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用时:42ms

气候变化报告-PDF版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全球化 > 气候变化报告
  • 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2022企业气候行动案例集(58页).pdf

     案例集评审专家名单(按姓名拼音字母排序)海景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污染治理设施环境风险防控研究室主任 研究员李磊 交通运输部交通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秀兰首都创新大联盟 碳中和工作委员会常务副.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7 58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23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报告(65页).pdf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初稿)二二三年十一月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关于报告撰写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CRAES)是国家级社会公益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成立于 1978 年 12 月 31 日,业务上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指导。作为生态环境领域的科研国家队和主力军,CRAES 长期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创新性、基础性重大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致力于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决策提供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科技支撑,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环境问题的工程技术与咨询需要。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Public and Environmental Affairs,IPE)是一家在北京注册的公益环境研究机构。自 2006 年 6 月成立以来,IPE 致力于收集、整理和分析政府和企业公开的环境信息,搭建环境信息数据库和蔚蓝地图网站、蔚蓝地图 APP 两个应用平台,整合环境数据服务于绿色采购、绿色金融和政府环境决策,通过企业、政府、公益组织、研究机构等多方合力,撬动大批企业实现环保转型,促进环境信息公开和环境治理机制的完善。香港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HK))成立于 1983 年的慈善团体,是香港主要的环保团体之一。旨在透过推动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建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政策、营商方式和生活形态,以保护香港及邻近地区的环境为目标。香港地球之友致力改善本港及内地的生活质素及环境,主要通过各种调查研究、环境教育工作、社区活动提高广大民众的环保意识、增强其对环境和生态问题的关注和善用各类资源。香港地球之友现有超过一万六千名个人会员。课题组成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阳平坚,唐中石,陈民,李佳淇,刘润璞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马军,马莹莹,丁杉杉,徐昕,朱紫琦 香港地球之友:叶广涛,洪蔼诚 设计:陈双丽,石欢 免责声明 本报告由联合课题组撰写,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并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本报告不能作为联合课题组及其所在单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联合课题组将根据相关法律要求及实际情况随时补充、更正和修订有关信息,并尽可能及时发布。联合课题组对于本报告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如引用发布本报告,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报告之声明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归联合课题组所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i 执行摘要 近年来,全球高温、热浪、山火、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频发,气候影响不断加剧。值此关键时刻,巴黎协定的首次全球盘点(Global Stocktake)将在COP28上进行。气候变化是事关全人类的危机,必须多元参与,协同治理。作为非政府组织和公众一员,我们同样对气候变化怀有极大的热忱,愿意从非官方的视角对身边正在发生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盘点。为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和香港地球之友成立联合课题组,共同研究并发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报告。初步盘点结果显示,巴黎协定已促使全球重视气候危机,超过150个国家做出碳中和承诺;但在行动层面,虽然有所进展,但还远远不足以应对严峻气候形势1,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连续两年不减反增。对此,课题组认为首次全球盘点是否能够成为落实巴黎协定的关键转折,取决于如何以推动落实为出发点,聚焦各缔约国履约行动,推动就2030年前及之后的解决方案达成一致。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的作用。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代表中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双碳”目标的提出,是中国对世界发出的庄严承诺,是中国最高决策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体现。联合课题组基于公开收集的资料和数据,总结了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承诺而采取的十大务实行动,分析了中国如何开展以制定“1 N”政策体系为核心的顶层设计,形成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战略,引导区域、行业和社会共同参与,务实开展减排行动。课题组认为中国在落实“双碳”承诺和巴黎协定的进程中已取得积极进展,同时形成了加速推进的重大潜力。1 Technical dialogue of the first global stocktake,Synthesis report by the co-facilitators on the technical dialogue,Page 4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ii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十大务实行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十大务实行动 中国落实“双碳”承诺和巴黎协定的首要举措,就是构建“中国落实“双碳”承诺和巴黎协定的首要举措,就是构建“1 1 N N”政策”政策体系,从顶层设计入手,形成总体部署体系,从顶层设计入手,形成总体部署。2021 年印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后续在执政党的总体施政大纲中进一步确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此引导下,2021 年以来,各有关部门出台 12 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施方案和 11 份支撑保障方案,包括 2023 年 11 月最新发布的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各地方碳达峰实施方案是“1 N”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共同开发中国省级双碳指数研究,课题组看到,30 个评价的省级行政区均已制定了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 29个省级行政区已承诺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此外,香港特别行政区在设定气候目标和制定实施蓝图方面也有突出表现。中国中国积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落实“双碳”承诺的第二项关键举措,是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落实“双碳”承诺的第二项关键举措,是通过试点示范引领区域先行先试过试点示范引领区域先行先试。中国城市碳排放占全国总排放的比例高达85%,是落实“双碳”承诺的关键责任主体。生态环境部组织对试点城市的进展与成效进行的集中评估,以及中国环科院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开展的中国城市双碳指数评价,都显示前期试点示范取得了积极成效。2023年10月印发的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提出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中国中国积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落实“双碳”承诺的第三项关键举措,是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落实“双碳”承诺的第三项关键举措,是通过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加速能源转型过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加速能源转型。面对全球能源市场动荡和地缘政治紧张,中国在提升传统能源效率的同时,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2022年,以光伏和风电为主的新能源发展突飞猛进,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30年来第一次同比双双下降。2023年6月,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突破13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2,风电、光伏、水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3。课题组通过省级双碳指数研究发现,各地区在风能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目标设定上展示出特别的雄心,并积极付诸行动。在风光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规划建设了大型光伏和风电基地;同时在经济发达和人口密集的东中部地区,分布式光伏正以超常规的速度扩展,2023年前三个季度新增装机同比增长90%,全国户用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课题组判断,国家设定的2030年风光装机12亿千瓦的目标有望提前5年达成。同时,储能、氢能等也都出台有关规划,加快产业发展。中国中国积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落实“双碳”承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落实“双碳”承诺的第四项关键举措,是大的第四项关键举措,是大 2 http:/ 3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23 年年会上的讲话,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03-28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iii 力推进工业和能源领域节能减碳增效力推进工业和能源领域节能减碳增效。工业相关排放约占中国总排放量的68%4,通过推动能效提升和促进循环经济,2022年全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超过51%,十年来少排放二氧化碳近30亿吨。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中国碳排放重点产业的气候行动正在提速,其中30家钢企上市公司中,近四成发布气候目标,6家计划在2023年达峰,超半数上市钢企披露了碳排放数据,10家披露产品碳足迹数据。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分工,供应链的温室气体排放成为许多跨国企业排放的最大部分,但多层级的复杂采购体系,也使得供应链成为工业减排的难点。2023年IPE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显示,过去十年间,中国环境监管信息公开的历史性进步,赋能在华供应链绿色转型。2023年供应链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显示,在742家中外品牌型企业中,44.2%的披露了范围3(价值链)的排放数据,较2021年增长超过一倍。50家企业测算并披露产品碳足迹。落实落实“双碳双碳”承诺承诺的第的第五项重要五项重要行动,行动,是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是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通过推动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方式,鼓励建设零碳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上海、北京、河北、黑龙江等12省累计目标面积已达5030万平方米。同时深入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截至2021年底,清洁取暖面积达到156亿平方米,累计替代散煤超过1.5亿吨,对降低PM2.5浓度、改善空气质量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中国借助丰富的地热资源,大力推动地热能应用。截至 2020 年底,中国地热直接利用装机容量达 40.6吉瓦,占全球 38%,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5。中国提出的目标,是到2025年,全国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比2020年增加50%,全国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比 2020 年翻一番6。第六第六项项重要重要行动行动是在中国城市大力推动低碳交通是在中国城市大力推动低碳交通。交通运输领域占全国终端碳排放约 15%。2022 年全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 25.5%,增速达到 85%,提前达到国家“十四五”20%的目标值。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2023 年上半年渗透率进一步提高到 32.4%。全国充电基础设施从“十三五”初期几十万台增长到如今近 700 万台,增长超60 倍,已形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2023 年 1-7 月,全国新能源汽车充电量达 441.4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6%,已超过去年全年充电电量。落实“双碳”承诺的第七项重要行动,是大力提升碳汇能力落实“双碳”承诺的第七项重要行动,是大力提升碳汇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能够协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2023 年 4 月自然资源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通过大规模国 4 https:/ 5 世界首位!中国地热直接利用装机容量占全球 38%,光明网,2021-10-28 6 我国地热直接利用规模居世界首位,新华社,2021-9-15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iv 土绿化行动,“十四五”以来年完成国土绿化超 1 亿亩,森林蓄积量 194.93 亿立方米,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的国家。落实“双碳”承诺的第八项重要行动,是加强绿色金融和碳市场建设落实“双碳”承诺的第八项重要行动,是加强绿色金融和碳市场建设。中国大力推进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截至2023年6月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8.4%;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过7500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量超过1.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2021年7月启动的全球最大规模碳市场,推动履约企业披露碳排放约38亿吨。2023年10月,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在即。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方面发展迅速。截至目前,香港特区政府的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额已达 240 亿美元;并取得多项纪录,包括发行全球最大的绿色零售债券、全球首批使用分布式分类账技术的代币化绿色债券,以及首批由亚洲政府发行的 30 年期美元绿债和 20 年期欧元绿债。另外,香港仍为中国离岸绿色债券的最大上市地,于 2022 年占中国绿债市场的 16%。香港有条件和优势发展成区内的绿色金融枢纽,成为绿色企业和项目首选的融资平台。中国中国积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落实“双碳”承诺的第九项重要措施,是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落实“双碳”承诺的第九项重要措施,是推进绿色低碳全民行动进绿色低碳全民行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为进一步促进生活方式绿色化,2023 年 6 月 5 日,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新修订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新公民十条包括关爱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践行绿色消费、选择低碳出行、分类投放垃圾、减少污染产生、呵护自然生态、参加环保实践、参与环境监督、共建美丽中国等十条内容,引导公民践行生态环境保护义务和责任,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携手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系统推进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推动全民树立节约意识,自觉践行光盘行动,厉行节水、节电、节能,做好垃圾分类,拒绝过度包装,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IPE 和万科公益基金通过垃圾分类指数评估,确认地级以上城市已全部制定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苏州、上海等城市已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机制,居民自主分类习惯基本养成。此外,中国多地在积极探索“碳普惠”创新性自愿减排机制,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加入全民减排行动。第十项重要举措,是扩大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携手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气第十项重要举措,是扩大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携手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候变化。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2021 年,中国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并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绿色低碳行动,体现了中国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决心和担当。近年来,中国积极利用国际平台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v 气候治理,加强气候领域南南合作,推动构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和行动方案。中国积极与发展中国家深化双边和多边气候合作,协助小岛屿国家等易受气候变化影响地区强化防灾减灾机制,不断加强与非洲等欠发达区域的合作。2021年,中非签署了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启动了中非应对气候变化3年行动计划专项。2023年9月的首届非洲气候峰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宣布计划开发“非洲光带”项目,援助非洲国家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解决 5万户贫困家庭用电照明问题。尽管受我们视野和能力所限,许多气候行动和良好实践没能被纳入盘点范围,但是课题组仍然认为中国在落实“双碳”承诺和巴黎协定的进程中取得积极进展,同时形成了加速推进的重大潜力。展望 2030,课题组认为基于全球减排差距显著、巴黎协定温升控制目标挑战巨大的现实,迫切需要全球共同聚焦务实行动。基于此,我们在迪拜提出“全球聚焦务实行动、携手应对气候挑战的公众倡议”。我们倡议共同维护国际气候公约的原则、目标和制度安排,聚焦有助于温室气体减排和气候变化适应的务实行动,保持气候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一致性,避免空喊口号、高调表态和落实不力;倡议同舟共济,精诚合作,携手应对气候危机,摒弃零和博弈思维,避免以应对气候变化之名行不公平竞争之实;倡议先发国家担负起应有的历史责任,率先大幅减排,同时切实履行资金支持等承诺;倡议后发国家拒绝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通过对气候更为友好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鉴于生产活动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我们倡议通过市场手段促进全产业链深度脱碳,有效推进零碳供应链建设,为社会提供零碳产品和服务,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鉴于居民生活方式与行为日益成为绿色转型的重要影响因素,我们倡议 80 亿地球公民行动起来,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携手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气候危机正在对我们的家园造成严重影响。作为公众,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受害者,每一个人也可以是拯救者。我们期待全球各国积极响应我们的倡议,切实聚焦务实行动;我们期待有影响力和气候雄心的龙头企业、行业组织和重要机构率先加入倡议,也期盼公众与社会组织共同关注和支持,同舟同济并身体力行,携手推进减碳脱碳进程,加速全球净零排放目标实现,共同守护地球家园。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目录目录 执行摘要.i 正文.-1-一、一、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引领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引领.-2-1.中央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统筹引领.-2-专栏专栏 1 1: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 1 N1 N 政策体系政策体系.-3-2.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制定配套及保障方案.-4-3.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出台实施方案.-7-专栏专栏 2 2:香港气候行动蓝图:香港气候行动蓝图 20502050.-9-二、二、试点先行标杆引领方兴未艾试点先行标杆引领方兴未艾.-10-1.城市绿色低碳转型试点行动.-10-专栏专栏 3 3:浙江省推进低碳试点建设:浙江省推进低碳试点建设.-11-专栏专栏 4 4:深圳市构建自身:深圳市构建自身“1 N”“1 N”政策体系政策体系.-12-2.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12-专栏专栏 5 5:河钢集团首创富氢气体零重整竖炉直接还原技术:河钢集团首创富氢气体零重整竖炉直接还原技术.-14-专栏专栏 6 6: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创造多项世界第一: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创造多项世界第一.-14-三、三、能源低碳转型成就世界瞩目能源低碳转型成就世界瞩目.-15-1.可再生能源目标有望提前 5 年达成.-15-专栏专栏 7 7:青海创造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记录:青海创造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记录.-16-专栏专栏 8 8:铜川能源产业向:铜川能源产业向“新新”而动而动.-19-专栏专栏 9 9:盐城、南通双城分别建成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盐城、南通双城分别建成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21-2.传统能源低碳转型深入推进.-22-四、四、工业节能减碳增效成绩斐然工业节能减碳增效成绩斐然.-23-1.工业行业积极推进碳达峰行动.-23-专栏专栏 1010:鄂尔多斯打造零碳产业园:鄂尔多斯打造零碳产业园.-25-2.工业节能减碳增效行动.-25-专栏专栏 1111:温州乐清实施:温州乐清实施“碳均论英雄碳均论英雄”改革改革.-27-3.循环经济助力减污降碳.-27-专栏专栏 1212:宝宝钢股份增加废钢短流程炼钢比例,初建废钢回用机制钢股份增加废钢短流程炼钢比例,初建废钢回用机制.-28-专栏专栏 1313: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碳碳”路有方路有方上海首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上海首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29-五、五、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成效显著.-30-专栏专栏 1414:陕西眉县陕西眉县地热能清洁供暖地热能清洁供暖“焕新焕新”工程工程.-32-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六、六、交通运输低碳转型牵引全球交通运输低碳转型牵引全球.-32-专栏专栏 1515:中汽联汽车产品碳足迹平台:中汽联汽车产品碳足迹平台.-34-七、七、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巩固提升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巩固提升.-35-专栏专栏 1616:中国力争在中国力争在 20302030 年前保护、恢复和种植年前保护、恢复和种植 700700 亿棵树亿棵树.-36-八、八、绿色金融与碳市场助力减排增效绿色金融与碳市场助力减排增效.-36-专栏专栏 1717:邮储银行推动贷款企业碳核算:邮储银行推动贷款企业碳核算.-41-九、九、绿色低碳全民行动蔚然成风绿色低碳全民行动蔚然成风.-41-专栏专栏 1818:北京冬奥会兑现:北京冬奥会兑现“碳中和碳中和”承诺承诺.-44-专栏专栏 1919:广东推行碳普惠助力全民减排:广东推行碳普惠助力全民减排.-45-专栏专栏 2020:中国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系数库(:中国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系数库(CPCDCPCD)和碳易查工具)和碳易查工具.-46-专栏专栏 2121:香港地球之友地球日论坛:香港地球之友地球日论坛.-48-专栏专栏 2222:“一分钟扯碳一分钟扯碳”漫画科普漫画科普.-49-十、十、扩大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危机扩大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危机.-49-专栏专栏 2323:中国停止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促进发展中国家能源转型:中国停止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促进发展中国家能源转型.-50-专栏专栏 2424:中国承建东南亚最大风电项目:老挝孟松风风电场:中国承建东南亚最大风电项目:老挝孟松风风电场.-52-专栏专栏 2525:绿色:绿色“一带一路一带一路”10”10 周年成果丰硕周年成果丰硕.-53-全球聚焦务实行动携手应对气候挑战的公众倡议全球聚焦务实行动携手应对气候挑战的公众倡议.-55-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1-正文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了新的非侵入式全球气候治理机制,提出到本世纪末将全球平均升温幅度控制在2C水平,并争取将其限制在1.5C的目标。这一机制得到大多数缔约国的认可并于2016年12月开始生效。在巴黎协定机制下,各国秉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采取各种措施和行动,推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按照巴黎协定的约定,各缔约方需每五年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秘书处提交一次国家自主贡献(NDCs)。2023年11月底在阿联酋迪拜召开的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上,将对巴黎协定的实施情况进行首次全球盘点,并依据盘点结果明确未来的行动方向。我们认为,全球盘点是推动落实巴黎协定的重要机制,应以推动落实为出发点,聚焦各缔约国实实在在的履约进展,而非空洞的数字目标和口号,以解决方案为导向,才能更好地发挥该机制的有效性。气候变化是事关全人类的危机,必须多元参与,协同治理。作为非政府组织和公众一员,我们同样对气候变化怀有极大的热忱,愿意从非官方的视角对身边正在发生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盘点。为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和香港地球之友成立联合课题组,共同开展研究。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的作用。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代表中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简称“双碳”承诺)。“双碳”承诺的提出,是中国对世界发出的庄严承诺,是中国最高决策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既是中国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体现。在盘点中我们看到,为落实“双碳”承诺,中国提出了以制定“1 N”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为引导,以区域、行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减排行动为支撑,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战略。通过梳理和分析顶层设计和双碳行动,我们看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黎协定的进程已取得积极进展,同时具备加速推进的重大潜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2-一、一、顶层设计加强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引领政策引领 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尽快实现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和吸收的平衡。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碳排放量高居全球首位,且还未实现碳排放达峰,在国际上面临越来越大的减排压力。综合考虑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交通运输结构偏公路、且经济水平还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的现实国情,中国只有从顶层设计入手,通过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形成绿色低碳转型总体部署,才可能有效推进发展阶段和减排能力差别迥异的各地区、各行业梯次有序达峰和深度减排,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和惠及民生福祉的公正转型。1.中央中央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统筹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统筹引领引领 从顶层设计来看,2021年,中国首先从国家层面印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对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2022年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2023年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并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3-专栏专栏 1 1: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 1 N1 N 政策体系政策体系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作为“1”,是管总管长远的,在碳达峰碳中和“1 N”政策体系中发挥统领作用;意见将与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共同构成贯穿碳达峰、碳中和两个阶段的顶层设计。“N”则包括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分领域分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撑、能源保障、碳汇能力、财政金融价格政策、标准计量体系、督察考核等保障方案。一系列文件将构建起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意见“1”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个方面主要目标。同时坚持系统观念,提出 10 方面 31 项重点任务,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路线图、施工图。一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区域布局,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二是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绿色低碳转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三是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四是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积极引导低碳出行。五是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推进城乡建设和管理模式低碳转型,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六是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七是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八是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加快建立绿色贸易体系,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九是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完善标准计量体系,提升统计监测能力。十是完善投资、金融、财税、价格等政策体系,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4-2.重点重点领域和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行业制定制定配套配套及保障方案及保障方案 作为“1 N”政策体系中的“N”,2021年以来,各有关部门出台工业、能源、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森林碳汇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施方案,以及减污降碳协同、科技支撑、财政支持、碳市场、统计核算等一系列支撑保障方案。表表1 重点领域和行业配套政策列表重点领域和行业配套政策列表 政策分类政策分类 发文机构发文机构 政策文件政策文件 发文时间发文时间 顶层设计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2021.10.25 国务院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2021.10.26 能源绿色转型领域 国家发改委 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 2022.02.10 国家发改委“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2022.03.22 国家发改委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2022.03.23 国家发改委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领域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2年版)2022.05.10 国家发改委 国家能源局 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2022.05.30 国家发改委“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2022.06.01 国家能源局 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 2022.10.09 国家发改委 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 2022.11.16 国家能源局 关于进一步规范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2023.05.25 国家能源局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2023.03.31 国家能源局 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2023.03.22 节能降碳领域 国务院“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2022.01.24 国家发改委 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2022.02.11 国家节能中心 节能增效、绿色降碳服务行动方案 2022.04.21 国家发改委 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 2023.02.23 国家发改委 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实施指南(2023年版)2023.02.23 生态环境部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2022.06.10 国家发改委 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 2022.10.21 国家发改委 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2年版)2022.11.17 国家发改委 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3年版)(征求意见稿)2023.10.24 工业领域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2.04.21 工业和信息化部“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2021.12.03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5-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2.04.21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 2022.06.21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四部委关于深入推进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2.12.12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 2022.06.2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2.02.07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2.04.07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2.06.17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2022.08.01 工业和信息化部 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2022.11.15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组织开展 2023年度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的通知 2023.04.21 工业和信息化部 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2023.10.01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2023.05.22 城乡建设领域 国务院“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2022.02.1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2022.03.11 工业和信息化部 建材行业碳达峰方案 2022.11.07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2022.07.13 财政部 关于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 2022.10.24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六部门关于开展 2023年绿色建材下乡活动的通知 2023.03.20 国家发改委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年)2023.07.25 交通领域 国务院“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2022.01.18 交通运输部 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2.01.21 交通运输部 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2022.03.28 交通运输部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2022.06.24 交通运输部 绿色交通标准体系(2022年)2022.08.18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2.09.28 循环经济领域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 2022.02.10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6-国家发改委 关于组织开展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 2021.12.08 国家发改委 关于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实施意见 2022.04.11 国家发改委 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 2023.07.21 科技降碳领域 国家能源局“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 2022.04.02 国家发改委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2022.08.19 科学技术部 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2022.03.28 国家发改委 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方案(20232025年)2022.12.28 国家发改委 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 推动数据中心和 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2021.12.28 科学技术部“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2022.11.02 碳汇巩固领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 2020年度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 2022.5.18 财政部 国家林草局 关于推进国家公园建设若干财政政策的意见 2022.09.29 国家发改委“十四五”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行动方案 2022.01.05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 2023.01.03 生态环境部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2023.10.20 生态环境部 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 2022.08.05 全民低碳行动领域 教育部 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2022.05.07 教育部 关于实施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的通知 2022.08.31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 2021.11.19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公共机构绿色低碳技术(2022年)2022.12.30 教育部 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2022.11.08 其他支持领域 国务院国资委 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 2021.12.30 全国工商联 关于引导服务民营企业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2022.02.16 生态环境部 关于做好 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 2022.03.15 财政部 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2022.05.30 中国银保监会 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 2022.06.02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司法服务的意见 2023.02.17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23.04.01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7-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关于统筹运用质量认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 2023.10.12 国家市监总局 国家发改委 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 2022.10.18 2023年11月发布的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是完善“1 N”政策体系的又一重要举措。该文件明确提出“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甲烷排放控制目标,是全国开展甲烷排放管理控制的顶层设计文件。甲烷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具有增温潜势高、寿命短的特点,主要来源于煤炭、油气生产、农业和废弃物处理等领域。积极稳妥有序控制甲烷排放,兼具减缓全球温升的气候效益、能源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协同控制污染物的环境效益和减少生产事故的安全效益。3.各地区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出台结合自身实际出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 各地方碳达峰实施方案是“1 N”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幅员辽阔,“双碳”承诺在各省和各城市的落实,事关目标的达成。为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共同开发中国省级双碳指数(CPNI),分别对全国大陆地区的30个省市自治区7开展了两年度的评价。在最新一期的中国省级双碳指数评价中我们看到,30个评价的省级行政区均已制定了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29个省级行政区已公开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或碳达峰实施方案,且均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除中国省市外,香港特别行政区在设定气候目标和制定实施蓝图方面也有突出表现。表表2 部分部分省市“双碳”达峰方案省市“双碳”达峰方案内容简介内容简介 北京市碳达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峰实施方案 目标: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4.4%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天津市碳达天津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峰实施方案 目标: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1.7%以上,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大幅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6%以上,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行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增效、工业领域碳达峰、城乡建设碳达峰、交通运输绿色低碳、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循环经济助力降碳、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在内的天津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十大行动。上海市碳达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峰实施方案 目标:到2025年,上海的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比2020年下降14%,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力争达到20%。到2030年,上海市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力争取达到25%,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以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7 西藏自治区因自然条件等比较特殊,暂未列入省级双碳指数评价范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8-“十大行动”包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行动、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和绿色低碳区域行动。山西省碳达山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峰实施方案 目标: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2%,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0%、发电量占比达到3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8%,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60%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达到峰值。行动:立足山西作为能源大省的基本省情,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根本,坚持煤炭和煤电、煤电和新能源、煤炭和煤化工、煤炭产业和数字技术、煤炭产业和降碳技术“五个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主要战略方向,引深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施传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替代、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科技创新赋能碳达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全民参与碳达峰行动。广东省碳达峰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 目标: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32%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为全省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5%左右,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行动:方案提出重点实施“碳达峰十五大行动”,包括产业绿色提质行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达峰行动、多层次试点示范创建行动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9-专栏专栏 2 2:香港气候行动:香港气候行动蓝图蓝图 20502050 香港是最早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亚洲城市之一。根据香港特区政府于 2021 年发布的香港气候行动蓝图 2050,香港在 1997 年已停止了燃煤发电机组的建设,并逐步淘汰现有的燃煤发电机组。自 2014 年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后,香港的碳排放总量呈下降趋势。为了配合国家“双碳”承诺,香港特区时任行政长官在 2020 年度的施政报告中提出,香港将致力于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于 2021 年发布的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 提 出 具 体 的 时 间 表,以“净 零 发电”“节能绿建”“绿色运输”“全民减废”作为四大减碳策略,带领香港于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加强减碳中期目标,力争在2035 年前将香港的碳排放量减少至 2005 年水平的一半。蓝图制订了多个具体目标,包括在2035年或之前停止使用煤作日常发电,将可再生能源在发电燃料组合中的比例提高到 7.5%至 10%,並逐步提升至 15%;同时试验使用新能源和加强与邻近区域合作,最终在 2050 年前实现净零发电的目标。此外,蓝图还设定了商业楼宇和住宅楼宇用电量的减少目标。在 2050 年或之前,商业楼宇的用电量将比 2015 年减少三至四成,住宅楼宇的用电量将减少两至三成,并计划在 2035 年或之前达到以上目标的一半。为了加强深度减碳工作的统筹推动,环境及生态局成立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专责咨询委员会,透过不同持份者的智慧和贡献,集思广益,更加有效地推动气候行动。同时,还鼓励社会各界,包括青年人积极参与气候行动,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已不是未来的威胁,而是现实的危机。香港的能源转型之路面临诸多挑战,如可再生能源发展空间有限等,但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从碳达峰到碳中和,需要一个过程,香港在这个过程中优势很大,也应积极扛起责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10-二、二、试点试点先行先行标杆标杆引领引领方兴未艾方兴未艾 1.城市绿色低碳转型试点行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试点行动 城市是碳排放的主体,中国城市碳排放占全国总排放的比例高达85%。因此,城市是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政策的关键责任主体,城市率先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是全国整体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前提,同时城市也是实现协同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主体。在中国省级双碳指数之外,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中国城市双碳指数(CCNI)评价。在 2021-2022 年城市双碳指数评价中,我们看到自 2010 年以来中国分三批开展的 81 个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其双碳指数的得分总体好于非试点城市。2023年上半年,生态环境部组织不同领域专家也对试点城市的进展与成效进行了集中评估与总结,通过发布评估报告,积极推广试点城市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推动城市层面的气候行动与低碳转型取得新突破。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庄贵阳表示,“全国一盘棋”是 1 N 政策体系特别重要的原则,要分批次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试点是全国公共政策制定的法宝,2010 年开始先后开展三批低碳城市试点,取得较好的效果,尤其是深圳、成都、北京等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地区表现特别突出。他建议继续开展中国城市双碳指数评价,引导城市以更高的愿景,激发自主创新,形成先行先试的驱动力,把双碳工作落实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11-专栏专栏 3 3:浙江省推进低碳试点建设:浙江省推进低碳试点建设 2021 年 8 月,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精神,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决策部署,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制定了浙江省关于开展低(零)碳试点建设的指导意见,组织开展了省低(零)碳试点县、镇(街道)、村(社区)建设工作,第一批共有 11 个低碳县、24 个低(零)碳乡镇(街道)、200 个低(零)碳村(社区)和 6 个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各地区以经济社会低(零)碳发展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导向,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发挥了良好示范效应。2022 年、2023 年浙江省继续开展第二批、第三批省低(零)碳试点县、镇(街道)、村(社区)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多领域、多层级、多样化低碳零碳化发展模式,注重引导企业和个人采取节能、减排、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向低碳化转型,助推“双碳”目标实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试点建设,进一步探索低碳零碳政策和措施可行性,可以减少转型风险,激励基层进行低碳改革,以点带面,为全面推广总结地方经验,促进低碳政策的全面落实。在城市双碳指数研究中,通过对110个主要城市20052020年碳排放数据,开展碳达峰趋势检验,我们看到已经显著达峰的城市占26%。110个主要城市的脱钩指数显示,43%的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呈现较强的脱钩趋势,显示一批城市的经济增长模式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转变,发展质量逐步得到提升。通过对110个重点城市“双碳”进展态势进行系统评价,我们识别出深圳、成都、青岛、北京、宁波、武汉、厦门、昆明、上海和广州等一批领跑城市,其中深圳等城市在构建自身双碳体系的工作中表现突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12-专栏专栏 4 4:深圳市构建自身“:深圳市构建自身“1 N1 N”政策体系”政策体系 2023 年 10 月,深圳市贯彻中央和省政府部署,坚持以先行示范标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印发了深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积极构建自身的“1 N”政策体系。深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作为深圳市“1 N”政策体系中的“1”,强化系统观念,聚焦 2030 年前碳达峰目标,在立足深圳发展实际基础上充分衔接落实省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明确深圳市碳达峰工作总体要求,提出了率先建立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控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目标。8 此外,深圳将持续推动出台“N”个配套政策文件,包括能源、工业、交通、城建等重点领域的行动计划,各区节能降碳行动计划,以及减污降碳、气象、标准计量、科技创新、碳交易等配套支持政策,构建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政策体系并持续抓好落实,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通过顶层设计,明确当地实施双碳行动的路线图和主要抓手,可以推动绿色发展,推动经济提质升级,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23 年 10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提出将在全国范围内选择 100 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聚焦破解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这些试点项目和相关政策机制预计将在 2025 年具体化,并有望在 2030 年前取得显著进展。除综合试点外,还有重点领域专项试点。2021 年 12 月,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与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决定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在综合考虑申报地方工作基础、实施意愿和推广示范效果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 23 个地方入选气候投融资试点,力争通过 3 至 5 年的努力,探索一批气候投融资发展模式。2.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 科技创新是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科技有关部门和科技工作者们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双碳承诺的部署和安排,依照科技部等九部门编制的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 年),逐步完善了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在加快先进适用的绿色低碳技术的同时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 8 http:/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13-丰硕的成果,为全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研究能力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研究能力 把应对气候变化等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建成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在水土保持碳汇能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模式、交通领域科技示范等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相关研究。持续开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推动燃料电池、建筑绿色低碳、新能源汽车等 3 家“双碳”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目录编制推进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目录编制 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技术”等 20 余个重点专项以及“变革性洁净能源关键技术与示范”等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探索“技术 金融”融合的转移转化模式。开展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示范应用,石油石化企业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正式投运。编制印发涵盖节能减排与低碳等六个领域 85 项技术的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以及涵盖节能提高能效、非化石能源等领域 35 项技术的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城乡建设与交通部门低碳零碳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城乡建设与交通部门低碳零碳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在 2023 年 9 月公布了仿生低碳新型建筑材料,能将建材的排放量降低至传统建材的 6%-25%。湖北襄阳“智能网联 智慧交管”系统将对城市 400 多个点位路口对交通碳排放进行实时监测,打造交通领域“可核算、可交易”的新型应用场景。CCUS技术大量投入使用技术大量投入使用 CCUS 是化石能源低碳高效开发的新兴技术,即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提纯,继而投入新的生产过程进行再利用和封存。根据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年度报告(2023),截至 2022 年底,中国已投运和规划建设中的CCUS 示范项目已接近 100 个,具备二氧化碳捕集能力约 400 万吨/年,注入能力约 200 万吨/年,分别较 2021 年提升 22%和 65%左右,增长显著。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14-专栏专栏 5 5:河钢集团首创富氢气体零重整竖炉直接还原技术:河钢集团首创富氢气体零重整竖炉直接还原技术9 9 2022 年 12 月 16 日,河钢集团张宣科技 120 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全线贯通,该工程(以下简称河钢氢冶金示范工程)是全球首例富氢气体(焦炉煤气)零重整竖炉直接还原氢冶金示范工程。与传统碳冶金相比,氢冶金以氢气为燃料和还原剂,可以使炼铁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从源头上解决碳排放问题。河钢氢冶金示范工程的核心内容是全球首创的“焦炉煤气零重整竖炉直接还原”工艺技术,实现目前工业化生产中含氢比例最高的气基竖炉直接还原工艺。河钢集团通过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助力下游汽车行业减排,推动实现氢基 DRI 的生态价值实现。河钢集团不仅通过正在通过氢基竖炉还原技术提高清洁生产水平,还同时采用贯通富氢气体净化、碳捕集及再利用、EAF洁净钢冶炼等绿色短流程,形成“CO捕集 CO精制”的创新应用。据测算,与同等生产规模的传统“高炉 转炉”长流程工艺相比,河钢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每年可减少 CO2 排放 80万吨,减排比例达到 70%以上,同时 SO2、NOx、烟粉尘排放分别减少 30%、70%和 80%以上,且生产每吨直接还原铁可捕集二氧化碳约 125 千克。专栏专栏 6 6: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创造多项世界第一: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创造多项世界第一1010 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是世界上首个柔性直流电网工程,拥有680万千瓦的可再生能源汇集能力,是世界首个输送大规模风能、太阳能、抽水蓄能等多种形态能源的四端柔性直流电网。张北柔直工程于 2018 年 2 月开工建设,2020 年 6 月竣工投产,新建张北、康保、丰宁、北京 4 座换流站及500 千伏直流输电线路 666 千米。工程显著提升了张北地区新能源外送能力,全面提高了京津冀地区绿色电能比例,助力 2022 年北京冬奥场馆历史性地实现 100%绿电供应。通过张北柔直工程,每年 140 亿千瓦时清洁电能输入北京地区,约占北京市年用电量的十分之一,相当于减少标准煤燃烧 490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80 万吨。张北柔直工程首次提出了高可靠性、强韧性的柔直组网系统方案,攻克了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直流电网的稳定控制难题,实现了直流输电从“线”到“网”的质变,解决了新能源大规模并网难、远距离传输难、源网荷平衡难等问题,进一步推动全国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和直流电网创新发展。9 全球首例!河钢集团 120 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全线贯通 河钢:氢启未来 向绿而行,中国日报网,2022-12-17 10 驭风而上 逐光向前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建设纪实,国家电网,2023-03-20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15-三、三、能源能源低碳转型成就世界瞩目低碳转型成就世界瞩目 能源排放是中国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能源脱碳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全球能源市场动荡和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作为仍在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人口和经济大国,如何在保障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能源结构调整,是对中国“双碳”承诺的艰巨考验。为此中国努力推动构建能源供应保障体系。一方面提高传统能源效率,累计完成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超过5.2亿千瓦;另一方面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2023年6月,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突破13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11。1.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目标有望提前目标有望提前5年达成年达成 能源结构调整是“双碳”承诺的重中之重,为此中国分别设定了2025年和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20%和25%的目标。各地区在风能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目标设定上展示出特别的雄心,新建风光发电装机“十四五”目标合计已超过8亿千瓦,如能顺利完成,国家设定的2030年风光装机12亿千瓦的目标有望提前5年达成。图图 1 30个个省级行政区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目标省级行政区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目标 11 http:/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16-区域可再生能源雄心已在引导能源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2022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5%。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不断实现新突破。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72亿千瓦,同比增长93%,占新增装机的76%。其中,水电新增装机788万千瓦,风电新增装机3348万千瓦,光伏发电新增装机12894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207万千瓦。截至2023年9月底12,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约13.84亿千瓦,同比增长20%,约占全国总装机的49.6%,风电、光电、水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13。图图 2 全国历年累计光伏装机量全国历年累计光伏装机量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也稳步提升。2023 年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 2.07 万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的 31.3%;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达 1.0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2.3%,超过了同期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 https:/ 13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23 年年会上的讲话,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03-28 14 清洁能源让青海更“风光”,青海日报,2023-07-23 专栏专栏 7 7:青海创造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记录:青海创造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记录1414 近年来,青海连续 6 次刷新并保持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建成世界首个新能源远距离输送大通道,打造海西、海南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截至 2022 年底,全省电力装机 4468 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 4075万千瓦,占比达 91.2%,新能源装机 2814 万千瓦,占比达 62.98%。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发源地。丰富的水电资源和太阳能、风能资源以及大面积荒漠化土地资源,赋予青海得天独厚的“绿电”条件。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的光伏产业园区,面积达600 多平方公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17-分布式光伏加速发展,成为东中部能源转型的新亮点分布式光伏加速发展,成为东中部能源转型的新亮点 2022年,以光伏和风电为主的新能源发展突飞猛进,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为71.2%和40.2%,30年来第一次同比双双下降。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6714万千瓦,占光伏新增装机的52%,持续超过集中式光伏,成为装机增长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类型。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户用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达到1.05亿千瓦,目前全国农村地区户用分布式光伏累计安装户数已超过500万户,带动有效投资超过5000亿元(国家能源局)。分布式光伏建设正在由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向浙江、江苏、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扩展。分布式光伏的超常规发展,提高了地区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有助于缓解能源供给和消费错配矛盾,为东中部重点城市的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力。从 2017 年开始,青海省连续开展了“绿电 7 日”“绿电 9 日”“绿电 15日”“绿电三江源百日”暨全省绿电 31 天、“绿电 7 月在青海”“绿电五周”系列活动,不断刷新了全清洁能源供电的世界纪录。2020 年 7 月 15 日,青豫特高压工程开始输电。清洁能源除满足省内供电外,还跨省外送河南等8个省市 32.5 亿千瓦时。近年来,在坚持零碳引领下,青海省打造光伏、储能两个千亿产业链,形成以清洁能源为引领、创新链拉动产业链的循环互促模式。以 100%绿电品牌效应为契机,建立园区绿电溯源认证、碳排放实时监测平台,希望能够打造零碳产业园区。(青海海西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光伏发电产业园区。王国栋 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18-图图 3 2022年年 30个个省级行政区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示意图省级行政区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示意图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启动了“每人1千瓦光伏”的试点计划。其设计是为了破解分布式光伏发展瓶颈,推进中国农村清洁能源转型的突破。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议程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背景下,通过对伙伴关系、金融和商业模式以及治理机制的综合创新设计,这些经验为全国许多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实地见解和经验。香港特区政府在 2018 年与电力公司推出了上网电价计划。根据该计划,市民和非政府机构可以在其处所安装太阳能光伏或风力发电系统,并将所产生的可再生能源以高于一般电费的价格出售给电力公司,目前发电容量已超过 350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19-兆瓦。专栏专栏 8 8:铜川能源产业向:铜川能源产业向“新新”而动而动1515 2018 年,国家首批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项目落户陕西铜川,建设规划占地1.83万亩,总投资40亿元,是国家促进光伏发电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市场应用和成本下降的重要示范工程之一。项目通过光伏农业大棚、高支架大田种植等形式,结合“光伏 农业”“光伏 旅游”等产业互补模式,实现光能和土地集约化综合利用,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 78.06 万吨、二氧化硫约 24.04 万吨、氮氧化物约 1.98 万吨,节约标准煤 28.28 万吨。2021 年 9 月,铜川市人民政府印发铜川市“十四五”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 2035 年,铜川市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争取达到 25%左右,初步建成能源文明消费型社会,能源清洁化水平、利用效率、能源科技、能源装备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风光”蝶变,能源焕新,铜川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为契机,将能源转型和区域绿色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空闲土地和光热资源,积极引进光伏领跑基地项目及农光互补项目,以新型“能源 养殖”为发展目标,形成风力发电、光伏新型能源和农光互补发展模式,全力打造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农业产业综合体项目。15 http:/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20-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连续两年位居全球首位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连续两年位居全球首位 截至 2023 年 9 月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突破 4 亿千瓦,同比增长 15%,其中陆上风电 3.68 亿千瓦,海上风电 3189 万千瓦。全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已超3000 万千瓦,连续两年位居全球首位,占比达一半左右。将时间轴拉长,截至2012 年底,累计装机约 39 万千瓦;截至 2017 年底,累计装机约 279 万千瓦。可以看出,全国海上风电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已进入规模化开发阶段。图图 4 全国历年累计海上风电装机量全国历年累计海上风电装机量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21-专栏专栏 9 9:盐城、南通双城分别建成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盐城、南通双城分别建成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1616 2021年12月9日,伴随着如东H7海上风电项目最后一台风机并网发电,国家电投江苏如东和风海上风电公司如东 80 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H4、H7)实现全容量并网,至此,由滨海北H1(10万千瓦)、滨海北H2(40万千瓦)、滨海南 H3(30 万千瓦)、大丰 H3(30 万千瓦)四个项目共计 110 万千瓦组成的盐城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由如东 H4(40 万千瓦)、H7(40 万千瓦)、蒋家沙 H2(30 万千瓦)三个项目共计 110 万千瓦组成的南通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胜利建成。盐城、南通两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 64 亿千瓦时,年节约标煤 220 万吨,减少污染物排放 520 余万吨。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的建立,标志着全国在风电利用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对保障东部能源安全、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和推动沿海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型储能新型储能成为成为产业发展增长极产业发展增长极 多地制定“十四五”储能发展目标,2025 年储能建设规模接近 54GW。截至2022 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 870 万千瓦,平均储能时长约2.1 小时,比 2021 年底增长 110%以上。分省域来看。截至 2022 年底,累计装机规模排名前 5的省份分别为:山东 155万千瓦、宁夏 90万千瓦、广东 71万千瓦、湖南 63 万千瓦、内蒙古 59 万千瓦。2022 年新增装机规模排名前 5 名的省份分别为:宁夏 89万千瓦,山东 89万千瓦,湖北 53万千瓦,湖南 50万千瓦,内蒙古 33 万千瓦。截至 2023 年 9 月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 2100 万千 16 http:/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22-瓦,2023年新投运装机规模超过 1200万千瓦。新型储能也是能源科技进步下诞生的新兴行业,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从投资规模来看,如果按同期市场价格测算,新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拉动的直接投资超过 500 亿元。2.传统能源传统能源低碳低碳转型转型深入推进深入推进 煤炭、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发电是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来源,但由于目前大部分传统能源发电设施还处于寿命初期或中期,且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等缺点,需要传统能源作为保障。因此对传统能源的替代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而且不能完全摆脱传统能源发电。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管理体系过程中,火电行业的低碳转型事关自身可持续发展,可以为新能源快速发展保驾护航,更关乎中国的“双碳”进程。根据2022年北京绿源碳和科技有限公司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合作研发火电上市公司低碳转型指数(LCTI)研究,火电机组装机占比高于 30%的 31 家火电上市公司中,中国五大发电集团(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火电上市公司,利用更为庞大的发电资产规模和雄厚的资金力量,引领火电行业低碳转型。其中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十三五”期间已完成由火电上市公司向综合能源供应商的转型,从 2012 年开始布局省外新能源业务,同时注重发展新能源、综合智慧能源、氢能、储能充换电产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23-2021 年,煤电以不足 50%的装机占比,生产了全国 60%的电量,承担了 70%的顶峰任务。全面实施煤电节能降碳、灵活性和供热改造“三改联动”,2022 年全年完成改造 2.9 亿千瓦以上,为实现“十四五”累计改造 6 亿千瓦的目标奠定良好基础。截至 2022年底,累计完成燃煤电力机组超低排放改造 10.6亿千瓦,占煤电总装机容量比重约 94%,火电机组平均供电标准煤耗下降 0.3%。此外,全国将积极培育新能源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加大构网型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局域网微网、分布式新能源发电交易、可再生能源离网制氢、制氨等试点示范力度。通过这些新模式、新业态打造一批零碳电厂、零碳园区,进一步催化和激发新能源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新活力,形成绿色可持续的增长新动能。17 四、四、工业工业节能减碳增效节能减碳增效成绩斐然成绩斐然 1.工业工业行业积极推进碳达峰行动行业积极推进碳达峰行动 工业相关排放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 68,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领域。2022 年 7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 N”政策体系中工业领域推进碳达峰的指导文件。截至 2023 年 9 月,已有 24 个省(区、市)出台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取得了积极成效。2022 年,全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15.5%和31.8%,较2012年分别提高了 6.1 和 3.6 个百分点,2023 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7%。通过实施能效提高、节能降耗、产品设备升级等措施,十年来,中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 26.4%,以年均 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 6.2%的经济增长,相当于少用 14 亿吨标准煤,少排放二氧化碳近 30 亿吨。强化工业节能降碳,推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强化工业节能降碳,推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为推进工业节能降碳,工业和信息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统筹部署“十四五”工业节能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国家工业专项节能监察,组织对3535家重点企业开展节能监察,督促企业依法依规用能,对6800家企业、园区开展节能诊断服务。2021 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 5.6%,2022年上半年下降 4.2%。在石化化工、钢铁等 14个重点行业遴选 43家能效“领跑者”企业,创建一批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带动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提升。目前全国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电解铝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总体处于世界先进水平。17 https:/ 18 https:/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24-推行绿色制造推行绿色制造,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 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后巴黎协定”时代提出温室气体减排承诺,致力于实现“1.5温控目标”。然而减排承诺的快速增加,与巨大减排差距形成鲜明反差。如何落实承诺,开展务实行动,正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企业界尤其需要清醒地意识到其承担的责任重大。绿色制造是已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高效益为特点的现代化制造模式。目前,中国已基本构建起绿色制造体系。得益于国家和地方层面加速推动工业绿色发展转型,组织绿色制造标杆创建,截至 2023 年 3 月,中国累计培育国家层面绿色工厂 3616 家、绿色工业园区 267 家、绿色供应链企业 403 家,带动推广绿色产品近 3 万种。根据IPE开展的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研究,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1 N”政策体系及行业政策标准的引领下,加之因应欧盟碳关税等国际贸易的需要,中国碳排放重点产业的气候行动正在提速。以钢铁行业为例,最突出的进展是近四成发布气候目标,其中 6 家钢企计划在 2023 年达峰,7 家钢企宣布2050年实现碳中和;超半数上市钢企测算并披露温室气体排放数据,1/3的上市钢企或其关联企业在中钢协指导下共同建设钢铁行业 EPD 平台并披露产品碳足迹数据。随着全球化和产业分工不断深入,大部分企业都涉及产品和服务的采购,这意味着来自供应链的温室气体排放在企业排放总量中普遍占据较大比重。企业,特别是将大部分生产都外包给多层级供应商的品牌型企业,尤其需要识别和核算范围 3,特别是供应链的排放热点并携手供应商落实减排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导建立“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2023年推出“绿色供应链服务企业行”,引导和激励中外企业落实气候目标。2023年的绿色供应链 CATI评价显示,742家品牌型企业中,87%家作出气候承诺。约 70%的测算范围 1&2(自身运营)的碳排放,披露排放量合计 6.2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44.2%的披露了范围3(价值链)的排放数据,较2021年增长超过一倍。50 家企业测算并披露产品碳足迹,从产品的原料开采、生产、分销、储存、使用到废弃和回收,厘清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25-专栏专栏 1010:鄂尔多斯打造零碳产业园:鄂尔多斯打造零碳产业园1919 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落地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旗以零碳产业园为载体,立足资源禀赋,创新园区新能源转型模式,“风光氢储车”五大产业建设初见成效,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规模初现,已形成了围绕动力电池与储能、电动重卡、电池材料、绿色制氢等“风光氢储车”上下游集成产业链。