保持坚韧,然而人力资本的流失制约了重庆排名的提升。重庆对于人才的长期留存吸引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城市群层面亮点 长三角城市群:尽管去年上半年上海经历了大范围的疫情封城,长三角城市群依靠突出的城市综合能力和韧性,仍展现出了强劲的复苏活力,整体发展持续回复向好,其中上海、杭州、无锡等城市排名均有所提升。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全球 GCI 上榜城市最多的城市群,以上海、杭州、南京为首的省会城市均位列全球前 100 名,而苏州、宁波、无锡作为长三角的传统强市也均稳定保持在全球 150 名内。作为全国乃至全球城市群的发展标杆,长三角城市群除了在商业活动、人力资本、文化体验等维度发展均衡,各城市间产业协同效应明显、交通互联密切,对于产业发展及人才聚集均提供了完善的配套,为长三角城市群注入长久的发展动力。而今年随着疫情政策的放开,长三角在文化体验维度相对去年大幅提升,丰富的文娱活动带来的“溢出效应”有助于长三角城市群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城市群:今年大湾区城市群排名整体相对稳定,除了佛山以外,其他城市排名均未出现下降。得益于多元的政策窗口及互补的产业特征,粤港澳大湾区依旧保持着其全球顶级城市群的地位。而港口作为大湾区的天然优势,在后疫情时代吞吐量经历大幅增长,进一步强化了大湾区的发展势头。同时随着香港及深圳更为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大湾区在金融、科技、贸易等行业得以补充大量新鲜血液,随着未来城市群关联的进一步强化,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京津冀城市群:北京凭借其强势的商业表现,依旧稳坐全球五强城市之列。然而,天津及唐山在城市整体竞争力方面,面临一定上行挑战,整体排名均有所下滑,唐山更是跌出全球前 150 名。在全球经济疲软的情况下,天津及唐山在商业维度难以取得较大进展,而人力资本及文化体验领域等“软“维度也未取得突破,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增长机遇。其它主要城市群:除了上述三大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等表现相对稳定,而东北城市群排名下降较大。其中,成渝城市群以丰富的文化体验继续引领着新兴城市群的发展,其多元创新的文化使其不单单成为旅游“网红”地点,更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将其作为生活发展的目的地之一。随着更为积极的政策及配套落地,成渝城市群将进一步展现其强劲的上升势头。而东北城市群的大连、沈阳、哈尔滨要提升全球排名,需重点发力商业活动和人力资本。21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7?58839398804909527282930337983903570497280889094939692904934475828786939482595986778124114110/128/8/2133134?2023?2022?2021?2020?2019?2018?20222023?0031-8010-2-6-5-2-1-5-50-90-41-5-5-71-31-20-20-122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Rudolph Lohmeyer科尔尼全球合伙人,常驻迪拜办事处 Michele Longhi科尔尼公司顾问,常驻迪拜办事处 周鹏远科尔尼大中华区合伙人,常驻北京办事处 Brenna Buckstaff科尔尼公司顾问,常驻迪拜办事处 在此衷心感谢全球团队的Mike Hales、Andres Mendoza Pena、Shagun Khurana、Kanika Nargotra、Manuj Varshney,以及中国团队的崔向忠、周坤仪、吴旻、卢思亦对本报告撰写做出的宝贵贡献。作者23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A?24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B?25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C2023?(1/2)?6223242526272829303373839400752262820243344635403738367823282723029344436383937486837263423426778242723262302934458082326242938240363437413900000 5 22104 7 31 32217 30 31 2 363 3 1 24 140 111 31142023?202220218 22-23?447484950557585960667686970777787980424445357554760505659525856576635462726764736974787779758643424546354052475453584862506056563666477686677376758079834945465236425047546862355343635755956666587570747284642334843653524466676358565569646265497959579352566662644979595611770 1 22521 20 4 7 45 74 1 3508 1 9 6 3 70 104147 248051 20 14 62023?202220218 22-2326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887888990997989937380893949553688869890969234898090957994258973687776728274788688890837853697677728575788880799480-4-4-41-17-122-244-60-65-58-2-12-4-11-5353-54-1-20218 22-23?4826048265307438554058092569798367227453339334 1 8 1 55 2 472 357 1 13 1 1 13 21 12 2020 1100 0218 22-23?C2023?(2/2)?27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D2023?(1/2)?622324252627282930337383940204653523393432333848040360462239792729436494744722465374358245095242630203747536323975689503948252424717 12 6213 1 1035 101 25 3 22 7211 1 60 89 7 2 117518 13 3968 7 122 2 112712 62023202220218 22-23?447484950557585960667686970777787980525534057026875856509062635766658472799642574305045664869376725967748584733552292344755694956545760777086726365749544837840823443273849354635046654857766258864344567772695765626399073377597675876 11 1312 10 2315 19 121 2681 5 1431 291411 2811802 16 3 1 229 35 16 2316 720218 22-23?D2023?(1/2)?622324252627282930337383940204653523393432333848040360462239792729436494744722465374358245095242630203747536323975689503948252424717 12 6213 1 1035 101 25 3 22 7211 1 60 89 7 2 117518 13 3968 7 122 2 112712 62023202220218 22-23?447484950557585960667686970777787980525534057026875856509062635766658472799642574305045664869376725967748584733552292344755694956545760777086726365749544837840823443273849354635046654857766258864344567772695765626399073377597675876 11 1312 10 2315 19 121 2681 5 1431 291411 2811802 16 3 1 229 35 16 2316 720218 22-23?28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8878889909979899379838297869685695483655453392706662968079203906072565297795869499588534537480508820687059613 111 88 3 11849 11 7 11 13 84 14 23135 8 3 7 2 11 19107112 4-27 923116 72023202220218 22-23?48260482662803086256746635754632042433230854240 10 11882 666005 6 9 3 4 4318 5 35 5 2 6 111 208 4 2771 20218 22-23?D2023?(2/2)?29区域分化的城市发展机遇: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For more information,permission to reprint or translate this work,and all other correspondence,please email .A.T.Kearney Korea LLC is a separate and independent legal entity operating under the Kearney name in Korea.A.T.Kearney operates in India as A.T.Kearney Limited(Branch Office),a branch office of A.T.Kearney Limited,a company organized under the laws of England and Wales.2023,A.T.Kearney,Inc.All rights reserved.关于科尔尼科尔尼作为全球领先的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自成立近一百年来,始终服务于全球各行业优秀的企业、公共组织和非盈利机构,是可信赖的顾问之选。遍布 40 多个国家的精英人才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对工作和客户的无限热情是我们的动力源泉;精于战略更敏于实施使我们与众不同。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1-02 3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宇恒&数城未来:面向城巿更新的中国城巿TOD指数研究报告(2022版)(99页).pdf

    面向城巿更新的中国城巿TOD指数研究报告2022版 2022年4月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北京数城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城市研究院 面向城巿更新的中国城巿TOD指数研究报告|2022宇恒可持续交通.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0-31 99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前瞻产业研究院:城市产业画像系列:2023年中山市产业全景分析报告(99页).pdf

    前 瞻 产 业 研 究 院 出 品城市产业画像系列:2023年中山市产业全景分析报告目录C O N T E N T S聚焦中山:经济篇01聚焦中山:产业篇02聚焦中山:民生篇03聚焦中山:人文篇0401聚焦中山:聚焦中山:经济篇经济篇1.1 中山市经济发展总体概况1.2 中山市经济发展全景分析中山是广东省辖地级市,是全国4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2022年,中山GDP排名广东省第十,同比增长0.5%,低于全省1.9%的GDP增速。此外,中山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波动较为剧烈,2022年投资增速低于全国水平。2022年中山货物出口额再创新高,跻身入围新一线城市水平。1.1.1 1.1.1 中山经济中山经济发展总体概况发展总体概况:社零及出口增长较为亮眼:社零及出口增长较为亮眼中山GDP全省第十,增速低于全省综合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波动较为剧烈,2022年投资增速低于全国水平。固定资产投资额2022年中山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进一步增长且增速高于新一线城市水平。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22年中山货物出口额再创新高,跻身入围新一线城市水平。货物出口额中山财政收入规模水平较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远低于新一线城市均值。税收收入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分区域看,将中山各区的GDP、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货物出口额进行对比可发现:火炬统筹区GDP、货物出口额和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均处于全市较为领先的地位。黄圃镇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最高,但其GDP规模及出口规模水平较低。1.1.2 1.1.2 中山经济中山经济发展总体概况发展总体概况:火炬统筹区发展:火炬统筹区发展优势明显优势明显资料来源:中山市统计公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坐标轴中心点为(25%,200)中山各区中山各区GDPGDP、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货物出口额对比、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货物出口额对比中山各区域经济矩阵图(单位:万元中山各区域经济矩阵图(单位:万元/人,人,%)坐标轴中心点为(12,8%)2016-2022年,中山GDP逐年增长,2022年中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31.28亿元,比上年增长0.5%。此外,2016-2022年,中山GDP增速多数年份低于全国GDP同比增速和新一线城市GDP同比增速均值。2022年,中山年GDP同比增速为0.5%,而全国GDP同比增速为3.0%,新一线城市GDP同比增速均值为3.8%。