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用时:38ms

金融证券报告-PDF版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金融证券
  • 益普索&寿康:2023年保险合伙人白皮书及优增深度洞察报告(49页).pdf

    232023 年保险合伙人白皮书及优增深度洞察报告45致谢:2022 年,泰康保险集团携手益普索共同推出行业第一个针对绩优代理人的白皮书 保险合伙人白皮书,并首次发布寿险绩优代理人职业发展信心指数,同.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7 49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CMF:2023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冲击表现与修复路径选择(92页).pdf

     袁海霞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财政部政府债务咨询专家2023年11月疫情与周期调整下的资产负债表冲击、表现与修复路径数据来源:Wind,中诚信国际整.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7 92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联合资信:2023年保险行业分析及 2024年展望报告(23页).pdf

     2023 年保险行业分析及 2024 年展望 2023 年保险行业分析及年保险行业分析及 2024 年年展望展望 作者:金融评级一部 谢冰姝 许国号 马默坤 刘敏哲 摘要:2023 年以来,在预定利.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6 2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银行业专题研究:日本银行业历史复盘与启示-231213(43页).pdf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1 证券研究报告 银行银行 日本银行业历史复盘与启示日本银行业历史复盘与启示 华泰研究华泰研究 银行银行 增持增持 (维持维持)研究员 沈.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5 4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银行业理财持仓全景扫描系列(一):探寻现金类理财的“底层密码”-231213(25页).pdf

     银行银行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1/25 银行银行 2023 年 12 月 13 日 投资评级:投资评级:看好看好(维持维持)行业走势图行业走势图 数据来源:聚源 稳增长与防风险并进.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5 25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波士顿咨询:守正创新、行稳致远-消费金融“智胜”之道(2023)(23页).pdf

    2023年12月何大勇、谭彦、Matteo Coppola、Abhinav Bansal、JungKiu Choi、郭凯元、童翔云、王争、张滢滢守正创新、行稳致远消费金融“智胜”之道目录前言 11.规范中求发展,挑战前觅转机 22.积极探索未来增长点 43.DOUBLE引擎“智胜”消金市场,五大支柱助力三大客群深度经营 74.对症下药,踏准业务提速之路 175.结语 19波士顿咨询公司2023年12月前言中国银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各家机构纷纷提速零售银行转型,通过LUM AUM双轮驱动,打造可持续增长的经营模式。而消费金融,也已成为零售业务增收创利的重要引擎:一方面,相比房贷、车贷等其他产品,消费金融能贡献更高的ROA,且收益可随着风险能力的强化同步提升;另一方面,疫情前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以及后疫情时代居民消费意愿的快速复苏,叠加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推动,都让银行对消费金融的未来充满遐想。但与此同时,监管环境的趋严,经济复苏节奏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竞争的日渐白热化,带给从业机构一连串问号:消费金融还有多少上升空间?未来增长的驱动因素是什么?主战场在哪里?如何在同业竞速中脱颖而出?守正创新、行稳致远消费金融“智胜”之道波士顿咨询公司2023年12月守正创新、行稳致远消费金融“智胜”之道21.规范中求发展,挑战前觅转机随着中国消金市场从“跑马圈地”的“野蛮生长”时期,进入“成熟稳进”的“精耕细作”阶段,我们观察到四大关键趋势正在塑造市场的未来。趋势一:监管政策收紧的环境下,消金行业玩家和客群持续整合、收敛。监管对行业的整治与规范收到显著效果,不合规机构陆续被淘汰,助贷模式式微。虽然增速从一度高于30%一路回落到个位数,但更为健康的环境有助于行业整体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年利率24%以上的长尾客群淡出市场,而头部优选客群(年利率区间3%6%)是具备资金成本优势的国有大行的“传统阵地”,风险相对可控、利润相对较高的次优客群(年利率区间7%)正成为金融机构(尤其是领先城商行、头部消金公司)“厮杀争夺”的主战场。趋势二:渠道、场景、生态建设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依赖互联网平台线上引流,渠道单一、产品同质为特征的传统消金业务模式下,线索转化效率日渐下降,而新客获取的平均成本则已上升到2千元以上,相比数年前已经翻番。从业机构正趋向通过更加多元化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获客渠道、更客制化、场景化的特色产品组合、更高效联动的覆盖行业全价值链的生态协同服务模式,经营优质目标客户。趋势三:基于多元数据的风控模型和数字化能力成为竞争胜负手。风控作为消金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恰恰是很多银行的短板。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对数据流量掌控力度有限。传统外部数据覆盖面不足,仅能良好识别头部客群(例如全国实缴公积金人数仅约为消金目标客户数的1/4),而社交足迹、消费习惯等高覆盖度、高频次的数据则是互联网巨头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则是受限于银行自身对风控模型建设的重视与投入不足。大部分银行,针对消金的风控模型数量普遍不足10个,不同产品共用风控模型,或者仅着重解决贷前审批环节。而头部消金、金融科技公司模型数量动辄过百,有细分至产品、客群、渠道级的独立风控模型,覆盖客户导入、信贷审核、贷后管理和不良清收等全生命周期。运用银行自身客户及交易信息,丰富非结构化数据来源,构建多维模型组合,打造数字化风控能力、降本增效是所有金融机构提升竞争力的制胜武器。趋势四:不良攀升成为增长主要掣肘,但同时带来新的业务机遇。消金市场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不良逾期规模的不断攀升。我们预测未来五年,不良规模依然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高于消金市场整体增速。一方面,这令不少银行在加大对消金业务的投入时依然心存疑虑;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从业机构意识到,强大的不良处置能力将成为竞争优势波士顿咨询公司2023年12月守正创新、行稳致远消费金融“智胜”之道3中重要的一环。玩家通过自建或委外的方式,打造高效的催收团队;或学习海外同业做法,想方设法帮助客户重塑还款能力,化“催”为“助”。同时,不良资产打包转让、证券化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处置的复杂性不断提升,催生出消金行业新的机遇之一,带动第三方不良处置机构持续涌现。新发展时期的市场趋势与特点,对金融机构的营销、产品、运营和风控等全方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消金业务对银行零售转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利润增长重要引擎,客户综合经营关键“拼图”,风控能力提升“试金石”,数字化转型“试验田”。从业机构只有在精细化、特色化、数字化上下苦功,紧跟行业发展走势,才能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波士顿咨询公司2023年12月守正创新、行稳致远消费金融“智胜”之道42.积极探索未来增长点BCG预测,疫情之后消费金融将依然维持在上行通道,但高增长时代已宣告结束,未来五年市场增速预计将在7%左右。到2027年,中国消费金融总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其中银行及消金公司的消费贷仍将保有两位数增长,在消费金融中的占比也将超越信用卡(参阅图1)。4.1(68%)200193.1(65%)202120222027银行信用卡(包括生息和非生息)银行消费贷持牌消金公司消费贷其他消费信贷1消费贷/现金贷20201.61.81.1(18%)0.10.75.6(55%)3.2(31%)0.21.26.9(55%)4.1(33%)0.31.27.6(53%)5.0(35%)0.41.27.9(52%)5.8(38%)0.41.18.6(51%)6.4(38%)0.61.28.7(49%)7.0(40%)0.81.310.0(39%)12.1(48%)1.1(24%)0.50.120154.75.910.112.514.316.917.825.515.215-22,万亿元中国年末狭义消费信贷余额机构产品类型划分15-18CAGR308T6-22CAGR6%9#%3-27CAGR3%7%48%9%7%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案头研究;年度报告;专家访谈;BCG分析。1 包括互联网金融公司自有资金、信托、P2P、小贷等。图1|中国消费金融市场未来五年增速将在7%左右,银行、消金公司消费贷仍将保有两位数增长消金市场的增量,主要受到目标客群数量、产品渗透率和人均消金余额三大关键因素驱动(参阅图2)。1)目标客群数量。随着中国总人口出现负增长和社会老龄化的加剧,消费金融目标客群总数已基本见顶,未来甚至会轻微下降。同时,客群结构将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发生显著变化。2)产品渗透率。消费金融经过多年的高速规模扩张,在整体目标人群(约等于总就业人口)中渗透率已接近50%。BCG依据消费贷的长期风险逻辑,将消金客群分为三类:波士顿咨询公司2023年12月守正创新、行稳致远消费金融“智胜”之道5 优选客群。政府机关公务员、大型企业(央国企、全球五百强等)管理层及骨干员工、金领人群。此类客群收入高且稳定、高学历、有相当的资产积累,较强的社会联系和信誉,往往单纯凭借自身信用,即可获取一定量的社会和金融资源,在所有客群中抗风险能力最强,年化不良率通常在1%以下。此类客群规模约为7,000万,仅占整体目标人群不足10%,风险波动性低、高客单价、风控门槛低,上述特性最为符合传统银行的能力禀赋和风控偏好,因此成为近年来争夺最为激烈的区域。借款人普遍有多家行信贷产品,缺乏忠诚度,市场竞争进入了“价格战”的红海阶段,年化利率基本在3%6%范围以内。这也导致该客群已被充分渗透(我们测算渗透率已达75%左右)。次优客群。普通单位的稳定受薪人群,定义有二:一是属于普通单位(优质客群以外的),二是有企业缴纳的社保/公积金等可查的收入。客群主体是民营中小微企业员工,收入水平的稳定性、家庭资产低于优选客群,但相较规模更庞大的蓝领(零散务工人群),此类客群有稳定缴纳的社保和一定的资产积累,仍是劳动人口中相对优质的群体(即次优)。该客群规模大、构成复杂,既包括高学历、高收入的专业人士/管理人员,也包括众多的普通员工,可能是落后产能行业、低收入且缺少上升空间的人员,对金融机构而言,风控难度大幅上升,需具备多维精细化分群风控、定价能力和健全的反欺诈能力,随着定价范围的提高(7%),整体不良率亦达到3%5%的水准。消费信贷余额按客群规模与增速(22-27万亿元,%)消金客群渗透按客群拆分增长驱动因素2人均消费信贷余额目标客群增长产品渗透率16%8%9%-0.2%-0.2%-0.2%075EEF75G.5P% 0.5% 1-27FCAGR22-27FCAGR22-27F每年增长比例6.7%6.7%6.7%市场增长核心驱动力22-27FCAGR79优选811次优352227F大众来源:BCG根据官方数据、专家访谈与案头研究公开数据测算;BCG分析。1 目标客群使用消费信贷人数占比增高。2 以优选客群为例,(1 6%)(1-0.2%)*(1 0%)*(1 6.7%)。图2|市场增量将主要由人均消金余额增长贡献波士顿咨询公司2023年12月守正创新、行稳致远消费金融“智胜”之道6次优客群总人数约2.2亿人,占整体目标人群30%以上,而渗透率也已接近45%。未来五年随着消金战场的逐渐下沉,更多银行将进入(或加大投入)这一传统由信用卡、领先城商行及头部持牌消金公司主导的领域。客群渗透率有望实现少量的提升(2%3%)。大众客群。指没有稳定收入(无稳定受雇单位,且未缴纳城镇职工社保)的劳务人员和风险更高的自雇人士,快递外卖员、中小电子厂工人、小店主、摊贩等是此类人群的常见典型画像。该客群,学历、收入偏低且不稳定,成长空间受限,缺少资产积累,因此有频繁的信贷需求。互金机构、消金小贷公司是此类客群最主要的市场供给方。相比前两个客群,其风控难度显著提升,且对风险能力的要求与银行传统模式有较大差别。因此其对应年利率空间可达17$%,但整体不良率同样升高到6%9%的水准。大众客群人数约为4.3亿人,超过整体目标人群的一半,其消金产品渗透率同样达到了45%的水准。未来五年此客群的需求将持续保持旺盛增长,不过强数据的匮乏、更高的风险识别门槛、高风险波动性(极易受到宏观冲击),将阻碍金融机构(主要是持牌消金公司)的拓展热情。我们预测渗透率提升约为5%左右。3)人均消费金融余额。随着中国经济长期整体向好趋势不变,社会提速迈向全民富裕,居民年收入将进入上升通道,预计未来5年复合增速可达6%,略高于GDP增速预期。同时随着疫情结束后消费意愿修复,整体收入中消费支出的占比、以及支出中使用消金产品的占比也将回归疫情前状态并略有增长。三者效应叠加,将在未来五年带动各客群的人均消金产品余额实现约6.7%的年复合增速。而这也将成为消费金融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不难看出,中国消费金融已经迈入以“客户渗透缓慢增长,单客价值提升为主”为特征的存量经营时代。对从业机构而言,存在三大关键机遇:机遇一:存量客户价值深耕。发挥综合化经营优势,提升优质存量消金客户收入贡献,构建竞争“护城河”;借助精细化管理举措,以多样化的定价和调额等贷中手段,促动存客续贷,调优资产组合,发掘行内非消金客户业务机遇,提升营销线索转化效率。机遇二:强化风险能力,拓展下沉市场。相比已成竞争红海的优选客群市场,利润更高但风险依然可控的次优客群依然存在一定增量空间,银行通过打造数字化风控之“矛”,将有力击穿相对优质的头部次优客群业务之“盾”。机遇三:提早布局,把握客群迁徙机会。客群自身的变化同样将为金融机构创造新的业务机会,如每年迈入职场的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或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职业、等级晋升(并进而实现客群跨越)的人士。波士顿咨询公司2023年12月守正创新、行稳致远消费金融“智胜”之道73.DOUBLE引擎“智胜”消金市场,五大支柱助力三大客群深度经营消费金融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种类,更是一套完整的经营体系。营销、产品、风控、运营、组织等等缺一不可。而金融机构的消金能力与竞争力恰恰是由这些要素中的“短板”所决定,因此整个商业模式的体系化建设是制胜的关键。首先,目标客群的选择需要符合银行的风险偏好和盈利目标,并在业务与风险之间达成共识;其次,营销打法和产品方案的设计需要充分体现风险政策的要求,避免前线的“无用功”;最后,要打造符合消金业务特点的支持能力,包括专业化团队、定制化系统等,推动业务目标的实现。针对中国消金市场发展特点、趋势及面临挑战,BCG提炼中国与全球领先机构成功经验,提出消费金融“DOUBLE”增长引擎(参阅图3)。以明确的消金业务战略定位与发展愿景为指引,体系化的运营模式为关键核心,多重支撑体系为保障,助力从业机构“智胜”消金市场。O2O client penetration一体化线上线下营销Unique innovative offering特色化创新产品方案Best-in-class client experience极致化客户旅程体验Linked-upecosystem生态化协同联动体系Empowered digital risk capability数字化风险管控赋能战略定位支撑体系运营模式Differentiated customer proposition差异化目标客群定位消金业务发展愿景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人才培养,数字科技来源:BCG分析。图3|针对中国消金市场特点及发展挑战,BCG提炼国内外领先机构成功经验,提出消费金融“DOUBLE”增长引擎,助力从业机构“智胜”消金市场3.1 差异化目标客群定位客群定位是“DOUBLE”增长引擎的根基。消费金融三大核心客群在职业类型、贷款用途、渠道选择、行为偏好等诸多维度的差异构成了客群的显著特征,并进而决定了相应的制胜关键(参阅图4)。波士顿咨询公司2023年12月守正创新、行稳致远消费金融“智胜”之道81)优选客群关键词:易做的基本盘、精益经营见成效高收入、多资产的人群、金领人群,银行只需使用少量“强数据”即可充分识别信用风险,风控难度最低,甚至不需要专属的量化团队。风控的关键在于把握客户单位的真实性,其公积金、个税、人行征信等数据可查性极好,用“外部数据” “简单规则”即可“秒批”完成信用风险评价。如前所述,此类客群产品渗透率已达“天花板”,市场竞争完全进入激烈价格战的“红海”阶段,而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占据统治地位,近年头部机构已普遍将价格降至4%以下。低价的背后,除资金成本外,通过精益管理实现降本增效成为银行经营该客群的核心竞争力:一是降本。以标准化、集约化、数字化为关键逻辑,如建设信贷工厂、实现STP全数字化审批、依托远程渠道、轻渠道开展获客和经营等;二是增效。强化(尤其是对存量客户的)交叉销售,深度挖掘优质客群的AUM潜力,提升综合收益和贡献。2)次优客群关键词:可做的利润盘、能力圆桶要齐备普通受薪人群,其较低的议价能力为金融机构带来更高的利润,但同时其相对(优选客群)较差的收入稳定性和数据可得性,对银行的风控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对相当部分中小型银行而言,该类客群的风险把控已进入“深水区”。事实上,近年来因银行对该类客群的风控漏洞而导致产品暴雷的风险事件屡见不鲜。优选客群次优客群大众客群 集约化、数字化流程降低运营成本(如信贷工厂,STP审批)依托远程渠道、轻渠道进行高效获客与经营 强化交叉销售,推动综合化服务提升全面收益贡献 打造端到端量化风险能力 强化涵盖策略框架、量化工具、运营流程的完善风控体系 建设专业团队,实现渠道、产品、运营能力的全面升级 全面的风险数据体系 精准的智能风险决策模型 前瞻性预警机制与体系化清收能力 获客、审批、催收端到端运营全流程线上化、自动化“精细经营”“能力圆桶”“风控为王”图4|各个客群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的制胜关键波士顿咨询公司2023年12月守正创新、行稳致远消费金融“智胜”之道9这就要求金融机构以强化风控为核心,打造全面的客群经营“能力圆桶”。一是构建端到端的量化风险能力。信用风险方面,分散的中小企业风控识别效度低,优选客群“企业准入为主”的标准已不再适用,银行必须从外部征信、信贷行为、资产质量、客户资质等维度加以综合评价,通过诸如多重细分的准入、授信框架,分群差异化评分卡,临界客群的集中审批增信等手段强化风控,并进一步建立具备策略框架、量化工具、运营流程三大要素完备的量化风控体系。欺诈风险方面,中小企业挂靠门槛低,团伙欺诈事件高发,需要银行完善全流程风控,强化诸如一线团队操作风险管理、硬件/软件反欺诈、外部数据反欺诈等能力。二是渠道、产品、运营能力上的全面专业升级,与风控一起构成金融机构体系化竞争能力,缺一不可。渠道上,一线需要承载更多风险识别责任(多元信用风险、易发的欺诈风险等识别),并大幅提升获客效能,实现以量补价(低客单价)。传统的分支行客户经理兼营模式往往难以有效承接,需要集约化、数字化的专业团队来开展业务;产品上,同样需要专门团队推动精细化的产品设计,以定价为例,银行具备较大的灵活定价空间,需要针对细分客群设计差异化的定价和还款方式,实现盈利最大化;运营上,通过设立专业团队,集中处理审批、贷后和催收成为提升风控效率和效果的必选项。3)大众客群关键词:难做的补充盘、数字化风控为王拓展经营次优客群所需的风控能力升级,传统银行通过数年时间的努力和投入完全可以实现。但大众客群对金融机构的挑战则完全不在一个等量级。该类人群缺少强数据源增信,多为“征信白户”且没有公积金和社保缴纳记录,需要大量依赖广泛的三方“弱数据”来衍生变量,并基于有效的大数据模型进行识别。以头部消金/互金机构审批端的信用评价模型为例,通常包含上万个级别变量,并大量采用前沿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模型本身以周为频率进行迭代,而数据引入、加工、建模、迭代等多个环节,均由专业团队负责。以某头部消金机构为例,其仅风险策略团队(不含科技和数据支撑团队)规模已达到300人。同时,金融机构需要自身的信用数据有效积累与分析来增强对该类客群的投入,即以较小的风险敞口作为切入,通过后续对消费行为、账户表现的监测来强化对客户的信用评估。毫无疑问,该客群的竞争关键在于数字化、智能化的风控和运营能力。风险侧,如何构建更全面的数据体系(传统 非传统、结构 非机构、内部 外部等等)、打造更智能、更精准的风险决策模型,在“良莠不齐”的巨大业务流量和市场需求中精确识别好客户,获得更大的风险溢价;打造更前瞻性的预警机制和更高效、更体系化的清收能力是关键。运营侧,因客单价低至千元级,导致金融机构对成本极为敏感。获客、审批、催收等全流程均需全面线上化、自动化,并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赋能下提升效率。纵观头部的消金/互金机构,无一例外都拥有千人以上的科技和数据团队。波士顿咨询公司2023年12月守正创新、行稳致远消费金融“智胜”之道103.2 一体化线上线下营销消金业务获客成本的上升,很大部分原因在于不少金融机构过度依赖单一的(线上或线下)渠道进行消金业务的拓展,从而导致线索转化效率不断下降。我们建议银行搭建“线上 线下”一体化营销获客模式。通过线上定制化的营销活动和客户裂变,实现批量引流,发挥线下网点布局和团队(消费金融、零售客户经理)的优势,提升线索转化的效率和风控的精准度。无论是面对关注价格的优选客群,还是数量众多的次优及大众客群同样有效。以某领先区域型银行为例,将线下“网格化经营”与线上审批流程相结合,形成具备自身特色的经营模式。线下以营业网点和客户经理为中心,划分网格社区,深耕社群关系网络,了解客户非量化信用信息如劳动意愿、劳动能力与不良嗜好等,大幅提高风控精准性与效率的同时,提升银行口碑和客户粘性。线上通过引导客户在app上办理业务,提高贷款反欺诈与额度审批效率,并结合更多维度数据,提高定价精准性,更为后续的关系运营、促进复贷提供便利。业务量逐年上升的同时,不良率稳步下降。存量客户经营对于已经成为红海市场的优选客群而言,重点无疑在于深耕存量客户价值。我们认为,首先是要对消费金融产品在存量客户经营中的定位有清晰的认识,不是作为获取业务的主要抓手,而是满足客户综合化需求中重要的一环,提升重点存量客户价值贡献和粘性。其次是要基于对客户的深入洞察,精准发现营销机会点,并和其他银行产品与服务“无缝对接”。例如为高端客户配置高收益理财方案的同时,提供消金产品以应对临时资金周转需求,解除客户后顾之忧;又例如针对刚完成置业的客户,为其后续装修提供融资。最后,利用数字化能力提前甄别目标客户,为前线提供精准营销线索,并进而通过线上线下营销有机配合、优势互补的方式(客户经理 远程银行 APP)推动落地。重视客户经营而非仅仅是获客,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次优、大众客群。以某领先股份制银行为例,基于存量客户多元的内部数据(储蓄、理财、代发等),和外部数据相结合(如社保、税务等官方数据,以及平台流量、客户行为分析等第三方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模型输出画像评分和标签,制定对应决策原则。并根据模型策略自动生成预授信白名单,发送网点客户经理使用;同时结合额度短信、APP自动提示、远程银行智能外呼等多样化方式触达客户。牢牢绑定优质存量客户的同时,实现超过30%的消费金融规模增长。远程银行面对数量众多的存量客户,单纯依靠分支机构客户经理进行消金产品的推动往往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尤其在营销方式的专业性和统一性上难以有效保证。而远程银行,在丰富客户的触达方式、提升消金业务转化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是要明确远程银行覆盖的客户类型(并与客户经理形成差异化定位和分工);二是通过总行的大波士顿咨询公司2023年12月守正创新、行稳致远消费金融“智胜”之道11数据模型,形成精确的消金潜在客户名单,并基于客户洞察,匹配对应的产品方案;三是要设计具体的对客营销话术等工具,为远程银行团队提供营销支持。3.3 特色化创新产品方案消金作为历经多年发展、十分成熟的产品,短期内想要实现颠覆性、大范围的创新是不现实的。但高度同质化的市场现状,并不妨碍金融机构在消金产品的关键要素上打造一定程度的差异化,形成相对竞争优势和品牌辨析度。而作为消金产品核心的风控,往往就是最合适的“突破点”。一是更优质的产品定价与额度。从业机构借助强大的风控模型精准判断预期风险损失和客户的还款能力,在有效把控风险的基础上,实现“同一个客户,同类的产品,最低的价格,最高的额度”,从而在激励竞争中占得先机。二是更敏捷的产品运营。充分利用最新的金融科技,提升运营效率,例如针对存量客户,使用大数据模型分析实时风险因素,以更高的频率(比如按月)动态调整客户授信额度,更迅速对客户状态的变化做出反应(如针对消费行为的改变而进行提额)。三是更灵活的产品功能。针对细分客群的需求和特征,调整期限、提用、还款方式、审批材料要求等产品要素,以及背后的风控策略,满足特定子客群的需求。以某头部城商行为例,面向次优客群里的IT从业者,推出了专属的消费贷。针对“码农”们“工作忙流动快、爱消费怕麻烦、重额度轻价格”的特点,提供高额度、长期限的循环贷款,流程及材料要求简单,并可上门进行材料核实,极大提升了客户体验,推动业务增长。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不少领先的国际银行正探索以不同的方式推动消金产品的销售。某大型欧洲银行在向高净值人士营销高保额保险产品的同时,配套提供低利率现金贷/保额贷,叠加期限相近的理财产品,在不影响客户现金流情况下帮助客户提升回报。而另一家亚洲银行,则规划和婚庆公司合作,为使用消费贷购买服务的顾客,直接升级产品套餐。不论何种方式,目的都在于强化甚至创造优质客户对使用消费金融的意愿与兴趣,值得中国国内从业机构加以借鉴参考。3.4 极致化客户旅程体验客观而言,大部分银行针对消金产品的业务流程已经较为简洁,尤其是针对线上产品。但无论是优选还是大众客群,都不会拒绝一个更快速、更便捷、更省时省力的获取产品的方式,而能提供与同业显著不同体验的银行,将在业务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加分”。因此银行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端到端重塑消金业务旅程,发掘从获客、申请、审批、放款直到贷后、催收、交叉销售各环节的痛点并加以优化,最大程度提升客户体验。波士顿咨询公司2023年12月守正创新、行稳致远消费金融“智胜”之道12其中最为关键的无疑是审批流程,中国与全球领先银行无一例外使用数字化直通(STP)流程提升审批效率(参阅图5)。研究显示,国际同业对新消金客户的STP覆盖率已超40%,对老客更高达90%以上,并大幅缩短处理时间、提升一次性通过率。以新客户为例,处理时间(TAT)可缩短50%,一次性通过率实现翻番。高达90-95%老客户FTR(一次性通过率)提升幅度高达60%老客户TAT(处理时间)提升幅度90-95%老客户STP覆盖率240-45%新客户STP覆盖率12x新客户FTR(一次性通过率)提升幅度50%新客户TAT(处理时间)提升幅度平均STP覆盖率处理时间和一次性通过率提升幅度目前使用STP流程的金融机构普遍覆盖范围如下STP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提升效率如下注:STP具体影响取决于不同机构的技术程度与风险策略。STP直通式处理,TAT处理时间,FTR一次性通过率。1 零售银行个人贷款,零售银行信用卡或无担保贷款。2 不包括由于监管和基础设施条件不允许,无法采用STP的地方。图5|金融机构正在利用数字化STP流程帮助提升审批效率以某领先股份制银行为例,该行通过有效利用智能手段、数字化评估模型与强大风控后台,为其消金拳头产品提供全线上化客户申请旅程,大幅减少人工审核比例。客户通过手机银行申请,无需任何纸质材料,线上提交申请并完成人脸识别之后,系统可在15分钟内完成审批并告知客户结果,同时对拒贷客户转介相关产品,确保良好的客户体验。3.5 生态化协同联动体系金融生态圈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但如何找到适合消金业务发展的方式却依然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对内,毫无疑问是不断做实公私联动这一“基本功”,如同其他零售产品,通过标准化的营销动作,多样化的考核激励,深入挖掘并充分发挥对公业务的带动作用。而作为LUM产品,消金相比其他零售业务(如工资代发),一定程度上更有助于对公业务的拓展和客户关系的深化,比如针对优质目标客群(如企业高管、所有人)提供优惠定价的消金产品;或为对公重点客群(如机构客户)的员工推出定制化产品方案。对外,生态圈的核心理念是通过高频的业务场景实现高效的引流,发掘并绑定高质量、低风险的优质客户。但就当前中国消金市场而言,场景可能是一个“伪命题”:优质场景波士顿咨询公司2023年12月守正创新、行稳致远消费金融“智胜”之道13被互联网巨头所掌控,剩下的场景分散而规模有限。对银行而言,优质高频场景的高度集中带来较高的合作成本(甚至由于风控能力的缺乏而成为简单的低成本资金供应方),而中小场景较高的合作风险,也往往令银行望而却步。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认为场景化、生态化是消金业务未来发展的方向。首先,随着互联网监管的不断强化与规范,银行在未来形成与互联网平台更为平等的、合作共赢的关系成为可能。就金融机构而言,需要探索如何在数据、获客、产品等消金关键要素方面和互联网平台发挥各自特长,达成优势互补。其次,打铁仍需自身硬,要实现更多场景(尤其是中小场景)的破题,风控能力是关键。打造数字化的风险决策引擎,取代现有以人工为主的评估模式,利用场景化风控实现对更多(下沉)客群的精准获取,是金融机构需要努力的方向。最后,即使在现阶段,也可以继续有选择性地推动场景引流,通过其所带来的优质低风险客户,平衡消金业务的资产组合。3.6 数字化风险管控赋能面对小额高频、时效要求高、客户多元但数据缺失(主要是次优和大众客群)的消金业务,大量依赖人工处理的传统信贷模式往往显得力有不逮。而随着宏观环境与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数据、模型、策略、机制以及数字化工具等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认为提升风控能力的关键在于沿信用生命周期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风险管理方案(参阅图6),助力金融机构市场下沉实现客群全覆盖,平衡业务增长和风险把控,在同质化竞争中获取超额收益。信用分数/评分卡(A score)授信额度 风险定价 客户层模型1 客户价值模型 另类数据 反欺诈模型 辨识客户是否合规,是否符合目标客户范围 决定客户信贷额度与定价范围 模型组合策略 情景分析 客户风险与利润分层管理 模型监测与验证 模型治理体系 精细化管理存量客户,控制利润 预警 清收 控制和降低不良贷款率客户导入/客户获取信贷审核贷后管理主动风险管理来源:BCG项目经验;BCG分析。1 客户层模型=One customer model。图6|沿信用生命周期优化风险管理方案波士顿咨询公司2023年12月守正创新、行稳致远消费金融“智胜”之道14一是优化客户获取,核心在于全面数据的收集和反欺诈分析,做好做实最基本的KYC。首先,除了征信、银行账户信息等传统数据,获取高质量的另类数据以辅助信贷模型的搭建与分析。常见的包括:APP数据(如APP安装清单、使用行为)、位置数据、设备数据和电商数据等。而要确保对模型的有效输入,数据质量分析和迭代更新是不可或缺的。其次,建立多样化的反欺诈模型,识别在获客、交易等过程中主要的欺诈行为,如提供虚假身份、虚假联络、申请信息、团伙诈骗等。二是提效信贷审核,决策能力的关键在于搭建高效的数字化模型,如信用评分模型,构建分渠道、分客群的精细化评估模块,形成对目标客户的评分体系与风险策略;授信额度模型,用于新客与存客的额度评估,并根据用户还款行为、购买行为、征信变化、银行交易等重要因素进行动态调整;风险定价模型,综合考虑资金与运营成本、利润和预期净信用损失,设定产品定价,并在风险评分与违约概率之间建立关联,从而设定合理定价与拒贷区间;统一授信模型,多数银行通常按照业务条线分别研发额度模型,而领先机构已经开始转型为以客户为中心的统一授信模型(即将客户在银行的各类业务信息与评分加以整合,建立单一客户模型和额度匹配模型),以提高对客户信贷审核评分的精准度;客户价值模型,分析存量客户是否具有经济效益,并根据各细分客群对价格、额度、促销的敏感度,定制存量经营策略,如调额、调价、优惠促活等。三是强化贷后管理,这是实现对存量客户精细化管理,保障利润的关键。首先要求金融机构定期开展情景分析,以数据输入为起点,创建复杂情景并输出关键业务指标预测,评估每个情景背后的盈利性,并设定优化行动计划(如调整产品组合);其次,建立客户风险与利润分层管理,秉持“以客户为中心”和“发掘客户价值”的经营理念,分析各细分客群的信用生命周期,从而设计更精细的风险管理产品和授信(续期、加额等)决策;最后,利用监测工具对各类模型进行监控与维护,提高模型灵活性、实时性与定制性。构建权责明确的模型治理架构,并开展定期绩效评估,是打造高效的模型管理能力的重要保障。四是主动风险管理。首先是通过及时预警,有效“控新增”。这一方面需要通过各类数字管道收集有关消金借款人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同时强化对金融机构内部数据(如交易记录、逾期情况)的收集与分析;另一方面,需要将由上至下和由下至上方法相结合,打造综合预警系统(参阅图7)客户层面的预警(EWS)模型(根据产品组合信号识别结构性违约风险)和客群层面的压力测试模型(预测宏观经济变化和尾部事件对产品组合的影响)。其次,通过体系化清收“降存量”,采用三步走方式处置存量不良:第一步是开展逾期贷款组合分析,汇总逾期资产的情况,整体上判断资产和现金流状况;第二步是进行客户评估与分层,从还款能力和逾期损失等维度对逾期不良资产进行分层排摸;第三步是制定行动计划,根据分层结果,确定对每类资产所采取的风险举措。最后,针对新增不良,优化催收旅程,提高催收过程便捷性(如自动化平台一键还款)与关怀性(还款计划协商机制),提升用户还款意愿、打造良好清收口碑。对消金从业机构而言,风控是决定成败的胜负手,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以某领先区域波士顿咨询公司2023年12月守正创新、行稳致远消费金融“智胜”之道15型银行为例,消金业务开展之初就充分认识到风控的重要性,在不断完善外部数据接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聚焦的优选、次优客群细分为上百个子客群,并形成定制化、个性化的准入、授信、定价政策,大幅提升客户端产品吸引力,强力赋能营销,在业务大规模增长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风险可控。反观某全球投行巨头,2016年大举进军零售与消费金融领域,希望打造新的利润增长极。但由于风险管理不善,导致持续亏损,并最终于今年将该业务分拆。我们分析其失败根由有三:一是从深耕多年的B端业务进入并不擅长的C端领域,缺乏充分的数据与数字化模型积累与储备;二是未能及时应对宏观经济变化、优化风控策略,分拆前一年,其1/4消费贷业务流向了该国个人消费信用评估(FICO)低于660分的客户(该国当年FICO均分为716,且同业一般将至少670分以上评估为信用良好);三是缺乏精细化定价能力,其平均利率定价仅为11%,资金成本优势完全被较高风险成本吞噬,最终导致ROA为负数。DOUBLE模式的高效运转离不开强有力的支撑体系。风险管理。以风险战略为核心,根据金融机构自身风险偏好,选择合适的客群定位,明确风险利润率目标;构建自动化流程,提升全渠道客户体验;开发模块化、多维度的高阶信用决策引擎,建立一体化信贷工厂,并实现线上线下风控有效融合。客户层面的模型:根据产品组合信号,识别结构性违约风险正常情况下,预警系统作为独立模块高效运行;当它与违约之间的关联失效时,该系统将受到严重损害 贷款/支付业务绩效数据支付趋势、支付模式、催收措施等信息 征信评分(消费、商业)人口统计/应用数据 银行业务支出和交易数据 延期偿付信息 量化模型评分:客户层面的EWS评分,将客户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触发机制:基于定量/定性原则的渐进式预警触发机制(如:命名实体识别、集中度)定量风险乘数:微分客群层面的风险乘数,与EWS评分叠加 情景模拟:模拟产品组合层面的多个情景,以便做好应急规划 总体经济状况 存款和货币 股票市场 利率和利差 物价/生产指数 产品组合/微分客群层面的模型:预测宏观经济变化和尾部事件对产品组合的影响正常情况下,用于情景规划;危机时,作为指引产品组合的灯塔 宏观经济数据以下多个维度的100多项指标:客户层面的EWS模型客群层面的压力测试模型目标输入输出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方法相结合,为客户提供危机应变综合解决方案自下而上的方式自上至下的方法 12来源:BCG项目经验。图7|双管齐下,打造综合预警系统波士顿咨询公司2023年12月守正创新、行稳致远消费金融“智胜”之道16以某头部股份制银行为例,15年开始建设信贷工厂并陆续上收分行审批权限,当前已实现“应收尽收”,90%的零售贷款由总行信贷工厂集中审批。而工厂本身也从最初纯人工模式的1.0阶段,经过业务线上化、流程自动化的演进,进一步发展到运用智能化手段,实现业务全自动化的3.0阶段。业务范围也逐步覆盖贷前、中、后和催收的风险全流程,审批时效更是从3、4天大幅缩减到1天。组织架构。设立单独的消金部门,加强条线化管理,全方位推动消金业务发展和经营体系的建立;设置专门团队,或优化职责边界,强化风险精细化策略制定和量化管理、科技支持和创新等关键能力在消金部门的内化;打造跨部门敏捷小组,加速业务模式创新;优化考核,提升分支机构拓展消金积极性的同时,探索建立专营/直营团队。以某领先区域型银行为例,在十年前就以错位竞争逻辑,聚焦次优客群,布局大额自营消费贷业务,并为此建立了一支总行直管的直营消费贷队伍,标准化管理前端客户经理、中后台支持、管理团队的日常动作和流程,最大程度提升了团队展业的专业性和效率,有效降低了操作风险。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即使在疫情期间依然能保持20%以上增速。人才培养。建设消金能力矩阵和高效培训体系,通过业务实战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团队能力;优化专业序列和职业发展路径,打造结构合理的各级人才梯队;通过多样化激励措施,最大化发挥员工潜力。数字科技。大力推进数据治理,优化管理和基础设施,开拓多元数据源,提升数据质量;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先进金融科技,强化算法模型和高阶分析,与业务模式有机结合,为风险模型、评估和决策提供输入。而生成式AI的兴起和发展,在前中后台都有广泛的应用空间,从自动化客户细分、信息验证、产品创新到聊天机器人,都将显著提升经营效率,降低成本。而风险更是高优先级的应用场景,利用生成式AI来合成数据点,增加风险分析时情景分析的数量、补充风控模型中的变量,优化审批、反欺诈等众多风险模型,使预测准确率更高、速度更快。以贷后管理为例,通过对客户净现金流的预测,评估其(额外)负债能力,为客户经理提供动态调整客户授信额度的建议。BCG在中国和全球的成功实践显示,全面落地DOUBLE增长引擎将助力金融机构实现消金业务利润增长15 %,同时推动运营成本和不良率双双下降5%。波士顿咨询公司2023年12月守正创新、行稳致远消费金融“智胜”之道174.对症下药,踏准业务提速之路金融机构打造体系化的消金经营能力,往往需经过“明确定位-落实机制-创新产品-挖掘存量-优化旅程-强化风控-建设生态”等多个步骤。各家机构更应根据自身战略定位与资源禀赋,明确不同的聚焦方向。大型银行庞大的存量客户资源,以及资金成本带来的价格优势,都是其他同业所无法比拟的。另一方面,作为对(优质)客户提供综合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消金是对零售业务的有力补充,但往往并不具备较高的优先级。因此对银行而言,更多应该关注:如何运用数字化工具和手段,更为精准、系统地挖掘存量客户机遇,并匹配定制化的营销方案;推动消金业务旅程端到端重塑与优化,提升客户体验;持续探索产品创新和生态场景建设,形成差异化优势。中小银行不具备先天优势的中小银行发展消金业务往往不得不选择更具挑战性的道路,去拓展(相比大型银行)更为下沉的市场与客群。而这使得打造能力圆桶成为重中之重。以风控为例:一是回归风险本源,基于客户物理、行为特征,构建适配本行战略的客群细分框架和细分策略,以强数据强规则,做牢优质/次优客户基本盘;二是继续打造下沉客群风控能力,因应下沉客群强数据匮乏、风险波动性大的特点,强化外部数据引入,并构建宽进严出、高频迭代的贷中智能风控能力;三是将人工处理为主的风控旅程,转型为基于客户分层的自动化流程,利用数字化信贷工厂、直通化处理(STP)等方式提升审批效率与精准度。包括风控在内的消金业务体系的建立非一日之功,但带来的回报同样可观。一方面稳步发展的消金业务将成为零售转型的重要支柱和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强大的经营能力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构建有效的业务“护城河”。我们建议银行与持牌消金机构在规划发展路径之前对现行经营体系进行评估。为此,BCG设计了一套消金业务自我评估问卷(参阅图8),共包含3大方面,33个自测问题,供从业机构对自身消金经营能力开展快速诊断。波士顿咨询公司2023年12月守正创新、行稳致远消费金融“智胜”之道18评估维度关键问题定位战略定位差异化目标客群定位 战略定位:消费金融在零售业务中的整体定位是否清晰?是否有明确的发展愿景?定性目标:未来3-5年,消费金融业务在所在区域、行业中达到什么位置?是否有明确目标?定量目标:未来3-5年,消费金融业务量、收入/利润、零售业务中占比等分别是多少?目标客群:消费金融的主攻客群是什么(优选/次优/大众)?在业务组合中占比分别多少?客户画像:主攻客群中包含哪些重点细分客群?是否有清晰的客户特征、需求、偏好画像?存量基础:消金重点客群在行内存量客户中占比多少?与零售重点客群是否一致?营销渠道:分别有哪些线上、线下渠道?在获客、客户触达中的占比各自是多少?存量挖潜:是否有数据驱动的精细化存量客户挖潜机制?是否设立专门的远程银行团队?新客获取:新客户的主要来源是什么?是否有体系化的营销获客打法?产品种类:产品种类是否齐全?哪个(些)是拳头产品?市场中是否具有明显竞争优势?业务定价:针对不同产品和风险等级客户是否有差异化定价?定价在市场中是否有吸引力?创新方案:在方案设计、产品功能等方面有哪些创新?或与同业相比有显著的差异?业务旅程:端到端(申请-审批-放款)流程平均耗时多久?相比同业同类型产品如何?客户体验:客户是否需要提交纸质材料?是否能全线上完成申请?哪些方面客户反馈较多?员工体验:产品申请-审批-放款过程中,人工介入比例大致多少?哪些方面员工反馈较多?内部协同:是否有明确的公私联动、集团机构间协同营销、转介机制、考核或激励方案?外部联动:是否与科技公司、互联网平台、第三方公司等形成战略联盟/合作关系?生态场景建设:是否围绕重点场景搭建生态体系?在业务引流、客户获取等方面效果如何?数字化模型:是否有专门针对消金的信用评分/风险定价/反欺诈/客户价值等风险决策模型?风险审批:全自动化审批(STP)占所有业务的比重是多少?是否有充足内外部数据支持?贷后/预警:是否有数字化的贷后管理系统?是否有客户及客群层面的预警模型?不良率目标:是否为消费金融设定明确的不良率上限,并设定红黄线及管控机制?信贷工厂:是否建立集中的一体化(进件-审批-放款-贷后)信贷工厂或直通(STP)处理?不良催收:是否有专门的(电话)催收团队?是否有体系化的不良处置机制?专门组织:消费金融是否是独立部门?还是包含在其他部门(如个贷、零售)之内?跨条线协同:产品、风险、运营、科技条线是否有专门支持消金的团队,或在部门内嵌?营销团队:是否设置消费金融专营或直营团队,还是采用综合客户经理营销模式?能力模型:针对消费金融人才(客群策略、产品、营销、风控等),是否有清晰能力模型?考核激励:是否有明确的消费金融考核指标?或其他激励机制(如买单绩效)?职业发展:(直营/专营)团队是否有清晰晋升路线?是否有专门培训课程体系?数据治理:是否有多样的内外部数据或传统 非传统数据库?数据是否完整?科技团队:是否有专门支持消费金融业务的科技团队(内嵌/派驻/指定团队)?金融科技:在营销获客、产品创新、审批、运营中运用哪些金融科技?商业模式一体化线上线下营销生态化协同联动体系特色化创新产品方案极致化客户旅程体验数字化风险管控赋能支撑体系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数字科技人才培养 图8|消金业务自我评估问卷波士顿咨询公司2023年12月守正创新、行稳致远消费金融“智胜”之道195.结语消费金融已成追求高质量转型的零售金融从业机构“兵家必争之地”。疫情散去,消费复苏、经济提振拉动内需,消金市场发展未来可期;监管收紧,不良攀升、客群渗透见顶,存量经营时代悄然来临。金融机构只有苦练内功,方能行稳致远。在明确自身消金业务战略定位与愿景基础之上,合理运用DOUBLE增长引擎,聚焦重点客群,打造高效业务支柱和全面支撑体系;结合实际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最终实现增收、降本、控风险三大核心目标,打造高产能的经营体系。久久为功,智胜消金!波士顿咨询公司2023年12月守正创新、行稳致远消费金融“智胜”之道20关于作者何大勇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BCG金融机构专项中国区核心领导。谭彦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BCG金融机构专项中国区核心领导。Matteo Coppola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BCG风险合规专项全球领导人。Abhinav Bansal是波士顿咨询(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BCG风险管理与监管专题亚太区负责人。JungKiu Choi是波士顿咨询(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BCG金融机构专项核心领导。郭凯元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合伙人兼副董事,BCG东南亚区风险管理与监管专题负责人。童翔云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合伙人兼副董事,BCG金融机构专项中国区核心成员。王争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项目经理,BCG金融机构专项中国区核心成员。张滢滢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咨询顾问。致谢感谢BCG前咨询顾问东方明对本报告的贡献。波士顿咨询公司2023年12月守正创新、行稳致远消费金融“智胜”之道21关于波士顿咨询公司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与商界以及社会领袖携手并肩,帮助他们在应对最严峻挑战的同时,把握千载难逢的绝佳机遇。自1963年成立伊始,BCG便成为商业战略的开拓者和引领者。如今,BCG致力于帮助客户启动和落实整体转型,使所有利益相关方受益赋能组织增长、打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发挥积极的社会影响力。BCG复合多样的国际化团队能够为客户提供深厚的行业知识、职能专长和深刻洞察,激发组织变革。BCG基于最前沿的技术和构思,结合企业数字化创新实践,为客户量身打造符合其商业目标的解决方案。BCG创立的独特合作模式,与客户组织的各个层面紧密协作,帮助客户实现卓越发展,打造更美好的明天。如需获得有关BCG的详细资料,请发送邮件至:GCMKT。如欲了解更多BCG的精彩洞察,请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账号:BCG波士顿咨询;BCG数智港;“BCG洞察”小程序;BCG微信视频号。BCG波士顿咨询 BCG数智港 BCG洞察 BCG微信视频号 波士顿咨询公司2023年版权所有12/23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4 2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银行业城中村专题|银行与地产专题(一):资金来源、商业模式特点及对银行增量的测算-231211(24页).pdf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城中村专题资金来源、商业模式特点及对银行增量的测算城中村专题资金来源、商业模式特点及对银行增量的测算银行与地产专题(一)银行与地产.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4 24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证券行业:研究方法与盈利预测-231209(72页).pdf

    证券行业:研究方法与盈利预测证券行业:研究方法与盈利预测2023年年12月月证券分析师:朱定豪SAC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020521120002非银金融非银金融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请务必.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4 72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证券行业专题报告:公募费改二阶段模式变革-231210(15页).pdf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专题|证券 1/15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证券 报告日期:2023 年 12 月 10 日 公募费改二阶段:模式变革公募费改二阶段:模式变革 行业行业专题报告专题报告 .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4 15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清华五道口:2023国内外助贷业务实践、发展与监管研究报告(55页).pdf

    研究报告 (2023 年 第 10 期 总第 130 期)2023 年 12 月 15 日 国内外助贷业务实践、发展与监管研究国内外助贷业务实践、发展与监管研究 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 【摘要】【摘要】中国助贷业务发展已有近 15 年历史,以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助贷机构与金融机构在信贷业务方面持续深入合作,逐渐形成了 B 端线上线下相结合、C 端纯线上为主的互联网贷款业务助贷模式,极大程度地助力了金融普惠、促消费稳增长等目标的实现。以 P2P 网贷为主要对象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结束以后,大型互联网公司提供的各类线上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助贷业务,成为了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科技监管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所在。近年来监管机构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以规范第三方机构与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合作,给各市场主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尽相同。课题组在广泛调研访谈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助贷业务的实践和发展情况进行回顾和分析,重点梳理国内外有关部 门对助贷业务模式的监管思路与实践,提出我国助贷业务发展所面临的金融机构与助贷机构权责边界模糊、集中度风险管理不利于降本增效、金融消费者融资成本高企、征信管理与数据流转、以及金融业务与风险向商业银行倾斜等主要问题,并结合当前的监管政策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目录目录 1 我国助贷业务发展情况分析我国助贷业务发展情况分析.1 1.1 助贷的定义.1 1.2 国内助贷业务模式演变历程.2 1.3 国内助贷业务整体发展现状.3 2 助贷业务模式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助贷业务模式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5 2.1 助贷业务模式的理论基础.5 2.2 现阶段助贷业务模式的价值与现实意义.8 3 国外助贷业务发展模式与实践经验国外助贷业务发展模式与实践经验.13 3.1 美国助贷模式演化历程.13 3.2 国外助贷业务中各环节合作内容与收费模式.17 3.3 美国助贷模式出现以“先买后付”为核心的线上全流程链条式服务.20 3.4 国外助贷业务监管思路与实践.28 4 当前国内助贷业务监管政策与主要问题分析当前国内助贷业务监管政策与主要问题分析.35 4.1 国内互联网贷款助贷模式监管政策梳理.35 4.2 当前互联网贷款助贷模式主要问题分析.39 5 政策政策建议建议.49 1 国内外助贷业务实践、发展与监管研究 张健华 张伟 朱诗怡 李昱彤 (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1 我国助贷业务发展情况分析我国助贷业务发展情况分析 1.1 助贷的定义助贷的定义“助贷”(Partnership lending),顾名思义,是指互联网科技公司等第三方机构与持牌金融机构基于优势互补原则,合作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所需信贷服务的业务模式。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文献资料将“助贷”翻译解释为“Co-financing”,意为联合贷款,而目前监管部门已经明确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则没有相关金融资质的信贷第三方机构不能涉及放贷、融资担保等服务。为了严格区别于联合贷款,本报告重点探究由持牌金融机构独立出资、助贷机构主要负责引流获客、辅助风控、贷后催收等的狭义助贷(“纯助贷”)。同时,为进一步聚焦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具体为,在互联网贷款业务中为 C 端客户提供线上信贷服务的助贷业务模式,在整个服务过程中,金融机构作为出资方,几乎承担全部资金成本和风险,是整个信贷业务的核心与主导方,而助贷机构的权利与责任具体由商务合同约定。2 1.2 国内助贷业务模式演变历程国内助贷业务模式演变历程 1.2.1 2007-2012 年:助贷业务模式以联合贷款形式出现年:助贷业务模式以联合贷款形式出现 我国助贷业务模式的出现以 2007 年“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分行与中安信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微贷款业务”为标志,该模式下,商业银行拓展了微贷款业务规模,小贷公司通过表外融资变相得到了资金支持,而低收入人群和小微企业以合理、可支付成本获得了所需的信贷支持,最终多方市场主体达成共赢。早期助贷业务模式的底层逻辑在于银行的规模效应、专业服务和助贷机构的服务下沉、了解客户的优势互补,但受经济金融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以及业务模式效能有限的制约,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速推广。1.2.2 2013-2017 年:互联网贷款业务发展带动助贷模式迅年:互联网贷款业务发展带动助贷模式迅速拓展速拓展 随着互联网从 PC 端转移至移动端,助贷业务迎来黄金发展期,助贷机构从具有信贷资质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逐渐拓展至科技公司、数据经纪商和数据分析公司;助贷业务形式从线下线上结合更多地转换成以纯线上为主,再进一步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等向数字化转型;助贷业务范围和服务对象,也从局部地区和小微企业向全国范围和个人客户扩张。该阶段助贷业务主要有两种合作模式:一是商业银行与小额 3 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采取共同出资放贷的模式,按出资比例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二是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等非金融机构采取“保证金模式”进行合作,即放贷资金由金融机构承担,而助贷机构提供获客、风控、运维、催收等服务,同时向金融机构支付一笔保证金,此举实质是助贷机构以“兜底风险”促成与金融机构的合作。1.2.3 2018 年至今:助贷业务模式进入整改期年至今:助贷业务模式进入整改期 2017 年 12 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整治办函2017141 号),规定助贷业务中的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环节须由金融机构负责,并且不允许助贷机构有兜底承诺等变相增信行为,或者由无担保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担保服务。随后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与规定,除了联合贷款模式之外,金融机构与无放贷资质助贷机构的合作逐渐回归“助贷”本质,即金融机构是信贷资金的提供方,而助贷机构在客户引流、风控辅助、贷款催收等方面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并依据商业合同从金融机构处获取相应助贷服务报酬。1.3 国内助贷业务整体发展现状国内助贷业务整体发展现状 国内助贷业务市场参与主体包括信贷需求者、助贷机构、个人征信公司、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等。图 1.1 展示了国内互联网贷款助贷模式的业务流程:信贷需求方经由助贷机构向金 4 融机构发起贷款申请;助贷机构根据自身优势和实力会不同程度地参与到引流获客、反欺诈、授信审批、贷后催收等各环节当中,其中,包括互联网科技平台、数据经纪商、数据分析服务商等在内的各助贷机构在向金融机构传输信用数据产品时,根据征信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须增加个人征信机构审查环节;而纯营销导流和辅助风险管理(反欺诈、授信审批、贷款支用、贷后催收等)所涉及的非信用数据或服务,在满足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可直接提供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基于多环节审查结果向信贷需求者发放资金,在整个信贷服务过程中不断强化独立风控能力,承担主体管理责任。值得一提的是,消费金融公司与数据经纪商等机构合作信贷业务时,充当资金提供方角色,但同时其在经营中通过自有渠道积累了一定的客户和数据资源,故也会在与中小银行合作信贷业务时承担助贷机构的职责。图图 1.1 国内助贷业务流程国内助贷业务流程 金融机构与助贷机构根据双方合作的具体内容商定收费模金融机构与助贷机构根据双方合作的具体内容商定收费模式。式。一般来看,助贷机构提供纯导流获客服务会根据贷款投发信 5 息展示次数、用户点击量以及客户实际转化率等指标按比例收取费用(如字节、百度);反欺诈服务根据数据调用次数或者放贷规模的一定比例收取费用(如同盾科技);通过个人征信公司间接提供的信用评分服务基于查询量、订阅量以及调用量收取相应费用(征信中心、百行和朴道);贷后委外催收按照催回贷款金额的一定比例收取费用(如青岛联信)。此外,部分大型科技平台在多个业务环节与金融机构进行合作,显著提升了信贷业务整体经营效率,这种情况下则按照贷款利息收入的一定比例收费,根据多家机构调研信息来看,结合助贷机构自身经营情况、合作银行类型、合作业务规模与经营情况等因素,收费比例在283%之间。综上,国内助贷机构与金融机构基于各自比较优势开展信贷业务合作,以提升信贷经营绩效为目标,总体采取“激励相容”的市场化分润协定。2 助贷业务模式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助贷业务模式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 2.1 助贷业务模式的理论基础助贷业务模式的理论基础 金融业发展本质上是一部科技应用史,传统互联网金融发展已达到阶段性顶部,未来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需要从“线上化”向“数字化”升级。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与数字技术持续深入融合是大势所趋。具体来看,一项贷款业务通常涉及引流获客、初步筛查、信用评估、风险识别、授信放款、动态监测、贷 6 后催收、不良处置等诸多环节,基于金融专业化分工理论,这些流程较难在单一金融机构内部形成闭环,而是鼓励包括科技公司在内的第三方市场机构参与到金融服务的部分节点中,充分发挥各机构主体的比较优势,从而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提升信贷服务质效和金融普惠性。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有信贷需求的人群持续扩张,同时,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指引下,金融机构也需要下沉信贷服务以提升市场占有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实力雄厚、信贷服务专业化程度高,但农户、城镇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等往往被排斥于传统金融服务体系之外,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则根据成本效益理论,金融机构采用传统自有渠道触达和服务下沉客户群体,将面临成本和风险双升的境遇。反之,若借助互联网科技平台力量发展互联网信贷业务,一方面能快速扩大信贷服务覆盖面,并做到线上同时服务千万级数量水平的客户1,达成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另一方面有助于运用消费、交通、社交等外源替代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更加准确地评估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能力,从而有效降低信贷风险。从助贷机构的角度来看,从助贷机构的角度来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在过去 20 年间飞速提升,居民已经养成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类服务的习惯,其中,广覆盖、低运营成本、便利性强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低收入人群的信贷需 1 资料来源: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调研访谈结果。7 求。互联网平台机构普遍掌握专业的数字技术,拥有广覆盖的业务场景,同时在多年经营中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信息,这些优势使得其相比金融机构能更有效率地触达客户、更准确地进行风险定价。值得一提的是,助贷机构与金融机构的关系并非替代和竞争,两者在促进金融信贷发展方面应是互补协作的关系。助贷机构为金融机构提供外包服务,具体到数据层面主要有搜集、处理、加工、价值挖掘等,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这也是经济与金融增长理论的体现。从金融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从金融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传统金融体系的信贷服务具有较高门槛,缺乏信用记录、无抵押资产群体的信贷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有关数据显示,2022 年全国居民按照人均收入进行五等分: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 8601 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 19303 元,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 30598 元,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 47397 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 90116 元2。换言之,除收入最高 20%人群之外,其余 80%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6474.8 元,平均到每月为 2206 元。助贷业务模式下,信贷供需双方的交互性大大增强,金融消费者基于预算约束的传统主观偏好逐渐被互联网大数据和算法推荐所影响,金融消费者的信贷需求将在数字经济网络正外部性的作用下,随着信贷获取规模的增加而增加。此外,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平台机构合作,有利于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以更低搜索 2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网址:http:/ 8 成本满足更多消费者小众、个人化的信贷需求,即“长尾效应”。图图 2.1 助贷业务模式主要理论依据助贷业务模式主要理论依据 2.2 现阶段助贷业务模式的价值与现实意义现阶段助贷业务模式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2.2.1 助贷模式与国家普惠金融发展战略相契合助贷模式与国家普惠金融发展战略相契合,帮助中低,帮助中低收入群体以可支付成本从正规收入群体以可支付成本从正规渠道获得所需信贷服务,助力实现渠道获得所需信贷服务,助力实现金融健康稳定发展金融健康稳定发展 一方面,金融机构通过与互联网消费、社交、娱乐平台等有场景优势的助贷机构合作拓展了线上场景触达并服务客户的范围,对传统银行线下网点渠道以及自有网站与 app 线上渠道形成了有利补充。从调研的部分股份制银行情况看,通过互联网助贷业务服务的客群更加下沉,户均贷款余额仅为通过自有渠道服务客群的十分之一左右,同时服务的客户数量在千万级水平,显著高于自有渠道服务客群十万级的数量水平。如图 2.2 所示,在2014-2021 年互联网贷款快速发展时期,中国低收入人群从主流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占比从 9%提升至 31%,提升幅度显著高于 9 世界平均水平、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以及印度、德国、英国等国家。图图 2.2 2014-2021 年低收入人群从年低收入人群从主流主流金融机构借贷变化情况金融机构借贷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World Bank Global Findex Database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通过与有数据优势的助贷机构合作,对用户各类消费交互行为、特征画像等替代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在传统金融征信数据之外更好地判断借款人的信用情况,尤其是对大量难以获得贷款服务、缺少征信数据的低收入人群,从而让金融机构有依据、有能力向低收入人群提供贷款服务。广大被排斥于传统金融体系之外的人群通过助贷模式获得了安全、可负担的信贷服务,促使民间借贷纠纷显著减少(详见图 2.3),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10 图图 2.3 中国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占总民事案件中比例中国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占总民事案件中比例 数据来源:中国司法大数据服务网 2.2.2 助贷业务模式推有助于加快我国金助贷业务模式推有助于加快我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进程,进而进程,进而强化金融行业长期竞争力强化金融行业长期竞争力 互联网贷款相比传统线下贷款,需要满足海量客户全天候、实时、无间断的服务需求,便捷化、智能化、个性化的用户体验要求,以及多维立体、精准直接的大数据风控能力要求。当技术、资金、人才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金融机构通常选择与第三方科技公司等合作以提升信贷服务质效,在与各类助贷机构通过 IT 系统传输数据信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综合利用行内数据和外源替代数据开展大数据风控的能力,并逐步改善自身 IT 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此外,金融机构通过与助贷机构合作,利用替代数据为主的大数据风控模型,服务了大量过往因为缺乏征信数据而无法获得贷款服务的“信用白户”,这些“信用白户”通过使用互联网贷款产生的个人信贷数据,最终会通过上报征信 11 系统成为全金融行业通用的信用数据资源,对于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全国征信体系具有积极意义,最终全面提升我国金融业市场竞争力。2.2.3 在消费信贷业务数字化和场景化发展大趋势下,助贷在消费信贷业务数字化和场景化发展大趋势下,助贷业务模式客观上有助于满足日益增加且多元化发展的居民消费业务模式客观上有助于满足日益增加且多元化发展的居民消费及相应的信贷融资需求及相应的信贷融资需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 2014 年的 26.2 万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43.97 万亿元,其中在数字化场景中实现的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规模从 2.4 万亿元增长至 13.79万亿元,贡献了社会零售额增量的 64.1%,这反映出数字化场景是消费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而数字化和场景化亦是消费信贷业务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消费分级化。消费分级化。阿里、京东、拼多多,凭借着不同的市场定位与客群划分,走上了各自成功发展之路,从侧面说明我国消费并不是单一的升级化,而是分级化,具体包括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分级化、城市与农村的消费分级化。消费年轻化。消费年轻化。80 后、90 后和 00 后占据了我国较大比例的人口基数,这部分人群具有较强的消费购买能力和提前消费理念,并且培养了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消费的习惯与技能,因而我国场景消费金融群体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消消 12 费定制化。费定制化。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程序化、模板式的产品和服务消费,小到手机壳、水杯,大到学历教育、出国旅行,都有更多个性化的消费需求。综上,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发展,对相应的消费信贷产品与服务有更高的要求,而助贷业务模式客观上能更精准识别并满足居民消费信贷需求。2.2.4 现阶段居民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助现阶段居民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助贷业务模式有助于激发贷业务模式有助于激发居民消费潜力,进而强化消费对经济的刺居民消费潜力,进而强化消费对经济的刺激激 受到长、短期经济因素的影响,居民消费的市场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短期看,受三年疫情与国际局势冲击,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收入就业情况不太乐观,导致居民资金压力上升,消费意愿下降,需要通过提振消费来助力经济企稳回升。长期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也在继续扩大。据统计,当前我国中等收入人群占比 35%,对消费贡献达到了 50%,未来随着中等收入人群规模的日益扩大,会有巨大的消费金融需求释放出来。助贷模式下的金融机构信贷服务与数字化场景深度融合,可以极大地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同时为之提供便捷的贷款申请、支用等服务。此外,助贷模式能更准确地预测借款人违约行为,有效降低诈骗、套现、虚假交易等风险,确保信贷资金用于真实消 13 费交易,从而提高消费金融质效,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3 国外助贷业务发展模式与实践经验国外助贷业务发展模式与实践经验 3.1 美国助贷模式演化历程美国助贷模式演化历程 美国助贷业务模式长期普遍存在,体系较为成熟,其早期助贷业务所利用的数据,涵盖了传统征信信息、线下实体各行业经营数据。不同于我国助贷业务市场随着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而引来爆发式增长,网络社交数据、平台查询数据、消费行为数据等互联网大数据信息进入助贷领域,对美国传统金融体系的冲击相对更缓和。原因在于,美国传统金融体系相对完善,原本居民对正规渠道的金融服务就有较强可得性,尽管互联网助贷模式提升了信贷服务的可触达性和便利性,但居民对传统金融服务方式仍保有一定程度的惯性依赖。通过梳理,本报告将美国助贷业务模式的演化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3.1.1 第一阶段:美国信用数据机构作为“信息中介”,帮助第一阶段:美国信用数据机构作为“信息中介”,帮助金融机构完善客户信用评估金融机构完善客户信用评估 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商户以地区为单位设立了非营利性的私营征信机构,之后随着消费信贷业务的不断扩张,以及信用卡的出现及推广,地区性的私营征信机构无法适应全国性的客户数据要求,导致信息收集成本较高、没有足够竞争实力的部分小型地区性私营征信机构逐渐被收购、兼并,最终经过几十年的 14 充分竞争,在 21 世纪初形成了 Equifax、Experian 和 Trans Union三家全国性金融征信报告机构垄断的局面3。除金融征信报告机构之外,美国信用评估体系中还包括专业征信报告机构、数据经纪商和数据分析服务机构三类信用数据机构。三家金融征信报告机构主要出具包含个人基本信息、传统信贷数据、极端负面信息和征信查询记录在内的征信报告;专业征信报告机构一般面向某一个行业,某一种服务或某一种人群,聚焦于特定市场或消费者细分领域,提供定制化的分析工具或信用报告;数据经纪商主要从政府来源、商业来源和其他公开可用来源三个渠道搜集、购买消费者个人信息,并对这些原始信息及衍生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加工后,向金融机构输出该信息用于产品营销、验证个人身份或检测欺诈行为等目的;数据分析服务机构则根据外购的数据和征信报告等信息资源进行相关分析,向外输出数据分析产品和服务。3.1.2 第二阶段:大型实体经济企业进入助贷领域,与金融第二阶段:大型实体经济企业进入助贷领域,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依托具体经营场景的联名信用卡业务机构合作开展依托具体经营场景的联名信用卡业务 在美国信用评估体系中,依靠分散化的公司及主体收集整合个人信息,再通过信用信息共享来帮助金融机构进行信贷决策。但随着实体经济发展,在某些重要领域中出现了资产规模超大的龙头企业,在经营中逐渐积累了多维度的客户个人信息,凭借客 3 资料来源:“美国个人征信行业发展研究”,方正证券,网址:http:/ 15 户、数据、场景和增信等优势,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信贷服务。20 世纪 80 年代,实体行业品牌商开始与金融机构发行联名信用卡,向金融机构提供营销渠道与权益、品牌增信等服务。如表 3.1 所示,1985 年,连锁超市 Sears 进入和信用卡公司合作,发行 Discover Card。Sears 曾经是美国最大的零售商,直到 1990年才被沃尔玛超越,在上世纪中叶拥有超过 35 万名员工,留存了大量客户购买信息记录;1990 年,电信巨头 AT&T 成立子公司 AT&T Universal Card Services Corp 进军信用卡市场,发行AT&T Universal Card。AT&T占据美国50%的电信服务市场份额,拥有多年积累的庞大客户信息库及长途电话卡的消费场景;同样是 1990 年,26 家航空公司进入信用卡行业;1992 年,通用汽车进军信用卡行业。这些交通巨头开展联名信用卡业务有三方面优势:一是有消费者行为数据,例如交通出行数据、个人的基础信息等,能够更精准刻画个人画像;二是由于航空出行和汽车购买属于相对高端消费,公司能够更信任自身客户,为客户带来较低价格;三是公司拥有消费场景,能够深入触及到客户,利用场景推广自身的信用卡产品。表表 3.1 80 年代年代-90 年代进军联名信用卡行业的代表企业年代进军联名信用卡行业的代表企业 公司名称公司名称 跨界时间跨界时间 公司行业公司行业 企业企业 信用卡品牌信用卡品牌 Sears 1985 连锁超市 Discover Financial Discover Card 16 AT&T 1990 电信 AT&T Universal Card Services Corp AT&T Universal Card 26 家航空公司 1990 航空 AirPlus International UATP 通用汽车 1992 汽车 Household Finance Corp GM Card 数据来源:企业官网、华泰证券研究院 值得一提的是,大型实体经济企业数据与社会整体信用评估系统并非是独立的两套体系,二者之间也会相互进行信息的共享交流。例如,大型实体经济企业在信用卡发放时也会查询金融征信报告机构数据、参考专业征信报告机构数据,而大型实体经济公司的数据也会部分售卖给数据经纪公司等,从而流入社会整体信用评估体系。3.1.3 第三阶段:第三阶段:随着互联网消费贷款行业的发展,传统助随着互联网消费贷款行业的发展,传统助贷模式开始数字化转型,涌现出拥有大规模替代数据的新兴助贷贷模式开始数字化转型,涌现出拥有大规模替代数据的新兴助贷机构机构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美国传统助贷模式受到巨大冲击转而进行数字化转型。首先,许多互联网数据出域,加入到社会整体信用评估体系的建设中。例如,FICO 于 2016 年推出引入传统征信数据之外的替代数据的 FICO Score XD 产品,而美国三大征信局也利用大规模替代数据作为征信报告的重要补充参考信息。其次,互联网平台机构也开始利用自身数据与场景优势参 17 与到金融服务中。例如,2016 年互联网平台 Amazon 与 Synchrony发行联名信用卡,主打线上电商场景的信用卡消费;分别成立于1998 年与 2007 年的 Lending Tree 与 Credit Karma 推出线上贷款超市,为金融机构提供线上贷款营销引流服务。除传统助贷模式参与主体机构寻求线上化、数字化合作与发展之外,互联网贷款领域也涌现出多家新兴助贷机构,为金融机构提供数字化和全链条式助贷服务。例如,成立于 2012 年的Upstart 向合作金融机构提供从营销引流、风控、贷款支用还款到贷后催收的全链条式服务;Affirm,Klarna,Afterpay 等公司也通过全贷款流程的合作与金融机构推出“先买后付”信贷产品,并于 2017 年开始兴起。3.2 国外助贷业务中各环节合作内容与收费模式国外助贷业务中各环节合作内容与收费模式 助贷环节按照其性质可以分为引流、辅助风控与贷后催收,而辅助风控环节又包括了反欺诈、征信服务、信用评分和科技外包。引流是指第三方机构利用其与客户之间的密切联系,将有贷款需求的客户推送到金融机构;辅助风控是第三方机构利用其自身数据优势,精准刻画客户,将客户的相关信息、用自身模型计算出来的信用分推送给金融机构;贷后催收是第三方机构利用自身对客户的数据优势、服务优势与客户联系,提醒客户还款。各个环节都在助贷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对金融机构而言都能够帮助其更好地进行贷款。18 当前国外助贷业务市场中存在多元化的收费模式(详见表3.2)。单业务环节合作与前述国内收费模式大体相似:单业务环节合作与前述国内收费模式大体相似:营销环节的合作是为了提升贷款业务获客效果,因此助贷机构一般按照推荐客户数量与新增贷款服务业务规模的一定比例收费;催收环节的合作是为了提升贷款催收效果,因此助贷机构一般按照催回贷款金额的一定比例收费。在反欺诈环节,中美助贷机构收费模式有所差异:国内同盾科技按照金融机构反欺诈的调用次数收费,美国 Riskified 则按照贷款审批的贷款规模一定比例收费。在多环在多环节节的全链条助贷服务中:的全链条助贷服务中:国内助贷机构一般按照合作贷款业务利息收入的一定比例收费;美国金融机构 Synchrony 则按照合作贷款业务利息收入扣除资金、运营、风险成本后的利润的一定比例向联名信用卡的合作助贷机构付费;美国助贷机构 Upstart 则将助贷服务拆成两种模式收费4,对于向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营销与风险初筛服务,按照贷款发放规模的一定比例收取一次性费用,而对于贷款存续期内的客服、还款服务、催收服务等服务,则按照存续贷款规模每年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表表 3.2 国外助贷合作代表性机构及收费模式国外助贷合作代表性机构及收费模式 服务内容服务内容 单环节代表单环节代表 全流程代表全流程代表 收费模式收费模式 定价案例定价案例 引流引流 Credit Karma Upstart,Amazon,Klarna,基于展示、点击量与转化率 11.5%(Upstart 年报与 招 股 说 明 书,referral fee)4 由于 Upstart 所推荐的客户中有许多来自引流平台 Credit Karma,例如 2019 年有 38%的客户来自 Credit Karma,而 2020 年则达到了 50%。所以 Upstart 助贷服务在引流和平台费用(辅助风控)的拆分上相对清晰。19 反欺诈反欺诈 Riskified Afterpay 收费:按贷款规模一定比例 基于审批贷款发放金额的一定比例 2.5贷款发放金额(Riskified 年报)征信服务征信服务 Equifax,Experian,Trans Union 基于数据使用量 6.7%(Upstart 年报与 招 股 说 明 书,platform fee)信用评分信用评分 FICO,VantageScore 基于使用产品类型和订阅量 科技外包科技外包 nCino 按使用人数收取订阅费 贷后催收贷后催收 TrueAccord,PRA Group 基于催回金额比例 低于 5%(Upstart 年报 与 招 股 说 明书,service fee)在各环节的费用方面,因为涉及到商业机密,各助贷机构公布相对较少。本报告以 2019 年 Upstart 的招股说明书数据为例对各环节进行说明(详见表 3.3)。Upstart 将自身的助贷环节分为了三个部分:referral fee(对应国内引流费)、platform fee(对应国内辅助风控费用)和 service fee(对应国内贷后催收费)。其中,引流费为贷款本金的 3%4%;辅助风控费用为贷款本金的 2%,辅助风控具体包括风险评估、担保、反欺诈等服务。此外,Upstart还向贷款持有人收取 0.5%至 1%的年度服务费(service fee),作为提供跟踪、催收等服务的费用。对 Upstart 收取的助贷服务费率进行测算:整体通过 Upstart发放的贷款平均期限在 4.6 年(约 55 个月)。Upstart 受美国各个州的最高利率法案监管,其对客利率在 6.56%区间内浮动,对客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19.01%,最终 Upstart 助贷服务收费占贷款利息收入比例为 18%。20 表表 3.3 2019 年助贷机构年助贷机构 Upstart 收取的助贷服务费收取的助贷服务费 Upstart 引流及平台费收益率 6.10%Upstart 服务费收益率 0.75%发起贷款的加权平均贷款期限 55 个月 发起贷款的加权平均贷款利率(对客)19.01%Upstart 助贷收费占贷款利息收入比例 18%数据来源:公开数据 3.3 美国助贷模式出现以“先买后付”为核心美国助贷模式出现以“先买后付”为核心的线上全流程的线上全流程链条链条式服务式服务“先买后付”(Buy now pay later,BNPL)是近年来兴起的助贷模式,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将 BNPL 定义为“分期付款”产品,具体为分四期付款的无息消费贷款,首付通常为 25%,剩下的三期每两周到期一次。BNPL于 2010 年代中期开始使用,作为在线零售购买的另一种短期信贷形式崭露头角,在全球各个国家都有许多代表性公司,例如欧洲的 Klarna、北美的 Affirm等(详见图 3.1)。