借助“新型电力系统”、“零碳数字操作系统”和“绿色新工业集群”三大创新支柱,到 2025 年,该产业园将作为全球绿色工业革命的典范,助力当地实现 3000 亿元绿色新工业产值,创造 10 万个绿色高科技岗位,实现 1 亿吨二氧化碳年减排的目标。园区 80%的能源直接来自于风电、光伏和储能,另外 20%的能源通过电网回购绿电,从而实现 100%的零碳能源供给。作为支持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在零碳产业园,绿电还可以用来制氢,支持工业脱碳。一系列紧扣新发展理念的扎实举措正推动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在新征程上闯出新天地,为促进全国乃至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贡献蓬勃力量。2.工业节能减碳增效行动工业节能减碳增效行动 节能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系统谋划、统筹推进节能工作,配套政策措施细化完善。2020 年,全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 2005 年下降 48.4%,超额完成第一阶段国家自主贡献承诺。在此基础上,“十四五”前两年,全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一步下降超过 51%,节能降碳成效显著。十年来,中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4%,以年均 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 6.2%的经济增长,相当于少用 14 亿 19 绿色能源、产业集成双管齐下 这个园区为零碳工业打样,鄂尔多斯日报,2022-04-06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26-吨标准煤,少排放二氧化碳近 30 亿吨。大力推进工业和能源领域节能降碳大力推进工业和能源领域节能降碳 与 OECD 等先进地区相比,中国部分工业行业的全国平均能耗依然较高,节能减排潜力很大。为推进工业和能源领域节能减碳,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部署推动中央企业和各地区扎实开展煤电“三改联动”,积极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加大支持力度。2021 年,全国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降至 302.5 克标准煤/千瓦时,同比下降 2.4 克标准煤/千瓦时。更新升级节能标准和能效标识更新升级节能标准和能效标识 为进一步加强行业节能标准的约束力,提高各行业节能水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深入推进节能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强主要耗能产品、工序能耗限额管理,2021年推动发布4项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4项强制性能效标准和 25项推荐性节能标准。截至 2022年底,全国已累计发布 378项节能国家标准,涉及火电、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以及房间空调、电动机等家用电器和工业设备,基本覆盖了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已累计发布十五批能效标识产品目录,覆盖家电、照明等 41 类产品,涉及产品型号约 290 万个。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27-专栏专栏 1 11 1:温州乐清实施:温州乐清实施“碳均论英雄碳均论英雄”改革改革2020 2021 年,乐清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施“碳均论英雄”改革、出台“低碳产业发展新十条”,打造全国首个县级碳普惠市场,推出“碳画像五色图”、“低碳码”,建成全省首个全量数据接入的能源数据中心,率先投用“近零碳实验室”,全面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2021 年,乐清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至 0.31 吨标煤/万元,排名居全省第一。“低碳产业发展新十条”实施后,企业在绿色制造、节能减排工作中获得政府大力支持补助,取得实质成效。同时,乐清市金融系统与经信局等职能部门的绿色联动,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和银行机构单列专项信贷计划两条主线,扩大绿色低碳领域贷款投放规模。乐清还率先打通经信、统计、电力等数据链,实时监控全市规上企业的用电负荷、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等运行数据。乐清市经信局和市供电局一起,根据企业碳效情况绘制成“碳画像五色图”,每月动态评价一次,半年度评价结果作为政策实施依据。截至 2023 年 3 月,乐清已为 288 家 500 吨标煤以上企业提供全面节能诊断,推动53家进行设备改造,年节能量达1256吨标煤。在首批“用能大户”诊断的基础上,已实现规上工业企业低碳诊断全覆盖。3.循环经济助力循环经济助力减污降碳减污降碳 循环经济有助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从源头上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脱钩,在全国碳达峰碳中和“1 N”政策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数据显示,2019年,通过回收废钢、废铝、废纸、再生塑料,全国累计减排了 11亿吨二氧化碳。废钢炼钢比铁矿石炼钢可减少 86%的废气、76%的废水和 97%的 20 碳均论英雄改革助推双碳行动 乐清多措并举奋力实现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乐清日报,2022-01-13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28-废渣。2020 年,全国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共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 26 亿吨。截至 2021 年底,累计建成 1 万余个动力电池回收网点,覆盖 31 个省级、326 个地级行政区。推行废弃电子产品“互联网 回收”模式,开展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提升拆解处理能力,打击非法拆解行为。2021 年规范处理“四机一脑”(洗衣机、冰箱、电视机、空调机、电脑)约 8500 万台。三是培育废弃物循环利用龙头企业。依托“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等示范试点建设,积极培育报废汽车、退役动力电池、废旧家电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2021年,9 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达 3.85 亿吨,利用再生资源相比使用原生材料减少了约 7.5 亿吨二氧化碳排放。2022 年 8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印发了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选取北京市等 60 个城市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推动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2023 年 1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 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与 2022年相比,“以竹代塑”主要产品综合附加值提高 20%以上,竹材综合利用率提高 20 个百分点。专栏专栏 1212:宝宝钢股份增加废钢短流程炼钢比例,初建废钢回用机制钢股份增加废钢短流程炼钢比例,初建废钢回用机制2121 废钢利用是钢企低碳转型的核心之一。宝钢股份提出“2030 年前,再新增230 万吨/年全废钢电炉生产的低碳排放高等级钢材”22,逐步提升短流程电弧炉炼钢比例。为此,宝钢股份在 2022 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披露,其与 18 家客户开展废钢循环回收合作,持续完善废钢铁回收、采购、使用的分类管理。在报告期内,宝钢股份共实现废钢循环回收25.19万吨,外购废钢量自2019年(522万吨)逐年增加,2022 年度外购废钢达 756 万吨。21 IPE、绿色江南,钢铁行业上市公司降碳减污指数评价报告 22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022 可持续发展报告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29-专栏专栏 1313: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碳碳”路有方路有方上海首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上海首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区2323 2023年上海首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上海自贸区金桥片区建成,其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过程,始终坚持绿色引领低碳转型。上海金桥有限公司下的上海新金桥环保有限公司于2000年2月成立,主要开展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汽车核心零部件再制造及动力电池回收资源化再利用等业务。此前,上海新金桥环保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新建汽车信息化回收与智能化拆解项目,此项目坐落在上海老港工业园区,总占地43亩,建筑面积11347.75平方米,每年可实现3万辆燃油车及新能源车的回收拆解。2022年,中国国内首条自主研发的智能化汽车拆解线也在此建成投运。对于汽车拆解项目,相比传统的“暴力”拆解,新金桥环保所采用的是精细的拆解方式,通过智能化的汽车拆解线,利用滑轨对每辆车自动运输,车辆通过传感器被自动定位,只有在车上油液被全部抽走,确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后,才会进入到下一个环节。汽车信息化回收与智能化拆解项目存在的最大意义在于一辆报废车从整车进入到二手再利用,整体的碳排放会远远低于直接资源化回收。从“制造”到“智造”,循环经济理念一直贯穿着金桥产业迭代。早在白色家电进家庭的时代,关于废旧电器的回收拆解曾在新金桥环保占有较大比重。近三年,新金桥环保累计拆解洗衣机141699台、空调102265台、冰箱8597台,回收各类金属近6000吨,回收废旧塑料近2000吨。针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过程中,自动化程度低、拆解效率及资源化程度低等技术难题,新金桥环保成功研发了废弃冰箱、空调压缩机的自动打孔装备、废旧空调高压阀/低压阀识别技术研发等具有自动-智能化拆解技术及装备。例如废旧空调/冰箱压缩机自动打孔沥油装备能将打孔环节自动化率提升至85%,相较于传统人工拆解,在满负荷生产条件下,该装备上线后拆解环节的综合能耗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30-降12%。未来,随着第一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已接近报废年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会成为上海市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循环经济低碳发展,需要从使用前端到后端依次进行改进,从而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形成绿色的闭环。五、五、城乡建设城乡建设绿色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发展成效显著 城乡建设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为落实“双碳”承诺,城乡建设作为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2021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着重强调要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方式,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发展,在实现城乡建设领域“双碳”目标具有战略意义和关键作用。各省、区、市结合当地情况,积极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建筑领域是人类活动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推广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对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动建筑迈向近零能耗的进程。全国也在大力推动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鼓励建设零碳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上海、北京、河北、黑龙江等 12 省已率先将超低能耗建筑或近零能耗建筑规模纳入地区“十四五”时期规划指标体系,累计目标面积已达 5030 万平方米,超过“十四五”时期全国设定的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 5000 万平方米以上的目标。图图 5 各省级行政区“十四五”新建超低能耗建筑目标面积各省级行政区“十四五”新建超低能耗建筑目标面积 23 感“智”引领区:实探上海首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 循环经济“碳”路有方,中国新闻网,2023-08-06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31-住房城乡建设部持续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推进绿色建筑标准实施。2022 年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比由“十三五”末的 77%提升至 91.2%;推动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改造,节能建筑占城镇民用建筑面积比例超过 65%。截至 2021 年底,全国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约17亿平方米,建成绿色建筑约85亿平方米,建设超低、近零能耗建筑面积超过 1000 万平方米。2022 年 3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 10 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推动包括建筑、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持续提升电气化水平。其中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深入推进,截至 2021 年底,清洁取暖面积达到156亿平方米,清洁取暖率73.6%,超额完成规划目标,累计替代散煤超过1.5 亿吨,对降低 PM2.5 浓度、改善空气质量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具有储量丰富、分布较广、清洁环保、稳定可靠等特点。2021 年世界地热大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底,中国地热直接利用装机容量达 40.6 吉瓦,占全球 38%,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其中,地热供暖装机容量7.0吉瓦,地热热泵装机容量26.5吉瓦,分别比2015年增长 138%、125%。北京冬奥会场馆也采用空气能热泵机组进行供暖。24 据国家地热能中心统计,中国地热能供暖面积累计达 13.9 亿平方米,折合年替代标准煤 3710 万吨。252023 年世界地热大会上中国提出的目标,是到 2025年,全国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比 2020 年增加 50%,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建设一批地热能发电示范项目,全国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比 2020 年翻一番。26 随着“双碳”承诺和大气污染治理的推进,北方清洁供暖的需求不断增强,地热能开发利用规模持续扩大。从供暖到制冷,从“发热”到发电,从城市到乡村,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潜力正在不断释放。24 世界首位!中国地热直接利用装机容量占全球 38%,光明网,2021-10-28 25 地热能清洁供暖 引领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陕西网,2023-09-21 26 我国地热直接利用规模居世界首位,新华社,2021-9-15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32-专栏专栏 1414:陕西眉县陕西眉县地热能清洁供暖“焕新”工程地热能清洁供暖“焕新”工程27 陕西眉县通过地热能清洁供暖,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眉县地热能替代原有燃煤锅炉的供热系统“焕新”工程于 2019 年启动。此前,眉县县城供热以燃煤锅炉为主,集中供热面积覆盖率不足 50%,燃煤供热能耗高、污染大,分散式燃煤小锅炉供热质量得不到保障,群众对供暖工作满意度普遍不高。2019 年 8 月,眉县人民政府启动眉县县城清洁化供热改造项目。负责实施的陕西中煤新能源有限公司,通过利用地下 1000-1600 米深、42-52地热水作为主要热源,采用抽采回灌技术、大温差热泵多级提升、燃气锅炉调峰供暖形式为眉县城区百姓提供冬季清洁采暖。对地热能载体采取“采灌结合、以灌定采”的方式,做到取热不耗水,还为民众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实惠。作为陕西省整县制中深层地热能集中供暖示范项目,眉县城区每年减少用标煤 4.05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0.94 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344.29吨,减排氮氧化物 299.73 吨。六、六、交通运输低碳交通运输低碳转型牵引全球转型牵引全球 交通运输领域占全国终端碳排放约15%。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行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等一系列措施。与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相比,城市在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方面有着更大的主动权。全国一些东部发达地区已经在研究禁售燃油汽车时间表,以倒逼交通运输领域低碳转型。海南省已明确宣布,到2030年,全岛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除特殊用途外,全省公共服务领域、社会运营领域车辆全面实现清洁能源化,27 地热能清洁供暖 引领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陕西网,2023-09-21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33-私人用车领域新增和更换新能源汽车占比达100%。而且这些政策导向,对推动当地新能源车加速普及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62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4.9%。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312.8万辆,同比增长41.6%。新能源汽车新注册登记量占汽车新注册登记量的26.6%。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图图6 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历年变化情况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历年变化情况 城市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大幅提高,提前达到十四五目标城市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大幅提高,提前达到十四五目标 202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累计为524.9万台,在狭义乘用车市场全年渗透率达25.5%,增速达到85%。110个主要城市2022年新能源车平均渗透率为23.6%,虽然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相比2021年12.2%的平均渗透率,大幅增长93%,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提前达到国家“十四五”20%的目标值。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 6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 35.1%,较去年同期提升 7.8 个百分点。上半年累计零售量达 308.6 万辆,同比增长 37.3%,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34-渗透率达 32.4%。图图 7 110个城市个城市 2022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分布示意图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分布示意图 中国新能源汽车带动充电桩行业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带动充电桩行业发展 随着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越来越大,2020 年纳入“新基建”以来,充电桩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十几年发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从“十三五”初期几十万台增长到如今近 700 万台,增长超 60 倍,已形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截至 2023 年 7 月底,全国充电设施数量达到 692.8 万台,同比增长 74.1%。2023 年 1-7 月,全国新能源汽车充电量达 441.4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99.6%,已超过去年全年充电电量。专栏专栏 1515:中汽联汽车产品碳足迹平台:中汽联汽车产品碳足迹平台 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开发了全球首个汽车全产业链的碳足迹信息公示平台中国汽车产业链碳公示平台(CPP),旨在带动汽车行业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以数字化赋能低碳化,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同时推动碳足迹信息国际互认,协助企业进入以“碳排放”为核心的国际贸易新赛道。截止 2023 年 9 月底,CPP 平台已公示 20 余家企业的近 1400款在售乘用车、其零部件、车用材料三大类产品的碳排放数据,其中包含碳足迹、碳减排量、碳标签等十多项数据信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35-七、七、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巩固提升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巩固提升 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行动,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2023 年 4月,自然资源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各地区有关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双碳工作的部署和具体实施方案的安排,在巩固现有生态系统固碳作用的基础上,积极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不断加强生态系统碳汇基础支撑。现有生态系统固碳现有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能力得到了良好保持得到了良好保持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详细地规定了生态保护红线的禁止开发原则,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2022 年底,国家林草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遴选出了 49 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占陆域国土面积的 10.3%。2012 年-2021 年,全国单位 GDP 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了 40.85%,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系统碳汇生态系统碳汇稳步稳步提升提升 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十四五”以来年完成国土绿化超 1 亿亩。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4.02%,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0.32%,森林蓄积量194.93亿立方米,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的国家。2022年完成造林 6304万亩,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 13.14 亿亩。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提前实现到 2030 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生态系统碳汇基础支撑生态系统碳汇基础支撑能力不断能力不断增强增强 2021 年,全国各级林草部门共投入 1.7 万调查监测人员,完成 31 个省份45.7 万个样地监测、4.7 亿个图斑监测,首次实现了以国土“三调”为统一底版的森林、草原、湿地资源全覆盖监测。2023 年 5 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实施 6 项技术规程,规范红树林、滨海盐沼和海草床 3 类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评估、碳汇计量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开展西南典型流域岩溶碳汇本底调查,编制岩溶碳汇监测国家标准 2 项,启动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岩溶碳汇人工增汇试验场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36-专栏专栏 1616:中国力争在中国力争在 20302030 年前保护、恢复和种植年前保护、恢复和种植 700700 亿棵树亿棵树2828 2022 年 5 月 24 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 2022 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正式宣布“力争 10 年内种植、保护和恢复 700 亿棵树”的中国行动目标。,引发广泛关注。国家林草局生态保护修复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212030 年,中国将种植、保护、恢复 653 亿棵树,其中种植 188 亿株,保护、恢复 465 亿株,另加 10 年累计 50 亿株的义务植树、部门绿化和社会造林。为如期实现中国行动目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全国国土绿化规划纲要(20212030 年),明确国土绿化任务要求。完成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评估,全面摸清可造林空间区域。推进 66 个林草区域性治理项目建设。支持各地将地方重点生态工程与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有机衔接、协同推进。着力提升森林质量,全面完成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任务。持续推进“互联网 全民义务植树”,加快义务植树基地建设,推进绿色单位、校园、厂区、营区建设。鼓励地方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创新国土绿化投入机制。探索森林碳汇交易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持续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支持社会资本依法依规参与国土绿化和生态保护修复。中国绿化基金会和世界经济论坛共同牵头“全球植万亿棵树领军者倡议中国行动”的国内工作,将广泛动员企业、社会团体等各方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共同为实现 700 亿棵树的目标而努力。八、八、绿色金融与碳市场助力绿色金融与碳市场助力减排增效减排增效 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中英文版)、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环境权益融资工具3项标准已正式发布;15项标准进入立项或征求意见环节,涉及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评价、碳核算等多个重点领域。部分标准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率先试用,为全国推广探索、积累经验。中国已经形成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 6 月末,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 27.05万亿元,同比增长 38.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27.8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 5.45 万亿元;两项货币政策工具余额分别达 4530 亿元和 2459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1433 亿元和 1648 亿元,其中,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过 7500 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量超过 1.5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和相关风险,其中一个关键是投入所需的资金。根据最新的市场估计,未来 30 年,仅亚洲地区就需要投入 66 万亿美元用于气候 28 中国力争在 2030 年前保护、恢复和种植 700 亿棵树,中国绿色时报,2022-05-30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37-投资。绿色金融逐渐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它的目标是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为市场化的节能减排方式。2021 年 7 月 16 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两年多来,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价格发现机制作用初步显现,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达到了预期目标。截至 2023 年10 月 25 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 3.65 亿吨,累计成交额 194.37 亿元。2023 年 10 月,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在即,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同组成全国碳交易体系。随着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于2021年12月31日结束,我们看到截至2022年6月5日,共有1815家碳市场履约企业披露碳排放数据,覆盖2020年度的全部机组二氧化碳排放约38亿吨。通过对企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数据的观察和分析,我们认为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的信息公开已取得重要进展,但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为协助各界了解相关披露情况,蔚蓝地图打造“全国碳市场企业地图”栏目,展示了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公开披露的碳排放数据。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庞大的金融市场和完善的国际级监管架构,吸引了全球领先的金融和专业机构、绿色评估认证机构以及国际投资者的汇聚,在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方面发展迅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38-截至目前,香港特区政府的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额已达240亿美元,同时创下多项纪录,包括全球最大的绿色零售债券、全球首批使用分布式分类账技术的代币化绿色债券,总值8亿港元,以及首批由亚洲政府发行的30年期美元绿债和20年期欧元绿债。此等举措印证了香港作为可持续投资中心的定位。另外,香港仍然是中国离岸绿色债券的最大上市地,于2022年占中国绿债市场的16%。香港具备条件和优势,发展成区内的绿色金融枢纽,成为绿色企业和项目首选的融资平台。2021 年 11 月,香港交易所发布气候信息披露指引,协助上市公司按照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小组(TCFD)的建议作出气候变化汇报。这是在 2020 年底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跨机构督导小组宣布相关行业必须在 2025 年底之前按照TCFD 的建议,就气候相关资料作出披露的重要举措。此外,积金局发布了可持续投资应用于强积金基金的投资及风险管理过程的原则,涵盖管治、策略、风险管理及披露四个主要领域,协助强积金受托人从金融风险管理角度,将环境、社会、管治因素纳入强积金基金投资及风险管理过程中,并向强积金计划成员作出相关披露。香港金融管理局于 2021 年 12 月,发布了一份针对持牌银行、有限制牌照银行和接受存款公司的监管政策手册,内容涉及气候风险管理单元,旨在为认可机构就建立气候应变能力提供高层次指引,将气候风险因素纳入管治、策略、风险管理及披露。该手册指出,认可机构应积极采取行动,按照 TCFD 建议进行气候相关披露,最迟在 2023 年年中前要进行首次披露。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39-2022年10月,香港交易所推出国际碳交易市场Core Climate,这是目前国际上唯一提供以港币及人民币结算自愿碳信用的交易平台。透过Core Climate,企业及投资者可分阶段获取产品信息、购买、交收或注销碳信用产品。平台上的碳信用产品均来自世界各地优质、经过国际认证的碳项目,包括避碳和减碳项目,例如防止森林砍伐、可再生能源和林地复育等碳减排项目。Core Climate与香港国际碳市场委员会十多名成员机构,以及气候价值链上各个主要持份者及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分利用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领导地位,将资本与香港、中国内地以至全球各地的气候相关产品和机遇连接起来。香港交易所于2022年12月推出了可持续及绿色交易所STAGE。STAGE为亚洲首个涵盖多元资产类别的可持续金融产品平台,旨在支持全球不断增长的可持续金融发展需求。STAGE平台设有网上产品信息库,在推出初期涵盖了29只由亚洲领先企业发行,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可持续发展金融产品。这些产品包括公共事业、交通运输、房地产发展以及金融服务等多个行业发行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及转型债券,以及与ESG相关的交易所产品。未来,产品的范围将逐渐扩大至香港及其他地区不同行业发行人和多资产类别。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40-香港特区政府亦积极培训绿色和可持续金融人才。2022年12月,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了为期三年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培训先导计划,预留了2亿港元资助本地合资格从业员及有志从事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相关工作的人士参与培训,以应对低碳和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41-专栏专栏 1 17 7:邮储银行推动贷款企业碳核算:邮储银行推动贷款企业碳核算 邮储银行率先推动环境信息非强制性披露企业客户碳核算,为企业客户提供碳核算免费增值服务,协助客户开展碳管理。按照积极探索、客户自愿、有序推进的原则,制定“三步走”的碳核算试点工作思路:第一步,确定浙江省湖州市分行作为首家试点行,积极探索试点经验;第二步,选择浙江、广东、山东和重庆分行作为第二批试点行,稳妥有序扩大试点;第三步,全国36家一级分行进行全面试点推广。为保障碳核算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一是科学制定企业客户碳核算工作方案,不搞“一刀切”,根据各地区情况,差别化制定分行碳核算企业的目标。二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将碳核算推广指标纳入授信管理评价体系,按季进行考核通报。三是出台相关配套支撑政策。参与到碳核算试点中的客户,银行在利率优惠、流程办理、额度核定上会给予相应倾斜。截至2023年9月,累计完成超过3500家企业客户碳核算。邮储银行授信客户应用数字化碳核算工具邮储银行授信客户应用数字化碳核算工具 同时,邮储银行全面强化“金睛”信用风险监控系统在环境气候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促进客户环境信用修复。通过接入蔚蓝地图等环保数据,完善环境信息数据库,接入授信企业碳排放数据、年度废水废气实际排放量及许可排放总量数据,缓解绿色金融市场交易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九、绿色低碳全民绿色低碳全民行动蔚然成风行动蔚然成风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为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公民践行绿色低碳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018 年 6 月 5日,中国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成为全国层面首个针对公民的较为全面的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被称为“公民十条”。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方式与行为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北京林业大学院教授陈凯等的研究,预计到 2035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42-年,我国居民消费引致的综合能耗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超过 40%。尽管公民个人消费行为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很微弱,然而此类行为的集合则会对环境状况产生重大影响。为进一步引领公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2023 年 6 月 5 日,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新修订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新公民十条包括关爱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践行绿色消费、选择低碳出行、分类投放垃圾、减少污染产生、呵护自然生态、参加环保实践、参与环境监督、共建美丽中国等十条内容。从绿色低碳价值观、生活工作方式、公益监督活动和共同行为规范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引领公民践行生态环境保护义务和责任,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携手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43-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系统推进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有力促进消费结构绿色转型,推动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不断增强。同时,以垃圾收集和处理、绿色交通设施、产品碳足迹核算等为切入点,构建公众参与气候行动的基础设施,助力绿色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有序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有序实施生活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有着重大意义,也是建设零碳社区、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重要抓手。全国共 46 个重点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先行先试、示范引导,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和经验。目前已有 7700 万户以上的家庭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的覆盖率达 86.6%以上,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在重点城市示范引领下,其它地级以上城市已全部制定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达到约50 万吨/日,餐厨垃圾处理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能力大幅提升。中国多城市垃圾分类在克服疫情影响带来的困难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政策法规,加强分类收运、处置;特别是通过加强垃圾分类三大关键措施建设,助力社区居民保持并强化了自主分类习惯;部分城市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分出率上升,其他垃圾实现减量,分类效果显现。苏州、上海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机制基本建成,居民自主分类习惯基本养成。头部城市如苏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机制继续完善,厨余垃圾处理和可回收物分类投放、回收、再生有序推进;嘉兴等城市推进“撤桶建站”,积极尝试符合定时定点原则的创新举措;以北京等城市为代表,各地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持续进展,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约50万吨/日,餐厨垃圾处理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能力有较大提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44-专栏专栏 1 18 8:北京冬奥会兑现“碳中和”承诺:北京冬奥会兑现“碳中和”承诺2929 北京冬奥会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从场馆规划、设计、运营和赛后利用全过程,北京冬奥会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北京冬奥会也在努力减少办会期间产生的垃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污水经过达标处理变为再生水,用于道路浇洒、绿化、厕所冲洗;固体垃圾被分类处理,冬奥座椅套回收做成文创公文包。开幕式当晚,火炬采用氢燃料取代传统能源,节省 99.9%的能源消耗,至冬奥会闭幕主火炬累计使用氢气 266 千克,实现二氧化碳减排 9860 吨左右。办会过程中,实现赛时所有场馆 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减排温室气体23.8479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应用碳普惠开展全民碳减排行动,参与人数达到270 万,累计减排次数达到 9000 多万次,累计碳减排约 1.9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29 全过程碳中和 永久场馆再利用,中国环境报,2023-02-06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45-专栏专栏 1 19 9:广东推行碳普惠助力全民减排广东推行碳普惠助力全民减排 广东碳普惠是由广东省政府推出的一项环保行动,旨在通过建立碳交易市场、推出碳金融产品等方式,鼓励企业、团体和个人参与碳排放减排。2015 年,发布了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建设指南,在广州、东莞、中山、惠州、韶关、河源等 6 个地区开展社区(小区)、公共交通、旅游景点、节能低碳产品等绿色低碳领域碳普惠制试点工作。2017 年,广东省发改委发布关于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管理的暂行办法,正式将 PHCER(碳普惠核证自愿减排量)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补充机制。2022年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广东省碳普惠交易管理办法,推动跨区域及跨境碳普惠制合作,探索建立碳普惠共同机制。2023 年 8 月,广东省碳普惠创新发展中心与澳门低碳发展协会签署了大湾区碳普惠平台建设框架合作协议,旨在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大湾区的碳普惠工作,营造全民共享绿色生活的氛围,并在大湾区创新实践中推广碳普惠机制。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为加快提升我国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水平,促进相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引导绿色低碳消费,2023 年 11 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要求推动建立符合国情实际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完善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规则和标准体系,建立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库,推进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建设,拓展和丰富应用场景,发挥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对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支撑。根据这份文件,到 2025 年,国家层面出台 50 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一批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初步建成;到 2030 年,国家层面出台 200 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一批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强的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基本建成,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全面建立,碳标识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同,主要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和碳标识得到国际广泛认可,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保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46-专栏专栏 2020:中国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系数库(:中国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系数库(CPCDCPCD)和碳)和碳易查工具易查工具 建立完全公开、透明、动态更新且覆盖较全面的中国产品温室气体排放系数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基础性工作。中国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系数库(CPCD)在严格遵循LCA方法学和ISO等产品碳足迹相关标准的基础上,持续扩大数据规模,为产品碳足迹的推广提供公开数据源,助力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识别减排潜力,赋能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和应对气候挑战,同时,推动企业核算并披露产品碳足迹,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透明化进程,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最终实实现从产业链和消费端共同管理温室气体排放和推动碳减排。CPCD 作为公益、公开的产品碳足迹平台,上线不到 2 年,已经在国家政策评估、企业集团 ESG 报告、个人碳账户等领域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2023 年初,中国城市温室气体工作组(CCG)联合 38 家权威研究机构的 110名专业研究人员,对中国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系数库(CPCD 1.0)进行了全面数据结构优化和产品数据增补,同时对在线平台的前后端功能模块进行了全新升级及优化,中国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系数库(CPCD 2.0)正式上线,当前已有 7384 条产品数据并会持续增加和完善。基于 CPCD,以碳足迹随手拍为主要功能的碳易查于 2022 年 6 月上线蔚蓝地图app,用户可通过拍照识物或选择产品,了解各种产品隐含的碳排放,了解产品的碳足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47-CPCD 不但助力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识别减排潜力,赋能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同时,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从产业链和消费端共同推动碳减排。创新创新气候气候意识意识和气候知识和气候知识普及的方式普及的方式 提升公众气候意识、让应对气候变化主流化,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延续环境保护重视宣传教育的传统,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中,均提到加强宣传教育对于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的重要性,同时提出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气候宣教工作。因应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途径的变化,生态环境部于 2016 年 11 月 23 日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自那时起,生态环境部政务新媒体发布了 5 万 篇消息,微信关注人数 100 万 ,微博关注人数 267.6 万 ,抖音关注人数105.9 万 ,成为强大的环境自媒体。在生态环境部的引领下,2017 年 6 月底,全国 31 个省(区、市)和 15个副省级城市环保厅(局)“双微”开通;2017 年 12 月 26 日,全国 338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保部门“双微”全部开通。至此,覆盖国家、省、市三级的全国环保系统新媒体矩阵初步建立。随着国家“双碳”承诺的推进,新媒体不断创新,逐步成为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发布的重要平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48-专栏专栏 2 21 1:香港地球之友地球日论坛香港地球之友地球日论坛 香港地球之友与香港金融发展局于 2022 及 2023 连续两年合办地球日论坛,分别以香港气候交易所的前景及赋能可持续金融:利用金融科技审视 ESG 和打击漂绿为主题,邀请了香港特区政府官员、香港监管机构代表、碳交易专家、法律专家、环境学者、内地政策制定专家等出席,就建立香港气候交易所的先决条件、内地与香港的跨境合作前景、和防止 ESG 飘绿作深入讨论,剖析香港如何利用金融科技巩固其国际绿色金融中心的领导地位。香港地球之友早前更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观察员资格,未来将加强参与国际环境公约的草拟和建言,监测和评估执行成效,并向公众报告等的民间赋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49-专栏专栏 2 22 2:“一分钟扯碳”漫画科普:“一分钟扯碳”漫画科普 “一分钟扯碳”系列漫画,由参与 IPCC 报告写作的专家执笔,把“让天下没有难懂的低碳科学”作为奋斗目标,以“有趣、有料、严谨、搞笑”的形式传播气候变化的硬核知识,让广大公众以相对轻松和愉悦的形式科学、准确地掌握碳减排、碳中和的必要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意识到低碳、零碳和自己的息息相关,自身举手投足都和碳排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做好准备,提前应对碳中和世界的到来。截至 2023 年 11 月,“一分钟扯碳”系列科普漫画和视频已在微信、微博、人民号、抖音、B 站、钉钉、蔚蓝地图等平台发布作品450余篇,累计阅读量超过两千万次,有效提升了公众对气候变化、“双碳”承诺等主体的理解和普及。十、十、扩大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危机扩大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危机 气候变化问题是全球环境治理面临的前所未有的考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 2021年 4月 22日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中强调,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六个“坚持”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一概念,为加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助力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彰显了中国应对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在气候治理中一贯坚持多边主义。从 1992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来,中国从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的参与者、贡献者,逐步成为重要的引领者。近年来,中国积极利用国际平台积极参与国际气候治理,加强气候领域南南合作,推动构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和行动方案。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勇于担当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勇于担当 从中国签署巴黎协定以来,依照协定要求,在 2015 年 6 月首次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NDC),提出了 2030 年碳达峰目标,并于 2021 年更新,进一步强化了气候治理的雄心,提出 2060 年碳中和目标。另外,应巴黎协定呼吁,中国还提交了中国本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作为长期战略(LTS),编制完成了气候变化第四次国家通报和气候变化第三次两年更新报告。2021年,中国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并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绿色低碳行动,体现了中国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决心和担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50-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取得积极进展 30 中国“停止新建境外煤电”承诺一周年:进展与展望,中外对话,2022-09-22 专栏专栏 2 23 3:中国停止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促进发展中国家能源转型:中国停止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促进发展中国家能源转型3030 2021 年 9 月 21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表示,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作为传统的煤电建设大国和主要的资金和技术提供方,中国的决定对其自身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路径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受中国承诺“退煤”影响,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4 月,有 15 个中方参与投资或建设的煤电项目被取消,央属国有电力建设企业已经全部率先退出了未生效的煤电项目,并积极探索如何扩大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的力度。金融方面,国内多见银行均承诺将不再向境外的新建煤炭开采和新建煤电项目提供融资,或宣布“设立逐步退出煤炭融资的路径图和时间表”。实际上,在具体项目层面,中国参与的“一带一路”能源行业投资和建设项目中的化石能源占比比从 2016 年其实就开始下降。2020 年,可再生能源(水能、光伏、风能和生物质能)投资和建设项目占能 源 总 投 资 比 例 达 到58%,首次超过化石能源占比。除 2021 年 9 月至 2022年 4 月期间所取消的 15 个中方参与投资或建设的煤电项目外,在 2021 年整年和 2022 年上半年期间中国也未有境外煤电项目投资。2021-22 年中国参与的“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投资和建设项目中,水能项目占比最高(56%),其次为光伏和风能项目。中国已经建立涵盖全产业链条的新能源产业,具备较强的研发、制造、安装和运维能力。在承诺“退煤”后,中国将进一步发挥在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引领作用,健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再生能源技术支持和能力建设的各类机制,推进绿色发展信息共享和环保技术在发展中国家的落地,协助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电力转型困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51-为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2015 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宣布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后更名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2023 年 8 月 24 日,习近平在金砖国家同非洲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中宣布,目前南南合作基金总额达到 40 亿美元,将来中国金融机构还将推出 100 亿美元专项资金,专门用于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中国积极与发展中国家深化双边气候合作。截至 2023 年 9 月,中国已经与40 个发展中国家签署了 48 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累计合作建设 4 个低碳示范区,开展了 75 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举办了 52 期能力建设培训班,为 120 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 2300 余名气候变化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加速向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十百千”倡议的目标迈进。中国不断加强与非洲等欠发达区域的合作。2021 年,中非签署了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启动了中非应对气候变化 3 年行动计划专项,为非洲援助实施 10 个绿色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项目,推动落实中非“绿色发展”工程。截至 2023年 9月,中国已经同 15个非洲国家签署合作备忘录,实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2022 年 7 月,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框架下,向埃及援助了 1835 盏太阳能 LED路灯、4万个 LED节能灯、1000套太阳能户用发电系统和 906台节能空调等物资;同年十月底,中国企业为埃及筹建了 500 兆瓦苏伊士湾风电项目。这是埃及单体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也是埃及近几年签约的最大新能源项目之一,预计每年供电量可达约 27 亿千瓦时,减少约 100 万吨二氧化碳排放。2023 年 9 月的首届非洲气候峰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宣布计划开发“非洲光带”项目,援助非洲国家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解决 5 万户贫困家庭用电照明问题。中国持续协助小岛屿国家等易受气候变化影响地区强化防灾减灾机制。2022 年 4 月,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启动,成为全国在气候变化领域成立的第一个多边合作平台。同年 8 月,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简称“拉共体”)举办首届中国-拉共体灾害管理合作部长论坛,正式启动了中拉灾害管理合作机制,在防灾减灾、重大灾害应对和应急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强务实合作。同年11月,邀请部分岛屿国家举办中国-岛屿国家海洋合作高级别论坛,提出要强化各方在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协同配合。2023年 2月,中国-太平洋岛国防灾减灾合作中心启动,并在同年 11月 8 日举行了防灾减灾合作研讨会,达成了多项合作成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52-专栏专栏 2 24 4:中国承建东南亚最大风电项目:老挝孟松风风电场:中国承建东南亚最大风电项目:老挝孟松风风电场3131 中国与老挝多年来建立了高度互信互助互惠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提出了共建中老命运共同体的计划。老挝在迈出新能源开发步伐时,也离不开与中国的紧密合作。2022 年,中国装备制造和工程建设企业“抱团出海”,中国能建集团签下老挝孟松风电场项目的工程总承包合同。孟松风电场项目是老挝第一个风电项目,也是中资企业在海外承包建设的最大规模的风电项目,发电机组容量达到 600 兆瓦。孟松风电项目共设计有 133 台风力发电机组,风机叶片长度达到 84 米,需跨中、泰、老 3 国,经由海路和山路才可运抵现场,中国电力企业克服山峦起伏带来的运输困难,成功实现首台风机机组吊装。项目建成之后,将主要向越南输送电力,这将是老挝首次实现新能源电力的跨境输送,除了能够缓解越南南部用电紧张的局面,也将推动老挝向着“东南亚蓄电池”的目标更进一步。老挝孟松风电场项目 “绿色丝绸之路”推动各国绿色发展“绿色丝绸之路”推动各国绿色发展 从 2013 年起,中国与 32 个国家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在太阳能发电、风电、水电、热能等领域,与全球超过 100 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2016 年,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出访期间演讲指出要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此后,中国陆续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 “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 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等,推动落实共建“绿色丝绸之路”。依托“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实施了“绿色丝路使者计划”,截至 2023年 9月,已为 120 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训 3000 人次的绿色人才;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签署关于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并同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 50 多份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文件。2023 年 10 月 18 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上公布了务实合作项目清单,包括双边合作文件、和国际/地区组织合作文件等共 369 项;发布了“一带一路”31 澜湄国家“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这十年,中国东盟报道,2023-11-09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53-绿色发展北京倡议、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中亚区域绿色科技发展行动计划等 3 项成果。“绿色丝绸之路”在多领域开花结果。2023 年 5 月,中国主办了主题为“迈向能源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第三届“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论坛。中国发起;“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截至 2022 年末,已有 45 家金融机构和企业签署了该原则,成立非洲等区域办公室。截至 2023 年 10 月,中国与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巴西、坦桑尼亚、新加坡等 14 个国家签署绿色发展投资合作谅解备忘录。32 http:/ 专栏专栏 2 25 5:绿色“一带一路”:绿色“一带一路”1 10 0 周年成果丰硕周年成果丰硕3232 10 月 18 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上,绿色“一带一路”10 周年创新理念与实践案例成果正式亮相。该报告聚焦绿色能源、绿色基建、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绿色技术、绿色园区等领域,收录了来自多边机构、中央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的 18 个项目案例,以期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54-案例表明,中国智慧、中国技术、中国方案正不断转化为行动和成果,为共建国家和地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札纳塔斯风电项目改善了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缺电的现状,为实现能源体系绿色化作出示范。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创新采用绿色技术,切实保护港口城珊瑚群落的生长环境。格林伍德国际贸易中心则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努力建设中俄贸易新平台。绿色已经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鲜明底色。比雷埃夫斯港深化绿色港口建设、畅通中欧陆海快线,为希腊经济复苏作出有力贡献;古伊那水电站建成投运,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书写生动注脚;澜湄区域电网互联互通,为打造多边合作的“金色样板”注入更多绿色动力一系列绿色实践成果,有效控制了环境风险,提升了发展效益、生态效益。创新正在成为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动力。在新加坡,裕廊岛储能项目发挥了稳定调节电网弹性的关键作用。上合示范区加速建设绿色智慧园区,“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创新应用大数据系统一批先进的新能源装备、数字技术、创新金融工具的运用,有力支撑了绿色“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面对环境与气候挑战,共建国家和地区对于绿色金融的需求不断增长。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创新承保卡洛特水电站,为海外项目提供了“中国信用”。匈牙利绿色主权熊猫债、中欧共同分类目录绿色债券顺利发行,不断促进绿色资本跨境流动。波黑伊沃维克风电项目采用了创新融资模式实现融资关闭,助力绿色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55-全球聚焦务实行动携手全球聚焦务实行动携手应对气候挑战的公众应对气候挑战的公众倡议倡议 2023 年 11 月 20 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最新发布的排放差距报告:破纪录气温再创新高,但世界(再度)减排未果显示,当前各国在巴黎协定下所作的承诺将让地球在本世纪内较工业化前水平升温 2.5-2.9C。若要实现巴黎协定确定的 2温升目标,至少要将 2030 年的预计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 28%,若要实现 1.5温控目标,则需要至少减排 42%。然而,初步汇总各国提交的自主贡献目标(NDCs),所能减排的温室气体远低于上述数量,应对气候变化迫切需要全球聚焦务实行动。基于此,我们在迪拜提出“全球聚焦全球聚焦务实行动携手应对气候挑战的公众倡议务实行动携手应对气候挑战的公众倡议”。一、共同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等国际气候公约所确定原则、目标和制度安排,尤其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聚焦有助于温室气体减排和气候变化适应的务实行动,保持气候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一致性,避免前一个目标还未完成就匆忙提出下一个目标,避免上一个承诺还未落实就急于做出新的承诺,避免空喊口号、高调表态和落实不力。二、共同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鉴于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的不利影响是普遍、深远且不可逆的,无论国家大小贫富,所有人的民生福祉和前途命运均与气候变化休戚相关,因此我们必须同舟共济,凝心聚力,团结一致,精诚合作,携手应对气候危机,特别要摒弃零和博弈思维,避免将气候议题过度政治化和经济武器化,避免以应对气候变化之名行不公平经济竞争之实。三、共同贯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一普世美德,考虑“当前气候变化后果是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累积温室气体排放所致”这一科学事实,先发国家享受了一两百年未加排放约束的气候红利,积累了可观的财富,拥有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和很强的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因此先发国家需担负起应有的历史责任,尊重后发国家追求体面生活的权利,率先大幅减排,大幅先于 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同时切实履行过去在资金提供、技术转移、能力建设等方面做出的承诺,切实解决后发国家减排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后发国家需要充分汲取先发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拒绝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学习并践行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良好实践,通过对气候更为友好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四、生产活动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通过市场手段能高效促进生产企业全产业链深度脱碳。因此我们倡议开展全球采购的企业和企业组织,从以下行动入手,有效推进零碳供应链建设,为社会提供零碳产品和服务: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 -56-充分认识供应链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性,将其有效融入企业治理和供应商管理机制;测算并披露企业碳数据和产品碳足迹;对于范围 3 中的外购商品和服务,逐步以供应商披露数据为基础进行测算;对标全球温控目标和各国自主贡献目标,科学设定企业碳中和目标,并公开披露年度目标进展;将供应商气候行动表现纳入采购考量,推动供应商开展碳核算、科学设定减排目标并披露进展状况;开展行业脱碳路径和脱碳技术研究和实践,探索基于自然的供应链减排方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五、我们每个人都有主动权、选择权,不管是作为 80 亿地球公民一分子,还是作为政府、企业、媒体、金融、科研和社会组织等各类专业机构中的一员,我们既有权利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也有义务立刻行动起来共同应对气候挑战。作为普通公众,我们应该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识别、传播和推广减碳脱碳最佳实践,优先选择零碳、低碳产品和服务,倒逼生产端绿色低碳转型;作为专业机构一员,我们应该推动自身所在机构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在政策制定、绿色生产、科学传播、气候投融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以及公众引导等方面主动作为,率先行动。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气候危机正在对我们的家园造成严重影响。作为公众,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受害者,每一个人也可以是拯救者。我们期待全球各国积极响应我们的倡议,切实聚焦务实行动;我们期待有影响力和气候雄心的龙头企业、行业组织和重要机构率先加入倡议,也期盼公众与社会组织共同关注和支持,同舟同济并身体力行,携手推进减碳脱碳进程,加速全球净零排放目标实现,共同守护地球家园。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3 65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CREA:中国气候转型:2023展望(140页).pdf

    中国候转型:2023展望 2023年1127 作者 Lauri Myllyvirta,Qi Qin,Chengcheng Qiu ,Xinyi Shen 本报告由能源与清洁空研究中出版,并得到了海因希伯尔基会位于德国柏林的总部的持。特约撰稿 Xunpeng Shi,Muyi Yang,Shurui Wang 编辑 Kathryn Miller,Hannah Ekberg 中翻译 尤晓莺 封设计 吴迪 项协调员 Ella Soesanto,Xinyi Shen 图来源:Li Yang /Unsplash 致谢 CREA衷感谢Paul Kohlenberg博和Jrg Haas提供的持、反馈和解。本报告所表达观 点均为作者的意,与上述关。i 关于CREA 能源与清洁空研究中(以下简称“CREA”)是个致于揭空污染的趋势、原因、其对健康的影响以及解决案的独研究机构。CREA利科学数据、研究和证据来持世界 各地的政府、机构和组织为实现清洁能源和清洁空做出的努。我们相信,有效的研究和 沟通是实现成功的政策、投资决策和倡议作的关键。CREA于2019年在芬兰赫尔基成,在个欧洲和亚洲国家都有作员。声明 本报告由能源与清洁空研究中(以下简称“CREA”)根据其总部注册地所在国芬兰的法 律法规依法发布。CREA致于科学研究的式,推清洁能源,及研究减少空污染的解 决案。CREA在政治上独具有政治独性。本报告中使的指代名称和其地图上呈现的材料不代表 本机构对任何国家、领、城市或地区的法律地位或其当局的法律地位的意表述,也不代表 本机构对任何国家、领、城市或地区的边界或边界的划定的意表述。本出版物包含的内容和表达的观点是于调研期间基于独的科学研究和分析所产出的成果和意 ,仅为作者的个观点和意,不定代表官政策或官的观点,也不定代表CREA、其成员和/或其出资的观点和意。CREA不对报告中所含涉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作担保。本报告仅于环保公益和信 息分享的使,不作为公众及任何第三的投资或决策的参考。CREA对本出版物内容中的 任何错误或遗漏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有中、英两个版本,如有内容差异,以英报告作准。ii 录 执摘要 1 1 引 5 2 了解中国的温室体排放 9 2.1 排放量的速增 9 2.2 国际背景下的中国排放 13 3 中国和世界实现碳中和的路径 17 3.1 概览 17 3.2 全球路径 19 3.2.1 央与监管机构绿融络(NGFS)20 3.2.2 候动追踪组织(CAT)21 3.2.3 国际能源署(IEA)22 3.3 中国的路径 22 3.3.1 清华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ICCSD)26 3.3.2 学环境学院(SENR-RMU)26 3.3.3 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境研究所(CAEP-IAE)和电规划设计总院(EPPEI)27 3.3.4 华北电学(NCEPU)和北京学(PKU)28 3.3.5 能源基会中国(EFC)和兰学全球可持续发展中(CGS-UMD)28 4 衡量和对标中国的进展 30 4.1 氧化碳排放总量 30 4.1.1 对标基准的趋势 32 4.1.2 现政策 32 4.1.3 数据披露 39 4.2 氧化碳温室体 39 4.2.1 现政策 40 4.2.2 数据披露 42 4.3 能源供应和需求总量 43 4.3.1 对标基准的趋势 43 4.3.2 现政策:绿和低碳能源转型的动 49 4.3.3 数据披露 53 4.4 发电量和发电装机容量 53 4.4.1 对标基准的趋势 55 4.4.2 聚焦中国的煤电飙升 59 4.4.3 现政策 61 4.4.4 数据披露 72 4.5 业部 72 4.5.1 对标基准的趋势 74 4.5.2 现政策:业部的碳达峰动 79 4.5.3 聚焦:钢铁业 85 4.5.4 数据披露 89 4.6 建筑部 90 4.6.1 对标基准的趋势 91 4.6.2 现政策:领域的碳达峰动 93 4.6.3 数据披露 95 4.7 交通运输部 95 4.7.1 对标基准的趋势 97 4.7.2 现政策:促进绿和低碳交通运输的动 100 4.7.3 数据披露 103 4.8 省级动 104 4.8.1 现政策:中国的候转型需要各省的共同动 104 4.8.2 近期的指标调整 109 5 专家调查和采访 111 5.1 氧化碳排放总量 113 5.2 次能源消费和煤炭消费 114 5.3 电部 117 5.4 业部 118 5.5 交通运输部 121 5.6 新形势的影响 122 6 结论 124 附录:历史数据来源 127 缩略语列表 129 配图录 图 1 中国公布的2014年温室体排放量,这也是中国官今最后次发布此数据 9 图 2|中国能源和泥业的氧化碳排放量(2000年-2023年9)11 图 3 中国不同业由化燃料造成的氧化碳排放量(1995年-2021年)12 图 4|中国不同业由化燃料造成的氧化碳排放量;其中,由发电造成的排放量被计相应消费端 业的排放量 13 图 5|中国均氧化碳排放量 14 图 6|中国、欧盟27国和全球的氧化碳均排放量较 15 图 7|中国与不同经济体的单位GDP氧化碳排放量较 15 图 8|快速增经济体的氧化碳排放量轨迹 16 图 9|中国的排放量、排放浓度和升温路径 21 图 10|不同路径对2050年中国次能源消费总量的预测 25 图 11|不同路径对2050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的预测 25 图 12|中国氧化碳排放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32 图 13|中国的指性排放路径 33 图 14|中国能源消耗总量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43 图 15|中国煤炭消费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44 图 16|中国油消费量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45 图 17|中国天然消费量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45 图 18|中国化能源产量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46 图 19|电化率的年度增幅(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47 图 20|2017年-2021年,按部和燃料划分的能源消费量增,以及按部划分的业增的 分解 48 图 21|电部氧化碳排放量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55 图 22|发电业氧化碳强度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56 图 23|年新增化发电量(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每年新增的能、太阳能、核能和电装 机量已每种技术的平均容量系数转换为年发电量)57 图 24|年新增发电装机量(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58 图 25|中国在建煤电项的装机量统计,统计以每半年为单位 61 图 26|中央和省级“四五”规划中筹划的清洁能源基地(地图由Tom Prater为Carbon Brief制作)65 图 27|中国新型电系统建设的发展路径,取新型电系统发展蓝书 66 图 28|业部能源消耗总量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74 图 29|业部煤炭消费量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75 图 30|业部电化率的年度增(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76 图 31|业部电消费的年度增(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76 图 32|钢铁业煤炭消费量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77 图 33|钢铁业电消费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77 图 34|钢铁业电化率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78 图 35|化业电化率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78 图 36|中国钢产量中不同艺的占与2025年电炉炼钢的标产量 87 图 37|2017年2023年上半年,以产能置换式发布的新增炼钢与炼铁产能,统计以每半年为单 位 89 图 38|以预计投产年份进统计的新增炼钢与炼铁产能 89 图 39|建筑部煤炭消耗量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92 图 40|建筑部天然消耗量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92 图 41|建筑部电化率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93 图 42|交通运输部油消耗量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97 图 43|交通运输部电化率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98 图 44|交通运输部电消费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98 图 45|汽产;12个的累计值 100 图 46|各省级政区到2025年化能源消费占指标的较 105 图 47|各省级政区到2030年化能源消费占指标的较 105 图 48|各省级政区到2025年化能源消费占预计增指标的较(以2020年数据为基准)106 图 49|2023年18,不同能源分类下新增发电容量幅度最的省份列表 108 图 50|各省到2025年能源消费下降指标的较(以2020年数据为基准)109 图 51|各省到2025年氧化碳排放下降指标的较(以2020年数据为基准)109 图 53|专家专业领域(单位:)112 图 54|所在业(单位:)112 图 55|从业单位性质(单位:)112 图 56|中国氧化碳排放量的达峰年 113 图 57|氧化碳峰值 114 图 58|中国次能源消费总量的达峰年 115 图 59|中国煤炭消费是否达峰 116 图 60|不同煤炭消费达峰年的选择数 117 图 61|中国电部氧化碳排放达峰 118 图 62|中国钢铁业的氧化碳排放量达峰年 119 图 63|中国泥业的氧化碳排放量达峰年 121 图 64|中国交通运输部氧化碳排放的达峰年 122 表格录 表 1|本报告所含全球情景的概述 19 表 2|本报告所包含的中国研究案的概述 23 表 3|清华候院的1.?C、1.?C“标导向”和2C路径下的氧化碳排放量(He et al.,2022)31 表 4|与氧化碳温室体排放有关的部分政策 42 表 5|与能源消费和供应总量有关的部分政策 51 表 6|化类发电技术和装有CCS技术的发电装机的年新增容量(He et al.,2021)54 表 7|与电部有关的部分政策 71 表 8|与业部有关的部分政策 79 表 9|与建筑部有关的部分政策 95 表 10|与交通运输部有关的部分政策 100 表 11|2005年2025年间在运的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总度(1000公)103 表 12|关于中国氧化碳排放达峰年份的调查结果 113 表 13|关于中国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峰年份的调查结果 114 表 14|关于中国煤炭消费总量达峰年份的调查结果 116 表 15|关于中国电部氧化碳排放达峰年份的调查结果 117 表 16|关于中国钢铁业氧化碳排放达峰年份的调查结果 119 表 17|关于中国泥业氧化碳排放达峰年份的调查结果 120 表 18|关于中国交通运输部氧化碳排放达峰年份的调查结果 121 表 19|关于中国疫情后的经济形势影响能源转型进程的调查结果 123 表 20|关于中国”双碳”战略和标的看法或者建议的调查结果 123 表 21|历史数据来源 127 执摘要 中国能否能实现并超越其当前的候标,这可能是全球应对候变化中最重要的因素。前,清洁能源在中国发展迅猛,但与此同时,煤电产能持续增加,能源消耗快速增,这都埋下了 些不确定的因素。为了实现碳达峰,并在达峰之后迅速减排,中国将需要在提能源效率加 努,转变经济增模式,甚在清洁能源领域进步加投资度。中国是世界上最的温室体排放国,也是过去年全球碳排放增的主要来源,在全球 候转型中发挥着关重要的作。为了使全球碳排放能够尽快达到峰值,中国不仅需要实现其 当前的排放承诺,且需要超越该承诺制定的标。在每年期的候转型展望报告中,我们分析了中国候转型在不同部的变量和进展,并将 其与中国现有的数据进较。我们的报告以中外机构提出的系列候转型情景为基础,对 中国的候转型路径。在2023年11发布的第版年度展望报告中,我们重新评估了中国在实现国家候承诺和符 合巴黎协定标的排放路径的进展。以下是我们的主要发现:碳排放反弹 中国氧化碳排放量在2023年强劲反弹。但其2023年的排放增并不反映结构性的趋势,是由两个特殊因素引起的:,历史性的低降量导致电发电量幅下降,这进步推 了煤电发电量。另,在新冠疫情之后,重新开放带来了经济的复苏,尤其是油消费 出现反弹。此外,于清洁能源和清洁交通技术制造的能源和材料需求,弥补了房地产 业需求减少所带来的影响。1 清洁能源迅猛发展 2023年最重要的发展是中国清洁能源发电的装机已经达到了实现控制全球升温1.5度情景中所 预测的规模,我们在去年的展望报告中也预测了中国能实现这卓越成就。如果中国能够保持 其2023年清洁电的增平,或超越这平,那么它在接下来的年内实现碳达峰也并 遥不可及。此外,电动汽产和销售量的增也与1.5度情景保持致。业和建筑领域能源使的电 化也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电化能够促进减排。增模式初步变化 中国近年来加强了打击房地产业的融险和投机为,导致钢铁和泥产量停增。在 过去年中,房地产发展带来的钢铁和泥产量的增加是碳排放增的主要驱动。前这 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候转型情景中的要求保持致。清洁技术制造业蓬勃发展 中国的清洁技术制造业正在迅速扩张。这不仅满了中国国内需求的增,预计还将为满全 球未来需求的指数级增做出贡献。2 这意味着在清洁技术制造业上的投资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使其成为经济的主要驱动 之。中国清洁技术制造业在2023年吸纳的投资预计占所有投资的10%,也是投资净增 的根本原因。专家更加乐观 为了解候与能源领域从业者的观点和期望,本报告对来该领域不同专业的89名专家进 了问卷调查。与去年的调查相,今年参加调查的专家数更多,态度也更为乐观。有21%的 专家认为中国的碳排放将在2025年之前达峰,于2022年调查的15%。预计中国碳达峰时排 放平2020年上升超过15%的专家例从69%下降到56%。能源消费增和煤电投资偏离预期 然,总的来说,与各候转型路径模型的要求相,中国实际的减排进程仍需加速。前,中国的总耗能增速度远远快于各转型路径中要求的速度。业、建筑和交通部的能耗都在 持续增。疫情期间的经济政策促进了能源密集型业的发展,不利于降低能耗强度。要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将需要在提能源效率加努,转变经济增模式,甚在清洁 能源领域进步加投资度。煤电投资加速。2022年年初以来,中国当局已经核准了152GW的煤电,并有92GW的煤电 已开建设。即使我们假设现有的煤电将加速退役,中国到2030年的煤电装机容量仍将在现 有的平上增加23%。尽管煤电装机容量增加,但碳排放量仍然可能会下降。不过量新建煤 电将会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增加碳达峰的难度。对以煤炭为基础的业投资仍在继续,特别是钢铁业。随着需求下降,钢铁和建材业的排 放预计已达峰值。要顺利实现碳中和,就要限制新的碳密集型产能,并激励低碳技术的发展。中国在巴黎协定背景下曾承诺将在2021年2025年期间严格控制新建煤电项,到 2025年,全国单位国内产总值能源消耗2020年下降3.5%,但截前,这两的发 展都偏离了承诺的轨迹。此外,中国在降低碳排放强度也未达预期,但未来两年清洁能源 电的速发展将很有可能使中国实现其标。亟待完善相关政策 在政策制定,2022年“? N”双碳政策框架已经构建完成,2023年的重点是落实相关政 策,包括碳排放的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MRV),发展持减排的市场化具,以及电市 场改。2023年,政府采取了相关措施促进绿电交易,并利碳排放交易体系和全国温 室体愿减排交易系统(CCER)来促进减排。3 促进太阳能和能部署的政策都发挥了有效的作,在业领域太阳能、电池、电动汽和其 它清洁技术业也都受到政策的激励,取得了积极的发展。在排放监测、报告和核实,政府加强了对业部履其义务的要求,部分原因是欧盟开 始推碳关税,这促进了中国进步完善其碳排放数据。然,以下领域政策的进展并不明朗,有些甚没有进展:针对控制碳排放总量和扩碳市场 的明确时间表尚未出台。在电市场改,尽管监管作在继续,但没有制定阶段性的重 点标,前只有期标,即到2030年基本建成全国统电市场。尽管中国最近公布了其国家层的甲烷排放控制动案,并宣布“逐步建甲烷监测核 算报告和核实系统”,但该动计划并没有设定减排甲烷的量化标。其它的氧化碳温室 体排放仍然没有政策上的进展。中国没有在氧化碳温室体排放进步加强 MRV体系建设,也没有公布详细的能源使和碳排放报告。4 1 引 2023年,清洁能源与清洁交通运输技术成为中国的个主要经济驱动因素。中国在光伏、锂 电池和电动汽制造业与三者的供应链上的资本出拉升了整体投资增。同时,中国在清洁 发电与速铁路上的投资也相当可观,其中,对后者的投资数在所有投资类别名列前茅。尽管房地产业持续低迷,但清洁能源和清洁技术的扩张为中国的经济总需求和业活动提供了 有撑,并为其在2022年底、新冠防疫措施取消后的经济复苏添砖加。虽然清洁能源和 清洁技术的扩张在定程度上推了中国今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和氧化碳排放量,但清洁能源 所能带来的红利会在未来年幅显现,它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减排进程,也能惠及从中国 进清洁能源设备(如光伏板、锂电池与电动汽等)的国家。中国清洁能源技术的出持续飙升。虽然这趋势有利于全球的能源转型,但也引发了些 “过度依赖中国”的担忧。在防疫措施取消后,中国在油与电上的消费在今年出现反弹。同时,降量的不与 发电的疲软意味着清洁能源的扩张并没有使整体排放量即下降。2021年,中国的温室体 排放总量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平,之后在2022年下滑,但该排放量在2023年的前个 回升到了2021年同时期内的记录最值。尽管如此,有够的理由表明,此轮的排放量上升 是暂时现象。这不仅因为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表现令刮相看,也因为电在2023年末 与2024年必定会恢复出,从帮助降低温室体的排放量。2023年也证了极端候事件的发。受燥冬的影响,包括北京和其他主要城市在内的 中国北地区在2023年年初遭遇沙尘暴。8,暴影响了稻的种植过程,凸显了候变化 给中国的粮安全带来的挑战。7,罕的热浪席卷中国多地,全国的历史温记录被打破。如此强度的热浪本应每250年 才发次,但由于全球变暖,该级别热浪如今的发频率预计为每五年次 1 。根据世界上最的再保险集团(Swiss Re)瑞再保险的评估,中国是受候变化的经济 和物理影响最的国家之,其排名远远于欧盟和北美等国家和地区 2 。同时,中国作为世 2 瑞再保险研究所(2021),候变化经济学,https:/ k/expertise-publication-economics-of-climate-change.html#chapter-Physical-risks ,科学出版物 1 世界候归因组织(2023年7),https:/www.worldweatherattribution.org/extreme-heat-in-north-america-europe-and-china-in-july-?-m ade-much-more-likely-by-climate-change/,科学博客 5 界上最的温室体排放国,其能源和候政策与其临的、由候变化造成的严重影响也息 息相关。过去的20年间,中国的温室体排放量增加了四倍多。这使中国成为这时期全球排放量增 的主要驱动。