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用时:41ms

环保行业报告-PDF版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行业分析 > 环保行业
  • RMI:2023碳中和目标下的生物天然气行业展望报告-减排潜力、成本效益及市场需求(36页).pdf

    报告/2023.12碳中和目标下的 生物天然气行业展望减排潜力、成本效益及市场需求rmi.org/2碳中和目标下的生物天然气行业展望:减排潜力、成本效益及市场需求关于落基山研究所(RMI)落基山研究所.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7 36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中移智库:2023低碳发展:数字技术产业的责任与担当-关键路径及驱动机制研究报告(47页).pdf

    1低碳发展:数字技术产业的责任与担当低碳发展:数字技术产业的责任与担当关键路径及驱动机制研究关键路径及驱动机制研究中国移动研究院(中移智库)北京师范大学2023 年 12 月2目录目录摘 要.31.数.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6 4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巴斯夫:2023气候保护白皮书(26页).pdf

    碳中和目标下 巴斯夫的绿色转型之路6化工行业 低碳转型意义重大7巴斯夫二氧化碳净零排放路线图10巴斯夫碳中和行动方案11负责任的采购 大力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16国内可再生能源电力采购16国际可再生能源.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6 26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清华大学:2023中国地方数据发展报告(2023年)-构建可持续数据发展生态(28页).pdf

    构建可持续数据发展态中国地数据发展报告暨数据发展指数(DDI)发布孟庆国清华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中国电信息业联合会数据治理专业委员会2023第届数据治理年会暨博览会 2023年1213战略之争、顺势之举、融合之路数据时代已经到来谁掌握了数据谁将掌握发展主动权谁利好数据谁将赢得未来数字竞争新优势背景与意义1可持续数据发展态模型评估结果与建议三点思考四 录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数据战略与顶层设计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的意可持续发展是类社会繁荣进步的必然选择,实现强劲、绿、健康的全球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愿。中国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持者和践者,坚持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健全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加强数据和统计能建设,积极分享中国可持续发展标监测实践和经验。中国愿同世界各国道,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深化国际数据合作,以“数据之治”助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携构建开放共赢的数据领域国际合作格局,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进步。2023年424,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四届联合国世界数据论坛致贺信以“数据之治”助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数据发展是我国抢抓主动权、构筑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构建适合国情、顺应潮流,当前、着眼远的开拓性、前瞻性评估指标体系,有利于全科学客观反映我国地数据发展基本情况从更好推动数据价值释放,更好服务数字中国建设,为全球数据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量数据发展评估的意义背景与意义1可持续数据发展态模型评估结果与建议三点思考四 录“可持续数据发展态”内涵以为本,以数据要素化为主线,数据创新应为的,数据要素流通为关键,数据资源建设为基础,数据基础设施为撑,数据治理与安全为保障,实现充分供给、效流通、创新应、安全合规的数据发展格局。可持续数据发展态模型可持续数据发展态模型作为综合评估地数据发展情况的指数,包括数据创新应、数据要素流通、数据资源建设、数据基础设施、数据治理与安全共5项级指标,具体由16项级指标组成。中国地数据发展指数(Data Development Index,DDI)通过加快公共数据开发利、数据流通交易、市场主体培育,促进数据要素效流通,实现数据要素价值的转移、转化和放。数据要素流通通过扩数据资源规模、提数据供给质量,促进数据多源汇聚、协调融合、完整可信,从更好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资源、丰富应场景的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为实现数据赋能经济社会质量发展奠定基础。数据资源建设通过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形成执有、运有效的落实体系,强化数据源头治理、过程治理、末端治理,实现数据全命周期安全可控,促进数据价值的创造、交换和实现。数据治理与安全构建可持续数据发展态的保障关键通过场景驱动、数实融合,推动各个领域实现数字化转型,赋能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社会、数字化、数字态明建设。数据创新应通过建健全流通基础设施、算基础设施、络基础设施,撑数据质量供给、效率流通、平应,助数据要素相关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数据基础设施基础撑级指标级指标评估要点数据创新应数字经济主要评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等内容。数字政务主要评估: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政互动等内容。数字社会主要评估: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等内容。数字化主要评估:数字化产品、数字化传播、数字化服务、化数字化创新等内容。数字态明主要评估:智慧环保、智慧国、数字化绿化协同、绿低碳产式和活式等内容。数据要素流通公共数据开发利主要评估:公共数据共享、开放、授权运营等内容。数据流通交易主要评估:数据场外流通与场内交易情况、市场供需匹配程度、数据跨境流动等内容。市场主体培育主要评估:数据要素型企业数量、类型和规模,以及第三专业服务机构的数量、规模等内容。指标体系及评估要点级指标级指标评估要点数据资源建设数据规模主要评估:单位数据资源GDP产出等内容。数据质量主要评估:数据治理成熟度等内容。数据基础设施 流通基础设施主要评估:综合应平台(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共享交换平台、开放平台、授权运营平台、交易平台、数据空间、跨境流通平台、区块链平台建设及运营情况。算基础设施主要评估:通算、智算算、超级算发展情况。络基础设施主要评估:5G、光纤、卫星互联等的建设情况及其在物联感知、业互联等领域的应情况。数据治理与安全 政策法规主要评估:数据发展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及配套规则制定和实施情况。组织机构主要评估:数据管理机构设置、职责划分、统筹协调、激励评价等内容。安全保障主要评估:数据安全制度建设与管理、数据安全技术保障与应、数据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数据安全事件与影响程度等内容。指标体系及评估要点对标国际范例顶层设计客观性导向性实效性评估原则与范围评估范围:31个省(治区、直辖市)背景与意义1可持续数据发展态模型评估结果与建议三点思考四 录 地 数据发展平直辖市省域引领型北京、上海浙江、东、东、江苏突破型天津、重庆福建、贵州、四川、湖北、安徽、湖南、河北、江、海南、河南进取型/辽宁、陕、云南、吉林、江、肃、内蒙古、新疆追赶型/宁夏、海、藏评估结果:地数据发展平梯队分布我国31个省级地数据发展指数均值为0.41,北京最(0.61),随后是浙江、上海、东、东、江苏。各地数据发展平可被划分为引领型(均值为0.59)、突破型(均值为0.43)、进取型(均值为0.32)、追赶型(均值为0.26)。总体趋势:“雁鸣起航”开启数据征程 地数据发展兴未艾 各地数据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整体数据发展平不 呈现“东中”梯度发展格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 总体与预期标仍有不的差距总体趋势:“雁阵效应”渐成燎原之势各地积极改实践,不断取得新突破。数据创新应平稳步提升,数据要素流通体系逐步建,数据资源体系加快完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数据治理与安全体系初步形成。总体趋势三:“头雁示范”引领数据发展北京、浙江、上海、东、东、江苏发挥身优势,先先试创造诸多可复制、可推的先进经验,成为全国数据发展创新中的佼佼者。主要发现:各地数据创新应平均稳步提升通过场景驱动、数实融合、创新应,实现数据赋能经济质量发展、政务服务提质增效、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化创新传承、态明绿可持续发展。主要发现:数据发展与地经济平正相关数据资源与经济发展双向赋能,良好的经济基础聚集更优数字才和技术,单位数据资源价值释放更充分,反向赋能经济发展。单位数据资源GDP产出:先进地均值为200亿元/EB,其他地集中于90180亿元/EB。主要发现三:数据流通效率与数据基础设施正相关构建适应数据要素特征、促进数据流通利、发挥数据价值效的数据基础设施,为数据连接、处理、流通提供有撑。数据流通效率与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平正相关,者共同促进数据发展平提升。主要发现四:数据发展主要依靠政策牵引带动数据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及配套规则的制定和实施,为地数据发展树标、明确路径、营造环境、提供保障,形成的组合、集成效应,是数据价值释放的重要推动。主要发现五:数据供给与需求结构性盾突出经济社会对质量、价值的数据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数据供给之间的盾,制约着当前各地数据发展,盾的主要在于供给侧。要改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盾,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平动态平衡。主要发现六:数据场外流通占据主导位置单数据流通模式难以满多元市场需求,场外场内期并存成为必然,场外流通在当下和未来较时期内仍占据主导位置。要构建适宜数据特性及其运动规律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规则,推动充分产、合理分配、效流通、有效利。对策建议优机制、守底线,提升数据治理与安全保障能进步提升组织机构体系的完备性、运的效性强化数据安全发展与个信息保护稳布局、重攻关,强化数据基础设施撑作持续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励关键核技术创新攻关建体系、强协同,优化数据资源供给平抓关键、育态,提数据流通效率以运营模式创新推进公共数据开发利努形成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积极培育和发展数据要素市场要件强的、为本,推动数据创新应树数据发展创新理念突出以为中的应导向全推进数据资源体系建设促进实现数据资源协同供给背景与意义1可持续数据发展态模型评估结果与建议三点思考四 录、吃改饭、开放路,发展数据产推进数据发展项极具开创性、挑战性的系统程,临理论困境、制度困境、能困境,发展的根在思想认识。要进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聚焦堵点、痛点和难点,扫除思想障碍,破除制度藩篱,解放和发展数据产。、数据为、普惠共享,增强数据益获得感要强化“数据为、数据富、还数于”理念,加快数据基础制度建设,让数据要素作惠及最的群众,使之享有更可持续的数据收益,切实实现数据要素化的终极的。三、把握规律、营造环境,实现可持续数据态把握数据特性与规律,树数据治理思维,推动各业数字化发展能建设,提升公众数字素养,培育有利于数据要素更好发挥作的社会环境,实现可持续数据发展态。点思考四、要素协同、数实融合,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以数据开放、共享、流通为主要途径,促进数据与地、劳动、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相融合,以价值创造为主线,重构数据归集、流通与开发利的价值态络,加理论供给、制度规则供给,促进全要素协同,实现深度数实融合的发展范式。五、多元共治、共创价值,构建数据发展共同体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数据协同治理体系,构建“多元共治、价值共创、利益均衡、责任共担”的数据发展共同体,促进公共数据与公共数据融合,规范场内交易与场外流通机制,推动国内国际数据有序流动,形成充分供给、效流通、创新应、安全合规的数据发展格局。核观点数据要素是个新事物,对其发展规律的把握需要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本报告仅做了个初步探索,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同仁多予指正和指导。后续,我们愿与家共同努,在进省级数据发展平研究的基础上,启动城市数据发展的考察分析,以期更深把握地数据发展的动态情况,洞悉数据发展规律与路径。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我国数据发展态全景图,为各级政府推动数据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结 语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5 28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NRDC:2023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路径研究报告(27页).pdf

    1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路径研究报告本报告是 NRDC 支持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开展的“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路径研究”项目成果。报告撰写过程中,感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领导的支持和指导,感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合作交流中心王春峰常务副主任和郭瑜富处长的指导,感谢来自国内生态环境领域专家提出的宝贵建议和意见:包括南京林业大学曹福亮院士、北京师范大学葛剑平教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研究员、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徐海根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孙建新教授等。项目组成员: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 张远东、丁易、于澎涛、王晓东北林业大学 王晓春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明安刚河北林业大学 郭明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华宁、王娟、曾楠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是一家国际公益环保组织,成立于 1970 年。NRDC 拥有 700 多名员工,以科学、法律、政策方面的专家为主力。NRDC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起在中国开展环保工作,中国项目现有成员 40 多名。NRDC 主要通过开展政策研究,介绍和展示最佳实践,以及提供专业支持等方式,促进中国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NRDC 在北京市公安局注册并设立北京代表处,业务主管部门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简称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成立于 1998 年,由森林生态环境研究所和森林保护研究所合并而来,为独立法人事业单位,现有职工 179 人。研究所以建设和保护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总目标,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对象,通过不同时空尺度和多学科联合,重点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和森林健康维护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及科研技成果推广。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 录1.研究背景 012.国内森林修复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及政策 042.1 国内森林修复的现状 052.2 国内森林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政策 052.2.1 中国北方地区森林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 062.2.2 中国南方地区森林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 082.2.3 中国森林修复存在的普遍问题 092.2.4 中国森林修复的组织管理和政策 103.国际森林修复政策和森林修复管理的前沿及挑战 113.1 国际森林修复政策分析 123.1.1 德国森林修复的组织管理和政策 123.1.2 日本森林修复的组织管理和政策 133.1.3美国森林修复的组织管理和政策 143.1.4 国外森林修复的组织管理和政策对我国森林修复的启示 153.2 国际森林修复管理的前沿与挑战 163.2.1 国际森林修复管理前沿 163.2.2 国际森林修复管理的挑战及解决途径 194.国内外有关森林修复的先进技术研究成果与案例 204.1 国内森林修复的先进技术研究成果与案例 214.1.1 中温带“栽针保阔”动态经营体系和帽儿山实验林场森林修复案例(充分利用自然力以应对气候变化的修复模式)214.1.2 暖温带山东烟台破坏山体植被修复案例(严重破坏地重建模式)224.1.3 亚热带人工针叶纯林近自然改造技术和广西凭祥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案例(近自然化改造模式)234.1.4 海南热带次生林主动修复案例(热带雨林抚育间伐修复模式)264.1.5 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修复(热带雨林修复)284.1.6 黄土高原宁夏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多功能管理(半干旱区气候适应性修复模式)294.2 国外森林修复的先进技术研究成果与案例 334.2.1 北美温带森林修复案例(温带森林大规模自然修复模式)334.2.2 瑞士阿尔卑斯亚高山森林恢复试验案例(亚高山森林修复模式)344.2.3 热带亚热带“框架树种”修复方法和泰国清迈修复案例(充分利用自然力加速的热带亚热带森林修复模式)354.2.4 马来西亚沙巴(Sabah)生物多样性试验及修复效果评估(热带雨林修复模式)384.2.5 非洲马达加斯加香草农林业与生态修复的双赢解决方案(农林业与生态修复双赢模式)394.2.6 巴西大西洋天然林修复(综合考虑自然过程和经济社会条件的修复模式)415.总结与建议 43参考文献 4602研究背景1.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最大的物种库和碳储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固碳释氧、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Benayas et al.,2009)。森林采伐、土地利用改变、放牧、火灾和气候变化是导致全球森林破坏和退化的主要因素。经过人类社会的长期开发利用,温带和亚热带的原始森林基本消失殆尽,转变为农田、城镇、荒草地、灌丛、人工林、人天混林和次生林。随着工业化和全球化的推进,北方森林和热带雨林也被大量采伐,发生严重退化。森林修复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封山育林或人工造林、抚育等措施,修复或重建被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彭少麟,2003)。世界范围内,人工造林和自然恢复是森林修复的主要途径(Benayas et al.,2007)。虽然人工林有助于满足庞大的木材需求,但可能会造成土壤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服务功能丧失等负面问题(Newbold et al.,2015;Selvaraj et al.,2017)。研究表明,集约化管理的单一树种人工林在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贡献很小(Lamb,et al,2005);也有研究认为,人工林因其恢复周期短,人为控制性高,具有较好的投入产出比,也可以作为阻止生态退化、恢复退化土地和森林植被的有效工具(Otsamo,2000),并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演替后期树种的建立,恢复土壤因长期耕作或水土流失而枯竭的养分等方面发挥作用(Czerepko 2004;MarnSpiotta et al.,2013)。森林自然恢复主要指皆伐或人为干扰严重的采伐迹地通过自然恢复的模式演替为次生林,自然恢复以其较高的自然价值和较低的恢复成本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Feng,et al,2019)。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最大的碳储库。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固碳能力,是中和碳排放、提升人类社会福祉最为经济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还表现在其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建立稳定且具有韧性的森林生态系统可以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包括更频繁和强度更大的极端气候事件。如何科学地修复森林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和固碳能力,形成更具有稳定性和韧性的森林,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需要迫切研究的课题。国际上,通过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2018 年 3月在巴西伊瓜苏提出波恩挑战的恢复目标,计划到 2020 年使世界上 1.5 亿公顷被砍伐和退化的森林得到恢复,到 2030 年使 3.5 亿公顷森林得到恢复。2021年世界环境日启动“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计划,号召世界各地遏止生态系统的退化,并对其进行保护与修复,抵御气候变化,阻止生物多样性丧失。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2020 年后生物多样性目标需要包括气候变化,必须把生物多样性摆在气候变化政策的核心位置,否则将错过挽救百万物种、使之免于灭绝的最佳时机”。2021 年 6 月,政府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策平台(IPBES)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联合发布了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工作报告,商议如何加强气候变化政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之间的协同合作。2022 年“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提出增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及服务,到 2030 年至少需要有效恢复 30%的退化生态系统。森林保护与修复成为协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提升人类社会福祉最为经济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国内,新中国成立之前,受垦荒、滥伐、樵采和火灾等影响,森林一直是由多变少,由优变劣,由原始林变成次生林,再由次生林变为灌草地,直至变成荒山荒地。到 1949 年,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 8.6%。从新中国成立初至 20 世纪 70 年代末,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林业选择了以木材生产为主的道路,导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森林资源被过度消耗。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林业向生态建设转变,先后启动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森林面积和蓄积持续增加,但森林质量总体上仍然偏低。至 2018 年,全国乔木林中,质量“好”的面积 3721 万公顷(20.68%),“中”的面积 12239 万公顷(68.04%),“差”的面积 2029 万公顷(11.28%)(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9)。质量“中”和“差”的比例合计占 79.32%,这是由于我国天然林中次生林占绝对优势,主要由栎类、杨桦等演替初期先锋树种组成,且多处于中幼龄阶段;而人工林则以纯林为主,造林树种种类少,北方主要为落叶松、杨树和油松,南方主要为杉木、马尾松和桉树。如何有效修复我国大面积的退化森林,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成为国内林业和生态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路径研究报告0103/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路径研究报告我国自1992年加入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来,便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近些年来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11 年国务院颁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 年),将“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作为优先行动;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中明确将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2020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自然资源部推出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同年自然资源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联合提出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2021 年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协同推动适应气候变化与生态保护修复。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等相关工作,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通过修复森林生态系统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同增效成为我国环境政策和国际环境合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大面积森林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地理区域、立地条件、修复树种和修复措施的选择,生态系统结构和食物链的重构,还涉及社区居民生活、修复和维护资金保障、社会各利益相关方协调等社会和经济领域。这种复杂性更被森林生态系统修复的长周期性所放大。为了更好的对中国森林进行修复,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ENCI-CAF)在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的支持下,组织专家撰写了基于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路径研究报告。本报告在广泛收集信息、文献检索和深入的案例分析基础上,使用综合归纳方法,对基于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路径进行系统研究;使用类别分析法,对国内外森林修复政策文件进行分类梳理、横向与纵向对比,通过比较国内外修复案例、借鉴先进成果总结出适合我国森林修复的方案并给出相关建议。国内森林修复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及政策2.040605/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路径研究报告2.1 国内森林修复的现状开展森林修复是中国政府实施多个重大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中国不断提高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建设目标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先后启动了六次全国范围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程,其中“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为了遏制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的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天然林保护工程”旨在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通过补贴农民将低效坡耕地转变为森林或草地(Zhang et al.,2000)。这些林业重大生态工程提高了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固碳释氧等服务功能(Ouyang et al.,2016),使森林覆盖率大幅增加,森林恢复进程加快,得到了国内的空前关注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但在实践层面,前期的森林恢复痴迷于面积扩张而忽视森林恢复活动的有效性,导致后来大量的退化(Yin,et al,2010)。目前,中国林业整体仍处于从传统林业向多功能林业、可持续林业转变的时期,各阶段的特点交织在一起,与转型期的社会经济问题相重叠,使中国林业生态建设面临着复杂挑战。这一转型过程中,通过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成为中国林业生态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必然方向。目前,各类干扰后的次生林占我国天然林面积的88.6%,如何经营和管理这些退化森林已经成为当前林学、生态学和环境学的研究重点。早在 1952 年,林垦部就对广大次生林区颁布了封山育林政策,促进退化林分的自然演替。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在全国范围的连续开展,封山育林、自然恢复已经成为天然次生林修复的主要措施;只有在严重退化的区域,才开展低效林改造项目,通过各类人工经营措施加快恢复过程、促进正向演替。我国中东部地区人口稠密,历史上森林破坏严重,形成大面积荒山荒地,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开展了以人工造林为主的森林修复工作。在东北和西南国有重点林区,森林大面积皆伐后也是以人工更新为主。至2018 年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全国人工林面积 7954万公顷,占森林面积的 36.45%;人工林蓄积 34 亿立方米,占森林蓄积的 19.86%(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9)。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在人工修复理论方面,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吴征镒、蔡希陶、冯耀宗、张建侯等老一辈科学家就已提出了“人工群落”概念。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科研人员于 1959 年前后在植物园内划出土地 200 亩,先后布置了十余种互作模式,构建了多达 100 余个植物种类的人工雨林群落,开展了多学科人工群落实验研究(胡宗刚,2014),并将相关模式(如胶茶人工群落)在我国热带区域进行了推广,取得了很好效果。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则在广东省建立了鹤山生态站和小良生态站,专门研究热带亚热带森林的人工修复(彭少麟,200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江西省新岗山建立了 50 公顷的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BEF-China),设计有从纯林到 24 个物种混交林的 6 种多样性梯度,种植了超过 30 万棵树,包含 40 多个亚热带乔木以及 20 种灌木,系统研究亚热带森林修复过程与生态服务功能变化(Huang et al.,2018)。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下设热带、亚热带和华北林业实验中心,系统研究各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2.2 国内森林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政策目前,我国天然林面积 13867.77 万公顷,其中88.6%为次生林,主要优势树种是栎树、桦树、马尾松和落叶松等先锋树种。与原始林相比,这些次生林生物多样性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系统稳定性差,对于极端气候的抗性减弱。我国人工林面积 7954.28 万公顷,位居世界第一,人工林主要以纯林为主。从全国范围来看,北方主要营造落叶松和杨树,南方主要营造杉木、马尾松和桉树。全国人工林中,杉木、杨树、桉树、落叶松和马尾松等 5 个树种面积所占比例达 50.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9)。与次生林相比,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固碳能力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则进一步下降(Hua et al.,2022)。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气候条件复杂,森林类型多样,东部地带性森林由北向南依次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季雨林和雨林,西部则为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原气候区,各区域干扰后退化的植被类型复杂多样,各不相同。各区域未来气候变化的情景也各不相同。在东部季风区的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森林修复都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不同区域低效次生林如何改造,造林选择哪些树种和混交经营模式,都需要进行科学总结和归纳。另一方面,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政策制定与实施、社区居民生活、修复和维护资金保障、社会各利益相关方协调等社会和经济领域。当前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社会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中国林业整体仍处于从传统林业向现代多功能林业、可持续林业转变的时期,森林生态系统修复需要考虑政策与资金投入保障、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和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2.2.1 中国北方地区森林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兴安岭针叶林是中国高纬度的生态脆弱区,自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稳定性差。受长期高强度采伐利用、火烧干扰等破坏,加之抚育经营相对滞后,大面积针叶林退化为杨桦等次生阔叶林。该区受损森林修复存在可选树种少、森林恢复措施单一、修复时间长,森林景观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区等中温带针阔混交林质量差,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针阔混交林占比少,长白山地区原生植被遭大面积反复破坏,红松林和针阔混交林面积仅占 16%,地带性植被为次生阔叶林所替代。平均郁闭度 0.72 左右,过密林面积占比大,成过熟林面积占15%,林龄结构属弱中度枯竭,局部区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蓄水、防洪、灌溉功能减弱,局部野生动植物生境破碎化严重,部分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群数量面临减少风险(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2021)。0807/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路径研究报告华北和辽东落叶阔叶林区由于长期反复的人为干扰,形成了大量以荒山秃岭为景观特征的退化生态系统,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陈灵芝和陈伟烈,1995)。由于长期重造林,轻营林,形成大量的低质低效林,林分结构不合理,生产力及生态功能低下。油松是华北山地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通过人工造林形成了大量的油松纯林,由于初植密度高、缺乏多树种混交等原因,林地生物多样性低,自然更新困难,林木生长缓慢,抗病虫害能力差,严重影响生态系统稳定和自我维持,影响生态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在 400 mm 以下,且降水年际变率大;植被稀疏,以草原、灌木、荒漠为主,土地沙化、次生盐渍化严重,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早在 1979 年,我国就在该区启动三北防护林工程,工程涵盖北京、河北、山西、宁夏、内蒙古、辽宁等 13 个省市区。工程根据自然条件,利用带状、网状,乔木、灌木结合的方式,营造了综合防护林体系,取得了巨大成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对于三北地区的农、林、牧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屏障作用。但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营造的林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防护功能下降(姜凤岐等,2003)。造成防护林退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1)生理过熟老化:三北防护林工程已开展了 40 余年,早期营造的林分多数树龄都在 25-30 年以上,树木生理老化,出现自然衰退现象。成熟林以及过熟林的比例逐渐增大,树木生长量下降,甚至出现枯梢和死亡。(2)树种选择不当:防护林的营造应该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根据树种的特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通过适地适树原则,营造适合的树种,形成多树种乔灌结合的防护林体系。但在工程早期,受到经济发展以及经营理念的影响,过分注重乔木种植,对于一些耐旱且具有很好防风固沙作用的灌木重视不足,没有充分考虑造林地的自然条件,盲目地大面积营造乔木林,导致一些干旱少雨地区的乔木生长不良。此外,早期营造的防护林还存在种植密度过大的问题,有的地区造林密度达 3450-5250 株/hm2,甚至更密,影响了树木长,出现了很多小老树。(3)后期管护不足:三北防护林工程的造林范围广、自然条件复杂,加上经费投入不足,管护力度不够,导致乱砍滥伐、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等现象严重,除人工林外,一些天然林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抚育不足,导致林木病虫害频发,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在内蒙古暴发的虫害,导致大面积杨树毁灭。一些食叶害虫以及蛀干害虫,鼠、兔以及地下害虫等对林木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造成林分退化。(4)立地条件差:三北工程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的气候导致林木水分供应不足,生长受到影响,即使是一些耐旱的树种,也出现生长缓慢的现象。在新疆绿洲农区,由于近年来大面积推广滴灌,原有渠网系统废弃,沿渠而建的农田防护林,尤其是杨树林普遍发生枯死现象。另外,由于地下水超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一些森林植被也出现衰退。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该区先后实施了梯田和淤地坝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草)、坡耕地整治和治沟造地等一系列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流失范围逐渐缩小、程度减轻,入黄泥沙量显著下降,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张宝,2021)。但由于生态本底脆弱加上人类活动影响,目前一些区域水土流失问题依然严重。当前,部分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措施的后期经营维护不足,部分梯田、淤地坝缺乏维修和管护,经济林普遍低效且粗放经营,部分人工林结构单一,生态稳定性与服务功能低,当前人工植被恢复已接近该区域水分承载力上限。总体来看,以减缓水土流失和增加耕地面积为主的单一目标治理黄土高原,与新时期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目标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2.2.2 中国南方地区森林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亚热带是地球上几大气候带之一,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在中国,亚热带北起秦岭南坡,南至南岭山地,西止四川盆地西部边缘,东到东南沿海,面积约 240 万 km,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1/4。现有森林总面积为 5533 万 hm2,人工林总面积约为 5300万 hm2,占我国人工林面积的 65%以上。该区年均气温 15-20,年降雨量 750-2000mm,雨热同季,在此水热条件下,发育着世界上最丰富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包括各种壳斗科常绿乔木组成的类型,如栲、槠、柯、栎、樟科的楠木属、桢楠属、山茶科的荷木属等,其次生类型主要为非地带性的混交林,如针阔混交、落叶阔叶混交林、马尾松、云南松林,还有相当一部分落叶林。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全球分布面积最大,类型最为丰富,生物多样性最高,对保护环境、维持全球性碳循环的平衡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自然因素(地形、气候)与人为因素(樵采、垦荒、城市化扩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原始林几乎全部遭到破坏而退化成为次生林和灌丛,严重的地区还退化成草山草坡,甚至土地裸露。在人为干扰情况下,常绿阔叶树种萌蘖再生和自然更新较差,往往先形成落叶阔叶林,优势种常为栓皮栎和麻栎。在低海拔地区,落叶阔叶林再进一步受到人为干扰,林内透光性增加,一些针叶树种往往侵入,形成针阔混交林或针叶林。针叶林若存在干扰,就形成疏林,继续干扰则形成灌丛。灌丛再受人为破坏,就形成亚热带的草丛。虽然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是常绿阔叶林,但目前就面积而言,松林、杉木、灌丛和草丛等退化生态系统的面积占绝对优势,常绿阔叶林仅零星分在人迹罕到的中山地带,且多分割成斑块状,天然林退化严重。该区水热条件良好,林木生长快,人工林、经济林发展迅速。但人工林中造林树种单一化、针叶化现象普遍存在,林分结构简单,且多以中幼龄林为主,低质低效林面积大,森林抵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能力弱,松毛虫、松材线虫尤为严重,导致地力衰退和生态服务功能弱等突出问题,影响到可持续经营、木材生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该区西南部分布着大面积喀斯特岩溶地貌,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如土壤瘠薄,坡度大等),人类活动频繁导致生态系统恶化,生产力下降。喀斯特生态系统的退化极大地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存条件。居民与森林的矛盾是该区域森林恢复与重建的重要阻碍。该区也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的聚集区,迫于严重的经济压力,当地居民不得不继续放牧、樵采、垦荒等;由于民俗民风的传承,墓地周边的植被也经常因火灾而受到破坏。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地阻碍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甚至造成严重危害。在恢复与重建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时应当考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经济效益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积极性,而当地居民的参与就可以促进恢复与重建措施计划的实施。同时生态效益也必须重视,这需要营造兼顾生态和经济的林分,既可维护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又使当地经济得到发展。我国的热带林主要分布在台湾南部、海南、广西南部、云南南部和西藏东南部。热带林作为物种最为丰富、结构最为复杂的陆地生态系统,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全球养分循环和调节气候等生态系统服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于 1959 年前后构建了多达 100 余个植物种类的人工雨林群落;建园 60 余年来,营造了以柚木、团花、榆绿木、铁力木、铁刀木、望天树等为主的热带人工林近 200 公顷。2008 年开展了西双版纳柚子园废弃地植被恢复实验研究与实践探索。2011 年以来联合地方科研机构和政府推进“环境友好型橡胶园”的建设,对橡胶林不同组合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生态水文过程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最近,Lao et al.(2020)提出了西1009/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路径研究报告双版纳三达山热带雨林生态修复规划,建议从局部修复、斑块修复、廊道修复到生态完善的动态演替总体思路出发,借助建群种植物、先锋植物、立体复合型和协助自然再生 4 种修复方法重建三达山受损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海南在部分林区尝试了利用种植针叶人工林的方式修复已经退化成为草地的低海拔区域,而且也对已经成林的人工针叶林开展了“去针补阔”的修复。但这些工作更多体现在生产实践,由于缺乏对照和长期数据积累,修复经验未能得到广泛推广。在热带亚热带森林修复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热带地区良好的水热条件,通常认为我国热带亚热带森林并不需要开展主动的修复措施,仅仅依靠自然演替的过程就可以达到修复效果,因此是否采用主动修复还存在争论。但从目前的观测和实验结果来看,主动修复可加快演替进度。(2)森林抚育是森林经营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国抚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工或物种组成比较简单的北方森林,对于物种组成更为丰富、群落结构复杂的热带亚热带天然林研究较少。例如多大强度的抚育措施更加经济合理?不同类型、不同演替阶段、不同干扰方式的林分采用什么样的抚育措施?(3)热带亚热带森林具有大量的乡土树种,但是目前对于大多数树种的研究还比较少,这些树种的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特征还不清楚。野外采种、扩繁、补植等技术还十分匮乏。(4)热带亚热带森林中不同生物类型的种间关联更加紧密,但是目前的修复技术主要集中在树木补植、补造或林分结构的调整。提高不同营养级(如动物、土壤微生物)生物种类丰富度和重构食物链的特定修复技术还未出现。2.2.3 中国森林修复存在的普遍问题我国天然林以退化的天然次生林为主,结构不稳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林龄结构不合理,中幼林占比超过一半且普遍存在树种单一、林分过密或过疏、质量差、生长量低等问题,自然演替更新缓慢(刘亚培等,2022)。目前,我国对天然林保护和经营技术的研究还是薄弱环节,在保护制度、法律法规、经营技术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人工林造林树种单一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大面积人工纯林普遍存在林分质量差、结构简单、地力衰退和生态服务功能弱等问题。单一化的树种结构,造成了病虫害发生率增高,地力衰退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不利于人工林持续健康发展,人工林的多功能效益也难以充分体现。以前进行的森林恢复活动,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政府的动机和目标,是自上而下的过程,缺乏对当地农户生计以及社区发展的关注,很少听取当地农民的意见(Chokkalingam et al.,2006)。这常常导致森林恢复失败,甚至危害当地利益,给群众带来不便。例如,在没有充分考虑农民对薪柴和放牧的基本需求下进行封山育林是难以实施的。若没有充分的自下而上的主动行动和地方参与,森林恢复常常不可持续(Yin et al.,2003)。研究表明地方社区参与森林恢复活动,可以扭转森林退化的趋势,很好的改善森林恢复效果(Kassa et al.,2017)。森林恢复项目应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多种需求和观点,不仅是让善于表达的人群和比较富裕的群体有一定机会来发表意见,更要让贫困人群的声音被大家听到,保证各利益相关者真正的参与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总体来看,我国森林修复亟待解决的问题有:(1)树种选择:很多地方大量使用外来种,而忽视乡土树种。进行森林恢复的首要原则便是“适地适树”,若不考虑森林恢复地点的特性和森林恢复的目标而盲目引种、种植,则会浪费很多人力、物力和资金,破坏主管部门的信誉以及参与方的信心,使得森林恢复活动不可持续。一些生态学家认为,物种的原生性是它们用于生态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先决条件(Hall et al.,2011)。(2)干预措施:全面炼山、全垦整地、短轮伐期、连栽、皆伐等不合理的干扰措施会加剧林地地力衰退,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平衡,造成系统结构的破损。从根本上改善干预措施,包括地点和树种选择、种植密度、质量和时机、竞争控制、抚育和间伐等(Cao et al.,2008)。提高空间的复杂性通常有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这意味着交错式干扰和分阶段恢复要好于大规模、空间连续的干预措施。森林恢复必须要考虑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生物之间、生物和环境之间的良性关系,才可使森林恢复可持续的进行。(3)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森林修复要提高景观水平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增加木质、非木质林产品的经济价值。森林恢复可以有效的增加生态系统服务和扭转生物多样性的损失,但生物多样性和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可在恢复期间显示对比鲜明的轨迹,从而导致冲突和权衡,如果单独以某项服务为孤立目标,可能对生物多样性或其他服务的提供产生不利影响。在恢复过程中必须考虑这方面的影响,解决提供不同服务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冲突(Bullock et al.,2011)。森林生态系统及区域景观的修复是一个长期过程,不仅包括各种植被和生境的修复,还包括生态系统食物链和营养级的再组织过程。(4)政策与资金保障,当地农户和社区以及公益环保组织的参与。2.2.4 中国森林修复的组织管理和政策我国森林法于 1984 年制定,目前已经过三次修订,对于分类经营、采伐限额、抚育更新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规定。国务院先后制定发布了森林法实施细则、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水土保持工作条例、森林防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退耕还林条例等规章。可以说,我国关于森林修复的法律法规已经完善,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多样,尚需要各自然地理分区制定详细可行的森林修复规划和技术方案,并严格执行,加强监督。在行政管理方面,自然资源部下设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负责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生态修复、国土绿化、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等职责;各省、自治区设立林业厅(局),县、市设林业局,乡镇设林业工作站。在国有重点林区,还专门设有一批国有林管理局。全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林业管理体系。全面推进集体林权改革,将集体林地分配到林农个人,让林农获得林地经营自主权。在经济政策方面,我国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指导受益地区和森林生态保护地区政府通过协商等方式进行生态效益补偿。中央财政预算大型林业工程项目,实施生态修复计划。国家通过贴息、林权收储担保补助等措施,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开展涉林抵押贷款、林农信用贷款等符合林业特点的信贷业务。国家支持发展森林保险。在科技政策方面,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林业科学研究,推广先进适用的林业技术,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国家林业与草原局下设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各省、自治区也有各省林科院。全国有五所林业大学,各省农业大学设有林学院,开展林业实验和科学研究。12国际森林修复政策和森林修复管理的前沿及挑战3.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资源总体上还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求,森林总量和质量还需不断的提高,森林修复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成为今后我国林业发展的重点。对比国外典型国家森林修复模式与政策,可为我国森林修复与政策制定提供借鉴。森林生态系统修和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处于森林全周期多功能经营模式阶段,这些国家根据本国国情和林情分别采取森林多功能一体化经营模式、森林多功能主导利用经营模式和森林多功能综合经营模式;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这些经营模式就包括相应的修复模式。各国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对森林修复的要求,采取了包括经济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的促进了各自森林修复的发展。本研究选取德国、日本和美国三个国家的森林修复与政策模式,并与我国森林修复发展现状进行比较,以期推动我国森林修复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德国是世界林业的先驱,在林业立法、行政、科技和产业等方面都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森林修复方面,其提出了森林多功能一体化修复模式、森林进自然经营模式,为世界森林修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日本是我国近邻,在亚洲较早进入发达国家社会,其森林修复模式和政策可为我国提供借鉴。美国是当前世界最发达国家,其森林修复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多目标,以改善和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3.1 国际森林修复政策分析3.1.1 德国森林修复的组织管理和政策德国强调生态造林,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大力开展乡土树种造林。德国森林法规定森林采伐量要低于生长量,实际各州都按照不超过生长量 70%确定采伐量。森林采伐方式为带状、小块状皆伐或择伐,其中单株择伐最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森林结构特征(复层、异龄和树种混交)。森林经营要求采伐后及时更新,采取以天然更新为主、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为辅的措施。对现有的人工针叶纯林,开展近自然化改造。3.1.1.1 法律法规德国联邦林业管理部门通过立法和实施项目对州林业管理进行指导和干预,联邦政策层面包括 森林法、种苗法、自然保护法和狩猎法等。许多州还有自己的森林法,如黑森州森林法规定,避免大规模皆伐,选择适应立地条件的树种,使用基因多样的高质量种苗和种子以及维护森林环境和生物多样性。3.1.1.2 行政管理德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在森林修复中各司其责。联邦政府林务局负责狩猎、林业发展、森林保护、国际履约等事务。州林业管理体系由林业管理委员会和州有林管理公司两部分组成。林业管理委员会通常由三个层面组成,除州林业主管部门之外,还有区域林业管理委员会和县级林业管理委员会。林业管理委员会均为当级政府组成部门,工作人员系由政府工作人员兼任。其中,区域林业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审批社区林和私有林经营计划,州有林经营计划由州林业和自然保护部门负责审批。州有林管理通常实行林务官制度,而私有林管理则实行林业工程师制度(叶勇和苗丰涛,2016)。根据联邦森林法规定,各州森林法都对采伐面积和所采林分的林龄做出了详细规定。/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路径研究报告111413 /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路径研究报告3.1.1.3 经济政策德国政府对森林修复给予经济激励。造林方面,所有者不仅可以得到本国政府资助,还可得到欧盟补贴。对于退耕还林和退牧还林,且发展混交林的,给予连续 20 年补助。在林木种苗培育方面,各州补助略有差异。对以可持续经营为目标的森林修复给予财政支持,如将纯林改造成混交林。财政补偿还用于改良林地土壤、森林调查规划、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私有林合作组织、弥补自然灾害损失、开展生态和自然保护活动、森林防火等方面。德国森林修复还可得到税收优惠,德国政府支持私有林主参加森林灾害保险。3.1.1.4 科技政策德国联邦林科院是联邦农林食品部下属的国家级研究机构,主要职责是为联邦政府进行林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公众提供信息和建议,与国际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等,其研究包括监测森林动态、评价环境变化对森林的影响等。联邦科研机构经费 90%来自联邦财政,10%来自欧盟;州林业科研机构主要针对本州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开展研究,研究经费由州财政支付,其研究成果实行全社会无偿共享,从而使科研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科研部门同时有技术咨询的义务和职责。3.1.2 日本森林修复的组织管理和政策日本提倡营造阔叶林和复层林。对于天然林要求采用择伐作业,采伐周期为 8-20 年,采伐率为 14%-20%;采伐时要求采伐衰退木,保留健康木,通过保留木旺盛生长,快速恢复林分生长量,保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对于人工林,提倡营造复层林,采伐周期为5-10年,釆伐率为20%-30%,以人工更新为主,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辅。3.1.2.1 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法、森林国营保险法、国土利用计划法等,对森林采伐、森林抚育等经营管理做出规定。3.1.2.2 行政管理日本森林分为国有林、公有林和私有林,面积比重分别为 31%、11%和 58%。国有林主要由林野厅管辖,以天然林为主,大多分布于偏远山区,发挥着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公益功能。公有林为各级地方政府所属的森林。私有林为个人或民间企业所有,无论面积还是蓄积量均占全国 50%以上。林业管理机构分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民间组织 3 个层次。国有林实行管理主体和经营主体分离。管理主体林野厅负责森林保护、经营计划制定和经营监督,造林、采伐、林道建设等各项生产活动都采用招标制,委托给民间企业实施,由民间企业承包和雇佣社会劳动力完成。林野厅对地方政府的公有林和私有林进行指导,并充分调动私有者的积极性。林野厅对私有林的指导主要通过民间合作组织森林组合来实现。在日本,森林组合制度和国有林制度是日本林业的基本制度。日本同时实行林地开发许可制度和林地釆伐许可制度。3.1.2.3 经济政策日本林业财政补贴制度主要有两项,一是国有林特别会计制度。国家对各类林业生产者发展营造林的一种财政补助制度。二是林业补助金制度。林业普及与指导费用由国家全部承担;造林、道路绿化、地方林业科研费、编制和实施地区森林计划、森林施业案及防护林事务等费用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分担;私有林被划定为防护林后,因限制木材生产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由国家补偿。在金融方面,日本设立了林业专用资金,专门用来提供林业贷款,主要包括林业改善资金、农林渔业金融公库、木材生产和流通资金、林业信用基金和促进林业就业资金。在税收方面,林业相关税率低于其他行业,享受减征、免征和延期纳税等优惠。3.1.2.4 科技政策日本在林野厅配置林业专门技术员,在派出机构配置林业改良指导员。林业专门技术员资格包括森林经营、造林、森林保护、森林功能维护、林产、林特产品、林业机械、知识普及八个方面,由林野厅认定,业务是掌握、搜集和整理技术上的问题,传达给试验研究机构,并对技术转移成果进行调研,对林业改良指导员有组织地进行培训。林业改良指导员资格由地方政府认定,业务是和森林所有者联系,对林业技术、知识普及和森林修复进行指导。林业科研依托大学、国家和都道府县的林业试验研究机构进行。3.1.3美国森林修复的组织管理和政策美国森林修复从林分和景观两个层次进行。林分层次修复目标是保护和重建已经受损的林分,使其能够永续生产各种林产品且能持续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多种效益,特别是生态效益。景观层次修复目标是创建森林景观斑块种类多、分布合理并能永续提供多种林产品和其他各种生态服务功能的森林景观。主要修复原则包括营造乡土树种混交林、择伐渐伐与更新相结合以及维护林分稳定和健康的森林抚育。3.1.3.1 法律法规在美国,公共森林管理涉及历史上通过的一系列法律。其中,森林服务系统管理法(1897 年)、多用途和持续高产法(1960 年),以及国有林经营法(1976 年)是最为重要的。较为近期的,美国国会通过了森林健康恢复法(2003 年)。这些法律共同授权了美国林务局管理美国公有森林的主要职责,以及其达成森林经营目标所需的高度工作弹性。美国国会和林务局都经常强调要将森林修复视作整体,将生态学原理应用到森林修复中,通过一系列抚育手段,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同时这些机构也将森林修复目的设定为保护和恢复已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促进濒危物种的恢复,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碳储量。3.1.3.2 行政管理美国对国有林和私有林进行分类管理,政府直接管理公有林并对私有林的管理提供支持。其中,林务局作为美国森林资源管理的国家级机构,承担着管理公有林的主要职责(其他国家级机构也会分别承担一定职能)。林务局也与各州和地方机构合作,共同承担管理农村和城市森林。林务局管理的最主要的类型是国有林,以定期调整一系列独立的森林经营方案来作为管理手段。国有林采伐有着严格限制,包括采伐限额、采伐限制区(例如无道路区域以及荒野区域)和更新抚育保障,以保证森林重要效益稳定(如生态效益中实现集水区的完整性)、采伐-再次生长-抚育结合、永续利用。美国法律还规定了国有林社会公开招标制度,采伐公司中标后须严格按照要求采伐,采伐结束后,再公开招标相关公司更新抚育。对于私有林的采伐,同样也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和检查措施:首先要向政府申报,林业主管部门进行资源评估,按照消耗量控制在生长量 90%以内的原则,审查和批准采伐量。采伐后要求以招投标方式及时更新。对森林采伐的检查,由政府雇佣专职检查员进行,检查时要对照采伐计划和图件,现场查看保留木数量和分布、采伐对环境和野生动物的影响情况、森林能否恢复、标记木是否按要求伐除等。1615 /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路径研究报告3.1.3.3 经济政策对于国有林,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国有林经营单位免征财产税。国有林也不直接适用于州、当地及国家层级的税法。为经营管理好国有林,国会每年都要审阅林务局提出的预算申请,并通过适当的国有林预算,以保证国有林管理经费。当发生森林火灾、病虫害等突发灾害时,林务局可先申请专项拨款,然后转入次年预算。私有林方面,联邦和州政府提供成本分担、税收减免和认证服务等政策。过去 50 年间,联邦政府实施了森林鼓励、农业保护、土地银行、保护储备等多个成本分担项目。以森林鼓励项目为例,年投入为 1000-1500 万美元,80%以上的项目经费用于提供技术支持、教育和成本补贴,补贴力度涵盖私有林 50-80%的营造林成本,以鼓励私有林主采用最优管理和修复技术。国家财政投入是森林修复的重要保障。美国林务局财政预算涵盖林火管理、有害物种入侵、森林健康、森林资源清查和监测、野生动物栖息地管理、野生植物和水源地管理、林区规划、土地权属管理和林道修缮等诸多方面。森林健康恢复法中的健康森林保护计划规定,对符合条件纳入该计划的林场主给予财政支持。美国许多州也出台了有关森林补助和森林税收方面的帮扶政策。以俄勒冈州为例,该州建立了防治树木甲虫基金,用于受害林分间伐、受灾地整地和再造林。3.1.3.4 科技政策美国由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合作开展森林修复研究与推广工作,旨在普及森林修复技术,所需经费由联邦政府承担 10-15%,由州政府负责具体实施。美国联邦农业部设立有技术推广局,该局推广经费由联邦政府(25%)、州政府(50%)和县政府(25%)共同承担,其中包含指导森林修复管理,以及防护林和城市林业项目的技术服务。此外,美国林务局也直接开发技术项目推动林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例如,林务局开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森林资源清查和分析程序,对全国林业关键信息进行监测分析。3.1.4 国外森林修复的组织管理和政策对我国森林修复的启示对德国、日本、美国森林修复模式及其主要保障政策的总结表明,国外森林修复模式的形成发展和每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森林资源状况、公众认识等有关;这些发达国家的森林修复之所以能充分调动森林所有者的积极性,推动森林修复不断按照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就是因为他们按照自身社会的发展需求制定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障政策,这其中,经济政策对于森林修复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因此在架构适合我国的森林修复模式与政策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森林修复组织管理和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1)制定切实的长期森林修复规划和方案,并严格执行全国要分区分类制定森林修复规划,编制森林修复技术与管理指南。要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优先使用乡土树种造林;要营造混交林、异龄林;对人工纯林要进行近自然化改造;对低质低效林要引入有价值的目的树种。除商品林外,其它森林要采用择伐或渐伐,同时以天然更新和人工辅助天然更新为主恢复森林。要开展从造林、抚育经营一直到森林采伐利用及更新的全周期管理,使得森林朝着有利于综合质量提高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森林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对已经成熟的一般性公益林,要严格执行采伐和更新方案,确保各项法规、制度和技术方案落实到每一个修复环节。从长远考虑,要强化各级政府编制和执行森林修复长期规划的职责。森林生态系统修复不仅是树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修复,还包括食物链和营养级的重构和再组织,这需要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间,要考虑所修复森林生态系统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适应和韧性,要从制度上保证修复工作的前瞻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要从国土安全视野看待森林生态系统修复,要从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的流域综合治理角度制定森林修复方案。(2)多元参与政策制定及实施过程地方政府和地方林业主管部门在编制森林修复方案时,要征求林业企事业单位、林农、当地居民和环保人士等各方面的意见;要让各方人士参与到林业政策执行过程中来。对于集体林权改革政策的实施,要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的监督。只有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进来,才能调动各方积极性,更好地保障森林修复工作的长期顺利进行。(3)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扶持政策完善中央财政林木良种、造林、森林抚育、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林业补贴政策,逐步扩大补贴规模,提高补贴标准。完善和落实中央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将森林修复相关机具列入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范围。落实林业相关税收优惠或减免政策。积极推动地方财政建立森林修复补贴制度。探索建立林业财政补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动态调整和分级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各类经营主体自觉投资投劳开展森林修复,建立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与经营主体共同筹资的森林修复多元投入机制。3.2 国际森林修复管理的前沿与挑战 最新研究表明,选择乡土树种、营造多树种混交林是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Bongers et al.,2021;Feng et al.,2022)。树种混交可提高森林生产力和固碳量,这种增产效应主要由种间互补作用所导致,并且随着混交树种数量的增加和树种间性状差异的加大,增产效应 呈 现 增 加 趋 势(Huang et al.,2018;Bongers et al.,2021;Feng et al.,2022)。同时,物种丰富度高的群落中,树种间生产力的年际变化缓冲了气候胁迫造成的群落生产力下降,而这种缓冲效应又与树种间和气孔控制及抗性-资源获取相关的抗逆性特征差异形成的功能多样性呈正相关,这表明森林多样性提高了森林对气候波动的抗性和适应性,增加了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Schnabel et al.,2021)。归纳起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基于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协同增效的角度,混交林优于纯林,天然林优于人工林。但人工林在木材生产功能上的成效明显优于天然林,人工林可以通过保护其他有更高生态成效的天然林,使其免于用作木材生产及其带来的生态代价,从而间接地提供生态益处(Hua et al.,2022)。3.2.1 国际森林修复管理前沿森林修复方式主要包括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天然林是由多种生物在当地气候和土壤等环境下经过漫长的系统发育过程演变而来的,具有维持长期生产力、生态系统内在调节机制和对外界干扰的抵御与恢复机制,能够克服人工林存在的种种弊端(刘世荣等,2015)。退化天然林目前主要采用自然恢复的方式进行修复,仅在某些恢复缓慢或者存在偏途演替的情况下,适当采用人工抚育、结构化经营、补植补造等方式进行人工修复。如果森林恢复的主要目标是生态效益的发挥,应该优先自然恢复。面对退化生态系统,许多国家采用营造人工林的方法来应对森林退化,因而近年来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FAO and UNEP,2020)。然而,全球各地不同类型的人工林经过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后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退化,如地力和生产力衰退、生长变慢、病虫害蔓延、火灾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外来物种侵入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服务功能下降等天然林较少出现的问题。相较于人工纯林,人工混交林通常能提供更丰富的栖息地环境,更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发生。森林恢复的方式需要因地制宜,基于土地退化程度、水热条件、距离动植物种源地距离等因素,灵活采用自然恢复、人工种植多种本地乔灌草植物、人工辅助促进自然恢复等一系列方法(刘世荣等,2015)。1817 /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路径研究报告通过补植不同的乡土树种来恢复森林已经成为共识(Messier et al.,2022)。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历时近 5 年,构建了包含 255 个站点、243 个树种、5900 余组配对数据的全球混交林实验数据库(Global MixTrees),发现混交林的树高、直径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纯林,平均增加量分别为 5.5%、6.8%和25.5%;这种增产效应主要由种间互补作用所导致,并且随着混交物种的增加,增产效应呈现增加趋势(Feng et al.,2022)。物种性状组成是影响增产效果的关键因素。此外,研究还发现,混交林的增产效应随着林龄和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单峰变化,峰值出现在林龄 25年左右和种植密度 2500-4100 株/公顷之间;气候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增产效果:高温地区增产效果更明显,但对降水变化不敏感。江西新岗山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试验(BEF-China)也表明,混交林碳储量是纯林的两倍,混交可以提高森林生产力和固碳量(Huang et al.,2018);造林树种间性状差异越大,功能多样性越高,森林生产力和固碳能力越高(Bongers et al.,2021),该大型混交造林试验直接证明了树种间性状和功能互补是增产效应的成因。同时,物种丰富度高的群落中,树种间生产力的年际变化缓冲了气候胁迫造成的群落生产力下降,而这种缓冲效应又与树种间和气孔控制及抗性-资源获取相关的耐旱性特征差异形成的功能多样性呈正相关,即耐旱性、水分传导率和蒸发能力是影响树木生产力稳定性的重要因素(Schnabel et al.,2021)。这表明,森林多样性提高了森林对气候波动的抗性和适应性,增加了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应该种植、恢复和维持物种丰富多样的森林,这是应对气候变化时能够维持和增加森林稳定性的关键所在。基于全球 53 个国家地区、264 个野外研究的人工林与天然林配对数据集,Hua 等(2022)通过 meta分析表明,天然林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地表碳存储、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等生态系统服务方面都比人工林成效更好。人工林相比天然林成效的差距在土壤保持方面尤其突出,并且在水源涵养方面随气候的干旱程度增加而越发严重。但有限的现有数据显示,人工林在木材生产功能上的成效明显优于天然林,人工林有可能通过保护其它有更高生态效益的森林免于木材生产及其带来的生态代价,来间接地提供生态益处,这体现出森林恢复对其目标和方法需要考虑的权衡之处。世界范围内,森林恢复作为一个重要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被广泛实施,旨在通过其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储存帮助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世界各地许多林龄较老或处于废弃状态、不再用于木材生产的人工林,其生物多样性、地表碳存储、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成效都低于天然林。另外还有许多森林恢复项目的初衷是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或木材生产。因此这类人工林具有较大的恢复潜力,应该成为未来森林修复的主要对象。随着对森林退化过程和恢复机制研究的不断加强,基于固定样地的长期动态研究为更加深入地了解森林退化和重构机理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研究平台(Chazdon,2008;Bello et al.,2020)。虽然目前退化森林动态监测开展时间不超过 30 年,但基于长期的观测数据依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Poorter et al.,2021)。野外大型森林多树种混交实验也为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例如全球最大的生物多样性实验网络 TreeDivNet(https:/treedivnet.ugent.be/index.html),涵盖了 29 个实验(如 BEF-China),共计种植了 120 万株树木,覆盖了寒温带、温带、地中海气候带、亚热带和热带等多个国家。平台不仅包含系统生产力的研究方向,还涉及个体生长、功能形状、遗传多样性、氮循环、土壤、微生物、植物与昆虫、枯死木分解等。这些平台可为探讨森林修复模式、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提供新的科学证据和技术方案。这些基于长期观测和野外实验研究成果加深了我们对森林恢复过程的了解,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林学和群落生态学的发展(Norden et al.,2009;Huang et al.,2018)。随着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日益加剧,退化森林植被的恢复也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并且有可能在物种组成和功能上形成全新的生态系统(novel ecosystems)(Suding,2011)。因 此 在 未 来 的 森林修复研究中,需要运用新的模式和方法来探讨新背景下的生态系统退化和生态恢复(Hobbs&Cramer,2008)。气候变化和森林片段化带来的物种分布格局和区域物种库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而且通过改变生境条件进一步影响恢复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因此对现有退化森林及其相应的原生植被进行长期定位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森林恢复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基础平台(Lindenmayer&Likens,2009)。19 /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路径研究报告国内外有关森林修复的先进技术研究成果与案例4.3.2.2 国际森林修复管理的挑战及解决途径影响森林退化的干扰通常在较小尺度上发生,但是干扰后形成的退化森林在空间上的景观格局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森林的退化程度及其相应的恢 复 速 度 和 方 向(Menz et al.,2013;Tscharntke et al.,2012)。在异质性的森林景观斑块中,干扰不仅直接影响了森林植被的群落结构和立地环境,而且也改变了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增加(或降低)了树种的扩散和建立范围(Young et al.,2005),并最终影响整个森林景观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功能(Laurance et al.,2011)。这种因干扰导致的景观格局变化同时也影响了区域物种库,从而为群落恢复过程中的物种重构过程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目前,随着大面积的原始森林转变为不同恢复阶段的次生林,次生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持生态系统过程等方面的作用正在日益显现(Dunn,2004)。处于不同恢复阶段的次生林具有不同的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过程的能力(Ross et al.,2002),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仅是对原始林和次生林进行简单的区分,探讨它们的空间格局变化,而没有对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次生林进一步细分(Etter et al.,2005)。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在景观水平上森林演替动态方面的研究。遥感技术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可以将有限的样地调查数据外推到整个研究区。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演替阶段和类型的划分目前已成为了可能(Kuplich,2006),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在景观水平森林演替动态的研究步伐。人工林混交种植是提高森林韧性和多功能性的重要途径(Messier et al.,2022)。截至 2020 年,世界估计有 2.9 亿公顷的人造林,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其中,1.31亿公顷是集约化管理的单一种人工林。虽然单一种人工林在提供木材方面很重要,但它们的生物多样性较少,并且比天然林或多样化的人造林更容易受到干扰。Messier 等(2022)提出了五个具体步骤,以促进人工林的修复:(1)提高土地所有者、管理者和投资者对不同人工林收益和实际选择的认识;(2)建立造林公共资金激励在目前适应性差的低多样性人工林中提高树种多样性;(3)开发新的木制品,这些产品可以来利用非主流树种;(4)评估不同人工林在功能连通性和抵御全球变化威胁方面的景观效益;(5)吸收更多区域开展多样性补植修复,有助于不同区域条件下的人工林修复。虽然生态修复面临多重的挑战和困难,在过去的几十年内,随着波恩挑战、纽约森林宣言、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巴黎协定、联合国十年生态系统修复、大西洋森林修复公约、非洲联盟的绿色长城、中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国际公约和实际行动的开展,修复森林生态系统将成为缓解气候变暖、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增加森林韧性、提高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途径。通过多年的修复,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森林资源储备得到了极大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初见成效(FAO and UNEP,2020)。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 2007 年启动了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的 REDD 项目,即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量加上森林可持续管理以及保护和加强森林碳储量。REDD 是减缓气候变化全球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旨在通过经济补偿来减少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多国政府与企业在 2014 年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年签署的纽约森林宣言,承诺在 2020 年之前将热带森林砍伐量减半、恢复 1.5 亿公顷林木。对森林景观恢复的支持和需求正在增长,不仅国家、社区、捐助者和私营部门对森林景观恢复的承诺和行动越来越多,联合国大会也宣布将2021年至2030年定为“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波恩挑战提出在 2020 年恢复 1.5 亿公顷退化或毁林土地,在 2030 年恢复 3.5 亿公顷。迄今为止,57 个国家、地方政府和私营机构承诺修复超过1.7亿公顷土地。我国也于 2020 年发布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本世纪将是一个生态恢复的世纪(Suding et al.,2004)。随着对森林退化和修复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和国际层面的森林保护修复工程和优先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未来全球森林修复工作将得到进一步加强。202221 /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路径研究报告不同气候区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干扰因素和复杂度不同,其具体修复措施也不相同。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气候类型多样,我们依据主要气候带分别选择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半干旱区的六个典型案例进行介绍。中温带阔叶红松林区曾是我国建国初期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森林被大面积皆伐,在基于自然演替过程并充分利用自然力的基础上形成了闻名全国的“栽针保阔”模式,我们以东北林业大学的帽儿山实验林场森林修复案例进行介绍。暖温带是我国开发历史最悠久的地区,森林植被反复破坏形成了次生灌草地,我们以山东烟台破坏山体植被修复案例来介绍严重退化地的森林植被重建与修复模式。