21 图图 3.1 BNPL 模式的全球分布情况模式的全球分布情况 图片来源:Fincog 主页 根据美国银行估计,BNPL 的消费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 年 BNPL 消费市场交易总额将达到 1 万亿美元,而随着市场规模的逐步壮大,未来 BNPL 也将摆脱所谓的“新兴支付方式”,转而成长为消费者的常规支付选项。2020数字/移动钱包信用卡借记卡银行转账现金到付收费和延期借记卡先买后付借记预付卡后付款提前付款其他 2024 图图 3.2 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发起的无抵押贷款占比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发起的无抵押贷款占比 BNPL 公司通常以购物平台的形式集成在 APP/网站中。用户可以定制自己的喜好,平台会根据个人信息推送相关商品,同时用户也可以搜索商品进行全网比价。BNPL 平台利用“先买后付”的模式放贷,与银行、商家合作,在促进交易的同时帮助金融机构提升贷款业务规模。因此,其收入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方面是商家为促成贷款,会给平台公司折扣费用;另一方面是 BNPL公司为金融机构提供引流、辅助风控、贷后跟踪与催收等服务,22 放贷的金融机构会根据审核后放款的实际金额与贷款质量支付合作费用。此外,BNPL 公司会通过自身的支付渠道发放虚拟信用卡,也会带来一部分收入。BNPL 公司的 APP 与网页会集成众多购物公司的链接,点击后会跳端到商户自身的购物网站。选择商品后,消费者如果想使用 BNPL 模式付款,则需要进行以下流程:(1)选择支付方式:用户首先需要确认选择 BNPL 付款方式,随后在先买后付 APP 或者 H5 对应的支付页面会显示出对应的还款计划,包括期数、每期应还款额等信息,并且需要勾选支付服务协议,点击确认并完成安全验证即可完成消费。大部分的BNPL 公司仅提供用户一种分期形式,例如 Affirm 目前支持 4期,但也有公司提供多种选择项,如 Klarna 的部分公司提供三期或四期的分期选项,消费者也可以选择 14 天、30 天或者 60天的先买后付不分期服务。(2)绑卡与身份信息填写:用户第一步应进行绑卡授信,在 APP 端会根据已有账号信息填充,在互联网端则以 H5 小页面填写身份信息(手机号、地址等)并注册绑卡,主要支持借记卡与信用卡。(3)风险核查与审批放款:用户需要提供当地国家或地区唯一的身份 ID,BNPL 公司会查询内部或外源的征信信息进行风险核查,如果通过自身模型,则会进行放款,或者推给银行,让银行进行审批放款。BNPL 公司是基于每一笔订单做实时授信,23 消费者也针是对该订单申请延期付款或分期,而不是基于账户做授信。图图 3.3 BNPL 购买及分期还款交易流程购买及分期还款交易流程5 以四期为例,如果采用 BNPL 支付模式,具体的交易流程与资金流动情况如图 3.3 所示。在具体实践中,不同公司可能有差异化的做法,具体取决于金融机构与助贷机构的合作方式与权责划分。本报告以欧洲与北美的 BNPL 巨头Klarna 与 Affirm分别举例。Klarna 模式分析模式分析 Klarna Bank AB,通常被称为 Klarna,是欧洲 BNPL 业务规模最大的金融科技企业。2017 年 6 月,Klarna 获得瑞典金融监 5 网址:https:/ 24 管局(SFSA)颁发的全银行牌照,跻身欧洲最大银行之列。Klarna 通过 APP 与网页的形式进行展业,其中 APP 形式使用较多,是其生态的核心。Klarna 平台会集成多家网购平台的众多商品,用户可以根据商品类别进行检索,并找到最优价格。如图 3.4 所示,在选择商品时,用户虽然还是在 APP 内操作,但是其界面顶部会显示已经跳转到其他商户界面;如果在网页版,则跳转到其他网站。图图 3.4 Klarna 购买流程购买流程 若使用 APP,用户只能选择 Klarna 支付方式,但是在网页版则可以以其他方式支付,例如 Paypal 等。在绑定付款卡方面,通过 Klarna 支付可以绑定借记卡、信用卡与苹果支付,当决定分期之后,借款界面会跳出提示,显示出借款背后的资金方。在美国,Klarna 支付方式背后的资金方是 WebBank(一家犹他州的区域性银行),并且即使客户绑定使用信用卡进行支付,其背后的实际资金来源仍为 WebBank,而不是信用卡的开户行。此外,25 Klarna 并未披露是否会对贷款承担责任,即。在欧洲,Klarna 并没有标注合作方,可能是因为 Klarna 在德国与丹麦已开始推出存款账户,逐渐使用自有资金放贷。图图 3.5 Klarna 德国网页选择分期支付界面德国网页选择分期支付界面 Affirm 模式分析模式分析 Affirm 平台与 Klarna 平台在经营模式上区别不大,但 Affirm对与银行合作细节披露较多。Affirm 绝大部分贷款由 Cross River Bank(一家犹他州的区域性银行)与 Celtic 银行(一家犹他州的行业贷款公司“Industrial Loan Company”)提供资金支持。这些银行拥有审批、发放贷款的最终权力,并可以将贷款出售给Affirm。Affirm 和商业合作伙伴所签协议规定:Affirm 有义务回购所有通过平台发放的贷款,并以自己在合作银行的现金存款作为担保。在实际操作中,Affirm 会回购 80%经自身平台放出的贷 26 款6。尽管银行是贷款的实际持有方,但大部分时候并不直接服务客户,而是由 Affirm 直接对接客户,提醒客户支用还款等。此外,Affirm 设立多家子公司,获得加拿大和美国许多州的贷款许可证,可以直接发放自营贷款,目前规模已达到 6 亿美元7。从助贷机构角度看,全链条助贷模式的利润空间更大,也能从助贷机构角度看,全链条助贷模式的利润空间更大,也能够吸引用户留在自有场景中。够吸引用户留在自有场景中。一方面,全链条助贷模式相较于单环节助贷合作而言,服务内容更全面、连贯,促使助贷机构相对金融机构有更强议价能力;另一方面,全链条助贷模式下,引流、授信、辅助风控、贷款催收等各业务环节将形成闭环,信贷消费者数据回流有助于助贷机构迭代用户信息,进而保持提供精准服务的能力以吸引用户留在自有场景中,形成良性循环。从助贷业务整体效率来看,全链条助贷模式有利于大型互联从助贷业务整体效率来看,全链条助贷模式有利于大型互联网平台机构充分发挥场景、数据优势,从而保证服务质量。网平台机构充分发挥场景、数据优势,从而保证服务质量。由于不同机构掌握的客户群体及信息维度不完全一致,单一金融机构在不同业务环节接受不同机构的助贷服务,需要将数据进行匹配和链接,则可能出现部分上游环节机构提供信息无法被下游环节机构识别并用于客户信用判断的情况。例如,拥有真实业务场景的 BNPL 公司、大型互联网公司对特定金融机构提供纯引流服务,但在辅助风控环节接受 Credit Karma(税务数据)、Lending Tree(贷款经纪)等数据来源相对单一机构的信用评估服务,则 6 数据来源:Affirm 公司 2021 年度报告 7 数据来源:Affirm 公司 2022 年度报告 27 难以基于更多维度信息对 BNPL 平台推送客户的信用进行补充性判断,从而造成变相的信息资源浪费。从信息传输的合规要求从信息传输的合规要求来看,全链条式助贷减少了个人信息来看,全链条式助贷减少了个人信息在不同机构间的传输频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助贷合规成本以及在不同机构间的传输频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助贷合规成本以及信息泄露潜在风险。信息泄露潜在风险。根据2020 年加州隐私权法,美国在个人信息收集方面具有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但对个人信息传输行为有更强的约束。例如,苹果公司与谷歌都会收集电子邮件地址、联系信息(包括实际地址)、付款信息(包括银行详细信息)、交易信息、财务信息(包括工资、资产等)、政府身份证数据等8,但科技巨头们在数据使用上较为谨慎。具体来看,在做广告推送时,Apple 会在 App Store、新闻应用程序和股票应用程序上投放广告,但不会将数据出售给第三方广告商,转换至助贷服务模式中,Apple 和谷歌会根据其内部数据来帮助金融机构识别用户身份,但他并不会将用户原始数据直接向外分享。根据亚马逊的“隐私声明”,该公司“不从事将客户的个人信息出售给他人的业务”。亚马逊会使用它收集的数据来更好地判断客户偏好,进而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服务,但与 Apple 和谷歌不同的是,亚马逊某些不以盈利为目标的情况下会与参与交易的第三方共享客户的部分数据,例如星巴克、AT&T 等,亦或是与其他企业组织交换客户信息以进行反欺诈、管理客户信用风险,但涉及数据传输始终会有诸多限制。因此,全链条助贷模式有利 8 网址:https:/ 于降低数据传输合规成本,并降低个人信息泄露机率。3.4 国外助贷业务监管思路与实践国外助贷业务监管思路与实践 3.4.1 国际上对互联网机构助国际上对互联网机构助贷服务持鼓励态度贷服务持鼓励态度 从实际效果来看,互联网平台助贷服务大幅促进了消费者的金融可得性,因而国际上监管机构对其业务经营整体上持鼓励态度。以美国为例,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CFPB)于 2012 年推出了“催化剂计划”(Project Catalyst),旨在促进有利于消费者的金融创新。根据美国人工智能借贷平台 Upstart 及相关研究机构的测算,Upstart 的 AI 模型使服务的借款人群增加了 43.4%,批准贷款的平均年利率降低43.2%,贷款的便捷性也显著提升9。凭借对金融消费者的帮助,Upstart 于 2017 年获得 CFPB 首次出具的不行动函(Non-action Letter)。不行动函由政府机构向被监管机构发出,意为不推荐监管机构对其采取法律或其他监管行动,此举有助于降低 Upstart创新产品的监管成本。随着规模不断扩张,助贷业务出现了掠夺性贷款、银行风控责任缺失等问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而且危及金融系统的稳健性。有鉴于此,美国、英国、欧盟自 2021 年开始加大对互联网助贷业务的关注,对平台机构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信贷活动 9 资料来源:Upstart 2022 年报 Value Proposition to Consumers 部分 29 提出了相关监管指引。在美国,CFPB 于 2022 年 9 月发布报告,对“先买后付”(Buy Now Pay Later,BNPL)这一信贷形式的市场趋势及其对消费者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明确并特别指出其潜在的市场风险;美国财政部在 2022 年 11 月向白宫提交了新兴非银行机构对消费金融市场冲击的评估报告,内含对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发放贷款的监管建议。在英国,财政部于 2021 年 2 月宣布将对 BNPL 业务进行监管,并于 2023 年 2 月就 BNPL 业务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建议由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FCA)承担 BNPL 监管职责,预计草案将在2023 年底前成为正式法律。在欧盟,欧盟委员会于 2021 年 2 月向欧盟银行业管理局(European Banking Authority,EBA)征求对非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监管意见,后者在 2022 年 4 月发布的回应报告中提出了监管建议。3.4.2 重视人工智能在互联网助贷业务上的潜在风险重视人工智能在互联网助贷业务上的潜在风险 互联网助贷机构通常采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科技手段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进而形成金融消费者画像,这一过程存在诸多技术风险,其中包括模型的可解释性、数据选择偏差与过度拟合、网络安全、客户隐私等问题,可能会对消费者权益甚至金融系统稳定造成冲击。首先,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容易得出歧视性的信贷评估结果。以美国为例,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的可解释性有可能违反其公 30 平信贷机会法案(Equal Credit Opportunity Act)和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 Act)的相关要求。美国传统线下信贷服务中,族裔不能成为信用评估参考因素之一,但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通过算法自动刻画出客户的族裔特征,从而造成隐性信贷歧视。此外,许多信贷分析模型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实现了自行迭代,无需人工交互即可自我提高与改进,这给监管审查带来了极高的挑战。其次,人工智能技术中的数据选择偏差与过度拟合问题可能造成信贷风险。互联网助贷机构为金融机构提供的用于客户引流与辅助风控服务的数据在样本选择上容易出现偏差,或者在模型构建中存在过度拟合,一旦这些数据和模型被扩展应用到更大范围时就会进一步放大谬误,进而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最后,互联网助贷业务潜藏着较大的网络安全风险。金融业属于数据密集型和科技驱动型行业,对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要求极高。市场上互联网助贷机构的数量与类型众多,数据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利用大数据为金融机构提供助贷服务的过程中可能发生运维风险(如数据丢失、数据泄露、数据非法篡改等),不仅会导致合作金融机构风控质量下降,还有损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3.4.3 允许金融机构将信贷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外包允许金融机构将信贷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外包 在美国,金融机构在尽到风险自查职责的前提下,可以将信 31 贷风险管理工作外包给第三方机构(通常为互联网助贷机构),即“责任不外包,服务可外包”。具体来看,美国机构间信用风险审查系统指引(Interagency Guidance on Credit Risk Review Systems)中明确规定,银行对信用风险评估系统的有效性与稳定性负有责任,但可以将信用风险评估工作部分或者全部外包给第三方机构。此外,美国银行业联邦监管机构于 2023 年 6 月发布 第三方关系机构间指引:风险管理(Interagency Guidance on Third-Party Relationships:Risk Management),提出了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机构进行风控合作的全周期监管要求,核心内容是银行引入第三方合作关系须进行尽职调查并厘清各方的责权利,合作期间需自行或借助外部资源持续监控第三方机构表现,以确保合作过程规范,同时采取与自身经营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度相匹配的风险管理举措。美 国 联 邦 存 款 保 险 公 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FDIC)也要求银行在与互联网助贷机构的合作中能够尽到评估与保障贷款的责任,尤其对社区银行和区域性银行与互联网助贷机构的合作给予了更严格的审查。例如,2021 年 8月,与互联网助贷机构合作较多的社区银行 Cross River Bank 接到指令,被要求向 FDIC 提交本行与第三方机构联合提供的信贷产品清单,并且聘请 FDIC 认可的独立第三方机构对信贷产品进行评估。32 3.4.4 金融金融监管部门有权对互联网监管部门有权对互联网助贷机助贷机构进行直接审查构进行直接审查 根据美国 2016 年颁布的 银行服务公司法案(Bank Services Company Act),联邦监管机构对于为银行提供服务的第三方技术服务商具有同等的监管权力。例如,在 2017 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监察长办公室(The Office of Inspector General at the FDIC)审查了技术服务商(Technical Service Providers)与 19 家银行之间的 48 份合同。具体审查内容包括:第一,技术服务商是否未经授权访问或使用敏感非公开个人信息;第二,技术服务商是否有能力在遇到网络相关问题时快速反应并恢复服务;第三,不良事件发生后,技术服务商是否向银行提供事件响应报告并协助银行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此次审查结果发现,银行与技术服务商之间的合作合同大都由技术服务商起草,导致银行与技术服务商之间的权责划分不够清晰。此外,技术服务商经常使用分包商,但银行对分包商的尽职调查不充分,特别是中小银行对分包商的操作风险控制不足。根据监管要求,除非银行对分包商进行与技术服务商同等标准的尽职调查,否则应禁止技术服务商使用分包商。3.4.5 将互联网助贷纳入统一的金融监管框架将互联网助贷纳入统一的金融监管框架 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分为联邦与州两个层级,构建了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监管模式。所有的国民银行以及在联邦注册的外国银行分支机构均由联邦金融管理机构负责管理。这些银行承受 33 的监管成本较高,但可以在全国范围展业。州一级的非联邦成员银行则由各州金融监管机构负责,其业务范围被限制在各州域内,若想要跨州展业则需要得到目标州的金融牌照。互联网助贷机构的业务经营与现行金融监管框架存在抵牾,其主要原因在于经由互联网助贷平台发放的贷款能够越过州际限制,服务全美各个地区的金融消费者,从而规避了美国现行金融监管模式。比如,被称为美国版“花呗”的 Affirm 公司,其作为一个连接电商消费者与商家的贷款支付平台,与多家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合作开展互联网助贷业务。美国新泽西州立银行Cross River Bank 是 Affirm 的重要贷款合作伙伴之一,该银行本身不具备在美国全境展业的金融牌照,但实际上却通过 Affirm为全美各州的借款人提供贷款服务,相当于变相实现了信贷业务跨州经营。此外,有的地方性银行以金融科技公司为屏障,规避各州的消费者保护及贷款利率上限监管要求,间接向市场发放年利率超过 100%的贷款来获取高额收益。目前,美国不同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助贷机构的管理办法态度各异。货币监理署(Office of Comptroller of Currency,OCC)于 2016 年 12 月发布文件 探索向金融科技公司发放特殊目的国民银行牌照(Exploring Special Purpose National Bank Charters for Fintech Companies),提出将非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包括互联网助贷机构)视为“特殊目的国民银行”(Special Purpose National Bank),其贷款业务将由联邦级金融监管机构进行管理。OCC 主 34 要有两方面理由:一是严格的联邦监管体系能够确保这些公司以安全、稳健的方式运营;二是金融科技公司普遍在全国范围展业,且不同公司的业务模式和服务内容各有侧重,由联邦机构管理将有助于促进监管的一致性。此外,根据 OCC 于 2020 年发布的 实际贷款人规则(True Lender Rule),金融科技公司在与银行合作开展信贷业务时,无论其是否提供贷款资金,只要在贷款协议中被指定为贷款方,那它即为“实际贷款人”。OCC 构想的“特殊目的国民银行牌照”和“实际贷款人规则”方案一经提出便遭到多方反对。FDIC 认为,金融科技公司没有参与存款保险,将其视为国民银行会导致监管风险,并且OCC 无权指定谁是“实际贷款人”。美国联邦担保信用合作社协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ederally-Insured Credit Unions,NAFCU)与国家银行监事协会(Conference of State Bank Supervisors,CSBS)也持类似观点。面对各方质疑,最终美国国会于 2021 年 6 月投票撤销了 OCC 提出的方案。综上所述,当前国外监管部门对互联网助贷业务整体持开放当前国外监管部门对互联网助贷业务整体持开放态度,但态度,但尚未形成明确统一的监管规则尚未形成明确统一的监管规则。美国的监管思路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为核心,在强调银行自主履行风险审查职责的同时,保留直接对第三方机构进行审查的权力。35 4 当前国内助贷业务监管政策与主要问题分析当前国内助贷业务监管政策与主要问题分析 4.1 国内互联网贷款助贷模式监管政策梳理国内互联网贷款助贷模式监管政策梳理 我国监管部门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近些年从支付业务、金融业务、宏观审慎监管等方面发布实施了诸多政策以进行监管和调控,其中,针对互联网贷款领域(包括助贷模式)的监管体系更是进行了大幅优化与改善(详见表 4.1)。互联网互联网贷款整体性监管方面贷款整体性监管方面,2020 年出台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办法,与后续跟进的 2021 年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提出了互联网贷款业务的系统化规制;2022 年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 进一步明确细化了商业银行贷款管理和自主风控要求,并规定商业银行互联网存量业务整改期限至 2023年 6 月 30 日。机构管理方面机构管理方面,监管部门针对助贷市场参与主体机构颁布了特定的管理政策,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小额贷款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为主;助贷机构方面则从 2021 年开始对 14 家头部网络平台金融业务进行专项整改10,以金融业务合规经营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为监管重点,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支付“断直连”、个人征信业务通过持牌征信机构依法合规开展、10 14 家平台名单:蚂蚁、腾讯、度小满、京东数科、字节跳动、美团、滴滴、苏宁金融、国美金融、陆金所、天星数科、360 数科、新浪金融、携程金融 36 在个人信息采集使用方面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方法明确了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行为规范;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严格执行行为监管,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并构建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与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颁布实施,有效打击了引流对象“泛化”、助贷行为“异化”、侵犯个人隐私等市场乱象;关于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诱导的风险提示 和 2021 年“个人贷款利率降低至 24%以下”的窗口指导,主要针对“过度信贷”和“畸高利率”两大风险进行防控。信贷业务合作方面信贷业务合作方面,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和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办法分别对贷款业务的营销导流、信用评估和科技外包等环节中,金融机构与助贷机构的合作形式、权责边界、行为规范等给出了具体要求。总结来看,2020 年以来,金融部门持续加强对互联网贷款助贷业务模式的监管,至今相关监管规则经过多次修订与完善,整体监管体系已经较为健全。与国外互联网贷款助贷模式监管相与国外互联网贷款助贷模式监管相比,不仅强调消费者权益保护,还在信用信息数据流转与应用、比,不仅强调消费者权益保护,还在信用信息数据流转与应用、贷款业务合作具体环节方面做出了细致、数量化的监管规定,此贷款业务合作具体环节方面做出了细致、数量化的监管规定,此 37 外,既有通过对互联网贷款助贷模式的业务行为监管文件,也外,既有通过对互联网贷款助贷模式的业务行为监管文件,也通通过对过对 14 家大型助贷机构的整改行使了主体监管职能。因此,监家大型助贷机构的整改行使了主体监管职能。因此,监管体系的完善度、细致度、严格性和前瞻性明显优于国外,未来管体系的完善度、细致度、严格性和前瞻性明显优于国外,未来监管科技的应用有待加强监管科技的应用有待加强。38 表表 4.1 互联网贷款助贷模式的相关监管政策互联网贷款助贷模式的相关监管政策 分类分类 政策文件政策文件 互联网贷款整体性互联网贷款整体性监监管管 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银保监会令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银保监会令 2020第第 9 号)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银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银保监办发保监办发202124 号)号)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银保监规质效的通知(银保监规202214 号号)机构管理机构管理 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网贷整治办201756 号)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互金整治办函201983 号)中国银保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银保监会令2020年第 6 号)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086 号)【重要助贷机构【重要助贷机构监管监管】2021 年开始对年开始对 14 家开展互联网家开展互联网贷款助贷业务的大型互联网平台的业务整改贷款助贷业务的大型互联网平台的业务整改 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 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银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银监发发201726 号)号)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互金整治办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互金整治办函函2017141 号)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方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20第 5 号)关于进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发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128 号)号)【窗口指导】【窗口指导】2021 年要求全部贷款产品明示贷款年化利年要求全部贷款产品明示贷款年化利率以及窗口指导个人贷款利率降低至率以及窗口指导个人贷款利率降低至 24%以下以下 关于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诱导的风险提示(银保监会关于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诱导的风险提示(银保监会消保局消保局 2022 年年 3 月月 14 日发布)日发布)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银保监会令 2022第 9 号)业务业务合作合作 营销导流营销导流 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七部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七部委委 2021 年年 12 月月 31 日公开征求意见)日公开征求意见)信用评估信用评估 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人民银行 发改革 财政部 证监会 令2019第 5 号)征信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征信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21第第 4号)号)科技支持科技支持 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办法(银保监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办法(银保监办发办发2021141 号)号)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办发20222 号)39 4.2 当前互联网贷款助贷模式主要问题分析当前互联网贷款助贷模式主要问题分析 当前国内对互联网助贷业务的监管法规已经较为完善,但部分政策仍有不够明确清晰或有待进一步商榷的内容,导致市场机构在实际业务流程中基于差异化解读和自身商业利益难以充分贯彻执行有关规定。4.2.1 金融机构与助贷机构在部分业务环节中权责边界模糊金融机构与助贷机构在部分业务环节中权责边界模糊 大型互联网平台等介入金融业务,有利于提升信贷服务效率与质量,但同时也带来了金融机构与助贷机构在部分信贷业务环节中权利与责任边界模糊的问题,具体可从营销获客、收费模式和风控与科技外包三个方面来展开分析。在营销获客方面,在营销获客方面,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强化了金融机构与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开展金融产品营销过程中的权责边界划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金融机构应当作为业务主体承担管理责任,对网络营销宣传内容的合法合规性负责,建立内容审核机制,第三方不得擅自变更金融机构审核确定的营销宣传内容;(2)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经营者不得介入或变相介入金融产品的销售业务环节,如互动咨询、金融消费者适当性测评、销售合同签订、资金划转等;(3)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经营者应当以清晰、醒目的方式展示金融产品提供者名称或相关标识。金融产品名称不得使用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名称、商标的相关字样,造成金融机构和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的品牌混同。40 从调研的银行与助贷机构看,上述监管要求正在互联网贷款业务中逐步落地,金融机构在与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助贷机构)合作开展互联网贷款营销活动的过程中权责边界更加清晰。例如:(1)调研助贷机构将营销内容标准化后,经合作金融机构确认,再对外投放;(2)助贷机构与金融机构合作贷款产品的品牌隔离也在逐步推进,部分互联网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的互联网贷款业务重新命名为“信用购”与“信用贷”,并在营销页面中明示合作金融机构的名称。然而,仍存在两点内容需要进一步探讨:第一,“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经营者不得介入或变相介入金第一,“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经营者不得介入或变相介入金融产品的销售业务融产品的销售业务环节”规定下的广告导流和风控初筛环节”规定下的广告导流和风控初筛边界如何边界如何确定?确定?将原本理解为“售前环节”的互动咨询和消费者适当性测评纳入“销售”范畴,这导致对互联网平台营销形式约束过多,极大地限制了互联网业务合理营销空间,不利于发挥平台机构的比较优势。第二,“小程序”究竟是否认定为商业银行自营渠道?第二,“小程序”究竟是否认定为商业银行自营渠道?在自主管理贷款的要求下,商业银行拓展自营获客渠道成为互联网贷款业务下一阶段重要目标。由于银行小程序多部署在微信、支付宝等互联网平台上,有观点认为该形式下银行与平台机构的数据和技术未实现完全隔离,其安全性等级低于银行官网和手机银行 app,不应该被认定为银行自营渠道。若小程序不被认定为银行自营渠道,意味着今后商业银行必须自行开发手机银行 app,用户在网络平台发起贷款申请之后,会“跳端”至银行 app 页面完成之后的信贷业务环节。站在信贷需求者的角度,一方面,41 页面跳转会带来卡顿感,降低互联网贷款服务的便捷性;另一方面,单独下载和安装银行 app 软件会进一步影响用户体验。站在中小银行的角度,小程序渠道主要是出于增加通道的考虑,而监管部门对于助贷业务暂时没有明确决策和定位,独立开发、运营专属 app 软件需要投入的人力和资金成本过大。站在互联网平台机构的角度,“跳端”会导致其场景生态内的优质客户逐渐转移至银行,基于商业利益考量会缺乏合作动力。综上,结合线下走访调研机构的情况来看,将“小程序”认定为银行自营渠道符合绝大多数市场参与主体利益。在助贷服务定价与收费模式方面,在助贷服务定价与收费模式方面,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经营者不得通过设置各种与贷款规模、利息规模挂钩的收费机制等方式变相参与金融业务收入分成,即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不能再以金融产品本金或息费收入的百分比的方式参与收入分成,其收入只能基于其提供的信息或科技服务。具体如,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可以按照客户或流量计算收入,不能与金融产品的收入或利润挂钩。但硬性规定硬性规定助贷服务收费模式,不符合市场化的合作机制,这可能导致金融助贷服务收费模式,不符合市场化的合作机制,这可能导致金融机构与外包服务商之间的权责利失衡机构与外包服务商之间的权责利失衡。在风控与科技外在风控与科技外包方面,包方面,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与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 系列监管文件,持续强调金融机构对风险管理职能的独立自主能力与 42 责任,此外,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办法规定金融机构不得将信息科技管理责任、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外包,并以不妨碍核心能力建设、积极掌握关键技术为导向,也即核心风控系统不能外包。从调研的银行与助贷机构看,金融机构在与助贷机构合作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过程中的独立自主性明显增强。例如:(1)在授信审批环节,过往存在由助贷机构自主决策贷款授信额度与利率定价,后续仅是通知合作银行决策结果并要求银行发放贷款的情况。目前基本已经改为助贷机构向合作银行提供授信额度与利率定价建议,最终由合作银行自主决策确定实际授信额度与利率水平;(2)身份验证环节,目前助贷机构会基于自身的身份核验与反欺诈系统做初步核验,并将相关基本信息与核验结果传输给合作银行,由合作银行独立进行最终自主核验;(3)在合同签订环节,目前贷款合同由合作银行自行配置模板决策内容,助贷机构仅提供渠道和传输、展示技术支持,最终合同由合作银行签署留存为准。根据目前互联网贷款助贷模式中金融机构风控管理和科技外包的整体现状,本报告提出两点担忧与思考:第一,强调金融第一,强调金融机构在助贷业务合作中的主导地位是没有问题的,但目前“自主机构在助贷业务合作中的主导地位是没有问题的,但目前“自主风控”的定义和边界不够清晰,导致银行“独立自主”的经营要风控”的定义和边界不够清晰,导致银行“独立自主”的经营要求在助贷业务合作各环节中被泛化求在助贷业务合作各环节中被泛化。除几家全国性大型银行之外,国内绝大部分银行没有在营销、风控、产品、运营、技术等 43 所有方面都形成绝对闭环的能力,因而过度强调金融机构独立自主的政策导向一方面不具实操性,另一方面容易进一步强化头部银行垄断优势,不利于中小银行健康发展。第二,我国数字经济第二,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走在世界前列,实践中对机构合作和数据开放需求越来越强发展走在世界前列,实践中对机构合作和数据开放需求越来越强烈,监管政策和部分市场主体的理念过于审慎保守容易导致行业烈,监管政策和部分市场主体的理念过于审慎保守容易导致行业创新力度相对海外市场有所滞后创新力度相对海外市场有所滞后。一方面,我国在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领域具有先发优势,理应秉持更加开放的态度去积极探索跨机构合作和数据开放领域的创新模式与机制;另一方面,监管政策在规范助贷业务发展时过于“保护”金融机构,不利于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间的市场化竞争,且实则导致风险进一步向金融机构聚集。从世界范围来看,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资金借贷服务,而大量营销和风控等职能使用第三方机构的 SaaS 服务是非常常见的。4.2.2 互联互联网贷款集中度风险管理长期来看不利于实现助贷网贷款集中度风险管理长期来看不利于实现助贷业务降本增效业务降本增效 为进一步促进互联网贷款业务健康发展,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针对金融机构与助贷机构合作发放贷款明确了两项集中度限制,即商业银行与单一合作方发放的本行贷款余额不得超过一级资本净额的 25%,同时商业银行与全部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的互联网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全部贷款余额的 50%。监管部门提出该规定的 44 初衷在于促进商业银行精细化管理水平,防止互联网贷款业务重要风控环节过度集中于单一助贷机构,从而导致商业银行风控管理空心化,此外,更是为了防止单一大型助贷机构同时深入对接多家金融机构,导致不同金融机构信贷业务长期遵循同一风控模型,容易引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共振。从调研的商业银行来看,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均同时与数家市场上主流的助贷机构有信贷业务合作,且对助贷机构推送客户的信贷申请通过率大致在 50%之间,因此风控模型共振带来的潜在金融与社会风险问题概率较小。根据两项集中度定量管理指标进行简单测算,假设一家金融机构开展合作互联网贷款业务规模达到总贷款规模的 50%上限,在单一合作机构贷款规模的25%一级资本限制下,大约需要与 10 个左右的助贷机构合作,这无疑避免了金融机构对合作助贷机构的过度依赖,但如此一来也导致优质助贷机构无法通过市场竞争提升单一合作银行的业优质助贷机构无法通过市场竞争提升单一合作银行的业务份额,从而削弱助贷机构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收费成本的务份额,从而削弱助贷机构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收费成本的意愿,意愿,不利于金融机构通过加大与优质助贷机构合作实现助贷业务降不利于金融机构通过加大与优质助贷机构合作实现助贷业务降本增效的效果本增效的效果。4.2.3 助贷机构加入信贷服务市场,提升行业经营效率的同助贷机构加入信贷服务市场,提升行业经营效率的同时也将客观上提升金融消费者融资成本时也将客观上提升金融消费者融资成本 大型互联网平台、数据经纪商等助贷机构加入互联网贷款行业,信贷业务环节和分工更加细致,市场参与主体增加,金融消 45 费者得到更加专业、高效服务的同时,其融资成本也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我国金融活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监管部门为降低消费者综合贷款成本,2021 年起要求全部贷款产品明示贷款年化利率,并窗口指导个人贷款产品年利率降至 24%以内。另外,就是限定助贷机构总分润比例。从金融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其一定会享受到比现在更低价格的金融服务,但对于金融机构及助贷机构来说,资金方价格维持不变、运营成本无法进一步压缩的情况下,则助贷机构的盈利空间会极大地收缩,这将严重打击助贷机构的经营积极性。从互联网贷款业务助贷模式的服务对象来分析,更多的难以在传统金融体系中获得信贷服务的下沉客户群体,他们事实上是愿意以相对更高的价格去获取专业信贷服务的。因此,24%的综合贷款利率上限是否有助于维持长的综合贷款利率上限是否有助于维持长尾客户和小微企业获取金融服务的长期连续性还需进尾客户和小微企业获取金融服务的长期连续性还需进一步讨论一步讨论和验证和验证。4.2.4 个人信用数据“断直连”与针对第三方平台机构的数个人信用数据“断直连”与针对第三方平台机构的数据安全管理规定,在短期之内对各市场主体均有一定冲击据安全管理规定,在短期之内对各市场主体均有一定冲击 征信业务管理办法 要求将用于判断贷款人信用状况的替代数据(包含对应的信用评分等数据)纳入信用信息范畴,信用信息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需要通过持牌征信机构,在 2023 年 6 月 30 日之前断开助贷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用信息数据直接连接。虽然当前助贷机构与金融机构均 46 在按照监管要求进行“断直连”的整改落地,但是从长远看,将所有替代数据“一刀切”地纳入征信监管范畴不仅会在个人征信公司的数据管理方面造成压力,还会影响信用评估行业各类机构数据分享的积极性,不利于替代数据在互联网贷款领域充分发挥数据价值。此外,监管规定金融机构利用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网络空间经营场所,应当防止第三方互联网平台非法破解、截留、存储客户信息和业务数据,再结合小程序可能不被认定为银行自营渠道,则意味着贷中和贷后的业务数据将不再自动回流至平台机构,这不便于助贷机构直接提供资金支用审查、贷后催收等增值服务。总结来看,个人征信公司在审查、管理全行业信用数据方面个人征信公司在审查、管理全行业信用数据方面存在较大压力;助贷公司数据分享积极性降低,为金融机构存在较大压力;助贷公司数据分享积极性降低,为金融机构直接直接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减弱;金融机构仅凭借助贷机构提供的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减弱;金融机构仅凭借助贷机构提供的客户综合风险评分难以积累客户数据资源,从而影响自身风控能力建综合风险评分难以积累客户数据资源,从而影响自身风控能力建设;金融消费者短期之中获取所需信贷服务的性价比降低设;金融消费者短期之中获取所需信贷服务的性价比降低。4.2.5 在强化金融机构主体责任的过程在强化金融机构主体责任的过程中约束业务流程细中约束业务流程细节,容易导致金融业务和风险过度向金融机构倾斜,不符合政策节,容易导致金融业务和风险过度向金融机构倾斜,不符合政策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初衷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初衷 助贷机构绝大多数为科技平台和数据服务公司,一方面由于是“非持牌金融机构”而受到较少监管约束,另一方面凭借场景、47 数据以及技术优势等在与金融机构合作中变相掌握定价主导权,因而过往助贷机构与金融机构在合作中权责边界模糊,导致出现了不少诱导或者误导消费者过度借贷、制定不合理高利率、暴力催收、个人信息泄露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为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机构自 2021 年以来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行为与主体监管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限制对大学生这类特定人群的互联网贷款供给;(2)加强对贷款营销行为的规范,包括信息披露、适当性评估、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认定等方面;(3)引导整体互联网个人消费贷款利率下降至 24%以下;(4)明确金融机构与助贷机构在合作开展互联网贷款营销过程中的权责边界。随着上述监管措施落地,基于公开数据与助贷机构及金融机构调研信息,发现以大型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大型助贷机构与合作金融机构基本停止向大学生发放贷款;个人互联网贷款业务投诉量得到稳定控制(详见图 4.1);助贷机构平均贷款利率显著降低(详见图 4.2);大型助贷机构以各种形式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比如蚂蚁集团 2021 年推出账单助手功能,引导用户理性借贷。48 图图 4.1 银行业消费者个人贷款业务投诉量(件)银行业消费者个人贷款业务投诉量(件)数据来源:银保监会 图图 4.2 上市助贷机构平均贷款利率上市助贷机构平均贷款利率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目前,互联网贷款行业的整体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有所提升。监管体系以强化金融机构主体责任为原则,在业务形式上要求突出银行直接对客表达,但实际上对业务流程做过多细致的规定,极大地限制了合作机构的业务空间,不利于明确助贷业务风险承担,则金融消费者难以得到最优的信贷服务,这实际上是对其权益的最大损害。强调金融机构在互联网贷款助贷模式中的主体管理责任,并不意味着助贷机构不需要承担助贷业务风险,相 49 反,助贷机构在数据合规、风险定价、消费者保护方面等方面相较于金融机构(尤其中小银行)而言具备更强的技术实力。现行的一系列监管措施,从银行自主风控、合作机构集中度、联合贷从银行自主风控、合作机构集中度、联合贷款出资比例等维度进行全款出资比例等维度进行全方位管控,严格要求银行侧在业务开展方位管控,严格要求银行侧在业务开展中的主导地位,促使金融业务向银行倾斜的同时,也迫使银行承中的主导地位,促使金融业务向银行倾斜的同时,也迫使银行承担更大助贷业务风险担更大助贷业务风险。5 政策建议政策建议 5.1 现有助贷业务监管框架已经相对全面,在强调金融机构现有助贷业务监管框架已经相对全面,在强调金融机构承担信贷主体责任的同时,给承担信贷主体责任的同时,给予其足够的业务自主裁量权,引导予其足够的业务自主裁量权,引导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助贷企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切实保护金融消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助贷企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费者权益 尽管我国监管部门对助贷业态尚未给出清晰的决策和定位,但相较于国外而言,在互联网贷款业务以及助贷具体合作环节的政策指引中已经做出了相对细致和严格的规定,因此在短期内进一步增加限制性规则的必要性不高。目前,金融机构与助贷平台企业在营销、风险管理、数据流转等信贷合作环节中仍存在权责边界模糊的情况,但这并非由相关监管规则空白所导致,相反地,过度约束业务流程细节,容易打击助贷企业的业务积极性,并限制其科技实力的发挥质效,促使金融业务和风险过度向金融机构倾斜,最终损害金融消费者的实际利益。因此,监管部门应在强调金融机构履行风险审查职责、50 承担信贷主体责任的前提下,引导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根据自身业务规模、科技实力选择信贷业务合作对象,在具体业务环节中合理平衡业务发展与风险管控。最终,在推动金融信贷产品与服务创新的同时,强化各方的风险管理能力,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5.2 深化监管科技发展以提升监管效能,防范人工智能在互深化监管科技发展以提升监管效能,防范人工智能在互联网助贷业务中的潜在风险联网助贷业务中的潜在风险 人工智能在互联网助贷业务中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性和效率提升,但与此同时,它也伴随着一系列潜在的风险和挑战。监管部门在完善监管原则的基础上,应深化监管科技在助贷领域的应用。一是一是建立多维度风险评估模型,综合考虑信贷风险、数据隐私风险、模型失控等多个方面,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识别潜在风险并提供预警,这有助于监管部门更好地把握整个助贷市场的动态,并及时采取措施来规避潜在风险。二是二是要求互联网助贷平台提供更全面、透明的数据披露,包括贷款利率、数据采集和使用方式、风控模型等方面的信息。这不仅能增加市场透明度,也有助于监管机构更好地监督和评估人工智能模型的运作情况。三是三是监管部门需要建立更为严格的合规性监管制度,确保互联网助贷平台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此外,对于涉及人工智能决策的模型,监管机构应当加强技术审核,确保其符合公平、透明、不歧视等原则,避免因模型偏差或 51 歧视性数据而带来风险。四是四是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监管科技的投入,提升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监管等技术水平。五是五是促进互联网助贷行业自律,鼓励行业主体建立更完善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同时,跨部门合作也是提升监管效能的重要手段,监管部门应与科技公司、学术界等多方合作,共同研究监管科技在助贷领域的应用,分享技术、数据和经验,提升监管水平。5.3 替代数据“断直连”不利于金融机构与助贷机构合作发替代数据“断直连”不利于金融机构与助贷机构合作发挥数据要素在互联网贷款领域的价值,长期应探索构建多层次征挥数据要素在互联网贷款领域的价值,长期应探索构建多层次征信市场监管体系,提升数据要素使用效率与价值信市场监管体系,提升数据要素使用效率与价值 短期应急方面,短期应急方面,一是一是在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基础上尽快出台操作指引,对信用数据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细化分类监管措施,不“一刀切”阻断金融机构与市场服务商的数据连接。同时尽快给出符合要求的新业务模式案例样板供市场机构参照。此举一方面可降低对所有数据、业务环节、机构主体一刀切“断直连”带来的负面冲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真正提升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实施的可操作性。二是二是适当延长征信业务管理办法过渡期安排,给市场提供一个更加平稳的业务调整环境。三是对市场仅有的两家持牌征信公司加强指导和监管,理顺市场机制。两家公司需接纳所有市场机构数据向金融机构的输入,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地位。建议在竞争性市场未形成的情况下,对两家公司与其他众多市场机构的合作采取政府指导定价,在确保金融机 52 构最终成本不增的同时,为其他市场主体保留合理利润空间,一方面维持良好的行业生态,另一方面防止交易环节增加向消费者转嫁负担。中长期根本解决问题方面,中长期根本解决问题方面,一是一是适当增设持牌个人征信公司,促进市场适度竞争,提升服务质量。可考虑借鉴国外经验,分设全功能和部分功能(专业性)两种牌照,推动建设囊括丰富数据机构、满足不同市场主体需求的多层次征信市场体系;二是二是健全征信业相关法律,在更高法律层级上增强对市场各参与主体的权益保障和约束力,为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夯实法治基础。三是三是鼓励行业积极探索多类型的数据共享模式,比如数据交易所逻辑汇聚和一点接入、隐私计算等,调动市场各方、尤其是公共数据服务机构信息共享的积极性。通过以上方式,推动构建更加多元活跃的信用数据要素市场,更好地发挥数据要素在信贷行业的价值。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3 55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Brand Finance:2023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报告(37页).pdf

     中国银行业 品牌调研20232023 年 11 月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2目录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Brand Finance Plc.关于 Brand Finance3背景 5报告摘要 6市场调研洞见7 零售银行业务市场 7 哪些银行品牌在有效地建立品牌“认知度”并转化为“使用度”?8 哪些品牌正在围绕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及可获得性来建设其品牌?11 “考虑度”对品牌强度的建设有多重要?有哪些指标可以正向 15 推动“考虑度”?品牌是否在市场上创造了独特的地位?18 ESG-环境、社会和治理 19 对公银行业务市场 20哪些银行品牌在有效地建立品牌“认知度”并转化为“使用度”?21哪些品牌在声誉度、亲和力、相关性和溢价方面建立了优质 25 的品牌关联度?“考虑度”对品牌强度的建设有多重要?有哪些指标可以正向 27 推动“考虑度”?品牌是否在市场上创造了独特的地位?29 ESG-环境、社会和治理 30我们能够如何帮助您 32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3关于 Brand FinanceBrand Finance是全球领先的第三方企业品牌评估及战略咨询公司。我们 架构“品牌与金融间的桥梁”Brand Finance成立于1996年。我们的宗旨是“架构品牌与金融间的桥梁”。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我们帮助各行各业、各种类型的公司和企业将其品牌与其发展战略联系起来。我们将您的品牌定量化、财务化我们每年对世界上数千个大品牌进行估值,这些品牌来自不同行业和国家,我们每年发布行业和国家排名 报告超100 份。我们提供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我们的团队在营销传播、市场调研、品牌战略、视觉识别、税务和会计方面拥有广泛的经验。我们以过硬的技术实力为荣Brand Finance是由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监管的特许会计师事务所,并且是加入国际评估标准委员会的第一家品牌评估咨询公司。我们是起草了国际化公认的品牌价值标准 ISO10668,以及最新被批准的品牌价值评价标准 ISO20671 的核心成员之一。我们的方法论已获得全球独立审计师奥地利标准的认证,并获得了营销责任标准委员会的正式批准。联系我们 all other enquiries: 44 207 389 For media enquiries,please contact:Martin Shi中国区总经理助理 中国区业务及媒体咨询,请联系:Scott Chen中国区总裁 86 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4Brand Finance InstituteBrand Finance Institute 是 Brand Finance 旗下的教育培训类分支机构,其目的是为专家和职业人员就知识共享和社交提供一个专业交流平台。Brand Finance Institute 在全球范围内举办活动,为公司提供内部培训并倡导教育性文化。为了达到更好的营销效果,并为从事品牌评估和战略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培训,我们与该领域最权威的商学院,大学和专家合作,开发了一系列的培训课程和相关学习认证。Brandirectory是全球最大的品牌价值数据库,可访问自2007年以来Brand Finance发布的所有排行榜信息,报告、白皮书和消费者调研。其中包括: 已发布的品牌价值 品牌随时间推移的品牌价值,强度和评级信息 图表展示品牌在各个国家、行业和全球榜单上的品牌价值排名 通过购买解锁高级数据,获取完整的品牌排名和研究信息 欢迎访问了解更多信息。Brand Finance 集团Brand DialogueBrand Dialogue 是一家公关机构,致力于制定传播策略,以创造能够驱动品牌价值的交流和传播。Brand Dialogue 拥有超过25年的经验,在品牌研究、价值测量和战略思考上为客户提供服务,尤其在地域性品牌的推广上具有丰富的背景,包括为国家品牌和具有地理标志(GI)的品牌提供公关支持。Brand Dialogue 也负责管理 Brand Finance 集团各公司之间的交流活动。VI360VI360是一家品牌标识管理咨询公司,为各种规模的客户提供品牌合规性、品牌过渡和品牌标识管理方面的服务。VI360提供简单实用的品牌管理方案,可为您的业务带来切实的利益。B 数据库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5背景在一个由全球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定义的时代,企业面临着转型并适应时代发展的挑战。灵活的品牌战略、持续的量化追踪、展开前沿研究是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大环境中预测客户需求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全球经济面临着重大挑战,包括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动荡、信贷问题和通货膨胀等,共同决定银行业转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中国经济正在逐渐复苏,服务行业强劲反弹,出口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呈现积极态势。在这一经济大环境下,大型企业比中小企业(SMEs)表现出更为强劲的复苏迹象。尽管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中国银行业品牌发展整体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根据Brand Finance在2023年初发布的银行业品牌价值500强报告,全球前500个最有价值的银行品牌中有76家是中国的银行品牌,较十年前的41家翻了近一倍。过去十年来,中国银行业品牌在银行业品牌价值500强报告中品牌价值总和的占比从2014年的12%已增长到2023年的31%。这种激增不仅在体现在数量上,还体现在价值增长上登榜的中国银行业品牌价值达到了15%的复合年增长率。这份中国银行业品牌研究是基于2023年9月至10月最新的调研数据,对中国银行业进行的深度剖析。该报告着重分析了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现状,结果显示,无论是在对公业务还是零售业务领域,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仍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多项关键指标上越来越频繁地挑战国有商业银行的地位并正在更努力打造差异化品牌,调研显示股份制商业银行更有可能被认为能够为客户提供个化性的服务,并在“创新度”和“为客户提供出色的网站和应用程序”方面领先。同时,报告也强调了中国银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在这样的行业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之间形成的强烈的差异化竞争格局,尤其是在零售业务领域。在金融科技发展浪潮下,商业银行正在努力寻求市场创新。它们专注于整合金融服务、业务运营和数字技术,为客户创造无缝和创新的银行体验。此外,许多银行品牌还采用了裂变营销的模式,这是一种将传统的店内推广与关系营销等现代方法相结合的模式,展示出中资银行对创新和动态营销实践的承诺。十八大以来,社会各界都在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发展,环保、社会和治理(ESG)问题逐渐成为许多中资银行的战略核心。中国银行业现在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引导绿色消费行为,全面推动向绿色低碳消费的转型。随着国内经济的稳步复苏,业务运营方面的创新进步将有望减轻银行业的压力,这为中资银行创造了提升品牌价值的绝佳机会。通过落实品牌管理,将品牌视为战略资产的重要部分,可以进一步巩固中资银行在市场中的地位。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6虽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实力仍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创新度”这条赛道上正迅速腾飞。 中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零售银行业务市场和对公业务市场都占据主导地位,享有较高的“熟悉度”和“认知度” 竞争激烈的中国银行业格局正在促进商业银行之间的良性分化,尤其是在零售银行业务方面 银行业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品牌推广活动吸引更多元化的客户群 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在零售银行业务市场的“创新度”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展现出引领市场的潜在实力 非中资银行在银行对公业务方面表现出了极具竞争力的“溢价能力”,该方面中信银行在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处于领先地位,突出了客户对其品牌产品服务价值的高度认可 在零售银行业务市场中,“便利的自动取款机和分支机构”是品牌“考虑度”的最主要驱动因素;而在对公业务市场中,“重视与客户的业务关系”是“考虑度”的首要驱动因素 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倡议在中国银行业的品牌战略和传播中持续发挥着关键作用市场调研洞见 零售银行业务市场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8哪些银行品牌在有效地建立品牌“认知度”并转化为“使用度”?认知度 熟悉度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平安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90wwsqqqigPrqssrWPFGCCAC66%调研结果:熟悉度 Brand Finance Plc 2023本次调研发现,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即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在中国零售银行业务市场中仍然保持着极高的“认知度”和“熟悉度”水平。它们不仅维持了其市场主导地位,并且在不断积极提升其品牌影响力。同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这方面表现出色,与中国工商银行的品牌“认知度”旗鼓相当,高达90%。在过去,上述银行采取了多种举措巩固在“认知度”和“熟悉度”方面的领先地位。例如,中国建设银行推出了“创业者港湾”计划,以金融服务为主线,依托线上平台为新城市居民提供创业支持,帮助企业经营者或创业者解决其遇到的管理问题。通过此类举措,各大银行可以进一步有效地吸引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从而提高其品牌“认知度”。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9调研结果:品牌传播和广告回忆度 Brand Finance Plc 2023哪些银行品牌在有效地建立品牌“认知度”并转化为“使用度”?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银行平安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华夏银行中国光大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67ffeeebbaXWUTTS%在“品牌传播和广告回忆度”方面,取得较高分值的银行反映出品牌活动对消费者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这一项指标上得分排名前三的品牌分别是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业品牌认识到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留下印记的重要性,纷纷采用创新的品牌战略,以提高其品牌定位和亲和力。例如,招商银行通过创新试验和创建品牌知识产权(IP)来弥合金融机构与年轻一代之间的距离。通过与国内知名的咖啡独角兽企业Manner合作推出联名卡系列、卡通形象“小招喵”在全国44家分行的1800个网点中长期驻扎等活动显著提高了其品牌曝 光度。招商银行在“品牌传播和广告回忆度”方面的高分(66%)也直接反映出这些针对年轻一代的营销活动的成功。截至2023年10月,中信银行与相关明星合作的微 博话题实现了1.9亿的阅读量,加上去年中信银行的 品牌升级焕新,以及品牌口号“让财富有温度”的传播和“中信银行,有温度的银行”的信息传递,中信银行大幅提升了其品牌形象和亲和力。此外中信银行还采用了裂变营销,利用社交媒体和人际传播来推广银行服务。中信银行在“品牌传播和广告回忆度”方面调研的受访者表示,中信银行通过和明星合作以及裂变营销为受众创造了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的品牌体验,这不仅能够吸引客户的关注,还可以激发潜在客户深入了解品牌的兴趣,最终提高其品牌“认知度”。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10哪些银行品牌在有效地建立品牌“认知度”并转化为“使用度”?净得分Brand Finance的市场调研研究了个体客户与其熟悉的多个银行品牌之间的关系。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这些大型、知名度高的国有商业银行品牌拥有庞大而忠诚的客户基础,在现有用户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评估净“使用度”(当前客户减去流失客户)时,这些银行展现出较高的正净值,体现了它们最大限度地减少客户流失率和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品牌中,招商银行以相对较高的当前用户得分脱颖而出。调研结果:使用度 Brand Finance Plc 2023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广发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50%7P%8E%9C( %8%5%8%9R%755%5%5%1%1%-2%0%1%0%3%09%过去用户(曾经使用过但不再使用的用户)从未使用过 当前用户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11哪些品牌正在围绕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及可获得性来建设其品牌?招商银行在消费者市场持续保持强势,一直处于创新的前沿。该行通过推出低碳信用卡积极倡导客户参与环保消费。这一举措鼓励客户在满足个人需求的同时,将个人价值观与环保和社会责任融为一体。中信银行在“创新度”指标上的高分,反映出了其在科技资源投资方面持续加大的投资力度。去年,中信银行在信息技术领域投资近90亿元人民币,四年内科技人员数量翻了三倍,达到4,762人。这促进了灵活的管理转型、前沿技术的早期应用,加强了科技专利的保护力度,并不断拓展行业领先的数据能力。其中,中信银行建设大数据中心,上线“天元司库”“鲲鹏系统”(新一代个人征信系统群)等高价值平台,为“数字中信”奠定了基础。中信银行在“产品创新度”方面也表现抢眼,在全国设立了55家“幸福 ”网点,加强了对老年人的服务,包括中医保健、退休理财教育和防范金融欺诈。同时该银行还提供退休规划服务。截至2023年9月,“幸福 ”养老金融服务已覆盖了2290万人。与此同时,平安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在“能真正提供差异化产品/服务”这一指标上表现出色。平安银行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合作,共同主办了2023年中国物联网金融发展大会,展示了其数字技术创新,特别是“星云计划”,该计划已连接了2000多万个物联网设备,涵盖智能制造、绿色能源和农村振兴等领域,有效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也展示了其在消费者产品方面的创新,特别是通过零售数字化3.0加强与客户的互动,实施“人工智能 客服”协同服务,建立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闭环营销模式。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12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中国银行广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 创新度 能真正提供差异化产品/服务25#!#%#&! !#!$ %哪些品牌正在围绕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及可获得性来建设其品牌?品牌形象 创新度和能真正提供差异化产品/服务 Brand Finance Plc 2023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13中国的头部银行,包括“四大国有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由于其广泛的分支网点,获得了“随处可见“指标该指标最高的得分。值得一提的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中信银行在“随处可见”指标上表现第一。另一方面,在评估“网站和应用程序的卓越性”方面,广发银行位居榜首。中信银行的网站和应用程序表现出色,作为百度文心一言(英文名:ERNIE Bot)首批生态合作伙伴,充分利用了百度在财富管理领域的领先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提供更专业、人性化、智能化的财富管理服务,有效提升客户体验。此外,中信银行成功对其线上平台进行了改造和升级,促进了品牌客户和月活跃用户的持续增长,突显出该行对技术创新和与客户互动的承诺。哪些品牌正在围绕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及可获得性来建设其品牌?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14哪些品牌正在围绕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及可获得性来建设其品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 出网站和应用程序的卓越性344321(&%#! !%随处可见品牌形象 随处可见和出网站和应用程序的卓越性 Brand Finance Plc 2023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15“考虑度”对品牌强度的建设有多重要?有哪些指标可以正向推动“考虑度”?通过分析品牌将消费者从考虑其产品和服务转向实际使用其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我们可以获得“考虑度”到“使用度”的转换率。在最大范围的“考虑度”层面,即包括“可能考虑”选项在内,中国银行业品牌被分为了三大区间层次,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位于顶部。那些具有良好声望的国有商业银行的高分表现表明了消费者有强烈的购买或与其合作的意愿,也表明这些银行有能力说服客户从考虑其产品和服务转向实际使用其品牌产品和服务。其他一些银行,尽管在“考虑度”到“使用度”转化率方面的表现尚不如国有商业银行,但它们已经在为提升其在这方面的表现积极努力。以中信银行为例,虽然目前在这两方面都处于中游水平,但中信银行开展了三大专项行动来提高其客户满意度。其中包括开展“服务升温”行动,为老年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服务;开展“金融惠民,现金先行”,为重点用现对象提供绿色通道;开展“普惠便民”特色服务行动,降低新市民金融服务成本。此外,中信银行还优先采取安全措施,采用新技术来保护客户的账户和资金。中信银行还扩大了其金融服务范围,包括向公众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对各项政策的认知。此外,中信银行还建立了特殊案件处理机制,及时响应客户需求,进一步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分析终端消费者对品牌“考虑度”的驱动因素时,我们发现“便利的ATM和分支机构”以及“出色的网站和应用程序”成为了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值得信赖”紧随其后。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16调研结果:考虑度到使用度的转化率 Brand Finance Plc 2023“考虑度”对品牌强度的建设有多重要?有哪些指标可以正向推动“考虑度”?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渣打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广发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汇丰银行75rqfaRPED987766(%当前用户/(可能考虑 一定会考虑 偏好品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76i%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广发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10000w%当前用户/(一定会考虑 偏好品牌)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17调研结果:考虑驱动因素 Brand Finance Plc 2023三大驱动因素 Brand Finance Plc 2023ATM 机和分支机构的交通便利出色的网站和应用程序值得信赖高性价比价格公道 能保证客户数据的绝对安全合作轻松随处可见出色的客户服务支持我关心的事业将客户放在首位开诚布公能真正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服务有丰富的产品可供选择创新度高避免/减少其运营活动造成的负面影响现代化#1 便利的ATM 和分支机构#3 值得信赖#2 出色的网站 和应用程序“考虑度”对品牌强度的建设有多重要?有哪些指标可以正向推动“考虑度”?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18品牌是否在市场上创造了独特的地位?调研结果:品牌感知对应分析 Brand Finance Plc 2023Brand Finance 采用对应分析来深入了解特定品牌与其竞争对手相比最强烈品牌形象关联指标。银行业零售市场的研究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和“ATM机和分支机构的交通便利”以及“随处可见”等品牌形象关联密切,这也可以从国有银行庞大的分支网络中体现出来。对应分析突显了股份制商业银行与“真正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服务”、“有丰富的产品可供选择”和“支持我关心的事业”等属性关联性强。中信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与“创新度”指标以及“把客户放在首位”两项指标紧密相关。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19ESG-环境、社会和治理 ESG-环境、社会和治理 Brand Finance Plc 2023作为头部金融机构,银行承认,贡献于环境可持续性、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有效向利益相关者传达其ESG倡议对它们来说是及其重要的,同时,中国所有头部银行都在为提高其ESG资质做出积极努力。例如,中国建设银行瞄准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战略性地配置资源。在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建设银行的经济适用房租赁和相关项目的贷款增加了超过210亿元人民币,总额超过880亿元人民币。中国建设银行还促成了1100多万笔超过110亿元人 民币的交易,惠及了超过125,500名用户,尤其是农民工。中信银行发行了低碳财富卡,创建了行业内首个个人碳账户“中信碳账户”,并入选生态品牌发展报告(2022),荣获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绿色金融奖“创新奖”及第十八届中国公共关系行业最佳案例大赛(CIPRA Awards)“环境保护与绿色传播类”金奖等多项殊荣。品牌环境社会治理渣打银行73fp%中国邮政储蓄银行71qp%中国银行71ri%中国建设银行71rg%中国工商银行69ip%中国农业银行69ts%中国民生银行69Yg%中信银行68dc%兴业银行67ic%广发银行65YX%平安银行64d%招商银行63ed%上海浦东发展银行63Y%华夏银行62dY%交通银行60X%汇丰银行59YX%中国光大银行57Yf%市场调研洞见 对公银行业务市场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21调研结果:熟悉度 Brand Finance Plc 2023哪些银行品牌在有效地建立品牌“认知度”并转化为“使用度”?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汇丰银行恒生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瑞士银行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巴克莱银行10000yebXQI0($!feUB764D3%4%4%4%9%4%2%着眼于中国对公银行业务市场,头部银行积极参与高端活动及一系列品牌推广活动,以帮助品牌建立“知名度”并将其转化为“使用度”。例如,中国工商银行通过赞助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将品牌充分与全球平台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农业银行则在2022年展开了一项以“无处不在”为主题的数字化活动,将其营销活动与社交媒体上受欢迎的热点大事件联系起来。该策略全方位地巩固了将品牌认知度转化为使用度的两个关键因素品牌的“存在感”和“可及性”。认知度 熟悉度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22调研结果:品牌传播和广告回忆度 Brand Finance Plc 2023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摩根斯坦利巴克莱银行东亚银行渣打银行恒生银行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瑞士银行53RD832)!%9%8%8%5%哪些银行品牌在有效地建立品牌“认知度”并转化为“使用度”?“四大国有银行”在这个领域的成功通过其高“品牌传播和广告回忆度”得分体现得淋漓尽致,四家银行都跻身前四,其中中国工商银行(53%)和中国银行(52%)位居前列。在“熟悉度”和“品牌传播与广告回忆度”方面,汇丰银行是中国市场上非中资银行优异表现的代表。然而,在这两个方面,该行仍然落后于所有中国内地银行。其他几家头部非中资银行均排在汇丰银行之后,突显了对公业务市场对本土银行品牌的偏好。其中,汇丰银行的较高的“熟悉度”和“品牌传播与广告回忆度”可以归因于其对大湾区跨境电商行业的支持。其“e汇丰”服务简化了中国内地从事海外电子商务贸易企业的跨境收款流程,提供了高效透明的资金转账服务,提升了汇丰银行的市场声誉。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23哪些银行品牌在有效地建立品牌“认知度”并转化为“使用度”?研究发现,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拥有庞大而忠诚的客户基础,在考虑现有客户减去流失客户得分时,它们是仅有的具有正净值“使用度”的银行。这表明它们有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客户流失,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26 %0%-5%-6%-15%-11%5%-12%-8%-11%-15%-18%-16%3%3%-7%-21%-15%-12%-3)&(0!6)8)56B26a4D0H1H5F7D4Hst g4S(Y$dxUTP63)&$!%9%净得分调研结果:使用度 Brand Finance Plc 2023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东亚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瑞士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华夏银行汇丰银行恒生银行摩根大通 过去用户(曾经使用过但不再使用的用户)从未使用过 当前用户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24哪些银行品牌在有效地建立品牌“认知度”并转化为“使用度”?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花旗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摩根大通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渣打银行平安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汇丰银行中信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发银行东亚银行恒生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巴克莱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德意志银行瑞士银行摩根斯坦利3.83.73.73.53.43.43.43.33.23.23.23.23.23.23.13.13.13.13.03.03.02.92.92.72.7对于“四大国有银行”而言,产品和服务质量指标的高得分将进一步巩固其“使用度”得分,从而提高品牌竞争优势。这会进一步正向延申到客户对品牌形象的认知,客户本能地认为这些顶级银行能够满足他们的业务需求,钦佩这些银行提供的服务,并对它们的良好声誉给予高度评价。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尤其是在疫情恢复期间大众仍保持谨慎态度的时候,客户会更加信任这些历史悠久且具有稳定性、持久性的金融机构。然而,除“四大国有银行”以外的银行品牌在与质量和信赖度相关的关键指标表现上并没有显著差异,这为那些希望挑战现状并在这个领域脱颖而出的品牌提供了 机会。在数字化转型和产品创新等领域,各银行正在做出巨大的努力。以中信银行为例,该行将加强金融网络安全作为重点工作,并在2023年4月于北京举办的中国金融业网络安全大会上获得了“金融网络安全实验室建设单位”、“金融网络安全能力水平评估先锋机构”等荣誉称号。这些举措标志着银行业对差异化和创新的推动,并为新引领者的崛起铺平道路。调研结果:质量-平均分数(5分制)Brand Finance Plc 2023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25在声誉度、亲和力和相关性方面,“四大国有银行”仍然是对公业务市场的主导力量。这些头部机构持续引领潮流,在熟悉其品牌的人群中,在“出色的声誉度”、“我敬仰的品牌”和“满足我的需求”这三个度量指标中持续取得高分。虽然“四大国有银行”保持着其强劲地位,但其他银行也有值得注意的突出表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满足我的需求”方面获得了7.3的高分,而花旗银行在“出色的声誉度”方面表现突出,达到了7.1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是除“四大国有银行”外在这三个指标上得分最高的银行。该行的ESG倡议,如中国农村发展基金的“邮爱公益基金”,为这些高分做出了贡献。截至2023年3月,累计接收善款超5000万元,资助全国44所高中的“邮爱自强班”,惠及8500多名学生。