中国在20002008年间的碳排放量增主要被受外向型经济驱动的业和 投资热潮推动。从2009年起,其排放量的增则由房地产业、基础设施业和业的扩张驱 动。中国的排放量与其国内产总值(以下简称“GDP”)之较,这不仅源于中国重煤的 能源结构,也由其严重依赖建筑和能源密集型产业的经济结构所致。如今,中国在清洁能源上 快速扩张,同时正转离有赖重业驱动的增模式,两者为逆转中国排放背后的成因提供了 可能。中国在候采取动的动机 由于中国在国内临的环保的挑战,以及候变化对其粮安全、资源、区域安全的 环境和其他涉及国家安全的关键的影响,该国在候动中的我利益常明显。候 动也与中国期的经济和业标相符,这些标包括成为21世纪核技术上的专业和市场 领导者的雄。与此同时,中国已经在利候动和候外交来实现其全球议程。中国希望被看作个稳定 的合作伙伴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贡献者。候政策和候外交使其能够追求众多外交政 策上的标,例如,塑造国际规则、将描绘成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和重要公共产品的 提供者、建个多元化世界以及提升其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中的影响和存在感。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包括被削弱的粮安全、加剧的洪和其他极端天事件,如台。中国的部分沿海地区(如位于三的型城市和天津)地势低洼,异常密集。这意 味着,对中国,海平上升的代价将是巨的。年平均温的上升或极端温时间的延 也有助于疟疾和登热等媒传染病的传播和传染。根据中国象局的数据,暴和极端热浪在中国的发率已经上升,登陆其海岸的台的强度 也在增加 3 。农业与其他业因旱、洪和热浪的增加受到影响。候变暖已经增加了农作物歉收的可 能性。发在主要农业地区的热浪可能会变得常强,强到农可能法在天下地作 4 。4 Kang,S.,Eltahir,E.A.B.North China Plain threatened by deadly heatwaves due to climate change and irrigation.Nat Commun 9,2894(2018),https:/doi.org/?.?/s?-?-?-y 3 中国象局(2021),中国候变化蓝书(2021),http:/ 6 保证粮安全是中国的要任务之。因此,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是中国决策层关注候变 化的个特别重要的原因。根据公众调查,中国是最关注候变化的国之。欧洲投资银(European Investment Bank)发布的第五期候调查报告显,91%的中国受访者表,候变化对他们的常 活有影响,该例于在欧盟(80%)或美国(67%)的调查结果 5 。然,在中国也有反对候动和减少化燃料使的强利益集团,包括度依赖煤炭和煤 炭相关产业的省份和国企。国有煤电和钢铁企业持续对基于煤炭的产能进投资。煤电和钢铁是中国氧化碳排放量最 的两个业。前还没有迹象表明,两者在煤基产能上的投资会有所缩减。为使中国能在预期 的碳达峰轨道上前进,并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电和业产能过剩,煤电和钢铁企业的新投资必 须完全转向清洁产能。尽管如此,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通过宣布在2030年之前达到氧化碳排放峰值和在2060年之 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标、以及持这些标的系列政策,表明了其应对候变化的决 6 。中国的政策和承诺 2023年7,中国主席习近平重申了中国完成其2030年与2060年候标的决。习近平主 席指出,中国承诺的“双碳”标是“确定不移的”。他同时强调,要加快推动中国发展式 的绿低碳转型,并加快构建新型电系统 7 。在2020年宣布了“双碳”标之后,中国政府便开始着构建旨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 “? N”政策体系。“1”指的是应对候变化的期针,这在2021年1024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 整准确全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作的意中得到了充分阐述 8 。中国提出了 化能源消费重到2025年逐步上升到20%左右、到2030年达到25%左右、到2060年达到 80%以上的标。8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作的意 ,http:/ ,政策 7 新华社(2023年7),习近平在全国态环境保护会上强调: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加快推进与然和 谐共的现代化,https:/ ,新闻报道 6 联合国新闻(2020),Enhance solidarity to fight COVID-?,Chinese President urges,also pledges carbon neutrality by 2060,https:/news.un.org/en/story/?/?/?,新闻报道 5 欧洲投资银(2022),2022-2023年候调查报告,https:/www.eib.org/en/surveys/climate-survey/?th-climate-survey/index.htm ,研究报告 7 “N”是指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解决案。2021年1026,2030年前碳达峰动 案率先出台 9 。2021年10 28,在COP?于格拉斯哥举的前,中国正式将“双碳”标添加到其国家 主贡献(以下简称“NDC”)标中 10 。此后,“N”系列候相关政策件相继出台,作为能源、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 和煤炭、电、钢铁、泥等重点部的具体政策实施案。这些件还包括在科技、碳汇、财税、融激励等的配套措施。2022年922,中国国家发展和改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在“双碳”标宣布两 周年之际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 N”政策体系已经建,其中包括分业、分省市的规 划 11 。发改委指出,中国的候动已经扎实推进,同时承诺:促进可再能源发展。中国的可再能源发电装机总量已突破11亿千,中国已成为 世界可再能源发电装机的领导者。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并对耗能、污染的项加以限制。与2012年相,中国的能 耗强度(即单位GDP能耗)在2021年下降了26.4%,其碳强度(即单位GDP氧化碳 排放)在同年下降了34.4%。促进建筑部和交通运输部的转型。2021年,中国新建的绿建筑积达到20亿平 。中国新能源汽的保有量占世界总量的半。这些努是否以让中国实现其碳排放标?在本份报告中,我们对国际组织和中国国家研 究员发表的献进了审阅,确定了系列反应中国的指标和基准。我们整理了与这些指 标相关的历史数据和对未来发展的不同预测,以评估中国的进展。我们还在专家中开展了 次调查,评定他们对中国排放前景的信。本份报告的第章介绍中国温室体排放的来 源、历史和驱动因素。第三章介绍符合巴黎协定限制全球变暖标的不同转型路径,我 们把这些路径作为评估中国进展的基准。第四章对中国候转型不同的进展与从转型路 径中制定的指标和基准进较。第五章介绍专家调查的结果。该调查收集了能源和候领 域中资深权威的观点和愿景,以此了解他们对当前政策和趋势的看法,以及他们对中国 这年间排放的期望。我们的调查结果和结论会在第六章中体现。11 ,2022年922,国家发改委:两年来我国“双碳”作实现良好开局,http:/ ,新闻报道 10 联合国NDC登记库中国(2021),中国个NDC(更新提交),https:/unfccc.int/NDCREG ,官件 9 国务院(2021),2030年前碳达峰动案,http:/ ,政策 8 2 了解中国的温室体排放 2.1 排放量的速增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的温室体排放国,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历史累计排放国。2021 年,中国的温室体排放量占全球的27 ,其和GDP同占世界的18%左右。1990年,中国的排放量在全球总量中的占不到10%,其在此后上升到现今的平。2010年2022年 间,73%的全球氧化碳排放增量来中国;截2022年底,中国也是新冠病毒全球流 开始后、全球唯个排放量上升的主要排放国,这要归咎于其迅速与碳的经济复苏 13 。该国相对GDP的排放量不仅由其重煤的能源结构导致,也源于其严重依赖建筑业和“烟囱 业”、且能源密集的经济结构。因此,中国排放的最主要源头为能源和业流程,特别是钢铁、泥和其他建筑材料的产。图 1中国公布的2014年温室体排放量,这也是中国官今最后次发布此数据 13 Energy Institute.2023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https:/www.energyinst.org/statistical-review .Research report.12 Alfredo Rivera,Shweta Movalia,Hannah Pitt和Kate Larsen,荣集团(Rhodium Group,2022年12),https:/ 9 2009年12的哥本哈根候峰会以来,中国就直在氧化碳排放和清洁能源设有 标。中国为实现这些标所采取的动使其在部署可再能源和核电成为全球领头,但 这还不以使其化能源消费的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在2014年,在中国主席习近平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共同发表的中美候变化联合声明 中,中国次承诺计划在“2030年左右”实现氧化碳排放达峰。2020年,习近平主席承 诺,中国将努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且氧化碳排放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 值 14 。21世纪的第个年,中国加世贸组织以后,全国上下掀起了出和投资的热潮,随之 来的业和经济的快速增也促使了的排放量攀升。这股热潮的转折点是全球融危机的爆 发。2008年,中国领导层推出了前所未有的、规模的基础设施刺激计划,此举推动了2009 年2012年排放量的更快增。这项计划中的部分政府出扶持的是经济结构中能源最密 集的部分:建筑业和重业,特别是钢铁、泥和其他建筑材料业。当经济刺激计划的效果在2013年开始消退时,煤炭、钢铁和泥的消费量开始下降。习近平 总书记发起的“反腐战争”加剧了这种下滑趋势,因为它遏制了地政府的项审批和建设的 热情。对业经济的放缓,中国领导层的最初反应是将这种改变定位成“经济新常态”的部分。在“新常态”下,家庭消费、服务和附加值产业将成为增的主要动。也就在这个时候,中国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发表了两国的“候协议”,其中不仅包括中国的氧化碳 达峰承诺,还有两国为巴黎协定铺平道路的合作姿态;与此同时,空污染危机占据了中 国国内的头条新闻,它创造了个独特的、少在更发达的沿海地区限制煤炭消费的机会窗 。然,随着对关键商品和重业产品的需求和其价格的下降,国有企业在2015年底出现重 财务困境。于是,新波的经济刺激措施在2015年底启动。在接下来的年,在刺激政策 的推动下,中国的增持续。在新冠病毒全球流之后,政府为了抵消疫情所带来的经济影 响推出了利于供应侧的刺激措施,中国以刺激为驱动的经济增模式加剧。由于政府推出的经济复苏政策旨在刺激建筑业和业(包括出业)的产出,这使中国的排 放量在2020年底和2021年初激增。根据全球碳计划(Global Carbon Project)的估算,在中 国2020年的新增排放量中,有三分之可归因于贸易隐含排放的上升 15 。这是由于世界各国纷 15 Friedlingstein,P.et al.(2022):Global Carbon Budget 2022.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 ,14,48114900,2022,14 UN Affairs.(2021).China headed towards carbon neutrality by 2060;President Xi Jinping vows to halt new coal plants abroad https:/news.un.org/en/story/?/?/?.新闻公告 10 纷推出与疫情相关的经济刺激政策,因此,全球对中国出商品的需求上升;与此同时,虽然 中国的政策促进了产,但却未拉动国内需求的上升。2021年中,政府为遏制房地产投机与低价建设项推出了系列经济政策,其防疫措施愈发严 格,清洁能源也开始扩张,因此,中国业产出的增趋势开始逆转。2022年底与2023年,中国的排放量跌回升,其背后原因是由热浪和旱导致的发电量的幅下降,这致使政 府煤炭作为短期的发电替代案。与此同时,在“清零政策”被撤销之后,中国的油消费 量也出现了反弹。图 2|中国能源和泥业的氧化碳排放量(2000年-2023年9)https:/doi.org/?.?/essd-?-?-?.11 图 3 中国不同业由化燃料造成的氧化碳排放量(1995年-2021年)中国的氧化碳排放主要来发电和重业部,其中,钢铁、属矿物(泥和玻璃)和 化学品这个业是最的业排放源。值得注意的是,交通运输部的总排放量和家庭消费 部的总排放量皆低于前述个业的单独排放量(图3)。如果将发电部的排放量分配给 消费电的业(图4),那么有属业(如铝、铜和镍)则成为主要排放者,原因是该 业的电需求量很。12 图 4|中国不同业由化燃料造成的氧化碳排放量;其中,由发电造成的排放量被计相应消费端 业的排放量 基于卫星数据做出的估值表明,2010-2017年,中国的甲烷排放量以每年约1.5%的速度增 加,且所有排放部(煤炭、油和天然、稻和畜牧业以及垃圾填埋场和废)的排 放量均在增 16 。然,基于些业产(如煤炭产)的数据成的排放清单表明,20122018年,当中国的煤炭产增缓慢或呈现负增时,其甲烷排放的增也可能随 之放缓或停。中国甲烷的排放平和趋势存在着很的不确定性 17 。2.2 国际背景下的中国排放 中国境内因使化燃料产的均排放量在2005年左右超过了世界平均平,在2013年 超过了欧盟的平。17 Liu,G.et al.(2021)Recent slowdown of anthropogenic methane emissions in China driven by stabilized coal production https:/pubs.acs.org/doi/pdf/?.?/acs.estlett.?c?.研究章 16 Zhang,Y.et al.(2022).Observed changes in Chinas methane emissions linked to policy drivers https:/www.pnas.org/doi/?.?/pnas.?.研究章 13 如果根据商品的消费地、不是产地来分配排放量,那么中国的排放量则会低10%左右。换 之,虽然中国规模的出业确实是造成其排放量的因素之,但是它的权重般 认为的要低。在2020年,中国基于消费产的均排放量与欧盟的数据相同。中国基于消费产的均排放量与其GDP平相较,其原因是中国的能源密集型经济。多数能源最密集的商品,如钢铁、泥和有属,均为国内产、国内销售。此外,中国 也是排放密集型商品的主要进国。暗含在中国贸易中的排放量在2007年全球融危机前后 达到顶峰,此后直在下降。也就是说,2008年以来,净出对中国的排放增没有任何 贡献。中国候动的重点之是降低其经济的氧化碳强度,即单位GDP的氧化碳排放,中国在 这取得了快速的进步。然,与其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non-OECD)国家的平均 平相,中国需要降低的起步指数常,与发达经济相差别就更为明显。与其他在过去 年中实现快速经济增的新兴经济体相,中国的是条氧化碳强度远超他的经济增 轨迹,这是由于其能源结构中的煤炭例和能源密集型经济。从2013年以来,中国氧 化碳排放的增放缓,这使中国与其他新兴国家的氧化碳强度平在定程度上趋同,但与 多数均GDP平相近的其他新兴国家相,中国的均排放量仍然是它们的两倍以上。图 5|中国均氧化碳排放量 14 图 6|中国、欧盟27国和全球的氧化碳均排放量较 图 7|中国与不同经济体的单位GDP氧化碳排放量较 15 图 8|快速增经济体的氧化碳排放量轨迹 16 3 中国和世界实现碳中和的路径 3.1 概览 要实现巴黎协定中把全球温升幅控制在2C以下的标,全球的能源系统、业、农业 和地利等各都需经历幅改造。通过使各种模型,我们可以预测出有哪些式对实 现这些改造最有效并最具成本效益。这些模型整合了众多信息,如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产技术及其成本,以及可资源。最重要的是,这些模型还提供相互连贯的、且在物理和经济上均为合理的路径,这些路径既能 满全球经济对能源、货物、服务和商品的需求,同时也尊重巴黎协定的标。为了全掌握中国和全球可的路径和解决案,我们汇总了系列由以下研究机构编制的、符合巴黎协定的候转型情景:央与监管机构绿融络(以下简称“NFGS”)、候动追踪组织(以下简称“CAT”)、国际能源署(以下简称“IEA”)、清华候变化 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环境学院、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境研究所和电规划 设计总院(联合)、华北电学和北京学(联合),以及能源基会中国和兰学全 球可持续发展中(联合)。这些候转型情景可以作为框架,以持政策制定者对不同政策段进评估、并分析其对技 术选择及能源和排放趋势的影响。同时,我们确定了套指标,其中包括清洁能源的装机容量和交通运输的油消耗量。这些指 标不仅有纵向的历史对价值,且可以帮助我们衡量中国当前的进展,且此衡量法的细化 程度和前瞻性远远超过对年排放量进分析这简单法。我们将情景数据转换为每个指标的 基准值,以帮助我们评估该特定指标在现实中的表现是否与候转型情景相致。虽然不同的建议和案在细节上有所差别,但它们也有显著的共同点:即在所有案中,中国 能源系统脱碳的基本渠道是电取代业、交通和家庭使的部分化燃料,并且清洁 能源来产电。这为举扩张清洁电的产量提出了要求。这种清洁发电的扩张部分通 过能和太阳能实现。在所有的案预测中,燃发电量均只有幅增。加强森林碳固存和 其他地碳汇在各种案中也具有重要地位。在设计不同排放情景时,对经济增率的假定或预测是个关键的基础假设。本报告包含的所 有路径都假设:中国从2020到2030年间的年平均经济增率为5.0-5.5%。这使得它们在这 具有直接的可性。这假设速度略低于中国在20152019年间报告的、6-7%的年均增 17 率,但应20202023年的平均增率要快(前世界银 18 对中国2023年经济增率的预 测为5.6%,据此可测算出20202023年的平均增率为4.8%)。IEA、NGFS和CAT均已根据 最新的历史年份数据,更新了各的候转型路径。然最近,各机构因中国疫情放开后 的疲软经济表现,纷纷下调了对其的增预测。例如,国际货币基组织预测,中国的在 2023年的经济增率将为5%,2024年为4.2%,2027与2028年为4%以下,这再次拉低了对 GDP增速的平均预期 19 。然,不同的案在某些预测上差别很,例如对能源需求总量的增的预测,以及对核电、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以下简称“CCS”)、物质能、化和燃 煤发电对碳中和标所起的作的预估。相其他案,清华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以下简称“清华候院”)的案对核电占的预测更,华北电学和北京学(以 下分别简称“华电”和“北”)联合发表的案预测了更例的发电。在其他,包括CAT以及由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境研究所和电规划设计总院(以下分别简称 “环境研究所”和“电规总院”)联合编制的路径,均未将CCS看作是个技术成熟且具 有成本效益的、以减少氧化碳排放的解决案;相之下,清华候院、华电和环境 院等院校机构则都认为,将CCS应于化排放是电部去碳化的途径之,将CCS应 于物能源则是实现“负排放”和抵消其他部排放的种式。IEA的国际情景和政府间 候变化专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以下简称“IPCC”)的 背景调研均倾向认为,部分能源效率的经济潜可以被利,从致使总体能源需求的下 降。鉴于中国在2021年与2022年加快了批准新煤电项的脚步,IEA提升了其预测中的煤电发 电占,并预测到2050中国将不能全停使煤电,后者与其在2021年的预测不同。清华 候院的案考虑了经济和能效潜的结构变化,因此,对能源需求总量的预测处于低端。能 源基会中国和兰学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基于六个不同的模型所制作的情景涉及的领域 泛,基本涵盖其他项的情景范围。其中,AIM-China和MESSAGEixChina两个模型认为 中国的主要发电来源是核能,同时兼顾太阳能与能,后两者与其他模型类似。在学环境学院(以下简称“环境院”)的案中,天然在未来年将在电之外 的部发挥重要作;同时,天然的消费量将继续以与过去年相同的速度增,直 2030年。相之下,IPCC和IEA则预测,天然消费量的增在本个年将急剧放缓。然,19 国际货币基组织(2023年10),中华共和国:国家数据,https:/www.imf.org/en/Countries/CHN .数据库 18 世界银(2023年6),Priority Reforms Key for Sustaining Growth and Achieving Chinas long-term goals-World Bank Report.https:/www.worldbank.org/en/news/press-release/?/?/?/priority-reforms-key-for-sustaining-growth-and-achieving-china-s-long-term-goals-world-bank-report ,研究报告 18 在每个情景系列中,如果某个情景以更低的全球温升值为标,那么它预测出的天然的使 增速度会更慢,且其削减的速度也需更快。除了清华候院之外,中国其他院校机构公布的多数案都没有涵盖氧化碳以外的温室 体,或最多只是对其他温室体进粗略的分析。于中国的碳中和标是只针对氧化碳还 是所有温室体,前官说法并未致。由于关于排放量以及减排案的可性和成本的数 据稀少,对减排潜的预估差异很。然,常明确的点是,如果碳中和的标针对的是 所有温室体,那么其对氧化碳减排要求也将更。这是因为其他温室体的排放不可能减 少到零,且也没有可预的解决案来实现其他温室体的负排放。同时,其他温室体在 中的浓度远远低于氧化碳的浓度(关于氧化碳温室体的内容,详4.2章节)。3.2 全球路径 为制定以实现净零碳排放为标的不同路径,世界各地的机构和学进了量的研究和建 模作。本报告选择了NGFS、候追踪组织和IEA的研究成果。NGFS的“延迟动”情景预 测,中国在2030年后将进快速减碳,这与中国的“两个阶段”的发展理念相似(详3.3.1 章节)。候追踪组织和IEA的数据均为它们对中国做出的预测。表 1|本报告所含全球情景的概述 机构名称 情景 来源 国际能源署 可持续发展(SDS)2022年世界能源展望 https:/www.iea.org/reports/world-energy-outlook-?22 央与监管机构绿 融络 延迟转型 https:/ urces/央与监管机构绿 融络?C之下 https:/ urces/央与监管机构绿 融络 净零2050 https:/ urces/候动追踪组织 1.5度 https:/climateactiontracker.org/countries/china/;https:/climateactiontracker.org/publications/paris-ali gned-benchmarks-power-sector/候动追踪组织 2度 https:/climateactiontracker.org/countries/china/19 3.2.1 央与监管机构绿融络(NGFS)NGFS是个致于推动融领域在环境及候险管理的发展的团体。该机构与个全 球学术联盟道开发了套全球转型路径,旨在分析经济和融系统所临的候险。该学 术联盟的成员包括德国波茨坦候影响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国际应系统分析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兰学、候分析组织(Climate Analytics)、苏黎世联邦理学院(ETH Zrich)和英国国家经济和社会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这些路径以经济部和地理区域进划分,通过三个成熟的综合评估模型(IAMs)成。这三个模型为GCAM、MESSAGEix-GLOBIOM和REMIND-MAgPIE。这些情景均 被纳IPCC的第六次评估报告(AR?)。NGFS根据IPCC的社会经济路径和国际货币基组织的最新经济预测,为六种不同的转型情景 提供国家级的数据。由于这些情景在标低上有所不同,所以它们显出了不同程度的全 球变暖以及转型有序度。在个“延迟动”情景,全球从21世纪的第个年才开始减 排,且减排初期速度较慢,因此在该路径下,全球需要在2030年后更快地减排。延迟转型 “这情景与2C的温度标兼容,但不符合1.?C的标。由于这路径与中国的碳中和计划 最相似,我们将其作为中国转型的基准参照。该情景假设,全球排放量在2030年之前不会下 降;在2030年之后,它则要求全球排放量迅速减少,以此保证全球有50%以上的机会将温 升幅保持在2C以下。在该案下,在本年的末尾,全球的温升幅预计将为1.?C左右(90%的置信区间:1.?C2.?C)。除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外,中国还没有对达峰后 年的减排率做出明确承诺,但若要实现巴黎协定的标,全球需要在2030年后进快速 且尽早的减排。2022年9,NGFS发布最新版的套情景。该套情景反映了调整后的GDP预测、新发布的政 策承诺与标,以及拥有许多新技术和经济参数的更新版模型预测 20 。20 NGFS候情景数据库(2022年9),Technical Documentation V?.?.https:/ e_?.pdf ,数据库 20 图 9|中国的排放量、排放浓度和升温路径 3.2.2 候动追踪组织(CAT)2020年,CAT发布了名为与巴黎协定兼容的部基准 21 的报告。该报告使了IPCC在 2018年发布的特别报告全球升温1.5 C 22 的1.?C情景,并以国际能源署发表的2015年 数据为基准。报告通过分析电、交通、业和建筑四个主要部的全球平,确了这些领 域在2030年和2050年的系列基准。六个国家(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南和美 国)与欧盟被选为进步分析的对象。22 IPCC.(2018).Global Warming of?.?C https:/www.ipcc.ch/sr?.特别科学报告 21 Climate Action Tracker.(2020).Paris Agreement Compatible Sectoral Benchmarks.https:/climateactiontracker.org/documents/?/CAT_?-?-?_ParisAgreementBenchmarks_FullReport.pdf 分析报告 21 2023年9,CAT发布了名为清洁电指可待:符合巴黎协定的电部基准 23 的报 告,为全球范围与16个特选国家的电部提供了基准,且这些基准符合1.?C升温限制 标。中国与其他15个国家因为它们在全球的发电占、电部排放的规模、地缘重要性,以及地理和经济的多样性被选中,成为分析对象。在该报告中,CAT通过对IPCC评估过的最新 全球路径进国别分解分析,并深审阅了各国有关电系统的建模研究,从发布了煤炭、天然和可再能源在这些国家的未来占基准。3.2.3 国际能源署(IEA)IEA的评估疑以能源为重点,但其也包括业、交通运输和建筑这三个部。电部是当 今与能源相关的氧化碳排放的最来源。能源系统的去碳化也是实现将全球变暖限制在?.?C标的关键。同时,通过电化实现其他部的去碳化需要依赖来碳发电源的电 。IEA已经出版了系列报告,以研究各国和各地区为实现能源系统的净零排放所需的技术 和政策。IEA的旗舰报告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以2050年前全球实现净零排 放为分析标,解释了全球在2030年前需要采取的动 24 。我们使了世界能源展望中的 “承诺标”情景(Announced Pledges Scenario,APS)作为中国的基准,因为报告中的 另情景“碳中和”不包括对中国的分类预测。承诺标情景假设,各政府宣布的所有 愿景与标均按时额实现,因此,其符合中国的期碳中和标。相2021年世界能源展望,2022年版报告中的承诺标情景预测了更的减排幅度,这 反映的是过去年中各国的更新NDC标与净零排放承诺。3.3 中国的路径 将全球温升幅度控制在1.?C这标转化成为各个国家的排放标和路径是个复杂、具有挑战性、且往往会引发争议的过程。不同的国家和研究员强调以各国前的均排放 量、经济发展平和均收、历史责任以及动能作为决定不同国家应承担责任多少的关 键因素。鉴于中国的排放量占到全球排放量的近四分之,以及中国在全球排放量增中的主 导地位,如果要实现全球标,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喻。24 IEA.(2021).World Energy Outlook.https:/www.iea.org/topics/world-energy-outlook .研究报告 23 Climate Action Tracker.(2023).Clean electricity within a generation:Paris-aligned benchmarks for the power sector.https:/climateactiontracker.org/documents/?/CAT_?-?-?_Briefing_ParisBenchmarks_PowerSecto r.pdf .研究报告 22 在2020年9中国宣布其碳中和的标之后,许多中国的研究机构都发布了帮助中国实现该 标的建议和路径。我们汇编了些具有代表性的路径,作为本报告的基础,表2整理了所有这 些路径,包括它们的全名和出处。我们关注的第组路径由清华学的何建坤教授、张希良教 授以及他们的团队在中国的碳中和标宣布不久之后发表。他们的先期研究很可能为中国决策 层最初制定碳中和标与选择碳中和的标年份提供了信息;中国现任的候特使解振华是 该清华研究项的总指导,他在说服领导层采该标上应该起到了定的作。因此,清华 发表的这些路径可以被看作是中国宣布碳中和标时,最接近官层计划的研究。在中国,没有其他研究能像清华候院的研究那样全,且该院的研究往往倾向于关注单部。该院 最近的研究反映的是碳中和标宣布以来、中国在能源趋势和政策环境的变化。表 2|本报告所包含的中国研究案的概述 机构名称 情景 来源 清华学候变化与可持续 发展研究院 1.5度 中国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 https:/www.efchina.org/Reports-en/report-lce g-?-en 清华学候变化与可持续 发展研究院 2度 中国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 https:/www.efchina.org/Reports-en/report-lce g-?-en 学环境学院 1.5度 1.5温升标下中国碳排放路径研究,王克 等著(2021)http:/ sn.?-?.?.?学环境学院 2度 1.5温升标下中国碳排放路径研究,王克 等著(2021)http:/ sn.?-?.?.?华北电学和北京学 多源协同的加速电化 (图表中简称“加速”)电部碳排放达峰路径与政策 https:/ h?APZoA 华北电学和北京学 新能源领跑的常规电化 (图表中简称“新能 源”)电部碳排放达峰路径与政策 https:/ h?APZoA 23 机构名称 情景 来源 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环境研究所和电规划设计 总院 基准情景:电需求,能源结构趋势与“三 五”期间相同 中国电业氧化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 http:/ 环境研究所和电规划设计 总院 低碳情景:电需求,最限度地利可再能 源,降低煤炭消费 中国电业氧化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 http:/ 环境研究所和电规划设计 总院 强化案:低电需求,最限度地利可再能 源,降低煤炭消费 中国电业氧化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 http:/ 兰 学全球可持续发展中 基于中国的国家主贡献 中国碳中和综合报告2022之电化专题报告 https:/www.efchina.org/Reports-zh/report-sn p-?-zh?set_language=zh 24 图 10|不同路径对2050年中国次能源消费总量的预测 图 11|不同路径对2050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的预测 25 3.3.1 清华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ICCSD)从2019年初开始,清华候院与中国国内余家研究机构合作,启动了名为“中国期低碳 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的研究项 25 ,其有18个项。该研究项的成果在2021年以综合报 告的形式出版。清华候院的研究将中国的期低碳转型之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阶段,即2020年到 2035年,转型的重点是在符合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标的前提下,对巴黎协定规定的 NDC进实施与强化。在第阶段,即2035年到2050年,转型将实现对能源和经济领域的 深度脱碳,并在建设个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同时,到2050年使国家的减排途径 与2和1.5的全球温升控制标保持致。该报告分析了期去碳化标所驱动的减排路径、技术持、成本和价格。该研究基于四个情 景,即政策情景、强化政策情景、2情景和1.5情景。我们在本报告中选择了该研究的?.?C和2C情景的数据,它们均符合巴黎协定和全球净零标的要求。该研究中提出的2C情景以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C以内作为标,同时还将均氧化碳排放 量的标设为到2050年不超过1.5吨(相之下,此数值在2020年为8.4吨)。该研究的1.?C 情景则基于将全球温上升幅度限制在1.?C、同时到2050年实现氧化碳净零排放和其他温 室体排放幅减少这标。1.?C和2C情景均为“理想”情景,它们要求中国的能源系统 和经济发展模式进快速的改变,以与近期的减排速率致。考虑到中国即完成碳达峰将 临的实际的经济与政治挑战,清华候院进步设计了在1.?C和2C 26 情景下、在“标导 向”(即推迟达峰)下的变体路径。它们假设中国的氧化碳在本个年的末期才达到峰值,从为本个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让道、也让其经济模式可以逐步地进转变(这两步合称为 “两个阶段发展”)。在这些变体路径下,中国从现在到2030年将强化实现前的NDC 承诺,从2030年开始加速碳减排和能源系统转型,并在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3.3.2 学环境学院(SENR-RMU)根据1.?C标的深度减排要求和技术特点,环境院的王克等学者对现有的能源系统模型 PECE-LIU?进了修改,对其增加了氢能以及物能源与碳捕获和储存(bioenergy with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以下简称“BECCS”)的能源模块。研究团队再利升级后的 26 He,J.et al(2022).Towards carbon neutrality:A study on Chinas long-term low-carbon transition pathways and strategies.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cotechnology.Vol 9.100134.https:/ 25 清华候院(2021),中国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https:/ 26 模型,对中国在1.5和2标情况下的期氧化碳减排要求、各部贡献和关键减排措施 进研究 27 。环境院的1.5和2情景的概念均与IPCC致,但路径的设定基于中国的国情。与清华 候院的两阶段转型类似,在环境院的2情景下,中国将在现有的NDC的标基础上采 取强化减排措施,争尽快实现碳达峰,之后通过加强政策加速减排进程,到2050年实现2 标。同样在此2情景下,已经成熟和处于范阶段的低碳技术(例如电动汽、能和太 阳能)将得到快速发展。碳捕获、利和储存(carbon capture,utilisation and storage,以 下简称“CCUS”)技术的范将被加速,以为2030年后的部署做准备。在环境院的1.?C情景下,为实现更严格的碳减排标,中国不仅将需要尽早碳达峰,同 时还要加快碳减排,使到2050年的累积碳排放量满1.?C温控标下的中国排放轨迹区间。在这情景下,中国需要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快速发展氢能和BECCS技术、提能源系统 效率,并使钢铁、化、公路货运和电部实现深度脱碳。该1.?C和2C情景都要求中国加强碳减排,并在2025年前碳达峰。参照2005年的平,在该 研究的2和1.5情景下,到2030年,中国分别需要分别减少73%和75%的碳排放量。3.3.3 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境研究所(CAEP-IAE)和电规划设 计总院(EPPEI)环境研究所和电规总院共同建了个预测模型和组影响参数与因素,以研究不同情景 下中国电部实现碳达峰的途径。该研究的影响参数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电需求、电源 结构和发电的标准煤耗率。该研究阐述了以下三种情况 28 :在基准情景下,电结构将与第三个五年(即20162020年,以下简称“三五”)规划 期间相同,以满速增的电需求;发电标准煤耗冻结在现有平。在低碳情景下,为了保持发电量的速增,中国必须最限度地提化燃料能源的发电 量,但该化发电量的提需要考虑到不同发电源的潜、建设周期、能源价格和其他因素 的限制;发电标准煤耗将以与“三五”期间相同的速度下降,即每年减少2克/千时;发电为适应化能源需要更加灵活的运,这往往会降低发电的热效率。考虑到这 点,研究团队假定发电的煤炭消耗量每年将下降1克/千时,并从2020年的289克/千时分 别在2025年、2030年和2035年降286、280和275克/千时。28 Wang,L.et al.(2022).Pathway of carbon emission peak in Chinas electric power industry.http:/ 27 Wang,K.et al.(?).Research on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pathway under the 1.5 target.http:/ 27 在强化情景下,燃煤电热效率的提速度与低碳情景相同,化燃料的发电量被最化;此外,将有措施降低电需求的增速度。3.3.4 华北电学(NCEPU)和北京学(PKU)由华电和北联合开发的转型路径基于以下理解:中国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且电部 是完成这任务的关键。袁家海教授和他的团队在结合各种宏观经济指标的趋势后预计,中 国在2021年2035年期间的全国电需求将由电、业、建筑和交通部的电化驱 动 29 。为了满不同电化进程下的电需求,该研究设计了三条路径来讨论低碳电系统转型可能 临的情况以及电部碳达峰的路径。研究预测了不同案下的碳达峰时间。我们在此报告 中选择了该研究的“多源协同的加速电化”和“新能源领跑的常规电化”两条路径,并 在下分别将其简称为“加速”和“新能源”路径。华电和北建议,“加速”路径是进碳 达峰的最有效法。在加速电化的情况下,到2030年,化燃料能源发电量占超过50%,且、光装机量 达到12亿千的标。煤炭发电量将在2025年达到峰值,峰值为5.2万亿千时(相之下 2020年的煤炭发电量为4.9万亿千时)。煤电的作从发电主向辅助化能源的调峰功 能转变。在这种情况下,电业的碳排放将在2025年左右达峰。3.3.5 能源基会中国(EFC)和兰学全球可持续发展中(CGS-UMD)中国碳中和综合报告2022之电化专题报告 30 由能源基会中国领衔,美国兰学全 球可持续发展中进协调,并集结了来九个研究机构的21位专家的贡献。该多协作项 深研究了中国电部为助碳中和标的实现、所需进的脱碳进程。研究团队对若 个国家或全球层的模型进了综合分析,并确了电化与相关的电系统转型在中国实现 “双碳”标进程中的。涉及的模型包括China DREAM、China TIMES、GCAM-China、MESSAGEix-China、AIM-China、PECE_LIU_?和PECE V?.?。该报告设置了两种情景:“基于原始NDC的碳中和”和“基于更新NDC的碳中和”。我们以上述七个模型结果的中位 值作为基准。30 能源基会中国(2022年11),中国碳中和综合报告2022之电化专题报告,https:/www.efchina.org/Reports-zh/report-snp-?-zh?set_language=zh,研究报告 29 袁家海等(2021),电部碳排放达峰路径与政策,https:/ ,研究章 28 我们的报告关注了“基于更新NDC的碳中和”的情景。在此情景下,中国到2060年将实现温 室体的净零排放,中国的碳达峰也会在2030年前实现,两者皆符合中国在2021年10所更 新的NDC。与此不同的是,“基于原始NDC的碳中和”情景默认中国的氧化碳排放量不会 在2030年达峰。29 4 衡量和对标中国的进展 要使整个中国的经济实现碳中和是项艰巨的任务,涉及从清洁能源的产到电化、从控制 能源消费的增到转变产过程与运输式等的作。本报告所收集的转型路径能帮 助我们把这个巨的动作分解为细化标,分别指向的是每个关键排放部所需要进的具体 转变。本节将中国的排放、能源结构、发电装机容量、电化率和其他重要指标的发展与不同转型路 径所得出的基准进较。我们的法是将每个指标的年度变化与不同路径下、2020年 2030年所需的变化率进对照评估,从测评这些指标是否已经符合基准,或正在取得进展 并有望达到基准。该评估的设计式使得我们能每年对同样的指标进复评并报告相应的进 展。4.1 氧化碳排放总量 2023年亮 点 中央政府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构建碳排放MRV体系(即monitoring,reporting and verification,监测、报告和核 查)与碳排放统计体系是实施碳排放双控的基础。态系统碳汇能巩固提升实施案的发布旨在评估中国态系统的碳储量基 数,识别碳汇增加的潜,以及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碳汇计量体系。中国的碳交易预计将扩展电部以外的业;同时,国家核证愿减排量预计 将在2023年年底前重新启动。对于低碳与零碳技术的有持。为了与1.?C的标相致,即使假设中国在2030年后采取常强有的减排措施,中国的 氧化碳排放量也应在2025年达到峰值。考虑到即碳达峰在中国有实际的经济和政治的挑 战,清华候院进步设计了1.?C和2C 31 的“标导向”(即推迟达峰)情景。它们假设 中国的氧化碳在本个年的末期才达到峰值,从为本个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让道、也让 31 He,J.et al(2022).Towards carbon neutrality:A study on Chinas long-term low-carbon transition pathways and strategies.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cotechnology.Vol 9.100134,https:/ 30 其经济模式可以逐步地进转变(这两步合称为“两个阶段发展”)。在这些路径设计下,中国从现在到2030年将强化实现前的NDC承诺,从2030年开始加速碳减排和能源系统 转型,并在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相其1.?C和2C情景,清华候院的“推迟达峰”情景在本个年内的标更为保守。例 如,在1.?C“标导向”情景下,中国的氧化碳排放量到2025年达峰,且其排放量从 2020年的102亿吨上升到峰值时期的104亿吨,并在2030年前保持在同平,到2050年急 剧下降17亿吨。在1.?C“标导向”情景下,中国2050年2060年间的氧化碳排放量 将与1.?C情景下的平趋同,但前者的累计排放量更(详表3)。相之下,在“理想 的”?.?C和2C情景下,中国的氧化碳排放量应在2020年以102亿吨达峰,到2030年分别 下降到74亿吨和94亿吨,并在2050年分别降15吨和29吨。在CCUS和农林碳汇的帮助下,该组路径将使得中国到2050年实现氧化碳的净零排放。表 3|清华候院的1.?C、1.?C“标导向”和2C路径下的氧化碳排放量(He et al.,2022)2020 2025 2030 2035 2040 2045 2050 氧化碳排放量(单位:10亿 吨氧化碳)?.?C 10.2 9.3 7.4 6 4.2 2.7 1.5?.?C标导向 10.2 10.4 10.4 7.7 5 3 1.7?C 10.2 10.1 9.4 8.1 6.4 4.3 2.9 单位GDP氧化碳排放量的年 度下降(单位:%)?.?C 4.3 7.1 8.9 8.5 10.3 11.3 14.3?.?C标导向 4.3 4.1 4.1 8.2 9.3 10 10.4?C 4.3 5.5 6.1 7.2 8.4 10.7 10.1 与2005年相的下降幅度(单 位:%)?.?C 50.6 65.8 78.5 86.2 92 95.6 98?.?C标导向 50.6 60.3 68.4 81.3 90 95 97.6?C 50.6 62.8 72.8 81.2 87.9 93.1 96 31 4.1.1 对标基准的趋势 图 12|中国氧化碳排放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中国的氧化碳排放量从2016年2021年每年都在增,虽然其增速要远低于2013年之前的 平。然,该上升趋势在2021年夏天发逆转,致使中国2022年的氧化碳排放量出现了 下降(虽然具体下降程度仍属于未知)。由于旱造成的电出不与疫情放开后的排放量 反弹,中国2023年的排放量再次上扬。所有的转型路径都要求中国的排放量在2020年2030 年期间下降。这意味着排放量必须在2030年之前年就实现达峰,且在达到峰值后就开始下 降。同时,所有转型路径都要求,从2030年开始,中国排放量的下降速度要刻快于 2020年2030年间的下降速度,从达到路径预期的温升标。我们预计,中国在2022年2023年间的排放量增率乎为零。该预测标志着中国正朝着与 巴黎协定相符的控排标前进。4.1.2 现政策 前,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受限于多重因素,包括2025年和2030年的氧化碳强度和化 能源标、2025年的能源强度标和氧化碳排放争于“2030年前”达峰的承诺。然,这 32 些指标也为氧化碳排放在2020年2030年的幅增加留出了余地。假设这个年中国的年平 均GDP增率为5%,那么它的氧化碳排放在这年间将可以最多增15%。到本年末期,排放量可能增加得更多,随后下降,以达到预期峰值标和2030年的标。由于中国对碳达峰 之后的减排速度没有任何量化标,这使得其从达峰到在2060年前的某个时间点实现碳中和期 间的排放轨迹变得分不可预测。这使得我们很难估计中国未来年的累计排放量与该国是 否正在实现碳中和标的轨道上。图 13|中国的指性排放路径 数据来源:2020年及以前的氧化碳排放量数据来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能源与清洁空研究中的 分析 中国前的候承诺可导致常不同的氧化碳排放结果。上图中,“标所要求的最低限度 (minimum required by targets)”路径表的是中国在同时满其2025年和2030年氧化 碳强度标以及在2030年前碳达峰的承诺前提下、排放量将达到可能最值的路径。在该路 径下,中国的排放量在2030年后缓慢地、逐渐地下降,但需要在21世纪的第四和第五个年 进常快速下降。虽然该路径不违反中国的现承诺,却可导致了量的累积排放,且不易 于为实现未来20年期标树信。“期努”(consistent effort)路径显了为实现 碳中和的标、排放量在2025年前达峰并经过平台期,在此之后开始下降。该路径避免了达 33 峰后年间所需的急速减排过程。实现上图中的“1.5度”(1.?-degree)路径将极具挑战 性,但这是中国和其他国家在巴黎协定基础上应该努的向。如果类希望保持有50%的机会将全球温升幅保持在1.?C度以下,那截2023年1,地 球剩余的碳预算为2500亿吨;如果想有66%的机会将全球温升幅保持在2C以下,那地球 在同截所剩余的碳预算则为9400亿吨 32 。这意味着,在“标所要求的最低限度”这 路径设计下,仅中国的碳排放就将完1.?C标所允许的所有碳预算与2C标下的29%碳预 算。在1.?C路径下,中国对1.?C标与2C标的预测碳预算占分别为全球的64%和 17%。其中,17%的例属于公允,因为其和中国的全球匹配。1.?C路径下显的中 国的数据包括氧化碳浓度的超标和负排放,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在全球排放预算的占 如此之。控制碳排放 2023年7,中央全深化改委员会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 碳排放双控的意 33 ,但全今尚未公布。“能耗双控”指的是对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 双控。在这,中国已经取得了些成绩:2021年,中国的单位GDP能耗2012年累计降 低26.4%(虽然2020年其能源强度未达标)。“碳排放双控”指的是对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 控。尽管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均能对化能源的使进制约,但值得注意的是,对能源 消费总量的控制范围超出化能源它对核能与可再能源的发展也会产影响(2022年 底起,新增的可再能源消费不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另外,化等业对能源有刚性 的需求,因此,过于严苛的能耗双控指标可能会阻碍或制约经济的发展。相之下,碳排放 双控考虑的是碳排放的总量和强度,这为可再能源的利提供了充分的弹性。如果中国希 望采取碳排放双控的模式,它就必须提统计碳排放的能,并为各省市与重点部制定碳 排放标。碳排放双控能帮助耗能企业有效地控制排放,为它们的发展与转型制造空间。此举不仅符合从化能源向可再能源转型的标,还能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可持续性提供 持。33 报(2023年),建设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http:/ 32 Lamboll,R.D.,Nicholls,Z.R.J.,Smith,C.J.et al.Assessing the size and uncertainty of remaining carbon budgets.Nat.Clim.Chang.(2023).https:/doi.org/?.?/s?-?-?-?34 碳汇 除了控制排放,中国也在寻求增强其态系统的碳汇能。2023年,中国政府发布了态 系统碳汇能巩固提升实施案 34 。该案试图在第四个五年(即20212025年,以下 简称“四五”)期间摸清中国态系统碳储量基数和增汇潜,并初步建与国际接轨的 态系统碳汇计量体系。该案提出了项重点举措,包括增强森林与草原的碳汇能,推进海洋和淡态系统的保 护和修复,提升农村和城市地区的碳汇能,以及加强退化地修复治理。从2012年起,植树造林项使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不断上升,并在2022年达到24%,森林蓄积 量达到195亿 35 。根据中国政府的计划,到2030年,全国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5%左右 36 。为实现这统领标,全国国绿化规划纲要(20222030年)要求,在“四五”期间,全国规划完成造林种草 等国绿化5亿亩(3330万公顷),治理沙化地积1亿亩(670万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 盖率提到43%,村庄绿化覆盖率提到32%。该纲要还要求,到2030年态系统碳汇增量明显 提升 37 。同时,中国政府还颁布了林业碳汇项审定和核证指南等配套具 38 。虽然中国的“四五”规划要求“提升态系统碳汇能”,但是中国政府前还没有发布进 步的详细政策。2023年,海洋碳汇核算法 39 正式实施。为海洋碳汇的量化问题提 供了解决案。虽然前中国还没有国家层的碳汇政策发布,但沿海省市已经制定了地性 政策。例如,浙江省发布了浙江省海洋碳汇能提升指导意 40 ,旨在为海洋碳汇的发展 创造个模式。该意的主要标包括:到2025年,基本建海洋碳汇的基础研究和监测体 系,修复滨海湿地2000公顷,新增红树林200公顷以上以及修复海岸线74公。另外,根据 40 浙江省发展和改委员会等,浙江省海洋碳汇能提升指导意,https:/ 39 中国,“专家解读海洋碳汇核算法业标准实施”,https:/ 38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1),林业碳汇项审定和核证指南,https:/ 37 全国绿化委员会(2022),全国国绿化规划纲要(20222030年),http:/ ,政策 36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作的意 ,http:/ ,政策 35 国务院(2021),我国城乡居环境持续改善 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2.01%,https:/ ,新闻 34 中国然资源部(2023年),态系统碳汇能巩固提升实施案,https:/ 35 海南省海洋态系统碳汇试点作案(20222024年)41 ,该省将在2024年前基本摸 清全省的海洋态系统碳汇底数,并开发碳汇试点项五个。东省则将滨海湿地蓝碳本底的 调查作、态系统的修复和若个其他调研项纳了该省的“四五”应对候变化规 划 42 中。碳交易 从2011年起,中国在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分别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作。2021年7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正式上线,前涵盖发电业。该交易系统的原则与欧盟使的 “总量控制和交易”(cap and trade)的原则不同。具体,中国的系统没有对发电业 的氧化碳排放总量进限制,是图通过提热效率来降低燃煤和燃发电的排放强 度。在设计上,中国的系统并不励清洁能源取代化燃料,甚不励天然取代煤 炭。因此,如果中国希望该系统能在其电部的去碳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那么它的设 计必须进重修改。然,只要中国的决策层下定决去做,这样的修改可以很快完成。为保证电供应的稳定性,2021、2022 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 案(发电业)43 对部分发电单位的履约率缺进了豁免。今年,对配额缺率在 10%及以上的重点排放单位,确因经营困难法完成履约的,可从2023年度预分配配额中预 部分配额完成履约。该政策是否会延续,前尚不清楚。按照计划,全国碳交易的范围将扩发电以外的其他业,并可能包括碳汇。中国态环境 部已经发布的份通知,列出了可能被纳碳排放交易的企业范畴 44 ,即温室体排放量每年 达2.6万吨氧化碳当量及以上的化、化、建材、钢铁、有、造纸、航业的重点企 业。另份名为关于建健全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的中央件也强调,需健全碳 排放权交易机制和探索碳汇权益交易试点 45 。另,国家核证愿减排量(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以下简称“CCER”)在被暂停了六年之后,也即将在2023年底前重新启动。2023年10,态环境部公布了 4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1)关于建健全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http:/ ,政策 44 态环境部(2022),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作的通知 https:/ ,政策 43 中国态环境部(2023年),2021、2022 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 设定与分配实施案(发电 业),https:/ 42 东省应对候变化领导组办公室(2022),东省“四五”应对候变化规划,http:/ ,政策 41 海南省然资源和规划厅(2022),海南省海洋态系统碳汇试点作案(20222024年),http:/ ,政策 36 温室体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46 。该办法对项法学、项的定义、其减排 成效、审定、核查机构与交易机构等温室体愿减排市场的各管理进了优化。这些措 施为CCER的有序运营提供了基础保障。CCER是指对可再能源、森林碳汇和甲烷利等项 所实现的温室体减排进量化与核查。控排企业可以利这些减排量抵消其碳排放。碳排放的监测、报告、核查和核算体系 虽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启动在短期内对中国的排放量影响有限,但它对碳排放检测、报告和 核查体系的建提出了要求,因为此体系是个有效的碳交易系统与候政策的基。近期发 布的有关碳排放检测、报告和核查的件包括关于做好20232025年部分重点业企业温 室体排放报告与核查作的通知 47 、企业温室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和 企业温室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发电设施 48 ,多项有关数据报送的政策也已效(发改委 分三批发布了不同业的统计与报送法)49 ,50 ,51 。同时,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 )52 对交易阶段进监管。2022年4,国家发展改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联合国家统计局与态环境部印发 了项实施案 53 ,旨在建统规范的国家与地层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国家统计局 负责建统计法。该案要求对年度碳排放总量进核算,并完善业企业碳排放核算与国 家温室体清单编制等机制。该案的主要标之是,到2023年,初步建成统规范的碳 排放统计核算体系。2022年11,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其他个部委印发了建健全碳达峰 53 国家发改委等(2022),关于加快建统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案,https:/ ,政策 52 态环境部(2020年),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https:/ ,政策 51 国家发改委(2015),国家发展改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三批10个业企业温室体核算法与报告指南 (试)的通知,https:/ 50 国家发改委(2014),国家发展改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第批4个业企业温室体排放核算法与报告指南 (试)的通知,https:/ 49 国家发改委(2013),国家发展改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批10个业企业温室体排放核算法与报告指南 (试)的通知,http:/ ,政策 48 态环境部(2022年),关于印发企业温室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企业温室体排放核查技 术指南 发电设施的通知 ,https:/ 47 态环境部(2023年),关于做好20232025年部分重点业企业温室体排放报告与核查作的通知,https:/ ,政策 46 态环境部等(2023年),温室体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https:/ ,政策 37 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案 54 。该案的标为到 2025 年,在所有重点业基本建碳 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2023年9,态环境部与国家统计局签署项关于碳排放统计核 算作合作的框架协议 55 。该合作协议旨在建设国家温室体排放因数据库,并强化中国碳 排放统计核算对内的基础撑能和对外的履约透明度。低碳与零碳技术 科技部联合其他部委印发了科技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案(20222030年)56 。随后,包括上海、江苏和河北在内的各省市发布了各为协助“双碳”标的达成准备提供的科技 持。业与科技政策对中国“双碳”进程的重要性越来越,其中个重要的体现便是对包括 电、光伏(详4.5.2章节)与电动(详4.7.2章节)在内的清洁能源技术制造业的量 投资。在关于进步完善市场导向的绿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案(20232025年)57 中,发改委和科技部也明确表将加对清洁技术的财税、融持。中国前对碳中和相关技术的持主要集中在清洁效的煤炭利、可再能源技术、低碳利 与CCUS等领域。“煤炭清洁利”的减排效应有限,该技术的运范围前主要包括在未 实现减排的燃煤发电使超超临界蒸汽循环,甚碳排放更的技术来代替现有技术,特 别是在煤基燃料与煤化产品的产。尽管如此,中国的官经常强调,“煤炭清洁利 ”技术是减排成效与控制新建煤炭项的替代式。CCUS等与零碳相关的技术前正在业化范阶段,且其成本较。中国碳捕集利与封 存年度报告(2023)指出,当前中国规划和运的CCUS范项总数接近100个。其中,超过半数的项已建成投产,具备氧化碳捕集能超过400万吨/年。该报告同时暗,范项为近期的CCUS技术的规模化的商业化打下基础。57 国家发改委等(2022),关于进步完善市场导向的绿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案(20232025年),https:/ ,政策 56 中国科技部等(2022),科技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案(20222030年),https:/ df ,政策 55 态环境部(2023年),态环境部与国家统计局签署关于碳排放统计核算作合作框架协议 https:/ 54 市场监管总局等(2022),建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案,https:/ df ,政策 38 4.1.3 数据披露 前,中国政府每年都会报告国家在氧化碳强度上的改善程度。通过该数据与中国政府报告 的当年的GDP增,我们可以计算出其氧化碳排放量的年度变化。然,这是种常初级 和不透明的报告式,因为它不包括碳汇或能源领域的氧化碳排放。中国政府通过向联合国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提交的国家信息通报披露实际的温 室体排放数据,其最近的数据年份为2014年。2023年7,中央全深化改委员会第次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详4.3.2章节),但全 今尚未公布。实施碳排放双控前提是够的基础能,尤其是统计碳排放的能。4.2 氧化碳温室体 2023年亮点 已经发布的甲烷排放控制动案展现了中国管理与控制甲烷的战略。除了迅速减少氧化碳的排放,符合1.5标的转型路径对氧化碳温室体(以下简 称”温室体“)的控制度提出更的要求。在1.5的路径中,温室体的减排 总量在2030年需达到其2014年排放平的30%(即20亿吨氧化碳当量),该百分在2050 年则需达到34%。在清华候院提出的1.5路径中,中国温室体的排放在2025年之前达峰并降2020年 平以下。根据该路径,2025年,中国的温室体排放量为23.8亿吨氧化碳当量,2050年下降到12亿吨氧化碳当量。清华候院的2C路径预测,中国温室体的排放将 在2025年达峰,峰值为25.1亿吨氧化碳当量,这意味着,从2020年到2025年,中国的 温室体排放平均每年增加1.5%。该路径同时预测,中国的温室体排放在2050年下降 到17.6亿吨氧化碳当量,年下降率为1.4%。甲烷是中国继氧化碳之后、以氧化碳当量为单位计算,排放最多的温室体。在清华 候院的2C路径中,中国的甲烷排放在2025年前达峰,峰值为12.2亿吨氧化碳当量,并且 排放在2030年降11.8亿吨氧化碳当量。在清华的1.?C情景下,中国的甲烷排放在2015 年左右达峰,峰值与其2C路径相同,然后排放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到2030年的7.9亿吨氧化 碳当量。39 清华候院的1.?C路径预测,中国的氧化氮(N?O)排放量将在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5.8 亿吨氧化碳当量,到2030年下降4.2亿吨氧化碳当量。在该路径下,中国的含氟体(F-gas)排放量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7.3亿吨氧化碳当量,到2050年降4.4亿吨氧化碳当 量。该院的2C路径则认为,中国的氧化氮排放量将在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6.5亿吨氧 化碳当量,在2030年下降到5.7亿吨氧化碳当量;其含氟体排放量与1.?C路径同年达到 相同的峰值,但到2050年将下降5.1 亿吨氧化碳当量。4.2.1 现政策 中国很早就认识到控制温室体的必要性。早在2016年印发的“三五”期间控制温 室体排放作案就提及了这的作,但具体信息甚少。“四五”规划则进步提 出“加甲烷、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等其他温室体控制度”。中国落实国家主贡献 标进展报告(2022)58 指出,中国准备设计并执个旨在控制温室体排放的动 案,同时加强温室体排放的检测和报送技术。然,该动案还未发布,其他政策 也没有给出任何量化标,中国对温室体排放的报告前也处于空,因此我们法评 估2014年(即中国官最后次公布排放清单的年份)之后中国温室体的排放趋势。前我们也不清楚中国的”碳中和“标是针对所有温室体还是仅包括氧化碳,前官 说法并未致。中国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曾反复对媒体指出 59 ,中国的碳达峰具体指的是 氧化碳排放的达峰,2060年的碳中和是所有温室体的中和。中国的NDC标也并未包括 甲烷等温室体。然,碳中和的标超越了氧化碳的范畴,其涵盖的是整个经济领域的温 室体排放,包括甲烷、氢氟碳化物和其他氧化碳体。然到前为,中国还未来任 何官件正式提及这些细节。中国的甲烷排放占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14%以上,是全球最的甲烷排放国。2014年,甲烷 占中国温室体排放总量的10.4 ,由煤矿开采排放的煤层(coalbed methane,称 煤矿斯)占中国能源部甲烷排放量的90%以上。国家能源局在2020年发布的份通知中 规定,在甲烷体积浓度于等于8%的矿井中抽采的煤炭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进综合利。该通知同时“励”对甲烷体积浓度在2%(含)8%的矿井抽采斯 61 。其 61 国家能源局(2020),关于进步加强煤炭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http:/ ,政策 60 态环境部(2018),中华共和国候变化 第次两年更新报告,https:/ ,报告 59 解振华,http:/ ,发 58 态环境部(2022),中国落实国家主贡献标 进展报告(2022),https:/ 40 余的甲烷排放规定受到由前环境保护部与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煤层 (煤矿斯)排放标准的约束 62 。另项现政策是2002年发布的城镇污处理污染物 排放标准 63 。在2021年的COP?上,中美在格拉斯哥联合宣 64 中同意强化甲烷测量和减排,减少来 化能源和废弃物业的甲烷排放,以及通过激励措施和项减少农业甲烷排放。为实现这些承诺,态环境部在2022年11印发了候投融资的参考标准 65 ,对旨在减少甲烷 排放的项予以持。2023年10发布的管理办法 66 包含了甲烷减排的动。近期,态环境部在2023年11联合其他10个部印发了甲烷排放控制动案 67 ,为“四五”与之后的“五五”期间的甲烷管理制定了战略。该动案旨在推动相关政 策、技术和标准体系的制定,以提甲烷的回收和利效率,尤其是在农业与垃圾处理领域。该案指出,应加强甲烷排放监测、核算、报告和核查体系的建设,并要求陆上油开采逐步 实现零常规炬。然,该案并未在甲烷排放数据报送等重要步骤上设置量化的减排指标或 具体的时间线,仅提出在“四五”与“五五”期间“提升”甲烷排放统计核算、监测监管 等基础能。67 态环境部等(2023),甲烷排放控制动案,https:/ 66 态环境部等(2023),温室体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https:/ ,管理办法 65 态环境部(2022),候投融资试点地候投融资项库参考标准,https:/ ,标准 64 态环境部(2021),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候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https:/ 6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两部(2002),城镇污处理污染物排放标准,https:/ ,国家标准 62 环境保护部等两部(2008),煤层(煤矿斯)排放标准(暂),https:/ ,国家标准 41 表 4|与氧化碳温室体排放有关的部分政策 政策名 发布期 2025年标 2030年及之后标 甲烷排放控制动 案 (态环境部等)2023年 117 甲烷排放控制政策、技术和标准体 系逐步建,甲烷排放统计核算、监测监管等基础能有效提升,甲 烷资源 化利和排放控制作取得 积极进展。种植业、养殖业单位农 产品 甲烷排放强度稳中有降,全国 城市活垃圾资源化利率和城市 污 泥害化处置率持续提升。甲烷排放控制政策、技术和标准体 系进步 完善,甲烷排放统计核 算、监测监管等基础能明显提升 ,甲烷排 放控制能和管理平 有效提。煤矿斯利平进 步提,种植业、养殖业单位农 产品甲烷排放强度进步降低。此 后,油天然开采业争逐步 实现陆上油开采零常规炬。4.2.2 数据披露 温室体排放的披露仅以向联合国候变化框架公约提交国家信息通报的式进,最新的数据年份为2014年。这对于跟踪排放趋势和政策效果,以及提中国为这些体制 定排放标的能都是个重缺陷。42 4.3 能源供应和需求总量 2023年亮点 新增的可再能源消费不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但仍纳能源消费强度的考核。在多数转型路径中,实现碳达峰主要依靠能源效率措施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来减缓能源需求增 ,且总的能源需求增率需控制在02%之间。只有环境院的案对能源需求增率的 预测超过2%。例如,根据清华候院的1.?C路径,到2025年中国的次能源消费总量将进 53亿吨标准煤(称“煤当量”)的平台期,2021年的52亿吨标准煤略有上升,该数字 然后逐渐下降到2050年的五亿吨标准煤。清华的1.?C路径同时指出,中国化能源在次 能源结构中的例从2021年的16.6%分别上升到2030年的38.7%和2050年的86.1%,煤炭 的例则从2021年的56%下降到2030年的35.4%和2050年的5.4%。4.3.1 对标基准的趋势 图 14|中国能源消耗总量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43 在过去的五年,中国的能源需求总量以平均每年3.3%的速度增,其中,2021年的增速 度超过5%。这个增速度远于转型路径中的预测值。它也解释了个现象,那就是为什么 即使中国的清洁能源投资处于世界领先平,其与能源有关的氧化碳排放量仍不断增加。中 国能源需求总量的增速度在2022年放缓到约1%,但在2023年加速,预计全年增速度为 4%。经济结构的变化、对建筑业和重业等增驱动业依赖度的减少以及整体经济增 速度的放缓有望使中国能源需求总量的增速度在本个年减慢。同时,更快地提能源效率 也可能成为个驱动因素。然,如果中国能源需求增保持现今平,那为了实现碳排放达 峰并下降,其清洁能源增的速度就需要转型案中预测得更快。图 15|中国煤炭消费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44 图 16|中国油消费量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图 17|中国天然消费量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45 所有转型路径都要求中国在本世纪第个年减少煤炭消费。在过去的七年,中国的煤炭消 费量只在2016年出现了下降,且消费量在其余年份均有明显的增。以可持续的式让煤炭 的使量达峰并下降仍然是中国最的挑战。在所有情景中,中国的油消费增都会在本世纪第个年放缓,但只有部分情景要求该 年间出现油消费量的绝对减少。然,从2016年到2021年,中国每年的实际油消费增 速度都要转型路径中的快,包括2020年,即疫情爆发的第年。中国的油消费量仅在 2022年因疫情的防控措施下降,但在2023发反弹。所有转型路径都预测中国的天然消费量会增2030年,但在增率的预测上却不尽相同,从环境院案的6-8%到IEA和IPCC路径的下的2-3%,差别甚。过去五年,中国天然 需求的总体增完全在转型路径的范围之内。由于天然价格的与偏向使天然的政 策被逆转,中国天然需求的增速度在2022年2023年变慢。图 18|中国化能源产量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从20162021年,中国化能源发电量的平均增率都在转型路径的低端预测值之下。从 20212022年,由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强势增和电在部分时间段的良好运状况,中国化能源发电量的平均增率次达到了这些路径的低端预测值。46 然,从2016年2021年,化能源仅满了中国能源需求增量的35%,这是由于中国 能源需求总量的增速度远远超过了转型路径的预测。氧化碳排放的达峰和下降要求化 能源满能源需求增这例上升到100%以上,也就是说清洁能源增率需要提三倍;或者能源需求增率需要下降到原来的三分之;或者是能达到相同效果的两者之间的任何组 合。中国前所计划的、到2025年的清洁能源扩张步伐以满每年4%的电需求增和每年 2%的能源需求总量的增。如果实际电需求和能源需求总量的增率低于这些平,那么 电部和整个经济的排放量将会达峰。图 19|电化率的年度增幅(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在转型案中,中国电部在最终能源消费中的例从2020年的25%上升到2030年的30%。中国实际的电化进展案的预测快得多每年快1%以上。虽然超预期的电化发展为中 国的减排创造了条件,但是这个条件也有前提,即电化使的必须是清洁能源发出的电。前,中国对电需求的增加不但没有减少排放,更是驱动了其电部排放的增加。其背后 的原因是,该国清洁能源发电的增还不以满其电需求的增,即使其能和太阳能发 电装机的增迅速。47 分析:为何中国能源需求增快于预期 在2021年之前,中国的氧化碳排放量经历了持续增,其主要原因是中国整体能源需求量 的增转型路径中预测的要快,分析中国能源需求增“超标”的原因分重要。在20152019年期间,中国报告的年GDP增速度略于转型路径对20202030年期间中国 年GDP增的假设速度。然,20202022年,中国的年平均GDP增率低于转型路径中的 预测增率,但其能源消耗和排放增速度率仍然于转型路径中的预期,这意味着GDP增 率不是驱动能源消耗和排放增的原因,或者少不是唯的原因。图 20|2017年-2021年,按部和燃料划分的能源消费量增,以及按部划分的业增的 分解 其中,电能已经燃煤发电的平均热率转换为次能源。数据来源:世界能源平衡2022(World Energy Balances 2022)48 能源需求增“超标”可以归因于业和建筑业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这些部在电消费 量上的增也导致了发电煤的增加(图20)。在业部,能源需求的最增点为钢 铁业和化及化业。业部的能源需求增快于预测的原因是能源密集度最的业部 的产出快速增。虽然电化的快速发展的确导致了电部煤炭使量的增加,但这不能解释整体煤炭使量 的超预期的快速增,这是因为电化只是将煤炭消费从其他部转移到了电部,但并没 有增加煤炭消费总量。4.3.2 现政策:绿和低碳能源转型的动 中国政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所发布的顶层件中的纲领性意 68 将能源利效率的提升和对 化能源的消费同时列在“主要标”之下。该意的总体标在“四五”规划中已先期 设定,分别如下:到2025年,单位GDP能耗2020年下降13.5%;单位GDP氧化碳排放2020年下降18%;化能源消费重达到20%左右 到2030年,单位GDP氧化碳排放2005年下降65%以上;化能源消费重达到25%左右 中国各领域和各业为表对这些“顶层标”的持,在其各的细化政策中对它们反复提 及。“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69 是指导能源系统发展的总体政策。除了采已有的顶层 标外,该规划还对能源系统提出了额外的标(表4只罗列了该规划涉及能源效率和能源转型 的标)。69 国家发改委等(2022),“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https:/ 68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作的意 ,https:/ 49 煤炭业“四五”质量发展指导意 70 对煤炭领域提出了预期:到“四五”末,全 国煤炭消费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年均消费增1%左右。在全国为耗能业的重点领域进 节能降碳和改造升级推出的实施指南 71 的基础上(本报告下的业部分中将对其进详 述),2022年版的煤炭清洁效利指标 72 在2022年4制定。该套指标为煤炭开采、煤炭加 热炉和煤化业划定了“标杆平”和“基准平”。2022年8,国家能源局 73 发布了关于改进燃煤电能效和灵活性、名为“三个批”的标准 的制修订。“三个批”是指:在2023年底前,整合修订涉及常规燃煤发电机组 74 和热电联 产 75 (CHP)机组能效和灵活性相关考核的约束性标准,并将循环流化床燃煤发电机组(CFB )相关内容纳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在2023年底前,制定或修订计算和考核标准;对其他配 套标准进制修订。2021年10发布的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案对排放标准进 了更新,将指导燃煤机组的改造和升级 76 。该实施案规定,到2025年,全国煤电平均供电煤 耗降300克标准煤/千时以下(相当于在低热值基础上的41%热效率)。根据案,“四 五”期间,节煤降耗的改造规模不低于3.5亿千,对存量煤电机组的灵活性改造完成量为2亿 千。中国煤电机组的平均煤耗已经由2020年的305.5克标准煤/千时下降到了2022年的 301.5克标准煤/千时。这可能意味着,上述指标已提前实现。2023年能源作指导意 77 强调,煤炭洗选率需要稳步提升。煤炭的洗选与加过程对于 提与稳定煤炭质量关重要,质量的煤炭也可以提升煤炭的效利。中国的原煤洗 率由2020 年的74.1%下降2022年底的69.7%。这下降可能由两原因:,为保证 77 国家能源局(2023),2023年能源作指导意,http:/ ,政府件 76 国家发改委等(2021),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案,https:/ ,政策 75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7),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https:/ ,国家标准 74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7),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https:/ ,国家标准 73 国家能源局等(2022),关于进步提升煤电能效和灵活性标准的通知,http:/ ,政策 72 国家发改委等(2022),煤炭清洁效利重点领域标杆平和基准平(2022年版),https:/ 71 国家发改委等(2022),耗能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https:/ 70 中国煤炭业协会(2021),煤炭业“四五”质量发展指导意,http:/ 50 够的电供应,煤电在政府的要求下直接燃烧了部分原煤;,位于中国中东部以及西南部 的煤矿逐渐被关停,此举造成了洗选煤炭的缺 78 。化燃料能源的发展是决定能源转型进展的另个因素。“四五”可再能源发展规 划为可再能源发展的未来愿景描绘了幅满载希望的蓝图 79 。关于可再能源的更多细节 将在本报告下的电部分进讨论。2022年11,国家发改委等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 步做好新增可再能源消费不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作的通知 80 。该通知明确,各 地区新增可再能源电消费量从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中扣除,但仍需纳能耗强度考核。现 阶段,不纳能源消费总量的可再能源,主要包括电、太阳能发电、电、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等可再能源。随着技术进步和发展,其他可准确计量的可再能源类型将逐步 “动态”纳。关于可再能源的更多细节将在本报告下的电部分进讨论。表 5|与能源消费和供应总量有关的部分政策 政策名 发布期 2025年标 2030年及之后标 “四五”现代能源体 系规划 (国家发改委 等)2022年3 22 “四五”时期,单位GDP氧化碳排 放五年累计下降18%;到 2025 年,化 能源消费重提到20%左右,化 能源发电量重达到39%左右,电 化平持续提升,电能占终端能重 达到30%左右;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单 位GDP能耗五年累计下降 13.5%;到 2025 年,灵活调节电源占达到24%左 右,电需求侧响应能达到最电 负荷的 3%5%。化能源消费重在2030年 达到25%。关于完善能源绿低碳 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 的意 (国家发改委 等)2022年2 10 “四五”时期,基本建推进能源绿 低碳发展的制度框架。到2030年,基本建完整的能 源绿低碳发展基本制度和政 策体系。煤炭清洁效利重点 领域标杆平和基准平 (2022年版)(国家发 改委等)2022年5 10 -80 国家发改委等(2022),关于进步做好新增可再能源消费不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作的通知,https:/ ,政策 79 国家发改委等(2021),“四五”可再能源发展规划,https:/ 78 中泰证券(2023年5),“2023年煤炭业中期策略”,https:/ ,业研报 51 政策名 发布期 2025年标 2030年及之后标 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 实施案 (国家发改委 等)2021年11 3 到 2025 年,全国电平均供电煤耗降 300克标准煤/千时以下;节煤降耗的 改造规模不低于3.5亿千。-关于进步提升煤电能 效和灵活性标准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等)2022年8 30 -煤炭业“四五”质量发展指导意 (中 国煤炭业协会)2021年63 到“四五”末,国内煤炭产量控制在 41亿吨左右,全国煤炭消费量控制在42 亿吨左右,年均消费增1%左右。-“四五”可再能源 发展规划 (国家发改委 等)2022年61 到2025年,化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 重达20%;可再能源消费总量达到 10亿吨标准煤左右;可再能源在次 能源消费增量中占超过50%;可再 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时左右;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到2030年,化能源消费占 能源消费总量重达到25%左 右;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 容量达到12亿千以上。氢能产业发展中期规 划(2021-2035 年)(国家发改委)2022年3 23 到2025年,可再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 万吨/年,实现氧化碳减排 100-200 万 吨/年。到 2030 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 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 源制氢及供应体系;到 2035 年 ,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 盖交通、储能、业等领域的 多元氢能应态。关于进步做好新增可 再能源消费不纳能源 消费总量控制有关作的 通知 (国家发改委等)2022年11 16 -加快油勘探开发与新 能源融合发展动案(2023-2025年)(国家 能源局)2023年3 23 通过油促进新能源效开发利,满 油提电化率新增电需求,替代勘探开发油,累计清洁替代 增加天然商品供应量约45亿。通过加增压开采等措施,累计增产天 然约30亿;努打造“低 碳”、“零碳”油;积极推进陆上 油勘探开发消纳电和光伏发电 52 4.3.3 数据披露 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和主要能源的消费数据(包括煤炭、油、天然和化能源)会于每 年底在其年度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公布。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会有更 详细的数据,但其出版时间通常会延迟两年。国家能源局有时也会公布季度数据,但这 公布式并不固定,视季度定。然,这些偶尔的公布为表明,中国政府内部掌握着数 据。若能将相关数据更加系统地、以度或季度的频率披露,将提有关中国能源业 氧化碳排放发展的公开信息的及时性。4.4 发电量和发电装机容量 2023年 亮点 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与型清洁能源基地为中国的可再能源的发展做出了可 观的贡献,但这两个项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了各类挑战。中国明确了新型电系统“三步”的发展路径。2023年,有赖于为刺激绿电交易所推出的各类政策,绿电交易与绿证交易都证了 快速的增。绿证的适范围也得到了扩展。电现货交易市场的建设正在进,煤电容量电价机制也在2023年11得到了建 。能源领域是中国最的氧化碳排放者,发电业则是前中国与能源有关的最氧化 碳排放源。中国的电需求直在增。即使其能源总需求放缓,中国的电需求还将继续 增,这是因为该国所有业的能源使都在电化。在此情况下,电部的任务不仅是 要清洁能源取代前该部基于化燃料发出的电,且还要扩其电供应,以使 其他部的化燃料使被清洁电取代。因此,中国电部的去碳化和清洁发电的扩张 是能源转型的关键。中国拥有世界上最的发电部,该部拥有庞的煤电队伍,这对中国电部的转型和 实现碳零排放是重挑战。电部是所有转型路径中减排的最贡献者。例如,在清华候 院的1.?C路径中,借助于BECCS技术,电部的氧化碳排放量从2020年的40.6亿吨急剧 下降到2050年的1.5亿吨净负排放。在该院的1.5和2的情景下,电部的排放量均在 2023年以42.1亿吨的峰值达峰。53 提化燃料能源的例和逐步淘汰煤炭是实现零碳电产的主要因素。在清华候院的?.?C情景下,能和太阳能的装机总量从2021年的6.35亿千增加到2050年的51亿千;中 国电系统的总装机容量从2021年的24亿千增加到2050年的63亿千;91%的电来 化燃料,其中能和太阳能占63%。终端电化和绿氢的产将增加电需求。例如,在清华候院的1.?C“标导 向”的情景下,从2020年到2050年,电需求乎翻倍,达到14.27万亿千时。减排技术的部署需要根据技术本的成本和成熟度以及逐步严格的减排要求分阶段进。具有 成本效益的成熟技术(特别是能、太阳能和储能技术)在本世纪20年代已迅速扩容,如此 扩容将持续到2050年;对CCS等成本更或仍不成熟的解决案的部署则在2030年后开始 有实质进展(表6)。成本和原材料资源是阻碍物质发电在减排中发挥主要作的因素,电进步扩张的潜也常有限。在清华候院的1.?C情景下,采CCS的发电装机容量在2030年左右开始扩张;在2050年达 到1.49亿千,并捕获6亿吨氧化碳。BECCS的部署将在2040年左右开始,到2050年容量达 到4800万千,并捕获2.8亿吨的氧化碳。表 6|化类发电技术和装有CCS技术的发电装机的年新增容量(He et al.,2021)技术容量的增(单位:百万千/年)2020-2030 2030-2050 电 71 91 太阳能 42 87 电 3 0 核电 8 10 物质发电 1 1 配有CCS的物质发电 0 1.6 配有CCS的化燃料发电 0 3.4 54 4.4.1 对标基准的趋势 图 21|电部氧化碳排放量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在过去五年中,中国燃煤发电量平均每年增4.0%,但根据转型路径,该指标从2020年到 2030年每年需要下降0.53.0%。从实际来看,中国燃煤发电量每年的变化波动较,特别是 在2020年疫情开始后。2023年18,中国的燃煤发电量幅上升,同增了8%,这主 要是由于严重的旱使电在2022年82023年7出不。但是,如果撇开象因素对 、能与太阳能发电的影响、纯粹分析燃煤发电量的话,后者的增量在2022年2023 年间似乎有所放缓。当发电恢复到平均平,同时清洁能源的发电继续增、并超越 2023年太阳能所创下的发电纪录后,煤电的发电量可能会下降。中国燃煤发电量的持续增部分原因是能源使的电化,特别是在业部,其进展速度远 远超过转型路径中的预测。电化将更多的煤炭使量转移到电部,但其本并没有增加 国家整体的煤炭消耗量或碳排放量;并且随着电供应的清洁化,电化为去碳化创造了条 件。55 图 22|发电业氧化碳强度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中国发电业的氧化碳强度从2018年的570克/千时下降到2023年的520克/千时,平 均每年下降13克/千时。2023年,由于电的出受到严重影响,发电业氧化碳强度 的下降率达到了2015年来的最低速度。但在修正天影响之后,该下降率仍属于稳定。转型 路径则要求,到2030年,中国发电业的氧化碳强度需下降到300-400克/千时;换 之,路径需要该指标以过去五年平均下降速度的两倍下降。虽然2020年2023年的发电 业的氧化碳强度下降速度2017年2019年的速度略快,但是如果要和部分转型路径 的预测吻合,该下降速度在现实中需要继续加快。56 图 23|年新增化发电量(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每年新增的能、太阳能、核能和电装 机量已每种技术的平均容量系数转换为年发电量)2023年,光伏的装机容量预计将超过2亿千。这也意味着,光伏的新增装机容量将打破2022 年创造的、8700万千的纪录,创下新。为了控制不同发电技术的容量系数的逐年变化,我们使每种技术的平均容量系数,将新增的 能、太阳能、核能和电容量转换为新增的年发电量。通过此番计算,2023年新增的年度化发电量将超过4000亿千时,超过平均年度发电总 量的增量。这意味着,如果清洁能源的增保持现有速度,但电消费的增维持或低于历 史平均平,电部的排放将在未来年内达峰。在过去的五年,中国化发电装机量的增加直在转型路径的预测范围内,在2023年,其增加量可能会达到路径预测的范围的端。此外,我们对中央层和各省市区政府在2021 2025年期间计划增加的光装机量进了测算。结果显,如果所有标均得以实现 81 ,这五 年内中国的光装机量总共将增加8.7亿千。这也意味着,到2025年,中国的电与光伏装机 81 国际能源(2022),874.?GW!30省/市“四五”时期新增光装机标(全件),https:/www.in- ,新闻报道 57 量将达到 14亿千。这增量远远快于中国前在这的纲领性标,即到2030年、光 装机量达到12亿千。再加上国家五年计划中的核电标和电的预期扩张,中国新增的化 能源发电装机总量将达到乎所有转型案的预期,唯的例外是在此预期最的NGFS 的“净零2050”案。从某种意义上说,化发电装机量的如此增速应该已经可以使中国的电部上条与全 球温度标相致的转型道路。然事实上,中国发电量的快速增意味着化能源发电在 20172022年只满了57%的额外发电量,剩下的额外发电量仍依靠化燃料。图 24|年新增发电装机量(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2022年前,中国的发电装机量(主要涉及煤炭和天然)以平均每年近5000万千的速 度净增,乎相当于每周新增个型发电。这转型路径中的速度要快得多。根据转 型路径,从2020年到2030年,中国发电装机量要么只有很少量的净增,要么幅减少。然在2023年,由于项核准数量的增加与部分2020年开建之后暂停的项的恢复,新增的 煤电装机容量激增。对新建燃煤发电的核准速度在2022年与2023年加快。58 2020年,中国成为世界上个承诺实现碳中和的主要发展中国家。此后,中国政府的主要 号 82 之是严格控制“两”业的发展。在2021年4,习近平在“领导候峰会”83 上 宣布,中国将“严控煤电项,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五五时期逐步减 少”84 。4.4.2 聚焦中国的煤电飙升 究竟是什么导致中国从2021年承诺“严控煤电项”到2022年证了煤炭项的飙升呢?2021年秋与2022年夏发的规模电短缺可以说是转折点,对电供应的担忧使政策发 了逆转。它使能源政策的重点从不励与“严控”新建煤电项变为追求项的快速增。根据2022年10 85 的篇报道,国家发改委推了煤电开指标。同时,发改委还提出推进煤 炭与煤电的“联营”86 ,意指励效益好的煤炭经营者对煤电发电项进投资。虽然电紧缺是近期煤电项飙升的导索,但政府对煤炭的态度转变也引起了公共事业部 和省政府的预期的转变。以下是个更为深层化与系统化的、驱动煤电上升的因素:僵化的电运式:煤电并不是中国应对电短缺的唯选择,加电系统的灵 活性其实可以更好地利现有的发电和电传输设施。此举不仅可以促进省间电 传输,还可以加需求侧调度和储能的作,三者可以减少或完全避免对新建煤电 的需求。然,中国电系统的改进展缓慢,且整体性。我强化的“煤炭热潮”:中国政府在政策转向上通常具有突发性,仓促废除的“清 零”政策就是个最好的例。该倾向性催了官员和企业“趁热打铁”的态。当 量的煤电项被核准后,市场参与者便会预计政府对多余的产能进“严控”的可 能,这造成了他们希望在短时间内锁定尽量多的核准。这现象在2015年2016年的 煤炭核准潮期间便有发,在之后的2017年,政府不仅严控了新核准项的数量,还 清理了批已经被批准的项。86 北极星储能(2023年1),“2022年国家发改委推进煤炭与煤电、煤电与新能源两个联营”https:/ ,新闻报道 85 界新闻(2022年10),“中国煤电核准提速 电:今冬明夏电缺仍存”,https:/ ,新闻报道 84 美国宫(2021年4),Leaders Summit on Climate Summary of Proceedings.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leaders-summit-on-climate-su mmary-of-proceedings/,政府件 83 中国外交部(2021年4),习近平在“领导候峰会”上的讲话(全),http:/ 82 态环境部(2021年),关于加强耗能、排放建设项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https:/ ,政府件 59 国企与省政府的“企业家直觉”:,对于国企,通过煤炭政策的放松增加 煤电容量是获得市场占的良机;另,各省市也想抓住机会,扩的发电 装机容量。相依赖外省输电,沿海省份更希望在电问题上给;但同时,内 陆省份希望以沿海省份的输电需求为理由,提对本地煤电的投资。直以来,型 能源项都是拉动地经济增的剂灵药。在承诺“严控”新建煤电项后,国家能源局公布了项政策 87 ,对新建煤电项提出了严格 的要求。在这项政策中,原则上不再新建单纯以发电为的的煤电项,按需安排定规模保 障电供应安全的撑性电源和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调节性电源。然,上述国家能源局的政策并有效实施“严控”新建煤电项的具体措施。CREA对2022 年2023年获批的煤电项的分析发现,其中的绝多数并没有达到国家能源局的要求。同 时,分析发现:量新建燃煤电的省份并没有把这些项于“撑”相应的量清洁能源的建 设。多数项所处的省份对调峰发电容量并没有需求。多数新项所处的地区已经有了够的煤电容量来“撑”现有和计划中的、光 装机容量。从2022年12023年6,中国共核准1.52亿千新煤电容量,并开建设9200万亿千的 煤电容量,这两个数字分别是全球其他国家同期同数据总和的倍和倍。在2023年7 9,中国核准了少2500万千煤电容量 88 。上述情况也凸显了对中国的电运进改的必要性。增加电运特别是省际输电过 程的灵活性是避免前出现的各种电短缺的关键。这举措还可以减少各省市对燃煤发电能 的需求,并促进对多变不稳的可再能源的消纳。卓尔德环境研究与咨询中(Draworld Environment Research Center)和CREA联合进的项分析显 89 ,更的电 灵活性可以 帮助减少各省市在其低碳转型的过程中将燃煤机组作为备保障设施的需求。仅在华东地区,此举就可规避3000万千的燃煤发电装机容量。89 CREA(2022),构建“新型电系统”与容量充性基于需求峰时刻可得发电资源的实证分析,https:/energyandcleanair.org/wp/wp-content/uploads/?/?/CN-China-Power-system-adequacy.pdf,研 究报告 88 北极星发电整理的相关新闻(未包含所有核准开项),https:/ 国家能源局(2021年)“关于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481号(经济发展类049号)提案答复的 函复摘要”http:/ 60 图 25|中国在建煤电项的装机量统计,统计以每半年为单位 数据来源:CREA基于 全球燃煤电追踪 (Global Coal Plant Tracker)平台的数 据的分析 4.4.3 现政策 可再能源及核电 “四五”可再能源发展规划 90 是为本个年中国可再能源的发展描绘全构想的统 领政策。它设定了多个到2025年的发电和消费标:可再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可再能源在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 超过50%。可再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时左右,可再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电量 增量中的占超过50%,并且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90 国家发改委(2022),“四五”可再能源发展规划,https:/ 61 全国可再能源电总量消纳责任权重达到33%左右,可再能源电电消纳责 任权重达到18%左右。地热能供暖、物质供热、物质燃料、太阳能热利等电利规模达到6000万吨 标准煤以上。同时,“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为核电和电的发展设置了指标。该规划提出,到 2025年,中国的核电运装机容量将从2020年的5000万千增加到7000万千左右;在不包 含抽储能的常规电装机容量上,该规划的标是,到2025年,将其从2020年的3.4亿千 提升到3.8亿千左右。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3)91 预计2030年前,中国的在运核电装 机规模有望成为世界第。同时,该报告预计到2035年,中国核能发电量在总发电量的占 将达到10%。在更具体的政策,关于促进可再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意为电可再 能源的补贴提供了指导 92 。它还启动了补贴退坡机制的作,以持推绿电证书交 易,使其成为持可再电发展的个具。同时,氢能产业发展中期规划(2021-2035 年)93 为氢能产业绘制了到2035年的发展蓝 图,并该产业制定了到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标。2023年8,六个国家部委联合发 布了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94 ,旨在加快建氢能制、储、输、的全 位标准体系。超过30个省市也在各的地“四五”规划中包含了氢能的发展,北京、河北、四川和内蒙古等地更是发布了详细的实施案。根据中国氢能产业发展蓝书(2023)95 的统计,2022年中国氢产能约为4100万吨/年,产量为3781万吨/年。该蓝书 同时预测,在2030年碳达峰愿景下,中国氢产量预期将超过5000万吨/年。“四五”物经济发展规划也将物质能源是“范程”之,并励对物质进 补贴 96 。96 国家发改委(2021),“四五”物经济发展规划,https:/ 95 北京正纵横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3),中国氢能产业发展蓝书(2023),https:/? 国家标准委等(2023),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https:/ 93 国家发改委(2022),氢能产业发展中期规划(2021-2035 年),https:/ 92 财政部(2020),关于促进可再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意,http:/ ,政策 91 中国核能业协会(2023),中国核能发展与展望(2023),.https:/www.china- 62 可再能源电消费 2019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建健全可再能源电消纳保障机制的 通知 97 ,对各省级政区域设定可再能源电消纳责任权重,即各省级政区域对电消 费规定应达到的可再能源电量的重。虽然该通知明确规定,售电企业和电应协同 承担消纳责任,但在实际中,各省级政区域前依靠电企业来实现该消纳指标。从2020 年起,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开始每年发布各省级政区域当年需要实现的消纳指标与下 年它们各的预期指标。2023年 98 ,三个电省四川、海和云南的总量消纳责任权重指标全国最,为70%。电消纳责任权重,光省海、宁夏和吉林的指标为全国最,分别为27.2%、24.5%和23.5%。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动 2021年6,国家能源局启动了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的试点案 99 。中国的光 伏装机容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分布式光伏在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截 2023年,分布式光伏在所有新增光伏容量的占达到半,显了上述整县试点案的成 功。该案的核是县级政府,它们主导了各管辖地区的实施情况,并对项的整个命周 期(包括投资、融资、建设、运营及维护)进监管。此举使屋顶分布式光伏在中国速增 。在该案初始阶段,全国共启动了676个试点地区。这些地区须在2023年完成以下指标:党政 机关建筑屋顶总积可安装光伏发电例不低于50%,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屋顶不 低于40%,商业房屋顶不低于30%,农村居屋顶不低于20%。该案提升了中国太阳能发展的进程。2021年,分布式光伏的装机容量占全国太阳能装 机容量的53%,超过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的合计规模。2022年,该例上升为58%。2023年上 半年,即使中国太阳能装机总容量的增速达到惊的150%,分布式光伏仍然保持着50%以上 的占。因此,该案成为了中国太阳能装机发展的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驱动因素。但是,整 县光伏的整体进展并不平均。