亚热带是我国最重要的木材生产和国家储备林基地,人工林近自然改造是该区森林修复的主要目标,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在广西凭祥的人工林改造模式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极其复杂,修复难度大,我们选取海南热带次生林主动修复和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修复两个案例进行系统介绍。对于西部半干旱区,我们选择黄土高原六盘山水资源限制下的人工林多功能管理作为典型案例介绍。国际上,大规模天然森林再生最著名的例子是发生在美国东北部地区的森林恢复,我们选择该案例进行了系统介绍。国际上亚高山森林修复主要发生在欧洲阿尔卑斯山区,我们选择瑞士 Stillberg 的亚高山造林试验进行介绍。热带我们选择柬埔寨暹粒省热带退化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经营应用案例和马来西亚沙巴生物多样性试验及修复案例进行介绍。国外部分地方在平衡经济发展与森林修复的关系上做得非常出色,我们选取非洲马达加斯加香草农林业与生态修复的双赢解决方案和巴西大西洋天然林更新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的修复评估案例进行介绍,以期为我国森林修复提供借鉴。4.1 国内森林修复的先进技术研究成果与案例4.1.1 中温带“栽针保阔”动态经营体系和帽儿山实验林场森林修复案例(充分利用自然力以应对气候变化的修复模式)利用经典森林演替理论,人工促进温带森林地带性顶极植被恢复。同时,依据已有研究成果“气候变暖导致针叶纯林衰退,而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混交林更有利于气候变化”,调整现有林分结构使其更适应气候变化。东北东部山地的地带型植被阔叶红松林在经受破坏(采伐、火烧、开垦等)后,为加快其恢复及扩展,根据自然演替规律,立足于充分发挥自然生产潜力,加以适当人为措施,重组其合理结构的一整套经营体系。该体系按该区主要树种的生态适应对策进行划分,分别属于 r 对策种、K 对策种和中间类型;对该区次生林和人工林分不同演替和林分发育阶段,施行与栽针(红松、云杉)同时的留阔、引阔和选阔,实行连续的主动择优和再组织过程,最终形成结构合理、稳定高产的针阔混交林(陈大珂等,1994)。1)发生阶段:桦栎杨等先锋树种(r对策种)时期,也包括采伐迹地在内的各种次生裸地。经营措施为栽针留阔,保留一切阔叶树,以利于森林环境的迅速形成。2)过渡阶段:森林群落环境基本形成,种间竞争与适应受各种群的生态适应对策所制约。中间类型对策种(水曲柳、胡桃楸等)逐渐进入群落。在缺乏珍贵阔叶树种源的地段需“引阔”,特别是高郁闭度的人工针叶纯林,应通过行状或带状间伐“引进”珍贵阔叶树;而在自然状态下,很多珍贵树种会不引自来。3)演替阶段:群落中各种群已经进入激烈竞争期,生态选择占支配地位。有的群落已经成为复层林。重要原则在于“选阔”,通过间伐保留珍贵阔叶树种,增强其选择适应力;同时也为针叶树迅速进入林冠上层创造条件。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生态教研室从上世纪 60 年代以来,在帽儿山实验林场建立了按“栽针保阔”途径设计的各种试验林分,20 多年研究结果表明,该途径可充分发挥自然更新及生产潜力,并通过人工栽植K 对策种克服其天然更新障碍,缩短演替进程;也避免了人工红松纯林的主干顶端分叉和过早结实现象。1987 年,以“栽针保阔”为核心的“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图 1“栽针保阔”动态经营技术体系及其应用图 2 华北地区破坏山体植被演替过程示意图4.1.2 暖温带山东烟台破坏山体植被修复案例(严重破坏地重建模式)山东烟台市破坏山体属历史遗留问题,开矿、修路、各类建设取土取石、开挖造地等行为造成植被与景观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等生态环境问题,总面积为144km2。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20 世纪 90年代,采石活动基本得到遏制。为了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烟台市林业局开展了植被恢复。破坏山体植被为次生灌草丛。灌木 4 科 7 属 7种,均为喜光耐干旱贫瘠的落叶种,如荆条(Vitex negundo)、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锦鸡儿(Caragana sinica)、酸枣(Ziziphus jujuba)等。草本植物组成较丰富,共计 25 科 48 属 55 种,以菊科和禾本科先锋种类占优势(李传荣和董智,2012)。破坏山体的植被演替规律(图 2):2423/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路径研究报告加林分生物多样性,最终将人工针叶纯林导向以红锥、格木等珍贵乡土阔叶树种为主,树种结构合理、森林多功能突出的近自然林。主要技术措施是松、杉造林后连续除草抚育 3 年,林分平均优势树高达 15m 时,开始选择和标记松、杉目标树 90-120 株hm-2,伐除影响目标树生长的干扰树和部分一般木,松、杉保留密度为375-450株 hm-2。次年在松、杉林冠下补植红锥、格木等珍贵树种,补植密度为600-750株 hm-2。补植后,对珍贵树种连续抚育三年,当林分珍贵树种优势木树高达到 15m 左右时,选择目标树(90-120 株hm-2),并进行单株管理,根据林分生长情况,及时对上层马尾松或杉木的干扰树进行疏伐,为松、杉和阔叶树种目标树生长提供良好环境。当松、杉达到目标胸径后择伐利用,此后通过阔叶树目标树单株管理,促进目标树生长和林下天然更新,培育珍贵树种大径材,逐步形成珍贵树种近自然林。(2)马尾松-楠木异龄混交经营模式该模式通过在马尾松人工中龄林林冠下补植楠木,培育优质大径材,建成经济价值高、生态稳定性强、森林多功能效果突出的马尾松-楠木异龄混交林,最终形成楠木近自然林。主要技术措施为前期营建马尾松纯林,造林后连续抚育三年,第七年进行透光伐,第11 年、16 年分别进行两次生长伐,并选择标记马尾松目标树 90-120 株hm-2,第 17 年在马尾松林冠下均匀补植楠木,补植密度为 450 株hm-2,补植后连续 3 年进行块状抚育管理,当林分楠木优势木树高达到 15m左右时,选择目标树(90-120 株hm-2),按照目标树经营管理技术,对目标树进行单株管理,不断伐除上层林和下层林干扰树,促进目标树生长和天然更新,经营过程注意保护原有植被和天然更新幼树,达到目标胸径(楠木 60cm 以上,马尾松 50cm 以上)后择伐利用。植被恢复过程(李传荣和董智,2012):(1)植物筛选为对破坏山体进行植被恢复,针对本地植物中的137 个物种,筛选出 71 种为破坏山体造林绿化物种。乔木采用黑松、油松、刺槐、麻栎等 41 种,在采石坑迹地平台、尾矿库绿化平台、路边及采坑周边废弃荒山等进行造林绿化。灌木采用连翘、荆条、金银花、大叶黄杨、小叶黄杨、酸枣等 17 种,主要栽植于岩体坡面、采坑周边及废弃荒山上,并与草本配合使用,形成灌草一体恢复模式。藤本采用五叶地锦、爬山虎、葛藤、扶芳藤等 6 种,适用于破坏山体的垂直绿化。草本采用紫花苜蓿、草木樨、黑麦草、高羊茅等 7 种,用于平台迹地种植,或用于装饰迹地平台、采坑周边、公路沿线等绿化及恢复。(2)立地综合整治地形改造技术:削坡开级和平坡填坑;常规整地技术:水平阶整地、鱼鳞坑整地、穴状整地、反坡梯田;立地提升技术:土壤改良技术、客土、鱼鳞坑集水和拦土蓄水、植生槽、植穴防渗。(3)植被恢复模式因地制宜地制定了适于 8 种立地类型的 28 种造林绿化与植被恢复模式,二次定点爆破造穴客土回填造林模式为一大创新。主要植被恢复模式包括:天然恢复技术;人工造林恢复模式:采坑迹地造林模式、护坡护脚造林模式、削坡客土造林模式、裸岩垂直绿化模式、荒坡造林模式。恢复效果(李传荣和董智,2012):在植被的恢复过程中,随着土壤有机质、速效 N、速效 P 含量增加、全 N、容重和土壤 pH 值降低;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和质量得到提高,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得到提高,促进了土壤腐殖化过程的进行,土壤抗冲性和土壤抗碱强度得到强化;氮的矿化能力增强,土壤微生物量明显提高,酶活性增加。不同的植被类型对土壤的改良与肥力发育有着不同的影响。乔木林和草被都有改善土壤理化性能和入渗能力的效应,且对上层土壤的改良效果好于下层;对土壤物理性能的改良方面,乔木优于草被。在本试验研究中,植被配置模式麻栎-黑松混交林生态恢复效果最为明显,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能和土壤入渗能力。植被恢复后,草本的物种数量增加,显著提高了狗尾草的比重,伴随着黑麦草和茜草的大量侵入,形成了狗尾草-黑麦草-茜草群落。草本的物种组成变化较大,初期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逐渐退化,大量多年生草本植物逐渐进入。随着岩石的风化,环境条件有所改善,已初步具备耐旱性强的草本植物生长的条件。人工恢复的混交林模式,随着生境条件改善,物种数量进一步增多,由一种或几种草本为主,逐渐变为多种植物共存,优势种的数量进一步增多,由于乔木的存在为草本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大量草本植物侵入并定居,尤其以禾本科和菊科蒿属植物居多。狗尾草有所退化但仍为群落的优势种,黑麦草和白蒿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形成了狗尾草-黑麦草-白蒿群落。综合分析发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多样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麻栎黑松、刺槐黑松、刺槐麻栎混交林,以及麻栎、黑松、刺槐纯林,灌丛的生物多样性最低。4.1.3 亚热带人工针叶纯林近自然改造技术和广西凭祥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案例(近自然化改造模式)我国亚热带人工林面积占全国人工林面积的 65%以上。人工林中造林树种单一化、针叶化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林分结构简单、地力衰退和生态服务功能弱等问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在广西凭祥开展了亚热带针叶人工纯林近自然改造试验,根据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原理,通过调整树种和林分结构将人工针叶纯林改造为针阔异龄混交林,提高林分质量,实现森林多功能可持续经营目标。热林中心成功总结了三种典型修复模式:(1)松、杉-红锥等珍贵树种异龄混交培育模式;(2)马尾松-楠木异龄混交培育模式;(3)马尾松材脂兼用林近自然经营模式。(1)松、杉-红锥等珍贵树种异龄混交经营模式该模式的经营目标树是依据近自然林经营理论及目标树作业技术,对松、杉针叶人工纯林进行近自然化改培,通过松、杉上层林的疏伐并在林冠下引入红锥、格木等乡土珍贵用材树种,以改良林分树种结构,增图 3 马尾松、马尾松-红锥等珍贵树种异龄混交经营模式图 4 马尾松-楠木异龄混交经营模式马尾松人工纯林经营模式马尾松-红锥等珍贵树种异龄混交经营模式马尾松-楠木异龄混交经营模式2625/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路径研究报告4.1.4 海南热带次生林主动修复案例(热带雨林抚育间伐修复模式)试验区位于海南岛西南部的昌江县和白沙县交界处的霸王岭林区。该区域年平均降水量为 2553mm,年平均温度为 22.5。低海拔地区的低地雨林受人类干扰最为严重,长期的刀耕火种及建国后的商业采伐已经使其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干扰后恢复起来的天然次生林。2012 年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植被恢复研究团队在研究区建立了 60 个面积为 0.25ha(50m50m)的森林抚育实验样地。样地均按照热带森林科学研究中心的原则建立。每个样地分为 4个 25m25m 的样方,对样方内所有胸径(DBH)5cm 的木本植物进行标记和调查。同时在每个样地中心内设置 1 个 10m10m 的小样方,用于调查1cm DBH5cm 的更新层个体。按照拟定的森林抚育方案,对 30 个样地进行抚育处理。抚育通常包括除伐和解放伐,除伐主要针对目的树种较多且群落密度较大的森林,砍伐清除名录中的所有植物,保留目的物种及辅助物种。以上工作于 2013 年完成,2018 年对 30 个对照样地和 30 个抚育样地重新进行复查,记录树木生长、死亡和补充状况。基于 2013 年 30 个抚育样地在抚育前后的数据,结果表明抚育显著减少了上层和下层树木的个体密度和胸高断面积;抚育后,上层树木个体密度和胸高断面积分别减少了 24.9%和 13.1%;抚育对下层树木的影响更显著,其中个体密度和胸高断面积显著减少了59.9%和 54.9%。抚育前后上层和下层树木个体径级分布结构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因此抚育间伐没有改变次生林当前的群落结构。与抚育前相比,抚育后次生林上层和下层的物种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且下层幼树物种组成的变化程度高于上层。抚育对上层物种的多样性影响相对较小;抚育后,上层树木物种密度减少了 15.1%,但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变化;抚育对下层树木的影响更显著,其中,物种数量、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显著减少了 40.3%、15.1%和 11.1%。抚育间伐 5 年后,热带次生林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物种和功能多样性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与对照样地相比较,抚育样地 5 年后树木个体密度均低于对照样地。虽然 2013 年的抚育显著降低了胸高断面积,但是经过5 年的恢复,抚育样地中的胸高断面积已经接近对照样地。同时抚育间伐对次生林物种丰富度没有影响,抚育样地和对照样地在 5 年后没有显著差异。对于热带次生林,抚育显著提高了树木的相对生长速度和补充率,同时增加了幼树(胸径 5cm)的死亡率,但是对胸径 5cm 以上的树木来说,抚育后的死亡率和未抚育样地的死亡率一致。(3)马尾松脂材兼用林近自然化改造经营模式松脂是大宗的林副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培育脂材兼用林,既可解决松脂原料问题,又可生产木材,一举两得,综合效益显著。同时,脂材兼用林能够很好地解决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问题,且该模式中期构建马尾松珍贵树种异龄混交林,最后形成以珍贵树种为主的近自然林,是极具推广价值和林农容易接受的一种森林经营模式,在生产上容易推广应用。该模式采用近自然经营理论技术,实施脂用和材用林木分类经营,按照传统的马尾松纯林经营至林分平均优势树高达 15m 时,开始选择和标记马尾松目标树 90-120 株hm-2,伐除干扰树后,保留一般木 450株hm-2左右(不包含目标树)作为采脂木,从第 20年开始对采脂木采割松脂 10 年(目标树不采割松脂),之后一次性采伐采脂木,仅保留全部的目标树,次年春季在目标树林冠下补植珍贵阔叶树种,培育马尾松(50cm 以上)和珍贵阔叶树种(60cm 以上)大径级用材,实现针叶纯林转化为结构合理、林分稳定、经济价值高、多功能作用突出的近自然林,为我国南方马尾松林科学经营提供一个提质增效的示范样板。适用范围:该模式适用于我国亚热带地区以松脂采割和木材生产兼顾的马尾松中龄林的经营活动。林地立地质量等级为中等以上(立地指数 16 以上),林分结构及质量良好,适合培养马尾松大径材,并具有培育珍贵树种大径级用材林潜力。松杉人工纯林长期皆伐炼山,刀耕火种的经营方式,极易引起地力衰退,水土流失,病虫害和火灾频发,对森林固碳减排极其不利,从而不利于森林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通过近自然化改造,一是可以优化林分结构,能够更有效利用光照养分资源促进林分生物量的增长,提高地上生物量碳的增加,二是近自然化改造增加林分凋落物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增加而提升土壤碳汇;三是改变皆伐炼山的方式,保持植被连续覆盖,大大降低了因皆伐炼山导致的碳排放和土壤碳流失;四是近自然化改造培育优质大径材,最后做成高档家具或工艺品,能将固定的碳素长期封存在林产品中,减少了因燃烧或加工带来的二次碳排放;五是近自然化改造增加了松杉人工林林分稳定性,减少了病虫害和火灾的发生频率,从而减少了因病虫害或火灾引起的碳排放。图 5 马尾松脂材兼用林近自然化改造经营模式图 6 海南热带次生林不同抚育强度下相对生长速度、死亡率和补充率马尾松伐除采脂木后马尾松脂材兼用林近自然化改造经营模式2827/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路径研究报告4.1.5 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修复(热带雨林修复模式)基于恢复生态学理论,森林修复的过程基本可总结为“林隙阶段-建群阶段-成熟阶段”。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物种组成极为丰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植被恢复团队总结出从人工橡胶林到热带雨林,修复周期基本可分为“封山育林-清除非雨林成分-建群-演替-生态完善”5 个阶段(图 8)。首先采取人工措施封山育林,停止人类对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干扰,为热带雨林的修复奠定环境基础。其次,结合地形条件,按照一定砍伐比例分批逐步清除部分人工橡胶林或非热带雨林成分,使其预留空间以为热带雨林成分的发展创造前期生境。在此基础上,根据计划所要恢复的热带雨林群落类型,补植必要的群落建群种或关键种,通过维持适当的种群数来营造热带雨林生境,保持合理的群落结构。经过多样植物群落的更替和发展,形成更为复杂、稳定的热带雨林群落和生境。在后期对雨林进行完善和管理,补植群落中其他层次的乔木种类,以提高热带雨林群落结构的丰富性和合理性。对于三种不同类型(清除种、辅助种和保留种)的物种,抚育增加了几乎所有类型物种的生长速度,同时增加了辅助种和保留种的补充率。例如长寿命先锋种和后期种在抚育样地中更新数量增加,而短寿命先锋种主要在对照样地中更新。树木相对生长速度也随着抚育强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在实验设置的抚育强度上限条件(约 20%)下,树木的生长速度和补充率依然增加。幼树死亡率随着抚育强度的增加也不断提升,但是胸径 5cm 以上的树木的死亡率一直维持不变趋势(图 6)。抚育对次生林中物种组成产生了显著影响,5 年后的抚育样地中物种组成更加靠近临近的老龄林,而且小径级个体(胸径 5cm)经过抚育修复后更加接近老龄林的物种组成,表明抚育对小径级个体的影响更加明显。在抚育间伐处理之前,实验区次生林平均地上生物量为 112.9Mghm-2,虽然抚育样地在抚育前的地上生物量略低于对照样地,但差异不显著(图 7)。2013年地上生物量从抚育前的 111.6 Mghm-2显著下降到99.04Mghm-2。经过 5 年的自然恢复,抚育样地的地上生物量提高了 24.5%,达到了 123.35Mghm-2;对 照 样 地 的 地 上 生 物 量 提 高 了 13.4%,达 到 了129.5Mghm-2。虽然 2013 年抚育后的样地地上生物量低于对照样地,但经过 5 年恢复后的抚育样地与对照样地的地上生物量基本无差异。抚育主要减少了清除种的地上生物量,而提高了保留种的地上生物量。2018 年抚育后样地中的清除种显著低于对照样地,而保留种和辅助种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经过抚育后的次生林的地上生物量绝对增长量显著提高了 58.74%,相对增长量显著提高了 67.93%。在 30 个抚育样地中,地上生物量的绝对增长量和相对增长量均随着抚育强度呈现单峰曲线变化的趋势,抚育强度在 10%2.5%时地上生物量的相对和绝对增长量最高。虽然抚育过程中间伐了演替先锋种,导致抚育样地中的地上生物量出现下降。但是经过 5 年的恢复,抚育样地中的地上生物量迅速得到恢复,基本接近对照样地的地上生物量水平,而且修复后的次生林中保留种的地上生物量不断增加,而且在次生林中的比例也相应提高。这些保留种通常生命周期长,木材密度大,潜在高度高、因此在维持群落稳定、提高群落结构复杂性、增加森林碳汇能力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抚育后的次生林在物种组成上也在向老龄林靠近。因此对次生林开展主动修复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加速热带次生林的恢复速度。在热带雨林的恢复过程中,针对不同立地条件与类型,植被恢复方式与重建模式也有所不同。立地条件的划分受到地形、地貌、气候、海拔、土壤、植被、湿度、人为活动等多项综合生态因子的共同作用。因此,项目首先运用权重分析法对场地进行生态多因子综合评价,并将研究区域划定为 4 个分区,分别因地制宜地利用建群种植物法、先锋植物法、立体复合型修复法和协助自然再生法加以修复。(1)建群种植物修复法建群种植物修复法即选用对热带雨林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优势植物作为群落建造者,在短时间内建立雨林体系。现状核心沟谷坡度、土壤及湿度等条件适宜各类沟谷雨林植被生长,因此主要采用此方法进行修复。具体而言,由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绒毛番龙眼(Pometia tomentosa)、千果榄仁(Terminalia myriocarpa)等热带雨林标志性树种构成森林上层,培育林下植物以形成多层次多物种的森林植被,补植其他地被物种。如此按照热带雨林的层次精细化种植,可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植物种类丰富、层次复杂、郁闭度高的热带雨林体系,从而逐步实现山谷雨林的修复。(2)先锋植物修复法在山脊、地势陡峭和种植条件恶劣的区域,利用热带先锋树种西南桦(Betula alnoides)、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山桂花(Paramichelia baillonii)等造林,可在较短时间内成为山脊优势物种,为后期其它热带雨林植物的生长提供有力的立地条件。同时,先锋植物的快速生长亦可推动山脊地区结构单一的橡胶林逐步向混交林演替。此区域需控制割胶、砍伐等人为活动,并借助当地优越的气候、土壤条件,补植构成山地雨林的其他乔木、藤本及林下植物,使林分逐步增加,实现山脊雨林的修复。(3)立体复合型修复法在芒果(Mangifera indica)林、茶树(Camellia sinensis)林等部分产量较高的果林和橡胶林区域采用立体复合型修复法,即保留橡胶林,逐步伐除部分果林,并补植其他珍贵的经济林木,结合生态农业、立体混种等方式构建复合型生态橡胶林。这一途径能显著增加区域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功能,并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经济效益。图 7 海南热带次生林抚育样地与未抚育样地在三个不同时期(2013 年抚育前、2013 年抚育后、2018 年)的地上生物量图 8 从人工橡胶林到热带雨林的不同修复阶段(Lao et al.,2020)3029/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路径研究报告2)确定不同地类的主要功能及优先性 进行各立地类型的多种服务功能的重要性排序,如表 1 是六盘山半湿润区华北落叶松林的 5 个多功能立地类型(立地指数等级)及其多功能利用定位,这里仅考虑了生产木材、林地产水、林下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保护、固碳 4 个主要功能。因地处重要水源区,应尽可能照顾产水功能;因林地的地表覆盖非常高,一般不会产生土壤侵蚀或极其轻微,所以未提及减少侵蚀功能。3)现有林分结构特征的调查 定量调查现有森林的一系列结构指标,包括树种组成、林龄、林分起源、林木密度、树高、胸径、枝下高、树木优势度、枯落物层厚度和组成等,还有林冠郁闭度、林下天然更新、地表覆盖度,以及林木健康情况和受害程度与原因等。如有可能,还应调查土壤剖面及理化性质。4)现有林分结构与功能的诊断 进行林分的结构与功能诊断,这需立足于立地质量。对不适合造林或森林生长的太差立地,不必非要通过造林把现有非林植被转换为森林,也不必非要维持因造林不当而形成的稳定性差和功能低的不健康森林;对控制土壤侵蚀和尽量多产水的功能目标而言,仅维持耗水较少的灌木和草本覆盖度在较高水平(如 70%以上)反而有益。对适宜森林生长的较肥沃和肥沃立地,在无特殊要求情况下,一般应充分利用林地生产力来生产优质大径材,但前提是要控制土壤侵蚀、追求较高产水量,并考虑充分发挥其他服务功能。对肥沃立地的森林,在制定管理决策前,先要评价确定森林发育阶段。如仍是幼林(疏林)阶段,还未形成笔直、无节疤和足够长(如 68 m)的优良树干,这时不必着急开展任何间伐或疏伐,而是维持较高林冠郁闭度,充分利用自然整枝,直到形成有足够枝下高的良好树干的目标树。如目标树的树干质量和枝下高达到了要求,则可对比调查林分与理想水源林的结构指标,从而发现林分结构(及功能)的不足,针对性地确定管理措施。5)面向结构/功能的管理计划编制 确定需采取的面向林分结构/功能的管理措施,这主要包括 5 方面:(1)封山育林:经常对劣质立地上的森林进行封育,即不采取任何管理措施,避免干扰破坏植被覆盖,以维持合适的地表覆盖度、预防土壤侵蚀、多产水。这个措施也常用于幼林(树高 46 m)或疏林(在目标树优质树干形成前的林冠郁闭度 0.8 的林分,具体做法是伐除目标树附近的 13 株竞争木,间伐强度需控制在伐后郁闭度保持在 0.6。过密林分可在一定时期(如 10 年)内分 23 次实施,而不是一次高强度间伐,以避免保留木倒伏折断等危害。间伐和木材运输时应在冬季地面冰冻时进行,以减少对林地、枯落物层、幼树和目标树的伤害。(3)促进林下天然更新:应鼓励目标树种和珍稀树种的天然更新,具体做法是伐除竞争木或劣质木后形成一些林窗。然而,仍需利用一定的林冠遮荫来进行自然整枝,尤其对阔叶树。如某些树种缺乏母树,也可林下人工补植混交树种。(4)应用林水关系研究结果。(5)制定管理计划:作为山地水源区的水源林,不容许有任何皆伐,但可利用近自然经营技术,以减少对树木、地表植被、枯落物层和土壤的干扰。在明确了需采取的管理措施后,逐项确定实施时间、强度和频度,形成详细可行的森林管理方案。确定了多功能水源林的理想结构:森林多功能管理需以理想林分结构为参照和目标。基于对森林结构和森林功能变化规律的研究,提出了详细程度不同的理想水源林结构(Wang et al.,2015;王彦辉等,2020)。(1)一般化理想结构:为兼顾森林的稳定性、林地产水和其他多种服务功能,一般要求:1)林分郁闭度保持在 0.7 左右(0.60.8)以维持天然更新、控制杂草、维持生物多样性、减少林木生态耗水;2)地表覆盖度保持在 0.7 以上,以控制土壤侵蚀(Wang et al.,2015);3)林木高径比(m/cm)保持在0.7以下(至少不超过 0.9),以避免树木遭受风折雪压危害。在任何森林演替阶段,所有管理措施都要以加快形成和良好维持此理想结构为目标。在所有森林生长阶段和森林管理中都要使地表覆盖度在 0.7 以上,尤其在土壤侵蚀风险大的坡地和在造林及幼林阶段,需仔细保护各种地表植被和枯落物覆盖。适度的林冠郁闭度利于耐荫和较耐荫树种的更新并控制喜光草本入侵,林下幼苗和幼树的高生长随林冠郁闭度增大而降低并在高于0.7 时变的很低,若要同时维持较高的乔木层和林下灌草层生物量以及林下植物种类数量就需维持郁闭度在其合理范围 0.60.8(Ahmad et al.,2018;2019)。六盘山的华北落叶松林雪灾危害在林木高径比(m/cm)0.7 时开始出现,在 0.70.9 范围内随高径比增加而逐渐增大,在 0.91.0 范围内较快增加,在 1.0 后急剧增大,因此要求林木高径比低于 0.7,至少不能超过0.9。此外,林分结构调整还需遵从常规的多树种、多世代、多层次的稳定高效森林结构要求,充分考虑水分的植被承载力、森林多功能利用、流域产水功能等的刚性需求,以及在以培育木材为主导或主要功能时对培育目标树的经营要求,即采取 30.7 X 的模式。4.1.6 黄土高原宁夏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多功能管理(半干旱区气候适应性修复模式)在黄河流域和黄土高原等广大旱区,水资源承载力不足限制着森林植被覆盖增加;同时大规模造林导致流域产水量大幅降低(王彦辉等,2018),影响当地和下游供水安全及可持续发展;高密度营林也会因减少林下植物多样性、限制林下天然更新、降低森林稳定性等而降低森林的整体功能。森林植被恢复与管理不能仅考虑增加森林覆盖和木材蓄积,而是必须强调面向区域和流域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森林质量提升和功能增强。在黄土高原旱区要同时考虑干旱缺水对森林植被恢复的限制以及森林植被恢复与管理对区域和流域供水安全的影响,不能超过水资源承载力,并且要尽量减少植被生态耗水;另外,不能仅考虑木材生产或控制土壤侵蚀等单一主导功能,而是要在充分认识森林植被多种功能的复杂竞争关系和供给能力与社会需求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恢复与科学管理森林植被实现其多种功能的权衡优化,即进行兼顾主导功能与其他重要功能的多功能管理(Wang et al.,2015)。为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水文与流域管理学科组 2000 年以来在半湿润半干旱区过渡带的宁夏六盘山土石山区潜心探索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水协调的多功能管理技术。提出了山地水源林多功能管理的5个决策步骤(王彦辉等,2020):1)立地质量调查与分类 首先需进行林区或造林区域的立地调查与分类,这是森林多功能管理决策的基础。(4)协助自然再生修复法协助自然再生是指对仍然具备天然更新能力的森林加以保护,辅以适当的人工干预措施,使之尽快演替为符合培育目标的森林植被。这一方法的关键在于加速自然演替过程,减少杂草等干扰因素与树木的竞争。在水湿条件较好、现存次生林较多的区域,项目团队采取封育保护措施,在林隙种植单株或丛状补植热带雨林树种幼苗,如纤细龙脑香(Dipterocarpus gracilis)、云南龙脑香(Dipterocarpus tonkinesis)等,以促成其正向演替。尽管协助自然再生修复法耗时较长,却具备成本低和技术简易的优势。表 1 六盘山半湿润区基于立地指数划分的立地类型和其华北落叶松林多功能定位立地类型海拔/m立地指数(优势木高)/m立地质量评述主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排序.5水热组合条件最佳,有生产优质大径材的可能生产木材=林地产水 植物多样性保护 固碳2200-2300、.7(18.6、18.7)水热组合条件较好,比较适宜生产木材林地产水=生产木材 植物多样性保护 固碳.8海拔升高使降水增加,但低温限制显现,水热组合条件中等,生产木材及其他功能表现中等 林地产水 生产木材 植物多样性保护 固碳2000-2200、270016.3、16.2低海拔区的较干气候限制增强,树木只能生长在阴坡半阴坡;高海拔区的偏低温度限制树木生长作用增强林地产水 生产木材 植物多样性保护 固碳 植物多样性保护 固碳 生产木材3231 /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路径研究报告水源林多功能管理的效果明显利用各功能与海拔和林龄及密度等因素的数量关系,计算了林龄 30 年时在多功能合理密度经营下的各服务功能,并与传统高密度经营林分相比,评价了主导功能和主要功能的变化(表 3),表明密度要降低 39h%,产水功能提高了 617%,林下植物种数在低海拔轻微减少(6%)但在中高海拔轻微增加(3%6%),林分蓄积年增长量在生长最适海拔(2400 m)有些减少(4%)但在偏低和偏高海拔明显增加(45G%),单株材积年增长量在生长最适海拔显著增加 37%和在其他海拔大幅增加 23807%,固碳功能在生长最适海拔减少 14%但在其他海拔增加3%。由此可见,多功能合理密度经营确能明显提质增效。对研究区内其他海拔和林龄所需要的多功能合理密度,可在表 2 的基础上内插确定,或利用研究所得的森林各种功能的预测模型(田奥,2019;王彦辉等,2020)进行计算后优化权衡;对西北地区其他林区的华北落叶松林以及油松等相近树种的人工林多功能管理,均可借鉴这里提供的管理技术和确定的多功能管理密度研究结果。(2)华北落叶松中龄林的多种功能变化与合理密度:研究了六盘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1735 a生,平均 26a 生)的林分密度(8001500 株 hm-2范围内)与多种功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多个单一功能的密度要求,并在综合分析后确定了多功能密度(图9)。研究发现:1)木材蓄积量随林木密度增加几乎线性增大,在 1500 株 hm-2后增速才轻微变缓,为培育更多优质大径材和提高木材生产价值,密度控制在10001500 株 hm-2较好;2)林下植物种类数在密度不到 1300 株 hm-2附近时最大;林下植被盖度及生物量均随密度增大而降低;但林下灌木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最大值都出现在密度 1300 株 hm-2,从提高林下植物多样性及促进自然更新的角度出发时可将密度控制在 0.7 后开始出现,但随高径比增加的增幅不大,然而高径比 0.9后随高径比增加快速升高,高径比 1.0 后随高径比增加急剧升高并很快达到 100%。为提高抗雪灾能力,应把高径比降到 0.7 以下并最多不超过 0.9。根据林木密度与高径比的关系,需控制林木密度1500 株 hm-2时产水量较低且变化很小,在密度 1300 1500、1300 株 hm-2时产水量分别缓慢、快速增加,如要降低林木密度以增加产水,在本研究中给定林龄(26a)下需在 5000 株/ha)节约 34-50%。(3)不同海拔和林龄时的华北落叶松林多功能合理密度:提出了在林分尺度对给定立地条件如何确定多功能管理密度的决策程序:(1)明确限定条件,即首先确定与满足林分稳定要求的郁闭度 0.60.8 对应的林木基本密度区间;2)根据对森林功能的需求,确定给定立地的主导功能和其他主要功能的重要性排序;3)确定各单一功能达到其最大值 90%以上时的最优密度区间,或因难以满足退而求其次达到 80%时的适宜密度区间;4)按照多种功能的重要性排序,逐个确定各单一功能的最优密度区间与基本密度区间的交集,如对某一功能不存在交集时就降低要求即利用其适宜密度区间求取交集后作为多功能管理密度区间,如仍不存在交集则需适当牺牲无法兼顾的非主导功能,或采用将各单功能的最优密度依功能重要性进行加权平均的确定方法。然后,依据高龄林密度范围不能大于低龄林密度范围、每次间伐强度不大于 30%且至少隔 23 年才能间伐一次的原则,适当调节计算得到的多功能管理密度区间,使其合理可行(田奥,2019)。利用上述的森林多功能管理密度的决策程序,在六盘山半湿润区内确定了属木材生产非适宜区的低海拔(1 800 m)干旱立地、木材生产适宜区的中低海拔(2 100 m)较湿润立地和高海拔(2 700 m)湿冷立地、木材生产最优区的中海拔(2 400 m)水热俱佳立地在不同林龄时的多功能合理密度区间(表 2)。图 9 华北落叶松中龄林多种功能变化与合理密度表 2 六盘山半湿润区不同海拔和林龄时的华北落叶松林多功能合理密度区间(株 hm-2)海拔特征多功能排序20年30年40年50年1800m气候干旱,不宜木材生产产水 物种保护 固碳 木材生产06308002100m降水较多,较湿润,较宜生产木材 产水 木材生产 物种保护 固碳6808002400m水热组合最佳,适宜生产优质大径材木材生产=产水 物种保护 固碳706002700m湿冷,各功能中等,产流高,较宜生产木材产水 木材生产 物种保护 固碳 0580700表 3 华北落叶松林多功能合理密度与传统高密度经营效果对比海拔/m30年生的密度/treehm-2产水/mm林下植物种数林分蓄积量生长/(m3hm-2a-1)单株材积生长/(m3tree-1 a-1)固碳速率/(thm-2 a-1)1800m过密林3 600254322.900.000 84.34多功能林1 375270304.260.002 94.47优化效果-62% 6%-6% 47% 248% 3!00m过密林3 600176346.940.002 78.40多功能林1 1502043410.090.011 09.04优化效果-68% 16%0% 45% 307% 8$00m过密林1 8001513115.00.013 814.54多功能林1 1001653214.40.018 912.47优化效果-39% 9% 3%-4% 37%-1400m过密林3 600143318.750.003 99.74多功能林1 4751683312.780.013 211.14优化效果-59% 17% 6% 46% 238% 14433/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路径研究报告落叶松和黑松没有幼苗。更新调查表明本土种黑胡桃(Juglans nigra)和外来种挪威槭(Acer platanoides)将在未来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恢复区域的群落结构与安大略省南部的原生森林不同,但它们向着具有相似结构和外观的森林发展。最近,地方当局错误地把这块森林列为需要保护的“重要残留天然林”,而不知道它实际上是人工林。这说明当初的造林确实取得了成功,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适度的再造林就可以促进高质量的森林发展(Lamb&Gilmour,2003)。4.2.2 瑞士阿尔卑斯亚高山森林恢复试验案例(亚高山森林修复模式)世界范围内,除青藏高原外,亚高山森林主要分布在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北美落基山和南美安第斯山区,南北美亚高山森林很少开发,国际上亚高山森林恢复试验主要在欧洲阿尔卑斯山展开,瑞士森林、雪与景观研究所 1975 年就在瑞士 Stillberg 开展了亚高山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海拔恶劣环境条件下,幼苗生存和生长与镶嵌分布的微环境密切相关(Hsler,2004)。不利环境包括长久的积雪覆盖、广泛的积雪移动、低温、风和密实的灌草。积雪覆盖时间过长会导致生长期不足和雪霉病大量发生,因而春天积雪先消失的微生境成为高山适宜植苗的区域。阴坡和洼地由于温度低,也会抑制幼苗生长。适合的微生境包括小台地、坡缘、丘包和倒木上,这些微生境中瑞士五针松和挪威云杉天然更新良好,成丛状分布。根据亚高山树种的斑块状更新特点,Schnenberger(2001)总结提出了亚高山丛植造林技术模式(图 11)。首先在造林地上选择有利于更新的微生境斑块,每个斑块直径 2-4 米,里面栽植 20-30 株树苗(图 11a)。在靠近林线的高海拔处,植苗株距 50-100 厘米;海拔相对较低处株距可适当增加。植苗斑块只选在凸起或树墩处。斑块内冠层最好能很快郁闭,丛植的优点在 5-10年就开始显现(图 11b)。随着外部干扰和种内竞争,斑块内幼苗数量会逐渐降低。间距 2-3 米的 3-6 个小斑块构成一个群团,这些群团 20-30 年后可郁闭连接在一起(图 11c)。在植苗时,就要使群团间的距离大于成熟林木最大树冠,这样可以保证成林后群团之间是离散的。群团直径大小与成熟林木树高相对应,应该在半个到一个树高之间。群团可为椭圆状,长轴平行于坡向或盛行风向。由于成熟林木树高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因此在高海拔,群团长轴可保持 10-15 米,短轴 8-12 米;而低海拔的群团直径可保持在 15-25 米。这样设计可以使群团的大斑块分布保持到 100 年以上(图 11d)。一个群团内只栽植一个树种,但是不同群团使用不同的树种更好,这样可形成斑块状的混交林。群团间的空地如果没有土壤侵蚀风险,则自然保留以待天然更新;如果有土壤侵蚀风险,这些空地上可栽植先锋灌木和树种。群团的形状、大小和树种可根据地形变化灵活配置。4.2 国外森林修复的先进技术研究成果与案例4.2.1 北美温带森林修复案例(温带森林大规模自然修复模式)大规模天然森林再生最著名的例子是发生在美国东北部地区的森林恢复。尽管现在美国东北部地区森林广泛分布,看起来是古老的林分,但事实上许多森林都是相对较新的(不到 200 年)。在第一批欧洲移民潮中,该地区大部分森林被清除,用做农业用地。后来在美国西部发现了更好的农业用地,定居者搬走了。可能是因为存在许多小面积的残存森林,弃耕地上大面积次生林随之出现;在大多数情况下,这都是自然发生的,没有人为措施促进这一进程。早在 1840年,新英格兰地区就开始森林恢复,1880 年后,中部各州也开始恢复。虽然很难估计所涉及的总面积,但显然是很大的。Williams(1988)估计 1880-1910 年间仅新英格兰就有超过 100 万公顷的弃耕地恢复为森林。研究表明,新森林组成与结构与先前土地利用历史相关(Motzkin et al.,1996)。例如,在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地区,松树占据了弃耕地,而橡树更常见于未耕过的地方。这种差异似乎与土壤变化以及某些树种的扩散和重建有关(Motzkin et al.,1996)。该地区自然恢复的森林包含多种多样的树种,甚至包括一些不常见的树种,它们发生在相似的立地上。总体而言,主要树木的年龄和森林的明显稳定性掩盖了它们与欧洲移民前原始森林的不同。森林自然恢复可以在大范围内进行;然而,所得的森林并不总是与曾经存在的森林相同(Lamb&Gilmour,2003)。1886 年在加拿大东部落叶阔叶林区进行的森林恢复是最早的现代森林恢复案例之一(Larson 1996;Lamb&Gilmour,2003)。这一恢复案例早于大多数关于演替生态学研究。该恢复区域是一个古老的砾石坑,通过植树造林来证明复杂的森林覆盖如何快速有效地恢复到退化的土地上。该恢复区域共种植了14 个树种,其中包括当地的落叶硬木和针叶树以及几种外来树种,如挪威槭树(Acer platanoides)、欧洲白蜡树(Fraxinus excelsior)、欧洲落叶松(Larix decidua)、欧洲云杉(Picea abies)、欧洲黑松(Pinus nigra)和欧洲椴(Tilia cordata)。14 个树种约 2300棵树苗按株距 2.5m 造林。除早期修剪外,未进行后续森林管理。最近的天然林在 500 m 以外。至 1930 年,树冠覆盖率 85%,其中 31%是针叶树种。到 1993年,树冠覆盖率增加到 95%,但针叶树仅占 5%。该恢复区域已有 107 年的历史,有 220 棵树胸径超过 30 cm。在最初 14 个树种形成的林冠中,仍有 10 种存在。两个新树种已经定居。同时林下也出现了 36 种不同的木本和草本植物,其中的大多数可以进行繁殖。一些冠层树种正在更新,并在林下出现了幼苗,但云杉、图 10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密度调整图 11 亚高山丛植造林技术模式(Schnenberger,20013635/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路径研究报告“框架树种”方法基于对所选树种生活习性的细致研究,利用其生态功能属性来加速森林演替。框架树种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能适应强光环境,存活率高,生长快,能抑制杂草蔓延;二是能吸引散布种子的动物,比如具有早熟的肉质果实,或是可以提供合适的筑巢点等,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框架树种都同时满足以上这两个特点。前者主要起到快速生长达到冠层郁闭的效果,而后者将带来快速的多样性恢复,这些都是成功恢复的首要生态指示器。框架树种方法旨在利用栽植最小数目的种类和及其个体,来达到最大的生态修复效果,包括生物量、森林结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快速恢复。框架树种修复方法的特色是在树种选择只基于上述两点,因而只需选择最少的树种,并且是将具有这些特点的先锋种和演替后期种一起栽种。框架树种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缺少科学合理的选择,那么利用这种方法开展大规模的森林恢复将成为一种挑战。上世纪末,框架树种方法开始在澳大利亚热带季雨林修复中广泛使用,Engert 等(2020)总结了该区最常见的 20 种框架树种清单。也是在上世纪末,泰国清迈大学森林生态研究所(FORRU-CMU)在 Doi Suthep-Pui 国家公园高地常绿阔亚林退化地开始了“框架树种”修复的尝试(Maxwell&Elliott,2001),首先在附近残留原始林中识别出常绿阔叶林特有树种,观测它们的立地偏好和海拔分布;并通过对残留林的物候研究得出这些树种的种子收集最佳时间;通过育苗实验得出种子储存、播种和幼苗移栽的技术方法及时间表。从 1997-2003 年间连续开展了框架树种筛选和所选树种混交组配造林的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框架树种方法的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显著超过了对照样地并快速接近附近的残留原始林(图14)。在总结高地常绿阔叶林框架树种修复的经验和教训后,FORRU-CMU 设计了泰国北部低地落叶林、Kanchanburi 省竹子落叶林和 Krabi 省低地常绿阔叶林的框架树种修复技术,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恢复效果(Sapanthuphong et al,2011)。1984 年在瑞士阿尔卑斯山 Mustair 开展了亚高山丛植造林试验,试验地海拔 1800-2400 米,1983 年一场森林大火烧毁了原来的云杉-落叶松-五针松林。在火烧迹地上,每个小斑块内栽植株距 70cm 的树苗 20-30 株,间距 2-4 米的 3-6 个斑块构成一个群团(Clusters),每一个群团大约 10 米宽,10-20 米长;群团之间的距离为 5-10 米(图 12a)。每一群团包括以下树种之一:瑞士五针松(Pinus cembra)、矮赤松(Pinus mugo)、欧洲落叶松(Larix decidua)或挪威云杉(Picea abies)。共栽植了 2000 株 15-25 厘米高的幼苗,群团间空地栽植了灌木赤杨(Alnus viridis)和垂枝桦(Betula pendula)。试验地面积 0.72 公顷,造林面积只占 4%,预估成林后林木盖度 30%,林隙和灌丛占70%。造林13年后,1997年进行了再次评估,瑞士五针松和挪威云杉树高约 1 米,落叶松和矮赤松约 1.7 米高。分析表明,挪威云杉斑块边缘树木显著高于斑块内部树木,其它三个树种没有显著差异;落叶松斑块内部受雪压引起的树干弯曲损害显著高于边缘木,其它三个树种没有显著差异;矮赤松和落叶松斑块边缘被有蹄类动物啃食的占比显著高于斑块内部,但总体来说大部分树苗没有被啃食。在春天可以看到林隙内都是积雪,而造林斑块上已经融化,特别是挪威云杉斑块。可以认为,上述的斑块间距对云杉来说是合适的,但是对速生的落叶松和矮赤松来说太窄了,对生长较慢的瑞士五针松来说有点宽了。目前,斑块之间树木已经连接,形成了一个个群团(图 12b),相当于成功进入亚高山丛植造林技术模式的第三阶段(图 11 c)。图 12 瑞士 Mustair 亚高山丛植造林试验(Ulrich Wasem,WSL)4.2.3 热带亚热带“框架树种”修复方法和泰国清迈修复案例(充分利用自然力加速的热带亚热带森林修复模式)“框架树种”修复方法是一种最小限度的主动修复方法,其将人工造林和天然更新结合起来,适用于附近有残留母树的热带亚热带中度退化地块的恢复(图13)。该方法基于树木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选择造林树种,通过优化管理措施来加快正向演替,促进森林生物量、结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该方法最先是在上世纪 80 年代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北部使用。当地主要有 13 个森林类型、数百个乡土树种,当地树木园对各树种习性的观察为框架树种的选择奠定了基础,当地苗圃也培育了数百种树种的幼苗。从1985 年到 2000 年,通过三个地点的野外实验筛除了不合适的树种,之后确定了最佳的株行距、除草计划和树种组配方案。在最初的实验中,一些造林树种(例如 Homalanthus novoguineensis)由于能够吸引能够散布种子的食果动物,其树下出现了更丰富多样的天然更新,当时把具有上述特点的树种称作“框架树种”。在随后的实验中,对这些“框架树种”及其周围自然更新的树木种类进行了测定,发现只需要营造大约 30种这样的框架树种,就可以通过其周围的天然更新,基本上恢复原有的树种多样性。图 13 框架树种方法应用于热带亚热带中度退化的区域随着退化加剧,修复技术更加集约化,投入也越大3837/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路径研究报告4.2.4 马来西亚沙巴(Sabah)生物多样性试验及修复效果评估(热带雨林修复模式)沙巴生物多样性实验()是树木多样性实验网络(www.TreeDivNet.ugent.be)的一部分,它是目前仅有的两项热带研究之一,也是唯一一项基于古热带的研究。沙巴生物多样性实验位于东南亚的混合龙脑香林中,龙脑香林通常具有更高的树冠和更高的地上生物量。沙巴地区主要的干扰方式是森林皆伐。出于多种原因,在包括木材生产(例如 INNOPRISE 公司)、碳存储(例如 INFAPRO 项目)、以及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的恢复(INIKEA)中使用多树种种植方法。马来西亚沙巴生物多样性实验年降雨量超过 3000毫米。沙巴州地区被称为“婆罗洲的心脏”。连绵不绝的广阔雨林和湿地,以及绵延 560 公里的京那巴当岸河,孕育着无数珍奇鸟兽和植物,是地球上最具生物多样性的动植物栖息地之一。沙巴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猩猩、大象与犀牛共同生存栖息的地方。沙巴生物多样性实验是一个占地 500 公顷的大规模森林恢复项目和树木多样性实验。实验选择了16种龙脑香科冠层树种幼苗,沿着择伐后的森林进行线状种植。该实验包括 124 个 4公顷的样地(200200 m2),遵循随机区块设计(图15)。包括 16 个研究树种中的一个,16 个不同的四种混交和所有 16 个树种混交组合。每个多样性水平共 32个样块,在两个区块之间平均分配,使得使用一种或 4种混交在每两个区块中发生一次,每个区块中 16 种混交的16个相同重复。幼苗种植在相距10米的平行线上,每 3 米种植一棵树苗(除非由于岩石,溪流等原因而无法种植)。第一个区块于 2010 年 10 月完成苗木种植,第二个区块在 2009 年 12 月和 2010 年 8 月的完成苗木种植。由于龙脑香科幼苗在林下生长缓慢,而且热带地区伐后林本身林下光照强度依然较低,因此幼苗生长速度较为缓慢。热带地区的主要环境威胁之一是皆伐,这导致大面积森林退化。在东南亚,以龙脑香科优势树种的幼苗进行混交种植旨在加速森林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树种多样性在森林恢复中的作用仍不清楚。但是由于物种特征和生态的差异,混交可能会增加功能稳定性。为了测试潜在的保险效应,通过分析了沙巴生物多样性实验前十年中单一栽培和混交地块的幼苗死亡率和生长模式。结果揭示了包括补植树种存在木材密度和生长速度与存活率之间的权衡。单一栽培的平均存活率比混交的低,其中存活率低的树种的单一栽培有可能导致最终的失败。在亚马逊以外的大多数热带森林地区,采伐的森林现在已经超过了未采伐的地区。然而,评估退化的影响(来自择伐和其他原因)和通过现场测量来评估恢复效果既昂贵又耗时。因此沙巴生物多样性项目开发了利用遥感评估森林质量的方法。使用遥感产品来监测植被覆盖、叶面积指数(LAI)动态,以及田间规模(500 公顷)森林生物量。结果发现,大约 70%的 Malua 森林保护区在 2007 年选择性重新采伐后植被覆盖减少,而未重新采伐的沙巴生物多样性试验区则显示植被覆盖增加。在实验中通过补植恢复的地块具有更高的植被覆盖率和叶面积指数(LAI)。总体而言,当通过遥感指标分析沙巴生物多样性实验时,卫星图像能够检测到由于择伐和混交补植而导致的森林质量变化。而且与栽植单一树种的林分相比,混交补植可增强伐后林的林冠恢复速度。图 15 马来西亚沙巴生物多样性样地分布和补植实验设计(Hector et al.,2011)图 14 清迈大学高地常绿阔叶林退化地“框架树种”修复a)1998 年退化地景观,1999 年框架树种修复;b)2013 年林相,箭头标示同样的位置;c)2020 年林相,郁闭林冠下大量天然更新,0.46公顷样地内超过70个树种,木本藤本植物涌现,结构多样性恢复,碳储量接近成熟林水平。4039/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路径研究报告行动物、蝴蝶和蚂蚁,并使用来自 30 个香草农林的产量数据来确定产量-生物多样性的权衡。团队评估了森林和休耕衍生的香草农林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并将其与老龄林、碎片化森林和休耕地进行了比较。为了确定香草种植对生物多样性友好且有利可图的策略,评估了环境和管理相关变量作为产量和物种丰富度的驱动因素。通过比较发现(图 16),与原始森林相比,在森林中建立的香草林所支持的物种减少了 23%,特有物种减少了 14%。而在休耕上建立的香草混农林的物种总数比休耕地多 12%,特有物种多 38%。香草产量通常与树木、草本植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蚂蚁的丰富程度无关,这为自然保护区以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退化土地提供了可能性,并造福农民。马达加斯加香草农林业是一个很好的修复案例,提供了一个在热带农业中实现高产量和高生物多样性相结合的双赢方案。虽然马达加斯加热带雨林老龄林需要严格保护,以保护其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大量的特有物种,但休耕衍生的香草农林业可以支持恢复农业用地内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并为进一步扩展到老龄林提供有利可图的替代方案。香草混农林的管理可以提高产量和生物多样性,其为马达加斯加的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土地管理提供了巨大的机会,有助于实现热带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生态恢复目标。4.2.5 非洲马达加斯加香草农林业与生态修复的双赢解决方案(农林业与生态修复双赢模式)农业扩张和集约化是当今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主要驱动因素。农业生产力的提高通常是以生物多样性的损失为代价的,因此迫切需要解决由此产生的生态经济权衡,而这种权衡在在经历快速转变的热带林中尤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退化代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下降,而恢复旨在防止、制止和扭转生态系统退化。农林业为生态系统恢复提供了机会和希望,但需要更多对当地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才能更广泛地实施双赢解决方案。热带农林业是否有助于制止森林砍伐或生物多样性减少取决于土地利用历史。农林业系统的生产力对其整体生物多样性价值具有决定性意义,因为低产农林业系统需要更多的土地来满足高产单一栽培提供的相同需求,这可能导致更多的毁林和生物多样性丧失。马达加斯加的 SAVA 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之一,具有高度的特有性。该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年降雨量 2255 毫米,年平均气温 23.9。过去几年香草的高世界市场价格为马达加斯加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刺激了香草种植的扩大。半附生香草通常生长在农林系统中的支撑树上。香草混农林要么通过砍伐森林,要么在休耕土地上建立。马达加斯加在过去 60 年中失去了 44%的原始森林,因此需要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农业生产结合起来的土地利用方案;而将休耕地转变为香草混农林可以部分恢复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休耕地是山地水稻轮作耕作周期的一部分,在马达加斯加东北部广泛分布。Wurz 等(2022)通过量化了香草种植对多种类群的影响,包括树木、草本植物、鸟类、两栖动物、爬图 16 沿土地利用类型和香草产量增加的总体特有物种丰富度和七个分类群的单个特有物种丰富度变化特征(Wurz et al.,2022)4241 /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路径研究报告4.2.6 巴西大西洋天然林修复(综合考虑自然过程和经济社会条件的修复模式)天然林更新(NFR)在固碳和生物多样性效益方面,它可以达到与主动恢复类似甚至更好的结果。然而,辅助 NFR 的成功取决于环境、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巴西大西洋森林是全球保护和修复的热点,它覆盖了巴西海岸,从东北部的北里奥格兰德州到南部的南里奥格兰德州。甘蔗和大豆在南里奥格兰德州、巴拉那州、圣保罗州和米纳斯州西部的农业活动中占主导地位,而牧场在大西洋森林北部的土地利用中占主导地位。尽管近几十年来天然林植被的覆盖率趋于增加,但巴西大西洋森林制定了到 2050 年恢复生物群内 1500 万公顷退化和破坏的土地的目标。与植树造林相比,辅助 NFR 的环境效益和较低的实施成本使其成为扩大森林恢复的可行战略。然而,NFR 并不适用于所有地方,因为森林再生的潜力取决于社会环境背景,并且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很大差异。Gastauer 等(2021)通过考虑大西洋森林恢复区域的 4 个不同目标(6 百万公顷、8 百万公顷、1500 万公顷和 2200 万公顷)来量化 NFR 的社会环境后果。该项目比较了两种不同的大规模森林恢复情景(图17)。优先考虑 NFR 潜力最大的地区(情景 1)的大规模森林恢复能够偿还大西洋森林目前三分之一的环境债务。但是,这种情景对特定土地利用类型造成了不成比例的负担,加剧了社会经济不平等,并将恢复活动集中在目前自然植被覆盖率已经很高的地区。情景 2 通过消除环境政策造成的环境债务,优先考虑总体恢复成本最低的地区,直到实现恢复目标,这在社会上更加公平,并最大限度地遵守环境政策,其结果更加均匀地分布在在巴西大西洋森林的各县和小型、中型和大型地产中。尽管实施成本翻了一番,但情景 2的总体恢复成本较低,因为机会成本比情景 1 低得多。当 NFR 和植树造林达到平衡时,大西洋森林大规模森林恢复的环境、社会和经济产出可以最大化(情景 2)。为履行森林恢复承诺,NFR 战略(情景 1)对小型农村地产造成不成比例的负担。在小土地上进行更大比例的恢复工作会导致剩余单位农地的机会成本更高,不成比例地加重了 NFR 战略中的小农户的负担。此外,情景 1 并不针对总环境债务,而是集中在森林覆盖率已经较高的县。然而,情景 2 平衡了 NFR 和植树造林的恢复战略,以履行环境债务和实现森林恢复目标,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总恢复成本,这在社会上更公平,因为恢复工作按比例分布在小型、中型和大型地产中。情景 1 的环境成果优于情景 2,但在实现大西洋森林恢复公约或以后的恢复目标时,情景 2的森林恢复总成本较低。为了遵守对森林恢复的承诺,应该提倡因地制宜地选择最佳的森林恢复战略,以最低的总恢复成本保证社会公平和遵守环境政策。为了促进巴西大西洋雨林的修复,巴西圣保罗州开展了创新性的人工桉树林修复试验,包括使用药剂杀死桉树,以及利用多种途径恢复大西洋雨林(图18)。图 17 考虑到恢复面积不同的四个目标(6、8、15 和 22 Mha),巴西大西洋森林的两种森林恢复情景的空间结果。地图显示了(1)巴伊亚州北部(2)Rio Doce 盆地(3)圣保罗内陆(4)Gaucho 高地 4 个区县恢复情景之间的结果差异。内嵌的方框显示了达到不同恢复目标后每个区县的原生植被百分比(Gastauer et al.,2021)图 18 创新型的人工桉树林修复试验A-巴西圣保罗州 Itatinga 圣保罗大学森林实验站的桉树人工林景观中,通过自然恢复、人工辅助的自然恢复、人工种植多样本土植物等方式恢复天然林生态系统。B-巴西圣保罗州 Bertioga 对桉树人工林进行改造,用药剂杀死桉树,让本地植物群落自然生长,最终恢复为本地原有的大西洋雨林(Paulo Molin&Pedro Brancalion)44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应着眼于生物多样性的提升、森林碳汇功能的发挥,同时还要重点加强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韧性。森林修复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其不仅涉及树种和群落结构的改变,还涉及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恢复,并伴随着生态系统食物链和营养级的再组织、再调整过程。森林修复不仅是林分修复,还要考虑森林景观恢复,要通过森林景观恢复和多目标景观规划才能实现景观格局的优化配置。1)在修复目标上,要综合考虑未来气候变化的情景,构建具有气候适应性的森林生态系统。需要考虑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树种分布区的位移和不同种源的适应性,对移动性低的附生或伴生物种实行辅助迁移措施,充分考虑当前生境类型在未来可能状态下的转变及其时间进程,来制定适应性的森林恢复目标。2)在修复方法上,要选择乡土树种、积极营造多树种混交林,对适宜的区域开展乔灌草混合的多层次森林修复。结构丰富、生物多样性高的森林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可以为野生动物提供更丰富的栖息地环境和完整的食物链,其碳汇能力也显著高于纯林。3)在修复技术上,我国天然次生林基本以先锋树种为主,多处于中幼龄林阶段,需要促进演替后期的长寿命树种天然更新或通过人工补植调整树种结构,加快次生林恢复的演替进程,以提高森林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要选择有结实能力的目的树种促进结实,增加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和种子密度,增强天然更新能力和目的树种种群数量;对没有目的树种种源树可选的区域,要实施种质资源收集、人工繁育与苗木培育,之后野外补植引入优质树种。对萌生次生林,要通过自然更新或人工补植改造为实生林。对于现有的大面积人工纯林,除集约经营的商品林外,要进行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和抚育,提高树种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4)森林修复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自然力,为此,需要全面分析各自然地理区域和不同立地条件下森林自然演替的过程和规律。除集约经营的商品林外,森林修复要根据保留木或残留母树密度、自然更新状况、现有植被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修复方案,方案必须要保证并促进森林正向演替的发生、发展。禁止或限制对于天然次生林中演替后期树种和高价值树种果实或种子的任意采收销售,以保证现实林分中这类树种天然更新所需的种子来源。5)森林修复要实行分类经营,森林分类修复要落实到地块、维护长期缓慢的恢复进程。根据森林所处的生态区位、自然条件、主导功能和分类经营的要求,将其分为严格保育的公益林、多功能经营的兼用林和集约经营的商品林。此外,按照森林起源、树种组成、近自然程度和经营特征,可将天然林进一步划分为原始林、天然过伐林、天然次生林和退化次生林;将人工林进一步划分为近天然人工林、人工混交林、人工阔叶纯林和人工针叶纯林。对于不同森林类型制定不同的保护和修复措施。6)森林修复要实行分区施策,因林施策。不同区域的森林状况、地理区位、经营历史和发展方向等存在较大差异,需采取不同的修复措施,确定不同的培育目的和利用方向,按区域定位和需求制定不同森林类型的修复模式与方案。在国有重点林区,要探索有助于森林质量提升和可持续经营的森林修复模式,如“栽针保阔”途径;要探索天然次生林成熟后(天保工程结束后)的新型森林作业法,如单株择伐、带(块)状择伐的强度、技术规程和适用对象。在半干旱区要以水定绿,科学绿化;要根据具体立地条件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力争做到林灌草结合。在华北土石山区,要强调依赖自然力,加强困难立地的自然修复过程。在西南喀斯特地区,要根据具体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先锋物种,建立修复演替系列和修复时间表,逐步改善保土保水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韧性。在南方集体林区,要建立集约化商品林和国家储备林基地。通过集约化经营产出林产品,降低我国对于天然林产品的需求压力。在热带亚热带重点生态功能区,要探索促进演替后期物种更新和食物网结构发育完善的修复模式,如“框架树种”途径,对于食物总结与建议5./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路径研究报告434645/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路径研究报告链顶端动物已经野外灭绝的区域,要考虑是否再引入或如何再引入,破解再引入过程中保证其种群持续繁衍的难题。对于生态脆弱区、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富集区,要遵循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为前提和发展目标,制定以自然修复为主的森林景观修复规划,适时、适度实施科学合理的森林修复措施,籍以增加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动物与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生态耦合关系,建立生物廊道、水系连通的森林景观,维持森林景观的多样性、连通性、完整性,提升整个区域的生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7)在政策制度方面,全国要分区分类制定森林修复规划,编制森林修复技术与管理指南。要分区制定森林全周期多功能经营与修复方案。对已经成熟的一般性公益林,要严格执行采伐和更新方案,确保各项法规、制度和技术方案落实到每一个修复环节。各地在制定森林修复方案时,要考虑所修复森林生态系统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适应和韧性,要从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修复的流域综合治理角度制定森林景观修复方案。林业主管部门在编制森林修复方案时,应广泛征求林业企事业单位、林农、当地居民和环保机构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要让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到林业政策执行过程中来。8)创新森林修复管理体制。林业主管政府部门应主要负责宏观管理和监督责任。各省市自治区需建立各种专业化队伍,开展种苗生产、调剂、贮备,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良种的选、引、育、繁和审定、示范、推广工作;改变目前种苗生产和造林抚育任务依赖于短周期项目的经费投入及管理方式,促进造林、森林抚育和森林采伐专业化公司的出现和市场机制的形成。全国范围内建成独立的第三方监管体系,对种苗来源、修复方案和修复效果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估,并向社会公开评估报告。9)在财政与金融政策上,要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林木良种、造林、森林抚育、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林业补贴政策,逐步扩大补贴规模,提高补贴标准。完善和落实中央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将森林修复相关机构列入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范围。落实好林业相关税收优惠或减免政策。积极推动地方财政建立森林修复补贴制度。探索建立林业财政补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动态调整和分级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各类经营主体自觉投资投劳开展森林修复,建立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与经营主体共同筹资的森林修复多元化、长期稳定投入机制。10)在能力建设上,在全国各主要区域建立基于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示范点,筛选各地区可推广的森林修复范式,建立一批基于森林生态系统修复的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站,对各地区森林生态系统修复的质量和效果开展长期监测和动态评价。积极开展跨部门和领域的交流和合作,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型的森林修复的开展需要多部门的紧密协作和多学科知识的科学运用。我们研究认为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型的森林修复应遵循 8 个原则:(1)确保森林修复不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提升;(2)多方参与和多部门协作;(3)关注经济收益和修复成本问题;(4)注重对修复本底数据的收集和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的分析;(5)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确定森林修复的优先区域;(6)对修复区域进行科学监测,及时反馈调整;(7)修复过程中主动吸收传统生态学知识和当地实践经验;(8)加强数据的共享和经验分享。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工业化和城镇化迅速,农村居民人口急剧下降,大量偏远山村不断荒废,也给森林植被恢复带来了契机和挑战。今后我国森林修复应与“双碳”目标和行动、乡村振兴战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生态红线等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并统一纳入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在森林修复实践中全面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统筹推进林草高质量发展、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参考文献Ahmad B,Wang Y H,Hao J,et al.2018.Optimizing stand structure for trade-offs between overstory timber production and understory plant diversity:a case-study of a larch plantation in northwest ChinaJ.Land Degradation&Development,29(9),2998-3008.Ahmad B,Wang Y H,Hao J,et al.2019.Optimizing stand structure for tradeoffs between overstory and understory vegetation biomass in a larch plantation of Liupan Mountains,Northwest China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443,43-50.Bello F D,Valencia E,Ward D,et al.2020.Why we still need permanent plots for vegetation scienceJ.Journal of Vegetation Science,31,679-685.Benayas J,Martins A,Nicolau J M,et al.2007.Abandonment of agricultural land:an overview of drivers and consequencesJ.Cab Reviews:Perspectives in Agriculture,Veterinary Science,Nutrition and Natural Resources,2,205714.Benayas J,Newton A C,Diaz A,et al.2009.Enhancement of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by ecological restoration:a meta-analysisJ.Science,325,1121-1124.Bongers Franca J.,Schmid Bernhard,Bruelheide Helge,et al.2021.Functional diversity effects on productivity increase with age in a forest biodiversity experimentJ,Nature Ecology&Evolution,5,1594-1603.Bullock J M,Aronson J,Newton A C,et al.2011.Restor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biodiversity:conflicts and opportunitiesJ.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26,541-9.Cao S.2008.Why large-scale afforestation efforts in China have failed to solve the desertification problem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42 6:1826-31.Chazdon R L.2008.Chance and determinism in tropical forest succession.In W.P.Carson&S.A.Schnitzer(Eds.),Tropical forest community ecologyM.Wiley-Blackwell.Chokkalingam U,Zaichi Z,Chunfeng W,et al.2006.Learning lessons from Chinas forest rehabilitation efforts:national level review and special focus on Guangdong ProvinceM.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Forestry Research,https:/doi.org/10.17528/cifor/002116.Czerepko J.2004.Development of vegetation in managed Scots pine(Pinus sylvestris L.)stands in an oaklimehornbeam forest habitat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2,119-130.Dunn R R.2004.Recovery of faunal communities during tropical forest regenerationJ.Conservation Biology,18,302-309.Engert JE,Vogado NO,Freebody K,et al.2020.Functional trait representation differs between restoration plantings and mature tropical rainforest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473,118304.Etter A,McAlpine C A,Pullar D,et al.2005.Modeling the age of tropical moist forest fragments in heavily-cleared lowland landscapes of Colombia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8:249-260.FAO and UNEP.2020.The State of the Worlds Forests 2020.Forests,biodiversity and peopleM.Rome.https:/doi.org/10.4060/ca8642enFeng Y,Schmid B,Loreau M,et al.2022.Multispecies forest plantations outyield monocultures across a broad range of conditionsJ.Science,376:865-868.Feng C,Wang Z,Ma Y,et al.2019.Increased litterfall contributes to carbon and nitrogen accumulation following cessation of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in degraded forests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432,832-839.Gastauer M,Miazaki,Crouzeilles R,et al.2021.Balancing natural forest regrowth and tree planting to comply socially fairer with environmental policiesJ.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58,2371-2383.Hall J S,Ashton M,Garen E J,et al.2011.The ecolog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of native trees:Implications for reforestation and land restoration in Mesoamerica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61,1553-1557.Hsler R.2004.Net photosynthesis and transpiration of Pinus montana on east and north facing slopes at alpine timberlineJ.Oecologia,54,14-22.Hector A,Philipson C D,Saner P,et al.2011.The Sabah Biodiversity Experiment:a long-term test of the role of tree diversity in restoring tropical forest structure and functioningJ.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Biological Sciences,366,3303-3315.4847/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友好的森林修复路径研究报告Hobbs R J and Cramer V A.2008.Restoration Ecology:Interventionist approaches for restoring and maintaining ecosystem function in the face of rapid environmental changeJ.Annual Review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33,39-61.Hua F,Bruijnzeel L A,Meli P,et al.2022.The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 contributions and trade-offs of forest restoration approachesJ.Science,376,839-844.Huang Y,Chen Y,Castro-Izaguirre N,et al.2018.Impacts of species richness on productivity in a large-scale subtropical forest experimentJ.Science,362,80-83.Kassa H,Birhane E,Bekele M,et al.2017.Shared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participatory forest management and area exclosure:two major state led landscape rehabilitation mechanisms in EthiopiaJ.International Forestry Review,19,51-61.Kuplich T M.2006.Classifying regenerating forest stages in Amaznia using remotely sensed images and a neural network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34,1-9.Lamb D,Erskine P D and Parrotta J A.2005.Restoration of Degraded Tropical Forest LandscapesJ.Science,310,1628-1632.Lamb D.,Gilmour D.2003.Rehabilit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ForestsM.IUCN,Gland,Switzerland and Cambridge,UK and WWF,Gland,Switzerland.Lao B,Zhou W and Zhu R.2020.The rebirth of tropical rainforest-ecological restoration planning for sanda mountain of XiShuangBanNa,ChinaJ.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8,108-125.Larson D W.1996.Browns Woods:An early gravel pit forest restoration project,Ontario,CanadaJ.Restoration Ecology,4,11-18.Laurance W F,Laurance W F,Camargo J L C,et al.2011.The fate of Amazonian forest fragments:A 32-year investigationJ.Biological Conservation,144,56-67.Lindenmayer D B and Likens G E.2009.Adaptive monitoring:a new paradigm for long-term research and monitoringJ.Trends in ecology&evolution,24,482-6.Marn-Spiotta E and Sharma S.2013.Carbon storage in successional and plantation forest soils:a tropical analysisJ.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22,105-117.Maxwell JF,Elliott S.2001.Vegetation and vascular flora of Doi Sutep-Pui National Park,northernThailandM,205p.Bangkok,Thailand:Biodiversity Research and Training Program(BRT).Messier C,Bauhus J,Sousa-Silva R,et al.,2022,For the sake of resilience and multifunctionality,lets diversify planted forests!J.Conservation Letters,15,e12829.Menz M H M,Dixon K W and Hobbs R J.2013.Hurdl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landscape-scale restorationJ.Science,339,526-527.Motzkin G,Foster D,Allen A,et al.1996.Controlling site to evaluate history:Vegetation patterns of a New England sand plain J.Ecological Monographs,66,345-365.Newbold T,Hudson L N,Hill S L L,et al.2015.Global effects of land use on local terrestrial biodiversityJ.Nature,520,45-50.Norden N,Chazdon R L,Chao A,et al.2009.Resilience of tropical rain forests:tree community reassembly in secondary forestsJ.Ecology letters,12,385-394.Otsamo R.2000.Secondary forest regeneration under fast-growing forest plantations on degraded Imperata cylindrica grasslandsJ.New Forests,19,69-93.Ouyang Z,Zheng H,Xiao Y,et al.2016.Improvements in ecosystem services from investments in natural capitalJ.Science,352,1455-1459.Poorter L,Craven D,Jakovac C C,et al.2021.Multidimensional tropical forest recoveryJ.Science,374,1370-1376.Ross K A,Fox B J and Fox M D.2002.Changes to plant species richness in forest fragments:fragment age,disturbance and fire history may be as important as areaJ.Journal of Biogeography,29,749-765.Sapanthuphong A,Thampituk S,SukIn A.2011.Restoration of degraded forests in dry areas:concepts and practices for forest restoration in the western regionM,p.103.Kanchanaburi,Thailand:Elephant Conservation Network.Schnabel F,Liu X,Kunz M.et al.,2021.Species richness stabilizes productivity via asynchrony and drought-tolerance diversity in a large-scale tree biodiversity experiment.Science Advance 7,eabk1643.Schnenberger W.2001.Cluster afforestation for creating diverse mountain forest structures-a review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145,121-128.Selvaraj S,Duraisamy V,Huang Z,et al.2017.Influence of long-term successive rotations and stand age of Chinese fir(Cunninghamia lanceolata)plantations on soil propertiesJ.Geoderma,306,127-134.Suding K N.2011.Toward an Era of Restoration in Ecology:Successes,Failures,and Opportunities AheadJ.Annual Review of Ecology,Evolution,and Systematics,42,465-487.Suding K N,Gross K L and Houseman G R.2004.Alternative states and positive feedbacks in restoration ecologyJ.Trends in ecology&evolution,19,46-53.Tscharntke T,Tylianakis J M,Rand T A,et al.2012.Landscape moderation of biodiversity patterns and processes eight hypothesesJ.Biological Reviews,87,661-685.Wang Y H,Xiong W,Gampe S,et al.2015.A water yieldoriented practical approach for multifunctional forest manage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ryland regions of ChinaJ.JAWR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51(3),689-703.Williams M.1988.The death and rebirth of the American forest:Clearing and rever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1900-1980.In Richards J F and Tucker R P(eds.).World Deforestatio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M.Durham(N.C.):Duke University Press.Wurz A,Tscharntke T,Martin D A,et al.2022.Win-win opportunities combining high yields with high multi-taxa biodiversity in tropical agroforestryJ.Nature Communications,13,4127.Yin R,Sedjo R A and Liu P.2010.The potential and challenges of sequestering carbon and generating other services in Chinas forest ecosystems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44,5687-8.Yin R,Xu J and Li Z.2003.Building Institutions for Markets:Experiences and lessons from Chinas rural forest sectorJ.Environment,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5,333-351.Young T P,Petersen D and Clary J.2005.The ecology of restoration:historical links,emerging issues and unexplored realmsJ.Ecology Letters,8,662-673.Zhang P,Shao G,Zhao G,et al.2000.Chinas forest policy for the 21st CenturyJ.Science,288,2135-2136.陈大珂,周晓峰,祝宁等,1994.天然次生林-结构功能动态与经营 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陈灵芝和陈伟烈,1995.中国退化生态系统研究 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9.中国森林资源报告 2014-2018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自然资源部,水利部.2021.东北森林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胡宗刚,2014.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五十年 M.北京:科学出版社.姜凤岐,朱教君,曾德慧等,2003防护林经营学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李传荣,董智,2012.破坏山体的造林绿化及植被恢复 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刘世荣,马姜明,缪宁,2015.中国天然林保护、生态恢复与可持续经营的理论与技术 J.生态学报,35(01),212-218.刘亚培,陈绍志,赵荣等,2022.我国天然林保护修复研究概述 J.世界林业研究,35(01),82-87.彭少麟主编,2003.热带亚热带恢复生态学研究与实践 M.北京:科学出版社.田奥,2019.六盘山半湿润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多种功能时空变化与优化管理 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王彦辉,于澎涛,余治家等,2020.西北地区土石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多功能经营技术规程.中国林学会团体标准(T/CSF 004-2020)王彦辉,于澎涛,张淑兰等,2018.黄土高原和六盘山区森林面积增加对产水量的影响 J.林业科学研究,31(1),15-26.叶勇,苗丰涛,2016.德国森林管理制度建设经验及启示 J.农业科学研究,37(02),53-57.张宝,2021.新时期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J.中国水土保持,2021(7),14-16.联系我们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38号泰康金融大厦1706邮编:100026电话: 86(10)5927-0688传真: 86(10)5927-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4 2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妙盈科技:2023碳普惠发展白皮书(36页).pdf