这体现了该行对社会责任的承诺,提高了其ESG绩效,促进了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同时提升了其声誉。在非中资银行中,花旗银行和渣打银行表现最佳,特别是在“出色的声誉度”方面,甚至超过了几家中资银行。2018年,渣打银行通过引入“渣打上海10公里赛”取得了显著影响,标志着渣打赛事在中国大陆的首次亮相。这一享有盛誉的马拉松赛事可以追溯到1982年,已在四大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这个由非中资银行在中国成功推出的受欢迎的倡议正面推动了渣打银行在中国市场的曝光度和声誉度。虽然规模不及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但中信银行在与平安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等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中保持了良好的声誉。这种良好声誉的来源包括其对诚信的承诺、对稳健业务关系的关注、对企业银行业务的专业化以及对现代化的执着追求。在现代化方面,中信银行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创新,该举措有助于提升其作为一家现代化银行的声誉。2021年10月,中信银行推出了“云企会”,这是一个“个人 家庭 企业”的综合金融和非金融服务计划,为企业家提供全面、个性化和稀缺的服务。鉴此,中信银行在2023年再次获得了银行家杂志的“银行家金融创新卓越机构”奖。这些荣誉证明了中信银行对产品服务现代化的承诺,并有助于提升其在当前激烈竞争市场中的声望。在“溢价能力”方面,非中资银行居于领先地位。然而,中信银行在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同行中脱颖而出。中信银行在价格溢价方面的强劲表现,显示了中信银行在客户心目中已经建立并积累了可观的品牌资产,获得强大的感知价值和信任,这直接反映出中信的服务质量和为客户带来的高价值。哪些品牌在声誉度、亲和力、相关性和溢价方面建立了优质的品牌关联度?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26哪些品牌在声誉度、亲和力、相关性和溢价方面建立了优质的品牌关联度?调研结果:声誉度、亲和力、相关性和溢价方面 Brand Finance Plc 2023品牌“出色的声誉度”“我敬仰的品牌”“满足我的需求”“溢价能力”中国银行7.98.07.927%中国工商银行7.87.87.820%中国建设银行7.67.87.718%中国农业银行7.47.37.56%中国邮政储蓄银行7.27.17.36%花旗银行7.16.66.867%上海浦东发展银行7.06.97.112%招商银行6.97.07.010%渣打银行6.96.56.864%交通银行6.87.07.116%汇丰银行6.76.56.650%广发银行6.76.77.011%中信银行6.66.56.714%恒生银行6.56.26.435%平安银行6.46.77.04%中国光大银行6.46.46.63%华夏银行6.46.46.613%中国民生银行6.46.46.68%兴业银行6.26.36.614%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27“考虑度”对品牌强度的建设有多重要?有哪些指标可以正向推动“考虑度”?在评估品牌在银行业对公市场从被考虑到实际使用的转变时,在范围最大的考虑度水平上,即包含“可能考虑”、“偏好品牌”和“一定会考虑”选项,这些银行品牌被划分为三个层次区间。然而,当关注点转向更加精确的层面,即只涉及“偏好品牌”和“一定会考虑”两个选项的情况时,关于转化率的表现则变得更加微妙。这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是什么因素在驱动着考虑度的不同?通过统计分析,Brand Finance确定了影响考虑度程度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在银行对公业务领域,重视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关系对驱动考虑度至关重要。同样重要的是建立和传递一种合作轻松的品牌形象。此外,强调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突显了信任度和可靠性在银行业的重要性。市场结果:考虑度到使用度的转化率 Brand Finance Plc 2023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信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华夏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恒生银行60WUC855433211&# %使用/(可能考虑 一定会考虑 偏好品牌)中国光大银行广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汇丰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恒生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97ywttqqqphheV7%使用/(一定会考虑 偏好品牌)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28调研结果:考虑驱动因素 Brand Finance Plc 2023“考虑度”对品牌强度的建设有多重要?有哪些指标可以正向推动“考虑度”?重视与我们之间的业务关系合作轻松 能保证客户数据的绝对安全ATM 机和分支机构的交通便利随处可见支持我关心的事业值得信赖专注于企业银行业务将客户放在首位高性价比价格公道拥有最佳的商业银行解决方案出色的客户服务有丰富的产品可供选择能真正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服务创新度高开诚布公现代化出色的网站和应用程序三大驱动因素 Brand Finance Plc 2023#1 重视与我们之间的业务关系#3 能保证客户数据的绝对安全#2 合作轻松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29品牌是否在市场上创造了独特的地位?调研结果:品牌感知对应分析信息图表 Brand Finance Plc 2023中国工商银行广发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合作轻松能真正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服务创新度高出色的网站和应用程序出色的客户服务支持我关心的事业将客户放在首位专注于企业银行业务开诚布公有丰富的产品可供选择随处可见现代化值得信赖ATM 机和分支机构的交通便利能保证客户数据的绝对安全价格公道专注于企业银行业务拥有最佳的商业银行解决方案重视与我们之间的业务关系银行对公领域的品牌感知对应分析显示大多数品牌都集中在中间位置,这表明中国的银行在树立品牌独特地位方面仍面临挑战。然而,市场中也存在一些表现突出的品牌。例如,招商银行在“专注于企业银行业务”和“拥有最佳商业银行解决方案”方面树立了榜样;华夏银行与“创新度”紧密相关;中信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则与“价格公道”关联性更高,进一步反映了这两大银行为提供经济价值和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产品和服务做出的 努力。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30ESG-环境、社会和治理 在银行对公业务市场中,尽管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占据优势,但排名较低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正在积极提升其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并在产业重组和污染控制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2022年8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主承销“22年皖能源SCP004(碳资产)”,创4项全国第一:第一只标有“碳资产”标识的债券,首个与碳配额收益挂钩的债券,同时是环境权益浮动利率债券中首个实现碳市场和债券市场互动的债券,此外,这也是通过与碳配额交易实现投资者市场化激励债券中的先驱。一些银行也进一步在ESG领域扩展对公业务。平安银行推出了“绿色金融 ”产品线,专注于提供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增强全流程服务能力,促进绿色实体经济生态的发展,构建崭新的绿色发展生态系统。同样,兴业银行将ESG作为重点发展指标,逐步建立了全面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其中包括在2022年成立的兴业银行碳金融研究院,对原绿色金融研究团队进行了升级组建。2022年,中信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增加了50%至3000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中信银行也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首个“ESG 表现挂钩贷款”跨境银团项目,将企业的ESG表现嵌入客户信用评级中,并贯穿整个信贷业务流程。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31ESG-环境、社会和治理 Brand Finance Plc 2023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品牌环境社会治理中国银行68w%中国工商银行64p%中国建设银行63rh%德意志银行55%中国农业银行52gW%中国邮政储蓄银行51g%恒生银行45H%交通银行43SF%巴克莱银行40 %招商银行40PE%渣打银行39UB%汇丰银行37C&%瑞士银行36!%上海浦东发展银行35ED%平安银行33D3%兴业银行3295%广发银行32B9%中国光大银行3120%中信银行304)%中国民生银行28A3%华夏银行250%东亚银行24EH%我们竭诚提供以下服务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33咨询服务用数据进行决策品牌调研我们衡量的是什么 品牌评估对了解品牌强度至关重要。品牌强度是品牌价值增长的关键指标,发现提升品牌价值的驱动因素以及清楚知道如何避开品牌管理雷区是有效管理品牌的关键。品牌估值财务化的管理你的品牌 品牌价值可以被用于一系列领域:如税收,金融以及市场营销。品牌价值作为连接营销团队和财务团队的桥梁,可以促使双方一起朝公司收益最大化目标而努力。品牌战略谨慎地做出品牌战略决策 一旦您了解了贵公司的品牌价值,您可以使用这个衡量工具来明白品牌战略对公司业务的财务方面的 影响。 品牌审查 基础调研 联合研究 品牌记分卡 品牌驱动力和关联分析 软实力 品牌影响力分析 税收和转让定价 诉讼支持 并购尽职调查 公允价值评估 投资者报告 品牌定位 品牌架构 特许经营与许可 品牌转型 营销组合建模 赞助战略 我们是否在有效地增强品牌强度 如何跟踪和开发我的品牌资产? 我竞争对手的品牌有多强? 我现有的品牌追踪系统是否存在漏洞?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如何看待我的品牌? 我的品牌价值是多少? 我应该在营销上投入多少? 品牌滥用会造成多少损失? 我的税收计算是否符合最新的转让定价? 如何在品牌收购中体现品牌价值? 客户最看重品牌定位的哪个方面? 我们最好的品牌扩张机会是什么在其他行业或市场? 我有效地授权了我的品牌吗? 我是否充分优化了品牌组合? 我要承担品牌带来的无谓损失吗? 我应该立即转让我的品牌吗? 主品牌战略是正确的选择吗?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34品牌评价服务我的品牌在市场上的接受度如何?Brand Finance 追踪品牌跨越30多个市场,10个消费者类别的名声和感知度。在可接受的价格区间内,我们为那些想要深入挖掘品牌价值的人提供清晰,富有洞察力的品牌表现。如果我需要更有深度的品牌洞察或品牌在更细化行业中的表现呢?我们的定制品牌记分卡有助于市场规划,并可以设计用于跟踪包含竞争对手在内的的多个品牌在各个市场细分的表现和预算。我们覆盖30个国家的品牌KPI数据库使我们能够准确地对品牌表现进行对标测试。我的品牌架构或战略是否合理?除了进行战略分析之外,我们还对品牌当前的市场定位提供建议。通过驱动力因素分析来测试新品牌架构的有效性,以确定对客户行为和财务结果最有利的驱动力因素。如何提高营销投资回报率?我们在开发品牌记分卡和品牌营销投资框架方面拥有良好的客户反馈,我们拥有很多帮助客户显著提高营销投资回报的成功案例。我的品牌在社交平台上的表现如何?社交活动对品牌的商业影响已得到证实。我们将传统的调研方法与品牌社会舆论口碑相结合来衡量更符合现实的品牌口碑和线上舆论导向。凭借战略规划和创造性思维,我们制定沟通计划,与利益相关者建立对话,推动品牌价值。我们采用整合性的措施,在公关和营销活动中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以实施战略性举措,帮助我们建立并维持强大的客户关系。我们还特别关注地理品牌,包括支持国家品牌和具有地理标志(GI)的品牌。Brand Dialogue Limited是Brand Finance Plc集团的旗下成员研究、战略和衡量 品牌与传播策略活动策划市场研究与洞察媒体分析公共关系与传播媒体关系媒体访问和活动战略伙伴关系和意见领袖推广社交媒体管理市场营销与活动推广活动会议管理原生广告零售营销内容创作定制发布、博客和新闻通讯新闻稿营销宣传资料设计社交媒体内容战略传播危机沟通品牌定位和声誉地理品牌企业社会责任Brand Finance 中国银行业品牌调研 36Brand Finance 全球平台有关我们的服务和估值经验的更多信息,请联系我们的地区负责人:市场 负责人邮箱AfricaJeremy Sampsonj.sampsonbrandfi AsiaPacifi cAlex Haigha.haighbrandfi AustraliaMark Crowem.crowebrandfi BrazilEduardo Chavese.chavesbrandfi CanadaLaurence Newelll.newellbrandfi China Scott Chens.chenbrandfi East Africa Walter Seremw.serembrandfi FranceBertrand Chovetb.chovetbrandfi Germany/Austria/SwitzerlandUlf-Brun Drechselu.drechselbrandfi IndiaAjimon Francisa.francisbrandfi IrelandDeclan Ahernd.ahernbrandfi ItalyMassimo Pizzom.pizzobrandfi MexicoLaurence Newelll.newellbrandfi Middle EastAndrew Campbella.campbellbrandfi NigeriaTunde Odumerut.odumerubrandfi PolandKonrad Jagodzinskik.jagodzinskibrandfi PortugalPilar Alonso Ulloap.alonsobrandfi RomaniaMihai Bogdanm.bogdanbrandfi South AmericaPilar Alonso Ulloap.alonsobrandfi SpainPilar Alonso Ulloap.alonsobrandfi Sri LankaAliakber Alihussaina.hussainbrandfi SwedenAnna Brolina.brolinbrandfi TurkeyMuhterem Ilgnerm.ilgunerbrandfi United KingdomAnnie Browna.brownbrandfi USALaurence Newelll.newellbrandfi VietnamQuyen Luongq.luongbrandfi 与我们联系世界领先的独立品牌价值评估及战略咨询公司A:北京市建国门外大街1号M: 86(0)T: 86(0)10 5737 2525 F: 86(0)10 5737 2626E: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3 3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年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59页).pdf

    研究研究院院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告 要点 2024 年年报年年报(总第(总第 57 期)期)报告日期:报告日期:2023 年年 12 月月 12 日日 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 全球银行业全球银行业研究研究课题组课题组 组 长:陈卫东 副组长:王家强 成 员:邵 科 叶怀斌 杜 阳 李一帆 马天娇 曾圣钧 李红星 郭 燕 李 彧(香港)邹佳韵(香港)季瑶瑶(悉尼)石 磊(悉尼)王 哲(东京)镐 鑫(伦敦)吕 鸥(伦敦)杨 勃(匈牙利)马浦林(纽约)温雨黎(纽约)邓中楠(巴西)联系人:邵科 电 话: 邮 件:shaokebank-of- 2024 年,全球经济增长或将进一步放缓,银行业盈利面临挑战,资产规模收缩;强监管趋势下资本充足率继续提升;诸多风险点显现,资产质量存在劣变可能。2024 年,中国银行业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与人民性,进一步支持经济恢复,保障自身规模和盈利稳健增长,资产质量稳定向好。经济复苏需要银行业的大力支持,本次季报将围绕全球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复苏的重要着力点、全球创意产业发展及金融支持经验、提升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住房租赁金融助力房地产市场平稳转型、深港跨境消费及金融发展等专题进行研究。2024 年年各经济体银行业净利润及同比增速(预测)各经济体银行业净利润及同比增速(预测)资料来源:各央行和监管机构,银行财报,中国银行研究院-40%-30%-20%-10%0 0%-4000-3000-00030004000美国中国欧元区英国日本巴西澳大利亚 马来西亚泰国净利润(亿美元)同比增速(右轴)中国银行研究院 1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银行业支持经济加快复苏银行业支持经济加快复苏 中国银行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中国银行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2024 年)年)2023 年,全球经济弱复苏,银行业积极调整业务,寻找盈利增长点,持续提升资本充足水平,部分经济体银行业资产质量面临下行压力;中国经济持续恢复,财政货币政策合理把握节奏和力度,银行业稳健经营和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提升。2024 年,全球经济增速或进一步放缓,叠加高利率带来的息差提振效应减弱等因素影响,银行业经营不容乐观;中国银行业将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重视风险管理,夯实资本基础,经营向优向好。经济复苏需要银行业大力支持,本报告围绕全球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复苏的重要着力点、全球创意产业发展及金融支持经验、提升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住房租赁金融助力房地产市场平稳转型、深港跨境消费及金融发展等进行专题研究。一、全球银行业发展回顾及展望(一)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犹存(一)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犹存 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银行业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银行业经营受限经营受限。2023 年以来,全球复苏依然缓慢,地区分化不断加剧,总体信贷环境收紧,抑制银行业发展。2023 年 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增速为 3.0%,远低于 3.8%的历史平均水平(2000-2019 年);美国商业地产风险敞口逐步扩大,预计全年经济增速为 2.1%;随着冬季到来,欧元区能源供应短缺压力将再次凸显,经济增长前景暗淡,预计全年经济增速仅为 0.7%;英国经济陷入低迷状态,预计全年经济增速降到 0.5%(图 1);发展中经济体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 2023 年 GDP 增速达 4.0%,主要得益于旅游业的持续复苏、劳动力市场的改善和收入的增加。从发展趋势看,10 月份主要发达经济体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 中国银行研究院 2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数(PMI)明显低于 50 的荣枯线水平,显示出经济活动加速下滑(图 2)。展望 2024 年,全球经济走势将进一步分化,美国经济增长或将进一步放缓,软着陆可能性增加;欧洲经济下行压力持续,衰退风险仍存;亚太新兴经济体企稳回升,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图图 1:欧美主要国家:欧美主要国家 GDP 增长展望增长展望 图图 2:欧美主要国家制造业欧美主要国家制造业 PMI 指数指数 GDP 同比 PMI,指数 资料来源:IMF,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 欧美经济体加息周期或趋于尾声,银行业潜在风险仍需警惕。欧美经济体加息周期或趋于尾声,银行业潜在风险仍需警惕。2023 年以来,主要发达国家保持加息进程,带动部分新兴经济体跟随加息。欧洲央行六次加息,主要再融资利率从 2.5%上调至 4.5%;美联储四次加息,累计加息 100 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 5.25%-5.5%,达到 2001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英国央行五次加息,基准利率上调 175 个基点至 5.25%,上升至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持续的高息环境下,硅谷银行、瑞士信贷、第一共和银行等宣布破产倒闭,流动性危机快速蔓延,银行业存款流失现象严重。与此同时,高利率带动银行业息差水平上升,欧美大银行净利息收入大幅增长。进入第四季度,考虑到加息带来的相关风险,欧美主要国家选择暂停加息,部分发展中国家进入降息阶段。匈牙利央行下调基准利率 75 个基点至 12.25%;智利央行下调基准利率 50 个基点至 9.00%。伴随全球加息潮按下“暂停键”,银行业流动性风险或暂时得到抑制,但仍需警惕高息环境下银行业资产端及负债端不断-12%-8%-4%0%4%8 028全球美国德国英国日本3040506070200222023全球美国英国日本德国 中国银行研究院 3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累积的脆弱性。展望 2024 年,全球通货膨胀维持下降趋势,欧美发达国家或开启降息周期,但高利率环境短时间内不会改变;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分化,汇率波动、资本外流和通胀回升风险增加。图图 3:部分:部分经济体经济体政策利率变化(政策利率变化(%)资料来源:各央行,中国银行研究院 金融监管持续趋严,引导银行业强化风险防控。金融监管持续趋严,引导银行业强化风险防控。2023 年以来,各国延续强监管态势,陆续出台众多监管条例,对资本要求、风险处置、数字科技、数据披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鉴于全球银行业爆发流动性危机,欧美经济体快速出台相关条例,完善监管机构风险处置流程,改革存款保险方案,补充存款保险基金,提高危机时刻风险处置能力;强化中小银行资本监管和流动性风险监管,确保银行能够承受高利率压力。高度关注金融科技发展,更新监管条例适应信息化时代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形式;延续加密资产严监管政策基调,转换以疏代堵的监管思路,逐渐明确国际监管框架。进入四季度,各国延续金融科技强监管态势,在银行参与加密货币的信息披露、数字钱包、央行数字货币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英美加强气候金融风险管理,为金融机构应对气候风险、加快绿色转型提供指导框架。展望 2024 年,主要经济体将保持严监管趋势,尤其是银行及非银机构风险防范、金融科技创新等方面,将迎来更审慎全面的监管。01234562020/12020/102021/72022/42023/12023/10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欧元区00/12020/102021/72022/42023/12023/10巴西俄罗斯智利匈牙利土耳其 中国银行研究院 4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表表 1:2023 年以来部分金融监管政策及其影响年以来部分金融监管政策及其影响 范围范围 时间时间 金融监管政策金融监管政策 主要影响主要影响 资本要求 全球 2023.1 巴塞尔协议最终方案在全球正式实施。全面改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引入银行储备资本、逆周期资本、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提出杠杆率、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系统性风险等监管要求。全面加强对全球银行业的监管,形成了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相结合的全新金融监管框架。美国 2023.6 美联储计划提高大银行资本金要求,上调幅度最高达 20%,新要求适用资产超过 1000 亿美元的银行。新要求增强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但也可能增加银行负担。风险处置 美国 2023.5 美国存款保险公司(FDIC)发布 存款保险改革的可选方案,包括限额保障、全额保障和有针对性的保障。提案维护金融稳定、保护存款人、降低银行处置的负面影响。2023.8 FDIC 要求银行提交更详细“生前遗嘱”,说明倒闭后如何由 FDIC 成立过桥银行接管业务运营。增强监管机构危机应对能力,确保破产银行迅速移交关键数据。欧洲 2023.4 欧盟委员会调整银行危机管理和存款保险框架:危机情况下使用存款担保计划,扩大储户保护范围;允许采取措施实现破产银行有序退出。该提案维护金融系统稳定、保护纳税人和储户资金安全、提升金融行业竞争力。2023.7 欧洲银行管理局发布恢复计划复苏能力最终指南,为金融机构建立可靠恢复框架提供指导;制定各国监管当局评估恢复计划关键要素。强化欧洲危机管理框架,加强金融机构的危机应对能力。英国 2023.6 英国央行提议改革存款保险,对补偿计划预筹资金,审查银行被出售或倒闭之前是否有足够偿付能力。危机发生时,该提案更好地保护中小银行储户。2023.8 英国央行公布参与首次大规模金融系统压力测试的 50 多家金融机构名单,包括大型银行集团、保险公司、清算所、资产管理公司、养老基金等。测试重点为金融机构对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及途径,为加强影子银行风险管理提供参考意见。数字科技 全球 2023.7 金融稳定委员会发布加密资产国际监管框架最终报告,对加密资产活动和市场的监管、监督和监察提出高层次建议,修订关于“全球稳定币”监管、监督和监察高级建议。保护客户资产、解决利益冲突带来的风险以及改善跨境合作。2023.9 FSB 和 IMF 发布加密资产政策报告,建议加密资产不应被授予官方货币或法定货币地位;加强跨境信息共享和金融监管合作,明确税加密资产应受到管控而不是禁止,报告给出管理加密资产政策建议,明确政策制定基本原则和方 中国银行研究院 5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收政策;建立收集、存储、及时准确报告数据的系统和流程等。向,有利于加密资产稳健发展。2023.10 BIS 要求银行提供加密资产敞口、相应资本和流动性要求的定量数据、加密货币相关活动的定性数据。制定标准化的银行加密资产风险披露模板,减少银行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美国 2023.2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出全面修订资产托管规定,将覆盖范围扩大到加密货币等资产。新规定加强对加密货币的监管,给金融机构带来合规成本。2023.3 SEC 提出证券市场网络安全风险新规,要求所有市场主体为降低网络安全风险制定相关政策和工作流程,并评估能否反映网络安全风险变化等。提高 SEC 获取重大网络安全事件信息的能力,提升美国证券市场在网络安全风险方面的透明度。尼日利亚 2023.3 尼央行发布开放银行运营指南,促进数据在银行与第三方间的共享,构建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服务和产品。扩大金融普惠性,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竞争力。巴西 2023.7 巴西央行计划就加密货币监管进行公开咨询。防止投资者在无充分信息披露时接触加密资产。印尼 2023.7 推出加密货币交易所和清算所,是该国唯一合法交易数字资产平台。加强对加密货币市场的监管,保护投资者权益。澳大利亚 2023.10 澳大利亚政府宣布计划将数字钱包提供商纳入该国金融监管体系。Google Pay 和 Apple Pay等主流数字钱包供应商将面临更严格监管。央行数字货币 日本 2023.2 日本央行开始数字日元第三阶段的测试:接入商业银行外部系统,验证用数字日元存取款、汇款交易是否畅通。数字日元第三阶段稳步推进,为进入试点阶段打下基础。巴西 2023.8 巴西央行宣布将于 2024 年正式推出央行数字货币 Drex,目前正着手准备开展第一阶段试点测试。巴西预计 2024 年底全面启用数字货币。韩国 2023.10 韩国央行计划与国际清算银行(BIS)合作测试批发型 CBDC,重点探索建立在批发型 CBDC 的货币体系可行性。韩 国 探 索 的 批 发 型CBDC 为其他国家开发这一路线提供参考。气候风险 美国 2023.10 美联储发布大型金融机构气候金融风险管理原则。该原则适用于总资产超过 1000 亿美元大型金融机构。为大型金融机构有效管理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提供框架。英国 2023.11 英国发布转型计划披露指南,指导企业建立高质量、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的转型气候计划框架。金融市场将获得企业调整商业模式、运营、产品和服务的相关信息。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中国银行研究院 中国银行研究院 6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金融科技日新月异,赋能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科技日新月异,赋能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2023 年以来,人工智能、元宇宙、ChatGPT 火爆出圈,与金融结合愈加紧密。创新数字支付方式提高支付体系效率与安全性,增强金融服务普惠性;ChatGPT 凭借强大的智能对话、信息搜索、文本生成功能,在银行业务运营、后台管理中表现出巨大潜力;区块链技术实现资金流动穿透式监管,助力银行业风险控制。进入四季度,多家银行推出新的数字化平台,为客户在财富管理、外汇交易、数字支付等方面提供更流畅的体验。展望未来,金融科技将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高校对接,助力银行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表表 2:2023 年以来金融科技大事记年以来金融科技大事记 类型类型 主体主体 时间时间 事件事件 数字支付 亚马逊 2023.7 亚马逊宣布将在美国的 500 多家 Whole Foods 超市推广其掌纹支付服务。PayPal 2023.8 PayPal 推出了以美元计价的稳定币 PayPal USD,Paxos发行管理,由美元存款、短期国债等现金等价物支持。摩根大通 2023.8 摩根大通宣布为其美国商户客户推出基于 iPhone 的轻触支付方案(Tap to Pay)。数字平台 富国银行 2023.10 富国银行将财富规划平台(Life Sync)的使用范围扩大至7000 万客户。依托该平台,客户可设定财富目标,持续跟踪财富目标的进展情况。法巴银行 2023.10 法国巴黎银行与创业工作室 321founded 共同创立支付运营机构 Panto,提供具有价格优势的、较高行业标准的支付解决方案,计划推出后迅速渗透到欧洲支付市场。纽约梅隆 2023.10 纽约梅隆银行推出外汇平台 Universal FX,适用于所有外汇交易、外汇对冲和跨境支付活动。人工智能 摩根士丹利 2023.3 摩根士丹利成为首家正式接入 GPT-4 的金融机构,未来将运用 AI 技术优化财富管理咨询流程。汇丰银行 2023.5 汇丰银行推出 ESG 指数,利用人工智能衡量公司的 ESG改善情况和财务走势。储蓄账户 高盛集团 2023.4 高盛与苹果联合上线存款储蓄账户,用户通过 Apple Card设置和管理储蓄账户,年化利率达到 4.15%。Habitto 2023.6 金融科技初创公司 Habitto 开设首个储蓄账户,对首笔 100万日元的存款提供 0.3%的利率。元宇宙 三菱日联、瑞穗 2023.2 三菱日联、瑞穗等合作建立日本“元宇宙经济区”,创建开放的元宇宙基础设施,推动日本 Web3 战略。摩根大通 2023.3 摩根大通投资元宇宙支付平台 Tilia,开展支付合作,探索更多的支付方式,扩大服务覆盖范围。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中国银行研究院 中国银行研究院 7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二)全球银行业经营呈现新特点(二)全球银行业经营呈现新特点 2023 年以来,不同地区银行业根据本地区经济环境积极调整业务规模,寻找盈利增长点;持续提升资本充足率水平,增厚风险缓冲垫;经济增长相对低迷的经济体银行业资产质量面临下行压力。展望 2024 年,全球经济增速或进一步放缓,叠加高利率带来的息差提振效应减弱、低基数效应不再等多方因素影响,全球银行业经营不容乐观。1.盈利增长面临挑战盈利增长面临挑战 2023 年,虽然全球经济增长缓慢,但得益于息差水平较高等因素,银行业盈利依然实现高速增长。从全年看,预计美国银行业净利润将达到 3117 亿美元,同比增加 16.3%,高息差驱动净利息收入增长成为重要影响因素。欧元区和英国银行业净利润规模将分别达到 2065 亿美元和 636 亿美元,同比增长 49.9%和73.1%。欧央行和英格兰银行持续收紧货币政策,银行业息差水平维持高位带来可观的利息收入,叠加 2022 年的低基数效应,盈利规模提升较为明显。日本三大金融集团 3-12 月净利润达到 301 亿美元,同比增加 77.6%。日本银行业显著提升海外市场的信贷投放规模,分享高息差红利。受货币贬值影响,巴西银行业净利润规模达到 312 亿美元,同比小幅下降 4.3%;马来西亚和泰国银行业净利润规模分别达到 105 亿美元和 82 亿美元,同比增长 5.3%和 20.3%。如果剔除美元升值的影响,新兴经济体银行业表现将更加抢眼。展望 2024 年,全球经济复苏进一步放缓,高利率环境或将持续,但息差提振效应不再明显,制约利息收入增长。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财富管理等领域存在展业空间,有望成为全球银行业发展的新动能。从全年看,全球银行业盈利增长将出现明显分化。预计美国银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 16.3%;日本、马来西亚和泰国银行业依托亚太市场存在的诸多机遇,净利润将分别同比增长 20.0%、8.0%和 24.6%。部分经济体银行业盈利规 中国银行研究院 8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模或将显著下滑,欧元区银行业净利润将同比下降 23.9%,英国银行业净利润同比下降 37.9%(图 4)。图图 4:2024 年主要经济体银行业年主要经济体银行业1净利润净利润与与增速(预测)增速(预测)资料来源:各央行和监管机构,银行财报,中国银行研究院 2.规模扩张趋势逐步放缓规模扩张趋势逐步放缓 2023 年,全球经济环境的严峻性、复杂性、不确定性持续存在,但受高息差等因素驱动,银行业仍具有一定规模扩张意愿。预计年末美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将达到 23 万亿美元,同比小幅收缩 1.0%,受欧美银行业危机、存款流失严重、信用评级下调等风险事件的冲击,规模扩张相对谨慎。欧元区银行业资产规模将达到 30 万亿美元,同比小幅增长 3.4%;英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将达到 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9.2%。欧洲银行业主要得益于国际化水平较高,持续增加海外市场尤其是亚太市场业务布局,规模实现较快增长。日本银行业资产规模将同比增长 5.2%,达到 6.5 万亿美元,同样与其加大海外布局有关。新兴市场 1 欧元银行业采用 36 家主要银行数据。英国银行业采用五大行数据,分别是汇丰控股、国民西敏寺银行、劳埃德银行、渣打银行和巴克莱银行。日本银行业采用三大金融集团数据,分别是三菱日联、三井住友和瑞穗金融。下同。-40%-30%-20%-10%0 0%-4000-3000-00030004000美国欧元区英国日本巴西澳大利亚 马来西亚泰国净利润(亿美元)同比增速(右轴)中国银行研究院 9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专栏专栏 1:美国四大行经营情况分析:美国四大行经营情况分析 2023 年以来,美国四大行营收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增速水平有所下滑,高利率环境带来的净利息收入提振效应有所减弱。同时,资产质量劣变趋势有所突出。规模保持扩张势头。规模保持扩张势头。2023 年三季度末,美国四大行总资产规模共计 11.33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2.01%,增速较上季度末提升 1.33 个百分点。其中,贷款规模 3.97 亿美元,同比增长 6.18%,贷款占总资产的比例约为 35.02%,四大行通过增加信贷投放,支持居民消费需求。四大行总负债规模共计 10.33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1.59%,增速较上季度末提升1.36 个百分点。其中,存款规模 6.91 万亿美元,同比减少 2.26%,存款流失现象缓解,但依然不容忽视。营业收入维持增长态势,增速水平有所放缓。营业收入维持增长态势,增速水平有所放缓。2023 年前三季度,美国四大行营业收入共计 2945.5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53%,增速较上季度末下降 2.65 个百分点。净利润共计 903.79 亿美元,同比增加 29.64%,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净利息收入共计 1888.8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4.91%,增速较上季度末大幅下滑 6 个百分点。平均净息差为 2.57%,延续一季度末以来的下行趋势。11 月 1 日,美联储连续第二次暂停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 5.25%至 5.5%,高利率环境带来的利息收入提振效应逐步减弱。非利息收入方面,得益于投资银行、财富管理等业务回暖,在低基数效应下,美国四大行非利息收入共计 1097.86 亿美元,同比增加 13.48%。资产质量存在劣变风险,银行经营或面临挑战。资产质量存在劣变风险,银行经营或面临挑战。2023 年三季度末,美国四大行不良贷款出现双升。不良贷款规模共计 227.85 亿美元,环比增长 14.09%,同比增长 24.67%。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集团不良贷款率分别为 0.51%、0.46%、0.85%和0.49%,较上季度末提升 0.02、0.07、0.13、0.10 个百分点。资本充足情况良好。资本充足情况良好。2023 年三季度末,美国四大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分别为 16.60%、14.36%和 12.70%,分别同比提升 1.43、1.40和 1.46 个百分点。但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发布实施巴塞尔协议 III 最终方案征求意见稿,银行业尤其是四大行或面临更大的资本补充压力。2023 年三季度美国大银行主要业绩指标(亿美元)银行 总资产 营收 净利润 资产质量 规模 同比 规模 同比 规模 同比 不良率 拨备覆盖率 摩根大通 38,983 3.30e2 40.202 50.91%0.5128.88%美国银行 31,531 2.61C0 13.77#4 14.59%0.464.92%富国银行 19,093 1.6896 25.667 52.12%0.851.88%花旗集团 23,685-0.53A1 16.041-10.26%0.49S7.96%资料来源:各银行年报 中国银行研究院 10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经济复苏较好,银行业具有良好展业基础。马来西亚和巴西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将分别达到 57.3%和 28.1%,泰国银行业达到 11.9%。展望 2024 年,多数经济体银行业将维持相对谨慎的展业策略,规模扩张速度将逐步放缓。预计美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将延续小幅收缩态势;欧元区银行资产规模增速放缓至 2.7%;英国和澳大利亚银行业资产规模分别同比增长 0.2%和 0.6%。日本银行业或继续依托亚太市场,增加海外布局,资产规模将同比增长 5.0%;新兴经济体银行业稳妥推进业务扩张,巴西、印度尼西亚和泰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将分别达到 11.6%、0.7%和 0.3%(图 5)。图图 5:2024 年末主要经济体银行业资产规模与增速(预测)年末主要经济体银行业资产规模与增速(预测)资料来源:各央行和监管机构,银行财报,中国银行研究院 3.资本充足率持续提升资本充足率持续提升 2023 年,为了提升造血能力,增厚风险缓冲垫,全球银行业加大内源性和外源性资本补充力度,资本充足率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年末美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将达到 15.2%,同比提高 0.2 个百分点;欧元区银行业资本充足将达到19.4%,同比提高 0.6 个百分点;日本和澳大利亚银行业资产充足率均同比提高-4%-2%0%2%4%6%8%-110112233欧元区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巴西马来西亚泰国资产规模(万亿美元)同比增速(右轴)中国银行研究院 11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约 1 个百分点,达到 16.0%和 19.0%;英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大幅提升 4.9 个百分点,达到 16.8%。新兴经济体中,马来西亚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升至 23.3%;印度尼西亚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为 26.0%,同比提升 0.4 个百分点;泰国和巴西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水平分别同比小幅下降0.4和0.6个百分点,达到19.0%和17.0%展望 2024 年,全球银行业的资本充足水平将继续提升。巴塞尔协议最终版落地,各国相继出台适合本国银行业发展现状的资本监管规则,一定程度上提高资本监管标准。同时,部分经济体银行业盈利能力较强,进行内源性资本补充存在可持续性。预计美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保持稳定,为 15.2%;澳大利亚和日本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分别为 19.7%和 16.7%;欧元区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提升 1.4 个百分点,到 20.8%;英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水平小幅下降 0.1 个百分点,到 16.8%。新兴经济体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同样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图 6)。图图 6:2024 年末主要经济体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及变化(预测)年末主要经济体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及变化(预测)资料来源:各央行和监管机构,银行财报,中国银行研究院-101234-7%0%7!(%马来西亚欧元区澳大利亚泰国巴西英国日本美国资本充足率(%)同比变化(百分点,右轴)中国银行研究院 12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4.资产质量存在劣变风险资产质量存在劣变风险 作为顺周期行业,银行业经营面临的信用风险与本国经济增长情况息息相关。预计 2023 年末美国和英国银行业不良率水平分别为 0.73%和 1.93%,与上年末基本持平;欧元区、日本和澳大利亚银行业不良率水平为 2.60%、1.06%和0.98%,均同比增长 0.1 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银行业资产质量保持向好趋势,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巴西银行业不良率水平分别下降 0.1、0.4、0.8、0.8 个百分点。展望 2024 年,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或将显现,全球银行业不良率水平将有所抬升。预计美国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同比增长 0.5%,不良贷款率为 0.72%,与 2023 年末基本持平;欧元区、英国、日本、澳大利亚银行业不良率分别上涨 0.10、0.04、0.05、0.05 个百分点;巴西、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银行业不良率水平分别上涨 1.00、0.05、0.06、0.08 个百分点(图 7)。图图 7:2023 年末和年末和 2024 年末主要经济体银行业不良率(预测)年末主要经济体银行业不良率(预测)资料来源:各央行和监管机构,银行财报,中国银行研究院 0%1%2%3%4%5%6%7%巴西欧元区泰国英国马来西亚日本澳大利亚美国20232024 中国银行研究院 13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专栏专栏 2 2:美国商业地产困境给银行带来风险挑战美国商业地产困境给银行带来风险挑战 美国商业地产空置率攀升,市场压力持续升高。美国商业地产空置率攀升,市场压力持续升高。自新冠疫情及美联储加息周期启动以来,美国商业地产行业的基本面呈现下行趋势,主要体现在营业收入下降、资产估值萎缩、融资难度加大等方面,疫情后的居家办公模式进一步打击了办公楼类地产,这是以往周期很少出现的情况。世邦魏理仕(CBRE)数据显示,2023 年三季度,美国写字楼空置率达到 18.4%,较二季度上升 20 个基点,空置率达 30 年来最高水平,旧金山办公室空置率更是达到创纪录的 33.9%;平均要价租金环比下降 0.1%达每平方英尺 35.45 美元,平均实际租金环比下降 0.1%至每平方英尺 31.92 美元,要价租金和实际租金之间的差距达到疫情后的最高水平。美国商业地产下行周期仍将持续更长时间。美国商业地产下行周期仍将持续更长时间。与 2008 年的典型商业地产下行周期相比,当前的下行周期更加快而猛,且仍处在早期阶段;历史经验显示商业地产的下行周期较长,甚至可能持续 4-5 年之久。美国商业地产贷款信用风险值得关注。美国商业地产贷款信用风险值得关注。2023 年一季度,美国商业地产贷款拖欠率、坏账率均出现小幅上升趋势;根据市场机构测算,约 7280 亿美元的商业地产贷款(占贷款总额的 16%)将于 2023 年到期,其中大多是此前低利率环境下投放的贷款,在 2023 年到期后将被迫适应更高的利率环境,违约风险明显上升。事实上,美国中小银行对商业地产贷款的敞口最大,提供了近 70%的商业地产贷款,占中小银行总贷款规模的 44%。高息环境下商业地产贷款信用风险若爆发,将迅速向美国中小银行体系传导,而这类机构本身在存款外流、证券资产浮亏方面脆弱性更大,不排除演化为更大规模的流动性风险和机构倒闭潮。美国银行体系各类贷款结构 注:大型银行指资产规模前 25 家银行,中小银行指资产规模前 25 家以外的银行。时间截至 2023 年 11 月 1 日。资料来源:美联储 23.0.2#.7!.5.0D.4!.3.4.0%7.5%0 0%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工商业贷款住宅房地产贷款商业房地产贷款消费者贷款其他贷款和租赁 中国银行研究院 14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二、中国银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一)经济(一)经济持续恢复,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减持续恢复,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减 2023 年,中国经济恢复向好趋势明显,银行业主动担当作为,切实发挥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主力军的作用。第一,第一,宏观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银行业宏观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银行业为经济发展提供大力支持为经济发展提供大力支持。2023 年 1-10 月,经济“三驾马车”呈现稳健发展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1.94 万亿元,同比增长 2.9%,银行业瞄准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以及绿色、高技术等热点领域发力信贷投放,确保投资对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8.54 万亿元,同比增长 6.9%,银行业积极响应国家扩大内需战略,在居民衣食住行多种消费场景深耕业务空间,力促消费恢复。货物进出口总额 34.32 万亿元,同比增长 0.03%(图 8),银行业多措并举为进出口提供高质量金融支持,保障外贸促稳提质。展望 2024 年,经济运行将整体延续平稳态势,银行业将继续为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贡献力量。图图 8:全国投资、消费及贸易同比增速全国投资、消费及贸易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30-20-2002020212022202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进出口金额同比(%)中国银行研究院 15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第二,财政货币政策合理把握节奏和力度,为银行业第二,财政货币政策合理把握节奏和力度,为银行业满足市场融资需求提满足市场融资需求提供适宜环境。供适宜环境。2023 年,中国精准有力实施宏观政策调控,引导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中央财政在四季度增发 1 万亿元国债用于支持改善民生,国务院提前下达 2024 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多省市相继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稳妥有序化解存量债务压力,支持经济稳增长,银行业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稳健货币政策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不断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流动性支持,充分响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的要求。银行业在切实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的同时,巩固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普惠小微、数字技术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10 月末,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 10.7%、9.3%(图 9)。展望 2024 年,宏观政策调控将进一步优化,政策“组合拳”发力更加注重精准有效,引导银行业对接各方合理融资需求,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图图 9:社会融资及人民币贷款规模及增速社会融资及人民币贷款规模及增速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 第三,第三,金融监管金融监管围绕围绕防风险防风险加大力度加大力度,保障银行稳妥展业保障银行稳妥展业。2023 年以来,0480035040020020202120222023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万亿元)社融同比增速(%,右轴)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右轴)中国银行研究院 16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中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紧抓改革,持续聚焦防风险、补短板、促发展、惠民生。抓改革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推动金融业监管架构作出重大改革调整。其中,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标志着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发布,推动行业监管高质量发展。防风险防风险方面,方面,制定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推进银行真实反映资产质量,完善资本监管规则;发布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升银行保险机构的操作风险管理水平。补短板补短板方面,方面,加强银行业保险业监管统计管理,发布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强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促发展促发展方面,方面,围绕银行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个人贷款以及项目融资等业务发布“三个办法一个规定”,促进相关业务规范发展;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惠民生方面,惠民生方面,面对突发洪涝灾害,加大金融支持灾后重建力度,帮助受灾群众和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切实增强广大金融消费者的获得感与满意度;适时优化房地产政策,满足广大居民住房需求。展望 2024 年,金融监管将全面加强,进一步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以及持续监管,切实提高监管有效性。表表 3:2023 年以来中国年以来中国银行业主要监管动态银行业主要监管动态 类型类型 时间时间 发布单位发布单位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抓改革抓改革 3.16 党中央、国务院 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防风险防风险 2.11 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 发布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主要内容包括:拓展风险分类的资产范围,提出新的风险分类定义,强调以债务人履约能力为中心的分类理念,进一步明确风险分类的客观指标与要求。11.01 金融监管总局 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包括:构建差异化资本监管体系;全面修订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强化监督检查,优化压力测试的应用,用好用 中国银行研究院 17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活第二支柱;提高信息披露标准,增强市场外部约束。9.20 金 融 监 管 总局、人民银行 开展 2023 年度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认定 20 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其中国有商业银行 6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9 家,城市商业银行 5 家。7.10 金 融 监 管 总局、人民银行 延长 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政策适用期限。主要内容包括:对于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在保证债权安全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与房地产企业基于商业性原则自主协商,积极通过存量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促进项目完工交付。7.28 金融监管总局 发布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包括:明确风险治理和管理责任;规定风险管理基本要求;细化管理流程和管理工具;完善监督管理职责。补短板补短板 1.9 原银保监会 发布银行保险监管统计管理办法,重点规范以下内容:明确归口管理要求;明确数据质量责任;强调数据安全保护;对接数据治理要求;重视数据价值实现。7.21 金融监管总局 发布 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包括:调整部分事项准入条件;落实扩大对外开放部署;推进简政放权工作;完善相关行政许可规定。促发展促发展 1.8 原银保监会 发布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个人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项目融资业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包括:适度拓宽流动资金贷款与固定资产贷款用途及贷款对象范围,满足信贷市场实际需求;明确受托支付标准,适度调整受托支付时限,增加紧急用款相关规定,提升受托支付的灵活性;合理调整贷款业务办理模式,明确视频面谈、非现场调查等办理形式,适配新型融资场景;优化流动资金贷款测算要求,增加信用方式办理贷款相关内容,更好契合融资实际;明确贷款期限要求,引导商业银行有效防范贷款期限错配风险,优化贷款结构;整合其他相关信贷管理制度,提高制度的系统性。4.14 原银保监会 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 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指出银行业要聚焦农业强国建设重点领域,强化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涉农金融内部资源倾斜力度,持续加强监管考核引领,稳定增加涉农信贷投入。10.11 国务院 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强调六个方面内容:突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调聚焦重点领域;强调保险和资本市场的作用;有序 中国银行研究院 18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重视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建设;统筹发展与安全。惠惠民生民生 2.24 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 发布 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包括:加强住房租赁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拓宽住房租赁市场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加强和完善住房租赁金融管理。8.31 金 融 监 管 总局、人民银行 发布 关于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 和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统一全国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下限。不再区分实施“限购”城市和不实施“限购”城市,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下限统一为不低于20%和 30%;将二套住房利率政策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 LPR 加 20 个基点。首套住房利率政策下限仍为不低于相应期限 LPR 减 20 个基点。9.1 金 融 监 管 总局、人民银行 发布 关于做好金融支持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通知,对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投放、提升灾后恢复重建信贷服务效率、积极发挥保险风险分散功能、多渠道拓展灾后重建资金来源、全面提升灾区金融保障功能等五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9.15 金 融 监 管 总局、人民银行、证监会、国家网信办 活动以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增强金融安全意识,促进市场公平有序为目的,围绕普及金融知识、传播金融正能量,防范非法金融活动、提高金融安全意识,倡导理性消费理念、树立价值投资观念,开展诚信文化建设、促进市场公平有序,办好为民实事、回应社会关切等五个方面展开。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中国银行研究院(二)(二)银行业银行业助力助力经济经济复苏,彰显金融复苏,彰显金融担当担当 中国银行业积极发挥金融融通作用,资产负债规模稳步提升,盈利能力基本稳定,资产质量进一步夯实,资本充足情况良好。第一,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减,资产负债规模稳健提升。第一,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减,资产负债规模稳健提升。银行业深入践行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在经济复苏周期中积极增加信贷投放,规模持续扩张。2023 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总资产 348.4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5%;总负债 321.4万亿元,同比增长 10.7%。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稳健扩张态势将延续,预计全年增速保持在 11%左右。受债券发行提速影响,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融规模 中国银行研究院 19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的比重出现下降,2023 年 10 月末,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融规模的 62.30%,环比下降 0.19 个百分点,但仍是持续驱动银行业规模增长的重要力量。展望 2024年,银行业将持续助力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规模增速将与经济复苏节奏保持一致,全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增速预计将维持在 10%左右的较高水平。专栏专栏 3 3:关于: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发布 近期,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未来五年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意见的出台预示中国普惠金融迈入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意见的出台预示中国普惠金融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意义深远。宏观层面,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意义深远。宏观层面,普惠金融有助于实现发展效率与社会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对推进金融服务均衡充分发展赋能经济增长、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机构层面,机构层面,高质量普惠金融为金融机构开拓新的增长点,数字经济迅速发展,为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普惠金融高效展业提供更多可能。个个人层面,人层面,随着普惠金融深化扩大覆盖面,有利于提升居民整体金融素养,在提高金融韧性的同时防范相关风险,构建更健康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意见 重点强调了六个方面的内容,银行业在其中亟需发挥重要作用。意见 重点强调了六个方面的内容,银行业在其中亟需发挥重要作用。此次 意见是 2015 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的进一步延伸,重点强调了六个方面内容:一是突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二是强调聚焦重点领域;三是强调保险和资本市场的作用;四是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五是重视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建设;六是统筹发展与安全。银行业作为重要金融力量,在推进开展普惠金融工作过程中亟需发挥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业深入落实“金融为民”理念,不断推进开展普惠金融工作。银行业要根据意见要求,优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普惠金融工作质效。银行业要根据意见要求,优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普惠金融工作质效。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要求,积极响应政策导向,把提升重点领域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作为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任务。结合广大普惠群体的实际需要,围绕支持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提升民生领域金融服务质量等重点领域持续优化产品服务。着力加强金融支持,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对重点领域的投放力度,推动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质;强化对民生领域的支持,丰富创业、助学等金融产品,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的服务,切实提升金融服务普惠群体的能力;在普惠金融重点领域服务中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最终,通过不断提升普惠金融发展质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彰显银行业责任担当。中国银行研究院 20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专栏专栏 4 4:国有大行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国有大行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2013 年“一带一路”倡议首次提出,至今已有十年时间。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从“大写意”逐渐转变为“工笔画”,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国有大行在其中充分彰显责任担当,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不断完善海外网点布局一、不断完善海外网点布局 国有大行积极融入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持续优化“一带一路”沿线网点布局,动态调整资源投入,推动网点布局供给与市场需求匹配程度不断提高。截至 2023 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的 21 个国家拥有 125 家分支机构,中国银行境外分支机构覆盖 43 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这些境外分支机构作为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的平台,对于树立中资银行形象、服务营销当地客户以及加强国际经贸交流合作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持续丰富金融产品供给二、持续丰富金融产品供给 国有大行紧跟“一带一路”倡议产生的金融服务需求,主动在沿线市场等重点区域探索展业,持续丰富相关金融产品供给,持续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截至 2023 年上半年,中国银行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累计授信支持超过 2900 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量、清算量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直参行、间参行数量保持市场第一。农业银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提供结算服务 1069 亿美元、提供贸易融资支持 86.6 亿美元。三、积极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三、积极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近年来,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一带一路”绿色低碳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工、农、中、建四大行与其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共同签署“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将环境、社会及治理因素纳入业务管理全流程,更是在绿色债券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彰显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大行担当。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均发行了多笔绿色主题债券,建设银行发行“生物多样性”和“一带一路”双主题绿色债券,提升“一带一路”资金融通的绿色含量。四、切实深化国际合作四、切实深化国际合作 国有大行不断发挥国际化优势,加强与各方机构联系往来,有序推进跨境合作、业务撮合等金融实践向纵深推进,促进优势互补实现共赢。例如,“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BRBR)持续完善,成员结构日益丰富多元,截至 2023 年 9 月,该机制成员和观察员已扩展至 71 个国家和地区的 164 家机构,促进金融业合作发展。中国银行研究院 21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第二,让利实体第二,让利实体经济,银行业经济,银行业盈利稳定。盈利稳定。伴随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经济复苏进程,银行业加大资金保障力度。2023 年以来,银行业净息差随着LPR 下行持续收窄,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 1.73%,较上年同期下降 0.2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 1.86 万亿元,同比增长 1.6%;平均资本利润率为 9.45%,同比提升 0.13 个百分点。除净息差收窄外,非利息收入增长乏力,三季度商业银行非息收入占比 20.62%,较上季度下降 1.22 个百分点。2023 年,考虑到息差收窄和非息业务发展问题,全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将回落至 2%以内。展望 2024 年,在经济增长目标下,预计各类政策灵活适度,形成合力,为银行存贷款规模增长提供宏观基础并奠定行业盈利基石,商业银行利润增速将维持在 3%左右。第三,复苏第三,复苏中中严控严控风险,银行业资产质量基本稳定风险,银行业资产质量基本稳定。2023 年,银行业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同时,高度重视信用风险管理,综合运用多种处置手段,防范和化解潜在不良风险,资产质量整体向好。三季度末,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整体呈现“一升一降”特征。其中,不良贷款余额 3.22 万亿元,同比增长 7.80%;不良贷款率为 1.61%,同比下降 0.05 个百分点。同时,银行业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提升。三季度,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近 6.7 万亿元,同比增长 9.03%;拨备覆盖率 207.89%,同比提升 2.35 个百分点。从全年看,随着实体经济稳步复苏,企业主体经营情况改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将延续向优向好态势,不良贷款率有望进一步下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高度重视国内金融风险的化解,2024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速预计将进一步放缓,不良贷款率指标有望延续下降趋势。中国银行研究院 22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专栏专栏 5 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 近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启动,通过一系列教育宣传活动,让金融知识之光照亮城乡大众。银行业作为重要金融力量,开展高质量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正逢其时。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民经济稳健向好,居民收入不断提升,金融业规模进一步扩张。相应地,居民对金融领域的权益诉求意识进一步觉醒,对自身权益保护的需求相应增加,不再满足于基本的消费者宣传教育和科普基础的金融知识,而是进一步升级为追求财产安全、知情权、隐私权、公平交易权以及稳健有序的行业环境,这对提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质效提出了新的要求。2023 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整合力量,强化统筹。因此,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既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维护金融秩序、确保金融持续稳健运行的重要基础。银行业在推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银行业在推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银行业深入落实“金融为民”理念,多措并举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一是逐步搭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一是逐步搭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组织架构。作组织架构。持续对标监管要求,设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或类似部门,保障相关业务合规开展。二是相关规章制度及考核评价方法日臻成熟。二是相关规章制度及考核评价方法日臻成熟。结合自身经营发展实际,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内容融入公司章程,推进相关考核评价办法的制定与实施工作。三是消费三是消费者投诉处理流程持续健全。者投诉处理流程持续健全。不断畅通各类投诉渠道,加大投诉监测、分析和整治力度。依托金融科技赋能加快消保管理数字化转型,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赋能客户投诉治理效果的跟踪评估机制,优化问题治理。四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宣教力度不断加大。四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宣教力度不断加大。持续利用好“315”消费者权益日及其他重要宣传节点,从线上线下不同渠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宣传工作。重点关注农民、老年人、新市民、在校学生、残障人士、务工人员等群体的需求,推出一系列便民利民的产品和服务。整体来看,银行在推动金融消费整体来看,银行在推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者权益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未来银行业要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巩固消未来银行业要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巩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质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质效。2023 年一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数量曾达到阶段性高位,其中,个人贷款业务投诉成为推动消费投诉量上升的主要因素。个人住房贷款是个人贷款业务的主要构成,2023 年以来,提前还贷事件对银行展业造成一定影响,以致投诉上升。这给银行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带来一定挑战,反映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质效有待提升。未来,银行应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满足消费者对金融服务的新期待和新要求,与时俱进优化并改进服务质量,强化金融服务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切实增强广大消费者的获得感与满意度。中国银行研究院 23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第四第四,资本充足情况良好,资本充足情况良好,夯实夯实银行业高质量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发展基础。基础。2023 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指标保持稳定,资本充足率为 14.77%,同比小幅下降 0.32 个百分点,环比上升 0.11 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 11.90%,同比下降 0.31 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 10.36%,同比下降 0.28 个百分点。从全年来看,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企稳,内源融资出现积极迹象;信贷投放规模持续高增,风险加权资产规模有所上升,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保持稳定。2024 年,经济复苏将持续夯实商业银行盈利基础,“以量补价”的整体逻辑依旧成立,商业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具有一定保障;外源性资本补充将在股东增资、发行永续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定向发行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得到进一步夯实;整体资本充足率将稳中有升。表表 4:2023-2024 年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指标预测年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指标预测 指标指标 20212021 20222022 2 2023023Q3Q3 2 2023023(E)E)20242024(E E)规规模模 资产(万亿元)288.6 319.8 348.4 355 391 负债(万亿元)264.7 294.3 321.4 327 360 资产同比增长(%)8.58 10.8 10.5 11.0 10.0 负债同比增长(%)8.26 11.2 10.7 11.0 10.0 盈盈利利 净利润(万亿元)2.18 2.30 1.86 2.36 2.43 ROA(%)0.79 0.76 0.74 0.75 0.75 净息差(%)2.08 1.91 1.73 1.73 1.70 成本收入比(%)32.08 33.97 31.59 31.0 30.5 风风险险 不良贷款率(%)1.73 1.63 1.61 1.61 1.60 拨备覆盖率(%)196.9 205.9 207.9 209 209 资本充足率(%)15.13 15.17 14.77 15.1 15.2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78 10.74 10.36 10.7 10.8 资料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银行研究院 中国银行研究院 24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三、专题研究(一)国际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复苏的现状与趋势(一)国际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复苏的现状与趋势 全球经济弱复苏进程中,科技金融、消费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存在巨大融资需求,银行业依托本经济体发展实际,不断增加重点领域金融产品供给,优化金融服务模式。