1.2.1 1.2.1 中山中山经济经济发展全景发展全景:位居省内第十,增速水平较低:位居省内第十,增速水平较低20年中山地区年中山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生产总值(单位:亿元,%)20222022年广东省内城市年广东省内城市GDPGDP规模排名(单位:亿元)规模排名(单位:亿元)资料来源:全国/各城市统计公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830.432939.523053.733123.793152.003566.173631.287.8%6.6%5.9%1.2%1.5%8.2%0.5%0%1%2%3%4%5%6%7%8%90002500300035004000200022中山GDP(亿元)中山GDP同比增速(%)全国GDP同比增速(%)新一线城市GDP同比增速均值(%)1162.431294.571312.981318.211322.021535.021563.932032.022260.982705.053017.443631.283712.563773.413904.634045.455401.2411200.3212698.3928839.0032387.68050000000250003000035000云浮河源潮州梅州汕尾阳江韶关清远揭阳肇庆汕头中山湛江江门茂名珠海惠州东莞佛山广州深圳分区域看,2022年,火炬统筹区GDP全市最高,为502.81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次是小榄镇和东区,GDP分别为481.58亿元和322.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和1.0%。22个行政区划中,共有9个区划GDP超过中山各区GDP均值。1.2.1 1.2.1 中山中山经济经济发展全景发展全景:20222022年年火炬统筹区火炬统筹区GDPGDP居全市首位居全市首位资料来源:中山市统计公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22022年中山分区年中山分区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502.81481.58322.13250.26220.71184.84175.06167.39167.28150.86141.92126.8117.56114.67103.9793.3992.3759.5855.7949.0427.1626.093.1%-2.9%1.0%1.9.3%1.5%-1.0%-3.9%1.9%4.3%0.9%1.3%-3.3%-3.8%5.0%-0.5%4.5%2.4%-2.3%-4.7%3.3%2.6%-10%-5%0%5 00200300400500600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值(亿元)比上年增长(%)GDP均值165.06亿元2016-2022年的中山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速波动较大,2020-2021年远高于同一时期的全国及新一线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速。2022年中山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有所下降,同比减少0.7%。分区域看,2022年,中山市多数区域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速均高于中山整体增速均值。1.2.2 1.2.2 中山中山经济经济发展全景:固定资产投资额发展全景: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增速低于全国低于全国资料来源:全国/各城市统计公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年中山固定资产投资年中山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增速(单位单位:%)20222022年中山分区年中山分区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速(增速(%)8.87%8.70%5.50%-17.60!.50.30%-0.70%7.0%5.9%5.1%2.7%4.9%5.1%4.7%-20%-15%-10%-5%0%5 % 0022中山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新一线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均值(%)23.70.10.80.20.30.50%9.20%5.40%4.60%4.20%3.80%3.20%0.40%-0.0500.050.10.150.20.25比上年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值(亿元)增速均值为-0.7 16-2022年,中山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呈现波动上涨;2020年疫情爆发,中山居民消费意愿下降,中山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也较2019年下降13.0%,为1407.2亿元,降幅较全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以及新一线城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大。2022年中山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仅为1593亿元,低于新一线城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均值6465亿元。1.2.3 1.2.3 中山中山经济经济发展全景:发展全景:20222022年年全社会消费品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零售额上涨上涨20年中山全社会年中山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单位:亿元,消费品零售额(单位:亿元,%)20222022年中山年中山V.SV.S.其它一线城市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其它一线城市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单位:亿元)(单位:亿元)资料来源:全国/各城市统计公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1205.841309.891490.791535.951407.21530.111593.4211.0%8.6%4.5%3.0%-13.0%8.7%4.1%-15%-10%-5%0%500400600800062002020212022中山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中山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全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速(%)新一线城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均值(%)13900 9097 9000 7832 7294 6936 6465 5892 5212 5174 5110 4870 4642 4255 3594 3574 1593 02000400060008000400016000重庆成都苏州南京杭州武汉新一线均值(亿元)青岛长沙郑州合肥宁波西安东莞佛山天津中山分区域来看,2022年,中山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幅度较大的区域包括黄圃镇、港口镇、南区,以上各区社零增速均在20%以上,尤其是黄圃镇增速同比增长54.80%,远高于全市4.1%的均值。1.2.3 1.2.3 中山中山经济经济发展全景发展全景:20222022年年各区各区全社会消费品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零售额普增普增资料来源:中山市统计公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22022年中山分区年中山分区地区全社会消费品地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零售额增速(单位单位:%)54.80Q.00!.90.20%5.70%5.50%5.00%4.80%2.50%2.40%1.40%1.30%0.70%0.60%0.20%-0.80%-1.10%-2.70%-2.70%-3.20%-8.70%-9.70%4.1%-20%-10%0 0P%比上年增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中山是全国4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2022年其GDP发展规模在广东省内排名第十。在全球外贸形势总体回暖的背景下,中山市持续推进“一带一路”,自2022年10月以来,中山组织了45家企业85人先后四批次赴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阿联酋参展,抱团出海开拓国际市场。2022年,中山货物出口总额再创新高,为2328亿元。1.2.4 1.2.4 中山中山经济经济发展全景:发展全景:20222022年年货物出口货物出口总额跻身新一线水平总额跻身新一线水平20年中山货物年中山货物出口总额(单位:亿出口总额(单位:亿元,元,%)20222022年中山年中山V.S.V.S.其它新一线城市的货物出口额(单位:亿元)其它新一线城市的货物出口额(单位:亿元)资料来源:全国/各城市统计公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1763.42055.61801.31929.21815.22231.62328.01.40.60%2.59%7.10%-5.90#.00%4.30%-10%-5%0%5 %00002500200022中山货物出口总额(亿元)中山货物出口总额同比增速(%)全国货物出口总额同比增速(%)新一线城市货物出口总额同比增速均值(%)635245532342748246324042328206000800040001600018000苏州宁波佛山重庆杭州成都南京郑州西安长沙合肥中山武汉从区域上看,2021年火炬统筹区货物出口额全市排名第一,为564亿元,其次是南头镇、小榄镇、石岐区,这几大区2021年货物出口额均超过190亿元。2021年大涌镇货物出口额最小,仅为4亿元。不过,目前中山市除了火炬统筹区及西北部少数镇街(如南头镇、小榄镇、黄圃镇)等出口规模高于全市均值之外,多数镇街出口规模水平较低,出口活跃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山北部。1.2.4 1.2.4 中山中山经济经济发展全景发展全景:出口区域集中在中山北部:出口区域集中在中山北部资料来源:中山市统计公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12021年中山分区年中山分区货物出口额(单位:亿元,货物出口额(单位:亿元,%)注:官方暂未公布2022年数据;56434022478726563554439363330222017124出口货物均值:出口货物均值:86.5586.5500500600货物出口额(亿元)货物出口额均值(亿元)中山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水平较弱,低于新一线城市预算收入平均水平。2022年,中山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316亿元,而新一线城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值为1469亿元。1.2.5 1.2.5 中山中山经济经济发展全景发展全景:一般公共预算低于新一线城市均值一般公共预算低于新一线城市均值20222022年中山年中山V.S.V.S.新一线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单位:亿元)新一线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单位:亿元)资料来源:各城市税务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6902453829977663500200025003000武汉杭州苏州天津南京成都新一线均值宁波青岛长沙重庆郑州合肥西安佛山东莞中山分区域看,2021年火炬统筹区税收收入遥遥领先于其它区域,为33.6亿元。税收收入排名第二的是小榄镇,其税收收入为10.3亿元。中山市主要区域税收均值为8.43亿元,但多数区域税收规模小于均值。不过,从增速上看,小榄镇、南区税收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增速分别高达62.6%和24.9%。火炬统筹区、东区2021年税收收入出现下滑趋势,其中东区税收收入降幅最大,降幅高达9.6%。1.2.5 1.2.5 中山中山经济经济发展全景发展全景:火炬统筹区税收收入最高火炬统筹区税收收入最高资料来源:中山市统计公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12021年中山主要分区税收收入(单位:亿元,年中山主要分区税收收入(单位:亿元,%)注:受披露口径限制,此处翠亨新区统计口径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口径较其他区域有所扩大33.610.36.24.33.83.43.12.7-2.7b.6.1%-9.6.2$.9%2.2%-20%-10%0 0Pp540火炬统筹区小榄镇翠亨新区西区东区南头镇南区东凤镇税收收入(亿元)各区税收收入平均值(亿元)比上年增长(%)02聚焦中山:聚焦中山:产业篇产业篇2.1 中山市产业结构总体概况2.2 中山市产业结构全景分析2.3 中山市特色产业总体概况2.4 中山市特色产业全景分析中山拥有湾区核心区位,位于珠江口西岸,南与珠海市接壤,东隔珠江口伶仃洋与中山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望,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目前中山已经形成了“四大支柱、四大战略新兴、七大未来产业”架构的产业格局。2.1.1 2.1.1 中山产业中山产业布局体系:布局体系:四大支柱四大支柱 四大四大战略战略性性新兴新兴 七大七大未来未来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家电未来通信高端器件量子互联网前沿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前沿新材料前沿卫星应用技术设备类脑智能下一代互联网硬件设施四大支柱产业四大支柱产业四大四大战略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七大七大未来未来产业产业智能机器人新能源光电光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1.2 2.1.2 中山产业中山产业空间布局空间布局: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东承”“东承”:以火炬国家高技术开发区(产业园)、翠亨新区(产业园)为主要载体,全面学习拥抱深港,深入对接深港都市圈“西接西接”:以中山西部产业园为重要载体,加快与江门及粤西城市在交通、能源、水利、物流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南联南联”:以香山新城(中山南部新城)为重要载体,深化与澳门、珠海合作,加强生命健康、基础设施、文化旅游、青年创新创业等领域的联动发展,共建“珠中澳”优质生活圈在产业空间布局上,中山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战略: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北融”“北融”:依托中山北部产业园,积极对接广州都市圈,推动北部片区与顺德共同打造全球最具活力的万亿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2.1.3 2.1.3 中山各中山各区域产业定位区域产业定位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1.3 2.1.3 中山各中山各区域重点产业全景区域重点产业全景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北接广州市南沙区和佛山市顺德区,西邻江门市区、新会区和珠海市斗门区,东南连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望,是大湾区发展中重要一级。