截2023年4,全国范围内,试点地区分布式光伏累计并容 量仅达到规划标的22%的,且完成度参差不:虽然河南与东等省的完成率超过30%,99 国家能源局(2021),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布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的通知,https:/ 98 国家发改委(2023),关于2023年可再能源电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 https:/ 97 国家发改委(2019),关于建健全可再能源电消纳保障机制的通知,https:/ 63 但部分落后省份的完成率不到15%。型国企进分布式光伏市场致使营企业的市场空间遭 受挤压;然,型国企在与地政府、商业界和居的互动过程中时常遇到阻,这导致 项实施的延迟 100 。型清洁能源基地 中国正遵循集中式与分布式新能源头并进的发展战略。“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强 调,需加快推进以沙漠、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型电光伏基地项建设,并积极推进 河上游、新疆、冀北等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建设。2022年2,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印发了以沙漠、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型电光 伏基地规划布局案。该案提出,到2030年,中国规划和建设的光基地的总装机容量 将约为4.55亿千。虽然第批9705万千光基地项已开,但是由于电消纳有限 与政策框架不明,这些项的进展预期缓慢。截2023年7,仅3000万千的容量进运 阶段。这些型清洁能源基地临着需要煤电为清洁能源配套调峰的挑战。也就是说,型清洁 能源基地般需要建设备的电容量,然,这些备电源的低利率可能会导致其经济 亏损,特别当煤价时。正因如此,发电集团对于为新能源项提供配套电资源缺乏热 情。尽管中国建造型清洁能源基地的初衷是为了减少煤电的占,但现的式并未有效 减少对电的依赖。另外,在第批清洁能源基地项,本地的电消费量和跨省的输电量基本持平;同时,第 批项更侧重于外送电传输的需求。然,建发电源并为其配套电与储能容量需要资 ,再加上超压传输线路的昂成本,为将这些基地发出的电传输到东部地区的经济性打 上个问号,因为这些电的成本是否能与本地发出的煤电与可再电的价格进竞争还是 未知因素。100 中国电(2022),“国内整县光伏开发推进现状”,http:/ 64 图 26|中央和省级“四五”规划中筹划的清洁能源基地 101 (地图由Tom Prater为Carbon Brief制作)储能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 102 指出,储能 是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撑之”。该指导意励储能的多轨发展,如,在国 家层和省级层分别制定发展规划、推动发电侧和电侧的储能项以及持侧的储能 发展。2023年2,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案,旨在逐步建 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标准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随着能与太阳能等相对不稳定的可再能源的发展,强化储能容量迫在眉睫。已经有近30 个中国省份推出了“可再能源配套储能”的规划,以缓解电峰的电供应压。这些政 策规定,可再能源基地必须配套储能设施,后者的容量般需要占整个项装机容量的 10 %,且在保持经济性的同时实现少四个时的电储存能。然,这些硬性规 定也为可再能源公司带来了财务压。同时,端的储能技术运更具效益。102 国家发改委等(2021),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https:/ ,政策 101 Myllyvirta and Zhang(May 2022).Analysis:What do Chinas gigantic wind and solar bases mean for its climate goals?Carbon Brief.https:/www.carbonbrief.org/analysis-what-do-chinas-gigantic-wind-and-solar-bases-mean-for-its-climate-goals/65 新型电系统 2023年6,由国家能源局组织编写的新型电系统发展蓝书 103 发布。该报告为中国新 型电系统的建设设计了“三步”的发展路径,即:加速转型期(当前2030年):该时期旨在加速向新型电系统的转型,推动各产业 能形式向低碳化发展,化能源消费重达到25%;新能源开发实现集中式与分 布式并举,引导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总体形成期(2030年2045年):在该时期,新型电系统总体形成,基础设施与科 技不断演变,为新能源场景奠定基础。巩固完善期(2045年2060年):该时期是“三步”的最后时期,聚焦于对新型电 系统的完善与稳定。图 27|中国新型电系统建设的发展路径,取新型电系统发展蓝书 该蓝书也阐述了煤电的发展定位。它明确指出,在近期与中期未来,煤电装机和发电量仍将 “适度增”,煤电的增主要是为了提供应急保障和备容量,并在峰时期满电需 求。103 国家能源局(2023),新型电系统发展蓝书,http:/ 66 绿电交易与绿证 为了推动清洁电在中国的使,绿电证书(以下简称“绿证”)体系 104 在2017年应运 。在该体系下,可再能源企业可根据的发电量获得与出售绿证。然,由于该体系 推愿认购,且难以将绿证的环境价值转移给终端,绿证的交易直处于停滞状态。为解决此问题并励绿能源的使,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在2021年8启动了绿电 (以下简称“绿电”)交易试点项 105 。该项从以下定义了中国绿电交易的构架:“绿电”的定义:初期以电和光伏发电为主,可能会逐步扩到符合条件的电。交易框架:以年度或多的交易为试点,也励期的电购买协议。优先原则:绿电应该在交易的每个阶段包括组织、执和结算阶段被优先考虑。形式:直接从发电商或电购买。定价机制:限制性定价,也励其价格于上电价或从电处购买价格(或同时 于两者),以“反映绿电的电能价值和环境价值”。对转型和未来发展的期望:绿电交易应保持优先地位,并励将其与其他碳法规相结 合,如可再能源消费配额和碳交易市场下的中国核证愿减排量。绿电的优先地位是绿电交易试点的基本原则。2022年1,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在份指 导意 106 中强调了以市场化式发现绿电的环境价值的重要性,并励直接购买绿 电、推动电企业优先执绿电的直接交易结果。2022年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 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制定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质量发展的实施案 107 ,该案强 调,需推动绿电在交易组织、电调度、价格形成机制等体现优先地位。之后,国家 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就2023年电中期合同的签订和履约作发布了通知 108 ,该通知指 出,需落实绿电在上述环节的优先定位。108 国家发改委等(2022),关于做好2023年电中期合同签订履约作的通知,https:/ 107 国务院办公厅(202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质量发展的 实施案,https:/ 106 国家发改委等(2022),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电市场体系的指导意,https:/ 105 新华社(2021),“我国绿电交易试点正式启动”,http:/ ,新闻报道 104 国家发改委等(2017),关于试可再能源绿电证书核发及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https:/ 67 同时,为了拉动绿点交易的需求与空市场,政府层也发布了多项件。2022年1发布的 促进绿消费实施案 109 励业头企业、型国有企业、跨国公司等消费绿电。该案提出,为加强耗能企业使绿电的刚性约束,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耗能企 业电消费中绿电最低占。它还指出,需建绿电交易与可再能源消纳责任权重 挂钩机制,这使市场化通过购买绿电或绿证完成可再能源消纳责任权重。2023年2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下发通知 110 ,推动享受中央政府补贴的绿电补贴项全 参与绿电交易。2023年9,多部联合印发电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年 版)111 以励绿电的使,特别是新型基础设施的绿电消费平和绿电的就近消纳,并旨在 提升重点区域和企业的绿电消费重。绿证是绿能源消费的直接证明,绿电交易则对其提供了直接证明。绿证交易在初始 阶段的交易量常低,但其在2022年初开始趋于活跃。2023年8,份由多部联合下发的 通知明确 112 ,绿证是我国可再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证明。同时,该通知将绿证的覆盖范 围扩展到所有在册与或审批的可再能源项,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并指出,可交易绿证除 作可再能源电消费凭证外,还可通过参与绿证绿电交易等式在发电企业和间有偿 转让。值得指出的是,在现政策下可交易绿证仅可交易次,即购买法再对其进出 售。这点制约了绿证的可转移性。绿电交易与CCER均可帮助碳排放企业进排放履约。在现市场规则下,CCER登记在册 的新能源项可以同时通过出售绿证与CCER来获得额外收。电现货市场 中国的电市场发展与国际上许多市场不同,因为它优先中期交易,其次才发展现货市场。该设计旨在提供价格稳定性,同时规避险。前,中期市场是中国电交易的主军。112 国家发改委等(2023),关于做好可再能源绿电证书全覆盖作促进可再能源电消费的通知,https:/ 111 国家发改委等(2023),电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年版),https:/ 110 碳道(2023),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重磅件-绿电交易溢价等额冲抵国家补贴或归国家所有,https:/www.ideacarbon.org/news_free/?/?pc=pc 新闻 109 国家发改委等(2022),促进绿消费实施案,https:/ 68 2015年发布的关于推进电市场建设的实施意 113 提出,逐步建以中期交易为主、现货交易为补充的市场化电电量平衡机制。此举的的是以中期交易规避险,以现货市 场发现价格,同时提供品种全的交易和服务。2017年与2021年,部分省份与城市被选为现货交易试点市场。2022年,政府发布了到2025年 加快建设全国统电市场体系的指导意 114 ,提出对电中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体 化设计和联合运营。电现货市场分为省、省间与全国三个交易层。各省的现货市场已开始常规运营,省间市 场仍在发展中。中国现阶段标是到2030年建个统的全国电现货交易市场。2023年9 发布的电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为省和省间电现货市场的交易设定了规则,为 全国市场的最终建铺平了可能道路。上述的试基本规则强调了,应逐步推动省间、省(区、市)/区域市场融合。同时,该规则希 望通过增加省间市场的参与者数量,培育发电企业、电和售电公司的参与。2023年,省 间现货交易在电调峰上扮演了定的。该基本规则还特别关注可再能源参与主体,根据它们的需求设计市场机制,并旨在励分布 式发电、负荷聚合商、储能和虚拟电等主体参与电交易。2023年10,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步加快电现货市场建设作的通 知 115 。该通知要求多数省份在2023年底前做好试点现货交易的准备,并对市场的发展设定了 具体的时间节点。例如,通知规定,浙江省在2024年6前启动现货市场连续结算试运,福建省须在2023年底前开展周期结算试运。通知还明确了现货市场正式运的条件,多数试点省份的现货市场在连续运年以上后可转正式运。在区域市场,南区域电现货市场在2023年底前启动结算试运,京津冀电市场 争2024年6前启动模拟试运。通知强调,放开各类发电企业、售电公司等参与交易,这与加快建设全国统电市 场体系的指导意提出的2030年新能源全参与市场交易的标致。通知同时励分布 式新能源上电量参与市场。115 国家发改委办公厅等(2023),关于进步加快电现货市场建设作的通知,https:/ 114 国家发改委等(2022),加快建设全国统电市场体系的指导意,https:/ 113 国家能源局(2015),关于推进电市场建设的实施意,https:/ 69 容量电价机制 为了帮助电规模消纳新能源,煤电机组的原则上应从主要发电源向调峰与备的 转变 116 。然,中国的煤电机组在实现负盈亏上临挑战。尽管中央不断强调保证电供应 的重要性,但是些煤电企业对发电仍然充满犹豫,这主要由于,它们通过售电获得的盈利时 常不能撑其原料与运营的成本。发电容量成本回收机制的缺失也让不免担煤电是否能真 正挑起调峰的任务,并导致煤电资产的利不。2022年1下发的加快建设全国统电 市场体系的指导意 117 意识到了煤电企业临的上述挑战,它引导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建 市场化的发电容量成本回收机制,探索容量补偿机制、容量市场、稀缺电价等多种式。根据该指导意,中国于近期扩了其容量电价机制。2023年11,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 局印发了关于建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 118 。各省的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已向公众发布,且将从2024年11开始实施。虽然该机制会进步激励电企业完成新燃煤电的建设,并且推迟对现有的煤电容量的淘汰;但是它也能帮助煤电逐步向辅助调峰的转型,使煤电 机组的低利率在经济与政治上都更容易被接受。同时,该机制将维持中国庞煤电机组的成 本从电国企转嫁到了各省份的商电上,这可以励地官员避免煤电产能过剩。在 公布煤电容量电价机制之前,中国已经对抽蓄能电站 119 与部分地区的部分燃电实施了容 量电价机制。增量配电 2023年9,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增量配电业务配电区域划分实施办法 (征求意稿)意的公告 120 。增量配电业务是2015年中国电体制改的产物,是为电 吸引私营投资的重要渠道,以此平衡传统电企业的影响、避免业垄断、优化电价格 与增强服务质量。该征求意稿提出了若变化,主要包括明确划分配电区域的原则,明确以 消纳可再能源为主的增量配电的经营主体地位,以及进步规定拥有配电运营权的企业 的权利与责任。120 国家发改委(2023),增量配电业务配电区域划分实施办法(征求意稿),https:/ 119 国家发改委等(2023),关于抽蓄能电站容量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https:/ 118 国家发改委等(2023),关于建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https:/ 117 国家发改委等(2022),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电市场体系的指导意,https:/ 116 国家能源局(2021),关于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481号(经济发展类049号)提案答复的 函复摘要,http:/ 70 表 7|与电部有关的部分政策 政策名 发布期 指标与亮点 “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 划 (国家发改委等)2022年3 “四五”期间,单位GDP氧化碳排放五年累计下降 18%;到 2025 年,化能源消费重提到20%左右,化能源发电量重 达到 39%左右,电化平持续提升,电能占终端能重达到 30%左右 ;单位GDP能耗五年累计下降 13.5%;到 2025年,灵活调节电源占达到24%左右,电需求侧响应能达到最 电负荷的 3%5%;到 2025 年,核电运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左右,常规电装机容量达 到 3.8 亿千左右;化能源消费重在2030年达到25%关于完善能源绿低碳转 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 (国家发改委等)2022年210 “四五”时期,基本建推进能源绿低碳发展的制度框架;到2030年,基本建完整的能源绿低碳发展基本制度和政策体系。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 施案 (国家发改委等)2021年11 到 2025 年,全国电平均供电煤耗降300 克标准煤/千时以下;“四 五”期间,提2亿千煤电机组的灵活性。煤炭业“四五”质 量发展指导意 (中国煤 炭业协会)2021年6 到“四五”末,国内煤炭产量控制在41亿 8 吨左右,全国煤炭消费量控制 在42 亿吨左右,年均消费增1%左右。“四五”可再能源发 展规划 (国家发改委等)2022年6 到2025年,化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重达20%;可再能源消费总量 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可再能源在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超过50%;可再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时左右;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 倍;到2030年,化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重达到25%左右;电、太 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以上。关于促进可再能源发 电健康发展的若意 (财 政部等)2020年2 完善现补贴式;完善市场配置资源和补贴退坡机制;优化补贴兑付流 程。绿电交易试点作 案 (国家发改委等)2021年9 国家电公司、南电启动绿电交易试点;绿电交易的市场参与主体(包括电企业、电和光伏发电企业、电 和售电公司)须先获得地政府的批准。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 导意 (国家发改委等)2021年7 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 3000万千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市场化发展。71 政策名 发布期 指标与亮点 新型电系统发展蓝 书 (国家能源局)2023年6 加速转型期(当前2030年):该时期旨在加速向新型电系统的转型,推动各产业能形式向低碳化发展,化能源消费重达到25%;新能源 开发实现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引导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总体形成期(2030年2045年):在该时期,新型电系统总体形成,基 础设施与科技不断演变,为新能源场景奠定基础;巩固完善期(2045年2060年):该时期是“三步”的最后时期,聚焦 于对新型电系统的完善与稳定。以沙漠、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型电光伏基地规 划布局案(国家发改委 等)2022年2 到2030年,规划建设光基地总装机约4.55亿千。4.4.4 数据披露 中国电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每会公布按技术种类和省份划分的发电量和发 电装机量数据,以及按业和省份划分的电需求数据。燃煤电的发热量(单位为每千时 的克重标准煤)也会按公布。这些数据为详细并及时地了解中国电部的排放趋势提供了 可能。就前,主要缺少的可数据是按燃料分类的发电量,这些数据中国每年仅公 布次,且数据时效性有到两年的延迟。4.5 业部 2023年亮点 排放:业部的能源消费量速增,反映出贯以来的耗能的经济增模 式。尽管如此,业部的电化进程更快;由于空污染的治理要求以天然 与电来代替煤炭的使,业部的直接煤炭消费量也已快速下降。部发展:从2020年碳中和标设以来,清洁技术制造业发展迅猛。由于史 前例的投资热潮,在2022年2023年,该业的发展进步提速。另 ,煤基的炼钢产能在2023年继续速发展,与碳达峰标和向利废钢转型的愿 景相左。政策制定:2022年,态环境部要求七个耗能业业开始报送与核查它们的 排放。在此基础上,态环境部在2023年10发布了关于做好20232025年 72 部分重点业企业温室体排放报告与核查作的通知。该通知被泛认为是实 现到2025年、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容的重要步,可能的扩容对象是 泥、钢铁和电解铝等其他排放业。业部是中国最的能源消费者,其最终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0%。例如,在 清华候院的1.?C情景下,中国业部的终端能源需求将在2020年21.8亿吨标准煤的基础 上略微上升,到2025年前以约为22亿吨标准煤的峰值达峰,然后逐渐下降到2050年的14.1亿 吨标准煤。业部在氧化碳排放中也起着主导作,这主要是由于该部量的能源需求和重煤的能 源组合。排放的另原因是业加、特别是加泥过程中的排放。随着业部对能源 需求的下降、电化程度的提和电结构的变化,其氧化碳排放将在2020年2025年之 间达峰,早于其能源需求的达峰时间。在清华候院的2C和1.?C情景下,中国业部的氧化碳排放总量到2050年将分别降 约16.7亿吨和7.1亿吨。其中,2C情景下的12亿吨排放和1.?C情景下的4.6亿吨排放分别来 能源活动,2C情景下的4.7亿吨排放和1.?C情景下的2.5亿吨排放来业加。同时,在清 华的1.?C路径下,2050年中国的业氧化碳排放总量将在2020年50.9亿吨氧化碳的基础 上减少86.1%,其中,87.8%的减排量来能源活动,81%的减排量来业加。到2050年,中国业部的能源结构将实现脱碳。清华候院预计,到2050年,中国化 能源和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占将超过85%。在清华的1.5情景下,到2050年,电在业 部最终能源使总量中的重将达到69.4%;相之下,该重在2020年为25.7%。清洁能源制造业:2023年的经济亮点 除了的减排,业部需要为全社会的低碳转型提供设备从机到引擎,从电池 到热泵。从2020年碳中和标设以来,清洁技术制造业发展迅猛。由于史前例的投资 热潮,在2022年2023年,该业的发展进步提速。我们估计,2023年中国所有固定资产投资中的10%将流向了清洁发电、储能、电动汽、铁 路运输和电传输。对这些领域的投资预计同增40%,占据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同增的 全部;换之,如果没有这些领域的投资,中国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预计将为零。制造光伏板、电动汽与锂电池所产的排放预计将占中国2023年排放总量的3%,三者的 排放总量预计将同增60%。虽然说清洁技术的制造排放可被视为是低碳转型的初期成本,73 但是,旦这些光伏板、电动汽和锂电池在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投使,这三个业的排 放将被何倍抵消。4.5.1 对标基准的趋势 图 28|业部能源消耗总量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74 图 29|业部煤炭消费量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在转型路径下,中国业部的能源消费增速度在20172021年期间前快,并且在此 期间,其增速度在2018年之后加快。这反映的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推出对华关税政策与新 冠全球流出现之后、中国依赖的能源密集型经济增模式。排放趋势与转型路径致的是泥与建筑材料业。在NGFS的“延迟”转型路径下,该业 从2020年到2030年的排放量每年下降4%。泥产是该业的主要排放源。NGFS的“延 迟”转型路径显,泥产的排放量从2017年到2022年每年下降3%,这源于基础设施建设 量的下降,基建的下降反映的则是经济转型的进展。尽管中国业部的能源消费经历了速增,但是该部的直接煤炭消费量也已速下降,甚转型路径中的下降速度更快。这主要归功于中国在空污染治理上的政策。这些政策要 求或励天然和电来取代煤炭的直接使,因此前两种能源的使都在迅速增加。相对应的,中国业部的电化进展也转型路径中预测的要快。业部的煤炭消费量在经历了2015年2021年的下降之后,在20222023年上涨。这反映 了个整体趋势:2015年2017年间,受业放缓和空治理动影响,业部的煤炭消 费量快速下降,但其降速之后放缓,直最近煤炭消费量开始上涨。75 图 30|业部电化率的年度增(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图 31|业部电消费的年度增(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76 图 32|钢铁业煤炭消费量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图 33|钢铁业电消费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77 图 34|钢铁业电化率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图 35|化业电化率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78 4.5.2 现政策:业部的碳达峰动 中国对其业部的碳达峰规划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对应政府的两个五年规划:“四 五”规划(2021-2025)与“五五”规划(2026-2030)。2021年12,中国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四五”业绿发展规划。该规划详细列 举了业部到2025年需要实现的标与采取的动,以期为2030年业领域碳达峰奠定基 础。在此基础上,业和信息化部在2022年7发布了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案。该案 是不同业业在本个年推进碳达峰的统领指导件,它涵盖了针对所有业业的六 项“重点任务”,以及针对每个业制造流程与产品供给的两项“重动”。同时,业和信息化部还组织制定了具体的重点业碳达峰动案,为每项任务与动制定了具体 的规划,并负责新发布的政策与已有政策的衔接作。由于业部在排放清单中占主导地位,所以它受到量的政策、动计划和排放标准的严格 监管。以下,我们罗列了部分相关政策:表 8|与业部有关的部分政策 政策名 发布期 指标与亮点 业领域碳达峰实施 案 (业和信息化 部等)2022年81 到2025 年,规模以上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 13.5%;单位业增加值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于全社会 下降幅度;重点业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确保业领域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业能效提升动计 划 (业和信息化部 等)2022年629 到2025年,规模以上业单位增加值能耗2020年下降 13.5%。“四五”业绿 发展规划 (业和信 息化部)2021年123 到2025年,单位业增加值氧化碳排放降低18%;重点 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 10%;规模以上业单位增 加值能耗降低13.5%;宗业固废综合利率达到 57%;单位业增加值量降低16%。“四五”节能减排 综合作案 (国务 院)2021年1228 到2025年,全国单位GDP能源消耗2020年下降13.5%,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 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2020年分别下降8%、8%、10%以上、10%以上;重点业产能和数据中达到能效标杆平的例超过 30%。79 政策名 发布期 指标与亮点 “四五”循环经济 发展规划 (国家发改 委)2021年77 到2025年,单位GDP能源消耗2020年降低13.5%;废钢利量达到3.2亿吨,再有属产量达到2000万吨 ,其中再铜、再铝和再铅产量分别达到400 万吨、1150万吨、290 万吨。“四五”原材料 业发展规划 (业和 信息化部等)2021年1229 到2025年,钢铁业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泥产品单位 熟料能 6 耗平降低 3.7%,电解铝碳排放下降5%。氢能产业发展中期 规划(2021-2035 年)(国家发改委)2022年323 到2025年,可再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 氧化碳减排 100-200万吨/年;到 2030 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 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到 2035 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态。关于促进钢铁业 质量发展的指导意 (业和信息化部等)2022年28 争到2025年,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钢铁业利 废钢资源量达到3亿吨以上;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例 提升15%以上;确保钢铁产业排放2030年前碳达峰。钢铁业碳达峰及降 碳动案(中国钢 铁业协会)修订中 2025年前,钢铁业实现碳排放达峰;到2030年,钢铁业碳排放量较峰值降低30%;2035年,钢铁业碳排放量进步下降;2060年前将实现 脱碳。建材业碳达峰实施 案 (业和信息化 部等)2022年117 “四五“期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平与2020 年相降低3%以上;确保 2030 年前建材业实现碳达峰。关于“四五”推动 化化业质量发 展的指导意 (业 和信息化部等)2022年47 到2025年,宗产品单位产品能耗和碳排放明显下降,挥 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三五”降低10%以上。有属业碳达峰 动案 (业和信 息化部)2022年1115 重点品种单位产品能耗、碳排放强度进步降低,再属 供应占达到24%以上;确保2030年前有属业实现碳达峰。焦化业碳达峰碳中 和动案 (中国炼 焦业协会)2022年83 焦化业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2035年争减碳30%。80 政策名 发布期 指标与亮点 关于推动轻业质 量发展的指导意 (业和信息化部等)2022年619 到2025年,资源利效率幅提,单位业增加值能源 消耗、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造纸业“四五”及中期质量发展纲 要 (中国造纸协会)2021年1224 争“四五”期间业单位产品实际艺综合能耗纸浆由?kgce/t降为320kgce/t;2030年前碳达峰。关于产业纺织品 业质量发展的指导意 (业和信息化部 等)2022年421 到2025年,循环再利纤维及物质纤维应占达到 15%。关于化纤业质量 发展的指导意 (业和信息化部等)2022年421 “四五”期间,绿纤维占提到25%以上,物基 化学纤维和可降解纤维材料产量年均增20%以上。关于进步做好新增 可再能源消费不纳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 作的通知 (国家发 改委等)2022年1116 不纳能源消费总量的可再能源,现阶段主要包括电、太阳能发电、电、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等可再能源 ;关于进步做好原料 能不纳能源消费总 量控制有关作的通 知 (国家发改委等)2022年111 于产能源途的烯烃、芳烃、炔烃、醇类、合成氨等 产品的煤炭、油、天然及其制品等,属于原料能范 畴。关于印发钢铁/焦化、现代煤化、化、电四个业建设项环 境影响评价件审批原 则的通知 (态环境 部)2022年1214 将温室体排放纳建设项的环境影响评价;励采全 废钢电炉、炉炼铁、CCUS和绿氢等技术。关于做好20232025 年部分重点业企业温 室体排放报告与核查 作的通知 (态环 境部)2023年1018 各省级态环境部组织开展化、化、建材、钢铁、有 、造纸、航等重点业企业温室体排放报告与核查有 关作。81 政策名 发布期 指标与亮点 关于印发电装备 业稳增作案(2023-2024年)的通知 (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94 争2023-2024年电装备业主营业务收年均增速达 9%以上,业增加值年均增速9%左右。关于促进炼油业绿 创新质量发展的指 导意 (国家发改委 等)2023年1025 到2025年,国内原油次加能控制在10亿吨以内,千 万吨级炼油产能占55%左右。耗能、排放业:环境影响评价与“双控”为遏制耗能、排放业的盲投资,态环境部在2022年底更新了四个业(钢铁/焦 化、现代煤化、化以及电)的环境影响评价原则。此举不仅对这些业产的污染进 了进步的严格管控,还将温室体排放纳新建设项的环境影响评价,并试图推全废钢 电炉和炉炼铁,并开展氢冶、CCUS和绿氢等低碳技术的运。在过去年,聚集在重业领域的量投资对多数省份“能耗双控”的达标形成了阻。“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了单位GDP能耗五年累计下降13.5%的标,并要求各 省级政府细化落实规划。鉴于中国的经济在疫情放开后主要受能耗的部驱动,要实现 13.5%这标绝易事。国家发改委在2021年8发布的份评估中 121 ,对“双控”指标完 成度落后的省份进了点名。耐寻味的是,国家发改委之后未公布任何更新的评估结果,但 国家层的数据显,从2020年2023年上半年,中国的单位GDP能耗仅下降3.1%,与为达 成指标所需的7%降幅差距甚远。“能耗双控“不仅限定了各省的能源消耗,也对能耗的新开发项给出了指标。尽管各省在 不断探索低碳发展的模式,但要彻底放弃贯的能耗发展模式相对困难。随着中国的经济在 “清零”政策的解除复苏,化、钢铁、电和化能源加等耗能、排放业的投资和 产出均迎来同增 122 。122 中外对话(2023年9),“煤电和“两”业加剧中国臭氧污染”,https:/ 章 121 国家发改委(2021),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标完成情况晴表,https:/ ,政府件 82 业业的排放检测、报告和核查 中国的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以下简称“ETS”)于2021年启动 123 ,最初覆盖的是电业,该业的排放量占中国与能源相关的氧化碳排放量的40%。按照计划,ETS将向其他耗能 的业业扩容。ETS的“履约周期”指的是被覆盖企业对其碳排放的检测、报告和核查的过 程。从2022年开始,态环境部已经要求除了发电业外的七个排放业业(化、化、建材、钢铁、有、造纸、航业)报送和核查排放数据。2023年,该部发布了关于做 好20232025年部分重点业企业温室体排放报告与核查作的通知。该通知被泛认为 是实现到2025年、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容的重要步,可能扩容的对象是泥、钢铁 和电解铝等其他排放业。业排放达峰 钢铁、建筑材料(泥和玻璃)和有属(铝)是中国排放较的个业。信息和业化 部已经为它们制定了各的2030年前碳达峰动案。新技术(如氢)和可再能源在这些业的脱碳过程中将扮演重要的。氢能产业发 展中期规划(2021-2035年)设置了以下三个阶段性标:,到2025年,可再能源 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并实现氧化碳减排 100-200 万吨/年;,到 2030 年,形成较 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三,到 2035 年,形成氢能产 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态。同时,回收可以减少初级材料产过程中的排放。“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为重要 业材料的回收设置了五年标。该规划提出,到2025年,废钢利量达到3.2亿吨,再有 属产量达到2000万吨,其中再铜、再铝和再铅产量分别达到400 万吨、1150万吨、290 万吨。钢铁业是最的业碳排放源,其碳达峰实施案将电炉钢产量在粗钢总产量中的占从 2020年的10%提升2025年的15%以上。钢铁业的上游业焦炭争到2025年实现碳达 峰,粗钢产的碳达峰标年与焦炭相同。清洁技术制造业 中国的产业和创新政策侧重技术、附加值的产业,或称战略性新兴产业。它们包括可再 123 报(2023年7),“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启动上线交易 选择发电业为突破”,https:/ ,新闻报道 83 能源、新能源汽、节能环保等九个产业。在过去的年,光伏板和机的产与消费市场的崛起与扩张帮助太阳能和能在世界很多 地都成为了最实惠的发电技术。从2010年到2022年,新投产的公事业规模的太阳能光伏 项的全球加权平均平准化电成本(levelized cost of electricity)下降了89%,陆上 电项的全球加权平均平准化电成本在同期下降了694 。2023年,多晶硅、太阳能、锂电池和电动汽业在中国迅速扩张。据估计,到2023年底,中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产能将向1000吉(GW)迈进,较2022年底翻番 125 。另有报道称,今年上半年,储能业超100亿币的投资项就有42个,其中28个项已完成签约 126 。在中国的“双碳”标下,可再能源被认为是个充满希望、前途可期的产业,特别是在中 国经济临挑战、房地产业疲软的情况下。2023年9,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电装备 业稳增作案(20232024年)。如果说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标为新能源业的发展提供了个政治信号,那该业已经 取得的、超越官指标与预期的成功更多源于宏观经济。在前的环境、能耗等约束条件下,清洁技术成为地政府可以放投资的为数不多的领域之 。这是因为当下,由于陷严重的地债务问题,地政府的出临严格审查;同时,由 于房地产业的紧缩,临收压的地政府急于吸引投资,以拉动经济。作为疫情后刺激经济的措施之,中央政府的政策帮助营企业更容易从市场上与银筹集资 127 。不同于化燃料业和传统的重业,营企业正是清洁能源业的主军。在此之 前,由于中国的融系统严重偏向国企,信贷渠道直是营企业临的瓶颈问题。数据显 128 ,2023年上半年,仅光伏业就有60家企业发起了总额近2000亿元再融资,相去年全 年的融资总额翻了番。128 中国能源报(2023年10),“光伏“融资热”拐点来了”,http:/ ,新闻报道 127 新华社(202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营经济发展壮的意,https:/ ,政府件 126 能源杂志(2023年7),“储能业超百亿投资项半年盘点”,https:/ ,新闻报道 125 财新(2023年9),“两倍全球总需求中国光伏过剩产能即将逃杀?”https:/ ,新闻报道 124 国际可再能源署(2023),2022年可再能源发电成本 https:/www.irena.org/Publications/?/Aug/Renewable-Power-Generation-Costs-in-?,报告 84 地政府对投资的渴望使它们给出了颇有分量的不同形式的补贴。有报道 129 指出,各地的普遍 做法是通过低价地、税收和其他补贴段给予投资者30%的“投资返还率”,有的地政府 甚会免费为投资建造房。发电项,如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项,经常被经常被些 地政府将其与产业招商引资强捆绑。很显然,此轮的制造业投资热潮导致的是严重的产能过剩,但具体有多少产能过剩还取决于全 球能源转型的步伐。各地的省政府为其可再能源制造业设置的2025年标均雄勃勃。例如,东部沿海省份浙 江提出到2025年,其太阳能光伏、能和储能制造产业的产能分别达到每年1.5亿千,500 万千和1亿千时。浙江是中国第太阳能光伏制造省份。2022年,该省份的太阳能光伏 制造业产能达到4000万千,仅次江苏。同时,北煤炭省西在当地批准了晶科能源的 个型光伏制造基地,并为其提供了200-300亿元的政府投资。4.5.3 聚焦:钢铁业 前,中国每年产粗钢超过10亿吨,占世界钢铁产量的半以上。该业脱碳的主要挑战 是其主导的炼钢艺燃煤炉-碱性氧炉法(BFBOF)130 与其庞的业规模。钢铁是 中国仅次于电产的第氧化碳排放源。如果将该业所消耗的电所产的排放量计 算在内,它则上升为最的氧化碳排放源。钢铁产的快速增直是中国排放增的主要 因素,这使得该业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成为实现中国整体排放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钢铁业临的另挑战是连年的产能过剩。国家发改委2017年制定的指标提出 131 ,计划到2020年将钢铁产能由2015年的11.3亿吨/年削减到10亿吨/年以下,削减量约为1.5亿 吨/年。然,中国的粗钢年产量在2020年攀升10.65亿吨的历史位 132 。或许是由于指标 未达成的原,中国官今未公布2020年全国的钢铁产能;然,基于报道的钢铁产量和 产能利率可以推算出,2020年中国的钢铁产业应该超过12亿吨,超标2亿吨以上 133 。133 Lauri Myllyvirta.Carbon Brief.Analysis:Surge in Chinas steel production helps to fuel record-high CO?emissions.https:/www.carbonbrief.org/analysis-surge-in-chinas-steel-production-helps-to-fuel-record-high-co?-emiss ions/.章 132 国家统计局(2022),https:/ 131 国家发改委(2017年7),钢铁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https:/ ,政策 130 在此艺中,焦炭被作还原剂以去除铁矿中的氧,该过程会产量碳排放。129 财新(2023年9),“两倍全球总需求中国光伏过剩产能即将逃杀?”https:/ ,新闻报道 85 由于未能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再加上2020年9“双碳”标的宣布,中央政府在 2021年和2022年加了削减钢铁业产量的度,图减少该业的污染物和温室体排放 量 134 ,135 。中国的粗钢年产量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下降了2.8%和1.76 。2023年,中央政府未对外公布对钢铁业的控产指标,但业界泛认为,政府的指标将会低于 2022年的产能平 137 。今年18,中国的粗钢产量同增2.68 。这意味着,如果政 府希望把全年产量控制在2022年的产量以下,2023年的9-12全业需要减产69 。虽然从短期来看,削减产量可能是帮助钢铁业实现碳达峰的有效途径,但是要实现期与深 度的业脱碳就需要通过低碳技术的使、能源效率的提和对资源的循环利。虽然中国的钢铁产量在过去的三年直处于位,但是该业的利润在2021年达到顶峰之 后断崖式下跌。其利润总额在2022年同下降91.30 ,在2023年18继续同下跌 57.11 。下跌的利润再次指向了钢铁业的产能过剩,以及由持续疲软的房地产业与由此造 成的钢价导致的下游需求量的减少 142 。由于过去的20年,中国钢铁消费规模直很庞,因此从被拆除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以及 报废的汽和机械中获取的废钢量分可观,这些废钢可以帮助钢铁业向循环经济靠拢。废钢的利为该业转向电炉炼钢提供了契机,促使其减少对燃煤炉-碱性氧炉法的使 与随之产的排放量。钢铁业的标 143 是到2025年将废钢的利量从2020年的2.33亿 143 业和信息化部等(2022),关于促进钢铁业质量发展的指导意,http:/ ,政策 142 Bloomberg News(2023).Chinas Property Woes to Weigh on Steel Prices Through Next Year.https:/ ough-next-year .News.141 国家统计局(2023),http:/ ,数据 140 国家统计局(2022),http:/ ,数 据 139 Lauri Myllyvirta(Sep 2023),Centre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https:/energyandcleanair.org/china-energy-and-emissions-trends-september-?-snapshot/.Analysis.138 国家统计局(2022),https:/ 137 新华财经(2023年8),“粗钢平控政策扑朔迷离 钢市供需两端均陷预期与现实的博弈”,https:/ ,新闻报道 136 国家统计局(2022),https:/ 135 国家发改委(2022),“国家发展改委 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就2022年粗钢产量压减作进研究部署”,https:/ ,政策 134 国家发改委等(2021),“国家发展改委 业和信息化部 就2021年钢铁去产能“回头看”、粗钢产量压减 等作进研究部署”,https:/ 86 吨 144 增加到3亿吨以上,并到同年将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的例从前的10%增加到15%以上。然,巨的废钢利潜并未转化成为实际的电炉钢产量的上升。2022年,电炉钢产量在 粗钢总产量的占为9.7%,均低于之前四年的占(详图36)。在中国市场上,利废 钢与电炉产钢铁的成本要于使铁矿与燃煤炉-碱性氧炉的产过程;同时,市场 也缺乏使低碳钢的动。电炉艺之于燃煤炉-碱性氧炉艺的低经济性意味着钢铁 业需要更多的政策持与更的低碳钢市场,以此为电炉产能与产量的提创造可能,同时帮 助业完成2025年的电炉钢产量占指标。图 36|中国钢产量中不同艺的占与2025年电炉炼钢的标产量 来源:CREA,中国钢铁业年鉴2022。注:BOF为转炉,EAF为电炉,“?e”指“2025年预测数据”。2025年的钢铁产量估计以2022年的产量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来计算。如果政府在今后年内持续对钢铁产量进控制,那么到2030年钢铁业的氧化碳排放不 仅会达峰,且会在碳达峰后急剧下降。同时,废钢量的持续增加意味着作为原料的铁将被 144 中国钢铁新闻(2021),“重磅!废钢铁产业“四五”发展规划发布”,http:/ ,新闻 87 量替代,这使到2030年碳达峰的标更加触可及。当务之急是要将投资引流到低碳产 设施上,以帮助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的标。新建钢铁项需要遵循“产能置换”的原则,即所有新建产能都要以退出定数量的现有产能为前提。这是项业和信息化部在2014年 就推出的举措,旨在化解钢铁、铝、泥与玻璃的产能过剩问题。新增钢铁产能 基于可获取的2017年2023年上半年的业数据,CREA总结了新钢铁项的发展趋势 145 。以 下是部分重点发现:中国的钢铁企业正在新的煤基钢铁产能上进笔投资。从2017年2023年上半年,全国的钢企在各省份获批的新炼铁年产能合计达到3.843亿吨,新炼钢年产能合计达到 4.259亿吨。平均,每六个在中国获批的新钢铁年产能合计约为3000万吨,近 德国的钢铁产能总量。从2017年2023年上半年,炉和转炉仍是新增钢铁产能的主导艺。燃煤炉产能占 新增炼铁总产能的99%,碱性氧炉产能占新增炼钢总产能的70%。换之,有超过 四分之的中国现有钢铁产能将会通过产能置换为新建产能,这些新建碳设备的碳锁 定险不容忽视。尽管中国在2020年做出了“双碳”承诺,但从2021年2023年上半年,各地新批准的 燃煤炉和碱性氧炉的合计年产能仍分别达1.198亿吨和7660万吨。如果中国想要 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那它必须尽早淘汰排放的炼钢设备;所以,在2020年之后新 批准的燃煤炉和碱性氧炉有成为搁浅资产的险,且搁浅资产预测将合计近1000亿 美(约合7000亿币)。然,部分投资也投向了新建低碳钢铁产能。从2021年2023年上半年,中国各地拟建 的电炉炼钢项的产能增加,获批项产能合计为5250万吨。由于最新的“产能置 换”政策持电炉炼钢,因此,2021年2023年上半年间新宣布的电炉项的年产能占 所有炼钢项年产能的30-40%,同期另有少量使低碳或零碳技术的炼铁项获批。到2025年,所有在上述期间获批的钢铁项都将投产。通过这些新产能的置换,约有 40%的中国钢铁产能将得到更新。145 Centre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Chinas steel sector invests USD 100 billion in coal-based steel plants,despite low profitability,overcapacity and carbon commitments.(2023).https:/energyandcleanair.org/publication/chinas-steel-sector-invests-usd-?-bn-in-coal-based-steel-plant s-despite-low-profitability-overcapacity-and-carbon-commitments/.Report.88 图 37|2 017年2023年上半年,以产能置换式发布的新增炼钢与炼铁产能,统计以每半年为单 位 来源:CREA,各省市政府站。注:BF为炉,Non-BF为炉(包含使氢直接还原艺、氢等离体熔 融还原艺和“HIsmelt”直接熔融还原技术的),BOF为转炉,EAF为电炉,AOD为氩氧脱碳炉。图 38|以预计投产年份进统计的新增炼钢与炼铁产能 来源:CREA,各省市政府站。注:数据反映的是2017年2023年上半年的相关公告数据。BF为炉,Non-BF 为炉(包含使氢直接还原艺、氢等离体熔融还原艺和“HIsmelt”直接熔融还原技术的),BOF为转炉,EAF为电炉,AOD为氩氧脱碳炉。4.5.4 数据披露 包括最重要的排放业在内的业部的产数据按公布,这有助于显业部排放的发 展。然,关于业部能源消耗的数据只按年度公布,且数据时效性延迟两年。关于 业部氧化碳排放的官信息只公布过两次,最近次数据更新在2014年。89 4.6 建筑部 2023年亮点 排放:由于温天与空调的进步普及,2022年2023年中国建筑部的电消 费上升明显,致使其能源消耗量的增速提升。由于新增的可再能源发电量还法 满电消费量的新增部分,建筑部能耗量的上升导致了发电部对煤炭使的 上升。部发展:在建筑部使既有经济效益可提升能效的措施的潜巨,但它们 也临不少现实的阻。由于中国建设新楼房的速度放缓,提升现有建筑的能效可 能是个重点。政策制定:对北地区居的煤炉进替换仍是空治理与减排政策的重点之。对现有建筑的能效提升与可再能源的推同样重要。由于温天与空调的进步普及,建筑部在2022年2023年的电消费与往年相蹿升,这不仅导致了由发电产的排放量的增加,也凸显了建筑能效的重要性。中国建筑部(包括与商建筑)的氧化碳排放量在2021年占全国总量的16%。该部 的排放通过能源领域产,特别是通过使煤炭、天然和电。虽然与多数其他国家相 ,这例较(原因是中国的业作为能源消费者占主导地位),但是它仍然很重要,且 正快速上升。尽管中国在消灭规模使煤炭取得了快速进展,但是居使煤炉取暖仍 然是空污染物的个主要来源。能源使效率在建筑业的减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在清华候院的1.5情景下,到2050 年,建筑部的能源消耗量从2020年的7.75亿吨标准煤下降到6.2亿吨标准煤。该路径同时预 测,在该部到2050年的最终能源消费总量中,电的例从2020年的48%上升到786 ,物质的使则从2020年的6700万吨标准煤上升到约9000万吨标准煤。该部程度的电 化意味着其天然消费也会下降。中国建筑部的直接碳排放量在2015年202年间下降了18%,这是因为建筑中的燃料使已 经被区域供热和电取代。2021年,由于天然使量的上升,建筑部的直接碳排放量同 上升了5%。然,该部的煤炭使在当年仍然下降。146 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2021),建筑电化及其驱动的城市能源转型路径,https:/www.efchina.org/Reports-zh/report-lccp-?-?-zh ,研究报告 90 如果同时计由电消费与取暖产的排放量,那建筑部的排放量就上升明显。2023年,该部的电消费量与2018年相增幅超过50%。由极端热浪导致的空调的量使是个 主要驱动因素。各转型路径的预测显,该部的总排放量包括建筑电和热产的排放量从2030 年开始急剧下降并持续到2045年,在2050年达到8000万吨氧化碳。清华候院的1.?C路径同时预测,中国建筑量的增将幅放缓,到2025年全国建筑总量的 净增将停。由于中国尚未禁氢氟碳化物的使,其建筑物的空调设备是含氟体的主要来源。在中国针 对温室体的政策中 147 ,对含氟体的控制是任务之。4.6.1 对标基准的趋势 中国严格的空污染治理政策将建筑部中的规模煤现象视作空污染的主要来源之。相关政策的实施使此类煤炭的使快速减少,且降速与转型路径致。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建筑的总能耗以每年5%的速度增,但在转型路径中,建筑的总能耗从2020年到2030年 下降。由此可,中国建筑业对天然和电使的增速度转型路径中预测的更快。虽然 在建筑中采取既能产经济效益能节能的措施的潜常,但实现这标也有很障 碍。随着中国在建设新建筑上的步伐有所放缓,现有建筑的节能可以成为个重要的领域。147 态环境部(2021),关于严格控制第批氢氟碳化物化产建设项的通知,https:/ 91 图 39|建筑部煤炭消耗量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图 40|建筑部天然消耗量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92 图 41|建筑部电化率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在国际能源署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下,中国建筑部的煤炭使须在2020年2030年间下 降75%,这该部在2015年与2020年间取得的实际降速要快出不少。建筑部实际的天然 和电消费量增速也要所有转型路径中快出许多,这代表建筑能效的提升程度要慢于转型 路径的预测;同时,该部的电消费要转型路径的预测快,且并未代替煤炭和天然。4.6.2 现政策:领域的碳达峰动 在中国的碳达峰动案,建筑业归属“城乡发展”的领域。除了继续落实前期政策外,减 少煤炭的宗使与在农村地区推可再能源是近期政策的两个侧重点。煤炭取暖 对北地区居的煤炉进替换在2017年成为空治理与碳减排政策的重点之。由北京 学能源研究院主持的项研究显,在2017年2022年,北地区累计共有3630万从煤炭 取暖改为以电或天然取暖,这使该地区散煤消费下降 388 。该研究同时估计,148 北京学能源研究院(2023年9),中国散煤综合治理调研报告(2023),https:/ ,研究报告 93 2022-2025 年间,约有另外2100万将完成此项取暖改造;到 2025 年,散煤消费量相 2017年降幅将超过60%。般,居使散煤取暖,散煤也是各项政策中减少煤炭使量的重点。然,由于近 期天然价格的与对能源安全的担忧,中国并未彻底淘汰煤炭,是清洁煤代替散 煤。相电或天然来代替煤炭,此举并不能减少氧化碳的排放,对空污染物的减少效 果也常有限。态环境部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3-2024年秋冬季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动 案(征求意稿)149 中提出,2023 年采暖季前完成“散煤治理”78.7万。对于如此 规模的散煤治理动,中央政府的资持关重要,市场化的机制则对此动的期 持续亦不可或缺。然,由于政府补贴的减少与政策度的减弱(包括清洁煤来替代散煤的 决定),上述标的实施程度是未知数。绿建筑和建筑能效改造 中国前正在图提新建筑的能源消费标准,同时对现有建筑的能源使效率进改造。“四五”建筑节能与绿建筑发展规划对绿建筑提出了若个到2025年的约束性 标:,建筑部运次次能源消费总量为11.5亿吨标准煤;,城镇新建居住建筑能 效平提升30%;三,城镇新建公共建筑能效平提升20%;四,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积3.5亿平以上,其中,居住建筑积超过1亿平,公共建筑积超过2.5亿平。最后个指标仅为“三五”期间节能改造积的半,这代表中国对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步 伐正在放缓。城乡建筑的可再能源发展 提建筑电消费总量的可再电占意味着中国的整个能源系统需要转型。与此同时,在住宅上安装可再能源发电装置也会涉及各个利益相关。鉴于上述两个原因,减少城市地 区建筑排放的个更实际法是削减其能源消费量。“四五”建筑节能与绿建筑发展规 划提出,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能源替代率达到8%,该百分仅“三五”时期的指 标出两个百分点。然,在实际操作中,整县光伏开发案的实施推进了建筑可再 能源替代的进程。149 态环境部(2023年9),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3-2024年秋冬季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动 案(征求意稿),https:/ ,政 策 94 同时,为加乡村清洁能源的建设度,国家能源局、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 兴局在2023年3 150 决定联合组织开展“农村能源命试点县”的建设。该动对试点县提出 了以下标:到2025年,可再能源在次能源消费总量占超过30%,在次能源消费增 量中占超过60%。表 9|与建筑部有关的部分政策 政策名 发布期 指标与亮点 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 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2022年713 到 2025 年,城镇新建建筑全执绿建筑标准;2030 年前,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2030 年前,严寒、寒冷地区新建居住建筑本体达到 83%节能要求,夏热冬冷、夏热 冬暖、温和地区新建居住建筑本体达到 75%节能要求,新建公共 建筑本体达到78%节能要求;到2030年,城市活垃圾资源化利 率达到 65%。“四五”建筑节能与绿建 筑发展规划 (住房和城乡建设 部)2022年312 设置煤炭消费量指标,即到2025年,建筑运的能源消费总量为 11.5亿吨标准煤;到2025年,城镇新建居住建筑能效平提升30%;城镇新建公共建筑能效平提升20%。“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 化规划 (国务院)2022年211 推动农业农村减排固碳。4.6.3 数据披露 住宅和商业建筑部的能源消耗数据只按年度公布,且数据时效性延迟两年。该部的 氧化碳排放的官信息从未公布过,中国提交给联合国的官温室体排放清单将住宅排放归 “其他”类别。4.7 交通运输部 2023年亮点 排放:2019年到2022年间,由于疫情封控措施造成的出限制,中国的油消费量 基本保持平稳。然,该指标在2023年封控措施解除之后飙升。在路交通,减排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辆的电化,电的使在交通运输部的能源消费总量 150 国家能源局等(2023年3),关于组织开展农村能源命试点县建设的通知,https:/ ,政府件 95 中的占从2018年的3.4%上升到2023年的4.7%。部发展:电动汽的产与销售在中国激增。2023年18,电动汽的销量 占中国所有汽销量的30%,2019年同期,该占仅为5%。中国公共交通的脱碳 与电动化受益于其庞的城际铁络,城市轨道交通和公交系统。政策制定:虽然国家层对新能源汽的购买补贴在2022年底已全停,但地 政府出台了各的替代政策。另外,国家财政部将新能源汽免征购置税政策延续 2027年底。如果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继续快速进,那么中国对客运和货运的需求便将持续急剧上 升,直到2040年左右。要限制该部氧化碳排放的增加,需要进步发展可持续的交通运 输模式和其他选项、并增加两者在总运输量中的份额;同时加快电化和在航空中使物 燃料和氢。在清华候院的1.?C和2C路径中,交通运输部的氧化碳排放总量将在 2030年左右分别以10.4和10.8亿吨的达峰(该排放量在2020年为9.91亿吨),并在2050年分 别急剧下降到1.72吨和5.5亿吨。在清华候院的1.?C情景中,中国交通运输部2050年的 能源效率将在2015年的基础上增加65%,在“政策情景”中,该增幅只有30%,这凸显了在?.?C情景中相关政策延续性。同样在清华候院的1.?C情景中,公共交通在所有出式中的例将在2050年达到60%,在其政策情景中,该例为45%。铁路络的总度在2050年将增到七万公,于 “政策情景”中的五万公。私家的拥有例将继续增,但其增速将较慢,从2020年的 171 上升到2050年的27%。使拼的通勤者例在2050年将达到25%。现代活需要分散的、时效性强的、型的、价值的货物运输。清华候院的1.?C情景对 运输部进了重组。在重组后,铁路运输的份额从2021年的8.92 增加到2050年的24%;船舶运输的份额从2021年的15.6%增加到2050年的22%;公路运输的份额则从2021年的 73.9%下降到2050年的51%。在客运,2050年铁路的份额从“政策情景”下的38%增加 到1.5路径下的43.5%,公路运输的份额从“政策情景”下的34%下降到1.5路径下的 26.5%。同样在1.5路径下,航空的份额从2021年的33%略微下降到2050年的29%。152 国家统计局(2022),中华共和国2021年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 ,政府公报 151 国家统计局(2021),中华共和国2020年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 ,政府公报 96 对于道路辆,电化是减排的主要驱动。在私家和轻型,电池电动占主导 地位;燃料电池则帮助客和中重型卡进电化。在清华候院的1.?C情景中,新 能源汽(包括电动汽和燃料电池汽)在2030年和2050年在所有辆中的例分别达到 20%和85%,该例在2020年只有1.5%。在货运,新能源汽的例从2020年的 0.2%上升到2030年的5%、再到2050年的60%。4.7.1 对标基准的趋势 图 42|交通运输部油消耗量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2019年到2022年间,由于疫情封控措施造成的出限制,中国的油消费量基本保持平稳。然,该指标在2023年封控措施解除之后飙升,且其期趋势前难以判定。与1.5标相符的转型路径显,从2020年到2030年,中国交通运输业的油需求增接近 于零。97 图 43|交通运输部电化率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图 44|交通运输部电消费的年度变化(实际趋势与转型路径的对)98 电的使在交通运输部的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从2018年的3.4%上升到2023年的4.7%。相转型路径预测的每年增0.5个百分点左右,该时期的实际年平均上升速度约为其半。然 ,由于数据很可能没有反映来公路交通和充电设施的全部电消费量,实际的电化率可 能更快。电动汽的产与销售在中国激增。2023年18,电动汽的销量占中国所有汽销量 的30%,2019年同期,该占仅为5%。这意味着,电动汽的推可能帮助降低了四个百 分点的油消费增速。油巨头中国化最近预测,电动的推可以帮助中国的汽油消费在 2023年达峰 153 。汽油占中国所有油消费量的20%。但鉴于中国的货运耗油在整个交通运输部的耗油中占较 的例,未来整个部的油消费量很程度上取决于宗的货运量。同时,公路运输转铁 路与货运辆的电化仍处于初期。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能源技术展望(Energy Technology Perspectives)的预测,全球 电动汽在所有新销售中的份额到2030年将达到65%。考虑到其电动领域的增速度,中国实现这标的问题不。清华候院的1.?C路径中预测,2030年,新能源汽在中国 所有上路辆中的占将达到20%。按照新能源汽在中国前的发展态势,此预测例应该 可以顺利实现。中国公共交通的脱碳与电动化受益于其庞的城际铁络,城市轨道交通和公交系统。各地 公交辆的电动化速度快,此举通常是空污染治理案中的部分。中国在铁路运输上的投资规模直分可观 。2023年的前九个,该投资继续壮,同 上升了22%。公交模式结构并没有因为规模的铁路投资发明显变化。2023年前8个,铁路客运量和 旅客公数还未完全恢复到2019年疫情前的平。航空客运恢复同样缓慢,20192023年间 没有明显的趋势表明,航空客流正转向铁路。作为衡量公路运输量的间接指标,炼油的汽油 产量在2023年的前8个已2019年同期平出15%。货运,2023年的前个的铁路“吨公”运输量相2019年同期上升了23%,这表 铁路货运量已开始增。153 Bloomberg News.(Aug 2023).Chinas Gasoline Demand to Peak Early on Fast Adoption of EVs.https:/ ption-of-evs?sref=Oz?Q?OZU .News report.99 图 45|汽产;12个的累计值 4.7.2 现政策:促进绿和低碳交通运输的动 中国政府在促进交通运输部的绿和低碳化主要采取三块动,分别是:推新能源 汽、打造绿交通体系和建设绿交通基础设施。以下是部分相关的政策:表 10|与交通运输部有关的部分政策 政策名 发布期 指标与亮点 新能源汽产业发 展规划(20212035 年)(国务院办公 厅)2020年112 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的市场竞争明显增强;纯电动乘新 平均电耗降12.0千时/百公,新能源汽新销售量达到汽 新销售总量的20%左右;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中国新能源汽核技术达到国际先进 平。绿交通“四 五”发展规划 (交 通运输部)2022年121 ”四五”期间,营运辆单位运输周转量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下 降5%;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3.5%;全国城市公交、出租汽(含约)、城市物流配送领域新能源汽 占分别上升72%、35%和20%;国际集装箱枢纽海港新能源清 洁能源集卡占上升60%。100 政策名 发布期 指标与亮点 “四五”现代综 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 规划 (国务院)2022年118 到2025年,主要采250公及以上时速标准的速铁路对50万 以上城市覆盖率达到95%以上;“四五”期间,交通运输氧化 碳排放强度下降率达5%。关于进步构建质 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 指导意 (国务院办 公厅)2023年619 到2030年,基本建成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 源汽辆购置税减免 政策的公告 (财政部 等)2023年619 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延续20242027年。电动汽的产与销售 从中国国务院在2012年下发了节能与新能源汽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之后,中国的电动汽业便证了速发展,并已成为全球领头。中国是全球最的电动汽市 场。2022年,中国的电动汽销量较2021年增82%,达到620万辆,占全球总量的594 。本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1%,其中,排名靠前的品牌包括亚迪、五菱、奇瑞、安与 汽埃安 155 。2023年开始实施的系列最新政策延续了政府对于新能源汽(特别是电动汽)的有持。-虽然国家层对新能源汽的购买补贴在2022年底已全停,但地政府已经出台 了各的替代政策。国家层的购置补贴从2009年开始发放,帮助新能源汽产业从 零开始发展 156 。另外,财政部也已经将新能源汽的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延续2024 2027年。新能源汽的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始于2014年。截2022年底,该政策累 计免税规模超过2000亿元,仅2023年,免税额就预计将超过1150亿元。据估计,2024年2027年的政策延续意味着减免辆购置税规模总额将达到5200亿元 157 。157 报(2023年6),新能源汽产业质量发展再迎政策持,https:/ ,新闻 156 报海外版(2023年2),补贴退场,新能源汽如何“续航”?,http:/ 155 EV Market report.(2023).BYDs Growing Market Share in Chinas EV Market.https:/ 154 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2023年6),全球汽电动化转型年度总览:2022,https:/theicct.org/publication/global-transition-electric-vehicles-update-jun?/,报告 101 -电动汽的充电设施规模也迅速扩张。中国的充电桩数量从2015年的不到10万个增 到了2023年5的640万个。北上等线城市中城区的公共充电桩设施覆盖率超过 80%,全国65%的速公路服务区具备充电条件 158 。2023年6,进步构建质 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提出了到2030年的发展标,即“基本建成覆盖泛、规模适 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除了在城区推电动汽的 使,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也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 持新能源汽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如上海 159 、浙江 160 、江苏 161 、安徽、福建 162 、东 163 和湖南 164 等省市治区均制定了 有的地规划,以进步促进新能源汽制造的发展。覆盖上海、浙江、江苏和安 徽的三地区也已形成新能源汽产业集群。2022年,该地区的新能源汽产量约 290万辆,占全国总产量的四成以上 165 。铁路建设 中国的铁路特别是铁和城市轨道交通在过去的年间发展迅速(详表11)。截 2020年底,中国的铁路运营程达到14.6万公,其中铁运营程达到3.8万公。同年,全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程达到6600公,即之前的每五年其程规模以两到三倍的速度 扩张。165 报(2023年7),三体化发展形成新能源汽产业集群,http:/ ,新闻 164 湖南省业和信息化厅等(2022年12),关于持新能源汽产业质量发展的若政策措施,https:/ ,政策 163 东省业和信息化厅站(2020年10),东省发展汽战略性柱产业集群动计划(20212025 年),http:/ ,政策 162 福建省政府办公厅(2022年4),福建省新能源汽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https:/ ,政策 161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2021年11),江苏省“四五”新能源汽产业发展规划,http:/ ,政策 160 21世纪经济报道(2021年5),浙江新能源汽产业“四五”规划发布:到2025年产量争达60万 辆,https:/m.? ,新 闻 159 上海市政府(2021年2),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 年),https:/ ,政策 158 新华社(2023年7),破解“找桩难”,我国加布局新能源汽充电基础设施,https:/ ,新闻 102 如果以每公和单位运输计算,铁路和路运输的排放量在交通运输部最低,航空和公 路运输的排放量得多。随着铁路络的快速建设,铁路货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的重由 2017年的7.8%提2021年的9.26 。中国的铁路总程前仍落后于美国和欧盟27国 167 ,168 ,后两者各拥有度超过20万公的 铁路络。然,中国在“四五”期间正继续按照其强有的规划建设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 设施。2022年的数据显,当年中国的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为7109亿元,投产新线达到4100公 ,其中速铁路2082公。同年,中国的铁路营业程达到15.5万公,其中速铁路达 到4.2万公 169 。表 11|2005年2025年间在运的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总度(1000公)交通类型 2005 2010 2015 2020 2025指标 (约束性)铁路 75 91 121 146 165 铁 19 38 50 城市轨道交通 0.43 1.4 3.3 6.6 10 数据来源:交通运输“五”发展规划、“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四五”现代综合 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政府站 4.7.3 数据披露 国家能源局曾经按公布油产品的表观消费量数据,但该度数据从2022年初起已停公 开。炼油的总吞吐量和油产品的进和出数据每均有公布,但这数据没有按产品的 类型进分类。虽然这些数据集不是专针对交通运输部公布的,但是它们还是对该部的 排放发展提供了指性的参考。该部的实际能源消耗量数据按年度公布,但数据时效性会延迟两年。关于交通运输部 氧化碳排放的官信息只公布过两次,最近次数据更新在2014年。169 (2023年5),国家铁路局:2022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09亿元,http:/ ,新闻报道 168 Statista.(2023).Total length of the railway lines in use in the European Union(EU-?)from 1990 to 2020.https:/ 维基百科(2023),国家铁路程列表,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rail_transport_network_size ,维基百科 166 光明(2022年10),交通运输部:“公转铁”“公转”成效明显 运输结构持续优化,https:/ ,新闻 103 4.8 省级动 4.8.1 现政策:中国的候转型需要各省的共同动 由于中国的省级政府是执中央政府政策的主要政主体,因此,要实现全国层的碳达峰与 碳中和的标需要它们共同与致的努。从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动 案 170 ,中国各个省、治区、直辖市均制定与发布了各的碳达峰动案。这些地层 的案在不同程度上设置了单位GDP能源消耗下降、单位GDP氧化碳排放下降和化能源 消费重的指标。根据对公开资料的分析,湖北、新疆与西藏三地未设置到2025年的单位GDP能源消费总量下 降与单位GDP氧化碳排放下降的量化指标。同时,新疆还未设置到2025年的化能源消 费占的量化指标。个省、市、治区(湖北、新疆、西藏、河南、西、宁夏、江、河北、海、云南、东和重庆)未设置到203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的指标,另有六个 省、市、治区(湖北、新疆、河南、江苏、北京和云南)未设置到2030年有关化能源 消费的指标。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和然资源禀赋呈现东部与西部的错位分布,因此,要达成“双碳”标,各地所临的压并不均匀。经济发达地区通常能源消费量较,但却少有清洁能源的 资源,这导致了发达地区需要负起更的脱碳责任。国家层的2030年前碳达峰动案提出,到2025年化能源消费重达到20%左 右。由于中国西部发达地区拥有丰富的、光与资源,它们将成为完成这个指标的顶梁 柱。海、西藏、云南和四川的化能源消费的指标均国家层的指标出20多个百分 点;同时,天津、河北、东和陕西等北传统煤省的化能源消费的指标均低于国家 层的指标,差距最达到8.3个百分点。海南设定的、到2030年的化能源消费的指标为 54%,为全国第三;京津冀地区与汾渭平原各到2030年的化能源消费的指标低于 全国平均。170 国务院(2021年10),2030年前碳达峰动案,https:/ ,政策 104 图 46|各省级政区到2025年化能源消费占指标的较 图 47|各省级政区到2030年化能源消费占指标的较 我们以2020年的数据作为基准对各地化能源消费量占的指标进分析。该分析发现,各省级政区在“四五”期间的指标增幅不均,东的指标甚从2020年的30%下降到了 2025年的29%。分析发现,该指标增幅最的省级政区依次为:西藏(8.5个百分点)、陕 西(8.1个百分点)和江苏(七个百分点);该指标增幅最的省级政区依次为:湖南(0.3个百分点)、上海(2个百分点)和贵州(2.4个百分点)。作为中国GDP体量最的省级政区,东在清洁能源上承诺发倒退,这令吃惊。该省在 2022年举核准煤电项,此趋势延续2023年上半年,在此期间东甚拟定与核准了更 多煤电项。纵观2023年,东省的重点发电项中的新增容量以燃煤发电项和燃发电 项为主,其中,前者合计31GW,后者合计27GW。前,东拥有的可调度发电容量是其 波动电源发电容量的四倍,这意味着该省新增煤电容量的途难以解释为在建、光装机容 量的“辅助调峰”容量。除去西藏和海,在化能源消费重上设置较指标的地区均为2020年该指标的基准线 较低的地区。陕西、内蒙古、河北和东等北富煤地区与江苏、浙江和安徽等三关键省 份所设的指标均全国指标(即相2020年五个百分点的增)要。105 图 48|各省级政区到2025年化能源消费占预计增指标的较(以2020年数据为基准)注:北京和天津的2020年化能源消费占的基准值未有公开报道,因为上图仅显两地到2025年的指标。各地对清洁能源投资的热情拉升了中国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的总量。据媒体报道,光伏项 能吸引到“历史最优”的投资条款,例如,晶科能源拟在西建设的、总年产能为56GW的光 伏产基地得到了当地省政府的持。该项的部分资(200-300亿)主要靠地城 投基或城投平台给该企业担保发债融资,且政府投资返还率在30%以上 171 。从某种程度,各地政府对光伏、能和电动汽制造项的投资热情源于三年的“清零”政策对它们造成的财政压与国家下发的单位GDP能源消耗下降指标给政府投资带来的局限 性。通过将产清洁能源所产的能源消耗量剔除在能源消费总量的限额之外,中央政府表达 了其对清洁能源投资的持。因此,各地省级政府以清洁能源投资项作为向中央政府获取资 持的有效渠道,以此获取新的信贷和投资。清洁能源投资的的是为了削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强度。然,在部分省级政区,其分 布式光伏项的发展与可调节电源和储能项的发展难以匹配,这造成了中国局部地区分布式 光伏发电量的过剩。2023年前个,河南、东和湖北三地为了达到各2023年年底前的屋顶光伏发电装机的 指标,其光伏装机容量领先全国其他地区。仅河南地就在今年18新增了8GW的光伏 装机容量。在能,内蒙古、新疆和云南的装机容量名列前茅。内蒙古今年以来新增的 能容量超过6GW。171 财新周刊(2023年9),光伏冲险峰,https:/ ,新闻报道 106 2023年5,东的电市场连续出现负电价 172 。这现象的出现可能是由于该省分布式 光伏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了其输电可以消纳的容量范围 173 。这为各省理性规划与部署中期 资源项敲响了警钟。从2022年夏天开始,中国证了股煤电项核准热潮,其中,陕西、东和内蒙古的电 装机容量相其它地区最。然,新核准的煤电项所位于的省份往往已经拥有够的煤电 容量来撑拟建的、电项。与中央政府的政策指引恰恰相反的是,各地政府并未采取有效 动控制新煤电项的核准 174 。有些地政府希望赶在为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标所设的 截期间之前,尽量多地赶建耗能、排放项,有的地甚在未经核准的情况下,就已 开建拟建的两项 175 。2021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对个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形势“分严 峻”的省级政区发出了“级预警”(表其未能达标或超标超过10%),并对另五个能源 消费总量控制形势“较严峻”的省级政区发出了“级预警”(表其未能达标或超标 10%内)176 。在此之后,国家发改委未有就各地区能耗双控标的完成情况发布更新信息,但 国家层的缓慢进度表很多地区的表现落后于预期。176 国家发改委(2021年8),关于印发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标完成情况晴表的通知,https:/ ,政策 175 光明报(2023年9),常纪:纠正“运动式”减碳,必须先后破,https:/ 174 CREA.(Aug 2023).Chinas new coal power spree continues as more provinces jump on the bandwagon.https:/energyandcleanair.org/publication/chinas-new-coal-power-spree-continues-as-more-provinces-jum p-on-the-bandwagon/,报告 173 能源新媒(2023年10),深度思考电投资过热了么?,https:/ ,博客章 172 财新(2023年6),东连续负电价,全球罕,中国的电市场发了什么?,https:/ 107 图 49|2023年18,不同能源分类下新增发电容量幅度最的省份列表 各省级政区到2025年和2030年的单位GDP能源消耗和单位GDP氧化碳排放的下降指标 度统。此统性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21年7提出的“坚持全国盘棋,纠正运动式 减碳”的告诫有关 177 。2021年年初,在习近平将“双碳”标定为中国的项主要政策与公 众关注点之后,各省纷纷预期设定标。这让中央政府担,各地出于竞争的理碳达峰 动可能过于激进,导致其他政策标只得退求其次 178 。178 国家发改委(2021年8),8发布会回答之四,https:/ ,新闻稿 177 光明报(2023年9),常纪:纠正“运动式”减碳,必须先后破,https:/ 108 图 50|各省到2025年能源消费下降指标的较(以2020年数据为基准)图 51|各省到2025年氧化碳排放下降指标的较(以2020年数据为基准)图 52|各省到2030年氧化碳排放下降率指标的较(以2005年数据为基准)4.8.2 近期的指标调整 由于在疫情期间与疫情之后,中国各地经济增的是耗能模式,多数省份在完成中央下 达的指标表现佳。在各地发布了地碳达峰案之后,部分省份为了给化能源项提供空间,调整了其已经发 布的指标。109 在2022年6成的东省碳达峰实施案中,该省提出,到2025年,化能源消费重 争达到32%以上 179 。然,该省在2023年5发布的东省推进能源质量发展实施案(2023-2025年)却下调了该重的指标,将其设为“达到29%左右”180 。2022年5发布的四川省“四五”电发展规划 181 ,该省设置的到2025年的化能源 发电装机重指标为15.6%。然,在其2022年12发布的四川省电源电发展规划 (2022-2025年)中,该省为了增加本地产煤炭的使量,电装机占这指标被上调为 16.6%。2023年918,负责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进程的国家发改委就“四五”节能标完成 进展滞后事宜,分别约谈了湖北省、陕西省、肃省、海省的节能主管部 182 。10,发 改委就“四五”能耗强度下降进展滞后事宜,约谈了浙江省、安徽省、东省、重庆市节 能主管部 183 。这些约谈显,该个省份与直辖市节能审查松弛,耗能、排放、低平 项管理乏。国家发改委同时强调,“四五”期间能耗强度下降的指标必须完成,然 “四五”前两年,被约谈地区的能耗增速较快,且能源效率提升缓慢,扣除原料能和可再 能源消费量后,能耗强度下降仍滞后于“四五”标进度要求,个别地区甚不降反升。这些现象均引发了省级政府未认真控制能源消费的担忧。183 国家发改委(2023年10),国家发展改委环资司约谈浙江、安徽、东、重庆4省(市)节能主管部 ,https:/ ,作发布 182 国家发改委(2023年9),国家发展改委环资司约谈部分地区节能主管部,https:/ ,作发布 181 四川省发改委等(2022年5),关于印发四川省“四五”电发展规划的通知,https:/ ,政策 180 东省能源局(2023年5),东省推进能源质量发展实施案(2023-2025年),http:/ ,政策 179 东省政府(2023年2),东省政府关于印发东省碳达峰实施案的通知,http:/ ,政策 110 5 专家调查和采访 2023年亮点 今年有89位专家参与了调查,数较去年有所增加,专家的态度也更为乐观。调查 结果表明,多数专家认为中国正朝着2030年碳达峰的标迈进,但限制碳排放增 平仍是个巨的挑战。今年的调查结果显,在中国的煤炭消费是否已达峰值这个问题上,有34%的专家 回答不确定,这与去年相有很差异,例去年增加了12%。这或许反映出过 去年的煤炭政策变化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两次调查结果显出专家对于中国电部碳达峰的意分歧增,认为电部 碳排放已达峰和认为其将在2030年之后达峰的专家例均有所增加。为了系统地呈现专业对中国排放轨迹的观点和期望,我们邀请来不同领域的杰出专家 参与了项对于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进展和展望的问卷调查。我们采了与2022年相同的 调查问卷,并将这次的调查数据与去年的数据进了详细对,以观察去年以来的变化和 趋势,特别是在特定领域或问题上是否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在问卷中,我们询问了参与专家对中国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费总量达峰的预期,以及对电 、业、建筑和交通运输部的氧化碳排放量的预估。这些专家主要来能源环境经济学 领域(图 53)。他们的业背景不仅包括等教育,还涵盖了煤炭、电、可再能源、油等多个领域(图 54)。这些从事能源相关作的专业来学术单位、咨询机构以 及能源业(如电、油、天然等)(图 55)。本次调查于2023年825915进,共收到了89份有效问卷,其中64份来国内专家,25份来于国外专家。除此之外,我们还与部分专家进了在线的访谈。不同于依赖模型预测或规范性分析的传统定量研究法,参与本次调查的专家运了他们丰富 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来回答问卷中的问题。调查对象不仅包括校和科学研究所的学者,还 包括来业主管部、协会学会、国内外智库、国有企业、其他能源企业、政府组织 以及新闻媒体等各个领域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观点在定程度上反映了各个领域的主流看法。同时,他们多元化的背景也确保了我们调查结果的泛代表性和可靠性。111 图 53|专家专业领域(单位:)图 54|所在业(单位:)图 55|从业单位性质(单位:)112 5.1 氧化碳排放总量 2023年接受我们采访的专家中,绝多数(超过70%)认为中国可以实现2030年前氧化碳 排放达峰的既定标。其中,2认为中国的氧化碳排放已经达峰,17预测中国将在2025 年前实现碳达峰,45位专家认为中国碳达峰年份预计在2026年到2030年之间(表 12)。表 12|关于中国氧化碳排放达峰年份的调查结果 你预计中国的氧化碳排总量放会在何年达峰?如果在2026-2030年之间达峰,则可 能的达峰年 选项 数 例 年份 数 A.已经达峰 2 2 26 2 B.2025年前 17 19 27 3 C.2030年后 25 28 28 14 D.20262030年间 45 51 29 10 2030 13 不确定 3 与2022年的调研结果相,专家们对中国氧化碳排放的观点和预测表现出积极的变化。相 信中国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25年之前达到峰值的专家例从2022年的15%上升21%。其 中,有两位受访专家甚认为中国的氧化碳排放可能已经达到峰值,反映出部分专家对中 国减排进展的乐观态度。另,预测中国氧化碳排放将在2030年之后达峰的专家数量 有所减少,从2022年的有31%降2023年的28%。这种变化可能反映了专家对中国实现减排 标的期望提,并对中国政府在加强减排努有更的信。图 56|中国氧化碳排放量的达峰年 113 在2023年的问卷中,绝多数专家认为中国实现碳达峰是可的。其中关键在于氧化碳排 放的峰值平。对于中国碳达峰的平问题,有50位专家预测峰值平将中国2020年的 氧化碳排放平出 15%以上(图 57)。图 57|氧化碳峰值 5.2 次能源消费和煤炭消费 在89位受访专家中,超过半数认为中国的次能源消费将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显出他们 对中国控制能源消费增的信。此外,13位专家预测次能源消费将在2035年达到峰值,反映出他们对能源消费增的谨慎态度。然,也有22位专家认为中国的次能源消费在 2035年之后仍将继续增,表明他们对能源消费增持保守看法,或认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 展将伴随能源需求的增加。表 13|关于中国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峰年份的调查结果 你认为中国的次能源消费总量会在何时达峰?A.已经达峰 7 B.到2030年 47 C.到2035年 13 D.2035年之后 22 114 在关于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峰时间的问题上,2023年的调查结果呈现出去年更为积极的趋 势。先,认为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达峰的专家例从2022年的4%上升到2023年的8%。其次,专家中有53%相信中国将在2030年之前实现次能源消费峰值,这例在2022年 的调查中为50%。总体来看,倾向于认为中国次能源消费总量将在2030年之前达到峰值的 专家占从54%上升到61%。图 58|中国次能源消费总量的达峰年 中国已经宣布,在四五时期将严格控制煤炭消费的增,在五五时期逐步减少 184 。这意味着中国的煤炭消费将在2025年达到峰值。在我们采访的89位专家中,有18位专家认为 中国的煤炭消费已经顶。不过,89位专家中的41位认为,中国的煤炭消费尚未达到顶峰。还有30位专家回答不确定,他们认为煤炭消费的达峰与中国未来年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密 切相关。关于煤炭消费的达峰年份,12位专家预测在2025年,4位专家预测在2026年。此外,还有16 位专家认为中国的煤炭消费将在2027年之后达到峰值。其中,6位专家选择了2028年,5位专 家选择了2030年,甚有1位专家选择了2040年。总体来看,三分之左右受访专家认为中国 的煤炭消费可以在2025年达峰。所有受访专家都明确指出,煤炭消费的达峰需要考虑到能源 转型与全球、中国国内经济形势之间的相关性。且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有时 甚于对碳排放的控制。184 中国中央政府(2021年10).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作的 意.https:/ .政策.115 表 14|关于中国煤炭消费总量达峰年份的调查结果 你认为中国的煤炭消费已经达峰了吗?达峰年 选项 数 例 年份 数 A.是 18 20 25 12 B.不确定 30 34 26 4 C.不 41 46 27 2 2028 6 2030 5 2035 1 2038 1 2040 1 不确定 9 在2023年的调查中,认为煤炭消费已经达峰的专家占增加了5%,达到了20%(图 59)。同时,尽管认为中国煤炭消费尚未达峰的专家占从2022年的73%下降到2023年的46%,但 回答“不确定”的专家例幅上升,从2022年的12%增到2023年的34%。在那些认为未 达峰的专家中,今年的调研显有更多专家倾向于认为煤炭消费将在2025年达峰(表 14和 图 60)。值得关注的是,对煤炭达峰年不确定的专家例显著上升。2022年的调查中只有12%的专家 对煤炭达峰年不确定。在2023年这例幅度增加到34%。这可能反映了近年来煤炭 政策的发展注了更多不确定性,使专家们更难以预测未来的向。图 59|中国煤炭消费是否达峰 116 图 60|不同煤炭消费达峰年的选择数 5.3 电部 电部在中国的碳减排任务中扮演着关键。电部占全国总排放的40%左右。尽管 们普遍认为电部是最的氧化碳排放者,并在其他部的脱碳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但关于中国电部何时达到排放峰值仍存在不同意。有27位专家预测中国的电部将 在2030年后达到碳排放峰值。另外,还有22位专家认为电部的碳排放峰值将出现在2026 年到2030年之间。进步的调查那些预测中国电部排放在2026年到2030年之间达峰的专家发现,总共有19位 专家提供了他们的预测。其中,1位专家预测电部排放将在2026年达到峰值,7位专家预测 在2027年,5位专家预测在2028年,1位专家预测在2029年,另外5位专家预测在2030年,即中 国政府设定的碳达峰年份。还有3位回答者没有给出具体的年份。表 15|关于中国电部氧化碳排放达峰年份的调查结果 117 你预计中国电部的氧化碳排放会在何年达峰?如果在2026-2030年之间达峰,则可能的 达峰年 选项 数 例(%)年份 数 A.已经达峰 5 6 26 1 B.2025年前 35 39 27 7 C.2030年后 27 25 28 5 D.20262030年间 22 30 29 1 2030 5 不确定 3 近两年对于中国电部氧化碳排放的调研结果显,专家意出现更分歧。认为在 2030年前达峰和2030年之后达峰的专家例均有所上升。从积极的度来看,2023年次有 6%的专家认为电部碳排放已经达峰,在2022年没有专家持有这观点。但从另 来看,认为电部将在2030年后达峰的观点在2023年调研专家中占为30%,较2022年的 19%有明显增。这可能反映了些专家对电部未来碳减排持较悲观态度。图 61|中国电部氧化碳排放达峰 5.4 业部 钢铁业是中国第碳排放源。如表 5所,关于中国钢铁业的氧化碳排放达峰时间的 观点多种多样。有13位专家认为该业的碳排放已经达到峰值,35位专家预测它将在2025 年之前达到峰值。这意味着近半的专家(89位中的48位)表现出较为乐观的看法。另外,21位专家认为钢铁业的碳排放将在2030年之后才达到峰值,20位专家则将其峰值时间范 围放在2026年到2030年之间。这种观点多样性反映了专家们对中国钢铁业碳减排前景的不 同看法,显出这业在减排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关于预测中国钢铁业碳排放在2026年到2030年之间达峰的专家呈现了定的分布。具体 来说,有2位专家预测碳排放将在2026年达到峰值,3位专家认为峰值将出现在2028年,5 位专家预测在2029年,还有4位专家认为碳排放峰值将在2030年出现。118 表 16 关于中国钢铁业氧化碳排放达峰年份的调查结果 你预计中国钢铁业的氧化碳排放会在何年达 峰?如果在2026-2030年之间达峰,则可能的达峰 年 选项 数 例(%)年份 数 A.已经达峰 13 15 2026 2 B.2025年前 35 39 2027 0 C.2030年后 21 24 2028 3 D.20262030年 20 22 2029 5 2030 4 不确定 6 针对中国钢铁业的氧化碳排放达峰时间,与2022年相,2023年的调查结果显了些 专家对该业的减排成果和未来发展持更加积极的看法。同时也有更多的专家认为达峰时间 将提前。在2023年的调查结果中,15%的专家认为钢铁业的碳排放已经达到峰值(A选 项)。在2022年的调查中,仅有8%的专家持有这观点。尤其显著的是,2023年的调查 显39%的专家预测钢铁业将在2025年之前达到碳排放峰值(B选项),幅度于2022 年的27%。这些增加的份额主要来原本估计中国钢铁业在2026-2030年达峰的群体。在 2023年的调查结果中,认为钢铁业的碳排放峰值将出现在2026年到2030年之间的专家占 为22%(D选项),幅度低于2022年的42%。这表明在两年间,更少的专家持有将达峰 时间推迟2026年到2030年之间的观点。关于在2030年之后才达峰的观点(C选项),2023 年的占为24%。在2022年为23%,变化不。这些结果表明些专家对于钢铁业的减 排成果和实际达峰时间更加乐观。特别是20%的专家将钢铁业的达峰年限提前了1-5年。图 62|中国钢铁业的氧化碳排放量达峰年 119 泥业被列为中国第三碳排放源。2023年的调查结果显,将近60%的专家认为中国 泥业的氧化碳排放将在2025年之前达峰:约21%的专家认为泥业的碳排放已经达到 峰值,38%的专家预测峰值将在2025年之前出现。剩下的40%,17%的专家预测峰值将 在2026年到2030年之间出现,24%的专家认为峰值将在2030年之后才会出现。对于那些预测达峰年份在2026年到2030年之间的专家的进步调研发现,在这些专家中没有 预测泥业的碳排放将在2026年达到峰值,但有2位专家预测峰值年份为2027年,4位专 家认为将在2028年达到峰值,另外2位专家分别预测2029年和2030年。还有4位没有给出具 体年份(表 17)。表 17|关于中国泥业氧化碳排放达峰年份的调查结果 你预计中国泥业的氧化碳排放会在何年达峰?如果在2026-2030年之间达峰,则可能的 达峰年 选项 数 例(%)年份 数 A.已经达峰 19 21 26 0 B.2025年前 34 38 27 2 C.2030年后 21 24 28 4 D.20262030年 15 17 29 2 2030 3 不确定 4 2022年和2023年关于中国泥业的氧化碳排放达峰时间的调查结果显,专家对于泥 业的碳减排和实际达峰时间的乐观态度有所提升(图63)。2023年调查中,约21%的专家认 为泥业的碳排放已经达到顶峰,在2022年这数字仅为8%。同时,认为泥业将在 2030年后才会达峰的专家例从2022年的38%下降2023年的24%。于在2025年前达峰 (选项B)和20262030年达峰(选项C)的预测,专家们的例和2022年调查结果相变化 不。120 图 63|中国泥业的氧化碳排放量达峰年 5.5 交通运输部 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交通运输部经历了乘和货运数量的急剧增,能源消耗和 氧化碳排放也随之激增。公路运输是该部最的氧化碳排放源,前主要依赖化燃 料。为了减少交通运输部的氧化碳排放,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2023年的专家调查结果显,有37%的专家认为中国交通部的氧化碳排放达峰将在2030 年之前实现(选项A),有43%的专家预测在2030年到2035年之间达峰(选项B)。相对 ,较少的专家认为达峰将在2035年到2040年之间(选项C,占为15%),以及在2045年及 以后(选项D,占为6%)(表18)。与之前的预测相,这些结果表明专家对中国交通部的 氧化碳排放达峰时间更加分散,没有像之前的研究中那样出现明显的共识。表 18|关于中国交通运输部氧化碳排放达峰年份的调查结果 你预计中国交通运输部的氧化碳排放会在何年达峰?A.2030年前 33 B.20302035年 38 C.20352040年 13 D.2045年及以后 5 121 2023年和2022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更多专家提前对于了中国交通部的氧化碳排放达峰时 间的预测。认为峰值将在2030年之前实现(选项A)的专家从2022年的23%幅度增加到 2023年的37%。与之相对应的,预测交通部将在2030年到2035年之间达到峰值(选项B)的专家从2022年的50%下降到2023年的43%。同时,预测峰值时间在2035年到2040年之间 (选项C)的专家也从2022年的19%下降到2023年的调查中的15%。图 64|中国交通运输部氧化碳排放的达峰年 5.6 新形势的影响 新冠疫情对能源转型产了多重影响。,疫情减缓了经济活动,降低了能源需求增,同时也影响了们对清洁能源的投资能。另,政府的经济刺激措施为清洁能源技术的 发展提供了契机。实证研究发现,COVID-?推动了低碳发电量的增,加快了低碳能源转 型 185 。IEA预计到2023年,清洁能源技术的投资将是近于化燃料投资的近两倍。中国在过去 两年经历了限电问题,疫情解封后经济增速低于预期。在此背景下,我们设计了两个问题,旨在了解专家对新形势下能源转型进程的预判和建议。专家们对中国疫情后的经济形势对能源转型进程的影响持不同看法。其中,半以上(51%)的专家认为疫情后的经济形势将加快能源转型进程。这可能是因为疫情期间出现了些低碳趋 势,如碳排放下降和可再能源增加。然,另外的34%专家担当前的经济形势会减缓能源 185 Li,K.,Qi,S.,Shi,X.,2022.The COVID-?pandemic and energy transitions:Evidence from low-carbon power generation in China.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368,132994.https:/doi.org/?.?/J.JCLEPRO.?.?122 转型进程。这种观点可能考虑到经济发展可能会被放到能源低碳转型更优先的位置。另外,9%的专家认为经济形势不会对能源转型产影响,还有7%的专家表不清楚。这可能反映了 在当前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形势还有很不确定性,因此难以准确预测未来能源转型可能受到 的具体影响。表 19|关于中国疫情后的经济形势影响能源转型进程的调查结果 您认为中国疫情后的经济形势如何影响能源转型进程?A.没有影响 8 9%B.加快能源转型进程 45 51%C.减缓能源转型进程 30 34%D.不清楚 6 7%关于中国的双碳战略和标是否需要调整的问题,专家的意较致。绝多数(65%)的专家建议坚持“双碳”标不动摇,并在实施策略和动计划时做好适应性调整。即在双碳 标的实施过程中,要审时度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步伐,把握好进度。另外还有9%的专家 认为应坚定不移的执战略和标,不受经济形势影响。但也有12%的专家认为可以适度降低 标以促进经济发展,这反映了他们对经济发展的关切。此外,8%(7位)的专家提出应设定 更为雄勃勃的标。表 20|关于中国”双碳”战略和标的看法或者建议的调查结果 您对中国的”双碳”战略和标有什么看法或者建议?A.可以适度降低标,以促进经济发展 11 12%B.坚持标不动摇,但在实施策略和动计划时要做好适应性调 整的准备 58 65%C.战略和标坚定不移,策略和动也需被经济形势左右 8 9%D.或许可以考虑更具雄的标 7 8%E.没有明确的建议 5 6%F.其他观点 0 03 6 结论 2023年7,习近平强调,中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标是“确定不移”的,表现了中国政府实 现“双碳”标的决。习近平同时指出:“但达到这标的路径和式、节奏和度则应 该且必须由我们作主,决不受他左右。”虽然,排放指标仍然在中国政府的议事程中,但由于国内经济的下压与不断升级的地缘 政治紧张局势,政策制定者优先关注点有所转移。然,逆的经济使清洁能源的制造与部署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这使中国以早于政府预期的速度实现碳达峰与排放量下降提供了可 能。为了衡量中国的进展,我们对照与巴黎协定标致的转型路径、对中国关键排放部的 排放和能源趋势进了基准评估。该评估采与我们去年发布的展望报告同样的法。我们的 评估发现,以下多个指标都处于正轨:清洁能源投资 电化 建筑部的煤炭消费量 钢铁与泥的产量 建筑材料业的排放量 电动汽销售 我们也发现,以下个指标直到20222023年间仍然偏离轨道:氧化碳排放总量 能源消耗总量 业部的能源消耗量 交通运输部的能源消耗量 建筑部的能源消耗量 对煤基发电产能的投资 对煤基业产能(尤其是钢铁产能)的投资 以下是2023年的主要趋势:124 排放反弹 2023年,中国的氧化碳排放量出现了上扬,其主要原因是“清零”政策结束后的油消费 量出现上升与由旱导致的电发电量的急剧下降。本报告分析的所有路径都要求中国的氧 化碳排放量在2020年2030年下降。这表,在这些路径的预测中,中国需要在2030年前好 年实现碳达峰,且其排放在之后出现下降。所有路径也预测,中国在2030年后的排放下降 速度要快于2020年2030年间的下降速度,才能实现路径设定的标。尽管中国在清洁能源的扩张和电化取得了的进步,但是其能源消费总量的快速增 也意味着其排放量的不断增加。中国能源需求的快速增受其经济增模式驱动,其增模 式有利于能源密集度最的业,特别是钢铁、有属、化和煤化。中国建筑部的能 源消耗也转型路径预测的增速度要快,且其多数增是在电消费,这导致电部 的煤炭使量增加(因为中国清洁能源的增加速度不以满全部的额外电增加需求)。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取系列叠加措施,即在提能源效率的基础上将经济结构从能源密集 度最的业中转移出来,或者进转型案预测的、规模更的清洁能源投资。要实现以 上这些措施,个重要的步骤是优先考虑电化,特别是在如型热泵和电动汽等可以电 度替代化燃料的应中。清洁能源的速发展助提早碳达峰 2023年,中国对清洁能源技术的部署(尤其在太阳能和电动汽)表现突出,超过所有 预期。我们估计,中国今年新增的化能源发电量将次超过其年发电总量的平均增幅。这 意味着,如果清洁能源继续以现今的速度增且电消费的增速保持或低于历史平均值,那中 国电部的排放量将在未来年内达峰。除了清洁能源技术的速发展,2023年还证了清洁能源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这使清洁能源 和清洁技术次成为投资与GDP增的驱动因素,巩固了它们在政府经济政策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度重视清洁能源制造业上。这意味着,该产业会成为中国快速实现能源转型的动。同 时,这也使世界其他国家的能源转型进程与中国的利益息息相关。对煤电、钢铁等两产能的投资与碳达峰进程错位 2022年以前,中国每年平均净增的发电装机容量(以燃煤和燃为主)为50GW,约等于 每周新增个型发电。该速度所有转型路径预测的都要快很多。在所有转型路径下,2020年2030年间,中国的发电装机容量或幅净增、或幅下降。然,2023年新增 125 的发电装机容量更是激增。2022年2023年间,中国核准燃煤发电的速度进步加 快。2023年,通过产能置换式新建的钢铁项仍然以炉、转炉艺为主。该趋势可能减缓钢 铁业达峰进程,也有碍实现该业提电炉钢产量的标。同时,通过产能置换式新建的 电炉炼钢、氢冶等低碳钢铁冶炼项的投资有所增加,这两项技术都将在钢铁业的脱碳进程 中扮演关键。清洁技术制造业腾,产能过剩显现 在2020年碳中和标公布之后,中国的清洁技术制造业进了发展时期。由于前所未有 的投资热潮,该业在2022年2023年间发展更加迅猛。清洁技术是中国的个主要经济引 擎,其在2023年该国的全部投资占有24%,并驱动了总投资净增加。然,由于不同市场 主体对其趋之若鹜,该业临产能过剩的可能,且其产能的利率也可能下降。专家对碳达峰趋于乐观 为了解业的观点与预期,本报告对89位来候和能源领域各专业的专家进了次 调查,被采访者的数量去年的报告有所增加。相去年,今年受访的专家对中国的“双碳”进程更为乐观。其中,认为中国会在2025年前实现氧化碳排放达峰的专家占从去年的 15%上升为今年的21%,认为中国的氧化碳排放量在达峰前将其2020年的排放量上升 超过15%的专家占从去年的69%下降今年的56%。这可能反映出,专家们对中国实现其 减排标的预期越来越。多数受访专家相信,中国正处在2030年前碳达峰的正轨上,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的挑战仍然巨。此结果显,虽然中国可以实现2030年碳达峰的标,但要幅削减其碳 排放仍是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志不渝的努和联协作。温室体排放信息披露亟待加强 有关氧化碳温室体的政策并没有取得实质进展。政府并没有为温室体的控排设置 官的量化指标,也未要求温室体排放的定期报送,后者本可以协助评估中国在此 的趋势或进展。国家层的甲烷排放控制动案也缺少具体或量化的指标。于中国的 碳中和标是只针对氧化碳还是所有温室体,前官说法并未致。中国在温室体排放的官检测和信息公开披露上有所不,最近次完成的温室体排 放清单的公布还要追溯到2014年。在氧化碳排放的报送,对于企业层的报送定 进展,但是省级与全国层的报送仍然没有进展。126 附录:历史数据来源 本报告中使的历史数据来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22。其中,2021 年的数据来中国国家统计局与IEA的世界能源平衡2023(World Energy Balances 2023),后者包括了中国的官报告数据和中电联的年度和度电统计数据。2023年的全年数据是根据年初9的数据的同变化预测的。2022年按燃料分类的 发电量取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s Energy),2023年的该数据取英国智库恩伯(Ember)出版的全球电评论(Global Electricity Review)。表 21|历史数据来源 部 指标 产品 数据来源 2023年数据来源 所有 温室体排放 量 氧化碳 CAT 基于化燃料消费量和泥产 量的预测 所有 能源消费量 煤炭 NBS 度表观消费量数据来于万得 资讯(Wind Information)所有 能源消费量 油 NBS 油的表观消费量根据中国国家 统计局的炼油吞吐量数据和中 国海关的净出数据得出 所有 能源消费量 天然 NBS 度表观消费量数据来于万得 资讯 所有 能源消费量 电 CEC CEC 所有 能源消费量 次能源消费 量 NBS 根据煤炭、油和天然消费量 以及化能源发电量计算得出 所有 能源消费量 化能源 NBS 中电联报告的化发电量 电 温室体排放 量 氧化碳 IEA 中电联的发电量的变化 电 装机总量 能 CEC CEC 电 装机总量 太阳能 CEC CEC 电 装机总量 核能 CEC CEC 电 装机总量 煤炭 CEC CEC 电 装机总量 发电 CEC CEC 127 部 指标 产品 数据来源 2023年数据来源 电 装机总量 天然 CEC CEC 电 装机总量 电 CEC CEC 电 发电量 电 CEC CEC 电 发电量 太阳能 CEC CEC 电 发电量 核能 CEC CEC 电 发电量 物质能 IEA 恩伯全球电评论 电 发电量 煤炭 BP 恩伯全球电评论 电 发电量 发电 CEC CEC 电 发电量 天然 BP 恩伯全球电评论 电 发电量 电 CEC CEC 电 发电量 化 CEC CEC 电 发电量 所有 CEC CEC 业 能源消费量 煤炭 IEA 业 能源消费量 油 IEA 业 能源消费量 天然 IEA 业 能源消费量 电 CEC 业 能源消费量 能源消费总量 IEA 钢铁 能源消费量 煤炭 IEA 动煤消耗量和冶业的炼焦 煤消耗量数据来万得资讯 钢铁 能源消费量 天然 IEA 钢铁 能源消费量 电 CEC CEC 泥 产量 泥 NBS NBS 交通运输 能源消费量 油 IEA 油产品的表观消费量 交通运输 能源消费量 电 CEC CEC 建筑 能源消费量 煤炭 IEA 建筑 能源消费量 天然 IEA 建筑 能源消费量 电 CEC CEC 128 缩略语列表 AR?:第六次评估报告 BECCS:物能源与碳捕获和储存 CAEP-IAE:中国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境研究所 CA:候分析组织 CAT:候动追踪组织 CCS:碳捕集与封存 CCUS:碳捕获、利和储存 CEC:中国电企业联合会 CEEP-BIT:北京理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 CHP:热电联产 CO?:氧化碳 CREA:能源与清洁空研究中 EAF:电弧炉 EIB:欧洲投资银 EPPEI:中国电规划设计总院 ETHZ:苏黎世联邦理学院 EU:欧盟 EV:电动汽 FIT:上电价 FYP:中国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 GDP:国内产总值 GHG:温室体 Gtce:10亿吨标准煤 HVAC:建筑物的供暖、通和空调 129 HFCs:氢氟碳化物 IAMs:综合评估模型 ICCSD:清华学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IEA:国际能源署 IMF:国际货币基组织 IPCC:政府间候变化专委员会 IIASA:国际应系统分析研究所 MEE:中国态环境部 MIIT:业和信息化部 MRV:监测、报告和核查 mtce:百万吨标准煤 NCEPU:华北电学 NCGHGs:氧化碳温室体 NDC:国家主贡献 NDRC:中国国家发展和改委员会 NGFS:央与监管机构绿融络 NEA:中国国家能源局 NEV:新能源汽 NIESR:英国国家经济和社会研究所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PFCs:全氟化合物 PIK:波茨坦候影响研究所 PKU:北京学 SDS:可持续发展 SENR-RMU:中国学环境学院 tce:吨标准煤 130 TCEP:追踪清洁能源进展 UMD:兰学 UN:联合国 UNFCCC:联合国候变化框架公约 WEO:世界能源展望 131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06 140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CREA:中国气候转型展望2023:专家调查和采访(18页).pdf