    2 0 2 3 碳普惠发展白皮书2 0 2 3 碳普惠发展白皮书2 0 2 3 碳普惠发展白皮书2 0 2 3 碳普惠发展白皮书2 0 2 3 碳普惠发展白皮书2 0 2 3 碳普惠发展白皮书2 0 2 3 碳普惠发展白皮书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4 36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NRDC:2023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报告(39页).pdf

    专题报告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简版报告)2023年12月项目课题组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是一家国际公益环保组织,成立于1970年。NRDC拥有700多名员工,以科学、法律、政策方面的专家为主力。NRDC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在中国开展环保工作,中国项目现有成员40多名。NRDC主要通过开展政策研究,介绍和展示最佳实践,以及提供专业支持等方式,促进中国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NRDC在北京市公安局注册并设立北京代表处,业务主管部门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更多信息,请访问:。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国网城研院”)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苏州市人民政府于 2017 年联合出资组建,是中国首家城市能源研究院。国网城研院积极探索实践“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双碳”目标在城市全面落地,开展城市能源理论、战略、技术、政策、市场和商业模式研究,积极发挥知识供给功能,为政府、能源企业、产业单位等提供城市能源战略与规划咨询、综合能源设计及工程总承包、能源产业孵化服务,致力于成为城市能源革命整体解决方案的战略倡导者、规划引领者、实践推动者。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成立于1987年,为省一级学会,是由全省从事宏观经济研究与管理的研究机构、高校、行业代表企业等单位和政府部门管理人员、专家、学者组成的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学会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省领导批示及国家级和省级奖励,工作成效得到服务对象的广泛好评,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每年组织各类学术研讨及交流活动数十场,积极促进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间的联系互动和信息共享。2019年学会荣获“全国社科联先进社会组织”称号;2023年被省社科联、省民政厅共同认定为首批社会智库;2023年被确定为省政府办公厅信息直报点。Cover Image on 图虫创意所使用的方正字体由方正电子免费公益授权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简版报告)Jiangsu Province Power Sector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报告编写单位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2023 年 12 月|i|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目 录摘要 011 江苏电力低碳转型发展现状 0311 电力消费 0312 电力供给 0513 电力市场 0614 碳排放和碳市场 062 江苏电力低碳转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0821 机遇 0822 挑战 093 江苏电力需求及碳排放情景分析 1131 能源及电力消费分析 1132 碳排放分析 1233 经济性分析 1334 总体结论 174 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目标及路径 1941 总体思路 1942 总体目标 2043 加速转型阶段 2244 总体完成阶段 2745 巩固完善阶段 295 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的建议 31参考文献 35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01|摘要全球碳排放总量的 75%左右来自能源碳排放。我国的这一比例进一步上升至 80%左右。因此,能源转型成为我国和其他国家应对气候问题的首要举措。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电力是替代终端化石能源消费的主要选择,也是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关键领域。江苏省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且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2022 年,全省 GDP 为12.29 万亿元,占全国 GDP 的 10%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8%,占 GDP 比重达37.3%。江苏省的电力需求位居全国前列,连续六年最高用电负荷均超过 1 亿千瓦。2022年,火电占全省发电量比重超七成;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碳排放接近能源领域碳排放的 50%,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双碳”目标的要求下,江苏省的能源结构正面临着迫切的清洁化转型需求。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和支撑终端电气化发展的关键领域,电力行业在整体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以清洁、低碳能源资源满足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并通过电力行业的低碳化支持终端用能的电气化,实现经济体系的全面脱碳,已成为江苏省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为助力江苏省推进“双碳”工作,在 NRDC 的支持下,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与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梳理了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的基础、机遇与挑战,分析了不同情景下的江苏电力需求、碳排放发展趋势及电力低碳转型成本,探索了江苏电|02|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力低碳转型的路径和阶段目标,并提出了支撑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的建议,为其他类似地区转型提供参考,助力全国“双碳”目标的实现。研究发现,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本地清洁能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力度和外部清洁电力的引入规模以及对灵活性资源的挖掘,加快电力低碳转型节奏有助于降低发电总成本及外来电需求,但新能源发电的高效消纳是影响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的重要约束。建议江苏以设施一体化和多能互补为导向、以清洁化和分布式为方针、以能源互联网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为重点,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精准把握能源发展新形势,探索出具有江苏特色、适应发展规律、满足群众需要的电力低碳发展之路。研究围绕大力开展清洁能源、明确煤电发展定位、加大清洁能源引入、推动电网升级改造、完善电力市场机制建设、全面推动区域协同、推动能源消费电气化低碳化等七个方面提出了推动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的建议。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03|1江苏电力低碳转型 发展现状1.1 电力消费全社会用电量持续增长。“十三五”以来,随着江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形成,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持续放缓,年均增速 5.4%,较全国年均增速低 0.4 个百分点。2022 年江苏全社会用电量达到 7399.5 亿千瓦时,占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约 8.5%。图 1 2010 年来江苏全社会用电量及增速|04|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用电结构逐渐趋于均衡。第二产业仍是江苏用电主体,但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呈缓慢下降趋势,由 2010 年的 80%降至 2022 年的 69%,第三产业是新增用电量的主体,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由 2010 年的 9%提升至 2022 年的 1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由 2010 年的 10%提升至 2022 年的 14%。图 2 2010 年来江苏全社会用电量结构全社会最高负荷屡创新高。2010 年来,全社会最高负荷增速整体高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 0.8 个百分点。2022 年全社会最高负荷达 12687.5 万千瓦,相较于上年增长 5.4%。近 5 年最高负荷 95%以上尖峰负荷平均持续时间仅为 35.6 小时左右。图 3 2010 年来江苏全社会最高负荷及增速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05|终端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江苏持续深入推动工业、建筑、交通等各领域电能替代与清洁替代,电能消费增速持续高于全社会能源消费增速,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水平由 2010 年的 25%提升至 2022 年的 31%。1.2 电力供给燃煤装机及发电占比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 2022 年底,江苏发电装机达16155.81 万千瓦,年发电总量 5948.98 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 5050.90 万千瓦,发电量 901.55 亿千瓦时,新能源装机占比及发电量占比分别攀升至 31.26%、15.15%,燃煤发电装机及发电量占比分别下降至 48.85%、65.25%。但煤电装机占比和发电量占比分别较全国水平高了 5 个百分点和近 7 个百分点。图 4 2022 年江苏装机结构及发电结构外部清洁电力持续大力引入。江苏持续引进来自西部等清洁电力,2022 年外部净调入电量突破 1400 亿千瓦时,约为 2010 年的 3 倍。外部净调入电量占全社会用电比重达 19.6%,相较于 2010 年提升了 6.5 个百分点1。1 本报告中外部净调入电量按照全社会用电量减去本地发电量测算。|06|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1.3 电力市场电力交易规模逐年扩大。江苏市场化交易电量由 2016 年的 595 亿千瓦时增加到 2022年的 4210 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由 2016 年的 11%增至 2022 年的 57%。参与市场交易的电力用户持续拓展,实现 10 千伏及以上工商业用户全覆盖。电力交易品种多样化。2013 年江苏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了发电权交易,累计规模居全国首位。江苏电力现货市场目前已经率先实现了三次结算试运行,在全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第二批试点地区中走在前列。电力市场运行效率偏低。从电能高效利用、市场高效匹配方面来看,江苏省电力市场仍有待加强。存在用电端老旧、低效装备等导致的能源浪费和电能使用效率低下,消费市场能源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电能消费效率不高等情况。电力市场服务机制不健全。调峰调频资源参与市场化交易及辅助服务市场机制不健全,对照高标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全省电力系统在灵活性、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绿电绿证市场活跃度有待提升。2022 年,江苏电力市场首次纳入绿电交易,省内绿电交易累计成交电量 24.24 亿千瓦时,位居华东第一、国网第二。江苏用户在电力平台上共成交绿证 76 万张,单笔交易量和总成交量位居国网经营区首位。但绿电绿证市场活跃度仍有待提升,用户为绿色产品支付环境溢价的意愿仍较低,环境溢价向下游产品传导成本的能力较弱,大部分用户购买绿电意愿不强。部分出口型企业存在绿电交易需求,但当前尚未打通国内绿证与国际绿证互认,进一步降低了购买国内绿证的企业的比例。1.4 碳排放和碳市场电力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高。2020 年江苏电力生产部门碳排放总量约 3.7 亿吨,其中燃煤发电碳排放占电力生产部门碳排放量的九成以上。高比例的燃煤发电量导致高强度的度电碳排放,根据 2023 年 10 月生态部环境规划院发布中国区域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07|研究(2023),2020 年江苏电网平均碳排放因子为 695 克 CO2/千瓦时,远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全国碳市场交易已全面启动。碳市场交易价格走势合理稳定,但仅发电行业被纳入碳市场,碳市场配额分配总体宽松,碳排放履约压力不大。2022 年全国 6000 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已降至 301.5 克/千瓦时,远低于碳排放考核标准。截至 2023 年 7 月,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两周年,碳配额累计成交量 2.4 亿吨,累计成交额 110.3 亿元,目前换手率仅为 2.6%,存在明显的“潮汐效应”,场外大宗协议交易占总交易量的 83%,价格信号失真,难以引导碳减排资源优化配置。电碳价格机制不畅。在电力市场中,价格机制是调节供求关系的重要手段。江苏省电力市场发展已取得了阶段性成绩:电力现货试点建设成效显著,参与电力市场的范围和规模逐步扩大,电力价格的灵活性逐步提高,资源优化配置作用逐步显现。但从支撑电力系统低碳转型、推动电力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角度来看,目前江苏电力市场的流动性不足、价格信号失真,没有真正反映出电力与碳排放之间的环境价值。总体来看,碳成本传导至传统能源发电成本额度有限。|08|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2江苏电力低碳转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1 机遇政策强力驱动。碳排放“双控”可有效填补能耗“双控”的盲区和不足,在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的同时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快煤电的清洁高效利用和灵活性改造,扩大可再生能源消费需求,助力能源行业持续向清洁低碳方向迈进。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 2023 年 8 月联合发布通知,进一步健全完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绿证)制度,实现绿证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全覆盖,将为引导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市场需求扩大。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和美国清洁竞争法案草案为代表的国际碳关税体系的建立,势必增加高碳商品的国际流通成本及部分跨国贸易企业的竞争压力,倒逼全球企业加速低碳转型。江苏作为外贸出口大省,在国际碳关税体系下,必将增大对绿色清洁能源的需求,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进程。技术进步显著。我国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体系,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全产业链集成制造有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近 10 年来,陆上风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09|电和光伏发电项目的单位千瓦平均造价分别下降 了 30%和 75%左右,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为可再生能源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需求侧资源兴起。云大物移智链边等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日益成熟,为挖掘利用需求侧灵活性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撑。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需求侧资源潜力巨大,尤其江苏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六成以上,负荷规模大、规律性好、可控性强,已成为需求侧资源利用的优先挖掘和重点开拓方向。2.2 挑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有待提高。江苏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目前,全省 30万千瓦及以下煤电机组占比在25%-30%左右,部分机组容量偏小、设备老化、服役期较长,发电效率较低。尽管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已经得到了大规模发展,但单位投资相对较高而利用小时数大部分偏低,电网配套投资较大。为满足全省日益增加的尖峰负荷需求,新增电源投资规模较大,存量火电利用小时数逐年降低。部分电网容载比较低,变电设备和线路利用率不足,局部配电网结构相对薄弱,低压线损率仍然较高。新能源发电全额消纳愈加困难。江苏约 99%的风电和 66%的光伏发电装机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约 60%的负荷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未来规模化开发的海上风电、光伏,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地区,电力负荷中心与风光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空间错位,新能源需要跨江输送消纳。而省内电源侧调峰资源潜力有限,抽水蓄能调峰资源匮乏,过江通道输送能力偏弱,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尚未完善,电源灵活调节能力不足,新型储能发展有待进步,新能源发电全额消纳愈加困难。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风险加大。江苏“一交四直”特高压受电新格局在解决江苏电能电力短缺问题的同时,也带来由于交直流系统之间相互耦合作用产生连锁故障的安全风险。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进一步降低了电源的可控性和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开发与负荷中心电力需求的增长,导致可再生资源与负荷中心的空间错位情况加剧,而随着北电南送规模持续扩大,过江线路等关键断面带来的安全稳定运行风险也在加大。|10|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外来清洁电稳定供应难度大。近年来江苏省区外来电受电比例呈现逐年提高态势,目前约占全社会用电的 20%左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风险增大。在极端天气、跨区域线路运行故障、机组非计划停运、天然气供应短缺等特殊背景情况下,面临显著供需缺口。受欧盟系列绿色新政及国内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政策影响,未来可输入省内的清洁电,不确定因素较多,需要合理评估外来电接入比例。碳减排核心技术还不成熟。技术创新是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根本。目前,从材料到技术到装备,各类储能技术、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可再生能源制氢、可控核聚变、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新型储能等碳减排核心技术尚未成熟。市场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经过一系列改革,我国电力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在优化资源配置中作用明显增强,但仍然存在体系不完整、功能不完善、交易规则不统一、跨省跨区交易存在市场壁垒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江苏省低碳转型的进程。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11|3江苏电力需求及碳排放情景分析基于能源电力行业先于全社会碳中和已经形成基本共识,课题组设置了以下三个情景。常规情景:主要是考虑对当前电力行业发展的延续,可再生能源发展按照常规速度发展,本地能源活动碳排放 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实现本地电力行业碳中和。加速情景:在常规情景的基础上,以电力转型带动全社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推动全社会能源活动碳排放于“十五五”中期达峰,本地电力行业 2055 年实现碳中和,加大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加快碳捕集技术的应用实践和规模化应用。率先情景:在加速情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提前部署深度脱碳技术和扩大其应用规模,推动全社会碳排放于“十四五”末期达峰,本地电力行业 2050 年实现碳中和,比全社会碳中和提前 10 年。3.1 能源及电力消费分析江苏能源消费总量(当量值,下同)预计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十四五”“十五五”期间,江苏能源消费总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放缓,预计将于 2030 年前后进入峰值平台期,峰值约 3.8 亿吨标煤。其后随着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持续|12|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推进和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江苏能源消费总量将呈缓慢下降趋势,2050 年降至 3.1 亿吨标煤,低于 2020 年江苏能源消费总量。江苏电力消费需求将保持增长态势。2030 年前,随着电能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用能领域的替代“提速扩围”,电力需求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随着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用电需求增速放缓。2050 年江苏全社会电力消需求预计 13000 亿千瓦时左右,如图 5 所示。图 5 江苏电力消费需求预测变化趋势 图 6 不同情境下江苏电力碳排放情况 图 5 江苏电力消费需求预测变化趋势3.2 碳排放分析江苏电力行业将晚于全社会碳达峰。不同情景下能源活动及电力行业的碳达峰时间及规模如表 1 所示。“十四五”期间,在外部电力供应紧张和本地用电需求旺盛双重作用下,江苏出现电力供应紧张局面。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江苏“先立后改”煤电支撑性电源项目将陆续投产,带动碳排放大幅增长。随着全社会电气化水平的提升,更多碳排放从终端用能行业转移到电力行业,电力行业碳减排压力将持续加大。2030 年后,随着可再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13|生能源发电的快速提升,可再生能源将逐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成为能源供应主体,使得江苏电力行业碳排放量进入下降趋势,如图 6 所示。表 1 不同情景下电力行业及能源活动碳达峰时间及规模情况(不考虑 CCUS)常规情景加速情景率先情景电力行业2032 年3.94 亿吨2027 年3.79 亿吨2025 年3.76 亿吨能源活动2029 年7.90 亿吨2027 年7.79 亿吨2025 年7.72 亿吨 图 5 江苏电力消费需求预测变化趋势 图 6 不同情境下江苏电力碳排放情况 图 6 不同情境下江苏电力碳排放情况3.3 经济性分析(1)发电成本:加速电力低碳转型节奏,有助于降低全社会发电成本。图 3 显示多家机构(国网能源研究院、彭博新能源财经、中国电科院、中国光伏产业协会等)对各类发电的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和区外来电的 LCOE预测结果(参照全国发电 LCOE 计算),|14|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如图 7 所示。常规情景、加速情景、率先情景下,2023 年至 2060 年江苏发电成本变化如图 8 所示,累计成本约为 19.4 万亿元、17.5 万亿元、16.6 万亿元。由于清洁能源平准化度电成本已对传统燃煤发电、燃气发电形成相对竞争优势,且相对优势呈持续扩大趋势,因此,加速电力低碳转型,有助于降低全社会发电成本。图 7 各类型发电度电 LOCE 成本变化趋势 图 8 不同情景下江苏电源年发电成本 图 7 各类型发电度电 LCOE 成本变化趋势 图 7 各类型发电度电 LOCE 成本变化趋势 图 8 不同情景下江苏电源年发电成本 图 8 不同情景下江苏电源年发电成本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15|其中,常规情景、加速情景及率先情景下风光可再生能源发电总成本将达 1.3 万亿元、2.2 万亿元、2.7 万亿元。由于风光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与开发规模强相关,加速情景及率先情景下风光可再生能源发电总成本远高于常规情景。表 2 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测算(亿元)-2060合计常规情景20601103013090加速情景23051970922014率先情景256(2)降碳成本:把握电力脱碳节奏,有利于降低年脱碳成本。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对中国全流程技术 CCUS 成本测算结果显示,2040 年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捕集率为 30%。如常规情景下 2060 年捕集率 100%、加速情景下 2055 年碳捕集率 100%、率先情景下 2050 年碳捕集率 100%条件下,常规情景、加速情景、率先情景下电力行业同期的碳排放总量依次降低,相同碳捕集率条件下对应的 CCUS 量亦同步降低。三种情境下,电力行业深度脱碳成本依次为约 0.5-1.3 万亿元、0.4-1.0 万亿元、0.3-0.9 万亿元。相较于通过碳交易脱碳,CCUS 脱碳技术仍更具竞争力。如通过碳交易实现上述减排量,参照 IEA2050 年净零碳排放:全球能源领域路线图对中国的指导碳价,常规情景、加速情景及率先情景下,碳交易成本分别为 3.0 万亿元、2.2 万亿元、1.9 万亿元。(3)储能成本:随着电力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储能成本的持续下降,将有效提升新能源配储的积极性和经济性,结合目前国内对新能源配储的要求及趋势,预计新增光伏发电配置储能比例在 2030 年、2040 年有望分别达到 10%、30%,新增风力发电配置储能比例在 2030 年、2040 年有望分别达到 15%、40%,光伏电站寿命按设计年限 25 年,风力发电机组按设计年限 20 年进行测算。常规情景、加速情景、率先情景下,2023年至2060年,江苏风光可再生能源配置储能成本约 1104 亿元、2825 亿元、3110 亿元,如图 9 所示。|16|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 图 9 不同情景下江苏风光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置成本 图 10 我国能源转型的战略目标演化 图 9 不同情景下江苏风光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置成本传统电源及外来通道全社会最高负荷时电源的可信度按照 90%计算(储能设备按照 100%来计算)。常规情景、加速情景、率先情景下,为满足全社会最高负荷需求的储能成本约为 2210 亿元、1092 亿元、889 亿元2。三种情境下江苏电力低碳转型部分经济性指标对比如表 3 所示。表 3 不同情景下江苏电力低碳转型部分经济成本对比(单位:亿元)常规情景加速情景率先情景发电成本6165976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6808火力发电成本807236873262578区外来电成本902067332765158核电及其他发电成本14322 仅考虑为应对全社会最高负荷用户侧及电网侧储能需求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17|常规情景加速情景率先情景储能建设成本331539184000新能源配储建设成本1负荷侧及电网侧储能建设成本22111092889CCUS 成本-99063333-8823注:发电成本代表可再生能源发电、火电、区外来电、核电及其他发电成本;储能建设成本等于新能源配储成本 负荷侧及电网侧储能建设成本;(4)其他方面:电力低碳转型涉及电力发、输、配、用等各环节以及能源市场化服务等相关业务领域,受技术、社会、经济、环境、体制等因素影响较大,其成本难以准确评估。如新增输电通道建设成本、新能源接入及电网补强成本、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成本、系统调节运行成本等,亦是江苏电力转型的必须成本,且规模巨大。研究报告显示,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20352040 年仅新能源接入及电网补强成本就高达达 2000 亿元/年左右,其他年份达 1000 亿元/年左右。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可以有效降低电力低碳转型成本,以需求响应为例,如以储能量化需求响应对顶峰资源的削减作用、以节约储能投资量化需求响应的节约投资简单测算,2025 年、2040 年、2050 年分别形成占最高负荷的 5%、15%、20%的需求响应容量条件下,常规情景、加速情景、率先情景下,需求响应可节约投资 1228 亿元、1230 亿元、1233 亿元。3.4 总体结论(1)江苏电力低碳成效主要取决于本地清洁能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力度和外部清洁电力的引入规模以及对灵活性资源的挖掘。深度电气化是江苏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煤电转型和清洁电力的供应是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的重点,灵活性需求资源的挖掘是降低转型成本和难度的重要抓手。|18|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2)加快电力低碳转型节奏有助于降低发电总成本及外来电需求。可再生能源平准化度电成本已对传统燃煤发电形成相对优势,加快电力低碳转型的节奏,可以有效提升本地清洁电力的供应能力,提升电力供应自给率,降低对日益稀缺外来电的需求,并降低未来对 CCUS 项目投资的需求。(3)新能源发电的高效消纳是影响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的重要约束。新能源发电开发力度过快,使得高渗透率下新能源发电的消纳问题凸显(相较加速情景,率先情景下风光装机规模将提前 12 年,超过全社会最高负荷),对长时间储能的规模化应用、电转氢、电制燃料等技术突破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综合考虑技术发展趋势、能源资源禀赋、电网建设等,推荐以加速情景作为制定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的参考路径。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19|4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目标及路径4.1 总体思路未来十年,我省要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精准把握能源发展新形势,探索出具有江苏特色、适应发展规律、满足群众需要的电力低碳发展之路。可靠安全,以设施一体化和多能互补为导向。积极打造现代能源基础设施体系,补齐油气管网和储能设施短板;实现集中式和分布式、传统式和新能源包容发展,大幅提升清洁化装机比例;积极发展多能互补能源互联网,确保可再生发电全额消纳和调峰问题。结构优化,以清洁化和分布式为方针。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来科学规划能源资源开发和布局。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大幅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主要以清洁能源保障新增需求。坚持集中和分布并举,由依靠基地式大发展重点转向分布式发展。改革创新,以能源互联网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能源互联网建设,建设多能互补的能源体系,引导能源生产和消费智能互动。推动能源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电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20|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4.2 总体目标 图 9 不同情景下江苏风光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置成本 图 10 我国能源转型的战略目标演化 图 10 我国能源转型的战略目标演化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的总体目标是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升的新型电力系统,承接其他行业碳减排的转移压力,引领全社会“双碳”进程。结合“双碳”目标要求和能源电力发展情况,江苏电力低碳转型可以分为加速转型阶段、总体完成阶段和巩固完善阶段三个阶段,从源、网、荷、储、市场等五个方面重点发力。不同阶段的目标和路径各有侧重,如表 4 所示。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21|表 4 江苏电力低碳转型分阶段路径加速转型阶段(-2030 年)总体完成阶段(2030-2045)巩固完善阶段(2045-2060)电源侧 发挥煤电机组压舱石作用,维持煤电装机 8200万千瓦以下。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新 能 源 装 机 达 12000万千瓦,接近本地装机的 50%,风光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提升至 20%以上。推动 CCUS 试点示范。煤 电 机 组 转 为 提 供 可靠容量、电量和灵活性调节型电源,煤电装机5000 万千瓦以下。新能源装机 24500 万千瓦以上,占本地装机的72%,发电量占比提升至 54%。推动CCUS规模化应用。煤电机组转为提供可靠容量、和灵活性调节型电 源,煤 电 装 机 2000万千瓦以下。新 能 源 装 机 超 27400万千瓦,占本地装机的80%,发电量占比提升至 67%以上。通过 CCUS、碳交易等实现电力行业脱碳。电网侧 提高现有通道利用效率。区外来电占比达 20%左右3。积极规划新增输电通道。完善电网架构,推进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提高现有通道利用效率,新增输电通道落地投运。区外来电占比约 45%,其中清洁电力(含 CCUS火电)占比达 85%以上。新型电网技术融合发展。提高外来通道利用效率。区外来电占比约 47%。以电为中心的能源互联网建设持续深化。用户侧 推动终端用能电气化,电能占终端消费比重提升至 40%挖掘负荷侧灵活性资源,形成最高负荷 8%的需求响应能力。挖掘负荷侧灵活性资源,形成最高负荷 8%的需求响应能力。推动终端用能电气化、低碳化,智能化、灵活化。电能占终端消费比重提升至 60%。形成最高负荷 17%的需求响应能力。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提升至 68%。形成最高负荷 20%的需求响应能力。储能 日内调节为主的多种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并存。新增并网光伏电、风力发电中储能配置占并网容量的比重逐步提升至10%、15%。短时储能和长时储能相互补充的储能体系。新增并网光伏电、风力发电中储能配置占并网容量的比重逐步提升至45%、50%。覆盖全周期多类型储能协同发展。新增并网光伏电、风力发电中储能配置占并网容量的比重逐步提升至50%、60%。3 进中期来看,江苏新增支撑性煤电陆续运行达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区外净调入电量增长。但远期来看,限于本地资源禀赋,高比例的区外净调入电量是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的趋势。|22|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加速转型阶段(-2030 年)总体完成阶段(2030-2045)巩固完善阶段(2045-2060)市场 推动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推动电碳市场协同。电力中长期交易、电力现货市场、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等全面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 普 惠 交 易 市 场 全 面运行。电碳市场协同运行。电力市场、碳市场等产品及主体进一步丰富。电碳市场协同运行。4.3 加速转型阶段加速转型阶段(目前至 2030 年):以支撑实现全社会碳达峰为主要目标,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推动能源消费需求主要用可再生能源满足,加速推进清洁低碳化转型。(1)源侧:推动电力供应清洁化发挥煤电机组压舱石作用,推动煤电机组由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围绕苏北大型新能源基地、苏南负荷中心、电网重要节点等统筹优化新增支撑性煤电布局。持续淘汰落后煤电产能,对于符合条件的关停机组可“关而不拆”,作为应急备用电源发挥作用。深化燃煤电厂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及灵活改造,大力推进高性能机组电源对低效率、高排放的分散小锅炉的替代,提升燃煤机组的负荷调节能力,为新能源消纳释放更多的电量空间,确保江苏电力安全、高效、环保、稳定运行。加快燃煤电厂深度脱碳技术的研发示范应用,紧密跟踪燃煤电厂深度脱碳技术的前沿动态,加强燃煤电厂深度脱碳技术的研发,推动燃煤电厂深度脱碳技术的示范应用。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新增用电需求主体。大力发展光伏发电,推动光伏与农业、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整县光伏建设,推动盐城、连云港、南通等地区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盐城、南通、连云港等地存续海上风电项目,加快推动风能资源好、技术成本低、并网消纳条件好的近海海上风电开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23|发。以淮安、宿迁、连云港等、扬州、南通等农林生物质丰富地区为重点,推动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沼气直接利用、生物质天然气等形式的规模化开发。(2)网侧:提高电网资源配置能力提高现有通道利用效率。协调送端电源建设进度,努力提高锡盟直流、雁淮直流等现有区外送电通道送电效率,增加跨区通道电力电量和利用小时数,鼓励省内电力企业与送端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加强对接,合作开发送端电源项目,保障送端电源组织与供应。积极规划新增输电通道。大力开展青海、陕西等西部清洁能源基地特高压直流送电的规划论证工作,及时推进新增区外来电的项目前期工作,力争纳入国家规划并开工建设。加强电力主配网建设。加强区域主网架结构,推动输电网过江断面嵌入式直流技术的应用,提升输电网过江通道输电能力。加快推动配电网转型升级,着力提升配电网对新增负荷、分布式电源等的承载能力和适应能力,加快建设适应高比例新能源和多元负荷规模化发展的分布式智能电网。推动电网的数字化、智能化。推动云大物移智链边等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在江苏电网中的应用普及,推动传统电力发输配用向全面感知、双向互动、智能高效转变。(3)荷侧:推动能源消费电气化、高效化工业领域:推动自备燃煤电厂清洁高效利用,加强自备电厂污染物排放等关键指标在线监测,加快推动低效自备电厂机组关停改造,鼓励燃煤自备电厂改为公用电厂。推进工业锅(窑)炉电气化,在热水供应、蒸汽供应等环节,推广高效电辅热、制热技术和装备;在建材、冶炼行业推广电窑炉、电弧炉等装备。建筑领域: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积极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充分利用建筑屋顶等资源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探索光伏柔性直流用电建筑或园区示范。积极推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应用。大力推动建筑用能设备智慧化,推广智能楼宇、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提升建筑能源管理水平,加强建筑运行能耗数据统计与监测,扩大能耗监测数据监测范围,强化建筑运行能耗统计、公示和管理,加强能耗监测平台和节能监管体系建设。|24|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交通领域:推进公共领域车船电动化,加快公交、出租、网约、物流、环卫等重点领域电动化进程,推动公务车、生产用车、通勤车等清洁替代。持续优化充换电网络布局,加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统筹平衡专用、公用、换电,推动充电桩乡镇全覆盖,提升低速车等多种应用场景充换电设施建设规模。农业领域:深入推进农业生产电动化,推动家庭农场、现代农业园区电气化升级。促进乡村生活绿色低碳,推动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引领乡村绿色用能新风尚。以科技下乡促升级,支撑乡村光伏、生物质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构建乡村智慧能源生态圈。(3)储能侧:推动储能多应用场景多技术路线规模化发展提高全省储能并网建设规模。积极开展抽水蓄能选址和项目前期工作,推动调峰电源建设。加快新型储能项目规划布局,引导新型储能科学有序发展。明确电化学、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电站的并网主体地位,支持电源侧、用户侧配建储能在具备相关条件独立运行后参与辅助服务调用和补偿,增加一次调频、自动电压控制等辅助服务补偿力度,为储能提供更多获利途径。推动储能应用场景多样化。重点依托系统友好型“新能源 储能”电站、电网侧独立储能、用户侧储能削峰填谷、共享储能等模式,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鼓励聚合利用不间断电源、电动汽车、用户侧储能等分散式储能设施,探索智慧能源、虚拟电厂等多种商业模式。以南通、盐城、连云港等沿海区域和风光清洁能源富集地区为重点,推动新型储能项目的规模化发展。(4)市场侧:完善电力市场体制机制强化政策引导机制。加强省级能源规划引领和指导作用,统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增长趋势,系统规划全省各类型发电装机规模和布局,建立健全发电类项目一体化推进机制和不同类型发电项目的协同发展机制,为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要素保障。完善电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以煤炭消费总量、能耗“双控”、碳排放“双控”、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等指标为重点,推进电力绿色低碳发展与相关考核指标的衔接,推动构建绿色低碳清洁高效的现代化能源体系。健全各类电力项目绿色低碳发展引导机制,推动煤电清洁高效转型发展,大力推进风电、光伏、氢能等可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25|再生能源项目稳步发展,持续提升全省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全面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挥虚拟电源灵活调节能力。加快引导电储能、工商业负荷、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虚拟电厂等新业态参与提供电力辅助服务,推动电力系统由“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互动”升级。鼓励产业园区或企业通过电力市场购买绿色电力,提升绿色电力消纳比例。将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更多市场主体纳入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建立完善独立储能参与调峰、调频的条件、报价标准等规则条款,鼓励储能电站作为辅助服务提供者参与供需匹配平衡。完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运行机制。加强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和建设。加强新型电力系统基础理论研究,对现有电力系统进行绿色低碳发展适应性评估,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研究制定新型电力系统相关标准。推进电力系统在规划理念革新、硬件设施配置、运行方式、体制机制创新和路径上实现变革,探索符合我省电力供需两侧多元化发展路径。建立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建立健全以电力中长期 现货交易为主体的省级电力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中长期、现货和辅助服务市场交易规则、扩大市场参与范围和交易规模。细化电力市场运营规则条款,支持配建储能设施与发电项目联合参与中长期交易、通过联合运营交易提高项目总体收益。发挥煤电、气电、核电的高预测精度和高可靠性特征,充分发挥其在提供辅助服务方面优势。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优先消纳机制。加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政策机制保障。在终端用能领域大力推进电气化发展趋势,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热泵、高效储能技术应用力度。落实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推动形成可再生能源电力就近、就地消纳机制,完善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做好可再生能源电力保障性收购与市场化交易的衔接。逐步扩大可再生能源参与市场化交易比重。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大型国有企业、跨国公司等消费绿色电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外向型企业较多的园区逐步提升绿色电力消费比例。推进可再生能源电力供给和消纳协调发展。统筹全省资源环境和要素禀赋,引导高耗电产业进一步向沿海转移,推进沿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持续扩大石化、钢铁、能源、物流等传统产业规模,发挥沿海地区海上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支撑,促进可再生能|26|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源电力高比例消纳。重点在沿海地区建设低电价、低能耗、零排放的零碳绿电园区,降低电价成本,吸引产业聚集,形成零碳绿色新型工业体系,切实解决可再生能源生产与消纳的错位问题。完善绿色电力消费市场化促进机制。做好绿电市场与传统电力市场的衔接。做好绿电市场与传统电力市场在价值分配上的衔接,合理制定电力市场规则,提高市场运行的灵活度,鼓励供给调节能力,加强市场和价格监管,保障可再生能源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做好两个市场数据信息的衔接。要进一步鼓励以 PPA(即长期采购协议)的方式采购绿电。具体举措包括建立更加有效全面的电力市场履约机制和发用电主体的信用评价体系,为发电和用电企业签署较长年份 PPA 提供信心和信用支撑;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完善产品结构、提高灵活性,推动电力市场发现价格,为 PPA 提供价格标杆;基于省间电力计划、新能源基地配套产业等探索具有经济属性的长期购电协议试点,为 PPA 提供模式参考。完善绿电交易市场化服务水平和激励机制。保持省电力交易中心电力交易数据的实时更新,公开绿电交易量以及传统电力交易中绿电占比,及时更新电力消耗间接排放系数,为电力用户购电决策提供参考。针对同时参与绿电交易和传统电力交易的市场主体,设立专门的交易监管机构并提供简化的操作流程,将绿电交易和传统电力交易集成到同一平台上。交易机构与电网企业协调组织相关专业团队,为电力用户提供购电咨询服务,引导电力用户积极参与绿电交易。打通绿电交易与传统电力交易之间的量价体系,对同一类市场主体遵循统一的量价措施,逐步实现绿电交易与传统交易的融合。适当为参与绿电交易的主体提供补贴或税收减免等激励机制,降低企业绿电成本,提高用户参与积极性。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体扩围。推动钢铁、化工、建材等更多高排放行业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探索建设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衔接,推动未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较高排放主体进入省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电-碳”市场协同发展。吸收发达国家经验教训,破解电力市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建设模式、市场配额考核规则、市场价格机制、市场交易品种等方面衔接存在的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27|难题,夯实“电-碳”市场协同发展、同向发力的政策基础,推动电市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效衔接、协同联动。4.4 总体完成阶段总体完成阶段(2030年-2045年):以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为主要目标,推动清洁电力成为电力供应主体,推动电力行业整体碳排放快速下降,为电力行业的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1)源侧:推动可再生能源成为电量供应主体推动风光可再生能源成为本地装机和发电量的主体。推动光伏与城市、乡村形态深入融合,充分挖掘本地光伏电源资源的潜力,推动海上光伏规模化开发。推动分散式风电、低速风电的规模化开发,推动江苏海上风电由近海走向深远海连片开发。2045 年风光可再生发电装机占比超过 70%,发电量占比超过 50%。大力提升外来清洁电力的比例。加大与西北风电、西南水电、东南核电等区外清洁能源基地的合作,持续提升区外调入清洁电力的比重。增加外来清洁电力的输送通道,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推动传统燃煤机组转型。推动燃煤机组由传统的提供电力、电量的主体电源逐步转变为提供可靠容量、电量和灵活性调节型电源。按期关停服役期满的传统燃煤电厂,在具体的容量目标倒逼下,通过资金补贴等方式在寿命结束前提前关停传统燃煤电厂。综合考虑经济性和减排目标,推动 CCUS 等技术在燃煤电厂的规模化应用。适度发展燃气发电。根据地区负荷发展需要,开展“补单”项目建设,充分利用燃气轮机良好的功率爬坡能力和快速启停优势,与储能电池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增量储能”效果。(2)网侧:建成以电为核心的区域能源互联网推动多种新型电网技术形态融合发展。电网全面柔性化发展,常规直流柔性化改造、柔性交直流输电、直流组网等新型输电技术广泛应用,支撑“大电网”与“分布式智能电网”的多种电网形态兼容并蓄。|28|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持续推动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基于大数据、云计算、5G、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快调控运行体系智慧化升级,为电力生产、输送、调度和消费赋能,满足分布式发电、储能、多元化负荷发展需求。推动电网与其他能源多网协同。推动电力系统与天然气、交通、建筑等多领域互联互通,智能电网与热力管网、天然气管网、交通网络进行互联互通,形成综合能源供应,构成综合能源系统,推进新能源消纳、实现能源电力系统高效运行。(3)荷侧:充分挖掘负荷侧灵活性资源潜力推动终端用能低碳化、电气化。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动工业领域电能深度替代。加快推动乘用车领域、公共交通等领域的电动化进程,推动长途大型高速重载车辆(重卡、物流车等)使用。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推动炊事、供热、制冷等全面电气化,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进终端用能智能化、灵活化。推动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在终端用能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使得海量终端用能设备状态可观、可测、可控,推动虚拟电厂、电动汽车、可中断负荷、用户侧储能等海量用户优质调节资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提升用户侧调节能力,2045 年推动形成最高负荷 17%以上的负荷需求响应能力。(4)储能侧:推动构建短时储能和长时储能相互补充的储能体系推动构建短时储能和长时储能互补的储能体系,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对储能总量和储能结构的要求。推动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热(冷)储能等日内调节为主的多种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实现系统友好型“新能源 储能”电站、电网侧独立储能、用户侧储能削峰填谷、共享储能等模式全面推广。推动以机械储能、热储能、氢能等为代表的 10 小时以上长时储能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和规模化应用,实现日以上时间尺度的平衡调节,推动局部系统平衡模式向动态平衡过渡。(5)市场侧:建成周期完整、协调运作的市场交易体系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29|电力中长期交易、电力现货市场、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等全面运行,在稳定电力供应的同时,从不同时间尺度充分反应电力供需关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普惠交易市场全面运行,充分调动社会各类主体参与“双碳”目标实现进程的内生动力。推动电碳市场实现协同运行,实现能源电力高效率利用、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消纳、低成本减排等互促共进。4.5 巩固完善阶段巩固完善阶段(2045 年-2060 年):以电力行业实现碳中和为主要目标,实现以新能源为电量供给主体的电力资源与其他二次能源融合利用,助力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成熟完善,引领全社会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源侧:推进电力生产零碳化。持续提升清洁能源发电占比,依托储能、构网控制、虚拟同步机、长时间尺度新能源资源评估和功率预测、智慧集控等技术的创新突破,推动新能源普遍具备可靠电力支撑、系统调节等重要功能。通过对存量燃煤机组采用煤炭-生物质掺烧结合 CCUS 技术来实现零碳或负碳排放,燃气发电机组通过 CCUS 技术实现零碳排放。网侧:持续深化建设以电为核心的能源互联网。持续提升新型输电组网技术创新突破,推动电力与其他能源输送深度耦合协同。推动低频输电、超导直流输电等新型技术实现规模化发展,支撑网架薄弱地区的新能源开发需求。推动交直流互联的大电网与主动平衡区域电力供需、支撑能源综合利用的分布式智能电网等多种电网形态广泛并存,共同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持续深化电力系统与天然气、交通、建筑等多领域互联互通、协同运行。荷侧:持续提升负荷侧资源聚合能力。持续推进终端用能电气化、低碳化、智能化、灵活化,推动电动汽车、用户侧储能、建筑用能设备等优质资源广泛参与电网需求响应,深化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在终端用能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提升负荷侧资源参与电力需求响应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形成最高负荷 20%的需求响应能力。储能侧:推动多类型储能协同运行。推动储电、储热、储气、储能等覆盖全周期多类型储能的协同发展,打造多层级储能调控体系,统筹管理从秒/小时到月/季节调节的|30|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多类型储能资源,发挥储能等作为应急电源支撑、重要负荷保供、可再生能源消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氢储能等多元储能多场景复用价值,解决新能源季节出力不均衡情况下系统长时间尺度平衡调节问题,支撑电力系统实现跨季节的动态平衡。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31|5江苏电力 低碳转型的建议(1)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筑牢能源低碳转型基础一是要加强规划引导。以海上风光可再生能源的集群化开发、陆上风光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开发为主,充分考虑苏北及沿海地区风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条件和消纳成本等,合理制定清洁能源利用率目标,稳步提升清洁能源电量在本地电力供应中的占比,促进清洁能源健康有序发展。二是推动电网友好型电站的开发。提升风光可再生能源功率预测精度,鼓励风光按照一定容量配置储能,积极探索风光发电富裕电力制氢等,保证清洁能源发电具备一定的电力支撑、系统调节功能。三是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动田湾七号、八号核电机组建设,积极推动高温气冷堆、快堆、模块化小型堆、海上浮动堆等先进堆型示范工程。开展核能综合利用示范,推动核能在清洁供暖、工业供热等领域的综合利用。四是加快电力绿色低碳技术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培育国家级实验室及创新平台,尽快在新型清洁能源发电,新型电力系统规划、运行、安全稳定控制,新型先进输电、新型储能与电氢碳协同利用等技术方向取得突破。(2)明确煤电发展定位,推动煤电稳妥有序转型一是推动煤电角色转变。充分发挥燃煤发电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推动燃煤机组由传统的提供电力、电量的主体性电源逐步转变为提供可靠容量、电量和灵活性调节电源。|32|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二是推动煤电机组清洁高效利用。充分发挥高效燃煤机组的供电能力,深化燃煤电厂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及灵活改造,降低度电煤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实现对低效率、高排放的分散小锅炉的替代,提升燃煤机组的负荷调节能力。三是建立煤炭机组的退出机制,按期关停服役期满的传统燃煤电厂,在具体的容量目标倒逼下,可以通过资金补贴的方式在寿命结束前提前关停。对符合条件的关停机组,可“关而不拆”,作为应急备用电源发挥作用。(3)加大清洁能源引入,加速能源电力低碳转型进程一是提升区外来电清洁电力占比。加大与西北风电、西南水电、东南核电等区外清洁能源基地的合作,扩大区外来电规模,持续提升区清洁电力的比重。二是积极争取清洁能源入苏通道。积极促进西北大型清洁能源入苏、东南核电入苏,增加外来清洁电力的输送通道,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三是加快氢能储运的规划布局。紧密跟踪氢能发展动态,前瞻规划布局氢能储运设施,积极推动“西氢东送”输氢管道在江苏规划落点,探索东南海上风电制氢输送至江苏。(4)推动电网升级改造,保障电力供应及新能源消纳一是提升电网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推动云大物移智链边等数字化技术,以及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智能化技术,推动传统电力发输配用向全面感知、双向互动、智能高效转变。二是推动电网形态升级。加强坚强主干网架建设,优化区域电网分区,推动嵌入式直流技术、常规直流柔性化改造、柔性交直流输电等新型输电技术在电网关键节点的(如过江通道、新能源传输走廊等)示范应用;推动传统配电网的智能化、数字化升级,全面提升配电网对分布式新能源、电动汽车、储能、新增负荷等的承载能力和适应能力。三是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充分调动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用户侧储能等需求侧资源调节潜力,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提升电力供需协同能力,推动储电、储热、储气、储氢等覆盖全周期多类型储能的协同发展,打造多层级储能调控体系,提升电网运行的灵活性,促进新能源的高效消纳。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33|(5)完善市场机制建设,疏导电力低碳转型成本一是完善电力市场功能。持续深化电力中长期交易,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完善现货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培养多元化竞争的市场主体,丰富电力市场交易品种。完善电力等能源品种价格的市场化形成机制,优化差别化电价、分时电价、居民阶梯电价政策,发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矛盾的积极作用。二是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体扩围。积极推动钢铁、化工、建材等更多高排放行业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强审计和业务指导,推动重点排放单位配额的清缴履约。三是建设省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本地非重点排放单位参与省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形成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协同机制。科学设置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配额分配方式。四是推动地区碳普惠交易体系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碳减排量标准、数据收集和和核证渠道等较完善的碳普惠制度,推动地区碳普惠交易体系建设,积极鼓励公众及中小企业参与到电力低碳转型进程中。五是推动“电-碳”市场协同发展。推动夯实“电-碳”市场协同发展、同向发力的政策基础,促进电市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效衔接、协同联动。建立碳价与电价的联动机制,实现碳交易与绿电、绿证、可再生配额间的政策衔接。六是挖掘灵活性资源潜力。积极探索容量补偿机制,挖掘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灵活性资源配置潜力,保障新能源的高效利用及用户供电的可靠性。七是激活市场活跃度。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匹配的投融资政策体系。鼓励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能源领域投资运营,鼓励民营企业全面进入能源竞争性领域。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设立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建立绿色信贷评估机制,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进一步完善跨省跨区输电价格机制,稳妥推动电力现货市场建设。(6)全面推动区域协同,释放资源优化配置潜能一是加强区域电力资源协同。推动关键电力基础设施如电网支撑性电源等的协同规划,加强电网抽水蓄能、大型新型储能、燃气机组等灵活性资源的共建共享,积极协调区域电力互补互济,提升区域电力保供能力。二是推动区域市场协同。推动建立区域用能权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普惠交易市场等,实现资源在区域范围内优化配置。三是推动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区域在新能源科技创新、装备制造等方面协同发展,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新模式新业态,形成产业发展与能源转型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34|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7)加快终端能源消费领域电气化、低碳化进程一是推动多领域用能电气化。积极推动交通运输、居民消费、建筑供暖等领域终端用能电气化,支持江苏各城市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动汽车普及应用,在江苏沿海、沿江港口码头,推广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和电驱动货物装卸,支持空港陆电等新兴项目推广,应用桥载设备,推动机场运行车辆和装备“油改电”工程。在学校、商场、办公楼等热负荷不连续的公共建筑,大力推广碳晶、石墨烯发热器件、发热电缆、电热膜等分散电采暖。二是完善电能替代配套政策体系。建立规范有序的运营监管机制,形成节能环保、便捷高效、技术可行、广泛应用的新型电力消费市场。江苏电力低碳转型研究|35|参考文献1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区域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研究(2023)R,2023.2 中国县域绿色低碳能源转型发展报告 2022R.2022.3 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 202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4 国家统计局.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02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3.5 国家能源局江苏监管办公室-国家能源局江苏监管办公室(),监管动态.6 宁礼哲,张哲,蔡博峰等.2020 年中国区域和省级电网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研究 J.环境工程,2023,41(03):222-228.7 孙启星,张超,李成仁等.“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电力系统成本及价格水平预测 J.中国电力,2023,56(01):9-16.8 蔡 斌,曹 炜,王 海 华.江 苏 省 高 比 例 可 再 生 能 源 发 展 路 径 分 析 J.中 国 电 力 企 业 管理,2020(19):52-56.9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赛迪能源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2-2023 年)R,2023.10 朱瑞兆.中国分省太阳能资源图集,2006.11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1)中国 CCUS 路径研究 R,2021.12 迟永宁.电力系统碳中和路径与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关键技术.13 彭博新能源财经,1H 2023 LCOE Data Viewer Tool,202314 周孝信,赵强,张玉琼.“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发展前景和关键技术 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31):14-17.15 王之伟,黄俊辉,程亮等.“嵌入式”直流技术在省级输电网中的规划及应用 J.电力工程技术,2022,41(06):65-74.16 杨帆,张晶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电力行业低碳发展现状与展望 J.环境保护,2021,49(Z2):9-14.17 IEA,Net Zero by 2050,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R,2021.18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等.核能发展蓝皮书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19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编写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23.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4 39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服贸会:企业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报告(2023)(78页).pdf