发展至今,中山已经形成了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家电四大支柱产业。2.2.1 2.2.1 中山产业结构中山产业结构全景全景-四大支柱产业四大支柱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电2.2.1 2.2.1 中山产业结构中山产业结构全景全景-四大支柱产业四大支柱产业:各区域重点布局:各区域重点布局资料来源:中山市各区统计公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超450亿元增加值的四大支柱产业支撑着中山产业的发展。2019年,中山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为360.80亿元;2021年,中山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高达475.05亿元,三年间复合增速达到14.74%。具体来看,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中山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贡献最大的细分产业,2019-2021年,中山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均超过百亿元,2021年更是高达227亿元。2.2.1 2.2.1 中山产业结构中山产业结构全景全景-四大支柱产业四大支柱产业:高端装备产业:高端装备产业贡献贡献最大最大20年中山四年中山四大支柱产业及其细分产业增加值(单位:亿元,大支柱产业及其细分产业增加值(单位:亿元,%)资料来源:中山市统计公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360.80 402.34 475.05 11.51.07%0%2%4%6%8 00300350400450500201920202021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227.21 172.72 141.59 121.30 116.49 109.24 94.02 85.28 85.47 32.51 27.85 24.51 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2021年2020年2019年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加值(亿元)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亿元)智能家电产业增加值(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亿元)在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向的规划中,中山市重点发展超高清视频、新一代通信网络、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型材料及器件、物联网、高端软件等领域。在产业空间布局上,中山市主要依托火炬开发区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通过中国电子(中山)基地,重点发展新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先进材料及器件、物联网、大型工业软件。2.2.1 2.2.1 中山产业结构中山产业结构全景全景-四大支柱产业四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格局格局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中山市四大支柱产业中增加值规模最大的一极。中山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以下七大领域:智能制造装备、高端医疗装备、光电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部件等领域。在空间规划上,中山市主要依托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并以火炬统筹区、翠亨新区为主要承载区扩大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中山北部与佛山携手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并主要依托位于中心科学城的中山光子科学中心和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布局发展激光与增材制造、精密仪器设备,突破智能制造装备、光电装备、新能源装备、高端医疗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特种装备、汽配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一批高端智能装备。2.2.1 2.2.1 中山产业结构中山产业结构全景全景-四大支柱产业四大支柱产业:高端装备:高端装备产业产业发展格局发展格局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山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主要由六大发展方向:新药研发、生物药、高端医疗器械、基因治疗、智能医疗健康、美妆等领域。在产业布局上,主要依托火炬开发区国家健康基地、翠亨新区生物医药科技园、南朗镇华南现代中医药城三个基地进行发展,重点区域集中在中山东部片区。其中,火炬开发区国家健康基地是全国首个集创新药物、医疗器械和健康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临床试验、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健康产业基地,总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已聚集了诺华山德士、美国NBTY、辉凌、九州通、美捷时等100多家企业。2.2.1 2.2.1 中山产业结构中山产业结构全景全景-四大支柱产业四大支柱产业:生物医药:生物医药产业产业发展格局发展格局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山家电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其家电营收规模约占粤港澳大湾区家电产业集群收入近30%。在产业发展格局上,中山主要依托北部南头、黄圃、东凤组成的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家电产业集群发展,其中南头镇是中国家电品牌基地、黄圃镇是中国家电制造基地、东凤镇是中国小家电创新基地。2.2.1 2.2.1 中山产业结构中山产业结构全景全景-四大支柱产业四大支柱产业:智能家电发展:智能家电发展格局格局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山是大湾区协同发展的重要城市,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山产业布局体系的一大重要分支,具有其独特性。中山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智能机器人、新能源、光电光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2.2.2 2.2.2 中山产业结构中山产业结构全景全景-四大四大战略性战略性新兴新兴产业产业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机器人新能源光电光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中山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智能机器人、新能源、光电光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其主要的发展主要思路是引入头部企业,如在智能机器人领域引入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规划产业基地、聚集相关人才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在新能源领域,则引入了正威国际集团,主要发展新能源电池。2.2.2 2.2.2 中山产业结构中山产业结构全景全景-四大四大战略性新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引入企业谋发展:引入企业谋发展20年中山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概览年中山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概览资料来源:中山市统计公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产业产业重点布局领域重点布局领域智能机器人2016年10月,中山市政府与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签订中山市人民政府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华南总部、无人装备产业基地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翠亨新区打造双创基地。基地以哈工大机器人(中山)有限公司为主要运营公司。截至2021年9月,产业基地已对接并进入项目库的项目接近20个,获得各类资质认证71项,累计申报各领域专利及软件著作等知识产权共247项,聚集各类人才286人新能源中山在2022年发布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高质量的氢能与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零部件及装备研制特色产业集聚区,氢能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展望2030年,中山市氢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建成氢能关键材料、技术及装备研发制造基地。2023年2月,中山市正式签约正威国际集团,未来包括全球新能源总部、新能源汽车电池、新材料、供应链等一批重点项目将在中山市落户。光电光学中山光电光学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光电显示产业、光通信设备产业、激光设备产业和光学冷加工产业等领域。截至2023年,中山市经营范围包含“光电”的企业3122家,其中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605家;经营范围包含“光学”的企业912家,其中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的383家。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中山重点发展第三代半导体、芯片封装测试和制造、工业软件、电子元器件、特种装备及零部件等领域。中山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代表性企业包括木林森、亿光电子、欧普照明等。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上,中山主要依托已有的产业基础并结合中山市“3 4”重大产业平台进行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涉及东、西两轴。中山东部方面,主要涉及智能机器人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中山西部方面,主要涉及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集群、光学光电集群。2.2.2 2.2.2 中山产业结构中山产业结构全景全景-四大四大战略性战略性新兴新兴产业产业:整体发展格局:整体发展格局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2.2 2.2.2 中山产业结构中山产业结构全景全景-四大四大战略性战略性新兴新兴产业产业:各区域重点布局:各区域重点布局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2.2 2.2.2 中山产业结构中山产业结构全景全景-四大四大战略性战略性新兴新兴产业产业:重点产业园区:重点产业园区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山战略性中山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聚集地分布情况新兴产业重点聚集地分布情况依托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中山西部产业园、中山科学城,中山市培育或引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批重点企业。2.2.2 2.2.2 中山产业结构中山产业结构全景全景-四大四大战略性战略性新兴新兴产业产业:重点企业分布:重点企业分布中山中山四大四大战略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地重点布局的新兴产业新兴产业聚集地重点布局的新兴产业领域领域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山规划布局了七大未来产业,分别是未来通信高端器件、量子互联网、前沿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前沿新材料、前沿卫星应用技术设备、类脑智能、下一代互联网硬件设施。2.2.3 2.2.3 中山产业结构中山产业结构全景全景-七大未来七大未来产业产业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七大未来产业未来通信高端器件量子互联网前沿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前沿新材料前沿卫星应用技术设备类脑智能下一代互联网硬件设施2.2.3 2.2.3 中山产业结构中山产业结构全景全景-七大未来产业:七大未来产业:各各区重点产业区重点产业全景全景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山七大未来产业各区中山七大未来产业各区重点产业全景重点产业全景2.2.3 2.2.3 中山产业结构中山产业结构全景全景-七大未来产业:七大未来产业:各各区重点布局情况区重点布局情况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山七大未来产业各中山七大未来产业各区域重点布局情况区域重点布局情况2.2.3 2.2.3 中山产业结构中山产业结构全景全景-七大未来产业:七大未来产业:6 6大大聚集区布局情况聚集区布局情况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山中山7 7大未来产业聚集区分布及重点布局情况大未来产业聚集区分布及重点布局情况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主要聚集了未来通信高端器件、前沿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类脑智能、下一代互联网硬件设施等企业,其中火炬开发区聚集了纬创资通、讯芯电子、广东通宇通讯、广东恒鑫智能、中山银利智能等企业;翠亨新区聚集了广东瑞顺生物技术、中山主流源生物科技、中山恒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2.2.3 2.2.3 中山产业中山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现状-七大未来产业:七大未来产业:重点企业分布情况重点企业分布情况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近年来,中山未来产业发展态势积极向好,各细分产业发展现状如下:2.2.3 2.2.3 中山产业中山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现状-七大未来产业:七大未来产业:发展势头积极向好发展势头积极向好资料来源:中山市政府 中山市统计局等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0年,中山发布中山市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加快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类脑智能05中山在“十四五”时期将通过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型基础设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对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有助于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量子互联网截至2021年底,中山市计算机整机及其零部件相关产品制造规模以上企业37家,2021年增加值达到21.11亿元。