    中国候转型展望2023:专家调查和采访尽管对中国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感到乐观,专家们强调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仍需要付出巨努。2023年11作者施训鹏*,杨易*,王姝睿*国际能源转型学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设计吴迪图来源:Li Yang/Unsplash致谢作者感谢参与问卷调查的专家,感谢他们提供的反馈与洞。i关于CREACREA是个致于揭空污染的趋势、原因、其对健康的影响以及解决案的独研究机构。CREA利科学数据、研究和证据来持世界各地的政府、机构和组织为实现清洁能源和清洁空做出的努。我们相信,有效的研究和沟通是实现成功的政策、投资决策和倡议作的关键。CREA于2019年在芬兰赫尔基成,在个欧洲和亚洲国家都有作员。关于ISETS国际能源转型学会(ISETS)是家独、营利的全球性组织,总部位于澳利亚悉尼。ISETS旨在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作出贡献,促进知识分享,促进利益相关之间的对话,持各个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并推动共同动,以实现清洁可持续的能源未来。声明本报告由能源与清洁空研究中(以下简称“CREA”)根据其总部注册地所在国芬兰的法律法规依法发布。CREA致于科学研究的式,推清洁能源,及研究减少空污染的解决案。CREA在政治上独具有政治独性。本报告中使的指代名称和其地图上呈现的材料不代表本机构对任何国家、领、城市或地区的法律地位或其当局的法律地位的意表述,也不代表本机构对任何国家、领、城市或地区的边界或边界的划定的意表述。本出版物包含的内容和表达的观点是于调研期间基于独的科学研究和分析所产出的成果和意,仅为作者的个观点和意,不定代表官政策或官的观点,也不定代表CREA、其成员和/或其出资的观点和意。CREA不对报告中所含涉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作担保。本报告仅于环保公益和信息分享的使,不作为公众及任何第三的投资或决策的参考。CREA对本出版物内容中的任何错误或遗漏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有中、英两个版本,如有内容差异,以英报告作准。ii主要发现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在中国气候转型展望系列年度报告中第二次通过专家调查和采访来评估中国是否按照其气候承诺的轨迹前行。在国际能源转型学会(ISETS)的支持下,今年的问卷调查涵盖了来自89位代表气候和能源领域不同专业方向的专家意见,参与人数是去年的三倍。我们采用了与2022年相同的调查问卷,并将这次的调查数据与去年的数据进行了详细对比。专家调查显,2030年前中国实现碳达峰标是可的,但控制排放增量仍然具有挑战性。总的来说,与去年的调查相,今年的专家调查结果更加乐观。尽管疫情后经济形势影响了能源转型,专家仍建议坚持标,灵活调整实施策略和动计划,推动中国经济低碳化,同时确保能源安全,平衡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今年的调查中,专家们对中国在2030年前实现次能源消费达峰表出更多的乐观态度,超半数的受访专家认为中国的次能源消费将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在煤炭消费,有18位专家认为已经顶,41位专家不这么认为,还有30位专家表达了不确定性,认为这与中国未来的社会经济形势紧密相关。对于煤炭消费的具体达峰年份,约三分之的受访专家认为中国的煤炭消费可以在2025年达到峰值。关于电业碳排放何时达峰,专家意出现分歧:27位专家预测该部的碳排放将在2030年后达到峰值,5位预测将在2030年达峰,22位认为峰值会出现在2026年到2030年间。对于钢铁业,近半数受访专家预测碳排放将在2025年前达到峰值。相于2022年,出12个百分点。这反映了专家们对于中国钢铁业在碳减排取得的成果及其未来发展持更加积极的看法。2023年的调查中,接近60%的专家认为中国泥业的碳排放将在2025年之前达到峰值,但也有24%的专家预测峰值将在2030年后出现。与2022年的数据相,认为峰值会在2030年后出现的专家例的从38%降到24%,显专家们对泥业减排进度和达峰时间更加乐观。相于2022年,2023年调查显更多的专家倾向于认为交通部的碳排放峰值会更早到来,其中2030年之前达峰的预测显著增加,2030年到2035年之间以及2035年到2040年之间达峰的预测则相应减少。iii目录主要发现iii导言11.氧化碳排放总量32.次能源消费和煤炭消费43.电部74.业部85.交通运输部116.新形势的影响12iv导中国早前宣布了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1(“双碳标”)的标,并制定了系列政策以持该标,展了其应对候变化的决。202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重申了中国实现双碳标的决,并呼吁加快推动发展适合中国的绿低碳转型,以及加快构建新型电系统等2。2022年起,CREA在中国候转型展望年度评估中通过专家调查和采访,来衡量内部对中国是否仍在按照其候承诺的轨迹前的看法。随着中国“双碳”作进第三个年头,我们邀请来不同领域的杰出专家参与了项对于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进展和展望的问卷调查。我们采了与2022年相同的调查问卷,并将这次的调查数据与去年的数据进了详细对,以观察去年以来的变化和趋势,特别是在特定领域或问题上是否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在问卷中,我们询问了参与专家对中国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费总量达峰的预期,以及对电、业、建筑和交通运输部的氧化碳排放量的预估。这些专家主要来能源环境经济学领域(图 1)。他们的业背景不仅包括等教育,还涵盖了煤炭、电、可再能源、油等多个领域(图2)。这些从事能源相关作的专业来学术单位、咨询机构以及能源业(如电、油、天然等)(图 3)。本次调查于2023年825915进,共收到了89份有效问卷,其中64份来国内专家,25份来于国外专家。除此之外,我们还与部分专家进了在线的访谈。不同于依赖模型预测或规范性分析的传统定量研究法,参与本次调查的专家运了他们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来回答问卷中的问题。调查对象不仅包括校和科学研究所的学者,还包括来业主管部、协会学会、国内外智库、国有企业、其他能源企业、政府组织以及新闻媒体等各个领域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观点在定程度上反映了各个领域的主流看法。同时,他们多元化的背景也确保了我们调查结果的泛代表性和可靠性。2新华社.(2023年7月).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https:/ 1 专家专业领域(单位:)图 2 所在业(单位:)图 3 从业单位性质(单位:)21.氧化碳排放总量2023年接受我们采访的专家中,绝多数(超过70%)认为中国可以实现2030年前氧化碳排放达峰的既定标。其中,2认为中国的氧化碳排放已经达峰,17预测中国将在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45位专家认为中国碳达峰年份预计在2026年到2030年之间(表 1)。表 1 关于中国氧化碳排放达峰年份的调查结果你预计中国的氧化碳排总量放会在何年达峰?如果在2026-2030年之间达峰,则可能的达峰年选项数例年份数A.已经达峰22 262B.2025年前1719 273C.2030年后2528 2814D.20262030年间4551 2910203013不确定3与2022年的调研结果相,专家们对中国氧化碳排放的观点和预测表现出积极的变化。相信中国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25年之前达到峰值的专家例从2022年的15%上升21%。其中,有两位受访专家甚认为中国的氧化碳排放可能已经达到峰值,反映出部分专家对中国减排进展的乐观态度。另,预测中国氧化碳排放将在2030年之后达峰的专家数量有所减少,从2022年的有31%降2023年的28%。这种变化可能反映了专家对中国实现减排标的期望提,并对中国政府在加强减排努有更的信。3图 4 中国氧化碳排放量的达峰年在2023年的问卷中,绝多数专家认为中国实现碳达峰是可的。其中关键在于氧化碳排放的峰值平。对于中国碳达峰的平问题,有50位专家预测峰值平将中国2020年的氧化碳排放平出 15%以上(图 5)。图 5 氧化碳峰值2.次能源消费和煤炭消费在89位受访专家中,超过半数认为中国的次能源消费将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显出他们对中国控制能源消费增的信。此外,13位专家预测次能源消费将在2035年达到峰值,反映出他们对能源消费增的谨慎态度。然,也有22位专家认为中国的次能源消费在2035年之后仍将继续增,表明他们对能源消费增持保守看法,或认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伴随能源需求的增加。4表 2 关于中国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峰年份的调查结果你认为中国的次能源消费总量会在何时达峰?A.已经达峰7B.到2030年47C.到2035年13D.2035年之后22在关于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峰时间的问题上,2023年的调查结果呈现出去年更为积极的趋势。先,认为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达峰的专家例从2022年的4%上升到2023年的8%。其次,专家中有53%相信中国将在2030年之前实现次能源消费峰值,这例在2022年的调查中为50%。总体来看,倾向于认为中国次能源消费总量将在2030年之前达到峰值的专家占从54%上升到61%。图 6 中国次能源消费总量的达峰年中国已经宣布,在四五时期将严格控制煤炭消费的增,在五五时期逐步减少3。这意味着中国的煤炭消费将在2025年达到峰值。在我们采访的89位专家中,有18位专家认为中国的煤炭消费已经顶。不过,89位专家中的41位认为,中国的煤炭消费尚未达到顶峰。还有30位专家回答不确定,他们认为煤炭消费的达峰与中国未来年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关于煤炭消费的达峰年份,12位专家预测在2025年,4位专家预测在2026年。此外,还有16位专家认为中国的煤炭消费将在2027年之后达到峰值。其中,6位专家选择了2028年,5位专家选择了2030年3中国中央人民政府(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https:/ 3 关于中国煤炭消费总量达峰年份的调查结果你认为中国的煤炭消费已经达峰了吗?达峰年选项数例年份数A.是1820 2512B.不确定3034 264C.不4146 27220286203052035不确定9在2023年的调查中,认为煤炭消费已经达峰的专家占增加了5%,达到了20%(图 7)。同时,尽管认为中国煤炭消费尚未达峰的专家占从2022年的73%下降到2023年的46%,但回答“不确定”的专家例幅上升,从2022年的12%增到2023年的34%。在那些认为未达峰的专家中,今年的调研显有更多专家倾向于认为煤炭消费将在2025年达峰(表 3和图 8)。值得关注的是,对煤炭达峰年不确定的专家例显著上升。2022年的调查中只有12%的专家对煤炭达峰年不确定。在2023年这例幅度增加到34%。这可能反映了近年来煤炭政策的发展注了更多不确定性,使专家们更难以预测未来的向。6图 7 中国煤炭消费是否达峰图 8 不同煤炭消费达峰年的选择数3.电部电部在中国的碳减排任务中扮演着关键。电部占全国总排放的40%左右。尽管们普遍认为电部是最的氧化碳排放者,并在其他部的脱碳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但关于中国电部何时达到排放峰值仍存在不同意。有27位专家预测中国的电部将在2030年后达到碳排放峰值。另外,还有22位专家认为电部的碳排放峰值将出现在2026年到2030年之间。进步的调查那些预测中国电部排放在2026年到2030年之间达峰的专家发现,总共有19位专家提供了他们的预测。其中,1位专家预测电部排放将在2026年达到峰值,7位专家预测在2027年,5位专家预测在2028年,1位专家预测在2029年,另外5位专家预测在2030年,即中国政府设定的碳达峰年份。还有3位回答者没有给出具体的年份。7表 4 关于中国电部氧化碳排放达峰年份的调查结果近两年对于中国电部氧化碳排放的调研结果显,专家意出现更分歧。认为在2030年前达峰和2030年之后达峰的专家例均有所上升。从积极的度来看,2023年次有6%的专家认为电部碳排放已经达峰,在2022年没有专家持有这观点。但从另来看,认为电部将在2030年后达峰的观点在2023年调研专家中占为30%,较2022年的19%有明显增。这可能反映了些专家对电部未来碳减排持较悲观态度。图 9 中国电部氧化碳排放达峰4.业部钢铁业是中国第碳排放源。如表 5所,关于中国钢铁业的氧化碳排放达峰时间的观点多种多样。有13位专家认为该业的碳排放已经达到峰值,35位专家预测它将在2025年之前达到峰值。这意味着近半的专家(89位中的48位)表现出较为乐观的看法。另外,21位专家认为钢铁8你预计中国电部的氧化碳排放会在何年达峰?如果在2026-2030年之间达峰,则可能的达峰年选项数例(%)年份数A.已经达峰56 261B.2025年前3539 277C.2030年后2725 285D.20262030年间2230 29120305不确定3业的碳排放将在2030年之后才达到峰值,20位专家则将其峰值时间范围放在2026年到2030年之间。这种观点多样性反映了专家们对中国钢铁业碳减排前景的不同看法,显出这业在减排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关于预测中国钢铁业碳排放在2026年到2030年之间达峰的专家呈现了定的分布。具体来说,有2位专家预测碳排放将在2026年达到峰值,3位专家认为峰值将出现在2028年,5位专家预测在2029年,还有4位专家认为碳排放峰值将在2030年出现。表 5 关于中国钢铁业氧化碳排放达峰年份的调查结果你预计中国钢铁业的氧化碳排放会在何年达峰?如果在2026-2030年之间达峰,则可能的达峰年选项数例(%)年份数A.已经达峰131520262B.2025年前353920270C.2030年后212420283D.20262030年20222029520304不确定6针对中国钢铁业的氧化碳排放达峰时间,与2022年相,2023年的调查结果显了些专家对该业的减排成果和未来发展持更加积极的看法。同时也有更多的专家认为达峰时间将提前。在2023年的调查结果中,15%的专家认为钢铁业的碳排放已经达到峰值(A选项)。在2022年的调查中,仅有8%的专家持有这观点。尤其显著的是,2023年的调查显39%的专家预测钢铁业将在2025年之前达到碳排放峰值(B选项),幅度于2022年的27%。这些增加的份额主要来原本估计中国钢铁业在2026-2030年达峰的群体。在2023年的调查结果中,认为钢铁业的碳排放峰值将出现在2026年到2030年之间的专家占为22%(D选项),幅度低于2022年的42%。这表明在两年间,更少的专家持有将达峰时间推迟2026年到2030年之间的观点。关于在2030年之后才达峰的观点(C选项),2023年的占为24%。在2022年为23%,变化不。这些结果表明些专家对于钢铁业的减排成果和实际达峰时间更加乐观。特别是20%的专家将钢铁业的达峰年限提前了1-5年。9图 10 中国钢铁业的氧化碳排放量达峰年泥业被列为中国第三碳排放源。2023年的调查结果显,将近60%的专家认为中国泥业的氧化碳排放将在2025年之前达峰:约21%的专家认为泥业的碳排放已经达到峰值,38%的专家预测峰值将在2025年之前出现。剩下的40%,17%的专家预测峰值将在2026年到2030年之间出现,24%的专家认为峰值将在2030年之后才会出现。对于那些预测达峰年份在2026年到2030年之间的专家的进步调研发现,在这些专家中没有预测泥业的碳排放将在2026年达到峰值,但有2位专家预测峰值年份为2027年,4位专家认为将在2028年达到峰值,另外2位专家分别预测2029年和2030年。还有4位没有给出具体年份(表6)。表 6 关于中国泥业氧化碳排放达峰年份的调查结果你预计中国泥业的氧化碳排放会在何年达峰?如果在2026-2030年之间达峰,则可能的达峰年选项数例(%)年份数A.已经达峰1921 260B.2025年前3438 272C.2030年后2124 284D.20262030年1517 29220303不确定42022年和2023年关于中国泥业的氧化碳排放达峰时间的调查结果显,专家对于泥业的碳减排和实际达峰时间的乐观态度有所提升(图11)。2023年调查中,约21%的专家认为泥业的碳排放已经达到顶峰,在2022年这数字仅为8%。同时,认为泥业将在2030年后才会达峰的专家例从2022年的38%下降2023年的24%。于在2025年前达峰(选项B)和20262030年达峰(选项C)的预测,专家们的例和2022年调查结果相变化不。10图 11 中国泥业的氧化碳排放量达峰年5.交通运输部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交通运输部经历了乘和货运数量的急剧增,能源消耗和氧化碳排放也随之激增。公路运输是该部最的氧化碳排放源,前主要依赖化燃料。为了减少交通运输部的氧化碳排放,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2023年的专家调查结果显,有37%的专家认为中国交通部的氧化碳排放达峰将在2030年之前实现(选项A),有43%的专家预测在2030年到2035年之间达峰(选项B)。相对,较少的专家认为达峰将在2035年到2040年之间(选项C,占为15%),以及在2045年及以后(选项D,占为6%)(表7)。与之前的预测相,这些结果表明专家对中国交通部的氧化碳排放达峰时间更加分散,没有像之前的研究中那样出现明显的共识。表 7 关于中国交通运输部氧化碳排放达峰年份的调查结果你预计中国交通运输部的氧化碳排放会在何年达峰?A.2030年前33B.20302035年38C.20352040年13D.2045年及以后52023年和2022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更多专家提前对于了中国交通部的氧化碳排放达峰时间的预测。认为峰值将在2030年之前实现(选项A)的专家从2022年的23%幅度增加到2023年的37%。与之相对应的,预测交通部将在2030年到2035年之间达到峰值(选项B)的专家从2022年的50下降到2023年的43%。同时,预测峰值时间在2035年到2040年之间(选项C)的专家也从2022年的19%下降到2023年的调查中的15%。图 12 中国交通运输部氧化碳排放的达峰年6.新形势的影响新冠疫情对能源转型产了多重影响。,疫情减缓了经济活动,降低了能源需求增,同时也影响了们对清洁能源的投资能。另,政府的经济刺激措施为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实证研究发现,COVID-?推动了低碳发电量的增,加快了低碳能源转型4。IEA预计到2023年,清洁能源技术的投资将是近于化燃料投资的近两倍。中国在过去两年经历了限电问题,疫情解封后经济增速低于预期。在此背景下,我们设计了两个问题,旨在了解专家对新形势下能源转型进程的预判和建议。专家们对中国疫情后的经济形势对能源转型进程的影响持不同看法。其中,半以上(51%)的专家认为疫情后的经济形势将加快能源转型进程。这可能是因为疫情期间出现了些低碳趋势,如碳排放下降和可再能源增加。然,另外的34%专家担当前的经济形势会减缓能源转型进程。这种观点可能考虑到经济发展可能会被放到能源低碳转型更优先的位置。另外,9%的专家认为经济形势不会对能源转型产影响,还有7%的专家表不清楚。这可能反映了在当前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形势还有很不确定性,因此难以准确预测未来能源转型可能受到的具体影响。4Li,K.,Qi,S.,Shi,X.,2022.The COVID-?pandemic and energy transitions:Evidence from low-carbonpower generation in China.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368,132994.https:/doi.org/?.?/J.JCLEPRO.?.?12表 8 关于中国疫情后的经济形势影响能源转型进程的调查结果您认为中国疫情后的经济形势如何影响能源转型进程?A.没有影响89%B.加快能源转型进程4551%C.减缓能源转型进程3034%D.不清楚67%关于中国的双碳战略和标是否需要调整的问题,专家的意较致。绝多数(65%)的专家建议坚持“双碳”标不动摇,并在实施策略和动计划时做好适应性调整。即在双碳标的实施过程中,要审时度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步伐,把握好进度。另外还有9%的专家认为应坚定不移的执战略和标,不受经济形势影响。但也有12%的专家认为可以适度降低标以促进经济发展,这反映了他们对经济发展的关切。此外,8%(7位)的专家提出应设定更为雄勃勃的标。表 9 关于中国”双碳”战略和标的看法或者建议的调查结果您对中国的”双碳”战略和标有什么看法或者建议?A.可以适度降低标,以促进经济发展1112%B.坚持标不动摇,但在实施策略和动计划时要做好适应性调整的准备5865%C.战略和标坚定不移,策略和动也需被经济形势左右89%D.或许可以考虑更具雄的标78%E.没有明确的建议56%F.其他观点00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05 18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绿色和平:2023 “外包”的排放-全球头部消费电子供应商气候行动媒体简报(2023)(9页).pdf

    “外包”的排放/NOVEMBER 20231“外包”的排放全球头部消费电子供应商气候动媒体简报(2023)执行摘要2023 年,全球电子消费品市场营收高达万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将保持每年超过 2%的增长速度1。随着该行业的迅猛发展,其温室气体排放和电力消耗也在不断增加。过去十年,包括苹果、谷歌等全球知名消费电子品牌相继承诺并实现了运营层面向 100%可再生能源转型。但容易被忽视的是,消费电子行业 70%以上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其供应链2,行业对供应链减排的关注却未成为主流。消费电子供应链企业气候行动滞后,温室气体排放还会持续增长。其中,以半导体制造业为例,根据绿色和平预测,至 2030 年,该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将达到 8600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CO2e),是 2021 年葡萄牙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两倍之多3。到 2030 年,半导体制造业的耗电量预计将达到237 太瓦时(TWh),接近 2021 年澳大利亚全国的耗电量4。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和国际能源署(IEA)反复强调 2030 年这一时间节点对于全球控温 1.5C 的重要性:IPCC 建议,为实现控温 1.5C,全行业在 2030 年前应努力将温室气体排1全球统计数据库(2023).消费电子产品:市场数据与分析.检索日期:2023 年 10 月 17 日,来源:https:/ 年 9 月 20 日,来源:https:/www.weforum.org/reports/net-zero-challenge-the-supply-chain-opportunity/3绿色和平(2023).供应链变革.检索日期:2023 年 10 月 17 日,来源:https:/www.greenpeace.org/static/planet4-eastasia-stateless/2023/04/620390b7-greenpeace_energy_consumption_report.pdf4绿色和平(2023).供应链变革.检索日期:2023 年 10 月 17 日,来源:https:/www.greenpeace.org/static/planet4-eastasia-stateless/2023/04/620390b7-greenpeace_energy_consumption_report.pdf“外包”的排放/NOVEMBER 20232放减少一半5。同时,国际能源署也强调在控温 1.5C 的情境下,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量需要在2030 年达到目前的至少三倍以上6。消费电子供应商在 2030 年前完成 100%可再生能源转型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意义重大7。在 2022 年绿色和平“外包”的碳排放全球消费电子品牌及其供应链气候行动报告的基础上,本报告持续关注与评估了 11 家全球头部消费电子供应商在减排与可再生能源转型方面的进程,研究了上榜供应商 2022 年在气候承诺、气候行动、环境信息透明度和政策倡导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报告显示,部分企业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而言,头部供应商的减排雄心仍与全球控温 1.5C 的目标不符。2022 年,11 家上榜供应商披露的用电量达到 1110 亿度8,超过了2021 年智利的总电力消耗量9。虽然大部分上榜企业提高了可再生能源比例,但 11 家企业的可再生能源比例中位数仅为 20%,实际转型进展迟缓。主要发现1.立讯精密进步显著,但 100%可再生能源目标仍有待明确与去年的报告相比,立讯精密在榜单中上升一个等级,评级为C ,是上榜供应商中进步最显著的公司之一。主要原因在于立讯精密在今年承诺至 2025 年将清洁能源电力的使用比例提升至 50%。2022 年,立讯精密的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到 24%,相比 2021 年提升10%。在采购模式上,该企业 70%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来自高影响力采购方式:包括安装自发自用太阳能发电系统、投资可再生能源电站、参与绿电交易。同时,立讯精密积极参与绿5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22).证据明确:行动的时机已经到来,我们可以在 2030 年前将排放量减半.检索日期:2023 年 10 月 17 日,来源:https:/www.ipcc.ch/2022/04/04/ipcc-ar6-wgiii-pressrelease/6国际能源署(2023).到 2030 年将可再生能源容量增加两倍对于实现 1.5C 目标至关重要.检索日期:2023 年 10 月 17 日,来源:https:/www.iea.org/commentaries/tripling-renewable-power-capacity-by-2030-is-vital-to-keep-the-150c-goal-within-reach7绿色和平(2023).供应链变革.检索日期:2023 年 10 月 17 日,来源:https:/www.greenpeace.org/static/planet4-eastasia-stateless/2023/04/620390b7-greenpeace_energy_consumption_report.pdf8歌尔股份未披露 2022 年用电量信息9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2023).数据:电力.检索日期:2023 年 10 月 17 日,来源:https:/www.eia.gov/international/data/world/electricity/electricity-consumption“外包”的排放/NOVEMBER 20233电交易相关的建言献策。然而,立讯精密并未明确 2030 年减碳目标,同时未设立 2030 年运营层面 100%可再生能源转型目标。2.富士康年用电近百亿度,可再生能源电力仅占 8%在上榜的最终装配供应商中,鸿海科技集团(富士康)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耗电量最高。据统计,2022 年,富士康用电 98 亿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 570 万吨,高于冰岛 2021 年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10。相比立讯精密,富士康可再生能源转型进度滞后,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仅为 8%,比上一年仅提升 3%。3.歌尔、京东方再度垫底,气候进展甚微上榜企业中,歌尔股份和京东方再度垫底,评级为 F。两家企业尚未制定碳中和及 100%可再生能源转型目标,可再生能源转型进程缓慢,环境信息公开水平较低,且未有可再生能源转型方面的政策倡导。4.接近半数上榜企业 2022 年排放量上升,立讯精密排放增长 200%以上台积电、三星电子、鸿海科技集团、立讯精密、英特尔,5 家上榜供应商 2022 年排放量较2020 年有所增加,其中立讯精密增幅最大,与 2020 年相比,排放量增加了 200%以上。5.上榜企业 2030 年减排目标尚未与 1.5 度目标对齐在 11 家上榜企业中,有 8 家企业提出了于本世纪中期达成净零排放或碳中和的目标,但无一家企业提出于 2030 年减排 50%以上的减排目标,与 IPCC11和 SBTi12建议的 2030 年 1.5度减排目标不符。10Ritchie,H.,Rosado,P.,&Roser,M.(2023).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中的世界.检索日期:2023 年 10 月 17 日,来源:https:/ourworldindata.org/greenhouse-gas-emissions11IPCC 指“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12SBTi 指“科学碳目标倡议”“外包”的排放/NOVEMBER 20234上榜企业 2030 年减排目标6.除英特尔外,无一家企业制定 2030 年 100%可再生能源转型目标为实现全球控温 1.5C 的目标,部分行业率先在 2030 年完成 100%可再生能源的转型至关重要。消费电子制造业作为用电大户,此次上榜供应商 2022 年的用电量高于 1110 亿度,高于 2021 年智利的总电力消耗量13。全球供应商应提升减排雄心,积极制定 2030 年 100%可再生能源转型目标,以达到 1.5C 控温要求。7.上榜头部供应商可再生能源比例提升,但转型速度慢、质量低2022 年,9 家上榜企业提升了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其中,英特尔的可再生能源比例最高,达到 93%。然而,富士康与歌尔股份的可再生能源比例低于 10%,京东方未披露其可再生能源比例。13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2023).数据:电力.检索日期:2023 年 10 月 17 日,来源:https:/www.eia.gov/international/data/world/electricity/electricity-consumption“外包”的排放/NOVEMBER 20235在可再生能源采购方式方面,三星电子、英特尔、SK 海力士等企业仍优先选择影响力较低的方式,包括可再生能源证书以及当地的绿色溢价系统等。这些影响力较低的采购方式并不能直接拉动当地电网中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提升,因此也无助于企业提升可再生能源转型质量。8.参与可再生能源友好政策倡导成趋势立讯精密、台积电、LG 显示、三星显示和和硕 5 家上榜企业已对当地可再生能源相关政策提出建议,以制定更多可再生能源友好机制。三星电子等其他上榜企业在政策倡导方面未有积极举措。“外包”的排放/NOVEMBER 20236企业表现排名“外包”的排放/NOVEMBER 20237给企业的建议制定 2030 年 100%可再生能源转型目标及路线图根据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最新调查结果和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建议,要将全球变暖控制在 1.5 摄氏度以内,全行业应努力在 2030 年减排 50,15。对于电子制造业来说,为了与 1.5 度控温目标保持一致,消费电子供应商必须在 2030 年完成 100%可再生能源转型。选择高影响力的可再生能源采购方式在实现 100%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同时,消费电子供应商需选择高影响力的可再生能源采购方式,即具有明确额外性价值及可追溯性的采购方式,如签订绿色电力长期购电协议(PPA,PowerPurchase Agreement),投资可再生能源或自建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等。企业应该将可再生能源电力证书(或“绿证”)作为一个补充选择。绿色和平鼓励企业在设立 100%可再生能源转型目标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实施路径图以及采购方式,并且积极披露可再生能源项目信息。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相关的政策倡导企业参与可能源政策的倡导可以帮助其他企业跨越可再生能源采购中的障碍,帮助它们更好地完成可再生能源转型,从而扩大企业自身在减排脱碳中的影响力。因为各地电力市场发展阶段的不同,绿色和平鼓励企业踊跃参与及开展当地相关政策倡导工作,以助力更多企业购买可再生能源,对当地可再生能源转型发挥积极作用。14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22 年).证据明确:行动的时机已到,我们可以在 2030 年前将排放量减半.检索日期为 2023 年 10 月 17 日,来源:https:/www.ipcc.ch/2022/04/04/ipcc-ar6-wgiii-pressrelease/15国际能源署(2023).到 2030 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增加两倍对于实现 1.5C 目标至关重要.检索日期为 2023 年 10 月 17 日,来源:https:/www.iea.org/commentaries/tripling-renewable-power-capacity-by-2030-is-vital-to-keep-the-150c-goal-within-reach“外包”的排放/NOVEMBER 20238方法论关于数据收集本报告中的公司数据来源于公司最新在线公开披露材料,如可持续发展报告、气候披露项目(CDP)以及新闻媒体。绿色和平已与报告中提及的公司进行了沟通,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为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团队对数据的选择和限定相当谨慎。所有公司的数据收集期限截至 2023 年 10 月 6 日,除公司的气候承诺外,此期限之后的任何与环境相关的数据均未纳入考虑范围。关于评估标准绿色和平的研究团队制定了评分指标,以反映全球消费电子公司在半导体制造、显示器制造和最终装配等行业的关键供应商的气候承诺和行动。评分标准权重评分指标评分原则25%承诺气候承诺具备有雄心的全球气候承诺,并设定了时间目标。2030 年中期目标。涵盖供应链。100%可再生能源承诺承诺实现全球 100%可再生能源使用,且设定了清晰的路线和雄心勃勃的时间目标。“外包”的排放/NOVEMBER 2023945%行动可再生能源比例可再生能源增长比例可再生能源采购方式公开披露了包括电力在内的详细采购方式。披露了每种采购的消耗量和位置信息。能源效率在自身运营中采取了提高能源效率的措施。2020 年至 2022 年期间的减排情况(自身运营)15%透明度能源使用量总能源使用量。电力所有能源类型消耗量。可再生能源消耗量。排放范围 1 2。范围 3。温室气体排放强度。15%倡导政策向政策制定方提出关于利好可再生能源发展或企业可再生能源采购的政策建议同行业与其他企业分享在碳减排和可再生电力采购方面的经验。公司治理在高级管理层设立工作团队,以支持碳中和工作。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1-29 9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野生救援&amp商道纵横:2023公众气候行动手册2.0版(40页).pdf

    Public Climate Action Handbook野生救援 地球一援|商道纵横公众气候行动手册2.0版写在前面的话1.0 版2.0 版公众气候行动手册 2.01更应急扩大行动范围: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对策,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除了减少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外,我们还必须适应气候变化的后果,从而保护自身和我们的社区2。公众气候行动手册2.0 版在 1.0 版的“减缓行动”之外,增加了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灾害的“适应行动”,为公众提供更全面的气候行动指引。更落地纳入社区主体:国家气候变化适应战略 2035中指出,在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中,“社区”在增强公众意识、推进相关行动示范、加强公众参与和能力建设、配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等方面可以发挥显著的作用,更有助于公众气候行动的实践。公众气候行动手册2.0 版新增了“社区”这一参与主体,为社区中容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重点人群提供自救、互助指南,帮助社区提升气候适应力。更丰富创新表现形式:我们现在已经到了“气候危机纪元”的第四年。如何才能在这场危机中幸存下来?面对各路“鬼怪”(气候行动绊脚石,详见公众气候行动手册1.0 版),各路英豪(就是我们自己)通过获取手册中的“打怪秘籍”一步步闯关,努力打败“懒、贵、躺、愁、晕”五怪并赢得这场生存游戏。我们将继续收集公众共创气候行动的点子和故事,通过“武侠”、“漫画”、“条漫”等年轻人喜欢的电子社交化阅读形式呈现。更权威融入权威洞察:公众气候行动手册2.0 版获得了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中华环保联合会等权威机构的支持。气候变化不是高高在上的科学论断,也不是眼花缭乱的数据堆砌。我们从日常生活场景出发,挖掘生活中每一个细节与气候行动的关系,为大家提供充满趣味和冒险精神的气候行动秘籍。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气候行动英雄!同时,我们还想邀你一起共创这本手册的下一个迭代版本,扫描这个二维码,在线告诉我们你日常/奇妙/有效/实用/另类/有趣的气候行动,让更多的人因你的行动受到启发和鼓励,一起加入我们的气候行动之旅!这本手册可能永远不会截稿,每个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灵感将不断蓬勃生长,气候行动的旅程也将永无止境野生救援、商道纵横2我们由衷感谢来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中华环保联合会、能源基金会、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多位学者和专家为本手册的撰写提供科学和内容支持。感谢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中国环境报社、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研究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气候传播与风险治理研究中心等单位在野生救援地球一援下一个气候行动你来定义系列气候传播项目中给予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万科公益基金会、美团青山计划支持本手册的共创及撰写。公众气候行动手册 2.03目录第 一 回 为什么要气候行动?4 我们正处在气候危机纪元5 如何反败为胜气候行动是应对气候危机的秘钥6 谁来拯救我们英雄就是你7第 二 回 做自己的气候危机英雄8 阻碍我们的绊脚石9第 三 回 打败五怪,让危机不危12 打败“懒怪”迈出关键第一步,以静制动13 打败“贵怪”辨明真相,精打细算16 打败“躺怪”知己知彼,魔从心中去19 打败“愁怪”每个行动,都充满力量21 打败“晕怪”拨云见日,众人齐心共创气候行动23第 四 回 气候行动英雄榜28附 录 打通气候行动“任督二脉”气候行动修炼计划34第一回气候行动要为什么公众气候行动手册 2.05气候危机纪元是什么2020 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全球进入到气候紧急状态;2020 年,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气候危机纪元也正从 2020 年开启,意味着我们不光处于气候变化之中,而且已经置身气候风险之中。今年,作为气候危机纪元四年,我们已经看到,全球气候变化还在加剧,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不断扩大。2023 年 8 月 8 日,联合国气象组织正式宣布:2023 年7 月被确认为有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据估计,该月的气温比 1815年至 1900 年的平均温度高出约 1.5 摄氏度,即突破了高出工业化前水平 1.5 摄氏度的阈值3。我们也切实感受到了难以忍受的破纪录高温,连续不断的超强降水以及应接不暇的天气预警。气候变化带来了哪些危机我们的健康正受到威胁根据中国版柳叶刀倒计时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报告(2022),与 1986 年至2005 年的平均值相比,2022 年中国人均热浪暴露增加了 7.85 天,安全户外活动的时间缩短了 48.2%;潜在的劳动时间减少了 7.1%,野火暴露增加了 62.7%。粮食不断减产,吃饭成为难题全球气候变化严重打击了农作物产量,推高了粮食价格,对我们的生存造成了直接影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预测,全球平均气温每升高1 摄氏度,小麦减产 6.0%,水稻减产 3.2%,玉米减产 7.4%,大豆减产 3.1%。至2040 年,高温将使全球粮食减产 30%-40%4。致命的自然灾害热浪热浪是致死率最高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造成数千人死亡。热射病已成为高频关注词。根据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团队的研究,在 1986 到 2005 年间,北京一年内平均热浪天数约为 4 天,2022 年已经增加到 15 天左右,而在 RCP8.5 高升温情景下,一年平均热浪天数可能增加到 40-50 天。其它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也更高如果说极端天气是一个个潜在的炸弹威胁,那么气候变化就是这些威胁的放大器。目前全球主流研究观点认为,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台风最大风速和降水很可能会继续增加,相关模拟研究和理论分析显示,当海表温度每升高 1 摄氏度,台风的风速将增强 3%至 5%5。2023 年,暴雨和洪水也在世界多个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1.我们正处在气候危机纪元16如何反败为胜气候行动是应对气候危机的秘钥适应主要是基于气候变化已经发生,短期内已无法避免,人们不得不增强自身的各种能力去更好适应这一变化,从而降低气候变化对生命、财产以及健康带来的各种损失和影响。适应行动包括国家层面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加大适应性基础设施投入;企业层面制定运营应急计划、转向灵活和适应性的供应链;公众层面在高温天在室内开空调避暑、台风天减少外出、准备灾难应急物资等。随着气候风险不断加剧,适应行动愈加迫切。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表示,“我们必须加大努力,帮助社会适应不幸成为新常态的天气。”2什么是气候行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第十三项“气候行动(Climate Action)”定义为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行动主体包括各国家和地区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私营部门和个人。简单来说,一切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都是气候行动。气候行动包括什么气候行动包括减缓和适应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减缓主要是指减少人类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并阻止气候变化的发生,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出路。减缓行动包括国家层面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企业层面测量与报告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加大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公众层面践行节能减排、低碳出行、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等等;减缓作为从源头解决气候变化的长期手段,一直受全社会重视。公众气候行动手册 2.07在气候变化危机面前,个人看起来是如此渺小,也许你会担心:“我的气候行动能起到作用吗?”2022 年,IPCC 首次专门评估需求侧行动对于碳减排的作用。报告指出,到2050年,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消费和生产模式能使碳排放减少 40%-70%7。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认知状况调查 2022显示,超过 85%的受访者希望多了解气候变化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以及气候变化解决方案。这本手册恰好针对公众的这两个实际需求入手,告诉你最切实可行的气候行动“秘籍”,帮助你从容应对气候变化。为什么要采取气候行动因为人类活动而加剧的气候变化,威胁着我们的生活和地球的未来。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IPCC AR6)所示:以70岁为基准,1950 年出生的人生活在升温 1.1 摄氏度的世界;“80后”则要面对升温 1.5 摄氏度的诸多风险;而如果我们仍对现状无动于衷,等待下一代的,将是升温 4 摄氏度后灾难般的生活6。通过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我们可以为所有人创造一个可持续的世界。现在遏制这些趋势为时不晚,但必须立即行动。我们有能力和责任去创造一个绿色的未来,而这一切取决于每一个人的选择。3第二回气候危机英雄做自己的公众气候行动手册 2.09提起气候行动,也许你的脑海中还充满着各种纠结、顾虑和困惑,气候行动的脚步总被阻碍,这都是“五怪”在作祟。别灰心,让我们来点儿刺激的,在闯关刷怪的过程中拨云见日!公元 2023 年,地球气候危机纪元四年,气候危机还在加剧,人类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威胁,消除危机刻不容缓。但地球上的人类被五大怪物“懒怪”、“贵怪”、“躺怪”、“愁怪”、“晕怪”所扰。这些怪物用尽手段扰乱人类守护地球的心智,严重阻碍了气候行动的进程,地球岌岌可危。消除危机、守护地球、刻不容缓,舍我其谁。气候危机英雄懒怪怪物技能:能瞬间使人们觉得气候行动麻烦、费劲,不愿意付出额外的时间和精力,让人无法克服自己的惰性,并能为此找到借口。高级技能还能使人们反复中招,无法自拔,直至懒无可救。阻碍我们的“绊脚石”1懒怪10躺怪怪物技能:看似与世无争,实则为击溃人奋进向上和自我提升着实厉害的精神攻击。该技能诱导人们“躺平”,认为气候问题离我们很遥远,对生活没有造成实际影响,个人没必要承担任何责任。更可怕的是,它还能使出“好了伤疤忘了疼”的绝招,让人们在短期内就忘了之前的恐慌,成为气候问题漠视族。贵怪怪物技能:该技能作用于人的内心,总觉得买贵,就是买亏,让人们只关注价格,忽略其它一切。最终导致被攻击者,只因为价格因素,不愿意或是不能为气候行动有更多的付出。贵怪躺怪公众气候行动手册 2.011晕怪怪物技能:最擅长把简单的事情给讲糊涂,让人觉得无比复杂、深奥,导致人们抵触或不愿意了解气候变化相关的科学知识。此外,它还会通过“伪科学小喽啰”来散播错误的气候认知,增加人们获取正确的科学知识难度。最终导致人们不知道气候变化的成因、不知道如何参与气候行动、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做不到、很困惑。愁怪怪物技能:让人们对气候行动持悲观态度,情绪低落,产生无限焦虑。认为就算个人行动了,也是杯水车薪,对大环境的改善没什么用。“愁怪”的隐藏技能是让被攻击者成为“丧愁小怪”在其朋友圈内肆意传播生态焦虑情绪。愁怪晕怪第三回打败五怪打败五怪让危机不危公众气候行动手册 2.013打败“五怪”,首先要修炼好内功。在武侠小说中,主角打败大反派的前提都是偶然获得了武功秘籍,练就绝世神功。请拿好下面这部“气候行动秘籍”,并逐一击破阻碍气候行动的“五怪”吧。一切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都是气候行动,秘籍中不仅包括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也包括在极端天气下的气候适应行动。打败“懒怪”迈出关键第一步,以静制动!第一关,你来到了被“懒怪”掌控的“懒怠山”,这里的人们觉得气候行动麻烦、费劲,不愿意为气候行动付出额外的时间和精力,要想打败它,气候行动秘籍请收下。克服不了懒惰,那就干脆加入!有些时候,以静制动反而有奇效。其实,当你认为自己“懒得动”的时候,你已经节省了出行、娱乐、消费等多方面的碳排放。正所谓,懒人也能拯救世界!下面请看招式拆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秘1让危机14招式一懒有所为:不熬夜也是气候行动是的,偶尔剧荒的时候,不妨早睡一小时(这也很健康!),靠闭眼入睡就能减少一个小时的灯光、电视、手机或平板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听上去是不是很简单?实际就是这么简单!招式二以懒制懒:购物精简包装也是种气候行动线下购物与网购各有利弊,线下购物会增加一部分消费者交通出行、卖场售卖及相关的能源碳排,但能有效减少过度包装和物流带来的碳排放压力。你在网购时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减少包装、物流带来的环境影响。例如在购买卫生纸、纸尿裤等耐挤压的商品时可以主动勾选无额外包装选项。同时,当你“懒得”包装送礼时,就减少了包装纸的使用和胶带等废弃物,其实这也是气候行动哦,省钱省力,懒得可以!招式三懒出新境界:懒得吹干头发,偶尔也可以!如果不是马上要入睡或者着急出门,很多人在洗完头之后并不着急吹干头发,毕竟拿起吹风机吹头发也要耗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和体力。在不赶时间时,偶尔也可以让我们的头发在阳光下或舒适的环境中自然风干,这也同时节约了电力资源。同理,赶上阳光正好的日子,也不妨少用一次烘干机,晾晒并自然烘干衣物吧!(平均来看,用一次烘干机耗 4 度电、产生 1.8 千克的碳排放。)招式四懒无可懒:一键勾选“无需餐具”,超级简单美团外卖等外卖平台都推出了“无需餐具”选项,在点外卖的时候一键勾选无需餐具,使用自己的的餐具,不仅质量更好,使用起来更舒适,还能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此外,勾选“无需餐具”也会获得积分或其它奖励哦。2017 年 8 月,美团外卖启动“青山计划”,探索全产业链环保解决方案,持续推动外卖行业绿色转型。目前已有超过 3.6 亿用户使用过“无需餐具”功能8。公众气候行动手册 2.015招式五懒而有理:打车时选择拼车,实惠还减排,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当你结束一天的工作和学习,懒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回家时,也可以选择网约车平台的“拼车”选项。根据 IEA 对全球 2050 年净零路径的预测,到 2030 年,公众从私家车转向共享汽车,全球可减排 1.85 亿吨二氧化碳9。可以说与快车、传统出租车、自驾车等单人乘车出行相比,拼车有显著的减排效果。招式六懒到极致:脏衣服可以攒够一桶再洗一两件衣服换下来,就扔进洗衣机开始转,不仅多消耗洗护产品,还要想着及时去取出晾晒,但更关键的是,洗得少但用的水和能源却不见得少。当我们懒得洗衣服,不妨把脏衣服攒够一缸一起洗,这也是在无形中做了很赞的气候行动。根据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的测算,攒够一桶衣服再洗,比半桶衣服洗两次,节水节电,每周洗一次整桶衣服与洗两次半桶衣服相比,一年可减少 24.58 千克碳排放。招式七懒而有道:无为也可以保护环境稳定的生态系统,是抵御气候变化的坚实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是气候行动,旅行时不购买非法动物制品和纪念品,在海边涂抹海洋友好型防晒霜,这些都不需要多付出额外的努力,就可以为大自然做出自己的贡献。你的社区也可能在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努力!深圳梅沙碳中和先行示范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为了摸底梅沙片区生物多样性基线信息,万科公益基金会联合数家科研单位及社会组织,两年来先后开展植物基线调研、海洋近岸物种调研、动物基线调研等。基于调研成果,他们精准识别出外来入侵物种对梅沙本地生态系统带来的问题,联合专业伙伴落地内湖湿地生态修复项目、万科中心屋顶生态改造项目等,积极探索碳中和背景下城市生物多样性综合解决方案。通过共建社区花园,为传粉昆虫等生物创建栖息佳处,同时,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生态教育和观察的空间。举办“自然观察大挑战”、“打水怪”等活动,让社区居民亲身触及身边的生物多样性,清除外来入侵物种,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英雄。你知道吗?懒而有道16打败“贵怪”辨明真相,精打细算打败了“懒怪”后,第二关你瞬移至“贵怪”的“崇财殿”,在这里,人们普遍因为价格因素,不愿意或是不能为气候行动或可持续产品付出额外的金钱。想要击败“贵怪”,教你一招乾坤大挪移!人们可能普遍认为,选购可持续产品,需要付出额外的价格,比如有机蔬菜、有 FSC认证的纸张、用可再生材料制作的产品等。但其实,很多真正的“可持续产品”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的地方,只是你还没有发现,这就需要我们把对日常生活的巧思“挪移到”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上。来,上秘籍:招式一积蓄劲力:刷牙、洗手打肥皂时关掉水龙头先从最容易的开始!刷牙、洗手打肥皂时,很多人会任由水哗哗流着,这样不但浪费水,水表也在飕飕地走啊!仅仅在刷牙的两分钟时关掉水龙头这一个动作,每天就大概能节水 28 升。从一分一毫做起,每个生活小细节都能是有效的气候行动。招式二借力打力:优先购买能效节能产品,电费省到难以置信购买家电可以认准带有中国能效标识的高能效节能产品。例如,目前,国内常用的家用空调能效等级标准是家用空调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其中,家用空调能效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1.5 匹的空调,三级能效的比一2给精打细算来个秘乾坤大挪移公众气候行动手册 2.017级能效的每 10 小时就要多耗电 4.5 度。购买更高能效家电,多花一点钱却能在未来每一天都节省电费,投入产出比真的很可以。在家中可以考虑采用智能灯光调节系统智能照明设备可以对灯光控制系统和温控系统进行亮度和温度的控制,实现智能化调节。根据 IPE 的测算,假如一个家庭全屋灯光都降低 10%的亮度,一年下来,可减少 385千克的碳排放,相当于一个月不开车。招式三换于无形:化妆品、洗涤、洗浴用品都可使用替换装目前,各大美妆及日化品牌在售卖时,都会有同款产品的“替换装”,省钱达人们一定不会错过。其实,这也是全球可持续消费新趋势。如果全球美妆消费者都选择替换装,每年可以减少 70%的碳排放、节能 65%、减少 45%的用水量10。招式四众人齐移: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省钱又低碳乘坐公共交通虽是老生常谈,但却是个非常有效的省钱 节能减排方式。打工人们每天的地铁都不是白挤的,当地铁的载客量增加 20%,每人每公里的碳排放就会降低 17%。招式五精准控制:老司机自然有“低碳(shngyu)驾驶法”靠改变驾驶方式也能省油费?驾驶其实也有秘籍。保持理想的行驶速度,每种车型都有其最佳的经济速度,绝大多数车辆的理想行驶速度是在 50 80 公里/小时之间。若超过理想时速10公里/小时,每行驶100公里,燃油消耗就会增加0.5升,碳排放就会增加 2.26 千克11。车主也可以给爱车“减负”,车上每增加 10 千克物重就需要增加相应的“动力”,每百公里要多消耗燃油 10 克,也会增加 0.03 千克碳排放。另外,轻踩油门,缓慢起步,一个小动作就能降低 11%左右的油耗!招式六以小博大:“鸟胃型选手”,请选小份菜!点餐时,是不是常常眼大肚子小?建议你在点外卖时选择“小份菜”。“小份菜”的分量通常为标准量的1/21/3,价格也相应下调,既满足了消费者灵活点餐与适量用餐的需求,又避免了因单份菜品分量过大而产生的浪费。根据美团青山计划六周年进展,已有超过 100 万餐饮商户提供超过 620 万份“小份菜”。18招式七无需无求:大胆地精简购物车吧!随着快时尚的流行,过度消费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许多买回来的衣服穿不了几次就被闲置。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节能约 2.5 千克标准煤,相应减少 6.4 千克碳排放 12。抑制冲动消费,在省钱的同时也能减少资源浪费,践行低碳生活。招式八包罗万象:自己带购物袋去超市,几毛钱也能积少成多选一个好看的购物袋去逛超市,心情都变好了,更何况还能减少使用商店的塑料袋。我国塑料袋日常用量极大,如果全国增加 10的塑料袋使用量,那么每年将多使用约 1.2万吨标准煤,多排放 3.1 万吨二氧化碳13。招式九开收自如:空调分时段开,既能避免高温,还能省电天气太热但一直开空调又太费电可以试试每天分时段开空调,在午后高温时期利用空调制冷以防中暑,晚上可以设置空调定时关闭或者打开窗户利用自然风乘凉。家里没有安装空调的,也可以去社区服务中心或商场等公共避暑中心“蹭空调”。招式十防患未然:极端天气提前预警,避免财产损失当暴雨、台风来袭,提前保护好财产才能不损失更多 money!当关注到预警信息后,要重点检查用电安全,先关掉总电源,不使用受潮或有故障的线路、设备和电器,因为暴雨后最大的安全隐患就是漏电!招式十一以退为进:入口前仔细辨别,避免花更多钱看病在极端天气下,长期存放的食物容易变质,这时请一定注意食品健康安全问题,不喝生水、不吃被水淹过的食品,以及变质发霉的食物;药品也要注意防潮保存。有些家里老人可能舍不得丢弃食物,但很有可能到时候要花更多的金钱和精力跑医院!掌握了这部分应对气候变化武功秘籍,你已经找到了攻克“贵怪”的诀窍。贵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其实只要从观念上转变,就能看懂低碳生活和精打细算的生活有着相当程度的重合,“贵怪”K.O.!公众气候行动手册 2.019“躺怪”的信徒众多,而且传播力极强,四海八荒无处不在。想要打败它,就要想办法拨开它的“迷魂阵”,需认清问题的严重性,搞清楚自己要干什么。气候变化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没有任何回避直杀过来,已不容我们“躺平”。破阵第一式知己知彼:从改变观念开始,正确认识气候变化虽然气候变化经常出现在电视、新闻报道里,但你真的了解什么是气候变化吗?很多人还会觉得,热一些、气温上升是很自然的事儿。但实际上,气候变化关乎着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改变。今年的极端天气,密集且多次出现。记忆尤甚的是北方地区五、六月的极端高温天气和七、八月的暴雨、洪水。遗憾的是,目前气候学界的主流观点是:随着全球不断升温,极端天气不再是偶发事件,而将成为常态,其程度也会越来越强烈。正视气候变化,从观念上不再躺平,是打败“躺怪”的第一步。3打败“躺怪”知己知彼,魔从心中去!知己知彼,秘魔从心中去!20破阵第二式主动出击:从被动接受到有所作为,主动适应气候变化认识气候变化的凶险之后,未雨绸缪。不妨主动适应正在变化的气候,及时关注极端天气的预警信息,了解正确的预防措施。研究表明,一年中的首次热浪造成的死亡最多,热浪之后的第二和第三天的死亡风险比第一天更高14。因此,如果每个人能及时关注热浪预警,在热浪到来时减少户外运动、降低暴露度等适应性行动,就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在夏天多关注本地天气和高温预警信息,及时做好防暑降温,多喝水,减少户外运动。沿海地区应对台风可以说是“必修课”,但随着气候变化,北方及内陆地区的居民也需要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风雨欲来,你还在躺平吗?出门留意天气状况和预警信息,暴雨来临前非必要不外出,保护人身安全;出门前查看天气预报,远离路灯杆、信号灯杆、广告牌、危墙、积水区等;记住紧急求救、求助热线;关照低楼层邻居和重点人群,遇到困难时与社区联系,共同守护你和身边人的安全。如果台风即将来袭,那就绝不能躺平啦!沿海地区请密切关注当地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提前准备好至少 3 天的生活必需品和药品等物资;减少出门,注意用电安全,并保持通讯,为自己的人身安全做好保障。中国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15,正势不可挡地迈向一个必须与气候变化共存并努力适应它的未来。如果我们的适应行动不够快,就不得不接受一次又一次与气候灾难迎面相撞的悲剧。破阵第三式破局反思:面对气候变化,你做好准备应对了吗?如果答案是还不确定,想要了解更加详细的气候适应及应对办法,可以扫描二维码查看这本气候变化下社区健康风险防范手册,堪称救命级别的防范气候风险宝典!公众气候行动手册 2.021击退“躺怪”后,继续前进,来到第四关“大悲墟”。加油,胜利在望!“大悲墟“内“愁怪”与众多“丧愁小怪”正在兴风作浪,肆意传播生态焦虑:“气候危机已经不可阻挡啦,人类已经无法挽回败局”“仅凭一个人的行动又有什么用呢?”“愁死算了,还坚持什么?”“大悲墟”陷入一片愁云中,几乎无人幸免,大家越来越沮丧,悲观地认为个人的行动根本无法应对气候危机。武侠小说里常出现这样离奇的桥段,主角无意间修炼成了盖世神功,过程经常连他们自己都未察觉到。气候行动很多时候也是如此,每个微小的行动也会形成蝴蝶效应,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巨大改变。招式一绝愁斩:关掉电器电源,省电看得见“愁怪”:“随手关灯倡导了多少年,但是作用大吗?”据调查,一户家庭每日浪费的能耗可达到 1.5 度电。按此计算,每户日待机能耗 0.2度电计算,一个 500 万人口的中小型城市(按 190 万户家庭计算),全年待机能耗近1.39 亿度电16。所以答案是,真的有效。“绝愁斩”手起刀落,立时拿下第一回合。4打败“愁怪”每个行动,都充满力量每个行动,秘都充满力量22招式二断水流:节约用水,真的能省很多水!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流掉1至6吨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流掉 3 至 25吨水,如果全国的城市家庭都把坐便器或淋浴器换成节水产品,每月就可望节水 4.9 亿吨,折合减少 9500 万吨碳排放17。所以拧紧水龙头,真的能省水!“断水流”乘胜追击,“愁怪”慌了。招式四循环诀:先分类、再回收、全利用,变废为宝真奇妙!现在各地都在执行垃圾分类政策,垃圾收集过程中把可回收物分出来,就能直接对可利用的部分进行回收和资源化再利用,减少了不必要的运输和处理流程的碳排放。比如回收一吨废塑料,就能减少多达 1.5-2.2 吨的碳排放。赶紧把家里的可回收物收拾收拾,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多呢!如全民节能减排手册所说,回收的旧纸张并不是全部都成为了垃圾。用原木为原料生产 1 吨纸,比生产 1 吨再生纸多耗能 40%。如果将全国 2的纸张使用改为再生纸,那么每年可节能约 45.2 万吨标准煤,减少 116.4 万吨碳排放。Plus,再生纸也更加护眼哦。招式五一扫光:不铺张不浪费,老生常谈的光盘行动但很有用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 3500 万吨,这个数字接近我国粮食总产量的 6%。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食物浪费量就高达 1700 万至 1800 万吨,相当于 3000 万至5000 万人一年的食物量18。不储存过量食物,在外合理点餐,珍惜粮食,从我做起。招式三四两拨千斤:轻松一个勾选,节约百亿张纸按下“打印”键前,记得勾选“双面打印”。还能有比这个再简单的工作吗?如果全国 10的打印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一年下来全国可减少耗纸约 5.1 万吨,相当于节约 100 亿张 A4 纸,算下来将节能 6.4 万吨标准煤,减少 16.4万吨碳排放。所以省纸,也真的很减排。三招过后,“愁怪”落荒而逃,众“丧愁小怪”也早已散去不知去向。为了防备“愁怪”卷土再来,我们先把剩下的“攻愁招式”告之与你,以备不时之需。公众气候行动手册 2.023终于,在打败了前面四大怪后,来到了最后“晕怪”的镇守之地“眩之境”。这里的人们被“晕”怪控制后,有的脑袋空空,不了解气候知识;有的大话连篇,故意散播错误信息;还有的看不出是真蠢还是假笨,总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做不到“眩之境”里嘈杂一片,乱成一锅。在攻克前面四大怪的历练中,想必你已经了解,缓解气候危机的招式就隐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心找到它们,打倒“晕怪”就不在话下。保险起见,再传授你一套由气候大家归纳的“降碳六式”,可保你在多险峻的气候变化面前,都安然无事。招式一多看气候科普文章气候变化远不止天气热和下雨多,想要了解更多气候相关知识,推荐关注以下几个公众号,每天都有更有趣、好读,也更有深度的气候知识护驾!野生救援 WildAid、大吃益经、一分钟扯碳、星球公社、BottleDream、千篇一绿、CTeam 气候行动、科学有温度也欢迎你的推荐和分享。招式二多问什么是高碳,什么是低碳?在居住、出行、饮食、办公、娱乐生活各个场景中,碳排放几乎无处不在。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可以去选择相对低碳的方式。5打败“晕怪”拨云见日,众人齐心共创气候行动降碳六式秘24比如长途出行,动车高铁碳排更低,对于 1000 公里以上的出行,飞机的人均碳排低于公路自驾。再比如,不同食物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不同。偶尔来顿轻食,尝试更多植物蛋白(如干豆、鹰嘴豆、小扁豆、坚果和谷物),减少动物性食物(肉类和奶制品)和饱和脂肪(黄油、牛奶、奶酪、肉类),可以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了解更多碳排放相关知识,可以上“蔚蓝地图”APP 查找你生活中的碳足迹。招式三分享转发本手册,号召更多人一起“打怪”一切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都是气候行动,包括将相关气候科普信息传递给身边的朋友。看到好的气候科普文章、播客、视频,一键转发三连,让更多人能够有力量和信心一起应对气候变化,分享也是你的气候行动哦!在梅沙万科中心碳中和实验园区,万科公益基金会创新性引入碳排放较低的“黑水虻厨余处理技术”利用黑水虻生物式处理社区厨余垃圾(小小的黑水虻幼虫能够在 8 天内吃掉比自身重 20万倍的厨余),由此成功构建起“黑水虻社区堆肥共建花园”的循环模式。2022 年全年处理有机废弃物 30.8 吨,产出有机腐殖质 14.7 吨,还充分利用这些有机质建造了万科大梅沙中心屋顶花园,入选了深圳市首批社区共建十佳共建花园。另外,园区还在 2022 年进行了微电网和能源管理系统技术提升,整体更换建筑体空调、启用更高效的机房系统,实现节能 55%;更换屋顶太阳能板,清洁能源发电量提升到 3 倍。通过可再生能源、绿色环保建筑材料、数字能源三大技术的深度耦合,结合大范围的屋顶光伏系统,将园区建筑综合节能率提高到85%,并在运营期实现100%绿电使用。你知道吗?招式四关注自己社区的低碳举措与科普活动目前,许多城市与社区已经大力开展碳中和试验工作。如于 2021 年底入选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首批社区试点,2022 年入选深圳市“十四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工程,纳入深圳市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碳中和示范项目的“梅沙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已经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如厨余垃圾在地资源化、城市生态多样性保护,并倡导公众在社区内积极参与共建绿色低碳社区等。政府相关部门也正在紧扣近零碳社区建设指标推进梅沙碳中和社区建设,包括持续扩大居民住宅小区、公共区域范围内的室外停车场等区域进行光伏发电改造,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设施,分批加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满足社区居民和外来游客的低碳交通需求,联合社区六大行业伙伴(酒店、办公、学校、景区、菜市场等)推动低碳行动等,逐步将梅沙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碳中和先行示范社区”。公众气候行动手册 2.025耐储存(保质期 25 年)的食品有:罐头、花生酱、咖啡、泡面、硬糖、奶粉、蜂蜜;此外,还有一些建议储备的非食品类物品:如打火机、卫生纸、香皂、瓶装水、维他命、药品、绷带等你知道吗?招式五提前备好应对极端天气物资当灾害来袭,家中如果有一定的物资,就能做到心中不慌,从容应对。在可能受到极端天气干扰时,选择耐储存的食品,保持干净和适当储存的环境,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应对紧急情况。图片来源:万科公益基金会26招式六看懂极端天气预警信号才能助人助己看到就学到,学到就赚到。随着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增加,正确认识天气预警系统会让我们在灾害到来之前提前做好准备。看懂预警信号,才能根据相关预警做足准备,助人助己19。识别预警信号 黄色黄色 连续 3 天日最高气温将在 35 摄氏度以上。橙色 24 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 37 摄氏度以上。红色 24 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 40 摄氏度以上。预警信号下的防范中国气象局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 35 摄氏度以上为高温天气,连续 3 天以上的高温天气称为热浪。黄色预警时,午后最热时段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橙色预警时,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高温条件下作业的人员应当缩短连续工作时间。红色预警时,停止户外露天作业(特殊行业除外)。建议当气温超过 35 摄氏度,上午 10 点到下午 4 点,不在户外长时间停留。应对策略当高温热浪来袭时:尽量待在室内,记得开风扇和空调 去社区服务中心/商场等有免费空调的地方,避暑又省钱 提前备好常用药并及时补充水分 具体请参见气候变化下社区健康风险防范手册高温预警信号公众气候行动手册 2.027识别预警信号蓝色 24 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 级以上,或者阵风 8 级以上并可能持续。黄色黄色 24 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8 级以上,或者阵风 10 级 以 上 并 可能持续。橙色 12 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0 级以上,或者阵风 12 级 以 上 并 可能持续。红色 6 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 12级以上,或者阵风达 14 级 以 上 并 可能持续。蓝色 12 小时内降雨 量 将 达 50 毫 米以上,或者已达 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黄 色黄 色 6 小 时 内 降雨 量 将 达 50 毫 米以上,或者已达 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橙 色 3 小 时 内 降雨 量 将 达 50 毫 米以上,或者已达 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红色 3 小时内降雨量将达 100 毫米以上,或者已达 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预警信号下的防范当看到台风、暴雨橙色、红色预警时尽量不出门。夏季可以密切关注当地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提前做好准备。台风蓝色预警时,建议老人和孩子待在安全区域。台风黄色预警时,应当停课、停止室外大型集会。(广东规定遇到台风黄色、橙色、红色预警,和暴雨红色预警可停课。)台风橙色预警时,学校应当停课,居民勿随意外出。台风红色预警时,12级风在陆地上已经是非常少见,摧毁力很强,在海上也能掀起滔天巨浪。此时需要更严格执行停止集会、停课、停业、人员躲避等防御工作。应对策略台风、暴雨预警来临不要慌,做好以下应对措施:提前加固门窗或玻璃 移除阳台杂物、清理下水道 平房居民在雨水来临前注意检查和维修房顶,确保下水道通畅,不在周围堆放杂物 遇到暴雨时待在 2 楼或更高处,关好门窗 屋内有积水时,记得要切断电源 备好常用药和手电筒等 出现危险及时拨打 120、119 或者所在地区服务热线 具体请参见气候变化下社区健康风险防范手册台风、暴雨预警信号第四回气候行动英雄榜公众气候行动手册 2.029要给孩子做榜样的二孩宝妈陈君超陈君超,今年 38 岁,一名来自广东肇庆的环境教育工作者。陈君超起先也不清楚什么是气候变化以及它的影响是什么。直到近几年频发的极端天气才开始关注。她回忆道,“那时候一出门就看到暴雨内涝导致的交通堵塞、汽车泡水等现象,而且每年都在重复发生,当了解到这是因为气候变化导致的问题且日益严重,感觉很无力,未来怎么办?”2023 年,陈君超和当地几位环保志愿者一起,在千禾社区基金会的支持下,组成青年行动社群,用大家喜欢的方式,办生态读书会、共建零废弃生态花园、进社区和学校宣讲可持续生活方式、举办低碳环保市集等,用社群的方式推动更多人接触和参与这些活动,并逐步提升大家对气候问题的认知。就这样,大家聚在一起,通过身边微小的行动抱团取暖应对气候变化。带动身边人的行动是她持续坚持的能量来源。陈君超和伙伴们会把活动继续办下去,他们坚信,当大家都关注到了,行动合力才会越来越大。英雄榜30图图和她的减塑生活她有一系列妙招直击“五怪”的痛点。图图,原名胡新悦,是一位小红书博主,也是一名环境教育讲师。她的小红书自我介绍让人印象深刻:“可持续物尽其用用心生活。努力为生活减塑的不完美环保女孩,分享谁都可以实践的减塑心得。”图图的生活充满了对可持续生活的热爱。她喜欢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一次性塑料物品,并努力寻找可持续的替代品。她相信物品能够陪伴我们很长时间,因此她提倡物尽其用,享受低塑料生活。她的减塑想法独具匠心,但行动力十足,令人钦佩。牛皮纸胶带:采用玉米水溶性胶水,使用前需先打湿有胶面。牛皮纸质感很好,使用体验也很神奇,最重要的是,胶带可降解!帆布包:方便折叠的帆布包,购物时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茶籽粉:是油茶树籽榨油后剩余的残渣,含有天然茶酵素和茶碱,可以杀菌、去污、去油,是厨房的天然好物。有机棉手帕:纯棉手帕的吸水性很好,无论在家还是出门都能随手使用,减少纸巾的使用频次。有一次,她还和朋友们一起在咖啡厅举办了交换马克杯的活动,鼓励大家都尝试自带杯,用自己喜欢的杯子喝水。减塑心得公众气候行动手册 2.031美团青山计划构建可持续餐饮生态圈美团作为餐饮外卖行业的领头军,早在 2017 年就开展了关注环境保护的“青山计划”。六年以来,美团青山计划将可持续纳入平台机制,让可持续成为行业底色、更加深入人心。截至目前,累计孵化创新 41 种绿色创新包装,累计投放共计 291 万件创新环保包装制品;餐盒回收项目覆盖 1,500 个社区,收集塑料餐盒超过 1.27 万吨,减碳约 1.97 吨;“无需餐具”界面设计不断迭代,提示公众每次可减碳 38 克,引导超过 3.6 亿用户做出低碳选择;约束和激励机制引导超过 100 万餐饮商户提供超过620 万种“小份菜”,每份可减少约 164 克碳排放;为了规避因份量、口味等信息不透明原因产生的食品浪费,餐饮商家须按照规范填写“份量”信息20。美团发挥自身链接优势,将可持续嵌入产品设计,让公众在不知不觉中以更简单的方式参与气候行动,并与多方合作助推全餐饮行业可持续发展,开展一系列绿色低碳宣传教育活动,致力于在全社会层面扫除气候行动障碍,让气候行动变得不再难理解、人人可参与。32建筑设计师任军在北京大兴,有一座近零能耗建筑“零舍”,它的建筑设计师名叫任军。任军从小在乡村长大,田野和大自然就是他的游乐场。无拘无束的童年经历一直在影响着他,尤其是在他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后。除了多年在可持续建筑领域的探索外,任军也常常与年轻人分享日常家居场景中的低碳行动。比如在居室中,保持室内恒温十分重要,他建议可以适当减少在空调房和采暖季的开窗;此外,水和废弃物的处理也是碳排放的一大来源,可以在家中装上节水龙头,在水池上装上厨余垃圾的粉碎机等等。任军有一个坚持了 8 年的小行动,叫作“一个建筑师关于气候变化的田野调查”。从2015 年 1 月 1 日开始,他每天在办公室窗外拍一张蓝天,就这样一直拍了八年。从每年每月每天的蓝天变化中,看到国家这八年来对雾霾和环境综合治理非常直观的变化。任军说,“每当有特别蓝的蓝天时,大家就会发朋友圈,我管它叫朋友圈蓝”。根据他的统计,从照片上体现出来的“朋友圈蓝”大约占 15%,和我们国家 2015 年的 AQI 指数优的比例 14%基本对应上,再到 2021 年AQI 指数优的比例达到 38%,就可以直观看出来我国的空气污染治理成果。气候变化小行 动公众气候行动手册 2.033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地学系蔡闻佳教授蔡教授从 2005 年攻读博士学位起就跟随导师学习和研究碳减排的多维影响,目的是为设计选择趋利避害的低碳转型路径提供科学支撑。特别是全球各国陆续公布了碳中和目标之后,各地区各行业都需要兼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与健康等目标制定碳减排路线图,她越来越认识到深入此领域研究的重要性。她所在的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每年都会发布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中国报告,2021 年和2022 年都详细梳理了我国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她的团队主要研究两方面内容:气候变化健康影响的经济评价、兼顾多维影响(特别是经济和健康影响)的碳中和路线图设计。前者是为了帮助决策者和公众理解与社会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气候变化的影响维度,以及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性;后者则是为了帮助各地区各行业寻找更高效、更公平的碳中和转型路径。34附录打通气候行动“任督二脉”气候行动修炼计划历尽千帆,你终于成为自己的气候行动英雄!你是否也摩拳擦掌,准备分享自己的“打怪攻略”?太好啦,气候武林全书,就靠大家啦!21 天,我的气候行动修炼计划(也称:日常打怪记录)可从如下气候行动 Tips 中选择,也可由你自己定义专属的气候行动,坚持打卡 21 天,成为了不起的气候英雄!打败懒怪克制贵怪击败躺怪挫败愁怪抵抗晕怪准备极端天气应急物资天热采取避暑手段采取极端天气应对措施学习户外自救措施了解各种天气预警信号买咖啡自带杯安装智能灯光调节系统观看一部环保纪录片/电影随手拔电器插头知道如何帮助中暑患者夏季空调温度26 摄氏度转发一条气候变化资讯尝试一次净滩带走塑料垃圾尝试选择植物蛋白食物点外卖勾选无需餐具购买高能效电器采用一次极简包装使用再生纸优选本地本季食材日光晾晒衣物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双面打印进行一次外卖餐盒回收坐公共交通阳台种菜购买本地商品光盘行动购买新鲜非冷冻食品适量买菜上下楼走楼梯点外卖选小份菜尝试骑行衣服攒够一桶再洗理智消费按需采购垃圾分类公众气候行动手册 2.03521141516126气候行动打卡表36野生救援地球一援野生救援是 2000 年成立的国际非政府环境保护机构,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减少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非法贸易,加强海洋保护区执法和能力建设,减少海洋塑料污染,激励气候行动,促进消费端减排,从而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野生救援的“借传播来保护(Conservation Through Communication)”模式是充分发挥明星公益大使的榜样力量,以低成本制作出高水准的公益内容,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触发公众的情感共鸣从而促成理性思考和行动参与,最终改变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活方式。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助力双碳目标,野生救援创立气候项目暨子品牌“地球一援 EarthAid”,通过科学传播气候影响、全民共创气候行动、推动可持续出行领域低碳转型,来提升公众气候认知,提高社会气候适应能力,推进可量化的消费端减排。商道纵横商道纵横是中国领先的企业社会责任(CSR)领域的独立咨询机构,专注于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与责任投资(ESG)的咨询服务。我们凭借全球化视野和本土化实践,致力于携手客户制定及实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在获取竞争优势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共享价值。特别在可持续消费领域,商道纵横自 2016 年起连续七年发布了中国可持续消费报告,用以研究可持续消费发展趋势,为企业推动可持续消费提供建议。其研究成果已经成为政府、行业协会、NGO、媒体、企业了解可持续消费的重要参考。万科公益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是由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经国家民政部、国务院审核批准,于 2008 年成立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2017 年被认定为慈善组织,2021 年被民政部评为 4A 级全国性社会组织。在新的五年战略规划(2023-2027 年)框架下,万科公益基金会以“美美与共的未来家园”为愿景,实践和传播可持续社区理念。基金会当前聚焦碳中和社区先行探索与推广、社区废弃物管理瓶颈突破、中国气候故事讲述三大重点战略模块开展工作。美团青山计划青山计划是美团发起的外卖行业首个环境保护行动。秉承“更好生活、更美自然”的愿景,青山计划不断更新迭代,形成了绿色包装、低碳生态、青山科技、青山公益四大板块,推动构建外卖行业全价值链绿色低碳消费生态,助力国家和社会低碳转型。公众气候行动手册 2.037引用资料 1 生态环境部:专家解读丨坚定不移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 主动做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20222 联合国气候适应变化策略3 气象组织正式宣布 2023 年 7 月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 联合国新闻(un.org)4 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全球大范围高温干旱天气威胁全球粮食安全?2022.075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超强暴雨、高温、极端干旱,今年又是“水深火热”的一年?2023.66 IPCC:AR6 Synthesis Report:Climate Change 20237 IPCC:AR6 Climate Change 2022:Impacts,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8 新华网:超 3.6 亿用户选择“无需餐具”美团“青山计划”取得绿色低碳新进展,2023.08.319 IEA,Net Zero by 2050 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R,202110美妆替换装消费者调研白皮书,2022.1211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听听老司机的“低碳驾驶法”|低碳生活交通篇(2),202312 国家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2007.09.0113 发改委: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 减塑行动全方位开展,202214 柳叶刀倒计时:中国版柳叶刀倒计时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报告(2022)15 新华社: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2021.1016 人民网:偷电费的“待机能耗”,你了解吗,2022.09.1917 中国政府网:从生活点滴做起,珍惜每一滴水,2021.12.1418 人民网:人民日报新知新觉:从节约每一粒粮食做起,2020.09.1819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国气象局,200720美团青山计划六周年进展报告,2023地 球 的 生 动,源 自 你 我 的 行 动联系我们: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1-27 40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IPE公众环境研究中心:2023年供应链气候行动 CATI指数(30页).pdf

    2023 供应链 CATI 指数12023 供应链 CATI 指数032023 供应链 CATI 指数02CONTENTS01/引言02/企业气候行动 CATI 指数介绍033.1 2023 年供应链.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0-30 30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大自然保护协会:2022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手册(98页).pdf