    2023 i 1 N 2023 ii .1 .1 .2 .3“1 N”“”.7 .16.18 .18 .20 .22 .25 .28 .28 .29 .32 .34 .34 .34 ESG .34 .35“”.35 iii .36 .36“”“”.37“”.37 .38 .39 .39 .40 .40 .41“”.41 .42 .42 .42 .43 .43 .44 .44 .45“”.45 .46 “”.47 iv .47 .48 .48 .49 .50“”.50 .50 .51 .51“”.52“”.52 .53 .53 E-CON .54 .54 “”.55 .55 .56 .56 .57 .57 .57 v .58 .58 420“”.59 .59 .60 .61 .61 .62 .62 .63 .63“”“”.64 .64.65 .65 .68 1 2140 2 COP2760 203205020217Fit for 5512 2003020250PPE 200820192050“3”5201720212050 20097201120202050“”4 2023 1 5 2 6 3 7 80.53%1 N 1 20209227520302060 8 2 20211 N20211024)11 N10262030N 202520302060206080%9 103110 1-1 2030 10 3 1 N 11 2-2 N 2022.03.22 2022.03.23 2021-2025 2022.10.09 2022.11.11 2022.11.16 2023.03.22 2023-2025 2022.01.24 2022.02.11 2022 2022.06.10 2022.11.03 2022 2022.11.24 2022 2022.11.28 2022 12 2022.12.01 2022 2023.02.23 2021.12.03 2022.01.20 2022.02.11 2022.03.28 2022.04.21 2022.04.21 2022.08.01 2022.08.29 2022.12.22 2023.05.22 2023 2021.10.21 13 2022.03.01 2022.03.11 2022.06.30 2022.06.30 2022.09.28 2022.10.24 2022.10.31 2022.11.07 2023.03.27 2022.01.18 2022.01.21 2022.06.24 2022.08.18 2022 2022.09.28 14 2021.07.01 2021.12.29 2022.02.10 2022.04.11 2022.11.28 2022.11.16 2022.04.02 2022.08.18 2022.10.25 2022.11.02 2022.02.11 2021-2025 2022.02.21 2023.01.01 2022.05.07 2022.08.31 15 2022.09.19 2022 2022.11.08 2022.03.15 2022 2022.05.31 2022.05.31 2022.06.22 2023.02.17 2023.04.01 1 NN 16 1 17 2 203020%4.020301.124.0 18 1 2 19 ESGISO 14000/ISO 14001 3 20 EMS 1 AI 21 2 3 22 IoT CRM CMBS 23 1 2 24 3 EIASLCA EIA LCA SLCA 25 1 2 26 3 4 27 AMT 28 29 1431433 143 1 30 2 3 13 1 2 3 31 23 1 2 3 33 1 2 3 32 43 1 2 3 143 33 34 202240919141 ESG ESGESG20233ESG 35 30602022SGSISO 14064PAS 2060 202262550 36 ISO 50001ISO 14001ISO 14064TV Green Mark20226BSIBSI 2021202262024 37 2020DIY202211“”502921802023Green50km-300kmGreen 38 -39 20223 4 N34NN 62.6202220210.69100 2007200920202022100 2248 21AlibabaFacebookYouTubeLF 41 2022 42 230034005700 202211281.31802000 43 202220229CMSTV 356TY 22 44 202212IDCIDC 2023810 45 2022CDM800LED ESGPCESGESGGreen Link 46 2022526295 47 GB/T 50378-2019 6 12A 6LOWEVRVA 48 2022100150 2023220232023 49 202265034P AI ESG3 51 480806380AC400V/50Hz857.312.925.8233.9 52 20222021 53 2210.726650 ISO 14044 ISO 14067Product Environmental Footprint Category RulesPEFCRs202250Life Cycle AssessmentLCA 54 E-CON E-CONE-CON25U 202221.182,10450 2022YG-AIoT 56 2023728 16035.735.0713.911.53480 57 HyCROFHyCROF2022HyCROF30 0X 2.820221123491!4.16171.7519.877.612323.3212.2652.78/WE-Seeds -1080/480/IGA-NWH 59 420 20221620pH /2022312246.9.87.60 60 2004202287411334 61 2022431.761.6 20221118095 22 62 3 20222003012006 63 20229DNV 10003100 64 VOCsVOCs0.5 228 70097.7e 1 2 20302.22030-20603.9 66 3 4 67 5 68 1 2 69 3 4 70 5 71 6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3 78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公用事业及环保产业行业研究:缘溪而行、豁然开朗把握电改指引下的确定性-231207(34页).pdf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1 电改推进+内生成长,各类电源 24 年均有看点,其中我们认为确定性较高的是如下 3 个投资方向:(1)容量电价推出、火电公用事业属性回归,对应火电标的国电电力、华能国际;(.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3 34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中国环保基金会:2023中国公众低碳意识与低碳行为网络调查报告(42页).pdf

    ?-2-?摘要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当今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的执行,经济实现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中国于 2020 年宣布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简称“3060”目标或“双碳”目标),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实现“双碳”目标,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构建新发展格局、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023 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气候变化第六次评估报告首次将需求侧行为改变对于碳减排的作用进行了评估。报告显示需求侧管理可以实现全球二氧化碳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 40p%,潜力相当可观。中国科学院 2021 年发布的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显示,中国消费端如工业过程、居民生活温室气体排放占比为 53%,消费端的碳减排在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中扮演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对公众的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践行程度进行了研究。研究在全国投放调查问卷,回收 10859 份有效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数据分析显示,受访者对气候变化和低碳生活的知晓率较高,达 81.1%和86.7%,受访者对“双碳行动”和“碳普惠”机制的认知度相对较低。研究表明,公众低碳意识的认知对其践行低碳行为是最为关键的因素。研究还对餐食、居住、出行、办公、购物五大领域的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进行了分析,显示公众在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的践行程度之间存在着不一致,低碳生活配套措施和服务还不健全,低碳信息相对缺乏及缺乏激励措施是主要的制约因素。研究认为,要创新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的宣传手段,进一步提升公众的低碳意识和对“双碳行动”的了解,建议结合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简称公民十条),推动公众参与和践行低碳行为;健全和完善各类低碳消费基础设施和服务,应用数字化手段,提高公众使用低碳基础设施和服务的方便程度;通过“碳普惠”机制和相关平台,让公众能够从践行低碳行为中受益;推动政府、企业和公众在消费端碳减排行动中的协同与合作。?-4-?-5-?-6-?-7-?-9-?-10-?-11-?-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5-?-36-?-37-?-38-?-39-?-40-?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2 42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赛迪&西门子:2023年“碳”索之路-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70页).pdf

    “碳”索之路 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与西门子合作发布二二三年九月主编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编委顾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所 姚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 柴麒敏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中心 王晓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社会学室 阳平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 李海花TV南德工业服务部 张德法特别鸣谢主编及编委顾问赛迪研究院节能与环保研究所赛迪研究院世界工业研究所(国际合作研究中心)西门子中国SiGREEN团队西门子中国可持续发展部西门子中国政府事务部2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前言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要求出海企业加快形成绿色竞争力。以碳市场与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为代表的碳定价政策,以生态设计、全生命周期管理与回收利用为代表的循环经济政策,以价值链碳管理与强制披露为代表的合规与报告政策,要求中国出海企业应具备量化核算企业组织与产品层面碳排放、构建循环经济体系、打造可持续价值链的能力,给企业出海带来了合规性挑战。本白皮书旨在阐明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国际形势与阶段性挑战,提出数字化绿色化协同的系统解决方案,为企业绿色出海、锻造国际竞争力提供指导与参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出海企业普遍面临战略、管理、数据、应用四方面挑战。战略层面,减碳战略和路线图不清晰、碳治理结构不健全、碳风险识别与把控能力不足等制约了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管理层面,碳监测水平较弱、碳管理绩效考核机制科学性不足、企业内部以及价值链上下游协同工作能力有限等影响了企业低碳生产效率与质量;数据层面,碳排放核算数据质量不高、价值链上下游碳排放数据难获取、第三方认证覆盖范围较小、数据报告可信度存疑等阻碍了企业数字化进程;应用层面,数字化解决方案系统性、适用性、有效性不足等弱化了企业治理效能。数字化赋能绿色化是企业应对挑战顺利出海的破局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化能够有效牵引生产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升级,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延伸拓展、融合发展,以有效应对上述挑战。出海企业应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摸清“碳家底”、交互价值链数据、规划最优减碳策略,从而建立完善的碳管理体系、绩效衡量指标与协作制度,推动利益相关者协同发展,低成本高效率实现低碳转型与绿色出海。3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前言多方齐动共筑服务生态是企业绿色出海的重要保障。政府精准施策,为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企业积极主动拥抱数字化蓝海,锻造自身数字化绿色化生产力。服务机构发挥技术优势,为企业量身定制数字化绿色化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多方联动,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的良好生态逐渐形成,助力企业绿色出海、扬帆远航。对出海企业来讲,“双碳”的发展更意味着一系列的挑战,目前欧盟碳壁垒政策已经立法,而针对工业储能和汽车动力电池的产品碳足迹标准也已经生效。七国集团(G7)也声明要建立针对经贸领域的气候俱乐部。这对国内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了一定挑战;而广大出海企业在应对双碳挑战过程中,有大量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场景,比如说能源数字化管理、智能融合终端,也包括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区块链、边缘计算等应用。另外,要发挥数字化技术的最大价值,生态协同必不可少。企业必须紧密携手,共同发挥数字化的减排效应,加速迈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 柴麒敏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4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PrefaceThe increasingly complex external environment calls for greater green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going global.Carbon pricing policies such as the Carbon Market and Carbon BorderAdjustment Mechanism(CBAM),circular economy policies represented byecological design,full lifecycle management and recycling,and complianceandreportingpoliciesrepresentedbyvaluechaincarbonemissionsmanagement and mandatory disclosure,all require Chinese enterprisesgoing global to possess the capability to quantitatively calculate carbonemissions at both the enterprise and product levels,establish a circulareconomy system,and create a sustainable value chain.These requirementspose compliance challenges for enterprises going global.This white paperaims to clarify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challenges that Chineseenterprises face when going global,and it proposes a systematic solution ofcoordinateddigitalandgreendevelopment,providingguidanceandreference for enterprises seeking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ir internationalendeavoursandstrengthening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therebyfacilitating thei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Enterprises going global are generally faced with challenges in such fourareas as strategy,management,statistics and application.Strategically,unclear carbon reduction strategies and roadmaps,deficientcarbon governance structures,and insufficient ability in the identificationandcontrolofcarbonrisk,restrainhigh-qual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In the management,ineffective carbon monitoring,lack ofscientific mechanisms for assessing carbon management performance,andlimited collaboration capabilities both within the enterprise and along thevalue chain affect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low-carbon production.Interms of statistics,low-quality accounting data for carbon emission,difficultaccess to carbon emission data in both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of valuechains,limited coverage by third-party certifications,and questionable datareports,all of which hinder enterprises digitization process.5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Digitalizationforgreendevelopmentisthekeytoenterprisesovercoming these challenges and successfully going global.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ointed out in the Report to the 20th CPCNational Congress,“We will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economy,further integrate it with the real economy”.Digitization can drivethe intelligent upgrading of production and service systems,promote theextension and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 and value chains,and effectivelyaddress the challenges mentioned above.Enterprises going global shouldactively apply digital technology to identify their“carbon footprint”,exchangevaluechain data,and formulateoptimal carbon reductionstrategies.This will help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carbon managementsystem,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dicators,and collaborative systems,facilita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takeholders and achieving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goingglobal at low cost and high efficiency.Multi-party collaboration in building a service ecosystem is crucial forenterprises going global.The government should implement targeted policies to create a favourablepolicy environment for the digital and green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Enterprises should embrace the blue ocean market of digitalization andenhance their own productivity in the digital and green development.Service agencies should leverage their technical advantages to tailorsolutions for the digital and green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Throughmulti-party collaboration,a favourable ecosystem for intelligent,green andintegrated development gradually forms,facilitating enterprises globaldevelopment.PrefaceChina Center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Siemens Ltd.,China6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目录第一章 面向出海企业的全球气候治理与合规要求81.1.环球气候治理碳定价政策工具:碳市场与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111.1.1.碳定价机制最新动态111.1.2.国家战略引领:双碳政策、全国统一碳市场发展和地方财政激励131.1.3.全球贸易新格局: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EU CBAM)为例171.2.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可持续性:循环经济体系建立与发展211.2.1.欧盟循环经济行动计划(CEAP)211.2.2.欧盟新电池法规221.2.3.欧盟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241.3.聚焦以碳管理为重点的强制性价值链管理与披露要求251.3.1.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251.3.2.欧盟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DDD)26第二章-出海企业实施碳管理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思路282.1.战略挑战与解决思路:推行全球化战略并协调内部利益相关者292.1.1.明确合理的减碳战略和路线图312.1.2.全面的碳治理结构322.1.3.管理层的碳风险识别与把控322.2.管理挑战与解决思路:建立完善的碳管理体系、绩效衡量指标与协作制度342.2.1.切实可行的 MRV 碳管理体系与绩效考核机制342.2.2.企业内部的协调运作与价值链的碳管理协同352.3.数字化数据底座挑战与解决思路:以数字技术提升碳数据质量并促进减排362.3.1.高质量的碳排放数据与方向正确的减排路径362.3.2.可追溯的产品碳足迹与价值链的减排协作392.3.3.碳足迹报告的可信度与第三方认证412.4.企业减排与数字化应用的挑战与解决思路437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目录第三章 数字化赋能企业绿色出海与高质量发展493.1.摸清“碳家底”,碳足迹可信精算513.1.1.汽车行业碳足迹核算精度提升需求513.1.2.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碳足迹精准量化523.1.3.实践探索:车侧围产品碳足迹可信精算与追溯553.2.价值链数据交互,助力行业脱碳563.2.1.工业企业价值链数据交互与减排需求563.2.2.贯穿价值链的碳足迹可信交换与追溯573.2.3.实践探索:化工行业开展供应链脱碳试点项目583.3.优化减排策略,实现低碳转型603.3.1.多维度统计与数据可视化分析预测603.3.2.布局整体建设,提供减碳最优配置613.3.3.实践探索:伺服电机碳中和实现623.4.多方共筑数字化发展生态,助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643.4.1.政府精准施策,为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643.4.2.企业积极主动拥抱数字化蓝海,锻造自身数字化绿色化生产力653.4.3.服务机构发挥技术优势,为企业量身定制数字化绿色化系统解决方案65面向出海企业的全球气候治理与合规要求环球气候治理碳定价政策工具:碳市场与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1.1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可持续性:循环经济体系建立与发展1.2聚焦以碳管理为重点的强制性价值链管理与披露要求1.39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第一章-面向出海企业的全球气候治理与合规要求1本报告是基于截至2023年9月,我们认为可靠的公开数据和资料编制。然而,我们不能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我们不对任何数据和信息的错误或遗漏负责,不对使用本报告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负责。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国际社会与各国政府普遍加强了气候治理与环境保护的合作努力。在此背景下,中国出海企业正面临愈发严格的全球气候治理要求。特别地,在温室气体排放与碳管理的问题上,企业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有力提升国际竞争力。1这些政策要求促使出海企业不断提高各层次的碳管理能力,反过来,更高的碳管理能力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不同的合规监管要求与多变的政策格局。量化核算企业组织层面与产品层面的碳排放进行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估(LCA)与管理,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将碳管理延展至上下游,实现价值链可持续本章通过梳理以欧盟绿色新政(EU Green Deal)为代表的全球气候治理政策,摘选部分对上述三个层次能力提出具体合规要求的政策法规为例,阐述这些已经落地实施或在规划实施中的气候政策将如何影响中国出海企业进行碳管理。具体而言,我们将影响出海企业的合规监管与政策格局概括为三个方面:碳定价政策:碳市场与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循环经济政策:生态设计、全生命周期管理与回收利用合规与报告政策:价值链碳管理与强制披露图1|全球气候治理政策与出海企业碳管理能力要求产品LCA管理,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价值链碳管理与可持续量化核算企业组织层面与产品层面的碳排放企业碳管理能力循环经济政策:生态设计、全生命周期管理与回收利用合规与报告政策:价值链碳管理与强制披露碳定价政策:碳市场与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10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所所长 姚铃“欧洲绿色协议”,又称“欧盟绿色新政”,与“减排 55”一揽子措施(Fit for 55 Package)等,构成了欧盟绿色转型的框架和实施路径。碳边境调节机制、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等是欧盟绿色新政适用于域外贸易伙伴的相关政策工具,也是欧盟将内部市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要求向域外贸易伙伴的延伸。其突出的影响在于有可能重塑现有国际贸易格局。通过抢占碳贸易规则话语权,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力图以绿色规则壁垒代替关税壁垒,削弱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展中经济体在国际货物贸易格局中日益上升的地位,重新主导全球货物贸易。具体而言,包括:首先,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实施标志着欧盟碳关税“靴子”的落地。该关税措施2026年实施,受影响的国家主要是我国以及俄罗斯、土耳其、印度等国,涉及相关国家对欧盟出口的电力、化肥、水泥、钢铁、铝、氢六大类高碳产品。受该机制影响,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准则之一“最惠国待遇”原则遭到进一步侵蚀。其次,循环经济行动计划标志着欧盟绿色贸易的规则正在形成。循环经济行动计划重点关注电子产品和信息技术通讯产品、电池和车辆、包装、塑料、纺织品、建筑、食品七大类。就覆盖的产品和受影响的国家而言,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的“杀伤力”更甚于“碳边境调节机制”。按照该计划,2026年起,进入欧盟市场的服装、电池和消费电子三类产品需携带数字产品护照。换句话说,届时域外贸易伙伴的上述产品出口欧盟需将碳足迹纳入追踪溯源,没有碳足迹标签的产品将被禁止进入欧盟。全球绿色转型背景下,政府层面需通过双边和多边行动,加紧商定新的贸易规则,同时加快推进国内碳市场建设,争取在我国碳市场建设第二阶段,将电力行业之外的其他更多行业纳入履约周期。企业层面则需要尽早准备、主动适应欧盟绿色新政,一方面重新布局出口市场,另一方面加强与欧盟内的贸易伙伴合作,共同应对碳边境调节机制,了解欧盟域内相关产品的排放水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增加绿电使用,做好钢铁和铝等相关对欧出口产品碳排放水平的核算。11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碳定价作为一种气候治理的政策手段,旨在通过对碳排放施加经济成本,激励企业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由于世界各国的减排雄心与碳定价政策存在差异,为防止企业将碳排放转移至碳定价较低的地区,导致“碳泄露”,以对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为主要形式的碳边境调节机制应运而生。随着欧盟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引入碳边境调节机制,中国出海企业将面临以碳管理和碳数据披露为核心的全球贸易新格局。1.1.环球气候治理碳定价政策工具:碳市场与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图2|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性工具-碳定价机制1.1.1.碳定价机制最新动态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自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急剧增加,引发全球变暖的气候风险,并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降低全球气候风险,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世界各国和相关组织纷纷展开行动,形成了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等一系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文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于 2022 年11 月在埃及举行,该会议表明,应对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带来的威胁刻不容缓。碳定价机制因其在帮助国家实现低碳转型、降低企业供应链碳排放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而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碳定价机制是指对温室气体排放以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为单位给予明确定价的机制,它通过传递价格信号创造财政激励以减少排放。将气候变化成本纳入经济决策,可以鼓励生产、消费及投资模式的转变,推动低碳增长。碳定价机制碳市场碳税合规碳市场碳信用市场欧盟碳市场(EU ETS)EU CBAM中国全国碳市场中国区域碳市场US CCAUK CBAMCDM(CER)CCERGSVCS尚在讨论已实施/即将实施12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碳定价机制包括碳税、碳排放交易体系(合规碳市场)和碳信用机制(自愿碳市场)等主要类型。其中碳税是最简单直观的碳定价方式,即政府对企业的碳排放行为征税,而调整碳税进一步推动减排的主要举措则包括提高碳税税率、扩大税率的覆盖范围、取消碳税豁免和征收碳关税等。相比之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作为市场型工具,鼓励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碳信用机制的运作则与碳排放交易体系和碳税有所不同,在碳信用机制中,信用基于自愿原则产生,而在其他碳定价机制中,受约束实体有履约义务。尽管在过去的一年里,世界各国经受着能源危机、经济动荡、地缘政治的不稳定与新冠疫情的影响,但在气候变化行动上,各国仍保持着前进的势头。2随着碳市场和碳税应用范围的扩大,截止 2023 年 4 月,已实施相关碳定价机制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增至 73 个,包括马来西亚、越南和泰国等在内的其他国家也在考虑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新西兰将成为全球首个在 2025 年对农业排放征收费用的国家。目前,碳市场和碳税共覆盖了全球约 23%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碳价格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后,增速虽逐步放缓但在全球能源危机下仍保持韧性。2023 年 2 月,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配额价格首次突破 100 欧元关口。2022 年,碳排放交易体系和碳税的总收入增长超过 10%,创下 950 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与 2021 年相比,增长近 100 亿美元。2 World Bank.2023.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Pricing 2023.http:/ License:CC BY 3.0 IGO13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1.1.2.国家战略引领:双碳政策、全国统一碳市场发展和地方财政激励3 人民网生态环境部:全国碳市场启动2021、2022年度的配额发放和履约工作http:/ 年 7 月 16 日,中国正式启动了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简称“全国碳市场”),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发电行业是第一批被纳入全国碳市场参与交易的行业,纳入了 2200 多家发电企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有望于 2023 年内重启,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抵销年度应清缴配额量的 5%3。未来数年,全国碳市场将逐步纳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民航等高碳排放量行业4,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新贡献。2020 年 9 月,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双碳”战略,即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1 年 10 月,中国提出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 N”政策体系。“双碳”战略目标以及“1 N”政策体系的相继提出,有助于加速中国实体经济低碳发展,将中国绿色发展之路提升到新的高度,在全球气候变化行动中产生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地方试点碳市场与全国统一碳市场图3|中国碳市场建设的关键阶段与历程14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地区启动时间覆盖行业企业深圳2013年6月18日电力、能源生产、加工、工业制造等600家企业上海2013年11月26日钢铁、建材、有色、电力、石化及航空、港口、机场、铁路等约350家企业北京2013年11月28日电力热力、水泥、石化其他化工企业、服务业等约1000家广东2013年12月29日电力、水泥、钢铁、造纸、民航等约250家企业天津2013年12月26日钢铁、化工、电力热力、石化、油气开采约100家企业湖北2014年4月2日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约350家企业福建2016年12月22日电力、钢铁、化工、石化、有色、民航、建材、造纸、陶瓷等9大行业的277家企业重庆2014年6月19日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约250家企业内容全国碳市场欧盟碳市场交易主体重点排放单位及符合国家有关交易规则的机构和个人控排企业,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政府主导的碳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各种投资者涉及气体CO2CO2、N2O、PFCs覆盖行业初期全国碳市场只覆盖发电行业;未来将稳步纳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行业发电行业、能源密集型工业(钢铁、铝、炼油、水泥、金属、石灰、玻璃、陶瓷、造纸、有机化学品等)、航空业,并计划从2024 年起逐步纳入海运的排放;计划于 2027 年为建筑、道路交通和未被覆盖的工业燃烧排放等行业建立新碳市场(EU ETS II)碳价情况(2023年8月)约 70 元/吨(折合约 8.9 欧元/吨)约 100 欧元/吨表2|全国碳市场与欧盟碳市场之对比表1|中国区域碳市场概览(续)15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地方财政激励政策在地方层面,全国各地均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陆续发布各省份双碳实施方案,指导企业实施有针对性的节能降碳措施,推进区域内重点行业及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地区双碳行动包括系列围绕碳减排的奖励和补贴政策等,这对推动企业能源转型,加快国家双碳战略的有效落地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在此归类列举部分现行有效的地方财政激励政策供企业参考:项目激励政策(示例)优惠政策金额与相关要求绿色制造四川省成都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措施5支持打造绿色产业载体,实施绿色制造提升行动,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设计产品建设,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能源节约北京市通州区通州区绿色化改造提升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6对已完成可再生能源改造项目的申报主体,按照项目总装机容量(实际安装的发电机组额定有效功率的总和):100KW(含)至300KW的,最高补助20万元;300KW(含)至600KW的,最高补助50万元;600KW(含)以上,最高补助100万元。综合利用深圳市关于支持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若干措施7对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不低于95%,综合利用产品纳入市建设主管部门发布的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目录,设施建设运营符合深圳市相关标准的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经市建设主管部门评定为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按照项目专项费用投入的30%给予资助,且资助金额上限为200万元。5成都市人民政府:https:/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http:/ 深圳市人民政府:http:/ 广州开发区 广州高新区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办法9获评为省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单位(公共机构除外)、节水型居民小区,上年度年用水量在一万立方米以下的,给予创建单位1万元补贴;上年度年用水量在一万立方米以上的,给予创建单位2万元补贴,其中节水型居民小区创建单位为相应物业管理公司。绿色建筑上海市上海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专项扶持办法10符合绿色建筑示范的项目,二星级绿色建筑运行标识项目每平方米补贴 50 元,三星级绿色建筑运行标识项目每平方米补贴 100 元。8 上海市人民政府:http:/ 广州市人民政府:https:/ 10 上海市人民政府:https:/ GreenDeal)下提出了“Fit for 55”一揽子计划作为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旨在确保欧盟政策符合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商定的气候目标。在这一系列的提案中,对非欧盟国家及地区影响最大的当属欧盟碳边界调节机制(EU CBAM)。EU CBAM 计划对进口到欧盟的商品以配额的方式征收“碳关税”,避免企业将高碳排放的生产转移至欧盟外的国家和地区,防止碳泄露的产生,同时减少碳排放密集型产品的进口,避免损害自身气候政策的完整性及有效性。当前 EU CBAM 已走完所有立法流程(欧盟理事会于2023年4月投票通过),将从 2023年10月1日起适用,并存在2年多的过渡期。1.1.3.全球贸易新格局: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EU CBAM)为例图4|EU CBAM的分阶段实施在第一阶段,即过渡期内,欧盟进口商无需缴纳“碳关税”,但需要履行进口商品的碳排放申报义务。在第二阶段,即从2026年1月1日起,欧盟进口商需根据其进口产品的碳排放量购买并清缴相应数量的碳排放证书。EU CBAM 采用电子凭证制度,每张证书对应内嵌一吨碳排放量,而证书的价格与欧盟碳交易体系(EUETS)下的碳排放配额价格(欧元/吨二氧化碳)挂钩,为欧盟碳交易体系公共拍卖平台收盘价的周平均价格。需要注意的是,EU CBAM 承认进口国家的显性碳价,包括碳税与合规碳市场交易,在原产国缴纳的碳成本可以等额抵减需缴纳的碳排放证书。2023202420252026CBAM委员会(欧盟成员国)通过CBAM实施细则2025年底开展评估与审查扩围至其他ETS行业的可能性间接排放对最不发达国家的影响国际气候讨论的进展第一阶段-过渡期2023年10月-2025年12月第二阶段-正式期2026年1月起逐步取消ETS下的免费配额18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2022年出口数据:http:/ CBAM 以碳排放密集型产品为标的,涵盖钢铁、水泥、铝、化肥和电力等行业,并扩展到氢气、特定条件下的间接排放、某些前体以及某些下游产品,例如螺钉和螺栓等钢铁制品。在过渡期结束前,即2025年底,欧盟委员会将评估 EU CBAM 的征收范围,并可能会扩大到塑料、有机化学品、聚合物等其他有碳泄漏风险的产品类别;总体目标是在2030年计划涵盖 EU ETS 范围下的所有产品。在2022年,中国对欧盟出口的范围内产品总金额高达1200亿元人民币,EUCBAM的实施将为中国出海企业带来巨大挑战11。目前中国作为全球钢铁、铝、化肥等产品的生产大国,现阶段的产业特点为高碳生产,EU CBAM将不可避免地提高中国出口至欧盟产品的总体成本,弱化中国高碳产品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对于尚未建立成熟温室气体管理体系的企业而言,在不久的将来还将面临巨大的财务与经营影响。同时,随着EU CBAM在未来的逐步扩围,中国化工企业等其他高碳生产行业亦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全球性竞争,且一旦欧盟市场份额缩减,出口受阻,以当前国内的供需情况来看,还将面临产能过剩等问题。在欧盟看来,EU CBAM 不仅仅是一项纯粹的税收制度,还是一项税收与激励并存的机制。对于供应链减排与碳管理表现出色的企业,EU CBAM 或将是一项激励机制,相关范围内企业可以利用该制度形成市场上的价格优势(即享受更低的“碳关税”成本),且随着免费配额的退出和碳价的攀升,这一优势将在中长期愈发凸显。EU CBAM 的落地实施将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一项调节国际贸易的边境机制,其他国家很可能紧跟欧盟步伐,建立类似“碳关税”机制实际上,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等,已将碳边境调节机制或类似的碳关税机制提上议事日程。中国出海企业将不得不面临世界范围的“碳关税”以及发达国家在碳排放管理方面日益严格的合规要求。图5|EU CBAM的行业范围行业范围钢铁水泥化肥铝氢、氨电力有机化学品*塑料*H2*过渡期结束前,欧盟委员会将评估CBAM的范围是否应扩大到塑料和有机化学品等其他有碳泄漏风险的商品。19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面对以 EU CBAM 为代表的碳定价机制,以及各国不断涌现且日渐强劲的相关气候政策,中国出海企业应尽早建立完善的温室气体管理体系,加强碳数据质量与碳排放管理体系的建设,充分识别企业面临的减排风险与机遇,降低全球气候政策带来的冲击与影响,在全球贸易新格局下消除负面影响,占据优势地位。美国清洁竞争法案(US CCA)美国清洁竞争法案(US CCA)的立法提案于 2022 年 6 月公布,相比于 EU CBAM,美国的“碳关税”框架将适用于进口商和美国国内生产商。US CCA 的征税逻辑是,以美国产品的平均碳排放水平为基准,对碳排放水平高于基准的进口产品和本国产品征收“碳关税”。碳的初始价格为 55 美元/吨,每年在CPI上浮比例基础上增加5%。在征收范围上,2024 年和 2025 年 US CCA 将以北美产业分类体系(NAICS)为依据,计划涵盖包括水泥、钢铁、铝、玻璃、化石燃料、精炼石油产品、石化产品、肥料、氢、己二酸、纸浆和造纸、乙醇等 21个行业生产的初级产品。从2026年起,征收范围将扩展至下游制成品,只要该制成品中含有至少500磅的范围内初级产品;到 2028 年,该门槛将进一步降低至 100 磅。英国碳边境调节机制(UK CBAM)英国政府于今年3月末公布了一项主题为“支持脱碳以应对碳泄漏风险”的问询文件,该项文件表明英国同样有志于向碳密集型产品征收碳关税,适用范围将覆盖钢铁、水泥、化学品、玻璃、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物、纸浆和造纸、炼油、肥料和发电等行业,并指出未来还可能扩围至农业和木材等非工业部门。根据该文件之规定,英国计划于 2025 年开始要求进口商报告产品内嵌的碳排放量,并于 2026 年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20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社会学室主任 阳平坚CBAM实施在即,相关企业或将面临巨大的成本增长所带来的负担,甚至被迫大规模退出欧洲市场。对于企业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以规避CBAM带来的潜在风险:一是以碳排放报告为标准评估出口欧盟商品碳排放量数据的可用性,特别是未被纳入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但在CBAM适用范围内的企业。二是评估CBAM将给企业带来的额外成本。在该机制适用范围内的,特别是与欧盟有大量贸易来往的企业,若不能根据欧盟政策新动向及时调整自身经营策略,则可能需要承受较大的成本上升压力。三是尽快根据CBAM带来的成本上升调整企业政策,发掘新的海外市场,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合作,有效管控成本。四是以此为动力倒逼自我提升,引入或研发低碳生产技术,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采用更先进、更环境友好的工艺,使出口到欧盟的产品具有足够的价格竞争力。此外,有关部门政府也应主动作为,积极发挥协助和引导作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EU CBAM)立法进程欧盟理事会于 2023 年 4 月投票通过 CBAM,目前已完成整个立法程序预计生效时间过渡期:2023 年 10 月1 日 2025 年 12 月 31 日正式期:自 2026 年 1 月 1 日起覆盖范围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氢气行业对中国出海企业的影响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基于规则”的以“碳市场和碳关税”为核心的新全球气候治理秩序在逐步形成,以 CBAM 为首的“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造成直接影响,尤其是碳密集型出口行业;其中将对中国出口占比较大的钢铁、铝业等带来巨大挑战政策概览21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2020年3月11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新的循环经济行动计划(CEAP),首次提出了一个全面的产品政策框架,提倡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实施各项措施以加速转型并应对能源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挑战。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产品设计、生产、消费、维修、回收处理、二次能源资源利用的全生命周期,对产品进行可持续的管理。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碳足迹”,增加可循环材料使用率,引领全球循环经济发展。CEAP 主要包括 35 项行动计划,核心内容是构建产品设计、制造及消费环节的可持续产品政策框架,包括从源头提高可持续性、企业做出“绿色声明” 供应链尽职调查、建立新的“维修权” “产品数字护照”、推动政府强制性绿色公共采购(GPP)等。同时确定电子产品和信息通信技术、电池和汽车、包装、塑料、纺织品、建筑物、食物、水和营养(成分)七个关键的循环经济领域。在废物减量增值方面,欧盟委员会将探索在欧盟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的废物分类收集和标签模式。以电子产品和信息通信技术领域为例,CEAP 要求企业在设计和生产阶段,确保产品具有节能耐用、可维修、可升级、可维护、可重复使用及可回收利用的设计;在废弃和回收阶段,改进废弃电气和电子设备的回收处理工艺。欧盟新电池法规是欧盟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的第一步,是其最具有代表性、系统性的行业法规,体现了欧盟对循环经济管理的方法和趋势。我们将在下一节将以欧盟新电池法规为例详述欧盟在循环经济领域的具体要求,以及对相关企业的影响。1.2.1.欧盟循环经济行动计划(CEAP)1.2.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可持续性:循环经济体系建立与发展在传统线性经济模式下,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是相互分离的阶段,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负担。相反地,循环经济则强调最大化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通过设计、生产、使用和再制造等各个环节来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随着国际社会逐步从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陆续出台了与循环经济体系相关的政策制度以及与产品碳足迹相关的强制披露要求。在循环经济制度下,出海企业亟需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着眼于从设计开始,考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碳排放和废弃物,从而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准入标准。图6|欧盟循环经济行动计划优先考虑的7个关键产品价值链电池和汽车电子产品和信息通信技术塑料包装食物、水和营养(成分)01PET建筑物纺织品22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以欧盟及日本循环经济体系为代表立法体系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碳足迹披露、碳足迹可追溯性等方面的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于中国出海企业而言,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进出口贸易中的碳壁垒,需要从碳足迹的核算与管理做起,进行全面的产品生命周期评估,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测、报告和核证(MRV)体系,确保出海产品符合海外市场的碳足迹限值和再生材料使用率等要求。同时,基于碳足迹核算的结果,出海企业可以制定对应的碳减排方案,为其进一步碳减排工作的开展做好量化支撑。欧盟计划自2024年起强制公布电池碳足迹之后,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将以补贴为契机,推动制造商削减纯电动汽车的碳足迹。2023年5月9日,METI发布消息,计划于2024年起要求纯电动汽车(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制造商计算和报告电池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收集的排放数据将用于确定补贴资格。5月26日,经济产业省和环境省联合正式发布碳足迹实用指南,解释了日本碳足迹计算和披露方法。日本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碳足迹的相关政策与欧盟新电池法规基本保持一致,将分阶段进行:起初电动汽车有资格通过披露电池碳足迹信息来获得补贴,最终政府将设定排放上限,超过该上限的车辆将无法获得补贴。日本循环经济立法体系1.2.2.欧盟新电池法规2023年6月欧洲议会通过了欧盟新电池法规,该法规要求所有进入欧盟市场的电池包括在欧盟本土生产的电池都必须遵守电池新规,对于容量超过2kWh的电动汽车(EV)电池、轻型交通工具(LMT)电池和可充电的工业电池,企业将必须提供碳足迹(PCF)声明和标签。新电池法规中对电池碳足迹数据披露的时间要求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具体如下图所示),例如到2028年2月18日,EV 电池的碳足迹必须低于最大限值才能进入欧盟市场。表3|新电池法规中碳足迹数据披露的时间要求确定PCF计算方法开始实施碳足迹声明创建PCF分级方法以及PCF标签格式PCF标签以及实施分级设立电池PCF最大限值PCF必须低于最大限值EV电池2024.2.182025.2.182025.2.182026.8.182026.8.182028.2.18可充电工业电池(不含专用外部存储器)2025.2.182026.2.182026.8.182027.8.182028.2.182029.2.18LMT电池2027.2.182028.8.182028.8.182030.2.182030.2.182031.8.18可充电工业电池(含专用外部存储器)2029.2.182030.8.182030.8.182032.2.182032.2.182033.8.1823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欧盟新电池法规立法进程欧洲议会于2023年6月14日通过欧盟新电池法规,目前已完成整个立法程序生效时间2023年8月17日起正式生效覆盖范围适用于所有进入欧盟市场的电池,包括便携式电池、汽车启动/照明/点火(SLI)电池、LMT 电池、电动汽车电池和工业电池:无论其形状、体积、重量、设计、材料成分、化学成分、用途或目的无论其是在欧盟生产还是进口同时适用于产品中安装或添加的电池,或专门设计用于产品中安装或添加的电池对中国出海企业的影响对于中国出海企业而言,出口的电池产品必须满足欧盟新电池法规要求,提供碳足迹(PCF)声明和标签方可进入欧盟市场政策概览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社会学室主任 阳平坚改善能源结构和实现交通运输零碳化是推进“双碳”行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和动力电池、新能源整车等产业逆势增长,成为低迷的全球经济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我们建议继续保持稳定的、可预期的国家支持政策,加大新一代“双碳”先进技术的研发力度,包括能大幅提高光电转化效率的新材料技术、安全可靠低成本的动力电池和储能技术等,同时从产业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系统谋划,未雨绸缪,统筹做好全国多能互补优化布局、安全生产、长期运维以及产品报废回收等工作。24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2022年3月,欧盟委员会通过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提案。ESPR 将生态设计指令的范围从能源相关产品扩展到除了食品、饲料和药品外的所有产品。该法规主要包括三项措施:对拟投放欧盟市场的产品实施生态设计要求、数字产品护照要求和关于销毁未售出货物的透明度要求。其中,数字产品护照(DPP-Digital Product Passport)是ESPR的关键监管要素,通过加强产品及其成分可追溯性,从而推进欧洲数字转型和绿色转型。DPP针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以数字方式收集和记录产品数据,以便供应链、管理机构和消费者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与溯源。DPP 将提供有关产品来源、成分、维修和拆卸选项以及如何回收各种组件的信息。ESRP 规定了 DPP 所涵盖的内容、一般要求、技术设计和操作要求。例如要求数字产品护照的数据载体和唯一产品标识符应符合 ISO/IEC 15459:2015Information technology-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 techniques-Unique identification标准要求。1.2.3.欧盟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欧盟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立法进程欧盟委员会于2022年3月提出ESPR提案;欧洲议会环境、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委员会(ENVI)于2023年6月通过提案的修改意见稿,提案目前处于一读阶段覆盖范围除食品、饲料和药品外的所有产品对中国出海企业的影响出海企业需要从产品设计阶段开始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可持续,出口至欧盟的产品需要设立数字电子护照政策概览25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随着投资者、消费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可持续性表现愈发关注,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逐渐从自愿性向强制性转变。例如,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和欧盟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DDD)从法律层面将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尤其是碳排放相关的指标转变为强制性的合规要求,并且将信息披露的范围从企业自身扩展至供应链的上下游。这些合规要求促使出海企业在完善自身碳管理体系的同时,还需考虑供应链中的碳排放及其他环境影响。企业应当通过价值链碳管理,深入优化供应链碳足迹,提升碳数据质量,实现更加可持续的运营。随着全球气候治理与合规要求日趋严格,企业将面临更高标准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标准;更重要的是,这些披露标准即将成为新的合规要求。2022年11月,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正式批准通过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并于12月颁布了正式的指令文本(Directive(EU)2022/2464)。CSRD 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开始分阶段实施,相应地,企业最早将于2025年开始履行报告义务。具体而言,CSRD 的适用对象将包括:1.3.聚焦以碳管理为重点的强制性价值链管理与披露要求1.3.1.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满足以下至少两项的所有大型公司:本年度拥有超过 250 名员工净营业额超过 4 千万欧元总资产超过 2 千万欧元所有在欧盟监管市场上市的公司,包括中小型公司(微型公司除外)在欧盟营业额超过1.5亿欧元,且在欧盟至少有一家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的非欧盟公司CSRD 范围内的公司必须根据欧洲财务报告咨询小组(EFRAG)提供的技术建议,按照欧盟委员会通过的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ESRSs)进行报告披露。2023年7月,欧盟委员会审批通过了首个 ESRSs 授权法案,ESRSs作为 CSRD 的配套准则,对企业的可持续信息披露做出具体规范。根据ESRSs 授权法案内容,企业需针对不同领域的上百种ESG定量或定性指标,按要求进行详细披露。企业要求披露的信息包括环境、社会、治理等议题,其中在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资源利用和循环经济、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系统、供应商关系和供应链管理等披露标准下,涵盖了大量与碳排放管理高度相关的具体指标。ESRSs 还要求公司从“财务”和“影响”两方面进行重要性评估,对范围内企业提出了双重重要性原则。此外,为防止企业“漂绿”行为的产生,CSRD 正式引入独立鉴证机制,要求对报告所披露的信息进行审计,核查数据可靠性及数据处理程序的规范性。26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由此可见,对于在华企业而言,无论是CSRD适用范围内企业,还是作为供应链一环的上游供应商,都需要遵循即将生效的CSRD相关的信息披露规定及尽职调查与合规方面的要求。CSRD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尤其是碳排放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更广的披露信息范围、更细化的披露信息内容要求,以及更严格的披露信息质量要求,这或将成为推动出海企业加强碳管理的重要助推力。1.3.2.欧盟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DDD)欧盟委员会于2022年2月公布了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的提案(CSDDD)作为 CSRD 的强有力补充,以解决全球价值链中的环境和人权影响,该拟议指令被认为是“环境和人权的分水岭”,要求企业在商业行为中履行尽职调查的义务。根据 CSDDD 之规定,指令将适用于在欧盟经营的欧洲企业和非欧洲企业,具体包括拥有 500 名以上员工、年营业额超过 1.5 亿欧元的企业,以及拥有 250 名以上员工、年营业额超过 4000 万欧元的企业。CSDDD 将尽职调查范围扩展至企业生产、使用、处置产品及提供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涵盖价值链及其上下游,范围内企业需承担可持续尽职调查的义务,识别、消除、预防、减轻公司、子公司以及与公司建立业务关系的其他实体对环境和人权的负面影响。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立法进程欧盟理事会于2022年11月正式通过 CSRD,目前已完成整个立法程序生效时间CSRD 于2022年12月正式生效,并要求 18 个月后由欧盟成员国具体实施覆盖范围适用于设立在欧盟境内的大型公司,满足以下条件中任意两项:(1)拥有超过 250 名员工;(2)净营业额超过 4000 万欧元;(3)总资产超过 2000 万欧元。适用于在欧盟监管市场上市的公司,包括中小型公司(微型公司除外)在欧盟营业额超过 1.5 亿欧元,且在欧盟至少有一家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的非欧盟公司对中国出海企业的影响CSRD 拥有更细化的披露要求与更广泛的披露信息范围,将显著增加范围内出口企业的监管成本等;同时,由于 CSRD 要求企业披露价值链信息,对于相关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也需要配合履行合规义务,依规披露 ESG 信息。此外,CSRD 引入的独立鉴证机制也对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质量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政策概览27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针对覆盖范围内的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由于信息披露尤其是碳排放相关数据需以可追踪、经核证的量化数据为前提,CSDDD 将大幅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合规管理要求。对于中国出海企业而言,即使自身规模尚未达到 CSDDD 的要求,也可能作为尽职调查义务主体价值链上的实体,成为需要接受尽职调查的对象。由此,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的合规要求将成为中国企业进入欧盟市场必须跨过的“门槛”。综上,CSRD 和 CSDDD 等合规要求均剑指全球供应链,聚焦碳排放信息的强制披露,中国出海企业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出海企业需要在多个维度披露多项信息,包含环境和可持续性、生物多样性、供应链合规等,且报告的信息必须可验证、可追溯。欧盟范围内的国际市场具有重要经济地位,无论是在欧盟境内有经济实体的出海企业,还是与欧盟境内企业有供应链上下游关系的国内企业,都应高度重视欧盟相关监管机构通过CSRD 和 CSDDD 释放出的供应链合规要求信号,因为该些企业在不久的将来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上述合规要求的监管或规制。面对日益强劲的供应链监管合规要求,中国企业,尤其是出海企业必须依据相关要求设定明确、细化、全流程的供应链碳管理目标,将供应链碳管理作为公司战略发展规划中的重要部分,落实完善碳数据信息数据库,不断提升供应链碳管理水平,在严格的碳管理监管合规要求环境下保持强有力的综合竞争力。欧盟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DDD)立法进程欧盟委员会于2022年2月公布了 CSDDD 提案,欧洲议会于2023年6月表决通过拟议的 CSDDD生效时间CSDDD 预计将于2023年通过,最早于2025年由欧盟成员国具体实施覆盖范围CSDDD 将适用于欧盟和非欧盟企业,包括:对于欧盟企业,(1)员工超过250人,且全球年净营业额超过4千万欧元;(2)自身未达到上条标准,但该企业员工超过500人且是全球年净营业额超过1.5亿欧元企业集团(group)的最终母公司对于非欧盟企业,(1)全球年净营业额超过1.5亿欧元,其中至少有4000万欧元产生于欧盟境内;(2)自身未达到上条标准,但该企业是员工超过500人的企业集团(group)的最终母公司,且该集团全球净营业额超过1.5亿欧元,其中至少有4000万欧元净营业额产生于欧盟境内对中国出海企业的影响可持续尽职调查合规将成为中国企业进入欧盟市场必须跨过的“门槛”,范围内企业以及相关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需要按规进行供应链尽职调查,采取预防措施和补救措施等,及早发现和预防企业商业行为中潜在的人权和环境风险,实现可持续的供应链合规政策概览出海企业实施碳管理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思路战略挑战与解决思路:推行全球化战略并协调内部利益相关者2.1管理挑战与解决思路:建立完善的碳管理体系、绩效衡量指标与协作制度2.2数字化数据底座挑战与解决思路:以数字技术提升碳数据质量并促进减排2.3企业减排与数字化应用的挑战与解决思路2.429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第二章-出海企业实施碳管理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思路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EU CBAM)为代表的碳定价政策、以欧盟循环经济行动计划(CEAP)和欧盟新电池法规为代表的循环经济政策、以及以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和欧盟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DDD)为代表的合规与报告政策,预示着全球气候治理政策的发展格局。除欧盟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外,可以预见其他国家与地区也将从上述三个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来实现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全球气候治理政策的发展与实施的落地,将进一步敦促中国出海企业及早采取行动提升自身碳管理能力。本章将立足公司治理的基本逻辑与方法论,涵盖合规风险、企业战略、管理运营与数字化等多层次内容,从治理结构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全方位梳理企业在构建以监测、报告和核证(MRV)机制为基础的碳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将重点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并为企业提供相关解决思路。由于风险合规的相关内容已在第一章中详述,我们在此不再赘述,而是将相关重点融入其他三部分内容中展开分析。考虑到数字化是企业实现高效碳管理、绿色出海的重要路径,本章将结合出海企业当前的现状,重点探讨企业面临的数字化数据底座挑战。图7|出海企业碳管理重点智能电气化产品生态设计低碳生产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低碳供应链管理智能楼宇企业减排与数字化应用数字化数据底座数据质量与减排实施碳足迹追溯与价值链协作报告可信度与第三方认证减碳战略和路线图企业碳治理架构碳风险识别与管理企业战略MRV碳管理体系与绩效考核机制企业内部协调机制与价值链碳管理协同管理运营合规风险数字化碳定价政策循环经济政策合规与报告政策30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副所长 李海花绿色新政相关法规是欧盟为了在全球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而设定的,其初衷是为了防止碳泄露,但这对出口国和供应链带来了相关影响和挑战。我个人认为,碳关税法规的出台将导致高碳排行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如钢铁、水泥、化肥、化工、铝、煤炭以及电池等,该类行业需要支付更高的碳税来维持出口要求。对于我国企业来说,由于成本的上升,企业产品在欧盟市场中的竞争力会大幅下降,进而影响企业的国际市场。此外,在碳关税的压力下,企业或许需要调整已有供应链,寻找更环保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商或者改变生产流程以此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绿色新政也鼓励全球各国企业都采取更加环保、节能的生产方式,为政府、企业提供了机遇。一是鼓励清洁能源的推广与使用,外部政策的压力可能会促使企业更多地使用清洁能源,为清洁能源行业带来发展机遇。二是促进先进技术的发展与革新,企业可能会投入更多资源进行环保技术研发,推进生产方式的创新,带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与行业的发展。三是推动国际合作的机会与机遇。环保和气候问题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碳关税的实施会加速国际“政、产、学、研、用”间的深度交流与融合,包括技术转移、经验分享、共同研发、试点示范等。总之,欧盟绿色新政相关法规是把双刃剑,挑战与机遇共存,我国应积极应对这样的挑战,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实现更加健全的企业碳数据管理,推动搭建更加完善的碳排放权市场,并加强与欧盟在环保领域的对话和交流。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中心主任 王晓光随着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EU CBAM)和欧盟新电池法规等相关政策的落地,对于中国出海企业碳管理的要求正逐步提高。从宏观层面来看,相关的气候治理政策的出台不仅需要各国政府进行多边协商和加强沟通;还需要加强低碳发展合作,推动建立相互认可的碳核算标准和体系,为企业应对高标准合规要求奠定必要的基础。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需要高度重视相关合规政策,提升碳盘查能力,优化能源管理,提高能效。同时,企业还需在产业链上下游展开合作,建立数字化平台来收集产业链上的碳足迹。此外,信息安全保护问题同样值得企业重视,要规避商业秘密泄露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西门子作为拥有领先数字化技术和成熟技术平台的企业,应在推动相关行业企业实现低碳转型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产业绿色发展,提升产业链的稳定性和韧性。作为全国工业行业协会的联合组织,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目前在低碳环境信息领域开展两项工作:一是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同构建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系列标准体系;二是推动制定工业行业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标准。这些努力有助于推动工业领域的碳数据披露质量,从而更好地应对全球更高要求的气候合规政策,实现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未来。31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随着全球碳中和行动的铺开,诸如EU CBAM、CSRD 与 CSDDD 等政策将在全球范围内带来广泛影响,出口欧盟以及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将面临更高层次的碳管理合规要求;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在气候议题上计划或正在出台类似的合规政策,这对企业的治理结构与组织文化等亦将带来新的挑战。基于此,出海企业需要有效应对全球气候治理政策下带来的相关战略挑战,通过推行全球化战略,同时协调与平衡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塑造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实现协同发展。2.1.战略挑战与解决思路:推行全球化战略并协调内部利益相关者2.1.1.明确合理的减碳战略和路线图面对复杂的全球气候治理环境,企业实施碳管理的决策基础是制定有效的减碳战略和路线。目前,我国碳排放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在宏观层面上增加了企业制定减碳战略的不确定性;同时,企业在把握自身碳排放和能耗情况、制定高水平减碳规划等方面也存在技术困难。在缺乏明确合理的减碳战略下,企业或将面临下述业务难题:难以制定可持续的减排目标:缺乏减碳战略导向,企业将难以根据国际绿色低碳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碳排放减量目标。业务转型方向模糊:缺乏减碳战略指引,企业业务转型将处于被动地位,难以优化资源配置向低碳业务转型。错失重要商业机遇:缺乏减碳战略引领,低碳技术路线不清晰,企业或将错过绿色技术研发、碳市场等重要机会,也无法对接重要客户和投资者的相关期待。外部质疑风险加大:缺乏减碳战略规划,企业的碳管理将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回应外界对企业碳减排进展的质疑,加剧潜在的声誉风险。难以满足合规披露要求:缺乏减碳战略与目标,企业将无法满足发达国际或地区制定的可持续发展合规披露要求,面临合规风险。法规要求根据 CSRD 规定,企业需要按照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ESRSs)进行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根据ESRS 2 一般信息披露要求与 ESRS E1 气候变化信息披露要求的相关规定,企业必须披露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战略、治理、风险机遇管理等信息。具体包括减排目标、减排措施、资金投入、减排效果、治理层与管理层责任与激励等。32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综上,如何深度识别气候变化风险、制定成熟的企业发展战略是管理决策者需要系统研究和积极应对的首要挑战;减碳战略的缺位将直接影响企业碳管理系统性的有效性,使其难以实现整体减排目标。因此,制定明确合理的减碳战略和路线图对出海企业的气候行动和低碳转型至关重要,相关企业应予以高度重视,并投入足够资源进行战略研究和规划,将减碳战略和路线图融入未来全球化的战略布局中。本文列举部分考量因素供出海企业参考:2.1.2.全面的碳治理结构碳管理的意识和职责应当渗透到企业治理结构的各个层级,从而激励并制约决策层、管理层、监督层、执行层等各个内部利益相关集团当达成一致的碳减排目标。一个好的实践做法是在行政、管理和监督机构成员的薪酬考量中加入气候因素,但目前鲜少企业正在实施该做法。在组织架构和流程方面,目前很多企业尚未建立和落实负责碳管理的特定部门或团队,即使在部分有设立相关部门或团队的企业里,也存在着由其他部门人员兼任的情况。这将对企业加强碳排放监测与报告,理清相关碳管理合规要求,建立气候风险应对政策等带来人力和资源上的困难。在专业人才方面,由于开展碳管理对企业排放数据的收集、储备和核算能力要求较高,企业需要投入精力培养和引进碳管理人员,以弥补现有人员技术能力与碳管理所需技能之间的差距。但目前很多企业缺乏相应的碳管理人才,如很少有企业能结合具体生产工艺流程,在设施层面配置专业人才支持碳排放相关活动数据的监测与报告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当前全球低碳转型趋势明显,企业在制定减排战略时需要考虑未来发展的技术路线,积极储备转型所需技术,并判定技术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对于部分高能耗、高排放的重工业行业而言,由于其将在我国双碳目标进程中承担关键责任,因而需要制定具备足够雄心、切实可行的路线图,积极承担减排责任,满足工业转型的要求。企业碳管理不是简单的计算和交易,而是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中,需要企业内部统一思想、加强协作,明确未来的业务转型方向。2.1.3.管理层的碳风险识别与把控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行动的深入,出海企业在政策制度、原材料供应、产品标准、供应链要求等方面需要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风险。受到这些动态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碳风险对企业生产经营可能造成的影响,但在碳风险领域仍存在以下两方面的挑战。33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一是由于企业管理层缺乏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对气候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等,导致未能及时识别与规避碳风险。企业管理层应持续关注潜在碳风险,识别及评估对战略或业务目标可构成重大影响的内部及外部变动,建立适当的指标以评估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做出相应调整和应对。二是企业管理层对长期性、系统性的碳风险识别程度不够,导致未能准确认知和把控碳风险。企业管理层不仅需要关注碳价变化、能源供应波动等短期风险,同时还需要把控在较长时间尺度内可能产生影响的法规变化等长期风险,以及包括供应链调整、技术转型等在内的较为间接的转型风险等。此外,目前大多数企业将质量交付作为主要目标,然而,在日益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碳减排的时代,企业需要更加全面地考虑可持续性因素,将碳管理纳入经营策略和目标中,作为绩效考量而非归为风险。解决思路机遇与挑战向来并肩而行,出海企业在不断开拓域外经营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全球气候政策和合规要求的认知,注意防范新形势下面临的多重碳管理合规挑战,从战略考量、企业治理结构调整等方面切入,适应新的可持续发展和减碳要求。同时,企业还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碳排放管理,将可持续性纳入企业内部战略决策,保障企业绿色转型战略的有效落地和风险规避,以应对多项政策要求,把握市场新机遇。34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2.2.管理挑战与解决思路:建立完善的碳管理体系、绩效衡量指标与协作制度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出台了一系列体系标准,帮助企业建立环境管理必要的系统和流程,如改进环境绩效的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进能源绩效的 ISO 50001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提高组织用水效率的ISO 46001水资源效率管理标准等。但在碳管理方面,目前的国际标准,如 ISO 14064,ISO 14067,GHG Protocol 等,更多地侧重在碳排放组织、项目与产品层面的量化与核证。在国家政府碳市场运行与企业碳管理实践中,广泛运用的碳管理体系为监测(Monitoring)、报告(Reporting)与核证(Verification)机制,简称MRV。根据我们的观察,许多企业在建立自身 MRV 机制中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2.2.1.切实可行的 MRV 碳管理体系与绩效考核机制MRV机制通过科学、合理地监测、报告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并引入第三方依据公认标准对排放数据进行核查核证,对企业碳排放活动数据进行量化与质量保证,是企业进行碳管理、实现减碳目标的基石。在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EU ETS)过去十多年的实践中,MRV 机制是确保碳市场公平有序运行、促进有效减排的基础。而 EU CBAM 作为 EU ETS 的镜像政策,将同样采取 MRV 机制来确保“一吨即为一吨”。对于中国出海企业而言,在建立科学有效的 MRV 碳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其中一大挑战即为如何进行碳排放活动数据的有效监测。企业应当提前制定碳排放监测计划,由能源管理部门准确记录能源使用与消耗数据,分析异常原因,并对检测设备与计量器具做好定期维护与校验的工作。此外,如何从监测结果中识别改进的机会和管理重点也是一大难点。企业应当分析测量、计算和报告过程中是否存在错误、人员能力是否达标、资源投入比例是否合理等问题,从而为提升监测能力和碳数据质量提供指导。在实施MRV碳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切实可行的监测计划持续落实碳管理的要求,运用数字化工具积极布局,更好地进行精细化运营与管理,并科学决策。目标是绩效管理的标的,绩效管理的活动都依赖于目标的落实。由于减排目标的达成需要企业内不同部门的共同参与,因此如何针对不同的参与方建立适当的碳管理绩效指标是是企业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例如对于能源使用部门,可以考虑从范围一和范围二的排放的角度设立指标;对于采购部门,则需要从范围三的排放角度,考虑实施可持续采购,强化供应链的减碳指标;对于人力资源部门,则可能考虑从人才选拔和培养员工可持续发展、低碳意识的角度设立指标。此外,如何确保碳管理绩效考核的真实性与公平性也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无意外”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原则,即上级和下级对绩效考评的结果不会意外。因而,企业应当在日常碳管理过程中,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与权限范围,在工作中做好必要记录,形成碳排放绩效档案,确保绩效考核的真实性和公平性。35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2.2.2.企业内部的协调运作与价值链的碳管理协同将碳管理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应对碳风险的重要策略之一。目前很多企业仍存在着部门没有明确划分职责、战略规划不明确,各业务部门合作不流畅等问题,例如,根据范围一、范围二、范围三排放的来源差异,涉及碳排放的生产经营活动数据多归于企业不同部门管理,如电费、外购能源电力使用情况多由财务、能源管理等多个部门负责,原材料、固定资产采购则多由采购、行政等部门负责。在碳信息采集和统计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协调各个业务部门相互配合和联动,将碳排放数据的收集和管理与企业碳管理目标相结合。建立有效的运作和部门协作机制需要自上而下的企业治理,从企业管理层或集团层面推动管理体系的落地,并以此为抓手协同推动具体目标和行动的落实。除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价值链上下游的协同也颇具挑战。一方面,全球气候政策的监管趋势逐渐从涵盖企业自身碳排放扩围至供应链上下游碳排放。越来越多的企业因为法规与监管政策要求,开始向供应商索要碳足迹数据,乃至设定碳足迹指标来降低价值链合规风险。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仍对价值链的碳排放重视不足。大多数承诺碳中和的企业仅关注生产运营过程中的直接排放(即范围一)和用电带来的间接排放(即范围二),较少考虑全价值链(即范围三)的碳中和。尽管一些企业向供应商提出了100%采用绿电、遵循“负责任的采购”原则将原材料的碳足迹纳入评价指标等要求,但尚未将供应链减碳真正落到实处。法规要求2022 年 2 月公布的 CSDDD要求企业将尽职调查的范围扩展至企业生产、使用、处置产品及提供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涵盖价值链上下游。范围内企业需承担可持续尽职调查的义务,识别、消除、预防、减轻公司、子公司以及与公司建立业务关系的其他实体对环境和人权的负面影响。最后,全球经济致使价值链愈发复杂庞大,对于全球化经营的出海企业难度升级。进行价值链调查需要耗费较大的成本,尤其在面对尚无碳管理意识或尚未建立碳核算体系的中小企业时,需要提供额外的培训和资源支持。此外,数据溯源困难、缺乏统一的披露要求和排放核算方法等问题也是价值链碳管理的难点。因此,从管理角度,企业需要加强全价值链企业密切的低碳合作,寻求价值链中最高效的减排环节,提高价值链实现碳中和的速率。解决思路从制定宏观战略到具体实施管理,是企业能否满足合规要求、实现减排目标、成功出海的关键一步。企业需要认清在建立体系、制定计划、协同配合、设立绩效,监督落实的管理过程中每个阶段的挑战和难点,运用MRV机制的管理逻辑,利用数字化赋能和布局,实现科学高效碳管理。36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2.3.数字化数据底座挑战与解决思路:以数字技术提升碳数据质量并促进减排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需求下,准确、透明、可信赖的碳数据是制定政策、评估环境影响以及监测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且 EU CBAM、CSRD、欧盟新电池法规等合规政策对碳排放数据质量、披露与核查均存在强制要求。面对数据来源的多样性、价值链多层次的复杂性、数据准确性的验证、信息安全与机密保护等问题,如何获取可监测、可追溯和可验证的透明高质量碳数据是出海企业面临的艰难挑战。阈值的产品将面临取消市场准入的风险。因而,出海企业需要依据现有碳数据制定切实可行的减排举措,提升运营能效,优化产品设计,持续分析并解决碳排放“热点”,降低出海碳成本的影响。数字技术为企业提升碳数据质量、分析减排机会、实施减排措施提供了综合的解决方案。企业可以通过搭建数字化基础能力、强化数据管理与治理、建立价值链伙伴关系与联盟、充分利用数据集成和分析技术(如区块链、数字孪生、边缘计算、云计算、MES、物联网、能源分析等)来提升数据透明性与价值链数据可信度,以确保准确规划并实施减排路径,从而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3.1.高质量的碳排放数据与方向正确的减排路径一直以来,碳排放核算都是企业碳管理、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基础与重要支持,其不仅为出海企业碳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数据基础,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以及自身产品的碳足迹影响,为企业制定减排目标与计划减排路径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出海企业进行同行比较提供了指标依据,通过比较同类产品的碳足迹数据,企业能够分析自身产品可持续性表现,发现自身与行业标杆及海外准入标准之间的差距,从而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与计划,有效推动企业碳管理水平。因此,在当前愈发严格的全球气候治理政策与监管背景下,建立一套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对于出海企业应对各国繁复的合规要求和践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 ISO14064-1、ISO14067 以及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的要求,无论是组织层面的碳排放核算还是产品层面的碳足迹核算,均应满足以下几点基本原则:相关性:碳排放报告应恰当地反映企业的碳排放情况,服务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碳排放数据采用者的决策需要。实现相关性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明确核算范围与边界,包括具体涵盖企业的哪些活动、过程与产品。完整性:碳排放报告应包含所有相关的排放源和活动,如有未计入的排放源与活动,需披露并说明理由。37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一致性:保持核算边界、核算方法及任何其他有关因素的一致,并采用相同的时间段和时间间隔,以便对不同时间产生的排放量进行有意义的追踪与比较。准确性:尽量保证在可知的范围内计算出的碳排放量不会系统性地高于或低于实际排放量,并尽可能在可行的范围内减小不确定性,以达到足够的准确度。透明性:按照明确的审计线索和连贯的方式处理所有相关问题,对碳核算中的所有假设情况、核算方法及所采用数据的来源进行说明。由此可见,碳排放数据的可取得性与质量对满足以上碳核算原则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因此,企业应当重点关注碳排放数据的来源及其质量,从而支撑碳核算结果的可信度。图8|碳排放核算原则碳排放核算原则03透明性相关性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由于中国的碳市场与双碳政策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 MRV 碳管理体系,导致出海企业的碳数据质量较难满足海外合规监管要求。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不高包含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碳排放活动数据缺乏监测精度:根据企业行业与规模的不同,碳排放数据在来源可得性与准确性方面存在差别。以燃料的热值为例,燃烧活动较多和采购燃料较多的行业(如电力、水泥、石化等行业)更加重视热值的监测,许多大型企业因能源管理系统更加完善,从而倾向于在企业和设备层面监测热值,进而转化为更高精准度的碳排放数据。相反地,燃烧活动较少或规模较小的企业,通常采用缺省热值计算相关碳排放,因而无法准确反映实际的碳排放情况。38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综上,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出海企业在碳排放核算数据质量方面有着较大的改善空间,而数字化手段是解决数据质量问题的有力武器。通过最大程度地运用计算机替代人工的方式,利用传感器、智能计量、物联网(IoT)等技术,将碳排放管理系统与企业内部生产制造执行过程中的IT基础设施进行集成,实现自动化数据采集,提升数据收集效率与数据准确性。此外,通过数字解决方案中内嵌的碳核算标准、产品分类规则、排放因子库等智库信息,实现碳排放的自动计算,缩短报告周期,并满足碳排放核算一致性与透明性的要求。碳排放活动数据采集缺乏标准的自动化流程:大部分企业仍采用手工方式收集和整理原始数据。在手工模式下,不可避免地会因为人工操作导致数据录入错误或遗漏。此外,由于不同人员对数据采集口径不一致,将导致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下降。手工采集数据通常需要耗费较大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数据静态且滞后,无法动态反映实际情况。最后,手工流程下由于缺乏清晰的审计路径,使得数据的来源和准确性难以核实。碳排放核算方法的执行存在偏差:尽管 ISO 14064-1,ISO 14067和GHG Protocol 等国际标准为碳排放的计算提供了方法指引,然而企业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能力,或出于虚假故意等目的,常常造成碳排放核算结果无法满足具体的政策要求。例如,根据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 2021 年企业碳排放核查报告抽样检查情况,171 份抽样报告中,仅有 21 份报告为优秀报告,其余报告均存在排放源识别不完整、量化方法不准确、数据处理有误等问题12。碳数据管理缺乏部门间融合与协作:在碳排放核算中,相关活动数据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能源消耗、生产经营、采购运输、废弃物处理等。这些数据通常由不同部门进行统计和管理,倘若缺乏行之有效的协作与管理机制,则无法形成统一的汇总口径,较难进行碳数据的规整与统计,也很难保证碳数据的质量与完整性。12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公布2021年度碳排放核查报告检查情况的通知依托数字化解决方案中高质量的碳排放数据,企业能够精准识别工艺流程与运营流程中的碳排放“热点”,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能源管理、能效控制、产品设计优化等减排措施,进而降低出海企业产品的碳足迹影响以及合规风险。利用实时捕获的碳排放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企业在立足当前现实的同时,能够打造数字镜像来进行模拟预测分析不同运营场景下的碳排放情况,从而协助管理层进行决策。由此可见,数字化碳管理通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等质量特性,可以协助出海企业更好地运营决策与方向正确地实施减排策略,稳健地达成减排目标。39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2.3.2.可追溯的产品碳足迹与价值链的减排协作相比于企业自身场界范围内的碳排放(即范围一与范围二),价值链上下游的碳排放(即范围三)管理更具挑战性。根据 CDP 报告显示,范围三排放在诸多全球公司的总碳排放量中占比超过 90%,是非常重要的碳排放来源。然而,由于价值链上下游活动不在企业自身的控制范围内,导致范围三排放相比范围一、范围二更难准确地进行量化和影响。根据 GHG Protocol 企业价值链(范围三)核算与报告准则,为了更加有效地追踪价值链上的碳排放热点,提高碳足迹数据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企业应当尽可能多地从供应商和其他价值链合作伙伴处收集原始数据(primary data)。只有当价值链合作伙伴无法提供具体的活动数据或者价值链原始数据缺乏足够的质量保证时,才应当使用行业平均数据、财务数据、代理数据等二级数据(secondary data)。从价值链上获得的原始碳排放数据具备以下优势:能够更好地体现企业具体的价值链活动,从而发现和分析碳足迹热点,找到减少排放的机会和潜力。能够有效追踪不同合作伙伴为减少碳排放采取的行动及运营变化,实现对其进行持续的绩效评估和标杆比较。提升价值链碳数据的透明度,将供应链碳管理的理念扩展至上下游企业。提高产品碳足迹数据的可信度和科学性,协助企业进行产品改进与优化,进而满足出海需求。然而,由于收集价值链原始数据将面临成本高昂、数据来源与质量难以核实等问题,当前企业无法精确量化拥有较高透明度与可追溯性的产品全生命周期实际碳排放。目前大多数方法试图通过基于假设或行业平均值来计算产品碳足迹,此类方案缺乏贯穿供应链全程各级供应商碳排放信息的采集和计算,导致仅能得出静态产品碳足迹数值,不能就价值链上下游的实时信息进行数据更新。同时,出海企业由于在产品碳足迹核算中缺乏对价值链上下游数据信息的管理,造成在产品碳足迹测算时数据透明度和数据可追溯性方面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40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价值链上下游碳排放计算标准不一致:当前较多出海企业的供应链跨越多个国家与地区,涉及多个环节和参与者。然而,由于数据收集和共享的碳排放核算相关技术、标准、流程和文化的不一致性,供应链中的数据往往有着透明度低、缺乏可比性的通病。出海企业无法从供应商处获得准确全面的碳排放计算相关信息与数据,导致出海企业难以全面了解原始数据的收集范围、涵盖系统边界、数据来源等信息,从而无法准确整合上下游碳排放数据,造成了产品碳足迹数据透明度不足的问题。数据追溯性有限:在复杂的供应链中,产品的原材料、生产过程和分销渠道往往涉及多个参与者,这些参与者可能位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然而,由于数据来源缺乏记录,产品的碳足迹往往很难追溯到具体的参与者和环节;同时,出海企业可能难以追溯产品中所使用的材料和零部件的来源,特别是当它们依赖多层次供应商时。这种追溯困难使得在价值链每个阶段确定碳足迹变得十分困难。价值链上下游对于数据安全的担忧:部分价值链参与者可能对数据共享存在担忧。由于商业竞争和商业机密等原因,某些企业可能不愿意在不存在数据安全保护的情况下透露自身的碳数据,尤其是涉及到某些敏感信息。这使得出海企业在获取价值链数据时受限,进而影响其对产品碳足迹的准确核算。不完整的数据报告:一些出海企业尚未建立健全的报告机制或激励措施促使供应商披露其碳排放数据。这将导致数据不完整或缺失,限制了产品碳足迹核算的准确性。随着国际社会对价值链碳管理的日益重视,许多气候政策对碳足迹数据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例如,欧盟新电池法规对电池碳足迹的披露内容与形式有明确规定。此外,CSRD与CSDDD均要求企业强制披露价值链上的碳排放信息。出海企业在海外市场中竞争,就必需遵循各项法规中对碳足迹核算和披露的要求,否则将面临高额罚金、民事责任赔偿、产品被迫退出海外市场等风险。法规要求欧盟新电池法规要求对于容量超过2kWh的可充电工业电池、轻型运输工具电池和电动汽车电池,为每个制造厂的每个电池型号制定碳足迹声明,并至少包含制造商的管理信息、电池型号的信息、制造设施地理位置的信息、电池的碳足迹以及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碳足迹详细信息、欧盟电池一致性声明的识别号、公开可访问的链接等信息。41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鉴于价值链碳数据交换存在的诸多挑战,出海企业可以考虑采用一套成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作为帮手。例如,利用区块链等可信信息交换技术,通过隐私计算共享碳数据,打破数据孤岛的同时确保数据主权保护与价值链信息机密性,实现碳足迹透明化及价值链上下游之间的高效协作,供应链合作伙伴共同携手推动脱碳进程。2.3.3.碳足迹报告的可信度与第三方认证碳管理基石 MRV 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为第三方核查机(verification)。经由认可的认证机构进行核查的碳排放报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碳排放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与核算标准的一致性,因而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信任度。独立且可验证的碳排放数据为价值链合作伙伴使用相关数据计算其产品碳足迹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基础,进而增加终端用户对产品碳足迹数据的信任度,从而产品碳足迹成为决定购买决策的重要竞争因素。目前在中国,除了被纳入碳排放市场进行配额管理的控排企业,其他企业披露的碳排放数据无强制核查要求,因而碳排放数据的可验证性较为薄弱。由于缺乏独立的第三方对数据进行科学验证、分析、重复计算,企业可能存在的隐瞒或虚报碳排放量的行为难以被发觉,导致企业披露的碳排放数据可信度较低,从而较难被投资者、消费者、利益相关方以及海外监管机构采纳。根据ISO 14064-3 以及 ISO 14065 对于温室气体核查与核证的规范与指南,第三方认证机构在对企业的碳排放报告进行核查验证时,应当遵循以下的原则:独立性:保持独立于所核查的活动之外,不带偏见,无利益冲突,在核查活动中保持客观,以确保其发现和结论都是建立在客观证据的基础上。基于事实的方法:确保核查陈述是基于通过对责任方碳排放声明的客观审定或核查收集的证据。公正表达:真实准确地反映核查的活动、发现、结论和报告。如实报告核查过程中所遇到的重大障碍,以及核查员、责任方和委托方之间未解决的分歧意见。文件存档:将核查的活动形成文件记录,确保其为核查结论和符合的标准建立基础。职业素养:具备从事核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具备相应的职业谨慎和判断力。企业运用数字化平台来解决价值链上下游碳排放信息的标准化、统一性以及信息滞后性等问题,能够极大地推动价值链的减碳合作。一方面,企业通过获取多层级供应链的动态碳足迹数据,促进了价值链内企业的沟通与协作,提升了合作伙伴的减排意识与碳管理能力,从而带动全产业链的绿色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评估不同供应商的碳数据表现,企业能够筛选出与自身低碳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合作伙伴,进而优化供应链安排,实现价值链脱碳。42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对于出海企业而言,许多全球气候治理政策都要求披露的碳足迹数据需要经过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认证审核。因此,碳足迹的核查验证是出海企业不可避免需要完成的活动。相比传统 MRV 纯线下进行的碳数据核查,依托于数字化技术的核查验证更具效率,也更能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通过集成信息系统,使核查者能够按需远程访问所需的监测数据,从而使验证变得更加容易。出海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方、全球认可的认证机构三方可以形成有机的生态体系,依据既定的标准,实现产品碳足迹信息可在供应链各阶段进行验证。法规要求EU CBAM 要求自 2026 年 1 月1 日起,进口商须在每年CBAM申报时提交经认可的核查机构出具的产品内嵌碳排放的核查报告。欧盟新电池法规对电池产品碳足迹提出了审核验证的要求。CSRD 也对企业披露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提出了审计要求,并从开始强制性的有限保证审计,考虑逐步转向合理保证审计。解决思路数据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企业进行碳管理的基础。碳数据的质量决定着企业的碳管理措施是否能够科学有效地实现减排目标。出海企业无论是产品出海还是经营出海,都将面临与EU CBAM,CSRD等政策相似的碳排放核算与碳数据披露的严格要求。因此,企业应当及早部署数字化基础设施,运用可持续度量体系和数据平台,实现高质量的碳排放数据输入与输出,提升价值链碳排放透明性与可信度,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43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2.4.企业减排与数字化应用的挑战与解决思路应用数字化技术是企业实施减排战略与践行减排路径的具体抓手,将数字技术融入企业碳管理已成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方法之一。本节将从智能电气化、产品生态设计、低碳生产、可持续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低碳供应链(供应商和物流)管理、智能楼宇等六大领域出发,探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思路,为企业低碳发展搭建全流程框架。数字化技术在推动企业低碳发展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它通过优化能源结构、资源消耗、生产流程、产品设计和供应链管理,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精细化可控生产,减少废弃物产生和碳排放,从而助力可持续的低碳经营,为企业在经济与气候变化双重挑战下寻找新增长点。智能电气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产品生态设计低碳生产低碳供应链管理智能楼宇智能电气化作为以化石能源作为主要动力源的工业企业,采用氢燃料、生物质燃料等清洁能源替代柴油、煤炭等化石能源,是企业低碳转型的必由之路。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逐渐下降并开始低于化石燃料,清洁电气化也是高能耗企业的必经之路。尽管减排的方向已然明晰,但企业在实施的过程中如何结合自身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案并落地,是企业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例如,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需要考虑其是否具备建设分布式光伏、并结合储能系统搭建微电网的条件与能力,在保证电力稳定的同时实现低碳化运营。通过应用智能能源解决方案,企业可以实现更清洁、更具有弹性的能源组合,降低能耗与碳排放。具体而言,我们罗列如下智能电气化应用方案供企业参考:44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智能能源管理平台:建立集成的能源管理平台,将能源数据、环境指标和业务数据进行整合,提供实时洞察和综合性能分析分布式能源和储能系统: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储能系统纳入电力系统,实现分布式能源生成和储能,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可再生能源整合:将可再生能源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实现智能电网管理,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数字化能源模型:利用仿真和模拟技术创建数字化能源模型,预测不同能源策略的效果,优化能源分配方案,减少碳排放产品生态设计高达 80%的产品环境相关影响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决定的:包括产品材质、产品制造、能源效率等,因而将环境因素纳入产品设计环节具有重要意义。与常规产品设计不同,生态设计注重生命周期思维,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考虑与产品相关的环境因素,即需要考虑连续和相互关联的阶段。出海企业在完善和更新产品设计时,应确定符合生态设计预期输出的环境要求与产品设计相关的环境或组织风险和机遇。法规要求欧盟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对拟投放欧盟市场的产品实施生态设计要求。企业需要从产品设计阶段开始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可持续,并设立数字电子护照披露产品的环境影响信息。企业在依据 ISO 14006 进行产品的生态设计时,可能会面临从评估自身产品到完善可行的设计方案的过程周期较长,难度较大等问题。因此,在开展生态设计之前,企业首先需要通过 LCA 等工具对产品进行生态辨识和生态诊断,以确定以下关键因素:参照产品最主要的潜在生态环境影响这种潜在影响的主要来源从产品寿命阶段看,哪一个阶段的环境影响最重要从产品结构上看,哪一个部分造成的环境影响最大企业应根据生态诊断的结果,参考产品生态指标体系,提出改善现有产品环境特征的具体技术方案,并进行生命周期评价和生命周期工程模拟。数字化是打通企业数字能力进行整体产品设计的重点,我们建议企业将“产品生态设计”作为一项商业指标,并利用数字化技术加速目标实现,可供参考的示例方案例如:45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低碳生产虚拟建模和仿真:使用数字化技术创建虚拟环境模型,可以在设计阶段模拟不同生态系统、材料和布局的效果,以找到最佳生态设计方案数据驱动的生态设计:利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识别和预测生态系统中的变化,从而进行更精确的设计和决策,以减少负面影响数字孪生技术:创建产品的数字孪生,即数字化的产品模型,实时监测产品在使用阶段的性能和状态,帮助预测维护需求,提高使用寿命智能传感器与监控:将智能传感器应用于产品中,实时监测其性能和使用情况,收集数据用于优化设计和使用低碳生产是企业碳减排的重要一环。当前,我国部分行业企业,包括钢铁、煤炭、水泥和化工等仍存在高能耗、高碳排、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等问题,亟需实现生产模式转型。而数字化技术能够与我国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碳排放领域深度融合,在生产环节实现能源与资源消耗的减少,推动传统产业能源优化、成本优化、风险预知及决策控制,整体上实现节能降本提质增效。具体而言,数字化技术可以助力传统产业实现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包括实现端到端的生产能耗诊断分析,综合利用内外部生产数据获得更高效的数据报告、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精准提升节能减排效率,发掘生产成本节省潜力,整体优化企业的生产过程。以下为可供企业参考的相关数字化技术方案:智能生产流程与能源管理优化:采用数学建模、优化算法以及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优化生产流程各环节,实现系统化能源管理,这有助于提升生产环节的能源利用效率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基于系统工程理论,通过物流优化、材料追溯等方法,减少原材料、水资源和化学品的使用,而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循环经济模式:利用热能等副产品和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再循环,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创新技术应用:采用如增材制造、模块化生产等先进技术,推动新型可持续生产方法的应用,减少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生产效率数据驱动的碳足迹管理:加强数据分析能力,构建完整的碳排放数据模型,对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进行准确测算与跟踪。借助数据分析,逐步实现碳足迹的减少,并优化碳排放分布46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解全生命周期是企业实现循环发展的关键。企业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PLM)将涵盖从需求分析、设计、开发、制造到产品进入市场、直到最终退出市场为止的整个生命周期。通过实施PLM,企业可以提升创新能力、优化资源利用、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在全面掌握产品各阶段数据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强化环境可持续性,增强竞争力。而在实施PLM的过程中,企业或将面临多重痛点与难点,包括跨部门协作困难、技术和流程整合挑战、数据质量与一致性问题、供应链协同挑战等。解决以上痛难点需要企业明确战略目标、投入资源强化沟通与培训,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应用数字化技术推动实现更智能、高效、灵活的 PLM,具体包括:PLM系统选择与数据统一:选择适合企业的 PLM 系统,整合产品相关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避免信息孤立和数据断层数字化设计和模拟: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等数字化设计工具,加速产品设计和原型制作。利用仿真和模拟技术预测产品性能,降低开发风险数据分析与持续改进: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产品使用数据中的洞察,识别改进机会。持续改进产品设计、制造和服务流程环境影响评估:数字化技术可以辅助进行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估,包括环境影响、碳足迹等,帮助企业了解产品在不同阶段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47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有数据显示,工业产品的碳排放超过90%产生于供应链,供应链低碳发展作为碳中和背景下低碳政策的重要要求,对企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低碳供应链管理的建立应依托上下游企业间的供应关系,以核心企业为支点,通过低碳供应商管理、低碳采购、低碳物流等环节,带动整个供应链持续提升环境绩效。而基于数字化技术进行低碳供应链管理可以通过精准的数据支持、实施监控和碳足迹核算,有效管理供应链碳排放影响因素,协调供应链上下游采取减排行动。以下为企业可以参考与应用的数字化低碳供应链管理方案:低碳供应链管理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使用传感器、物联网技术等,实时监测供应链环节中的能源使用和碳排放情况。通过数据收集,能够准确了解供应链的碳足迹,及时发现高碳排放环节数字化的供应商评估与管理机制:在供应商评估体系中引入环保评估指标,包括碳排放、资源利用等,促使供应商注重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利用数字化技术,实时跟踪供应商的环境绩效,并提供即时反馈;建立数字化的风险管理机制,评估供应商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确保低碳供应链管理与可持续风险管理有机结合数字化物流管理: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企业的物流网络和物流能力。通过智能物流管理、路线优化和运输资源共享等方法,降低物流过程中的碳排放,提高效率智能楼宇当前我国建筑全过程能耗总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约为45%,其中建筑运行阶段的能耗占比约为21%。楼宇作为建筑基础设施的主体,向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是未来趋势。企业应当把握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引入智能楼宇作为建筑节能降碳的解决方案,加快更新建筑节能,释放楼宇的降碳潜力。智能楼宇通过集成自动化、网络、传感器和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建筑物内部设施和系统的智能化控制与管理,促进楼宇更加高效、安全、舒适、节能和环保地运行,同时提供更多的用户体验和便利。以下为我们列举的可供企业参考的智能楼宇解决方案:设备互联和自动化:通过传感器和物联网(IoT)技术,实现楼宇内部设备和系统的互联,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基于采集的数据,实现自动控制系统,如自动调节照明、空调、供暖等设备,从而提高能源效率数字化电能监控系统:实时采集与分析能源消耗模式和趋势,识别能源浪费点,为能源管理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推动企业根据ISO50001实施能源管理48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智能环境调节和办公布局:员工通过智能设备自定义工作区的环境设置,提供更优质的办公环境;基于实时数据,系统分析员工分布情况,优化办公布局,确保员工的舒适度和便利度数字化是低碳化的“主引擎”,释放绿色发展的潜能。而低碳化则为数字化导航,并为其提供创造价值的无限空间,二者的深度融合必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解决思路将数字化技术具体应用于企业全流程减排中,推动企业应用智能电气化、产品生态设计、低碳生产、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低碳供应链管理、智能楼宇等方案,运用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效率与成本优势,充分释放企业减排潜力,促进数字化与绿色化的产业融合,推动绿色能源生态建设,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数字化赋能企业绿色出海与高质量发展摸清“碳家底”,碳足迹可信精算3.1价值链数据交互,助力行业脱碳3.2优化减排策略,实现低碳转型3.3多方共筑数字化发展生态,助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3.450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副所长 李海花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外都非常关注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绿色低碳领域的发展。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估测,数字技术能帮助全球减少碳排放15-40。我国“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了要“以数字化引领绿色化,以绿色化带动数字化”。“双化协同”战略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数字化与绿色化相互支撑、互相促进的协同关系和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也看到了基于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解决方案在产品碳足迹、碳数据管理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产品碳足迹方面,基于区块链的可验证凭证技术为企业提供了一套公开透明的数字化产品碳足迹盘查、核查“数字护照”,实现了产品碳足迹的可信精算和追溯,高效满足企业出海碳足迹披露方面的要求。目前,我们信通院也联合西门子一起,依托企业绿色低碳出口直通车服务,助力企业实现供应链碳足迹管理及跨境互认。在企业碳数据管理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我们可以分析各种来源的碳排放数据,包括企业的产能、设备、能源消耗、物流等多个方面。进而挖掘碳排放的模式和趋势,从而预测未来的碳排放情况。近期,我们也发布了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和区块链基础设施“星火链网”的碳数据服务网络(Carbon data Reliable Circulation,CRC)。利用数字化、可信化的方式,开展碳数据的一站式服务,实现产品碳足迹追溯、企业智能碳盘查、碳资产管理、碳数据可信存证、碳金融服务等应用,充分激发碳数据要素活力,实现全环节、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碳数据可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社会学室主任 阳平坚科技创新是能否打赢碳中和这场大仗的核心关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如果没有科技创新,没有关键技术的突破,实现碳中和就是一句空话。其中,绿色能源技术的突破和推广尤为关键,是能否成功迈向碳中和的决定性因素;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电网、输配电和储能技术、CCUS技术等,都是亟须突破的关键领域。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面对双碳战略带来的历史机遇,企业应该在碳管理方面加大创新投入力度,结合国际环境合规要求,加强企业碳管理重要基础设施建设。51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第三章-数字化赋能企业绿色出海与高质量发展数字化技术是企业摸清碳“家底”、实现可持续低碳发展的有力工具。碳数据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基石,碳中和需要真实可信、精准动态的碳足迹数据。经统计发现,工业产品的碳排放中,超过90%产生于供应链流程中。因此,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精确计算,需要贯穿整个生产制作过程以及供应链端。企业应考虑引入创新解决方案,结合数字孪生、区块链、工业边缘计算、能源管理等创新科技,以及在生产制造领域的数字化专业知识与经验,精准量化贯穿供应链全程的产品及组织碳足迹,助力减排目标的实现。数字化赋能是企业出海绿色与高质量发展的破局之道。政府、企业与服务机构正在共筑数字化发展生态,助力企业绿色出海。3.1.摸清“碳家底”,碳足迹可信精算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加速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对于企业而言,绿色低碳发展,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企业需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还有助于帮助企业应对出海合规风险,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竞争力。企业合理制定自身的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须以精确盘查碳排放基线为起点。本节将以汽车行业为例,阐述数字化解决方案如何为企业提供可靠的产品及组织碳排放数据,识别碳排热点,从而释放减碳潜力。3.1.1.汽车行业碳足迹核算精度提升需求汽车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是基础工业和交通行业碳减排的关键节点。目前交通运输排放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0,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电力部门与工业部门排放下降,交通运输部门在国家排放中的占比将扩大,我国交通领域的碳排放会保持较大的增长压力。在诸如欧盟新电池法规等国际气候治理政策浪潮下,汽车行业企业需要应对更高的碳足迹要求,对此,出海企业需要强化“低碳标签”,在低碳转型中摸清“碳家底”,进而正确制定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实现减碳,为提升企业的绿色竞争力提供新引擎。尽管汽车行业协会等团体组织发表过一些关于汽车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的指南或规范,但由于汽车行业具有碳足迹核算流程长、数据量大、运算复杂等难点,面对逐步形成的碳贸易壁垒,相关出海企业仍在如何精准、自动计算企业产品碳足迹上面临着如下困难与挑战。1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s:/ 14067等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为基准,利用能源管理、工业边缘计算等技术和在生产制造领域的数字化经验与专业知识,推动实现工业产品在不同制造环节中的碳排放数据的精准计算与追溯。产品碳足迹(从摇篮到大门)原材料预处理运输生产制造范围三范围一&范围二燃料燃烧活动数据工艺排放活动数据自有车辆活动数据能源消耗活动数据能源计量传感器、IT与OT集成实现数据自动化采集1级供应商数据N级供应商数据基于区块链的可验证信息1级供应商数据N级供应商数据基于区块链的可验证信息1级供应商数据N级供应商数据基于区块链的可验证信息活动数据收集碳足迹在线建模LCA方法与碳核算标准ISO 14067产品分类规则(PCR)国内国际主流排放因子库碳足迹分析与报告自动生成碳盘查报告碳排放组成分析及展示碳足迹核证权威核查机构线上碳足迹核证碳足迹应用海外客户采购要求海外合规披露监管要求企业低碳转型规划企业减排绩效监控图9|产品碳足迹数字化解决方案蓝图53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支持产品碳足迹在线建模与计算,数字化加速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数据透明化o 遵循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LCA),依据ISO 14067标准,支持LCIA评估方法o 流程化、模块化、模式化操作,使用便捷,易上手集成主流排放因子库,并拥有行业专家支持o 涵盖国内国际主流因子库o 端到端的LCA专家服务,包括排放因子查找与选择,垂直行业碳排放比较,减碳建议及相关策略等自动生成产品碳排放报告o 自动生产符合ISO14067标准的碳盘查报告o 一键生成ESG披露所需的碳排放报告,满足CSRD,EU CBAM等法规要求无缝衔接最佳效费比的碳认证o 符合第三方核查机构核证要求o 与权威核查机构等深度合作,共建数字绿色低碳生态o 透明化计算过程,快速传递核查结构,降低认证成本,提高认证效率产品碳足迹数字化解决方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功能:图10|产品碳足迹数字化解决方案流程实现自动化、精准计算单个产品在生产制造环节的碳排放信息o 连接合伙企业及企业工厂的IT和OT基础设施,集成实现产品碳排放数据的自动化采集,进一步提升采集效率与数据准确性o 依托边缘计算技术,部署能源计量传感器,实时采集产线生产制造及能耗数据o 数据自动化分解到单个产品,精准记录与计算单个产品的碳足迹信息,而非估值或行业平均值54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通过数据自动采集,汽车行业在内的工业企业能够精确计算产品碳足迹。同时,数字化技术提供便捷、高效的数据请求、计算和共享功能,使企业能够实现多产品的碳足迹计算。根据规模化的可靠数据,出海企业能够快速准确识别高碳排环节,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减排措施,量化对企业运营及其供应商的影响,更有效地实现产品组合的去碳化。此外,产品碳足迹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同样适用于量化组织层面的碳排放,通过数字化、自动化手段实现量化和管理组织碳足迹,赋能企业碳中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图11|自动化数据收集图12|组织碳足迹数字化解决方案流程55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3.1.3.实践探索:车侧围产品碳足迹可信精算与追溯西门子自2022年9月至2023年7月协助某汽车企业的车侧围产品制造工厂部署产品碳足迹数字化解决方案,解决了该企业科学构建减碳战略路径及策略困难、缺乏产品级碳排放数据基础等痛点。项目亮点包含以下几方面:精准高效自动化量化生产制造过程碳排放:依托边缘计算技术,从Energy Manger Pro、MES等工厂IT及OT系统自动采集产品相关碳排放数据并通过建模精准分解。贯穿供应链的产品相关碳排放数据可信安全交换共享:在无需披露供应链敏感信息前提下,可实现供应商原材料的碳排放信息的安全安全可信交换共享。车侧围产品碳孪生:可视化呈现产品碳足迹旅程;多维度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呈现,辅助产品碳排趋势变化监测,并为减碳路径规划及减碳策略指定提供数据支撑。在完成该项目后,该汽车企业将推广全厂产品碳足迹可信精算与追溯。图13|汽车企业产品碳足迹数字化方案应用案例56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3.2.价值链数据交互,助力行业脱碳对于出海企业而言,无论是为了满足海外气候监管政策的要求,还是为了实现降本增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都需要正确识别并有效追踪自身价值链中各环节的碳排放热点与减排潜力,实现价值链协同脱碳。本节将以化工行业为例,阐述数字化解决方案如何为工业企业搭建价值链的合作纽带,助力脱碳进程。化工行业作为高能耗和高污染的重点行业,其能源和原料难以被电气化完全替代,因而行业减排难度较大。据统计数据,化工行业全球市场规模约达4.6万亿美元,碳排放占全球总量的7%,其中有77%属于“范围三”排放。受制于“富煤、少油、缺气”的客观资源条件,中国以煤为主的化工行业愈发受到市场的关注,减少碳排放的压力不断增加。化工行业因具有以下特点,导致行业内的企业核算产品碳足迹与价值链减排愈发困难:3.2.1.工业企业价值链数据交互与减排需求长产业链条导致的产品溯源问题:化工行业产业链从上到下涉及原料开采、基础冶炼、精细制造等多个环节,各生产环节相互依存,存在许多联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品。上下游层级关系错综复杂,较难实现产品溯源,因此超过90%的碳排放数据往往基于行业平均值或估计值。产品种类繁多导致的数据可比性问题:化工行业的产品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且生产流程繁杂。不同化学产品的生产工艺有着较大的差别,在缺乏普遍认可的一致性标准时,产品的碳排放数据缺乏可比性。下游应用行业对原料的减排压力问题:化工行业的产品大规模地应用于建筑、电子、汽车、食品和消费等面向终端客户的行业,随着终端企业纷纷设立了范围三减排的目标,作为原料输入的化工行业在提供产品碳足迹数据并实行减排控碳面临更紧迫的压力。涉密信息的安全性问题:化工行业作为高度技术密集型产业,企业的工艺过程与技术包含机密信息。基于特定工艺流程和技术制造的产品,其碳足迹数据也属于敏感信息。如何在保证数据安全的情况下,向价值链合作伙伴披露碳排放数据也是化工企业面临的难题。由此可见,标准一致的核算方法、透明可信的价值链数据交互、以及上下游协同碳管理对化工行业脱碳显得尤为重要。57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企业碳管理开发数字化解决方案,需要从价值链层面高效完成出海企业与其上下游及第三方核查机构的数据交互,在实现碳足迹透明化及价值链上下游之间的高效协作的同时,有效提升出海企业碳排放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综合认可度。提升碳足迹追溯性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普遍具有以下特性:3.2.2.贯穿价值链的碳足迹可信交换与追溯数据主权确保价值链信息机密性:数据主权是跨组织碳排放数据共享的前提条件。基于区块链技术(可信供应链信息交换共享TSX),采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和加密信任机制,通过核实可验证证书和相关证明,供应商提交的产品组件的碳足迹信息可得到验证,实现整个供应链碳足迹信息的安全可靠共享,并同时保护供应链企业商业机密。供应链企业保有数据主权,并可决定何时与哪些业务合作伙伴共享碳排放相关信息。提升价值链碳排放数据真实性与透明度:通过提供动态的产品碳足迹信息,使价值链上下游之间可进行碳排放数据安全可信共享,精准记录与计算单个产品于供应链各环节的碳足迹信息,从而实现贯穿价值链的碳足迹精准度量与追溯;跨环节、跨组织、跨行业,基于一级数据,并且兼容碳足迹相关标准。独立验证保证数据独立性与可信度:支持各种既定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的互操作性,产品碳足迹数据可由经认可的认证机构进行验证。数据透明度、数据可靠性、数据安全性保证了碳排数据符合既定标准,并最终以可验证凭证的形式验证产品碳足迹。构建开放共享的减碳生态:为工业企业建立供应链之间的合作纽带,携手各级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认证机构,跨行业的生态网络,实现贯穿供应链的碳排数据的可信可靠安全交换共享,让生态伙伴在更开放的环境中合作,并充分释放数据的力量,共同推动工业脱碳进程。图14|数字化减碳生态58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2023年6月,TfS和西门子宣布进行脱碳合作。这将是推动全球化工行业低碳转型的关键一步。47家TfS成员企业已完成西门子数字化碳足迹解决方案的全面部署,依托该方案探索标准化产品碳足迹数据交互在化工行业的可延展性。根据交互数据及自身碳排放情况建立气候中和价值链,通过高质量整合全价值链的碳排放,最大程度的推动和加速整个化工行业实现低碳转型。根据合作协议,TfS将先在小范围内落地试点碳足迹数字化解决方案,以总结化工行业产品碳足迹数据安全可信交互的相关经验。试点后,所有TfS成员企业将部署碳足迹数字化解决方案。在试点过程中,通过区块链技术赋能,使化工行业实现供应链碳排放数据的安全可靠共享与协同生态。3.2.3.实践探索:化工行业开展供应链脱碳试点项目携手可持续发展(TfS)是由化工采购专家推动的一项行业领先的倡议。TfS成员企业均为全球年营收超过8,000亿欧元,在化工行业的全球支出超过5,000亿欧元的化工企业。TfS于2022年发布了产品碳足迹和指南(PCF Guideline),为计算化学品从“摇篮到大门”的排放量提供了具体说明。该指南旨在解决化学品因生产流程繁杂而难以测算“范围三”碳排放这一长期遗留问题并帮助企业及供应商识别、监测和减少供应链上游“范围三”碳排放。尽管有了全球达成一致意见的碳足迹计算标准,化工行业仍需要数字技术来协助规模化应用产品碳足迹指南,帮助化工行业应对“范围三”碳排放的挑战。图15|供应链碳排放数据的安全可靠共享与协同生态59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数字化碳足迹解决方案在化工行业价值链减排协作中的亮点体现为:提供定制化且用户友好的前端页面,包含新供应商注册功能,并可轻松链接到对应产品,提供高效的工作流。通过在线请求,企业获得供应商遵循统一标准和格式的指定材料与产品的碳排放数据。点对点数据通信,并使用加密密钥来确保真实可信。供应商仅需一次碳排数据收集,即可以与不同的客户进行数据共享,极大地降低了产品碳足迹计算所需的投入和努力。基于可验证凭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可以在无需披露敏感信息的前提下,为其共享的碳排数据提供可靠性证明。由此,可增加终端用户对产品碳足迹数据的信任度和认可度,进而产品碳足迹将成为决定购买决策的重要竞争因素,或成为客户计算其产品碳足迹的基础数据,有效降低了碳排数据的验证代价。综上,数字化碳足迹解决方案实现了碳足迹透明化、供应链信息机密性,有效保障了数据安全与稳定性,促进了了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高效协作,携手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化工行业脱碳进程。图16|数字化与双碳化“双轮驱动”TV南德工业服务部高级经理 张德法获得可靠、可信、可追溯上下游企业的产品碳足迹对于企业制定供应链碳减排策略以及路线图十分重要;如何确保供应链内相关方所提供碳足迹数据的可信度、完整性、一致性以及透明度却是困挠企业的一个难题。我认为,通过数字化赋能双碳技术可以成为解决这个难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60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3.3.优化减排策略,实现低碳转型精准计算产品和组织碳足迹是企业碳管理的根本。在此基础之上,企业需要进一步分析碳排放数据,识别生产运营与供应链流程中重点的减排领域,从而采取有效的减排手段来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3.3.1.多维度统计与数据可视化分析预测通过提供多维度数据报表,运用可视化看板展示、分析产品从摇篮到大门的产品碳排放情况。企业可以分析原材料、辅料、交通运输、生产制造(范围一)、能源消耗(范围二)等不同环节的排放量占比情况;也可以按照日、月、季度等时间维度分析不同环节碳排放的变化趋势。对于企业自身的生产制造环节,还能够提供更细维度制造环节的碳排放信息与排放趋势分析。根据供应链全程的碳足迹信息,企业可以量化供应链某一变化所带来的碳排影响;分析比较不同范围、各个环节和时间段的碳排放量等多维度信息,帮助企业明确产品碳排放源头,快速定位“高碳排点”。基于识别的高排放环节,企业能够制定有针对性的减排措施,并量化对企业运营及其供应商的影响,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企业运营与产品的低碳转型。通过可视化数据分析功能,多层次呈现动态的产品碳足迹全景数据,便于企业实时跟踪和在线监控各环节的碳排放强度,并将产品层面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通过分析预测,转变为有效的碳减排管理工具。图17|产品碳足迹排放信息统计分析图18|生产制造碳排放信息统计分析61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为企业布局绿色产品设计策略、优化产品设计、制定科学的减排计划、评估减排成果和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图19|碳排放热点分析减碳措施仿真优化:可以在数字世界中有机结合工厂数据、产线数据、绩效数据、建筑模型等数据实现完整的数字孪生,对拟采取的减排技术或项目进行模拟计算,评估不同情形的碳排放,进行方案对比,构建多元应用服务场景,助力企业实现资源全局优化配置与调度,帮助企业规划决策运营转型。减排目标设定辅助:基于能耗及碳排基线数据,企业能够进一步根据业务规划和生产计划建模预测未来碳排增长曲线,并设定碳中和目标。减碳路线设计辅助:基于碳足迹数字孪生模型,企业能够对碳排放情况进行预测分析,从而确定短中长期减碳技术方案及其优先级,形成完整的减碳路线图。3.3.2.布局整体建设,提供减碳最优配置运用数字孪生等技术,虚拟构建产品数字化模型,实现对产品全生命周期实时/准实时管理。通过多个模拟场景的孪生模型,辅助监测产品碳排趋势变化,为企业减碳路径规划及减碳策略制定提供辅助。图20|碳足迹数字孪生62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3.3.3.实践探索:伺服电机碳中和实现西门子数控(南京)有限公司(SNC)是西门子全球首座原生数字化工厂,同时生产电子数控和伺服电机两大类产品,是西门子在实现智能制造道路上知行合一的有益实践。借助全流程数字化解决方案,西门子数控(南京)有限公司(SNC)实现了端到端的流程优化,真正做到降本增效、节能减排,打造了SNC新工厂首款“碳中和产品”。利用数字化解决方案,SNC精准量化伺服电机产品的碳足迹,包括厂域内生产制造过程碳排放(范围一、二)和上下游供应链碳排放(范围三),计算和分析结果在系统界面可视化呈现。通过对产品碳足迹追踪与分析,团队识别出定子加工环节的耗能大、碳排放高,有较大优化空间,因此便进行了技术创新与工艺流程优化,将浸漆工艺更新为滴浇工艺,大幅度缩短了生产时间并减小了空间布局,从而降低了生产能耗和碳排放。从浸漆到滴漆,一项工艺改进带来了四重显著效果:该生产单元的占地面积从191平方米减少到35平方米,生产一个定子所需要的时间由540分钟缩短至32分钟,所消耗的电量由2.58千瓦时降至0.25千瓦时,碳排放由2.68千克降至0.26千克。为了动态跟踪新工艺参数,团队在该生产单元还部署了工业物联网即服务解决方案,将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上传至云系统,进行数据归集、整理和分析。通过系统界面,SNC能够做到工艺可追溯,并能够实时掌握加工稳定性、设备利用率以及产出情况,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63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在范围三排放方面,企业采取原材料本地采购来降低交通运输的碳排放。通过一系列减排措施的制定与落地实施,SNC链动供应链上下游,加速产业链脱碳。2022年11月进博会期间,西门子SIMOTICS 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获得“碳中和达成核查声明”,成为SNC新工厂首款“碳中和产品”。精益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SNC实现生产能耗和碳排放的降低,高效开启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之路,加速构建绿色低碳产业。64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3.4.多方共筑数字化发展生态,助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多方齐动共筑服务生态是企业绿色出海的重要保障。在各方的努力下,中国逐渐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服务机构指导的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良好生态,有效推动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为企业出海创造了有利条件。3.4.1.政府精准施策,为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从“数字中国”到“数字化转型”,政策措施逐步深化细化实化。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正式提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倡议,开启了数字中国建设新征程。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数字中国。这是“数字中国”首次被写入党和国家纲领性文件。2022年11月,我国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并开展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推动企业绿色化数字化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2023年8月底,随着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公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相关主管部门从加强转型引导、加大资金支持、推广试点应用、完善配套服务、优化发展环境等五方面发力,推动企业从开展数字化评估、推进管理数字化、开展业务数字化、融入数字化生态、优化数字化实践等五方面加速转型。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由2012年的24.6%提高到2022年的58.6%,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由48.8%提高到77.0%。建成2500多个高水平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推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生产效率提升34.8%,碳排放减少21.2%。持续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为推进企业六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石。我国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企业生产全链条各环节,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以节能、减排、增效为目标,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标准创新,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绿色化水平,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转型、加快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促进资源利用循环化转型、推动生产过程清洁化转型、引导产品供给绿色化转型、加速生产方式数字化转型。持续完善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引导企业创新绿色产品设计、使用绿色低碳环保工艺和设备,优化园区企业、产业和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加快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截至2023年9月,从国家、省、市三个层面遴选绿色制造名单,国家层面共创建绿色工厂3616家、绿色工业园区26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03家。绿色工厂能耗水平整体优于能效标杆水平,绿色工业园区平均固废处置利用率超过95%,能源资源利用水平显著提升。65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3.4.2.企业积极主动拥抱数字化蓝海,锻造自身数字化绿色化生产力企业主动实施“工业互联网 绿色制造”,强化数字化对绿色发展的引领作用。聚焦能源管理、节能降碳等典型应用场景,利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能源、资源、环境管理水平,深化生产制造过程的数字化应用,探索形成40余个“工业互联网 绿色低碳”解决方案。钢铁、采矿等10个重点行业领域的重点企业积极推广“5G 工业互联网”,形成了20个典型应用场景,涌现远程设备操控、机器视觉质检、无人智能巡检等一批应用实践,促进传统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在企业的积极参与下,工业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5G已在工业、医疗等多个行业领域发挥赋能效应,应用案例数超过5万个14。企业锻造数字化绿色化生产力,以高质量产品服务国际市场。随着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进程的推进,2021-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6.8%,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电石、合成氨、电解铝综合能耗分别累计下降6.8%、0.8%、2.5。截至2022年底,钢铁、电解铝、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较2012年降低了9%以上,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国际领先;风电机组产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单机容量不断增大,最新的陆上风电机组已经达到6兆瓦以上。2023年1-8月,我国货物出口15.47万亿元,增长0.8。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保持强劲态势,成为外贸新增长点。从国际比较来看,今年以来世界主要贸易国家出口大都出现了下降或增速放缓,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出口下降,而我国外贸表现出强大韧性和核心竞争力。数字化绿色化生产力的锻造,为企业绿色出海提供了有力支撑。3.4.3.服务机构发挥技术优势,为企业量身定制数字化绿色化系统解决方案服务供应商积极为企业提供多样化数字化绿色化协同系统解决方案。相关服务机构紧跟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生产模式变革方向和发展趋势,加快革新服务模式,加强绿色低碳人才队伍建设,面向企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提供精准、高效、系统的服务,从规划设计、诊断咨询、系统集成、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为工业企业提供“设计 制造 服务”的系统解决方案。综合能源服务、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碳排放管理综合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推动企业形成稳定、高效的治理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14工业和信息化部:https:/ 工业和信息化部:https:/ 光明网:https:/ as a Service)的服务方案,帮助企业一站式完成碳核算、碳分析、碳报告和碳认证,以数字化助力企业的低碳转型,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通过科学规划、梯级推进的方式,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减碳效果。数据集成与评估运营与供应链产品设计与循环经济碳足迹计算、分析与报告碳足迹建模,涉及材料获取、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使用、废弃物回收多个阶段碳排放的组成分析碳足迹盘查报告生产、能源消耗、财务等数据集成碳资产评估碳管理因素产品碳足迹模拟流程分析与数据挖掘对标分析优化运输的碳排放优化生产运营中的排放与废物处理生产计划与调度的能耗及排放优化供应商管理产品生态设计与流程优化创新低碳可循环商业模式减排合作的生态网络低碳的商品包装可持续的客户服务循环使用67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合规应对与风险管理o 自动化收集、集成数据,生成可追溯、可验证、具有精准数据的碳足迹报告o 动态监测法规政策的最新要求,协助解决报告、税收、核证等合规问题o 提升价值链透明度,形成安全可信的产业信息交互网络与合作生态运营提升与减排实施o 对组织和产品碳排放情况进行实时洞察分析,评估和减少碳足迹o 将节能降碳嵌入核心业务流程,部署智能电气化与低碳生产,提升效率、激发减排潜能o 可持续采购与供应链数字化低碳管理,协调供应链上下游可持续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商业模式创新o 数字化设计与模拟,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碳管理,提升回收利用,建立循环经济商业模式o 全面了解价值链中数据与流程,创新产品生态设计从而赢得新客户、市场与细分市场以西门子出海一站式直通车服务为例,其通过集中式数据管理平台和数字化自动化手段,不仅保证企业碳足迹可信精算和可验证性,满足产品出海EU CBAM等合规要求,同时可协助企业提升碳管理能力,落实减排抓手,实现价值链上下游协同,推动行业低碳转型。包括西门子在内的国内外服务供应商积极开发数字解决方案,已成功帮助企业实现以下目标:图22|某品牌中小企业碳管理服务方案68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根据不同的核算和认证需求,中小企业可选择入门服务或精选服务。碳足迹入门服务帮助企业快速估算产品碳足迹,满足企业产品碳足迹自评估基础需求,快速了解的产品碳信息。碳足迹精选服务满足中小企业产品碳足迹盘查认证进阶需求。具体包括以下功能:遵循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进行专业的碳足迹计算。支持碳足迹在线建模,涉及材料获取、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使用、废弃物回收多个阶段。基于产品原材料的基本信息,快速计算出材料碳排放,支持单个材料的碳排建模,也支持基于BOM表的批量建模。支持灵活添加编辑产品工序信息,完成产品生产制造阶段的碳排放计算。通过数据看板呈现产品碳排放组成分析等碳足迹信息,让碳足迹信息一目了然。支持自动化生成符合ISO 14067标准的产品碳足迹盘查报告,助力用户申请产品碳足迹认证。69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结语在当今全球气候治理格局下,碳管理成为企业出海的必要战略举措。包括以EU CBAM为代表的气候治理碳定价政策、以欧盟新电池法规为代表的循环经济政策、以及以CSRD和CSDDD为代表的价值链合规与报告政策。这些政策的合规要求促使出海企业提升碳管理能力,从而灵活应对多变的全球政策格局。出海企业碳管理面临企业战略、管理运营、数据底座、数字化应用挑战。如何从战略高度制定明确合理的减碳目标与路线、构建完善的碳管理治理架构,如何从管理层面建立科学有效的MRV体系、协调价值链内外各利益相关方并建立适当的碳管理绩效指标,如何获取可监测、可追溯和可验证的透明高质量碳数据,如何应用数字技术赋能企业碳管理是出海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端到端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是企业绿色出海的破局之道。上述挑战相互影响甚至互为因果。为了更有效、更高效地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表现、防范合规相关风险、实现绿色出海,企业应形成一套有效的端到端数字化解决方案,从产品生态设计、全生命周期管理、低碳供应链管理等方向切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理顺管理机制与提升运营效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2 70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NRDC:2023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报告(22页).pdf