下一代互联网硬件设施目前,中山市规划建设有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华南现代中医药城、西湾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园、翠亨生物医药智创中心、深中医疗器械产业园、国际医疗城、开发区健康产业园民众片区、开发区健康产业园三角分园等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主要分布在以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为主的东部片区。前沿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中山在2015年发布中山市北斗卫星导航及位置服务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北斗经济产值300亿元。前沿卫星应用技术设备2021年底,中山通信设备、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规模以上企业共有10家,产业增加值达到47364万元。通信高端器件前沿新材料中山主要依托中山科学城、中山西部产业园发展新材料产业。0607中山市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目前中山已经形成了“四大支柱产业,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未来产业”架构的产业格局。中山市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着力培育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特色新兴产业。前瞻根据政策支持力度、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发展前景三大指标体系,评选出了中山五大特色产业,分别是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新能源装备、灯饰产业、水产养殖产业。2.3.1 2.3.1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总体概览特色产业总体概览:特色特色产业产业实力较强实力较强特色产业特色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政策支持力度产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产业发展前景产业发展前景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新能源装备灯饰产业水产养殖中山市中山市特色产业的界定特色产业的界定评定依据:【政策支持力度】根据该市政府发文、省政府发文及国家层面政策对该产业的支持力度评判;【产业竞争力】:该产业占全国市场份额;产业发展前景:该产业在该城市及全国的发展前景。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在特色产业的空间布局方面,目前,水产养殖产业在多个辖区均有分布;灯饰产业主要集中在小榄、古镇、横栏;新能源装备主要集中在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黄圃镇;生物医药产业也主要集中在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南朗等地区。2.3.1 2.3.1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总体概览特色产业总体概览:特色产业空间布局一览特色产业空间布局一览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目前,火炬开发区形成了新能源装备、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相关产业聚集区;翠亨新区主要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小榄、古镇镇主要形成了汽车零部件、灯饰产业聚集区。2.3.1 2.3.1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总体概览特色产业总体概览:特色产业聚集区空间布局特色产业聚集区空间布局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从五大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新能源装备产业的发展规模增速较快,排名五大特色产业之首。中山的灯饰产业在全国的市场份额排名靠前,中山市古镇镇更是被誉为“中国灯饰之都”,早在1995年就将灯饰产业明确为支柱产业,灯饰产业对全镇GDP贡献率一度超过70%。2.3.2 2.3.2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发展现状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五大特色产业五大特色产业发展对比发展对比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量化指标说明:市场份额:按相关产业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数量,分析其综合竞争实力;同比增速:汽车零部件(按“中山市汽车制造业”营收规模增速),生物医药(按“中山市生物医药”营收规模增速),灯饰产业(按中山市LED产值增速),新能源装备(按营收增速),水产养殖(按淡水产品产量增速);企业数量:统一以产业“关键词”在“企查猫”网站查询得出。2.3.2 2.3.2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发展现状特色产业发展现状:重点企业空间布局重点企业空间布局中山市中山市特色产业重点企业空间布局(按企业注册地)特色产业重点企业空间布局(按企业注册地)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根据中山市政府、市发改委发布的产业专项政策来看,均对五大特色产业提出了较明确的发展目标,五大特色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明朗,具体发展目标归纳如下:2.3.3 2.3.3 中山市中山市特色产业发展目标解读特色产业发展目标解读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2025年中山市全市高端装备产值将达到3000亿元,重点是推进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产业化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药2024年,中山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产值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灯饰产业灯饰产业继续做优做强光源照明产业,重点聚焦新一代光源、电源驱动、产品设计及智能制造等共性环节新能源装备新能源装备2025年中山市全市高端装备产值将达到3000亿元。2025年中山市规划高端装备领域营收超20亿元的企业将达到10家,而2022年时则未设定相关目标;在超10亿元梯队中,2025年将比2022年多10家单位。水产养殖水产养殖到2025年,中山市水产总产量达到40万吨以上,并建设10个水产种苗繁育基地。资料来源:中山市政府等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山市汽车零部件产业主要依托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中山火炬开发区)开展,该汽车零部件基地占地2000余亩,是广东省规划最好、汽配企业最集中的汽配基地之一。此外,中山市小榄镇的永南汽车配件城、沙朗商圈的汽配园区均是汽车配件销售的聚集地。2.4.1 2.4.1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全景全景-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空间布局一览空间布局一览资料来源:中山市政府等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从重点企业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山市汽车零部件产业主要企业分布在火炬开发区,这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授予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之一,聚集了包括伟福科技、中山数码模、八千代、山下橡胶等一批汽配企业。2.4.1 2.4.1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全景全景-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重点企业空间布局一览重点企业空间布局一览资料来源:企查猫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注:以上企业分布按注册地中山市汽车零部件具体指底盘冲压件、汽车门锁、热交换器、汽车刹车总成、车用电池等相关部件,从产业链角度分析,总体而言中山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初步成型,相关环节有企业分布。2.4.1 2.4.1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全景全景-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基本成型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基本成型资料来源:企查猫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1年,中山市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产业增加值为44.87亿元,在当年“先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27.21亿元)中占比19.75%,是为中山市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工业之一。2022年,中山市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下降2.6%,与全市整体工业企业波动规律较为一致。截至2023年7月,中山市汽车零部件产业相关企业约百余家。2022年企业数量同比增长了10.7%。目前,中山市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在广东省内占比3%。2.4.1 2.4.1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全景全景-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产业产业规模规模呈扩大趋势呈扩大趋势中山市汽车制造业产业规模(单位中山市汽车制造业产业规模(单位:亿元):亿元)中山市汽车零部件产业中山市汽车零部件产业相关企业数量及相关企业数量及占全省比重占全省比重(单位:家,(单位:家,%)资料来源:中山市统计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38.2139.0444.87128.66 140.22 143.89 155.73 158.34 162.75 170.84 177.92 020406080001920202021产业增加值资产规模营收规模注:“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属于“汽车制造业”范畴;2018年汽车制造业增加值指标未披露84939975808590950222023.07中山3%广东省近年来,中山市不断出台汽车零部件产业相关规划,引导当地产业发展,近年来的政策规划重点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2016年6月,中山市发布中山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明确中山市近、中、远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模式;2019年6月,中山市优先发展产业目录(2019年版)将大功率充电技术,石墨烯、氢燃料等新型电池核心技术研发,电机、电池、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列入优先发展产业。2.4.1 2.4.1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全景全景-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政策支持力度大政策支持力度大资料来源:中山市政府等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发布时间发布时间政策名称政策名称政策要点政策要点2016-06中山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明确中山市近、中、远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模式,合理布局全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布局2016-07中山市智能制造2025规划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设计和开发新型汽车电子产品2019-06中山市优先发展产业目录(2019年版)大功率充电技术,石墨烯、氢燃料等新型电池核心技术研发,电机、电池、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均为优先发展产业2019-09中山市关于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贴息专项资金实施细则进一步降低中山市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的成本,促进中山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19-09中山市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支持汽车制造商研发人车交互设备、智能车联网、智能车载电子等关键零部件及整车2022-09中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重点扶持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部件,突破大功率充电技术、无线充电及新型充换电技术及装备,石墨烯、氢燃料等新型电池核心技术,发展下一代动力电池和新体系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及电驱动系统、氢燃料电池电堆动力系统等。