    评估各国基于自然的减缓机遇的技术指南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手册Cover Photo:Young fern plant in the forest of Laohegou Nature Reserve,Sichuan Province,China.Nick Hall/TNC作者:Sara M.Leavitt,Susan C.Cook-Patton,Laura Marx,C.Ronnie Drever,Vanessa Carrasco-Denney,Timm Kroeger,Diego Navarrete,Zeng Nan,Nisa Novita,Anjelita Malik,Kate Pelletier,Kelley Hamrick,Beatriz Granziera,Chris Zganjar,Juanita Gonzalez,Peter Ellis,John Verdieck,Mara F.Ordez,Catalina Gongora,and Juliana Del Castillo Plata 撰稿人:Wang Longzhu,Subarno,Deissy Arango,Ryan Gil,Pathanchali Premachandra,Joe Fargione,Stefanie Simpson,Zhang Xiaoquan,Huo Li,Adrienne Egolf,Dan Majka,Tyler J.Lark,Seth A.Spawn-Lee,Miguel Castro,and Chandra Agung Septiadi Putra审稿人:Lynn Scarlett,Allison Lewin,Jennifer Tabola,Fernando Veiga,Jill Blockhus,Dong Ke,Sarah Gammage,Claudia Vasquez Marazzani,Herlina Hartanto,Christopher Webb,James Lloyd,Stephen Wood,Dick Cameron,Rose Graves,Catherine Macdonald,Bronson Griscom,Jesse Gallun,Juan Sebastian Snchez Hernandez,and Will McGoldrick编辑:Anna Funk设计:.Puntoaparte Editores鸣谢:本指南的编写受到挪威国际气候和森林倡议(NICFI)和挪威发展合作署(Norad)的资金支持,但其中表达的观点不一定反映NICFI或Norad的观点。贝索斯地球基金和哥伦比亚国家石油公司也为本指南的编写提供了额外的资金支持。作者对全球参与本指南研究的合作伙伴和协作者表示感谢。本文件的大部分内容是在新冠疫情期间编写的。作者谨对参与出版本文件的整个团队所作出的奉献及在这极具挑战的时刻给予他们支持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在此向因疫情而逝去的众多亲人致敬。请将此文件引用为:Leavitt,S.M.et al.(2021)。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手册:评估各国基于自然的减缓机遇的技术指南。大自然保护协会,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市。第二版本指南有印尼文、英文、法文、中文、葡萄牙文、西班牙文和斯瓦希里文版本。作者和致谢1.什么是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62.界定范围 163.数据收集 254.完成分析 355.国家案例研究 42附录 77作者和致谢 2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NCS)相关缩略语和单位 5自然在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中的作用 7关于本指南 9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原则 10NCS路径 12确定目的与受众 17确定评估的尺度 17确定优先路径 18路径界定 21背景调研 23建立基线 26确定NCS路径的规模 27计算温室气体通量 31选择时段 32考虑气候反馈 33描述成本 34估算减缓潜力 36量化不确定性 36纳入成本:边际减排成本曲线 37核算未来的成本变化:贴现方法 39下一步工作 40加拿大 44中国 50哥伦比亚 56印度尼西亚 64美国 71成本估算 78协同效益 80碳抵消 84气候公正 86术语表 89补充资料 91参考资料 94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手册4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1.什么是NCS?4.分析3.数据2.范围图 1:目录图示 流程6.气候公正碳抵消 协同效益成本5.国家层面的分析5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NCS)相关缩略语和单位通用缩略语AFOLU农业、林业及其他土地利用GHG温室气体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LULUCF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NbS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CS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NDC国家自主贡献*REDD 减少因毁林和森林退化所产生的排放*UNFCCC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本手册所附 术语表 中包含这些术语的具体定义。通用单位缩写和换算ha=1公顷=10,000m2Mha=100 万公顷km2=1平方公里=100公顷t=11 吨(tonne)Mg=106 克Mt=1百万吨Tg=1012 克Gt=10亿吨Pg=1015克相关温室气体C与CO2 碳(C)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也是所有地球生命的基础。二氧化碳(CO2)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吸收并储存于碳基有机化合物内。它是一种长期存在于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主要通过人们在土地利用活动中燃烧有机物质或有机物的自然分解,以及燃烧化石燃料等活动排入大气。CO2e 为便于比较,我们按不同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潜力将二氧化碳以外的其他温室气体折算成二氧化碳当量(定义见本手册后附 术语表);折算方法参见第31页“将温室气体折算成二氧化碳当量(CO2e)”。CH4 甲烷是通过工业活动、废物管理以及牲畜和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排放,对温室效应的形成贡献极强的一种温室气体。N2O 氧化亚氮主要由工业活动和化肥使用等农业活动排放,也是一种对温室效应的形成贡献极强的温室气体。NOx 氮氧化物泛指多种氮氧化物,包括含氮间接温室气体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氮(NO);氮氧化物主要通过燃烧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料而排入大气。NH3 氨主要产生于畜牧业和使用化肥等农牧业活动并被排入大气,是一种可影响氮循环的重要的短时污染物。1.1.什么是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Previous Page:Visiting mangroves on Lembongan Island,Indonesia.Mangrove forests support fishing jobs and food security.Kevin Arnold/TNCScenic view in East Kalimantan,Indonesia.Nick Hall/TNC1.自然在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中的作用巴黎协定 倡导国际社会承担起减缓全球变暖的责任,其目标是将升温控制在2内,并争取将其控制在1.5内1。为实现这些目标,各国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以大幅减少温室气体(GHG)排放,增加碳汇和碳储量。为此,人类需要深入检讨我们对待地球的方式,并调整我们的土地利用决策,确保我们能利用土地管理领域存在的多种减缓机遇。采取相应的行动以避免灾害极具挑战性,但为全世界众多物种和生物群落的存续,我们能做且也必需这样做。2017年,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在其牵头实施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土地管理领域在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促成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2.的同时,还有潜力促成“在2030年前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以内”这一目标,其成本有效的减排潜力高达三分之一。本手册编者将这套全球变暖减缓战略称为“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简称NCS。NCS的要点是: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地管理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以达到在森林、湿地、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中避免温室气体排放或增加碳汇功能(或二者并用)的目的2。近200个 巴黎协定 缔约方已做出努力减缓气候变化的承诺,即“国家自主贡献”承诺。这些承诺会定期更新,每次更新都旨在通过提高雄心来逐步缩小在基线情景下的排放量与维持一个稳定气候所需减排量之间的差距。NCS战略或路径其实是一系列“增量行动”,即为实现并超过其气候承诺目标,各国所能采取的超越基线情景的额外行动。NCS不能替代能源领域的“脱碳”行动,而只是帮助各国实现并超过其减排目标所实施的脱碳行动外的一种补充方式。7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Dawn on the salt marsh at TNCs Lubberland Creek Preserve in Newmarket,New Hampshire,U.S.Jerry and Marcy Monkman/EcoPhotography1.国家自主贡献中的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自 巴黎协定 生效以来,各国的气候目标及计划已显著提高。当各国在2015年首轮提交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时,很多国家在其目标中列入了“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相关内容,但仅有70个国家(约三分之一)列入了量化目标3。这一差距显示出一个重大机遇各国国家自主贡献中“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行动和目标在数量和质量上还能提高。截至2020年12月,已有75个国家提交了新制定或更新后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4。其中,48个国家提供了量化的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的气候减缓目标,比如:截至2030年的绝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的水平;截至2030年,在无外力介入情况下的排放水平上的相对减排量百分比;截至2030年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虽然越来越多国家正在考虑将NCS纳入其国家自主贡献行动或已采取相应行动,但几乎没几个国家为此制定专项计划,以充分利用成本有效的NCS潜力来实现其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然而,若不在土地管理领域采取具体行动,则大多数国家都无法实现其气候减缓目标。此外,未来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需要更加宏大。最近公布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综合报告4 显示,与2010年的水平相比,到2030年的预测减排量仅减少了1%。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已指出,若要实现升温不超过1.55的目标,则需达到45%左右的减排量。与此同时,截至2021年7月,131个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73%的国家已采用或正在考虑采用“净零排放目标”6.。在目标持续升高的同时,若按当前政策推进行动,则预计升温仍会远高于1.5。8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1.现在正是采取行动的时候。2030年以后,利用NCS控制升温的潜力可能会降低,而到2050年后则会急剧下降2。这一变化的原因有二:气候变化的影响将逐渐减弱生态系统的韧性水平,在许多情况下则是降低其固碳和储碳能力。同时,若现时排放水平继续增加而不加干预,则NCS的相对影响力将会下降(见图2)。几十年来,国际社会一直在设定各种气候变化减缓目标 现在是开始实现这些目标的时候了。本指南专为有意寻求基于自然的气候减缓方法的人士编写;我们将向读者提供分步操作指引,帮助他们评估在其国家或地区借助自然减缓气候变化的潜力。关于本指南 开展NCS评估将有助于确定在各种尺度的区域和景观上最有减缓潜力的土地管理行动。在过去五年里,大自然保护协会及其合作伙伴已在全球完成了一系列的NCS评估。我们开发本指南,以便把来之不易的经验教训与同行分享;这些经验教训由我们的科学家和自然保护从业者分析而得。除我们的同事获得的集体经验外,我们还深入研究了相关科学文献,以便为本指南收集尽可能多的最佳实践方法,为各类技术工作者和决策者界定NCS评估的范围和开展NCS评估提供支持。历史排放量升温20C的路径NCS减排量化石燃料减排量基线情景下的排放量全球碳排放量(Gt CO2e/年)图 2: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对将升温控制在20C以内目标的贡献705020002004020509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1.在本指南中,我们归纳了启动NCS评估所需的基本参数,标注出重要决策时点,并对读者在自身独特情形下做决策时应考虑的因素作了解释说明。本指南按我们自己做NCS评估时通常遵循的步骤顺序编排,即以确定编写目的和受众为起点,到确定和定义优先路径,再到确定每条路径的机遇和相关温室气体通量的范围,最后估算减缓潜力和成本。需注意:流程中有许多步骤可迭代实施,并会要求在完成其他步骤后再进行完善。我们还分享了指导原则和最佳实践方法,以帮助相关国家或地区的读者穿过迷雾险阻,准确地评估局部地区基于自然的气候减缓潜力水平。无论你是从零开始还是已走了一段,我们设计的这本指南都能让你从任何节点入手继续随后的工作。我们的目标是为每位读者提供他们所需的工具,以便他们针对其个案情况做出最适当的决策。此外,在本指南中我们还分享了来自加拿大、中国、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和美国的简要案例研究;这些案例展示了各地项目团队如何将这套通用的NCS框架进行适应性调整以满足其自身需求,包括在此过程中的各种经验教训。本指南附录提供了一系列额外的推荐文章与资源,供读者深入探究利用NCS机遇所需的某些因素。在本指南中,对于如何将NCS行动对人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纳入考虑范围,以及如何确保该等行动有益而非有损于当地社区等问题,我们也进行了反思。本指南是 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纳入国家自主贡献指南 的一个补充文件,后者简要汇总了可供各国参考的相关技术资源,可为其将NCS纳入本国自主贡献行动提供参考。该指南现有英文、西班牙文、中文、法文和葡萄牙文版本。我们的初衷是编写一个易于使用并勾画出一条清晰工作路径的操作指南,供同行评估在各种尺度上利用NCS的机遇。2030年很快就会到来,每一条应对气候变化的可行路径都包括NCS。现在是时候把豪言壮语落实到行动了。NCS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让我们开始行动吧!基于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原则温室气体的仔细核算。NCS概念的一个核心是核算框架,其已经过精心构建,用于全面估算基于自然的减缓潜力,同时也避免重复计算温室气体。无害性。“无害”是NCS的一项基本原则,特别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人类粮食与纤维生产的的目标。NCS方案只包括公认的对生物多样性有中性或正向影响的活动,并符合多数政府与民间领域和公民社会领导者均认可的“惠及自然”原则7。成本有效。碳定价、实施成本、可替代减缓或适应选项的成本,以及其他因素会影响到实施NCS方案的程度。有些路径的实施成本相对较高,而其他的路径则可能节省成本。在许多情况下,NCS可提供成本有效的气候变化减缓效益(见第34页“描述成本”和附录:成本估算)。协同效益。NCS活动通常能带来有价值而有助于项目实施的协同效益,如改善空气质量、改善水质和调节水量、提高土壤肥力、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提高生态系统的韧性和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能力。(见附录:协同效益)。NCS方案并非减少化石燃料排放的替代方案。尽管如此,这套方案在某些情况下仍可用于“抵消”无法避免的碳排放(见附录:碳抵消)。10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1.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管理在利用土地修复自然生态系统自然可以解决1/3的问题3.9 Gt CO2e5.1 Gt CO2e2.0 Gt CO2e保护森林管理森林修复森林保护湿地管理农地修复湿地保护草地管理放牧图 3:实施NCS的成本效益水平可为 巴黎协定 目标达成做出1/3的贡献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清洁能源与工业NCS带来的减排量Gt CO2e11Visiting mangroves on Lembongan Island,Indonesia.Mangroves support fishing jobs and food security and can strengthen the resilience of coastal communities to storms and sea level rise.Kevin Arnold/TNC1.气候公正。为保障NCS无害,项目规划者应始终注意了解实施NCS的背景及给不同群体带来的结果是什么。这包括有谁从保护、管理或修复行动中受益,更不必说在项目过程有哪些人参与协商对话和决策。最理想情况是,实施NCS可推动人们纠正历史上涉及环境的不公事件并减少不平等现象。不过,若结构设计不当,则该等方案也可能加剧公平性差距(见附录:气候公正)。采用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还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基于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NCS)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的一个子集。NbS在提供人类福祉和生物多样性效益的同时,还可应对多重社会挑战并促成可持续发展目标。NbS涉及大自然提供的很多服务(如:气候变化减缓、生态系统韧性与适应、绿色基础设施及生态系统服务)8,9。在本指南全篇中,我们用NCS这个术语指代我们基于自然的气候减缓策略所需的温室气体核算框架。对已在本国更为广泛接受NbS的国家,我们用NbS一词与其沟通,可为他们理解和接受NCS这套关键的气候减缓策略奠定基础。NCS路径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可分为三大类: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可持续地管理土地和修复原生植被。具体可以细分为增加碳汇与碳储存或避免森林、湿地、草地和农地温室气体排放的路径。详细定义也可参看Griscom等人2017年论文中的S2表、Fargione等人2018年论文中“补充方法”节和Drever等人2021年论文中的表1。12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1.避免森林转化。防止人为将森林转为其他土地用途(如农业、城镇建设用地或工业用地)而增加的排放量。(注意:因采伐造成的森林覆盖度的临时变动应纳入“天然林管理路径”)。气候智慧型林业。避免排放或增加用材林的碳汇量(或二者并用)。潜在的管理活动可包括降低采伐影响、延迟采伐(刻意降低森林采伐强度,包括停止在某些地块采伐),林木采伐后进行促进更新的行动及其他行动。人工林管理。对同龄、集约化管理的人工林,采用延长轮伐期(采伐周期的间隔时间)等策略来增加其碳汇量。某些NCS评估也可将储存于木材产品中的碳纳入考虑范围。林火管理。在易发山火的森林和热带稀树草原,采用计划烧除等管理方式降低发生严重林火的风险,或控制烧除时机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在不常发生山火的潮湿森林区,则在森林边缘实施防火措施以避免人为引发山火。避免薪材采伐。主要通过推广高效节柴炉灶来减少煮食和取暖用柴的采伐量,从而减少排放。城市绿化覆盖。通过增加城镇区域的绿化覆盖来增加碳汇量,或者通过防止树木死亡和补种树木等方式保持碳储量。再造林。修复森林植被,即将过去曾是森林,之后将其非林地用途恢复为森林用地,以此增加碳汇量。森林路径森林包括主要由林木植被覆盖的土地,包括热带雨林、干燥森林、北方森林、林地和人工林。森林路径考虑土壤和生物质二者的二氧化碳通量和碳库都被计入评估10。见第29页“什么是森林?”13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1.湿地路径湿地包括泥炭地和淡水矿质湿地等淡水生态系统,以及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或“蓝碳”生态系统。该路径考虑土壤和生物质温室气体通量(包括CO2、CH4和N2O)和碳库 11;为避免重复计算,我们通常将红树林、泥炭森林和其他森林湿地归入湿地路径。避免对滨海湿地的影响。防止咸水湿地(含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因排水、疏浚、富营养化或其他人为干扰而退化或消失,以此避免排放。避免对淡水湿地的影响。防止淡水湿地(主要是泥炭地)因泥炭火灾、排水、疏浚、使用化肥导致的富营养化或其他人为干扰而退化或消失,以此避免排放。滨海湿地修复。通过修复已退化咸水湿地(含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的生态功能以避免排放;除修复滨海区植被以增加碳汇外,还包括重建湿地水文连通性(connectivity),让湿地回湿或提高水体盐度。淡水湿地修复。通过修复被排干或被转作他用的淡水湿地(主要是泥炭地)12的水文功能,以避免退化湿地土壤产生排放,以及修复植被以增加碳汇量。草地路径地球上多种多样的草地包括草原草地、草甸草地、灌丛地、苔原、热带稀树草原和几乎无林木植被覆盖的自然生境。该路径考虑二氧化碳通量,土壤是主要碳库。避免草地转化。防止将原生草地或利用的草地和灌丛地转为耕地,以避免排放。草地修复。将农田恢复成草地,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力受限的地区,并在原有草地或灌丛生态系统的原址修复草地系统,以增加碳汇量。14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1.农业路径农业用地包括广泛用于作物种植和牲畜养殖的土地,包括农地、牧场和其他放牧区。温室气体通量包括CO2,CH4和N2O。土壤是主要的碳库。农业用地上的树木。在农地或牧场上增种树木或保护已有树木以增加碳储量。这可能包括混牧林(牧场林木)、农林间作(林木与一年生作物行状混交)、设河岸缓冲区、防护林带/防风林或农地自然更新(改变管理方式以促进某些区域的林木自然再生)。稻田管理。改善“放水泡田”的种稻方式,包括栽种过程中的排水、田地干湿期交替和移除田中秸秆等方式来避免排放。养分管理。采用“4R”(即:正确来源、正确数量、正确时间和正确地点)最佳实践方法13,减少过量使用氮肥的做法,从而避免化肥生产过程中的排放。生物炭。将农作物秸秆转化为炭并将其作为土壤改良物质回补入农田,从而增加农田土壤的碳汇量。这一路径不包括森林枯落物,以免误导性激励而导致减少森林碳储存的结果。覆盖作物。在主要作物的种植间歇期,种植其他作物以增加农田土壤的碳汇量。用豆科作物肥田时,因无机肥用量减少,化肥生产减少而减少排放的情况也包括在内。减免耕。采用减耕或免耕的做法,增加农田土壤碳汇。豆科作物。采用谷物与豆科作物(隔年)轮种方法,减少氮肥使用,从而避免排放。牧场中的豆科植物。在人工种草的牧场中播种豆科植物以增加土壤碳汇;这仅限于可产生“净碳汇”的区域。这也可包括牧场减少用化肥而避免排放的情形。优化放牧。在放牧不足的地方增加放牧密度,并在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牲畜数量或放牧活动强度,从而增加土壤碳汇。放牧牲畜与饲料管理。通过以下方式减少反刍动物肠道发酵而避免排放:1)采用育种和牲畜健康技术;2)使用谷物等高能量饲料喂养牲畜并改善牧场放牧条件。粪便管理。通过改进粪便管理而避免排放;主要涉及奶牛场和生猪饲养场粪便处理设施的改良。15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2.界定范围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Previous page:Tropical forests in East Kalimantan,Indonesia.Nick Hall/TNC当您开始评估NCS策略如何在您的国家或地区减缓气候变化时,您先得确定范围。本节为如何确定评估的受众、尺度和内容提供建议。界定和完善范围会花费比您想象的还要长的时间 您得确保花足够时间来做这步。确定目的与受众 进行NCS减缓潜力分析的第一步,是确定其中心目的,比如是为了确定国家减缓计划的某个新目标,还是为确定实现既定目标的实施策略。您还得确定评估会涉及到的目标受众,包括可能对如何使用分析结果具有影响力的那些人。开始前,您得考虑的几个好问题:贵国的“国家自主贡献”或其他国家层面、次国家层面上的气候变化减缓目标是否包括天然林(草)地和正在利用的土地?如果是,则该目标是否已设定量化目标(指标)且足够详尽以利于行动?贵国是否已有可用于评估NCS潜力的某些框架,比如国家清单报告?哪个政府部委或机构(若有)具体负责制定气候变化政策和管理气候行动?哪些部委和机构能影响贵国的农业与自然资源管理?贵国是否有倡导气候政策的民间组织、企业和民间资助者?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有助于确定前述分析的目的和受众,还会影响到设定评估范围和优先重点。确定评估的尺度一旦确定了主要目的和目标受众,您就可以开始确定评估的深度(比如:使用全球、国家或局地层面的数据)和广度(比如:路径的类型和数量)。随着这些维度的参数得以逐步完善,本部分的余下步骤可能会涉及数次决策调整。评估的深度?在某些情况下,用NCS世界地图集这类全球尺度的资源进行快速分析就足以满足您的需求。虽然全球数据的分辨率较低,但对了解局地机遇的大体情况或比较全球范围内的机遇还是会有帮助。有些时候,您的目的和目标受众可能会想让您做一个有更多利益相关者参与,更细化的评估(即在国家或其下级层面的评估)。比如,要是您的受众未参与评估过程,他们会接受最终结论吗?要顺利实现您的目标,是否在评估开始时就得让某些个人或机构参与?在某些情况下,虽然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全球数据可能已足够,但具体到您的目标,这类数据也会不够。NCS世界地图集:进行快速评估的有用工具 若需用大体数字简单地评估一个国家内机遇的大小,或比较国与国之间的机遇情况,就可使用NCS世界地图集14 网页。该地图集汇集各国的国家报告供下载,且管理方会根据最新和最先进的全球科学数据,定期更新NCS潜力的估值。这些数字是一套极好的工具,可用来同有兴趣了解更多NCS潜力的决策者、公司或多边组织开展对话。17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2.评估广度?时间与资金评估深度?对于大多数项目的执行规划和决策,评估需要在次国家层面进行。若能获得分辨率更高的数据,则将有助于更精确地估算出实施NCS的机遇在哪里,以及这些机遇能带来多大的减缓效益等。更精细的评估也不排斥采用局地的定义和加入更多符合局地利益的变量。例如,若您所在的国家有一项与行道树有关的具体政策(例如印度的“绿色公路计划”),则您可以把对国家公路图的分析纳入评估,以完善您对NCS机遇的估值。评估的广度?一旦您决定了评估的深度,下一步就是确定您是要调研所有相关的NCS路径,还是只调研某个子集。评估每条路径都需要时间和资金,因此缩小您的重点会比较有利;根据我们的经验,对所有路径进行全面评估并公布评估报告至少需要18个月,且需要一个庞大团队的研究者建言献策。一般来说,最好的做法是,先不要考虑把评估做多深多广,只要能达到您的目的就好。例如,您可能已知道哪些路径是政策优先事项或具有最大的减缓潜力。利用现成数据对几个关键路径进行快速的减缓潜力分析,也可为后续旨在为具体实施提供信息指引的经济社会和政策分析预留出更多的时间和资金。另一方面,若资金允许,进行一项投入很大但也很值得的全面的NCS评估也未尝不可,因为结果可能很令人惊喜。例如,在加拿大,在进行全面评估前,我们预计森林路径会产生最大的减缓潜力。但后来我们发现,到2030年,“避免草地转化”才是最大的减缓机遇,且农业总体上都比森林路径拥有更大机遇15。这是因为加拿大的树木生长缓慢,还有该国树木覆盖的增温效应(即反照率,参见 术语表);这就意味着,森林路径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实现其减缓潜力。若未进行加拿大NCS的全面评估,我们就不会发现这项完全意外的结果。此外,全面评估也有助于建立一个基于科学的 NCS实践专业社群,激励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加入。除建立一个利益相关者间的联系网络外,这个社群还可提供一个探索多行业相互权衡的可靠平台。在启动评估时,您或许并不清楚是否将重点集中于某些方面或如何确定重点。以下步骤会对您很有用:首先,您得进行广泛的调研以确定项目范围。等分析逐步深入,您可得到更多信息时,再把范围缩小到特定路径。确定优先路径若您打算将评估工作的重点放在某一组路径上,但不清楚哪些路径可能会是您的目标受众的最优先重点,则需考虑多重因素,包括:减缓潜力先确定在您的国家或地区哪些路径可能具有重大减缓潜力,这非常重要。请注意,要取得最大的生物物理减缓潜力可能不太可行,因此,考虑当每吨二氧化碳当量的价格分别为10美元、50美元或100美元时,减缓潜力会如何变化或许更有帮助(见“描述成本”)。例如,在全球层面,若不考虑成本,再造林路径是迄今具有最高生物物理减缓潜力的路图 4:在评估的深度和广度间找到平衡以有效利用时间和资金18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2.Peatland research area in Tanjung Putting National Park,Central Kalimantan,Indonesia.Nanang Sujana/CIFOR径。但是,当碳价高达每吨100美元时,再造林的减缓潜力则仅相当于“避免森林转化”路径的潜力。了解不同路径的潜力如何因成本高低而变化,可能会影响对每条路径的相对重视程度 不过,您可能要到后期考虑成本时才会弄清这点。局地相关性熟知局地情况,是选取或增加适当路径的关键。以“稻田管理”为例,这条路径可能有很高潜力,也可能没有潜力,这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水稻产量是高还是低。国家政策也可能会有影响。例如,全球数据显示,“避免森林转化”路径在中国的减缓潜力很大。然而,由于已启动了旨在保护中国大陆四分之一以上土地的生态保护红线政策,永久性森林转化的可能性会很低。协同效益。虽然NCS评估的重点是气候变化减缓潜力,但纳入行动的活动通常也会带来其他效益(见附录:协同效益)。您可能想把那些可产生协同效益的路径排为优先项,因为您的目标受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会对协同效益更有兴趣。社区影响有些路径会比其他路径更可能帮助或伤害到当地社区居民。例如,有些路径会产生经济效益,比如:采用化肥管控的方法可让农民节省种植成本,而修复红树林则可为渔民带来多重可持续渔业机遇。您可能想按可为当地社区带来的潜在利益,把某些路径排为优先项。但您得知道:利益的取得和公平分配取决于精心搭建分析架构和后续实施。信息的可得性虽然会有蕴藏着很高减缓潜力的路径,但如果缺乏足够信息也无法进行评估。到那一步时,您就得考虑:是继续做有数据的其他路径,还是再做些基础调研就可弥补的这一重要数据空白 再一个就是弥补该数据空白是否已超出您的研究范围。19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2.图 5:运用于NCS策略中的多层级减缓强调保护完整的生态系统保 护 自 然 生 态系统在NCS缓解策 略 中 的 效 率最高。若我们不保护原生态景观地,则损害将使管理与生态修复工作望尘莫及。改善林业、农业和放牧实践无需改变土地用途但却可以极大地减少排放。修复森林、湿地和草地见效慢且成本高但也能带来极重要的效益。3.9Gt CO2e5.1Gt CO2e2.0Gt CO2e保护管理修复优先排序 自上而下20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2.图 6:合理确定NCS评估的规模是一个需重复多次的过程界定路径确定优先路径背景调研多层级减缓首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害,而非发生了损害再采取措施来抵减余下的不可避免损害,这点非常重要。把这一概念应用于NCS时,它意味着接下来您得考虑几个选项:1)大幅减少能源、工业和交通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2)保护自然原貌;3)改善土地管理;4)修复已退化或已转做它用的自然土地。这些行动可以且应该同时纳入规划;多层级减缓应把重点放在减轻危害上。同时,多层级减缓也有助于优化投资方向,确保投入时间和资金能取得最高的减缓效益。例如,若贵国正经历一个森林转化盛行的时期,若不采取行动来遏止这个势头,则森林修复行动可能并非最佳的重点工作,因为森林转化会减损修复行动的成效。行业。全面地调研分析诸如林业和农业中的某个行业,以及二者间的权衡发展问题,比如转化草地用以发展农业这类问题,可简化分析性考量因素和政策考量因素。不过也要注意,您也得重视您选的行业与未选行业间存在的互动关系。社会或政策相关性在特定国家,某些路径多少都有些可行性,这取决于当下的社会或文化因素及政策框架如何。例如,在哥伦比亚实施“混农林业”路径行动非常符合当地的社会和文化传统。因此,选择更易实施或政策制定者已感兴趣的路径最有合理性。另一方面,您的国家或许存在某种具有较高减缓潜力、但被视为在政治上不太可行或被忽视的路径,您把它纳入评估也是恰当的,比如印尼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土壤碳。团队的能力虽然合作伙伴对于任何NCS评估都不可或缺,但利用自己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在办公室内完成分析工作中最耗时那些部分并管理好项目,可能效果最好,因此把重点放在您的团队已有经验的领域上或许更有帮助。若从外部雇用专业人员或将某些工作外包,则最好找在相关领域内有高度影响力的研究者来做。最重要的一点,是让那些最熟悉后续实施活动的社会和生态影响的当地研究者参与。另外,让那些入行不久的专业研究者(如学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参与,这既可培养项目所需的能力,也可支持他们开展自己的研究并实现其职业目标。路径界定最理想的是,您会从第一部分的路径列表中选出NCS路径(见第13-15页)。在研究中统一NCS相关定义有助于推动NCS在全球的广泛适用性并提升各国的透明度和责任。尽管如此,在某些情况下,或有必要增加或调整某一路径以适应局地具体情况。若要增加或更改某条路径,则您必须确保更改被清晰的界定且符合以下标准:NCS路径必须具有以下特点:可衡量;追踪记录基线以外额外的减缓机遇;避免与其他路径重复计算(见“确定规模”,第27页);保障食物和纤维生产;避免给生物多样性或人类带来负面影响。21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2.避免森林转化避免森林转化避免森林转化避免毁林避免森林转化避免森林转化天然林管理天然林管理改善森林管理改善森林管理可持续森林管理气候智慧农业改善人工林管理改善人工林管理人工林管理避免红树林影响潮汐湿地修复(沼泽、红树林)红树林修复农林行状间作树木间种覆盖作物覆盖作物覆盖作物林火管理林火管理林火管理避免滨海湿地影响盐沼修复避免淡水湿地影响 防风带(创建)避免防护林转化保护性农业减耕减耕放牧-牲畜管理放牧与饲料管理放牧-优化密度优化放牧优化放牧放牧-牧场上的豆科植物牧场上的豆科植物牧场上的豆科植物牧场上的豆科植物避免薪柴采集避免薪柴采集避免海草丧失避免海草丧失海草修复海草修复农用地上的树木增种豆科植物豆科植物放牧-改善饲料改善粪便管理粪便管理粪便管理再造林再造林森林覆盖修复森林修复再造林再造林修复避免矿质湿地转化矿质湿地修复淡水湿地修复草地修复农林复合农林复合系统改善水稻种植改善稻田管理水稻管理农地养分管理农地养分管理养分管理养分管理养分管理生物炭生物炭秸秆残留-生物炭生物炭避免草地转化避免草地转化避免草地转化避免草地转化城市再造林城市绿化覆盖城市绿化覆盖避免泥炭地影响避免泥炭地转化避免泥炭地影响滨海湿地修复泥炭地修复泥炭地修复泥炭地修复泥炭地修复草地修复河岸草地修复河岸带植树全球研究美国研究 加拿大研究哥伦比亚研究 中国研究 本NCS手册印尼研究 保护保护保护管理管理修复修复修复森林湿地草地农业图:分国别列示的演变路径的定义及优先路径。鉴于各国情况不同,即便用同样的路径名称,详细定义也会有细微差异。空白线表示相关路径迄今尚未完成评估(即使该路径仍具相关性)避免滨海湿地影响(红树林、盐沼及海草)滨海湿地修复(红树林、盐沼及海草)农用地上的树木(农林行状间作、防风带、农民自管的树木自然更新)2.Corn Fields outside of Arapahoe,North Carolina,U.S.at sunset.Will Conkwright/TNC背景调研文献研读同其他研究工作一样,评估过程也以文献研读为起点,这样可确定出可得信息有哪些并避免重复工作。它还有助于确定需要与其协商对话的潜在的权益持有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有哪些。除已出版的学术文献外,其他来源的信息也会有帮助,包括:通过查询门户网站获得的线上数据、政府、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的报告,国家或其以下层面的温室气体清单、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补贴计划。在文献研读过程中,您还可以确定一个与政策相关的目标年度作为评估相关期(见选择时间范围,第32-33页)。公共政策研究下一步,我们建议研读您所在地区的现有公共政策,探究制定这些政策的动因、目标、指标和数据来源。很多国家已制定出NCS相关政策,比如旨在减少毁林、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退化地区的修复的政策,或者建立碳定价机制以增加碳汇或避免二氧化碳排放16。这些种类的政策往往是立法机构和其他政府机构共同努力的结果,或有助于增大实施某项NCS行动的可能性。若能获得该等信息,还可研究一下次国家层级的地方政策,以及局地层面上的传统和惯常土地利用安排,特别是那些可能影响原住民或被边缘化人群的政策。可纳入政策研究范围的国家政策举例16: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及向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提交的国家信息通报;向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提交的“国家适当减缓行动(“减缓行动”)”文件17;国家气候变化应对政策和法律;REDD (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量)战略18;本国政府就履行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 所作的国际承诺文件,比如 波恩挑战 及本国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 等;国家气候适应计划;碳市场管理规定或条例;低碳发展战略;土地利用规划;保护区管理规划 23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2.所需的国家气候政策 截至2018年,已有157个国家在其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中设定了涉及国家整体经济的减排目标,但只有58个国家将这些目标纳入国家法律或政策,只有17个国家制定了促进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国家法律或政策3。这一现状告诉我们,各国的国内政策与国际承诺(即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在一致性方面仍有改善空间。两者在范围上有重大重叠,如果协调一致,它们可以相互强化,并加深其协同影响。已有迹象表明,多国在2020年提交的新制定的和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包括了与NCS方案有关的改进数据且更好地融合了国际和国内政策4。不同机构参与会带来不同的视角。鉴于实施NCS可实现气候中和或可持续发展目标,或者抵消不可避免的排放,商界代表或许对投资于这类项目感兴趣,而学术研究者则可能更关注评估NCS减缓潜力和协同效益最方便获得的信息和模型。社区居民权利倡导者可能最感兴趣于文化、健康或生计等协同效益或纠正历史上的不平等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将这些迥然不同的视角或关注点纳入评估分析并牢记:在设计评估项目时做出的任何决策都会产生真切的现实影响,并以不同方式对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利益造成影响。通常,决策过程都很有挑战性,尤其对那些被边缘化的社会群体更是如此。让多样化的利益相关者参与调研分析过程,可确保他们的关注点被纳入评估结果并同决策者分享。专家与利益相关者会议推动各类不同利益相关者和专家参与您的NCS评估起步阶段的工作8.极为重要。同这些群体进行对话,能让您确切地知道他们的需求和现有气候变化减缓战略计划,当然也包括实施NCS行动过程中的潜在障碍和机遇。利益相关者可包括来自政府、商界、非营利和学术机构的研究者,政策专家和决策者,原住民及其他当地社群代表等权益持有者,以及青年倡导者。在政府内部,一系列部委或机构可能负责NCS相关政策及项目实施,包括主管森林、自然资源、环境、气候变化、农业、畜牧业、渔业、经济和金融的部委办局,负责气候谈判的主管部门,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由于需要协调多部委以确保跨行业联动来实现NCS的潜力,邀请负责NCS方案推广的多个政府部门都参与很重要,因为这样可确保评估报告能被目标受众所接受。同时,与相关政府部门建立联系,还便于随后各方就NCS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取得的进展进行对话沟通16。举办NCS专题研讨会我们发现,完成某些初步规划和背景调研后,举办一次2至3天的启动研讨会非常有用。在此过程中,您可以同20-30名主要利益相关者代表进行研讨以收集到更多信息、讨论本指南所列的决策时点,并让研究人员参与评估过程。除提供指导外,这些专家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还可成为随后传播NCS评估相关信息和实施减缓战略的引领者。例如,印尼的评估团队曾与该国环境和林业部所属的研究机构合作,举办了一次让NCS概念为更多社会群体了解并确定国家评估中最优先路径的研讨会。通过让大量的利益相关者参与这一安排,评估团队获得了多个有影响力群体的高度认同;会后,团队又让各方继续参与后续活动以确保这一安排的延续,这又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认同。24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2.3.数据收集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25Powderhorn Ranch,one of the few remaining large tracts of intact native coastal prairie and wetlands on the Texas coast,U.S.Jerod Foster/TNC一旦您确定了用于分析的路径并熟悉了相关的现有研究、政策和利益相关者群体,下一步就是收集计算每个NCS路径减缓潜力所必需的数据。查找数据时一个非常好的起点,是研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出版的 提升气候雄心和影响:使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中主流化的工具包19。另见附录:额外资源。无论您要使用全球、国家还是地方数据,开展任何NCS评估都要考虑以下主题。这个阶段可能耗时最长且需要循环往复,因为等您把新信息融合后,评估的范围可能需要作调整。建立基线参照基线情景,要使NCS在气候变化减缓方面更见成效,相关行动就必须有助于固定更多碳或降低更多温室气体排放。基线就是指在未实施额外的减缓行动条件下的常规排放量或碳汇量。在某些情况下,过于复杂或数据缺失都会让准确估算基线数据的工作异常困难,但无论如何,这都是应该仔细斟酌的重要一步。在为您的国家或地区建立基线时,应记住以下几点:数据应最新。建立一套准确的基线必须用相对较新的数据(近十年左右的数据),因为旧的数据或许不Previous page:Yakima Valley agriculture detail in south central Washington,U.S.Benjamin Drummond/TNC26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3.能真实地反映现状。若您缺乏最新的国家数据,请考虑用全球数据来替代。数据应包括多个年份。纵向研究近期多年的排放数据以判断年际之间的差异,这非常重要。例如,与平均水平相比,最新可得数据可能来自于某个排放量异常高或异常低的年份(例如:由于热带风暴、快速发展、全球性疫情等而导致数据异常)。使用多个年份的数据能让您算出年平均值,从而消除异常值。若近期的数据显示出重大的上行或下行趋势,您显然也会想要一组反映该趋势的基线数据。在多数情况下,使用10年左右的数据较为合适。尽量简化。有时人们用复杂的模型预测一组未来的基线数据,但研究显示,用复杂的模型做预测可能事与愿违20。一般来说,我们都发现,用历史数据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趋势且更简单易懂。尽管如此,您仍可通过深入研究本国的未来规划来改善您预测的未来基线数据。比如您可以把规划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看成一个影响因素(如:会导致森林或泥炭地丧失的新建石油开采设施)。只关注人为活动。人类不可控的温室气体通量不应作为NCS评估中的一个参照系。例如,在加拿大,多数发生在偏远地区的森林丧失是由山火和昆虫干扰造成的。除非人类能采取措施来减少这类自然干扰,否则您无需将其纳入基线。相反,重点应该被放在已被转为其它土地利用类型或因人为干预而受影响的森林地区。现有的、尚在进行中的活动可纳入基线。现有治理状况和保护、管理或修复自然土地的项目行动应该被纳入基线,认识到这点也非常重要。例如,若法律要求在皆伐后必须种植树木且该法律基本也已在执行,则植树行动就不应被视为NCS框架内额外的减缓行动。与此相反,也有这类情况:若不能保证过去实施过的活动将不再继续(例如:各类国际发展项目、慈善家的公益投资或在特定政策背景下的政府项目),则该类活动就不应被纳入基线。在这点上,美国农业部的自然保护项目和加拿大的防风林项目都是很好的例证。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投资是如何随时间(或政府更迭)波动不止。确定NCS路径的规模一旦建立了基线,您就可以开始量化NCS减缓行动。做这个的第一步是界定机遇的规模。对很多路径来说,规模就是可实施NCS的土地面积,常以公顷(ha)为计量单位。对一些路径,规模可能得使用非面积数字指标来衡量(例如,“粪便管理”路径用牛的头数衡量)。在确定相关土地面积时,绘制地图会非常有用,它对项目选址和与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进行协商交流尤其有帮助(大家都喜欢看地图!)。然而,绘制详细的地图需要时间、资金和数据。与此类似,您或许不知道某个生态系统的潜在范围有多大,比如几百年前被排干的泥炭地。若您无法绘制地图,则可用非空间信息来确定和量化有实施机会的区域,比如森林覆盖率随时间而改变的表格化数据。无论绘制地图与否,千万不要重复计算同一区域内多条路径的碳通量。例如,避免泥炭林地转化为排干农地的机遇可归入“避免对淡水湿地的影响”路径或“避免森林转化”路径,而不是同时归入两个路径。减缓潜力的估算方式都是一致的,都将考虑生物质碳和各种温室气体通量这只是一个归入何处计算的问题。注意,某些路径即便在空间上相互重叠也不应被视为重复计算。例如:“优化放牧”路径和“牧场上的豆科植物”路径可在同一片土地上实施。通常的做法是,若湿地路径是某个特定区域的一个选项,则我们建议按该湿地选项来计算,因为与其他系统相比,湿地系统会有额外的温室气体通量(如甲烷)和独特的土壤条件。您也可以根据成本高低做决定。例如,对于一个低生产力的草场,NCS选项可能包括“再造林”或“优化放牧”路径。鉴于再造林项目的实施成本较高,您可选择将该区域归入“优化放牧”路径。27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3.Aerial view of Parque Nacional Natural Sierra de Chiribiquete in Colombia.Erika Nortemann/TNC一般来说,这一步骤的目标是确定生物物理允许条件下的最大机遇,即可用于NCS行动干预的最大面积或规模。为提高政策相关性,您可以选择根据成本或可行性这类额外标准缩小生物物理最大机遇的规模。例如,在加拿大的NCS评估中,我们将植树区域限定在离公路1公里以内的地方,因为我们推断,在植树点离公路太远会耗费太多人力且成本较高15。根据拟实施的NCS路径是否与保护、改善管理或修复有关,您将使用不同的方法来确定机遇的规模。保护类路径保护类路径可防止生态系统丧失或退化。合理量化这类路径的规模需要两个关键信息来源,即:1)生态系统位于何处?2)生态系统中的哪个部分正受到干扰或被转化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威胁?第二个问题至关重要;规划减缓路径或行动时,常见的一个错误是将某些储存大量碳的区域列为优先区域,但却不先问问这些区域是否已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威胁。尽管保护这些地区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或其他原因或许很重要,但如果不能恰当地考虑额外性,要声称能取得气候变化减缓效益还真没有底气。要确定哪些地点可能会受到威胁,确实具有挑战性。但若不清楚究竟哪里需要保护,则我们建议您对历史趋势做一番研究。在某些情况下,空间数据可通过国家层面的监测机制或全球尺度的工具(比如【全球森林观察】)获得。而在别的情况下,您可能还得靠非空间数据来确定。例如,若您知道过去十年受干扰的泥炭地的平均面积,则您可用平均值来预测未来可避免干扰区域的潜在面积。这类计算可能使您难以在空间上绘制保护类路径图,但您仍可以确定历史上受较高干扰的局地区域(如州、省或县),从而确定更高的潜在减缓潜力。鉴于保护类路径中都潜藏着威胁,所以其规模常以预测的丧失率表示,通常以每年丧失的公顷数来表示。这与修复类路径(一般用潜在修复面积的总公顷数来表示)形成对比。28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3.管理类路径管理类路径会改善生产性土地的管理措施,使土地在保持商品生产功能的同时,提供气候变化减缓效益22,23。相对于保护类和修复类路径,很多管理类路径的规模常用实施管理措施区域的土地面积来表示,但也不排除其他指标。例如,“养分管理”路径就采用田间施肥的数量来代表其规模。绘制这些机遇的空间详图或许不太可能,但您应当能使用与路径相关的指标来估算规模。要量化这些路径的减缓机遇的规模,您需要了解每种土地覆盖类型在没有人为干扰情况下的自然分布范围。若您不知晓某个生态系统的自然分布范围,比如海草床早已在能够绘图前就丧失,则您可考虑用生态系统分布图来制作一个替代范围。接下来,您得了解相关生态系统的当前分布范围。从自然景观历史分布的数据(面积数)中减去当前尚存自然景观面积的数据,您就可以得出有多少已被人类利用的面积估值。您或许也能绘制这些地点的分布图,或者仅有一组非空间的估值。下一步,您会想把那些不太可能修复的地点剔除,比如城镇地区(但考虑“城市绿化覆盖”路径的除外)、高产农地、开阔水域或冰盖区,还有山顶等。剔除后剩余的面积就是可考虑纳入修复项目的最大面积。如上所述,您可能还想再做筛选,以找出更有可行性的地点,比如那些成本低、通达性好或能提供更多协同效益的地点。由于修复类路径适用于可修复土地的未来情景,其规模通常以潜在的可修复总面积的公顷数来表示。这与保护类路径形成对比保护类路径常以预测的丧失率(每年丧失的公顷数)来表示规模。什么是森林?一定要阐明您会如何对土地覆盖类型进行分类。在什么是“森林”的问题上,各国给出的定义迥异。在某些国家,面积大于某个数(如0.5公顷),林木覆盖率至少达到某个比例(如10%或25%)的地块,都被视为“森林”21。而全球尺度的数据集常用25%-30%的林木覆盖率作为森林的阈值。无论如何,使用与您的目的、受众和所用数据相关的阈值最合适。无论您选用什么阈值,请在整个评估中都使用同一阈值。什么是湿地?一定要明确界定您的湿地;很多人用土壤类型(比如有机土)来划分湿地。牧场路径涉及政策问题有好几个管理类路径都包含与放牧有关的策略。不过,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和其他机构向人们强调,从肉类主食转向植物主食的转变蕴含着巨大的气候变化减缓潜力;这样可腾出牧场用于修复,同时也可减少牲畜的直接排放,而与“森林变牧场”(大规模毁林)相关的间接排放也将不复存在24,25,26。因此,我们将一些草地视为可修复土地。尽管如此,在您所在的地区,这种做法或许不具有政策或社会可行性,所以在分析中您需要基于最佳判断处理好牧场土地问题。修复类路径修复类路径可增加已退化或已转作他用多年的生态系统的面积或功能性2。NCS仅包括将土地覆盖修复为历史状态的活动。比如,我们不会纳入在天然草地上植树的活动。在草地生态系统内植树往往不会成功,相反会减少生物多样性并对土壤碳产生负面影响。29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3.A woman holds a young tree to be planted in East Kalimantan,Indonesia.Nick Hall/TNC据及与利益相关者的交流做出决定。在整个NCS评估过程中,您都要做这步。避免在不可行或“有人不期望做”的地点(如高产农地)造林。优先选择多种本土物种而非引进外来物种或单一栽培物种。切记:森林生长缓慢且适宜造林的地区在气候变暖的大势下也在发生变化。此外,还应优先选择能长期保持气候稳定,适宜于森林覆盖的地区。再造林项目提示 选择一个预期的林木覆盖率阈值(参见“什么是森林?”,第29页)。再次确认项目点在历史上曾是森林而非其他生态系统(比如草地)。要确定什么才是“历史上的森林”并不简单。它取决于所选时间框架的长短,在有些情况下,相关地点可能很早前就不是森林,而是原住民部族长期以来有意烧除和实施其他管理做法的结果。我们建议您根据某个相关时段的现有数30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3.计算温室气体通量 除确定规模外,估算NCS如何改变温室气体在土地和大气间的转移或“通量”也很重要。NCS策略涉及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含氮气体(主要是N2O)和甲烷(CH4)。根据路径的不同,其中一种或全部气体都可能与NCS相关。通常,您可从文献中查到现成数据并汇编整理出通量的估值。变暖潜势系数GWP*28,29或许更合适;该方法将短期气候污染物作为一个影响因子纳入计算。无论您使用哪种换算系数,都要确保在所有NCS评估报告中引用它们,并确保您使用的单位的统一和可追踪。此外,用温室气体原来的单位来计量估值也很有帮助,这样在需要将二氧化碳当量和特定温室气体数值进行转换时就很方便。 1为了我们的星球为跟踪记录您的分析等式中通量的转移方向,我们使用正号( )来表示增加的碳储存或减少的排放量(即表示土地管理行业的储存增量)。但您也会遇到有的研究人员更习惯从大气储碳的角度列示通量值,即用负号(-)来表示增加的碳储或减少的排放量。只要您在整个评估中都保持一致,随便用哪种都行。当然您也得确保您的团队中每位成员都使用相同一致的符号!为比较不同路径的通量,我们建议您将所有温室气体都转换成二氧化碳当量(CO2e)。换算需要将温室气体乘以一个科学界普遍认可并作了标准化处理的换算系数。NCS评估通常使用Neubauer和Megonigal(2015年)基于100年时间尺度得出的以下转换系数27:将温室气体转化为CO2e气体种类时间框架 (年数)持续通量全球升温潜势(SGWP)CO2不限1CH410045N2O100270例如,要将10吨CH4转换为二氧化碳当量,就得用吨数10乘以系数45即得450吨的二氧化碳当量。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涉及农业路径,考虑使用全球不仅只是碳我们建议不要用“碳”作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当量的简写,因为有些分析可能会真正使用碳(C)作为实际计量单位,特别是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分析。犯错很常见但影响也很大,因为每一吨碳约等于3.67吨二氧化碳。换算碳(C)量和二氧化碳当量(CO2e)时,请使用公式CO2e=C*(44/12),以反映二氧化碳(44个分子质量单位)与碳(12个原子质量单位)之间的差异。无论您使用何种符号,都不要把计量单位搞混淆。就“保护类路径”而言,主要通量指通过防止土地转化或持续退化而减少的排放量。例如,与“避免森林转化”路径相关的通量包括因植被和土壤受干扰而丧失的碳储量(常以每公顷固定的吨数为单位,表示为t C/ha或Mg C ha-1)。从理论上讲,您也可计算某个生态系统已丧失的未来固定更多碳的能力,但把未来气候对生态系统影响的不确定性这个因素排除,则更保守和简便(见第32页“考虑气候反馈”)。对于“管理类路径”,通量是指相对于基线,因管理得到改善而增加的固碳量或减少的排放量。而对于“修复类路径”,最大通量值常因植被和土壤固定更多温室气体(通常以每公顷每年固碳的吨数为单位,表示为t C/ha/yr或Mg C ha-1 yr-1)而得,但修复也有助于避免已退化生态系统的排放。例如,泥炭地积水被排干后,可能也需数年时间才能完全退化(或转作他用),但在整个过程中这些土地会持续排放温室气体。因此,修复泥炭地的自然水文条件既能提高固碳量,同时也能防止排放。31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3.计算每条NCS路径的通量时,您需要记住一些额外因素:基线。虽然基线数据也常被纳入规模的估值中,但有时NCS通量的估值也必须表示为与一个基线数值相对应的估值。例如,已修复的湿地也会排放甲烷,但最终它们排放的甲烷会比未修复的湿地要少。因此,NCS通量将会是因实施NCS而带来的甲烷排放状况改善的结果。位置。通量会随空间不同而变化。例如,我们发现在全美不同地点森林更新产生的碳汇量相差悬殊,差异甚至高达25倍31。虽然在可能时使用空间精确的估算有一些优势,但有时最好的可得信息却来自于那些适用于大面积区域的估值。把通量的计量从一个大尺度区域(如国家)降到较小尺度区域(如州、省或市)时,则须特别谨慎,因为大尺度区域的平均值或不能提供准确数值为你所用。非温室气体因素:其他非温室气体因素也可影响减缓潜力,比如反照率。反照率指不同土地覆盖如何反射或吸收太阳的热量。增加深色树木植被,特别是在有大量积雪覆盖的地方,会导致升温而抵消树木固碳所带来的减缓效益。例如,在加拿大的评估中,反照率和碳汇的估值都被采用,以确定在哪些地方修复森林植被才能带来正面的气候效益。此外,反照率的升温效应(或称“辐射强迫”)也常被转换为二氧化碳当量,以便对不同路径进行比较(详细转换方法见Drever等人编写的 加拿大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的资料和方法)。像蒸发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类其他因素也会影响NCS减缓效益的估值,但多数评估都未将这些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因为其影响很可能较小且缺乏可得数据。选择时段 自然系统都是动态变化的,NCS亦如此。温室气体的通量会随时间推移而改变,机遇的规模亦如此。为确保NCS估值是精心设计的且与政策相关,您需要明确评估的时间框架。要做到这一点,得考虑采用与目标受众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相关的时段。比如,是否有某些日期与贵国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相关?为便于比较,您需要在分析全部路径时采用统一的时间框架。时段将决定您如何报告一条NCS路径的效益。通常,我们会按与政策相关的具体年份报告年度减缓潜力(比如2030年的年均GtCO2e数值)。但您也可以报告数年后累积的总减缓潜力估值,比如2020年至2030年这十年间的GtCO2e数值。同样,NCS活动实施的早晚也能成为这些估值的证据支持。您假设所有行动都在第一年开始吗?您是否预留时间以便向利益相关者做宣传交流,比如向农民作宣传以推动他们采用改进的管理方法?修复森林所需树苗等必要材料的准备需要多长时间?您得选择一种能让您的目标受众觉得合乎常理的NCS实施情景,但您也得记住:项目实施的时间框架将会影响到您的最终估值。计算森林通量计算通量的一种方法是使用“承诺排放”方法;在此方法下,为便于核算,您假定采伐的或受干扰的植被中的全部碳都在受干扰后立即“承诺”(即排放)到大气中。然而,这往往是一种过泛化的概括。森林被采伐后,残留枝叶可能要过很多年后才完全腐烂并停止排放温室气体。但另一方面,采伐的木材可用作建材且比混凝土或钢材更具可持续性;木材也可用作取代含碳量更高的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木制产品的储碳和替代相关问题比较复杂,必须从木材的生命周期评估30中获得数据,才能算出对整个相关生态系统的净影响。32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3.Evening view of the forest of East Kalimantan,Indonesia,Borneo near the Lesan River Orangutan Survey Site.Mark Godfrey/TNC举例:加拿大的NCS评估选择了两个时间框架,也就是2020-2030年和2020-2050年,以便同加拿大的国家自主贡献各项承诺的相关期保持一致,即最迟到2030年减少排放,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虽然我们在2020年完成了评估,但我们假定植树活动要到2022年才开始,因为培养树苗需要时间。因项目活动的延迟,加上在该国树木最初几年的生长极其缓慢,截至2030年森林修复的减缓潜力就会非常小。然而,即便我们在模型中假定2030年后不再有种树活动,但此后到2050年的这二十年,森林修复效益却一跃增长为此前的16倍。考虑气候反馈 自然生态系统有可能保护我们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但同时它们自身也正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这些气候反馈可能影响未来实施NCS的机遇。在很多情况下,反馈会增加发生干旱、火灾、洪涝和其他干扰的可能性,属负面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反馈也可能是正面的,比如升温会带来高海拔地区的植物生长期延长的有利结果,而二氧化碳的增加则可促进植物生长。要预测任何具体地点未来的NCS机遇33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3.将会如何极为困难,而为气候反馈建立模型已是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在以往的NCS评估中,我们都没有考虑气候反馈这个因素,因为我们推断,它的影响在我们的分析时间框架内(多数假定从现在到2030年)会很小。但随着全球变暖加速,还有评估所涉及的时段常常延长,将气候反馈纳入模型的做法将会越来越重要。例如,气候变化是否会影响NCS路径在您确定的时段内的可行性或减缓效益,这个您得考虑一下。若会,您就得考虑是否有足够信息将气候反馈纳入评估。再比如,您可决定将火灾频发的地点从您的再造林机遇规模内排除(即使这些地方历史上曾是森林),只要你能推断这些地方未来会遭遇更频繁的火灾。即便您缺少足够信息在评估中量化这些因素,但它们仍有助于研究并作为探讨论题纳入您的NCS报告。虽然未来研究将持续加深我们对气候反馈的认识,尤其是懂得气候反馈对未来NCS机遇的影响,但这类研究不应延误NCS行动,尽早启动行动迫在眉睫。避免气候反馈最有效的方法,是广泛而快速地实施一切气候变化对策以大幅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描述成本成本,或者说降低成本是实施NCS的一个主要驱动力。一般来说,实施NCS需要前期投资(如购买精准施肥所需的新设备、置备树苗等)。但在某些情况下,采用NCS可降低成本,比如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可以降低农民的化肥支出。目前的NCS评估通常报告的是净成本,即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实施NCS所需成本的增减总和。估算所有相关成本需要广泛而多样的数据来源。成本可分为三大类:实施成本。此类成本包括与项目设计、规划、培训、技术援助、场地准备、管理行动实施、维护和更换等活动相关的支出。机会成本。此类成本指从基线活动转变为实施NCS活动所带来的利润减少的数量。例如,将农地还原成河岸缓冲带会减少当年的农地数量,这必然改变农作物总产量及其利润。交易成本。与NCS相关的交易成本往往被忽略且更难量化32,33,34。它包括各种间接费用,比如让土地所有者了解和熟悉NCS项目或方法的时间耗费、为确定各类主要利益相关者(政策制定者、土地所有者等),与其互动交流并推动他们参与项目所需的资金,以及土地所有者和NCS项目人员商谈并编制合同、督导NCS项目实施所花费的时间。若有NCS项目被用来产生碳信用额,则交易成本还包括项目注册、监测、信用额的核查、签发和到期等各种杂项成本。实施NCS的净成本还取决于碳的价格点。在我们的NCS评估中,我们常将每吨二氧化碳当量100美元看成减缓潜力的价格点,因为最近的研究表明,这是实现 巴黎协定 各项目标的基准成本35,36。此外,若未来气候变化超过2,则其对人类造成的损害会比将气候变化控制在237,38的成本更大。因此,我们认为成本在100美元/t CO2e左右的减缓策略是划算的。尽管如此,您应该选一个适合您完成分析的价格点作为基准。例如,10美元/t CO2e的单价或更能反映相关的自愿交易市场或强制市场中的当前碳价格,而50美元/t CO2e或许更符合贵国的具体政策预期(见附录:成本估算)。34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3.4.完成分析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估算减缓潜力 既然您已为评估设定了参数并收集了基线、规模、通量和成本等相关信息,现在就该量化每一NCS路径的减缓潜力了。参考早前的NCS评估2,15,39 并效仿其方法(数据集用您自己的),这会很有帮助。若您已将所有温室气体通量折算成二氧化碳当量,则将年度通量和规模值相乘,就可得出该路径的最大生物物理减缓潜力估值(单位:CO2e/年)。的平均值或中间值会不经意地误导决策者。通常,量化不确定性,就要确定每个估算参数的期望值区间(如95%的置信区间)来表示您预期的最低值和最高值。计算每个变量的期望值区间的最好方法是先在文献中查到多个独立的估值,再将平均值和标准差用于您的评估。若无法查到多个独立估值,则您可考虑采用“德尔菲法”,利用专家判断获得估值40,41,42。该方法分为三步:1)请几位专家提出他们的最佳估值;2)以不记名方式汇编答案并将其反馈给专家;3)给专家一个了解别人估值的机会并修订自己的估值。最终的估值区间就可作为您的评估中不确定性范围量化估值。当您获得计算中所有变量的不确定性估值后,您就需要汇总这些估值来算出总体不确定性(也称“误差传递”43)。虽然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已制定拟推荐的估算不确定性的方法44,但我们发现这些通用的方法有时却无法反映我们分析的复杂性。例如,若在一个公式中要用多个变量来估算减缓潜力,或者不确定性的多个估值未形成正态分布,则我们会选用一种被称为“蒙特卡罗模拟法”(Monte Carlo Simulation)的分析工具来传递源自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利用这种可用于很多统计程序的方法,您会从每个变量涉及的不确定性区间中随机抽取一个估值,再用这个数字来估算路径的总体减缓潜力。通过多次重复这个过程(比如10,000-100,000次),你可估算任一路径(或所有路径整合)的总体不确定性。欲详细了解“蒙特卡洛模拟法”45,请参看该指导文件。此外,也会有其他来源的不确定性难以量化,比如气候反馈会以何种方式影响您的减缓潜力估值。在与人分享您的NCS评估结果时,有两件事非常重要,包括:1)要注意,因为这些未知因素,实际变化区间可能会比您的估计要大;2)您的各项假设、不同减缓潜力的未来情景和基础数据的变异性会影响您报告的区间范围,因此您得记录这些因素的影响方式。Previous page:West Fork of Oak Creek Canyon in Coconino National Forest,Arizona,U.S.Gavin Emmons/TNC您还可考虑每一路径下多种活动的减缓潜力之间的差异。例如,多种“再造林”活动可能与您所在的地域相关,如林木自然更新、人工促进林木更新,还有主动植树活动等。若属这种情况,则可分别对不同的“再造林”活动进行分析,这有助于决策者了解投资其中一种或多种选项的优点。量化不确定性 由于规模和通量(当然还有减缓潜力)的变化区间非常巨大,量化所有NCS估值的不确定性是一种好的做法。当不确定性范围较大时,只报告估算值每一路径的公式其实都很简单:最大减缓潜力规模 通量=36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4.纳入成本:边际减排成本曲线 完成减缓潜力评估后,再将成本评估纳入您的NCS评估,这可更好地为决策提供信息。实施这个步骤的一种方法,是为每条路径创建边际减排成本曲线(MAC曲线);这种曲线图被用于显示每固定或减排一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单位成本。示于坐标内,则得到一条MAC曲线,据此得出总减排量。因此,用一条构建合理的 MAC 曲线来显示每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给定成本可实现的总减排量。这有助于确定启动NCS项目的关键价格点。Bison grazing at Broken Kettle Grassland Preserve in the Loess Hills of Iowa,U.S.The Loess Hills is Iowas largest contiguous native prairie and bison will help return the area to a more natural condition.Chris Helzer/TNC 专注于气候减缓项目的MAC曲线计算方法,是将项目总成本除以项目实现的总减排量。对于多目标项目,若减排成本可从总成本中剥离,则MAC曲线的估算是将减排部分的相关成本除以项目实现的总减排量而得。若相关成本无法剥离,则需仔细分析成本构成,并从总成本中剔出因实施减排活动而产生的额外费用,再据此完成MAC曲线估算。成本和减排量的计算必须采用同一时段(比如30年)。要建立MAC曲线,可用坐标点或竖条将所有项目的数据(也称为“减排增量”)从最低到最高列以下是美国的一个“草地修复”路径的MAC曲线例子。该图显示:假定碳市场上每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单价为100美元,若美国所有潜在的可用草地都得到修复,则每年可从大气中固定大约9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37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4.在上图中,Y轴表示每增加一吨二氧化碳当量碳汇的单位成本,X轴则表示对应的减排量。每增加一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碳汇,曲线就会向上倾斜,因为每公顷土地的成本和每公顷每年的减排潜力都不相同。由于图中的减排量按从低成本到高成本,由左向右逐次排列,MAC曲线因此假定草地修复首先在单位成本最低但能实现减排效益的土地上实施。该图显示,当成本为10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时,几乎不能进行草地修复,能实现的减排量也几乎为零。但若向土地所有者或管理者支付50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的费用,则每年的碳汇量可以达到700多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要实现特定的减缓目标,需要有项目总预算估值,而MAC曲线则使该总预算的估算成为可能。上例已显示了到2025年的年度减排量,但它也可以转换为一条MAC曲线,来显示2019-2025年这个评估相关期内累积的总减排量。有了这条表示累积量的MAC曲线,就可估算出要实现任何给定减排量目标所需的项目总预算,即:用评估期内减排的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乘以各自的边际减排成本,得出每吨需耗费的成本(单项成本),再把所有值(单项成本)加总则可得出项目总预算(换言之,从分析角度出发,总成本由MAC曲线下的区域给出,直至所选定的总减排量)。最后,MAC曲线还可帮助人们决定哪些NCS路径当前具有经济可行性。还有一个须牢记的要点,是多数NCS路径都会带来一些减排之外的协同效益,这些效益有助于改善人类福祉并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46,47。这些效益可能更难以用货币来估价,通常无法包括在MAC估值中;但若这些效益由实施减缓行动的土地所有者享有,情况则不一样,因为这将减少其参与减缓行动的机会成本。在某些情减排量(Mt CO2e/年)草地修复成本(每吨CO2e)2015 USD 082015 USD 50图8:美国草地修复的边际减排成本曲线3938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4.况下,这些协同效益可能比减缓行动本身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无论属哪种情况,协同效益都对人有实际经济价值,因为同MAC曲线显示的成本相比,它们总体上可降低社会的NCS成本。例如,就扩大“城市绿化覆盖”而言,该路径固定每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单位成本可能很高,因此与其他减缓路径相比看似没有竞争力。但是,城市绿化树还提供多重效益,包括:管控雨洪、改善人的呼吸健康状况、减少人受酷热暴晒的几率、提供精神健康效益,以及减少使用空调地区的高峰用电需求等48。这一系列效益的综合价值往往超过了植树和绿化管理的成本49。因此,尽管城市植树可能不是一种成本有效的气候变化减缓战略,但在许多地方,它仍是一种可产生“净经济利益”,有益于人类并产生协同减缓效益的策略。(另见附录:成本估算)可使用两种基本方法构建MAC曲线。第一种,“自下而上”方法,即用项目地实际发生的成本和对应的减排量信息15,39。这种方法可显示在特定环境下往往很高的交易成本(使减缓项目得以实施的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如推动土地所有者参与及商谈、编制和订立合同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但它也有几个局限性。首先,它通常需要从一组数量有限的项目中推断出数据,并将该等数据应用于被认定为可能也适合实施同路径项目的其他区域。第二,当前的NCS项目或许不能代表其他地区。例如,当前项目可能是示范项目,也或许涉及科研活动,而与不带科学目的的项目相比,这类项目往往会使成本增大。同样,未来项目可能会比当前项目的成本低,原因在于未来项目可借鉴后者已取得的经验,也或者因为未来项目因规模大而可以实现规模效应等。但也可能反过来,当前项目或因选在最有利的地点实施(低成本高减缓),就使未来项目显得不是那么成本有效。第二种是“自上而下”的方法,它是采用建模和经验观测数据,将土地覆盖或管理数据作为独立变量(如农产品价格、土壤特性、坡度、与主干道路和城镇的距离)的函数进行分析。所使用的模型可能千差万别,从相对简单的空间经济计量模型50 到复杂的多行业优化模型51都有。这种基于建模的方法非常适合于大面积的土地,并能对土地利用或管理如何应对变动的碳价格这类具体干预进行系统性探究。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需要有诸如土地价值或土地利用这类关键模型变量的高质量信息(数据须空间完整且分辨率足够高)。此外,与自下而上的方法不同,自上而下的方法不能直接估计交易成本而只能根据个案情况加总交易成本。核算未来的成本变化:贴现方法NCS项目发生成本和带来减缓效益的时间跨度很大,可能会是很多年。此外,成本通常在早期发生,而减缓效益则要在以后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才显现。经验证据表明,个人和社会看重当前的成本和效益,多过关心未来某个时间点上发生的成本和效益52,53。为妥善比较现在和未来的成本与效益,我们用一种叫做“贴现”的方法计算成本,即用未来的成本与效益的“现值”来表示其货币价值。要以现值来量化未来价值,需要使用一个贴现率。贴现率的选择对气候变化减缓项目的经济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确定具体项目应使用的正确贴现率时需十分谨慎。寻求私人投资的减缓项目通常应该用投资者的资本机会成本作为贴现率,这可以用借款利率或税前收益率来估算。与此相反,对政府出资的公益性气候减缓项目的分析则应使用社会贴现率,以反映国民如何用当前消费换取未来消费的过程。此外,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对政府出资项目的分析应使用递减的社会贴现率54。由于减缓项目的效益显现的时间跨度较长,对其进行的成本效益分析更应如此。虽然估算社会贴现率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但许多国家已采用了具体的社会贴现率,以供国内机构在进行公共政策分析时使用,而且几乎每个国家都普遍存在社会贴现率的估算55,56。39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4.下一步工作 迄今为止,NCS分析主要着力于了解有多少减缓潜力,以及这些潜力如何根据成本和地点的不同而变化等问题。回答这些问题固然极为重要,但要让这些信息最有助于决策和实地行动,可能还需采取其他步骤。评估完NCS机遇后就须用具体行动来激活它。别忘了宣传推广!除您的主要目标受众外,可能还有其他利益相关者会对您的分析结果感兴趣并使用这些结果,包括:相关决策者、政策专家、科学家、合作伙伴机构、受影响的社区居民等。我们建议,尽可能在由同行审稿、公开发行的期刊上发表您的NCS评估报告。这样可确保您的评估方法和结果具有可信度和透明度,且能让更多受众了解评估结果,比直接宣传接触到的人群更广泛。不过,我们也发现,有针对性地直接向政府机构这类关键用户群体进行定向推广宣传,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并接受评估结果。此外,编制政策简报或网页等宣传推广工具也很有帮助。“Nature4Climate”是一个展现多个组织如何利用网站和相关交流媒体来分享分析结果和其他信息的实例。通过社交媒体、新闻报道或博客等工具,您的故事也可传播给无数人。照片、信息图表和令人信服的案例研究可以增大这些传播方式的影响力,而当您向更广泛的受众做推广时更是如此。从“多少?转向“如何?”根据您的目标,或许有必要让您的初评结果更进一步。例如,您可以进行更详细的成本效益研究以确定投资回报率,或者调研可激发行动的更多激励措施(见附录:成本估算,进一步审查成本考虑因素)。与此类似,虽然减缓潜力很重要,但实施NCS活动的其他效益(比如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也常能推动行动(见附录:协同效益)。您可能也想直接衡量相关协同效益并将其绘制成图,以便与目标受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分享。未来年份折现率价值$0$200$400$600$800$900$700$500$300$1000$100现在2550751007%5%3%2%图 9:折现率对现值的影响示例 在不同折现率下未来100年收到1000美元的现值图40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4.确定如何为NCS项目融资是另一个关键考虑因素。若使用得当,碳抵消和其他“按绩效付款”机制也可能成为一种选项,更不必说让其成为土地所有者的一个收入来源(关于抵消及其使用的介绍,见附录:碳抵消)。对人类的影响这个领域的活动会对社会和人类福祉产生影响,而在本指南中,我们只是刚刚揭开认识这些影响的大幕,还需在这一领域开展更多的研究工作。NCS干预行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促成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保障食物安全、改善治理和探索可持续经济机会。同时,承认与气候有关的不公平事件并进行改善也极为重要这既涉及到历史上的不公正,也涉及到未来对被边缘化人群的多重影响。实施NCS项目可以促进气候公正、人权和两性平等,但这并非绝对保证。而了解NCS对各种人群的影响是实施NCS项目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任务,推动利益相关者参与并解决不公正问题也会让NCS项目实施更有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关于气候公正的进一步讨论,见附录:气候公正)。利用技术新的数据和技术每天都在涌现,并持续地改变着当前用于分析和实施的最佳做法。遥感技术领域正蓬勃发展,不断地帮助我们填补数据空白并生成更精细尺度的地图,使不同地点不同路径下的各种机遇一目了然。这些技术进步可降低不确定性,提高空间精度,并让决策者更直观地看清实施机遇。遥感技术展现出希望以后监测NCS路径和了解预测出的碳效益是否真正在实地发生就非常容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为开发本指南,我们借鉴了在五个不同国家采用并作适应性调整后的NCS框架完成其评估的经验教训(欲详细了解该经验教训,请参阅国家案例研究)。我们希望,更多其他国家的代表会采纳本指南中详述的建议来评估自己国家的减缓潜力,并在未来分享他们的经验,以便我们相互学习并加快推动NCS在全球的实施。虽然各国情况迥异,但从加拿大、中国、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和美国的实践案例中,我们得出如下两项关键经验:建立信任和持续跟进是关键。科学期刊上曾有很多极佳的分析和研究,但其对政策和行动的影响极为有限。要取得成效,就必须尽早同各类利益相关者进行经常性的讨论和交流,并通过提供对方需要的技术援助和工具等方式作持续跟进,使您的NCS评估结果能够被应用。我们需要以能理解协同作用和妥协的方式完成NCS评估并进行推广交流。进一步的可行性研究和工具有助于探索不同的实施情景;这些可推动NCS决策发生变革。催化NCS行动让NCS的潜力得以释放需要大量资金57。幸运的是,NCS融资一直都在增长,而我们也真诚希望,投资于NCS工作的速度和规模(当然还有后续的活动实施)将快速增长,为人类营建一个宜居的未来提供可衡量和公平的气候效益。本指南总结了迄今我们所学到的知识。随着新的研究与方法及利益相关者参与对当前方法的改进,我们期待对其进行更新。我们希望本指南能帮助其他人更快地完成可信度高并富于影响力的NCS潜力评估,这样就能使NCS以应对气候危机所必需的规模和速度转化为实地项目并启动实施。41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4.5.国家案例研究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西半球东半球加拿大哥伦比亚美国太平洋大西洋印度尼西亚中国印度洋太平洋我们还在本手册中分享了加拿大、中国、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及美国的案例研究 案例展示了局地团队如何按自身需求对全球NCS框架作适应性调整的整个过程,包括经验教训。Previous page:Misty mountain peaks of Laohegou Nature Reserve,Sichuan Province,China.Nick Hall/TNC43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5.加拿大44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5.大西洋大西洋太平洋太平洋哈得逊湾巴芬湾拉布拉多湾波弗特海渥太华渥太华美国美国北500 千米按照 巴黎协定,加拿大制定的目标是最迟到2030年,将年排放量减少到5.1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直到最近,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ULUCF)排放量还未被列入减排目标。然而,在2019年,加拿大承诺将减少与LULUCF相关的年度排放量。2020年12月,加拿大政府宣布了一项“增强版”的气候减缓计划和一项承诺,即挖掘LULUCF潜力并通过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2030年实现每年减少17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再生农业每年减少10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减排目标。森林覆盖森林覆盖3.8 Mha河岸带草地河岸草地0.3 Mha图 10:加拿大的修复机遇面积资料来源:Drever等人 2021,自然地球2021加拿大加拿大放大图框机遇面积4.1 Mha45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5.加拿大并非一个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其排放量仅占全球总量的1.5%),但该国位居世界十大排放国之列,并且还是人均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之一(15.1吨二氧化碳当量/人/年)58。在过去20年里,加拿大每年的排放量一直在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上下波动,其中碳排放最多的行业是石油、天然气及运输业59。背景研究2020年12月,加拿大承诺在10年内投入近40亿加元,用于实施NCS项目,主要目标包括:1)种植20亿棵树;2)保护和修复草地、湿地和泥炭地;3)创建一项专用于农业的NCS专项基金。这些与气候相关的投资旨在支持另一项自然生态保护承诺,即:按 生物多样性公约,最迟到2030年实现将加拿大30%的土地和海洋纳入保护的目标60。按照这些承诺的要求,TNC加拿大项目组“自然联合”(Nature United)在2017年做出战略决策,即在该国启动一个以实施NCS为重点的气候变化减缓项目。与其他类气候减缓行动相比,这个NCS项目更好地体现了自然联合弘扬的“原住民主导保护”精神。项目初期,项目人员认识到他们缺乏有关加拿大自然生态系统蕴藏的减缓机遇的基本知识,随即便启动了一个研究项目以构建保护行动的证据基础,搭建专家网络,召集同行探讨前沿科学,使自然联合成为圈内的关注焦点。自然联合的初衷是通过完成NCS评估,将TNC的能力和经验教训推上一个新台阶以服务于全球和美国。加拿大的NCS路径通过调研加拿大的研究文献,项目人员拟定了用于分析的潜在路径初步清单。在2019年2月举办的一次研讨会上,项目团队请受邀专家审阅了该清单并组建了生态系统专门工作组。对某些路径,我们交给一两位专家完成分析,自然联合/TNC团队向他们提供与核算、空间分析或经济成本计算方面的支持,比如“城市绿化覆盖”、“粪便管理”、“养分管理”路径。某些路径,像用森林管理方法来减轻未来山火风险这类路径,工作组曾考虑过,但在得知确无足够证据来推进分析后,工作组只好放弃这些路径。尽管如此,研究小组还是采取整体考虑的策略,将加拿大所有可分析路径纳入分析,而非缩小范围,仅分析已知有较高减缓潜力的路径。这里的依据是:加拿大缺乏NCS相关信息,对所有生态系统可用的路径进行全面分析可为政策制定提供借鉴,同时研究大自然在气候减缓行动中的作用,也为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专题讨论奠定基础。此外,这个NCS项目是该机构实施的第一个气候相关项目,要想建立一个跨行业的从业者群体,以及自然联合作为一个以科学为基础的机构的可信度,开展此项研究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结合加拿大本地实际,我们把评估重点集中在几个新的技术层面上。例如,虽然普遍认为反照率(见术语表)会对土地利用的减缓功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北方地区),但由于其复杂性和数据空白,以前的全球和美国NCS评估并没有将这种影响纳入考虑。我们根据最近的反照率图61完成了多项创新性分析,以便深入了解几个“扩大绿化覆盖”路径的反照率影响,并据此将反照率的“打折”效应(即升温效应)应用于这些路径 15。此外,我们调整了评估范围,按加拿大当前的碳定价将减缓行动的经济成本纳入评估。我们还采用了一套适用于管理类与修复类路径的可行性标准;其间,我们还按10年的实施期(2021-2030年)为实施行动和对应的每年不低于10%的可减缓机遇区域建立了模型。经验教训国家尺度的评估对NCS落地实施至关重要。例如,在进行加拿大NCS评估过程中,一个惊人的发现是该国的农业存在着巨大的减缓潜力。加拿大是一个森林遍布的国家,一般认为森林应蕴藏着与土地相关的气候减缓的主要机遇。但该国的森林管理相对46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5.通过可促成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方式,采用NCS应对气候变化,必须让具体NCS路径同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和报告框架保持一致。5.良好,森林转化的情况极少发生,因此,在我们检视过的四种生态系统类型中,森林NCS路径显示出的减缓潜力却是最少。在长期计划层面实施NCS必须认可现有优先重点及实施方法的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的方法。迄今为止,自然联合的工作重点是推动原住民主导的保护行动。虽然项目团队认识到,为填补一项涉及NCS减缓潜力的公认的信息空白,推进一项合作研究很有价值,但在推动这一科学和NCS项目落地的方式上,我们必须尊重原住民的权利和传统知识,而“原住民治理”、土地利用规划、管护和经济发展这些更不必说总之,做一切都得承认:NCS行动将在原住民部族的传统聚居地上开展。我们的科学评估揭示出的NCS潜力与加拿大纳入其目标和核算框架,用于衡量减排目标进展的内容之间存在差异。例如,加拿大的NCS评估识别出“避免泥炭地转化”路径具有很好的减缓潜力。但我们识别的减缓潜力同加拿大计算与泥炭地管理和土地利用相关的排放量和汇清除量的方式相去甚远。要想通过有助于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方式利用NCS应对气候变化,必须让具体的NCS路径同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和报告框架保持一致。虽然我们也能追溯记录这种一致性(见下页表格),但请在负责减排报告的政府部门工作的科学家尽早参与,可让工作成果同政府的汇编系统保持一致。Walking along a fallen log in the Great Bear Rainforest of British Columbia,Canada.Jason HoustonPrevious page:Forested islands of Clayoquot Sound of Canadas British Columbia coast.John Beatty Photography48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5.草地农业用地湿地森林图 11:加拿大NCS评估路径与国家清单报告及UNFCCC分类对照表。带色横条的长度表示NCS路径与国家清单报告间全部一致、部分一致或完全不一致。加拿大的 NCS路径在加拿大的2020年国家清单报告中如何评估NCS路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分类避免森林转化排放量/移除量被计入“森林转化为农地、湿地、聚居地及木质林产品”类。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改善森林管理排放量/移除量被计入“林地、剩余林地及其木质林产品”类。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城市绿化覆盖排放量/移除量被计入“聚居地、剩余聚居地城市绿化树”类。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森林覆盖修复排放量/移除量被计入“转化为林地的土地(原为其他用途土地上的新建林地)”类。采伐后植树被归入“再造林”而非“造林”。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避免海草丧失当前未纳入清单报告。无活动数据可用于持续地评估全加拿大的丧失数。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避免泥炭地转化排放量/移除量被计入“湿地、剩余湿地”-泥炭地利用(湿地排水与回湿活动)类。国家清单报告不报告将天然湿地转化为其他土地用途的活动。湿地类别仅报告水库和园艺用途泥炭地利用的排放量。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避免淡水矿质湿地转化当前未纳入清单报告。大草原的壶穴区及加东地区的土地利用转化估计数尚在开发中。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盐沼修复当前未纳入清单报告。无活动数据可用于为全加拿大的持续修复行动建模。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海草修复无活动数据可用于为全加拿大的持续修复行动建模。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泥炭地修复无活动数据可用于为全加拿大的持续修复行动建模。某些估算数已包括在泥炭地利用模型中。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淡水矿质湿地修复当前未纳入清单报告。大草原的壶穴区及加东地区的土地利用转化估计数尚在开发中。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避免草地转化排放量/移除量被计入“草地转化为林地”和“草地转化为聚居地”类。仅包括大草原区的原生草地。虽然当前已持续记录草地丧失率,但估计数只是未被碎片化的草地数据-所有其他因素被列入“农用地”类。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河岸草地修复当前未纳入清单报告。无活动数据可用于为全加拿大的持续修复行动建模。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农林行状间作排放量/移除量被计入“农用地、剩余农用地”-木质生物量类。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避免防风带转化排放量/移除量被计入“农用地、剩余农用地”-木质生物量类。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河岸带植树排放量/移除量被计入“农用地、剩余农用地”-木质生物量类。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混牧林业排放量/移除量被计入“农用地、剩余农用地”-木质生物量类。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养分管理排放量/移除量被计入“无机氮肥与有机氮肥“(N2 O)类。无活动实施程度的当前数据。农业秸秆残留-生物炭当前未纳入清单报告。农业覆盖作物排放量/移除量被计入“农用地、剩余农用地”(混作形态的改变;夏季休耕形态的改变)作为两项土地管理方式的改变:夏季休耕的减少和多年生植物的增加。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减耕排放量/移除量被计入“农用地、剩余农用地”,作为耕作改变的结果(土地管理方式的改变:常规耕作减量、常规耕作停止及其他减量)。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增种豆科植物排放量/移除量被算作农业土壤(受管控土壤)的N2O直接排放量。农业牧场上的豆科植物当前未纳入清单报告。排放量/移除量被算作农业土壤(受管控土壤的N2O直接排放量)类农业粪便管理当前未纳入清单报告。排放量/移除量可算作“源于粪便管理(牲畜粪便的处理与存放)的CH4排放量”。农业5.中国50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5.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乔木低机遇情景乔木中机遇情景乔木高机遇情景灌木中机遇情景东海南中国海黄海北京北京中国中国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增加了四倍62。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已承诺将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图 12:中国修复与改善森林管理路径的机遇(乔木的高机遇情景包含中机遇和低机遇情景,中机遇情景包含低机遇情景;灌木仅显示中机遇情景)500 千米北资料来源:TNC中国2020自然地球 2021放大图框乔木高机遇情景50 Mha乔木低机遇情景5.4 Mha乔木中机遇情景30 Mha灌木中机遇情景19 Mha51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5.“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下称NbS方案)开始进入中国的政策层面,并在2019年纽约气候峰会期间由中国与新西兰牵头主办的NbS研讨会后被广泛接受。NbS包括利用自然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一整套策略,因此中国团队在构建合作关系和沟通交流时常用NbS这个词来指代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下称NCS)工作。由于NbS已为大家熟知,推动他们参与NCS工作会更容易。此外,NbS工作涉及多个不同部委,包括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和农村部以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TNC中国团队从事NCS/NbS相关工作已逾二十年,因此我们能在现有关系基础上,用NbS这个词将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NCS不是降低能源、工业和交通业排放的替代物,但它可作为中国最迟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各种计划和项目的一个补充。围绕这一假设,该团队推动一系列利益相关者参与其工作,发表科学文章并支持宣传推广和政策制定工作以扩大影响。中国已确定并将长期坚持“绿色”、可持续和低碳发展的国家政策,为在中国加强NCS行动提供了坚实基础。背景研究有几个省份正在制定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路线图,并提供了NCS减缓潜力的证据。因此,为使政策目标与这一碳中和承诺相一致,NCS评估的时间序列终点被设定为2060年。TNC与其合作伙伴举办了一系列会议,共同梳理中国相关的NCS公共政策,包括森林、湿地、草地和农业相关政策,以便将中国的NCS路径进行优先排序。为进一步弄清中国有哪些NCS路径的减缓潜力既经济又高效,我们完成了文献调研,既包括国家层面和地区层面的研究报告,也包括全球层面的研究报告。最新研究表明,到21世纪中期,中国的农业、林业及其他土地利用行业整体可实现的净碳汇量将达到每年约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63。TNC的全球分析发现:在中国,“再造林”路径具有最大的气候减缓潜力。“再造林”和“改善森林管理”路径对中国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贡献极大64。习主席宣布,最迟到2030年,中国森林蓄积量要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65。由于持续进行大规模造林,适合造林的土地已逐渐减少,这使“改善森林管理”路径在促进增加森林蓄积量方面显得愈加重要。同时,在缺水地区或为防止荒漠化,在生态学意义上,灌木可能比乔木更适宜用于持续的修复活动。中国沿海地区的“蓝碳”生态系统(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总面积为1,623-3,850平方公里66。中国各类沼泽湿地的固碳能力总计为每年49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67。这些蓝碳系统的年平均碳汇量为每年128-30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转化、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的综合影响,中国的蓝碳生态系统正在快速退化66。在过去40年里,由于高投入,中国的农业产量持续增加。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FAOSTAT)显示,2018年,中国化肥消耗量为5,650万吨,氮肥、磷肥、钾肥的使用量分别占全球总消费量的26%、19%和27h。中国的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约为全世界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7.5%,这表明草地保护与修复有着极大的减缓潜力69,70。为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中国已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在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中,农业减排已被摆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这在 “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71和 “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72均已提及。在中国的国家自主贡献中,与养分管理相关的行动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至关重要。通过政策与文献调研收集到足够信息后,我们同来自政府、学术界、公共和私营部门的专家举行了多场非正式和正式的会议。这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他们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方面的需求和战略规划,并知晓实施NCS可能遇到的潜在障碍和机遇,但无论如何,推动实施NCS都将是该国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一个成本有效的选项。52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5.NbS包括利用自然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一整套策略,因此中国团队常用NbS来指代其NCS工作。5.Previous page:Reforestation project site in key habitat of the Yunnan golden monkey,China.Liang Shan/TNC中国的NCS路径项目团队由TNC中国员工组成;该团队同TNC全球团队及其他国际和本地合作伙伴保持紧密合作。利用全球数据2,31,50(见上列图13),该团队确定了成本效益最高的三条路径:“再造林”、“养分管理”及“避免毁林”;这三条路径加在一起,每年可减排6.8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尽管全球数据显示,“避免毁林”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减缓选项,但鉴于中国已启动“生态保护红线”73,今后发生永久性森林转化事件的可能性应会很低(生态红线旨在保护中国大陆四分之一以上的重要生态系统),因此,要激发中国采取更大行动来“避免森林转化”将会十分困难。在中国,“再造林”和“养分管理”路径都具有极高的减缓潜力且成本较低。此外,TNC中国团队参与植树造林和森林管理项目工作已有20年,二者具有互补性且为实施新的再造林和森林管理方案提供了一个重要机遇。基于上述原因,我们选择“再造林”、“养分管理”和“改善森林管理”路径作为进行减缓潜力分析的优先路径。中国团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合作,根据各团队专业知识及其在中国气候变化减缓领域的影响力开展评估工作。图 13:数据源自NCS世界地图集中国概况减缓潜力(单价为100美元/吨CO2e时 Mt CO2e/年)0100200300再造林水稻管理混农林业薪柴养分管理避免草地转化生物炭牧场中的豆类避免毁林森林管理避免泥炭地影响泥炭地修复放牧优化避免红树林影响红树林修复管理318.6 192.9 176.8 77.6 29.7 17.4 38.2 19.6 0.04 65.4 21.2 15.0 30.9 17.5 0.01 修复保护NCS路径54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5.全面开发NCS的潜力,TNC中国团队在实地工作层面和政策层面都在同多个部委的关键部门开展合作,而非仅同直接负责气候变化政策的部门合作。NCS对帮助中国实现其碳中和的承诺十分重要。作为一项“无悔”策略,NCS对中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至关重要,同时它也可提供有益于生物多样性、社区居民和经济宝贵的多重协同效益。中国政府已制定了“十四五规划”,未来五年对中国能否成功实现这一承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四五规划”重新强调“绿色”、可持续和低碳发展,这增加了多行业借助NCS进行政策设计和实施NCS策略的可能性。鉴于公共政策已重视NCS策略,未来TNC将进一步调研“湿地修复”、“保护性农业”和“优化放牧”等路径的减缓潜力。这也是一个同农牧业相关的行业建立更紧密联系的好机会。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60%以上来自于各类企业的生产活动,因此,为提升NCS的实施力度,推动企业参与也非常重要。2021年年初,中国最大的几家企业宣布了启动其碳中和规划,而有些企业也承诺在2030年或2040年前实现碳中和,所以这是一个激活企业投资于NCS项目实施的好时机。经验教训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是营建合作关系、展示我们的工作及影响决策过程的关键一步。为确保NCS结果令人信服且为决策者所采用以加强NCS的实施力度,我们与生态环境部的直属机构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及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开展密切合作。这两个机构都是重要而具有影响力的智库,他们在气候治理方面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技术和政策支持及建议。在主流期刊上发表文章对影响中国的气候变化减缓也同样重要。在2020年初,我们在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74期刊上发表了一篇NCS专题论文。该论文的研究发现被收录于中国自然资源部的内部参考材料。此外,我们还完成一本专著,专门介绍与实施NbS方案干预行动相关的多种方法论和最佳实践方法75。促进跨行业合作以实现气候政策效益最大化的策略极为重要。NCS方案涉及多种不同生态系统,但中国的相关政策却由多个部门分别执行(含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和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的行政管理体制如此。为Misty mountain ridges of Laohegou Nature Reserve,Sichuan Province,China.Nick Hall/TNC55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5.哥伦比亚56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5.哥伦比亚NCS评估的初步结果显示,最迟到2030年,选定的NCS路径最大生物物理减排潜力为3.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年,其中“避免森林转化”路径占总潜力的34%,“森林修复”占41%,“混农林业”(混牧林系统)占25%。