1.持续加大对制造业尤其是科技行业的金融支持持续加大对制造业尤其是科技行业的金融支持 部分经济体银行业通过提供全方位产品与服务、细分领域专业化定制化、加强金融创新灵活授信政策、建立合作网络等措施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带动经济复苏。美国银行业美国银行业对包括信息技术业、制造业在内的重点行业予以金融支持,提供全方位产品与服务。美国实施制造业回流,出台重振制造业战略的政策框架为制造业扩大融资渠道,缩小关键供应链差距,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为银行业融资提供支持方向。例如,美国进出口银行提供 330 亿美元的贷款担保、保险、直接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担保等,促进美国制造的飞机出口。英国银行业英国银行业支持制造业发展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历史经验。2011 年巴克莱银行、汇丰银行、劳埃德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渣打银行等共同出资并成立“商业成长基金”,专注于向中小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股权投资,目前已成为英国最活跃的成长资本投资机构。英国建立政策性与市场性联动投资机制,推出各类独具特色的政策性创业投资基金,例如苏格兰联合投资基金、英国创新投资基金等,通过政府引导及私人部门的积极参与,支持中小企业高速成长。澳大利澳大利亚亚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6%,为澳大利亚第五大行业。澳大利亚联邦银行为制造业和批发贸易行业提供的定制解决方案,包括 Stream Working Capital2、车辆和设备融资以及国际和外汇服务。中国香港银行业中国香港银行业聚焦新型工业化发展,支持境内外制造业复兴。创新金融产品,支持科研成果引进、转化,2 是一种数字化的现金流解决方案,帮助客户解锁挂账发票中的资金,以提高资金流动性。中国银行研究院 25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比如通过绿色信贷、专利权质押、与保险公司合作提供融资产品等方式,协助制造业企业升级转型;根据香港制造业部分产业链在内地或境外的特点,优化供应链融资产品(如绿色应收账款融资)、跨境金融产品等,促进企业供应链稳定高效运作;持续提升贸易融资服务水平,丰富贸易融资产品,包括外汇风险管理、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跨境结算服务。2.需求上升推动消费金融产品持续发需求上升推动消费金融产品持续发展创新展创新 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减弱,部分居民通过银行贷款满足消费需求,消费信贷规模有所增加。零售银行成为美国银行业美国银行业战略重点领域,资产负债表中的零售贷款和存款份额不断上升,银行分支机构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本轮“回归零售”的趋势主要由大型银行推动,且大部分为信用卡领域的业务扩张。后疫情时期,美国信用卡贷款余额大幅增长,从 2021 年一季度末的 7700亿美元快速上升 2023 年一季度末的 9860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13.2%。究其原因,从需求端看,美国居民收入水平下降,信用卡等消费金融业务有效满足了居民消费需求。从供给端看,美国银行业息差水平较高,扩大信贷规模具有内生动力。摩根大通为美国最大的信用卡发卡银行。截至2022年末,摩根大通信用卡贷款余额 1852 亿美元,市占率 17%,位居美国首位。同时,后疫情时期,居民新的消费习惯与方式对消费金融服务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消费金融的获客、风控定价与贷后管理的线上化、自动化与智能化不断提升。摩根大通以大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一键式”报价功能,提高客户转化率;建立“收入数字化验证”,利用直接存款等数据推断客户收入,减少贷款批准周期;构建“欺诈检测和防控”功能,利用机器学习模型使得信贷批准的有效性提升,防止信用欺诈。中国香港银行业中国香港银行业通过产品创新积极推动消费金融的蓬勃发展。虚拟银行通过“创新”赋予消费金融行业新活力。如渣打银行旗下的虚拟银行 Mox 发行了亚洲首张全功能无号码银行卡,推出一键转换储蓄卡及信用卡的“Flip”、信用 中国银行研究院 26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额度转账等功能;中银香港旗下的虚拟银行 Livi 引入近年流行的“先买后付”(Buy Now Pay Later)消费模式。巴西银行业巴西银行业在消费金融领域市场竞争力较弱,巴西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寻求传统银行之外的替代贷款选择。传统银行的贷款申请流程繁琐且耗时,利率较高,市场借贷平台提供更加简化和高效的贷款申请流程、更快的审批时间和具有竞争力的利率。3.多元化成为全球绿色金融重要发展趋势多元化成为全球绿色金融重要发展趋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经济体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将其作为本轮经济复苏的重要抓手。银行业持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推动业务多元化发展。美国银美国银行业行业积极响应市场对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支持对环境或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项目或活动。美国绿色债券市场在 2022 年达到创纪录的 3800 亿美元,2023 年进一步增长。美国银行宣布在 2050 年之前在融资、运营和供应链中实现温室气体(GHG)净零排放,到 2030 年投入 1 万亿美元的贷款,加速向低碳、可持续经济的过渡。2023 年 4 月,花旗银行宣布推出新的可持续定期存款解决方案,存入可持续定期存款账户的资金将根据花旗绿色债券框架、社会金融债券框架的设定标准,分配给符合条件的 ESG 项目。摩根大通主动设立碳转型中心(CCT),为客户提供以可持续发展、ESG 为重点的融资、研究和咨询解决方案;2021 年宣布将在未来 5 年内促进超过 10 万亿美元的绿色融资计划。欧洲银行业欧洲银行业将绿色发展作为金融支持的重点领域。2020-2022 年,汇丰累计提供可持续投融资总额达 2107 亿美元,包括 1853 亿美元可持续发展融资、190 亿美元可持续发展投资。2023 年 9 月,渣打银行宣布为金融机构客户推出可持续贸易贷款产品,旨在帮助企业在其生态系统中采取更可持续的策略,并建立更具弹性的供应链。2023 年 10 月,德意志银行发布净零转型计划以及企业贷款组合中三个新增碳密集型行业的净零转型路径,旨在进一步履行加入净零银行业联盟的承诺。该计划整合了德银在实现 2050 年净零目标过程中的定义、方法、目标和已取得的成果。中国银行研究院 27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日本银行业日本银行业通过多方合作,建立开放包容的金融服务生态,引入整合多种资源,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支持。瑞穗集团承诺到 2050 年达成净零碳排放,计划从 2019 财年到 2030 财年为环境融资拨款 12 万亿日元,为可持续融资拨款13 万亿日元。三菱日联制定“MUFG 环境政策”作为指导自身处理与环境相关问题的整体行动指南,在金融板块设立了“MUFG 环境和社会政策框架”,规定了“禁止融资业务”与“限制融资业务”的范围,并引入尽职调查流程,以识别和评估融资业务的环境和社会风险或影响。澳大利亚银行业澳大利亚银行业聚焦 ESG 领域的金融支持,包括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在内的 80 家金融机构加入“澳大利亚可持续金融计划”,把可持续发展根植于战略管理中。中国香港银行业中国香港银行业在助力香港绿色金融发展中持续发挥积极作用,结合各自优势加强制造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低碳转型路径研究并纷纷推出金融创新产品,提供多元化金融解决方案。渣打银行与世界资源研究所联合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减排路径和金融支持转型路径专题报告;中银香港推出首支跟踪 ESG 及投资大湾区指数的 ETF 产品“中银香港大湾区气候转型 ETF”。另外,中国香港银行业充分利用香港“超级联系人”角色,一方面通过内地分行机构参与绿色低碳发展项目,比如汇丰银行推出总额达 300 亿人民币的绿色信贷基金,通过两个子基金支持中资企业境内和跨境业务的低碳发展;另一方面引导全球资金投向绿色和可持续发展项目。4.全球普惠金融发展势头持续高涨全球普惠金融发展势头持续高涨 本轮经济周期中,普惠金融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深入人心,许多经济体都开始实施相关政策以促进其发展。美国银行业美国银行业探索“关系型贷款”业务模式。美国社区银行依靠地理优势、人际关系,通过与借款人及社区周围的熟人网络长期的互动交流,搜集借款人的个人品德、管理能力等“软信息”,精准向优质中小企业投放小额信贷。美国政府推出纾困信贷计划,通过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低息或无息贷款。摩根大通、美国银行等执行了美国政府推出的“薪 中国银行研究院 28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资保障计划”,为中小企业提供免抵押品贷款。澳大利亚银行业澳大利亚银行业与政府等机构合作,建立业务增长基金和商业证券化基金,推出针对旅游业、服务业等中小企业的专项贷款,以降低融资难度和成本。澳大利亚国民银行推出商业支持贷款计划,为急需获得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最多 100 万澳元的贷款。中国香港银行业中国香港银行业大力扶持普惠中小企业。香港金管局联同银行业数次延长“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SFGS)”的“还息不还本”安排,支持企业逐步恢复正常还款流程。加速完善中小企业线上增值服务。2020 年,香港首批 8 家虚拟银行开始运营,显着提升了香港银行业针对中小企业的线上服务能力,如 Livi Bank 推出了全港首个中小企业全自动化开户服务,无需提交任何文件,即可最快 24 小时批核开户。新竞争者带来的“鲶鱼效应”迫使传统银行也不断优化中小企业业务,推出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设计的增值服务,如汇丰香港的“汇丰机汇”、中银香港的“云会计”和“中银商聚”,星展香港的“DBS IDEAL”等。巴西央行巴西央行是普惠金融的重要推动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政策鼓励金融机构科技创新,促进金融包容性,推广巴西特色的代理银行渠道,便利难以直接获得银行金融服务的广大低收入人群。例如,简化个人开户程序,帮助低收入人群使用银行账户;推出“收入增长小额信贷”(PNMPO)和“增强农村家庭计划”(Pronaf)等小额信贷计划,帮助特殊群体获得金融支持。(二)二)全球创意产业发展及金融支持经验全球创意产业发展及金融支持经验 创意产业是以创意和智力资本为主要投入,创造、生产和分销创意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创意产业由一系列以知识为基础的活动组成,生产具有创意内容、经济价值和市场目标的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智力或艺术服务。英国政府将创意产业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从具体产业层面来看,英国政府将广告营销、建筑设计、工艺品、设计、影视、信息科技服务、出版、展馆、音乐表演与视觉艺术等 9 个行业划入创意产业统计范畴。联合国贸发会议基于 6 位数协调制度编 中国银行研究院 29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码编制了创意产品清单,共有 197 种产品,主要包括的小类有:软件、工艺品、视听产品(电影、CD、DVD 和磁带)、设计(建筑、时装、玻璃制品、室内设计、珠宝和玩具)、新媒体(录制媒体和视频游戏)、表演艺术(乐器和乐谱)、出版(书籍、报纸及其他印刷品)、视觉艺术(古董、绘画、摄影)等。1.全球创意产业发展概况全球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支持创意产业发展已成为国际共识,74 届联合国大会将 2021 年定为创意经济助力可持续发展国际年。2020 年,在沙特举办的 G20 峰会首次明确文化和创意产业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后续意大利举办的 G20 部长级会议进一步明确将鼓励和推动创意经济发展。一是一是全球创意产业发展迅猛全球创意产业发展迅猛。根据联合国的统计,2000 年以后创意产业在全球呈加速发展趋势,其全球总产值从 2002 年的 2080 亿美元增至 2015 年的5090 亿美元用时约 13 年;而再次翻倍在 2018 年,用时仅 3 年。根据咨询机构“全球市场报告”的预测,2021-2022 年创意产业市场规模预计已达 2.67 万亿美元,未来 8 年年化增长率将达 4.29%,占全球 GDP 的比例有望从 2018 年的6.1%提升至 2030 年的 10%。二是创意产业创造大量“柔性”二是创意产业创造大量“柔性”就业就业。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带来了 5000万个工作岗位,约占就业总数的 6.2%,其中半数的工作由女性及青年完成。创意产业促进了社会包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发展,这些因素都使其成为联合国2023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关键产业。德勤咨询于 2021 年选取了 9 个国家开展调研,在观测期内,所有样本国家的创意产业就业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均实现了正增长(表 5)。从未来发展趋势上看,工业数字化、自动化进程的加速降低了对低技术含量重复劳动的需求,但衍生出了更多对高技术含量以及创意性工作的需求,创意产业在吸收就业方面潜力巨大。中国银行研究院 30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表表 5:部分国家创意产业就业人口变化及预测:部分国家创意产业就业人口变化及预测 创意产业就业人口(万人)创意产业就业占总就业人口比例 预计就业人口(万人)2011 年 2018 年 2011 年 2018 年 2030 年 日本 620.3 789.3 1051.9 英国 230.9 310.7 8C4.4 德国 243.2 291.5 6%797 法国 98.1 115.5 4%40 韩国 84.2 109.3 3%42.5 澳大利亚 79.6 98.7 7%84.4 西班牙 75 88.9 4%54.1 意大利 51.8 58.6 2%3b.6 土耳其 39.2 60.4 2%24.7 资料来源:德勤咨询,中国银行研究院 三是创意产业三是创意产业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具有较大的包容性。除公平就业外,创意产业的包容性还体现在其对贫困人口和中小企业的帮扶作用。在美国,艺术和文化产业是低收入人口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2021 年 5 月,美国约 1.5 万人从事独立艺术家、作家和表演家职业,同比增长 7%;艺术和文化产业创造 GDP 约 8700 亿美元,高于交通仓储和采矿业。在欧盟,创意产业增加值占欧盟经济系统的 3.95%,创造就业岗位 800 万个,涉及企业 120 万家,其中超 90%的企业为中小企业。四是四是创意产业贸易韧性强。创意产业贸易韧性强。创意产业贸易由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两部分组成,其中创意商品贸易与世界贸易基本格局一致,而创意服务贸易整体由发达国家主导。亚洲是创意商品的第一大出口地区,2020 年全年出口总额达 3080 亿美元(中国占亚洲出口创意商品的 32%),欧洲达 1690 亿美元,北美洲 370 亿美元(图 10)。数字化转型驱动创意服务贸易更快发展。2016 年以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创意服务贸易发展持续高于创意产品,二者的差异显著拉大。全球创意服务贸易总额从 2010 年的 4870 亿美元上升至 2020 年的 1.1 万亿美元,其中欧洲地区的创意服务出口达 5640 亿美元,遥遥领先亚洲及北美。2020年发达国家创意服务的出口占全球的 82.3%,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表现出绝对优势地位。中国银行研究院 31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图图 10:创意产品进出口前十的国家和地区创意产品进出口前十的国家和地区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UNCTAD),中国银行研究院 五是五是创意产业具有很强社会文化价值。创意产业具有很强社会文化价值。创意产业需要文化传统与价值观的引领和规范,彰显其价值符号和价值属性;文化传统和价值观需要依靠创意产业作为载体,传递其思想与理念;创意产业是文化的物态形式,是民族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有效载体。总之,创意产业具有非常强的文化价值,对一国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带来积极效应。2 2.创意产业发展的英国经验创意产业发展的英国经验 英国是世界上首个将支持创意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的国家,1998 年 4 月 22日,英政府发布了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明确规定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方面加强创意产业机制建设,以及对文化产品的研发、制作、经销、出口等实施各种系统性政策扶持,推动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创意产业对英国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延续世界影响力具有重大贡献。(1 1)创意产业延续了英国的世界影响力创意产业延续了英国的世界影响力 一是一是创造经济增长新动能。创造经济增长新动能。据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 2023 年度报告,2022年英国创意产业增加值 1080 亿英镑,同比增长 9.9%,约占经济总量超 5%;创意产业为英国社会提供 240 万个就业岗位,同比增长 2.4%,较 2019 年上升05000越南韩国印度英国法国中国香港德国意大利美国中国出口产值(亿美元)05000荷兰加拿大瑞士日本中国法国英国德国中国香港美国进口产值(亿美元)中国银行研究院 32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14.1%。从具体领域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吸纳就业人数最多同时也是增长最快的子行业,音乐和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和广播位列吸纳就业人数子行业的第二、第三位。创意产业持续为英国提供贸易顺差,2021 年英国创意产业顺差 208 亿英镑,其中创意服务顺差 187 亿英镑,创意产品顺差 21 亿英镑。二是二是软实力影响辐射全球。软实力影响辐射全球。电影、电视剧方面,英国作品风靡世界。2010-2019 年,全球影院收入最高的 200 部电影中,有 26 部根据英国作家创作的故事和人物改编,共计在全球获得了 190 亿美元的票房。2020 年,英国电影囊括了世界五大电影节中的 31 个奖项,占比约 21%。据全球荧幕基金数据,66%的访英游客是受英国电影或电视剧影响选择到英国旅游。音乐方面,英国音乐艺术家全球领先。2021 年,全球销量最大的唱片是英国歌手阿黛尔的“30”,艾德希兰的专辑“=”排名第四,达瓦里帕的“未来怀旧”排名第六。建筑设计方面,英国建筑师将英伦风格设计融入世界各地的城市和社区中。伦敦是全球设计中心,英国皇家设计院是全球享有盛誉的著名设计院之一,其用户群体遍布全球各大洲。广告产业,英国在全球获得巨大成功。根据 2022 年英国广告出口集团报告,英国广告和市场营销产业出口产值 117 亿英镑并为英国创造了约 50亿英镑的贸易顺差。(2 2)英国支持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经验)英国支持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经验 一是专职机构谋划发展。一是专职机构谋划发展。为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1997 年布莱尔政府将原国家遗产部更名为文化、媒体和体育部,制定创意产业发展长期规划并推动创意产业发展。2019 年,英国将文化、媒体和体育部更名为数字、文化、媒体和体育部(简称仍为 DCMS),进一步强化在数字经济时代对文化创意产业相关领域的融合互促和统一管理。除政府部门外,英国成立了各类产业委员会,吸纳来自电影、时尚、音乐等创意产业领域的杰出代表以及英国国际贸易部以及文化、媒体和体育部的相关公务人员,共同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2011 年,英国成立由政府及产业代表联合组成的创意产业委员会(CIC,Creative Industry 中国银行研究院 33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Council),以产业为主导,支持创意事业发展。同年,英国政府扩大对创意产业的税收减免。2018 年,英国成立创意产业贸易与投资委员会(CITIB,Creative Industry Trade&Investment Board),协助创意产业的出口、贸易和投资活动。CITIB 是产业咨询委员会,旨在协助政府推动创意产业的贸易投资并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二是明确创意产业中期发展目标。二是明确创意产业中期发展目标。根据英国文化、传媒和体育部规划,2030年英国创意产业产值将增长 500 亿英镑,新增创造就业岗位 100 万个(表 6)。为此,英国政府加速推进重大项目,如新地标:在利兹的不列颠图书馆项目。创造新的电视剧和电影,为年轻人提供技术培训并创造新的通道。表表 6:英国创意产业发展英国创意产业发展 2030 目标目标 总体目标总体目标 具体措施具体措施 经济目标 在英国范围内发展创意产业并新增经济增加值 500 亿英镑。1、支持创意产业研发支出。2、刺激投资,促使创意产业达到潜在增速 就业目标 建立创意产业高技术储备人才队伍,新增 100 万就业岗位 提供符合产业需求的更强的技能和职业教育。软实力 目标 最大化提高英国的全球地位。扩大创意产业对全球受众的触达;最大化发挥创意产业对个人、社会环境的正面效果。资料来源:英国文化、传媒和体育部,中国银行研究院 三是财税政策支持发展。三是财税政策支持发展。税收支持政策是英国政府对创意产业财税支持政策的主体,效果显著、覆盖范围广。英国对创意产业的税收支持最早可追溯至1950 年对影视行业的特殊税种“伊迪税”。“伊迪税”规定,购买文化创意类商品的进项税额准许全部抵扣,而且征收的税款政府专门用于连续扶持英国本土影视产业、创意产业和影视教育的发展,“伊迪税”成为支持英国影视和创意制作的重要财政资金来源,为英国影视行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1998 年、2011年布莱尔政府和卡梅伦政府进一步扩大对创意产业的支持,税收优惠范围几乎覆盖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各领域。2021-2022 财年,英国政府供给为创意产业减免税收 16.6 亿英镑,较 2019-2020 财年增长 37%。其中高端电视剧产业税收减免 中国银行研究院 34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约占总税收减免的 50%,首次超过电影领域的税收减免。(3 3)创意产业金融创意产业金融供求供求的英国经验的英国经验 第一,第一,创意企业金融需求特征创意企业金融需求特征鲜明。鲜明。英国创意产业委员会开展了对英国创意产业金融排斥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创意企业大部分为中小企业,44%的创意企业使用了一种或以上的主流金融产品(贷款、信用卡透支);约 25%的创意企业使用了三种以上的融资方式,这些融资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来自朋友和亲人的非正式融资。创意企业获得融资金额相对较小。在已获得融资的企业中,一半的创意企业使用的外部融资小于 2.5 万英镑(28%小于 5000 英镑,25%介于 5000 至 25000 英镑之间)。创意企业融资难度大于一般中小企业。创意企业相对其他中小企业融资成功率更低。在英国的统计调查中在已申请包括贷款、供应链融资和透支在内创意企业中,51%成功获得融资,12%转向其他融资方式,而 37%最终无法获得融资,上述数字均低于普通中小企业。第二,第二,创意产业对金融的态度创意产业对金融的态度积极。积极。创意企业普遍具有较强的融资需求。在调查中,61%的创意企业希望未来能够获得融资,仅 34%的创意企业对当前的融资情况感到满意,62%的企业认为,融资约束导致企业增长受限。未满足的金融需求将进一步提升未来创意企业金融渗透率。创意企业具有较强的外部资金需求,而融资约束使得企业难以及时有效地获得流动性补充。他们迫切需要了解可以获得的融资方式。政府基金、市场中的风险投资以及商业银行及网络银行等新兴市场主体均是创意企业未来重要的融资渠道。第三,英国支持创意产业的金融模式。第三,英国支持创意产业的金融模式。针对创意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英国已初步形成了以银行贷款为主,基金、信托、政府补贴和创新融合方式相结合的文化金融体系,部分模式独具英国特色。一是专项基金和一是专项基金和“政府政府陪同资助陪同资助”。英国政府为了促进和帮助文化产业的发展创建了多种多样的专项基金,实施“政府陪同资助”的融资模式,如果企业决定投资某一文化产业,英国政府将 中国银行研究院 35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陪同企业共同资助项目,提升项目商业运营的成功几率。二是资产证券化。二是资产证券化。文化创意资产证券化在欧美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运用已较为活跃。英国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就有文化产品资产证券化事例,英国著名摇滚歌星 David Bowie 将其在 1990 年录制的 25 张唱片的预期版权(包括 300 首歌曲的录制权和版权)许可使用费证券化,于 1997 年发行了 Bowie Bonds,为其筹集了 5500 万美元。该笔交易开启了艺术家、作家等版权所有者进行类似证券化的先河。三是权益融三是权益融资。资。英国目前主要有两种权益融资方式:一种企业资本基金(Enterprise Capital Funds),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共同投资计划,其中 25%的企业为创意企业;另一种天使投资和“P2P 融资”,天使投资是指个人出资协助具有专门技术或独特概念的原创项目或小型初创创意企业,进行一次性的前期投资。“P2P 融资”是新型融资渠道,创意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吸引投资。(三)三)提升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 自 2015 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以来,中国普惠金融迅速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总量方面总量方面,2018-2022 年,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从 13.4万亿元增长至 32.1 万亿元,增长 1.4 倍,年均增长率超 24%;小微企业普惠贷款余额从 8.0 万亿元增长至 23.8 万亿元,增长近 2 倍,年均增长率超 31%。结结构方面构方面,银行推出了针对农户生产经营、创业、助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普惠贷款,改善其金融服务。2022 年末,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达到 7.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5%;创业担保贷款余额达到 2679 亿元,同比增长 14%;助学贷款余额达到 1785 亿元,同比增长 21.6%。覆盖率方面覆盖率方面,全国银行结算账户和银行卡人均拥有量持续稳步增长,2021 年末,中国人均拥有 9.61 个银行账户;基本实现乡镇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支付服务村级行政区全覆盖,以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为主体的基础支付服务村级行政区覆盖率达 99.6%。六大行县域网点持续增长,2022 年末为 5.35 万个,3 年增加约 7000 个,占全部网点的 50.6%,3 年提高了 7.5 个百分点。中国银行研究院 36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图图 11:中国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及小微企业普惠贷款情况(亿元):中国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及小微企业普惠贷款情况(亿元)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 1.推动中国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推动中国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 中国普惠金融在可得性、便利性等方面已得到了大幅提升,但可持续性发展仍然面临一定挑战,需要集中发力。(1 1)积极应对结构性、局部性的风险挑战)积极应对结构性、局部性的风险挑战 在连续多年保持快速成长后,中国普惠金融逐步呈现出一定的风险特征轮廓。根据原银保监会不定期公布的数据,2019 年初以来,即使面临疫情挑战,中国普惠金融不良贷款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图 12),资产质量较好:2022 年 4月,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余额为 4476 亿元,不良贷款率为 2.18%,仅较商业银行口径高 0.5 个百分点左右。但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以及机构风险仍值得关注。中国银行研究院 37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图图 12: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 不良率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中国银行研究院 第一,小微企业经营依然面临挑战,潜在风险压力犹存。第一,小微企业经营依然面临挑战,潜在风险压力犹存。2022 年,根据富裕程度、人口数量、城市层级等标准选取的全国 40 个代表性城市中3,常住人口 4.27 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 30%;其中企业总数 2821.6 万家,注销总数 194万家,注销比例 6.9%。从小微企业的注销情况看,2022 年重点 40 城中,小型企业注销 69.5 万户,注销比例 5.1%;微型企业注销数 111.4 万户,注销比例10.8%(表 7);小微企业注销数量占全部注销企业的 93%。表表 7:2022 年重点年重点 40 城市各类规模企业注销情况城市各类规模企业注销情况 企业类型企业类型 总数总数 注销数量注销数量 注销比例注销比例 微型企业 1032.7 111.4 10.8%小型企业 1362.7 69.5 5.1%中型企业 331.3 10.9 3.3%大型企业 94.9 2.2 2.4%合计 2821.6 194.0 6.9%资料来源:财经十一人,中国银行研究院 3上海、北京、苏州、杭州、广州、宁波、南京、绍兴、无锡、温州、深圳、嘉兴、湖州、台州、厦门、金华、常州、东莞、长沙、佛山、青岛、中山、镇江、南通、济南、武汉、合肥、福州、成都、天津、南昌、大连、沈阳、西安、郑州、重庆、石家庄、南宁、太原、昆明。4.18%3.75%2.99%2.32%2.07%2.18%1%2%3%4%5 19年1月2019年9月2020年5月2021年1月2021年9月 中国银行研究院 38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第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的高速增长等一定程度上延缓了风险暴露。第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的高速增长等一定程度上延缓了风险暴露。自2018 年以来,国内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连续 5 年保持高速增长,平均年增速超20%。短时间内较高的增长速度扩大了普惠金融相关贷款不良率计算的分母,且近年新发放贷款暂无充分的时间进行风险暴露。此外,普惠小微企业延期还此外,普惠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延缓了部分风险暴露。本付息政策延缓了部分风险暴露。为应对新冠疫情冲击,人民银行于 2020 年 6月创设两个新的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即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其中,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已多次接续并最长延期到 2023 年 6 月底。第三,普惠金融风险的机构分化明显,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突出。第三,普惠金融风险的机构分化明显,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突出。当前,农村金融机构是普惠金融的主要贡献者。以各类型商业银行对全国普惠型信贷的贡献占比来看,2022 年末,大型商业银行贡献占比 37%、农村金融机构贡献占比 31%、股份制商业银行贡献占比 18%、城市商业银行贡献占比 14.0%(图 13),农村金融机构贡献位居第二。普惠型信贷是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业务的主要构成。普惠型信贷是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业务的主要构成。2022 年末,农村金融机构总资产 50.0 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占其总资产的 14.1%。若以 2022 年末全国商业银行信贷占总资产的比例 51.7%估算4,则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约占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 25%,处于同业较高水平。在在普惠业务对全国贡献大,占机构自身信贷比重高的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的风普惠业务对全国贡献大,占机构自身信贷比重高的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问题更为突出。险问题更为突出。2022 年四季度人民银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显示,在全国 346家高风险金融机构中,农村金融机构共 314 家,占比 90.8%;近 8.3%的农村金融机构属于高风险金融机构。4 2022 年末,国内商业银行贷款余额 182.7 万亿元,商业银行总资产 319.8 万亿元。中国银行研究院 39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图图 13:各类型商业银行普惠型信贷贡献占比:各类型商业银行普惠型信贷贡献占比 资料来源:国家金融监管管理总局,中国银行研究院(2 2)强化扶持政策,降低资金成本)强化扶持政策,降低资金成本 资金成本是银行开展贷款业务的重要考虑因素。近几年来,中国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切实推动普惠金融业务的资金成本下降,意义重大。第一,第一,近近 4 万亿元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万亿元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2020 年以来,国家针对普惠金融推出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切实降低资金成本。2020 年,安排了 1.5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主要支持三农领域和小微企业;创设 400 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以及 4000 亿元的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2022 年 1 月并入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两项直达工具。2021 年,增加 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2022 年,除了增加传统的再贷款额度以外,新增 1000 亿元交通物流领域再贷款、2000 亿元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四季度又设立普惠小微贷款减息支持工具。2023 年,进一步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 2000亿元。相对而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处于较低水平,目前不到 2%,为普惠金融业务提供了大量的低成本资金。第二,第二,约约 3 万亿元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万亿元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自 2017 年将小微、“三农”的定 中国银行研究院 40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向降准政策,优化为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以来,人民银行逐步完善普惠金融准备金“三档两优”框架,开展了三次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目前,大中型银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达到一定比例即可享受定向降准支持,总体分为两档:一是上年普惠金融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 1.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基准档基础上下调 0.5%;二是上年普惠金融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 10%,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基准档基础上下调 1.5%。综合来看,大部分大中型银行均已满足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二档,可以享受 1.5%的降准优惠。目前,中国住户及非金融企业人民币存款规模累计超 210 万亿元,初步估计普惠定向降准规模约 3 万亿元。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为 1.62%,为普惠金融业务补充低成本资金。第三,超百亿元的政府财政补贴可以显著降低普惠金融资金成本。第三,超百亿元的政府财政补贴可以显著降低普惠金融资金成本。目前,中国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财政补贴政策,包括对银行符合条件小微企业贷款利息免征增值税、对贷款合同免征印花税,准予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延续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机构有关准备金税前扣除等。同时,整合设立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开展创业担保贷款贴息、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建设、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等工作,2023 年前 10 个月共下达约 107.33 亿元。(3 3)加快数字化转型,破除现实瓶颈)加快数字化转型,破除现实瓶颈 一直以来,在传统模式下普惠金融运营成本高企,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采取传统模式开展信贷业务时,普惠金融单件运营成本并不显著低于大中企业信贷,单件贷款运营成本均在数千元到万元水平,但利息收入却呈现量级差距。伴随着业务的专业化、数字化转型,普惠金融的运营成本持续下降。比如,设立专营机构,专业人员依托专属产品、专门流程和专业审批模式办理普惠金融业务;针对圈链模式、专业市场、产业集群进行批量营销和授信;利用大数 中国银行研究院 41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据技术,通过线上申请、模型审批,实行全流程线上运营。根据艾瑞公司的统计,2021 年中国小微企业贷款科技渗透率达到 28%。根据有关调研,部分领先银行普惠金融客户经理人均服务客户数量远超百户,人工成本占贷款收入的比例可以接近大中型企业业务。值得注意的是,普惠金融的数字化转型面临一定瓶颈,特别是在欠发达和农村地区。该地区的普惠群体众多,如果数字化转型滞后,必将影响普惠金融的整体运营成本。第一,数字化及信息技术产业相对滞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第二,缺乏高质量数据来源,数据存在标准化程度低、数字化程度不足、数据归集和利用水平低下等问题。第三,存在着严峻的“知识鸿沟”,不少居民难以掌握数字普惠金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或者并不拥有支撑数字化的工具。第四,当地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存在困难。数字普惠金融需要业务信息系统的转型升级,涉及多部门协调,投入资金量大,当地中小金融机构规模较小往往难以承受;数字金融人才缺乏,难以实现真正的数字化组织、文化、流程、管理等全面变革。(4 4)全面平衡收益、风险和成本,提升市场化运作能力)全面平衡收益、风险和成本,提升市场化运作能力 普惠金融成本主要包括普惠定价下的资金成本、客群风险控制成本以及运营成本等,其市场化能力可以体现在扣减风险成本、运营成本、资金成本后的业务收益,这是普惠金融系统平衡运行的重要保障。总体来看,普惠金融的贷款利率水平相对较高。近 5 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加快和 LPR 持续下行,普惠小微贷款利率呈现明显下行趋势,但仍明显高于同期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差距约 0.4-0.7 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普惠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单一,往往难以给银行带来相关中间收入以及衍生存款收益,综合收益并不高。进一步综合考虑风险成本、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后,普惠金融的商业性面临一定挑战:政策支持的背景下,普惠金融的资金成本较低,但风险成本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运营成本虽然持续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业务。中国银行研究院 42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2.未来政策取向建议未来政策取向建议 第一,推进政策支持体系的常态化、持续性和动态性。第一,推进政策支持体系的常态化、持续性和动态性。将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宏观审慎评估等政策工具常态化,对行业发展形成稳定预期。根据宏观经济金融形势、普惠金融发展规模及质量等变化,动态调整货币政策工具的规模和结构,引导扩大业务覆盖面。可考虑进一步设计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的第三档,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基准档基础上下调 2.5%,进一步激励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财政政策聚焦将政策信号转化为长期价格信号,对于金融机构实施的小额贷款、涉农贷款等可分段递进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提高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规模以及使用效能,强化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奖补政策。第二,引导金融机构根据经营情况分类施策。第二,引导金融机构根据经营情况分类施策。鼓励大中型银行继续扩大普惠金融业务规模,发挥“主力军”作用,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在充分考虑普惠金融可得性、便利性、安全性的前提下进行市场化定价,满足普惠群体对信贷资金“短、小、频、急”的需求。推动中小型银行深化改革,化解普惠金融相关风险,推引导地方法人银行坚持服务当地定位、聚焦支农支小,完善专业化的普惠金融经营机制,改进服务方式;坚持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强化风险监测;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上,多渠道补充资本。引导非银金融机构加大普惠投入,鼓励保险机构扩大涉农保险覆盖面,降低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保费水平;鼓励证券机构发行小微金融债,拓宽小微信贷资金来源。第三,破除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制约因素。第三,破除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制约因素。鼓励欠发达以及农村地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数字资源以及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持续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推动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普及应用,引导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向乡村下沉。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应用制度的顶层设计,依法依规健全信息归集、共享、查询、对接机制以及相关标准,确保数据安全。强化相关教育,努力消除这些地区居民的“知识鸿沟”,提升对数字普惠金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 中国银行研究院 43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握能力。第四,第四,强化信用体系建设,降低风险成本。强化信用体系建设,降低风险成本。结合乡村治理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畅通基层党政组织、社会组织参与信用环境建设途径。建立完善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在严格遵守信用信息保密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加强信用信息的共享与整合,实现跨部门的信用信息共享。更好发挥地方征信平台作用,扩大区域内金融机构及普惠金融重点群体信息服务覆盖范围。(四)四)住房租赁金融助力房地产市场平稳转型住房租赁金融助力房地产市场平稳转型 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住房租赁政策利好不断释放,住房租赁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发展。同时,金融支持住房租赁政策逐步落地,住房租赁金融业务模式不断拓宽,规模持续增加,可以成为银行业下一个万亿级的新增长点。1.中国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中国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伴随着供给端、需求端匹配度不断提升,中国住房租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发展潜力巨大。(1 1)顶层设计持续完善,明确发展方向)顶层设计持续完善,明确发展方向 中央部委相继出台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支持政策,从租赁用地供给、培育专业化住房租赁企业、支持租赁融资、推进租购同权等方面推动住房租赁市场发展。2022 年,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设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2023 年 7 月 2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适应中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实施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2 2)市场供给主体不断丰富,夯实发展基础)市场供给主体不断丰富,夯实发展基础 目前,中国住房租赁房源按照保障性质,区分为政府提供的保障性租赁房 中国银行研究院 44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源和社会化的商业性房源。保障性房源主要为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公租房和保租房;社会化的商业性房源又分为分散式房源和集中式房源(表 8)。当前,住房租赁市场正经历由私人住宅出租,到分散式品牌房源,再到集中式、品牌化的长租房阶段转变。表表 8:租赁住房类型:租赁住房类型 房源属性房源属性 房屋类型房屋类型 适用对象适用对象 保障性房源 廉租房 低收入、户籍家庭 公租房 有一定社保、居住证等要求,着重解决阶段性居住困难 保租房 本地合法就业人员,可以多次续租 商业性房源 分散式私人住宅房源 基本居住需求客户 分散式房源、品牌化运营 对装修有一定要求客户 集中式、品牌公寓 对居住品质、环境等要求较高客户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中国银行研究院 集中式长租房按照房屋产权主体运营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一是是重资产的自持模式。企业通过自建、收购等方式获取并持有房源,将自持物业进行统一装修、改造后对外出租。主要收入来源于租金和物业管理费,同时通过持有物业获得资产升值的账面收益。该模式对运营主体的资金实力要求较高,多由房地产企业采用。二是二是轻资产的管理模式。企业不持有物业,从不动产所有者处整体承租公寓或者获取分散房源,装修改造然后再出租,负责房屋的经营管理,赚取租金差价或管理费。根据克而瑞公司的数据,2023 年上半年,万科泊寓、龙湖冠寓、魔方生活服务等 TOP30 专业化住房租赁机构累计推出长租公寓超 96 万间,同比增长 9.6%;累计管理长租公寓约 133 万间。(3 3)需求端持续增长,发展潜力巨大)需求端持续增长,发展潜力巨大 房价收入比、租售比等多个指标显示,中国大部分一线、二线城市的房价 中国银行研究院 45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相对较高。房价与收入的现实差距,使得新市民、青年人需要较长时间的财富积累,才能购房。城市中的新市民、青年人从大学毕业开始,需要 10 多年的时间才能实现置业。购房之前,通过租赁方式解决住房问题将是合理的选择。长期以来,中国房屋租赁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对出租人、承租人的利益保护并不充分。市场供给多为个体,房屋质量良莠不齐,承租人较难享受稳定、高质量的居住体验,部分租客不得不掏空“六个钱包”尽快买房或被迫转换生活地点。高房价和租赁市场不规范的双重影响,阻碍了新市民、青年人融入城市工作、生活,影响了消费型社会的构建和经济发展。发展和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将是缓解新市民、青年人居住需求的重要方式。从全球比较来看,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的城市住房租赁比例大部分在 40%-60%之间,且经济越发达,房价水平越高,租房比例越高。相对而言,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截至 2020 年底中国租房居住的人口比例为 29.5%,仍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总体而言,随着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住房租赁政策利好不断释放,租购并举战略持续深化,住房租赁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新华网与自如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1 年中国城市租住生活蓝皮书预计,2030 年中国租房人口将达到 2.6 亿,住房租赁市场规模将达近 10 万亿元,住房租赁行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十年”。相对于发达国家机构化租赁房源 50%-60%的水平,中国长租机构运营的房源占比仅为 5%,市场发展潜力尤其巨大。2.住房租赁金融业务发展前景广阔住房租赁金融业务发展前景广阔(1 1)中国住房租赁金融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中国住房租赁金融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从国内外实践来看,专业化、机构化、规模化是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方向。专业化的自持型住房租赁机构,具有重资本、低收益、长周期的特点,需要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目前,中国住房租赁金融业务的主要模式包括银行表内信 中国银行研究院 46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贷、公司信用类债券、资产证券化、股权融资等。第一,银行提供有针对性的信贷支持。第一,银行提供有针对性的信贷支持。银行表内信贷模式主要有项目贷款、并购贷款、租赁运营贷款、个人租赁贷款等产品。从 2017 年开始,中国部分银行纷纷与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事业单位签署合作协议,为住房租赁平台或龙头房地产企业提供项目贷款。第二,公司信用专项债成为重要融资第二,公司信用专项债成为重要融资方式。方式。证券交易所针对住房租赁发展专门推出了住房租赁企业专项公司债券,为优质住房租赁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房地产企业发行的住房租赁专项债券已超 40 支,发行规模近 500 亿元。第三,资产证券化市场快速发展。第三,资产证券化市场快速发展。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与住房租赁有关的资产转换成可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证券。按照金融属性划分,目前中国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包括债权型和权益型两大类。债权型主要包括房地产贷款收益权(CMBS)、未来租金合同债权(租金收益权 ABS、租金收益权 ABN等)、应收应付账款(供应链 ABS、租赁消费分期类 ABS 等),通过将租金收益权转化为长期稳定债权来作为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权益型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底层资产为不动产的产权或物业公司股权,例如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当前,中国 REITs 模式包括类 REITs、公募 REITs 等。其中,类REITs 模式主要为“ABS 私募基金”,通过设立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募集资金,认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或专项信托计划份额,实现不动产证券化。2019 年末,交易所市场发行住房租赁类 REITs 资产证券化项目 13 单,合计规模达到 163 亿元,2020 年之后受部分长租公司暴雷影响,发行规模明显下降。公募 REITs 即“公募基金 ABS”,面向公众募资,可在二级市场交易退出,流动性较强。2022年,中国首次发行 4 单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募 REITs,发行规模 50 亿元,受到投资者疯抢,拟认购份额数量均超 100 倍。中国银行研究院 47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第四,股权融资进入第四,股权融资进入“冷静期冷静期”。股权融资即为私募股权投资(PE)、风险投资(VC)等金融机构对住房租赁企业早期发展的股权投资。2020 年,部分长租公司“暴雷”后,股权融资市场一度进入冷却状态。(2 2)监管进一步打开金融发展空间)监管进一步打开金融发展空间 近年来,中国聚焦住房租赁金融领域出台多项支持政策,金融发展空间进一步打开(表 9)。2023 年 2 月,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为租赁住房的投资、开发、运营和管理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全周期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进一步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支持体系。征求意见稿大幅拓宽了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的金融产品范围、授信期限和业务模式,覆盖住房租赁企业的租赁住房投资、开发、运营和管理等各个阶段的金融需求。主要包括:表表 9:2021 年以来中国出台的金融支持住房租赁的相关政策年以来中国出台的金融支持住房租赁的相关政策 时时间间 发布部门发布部门 政策文件名称政策文件名称 2021 年 7 月 国家发改委 关于进一步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工作的通知 2022 年 2 月 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 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的通知 2022 年 2 月 原银保监会、住建部 关于银行保险机构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2 年 5 月 证监会、国家发改委 关于规范做好保障性租赁住房试点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有关工作的通知 2023 年 2 月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备案指引(试行)2023 年 2 月 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 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金融支持住房租赁 17 条”)2023 年 3 月 国家发改委 关于规范高效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 2023 年 3 月 证监会 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常态化发行相关工作的通知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中国银行研究院 中国银行研究院 48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第一,信贷支持进一步拓宽。第一,信贷支持进一步拓宽。在租赁住房建设或购买阶段,商业银行可以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工业园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各类主体开发建设贷款;对于依法批量购买闲置房屋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或商业性租赁住房的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商业银行可以发放租赁住房团体购房贷款,最长可达 30 年,与个人按揭贷款的最长期限相当。在住房租赁企业经营阶段,商业银行可以根据租赁住房的租金水平、出租率等,发放住房租赁经营性贷款。对于住房租赁企业经营自有产权长期租赁住房的,贷款期限最长可达 20 年。贷款期限的延长,将有利于减轻住房租赁企业的资金压力,鼓励住房租赁企业更加关注长期持续经营。第二,支持金融机构拓展多元化金融服务。第二,支持金融机构拓展多元化金融服务。政策逐步打通住房租赁市场多元化投融资渠道,金融机构可以支持住房租赁企业发行专项用于租赁住房建设、购买和经营的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帮助持有运营的租赁住房具有持续、稳定现金流的住房租赁企业,发行住房租赁担保债券。进一步,还可以助力市场主体发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帮助经营长期租赁住房的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此外,金融机构可以发挥协同优势,向住房租赁的建设、运营、经纪相关机构提供开户、支付、结算、咨询、承销、资金管理等综合性金融服务,助力租赁企业成长发展。第三,支持商业银行发行专项金融债增强服务能力。第三,支持商业银行发行专项金融债增强服务能力。支持商业银行发行用于住房租赁的金融债券,筹集资金专门用于增加住房租赁开发建设贷款和经营性贷款的投放,在拓宽住房租赁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能力。3.金融机构发展住房租赁金融业务的几点建议金融机构发展住房租赁金融业务的几点建议 第一,高度重视,抓住发展机遇期。第一,高度重视,抓住发展机遇期。伴随着各类住房租赁政策不断落地,住房租赁市场将迎来抢占市场、个性化服务、差异化竞争、优胜劣汰的赛马阶 中国银行研究院 49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段。市场发展初期,最需要资金支持。此时,金融机构如能针对不同市场主体,在租赁住房的投资、开发、运营和管理阶段,满足相应的资金需求,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全周期金融服务,将有利于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第二,深化调研,找准市场切入点。第二,深化调研,找准市场切入点。重点聚焦人口净流入的一、二线城市、产业聚集的工业园区,重点发掘集中式长租房相关的金融需求。全面跟踪各级政府保障性租赁住房的规划、建设情况,及时掌握各产业园区、开发区的配套人才公寓需求,密切关注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自建或改建员工公寓等住房租赁项目,跟进住房租赁龙头企业的规划与发展。支持依法将工业厂房、商业办公用房、城中村改造为长期租赁住房,重点支持以独立法人运营、业务边界清晰、具备房地产专业投资和管理能力的自持物业型住房租赁企业。以金融之力,促进住房租赁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升长期租赁住房的供给能力和运营水平。第三,发挥专业优势,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第三,发挥专业优势,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通过设立母子基金或提供贷款给专业住房租赁企业等方式,收购房企存量项目,增加住房租赁的市场供给。加快住房租赁投资、信贷和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积极开展住房租赁相关的开发建设公司贷款、租赁住房团体购房贷款等公司金融业务,拓展住房租赁相关的金融债券承销、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等投行资管业务。在满足监管要求前提下,适时推出针对个人住房租赁客户的消费贷款,帮助租客通过一次性支付租金的方式享受租金优惠和稳定租期。第四,强化风险管理,防范潜在风险。第四,强化风险管理,防范潜在风险。加强对借款人、项目属性的合规性审查和商业可持续性评估,严格贷后管理,加强对贷款用途真实性的调查和跟踪,切实防范资金挪用和套现风险,确保资金用于住房租赁建设和运营。中国银行研究院 50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五)五)深港跨境消费及金融发展深港跨境消费及金融发展 2023 年深港通关后,两地居民的跨境消费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大着力点。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不断融合发展,深港经贸联系和人员往来更为密切,也为银行发展跨境消费金融提供广阔空间。1.深港跨境消费市场繁荣发展,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深港跨境消费市场繁荣发展,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1)深港融合深化,跨境互补消费趋势明显)深港融合深化,跨境互补消费趋势明显 第一,深港消费市场受疫情影响较大,但已恢复增长势头。第一,深港消费市场受疫情影响较大,但已恢复增长势头。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2023 年前 7 个月深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5870 亿元,同比增长 10%。港人在食、住、休闲娱乐等方面对深圳消费市场具有积极贡献。以作为港人热门消费地的深圳市罗湖区为例,2023 年 2 月全面恢复通关至 6 月底,罗湖三大口岸港人通关量达到 1761 万人次,占全市的 77%,带动上半年规模以上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超 17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1。疫情三年,香港零售业销货总值5较疫情前下降约三成。2023 年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拉动香港零售业、旅游业等复苏,1-8 月零售业销货总值(临时估值)同比上升 19.3%,恢复至疫情前约八成水平。疫情前,内地游客每年为香港提供约 1950 亿港元的旅游消费,占总体七成以上,是香港消费经济的重要贡献来源。第二,港人北上人次众多,消费行为趋于多元化。第二,港人北上人次众多,消费行为趋于多元化。2017 年港人前往深圳超过 7986 万人次,是同期香港总人口数量的近 11 倍,这一数量在疫情期间锐减,但到2023年5月已恢复到疫情前六成;另外约有20万香港永久居民常住深圳。5 香港零售业销货总值与内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口径有所差异,前者包括消费者在货品方面的开支,但不包括占消费者整体开支超过 50%的服务开支(例如房屋、餐饮、医疗及保健服务、交通及通讯、金融服务、教育及娱乐方面的开支);后者则指企业向个人、社会团体销售商品(仅含用于公共消费的部分,不含用于生产经营的部分)以及提供餐饮服务取得的收入金额。中国银行研究院 51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港人在深消费主要包括日常消费、购房置业和医疗教育三大类场景。便捷的交通和通关手续、多样化的货品和服务、丰富宽敞的消费场所、相对低廉的价格是港人来深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AlipayHK(港版支付宝)数据显示,2023 年第二季度港人到内地消费金额和笔数环比飙升超 3 倍。日常消费方面,港人跨境目的以消费休闲为主,占比达 45.7%;消费内容偏好劳动密集型服务产品,包括餐饮、按摩保健、美发美甲等。购房置业方面,2017-2021 年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置业的港澳人士中,选择置业深圳的占 20%。医疗方面,牙科等服务因高性价比成为目前港人来深消费“三件套”之一,符合条件的港人可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使用特区政府长者医疗券等福利。教育方面,2023 年,香港学生可报考的内地高校达 132 所,且多为双一流大学,费用相对优惠,毕业后内地就业创业机会也较多,到内地读大学的香港学生逐年增多。此外,随着大湾区的融合发展,越来越多港人选择在湾区内地城市养老,其中约九成居住在深圳、东莞,带来医疗、养老照护、日常消费以及休闲娱乐等方面需求。第三,内地游客访港热度持续,旅游购物、医疗教育最受欢迎第三,内地游客访港热度持续,旅游购物、医疗教育最受欢迎6 6。香港是内地居民出境旅游购物主要目的地。2018 年内地访港旅客达到 5104 万人次。疫情期间,访港旅客锐减,2023 年又逐步回升,“五一”假期回升至 2019 年的一半。在访港旅客中,广东省居民占据较大比例。美团点评赴港游趋势报告2018显示,广东省赴港游用户占总人数的 35%,是第一大客源地。内地居民热衷在港旅游、购物、留学及就医。旅游及购物方面,香港特区贸发局201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大湾区内地受访者曾到香港旅游,85%的深圳受访者过去 1 年平均到香港旅游两次。受访者到香港最常进行的消费活动是购物(占比 88%),以护肤品/化妆品/香水、服装鞋履、手表或珠宝首饰等 6 深圳居民赴港消费频次较多,但消费特征与内地其他地区无明显差异,本文主要介绍内地居民在港消费整体情况。中国银行研究院 52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中高端商品为主。图图 14:内地入境香港的旅客消费开支情况:内地入境香港的旅客消费开支情况 资料来源: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中国银行研究院 教育方面,2021 年,有 37087 名内地学生获准到港就读高等院校课程。医疗方面,香港医疗水平较高,内地高收入人群出现重疾时常选择香港私人医疗,由此也带动香港医疗保险受到青睐。除赴港就医外,近年来香港背景的医疗资源也越来越多进入内地,“港澳药械通”7已在深圳、广州、珠海、中山、佛山、东莞的 19 家医院落地;深圳已开设 12 家港资独资/合资医疗机构,118 名港籍医师获得内地执业资格。(2 2)政策持续加力,深港跨境消费将迎更大空间政策持续加力,深港跨境消费将迎更大空间 近年来,围绕促进大湾区跨境消费,国家和地方层面除在综合性政策规划中提出相关措施外,还出台了多个专项支持政策,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一是政府层面的消费产业规划,包括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后升级为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消费中心,下同)、建设新的消费场地和消费场 7 指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指定医疗机构经广东省审批通过后,可使用临床急需、已在香港上市的药物,以及使用临床急需、香港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器械。02000040000600008000000200182019过夜旅客的消费开支(百万港元)过夜旅客的人均消费(港元)入境不过夜旅客的消费开支(百万港元)入境不过夜旅客的人均消费(港元)中国银行研究院 53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景,香港特区政府旅组织开展旅游推广、国际会展及粤港商贸交流活动等,旨在从供给端推动消费扩大与升级。二是二是与消费相关的人员、物资、资金、信息流动等方面支持措施,主要包括发展自贸区和免税消费,便利通关和跨境交通往来,发展跨境支付和移动电子支付、跨境开户、跨境保险等金融服务,探索跨境征信合作与数据流动,促进跨境医疗、养老、教育服务等衔接引入,支持跨境置业等,旨在营造有利消费的政策环境。三是三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补贴及优惠,主要是深圳和香港面向本地乃至全球消费者发放电子消费券、免费机票等,旨在从需求侧刺激人们的消费热情。2.2.深港跨境消费金融服务现状深港跨境消费金融服务现状8 8 中国跨境消费金融专业化水平日益提高,服务主体日趋多元,不仅有传统的商业银行,还包括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平台、小额贷款公司等新业态。目前跨境消费金融产品主要包括银行跨境账户及支付结算与货币汇兑、第三方机构跨境支付、国际信用卡、跨境消费贷款等。第一,跨境支付与结算服务不断创新,第三方支付成为重要力量。第一,跨境支付与结算服务不断创新,第三方支付成为重要力量。跨境金融服务涉及的换汇、支付结算等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主场,但近年来受到第三方支付较大冲击,促使银行不断提升跨境支付结算服务的便利性,巩固市场地位,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同服务客户需求。跨境账户服务方面,银行账户是跨境消费金融业务的基础。目前,深港客户除到跨境银行网点直接开立账户外,还可通过代理见证开户方式开立跨境账户。2023 年出台的“金融支持前海 30 条”政策中,明确提出扩大香港居民见证开立内地银行账户试点银行范围,港人来深消费的金融需求将获更广泛支持。8 目前针对深港跨境消费金融市场的数据披露较少,故本文或采用全国数据,或以案例说明业务概况。中国银行研究院 54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服务方面,2023 年 2 月,全国首笔数字人民币跨境消费在深圳福田口岸落地。该项业务由农行深圳分行与联通公司合作,为来深港籍人士提供数字人民币 SIM 卡硬件钱包,港人开办内地手机号的同时即可开通数币硬件钱包,实现一卡多用,享受便捷购物支付等。中行深圳分行与香港八达通公司、深圳通公司合作的数字人民币硬钱包还可实现公交车乘车刷卡等功能。第三方机构跨境支付服务方面,随着中国第三方支付业务的蓬勃发展,其在跨境支付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腾讯的跨境支付已支持超过 40 个国家和地区接入,以及 13 个币种的直接交易,满足中国游客境外支付需求。微信香港钱包于2018 年实现香港用户在内地支付功能。支付宝的 AlipayHK 于 2017 年推出电子钱包服务,目前可在超过 15 万间香港零售商户进行支付,同时提供公共交通、跨境付款、缴费服务、淘宝和天猫平台付款、购买第三方保险产品等多种生活服务。2023 年 7 月,微信和支付宝全面开放绑定境外卡,支持境外用户在中国境内使用境外卡进行移动支付。第二,国际信用卡推进精细化运营,丰富场景化服务。第二,国际信用卡推进精细化运营,丰富场景化服务。VISA 和万事达卡组织的数据显示,2019 年,招、中、建、工四行信用卡跨境交易额达到 2666 亿元人民币,约占当年中国居民境外购物消费总额的 1/6。2023 年,中国游客出境游稳步恢复,国际信用卡业务也开始了新一轮竞争。如招行万事达卡信用卡推出指定目的地(中国港澳地区、东南亚等国)线下消费返现和万事达卡线上线下商户双返现活动,平安银行国际信用卡突出消费优惠 旅游攻略 境外 ATM 指引 “一键锁卡” 智能提额等一站式场景化服务。第三,跨境消费贷款受到政策规制,但仍有所发展。第三,跨境消费贷款受到政策规制,但仍有所发展。个人跨境消费贷款属于资本项目的跨境资金流动,还处于比较严格的管制阶段。在实践中,个人跨境贷款可以划分为境内个人向境外机构申请贷款和境外个人向境内机构申请贷款两种类型。此外,还有为了境外消费而在境内申请贷款,如留学贷款等。中国银行研究院 55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 跨境按揭贷款方面,根据现行政策,港澳人士可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购买一套住房。深圳和港澳的银行均推出跨境按揭贷款服务,比如香港的创兴银行于2019 年 6 月推出跨境物业按揭贷款,为香港居民在大湾区内地所持物业提供抵押贷款,贷款金额最高为物业估值 50%或港币 200 万元,还款期可长达 10 年。留学贷款方面,留学贷款早期贷款币种包括美元和人民币,目前主要为人民币贷款。国内各主要银行均有该产品。以中信银行为例,其留学贷款可用于受教育人就读中国教育部认可的各类境外(含港澳台地区)高等教育机构所需的留学保证金、学杂费、交通费、生活费等,期限最长可达 30 年,接受房产抵押、金融资产质押和保证的担保方式,申请留学保证金贷款还可采用信用方式办理。3.银行服务改进及发展策略建议银行服务改进及发展策略建议 第一,提升跨境消费金融服务便利性。第一,提升跨境消费金融服务便利性。一是抓好口岸网点服务。深港间有多个口岸,每天都集聚庞大的人流,是跨境消费发展的桥头堡,且两地政府正研究推动更多口岸24小时通关。需要充分发挥外汇业务优势,持续强化口岸网点的跨境服务功能,视情况在口岸周围增设网点或服务窗口,开设特色网点抢占业务先机。二是加快已设口岸网点服务的数字化转型,运用5G、元宇宙等新技术和新概念,提升服务效率,增加客户粘性。三是探索推动跨境身份信息线上验证等创新,提升两地居民跨境线上办理银行业务的便捷性。第二,丰富跨境消费关键场景金融服务。第二,丰富跨境消费关键场景金融服务。当前,个人客户的跨境消费相关需求越来越丰富,如商旅客户希望享受便利的签证、保险、购票等服务,留学客户希望能从银行获得留学资讯、语言培训、国际教育规划、名校游学等增值服务。需要打造更加专业、安全、便捷的“一站式”综合性优质服务体验,引入更多合作伙伴,完善综合服务平台,将出境金融与保险保障、家庭理财、私人银行等服务形成协同,更有效地满足境内外消费主体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实现 中国银行研究院 56 2024 年 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金融 非金融”的一站式服务体验。第三,联动提升跨境消费综合体验。第三,联动提升跨境消费综合体验。加强与第三方机构合作,进一步提升消费金融产品与移动支付工具跨境使用的便利化水平,形成银行与其他消费金融服务主体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例如,可与消费金融公司合作开发面向跨境人群的消费金融产品,借助消费金融公司的风控模型和开放数据优势,为跨境客群提供更多融资支持;可与微信、支付宝、银联等支付机构合作,开发深港两地居民更加丰富的跨境移动支付产品,积极参与微信、支付宝等开放绑定境外卡支付业务,推动内地、香港移动支付工具更好地互联互通。免责声明免责声明 本研究报告由中国银行研究院撰写,研究报告中所引用信息均来自公开资料。本研究报告中包含的观点或估计仅代表作者迄今为止的判断,它们不一定反映中国银行的观点。中国银行研究院可以不经通知加以改变,且没有对此报告更新、修正或修改的责任。本研究报告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本报告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研究报告版权仅为中国银行研究院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发布,需注明出处为中国银行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中国银行研究院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报告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研究研究院院 中国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中国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号号 邮编:邮编:100818 电话:电话: 86-10-66594264 传真:传真: 86-10-66594040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3 59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保险Ⅱ行业深度报告:从车险“报行合一”成效看寿险施行影响几何?-231211(22页).pdf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报告保险 东吴证券研究所东吴证券研究所 1/22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保险行业深度报告 从车险“报行合一”成效看寿险施行影响几何?从车.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3 22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年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60页).pdf