年中山市“拼经济、稳增长”新春惠企政策加大汽车销售企业支持力度项目资金申报指南的通知针对汽车销售企业依据销售规模进行奖励,单个企业最高奖励100万元中山市近年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于2022年8月正式挂牌成立中山市投资促进局,建立市领导亲自挂帅统筹、招商引资专职部门牵头抓总、各主要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高效决策机制。2023年以来,在汽车零部件相关产业中,中山市吸引了三花控股集团、正威国际集团、中创集团等一批企业,发展重点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池材料、热管理零配件等。2.4.1 2.4.1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全景全景-汽车零部件:招商引进谋发展汽车零部件:招商引进谋发展20232023年中山市汽车零部件产业招商引资事件梳理年中山市汽车零部件产业招商引资事件梳理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时间主体项目介绍项目投资规模2023-01三花控股集团在中山建设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零配件生产基地,该项目也将成为三花控股集团南方总部基地。30亿元2023-02正威国际集团经过前期洽谈,正威集团或将全球新能源总部、新能源汽车电池、新材料、供应链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中山。/2023-02中创集团包括年产60万吨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10万吨超净高纯微电子材料项目120亿元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属于中山市拟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细分类别之一,在中山市人民政府发布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中,2022年中山市规上高端装备产值规划为1500亿元,2025年中山市全市高端装备产值将达到3000亿元。在全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规划布局中,中山市的重点是推进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产业化发展,促进正极材料、隔膜、电解质、电芯制造、PACK工厂项目落地。2.4.1 2.4.1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全景全景-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发展目标解读发展目标解读资料来源:中山市政府 广东工业和信息化厅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规上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2025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20年中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单位:亿元)年中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单位:亿元)注:中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包括智能制造装备、光电子装备、新能源装备、高端医疗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特种装备、汽车及关键部件、工作母机等重点领域指标阐述重点产业规划推进动力电池推进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产业化发展储能电池产业化发展,促进正极材料、隔膜、电解质、电芯制造、PACK工厂项目落地。积极布局氢能产积极布局氢能产业业,支持研发制氢、储氢、运氢和加氢装备。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机、燃料电池系统、整车控制系统。其他重点布局产业车用智能传感器产品、域控制器产品、燃料电池零部件及系统中山市在广东省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定位中山市在广东省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定位根据中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中山市新能源装备产业主要涉及风能装备、太阳能装备以及氢能装备。结合中山市氢能产业规划等政策文件以及相关产业园区布局情况,目前中山市新能源装备产业空间布局以火炬高新区、翠亨新区为重点火炬高新区、翠亨新区为重点,承接周边城市产业链配套,联动发展。此外,在中山西侧政府规划布局了西南沿江氢能产业带,中南高科在板芙镇布局的智荟谷项目也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方向招商,共同构建了中山西部良好的新能源装备产业布局。2.4.2 2.4.2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全景全景-新能源装备:新能源装备:空间布局一览空间布局一览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山市新能源装备产业主要企业分布在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等地,这也是头部企业如明阳集团、中科富海、大洋电机的所在地,周边产业生态较好。此外,中山市小榄镇、东凤镇、西区也有部分新能源装备企业布局。2.4.2 2.4.2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全景全景-新能源装备:新能源装备:重点企业空间布局一览重点企业空间布局一览资料来源:企查猫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注:以上企业分布按注册地中山市新能源装备具体指光伏产业、风能产业、氢能产业涉及的相关装备,从产业链角度分析,总体而言中山新能源装备产业链初步成型,相关环节均有企业分布。对比而言,中山市氢能、风能产业的上下游产业生态较好,相关代表性公司包括中科富海、大洋电机、喜马拉雅氢能、明阳智能等。2.4.2 2.4.2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全景全景-新能源装备:新能源装备:产业产业链基本成型链基本成型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山市新能源装备产业中山市新能源装备产业链主要环节重点企业布局情况链主要环节重点企业布局情况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中山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其中新能源装备制造是重点分支方向。自2018年以来,中山市不断出台新能源装备产业相关规划,引导当地产业发展。此外,中山市还设立了一批产业基金用于支撑产业升级,在人才方面,中山市新时代人才高质量发展二十三条对中山市各领域人才的服务保障进行了全面提升。2.4.2 2.4.2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全景全景-新能源装备:政策支持新能源装备:政策支持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年中山市新能源装备产业相关政策汇总年中山市新能源装备产业相关政策汇总发布时间政策名称政策说明2018-08中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到2022年,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500亿元。到2022年,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达到5家,超10亿元企业达到15家,超5亿元企业达到30家。2022-03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着力推进核心零部件以及关键装备研发制造。加快提高可再生能源制氢转化效率和单台装置制氢规模,突破氢能基础设施环节关键核心技术。2022-04中山市新时代人才高质量发展二十三条围绕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等新兴产业领域,持续评定培养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市级创新科研团队,根据科技创新规律分类分阶段予以支持,其中基础研究类最高资助500万元、产业化类最高资助2000万元、投融资类最高资助3000万元。2022-06中山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建设、运维管理,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2022-09中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重点发展风能装备、太阳能装备以及氢能装备,重点发展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海上风电场施工等关键设备,以及海上风电起重、运输、安装船及附属设备;重点发展高倍聚光太阳能设备、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N型晶硅电池、高效光伏组件等光伏工艺装备,以及太阳能热发电装备;重点发展低能耗碱水电解制氢关键部件、清洁能源PEM电解制氢装备等电解水制氢装置,工业复产氢、谷电制氢及清洁能源制氢等氢源建设,大规模氢液化技术及装备、氢液化系统关键设备、液氢加氢站技术及成套装备等。2022-10中山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重点发展制氢、储运装备及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拟打造中山市氢能产业“一核、两带”创新发展高地。“一核”:指翠亨新区,以马鞍岛片区为核心,东承深圳,推动氢能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联动协同。“两带”:指东部环湾产业带和西南沿江产业带。中山市新能源装备领域的重点企业包括明阳智慧能源集团、中科富海、中山大洋电机、中山翠亨能源有限公司等,其中明阳集团再风电领域竞争力强,在2022年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中位居第15位。中山市新能源装备头部企业实力较强,产业带动效益较好,如明阳集团将在中山投资150亿元新能源项目,打造“两总部”、“三园区”。2.4.2 2.4.2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全景全景-新能源装备:头部企业竞争力突出新能源装备:头部企业竞争力突出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山市新能源装备产业重点企业竞争实力分析中山市新能源装备产业重点企业竞争实力分析头部企业简介2022年营收规模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业务涵盖风、光、储、氢等新能源开发运营与装备制造,位居中国企业500强和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前列,在2022年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中位居第15位,稳居全球海上风电创新排名第一位。307.48亿元中科富海(中山)低温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中科富海是全球第三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制造与工程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中科富海(中山)低温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于2017年8月1日在广东中山翠亨新区正式成立。作为中科富海集团核心的装备制造基地,服务于中国和全球氢能源、氦提取和大科学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山翠亨能源有限公司大股东中山翠亨集团有限公司是经中山市政府批准组建的市属一级营运集团公司。由中山市政府授权翠亨新区管委会管理,是翠亨新区开发建设的主抓手和排头兵。翠亨集团2022年营收4.48亿元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建筑及家居电器电机、车辆旋转电器、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等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战略投资巴拉德、博雷顿等业内优秀企业,引进国际领先的燃料电池技术,加快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的研发。109.30亿元新能源装备产业属于中山市拟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细分类别之一,在中山市人民政府发布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中,2022年中山市规上高端装备产值规划为1500亿元,2025年中山市全市高端装备产值将达到3000亿元。在氢能领域,未来展望中,2030年中山市氢能产业规模将达到500亿元以上。2.4.2 2.4.2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全景全景-新能源装备产业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目标解读发展目标解读20252025年中山市氢能产业发展目标年中山市氢能产业发展目标资料来源:中山市政府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规上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2025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指标阐述产值规模100亿元培育和引进重点领域优质企业数量不少于50家应用推广示范示范氢燃料电池汽车不少于1000辆,氢能船舶不少于10艘,建设加氢站不少15座20年中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单位:亿元)年中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单位:亿元)生物医药产业是中山市规划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中山市在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政策中鼓励推动生物医药推广应用,当前已形成了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翠亨新区生物医药智创中心为主的产业聚集区域。