评估的初步结果已同哥伦比亚政府分享,为其更新202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提供信息。太平洋太平洋大西洋避免森林转化混农林业(混林牧业)森林修复加勒比海波哥大波哥大图 14:哥伦比亚的NCS机遇面积200 千米资料来源:TNC哥伦比亚 2020,IGAC 2015,自然地球 2021厄瓜多尔秘鲁巴西委內瑞拉巴拿马北哥伦比亚哥伦比亚放大图框森林修复14.2 Mha避免毁林2.8 Mha混农林业(混林牧业)10.3 Mha减缓机遇面积27.3 Mha57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5.2020年年末,哥伦比亚政府宣布了一项历史性决定,即以2010年的减排量为基线,将其国家自主贡献承诺的减排目标提高51%-这相当于最迟到2030年平均每年减少约1.694亿吨的二氧化碳当量。该减排总量的近75%将靠农业、林业及其他土地利用行业(AFOLU)实施有关措施来实现,包括减少毁林、修复和实施混牧林业和其他混农林业系统。目前,哥伦比亚的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行业的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62%(全球层面上为24%),主要源自于毁林、森林退化和传统养牛业。农林牧业的高排放率为实施旨在减少排放量的保护、管理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类项目行动提供了机会。2017年,哥伦比亚公布了适用于使用化石燃料的企业的“国家碳税”76,77;当前税率约为5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以后则会视该国的年通胀情况而增加。鉴于该国当前的国情,被纳入征税范围的企业可有两种选择:第一、企业按其化石燃料用量所对应的排放量直接缴税;第二、通过在哥伦比亚开发的可产生碳信用额的项目(很多属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行业项目)来抵减企业的碳足迹。对企业而言,自愿的碳市场可为其提供一个遵守“国家碳税法”的灵活选项。背景研究我们的文献调研涉及范围很广,既包括在索引期刊上发表的科学论文,也包括大学图书馆中存储的在线和纸质论文、政府的官方报告,当然还有TNC和其他非政府组织和企业撰写的成果报告。我们从中收集了关于毁林、土地适宜性和国家修复计划的最新官方报告和地图,当然还有在照常情景土地转化(如毁林)涉及的碳含量及其轨迹的国别信息,以及在该国实施NCS的替代方案(如森林保护与修复、混牧林系统)的信息。此外,为填补信息空白,TNC哥伦比亚团队还利用早前的分析,整理出可在该国实施的关键NCS路径的碳储量及其变化的信息。我们研究了哥伦比亚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共政策,特别是关于混农林业及其他土地利用行业的政策,并从中发现主要政策趋势;同时,我们也找到同最优NCS路径(可更好地促进实现国家和国际目标的路径)相关联的几个突破口。我们研究过的政策都与哥伦比亚的国家发展计划有关且有意在经济增长与减排二者间的联系节点上有所突破,包括哥伦比亚低碳发展战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管控毁林与森林管理的国家战略。我们还研究了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和区域性计划,如“国家修复计划”和“亚马逊愿景计划”。哥伦比亚的NCS路径项目团队最初确定了13个与哥伦比亚相关的NCS路径,并结合当地情况对这些路径的界定作了适应性调整和优化。为分析这些路径,我们按照许多利益相关者评定的几项标准对路径进行评级,然后采用结构式的方法对这些路径进行进一步排序;评级标准包括:减缓潜力、政府兴趣、可能的协同效益、数据可获得性及TNC工作人员的能力。在实施NCS路径排序前,TNC团队组织了几场与学术界、政府部门和企业专家的研讨会,这些会议对随后的NCS路径优先排序工作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帮助团队了解到参会者的需求和减少碳排放的战略规划,并与他们探讨如何推动NCS策略在该国58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5.最后,我们也同该国民间和企业界的利益相关者举行会商,包括哥伦比亚的能源和工业行业内的多家企业;这些利益相关者承诺要减少自己企业的排放量。这有助于我们选定既可帮助他们实现其减排目标又符合其利益的NCS路径。排序最优先的三条路径:“避免森林转化”、“森林修复”及“混农林业”(混牧林系统);这三项被识别为气候变化减缓潜力最大且与哥伦比亚实现其增量减排目标最相关的路径。虽然哥伦比亚是地球上单位土地面积内生物多样性第二丰富的国家78,但毁林、生态系统退化和不A woman in Colombia involved in the sustainable ranching program cuts timber to be used for fences,furniture,or cattle fodder.Juan Arredondo/TNC实施,以及在此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障碍和机遇;各方参会者都认可NCS是成本有效,有助于哥伦比亚实现其减排目标并支持其更新国家自主贡献计划的可选策略。同政府部门的沟通交流方面,我们与哥伦比亚政府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部、农业和农村发展部及对外事务部举行了会议,以便了解政府修订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策略并倡导其在修订这些目标和行动时纳入NCS策略。我们还邀请了负责编制国家森林和温室气体清单及毁林报告等相关信息的其他技术机构参加这些会议。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可得到并纳入NCS评估的官方信息有哪些。59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5.累积的重要性价值020070NCS路径可持续的生产方式正威胁着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因此,准确分析与每个NCS路径的减缓潜力相关的生物多样性协同效益,将有助于突显哥伦比亚拟保护和修复的关键区域。TNC哥伦比亚团队评估了7,000多种脊椎动物的生境及分布状况,重点是受危物种和特有物种。这项评估的目的是将哥伦比亚的优先NCS路径的减缓潜力与生物多样性指数(涉及丰富度和代表性)联系起来。此外,在完成哥伦比亚每个NCS路径处于不同碳价时的成本分析(含现行碳税-5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后,TNC哥伦比亚团队还完成了关于水与社会协同效益的跟进评估。最后,TNC哥伦比亚团队还分析了该国政府与民间实施NCS项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机遇;该分析让我们看清该如何推动NCS实施,使其成为该国碳市场的催化剂及当地社区的替代性融资方案。图 15:以综合评级为基础进行排序而得,用于分析的哥伦比亚NCS优选路径避免森林转化森林修复混农林业避免泥炭地转化避免湿地转化避免自然稀树草原转换天然林管理湿地修复养分管理薪柴采集优化放牧用火管理商业种植园7573686350464545363433272260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5.19.29-28.198.37-8.584.1343.24-59.0311.34-14.636.78-13.7828.19-43.248.58-11.344.13-6.78避免森林转化t CO2 e/公顷/年森林修复t CO2 e/公顷/年奥里诺基亚地区安第斯地区太平洋地区亚马逊地区加勒比地区混农林业(混林牧业)t CO2 e/公顷/年资料来源:TNC 哥伦比亚 2020,IGAC 2015经验教训哥伦比亚拥有一个负责制定实施NCS项目标准的健全的气候变化政策与体制框架。但这个现有框架自身也带着可影响NCS项目实施的多重障碍。TNC团队发现的障碍包括:公务员的较高人员流动影响决策机构的工作效率。机构间和地区间的协调工作无预算和人员支持,使方案实施极为困难且受个别公务员的喜好和能力所影响。该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工具和土地利用的规划工具之间既无明确的一致性,也不会设置一个监测系统来保证各类项目的空间评估具有合理性或有效性。在哥伦比亚,仅有37%的农村家庭是土地所有者,而其中仅59%拥有合法的土地所有权。缺乏可用于评估在不同地理尺度和具体干预环境中实施的NCS项目成效的简单和标准化的衡量标准。此外,行业间、区域与国家层面的监测机制间相互隔绝,无法共享信息。每个行业和地区的气候变化计划必须确定并包括实施优先措施所需的资金来源,减少对国际合作资源的过度依赖。占哥伦比亚毁林总量84%的城市同时也是饱受贫困、冲突和治理薄弱影响的地区。图 16:2030年哥伦比亚具有年度最大减缓潜力的NCS路径-“避免森林转化”、“森林修复”及“混农林业”(混牧林系统)哥伦比亚哥伦比亚61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5.除减缓潜力外,TNC哥伦比亚团队还分析了生物多样性、水效益和社会协同效益,以进一步突显拟保护和修复的重点地区。不同价位时的成本分析和障碍与机遇分析有助于我们看清该NCS实施的可行路径。5.TNC Colombia team conducting field training on cocoa crops in the Amazon region,Colombia.Adrian Rico关于哥伦比亚的企业界参与实施NCS的障碍和机遇的分析显示:一般企业最看重的环境投资或活动,是那些可在短期内直接影响其核心业务和资金状况的投资或活动。这可表明:农业、林业及其他土地利用行业和能源行业更可能实施NCS行动。金融机构内部缺乏对NCS项目、其盈利能力、风险和担保方式的了解,这是企业投资于NCS项目的一个障碍。极少有企业或个人有能力开展大规模(只有如此才能产生减缓效益)的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减缓项目。在法律上,该国土地使用权的效力非常弱,这本身就是实施大量项目和征地的一大障碍。为克服这些障碍,我们拟采取的有关行动包括:为拟实施NCS项目的地区制定景观尺度的土地利用规划战略提供设计方面的帮助。为哥伦比亚政府优化各项跨行业战略议程和协调NCS相关实施政策提供支持。采用微观土地规划的方式实施NCS项目,作为局地土地利用规划项目的补充。在优先实施NCS的地区创造参与机会以促进局地土地规划项目的活力。补充与NCS创收计划有关的干预模式,将强化价值链的生计活动与景观管理行动融合,这对毁林现象最严重的城市尤为重要,因为其饱受贫困、冲突和治理薄弱的影响。Previous page:TNC Colombia team conducting carbon monitoring research in an Andean forest in the outskirts of Bogot,Colombia.Juan Snchez/TNC63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5.印度尼西亚64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5.太平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洋帝汶海西里伯斯海南中国海泥炭地修复避免红树林影响雅加达雅加达泥炭地修复3.9 Mha避免红树林影响3 Mha图 17:印尼的泥炭地修复和红树林保护机遇面积500 千米资料来源:Yayasan Konservasi Alam Nusantara,印尼环境与林业部2019,印尼农业部2011,自然地球 2021澳大利亚东帝汶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北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放大图框除纷繁多样的热带常绿林外,印尼还富集湿地,泥炭地和红树林生态系统随处可见,这些都是热带地区碳密度最高的生态系统。虽然湿地森林只占印尼森林总面积的一小部分,但在实现印尼的减排目标方面却能发挥重要作用。机遇面积6.9 Mha65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5.在过去二十年,印度尼西亚(下称印尼)经济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其发展速度跃居二十国集团(G20)的第二位。印尼已批准加入 巴黎协定,并提交了首次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印尼承诺,最迟到2030年,该国将在2010年的基础上无条件减少29%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若能获得国际资金支持),在无外力介入的情况下该国将可减少高达41%的排放量。2006年至2016年期间,印尼的年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为7.1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79。林业是近年来印尼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44%),预计可为国家的无条件目标贡献17%(即4.9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减排量。碳排放主要源自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行业,基本方式是泥炭分解、泥炭火灾和开垦耕地。据估计,在热带国家中,印尼拥有最高的NCS潜力80。除纷繁多样的热带常绿林外,印尼还富集湿地,泥炭地和红树林生态系统随处可见,这些都是热带地区碳密度最高的生态系统。虽然湿地森林只占印尼森林总面积的一小部分,但在实现印尼的减排目标方面却能发挥重要作用。印尼有1.26亿公顷的森林,其中45%的区域被划定为保护地,其余区域则可用于生产目的。印尼有1,490万公顷泥炭地,占东南亚泥炭碳总量的84或全球泥炭量的18。在印尼总长达95,000公里的海岸线上,红树林占地330万公顷83,其面积为全世界之最。印尼政府极可能在更新当前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时不会增加其减排目标,因为相对于其国家经济增长目标,该国当前的减排目标已经很高了。政府的重点是通过实施多项战略来实现既定目标。不过,印尼政府并未明确排除未来更新其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时提高减排目标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涵盖科学、经济和政策因素分析的NCS评估可让我们看清可将资金导向哪些地方最能产生效益。它还将为未来提高减排目标奠定基础和提高信心,并使印度尼西亚未来实施的减排项目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激励。Fishermen pass through mangrove forests in Langsa City,Aceh Province,Indonesia.Junaidi Hanafiah/TNC66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5.背景研究TNC及其印尼当地的主要合作伙伴YKAN于2020年1月在茂物共同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研讨会,专门讨论印尼可纳入NCS评估的优先路径。选定NCS优先路径的工作要同该国环境和林业部下属的研究、开发与创新机构合作进行,涉及政策制定者、富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和研究中心、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印尼NCS评估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向该国政府提供有力的科学证据,以优化减缓机会,从而支持印尼在2030年前实现其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因其为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造成的排放做了许多工作,印尼向挪威和绿色气候基金申请“基于REDD 结果(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温室气体排放结果)”的两项赠款并获得批准。虽然在印尼,实施“避免森林转化”路径的方法和监测体系都已相当先进,但仍需改善“泥炭修复”和“可持续森林管理”等其他路径的国家监测体系。印尼正在更新其于2015年公布的第一个“森林参考排放水平”(下称“参考水平”)文件。第二个参考水平文件拟于2021年底提交;该文件将有两项主要改善:1)增加更多减缓行动;2)采用更高层级的方法学(即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指南84提出的更复杂和准确的方法)和最佳可得科学来改善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第一个参考水平文件包含三种避免排放的减缓行动,涉及毁林、退化和泥炭分解。在第二个参考水平文件中,印尼政府很可能会增加三项干预措施,涉及泥炭火灾排放、红树林土壤碳和再造林。在印尼的NCS团队将向印尼政府提供技术支持,以改善专用于泥炭火灾、泥炭分解和受红树林影响的避免排放的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印尼的NCS项目团队将为该国国家层面的决策者提供有力的科学和技术支持,如泥炭和红树林影响的核算方法,以优化减缓机遇并支持印尼实现其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印尼的NCS路径根据当前可用的科学证据、减缓潜力、减缓行动的有效性,以及同国家战略的一致性要求,我们选定了印尼的优先路径。为进行印尼的NCS评估,七项策略被列为优先路径,包括:“避免森林转化”、“再造林”、“可持续森林管理”、“避免泥炭地转化”、“泥炭地修复”、“避免红树林转化”及“红树林修复”。与其他策略相比,泥炭地具有最高的NCS实施潜力;该路径同时包括避免毁林(植被丧失和泥炭分解)、避免泥炭火灾和通过还湿进行泥炭地修复。根据我们的分析,因土地覆盖变化可避免的泥炭分解有可能避免年均4.5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量,其次是避免泥炭火灾可减少的年均2.1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量。大多数泥炭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于土壤,而植被丧失每年只排放4200万吨的二氧化碳当量。泥炭修复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战略或路径,它有可能减少年均2.05亿吨的二氧化碳当量,但这并不能抵消因泥炭地土地利用或土地覆盖改变而导致的排放量。总之,我们计算出避免泥炭地转化、避免泥炭火灾和修复泥炭地这些路径的潜在减排量预计为每年9.2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这几乎等于印尼自主贡献目标中所述的林业减排目标(4.9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年)的两倍(见图19)。印尼拥有全世界最大面积的红树林;据报道,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估计为5632和951-1,083 t C/ha85,86。我们的分析发现,这个数字是1,06347 t C/ha。通过完成印尼NCS评估,我们的团队正在汇编一个全面和最新的数据集,可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必要信息以确定保护和修复行动在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战略方面的价值。以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14)87 和Griscom等(2017)2对红树林的估值分别比印尼最近的官方估值低2.6倍和5倍。我们试图利用第2层次(中间水平)数据来优化这些早前估值,从而完善关于红树林的官方排放系数(从活动层面的数据来看,全印尼都用该系数来估算排放量)。虽然对印尼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土壤碳排放的研究有限,但忽视这一重要的碳库将阻碍印尼实现其2030年减排目标。该国目前正考虑将红树林土壤碳纳入第二次参考水平文件。67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5.印尼NCS项目团队为该国的决策者提供有力的科学和技术支持,如泥炭和红树林影响的核算方法,以优化减缓机遇并支持印尼实现其自主贡献目标。5.Previous page:Measuring a tree trunk while carbon monitoring in a teak plantation,Berau District,Indonesia.Bridget Besaw/TNC科学家和NGO可能也想为制定政策做贡献,但现实是,政策制定过程常不能面面俱到。参与政策制定是一门艺术,参与者必须向各级技术人员和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做宣传推广,确保在极少量机会内有效而及时地实现策略性沟通。用此方法传递信息应能打动听众,告诉他们我们侧重于科学,以及该如何利用和实施科学,这样就会提高建议被听取和采纳的前景。通过与印尼政府代表的一系列会议和研讨会来传播我们的NCS工作,有助于推动决策者采用最佳的可用科学结果。为使NCS工作广为人知并扩大在印尼开展研究的机会,从而让NCS的实施获得支持,我们还于2020年10月和2021年4月组织了两次全国性的线上研讨会(NCS和红树林专题)。我们邀请了有影响的人士在会上发言,包括NCS科学家、国家和多个省政府的代表、社会民间组织的代表及公众代表。我们还定期更新在社交媒体(Instagram)上的全部NCS优先路径信息,并在知名杂志和报纸上发表泥炭火灾研究文章。经验教训政府目标最终都需有资金支持,且由科学发现、政治及行业利益等其他因素共同决定。科学评估的价值对科学家而言或许非常清楚,但对政策制定者则不同 因为资金有限,他们要考虑哪些是优先重点哪些不是 总之,政策制定者既要权衡很多其他因素,同时也想获得最大成效。因此,这类研究最好能提供协同效益,以顾及政府的其他考虑因素,为其科学优先重点提供信息指引,这点非常重要。除提供作为研究重点的科学分析外,印尼NCS研究还将分析实施中会遇到的经济和政策障碍。气候往往不会被列为国家发展的一项主要考虑因素,因此融合气候与发展的科学是政策设计的重要支撑。在提供科学信息并指导这些政策的实施上,科学界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经济增长对政府非常重要,同时也有助于吸引国际投资。因此,将经济可行性分析纳入印尼的NCS评估非常重要这将提供利用气候变化减缓和经济发展的“双赢”机遇。雅加达雅加达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原始旱地森林原始红树林原始沼泽林次生旱地森林次生红树林次生沼泽林图 18:印尼的土地覆盖资料来源:印尼环境与林业部 2019,自然地球 202169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5.图 19:印尼的“避免泥炭影响”与“泥炭修复”路径的潜在的减排能力486 Mt CO2e/年34 Mt CO2e/年269Mt CO2e/年泥炭地减缓潜力182 Mt CO2e/年避免植被丧失避免泥炭分解泥炭地修复避免泥炭火70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5.美国71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5.在发布和宣传NCS全球研究报告之后,我们意识到,决策者需要国家层面的评估结果来指导行动。美国NCS评估39是我们完成的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分析报告。虽然我们修改了路径以适应美国的实际,但我们仍使用一般性框架及在NCS全球研究中制定的核算规则和保障措施。大西洋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湾太平洋华盛顿华盛顿墨西哥低:0低:8.2低高:4.8各县实施的再造林tCO2/公顷/年以“tC/公顷”为单位计量的“避免草地转化”机遇总量重叠机遇高:337.4高放大图框图 20:美国本土机遇重叠区的最高NCS减缓机遇以紫色突显。编制实施规划时需用更细尺度(更高分辨率)的地图500 千米加拿大北资料来源:Fargione等人2018,Cook-Patton等人2020,自然地球2021美国美国再造林面积54 Mha避免草地转化面积0.7 Mha72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5.A buffer strip along the edge of a field in Michigan,U.S.prevents nutrients and soil from running off the field and entering local waterways.Jason Whalen/Fauna Creative背景研究在方法上,我们基本采用本手册中描述的方法。从邀请关键专家研讨开始,我们确定了拟纳入本次评估的最佳可得信息有哪些。随后,我们组建了针对各个路径的独立研究小组。只要可能,我们都安排多位专家参与一个专题以确保将每个专题都研究透。对每个路径,我们解决了四个问题:1)美国的NCS最大气候变化减缓潜力有多大?2)这些估值的不确定性有哪些?3)价格为10美元、50美元和100美元时可实现的潜力占最大潜力的比例是多少?4)实施NCS项目可提供哪些协同效益?美国的NCS路径虽然我们利用了全球性研究的框架,但我们也修改了路径清单和每条路径的范围,以适应美国的实际。例如,鉴于城市绿化对美国许多社区的重要性,我们将城市再造林路径纳入清单。我们还调整了有计划烧除路径,使其侧重于在易发山火的森林区域实施大规模的有计划烧除,以防发生更多灾难性的山火。我们的最终分析包括21个不同的路径,这是首次全面评估美国48个州的NCS潜力。我们发现,实施NCS的总减缓潜力为每年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39。其中,“再造林”路径有着最高的减缓潜力,其次是“天然林管理”,再次是“避免草地转化”。不过,在成本效益上,排名次序则有所变化;与其他路径相比,“覆盖作物”和“天然林管理”路径成本较低,因此机遇最大。虽然大部分减缓潜力(63%)来自于增加植物生物质碳汇,但却有29%来自于增加土壤碳储存,7%来自于避免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此外,我们估计每吨二氧化碳当量在低于10美元的价格时可实现近四分之一的潜力。经验教训进行评估的最大挑战之一是数据的不均衡性。这对湿地类路径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挑战,因为缺乏甲烷排放和净固碳量的数据,还有就是不同类型湿地中甲烷排放量和固碳量各不相同。即便有此种顾虑,总体上美国的数据可得性和质量非常好。此外,美国的政府决策者更愿意考虑来源广泛但可靠的数据,而非受某官方限制却不一定符合评估需要的数据。73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5.虽然对NCS减缓潜力的技术分析可揭示出各种机遇,但估算出其可行性(能否采用)则更加重要。将这类信息分解到次国家层面,并提供可视化工具对信息进行解读,会对政策制定产生重大影响。5.虽然关于土地领域减缓的对话有时把重点放在欠发达国家存在的巨大机遇上,但评估显示,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土地领域仍可对气候变化减缓做出重要贡献。美国是化石源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最大的国家88,其温室气体年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89。尽管美国使用化石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巨大,但我们仍发现NCS有相当大的减缓潜力,其减排量相当于年净排放量的21%。开发州级层面的数据和可视化工具可极大地影响政策制定。2018年,该论文发表在由同行审稿,公开发行的期刊 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此后,论文已被100多项科研报告引用。这篇论文也引起美国国会议员的关注,论文第一作者受邀对其研究结果进行答辩。我们还在自然气候联盟的网站上(Nature4Climate.org)开发了一个名为美国制图工具(U.S.State Mapper)的网络工具,按路径和不同成本的阈值提供州一级的NCS潜力估值。事实证明,这些估值提供的信息极大的助力了美国气候联盟(U.S.Climate Alliance)的自然和土地利用工作组开展的讨论。该联盟由美国有意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那些州组成的联盟。而作为该工作组的参与方,NGO联盟主办了一系列“学习班”活动;从2018年7月在华盛顿特区举办的一项全美层面的学习班开始,NGO联盟又于2019年在各地开展一系列区域层面的学习活动。在每次活动上,Pannes(pools)in saltmarsh of Lower Kennebec in Maine,U.S.Harold E.Malde/TNCPrevious page:TNC staff study mixed Longleaf,Loblolly and,Shortleaf pine forest outside Columbus,Georgia,U.S.Mark Godfrey/TNC75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5.我们都会同参加者分享相关州的减缓机遇评估结果。这些评估结果基本来自我们的国家评估,因为国家层面的结果都来自于针对各州所做的评估。我们以我们的科研为基础,同其他NGO合作编制用于这些研讨会的基本资料。美国的土地管理权分散于土地所有者手中,因而导致利益相关者人数众多。与此类似,美国的体量和不同州或区域的地理差异性导致各州或各地的机遇类型繁多(例如:东部强调改善森林管理,中部重视农业,西部更重视山火管理)。总之,我们必得投入很多精力协调执行方的步调,需要逐一分析各州具体情况并通报机遇的状况;已公开发表的加州90和俄勒冈州91的NCS评估报告就是例证。评估显示,在美国实施NCS策略有着比很多人能想到的还要大的机遇,但估算采用这套策略的可行性要比估算其技术潜力难得多且更重要。为此,我们做了专门研究以完善那些特别有潜力的路径的估值,比如再造林路径92,93,并与其他各方合作开发“再造林中心”等几个网址,用以展示最新科学结果和NCS实施案例。总体上,发表三年后,论文仍是对全美NCS潜力的估值唯一和最佳的文献,并就将NCS项目放在美国哪里及如何实施的讨论积极地提供参考信息。Morning on a salt marsh on the shores of Great Bay in Durham,New Hampshire,U.S.Jerry andMarcy Monkman/EcoPhotography76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5.附录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项目的预期收入第二个关键价格是NCS项目销售这些减排量的预期单位价格(换言之,即买方愿意为每一单位温室气体支付的价格)或该项目售出每一单位温室气体的预期收入。这个价格依赖于对温室气体减排的需求来自哪里(如碳市场),同时也会随需求的波动而变动。鉴于未来温室气体价格固有的不确定性,评估NCS项目的财务和经济可行性对这些价格变化的敏感度如何也十分重要。值得注意的是,未来温室气体减排价格上的变动,在根本上就是那些能长期产生减排效益或减排信用额的项目的一个担忧,但该等变动不会影响到那些在一开始就卖出温室气体减排量的项目。我们可假定对温室气体减排的总体需求将随时间推移而大幅增加,而高碳价一般会使NCS项目的供应量增加。但这种局面将会如何影响NCS的竞争力,则要看NCS和非NCS行动(含新技术解决方案-这很难预测)带来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益的相对价格和数量。这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也会有所不同,由项目可进入的强制市场和自愿碳市场决定。在征收碳税但允许“以抵代缴”的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的价格同碳税税率形成有效竞争,至少对碳税纳税主体所在行业的温室气体减排需求是如此。此外,每个强制碳市场或自愿碳市场对可交易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类型和来源都有具体的入市要求。这可能会限制在特定区域通过NCS项目取得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的需求。成本估算所有NCS评估都须考虑两个关键价格,即:1)项目预计的减排放量的单位成本(每一单位温室气体的完全成本);2)NCS项目销售这些减排量的单位价格(每一单位温室气体的预期收入)。这些因素影响成本竞争力,从而影响一个项目在当前和未来的财务可行性。项目的完全成本NCS项目的完全成本决定了可提供温室气体减排量的价格。我们也可将其视为NCS项目减排量的供应价格。如“描述成本”一节所述,这项成本由三部分组成:实施成本,即实施NCS项目须付出的成本;机会成本,即因实施NCS项目而放弃,可从土地利用中获取的净收益(如:实施“避免森林转化”项目,则用生产农作物可获得但已放弃的收入,减去清除杂草杂物和平整耕地所需费用,即得出净收益);交易成本和其他期间费用。指使NCS项目实施成为可能所需的资金付出。很重要的一点,是项目成本会随时间推移而改变,因而项目的成本效益和财务可行性也会随之改变。例如,“避免森林转化”项目可购置或租用有被转化风险的土地。若这些土地的预期用途是养殖肉牛的牧场,则租金基本由土地所有者预期从其售卖肉牛中获得的净收入决定-价值高低由当前和预期未来的牛肉价格所决定。鉴于这些机会成本可能占项目总成本的很大比例,除非碳价非常高,否则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将对土地所有者可进入的牛肉市场上的供求变化非常敏感。换言之,若牛肉价格上涨,土地所有者会要求租地者支付更高租金,以弥补其更高的净收入损失,这样NCS项目的实施成本也会随之增加。Previous page:The dense tropical Wehea forest in the Kalimantan region of Borneo,Indonesia.Bridget Besaw78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A.对未来温室气体价格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是可能的。一种方法采用预计的“边际损害成本”即碳的社会成本(SCC)估值;该成本因大气中连续增加的二氧化碳当量吨数所致。有了边际损害成本,再将它与温室气体减排替代方案的边际减排成本MAC(以美元/吨减少的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进行比较,则可确定出最经济划算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即下一个单位(吨)的温室气体的减排成本超过其造成的损害时的减排量水平(关于MAC的介绍,详见 纳入成本:第37-39页的边际减排成本曲线)。使用这种方法,任何MAC等于或小于SCC的温室气体减排都被认为是值得的。大多数国家的国内SCC估值已经公布,许多国家或国内州或省已采用具体的SCC值进行国内政策分析。另外,对未来温室气体售价的预测可以借鉴已公布的估值数据(如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估值),即实现特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所需的成本(美元/吨减少的二氧化碳当量)。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只有在一个NCS项目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益的售价大于减排所需成本时,它才具有经济可行性。举例来说,若一个NCS项目的总体平均成本为30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而它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益可以获得的价格在35-45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之间,则该项目具有经济可行性。若项目能获得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益的价格下降到25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这时成本就超过了收入,则该项目不具有经济可行性。但是,有些项目的子项目可能仍可以获利。例如,一个大型再造林项目涉及在多地造林,因不同地区的土地价格不同,各项目地的成本也不同;可能项目的某些子单元的成本低于25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因此,这些子项目也具有经济可行性。即便温室气体价格过低,低到使一个项目已不具经济可行性,但只要项目的总效益(含避免的气候破坏及协同的其他生态系统服务这些“收不到钱”的社会效益)超过项目的成本,大家依然会期望实施这个项目且在经济上会比较合算。最后,一个NCS项目的安排、计划和实施也会受到技术、机制和政策或法律法规的多重制约;比起项目最大的生物物理潜力,这些制约因素常隐藏得太深而被忽略。虽然许多通常不为人知的制约因素有可能被移除,但要这样做就必须有多管齐下、针对局地的干预策略,而这又会增加温室气体的减排成本,很耗时且常常难到让NCS项目无法实施的地步。Rancher in Montana,U.S.As a part of the Montana Grassbank Project,parts of the Matador ranch were leased to neighboring ranchers suffering from severe drought in exchange for their participation in conservation efforts.Ami Vitale/TNC79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A.协同效益实施大多数NCS路径项目,都会带来多种气候变化减缓以外的其他收益,常被称为“协同效益”。气候减缓效益在全球范围内发生,而NCS项目的协同效益则常常更加本地化。同实施NCS的人交流时,我们发现这些协同效益通常才是真正驱动他们行动的源动力。为此,查清并记录与NCS实施相关的协同效益(有时也称连带效益)非常重要。我们在完成全球、美国和加拿大的NCS评估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并将我们的结果归纳如下。我们将协同效益归为五大类,即:生物多样性、土壤、水、空气和社会2,15。我们下面提到的例子决非完全列举,还有很多其他潜在的协同效益未提及。例如,适应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韧性都是这些类别以外且很多NCS路径都会带来的重要效益。此外,取得潜在效益并非必然结果,它主要由NCS项目的实施方式所决定。Fishing in Smoke Hole Canyon,West Virginia,U.S.Kent Mason/TNC80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A.生物多样性。连绵的原始森林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降低木材采伐的影响,延长轮伐期,管理山火(有计划烧除)以模拟历史火情规律,减少薪柴采伐,或设置野生动物迁徙走廊和缓冲区等策略都可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状况。土壤。森林可保持水土和调节江河流量,保持土壤的生物和物理特性,确保森林的持续健康和生产力。再造林项目地常显示出可度量的土壤动物增加现象。常发生不太严重山火(相对于灾难性山火)的森林内会有更多的有机物、更好的土壤特性、更快的修复速度,以及更强的水渗透功能和更高的保水能力。水。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以供农作物灌溉,减轻干旱,避免水电大坝的泥沙沉积,保护附近淡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调节洪水并提升水渗透功能和保水能力。空气。森林对减轻臭氧层破坏和过滤空气非常重要。更完善的山火管理可减少颗粒物,效能更高的炉灶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此二者都可以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人类死亡率。社会。保护森林具有人类文化、审美、游憩娱乐和精神生活方面的效益。因此,森林保护常能得到公众和利益相关者的大力支持。森林也是全球很多原住民的家园。若实施得当,再造林项目可为依赖森林生存的社区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和社会经济利益。Fall color along the Blackbird Knob Trail in the Dolly Sods Wilderness,West Virginia,U.S.Kent Mason/TNC森林路径的协同效益81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A.生物多样性。保护或修复滨海湿地可以维持具商业价值的鱼虾繁衍场地等野生动物生境的健康。保护或修复泥炭地可以保护纷繁多样的生物群落,包括多种独特昆虫。土壤。滨海湿地为海岸线区域提供保护并通过不同系统将营养物质运输到珊瑚礁。水。滨海湿地、泥炭地和红树林都能提供与水过滤、防洪和消纳雨洪有关的服务。空气。修复泥炭地和避免侵占泥炭地路径可降低泥炭火灾的风险,从而减少人类暴露于可导致肺部损害和肺部疾病的污染物中的几率。植树有助于捕集空气中的微粒和污染物。社会。红树林是商品鱼类的栖息地,因此有助于食物安全、生计和人类福祉。盐沼和海草床为手工采收的重要植物物种(如海带)提供了栖息地,也为以捕鸟为生的穷人和游憩者捕猎的水禽提供了栖息地。这些栖息地因其在旅游、游憩娱乐、教育、食物安全和家庭收入方面的价值而被视为至宝。泥炭地可以为原住民和其他当地居民或动物群落提供食物来源,包括打猎和觅食。Sunset over the still waters of the National Key Deer Refuge,Florida,U.S.Kyle P.Miller/TNC湿地的协同效益82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A.生物多样性。保护草地可以维持重要鸟类栖息地的存续,使鸟类有地方筑巢和觅食。通过减少营养物质流入水体的方式,肥料管理可维持鱼种的丰富度和鱼量的富集度。耕地里的树木可为多物种提供栖息地并提高生态系统的连接度。改善放牧管理可以减少对植物与昆虫互动的干扰。豆科植物则可以增加昆虫的多样性。土壤。添加生物炭可以提高温带地区的土质和肥力。更完善的养分管理有助于保持土壤肥力。耕地里的树木可以控制水土流失。放牧管理可以提高土壤留住污染物和其他沉积物的能力。豆科植物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水。草地可以控制洪水,维持生态系统的水平衡。耕地养分管理可改善水质,而水质则对饮用水、栖息地和游憩机会有着多种积极影响。基于自然保护的农业生产方式、改进的放牧方法和水稻种植可减少农业用水需求。耕地里的树木则具有补水功能。空气。改善养分管理可以减少一氧化氮和其他排放。植树有助于捕集空气中的微粒和废气或污染性气体。避免焚烧作物秸秆和减少耕作可以减少人类暴露于有害颗粒物的几率。社会。维持牧场和放牧活动有助于保护文化遗产和促进乡村旅游。种植和加工覆盖作物种子可以增加就业机会。豆科植物可以改善牧草质量,提高畜牧生产效率。在某些地方,草地用火管理可以保护原住民的耕作和文化习俗。我们按 生物多样性公约 中规定的定义94量化生物多样性效益,同时按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95中的定义量化其他效益。虽然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始清单,但我们仍建议与受项目影响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以确定他们最想看到的效益是什么。详细分析在哪些地点实施NCS项目及采用哪些方式实施可使协同效益最优最大,有助于某些NCS评估。例如,在美国,我们对可实现气候减缓和洪水调节双重效益的项目选址问题特别感兴趣。为此,我们绘制了30米分辨率的栅格地图;借助这些地图,我们确定了适合再造林项目的地区,这些地区恰好也处于洪灾易发区(基本每五年泛滥一次)。在同州内相关从业者进行沟通交流后,我们得知,当地利益相关者对植树造林最感兴趣,因为当地可以从中获得治水效益,因此我们就把重点放在这些方向。草地和农业路径的协同效益83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A.碳抵消碳抵消是指将减少或储存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用于抵减其他地方的排放量。应用NCS减少或储存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策略有很多,可以连同其他“按绩效付费”项目、为生态系统服务付费项目、或通过多边或双边捐助提供的基于结果的融资项目一起进行。目前有两类抵消市场,即:强制性抵消(公司须达到排放上限或支付排放税并在受管制的市场购买抵消量来履行这些义务),以及自愿性抵消(任何人都可以购买抵消量或碳汇量,主要是为达到自愿的气候减缓目标,因此每吨碳的价格往往比强制市场的价格浮动更大)。抵消仅只是实现可信的减排目标所需的一整套工具中的一部分。因此,只有在设定了宏大的长期目标并实施多层级减缓路径的情况下,才应考虑采用抵消策略。(见第27页“路径优先排序”)。虽然碳抵消有助于吸引资金和支付短期内实现气候目标所需的减排成本,但最终,若要限制全球温度上升,所有国家和企业都必须实现脱碳。将眼前的碳抵消机遇与严格的长期目标结合,将确保人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减轻对碳抵消的依赖。若您已分析了NCS行动且计划将碳抵消作为融资机制,则可考虑下列原则,这将十分重要。遵循全部原则能确保我们正确使用碳抵消策略并取得真实而持久的碳效益。背景。你所在地区将自然土地和利用土地纳入气候减缓计划和政策,仅出于做碳抵消目的吗?如果是,请谨慎使用。虽然碳抵消可在鼓励修复、改善土地管理和避免土地转化方面发挥作用,但必须制定全面的计划和政策才能维持现有的碳库(这对碳抵消来说不具额外性),并促进整个行业转型走上低碳发展之路(抵消不能单独完成)。额外性。碳抵消项目是否只会带来基线情景(无外界干预)下的减排量,还是会带来超出预期的结果?只有在供需关系没有建立而只因购买者付费,给予项目利益相关者激励的情况下,碳抵消项目才具有可行性。若一个国家要想激励那些过去仅靠常规活动就能达到固碳或避免排放结果的农民、护林人和社区居民(特别是原住民),则激励措施应该与抵消机制分开实施。请注意,某些额外性要求并不适用于那些想通过实施国家或区域尺度的REDD 策略让整个土地利用全行业转型的国家。基线。NCS活动的历史排放量是多少?在无外界干预情况下,这些排放继续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大?NCS项目与其他情况相比是否有改进?这是给“额外性”下定义的一个关键,并应包含一个可靠的起始日期和对“若无碳汇融资”情况下会发生状况的预测。再次强调,对于国家或地区尺度的REDD 策略,在计算基线数据时应允许存在差异,因为这些方法可获得的数据集与实地项目非常不一样。对买方的要求。对于在强制市场上出售的碳汇,哪些企业可以购买,是否限制购买量和碳汇类型等等,均由国家控制。与此相比,买方进入自愿碳市场不受任何限制,相反,市场方还会提一些最佳方法建议,比如采用多层级减缓策略。额外监管或有助于要求企业报告其国内排放量和目标,以提高在此情况下使用自愿抵消机制的透明度。持久性。已避免或从大气层中清除的排放是否长期内不重新进入大气?例如,是否有合理保证可确保一个碳汇项目结束后,相关土地或林地将一直保持原状并受到保护?现有碳汇标准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持久性。例如,按照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的规定,林业项目必须确保土地性状100年不变,而国际航空碳汇与减排计划(CORSIA)批准的很多方法学则规定40年不变。时间框架在各地都会受到当地政治和法律状况的影响。泄漏。已避免的排放会被转移到其他地方吗?如果会,这种泄漏可以预防吗?泄漏,既难量化也难衡量。因此,很多温室气体核算体系都规定,项目须84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A.用一个“标准折扣率”给项目活动产生的减排量打折。比如,一个旨在减少木材产量的森林管理改善项目可能要按某个百分百对其产生的减排量打折。这是因为,若对木材的需求量不变,则极有可能额外的木材将由项目地范围之外别的供应商采伐。测量与监测。您会如何衡量一个时期内的减排量或碳汇量?您会多久实施一次监测?您设定多高的测量与监测精度?虽然这些方法可能都要用到卫星影像、雷达等技术,但通常也得包括人工完成实地测量等监测活动。各国必须找准不同方法的成本及其精度之间的平衡点,并认识到成本,特别是技术方法成本会随时间而改善。审定和核查。谁在做抵消项目,项目方是否值得信赖?碳标准通常要求项目方聘请第三方对项目进行审定。社会影响。对于碳信用的提供方和购买方来说,弄清谁可能从这些项目中受益或受负面影响非常重要。以空气质量为例,NCS项目地周边的社区居民可能从已改善的空气质量中受益,而购买方附近的社区居民则将因低劣空气质量而继续受到影响;只有购买方主动减少排放,这种负面影响才可能减少。在允许抵消的时候,必须权衡这些损益问题。此外,还必须识别和避免项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最终,各国必须考虑这些正面和负面影响在地域分布上是否做到公平。(见附录:气候公正。)现有的自愿和强制碳标准通常都试图纳入上述标准,但由于优先活动和可用资源的不同,这些标准或多或少仅能纳入其中一部分。在允许使用任何特定标准前,您必须对碳标准的各项要求及其是否适合您的情况做一次尽职调查。Gazing at the tree canopy,Borneo,Indonesia.Nick Hall/TNC85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A.气候公正“.气候公正是指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项目以及造成气候变化和歧视的制度时,公平对待所有人,不歧视任何人。”96“气候公正”一词拓宽了我们看待气候变化的视野,使其包括人权和环境正义两个概念。它还提升了我们对气候减缓的理解,使之不仅包括以吨数计量的二氧化碳当量。对很多人来说,气候是一个关乎生死的事情:生或死不在某个遥远的未来而就在眼前。弱势群体包括沿海社区居民、原住民、妇女、贫困人群、老年人、年轻人、残疾人和其他被边缘化的社区居民;这些群体对气候危机的“贡献”最小,但却常常得承担最大的代价并最先遭受气候变化影响之痛97。在哪里实施行动和部署哪些NCS路径,以及如何资助项目行动实质上是正义和公平的问题。气候公正是分析任何影响气候的政策必须纳入的一个重要部分。足够的数据和严谨的科学对实施NCS评估至关重要,而我们也应视气候公正为同等重要之事。尽管迄今为止气候公正还未被完全和明确地纳入NCS框架,但本指南的作者认识到它是确保NCS取得长期成效的关键,并决心朝此方向推进。例如,在NCS评估的“背景研究”部分,就应先将潜在的权利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确定下来。在绘制政治边界示意图时,也应考虑到原住民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游牧人群的权益。LandMark网络平台就提供了关于全球很多原住民部族的土地和自然资源相关权利的信息。NCS框架在创建时就设置了维护人类免受伤害的机制,方式就是保持食物和木纤维生产的水平不变。同样,NCS评估应确保那些靠土地谋生的社群的权益不受损害,并将尊重其自自主决定权列为保护、管理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活动的重点。至少,实施NCS不应以任何方式加剧现存的不平等现象。最好的情况,就是把NCS行动设计成可改善现存气候不平等现象的项目,具体方式包括:减轻弱势群体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易弱性、创造多重效益,以及公平地平衡得失。例如,坦桑尼亚的Tuungane项目采用一套全方位的方法来处理相互关联的健康和环境这对难题;该项目是TNC、健康服务组织Pathfinder International和社区居民的一次合作,其目的是扶持当地开展社区与文化韧性、小额信贷、生殖健康服务、女童教育、健康渔业、气候智能型农业和森林管理项目,即通过森林保护取得碳信用额的方式,为当地创造可持续的创收机会98。要将气候公正纳入项目行动,第一步是让每个人都参与协商对话。实施行动前,邀请所有利益相关者就气候变化和NCS专题开展广泛和平等的协商对话。各国应寻找创新性的对话方式,同广泛的权利持有人和利益相关者一起,围绕本国的气候承诺和规划进行开放式对话;参与者应包括国家和地方代表、民间组织、原住民部族和其他当地社区居民代表。要做到这一步,可以利用现有的多方利益相关者论坛(比如REDD 参与平台)或创建新的平台或86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A.空间,让大家都有畅所欲言和倾听的机会。同样,广泛的社会参与是实施NCS项目在政治上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NCS评估过程应该推动所有权利人和利益相关者参与,并针对各地的评估和背景情况,在获得充分信息的基础上做出决策。尤其重要的是,一定让那些历史上一直被排除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对话之外的弱势群体参与。与原住民部族的对话应遵循自愿、优先和知情且同意的原则,这样才能让原住民的自决权落到实处99,100。此外,原住民部族对其文化、身份认同、发展重点、自治以及防止其不受主流社会不当影响的自主权也应得以落实101。应特别注意,不可设限或“把关”,确保参与的开放和公平,且组织者不会有选择地邀请某些权利人和利益相关者,而把或在过去被禁言或被忽视的人排除在外。此外,召集各类不同利益相关者协商时,应对“权力关系”状况进行评估(如何进行权力分析的例子102,103)以确保对话的公平性。与权力关系相关,应特别关注的关键问题包括:谁来制定议程?谁的想法、观点和价值准则主导会议议程?正式机构如何分担成本、责任,如何分配利益?非正式社交网络如何影响对话和决策?是否已将全体利益相关者的资源、时间和能力限制纳入考虑范围,利益相关者是否能公平地获得补偿?气候变化并非性别中立104,105,解决方案也不应该是性别中立的。在气候解决方案中纳入社会性别因素可以防止进一步加剧现有的不平等现象,比如面对疾病和自然灾害等气候影响时妇女超乎寻常地易弱而无助,这样就可促进两性平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例如,Terry(2009)断言,没有性别公正就没有气候公正,社会性别分析对于评估减碳政策至关重要10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也认识到,有效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不能缺少对两性不平等及诸多相关问题的了解,包括体制结构、资源获取与掌控、决策过程,以及社会、文化和正式的网络等方面的问题106。总之,社会性别分析不可或缺,因为该等分析能展现气候变化与两性不平等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确保气候解决方案纳入社会性别和变革的视角。安全的土地和资源相关权利维系着人的生命、生计、韧性和安全。全世界65%的土地处于原住民部族和局部社区居民的管理之下(按传统习俗管理地权),但在这些土地中,仅有10%的土地被国家正式承认这些部族拥有所有权107。这些土地往往都是大体量的碳库,而各国都可以声称这些碳库就是国家自身推进其既定气候目标的组成部分。虽然亘古以来对这些土地的保护产生的碳汇并非额外的,但继续保护这些地区对于将全球温度升幅控制在低于2的目标仍非常重要,因此应予奖励和激励。此外,早前被强占但原住民声称属于他们的土地可物归原主,以便重新引入可带来气候变化减缓结果的土地与计划烧除等管理方法108。对土地的控制是冲突的主要根源。这种控制对人权、经济发展、文化、自然保护和气候变化减缓行动构成威胁109。与政府有强大裙带关系和财富的公司常常能快速获得土地权,而原住民和当地社区则需花费数年时间,历经多重繁复程序才能获得同样的土地权。尽管很多现存NCS项目已为当地土地所有者和社区居民厘清了土地权属109,但必须大量解决体制性问题,才能真正改变土地行业。有几个在保护区附近或保护区内运作的NCS项目发现,即使有些区域已被“正式纳入保护”,附近的社区仍然靠土地谋生,继续从事可导致毁林或致使森林退化的活动以满足其需求。此外,在许多情况下,被划为保护地的区域的管理当局常常阻止当地社区居民使用土地来维持其基本生存,而企业和政府却依然可以从中获利。为此,进行NCS评估时把过去在土地权方面造成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纳入考虑范围也极为重要。需要考虑的与土地控制有关的关键问题包括:谁拥有拟纳入NCS项目的土地?谁享有土地相关权利?社区居民是否被从这片土地上驱离或被剥夺了土地相关权利?87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A.An farmer picking peas in Minzhu Village on the edge of Laohegou Nature Reserve,Sichuan Province,China.Nick Hall/TNC 若实施NCS项目,土地权利方面的不平等会得到改善还是会加剧?您能否将争取土地权利作为一项气候变化缓解解决方案纳入你的评估?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气候公正国情。在确保气候公正方面,单一的NCS评估技术显然不能适用于所有国家。在您的评估过程中,要在一项分析性决策(比如:使用何种土地覆盖分辨率来创建地图)与该决策对人的各种影响(比如:用低分辨率地图可能无法检测到原住民社区使用低环境影响方法管理的区域)之间建立关联,但做个尝试也很值得。有助于建立这种联系的一项策略,是推动受影响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NCS评估的各个阶段,这样才能挖掘到真相,切实了解分析性决策会带来的各种影响。本NCS手册只简单谈及气候公正的重要性。本指南作者也承认,我们在这方面还需要倾听更多声音、学习更多东西并做更多工作,但我们会坚守气候解决方案中的公正和公平双原则。我们也认识到,将气候公正融入我们的方法可提升气候减缓成效并成为取得成效的关键。88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A.术语表注:以下很多定义引自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文件87。额外性:相对于既定基线情景,开展某项干预活动直接导致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的特征。若不实施该活动也会产生减排结果,则减排量就被视为不具额外性。造林:在从未有森林或近期未出现过森林的地方进行植树的活动。由于新造林也会有负面的生物多样性影响且不一定会成功,我们把重点放在再造林和恢复森林覆盖的实践方法上。反照率:一个表面或物体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该比例因物体表面颜色和其他属性不同而大小不一。反照率的变化对实施NCS项目非常重要,因为这些变化可以抵消减缓的效益。例如,森林覆盖的恢复就与反照率降低和局部变暖效应有关(特别是高海拔地区或有季节性积雪的地区)。若要扩大林木覆盖面积,则需确保森林有足够高的固碳能力才能抵消这种影响,使减缓成为可能。基线:评估未来项目进展或进行前后比较的基准或起点110。生物量:特定面积或体积内的活生物体的总量。涉及NCS活动时,通常指树木(含根系)111。碳市场:各国或各地区购买或出售信用额的交易系统,以符合其管辖范围内的排放限制112。碳抵消:指通过购买和宣示碳信用额抵消在其他地方发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机制。一个碳信用额就是从大气中吸收并存储或移除一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碳计量单位。碳信用额可在自愿或强制碳市场上购买、出售或交易。对一个组织或国家而言,要实现碳中和,所要求签发的信用额总数必须与每年的剩余排放量相等。对产生信用额的NCS项目而言,除气候减缓效益外,还应该考虑实施后可能对生物多样性、当地社区居民和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产生的正反面影响113。碳库:一个有能力储存或释放碳的系统,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死木和土壤有机碳10。碳价:避免或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价格。也可能指碳税税率或排放许可额度的价格。通常被用作替代减缓政策力度的参数。碳固定:将碳从大气中移除并储存于自然系统中的过程。涉及NCS活动时,碳固定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于生物质和土壤中的过程12,114。碳汇:吸收、储存和释放二氧化碳的系统;碳汇主要指储存量多于释放量,从而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碳汇主要有土壤、树木和其他植被及海洋。随着毁林和全球变暖的加剧,这些碳汇的功能可能被削弱和降低。碳储量:在不考虑碳累积时长的情况下,储存于某物或某系统中的碳总量12。气候公正:我们看待气候变化问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应对气候变化的一切活动不仅应包括基本的驱动因素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项目,还应包括人权和环境正义,特别是关于弱势人群和被边缘化人群的人权和环境公正。协同效益:因控制气候变化的活动而带给人类和自然,除直接的减缓效益以外的其他效益。成本有效的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NCS)(100美元每吨二氧化碳当量):截至2030年,在边际减排成本不超过100美元每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情况下,特定NCS路径的减缓潜力水平2。这一成本水平与将全球温度升幅限制在不超过2行动的成本水平一致。贴现:将未来发生的成本或收益的货币价值转换为其现值等价物的过程。规模:衡量NCS路径通量的适用面积(或等量单位)。89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A.通量:温室气体在大气和自然系统之间的转移,通常被量化为适用于NCS路径的单位规模内的固碳量或减排量39。全球增温潜势(GWP):“相对于1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一种气体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100年)吸收的总能量的衡量值或指数115。”泄漏:在一地实施减排活动导致该地以外区域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低成本的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10美元每吨二氧化碳当量)。截至2030年,在边际减排成本不超过10美元每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情况下,特定NCS路径的减缓潜力水平2。边际减排成本(MAC):防止一个单位的温室气体进入大气层的经济成本。(气候变化)减缓:为限制全球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源)或提升碳汇(碳源)功能的行动;该等行动的最终结果是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降低。国家自主贡献(NDC):一个国家按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相关的 巴黎协定 公开承诺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NCS):在维持人类和生物多样性存续的同时,可增加全球范围内森林、湿地、草地和农地的碳储存,或避免温室气体排放的自然保护、土地管理改善,以及自然修复行动2。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保护、可持续地管理和修复天然的或已被改变的生态系统,有效应对社会挑战,同时也给人类带来福祉和生物多样性效益的行动120。NbS包括大自然本身提供的多种服务(例:气候变化减缓、生态系统韧性与适应能力、用于雨洪管理的绿色基础设施,以及空气净化等生态系统服务)。路径:具体的NCS策略,比如“避免滨海湿地影响”、“农田养分管理”或“再造林”。一条路径可能包括多种类型的活动。持久性:气候变化减缓行动持续的时间。REDD :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和森林退化造成的排放以及保护、可持续管理森林和提高森林碳储量的作用18,;它是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缔约方开发的一种气候变化减缓机制。碳的社会成本:每多排放一吨二氧化碳给社会造成的经济成本116。持续通量全球增温潜势(SGWP):全球增温潜势GWP的“升级版”,是用于衡量温室气体辐射强迫状况的一个指数;标准的全球增温潜势基于温室气体释放到大气中的单一脉冲。而持续通量全球增温潜势(SGWP)则以温室气体在一个时段内的持续释放为基础,因而更具实际意义27。不确定性:对估值的准确度和“真实”值所处的可能范围的一种衡量指数。90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A.补充资料由同行审稿的其他出版物有很多,它们或有助于您开展NCS分析评估。我们在此列出一些与本手册主题相关的资料供读者参考。综合资料 Nature4Climate.2021.Natural Climate Solutions World Atlas,US State Mapper,and Canada NCS Mapper.Griscom,B.W.,J.Adams,P.W.Ellis,et al.2017.Natural climate solution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14(44)1164511650.DOI:10.1073/pnas.1710465114 Griscom,B.W.,J.Busch,S.C.Cook-Patton,et al.2020.National mitigation potential from natural climate solutions in the tropics.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Biological Sciences,375(1794).DOI:10.1098/rstb.2019.0126 Sanderman,J.,T.Hengl,&G.J.Fiske.2017.Soil carbon debt of 12,000 years of human land use.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14(36):95759580.DOI:10.1073/pnas.1706103114 Bossio,D.A.,S.C.Cook-Patton,P.W.Ellis,et al.2020.The role of soil carbon in natural climate solutions.Nature Sustainability,3:391398.Liu,H.,P.Gong,J.Wang,et al.2020.Annual dynamics of global land cover and its long-term changes from 1982 to 2015.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12:1217-1243.DOI:10.5194/essd-12-1217-2020 The Nature Conservancy.2019.Playbook for Climate Action.The Nature Conservancy.2018.Playbook for Climate Finance.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2019.Accelerating Climate Ambition and Impact:Toolkit for Mainstreaming Nature-Based Solutions into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New York,USA:UNDP.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CAIT Climate Data Explorer.Climate Watch.2020.Washington,DC: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University of Oxford Nature-based Solutions Evidence Platform https:/www.naturebasedsolutionsevidence.info/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Assessment Reports Portal.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Emission Factor Database.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2019.2019 Refinement to the 2006 IPCC Guidelines on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2006.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Published by the Institut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IGES)for the IPCC.ISBN 4-88788-032-4政策资料 Beasley,E.,L.Schindler Murray,J.Funk,et al.2019.Guide to including nature in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2019.Pathway for Increasing Nature-based Solutions in NDCs:A Seven-Step Approach for Enhancing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through Nature-based Solutions.New York,USA:UNDP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and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2019.NDC Global Outlook Report 2019.91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A.绘图与数据资料 Sayre,R.,D.Karagulle,C.Frye,et al.2020.An assessment of the representation of ecosystems in global protected areas using new maps of World Climate Regions and World Ecosystems.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21(e00860):23519894.DOI:10.1016/j.gecco.2019.e00860 Dinerstein,E.,D.Olson,A.Joshi,et al.2017.An Ecoregion-Based Approach to Protecting Half the Terrestrial Realm.BioScience,67(6):534545.DOI:10.1093/biosci/bix014 Global Forest Watch.A partnership convened by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Global Mangrove Alliance.Global Mangrove Watch.LandMark.Global Platform of Indigenous and Community Lands-Map.Karen Payne.Database of GIS Data Repositories.University of Georgia.Open Data of the World.ESRI.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Geospatial information for sustainable food systems.碳抵消:领先的自愿碳排放标准 Climate Action Reserve Gold Standard Verra气候公正资料 International Climate Justice Network.2002.Bali Principles of Climate Justice.Corpwatch.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2018.Building Equitable Partnerships for Environmental Justice.Burns,B.&T.Daniel.2020.Pocket Guide to Gender Equality under the UNFCCC.European Capacity Building Initiative(ECBI).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1989.Indigenous and Tribal Peoples Convention.C169.LandMark.LandMark:The Global Platform of Indigenous and Community Lands.United Nations.2007.The United Nations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The Nature Conservancy.2020.The Nature Conservancys Human Rights Guide for Working with Indigenous Peoples and Local Communities.Swedish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Agency(SIDA).2018.Power analysis:a practical guide.关于路径的资料 TNC.2021.Data Layer Options for Selected Forest Pathways.天然林管理 Runting,R.K.,Ruslandi,B.W.Griscom,et al.2019.Larger gains from improved management over sparing sharing for tropical forests.Nature Sustainability,2:5361.DOI:10.1038/s41893-018-0203-0 Ellis,P.W.&F.E.Putz,eds.2019.Special Issue:Reduced-impact logging for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RIL-C).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439.DOI:10.1016/j.foreco.2019.02.034 Ellis P.W.,T.Gopalakrishna,R.C.Goodman,et al.2019.Reduced-impact logging for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RIL-C)can halve selective logging emissions from tropical forests.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438:255266.DOI:10.1016/j.foreco.2019.02.004 92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A.林火管理 Lipsett-Moore,G.J.,N.H.Wolff,&E.T.Game.2018.Emissions mitigation opportunities for savanna countries from early dry season fire management.Nature Communications,9(2247).DOI:10.1038/s41467-018-04687-7避免薪柴采集 Bailis,R.,R.Drigo,A.Ghilardi,&O.Masera.2015.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raditional woodfuels.Nature Climate Change,5:255272.DOI:10.1038/nclimate2491再造林 Cook-Patton,S.C.,S.M.Leavitt,D.Gibbs,et al.2020.Mapping carbon accumulation potential from global natural forest regrowth.Nature,585(7826):545550.DOI:10.1038/s41586-020-2686-x Requena Suarez,D.,D.M.A.Rozendaal,V.De Sy,et al.2019.Estimating aboveground net biomass change for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forests:Refinement of IPCC default rates using forest plot data.Global Change Biology,25(11):36093624.DOI:10.1111/gcb.14767 Busch J.,J.Engelmann,S.C.Cook-Patton,et al.2019.Potential for low-cost carbon dioxide removal through tropical reforestation.Nature Climate Change,9:463466.DOI:10.1038/s41558-019-0485-x The Nature Conservancy and American Forests.Reforestion Hub.Osuri,A.M.,A.Gopal,T.R.Shankar Raman,et al.2020.Greater stability of carbon capture in species-rich natural forests compared to species-poor plantations.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15(034011).DOI:10.1088/1748-9326/ab5f75滨海湿地修复 Worthington,T.A.,D.A.Andradi-Brown,R.Bhargava,et al.2020.Harnessing Big Data to Support the Conserv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Mangrove Forests Globally.One Earth,2(5):429443.DOI:10.1016/j.oneear.2020.04.018 泥炭地 Conchedda,G.&F.N.Tubiello.2020.Drainage of organic soils and GHG emissions:Validation with country data.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12:31133137.DOI:10.5194/essd-12-3113-2020 Humpender,F.,K.Karstens,H.Lotze-Campen,et al.2020.Peatland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are key for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15:104093.DOI:10.1088/1748-9326/abae2a 混农林业/农林复合 Chapman,M.,W.S.Walker,S.C.Cook-Patton,etal.2020.Large climate mitigation potential from adding trees to agricultural lands.Global Change Biology,26(8):4357-4365.DOI:10.1111/gcb.1512193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A.94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参考资料1 United Nations.2015.Paris Agreement.Paris,France.2 Griscom,B.W.,J.Adams,P.W.Ellis,et al.Oct 2017.Natural climate solution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14(44):1164511650.DOI:10.1073/pnas. Nachmany,M.&E.Mangan.2018.Aligning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limate targets.London:Grantham Research Institute on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Centre for Climate Change Economics and Policy,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4 UNFCC.2021.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under the Paris Agreement.Synthesis report by the secretariat.5 IPCC.2018.Summary for Policymakers.In:Global Warming of 1.5C.An IPCC Special Report on the impacts of global warming of 1.5C above pre-industrial levels and related glob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pathways,in the context of strengthening the global response to the threat of climate change,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efforts to eradicate poverty Masson-Delmotte,V.,Zhai,P.,H.-O.Prtner,et al.(eds.).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Geneva,Switzerland.6 Climate Action Tracker.2021.Global Update:Climate Summit Momentum.7 Waughray,D.K.N.,D.B.Holdorf,C.M.R.Eschandi,et al.2021.What is“nature positive”and why is it the key to our future?World Economic Forum.8 Nesshver,C.,Assmuth,T.,K.N.Irvine,et al.2017.The science,policy and practice of nature-based solutions: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579:12151227.DOI:10.1016/j.scitotenv.2016.11.1069 IUCN.2021.Nature-based Solutions.10 FAO.2003.Forests and climate change.In:Instruments related to the UNFCCC and their potential for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in Africa.11 Moomaw,W.R.,Chmura,G.L.,Davies,G.T.,et al.2018.Wetlands in a changing climate:science,policy,and management.Wetlands,38:183-205.DOI:https:/doi.org/10.1007/s13157-018-1023-812 Ramsar Convention on Wetlands.2018.Ramsar Briefing Note 10:Wetland Restoration for Climate Change Resilience.13 Venterea,R.T.,J.A.Coulter,&M.S.Dolan.2016.Evaluation of intensive“4R”strategies for decreasing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and nitrogen surplus in rainfed corn.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45:11861195.DOI:10.2134/jeq2016.01.002414 Nature4Climate.2021.Natural Climate Solutions World Atlas.15 Drever,C.R.,S.C.Cook-Patton,F.Akhter,et al.2021.Natural climate solutions for Canada.Science Advances,7(23),p.eabd6034.DOI:10.1126/sciadv.abd603416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2019.Pathway for increasing nature-based solutions in NDCs:A seven-step approach for enhancing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through nature-based solutions.New York,USA:UNDP.17 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Nationally appropriate mitigation actions(NAMAs).18 UNFCCC.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and forest degrad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19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2019.Accelerating climate ambition and impact:Toolkit for mainstreaming nature-based solutions into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New York,USA:UNDP.20 West,T.A.P.,J.Brner,E.O.Sills,&A.Kontoleon.2020.Overstate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s from voluntary REDD projects in the Brazilian Amazon.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17(39):2418824194.DOI:10.1073/pnas.2004334117 21 United Nations.2021.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Metadata Repository.22 Science Based Targets Network.Sep 2020.science-based targets for nature:Initial guidance for business.23 Griscom,B.W.,G.Lomax,T.Kroeger,et al.2019.We need both natural and energy solutions to stabilize our climate.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5(6):18891890.DOI:10.1111/gcb.1461224 IPCC.2019.Climate change and land:An IPCC special report on climate change,desertification,land degradation,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food security,and greenhouse gas fluxes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P.R.Shukla,J.Skea,E.Calvo Buendia,et al.(eds.).25 Pendrill,F.,U.M.Persson,J.Godar,et al.2019.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trade drives large share of tropical deforestation emissions.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56:110.DOI:10.1016/j.gloenvcha.2019.03.00226 Henderson,K.,D.Pinner,M.Rogers,et al.2020.Climate math:What a 1.5-degree pathway would take.McKinsey Quarterly.27 Neubauer,S.C.&J.P.Megonigal.2015.Moving beyond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s to quantify the climatic role of ecosystems.Ecosystems.18:10001013.DOI:10.1007/s10021-015-9879-428 Cain,M.,Lynch,J.,Allen,M.R.et al.Improved calculation of warming-equivalent emissions for short-lived climate pollutants.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2:29.95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29 Fesenfeld,L.P.,Schmidt,T.S.,Schrode,A.2018.Climate policy for shot-and long-lived pollutants.Nature Climate Change,8:924-936.30 Pingoud,K.,K.E.Skog,D.L.Martino,et al.2019.Chapter 12:Harvested Wood Products.In:2019 Refinement to the 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4:1-49.31 Cook-Patton,S.C.,S.M.Leavitt,D.Gibbs,et al.2020.mapping potential carbon capture from global natural forest regrowth.Nature,585:545550.DOI:10.1038/s41586-020-2686-x32 Galik,C.S.,D.M.Cooley,&J.S.Baker.2012.Analysis of the production and transaction costs of forest carbon offset projects in the US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12:128136.DOI:10.1016/j.jenvman.2012.06.04533 Kroeger,T.,C.Klemz,T.Boucher,et al.2019.Return on investment of watershed conservation:Best practices approach and case study for the Rio Cambori watershed,Santa Catarina,Brazil.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657:13681381.DOI:10.1016/j.scitotenv.2018.12.11634 Pearson,T.R.H.,S.Brown,&B.Sohngen,et al.2014.Transaction costs for carbon sequestration projects in the tropical forest sector.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19:12091222.DOI:10.1007/s11027-013-9469-835 Rogelj,J.,D.Shindell,K.Jiang,et al.2018.Mitigation Pathways Compatible with 1.5C in the Contex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Global Warming of 1.5C,93174.36 Dietz,S.,&Stern,N.2015.Endogenous Growth,Convexity of Damage and Climate Risk:How Nordhaus Framework Supports Deep Cuts in Carbon Emissions.The Economic Journal,125(583):574620.DOI:10.1111/ecoj.1218837 Hnsel,M.C.,M.A.Drupp,D.J.A.Johansson,et al.2020.Climate economics support for the UN climate targets.Nature Climate Change,10:781789.DOI:10.1038/s41558-020-0833-x38 Glanemann,N.,S.N.Willner,A.Levermann.2020.Paris Climate Agreement passes the cost-benefit test.Nature Communications,11(1):110.DOI:10.1038/s41467-019-13961-1.39 Fargione,J.E.,S.Bassett,T.Boucher,et al.2018.Natural climate solu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Science Advances,4(11)eaat1869.DOI:10.1126/sciadv.aat186940 Dalkey,N.&O.Helmer.1963.an experimental application of the delphi method to the use of experts.Management Science,9(3):351515.DOI:10.1287/mnsc.9.3.45841 Morgan,M.G.2014.Use(and abuse)of expert elicitation in support of decision making for public policy.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11(20):71767184.DOI:10.1073/pnas.1319946111 42 Groves,C.&E.T.Game.2016.Conservation planning:Informed decisions for a healthier planet.Roberts and Company Publishers,Greenwood Village,Colorado,USA.43 2021.Error Propagation(Propagation of Uncertainty).Statistics How To.44 Paciornik,N.,M.Gillenwater,R.De Lauretis,et al.2019.Chapter 3:Uncertainties.In:2019 Refinement to the 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45 McMurray,A.,T.Pearson,&F.Casarim.2017.Guidance on applying the Monte Carlo approach to uncertainty analyses in forestry and greenhouse gas accounting.Winrock International,Arlington,Virginia,USA.46 Seddon,N.,A.Chausson,P.Berry,et al.2020.Understanding the value and limits of nature-based solutions to climate change and other global challenges.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375:1794.DOI:10.1098/rstb.2019.012047 Smith,P.,J.Adams,D.J.Beerling,et al.2019.Land-management options for greenhouse gas removal and their impacts on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Annual Review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44:255286.DOI:10.1146/annurev-environ- McDonald,R.I.,T.Kroeger,P.Zhang,&P.Hamel.May 2019.The value of US urban tree cover for reducing heat-related health impacts and electricity consumption.Ecosystems,(23):137150.DOI:10.1007/s10021-019-00395-549 McPherson,G.,J.R.Simpson,P.J.Peper,et al.2005.Municipal forest benefits and costs in five US cities.Journal of Forestry,103(8):411416.50 Busch,J.,J.Engelmann,S.C.Cook-Patton,et al.2019.Potential for low-cost carbon dioxide removal through tropical reforestation.Nature Climate Change,9:463-466.DOI:10.1038/s41558-019-0485-x51 Jones,J.P.H.,J.S.Baker,K.Austin,et al.2019.Importance of Cross-Sector Interactions When Projecting Forest Carbon across Alternative Socioeconomic Futures.Journal of Forest Economics,34(3-4):205-231.DOI:10.1561/112.0000044952 Frederick,S.,G.Loewenstein,&T.ODonoghue.2002.Time discounting and time preference:A critical review.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40(2):351401.DOI:10.1257/002205153 Arrow,K.J.,M.L.Cropper,C.Gollier,et al.2014.Should governments use a declining discount rate in project analysis?Review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Policy,8(2):145163.DOI:10.1093/reep/reu00854 Freeman,M.C.,B.Groom,E.Panopoulou,&T.Pantelidis.2013.Declining discount rates and the Fisher Effect:Inflated past,discounted future?GRI Working Papers 109,Grantham Research Institute on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nvironment.55 Addicott,E.T.,E.P.Fenichel,&M.J.Kotchen.2020.Even the representative agent must die:Using demographics to inform long-term social discount rates.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sts,7(2):379415.DOI:10.1086/70688556 Moore,M.A.,A.E.Boardman,&A.R.Vining.2020.Social discount rates for seventeen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Theory and parameter estimation.Public Finance Review,48(1):4371.DOI:10.1177/9036996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57 McKinsey and Company.2021.Why investing in nature is key to climate mitigation.58 Friedrich,J.,M.Ge,&A.Pickens.10 Dec 2020.This interactive chart shows changes in the worlds top 10 emitters.