    研究院研究院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要点中国经济向潜在增速水平回归中国经济向潜在增速水平回归2024 年年报年年报(总第总第 57 期期)报告日期报告日期:2023 年年 12 月月 12 日日2023 年,中国经济逐步从疫情期间的非常态向常态化运行转变,服务业和消费快速增长,新产业新动能领域继续快速成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但内需不足、房地产信用风险和地方政府化债压力增大等问题比较突出。前三季度,中国 GDP 累计增长 5.2%,增速较上年同期回升 2.2 个百分点。预计四季度中国 GDP 增长5.6%左右,全年增长 5.3%左右。展望 2024 年,外部环境或有所改善,稳增长政策效果将继续显现,国内需求有望持续修复。消费有望进一步恢复,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有望较快增长,房地产投资降幅或小幅收窄。中国经济将向潜在增速水平回归,预计2024 年 GDP 增长 5%左右。2024 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短期需求不足与中长期结构性问题相互交织,稳增长压力依然存在。未来,要把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促改革结合起来,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努力营造稳定和谐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推动国内需求持续回升,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经济金融研究课题组中国经济金融研究课题组组长:陈卫东副组长:周景彤成员:李佩珈梁婧赵廷辰范若滢梁斯叶银丹刘晨吴丹刘佩忠王静平婧张传捷(伦敦研究中心)联系人:范若滢电话:邮件:资料来源: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1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政策与市场共同推动经济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政策与市场共同推动经济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中国银行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24 年年)2023 年,全球政经格局风云变幻,世界经济分化中减速,国际市场需求回落。中国经济逐步从疫情期间的非常态化向常态化运行转变,服务业和消费快速增长,新产业新动能领域继续快速成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但内需不足、房地产信用风险和地方政府化债压力增大等问题比较突出。前三季度,中国 GDP 累计增长 5.2%,增速较上年同期回升 2.2 个百分点。预计四季度中国 GDP 增长 5.6%左右,全年增长 5.3%左右,与我们 2022 年底预判一致1,高于全年 5%左右的预期目标。展望 2024 年,外部环境或有所改善,稳增长政策效果将继续显现,国内需求有望持续修复,在政策发力和市场驱动下,中国经济将向潜在增速水平回归。预计 2024 年 GDP 增长 5%左右。未来,要把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促改革结合起来,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在不确定性持续存在的国际环境中,努力营造稳定和谐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推动国内需求持续回升,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一、2023 年经济形势回顾与 2024 年展望(一)(一)2023 年经济形势回顾年经济形势回顾2023 年,中国经济逐步从疫情期间的非常态化向常态化运行转变,经济持续恢复,前三季度 GDP 累计增长 5.2%,较上年同期回升 2.2 个百分点。从外部环境看,地缘政经格局依然复杂多变,乌克兰危机长期化,巴以冲突进一步加12022 年 11 月 30 日,我院发布的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预测,在基准情形下,2023 年中国 GDP 增长 5.3%。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2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剧了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全球经济增长总体放缓,通胀水平高位回落,主要经济体延续加息进程,全球流动性收紧、利率中枢维持高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从国内发展看,服务业供需两旺,消费和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新产业新动能领域继续加快成长,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生产投资较快增长,“新三样”出口维持高增长。与此同时,需求不足问题较为突出,外需减弱,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诸多困难,部分领域风险隐患突出。二季度恢复势头有所放缓,经济增速低于我们年初的预判。受上年基数影响,季度 GDP 增速波动较大,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 4.5%、6.3%、4.9%。剔除基数因素看,2022-2023年前三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为4.1%,与疫情前水平(2019 年为 6%)仍有一定差距,也低于经济潜在增速(2022-2023年收敛算法、传统算法分别平均为 5.5%、5%左右,详见专题一)。为应对上半年经济新形势新挑战,三季度以来宏观经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逆周期调节力度显著加大,专项债发行进度加快,一揽子化债方案逐步落地,中央财政在2023 年四季度增发 1 万亿元国债,货币政策进一步降息降准。这些政策带动了三季度经济景气回升,预计四季度经济将延续恢复态势,GDP 增长 5.6%左右,全年增长 5.3%左右,高于全年 5%左右的增长目标。具体来看,2023 年中国经济呈现四大结构性转变。1.经济增长动能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变经济增长动能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变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消费无疑是 2023 年最大的亮点。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6.9%,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 6.3 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83.2%,拉动 GDP 增长 4.4 个百分点(图1),不仅高于疫情期间水平(2020-2022 年平均贡献率为 28.1%),也高于疫情前水平(2017-2019 年平均贡献率为 59.5%)。这主要是由于前期积压的消费需求得到集中释放,叠加供给优化、业态升级刺激潜在消费需求。与之相对,由于房地产市场低迷导致房地产投资持续下降,地方财政压力增大制约基建投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3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资增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1-10 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 2.9%,较上年同期下降 2.9 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29.8%,低于疫情期间水平(2020-2022 年平均贡献率为 50.5%),也低于疫情前水平(2017-2019 年平均贡献率为 37.2%)。图图 1:三大需求对三大需求对 GDP 的贡献度的贡献度图图 2:近年来近年来公共假期旅游消费情况公共假期旅游消费情况资料来源:Wind,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 年消费领域呈现新特点年消费领域呈现新特点。其一其一,服务消费增速快于实物消费服务消费增速快于实物消费。1-10 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 19%,明显高于商品零售额增速(5.6%)。旅游、餐饮、娱乐等领域表现强劲。2023 年以来公共假期旅游人数及收入均明显回升,其中,中秋、国庆假期人均旅游收入已恢复至疫情前同期水平(图 2)。其二,居民其二,居民消费更趋理性消费更趋理性,性价比高的商品更受消费者青睐性价比高的商品更受消费者青睐。2023 年瑞幸咖啡已反超星巴克,成为中国咖啡市场份额第一品牌。大量国货品牌强势崛起。天猫数据显示,2023 年“双十一”共有 402 个品牌成交破亿,其中有 243 个是国货品牌,占比超 60%。消费者对奢侈品的购买热情下降。2023 年三季度,LVMH 集团、开云集团(Gucci 母公司)在亚太(除日本)地区的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 11%、1%,是近三年来的低点。需要注意的是,2023 年消费高增长是建立在上年低基数之上的,剔除基数效应后消费整体仍呈弱复苏。这主要是由于收入增长放缓、资产价格下跌,居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4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民预期转弱、消费意愿不足。2023 年 1-10 月,餐饮收入累计增长 18.5%,但2022-2023 年两年平均增速仅为 6.1%,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2019 年同期为9.4%)。此外,房地产市场低迷拖累住房相关消费表现。1-10 月建筑装潢、家电、家具等消费累计增速分别为-7.5%、0.3%和 2.9%。2.外贸外贸出口增长动能由传统商品向新兴商品转变,新兴市场重要性提升出口增长动能由传统商品向新兴商品转变,新兴市场重要性提升在积压订单释放等因素带动下,2023 年 3、4 月份出口表现相对较好,但由于国际需求持续不振,多数月份出口同比负增。2023 年 1-10 月,中国出口累计同比减少 5.6%(按美元计,下同)。前三季度,净出口对 GDP 贡献率为-13%,低于 2020-2022 年平均 21.5%的贡献率。外贸出口呈现三大结构性变化。一是一是出口出口产品结构产品结构持续升级持续升级,技术密集型产品占比显著技术密集型产品占比显著上上升升。2023 年前三季度,在中国前十大重点出口商品中,共有 5 类技术密集型产品,且排名较为靠前(表 1),占总出口金额的比重为 22.5%,电子元件成为中国出口规模最大的商品类别。值得注意的是,文化产品首次进入中国出口商品规模前十位。对比来看,2018 年中国出口结构仍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仅有 3 类技术密集型产品且排名相对靠后,占总出口金额的比重为 18.9%。同时,2023 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表现好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图 3)。其中,汽车出口尤为亮眼,同比增速始终保持在 35%以上的超高区间。“新三样”成为中国出口增长新动能,2023 年前三季度累计同比增长 30.5%,远高于出口整体增速(-5.7%)。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5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表表 1:不同年份不同年份中国前中国前 10 大重点出口商品大重点出口商品变化一览变化一览2013 年2018 年2023 年 1-10 月商品金额(亿美元)商品金额(亿美元)商品金额(亿美元)服装及衣着附件1770.89服装及衣着附件1586.65电子元件*1924.23自动数据处理设备*1199.69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192.74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1555.13笔记本电脑*1107.95自动数据处理设备*1044.18电工器材*1391.28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069.82集成电路*837.26服装及衣着附件1357.45集成电路*877.25农产品793.65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135.96农产品671.13笔记本电脑*745.36文化产品1134.98家具及其零件518.34家具及其零件542.70集成电路*1106.11液晶显示板*358.60塑料制品441.75服装1088.23塑料制品353.01成品油(海关口径)356.09手机*1085.78贵金属或包贵金属的首饰289.00钢铁板材320.14塑料制品849.14注:*表示技术密集型产品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图图 3:不同类型产品单月出口增速:不同类型产品单月出口增速图图 4:不同类型经济体占中国出口份额:不同类型经济体占中国出口份额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二是出口目的地结构二是出口目的地结构中中新兴市场重要性提升新兴市场重要性提升。2023 年前三季度,在中国前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6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 大出口贸易伙伴中,新兴经济体2占中国出口份额由 2013-2022 年的平均27.8%上升至 34.3%(图 4)。其中,中国对东盟、俄罗斯、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速分别为-5.3%、52.2%、8%、-3.9%,好于出口整体增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受产业外迁影响,中国与东盟等新兴经济体产业链关系更加密切,东盟在中美贸易之间的中间商角色日渐凸显,历史数据显示,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和美国进口需求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图 5)。这带动了中国对东盟等新兴经济体的出口,2023 年以来中国对东盟、墨西哥等经济体中间品、资本品出口增长较快。其二,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内需持续复苏、产业升级等,2023 年以来,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表现较好,对中国出口的生产类中间品需求提升。图图 5:美国进口同比增速与中国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速:美国进口同比增速与中国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速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相比之下相比之下,发达市场占中国出口份额下降发达市场占中国出口份额下降。2023 年以来,中国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出口深度负增,发达经济体占中国出口份额由 2013-2022年的平均 46.9%降至 2023 年三季度的 34.3%。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其一,发达发达2中国前 20 大出口目的地分为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发达经济体包括: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兴经济体包括东盟、印度、俄罗斯、墨西哥、巴西、阿联酋、沙特、土耳其、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智利、以色列、哈萨克斯坦、哥伦比亚。上述经济体占中国出口份额为 77.4%,具有代表性。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7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经济体经济体工业生产疲软工业生产疲软。2023 年以来,美国、欧盟制造业 PMI 持续位于收缩区间,美国、德国、英国、韩国等发达经济体工业生产指数持续下降。紧缩货币政策负面影响凸显,利率持续高企使主要发达经济体国内投资受到抑制,私人投资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拖累项,欧元区固定资产投资形成总额环比增速持续下降。这或抑制其企业对于中国商品的进口需求。其二,其二,地缘政治因素扰动地缘政治因素扰动。全球贸易和科技保护主义政策增多,发达经济体制造业回流战略和“近岸”“友岸”外包影响中国出口增长。其三其三,美国美国仍处仍处于去库存周期,于去库存周期,其补库存周期相对滞后,抑制国际需求和中国出口增长。三是三是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持续持续增长增长,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提升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提升。2023 年 1-10 月,服务贸易累计同比增长 3.1%,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 11.2 个百分点。其中,服务出口累计同比下降 14.1%,这主要受加工服务、运输、金融服务等领域出口同比下降影响;服务进口同比累计增长 16.8%,旅行、文化娱乐是主要拉动项。服务贸易逆差扩大,2023 年 1-10 月为 1863 亿美元,较上年同期高 1081 亿美元,接近疫情前水平(2019 年同期为 2201 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知识密集型服务占服务进出口比重提升,2023 年 1-10 月累计占比为 45.9%,较上年同期提升 0.1 个百分点,较 2019 年提升 5.4 个百分点。3.供给端生产动能转向服务业,新能源、信息技术驱动力较强供给端生产动能转向服务业,新能源、信息技术驱动力较强与疫情期间工业生产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不同,2023 年中国服务业保持较快恢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服务业累计同比增长 6%,增速比工业高 2.1 个百分点,服务业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63%,恢复至2017-2019 年同期平均水平(63.1%),比第二产业贡献率高 31.1 个百分点(图6)。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8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图图 6:三次产业对:三次产业对 GDP 增长贡献率增长贡献率图图 7:各行业占第三产业:各行业占第三产业 GDP 比重比重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产业发展呈现一些新特点。一是服务业生产重心向接触型服务业和现代服一是服务业生产重心向接触型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集中。其一,接触型服务业恢复程度超过疫情前水平。务业集中。其一,接触型服务业恢复程度超过疫情前水平。前三季度,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以及交运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14.4%、6.1%和7.5%,合计拉动第三产业增长 2.1 个百分点,拉动作用较 2019 年和 2022 年同期提升 0.3 个和 1.9 个百分点。其二其二,现代服务业生产保持活跃现代服务业生产保持活跃。2023 年以来,市场主体商务活动逐渐活跃,带动相关服务业等保持较高景气度。前三季度,金融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合计拉动第三产业增长 2.6 个百分点,其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合计达到 29.7%,较 2019 年同期上升 2.9 个百分点(图 7)。二是装备制造业对工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撑。二是装备制造业对工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撑。2023 年 1-10 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 4.1%,增速较上年同期回升 0.1 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生产呈逐月加快态势,成为支撑工业生产回升的主因(图 8)。制造业细分行业中,受益于国内外新能源装备市场需求旺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配套能力提升等因素,中游装备制造业生产提速。其中与电动车、锂电池等新能源产品相关的汽车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分别累计增长 11.3%和13.6%,明显快于制造业增速。在装备制造业需求带动下,上游金属原材料行业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9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和金属制造业增加值分别累计同比增长 7.8%和 2.3%,较上年同期分别加快 7.6 个和 2.7 个百分点。受制于国内大宗商品消费恢复缓慢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需求走弱,下游消费品制造业生产整体放缓,其中家具制造业、纺织业、文体娱乐用品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分别下降 8.5%、1%和 6%(图 9)。图图 8:工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工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图图 9:制造业上中下游行业增速:制造业上中下游行业增速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三是产业数字化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三是产业数字化保持较快发展势头。近年来,中国产业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产业数字化增加值占 GDP 比重由 2019 年的 29%上升至 2022 年的 33.8%,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数字化渗透率分别由 19.5%和 37.8%上升至 24%和 44.7%(图 10)。2023 年,中国产业数字化依旧保持较快发展。在服务业数字化方面在服务业数字化方面,数字化发展通过高效匹配服务供需、发掘个性化服务需求等方式拓展了服务业覆盖面。2023 年上半年,互联网医疗、在线旅游预约以及网约车等用户人数分别达到 3.6 亿人、4.5 亿人以及 4.7 亿人,分别较 2022 年同期增加 0.66 亿人、1.2 亿人和 6.7 亿人(图 11),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同时,中国在 5G 通讯等电信服务、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以及数字传媒、娱乐等数字服务领域供给优势逐渐凸显,数字服务贸易规模持续增长。2023 年前三季度,中国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国际贸易顺差累计达到 131.6 亿美元,较 2019 年同期增长 158%(图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10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12)。在工业数字化方面在工业数字化方面,新技术新技术、新场景新场景、新产业发展加快新产业发展加快。截至 2023 年 9月,中国 5G 基站累计建成 318.9 万个,全国“5G 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 7000个,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3达到 50 家,分别较 2020 年增加 300 万个、6000 个和 45 家。工信部 2023 年三季度披露的调查数据显示,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的生产模式带来了深刻改变,85%的受调查企业生产效率明显提升,产线时间缩短 20%。图图 10:中国产业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中国产业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图图 11:数字化服务用户规模:数字化服务用户规模图图 12:中国信息服务国际贸易差额:中国信息服务国际贸易差额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4.政策调整加码,楼市防风险稳预期积极因素增多政策调整加码,楼市防风险稳预期积极因素增多3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工业云平台。其中由工信部遴选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代表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最高水平。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11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23年一季度,在积压需求集中释放以及前期政策效果显现等因素带动下,房地产市场活跃度提升,迎来局部“小阳春”。但二季度房地产市场未能延续回暖态势,市场持续低迷。7 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明确提出要“适应中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此后各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调整优化政策,各地方因城施策,助力房地产市场整体修复(图 13)。7 月以来,30 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降幅逐步收窄(图 14)。但是,受政策刺激效果减弱、房价下跌预期难以扭转、居民收入未明显改善等影响,市场复苏持续性不足,房地产市场整体面临较大调整压力。1-10 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商品房销售额、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分别同比下降7.8%、4.9%和 9.3%,较上半年分别扩大 2.5、6 和 1.4 个百分点(图 15)。8 月、9 月、10 月,国房景气指数环比分别下降 0.21、0.11 和 0.03 个百分点。根据投入产出模型测算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对产业链上下游各行业增加值的影响,2023 年房地产投资将下拉 GDP 增速约 0.7 个百分点(表 2)。图图 13:7.24 政治局会议后监管部门主要表态及落地的具体举措政治局会议后监管部门主要表态及落地的具体举措资料来源:中指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12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图图 14:2023 年以来年以来 30 大中城市大中城市图图 15: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及: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及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房地产投资累计变化情况房地产投资累计变化情况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表表 2:2023 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降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测算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降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测算2022年年2023年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10-9.7拉动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39353472拉动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4431639095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2347120705拉动GDP(亿元)7172263271较2022年少拉动GDP(亿元)-8451下拉GDP增速(%)-0.7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银行研究院从需求端来看从需求端来看,购房者预期尚未改善购房者预期尚未改善,制约政策效果制约政策效果。当前,“房价预期-房地产需求-实际房价”的负向循环仍在持续,进一步拉长本轮房地产下行周期。一方面,受房价下跌预期难以扭转影响,居民观望情绪较浓。一方面,受房价下跌预期难以扭转影响,居民观望情绪较浓。据中指研究院数据,2023 年 9 月,认为房价下跌和房价上涨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 40%和 8%,较 6 月分别高 6 个百分点、低 2 个百分点(图 16)。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全国 35 个代表城市日均成交面积较上年和 2019 年同期分别下降 17%和 24%;调查显示,高达 51%的潜在购房者缺乏购买意愿的原因是认为房价仍有下跌空间%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13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图 17)。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居民购房信心不足居民购房信心不足,各线城市房价表现持续低迷各线城市房价表现持续低迷。2023年以来,三线城市房价整体仍处于下行通道。部分一线城市尚有政策空间,促销折扣力度加大拉低房价,二手房挂牌量短期激增加剧供大于求,一、二线各城市房价同比增速放缓,环比开始由正转负(图 18)。图图 16:居民房价预期占比居民房价预期占比图图 17:潜在购房者潜在购房者“双节双节”缺乏购房意愿的原因缺乏购房意愿的原因资料来源:中指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图图 18:一、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二手住宅价格指数情况:一、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二手住宅价格指数情况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从供给端来看,行业风险加速出清,调控政策发力保民生、促发展、防风从供给端来看,行业风险加速出清,调控政策发力保民生、促发展、防风%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14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险险。据中指研究院数据,2023 年 1-10 月,TOP100 房企销售收入同比下降 13.1%,降幅较上半年扩大 13.2 个百分点。为了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部分企业积极探索代建业务、数字化转型等。但是,过度依赖于传统“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模式的部分房企风险持续暴露。在此背景下,政府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保民生在此背景下,政府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保民生方面方面,保交楼工作扎实推进保交楼工作扎实推进。1-10 月,房屋竣工面积同比增长 19%,与上半年持平。部分头部房企“保交楼”表现亮眼。据亿翰智库统计,截至 9 月 28 日,TOP50 房企累计交付房屋接近 300 万套,交付榜前 10 位中有 6 家为民营企业。促发展方面促发展方面,“三支箭”、房地产“金融十六条”、房地产金融“三个不低于”要求4等政策对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性现金流进行有益补充。据克而瑞数据,1-10 月,80 家典型房企新增债券类融资成本 3.58%,较 2022 年全年下降 0.64个百分点,其中境内债券融资成本 3.44%,较 2022 年全年降低 0.1 个百分点。同时,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支持房地产企业向新发展模式转型。防风险方面防风险方面,10 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防止健康房企出现流动性紧张问题从而导致信用风险的扩散。(二)(二)2024 年经济形势展望年经济形势展望展望 2024 年,外部环境或有所改善,中国与多国恢复高级别对话,尤其是中美之间沟通交流增多,有助于缓解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或将结束,全球流动性紧张周期将迎来拐点,新兴市场资本流出压力将有所减轻。美国经济进入补库存周期有利于缓解全球需求走弱压力。稳增长政策效果将继续显现,国内需求将持续改善,中国经济将向潜在增速水平回归。从需求看,消费有望进一步恢复,继续发挥经济增长“压舱石”作用。基建和制造业42023 年 11 月 17 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会上提出了“三个不低于”,即各银行自身房地产贷款增速不低于银行行业平均房地产贷款增速,对非国有房企对公贷款增速不低于本行房地产贷款增速,对非国有房企个人按揭增速不低于本行按揭增速。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15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投资有望较快增长,房地产投资降幅或将小幅收窄。从供给看,接触型服务业增速继续向疫情前水平回归,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保持在 50%以上。从政策看,中央财政增发 1 万亿元国债中大部分在 2024 年形成实物工作量,增发国债后 2023 年财政赤字率提高到 3.8%左右,财政政策发力空间打开,2024年赤字率有望突破 3%。与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政府杠杆率相对较低,其中中央政府杠杆率空间较大(图 19、图 20),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为稳投资、稳增长发挥重要作用。预计 2024 年 GDP 增长 5%左右,尽管增速较上年低 0.3 个百分点左右,但较 2022-2023 年两年平均增速高 0.9 个百分点,季度 GDP 增速波动将较上年降低。图图 19:中央和地方政府杠杆率:中央和地方政府杠杆率图图 20:政府杠杆率国际对比(政府杠杆率国际对比(2022 年)年)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1.三大需求或将均有改善,国内需求仍是主要支撑三大需求或将均有改善,国内需求仍是主要支撑第一,消费有望持续恢复,继续发挥经济增长第一,消费有望持续恢复,继续发挥经济增长“压舱石压舱石”作用。一是居民作用。一是居民收入和预期有望持续改善,为消费增长奠定良好基础。收入和预期有望持续改善,为消费增长奠定良好基础。在中国经济持续恢复的背景下,居民收入和消费倾向均已出现改善迹象。2023 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 5.9%,高于 GDP 增速 5.2%(图 21),扭转了此前居民收入增速慢于经济增速的局面;三季度当季居民消费倾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 69.8%,表现不仅好于疫情期间同期水平,也好于疫情前同期水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16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平(图 22)。未来,随着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有望持续改善,消费增速将逐渐向疫情前水平收敛。二是扩内需、促消费政策二是扩内需、促消费政策继续发力显效,将为消费恢复创造良好条件。继续发力显效,将为消费恢复创造良好条件。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减免政策延续5,将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保持较高增速。房地产政策有望进一步优化调整,房地产销售将低位企稳,叠加上年低基数作用,将推动家具家电、建筑装潢等住房相关消费边际回暖。但房地产市场预期较难根本扭转,或将制约住房相关商品消费的改善程度。三是服务消费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三是服务消费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随着中国消费人群中 80、90、00 后成为主力,以及居民对精神享受的更高要求,叠加服务消费场景和业态不断创新,未来服务消费将保持较强发展动力。综合预计 2024 年消费增速为 6%左右,虽低于 2023 年增速(预计约为 7.6%),但较 2022-2023 年平均增速(预计约为 3.7%)有明显提升。图图 21:居民收入与居民收入与 GDP 增速增速图图 22:当季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当季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第二,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有望较快增长,房地产投资降幅或将小幅收窄。第二,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有望较快增长,房地产投资降幅或将小幅收窄。一是基建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一是基建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随着一揽子化债工具落地以及中央和地方债务结构优化,地方融资条件将逐步改善,中央财政对基建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将加大。2023 年中央财政增发的 1 万亿国债将在 2024 年形成实物工作量,提振52024 年 1 月 1 日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依然可享免征车辆购置税。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17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基建投资增长。此外,2023 年 11 月出台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这预示 2023 年 2 月暂停的 PPP 项目将重启,该意见明确新机制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优先选择民营企业参与,这将进一步拓展基建投资资金渠道。二是制造业投资有望提速。二是制造业投资有望提速。资金来源方面,企业盈利将随工业品价格回升而进一步好转,进而改善企业内源融资条件。同时金融将继续保持对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支持,对企业外源融资形成补充。投资意愿方面,当前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和营业收入逐步回升(图 23),国内需求改善将带动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回升,中国有望在 2024 年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6,进而提高企业投资意愿。行业结构方面,中游装备制造业利润和产能利用率恢复情况好于上游原材料和下游消费品行业(表 3),预计中游制造业投资将继续驱动制造业投资增长。三是房地产投资降幅小幅收窄三是房地产投资降幅小幅收窄。预计 2024 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将继续优化,推动化解房地产行业风险,释放合理住房需求。同时,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将对房地产投资形成一定支撑。2021-2023 年,全国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数量将达到 563 万套7,为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未来两年需建设300 万套左右,预计保障性租赁住房将加快建设。但也需要注意到,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尚未完全释放,居民购房意愿仍未实质性好转,商品房销售进度或面临波折。截至 2023 年 10 月,全国待售商品房面积上升至 6.48 亿平方米,按近 12 个月平均销售面积计算,商品房去化周期8持续上升至 6.6 个月(图 24),商品房去库难度仍在增大。随着商品房竣工面积增速提升,商品房库存将继续增加,若市场需求难有改善则有可能加剧供给过剩局面,导致房价进一步下跌。这一方面将阻碍房企销售回款,加大企业投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将降低企业拿地开发意愿。从先行指标看,土地成交金额和土地成交面积指标分别领先房6通常认为一轮完整的库存周期包括“主动补库存-被动补库存-主动去库存-被动去库存”四个阶段,可通过观测工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和企业营收同比指标变化来判断库存周期所处阶段。“主动补库存”阶段表现为产成品存货和企业营收同步上升,即企业主动扩大生产补充存货以应对逐步改善的市场需求。72021 年和 2022 年分别开工建设和筹集 94 万套和 265 万套,2023 年计划开工筹建 204 万套。8商品房去化周期=商品房待售面积/过去 12 个月平均销售面积。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18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地产开发投资中的土地购置费用投资和建筑安装投资91 年左右,2023 年 1-10月 100 大中城市土地成交总价和面积分别同比下降 21.7%和 18.2%。根据先行指标测算,预计 2024 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 7%左右。综合预计 2024 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 4.5%左右,较上年回升 1.6 个百分点左右。图图 23:工业企业库存、营收与利润:工业企业库存、营收与利润图图 24:商品房待售面积和去化周期:商品房待售面积和去化周期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表表 3: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和利润同比增速情况: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和利润同比增速情况行业产能利用率(%)利润同比(%)2019202023-09制造业77.175.875.0-5.2-13.4-10.1上游原材料化学原料制造业75.276.774.8-25.6-8.7-46.5非金属制品业70.367.064.77.5-15.5-26.7黑色金属冶炼压延80.076.378.7-37.6-91.3-1.8有色金属冶炼压延79.879.379.41.2-16.1-15.1化学纤维制造业83.282.383.8-19.8-62.2-10.8中游装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业78.679.279.23.70.411.0专用设备制造业78.877.677.512.93.42.4汽车制造业77.372.773.7-15.90.60.1电气机械器材制造79.477.376.910.831.224.9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80.677.875.03.1-13.1-18.6下游消费品食品制造业72.971.769.99.17.62.2纺织业78.477.276.4-10.9-17.8-10.2医药制造业76.675.674.85.9-31.8-17.5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9土地购置费用投资和建筑安装投资分别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 40%和 50%左右。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19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第三,出口第三,出口上行上行与下行与下行因素因素并存,结构升级有望延续。并存,结构升级有望延续。从上行因素看,一一是中国出口结构性新亮点有望持续凸显。是中国出口结构性新亮点有望持续凸显。全球碳中和背景下,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相关产品在价格、技术、质量等方面具备全球领先优势,新能源车、光伏等出口增速有望保持在较高区间。全球半导体行业逐步筑底回升,随着 ChatGPT等终端应用场景和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业态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机电相关品类出口增速有望回升。二是美国补库存周期开启,有利于中国出口改善。二是美国补库存周期开启,有利于中国出口改善。目前美国依然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2024 年,美国大部分行业即将进入补库存周期,消费电子、家具和建材、食品及农产品、纺织服装等商品进口需求或将扩大,这将有利于拉动中国出口。三是上年基数相对较低。三是上年基数相对较低。从下行因素看,一是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仍存一是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仍存。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风险因素增多,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外溢效应或将持续,世界主要经济体政治选举陆续展开,国际局势仍将处于动荡变革期,不利于全球经贸稳定与发展。二是欧美发达经济体紧缩二是欧美发达经济体紧缩货币政策滞后效应犹在。货币政策滞后效应犹在。虽然欧美加息周期即将进入尾声,但利率水平仍处于历史较高区间,对私人消费、企业投资的抑制作用仍将持续,这不利于全球增长动能修复和国际需求回暖。从出口目的地看,预计对美出口有望改善,对欧洲出口或将保持稳定,对新兴经济体出口仍是重要支撑。综合预计 2024 年中国出口同比增长 2%左右,增速较上年回升 6.2 个百分点左右。2.供给端有望继续企稳回升供给端有望继续企稳回升工业生产有望持续向好工业生产有望持续向好。一是去库存步入尾声一是去库存步入尾声。2023 年 8 月份以来,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发力,内需复苏稳健,工业企业补库存迹象显现。1-10 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 7.8%,降幅较上半年收窄 9 个百分点,8 月、9月、10 月当月工业企业利润分别同比增长 17.2%、11.9%、2.7%。同时,工业产成品库存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均出现回升(图 25)。二是外需有一定支撑二是外需有一定支撑。目前美国库存周期整体仍处于主动去库存阶段,预计将于 2024 年二季度进入全面补库存阶段,推动外需企稳修复,与中国库存周期形成共振补库存。三是稳三是稳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20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增长政策助力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增长政策助力工业生产稳步增长。2023 年四季度以来,工信部聚焦规模大、带动性强的 10 个重点行业,分别制定实施了2023-2024 年稳增长工作方案,为 2024 年工业生产增长提供了政策支撑。预计 2024 年工业增加值增长 4.8%左右,增速较上年回升 0.4 个百分点左右。服务业或将继续服务业或将继续维持高景气。生活性服务业方面,维持高景气。生活性服务业方面,居民消费趋于理性,倒逼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提升服务质效。比如,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更好地满足各类消费群体的需求。据艾媒咨询测算,2020-2025 年,数字技术赋能下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将由 19.5 万亿元提高到 35.3 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12.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仍有较大增长空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深入推进,信息通信技术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工业领域数字化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据中国工业软件产业白皮书,2022 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同比增长 14.3%,增速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但是工业软件普及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综合预计 2024 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5.2%左右,增速较上年低 0.7 个百分点左右,但较 2022-2023 年平均增速提高约 1.1 个百分点。图图 25:工业产成品存货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均出现回升:工业产成品存货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均出现回升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21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3.需求改善推动价格水平回升需求改善推动价格水平回升一是一是 CPI 将温和上涨。将温和上涨。一方面,猪肉价格低迷促使养殖企业在 2023 年年初开始小幅缩减能繁母猪产能,预计 2024 年猪肉供给过剩压力将有所缓解。但2023 年 9 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4240 万头,仍高于农业部设定的 4100 万头正常保有量,猪肉价格反弹幅度或相对有限。在 2023 年低基数影响下,猪肉价格同比降幅对 CPI 的拖累或将有所减弱。另一方面,就业形势、居民收入和消费倾向逐步改善,居民服务消费和跨区域流动将进一步好转,有望推动终端消费品和旅游、租房等服务价格水平上涨。预计 CPI 全年涨幅为 1.1%左右(图 26)。二是二是 PPI 涨幅将由负转正涨幅将由负转正。其一,随着稳增长政策显效,国内经济增长动力增强,基建、制造业投资增长有望带动钢材等工业产品市场需求回暖。其二,OPEC 国家减产稳价诉求依存,EIA 预计 2024 年全球新增原油供应约为 100万桶/天,增幅将继续收窄,国际油价仍有一定上涨空间。EIA 预测 2024 年全球原油现货价格为 93.24 美元/桶,较 2023 年上涨 11%左右。其三,随着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和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影响,美元或将走弱,这将对以美元定价的铜等有色金属大宗商品价格形成一定支撑。预计 2024 年 PPI 逐步回升,三季度前后有望由负转正,全年涨幅为 0.4%左右(图 27)。三是物价温和回升将为居民消费三是物价温和回升将为居民消费、企业经营和宏观政策提供稳定环境企业经营和宏观政策提供稳定环境。2024年中国经济保持温和复苏,物价回升幅度总体温和可控。一方面 CPI 温和上升利于推动居民实际收入10稳定回升,进一步增强居民实际购买力,促进消费复苏。另一方面,PPI 逐步回正将进一步促进企业营收和利润改善,逐渐缓解市场主体压力并调动生产积极性。同时,相对温和的通胀水平为宏观政策稳增长、促改革留出了更多、更大的发挥空间,避免货币政策为治理通胀问题而发生“急转弯”,保障经济金融市场整体稳定。10居民实际收入增速取决于名义收入与物价上涨幅度的相对差距。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22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图图 26:2024 年年 CPI 同比涨幅预测同比涨幅预测图图 27:2024 年年 PPI 同比涨幅预测同比涨幅预测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二、2023 年金融形势回顾与 2024 年展望(一)(一)2023 年金融形势回顾年金融形势回顾2023 年,受内外部风险因素影响,中国金融市场波动有所加大。但在政策大力支持下,金融加大稳经济力度,金融市场整体稳定运行。金融改革和高水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建立“一委一行一局一会”金融监管框架,理顺不同部门职能定位。出台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建立大型支付平台企业联合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沪深港通机制,推动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参与二十国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边机制,推动国际金融政策协调。金融进一步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金融进一步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人民银行两度降息、两度降准,综合采用多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保持社会融资总量合理充裕,企业融资成本降至低位,普惠小微、绿色、工业等贷款快速增长。金融市场保持韧性与活金融市场保持韧性与活力力。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虽然与上年底相比对美元贬值约 3%,但对一篮子货币指数(CFETS)基本保持不变。债券市场有序渡过年初“赎回潮”,目前市场利率已回归历史较低水平,助推全年债券发行规模增速达到近年来新高。股票发行注册制全面实行,新能源、科技、医药、“中特估”等明星板块受到市场广泛关注。2023 年前三季度,金融业以现价计算的累计增加值同比增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23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速为 8.6%,同比增加 1.1 个百分点。1.政策发力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货币社融较快增长政策发力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货币社融较快增长2023 年以来,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发力稳经济,加之疫情影响消退,经济活动逐步回归正常,带动融资规模走高。1-10 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累计 31.19万亿元,同比多增 2.33 万亿元(图 28)。整体来看,2023 年社融结构呈现出“三多增、一少增”特征:一是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一是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1-10 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 1.67 万亿元,但走势有所分化。年初疫情管控措施放开带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加之政策持续发力,新增人民币贷款创下历史新高,一季度同比多增达 2.36 万亿元。但二季度以来,受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影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走弱,4-10 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了 6890 亿元。二是债券融资同比大幅多增二是债券融资同比大幅多增。在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影响下,财政政策逆周期调控力度加大,二季度以来政府债券发行速度加快。特别是 9 月份以来,随着地方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地、特殊再融资券重启发行等因素带动,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明显放量。1-10 月政府债券发行 7.5 万亿元,同比多增 1.33 万亿元。三是表外融资明显多增。三是表外融资明显多增。1-10 月,表外融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多增 5694 亿元。2023 年资管新规正式实施,表外融资结束了连续大幅减少态势。四是股票融资四是股票融资同比出现少增。同比出现少增。年初在全面推动注册制改革带动下,股票融资规模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受二级市场波动加大、IPO 阶段性收紧等因素影响,二、三季度股票融资规模同比增速下降。1-10 月同比少增了 2463 亿元。信贷投向结构持续优化,企业中长期贷款少增。一是普惠小微、工业、高信贷投向结构持续优化,企业中长期贷款少增。一是普惠小微、工业、高技术制造业等信贷余额保持高速增长。技术制造业等信贷余额保持高速增长。在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货币政策工具11带动下,重点领域信贷增速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截至 2023 年三季度末,普惠小微、绿色、工业、涉农贷款余额增速分别为 24.1%、36.8%、30.9%、15.1%(图 29),显著高于全部贷款增速(10.9%)。特别是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1三项工具分别为: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和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24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增速已连续三年保持在 20%以上。二是企业中长期贷款连续出现少增二是企业中长期贷款连续出现少增。受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企业预期转弱,中长期资金需求减弱,三季度以来中长期贷款同比连续出现少增。7-10 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境 3395 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值得关注的是,居民贷款需求“先冷后暖”。随着消费意愿提升,居民信贷需求呈转暖迹象,9、10 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连续出现多增,30 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及套数降幅同步出现明显收窄。图图 28:新增社会融资规模: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图图 29: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增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增速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2.房贷利率等多项改革政策出台,市场利率呈房贷利率等多项改革政策出台,市场利率呈“N”字型走势字型走势一是政策利率下调。一是政策利率下调。名义利率扣除通胀率后的实际利率水平,对企业融资需求有更为重要的影响。由于 2023 年以来通胀水平走低,实际利率水平上升,为激发企业融资需求、加大稳经济力度,人民银行两度下调 7 天天逆回购和 1 年期 MLF 利率,由年初的 2.0%和 2.75%分别降至 11 月的 1.8%和 2.5%。带动 1年期 LPR 由年初的 3.65%降至 11 月的 3.45%,5 年期以上 LPR 由年初的 4.3%降至 4.2%。二是货币市场利率呈现二是货币市场利率呈现“N”字型走势。字型走势。年初经济回暖明显,带动利率上升;3 月后复苏不及预期,利率触顶回落;7 月后经济筑底态势显现,利率再次回升(图 30)。三是银行存款利率普遍下降三是银行存款利率普遍下降。继 2022 年 9 月时隔 7 年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25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国有大行首次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之后,股份制银行、中小银行等陆续降低存款利率。根据人民银行数据,截至 2023 年 6 月,活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0.23%,同比下降 9BPs,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2.22%,同比下降 12BPs。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存款利率降低,但根据上市银行财报,由于居民和企业将更多低息活期存款转为高息定期存款、以及行政机构单位存款利率较高,截至 2023 年年中 42 家上市银行客户存款加权平均付息率为 1.94%,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净息差压力尚未得到有效缓解。四是房贷利率启动改革。四是房贷利率启动改革。2023 年,“认房不认贷”(符合条件的二套房也可转为享受首套房利率)、存量首套房利率改革等政策陆续出台。商业银行积极落实政策要求,推动房贷利率明显下调,减轻居民还贷压力。根据人民银行数据,截至 11 月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工作已基本完成,超过 22 万亿元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惠及超 5000 万户 1.5 亿人。仅在政策调整后的首周,加权平均房贷利率就已降至 4.27%,平均降幅达 73BPs。图图 30:货币市场利率走势:货币市场利率走势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3.美元指数短暂强势后回落,人民币汇率贬值后企稳回升美元指数短暂强势后回落,人民币汇率贬值后企稳回升2023 年,人民币汇率先后经历了“升值-走贬-企稳回升”三个阶段。年初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26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人民币即期汇率曾升至 6.7 左右,后随着 2 月美联储启动年内加息12,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9 月上旬曾一度走贬至 7.34 左右。进入四季度以来,人民币汇率开始企稳,并有回升迹象。截至 2023 年 11 月 30 日,即期人民币汇率为 7.13(图 31)。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的主要原因:一是美元指数强势行情产生一是美元指数强势行情产生“蝴蝶效蝴蝶效应应”。2023 年美联储货币政策继续收紧,美元指数频现短线强势上涨行情,导致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多国货币汇率兑美元贬值。二是中美利差走阔至历史高位二是中美利差走阔至历史高位。由于下半年美债长期利率在高位再飙升(图 32),中美 10 年期国债利差曾一度扩大至 226 个 BPs,达到近二十年来极值水平,引致短期跨境资本流出增加。三是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扩大三是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扩大。一方面是经常项目结售汇顺差减少(1-10 月顺差 685.32 亿美元,较上年同期收窄 46.29%);另一方面是资本与金融项目逆差扩大,其中 1-10 月直接投资项逆差 229.93 亿美元,而较上年同期为顺差,1-10月证券投资项逆差 311.67 亿美元,较上年同期有所扩大。但是,对 2023 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走势,要全面客观看待。事实上,与全球主要国家货币汇率相比,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贬的幅度较小。特别是 7 月份美联储再次加息后,美元指数强势反弹,主要非美货币均明显贬值。例如,7-10月美元指数上涨 3.23%,欧元兑美元贬值 3.22%、英镑兑美元贬值 4.31%、日元兑美元贬值 5.12%、人民币兑美元贬值 0.77%、加元兑美元贬值 4.72%、澳元兑美元贬值 4.85%。另外,下半年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指数 CFETS 走升,反映了人民币较除美元之外的主要贸易货币整体是升值的。截至 11 月 30 日,CFETS指数 98.29,较上半年末上升了 2%左右。此外,11 月人民币汇率显露企稳回升迹象,这主要与美联储宣布暂停加息导致美元指数回落和中美利差收窄有关。11 月央行在香港增发央票,回笼了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对离岸人民币汇率稳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12截至 2023 年 11 月底,美联储共加息 4 次,分别是 2 月 2 日、3 月 23 日、5 月 4 日、7 月 27 日各加息 25 个基点。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27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图图 31: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图图 32:中美:中美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年期国债收益率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4.国债收益率先升后降,主要券种发行量较快增长国债收益率先升后降,主要券种发行量较快增长受经济恢复不及预期、流动性宽松等因素影响,国债收益率在 1 月触及2.94%后出现持续下行,8 月降至 2023 年最低的 2.55%。随后,受经济恢复预期转暖、债券发行提速等因素影响,国债收益率有所上升。截至 11 月 30 日,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为 2.67%,比上年末下降了 16 个 BPs。整体来看,债券市场运行呈现如下特征:第一,债券发行量保持较快增长。第一,债券发行量保持较快增长。截至 2023 年 11 月 30日,债券发行规模共计 65.9 万亿元,同比增幅达 16.63%,为近年新高。第二第二,主要券种发行增速较快。主要券种发行增速较快。地方政府债、同业存单、公司债发行规模分别为 9.13万亿元、23.23 万亿元和 3.58 万亿元(图 33),同比增速均在 20%以上,这主要与财政发力、地方化债方案落地、市场利率下行以及低基数等因素有关。第第三,期限利差先升后降,信用利差波动下行。三,期限利差先升后降,信用利差波动下行。受连续降息等因素影响,年中短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带动期限利差走高,但三季度以来利差稳步收窄。在流动性宽松等因素带动下,信用利差(3 年期 AAA 级中短期票据与同期限政策性金融债收益率之差)维持稳步下降态势。截至 11 月 30 日,期限利差、信用利差分别为 0.33%和 0.35%,比上年末分别缩小 41 和 25 个 BPs(图 34)。第第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28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四四,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明显收敛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明显收敛。截至 11 月 30 日,共有 48 只债券违约,合计金额为 230.27 亿元(上年全年为 347.41 亿元)。其中,房地产业仍是主要领域,违约金额达 188.55 亿元,占违约总金额的 82%。图图 33:各类债券发行规模:各类债券发行规模图图 34:期限利差与信用利差:期限利差与信用利差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5.市场底部特征显现,市场底部特征显现,A 股窄幅震荡股窄幅震荡2023 年,受宏观经济波浪式恢复、国际地缘政治复杂多变以及中美利差持续倒挂等因素的影响,A 股经历了年初上涨行情以后,迎来了持续数月的区间窄幅震荡。截止 11 月 30 日,上证综指收于3029.67 点,较2022 年同比下降 3.8%。市场交易活跃度有所减弱。成交量和成交额前 11 月累计同比分别下降 8.1%和5.3%。前 11 月平均月区间换手率为 55.3%,同比下降 3.7 个百分点。A 股市场规模亦略有波动。A 股市值于 11 月达到 78.6 万亿元,同比减少 1.8%,较疫情前同期水平提高 43.9%,但较 2023 年最高点萎缩 7.5%。此外,北向资金经历了 1 月的爆发性买入,其交易一直维持低位震荡。2023 年前 11 月累计净买入额为 566.3 亿元,剔除一月交易量后,该数值为-846.6 亿元。从行业指数看,2023年各板块涨跌互现,风格频繁切换,房地产板块领跌,受到疫情放开、专项债发行等因素的影响,能源、信息技术和公用事业等板块表现相对较好(表 4)。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29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表表 4:A 股行业板块涨跌幅股行业板块涨跌幅日期能源(%)可选消费(%)日常消费(%)医疗保健(%)金融(%)信息技术(%)电信服务(%)公用事业(%)2023-016.26.44.25.85.810.016.31.72023-022.40.41.00.3-3.22.16.71.42023-03-1.1-1.8-1.8-3.8-2.18.58.5-1.52023-045.1-1.8-5.40.15.2-4.04.22.82023-05-8.0-4.9-7.9-2.8-3.30.1-7.14.62023-063.56.02.3-4.1-0.61.8-2.5-1.82023-073.14.88.4-0.811.9-5.22.0-0.32023-08-2.1-6.2-6.1-4.9-6.0-4.33.2-4.12023-098.4-1.0-2.34.00.5-3.0-2.2-1.02023-10-5.0-1.7-2.21.7-2.7-1.8-6.0-0.62023-114.02.31.22.7-2.81.1-1.70.52023(1-11)0.170.02-0.09-0.020.010.040.210.01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虽然 A 股震荡行情明显,但是各种积极因素也在增多。一是相关部门推出一是相关部门推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一系列政策组合拳。7 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证监会等多部委联合推出了包括阶段性收紧 IPO,引导保险基金、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积极入市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此外,10 月中央汇金对四大行的增持也向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其计划在未来继续增持四大行 ETF,有助于提振市场预期。二是二是 A 股上市公司股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提高盈利水平提高。最新披露的三季报显示,56.7%A 股上市公司营收同比实现增长,超过 36.3%的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 10%。此外,2023 年以来,A 股上市公司积极开展回购,目前宣布的回购金额已经超过 1000 亿元。回购通常是上市公司进行逆周期资本运作的重要方式,能给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提高投资者信心。6.绿色金融融资额快速增长,绿色金融融资额快速增长,CCER 市场时隔六年后重启市场时隔六年后重启一是绿色贷款快速增长。一是绿色贷款快速增长。截至 2023 年三季度,全国绿色贷款余额达 28.58万亿元,同比增速 36.8%,远超全部贷款约 11%的同期增速(图 35);绿色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升至 11.9%,同比提高 2.3 个百分点。2023 年人民银行宣布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30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碳减排支持工具延续实施,鼓励绿色贷款精准支持“双碳”目标。根据人民银行数据,截至 2023 年 9 月,碳减排支持工具余额达 5098 亿元,同比增长 106%,支持商业银行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三个重点减碳领域发放绿色贷款近 8500 亿元,预计带动年碳减排量超过 1.5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二是绿色二是绿色债券平稳发展。债券平稳发展。2023 年 1-11 月,Wind 口径下各类绿色债券发行超过 750 只,募集资金金额超过 1 万亿元,发行只数和金额均超过上年同期。其中,超过四成募集资金投向清洁能源领域,主要用于风电、光伏等项目,超过三成投向绿色交通领域,主要用于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相关项目。三是全国自愿碳减排三是全国自愿碳减排市场市场 CCER 暂停六年后重启。暂停六年后重启。2023 年生态环境部宣布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市场将于年内重启并陆续推出多项配套制度文件,全国碳市场将形成强制减排市场与自愿减排市场“双轮驱动”格局。企业在规定机制下开发清洁能源、生态碳汇等项目可获得 CCER 核证减排量并可在碳市场中销售。CCER是具有金融属性的碳资产,能够成为金融支持绿色低碳产业的有力抓手。四是四是绿色金融支持范围优化调整绿色金融支持范围优化调整。2019 年国家发改委首次出台 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界定哪些产业可被归类为“绿色”,针对该指导目录中产业的贷款和债券投资可被认定为绿色金融。2023 年,国家发改委修订该目录并发布征求意见稿,与旧版相比增加了煤电机组节能改造、氢能全产业链等领域,绿色金融支持产业范围也将随之调整。图图 35:绿色贷款与全部贷款同比增速走势:绿色贷款与全部贷款同比增速走势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31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二)(二)2024 年金融形势展望年金融形势展望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展望 2024 年,中国金融业新的监管改革举措将不断落地、金融高质量发展将持续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将显著提升,“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将取得新进展。中国经济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市场信心回升等将为金融发展创造稳定的宏观环境。从政策面看,金融政策将继续发挥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作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预计 2024 年新增信贷投放将维持中高速增长,社会融资成本保持在较低水平,资本市场动能增强,人民币汇率稳中回升,绿色金融融资额继续快速增长。1.企业融资需求有望回暖,主要金融指标将维持合理增长企业融资需求有望回暖,主要金融指标将维持合理增长一是货币社融保持中高速增长。一是货币社融保持中高速增长。随着经济逐步企稳,企业融资需求或将持续改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货币政策继续发力,加之企业融资需求动力逐步增强,新增信贷规模有望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此外,随着万亿国债资金陆续到位,有望撬动更多的资金进入相关领域。预计 2024 年 M2、社融增速在 10%、9%左右。二是信贷投放结构持续优化二是信贷投放结构持续优化。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这将引导金融资源继续流向普惠小微、绿色、科技创新、涉农等领域,这些领域信贷增速有望维持两位数增长。三是房地产贷款增速或三是房地产贷款增速或将企稳将企稳。近段时间以来,房地产贷款增速逐步企稳,加之 2023 年基数较低,预计 2024 年房地产贷款增速有望逐步趋稳,且有小幅上升的可能。2.市场利率保持较低水平,企业融资成本维持低位市场利率保持较低水平,企业融资成本维持低位一是政策利率保持当前水平。一是政策利率保持当前水平。预计政策利率还将保持低位。目前 7 天逆回购、MLF 等政策利率已处于较低水平,预计 2024 年通过降准、扩大使用结构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32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性货币政策工具等方式投放流动性的可能性较大,但也不排除降息可能性。二二是货币市场和贷款利率企稳回升。是货币市场和贷款利率企稳回升。经济复苏将带动企业融资需求回暖,从而推动短期货币市场和银行贷款利率企稳。但在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下市场利率和贷款利率仍将保持较低水平。三是存款利率或还将下调。三是存款利率或还将下调。存款利率调整是商业银行在平衡揽储需求和净息差压力后做出的定价决策。2023 年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尚未有效缓解净息差(已降至历史最低点)收窄压力,2024 年不排除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性。3.积极因素不断积累,人民币汇率将稳中走升积极因素不断积累,人民币汇率将稳中走升展望 2024 年,随着汇市面临的外部与内部积极因素不断累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具备升值的基础和条件。积极因素积极因素主要有:从外部看,美国经济减速风险增大、通胀预期降温,且2024 年将举行美国总统大选,美联储或将结束加息周期,并有望转向降息。在此背景下,美元指数或将继续回落,中美利差将不断收窄,人民币汇率面临的外部压力将得到缓解。从内部看,一是一是国内经济增长存在较多乐观因素,市场信心将不断增强,助力人民币汇率回升。二是二是境内市场对外资吸引力将不断增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预计我国跨境投融资便利度会持续提升,吸引更多外商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未来人民币资产良好的投资价值将再次凸显,外资持有境内金融资产也将增加。三是三是中国汇率调控政策工具充裕,外汇储备规模继续稳居全球第一,对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形成支撑。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主要有:从外部看从外部看,全球市场仍将面临巴以冲突等地缘政治风险,或将推动投资者避险情绪和美元指数走升。从内部看从内部看,主要是房地产市场、地方债务等存在风险,或干扰国内经济基本面修复程度,进而影响人民币汇率市场预期和币值稳定。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33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4.债券发行规模稳步增长,债市收益率维持低位债券发行规模稳步增长,债市收益率维持低位一是债券发行总量有望维持两位数以上增长一是债券发行总量有望维持两位数以上增长。2024 年宏观调控政策将持续发力稳经济,金融机构也存在补充流动性支持信贷投放的需求,国债、地方债、同业存单等发行规模将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二是债券收益率明显上行概率较二是债券收益率明显上行概率较小。小。市场流动性将继续保持合理充裕,这将带动债券收益率维持低位,出现明显上涨概率不大。三是境外投资者有望继续布局境内债券市场。三是境外投资者有望继续布局境内债券市场。随着美联储等全球主要央行加息进入尾声,中外长端利率利差倒挂将出现缓解,境内资产吸引力上升,这有望吸引境外投资者进入境内债市布局。四是仍需关注债券违约四是仍需关注债券违约风险。风险。近年来,虽然违约债券规模持续下降,但房地产等领域债券风险仍然较高,2024 年房企违约仍是重点关注领域。5.A 股企稳动能增强,板块演绎轮动行情股企稳动能增强,板块演绎轮动行情展望 2024 年,预计 A 股震荡上行的概率增加,适应国民经济结构转型的相关产业板块有望脱颖而出,同时受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影响较小的产业亦有可能表现良好。