2.4.3 2.4.3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全景全景-生物医药:生物医药:空间布局一览空间布局一览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目前中山市多个镇街有医药外包、生物医药产品制造、生物医药流通等环节的企业分布,而生物医药产业代表企业主要分布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周边的翠亨新区、南朗镇,该片区聚集了产业链上下游多家企业,产业聚集效应较好。2.4.3 2.4.3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全景全景-生物医药:生物医药:重点企业空间布局一览重点企业空间布局一览资料来源:企查猫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注:以上企业分布按注册地在政策指引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中山市生物医药产业链不断完善,在上游独立医学实验室、医药研发外包;中游疫苗、血液制品、诊断试剂、单克隆抗体;下游销售渠道等环节均有企业布局,形成了上中下游配套齐全、支撑服务平台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2.4.3 2.4.3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全景全景-生物医药:生物医药:产业链逐步完善产业链逐步完善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山市生物医药产业中山市生物医药产业链重点企业布局情况链重点企业布局情况在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发展战略部署下,中山市积极对接中科院系统优势资源推动全市健康医药产业高质量崛起发展,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于2018年9月在中山翠亨新区建设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2.4.3 2.4.3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全景全景-生物医药:科研实力强劲生物医药:科研实力强劲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工作方向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工作方向聚焦国际生命科学发展前沿及创新药物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重点围绕代谢、免疫、衰老、神经系统等领域相关复杂人类疾病的共性病理机制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以及药物研发。创新药物研发着重开展中医药、新型生物技术药物以及新疗法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开发应用研究建立新药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新药生产全链条服务产业技术平台。建立产业平台2015-2022年,中山市生物医药产业投融资热度呈现先平缓后急剧增长的态势。2015-2020年,中山市生物医药产业融资热度一般,年均融资事件数量在1件的水平,2021年融资事件数量为4件,2022年数量达到7件,表明自2021年以来中山市生物医药产业正持续受到资本关注,资金愿意积极涌进。2.4.3 2.4.3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全景全景-生物医药:融资热度上升生物医药:融资热度上升资料来源:IT桔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年中山市生物医药产业融资规模(单位:件,亿元)年中山市生物医药产业融资规模(单位:件,亿元)11211471.303.002.039.750.304.383.400.002.004.006.008.0010.0012.0005200022事件数量金额规模2022年5月,中山市工信局在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将生物医药与健康生物医药与健康列入中山市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新药研发、生物药、高端医疗器械、基因治疗、智能医疗健康、美妆等领域。政策同时规划,到2024年,中山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产值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2.4.3 2.4.3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全景全景-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目标解读发展目标解读20242024年中山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规模规划(单位:亿元)年中山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规模规划(单位:亿元)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山市目前已形成了以横栏、古镇、小榄三镇为基地的灯饰产业聚集区以横栏、古镇、小榄三镇为基地的灯饰产业聚集区,其中古镇拥有中国灯饰之都称号、横栏镇则是中国照明灯饰制造基地、小榄镇则是中国半导体智能照明创新基地。2.4.4 2.4.4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全景全景-灯饰产业:灯饰产业:空间布局一览空间布局一览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山市灯饰产业主要企业分布在中山市西部,包括古镇镇、横栏镇、小榄镇等地,该片区聚集了产业链上下游多家企业,产业聚集效应较好。2.4.4 2.4.4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全景全景-灯饰产业:灯饰产业:重点企业空间布局一览重点企业空间布局一览资料来源:企查猫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注:以上企业分布按注册地在政策指引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中山市灯饰产业链已然完善,其中,在上游LED芯片、辅助材料,中游LED封装/模组,下游灯饰各类应用领域均有所布局。2.4.4 2.4.4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全景全景-灯饰产业:灯饰产业:产业产业链完善链完善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山市中山市灯饰灯饰产业产业链主要链主要环节环节2015-2022年,中山市LED产业产值规模整体呈现出先上升触顶,而后震荡小幅下滑;从市场增速来看,在2021年后市场增速有转而向下的趋势,2022年上半年中山市LED产业产值达311.50亿元,同比下滑9.95%。在2018年之前,中山市LED产业为中山市整体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今,已发展至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目前,中山市灯饰相关企业数量在广东省内占比15%。2.4.4 2.4.4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全景全景-灯饰产业:产值规模有所下滑灯饰产业:产值规模有所下滑20年中山市年中山市LEDLED产业整体产值规模及产业整体产值规模及增速增速(单位:亿元,单位:亿元,%)中山市中山市集成电路集成电路企业数量占全省比重企业数量占全省比重(单位:家,(单位:家,%)资料来源:中山市半导体照明协会 中国照明网等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545.42617.21687.32703.20663.50671.30624.70564.73316.1713.16.36%2.31%-5.65%1.18%-6.94%-9.60%1.50%-15%-10%-5%0%5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00212022E2023H1LED产业产值同比增速中山15%广东省2021-2025年,中山市发展光源照明产业,明确了LED照明等新一代光源是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对于灯饰照明产业,其将联动家电、五金锁具等产业整合发展智能家居产业集群。具体至灯饰照明产业而言,由于目前中山市灯饰照明产业发展到了关键的转型阶段,政策规划将是引导产业往智能化、品牌化发展,并推动产业数字化试点。2.4.4 2.4.4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全景全景-灯饰产业发展灯饰产业发展目标解读目标解读中山中山市灯饰产业市灯饰产业发展目标解读发展目标解读资料来源:中山市政府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建设古镇-横栏新光源及智慧照明产业园,积极推进智能照明建设加快推动灯饰照明等传统优势产业向智能化、品牌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新一代光源、电源驱动、产品设计及智能制造等共性环节重点发展领域顺应家用电器、灯饰照明、五金锁具、安防、家具等产业价值链延伸趋势,整合构建智能家居全产业链,建设智能家居先进计算中心。培育智能家居产业集群加快推动灯饰照明等传统优势产业向智能化、品牌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实施“一群一策”转型升级行动,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建设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山市灯饰产业发展规划中山市灯饰产业发展规划根据中山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中山市拟借助西江的优质水源,建设沿西江建设沿西江流域镇区的流域镇区的1010万亩淡水养殖优势产区万亩淡水养殖优势产区;巩固和稳定横门水道以南咸淡水特色优质水产养殖区横门水道以南咸淡水特色优质水产养殖区。集结资金、技术优势,建设一批水产养殖科技园、水产种苗科研基地、种苗培育基地,建设珠三角水产品交易集散市场。2.4.5 2.4.5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全景全景-水产养殖产业:水产养殖产业:空间布局一览空间布局一览资料来源:中山市政府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注:蓝色区域为中山市规划的“优质水产品养殖带”目前中山市水产养殖已形成八大优势水产品养殖区,从养殖区分布情况看,主要集中在中山市北部、东部区域,相关镇街主要有东升、三角、黄圃、港口、阜沙、民众、横栏等;从水产品类看,八大优势水产品包括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四大家鱼、生鱼、中华鳖、鳗鱼、禾虫及青蟹。2.4.5 2.4.5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全景全景-水产养殖:水产养殖:八大八大优势养殖区优势养殖区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山市在广东省水产养殖产业具有重要地位,其淡水养殖产量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居第五位。根据2021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数据,2020年广东省淡水产品产量规模为415.41万吨,产量规模位居全国第二。结合广东省渔业发展趋势初步测算,2022年中山市淡水产品产量约占全省产量的10%左右。分区域看,三角镇产量规模全市第一,为5.82万吨,占全市比重约14.5%。2.4.5 2.4.5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全景全景-水产养殖:产量约为全省水产养殖:产量约为全省10%资料来源:中山市统计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年中山市淡水产品总产量规模(单位:万年中山市淡水产品总产量规模(单位:万吨)吨)20212021年中山市淡水产品产品年中山市淡水产品产品TOP10TOP10镇街(单位:吨)镇街(单位:吨)32.57 33.95 34.97 40.20 37.72 7.64 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2002120222023Q1产量(万吨)2398230092935330474308258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东凤镇横栏镇板芙镇阜沙镇黄圃镇港口镇火炬统筹区坦洲镇小榄镇三角镇产量(吨)中山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和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珠江入海口西岸,水网密布,是连接珠三角河口地区和广东省绵长海岸带的重要节点,是珠三角地区参与广东省水产养殖的重要战略区域之一。在广东省农业厅发布的广东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中,中山市是省内淡水水产加工重点发展区,相关产业主要是涉及脆肉鲩的加工。2.4.5 2.4.5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全景全景-水产养殖:地理区位优势水产养殖:地理区位优势资料来源:广东省农业厅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在水产养殖产业发展目标方面,中山市规划到2025年,中山市水产总产量达到40万吨以上,并建设10个水产种苗繁育基地。在品种规划方面,在稳固“四大家鱼”和中山脆肉鲩等主要水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桂花鱼、南美白对虾、螃蟹、生鱼、甲鱼、笋壳鱼等特色品种养殖效益。2.4.4 2.4.4 中山中山市市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全景全景-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水产养殖产业发展目标解读目标解读中山中山市水产养殖产业市水产养殖产业发展目标解读发展目标解读资料来源:中山市政府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山中山市水产养殖产业市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到2025年,中山市水产总产量达到40万吨以上建成10个水产种苗繁育基地水产养殖机械化率98%,水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99%以上重点项目规划阐述水产养殖研发中心以品种研究、培育为重点,突出伓质水产种源,加强不珠江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及海峡两岸交流促进合作,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水产科技研究推广机构,力争成为国家级水产种苗研发基地和海峡两岸合作试验示范区。