    1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报 告2023.06执行摘要1999 年,加利福尼亚州通过了海洋生物保护法,该法建立了一个横跨美国西海岸的海洋保护地(MPA)网络。这是美国第一部海洋生物保护法。其目的是保护海洋生物和栖息地、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自然遗产。为实现上述目的,在科学的指导和利益相关方的广泛参与下,加州 MPA 网络于 2012 年完成重新规划,覆盖了超过 16%的加州海域,纳入了美国西海岸最具标志性的地区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加州 MPA 网络包括了州立海洋禁捕区和其他保护级别的州立水域。州立海洋禁捕区提供了最高级别的保护,禁止一切开采和破坏活动。其他保护级别的州立水域,设有多种限制,但允许进行一定的娱乐或商业开采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加州开创性的 MPA 网络是区域性海洋保护行动的最佳范例之一。加州MPA 每 10 年进行一次评估。加州近期完成了对过去 10 年 MPA 网络监测数据的回顾,其结果表明了监测的价值,以及 MPA 可以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的生态效益。本报告阐述了加州 10 年期 MPA 网络的监测计划。内容分为三部分:1)加州 MPA 网络监测计划的内容;2)如何收集和使用数据;3)经验和改进措施。本报告总结了监测项目的主要问题、监测方法和指标、人员及经费等重要信息。报告第 8至 13 页的表格列出了长期监测计划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是从 10 年评估工作组确定的 100 多个问题中挑选出来的。报告第 15 至 22 页记录了监测的科学方法和指标。具体信息包括采样的时间与地点、目标重点种群、采样方法以及每种方法得出的测量指标和衍生指标。报告第 23 页还列出了加州政府为 MPA 网络监测项目提供的资金支持。为方便读者查阅更多技术信息,本报告的电子版提供了数据来源的超链接。如使用纸质版,请查阅参考文献。2022年12月,在联合国 生物多样性公约 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上达成了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其行动目标 21 中提到“确保决策者、从业人员和公众能够获取最佳现有数据、信息和知识,以便指导实现有效和公平治理和生物多样性的综合和参与式管理,并加强传播、提高认识、教育、监测、研究和知识管理”。希望本报告的发布可以为加强 MPA 监测、获取海洋保护数据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是一家国际公益环保组织,成立于 1970 年。NRDC 拥有 700 多名员工,以科学、法律、政策方面的专家为主力。NRDC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起在中国开展环保工作,中国项目现有成员 40 多名。NRDC 主要通过开展政策研究,介绍和展示最佳实践,以及提供专业支持等方式,促进中国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NRDC 在北京市公安局注册并设立北京代表处,业务主管部门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更多信息,请访问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致谢感谢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博士生 Cori Lopazanski 为 NRDC 撰写本报告。感谢 Sarah Chasis,Lisa Suatoni,Brad Sewell 对本报告的技术支持。本报告中文版由姚越、梁书源翻译、校对。封面图片:加州蒙特雷湾国家级海洋庇护区,阳光透过海藻林 Jon Anderson via NOAA,CC BY 4.0目 录第 一 章:关于加 州 海 洋 生 物 保 护 法.0 1第二章:监测计划内容.042.1 概述.052.2 确 定 监 测 优 先 事 项.0 62.3 监测问题.0 82.4 监 测 方 法 和 指 标.1 42.5 人 员 及 经 费.2 1第 三 章:数据收 集 与 使 用.2 23.1 基 线 监 测 的 要 求 和 产 出.2 33.2 长 期 监 测 的 要 求 和 产 出.2 33.3 在 管 理 决 策 过 程 中 使 用 监 测 数 据.2 3第 四 章:经验和 改 进 措 施.244.1 从 MPA 监测中获 得 的 经 验.2 54.2 监测项目的改 进 措 施.2 54.3 管理挑战.2 6参 考 文 献.2 7补 充 信 息.2 8附录 1:海峡群岛国 家 海 洋 庇 护 区 和 海 峡 群 岛 国 家公 园 的 监 测 支 持.2 8附录 2:MPA 布告栏 数 据 集.3 0附录 3:分区基线监 测 计 划 产 品.3 6附录 4:中英文专有 名 词 对 照 表.3 7关于加州海洋生物保护法1报告/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报告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自然资源保护协会32方框 1:加州海洋生物保护法的目标1.保护海洋生物的自然多样性和丰富性,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完整性。2.帮助维持、养护及保护海洋生物种群(包括具有经济价值的种群),重建枯竭的海洋生物种群。3.针对那些极易受到人类干扰影响的海洋生态系统,改善其提供的娱乐、教育和学习机会,并以符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式管理这些人类用途。4.保护海洋自然遗产,包括保护加州水域中具代表性及独特性的海洋生境,保护其内在价值。5.确保加州的 MPA 拥有明确定义的目标、有效的管理措施、充分执行到位,并基于严谨的科学指导。6.确保尽可能地将加州的 MPA 作为一个网络进行设计和管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加州)政府于 1999 年通过了加州海洋生物保护法(Marine Life Protection Act,MLPA)。为了满足方框 1 中的六个目标,该法重新规划了加州的海洋保护地(Marine protected area,MPA)。加州海洋生物保护法通过基于科学且由利益相关方驱动的流程分区实施。2012 年,加州完成了124 个海洋保护地和 14 个特殊禁区网络的重新规划,体现了一系列与保护及管理目标相关的设计。州立海洋禁捕区(State Marine Reserve,SMR)属于完全保护地,禁止一切开采和破坏活动。州立海洋禁捕区提供了最高级别的保护,覆盖了 9%的州立水域。另有 7.3%的州立水域受到其他级别的保护。在非最高级别的保护区域内,虽然设有多种限制,但允许进行一定的娱乐或商业开采。来源:GreenInfo Network,Marine Protected Areas Education Maps,https:/www.greeninfo.org/work/project/mpa-education-maps加州海洋保护地示意图报告/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自然资源保护协会522.1 概述根据加州海洋生物保护法要求,应对加州MPA 网络进行监测,这一工作由加州 MPA 管理项目牵头。监测计划的宗旨如下:评估上述六个加州海洋生物保护法目标的进度。评价 MPA 网络的表现,为适应性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为其他相关加州沿海及海洋政策提供建议。监测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区域基线监测):建立 MPA 实施中的基线条件,作为评估未来变化的基准。第二阶段(州范围内的长期监测):对选定的指标进行持续监测,跟踪随时间发生的变化,评估MPA 表现。在加州海域,2007 年设立了中部沿海 MPA,2010年设立了中北部沿海 MPA,2011 年设立了南部沿海MPA,2013 年设立了北部沿海 MPA。随着 MPA 的陆续设立,各个规划区域分别开展了基线监测。在 MPA执行前后的 3-4 年里,各区域收集了多个监测项目的数据,并将结果编制成单独的技术报告,用于加州鱼类及野生动物部(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Fish and Wildlife)的 5 年区域管理审查。这些项目重点关注 加州海洋生物保护法科学顾问组在设计该法过程中确定的 8 种关键生境和 2 种人类用途(方框 2.1)。第一阶段(基线监测)在 2018 年完成,相关监测结果为长期监测计划的编制提供了参考,并将继续作为评价未来变化的基准。除非另外说明,本报告的后续章节将主要关注第二阶段(长期监测)。在长期监测(第二阶段)的前五年(2018-2022年),加州鱼类及野生动物部和监测计划共管组织加州海洋保护委员会(California Ocean Protection Council)发布了一份公开征集提案的邀请,以支持首席研究员(Principal Investigator)小组落实监测计划的各个要素。这些资格申请书(Request for Qualifications,RFQ)要求提供详细的项目计划,与关键生境类型和基线监测项目既定的方法保持一致,并接受为期 4-8 周的全面科学的同行评议。有资格提交提案的个人包括来自任何政府级别(联邦、州、地方、原住民部落)、高等教育机构、非营利组织和商业组织。该要求还详细说明了针对提交提案团队的首选标准,包括 MPA 网络监测、与利益相关方合作的经验、行政能力和科学专长。最新的征集稿概述了完整的标准。对于获得资助的提案,提案的牵头首席研究员使用其机构的会计将资金分配给所有合作的首席研究员。他们将以报销的形式获得资金支持,需要不断地提交书面材料汇报进展。大多数研究团体都是围绕生境类型(例如,岩石潮间带、海藻林、中深度礁石)组建的,首席研究员们的工作地点遍布整个海岸。加州的相关长期研究项目(Program)在地理上聚集在主要学术机构周围,这些长期项目下属现有的短期项目(Project)则聚焦在当地。由于合作者们可以共享培训资源和设备,因此这些团体之间的合作减少了加州为类似监测项目分配多个区域奖项的行政负担,并有助于降低项目成本。方框 2.1:加州海洋生物保护法科学顾问组设立的基线监测重点区域关键生境 岩石潮间带 海藻和浅层岩石(0-30 米)中层岩石(30-100 米)软底潮间带和海滩 软底潮下带(0-100 米)深层生态系统和峡谷(100 米)近岸区域 河口人类用途 消耗性用途 非消耗性用途监测计划内容报告/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报告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自然资源保护协会762.2 确定监测优先事项基线监测完成后,加州鱼类及野生动物部与加州海洋保护委员会协作,确定了长期监测计划的优先事项,包括优先监测区,以及针对关键生境、人类用途、重点物种和类群的监测指标和衡量标准。优先监测区根据各生态区中的 MPA 在以下四个评分标准中的得分高低来确定长期监测的优先区域。这四个评分标准包括:1)选址期间,MPA 的大小、受保护程度和生境代表性满足科学指导原则的程度;2)该区域内的历史监测情况;3)与其他 MPA 的空间连接性;4)该区域的历史捕捞压力。各生态区内得分前三名的 MPA 将被选为需要监测的优先指数区(一级区域),共 34 个 MPA。其余MPA 按其得分归类为二级区域(中间等级)或三级区域(最低等级)。建议对二级区域和三级区域进行监测,但不强制要求。在两个阶段中,都涉及将在 MPA 内部测量的指标趋势与在 MPA 外部周围参考区域测量的相同指标趋势进行比较。这些参考区域与 MPA 内部具有类似的生态和环境条件,但未受到保护,因此将作为天然对照组。MPA 与参考区域之间观察到的反应差异可以更准确地归因于保护效果。参考区域由开展监测的各首席研究员选择,但必须与符合多项标准的相应索引点位一致,包括生态条件、捕捞压力、非消耗性人类用途、地理区域、生境特征、地质状况、物理和化学海洋学等标准。优先表现衡量指标监测和后续分析所用的指标是基于对 MPA 建立的预期反应的基础生态理论挑选出的,参考了大量科学文献。这些指标包括生态指标(方框 2.2)和人类用途指标(方框 2.3)。方框 2.2 关键生态指标1 旨在对补充水质控制项目已经处理的其他化学参数进行补充(改编自 2018 年加州海洋生物保护法行动计划)物种群落物理环境化学1丰富度温度pH 值功能多样性大小/年龄分布波作用接触溶解氧生物量基质特性种群密度深度总碱度稳定性方框 2.3 关键人类用途指标1 Cal TIP 是一个保密的秘密证人项目,鼓励公众向加州鱼类及野生动物部提供事实信息,以便逮捕偷猎者和污染者。(改编自 2018 年加州海洋生物保护法监测行动计划)商业客运渔船商业渔业休闲渔业滨海休闲与旅游执法 年度执照更新和船只登记 出发港口 垂钓者数量 目标物种 航程长度 捕捞地点 年度执照和船只更新 捕捞渔民人数 捕捞地点 年度经营成本 雇用船员人数 购买许可证 捕捞量、捕捞地点、捕捞投入 渔具类型、捕捞方式 居住地点 人口统计信息 收入和就业状况 访问频率与类型 巡逻时间 传讯 警告 收到的与潜在违规相关的举报(Cal TIP)1 每位垂钓者支付的平均价格 按目标鱼种种类划分的渔获量和重量(磅)出航船员人数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年度经营成本 雇用船员人数 渔获量(按物种划分的捕捞量、价格、收益)渔获上岸港口位置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渔具类型 访问地点 活动类型 旅行支出报告/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报告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自然资源保护协会98优先指标物种监测的重点是通过以下标准确定的关键指标物种清单(包括鱼类、鸟类、无脊椎动物和藻类):在基线监测及加州海洋生物保护法相关项目选址期间确定的具有重要生态及经济价值的海洋物种区域列表。加州海洋生物管理法(Marine Life Management Act,MLMA)列出的渔业管理优先物种,既包括加州商业捕捞价值最高的物种,也包括具有休闲渔业价值的物种。被州或联邦政府列为受威胁、濒危、过度捕捞或特别关注的物种。其他引起特别关注的物种,包括入侵物种和气候变化指标。2.3 监测问题监测计划包括全面的问题清单,以解答“MPA 网络在加州海洋生物保护法目标方面的设计、表现和功能”。这些评价性的问题包含在 MPA 监测行动计划(2018 年)中,并由为 MPA 网络的 10 年期回顾提供科学指导而成立的工作组进行了修订。以下章节重点介绍了长期监测计划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上述 10 年期评估工作组确定的关键领域(Hall-Arber 等,2021 年)。此处列举的是汇总后的问题清单,代表工作组已考虑的问题类型及其相关指标,为各领域提供了范例。如需查看 100 多个问题的完整列表,包括那些已提出但尚不在监测计划目前要解决的问题之列的,可查看加州 MPA 网络科学评估指南(Hall-Arber 等,2021 年)。关于 MPA 表现的问题涉及三个领域:1.生态领域 MPA 表现:与配对参考区域相比,单个 MPA 内的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响应 MPA 网络表现: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对 MPA 网络执行的响应。2.人类及治理领域 人类用途:与 MPA 网络有关的人类活动变化,包括行为、福祉、认知和知识的变化。管理: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包括执行、合规、宣传和监测。3.综合领域:生态系统与人类系统的统合 渔业表现:评估对捕捞物种的反应(生态)以及渔民的相关成本和收益(人类/治理)。治理和管理:管理策略(例如,保护水平、其他压力源)对MPA网络执行的生态及社会响应的影响。生态系统服务:MPA 网络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估值和变化。每个问题都与在监测项目期间直接收集的测量指标相关。有些问题还与衍生指标相关,衍生指标可通过综合监测项目期间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例如,当使用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大小等信息来计算生物量,而非直接测量时,生物量就是一个衍生指标。本报告对这两者进行区分是为了说明哪些指标是直接衡量的,而不是由行动计划或 10 年期评估工作组最初提供的内容。重点物种指的是“优先指标物种”清单上的相关物种。表 2-1 生态领域问题清单-MPA 表现的问题问题衡量指标衍生指标种群重点和/或保护物种或种群的密度(或覆盖率)在 MPA 和参考区域之间的差异是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重点物种的密度(或覆盖率)重点物种(例如,休闲鱼种、捕食者、猎物、濒危物种、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物种)的综合密度重点及/或保护物种或种群的个体大小在MPA 和参考区域之间的差异是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重点物种个体大小 重点种群规模的综合变化(标准化均数差或对数响应比)重点及/或保护物种或种群的生物量在 MPA和参考区域之间的差异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重点物种的密度(或覆盖率)重点物种个体大小 重点物种的生物量,使用物种-大小-生物量的关系,通过重点物种的丰富度和大小数据计算 重点种群的综合生物量重点及/或保护物种或种群的种群规模和年龄结构在 MPA 和参考区域之间的差异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重点物种的密度(或覆盖率)重点物种个体大小 重点种群在规模方面的综合变化重点及/或保护物种或种群的孵化量在 MPA和参考区域之间的差异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重点物种的密度(或覆盖率)重点物种个体大小 相关孵化量,通过物种-大小-繁殖力的关系或成熟个体的生物量计算群落和生态系统任意指定功能种群内的物种多样性在 MPA 和参考区域之间的差异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重点物种的密度(或覆盖率)各功能种群内的物种多样性,通过丰富度数据计算功能种群的多样性在 MPA 和参考区域之间的差异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重点物种的密度(或覆盖率)功能种群多样性,通过丰富度数据计算在拥有类似保护级别的 MPA 中,任何特定的重点物种密度和生境多样性之间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重点物种的密度(或覆盖率)生境特征 各功能种群内的物种多样性,通过丰富度数据计算 生境多样性,通过生境特征数据计算在拥有类似保护级别的 MPA 中,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之间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重点物种的密度(或覆盖率)生境特征 各功能种群内的物种多样性,通过丰富度数据计算 生境多样性,通过生境特征数据计算MPA 中的自然群落从干扰事件中恢复的性质及/或时间是否与外部参考区域不同?重点物种的密度(或覆盖率)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群落稳定性当前 MPA 是否充分代表及保护了独特生境?生境分布的空间数据MPA 内的生境丰富度或质量(地质方面、海洋学方面、生物方面)是如何变化的?生境分布的空间数据 生境质量与参考区域相比,MPA 中入侵物种的入侵率(即种群规模的增长)是否更低?重点物种的密度(或覆盖率)报告/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报告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自然资源保护协会1110表 2-2 生态领域问题清单-MPA 网络表现的问题问题衡量指标衍生指标种群目标渔种的成体从 MPA 向附近区域溢出的比率和分布是多少?重点物种的密度(或覆盖率)重点种群(目标种群、非目标种群)的综合密度 标记个体跨越 MPA 边界的平均移动速度对比与高幼体输出相关的地点和与高幼体输入相关的地点,MPA 选址会产生什么样的集合种群动态后果?重点物种的密度(或覆盖率)孵化量与增长 增长率,通过物种-数量统计信息计算 MPA 之间的种群连通性程度MPA 内的种群数量统计响应是如何有助于幼体孵化与幼体连通性的?重点物种的密度(或覆盖率)孵化量与增长 孵化量作为种群数量统计的一个函数群落和生态系统来自原产地和目的地 MPA 的幼体贡献是如何影响目的地 MPA 内部的生态群落结构和动态(包括恢复力)的?重点物种的密度(或覆盖率)孵化量与增长 群落结构 种群连通性MPA 内的高连通性种群是否比低连通性种群对空间离散的短期扰动具有更高的恢复力?重点物种的密度(或覆盖率)孵化量与增长 种群连通性与自我增长较低的种群相比,MPA 中自我增长更高的种群是否对空间离散短期干扰展示出了更高的恢复力?重点物种的密度(或覆盖率)孵化量与增长 种群连通性 表 2-3 人类与治理领域的问题清单问题 衡量指标用途MPA 和参考区域的使用是否随时间的推移发生了改变?为什么?参观类型与频率哪些利益相关方与加州鱼类及野生动物部接触并参与 MPA管理计划,他们如何参与,为什么参与?关于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公开会议记录 专题小组回应加州鱼类及野生动物部如何与利益相关方沟通有关 MPA 的问题,他们接触了哪些利益相关方,沟通是否有效?公共宣传措施 沟通策略 在宣传及沟通方面的投资 专题小组回应福祉对涉及到的利益相关方和沿海社区而言,MPA 的直接和间接经济影响有哪些?渔业和非消耗性用途(例如,休闲、旅游)带来的收益认知利益相关方对各 MPA 和 MPA 网络的态度和看法是否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为什么?专题小组回应与非 MPA 参考区域相比,人们对 MPA 的感知价值和参观意愿是否有所不同?专题小组回应知识利益相关方对 MPA 的了解是否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为什么?利益相关方对 MPA 的了解是如何影响其对 MPA 的态度和看法的?专题小组回应管理收集长期监测数据的工作是否足够协调,以充分评估 MPA网络性能?监测计划的整合结果,MPA 管理计划的综合审查报告/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报告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自然资源保护协会1312表 2-4 综合问题清单问题渔业MPA 内外的重点物种丰富度或生物量的相关变化与 MPA 建立前的捕捞死亡率(或捕捞努力量)水平是否存在联系?MPA 内外的重点物种的种群规模/年龄结构的相关变化与 MPA 建立前的捕捞死亡率(或捕捞努力量)水平是否存在联系?MPA 到捕捞地点(非 MPA)的连通性程度和幼体供应程度是否支持捕捞地点的额外潜在渔业产量?捕捞地点(非 MPA)到 MPA 的连通性程度和鱼幼体供应程度是否影响 MPA 内种群的结构和动态?在 MPA 执行后,捕捞努力量的分布和/或总体比率是否有发生改变?MPA 实施后,伴随捕捞努力量/死亡率分布变化的渔业相关经济变化是什么?休闲渔业用户(消耗性使用)是否在 MPA 边缘钓鱼?根据目前的模式,边缘效应是否可能为休闲渔业用户(消耗性使用)提供长期利益?治理与管理非捕捞压力源会如何随时间推移影响 MPA 的管理?(例如,水质、漏油、海水淡化厂、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随着时间的推移,MPA 和参考区域之间在重点物种或重点物种群的丰度(密度、覆盖、生物量)和/或大小/年龄结构方面的差异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如果是,这些指标在综合州立海洋禁捕区/州立海洋保育区(State Marine Conservation Area,SMCA)集群中的差异是否会大于其在具有类似规模和保护水平的单个 MPA 中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MPA 和参考区域之间在重点物种或重点物种群的丰度(密度、覆盖、生物量)和/或大小/年龄结构方面的差异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如果是,州立海洋禁捕区和具有类似规模的州立海洋保育区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在具有不同保护级别的 MPA 中,自然群落从干扰事件中恢复的性质和/或时间是否不同?生态系统服务MPA 网络中代表的生态系统提供哪些生态系统服务?在实施 MPA 之后,这些生态系统服务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服务的短期和长期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有哪些?衡量指标衍生指标 重点种群密度 重点物种大小 通过出海日志数据得出的捕捞死亡率/捕捞努力量 重点物种的生物量,通过物种-长度-重量之间的关系计算 重点物种(例如,休闲鱼种、捕食者、猎物、濒危物种、具有重大文化意义的物种)的综合密度 重点种群密度 重点物种大小 通过出海日志数据得出的捕捞死亡率/捕捞努力量 重点种群规模的综合变化 重点种群密度 重点物种大小 孵化量与增长 群落结构 种群连通性 潜在渔业产量 重点种群密度 重点物种大小 孵化量与增长 群落结构 种群连通性 潜在渔业产量 通过出海日志数据得出的捕捞努力量 通过出海日志数据得出的捕捞死亡率/捕捞努力量 渔获量 调查回应 重点种群密度 重点物种大小 环境特征 重点种群密度 重点物种大小 重点物种的生物量,通过物种-长度-重量之间的关系计算 重点物种的综合密度(例如,休闲鱼种、捕食者、猎物、濒危物种、具有重大文化意义的物种)重点种群密度 重点物种大小 重点物种的生物量,通过物种-长度-重量之间的关系计算 重点物种的综合密度(例如,休闲鱼种、捕食者、猎物、濒危物种、具有重大文化意义的物种)重点物种的密度(或覆盖率)孵化量与增长 群落结构 种群连通性 生态系统服务识别 生态系统服务验证 生态系统服务估值报告/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报告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自然资源保护协会15142.4 监测方法和指标作为 加州海洋生物保护法 监测计划的一部分,目前有七个长期监测项目获得资助。前四个项目支持学术研究团体进行以生境为基础的生态监测,其余三个项目处理其他监测优先事项:基于生境的生态监测(“核心”计划)其他监测项目沙质海岸和碎波带岩石潮间带海藻林深层岩石礁合作渔业研究综合海洋观测系统消耗性人类用途监测以下表格与段落总结了各个项目的研究方法。这些信息包括采样的时间与地点、目标重点种群(优先指标物种的子集)、采样方法以及每种方法得出的测量指标和衍生指标。MPA 监测还得到了同其他组织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的支持,这些组织开展额外的监测项目,包括:海峡群岛国家公园海藻林监测计划(附录 2):对海藻林生态系统开展年度监测,包括 MPA 内的多个区域。海峡群岛国家海洋庇护区研究项目(附录 2):通过为特定项目提供场地和分析支持,进而支持监测计划 底栖生境测绘:量化 30-100 米等深线内的岩礁和优质生境的丰富度,并分析 MPA 集群和邻近未受保护区域内基于生境的连通性。表 2-5 沙质海岸和碎波带监测方法概述时间与地点类群方法衡量指标衍生指标沙质海岸和碎波带(Dugan 等,2021 年)在 26 个区域(13 组 MPA 配对参考区域)的碎波带开展季节性调查(每年 3次)人员由 2-4 人进行海滩围网拖曳。碎波带鱼类在低潮时,从 1.5 米水深处开始,使用围网拖拽回到岸边,重复 6 次 所有鱼类的数量及总长度 种群密度(每单位区域的丰富度)生物量(通过物种-大小-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孵化量(通过物种-大小-繁殖力之间的关系得出,或通过成熟个体的生物量得出)种群的规模/年龄结构 种群的总生物量 物种丰富度在第一道拍岸白浪出现处,面对向海一边,部署诱饵式远程水下视频(Baited Remote Underwater Video,BRUV)摄像机,录像时长为1 小时,重复 6 次 所有鱼类的物种 MaxN(MaxN=单个视频帧中观察到的最大个体数量)种群密度(MaxN)种群密度、物种丰富度碎波带生境三个跨海岸样带 波高和波周期 潮间带之间的海滩坡度 海浪冲刷宽度和周期 沙质海岸带宽度从 8 月到来年4 月对 36 个区域(18 组 MPA 配对参考区域)进行月度调查人员由一位观察员每天对 2-4个区域进行观察,每月花费 7-10 天完成对所有区域的观察海滩上的漂积海藻、鸟类、人类用途由一名观察员使用双筒望远镜对标准化沿岸 1 公里的样带进行日间观测 所有鸟类的数量、位置、生境和行为 新鲜搁浅的海藻和分离的海藻固着器的数量 人类及其活动的数量、狗的数量 种群密度(每单位区域的丰富度)种群密度、物种丰富度 海滩沉积(来自漂积海藻)海滩生境三个跨海岸样带 潮间带总宽度 关键生态区的宽度和坡度,如海浪冲刷边界、地下水露头处(Water table outcrop,WTO)、高潮线(High tide strand line,HTS)、波高和波周期、潮间带之间的海滩坡度、海浪冲刷宽度与周期、沙质海岸带宽度等报告/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报告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自然资源保护协会1716表 2-6 岩石潮间带监测方法概述时间与地点类群方法衡量指标衍生指标岩石潮间带生物多样性调查(Raimondi 和 Smith,2022 年)每年在固定样块进行调查,目标是 25 个关键物种和集群,包括所有 MPA优先物种132 个区域(57个 MPA,75 个参考区域)所有目标潮间带物种分层随机选取固定拍照样块(50 厘米 x 75 厘米),每个监测点内丰富度最高的区域内,为每个目标物种集群重复拍照 5 次 在照片图像上叠加一个有 100 个点的均匀网格,记录点接触发生的次数,获得目标物种的覆盖百分比 密度(每单位区域的丰富度)生物量(通过物种-大小-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孵化量(通过物种-大小-繁殖力之间的关系得出)种群的规模/年龄结构 种群的总生物量 种群密度、物种丰富度托利虾海草(Phyllospadix torreyi)、羽毛海带(Egregia menziesii)、红藻(Rhodophyta)每年春季和秋季,为三个目标物种中的每一种各设置 10米样带,重复 3 次 每 10 厘米的覆盖百分比(沿 10 米样带设置100个点)猫头鹰帽贝(Lottia gigantea)半径为 1 米的固定样块,重复 5 次 所有 15 毫米猫头鹰帽贝的数量与最大长度(精确到毫米)赭色海星(Pisaster ochraceus)2 米 x 5 米样带,重复 3 次 赭色海星的数量与大小黑鲍鱼(Haliotis cracerodii)1 米 x 5 米样带,重复 3 次 黑鲍鱼的数量与大小岩石潮间带长期调查(Raimondi 和 Smith,2022 年)每 3 年以上对134 个区域(63个 MPA、71 个参考区域)进行调查在生物体上限的高区,沿 30米长的永久上基线样带,每隔 3 米放置 1个跨海岸(垂直)样带,重复 10 次所有类群每个样带 100 点处的点截距(每 10-20厘米一个点,取决于样带长度)识别每个点下的所有类群、存在多层时的分层顺序以及表生生物/宿主信息。可移动无脊椎动物三个 50 厘米 x 50 厘米的样方,沿各样带随机放置在以下三个指定生物区中的每个截面:低(贻贝下方)、中(贻贝和岩藻)和高(占主导地位的藤壶和玉黍螺)所有可移动无脊椎动物的识别、数量、大小所有海星2 米条带,取自各样带的中心 所有海星的大小、数量和地点记录地貌使用旋转式激光水平仪和视距尺沿高度有变化的各样带进行测量 物理特征(坡度、山脊、水池)生境复杂性所有区域物理温度探针 温度表 2-7 海藻林监测方法概述时间与地点类群方法衡量指标衍生指标海藻林样带调查(Carr 等,2021 年)根据 MPA 的可用生境和沿海宽度,每年 在 MPA 内的 2-4个指定调查点和参考区域内的 2-4 个指定调查点进行调查。平均来讲,每年持续调查约 35 个MPA,每个MPA约4-8个相关地点(即每年调查的地点超过250 个)每个调查点由一个矩形区域界定,该区域与海岸平行,跨度为 150 米,从 5米到 20 米等深线人员各样带由两位水肺(Self-Contained Underwater Breathing Apparatus,SCUBA)潜水员进行调查,这两位潜水员接受过学术机构和珊瑚礁公民科学项目提供的监测方案培训鱼类在四个固定深度(5米、10 米、15 米、20 米)对窗口样带(2米 x 2米 x 30米)进行调查,重复 3次。(12 个样带/调查点/年)所有肉眼可见的鱼类的丰富度 所有肉眼可见的鱼类的大小(总长度)密度(每单位区域的丰富度)生物量(通过物种-大小-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孵化量(通过物种-大小-繁殖力之间的关系得出)种群的规模/年龄结构 种群的总生物量 种群密度、物种丰富度大型藻类无脊椎动物在三个固定深度(5米、12.5 米、20 米)对样条带(2 米 x 30米)进行调查,重复 2 次(6 个样带/调查点/年)肉眼可见的大型海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的数量 以 1 米为增量,固着的无法区分个体的大型藻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例如,群体无脊椎动物、叶状大型藻类)的均匀点状接触(Uniform point contact,UPC)覆盖率 具有商业和生态重要性的无脊椎动物和藻类的大小,例如红海胆和紫海胆、鲍鱼、龙虾、巨型海藻和其他关键物种海藻林遥感(Carr 等,2021 年)季节性也被用于为海藻林调查选择参考区域,该调查与海藻动态调查类似冠层覆盖度分辨率为 30 米的陆地卫星图像 海藻冠层面积 各 MPA 和配对参考区域中的海藻冠层总面积 年度最大海藻冠层面积海藻林环境记录器(Carr 等,2021 年)每 2-3 个月安装及更换一次装置物理化学特征在 40 英尺处安装75个热敏电阻(HOBO Pendant 温度/光照64K 数据记录器)pH 值、溶解氧、盐分、温度报告/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报告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自然资源保护协会1918表 2-8 中深层及深层岩石礁监测方法概述时间与地点类群方法衡量指标衍生指标遥控潜水器(Remote Operated Vehicle,ROV)调查(Starr 等,2022 年)每年采样调查(每年的调查区域数量取决于资金/能力,2020 年的调查区域数量为 21 组 MPA 配对参考区域)采样块宽 500 米,长 3 公里,垂直于等深线,包含岩石生境,跨越多个深度区域。通过比较多波束山体阴影图像和 10 米等高线来选择参考区域,以找到与 MPA 样块具有类似岩石结构和深度的参考区域鱼类无脊椎动物生境在采样块长度的每 100 米段内分层随机选取 500 米的样带以恒定速度(0.5-0.75 米/秒)和距基底高度(1.5-3米)沿海底拍摄视频和静止图像。视频分层为非重叠象限进行处理 所有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和位置 使用成对激光器估计的所有鱼类的大小 底质类型 密度(每单位区域的丰富度)生物量(通过物种-大小-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孵化量(通过物种-大小-繁殖力之间的关系得出,或通过成熟个体的生物量得出)种群的年龄结构 种群的总生物量 种群密度、物种丰富度 生境多样性与复杂性ROV 调查(Starr 等,2022 年)先导式潜水器:Delta 潜水器(1990年-2011 年)和 Deep Worker 潜水器(2012年至今)人员潜水器由训练有素的领航员和经验丰富的科学家操作,旨在采集实时数据鱼类无脊椎动物生境平行于等深线的多个 10-30 分钟样带,在基底上方 0.5 米处,速度为 0.5 节与潜水器相邻 2米的宽样带 所有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和大小表 2-9 合作渔业研究监测方法概述类群时间与地点方法衡量指标衍生指标合作渔业研究(Hamilton 等,2022 年)鱼类每年对分布在沿海的 12 个MPA 和 12 个参考区域进行采样。在每年的同一时间采样,每个调查点访问 3-4 次调查点被分层为 500 米 x 500 米 的网格采样单元,这些采样单元在适当深度区(20-40 米)内,跨越有合适岩石礁生境的区域参考区域与 MPA 具有相似的大小、生境、水深和海洋条件,但要选择尽量减少对附近 MPA 影响的参考区域位置(离配对 MPA 距离 0.5-10 公里)人员调查在特定的采样日进行。该方案执行方包括:有证的商业客运渔船(Commercial Passenger Fishing Vessel,CPFV)的船长和船员、4-5 名经过训练的科学家(负责处理鱼类并记录数据),以及10-20 名志愿垂钓者在四个随机选择的网格单元中,每一个网格单元内选取适当垂钓地点,船只停止发动机,漂流 10-15 分钟,重复3 次在每次漂流过程中,志愿垂钓者使用三种标准化的钩线渔具钓鱼,这三种渔具代表了该地区的常见渔具:铅钓具、无饵虾蝇、枪乌贼饵虾蝇以及带饵的垂环和游动饵鱼用 T 形锚标签标记,并使用下降装置释放。(12 次漂流/调查点/天;36-48 次漂流/调查点/年)所有捕获鱼类的数量、总长和情况(精确到厘米)垂钓人数、垂钓时间、地点(GPS坐标)、深度、生境起伏和崎岖程度、水温、风速、浪高 每类渔具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每位垂钓者单位捕捞时间的捕获量)通过标签再捕获得出的鱼的移动距离和存活率 密度(单位面积丰度)生物量(通过物种-大小-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孵化量(通过物种-大小-繁殖力之间的关系得出,或通过成熟个体的生物量得出)种群的年龄结构 种群的总生物量 种群密度、物种丰富度报告/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报告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自然资源保护协会2120表 2-10 综合海洋观测系统概述1目标数据/方法MPA 布告栏工具关键产出综合海洋观测系统(Integrated Ocean Observing System,IOOS)(Ruhl 等,2022 年)汇编多尺度的大气、海洋和生态数据集,以处理 MPA 表现的环境和海洋背景整合公开数据集中的海洋学和气候数据(详见附录 3),以及特定生境监测项目中的生态数据利用海洋条件遥感数据研究景观尺度上的区域及时间变量MPA 时间序列工具:将加州 MPA 随时间的变化可视化 MPA 内外多项长期生态监测项目的关键物种丰富度(包括有经济价值的物种)的时间序列,以及海洋和气候变量,以提供环境背景 与海洋物种的物理及生理压力有关的关键海洋变量(如温度、波浪能)的时间序列研究海景动态和有害藻类水华的风险根据 Seascapes 计算各 MPA 和生物区的生境多样性,以确定海洋生境条件的独特性使用加州有害藻类风险图(California Harmful Algae Risk Mapping,C-HARM)模型和 EcoCast物种分布模型估计出现有害藻类水华的可能性及其与关键生态物种的重叠范围生态模型输出工具:对生境和关键环境压力源的变化进行可视化和绘图 MPA 内 Seascapes 的地图和空间概述,包括多样性指数的比较。有害藻类水华和软骨藻酸浓度的模拟风险可视化。评价 MPA 网络的连通性通过 800 米和 160 米分辨率模拟的真实海洋环流跟踪来自释放/沉降单元的虚拟幼体颗粒的轨迹,计算连通性数据MPA 连通性工具:从高分辨率环流和连通性建模中可视化和探索预测的幼虫连通性 MPA 和其他沿海区域之间的模拟幼体连通性可视化(基于对 MPA 和非 MPA 沿海区域的源汇动态评估)根据种群数量统计创造的连通性指标(近岸浮游幼体的生存期、幼体行为、释放时间),并检查多代种群数量影响评估 MPA 中的环境变量,包括识别气候避难所从过去(1980-2009 年)到未来(2070-2099 年)条件下MPA 和生物区的降尺度气候区域海洋模拟系统(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ROMS)模型中提取关键海洋变量预测变化的摘要确定变化最小的地区为潜在的“气候避难所”气候模型输出工具:可视化并绘制气候变化分析的产出图 1980-2099 年,各 MPA 关键气候变量预测变化的彩色地图和可视化 基于 1980-2099 年关键气候变量的预测变化及其与现有MPA 边界的重叠情况,对潜在“避难所”进行可视化1 该项目的主要产出是加州 MPA 布告栏,这是一个交互式网络平台,用户可以在该平台上查看数据集和综合评估结果。本表重点在于目标、分析方法和通过综合这些数据而产生的结果。表 2-11 人类消耗性用途监测方法概述 组别时间与地点方法衡量指标衍生指标人类消耗性用途(Bonkoski 等,2022 年)商业捕捞社区在 18 个(共 19 个)识别出的重要港口团体中,针对每个团体开展一个 3-3.5小时的专题小组讨论(共 85 人)由渔业社区代表组成的“社区专家”重点小组,“他们对商业和/或商业客运渔船渔业社区的整体状况有很强的了解,能够超越个人观点发表意见”就 MPA 结果和渔业社区整体福祉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与他们进行了讨论参与者对每个问题打分,讨论,然后再次打分环境福祉 海洋资源健康(现在及未来的问题)与每个问题相关的关键主题的转录文件编码 各问题的定量概述 定量民意调查投票 跨专题小组的重要议题在加州进行可视化展示经济福祉 取得可收获资源 渔业捕捞收入 市场 基础设施商业客运渔船在 5 个(共 7 个)主要加州生物地理区中,每个区开展一个 3-3.5 小时的专题小组讨论社会福祉 劳工/新参与者 工作满意度 社会关系(内部/外部)MPA 认知 MPA 生态成果 MPA 生计成果 MPA 管理、监测和表现2.5 人员及经费每个获资助项目的首席研究员负责组织和开展计划中概述的所有工作(从数据收集到最后的技术报告)。一般来说,获得资助的首席研究员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并在各自的生态系统研究领域中拥有丰富的经验。大多数项目还需要额外的人员(如工作人员、野外技术人员、数据分析员、博士后研究人员、研究生和本科生)来支持项目的特定工作。加州为第一阶段(基线监测)提供了 1600 万美元,每个区域分配了 400 万美元。第一阶段是按区域完成的。因此,许多区域已开始第二阶段(长期监测),而其他区域仍处在第一阶段。自 2015 年以来,每年从加州自然资源部长预算中拨款 250 万美元用于第 二 阶段(长期监测)。这笔核心资金优先支持四个主要基于生境的项目(表 2.12)。但监测项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会用其他资金作补充,并尽可能寻求对项目的配套支持。例如,加州海洋保护委员会的直流冷却临时缓解基金自 2018 年以来为 MPA 监测提供了额外支持。从 2019 年到 2021 年,为 MPA 监测项目提供的资金总额为 1480 万美元(加州海洋基金项目)。表 2-12 为每个基于生境的监测项目提供的预计年度资金项目预计年度资金(美元)1沙质海岸500,000岩石潮间带550,000海藻林1,300,000中深层礁石1,200,0001 根据 2019 年提供的资金数额计算出的预计年度资金,其中提供了 2年的监测资金报告/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自然资源保护协会2333.1 基线监测的要求和产出 每个基线监测项目收集3-4年的数据。在项目期间,首席研究员(PI)每年向加州海洋保护委员会提交书面进展。在项目结束时,其结果经整合后形成一份最终的书面技术报告,并附带原始数据包。每个区域综合其所有基线监测项目的结果,形成一份“区域状况”总结报告,供管理人员和公众查阅。这些报告还包括审查和讨论 MPA 管理的部分,包括获准项目的数量,MPA 违规情况的数量,以及宣传和教育工作。加州鱼类及野生动物部利用这些数据和报告进行了区域性 5 年期管理审查(在前 5 年的监测完成后,管理审查于 2013-2018 年完成)。这些管理审查考虑了区域状况报告和其他补充区域报告(见附录 1)中的关键发现,为 MPA 管理的每个类别提出了一系列管理建议:监测和研究、执法和合规、宣传和教育、政策和许可。根据从基线监测数据得出的结果和与专家研究人员的讨论,管理审查未提出改变监管的建议。公众可通过加州自然资源局开放数据、DataOne 上的加州 MPA 监测数据门户网站以及加州鱼类及野生动物部网站获取所有基线数据和报告。附录 1 中提供了所有主要基线监测产品的链接。3.2 长期监测的要求和产出 2019 年开始在全州范围内进行长期监测。七个资助项目都收集了三年(2019-2021 年)的数据,每年向加州海洋保护委员会提供更新,并将结果汇总形成最终书面技术报告,并于 2022 年 1 月与原始数据包一起提交。这些技术报告分享了针对每个项目的相关监测问题的分析结果,并特别考虑到了优先指标物种。每个项目还创建了面向公众的科普性宣传和教育材料,包括单页“项目快照”和有关生态系统和监测方法的信息图表。项目快照报告以英语和西班牙语提供。2022 年 5 月至 8 月,加州海洋基金项目还举办了一场名为“问问研究者”的系列线上研讨会。每个研讨会都侧重于一个 MPA 项目,包括参与监测的研究人员的演讲以及随后的问题和讨论。所有的长期监测数据都在 DataOne 上的加州 MPA监测数据门户网站上公开提供。技术报告和宣传材料存放在加州鱼类及野生动物部网站和加州海洋基金项目网站上。关键的监测产出也在加州MPA布告栏上进行分享,这是一个基于网络的互动平台,用户可以直观地看到数据和综合评估的结果。3.3 在管理决策过程中使用监测数据 生态监测数据为加州 MPA 网络的最初建立提供了信息,包括在海峡群岛国家公园数十年的监测,这有助于在 2003 年建立海峡群岛 MPA。基线监测的结果促使在 2022 年(即保护措施实施10 年后)对 MPA 网络的表现进行了全面审查。这是因为研究表明,由于起始条件不同,环境条件和其他压力因素出现变化,再考虑到许多关键物种的生命周期,保护成效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观察得到。监测数据还用于通报和改进未来的监测工作。基线监测计划旨在全面收集所有生态系统的基准。基线监测完成后,加州鱼类及野生动物部与加州海洋保护委员会制定了 MPA 监测行动计划(2018 年),以填补监测计划中的空白,并更好地将监测与评估加州海洋生物保护法 目标在战略层面联系起来。加州鱼类及野生动物部每年向加州渔猎委员会和海洋资源委员会提供关于 MPA 监测和管理的最新情况。MPA 监测数据也为最近的石斑鱼、刺龙虾和疣海参的渔业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2021 年举行了两个专家工作组会议,为定于 2022年 12 月进行的 10 年期审查制定计划。10 年期评估工作组编写了一份综合报告,即评估加州 MPA网络的科学指南,该报告完善了 MPA 监测行动计划中的问题,并概述了潜在的分析方法。MPA和气候恢复力工作组在 2021 年的报告气候适应力和加州的 MPA 网络中概述了针对气候变化的建议和注意事项。在监测项目研究人员和美国国家生态分析和综合中心的支持下,10 年期审查目前正在进行中。数据收集与使用报告/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自然资源保护协会2544.1 从 MPA 监测中获得的经验1 加州海洋生物保护法中明确的监测要求确保了监测仍将是优先事项,但监测计划需要与具体的目标直接挂钩。基线研究对于建立确定未来变化的基准至关重要,这些研究应与长期监测同时设计,并包括生态和社会经济两个维度。考虑到在所有 MPA 开展所有监测项目所需的能力,设计内容也包括监测项目的地理范围。确定优先监测点位这一方式,通过促进连续的时间序列,同时将监测工作保持在资源限制范围内,提高了数据质量。加州监测计划得到了广泛的跨部门合作伙伴的支持。该州于 2014 年批准了一项正式的 MPA 合作计划,即加州协作方案,概述了增加 MPA 网络管理参与度的战略。然而,不同群体对 MPA 监测计划的参与情况各不相同。这对加州原住民部落来说尤其如此,他们被确定为关键的合作伙伴并参与基线监测,但很少参与长期监测计划或 MPA 管理。部落的参与至关重要,需要在监测计划和决策的所有方面被优先考虑。在 MPA 建立之初,各种组织开展了多项生态和社会监测计划。将这些已有的计划纳入更广泛的监测计划,通过利用已有的科学专业知识和能力提高效率,有助于确保加州监测计划的长期可行性,并使加州能够将额外资源集中用于开发解决监测空白的项目。然而,这种合作方式也需要大量的统筹协调工作。监测项目现在由 MPA 管理机构,即加州鱼类及野生动物部和加州海洋保护委员会共同管理。加州海洋保护委员会是一个没有监管职能的政府机构,其宗旨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并协调影响海洋的各机构的活动。这种共同管理模式促进了监测工作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为加州海洋保护委员会提供了更大的机构能力,以专注于监测计划的细节。为多年监测项目提供资金的做法提高了项目的稳定性,使研究人员能够从更大的数据集中获得更深入的见解。监测项目利用了广泛的资金来源(例如,现有的互补合作伙伴关系、债券收入、普通基金、特别基金、慈善组织),但公共资金仍然是维持该项目长期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加州已把向公众开放数据和结果作为优先事项。他们最初开发了自己的定制数据平台,但发现成本太高,而且不能满足项目需求。现在所有的数据都上传到了由联邦政府资助的集中式数据存储库 Data One。用于交流结果的其他平台(如加州 MPA 布告栏)可专注于简单的可视化和摘要。这种做法不仅展示了关键的产出,与生成综合技术报告相比需要更少的能力,而且公众获取数据和报告也更容易。4.2 监测项目的改进措施MPA 监测的第一阶段(基线监测)侧重于为生态系统特征建立基准并利用现有监测计划。这些现有计划(在基线监测之前建立)是围绕生态问题设计的,虽然它们有时涉及管理问题,但不是围绕评估 MPA 绩效或跟踪管理指标设计的。这在监测的指标类型方面留下了空白,并且缺乏与 加州海洋生物保护法目标的明确联系。在完成基线监测后,制定了 MPA 监测行动计划(2018年),以识别和解决监测计划中的差距,并在第二阶段(长期监测)更具战略性地将监测与加州海洋生物保护法目标联系起来。理想情况下,该计划应在开展基线监测之前制定。监测指标主要的空缺包括河口和湿地内的监测、从人类维度(如社会经济用途、价值和多方参与)方面进行的追踪,包括更全面地监测环境因素,以及整合解决气候适应力的问题。目前已经启动了一些项目来填补这些空缺:综合海洋观测系统数据分析,为了解可能影响MPA表现的环境因素(如海面温度的变化)提供了背景;专题小组,提供了对人类消耗性活动的见解;建模研究,以确定潜在的气候避难所。对于河口监测,加州政府和加州海洋保护委员会资助了一个监测项目来设计过程,包括召集从业人员和科学家,1 本节信息来自与 MPA 监测项目有关的政府和非政府机构的现任和前任代表的访谈,并以资源遗产基金会的报告从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项目中获得的经验(2020 年 2 月)作为补充。经验和改进措施报告/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报告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自然资源保护协会2726确定问题和优先指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监测计划没有提供明确细节说明如何监测和评估 MPA 管理的其他方面(例如,教育和宣传、执法和合规)。MPA监测行动计划和随后的 10 年期评估工作组报告对与这些类别有关的指标和问题提出了建议,但没有提供详细的方法或技术报告。专家访谈表明,这些信息正在由加州鱼类及野生动物部内部收集,并将作为 10 年期管理审查的一部分进行评估。从加州海洋保护委员会的角度来看,10 年期审查的一个主要目标是确定如何精简监测工作以提高成本效益。他们正在着手制定第二版监测行动计划,目标是在 2024 年完成。第二版监测行动计划将利用长期监测和 10 年期管理审查的信息,将监测方法重新集中于对 MPA 表现最重要的方面。自 MPA 成立以来,加州政府和加州海洋保护委员会每年在 MPA 监测方面的支出约为 500 万美元,但每年的普通基金拨款只有230 万美元。4.3 管理挑战监测计划的最初目标是评估加州海洋生物保护法 目标的进展,并评估MPA表现,以指导适应性管理。然而,这有赖于科学家、管理者和决策者对成功的明确定义。MPA 监测计划收集了大量数据,具有巨大的分析潜力,但这必须与产生有针对性的结果以指导政策和决策的需要相平衡。MPA 管理者面临的另一个巨大挑战是平衡关键利益相关方不同的意见。尽管渔民已经接受了 MPA 的监管,但许多人仍然对 MPA 网络持有负面的看法,希望放松监管和/或缩小监管区域。保护团体正在寻求更高水平的保护和更多的 MPA。原住民部落作为最初的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被排除在选址和监测过程之外,未来他们的诉求需要得到更多关注。利益相关方已要求提高 MPA 监测和评估以及监测如何转化为适应性管理的透明度,增强沟通。加州海洋保护委员会应该且有工具将科学和政策的语言转化为吸引公众参与的内容,并确保利益相关方的观点得到倾听和沟通。加州海峡群岛国家公园,圣巴巴拉岛,一只加利福尼亚海狮在海藻林中游弋 Richard Herrmann Bonkoski,J.,C.Chen,L.Richmond,K.Sayce,S.Cook,J.Enevoldsen,R.Fisher,D.Chin,J.Chang,M.Kia,and R.Grmela.2021.为加州的商业和商业客运渔船渔业建立全州基线和长期 MPA 监测计划 Carr,M.,Caselle,J.,Cavanaugh,K.,Freiwald,J.,Kroeker,K.,Pondella,D.,Tissot,B.,Malone,D.,Parsons-Field,A.,Spiecker,B.2021.对 MLPA 海洋保护地网络中的海藻林生态系统进行监测和评估 Dugan,J.,Marrafni,M.,Ladd,M.,Hubbard,D.,Hamilton,S.,Marin-Jarrin,J.,Colwell,M.,Neuman,K.,Lindquist,K.,Robinette,D.,Page,H.M.,Madden,J.,Koval,G.,Nielsen,K.2021.Final Report:Evaluating performance of Californias MPA network through the lens of sandy beach and surf zone ecosystems.终版报告:从沙质海滩和冲浪带生态系统的视角评估加州 MPA 网络的表现 Hall-Arber,M.,Murray,S.,Aylesworth,L.,Carr,M.,Field,J.,Grorud-Colvert,K.,Martone,R.,Nickols,K.,Saarman,E.,Wertz,S.2021.Scientific Guidance for Californias MPA Decadal Reviews:A Report by the Ocean Protection Council Science Advisory Team Working Group and California Ocean Science Trust.加州海洋保护地 10 年期审查的科学指导:海洋保护委员会科学咨询小组工作组和加州海洋科学信托基金的报告 Hamilton,S.,Starr,R.,Wendt,D.,Ruttenberg,B.,Caselle,J.,Semmens,B.,Bellquist,L.,Morgan,S.,Mulligan,S.,Tyburczy,J.,Ziegler,S.,Brooks,R.,Waltz,G.,Mason,E.,Honeyman,C.,Small,S.,Staton,J.2022.加州合作渔业研究计划(CCFRP)对加州 MPA 的监测和评估 从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中获得的经验.2020.资源遗产基金会 海洋保护地监测行动计划.2018.加州鱼类及野生动物部和加州海洋保护委员会.美国加州 Raimondi,P.and Smith,J.2022.为加州海洋保护地监测计划评估岩石潮间带生境:10 年期报告 Ruhl,H.,Anderson,C.,Edwards,C.,Low,N.,La Valle,F.,LaScala-Gruenewald,D.,Drake,P.,Bochenek,R.,Kahru,M.,Daniel,P.,Jacox.,M.2022.用于评估加州各地 MPA 的综合海洋观测系统 Starr,R.,Caselle,J.,Kahn,A.,Lauermann,A.,Lindholm,J.,Tissot,B.,Ziegler,S.,Bretz,C.,Carlson,P.,Cieri,K.,Hoeke,J.,Jainese,C.,Martel,G.,McDermott,S.,Mohay,J.,Salinas-Ruiz,P.2022.加州 MLPA 海洋保护地网络中深层岩石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 加州合作方式MPA 合作计划.2014.加州海洋保护委员会.美国加州参考文献报告/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报告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自然资源保护协会2928附录 1:海峡群岛国家海洋庇护区和海峡群岛国家公园的监测支持1)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主管的海峡群岛国家海洋庇护区(Channel Islands National Marine Sanctuary,CINMS)海峡群岛国家海洋庇护区的五个计划目标之一是“支持、促进和协调对庇护区海洋资源的科学研究和监测,以改善管理决策”。这是遵循美国国家海洋庇护区法(National Marine Sanctuaries Act,NMSA;16 U.S.C.1431 et seq.)指定的,为国家海洋庇护区系统的管理提供指导。海峡群岛国家海洋庇护区的管理计划概述了研究和监测行动计划中的优先监测活动,并酌情将监测纳入其他行动计划。海峡群岛国家海洋庇护区研究和监测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是:“确保现有最佳科学信息可供使用,以满足目前以及预计的对避难所管理、资源保护和教育/宣传的需求。通过开展、协调和促进特征分析、监测和评估活动以及综合现有信息来填补知识缺口。”(CINMS,2021)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海峡群岛国家海洋庇护区总结了指导其工作的各个战略,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与联邦机构、州政府机构、学术机构、社区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外部伙伴关系。所有的长期监测都是通过这些伙伴关系进行的,而海峡群岛国家海洋庇护区扮演着支持性和参与性的角色(提供现场支持、船舶时间,寻求加入提议,协助数据分析)。这包括 MPA 监测,因此,海峡群岛国家海洋庇护区没有专门针对跟踪MPA的详细监测活动。其他研究则是以项目为基础的,海峡群岛国家海洋庇护区研究团队提出了满足该庇护区科学需求的建议。2)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主管的海峡群岛国家公园(Channel Islands National Park,CHIS)海峡群岛国家公园通过国家公园管理局清查和监测计划的指导进行长期生态监测。海峡群岛国家公园是地中海沿海清查和监测网络(Mediterranean Coast Inventory and Monitoring Network,MEDN)的一部分,该网络是南加州三个处在地中海式气候的联邦保护区之间的合作成果。这三个保护区分别为海峡群岛国家公园、卡布里罗国家海洋保护区和圣莫尼卡山国家级休闲区。该网络的监测采用“生命迹象”框架,在该框架中,选择公园特定的指标“生命迹象”进行长期测量。国家公园管理局清查和监测计划的目标:1.确定公园生态系统状况选定指标的现状和趋势,以使管理人员能够做出更明智的决定,并与其他机构和个人更有效地合作,以保护公园资源。2.对选定资源的异常情况提供早期预警,以帮助制定有效的缓解措施,降低管理成本。3.提供数据,以更好地了解公园生态系统的动态性质和状况,并为与其他已改变的环境进行比较提供参考点。4.提供数据,以满足与自然资源保护和游客权益相关的特定法律和国会的要求。5.提供衡量实现 MPA 表现目标进展的手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海峡群岛国家公园已经确定了关键的“生命迹象”指标,这些指标是基于:a)生态相关性;b)实施的可行性;c)解释和实用性(MEDN,2005)。补充信息“生命迹象是公园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元素和过程的子集,这些元素和过程被选择来代表公园资源的整体状况、已知或假设压力源的影响,或具有重要人类价值的元素。”已制定了详细的方案来评估每个选定的指标。海峡群岛国家公园的生态监测类别包括:水生两栖动物和入侵物种、陆生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陆生鸟类、海鸟、气候和天气、鹿鼠、入侵植物、岛狐、海藻林群落、原生植物群落、鳍足动物、岩石潮间带生境以及沙质海岸和泻湖。海峡群岛国家公园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伙伴关系来进行监测。海藻林监测和岩石潮间带监测这两个项目通过收集保护地内外的数据为 MPA 监测作出贡献。这些数据每年汇总一次,并在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综合资源管理网站上公布。海峡群岛国家公园的潮间带和潮下带监测数据有助于 2003 年在海峡群岛建立 MPA。长角州立海洋禁捕区的加州多刺龙虾 Anupa Asokan/NRDC报告/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报告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自然资源保护协会3130MPA 布告栏数据集 889999189919991海洋和气候数据集多元 ENSO 指数 月指数基于热带外的北方涛动指数 月指数太平洋十年涛动指数 月指数生物有效上升流运输指数(Biologically Effective Upwelling Transport Index,BEUTI)月指数沿海上升流运输指数(Coastal Upwelling Transport Index,CUTI)月指数海面温度 年平均值,最大值 月平均值,最大值净初级生产力 年平均值,最大值 月平均值490 纳米处下行光的衰减(浊度)年平均值 月平均值有效浪高 年平均值,最大值,至第 95 百分点 月平均值,最大值,至第 95 百分点波浪轨道速率 年平均值,最大值,至第 95 百分点 月平均值,最大值,至第 95 百分点风速 年平均值 月平均值附录 2:MPA 布告栏数据集用于评估整个加州海洋保护地的综合海洋观测系统。数据集和摘要变量目前在 MPA 布告栏中可用,包括可用数据的时间范围。0002240025002600270028002900201021 470202报告/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报告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自然资源保护协会3332MPA 布告栏数据集 889999189919991海洋和气候数据集表层文石饱和度 年平均值 月平均值底层文石饱和度 年平均值 月平均值生态监测数据集加州合作渔业研究计划(California Collaborative FisheriesResearch Program,CCFRP)垂钓者调查 综合鱼类数量 组合鱼类 CPUE 多机构潮间带网络岩石潮间带调查(Multi-Agency Intertidal Network,MARINe)藤壶覆盖率 贻贝覆盖率 海星密度 黑石鳖密度沿海海洋跨学科研究伙伴关系(Partnership for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Coastal Ocean,PISCO)海藻林潜水员调查 有鳍鱼综合密度 鲉鱼(Sebastes spp.)综合密度 鲈鱼(Paralabrax spp.)综合密度 美丽突额隆头鱼(Semicossyphus pulcher)密度 底栖无脊椎动物综合密度 鲍鱼(Haliotis spp.)综合密度 加州刺龙虾密度 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and Mesocentrotus spp.)密度 蟹类综合密度0002240025002600270028002900201021 470202报告/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报告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自然资源保护协会3534MPA 布告栏数据集 889999189919991生态监测数据集珊瑚礁检查 加州海藻林潜水员调查 有鳍鱼综合密度 鲉鱼(Sebastes spp.)综合密度 鲈鱼(Paralabrax spp.)综合密度 美丽突额隆头鱼(Semicossyphus pulcher)密度 底栖无脊椎动物综合密度 鲍鱼(Haliotis spp.)综合密度 加州刺龙虾密度 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and Mesocentrotus spp.)密度 蟹类综合密度加州休闲渔业调查(California Recreational FisheriesSurvey,CRFS)垂钓者调查 MPA 5 公里范围内的红鲍鱼 CPUE MPA 5 公里范围内的珍宝蟹 CPUE MPA 5 公里范围内的美丽突额隆头鱼 CPUE MPA 5 公里范围内的蛇鳕 CPUE MPA 5 公里范围内的加州刺龙虾 CPUE海藻冠层卫星数据 年平均值生态模型与指标产出SeascapesEcoCAST 加州有害藻类风险图(C-HARM)0002240025002600270028002900201021 470202报告/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报告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自然资源保护协会3736附录 3:分区基线监测计划产品区域产品沙质海岸 完整计划报告 区域状况报告 区域监测计划 加州鱼类及野生动物部 5 年期管理审查 补充报告 北海岸渔业聚焦:珍宝蟹 北海岸渔业热点:近岸商业鱼类 北海岸加州休闲渔业调查的渔获率图谱 北海岸遥控潜水器调查“快照式”宣传简介 在一系列不寻常的事件中监测生命 变化中的海底森林 盘点北海岸的渔业社区 探索河流与海洋的交汇处岩石潮间带 完整计划报告 区域状况报告 区域监测计划 CDFW 5 年期管理审查 补充报告 宣传和教育 执法与合规 遥控潜水器调查 商业和休闲渔业区域产品海藻林 区域状况报告 区域监测计划 加州鱼类及野生动物部 5 年期管理审查中深层礁石 完整计划报告 区域状况报告 区域监测计划 加州鱼类及野生动物部 5 年期管理审查 补充报告 加州南部海岸 MPA 的宣传和教育 南部海岸 MPA 的科学采集许可 南部海岸 MPA 内的执法与合规性 南部海岸 MPA 的遥控潜水器调查 南部海岸 MPA 内的商业渔业 南部海岸的休闲渔业 南部海岸渔业焦点:市场鱿鱼 南部海岸渔业热点:加州刺龙虾“快照式”宣传简介 海草和浅海岩石生态系统:监测冠层下的生命 岩岸潮间带生态系统:监测水面上的生命 潮下带遥控潜水器调查:监测深海中的生命 沙滩生态系统:监测海滩的秘密生命 海鸟调查:监测天空中的哨兵 棘龙虾种群:监测夜里的带刺生物附录 4:中英文专有名词对照表中文英文诱饵远程水下视频Baited Remote Underwater Video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加州)California加州合作渔业研究计划California Collaborative Fisheries Research Program加州鱼类及野生动物部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Fish and Wildlife加州有害藻类风险图California Harmful Algae Risk Mapping海峡群岛国家公园Channel Islands National Park海峡群岛国家海洋庇护区Channel Islands National Marine Sanctuary商业客运渔船Commercial Passenger Fishing Vessel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高潮海岸线High tide strand line综合海洋观测系统Integrated Ocean Observing System地中海沿岸清查和监测网络Mediterranean Coast Inventory and Monitoring Network加州海洋生物管理法Marine Life Management Act 加州海洋生物保护法Marine Life Protection Act海洋保护地Marine protected area,MPA 美国国家海洋庇护区法National Marine Sanctuaries Act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加州海洋保护委员会California Ocean Protection Council首席研究员Principal Investigator资格申请书Request for Qualifications区域海洋建模系统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s遥控潜水器Remote Operated Vehicle自携式水下呼吸器(水肺)Self-Contained Underwater Breathing Apparatus,SCUBA 州立海洋保育区State Marine Conservation Area州立海洋禁捕区State Marine Reserve均匀点接触Uniform Point Contact地下水露头处Water table outcrop/美国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报告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38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潜水研究员帕特里克伯克,在加州蒙特雷阿西洛马尔附近的海藻林中进行石斑鱼调查 Richard HerrmannCMYCMMYCYCMYK”_”_0612.pdf 1 2023/6/13 16:46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2 22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生态环境部: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3年)(58页).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China Mobile Sourc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nual Report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China Mobile Sourc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nual Report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I目录摘要I第部分机动车排放情况 11 机动车产销量 12 机动车保有量 33 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 44 汽车污染物排放量 54.1 按车型划分的汽车污染物排放量 54.2 按燃料类型划分的汽车污染物排放量 74.3 按排放标准划分的汽车污染物排放量 84.4 柴油货车污染物排放量 9第部分新生产机动车环境管理131 机动车排放标准实施 132 机动车环保信息公开 142.1 环保信息公开情况 142.2 随车清单公开情况 153 机动车排放召回管理 164 新车排放检验机构监管 16第部分在用机动车环境管理201 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 201.1 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 201.2 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机构监督检查 222 机动车环保监督抽测 223 用车大户管理 22II4 机动车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22第部分车用燃料环境管理251 车用燃料标准实施 254 车用燃料监管要求 272 车用汽油标准环保指标 263 车用柴油标准环保指标 26第部分非道路移动源环境管理281 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情况 281.1 工程机械排放量 291.2 农业机械排放量 322 新生产非道路移动源环境管理 352.1 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标准实施 352.2 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公开 363 在用非道路移动源环境管理 373.1 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放控制区划定 373.2 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 39第部分运输结构调整431 旅客运输情况 432 货物运输情况 443 运输设备情况 454 铁路大宗货物运输情况 455 港口大宗货物集疏港情况 45专栏 1: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11专栏 2: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12专栏 3:汽车第六阶段排放标准排放控制技术 18专栏 4:郑州市实施“3 2”特种车辆新能源替代 19III专栏 5:关于深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优化车检服务工作的意见 23专栏 6:报废机动车拆解企业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24专栏 7:非道路移动机械第四阶段排放标准实施 40专栏 8:柴油工程机械第四阶段排放标准排放控制技术 41专栏 9:“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46专栏 10:唐山市积极建设疏港铁矿石零排放运输通道 47附表 1:全国货运量 48附表 2:2022 年移动源生态环境地方法规颁布情况 50附表 3:道路机动车源分类表 51附表 4:非道路移动源分类表 52摘 要 202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17亿辆,同比增长5.6%,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310.0万辆。2022年,全国机动车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排放量分别为743.0万吨、191.2万吨、526.7万吨、5.3万吨。汽车是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排放的CO、HC、NOx和PM超过90%。柴油车NOx排放量超过汽车排放总量的80%,PM超过90%;汽油车CO、HC排放量超过汽车排放总量的80%。此外,非道路移动源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非道路移动源排放二氧化硫(SO2)、HC、NOx、PM分别为17.6万吨、42.7万吨、474.2万吨、23.1万吨;NOx排放量接近于机动车。其中,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铁路内燃机车、飞机排放的NOx分别占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总量的28.5%、34.7%、32.5%、2.9%、1.4%。2022年,各地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统筹开展“车-油-路-企”行动,在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提升新生产机动车污染防治水平、规范在用机动车排放检验、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环保监管、开展车用油品质量专项检查、建立完善移动源污染治理体系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1第部分机动车排放情况图 12022 年全国不同类别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1 数据来源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 数据来源于中国摩托车商会 纯电动汽车77.9%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22.0%燃料电池汽车0.1%1 机动车产销量 2022年,全国汽车产销量1)分别为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增长3.4%和2.1%;汽车出口量为311.1万辆,首次超过300万辆,同比增长54.4%;汽车进口88.0万辆,同比下降5%。其中,重型货车销售67.2万辆,同比下降超5成。202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536.5万辆,同比增长81.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151.8万辆,同比增长1.5倍。2022年,全国摩托车产销量2)分别为2129.2万辆和2142.0万辆,同比下降16.1%和15.6%。图 22018-2022 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及增速-50%0P00 000400600800200212022增长率(%)产销量(万辆)产量销量产量增长率销量增长率2图 32018-2022 年全国二手车交易量及增速3 数据来源于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2022年,全国二手车市场累计交易量1602.8万辆,同比降低8.9%。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数量399.1万辆3),同比增长32.9%。2018 2019 2020 20212022交易量 增长率2000040 %0%-20%增长率(%)交易量(万辆)4 机动车包括汽车、低速汽车、摩托车、挂车与拖拉机等。数据来源于公安部和统计局。32 机动车保有量 202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74)亿辆;汽车保有量达3.19亿辆,同比增长5.6%。全国有84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同比增加5个城市,39个城市超200万辆,21个城市超300万辆,其中北京、成都、重庆、上海超过500万辆,苏州、郑州、西安、武汉超过400万辆,深圳、东莞、天津、杭州、青岛、广州、佛山、宁波、石家庄、临沂、长沙、济南、南京等13个城市超过300万辆。202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4.1%,比2021年增加526万辆,增长67.1%。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045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79.8%。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535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总量的23.0%,首次突破500万辆,呈持续高速增长趋势。纯电动汽车 79.8%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 20.2%图42022年全国不同类别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261 38209202020212022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图52018-2022年新能源汽车及纯电动汽车保有量5 2019年起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测算根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进行了调整。2022年基于车载排放测试等数据对国六汽车排放因子进行了调整。4图6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分担率3 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5)2022年,全国机动车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排放量分别为743.0万吨、191.2万吨、526.7万吨、5.3万吨。汽车是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排放的CO、HC、NOx和PM超过机动车排放总量的90%。各类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分担率见图 6。其中,汽车、低速汽车、摩托车CO排放量分别为669.0万吨、1.8万吨、72.2万吨,占90.1%、0.2%、9.7%;汽车、低速汽车、摩托车HC排放量分别为172.6万吨、1.8万吨、16.8万吨,占90.3%、0.9%、8.8%;汽车、低速汽车、摩托车NOx排放量分别为515.9万吨、5.4万吨、5.4万吨,占98.0%、1.0%、1.0%;汽车、低速汽车PM排放量分别为5.0万吨、0.3万吨,占94.3%、5.7%。CO汽车90.1%低速汽车 0.2%摩托车9.7%HC汽车90.3%低速汽车 0.9%摩托车8.8%NOx汽车 98.0%低速汽车1.0%摩托车 1.0%PM汽车94.3%低速汽车5.7%6 四项污染物指CO、HC、NOx、PM54 汽车污染物排放量4.1 按车型划分的汽车污染物排放量 2022年,全国汽车CO、HC、NOx、PM排放量分别为669.0万吨、172.6万吨、515.9万吨、5.0万吨。其中,柴油车排放的NOx占汽车排放总量的80%以上,PM占90%以上;而汽油车排放的CO、HC占汽车排放总量的80%以上。(1)客车污染物排放情况 2022年,全国客车CO、HC、NOx、PM排放量分别为477.6万吨、132.1万吨、80.5万吨、0.4万吨,占汽车排放总量的71.4%、76.5%、15.6%、8.8%。进一步分析表明,微型客车的四项污染物6)排放量分别为3.4万吨、0.9万吨、0.2万吨、0.001万吨;小型客车的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453.7万吨、128.6万吨、23.2万吨、0.1万吨;中型客车的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2.6万吨、0.3万吨、3.0万吨、0.03万吨;大型客车的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17.9万吨、2.3万吨、54.1万吨、0.3万吨。(2)货车污染物排放情况 2022年,全国货车CO、HC、NOx、PM排放量分别为191.4万吨、40.5万吨、435.4万吨、4.6万吨,占汽车排放总量的28.6%、23.5%、84.4%、91.2%。进一步分析表明,微型货车的四项污染物排放量较低;轻型货车的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120.6万吨、17.4万吨、23.7万吨、1.8万吨;中型货车的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4.0万吨、0.8万吨、18.9万吨、0.2万吨;重型货车的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66.7万吨、22.3万吨、392.8万吨、2.6万吨。按车型划分的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分担率见图 7 至图 10。微型客车 0.5%小型客车 67.8%中型客车0.4%大型客车2.7%微型货车0.01%轻型货车18.0%中型货车0.6%重型货车10.0%图7各类型汽车的CO排放量分担率6 微型客车0.5%小型客车74.5%中型客车0.2%大型客车1.3%微型货车0.01%轻型货车10.1%中型货车0.5%重型货车12.9%图8各类型汽车的HC排放量分担率微型客车 0.01%小型客车 4.5%中型客车 0.6%大型客车 10.5%微型货车 0.001%轻型货车 4.6%中型货车 3.7%重型货车 76.1%图9各类型汽车的NOx排放量分担率7图10各类型汽车的PM排放量分担率微型客车0.01%小型客车2.1%中型客车0.7%大型客车6.0%微型货车0.001%轻型货车35.7%中型货车4.8%重型货车50.7%4.2 按燃料类型划分的汽车污染物排放量 (1)汽油车污染物排放情况 2022年全国汽油车CO、HC、NOx排放量分别为558.4万吨、141.2万吨、27.6万吨,占汽车排放总量的83.5%、81.8%、5.3%。(2)柴油车污染物排放情况 2022年全国柴油车CO、HC、NOx、PM排放量分别为103.6万吨、15.3万吨、456.1万吨、5.0万吨,占汽车排放总量的15.5%、8.9%、88.4%、99%以上。(3)燃气车污染物排放情况 2022年全国燃气车CO、HC、NOx排放量分别为7.0万吨、16.1万吨、32.2万吨,占汽车排放总量的1.0%、9.3%、6.3%。不同燃料类型汽车的污染物排放量分担率见图 11。8020406080100COHCNOxPM83.5 81.8 5.3 15.5 8.9 88.4 100.0 1.09.36.3 汽油车柴油车燃气车图11不同燃料类型汽车的污染物排放量分担率 (1)国及以前标准汽车污染物排放情况 2022年,全国国及以前标准汽车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179.6万吨、41.9万吨、119.0万吨、1.9万吨,占汽车排放总量的26.9%、24.3%、23.1%、38.6%。(2)国标准汽车污染物排放情况 2022年,全国国标准汽车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250.2万吨、71.3万吨、185.6万吨、1.4万吨,占汽车排放总量的37.4%、41.3%、36.0%、28.2%。(3)国标准汽车污染物排放情况 2022年,全国国标准汽车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152.7万吨、46.0万吨、192.6万吨、1.4万吨,占汽车排放总量的22.8%、26.7%、37.3%、27.4%。(4)国标准汽车污染物排放情况 2022年,全国国标准汽车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86.4万吨、13.3万吨、18.7万吨、0.3万吨,占汽车排放总量的12.9%、7.7%、3.6%、5.8%。不同排放标准阶段汽车污染物排放量分担率见图 12。4.3 按排放标准划分的汽车污染物排放量9图12不同排放标准汽车污染物排放量分担率01020304050COHCNOxPM37.424.341.326.77.723.136.037.33.638.628.227.45.826.922.812.9国 国 国 国及以前 2022年,柴油货车CO、HC、NOx、PM排放量分别为96.1万吨、14.0万吨、404.0万吨、4.5万吨,占汽车排放总量的14.4%、8.1%、78.3%、90.0%。进一步分析表明,微型柴油货车四项污染物排放量较低;轻型柴油货车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28.4万吨、6.0万吨、20.1万吨、1.8万吨;中型柴油货车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4.0万吨、0.8万吨、18.9万吨、0.2万吨;重型柴油货车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63.7万吨、7.2万吨、365.0万吨、2.5万吨。4.4 柴油货车污染物排放量020406080100 柴油货车其他汽车图13柴油货车污染物排放量分担率85.6 CO14.4 91.9 HC8.1 21.7 NOx78.3 10.0 PM90.0 10 按排放标准分类,国及以前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25.5万吨、5.8万吨、86.1万吨、1.6万吨;国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31.0万吨、4.2万吨、146.7万吨、1.3万吨;国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34.9万吨、3.6万吨、159.4万吨、1.3万吨;国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4.7万吨、0.4万吨、11.8万吨、0.3万吨。0204060COHCNOxPM26.432.336.44.941.129.926.12.921.336.339.52.936.528.7 28.86.0 国 及以前 国 国 国图14不同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污染物排放量分担率11专栏 1: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2022年11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有关要求,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个标志性战役,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了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其中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共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总体要求。包括攻坚思路和攻坚目标。攻坚思路可以概括为四个坚持:一是坚持“车、油、路、企”统筹,在保障物流运输通畅前提下,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相关省(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城市为重点,以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为监管重点,聚焦煤炭、焦炭、矿石运输通道以及铁矿石疏港通道,持续深入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二是坚持源头防控,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和车船清洁化推进力度;三是坚持过程防控,完善设计、生产、销售、使用、检验、维修和报废等全流程管控,突出重点用车企业清洁运输主体责任;四是坚持协同防控,加强政策系统性、协调性,建立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强化部门联合监管和执法。攻坚目标是,到2025年,运输结构、车船结构清洁低碳程度明显提高,燃油质量持续改善,机动车船、工程机械及重点区域铁路内燃机车超标冒黑烟现象基本消除,全国柴油货车排放检测合格率超过90%,全国柴油货车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2%,新能源和国六排放标准货车保有量占比力争超过40%,铁路货运量占比提升0.5个百分点。第二部分为主要任务。包括五大行动。一是推进“公转铁”“公转水”行动。持续提升铁路干线货运能力,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精准补齐工矿企业、港口、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短板,“十四五”期间,全国铁路货运量增长10%,水路货运量增长12%左右。二是柴油货车清洁化行动。推动传统汽车清洁化和全面达标排放,加快推动汽车新能源化发展。推广零排放重型货车,有序开展中重型货车氢燃料等示范和商业化运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研究开展零排放货车通道试点。三是非道路移动源综合治理行动。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发展,实施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第四阶段排放标准。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监管,推动港口船舶绿色发展。四是重点用车企业强化监管行动。推进火电、钢铁、煤炭、焦化、有色、建材(含砂石骨料)等重点行业企业清洁运输,强化重点工矿企业移动源应急管控,建立用车大户清单和货车白名单,实现动态管理。五是柴油货车联合执法行动。完善部门协同监管模式,开展重点区域联合执法,推进数据信息共享和应用,建设重型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远程在线监控平台,探索超标识别、定位、取证和执法的数字化监管模式。12专栏 2: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2022年6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落实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有关要求,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实现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提出要推进交通等重点领域的协同增效,加快推进“公转铁”“公转水”,提高铁路、水运在综合运输中的承运比例。发展城市绿色配送体系,加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加快新能源车发展,逐步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有序推动老旧车辆替换为新能源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探索开展中重型电动、燃料电池货车示范应用和商业化运营。到2030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量的50%左右。加快淘汰老旧船舶,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船舶应用,加快港口供电设施建设,推动船舶靠港使用岸电。第部分新生产机动车环境管理13 我国对新生产机动车开展的环境管理,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从设计、定型、生产、销售等环节加强环境监管,保证机动车能够稳定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新生产机动车的环境管理是从源头预防和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手段。1 机动车排放标准实施 目前,我国新生产机动车环境管理范围包括轻型汽车(轻型汽油车、轻型柴油车、轻型单一气体燃料车、轻型两用燃料车、轻型混合动力车、轻型甲醇单燃料汽车、轻型柴油/甲醇双燃料汽车等)、重型汽车(重型汽油车、重型柴油车、重型气体燃料车、重型双燃料车、重型混合动力车、重型甲醇单燃料汽车、重型柴油/甲醇双燃料汽车等)、车用发动机(重型汽油发动机、重型柴油发动机、重型气体燃料发动机、重型甲醇单燃料发动机、重型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等)、摩托车、轻便摩托车和三轮汽车。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国新生产机动车执行的现行标准见表 1。表1新生产机动车执行的现行标准标准标号标准名称轻型汽车GB 3847-2018GB 18285-2018GB 18352.6-2016GB 19755-2016GB 1495-2002HJ 1137-2020 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及测量方法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甲醇燃料汽车非常规污染物排放测量方法重型汽车(发动机)GB 17691-2018GB 3847-2018GB 18285-2018GB 14762-2008GB 20890-2007GB 11340-2005GB 14763-2005GB 1495-2002HJ 857-2017HJ 437-2008HJ 438-2008HJ 439-2008HJ 1137-2020HJ 1239-2021 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重型车用汽油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阶段)重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统耐久性要求及试验方法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收集法)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重型柴油车、气体燃料车排气污染物车载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车载诊断(OBD)系统技术要求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放控制系统耐久性技术要求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在用符合性技术要求甲醇燃料汽车非常规污染物排放测量方法重型车排放远程监控技术规范14标准标号标准名称摩托车GB 14622-2016GB 18176-2016GB 14621-2011GB 20998-2007GB 16169-2005GB 19758-2005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四阶段)轻便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四阶段)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加速行驶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低速汽车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阶段)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阶段)农用运输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9756-2005GB 19757-2005GB 18322-2002全国新生产机动车排放标准实施进度见图 15。图15全国新生产机动车排放标准实施进度2 机动车环保信息公开 机动车环保信息公开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求,根据关于开展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公开工作的公告(国环规大气20163号),机动车生产、进口企业应在产品出厂或货物入境前,以随车清单的方式公开其生产、进口机动车的排放检验信息和污染控制技术信息。2.1 环保信息公开情况 2022年,共有1343家机动车企业28145个车型进行了信息公开,包括151家进口企业1130个车型和1195家国内生产企业27015个车型。轻型车环保信息公开情况。共有472家企业4734个车型进行了信息公开。其中含101家进口企业661个车型、372家国内生产企业4073个车型。柴油车汽油车气体燃料车柴油车汽油车气体燃料车三轮摩托车国国国无此类车国国国国国2021202 220172018三轮汽车无控制要求国车型 年份20002009920062007无控制要求无控制要求无控制要求20162005国无控制要求200820092010国轻型汽车国国国国国低速货车国国国摩托车两轮和轻便摩托车国国重型汽车国国国国国国无控制要求无控制要求国国国国无控制要求无控制要求国无控制要求国国国国国国2004国国国国国国国国20001515 重型车环保信息公开情况。共有895家企业18850个车型进行了信息公开。其中含19家进口企业56个车型、877家国内生产企业18794个车型。摩托车环保信息公开情况。共有181家企业1348个车型进行了信息公开。其中含45家进口企业380个车型、137家国内生产企业968个车型。电动车环保信息公开情况。共有319家企业3213个车型进行了信息公开。其中含10家进口企业33个车型、309家国内生产企业3180个车型。2.2 随车清单公开情况 2022年,全国共有1356家企业公开随车清单29527331张,包括164家进口企业公开的1000698张随车清单和1198家国内生产企业公开的28526633张随车清单。轻型车随车清单公开情况。共有525家企业公开了18577441张随车清单,占随车清单公开总数的62.9%。其中含108家进口企业公开的819726张随车清单,417家国内生产企业公开的17757715张随车清单。重型车随车清单公开情况。共有890家企业公开了1234994张随车清单,占随车清单公开总数的4.2%。其中含20家进口企业公开的2337张随车清单,872家国内生产企业公开的1232657张随车清单。摩托车随车清单公开情况。共有218家企业公开了4891208张随车清单,占随车清单公开总数的16.6%。其中含50家进口企业公开的160770张随车清单,172家国内生产企业公开的4730438张随车清单。电动车随车清单公开情况。共有276家企业公开了4823688张随车清单,占随车清单公开总数的16.3%。其中含10家进口企业公开的17865张随车清单,266家国内生产企业公开的4805823张随车清单。2022年机动车不同车类随车清单占比情况见图 16。轻型车 62.9%重型车 4.2%摩托车 16.6%电动车16.3%图162022年机动车环保信息公开随车清单统计163 机动车排放召回管理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的机动车排放召回管理规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生态环境部令第40号),2022年汽车排放召回案例8件,涉及4633辆。1月,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发现车辆燃油箱压力传感器的固定夹不满足有关耐腐蚀性的要求,极端情况下可能影响燃油箱的密封性,主动召回639辆汽车。6月,捷豹路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发现车辆燃油加注口盖板未被关闭时仪表板上的故障指示灯(MIL)不会点亮,可能产生过度的燃油蒸汽排放,主动召回50辆汽车。7月,江苏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发现后氧传感器加热温度设置偏低,后氧传感器的感应部位可能会发生中毒,极端情况下可能造成不合理排放,主动召回800辆汽车;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发现低压燃油管的连接软管可能因所在区域的较高温度而加速老化,可能导致燃油滴漏和明显的燃油气味,主动召回1534辆汽车。8月,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和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发现燃油分配器和喷油器之间的密封圈可能导致燃油渗漏,不符合机动车燃油系统密封性的要求,主动召回372辆汽车;沃尔沃(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发现发动机涡轮增压器和复合涡轮之间的废气搜集器卡箍等未正确安装,极端情况下泄漏的高温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存在排放危害,主动召回4辆汽车。9月,广汽日野汽车有限公司发现颗粒捕集器(DPF)滤芯被移除的极端情况时,车载诊断系统(OBD)可能在规定的循环内未能及时报警,主动召回408辆汽车。10月,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和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发现发动机低压燃油管的设计安装不当,极端情况下可能造成燃油渗漏,主动召回826辆汽车。4 新车排放检验机构监管 推动各地全面开展新生产机动车检验机构联网工作,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共有28家检验机构和16家检验机构分部的44个试验室完成了与生态环境部视频监控平台联网工作。17表2与生态环境部信息联网的新生产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检验机构名单检验机构名称地点序号国家客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机动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重庆)国家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长春)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上海)国家拖拉机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农机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重型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轿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襄阳)厦门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技术中心国家内燃机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常州市金坛区检验检测中心江苏省农用动力机械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南昌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所国家摩托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天津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所机械工业内燃机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济南)国家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顺义)浙江正信车辆检测有限公司6171819 2022年共对6家检验机构进行了年度随机抽查,遵循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查人员的监管方式,随机抽取6家检验机构的30份检验报告进行检查,共涉及18个车(机)型。抽查包括试验视频和原始记录的调取、试验报告计算等内容,通过抽查视频,对试验环境条件、试验人员车(机)安装操作情况、仪器设备使用标定情况、标气及标准物质的有效性和滤纸称重操作情况等进行了检查。要求对发现问题的检验机构进行整改,做到从原始记录到试验报告加严三级审核,确保数据的可溯源性。2022728机械工业拖拉机农用运输车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中机科(北京)车辆检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通州)国家新能源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华业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国家摩托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重庆)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广州)有限公司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昆明)有限公司中机(寰宇)车辆检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18专栏3:汽车第六阶段排放标准排放控制技术 国六阶段轻型汽油车排放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缸内直喷(GDI)、涡轮增压、三元催化(TWC)、汽油颗粒捕集(GPF)、车载加油油气回收(ORVR)等技术。2022年,约59%、11%、30%的轻型汽油车采用GDI、GDI 进气岐管喷射(PFI)、PFI,约63%采用涡轮增压技术,全部采用TWC、ORVR技术,约63%采用GPF技术。国六阶段重型柴油车排放控制技术主要包括高压共轨、增压中冷、废气再循环(EGR)、氧化催化(DOC)、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氨逃逸催化(ASC)和DPF等技术。2022年,约99%以上的重型柴油车采用高压共轨技术,全部采用增压中 冷 技 术;约 7 4%采 用 E G R D O C S C R A S C D P F 技 术,2 4%采 用DOC SCR ASC DPF技术、2%采用EGR DOC SCR DPF技术。19专栏4:郑州市实施“3 2”特种车辆新能源替代 河南省高度重视特种车辆新能源替代工作,以郑州市为试点率先开展“3 2”特种车辆新能源替代工作。“3 2”特种车辆,即渣土车、混凝土搅拌车、重型柴油货车(含环卫车)等3类重型车辆,出租车(含网约车)、轻型城市配送物流车等2类轻型车辆,均是对郑州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的高频行驶车辆。郑州市城管、城建、交通、生态环境、公安、工信等多部门联合,对“3 2”特种车辆出台组合拳政策,大力开展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政策支持。先后印发郑州市新能源渣土车推广实施方案郑州市推广使用纯电动混凝土运输车实施方案,出台多项引导鼓励政策;开放新能源特种车辆路权,除早晚高峰外,其余时段均可通行;重污染天气预警响应期间,新能源车辆不受管控影响;省市重点项目优先使用新能源车辆。二是资金引导。对相关车企进行研发补贴,以“3 2”特种车辆新能源替代为契机,将新能源车产业作为新兴千亿产业大力支持,并对老旧车辆淘汰和新能源车运营减排进行补贴,印发郑州市新能源渣土车减排奖励办法郑州市燃油混凝土运输车淘汰奖励办法和郑州市新能源城市货运配送车辆运营补贴实施方案,按照年限和运营里程对车辆所有人进行补贴。通过资金补贴、路权引导,提高了车主的购车积极性。截止2022年底,郑州市新能源混凝土运输车达到1713台,保有量位于全国第一位;新能源渣土车达到1400台,保有量位于全国前列;新能源出租车达到3.35万辆,新能源占比76%,其中巡游出租车1.18万辆全部新能源化;公交车达到6717辆,全部实现新能源替代;新能源物流车达到2.39万辆。第部分 在用机动车环境管理20 在用机动车的环境管理由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依法组织实施。目前已建立了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机动车环保监督抽测、老旧车淘汰等管理制度。各地检验机构和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在用机动车环境管理体系基本形成。1 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 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开展了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工作。截至2022年底,全国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共计13527家,其中汽油车(含燃气车)简易工况法检测线30322条,柴油车加载减速检测线23675条,OBD检测线46572条。全国汽车排放检验机构建设情况详见表 3。1.1 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表32022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检测线情况序号省份检验机构数(家)OBD检测线(条)汽油车(含燃气车)检测线(条)简易工况法加载减速617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675073845043946537550746827680883926048867860343268680880260995466973404172021序号省份检验机构数(家)OBD检测线(条)汽油车(含燃气车)检测线(条)简易工况法加载减速32425262728293031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4505296237562598787745284986720037468583922957676411528596数据来源: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上报数据 2022年,通过国家-省-市三级联网平台报送机动车定期检验数据1.3亿条。其中,汽油车(含燃气车)稳态工况法、简易瞬态工况法、双怠速法检测首检合格率分别为97.2%、96.9%、96.7%。柴油车加载减速工况法、自由加速法检测首检合格率分别为96.2%、98.9%。2022年7月,机动车排放定期检验规范(HJ 12372021)正式实施,此标准规定了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的检验系统组成与技术要求、日常运行和维护要求、标准物质、检验技术要求、数据记录及修约、质量保证等内容。适用于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开展汽车排放定期检验和注册登记检验等环节。221.2 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机构监督检查 加强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监管,是保障在用车排放达标的主要措施之一,全国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近年来不断加大机动车检验机构执法监管工作力度。2022年,全国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开展排放检验机构监督检查53483次,查处违规机构1009家,处罚金额共计5149.08万元。2 机动车环保监督抽测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在机动车集中停放地、维修地对在用机动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在不影响正常通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对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配合。2022年,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开展信息公开配置核查共934.10万辆次,发现1.41万辆次配置核查不符合,通过遥感监测(含黑烟抓拍)、路检路查、入户检查、后处理装置查验等共计240612.57万辆次,发现超标车1282.27万辆次,处罚金额共计1438.40万元。3 用车大户管理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0年修订版)(环办大气函2020340号)、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及减排措施补充说明(环办便函2021341号)和关于进一步规范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的函(环办便函2021439号),各地积极推进重点行业企业门禁系统建设,截至2022年底,全国6728家A级和B级重点行业企业安装了门禁监控系统,其中,工业涂装1146家、铸造1124家、包装印刷905家、家具制造511家、橡胶制品制造507家、水泥258家、炼油与石油化工201家。4 机动车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加快推进机动车自动化监测能力建设。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完成建设遥感监测(含黑烟抓拍)点位并与国家-省-市三级联网平台联网2596个,当年累计报送14.1亿条监测数据。2022年,吉林省和江西省相继出台了机动车或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山东省对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进行了修订;广州市、杭州市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市州新颁布或修订了机动车或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的条例或管理办法。详细情况见附表 2。23专栏5:关于深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优化车检服务工作的意见 2022年9月,公安部、生态环境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优化车检服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规范检验行为,优化车检服务,解决好公共服务领域群众关注的“关键小事”。意见提出一是优化准入审批,提升检验机构服务能力,试行汽车品牌销售维修企业提供检验服务;二是改革创新服务,提高车检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改进提升环检服务水平,实行网上预约车检;三是坚持放管结合,强化检验机构监督管理,规范检验机构收费行为,加强部门联合监督检查,严格违规检验责任追究;四是加强组织领导,切实保障改革取得实效,稳步有序推进改革。24专栏6:报废机动车拆解企业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强化报废机动车拆解企业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提升资源利用率,促进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生态环境部组织修订并发布了报废机动车拆解企业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348-2022)(以下简称技术规范),自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技术规范规定了报废机动车拆解总体要求,企业基础设施和拆解过程污染控制要求,污染物排放要求,环境管理要求以及环境监测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要求。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细化了报废机动车拆解企业基础设施和拆解过程污染控制要求及污染物排放要求;二是新增报废机动车拆解企业管理、企业环境监测等要求;三是新增报废电动汽车拆解全过程污染控制要求;四是新增“附录A 报废机动车主要拆解产物特性及去向”,对报废机动车主要拆解产物特性及去向提出要求。第部分 车用燃料环境管理25 车用燃料是机动车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机动车的实际排放。目前,全国范围内均已供应符合国标准的车用汽柴油,柴油实现了车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舶用油的“三油并轨”。从技术上来说,车用汽油的发展方向是无硫化、降低烯烃和芳烃含量以及夏季蒸气压值;车用柴油的发展方向是无硫化、提高十六烷值和降低多环芳烃含量。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燃料是未来车用燃料发展的重要方向。1 车用燃料标准实施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国车用燃料执行的现行标准见表 4。表4车用燃料执行的现行标准标准标号标准名称燃料类型GB 17930-2016GB 18351-2017GB 22030-2017GB 23799-2021GB/T 23510-2009GB 35793-2018车用汽油车用乙醇汽油(E10)车用乙醇汽油调合组分油车用甲醇汽油(M85)车用燃料甲醇车用乙醇汽油E85GB 19147-2016GB 25199-2017车用柴油B5柴油汽油标准柴油标准GB 20950-2020GB 20951-2020 GB 20952-2020GB 50156-2012GB 50759-2012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油品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油品装载系统油气回收设施设计规范油气排放控制标准GB 19592-2019GB 32859-2016汽油清净剂柴油清净剂清净剂标准GB 29518-2013柴油发动机氮氧化物还原剂 尿素水溶液(AUS32)氮氧化物还原剂标准26全国车用燃料标准实施进度见图 17。图17全国车用燃料标准实施进度车用汽油车用柴油普通柴油500(国)2000(国)2000/5000/100002000(国)15002000/5000/0(国)200017201810(国)10(国)10(国)201520162004年份燃料200020099202110(国)10(国)无此类油200520062007200820092010350(国)50国350(国)50(国)50(国)150(国)2 车用汽油标准环保指标2022年我国车用汽油主要环保指标规定及实施时间见表 5。GB 17930车用汽油国AGB 17930车用汽油国BDB11/238-2021车用汽油环保技术要求*环保指标表5车用汽油环保指标硫含量(mg/kg)夏季蒸气压(kPa)烯烃(%)锰含量(mg/L)芳烃(%)实施日期9.1.3.1.9.1.3.1.1.12.1*DB11/238-2021为北京市地方标准。3 车用柴油标准环保指标2022年我国车用柴油环保指标规定及实施时间见表 6。27GB19147车用柴油()GB25199B5车用柴油()DB11/239-2021 车用柴油环保技术要求*环保指标硫含量(mg/kg)十六烷值密度(kg/m3)多环芳烃(%)润滑性、磨斑直径(m)实施日期19.1.119.1.111.12.1*DB11/238-2021为北京市地方标准。4 车用燃料监管要求 2022年11月,生态环境部联合多部委印发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明确要求推进油品 VOCs 综合管控,各地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储运销环节油气回收系统专项检查工作,确保达标排放;开展汽车罐车密封性能定期检测,严厉查处在卸油、发油、运输、停泊过程中破坏汽车罐车密闭性的行为,鼓励地方探索将汽车罐车密封性能年度检测纳入排放定期检验范围;探索实施分区域分时段精准调控汽油(含乙醇汽油)夏季蒸气压指标,试点推进车辆燃油蒸发排放控制检测;严格实施油品储运销标准,2024年1 月1日起具有万吨级以上油品泊位的码头、现有800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按照国家标准开展油气回收治理;全链条加强油品监管,对柴油进口、生产、仓储、销售、运输、使用等全环节开展部门联合监管,全面清理整顿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的自建油罐、流动加油车(船)和黑加油站点,坚决打击非标油品。燃料生产企业应该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生产合格的车船燃料。表6车用柴油(0#)环保指标第部分 非道路移动源环境管理78 28 非道路移动源主要包括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小型通用机械、船舶、飞机、铁路机车等。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燃煤和机动车污染防治力度的加大,非道路移动源排放逐渐凸显。目前,非道路移动源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初步形成,制定并实施了新生产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小型点燃式发动机、船舶发动机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烟度排放标准,建立了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公开制度,划定了船舶排放控制区和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并严格开展监督执法。2022年,非道路移动源7)排放二氧化硫(SO2)、HC、NOx、PM分别为17.6万吨、42.5万吨、473.5万吨、23.2万吨。其中,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8)、铁路内燃机车、飞机排放的HC分别占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总量的25.0%、48.2%、24.2%、1.9%、0.7%;排放的NOx分别占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总量的28.5%、34.9%、32.5%、3.1%、1.0%;排放的PM分别占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总量的30.6%、39.6%、26.3%、2.6%、0.9%。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构成见图 18 至图 20。1 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情况2019年起非道路移动源排放量测算根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进行了调整;不含小型通用机械、柴油发电机组、三轮农用运输车和四轮农用运输车(下同);船舶排放包括内河、沿海与远洋船舶排放,地理范围为领海基线外24海里向陆地一侧的水域图18非道路移动源HC排放量构成工程机械 25.0%农业机械 48.2%船舶24.2%铁路内燃机车 1.9%飞机 0.7)工程机械 28.5%农业机械 34.9%船舶 32.5%铁路内燃机车 3.1%飞机 1.0%图19非道路移动源NOx排放量构成图20非道路移动源PM排放量构成工程机械 30.6%农业机械 39.6%船舶 26.3%铁路内燃机车 2.6%飞机 0.9%1.1 工程机械排放量 (1)按机械类型划分的工程机械排放量 2022年全国工程机械排放量中,挖掘机排放HC、NOx、PM分别为4.0万吨、50.3万吨、3.8万吨;推土机排放HC、NOx、PM分别为0.3万吨、1.7万吨、0.1万吨;装载机排放HC、NOx、PM分别为4.5万吨、54.0万吨、2.5万吨;叉车排放HC、NOx、PM分别为1.1万吨、19.8万吨、0.7万吨;压路机排放HC、NOx、PM分别为0.5万吨、7.5万吨、0.01万吨;摊铺机排放HC、NOx、PM分别为0.1万吨、0.8万吨、0.04万吨;平地机排放HC、NOx、PM分别为0.1万吨、0.9万吨、0.02万吨。按机械类型划分的工程机械排放量构成见图 21 至图 23。30图21按机械类型划分的工程机械HC排放量构成图22按机械类型划分的工程机械NOx排放量构成压路机4.5%平地机0.5%叉车10.7%挖掘机38.3%推土机2.7%推铺机1.2%装载机42.1%压路机5.5%平地机0.6%叉车14.7%挖掘机37.3%推土机1.3%推铺机0.6%装载机40.01图23按机械类型划分的工程机械PM排放量构成图24按排放标准划分的工程机械HC排放量构成压路机0.2%平地机0.2%叉车9.7%挖掘机53.4%推土机1.4%推铺机0.6%装载机34.5%(2)按排放标准划分的工程机械排放量 2022年全国工程机械排放量中,国及以前标准的工程机械排放HC、NOx、PM分别为1.4万吨、17.0万吨、1.0万吨;国标准的工程机械排放HC、NOx、PM分别为3.6万吨、43.2万吨、1.9万吨;国标准的工程机械排放HC、NOx、PM分别为5.5万吨、74.4万吨、4.2万吨;国标准的工程机械排放HC、NOx、PM分别为0.1万吨、0.4万吨、0.01万吨。按排放标准划分的工程机械排放量构成见图 24 至图 26。国及以前13.1%国34.2%国52.2%国0.529 柴油排灌机械纳入其他机械(下同)国及以前12.5%国32.0%国55.2%国0.3%图25按排放标准划分的工程机械NOx排放量构成图26按排放标准划分的工程机械PM排放量构成国及以前14.0%国27.2%国58.7%国0.1%1.2 农业机械排放量 (1)按机械类型划分的农业机械9)排放量 2022年全国农业机械排放量中,大中型拖拉机排放HC、NOx、PM分别为5.9万吨、58.7万吨、1.1万吨;小型拖拉机排放HC、NOx、PM分别为3.9万吨、35.6万吨、0.8万吨;联合收割机排放HC、NOx、PM分别为0.8万吨、9.9万吨、0.4万吨;渔业机械排放HC、NOx、PM分别为0.6万吨、3.7万吨、0.4万吨;其他农用机械排放HC、NOx、PM分别为9.3万吨、57.1万吨、6.5万吨。按机械类型划分的农业机械排放量构成见图 27 至图 29。33其他45.5%大中型拖拉机28.6%小型拖拉机19.1%联合收割机4.0%渔业机械2.8%图27按机械类型划分的农业机械HC排放量构成其他34.6%大中型拖拉机35.6%小型拖拉机21.6%联合收割机6.0%渔业机械2.2%图28按机械类型划分的农业机械NOx排放量构成34其他70.8%大中型拖拉机12.2%小型拖拉机8.1%联合收割机4.4%渔业机械4.5%图29按机械类型划分的农业机械PM排放量构成 (2)按排放标准划分的农业机械排放量 2022年全国农业机械排放量中,国及以前标准的农业机械排放HC、NOx、PM分别为4.0万吨、36.2万吨、2.1万吨;国标准的农业机械排放HC、NOx、PM分别为12.6万吨、97.8万吨、5.8万吨;国标准的农业机械排放HC、NOx、PM分别为3.8万吨、30.7万吨、1.3万吨;国标准的农业机械排放HC、NOx、PM分别为0.1万吨、0.3万吨、0.01万吨。按排放标准划分的农业机械排放量构成见图 30 至图 32。国及以前20.0%国61.4%国18.3%国0.3%图30按排放标准划分的农业机械HC排放量构成35图31按排放标准划分的农业机械NOx排放量构成国及以前22.5%国62.8%国14.6%国0.1%图32按排放标准划分的农业机械PM排放量构成 目前,我国新生产非道路移动源环境管理范围包括非道路移动机械、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发动机、非道路移动机械用小型汽油发动机和船舶柴油发动机。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生产非道路移动源执行的现行标准见表 7。2 新生产非道路移动源环境管理2.1 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标准实施国及以前21.9%国59.3%国18.6%国0.26表7新生产非道路移动源执行的现行标准全国新生产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标准实施进度见图 33。图33全国新生产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标准实施进度 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非手持式小型汽油移动机械手持式小型汽油移动机械船舶20212022国国国国无控制要求无控制要求国国国国无控制要求国无控制要求国200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01320142003年份机型120022.2 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公开 2.2.1机型信息公开情况 2022年,非道路移动机械企业共公开了39802个机械机型。其中:叉车7290个、挖掘机6503个、装载机3327个、压路机1072个、推土机316个、摊铺机391个、平地机170个、拖拉机9114个、插秧机187个、收获机型2601个、其他机械8831个。国四阶段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机型有6430个,其中叉车1814个,挖掘机509个,装载机400个,压路机151个,推土机38个、摊铺机70个、平地机29个、拖拉机1315个、插秧机60个、收获机型667个、其他机械1377个。2.2.2单机信息上传情况 2022年,共上传118.97万非道路移动机械单机信息,其中叉车261211个、挖掘机159009个、装载机109389个、压路机9729个、推土机2346个、摊铺机1761个、平地机1143个、拖拉机352175个、插秧机18132个、收获机型184929个、其他机械89907个。共上传10.68万台国四阶段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单机信息,叉车63621个、挖掘机8614个、装载机6304个、压路机281个、推土机36个、摊铺机117个、平地机44个、拖拉机15199个、插秧机2423个、收获机4777个、其他机械5355个。标准标号标准名称 机械类型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GB 36886-2018HJ 1014-2020GB 15097-2016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排气烟度限值及测量方法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船舶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一、二阶段)GB 26133-2010GB 20891-2014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用小型点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与测量方法(中国第一、二阶段)37图34非道路移动机械机型和单机信息公开情况3 在用非道路移动源环境管理3.1 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放控制区划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一条的要求,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划定并公布禁止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的区域。截至2022年底,共有31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已经划定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放控制区,部分城市已经进行了低排放控制区修订工作,对低排放控制区内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开展环保信息公开情况和编码登记查验、烟度和油品抽测等监督执法。表8地级及以上城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控制区划定情况表城市名称序号1234567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邯郸、邢台、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衡水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晋城、朔州、晋中、运城、忻州、临汾、吕梁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梅河口、延边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通辽、鄂尔多斯、呼伦贝尔、巴彦淖尔、乌兰察布、锡林郭勒、阿拉善、兴安盟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营口、阜新、辽阳、盘锦、铁岭、朝阳、葫芦岛叉车 挖掘机 推压路机土机 装载机 插秧机 拖拉机 摊铺机 收获机械平地机 其他机械单机数机型数20%00Pp08数据来源: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上报数据8952728293031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拉萨、日喀则、昌都、林芝、山南、那曲、阿里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延安、汉中、榆林、安康、商洛兰州、金昌、白银、天水、武威、张掖、平凉、酒泉、定西、临夏、庆阳西宁银川、中卫、固原、石嘴山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哈密、昌吉、阿克苏、伊犁哈尔滨、齐齐哈尔、鸡西、鹤岗、双鸭山、大庆、伊春、佳木斯、七台河、牡丹江、黑河、绥化、大兴安岭上海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合肥、芜湖、蚌埠、淮南、马鞍山、淮北、铜陵、安庆、黄山、滁州、阜阳、宿州、六安、亳州、池州、宣城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福州、厦门、莆田、三明、泉州、漳州、南平、龙岩、宁德南昌、景德镇、萍乡、九江、新余、鹰潭、赣州、吉安、宜春、抚州、上饶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武汉、黄石、十堰、宜昌、襄阳、鄂州、荆门、孝感、荆州、黄冈、咸宁、随州、恩施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邵阳、岳阳、常德、张家界、益阳、郴州、永州、怀化、娄底、湘西广州、韶关、深圳、珠海、汕头、佛山、江门、湛江、茂名、肇庆、惠州、梅州、汕尾、河源、阳江、清远、东莞、中山、潮州、揭阳、云浮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防城港、钦州、贵港、玉林、百色、贺州、河池、来宾、崇左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广元、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雅安、巴中、资阳海口、三亚、儋州重庆昆明、曲靖、玉溪、保山、昭通、丽江、普洱、临沧、楚雄、红河、文山、西双版纳、大理、德宏、怒江、迪庆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毕节、铜仁、黔西南、黔东南、黔南城市名称序号393.2 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 2022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工作。截至2022年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上传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数据322.3万条,2022年新增编码登记数据72.3万条。编码登记数量(万台)5060图35各省(区、市)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情况40专栏7:非道路移动机械第四阶段排放标准实施 根据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GB 208912014)及其修改单、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HJ 1014-2020)要求,自2022年12月1日起,所有进口、生产、销售的560kW及以下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及其装用的柴油机应符合国四阶段排放标准要求。国四排放标准的实施推动我国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排放污染控制迈向新阶段。一是通过加严NOx排放限值,提出颗粒物粒子数量(PN)限值要求,促进了SCR和DPF技术的采用。二是更加注重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排放控制,增加了机械整机车载法测试要求(PEMS),提出了37kW以上机械PEMS测量的方法和限值要求,并参考欧盟非道路发动机五阶段标准要求,增加了柴油机非标准循环工况的测试方法及限值要求。三是提出远程监控要求,通过远程监控排放控制系统运行状况,保证污染控制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正常发挥作用,防止失效或遭到破坏。41专栏8:柴油工程机械第四阶段排放标准排放控制技术 工程机械保有结构以额定净功率(Pmax)37kW机械为主。2022年,Pmax37kW、37-56kW、56-75kW、75-130kW、130-560kW的工程机械占其总保有量的53.8%、10.9%、5.9%、13.7%、15.7%。19kW以下工程机械燃料喷射类型以非电控为主,19kW及以上基本采用电控技术。37kW以下工程机械基本为自然吸气发动机,37kW及以上基本配备涡轮增压技术。Pmax37kW的工程机械基本未安装后处理技术;37-75kW机械后处理技术全部采用EGR DOC DPF技术;约73%的75-130kW工程机械采用EGR DOC DPF技术,25%采用DPF SCR技术;约58%的130-560kW工程机械采用DOC DPF SCR技术,21%采用 DOC DPF SCR ASC技术,12%采用EGR DOC DPF SCR ASC技术,9%采用EGR DOC DPF技术。排放控制技术燃料喷射类型增压器配置情况后处理技术路线8Pmax19均为非电控均无3%自然吸气涡轮增压19Pmax37仅有0.17%采取EGR DOC,其他均无1%非电控电控1%自然吸气涡轮增压37Pmax56全部为EGR DOC DPF均为电控10%自然吸气涡轮增压56Pmax75全部为EGR DOC DPF均为电控均为涡轮增压42排放控制技术燃料喷射类型增压器配置情况后处理技术路线75Pmax130均为电控均为涡轮增压130Pmax560均为电控均为涡轮增压EGR DOC DPFEGR DOC DPF SCRDPF SCR25s%2X!%9%DOC DPF SCRDOC DPF SCR ASCEGR DOC DPF SCR ASCEGR DOC DPF第部分 运输结构调整43图36全国营业性客运量构成铁路29.9%公路 63.5%水路 2.1%民航 4.5%铁路 50.9%公路18.6%水路0.2%民航30.3%图37全国营业性旅客周转量构成 我国运输结构以公路运输为主,承担了约60%以上的旅客和货物运输。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构建以电气化铁路、清洁船舶为主的中长途客货运,以低排放车、新能源车为主的短途客货运体系,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1 旅客运输情况 2022年,全国完成营业性客运量55.9亿人,同比下降32.7%。其中,铁路客运16.7亿人,占比29.9%;公路客运35.5亿人,占比63.5%;水路客运1.2亿人,占比2.1%;民航客运2.5亿人,占比4.5%。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12921.5亿人公里,同比下降34.6%。其中,铁路旅客周转量6577.5亿人公里,占比50.9%;公路旅客周转量2407.5亿人公里,占比18.6%;水路旅客周转量22.6亿人公里,占比0.2%;民航旅客周转量3913.9亿人公里,占比30.3%。44图38全国营业性货运量构成铁路9.7%公路 72.0%水路16.6%民航0.01%管道1.7%铁路15.5%公路 29.8%水路 52.2%民航 0.1%管道 2.4%图39全国营业性货物周转量构成2 货物运输情况 2022年,全国完成营业性货运量515.2亿吨,同比下降2.8%。其中,铁路货运49.8亿吨,占比9.7%;公路货运量371.2亿吨,占比72.0%;水路货运85.5亿吨,占比16.6%。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231782.7亿吨公里,同比上升3.6%。其中,铁路货物周转量35945.7亿吨公里,占比15.5%;公路货物周转量68958.0亿吨公里,占比29.8%;水路货物周转量121003.1亿吨公里,占比52.2%。2017年以来,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拉开序幕,货运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深入推进。2022年,我国铁路货运量49.8亿吨,比2017年增长了13.0亿吨;水路货运量85.5亿吨,比2017年增长了18.8亿吨;多式联运加快推进,2022年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874.7万标箱,比2017年增长了526.7万标箱。453 运输设备情况 2022年,全国拥有铁路机车2.2万台,其中内燃机车0.78万台、电力机车1.4万台。全国拥有铁路客车7.7万辆,其中,动车组4194标准组、33554辆,铁路货车99.7万辆。全国拥有公路营运汽车1222.1万辆,其中载客汽车55.4万辆、1647.2万客位,载货汽车1166.7万辆、16967.3万吨位。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2.2万艘,净载重量3.0亿吨,载客量86.2万客位,集装箱箱位298.7万标准箱。全国拥有城市公共汽电车70.3万辆,其中纯电动车45.6万辆,巡游出租汽车136.2万辆,城市客运轮渡船舶183艘。4 铁路大宗货物运输情况 2022年,国家铁路主要货物运输量49.8亿吨,同比增长33.8%。其中煤货运量27.3亿吨,焦炭货运量0.9亿吨,石油货运量1.2亿吨,钢铁及有色金属货运量2.3亿吨,金属矿石货运量5.5亿吨,非金属矿石货运量0.9亿吨,矿建材料货运量1.1亿吨,水泥货运量0.2亿吨,木材货运量0.1亿吨,粮食货运量0.7亿吨;煤炭货运量同比增长50.2%。5 港口大宗货物集疏港情况 2022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56.9亿吨,同比增长0.9%;其中,内河港口完成55.5亿吨,同比下降0.3%,沿海港口完成101.3亿吨,同比增长1.6%。外贸货物吞吐量46.1亿吨,同比下降1.9%,内贸货物吞吐量110.8亿吨,同比增长2.1%。分物种来看,煤炭及制品28.6亿吨,同比增长1.2%,石油、天然气及制品12.97亿吨,同比下降1.4%,金属矿石24.7亿吨,同比增长2.8%。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0亿标准箱,同比增长4.7%。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874.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6.0%。46专栏9:“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十三五”以来,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服务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政策环境持续改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显著增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的决策部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物流安全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高,货物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铁路货运量占比较2020年提高0.5个百分点,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铁路、内河集装箱运输比重和集装箱铁水联运比重大幅上升。面向重点品类的逆向物流体系初步建立,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清洁货运车辆广泛应用,绿色包装应用取得明显成效,物流领域节能减排水平显著提高。47专栏10:唐山市积极建设疏港铁矿石零排放运输通道 唐山市作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压力较大。为减轻大气环境污染压力,唐山市在推进“公转铁”“公转水”等运输结构调整的同时,积极构建大宗货物铁路运输 新能源重卡接驳联运模式发展新格局,优化设计港口、工业企业、物流货场等各类新能源重卡运输场景,基本形成疏港铁矿石零排放运输通道。截至2022年底,唐山市新能源重卡保有量已达6837辆,位居河北省第一,约占全国21%,年减排氮氧化物约2400吨。唐山市以唐山钢铁运输结构调整为切入点,聚焦新能源重卡,强化特定场景应用示范,引领重卡车辆全面电动化。一是优化设计运输场景。根据换电重卡续航里程不足的实际特点,主要推广用于港口、公铁联运、钢厂等专用场景的短途运输,设计了“三纵一横”的干线换电网络布局,用以满足大型钢铁企业至京唐港、曹妃甸港的运输需求,全长约620公里。二是打造无障碍换电生态系统。积极破除区域换电模式应用障碍,组织召开了推动建立唐山市换电重卡地方统一标准座谈会,召集国家电网公司、国电投资公司、三一、开沃、北汽福田、宁德时代等企业共同研讨唐山市统一标准问题,出台了唐山市电动重卡换电技术规范,促进了换电重卡的标准统一。截至2022年底,唐山市重卡充电站已建成128座,重卡充电桩2155个;已建设并运营重卡换电站25座,在建换电站4座。三是开展氢能重卡推广应用。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运行燃料电池重卡302辆,主要运营京唐港唐钢新区、京唐港滦州美锦焦化、京唐港迁安、东海特钢曹妃甸区等货运场景。唐山市已建成投运加氢站3座。48附表1:全国货运量货运量合计运输方式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管道年度258947020004200554653752376454820557688778535579482299820602985793902938293008786492066382048363663379205403806262023040733907780948609765369760049904443599577783493934294920495622424824907640584689263322829628097989288337092490979384685088.99.410.211.61519.522.429.932.8313745.257.569.482.9101.1115124.7140.1170.4196.7171.0202.1219.0276.7306.75445450926002870003749货运量合计运输方式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管道年度200620072008200920000022 203706022758222585937282522232440048643867634804853624473556452985005477592522820076648386858395687643333348364273839669738332636242487032842596045870555978559828366678467026847472257655352349.4401.8407.6445.5563.0557.5545.0561.3594.1629.3668.0705.9738.5753.343640552439064459849972570736227465209737527587073479253486260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50附表2:2022年移动源生态环境地方法规颁布情况序号省份地级市颁布日期颁布单位法规名称2江西省-2022-9-29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江西省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1吉林省-2022-7-28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吉林省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3山东省-2022-3-30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山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4广东省广州市2022-1-22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5浙江省杭州市2022-11-28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杭州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规定6浙江省绍兴市2022-3-1绍兴市人民政府绍兴市柴油动力移动源排气污染防治办法8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2022-5-26乌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乌海市矿区环境综合治理条例7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管理办法2022-3-9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附表3:道路机动车源分类表5152附表4:非道路移动源分类表分类说明非道路移动机械工程机械用于工程建设施工机械的总称,主要燃料为柴油。包括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叉车、压路机、摊铺机、平地机以及其他机械等。农业机械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主要燃料为柴油。包括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农机牌照)、联合收割机、排灌机械以及其他机械等。小型通用机械使用净功率不大于19kW的小型点燃式发动机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包括草坪机、油锯、发电机、水泵、割灌机等。柴油发电机组 以柴油为燃料,在恒定转速下工作的移动式发电机组。船舶能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和作业的交通工具。铁路内燃机车以内燃机产生动力,并通过传动装置驱动车轮的铁路机车,主要燃料为柴油。飞机具有机翼和一具或多具发动机,靠自身动力能在大气中飞行的航空器,主要燃料为航空煤油。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2号邮编:100006网址: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of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ddress:No.12,East Changan Avenue,Dongcheng District,BeijingPostal Code:100006Website:MEE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1 58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华为:华为终端可持续发展报告(2022-2023年)(90页).pdf