一是宏观经济疫后持续修复,将为一是宏观经济疫后持续修复,将为 A 股企稳回升奠定重要基础股企稳回升奠定重要基础。二是绿色发展理念带动包括新能源车、氢能源等相关产业发展。二是绿色发展理念带动包括新能源车、氢能源等相关产业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全球共识,新能源电车、氢能源等产业有望延续自 2021 年以来的蓬勃发展趋势。2023年9月份中国新能源车出口数量达到9.6万辆,同比增长92.8%,并且涌现了一批如宁德时代等技术优、成本低的全球龙头企业,涵盖了动力电池、操作系统以及电机等多个重要行业。近日颁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明确了氢能源在未来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氢储运、氢能源乘用车等多个领域的规模化进程有望不断加速。与此同时,我国在 15 个城市启动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相关板块可能存在结构性机会。三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技术进步三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技术进步有望为相关产业板块提供支撑有望为相关产业板块提供支撑。AI 技术产品化、商业化阶段的到来,将促进包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34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括教育领域、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等多个产业的发展。此外,新型减肥药 GLP-113的推出已带动了相关企业在美股的亮眼表现,未来可能对 A 股生物医疗板块产生外溢效应。但是,在全球政经格局复杂多变、全球产业链结构重塑、各国货币政策周期存在错位的背景下,未来 A 股市场仍可能面临下行压力。6.绿色金融融资额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房企绿色融资值得期待绿色金融融资额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房企绿色融资值得期待2023 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绿色金融的政策表述较 2017 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时明显增多,并将绿色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的第二篇提出,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指明方向。展望 2024 年,一是绿色贷款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一是绿色贷款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清洁能源等领域融资需求依然较强,有望支撑绿色贷款延续较快增速。二是碳市场何时扩容仍有待观察。二是碳市场何时扩容仍有待观察。近年来碳市场何时扩容、新纳入哪些行业,一直备受外界关注。目前碳市场纳入了两千多家火力发电企业,2024 年,随着经济企稳,新一批高排放行业企业有望陆续被纳入碳市场。特别是随着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俗称“碳关税”)将于 2026 年 1 月正式起征,中国受其直接影响的钢铁、水泥和电解铝行业或将优先被纳入国内碳市场。三是三是房企绿色建筑融资有望成为绿色金融新亮点。房企绿色建筑融资有望成为绿色金融新亮点。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步入低谷后亟待转型。国家“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对 2025 年前建设超低能耗建筑面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等提出明确要求,2024 年为房地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或将成为绿色金融新方向。13GLP-1,即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一种由人胰高血糖素基因编码,并由肠道 L 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并抑制食欲,延缓胃内容物排空等。司美格鲁肽是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开发的一种 GLP-1 受体激动剂。诺和诺德公布的 2023 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减肥用司美格鲁肽注射液 Wegovy 第三季度的销售额为 13.7 亿美元,同比大增 734%;前三季度,Wegovy 销售总计 30.86 亿美元,同比增长 481%。十月初美股盘中诺和诺德股价创历史新高,总市值一度超 4600亿美元。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35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表表 5:2024 年中国经济金融主要指标及预测(年中国经济金融主要指标及预测(%)指标2020(R)2021(R)2022(R)20232024(F)Q1(R)Q2(R)Q3(R)Q4(E)全年全年(E)GDP2.28.43.04.56.34.95.65.3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9.63.63.04.54.25.54.44.8服务业增加值1.98.52.35.47.45.25.85.95.2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2.94.95.15.13.83.12.92.94.5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累计)7.04.4-10.0-5.8-7.9-9.1-9.7-9.7-7.0消费品零售总额-3.912.5-0.25.811.44.29.07.66.0出口(美元计价)3.629.65.9-1.8-4.2-9.7-0.5-4.22.0进口(美元计价)-0.630.10.8-7.0-6.8-8.65.0-4.42.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2.50.92.01.30.1-0.10.10.31.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1.88.14.1-1.6-4.5-3.3-2.3-2.90.4广义货币(M2,期末)10.19.011.812.611.310.310.510.510.0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期末)13.310.39.610.09.09.09.49.49.01 年期 MLF(期末)2.952.952.752.752.652.52.52.52.41 年期 LPR(期末)3.853.803.653.653.553.453.453.453.35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期末)6.546.376.956.877.267.257.157.157.00资料来源:中国银行研究院三、宏观政策取向2024 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中国经济运行将继续向常态化转变。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持续存在的背景下,国内经济短期需求不足与中长期结构性问题相互交织,经济稳增长压力依然存在。未来,要把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促改革结合起来,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要努力营造稳定和谐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推动国内需求持续回升;坚持市场化改革大方向不动摇,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一)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考虑突破(一)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考虑突破 3%的财政赤字率约束的财政赤字率约束突破突破 3%的赤字率约束。的赤字率约束。从国际对比来看,中国中央政府杠杆率处于较低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36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水平,可通过中央政府加杠杆来实现地方政府、居民部门杠杆转移的效果,为未来经济发展拓展空间。建议 2024 年财政赤字率目标可适当提高至 3.5%。在赤字分配上中央财政赤字目标可多设定一些。提升财政可持续性提升财政可持续性,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2024 年财政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财政支出方面需要坚持有保有压,更多向民生、科创、绿色等领域倾斜。加大对医疗、教育、社保等方面的财政投入,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助力居民消费意愿回升。完善生育支持措施,在解决小孩入托、上学等方面创造更加便利的环境和条件。综合运用财政补贴、税费优惠等措施,有力保障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经济新动能。财政收入方面,可考虑适当提高国企利润上缴比例,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推动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统筹各类资金、资产、资源和政策措施,通过债务置换持续优化债务利率、信用和期限结构,妥善化解存量隐性债务。结合各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探索区域特色化债模式。通过继续改革地方税制、完善地方主体税种等方式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来源。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进一步压实地方和部门责任,稳步推进地方政府债务合并监管。(二二)金融政策将多措并举,平衡好金融政策将多措并举,平衡好“稳增长稳增长”“”“促改革促改革”“”“防风险防风险”的的关系关系维持资金总量合理增长,切实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维持资金总量合理增长,切实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货币政策要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障合意的资金供给规模,为实体经济稳健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及实体经济资金需求情况灵活调整政策力度,引导金融机构稳定资金供给节奏,做好跨周期调节,在避免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的同时为经济的长期发展留下足够的政策空间。优化资金供给结构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助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助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37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引导资金持续流向科创、绿色、普惠、养老等关系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的领域,加大对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支持;积极创新或完善更具针对性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不断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资金引流作用,确保资金精准流入重点发展领域,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有效应对外部风险变化有效应对外部风险变化。美联储等央行加息已近尾声,但仍需密切关注外部政策调整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加强“宏观审慎 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的金融监管,在继续推进外汇领域改革开放的同时,要有效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强化跨境资金流动监测研判,降低外部冲击对境内金融市场影响,防范外部风险跨境对股市、债市、汇市的交叉传染影响。(三)持续促消费、稳投资,进一步发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三)持续促消费、稳投资,进一步发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保障经济持续增长,稳定居民就业,推动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巩固居民消费基础。提高市场法治化水平,通过更有序地市场供给来加快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推进一线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降低居民生活压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推进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统筹,缩小城乡社保待遇水平差距,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加快补齐消费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多层级消费基础设施,满足不同区域、不同消费能力的群体的消费需求。助力新能源车拓展下沉市场,进一步完善城市周边及县城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布局与建设,加强新能源车的充电服务保障。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尤其是一线城市带头出台相关措施,释放居民服务消费潜力。着力释放有效投资需求。着力释放有效投资需求。在财政政策加力支持下,需提前做好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设施和重大工程项目等储备工作,避免出现“项目荒”和“无效建设”现象,加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资金落地进程,以政策前置发力巩固经济复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38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苏基础。以保障性住房建设为中心,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积极带动市政基础设施以及医疗卫生、教育托幼、商业娱乐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增长。进一步规范 PPP 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改造、保障性住房和“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发运营,在多渠道筹措改造建设资金的同时拓展民间投资空间。持续完善司法保护制度,引导社会舆论导向,缩减民间投资项目审批时间,畅通民间投资问题反馈和解决渠道,营造让民间资本安心、稳定的市场环境。在加强产业政策引导的同时尊重市场规律,提示企业合理制定产能扩张规划,提高资金布局效率,避免部分行业过度投资引发产能过剩问题。(四)积极营造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海外市场(四)积极营造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海外市场继续加强国际沟通、交流与合作。继续加强国际沟通、交流与合作。推进各领域各层级对外交往,扩大同各方的利益交汇点。做好舆论引导与宣传,讲好中国故事,增进各国对中国的了解、理解。加大对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的支持。加大对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的支持。新兴经济体对中国出口的支撑作用日益重要,然而企业开拓相关市场的配套服务尚不完善。一是完善政企合力走出去机制,加强平台建设,通过商会、行业协会等组织企业交流,合力优化海外布局。二是支持外贸企业通过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拓展销售渠道。鼓励各地方结合产业和禀赋优势,创新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积极发展“跨境电商 产业带”模式。指导企业用好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相关税收政策措施。推动更多地方特色产品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三是加强金融对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在跨境服务、投融资便利等领域先行先试,围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持续提升外资外贸服务水平。关注国际经贸规则、政经格局变化对优势产业的潜在影响。关注国际经贸规则、政经格局变化对优势产业的潜在影响。中国出口动能正在进行结构转换,与广阔增长前景并存的是潜在经贸摩擦风险。要加快推动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39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制度层面的国际交流、对话、合作,引导企业依靠自身优势巩固国际竞争力,积极整合行业组织和链主企业力量,加强新兴领域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体系和能力建设。(五)加快推动房地产市场风险化解工作,支持(五)加快推动房地产市场风险化解工作,支持“三大工程三大工程”14建设建设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不仅是市场的周期性变动,也反映了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结构性改变。2024 年面对楼市不确定性,既不能过于悲观,对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而言楼市调整是一次重要的修正。但也不能过于乐观,仍需做好政策部署和规划。短期来看,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民营房企爆雷相对集中削弱了市场对民营房企的信心,当前民营房企的间接、直接融资渠道均受阻。未来可通过央地合作增信、债券融资专项计划等方式支持民营房企债券融资;通过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消除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银行支持民营房企融资的积极性;设立专门处置房地产债务化解的金融机构,帮助加快推动房企债务重组,加速行业风险出清进程。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进一步推动北京、上海等尚有空间的一线城市降低首付和利率、放松限购等,通过政策的接续性和加倍发力,保障预期的持续修复。长期来看,以“三大工程”为抓手,因地制宜地将城中村改造及保障住房建设工作结合起来推进,并行推动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建设,优化房地产供给结构。通过抵押补充贷款、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对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四、专题研究专题一:专题一:从理论和实践视角研判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从理论和实践视角研判中国经济潜在增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较高增长,1978-2022 年 GDP 年均增速高达9.1%,从一个低收入国家快速跨越至中上等收入国家,创造了“中国奇迹”。14指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40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在此过程中,中国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国家,经济增速远超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也持续提升(表 6)。2020 年以来,疫情冲击叠加世界政经格局多变,全球经济整体进入下行周期,中国政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助力经济整体保持稳定。2020-2022 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 4.6%左右,增速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速 1.8%,也高于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 1.6%、0.7%和-0.3%。表表 6:中国经济在全球的整体表现中国经济在全球的整体表现中国19782022占世界 GDP 的比重1.7.8%占世界人口的比重22.3.8%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的人均 GDP22.10.6%经济规模总量全球排名112占世界出口额的比重0.8%9.3%资料来源:Maddison(2007)、世界银行、IMF,中国银行研究院虽然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但是近年来经济增速有所放缓。1978-2011年中国 GDP 年均增长 10%,而 2012-2022 年期间 GDP 年均增速降至 6.4%。理论上来说,经济增长率是供给方潜在增长率的变化和需求侧周期性因素引起消费、投资和进出口等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那么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是受短期周期性波动的影响还是长期增长趋势下降的影响:未来中国经济将沿着怎样的路径增长?一系列问题引起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从国际上看,潜在增长率是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从现实来看,保持合理经济增速、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打造国际竞合新优势的关键。因此在当前阶段,有必要对未来中国潜在经济增速进行测算,客观评估增长潜力。(一)从经济收敛角度测算潜在经济增速(一)从经济收敛角度测算潜在经济增速根据 Lucas(2009)提出的经济追赶模型,在开放条件下发展中国家人均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41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GDP 增长率将向前沿发达国家收敛。赶超初期,经济活动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的结构效应、向前沿经济体学习的收敛效应共同推动了劳动生产率高增长。而伴随农业、工业生产率相对前沿经济体的差距显著收窄,收敛效应对经济增速的贡献持续下降。因此,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是劳动生产率在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基础上取得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重要决定性因素是充分利用了与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差距所蕴含的后发优势。中国未来发展潜力不是看现在的绝对收入水平,而是要看中国现在跟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从中国与美国分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差异来看(图 36),1978-2010 年,中国各行业与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差距有所缩小,中国相对美国的劳动生产率(中国劳动生产率/美国劳动生产率,下同)从 0.8%提升至 5.69%。特别是以金融保险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加快,2010 年相对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已达到 16.8%,但在农业、工业领域仍有较大学习空间。林毅夫(2021)指出,2019 年中国人均 GDP 为美国同期的 22.6%,相当于 1946年的德国、1956 年的日本、1985 年的韩国与美国收入水平的差距,这些国家在此后 16 年的平均增速达到 9.4%、9.2%、9%,基于后发优势和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推断中国未来也有望延续这些国家的高经济增速,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15。15来源于林毅夫 2021 年 6 月在香港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协办的第二届和平发展论坛上,发表的主题演讲“2049 年世界将进入新的政经格局”。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42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图图 36:中国各行业劳动生产率相对美国的情况中国各行业劳动生产率相对美国的情况资料来源:格罗宁根大学,中国银行研究院而相对于已经实现追赶的国家,中国经济既有优势,也有挑战。借鉴林毅夫(2012)对中国大陆和其他可比经济体的划分16,中国与日本、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在相似发展阶段上存在相似增长路径的可能。2008 年以来,中国的投资率水平显著高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可比发展阶段上的水平,略低于新加坡;人力资本水平高于日本、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相应发展阶段,与韩国相应发展阶段的水平相当(图 37)。与此同时,相比于这 4 个亚洲经济体在相应发展阶段上总抚养负担(0-14 岁少儿和 65 岁以上老年人数之和与 15-64 岁人口数之比)不断下降的趋势,中国 2008 年以来总抚养比持续抬升,就业人数占比在 55%-60%之间,远高于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相应发展阶段上的水平(30%-40%)和日本(50%左右)(图 38)。因此,相比于这些经济体而言,中国经济过去高增长依赖的“人口红利”和高就业参与率,在未来提升空间相对有限,可能需要寻求新的突破方法。16中国大陆 2008 年时的人均收入水平相当于日本 1951 年、新加坡 1967 年、韩国 1977 年、中国台湾 1975 年。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43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图图 37:中国大陆与其他可比经济体相同发展阶段投资率中国大陆与其他可比经济体相同发展阶段投资率(左左)与人力资本指与人力资本指数(右)发展情况数(右)发展情况资料来源:Penn World Table version 10.01,中国银行研究院图图 38:中国大陆与其他可比经济体相同发展阶段总抚养比中国大陆与其他可比经济体相同发展阶段总抚养比(左左)与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占比(右)发展情况占比(右)发展情况资料来源:世界银行,Penn World Table version 10.01,中国银行研究院预测中国经济未来潜在增速,既要考虑劳动生产率相对前沿经济体的收敛速度,也应当结合中国未来人口及就业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从劳动生产率角度进行拆分,可以得到“经济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速人口增速就业人数占总人口比重变化率”。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44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劳动生产率增速测算。图 39 中给出了中国和其他可比经济体 1950-2019 年各年劳动生产率增速与上一年度劳动生产率相对于美国的相关关系。从图中可以发现,主要发达经济体表现出了非常类似的“收敛”规律,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并接近甚至超过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初始“劳动生产率”越低的经济体,发展过程中“劳动生产率”增长越快。从中国劳动生产率收敛趋势来看,在早期与美国劳动生产率差距明显,但是在 2001 年以来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差距持续缩小。2001-2019 年中国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达到 8.5%,2019 年中国相对美国的劳动生产率达到 19.3%。图图 39:劳动生产率跨国(地区)收敛:劳动生产率跨国(地区)收敛情况情况(可比经济体)(按(可比经济体)(按 2017 年不变年不变美元价格计算)美元价格计算)资料来源:世界银行,Penn World Table version 10.01,中国银行研究院借鉴 Lucas(2009)的分析模型,某经济体劳动生产率增速(潜在)=生产率)该经济体相对美国劳动(,选取中国和可比经济体(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对应数据,根据非线性 Gauss-Newton 迭代方法直接估计和。通过回归,得到02139.0、53877.0。同时,为了消除时间序列数据中的周期性波动,对预测的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 HP 滤波法处理。基于此,得到2021-2035 年劳动生产率增速的估计值。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45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人口增速和就业人数占总人口比重变化率测算。人口增速的估计根据联合国发布的 世界人口展望 2022 中“中(生育)变化”17假设下中国在 2022-2035年间的人口增速预测(下文同)。考虑到数据可得性,借鉴白重恩(2017)的方法。通过拟合中国 1978-2022 年间“就业人数占总人口比重”与“15-64 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数据,得到二次型拟合曲线:就业占比=0.6567*ln(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2.2354,再带入联合国关于中国未来人口结构占比的预测数据,得到就业人数占总人口比重变化率估计值。关于中国潜在经济增速的预测情况,见表 7。结果显示,2021-2025 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平均约为 5.5,之后随着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不断下降以及劳动力规模不断减少,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表表 7:经济收敛视角下经济收敛视角下 2021-2035 年各年间年各年间潜在经济潜在经济增速的估计值增速的估计值时间劳动生产率增速人口增速 就业人数占比变化率潜在经济增速2021-20254.93%0.53%5.46 26-20304.65%-0.22%4.42 31-20354.40%-1.14%3.26%资料来源:中国银行研究院(二)从增长核算模型角度测算潜在经济增速(二)从增长核算模型角度测算潜在经济增速增长核算模型主要是基于传统经济增长公式,通过计量模型将经济增速下行归结为劳动、资本、全要素生产率等不同生产要素变化的影响。考虑到未来中国劳动力规模方面的优势可能因为人口下降、老龄化加剧等逐渐减弱,因此需要结合劳动力的质量提升进行分析。参考索洛增长模型和国内部分学者18的研究方法,本研究构建了包含人力资本变化的经济潜在增长率函数:17联合国人口预测预测方案有高方案、中方案和低方案。其中,高方案和低方案是人口预测中的小概率情景,而中方案是最有可能发生的情景,即基准情形。18张晓晶,汪勇.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下的经济增长展望基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测算J.中国社会科学,2023(04):4-25 204.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46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1)()1(1111ttttttttLhLhkkAAy式中,y为第 t 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1/ttAA为第 t 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速,ttttLhKk/为第 t 年附加人力资本的资本劳动比,tL为第 t 年的潜在就业量。潜在经济增长率受到 TFP 增长率、资本存量增长率、潜在就业增长率和人力资本增长率共同影响。具体数据来源包括:实际 GDP、实际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指数均来自佩恩表(Penn World Table version 10.0),劳动力和人口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本产出弹性和总生育比增速参考相关研究,选取为 0.55和 1.6。具体测算过程如下: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历史变化情况来看(图 40),增速基本围绕 1%上下进行波动,因此在基准情形中将未来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设定为 1%。图图 40:1978-2019 年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情况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情况(按按 2017 年不变美元价格计算年不变美元价格计算)资料来源:格罗宁根大学,中国银行研究院就业人口和潜在就业测算。2022-2020 年人口预测值参考联合国发布的 世界人口展望(2022)中的中等生育率方案,潜在就业由 15 岁以上分年龄和性别的人口数量、分年龄和性别的劳动参与率和自然失业率决定。本文参照陆旸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47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和蔡昉的方法(2016),分年龄和性别来测算中国未来每年潜在就业水平。资本存量测算。本文采用“永续盘存法”估计资本存量,即11ttttKIK,t为第 t 年的资本折旧率,取为 5%。当期资本存量由初始资本存量和此后历年的新增固定资本形成共同决定。新增固定资本形成率会受到人口抚养比、资本回报率以及税率等因素影响,通过建立历史经验方程获得人口抚养比与固定资本形成率之间的基本关系,并通过 OLS 回归得到各参数,基于联合国对未来人口抚养比的变化趋势预测固定资本形成率的变动趋势。人力资本指数测算。选取了实现经济赶超的发达经济体(德国、日本、韩国),找出与中国 2019 年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年份,再以其对应年份后人力资本平均增长率作为中国人力资本增长率的参照。关于中国潜在经济增速的预测情况,见表 8。结果显示,2021-2025 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平均约为 5%,之后随着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不断下降以及劳动力规模不断减少,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表表 8:增长核算中增长核算中 2021-2035 年各年间年各年间潜在经济潜在经济增速的估计值增速的估计值时间潜在经济增速2021-20255.0 26-20304.3 31-20353.8%资料来源:中国银行研究院(三)政策建议(三)政策建议本专题通过经济收敛和传统增长核算两种方法测算中国潜在经济增速。结果显示,2021-2025 年潜在经济增速在 5%-5.5%,2021-2035 年潜在经济增速在4.3%-4.4%,且呈逐年放缓的趋势。总体来看,劳动力短缺、人力资本积累速度减缓、物质资本形成率降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放缓等问题持续存在,传统经济增长动能的支撑作用将趋于减弱,未来潜在增长率下行趋势基本确定。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48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但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潜在增长率虽然揭示了未来经济增长的可能性,但需要注意的是,潜在增长率虽然揭示了未来经济增长的可能性,但并非经济增长现实表现的必然结果。并非经济增长现实表现的必然结果。潜在增长率的实现取决于经济中各类主体在政策激励下的行为决策,如果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激励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数据等各类要素资源优化再配置,能够充分释放增长潜能。同时,科技进步、生育率提升、人力资本提升等要素也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从中国改革开放至今高速发展的经验总结来看,结合中国实际探索中国式经济增长路径,不仅是继续实现“中国式奇迹”的根本保障,也是中国“跳出”发达国家传统增长路径约束的重要方式。因此,从长期来看,既要适应潜在经济增速中长期的下行趋势,也应当及时挖掘新的增长潜力,保持经济合理稳定的增长。未来,结合中国实际,应当着力从三方面发力:一是着力提升劳动力整体质量,避免劳动力规模过快下降。一是着力提升劳动力整体质量,避免劳动力规模过快下降。上述两种核算方法中,未来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加剧是拖累潜在经济增速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当尽量延缓未来就业人口减少的负面效应。各地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通过生育奖励金、育儿津贴、育儿消费券、生育保险等多种形式为育龄家庭提供补贴;完善社区托育服务,推进社区育幼服务设施及配套安全设施建设;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给予优先申请保障性住房、公租房的政策倾斜,继续推动改善型住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降低;推动教育资源均等化,完善城市内部、城乡之间、中西部之间的师资对流机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设智慧课堂等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加强教育资源共享。应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劳动力质量,满足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环境下经济发展对技能劳动的需求,通过提高劳动质量方式提升劳动生产率。加快高端人才培育,面向新工业革命人才需求推进新兴学科布局,积极推进跨学科团队集成攻关、基础研究领域长期支持、前沿颠覆性技术超前布局,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型人才;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在职业院校创设各类实训基地、创新中心、孪生数字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49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场景,引导企业通过短期培训、技能大赛、行业比武、互联网职业教育平台等载体强化职业培训质量。二是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二是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从收敛算法来看,劳动生产率改善将推动国家加快向发达经济体收敛,而全要素生产率也是增长核算方法中直接关系经济增速的重要一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多依赖于传统要素的积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应该更多地依赖创新带来的技术进步,要坚持自主创新。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通过创新提高竞争力;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措施,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完善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前沿研究、社会公益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投入,健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完善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机制。三是提升三是提升资本形成资本形成效率效率。虽然中国过去由资本驱动的发展模式正加快转变,但是资本形成效率仍关系到潜在经济增速水平。政府应加快建立公平、合理的投资制度环境,加强信息的搜集与发布,完善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使资源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有效配置。同时,缩减需要核准的投资项目的范围并下放核准权限,减少替代市场对产能进行的直接干预。此外,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吸引生产要素从低生产率或低生产率增长部门向新兴行业部门持续流动,通过“结构红利”进一步促进全行业生产率水平的提升,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专题专题二二:中东绿色转型为中国跨境金融合作带来的新机遇中东绿色转型为中国跨境金融合作带来的新机遇在全球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方兴未艾的中东绿色转型,为“一带一路”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50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绿色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机遇。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绿色融资能力限制,中东地区绿色转型融资需求巨大,单一货币和传统金融产品不能满足全部融资需求,为人民币绿色金融产品和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人民币绿色金融产品还可以与绿色基建项目联动,配合“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鼓励中东国家使用人民币购买中国绿色基建产能和设备,构建人民币绿色金融跨境循环,为中国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持。(一)中东地区绿色转型的原因和进展(一)中东地区绿色转型的原因和进展传统能源在世界能源体系中的地位逐步降低以及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促使中东国家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近几十年来,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是中东经济发展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对传统能源的严重依赖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东本土工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动力。虽然从短期来看中东油气企业由于最近的能源危机获得丰厚收益,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全球低碳转型成为大势所趋,全球能源市场对于传统能源的需求将不可避免地逐渐减少。全球低碳转型的发展趋势使中东国家逐渐意识到以传统能源为唯一支柱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与此同时,整个中东地区的经济和人口增长正在推动工业和制造业的扩张和转型,这些综合因素促进了中东国家绿色转型的决心。中东国家已经开始大力推动新能源转型和绿色经济发展,以增强国家的战略自主性和经济竞争力。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发布的全球可再生能源容量统计,2022年中东地区可再生能源产能较上年增长 12.8%,是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幅最大的地区。中东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例如伊朗、以色列、阿联酋和约旦,都在 2022 年将绿色能源产能提升到了历史新高。卡塔尔、阿曼和黎巴嫩 2022年的可再生能源装机量都超过了这些国家过去十年的总量。面临着国际社会要求减少碳排放的压力,中东地区多国都制定了净零排放目标。阿联酋、阿曼和以色列已承诺到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而沙特和巴林则宣布了 2060 年净零排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51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放目标。图图 41:2013-2022 年中东国家可再生能源产量年中东国家可再生能源产量资料来源: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路透社,中国银行伦敦研究中心中东各国制定绿色发展战略,以推动能源和经济多元化发展。氢能是中东国家最关注和投资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有望成为连接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桥梁。沙特于 2021 年启动了全面绿色倡议,计划以沙特西北的新未来城项目(NEOM)为中心,大力发展绿氢和绿氨生产,该项目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用事业绿氢生产设施。沙特的国家目标是到 2032 年达到 54 吉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阿联酋计划到 2031 年每年生产 140 万吨氢气,其中 100 万吨为绿氢,其余 40 万吨蓝氢将使用天然气生产。作为 COP27 会议的主办国,埃及签署了九份关于生产绿氢和绿氨的可行性研究谅解备忘录,这九个项目预计价值约 830 亿美元,全面运营后每年将生产 760 万吨绿氨和 270 万吨绿氢。(二)中东绿色能源转型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二)中东绿色能源转型给中国带来的机遇支持中东绿色转型可以为中国带来声誉、外交和经贸三方面优势。在声誉方面,清洁能源转型和实现净零排放是世界公认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支持中东地区绿色转型将进一步彰显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地位。支持中东绿色转型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助于推进全球实现净零排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52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放的进程,具有国际道义优势。在外交方面,中国对中东绿色转型的支持,将进一步加深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外交关系。巴以冲突持续产生外溢效应,冲击中东多国经济,巴以周边的约旦、黎巴嫩和埃及等国已受到显著负面影响,绿色转型的融资缺口进一步扩大。在这样的地缘政治背景下,中国对中东绿色转型的支持,有可能发挥雪中送炭的效果,深化中国与中东国家的互信和友谊。在经贸方面,支持中东绿色转型符合中国“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方向,将为双方跨境投资、产业合作和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更多机会。中国可以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 5G 领域协助中东国家的经济和能源转型,深化双方在绿色经济、数字经济、丝路电商等领域的合作,实现互利互惠。在支持中东绿色转型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可以获得更多开拓国际市场,输出技术和产能的机遇,中国金融机构有望提供更多绿色金融创新服务,涵盖贷款、债券、投资和保险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吸引全球资金加大对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的支持。在绿色金融领域的经贸合作,有助于推进本币双边贸易结算,人民币绿色金融产品可以与绿色基建项目联动,满足中东国家绿色转型融资需求,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更多机遇。中国政府和国有能源企业已经与中东地区国家开展深入交流和合作,为双方进一步清洁能源合作打下基础。由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 愿景”高度契合,为中沙两国在光伏、风能、绿氢等清洁能源开发领域提供了广泛的合作前景,也为中国绿色金融产品在中东地区的发展创造了空间和机遇。中国积极参与和协助中东地区绿色转型进程,将为中资银行和人民币绿色金融产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近年来,沙特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壮大,首都利雅得已经成为中东地区金融中心之一。在此背景下,中沙金融合作不断升级,为两国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更多机遇。2023 年 9 月 5 日,中国银行沙特利雅得分行开业,标志着两国的金融合作再次升级。利雅得新分行旨在为中东地区提供人民币金融产品和服务,用于中国与沙特乃至整个中东地区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53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之间的商业金融交易。2023 年 5 月,中国工商银行沙特吉达分行开业,并于沙特阿吉兰集团签订了人民币业务合作协议。2023 年 3 月,中国进出口银行与沙特阿拉伯国家银行成功落地首笔人民币贷款合作,贷款资金将优先满足中沙贸易项下的资金需求。此次业务有助于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职能作用,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资金融通和贸易畅通。(三)中东地区绿色金融创新的借鉴和机遇(三)中东地区绿色金融创新的借鉴和机遇随着绿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满足中东国家日益增长的绿色投融资需求,中东地区绿色金融业务蓬勃发展,国际银行推出了绿色伊斯兰债券、双货币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绿色存款和绿色熊猫债券等多种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例如,2023 年 10 月,埃及政府成功发行了一笔 3 年期绿色熊猫债券,总值 35亿元人民币(4.787 亿美元),埃及成为首个发行绿色熊猫债券的中东国家。非洲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提供了部分信用担保,中国银行担任主承销商及账簿管理人,以支持这笔债券发行。绿色熊猫债券的发行可以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这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一个新平台,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并增加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绿色熊猫债券的发行也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绿色金融合作带来了机遇。通过与国际机构、发行人和投资者的合作,可以拓展人民币在国际绿色金融领域的使用范围,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由于中东地区的宗教和地缘政治比较复杂,设计适用于该地区的绿色金融产品需要综合考虑到当地的社会、文化、宗教、法律和投融资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国际同业银行在中东地区绿色金融创新的实践,可以为中资银行绿色金融创新提供借鉴和思路。(四四)抓住中东绿色转型机遇推进人民币国际)抓住中东绿色转型机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化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54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1.在中东地区发行和推广人民币绿色金融产品在中东地区发行和推广人民币绿色金融产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绿色融资能力限制,中东地区绿色转型融资需求巨大,单一货币和传统金融产品不能满足全部融资需求,为人民币绿色金融产品和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资银行应该在中东地区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绿色金融产品,在协助当地国家的绿色转型的同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人民币计价的绿色金融产品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和跨境资金和资源流动做出贡献,并在中东地区发挥以下重要作用:第一,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由于中东地区对绿色转型的融资需求很大,人民币绿色金融产品可以一定程度满足当地绿色转型的融资需求,促进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的应用。第二,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通过推出符合中东地区伊斯兰教法的人民币绿色金融产品,人民币可以获得中东地区更多的认可和信任,进而提高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第三,拓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人民币绿色金融产品可以增加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活跃度,吸引更多机构和投资者参与人民币离岸交易,从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第四,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人民币绿色创新金融产品可以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融资选择,满足国际投资者对于绿色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的需求,并增加他们对人民币的需求。第五,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引入人民币计价的绿色金融产品,中东国家可以获得来自中国以及其他国际投资者的资金支持,加速其绿色转型进程。2.绿色金融与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绿色基建项目联动促进人民币跨境循环绿色基建项目联动促进人民币跨境循环由于中国政府和企业与中东国家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人民币绿色金融产品可以与“一带一路”绿色基建联动,鼓励中东国家使用人民币购买中国的绿色基建设备和服务,构建人民币绿色金融跨境循环,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绿色金融跨境循环的步骤包括:第一,中资银行发行人民币计价绿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55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色金融产品。中资银行可以在境外发行人民币计价的绿色债券、绿色存款、绿色贷款等绿色金融产品,用于募集资金以支持“一带一路”绿色基建项目。这些绿色金融产品的发行可以吸引国际投资者和企业以人民币进行交易和投资,促进人民币在跨境循环中的使用。第二,鼓励境外国家和企业使用人民币满足绿色转型投融资需求。通过发行人民币计价的绿色金融产品,境外国家和企业可以获得以人民币计价的融资,满足其在绿色基建项目中的投融资需求。第三,使用人民币购买中国新能源设备和服务。境外国家和企业可以利用融资所得的人民币购买中国企业提供的绿色基建设备、产能和服务。这将促进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出口和发展,并增加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的需求。第四,境外国家和企业在中国境内发行绿色熊猫债券。对人民币新能源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可以进一步推动境外国家和企业在中国境内发行绿色熊猫债券,这将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和跨境使用。第五,促进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国家绿色基建项目。通过参与“一带一路”绿色基建项目,中国企业可以出口绿色基建产能、新能源设备和服务。这将促进中国企业的国际合作和业务拓展,同时加强人民币在跨境循环中的流通和使用。人民币绿色金融跨境循环将促进中国与中东“一带一路”国家的新能源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配合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国内国际市场的资金和资源的联动效应。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56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图图 42:人民币绿色金融跨境循环构想:人民币绿色金融跨境循环构想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伦敦研究中心在中东地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国需要从对方的角度思考:使用人民币能为一国的发展带来什么实际的利益?人民币绿色金融跨境循环将扩大人民币的应用范围,人民币不仅拥有货币功能,也能提供与人民币相关的金融和基建服务,帮助合作伙伴国家加速经济发展和低碳转型,这将大幅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吸引力。通过与中东国家展开绿色基建和金融合作,构建人民币绿色金融跨境循环具备相当的可行性,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有利因素:第一,中国的绿色基建实力和经验。中国作为基建大国,在国内和“一带一路”新能源项目中积累了大量的绿色基建经验。中国在光伏、风能、绿氢等新能源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技术,这为中国企业参与中东地区的绿色基建项目提供了优势。第二,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新能源合作布局。多家中国能源企业已经与中东当地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做好了新能源合作布局。这种合作关系可以为人民币绿色金融产品的推广和使用提供支持。第三,中资银行分行的设立。中国银行已于 2023 年 9 月在利雅得创建第一家沙特分行,并且具备提供绿色金融产品的经验和能力,例如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已经具备在海外发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 年57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行绿色债券、绿色贷款和绿色存款的经验。中资银行和能源企业有很强的向心力和能聚力,可以合作为国家战略做出贡献。第四,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中东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新能源的发展,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这为中东国家实施绿色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第五,沙特作为地区金融中心的优势。沙特是中东地区比较富裕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并且是地区的金融中心之一。相较于其他中东伊斯兰国家,沙特的绿色金融市场比较成熟,金融风险较小,这为人民币绿色金融产品在该地区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更有利的环境。综合以上因素,人民币绿色金融跨境循环在中东地区具备相当的可行性。通过发挥中国绿色基建的技术和经验优势,加强与中东地区的新能源合作,以及利用中资银行和能源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人民币绿色金融产品有望在中东绿色转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动人民币在该地区的国际化进程。免责声明免责声明本研究报告由中国银行研究院撰写,研究报告中所引用信息均来自公开资料。本研究报告中包含的观点或估计仅代表作者迄今为止的判断,它们不一定反映中国银行的观点。中国银行研究院可以不经通知加以改变,且没有对此报告更新、修正或修改的责任。本研究报告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本报告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研究报告版权仅为中国银行研究院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发布,需注明出处为中国银行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中国银行研究院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报告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研究院研究院中国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中国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号号邮编:邮编:100818电话:电话: 86-10-66592780传真:传真: 86-10-66594040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2 60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年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52页).pdf

    研究院研究院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要点2024 年年年报年报(总第总第 57 期期)报告日期报告日期:2023 年年 12 月月 12 日日 2023 年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持续回落,各国复苏分化,发达经济体增速明显放缓,新兴经济体整体表现稳定。全球贸易增长乏力,各国生产景气度逐渐回落,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欧美央行货币政策紧缩态势放缓,美元指数高位震荡后走弱,全球股市表现总体好于预期,但区域分化明显。高利率环境抑制债券融资需求,债券违约风险持续上升。展望 2024 年,预计全球经济复苏将依旧疲软,主要经济体增长态势和货币政策走势将进一步分化。欧美央行大概率结束本轮紧缩货币周期,美元指数将逐步走弱,流向新兴经济体的跨境资本将增加。国际原油市场短缺格局或延续,新能源发展成为重点。海湾六国经济发展与投资前景、高利率和高债务对美国房地产市场脆弱性的影响等热点问题值得关注。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全球全球经济经济金融金融研究研究课题组课题组组长:陈卫东副组长:钟红廖淑萍成员:边卫红熊启跃王有鑫曹鸿宇李颖婷王宁远初晓章凯莉黄小军(纽约)陆晓明(纽约)黄承煜(纽约)宋达志(伦敦)李振龙(伦敦)张传捷(伦敦)刘冰彦(法兰克福)温颍坤(法兰克福)张明捷(法兰克福)王哲(东京)李彧(香港)黎永康(香港)联系人:王有鑫电话:邮件:wangyouxin_hqbank-of-主要经济体主要经济体 GDPGDP 增速变化趋势(增速变化趋势(%)资料来源:IMF,中国银行研究院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12024 年全球经济复苏疲软,货币政策取向分化全球经济复苏疲软,货币政策取向分化中国银行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24 年)年)2023 年,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持续回落。分区域看,各国复苏存在较大差异,发达经济体增速明显放缓,新兴经济体增速与 2022 年大致持平。生产端,全球供应链持续恢复,但生产景气度逐渐回落。需求端,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各国国内投资和跨境投资均持续承压;全球货物贸易量指数和价格指数下行,主要经济体出口贸易同比增速下降。欧美央行货币政策延续收紧态势,但步伐整体放缓;金融体系短期资金运行发生结构性变化,“去存款化”特征突出。美元指数高位震荡后走弱,全球股市表现总体好于预期,但区域分化显著。高利率环境抑制债券融资需求,债券违约风险持续上升,美国政府债务可持续性问题引发市场关注。展望 2024 年,预计全球经济复苏将依旧疲软,主要经济体增长态势和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分化。欧美央行大概率结束本轮加息周期,日本央行可能退出负利率政策,跨境资本回流美国趋势将放缓,流向新兴经济体的资金将增加。美元指数将逐步走弱,新兴经济体货币汇率有望回升。国际原油市场短缺格局或延续,新能源发展成为重点。本期报告分别对海湾六国经济发展与投资前景、高利率和高债务对美国房地产市场脆弱性的影响两个专题展开分析。一、全球经济回顾与展望(一)(一)全球经济将在波动分化中筑底复苏全球经济将在波动分化中筑底复苏2023 年年,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持续回落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持续回落,经济增速连续两年下降经济增速连续两年下降。受地缘政治冲突、高通胀、货币政策紧缩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预计 2023年全球 GDP 增速为 2.7%(市场汇率法),较 2022 年下降 0.3 个百分点。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22024 年图图 1:全球:全球 GDP 增速(增速(%)资料来源:IMF,中国银行研究院分区域看,全球经济复苏不均衡,各国存在较大差异。分区域看,全球经济复苏不均衡,各国存在较大差异。发达经济体增速明显放缓,预计 2023 年增速较 2022 年下降 1 个百分点。其中,欧元区和英国经济增速大幅下降,美国表现好于其他发达经济体。2023 年三季度,欧元区和英国 GDP 环比增速均由之前的正增长转为负增长,分别下降 0.1%和 0.03%;美国 GDP 环比增长折年率为 4.9%,比二季度增速高 2.8 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增速与 2022 年大致持平,预计 2023 年增速比 2022 年下降 0.1 个百分点。其中,东南亚等出口型经济体增长承压,拉美、非洲等大宗商品出口国增速放缓,中东欧国家经济增速加快(图 2)。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32024 年图图 2:主要主要经济体经济体 GDP 增速增速变化趋势变化趋势(%)注:东盟五国包含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资料来源:IMF,中国银行研究院从生产端看,全球供应链持续恢复,但生产景气度逐渐回落。从生产端看,全球供应链持续恢复,但生产景气度逐渐回落。截至 2023年 10 月底,纽约联储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降至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值。荷兰经济分析局数据显示,全球工业生产量于 4 月触及年内低位,5-8 月逐月回升,但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分化明显(图 3)。其中,主要新兴经济体工业生产指数普遍走高,如俄罗斯、土耳其、南非等,而发达经济体中的美国和韩国回升,英国、德国、意大利下行,日本波动较大,整体趋于平稳。全球融资环境收紧和经济下行压力对工业生产前景带来较大影响,全球制造业PMI指数明显回落,从 2 月的 49.9%降至 10 月的 48.8%。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42024 年图图 3:部分经济体工业生产指数:部分经济体工业生产指数变化趋势(变化趋势(2010 年年=100)资料来源:荷兰经济分析局,中国银行研究院从需求端看,内需是支撑从需求端看,内需是支撑发达发达经济经济体体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对经济的拉动作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用逐渐减弱。美国消费未受加息明显影响,私人消费维持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 64.4%;8-9 月,美国零售和食品销售额连续两个月环比增速保持在 0.7%以上,高于市场预期,但 10 月增速大幅回落至-0.1%。欧洲各国消费指数整体维持稳定(图 4),是上半年免于陷入衰退的主要动力。但随着高利率和高通胀持续,对消费的影响逐渐释放,内需增长动力逐渐弱化,全球服务业PMI指数从二季度开始明显回落,从5月的55.5%降至10月的50.4%,连续 5 个月下行;OECD 消费者信心指数从 7 月开始连续 3 个月回落。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52024 年图图 4:部分欧洲国家零售销售指数:部分欧洲国家零售销售指数注:除英国是以 2019 年为基年外,其他经济体均为 2015 年为基年。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发达经济体发达经济体投资受加息政策影响较大,国内投资和跨境投资均持续承压。投资受加息政策影响较大,国内投资和跨境投资均持续承压。美国私人投资在 2023 年一季度触底后逐渐反弹,三季度存货及住宅投资恢复增长,带动私人投资增速提升至 8.4%(经季调后环比折年率),但制造业和设备投资均放缓,环比增长折年率分别降低 0.1%和 3.8%。欧盟投资增速放缓,房地产投资减少。2023 年二季度,欧元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环比增长 0.1%,比一季度增速下降 0.3 个百分点,房地产对 GDP 环比增长拉动率转为负值。在紧缩货币政策影响下,发达经济体企业部门宏观杠杆率下降,企业加杠杆或负债投资意愿不足。同 2022 年底相比,2023 年二季度,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德国非金融企业部门负债率分别下降了 2.4 个、3.4 个、4.0 个、3.0 个和 1.3个百分点(图 5)。IMF 预测 2023 年全球投资率(投资占 GDP 的比重)将下降 1.0 个百分点至 26.4%(图 6),其中,欧盟将下降 1.1 个百分点,比发达经济体平均降幅高 0.2 个百分点。从跨境投资角度看,受地缘政治局势紧张、金融领域动荡加剧、高利率和投资审查趋严等影响,并购交易仍然疲软,而在全球产业链重塑背景下,东南亚等区域绿地投资恢复增长。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62024 年2023 年全球跨境直接投资将继续下行,但降幅较 2022 年收窄。图图 5:部分发达国家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率(:部分发达国家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率(%)资料来源:IIF,中国银行研究院图图 6:全球投资率变化趋势(:全球投资率变化趋势(%)资料来源:IMF,中国银行研究院从国际贸易角度看,从国际贸易角度看,全球全球货物贸易量和价格指数均承压下行,主要经济体货物贸易量和价格指数均承压下行,主要经济体出口贸易同比增速下降。出口贸易同比增速下降。荷兰经济分析局数据显示,2023 年 1-8 月,全球货物贸易量指数和价格指数均震荡下行,8 月数值比 1 月分别下降 0.9 个和 4.3 个点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72024 年(图 7)。10 月,世贸组织将 2023 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速预测值下调 0.9 个百分点至 0.8%,2023 年国际贸易增长或为近几年最低水平。但近期东亚、东南亚等主要经济体出口下行趋势收窄,贸易呈现企稳迹象。9-10 月,越南出口结束连续 10 个月的负增长态势,同比分别增长 5.0%和 6.7%。10 月,韩国出口同比增长 5.1%,是自 2022 年 10 月以来首次正增长。图图 7:全球货物贸易量指数和货物贸易价格指数:全球货物贸易量指数和货物贸易价格指数(2010 年年=100)资料来源:荷兰经济分析局,中国银行研究院展望展望 2024 年,预计全球经济复苏将依旧疲软,且分化可能加剧。年,预计全球经济复苏将依旧疲软,且分化可能加剧。一是发达经济体面临的一是发达经济体面临的“遏通胀和稳增长遏通胀和稳增长”两难问题更加突出,货币政策两难问题更加突出,货币政策走势将分化。走势将分化。疫后服务业复苏加快、劳动力市场紧平衡、地缘冲突加剧等因素导致发达经济体核心通胀黏性较强,通胀回落速度较慢。2023 年 10 月,IMF将 2024 年全球通胀预测值由 7 月的 5.2%上调至 5.8%,并预测到 2025 年前大多数国家的通胀率都将高于央行目标。通胀反复风险使当前各主要央行对通胀走势保持警惕,预计在一段时间内政策利率将继续维持在高位。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经济体央行货币政策走势将逐渐分化。截至 11 月中旬,在Macrobond 跟踪的 79 家央行中,近 1/5 正处于降息周期。预计美联储大概率在2024 年上半年停止加息,日本央行在通胀压力下可能于 2024 年年初退出负利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82024 年率政策。二是各国经济走势将进一步分化。二是各国经济走势将进一步分化。相较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发达经济体面临更大的经济增长压力。受就业市场韧性消退、内外部需求回落、通胀和利率水平高企、地缘冲突余波未散等因素影响,欧元区和英国面临更大的通胀压力,经济表现将弱于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不过随着增长压力加大,货币政策可能将在 2024 年上半年率先转向,经济表现虽疲弱但可能会好于 2023年。美国经济处于下行阶段,2024 年经济“软着陆”和衰退风险同时存在,但目前来看,经济实现“软着陆”概率更大。中国和其他亚太经济体经济走势有望逐渐企稳,将成为稳定全球经济的重要力量。三是需求端下行压力可能大于生产端三是需求端下行压力可能大于生产端。2023 年全球工业生产在触底后缓慢回升,自 4 月起全球工业生产指数整体呈增长趋势,随着疫情引致的供给侧冲击进一步消退,预计 2024 年全球供应链和工业生产将继续在波动中复苏。但在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背景下,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表状况将逐渐变差,紧缩性货币政策对需求端的滞后影响将逐步显现,支撑 2023 年经济增长的需求端因素可能在 2024 年面临加速回落的压力。与此同时,一些稳定因素将逐渐显现,对经济形成托底,减缓经济下行幅与此同时,一些稳定因素将逐渐显现,对经济形成托底,减缓经济下行幅度。整体上看,度。整体上看,随着供应链和工业生产逐步恢复正常,全球供求形势将得到持续改善,通胀虽然顽固但整体回落趋势不会逆转。主要经济体的加息周期将逐渐停止甚至开始转向,全球流动性紧缩情况预计将逐步缓解。结合全球产业链重组背景,流向新兴经济体的跨境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预计将有所回升。分区分区域看,中国经济复苏动力逐渐增强,亚太等出口型经济体增长逐渐企稳,将为域看,中国经济复苏动力逐渐增强,亚太等出口型经济体增长逐渐企稳,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重要支撑。全球经济复苏提供重要支撑。随着宏观政策效应逐步释放,中国经济呈稳定复苏态势,带动相关经贸伙伴贸易回暖,叠加半导体产业步入复苏周期,韩国、越南等亚太地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表现将有所好转。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92024 年综合上述因素,“复苏 分化”将成为 2024 年全球经济主线逻辑,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在 2.5%左右,增速比 2023 年低 0.2 个百分点。(二)重点国别(二)重点国别/地区经济形势研判地区经济形势研判1.美国经济增速将回落,美国经济增速将回落,高利率对经济的滞后影响将逐步显现高利率对经济的滞后影响将逐步显现2023 年前三季度美国经济未受加息明显冲击年前三季度美国经济未受加息明显冲击,出现超预期增长出现超预期增长。一、二季度 GDP 环比增长折年率分别为 2.2%和 2.1%,处于潜在增速附近,三季度大幅提高至 4.9%,为 2022 年以来最好季度表现(图 8)。其中,私人消费和政府财政支出是支撑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前三季度上述两分项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64.4%和 23.5%。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在服务领域的压抑需求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在服务领域的压抑需求得到释放。得到释放。服务支出成为消费者支出领域中最稳定和增幅最大的板块,前三季度服务消费贡献了私人消费增长的 58.7%。这主要得益于美国就业市场的稳健,1-10 月非农就业人数均值远高于历史水平,失业率平均值为 3.6%,低于 2022年同期和国会预算办公室估算的非周期性失业率水平。美国劳动者实际收入保持增长,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月同比增速均值达 4.2%,家庭财务状况良好,家庭财富对个人支出的正面效应高于历史水平。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上升上升。2023 年美国政府推进实施通胀削减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加大对清洁能源、半导体等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前三季度政府支出平均每季度拉动 GDP 环比增长折年率 0.7 个百分点,而 2022 年该数值为-0.1。私人投资触底私人投资触底反弹,对经济的提振作用逐渐增强。反弹,对经济的提振作用逐渐增强。受美国积极的产业政策和产业链回流等因素影响,制造业投资在二季度之前保持稳定增长,很大程度上对冲了利率抬升对美国房地产投资的负面影响,弱化了加息对私人投资的冲击。三季度虽然制造业投资开始转弱,但房地产投资的快速恢复又再度稳定了私人投资形势。前三季度私人投资对美国 GDP 环比增长折年率的季度拉动率均值为 0.2%,高于上年同期的-0.8%。净出口对美国经济的拖累效应减弱。净出口对美国经济的拖累效应减弱。