珠三角水产品交易中心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积极収展信息渔业、“亏联网 渔业”,建设覆盖珠三角及粤西、面向全国的大型水产交易中心,线上线下双向运作,通过构建水产品供需大数据库,实现水产品个性化定制与智能交易,打造智慧水产业供应链,为珠三角及粤西甚至全国提供水产品交易优质全面服务。西江优质水产养殖带 沿西江岸线,集古镇、横栏、大涌、板芙、神湾等镇区,建设西江伓质水产养殖带,引进名、优、特水产品种,运用先进养殖技术,开展健康养殖,提高水产品质量和收益。“中山水出”农业综合体以中山水产品迚出口有限公司为主体,发挥其资源和产业优势,打造依托水产养殖为主,集产、供、销、加、游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中山现代渔业博览园 园内建成高新养殖示范区、观赏鱼示范区、渔业科技研収区、渔业文化展示区、休闲养生综合区五大功能区,打造集生产、科研、科普、休闲、生态一体化的大型现代渔业博览园。“一力”现代农业养殖基地依托美国一力农业集团提供癿技术和营运经验,大力发展草虾、鱼等品种工厂化养殖,建设室内水循环养殖试验示范基地。03聚焦中山:聚焦中山:民生篇民生篇3.1 中山市民生发展总体概况3.2 中山市民生发展全景分析中山实际管理人口接近450万,56%为非户籍人口。并且,中山年轻人众多,老龄化程度比绝大多数新一线城市低。此外,中山居民可支配收入位于全国较优水平,高于新一线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山房价位于广东省内第三梯队水平,价格较温和。中山教育资源尚可,但是,中山医疗资源较为短缺。3.1.1 3.1.1 中山民生中山民生发展总体概况发展总体概况:医疗板块待增强:医疗板块待增强004040505中山实际管理人口接近450万,56%为非户籍人口中山居民可支配收入位于全国较优水平,高于新一线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山房价位于广东省内第三梯队水平,价格较温和。人均教育资源持续下降,但仍高于多数新一线城市资源较为短缺,远低于多数新一线城市医疗医疗配置水平房价水平房价水平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医疗资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人口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前瞻根据各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房价均价两大指标划分了优享区、舒适区、普惠区和奋进区。东区、石岐区、小榄镇、古镇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房价较高,属于优享区。火炬统筹区、坦洲镇、沙溪镇、三乡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但是房价较高,属于奋进区。横栏镇、东凤镇、南头镇、黄圃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房价均较低,位于普惠区。3.1.2 3.1.2 中山民生中山民生发展总体概况发展总体概况:中山各:中山各区域民生四象限图区域民生四象限图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注:前瞻根据各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房价均价两大指标划分了优享区、舒适区、普惠区和奋进区人均可支配收入45000元,房价均价10000元/M2人均可支配收入45000元,房价均价10000元/M2人均可支配收入45000元,房价均价10000元/M2人均可支配收入45000元,房价均价10000元/M21990-2021年,中山市常住人口数不断增长,2010-2020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速达到3.54%,人口呈现持续增长。2021年末,中山市常住人口446.69万人,户籍人口198.74万人,中山市非户籍的流动人口比重约为56%。3.2.1 3.2.1 中山民生中山民生发展全景:非户籍人口占比发展全景:非户籍人口占比达达56V%常住非户籍人口247.9556%常住户籍人口198.7444年中山常住人口年中山常住人口变化趋势(单位:万人,变化趋势(单位:万人,%)20212021年中山常住年中山常住户籍人口结构(单位:万人,户籍人口结构(单位:万人,%)资料来源:中山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山统计年鉴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123.74 236.35 312.09 441.81 446.691.93%6.69%2.82%3.54%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500.00020202021常住人口数(万人)年均增长率(%)分区域看,小榄镇常住人口全市最高,为79.05万人。火炬统筹区人口排名第二,为39.36万人。以上两个镇常住人口在全市的比重高达27%。此外,坦洲镇、石岐区等镇街常住人口比重均占全市6%以上。3.2.1 3.2.1 中山民生中山民生发展全景发展全景:20212021年小榄镇常住人口排名第一年小榄镇常住人口排名第一资料来源:中山各区统计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12021年中山各区常住人口及全市占比情况(单位:万人,年中山各区常住人口及全市占比情况(单位:万人,%)18%9%9%6%5%5%5%5%5%5%4%4%3%3%3%3%2%2%2%2%1%1%0%2%4%6%8 020304050607080902021年人口(万人)2021年常住人口全市占比(%)此外,中山年轻人众多,60岁以上人口仅占中山总人口的8.87%,中山老龄化程度与全国多数新一线城市相比,仅高于东莞,但低于绝大多数新一线城市均值水平。3.2.1 3.2.1 中山中山民生民生发展全景:发展全景:年轻人众多年轻人众多、老龄化程度较低、老龄化程度较低20202020年中山年中山V.S.V.S.新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6060岁以上人口占比(单位:岁以上人口占比(单位:%)资料来源:中山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0%5 %沈阳重庆天津青岛南京宁波成都武汉苏州杭州新一线城市均值西安长沙郑州佛山中山东莞分区域看,目前石岐街道、民众镇的老龄化程度最高,石岐街道60岁及以上的比重高达15.27%,而民众镇为13.9%。而横栏镇及五桂山街道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仅为6.5%,这两大区域老龄化程度较低。3.2.1 3.2.1 中山中山民生民生发展全景发展全景:石岐街道、民众镇老龄化程度最高:石岐街道、民众镇老龄化程度最高20202020年中山各区年中山各区6060岁以上人口情况(单位:岁以上人口情况(单位:%)资料来源:中山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15%9%9%9%9%8%8%7%7%7%7%7%7%6%5%8.87%0%2%4%6%8%各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中山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中山居民可支配收入位于全国较优水平。2021年,中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01元,比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2万多元。此外,中山作为二线城市,其居民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新一线城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值(53946元),其居民消费能力较强。3.2.2 3.2.2 中山中山民生民生发展全景: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新一线发展全景: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新一线城市城市均值均值20年中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年中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20212021年中山年中山V.S.V.S.全国及新一线城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及新一线城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单位:元)资料来源:全国/各城市统计公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4005504785275457901597648.90%7.60%7.70%4.50%9.80%3.10%0%2%4%6%8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200022中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中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68191 67709 66140 65436 62126 61700 57901 55587 55297 53946 51223 50566 47449 45755 39511 38701 35128 33803 0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苏州杭州南京宁波东莞佛山中山长沙武汉新一线城市均值青岛沈阳天津成都郑州西安全国重庆2022全年中山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3.42亿元,同比增长4.1%。分区域看,2022年小榄镇及石岐街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250亿元,两个地区合计占据中山市1/3的社零消费规模。相对而言,南区街道、坦洲镇社零总额规模较低。3.2.2 3.2.2 中山中山民生民生发展全景发展全景:小榄、石岐社零总额最高:小榄、石岐社零总额最高资料来源:中山各区统计公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22022年中山主要镇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位:亿元)年中山主要镇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位:亿元)270.2 269.5 146.8 135.2 128.9 63.3 47.1 46.3 1.40%-0.02%5.70%2.40%0.60T.80!.90%-1.10%-10%0 0P00300小榄镇石岐街道火炬开发区东区街道西区街道黄圃镇南区街道坦洲镇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中山市整体增速中山地域较为辽阔,每年流入人口数量适中,整体房价较为温和。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山房价位居全省第七位。2023年1月,中山房价均价为12661元/m2,位于省内第三梯队水平,处在深圳、广州、东莞、珠海、佛山等城市之后。3.2.3 3.2.3 中山中山民生民生发展全景发展全景:中山房价位于省内第三梯队:中山房价位于省内第三梯队资料来源:中国房地产业协会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32023年年1 1月广东房价均价月广东房价均价TOP10TOP10城市(元城市(元/m2/m2)20232023年年1 1月中山房价均价月中山房价均价TOP10TOP10区域区域(元元/m2/m2)72040506426686900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深圳广州东莞珠海佛山汕头中山惠州湛江江门3568200008200006000800040000000中山总体学校数量偏少,但结合常住人口来看,教育资源丰富度较足。近年来,由于外来人口持续流入,在土地资源又较为有限的情况下,人均教育资源指标有所下降。目前仍高于多数新一线城市人均义务教育学校。3.2.4 3.2.4 中山中山民生民生发展全景:教育发展全景:教育资源相对富足资源相对富足20年中山义务教育学校数量及人均义务教育学校年中山义务教育学校数量及人均义务教育学校(单位:所,所(单位:所,所/万人)万人)20212021年中山年中山V.S.V.S.新一线城市人均义务教育新一线城市人均义务教育学校学校(单位:所单位:所/万人)万人)资料来源:各城市教育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32531.040.990.970.740.7400.20.40.60.811.23322324326328330200202021义务教育学校数量(所)人均义务教育学校(所/万人)1.151.141.121.090.950.860.740.730.690.650.60.550.540.530.510.4800.20.40.60.811.21.4长沙西安重庆郑州青岛天津中山武汉宁波杭州佛山沈阳苏州成都东莞南京分区域看,除市直属普通中学之外,火炬区、三乡镇、小榄镇招生人数规模占比均在6%以上,其教师资源分布也均在6%以上。相对而言,南朗镇、南头镇、五桂山、阜沙镇、大涌镇、神湾镇、南区街道招生比重均在1.5%以下,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此外,三角镇招生占比为5.64%,而教师资源占比仅为3.09%,表明师资分配相对不足。3.2.4 3.2.4 中山中山民生民生发展全景发展全景:市直属教育资源分配最丰富:市直属教育资源分配最丰富资料来源:中山统计年鉴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02020年中山各区普通中学招生人数及专任教师比重(单位:年中山各区普通中学招生人数及专任教师比重(单位:%)27.39%6.94%6.87%6.09%5.64%5.48%3.74%3.66%3.40%3.11%2.96%2.73%2.61%2.44%2.32%2.14%2.11%1.93%1.34%1.31%1.30%1.27%1.16%1.07%0.980.49%0.00%5.00.00.00 .00%.000.005.00%市直属 火炬区 三乡镇 小榄镇 三角镇 港口镇 东升镇 坦洲镇 民众镇 石岐区西区东凤镇 黄圃镇东区沙溪镇 横栏镇 古镇镇 板芙镇 南朗镇 南头镇 五桂山 阜沙镇 大涌镇 神湾镇南区招生人数占比(%)专任教师占比(%)医疗资源也是中山的一大短板。尽管2016-2021年中山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量逐年增长,但是每千人口床位数呈现波动下降变化,2018年中山每千人口床位数4.77张,2021年下降至3.7张,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有所加剧。与新一线城市医疗资源相比,中山每千人口床位数约为新一线城市床位数均值的50%,远低于多数新一线城市医疗医疗配置水平。