    华为终端可持续发展报告(2022-2023 年)01目录04 可持续发展管理06 组织与战略06 管理体系08 荣誉和奖项02 可持续发展寄语40 绿色环保43 降低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43 产品生命周期评估44 环保材料应用45 可持续的产品包装49 产品绿色环保认证50 减少生产过程的碳排放54 更持久耐用的产品54 产品耐用性59 产品可升级性60 产品可维修性63 更绿色低碳的仓储与运输63 环保的仓储与物流解决方案64 对环保的承诺体现在每一个包装中64 绿色高效的运输方案66 绿色环保的购物体验69 回收与再利用70 环保回收及以旧换新72 资源回用,让物料焕发新生09 信息无障碍11 无障碍领域荣誉和奖项12 科技体验可以突破障碍12 无障碍能力构建13 无障碍场景体验提升15 让科技无障碍惠及每个人18 让数字生活突破年龄限制18 匠心打磨适老化功能21 助力老人跨越数字鸿沟22 教育与健康24 教育:激发想象和创造24 智慧教育平台,让教育触手可得27 共建鸿蒙生态,让能力得到支持34 华为学堂,将科技融入每一次逛店之旅35 健康:科技创新助力自主健康35 打造领先的穿戴产品35 聚焦大众健康,加速研究创新38 孵化创新科技,构建运动健康生态39 构建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73 企业责任75 以消费者为中心75 坚持质量优先,提升消费者体验77 创新科技,保护隐私安全80 负责任供应链80 负责任供应链管理流程82 将环保要求落实到每一家供应商83 负责任原料管理84 融入社区,贡献社区84 创造就业,培养人才85 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员工发展86 员工关爱和健康保障87 开展社区公益活动89 附录89 关于本报告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02可持续发展寄语当今,数字技术正在重塑世界,数字化和低碳化正在成为产业变革与发展的方向,并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绿色的智能时代正在到来,无论是数字经济驱动下的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绿色低碳发展,都需要全球产业链通力合作,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并立即采取行动,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早日实现。过去的一年中,华为终端始终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打造绿色的、有温度的、消费者信赖的智能终端品牌。华为相信,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应仅仅是口头上的承诺,更应体现在实际行动中。我们持续聚焦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及社会责任四大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终端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引领下,采取有效行动,推动各项目标的落地。作为一家科技企业,我们坚持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构建更加绿色、环保的低碳社会贡献力量。华为一直努力让每个人都能平等、方便地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为此,我们在信息无障碍领域持续投入,基于AI和软硬结合的能力,将基础功能打磨到极致。我们坚持通过技术革新驱动信息无障碍体验发展,每一代鸿蒙操作系统都会带来更强大的无障碍功能。2023年8月,华为发布了HarmonyOS 4操作系统,无障碍能力进一步升级,借助智能问答,助听器直连、长辈关怀、小艺通话等特性能力提升,解决了障碍用户和老年人群体在工作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障碍问题,让他们拥有了更多与世界沟通的方式。我们深知无障碍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近年来,华为在无障碍领域的持续努力,获得了多项外部的认可和肯定。2023年,华为Mate50 Pro手机在凤凰网年度无障碍测评中排名第一;HarmonyOS 3获得中国电信研究院五星OS和适老化先锋称号,继2022年之后再次获得榜单第一。何刚华为终端BG首席运营官华为终端BG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任在数字世界,不应有人被遗忘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03用科技守护自然,这是华为一直以来践行的承诺。我们通过开发领先的产品,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保及可持续性。华为将绿色要求纳入产品设计,在产品中引入包括纸张、金、铜、玻璃、塑料等14种可再生物料;对于破损或生命末期的产品,优先通过主板、屏幕等部件维修,已累计让1600多万台设备焕发新生;此外,我们还通过一口价换电池、内存升级等让近450万台设备延长使用寿命。华为致力于减少生产、运营等过程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我们在自身运营中持续引入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2022年,华为公司使用可再生能源电量3.9亿多度,清洁能源电量近18亿度,较上一年度分别提升了25%和15%。华为重视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与合作伙伴一起推动供应链的绿色低碳转型。我们要求供应商制定节能减排目标,鼓励其开展产品碳足迹分析,在制造华为产品过程中引入可再生能源。2022年,华为终端供应商碳排放强度同比下降达10%。成长于社会,贡献于社会,是华为的追求和使命。我们关注员工成长,为各类人才提供机会,鼓励他们学习和发展,2022年,员工年度培训时长超过200万小时,在线课程数达到1.5万多门;我们注重社区发展,积极融入所在社区,华为终端在全球创造超过7.5万个工作岗位,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助力社区和谐与繁荣。与产业链伙伴合力打造和谐共赢的商业生态环境是华为坚定的战略选择。过去一年中,华为终端累计开展了217次供应商可持续发展审核,新引进供应商100%通过了QC080000有害物质管理体系认证。华为还与供应商合作,推进其建立废弃物零填埋管理体系,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积小行动,谋大发展。每一个微小的努力,都汇聚着聚木成林的力量。我们将以更多的诚意、更开放的心态,与政府、行业协会、公益组织、供应链以及消费者等一起,将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事业做得更好。展望未来,我们仍将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会坚守初心,坚决加大研发投入,用创新技术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更环保的产品,为了更美好的未来积跬步以至千里,共建可持续生态可持续发展管理构建有温度、负责任的品牌,推进公司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06组织与战略在华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指导下,华为终端公司成立了终端BG可持续发展(CSD)委员会。终端BG CSD委员会是CSD相关事项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终端BG CSD战略、目标、方针、政策及制度的制定,并监督执行情况。可持续发展组织终端BG承接公司可持续发展(CSD)战略,并结合消费电子行业的特点,聚焦信息无障碍、绿色环保、教育与健康、企业责任四个方向,构建有温度、绿色、负责任的品牌形象,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每年我们都会基于外部相关方要求、法律法规等,并结合内部CSD管理实际情况,识别可持续发展风险与机遇,并制定年度CSD目标。基于华为终端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我们参照ISO 26000国际标准、SA8000标准等,按照策划、实施、检查、行动(PDCA)循环建立了可持续发展(CSD)管理体系,持续从领导力、策划、组织与能力支撑、流程运营、绩效评估以及改进六个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目标的闭环管理。华为重视利益相关方的声音,并将其作为可持续发展管理持续改进的重要输入。我们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客户、消费者、供应商、生态伙伴、行业机构等。每年,华为都会开展多场次的利益相关方沟通活动,向消费者传递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实践,倾听他们声音,了解其对华为在CSD领域的诉求和期望。可持续发展战略基于国际标准的管理体系利益相关方沟通信息无障碍科技 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绿色环保科技 与自然共生教育与健康科技 赋予你改变的力量企业责任科技 以责任回报信任管理体系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072023年5月18号全球无障碍宣传日,华为在20个城市门店和当地盲/聋协会联合组织华为无障碍功能门店体验活动。华为讲师通过讲解、演示、上手体验等方式,为到场障碍人士详细介绍华为智能设备的无障碍功能,让大家了解科技为无障碍生活带来的便利。2023年5月25日,深圳信息无障碍联席会议年度大会在北京举行。华为终端作为协会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并与行业信息无障碍优秀企业交流与分享了相关经验。2023年6月18日,华为旗舰店举办“运动健康大讲堂”项目,走进消费者,面对面分享如何利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来改善居民健康及丰富人们生活。门店不定期发起城市骑行、室内冲浪、音乐会、城市摄影等各类趣味活动,让城市生活更加丰富多彩。2022年-2023年,华为开展的部分利益相关方活动2023年8月4日-6日,华为开发者大会(HDC)在东莞松山湖华为园区召开。来自国内外的多名技术专家、行业大咖、全球开发者云集现场,共同演绎鸿蒙生态精彩体验。2023年6月30日,第三届华为供应商碳减排大会在华为深圳坂田基地成功召开。大会向供应商传递了华为的绿色环保理念及对供应商的碳减排要求,224家华为终端的供应商共552人参加了本次大会。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08华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长期坚持和努力,也得到了外部的认可和肯定。我们获得的这些荣誉,更多的是一份对我们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期待和激励,让我们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继续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奖项/荣誉名称颁奖机构荣誉和奖项2022年CDP气候行动“A级榜单”CDP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 2022“卓越环境领导力奖”CDP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2022 中国新增长.ESG创新实践榜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福布斯“2022年全球最佳雇主”中国企业第一名福布斯“华为HarmonyOS 3科技无障碍解决方案”入选CCF 2022技术公益年度案例中国计算机学会(CCF)HarmonyOS 3.0适老化解决方案获得中国电信五星评级第一中国电信华为Mate50 Pro无障碍功能获得凰家评测五星凤凰网全球最佳品牌百强:2023年华为排名58名BrandZ信息无障碍科技,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排名第一全新升级5000多五星OS和适老先锋100多家3.08万场次凤凰网年度视障用户体验测试报告中,搭载HarmonyOS 3.0的Mate50 Pro斩获智能手机信息无障碍五星评级,排名第一。HarmonyOS 4系统无障碍能力全新升级,智能问答,助听器直连、小艺通话等特性能力进一步提升。华为门店讲师走进社区面对面为老人讲解智能设备使用课程,截止2023年已累计开展5000余场。HarmonyOS 3荣获中国电信研究院2023年智能手机适老化评级“五星OS和适老先锋”称号华为联合全国100多家聋/盲协会,深入30省44个城市开展华为无障碍功能体验活动。华为全国授权体验店带你走进数字生活系列课程,2022年全年开课超3.08万场次。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11无障碍领域荣誉和奖项2023年5月中国电信研究院公布的主流智能手机品牌的OS及UI适老化评级排名。华为HarmonyOS 3.0获得五星OS和适老化先锋称号。2022年8月中国电信终端测评合作论坛线上发布会上,搭载HarmonyOS 2的P50 Pro获得智能手机信息无障碍五星评级,排名第一,尤其在基础能力、生物识别、AI智慧视觉方面表现优秀。2022年6月华为终端的StorySign项目作为AI推进教育包容性和公平性的实践案例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与教育政策制定者指南。2022年5月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中国电信研究院发布2022年手机OS和UI适老化评级结果,HarmonyOS 2.0荣获唯一五星评级,并荣获“适老先锋”称号。2022年4月华为智慧屏V Pro成为首批通过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适老化认证,并获得了适老化认证最高等级证书(A )。2022年1月凤凰评测发起的“看见2022”无障碍测评中,华为P50得到93.30分成为所有参与测评的手机品牌中第一。2023年1月凤凰网年度视障用户体验测试报告中,搭载HarmonyOS 3.0的Mate50 Pro斩获智能手机信息无障碍五星评级,排名第一。凤凰评测评价Mate50 Pro为年度“最推荐给视障用户的主力机”、华为是视障用户“可以深度使用的品牌”。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12科技体验可以突破障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有超过10亿人的生活存在因残障引起的不便,这意味着,每7个人之中,就有1个人需要无障碍设备的帮助。在我国,有1700万视障者、2300万听障者、7000万读写障碍者和1.5亿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和社会互融,享受到信息化时代公民的权利和便利,中国多家企业组织成立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促使更多障碍群体能够正常使用现代电子设备。一直以来,华为在信息无障碍领域持续投入,这也是我们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重要部分。从视力障碍到听力障碍,甚至肢体障碍和认知障碍,华为通过打造更多的无障碍功能服务用户,让他们拥有更多自信和自由,从而更加从容地享受智能设备带来的便捷生活。打造完整的信息无障碍体验,科技不应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华为的全新智能问答功能以简单便捷的交互模式,为视障用户提供了解面前场景信息的能力,一问一答便可知道想要的物品是否在眼前。助听器用户使用助听器的体验全新升级,华为支持将手机与支持蓝牙低功耗技术的助听设备直连,用户可以更轻松、更清晰地接听来电通话、欣赏音乐和电影音频。听障用户或不方便正常接打电话时,小艺通话可以将手机接收的语音转换成文字展示给用户,并将用户输入的文字转换成语音发送给对方。除了无障碍专席热线,华为还在全国 75 家服务门店部署了无障碍专职顾问,无论是产品使用问题或是维修,都会提供全程服务。华为联合全国100多家聋/盲协会,深入30省44个城市开展华为无障碍功能体验活动。HarmonyOS4,让无障碍体验再一次升级2022年7月,华为发布的HarmonyOS 3,涵盖了基础无障碍能力,图像识别,拍照辅助等特性,保障了无障碍体验。2023年8月,华为正式发布了HarmonyOS 4操作系统,无障碍能力全新升级,在保证无障碍基础能力和体验的同时,添加了众多智慧辅助场景。借助智能问答、助听器直连、小艺通话升级等友好特性和能力提升,帮助用户一定程度上解决生活中的障碍问题。HarmonyOS 4的智能问答,首次提出了针对视障群体人机交互的简洁方案。例如,通过开启智能问答功能,用户在拍照过程中通过简单的询问便可知道将要拍照的画面中是否有想要取景的对象,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等。在科技的驱动下,视障用户有了更多与世界交互的方式。听障用户可以借助助听器直连功能,将手机和助听器以低功耗蓝牙的方式建立连接,就能听到清晰的声音,解决了手机大声外放的困扰。同时,小艺通话能力有效解决了听障用户打电话过程中的听力和语言障碍问题,不方便正常接打电话时,小艺通话可以将手机接收的语音转文字,或将输入的文字转语音发送给对方,通过语音和文本的灵活转换,让通话无障碍。此外还可以帮用户自动接听来电,避免漏接重要电话,识别骚扰电话等。无障碍能力构建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13无障碍场景体验提升信息无障碍,筑造更包容的数字世界数字世界不是冰冷的0和1,而更应该是贴近人类体温的37度。科技向善,以人为本。华为坚持通过技术革新驱动无障碍体验发展,让每位用户平等享受美好生活。每一代HarmonyOS的全新升级都会有更强大的无障碍功能。HarmonyOS在持续优化无障碍基础体验上,还通过AI赋能,造福更广大障碍人群和临时性障碍场景。盲人跑者何亚君,“我觉得跑步让我开启了一段美好的人生”。从7公里到半马,再到70多次马拉松,最好成绩3小时14分何亚君每周三、周六,都会跟志愿者相约在体育公园,和助盲团的伙伴们一起享受奔跑带来的愉悦。通过华为手机屏幕朗读功能,伙伴们的邀约信息会被清晰的播报出来,包括表情也能被识别。最早,何亚君因为华为手机的耐用性而开始使用,流畅的信号能支撑他去更多地方徒步。后来,随着手机拍照辅助、图像识别、智能问答等功能的出现,满足了他更多的生活场景需要。“请问有红色的衣服吗?有的位于左方。”现在他能通过智能问答功能找到喜欢的运动服。何亚君使用华为手机与朋友交流“看见”更多可能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14从无法畅快“接打”电话,到单月通话500分钟朱轶琳是一名先天性极重度耳聋的听障人士,右耳全聋,32岁时植入人工耳蜗,左耳平均听力95分贝,摘掉助听器只能听见飞机的轰鸣声。经过从小的康复训练,她能在安静环境下进行口语交流。大家可能想象不到,在一些场景下,比如嘈杂环境、远距离或者电话会议里,朱轶琳依然需要通过观看口型,听声音,借助文字才能进行顺畅交流。现在,朱轶琳借助手机中的助听设备蓝牙直连功能,能将通话声音清晰地传到她的人工耳蜗,搭配HarmonyOS的小艺通话,可更快速更准确转写文字,实现了更好的“视听”一体化通话体验。朱轶琳说:“以前从来不打电话的我,居然突破了单月通话500分钟,而且是高难度,内容复杂的工作沟通,电话的另一头也是陌生人,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每次完成了工作任务或者沟通任务,听到对方一句“好的,非常感谢”时,朱轶琳都信心倍增,华为希望通过无障碍赋能,可以帮助更多听力残疾人实现自己打电话的梦。朱轶琳在HDC 2023湖畔对谈活动现场分享她的通话故事让声音更“清晰”“可见”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15让科技无障碍惠及每个人华为在无障碍领域持续努力,用科技推动无障碍技术的发展。2023年华为连续三年在HDC(华为开发者大会)开设无障碍体验展区。“数字包容体验馆”通过无障碍观影厅、非视觉照相馆等趣味互动打造的无障碍之旅,让普通人体验到无障碍科技的别样魅力,让障碍人士感受到无障碍科技带来的便利。华为坚持通过技术革新驱动无障碍体验发展,每一代鸿蒙操作系统的全新升级都会有更强大的无障碍功能。以往听障用户在与陌生人通话时会遇到电话被挂断的情况,接电话的人将小艺的系统性语音误认为是骚扰电话,HarmonyOS 4更进一步,在文字转语音通话时调用小艺的超拟人音色和自定义声音,升级的小艺说话和表达方式更像一个普通人;针对视障用户,HarmonyOS 4在智能识别的基础上新增智能问答,此项功能用于提供视障人群深入探索图像内容的一种途径。用户在手机相机预览框上单指双击并长按即可提出问题,包括可以帮助视障用户确定前方是否有门,确认衣服的颜色,让视障用户能独立完成自己喜爱的穿搭。2023年HDC大会数字包容体验馆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16华为坚持分享与倾听无障碍用户的声音,连续第二年在HDC大会开设“湖畔对谈”活动。我们邀请视障、听障、肢体障碍以及年长用户,与华为终端BG首席运营官、华为工程师、无障碍产品经理一同围坐在湖旁边面对面交流无障碍理念及成果。2023年HDC大会 湖畔对谈活动现场HarmonyOS无障碍功能的演化也帮助更多障碍用户实现梦想,成为他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宁夏少年樊建财小时候因为外伤,导致视网膜脱落,视力情况仅有2级,从此他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毕业后,他和一些视障用户一样,从事推拿工作。他希望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并励志自学成为了一名开发工程师。谈及自学之路,樊建财表示,自己从2016年起就开始使用华为手机,“智能识别”功能成为他自学道路上的得力助手,通过屏幕朗读可以让他清晰的“听见”手机中的画面及文字,让他可以和非障碍人士一样看书和查找资料。课余休息的时候,樊建财喜欢去超市购物,将手机摄像头对准物品,手机就可自动识别并朗读出标签内容,“看清”眼前的物品。杨绿野两耳重度神经性耳聋,虽然佩戴了辅助仪器,但是听力依然和健全人有较大的差距,无法在嘈杂的环境中清晰地感知到声音。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杨绿野经常需要与他人沟通,因疫情带来的口罩常态化和远程工作模式让“看嘴型”交流的场景大大减少,华为手机的AI字幕就成为了杨绿野的工作好伙伴,线上会议时,不仅可以全程即时转写还便于备份做提炼重点的会议纪要,也让她可以在嘈杂的环境中接打电话,声音变的“可视化”,也让杨绿野“听”的更清晰。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17我们定期邀请全国视障及听障用户体验华为产品的无障碍功能,并在功能上线前及上线后多次组织交流会,让障碍人士与华为产品、研发面对面交流用机使用体验,倾听障碍人士对产品的建议与需求,这些反馈将被纳入到后续产品的规划中。“没有我们的参与,就不要做我们的决定”,我们和来自全国多位视障人士曾开展华为智能眼镜体验系列活动,收到了很多高价值问题反馈,比如要改善蓝牙的连接、结合手机功能增加避障提示。“爱无障碍”公益活动2022-2023年,华为联合全国100多家聋/盲协会,深入30省44个城市开展了150多场华为无障碍功能体验活动,线下已为3000多位障碍人士提供无障碍用机指导与体验服务。无障碍讲师面对面讲解华为无障碍功能用机知识及技巧,帮助障碍人士深入了解华为无障碍功能,并体验华为产品的无障碍功能如小艺通话、AI纪要、AI字幕、图像描述,文字识别、拍照引导等。华为通过无障碍活动,帮助障碍人士更快、更充分了解无障碍功能,解决日常遇到的用机困难,让他们了解科技为无障碍生活带来的便利,享受美好的数字生活。华为无障碍功能体验活动重庆专场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18让数字生活突破年龄限制匠心打磨适老化功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数据:到203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的六分之一;从2020年到2030年,60岁以上人口将从10亿人增加到14亿人;到2050年,全世界60岁以上人口将增至21亿人。当今信息社会飞速发展,数字生活逐步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但仍有部分老人却因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设备,正面临着信息时代的数字鸿沟。为此,华为积极推进智能设备及应用的适老化适配,提升年长人群使用便利度,助力年长人群更好的融入数字生活。为了不让老年人在数字世界中掉队,我们从优化改进产品特性,到用智慧化手段开启年长人群的智慧生活等方面持续做出最大的努力。我们希望全社会每个人参与到关注年长人群的数字化需求和体验,帮助他们度过数字困境。华为从2012年开始就开发更适合老人的用机模式提高老年人的用机体验,近年来持续打磨,将界面进行了革新和优化。我们基于移动终端适老化技术要求、移动应用适老化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完成了基础体验适老化升级,从视觉清晰度上进行提升,看屏幕不再“费劲”,缓解视觉疲劳;系统默认大音量,老人通话不再用“吼”。2022年4月,华为在HarmonyOS 2上推出“长辈关怀”模式,针对老年用户视力下降、听力下降、触控精准度下降等问题,提供了简单快捷的体验,功能受到消费者广泛好评。2022年10月,华为在HarmonyOS 3上做了进一步优化,迭代推出了“长辈关怀”2.0版本,新版本进一步从听觉、视觉、触控、安全等方面更好地辅助老年人使用数字技术。2023年5月,华为结合用户需求研究进一步升级“长辈关怀”3.0版本,从手机界面的放大显示适配体验、应用的关怀模式管理、防诈骗骚扰拦截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老年人的视觉体验及用机安全。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19界面放大显示整合多项显示设置,可一键调节手机字体、图标等显示放大效果,7个档位大小调节,适配更多用户的视觉放大需求,让老年人更便捷的享受大字体、大图标的清晰视界。安全防护升级打开长辈关怀的同时联动开启安全增强防护及骚扰拦截,让老人远离恶意软件困扰,减少信息数据泄露风险,并有效拦截骚扰来电、识别信息恶意网址,让诈骗骚扰来电及信息无可遁形。APP关怀模式管理为了让长辈更方便地使用各个APP的功能,长辈关怀新增应用关怀模式批量管理功能,一键适配更多第三方应用字体、图标更大,界面更简洁,让长辈操作界面更友好。针对老年用户视听触感知下降、用机安全等问题,“长辈关怀”模式提供了统一的设置入口,用户可以一键设置手机字体大小与粗细、图标大小等,更为贴心的是,对于老年人隐私安全意识和保护能力差、容易受到恶意应用、恶意广告或骚扰来电侵扰欺骗的问题,“长辈关怀”模式还可以联动开启纯净模式的增强防护,有效阻止用户因受到诱导下载恶意应用,导致手机卡顿甚至无法正常使用或上当受骗的问题,并且可以联动开启多项骚扰拦截项,让诈骗骚扰来电及信息无可遁形,全方位守护老人用机安全。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20在数字经济时代,全社会都应从数字化发展创造的价值中获益。当大多数人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时,部分老年人却因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而无法享受科技产品与服务带来的便利,如何让老年人共享科技发展的红利,消除数字鸿沟,提升数字技术适老化水平,是信息通信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以帮助老年群体更好地融入信息化社会,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中国电信研究院在“2023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中公布了一份主流智能手机品牌的OS及UI适老化评级排名。中国电信研究院对10款主流厂商OS/UI进行了多维度评估,华为HarmonyOS 3.0获得五星OS和适老化先锋称号,继2022年之后再次获得榜单第一。产品体验上,华为部分手机机身侧面配备X键(实体键),可设置常用功能一键调用,九宫格形式简单易用,还可双击或长按直接打开核心应用,如付款码、乘车码、扫一扫等应用功能,X键既高效又便捷,老年人找起应用来再也不费劲了。除了基础用机体验提升,华为HarmonyOS还打磨了许多“关爱老人”的功能和场景。当子女不在父母身边时,可以通过畅连APP的共享屏幕,一边远程涂鸦一边指导,随时随地解决父母的手机使用问题;使用手机里的远程守护功能,可以轻松获取老人的实时位置,并且当老人长时间未使用手机时,子女还会收到提醒;还有运动健康app的家庭空间,只需绑定家人的智能穿戴设备,子女就能及时掌握老人身体健康以及日常运动情况,无论距离多么遥远,都能时刻关爱和守护父母长辈。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21助力老人跨越数字鸿沟为了帮助年长用户群体轻松应对日常用机遇到的问题,华为打造了一站式学习充能空间,线上线下多元化教学,引领更多年长用户快速掌握玩机技巧,轻松跨越“数字鸿沟”。梁春艳是一位从航天科工退休的高级工程师,退休后通过拉业主群,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她发现邻里间的老人都有遇到手机使用的问题,便和邻居在小区内自发组织开展华为智能手机公益课,为大家免费讲解适老化教程和玩机技巧,已经持续开课接近四年。目前,有很多年长用户跟梁春艳学会了通过手机下单、扫码以及使用更多APP。平时梁春艳的活动安排很多,小艺提醒就成为了她的“私人秘书”,替她安排记录好每一天的行程。因为视力不好,梁春艳设置了来电语音提示,不需要看屏幕就能“听”到是谁打来的电话;通过长辈关怀,可以一键调节字体,图标与显示大小,大大提升了梁春艳的用机体验,而且长辈关怀的安全防护也可以让其免于流氓软件困扰,减少个人数据被盗风险,同时让针对老年人的电信诈骗、骚扰来电及信息无可遁形。华为聚焦年长用户的手机使用高频场景,开发了玩机技巧送给爸妈的手机使用指南手绘手册,场景化的描绘方式让年长用户更容易学习并掌握如何使用手机。随着内容的不断丰富,该手册已经更新迭代至第十版,2022-2023年已印刷25万本纸质版手册供用户在全国华为客户服务中心、授权体验店等线下门店免费领取,还可在“华为终端”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栏“爸妈用机指南”,获取系列专题和电子版手册。在重阳节、母亲节等节日,华为手机玩机技巧和小艺建议会向用户推荐送给爸妈的手机使用指南专题,用户阅读使用技巧后可一键进入设置页,方便年长用户快捷地使用功能。华为全国授权体验店周期性开设带你走进数字生活系列用机课程,专业讲师为广大老年用户面对面讲授用机知识,涵盖手机基础操作、安全用机、看护健康、智慧出行、社交娱乐等场景,用户可在全国5000多家授权体验店预约和学习课程,2022年累计开展课程超过3.08万场。华为门店讲师也积极走进当地社区党群中心、小区物业、养老机构、老干部中心等开展“华为学堂进社区”活动,方便老人可以就近学习,截至2023年已累计开展5000余场进社区活动。2023年重阳节期间首次在国家老年大学开展手机培训讲座,并同步在全国10个省市老年大学开展课程,与此同时还汇聚全国爱心花粉力量联合开展了“百城花粉助老活动”,不断探索多种方式助力更多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智能手机讲座国家老年大学专场活动教育与健康科技,赋予你改变的力量。240130万1300万120万10000华为教育中心已经与240多家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共同打造教育垂域阵地。社区开发者参与人数超130万,与开发者互动交流44万余次。HUAWEI Research持续发展创新科技技术,目前已有110多个合作伙伴,1300多万用户参与相关研究。HUAWEI Developer Day已举办100多场开发者赋能活动,覆盖HarmonyOS开发者超过120万人次。鸿蒙开发者大赛平台产生超过10000个创新成果。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24教育:激发想象和创造智慧教育平台,让教育触手可得优质教育是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对人类福祉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教育已经变得更为普及。尽管如此,不同的社会经济群体在接受教育上不公平的情况依然存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2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加深了教育危机,严重扰乱了世界各地的教育系统。学校关闭对儿童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产生的后果令人担忧,尤其是女孩和弱势儿童,包括残障儿童、农村儿童和少数民族儿童。”与此同时,随着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在全球的普及度越来越高,线上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例如在中国,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较高的互联网普及率为在线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教育信息化持续推进,教育资源的愈加丰富,优质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流通与共享愈加方便,能用、好用的教育服务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线上教育平台。教育与健康是华为终端的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方向之一。为了满足各年龄段用户的需求,我们积极整合在线教育资源,打造智慧教育平台,让用户可以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25华为教育中心,满足全年龄段用户学习需求华为教育中心致力于打造优质内容和专业学习服务的平台,通过对学习场景的理解、软硬结合的技术加持和华为全场景创新设备,为用户带来全场景智慧学习服务和体验。华为教育中心与国内240多家优质教育伙伴合作,共创精品教育内容及服务,包括:学龄阶段的通识教育、素质拓展,学龄前阶段的启蒙教育、兴趣素养,成人阶段的自我提升与培训,满足全年龄段用户的学习需求。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26华为教育中心已实现在手机、平板、智慧屏和儿童手表多端同步学习体验。未来,华为教育中心还将继续协同多端,助力家庭教育,提供更加便捷、专业的服务。0-8岁是认知快速成长的阶段,儿童有强烈的探索和互动需求。华为教育中心儿童乐园提供专家精选系列内容,覆盖视频、音频、绘本、互动应用等,通过孩子喜闻乐见的交互方式,让儿童自主探索和感知世界。儿童乐园:面向0-8岁儿童,通过“听、看、读、玩”自然互动,帮助儿童自主探索无论是初入职场、提升技能,还是考试考证、语言和编程;从广泛的兴趣爱好,到互联网与通信等专业领域课程,满足成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职业教育:丰富的内容与培训课程家长既期待孩子熟练掌握智能终端新工具,也期待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华为教育中心实现基于设备、使用时长和内容/服务的家长守护,支持本机和跨设备近程/远程设置管理以及学习状态实时查询,为孩子打造纯净安全的成长空间,让孩子学得开心,让家长安心。家长守护:构建纯净成长空间,与家长一起守护孩子教育与健康成长在作业场景,华为教育中心学习桌面提供AI学习工具,帮助孩子养成自主作业、自主检查、及时整理的习惯,提高作业效率;在预习、复习场景,帮助孩子课前预习自测、课后针对性复习巩固,提升学习效果。学习桌面优选中小学学习资源和学习服务,打造闭环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学习习惯。学习桌面:面向中小学生,围绕“作业、预习、复习”提供专业学习服务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27共建鸿蒙生态,让能力得到支持华为开发者联盟是华为面向生态伙伴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开发者提供联接、赋能、成长的服务,以开放,创新为目标,通过HarmonyOS赋能、开发工具、平台服务、激励政策等,在开发、测试、推广、变现等全生命周期环节,全方位助力HarmonyOS开发者打造基于终端的全场景创新体验,并通过智能终端触达广大消费者,共建开放共赢的鸿蒙生态。华为开发者联盟已实现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平台部署,通过8大区域中心及15个数据中心切实保障开发者开展运营。来源:https:/ Developer Groups(HDG)是华为开发者社区全球项目,是面向技术领域的公益性开发者社区,为开发者提供深度技术交流的平台。目前全球已发展至68个城市站,140名组织者,累计开展130多场活动。HUAWEI Developer Experts(HDE)是经华为认证的熟悉一种或多种华为开放能力,并对赋能全球开发者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旨在帮助全球开发者成长,构建全球开发者生态。目前,HDE华为布道师全球已累计64位,其中HarmonyOS领域32位。HUAWEI Student Developers(HSD)是由华为针对校园开发者所设立,致力于帮助校园开发者探索前沿技术、提升实践技能,获得更多的经验与发展机会。截至2023年8月,华为校园开发者计划已覆盖全球400多所高校,全球校园大使300多位,已举办350多场校园活动。HSD通过以HarmonyOS技术沙龙、课程培训、代码实战、校园赛事等全面赋能和激励校园开发者创新。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30HUAWEIWomenDevelopers(HWD)鸿蒙生态伙伴行业峰会HUAWEI AppGallery ConnectHUAWEI AppGallery Connect是覆盖HarmonyOS应用及元服务的移动应用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为开发者提供涵盖创意、开发、分发、运营和分析各环节一站式服务,覆盖全终端全场景,降低开发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助力商业成功。同时,HUAWEI AppGallery Connect作为HarmonyOS应用和元服务上架平台,丰富的服务大大提升了HarmonyOS应用和元服务的分发、运营效率。截至2023年8月,HUAWEI AppGallery Connect面向中国大陆开发者累计开放服务126项,面向海外开发者开放88项,为全球17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开发者提供与上亿用户沟通的桥梁。HUAWEI Women Developers(HWD)是华为面向女性开发者设立的全球项目,旨在为女性开发者赋能,通过全方位资源支持,帮助女性开发者在职业和技术发展上获得更大提升空间,并为其打造学习、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华为致力于支持科技女性,为她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展现女性力量,引领世界走向更繁荣、更平等的未来。在2022年10月24日程序员节期间,华为在上海举办了科技女性沙龙活动,我们邀请了华为公司内部的资深科技女性代表,为女性员工和STEM专业学生分享宝贵经验,以助力下一代科技女性成长。生态赋能,价值共生,携手伙伴,合作共赢。鸿蒙生态伙伴交流峰会,旨在为企业开发者搭建协同创新与生态合作连接的交流平台,帮助伙伴深入了解HarmonyOS新能力与新特性。活动聚集行业头部应用开发者及软件开发商伙伴,聚焦鸿蒙生态魅力,在行业趋势、解决方案、产品培训、技术交流等在内多个的主题进行针对性深入交流与探讨。截至2023年8月,已陆续在南京、北京、上海、济南等地举办4场线下交流会。未来,计划每月2场在全国范围内定期开展活动,与开发者伙伴面对面深度交流,携手打造全场景鸿蒙新生态。HarmonyOS技术新特性分享行业解决方案及案例分享HarmonyOS伙伴业务痛点及行业应用机遇探讨建立多边合作伙伴关系应用开发者服务商开发者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31鸿蒙学堂鸿蒙政企赋能鸿蒙学堂作为HarmonyOS官方一站式生态赋能中心,聚合超过10万HarmonyOS知识内容及官方证书体系,提供慕课、微课、训练营等多种课程形式,入门、基础、进阶多维度内容设置。面向广大开发者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学-练-考-证”一站式服务。其中,鸿蒙学堂着重加强证书体系建设,推出HarmonyOS应用开发者认证系列专业证书,助力开发者掌握开发知识提升技能水平,全面构筑“HarmonyOS人才生态赋能中心”。截至目前,HarmonyOS累计学习人次超147万,HarmonyOS认证人次超4.5万。鸿 蒙 政 企 赋 能 团 队 协 同 生 态 伙 伴 推 动 省 市 地 方HarmonyOS人才标准及人才政策落地,通过联合伙伴组织形式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面向全国将鸿蒙生态理念推广至企业和高校,并通过线索发现HarmonyOS应用生态伙伴,提升HarmonyOS人才数量,扩大鸿蒙生态圈。截至2023年8月,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主办了多场鸿蒙生态人才赋能高级研修班。同时多省市发布HarmonyOS人才扶持政策,例如福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级“揭榜挂帅”职业技能培训新增HarmonyOS应用开发人才培养;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公布人才评价资源新增HarmonyOS应用开发;广东省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推动开源鸿蒙欧拉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在全社会的帮助下加速共建HarmonyOS人才储备。证 学 练 考 HarmonyOS累计学习人次超147万HarmonyOS Codelabs场景化练习人次超19万官方证书体系HarmonyOS应用开发者认证HarmonyOS认证人次超4.5万超过10万HarmonyOS知识内容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32肢体障碍开发者,用HarmonyOS为障碍人群撑起一把伞在当今数字化社会中,各种智能化设备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但对于障碍群体来说,如果“智能化”没有足够考虑到他们面临的困难,或许会变成另一个难以突破的障碍。周水欢作为一名肢体障碍开发者,她非常希望用自己的开发技术为障碍伙伴提供帮助,希望能在互联网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医荟坊”元服务在开发过程中,HarmonyOS应用开发工具能力,以及华为开发者联盟平台带给了周水欢很多的惊喜。“过去我都是在网上各种地方找学习资料,一边摸索一边做。华为开发者联盟还是相当完善的,有系统化的课程培训、技术文档、开发者社区交流以及各种主题活动等,可以给到我很多支持和帮助。”HarmonyOS端云一体化开发也为周水欢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开发体验。云开发能够让开发者在一个项目工程中,使用一套开放工具、一种语言完成端侧和云侧功能的开发。相较传统开发,成本低、效率高、门槛低。同时,HarmonyOS操作系统提供了统一的分布式能力,可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共享,设备之间可以更加紧密地协同,极大节省开发中多设备优化部署的繁琐工作。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生态建设和开发者社区建设已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关键,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也是满足各类用户需求的桥梁。越来越多像周水欢的开发者在鸿蒙生态下成长,依托HarmonyOS创新技术构筑便利的数字生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科技的温度。方寸之间,走出广袤天地周水欢深知医院就诊的困难和不便,比如说挂号难、排队长、出行不便等,因此诞生了面向肢体障碍群体提供在线问诊服务的想法。周水欢发现基于HarmonyOS开发的元服务很轻量,用户不用下载,就能够在卡片上直观查看信息。因此,她尝试开发一款能够方便用户在线问诊的元服务卡片医荟坊,让用户可以在线使用语音或文字提交病情描述,指定医生问诊;同时医生根据用户描述情况,给出诊断及复诊时间提醒。大学生的开发之路,让几何学习更简单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曾说过:“在几何里,没有专为国王铺设的大道。”意思是说,在学习几何的道路上,没有捷径,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因此,建立一个通用的几何解题方法,成为许多数学家的梦想。而机器证明及其应用(简称:机器证明)就是这样一种数学研究的方法,它让学习者告别“一只笔、一张纸、一个脑袋”的学习方式,运用计算机来实现数学证明。华为HarmonyOS校园开发者周文,运用初等几何的机器证明,开发出“基于初等几何数学的智能教育研究”(简称:比高)这一应用,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更加直观地展现几何形态,在学习几何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初高中学生降低学习难度,带来强交互式的学习体验。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33从学习到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高中时,周文已经能通过编程,帮助家里开展零售生意;大学期间,他在学习软件开发时,偶然发现了华为开发者学堂,并第一次接触到了HarmonyOS。周文提到,“我在华为开发者学堂学习了人工智能、计算机等方面的课程,后来就走上项目开发的道路。”提及当初项目开发,周文说道:“由于初等几何的图形绘制需要更加智能化的平台,而且目前也没有现成的开发案例可供参考,所以开发工作是极其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华为给我们开发团队提供了非常大的技术支持,通过3D图形、JS的可交互性,以及基于逻辑的AI,三者的配合,最终完成了机器证明在产品中的应用。”从弱人工智能,走向强人工智能的必经之路周文认为:“HarmonyOS不仅实现了国产操作系统的技术创新,更代表了华为坚韧不拔的精神。利用HarmonyOS的相关能力来解决机器证明的现实应用,不仅是我们广大开发者的理想,也是我们从弱人工智能,走向强人工智能的必经之路。”经历过高考的周文,深知数学几何的难度,在测试过程中,他和团队找到了贵州山区的学校,并跟他们合作,帮助老师更好地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结构,学习几何知识。未来,这款应用可以实现将题目输入到平台,进行几何推理,还可以生成图形,引导学生解题。这也是周文及其团队将要挑战的难点。“元服务”即将上线,让应用走向智能化周文及其团队在设计这款应用之初时,也开发了相对应的“元服务”。作为HarmonyOS提供的一种全新的应用形态,通过“元服务”可以将几何图形和对应的知识以卡片的形式,直接展示在手机桌面和负一屏上,实现“即用即走、一键服务直达”的轻量化交互体验。“未来,元服务的发展趋势可能会受到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影响。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和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元服务可能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为企业和开发者提供更灵活、可扩展的解决方案。”还在上大三的周文,希望毕业后创业,把目前开发出的项目产品应用到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上。周文的研究方向还涉及医学图像领域,他希望针对阿尔兹海默症和眼科疾病识别开发相关产品,帮助用户预防疾病。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34HUAWEITalk,与更大的世界相连HUAWEI Talk是华为旗舰店面向所有顾客召开的嘉宾分享活动,是华为学堂的另外一种形式。华为希望能够以旗舰店为轴,为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大咖提供联接他人、结交新朋友的渠道,顾客也可在轻松的氛围下,获取新知,开拓眼界。著名导演王小帅在华为旗舰店上海南京东路分享过光影背后的故事;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在华为旗舰店深圳万象天地的读书会上分享过阅读感悟分享;2023年7月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期间,位于上海南京东路的旗舰店举办了“漫谈游戏艺术与文化”的主题分享。青少年科技之旅,培养科技生活能力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更加深刻地影响着整个教育生态。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培养科技的“奇思妙想”则变得越发重要,而好奇心的培养更应该打破空间与距离的隔阂,走出校园,贴近科技前沿。华为旗舰店坚持为青少年打造“科技之旅”活动,希望将技术创新思维更好的应用到实践教育中。编程实践可以直接地帮助学生们充分理解技术知识,丰富动手实践能力。华为旗舰店深圳华为坂田G区与龙岗区教科院合力打造的科技之旅活动还精心设计了编程实践课程,通过华为云人工智能教育开放平台,将软件知识与硬件知识相结合,以运动健康为主题思路,让学生们分组实践、发挥创意、构建出属于他们的小组作品。学生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充分掌握创新科技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们真正体会到“做”的成功,养成通过“动手做”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华为学堂,将科技融入每一次逛店之旅华为学堂在旗舰店的设立不是传统意义的讲授式课堂,更像是嘉宾的生活方式分享,主题贴合当代人的生活习惯,更时尚、更生动、更有趣。学堂不仅设置了华为产品解读与使用技巧的分享,更有运动健康、音乐游戏、传统文化等趣味课程。比如,用颜色讲述诗词背后故事的中国传统色-诗词、计算思维的STEAM科技小学堂、如何有效提升运动水平的运动中的黑科技、可以玩到好玩音乐游戏的把你的耳朵叫醒等。旗舰店华为学堂目前已有专业讲师42名,同时也吸纳了大批优秀的研发专家加入,已在全国已开展了近1.5万场课程。顾客可以通过“我的华为”APP或华为学堂官方网页查看课程安排,选择所在城市,挑选喜欢的课程,也可在逛店时随时加入课程活动中。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35健康:科技创新助力自主健康打造领先的穿戴产品全球数字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在政策推动、技术迭代、市场演变、疫情常态化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运动、医疗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拥抱数字技术,通过健康数据的监测来实现人体的数字化、可视化,实现人体更主动的健康管理,但在数字健康领域持续深化探索的过程中,这些诉求仍面临诸多困难,而长期性、随时性、便携性、可移动化的穿戴设备可为人体数字化的实现提供技术和硬件支撑,这也将是穿戴技术继续发力的方向。华为运动健康业务,始终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将华为持续创新的能力与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相结合,把数字健康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行业。随着软硬件技术的不断优化,华为智能穿戴产品在医疗健康领域也有更多突破性的技术,如血压监测、心电分析等。这些产品可以对房颤、早搏、血压等心血管健康问题进行前期筛查,帮助用户实时监测自身健康状态,更好地管理好自己的健康。心电分析提示软件已经应用在智能穿戴产品上,并与权威医疗机构合作,由专业医师为用户提供专业心电解读报告和保养建议,为用户提供更完整的健康服务体验。聚焦大众健康,加速研究创新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推进,健康发展模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预防为中心”转变,经济与健康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十分热门的两个话题。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保障富足,生命质量也从生存、保障生活提升到享受生活的层面。从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再到心理健康促进、健康环境促进等,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只有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好的掌控身体健康,才能创造并享受美好的生活。健康的体魄是人们幸福感和获得感提升的重要呈现,随着大众对健康需求的快速增长,数字健康也逐渐融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作为一种把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于生命健康之上的新模式,通过更加自主性、实时性、交互性的健康服务,帮助人们获得更高效、便捷、智能、有温度的健康服务体验,真正实现“每个人都是自己身体健康的第一责任人”。2018年,华为推出HUAWEI Research创新研究平台,在保护消费者隐私的前提上,利用数字健康优势帮助合作伙伴高效开展创新研究活动。通过开放研究APP框架、华为智能终端多种传感器能力,研究人员能够轻松招募数量众多的参与者、获取高价值的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通过开放大数据AI分析能力,研究人员能够显著提升研究效率,快速孵化创新应用和解决方案。HUAWEI Research联合301医院、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树兰医疗感染科医生集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80多家研究机构开展主动健康研究,广泛覆盖心血管、睡眠、呼吸、肝脏、血糖等健康领域,助力广大用户拥有更健康的生活。同时,HUAWEI Research创新研究平台与南京鼓楼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合作,于今年成功上线血糖健康研究,让高血糖风险评估有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测量方式,让血糖周期性管理成为可能。研究生态合作伙伴医院高校研究所学会/协会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36守护心脏健康301医院-心脏健康研究301医院基于HUAWEI Research创新研究平台构建心脏健康研究,通过华为智能穿戴设备的高性能心率传感器,开辟大规模人群心律失常风险筛查和防治管理的新道路,有效解决房颤早搏等心律失常易漏诊、就医确诊难等问题,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前预测房颤发作风险,降低脑卒中等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呵护睡眠健康301医院-睡眠呼吸暂停研究301医院基于HUAWEI Research创新研究平台发起睡眠呼吸暂停研究,通过华为智能穿戴设备的高性能心率传感器和血氧传感器,实现睡眠呼吸暂停风险居家便捷筛查、个性化分层建议。关注血管健康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健康研究基于HUAWEI Research创新研究平台快速构建血管健康研究,通过华为智能穿戴设备的高性能心率传感器和心电传感器,为用户提供动脉硬化风险筛查和血管风险评估,帮助人们实现居家、便捷的血管健康评估管理,了解自身血管健康状态,开启健康美好生活。呵护呼吸健康301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健康研究基于HUAWEI Research创新研究平台发起,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实时获取人体生理参数和咳嗽音,通过多模态融合模型可进行肺功能评估、慢阻肺筛查和肺部感染筛查,医护人员提醒高风险用户及时就诊,有效实现呼吸健康的居家主动管理。守护血压健康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压健康研究基于HUAWEI Research创新研究平台发起,通过HUAWEI WATCH D实现日常生活场景无感血压趋势检测、动态血压监测,帮助用户筛查高血压隐匿风险,助力血压健康管理。关注高原健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高原健康研究基于HUAWEI Research创新研究平台发起,通过华为智能穿戴设备的高性能心率传感器、血氧传感器和气压计,实现高原反应的风险评估,帮助高原旅居用户进行健康管理。关爱肝脏健康树兰医疗感染科医生集团-肝脏脂肪研究基于HUAWEI Research创新研究平台,通过华为智能体脂秤,居家检测肝脏脂肪等级,提供专业健康指导建议,对脂肪肝进行早期预防和主动干预。守护血糖健康南京鼓楼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糖健康研究基于HUAWEI Research创新研究平台,通过HUAWEI WATCH 4系列的高性能传感器监测能力,推出高血糖风险评估功能,根据周期性评估结果给用户相应建议,提醒有风险用户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必要时提醒就医检查,助力用户自主管理血糖健康。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37HUAWEI Research持续发展创新科技技术,目前已有110多个合作伙伴,1300多万研究用户,随着越来越多研究机构的加入,让数字健康研究走进真实世界,也正在一步步实现。同时,HUAWEI Research希望携手行业伙伴,加速产、学、研、医融合的科研与创新,在运动、循环、呼吸、神经、内分泌、消化系统等方面开展更多创新研究,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促进与慢病风险防治服务。HUAWEI WATCH 4系列具有高血糖风险评估功能TrackAI项目助力儿童的视力筛查及改善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 6%的 5 岁以下儿童受到屈光不正、弱视和斜视等视力障碍的影响。其中,导致弱视的原因有许多种,如果及早进行视力筛查,则可以有效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视力筛查的目的是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识别有弱视风险或表现出弱视危险因素(斜视、未矫正屈光不正、屈光参差)的儿童,以便为他们提供改善视觉功能的治疗。西班牙Dive Medical联合华为开展TrackAI项目,通过运用儿童眼球跟踪技术捕捉眼球轨迹,并通过华为AI分析视力健康情况,及早成功检测到儿童的视觉问题,以确保病患能在最佳治疗期内开始治疗。截至2023年,该项目已经运营超过4年,已有近6000名儿童接受了视觉检测。2022年-2023年,TrackAI将项目扩展到欧洲和拉丁美洲,在西班牙的马德里、巴塞罗那、萨拉戈萨、托莱多,和墨西哥的墨西哥城,共计完成1216次儿童视力筛查。为了更多人的健康而创新华为持续与行业伙伴合作,希望我们在医疗健康服务方面的创新能够惠及普罗大众,守护更多人、更多家庭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38孵化创新科技,构建运动健康生态华为运动健康十年发展历程,不断进行创新科技孵化和运动健康生态构建,始终坚持为包括残障人士在内的全球用户带来更科学智能的运动健康生活方式。此外,华为还参与主导了欧洲最具影响力的的心血管研究项目之一iCARE4CVD,该项目由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心血管预防和康复协会联合发起,旨在通过多学科协作,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华为作为该项目唯一的穿戴设备厂商,协助研究人员收集和分析患者的心率、血压、运动量等数据,帮助全球用户更好地进行心血管疾病管理。在华为芬兰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内建有一个滑雪模拟测试场地,采用可以调节高度和速度的滑雪斜坡。华为芬兰研究团队通过在室内重复性大量实验进行类似膝盖曲度的运动体态精确分析,基于HUAWEI TruSport科学运动体系,开展滑雪运动姿态分析、摔倒预测、技巧评估等方向研究,形成可靠准确的运动生理算法。这一创新性的研究和开发,将为滑雪运动员或爱好者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运动指导以及更加专业、安全的运动辅助,推动滑雪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华为积极探索残障人士在运动健康方面的衡量指标,如“身体活动提醒”、“活力三环”等定制化研究,为轮椅用户等障碍人群提供更加科学、适配的运动健康管理体验,帮助障碍人士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需求。我们坚持以科技关怀手段,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科技创新所带来的便利和温暖。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39随着智能穿戴产品尤其是相关健康需求的增加,华为终端公司自2020年起就启动了医疗体系建设,并进行相关医疗产品的注册和认证,以确保涉医的穿戴产品能够满足国际/国内相关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要求,确保涉医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生产、贮存和流通、安装、服务和最终停用及处置等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此外,华为的WATCH D腕部心电血压记录仪及ECG APP(心电分析提示软件)还获得了欧盟的CE MDR医疗器械证书。华为还持续在海外国家和地区持续建设和完善医疗体系,支撑相关产品的医疗注册和认证,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安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当前,华为已经基于欧盟医疗器械法规(MDR)、ISO13485标准、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等法规和标准要求建立了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并将体系的核心要求融入到公司的业务流程中,确保能够始终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022年9月,华为终端正式通过了ISO13485体系认证。截至2023年8月,华为已经获得了6张中国药监局的注册证书,包括GT2 Pro ECG版、WATCH D腕部心电血压记录仪、GT3 Pro ECG版、ECG APP(心电分析提示软件)、PPG APP(脉搏波房颤和早搏提示软件)、OSA APP(睡眠呼吸暂停筛查软件)。构建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绿色环保科技,与自然共生。3.3亿截至2022年12月,搭载HarmonyOS 的华为设备超过3.3亿台,让多年前的产品仍然能够发挥其最大使用价值。1600万从2020年至今,通过返厂进行主板、屏幕等部件维修,已经累计让超过1600万台设备焕发新生。36000吨2023年,产品说明书页数较2019年减少比例达86%,预计减少纸张1274吨,减少碳排放超36000吨。78万2015年至今,通过以旧换新,华为让近78万台终端设备焕发新生。14种华为产品中使用了 14 种可再生物料,包括纸张、铜、塑料、铁、铝、锡、金、银、钴等,促进材料的再利用。600万2022年起,逐步取消随货发给消费者的纸件购物清单,已经累计节约近600万张A4纸。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42运输使用回收设计生产我们相信,科技是应对环境挑战不可或缺的解决方案之一。华为秉持着“让科技与自然共生”的环保理念,在攀登创新巅峰的旅程中,以科技创新保护环境,持续围绕安全环保材料使用、减少碳排放、促进循环经济三个方面,构建华为的环保竞争力。华为终端聚焦产品环保,通过技术创新,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视角进行闭环管理和循环生产,在我们为用户带来良好体验的同时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为社会的碳减排及碳中和目标持续努力,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安全环保材料使用:在满足有害物质管控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积极选用生态友好的材料,并通过开展产品生命周期评估,持续降低产品的环境影响。减少碳排放:不断从管理和技术等层面,进行节能减排创新和实践,减少自身产品的碳足迹;努力联合上下游合作伙伴实现节能减排,全方位构建绿色供应链。促进循环经济:从源头出发,优选环境友好型材料,减少原材料使用,提升产品耐用性、可升级性,完善产品回收体系,以更少的资源代价,为人类谋取更多的福祉。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43产品生命周期评估华为建立涵盖整个生命周期的产品碳排放模型,包括原材料选择、清洁能源使用、产品能效提高、回收处理循环等,从而降低产品的资源消耗及碳排放。华为已经建立了内部的产品环保数据库,并依照ISO14040/ISO14044等标准建立了产品生命周期评估(LCA)方法论。通过LCA方法,我们可以评估从原材料到产品的废弃回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环境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从而能够指导我们识别产品环境设计改进机会,包括原材料选择、制程工艺优化、产品能效、包装优化、运输方式以及回收策略等。当今社会普遍认为人类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了影响。降低产品的碳足迹,对于降低华为终端整体的碳排放至关重要。为此,华为持续通过开展产品的环境影响评估,识别碳减排机会和相关方要求,并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融入到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资源及能源效率,为用户提供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降低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44环保材料应用华为希望探索和持续推进“循环经济”模式,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积极考虑安全环保以及可再生材料的选用,作为材料循环的初始点,以实现材料的闭环流动,在带来环保产品的同时,也在需求端推动再生材料产业的发展。华为已经基于QC 080000 要求,建立了有害物质管理体系,并通过了第三方认证,保障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安全,同时降低环境影响。该认证标志着华为质量管理体系在产品端到端的有害物质管控方面更加系统、规范、透明。我们从2016年起就对手机产品超出法规要求进行有害物质管理,从源头进行有害物质减量化设计,降低产品对环境影响。在符合中国、欧盟RoHS、欧盟REACH等国内外有害物质管理法规之外,我们还主动在产品上淘汰了行业中仍在使用的有害物质如:溴系阻燃剂(BFRs)、氯系阻燃剂(CFRs)、聚氯乙烯(PVC)、邻苯二甲酸酯(PAEs)、三氧化二锑、铍及化合物等六类物质,含有这些材料的电子废弃物在回收处置环节会释放诸如二噁英等物质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华为已经自建500平方米环保实验室,构建物质的环境健康测试分析能力,拥有覆盖色谱、光谱、质谱领域的专业设备,达到行业领先的环保测试分析能力,获得CNAS认证认可。更安全的材料积极选用高质量的环保再生材料,减少从矿产源头直接索取,是我们在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方面最重要的举措之一。由于电子产品的生产涉及到数十类物料,并不是每一类物料都能在目前的产业链内找到合适的高质量再生材料,因此需要我们和供应商一起努力,通过对目前再生材料产业链的深入了解,并且共同推进再生材料产业链的完善,从而能够在找到高标准的再生材料应用到产品生产当中。2022年,华为终端各类产品中共计使用了 14 种可再生物料,包括纸张、铜、塑料、铁、铝、锡、金、银、钴等。华为正在积极和材料供应商共同探索在产品中使用更多优质再生材料的可能性。选用再生材料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45可持续的产品包装产品包装的环保设计也是华为产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包装小型化和轻量化可以节省纸张等原材料,保护森林资源。同时,更小、更轻的包装可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而选择符合环保原则的包装材料,能够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保证包装对产品充分保护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选择环保包装材料,提高包装材料回收和再利用率,是华为设计产品包装时一直遵循的原则。2022年-2023年,华为研发人员通过开发包装小型化堆叠工具,实现产品包装自动化堆叠设计,一次性做到极简设计,并将各类产品的实装率、一次性塑料限制使用要求纳入终端产品包装环保设计规范,最终落地华为产品包装。塑料是电子产品材料当中最难回用的部分,因此直接选择对环境影响程度最小的塑料,是材料选择过程的重要考虑点。2013年以来,生物基塑料已广泛运用于华为手机的生产制造,大大减少了传统石化塑料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在我们选用的生物基塑料当中,超过30%的生物基塑料由蓖麻油提炼而来,相对传统塑料,减少62.6%的二氧化碳排放。生态友好塑料生物基塑料生物基塑料(Biobased plastics)是指以淀粉等天然物质作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塑料,用于生物基塑料合成的生物质可来源于玉米、甘蔗或纤维素等。生物基塑料以植物为原料,植物在生长时捕获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另外,生物基塑料减少了塑料行业对石油化工产品消耗,以及减少了石化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可以起到节约石油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功效。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46使用更少的材料,进行小型化、轻量化设计,是产品绿色包装设计的核心之一。华为从以下四个方面推动包装的小型化设计,提高实装率,减少包装重量。设计优化:结构堆叠设计优化,减少粘接结构。如华为Mate X5通过设计优化,实装率较华为Mate Xs 2提高7.5%。标准优化:推动测试标准优化,与行业对齐,避免过度包装。如通过测试标准优化,华为智慧屏 SE75 MEMC较上一代产品实装率提高6.16%。内装物精简:去除耳机、适配器、数据线等inbox配件,减少配件层,缩小包装体积。包装小型化,减少碳排放内装物尺寸规格优化:如华为手表钢表带表节拆开作为配件,与其他表带归一化长度,华为手表包装体积减少17%。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47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2022年发布的全球塑料展望报告显示,全球塑料垃圾于2019年增加到3.53亿吨,其中有1.09亿吨塑料堆积在河流中,3000万吨塑料堆积在海洋中,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与此同时,塑料又具有显著的碳足迹,其整个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4%,因此减少塑料垃圾对人类而言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华为一直致力于使用更环保的包装材料,以最大限度减轻环境压力。我们更多地选用可循环利用的再生纸和符合可持续发展管理原则的负责任森林(FSC认证)所提供的纸张原料。包装上的印刷油墨会对包装最终的降解产生影响,华为产品包装使用100%可降解环保大豆油墨替代石油油墨。我们最新使用的环保材料通过了可堆肥国际认证,即可以在工业堆肥环境下生物降解。为了减少塑料垃圾,华为不断改进产品包装,减少包装材料中的塑料含量。比如我们应用了特殊的纸质材料来代替手机的包裹防护塑料膜,目前该材料已经应用于Mate50系列产品;针对包装盒的封口贴,我们开发了一种高强度纸取代塑料封口贴,该材料会首次应用到运营商定制产品包装。预计通过这两项优化,每千万台手机将减少约13吨一次性塑料。此外,华为还开发了一种特殊水油,取代了包装上的塑料薄膜,这种水油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有效避免了一次性塑料的使用。该技术已经应用在P60系列包装上,未来还计划推广到更多的产品包装。仅此一项,预计每千万台华为手机将减少约46.3吨一次性包装塑料。这些减塑措施还将应用于其他手机,耳机,手表,手环,平板、PC等终端产品,为消费者提供环境友好型产品,促进绿色消费。包装减塑,促进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48说明书轻量化设计,使用更少的纸张材料,同时提升用户体验。说明书轻量化可以节省纸张,减少对森林资源的需求,也可以减轻包装重量,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2023年我们在穿戴产品上进一步探索说明书轻量化,通过屏上玩机技巧App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内容,给消费者带来更丰富的玩机体验,从而减少纸张的用量,相较2019年,预估2023年可减少1274吨纸张的消耗,相当于保护超过2.1万棵大树,减少碳排放约3.6万吨。应用产品手机、平板、PC手机、平板、穿戴、PC、路由器、CPE手机、平板、穿戴、PC、路由器、CPE、音频产品手机、平板、穿戴、PC、路由器、CPE、音频产品说明书页数减少比例63%节省纸张用量(吨)4264减少碳排放(吨)12080 34765 34446 36127 维度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预估)说明书轻量化说明:上表数据均为当年度较2019年改进的情况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49产品绿色环保认证权威的环保认证是对华为持续践行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最直接的肯定和认可,是华为产品在材料环保与安全、环境友好、减少资源及能源消耗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的重要标志。2022年至2023年8月,华为多款产品通过了国内及国际领先的绿色环保标准测试,获得环保认证证书。SGS绿色产品认证HUAWEI P50系列、nova 11系列、HUAWEI Freedbuds 5 系列等产品获得SGS颁发的绿色产品认证最高等级证书。该证书表明华为产品在绿色、健康、安全领域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CQC环保等级认证MatePad Pro、nova Y70、nova Y90等共21款产品39个型号手机和平板电脑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电子电气产品环保等级评价的最高等级A级认证。该证书表明华为产品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友好、资源能源消耗少,产品环保表现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俗称十环认证,表示该产品不仅质量优良、环保性能优良,还具有毒性低、危害小、节约资源等优点。自2017年起,MateBook系列笔记本产品通过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截至2022年底,华为平板电脑、台式机、打印机、一体机、显示器等PC系列产品都取得了中国环境认证标志。TV Green Mark认证德国TV Green Mark认证标识表示产品在有害物质管理、能效、再生材料、生命周期评估(LCA)等方面达到全球领先水平。HUAWEI 4G Mobile WiFi 3产品通过德国TV Green Mark认证,是对华为产品“绿色”技术和“绿色”理念的肯定。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50减少生产过程的碳排放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占产品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重要部分,为了减少产品生命周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降低产品碳足迹,华为在运营过程中积极引入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并通过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手段提高制造过程的能源效率。此外,我们还要求广大供应商设定碳减排目标,落实碳减排行动,减少华为产品生产阶段的碳排放。开展温室气体盘查与量化有助于我们全面识别在各领域的碳排放情况,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碳减排目标。华为公司每年都会基于ISO14064标准开展温室气体盘查并通过第三方机构审核,并对外披露公司碳排放数据。基于公司的碳排放数据,我们完成了华为终端组织边界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盘查工作。2022年华为终端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63,360吨CO2e(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盘查排放量(t-CO2e)11,770151,590163,360占总排放量比例7.2.80%温室气体范围一范围二总量表:华为终端公司2022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数据未经第三方查证)范围一:华为拥有或控制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所产生的直接排放范围二:华为外购电力或外购热力所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51碳中和已经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共识,全球已经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提出或准备提出碳中和目标。为了实现碳减排,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为各个国家、各企业落实碳减排目标的重要方向。华为在自身运营中持续加大引入可再生能源,建设园区光伏电站,并积极引入清洁能源,降低自身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自身运营碳减排华为东莞园区的电动小火车 2020-2022年华为中国区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电量(单位:万度)147,575156,497可再生能源(如: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如:燃气电)清洁能源21,91631,1872020年2021年39,1382022年2020年2021年179,6432022年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52华为高度重视全球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推动整个供应链的绿色低碳转型,减少供应链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可持续发展风险。华为每年从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以及碳减排目标等维度对供应商的碳减排绩效进行评估,加大对碳减排优秀供应商的激励,并通过举办全球供应商碳减排大会,对标行业最佳实践,共同探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共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降低供应链碳排放华为第三届供应商碳减排大会2023年6月30日,华为成功举办第三届全球供应商碳减排大会,华为集团董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任陶景文介绍了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供应商的碳减排倡议,并对碳减排优秀供应商进行了表彰,其中终端有三家供应商获奖。为碳减排优秀供应商颁奖华为对供应商提出了明确的碳减排目标,建议参照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的要求设定碳减排目标,至少要设定5年以上的中长期目标。节能减排要求:年均能耗强度下降不低于2%,年均碳排放强度下降不低于5%,规范统计和报告达成情况;碳减排加入供应商选择策略:分产业逐步将碳减排指标纳入供应商选择策略中,与份额挂钩;碳足迹能力:鼓励领先供应商提前开展产品碳足迹分析,数字能源供应商应在近期建立产品碳足迹分析能力;标杆供应商牵引:对碳减排优秀供应商进行表彰及激励,督促未能按要求达成碳减排目标的供应商加大碳减排力度。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53为了进一步明确减排空间,推进减排目标的落地,部分供应商的碳排放数据通过了第三方机构核查,获得ISO14064证书;部分供应商还通过了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系统化地进行节能降耗管理。同时,供应商在制造华为产品的过程中使用了清洁能源,如采购绿电、自建分布式光伏电站、使用风能、热能等清洁能源。供应商清洁能源案例华为某供应商工厂建设的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49.3 MW,光伏总发电量 43651 MWh,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38601吨CO2e。供应商工厂屋顶光伏电站通过以上措施,2022年,华为终端供应商碳排放强度较2021年下降10%。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54更持久耐用的产品保护资源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制造优质且持久耐用的产品。在每一件产品交付给消费者之前,我们均会开展严格的可靠性测试;同时我们为消费者提供持续的系统更新以及便捷可负担的维修服务,这一切都是为了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减少对地球资源的索取,促进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为循环经济做出贡献。产品耐用性持久耐用的产品首先需要确保的是硬件的可靠性。华为终端的每一个产品在推出前需要经历的第一道关卡是全面多样的可靠性测试,以确保产品更可靠。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55华为在设计阶段便对产品的使用寿命进行充分考量,选取耐用的材料进行制造,构建硬件系统的可靠性能力。华为在全球拥有多个可靠性实验室,我们严格按照国际标准,结合手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使用情况设定了跌落测试、高低温环境测试、耐磨测试等全面的可靠性测试,使产品能够从容应对使用过程中的跌落撞击、酷暑严寒、干湿变换等各种场景。此外,华为多个产品获得瑞士SGS耐用认证。例如,Mate 50系列获得全球首个瑞士SGS五星级玻璃耐摔认证,整机耐摔抗跌落能力相比普通玻璃提升至10倍,超可靠昆仑玻璃,强有力地保护屏幕。Mate X3产品获得瑞士SGS双五星抗冲击认证,昆仑玻璃外屏获得五星级耐摔能力认证,柔性内屏采用复合叠层结构,创新引入非牛顿流体材料层,遇强则强,遇柔则柔,使抗冲击能力提升至4倍,超抗冲柔性内屏获得全球首个瑞士SGS五星级抗冲击能力认证。华为Mate 60系列手机使用了第二代昆仑玻璃,超坚韧玄武机身,超耐用锦纤材料,手机更加抗摔耐用,用户使用更安心。手机产品耐用性实践我们开展数十次跌落测试,模拟手机从一般使用高度摔落到硬地的过程,落地后手机屏幕完好,一切使用正常才算过关。同时,为了模拟意想不到的跌落方式,还开展数百次的滚筒测试,在旋转的滚筒里让手机自由翻滚跌打,找到手机的薄弱点,并加以完善。跌落场景长久的使用中产品表面磨损不可避免,如何保障更长时间的耐磨性也是重要考量点。我们进行涂层硬度测试、人工汗液耐磨测试、酒精耐磨测试、胶带剥离测试。即使在晃动的公交车中,包中的手机与化妆镜、文具袋互相摩擦千次也不用担心。摩擦剐蹭场景电子产品故障52%的失效是由环境效应引起,其中温度占40%。我们在实验室里模拟了全球各地的环境条件,对手机在极低温和高温下分别测试,评估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反复经历高低温循环后产品机械电气性能的衰退状况。高低温场景为了测试手机按键使用寿命,我们模拟手机按键真实使用状况,开展按键耐久测试,测试次数可达数十万次。按键按压场景针对防水、防尘,我们在多款旗舰机型中,使用精湛工艺打造IP68级防溅抗水机身,防止突然的雨滴或意外飞溅,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喷溅场景为了测试手机各器件耐压能力,我们进行点击测试、挤压测试、钢球冲击测试。即使在拥挤的地铁内,也不用担心包内物体挤压手机造成故障。挤压冲击场景防水防尘防溅项目IPX8IP6X泼水Mate30ProIPX8IP6X泼水P40ProIPX8IP6X泼水Mate40ProIPX8IP6X泼水P50ProIPX3IP5X泼水P50PocketIPX8IP6X泼水Mate50ProIPX8/泼水MateX3IPX8IP6X泼水P60ProIPX8IP6X泼水Mate60Pro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56华为结合笔记本电脑等PC类产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使用情况,设定了屏幕开合、按键敲击、触控、摩擦剐蹭、高低温、灰尘等多种场景下的可靠性测试,使得产品在多种环境下都具有高可靠性,保障用户的使用体验。PC产品可靠性实践笔记本电脑每一次的屏幕开合,都意味着对承载轴承造成一次磨损消耗,为保障用户长期开合屏幕手感和寿命需求,我们模拟用户实际使用场景状态,进行转轴开合力测试、转轴开合耐久测试等,确保满足用户使用寿命需求。屏幕开合场景为了测试笔记本电脑按键使用寿命,我们模拟笔记本电脑按键真实使用状况,开展按键耐久测试,测试次数可达数百万次。按键敲击场景触控板表面的顺滑度和手感是笔记本电脑用户体验的重要关注点。我们进行表面摩擦系数测试、水滴角测试、耐磨测试、弹力曲线测试等。触控场景作为长久使用的产品,笔记本电脑表面是否耐磨是对其耐用性考量的重要指标。我们进行涂层硬度测试、人工汗液耐磨测试、酒精耐磨测试、胶带剥离测试,保障产品的耐磨性。摩擦剐蹭场景我们在实验室里模拟了全球各地的环境条件,对笔记本电脑在极低温和高温下分别测试,评估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反复经历高低温循环后产品机械电气性能的衰退状况。高低温场景华为笔记本电脑通过了专业灰尘测试验证,确保在长期灰尘累积后机械电气功能均能正常运转。灰尘场景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57华为结合平板电脑单产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及与键盘或手写笔等配件搭配使用的场景,设定了高低温场景、灰尘场景、手写笔书写划线、按键敲击场景等多种场景下的可靠性测试,使得单主机产品或与配件搭配在多种环境下都具有高可靠性耐用的使用体验。平板产品可靠性实践我们在实验室里模拟了全球各地的环境条件,对平板电脑及其配件在极低温和高温下分别测试,评估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反复经历高低温循环后产品机械电气性能的衰退状况。高低温场景配件键盘与平板主机搭配使用时,时常需要将键盘打开使用或者合拢。为保障打开与合拢状态下皮面长期弯折而功能不受损伤,我们设计了数万次要求的皮面翻折耐久测试,保障产品弯折位置材料经久耐用。皮面翻折耐久场景为了评估手写笔在平板表面点击或划线的寿命,我们模拟用户点击屏幕或记录笔记划线等场景,开展手写笔点击耐久测试和划线耐久测试,测试次数可达数十万次。手写笔书写划线场景为了评估平板配件键盘按键的使用寿命,我们模拟用户真实点击按键使用状况,开展按键点击寿命测试,测试次数可达数百万次,可满足用户文档编辑打字使用需求。按键敲击场景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58“高品质高可靠”一直是华为智能穿戴产品着力打造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为了支撑产品探索高山、遨游深海,我们在设计阶段进行全面考量,结合不同类型产品的用户实际使用场景,设计了游泳级、潜水级防水测试、汗液模拟测试、表带拉扭测试、表面耐磨测试、模拟磕碰测试等全面的可靠性测试,使产品能够从容应对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场景。穿戴产品可靠性实践针对穿戴产品日常贴肤佩戴,长期接触汗液,实验室专门配置人工汗液,对表带、表体做汗液浸泡、汗液包裹测试,以及结合高温高湿的组合测试,通过上述测试,确保用户日常佩戴使用可靠性。汗液模拟测试对穿戴产品表带全面开展表带抗拉测试、扭曲测试、抗拉耐久测试、拉扭耐久测试,确保表带在用户日常佩戴摘取、意外拉扭等各种场景下,表带的可靠耐久。表带拉扭测试考虑用户日常佩戴表体磨损风险,在实验室对穿戴产品全面做酒精摩擦测试、橡皮摩擦测试、干擦湿擦测试、钢丝绒摩擦测试、尖端耐磨等测试,模拟用户日常佩戴可能遇到的摩擦场景,确保产品日常耐磨可靠性。表面耐磨测试针对用户在使用中可能遇到的磕碰、碰撞场景,我们在实验室对产品表体不同位置做钢球冲击测试,模拟用户日常佩戴可能遇到的不同位置磕碰,保障用户日常安心佩戴使用。模拟磕碰测试HUAWEI WATCH 4 Pro系列加入了更先进的运动健康功能,能够从容应对多种场景针对游泳防水场景,除完成静态防水测试外,还定制开发了旋转水车“动态防水测试设备”,模拟测试覆盖游泳摆臂击水速度、水温等因子;定制开发了水下按键耐久模拟测试,同时组合温湿度、跌落等因素进行组合防水测试,全方位验证产品的防水性能,保证用户日常佩戴、游泳佩戴等场景下的可靠防水性能。游泳级防水测试HUAWEI WATCH Ultimate为业界首款支持100米防水且支持音频功能、同时支持100米技术潜水的高端智能手表。研发阶段我们针对性引入深潜耐压循环设备及深潜水下按键测试设备,最深可模拟160米水下压力。该产品通过“ISO 22810防水标准 EN13319潜水设备标准”双重测试认证,成为智能手表的防水性能新典范。潜水级防水测试HUAWEI WATCH 4 Pro系列采用蓝宝石玻璃,坚固钛合金表壳,保护力十足。手表最深可自由潜30米,同时支持5 ATM防水,IP6X防尘,无论是日常雨水飞溅,还是水下探索精彩,都能从容应对。硬实力,耐久考验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59产品可升级性用得越久,省得越多。持久流畅的系统体验与长期便捷的系统升级是我们为提高产品耐用性所做的努力之一。华为在HDC大会上发布HarmonyOS 4操作系统2023年8月4日,华为发布HarmonyOS 4操作系统,目前鸿蒙生态设备已超过7亿台。全新升级的HarmonyOS 4将为用户提供更进一步的流畅体验,采用全新华为方舟引擎,显著提升图形、多媒体、内存等运行能力。相比上一代HarmonyOS系统,滑动流畅性提升20%,续航增加30 分钟,让各任务流畅高效运行。多款终端设备当天即可升级,包括Mate50系列、Mate40系列、Mate30系列、P60系列、P50系列、P40系列等。更快、更流畅的系统可以让华为多款多年前发布的手机等产品延长使用寿命,提升消费者的换机周期,从而让产品发挥最大使用价值,减少废弃电子产品的数量,助力可持续发展。截至2022年12月底,搭载HarmonyOS系统的华为设备已经超过3.3亿台。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60产品可维修性手机出现问题时能够通过可靠、经济的维修服务进行修复,而非直接更换手机,产品的使用寿命将会被有效延长,从而减少资源的消耗。华为已经建立了覆盖全球的便捷维修网络,可以向用户提供更可靠、更经济的维修方案。此外,我们还有专门的高级维修中心,可提供更精细化的维修。从2020年至今,华为通过主板、屏幕等部件维修,已经累计延长超过1600万台设备的使用寿命。我们不断建设维修能力,除手机外,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智慧屏、智能音箱、手表手环、无线耳机、智能眼镜、路由器等产品的维修服务。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61为了更精准、更快捷、更有效的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华为采用了“三层维修体系”的方式进行全球维修布局。提供可负担的维修服务,能够让消费者显著提升维修的意愿,减少设备的更换频率,最大化资源利用效率。更便捷的维修网络更经济的维修方案一口价换电池华为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开展“一口价换电池”活动,每月为超数十万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电池更换服务。通过“一口价换电池”服务,过去一年中,让众多手机重焕活力。我们还推出了“惠修一口价”活动,在保证维修质量的同时,最大化利用可用器件,降低维修费用,为用户提供低价格高价值的维修服务。为用户提供足不出户的自助解决方案,让用户在家就能解决大部分常见的软件方面问题。客户服务中心为用户提供现场的维修服务,实现一小时快修,让设备在网点就能实现深度软修复和现场二级维修。2022-2023年,华为客户服务中心累计为超过2000万台设备进行了咨询、换机和换板等现场服务。如果网点现场无法完成的部分维修,客户服务中心会将待修设备返回华为高级维修工厂进行精准定位,零损更换。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62手机内存升级屏幕外层玻璃维修随着手机使用时间的增长,存储的内容越来越多,很多消费者的手机都面临着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华为自2021年起,开始试点手机内存升级服务,通过更换更大内存的存储芯片,解决手机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让用户在留住更多美好瞬间,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特惠板及特惠屏华为针对中国大陆销售机型推出了“特惠板”活动。当主板发生保外故障时,用户可以用低至三折的价格更换华为原装主板,而非直接替换设备。此外,我们建立了保外旧屏流转体系,在多个海外国家推行,大大的提升了资源的循环效率,减少资源的消耗。当用户手机外屏出现故障时,更换全新屏费用高,为降低用户保外维修成本,华为推出了屏幕外层玻璃维修服务。当手机外屏碎裂,经服务店检测内屏功能完好,通过更换外屏玻璃进行修复。此外,部分机型支持更换华为昆仑玻璃。华为昆仑玻璃获得全球首个瑞士 SGS 五星级玻璃耐摔认证,昆仑玻璃的材质选用强度更高的纳米级晶体,耐摔性能大幅提升,强有力地保护屏幕,延长手机使用时间。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63更绿色低碳的仓储与运输环保的仓储与物流解决方案华为持续推进绿色仓储与物流方案的落地,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及节能减排。2022年-2023年,我们通过数字化运营监控、物流包装优化、循环共享与利旧、新物流技术应用、物流智能调度等方面的优化,推进仓储物流环节的资源与能源节约,实现低碳运输。数字化、集中化管理运营状态,结合场地使用波峰波谷、仓储运营指标等,与供应商协同准备仓储面积,实现场地循环共享,提高场地的利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现代物流中心通过匹配物流包装更优箱型,减少过度包装及填充物。例如,华为推动智慧屏包装优化,优化尾数包装方式和PC包装拉伸膜的使用,辅料包材使用量减少5%。物流包装简化订单调度、仓储、配送各环节都由“智能调度”统一指挥,实现端到端高效履行,在合适的时间内合并需求并准时生产,减少物流中转等待时间。物流智能调度通过栈板、纸箱等包材利旧和循环共享,减少新包材的使用,相当于减少砍伐3500棵树。循环共享与利旧应用自动化密集立体库、垂直升降柜等自动化存储方式,提升仓库存储坪效50%。物流技术应用自动化密集立体库备件央仓AGV智能调度算法,提升效率100%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64对环保的承诺体现在每一个包装中为了减少快递运输过程中不必要的包装,2022年起,华为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电商物流作业:取消纸质购物单、取消快递外包防水袋、提升包装实装率、减少纸箱和胶带使用等。2022年起,华为电商发货逐步取消随货发给消费者的纸件购物清单,已经累计节约近600万张A4纸,相当于减少砍伐了400棵树木。取消纸质购物单2023年6月起逐步取消包裹外的防水袋,预计到2023年底将有300万个包裹实现无防水袋发货,减少使用塑料面积超60万平米。取消快递外包防水袋通过大数据分析电商订单结构,重新设计快递纸箱箱型,给纸箱“瘦身”,使得包裹平均体积缩小10%,实装率提升12%,有效减少过度包装及填充物。提高包装实装率在确保商品安全的前提下,针对部分商品从纸箱改为简易气泡袋发货,全年可减少超过550万个纸箱,减少胶带使用超过330万米。减少纸箱和胶带使用绿色高效的运输方案华为不断优化绿色物流运输方案,将运输过程的碳足迹降到最低。2022年-2023年,我们通过引入新能源车辆、低碳运输方式选择、运输智能调度、运输方案优化等方式,提高运输效率,最大限度减少运输过程的碳排放。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65运输方式选择通过测算和对比不同产品空运与海铁运的碳排放值,精细化管理不同品类产品的运输方式,在满足交付需求前提下,优先使用碳排放较低的海运及铁运方式。2022-2023年,华为有超过50%的国际货物由海运或铁运等低碳的方式来完成。运输智能调度建设运输智能调度平台,统一物流指令通道,智能调度系统作为物流作业指挥棒,自动判断大小件,自动分流,释放指令,实现对仓储、运输需求的最优化配置,提升仓储、运输作业效率,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运输方案优化优化创新履行模式,通过业务整合、运输模式优化和装载改善等措施,降低运输过程碳排放。比如:海铁运拼柜,陆运拼车,减少小单等,保障业务交付的同时,最大化利用集装箱/车辆空间资源。截至2023年,海铁运集装箱利用率提升至60%以上;空运小单比例降至8%以下,最大化利用空运资源。运输履行管理开展绿色伙伴计划,优先选择具有环保意识和意向合作伙伴并支持其使用清洁能源运载工具确保排放达业界标准,目前清洁能源运载工具使用得到各物流服务商的积极响应,占比逐年提升。引入新能源车辆华为在运输业务中推广新能源车逐渐替代传统燃油车辆。新能源车的运输方式更加灵活,可以适应不同的运输场景,有助于提高华为运输业务的效率和竞争力。同时,新能源车具有环保、节能、高效等特点,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在运输环节的碳排放。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66绿色环保的购物体验华为在全球的线下体验店已超过5000家,包括全球旗舰店、智能生活馆和授权体验店;全球线上阵地已拓展24家直营商城,覆盖Amazon、MercadoLibre、Shopee、Lazada、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在线下门店中,我们不仅将科技与时尚融合,更赋予了门店绿色、健康的文化内涵。我们对所有门店均开展了环境、健康和安全(EHS)自评和专项审核,覆盖门店EHS设计、装修、用电、消防、运营安全等端到端管理环节,针对审核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闭环,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体验环境。2023年,华为门店EHS专项审核问题关闭率100%。在直营商城中,我们通过产品使用指导内容的多途径触达提升用户的产品使用体验,并且持续在直营商城推广更多品类的产品;通过以旧换新和学生购的方式将高品质的产品以更优惠的价格覆盖到更多用户群体,同时减少了资源浪费。我们还对电商快递包装进行了绿色改造,面向全球构建了集中化、高效的电商交付网络,减耗增效,为全球消费者提供环保、可持续的电商购物体验。绿色环保的门店我们高度关注环境可持续发展,尽可能多的在每一处材料和装饰中融入环保理念,与消费者一起,共同构建绿色环保的体验环境。在门店设计之初,我们就整体规划打造一个绿色智慧门店,不仅仅考虑了照明及空调能耗,对整体门店的空气质量,温湿度等进行实时的检测监控。对于低频使用的空间(过道、仓库等)加装了人体感应器,做到人来灯亮,进一步对光照精细化节能,降低能耗。在上海南京东路全球旗舰店,我们在产品体验区采用大面积高透玻璃窗设计,更多引入自然光线,不仅能减少能源损耗,而且能将室内外空间无缝连接,让您可以自如、轻松的穿梭。我们选用铜色金属板作为中庭区域材料,这些材料可拆卸回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循环设计原则。在青岛万象城、武汉万象城、深圳坂田G区旗舰店,我们将照明系统与自然光关联,根据一天中不同的自然光照强度调节店内光环境,既保证产品的专业展示,也更大程度的节约能源。在沙特利雅得旗舰店,我们把遮阳系统与本地艺术相结合,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同时减少沙漠地区日光直射,减少室内升温,降低空调能耗。华为旗舰店天津滨江道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67绿色门店建设华为积极探索与落地绿色门店建设,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节能减排。2023年,华为新建旗舰店采用了高效能源管理系统,通过智能控制设备和监测系统,实现能源的精确测量和有效管理,助力门店更高效、更智能、更环保地运营。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统 能源监测系统: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现对门店用电、用水、用气等精确测量和数据分析,帮助门店管理人员实时了解能源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能源浪费问题。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利用先进的技术与智能管理系统,让照明系统在保证照明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小的能耗来满足建筑内部舒适度的要求。智能空调控制系统:智能温度控制系统采用温度、湿度等传感器和控制器等设备,实现对空调系统的智能控制,以达到最佳的舒适度和能耗控制。建筑设计优化:建筑设计阶段,采用了大面积的高透玻璃幕墙,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照明设备的使用;合理设计建筑朝向和结构,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减少空调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绿色门店可持续评价体系根据华为旗舰店的建设及运维经验,我们将开发一套适用于零售门店行业的可持续评价体系,以确保门店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评价体系将从门店选址、设计施工、运维管理以及持续运营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全覆盖实践。评价体系包括以下维度:能源利用:评估门店的能源消耗情况,包括电力、照明、供暖、空调等,以促进能源效率的提升。水资源利用:评估门店的用水情况,包括用水量、循环利用和水资源管理等,以确保合理使用水资源并减少浪费。材料与资源:评估门店在建设和装修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和资源的可持续性,包括环保材料的选用、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再生利用等。健康环境:评估门店的室内空气质量、噪音控制、室内照明等因素,以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购物环境。碳排放及气候变化:评估门店对碳排放的影响,包括运输、能源消耗等,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挑战。通过绿色门店综合评价体系,我们将帮助零售门店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高零售门店的环境友好性,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可持续和健康的购物体验。华为旗舰店武汉梦时代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68环保、可持续的电商购物体验华为关注全球线上线下用户的产品使用体验,为用户在线上提供了丰富的使用指南和玩机技巧内容,帮助用户随时随地了解并更好地使用产品;同时,我们拓展了多样化的用户群体,为用户提供更多了解华为产品的途径与形式。在线下提供了讲座、学堂、服务进社区等关怀活动,帮助用户实地感受和了解产品。近两年,华为全球电商推广了PC、可穿戴设备等的多元化3C数码品类覆盖,丰富了消费者购买渠道与方式,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丰富、高品质的购买选择。我们面向中东非消费者推广了以旧换新的购买方式,覆盖了手机、笔记本、平板、可穿戴设备等品类,使42%的商城消费者享受到了购买优惠*,并减少浪费、提升了资源再利用效率。我们还在拉美区域商城上线了学生购功能,为学生群体提供了更优惠的购买价格,让更多高校学生使用上高品质的笔记本、平板等电子设备。同时,华为对全球电商快递包装也做了优化升级。新款电商快递包材对标全球领先的环保标准,杜绝了包装印刷品上矿物油的使用,符合欧盟Arrt du 13 avril 2022号法令的要求。我们还结合订单结构和产品尺寸重新设计了纸箱规格,实装率对比提升12%,有效减少过度包装,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面向全球自营商城打造一套统一的交付产品能力,并持续构建敏捷、高效的电商交付网络。例如,我们在欧洲重点建设电商HUB仓,可覆盖多个欧洲主要国家,集约化处理消费者订单,减耗增效,致力于为全球线上消费者提供可持续的电商购物体验。*注:数据统计时间为2023.09.01-2023.10.31,样本为沙特商城P60产品。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69回收与再利用华为致力于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我们积极构建循环经济商业模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华为持续建设全球回收系统,通过官方认证二手机、官翻机、以旧换新、环保回收等方式,确保产品被最大化价值地利用,保护地球资源,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70环保回收及以旧换新以旧换新,让近78万台终端设备焕发新生提高电子废弃物的重复利用率,让其充分发挥价值,是减少电子产品环境影响的有效手段。对于可以继续使用的旧电子设备,经必要的维修和保养后,由华为的合作伙伴通过正规销售渠道,在二手电子产品交易市场流通;对于无法再用的旧电子设备,我们交给具有专业资质的环保企业回收并拆解,避免电子垃圾对环境的污染。2021年起,华为持续在中国推出了一站式换新计划,消费者可以在回收旧设备的同时拿到新购买的设备,回收更快,数据迁移也更便利。通过回收旧设备,消费者还可以获得额外的代金券,用来购买华为的新产品。2015年至今,通过以旧换新,华为让近78万台终端设备焕发新生,延长使用寿命。旧机估价在线下单顺丰取件免费上门专业质检隐私清除完成回收急速收款全球回收系统,让更多废旧电子产品变废为宝华为持续建设终端产品全球回收系统,加大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力度。截至2022年底,华为全球回收系统已经扩大到2000家回收中心,覆盖近50个国家和地区。所有不再使用的电子产品,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手表手环、音箱等等均可通过华为全球回收系统进行合规回收,之后再以环保的方式进行处理。2022-2023年,我们在最新的华为客户服务中心装修中更新了回收箱的设计,以更加规范、专业的面貌接纳废旧设备。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71华为官方翻新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一个环保新选择2022年9月6日华为新品发布会上,华为官方翻新产品正式亮相,首发经典机型Mate 40 Pro系列及Mate X2。每一台华为官方翻新手机均为华为官方正品,从手机源头到上架销售的各个环节,我们都建立了严格的翻新流程处理,所有华为官方翻新手机均使用全新包装并随附华为原装配件。我们坚持品质承诺,为每款华为官方翻新手机提供一年官方质保服务。2023年8月24日华为官方翻新笔记本电脑Matebook 14系列的上线,我们将把官方翻新业务进一步拓展到更多品类,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华为官方翻新产品,并有效延长电子产品的使用周期,主动承担企业责任。华为商城上的官方翻新nova 10手机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72资源回用,让物料焕发新生华为将资源再利用理念前置在维修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新资源的需求,促进循环经济。比如屏幕,经过一系列翻新处理和严格检测后重新投入市场,用户可以用二分之一的价格获取一块功能完备的翻新屏幕。我们从退回的手机、手表等产品中拆解出符合质量标准的屏幕作为服务备件,实现物料的循环使用,并通过特惠屏换新服务让消费者可以用更低的价格进行屏幕的更新,让利消费者的同时减少设备的报废。对于无法再直接使用的废旧设备和零部件,进一步挖掘剩余价值,变废为宝。华为所有的报废物料均采用现代化的处置及回收技术,例如废旧手机会经过毁形、扫码、分拣、强磁、解焊、剥锡、粉碎、重金属提取等23道工艺流程,完成对废旧手机的环保处理,对金、铝、铜、钢等金属以及塑料进行资源再利用;对废旧锂电池应用隔膜碳化工艺,将隔膜转化为固态碳固定,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同时,还提高了锂镍钴等金属回收率,提炼出来的贵金属,重新用作电池的正极材料,实现了电池的绿色循环利用。2022年,华为将2700多吨的各类报废物料交给合作伙伴合规处置,减少了社会对原始资源的开采需求以及废弃物的排放,助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合作伙伴对报废手机进行拆解企业责任科技,以责任回报信任。500100 0万217次7.5万获得包括CC、FIPS、ISO 19790、PCI DSS、CSA STAR等网络安全领域的权威认证,证书数量超过500张新引入供应商100%获取QC080000体系认证,管控供应链环保风险员工全年培训时长超过200万小时开展217次供应商CSR审核,共同创造高标准、负责任的产业链在全球创造的就业岗位超过7.5万个30万“我是体验官”活动参与用户超过30万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75以消费者为中心坚持质量优先,提升消费者体验华为终端质量管理的目标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立足“喜爱”和“信赖”,以NPS和FFR为牵引,夯实产品和服务质量,追求极致用户体验,以ISO9001为基础,构建大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打造质量竞争优势,支撑持续的商业成功。质量体系历程我们围绕用户需求,持续构建与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华为公司1996年首次通过ISO9001认证,不断升级管理体系,先后获得了TL9000、ISO14001、ISO45001、ISO27001等管理体系认证。终端公司独立通过了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QC080000有害物质管理体系认证、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确保持续提供消费者喜爱和信赖的智能终端产品。华为终端2023年质量月活动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76打造高质量、极致体验的产品华为终端建立了分层分级的质量组织,推进公司质量战略和方针的落地。我们从产品规划、设计开发、供应商管理、来料质量管控、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全流程中,融入高质量要求,构建全员、全过程、全价值链参与的基于用户体验的大质量体系。产品质量(FFR)是最基础的需求,要在各个环节都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并遵从,把全流程的质量管理抓实;在用户体验(NPS)方面,我们通过VOC等平台积极倾听消费者声音,不断满足并超出用户期望,持续给消费者带来卓越的产品和服务。质量领导力与文化是华为持续打造高质量、极致体验产品的基础。我们每年例行开展形式多样的质量文化活动,如:520质量月活动、评选质量之星等,把质量理念传递给每一位员工,营造“以消费者为中心、零缺陷、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人人都做产品体验官以消费者为中心,认真理解消费者真实需求,重视消费者体验,既要聚焦产品本身带给消费者的体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也要关注消费者全触点的体验,包括购买体验、服务体验等。华为手机产品线“我是体验官”活动平台作为终端产品专家与用户沟通的桥梁,累计开展400余场活动,参与用户30多万人次。通过招募外部用户参与调研、访谈等活动,收集用户用机体验及问题建议,帮助产品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为广大终端产品消费者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2023年,“我是体验官”在全国各地华为研究所开展20多场专场活动,邀请终端产品专家和内部员工用户面对面畅谈,倾听反馈,高效响应产品改进诉求,提升用户对于终端产品的参与感,“人人做产品体验官,人人做客服”。2023年“我是体验官”活动(上海)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77创新科技,保护隐私安全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是华为公司的最高纲领,华为一直把对用户隐私安全的保护放在首要位置,用业界领先的创新科技不断升级隐私安全保障能力,陆续推出了纯净模式、应用管控中心、隐私中心、安全中心、图片AI隐私保护等一系列功能。在HarmonyOS 4中,隐私安全进行了全新重大升级。升级后的应用管控中心通过卡片化的设计,让风险提醒更可观,面对应用内诱导下载其他应用的情况,系统会主动拦截风险并提醒用户选择取消安装;应用跟踪管理全新升级,由用户决定是否允许应用程序跟踪自己在其他应用和网站里的活动;为家长提供远程守护功能,可以远程查看和管理孩子们使用设备的情况,帮助孩子们更健康的使用电子产品;同时HarmonyOS推出安全便捷的数字资产继承功能,用户华为账号云空间里的照片、视频、录音、云盘文件、联系人、备忘录、个人及应用信息等资产,可选择被继承给亲人朋友,让每个人都可以把最珍贵的回忆留给最亲爱的人。操作系统内核是保障操作系统安全和隐私的基础底座。2023年8月,华为鸿蒙内核获得了国际信息技术安全评估通用标准CC EAL6 证书,这是业界通用操作系统内核领域首个CC EAL6 等级认证,标志着华为成为全球首个获得行业最高等级认证的智能终端供应商。CC EAL6 证书的获得进一步提升了华为在网络安全领域权威认证的等级,迄今为止,华为已经获得包括CC、FIPS、ISO 19790、PCI DSS、CSA STAR等网络安全领域的权威认证,证书数量超过500张。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78数字资产继承-在云端留住爱与记忆华为持续探索在数据世界中个人数字资产的继承方案,做厚华为数字服务的责任形象和品牌感知。数字资产继承计划,是华为积极响应个保法,尊重死者生前意愿,支持其近亲属的正当、合法利益推出的一项个人信息权利。数字资产继承由用户掌控用户可以自主选择包括云图库、联系人、备忘录、日历、云盘等数字资产范围设置、添加信任的亲友为自己的数字资产继承人。完成添加后的华为帐号会生成一个访问密钥,此密钥用于后续系统认证并由用户保管和转交。全方位守护应用安全不规范地安装应用及授权会造成隐私信息的泄露,进而危害人身财产安全。HarmonyOS 4全新的应用管控中心,从拦截风险应用安装、管控风险应用运行,到最小化风险应用授权,通过对各个场景下应用权限的严格管控,保障用户隐私,为用户打造一个全方位纯净安全的应用使用环境。拦截风险应用安装:当用户误触诱导安装弹窗,不小心下载了应用,系统会主动拦截并提醒,用户可以选择取消安装。管控风险应用运行:当用户主动安装可能存在风险的应用时,系统会自动将应用加入应用管控中心受控运行;当检测到应用在运行中存在有风险行为时,如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拉起其他应用,应用管控中心也会主动拦截。最小化应用风险授权:对于被放入应用中心管控的应用,采用数据隔离和行为隔离的方式,防止应用获取用户敏感数据(通讯录、短信、通话记录、日历等),同时禁止受控应用后台弹窗,以及获取悬浮窗、位置信息、媒体和文件的权限。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79应用跟踪管理手机应用已经成为大部分用户获取资讯、购物消费等主要的阵地。但未经管控的跟踪会给用户的隐私和安全带来威胁。应用程序可能会在未经用户同意或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使用和共享用户的敏感数据,如位置、联系人、通话记录等。这些数据可能被用于定向广告或其他形式的营销,或者被泄露给第三方,造成用户的不便和损失。随着对个人数据隐私保护的认知和重视度的提高,用户越来越希望了解应用程序对个人数据的使用方式、目的透明性信息以及对其跟踪活动进行管理控制。HarmonyOS 4全面升级了应用跟踪管理,提供细粒度管理功能,将开发者获取OAID(匿名设备标识符)的能力由无管控变为授权管控。应用跟踪管理提供了管理应用跟踪权限的统一入口,由用户选择是否允许应用程序跟踪自己在其他应用和网站的活动,决定个人信息是否被“互联”,将数据的选择权交还给用户。如果用户允许应用跟踪自己的活动,则该应用可以获取用户设备的OAID,通过OAID把在该应用内收集的数据与第三方或者第三方应用,网站或者服务内收集的数据融合。融合后的信息可能被用于进行个性化广告,个性化内容推荐或监测等目的。应用开发者还可以选择与数据代理商共享信息,进而可能使用户数据与其他用户及用户设备可公开获取信息进行融合。如果用户不允许应用跟踪自己的活动,则该应用无法访问设备的OAID。应用跟踪管理给用户提供了应用跟踪的选择权,用户决定个人信息和活动是否被跟踪,让用户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数据隐私。避免个人信息数据被滥用或泄露,提升对用户的数据隐私保护力。多重认证确保数据安全访问我们会对申请人进行多重验证,只有在继承人实名认证匹配、持有的访问密钥验证通过,并且相关证明材料得到人工审核后才可以获得继承数据的访问权限。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搭起一座温暖的桥梁,赋予每位用户在云端留下“回忆”的权利,更是对用户数据权利的坚实保障和重要承诺。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80负责任供应链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企业还必须认识到供应链合作伙伴对其目标实现的重要性。华为将可持续发展融入采购战略和流程,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认证和选择供应商的基本条件,要求供应商在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可持续发展协议的基础上开展业务,通过采购业务牵引供应商持续改善,有效地监督和控制风险,维护供应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2022年9月-2023年8月,华为终端累计开展217次供应商可持续发展审核,共同创造高标准、负责任的产业链。负责任供应链管理流程基于国际通用的多项标准和规则,例如ISO26000、ISO14001、ISO45001、SA8000、ISO14064以及行业标准 RBA、JAC和国际原则UNGP等,我们制定了华为供应商社会责任行为准则,并将其作为主要依据对供应商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促进供应商与我们一起落实对环境、社会、劳工的责任。公司承诺与管理责任上游供应商管理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公平交易/广告和竞争身份保护和无报复政策劳工与人权职业健康与安全环境保护商业道德管理体系非歧视应急准备自由结社宿舍和餐厅绝对规则防止环境污染未成年人保护职业健康管理节能降耗工作时间设备安全防护环境许可报告诚信廉洁自有择业消防安全碳减排负责任矿物采购薪酬福利危险作业控制隐私保护人道待遇工伤管理风险评估与管理产品环保要求知识产权禁止童工危化品管理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81华为从Sourcing阶段到供应商正式引入、直至整个合作期间,都有建立较为完善的负责任供应链管理流程和机制。https:/ Waste to Landfill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e)。该体系通过对废弃物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风险控制,找到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的最佳方案,实现废弃物源头减量化、利用资源化、处理无害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填埋量,最终将废弃物管理转变为资源管理,实现绿色发展。在保证企业达到废弃物零填埋要求的同时,建立可靠的废弃物管理机制,可以长期有效地减少废弃物填埋,提高资源利用率。2023年,华为新增组装供应商工厂获得固废零填埋体系认证,废弃物填埋转移率为97.23%(根据国际共识,当组织的废弃物填埋转移率达到至少90%时,才被认为完成了废弃物零填埋。)负责任原料管理华为承诺并致力于以负责任的方式采购产品中使用的锡、钽、钨、金、钴等矿产原料,将责任矿产作为采购CSR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融入供应商认证和监督审核。作为矿产供应链下游企业,华为不直接采购矿产,且与采矿相隔 7 层或更多层关系。华为要求供应商不采购冲突矿产,确保产品不直接或间接资助武装冲突或其他非人道行为。通过责任矿产倡议(RMI)和责任钴倡议(RCI)行业组织,华为积极参与全球行业合作,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开展供应链调查,识别冶炼厂清单,推动冶炼厂申请和维持责任矿产保证流程(RMAP)合规认证。华为参照OECD责任矿产供应链尽责管理指南,建立了基于风险的责任矿产管理体系,每年识别涉及锡、钽、钨、金(3TG)及钴等 5 种责任矿产的供应商,采用冲突矿产报告模板(CMRT)/钴报告模板(CRT)责任矿产问卷,要求供应商逐级调查识别冶炼厂,要求冶炼厂不得采购来自受冲突影响和高风险地区(CAHRA)的矿产,必要时要求尚未通过RMAP认证的冶炼厂限期通过认证。2022年,华为在钨、锡、钽、金、钴的基础上,启动了对云母的尽职调查。2023年,华为开发建立了负责任矿产IT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可更高效完成对上游供应链的矿产的负责任管理。华为将继续与行业组织、当地政府、上下游一起合作,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推动供应链的持续改善,践行负责任供应链管理,为构建稳定、有序、多元、负责任和可持续的供应链做出积极努力。华为责任矿产尽职管理声明:https:/ Day)、跑团、工程师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相互理解和信任,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持续关注员工身心健康营造“我的健康我做主,你的健康我关注”的健康氛围,提高主管和员工的健康及关怀意识,不断整合内外部健康保障资源,为员工提供完备的身心健康知识和服务。为员工提供包含意外伤害、重疾、寿险、和境外商旅险在内的有竞争力的商业保险,提供保险资源,引导员工关注家庭保险配置,提高抗风险的能力。“人人懂健康,个个会应急”,全面覆盖急救应急响应机制,通过宣传应急知识、开展急救培训和演练、认证急救志愿者等举措,确保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快速响应。办公环境华为尊重各类员工的生活方式,尽量为员工提供满足其风俗信仰和生活习惯的便利条件。我们在园区建设了健身房、咖啡厅、图书馆、哺乳室等设施与服务,为员工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和人性化的服务。华为东莞溪村办公园区终端BG 2023创新文化周活动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87开展社区公益活动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华为始终遵守运营所在地适用的法律法规。此外,我们还与当地的消费者、员工、供应商等相关方保持广泛地交流与沟通,积极融入当地社区,开展各项社区活动,并携手本土社区组织,为社区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运营于社区,贡献于社区,是我们的长期的追求。服务社区,定期开展社区老年人讲堂,丰富老年人生活华为旗舰店积极服务社区,通过居委会与社群,与社区居民积极联系。我们定期邀请社区居民走进华为旗舰店,或旗舰店带着活动走进社区,开展丰富的社区公益活动。2022年-2023年,我们通过运动健康产品线产品邀请老年人体验,提醒老年人关爱健康;秉承“科技,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的理念,并积极开展老年人摄影摄像课程,丰富老年人生活。华为旗舰店走进社区活动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88运动健康活动进社区,关爱每个人的健康华为旗舰店定期邀请产品线专家走进门店,走进消费者,面对面分享如何利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来帮助改善居民健康及丰富人们生活,且每月发起城市骑行、室内冲浪、音乐会、城市摄影等各类趣味活动,让城市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旗舰店暑期夏令营,通过科技赋能让孩子们的假期更丰富,更有趣2023年华为旗舰店暑期夏令营系列活动涵盖动画创作、产品设计、科学实验三大主题;深圳、上海、武汉、青岛、南昌5城联动8家华为旗舰店,华为技术大咖带孩子们探秘产品背后的故事,通过科技赋能让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更丰富更有趣。华为旗舰店暑期夏令营活动可持续发展寄语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无障碍教育与健康绿色环保企业责任附录89附录关于本报告时间范围本报告时间跨度为2022年9月1日-2023年8月31日,部分内容往前后年度适度延伸。称谓说明为了方便表述和阅读,如无特别说明,本报告中的“华为终端业务”、“终端BG”或“我们”均代指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报告范围以“华为终端有限公司”为主体,包括其海内外分、子公司及直属机构。数据来源及可靠性声明本报告的数据和案例:主要来源于华为正式文件、统计报告及有关公开资料。本公司承诺本报告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并对其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获取及回应本报告作为独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本报告于2023年12月以中、英文版同时发布,如需在线浏览或下载本报告,敬请访问:https:/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08 90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罗兰贝格:思与行-可持续发展领域中的“修理之道”(2023)(84页).pdf