2023 年美元维持强势表现,前三季度货物进口支出下降 6.0%,而全球需求疲软导致美国货物出口规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102024 年模下降 2.5%,进口降幅大于出口,带动贸易赤字收窄 12.1%。图图 8:各分项对美国各分项对美国 GDP 环比增长折年率的季度拉动率变化趋势(环比增长折年率的季度拉动率变化趋势(%)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 年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动力明显回落年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动力明显回落,更多领域的负面因素开始凸显,更多领域的负面因素开始凸显,不同部门表现分化。不同部门表现分化。一是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私人消费表现疲软。消费者支出增幅有所放缓,10 月零售和食品销售环比增速由之前两个月的 0.7%以上降至-0.1%,私人消费对经济支撑作用减弱。二是制造业投资和工业产出处于疲弱状态。三季度企业制造业投资在连续 7 个季度增长后转为下降,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回落。ISM 制造业 PMI 指数长期处于萎缩区间,10 月数值较上个月大幅下降2.3 个百分点。三是美国就业市场也逐渐降温,10 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较年内月度均值大幅减少,失业率提高至 3.9%,工资增速放缓,在通胀高企背景下,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逐渐承压。四季度美国 GDP 环比增长折年率可能会回落至2%左右。预计预计 2024 年美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回落年美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软着陆软着陆”和衰退的可能性同时和衰退的可能性同时存在,但从目前情况看,存在,但从目前情况看,“软着陆软着陆”发生的可能性要高于衰退。发生的可能性要高于衰退。货币政策是影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112024 年响 2024 年美国经济走势的重要因素。2023 年美国通胀已明显放缓,受基期效应减弱、住宅成本居高不下、全球地缘政治动荡加剧可能导致食品与能源价格反弹等因素影响,2024 年美国通胀进一步回落至 2%目标将遇到一定阻力,后续下行难度增大且具有反弹风险。当前,美联储货币政策路线尚不清晰,但市场基本达成几点共识:第一,当前的货币政策已经达到“限制性”水平;第二,美联储加息周期已临近尾声,大概率在 2024 年调整货币政策;第三,若无特殊风险事件发生,美联储可能在 2024 年维持当前缩表(QT)节奏。目前不确定的是高利率的持续时间与首次降息时点,以及潜在的货币政策“滞后效应”可能对经济带来的影响。对于私人消费来说,高利率对消费的负面影响将逐渐显现。2023 年利率上升增加了美国家庭债务负担,家庭债务支出/可支配收入虽低于历史水平,但呈现上升态势。美国家庭债务余额拖欠率回升至 3%,消费者借贷能力和意愿将有所下降,债务融资在消费者支出来源中的权重上升。叠加学生贷款暂停还款阶段结束以及疫情时期放宽福利资格计划结束,将使得消费者财务状况恶化并影响消费支出的可持续性。2024 年随着美国劳动力市场紧张状况缓解,其对冲加息负面影响的调节效应将逐渐减弱。具有先导性的首次失业保险申请人数缓慢回升,就业增长可能进一步减速。堪萨斯联储劳工市场状态指数中的动能指数低于历史平均值,反映未来增长的乏力状态。未来劳动者收入增幅可能下降,收入对支出的支撑作用可能减弱。对于私人投资来说,金融条件虽仍相对宽松,但信贷条件逐渐收紧,银行业普遍提高了对各种规模企业的信贷标准,NFIB 小企业乐观指数显示小企业信心仍然疲软。此外,耐用品订单持续疲弱,长期高利率和紧缩的金融条件迫使企业缩减投资。9 月美国二手房销售额跌至十年来最低水平,未来在价格持续上升、房贷利率维持高位的背景下,住房负担能力将继续处于历史低位,销售预期可能持续遇冷。但另一方面,房屋供应量保持低位,可能促使建筑相关投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122024 年资支出和商业活动复苏。综合来看,美国私人投资将继续呈现分化状态,企业投资可能持续疲软,房地产投资将从低位波动反弹。财政支出方面,美国 2023 财年所得税收入同比下降 17%,反映出未来联邦支出能力下降且支出将更加依赖债务。在债务规模持续攀升、债务负担加重、大选周期国会两党博弈日益激烈的背景下,2024 年美国政府削减财政支出可能性较大,对经济增长的提振作用将减弱,预计财政支出对 GDP 的拉动率将降至0.2%左右。净出口方面,随着美元指数逐渐回落,美国进口支出将增加,而随着欧元区经济增速回落,对欧出口可能小幅下降,美国贸易逆差可能再度扩大,对经济的拖累作用将上升。预计 2024 年美国经济增速为 1.7%,较 2023 年下降 0.7 个百分点。2.欧洲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经济疲软表现将延续至欧洲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经济疲软表现将延续至 2024 年上半年年上半年2023 年欧洲经济活动趋于停滞年欧洲经济活动趋于停滞。在欧洲央行收紧货币政策、通胀高企抑制消费能力、疫情放开的促进效应逐步消减以及全球经济放缓导致出口疲软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欧元区经济增长乏力,前三季度欧元区 GDP 环比增速分别为0.0%、0.2%和-0.1%。10 月欧元区综合 PMI 进一步下跌至 46.5%,创 2020 年11 月以来新低,商业预期和新订单指数进一步恶化,预示着未来欧元区经济前景仍然黯淡。在高利率和顽固通胀的影响下,英国经济增长走势也逐季下滑,前三季度 GDP 环比增速分别为 0.3%、0.2%和 0。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132024 年图图 9:欧元区欧元区 GDP 环比增速、综合环比增速、综合 PMI 及欧盟经济景气指数走势及欧盟经济景气指数走势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私人消费持续不振私人消费持续不振。7 月和 8 月欧元区平均零售额较二季度下降 0.6%,8-10月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下降,远低于长期平均水平;三季度英国居民消费环比下降 0.43%。融资条件收紧抑制了家庭借贷和消费支出增长,也影响了投资活动。二季度欧元区非建筑投资环比增长 0.7%,但如果排除爱尔兰无形资产投资的数据波动,这一数字仅为 0.4%。10 月欧元区银行贷款调查显示,三季度企业对固定投资贷款的需求仍然低迷。住房投资也有所下降,6 月欧元区住宅建筑许可证发放数量达八年来的最低点,7 月和 8 月新注册的建筑公司数量也低于二季度水平;三季度英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环比增速由上季度的 0.8%降至-2%。受全球市场需求减弱影响,欧元区进出口贸易增长乏力。1-9 月,欧元区出口总额为 2357.7 亿欧元,同比下降 9.4%;进口总额为 2258 亿欧元,同比下降 23.9%。相较之下,英国出口在经历了上半年的连续负增长后,在三季度迎来反弹。通胀率持续下降,通胀率持续下降,但对于居民生活仍带来压力但对于居民生活仍带来压力。货币紧缩政策、能源价格回落等因素带动欧元区通胀压力持续缓解,2023 年 10 月欧元区通胀率从 1 月的 8.6%降至 2.9%,创下 2021 年 7 月以来最低水平;同期英国通胀由 10.1%降至 4.6%,降幅同样明显,但核心通胀仍保持在 5.7%的高位,全年走势先升后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142024 年降,较欧元区而言英国通胀更加顽固。10 月欧元区食品、酒精和烟草价格、服务业和非能源工业产品价格涨幅仍然明显,但能源价格同比大幅回落 11.1%,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他领域的价格压力。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指出,受通胀影响,英国民众以可支配收入衡量的生活标准在下一财年仍将较疫情前水平低3.5%。随着通胀和经济双双降温,欧洲央行加息之路基本宣告结束,但金融紧缩环境仍将持续,预计欧洲经济疲软表现还将延续。图图 10:欧元区通胀走势及结构(单位:欧元区通胀走势及结构(单位:%)资料来源:欧盟统计局,中国银行研究院劳动力市场保持弹性劳动力市场保持弹性,但经济活动疲软导致就业增长放缓但经济活动疲软导致就业增长放缓。2023 年上半年,欧元区就业保持较快增长,平均季度增长率为 0.3%。8 月欧元区失业率为 6.4%,与 7 月相比基本持平,保持在历史最低水平。但在经济活动持续疲软下,10 月欧元区 PMI 就业指数为 49.4%,就业人数自 2021 年 1 月以来首次下降。预计未来欧元区失业率将小幅上升。预计预计欧洲欧洲经济增长疲软势头将至少持续至经济增长疲软势头将至少持续至 2024 年上半年年上半年,此后经济活动有此后经济活动有望逐步复苏。望逐步复苏。随着高利率和信贷紧缩逐渐传导至实体经济,以及财政支持措施逐步退出,经济增长将持续受到抑制。欧盟委员会在 11 月发布的秋季经济展望报告中,将今明两年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下调 0.2 和 0.1 个百分点至 0.6%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152024 年和 1.2%,这是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第二次下调对欧洲经济增长的预期。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对于英国明后两年的经济增长预测分别为 0.7%和 1.4%,较此前预测的 1.8%和 2.5%也出现大幅下调。10 月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为 93.3 点,小幅下降 0.1 点,但下跌速度大幅放缓,预示着欧元区经济可能正在接近触底。未来应警惕取暖季天然气价格再度飙升风险以及南欧部分经济体预算紧张局势对欧元区经济增长的潜在挑战。预计预计 2023 年欧元区和英国经济增速分别为年欧元区和英国经济增速分别为 0.6%和和 0.3%左右,左右,2024 年经年经济增速将分别达济增速将分别达 0.9%和和 0.5%左右。左右。专栏专栏 1 1:欧盟对华反补贴调查情况回顾:欧盟对华反补贴调查情况回顾2023 年 10 月,欧盟委员会决定依职权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与以往情况相比,此次调查是首起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的反补贴调查,欧盟委员会未经内部企业申诉而主动发起调查的情况在过往并不多见。此外,欧盟还提出即将对中国风电、钢铁行业等领域企业发起反补贴调查。表:历次欧盟对华反补贴调查情况回顾涉案产品涉案产品发起时间发起时间终裁时间终裁时间最终措施最终措施铜版纸2010/42011/5加税 4%-12%数据卡2010/92011/3无措施结案彩涂板2012/22013/3加税 13.7%-44.7%自行车2012/42013/5无措施结案光伏2012/112013/12加税 3.5%-11.5%太阳能玻璃2013/42014/5加税 3.2%-17.1%玻璃纤维长丝2013/122014/12加税 4.9%-10.3%聚酯短纤维2013/122014/12无措施结案冷轧不锈钢2014/82015/7无措施结案热轧卷板2016/52017/6加税 4.6%-35.9%卡客车轮胎2017/102018/11加税 3.75-57.28 欧元/每单位电动自行车2017/122019/1加税 3.9%-17.2%玻璃纤维织物2019/52020/6加税 17%-30.7%热轧不锈钢板卷2019/102020/11无措施结案铝转换箔2020/122021/12加税 8.6%-18.2%光缆2020/122022/1加税 5.1%-10.3%石墨电极2021/112022/7无措施结案电动汽车2023/10资料来源:欧盟统计局,中国银行研究院根据 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规定以及欧盟过去对华反补贴调查的实践,被认定为补贴的情况通常包括政府拨款、税收优惠、优惠融资以及低价获得土地、原材料或服务等。当欧盟认定补贴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162024 年存在专向性1或属于禁止性补贴,且对欧盟内部产业构成实质性损害的情况下,欧盟即可认定补贴属于可诉性补贴。在此情况下,欧盟一般可能采取两类反补贴措施:一是加征反补贴税,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适用的加征税率也有所差异,其中被认定为不合作企业将会被征收最高税率;二是出口商接受价格承诺,以不低于特定价格出口。反补贴措施一般实施五年。当欧盟认定补贴未对其产业带来损害、补贴微量或申请人撤诉的情况下,可以无措施结案。欧盟从 2010 年首次发起对华反补贴调查开始,共计对华发起过 18 起反补贴调查,涉及多个制造业领域,其中接近三分之二的调查最终采取了加征关税的措施。因此,从历史经验看,反补贴调查一经发起,欧盟较大概率最终将采取加征关税措施。3.日本经济总体保持稳定,货币政策有望迎来拐点日本经济总体保持稳定,货币政策有望迎来拐点2023 年日本经济整体呈现先升后降走势。年日本经济整体呈现先升后降走势。上半年,在疫后重新开放市场、供应链修复等因素影响下,日本经济实现较快增长,一、二季度 GDP 环比增长折年率分别达到 3.7%和 4.5%。但三季度日本经济增长形势急转直下,GDP 环比折年率降至-2.1%,三个季度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从全年情况看,通胀压力和疲软的日元抑制了私人需求,占日本 GDP 近六成的个人消费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严重拖累日本经济。前期对日本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的外需在三季度也逐渐失去活力,特别是前期增长旺盛的访日外国游客消费在三季度出现 5%的环比下滑,同期日本进口出现三个季度的首次正增长,净出口对整体经济的贡献由正转负。民间设备投资在二季度下降 1%后三季度再下降 0.6%,企业在价格压力不减的情况下继续削减投资。政府消费经历先降后升走势,日本政府财政政策在三季度开始发力,但仍不足以支撑日本经济整体表现。按照平均汇率折算,前三季度日本经济总量被德国赶超,降至全球第四位。1如果补贴授予当局补贴发放明确限定于特定企业,这种补贴即具有专向性。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172024 年图图 11:日本:日本 GDP 环比增长折年率变化情况(环比增长折年率变化情况(%)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日本通胀压力较大。日本通胀压力较大。2022 年以来,日本通胀持续上涨,并于 2023 年初达到 41 年来高位。此后受益于能源进口价格下滑以及政府对抑制电费和燃气费的补贴政策,通胀水平有所回落,但最新数据仍在 3%左右的水平震荡,显著高于过去二十多年 0.15%的平均水平。日本对海外能源、食品的依赖程度较为突出,特别是能源进口依赖度高达 89%,输入性通胀对日本影响较大。上半年进口价格回落助力日本通胀形势有所缓解,进入三季度日本面临的进口价格压力再度上升。在服务分项和劳动力工资上涨支撑下,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胀保持较强粘性。虽然日本劳动力工资水平整体有所上调,但工资“跑不赢”物价成为常态,个人消费增长受阻,国内市场活力受到抑制,导致内需对于日本经济整体贡献持续为负。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182024 年图图 12:日本通胀同比增速变化(:日本通胀同比增速变化(%)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展望展望 2024 年年,财政扩张财政扩张、工资增长和商业信心回暖有望支撑日本内需转向工资增长和商业信心回暖有望支撑日本内需转向正增长。正增长。随着库存调整结束,预计全球制造业的调整阶段也将结束,日本商品出口下行压力有望缓解。预计 2024 年春季劳资谈判工资涨幅与 2023 年相当,2024 年实际平均工资涨幅预计将维持在接近 0%的水平,消费将保持温和增长。日本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将对经济形成一定支撑。日本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将对经济形成一定支撑。为刺激经济复苏,岸田政府在 9 月推出 17 万亿日元的大规模财政支出计划,约占 2022 年 GDP 的 3.1%。相关支出主要用于延长能源补贴、所得税临时减免、扩大对国内半导体等战略产业补贴、提高生育支出以及完善基础设施。根据日本内阁府预计,超预期的财政支出计划在未来三年将使 GDP 增长提升 1.2 个百分点。预计预计 2023 和和 2024 年日本经济增速将分别在年日本经济增速将分别在 2%和和 1.3%左右左右。4.“南南合作南南合作”深化将稳定新兴经济体增长形势深化将稳定新兴经济体增长形势2023 年年,新兴经济体表现整体偏弱新兴经济体表现整体偏弱。全球贸易增长乏力,亚太新兴经济体亚太新兴经济体出口呈大幅下滑态势,自 2023 年 4 月起,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等国月度出口额同比下降幅度基本都超过 10%。不过强劲的内需是支撑亚太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192024 年新兴经济体增长的主要因素,三季度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居民消费支出同比均增长约 5.1%,拉动 GDP 同比分别增长 5.9%和 4.9%。受原油减产影响,2023年中东地区中东地区经济增长依靠非能源领域拉动,并且在高基数效应下,该地区增速明显减弱,二季度沙特 GDP 同比仅增长 1.2%,较上年同期下降约 10 个百分点。拉美新兴经济体拉美新兴经济体表现严重分化,2023 年前两个季度巴西和墨西哥 GDP 增速均超过 3%,阿根廷则面临高通胀与负增长并存的困境。欧洲欧洲部分部分新兴经济体新兴经济体缓慢复苏,三季度波兰 GDP 同比增长 0.5%,年内首次出现增长,通胀率也逐月回落至 8%以下。非洲新兴经济体非洲新兴经济体增长疲软,三季度南非 GDP 同比增长 1.6%,为年内最高增速。非洲各国通胀走势明显分化。南非通胀率相对较低,9 月 CPI同比上涨 5.5%;埃及和尼日利亚物价水平不断上涨,8 月通胀率分别达 37.4%和 25.8%。展望展望 2024 年年,新兴经济体增长新兴经济体增长机遇机遇与与挑战并存挑战并存,“南南合作南南合作”将成为重要将成为重要抓手,预计抓手,预计整体整体经济增速将在经济增速将在 4%左右,略高于左右,略高于 2023 年。年。国际国际商品商品贸易形势好转有望带动东南亚经济体出口恢复。贸易形势好转有望带动东南亚经济体出口恢复。亚洲新兴经济体主要为出口导向,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大使多国出口承压,削弱经济增长动力。截至 2023 年三季度,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速仍未恢复至往年水平(图 13)。随着主要经济体加息周期进入尾声,2024 年全球贸易可能回暖,WTO 预测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速为 3.3%,明显高于 2023 年的 0.8%。在全球贸易形势改善将带动亚洲新兴经济体增长。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202024 年图图 13:部分亚洲新兴经济体:部分亚洲新兴经济体 GDP 同比增速(同比增速(%)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绿色转型与能源安全给中东地区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契机。绿色转型与能源安全给中东地区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契机。俄乌冲突背景下,能源安全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议题,主要能源进口大国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供应的多元化。在此背景下,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等国依赖油气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上述国家逐渐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积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近年来,中东新兴经济体纷纷制定能源转型战略,投资领域也从传统能源逐步拓展至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医疗等新兴产业,以多元化的经济结构推动可持续增长。“南南合作南南合作”不断深化,搭建国际合作新框架。不断深化,搭建国际合作新框架。当前,俄乌、巴以等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全球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加。2023 年,中国-中亚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国际性合作峰会相继召开,在维护国家安全、释放经贸合作潜力、完善合作机制等诸多方面达成共识,为新兴经济体提供国际合作平台。在上述机制推动下,未来“南南合作”有望不断增强,共同寻求发展新机遇。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212024 年专栏专栏 2 2:全球发展中国家合作进展:全球发展中国家合作进展2023 年,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中国中亚峰会、金砖国家第十五次领导人会晤(金砖会议)和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峰论坛)先后召开,全球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经舞台表现突出。发展中国家在货币合作和组织发展中国家在货币合作和组织机制建设机制建设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多国扩大本币使用。3 月,中国与巴西签署在巴西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10 月,两国实现首次人民币贸易结算全流程闭环操作。4 月,阿根廷宣布使用人民币结算自中国进口商品。8 月,印度首次使用卢比同阿联酋进行原油交易。高峰论坛期间,中国同阿联酋中央银行和阿布扎比第一银行签署了数字货币合作协议。多个组织迎来新成员。6 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迎来第 152 个成员国洪都拉斯。7 月,上合组织迎来第 9 个成员国伊朗。8 月,金砖国家迎来历史性扩员,沙特阿拉伯、埃及、阿联酋、阿根廷、伊朗和埃塞俄比亚六国正式确定加入该组织。绿色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升发展中国家合作成色。绿色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升发展中国家合作成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柱,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相关领域发展,加大资金和资源投入,并形成一系列合作平台和框架。金砖会议期间,中国宣布推出 100 亿美元专项资金用于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下一步,中国金融机构和丝路基金将合计增资 7800 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方面,中国将“促进绿色发展”列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之一,将在非洲和东南亚成立区域办公室以进一步扩大“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的国际影响力,并将建设光伏产业对话交流机制和绿色低碳专家网络。数字经济方面,金砖国家数字经济工作组在积极筹建中;中国将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并将每年举办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人工智能方面,金砖国家已同意尽快启动人工智能研究组工作;中国在高峰论坛期间发起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为人工智能的安全、发展与治理问题提出了建设性解决思路。发展中国家将成为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力量。发展中国家将成为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力量。集聚更大经济规模,扩大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和影响力。金砖组织扩容后,其 GDP 之和占全球比重将增加至 29.0%,新成员禀赋优势明显,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和埃塞俄比亚分别有丰富的石油、农牧产品和水资源。152 个国家和 32 个国际组织已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覆盖全球超过七成的国家和六成的人口。以更加公平合理的合作理念,推动发展问题重回国际政经往来核心。当前,部分发达经济体频繁在贸易投资及科技创新领域施行保护主义措施,能源和粮食被“武器化”,全球经贸关系“政治化”趋势愈发明显。而发展中国家合作呈现出“开放合作共赢”的特点,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中方明确“共商共建共享”为倡议指导原则,并提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实现世界现代化的宏伟愿景。根据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约翰内斯堡宣言,金砖组织将继续强化“包容性多边主义”的理念,开展政治安全、经贸财金和人文交流等领域的互利合作。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222024 年表表 1:2024 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关键指标预测(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关键指标预测(%)地区年国家GDP 增长率CPI 涨幅失业率20222023E2024F20222023E2024F20222023E2024F美洲美国1.92.41.76.43.02.63.63.63.8加拿大2.51.31.66.62.72.15.35.56.3墨西哥3.13.22.17.84.53.23.32.93.1巴西2.93.11.55.84.93.99.38.38.2智利2.4-0.51.612.84.53.07.98.89.0阿根廷5.2-2.52.894.8135.769.56.87.47.2亚太中国3.05.35.02.00.31.15.55.35.2日本0.92.01.33.92.72.62.62.52.3澳大利亚3.71.81.27.84.73.43.73.74.3印度7.26.36.36.24.94.4韩国2.61.42.25.02.92.02.92.73.2印尼5.35.05.05.52.32.55.95.35.2欧非欧元区3.40.60.99.23.32.76.76.66.5英国4.30.30.510.55.22.43.74.24.6俄罗斯-2.12.21.112.25.75.03.93.33.1土耳其5.54.03.064.364.054.310.39.910.1尼日利亚3.32.93.121.330.615.4南非1.90.91.87.45.24.533.532.832.8全球3.02.72.58.96.45.1注:E 为估计值,F 为预测值;全球 GDP 增速为市场汇率法计算结果。资料来源:中国银行研究院二、国际金融回顾与展望2023 年以来,跨境资本回流美国速度放缓,美元指数从高位回落,国际市场融资成本提高,显著抑制债券市场融资功能(图 14)。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232024 年图图 14:影响国际影响国际金融动态的六大因素金融动态的六大因素资料来源:中国银行研究院(一一)全球货币政策全球货币政策:美欧央行加息政策迎来拐点美欧央行加息政策迎来拐点,日本央行或于日本央行或于 2024 年年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2023 年年,为继续遏制高通胀为继续遏制高通胀,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延续收紧态势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延续收紧态势,但但总体总体步伐步伐逐步逐步放缓放缓,目前暂停加息成为主流(表,目前暂停加息成为主流(表 2)。美联储。美联储全年累计加息 4次共 100 个基点,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至 5.25%-5.5%,在议息会议上已三次暂停加息。欧洲央行欧洲央行在前三个季度连续加息 6 次,累计 175 个基点,10 月26 日宣布维持主要再融资利率、存款机制利率、边际贷款利率三大利率不变,为2022 年 7 月以来首次暂停加息。鉴于英国疲软的经济表现,英国央行英国央行 9 月首次暂停加息并连续暂停两次,此前年内连续加息 5 次,累计 125 个基点。日本日本央央行行依然实施超宽松的货币政策,10 月 31 日宣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1%的水平,将 10 年期债券收益率 1%水平重新定义为一个“宽松的上限”。与发达经济体相反,部分新兴经济体在四季度进一步提升利率水平,其中,土耳其央行 10 月大幅加息 500 个基点,俄罗斯央行加息 200 个基点,印尼央行加息 25 个基点。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242024 年表表 2:2023 年主要央行加息情况年主要央行加息情况美联储美联储欧洲央行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英格兰银行决议时间决议时间变动变动基点基点变动后利率变动后利率决议时间决议时间变动变动基点基点变动后变动后利率利率决议时间决议时间变动变动基点基点变动后变动后利率利率2 月 1 日254.5%-4.75%2 月 2 日503%2 月 2 日504%3 月 22 日254.75%-5.0%3 月 16 日503.5%3 月 23 日254.25%5 月 4 日255.0%-5.25%5 月 4 日253.75%5 月 11 日254.5%6 月 14 日05.0%-5.25%6 月 15 日254%6 月 22 日505%7 月 26 日255.25%-5.5%7 月 27 日254.25%8 月 3 日255.25%9 月 20 日05.25%-5.5%9 月 14 日254.5%9 月 21 日05.25 月 1 日05.25%-5.5 月 26 日04.5 月 2 日05.25%资料来源:美联储,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中国银行研究院展望 2024 年,全球货币政策主要呈现以下特征。1.美欧央行加息周期结束,英国或将成为首个降息的主要发达美欧央行加息周期结束,英国或将成为首个降息的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体2024 年美联储预计将暂停加息,但是利率水平将较长时间维持在高位。美联储将不断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维持每月 950 亿美元(包括 600 亿美元国债和350 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缩表节奏(图 15)。随着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双双降温,欧元区经济下行程度超出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宣告本轮加息周期结束,但仍致力于实现 2%的通货膨胀目标,欧元区高利率水平或将维持较长一段时间。英国央行加息周期已结束,但是英国经济前景更趋黯淡,失业率上升,房地产市场发展停滞,经济衰退压力进一步加大。英国经济若下行速度过快,英格兰银行或将于 2024 年年中或下半年调整货币政策,转向降息。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252024 年图图 15:美联储资产规模变化(亿美元)美联储资产规模变化(亿美元)资料来源:美联储,中国银行研究院专栏专栏 3 3:美国金融危机监测分析:美国金融危机监测分析美国金融危机风险指标显示,美国金融市场整体仍然处于不稳定区域,但金融危机风险微降。2023年 1-11 月,美国金融危机风险指标(ROFCI)的月度平均值从 2022 年的 42.83 微降至 42.33,仍然处于不稳定区域,但是月度指标及季度平均值在全年呈波动下降趋势。图:美国金融危机风险指标(ROFCI)走势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 年影响金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包括:通胀维持高位、美联储持续大幅收紧货币政策、地缘冲突等。主要央行同步加息应对通胀,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减速。美国地区性银行倒闭事件导致流动性紧张。年内风险因素和金融稳定性状态发生了一系列结构性转换。2023 年一季度,ROFCI 月均值在不稳定区域达 45.7,触及全年最高值。美联储为应对通胀持续提高利率,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在利率大幅上升环境下承受更多利率风险、资产负债表错配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硅谷银行等三家地区性银行倒闭成为典型案例。此外,股市和银行业股票波动性上升,投资者信心下降,国债市场波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262024 年动性上升,公司债券和公司信贷市场风险、银行间和货币市场风险攀升。之后 ROFCI 月均值在不稳定区域内逐步下降,2023 年四季度(10-11 月),ROFCI 月均值进一步下降至 39.5,从不稳定区域进入安全区域。主要驱动因素是通胀预期下降,美联储继续加息的压力及预期有所缓解;经济与就业在货币政策紧缩的环境下保持韧性,促进投资者信心恢复;宏观经济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也在一定程度有所缓解。展望 2024 年,若美国通胀水平持续下降且经济实现软着陆,金融信贷条件有所松动,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进一步降低,ROFCI 将维持在不稳定和安全区域之间波动,金融整体稳定性有所增强。2.日本货币政策转向不断升温,日本货币政策转向不断升温,2024 年或将退出负利率政策年或将退出负利率政策2023 年日本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连续高于日本央行 2%的目标,这为日本央行调整量化宽松政策提供了窗口期。日本央行两次调整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不断扩大 YCC 波动区间,为后续政策正常化奠定基础。未来,日本央行将逐步减少对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干预,允许利率曲线上移。预计2024 年初,日本央行或启动首次加息,但是加息幅度较小,调整速度缓慢。(二二)货币市场与跨境资本:高利率环境货币市场货币市场与跨境资本:高利率环境货币市场基金面临挑战基金面临挑战,跨境资,跨境资本流向将发生结构性变化本流向将发生结构性变化2023 年,主要经济体货币市场利率与本地区政策利率走势基本保持同步。截至 2023 年 11 月 15 日,美元 SOFR、欧元STR、英镑 SONIA 和日元 TONA分别为 5.32%、3.90%、5.19%和-0.01%,较 2022 年末提高了 102 个基点、201个基点、176 个基点和 1 个基点。随着市场利率的提高和流动性趋紧,货币市场调剂短期资金的功能不断凸显,交易活跃度明显上升。2023 年,美元 SOFR和欧元STR 的日均交易量分别为 13746.9 亿美元和 614.2 亿欧元,分别较 2022年提高 42.0%和 9.6%。英镑 SONIA 日均交易量也在 2023 年创历史新高。2023 年,受瑞士信贷、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等事件影响,美欧金融体系短期资金运行发生结构性变化,“去存款化”特征较为突出。截至 2023 年 9 月末,美国 M2和 M1同比增速分别为-3.4%和-10.6%。2023 年前 9 个月,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净值由 52879 亿美元增至 61531 亿美元。银行存款资金流向货币市场基金,成为美国 M2和 M1增速出现分化的主要原因。同期,欧元区 M3、M2和 M1的同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272024 年比增速分别为-1.04%、-2.03%和-9.73%,货币市场基金和发行债券规模逆势增长,是造成货币增速出现差异的主因(图 16)。此外,证券回购、外汇远期(掉期)等融资工具交投活跃,而银行间市场的拆借规模增长相对平稳。这一特征在美国 SOFR 和联邦基金市场,欧元回购市场和STR 市场以及英国回购市场和SONIA 市场中都能得到较充分印证。图图 16:欧元区广义货币增速及货币市场基金增:欧元区广义货币增速及货币市场基金增速(速(%)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 年,政策利率不断提高带动相关金融资产价格调整,成为影响跨境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2023 年前三季度,美国跨境资本净流入 5649 亿美元,同比下降 52.4%,流入美国银行体系的存款规模上升趋势较为明显。2023 年前三季度,欧元区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净流出规模达 2143 亿欧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出 400 亿欧元、组合投资净流入 531 亿欧元、其他投资净流出 2050 亿欧元、金融衍生品净流出 224 亿欧元。2023 年 1-10 月,新兴经济体证券投资净流入1140 亿美元。其中,新兴欧洲、中东非洲、拉美和亚太地区分别净流入 522 亿美元、241 亿美元、192 亿美元和 186 亿美元。展望 2024 年,全球资金“紧平衡”状态下货币市场基金面临挑战,跨境资本流向或将发生变化。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282024 年1.货币市场利率维持高位,资金货币市场利率维持高位,资金“紧平衡紧平衡”引发货币市场脆弱性提高引发货币市场脆弱性提高2024 年,主要经济体将结束加息周期,资金流动性将呈现“紧平衡”状态,货币市场资金调剂功能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预计美元 SOFR、欧元STR和英镑 SONIA 将与政策利率走势保持一致,呈现高位小幅回落态势,而日元TONA 大概率由负值步入正值区间。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度将保持较高水平。资金“紧平衡”状态下,货币市场短期资金成本大幅抬升,部分金融机构期限错配程度加深,脆弱性提高,在极端时点面临流动性冲击的风险增大。2.“去存款化去存款化”特征或将延续,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增速可能放缓特征或将延续,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增速可能放缓2024 年,主要经济体广义货币增速有望提升,并逐步摆脱负增长态势。美欧证券回购市场将呈现“现券供给充裕,资金相对紧张”特征,不排除个别时点回购市场出现“钱荒”的局面。随着全球基准利率改革完成,相较于回购市场和外汇远期、互换市场,银行间拆借市场的短期资金筹措功能趋于下降,交易规模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此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推出货币市场基金新规,强化流动性资产比例等监管要求。监管新规的实施将使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净值快速增长态势放缓,优质货币市场基金规模的扩张将受到更大影响。3.跨境资本回流美国趋势放缓,资金结构可能发生调整跨境资本回流美国趋势放缓,资金结构可能发生调整2024 年,跨境资本流动可能将发生趋势性变化,跨境资本回流美国态势会进一步放缓。惠誉、穆迪下调美债信用评级或评级展望将影响跨境资本回流美国的趋势,投资者增持美债的意愿降低。欧元区将延续资本净流出态势,FDI和银行主导的其他投资仍可能成为欧元区资本外流的主要推动力量。随着负利率政策结束,日本跨境资本净流出下降,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净流出或将减少。跨境资金流向新兴经济体的节奏有望提速,流向新兴经济体的资金仍将以组合投资、其他投资为主导。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292024 年(三三)汇率市场:汇率市场:美元指数高位震荡后走弱,新兴市场货币币值小幅回升美元指数高位震荡后走弱,新兴市场货币币值小幅回升2023 年以来,美元指数始终保持高位,在年以来,美元指数始终保持高位,在 100-105 区间区间波动波动,7 月初开始月初开始震荡走高震荡走高,之后逐渐从高位回落之后逐渐从高位回落。受美联储货币政策影响,2023 年 11 月 15 日,美元指数为 104.4,较年初上涨 0.6%(图 17)。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汇率走势汇率走势涨跌不一涨跌不一。2023 年欧元和英镑兑美元汇率均呈现宽幅震荡态势,与年初相比欧元和英镑分别小幅升值 1.4%、2.8%;日元币值持续走低,贬值幅度达 13.3%;瑞士法郎在震荡中升值 4.2%。美元升值背景下美元升值背景下,新兴经济体货币遭受冲击新兴经济体货币遭受冲击。截至 11 月 15 日,俄罗斯卢布、土耳其里拉和阿根廷比索跌幅分别高达 18.2%、34.8%、49.9%,面临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图 18)。图图 17:2023 年美元指数变动趋势年美元指数变动趋势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302024 年图图 18:主要货币兑美元汇率较:主要货币兑美元汇率较 2023 年年初变动(年年初变动(%)注:数据截至 2023 年 11 月 15 日。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展望 2024 年,全球汇率市场走势主要呈现以下特征。1.美元在保持一段时间强势后走弱,欧元英镑仍维持区间震荡美元在保持一段时间强势后走弱,欧元英镑仍维持区间震荡在在美国经济展现出较强韧性美国经济展现出较强韧性背景下背景下,美元在美元在 2024 年年前期前期保持强劲势头保持强劲势头,之之后将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而逐步走弱。后将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而逐步走弱。尤其是,随着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不断升温,预计下半年美元汇率将呈现贬值态势。由于欧元区和英国经济增长前景疲弱,以及受货币政策转向影响,欧元和英镑汇率承压。预计 2024 年欧元和英镑汇率震荡回落,下半年将企稳回升。随着日本央行审慎探索逐步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预计 2024 年日元或将呈现升值态势。目前,日本货币政策转向的预期不断升温,日本央行如果取消负利率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撑日元走强。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312024 年2.新兴新兴经济体经济体货币普遍迎来小幅货币普遍迎来小幅升值升值,部分脆弱性国家货币汇率部分脆弱性国家货币汇率震荡加剧震荡加剧预计 2024 年下半年,随着美元指数逐渐回落,部分亚洲货币,如印度卢比、泰铢和韩元汇率将有所回升。巴西、墨西哥经济表现具有一定韧性,巴西雷亚尔和墨西哥比索兑美元汇率将呈现小幅升值态势。俄罗斯卢布、土耳其里拉、阿根廷比索在大幅贬值的基础上,2024 年仍将呈现震荡下行的态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新兴经济体汇率市场动荡,叠加政府债务困境,将引发金融市场压力进一步攀升。(四)(四)股票市场:发达经济体股市上行空间受限,股票市场:发达经济体股市上行空间受限,新兴市场新兴市场有望反弹有望反弹2023 年全球股市表现总体好于预期。年全球股市表现总体好于预期。截至 11 月 15 日,受发达经济体股票市场支撑,MSCI 全球指数涨幅达 13.0%。1-7 月,全球股市强劲上涨,MSCI全球指数从年初的 728.0 飙升至 7 月 31 日的 845.7,增长 16.2%(图 19),经济增长韧性以及投资者对科技股的追捧为全球股市提供支撑。全球股市区域分化全球股市区域分化显著显著,美国股市领涨美国股市领涨,欧洲股市表现好于亚洲欧洲股市表现好于亚洲,金砖国家股市微跌金砖国家股市微跌。截至 11 月15 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纳斯达克以科技股为重点,涨幅高达 34.8%,标普 500 上涨 17.3%,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 5.6%。MSCI 欧洲指数次之,涨幅为9.0%。日本经济基本面改善,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有效提振市场,股市表现强势,投资者情绪高涨,涨幅达 28.5%。亚洲地区(除日本)股市涨跌互现,恒生指数、深证指数跌幅显著,分别下跌 8.6%和 6.8%。俄罗斯 RTS 指数领涨欧洲股市,涨幅为 16.9%(表 3)。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322024 年图图 19: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与全球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与全球 MSCI 指数指数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表表 3:全球主要股指概览:全球主要股指概览注:涨跌幅区间为 2023 年 1 月 1 日至 2023 年 11 月 15 日,收盘价和市盈率为 2023 年 11 月 15 日。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332024 年展望 2024 年,全球股票市场走势将呈现以下特征。1.美国股票市场上行空间有限,新兴经济体股市值得关注美国股票市场上行空间有限,新兴经济体股市值得关注2024 年,受美国通胀回落、美联储暂停加息以及企业盈利能力稳步提升等因素支撑,美国股票市场将呈现上扬态势。但考虑到美股股价虚高等因素,后续美股上行空间相对有限。新兴经济体稳步复苏,未来反弹空间值得期待。2.科技股仍是投资热点,绿色能源受到投资青睐科技股仍是投资热点,绿色能源受到投资青睐2024 年,全球股市将延续由科技股领涨的结构性行情。截至 2023 年 11 月15 日,信息科技 MSCI 指数涨幅高达 41.1%,远高于电信业务(31.5%)、非日常消费品(21.5%)等板块(图 20)。其中,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行业为代表的科技公司或将受到广泛关注。随着企业盈利能力逐渐增强以及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科技股依然是投资者热衷的板块。此外,在全球投资者绿色环保意识显著增强的背景下,绿色能源板块崛起或成为全球股市投资者关注的亮点。图图 20:全球全球 MSCI 一级行业指数涨跌幅(一级行业指数涨跌幅(%)注:涨跌幅区间为 2023 年 1 月 1 日至 2023 年 11 月 15 日,收盘价和市盈率为 2023 年 11 月 15 日。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342024 年(五五)债券市场:高利率环境或抑制债券融资需求,主权债务风险形势严)债券市场:高利率环境或抑制债券融资需求,主权债务风险形势严峻峻2023 年,在全球货币政策趋紧背景下,融资成本提高显著抑制了债券市场融资功能。2023 年前 10 个月,美国债券市场的融资规模为 71414 亿美元,同比下降8.8%。其中,发行规模降幅较大的产品包括:住房按揭抵押证券(-42.8%)、资产支持证券(-18.9%)、美国国债(-9.9%)和市政债券(-8.1%);公司债(2.5%)和政府机构债券(80.7%)发行规模呈现上升态势(图 21)。从发行份额看,国债、公司债、政府机构债券、住房按揭贷款支持证券、市政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占比分别为 42.6%、17.7%、16.6%、15.5%、4.4%和 3.1%。与美国类似,欧洲、英国等主要经济体债券发行规模均呈现负增长或低速增长状态。中国受益于国内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债券发行规模保持两位数增长。图图 21:2022 年和年和 2023 年美国债券市场发行情况对比(亿美元)年美国债券市场发行情况对比(亿美元)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 年,美国、欧元区、英国乃至日本长期国债收益率普涨,部分国家突破近年来高点。截至 11 月 15 日,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的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 4.53%、2.61%、3.20%、4.19%和 0.81%,分别较 2022 年底提高了 65 个基点、8 个基点、9 个基点、39 个基点和 36 个基点。2023 年 10 月以来,受美联储、欧洲央行以及英格兰央行暂停加息等政策因素影响,主要经济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352024 年体国债收益率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当前,国债收益率大幅波动成为全球金融市场重要风险点。2023 年,在全球高利率环境下,债券违约风险持续上升。8 月,惠誉下调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11 月,穆迪下调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2023年 1 月至 10 月,全球债券违约规模达 986.73 亿美元,为 2008 年以来的高点,违约风险释放较为集中的行业包括房地产、金融业等。展望 2024 年,全球债券市场将呈现以下特征。1.高利率环境债券融资仍将低迷,低利率货币的债券融资功能增强高利率环境债券融资仍将低迷,低利率货币的债券融资功能增强2024 年,主要经济体将维持高利率环境,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的融资成本保持高位,将抑制微观主体债券融资需求,预计主要货币发行国的债券融资规模将呈现低增长或负增长态势。受美欧银行业危机及全球实体经济表现低迷影响,债券融资难度进一步上升,住房按揭贷款支持证券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仍将保持收缩态势。部分低利率货币的债券融资功能有望增强。日元和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明显上升。人民币计价的“熊猫债”和“点心债”发行规模强劲增长。2.国债收益率将维持高位,全球债券违约风险继续释放国债收益率将维持高位,全球债券违约风险继续释放2024 年,美联储、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将继续推进资产负债表缩减计划,推高相关债券的收益率,市场投资者结构也将发生较大变化。长期以来,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金被证明在债券市场发挥着重要“稳定器”作用。中央银行缩表、减持债券后,各类投资基金、保险机构、外国储备资产管理者将成为重要替代资金来源,市场投资者结构的变化将对债券市场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未来随着美欧加大国债发行力度,将进一步增加财政体系的脆弱性。此外,部分发展中国家拥有大量美元债务,地缘政治环境变化使其对外偿付能力受损,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概率大大提升。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362024 年(六六)大宗商品市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宗商品市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呈涨势呈涨势,价格波动性增强,价格波动性增强2023 年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呈现先跌后升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呈现先跌后升的“V”型走势型走势。2023 年上半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宽幅震荡下行,RJ/CRB 商品价格指数从 2023 年年初的 270.2跌至 5 月 31 日的 253.9,跌幅达 6%。2023 年下半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触底回升。RJ/CRB 商品价格指数升至年内最高点 290.3,较年初增长 7.4%(图 22)。非洲供应中断和俄罗斯出口减少为原油价格提供支撑,挪威天然气供应下滑加剧了市场对澳大利亚主要出口设施可能中断的担忧,欧洲天然气价格有所上涨。图图 22:RJ/CRB 商品价格指数商品价格指数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展望 2024 年,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主要呈现以下特征。1.国际原油市场短缺格局或延续,新能源发展成为重点国际原油市场短缺格局或延续,新能源发展成为重点由于 OPEC 主动减产为原油供应过剩踩下“刹车”,国际原油市场转为短缺格局,原油价格触底反弹,涨势强劲。WTI 油价和布伦特油价分别于 9 月 27日升至年内最高点 93.7 美元/桶和 96.6 美元/桶(图 23)。2024 年,在国际原油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372024 年库存仍处低位的情况下,沙特、俄罗斯原油减产以及美国原油产量增速放缓,将导致国际原油市场短缺格局延续。同时,全球绿色能源转型进程进一步加速,积极寻找新的能源供应将成为各国未来发展重点。图图 23:原油期货结算价格走势(美元:原油期货结算价格走势(美元/桶)桶)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2.全球天然气市场趋向平衡,但仍存全球天然气市场趋向平衡,但仍存在在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由于受市场供给持续改善、消费需求低迷等因素影响,全球天然气价格曾大幅走跌。中东地缘冲突升级进一步影响天然气供应,国际天然气价格缓慢抬升。11 月 16 日,NYMEX 天然气价格、IPE 英国天然气价格分别升至 3.1 美元/百万英热和 115.5 便士/色姆,但相对于年初仍处低位(图 24)。2024 年,液化天然气进出口能力预计将持续提升,助推全球天然气市场供需趋向平衡。天然气市场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例如,地缘政治冲突升级、欧洲液化天然气进口替代性、美国液化天然气生产成本走势等方面。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382024 年图图 24:天然气天然气期货结算价格走势期货结算价格走势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3.黄金价格底部受支撑,整体维持震荡偏强走势黄金价格底部受支撑,整体维持震荡偏强走势全球黄金市场价格呈现冲高回落态势,整体维持偏强的市场行情。COMEX黄金期货价格曾一度抬升至 2047.9 美元/盎司,较年初增长 11.5%,随后步入下行通道,重新升至 1980.30 美元/盎司高位水平(图 25)。2024 年,在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的交织影响下,黄金避险功能仍将发挥作用,黄金价格底部受到一定支撑,预计整体将维持震荡走高的态势。图图 25:COMEX 黄金期货价格走势(美元黄金期货价格走势(美元/盎司)盎司)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392024 年专栏专栏 4 4: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与全球金融系统稳定: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与全球金融系统稳定近年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剧。从历年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来看,2022 年 RJ/CRB 价格指数变动方差为 19.9,创近 10 年新高,国际原油价格、天然气价格波动显著增加。地缘政治冲突成为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巴以冲突爆发后的两周内,WTI 原油价格和布伦特原油价格分别上涨 7.9%和 9.2%,RJ/CRB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4.3%。未来,中东地缘风险叠加俄乌冲突,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加剧,风险外溢效应值得关注。图:不同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方差统计资料来源:中国银行研究院银行是大宗商品市场信贷融资、流动性以及清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是大宗商品市场和金融系统之间建立联系的重要枢纽。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影响金融系统稳定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第一,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大宗商品市场普遍使用高杠杆融资,交易商通过短期借款或在衍生品交易中使用杠杆,满足高回报的同时增加资产敞口。杠杆融资使大宗商品市场出现波动时变得更加脆弱,尤其是在面临短期借款追加抵押品和衍生品头寸追加保证金的情况下,可能引发市场流动性骤然紧缩,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第二,信贷风险。第二,信贷风险。银行通过向大宗商品交易商提供信贷,承担了与大宗商品市场波动相关的信贷风险。当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引发市场不确定性时,银行可能面临交易商无法满足还款义务的风险,银行信贷敞口随之增加,对其资产质量和负债表构成潜在威胁。此外,除与大宗商品交易商直接的信贷活动外,由于对冲基金本身在大宗商品衍生品中拥有杠杆头寸,银行发放给对冲基金的贷款也代表着额外的信贷风险。未来在金融条件趋紧、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环境中,大宗商品市场波动风险增加,其不仅对实体经济产生直接影响,也将在金融领域引发连锁反应。审慎风险管理、提高透明度以及强化监管框架成为确保金融市场抵御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重要手段。金融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需要密切关注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金融市场的潜在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三、专题研究专题专题一:一:海湾六国经济发展与投资前景海湾六国经济发展与投资前景长期以来,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下文简称海湾六国)凭借丰富的油气资源实现了国民财富的积累,其对外开放程度也明显高于其他中东国家。中国与海湾六国经贸结构存在天然互补性。近年来,尽管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冲突频发,但海湾六国局势相对稳定,且六国政府大力推动经济多元化,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402024 年注重绿色经济发展,为中海经贸合作创造了良好机遇。(一)近年来海湾六国经济表现受能源价格影响较大(一)近年来海湾六国经济表现受能源价格影响较大受国际能源价格走势影响,近年来海湾六国经济增长波动较大受国际能源价格走势影响,近年来海湾六国经济增长波动较大。2022 年,在全球油气价格飙升推动下,海湾六国经济增长强劲,实际 GDP 增速达 7.3%。其中,沙特占据海湾六国经济体量的半壁江山。2022 年,沙特 GDP 规模达 1.1万亿美元,阿联酋和卡塔尔 GDP 规模分别为 5075 亿和 2373 亿美元,位列第二和第三位(图 26)。油气部门在海湾六国经济总量中的占比超过 40%,在沙特的占比更是接近七成。图图 26:2022 年海湾六国经济体量(亿美元)年海湾六国经济体量(亿美元)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 年以来年以来,海湾六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海湾六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加速收紧、全球经济活动减少使全球能源需求下降,海湾六国经济增长面临严重挑战。IMF在最新展望报告中将海湾六国2023年经济增速下调0.8个百分点至1.7%。其中,沙特经济增速预计仅为 0.8%,低于中东石油出口国的平均水平。相比之下,阿联酋韧性较强,预计 2023 年和 2024 年经济增速分别为 3.4%和 4.0%,为海湾六国中最高(图 27)。鉴于海湾六国经济结构相对单一,非石油部门虽然为海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412024 年湾六国经济增长提供一定支撑,但仍无法完全抵消石油价格下滑的负面影响。为此,沙特、阿联酋等国政府近年来大力推动绿色经济转型、推进经济多元化改革,以稳定经济发展。图图 27:海湾六国经济增速预测海湾六国经济增速预测资料来源:IMF,中国银行研究院(二)海湾六国经济转型需求上升(二)海湾六国经济转型需求上升国际形势变化加大海湾六国的经济转型需求。国际形势变化加大海湾六国的经济转型需求。长期以来,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是海湾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过度依赖传统能源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地区的工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动力。尽管中东油气企业在本轮能源危机中获得较高收益,但随着全球低碳转型加速推进,海湾六国面临较大的经济转型需求。首先,全球能源危机引发国际社会对能源安全的关注,主要经济体加快推动能源多元化发展,对于海湾六国的石油需求将逐步减少。其次,随着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共识,绿色低碳发展加速全球能源结构变革,新能源将逐步挤占传统能源份额。2023 年 11 月末,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举办,进一步为中东国家指明可再生能源发展新方向。最后,海湾六国的经济和人口增长为工业和制造业扩张提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422024 年供了空间,进一步坚定了海湾六国经济转型的决心。近年来,海湾六国努力推进新能源转型,增强国家战略自主性,促进经济近年来,海湾六国努力推进新能源转型,增强国家战略自主性,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多元化发展。第一,海湾六国中已有五国设定了净零目标,大力推动新能源转型和绿色经济发展。阿联酋承诺到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沙特、阿曼、科威特和巴林设定了 2060 年净零排放目标。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发布的全球可再生能源容量统计,2022 年卡塔尔和阿曼的可再生能源装机量超过这些国家过去十年的总和。第二,太阳能、风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现阶段海湾六国推动能源和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沙特于 2021 年启动全面绿色倡议,以沙特西北的新未来城项目(NEOM)为中心,大力发展绿氢和绿氨生产,该项目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用事业绿色氢生产设施。沙特绿色倡议还包括 13 个可再生能源项目,计划每年减少约 2000 万吨碳排放。阿联酋通过国有新能源企业马斯达尔(Masdar)在国内外开发氢能,计划到 2031年氢气年产量达 140 万吨,其中 100 万吨为绿氢,其余 40 万吨为使用天然气生产的蓝氢。阿曼推出的绿氢战略计划到 2050 年投资 1400 亿美元,目标是绿氢年产量到 2030 年达 100 万吨,到 2050 年绿氢年产量达 850 万吨。卡塔尔启动全球最大蓝氨工厂建设项目,并积极收购国际可再生能源公司。海湾六国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领域愈发多元化,释放经济转型信号。海湾六国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领域愈发多元化,释放经济转型信号。阿联酋是海湾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的主要国家,投资流入的领域相对多元化。2022 年流入阿联酋的 FDI 规模同比增长 10%至 227.3 亿美元,规模远超其他各成员国,在全球 FDI 流入中排名第 16 位,较 2021 年的第 22 位大幅跃升。在流入阿联酋的外商直接投资中,约半数流向迪拜,主要投资领域包括运输和仓储、酒店和旅游、可再生能源、软件和 IT 服务以及消费品,占比分别为 45%、9%、9%、8%和 5%。2023 年 7 月,阿联酋宣布组建投资部,以促进外商直接投资、推动投资多元化,并且将制定明确战略以及有针对性的行业发展策略,以期到2031 年将吸引外资规模提升至 1500 亿美元。沙特 2021 年制定了特许经营法案,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432024 年以促进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和放宽外国投资者限制。同年,阿美公司将其油气管道的 49%股权出售给美国 EIG Global Energy Partners 公司,交易金额达 124 亿美元,占沙特当年 FDI 流量的 65%。2022 年,沙特 FDI 流入规模为 78.9 亿美元,虽较上年出现下降,但仍在海湾六国中排名第二。图图 28:海湾六国外商直接投资(海湾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趋势变化(百万美元)趋势变化(百万美元)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中国银行研究院海湾六国对外投资范围扩大,旨在摆脱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海湾六国对外投资范围扩大,旨在摆脱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当前,海湾六国的海外投资主要以主权财富基金的间接投资形式开展。近年来,海湾六国主权投资者的投资范围扩大,投资领域主要包括医疗、科技、互联网等新兴领域,与中东地区经济转型的长期战略相契合。同时,海湾六国对外投资重点也逐渐由欧美国家向中国等亚太市场转移,阿布扎比投资局对华投资占比从2019 年末的 4.5%上升至 2023 年一季度的 22.9%。另一方面,与海湾六国超 3万亿美元的海外总资产规模相比,其对外直接投资(ODI)体量较小,处于辅助地位。2022 年,阿联酋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 10%至 248.3 亿美元,在海湾六国中处于领先地位,沙特和卡塔尔分别以 188.2 亿和 23.8 亿美元投资额位列第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442024 年二、三位。(三)未来中海合作将跨入新阶段(三)未来中海合作将跨入新阶段第一,政策沟通为中海双方深化合作提供契机和基础。第一,政策沟通为中海双方深化合作提供契机和基础。中国高度重视与海湾六国经贸合作。2022 年 12 月,习近平主席参加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时提出,中国与海湾国家要“做共促团结的伙伴”“做共谋发展的伙伴”“做共筑安全的伙伴”和“做共兴文明的伙伴”,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与海湾国家的关系。习近平主席同沙特阿拉伯王国国王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将两国关系上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层面,进一步扩展了双方合作领域。第二,传统能源领域优势互补为中海合作提供天然的合作基础。第二,传统能源领域优势互补为中海合作提供天然的合作基础。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而沙特是全球第二大产油国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其他海合会国家的油气产量和出口也在全球位居前列。基于中国当前的能源需求和所处发展阶段,推动绿色转型与可再生能源发展需要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循序渐进。这意味着在未来二三十年中,传统油气能源仍将在中海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良好的能源合作基础以及互补的能源战略将继续成为双方经贸合作的重要抓手。第三第三,新能源和新能源和 ESG 领域合作方兴未艾为中海合作提供新动能领域合作方兴未艾为中海合作提供新动能。随着巴黎协定于 2016 年正式生效,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作为协约缔约方的中国和海湾六国在新能源领域同样面临机遇和挑战。为此,双方在光伏、风能、绿氢等清洁能源开发领域积极探索互惠合作。中国作为最大的传统油气净进口国,在新能源开发上布局较早,在技术和应用上处于领先地位。海湾六国面临油气储备下降和全球减碳排放的双重压力,在能源转型领域需求巨大。未来,中海双方可加强项目对接,发挥互补优势,深化双方务实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452024 年第四,中海深化经贸合作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搭建新的平台。第四,中海深化经贸合作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搭建新的平台。“石油美元”体系对于非美元国家能源贸易存在不同程度的制约。在该体系下,中东石油出口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承担较大的汇率风险。尤其是近年来美元逐渐被“政治化”,各国对于贸易计价与结算货币多元化的需求不断增加。当前,中国与海湾六国拥有紧密的经贸联系,并且随着 19 个阿拉伯国家相继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人民币使用场景不断拓宽,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未来,中海有望以双边经贸为依托,将人民币跨境贸易支付作为人民币在中东地区使用的主要切入点,扩展与海湾六国在人民币储备和投资等领域的货币合作,共同开发绿色金融,充分释放中海双方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上的合作潜力。专题专题二:二:高利率、高债务与美国房地产市场脆弱性高利率、高债务与美国房地产市场脆弱性近期,美联储考察了影响金融稳定的风险因素,商业和居住房地产风险的排名从 2023 年 5 月的第四位上升至 10 月的第二位,仅次于持续通胀与货币政策紧缩风险。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演进路径及风险传染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一)居住房地产市场(一)居住房地产市场2023 年二季度,美国居住房地产市值余额为 56.3 万亿美元,不仅远大于商业房地产的 24 万亿美元,且在各类资产中排名第一。房地产在居民净资产中占比达 30%,房贷在居民债务中占比达 66%,该市场的走势对美国金融市场、经济走势影响巨大。鉴于该市场对利率及债务高度敏感,美联储加息及居民债务负担上升将增加金融脆弱性。2022 年 3 月以来,美联储激进加息,30 年期住房抵押贷款固定利率月均值从 4%的历史低位逐渐上升至 2023 年 10 月的 7.6%,远高于次贷危机发生之前的 6.5%。与次贷危机相比,本轮货币紧缩周期中居住房地产市场整体相对稳定,但潜在风险可能上升。第一,在疫情发生后,美国居住房地产市场需求持续上升。美联储对银行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462024 年高级信贷官员的考察发现,银行对所有的居住房地产信贷,包括次级房贷的标准均较为严格,很少有银行放松标准。第二,美国家庭全部债务支出/可支配收入在疫情发生后从 8.3%上升至 2022年四季度的 9.97%,随后在 2023 年二季度回落到 9.8%,低于历史水平 11%和次贷危机时历史峰值的 13%。房贷债务支出/可支配收入长期维持在 4%左右,且低于历史水平 5.4%和次贷危机时期的历史峰值 7%。第三,在居住房贷中,10-30 年期固定利率类占比达 89%,且绝大部分为 30年房贷。这意味着,债务人月供负担低,加息不会增加存量房贷还款负担,且新增房贷数量仍较有限。第四,据测算,30 年房贷利率将在 2025 年一季度下降到 6.4%。基于这一预期,更多新增房贷申请者选择了浮动利率或最初若干年浮动的贷款类型,其在新增房贷中占比上升。由于浮动利率不仅比固定利率低 100 个基点以上,采用这类房贷可进一步减轻债务人还款负担。第五,美国房价持续上升叠加房贷利率上升,影响了购房需求。2020 年以来,美国居民住房负担能力指数年均值从169.9大幅下降至2023年1-9月的99.85。John Burns 研究与咨询公司考察发现,71%的计划购房者表示,房贷利率高于5.5%则不愿购房。美国房贷申请在 2023 年已下降到数十年来最低点,且目前房贷平均规模处于 2017 年以来最低水平。大部分负债购房发生在低端市场,高端市场买家更倾向于使用现金,中端市场则由于住房可负担性严重受挫已基本冻结。第六,美国待售房屋供应紧张的状态并未改善。在低利率时期采用固定利率贷款购房者不愿在高利率时期卖房,进一步导致待售房屋供给水平维持低位。供不应求支撑房价持续上升,2023 年三季度单一家庭成屋价格中位数同比上涨2.2%,且报告房价上涨的都会区占比从二季度的 60%上升到 82%。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472024 年第七,美联储加息以来住房贷款质量稳定。美国单一家庭房贷整体拖欠率季度平均值从 2.1%下降至 2023 年二季度的 1.7%,低于历史水平 3.9%和次贷危机时期历史峰值 11.5%。房屋净值为负的借款人比例很低,但在高利率环境下新增房贷拖欠率出现上升趋势。过去两年,美国居住房地产价格经历了两位数增长。美联储可能在 2024 年开始降息,房贷利率随之下降,对住房市场需求可能起到一定支撑作用。由于美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美国人口年增长率已从 1.2%下降到 0.5%,且呈现进一步下降的趋势。这表明住房需求难以再现疫情之初的强劲状态。根据穆迪的预测,未来两年美国住房价格可能从峰值下跌约 4.5%。(二)商业房地产市场(二)商业房地产市场疫情以来,低利率与对冲通胀的需求驱动了美国商业房地产贷款及估值增长,2021 年四季度其价格季度同比增幅达 16.4%的历史高点。2022 年以来,利率上升、信贷条件收紧、经济下行等因素驱动商业房地产市场出现逆转。美国商业房地产面对长期结构性因素冲击,主要是远程办公模式导致需求减少,商业房地产,特别是办公楼宇空置率上升。同时,网上购物导致零售物业空置率上升。据估算,美国目前远程办公员工比例维持在 20%-25%,虽低于疫情期间峰值 47%,但远高于疫情前 2.6%的平均水平。2023 年二季度美国办公楼宇空置率为 18.2%,触及过去 30 年的高点,在 2024 年可能升至 19.7%。预计美国 17%的办公空间租赁合同将在 2024 年底前到期,11%将在 2025 年到期,35%以上将在 2030 年之后到期。由于许多办公楼在建,未来空置率将进一步攀升,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商业房地产市场脆弱性对金融风险的传导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需求减少导致价格下降。美联储调查显示,大多数银行报告,贷款需求在下降,2023 年以来商业房地产贷款月度同比增幅下滑。据预测,2023 年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482024 年该类贷款新发放量将同比下降 46%。同时,商业房地产抵押证券 CMBS 新发行也出现停滞。商业房地产价格指数 CPPI 已从 2022 年 5 月历史峰值的 155,下降至 2023 年 11 月的 125,虽高于次贷危机时期的历史低点 63,但其降幅接近次贷危机时期的表现。第二,金融资产质量开始下降。银行业商业房地产贷款拖欠率季度平均值从 2022 年三季度的 0.7%上升至 2023 年二季度的 0.8%。对市场更敏感的 CMBS拖欠率则从 2023 年 5 月的 3%左右持续上升到 10 月的 4.63%。其中,办公楼宇部分从 2022 年 12 月的 2%持续上升到 5.75%。2023 年中旬,商业房地产陷入困境的资产余额连续四个季度上升至 718 亿美元。第三,未来金融风险可能上升。2023-2024 年美国商业房地产将有 9000 亿美元债务到期,大约占该类债务的 16%。其中,办公楼相关债务到期日相对集中,2023-2024 年可能超 2000 亿美元。债务集中到期、利率上升、贷款条件收紧叠加价格下降将使债务人再融资成本、难度和风险上升。第四,中小型银行风险敞口较高。银行商业房地产贷款主要采取表内模式,且中小型银行占比达 70%,高于次贷危机时的 55%。该类贷款在中小银行资产中占比达 29%,高于大型银行的 6.4%,风险敞口更集中。(三)未来美国房地产市场风险判断(三)未来美国房地产市场风险判断第一,在经济软着陆背景下,美国房地产市场需求显著恶化的概率较低,演变为系统性危机的可能性较小。第二,在次贷危机后,美国商业房地产贷款季度同比增长率平均值为 4.5%,高于居住房地产的 3.5%。美国商业房地产贷款下降的拐点滞后于居住房地产。第三,与居住房地产相比,商业房地产及其信贷对价格下跌、流动性收紧更为敏感,其下行周期延续时间可能更长。商业房地产风险具有结构性特征,主要是办公楼宇、零售物业等更易受到影响,而商业房地产债务中占比最大的多户住宅部分仍相对稳健。目前,商业房地产市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研究院492024 年场仍处于下行周期的早期阶段。基于历史经验,叠加长期结构性因素,商业房地产的此轮下行周期可能持续更长时间。第四,美国大型银行更具有能力抵御严重衰退和房地产市场萎缩的冲击,而中小型银行面临的损失可能更大。免责声明免责声明本研究报告由中国银行研究院撰写,研究报告中所引用信息均来自公开资料。本研究报告中包含的观点或估计仅代表作者迄今为止的判断,它们不一定反映中国银行的观点。中国银行研究院可以不经通知加以改变,且没有对此报告更新、修正或修改的责任。本研究报告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本报告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研究报告版权仅为中国银行研究院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发布,需注明出处为中国银行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中国银行研究院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报告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研究院研究院中国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中国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号号邮编:邮编:100818电话:电话: 86-10-66592780传真:传真: 86-10-66594040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2 52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支付宝:2023支付宝商业化workshop报告(56页).pdf