3.2.5 3.2.5 中山中山民生民生发展全景:发展全景:医疗资源较为短缺医疗资源较为短缺20年中山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量及每千人口床位数年中山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量及每千人口床位数(单位:张)(单位:张)20212021年中山年中山V.S.V.S.新一线城市千人床位数(单位:张)新一线城市千人床位数(单位:张)资料来源:各城市统计公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548665234.774.773.613.704000600080004000001920202021卫生机构床位数(张)每千人床数量(张)8.528.518.388.117.557.497.447.016.756.616.046.045.014.724.153.703.270123456789长沙沈阳郑州武汉成都重庆杭州南京新一线城市均值青岛苏州西安天津宁波佛山中山东莞分区域看,西区街道医疗资源全市最丰富,2021年福田区人均床位数量高达157.33张/万人,远高于中山全市人均床位数量。板芙镇、石岐区、翠亨统筹区人均床位数量在中山市排名靠前,分别122.68张/万人、93.44张/万人和85.93张/万人。沙溪镇人均床位数量最少,仅为7.91张/万人。3.2.5 3.2.5 中山中山民生民生发展全景发展全景:西区床位:西区床位资源相对丰富资源相对丰富资料来源:中山各区统计公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12021年中山各区域人均床位数(单位:张年中山各区域人均床位数(单位:张/万人)万人)157.33122.6893.4485.9357.5243.2637.4236.8633.8931.2929.3427.0826.1723.9920.3119.5815.7814.0513.9310.629.807.9136.6736.670204060800180人均床位(张/万人)中山人均床位(张/万人)2018-2021年,中山医疗卫生公共预算支出持续扩大,但2020年之前年增速水平低于全国支出水平。2021年,中山医疗卫生公共预算支出为39.38亿元,同比增长43.10%。3.2.5 3.2.5 中山中山民生民生发展全景发展全景:政府加速补齐医疗短板:政府加速补齐医疗短板资料来源:中山各区统计公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年中山卫生健康支出(单位:亿元,年中山卫生健康支出(单位:亿元,%)25.7426.7827.5239.387.70%4.10%2.80C.10%0%5 %05EP5404520021中山卫生健康支出(亿元)中山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速(%)04聚焦中山:聚焦中山:人文篇人文篇4.1 伟人效应发展文旅产业4.2 家电、照明产业实力非凡4.3 火炬开发区引领经济发展中山市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是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孙中山故里”、“中山詹园”、“照明产业”、“小家电”、“杏仁饼”、“脆肉鲩”等标签伴随着中山的成长与发展给全国民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了中山这座城市特有的城市人文标签。导读:导读:认识认识“中山中山”,这些你应该知道,这些你应该知道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的故乡。中山市设有孙中山文化交流基地10个、纪念地30个。主要旅游景点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孙中山故里旅游区、孙文纪念公园、中山温泉、詹园、泉林欢乐世界、长江水世界、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等。4.1.1 4.1.1 伟人效应发展文旅产业伟人效应发展文旅产业-孙中山故里旅游区为孙中山故里旅游区为5A5A级景区级景区截至截至20222022年年1111月中山市月中山市A A级景区名录级景区名录资料来源: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序号序号级别级别景区景区名称名称15 5A A级级孙中山故里旅游区孙中山故里旅游区24A级中山詹园景区3中国(大涌)红木文化博览城景区4华艺广场景区5-27 3A级咀香园工业旅游景区参宫野山参文化博物馆景区伊泰莲娜DIY地带旅游区中国灯都盆景园景区卓旗山庄景区泉林欢乐世界景区仙踪龙园景区荔景苑景区星光联盟全球品牌灯饰中心景区大尖山露营公园景区中山市小榄菊城酒厂景区左步村乡村旅游景区伟丰生态农场景区罗三妹山“不走回头路”主题公园悦来亲子王国景区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景区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景区大信新都汇古镇店景区厨邦酱油文化博览馆景区创益文化园景区中山市博物馆大盛陶艺景区粤丰环保科普研学基地景区帆鲨海洋文化馆景区282A级灯都古镇灯文化博物馆景区29中山市龙泉博物馆旅游区2019-2022年,中山市旅游产业受“新冠疫情”影响,旅游总收入呈现剧烈波动变化,整体负面影响较大。2019年,中山市旅游收入达190.84亿元;2022年中山市旅游收入为95.23亿元,降至2019年一半的水平。2022年接待人次数达到1039.71万人次,同比下降22.86%,但仍保持在千万级水平。4.1.2 4.1.2 伟人效应发展文旅产业伟人效应发展文旅产业-产业有待复苏产业有待复苏资料来源: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190.84120.45129.6595.23-36.88%7.60%-25.90%-40%-35%-30%-25%-20%-15%-10%-5%0%50020022旅游业总收入增速1438.28807.181347.851039.71-43.88g.00%-22.86%-60%-40%-20%0 004006008000020212022景点接待游客增速48.07 30.02 31.23 24.80 0020022平均开房率20年中山市旅游年中山市旅游总收入总收入(亿元,亿元,%)20年中山市景点接待游客人年中山市景点接待游客人次数(万人次,次数(万人次,%)20年中山市客房平均开房率年中山市客房平均开房率(%)2021年12月底,中山市北部三镇(南头、黄圃、东凤)获颁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颁布的“粤港澳大湾中山市北部三镇(南头、黄圃、东凤)获颁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颁布的“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家电产业集群”牌匾。区世界级家电产业集群”牌匾。该产业集群已具备粤港澳大湾区家电品类最齐全的产业链,拥有家电及其配套企业超1万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以上企业172家。近年来,中山成功打造了以美的电扇、TCL空调、格兰仕微波炉、奥马冰箱、华帝燃具等一大批名优品牌。4.2.1 4.2.1 家电、照明产业实力非凡家电、照明产业实力非凡-北部三镇共建世界级家电集群北部三镇共建世界级家电集群中山市三大家电重镇产业发展中山市三大家电重镇产业发展情况情况资料来源:广东省情网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镇街镇街荣誉称号荣誉称号主要智能家电品类主要智能家电品类重要智能家电企业重要智能家电企业南头镇中国家电品牌基地 南头空调、电视、冰箱等大家电为主长虹、TCL空调、奥马电器、樱雪厨卫、松德机械等东凤镇中国小家电创新基地小家电及其配套产业(风扇、烤箱、电饭锅、电磁炉、炉灶、热水器、豆浆机、榨汁机、破壁机)美的、合胜集团、伊莱特、格美淇、华美骏达、美尼亚黄圃镇中国家电制造基地空调、微波炉、电烤箱、电饭煲等格兰仕、华胜、卫氏、乐邦、甜美、大王椰、日顺、正美、爱美泰、威锦、雷泰2018-2022年,中山市智能家电代表性产品智能电视产量规模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且增速不断提高,2021年智能电视产量规模达到322.11万台,同比增长40.2%。2022年,中山市智能电视产品产量规模有望达504.40万台,同比增长56.6%。4.2.2 4.2.2 家电、照明产业实力非凡家电、照明产业实力非凡-智能电视产量持续扩张智能电视产量持续扩张20年中山市智能电视产品产量情况(单位年中山市智能电视产品产量情况(单位:万台:万台,%)资料来源:中山市统计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149.42166.93229.69322.11504.4011.77.6.2V.6.10.20.30.40.50.6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200212022智能电视产量同比增速截至2022年6月,中山市LED照明产品的生产型企业共计约12786多家,占广东占广东LEDLED照明产品生产型企照明产品生产型企业总数的业总数的27.9.9%。其中又以横栏、古镇、小榄为主要聚集地,三镇LED生产制造企业数占了总数的87%以上。4.2.3 4.2.3 家电、照明产业实力非凡家电、照明产业实力非凡-照明企业数量规模庞大照明企业数量规模庞大中山市中山市LEDLED照明生产企业在广东省内数量占比(照明生产企业在广东省内数量占比(%)资料来源:中山市统计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山,27.90%广东其他,72.10%注:数量占比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6月截至截至20222022年年6 6月中山市月中山市LEDLED照明产品生产企业分布区域照明产品生产企业分布区域(单位:(单位:%)横栏35%古镇32%小榄20%东风2%板芙1%其他10 22年,火炬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2.81亿元,同比增长3.1%,总量稳居全市第1。在全市GDP总值占比达14%。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看,2022年,古镇镇、阜沙镇、东区、火炬开发区是投资增速最高的四个地区,其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均在15%以上,远高于中山全市-0.7%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3.1 4.3.1 火炬开发区引领中山经济火炬开发区引领中山经济-GDPGDP贡献第一,投资增速较快贡献第一,投资增速较快20222022年中山市主要镇街生产总值贡献占比(单位:年中山市主要镇街生产总值贡献占比(单位:%)资料来源:中山市统计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火炬开发区14%小榄镇13%东区9%石岐区7%翠亨统筹区6%其他51 222022年中山市主要镇街生产总值贡献占比(单位:年中山市主要镇街生产总值贡献占比(单位:%)-62.2%-44.2%-31.0%-25.8%-25.3%-24.5%-14.0%-8.5%-6.5%0.4%3.2%3.8%4.2%4.6%5.4%9.2.5.3.2.8.1#.7%-0.7%-0.7%-70%-60%-50%-40%-30%-20%-10%0 0%五桂山西区神湾镇东凤镇南头镇板芙镇小榄镇三乡镇横栏镇南区石岐区翠亨统筹区黄圃镇沙溪镇港口镇坦洲镇三角镇大涌镇火炬开发区东区阜沙镇古镇镇投资/决策你需要前瞻的眼光!前瞻产业研究院是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隶属于中山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成立于北京清华园,主要致力于为企业、政府、科研院所提供产业咨询、产业规划、产业升级转型咨询与解决方案。前瞻产业研究院前瞻产业研究院前瞻经济学人APP是依托前瞻产业研究院优势建立的产经数据 前沿科技的产经资讯聚合平台。主要针对各行业公司中高管、金融业工作者、经济学家、互联网科技行业等人群,提供全球产业热点、大数据分析、行研报告、项目投资剖析和智库、研究员文章。前瞻经济学人前瞻经济学人让你成为更懂趋势的人报告制作: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方式:400-068-7188更多报告:https:/主创人员:郑晨/朱茜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0-27 99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百度地图:36个城市实际服务人口分析报告-基于百度互联网位置数据(2023)(19页).pdf

     36个城市实际服务人口分析报告基于百度互联网位置数据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大数据工程技术创新中心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for Territorial&Spatial B.

    浏览量131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0-03 19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德勤:2023上海市崇明区投资环境评估报告(简版)(10页).pdf

     Presentation titleTo edit,click View Slide Master Slide MasterMember firms and DTTL:Insert appropria. 

    浏览量28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9-18 10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Joyouspace欢澄互娱:中东文化习俗对泛娱乐产品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报告(16页).pdf

     JoyouspaceJoyouspace穆斯林指伊斯兰教信仰者的通称,伊斯兰教历史悠久,信徒周多其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伊斯兰教。中东文化习俗对泛娱乐. 

    浏览量45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9-15 16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房地产行业全国城市系列报告之西北区域(一):西安区域间分化扩大上半年回暖势头强劲-230815(19页).pdf

     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1 全国城市系列报告之西北区域(一)西安:区域间分化扩大,上半年回暖势头强劲 2023 年 08 月 15 日 国家中心城市,.

    浏览量4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16 19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中规智库:2023黄河流域主要城市人居环境气象评估报告(43页).pdf

    黄河流域主要城市人居环境气象评估报告REPORT ON HUMAN SETTLEMENT FOR MAIN CITIES IN YELLOW RIVER BASIN我们力争通过气象大数据分析,客观呈现.

    浏览量3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02 4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349条  共18
前往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