    闭 环闭 环形 成形 成Indra Nooyi前百事可乐首席执行官呼吁企业关注员工福祉修理权消费者应如何维修他们的电子产品思与行 第37期 2023年08月 循环经济思与行 第37期 2023年08月 循环经济三思而行!发展新经济,探索新路径。了解绿色循环将如何引领我们走向可持续且繁荣的未来思与行引领思想 塑造远景本期内容:循环经济 xn hun jng j 从第12页开启您的循环之旅。或者您也可以把杂志翻转,从背面开始阅读以闭合循环。资源的开采与加工造成了:90%生物多样性的流失 90%水资源短缺50%温室气体排放33%人类健康问题老方法已经行不通了。时间紧迫,是时候从线性经济转向循环经济了。SAM GOLDHEART拆解专家,iFixit公司 详情见第22页“让我觉得最有动力的时候是当我们在让制造商们相信:无论如何,维修将惠及每一个人。”照片:肖恩和约翰(Shaughn and John)3 思与行 37本期内容DANIEL PINK畅销书作家 详情见第70页“有一种观念认为,坚持到底就可以完成更多工作。虽然这种品质可嘉,但却是错误的。”本期内容4 思与行 37INDRA NOOYI百事可乐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作为首席执行官,你必须为包容、善解人意的行为设定标准。”详情见第58页照片:PR、安妮莱博维茨(Annie Leibovitz)5 思与行 37本期内容聚焦 22修理之道!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iFixit公司正在全球保护消费者自主维修权的最前沿。28补能领域前景展望 新能源车有望减少排放,但其供能电池也给它们自身带来挑战。30绿色飞跃 中国正大力推进建设循环经济中,这势必将激发一股创新新浪潮。36Barent Roth 这位学者、企业家和循环经济活动家对企业和消费者的未来前景提供了见解。48租物热潮!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产品即服务”的模式,但这种订阅模式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可以在不浪费原材料的情况下提高销售额并扩展客户群体”Barent Roth,第36页40灌溉喜马拉雅山的冰佛塔Ciril Jazbec前往印度北部,探索当地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新方案。思与行 37形成闭环,闭环形成本期内容6 循环经济思与行 37广角深入探索74 逃离数字化困境 放眼未来决定性的商业趋势,深入了解数字化、碳捕获和包装行业的新概念。Think:Act Ideas for Action在线注册,下载本期期刊,探索优秀的设计将如何在帮助您的公司在盈利的同时,使地球更干净。 商业领袖 百事可乐前首席执行官Indra Nooyi分享了她的平衡工作与生活之法,并呼吁企业与政府应关注员工福祉。70 思想领袖 畅销书作家Daniel Pink向我们解释了工作、效率和创造力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76 三个问题.知名互联网学者、作家和活动家Ethan Zuckerman解释了当前我们为何需要对对商业互联网提出新方案。52零浪费实现零浪费对个人而言仍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目标,对企业而言同样是一个技术与物流领域的难题。思考,行动并保持信息畅通狂野重生皇家恩菲尔德正利用其传奇品牌的优势,将自身打造为印度最成功的汽车品牌之一。64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能确保那些快速适应新常态的企业蓬勃发展。12插画:哈维阿兹纳雷斯(JaviAznarez)|照片:肖恩和约翰(ShaughnandJohn)、马马迪敦布亚(MamadiDoumbouya)、希利尔贾贝克(CirilJazbec)、NormanKonrad、皇家恩菲尔德(RoyalEnfield)7 本期内容循环经济思与行 37思 与 行资料来源:经合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凯利蓝皮书见证通货膨胀的数字概览值得思考的问题用数字思考7.2%同比增长率 2022年1月经合组织地区的通胀率,其反映了土耳其通胀率的大幅上升。若除去土耳其,经合组织地区通胀率则为5.8%。86/109国家 2021年,在世界银行所定义的109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EMDE)中,有86个的食品通胀率超过5%。6经济体 2021年经历负通胀的经济体数量。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这些经济体包括科摩罗、希腊、日本、澳门特别行政区、圣基茨和尼维斯以及萨摩亚。 27%增长据凯利蓝皮书,2021 年底美国二手车标价的变化率。平均标价27,569美元,创历史新高,比2019年底上涨41%。我们如何才能为长期学习新技能做好充分的准备?作者:Michelle Weise“是时候抛弃学习、工作、退休这种陈旧的三段论人生了。然而,未来的工作漫长且充满变数,我们必须为不断地学习做好准备。教育不再像现在这样,大部分在我们25岁前一次性完成。不仅如此,未来的工作需要混合技能,即:将技术能力与人类独特的技能和行为相结合。这意味着未来的劳动力具有独特的优势他们可以结合人工智能和情感能力,预测和伦理,或者数据科学与沟通能力。用 基业长青(Build to Last)一书作者吉姆 柯林斯(Jim Colins)的话来说,技术能力和人类技能之间不应该是二者选其一,而是两者并存。尽管我们没有办法预测那些尚未存在的工作岗位,但是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那些可以同时运用技术和人类技能的人将成为问题解决者并在未来的工作中胜出。照片:盖蒂图片社(Getty Images)/阿尔玛哈泽(Alma Haser)、PR8 思与行 37重新思考流行语 思 与 行“脱离桌面”阅读我们对最新流行语的精简解读,快速掌握新的行话。疫情两年多以来,工作“新常态”呈现出多种形式。比如说居家办公,它通常意味着在餐桌上办公。亦或是非固定工位,也就是说在共享空间或者在寥落的办公室里获得一张桌子。然而,为何要被困在办公桌前呢?欢迎来到“脱离桌面”时代。随着创纪录数量的人因为不想再被束缚在任何办公桌上而辞职,工作地点的灵活性受到了关注。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在任何地方从事他们所热衷的工作。在电子表格上数豆子或在山坡上照料蜜蜂,在许多情况下,一部手机或者一部笔记本就是他们所需要的全部。赖以生存的思想“如果我不能用我自己的方式去表达一个理论,那说明我根本没有理解它。”Richard Feynman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量子电动力学、量子计算和纳米技术领域的先驱。Michelle WeiseLong Life Learning:Preparing for Jobs that Don t Even Exist Yet 一书的作者。她是国家大学战略与创新组织的副理事,该组织由美国三所获得认可的非营利大学所组成。9 思与行 37概览思 与 行链式反应 揭露问题 2019年似乎是对一次性塑料的清算之年:中国已停止接收来自国外的可回收塑料。世界各国的政府正也在逐步淘汰塑料的使用。但之后便是疫情的来袭。至2020年底,150万个含有塑料成分的口罩最终流入了海洋。这只是全球因疫情新产生的840万吨塑料废弃物中的一小部分。我们将揭示疫情是如何颠覆了我们与减少塑料垃圾间的斗争。它还向我们揭露了,我们在哪些地方仍需改进。2020 年 4 月:受疫情影响,石油需求下降,原油价格首次出现负值。同时,塑料的价格暴跌,但再生塑料颗粒的成本相对稳定,不受市场影响。出于对疫情的担忧,一些地区暂停了对一次性塑料禁令的实施。展望未来:在202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52个国家承诺建立具有气候适应能力的卫生系统。但政府的进一步行动对回收行业的未来而言至关重要,例如英国2022年的塑料包装税法案,其要求所有塑料包装中至少使用30%的回收材料。2021 年:全球航运危机之际,考虑到其低经济性,首先被取消海运的是海外处置的可回收物载货。与此同时,医用口罩、外科服、面罩和其他个人防护设备,以及食品外卖和电子商务包装导致废弃物量激增,这使得废弃物管理陷入困境。2022年2月:继多份报告表明,多达87%的新冠医疗废弃物来自医院后,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份全球医疗废弃物分析报告,提出了更安全、更环保的可持续战略方针,指出了那些在疫情之前就存在不足的领域。2020 年 9 月:2020年9月:智库碳跟踪倡议组织(Think tank Carbon Tracker)的报告称,石油产业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资4000亿美元以用于生产原生塑料的原材料。据循环企业的报告称,他们位于欧洲的业务收缩了20%,亚洲地区下降了50%,美国地区的下降幅度则高达60%,这严重威胁到了循环产业的未来投资。精选阅读大多数商业领袖都坚信:企业必须坚持可持续性发展。但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在 整体利益:施多于受的勇敢企业如何兴旺发达(Net Positive:How Courageous Companies Thrive by Giving More Than They Take)一书中,波尔曼分享了他和其他首席执行官用来鼓励企业追求变革性战略的方法。以下列出了他们的关键建议:设定雄心勃勃的目标。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联合利华的可持续计划已为超过十亿人提供了更好的福祉,将公司的环境影响减少了一半,并通过增长改善了数百万人的生活。保持透明。只有与非政府组织和其他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并坦诚地面对困难,才能克服挑战。不再沉默。公开发声,捍卫民主、自由、科学和真理。当政治家们只为了自身的处境而发声时,每个人都处于风险之中。虽然风险重重,但对于消费者、企业和环境保护而言却有着巨大的潜在回报。节选自 整体利益:施多于受的勇敢企业如何兴旺发达 作者:Paul Polman和Andrew Winston,352 页 哈佛商业评论出版社,2021 年,30 美元。前联合利华首席执行官Paul Polman和可持续发展专题作家 Andrew Winston对应如何成为“净正向”(Net-positive)的企业提出了见解。于可持续发展中成长并实现超越 10 概览思与行 37思 与 行最佳做法 经济影响 没有什么能比得上计算机行业创新的速度。那么公司应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呢?首先,初创企业应在创新过程中,就应将失败的可能性纳入考虑的范畴。风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的合伙人、The Cold Start Problem的作者Andrew Chen表示: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小众领域并构建尽可能小的网络,而不是增加大量用户。哈佛商学院教授Tom Eisenmann在 哈佛创业管理课(Why Startups Fail)一书中列举了六个导致创业公司停滞的原因。例如,对市场需求的错误判断,以及陷入追求增长的“速度陷阱”中。成功的创新需要更结构化的方法。首先,你需要为一个振奋人心的项目设定一个远大的目标。其次,你需要打造一个由内部成员和富有创造力的外部人士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并将目标具体化。最后,你需要确保解决方案必须在所有方面都具备创新性,包括商业计划和合规要求。如何在飞速发展的世界中创新来源:arXiv数据库、发现(Discover)、连线(Wired)、快公司(Fast Company)来源:Business of Fashion、福布斯、Vogue Business、英国卫报忘记眼睛:对于信仰“口红指数”的人来说,通过口红销量,他们可以一窥经济变化。“口红指数”这个术语指的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的一种趋势。在那时候,经济衰退与价格低廉的小件奢侈品的消费增长相关,比如化妆品。这种趋势一直存在,直至疫情给美容产业带来了重大改变。2020年,由于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居家令,全球化妆品行业的销售额下降了15%,从2019年的5380亿美元下降至4580亿美元。对于开设在百货商店内的化妆品品牌而言,由于试用品的取消和临时店铺的关闭,销售额急剧下降了40%。尽管戴口罩降低了人们使用口红的必要性,但人们在视频会议中花费的大量时间却推动了产业中另一部分的增长:2021年,欧莱雅集团护肤品类的总销售额增长了16%,达到了380亿美元。该集团将其列为最重要的产品品类。但欧莱雅彩妆品类的销售额下滑了11.3%。如今,消费者已经习惯了网上购物,42%的Z世代在购买化妆品时会受社交媒体的影响。Instagram、Snapchat和TikTok等平台将在化妆品行业疫情后的持续性复苏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预计至2023年,仅在美国的社交电商或通过社交平台的直接销售就将达到530亿美元的规模。未适应变化的品牌正将自己置于困境中。化妆品行业的反制策略 概览照片:安娜 艾芙托娃(AnnA EfEtovA)|图标:Creative Mania/N11 思与行 37循环经济12 循环经济思与行 37聚焦在本期中,我们将探讨应如何转变商业与环境间的关系 二次工业革命拉开了经济增长的序幕,显著地提高了世界各地的生活水平。但越来越明显的是,工业革命所基于的“获取制造废弃”的模式(Take-make-waste model)已不再具有可持续性。人们不能再像之前那般肆意地从地球上开采原材料、制造产品,并将副产品和产成品丢弃在垃圾填埋场、焚化炉和江河湖海中。一旦考虑到环境成本,我们就很容易发现,我们取得的经济成功全都建立在一个致命的会计错误之上。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团队最近发现:30年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在不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的情况下满足其居民的基本需求。但是,我们还可以选择另一条路一条可以带领我们走向繁荣,却不会更快耗尽地球资源之路。这便是循环经济背后的概念,它旨在节约资源,同时亦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第循环经济作者:Janet Anderson 插画:Javi Aznarez利用现有资源之法 13 思与行 37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想法曾被打上激进的标签,如今其已成为主流的商业思维之一。果我们不再丢弃垃圾会怎样?如果我们将一切都视为潜在资源,把所有的产出物都视为潜在的生产材料呢?如果我们可以设计出一个不会产生废弃物的系统并尽可能延长生产材料的使用周期呢?循环经济可以为这些基本问题提供解决方法。它是一种以节约可用资源以实现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不同于线性经济模型,同时我们也不应把它与某些相对单一的重要措施相混淆起来,比如仅仅将循环经济与绿色回收措施画上等号。循环经济并非是细微的调整,而是一次根本性的转变。循环经济需要全面地改造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从产品的资源开采、设计、生产、分销、营销和物流,到使用和处置等方面。最基本的“3R”模型展示了,通过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经济发展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更多的“R”原则可以被加入“3R”模型中。从整修原则(Repair)、翻新原则(Refurbish)、资源再生原则(Regenerate)开始,再到将简化的技术重新引入的重启原则(Reactivate),以及鼓励良好行为并为其创造激励机制的奖励原则(Reward)。欧盟委员会最近发布了“维修权”提案,这一运动在美国也备受关注。许多线上门户网站已经为人们提供了关于如何修理衣物或电子设备的实用指南。像飞利浦之类的企业也已经推出了高科技设备的翻新服务。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耗和新型原料方面的作用将日益明显。循环经济的概 念并不新 鲜,先驱思想家如在英国出生的美国经济学家Kenneth Boulding等人早在1960年代就奠定了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博尔摆脱旧思想 挥霍自然资源已成昨日历史。01如从线性到循环14 循环经济思与行 37循环经济丁认为经济发展受自然资源所制约。在他发表的 即将到来的太空船地球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the Coming Spaceship Earth)一文中,他提出了开创性的概念“封闭式”经济,即资源将尽可能地不断地被重复使用。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他的想法启迪了许多学者,循环经济的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见下方时间轴。1990年,环境经济学家David W.Pearce和R.Kerry Turner在 他 们 的 自 然 资 源 与 环 境 经 济 学(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一书中创造了循环经济一词。在书中他们假设“物物相生”,即任何物品都能作为其他物品的投入原料。与此同时,如何衡量产品与服务的生态影响也成为一大重要议题。为了计算出一件产品的真实成本,德国化学家和环境研究员Friedrich Schmidt-Bleek在1994年引入了MIPS概念(每个服务单位的材料投入),它测量的是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内(即“从摇篮到坟墓”),总材料投入(MI)除以总服务(S)的值。艾伦 麦 克 阿 瑟 基 金 会(E l l e n MacArthur Foundation),由英国单人航海家艾伦麦克阿瑟于2010年建立。该基金会将循环经济模式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消除浪费和污染、循环使用产品和材料,以及促进自然系统的再生。2005年,艾伦麦克阿瑟在独自环球航行时深思了当今经济体系的脆弱性。71天的时间里,她只能依靠船上的资源以度日。“那次经历很好地教会了我,资源是有限的。”她循环经济简史Kenneth Boulding 在他发表的即将到来的太空船地球经济学一文中,提出了“封闭式”经济的概念,即资源将不断地被重复使用。Nicholas Gallopoulos与Robert Frosch 在他们的制造业战略(Strategies for Manufacturing)一书中提出了我们应采用“更一体化”的工业模式。0R.Kerry Turne和David Pearce在他们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书中定义了“循环经济”一词。后来回忆道。今日,该基金会以发展和促进循环经济为目标,与商界、学术界和政府机关中的思想领袖与决策者们共同合作。循环经济已发展成为一个复杂的框架体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行动计划以摆脱线性模式的弊端。它的驱动因素包括技术进步与数字转型、更体统的理解、财政支持、以及各利益相关方对变革不断增加的认识和意愿。机不可待,我们应把握时机。15 思与行 37循环经济循环经济John Lyle在他的环境再生设计:为了可持续发展(Regenerative Design)一书中提议我们应该为城市空间建立循环经济框架体系。Friedrich Schmidt-Bleek引入了MIPS概念(每个服务单位的材料投入),用于评估产品生命周期中的资源消耗。Janine Benyus 在她仿生学(Biomimicry)一书中研究了以生物为灵感的可持续性创新。41999Paul Hawken,Amory Lovins和L.Hunter Lovins在自然资本主义(Natural Capitalism)一书中提出自然已取代人类成为了最稀缺的资源。除了环境效益外,循环经济还可以创造数十亿美元的价值。各个行业的前瞻者都正在积极布局循环经济,而那些犹豫不决的企业可能会因此错失良机。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的首席执行官安德鲁莫雷特(Andrew Morlet)在2013年用谷歌搜索“循环经济”一词时,该词条当时的点击量为50至100如今,这个数字是数百万次。现在,联合利华、宜家、奥雅纳、HPE和Orange等大公司已经接受了循环经济这个概念并将其加入他们的业务中。如今,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已拥有了约220家公司和组织作为它的附属机构。政策制定者也已采纳并正在推广这一理念。自2005年以来,在中国,循环经济一直是政治议题之一详见第30页的文章。欧盟已于2015年制定了行动计划,随后于2021年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工业发展组织共同创建了全球循环经济与资源效率联盟(GACERE)。循环经济的发展势头正足。安德鲁莫雷特表示:“循环经济能够给予我们力量和方法去应对像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流失、大规模污染等全球性挑战。这个宏大的概念可以在各行各业中快速推广以创造价值和就业机会,提升供应链的韧性,并带来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重大机遇 更绿色的发展机遇 抛开线性经济将推动企业蓬勃发展。当0216 循环经济思与行 37循环经济William McDonough和Michael Braungart在从摇篮到摇篮:循环经济设计之探索(Cradle to Cradle:Remaking the Way We Make Things)一书中探讨了应如何消除浪费的概念。Walter Stahel在他的绩效经济(The Performance Economy)一书中以工业经济为例阐述何为绩效经济。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基金会开始推进循环经济的转型。200220102006但消费者应如何适应这一趋势?也许不必多问,因为人们已意识到我们正面临的环境挑战的紧迫性,且我们正越来越需要可持续性的绿色产品、服务和岗位以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未来的生存。美国零售决策平台First Insight于2019年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美国,近三分之二的Z世代和千禧一代受访者更愿意购买可持续品牌。随着千禧一代和Z世代在消费者人口中的比例不断增长,企业亟需作出改变。这些年轻的消费者们希望企业能将可持续性发展观纳入他们的价值主张中。纽约可持续设计师、学者和企业家巴伦特罗斯认为:“那些没有意识到我们所面临的气候环境问题的企业将被迫作出改变。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而那些积极应对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的公司将从自己选择的方向中获益。”详见第36页的访谈 投资者们也认识到这些机遇,并更关注那些重视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企业。根据彭博智库的数据,2018年,ESG资产规模已增长至30.6万亿美元,预计至2025年将超过50万亿美元。2021年,黑石集团于2019年推出的循环经济公募股权投资基金已突破了20亿美元。Circulate Capital是一家新兴市场投资管理公司,专注于发展中国家的塑料废弃物市场。他们很早就发现了这是一个有利可图的小众市场。该公司投资者关系和对外事务部的副总裁April Crow表示:“塑料废弃物极具内在价值。如果你将它们收集、分类并妥善回收,那么它们的经济价值就能被发掘出来。”Circulate Capital认为投资者有机会帮助解决塑料废弃物问题,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开辟新的投资渠道。这种新颖的方式还为许多行业和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安德鲁莫雷特表示:“研究表明,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和环境影响的潜力,如租赁、再售、再制造和维修等行业的循环商业模式有望在2030年占全球时尚市场的23%,并把握住这个价值7000亿美元的机会。”$50万亿2025年预估的ESG资产总值。而在2018年,该数字为30.6万亿美元。ESG资产增长17 思与行 37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些具有前瞻性的公司正开设新的岗位以推动业务发展,应对挑战并抓住机遇。循环经济负责人的角色已经出现在家具、食品、时尚、化工、计算机和建筑等不同的行业。也许并不存在一种适合所有企业的解决方案,但鉴于合作与跨行业思考是推动循环经济变革的动力,这种寻找新思路和新灵感的方法值得一试。我们已经看到了消费者对于家具态度的巨大转变:家具之于人们的家,就好比快时尚之于他们的衣柜。仅在美国,2018年家具废弃物的总量达到了1210万吨。而在1960年,该数字仅为220万吨。大部分的废弃家具最终被难逃被填埋的命运。宜家可谓是推动了这种“快家具”繁荣的公司之一。然而,宜家已作出承诺,将在2030年前成为循环型企业。作为该战略的一部分,该公司已评估了其9,500种产品并设定了一些目标,如设计可持续产品、使用可再生或回收材料,并为客户提供租赁家具等可持续服务。此外,宜家还与供应商、合作伙伴、非政府组织、及全球范围内的团体和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宜家想让产业链上的众多利益相关者都参与循环经济中。此举表明宜家已经意识到,合作对于实现循环经济而言至关重要。即便是一家市值数十亿美元的全球企业也无法独自实现循环经济。尽管绿色投资呈上升趋势,但许多较小的创新型公司仍很难通过传统渠道融资。这是因为它们缺少能够证明自身经济能力的记录,而与大公司合作则有助于帮助他们开拓这些机会。例如,Circulate Capital将百事可乐、达能、香奈儿、联合利华和Down等企业与有潜力的循环经济领域的初创公司相配对。这些企业带来了商业与技术上的专业意见,以及本地和全球的供应链知识。Recykal是印度的一家废弃物数字化管理平台,致力于促进整个价值链上的物料流通。它展示了这种方式是如何运作的。除了Circulate Capital的投资外,Recykal还从摩根士丹利的印度基础设施基金获得了2200万美元的资金。通过大量的数据跟踪,数字化在推动循环经济的转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化可以将资源在最优点时重新送回价值链上。但是,生产和运行如笔记本电脑、从创新至新的合作层次,再至建立新颖的合作商业模式,一些公司已为循环经济做出了贡献。积极正面的交流 顾客更容易记住那些最早接受了循环理念的企业。一引领模式 0318 循环经济思与行 37循环经济们帮助客户来释放这些价值。”Sheeran说道。翻新确实是HPE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1财年,HPE的技术翻新中心(Technology Renewal Centers)翻新了超过300万个IT系统。其中超过85%的系统经过再次销售后,被重新投入使用。HPE表示,通过系统翻新,他们节省了相当于703,000兆瓦时的能源以及194,00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HPE从提供融资解决方案到在循环经济中高效管理IT资产的转型并非一蹴而就,但是这家企业很早就意识到循环经济的机遇并进行了必要的投资。“目前循环性和可持续发展已被我们大多数的客户提上日程。”Sheeran说道,“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希望HPE能发挥引领作用。”2018年仅在美国地区的家具废弃物的总重量。而在1960年,这个数字仅为220万吨。服务器、手机等设备需要大量的资源,而这些产品的使用寿命正变得越来越短。据全球电子废弃物统计伙伴关系(GESP)的数据,2019年全球电子废弃物量达到惊人的5360万吨,在五年内增长了21%。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减少废弃物来释放它们的价值。HPE是一家跨国信息技术企业,他们的日常业务是减少浪费和升级再造。该企业的目标是创造可持续性解决方案,致力于提供产品和软件的解决方案服务来加速数字化转型。HPE的董事总经理Paul Sheeran解释道:“现在每家公司都是IT公司。但是数字化也意味着更多的电子垃圾。其中只有17%的电子设备得到回收再利用。我们不能对此视而不见。而对于我们和客户来说,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商机。”HPE解决的一个关键难题是过度配置。Sheeran表示:“在一个典型的数据中心,平均约有25%的IT资源没有发挥实际作用。”HPE的“转化服务”(As a Service)解决方案意味着客户只需部署他们需要的技术,就能降低能源成本并实现更便捷的升级。HPE还帮助企业发掘旧IT设备的价值。“令人惊讶的是,许多公司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旧IT资产中所蕴藏的价值。我1,210万亿家具废弃物 19 思与行 37循环经济迈向更具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显而易见的措施,比如减少使用不必要的一次性塑料产品。然而在这之后,确定下一步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则是个更复杂的问题。纸质包装是否总是比塑料包装好?还是不包装更好?回收零部件和翻新机器的环境成本是多少?尽可能长时间地使用旧的、相对低效的技术是否合理?没有企业希望看到“为了环保而环保”的批评,因此我们需要基于一种科学的解决方案来衡量企业是否真正对环境产生了正面影响。最近一项对eBay英国二手汽车零件业务的研究发现,这项业务对产品和塑料的再利用、资源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如果所使用的计量方法过于局限,那么该研究得出的结果或许意义不大。当如收集、分类和制造之类的所有步骤都纳入考量,仅就碳排放量而言,回收塑料会比使用原生化石燃料产生更多的排放量。然而,这种计量方法显然未能考虑到人们会为了满足他循环经济正发展成为一个强健的框架体系。但是我们应如何定义和衡量成功呢?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而开采更多的非可再生资源的成本。如今,我们还在寻找一种可靠的方式来衡量产品和服务对环境和循环经济的影响。最早的循环经济测量方法之一是环境科学家Friedrich Schmidt-Bleek提出的“Rucksack”概念。该概念基于“提供与产品市场价格相当的环境价值”的思想。他将其进一步发展为MIPS概念(每个服务单位的材料投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内(即“从摇篮到坟墓”),总材料投入(MI)除以总服务(S)的值。现在,我们拥有更多的计量工具。例如,据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的负责人安德鲁莫雷特所说,他们所开发的Calcilytics是一种免费的企业级测量工具,可帮助企业在它的全运营过程中显示已实现的循环程度,以及他们在哪些方面还可以为企业、环境和社会获得更多的益处。新和谐 在循环经济的框架下,自然、消费者和企业都能蓬勃发展。如何衡量成功04为20 循环经济思与行 37循环经济衡量影响和成功固然必不可少,但我们也需要明白: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独立地实现循环经济。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跨行业的合作,还需要跨行业的法规、基础设施和标准。价值链中的参与者们都需要共同努力:企业必须将材料专家与产品专家聚集在一起,以设计出更好的解决方案,但同时他们也需要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合作。比如在塑料领域,我们需要原料制造商、包装制造商、品牌、零售商以及负责收集、分类和回收基础设施的相关方共同合作,才能真正取得成功。在这个复杂的网络中,企业可能只是众多参与者中之一,但它的角色却至关重要。莫雷特表示:“如果我们要去寻找创造、传递和捕捉价值并为社会和环境带来更多福祉的新循环方式,无论规模大小,所有企业的角色都同样重要。”从“获取制造废弃”模式转变为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的经济模式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重要的是,我们应将重点放在上游,在废弃物产生之前就加以预防,并且我们不仅要重点关注产品和服务上的重新设计,更要关注围绕整个系统的重新设计。虽然循环经济的概念在某些方面可能仍不太清晰,并且实施起来也具有挑战性,但我们亦能看到循环经济可以为环境和企业带来巨大的变化。转变思路。翻阅杂志尾页的问题清单,您可以在踏上循环之旅时问问自己以及您的企业是否思考过这些问题。翻转杂志,重新开始!削减减少用于制造、包装或运输中的不可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中的6R 93%乐高包装(按重量计)由纸和硬纸板制成。超过100种乐高积木组件由以甘蔗为原料的可再生塑料制成。“Lego”一词源自丹麦语中的“玩得开心”目前这个玩具制造巨头正扩大这一承诺的范围,将玩与大自然联系起来。在150名专家测试了250种可回收的PET塑料后,乐高推出了一款可回收的乐高积木。乐高计划将在2025年实现所有包装100%使用可持续材料,并清除其工厂中所有被填埋的废弃物。插插图:哈维 阿兹纳雷斯(Javi Aznarez)资料来源:乐高 xu jin 亲眼见证 iFixit的前首席拆解工程师山姆格尔哈特(Sam Goldheart)试图向公司传达:修复产品无论如何都会带来好处。22 思与行 37长久以来,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专家和消费者们都希望能推广“修理权”这一概念。但产品制造商却使得维修产品越来越困难。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iFixit公司是该行业的领先者,他们正努力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为消费者争取更多的权利。作者:Helene Laube图片:Shaughn and John修理之道 23 思与行 37循环经济维修权 场与科技巨头的对抗战就发生在旧金山与洛杉矶中间的一个小城,圣路易斯奥比斯波小镇。而这正是iFixit总部的所在地。走进公司总部,你一下便知公司的愿景。大厅的桌子上堆满了一叠叠的“维修宣言”传单和贴纸。拿起一张细看,上面写着“快加入维修的新变革”、“维修世界”、“如果不修,你永远无法真正拥有它”等醒目的宣言。在显示屏上,还实时滚动播放着维修设备的各种好处,例如“维修可以为您省钱”、“维修可以拯救地球”,以及“维修即自由”。显而易见,产品制造商们自然不会待见iFixit维修公司。他们通常故意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并且加大其维修难度。但是,维修也意味着公民的环保责任。这维修发生在产品使用周期的每一个节点上,这可以避免设备的报废。盖伊戈登,维修协会执行董事拆机 iFixit的一名员工展示了iPhone 6的维修过程。Kyle Wiens是iFixit的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及品牌宣传官,他解释道:“无论是哪一家企业,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问题。”他认为大众亟需改变目前的使用习惯,不再购买那些使用期限短的产品。38岁的凯尔周游世界,向全世界的消费者、政策制定者和广告公司宣传他公司的维修理念,向大众普及维修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他希望终有一天,人们能自己维修产品。IFixit的140名美国员工(另外70名在德国斯图加特的子公司工作)正站在最前沿为以消费者为导向、环境友好型设备和机器奋斗着。这些设备和机器应具备可维修设计、配有维修指南和维修零件。“维修是消费者自然拥有的权利。我希望未来能看到政府设立维修相关的法令,消费者们也选择那些使用时间久的产品。”凯尔说道。他随意地穿着了一件格子衬衫,顶着一头修剪杂乱的头发,但这都不能掩盖凯尔的思维敏捷、金句频出。iFixit公司是一个在线维修社区,他们以其庞大的产品拆解维修资源库而闻名。在线上社区中,你可以发现各种拆解照片和拆解视频,了解各种设备的内部构造。你还可以免费查看维修手册,这些维修手册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品,例如手机电脑、游戏手柄、汽车、医疗器械、电动剃须刀等。此外,iFixit的分业务还包括向消费者和专业维修人员销售维修工具和零件。据最新统计,iFixit的资源库中有12种语言的80,000多本维修手册。其中2/3的维修手册来自全球各地的维修爱好者,覆盖了近36,000台设备。24 思与行 37循环经济维修权 在iFixit大楼的底层,几名员工正忙着测试零件与工具,另一些人正忙着寄出物件。在仓库的最深处,几排架子上堆全满了箱子,里面装有10,000种不同零件。Sam Goldheart介绍道,该公司的地下一层是运营部和财务部,为公司处理各项宣传事务和外联事务。山姆格尔哈特曾经是一名首席拆解工程师。她经常满世界地跑,代表iFixit率先拆解出各种新品,如Xbox One或iPhone Plus的第一款模型机。然而最近,格尔哈特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为iFixit做宣传上。她一边爬上楼梯,一边解释道为什么公司楼上几乎空无一人。疫情前,iFixit总部随处可见忙于制作拆解照片和视频的工程师、开发人员、技术作家、翻译人员、宣传和新闻工作者。但是目前,大多数人都在家工作。山姆格尔哈特还介绍到iFixit的咨询服务。“我们为公司检查产品设计,并给制造商提供改进建议。比如,他们的电池可以设计成可被单独替换的形式,或者改进电缆布线的设计,那么消费者就不容易损优于文字 视频编辑哈伊罗瓦伦西亚(Jairo Valen-cia)拍摄视频,为iFixit用户提供可视化的逐步维修指南。坏产品。”他们还提供独有的维修工具包和零件组合包。因为许多制造商不提供维修工具,iFixit便自行设计这些维修工具包。2003年,凯尔维恩斯和联合创始人Luke Soules在宿舍里成立了iFixit,当时他们还是加州理工州立大学工程专业的学生。2005年,当凯尔比卢克索斯提前一年毕业时,iFixit的销售额为100万美元。从此之后iFixit便不再披露收入。但在2016年时,该公司的销售额突破了2,100万美元,并从此迅速增长。作为首席运营官,37岁的卢克索斯负责相对而言更琐碎的日常业务,比如物流寄送维修工具和零件。疫情以及随之而来的供应链问题给卢克索斯带来了新挑战。由于国际旅行的限制,他难以和亚洲的零件供应商面对面谈判。iFixit 被认为是“维修权”运动的全球领导者,他们反对一次性文化,以及那些阻止消费者维修产品的制造商。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和相关的倡导者相信,让每个人都能享受产品维修服务,是全球$2,100万是iFixit在公开披露前,2016年的总营收额。25 思与行 37循环经济维修权 范围内减少电子垃圾和其他废物、减少原材料开采、转向循环经济的最佳途径。这促进了可持续性消费,也把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降到最低。凯斯西储大学知识产权法教授、公平维修法领域的知名专家Aaron Perzanowski也表示,制造商通过各种经济限制、技术限制和法律规定阻碍消费者进行维修。“高昂的维修定价,就是变相鼓励产品替换。逐步升级的营销策略大幅缩短了产品升级周期。”亚隆佩扎诺夫斯基说,“在产品设计时,制造商故意使用难以更换的或需要昂贵的工修理具才能替换的组件,并且有些设备压根不能被修复。例如,有些公司使用专用的螺丝来故意使产品设计变复杂,或在设备内部大量使用胶水粘接部件以限制维修。”“几年前我们就发现了,苹果公司试图将电池等消耗品与设备整体粘合,这意味着产品的使用寿命仅两年。凯尔评价道,“更换电池甚至不能被称的上是修理,这就好比是更换汽车轮胎。”美国迪尔公司(John Deere 美国农业重型机器设备公司)不允许农民在不经授权的情况下对拖拉机进行维修。这使得他们只能让公司来维修。除此之外,还有常见的“计划报废”,即制造商故意缩短产品寿命以提高其更换率。维修权的拥护者强调,相比回收,维修才是循环经济的核心。维修协会执行董事Gay Gordon-Byrne在视频中分享道:“维修发生在产品使用周期的每一个节点上,这可以避免设备的报废。”她表示大众最常见的误解是,工厂会使用回收材料再生产,但恰恰相反,他们总是采购新材料。因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商业规则,如果你打算销售500万件产品,你不能指望从回收商处收购500万件二手零件。这不是循环经济,是线性经济从工厂到用户,再直接回到工厂。我们需要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不再接受使用期限短的产品。凯尔维恩斯,iFixit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改变做法 凯尔维恩斯为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所做的努力也有助于使破解手机重新合法化。26 思与行 37循环经济维修权 尽管制造商试图压下立法者的提议,但“维修权”的变革运动已经在发达国家取得了一些进展。法国去年推出了一项“可维修性指数”,其要求制造商对其产品的可维修性进行评级。作为欧洲绿色协议的一部分,欧盟委员会今年已通过了一项维修权立法提案。同时,美国的27个州正考虑或已通过维修权立法提案。去年7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份行政文件,其中一项旨在保障消费者的维修权,这对试图阻止消费者维修的制造商有一定的打击。随着各种各样的制造商(谷歌、特斯拉等)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消费者以及股东中维修权支持者的压力,一些制造商不得不做出让步,并开始重新思考如何设计产品。2021年10月,微软宣布将在年底增加设备维修服务。去年12月,iFixit宣布已与微软达成合作,销售其 Surface 设备的维修工具,但仅限于部分合作伙伴。摩托罗拉、HTC(宏达国际电子)和其他公司也使用iFixit作为他们零件和维修解决方案的官方合作伙伴。最不可思议的是,在2021年11月,以反维修著称的苹果公司宣布于22年初启动新维修政策。在这个新政策下,个人能够从苹果官网上购买零件、工具和维修指南。尽管iFixit对这一消息持积极乐观态度,但人们仍然怀疑这个新政策是否代表苹果理念上的改变。他们认为,这只是苹果为了遵守未来的法规而采取的举措。“让我们等着瞧瞧苹果的最新回应。过去二十年来,他们处处阻挠维修方案,我对此有些怀疑,但我也很乐观。能有这样的新政策宣布代表我们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了。”尽管19年前iFixit就开始了这场斗争,但凯尔的最终希望是“完全可维修的未来”。“这是我的目标。”他坚持道,“我们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而且我们比两年前更接近了。”线上独家请在线观看iFixit对凯尔维恩斯的简短采访视频: Borobabi 是提供更具可持续性替代方案的几家公司之一,它的业务主要是婴儿和儿童服装的短期租赁。清洗和修复后,衣服会被送给另一个孩子,从而减少服装的碳足迹。为了鼓励更多循环,购买其服装能够获得原价20%的终身积分。循环经济中的6R 重复使用 将旧产品或其组件带给新客户。900每个人的整个童年时期大概使用了900件衣物。婴儿经历10种尺码的变换。插图:哈维 阿兹纳雷斯(Javi Aznarez)|资料来源:Treehugger chng f sh yng新能源车快速发展的推动之下,一场新的废旧电池浪潮席卷而来。尽管新能源车有望大幅减少碳排放,但电池回收距实现可持续发展仍然道阻且长。据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预估,至2030年将有近1300万吨锂电池报废;而研究人员表示,目前仅有5%的锂离子电池得到回收。由于2025年至2040年间每年废弃的新能源车电池将增加近13倍,情况将变得更为紧迫。我们必须更好地它们加以利用以保护环境,同时这也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机会。新能源车电池回收是一个新兴行业,因此这仍然是一项艰巨、昂贵和耗费资源的专业任务。包括大众和特斯拉在内的几家汽车制造商已经宣布了一些举措,且行业新玩家与传统车厂合作,以期优化电池回收流程,并使原材料得到更多循环。瑞典初创公司Northolt已生产出首款采用100%回收镍、锰和钴的电池。美国电池回收商Redwood Materials也正在扩大其回收锂离子电池所用金属工艺的规模。与此同时,大众汽车投资的QuantumScape作为致力于研发固态电池的几家公司之一,其产品有望彻底改变该领域,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新能源车的锂电池对环境造成严重挑战,因为锂电池部件的生产会产生大量碳排放,且面临原料采购问题。因此,电池的回收再利用与化学技术亟待创新,以催生更为高效的电池。图表:Anthony Myers,Steffan Heuer、Matteo Riva、Rodolfo Frana在补能领域前景展望 日益增长的问题 价格下降“不插电”新能源车锂电池年均报废数量10 年目前锂电池使用寿命。1,285万吨锂电池即将在10年内报废。仅有 5%锂电池目前已得到回收。70.5万吨至2025年 充电价格下降新能源车电池每千瓦时的价格900万吨至2040年 新能源车电池行业领导者新能源车电池主要生产商(2020年)$1,20020102021$1322024低于$100宁德时代中国LG化学韩国松下日本比亚迪中国三星SDI股份有限公司韩国SK创新有限公司韩国5.1%5.4%6.9.7!.52.5%电池回收28 思与行 37循环经济镍锂钴 稀缺资源 更多回收 经济影响行业乱象目前电池回收使用两种低效的方法。50 家企业是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回收锂电池的企业数量。它们正在开发更清洁的新工艺。423,000至2030年,全球电池行业将创造42,300个全新的工作岗位。20%俄罗斯的优质1级镍(纯度 98%)产量占全球五分之一,其用于新能源车电池的生产。70%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钴产量占全球的70%,而开采该金属的社会和环境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25,000美国的电池工程师起薪为12.5万美元。火法冶金使用化石燃料燃烧或熔炼,以去除不需要的塑料和有机物。“镍供应短缺是我们扩大锂离子电池生产规模时最令人担忧的问题。”特斯拉首席执行官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湿法冶金在强酸中萃取电池,以溶解并还原出锂等金属。可再用新能源车电池可通过家庭和办公室储能得到再次利用。可降解模块化设计和更环保的化学物质能够使新能源车电池得以变得更循环。蓬勃发展全球新能源车电池市场预计将以28%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势不可挡至2030年,全球新能源车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达到181亿美元智利美国加拿大欧盟刚果共和国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Mn锰Co钴Li锂C石墨Ni镍$1549 亿美元 2028年$13 亿美元2019年$181 亿美元2030年$273 亿美元2021年原材料新能源车电池主要的元素锂产量百万吨/年(2020年)澳大利亚智利中国40,00018,00014,000“清洁行动”全球主要的新能源车电池回收参与方韩国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中国资料来源:英国广播公司、绿色和平组织、英国卫报、Statista数据库、阿滨仪器、彭博社NEF研究所、环球电讯社、PV杂志。法拉第研究所、英国独立报、Top Charger、Inside EVs杂志、财富商业洞察、Battery Bits网站。电池回收29 思与行 37循环经济绿色飞跃 中国已开始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政府已出台了多份指导性文件,并设定了充满雄心的目标。与过去推动可再生技术时采用的方式相同,这将激发一股创新新浪潮。作者:Henrik Bork下一代上海自2019年起实施生活垃圾管理条例。30 以条例促循环 思与行 37然正忙着调整他手上一个设备模型的螺丝钉。那是一种新型可回收装置,他称它为“废弃物的洗衣机”。此时四周一片漆黑,对街阿里巴巴的总部也才刚刚亮灯。但在顾然的工作室中,始终有一盏灯静静地发着光。工作室中已仅剩下他一人,他的同事们早已回家。顾然介绍道自己:“白天,我是个工程师。晚上,我自己组装机器。”初创企业碳明科技位于中国东部城市杭州。从哈佛大学毕业后,顾然在这座拥有1,100万人口的城市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制造一种可以从源头回收生活垃圾的紧凑型设备。顾然说,他们希望可以通过就近处置废弃物的模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他的发明大约有一台洗衣机那么大,使用也非常简便。按下按钮后,垃圾会从顶部被送入装置中。两个小时后,装置中只留下了一些生物炭和甲醇,其余的废物都已被溶解成无害气体。据 中国环境报 202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增固体废弃物超100亿吨。餐厨垃圾、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等有机固体废弃物占约60亿吨。大宗工业废弃物等约有25亿吨,以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冶炼废渣等为代表。鉴于如此惊人的废弃物量,中央将循环并重新使用各类废弃物中所含的有价值的材料定为实现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中国正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杜欢政说。他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教授,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循环经济领域的核心专家。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等跨国企业都曾向他咨询过建议。他看上去和蔼可亲,很少谈论及自己,只有挂在他同济大学办公室前的走廊墙上的照片才能透露出他的成就与地位。那些照片中不乏有他同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及与国企巨头首席执行官们的合影。“这个概念在中国并不新鲜。”这位专家解释道。早在2005年,中国就开始起草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法。2009年,该法案首次被批准施行。当时,中国被视为是全球循环经济的先锋。尽管在过去的一年半中,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才刚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在循环经济领域正逐步发力。2020 年秋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峰会上宣示了中国绿色发展的雄心壮志。中国将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发展循环经济正是实现此目标的关键。杜欢政说,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循环经济已上升为极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2021年初,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几年前,人们尚在讨论如何处理堆积如山的垃圾,以及如何回收利用再生资源;如今,循环经济概念正愈发进入气候变化议题的核心。顾100亿吨2020年,中国每年新增固体废弃物超100亿吨。其中,城市废弃物约为2.35亿吨。每年 Total solid waste固体废弃物31 思与行 37以条例促循环 循环经济Getty ImaGes/VIsual ChIna Group“我国当前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约在100亿吨左右,仅利用生物质资源就可以减碳10%。如果算上废钢和塑料的回收再利用,估计总共可以减少30%左右的碳排放量。这个数字非常大。”杜欢政说道。尽管中国潜能巨大,且有能力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巨大贡献,但直至今日中国仍处于真正实现循环经济的起跑线上。政府官员、国企高层和数以千计的初创企业正在接受这一概念,但可能还需要很多年才能看见循环经济商业化的案例在中国成功落地。顾然的碳明科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三年前,我和妻子从美国回到中国,是因为我们看到祖国对发展循环经济有着更大的需求。”这家初创公司的创始人解释道。据顾然的计算,如果使用他的分散分布式垃圾处理装置,那么可以减少近一半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他的设备采用了热解过程。废弃物被加热和气化。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燃烧,也没有释放氧气。因此,全过程只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而不会产生大型垃圾焚烧厂中所含的那类有毒且致癌的二噁英。而且,如果采用了这种分散式垃圾处理模式,生活垃圾就不需要被运输至郊区的焚烧炉集中处理。这也避免了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的产生。但问题是,顾然研发的机器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因此价格还较为三年前,我和妻子从美国回到中国,是因为我们看到祖国对发展循环经济有着更大的需求。寻找新价值 分拣出的废金属将在一家铝厂被加工。顾然,碳明科技创始人循环经济图片:Getty ImaGes/VIsual ChIna Group,pr/GabrIel Gauffre,pICture allIanCe/reuters/thomas suen于像我们这样的初创公司而言,我们很难获得政府的支持。”创始人顾然说道。杜教授认为,这也可能是中国在建设循环经济方面仍落后于其他国家的原因之一。但他补充道,一切将很快出现转变。“目前,在技术发展上,我们正大力追赶其他国家。预计5至10年后,中国有望在循环经济上领跑全球。”中国的许多环保人士和气候活动家都希望发生在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上的事情可以再次重演。人们认为,一旦中国政府开始全面推进某一理念,中国便有能力激发一股新的巨大创新浪潮并随之带来经济增长。例如,中国目前在太阳能和风能的装机量、电动车的生产和销售方面都已成为全球无可争议的领导者。中国既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产品制造国,也是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由于中国政府强大的力量,中国政府的推动力比其他国家更强目前,在技术发展上,我们正大力追赶其他国家。预计5至10年后,中国有望在循环经济上领跑全球。昂贵。一台废弃物处理设备的价格大概是7,000至8,000美元。与此同时,因垃圾填埋场中的可用空间正越来越少,中国政府正忙于在全国各地建造垃圾焚烧厂。虽然碳明科技已成功地向地方政府出售了十几台用于食品市场的废弃物处理机器,但距离在全国范围内采用这种分散式废弃物处理方案依旧相去甚远。带有中国特色的中央规划的经济体制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则有利有弊。“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由于我们政府强大的力量,中国政府的推动力比其他国家更强,”杜教授说。另一方面,我认为目前政府似乎还是无意于这种废弃物处置方案,即使分散式的废弃物处理方案可能有所见效。“他们认为可以通过更好地控制集中式垃圾焚烧厂来解决问题。对顺流直下 加工设备中,厨余垃圾在分类后被用于喂养蟑螂。60在中国每年100亿吨的垃圾总量中,60%为餐厨垃圾、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物。Organic waste杜欢政,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亿吨每年 有机废弃物33 思与行 37以条例促循环 循环经济国家。2021年,中国的光伏新增装机量近55千兆瓦,总装机量达到306千兆瓦。中国风电的并网装机量达3亿千瓦,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在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领域(主要包括新能源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中国仍然是无可争议的领先者。其中,宁德时代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锂离子电池供应商。2021年,其全球市场份额为32.6%。许多专家都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模式可以再次被运用于循环经济中。在对原料瓶颈和无法实现气候目标的忧虑的驱使下,中国能否从后来者转变为现代循环经济的先行者?目前来看,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然而,中国不仅需要愿意出台更多前沿的法令政策,还要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这种发展已经出现了一些初步的积极迹象。“在某些方面,比如在改换新能源车电池的用途以用于手机基站的领域,中国是全球首批真正实现大规模部署和应用的国家之一。”绿色和平组织亚洲区香港办公室的电动出行专家Ada Kong说道。然而在循环经济的其他领域,中国仍有进步的空间。大约90%的汽车电池在达到使用寿命后,会先被小型的回收公司处理,之后再流入灰色市场。这很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绿色和平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提出警示,中国将很快“受到废旧新能源车电池的冲击”。江卓珊说,“政府并未对新能源车电池的制造和回收制定具体标准。”只有当这些相关标准已建立完毕,电池市场才能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市我们的机器人可以利用多种资源,如铁尾矿、飞灰渣和当地其他的固体废弃物。张永红,空间智筑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全生命周期 在天鹰科技园,废旧电池中的铅和塑料等材料得到了再利用。2.5亿吨中国的固体废弃物中,25%来自工业废弃物,包括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冶炼废渣和矿渣等。每年 Industrial waste34 思与行 37循环经济以条例促循环 循环经济中的6R 场,同时这也将使循环经济成为新能源车产业中的现实。目前为止,即便新能源车的电池企业不去追踪其废弃电池的最终去向,他们也不会承担任何法律后果。同时亦没有足够多的激励措施去鼓励他们这样做。“政府虽已发布政策性文件,但循环经济并未获得资金支持。”不过,这些“政策文件”也不仅仅是纸老虎。中国政府的每一项新政策和法令都对数以千计的国有企业和初创企业起到了激励作用。“我们对未来的发展还是非常乐观的。”30岁的张永红说,她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的3D打印专业,是北京初创公司空间智筑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她的团队创造出了以工业废弃物为建筑原料的3D打印机器人。近日,空间智筑在中国首都北京的道路上印制了宣传冬奥会的雪花图案。这些装饰品所用材料中,约有60%是再生的工业废料。如果这种模式能在中国被广泛采用,这将大幅减少混凝土和钢铁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她说:“我们的机器人可以利用多种资源,如铁尾矿、飞灰渣和当地其他的固体废弃物。此外,中国政府刚刚发布了至2025年实现57%的工业废弃物再利用的新目标。这一宏伟目标只有通过此科技在建筑行业中大规模的应用才能实现。因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张永红对她的循环经济机器人寄予厚望。850万吨是每年仅在美国被丢弃的办公家具的总重量。回收 从废弃产品中提取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新材料。Aeron办公椅是90年代的时尚标志。现在,其制造商Herman Miller设计了新版Aeron,使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可持续发展标志。新版Aeron的可回收利用率高达90%,并采用了50%以上的可回收材料,其中包括从印度尼西亚和印度回收的多达1.13千克的海洋塑料,等同于114个塑料水瓶。照片:Imago Images图片社、新华社|插图:哈维阿兹纳雷斯(Javi Aznarez)|资料来源:美国环境保护署 hu shu“只要我们设计的实体产品充分考虑了产品生命周期结束时会出现的情况,那么你的业务增长就不会有问题。”常驻纽约的产品设计与工业设计教授Barent Roth是循环经济领域的学术专家、企业家与倡导者。他是该领域最权威的专家之一。在本次采访中,他将带领我们一同了解企业和消费者即将面临的深远变革。往,这些策略都还仅限于在他们各自的小众领域中发挥作用;现在,“循环经济”一词包含了所有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这些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支持者也喜欢“循环经济”这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吗?可惜的是,他们更多地还是“不用他人的策略,只用自己的策略”。而循环经济有两大优势,使其可以成为一个囊括以往不同概念的大集合,而非一个有门槛的新领域。第一,“社交行为”。循环经济的支持者与其他可持续理念的支持者能够互相理解,因为只要它们都认可“在产品设计时就考虑到之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一前提条件,那么它们都属于同一派的理念。第二,“循环经济”一词本身便是优势所在。这个词比“仿生学”更容易被人们所理解,也比“可持续设计”一词更能表达人们的追求。早在循环经济受主流关注之前,您就一直在研究并致力于实现循环经济。目前,您是否发现该领域有任何的进展与突破?绝对有。今天,我们正在讨论的“循环经济”一词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进展。这是一个相当新的术语。我非常感谢“循环经济”的支持者,是因为他们拥抱了多种不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而这些战略在过去一直存在,但它们相互之间并未很好地融合。“循环经济”如同一把大伞,将所有的相关策略都涵盖其中。因为我们需要所有的这些策略。请问您可以详细说明吗?比如说,我们需要接受“从摇篮到摇篮”的理念(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强调产品在使用寿命结束后可以被完全回收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也需要自然资本主义的概念。在向大自然学习时,我们应该运用仿生学、协作消费等知识当然还有更多。以采访者:Detlef Grtler 图片:Mamadi Doumbouya仿生学:受生物战略的启迪,以创新解决人类设计挑战。36 思与行 37循环经济BARENT ROTH走完整个循环 Barent Roth希望更多的公司能意识到,实现“净零”目标即是为明日的经济增长奠定基础。循环经济37 思与行 37碎一次性塑料,再经过旋转成型工艺将其转化为耐用、环保的产品,且整个过程由太阳能供能。我们希望公司能不断成长,并且未来我们可以将产品投放到每一个国家的每一个社区。所以,循环经济并不会限制增长。恰恰相反,它有助于实现增长。那些积极回应循环经济概念的公司将从中受益;而那些不作出改变的公司未来只会有更少的选择权。彪马于2012年推出了一款主打可持续性概念的鞋,但由于需求不足,该项目于2015年暂停。您认为类似的失败案例会阻碍改变吗?我不认为这就是失败。在那些向循环经济转型的公司中,也有一些很不错的企业案例。只不过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没有。这都是我们学习“循环经济”过程中的一部分。现在,这样的例子也越来越多,比如阿迪达斯使用旧渔网加工后的新纤维材料来制造鞋子。一些很好的早期项目卓有成效,尽管有时不在同一个公司。有没有可能消费者们不选择循环经济的产品的原因是产品的定价太高?也许是的。但消费者现在能享受到低价格是因为西方的线性增长经济。这些商品在定价时没有考虑到真正的成本投入。一旦我们将所有社会成本考虑在内,客户很快就会做出回应。现在,很多政府都已经颁布了一次性塑料禁令,特别是在沿海地区的国家,他们已经意识到一片布满塑料的海滩会对当地经济造成多严重的打击。一旦全社会都意识到线性增长经济是一种系统性的灾难,人们就会开始对这些影响进行所以“循环经济”是否是对同一种内容与思想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这是William McDonough和Michael Braungart在 从摇篮到摇篮(Cradle to Cradle)一书中所阐述的内容。如果我们设计的实体产品充分考虑了产品生命周期结束时会出现的情况,那么就不会有浪费的问题。与其费力弄清楚如何处理废弃物,不如从头开始用设计来避免浪费的产生。这听上去是个很好的想法,但似乎很难实现.确实,即便这本书是20年前出版的,如今我们离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却依旧相距甚远。但是,我们必须实现它:这是不可逃避的,并且我们已经开始着手于此。就在疫情之前,全球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黑石集团的创始人Larry Fink称,如果一位企业家不认可气候变化问题,并且他的公司不打算对此采取任何行动,那么黑石将不会给予该公司任何投资。紧接着,各大企业开始竞争最谁才是最具雄心勃勃的气候计划者。这不是商业与环境之间的打擂台而是商业与环境之间的合作关系。增长曲线通常绘制为一条斜向上的直线,但循环的曲线是一个圆。如果曲线的开端即终点,那么企业应如何实现增长?问题是我们增长的是什么?我们可以在不消耗材料的情况下实现销售额和客户群的增长。我们可以多共享材料,增强合作,转而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并依旧实现增长。只要我们从事的业务符合这些基本原则,业务发展就没有问题。换言之,循环经济是否并非意味着结束增长?当然不是。以我们公司为例,Circular Economy Manufacturing是一家成立于2019年的小型初创企业。我们建造了一个微型工厂:我们将集装箱翻新后用于粉循环之道粗略来看,企业的循环转型因其规模、行业和商业模式的不同而面临不同的挑战。然而,三个循环圈的基本概念适用于每个企业。循环圈的中心是两个不同颜色的圆圈。绿色代表着生物循环,如植物、食物或木材。如果这些资源可以通过循环而回归土壤,就不会产生浪费。其次,灰色代表着技术循环,如制造品、金属、玻璃或塑料。一旦这些产品的原材料从地下开采出来,那么我们就应该通过回收再利用的方式,将它们留在循环中。如果一个企业都能在设计产品时遵循这两个循环的准则,就能有效地杜绝浪费,保护我们的生态系统。黄色外圈象征着太阳,或我们用来保持绿色和灰色循环所需的能量。在循环经济中,所有能源都必须来自可再生资源。生物循环技术循环38 思与行 37循环经济BARENT ROTH定价,越来越多的循环经济解决方案也会随之出现。这不就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吗?一旦政府开始对社会成本进行定价,我们就能实现“循环经济”。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之前,政府要先看见大众的需求,但普罗大众都只会购买那些价格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所以,必须有人先行一步。但会是谁呢?通常,这群人是循环经济的早期接受者。他们是那些认为自己重视环境保护的人们。这些客户经常为公司未来的增长提供经济支持。这种客户正是我们公司所需要的。在市场价格上,我们的可持续商品很难获得优势。然而数据已向我们表明,当消费者了解可持续产品的生产方式、它们对环境的有利影响、及最终能对环保事业带来的贡献,他们会更愿意为高出的价格买单。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便能从愿意购买高价产品的消费者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客户群。可以说,循环经济依靠那些想为环境做点什么的早期接受者。但他们如何能成为主流?当规模实现增长时,你就能在价格上变得更有竞争力并进入更大的市场。我们已经看到许多公司选择从高端产品入手以开启循环经济转型的第一步。之后当你进一步发展业务时,你就能引入成本较低的模型。比如说特斯拉就是一个例子。扩大循环经济的规模的一种方式是在全球各地建造数百万个微型工厂。另一种是通过行业内的大量的竞争对手来帮助将循环经济变为主流。目前这些竞争者是否已经存在?目前,苹果和宜家等企业已经意识到,他们需要立刻开始解决从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过渡问题。为了转型,他们必须减速。另外,一些大型制造商们也认识到他们需要改变原有的商业发展模式。有时候,他们并没有得到转型所带来的好处,但他们本应开始作出改变。照片:javi aznarez|source:Patagonia维修在产品性能下降时进行维修或修复。73%的服装纤维最终被填埋或焚烧,每年服装生产总计5300万吨纤维。Patagonia期以来一直使用再生纤维制造部分产品。他们回收客户的户外服装并进行免费修补,然后将其归还给原主或重新销售。Patagonia称这项服务为“Worn Wear”,或购买二手衣物。这可以将衣物的使用寿命延长约两年,减少了82%的碳足迹、废弃物足迹和水足迹。循环经济的6R原则 wi xi 摄影:Ciril Jazbec灌溉喜马拉雅山的冰佛塔更好地利用有限资源并不是一定需要复杂的技术,来自民间的创造力才是关键。印度拉达克地区(Ladakh)的冰佛塔将喜马拉雅山的融水储存在巨大的冰锥中以用于当地灌溉,是一种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低技术应对方式。冰佛塔迎接挑战 这座位于莎拉福采(Shara Phuktsey)村附近的冰佛塔高33.5米,可容纳近760万升水,是2019年比赛中最大的冰佛塔。循环经济41 思与行 37纪录片摄影师希利尔贾贝克第一次听说喜马拉雅冰佛塔的想法时,他大为惊叹,认为这能够成为用来克服气候变化的“希望之塔”。这个喜马拉雅冰佛塔的想法来自印度的工程师、创新者索南旺楚克,他想通过这个方案将贫瘠的沙漠变成耕地。“随着积雪减少、冰川消退以及水资源等问题,印度北部山区的人们被迫成为气候难民。”贾贝克讲述了他从2015年开始记录这个项目的动机。索南旺楚克认为人们可以建造类似西藏佛塔似的人造冰塔以储存来自高山上的冬季融雪,以便在春季的农耕时节使用。自该项目启动以来,许多村庄都采用了此做法。贾贝克说:“在旺楚克看来,冰佛塔不应被视为解决气候问题的方法。真正的解决方案在于各地政府和生活在城市地区的人们应承担起减少排放的责任。”冰佛塔来自民间的创新 卡利村(the village of Karith)一学校的学生,如Farida Batool(左图)和印度创新者Sonam Wangchuk的SECMOL教育机构(上图,Wangchuk Center)的团队在帮助建造冰佛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43 思与行 37循环经济利用水元素!冰佛塔建造于冬季。人们将山涧的水引入垂直管道,水流落下时冻结形成冰佛塔。冰佛塔循环经济45 思与行 37冰佛塔帮助延缓气候变化建造了2019年莎拉福采村附近最大的冰佛塔的建筑者们庆祝他们解决了如喷嘴被冻住无法喷水等艰巨挑战。47 思与行 37当您需要冷藏食品和饮料时,您是不是会去购买一个冰箱?或者说,当您的办公楼需要照明时,您是不是打算去购买数百个灯泡?但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们选择租赁模式,而不是直接购买。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有许多问题作者:Fred Schulenburgom Leenders,和许多学生一样,热爱音乐。他也和众多音乐爱好者一样,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发现自己扔掉了很多用过的旧耳机。扔掉的原因各不相同,却有着相同的结果。有的耳机是因为简单的故障,如电缆断裂或外壳破裂,所以被丢弃了。但相同的是,世界上堆积如山的“电子垃圾”又增加了一件。林德斯当时是一名在荷兰代尔夫特市的一名设计专业学生,他决定为此做点什么。于是,他与在咨询公司工作的朋友Dorus Galama合作,打造了一款全新的耳机。这款耳机以可持续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听觉体验。五年后,总部位于阿姆斯特丹的Gerrard Street公司成立,它为顾客提供一种名为“您最后一副耳机”的服务。用户可选择月租套餐,不断维修、更换和升级耳机;或直接购买,享受后续维修保养和回收服务。“我们修理了大约85%的耳机部件。”林德斯说道。通过维修,他们减少了大量的浪费。Gerrard Street只是采用“产品即服务”商业模式(Products as a Service)众多公司中的一家罢了。这种商业模式使得顾客无需购买或丢弃实际产品,即可享受他们所需要的服务。这种商业模式也正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Gerrard TStreet抓住了两个核心理念:第一,消费者想要的不一定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所能带来的服务。比如消费者在选购汽车时,他们想要的是乘车服务而非汽车本身。第二,企业和消费者需要持续关注可持续性理念和环境影响等问题。从时尚到汽车,从办公服务到电子产品,循环概念在各行各业中都占据一席之地。它还引起了想要推行更多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者们的注意。林德斯自认为自己只是循环经济领域中的一个小人物。而Gerrard Street的月销售量已约为200副耳机,年营业额近40万美元。Gerrard 租物 热潮48 产品即服务思与行 37循环经济Street只雇用了三名全职员工,和十位自由职业者。但林德斯希望公司可以扩大业务范围,从荷兰和比利时扩展到英国和德国。他的目标是在欧洲拥有25万名客户。对于像Gerrard Street这样的初创公司而言,循环其实更容易完成。“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原因是,我们是一个全新的品牌。”这位企业家解释道。但对于老牌企业来说,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则更复杂、要求更高。昕诺飞照明(Signify)于2016年从荷兰飞利浦照明中分拆出来。它希望自己可以颠覆行业中的生产技术,引领全新变革。根据其“照明即服务”计划(Light as a Service),昕诺飞将以可持续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订阅式照明服务,其客户包括法国液化空气集团以及全英学生联合会。该公司的目标是,至2025年实现其循环业务翻一番,预计将占总销售额的32%。昕诺飞的营销负责人Francois Darsy最近在一篇论文中详细介绍了该公司的循环业务。他认为,这本质上而言是一种交易关系的转变。在这种关系中,一次性销售制转变为转变为具有持续绩效承诺的合同制。不同于在产品设计时考虑可持续性设计的模式,企业需要从商业模式的设计之初就专注在如何减少废料与内置可持续性等问题上。新模式以服务为维护客户关系的核心,而不是仅仅以改进产品设计为重点。昕诺飞客户满意度和政府公共服务部门的主管Andreas Rindt表示,“循环经济承诺,也意味着承诺采用创新性的商业模式。然而,作为一家独立的公司而言,他们所能做的也仅限于此了。“监管机构还需不断完善循环经济相关的各项法律是一辆新款特斯拉Model 3的月租赁费,其数据来源于Kyte公司。一家小公司租赁工业机器人时所付的小时费率。2020年北美地区通过“微移动”(微移动车辆的质量不超过350kg,速度不超过45公里/小时)来取代汽车出行,所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轮上数字224$995$813,154吨是2020年北美地区有至少一个共享单车或电动摩托车品牌的城市数量。来源:NABSA,ELECTREK,彭博49 思与行 37照片:Getty ImaGes/Westend61 stocksy UnIted/GIada canU法规。同时,各企业还需携手共进,为用户提供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所需的材料,”林特说。这意味着昔日的竞争对手如今将不得不为达成标准而共同推进开设一些维修中心。另一家抓住风口,开始向循环经济改变的老牌企业是宜家。宜家正尝试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家具即服务”的订阅模式(Furniture as a Service)。该模式是其2030循环目标中的一部分。尽管宜家最初的计划因疫情而推迟,但一家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公司Fernish已在家具租赁领域取得突破。该公司深受千禧一代以及低预算客户的喜爱。用户每月仅需支付75美元,即可以租用赛那(Sienna)平板床(每月76美元起)和乔西(Josie)地毯(每月9美元起)等经典家具和装饰。年底合同结束时,用户可选择结束租用或直接购买。Fernish还为客户提供清洁和翻新家具服务。在家具翻新后,Fernish将它转卖给新的消费者。可持续家具委员会(Sustainable FurnishingsCouncil)执行董事Susan Inglis将Fernish等公司的出现看作是人们已经厌倦了一次性文化,开始反对使用“快速家具”的象征。某种程度上,这让她想起了她在北卡罗来纳州的童年。那时,当地的家具店都乐于将翻新后的家具当作是新沙发来出售。她说:“我们将看到翻新重新流行起来。”但她的担忧之一是,租赁家具服务对于低收入客户来说可能过于昂贵。“有时,使用回收或再生材料制造的东西成本反而更高,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设备来有效地重新回收和循环利用材料,”她说,“然而,家具并不适用于这个规则,因为它是一种耐用品。如果家具的品质好,那么它可以使用很长时间。因此,这意味着一个家具也会有 多次生命。”另一家允许客户租赁顶级物品的公司是Rent the Runway。这家公司位于的水、数千瓦时的电力和成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但这并不意味着Rent the Runway的商业模式没有问题。自从2021年秋季Rent the Runway在纳斯达克上市后,其股价受到许多负面影响。这是因为一些投资者对每月数十万件服装的间接处理费用提出质疑,而分析师们则担心二手衣物的折旧成本问题。去年,法国达能集团(Danone)体现了投资者对循环经济的抵触情绪。其首席执行官Emmanuel Faber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Responsible Capitalism)的纽约,成立于2009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云端衣橱”。最初,Rent the Runway只为客户提供特殊场合的服装租赁。之后,它逐渐进入日常服饰领域,每月仅需支付89美元起,用户即可在变化的“云端衣橱”18,000件服饰中挑选。分析师指出,该服务已拥有了近12万名用户。他发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可持续性因素纳入是否购买的衡量标准中。该公司声称,“自2010年以来,Rent the Runway已经减少了约130万件新服装的生产”,并节省了数百万加仑是位于纽约的Rent the Runway在其“云端衣橱”中保存的750多名设计师服饰的作品数量。$9.78$27.4318,000是从加拿大家具租赁公司PIVOT家具(Pivot Furni-ture)租赁一个特大号床架的首月月租费。是从荷兰租赁公司Homie处租赁一套冰箱和冰柜的月租费。按需生活来源:HOMIE,RENT THE RUNWAY,PIVOT家具50 产品即服务思与行 37循环经济倡导者。但由于激进投资者对集团业绩不佳感到不满,越来越大的外界压力使得他被撤职替换。Gerrard Street创始人林德斯发现,租赁模式依旧面临着一些思维方式的挑战。许多Gerrard Street的许多用户仍偏好拥有自己的耳机。林德斯将这归因于人们将设计师耳机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和自我形象的表达方式。这也推动他不断改进维修与更换服务,以涵盖耳机的全使用周期。对他来说,这是一个细微的变化,但没有背离他的初衷。“我们仍然是一家循环型企业。”他说。翻新使已有的物品(包括建筑)能用得更久并更具可持续性。循环经济的6R原则 Coal Drops Yard曾是维多利亚时代位于伦敦的两个煤炭仓库,现已摇身一变成为了高档购物中心。除了保护历史建筑外,翻修使开发商能够减少因建造新建筑产生的碳排放。据估计,Thomas Heatherwick的创新设计节省了约20年商场运营的碳排放量。39%的碳排放量来自建筑和施工,数据来自世界绿色建筑委员会。fn xn 照片:Stoksy United、Giada Canu 插图:哈维阿兹纳雷斯(Javi Aznarez)资料来源:世界绿色建筑委员会认识Kaestner-Wang一家,他们正在尝试“零浪费生活”“我们想强调的是在所有事情的一开始就不应该让浪费产生。”Nik Kaestner“零浪费不是如同运行火箭那般复杂难懂的科学,但它确实需要一些毅力与灵活性。”Kristy Wang家庭成员:Nik(45岁)、Kristy(43岁)、Lucas(13岁)和Tobias(10岁),这家人来自旧金山,现居柏林。全球各国已经在致力于减少浪费。但在这个世界上,人们也在努力地限制消费,实现零浪费对个人来说既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目标,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技术与物流领域的难题。作者:Dan Matthews图片:Norman Konrad52 思与行 37循环经济零浪费1/3全世界每年人类食用的食物中被丢弃或浪费粮食的总占比,总量约为13亿吨。资料来源:联合国燕麦奶粉 代替牛奶盒可生物降解的清洁产品超细纤维布 代替纸巾固体洗发水和护发素二手衣物翻新后的智能手机和小家电可重复使用的杯子再生卫生纸保护自然雨林25%一次性塑料瓶的减少量 目前大约1/4的德国家庭拥有苏打水机。资料来源:德国世界报可重复使用的密封保鲜盒 对于批量购买的食品长相难看的水果蔬菜 超市拒收品53 思与行 37零浪费当505公斤欧洲消费者平均产生的生活废弃物。61%根据最新统计数据,美国人均生活废弃物高出欧盟的相对比例。们中的许多人也已经重新使用玻璃牛奶瓶和黄油碟。如今,全世界塑料废弃物的年产生量高达3亿吨左右,接近全球人口的总重量。塑料问题远不止塑料购物袋和塑料水瓶。据估计,仅在美国,在常规的医疗系统之外,每年就有75亿支注射器被丢弃,例如糖尿病患者使用的注射器。疫情导致了废弃的检测试剂盒和口罩一类不可回收的医用塑料废弃物急剧增加,并使得这一领域之前取得的一些成果付诸东流。但越南科技公司FPT Software的首席AI科学家Nguyen Xuan Phung认为他的团队已经找到了答案。这是一款名为Sound Dr.的手机应用程序。它可以通过聆听您的呼吸声和咳嗽声来判断您是否感染新冠病毒。Nguyen称这款应用程序牛奶盒、产品的塑料包装以及许多其他一次性物品被我们丢弃后,垃圾堆正在变得越来越高。据欧盟统计局(Eurostat)报告,2020年,在欧洲平均每人产生了505千克的生活废弃物。丹麦人是最浪费的消费者,他们产生的废弃物量为845千克,最不浪费的是罗马尼亚人,他们仅仅产生287千克的废弃物量。据2018年最新的统计数据,美国公民人均产生了812千克的生活废弃物。这些数据让我们对实现“净零”这个伟大目标感到十分受挫,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个人与企业应做些什么来减少垃圾的产生,甚至,实现零浪费?许多国家的消费者已经开始通过一次购买一件来减少他们的废弃物足迹。以目前居住在柏林的克里斯蒂王和尼克卡斯特讷一家为例。这个四口之家来自生态环保意识较强的旧金山。多年来,他们一直依靠着一系列策略来避免浪费:用可重复使用的罐子批量购买商品,购买普通超市不会进货的、有轻微瑕疵的水果和蔬菜,并且尽可能地回收和堆肥。作为曾在旧金山公立学校担任可持续发展主任长达12年的卡斯特讷解释说:“我们想强调的是在所有事情的一开始就不应该让浪费产生。”除了节制和留意我们的消费习惯外,还有另一条通往“净零”目标的途径。如果社会要认真地对待循环经济,这条道路同样重要:围绕商业模式及产品和技术进行创新,以制造商品并尽可能多地重复利用资源,避免它们被填埋进垃圾场。如果我们真的想杜绝浪费,那么塑料问题则是一个不错的起点。这种材料的坚固性在使用的时候像是个福音般令人欣喜,但在处理时却像是个诅咒般令人讨厌:虽然这使得它成为所有消费品的最佳包装材料不论是食品还是药品,但把它扔进垃圾填埋场,500年后它可能还在那里。在政府的推动下,工业界已经淘汰了一些容易制成的塑料制品。塑料吸管、塑料袋和塑料颗粒现在都几乎已经完全消失了。而我54 思与行 37循环经济可以通过辨别性别、体型和胸腔大小来作出评估FPT内部的研究表明,它的准确性与人们所熟悉的快速抗原检测试剂盒相差无几。并且那些检测试剂盒正积少成多。为了去学校上课,卡斯特讷一家的两个孩子每周需要进行610次抗原检测。克里斯蒂坦言:“我们每次扔掉一份检测试剂盒时都会感到很糟糕。但目前没有办法避免一次性检测。”如果这款应用程序的检测结果被证明是准确可靠的,那么这将大大减少人们对于此类塑料检测试剂盒的需求。如果应用程序给出的检测结果呈阳性,您才需要使用检测盒。在适当的条件下,甚至口罩也将成为过去式。Nguyen说:“人工智能比人类更善于听出人们的呼吸模式。当您的喉咙或肺部出现问题时,您的呼吸声会与健康时的呼吸声截然不同。这项技术可以取代检测试剂的使用并减少口罩的佩戴。这是一项能够改善患者体验的绿色技术。”与此同时,全球技术咨询公司Nextek正致力于使用塑料废弃物制造耐用品,包括很少回收的塑料多层薄膜、休闲食品包装和塑料咖啡杯。这种材料可以被用作木材替代品使用,它甚至可以为学校制造结实的长椅。当该公司的创始人、化学工程教授Ed Kosior意识到他的研究在工业领域比在研究领域更有用时,他决定开始创业:“我们已经有很好的研究成果,但我还想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所以我去了私人企业工作。目前,我正在负责设计回收工厂。”我们想强调的是在所有事情的一开始就不应该让浪费产生我们每次扔掉一份检测试剂盒时都会感到很糟糕。但目前没有办法避免一次性检测。Nik Kaestner 和 Kristy Wang,零浪费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塑料废弃物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在2020年3月至2021年11月期间,该组织发放了1.4亿个新冠试剂盒,可能产生2600吨塑料废弃物。这一数字不包括在世卫组织倡议之外采购的试剂盒。55 思与行 37循环经济零浪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超过1/3的粮食被浪费。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匮乏程度,这不仅是一个令人沮丧的统计数据,还表明了我们在按需消费上做的有多糟糕。这也是Too Good To Go成立背后的主要推动力。这是一款解决“过剩食物”的应用程序,发源于丹麦,现在可在17个国家的城市,以及包括柏林在内的一些都市地区使用。他们的想法是让消费者能够获得商店、餐馆、咖啡馆、面包店和其他生产商的未售出食品,不然这些食品会被丢弃。就是这样一个简单到令人惊讶的方法,却解决了食物浪费这个棘手的问题。用户差不多能以三分之一的市场价格购买一千克的“剩余盲盒”,并去门店领取。其原则是,我们都不应完全地依赖食品的保质期,而更应该从食品的外观、气味和味道来辨别它是否依旧可以食用。该公司英国分公司的联合创始人Jamie Crummie表示:“通过该应用程序,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有多少食物免于被浪费。这能够量化我们对环境的直接影响。迄今为止,我们已在全球范围内拯救了1.14亿个装满了可食用的剩余食物的 盲盒,不然这些食物就会被扔进垃圾桶,这意味着我们的应用程序已经避免了11.4万吨食物被填满进垃圾场。”大多数专家认为,要在全球经济中完全杜绝浪费是不可能的。毕竟,即使是回收行业也会消耗大量能源并产生废弃物。因为所有东西都必须经过转移、处理、重新包装及运输。据Nextek的埃德科西奥(Ed Kosior)估计,我们至少能减少近90%的垃圾,但他认为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大约只有16%的塑料废弃物被赋予了新生命,其余的一概被焚烧,倒入垃圾填埋场或随意地倾倒于空地上。如果说实现真正的“净零”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大幅减少废弃物则相对更简单些。这就是爱丁堡大学名誉教授、Carbogenics公司首席执行官Ed Craig的观点。Carbogenics公司是专门从事于将废纸转化为厌氧消化设备的添加物,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沼气和液体肥料。克雷格称他的产品名为Crche,最大优势在于它将废纸从垃圾填埋场转移到现有的工业流程中,而且仅需少量新基础设施投资。他解释说:“我们在当地回收废纸,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对其加热,回收热量,然后再将产生的焦炭研磨以用来促进厌氧消化行业的发展。”这一过程的最终产成品是甲烷,可以进入能源网,也可以直接转化为电力和化肥。无论绿色环保的动力是来自富有创造力的企业家,还是像卡斯特讷这样的环保家庭,实现“净零”目标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对于卡斯特讷一家而言,这意味着他们将不断地评估每一个购买决策。克里斯蒂解释说:“当有新产品上市时,我们也会改变原先的购买选择,例如只购买100%可回收塑料瓶装的洗洁精。”最后,只有当企业高管和消费者目标一致时,垃圾堆才会变小。纸质废弃物 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数据显示,2018年纸板材料构成了美国生活废弃物的最大组成部分,占比为11.8%,但其回收率仅在20.8%至96.5%的区间内。56 思与行 37循环经济零浪费终篇 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6R原则 再生 用滋润土壤的方式耕作。“自然有机体做了我们想做的一切,只是他们从未污染过地球或透支未来”Janine Benyus,著有生物模仿(Biomimicry)2019年,通用磨坊食品集团承诺,至2030年其将在100万英亩的农田上鼓励推进可再生农业。通过增加更多的生物多样性、多开展农作物轮作和运用更智能的水利管理来滋润土地。再生农业计划将有助于改善水质,减少土壤侵蚀,并产生更少的碳足迹。zi shng 作者:Geoff Poulton 插图:Mamadi Doumbouya58 INDRA NOOYI思与行 37百事公司前首席执行官Indra Nooyi通过讲述她是如何在突破职场瓶颈的同时平衡事业与家庭的故事,呼吁企业和政府关注员工福祉。“帝王式的总裁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58 广角请继续阅读,以了解对更广泛的商业和思想世界的不同见解。Indra Nooyi 于2006年至2018年担任百事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是首位领导 财富 世界50强企业的印裔移民女性。她的名字长期位列世界女性权力排行榜榜单上。她在2021年出版的 充实的生活(My Life in Full)是一本自传形式的回忆录,这也是一本根据她自身经历的呼吁各方拿出行动的号召书,它阐述了当企业关心家庭时才是有可能实现什么样的事。59 思与行 37在当今这个Alphabet、微软和IBM等一些美国著名企业经营的风生水起的时代,人们很容易忘记一个新现象,这些企业许多高级管理层都是印度裔美国人。当Indra Nooyi于2006年被任命为百事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时,她不仅是管理世界500强企业的第一批美国移民之一,更是第一位女性领导者。Indra Nooyi出生于印度马德拉斯市(自1996年起被称为金奈),她先是在印度学习,之后前往美国耶鲁大学的商学院学习管理学。她以勤奋著称,随后在职场中快速晋升,从管理咨询顾问升任摩托罗拉和ABB的高管职位。她于1994年加入百事可乐,先后从事战略工作并担任首席财务官。在升任首席执行官之前,她已经在这家食品饮料巨头企业工作了12年。同年,Indra Nooyi推出了“目的绩效”战略(Performance with Purpose,PWP)。这是百事可乐历史上最成功的战略调整之一,也是该企业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奠基石。目的绩效战略在重视产品的健康性的同时,注重提升财务收益,以及在企业内部扩展员工的多元化发展并为他们提供家庭支持的同时,提升可持续性。当2018年Indra Nooyi卸任CEO时,百事公司的净营收已增长了80%。时至今日,目的绩效战略仍指引着百事公司的愿景。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Indra Nooyi在她2021年出版的 充实的生活一书中讲述了她平衡快速上升的事业与家庭生活之间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她还强调,企业和政府应重塑关爱体系的基础,以帮助家庭和经济都能实现繁荣发展。您在两个不同国家成长工作,作为一名女性,在您整个职业生涯中,平衡两种不同文化环境有多困难?我很幸运成长在一个非常进步的家庭,这个家庭希望女性能够学习和工作。我是民主精神的产物,这个家庭相信男女是平等的,在我的家庭中,女性可以拥抱理想敢于闯荡,做任何我们想做的事,我带着这些信念来到了美国。但我也知道我仍有自己的路要走。我从不虚度光阴,我努力工作。我永远不会让我的家人,乃至印度人民失望。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女性的职场竞争力变得越来越强,所以我也一直从中受益。同时,我也成为了那些引领变革者中的一员。但我们做的仍然不够。恐怕是的。只是给你们一个概念,美国70%的高中毕业生都是女性;女性获得了超过50%的大学学位。这意味着,我们拥有一个无比丰富的女性人才智库。然而,硅谷的女性创始人们只获得了2.3%的融资资金。同时,在企业中,当你的层级级别越高,你就会发现女性的占比就越少。这是因为她们得不到来自企业与社会的支持,她们仍然能感受到职场存在着潜意识中对女性的偏见。因此,我们需要创造更多的女性友好型环境和更好的支持家庭的关爱体系。并且企业中所有“不幸的是,因为人们倾向于相信,当有人与你情况差不多,并与你有相似的背景时,这更容易与他们互动。但是更简单并不意味着更好。”Indra Nooyi充实的生活:工作,家庭,以及我们的未来 (My Life in Full:Work,Family and Our Future)作者:Indra Nooyi 320页,2021,$28.60 INDRA NOOYI思与行 37掌权的人,无论男女,必须采用不分性别的方法来选拔、培养和留住人才。不幸的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人们倾向于相信,当有人与你情况差不多,并与你有相似的背景时,这更容易与他们互动。但是,更简单并不意味着更好,当你在听到不同的意见时,这通常会带来更好的决策过程和结果。您如何看待针对女性员工制定的配额?这是一把双刃剑。我认为配额制是个很重要的起点,因为除非你有足够多的人才去实践,否则你无法真正做到包容。当我们想要开始谈包容性之前,你需要更有质有量的多样性。所以,第一阶段是设定配额,进行包容性培训,那么你就从这里开始一步一步地构建了包容性。作为首席执行官,你必须为包容、善解人意的行为设定标准。帝王式的总裁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您为自己的事业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意味着要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事实上我为此感到悲伤。”您这样在书中写道。请问您当时有什么体会?您是享受工作还是您认为这是您必须要去做的事情?我只是把生活和工作融为一体。当我看到有我能够帮助解决的问题时,我想先参与进来。无论是公思想先锋Indra Nooyi认为,领导者面临的挑战是在为时已晚之前顾全大局并作出改变。线上独家观看Indra Nooyi的访谈短片: 司、社区还是我参与的任何组织,如果我能做出贡献,为什么不加入呢?这与想要出名或证明自己无关,我并不想要功劳。但这会占用很多个人时间吗?是的,确实如此。几乎在考虑所有事情时,公司的事情优先级永远高于我自己的事。这会导致你的大脑一直在思考问题,经常会感到不在当下的状态中。所以,我有时略带伤感地回忆起那些日子,不知道我为什么会那样。甚至在退休后的今日,我发现自己仍然做着相似的事。但是你知道,如同最近有人告诉我的那样,你就是你。企业有责任关心社会。我们不能就这样忽视人民,并且把他们看作是政府的责任,我认为资本主义需要开始接受这一点。Indra Nooyi62 INDRA NOOYI思与行 37候该认识到,是这些员工保证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对于小时工来说,能够让他们提前知道他们的轮班时间十分重要。每个人都有照顾家庭的责任,我们必须要为他们的家庭考虑。我们应该思考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关爱体系?应该给付给他们多少薪水?当然我们需要注意过去几年中,生产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自动化和工资上限的结合。过去的两年中,骨干工人的工作保障几乎没有任何改善。因此,我们将不得不重新思考应我们该可以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福利?是否应该在员工居住地附近提供便利服务?是否提供了足够多的带薪休假?我们需要为年轻家庭的顶梁柱们提供支持。许多具有人情味的工种,比如护士、护理人员、教师等都是以女性为主。如果我们不为她们提供支持保障体系,那会有更多的女性会有精神压力。她们的负担太重了。您是否认为这是企业在当前的人才争夺战中脱颖而出的一种方式?企业有责任关心社会。我们不能就这样忽视人民,并且把他们看作是政府的责任,我认为资本主义需要开始接受这一点。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为员工们提供再培训。每个人都在焦虑地搓着他们的手,说:“天哪!我们正在经历最大规模的辞职潮。工人们都走了。”但我想讨论的是再就业问题,也就是如何才能让他们回来。这意味着创造一个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贡献的环境。关键就在于,解决职场中的性别平等和种族平等问题,永远不要让任何群体感到被边缘化或遭受不同对待。我们应向外传达出积极的观念:作为企业和领导者,您只关心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最后,这本书名为 充实的生活,但您说过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这应该如何解读?我没有以回忆录的形式创作它,而是以故事的形式讲述我的生命轨迹。我希望能告知更多人,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还需要哪些关怀措施、带薪休假制度和提高办公灵活性的办法。我希望人们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能思考它能如何促进社会进步,而不是说这只是一个有趣的人自己写的故事罢了。另外,我希望读者能够思考这本书能带来什么改变?它对社会意味着什么?社会需要做出哪些改变?我总是告诉人们,这本书属于我们,而不是我个人而已。持久的遗产Indra Nooyi于2006年在百事公司开始实施“目的绩效”战略。自她离任后,这些目标一直是公司愿景的一部分。28 个国家 百事公司100%直销商品都是可持续采购的市场数量。99%是百事公司所有有薪资的员工中,女性收入与男性收入的差距小于1%(同工同酬)的百分比。41%是百事公司的全球经理职位现在由女性担任的百分比。22 个市场目前,百事公司将其几个品牌的主要包装尺寸过渡到100%回收的PET瓶,以帮助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至2020年,“目的绩效”战略所实现的目标 您有什么遗憾吗?你知道我最后悔的是什么吗?我希望我担任首席执行官的时候能有现在的这些通信技术。那么我就不用像以前那样经常出差了。事实上,过去几年经历了巨变。许多员工现在有了更大的灵活性,但仍有很多人无法远程工作。我们是否需要建立一个“双层系统”?这必须非常谨慎和敏感地考虑这两类人群。我们是时百事63 思与行 37INDRA NOOYI缩小差距 皇家恩菲尔德(Royal Enfield)以现代设计重新演绎经典,并从现代市场的其他产品中脱颖而出,卷土重来。64思与行 37重铸经典2009年,就在印度成为万亿美元经济体的两年后,一位36岁的企业家Siddhartha Lal大胆地构想了印度新中产阶级的未来出行方式。这位艾彻汽车(Eicher Motors)的首席执行官认为民众不会将小型摩托车换成经济实惠的汽车,而是会被皇家恩菲尔德这类经典摩托车品牌的外观、体验和雷鸣般的声音所吸引。当时,印度的摩托车市场为840万辆,而汽车市场仅为120万辆。这也促使拉尔推出了两款有史以来最贵的、印度制造的摩托车,其中子弹系列的售价在2000美元以上。十多年后,押注于经典摩托的艾彻汽车似乎得作者:T.Surendar皇家恩菲尔德摩托车是一个可追溯到1901年的标志性品牌。该品牌的复兴是印度近代最好的汽车企业成功故事之一。但是一家公司能维持这般历史性的成功多久呢?狂野重生 65 思与行 37重铸经典图片:Royal EnfiEld到了回报。至2022年初,艾彻汽车的总市场估值为100亿美元。尽管皇家恩菲尔德在印度摩托车产业的份额仅为5.7%,但其已成为该国第二大摩托车制造商。在此期间,皇家恩菲尔德摩托车的销量猛增15倍。印度城市道路上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皇家恩菲尔德的成功在于走自己的道路。与早先在印度流行的摩托车截然不同,它们的价格更昂贵,耗油率也不如做工精巧的日本竞争对手。然而,他们为这个几乎快要被放弃的百年品牌提供了现代演绎和大胆复兴。“在这个由社交媒体和快时尚主导的时代,皇家恩菲尔德能让年轻消费者选择购买子弹系列作为他们的第一辆摩托车,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成就。”印度商学院的Ambi Parameswaran评价道。据 商 业 记 者 R a j 在 他 创 作 的 印 度 品 牌(Indian Icon)一书中所示,在2015年至2019年的四年时间内,皇家恩菲尔德买家的平均年龄从40岁下降至28岁。其中一位是来自孟买的买家R.司哈尔(R.Sridhar)。2015年,他在骑了20年的小型日本摩托车后改骑350cc的皇家恩菲尔德摩托车。“我想要一辆在路上更有存在感的摩托车,就算稍微牺牲一些性能也无妨。”他这样回想起当时的决定,“我不相信皇家恩菲尔德的技术,所以买了当时的非燃油喷射版本。七年后,我仍然骑着那辆摩托车。”其实,皇家恩菲尔德的成功与其说是设计,不如说是偶然。2008年,为了展示皇家恩菲尔德品牌的重塑与翻新,该公司在德国科隆车展上展示了一款500cc(立方厘米,摩托车发动机排量)车型。该车型被命名为Classic Bullet,主要面向欧洲出口市场,复古外观、电子燃油喷射和符合最新的欧盟III号排放标准都是它的主要卖点。而该产品在欧洲的推出却也在半个地球之外的印度引起了强烈反响,该公司收到了大量在本地销售这款摩托车的请求。一年后,艾彻汽车在印度推出了Classic Bullet及其350cc版本,但因产能不足无法满足订单需求。1994年,在由本田、铃木、雅马哈和川崎制造的廉价质优的日本摩托车摧毁当地工业的十年之后,当时还是拖拉机制造商的艾彻汽车收购了皇家恩菲尔德。当时,21岁的拉尔刚刚毕业,在他成长的记忆中,父母的车库里停放着一辆闪闪发光的红色子弹系列摩托车。现在看来,这辆摩托车已经是不可替代的传奇了。皇家恩菲尔德摩托车是印度共和日阅兵式上的固定座骑。在全国观众的面前,士兵们骑着皇家恩菲尔德传奇摩托车表演特技。更重要的是,它是印度多个邦的警察的官方座驾,并经常出现在印度电影中。尽管拉尔曾在皇家恩菲尔德当过学徒,但当他的父亲维克拉姆拉尔(时任艾彻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94%皇家恩菲尔德20202021年在印度中型(250cc-750cc)摩托车市场中占有的份额。资料来源:皇家恩菲尔德 66思与行 37重铸经典官)让他重振该品牌时,这依旧困难重重。当时,公司负债累累,越卖越亏。摩托车工厂和豪华的公司总部都不得不被抵押出售。艾彻汽车唯一的出路便是解决皇家恩菲尔德摩托车所有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产品、供应链、经销商和客户认知。当时,印度车主对这个知名品牌摩托车只有负面评价。尽管该品牌已有一定的标志性,但它仍存在着十分严重的质量问题。买家饱受漏油和耗油量大的困扰,启动时产生的强大后坐力让他们苦不堪言。Sachin Chavan于2005年加入皇家恩菲尔德并建立了骑手社区。据他所说:“拉尔的目标就是让公司顺利运营,他想让相信皇家恩菲尔德传奇的人们都加入他的团队。所以我们都只抱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成功。”拉尔聘请了经验丰富的摩托车执行官R.L.Ravi Chandran,他认为乏善可陈的引擎是他们最大的绊脚石。缘此,工程师们需要设计出更新、更佳的发动机。新设计将所有发动机部件全部集合在单元构造发动机(UCE)中。据骑手领袖查文回忆说:“尽管这并不完美,但它解决了诸如漏油之类的琐碎问题,减少了摩托车部件数,也解决了客户的大部分问题。”经销商问题是另一回事。拉尔希望经销商们能重装店面,以新面貌讲述皇家恩菲尔德的传奇故事。但是最早与他们合作的孟买经销商们却不认为这笔投资是值得的。因此,这家公司决定开设品牌直营店。安全第一 2021年5月,在印度北方邦的阿格拉,人们骑摩托车在疫情封锁期间出行。皇家恩菲尔德摩托车与早先在印度流行的摩托车截然不同它们的价格更昂贵,耗油率也不如做工精巧的日本竞争对手。67 思与行 37图片:GEtty imaGEs/BloomBERG随着品牌的蓬勃发展,企业家们纷纷加入投资行列,经销商数量从经典款推出时的不到100家迅速增长至2015年的500多家。在2009年,皇家恩菲尔德推出子弹系列后,一切逐渐步入正轨。为了进一步建立品牌的忠诚度,公司组办了骑手嘉年华。这是在印度西南部举办的年度活动,汇集了来自印度全国各地的数千名皇家恩菲尔德车主。名人代言是帮助品牌提升的另一关键因素。2011年,在印地语电影 你只活一次(You Only LiveOnce)的最后一幕,宝莱坞片酬最高的女演员之一KatrinaKaif在西班牙骑着Classic Bullet 500摩托离去。一年后,印度最受欢迎的演员Shah Rukh Khan在伦敦骑着一辆尚未推出的子弹雷鸟摩托(Bullet Thunderbird)进行拍摄。查文解释说,这些电影客串的片段让这辆摩托车脱颖而出:“它再次成为新郎首选的结婚礼物,也是班加罗尔软件工程师们的必备品。这个传奇品牌开始重新焕发生机。”他们随后便取得了财务上的成功。2017年,艾彻汽车成为印度市值最高的摩托车公司,取代了强劲的竞争对手英雄本田(Hero MotoCorp)和巴贾杰汽车(Bajaj Auto)。在Classic Bullet的基础上,艾彻汽车采用产品组合多元化的打法,于2016年推出了喜马拉雅越野车(Himalayan),并于2018年推出650cc的双缸欧陆摩托(650 cc twins Continental GT)和拦截者号(Interceptor)。这些皇家恩菲尔德经典双缸复古摩托出现在了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Jay Leno和其他明星的车库中。“于加利福尼亚推出的新款双缸复古摩托,继续确立了我们真正致力于长期打造品牌精髓的决心。”英国设计总监Mark Wells评价道。而这一品牌于1970年在英国停止运营。皇家恩菲尔德出人意料的东山再起影响并激励了印度其他的摩托车制造商。2016年,马恒达(Mahindra)集团董事长Anand Mahindra收购了新成立的Classic Legends公司60%的股权。该公司专门收购经典品牌,如英国品牌BSA和捷克品牌佳娃(Jawa)。后者是一个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进入印度市场的捷克品牌,并且是皇家恩菲尔德在1970年代和80年代时期最大的竞争对手。佳娃于2018年重新回到印度市场。而BSA则于2021年底进入英国市场,其新设计借鉴了经典造型,保留了原先的发动机尺寸和仪表盘设计。另一家摩托车制造商TVS Motor于2020年4月收购了英国著名品牌诺顿(Norton)。后者在英国西米德兰兹郡的索利哈尔建立了新的研发和制造中心,每年能达到八千辆的产能。Classic Legend联合创始人兼前皇家恩菲尔德高管Anupam Thareja表示:“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因此,我们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归属感。”经典是我们的用户群真正所看重的品质,我们售出的经典摩托车替他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过去十年来,皇家恩菲尔德一直在全速前进,在截至2019年3月的财年中,摩托车销量达到了创纪录的822,724辆。但有一些不乐观的迹象预示了该品牌即将遇到的“我想创建一个来自印度的全球高端消费品牌。这就是我最大的动力。”Siddhartha Lal,皇家恩菲尔德首席执行官传统品牌成立于:1901年,英国。在1970年停止在英国工厂的生产之前,于1955年在钦奈开设印度工厂。成立于:1929年,布拉格。1961年在迈索尔开设印度工厂,1973年改名为耶德兹(Yezdi),之后于2018年重新上市。成立于:1910年,英国。在BSA于1970年代破产后,其在2021年由印度马恒达集团重新推出,并恢复了其在印度的生产。68思与行 37重铸经典到了更好的质量与做工,并在维护成本上胜过了皇家恩菲尔德。显然,这个重生的品牌不能固步自封,拉尔面对挑战采取了双重对策。他正大力推动国际销售以弥补国内市场放缓的负面影响。同时,他也正在迅速重塑其核心产品。正如拉尔对 印度品牌 的作者所说:“在接下来的10至15年,我想创建一个来自印度的全球高端消费品牌。这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虽然皇家恩菲尔德的引擎可能时不时地会出现故障,但可以说该品牌已开了一个好头。困境。其中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不可控因素。随着印度政府通过停止流通市面上流通的某些面值的货币来实施“废钞令”,同时引入商品和服务税,像摩托车经销商这样依赖现金交易的企业受到重创,而疫情更是让他们雪上加霜。如今,印度摩托车行业正处于十字路口,皇家恩菲尔德在250cc及以上的摩托车品类中占有90%以上的市场份额,已成为无可争议的领导者。但是,Harley Davidson等制造商的首批电动自行车已经面世,而价格昂贵的电动踏板车也亟待亮相。来自本田、KTM和宝马等全球品牌带来的新竞争让消费者看引领传承 2015年,悉达多拉尔(Siddhartha Lal)在新德里开设旗舰店,推出了以世界大战中骑摩托车的通信员为灵感的装备系列。69 图片:GEtty imaGEs/afP/monEy shaRma对话 Daniel Pink畅销书作家Daniel Pink致力于探索我们与工作、效率和创造力之间的复杂关系。在本篇文章中,他解释了时间将如何影响我们的表现。作者:Neelima Mahajan插图:Nigel Buchanan您提到时间因素可以解释20%的表现差异。为什么时间对我们的工作效率来说如此重要?20年来,我回到家中的办公室里决定我什么时候写作、接受采访和休息这一切都非常的凌乱。当我四处寻求指导时,却一无所获。毫不夸张地说,25个不同的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心理学、认知科学、时间生物学或内分泌学,对此都有大量的研究。他们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但却没有相互交流。我觉得如果能将这些研究汇集在一起,那就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用的东西。这很不可思议。我们每个早晨都充满活力,带着“劲量兔子”般的决心和热情,划去任务清单上的事项。之后,几乎不可避免地,我们遇到了可怕的下午犯困,并且看到我们的体力水平开始骤降。在您想再喝杯咖啡来缓解体力下降之前,不妨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畅销书作家和工作、效率和行为专家丹尼尔平克表示,我们的认知能力会在一天中发生变化,并且在一天中的某些时间段,我们实际上更适合完成某些任务。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2021届全球彼得德鲁克论坛期间,丹尼尔平克接受了思与行采访。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见解:我们应如何更好地识别身体信号,以及如何通过了解并运用一天中的隐藏模式来制定一份理想的时间表,从而更好地学习如何提高我们的效率。这也是他在When:The Scientific Secrets of Perfect Timing一书中阐述的主题。在线查看 Daniel Pink对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的建议: 思与行 37Daniel Pink 著有五部关于工作、创造力和行为的 纽约时报 畅销书,其中包括排名第一的畅销书 驱动力:在奖励与惩罚都已失效的当下,如何焕发人的热情(Drive:The Surprising Truth About What Motivates Us)。他曾为 纽约时报、哈佛商业评论、大西洋月刊 和 Slate(一本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主义的在线杂志,内容涵盖美国的政治文化)等刊物撰写论文和文章。他最新的著作 后悔的力量(The Power of Regret)于2022年2月出版。71 Think:Act 37正在做什么。在高峰期,也就是我们大多数人一天中的早些时候,我们的警惕性最高:我们能够摒弃杂念,因此这是进行分析工作的最佳时机,也是我们能利用这些好处,不会被分心的最佳时候。对几乎所有人来说,下午的早些时候到中午的低谷在所有的这些学科中,您发现了什么?一天是最基本的时间单位。因为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其他时间单位,甚至连一秒钟,也都是人类自己建构的。一天中的时间对我们的脑力和工作表现有很大影响。这一点人尽皆知,但是我们并没有利用好它。我们的脑力,我们的认知能力,在一天中并不是保持一成不变的。如果我们知道这一点,我们就能更好、更明智地决定何时做事。问题是,当涉及个人和组织层面上的事情多到爆炸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这样做。我们只是凭直觉、臆测或默认设定行事,这导致大量的产能被浪费。时间因素可以解释20%的表现差异。如果我们以一家典型的企业为例来考虑如何解释这种差异,我们就会发现员工的能力和贡献水平各不相同。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很多种。有些人比其他人更认真,有些人更聪明,有些人更有经验,有些人更有社会优势。这些差异很难解决。但一天中的时间是很容易解决的问题。所有的这些与我们的生物钟有什么关联?是否存在我们需要解决的特定模式?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生物学因素。时间生物学中,在研究昼夜节律的领域有一个概念叫做“互引”(entrainment):我们有自然的生物节律,但我们也会适应外部环境。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睡眠类型,我们天生就倾向于晚起晚睡,或是早起早睡。在整个人类社会中,约有15%的人具有很强的早起能力。他们很早就自然醒了,也很早就睡了。我们中大约20%的人更像是夜猫子。大约2/3的人介于两者之间,尽管我们在早上的时候也能学到一些东西。思考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将世界分为“夜猫子”和“非夜猫子”,即“约20%的人”和“80%的人”。对于这80%的人,他们的一天基本上被分成三个阶段:一天中早些时候的高峰,中间的低谷,以及一天中晚些时候的恢复。那对我们这些熬夜的人来说呢?对于夜猫子来说,情况则更为复杂。他们很晚才能达到效率高峰,从傍晚到深夜。这些人午夜时分还在为他们的小说、软件或商业计划埋头苦干。因为我们有这些生物周期,所以做某事的最佳时间取决于您找到属于你的动物模型:三种时间类型 1.云雀 天生的早起者,这14%的人最适合在清晨进行分析和洞察工作。2.猫头鹰这21%的人在下午和晚上处于分析高峰期,更适合在上午进行洞察力工作。3.第三种鸟其余65%的人介于两者之间,但更接近于云雀的时间类型。他们最适合在中午进行分析性工作,在晚上进行洞察性工作。72 思想领袖 思与行 37停止的。因此,我们需要为此做几件事。首先,让人们在正确的时间进行正确的轮班。一位名叫Till Roenneberg的德国时间生物学家,他在昼夜节律领域进行了一些有趣的研究。据他在一家制造型企业进行的研究表明,如果公司允许员工根据他们的时间类型来排班,这会提高生产率并减少人员流失。在漫长的工作日中,我们应如何规划或允许更多的休息时间?还有一点尤为重要,那就是在下午的低谷期,要更有计划地进行休息。如果我们知道自己的表现出现下滑时,那么我们必须用检查清单之类的东西,或当出现安全问题时,我们用休息等方式纠正状态。我们有这样一种观念,即坚持到底就可以完成更多工作。虽然这种品质可嘉,但却是错误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纵观各个领域,尤其是在体育和音乐领域,表现优秀的人比表现较差的人休息得更多。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计划表,因此您在工作中想要用额外的时间。管理层应当如何做?管理者和企业领导者需要认识到一些事情。1/5的工人是夜猫子。有证据表明,夜猫子实际上比我们其他人更有创造力。然而,如果您强迫他们参加早上8点的员工大会,让他们在会上感到痛苦不堪,效率低下。如果您有一个需要埋头苦干的团队,让他们一早上都忙于开会是个不太明智的想法。所以您应该以更符合您的认知能力需求的方式重新安排会议时间。您是否看到过任何组织根据这些洞察来设计工作岗位?不是很多。但在某些方面,这以一种更自然的形式在企业中发生。疫情加速了这一过程,因为越来越多的白领在家工作。因此,如果你在办公室里工作,而9:30你还不出现在办公桌前,老板可能会认为在偷懒。现在,如果你没有9:30的Zoom会议,并且只是在家里办公,那么你可以休息一下。真正的方法是以身作则,而不是制定明确的政策。以身作则的老板将推动这一进程。期是完成工作的糟糕时间段。人们的工作效率会大幅下降。如果考虑到像麻醉相关的医疗事故,在所以在这个时间点去医院是一个非常危险的选择。这时候我们应该做不需要大量脑力的行政工作。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体能会在下午的晚些时候和傍晚的早些时候慢慢恢复。此时,积极情绪和低警惕性有助于洞察工作与洞悉问题,特别是对那些不会立即用数理逻辑去思考的问题,比如迭代思维和头脑风暴。问题在于我们认为一天中的所有时间都是相同的。我们中的一些人有特殊的角色:处理和分析数字的金融工程师;艺术家、作家和音乐家的工作就是发挥创造力。您认为这些处于不同工作领域的人们应该如何利用这些关于时间的知识?让我们以广告公司的文案策划为例,这是一份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她最好在思如泉涌的高峰期撰写文案。同样,从事纯数据分析的量化人员最好在思维涌现阶段的高峰期做他的工作。但是,如果您想知道我们还能对该数据库还能提出哪些独特的问题呢?您最好在恢复期做这些。同样在恢复期,文案撰写人实际上可能不会创作文案,但可能会坐下来思考说,有什么有趣的图片可以体现这一点?因此,这确实与我们的思维方式有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选择何时完成最重要的任务。例如,医生必须昼夜不停地工作。尽管他们的日程安排非常的不可预测,但他们应如何利用这种洞察?有些人因为他们在医院工作或从事建筑或安保等工作,不得不轮班或通宵工作。轮班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非常大的伤害。因为通宵工作违背人们正常的生活方式。连续轮班工作几年的人在身体上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随着科学的发展,劳动法最终可能会像解决煤矿工人的安全问题一样解决轮班制度问题。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制定一份休息清单 它是一份待办事项清单,但适用于休息时间。您可以试着喝下一杯咖啡,然后设定25分钟的闹钟。这种“瞌睡 卡布奇诺”意味着你会在咖啡因开始发挥作用时醒来。或者您可以尝试隔一小时就散步5分钟。亦或是通过听一首歌来转换节奏。计划是什么,你就落实什么。“我们的认知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我们知道这一点,我们就能实际上在何时做事上做出更好、更明智的决定。”73 思与行 37思想领袖 规模化敏捷 逃离数字化困境 数字化的艺术 使公司陷入瓶颈的往往不是技术上的限制,而是战略上的不足。你可以说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许多公司也正因如此才陷入困境。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数百万的投资,太多的高管发现自己被困在了通往未来的路上,无法前进却又不愿意后退。在某些情况下,数字化方案永远无法超越试点项目,而在另一些情况下,数字化转型又没有被企业优先考虑、资助或执行。这种数字困境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企业,占用了宝贵的资源,阻碍了重要的创新。然而,我们可以避免企业陷入这些困境。罗兰贝格发布的最新报告基于对50位大中型企业高管的深入访谈,剖析了许多企业无法实现数字化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提供了企业可采取的数字化转型的具体步骤。超过三分之二的高管承认他们感觉自己陷入了困境之中。而大约同样多数量的高管认为他们普既缺乏推动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技术,又认为员工无法以以敏捷的方式协同工作。为了摆脱困境,企业高管们需要利用四个基本点。首先,将业务战略与数字化或IT战略相结合。其次,制定有效的运营模式以实现规模化敏捷(Agile at Scale)。再来,将人力资源现状与未来的人才需求相匹配,并进行年度的招聘与培训。最后,采用云计算方法的精益企业和数据架构才是重中之重。该报告强调,企业应客观看待其核心业务中数字化能力的利与弊,并做好迭代的准备。由于数字化转型的根本在于企业的文化变革,因此所有员工都必须参与进来以帮助推动这一变革。对罗兰贝格公司的研究报告感兴趣吗?请与我们联系:对数字化的新看法在线阅读完整报告: 深入了解,发现更多上海品茶相关的文章与内容研究 聚焦整体回收 分离焦虑气候变化 银行业对于碳捕获的看法 新冠疫情只是暂时遏制了二氧化碳排放无止境的上升轨迹。据国际能源署(IEA)日前发布的数据称,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36.3千兆吨(GT),创历史新高。为了限制全球变暖并实现气候目标,全世界需要加强碳捕获和储存(CCS)这一关键技术。专家预计,至2050 年前,每年的碳捕获量将达到10GT,这将为技术、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们开辟一个巨大的市场。罗兰贝格预计,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将需要总计3.3万亿美元的投资。虽然目前有数十个前景广阔的项目正在开发中,但银行却不愿为其提供资金。为此,CCS企业需要通过在价值链中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来降低风险。多因素考量 更高的回收率目标意味着包装制造商们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材料。我们只享受着外卖带来的便利,却忽视了它所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包装浪费。随着快消(FMCG)和食品的生产商和制造商转而选择纸基混合包装,他们正面临着新的环境挑战。纸基混合包装通过阻隔涂层(通常是聚乙烯)阻隔液体、水分和油脂,目前已占欧盟纸质包装总量的13%。然而,由于技术问题以及将塑料与纸张分离的高成本,这使得纸基包装的回收率一直很低。欧盟要求至2030年,纸张和纸板的回收率应提高至85%。这项新规定将使所有的参与者面临更大的压力。罗兰贝格在一份报告中探讨了私营企业为提高混合回收率而开展的首批灯塔项目,并指出包装制造商需要更加积极主动,才能保持竞争力。罗兰贝格布加勒斯特办公室的合伙人Dragos Popa认为:“如果包装供应商们不想被行业淘汰,那么他们就必须参与到回收链中。”混合包装制造商将为快消品制造商和其他企业提供产品交付以外的支持服务,包括回收投入的材料并再次将其投入制造链中。照片:Getty ImaGes/3Dsculptor,anna efetova,BloomBerG深入探索通往净零之路 阅读完整报告: 思与行 37三个问题 删除内容并不能阻止虚假信息的传播 您在社交媒体上发现了什么问题,促使您重新思考当前已标准化的互联网模式?我会重新思考这个模式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社交媒体非常重要,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当我开始思考这个话题时,我意识到这些工具并不会为社会带来福祉。社交媒体的出现是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并售卖广告。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建立真正对我们有益的社交媒体会怎样?我对此饶有兴趣。我得出的结论是,我们不应再考虑如何利用社交媒体赚钱,而是要更多地从公共福祉的角度考虑。社交网络被认为是虚假信息的推手之一。您认为这种情况有望得到缓解吗?作为这个领域的研究者,我不太愿意做出这种断言。美国的两极分化与社交网络紧密相关,其与有线电视新闻和脱口秀广播或也如此。其中的问题在于极度两党分化的媒体报道和缺乏大众公认的事实基础。我不认为社交媒体“性本恶”,但其中不乏对社会影响缺乏关注的例子。人们都想知道,我们能否识别虚假信息并将其从互联网上删除?答案是不能。若非将Facebook或政府变成我们读写内容的审查员,又如何能做到这一点?您对社交网络有何新的构想?创建数十万个小型、健康、自治的社区和社交媒体平台,并由大部分平台社区自行管理,而非将管理权外包。如果这些空间由为了其成员利益的市议会、地方报纸或自治组织运营,这将意味着什么?所以,我提出了“数字化公共基础设施”这一设想因为有些基础设施对我们的社会而言非常重要,我们应将其视作公共项目,努力建设并资助它们。知名互联网学者Ethan Zuckerman是一位作家和活动家,同时也是那些恼人的弹出式广告的发明者。他对以下三个问题做出解答,向我们解释了当前我们为何需要对商业互联网提出新方案。Ethan Zuckerman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数字化公共基础设施倡议联合发起人、麻省理工学院公共媒体中心前负责人.76 思与行 37照片:Lorrie Lejeune 插图:Sasan Saidi走向循环化固然是一件好事。而采用循环经济原则需要在许多层面上转变思维和行动。最重要的是,循环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会让您多次回到起点。翻开杂志,查阅这份清单背后的大概念。如果您的企业正在向循环型企业转型,那么您应如何评估其是否成功转型?您应如何确定其中的弱点以及需要注意的领域?评估影响 您是否采用了合适的矩阵法来评估您企业的影响与进展?您的企业应该依靠什么测量方法?例如,您是否使用了全生命周期评估法?您的企业是否使用了内部解决方案?或您的企业能否可以使用“即插即用型”产品来加速循环化转型?您的企业是否制定了关键绩效指标?您的企业是否制定了向循环模式过渡的总体战略和时间计划?您是否能彻底落实目标?您是否会预测产品与服务的影响?走向循环化是一件好事。而采用循环经济原则需要在许多层面上转变思维和行动。最重要的是,循环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会让您多次回到起点。翻开杂志,查阅这份清单背后关于“循环经济”的话题文章。循环经济思与行 37闭合链路 您是否使用或您能否转而使用可再生能源?您如何确保您是在进行升级再造,而不仅仅是为一次性使用而回收?您是否能创造出比原先价值更高或质量更好的产品?在让产品、部件或材料重新进入循环的过程中,您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您的企业有什么措施来保证产品、部件或材料的循环使用?您是否协助客户正确维护产品,从而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您是否为产品提供维修以及翻新服务?您如何提高产品的使用年限?您是否为产品提供翻新服务?您如何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您设立了什么样的流程来保证您的产品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可持续性?您是否考虑过如何将其他企业的废弃物转化为您企业的原料流,或者反之亦然?保持产品、部件或材料的流通是循环经济概念的核心。从维护到维修与翻新,来自不同行业的不同公司已经开发了新的商业模式,以延长其产品的生命周期。循环经济思与行 37制造阶段分销阶段 您是否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使用任何有害物质?您是否对每个工序、工厂和生产线的能源消耗有过详细了解?您是否能够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减少能源、材料和水的使用?您的分销渠道有多复杂?其是否能转为按需生产和配送?您分销渠道的能源密集程度如何?您是否能正确测量并尽可能地减少产品分销网络的碳强度?您的分销商伙伴是否遵守了循环经济原则?如果没有,您是否有能力激励他们?您能否为共享经济建立平台?您如何实现逆向物流?您的企业零售商是否能处理逆向物流量?制造业在保持材料和产品的循环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与回收一次性材料相比,升级再造可以更好地保留材料价值。但是,还有其他的重要考虑因素,如能源使用。随着最近的能源价格上涨,减少能源成本所能带来的好处远远不止其本身。复杂的物流可能会阻碍您的成功。例如,在线分销渠道就带来了新的挑战。即使您的公司有逆向物流,您的零售商伙伴也可能会被退货压得喘不过气来。逆向物流:虽然大多数公司的物流都是将产品运送至终端用户,但对于被退回的物品而言,情况并非如此。逆向物流促进了物品在供应链上的流动,正在企业运营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循环经济思与行 37采购阶段 您是否应该采用可持续性设计?或者您是否应采用产品使用后可消失,或分解后不残留有毒物质的设计?您认为哪种设计方法对您的企业更有意义?您的企业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来按照循环经济原则以进行产品设计?您的产品所使用的材料是否可生物降解?您的产品所使用的材料是否可回收?您的产品所使用的材料是否环保?您的产品对原材料的依赖度如何?其原材料是否可被再生原料或回收原料所替代?您的产品是否可以使用其他企业的废物流作为原料?您的企业中产生的废弃物是否可以用作其他企业的原材料?您是在什么样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下采购的原材料?您的企业是否有内部的知识和能力来改善采购的可持续性?循环经济的关键成功因素之一是减少原材料的使用。使用正确的采购策略可以减轻资源开采对地球所造成的负担,维持材料来源地当地民众的健康和生计,并可能降低采购成本。循环经济思与行 37如何开始这段旅程?采用循环经济原则需要企业在许多层面上转变思维。它要求企业以一种新的方式来看待自身的业务,还包括自己的供应商和客户。这意味着企业不仅要研究新的流程,还要研究价值链上下游与其他价值链间的新合作形式。它需要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沟通,打破孤岛,向员工培训新的技能组合和技术。最重要的是,循环经济需要企业以一种开放的心态,用不同的方式看待问题,识别出线性经济中的隐性成本,并把握住循环经济的转型机会。无论您所在的企业位于哪个行业,无论其企业规模有多大,走向循环经济的转型都需要从回答一个基本问题开始。虽然细节可能会有所不同,但该框架适用于所有企业。开始之前,请您思考以下问题。设计阶段 您是否与设计部门紧密合作并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意?产品设计对您的客户而言有多重要?您的产品设计是否能足够吸引人们更长久、更安心地使用?为最大化产品的循环性,您的设计团队在产品的采购、生产和营销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如何?您更关注的是功能还是性能?您的产品能否被虚拟化,或转化为服务?您的产品是否采用模块化设计以便产品可以被拆解?一切都从设计开始。据估计,在一个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已经决定了该产品的80%的环境影响。但企业应该如何改变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使其更适合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思与行 37我们实际行动起来吧 实现循环的检查清单作者:珍妮特安德森(Janet Anderson)插图:哈维阿兹纳雷斯(Javi Aznarez)循环经济思与行 37Javi Aznarez 是一位西班牙画家和插画家。他广受欢迎的作品曾出现在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的电影 法兰西特派(The French Dispatch)中,以及 Vogue 和 纽约客等出版物中。Mamadi Doumbouya 是一位常驻纽约的摄影师。他擅长肖像和日常生活摄影,曾与 GQ、福布斯 和 时尚芭莎 等杂志合作。Janet Anderson 是一位作家和编辑。她致力于研究不同行业中覆盖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并试图理解其背后的运作原理与机制。鸣谢 封面,第12页和清单 第36页和第58页 第12页和清单罗兰贝格是唯一一家源于欧洲的国际顶尖咨询公司,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作为一家由合伙人拥有的独立企业,我们在全球设有50余家分支机构,拥有2400余名员工,我们真正理解客户,为其提供独特的分析方法。在企业家精神、卓越 和理 解客户等价值观的驱动下,我们坚信世界需要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将整个价值周期考虑在内,使我们能够应对如今和未来的巨大挑战。出版人Stefan Schaible (Global Managing Partner)Roland Berger Holding GmbH Sederanger 1 80538 Munich 49 89 9230-0 总编辑Neelima Mahajanneelima.mahajan 副主编Melissa Frost设计总监Rodolfo Frana图片编辑Anna Bianchi Axel Springer Corporate Solutions艺术总监Jenne Grabowski,Laura Risse中文版编辑Renay ChengChrissie ZhuIrene Zhu中文版设计Johnny Gu创意总监Christine Brand数字团队Natalia Wilhelm,Dinh Lam Tran主编Steffan Heuer请与我们联系:RBChina.M 您还可以在: 思与行 杂志时事通讯 对 思与行 感兴趣?版权声明本杂志中所有文章受版权保护,罗兰贝格企业管理(上海)公司保留所有权利。免责声明杂志文章不代表罗兰贝格观点。图片:pR*英文版杂志于2022年9月发布。形 成形 成闭 环闭 环思与行 第37期 2023年08月 循环经济核对清单上所有的问题 深度指南之建立更具循环性的商业模式 零浪费生活 家庭应如何减缓他们产生垃圾的步伐推动变革!探索从设计到生产与分销的实践理念思与行 第37期 2023年08月 循环经济探索适用于所有企业的循环经济之法思与行引领思想 塑造远景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07 84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公用环保行业专题研究:水资源价值凸显关注水处理、资源化-231204(33页).pdf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1 证券研究报告 公用环保公用环保 水资源价值凸显水资源价值凸显,关注水处理关注水处理/资源化资源化 华泰研究华泰研究 公用事业公用事业 .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07 3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世界资源研究所:印度尼西亚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投资指南报告(23页).pdf