    2023支付宝商业化workshop本方案为意向版资源介绍,资源位和方案或发生变化,以届时实际上线和签约为准支付宝商业化生态国内年度活跃用户超10亿,支付宝持续开放数字化生态全面覆盖政务民生、出行、生活服务全场景、聚合效应显著IoT刷脸花呗帮还财富频道出行乘车支付宝校园派支付宝会员我的快递生活缴费充值缴费民生政务会员公益交通出行教育校园金融服务生活服务线下屏小程序服务以上示意图均为demo参考,具体以实际上线展示为准余额宝月月有余租机服务茶饮点餐数字藏品政务民生交通出行生活服务数字金融围绕支付、服务和互动构建商业化体系,提供多元化场景合作支付型场景用户使用支付服务的衣食住行等场景适合推广关联商品 上下游服务用户使用各类生活服务的垂直场景适合交叉营销 衍生商品/服务推广营销IP或大促会场互动场景品牌联合营销 内容创新投放服务型场景IP互动型场景餐饮场景通勤场景商超便利购票订票美容美发时尚零售支付大出行线下屏充值缴费我的快递会员积分五福余额宝民生政务充值缴费优惠红包旅游外出车主服务二手租赁平台大促营销互动运动赛事品牌联名新品推广以上示意图均为demo参考,实际以线上展示为准四大开放策略,强势扶持双循环数字化经营场景营销线上 线下精准获客人群营销高质量识别 互动私域营销省心高效经营双循环开放战略全域外循环(支付宝端外)生态内循环(支付宝端内)场景开放经营开放人群开放营销开放CSCALEAACTIVERWORTH行业营销多样化交易增长 转化EEFFICIENCY资源联动端外投流 传播共振用户联结扩展用户规模和深度运营联合数据可监控 可回流 可优化阵地联营引流电商阵地 生意平台人群开放:支付宝大数据覆盖全场景特色人群支付宝场景策略人群(经验证的场景化策略组合人群)行业策略人群(全行业)频道场景(如 支付宝会员频道)大促场景(如 五福)支付宝智能人群(实时算法调优)细分行业优化目标优化导向支付宝特有人群(独有)支付宝会员(黄铂钻)芝麻信用(高、中高信用人群)花呗信用卡红包转账日常家庭服务零售商店医疗服务校园手机充值交通金融服务公共慈善餐饮游戏线上购物l 多渠道/智能化/个性化的定向策略,助力品牌消费者资产的高效运营特色能力开放:数智化营销产品助力品牌破圈钻石会员数百万铂金会员数千万黄金会员亿级激活会员规模8亿 基于消费能力人群精准分层基于商业信用,提供先享后付特权促交易、提效率高净值会员运营品牌AR扫定制支付码皮肤芝麻GO元营销品牌定制皮肤品牌AR动画品牌虚拟福气兔l 科技公司基因给予支付宝强大的产品数字化生态,丰富营销玩法、拉近商家与消费者距离以上示意图/内容仅供沟通参考,实际效果以具体执行为准经营开放:支持全行业数字化经营模式共建汽车房产家居教育食品饮料日化美妆消费电子低频服务经销零售民生汽车促活行业需求流量场景线上线下支付&服务场景营销&用户流量商家营销阵地上新入会GMV医疗数字金融留资到店网络服务保险基金拉新开保加粉电商网服游戏下载营销能力卡券会员芝麻信用红包AR同城履约A发B核蚂蚁链朔源多种用户运营模式,提升复购转化广告数据回流;会员沉淀和二次运营品牌小程序品牌生活号端内阵地跨端阵地端内承接页灯火自建站品牌营销H5品牌阵地品牌APP官方阵地支付宝核心场景&资源以上示意图均为demo参考,具体合作方案及价格请垂询小二人群优选曝光:1.支付宝智能人群 商家CRM精准人群,双效合一、提升触达和转化效率;2.算法优化能力,预设投放模型、并准确匹配流量微动效banner、定制巨无霸动效等;3.CPM保量曝光,满足确定性营销诉求全域人群覆盖精准算法触达上海品茶场景:在核心人群的核心场景中激活营销亿级主流量 首屏大曝光上海品茶巨幅广告(10月上线)支付宝上海品茶推荐卡可播放消息盒子以上示意图均为demo参考,具体合作方案及价格请垂询小二支付核心通路流量 锁定场景提效n 场景特性:强时空特性,支付时间 支付场景 支付行业,帮助品牌在合适的时间将合适的内容推送给合适的用户n 场景心智:支付有福利的用户场景心智已养成,在支付结果页 支付完成页上使用权益/福利钩子进行营销投放,对用户的吸引力明显高于其他场景支付域场景支付场景:锁定用户打开支付宝的核心功能场景支付成功页支付成功页视频广告支付完成页可播放n全球最大的实名认证会员体系,支持品牌触达及运营高净值消费人群n日活用户数千万,70% 周留存率,60%营销互动率钻石会员数百万铂金会员数千万黄金会员亿级激活会员规模8亿 基于消费能力人群精准分层以上示意图均为demo参考,具体合作方案及价格请垂询小二会员场景:打通用户强关系场景,沉淀品牌可运营价值会员频道品牌专区会员频道Feeds首帧会员频道积分任务会员频道签到日历弹窗支付宝大牌日:品牌实现新品发布/拉新促活的一站式营销解决方案营销能力加持 玩法升级全域资源 氛围拉满会员频道 营销阵地限定商品 售卖转化可应用于会员频道及全域商品feeds转化心智成熟互动场景优势会员数据支撑商品【大牌日】打标沉淀品牌人群资产提升品牌影响力促进商品销售转化绑定积分兑换活动备注:demo仅供参考,投放详情请垂询小二,以实际商定并执行上线样式为准上海品茶搜索生态会员巨无霸腰封、上海品茶推荐card定制品牌专区、feeds首坑搜索0号位、搜索特效匹配行业选择各场景投放限定商品卖点/利益点透出支持各类玩法组件(秒杀、集卡、抽号等)定制品牌活动页支持联动各类营销能力皮肤营销会员积分营销芝麻先享后付限定商品 限定体验定制活动融入生态玩法虏获心智整合全域营销力量强势覆盖目标人群定制品牌上新玩法大牌日案例-资生堂红水重磅上市品牌定制活动页品牌定制皮肤录频可播放美妆行业的高客单消费人群覆盖营销互动率:40% 竞价投放ROI达预期大牌日资源矩阵:生态资源 会员频道 rtb竞价投放上海品茶品牌宝腰封上海品茶推荐卡支付结果页会员品专会员任务效果投放全国城市覆盖数1000 4亿 出行服务用户总量2亿乘车码用户90%支付宝乘车码覆盖率绿色出行周IP营销合作每月22-28日,绿色出行周IP联名出行码皮肤/数字藏品/出行资源等与品牌联合营销品牌冠名出行红包l绿色出行,专属数字化营销能力l即发即用 玩法红包,契合用户出行的场景需求,强用户心智l整合流量推广,公私域有效联动支持通勤、办公区、商圈人群等定向地铁/公交扫码页banner地铁/公交结果页banner出行场景:共建绿色出行心智,携手品牌福利狂欢弹屏动画搜索底纹词搜索发现(第三位)顶部底纹词(第三位)搜索0号位搜索场景:全新搜索流量场景拓展,覆盖意向用户交互场景可播放以上示意图均为demo参考,具体合作方案及价格请垂询小二规模大高活跃强心智4000万 学生覆盖70% 次日留存60% 营销互动率生活金链路示意线上阵地资源线下校园店l 线上:覆盖90% 高校学生,TOP学生消费互动场,千万级覆盖量l 线下:校园店 主题店,主攻近场学生消费群参与和转化学生频道:毕业季/开学季互动联合营销校园包店校园快闪店运动频道:核心走路线玩法号召全民参与,提升品牌影响力备注:demo仅供参考,投放详情请垂询小二,以实际商定并执行上线样式为准l 支付宝运动频道拥有千万级日活用户,精准运动健身人群,25-50岁消费主力用户占67%支付宝公域流量矩阵助推定制品牌路线结合走路线玩法传递品牌理念蚂蚁森林:用户超过40种低碳行为可被计算为不同克数的绿色能量绿色出行减少出行减速减纸高效节能循环利用第三方认证低碳场景合作模式:共同打造绿色低碳心智、沉淀高价值公益用户场景评估场景接入用户沉淀线上线下宣发营销开放:支付宝全域商业化营销矩阵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核心营销场景春节档年中促 暑期档金秋国庆档电商季 跨年档开年季集五福IP营销日历开春营销七夕营销夏促中秋营销秋促 亚运双12Y24五福双11618跨年营销春促以上示意图/内容仅供沟通参考,实际效果以具体执行为准整合营销产品支持线下/端外媒体投放支付场景出行场景搜索场景垂直场景上海品茶场景会员场景支付宝IP互动营销4八年辉煌历程,五福即将开启新篇章以上数据来自五福活动传播内容,仅供参考2001920202亿人参与敬业福一福难求3亿人参与AR扫福横空出世3.6亿人参与五福成为新年俗4.5亿人参与花花卡 沾沾卡引发热议五年6亿人参与点亮全球,福满全球2021累计7亿人参与创新手写福,打年兽游戏2022首次全面释放商业化活力超1000家商户发福卡2.88亿张2023用户和商家参与规模达到新高近14亿人次参与商家机构福卡互动4支付宝集五福互动定制玩法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实际合作以双方正式约定及上线效果为准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实际合作以双方正式约定及上线效果为准龙年五福新互动贺岁电影小游戏热门小游戏1贺岁IP游戏化 五福IP数字化 全新品牌互动营销234贺岁大电影五福游乐园春节大事件联合品牌共建,百福齐聚全民参与,热搜霸榜,五福来了就是年支付宝集五福 主会场数字化福气乐园 超级场景联动联合五部重磅贺岁电影首创贺岁片游戏化互动定制精选时下经典/热门小游戏专属定制集五福模板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实际合作以双方正式约定及上线效果为准龙年五福新互动 AIGC品牌红包玩法品牌IP强势植入1品牌形象IP化 寓意守护数字化 这很新年的祝福互动23AI全新交互品牌寓意红包支付宝集五福 主会场AI寓意红包场 超级场景联动AI技术加持首创人人可实现的数字化作品商家IP或吉祥物可定制专属AI模版(如主互动、贴纸等)支付宝集五福AR扫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实际合作以双方正式约定及上线效果为准品牌合作五福AR示意AR实景互动:扫品牌LOGO/热销商品/定制福,互动赢福卡品牌个性化定制AR扫,可结合商品包装/品牌logo/定制福字等配合渠道推广高效引导用户进店,增强品牌互动型曝光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实际合作以双方正式约定及上线效果为准品牌红包定制品牌新春福利大狂欢口令可定制品牌信息,输入即是一次品牌心智强化叠加搜索霸屏展示,用户领取红包即可进入商家自运营阵地口令红包:玩转品牌定制营销口号红包封面:品牌个性化定制,激活用户参与亿级用户在支付宝收/发红包,用户心智强、活跃度高以品牌红包为利益点,支持用户多人多场景红包玩法,加速裂变支持品牌静态图及富媒体内容形式,丰富表达、传播营销信息支持各类红包封面样式静态微动效视频12支付宝大促IP:权益 玩法助阵,品效合一的平台消费节n支付宝大促以定制主互动形式(如翻红包/扭蛋机等),打造千万级DAU消费节n支持品牌定制弹屏/品牌翻牌红包任务/品牌快闪店定制n季节性IP,品牌可按需选择合作平台大促春促夏促品牌定制弹屏品牌翻牌红包任务本页示意图及信息仅供沟通参考,实际执行以正式上线及约定为准官方直播间品牌大牌时刻助力商家强势品宣 卖爆好货1.品牌定制内容2.LOGO 产品定制展示定制内容形式、互动、花式口播专属小蓝车坑位、弹窗推广、抽奖互动3.品牌坑位 专属互动品牌专属标版、提示条本页示意图及信息仅供沟通参考,实际执行以正式上线及约定为准9月23日10月7日 金秋消费节专场 双日开播首次开放商业化合作 市场百万级资源加持引爆全网直播联动大促:官方直播间品牌VIP合作支付宝双11商业化合作支付宝是双11节点最重要的流量重地之一数据价值为重要商户提供支付收银服务数据价值保障亿万用户电商节消费体验应对100 合作伙伴双11支付峰值需求免息分期服务22年淘天“免息分期”规模同比增长192%账单助手服务22年1400w 用户以“账单助手”管理双11账单针对不同场景及个性化需求匹配大额支付、智能免密、收银台立减、花呗分期、芝麻先享等支付服务数据价值除了日常使用支付宝的行为外,电商节期间用户带有更强的消费心智数据来源:界面新闻支付宝的“双11”:免息分期规模增长近两倍,社交电商带来“脉冲式”支付新需求,2022支付宝品效联动的广告资源可覆盖核心流量场景支付宝上海品茶场景支付宝支付场景支付宝会员场景上海品茶巨幅广告上海品茶推荐卡消息盒子支付结果页视频广告结果页原生广告会员上海品茶品牌专区会员任务广告支付全周期覆盖上海品茶大曝光资源big day占据会员心智打透支付宝广告至电商跳转链路丝滑,并支持投放人群沉淀与回流支持deeplink一跳唤端投放数据沉淀&回流电商店铺商品推广支付宝可作数据归因支付宝曝光/点击人群可全量回流数银支付宝双11资源包(10月10日-11月11日)备注:各档位资源预估供参考,投放详情请垂询小二,以实际商定资源包为准1000万档支付宝生态资源l上海品茶巨幅广告l上海品茶推荐卡l消息盒子l支付结果页(banner/视频)l会员频道品牌专区l会员频道任务广告l会员频道Feeds首帧支付宝营销能力l品牌投放人群定制l营销玩法赋能:如支付宝支付皮肤定制PV预估:4e 500万档支付宝生态资源l上海品茶巨幅广告l上海品茶推荐卡l消息盒子l支付结果页(banner/视频)l会员频道品牌专区l会员频道任务广告l会员频道Feeds首帧支付宝营销能力PV预估:2e 200万档支付宝生态资源l上海品茶巨幅广告l支付结果页(banner/视频)l会员频道品牌专区l会员频道任务广告支付宝营销能力PV预估:7000wl品牌投放人群定制l营销玩法赋能:如支付宝支付皮肤定制l品牌投放人群定制l营销玩法赋能:如支付宝支付皮肤定制支付宝特色营销能力一刷创意场景让每一份品牌表达,更贴近用户生活/喜好创新场景广告趣味创意广告*此版本仅供对外演示,请勿将本材料对外传播,感谢配合。亿级主流量上海品茶场景:用户必经路径,酷炫广告强势吸睛n人群优选曝光:支付宝智能人群 商家CRM精准人群,双效合一、提升触达和转化效率;算法优化能力,预设投放模型、并准确匹配流量n多样化投放模式:支持静态banner、微动效banner、定制巨无霸动效等;CPM保量曝光,满足确定性营销诉求全域人群覆盖精准算法触达上海品茶场景出行场景支付场景搜索场景以上示意图均为demo参考,具体合作方案及价格请垂询小二亿级主流量 首屏大曝光支付宝上海品茶card消息盒子支付宝上海品茶巨幕(点击可播放)*此版本仅供对外演示,请勿将本材料对外传播,感谢配合。买/搜场景:锁定支付、搜索场景,拦截更多目标客群上海品茶场景出行场景支付场景搜索场景支付场景配合活动等 优惠转化 搜索场景配合工具搜索心智 网罗目标TA 支付成功页支付成功页视频广告支付完成页可播放弹屏动画搜索底纹词搜索0号位可播放以上示意图均为demo参考,具体合作方案及价格请垂询小二*此版本仅供对外演示,请勿将本材料对外传播,感谢配合。趣味广告形式 扫码皮肤,贴合Z时代年轻化喜好扫码皮肤红包玩法农场庄园数字藏品广覆盖广覆盖 在线长在线长用户主动使用与分享用户主动使用与分享提升互动与好感度提升互动与好感度曝光周期长达数月曝光周期长达数月强曝光强曝光 高调性高调性品牌品牌 支付宝定制联名展示支付宝定制联名展示破圈创意、营销设计与升华破圈创意、营销设计与升华私域引流私域引流 先导任务先导任务完成品牌任务获取皮肤完成品牌任务获取皮肤个性化皮肤任务设定个性化皮肤任务设定权益发放权益发放/入会加粉入会加粉营销玩法用户心智商业价值付款码皮肤付款码皮肤支付宝会员 品牌皮肤营销付款码皮肤付款码皮肤红包封面红包封面桌面小组件桌面小组件皮肤三件套端皮肤端皮肤/支付皮肤营销互动会场支付皮肤营销互动会场支持品牌定制积分抽奖、品牌入会任务、支持品牌定制积分抽奖、品牌入会任务、集皮肤碎片等互动玩法集皮肤碎片等互动玩法支持定制系列皮肤,融合品牌元素或营支持定制系列皮肤,融合品牌元素或营销内容,通过会员品专等流量宣推及引销内容,通过会员品专等流量宣推及引流流可升级可升级NFTNFT区块链权益营销,用户永久保区块链权益营销,用户永久保存皮肤(上链费用另计)存皮肤(上链费用另计)主题皮肤主题皮肤铃芽之旅合作皮肤铃芽之旅合作皮肤小黄人香蕉节皮肤小黄人香蕉节皮肤哆啦哆啦A A梦梦-天空的理想乡主题皮肤天空的理想乡主题皮肤主题皮肤合作:主题皮肤合作:500w500w起起付款码皮肤合作:付款码皮肤合作:100w100w起起以上示意图均为demo参考,具体合作方案及价格请垂询小二*此版本仅供对外演示,请勿将本材料对外传播,感谢配合。红包/AR扫:承接节日节点氛围,强化趣味化互动属性品牌定制AR扫福一汽大众AR扫LOGO领权益星巴克支付宝AR扫红包封面扫码皮肤红包玩法农场庄园数字藏品以上demo及示意图均为参考,实际执行以线上展示为准二刷人群运营为品牌有效追击目标用户垂类人群追击会员人群导入*此版本仅供对外演示,请勿将本材料对外传播,感谢配合。运动频道:千万级流量阵地,高浓度泛运动人群汇集以上均为合作示意图参考,以双方约定实际上线展示为准蚂蚁森林蚂蚁庄园支付宝会员支付宝运动支付宝端内TOP4流量阵地跑步行走骑行运动问答智力运动AI运动运动数据健康数据健身线上赛走线路步数排行运动币兑换运动捐赠好友PK健康记录运动功能互动产品趣味属性福利兑换多样化功能 细分需求全覆盖千万级DAU近亿MAU用户精准覆盖运动健身用户25-50岁消费主力用户占67%支付宝唯一官方运动阵地 主力消费人群聚集*此版本仅供对外演示,请勿将本材料对外传播,感谢配合。直击Citywalk风潮,联合品牌打造#走路线赢福利#玩法以上均为合作示意图参考,以双方约定实际上线展示为准【CITYWALK】是运动频道最核心的玩法用户选择指定路线用真实步数转为线上路线行走里程用步数走路线是运动频道的核心玩法,日均参与人数大几百万,月均参与人数超千万走路线用户的公益心智强,用户通过走路线积累的运动币,可以捐赠公益项目或捐建球场核心玩法:每天行走1000步,领取50专属运动币;福利解锁:到达指定里程,即可解锁品牌专属福利;*此版本仅供对外演示,请勿将本材料对外传播,感谢配合。身份感身份感互动感互动感价值感价值感顶部氛围区可跳转至商家私域或自定义营销页面频道焦点图(首帧可选)图文/视频内容可自动播放,点击跳转私域链接视频内容Feeds流可内容定坑,或跳转自定义链接上海品茶大曝光引流球迷定向曝光 引燃热情金刚位可跳转至皮肤互动页或会员、学生等联动频道NBA频道合作内容营销 篮球粉丝触达支付宝生活主入口可引导至NBA频道沉浸式专区定向冠名品牌氛围设计 营销VI包场表达视频/图文引流双通路传播内容加温 粉丝互动发酵NBA上海品茶腰封入口可引导至NBA频道NBA频道:面向篮球爱好者,深度内容共建备注:NBA频道内容共建需按需求定向沟通,以实际确认为准*此版本仅供对外演示,请勿将本材料对外传播,感谢配合。会员频道:打通用户强关系场景,沉淀品牌可运营价值以上均为合作示意图参考,以双方约定实际上线展示为准n1010亿亿 会员数,钻铂会员数千万会员数,钻铂会员数千万:全:全球最大的实名认证会员体系之一;支球最大的实名认证会员体系之一;支持品牌触达及运营高净值消费人群持品牌触达及运营高净值消费人群n日活用户数千万,日活用户数千万,70% 70% 周留存率,周留存率,60%营销互动率营销互动率:1818岁岁-3535岁钻铂用岁钻铂用户占比户占比50% 50% ,年轻、消费力强,年轻、消费力强n支持人群定向及场景化营销需求定制;支持人群定向及场景化营销需求定制;数据可监控可优化可沉淀数据可监控可优化可沉淀用户优质钻石会员钻石会员数百万数百万铂金会员铂金会员数千万数千万黄金黄金会员会员亿级亿级支付宝会员规模支付宝会员规模1010亿亿 基于消费能力基于消费能力人群精准分层人群精准分层规模庞大高活跃度*此版本仅供对外演示,请勿将本材料对外传播,感谢配合。以上方案或示意均为demo参考,实际以线上展示为准会员上海品茶品牌品牌专区钻铂黄定向曝光 皮肤营销揭幕品牌专区可跳转至皮肤互动页或品牌私域上海品茶Feeds首帧可跳转至品牌私域或商品详情页会员上海品茶 签到页品牌专属任务品牌定制日历弹屏 品牌任务效率引流日历营销点击拉起品牌定制弹屏支持卡券发放/入会引导/互动引流等品牌定制积分任务支持访问/入会/留资等任务类型超级曝光效率引流点击进入品牌主页可设定品牌入会/发券后领取福利依托会员频道千万级流量生态,为品牌导入高优会员人群*此版本仅供对外演示,请勿将本材料对外传播,感谢配合。全域流量赋能,多元化能力推动品牌全渠道生意加乘以上均为合作示意图参考,以双方约定实际上线展示为准到家:导流线上品牌渠道到店:导流线下品牌门店增粉:提升品牌全渠道声量入会拉新留资加粉促活1800万180天内购买品牌人群品牌核心人群数据来源:支付宝账单识别品牌及其相关关键词人群数据时间:2023/10多种投放方式场景定向/人群定向/地域定向多重触达方式多渠道唤醒,丝滑连接增粉/到店/到家全渠道流量赋能三刷生意加乘借助全域辐射/超级事件加速生意流转全域流量赋能支付宝超级IP*此版本仅供对外演示,请勿将本材料对外传播,感谢配合。支付宝集五福:绑定CNY超级节点,为品牌拉满品牌好感以上均为合作示意图参考,以双方约定实际上线展示为准线上集福 互动狂欢线下找福 卷动全网星量宣推户外氛围持续辐射社交话题 商家联动*此版本仅供对外演示,请勿将本材料对外传播,感谢配合。获得福卡消耗福卡福卡头图冠名五福游戏任务福气值翻倍任务品牌官方福气店,低价拆盲盒福袋官方福气店卖年货,福卡解锁福气价品牌屋官方福气店福卡兑换优惠价福气乐园扫描品牌指定鞋款/完成跑步,即可触发新卡卡面翻转,即可获得专属品牌品牌福利定制品牌专属红包封面/口令红包上海品茶、直播等多样灯火资源注入,流量倾斜生态资源生肖卡开奖直播冠名品牌NFT福兔品牌红包封面集换卡:用户互动兑卡:卡面兑换福利玩卡:福卡及周边玩法共创:集换卡/兑卡/玩卡,多样环节融入品牌任务,品效合一*此版本仅供对外演示,请勿将本材料对外传播,感谢配合。品牌合作五福AR示意购买新春指定鞋款,扫鞋即可触发隐藏红包,赠送好友共贺新年个性定制:扫描Nike新春指定鞋款(鞋盒指定位置),即可触发隐藏红包红包功能:抽取送TA同款,抽中即可获赠同款一双,转赠好友共贺新年渠道曝光:NIKE配合全网曝光,引发用户抢购;支付宝皮肤:契合扫码心智,支持绑定会员流量场定制广覆盖 在线长用户主动使用与分享提升互动与好感度曝光周期长达数月强曝光 高调性品牌支付宝定制联名展示破圈创意、营销设计与升华私域引流 先导任务完成品牌任务获取皮肤个性化皮肤任务设定权益发放/入会加粉营销玩法用户心智商业价值付款码皮肤支付宝会员 品牌皮肤营销付款码皮肤红包封面桌面小组件皮肤三件套端皮肤/支付皮肤营销互动会场支持品牌定制积分抽奖、品牌入会任务、集皮肤碎片等互动玩法支持定制系列皮肤,融合品牌元素或营销内容,通过会员品专等流量宣推及引流可升级NFT区块链权益营销,用户永久保存皮肤(上链费用另计)主题皮肤哆啦A梦-天空的理想乡主题皮肤主题皮肤合作:500w起付款码皮肤合作:100w起以上示意图均为demo参考,具体合作方案及价格请垂询小二期待合作顺祝商祺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2 56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猎聘:2023年度金融行业人才趋势观察报告(51页).pdf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猎聘大数据研究院L I E P I N2023年金融年金融行业行业人才趋势观察人才趋势观察Part 1 2023上半年金融行业数据上半年金融行业数据“一委一局两会”新局面稳增长、扩内需、促消费上半年以来,拓展非利息收入增长点,做好债券等投资组合配置,聚焦制造业、新兴产业等实体经济关键领域,持续为实体经济恢复向好提供稳固的信贷支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强化业务流程再造,进而打通融资堵点和痛点,推动小微企业融资降本增效。2023年金融行业趋势:稳中求进,支持实业年金融行业趋势:稳中求进,支持实业热门紧缺职位热门紧缺职位TSI私人银行家4.43理财经理4.12投资/理财顾问2.97分公司/代表处负责人2.55C 1.51销售经理/主管1.48证券经纪人1.46区域销售经理1.45销售总经理/销售副总裁1.45区域销售总监1.43行长/副行长1.38算法工程师1.36信用卡销售1.32保险销售1.29银行零售业务1.26业务类人才紧缺程度居高不下业务类人才紧缺程度居高不下0.720.510.510.540.540.57123456TSI指数均小于1:上半年金融行业人才供应充足上半年金融行业人才供应充足,TSI指数均小于1人才需求供给性矛盾明显:一方面行业供应充足,人才并不紧缺;另一方面,业务类人才比如私人银行家、理财经理、销售经理、证券经纪人、信用卡销售等职能人才上半年人才十分紧缺,人才流动性强且需求量大。对于这些职能类的人才,企业更需要从人才吸引、人才引进、人才安全、人才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保障。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新发职位及人才集中在一线城市新发职位及人才集中在一线城市上海新发职位占比增长,杭州、苏州等长三角城市需求占比增长活跃人才聚焦一线城市,上海活跃人才占比增长: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北京作为首都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人才占比一直稳居第一梯队;广州、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两大金融中心,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人才占比仅次于上海和北京。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成都重庆武汉南京天津西安苏州郑州合肥长沙青岛济南佛山厦门2022H121.83.93.82%5.76%3.74%3.79%2.52%1.95%1.96%2.01%1.39%1.21%1.31%1.13%1.15%0.85%0.74%0.75%0.71 23H123.75.50.92%5.55%3.52%3.33%2.50%1.94%1.90%1.73%1.40%1.30%1.25%1.18%1.17%0.80%0.77%0.76%0.68%上海求职更活跃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南京重庆武汉苏州长沙西安青岛天津厦门郑州济南佛山合肥宁波2022H1 20.69.52.87%6.00%4.38%2.84%1.88%1.84%1.95%1.38%1.31%1.30%1.18%1.23%0.96%0.97%1.00%0.88%1.00%0.90 23H1 21.45.88.68%5.74%4.98%2.77%1.88%1.78%1.71%1.69%1.49%1.30%1.21%1.18%1.14%1.06%1.04%1.03%0.98%0.82%新发职位集中在一线城市资管需求增长资管需求增长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基金/证券/期货银行科技金融保险资产管理其他金融融资租赁/保理担保/拍卖/典当信托2022H1 56.40.80.71.98%1.09%0.89%1.60%1.80%0.74 23H1 53.80.47.53.36%2.86%2.57%2.24%1.49%0.69%基金证券新发职位占比高,资管新发占比增长1-49人50-99人100-499人 500-999人1000-2000人2000-5000人5000-10000人10000人以上2022H19.76%8.73#.99.80.67.04%7.52%9.47 23H111.10%9.61%.32.32.54.33%9.17%8.63%总部机构增加招聘规模基金/证券/期货行业新发占比高,2023年上半年资管人才需求占比增长:基金/证券/期货上半年新发需求占比超过50%,但较上一年有所下降;资产管理类企业新发职位需求明显增长,一方面银行理财子公司加快拓展步伐;另外一方面一些证券将财富管理剥离出来,如中金财富,进行单独招聘,推动职位量增长。总部机构增加招聘规模:基金/证券总部上半年加快金融数字转型步伐,并积极推动财富管理大蓝海进军,1-99人规模的金融机构需求明显增长,新发职位占比超过20%;其次上半年5000-10000人的保险总部需求也在增长,更多集中在数字人才招聘等方面。活跃人才活跃人才Top202022H1活跃人才活跃人才Top202023H1风险管理4.30%风险管理4.04%客户经理3.27%客户经理3.30%银行公司业务2.74%投资经理3.01%投资经理2.60%银行公司业务2.61%销售经理2.12%柜员2.13%信贷管理2.07%信贷管理2.00%柜员2.03%投资银行业务1.95%保险内勤1.90%投资/理财顾问1.91%财务经理1.82%保险内勤1.85%投资/理财顾问1.67%财务经理1.80%副总经理1.66%销售经理1.76%投资银行业务1.64%行业研究1.72%产品经理1.64%产品经理1.59%银行零售业务1.52%副总经理1.54%投资VP1.47%投资VP1.50%行业研究1.46%银行零售业务1.44%项目经理1.44%金融产品经理1.43%金融产品经理1.43%人力资源经理1.25%人力资源经理1.36%核保/理赔1.22%行政经理1.16%Java1.20%理财顾问需求增长,风控人才活跃理财顾问需求增长,风控人才活跃风控人才活跃:风控人才活跃:从金融行业人才占比看,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无论在传统金融领域还是金融科技领域,都需要风控类人才进行强监管。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控制人才占比高,控制人才占比高,在2023年上半年以4.04%的占比远高于其他职能。新发职位新发职位2022H1新发职位新发职位2023H1投资/理财顾问5.94%投资/理财顾问6.93%分公司/代表处负责人2.94%分公司/代表处负责人2.63%保险内勤2.22%风险管理/控制2.32%风险管理/控制2.18%理财经理2.23%投资经理2.17%投资经理1.96%理财经理2.07%保险内勤1.95%其他金融职位1.79%机构客户经理1.95%销售经理/主管1.78%客户经理1.90%机构客户经理1.77%银行公司业务1.57%客户经理1.67%销售经理/主管1.48%Java1.60%私人银行家1.47%私人银行家1.55%银行零售业务1.46%行业研究1.53%Java1.35%产品经理1.42%其他金融职位1.33%银行公司业务1.34%金融产品经理1.30%金融产品经理1.28%行业研究1.20%行政专员/助理1.14%行政专员/助理1.11%行长/副行长1.13%核保/理赔1.09%银行零售业务1.10%保险业务经理1.09%财务经理/主管1.08%投资银行业务1.03%投资投资/理财顾问、理财经理需求占比增长:理财顾问、理财经理需求占比增长:资管新规落地,更多金融机构建立子公司或分子机构以推动更灵活的业务模式,跨动更灵活的业务模式,跨界招聘以推动更深入的界招聘以推动更深入的服务体验。推动线上雇主品牌建设,对定向人才进行长期追踪和引进。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6.53(.225.68 .12%6.47%2.09%0.85%8.91&.993.68 .07%7.43%2.04%0.84 至25岁25至30岁30至35岁35至40岁40至45岁45至50岁50岁以上活跃人才年龄分布2022H12023H12.68%8.17.24.05.14%.81.92%3.12%8.83.66 .94.63%.66.16%1年以下1至3年3至5年5至8年8至10年10至15年15年以上活跃人才工作经验分布2022H12023H1应届生活跃度增长,应届生活跃度增长,10年以上工作经验人才活跃年以上工作经验人才活跃应届生活跃度增长:20-25岁活跃人才占比8.91%,较去年活跃度增长。25-35岁活跃人才占比超过50%,但较去年有所下降。3年以下及15年以上工作经验活跃度增长:一方面3年工作经验人才活跃度增长,这部分人才年轻有创劲儿,但稳定性不足;另外一方面1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才占比也增长,这部分人才往往拥有较多资源或工作经验,倾向于在平台上多方沟通,多方比较,更需要雇主的多元化吸引和沟通。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金融行业与互联网行业人才互相流动最为频繁金融行业与互联网行业人才互相流动最为频繁互联网.游戏.软件:30.39%服务.外包.中介:19.11%房地产.建筑.物业:11.05%广告.传媒.教育.文化:7.36%汽车.机械.制造:5.73%消费品:5.16%交通.贸易.物流:4.59%能源.化工.环保:4.34%电子.通信.硬件:4.03%政府.农林牧渔:4.01%制药.医疗:3.50%互联网.游戏.软件:32.89%服务.外包.中介:15.64%房地产.建筑.物业:13.58%广告.传媒.教育.文化:6.30%汽车.机械.制造:5.08%消费品:4.73%制药.医疗:4.39%能源.化工.环保:3.78%交通.贸易.物流3.61%电子.通信.硬件:3.40%政府.农林牧渔:2.61%流流入入金融金融流流出出上半年上半年金融金融行业跨行业流动行业跨行业流动金融行业与互联网行业人才互相流动最为频繁。金融IT领域“技术”是第一竞争要素,互联网人才流入金融行业占比最高。随着各互联网企业布局金融领域,需要懂金融知识的人才加入,积极从金融行业吸纳人才。金融与服务外包中介的人才互流排名第二。在金融行业的战略发展转型计划中,有选择性的把一些业务外包给专业的团队负责,一方面减少了人员的薪资成本,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各类的劳务纠纷;此外,因金融业务特点,需要专业咨询、财会、法律等专业服务人员加入。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上海:29.20%北京:20.26%深圳:13.18%广州:5.22%杭州:3.56%成都:3.22%重庆:2.08%天津:1.88%武汉:1.54%南京:1.42%上海:23.70%北京:21.65%深圳:12.43%广州:5.52%杭州:3.56%成都:3.44%重庆:2.32%武汉:2.05%天津:1.88%南京:1.58%流入金融行业流入金融行业TOP10城市城市上半年上半年跨行业跨行业流入流出金融行业流入流出金融行业TOP10城市城市流出金融流出金融行业行业TOP10城市城市小结小结01020304人才供需不平衡人才供需不平衡,业务人才紧缺度高,业务人才紧缺度高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才分布与经济关联程度高业务类人才紧缺程度高应届生及应届生及10年以上工作经验人才活跃年以上工作经验人才活跃人才更倾向于多方沟通,多方比较,需要雇主全面吸引,多元化宣传与互联网行业互流频繁与互联网行业互流频繁与互联网、服务外包等行业人才互流最为频繁人才稳定在TOP10城市流动,华东区域内流动最频繁,对其他地区人才吸纳强理财顾问需求增长理财顾问需求增长财富管理转型,对理财经理、理财顾问等竞争愈发激烈2023年上半年银行趋势:支持实业优先,长期向好年上半年银行趋势:支持实业优先,长期向好商业银行分类型总资产同比增速来源:国信证券银行业 2023 年8 月投资策略暨中报前瞻Wind数据显示,42家上市商业银行上半年合计营收2.95万亿元,同比增0.5%;合计净利润1.09万亿元,同比增3.45%。2023年上半年,国有六大行新增贷款合计超8.8万亿元。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新增贷款均超2万亿元。从投向上看,国有六大行贷款主要聚焦普惠小微、绿色发展、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职位所在城市职位所在城市2022H1职位所在城市职位所在城市2023H1上海20.32%上海16.70%深圳13.93%北京12.66%广州9.91%深圳12.45%北京8.79%广州9.19%杭州5.24%杭州5.29%武汉2.45%佛山2.34%佛山2.25%长沙2.31%厦门2.07%苏州2.29%成都2.01%武汉2.06%宁波1.90%重庆2.02%重庆1.83%成都1.96%南京1.43%厦门1.88%合肥1.41%南京1.48%苏州1.21%宁波1.24%长沙1.20%合肥1.16%天津1.18%珠海1.15%青岛1.00%东莞1.08%台州0.96%青岛1.03%福州0.94%福州0.99%温州0.81%天津0.78%北京银行类机构需求增长,粤港澳湾区效果初显北京银行类机构需求增长,粤港澳湾区效果初显新发职位热门城市分布企业所在城市企业所在城市2022H1企业所在城市企业所在城市2023H1上海25.39%上海23.21%深圳17.34%深圳17.07%广州10.61%北京10.97%杭州8.29%广州10.95%北京7.42%杭州10.41%厦门1.95%南京1.83%武汉1.71%厦门1.74%南京1.66%苏州1.64%宁波1.63%长沙1.64%西安1.41%武汉1.34%重庆1.30%广东1.15%成都1.28%成都1.11%天津1.12%重庆1.08%合肥1.06%佛山0.98%福州1.00%天津0.91%广东0.94%合肥0.90%佛山0.90%宁波0.90%长沙0.90%东莞0.86%苏州0.85%福州0.77%青岛0.81%青岛0.63%新发职位企业所在城市分布职位需求聚焦一线: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城市新发需求占比高,2023年上半年占比近50%;发布职位的北京金融机构占比也有所增长。粤港澳大湾区效果初显:对比2022年上半年,更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进入Top20,机构在佛山、珠海、东莞等城市新发更多职位,推动金融一体化。三级职能2022H1三级职能2023H1银行零售业务6.98%银行公司业务9.31%银行公司业务6.97%银行零售业务9.05%风险管理/控制4.65%风险管理/控制4.73%理财经理4.16%理财经理4.57%信贷管理3.50%信贷管理4.40%客户经理2.94%客户经理3.14%资产保全/催收2.81%柜员/银行会计3.09%柜员/银行会计2.58%信用卡销售2.60%金融产品经理2.49%私人银行家2.31%信用卡销售2.44%金融产品经理2.26%私人银行家1.95%资产保全/催收2.24%电话销售1.52%行长/副行长1.58%客服专员1.50%客服专员1.46%销售经理/主管1.43%Java1.39%产品经理1.42%数据分析师1.22%Java1.37%销售经理/主管1.19%行长/副行长1.36%产品经理1.16%数据分析师1.30%电话销售1.06%银行大堂经理1.09%金融同业客户经理0.98%行政专员/助理1.05%银行大堂经理0.97%人力资源专员/助理1.00%行政专员/助理0.94%需求更聚焦业务类人才需求更聚焦业务类人才对公及零售业务需求增长:银行公司业务及零售业务相关职能新发职位占比超过18%,较前一年增长4%,银行机构对公及零售业务为核心业务,一方面政府扩内需、促消费、推动实业发展需要银行的努力推动;另外一方面监管加强,银行降息,市场需要更加了解市场的专业业务人才加入,才能更好赢得市场竞争。银行的不断下沉推动行长等需求增长:2022年开始,银行开始收缩网点,向乡镇下沉,推动乡村振兴,因此需要更多有管理经验的行长等管理人才。活跃人才聚焦一线活跃人才聚焦一线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成都重庆南京武汉天津苏州合肥西安郑州佛山长沙宁波厦门青岛东莞2022H1 19.53.07%9.41%7.13%3.35%4.18%3.23%2.15%2.11%2.53%1.57%1.44%1.24%1.29%1.18%1.11%1.05%0.99%0.84%0.69 23H1 19.74.40%9.62%7.56%3.49%3.47%3.22%2.25%2.21%2.21%1.72%1.54%1.32%1.29%1.27%1.20%1.04%0.98%0.82%0.75%热门城市活跃人才分布2022H12023H1聚焦一线:上海、北京、深圳、广州人才活跃,除北京外,其他城市活跃人才占比增长长三角地区人才更活跃: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城市银行行业活跃人才占比有所提升,一方面,长三角金融一体化推动人才更积极看行业机会;另一方面,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发达,企业及个人对于借贷接受程度高,金融行业发展快,人才也更活跃。人才职能2022H1人才职能2023H1银行公司业务9.02%银行公司业务9.16%风险管理/控制6.83%柜员/银行会计7.20%客户经理6.60%客户经理6.53%柜员/银行会计6.38%风险管理/控制6.32%信贷管理5.83%信贷管理5.76%银行零售业务5.11%银行零售业务5.07%行长/副行长2.94%银行大堂经理3.29%理财经理2.75%理财经理2.90%金融产品经理2.69%行长/副行长2.59%银行大堂经理2.31%金融产品经理2.56%产品经理1.91%产品经理1.70%国际结算/外汇交易1.47%国际结算/外汇交易1.41%其他金融职位1.46%销售经理/主管1.28%销售经理/主管1.31%Java1.24%项目经理/主管1.23%其他金融职位1.10%金融同业客户经理0.90%数据分析师1.00%支付/清算0.90%客服经理/主管0.94%银行资产管理0.86%资产保全/催收0.85%Java0.83%支付/清算0.79%行政经理/主管0.82%项目经理/主管0.79%活跃人才职能分布数字化趋势推动技术人才、前台人才更活跃数字化趋势推动技术人才、前台人才更活跃Java等技术人才更活跃:据QuestMobile数据,截至2023年4月,我国金融行业APP月活用户突破9亿户大关,其中手机银行用户突破4.91亿户,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优势明显,总体规模达到4.16亿户,工行、农行、建行活跃用户均突破1亿户大关。对比2022年同期,2023年上半年Java相关职能活跃人才占比有所提升。网点减少,柜员及大堂经理人才求职意愿增强:从总数上看,2023年以来,全国商业银行退出网点数量约达到1583家,同期新设网点数量约为857家。若按此简单相减,则2023年以来全国“消失”的银行网点约726家。对比2022年同期,2023年上半年,柜员、银行大堂经理相关职能活跃人才占比提升,柜员占比高居第二,更加积极了解新机会。高薪人才求稳,高学历资深人才活跃度更高高薪人才求稳,高学历资深人才活跃度更高10万以下10至15万15至20万20至25万25至30万30至35万35至40万40至45万45至50万50至100万100万以上2022H115.70.73.89.80%9.98%3.06%6.56%3.22%2.83%6.90%1.34 23H1 15.85.53.89.59.18%3.48%6.46%3.25%2.83%6.77%1.15%活跃人才薪酬分布2022H12023H11年以下1至3年3至5年5至8年8至10年 10至15年 15年以上2022H13.21.73.27!.94.85$.68.32 23H14.39.33.32 .43.11%.02.40%工作经验分布2022H12023H10.586.43Y.22%3.67%0.667.48X.27%3.49%博士硕士本科大专高学历人才更活跃2022H12023H130万年薪以下人才更活跃:2023年上半年,活跃人才中,30万以下人才占比超过70%,较前一年有所增长;两端活跃,应届生及10年工作经验以上活跃人才占比增长:10年以上经验人才占比超过35%,拥有更多行业经验及市场资源,2023年上半年更愿意接受新机会和新挑战。二级行业2022H1二级行业2023H1银行55.10%银行61.01%基金/证券/期货11.22%基金/证券/期货9.43%保险4.08%互联网5.66%科技金融4.02%专业技术服务3.14%互联网3.57%计算机软件2.52%专业技术服务2.55%租赁业1.89%房地产开发经营2.04%保险1.84%其他金融1.02%科技金融1.72%整车制造0.93%担保/拍卖/典当1.26%工程管理监理0.84%批发/零售1.20%流入银行的人才原行业分布银行行业内流动增强银行行业内流动增强二级行业2022H1二级行业2023H1银行44.08%银行57.40%基金/证券/期货14.69%基金/证券/期货12.43%科技金融6.12%其他金融3.55%专业技术服务4.49%保险2.37%互联网3.27%资产管理2.37%计算机软件2.86%科技金融1.78%担保/拍卖/典当2.80%整车制造1.18%保险2.04%电子/半导体1.10%整车制造1.63%贸易/进出口1.02%租赁业1.22%担保/拍卖/典当0.92%流出银行的人才去向行业分布银行行业内流动在增强:一方面银行需求集中在对公业务、零售业务、理财经理等专业性金融岗位上,对于本行业的人才更有利;另一方面,银行人才熟悉行业背景、接受薪酬福利等,更容易优先选择同行业。互联网行业流入人才占比增多:2023年上半年,所有流入银行的人才中,原行业为互联网的占比为5.66%,位居第三。在金融行业各细分行业中,银行行业数字化走在最前面,对于互联网人才的吸引不断持续。2023年上半年基金年上半年基金/证券趋势证券趋势来源:财经活跃资本市场:2022 年是资管新规全面落地元年,注册制改革,基金费率持续下行,多元渠道销售等措施积极活跃资本市场。公募基金规模再创历史新高:Wind统计显示,截止2023年二季度末,基金市场规模达27.37万亿元,首次迈上27万亿大关。行业配置方面,二季度公募基金增配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上海资本市场活跃,需求领先全国上海资本市场活跃,需求领先全国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南京苏州武汉西安重庆长沙青岛厦门天津济南郑州佛山宁波合肥2022H1 21.48 .51.72%5.32%3.72%2.47%1.98%1.46%1.88%1.39%1.33%1.31%1.33%0.94%1.24%1.05%0.93%0.62%0.84%0.84 23H1 23.94.39.82%5.17%3.94%2.28%1.94%1.69%1.66%1.54%1.41%1.38%1.36%1.31%1.11%1.02%0.92%0.91%0.84%0.79%新发职位分布2022H12023H1上海需求占比增长:一方面,上海是国际金融中心,聚集了众多证券、基金公司总部,对具有国际视野和海外经验的人才需求多;上海证券期货基金行业在业务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例如推出新的基金产品和业务模式,开展跨境投资和资产管理等业务。这些创新业务的发展使得机构需要招聘具有创新思维和专业技能的人才来支持业务的开展;另一方面,虽然上海证券期货基金行业发展迅速,但竞争也十分激烈,优秀人才流失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保持竞争力,机构需要不断招聘新的优秀人才来补充和优化团队,进而提升业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热门新发职能热门新发职能2022H1热门新发职能热门新发职能2023H1投资/理财顾问9.68%投资/理财顾问11.52%分公司负责人4.41%分公司负责人4.04%投资经理3.30%机构客户经理3.40%机构客户经理2.89%投资经理3.05%行业研究2.37%理财经理2.53%理财经理2.32%行业研究1.93%私人银行家2.17%投资银行业务1.77%销售经理/主管1.71%客户经理1.74%风险管理/控制1.64%私人银行家1.63%投资VP/总监1.56%风险管理/控制1.56%行长/副行长1.53%PE/VC投资1.45%投资银行业务1.40%投资VP/总监1.42%客户经理1.32%金融产品经理1.27%行政专员/助理1.21%证券交易员1.25%财务经理/主管1.17%基金运营1.24%PE/VC投资1.15%基金/证券资产管理1.22%金融产品经理1.13%销售经理/主管1.21%基金运营1.08%财务经理/主管1.18%固定收益业务1.06%期货客户经理1.12%招聘经理/主管1.00%行政专员/助理1.10%用“买方思维”重构组织,理财顾问及客户经理需求增长用“买方思维”重构组织,理财顾问及客户经理需求增长用“买方思维”重构组织买方思维指的是:遵循持有人利益至上,切实做好财富管理本业。建立以持有人利益为上的销售理念,改变以往“重销售、轻持营”的现象,增强投资者的财富获得感。在投顾能力方面,从重视对产品、服务的了解运用程度到重视客户陪伴与能力附加价值;考核激励也更加长期化,对一线投顾内部赋能要求高。在此基础上,理财/投资顾问需求增长,机构需要更多理解产品、理解客户,专业性强的理财顾问加入。19.61#.60).81 .24%6.69.30%.81(.64$.39%4.86%不限1年以下1至3年3至5年5至10年最低工作年限要求2022H12023H1学历要求提升,学历要求提升,1-5年工作经验人才更受青睐年工作经验人才更受青睐3.84%0.23.87e.27.36%3.08%0.30.98i.82.39%不限博士硕士本科大专最低学历要求2022H12023H1学历要求提升:最低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新发职位占比近75%,本科学历成为基础门槛。1-5年工作经验人才占比高,应届生及3-5年工作经验人才需求增长:1-5年工作经验的新发职位占比超过50%,2023年上半年应届生需求增长,占比超过四分之一。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成都重庆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长沙苏州合肥郑州青岛厦门济南佛山东莞2022H1 25.47#.77.31%5.03%3.08%3.26%1.81%1.75%1.75%1.86%1.34%1.08%1.03%0.93%1.10%0.85%0.67%0.66%0.49%0.47 23H128.52#.60.34%4.68%3.18%2.80%1.74%1.70%1.61%1.44%1.25%1.07%1.02%0.90%0.89%0.70%0.64%0.62%0.49%0.38%一线人才活跃2022H12023H1上半年上海基金上半年上海基金/证券人才更活跃证券人才更活跃上海活跃人才占比上升:2023年上半年上海基金/证券活跃人才占比上升,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上证所所在地,行业人才多、积极性强,在今年更愿意做更多尝试。一线城市活跃人才占比稳定:除上海外,北京、深圳、广州活跃人才占比均靠前,一线城市职位发布多,给到更多机会,因此人才活跃度相对更高;活跃人才职能活跃人才职能2022H1活跃人才职能活跃人才职能2023H1投资经理5.46%投资经理6.12%投资银行业务3.61%投资银行业务4.73%投资/理财顾问3.47%投资/理财顾问4.09%投资VP/总监3.28%行业研究3.78%风险管理/控制3.26%投资VP/总监3.35%行业研究3.08%风险管理/控制2.95%副总裁/副总经理2.63%财务经理/主管2.42%财务经理/主管2.50%副总裁/副总经理2.34%PE/VC投资2.31%基金运营2.19%基金运营1.75%PE/VC投资2.07%人力资源经理/主管1.67%证券分析师1.91%项目经理/主管1.55%证券交易员1.81%证券交易员1.53%机构客户经理1.59%销售经理/主管1.50%金融研究1.53%客户经理1.48%客户经理1.51%行政经理/1.35%人力资源经理1.49%助理总经理/总助(高管级)1.34%基金/证券资产管理1.36%证券分析师1.32%行政经理1.33%基金/证券资产管理1.30%金融产品经理1.23%会计1.18%固定收益业务1.20%投资职能人才更活跃投资职能人才更活跃投资经理较往年更活跃证监会于 2023 年 2 月 17 日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标志着经过 4 年试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注册制改革全面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统一审核和注册程序,优化退市制度,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随着制度的颁布,投资经理、投行等相关职能活跃人才占比超过10%,超过前一年。0.00%2.00%4.00%6.00%8.00.00.00.00.00.00万以下10至15万15至20万20至25万25至30万30至35万35至40万40至45万45至50万50至100万100万以上高年薪人才更活跃2023H12022H1更更年轻、更高薪、更高学历人才更活跃年轻、更高薪、更高学历人才更活跃1.42H.83D.11%5.39%1.50S.11A.61%3.61%博士硕士本科大专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活跃度增强2022H12023H11年以下 1至3年 3至5年 5至8年 8至10年10至15年15年以上2022H12.82%7.60.91!.54.96%.79.39 23H13.07%8.72.39 .84.78%.09.11%3年以下人才活跃度增强2022H12023H150万以上人才活跃度提升:2023年上半年50-100万年薪活跃人才占比提升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活跃度提升:基金证券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需要具备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来支持其发展和创新。证券行业的监管越来越严格,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流入前原行业流入前原行业2022H1流入前原行业流入前原行业2023H1基金/证券/期货39.78%基金/证券/期货48.39%银行7.91%银行9.68%房地产开发经营6.20%专业技术服务6.45%专业技术服务6.15%房地产开发经营3.69%保险4.18%科技金融2.30%科技金融2.20%机械/设备2.28%财务/审计/税务1.98%租赁业1.84%互联网1.76%财务/审计/税务1.82%咨询服务1.32%咨询服务1.80%计算机软件1.30%新材料1.38%信托1.26%担保/拍卖/典当1.38%租赁业1.23%电子/半导体1.38%货运/物流/仓储1.10%保险0.92%房地产租赁/中介1.01%其他金融0.90%云计算/大数据0.98%互联网0.88%流出后行业流出后行业2022H1流出后行业流出后行业2023H1基金/证券/期货41.90%基金/证券/期货41.02%房地产开发经营5.32%房地产开发经营6.64%银行5.09%银行5.86%专业技术服务4.86%科技金融3.91%互联网3.94%保险2.73%计算机软件3.24%资产管理1.95%科技金融3.01%互联网1.90%新能源2.08%其他金融1.85%整车制造2.01%咨询服务1.75%IT服务1.85%其他商务服务业1.56%批发/零售1.62%环保1.53%咨询服务1.39%法律服务1.50%房地产租赁1.35%新能源1.43%租赁业1.30%通信设备1.17%担保/拍卖/典当1.16%融资租赁/保理1.14%基金基金/证券行业内部流动频繁证券行业内部流动频繁行业内流动在增强:行业需求集中在理财顾问、机构客户经理等专业性金融岗位上,对专业知识、技能和资质的要求较高,入行门槛相对较高,对于本行业的人才更有利。银行行业流入人才占比增多:2023年上半年,所有流入基金证券的人才中,原行业为互联网的占比为9.68%,位居第二。2023年上半年保险行业趋势:数字化持续年上半年保险行业趋势:数字化持续248156929.6.2.9.2.3%0.0%5.0.0.0 .0%.00.05.000200300400500600200212022e2023e中国保险业信息投入规模(亿元)投入同比增长来源:艾瑞咨询2023年中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行业政策驱动保险数字化转型步入深层次:十四五阶段,数字中国顶层战略自上而下引导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保险业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关键的转型任务。营销数字化:伴随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与同业竞争加剧造成的获客成本走高,保险机构逐渐从“以保单为中心”的增量开拓阶段迈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存量竞争阶段。通过更具性价比的成本预算撬动营销增长新模式成为保险机构迫切寻求的致胜关键,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的精准营销已成为行业共识。新发职位城市2022H1新发职位城市2023H1北京24.00%北京19.96%上海17.04%上海17.94%深圳10.52%深圳8.55%广州4.75%广州4.89%成都3.88%成都4.55%杭州3.50%杭州3.48%南京2.57%南京2.67%重庆2.29%郑州2.01%武汉1.95%苏州1.83%郑州1.64%天津1.81%济南1.58%重庆1.80%天津1.51%济南1.47%苏州1.28%武汉1.47%西安1.25%石家庄1.32%合肥1.02%长沙1.04%长沙0.96%青岛1.00%青岛0.87%合肥0.98%福州0.73%佛山0.88%石家庄0.70%西安0.87%佛山0.66%沈阳0.82%需求向新一线城市下沉需求向新一线城市下沉保险行业需求向新一线城市下沉,成都、南京、郑州等城市需求占比增长成都:保险科技公司如亚保科技、慧择科技、领保科技等选择在成都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也是成都的重要战略,为了响应这些倡议,2019年,成都成立了“一带一路”保险创新研究与发展中心,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和平台。南京:对于保险科技行业的发展也给予了重点关注和政策支持。例如,2021年,南京市的建邺区已经将保险科技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之一,通过创投赋能等措施推动保险科技行业的发展。郑州:2021年,河南银保监局出台了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郑州市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包含20条举措。在2023年“奋进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保险资管河南行”活动中,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守刚表示,保险资金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发职能2022H1新发职能2023H1保险内勤19.60%保险内勤15.96%核保/理赔6.99%核保/理赔9.24%保险业务经理6.09%保险业务经理8.61%保险销售4.93%保险销售6.97%保险培训师3.71%保险培训师3.43%分公司/代表处负责人2.22%保险产品开发1.72%保险精算师1.66%保险精算师1.65%保险企划1.51%客服专员1.61%风险管理/控制1.42%保险企划1.53%产品经理1.41%保险续约管理/服务1.36%保险产品开发1.34%风险管理/控制1.31%行政专员/助理1.28%销售经理/主管1.29%人力资源专员/助理1.20%行政专员/助理1.26%Java1.18%分公司/代表处负责人0.98%保险续约管理/服务1.13%人力资源专员/助理0.96%财务经理/主管1.13%会计0.95%客服专员1.09%财务经理/主管0.92%销售经理/主管1.07%汽车定损/车险理赔0.81%财务专员/助理0.93%财务专员/助理0.81%客户经理0.89%Java0.77%热门职能需求稳定,产品开发需求增长热门职能需求稳定,产品开发需求增长热门职能稳定,核保等职能需求增长保险销售、核保、内勤等职能为保险行业的核心职能岗位,需求占比靠前。其中保险核保是承保业务中的核心业务,是保险公司控制风险、提高保险资产质量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2023年上半年较前一年需求有所增长;保险业务经理、销售等业务职能的需求也保持在前五。市场变化迅速,保险产品开发相关职能人才需求增长保险产品开发岗位的增加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市场需求是最大的推动力量,而技术进步、业务扩张则是重要的支持因素。2023年保险监管政策持续收紧,市场需求的开发需要更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因此产品开发更加重要。流入前原行业流入前原行业2022H1流入前原行业流入前原行业2023H1房地产开发经营11.23%保险9.72%保险9.35%房地产开发经营7.47%基金/证券/期货4.83%基金/证券/期货4.42%专业技术服务4.67%银行4.12%银行4.64%互联网3.50%互联网3.41%专业技术服务3.03%房地产租赁/中介2.81%计算机软件2.90%培训服务2.61%政府/公共事业2.38%计算机软件2.37%财务/审计/税务2.24%科技金融2.32%医疗机构2.08%医疗机构2.28%工程施工2.07%政府/公共事业2.24%科技金融1.74%批发/零售2.04%IT服务1.69%工程施工1.74%批发/零售1.68%IT服务1.72%培训服务1.55%流出后行业流出后行业2022H1流出后行业流出后行业2023H1保险7.56%保险7.84%互联网5.16%互联网4.80%基金/证券/期货4.51%基金/证券/期货4.31%房地产开发经营4.29%房地产开发经营3.86%银行2.80%专业技术服务2.74%计算机软件2.73%银行2.65%专业技术服务2.52%计算机软件2.58%整车制造2.45%新能源2.50%食品/饮料/酒水2.39%制药2.36%电子/半导体2.37%整车制造2.35%制药2.26%电子/半导/集成电路2.31%机械/设备2.06%食品/饮料/酒水2.29%新能源2.00%机械/设备2.26%科技金融1.95%批发/零售1.97%批发/零售1.91%科技金融1.95%吸引多元背景人才吸引多元背景人才吸引多元背景人才:包括房地产、基金、银行、互联网等各个行业的人才。2022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显示,入行3年以下的保险营销员占比24.85%。多行业开始推动保险业务:如此前监管部门已同意比亚迪受让易安财险10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100%,新能源企业拿下保险牌照,积极进军保险行业,也带动更多保险人才流入新能源行业;保险科技的发展也推动更多人才流入互联网保险企业。2023年上半年科技金融趋势年上半年科技金融趋势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2022年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未来经济发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风向标。其中提出,要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并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金融为本、科技为器、制度为基”上海深圳北京杭州广州成都重庆南京长沙武汉南昌合肥太原苏州郑州香港天津石家庄青岛西安2022H121.96.62.29%7.88%5.04%3.91%2.95%1.60%1.71%1.31%0.65%1.08%0.37%1.19%1.04%0.27%1.02%0.85%0.58%0.82 23H121.89 .38.12.60%4.88%3.10%2.50%1.69%1.47%1.38%1.15%1.13%0.96%0.95%0.93%0.74%0.73%0.62%0.55%0.53%深圳、杭州增长明显2022H12023H1互联网发展推动科技金融升级,深圳、杭州需求增势显著互联网发展推动科技金融升级,深圳、杭州需求增势显著上海需求占比领先:上海头部金融科技企业众多,集聚效应和头雁效应依然明显,包括陆金所控股、奇富科技、嘉银金科等企业都汇聚上海,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行业对掌握这些技术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深圳、杭州需求增势显著:2022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首次突破5000亿,达到了5138亿元,同比增长了8.2%,增速居一线城市的首位,在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32)中,深圳的金融科技指数位列全球各大城市第七名;而杭州依托于互联网优势,金融科技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体系,在金融科技领域已形成了七大优势金融科技产业科技移动支付、数字普惠金融、金融 IT 产业、智能投顾、大数据风控、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及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热门新发职能热门新发职能2022H1热门新发职能热门新发职能2023H1Java5.19%Java6.22%产品经理4.11%产品经理3.59%销售经理/主管2.54%风险管理/控制3.25%数据分析师2.26%资产保全/催收2.11%WEB前端开发1.85%数据分析师2.07%资产保全/催收1.79%销售经理/主管2.03%风险管理/控制1.73%客服专员1.60%运维工程师1.55%大客户销售1.53%客服专员1.50%商务经理/主管1.32%金融产品经理1.39%电话销售1.26%商务经理/主管1.37%客户经理1.23%大客户销售1.33%WEB前端开发1.19%财务经理/主管1.29%银行公司业务1.14%电话销售1.15%金融产品经理1.13%互联网金融产品经理1.15%互联网金融产品经理1.12%渠道经理1.08%运营经理/主管1.11%架构师0.97%用户运营1.05%客户经理0.94%财务经理/主管1.03%产品运营0.92%内容运营1.01%测试工程师0.90%HRBP0.98%运营经理/主管0.89%产品运营0.96%以科技赋能实业,风控及业务人才需求增长以科技赋能实业,风控及业务人才需求增长科技赋能实业,大客户销售等人才职能需求增长:2023年,金融科技企业关注实业发展,一方面为金融机构、企业提供复合式技术应用与解决方案,赋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驱动业务的突破和发展,基于业务目的,需要了解企业的大客户销售开拓市场,推动场景落地;风险控制成为重要职能在数字时代,风控能力逐渐成为影响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家金融机构积极转型,引入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整合内外部资源,搭建全新的智能风控系统,打通贷前、贷中、贷后、资金、产品等各环节,不断实现全风险智能管控,全面助力风险管理水平提升。17.95.045.16%.25%3.38.62 .384.02).68%3.31%不限1年以下1至3年3至5年5至10年3年以上经验人才需求增长2022H12023H18.96%0.13%2.57i.33.01%5.91%0.26%2.70u.18.94%不限博士硕士本科大专本科成为基础门槛2022H12023H1关注高素质人才,经验、学历要求提升关注高素质人才,经验、学历要求提升3年以上经验人才需求增长:一方面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了解业务场景,拥有一定技能,因此更受行业青睐。本科及以上学历更受青睐: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要“扎实做好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原银保监会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也表示“注重引进和培养金融、科技、数据复合型人才,重点关注数据治理、架构设计、模型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专业领域。科技金融行业渴望吸纳更多高素质人才,本科学历占比超过75%。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广州成都重庆南京武汉西安长沙天津苏州郑州合肥青岛济南沈阳厦门惠州2022H1 23.40!.52.65%7.63%4.96%3.80%2.34%2.02%1.58%1.31%1.28%1.26%0.91%0.98%0.89%0.65%0.63%0.73%0.45%0.53 23H1 25.82.59.33%5.85%4.44%3.43%2.67%1.66%1.59%1.26%1.24%1.12%1.04%0.93%0.84%0.62%0.49%0.46%0.37%0.36%人才更加集中在上北深2022H12023H1一线人力资源更充足,上北深等城市人才更加活跃一线人力资源更充足,上北深等城市人才更加活跃上海、北京、深圳金融科技企业人才活跃:2023年上半年,上海、北京、深圳相关人才相比去年同期更加活跃,一方面上海、深圳等城市金融科技头部企业集中,提供了更多的相关机会,更多人才愿意尝试;另外一方面,当地经济发达,业务场景多元,人才对于金融科技的发展也更加乐观,更愿意看新机会。活跃人才职能活跃人才职能2022H1活跃人才职能活跃人才职能2023H1产品经理4.18%产品经理4.78%风险管理/控制3.32%Java4.32%Java2.67%风险管理/控制3.79%销售经理/主管2.61%运营经理/主管2.34%运营经理/主管2.48%数据分析师2.18%客户经理2.06%客户经理1.72%数据分析师1.64%销售经理/主管1.70%产品运营1.63%财务经理/主管1.64%项目经理/主管1.56%WEB前端开发1.53%财务经理/主管1.46%HRBP1.47%HRBP1.26%产品运营1.39%人力资源经理/主管1.13%项目经理/主管1.35%分公司/代表处负责人1.10%副总裁/副总经理1.22%副总裁/副总经理1.04%金融产品经理1.11%会计1.03%测试工程师1.10%区域销售经理/主管1.02%人力资源经理/主管1.07%保险内勤1.00%分公司/代表处负责人0.99%测试工程师0.97%商务经理/主管0.96%运营总监0.96%会计0.94%市场经理/主管0.94%信贷管理0.88%用户运营0.91%运营总监0.86%技术人才活跃度增长技术人才活跃度增长2023年上半年,Jave,Web前端等技术职能活跃人才占比较去年同期更高。随着数字中国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行业需要数字技术人才,在2023年,更多技术类人才愿意向外尝试,多看机会;运营类人才的活跃度也有所提升:金融科技新规划提出要发展“中台”,运营人才是“中台”的核心人才,对于用户增长、产品创新等至关重要。流入前原行业流入前原行业2022H1流入前原行业流入前原行业2023H1互联网8.14%互联网6.09%房地产开发经营5.24%房地产开发经营5.20%专业技术服务4.55%计算机软件4.66%银行4.53%银行4.29%基金/证券/期货4.36%基金/证券/期货3.69%计算机软件3.76%专业技术服务2.88%培训服务2.73%IT服务2.55%IT服务2.50%科技金融2.33%批发/零售2.48%保险2.14%科技金融2.28%批发/零售1.88%食品/饮料/酒水2.21%电子/半导体1.87%保险2.21%机械/设备1.82%房地产租赁/中介2.20%电子商务1.79%货运/物流/仓储1.99%食品/饮料/酒水1.63%机械/设备1.97%通信设备1.54%流出后行业流出后行业2022H1流出后行业流出后行业2023H1互联网6.08%互联网5.34%基金/证券/期货4.00%基金/证券/期货4.06%房地产开发经营3.91%计算机软件3.76%计算机软件3.43%房地产开发经营3.07%银行3.03%银行2.93%食品/饮料/酒水2.76%电子/半导体2.91%电子/半导体2.71%专业技术服务2.66%整车制造2.55%新能源2.51%专业技术服务2.39%科技金融2.44%电子商务2.24%机械/设备2.40%通信设备2.15%整车制造2.36%机械/设备2.13%食品/饮料/酒水2.24%批发/零售2.08%制药2.02%货运/物流/仓储2.08%IT服务1.99%科技金融2.04%通信设备1.94%与互联网行业流动频繁与互联网行业流动频繁与互联网行业间流动频繁:金融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行业的基础,更多技术、运营人才愿意投身科技金融行业,更好利用自己的互联网行业经验;基金证券吸纳更多人才:金融科技大大推动了基金证券的发展,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在行业的应用更加广泛,因此吸纳了更多人才。细分行业总结细分行业总结-需求聚焦一线,关注业务人才;-数字化深化,推动柜员等前台人才及技术人才活跃;-银行人才内部流动更强-用“买方思维”重构组织,理财顾问及客户经理需求增长;-活跃人才进一步向上、北、深集中,投资相关职能人才更活跃-行业内部流动更频繁-需求向新一线城市下沉;-业务职能需求稳定,产品开发需求增长;-吸纳多元背景人才-关注实业,大客户销售等需求增长;-聚焦一线城市,技术人才较往年更活跃-与互联网行业流动更频繁Part 2 2023年年企业企业实践观察实践观察01.-乡村振兴深入普惠金融普惠金融02.-拉动长尾客户-防范数字风险科技金融科技金融03.-财富管理转型财富管理财富管理2023年金融:关注普惠、科技、财富管理年金融:关注普惠、科技、财富管理乡村振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必须广开贤路“聚”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优化生态“留”人才,打造一支政治强、专业精、素质优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金融作为重要的支撑,需要更多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农村人才创业和就业。科技金融从“立柱架梁”到“积厚成势”,要努力构建战略、组织、业务、技术、人才、生态“六位一体”的系统体系。金融应用场景不断增加:营销数字化、产品数字化、风控数字化等场景推动数字人才需求增长。财富管理银行、基金证券、财富管理机构等纷纷推动大财富策略。机构推动以客户为中心,聚焦营销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推动“线上 线下”的双轮营销驱动,强化“零售 机构”的营销联动整合,落地投顾业务驱动、科技赋能的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增设特色网点推动基础服务向县域乡村延伸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打造惠农利民金融产品与服务提升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水平2022年,工行下沉县域乡镇网点65个;建行在8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设立营业网点134个;邮储银行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及参照“重点帮扶县”管理的新疆和西藏地区,加大投入网点资源,共设立营业网点1784个;农行将65%新迁建网点布局到县域、城乡结合部和乡镇。政策业务人才-关注营销人才下沉,引进更多愿意扎根基层、有营销能力的人才;-人才稳定性和长期发展更加重要-针对农业发展需要,引进农学背景人才,创建惠农金融产品;-通过科技赋能,推动科技组织建设和人才发展,通过科技产品提升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建设2023年6月,河南中垦乡村振兴股权投资基金设立;同月8日,天津市乡村振兴基金正式启动,该基金规模25亿元,重点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更早之前的5月,四川省乡村振兴投资引导基金在眉山天府新区完成工商登记注册,计划总规模100亿元。招行长沙分行推出“茶农贷”等产品支持茶业发展。01“乡村振兴”专项招聘“乡村振兴”专项招聘国有大行及其各省市分行,面向国家重点帮扶对象(脱贫家庭高校毕业生)、支农助农群体和重点帮扶区域,招聘网点负责人、客户经理、客服经理等岗位人才。02农学背景人才招聘农学背景人才招聘-招聘农学专业应届生,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拉动校企合作,推动产业人才培养。-进行农业研究,招聘农学背景博士,提供强大人才智力支撑,推动更多农业金融产品落地。03科技人才助农发展科技人才助农发展-成立科技中心,招聘技术、运营、产品等相关人才;-科技中心不仅支持内部业务,更积极通过数字化手段支持乡村人才创业,推动产业人才向乡村聚集。乡村振兴:金融机构助力乡村人才创业就业乡村振兴:金融机构助力乡村人才创业就业通过专项招聘、科技兴农等多种方式,支持三农发展项目背景项目背景为持续推动公司农险业务布局和健康发展,助力农险队伍专业结构转型升级,计划于春招达成农业背景方向农业背景方向专业人才的招募项目成果项目成果开启农学校企合作开启农学校企合作:与18所农学专业高校代表一同莅临启动会现场,共同开启农学招聘“春耕计划”权威媒体传播:权威媒体传播:凤凰网、人民视频、共青团等权威媒体转发,全面提升雇品影响力深化雇品认知:深化雇品认知:传递业务布局及农学管培人才战略,突破农业目标院校认知,深化雇主品牌形象项目项目亮点亮点致辞宣讲:致辞宣讲:科技兴农,解读“春耕计划”,展开全面、高效的定制培训计划及专项培养计划,大力培养农险金融人才。启动仪式:启动仪式:浇灌养分之水,为农学管培招聘注入新生力量。主题解读:主题解读:保险与三农,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高校代表:高校代表:校企共建共赢,农学专业背景校园人才就业大有可为趋 势 一:校 企 合 作,推 动 金 融 助 农010203招聘背景招聘背景农商行数字金融部门由于新业务发展需求,需要招聘技术和产品类的岗位。招聘职位招聘职位产品经理、大数据应用开发、云平台开发、数据架构师04项目难点项目难点1.工作地点在佛山顺德,当地人才资源较少,需要异地招聘;2.招聘流程太长,从面试到offer需要接近2个月时间,人选容易流失交付策略交付策略1.成立专项项目组,集中精力投入,协调全渠道资源寻访2.协助企业维护人选意向,做好人选保温工作,减少招聘过程中的人选折损流失。项目产品项目产品保入职05趋 势 二:数 字 转 型,以 科 技 中 心 赋 能 农 业 发 展科技金融:成立科技部或子公司,科技赋能业务场景科技金融:成立科技部或子公司,科技赋能业务场景 从各银行2022年的金融科技投入来看,六大行仍然是科技投入的“主力军”,投入均超百亿。2022年,六大行科技投入合计达到1165.49亿元,同比增长8.4%。2022年,15家大行总员工数232.46万人,规模比上年增长1.2%;其中,科技人员共计12.90万人,同比增长10.7%,在员工中占比达5.55%。在总员工规模基本稳定的趋势下,科技人员数量逆势扩张。金融科技子公司在服务于本行金融科技创新的同时,也向其他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输出解决方案,形成了独特的行业创新生态。例如,工商银行向54家同业客户提供反洗钱、风险管理等金融科技服务方案。在内部架构方面,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银行已成立了金融科技一级部门。例如,2022年,光大银行在信息科技部的基础上成立金融科技部,并新设数据资产管理部、科技研发中心和智能运营中心,均为总行一级部门。同时,光大银行通过科技人员派驻机制,在公司金融、零售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增强技术与业务的互动。来源:腾讯研究院技术技术人才职能人才职能TOP10TSIC 1.51算法工程师1.36运维开发1.23系统工程师1.08Golang1.05数据建模1.02Python0.94架构师0.88大数据架构师0.83网络/信息安全0.82部分技术人才职能更紧缺活跃人才职能Top20分布活跃人才职能活跃人才职能Top202022H1活跃人才职能活跃人才职能Top202023H1Java14.97%Java18.51%数据分析师12.35%数据分析师13.17%运维工程师7.68%运维工程师6.61%IT总监/经理5.32%WEB前端开发5.62%测试工程师5.02%测试工程师4.66%技术/研发经理4.36%IT总监/经理4.23%架构师3.51%技术/研发经理3.12%WEB前端开发3.47%架构师2.71%技术/研发总监3.08%大数据开发工程师2.50%运维经理2.81%软件测试2.45%IT支持工程师2.44%技术/研发总监2.34%测试经理2.28%网络/信息安全2.25%大数据开发工程师2.19%运维经理2.23%软件测试2.10%IT支持工程师1.92%网络/信息安全2.00%测试经理/主管1.78%CTO/CIO/技术VP1.81%CTO/CIO/技术VP1.54%网络工程师1.65%算法工程师1.51%系统工程师1.48%网络工程师1.33%算法工程师1.35%数据库开发工程师1.32%C 1.15%C 1.23 23年上半年金融行业技术人才职能TSI紧缺人才紧缺人才C 、算法、运维、系统工程师等职能人才较为紧缺。活跃人才活跃人才Java人才活跃度上涨,占比18.51%,紧缺程度跌出前十;运维、系统工程师人才活跃度占比下降,雇主需要利用更多主动触达的方式接触候选人;算法、C 的活跃人才占比略有上升,雇主可以通过平台雇主宣传等方式覆盖。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绿色:占比下降;浅橙色:占比上升offer25趋 势 一:成 立 研 发 中 心,集 中 猎 取,入 职 全 国某总行研发中心产研人才招聘某总行研发中心产研人才招聘招聘岗位:产研、运维招聘城市:北京、天津、广州、上海、雄安、成都、武汉、西安等城市招聘难点:1.全国集中招聘,地点分散2.需要通过总行笔面试及背调,招聘流程周期长3.薪酬低于市场水平执行策略:标准制定:成立专项组,配备资深招聘顾问,深入沟通调研,为岗位建立对应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团队跟踪:不同城市设置一位猎聘对接人员,及时跟进招聘进度,随时调整寻访进度及简历方向。定向深挖:针对不同岗位需求,定向人才挖掘,严格把控人选质量。风险防范:建立24小时沟通机制,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offer25趋势二:定义数字化人才标准,推动金融与科技相结合 定义数字化人才标准定义数字化人才标准根据银行岗位画像,制定不同岗位人才标准,提供“标准化”模型测评工具,并根据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对于数字化人才来说,除了技术能力,更应该考核对于业务场景的分析和创新能力,包括营销能力、解决能力、思维能力等,通过数字手段,解决实际问题,长久来看才能推动数字人才更好发展。提供详尽测评报告提供详尽测评报告,提供长期发展建议提供长期发展建议提供胜任力分析、岗位匹配度分析、优劣势分析、针对性发展建议等多维度报告,综合得分、推荐星级、突出优势等一目了然。从面试考察、管理培养、个人发展等多个模块提供未来发展建议。财富管理:组织更财富管理:组织更灵活灵活,招聘更深入,招聘更深入银行银行战略战略:过去从对公转型零售,如今从零售中发展财富管理业务业务:从产品销售导向转向客户导向,不仅提供综合金融式的财富管理服务,更提供财富传承、养老、医疗等其他多样化生活服务。招聘招聘:跨界招聘:关注医疗人才,关注保险等方面的人才01证券证券/基金基金战略战略:从2022年开始深耕财富管理,以建投、中金等头部公司开始,设立财富管理架构,大力推进财富管理业务业务业务:推动数字化平台建设,推动数字化化运营,拉动平台增长;招聘:招聘:推动业务端参与招聘,推动财富管理校招专场02财富管理公司财富管理公司03建立子公司或分子机构以推动更灵活的业务模式,跨界招聘以推动更深入的服务体验战略战略:深耕财富管理优势,通过家族办公室、投资咨询等打造专业形象业务业务:加强投研合作,加强品牌露出,拉动平台及线下增长;招聘:招聘:推动线上雇主品牌建设,对定向人才进行长期追踪和引进趋 势 一:多 元 化 全 方 面 展 现 财 富 管 理 业 务 新 面 貌内外雇主全面建设内外雇主全面建设,多视角多形式打造影响力多视角多形式打造影响力人才招聘,本质上是一个职位营销和企业营销的过程,以市场营销理念、专业甄选过程吸引人才。对于跨区域应届生的吸引,通过直播,企业高管、业务负责人或者HR负责人现身说法,解读行业特点、上海品茶、未来战略,让求职者边看边问边投简历,可以更好的在互动中扩大雇主品牌影响。针对不同候选人针对不同候选人,打造不同内容打造不同内容在猎聘的大学生求职意向调研中,“稳定性”获得了近54%的得票率,其次为成就感、灵活自由、自我成长等代际特点明显的维度。而在多份offer的对比中,“薪酬福利”仍然是最具有分量的维度。对于应届生招聘,更应该突出财富管理未来发展和薪酬福利等方面的优势;而对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则更应突出公平、价值和愉悦等方面的价值。53.97.2#.1.9.9.7.1.2.6.6%稳定性成就感灵活自由自我成长薪资与福利领导风格人脉资源自我价值实现同事氛围上海品茶应届生工作看重的因素职场职场六感六感定义说明定义说明企业企业重要度排名重要度排名职场人职场人重要度排名重要度排名安全安全感感雇主能够为员工提供身心安全的工作场所、工作内容、工作关系身心安全的工作场所、工作内容、工作关系以及比较有信心的未比较有信心的未来来。雇主在为员工提供各种基本法律保障的基础上,还能够为员工提供符合市场行情符合市场行情的薪酬的薪酬、保障员工身心健康的基本措施保障员工身心健康的基本措施以及一定的抗风险保障抗风险保障。雇主努力通过各项措施保障员工身心健康、解决员工后顾之忧,使员工能够踏实、安心地投入工作。55公平公平感感雇主能够为员工提供分配、评价、晋升公平分配、评价、晋升公平,程序公平程序公平以及互动公平互动公平。雇主致力于通过更加公平、透明的遴选机制、奖惩制度、晋升通路遴选机制、奖惩制度、晋升通路,为员工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通过构建平等、直接的沟通渠道沟通渠道,保证组织内部的各种声音可以得到释放和反馈;组织具有高度的平等性、包容性与多元性。41成长成长感感雇主能够为员工提供相对完善的培训体系相对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明确的成长路径明确的成长路径,从员工的长期职业发展角度为员工设计个性化的发展方案个性化的发展方案,提升员工在职场中的技能、认知和领导技能、认知和领导力。与此同时,组织内部敢于大胆启用新人、适时放权大胆启用新人、适时放权,具有较大的容错空间容错空间、积极鼓励员工突破创新、挑战权威,从而帮助员工实现长足发展,最终实现员工与组织的共同发展。16认同认同感感雇主能够通过清晰传递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清晰传递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获得员工高度认同。组织通过构建人性化的工作氛围与员工关怀,让员工对组织产生较强烈的归属感。组织通过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使员工产生自豪感,以身为组织的一员而感到骄傲,从而在内心产生和组织强烈的关联感和认同感。34愉悦愉悦感感雇主能够给员工提供健康的职场环境职场环境与健康的职场关系职场关系,从而让员工在工作中获得尊尊重感、愉悦感甚至幸福感重感、愉悦感甚至幸福感。企业通过更具先进性的组织形态、办公方式与组织关系组织形态、办公方式与组织关系,为员工提供更加简单、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使员工高效率的工作成为可能;企业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文化活动与多样化的员工福利员工福利,为员工提供超预期的精神回报以及舒适的通勤与工作条件;企业充分信任和尊重员工信任和尊重员工,使员工能够以身心舒畅的状态投入工作,产生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和敬业度,并能充分享受工作的乐趣。63价值价值感感雇主能够帮助员工在工作中获得充分的自我价值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社会价值的实现。组织在自我升级、迭代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一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企业始终伴随时代发展大潮,引领变革和趋势,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从而使每一位身在其中的员工感受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并最终与组织一起推动社会进步。22趋势二:多方参与,结果导向全员参与招聘全员参与招聘,提高效率提高效率财富管理人才需要复合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和专业实力缺一不可,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财富陪伴服务,所以引进的标准需要业务团队和HR团队共同制定、认可和评判;利用猎聘企业版为业务团队开通账号及权限,可以有效提升招聘效率;结果导向结果导向,为结果付费为结果付费根据不同结果,购买阶梯服务,通过直接沟通加深候选人的企业印象,为企业高效招到合适的人才。50%初面50%-60%面试通过率高通过率高通过率双周双周双周进行批量面试专场多家营业部同时参与持续持续80 半年交付80 业务经理,输送到上海分公司各个营业部满足多营业部需求满足多营业部需求某证券公司上海分公司营业部业务经理专场某证券公司上海分公司营业部业务经理专场某证券公司2022年扩展财富管理线,上海分公司需要持续为各营业部提供优质业务经理趋势三:跨界招聘,全球引进,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借用第三方平台覆盖跨界人才借用第三方平台覆盖跨界人才,突出雇主吸引突出雇主吸引联动平台进行雇主对话,通过第三方覆盖更多大健康、互联网等行业跨界行业人才,并且通过第三方角度更客观地突出财富管理人才未来发展的前景,并大数据分析和内部发展等角度,突出企业独特的雇主品牌,吸引候选人。全球招聘全球招聘,推动人才加入财富管理推动人才加入财富管理资本的全球化推动了财富管理的全球化,对于企业来说,跨城市、跨地域甚至是跨国的人才招聘与引进已形成常态化,全球渴才的趋势日益增强。如香港近一年资产管理活跃度提升,更多企业考虑推动全球招聘,吸引更多高质量财富管理人才。基金证券银行房地产开发经营专业技术服务互联网培训服务保险通信设备物流/仓储资产管理电子/半导体咨询服务科技金融贸易/进出口计算机软件前一年 21.028.21%5.92%7.31%5.52%4.58%2.71%2.27%1.83%0.07%1.56%0.81%1.12%1.76%1.50%近一年 17.305.63%5.23%5.20%4.40%2.84%2.56%2.16%2.04%1.89%1.76%1.71%1.71%1.63%1.61%香港活跃人才行业分布前一年近一年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1 51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银行业存款形势研究(二):存款结构分化映射宏观变迁-231207(16页).pdf

    行业研究行业研究 行业深度行业深度 银行银行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后的所有说明和声明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后的所有说明和声明 Table_Reportdate 2023年年12月月.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1 16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4167条  共209
前往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