    印度尼西亚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投资指南北京|2021|1印度尼西亚可再生能源 项目开发投资指南DEVELOPMENT AND INVESTMENT GUIDELINE FOR RENEWABLE ENERGY PROJECTS IN INDONESIA2|WRI2021年12月7日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投资国别指南由WRI携手国内各合作伙伴共同组织编写。印度尼西亚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投资指南北京|2021|11.可再生能源政策概述 .21.1 可再生能源政策 .21.2 相关政策更新解读 .32.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潜力及市场需求 .42.1 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42.2 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 .52.3 可再生能源市场需求 .63.外商投资环境及相关政策 .73.1 外商投资适用政策 .73.2 外资投资现况 .113.3 外商投资政策解读 .114.市场风险 .125.项目开发和审批流程 .145.1 项目开发流程 .145.2 项目审批流程 .146.中资在印度尼西亚的投资概况 .166.1投资现况、规模及趋势 .166.2 投资区域及主要项目模式 .167.主要融资模式及典型案例 .177.1 主要融资模式 .177.2 典型案例 .178.主要市场参与方 .188.1 项目主要参与方 .188.2 潜在合作伙伴 .18印度尼西亚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投资指南目录Photo by Dikaseva on Unsplash2|WRI1.可再生能源政策概述部长令,该政策吸引了更多的私人开发商开发小、微型水电站。7.印尼能矿部颁布的2013年第17号部长令对国家电力公司采购太阳能光伏电站的电价设置了优惠条件,将促进更多的私人开发商进入太阳能发电厂(Pembangkit Listrik Tenaga Surya,PLTS)领域。8.印尼能矿部2014年第27号部长令 对国家电力公司向生物质能电站购电制定了优惠政策,推动生物质能和生物沼气电站的发展。在此项发展规划中,电站需要与地方政府合作制定有关生物质燃料价格的长期计划。印尼能矿部2015年第44号部长令 对国家电力公司向以城市垃圾为原料的垃圾发电站购电制定了优惠政策,以支持此类电站的发展。9.印尼政府于2017年颁布了 第47号总统令 为无电人口提供太阳能节能灯(LTSHE)计划,该计划适用于人口分散、地理位置偏远、无法使用国家电力公司电网的农村住宅,计划在两年内使256114个无电家庭实现电气化。10.2017年1月印尼能矿部颁布了 2017可再生能源采购政策。该文件规定了印尼国家电力公司购买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具体条款。11.2020年2月,印尼能矿部颁布了 第4号部门令,修正2017年关于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相关规定。赋权国家电力公司直接与独立电力生产商(IPPs)签署电力采购合同,不用实施招标。可再生能源项目商务模式由建立拥有运营转让(BOOT)改为建立拥有运营(BOO)。国家电力公司必须优先从可再生能源独立电力生产商处全额购买电力(此前,优先上网有容量限制)。12.2020年11月,印尼启动可再生能源证书(REC)交易市场,以促进印尼可再生能源的发展。1.1 可再生能源政策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的能源消费长期依赖于传统化石能源,例如原油、煤炭和天然气等。虽然价格低廉的传统化石能源为印尼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它们也不可避免地在印尼的发展过程中带来了诸多问题,逐渐制约其经济与社会的高水平发展,其中环境问题最为突出。因此,印尼政府越来越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1.2007年关于电力的第30号法令确立了能源规划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包括方便、合理、高效、公平、增加附加值、可持续、公益、环保、国防、与国家能力相一致等。根据该法令,新能源来自新资源,可以从可再生能源或非可再生能源中通过新技术制造产生,包括核能、氢、煤层甲烷、液化煤、气化煤。另外,可再生能源来自可再生资源,包括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水能、海洋能、温差能。2.根据2009年关于电力的第30号法令,为保障电力供应的持续性,必须根据国家能源政策,对印尼国内外的主要能源利用进行优化,政策决定优先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3.根据政府2014年关于国家能源政策的第79号规定,涉及利用国家新能源发电的内容为: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地热能、海洋流动和温度差异产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废弃物发电产能。对可再生能源的规划目标为2025年在基础能源总量中的占比达23%(约达9220万吨油当量),其中电量达6920万吨油当量(45.2吉瓦),非电量达2300万吨油当量,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31%。4.印尼国家电力总体规划20152034年草案里说明,优化能源结构的最终目标是可再生能源在2025年的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至少达到23%。为了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比的目标,需要制定法律法规并提供更好的奖惩机制。5.印尼能源与矿产资源部(以下简称能矿部)2014年第17号部长令规定国家电力公司(PLN)对地热电站的电力及其所需地热蒸汽的采购适用最高标准电价。6.印尼能矿部针对国家电力公司向10兆瓦以下水电站购电的价格标准和电价机制专门出台了 2015年第19号印度尼西亚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投资指南北京|2021|31.2 相关政策更新解读后疫情时代,印尼的能源政策将向可再生能源进一步倾斜,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电力行业随着印尼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通过发布关于国家能源政策的2014年第79号政府条例,印尼政府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设定了到2025年达到23%、到2050年达到31%的目标,同时将尝试减少其他常规能源的利用。截至2020年底,印尼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占能源供应总量的10%左右。整体而言,印尼政府对电力行业的监管和控制程度较高,在多个领域呈现垄断态势。但近年来,政府也在试图鼓励私人企业和外国投资者在符合印尼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参与印尼电站的投资与开发。2020年,印尼能矿部取消了可再生能源的建立拥有运营转让(BOOT)计划。根据目前的建立拥有运营(BOO)计划,独立电力生产商不再需要在购电协议(PPA)期限结束后将项目权利移交给印尼政府。印尼将大力发展新能源,在其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存在巨大投资空间:为实现巴黎协定升温控制目标,一方面,印尼将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建设水力、地热和太阳能发电项目,加快老旧燃煤电站淘汰速度,鼓励投资建设更多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另一方面使用清洁煤技术,减少温室气体产生。印尼各种光伏政策分析对比见表1。能矿部 2013年17号文能矿部 2016年19号文能矿部 2017年50号文能矿部2018年49号文(屋顶太阳能)能矿部 2020年4号文光伏 电价并网电价25美分/千瓦时,适用于组件成本低于40%的情况;并网电价30美分/千瓦时,适用于组件成本大于40%的情况基于项目位置,电价为14.525美分/千瓦时不等光伏电价不高于国家平均供电成本,或者不高于区域平均供电成本的85%,基于不同地区,电价范围在4.814.4美分/千瓦时上网电量基于下网电量进行调整,如果上网电量更大,差额部分最长可以累积3个月与能矿部2017年50号文一致招标 方式基于年度配额公开招标,若仅有一家机构参与投标,国家电力公司有权直接指定基于年度配额公开招标,每个开发商的项目体量不得超过区域配额国家电力公司基于年度配额直接选择(也就是议标,国家电力公司邀请白名单企业)自行开发,向国家电力公司报批基于年度配额公开招标,若仅有一家机构参与投标,国家电力公司有权直接指定当地 成分有有有有有BOOT 模式否否是否否优先 上网是是10兆瓦以下部分优先是,工业或商业的屋顶太阳能用户收取并行运行费,其中包括应急费是不可抗力情况下上网电量的认定未规定未规定2017年能矿部发布了多项政策,规定了不可抗力项下的上网电力认定,在2018年10号文中,规定由自然灾害导致的不可抗力情况,国家电力公司没有义务向独立电力生产商支付电费。工业/商业屋顶光伏方需缴纳平行营业费用,其中包括应急费用参考2018年10号文表 1 印尼各种光伏政策分析对比4|WRI2.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潜力及市场需求由超过600个子独立电网及8个主要区域电网组成,呈现分布式结构,主要覆盖爪哇巴厘岛、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等人口密集地区。印尼主干电力系统位于爪哇巴厘岛努沙登加拉,满足了印尼近80%的电力需求。分布式电网有利于新能源的接入,但是电能质量的提高依赖于电网互联互通。长期以来,印尼电网中只有爪哇马都拉巴厘岛系统互联;苏门答腊岛一部分电站也简单连接在一起,但还未构成电网;其他地区的电站都是独立的,只能对周围地区供电,这也使得小型机组有存在的空间。印尼的分区域统计网损率见表2。2.1 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2.1.1 电力系统现状(1)电源现状电源结构印尼的发电能源结构以火力发电为主,主要为燃煤发电,另外还有一部分天然气和燃油发电。截至2020年底,印尼电力总装机容量达70.39吉瓦,其中火电装机容量为59.83吉瓦(占比85.0%),水电装机容量为6.21吉瓦(占比8.8%),地热装机容量为2.13吉瓦(占比3.0%),生物质装机容量为1.89吉瓦(占比2.7%,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为0.33吉瓦(占比0.4%),如图1所示。发电量构成2019年,印尼发电量前三位的燃煤、燃气和燃油分别贡献了163.69太瓦时、78.46太瓦时、17.43太瓦时的发电量,占比分别达到52.8%、25.3%和5.6%。包括水电、地热、太阳能等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为16.3%。2019年印尼各类装机容量的发电量占比如图2所示。(2)电网现状印尼岛屿众多,影响了岛屿间电网的连接。目前印尼全国尚未建有统一的电网系统,互联程度低。印尼全国电网系统一共地区网损率(%)苏门答腊12.65爪哇巴厘7.74加里曼丹11苏拉威西努沙登加拉11.23马鲁古巴布亚11.61表 2 印尼的分区域统计网损率图 1 2020 年印尼各类装机容量占比图 2 2019 年印尼各类装机容量的发电量占比光伏,0.2%其他,4.1%进口电量,0.5%火电,85.0%燃煤,52.8%风电,0.2%生物质,2.6%生物质,2.7%风电,0.1%地热,3.0%光伏,0.1%水电,8.8%地热,3.9%水电,4.9%燃气,25.3%燃油,5.6%印度尼西亚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投资指南北京|2021|5印尼的发展集中在爪哇岛,爪哇岛以外的岛屿大多由150千伏输电线路连接。截至2018年底,印尼配电网络由382637千米左右中压线路和557950千米低压线路组成,拥有471169个变压站,总容量54443兆瓦。2020年,印尼新增输电线路950.85千米,新增变电站容量2890兆瓦。尽管国家电力公司宣称目前印尼用电普及率已达98%以上,但由于电网老化等原因,导致电网运行稳定性较差,用户频繁出现断电情况。国家电力公司重视装机容量和电力输送能力、输送质量的均衡发展,筹集资金重点建设电网,将于近期修建完成500千伏海底直流电缆,连接苏门答腊电网和爪哇巴厘电网,将苏门答腊岛电能输送至爪哇巴厘地区,以输电代替输煤,节约成本,同时减少煤炭的消耗。国家电力公司还着手在各地打造升级智能电网系统,重点确保电网拥有更高效的调度规划能力、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加智能的计量能力。2.1.2 电力系统规划(1)电源规划根据印尼20192028年电力供应规划报告(RUPTL 2019),20192028年期间全国共新增各类电源总装机容量为56.4吉瓦,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为16.71吉瓦,约占30%,其中水电为9.54吉瓦、太阳能发电为0.91吉瓦、风电为0.86吉瓦、地热发电为4.61吉瓦。(2)电网规划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将增加57293千米,其中500千伏等级输电线路增加10135千米,275千伏等级输电线路增加4159千米,150千伏等级输电线路增加41382千米,70千伏等级输电线路增加1617千米;配电线路将增加472795千米,变电站容量将增加124341兆瓦。目前处在规划阶段的印尼奴奴干城马来西亚沙巴州跨境输电项目,有助于未来东盟国家实现电力互联互通;包括在苏门答腊省、爪哇省和苏拉威西省大型电网系统中建设一条超高压输变电线路,作为印尼电网系统主干线路;并于近期修建完成500千伏海底直流电缆,连接苏门答腊电网和爪哇巴厘电网,将苏门答腊岛电能输送至爪哇巴厘地区,以输电代替输煤,节约成本,同时减少煤炭的消耗。根据印尼政府的2014年国家能源政策,其未来的能源结构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至少23%,燃油装机容量占比降至25%以下,火电装机容量占比低于25%,燃气装机容量占比低于22%。目前,印尼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仅为12.3%,距离其发展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印尼近年电力系统装机容量结构如图3所示。根据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对印尼电力市场空间的相关研究成果,2025年印尼发电装机容量缺口将达到10.95吉瓦,2030年将达39.73吉瓦,发电量缺口分别为37太瓦时、177太瓦时。2.2 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2.2.1 太阳能资源印尼地处赤道两旁,常年受日照时间较长,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光伏潜力约为4.6千瓦时/平方米/天。根据印尼电力供应商业计图 3 印尼近年电力系统装机容量结构光伏风电地热火电水电生物质1000p0P %0%0 01820192020新能源可再生能源12.4.4.1.2.3.3%0.1%0.1%0.1%0.3%0.4%0.5%6|WRI划(RUPTL),印尼潜在太阳能开发资源达208吉瓦。根据印尼发展改革研究机构(IESR)最新研究成果,考虑扣除保护区、森林、湿地、海港,以及坡度超过10度的地区,印尼潜在太阳能开发资源覆盖了 24.43%的国土面积,规模高达20太瓦,其中东努沙登加拉、西加里曼丹资源最为丰富。根据东盟能源中心与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的一项联合研究,印尼太阳能技术可开发量为1.36太瓦,占东盟太阳能技术可开发总量的13.7%。另外,以屋顶光伏为主的分布式光伏潜力也巨大。但受潮湿多雨气候影响,印尼的太阳能电站发电量并没有太大优势。同时,受限于电网无法回购过剩太阳能发电量,印尼太阳能市场发展较为缓慢。2020年底,印尼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仅172兆瓦,其中集中式118兆瓦,分布式54兆瓦。2.2.2 风能资源由于沿赤道风能不足,印尼风能资源质量较差,大部分地区100米多年平均风速范围为13米/秒,小部分沿海地带多年平均风速范围为3.55m/s,平均风功率范围为50150千瓦/平方米,潜在陆上风电资源约106吉瓦。印尼风能资源较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岛屿,但由于人口稀少,电网条件有限,最具潜力的东部不支持开发大型陆上风电场。此外,印尼海啸、台风频发,对风电开发较为不利。截至2020年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为154兆瓦。南苏拉维西岛是印尼风能资源质量最好的区域,已建设两个风电场。印尼延绵的海岸线提供了海上风电开发的机会,根据世界银行研究成果,印尼固定式海上风电技术可开发量达到198GW,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可开发量达到79GW。但是海上风电的开发利用受限于输电基础设施投资,进展比较缓慢。2.2.3 地热能资源印尼处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因此,印尼地热能可利用潜力巨大。根据美国清洁能源研究中心和印尼能矿部相关信息,印尼地热能资源居全球之首,约占全球地热能的45%。最新研究表明,印尼地热储备为29.48兆瓦,其中苏门答腊地区为12.89兆瓦,爪哇地区为9.80兆瓦。尽管资源优势明显,但受限于开发资金缺乏、技术难度和环保影响等困难,印尼地热能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挑战。目前印尼地热装机容量仅2吉瓦,开发率不到7%,现阶段地热市场发展远落后于美国和菲律宾。此外,印尼80%的地热储备分布于保护林区,目前保护林区内的开发活动都需总统法令允许。2.2.4 生物质能资源印尼生物质能潜力丰富,约达33吉瓦。但是与地热能源相似,印尼的生物质能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仅有1%的潜在资源得到了商业开发。印尼出产大量的米糠、糖、橡胶和棕榈油,本应成为主要的生物燃料生产中心,但因大多数生物燃料资源以食物价值出口或用于本国食物生产,具有更高的价值,其生物质能的潜力受到限制。此外,由于土地所有权中央数据库的不完整易导致纠纷,使得生物质能的经济利用受限;生物燃料处理能力低下和基础设施缺乏,导致难以发展大型生物质能项目。2.2.5 海洋能资源据能矿部测算,印尼海洋能开发潜力巨大,海岸线总长约54700千米,每千米海岸线蕴藏的海洋能为1035兆瓦,开发潜力约为18吉瓦。然而,目前印尼仅有一处海洋能项目(即Lombok Strait)得到开发,利用率极低。综上所述,印尼水电、地热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资源丰富,但目前已开发量不足十分之一。截至2019年,印尼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不到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5%,且以水电和地热能为主,对化石能源依赖程度较高。同时,近年印尼一直面临较大燃油补贴压力,发展清洁能源项目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印尼目前的压力。2.3 可再生能源市场需求印尼境内具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可再生能源资源较丰富,尤其是具有全球45%的地热资源,但由于缺乏能力建设、环境问题、审批缓慢以及能源价格偏低等因素,可再生能源发展较慢。因此,印尼电力部门严重依赖化石燃料,电力装机结构以火电为主,2020年总发电装机容量为70.39吉瓦,约83.8%来自火电,其中,52.8%为煤电、25.3%为气电、5.6%为油电,其余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水电约占4.9%,非水电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约占10.8%。2014年印尼国会通过了 2014年国家能源政策,规划调整印尼能源结构,将提高清洁能源占比并逐步用绿色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23%。根据国家电力公司的电力供应商业计划20192028,印尼仍规划了大量化石能源项目。在考虑已规划化石能源项目后,可再生能源发展空间较小。因此,2030年前,印尼可再生能源发展应以水电、地热等支撑电源为主,未来替代电力系统已有化石能源,并充分发挥风、光资源优势,在离岛地区开展风电、光伏开发工作。考虑印尼在建、规划电源情况,按照2025年、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分别为25%、30%计算,印尼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分别为11.21吉瓦、25.23吉瓦。根据印尼各电源品种预测成本计算,2025年、2035年,可再生能源投资需求分别为261亿美元、306亿美元。印度尼西亚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投资指南北京|2021|73.外商投资环境及相关政策 和法规、标准、指导方针和标准,批准公众电价以及由独立电力生产商向国家电力公司供应的电价,确定独立电力生产商的营业/工作领域,发放供电营业许可(包括跨省和跨国层面)等。所有实质性的许可证(包括国家和地区的许可)均通过一站式线上提交系统进行申请。国家电力公司受到印尼中央政府各部门(即国有企业部、能矿部、财政部、环境部和国家发展规划部)的监督。国家电力公司由国有企业部具体管理,同时由能矿部规范指导电力行业政策与发展规划,并由财政部负责分配政府电力补贴、安排贷款资金及监管融资等。在国家电力投资方面,印尼政府努力实现使用自有资金进行电力开发,满足电力需求和供应。但由于印尼政府资金有限,财政部、能矿部和国有企业部等相关部门积极鼓励私人部门和外资企业在符合印尼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更多地参与印尼电站项目的投资和开发,尤其是兴建独立电站,并正在着手制订更有效透明的投资政策。3.1.3 税收政策印尼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课税制度,税收立法权和征收权主要集中在中央。现行的主要税种有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奢侈品销售税、土地和建筑物税、离境税、印花税、娱乐税、电台与电视税、道路税、机动车税、自行车税、广告税、外国人税和发展税等。印尼政府依照属人原则和属地原则行使其税收权力。3.1 外商投资适用政策3.1.1 投资领域根据有关投资业务领域规定的2021年第10号总统令,印尼政府已经放宽某些外商所有权限制,因此,理论上当前所有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兆瓦的能源项目(低于1兆瓦的项目仍不对外商投资者开放)、电力传输项目以及电源分配项目均允许100%外资进行投资。在电力行业,目前仅有如下限制:在电力安装咨询服务领域,外国投资者需与当地合作社或中小微企业合作;1兆瓦以下的电力供应只能由当地的合作社或中小微企业开发。印尼最新投资清单对比见表3。3.1.2 主管政府部门及职责印尼主管投资的政府部门包括投资协调委员会、财政部、能矿部。投资协调委员会负责促进外商投资,管理工业及服务部门的投资活动,但不包括金融服务部门;财政部负责管理包括银行和保险部门在内的金融服务投资活动;能矿部负责批准能源项目,而与矿业有关的项目则由能矿部的下属机构负责。电力受能矿部及其各局监管,特别是涉及可再生能源的,受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和能源保护司监管。印尼能矿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有关电力部门和国家电力总体规划的国家政策、法律行业业务2016年投资清单2021年新投资清单电力电力设施安装咨询49%外资所有权限制无比例限制,但是需与合作社及中小微企业合作低于1MW的电力供应100%内资所有专门为合作社及中小微企业保留小型发电厂(110MW)49%外资所有权限制不受限制普通发电厂(10MW)95%外资所有权限制(PPP项目宽免期内可100%外资所有)不受限制输电95%外资所有权限制(PPP项目宽免期内可100%外资所有)不受限制配电95%外资所有权限制(PPP项目宽免期内可100%外资所有)不受限制表 3 印尼最新投资清单对比8|WRI税收系统机构:印尼税务总署是所属财政部负责税务征管的部门,其主要机构有税务总署办公室、税务数据及文档处理中心、雅加达特殊税务区域办事处、税务总署区域办事处、大企业税务办公室、税务主管办公室、税务咨询办公室。税收法律体系:除2008年7月17日通过的所得税法之外,为吸引外国投资,印尼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公布于1999年的第七号总统令恢复了鼓励投资的免税期政策;2009年印尼政府通过的经济特区新法律进一步规定了特别经济区税收优惠政策。所得税优惠由 有关所规定的企业或所规定的地区之投资方面所得税优惠的第1号政府条例规定。其他有关投资的特别规定:自2011年12月1日起,在印尼的投资者可以申请免税优惠,根据相关的执行准则规定,凡有意申请免税优惠的投资者,必须把占总投资额10%的资金存放在印尼国民银行。投资者可以向印尼工业部或投资协调署提出免税申请。主要税赋和税率:1.所得税。2008年7月17日,印尼国会通过了新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从35%降为30%,分为四档,5000万印尼盾(约合3488美元)以下,税率为5%;5000万至2.5亿印尼盾(约合348817442美元),税率为15%;2.5亿至5亿印尼盾(约合1744234885美元),税率为25%;5亿印尼盾(约合34885美元)以上者,税率为30%。除上述规定以外,个人取得的股息分红的最终税率为10%。如果个人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期间并非包括全年,其应纳税额应按照纳税义务天数除以360得到的比例占全年收入的金额进行计算。企业所得税率方面,2009年为过渡期,税率为28%,2010年后降为25%。印尼对中小微企业还有鼓励措施,减免50%的所得税。为减轻中小微企业税务负担,2013年印尼税务总署向现有的大约100万家中小微企业推行1%税率,即按销售额的1%征税。2018年5月,印尼政府已完成了2013年关于某些固定企业所得税第46号政府条例的修改,主要内容是把中小微企业最终所得税税率从1%降为0.5%。另外,上市的居民纳税人如果有不少于40%的股权在印尼证券交易所交易流通,并符合其他特定条件,可以取得所得税率降低5%的优惠。2.增值税。印尼的增值税标准税率为10%,针对不同货物,可调整范围为5%。向进口商、生产商、批发商及零售商等提供服务,大部分按 10%的一般税率征收增值税。同时,增值税法准许单项税率的调整,现有非10%税率包括香烟及二手车辆,诸如包裹快递及旅游中介等服务按1%的税率征税,而代理经营则是按所收佣金的5%征税。3.奢侈品销售税。除增值税外,印尼对于属于应税分类的奢侈品销售或进口征收奢侈品销售税,对出口货物不征奢侈品销售税。奢侈品销售税的计税基础与增值税一致,为销售价格、进口价格、出口价格以及其他法规规定的价格。该税仅在生产环节及进口环节一次性征收。4.印花税。印尼是对一些合同及其他文件的签署征收3000或6000印尼盾的象征性税收。2018年8月2日,新税法条例有关采矿企业的新税率生效,明确要求矿业公司将目前的合同转换为特别采矿许可。新税法规定公司税率为25%。矿业公司还需要向中央政府缴纳净利润的4%,向地方政府缴纳净利润的6%。3.1.4 外商优惠政策(1)优惠政策框架根据有关所规定的企业或所规定的地区之投资方面所得税优惠的第1号政府条例,印尼政府对有限公司和合作社形式的新投资或扩充投资提供所得税优惠。提供的所得税优惠包括: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根据新所得税法,2010年后为25%),可以在6年之内付清,即每年支付5%;加速偿还和折旧;在分红利时,外资企业缴纳的所得税税率是10%,或者根据现行的有关避免双重征税协议,采用较低的税率缴税;给予5年以上的亏损补偿期,但最多不超过10年。上述所得税优惠由财政部长颁发,并且每年进行评估。印尼政府2013年进一步简化了企业获得税收优惠的手续,并降低了获得免税期和免税津贴的标准。根据印尼政府现行规定,在基础金属、炼油、天然气、有机化工、可再生能源和电信设备等5个工业部门,投资额超过10000亿印尼盾(约合1亿美元)的企业可获得5至10年的所得税免税期。同时,对在印尼偏远落后地区投资129个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企业,最低投资额大于500亿印尼盾(约合500万美元)且投资期限超过6年的,可最多按总投资的30%降低应纳税所得。印尼将改变目前仅对投资额超过10000亿印尼盾(约合1亿美元)给予优惠待遇的政策,视不同情况对有关企业给予同等优惠待遇,以吸引更大规模的投资,促进印尼经济发展。同时,印尼政府将增加可获得税收优惠的产业部门,让更多领域的企业投资获得税收优惠,并对企业申请较少的产业部门减少或取消优惠政策。(2)地区鼓励政策 印尼为了平衡地区发展,按照总体规划部署和各地区自然禀赋、经济水平、人口状况等特点,将重点发展“六大经济走廊”(Economic Corridors),即爪哇走廊(工业与服务业中心)、苏门答腊走廊(能源储备、自然资源生产与处理中心)、加里曼丹走廊(矿业和能源储备生产与加工中心)、苏拉威西走廊(农业、种植业、渔业、油气与矿业生产与加工中心)、巴厘努沙登加拉走廊印度尼西亚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投资指南北京|2021|9(旅游和食品加工中心)、巴布亚马鲁古群岛走廊(自然资源开发中心)。印尼政府将按照规划出台政策和措施,对在上述地区发挥比较优势的产业提供税务补贴等优惠政策,优先鼓励发展当地规划产业。除爪哇岛等地区外,未来几年印尼的发展重点是包括巴布亚、马鲁古、苏拉威西、加里曼丹、努沙登加拉等在内的东部地区,将进一步出台向投资当地的企业提供税务补贴等优惠政策。(3)行业鼓励政策 自2007年1月1日起,印尼政府对6种战略物资豁免增值税,即原装或拆散机器和工厂工具的资本物资(不包括零部件),禽畜鱼饲料或制造饲料的原材料,农产品,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苗或种子,通过水管疏导的饮用水,以及电力(供家庭用户6600瓦以上者例外)。2007年,为吸引外商进入印尼与当地企业合作从事鱼类加工业,印尼政府准备采取多项税收措施,具体包括免除国内加工鱼产品的出口税,减轻渔业加工机械进口税,减免收入税及增值税,在综合经济开发区和东部地区投资的企业还可获得土地建设税减免优惠。2009年,印尼政府进一步明确对工业发展用机器、货物和原料免征进口税。2010年,印尼政府对部分行业(即食品饮料业、纺织业、电子行业、交通运输业、通信与信息产业、基础金属与机器工业、石化工业、农畜产品加工业、林业和海洋产品加工业、创意产业)的投资给予财政奖励或税收优惠,以支持其发展。此外,印尼政府还拟对环保型企业、大型投资项目、在落后地区投资的基建项目,以及具有较多附加值、提供广泛就业机会和运用先进科技的工业项目提供税收减免等优惠。2011年以来,印尼政府推出财政奖励政策,大力支持资本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针对包括原金属、炼油、天然气、有机化工、可再生能源和电信设备等5个工业部门,投资规模在10000亿印尼盾(约合1亿美元)以上的,免除其开始商业运行后510年的税款,已投资印尼但经营尚不足一年的企业也可以享受此项优惠税收政策。同时,印尼政府对符合印尼产业导向和优先发展领域的120个产业和地区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为提高本国钢铁产能,印尼政府一直鼓励钢铁工业和炼油厂的投资建设,包括给予长达15年的免税期,并给予2年期的减税50%优惠。(4)投资便利 印尼中央与地方政府实行投资审批一站式服务。实行一站式服务之后,每个部门都派代表到投资统筹机构办事处,以便加快办理审批手续。依据印尼 投资法 第30条第7款,需要中央政府审批的投资领域包括对环保有高破坏风险的天然资源投资、跨省级地区的投资、与国防战略和国家安全有关的投资。2013年10月,印尼采取的配套政策焦点是为提高在印尼进行投资或经商提供的便利。政策主要将适用于雅京首都专区,为提高经商便利,该经济政策配套由八个方面组成,即开始经营业务、安装电力、缴税和缴保险费、解决有关合约而提出的民事诉讼、解决破产案件、有关注册土地和建筑物所有权、房屋建造许可证,以及获得贷款便利。2018年7月6日,印尼一站式线上提交(OSS)系统正式启动,OSS是Online Single Submission的首字母缩写。设立该系统一是为了方便外国投资者处理注册公司、办理许可证等一系列在印尼投资所需要的手续,二是为了简化办理许可证的繁杂过程。(5)特殊经济区域 2009年,印尼通过了经济特区新法律。在特别经济区开展业务的公司可以享受税收(包括增值税、销售税及进口税等)、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政府将简化投资人申请设立公司或申办其他事项的手续。2015年11月,印尼内阁秘书部公布报告称,此前印尼政府发布的第六期经济措施配套将对经济特区提供各项优惠政策,主要惠及9个方面。一是所得税方面。投资额超过10000亿印尼盾的企业可享受为期10年至25 年的减税或者免税20%至100%优惠;投资额超过5000亿印尼盾的企业可享受5年至15年的减税或者免税20%至100%优惠。二是增值税和奢侈品销售税的优惠(包括免税进口)。从其他地区购买商品或原材料进入经济特区可免税;从经济特区运至其他地区也可免税;经济特区内企业之间的交易可免税,经济特区企业与其他经济特区企业的交易也可免税。三是海关方面的优惠。从经济特区进入国内市场的进口税按照原产地证书(SKA)的规定。四是外籍人士拥有房地产的优惠。外国公民或外国企业可以在经济特区拥有公寓或房地产,拥有公寓或房地产的外国公民或外国企业可以通过经济特区管理机构的保证获得居留证,所拥有的奢侈品可免除增值税、奢侈品销售税。五是旅游业方面的优惠。可以削减50%至100%的第一期建设税,以及削减50%至100%的娱乐税。六是劳动力方面的优惠。经济特区将成立工资委员会,以及由政府、雇主和雇员组成的合作机构;每一个企业只有一个工会或工人论坛;经济特区有权直接发出和延长使用外国员工的计划书;可在经济特区延长外国员工证书。七是移民方面的优惠。投资者可获得为期30天的首次访问签证,并可连续延期5次,每次30天;可以获得为期1年的多次访问签证;在经济特区拥有房地产的外籍人士可以获得居留证;在旅游业经济特区生活的外籍老年人可以获得居留证。八是土地方面的优惠。通过经济特区私营企业的建议,可以获得有关建筑物的使用权,并可持续延长;经济特区行政组织可以直接为业者提供土地方面的服务。九是许可证方面的优惠。经济特区管理人可以直接发出原则许可和营业证书,从开始申请直至发出许可证的时间最久为3个小时,将提供许可证方面和非许可证方面的服务列表,可以通过经济特区管理员申请处理许可证方面和非许可证方面的服务。(6)最新政策变动关于所得税激励的第78/2019号政府条例将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厂固定资产合格支出的应纳税收入减少了30%。财政部第217/2019号条例规定,地热业务活动免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10|WRI3.1.5 电价政策2017年,印尼能矿部发布了第50号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法规,规定了上网电价政策。该规定自2017年8月7日起生效,并替代了此前所有对可再生能源电力机制的规定,标志着对可再生能源电力机制的一项重大修订。该法规将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激励措施从以配额和固定电价为基础转向以生产成本为基础。印尼能矿部认为,2017年第50号法规不是纯粹的上网电价方案,而是为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提供不同的激励机制。根据第50号法规规定,上网电价以电力生产成本而非技术成本为基础,需将当地电力生产成本(LPCE)与国家电力生产成本(NPCE)相比较,见表4。对于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沼气和潮汐能,如果当地电力生产成本高于国家电力生产成本,则上网电价最高为当地电力生产成本的85%;对于水电、固废发电和地热能,如果当地电力生产成本高于国家电力生产成本,则上网电价与当地电力生产成本相等;对于所有能源类型,如果当地电力生产成本小于等于国家电力生产成本,则上网电价取决于各方协定,主要是国家电力公司和独立电力生产商之间的协议。3.1.6 土地政策印尼幅员广阔,土地获得(承租或购买)较为容易。不过,印尼政府法令规定外国人对土地的所有权仅为30年,不能终身拥有,但可以申请延长。外商如欲购地或租地,可直接向印尼投资协调委员会(BKPM)申请批准。印尼土地价格行情随着土地所在地区不同、基本设施完善与否、面积大小、完整性程度和治安条件好坏而有较大差异。大体来讲,工业区土地较一般工业用地价格高,私有土地较国有土地价格高,热门投资区土地比偏远地区土地价格高。另外,万隆与泗水价位相当,其他城市如棉兰、三宝垄、日惹则更低。另据日本有关机构数据,2012年雅加达周边工业用地平均价格为191美元/平方米,2013年初已涨至200美元以上,部分工业地块出售价格更高。例如,雅加达东部布洛卡栋(Pulogadung)工业园的土地价格竟高达630美元/平方米,比2010年时的80100美元/平方米涨了6倍以上。目前,印尼的工业用地价格已高于其他东南亚国家,例如,泰国曼谷的工业用地价格为119美元/平方米,菲律宾马尼拉约52102美元/平方米,马来西亚吉隆坡仅2025美元/平方米,新加坡约189美元/平方米。随着经济稳步增长及商业活动活跃,印尼房屋需求上升。印尼各大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其中万鸦老的房价涨幅最高,达到21.90%,紧随其后的分别是望加锡(17.21%)、巴厘巴板(12.58%)、万隆(10.61%)、泗水(8.80%)、巴淡岛(8.37%)、马辰(8.35%)、三宝垄(8.30%)、巨港(6.99%)。雅加达南部中央商务区公寓价格已飞涨到3283美元/平方米,其他非黄金地段房价也在2000美元/平方米左右。3.1.7 雇工政策印尼国会于2003年2月25日通过第13/2003号劳工法,对劳工提供相当完善的保护,但因部分规定过于偏袒劳工方,大幅提高了劳工成本,影响了印尼产品的竞争力。依印尼政府规定,外国人投资工厂应允许外国人自由筹组工会组织。全国性的工会联盟有全印尼劳工联盟(SPSI)和印尼工人福利联盟(SBSI)。印尼劳工总政策旨在保护印尼本国的劳动力,解决本国就业问题。根据这一总政策,印尼目前只允许引进外籍专业人员,不许引进普通劳务人员。在保证优先录用本国专业人员的能源机制条件电价太阳能、风能基于容量配额的直接选择建立拥有运营转让(BOOT)LPCENPCE85%LPCELPCENPCE双方协定水电直接选择 BOOTLPCENPCELPCELPCENPCE双方协定生物质、沼气、潮汐直接选择 BOOTLPCENPCE85%LPCELPCENPCE双方协定废弃物、地热能符合适用法规BOOT(用于地热)LPCENPCELPCELPCENPCE双方协定表 4 印尼根据 2017 年能矿部第 50 项法规规定的上网电价印度尼西亚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投资指南北京|2021|11前提下,允许外籍专业人员依合法途径进入印尼,并获工作许可。受聘的外国技术人员可以申请居留签证和工作准证。根据印尼中央统计局数据,截至2018年2月,印尼劳动力数量约达1.27亿人,同比增加253万人。印尼就业人员数量虽然日益庞大,但劳动力素质略显不足。印尼政府基本上每年都依法上调最低工资标准。2019年末,印尼首都雅加达周边工业区工人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约288美元,各省会根据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制定本省标准。印尼劳动力价格在亚洲地区具有竞争性,但就地区工资及工业种类而言,雅加达城区的工资比爪哇岛农村高,石油工业工资较高,农业工资则较低。雇主须向雇员提供医疗保障及福利。3.1.8 环保政策环保管理部门:印尼政府主管环境保护的部门是环境部。其主要职责是依据环境保护法履行政府保护环境的义务,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惩罚违反 环境保护法的行为。环保法律法规基本要点:1997年的环境保护法是印尼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其对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作出原则规定,是制定和执行其他单项法律法规的依据,其他环境单项法律法规不得与该法相冲突和抵触。该法较注重对生态和环境的保护,明确规定“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经济发展中充分考虑到环境的有限容量和资源,使发展既满足现代人又满足后代人生存需要的发展模式”。这表明,印尼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采取优化合理的方式,关注环境的承载能力,力求使人民获得最大利益,形成人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和谐关系。印尼森林、动植物等生物保护的法律制度以 生物保护法和森林法 为基础。法律中明确规定了用语定义、限制行为及罚则等,结构完善,但条文的细节解释有模糊之处,且缺少对详细事项的规定,当前法律明确禁止的保护种捕获及森林刀耕火种等问题仍然存在。环保评估的相关规定:印尼环境保护法要求对投资或承包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估(AMDAL),规定企业必须获得由环境部颁发的环境许可证,并详细规定了对造成环境破坏的行为的处罚,包括监禁和罚款。3.2 外资投资现况自2020年颁布关于创造就业的第11号法律和2021年颁布关于基于风险的业务许可实施的5号法律以来,新规则在筹备、施工以及生产阶段为投资者带来了积极的影响。2021年19月,印尼投资总额为 460 亿美元,其中外国投资为 231亿美元,占总投资的 50.3%,国内投资为229亿美元,占总投资的 49.7%。2022年19月,外国投资保持平衡,同比增长9.9%,国内投资同比增长5.8%。来自新加坡的投资额位居第一,为73亿美元,占外国投资总额的32%;排在第二是来自中国香港的投资,达到31亿美元,占外国(国家或地区)投资总额的13.8%;第三是中国,总额达到23亿美元,占10%;第四是日本,投资达到18亿美元,占7.7%;第五是荷兰,达到15亿美元,占6.7%。电力投资方面,除中、日、韩电力公司以外,还有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法国电力集团、ENGIE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曾经屡次创造全球光伏项目最低竞标电价水平的沙特ACWA电力公司。根据FDI数据库统计成果,20032021年,印尼可再生能源领域海外投资规模达154亿美元,其中中国占比为25.3%,投资规模达到39亿美元。3.3 外商投资政策解读2020年10月,印尼国会通过了 创造就业综合法案,该法案简化了投资流程,加大了行业开放力度,松绑了限制性的贸易和劳工政策等。后疫情时期,为刺激经济复苏,印尼政府将继续放宽外资投资限制。结合印尼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与其“万岛之国”的地理特点,其能源系统也必然走上3D能源系统发展之路,即去碳化(Decarbonisation)、数字化(Digitalisation)和去中心化(Decentralisation)。按照这种发展趋势,可以预见印尼未来电力发展路径:逐渐淘汰燃油发电,煤电和气电并重构成主体电源,同时大力发展水电和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应对国内经济发展、电力需求增长、减排承诺及生态环保的需要。印尼发电市场与电力技术具有后发优势,2019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印尼第二大外资来源国,中国和印尼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海洋支点”构想,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两国未来经贸合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也为中国企业投资印尼提供了大好契机。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两国仍保持密切交往,并积极探讨建立中国东盟和东亚区域“快捷通道”和“绿色通道”网络,维护地区供应链和产业链稳定。印尼主要环保法律法规印尼基础环保法律法规是1997年的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 主要规定了环境保护目标、公民权利与义务、环境保护机构、环境功能维持、环境管理、环境纠纷、调查及惩罚违反该法的行为。12|WRI4.市场风险 征地风险:受制于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在印尼征地非常困难,拆迁也似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对项目实施进度和费用是巨大的挑战。法律风险:印尼的法律体系整体比较完整,但也有很多法律规定模糊,可操作性差,且不同的法律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中国企业到印尼开展投资合作需密切关注当地法律变动的情况,要坚持守法经营,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由于法律环境复杂,中国企业处理关键法律问题还要聘请专业律师。税务风险:印尼的税收体制比较复杂,企业的税赋成本比较高。印尼国会通过新的所得税法,调低了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税率。印尼税法对于中小微型企业有税收优惠,还有其他产业税收优惠措施等。中国投资者要认真研究相关法律规定,用足用好优惠政策,降低税赋成本。公司设立风险:在印尼投资设立公司注册手续繁多,审批时间较长;虽然印尼政府修订了 投资法和公司法,并完善了相关的配套措施,推行“一站式”审批服务,以促进和吸引外国投资,但执行效果不理想;公司注册可以聘请专业律师、公证员、投资顾问等专门人员代为办理,但要注意甄选和审核,防止法律文件及手续出现瑕疵。工程承包风险:印尼财力较弱,外汇储备不够充足,资金较为短缺,偿付能力较差。很多大型项目要求带资承包,或者使用外方提供的优惠贷款。对于印尼政府不提供政府担保或者不动产抵押的项目,中国投资者应谨慎操作,合理评估和控制风险。印尼劳动力市场巨大,劳动力成本较低,但劳动力技能普遍不高,工作作风散漫,工作效率低下。因此,加强施工前的人员培训和施工中的科学管理十分重要。劳务合作风险:印尼经济处于稳步复苏期,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对于劳动力特别是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由于印尼对本国劳工保护极为严格,对外国劳工的使用要求非常苛刻,工作签证签发要求很高,除高级管理岗位和高级技术人员之外,本国劳工可以胜任的工作,均不允许使用外国劳工。因印尼工作签证审批难度大,外国人使用商务签证或者旅游签证在印尼务工现象普遍存在,印尼有关部门经常采取措施进行打击,非法滞留开展商务的外国人被拘捕或处以刑罚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自2012年11月起,印尼要求所有企业必须遵守2003年颁布的劳工法,规定除保洁、保安、司机、矿场服务等少数工种外,不允许企业进行劳务外包,并将大幅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该项法令过渡期为6个月至1年。据调查,该印尼可再生能源项目面临的风险主要为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融资风险、征地风险、法律风险、税务风险、公司设立风险、工程承包风险、劳务合作风险和其他风险等。政策风险:印尼可再生能源相关政策变动频繁,印尼国家电力公司在招标过程中几乎没有透明性可言。一项政策落实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规定可能相互矛盾。外国投资者难以完成审批流程并满足所有要求。仅获取许可之前的准备周期就可能长达8.5个月,而且很难获取环境许可证。尽管印尼政府已经有了持续到2024年的有关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宏伟目标,但是没有具体说明实现该目标的路径。对于如何在印尼开发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者也无法得到政策指导。虽然印尼国家电力公司制定了 电力供应商业计划20192028(RUPTL),却没有实施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明确时间表。国家电力公司政策不够透明,尤其表现在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招标中,投资者往往不清楚哪一个项目在招标。即使他们经常参与竞标,通常也不能顺利获知招标结果。市场风险:印尼国家电力公司设定的承购光伏电价太低。在购电协议的谈判中,印尼国家电力公司只关心降低电价,却不关心光伏项目的商业可行性。低协议电价和原产价值成分比例(Domestic Component Level/Tingkat Komponen Dalam Negeri,TKDN)是制约光伏项目投资的两个因素。受疫情冲击,印尼2020年全国用电量降幅明显。根据印尼能矿部披露数据,2020年,印尼人均用电量为1089千瓦时,约为目标值1142千瓦时的95。虽然全国家庭用电量确实有所增加,但是工商业用电量却急剧下降,原因是新冠疫情导致工商业经济及社会活动量减少。因此,可再生能源电力存在一定的消纳风险。融资风险:大多数中国企业的难处在于即使是少数股东,也必须为整个项目提供资金,并且印尼国家电力公司也不出具担保,这让项目的融资(尤其在考虑到较高的投资风险时)变得更为困难。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真正关注的是项目能否得到印尼政府或印尼国家电力公司的担保。有些企业向当地银行寻求融资,但贷款通常用美元计价且利率过高,导致贷款毫无吸引力。印尼的银行业尚未做好为绿色能源项目融资的准备。如果印尼的银行业能够了解绿色能源的重要性,也许可以更好地提供项目融资,毕竟每一位投资者都在关注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和风险敞口。印度尼西亚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投资指南北京|2021|13法令将影响超过1300家使用劳务外包的企业和1400万合同工人。目前,中国企业在印尼开展业务以承包工程为主,对当地劳动力需求较大,该法令将增加企业用工成本,从而影响企业整体效益。其他风险:一是,印尼各地区工人最低工资、工业用电价格、燃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增加企业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成本。二是,资源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少数保守社会团体鼓动政府出台不利于外资的政策。三是,基础设施滞后问题越发严重,机场、码头、道路运力严重不足,雅加达和重点城市交通干道常年拥堵,猝不及防的水灾、停水、停电等时有发生。四是,最近政府有关经济政策带有较强的“民粹”色彩,不利于稳定投资者信心。五是,近期印尼盾币值出现浮动,可能对已有投资的收益造成汇兑损失。六是,外籍工作人员签证办理手续较为繁琐,费用较高,通常通过中介办理。七是,投融资审批流程漫长,一般融资项目需要2年所有走完所有流程。跟踪投融资项目中国企业最好找已经开发成熟的项目进行跟进。Photo by Sulthan Auliya on Unsplash14|WRI5.项目开发和审批流程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基于印尼能矿部第50/2017号法规,外商通过印尼投资部或投资协调委员会,组建本地商业实体(PT)并获得投资许可证,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由国家电力公司根据配额容量直接选择。独立电力生产商项目的关键商业运行节点(Commercial Operation Date,COD)如下:(a).协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独立电力生产商和国家电力公司将就购电协议草案中的电力价格和其他关键条款进行协商。协商成功后,国家电力公司将为独立电力生产商签发一份委任书(意向书)。(b).国家电力公司向印尼能矿部提交拟议的电力价格,以供批准。(c).最终确定并签署购电协议。5.1 项目开发流程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的流程和主要节点基本一致,主要包含资格预审、招标邀请、签订意向书、签订购电协议、融资、开始商业运营、合同终止等。5.2 项目审批流程水电项目根据印尼2010年13号总统令,装机容量超过10兆瓦的独立电力生产商水电项目必须招标,在能矿部申请立项后,委托国家电力公司进行项目招标,开发商中标后同国家电力公司签署购电协议,办理临时电力营业许可证及其他相关证件,如图4所示。装机容量小于10兆瓦的水电项目无须招标,开发商完成可行性研究,申请用地权后直接与国家电力公司谈判并签署购电协议,如图5所示。图 4 装机容量超过 10 兆瓦的水电项目申请流程图与电力公司(PLN)签署PPA办理临时电力营业许可证(两年,可申请延期)办理森林许可证办理环境评价手续开工建设办理永久电力运营许可证获得可研工作补偿(中标单位提供)投资者开展项目初步筛选确定项目开发点完成可行性研究参与投标(资格预审、正式投标)电力公司(PLN)对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向能矿部申请纳入公私合营计划向当地政府申请勘探许可证(Survey License)若未 中标若中标印度尼西亚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投资指南北京|2021|15(d).最终投资决策(FID)和财务结算,即独立电力生产商获得项目融资的阶段。(e).修建电厂。(f).电厂的调试。这一阶段需要对电厂的运行情况进行测试,如果测试成功,由印尼能矿部认可的技术检验机构将颁发运营测评证书(Sertifikat Laik Operasi)。(g).商业运营期。该电厂开始发电,并将电力传输至国家电力公司持有的电网。图 5 装机容量小于 10 兆瓦申请流程图地热发电项目地热发电项目开发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上游存在各种活动和风险,涉及初步调查、勘探、确定和拍卖工作区(WK)、地热许可证(IPB)、蒸汽、电力销售等阶段。潜在的开发商可以通过初步调查和勘探任务(PSPE)或地热工作区(WKP)的拍卖进行地热开发、地热能业务流程和许可计划。Photo by Dino Januarsa on Unsplash与电力公司(PLN)签署PPA办理临时电力营业许可证(两年,可申请延期)办理森林许可证办理环境评价手续开工建设办理永久电力运营许可证投资者开展项目初步筛选确定项目开发点完成可行性研究向当地政府申请勘探许可证(Survey License)16|WRI6.中资在印度尼西亚的投资概况 6.2 投资区域及主要项目模式(1)投资区域根据印尼的资源禀赋、负荷分布以及发展规划,水能开发的重点区域包括苏门答腊岛的阿拉斯河流域、因德拉吉里河流域,苏拉威西岛的卡拉河、拉罗那河流域,加里曼丹岛的卡扬河流域等。从行政区划来看,亚齐省近期规划开发常规水电942兆瓦,东南苏拉威西省近期规划开发常规水电305兆瓦,爪哇岛规划开发抽水蓄能1246兆瓦;光伏开发重点区域主要包括东爪哇(规划开发150兆瓦)和西爪哇(规划开发400兆瓦);地热开发的重点区域在西爪哇,规划开发390兆瓦地热发电项目。(2)投资领域印尼电力装机结构目前以火电为主,占总装机容量的85%。未来,印尼将积极调整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占比并逐步用绿色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印尼电力发展的方向是:重点发展水电、光伏发电、地热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近期逐步减少传统化石能源的建设,并在2025年之后逐步降低化石能源发电占比。从开发政策来看,印尼针对地热开发制定了富有吸引力的电价政策,对光伏电价的激励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增强,水能投资开发重点在于与国家电力公司购电协议的电价洽谈。(3)主要项目模式一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2021年4月,印尼公共工程和公共住房部宣布,计划在年内对14个PPP模式下的项目进行招标。可能包括127亿美元用于废物转化能源合同等项目;二是建设拥有运营(BOO)模式,如中国电建以BOO模式承建的印尼电厂;三是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如中国电建水电七局签约两个印尼EPC水电站项目。6.1 投资现况、规模及趋势中国和印尼两国的电力项目合作成果斐然。大部分中国大型电力开发企业均在印尼有项目布局,包括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神华国华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国投华靖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建)等企业在印尼都有投资燃煤电厂,在役在建装机总容量超过8000兆瓦。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环境保护等因素的不断刺激,为了优化能源结构,建立更加清洁和可持续的能源体系,印尼政府正在着手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印尼是中国电建国际业务发展战略中重要的国别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力建设设计商和承包商,中国电建在印尼参与电站建设总装机容量约为836万千瓦,在印尼第一个“一千万千瓦”电力发展计划中,中国电建参与了315万千瓦。自2006年进入印尼市场以来,葛洲坝集团先后承建了阿萨汉一级水电站等一批印尼国家战略项目,为印尼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印尼经贸合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树立了中资企业在印尼市场履约典范,赢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广泛赞誉。因此,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将成为未来中国和印尼两国能源合作的主要方向。随着印尼逐步优化外商投资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预计中国在印尼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占比将有所增加。按照2025年、2030年印尼可再生能源领域海外投资比例分别为60%、70%,中国投资占比为30%、40%估算,2025年、2030年中国与印尼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规模分别为47亿美元、86亿美元。Photo by Frdric Paulussen on Unsplash印度尼西亚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投资指南北京|2021|177.主要融资模式及典型案例 行、新加坡华侨银行(OCBC)、印尼OCBC NISP银行、印尼进出口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等银行参团,总贷款金额为5.95亿美元。7.2.2 案例二:项目融资模式佳蒂格德大坝项目(1)项目概况佳蒂格德大坝项目位于印尼西爪哇省双木丹县,大坝轴线长1670米,坝顶高程265米,最大坝高110米,总库容10.63亿立方米。主要建筑物包括直径10米、长540米的导流洞,6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溢洪道、总填筑量约636万立方米的黏土心墙堆石坝、消力池、灌溉洞、交通廊道和灌浆廊道、连接二期水电站的引水洞进口枢纽结构和相关的闸门、启闭机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等。该项目于2007年11月15日开工,2017年9月30日项目正式竣工。该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极大地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中国电建良好地履约和尽责地履行社会责任义务,赢得了印尼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2)融资情况由于中国进出口银行需要印尼政府的主权担保,印尼方没有继续选择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的优惠出口信贷,而是采用B2B模式,选择利率0.3%的日本银行进行融资。7.2.3 案例三:混合型融资模式雅万高铁项目(1)项目概况 2015年10月16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在雅加达与4家印尼国有企业签署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建设和运营雅万高铁,其中中方占股40,印尼方占股60。2016年1月21日,雅万高铁开工仪式在印尼举行,标志着中国和印尼铁路合作取得重大进展;2016年3月16日,印尼交通部与中印尼合资公司签署项目特许经营协议;2016年3月24日,雅万高铁5千米先导段实现全面开工。2017年4月4日,雅万高铁项目总承包合同签署仪式在雅加达隆重举行,标志着雅万高铁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17年5月14日,国家开发银行在北京与印尼中国高铁有限公司就雅万高铁项目正式签署贷款协议,贷款额度为45亿美元。(2)融资情况项目的融资结构是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提供75%的融资,其余25%由财团股权融资,在25%的融资结构中,有60%来自作为大股东的印尼财团,印尼财团的实际融资占比为15%,其余85%来自中国的股权和贷款。7.1 主要融资模式由于项目类型、风险分担机制、项目业主不同,中国企业在印尼投资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所选择和适用的融资模式也有所区别,一般可以分为三类:保险融资、项目融资和混合型融资。保险融资是融资机构通过提供保险产品为投资者及金融机构因投资面临的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风险保障,例如海外投资保险的承保风险包括所在国发生的征收、汇兑限制、战争及政治暴乱、违约等。项目融资是指贷款人向特定的工程项目提供贷款协议融资,对于该项目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享有偿债请求权,并以该项目资产作为附属担保。混合型融资方式指既带有权益融资特征又带有债务特征的特殊融资方式。在西方,这种融资方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7.2 典型案例7.2.1 案例一:保险融资模式宏发韦立氧化铝项目(1)项目概况宏发韦立氧化铝项目由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关联上市公司中国宏桥集团与印尼哈利达集团、韦立投资(香港)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0亿美元建设,规划建设年产200万吨的氧化铝生产线,并同步建设电厂、码头等配套设施。经综合评估,选定西加里曼丹可达邦县肯达望甘镇作为生产基地,占地约15平方千米。项目2013年7月奠基,受到印尼政府的高度关注。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10月3日访问印尼期间,项目方更是作为中国、印尼重要合作项目代表受邀参加中印尼商务午餐会,在习近平主席和印尼时任总统苏西洛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宏桥集团行政总裁张波与合作伙伴现场签约。2014年11月10日APEC领导人峰会上,项目再次被评为中国、印尼领导进行经济合作交流的三大项目之一。宏发韦立200万吨氧化铝项目分两期进行,一期100万吨建设包括200万吨公共设施土建,安装工程于2016年第一季度进入总体收尾阶段,2016年2月中下旬一期项目开始试运行,4月10日项目正式投料,5月9日下线第一批氧化铝产品。2019年底项目二期融资闭关,预计于2022年初投产,全面投入运营后项目的铭牌产能将达到200万吨/年。(2)融资情况中国信保以海外投资保险为该项目一期提供了政治风险保障。凭借信用保险的支持,企业顺利从银团获得了项目融资,推动了项目的后续进展。项目二期银团贷款由新加坡星展银行(DBS)作为牵头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香港)雅加达分18|WRI8.主要市场参与方 织。该机构的职责是通过深入研究、直接对话和公众参与的方式以提高政府决策水平。该机构的研究成果在印尼政治经济社会有广泛应用,对政府部门、学术机构、社会组织、媒体及业界有较大影响。登嘉拉战略咨询智库:登嘉拉战略咨询智库是一家商业与投资领域的研究咨询机构,由印尼战略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雅加达邮报与普拉色迪亚穆尔亚大学三方联合组建。在节奏越来越快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强的当下,该智库致力于向业界提供更加可靠、深入的商业情报,辅助商业领袖进行决策。该智库的宗旨是帮助客户及时了解形势变化、进行变革、迎接挑战、抓住商机,从而夺得竞争优势。能够给中国企业提供投资合作咨询的机构还有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印尼中国商会总会、印尼驻中国大使馆、印尼驻广州总领馆、印尼工商会馆中国委员会、印尼投资促进中心、中国商务部研究院海外投资咨询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办公室和南南合作促进会海外投资项目信息中心等。8.1.5 建设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踏入印尼,其中最为活跃的是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电建和中国能建等集团。8.2 潜在合作伙伴印尼电力行业主要由三类经营主体构成。一是国有控股公司,印尼国家电力公司垄断了印尼输配电网以及电力零售业务,并拥有各种类型的大型电厂,市场份额达到三分之二。二是由独立电力生产商和私营电力公用事业公司(PPU)构成的民营企业。独立电力生产商需取得电力供应执照,一般情况下独立电力生产商仅能经营发电业务并与国家电力公司签订电力采购协议,将电力出售给国家电力公司。目前印尼国内共有数百家独立电力生产商,前四大独立电力生产商为PTPaiton Energy、PTCirebon Electric Power、PTJawa Power和PTCentral JavaPower。私营电力公用事业公司为工业区自用发电或供电给工业区承租户的业者,可经营发电、输配电与售电等综合电力业务,目前印尼最大的私营电力公用事业公司为PTCikarang ListrindoTbk。私营电力公用事业公司同样也需取得电力供应商业证书(IUPTL),所发的电可自用、出售给国家电力公司或拥有电力供应商业证书的企业。若要直接售电给终端用户,则8.1 项目主要参与方8.1.1 相关政府机构印尼能矿部:主要职责是制定有关电力部门和国家电力总体规划的国家政策、法律和法规、指导方针和标准,批准公众电价以及由独立电力生产商向国家电力公司供应的电价,确定独立电力生产商的营业、工作领域,发放供电营业许可,包括跨省和跨国层面等。印尼国家电力公司:主要负责具体电力业务对接、项目对接、制定电力发展规划,并受到印尼中央政府各部门(即国有企业部、能矿部、财政部、环境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局)的监督。印尼国家电力公司由国有企业部具体管理,同时由能矿部规范指导电力行业政策与发展规划,并由财政部负责分配政府电力补贴、安排贷款资金及监管融资等。8.1.2 外商投资企业中资电力企业主要是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国华电力分公司、国投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除中资企业以外,还有日韩欧美等企业,如ENEL、EDF、ENGIE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沙特ACWA电力公司。8.1.3 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印尼银行(Bank Indonesia)作为中央银行,是与印尼政府各部门平级的独立机构,具有不受其他部门干预、独立行使职能的权力;强调维护金融稳定、加强监督;制定并履行货币政策,维护印尼盾稳定;管理货币流通和利率,调节和保证支付系统顺利运作;通过监管手段健全银行和贷款体系。商业银行:Bank Mandiri、Bank Central Asia、Bank Nasional Indonesia、Bank Rakyat Indonesia、Bank Internasional Indonesia、Bank Danamon等。外资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美国运通银行、JP摩根大通银行、荷兰银行、东京三菱银行、德意志银行、渣打银行、盘谷银行以及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与中国银行合作较多的当地代理行有汇丰银行、Bank Central Asia。8.1.4 咨询机构印尼战略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该机构成立于1971年,是位于雅加达的一家聚焦国内和国际政策研究的独立非政府组印度尼西亚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投资指南北京|2021|19依据不同规模必须额外取得执照或相关单位许可。印尼电力行业主要经营体情况如图6所示,印尼独立电力生产商与国家电力公司等的关系如图7所示。图 6 印尼电力行业主要经营体情况图 7 印尼独立电力生产商与国家电力公司等的关系PPU(工业区)PLNIPP发电输电配电售电私人企业、合作社等(无电地区)私人企业、合作社等(无电地区)2016年PLN占全国发电设施安全容量68.8%、IPP占23.1%、PPU8.1%PLN几乎独占 仅少数工业区PPU 输电总距离49,799 km PLN几乎独占 无电地区允许私人企业、合作社等售电 配电线路946,101 kmPPAPPU(工业区)ElectricityPayment for electricityRegional governmentSupply LicensingIPPGeneration DistributionCustomersCaptiveMinistry of FinanceSubsidizing PLN,maintaining social benefits systemMinistry of Energy and Mineral ResourcesPlanning Funding RegulatingPLNElectrification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CustomersBusiness Industry Public Residential SocialkWhkWhkWhkWhFeed-in tariff or cooperationFeed-in tariffInternal priceFundingSubsidiesSocial benefits subsidyTariflTariflkWh20|WRIPhoto by Matthew Henry on Unsplash可持续投资项目介绍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投资项目立足中国,放眼国际,与可再生能源和绿色金融领域的中外权威智库及研究机构合作,提供绿色金融解决方案,支持对外投资领域从传统能源(尤其是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变,助力中国实现能源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目标。世界资源研究所介绍世界资源研究所成立于1982年,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是一家独立的全球性智库和行库。近40年来,研究所一直通过开拓性的研究方式和工具、庞大多元的数据平台和敏锐客观的分析观点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并产生实际影响。世界资源研究所在1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办公室,汇聚1400多名专家和工作人员,工作范围辐射50多个国家。2008年,世界资源研究所在中国北京开设了首个国际办公室。Photo by Atik sulianami on Unsplash22|WRI世界资源研究所(美国)北京代表处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中街9号东环广场写字楼A座7层K-M室邮编:100027电话:86 10 6416 5697 传真:86 10 6416 7567WRI.ORG.CN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06 2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华测认证:2023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核查实践报告(95页).pdf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核查实践华测认证有限公司目录目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体系1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要点解析2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标准及流程3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设计要素及配套制度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体系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体系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体系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体系p核心目的l保证重点排放企业排放数据真实l为配额分配打好基础(历史)l为碳市场健康运行保驾护航(年度)p核心意义l支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数据基础(配额初始分配、上缴履约、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l为更广泛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如行业控排目标、国家总量目标、低碳产品标准、先进值)l为国家或地方清单编制提供数据参考或验证l企业开展更深度的碳盘查或碳排放潜力分析p核心价值观l三可原则(可监测、可报告、可核查)开展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体系构成1.政策层面:立法、规定、权限、罚则(有理有据、有责有罚);2.标准层面:核算报告标准、核查准则、交易规则、配额分配/调整办法等3.实施层面:监测计划、填报系统、核查机构/核查员备案、能力建设、百问百答、沟通机制等。关键要素 1.纳入范围 2.标准体系 3.MRV 4.配额分配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重点排放企业第三方核查机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体系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体系咨询辅导机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体系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体系 国家碳市场帮助平台:http:/114.251.10.23/China_ETS_Help_Desk/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体系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体系国家百问百答:https:/ tce 的法人企(事)业单位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l发改办气候201657号文及5月13日补充通知,规定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阶段拟纳入的行业和企业门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第一阶段拟纳入业务涉及石化、化工、电力、钢铁、有色、建材、造纸、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且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000 tce(含)的企业法人单位或独立核算企业单位;对于不在上述覆盖范围内,但发电装机之和达6000kW及以上的其他企业自备电厂,按照发电行业纳入。l 发改办气候20171989号及环办气候函201971号,修订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阶段拟纳入的行业和企业门槛: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以下简称“八大行业”)2013-2018年任一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八大行业以外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其自备电厂符合2013-2018年任一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条件,将视同电力行业企业纳入工作范围。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体系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体系1.纳入范围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体系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体系p企业和行业纳入门槛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环办气候函2022111号):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中,2020至2021年任一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关于做好20232025年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办气候函202343号):发电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年度重点排放单位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包括经最近一次核查结果确认以及上年度新投产预计年度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的发电行业(分类代码见附件,自备电厂视同发电行业)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对因停业、关闭或者其他原因不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停止排放温室气体,或经核查上两年度温室气体排放均未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单位,不纳入本范围。p8大行业范围l电力(纯发电和热电联产企业)l建材(水泥、平板玻璃)l钢铁(炼钢、钢的压延加工)l有色(铝冶炼、铜冶炼)l化工(合成氨、电石、甲醇等)l石化(原油加工、乙烯)l造纸(纸浆和纸制品)l民航(航空公司、机场)p注意事项l其中电力还包括这8大行业以外的最近一次核查结果确认以及上年度新投产预计年度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的自备电厂。l自备电厂单独报告与核查:满足最近一次核查结果确认以及上年度新投产预计年度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条件的自备电厂需要按发电行业指南进行单独报告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体系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体系p两类报告主体l拟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报告主体l暂未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报告主体p注意事项地方主管部门纳入的其他企业:各地方主管部门除按照本通知要求提出拟纳入企业的名单外,可根据本地区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本地拟增加纳入的行业和企业的建议。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体系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体系p国家发改委已印发24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2.标准体系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体系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体系p2021-3-29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p2022-3-15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2022年修订版)p2022-12-19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2023版)p2023-10-18关于做好2023-2025年部分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工作的通知2.标准体系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体系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体系p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包括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在内的13项国家标准(GB/T 32150系列标准),发电、电网、镁冶炼、铝冶炼、钢铁、航空、平板玻璃、水泥、陶瓷、化工、煤炭、纺织等12个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上升为国家标准。3.MRV原则监测Monitoring报告Reporting核查Verification排放数据核算基础数据来源数据准确性确认l监测:是指为了计算企业的碳排放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包括能源、物料等数据的测量、获取、分析、记录等l报告:是指企业将碳排放相关监测数据进行处理、整合、分析,并按照统一的报告格式向主管部门提交碳排放结果l核查:是指第三方独立机构通过文件审核和现场走访等方式对企业的碳排放信息报告进行核实,出具核查报告,确保数据相对真实可靠。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体系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体系4.配额分配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体系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体系目录目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要点解析2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体系1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标准及流程3通用术语介绍温室气体 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分。对于造纸及纸制品生产企业,一般涉及到CO2和CH4。活动水平 量化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活动量。例如:每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石灰石原料的消耗量、净购入的电量、净购入的蒸汽量等。排放因子 与活动水平数据对应的系数,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 化石燃料与氧气进行充分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过程排放 生产过程中除燃料燃烧之外的物理或化学变化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如作为生产原料或脱硫剂的石灰石分解过程产生的排放电力热力排放 企业消费的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所对应的电力或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术语名称术语定义报告主体 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并应核算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核算边界包括地理边界、设施边界。设施边界具体包括:在运营上受其控制的所有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生产设施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系统,其中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厂区内的动力、供电、供水、采暖、制冷、机修、化验、仪表、仓库(原料场)、报告主体生产用运输工具(不包括外包的运输服务)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管理系统(厂部)以及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等)。监测计划监测计划是针对核算碳排放过程中所使用相关数据的内控管理而建立的。监测计划应对:数据获取方式、数据记录方式、数据传递和汇总方式、数据缺失的处理方式以及数据内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方面做出相关规定。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指南框架指南框架1.适用范围2.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3.术语和定义4.核算边界5.核算方法6.质量保证及文件存档7.报告内容和格式8.附录(报告模板、参数缺省值)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流程和步骤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完整工作流程选择合理的核算方法、对应收集活动水平数据识别排放源确定核算边界第1步根据核算方法、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根据核算公式,分别计算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净购入使用的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等排放源排放汇总计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第2步第3步第4步第5步第6步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如何确定核算边界?地理边界&设施边界l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行业核算指南要求,核算边界是以企业法人为边界,核算和报告法人地理边界内所控制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l生产设施范围包括直接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以及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系统。l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动力、供电、供水、机修、库房、运输等;l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保健站等)。注意:如果同一法人涉及多个不同行业,应该根据不同的行业指南分别核算碳排放量,但是可一并报告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如何识别排放源?排放源可归为以下几类: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源:如化石燃料在锅炉、窑炉、焚烧炉、车辆等设施内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2、工业生产过程排放源:如化学反应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如碳酸盐分解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等。3、净外购电力和热力排放源:如企业耗电和耗热设施消耗外购电力、热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等。4、其他类别排放源:如石化行业CO2回收利用、造纸行业废水处理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电网行业SF6逸散排放等。注:各行业指南中识别了相关行业的主要排放源,一些次要排放源已忽略,抓大放小,节约监测、核算和管控成本。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如何识别排放源?在学习各行业指南时,指南中第五部分对应的即是各行业主要排放源类别。例如:钢铁行业指南例如:石化行业指南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方法1.排放因子法(典型算法-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2.碳平衡法(典型算法-化工工业过程排放)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如何收集活动水平数据?STEP1:首先要选择合理的排放量核算方法,对应该核算方法,确定应该收集哪些活动水平数据。l基本核算方法1:排放因子法l基本核算方法2:碳平衡法STEP2:评价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方式,选取最接近真实情况的获取方式。举例:l活动水平数据燃煤消耗量 数据来源:1、生产统计报表(监测获取);2、财务数据(购产销存计算获取);3、报统计局数据l活动水平数据燃煤低位热值 数据来源:1、检测值;2、指南缺省值评价上述数据源获取方式与实际情况的偏差,选择合理的数据源。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如何收集活动水平数据?STEP3:活动水平数据源数据获取全过程确认检验。l企业数据流管理:数据的监测、数据的获取、数据的记录、数据的传递、数据的汇总和数据的报告。注:对上述每个步骤有可能出现的偏差、错误进行检查,并纠正。得出最终活动水平数据值。STEP4:数据缺失或无法获取特殊情况处理。l可选择合理估算方法、行业经验数据等方式处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如何选取合理的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排放因子类别: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计算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如:燃煤低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燃料组分分析数据、燃料含碳量等。选取原则:优先选取企业实测值,如果不具备实测条件,可选取指南缺省值。2、工业过程排放计算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如:碳酸盐纯度、碳酸盐排放因子、化工原料纯度、原料含碳量、产品纯度、产品含碳量、合金料含碳量、电极糊排放因子等。选取原则:优先选取企业实测值,如果不具备实测条件,可选取指南缺省值。如果无指南缺省值,也可采用行业经验值。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电网排放因子选择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供应链碳管理1、发电设施直供电2、省级电网排放因子3、区域电网排放因子4、全国电网排放因子课题研究碳核查(必须选取生态环境部规定值)碳减排项目电网排放因子选择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http:/ 明确了本指南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为发电设施,包括燃烧装置、汽水装置、电气装置、控制装置和脱硫脱硝等装置集合,不包括厂区内辅助生产系统以及附属生产系统。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2023版)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2023版)排放源和气体种类确定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E)化石燃料燃烧排放(E燃烧)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E电)注:脱硫过程排放不计算在内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2023版)排放活动排放设施备注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化石燃料在发电锅炉(含启动锅炉)、燃气轮机等主要生产系统发生氧化燃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生产系统:锅炉、燃气轮机不包括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移动源、食堂等其他设施消耗 化石燃料产生的排放;对于生物质混合燃料燃烧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仅统计混合燃料中化石燃料(如燃煤)的二氧化碳排放;对于垃圾焚烧发电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仅统计发电中使用化石燃料(如燃煤)的二氧化碳排放。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消费的购入电力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生产系统的用电设施发电企业的自发电量和自产热量不进行扣除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2023版)生产工艺流程介绍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2023版)核算方法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2023版)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2023版)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2023版)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2023版)p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2023版)p化石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检测标准:GB/T 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DL/T 567.8燃油发热量的测定、GB/T 11062天然气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实测检测频次:对于燃煤:燃煤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应优先采用每日入炉煤检测数值。不具备入炉煤检测条件的,采用每日或每批次入厂煤检测数值。已有入炉煤检测的,不应改为采用入厂煤检测结果。对于燃油燃气:燃油、燃气的低位发热量应至少每月检测。如果某月有多于一次的实测数据,宜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月的低位发热量数值。对于燃煤的低位发热量,如果某日或某批次燃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无实测时,或测定方法均不符合对应的检测标准要求时,该日或该批次的燃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可采用供应商化验数据,或不区分煤种取 26.7 GJ/t。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2023版)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2023版)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2023版)若燃油或燃气低位发热量检测标准不符合要求,或者检测频次不符合要求,则:参考附录B表B.1对应燃料的缺省值;p 元素含碳量对于燃煤:燃煤元素碳含量应优先采用每日入炉煤检测数值。已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入厂煤品质检 测,且元素碳含量检测方法符合本指南要求的,可采用每月各批次入厂煤检测数据加权计算得到当 月入厂煤元素碳含量数值。不具备每日入炉煤检测条件和入厂煤品质检测条件的,应每日采集入炉 煤缩分样品,每月将获得的日缩分样品混合,用于检测其收到基元素碳含量。每月样品采集之后应于 40个自然日内完成对该月样品的检测。检测样品的取样要求和相关记录应包括取样依据(方法标准)、取样点、取样频次、取样量、取样人员和保存情况等:注:1)煤质分析中的元素碳含量应该为收到基状态;2)燃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的监测与获取应符合对应要求的检测标准。3)检测参数应至少包括样品元素碳含量、氢含量、全硫、水分等参数,报告加盖CMA资质认定标志或CNAS认可标识章4)元素碳含量年度实测月份为3个月及以上的重点排放单位,可使用当年度已实测月份数据的算术平均值替代缺失月份数据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2023版)p 元素含碳量当某日或某月度燃煤单位热值含碳量无实测时,或测定方法均不符合对应要求的检测标准要求时,该日或该月单位热值含碳量应不区分煤种取 0.03085 tC/GJ。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2023版)p 元素含碳量对于燃油燃气:燃油、燃气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应至少每月检测。对于天然气等气体燃料,含碳量的测定应遵循 GB/T 13610 和 GB/T 8984 等相关标准,根据每种气体组分的体积浓度及该组分化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计算含碳量。如果某月有多于一次的含碳量实测数据,宜取加权或算术平均值计算该月单位热值含碳量数值。无实测时采用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中的数据,或采用附录 B 表 B.1规定的各燃料品种对应的缺省值。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2023版)p 碳氧化率燃煤的碳氧化率不区分煤种取 99%;对于燃煤碳氧化率,由于我国发电机组碳氧化率较高,平均已达到98以上,而核算该排放因子涉及的参数较多、计算取值复杂,对排放结果影响小但对数据报送质量影响大,进而增大核查和监管难度。因此基于简化核算和强化管理要求,本指南不再要求燃煤碳氧化率开展实测,根据近年度实测机组统计 结果,不区分煤种取缺省值99%。燃油和燃气的碳氧化率采用附录 B 表 B.1 中各燃料品种对应的缺省值。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2023版)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2023版)注:关于做好20232025年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2022年度全国电网平均排放因子为0.5703t CO2/MWh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2023版)重点排放单位应在每个月结束之后的40个自然日内,按生态环境部要求报告该月的活动数据、排放因子、生产相关信息和必要的支撑材料,并于每年3月31日前编制提交上一年度的排放报告,包括基本信息、机组及生产设施信息、活动数据、排放因子、生产相关信息、支撑材料等温室气体排放及相关信息,并按照附录C的格式要求进行报告。为统筹考虑满足配额分配核算要求、在排污许可平台报送提 交要求和与核查工作做好衔 接,除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数据之外,本指南还根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分配方法 的需要,要求重点排放单位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台账管理制度,要求企业保存原始凭证备查,并将有关数据的支撑材料随年度排放报告一并报送。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2023版)p定期报告典型问题1:对于具备发电能力但本年只供热未发电的机组,是否需要填报?解答:按照核算指南,要进行填报的,只有不具备发电能力的才不用报。典型问题2:企业存在多台机组,在报送过程中是单独报送还是合并报送?解答:为了方便配额的发放和计算,最好是分机组填报,但如果存在母管制机组,也就是2台锅炉产出的蒸汽供三台机组发电,或者机组产出相同,机组压力,装机容量相同,锅炉类型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有参数无法分机组计量,是可以合并填报的。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2023版)p典型问题典型问题3:企业有自己的实验室,是否可以自行测量燃煤元素碳含量?解答:自有实验室也需要获得相应的资质;应在 2023 年 1 月 1 日之前获得元素碳检测的 CMA 或者 CNAS 认可资质,否则其在 2023 年 1 月 1 日之后的检测结果不予认可。典型问题4:企业低位发热量化验结果是大卡,与指南要求不一致?解答:低位热值为大卡的情况,需要进行单位转化,转化系数是4.1868。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核算基本方法和原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2023版)p典型问题目录目录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标准及流程3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体系1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要点解析2温室气体核查流程一、背景2016年主管部门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第三方核查参考指南,用于指导地方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工作;2018年机构改革以来,生态环境部不断加强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协同管理,明确并进一步加强企业对数据准确性的主体责任,探索利用生态环境系统已有的制度和工作队伍优势开展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核查工作;为规范和指导地方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组织开展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工作,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2022年12月1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和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发电设施。l适用于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组织对重点排放单位报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及相关数据的核查;l对重点排放单位以外的其他企业或经济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基于科研等其他目的的温 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工作可参考本指南执行。二、指南正文 1.适用范围温室气体核查流程l非碳交易重点排放企业,参考执行l碳交易试点省市重点排放企业,属地自有规则l供应链碳管理企业,ISO14064核查指南l集团企业,ISO14064核查指南l2.1 重点排放单位 l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内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 2.6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及以上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l2.2 温室气体排放报告 l重点排放单位根据生态环境部制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及相关技术规范编制的载明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量、排放设施、排放源、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活动数据、排放因子等信息,并附有原始记录和台账等内容的报告。二、指南正文 2.术语与定义温室气体核查流程l2.3 数据质量控制计划 l重点排放单位为确保数据质量,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相关信息的核算与报告作出的具体安排与规划,包括重点排放单位和排放设施基本信息、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活动数据、排放因子及其他相关信息的确定和获取方式,以及内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相关规定等。温室气体核查流程二、指南正文 2.术语与定义注: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类似于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和我国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使用的“监测计划”的概念;数据质量控制计划不同于核算报告,核算报告是事后行为,而数据质量控制计划是事先行为,是对核算工作的整体安排和规划,是数据质量控制的基础,是确保核算质量的前提。数据质量控制计划也不同于核算指南,核算指南是适用于某个行业内所有重点排放单 位的技术文件,而数据质量控制计划是仅适合于某个重点排放单位进行数据核算的“作业指导书”。温室气体核查流程二、指南正文 2.术语与定义2021年年10月月l2.4 核查 l根据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以及相关技术规 范,对重点排放单位报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核实、查证的过程。l2.5 不符合项 l核查发现的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关信息、数据质量控制计划、支撑材料等不符合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以及相关技术规范的情况。二、指南正文 2.术语与定义温室气体核查流程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核查应遵循客观独立、诚实 守信、公平公正、专业严谨的原则,依据以下文件规定开展:l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l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工作通知;l生态环境部制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l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二、指南正文 3.核查原则和依据温室气体核查流程二、指南正文 4.核查程序和要点温室气体核查流程4.1.1 核查安排l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考虑核查任务、进度安排及所需资源组织开展核查工作。l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技术服务机构开展。l技术服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完善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 适当的公正性保证措施 二、指南正文 4.核查程序和要点温室气体核查流程l技术服务机构不应:提供配额管理等咨询 接受影响公正性的资助、合同、服务或产品;参与碳资产管理、交易活动;与重点排放单位存在利益关系;为被核查的重点排放单位提供咨询;与被核查的重点排放单位共享管理人员;使用有利益冲突的人员;推销使用指定的咨询或培训服务;二、指南正文 4.核查程序和要点温室气体核查流程4.1.2 建立核查技术工作组l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根据核查任务和进度安排,建立一个或多个核查技术工作组开展核查工作。技术工作组可由技术服务机构承担。l技术工作组的工作内容包括:实施文件评审:完成文件评审表,提出现场核查清单;提出不符合项清单,交给重点排放单位整改,验证整改是否完成;出具核查结论;对未提交排放报告的重点排放单位,按照保守性原则对其排放量及相关数据进行测算。l技术工作组至少由2 名成员组成,其中 1 名为负责人,至少 1名成员具备 被核查的重点排放单位所在行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二、指南正文 4.核查程序和要点温室气体核查流程4.1.3 文件评审l技术工作组对重点排放单位提交的排放报告及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等支撑材料进行文件评审。l初步确认重点排放单位的温室气体排放及相关信息的符合情况,识别现场 核查重点,提出现场核查时间、需访问的人员、需观察的设施、设备或操 作以及需查阅的支撑文件等现场核查要求。l按附件2和附件3的格式填写完成文件评审表和现场核查清单。l文件评审重点关注:投诉举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相关信息存在的问题;日常数据监测发现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相关信息存在的异常情况;上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转办交办的其他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事项;二、指南正文 4.核查程序和要点温室气体核查流程4.1.4 建立现场核查组l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根据核查任务和进度安排,建立一个或多个现场 核查组开展如下工作:根据现场核查清单,对重点排放单位实施现场核查,收集相关证据和支撑材料;详细填写现场核查清单的核查记录并报送技术工作组。l现场核查组可由技术服务机构承担现场核查组成员至少2人,原则上应为核查技术工作组的成员,目的是为了保证核查工作的连续性。对于核查人员调配存在困难等情况,现场核查组的成员可以与核查技术工作组成员不同。对于核查年度之前连续2年未发现任何不符合项的重点排放单位,且当年文件评审中未发现存在疑问的信息或需要现场重点关注的内容,经省级生 态环境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不实施现场核查。二、指南正文 4.核查程序和要点温室气体核查流程4.1.5 实施现场核查l现场核查的目的是根据现场核查清单收集相关证据和支撑材料。l现场核查的主要步骤包括:核查准备:明确核查任务重点、组内人员分工、核查范围和路线,准备核查所需要的装备,如现场核查清单、记录本、交通工具、通信器材、录音录像器材、现场采样器材等。现场核查:现场采用查、问、看、验等方法开展工作,验证现场收集的证据的真实性,确保其能够满足核查的需要;填写完成现场核查清单,并在现场核查工作结束后2 个工作日内,提 交技术工作组。对现场核查清单中未取得有效证据、不符合核算指南要求以及未按数据质量控制计划执行等情况,提交给技术工作组填写不符合项清单,要求重点排放单位收到清单后5个工作日内采取整改措施。二、指南正文 4.核查程序和要点温室气体核查流程温室气体核查流程4.1.6 出具核查结论l技术工作组出具核查结论;l对于未提出不符合项的,技术工作组应在现场核查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填写完成核查结论;二、指南正文 4.核查程序和要点温室气体核查流程l对于提出不符合项的,技术工作组应在收到重点排放单位提交的不符合项清单后5个工作日内填写完成核查结论。如果重点排放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不符合项的整改,或整改措施不符合要求,技术工作组应根据核算指南与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缺省值,按照保守原则测 算排放量及相关数据,并填写完成核查结论。l对于经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同意不实施现场核查的,技术工作组应在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作出不实施现场核查决定后5个工作日内,填写完成核查结论。4.1.7 告知核查结果l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将核查结论告知重点排放单位。l如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可在告知核查 结果之前,采用复查的方式对核查过程和核查结论进行书面或现场评审。注:复查的程序可参照核查程序实施。复查可以针对所有的重点排放单位,也可以仅针对数据质量风险较高的重点排放单位。复查的实施主体和流程均可以参考核查的实施主体和流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重点排放单位,实施复查和核查的主体不能相同。二、指南正文 4.核查程序和要点温室气体核查流程4.1.8 保存核查记录l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以安全和保密的方式保管核查的全部书面(含电 子)文件至少5 年。l技术服务机构应将核查过程的所有记录、支撑材料、内部技术评审记录等进行归档保存至少10 年。二、指南正文 4.核查程序和要点温室气体核查流程4.2.1.1 重点排放单位基本情况l技术工作组应通过查阅重点排放单位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机构简介、组织结构图、工艺流程说明、排污许可证、能源统计报表、原始凭证等文件的 方式确认以下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与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的符合性:重点排放单位名称、单位性质、所属国民经济行业类别、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地理位置、排放报告联系人、排污许可证编号等基本信息;重点排放单位内部组织结构、主要产品或服务、生产工艺流程、使用的能源品种及年度能源统计报告等情况。二、指南正文 4.核查程序和要点温室气体核查流程4.2.1.2 核算边界l技术工作组应查阅组织机构图、厂区平面图、标记排放源输入与输出的工艺流 程图及工艺流程描述、固定资产管理台账、主要用能设备清单并查阅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批复、排污许可证、承包合同、租赁协议等,确认以下信息的符合性:核算边界是否与相应行业的核算指南以及数据质量控制计划一致;纳入核算和报告边界的排放设施和排放源是否完整;与上一年度相比,核算边界是否存在变更等。二、指南正文 4.核查程序和要点温室气体核查流程4.2.1.3 核算方法l技术工作组应确认重点排放单位在报告中使用的核算方法是否符合相应行业的核算指南的要求,对任何偏离指南的核算方法都应判断其合理性,并在文件评审表和核查结论中说明。二、指南正文 4.核查程序和要点温室气体核查流程4.2.1.4 核算数据l活动数据应对重点排放单位排放报告中的每一个活动数据的来源及数值进行核查。核查的内容包括活动数据的单位、数据来源、监测方法、监测频次、记录频次、数据缺失处理等。对支撑数据样本较多需采用抽样方法进行验证的,应考虑抽样方法、抽样数量以及样本的代表性。二、指南正文 4.核查程序和要点温室气体核查流程4.2.1.4 核算数据l活动数据如果使用了监测设备,应确认监测设备是否得到了维护和校准,维护和校准是否符合要求。因设备校准延迟而导致的误差应根据设备的精度或不确定度进行处理,处理的方式不应导致低估排放量或过量发放配额。针对核算指南中规定的可以自行检测或委托外部实验室检测的关键参数,技术工作组应确认重点排放单位是否具备测试条件,是否依据核算指南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并按规定留存样品。如果不具备自行测试条件,委托的外部实验室是否有计量认证(CMA)资质认定或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认可。二、指南正文 4.核查程序和要点温室气体核查流程4.2.1.4 核算数据l排放因子应对重点排放单位排放报告中的每一个排放因子的来源及数值进行核查。对采用缺省值的排放因子,技术工作组应确认与核算指南中的缺省值一致。对实测的排放因子,核查的内容、抽样方法以及检测均参考活动数据的核查。应对每一个排放因子与其他数据来源进行交叉核对。二、指南正文 4.核查程序和要点温室气体核查流程4.2.1.4 核算数据l排放量应对排放报告中排放量的核算结果进行核查 通过验证排放量计算公式是否正确、排放量的累加是否正确、排放量的计算是否可再现等方式确认排放量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通过对比以前年份的排放报告,通过分析生产数据和排放数据的变化和波动情况确认排放量是否合理等。二、指南正文 4.核查程序和要点温室气体核查流程4.2.1.4 核算数据l生产数据对每一个生产数据进行核查,并与数据质量控制计划规定之外的数据源进行交叉验证。核查内容应包括数据的单位、数据来源、监测方法、监测频次、记录频次、数据缺失处理等。对生产数据样本较多需采用抽样方法进行验证的,应考虑抽样方法、抽样数量以及样本的代表性。二、指南正文 4.核查程序和要点温室气体核查流程4.2.1.5 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l核查内容是否建立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专员;是否定期对计量器具、监测设备进行维护管理,维护管理记录是否已归档;是否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数据记录管理体系;是否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二、指南正文 4.核查程序和要点温室气体核查流程4.2.1.6 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及执行温室气体排放单位被列入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后,在提交首年度排放报告时,按照规定的格式提交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在没有修订的情况下,数据质量控制计 划不需要每年提交;对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内容的核查包括:版本及修订、重点排放单位情况、核算边界和主要排放设施描述、数据的确定方式、数据内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相关规定等5个方面;二、指南正文 4.核查程序和要点温室气体核查流程关于印发关于做好20232025年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二)组织制订2023年度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组织重点排放单位,按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环办气候函2022485号,以下简称核算报告指南)要求,于每年12月31日前通过管理平台完成下一年度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制订工作(2023年度数据质量控制计划需在3月10日前完成)4.2.1.6 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及执行对数据质量控制计划执行的核查一般贯穿在对重点排放单位的基本情况、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核算数据及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的核查之中;对不符合核算指南要求的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应开具不符合项要求重点排放单位进行整改;对于未按数据质量控制计划获取的活动数据、排放因子、生产数据,技术工作 组应结合现场核查组的现场核查情况开具不符合项,要求重点排放单位按照保守性原则测算数据,确保不会低估排放量或过量发放配额。二、指南正文 4.核查程序和要点温室气体核查流程4.2.1.6 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及执行l数据质量控制计划一般情况下不予修订,只有重点排放单位发生变化并满足以下修订条件时,方可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数据质量控制计划需要重新提交。因排放设施发生变化或使用新燃料、物料产生了新排放;采用新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提高了数据的准确度;发现按照原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的监测方法核算的数据不正确;发现修订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可提高报告数据的准确度;发现数据质量控制计划不符合核算指南要求。二、指南正文 4.核查程序和要点温室气体核查流程4.2.1.7 其他内容l应关注如下重点内容。投诉举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相关信息存在的问题;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转办交办的事项;日常数据监测发现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相关信息存在异常的情况;排放报告和数据质量控制计划中出现错误风险较高的数据以及重点排放单位是如何控制这些风险的;重点排放单位以往年份不符合项的整改完成情况,以及是否得到持续有效管理等。二、指南正文 4.核查程序和要点温室气体核查流程4.2.1.7 其他内容l现场核查组应按现场核查清单开展核查工作。并重点关注如下内容:投诉问题 转办交办事项 日常监测发现的问题 排放报告中与质量控制计划或核算指南不一致的地方 数据质量控制计划修订的原因二、指南正文 4.核查程序和要点温室气体核查流程l重点排放单位对核查结果有异议的,可在被告知核查结论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复核。l复核结论应在接到复核申请之日起 10 个工作日内作出。温室气体核查流程二、指南正文 5.核查复核l公开核查结论:核查工作结束后,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将所有重点排放单位的核查结论在官方网站向社会公开,并报生态环境部汇总;l公开复核结论:如果核查结果涉及复核,复核结论也应公开。l公开技术服务机构信息:核查工作结束后,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对技术服务机构提供的核查服务进行评价,并在官方网站向社会公开。l评价过程应结合技术服务机构与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日常沟通、技术评审、复查以及核查复核等环节开展。温室气体核查流程二、指南正文 5.核查复核THANKS创 建 低 碳 健 康 美 好 未 来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05 95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1103条  共56
前往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