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Blog.59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 Canada.2020.Canadia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Greenhouse gas emissions.60 Secretariat of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61 Gao,F.,T.He,Z.Wang,et al.2014.Multiscale climatological albedo look-up maps derived from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BRDF/albedo products.Journal of Applied Remote Sensing,8(1):083532.DOI:10.1117/1.JRS.8.08353262 Global Carbon Project.2020.Supplemental data of Global Carbon Budget 2020(Version 1.0)dataset.Global Carbon Project.DOI:10.18160/gcp-2020 63 ICCSD.2020.Comprehensive report of Chinas long-term low-carbo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ransition path research in Chinese.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30(11):125.64 UNFCCC.2015.Enhanced Actions on Climate Change in Chinese65 Jing,G.2020.A series of major climate policies have demonstrated Chinas commitment to green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 in Chinese.Xinhua News Agency.66 Zhou,C.,T.Mao,X.Xu,et al.2016.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carbon sink potential of the blue carbon ecosystem in Chinas coastal zone in Chinese.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46(4):475486.67 Duan,X.,X.Wang,T.Yao,et al.2006.Advance in the studies on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wetland ecosystem J in Chinese.Ecology and Environment,15(5):1091-1095.68 FAOSTAT.Fertilizers by nutrient dataset.69 Wei,C.Y.2016.Study on carbon sink and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in grassland in China in Chinese.Animal Husbandry of China,(24)68-69.70 Meng,L.&H.W.Gao.2002.Status quo and restoration strategy of degraded grassland in China in Chinese.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ataculture Development and the 6th Congress of the Chinese Grassland Society,304307.71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China).2011.12th five-year plan on GHG emission control in Chinese.No.41.72 State Council(China).2016.13th five-year plan on GHG emission control.No.61.73 Gao,J.2019.How China will protect one-quarter of its land.Nature,569:457.DOI:10.1038/d41586-019-01563-274 Zhang,X.Q.,Q.Xie,&N.Zeng.2020.Nature-based solutions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in Chinese.Progres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75 The Nature Conservancy China Program.2021.Nature-based Solutions:Research and Practice.Beijing:China Environmental Publishing Group.76 The Congress of Colombia.2016.Law 1819 of 2016 in Spanish.77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lombia).2017.Decree 926 of 2017 in Spanish.78 Instituto Humboldt.2017.Colombian Biodiversity:Numbers to keep in mind in Spanish.Press bulletin,Instituto de Investigacin de Recursos Biolgicos Alexander von Humboldt,Bogot,Colombia.79 Republic of Indonesia.2018.Indonesia Second Biennial Update Report.UNFCCC,Bonn,Germany80 Griscom,B.W.,J.Busch,J.,S.C.Cook-Patton,et al.2020.National mitigation potential from natural climate solutions in the tropics.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375(1794):20190126.DOI:10.1098/rstb.2019.012681 Page,S.E.,J.O.Rieley,&C.J.Banks.2011.Global and regional importance of the tropical peatland carbon pool.Global Change Biology,17(2):798818.DOI:10.1111/j.1365-2486.2010.02279.x82 Gumbricht,T.,R.M.Roman Cuesta,L.Verchot,et al.2017.An expert system model for mapping tropical wetlands and peatlands reveals South America as the largest contributor.Global Change Biology,23(9):35813599.DOI:10.1111/gcb.1368983 Giri,C.,E.Ochieng,L.L.Tieszen,et al.2010.Status and distribution of mangrove forests of the world using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 data.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20(1):154159.DOI:10.1111/j.1466-8238.2010.00584.x84 Rypdal,K.,N.Paciornik,S.Eggleston,et al.2006.Chapter 1:Introduction to the 2006 guidelines.In: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85 Murdiyarso,D.,J.Purbopuspito,J.Boone Kauffman,et al.2015.The potential of Indonesian mangrove forests for global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Nature Climate Change,5:10891092.DOI:10.1038/nclimate273486 Alongi,D.M.,D.Murdiyarso,J.W.Fourqurean,et al.2016.Indonesias blue carbon:A globally significant and vulnerable sink for seagrass and mangrove carbon.Wetlands Ecology and Management,24(3):313.DOI:10.1007/s11273-015-9446-y87 IPCC.2014.Annex II:Glossary Mach,K.J.,S.Planton and C.von Stechow(eds.).In:Climate Change 2014:Synthesis Report.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s I,II and III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ore Writing Team,R.K.Pachauri and L.A.Meyer(eds.).IPCC,Geneva,Switzerland,pp.117130.88 Boden,T.A.,G.Marland,&R.J.Andres.2017.Global,Regional,and National Fossil-Fuel CO2 Emissions.Carbon Dioxide Information Analysis Center,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U.S.Department of Energy,Oak Ridge,Tenn.,U.S.A.DOI:10.3334/CDIAC/00001_V201797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手 册 89 Center for Climate and Energy Solutions.Global Emissions Data.90 Cameron,D.R.,D.C.Marvin,J.M.Remucal&M.C.Passero.2017.Ecosystem management and land conservation can substantially contribute to Californias climate mitigation goal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14(48):12833-12838.DOI:10.1073/pnas.1 Graves,R.A.,R.D.Haugo,A.Holz,et al.2020.Potential greenhouse gas reductions from Natural Climate Solutions in Oregon,USA.PLoS One.DOI:10.1371/journal.pone.023042492 Cook-Patton,S.C.,T.Gopalakrishna,A.Daigneault,et al.2020.Lower cost and more feasible options to restore forest cover in the contiguous United States for climate mitigation.One Earth,3(6):739752.DOI:10.1016/j.oneear.2020.11.01393 Fargione,J.,D.L.Haase,O.T.Burney,et al.2021.Challenges to the reforestation pipeline in the United States.Frontiers in Forests and Global Change.4.DOI:10.3389/ffgc.2021.62919894 United Nations.1992.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95 Reid,W.V.,H.A.Mooney,A.Cropper,et al.2005.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Synthesis Report.Island Press,Washington,D.C.96 Bartholemew,S.2015.What does climate justice mean to you?Climate Generation Blog.97 Environmental Justice Initiative.n.d.The Climate Justice Declaration.School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University of Michigan.98 The Nature Conservancy.n.d.Tanzania:Tuungane Project.Nature.org.99 United Nations.2007.The United Nations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100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1989.Indigenous and Tribal Peoples Convention.C169.101 The Nature Conservancy.2020.The Nature Conservancys Human Rights Guide for Working with Indigenous Peoples and Local Communities.102 Swedish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Agency(SIDA).2018.Power analysis:A practical guide.10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2018.Building equitable partnerships for environmental justice.104 Terry,G.2009.No climate justice without gender justice:an overview of the issues.Gender&Development,17(1):5-18.DOI:10.1080/696839105 Pearse,R.2016.Gender and climate change.WIREs Climate Change,8(2):e451.DOI:10.1002/wcc.451106 Burns,B.&T.Daniel.2020.Pocket guide to gender equality under the UNFCCC.European Capacity Building Initiative(ECBI).107 Rights and Resources Initiative.2015.Who owns the worlds land?A global baseline of formally recognized Indigenous and community land rights.Washington,D.C.:RRI108 Lipsett-Moore,G.J.,N.H.Wolff,&E.T.Game.2018.Emissions mitigation opportunities for savanna countries from early dry season fire management.Nature Communications,9(2247).DOI:10.1038/s41467-018-04687-7109 Goldstein,A.Mar 2016.Not so niche:Co-benefit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forest carb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Forest Trends Ecosystem Marketplace.110 European Commission.2014.Eurostat:Statistics Explained.111 Parresol,Bernard R.2002.Biomass.Encyclopedia of Environmetrics(ISBN 0471 899976).1:196-198.112 General Secretariat of the Council Directorate.2011.Climate change:Key terms in 23 languages.European Union.113 UN Environment Programme 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2019.Biodiversity A-Z website.UNEP-WCMC,Cambridge,UK.114 USFS.2016.Valuing Ecosystem Services:Carbon Sequestration.115 Denchak,M.2019.Greenhouse Effect 101.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NRDC).IUCN.2020.Nature-based solutions.UNFCCC.2021.REDD 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Overview.116 Nordhaus,W.D.2017.Revisiting the social cost of carbon.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14(7)15181523.DOI:10.1073/pnas.1609244114Next page:Sunset at Tallgrass Prairie National Preserve near Strong City,Kansas,U.S.Ryan Donnell/TNC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0-27 98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中国国际商会:2023当气候变暖遭受寒意-竞争政策如何成为气候行动阻碍白皮书(17页).pdf

    0当气候变暖遭受寒意当气候变暖遭受寒意竞争政策如何成为气候行动阻碍白皮书1国际商会长期呼吁各国政府及其竞争主管部门,在本国法律体系内尽量减少或消除竞争政策法规对应对气候变化的约束。为了实现对气候变化目.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0-26 1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千禾社区基金会:2023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26页).pdf

    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34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社区应对气候变化项目组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2023.08-项目组参与调研成员-何昕 黄莹欣 朱安淇 李观来 梁颖贤 华旦才让-项目组参与专家-郑欢 李阔 刘尉 周延感谢以下专家对本报告提出的宝贵意见:蔡闻佳 郑艳-联系人-何昕 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5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给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带来不可逆的负面影响。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气候事件会与社会不平等、流行病造成的损失和损害等相互作用危及未来发展。在中国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气候变化引发的台风、暴雨、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严重威胁到社区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气候变化凸显并加剧了不同区域和人群的不平等状况,特定地区面对气候风险的应对能力取决于受影响人口的比例、经济状况、治理以及是否优先考虑适应战略的政治意愿,而人群脆弱程度通常与年龄、社会经济地位等自身属性有关。近几年涌现出大量关于中国不同行业、城乡发展和区域生态系统的气候风险研究,但始终缺乏对老年人、女性、户外工作者、慢性病患者、低收入群体等潜在气候脆弱人群的实证调查。此外,大量研究显示人们如何感知风险对于风险沟通、社区赋能以及有效减少负面影响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将居民对极端天气事件的感知纳入地方气候风险评估中。本调研通过志愿者进入到社区真实场景里,与居民和相关利益方充分沟通,特别关注居民的风险感知与社区的气候脆弱人群识别,以期推动自主性、包容性、公正性的社区气候适应进程。本调研采用混合式问卷调查的方法,向珠三角城市社区居民发放纸质问卷,并询问相关问题由记录员记录。问卷内容包含客观题目和开放性问题,包括气象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气候变化对社区基础设施、日常生活、经济生产、健康风险和社区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全面了解社区居民在气候潜在威胁下的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问卷发放周期为2022年11月-2023年2月,共收集有效样本1160个,分别来自广州、深圳、佛山、惠州、肇庆5个城市的29个社区。其中,来自深圳的样本占比36.9%,其次为广州(24.6%)、惠州(17.2%),佛山(10.7%)和肇庆(10.6%);女性受访者占比为67.6%,男性占比为32.4%;青壮年群体是本次调研的主要受访对象,受访人数最多的年龄段为30-39岁,占比33.8%,其次是40-49岁的群体,占比18.8%。延续上一期珠三角城市社区居民气候变化认知调研报告的分类体系,此次我们依然将受访者所居住的社区分为城市商业住宅小区、城中村、机关大院、宿舍、城边村和其他六类。城市商业住宅小区和城中村最多,分别占比42.5%、41.7%,两者总和占比接近85%;其次为城边村(8.3%)、宿舍(4.3%)和占比最少的机关大院(0.6%)。受访者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大学专科程度的人群最多,其次是高中和大学本科,没有受过教育或研究生及以上程度的受访者数量相对较少;从工作类型来看,公司职员是最常见的工作类型,占受访者的27.1%,其次是自由职业,占19.3%。事业单位、个体经营户或合伙人、离退休人员以及学生的占比也相对较高,分别为9.5%、7.6%、11.4%、6.5%。公务员和灵活就业的人数相对较少,分别占0.3%和6.0%。研究背景研究简介摘要一 识别影响珠三角城市社区居民的气候风险 1 珠三角气候风险概述 2 社区气候风险评估二 气候变化对珠三角社区居民的影响 1 最受关注的极端天气排名 2 气候感知的城市差异 3 气候感知的人群差异 4 气候变化影响日常生活4.1 家庭生活及其性别视角4.2 社区活动4.3 身体与心理健康4.4 社区基础设施三 居民应对气候变化状况 1 自有资源应对气候变化仍显不足 2 社区资本是适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不同群体的气候适应能力与脆弱性3.1 老年人群体:中暑发生的概率与有无避暑中心有关3.2 女性群体:最担心孩子上学与照管问题3.3 户外工作者:职业与高温中暑显著相关3.4 低收入人群:适应能力与社区类型相关3.5 非自有房群体:气候适应能力与工作类型、社区类型有关3.6 其他人群 4 居民适应行动意愿4.1 四成居民愿意为加强社区基础设施付费,过半付费意愿在10元以下4.2 面对气候灾害,居民多选择自救、向亲人求救4.3 八成居民希望参加防灾减灾相关培训宣传活动,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意愿和基础较好 5 居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5.1 八成居民认为气候变化正在发生5.2 六成居民不了解国家与地方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5.3 半数受访居民期待政府采取更有力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四 建议与研究展望 1 提升社区应对气候风险能力建议:增强韧性1.1 加强自有资源储备和风险管理,如购买灾害保险等1.2 提高认知,强化社会资本1.3 气候风险评估中融合社区观点与科学数据1.4 关注不同人群适应需求,社区多部门宣传教育1.5 改善基础设施,完善社区治理框架 2 研究反思与展望参考文献057272829303033435363636363737373841目录C O N T E N T S0102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气候变化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它带来的影响集中体现在极端气候事件中。在珠三角城市社区居民的气候风险感知中,以极端天气为代表的突发天气事件是主要的风险源。相比之下,渐进式气候事件的风险源机理更为复杂,因缺乏长期的关注和觉察,难以被居民直接观察到,但是近些年渐进式气候事件的影响逐渐从隐性走向了显性。珠三角城市社区居民感知到的与气候风险相关的主要气象灾害与科学数据相符,以台风、暴雨和高温热浪为主。不同城市居民在气候风险感知上存在区域差异。在珠三角城市居民的主观评价中,气候变化对个人及家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孩子上学、物价、社交、通勤以及健康等问题上,其中超半数受访者感知到极端天气/气候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特别地,老年人中暑经历与社区有无避暑中心有关。极端天气下的慢性病、残障人群就医问题亟须关注。此外,气候变化对社区基础设施的影响体现在:交通道路系统、雨水污水处理系统、供电系统、供水系统等遭受极端天气考验,居民强烈建议改善社区排水系统。目前,社区居民的气候适应措施仍显不足:过半珠三角城市社区居民没有购买自然灾害保险。可喜的是,三分之一家庭应急储备充足,平均参与3种应急行为。另外,组织基础良好的社区,居民对其应急能力的信心也更高。气候正义与性别:环球同此凉热,不同人的感受却大不相同。联合国“气候正义”决议指出,气候变化的影响不会在富人和穷人、女性和男性、老一代和年轻一代之间平等或公平地承担。本次研究同样印证了这一点。在所有极端天气/气候类型中,过去三年受访者的家庭年收入与风险感知有显著关联。高收入家庭更少感受到高温热浪、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对家庭的影响。同时,收入来源越多,受灾程度感知上越轻。户外工作人群更容易发生高温中暑问题,低收入人群的气候适应能力与社区类型相关,非自有房群体的气候适应能力与工作和社区类型有关。此外,极端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家庭照护方面。女性更关注食物储备、饮用水安全和孩子上学等问题,对极端天气的感知更强烈。气候认知基础:八成珠三角城市社区居民认为气候变化正在发生,但六成居民不了解国家与地方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半数居民期待政府采取更有力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调查显示,82.9%的居民认为气候变化正在发生,14.0%的居民不确定是否正在发生,而只有3.1%的居民认为气候变化并未发生。关于气候变化原因的看法,65.2%的居民认为气候变化主要由人类活动造成,17.6%的居民认为主要由自然原因造成,6.7%的居民认为既有人为因素又有自然因素,而10.5%的居民表示不清楚。以上珠三角社区居民气候认知的调研结果与千禾社区基金会在2021年12摘要月发布的珠三角地区社区居民气候认知调研报告中的结果基本一致。83%的受访者认为气候变化对居民福祉至关重要,76%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应该普及气候变化相关知识。过半数的受访者不认为政府已经采取足够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期待政府做出更多有力行动。气候变化影响人类社会与自然系统的诸多方面,受访居民最关心气候变化对身心健康的影响(81.4%),其次是农业与食品供应(77.8%),生态系统与野生动植物(59.2%)与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55.4%)。在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的公众知晓度上,60%的受访者没有听说过国家“双碳”目标、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或广东省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专项规划。“双碳”目标、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与广东省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专项规划相比,“双碳”目标的公众知晓度相对较高,有40%的受访居民表示听说过“双碳”。这表明国家与地方的气候政策文件没有广泛触达普通大众,政策宣传力度有待提高。HIGH TEMPERATURETYPHOON TRAINSTORM EXTREMELYCOLDDROUGHT摘要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0304根据IPCC的最新定义,风险的核心内涵是“潜在的不利影响”(IPCC,2022)。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风险的大小由气象灾害的危险性(hazard)、承灾体的暴露度(exposure)和脆弱性(vulnerability)共同决定。危险性是指在某个特定地点发生某种极端气候事件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暴露度是指处在有可能受到不利影响位置的人员、生计、环境服务和各种资源的数量。脆弱性是指受到不利影响的倾向或趋势的物理、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制度等因素。气候风险的不利影响包括对生命、生计、健康和福祉、经济、社会和文化资产、基础设根据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的数据,1951年至2021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同时,中国高温、强降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据广东省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专项规划,珠三角地区的气候变化基本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增温,19612022年,广东增温速率为0.19/10a,高于全球水平(0.15/10a)。2.珠江流域径流量增加,但旱涝频发,咸潮加剧。3.主要动植物的春季物候期提前,农业生产面临的干旱和虫害风险升高。4.海平面上升,1980-2020 年,广东省沿海海平面年平均上升速率为 3.5 毫米/年,高于同期全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平均水平,加剧沿海风暴潮、海岸侵蚀和咸潮入侵的灾害程度。5.台风、暴雨洪涝、极端高温、阶段性干旱等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增气候风险示意图1 珠三角气候风险概述施、服务(包括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气候风险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气象要素(气温、降水)的长期演变,属于渐进事件;二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热带气旋、风暴潮、极端降水、热浪与寒潮、干旱),属于突发事件。承灾体(如人群)的暴露度是暴露于特定灾害的程度,脆弱性是指人类受到不利影响的倾向,包括对灾害的敏感性以及缺乏应对和适应的能力(IPCC,2022)。也就是说,单独气候变化与极端气候事件并不一定导致灾害,而必须与承灾体的脆弱性和暴露程度交集之后才可能产生风险。第一章多,威胁城乡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同时高温中暑、传染性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影响人体健康。珠三角面临的渐进气候风险对整个区域影响较大,但对于居住在城市社区的居民来说很难直接感受到。而突发事件,如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则更容易被居民感知为“气候变化的体现”。居民能够感知的变化通常是基于暴露度和脆弱性的综合主观判断。广东位于低纬海陆交界地带,台风、暴雨、强对流等气象灾害频发,其中热带气旋和暴雨发生频率之高、强度之大,居全国首位。高温热浪、暴雨、台风、寒潮、干旱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天气气候事件。此次调研选择在珠三角突出的五种极端天气类型:高温热浪、暴雨、台风、寒潮、干旱,检视社区居民对极端天气影响的感知,为后续在社区开展气候行动提供参考。识别影响珠三角城市社区居民的气候风险CHAPTER 1识别影响珠三角城市社区居民的气候风险第一章灾害 x脆弱性 x 暴露度=风险06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05包括气候数据以及社区的地理、人口、基础设施和经济活动等信息。此外,还需收集社会经济数据,如收入水平、教育和健康统计数据等。如此次调研的极端天气事件以及海平面上升、干旱或野火,这一步骤需要考虑当前和未来基于气候变化情景的预测。包括:暴露度、脆弱性、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等方面。需要评估关键基础设施的暴露程度、自然资源的易受影响程度、人口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适应能力的可用性(如资源、技术、知识)。在完成对气候危害识别和承灾体属性评估后,需要分析气候灾害对社区各方面的潜在影响,如人类健康、基础设施等。这不仅包括直接影响,如物流运输中断等,还包括间接影响,如高温导致的用电量激增引发大规模停电,给生活带来混乱。这个过程需要让更多利益相关方参加,而不仅仅是获取气候数据的技术人员。考虑潜在后果和社区应对每种风险的能力,这也有助于确定行动的优先次序。根据确定的风险,与利益相关者合作,制定适应战略和行动,以减少脆弱性并提高韧性。这些战略可能是直接投资,如基础设施微改造;可能需要和政府沟通,改变现有土地的使用规划;可能是由社会服务机构来进行脆弱人群保障及开展宣教。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其有效性。随着新信息的出现或社区的发展,需要不断审查和更新评估,以确保战略的持续适应性。在气候项目开展的评估过程中,我们将人们和集体的优先事项、价值观和世界观放在中心位置。适应的成功和失败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而是取决于不同的价值观,以及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但是,“成功的适应”的概念模糊性并不构成问题,而是为有根有据的调查和干预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空间。关键问题是谁的“成功”概念重要,以及如何区分不同行动者、地域和时间上的概念。在气候变化适应的研究中,客观评估长期占据主导位置,但缺乏共同的外部框架来评估适应的成功或有效性。主观方法是一种替代性认知方式,这些认知方式社区气候风险评估流程2.1 评估流程和方法通常来说,在社区开展气候风险评估,不仅是一个技术性评估过程,更是一个参与式过程。2 社区气候风险评估第1步 数据收集第4步 影响分析04影响分析第2步 气候危害识别02气候危害识别第6步 气候行动制定06气候行动制定第7步 监测与更新07监测与更新第3步 评估承灾体的属性03评估承灾体的属性第5步 风险优先级排序05风险优级排序2.2 气候变化适应数据收集01气候数据、社区情况社会经济数据考虑当前和未来基于气候变化情景的预测包括暴露度、脆弱性、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分析气候灾害对社区各方面的潜在影响考虑潜在后果和社区应对每种风险的能力,确定行动优先次序与利益相关者合作,制定适应战略和行动确保战略的有效性和持续适应性蕴含在从事气候变化适应的人的情景知识中。主观方法并不寻求建立一个具有普遍和统一适应效果指标的框架。相反,主观评估希望参与者能够界定评估的核心概念和/或如何衡量评估。适应的有效性或成功与否可以由行动者以非常不同的方式来界定,并明确指出应该使用什么框架以及谁的框架来进行衡量。常用的居民气候适应能力与社区韧性指标一般涵盖了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制度、环境等维度。我们借鉴了BRIC(社区基准线韧性评估指标体系)、CDRI(气候灾害韧性指数)以及 CCVA(气候脆弱性与能力评估)等指标体系,结合调研和走访的观察与发现,正在搭建“珠三角社区气候韧性社区评估指标体系”。识别影响珠三角城市社区居民的气候风险第一章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07082021年,我们开展了“珠三角城市社区居民气候变化认知调研”,首次对部分指标进行测试。对此次调研,我们将评估指标体系中的部分指标(主要是准备性和社会系统指标)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形成此次调研的框架。此次调研针对气候风险聚焦在社区的物理系统(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系统(家庭生计、日常生活、社区关系、人群健康等),对指标进行测试检验,在未来调研和项目推进过程中将纳入自然系统(生态和环境)和制度系统(治理行动与政策),形成完善、可行的社区气候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城市或国家层面的韧性社区评估指标多选取统计数据,而在小微层面的社区,我们则倾向于统计与一2.3 总体目标自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以来,气候变化的监测与归因科学取得新进展,更清晰地揭示人类活动与极端天气事件之间的联系。据IPCC最新报告,全球大部分地区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变化主要是由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所驱动。如果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多地遭受的极端甚至突破历史纪录的高温事件几乎不可能发生。在美洲、欧洲和亚洲,几乎可以确定人类活动引起了极端降水的增加。未来的持续气候变暖将导致更频繁和严重的极端事件发生。1 最受关注的极端天气排名第二章气候变化对珠三角社区居民的影响CHAPTER 2极端气候事件对珠三角不同经济部门、不同地区造成的经济影响存在差别,可能加剧不平等。极端天气不仅带来自然灾害风险以及复合型极端事件,还会与社会经济系统相互作用,导致更严重的风险。暴雨可能会引起城市内涝,造成交通瘫痪。然而,由于不同区域和社区的暴露度和脆弱性不同,居住在基础设施完善的高档小区和设施相对简陋的城中村社区人员生命、财产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同。本次调研首先识别到珠三角居民关注的极端天气是什么。调研发现在珠三角常见的五类极端天气(高温热浪、暴雨、台风、寒潮、干旱)中,最受居民关注的是台风、暴雨和高温热浪天气。51.1%的人群承受两种及以上的极端天气的影响。其中,台风、暴雨和高温热浪是主要影响的天气类型,分别占比52.3%、48.6%和38.8%。在高温高湿、两大汛期下生活的珠三角居民受强对流天气影响的频率感受可见一斑。极端天气受灾程度方面,大部分受访者感知极端天气影响的平均受灾综合指数较低,得分介于完全不受影响到轻度影响之间。但平均值无法完全反映真实的情况,容易掩盖脆弱人群的感受。约五分之一的受访者感知自己的生活受到台风、暴雨和高温热浪天气的中度与严重影响,在有效样本中,50%以上受访者的家庭生计受到极端天气中度程度以上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珠三角社区居民的影响第二章手数据结合,基于气候风险的评估维度选取指标进行分析。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社区调研,来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气候韧性社区评估指标体系。总结来说,本次调研直接目标是:1)识别居民对气候风险的感知;2)识别气候风险对居民的影响;3)识别居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4)衡量社区气候韧性指标的有效性。此次调研重在从过程中学习和验证,而不是为了评价参与调研的29个社区气候风险的高低。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0910表1 居民关心极端天气分值统计居民反映在外工作闷热不适、可能中暑,留在家中使用空调则对高昂的电费颇有压力的两难处境。同时,大量居民称台风暴雨天气会影响自己上班、孩子上学,正常出行和通勤都可能成问题,特别是网约车司机、外卖员、送煤气的户外工作者都提到了天气影响收入的问题。过去12个月内极端天气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 (单位:%,N=1160)“(这几年里遇到过的:)暴雨时送煤气不方便,停工影响收入,而且耽误别人使用。上班的车间无空调,很闷热,夏天工作环境恶劣。”广州,49岁男性“下暴雨也要上班,出外勤可能感冒。高温时有时不得不外出工作,在户外待久了会中暑。寒潮下社区里的流浪人员、流浪动物的生存情况堪忧。”深圳,26岁女性“作为环卫工人,天气炎热在外面工作非常难受,寒潮严重时也无法在外面工作。”广州,43岁男性(表内赋值说明:完全不受影响1分,轻微影响2分,不确定3分,中度影响4分,严重影响5分)居民过去12个月遭遇极端天气种类 (N=1160)在本城市,您关心台风的程度是?在本城市,您关心高温热浪的程度是?在本城市,您关心暴雨的程度是?在本城市,您关心寒潮的程度是?在本城市,您关心干旱的程度是?个案数有效711241121缺失1426233639平均值4.404.024.263.533.39中位数5.004.005.004.003.00众数555555种0 种1 种2种4 种3种6.0%.0#.8$.8%高温热浪台风暴雨寒潮干旱7060504030201005.7.6%极端天气下居民受灾指数 (直方图)20015010050.0010.0020.0030.000平均值=8.75标准差:7.619个案数=1160受灾程度频率3.8618.183.349.614.374.376.261.115.231.974.296.262.6620.0731.1312.7819.5514.6712.7814.5816.987.23.63.66.6严重受影响中度受影响轻微受影响完全不受影响不确定气候变化对珠三角社区居民的影响第二章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11122.1 评估流程和方法本次调研覆盖了珠三角地区5个城市广州、深圳、佛山、惠州、肇庆,但是不同城市因其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和人居条件不同,因此遭遇极端天气事件存在差异。与关心程度一致,台风是影响深圳、佛山、惠州和肇庆居民范围最广的极端天气。广州的受访者中,报告遭遇暴雨天气的占比最大。高温热浪在近一年影响了广佛两城五成左右的受访者。值得注意的是同处珠三角,肇庆受访者报告有极端天环球同此凉热,不同家庭感受却大不相同。联合国“气候正义”决议指出:气候变化的影响不会在富人和穷人、女性和男性、老一代和年轻一代之间平等或公平地承担。本次研究同样印证了这一点。不同家庭和群体在面对极端天气事件时承受的影响和负担是不同的,这与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地理位置以及适应能力有关。在所有极端天气类型中,2 气候感知的城市差异3 气候感知的人群差异气遭遇经历的比例相比其他城市更高。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表示曾经经历过台风和暴雨,而且干旱和寒潮的影响在肇庆尤为显著。这和肇庆近年来“温高雨少导致出现阶段性气象干旱”的气象数据观察基本一致。同处气候变化敏感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与其他四个城市相比,肇庆的地形更加复杂,兼具山地、丘陵、平原和水面。根据有关研究,肇庆降水变率大,降水不稳定,容易出现秋冬干旱、春夏季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多发频发的趋势,加上地质构造复杂,近年来暴雨引发的内涝和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使得肇庆居民所感知的极端天气事件更频繁且类型更多样。过去三年受访者的家庭年收入与风险感知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详见附录表1)。具体而言,家庭年收入越高,居民感知到高温热浪、台风、暴雨、寒潮、干旱对家庭的影响就显著越低。同时,收入来源越多,受灾程度越轻。在这个意义上,为了实现气候正义,气候适应措施需要考虑到不同家庭和群体的特殊需求,以确保资源和支持的公平分配,从而减少不平等的影响。8.35763万以下1.501.451.401.351.301.251.2002完全不受影响轻微受影响比较受影响严重受影响不确定46815万以上8万-15万3万-8万9.32478.80538.4592过去12个月内,您的家庭遭受过以下哪些极端天气事件?(单位:%,N=1160)不同收入水平的受灾程度 (N=1160)高温热浪干旱寒潮暴雨台风00.10.20.30.445.6414.2919.1643.5550.8725.9352.3410.7545.0931.1610.0511.1142.7133.1763.4134.1531.7175.6174.8054.8454.0364.5217.7422.589.810.50.60.70.8均值广州深圳佛山惠州肇庆受灾程度G14.您的家庭收入、生计会收到极端天气的影响吗?A02 您认为气候变化正在发生吗?的平均值气候变化对珠三角社区居民的影响第二章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1314极端天气下,孩子上学、物价上涨以及社交通勤最受关注。63%的受访居民认为遭遇极端天气时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是孩子上学问题(儿童无法前往学校,留在家中无人照管)。此外,62%的受访居民认为物价上涨问题较有可能发生。半数受访者认为比较可能发生通勤、“水浸”淹水、社交活动减少、食物储备、出行就医、停电停网和饮用水安全问题。这些结果表明,在极端天气事件中,人们对于生活中的基本需求和社交活动的影响表示担忧。社区文化活动是居民参与社区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能够满足居民利用休闲时间、在社区周边进行体力和智力活动的需求。气候变化状况下,恶劣天气对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产生消极影响。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研究显示,极端天气和不良气候变化会导致居民取消对自己身体有益的休闲活动,而休闲活动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本次调研发现,74.1%的受访者报告所在社区曾因为极端天气取消过社区活动的经历。4.1 家庭生活及其性别视角4 气候变化影响日常生活值得注意的是,极端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家庭照护方面。通过独立样本检验的显著性分析,我们发现在物价上涨、出行就医和停电停网的影响判断上,男性和女性的意见一致。但在食物储备、饮用水安全和孩子上学等涉及家庭照护的问题上,性别之间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女性对这些问题的影响可能性评分更高,对极端天气的感知更强烈(详见附录表2)。这可能因为女性在家庭中更多扮演着照顾者角色,更加关注家庭成员的健康和安全。4.2 社区活动作为一个明智的社区文化活动主办方,面对极端天气需有安全性的考虑,并制定相关替代或推迟的方案。如果极端天气的频率越来越高,可能会进一步减少居民的社区公共活动、社交机会以及户外活动时长。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指出超过3/4的成年人每周锻炼不超过1次。这意味着极端天气影响下的体力活动不足可能成为潜在的健康风险因素。当遭遇极端天气,您的日常生活发生以下问题的可能性大吗?(单位:%,N=1160)您所在的社区是否曾因为极端天气而推迟、取消社区的文化活动?(N=1160)非常可能比较可能比较不可能非常不可能中等可能食物储备问题饮用水安全社交活动减少“水浸”淹水通勤问题物价上涨出行就医问题停电停网社区消杀隐患孩子上学问题宠物养育问题02040608010028.7925.0930.4323.2827.5031.3823.8825.0917.8436.0311.3824.3122.4125.6028.4529.0530.6025.6925.5219.4027.0713.6221.6420.7821.0322.6720.5221.0322.6727.6725.6929.6618.5318.7923.1913.8817.9312.2415.5210.6016.0321.4729.405.266.034.487.416.812.934.405.528.367.8415.6010.17是否74.08%.92%气候变化对珠三角社区居民的影响第二章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1516系统评估精神心理健康和气候变化的关系是AR6报告的重要新增内容。这一关系的影响机制十分复杂,主要与个体指标(如经济收入、劳动能力、健康状况)和环境卫生(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绿地)等影响因素有关。高温暴露与一系列不良心理健康后果(如自杀、精神疾病的住院和急诊、焦虑、抑郁和急性应激等)呈正相关关系。气候变化已经对人群的主观幸福感产生了负面影响。具体而言,气候变化通过炎热天气和空气污染等途径,降低个体正常行为或社交模式的幸福感,极端高温还与人际和群体间的攻击以及暴力犯罪的增加有关。已观察到的极端天气事件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并与其他非气候因素相互作用。当问到极端天气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时,32.3%的受访居民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压力、抑郁和其他情绪问题)受到气候灾害事件的轻微影响,11.2%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比较受到气候灾害事件的影响,约1%的受访者报告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气候灾害事件的严重影响,包括易怒、烦躁、焦虑等心情。这可能与极端天气带来的糟糕体感有关,以及对家人身体健康、对居民完成工作、处理家庭事务的潜在影响有关。气候变化对气候敏感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精神心理健康等的威胁正在增加,并出现复合暴露和连锁事件的风险。预计未来风险还会随着全球变暖而进一步加剧。实施积极和有效的气候变化适应措施并快速采取行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和避免气候变化导致的健康风险,但无法完全消除所有风险。气候变化是影响传染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传染病的病原体、媒介生物、宿主以及易感人群,进而改变传染病流行的模式、频率和强度。全球气候变暖会使登革热、疟疾等虫媒传染病的媒介能力得到增强,发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地理分布范围(甚至在高海拔地区)呈扩大趋势。在中国,过去半个世纪登革热传播的气候适宜性已增加37%。此次调研的一千多名社区居民中,仅1.3%的受访者过去三年罹患过登革热。自2014年广东曾暴发登革热疫情后,社区消杀工作得到广泛重视并成为常态化管理的一部分,时至今日广东省政府应急办、疾控中心用手机短信的形式不定期向市民提醒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卫健、宣传、基层治理多方合力之下,将此传染病病例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非传染性疾病是由遗传、环境和行为方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全球最主要的疾病负担。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病、外周动脉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世界上3/4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都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高温热浪天气导致人们的体力活动减少、脱水和睡眠障碍等问题,进而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此次调研发现,超八成受访居民及其家人患有一种及以上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哮喘。四分之一受访者及其家人患有三种及以上的慢性病,其中高血压及血脂异常为代表的心4.3 身体与心理健康具体遭遇有:“高温和暴雨天气,心情容易烦躁,因为工作性质关系需要准时送达,心情容易焦虑。”广州,35岁男性“天气炎热,加上小孩吵闹,容易发火。”广州,31岁女性“台风暴雨没法上班。没收入,会烦躁,压力很大。”深圳,39岁女性“天气不好使人感到抑郁,躯体疼痛。”佛山,67岁女性“高温心跳加快。”广州,76岁女性您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气候灾害事件的影响?(N=1160)1 种2 种没有慢性病3 种4 种5 种6 种及以上19.67.5.4.1%4.1%1.8%2.6%完全不受影响轻微受影响比较受影响严重受影响不确定36.41.9.9.2%0.9%血管疾病、关节炎或风湿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等是慢性病的主要类型。在极端天气下,这些慢性病患者的脆弱性较高,尤其是腿脚不便的居民在暴雨天出门就医非常不便,他们需要得到关注和照顾。您及家人患慢性病种类 (N=1160)气候变化对珠三角社区居民的影响第二章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1718在受访居民的日常经验里,极端天气(例如暴雨、高温热浪)下社区的交通道路系统、雨水污水处理系统、供电系统、供水系统较容易受到影响。这是受访居民依照日常经验给出的主观判断,也反映出他们最为关切的社区应急事项集中在交通、内涝、供电问题上。在居民的描述中,2022年夏季高温热浪天气下,遭遇限电或用电跳闸,存在中暑风险;暴雨导致城市内涝,道路积水,污水横流,家中、停车场被淹,影响正常出行;台风天气中树木被吹倒,市场屋棚顶被掀翻,拦截道路,砸坏车辆,甚至家中进水、断电。对于改进社区和城市的基础设施来应对极端天气,居民的期待集中在:整治路面、暴雨前提前疏通社区排水设施。其次是保障正常的水电和食物供应。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二工作组(WGII)报告第六章对城市、住区和关键基础设施进行了系统评估。基础设施包括能源、供水、排水、卫生、交通、防灾等关键设施和网络,包括社会基础设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灰色/工程基础设施。气候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基础设施系统都产生了影响,有些会受到多重影响。能源、交通运输系统、信息通信、给排水、环境卫生、医疗健康、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等,都面临洪涝、风暴、干旱、热浪等极端天气条件的影响。极端事件可能致使基础设施服务中断或完全丧失,渐进式灾害也会改变基础设施的性能。基础设施的维修费用通常很高,对人们的健康和福祉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识别不同关键基础设施系统面临的不同气候风险,并针对不同风险,对相应基础设施系统实行有效防护,提升其应对未来气候变化风险的能力。此次仅调查了居民视角下,不同极端天气中他们关注到的社区基础设施系统受到了何种挑战。4.4 社区基础设施从城市间的差异来看,广州居民反馈的问题最多的在供电和道路交通上,其次是污水处理和供水;深圳和惠州严重受影响的比例相对较低,最为突出的是供电问题;佛山居民对于供电、污水处理和交通道路设施受极端天气影响的感受较为突出;肇庆则是雨水污水处理和交通道路系统的感知较强。参照已有关于高温灾害韧性的研究结论,广州、深圳、佛山的大部分区县设施适应能力较强,虽然这部分地区的人口密度较高,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医疗、基础设施等资源较完备,因此高温灾害敏感性较低、适应能力较强。但广州的荔湾、海珠以及深圳的福田、罗湖等地,由于人口老龄化且部分地区医疗与避灾空间匮乏,因此设施适应能力较低、备灾能力相对不足。此外,肇庆和惠州作为珠三角外围城市,由于老龄化程度高、电力设施脆弱、社会经济水平不高等原因,备灾能力相对不足。今年夏天持续的高温。公司被限电,上班不能开空调。租房的地方用电负荷过大,经常跳闸,闷热到睡不着,担心冰箱储存的食物变质。”广州,38岁女性“暴雨家里进水很深,全部的雨水倒灌进家里,淤泥全部进到家里。电气设备全部泡水短路,油、米泡水,损失惨重。”广州,57岁女性“开滴滴车的时候,进隧道不敢开过去。堵车,顾客着急。后来政府派抽水机才抽干,等了34个小时才通过。”广州,49岁男性“晚上太闷热,停电热到睡不着。水电费增加,生活成本上涨。”广州,34岁女性您认为社区的下列设施会受到极端天气影响吗?(单位:%,N=1160)各城市居民感知严重受影响的基础设施 (单位:%,N=1160)应急安全设施肇庆惠州佛山深圳广州应急安全设施公园广场公园广场房屋建筑房屋建筑医疗卫生系统医疗卫生系统交通道路系统交通道路系统雨水污水处理系统雨水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系统供水系统供水系统供电系统供电系统02040608010012.599.6612.2413.8827.1624.4814.4023.5328.3619.2226.4723.6223.0238.0233.3627.9324.0531.8115.1728.8827.7626.6421.4730.9517.6710.6012.8421.3830.9516.6422.3322.3321.6417.336.5514.3110.7813.628.364.915.787.597.5020.1722.93严重受影响比较受影响比较不受影响完全不受影响不确定21.1414.889.8428.4627.6410.6610.577.3811.5731.4422.2813.0222.8024.3515.5414.069.3813.4734.9629.8420.9736.2938.7117.8921.3111.4816.2625.7723.3313.9119.3222.6514.259.8310.5511.8932.1427.4016.2028.5732.2813.1712.509.6813.21气候变化对珠三角社区居民的影响第二章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气候风险的风险防控涉及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而气候风险的转移分散主要指风险成本的分散。气候灾害保险作为一种风险转移机制,可以为个人、企业和社区提供经济保障。安永发布的2023年全球保险业展望显示,自2000年以来,巨灾损失最严重的6年中,有4年发生在2017年之后。从安永近期对欧洲、中东、印度和非洲地区保险业首席风险官所做的调查结果来看,受访者都将应对气候风险列为2023年的头等要务。气候保险通过定期支付确定的小额保费来应对不确定的气候风险损失,能够确保个人、社区和城市在气候风险发生后获得有效和迅速的资金支持。按照保险的承保对象和承保范围来看,气候保险主要包括天气指数保险和巨灾保险两类。自2015年起,广东省不断推进巨灾保险,以触发巨灾1 自有资源应对气候变化仍显不足第三章居民应对气候变化状况CHAPTER 3的参数如连续降雨量、台风等级等作为支付赔偿的依据。在社区层面,转移气候风险的保险显然不限于上述两种,还经常包括财产险和健康险。此次调研发现:50.17%的受访者说自己没有购买洪水、台风等灾害保险。受访人群中仅有18.79%的比例购买了财产险、车险、个人意外保险等灾害保险,在这218个购买保险的样本中,约三成为公司职员。我们发现青壮年群体更显现出购买保险的需求,超过三成集中在30-39岁年龄段。此外,保险需求根据年龄、职业和家庭收入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此外,灾害保险购买情况在收入水平上显示出显著差异,家庭收入越高,购买灾害保险的人数占所在收入层次的比例越大。您是否购买了洪水、台风等灾害保险?(N=1160)购买灾害保险人群的年龄分布 (N=218)不同家庭年收入下购买灾害保险的情况是的,我被要求参保是的,但我未被要求参保没有,虽然我被要求参保没有,而且我未被要求参保50.2%7%5.9.7%我不知道23.4.74 .63.29.24.79%0.00%5.00.00.00 .00%.00%3万以下20万以上8万-15万15万-20万3万-8万家庭平均年收入购买保险人数占所在收入层次的比例50岁-59岁18岁-24岁40岁-49岁25岁-29岁30岁-39岁18岁及以上9.2%9.6.4.87.6%3.2岁及以上9.2%居民应对气候变化状况第三章2019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2122三分之一家庭应急储备充足,居民平均参与3种应急行为。就家庭拥有的应急物品数量而言,32.07%的家庭拥有食物、水、充电宝、医疗急救包、手电筒五类家庭应急物品,99%的家庭至少在参加应急演练、曾收到防灾减灾宣传册页、面对极端天气采取主动躲避行动、家中或小区购置了备用发电设备等应急行为方面,居民平均参与3种应急行为。其中,22.3%的受访者参与2种应急95%的受访居民家中安装了空调设施。然而,在访谈中,许多居民表达了他们在高温热浪天气下使用空调时的顾虑。首先,一些家中老人出于节约开支的考虑,舍不得开空调。其次,城中村的电费较高,这给脆弱人群带来了健康风险和经济负担。您家中有安装空调设施吗?(N=1160)是否95.24%4.76%家庭储备应急物品数量(N=1160)居民应急行为数量(N=1160)1种2种3种4种5种6种7种及以上9.3.3!.4.6%7.2%9.7%6.5%5种1 种2种3种4 种32.35%3.91.78%.48.48%食物90.30.40X.80.90a.00%水充电宝手电筒医疗急救包您和家人储备了哪些家庭应急物品?(N=1160)储备了一样应急物品,最多的储备是食物和水,其次是手电筒、医疗急救包、充电宝等物资。因此,在防灾减灾宣传中可以鼓励居民逐步建立完整的应急物品库存。行为,21.4%受访者参与3种应急行为,16.6%受访者践行了4种应急行为,展现出主动应对气候风险的积极性。但是,极端天气之下社区需要更全面、更有效的风险保障。居民应对气候变化状况第三章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2324约60%的受访者参与了12个社区组织,这些组织包括业委会、社区兴趣小组、应急小组等。然而,约2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没有参加任何社区组织。社区类型有信心样本数(勾选“比较有信心”和“非常有信心”选项的样本数量)总样本数频率比(%)城中村30748163.83城市商业住宅小区29749060.61城边村419642.71宿舍285056机关大院3742.86城中村和城市商业住宅小区的居民对社区的紧急救援能力更有信心。从社区类型各自的频率比上看,城中村和城市商业住宅小区生活的受访居民中,六成以上的比例对于社区的紧急救援能力有信心。2 社区资本是适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问及“假如我所在的社区发生水浸,我有信心所在社区能够快速组织起救援队伍”时,约60%受访者表示有信心,相信所在社区发生“水浸”时能够快速组织起救援队伍,对社区应急能力有较高预期的受访者中,其所在社区组织分布中社工站、物业公司、消防站是前三顺位。此外,约11%的受访居民不认为所在社区具有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约26%的受访者持中立态度。我有信心所在社区能够快速组织起救援队伍(N=1160)居民参与社会组织的数量 (N=1160)非常同意24.4%比较同意35.4%谈不上是否同意26.1%比较不同意8.6%非常不同意2.1%表2 对社区救援能力的信心程度邻里关系得分(N=1089)5.003.004.002.004.502.503.501.504.752.753.751.754.252.253.251.251.0011.2%2.5%4.0%5.4 .2%7.2%9.7%8.7.8%4.0%6.1%3.0%3.1%0.6%1.0%0.7%0.6P.5%的人对于邻里关系的判断表示模糊,得分在2分到3分之间,说不上是否同意。43.3%的人邻里关系得分均分在4分以上(比较同意),6.2%的不太认同自己在社区拥有较好的邻里关系(12分)。居民应对气候变化状况第三章9 个2 个1 个8 个7 个6 个5 个4 个3 个1.0$.55.4%0 个24.9%0.2%0.4%1.0%0.8%2.9%8.9%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25263 不同群体的气候适应能力与脆弱性图 25 新老居民对社区应急能力的信心根据居住时间的不同阶段,对社区救援能力有信心的比例也呈现出一定的趋势。在居住时间20年以内的阶段,居民对社区救援能力有信心的比例随着居住年限的增长逐步增加,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居住时间的增长,居民对社区的熟悉程度和生活信息也随之增加,从而增加了对社区救援能力的信心。然而,当居住时间超过20年时,居民对社区救援能力有信心的比例又有所降低。信心程度与社区组织数量和参与组织数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社区内存在应急组织基础的组织能够增加居民应对极端天气的信心(详见附录表3)。进一步分析发现,气候灾害下的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与社区组织数量显著相关,而与组织成员身份无关。心理不受影响的人群所在社区的组织数集中在14个之间(详见附录表4)。我们首先运用珠三角城市气候韧性社区评估指标体系筛选的指标进行适应能力影响分析,结果如上表。可以看出,不同维度的适应能力受个体不同特征量的影响。进一步研究珠三角社区气候脆弱人群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由于65岁以上老人、残障人士和独居人士由于样本量不足(均小于60个),无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因此我们分别对女性、享受高温福利人群、低收入人群、非自有房人群的气候适应能力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发现社区类型对其影响显著。同时,我们对老年人群体和其他 了解气候变化政策相关政策的程度付费意愿灾害种类受灾程度应急物品数量应急行为数量参与组织数量对社区信心家庭生计受极端天气影响灾害保险邻里关系性别 年龄 教育程度 工作类型 政治面貌 -社区类型 居住时间 收入水平 表3 气候适应能力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全人群,N=1160)注:代表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信心样本占组内频率少于1年7060504030201001-5年6-10年11-20年20年以上人群进行变量间的相关分析,从中发现人群的脆弱性影响因素。户外工作者、孕妇、新生儿、老年人等属于脆弱人群。高温天气会使机体发生脱水、肾功能减退、脑功能减退等不良反应和健康损害,并增加中暑、劳累型热射病等热相关疾病的风险,严重威胁职业人群的健康。同时,高温也会降低职业人群劳动能力和生产效率,造成工作时间和生产力损失,增加社会经济负担。居民应对气候变化状况第三章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2728女性群体了解文件数量的多少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教育程度、工作类型、政治面貌以及社区类型。此外,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了家庭遭遇的灾害种类、受灾程度和灾害保险购买情况。而应急物品储备则与工作类型显著相关。我们发现172位女性(占比22%)提到,极端天气对日常生活的最大影响是无法送孩子上学,因为台风暴雨天气无法安全送孩子出门,留在家中无人照管。她们还提出极端天气下无法出门买菜、买生活物资的问题。母亲们十分担心极端天气导致孩子无法出门,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在97个老年人受访者中,中暑的概率与有无避暑中心显著相关,相关性为0.895,属于高度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5个有中暑历史的老年人所在社区均没有避暑中心(详见附录表5和表6)。这表明缺乏避暑中心可能是导致老年人中暑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享受高温补贴与高温假的群体,收入水平极大影响了他们的应急行为数量和了解文件的数量。邻里关系(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资本)与居住时间有关。与其他类型脆弱人群略有不同,工作类型影响了该人群为基础设施适应的付费程度。此外,受访者中27.4%的居民或居民家属从事户外工作(例如外卖配送、保安执勤、环卫工、建筑工地、户外运动等)。是否从事户外工作与高温时中暑情况存在显著相关性(详见附录表7和表8)。在户外工作者家庭中,13.2%曾经发生过至少一次中暑。高温、干旱、台风等极端天气也影响到户外工作群体的正常工作,甚至威胁到他们的人身安全。3.1 老年人群体:中暑发生的概率与有无避暑中心有关3.3 户外工作者:职业与高温中暑显著相关3.2 女性群体:最担心孩子上学与照管问题 了解气候变化政策相关政策的程度付费意愿灾害种类受灾程度应急物品数量应急行为数量参与组织数量对社区信心家庭生计受极端天气影响灾害保险邻里关系年龄 教育程度 工作类型 政治面貌 社区类型 居住时间 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 了解气候变化政策相关政策的程度付费意愿灾害种类受灾程度应急物品数量应急行为数量参与组织数量对社区信心家庭生计受极端天气影响灾害保险邻里关系性别 年龄 教育程度 工作类型 政治面貌 社区类型 居住时间 收入水平 表4 气候适应能力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女性,N=780)注:代表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注:代表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孩子无法正常运动,锻炼身体。”惠州,33岁女性“小孩停课后无人辅导作业,在家玩电子产品,焦虑。”广州,31岁女性“台风暴雨天气孩子停课,放在家中无人看管,只能请假照看,影响工作。”深圳,36岁女性“极端天气出现时很影响上下班。高温寒潮时人也容易生病,户外工作条件更恶劣。”广州,29岁男性“老公开车送货。车上无空调,只有风扇。夏季高温,多少次回来感觉身体不舒服。”广州,34岁女性表5 气候适应能力的单因素方差分析(高温福利人群,N=519)居民应对气候变化状况第三章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2930非自有房人群遭遇的灾害种类和受灾程度受到年龄、教育程度、社区类型、收入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居住时间影响到非自有房群体的应急行为数量、参与社会组织数量、对社区应急的信心以及邻里关系。长期居住在一个地方的人更有可能采取应对措我们将过去三年家庭平均年收入在3万的人群定义为相对低收入群体。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受灾程度与社区类型紧密相关,而居住时间左右了该人群对气候值得注意的是,在“低收入”群体中,有4%的受访居民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气候灾害事件的严重影响。而在总体样本中,这一比例仅有1%。这表明低收入群体的心理健康可能更容易受到气候灾害的3.5 非自有房群体:气候适应能力与工作类型、社区类型有关3.4 低收入人群:适应能力与社区类型相关除了上述可识别归类的群体之外,我们还发现了受某一影响的人群在气候变化的认知与应对方面存在差异。比如,经济上受影响程度的不同与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基础有关。通过单因素分析ANOVA检验,3.6 其他人群 了解气候变化政策相关政策的程度付费意愿灾害种类受灾程度应急物品数量应急行为数量参与组织数量对社区信心家庭生计受极端天气影响灾害保险邻里关系性别 年龄 教育程度 工作类型 政治面貌 社区类型 居住时间 收入水平 了解气候变化政策相关政策的程度付费意愿 灾害种类 受灾程度应急物品数量应急行为数量参与组织数量对社区信心家庭生计受极端天气影响灾害保险 邻里关系性别 年龄 教育程度 工作类型 政治面貌 社区类型 居住时间 注:代表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注:代表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表7 气候适应能力的单因素方差分析(非自有住房人群,N=484)表6 气候适应能力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低收入人群,N=165)“暴雨天气通勤困难,蔬菜菜价上涨,生活成本增加。”广州,30岁女性“下暴雨时,出门就医非常不方便,很麻烦,自己腿脚不便。”广州,61岁女性家庭收入、生计受极端天气影响的人群更倾向认为气候变化正在发生(详见附录表9)。这一发现表明,受经济影响较大的人群更能够直接体会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气候风险更加敏感。施,参与社区组织并对社区应急能力抱有一定的信心。非自有房居民购买灾害保险情况与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较高的教育程度可能使人们更加意识到灾害风险,购买相关保险来应对潜在的损失。影响。这部分是因为他们面临更多的经济困难和生活压力,加之对于灾害的适应能力有限,导致对气候灾害事件更加敏感和脆弱。适应措施的付费意愿。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带来生活成本增加,缺乏合适代步工具导致就医困难,这些是相对低收入群体面临的生活难题。居民应对气候变化状况第三章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31324 居民适应行动意愿关于居民的气候付费意愿,38.0%的居民愿意每月支付一定金额来加强所在社区或者居住地附近的基础设施,54.9%的居民的付费意愿范围在10元以下,而60.3%的居民表示不愿意支付。这表明在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问题上,仍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对于个人财务付出存在一定的顾虑,可能考虑到自身经济状况或者对于基础设施改善效果的不确定性。面对气候灾害引发的种种问题,在珠三角城市社区中,81.7%的受访者选择自救,68.9%的居民向亲人求救,向街道办、邻居和朋友寻求帮助是占较高比例(超过60%)的选择。此外,有44.5%的受访居民愿意向社区应急小组求助。4.1 四成居民愿意为加强社区基础设施付费,过半付费意愿在10元以下4.2 面对气候灾害,居民多选择自救、向亲人求救在过去一年中,75%的受访居民参加过居委会组织的活动,72.5的受访居民参加过其他社会结构组织的社区活动,半数受访者从未参加或听说过业委会、物业公司或业主自发组织的社区活动。在参与活动频率上,约20%受访者经常参加居委会、社会机构在社区组织的活动,约30%受访者有时参加此类活动。总体来看,珠三角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意愿和经验基础较好,居委会和其他社会机构(例如社工组织)在社区开展活动的参与度情况较好。79.2%的受访者希望在社区参加防灾减灾相关的培训宣传活动。这一结果表明社区居民对于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程度,意味着社区减灾培训工作开展有良好的基础。4.3 八成居民希望参加防灾减灾相关培训宣传活动,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意愿和基础较好居民为应对气候变化付费的意愿面对气候灾难引发的种种难处和问题,您会向哪些人寻求帮助?(N=1160)您是否希望在社区参加以上防灾减灾等培训宣传活动?(N=1160)过去一年中,您参与以下社区活动的频繁程度是多少?(单位:%,N=1160)10元以下10元-50元50元-100元100元以上54.92$.35.36%3.37%自救亲人社区应急小组邻居社区公益组织街道办公安警察朋友网络平台81.70h.90a.90Ye.80D.50(.70.408.30%是否79.24 .76%经常参加有时参加从不参加没听说过这类活动很少参加其他社会机构在社区内组织的活动参加业主之间自发组织的活动参加业委会组织的活动社区居委会组织的活动物业公司组织的活动0204060801009.120.42210.1920.229.522.811.711.721.220.323.121.819.520.523.12532.22112.59.117.724.724.3居民应对气候变化状况第三章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33345 居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关于居民对气候变化的看法,82.9%的居民认为气候变化正在发生,14.0%的居民不确定是否正在发生,而只有3.1%的居民认为气候变化并未发生。这表明,大多数居民对气候变化持肯定的态度,而只有极少数居民否认气候变化的存在。关于居民对于气候变化原因的看法,其中有728名居民认为气候变化主要由人类活动造成,占比65.2%;197名居民认为气候变化主要由自然原因5.1 八成居民认为气候变化正在发生5.2 六成居民不了解国家与地方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在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的公众知晓度上,60%的受访者没有听说过国家双碳“目标或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或广东省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专项规划。双碳目标、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与广东省应对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主因(N=1117)您听说过以下哪些关于气候变化的政策目标或文件?(N=1160)了解的文件数量(N=1160)都有3个6.7.11%我不知道1个10.5.72%主要由自然原因造成的17.6%1个30.63%主要由人类原因造成的都没听说过65.29.54%双碳目标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广东省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专项规划300.5.9%“十四五”专项规划相比,”双碳“目标的公众知晓度相对较高,有40%的受访居民表示听说过”双碳的提法。这说明国家与地方的气候目标与政策文件没有广泛触达普通大众,政策宣传力度有待提高。造成,占比17.6%;75名居民认为气候变化既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占比6.7%;117名居民表示自己不知道,占比10.5%。从数据可以看出,相对较多的居民认为气候变化是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而少部分居民认为气候变化主要是由自然原因造成的。以上珠三角社区居民气候认知的调研结果与千禾社区基金会在2021年12月发布的珠三角地区社区居民气候认知调研报告中相关部分的结果基本一致。居民应对气候变化状况第三章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3536气候变化影响人类社会与自然系统的诸多方面,受访居民最关心气候变化对身心健康的影响(81.4%),其次是农业与食品供应(77.8%),生态系统与野生动植物(59.2%)与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55.4%)。1 提升社区应对气候风险能力建议:增强韧性第四章建议与研究展望CHAPTER 41.2 提高认知,强化社会资本社区居民的守望互助是气候适应能力的重要组成。在无法立即获得援助的危急时刻,社区邻里互助通常响应更快、更有效,相比单纯依靠灾后救助更能够减少居民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社区可以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组织邻里互助小组等方式,促进邻里之间的联系1.1 加强自有资源储备和风险管理,如购买灾害保险等气候变化的大趋势下,珠三角社区家庭,除了认知气候变化带来的安全和健康隐患、提升自身同家人的风险认知之外,还需将应险资源储备提上家庭日程。无论是以预警信号为风向标,有序安排大宗商品采购,规避物价上涨、物资短缺等窘境,还是在日常购买灾害保险、加入小区消息网络,都可作为提升适应能力的有效路径。在建立极端天气事件与灾害风险的分担转移机制时,需要明确家庭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需要指出的是,珠三角城市社区家庭采取的极端天气应对措施大多是自发的,主要是为了抵御眼前的风险,而非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应对未来的气候风险。和交流,增强居民之间的凝聚力和互助意识,同时加强社区文化建设。鼓励居民拓展在社区的人际关系网络,掌握有效的求助渠道,建设具有气候韧性和抗灾信心的社区。5.3 半数受访居民期待政府采取更有力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83%的受访者肯定气候变化对居民福祉的重要性,即气候变化关系到所在地区未来子孙的福祉。76%的受访者认为所在城市的学校应该教授气候变化的知识。过半数的受访者不认为政府已经采取足够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期待政府做出更多有力行动。您是否同意以下说法(单位:%,N=1160)所在城市的学校应该教授气候变化的知识政府已经采取足够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关系到所在地区未来子孙的福祉非常同意比较同意比较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不确定02040608010022.134.135.71.34.12.0 0.940.93516.856.527.210.3 2.11.7气候变化会影响人类社会和自然系统的诸多方面,以下哪方面是您比较关心的?(N=1160)生态系统与野生动植物身心健康农业与食品供应沿海社区面临的风险人口与社会公平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59.2.4w.8F9U.4%建议与研究展望第四章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37381.5 改善基础设施,完善社区治理框架珠三角已经进入城市化发展后期,城市群发展已经经过了大规模增量建设阶段,在改进社区和城市的基础设施来应对极端天气问题上,受访居民有很多需求、期待和改进建议,未来城市在转向精细化、韧性和绿色发展等存量建设过程中,可以将居民现实需求及建议纳入考量。在填写改善建议的居民中,最频繁的建议是改善社区的排水设施,疏通升级排水管道。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建议内容有:定期检查电力供应系统等其他基础设施(特别是在城中村),整治道路路面不此次调研的指标中发现,对于开展社区气候风险调研来说挑战性从小到大分别是危险性识别与获取、暴露度评估指标设立和脆弱性评估指标设立与获取。评估危险性通常基于对历史极端气候事件发生规律的分析,包括事件发生概率、强度、持续时间等指标。严格意义上来说,社区气候风险评估时需要确定社区的物理边界,采用细粒度数据集,但是这些信息难以直接获取。如非科研需求,采用社区所在的区域(如街道/园区、区、市一级)数据即可,这些数据可以从公开数据中获取或申请获取。如出于科研需求,可1.3 气候风险评估中融合社区观点与科学数据与单一专家主导的气候风险评估相比,参与式脆弱性和风险评估更能全面反映社区的优先事项、需求、知识和能力。通过融合专家意见和社区观点,参与式脆弱性和风险评估呈现社区居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和感受,从而制定更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认同感,增强他们在气候行动中的积极性。气候减缓和适应领域的管理、研究和投资机构需要意识到,想要推动公正的气候转型,有必要转变其自身的工作路径:在开展科学评估的同时,推动参与式的气候脆弱性和风险评估方法,促进利益相关方的对话和共同学习,共同创造一个以人为中心,而非以基础设施和技术提升为中心的气候韧性框架。1.4 关注不同人群适应需求,社区多部门宣传教育据估计,气候变化将扩大传播疾病的病媒的范围和存活率,公共卫生将受到气温升高、水资源短缺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Costello等,2009)。需关注社区中女性、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独居人士、户外工作者等群体多样性的需求,将社区居民纳入气候风险评估中,共同创造集体愿景和气候适应行动。比如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等机构可以同社会组织合作推动气候风险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居民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的理解和适应能力。确保人群的性别、年龄和残疾状况等情况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分析,并在政策和项目中广泛传播和应用。平的问题;举办面向居民的应急培训和科普。基础设施的可操作性和使用便利性也存在改进空间。在建设科学合理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中,建议珠三角城市社区规划进一步完善雨污处理等基础设施,定期巡查维护。在加强城市公众预警防护系统建设方面,有必要建设社区应对和管理灾害风险的规章制度,成立应急小组、规划避暑中心、定期组织多方应急演练等,将社区参与、共担责任的理念融入社区防灾减灾工作中。以利用已有的粗粒度数据集,结合辅助数据来降尺度生成细粒度的数据。本次调研获取的危险性信息,除了使用客观数据识别最初的极端天气事件,结合受访者的主观感知来对危险性进行排序。因为本次调研是行动导向而非出于科研目的,是为项目组后期开展社区工作打下基础。因此除了客观情况外,居民对气候风险的主观感知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次调研主要关注容易感知到的突发事件,而非渐进式事件。这是考虑到突发事件对社区的直接影响和紧急性。对于渐进式事件,可能需要更复杂的评估方法和长期的监测。2 研究反思与展望此次调研中,居民对灾害的综合感知发生频次强度及影响干旱寒潮高温暴雨台风建议与研究展望第四章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39暴露度评估指标设立方面,将社区视为受体时,最常考虑的暴露度指标是人口数量、建筑或设施数量。由于不同极端气候事件的承灾体不同,暴露度指标也有所差异。因此,在进行社区气候风险评估之前,需要明确是将社区作为一个整体受体,还是关注社区中的某个重要部分,以便选择相应的暴露度指标。举例来说,如果社区气候风险评估主要关注极端降雨场景下的社区停车场,那么停车场的数量和面积将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而如果被调研的对象社区情况相对简单,为了操作简便,也可以不做区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步主要考验对社区资产和人员情况的熟悉程度。设定脆弱性指标是最困难的步骤,也是项目组开展调研的目标之一剔除测试后无效指标,找出有效的脆弱性指标(包含敏感性指标和韧性指标);通过多次调研,可以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气候韧性社区评估体系。脆弱性指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首先,脆弱性V=S/A(S表示敏感性,A表示适应能力或韧性),需要同时考虑敏感性和适应能力。敏感性评估是指气候变化影响的受体易损程度。适应能力评估是受体面临气候危险的适应能力或恢复力,包括人为干预的适应能力。例如,一个社区可能有很多独居老人,但是如果社区有一个良好运营的社工站为独居老人提供服务,使他们在高温热浪来袭时有纳凉场所并提供充足的入户信息服务,那么尽管从独居老人数量来看,该社区的“人”是比较敏感的,但由于有良好的人为干预适应能力,因此脆弱性并不像预期中那样悲观。一个从表面看起来很“有韧性”的社区,在面对气候灾害时通常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说明社区一些韧性要素,无论是在面临气候风险、公共健康危机或其他风险时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当一个社区在面对冲击时具有韧性,这是因为它有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这得益于社区作为一个系统的特性,如多样性、模块化和开放性。此次进行适应能力的调研,适应性指标主要包括自有资源和社会资本两大类。这些指标来主要来自过往调研文献和项目组多年的实践经验与观察。这些指标是否能够有效衡量气候适应能力,并未全部经过科学的验证。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在理想情况下应该能够在不同社区进行,并能够产生可用于横向对比的数据。一个通用的指标体系可以用来综合项目成果,评估不同投资的公平性,并跟踪适应活动。这对于资助者、城市决策者和规划者来说,可以帮助他们有序地调配资源。然而,对于扎根于某一社区的组织而言,他们可能并不需要这种横向数据,而是期望在评估过程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途径。他们更加关注评估过程,而不仅仅是定量结果的输出。本研究围绕社区层面气候风险感知、极端气候事件影响、居民/社区应对能力三个维度开展了珠三角城市社区参与式气候风险评估,提出了社区层面居民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建议,为我国尤其是南方城市社区适应气候变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参考。与此同时,在本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社区/居民敏感性与适应能力,将为接下来的适应行动提供更为具体精准的抓手,因此建议在接下来的项目中聚焦社区脆弱性与适应行动,力争打造珠三角社区适应样板。社 区 应 对气 候 变 化气 候 风 险 感 知 极 端 气 候 事 件 影 响 居 民/社 区 应 对 能 力40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4241Tahiru A,Sackey B,Owusu G,et al.Building the adaptive capacity for livelihood improvements of Sahel Savannah farmers through NGO-led adaptation interventionsJ.Climate Risk Management,2019,26:100197.安永.2023年全球保险业展望EB/OL.2023.https:/ AR6报告解读: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22,18(04):442-451.彭端,唐洁,郭媚媚.气候变化对肇庆城市气象灾害的影响及防御对策C.中国气象学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5:6.宋晓君,梁嘉雯,吴礼凤等.气候变化背景下肇庆市农业气候资源特征J.广东气象,2021,43(05):57-61.汪军能,秦年秀,姜彤等.IPCC AR6报告解读:气候变化对城市、住区和关键基础设施的影响与适应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22,18(04):433-441.肇庆市气象局.肇庆市气象公共服务白皮书EB/OL.2022.http:/ 未来极端天气气候风险加大EB/OL.https:/ http:/ M G,Henshel D.Community as an equal partner for region-based climate change vulnerability,risk,and resilience assessmentsJ.Current Opinion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2019,39:24-30.Conway D,Nicholls R J,Brown S,et al.The need for bottom-up assessments of climate risks and adaptation in climate-sensitive regionsJ.Nature Climate Change,2019,9(7):503-511.Costello A,Abbas M,Allen A,et al.Managing the health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lancet and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Institute for Global Health CommissionJ.The lancet,2009,373(9676):1693-1733.IPCC.Climate change 2022:Impacts,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R.New York:IPCC,2022.Krkoka Lorencov E,Whitham C E L,Bata P,et al.Participatory climate change impact assessment in three Czech cities:the case of heatwavesJ.Sustainability,2018,10(6):1906.Mills-Novoa M.What happens after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projects end:A community-based approach to ex-post assessment of adaptation projectsJ.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23,80:102655.New Zealands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A guide to local climate change risk assessments EB/OL.2021.https:/environment.govt.nz/publications/a-guide-to-local-climate-change-risk-assessments/.Ngo C C,Poortvliet P M,Feindt P H.Drivers of flood and climate change risk perceptions and intention to adapt:an explorative survey in coastal and delta VietnamJ.Journal of Risk Research,2020,23(4):424-446.OBrien K L.Climate change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s:is it time for a quantum leap?J.Wiley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s:Climate Change,2016,7(5):618-626.Otto I M,Reckien D,Reyer C P O,et al.Social vulnerability to climate change:A review of concepts and evidenceJ.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17,17:1651-1662.6223REFERENCES参考文献4344*:1%的显著性水平*:5%的显著性水平过去三年中,您家庭的平均年收入大概位于哪个区间?在过去的 12 个月里,您及家人受到高温热浪何种程度的影响相关系数为:-0.152*在过去的 12 个月里,您及家人受到台风何种程度的影响相关系数为:-0.079*在过去的 12 个月里,您及家人受到暴雨何种程度的影响相关系数为:-0.105*在过去的 12 个月里,您及家人受到寒潮何种程度的影响相关系数为:-0.162*在过去的 12 个月里,您及家人受到干旱何种程度的影响相关系数为:-0.173*独立样本检验 莱文方差等同性检验 平均值等同性 t 检验F显著性t自由度Sig.(双尾)平均值差值标准误差差值差值 95%置信区间下限上限食物储备问题 假定等方差1.790.181-3.7361130.000-.294.079-.448-.140不假定等方差 -3.670692.849.000-.294.080-.451-.137饮用水安全假定等方差.887.346-2.5971127.010-.208.080-.365-.051不假定等方差 -2.570706.403.010-.208.081-.366-.049社交活动减少假定等方差8.324.004-4.5201118.000-.341.075-.489-.193不假定等方差 -4.398663.749.000-.341.078-.494-.189“水浸”淹水假定等方差.453.501-3.2441124.001-.256.079-.411-.101不假定等方差 -3.260726.826.001-.256.079-.411-.102通勤问题假定等方差.066.797-2.6811115.007-.210.078-.364-.056不假定等方差 -2.700721.561.007-.210.078-.363-.057物价上涨假定等方差9.843.002-1.4781131.140-.103.070-.240.034不假定等方差 -1.432664.399.153-.103.072-.245.038出行就医问题假定等方差1.405.236-.6641119.507-.049.074-.194.096不假定等方差 -.653674.063.514-.049.075-.197.098停电停网假定等方差.557.456-1.2261128.221-.117.096-.304.070不假定等方差 -1.037493.765.300-.117.113-.339.105社区消杀隐患假定等方差5.672.017-3.2931116.001-.256.078-.409-.104不假定等方差 -3.340731.142.001-.256.077-.407-.106孩子上学问题假定等方差1.876.171-3.5991114.000-.292.081-.451-.133不假定等方差 -3.599709.361.000-.292.081-.451-.133宠物养育问题假定等方差4.060.044-2.8201089.005-.249.088-.423-.076不假定等方差 -2.878727.178.004-.249.087-.419-.079表1 家庭年收入与风险感知的相关性表2 极端天气对日常生活影响的性别差异的显著性分析附录APPENDIX4546相关性 您是否同意以下说法:假如我所在的社区发生“水浸”,我有信心所在社区能够快速组织起救援队伍社区组织数量参与组织数量F04.您是否同意以下说法:假如我所在的社区发生“水浸”,我有信心所在社区能够快速组织起救援队伍皮尔逊相关性1.240*.225*Sig.(双尾).000.000个案数0配对样本相关性 个案数相关性显著性配对 1您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压力、抑郁和情绪问题)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气候灾害事件的影响?&参与组织数量1117.028.348配对 2您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压力、抑郁和情绪问题)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气候灾害事件的影响?&社区组织数量1133.061.040配对样本相关性 个案数相关性显著性配对 1在高温热浪事件发生时,您及家人是否曾发生中暑?&您所在社区或居住地附近,是否有避暑中心?89.895.000在高温热浪事件发生时,您及家人是否曾发生中暑?*您所在社区或居住地附近,是否有避暑中心?交叉表计数 您所在社区或居住地附近,是否有避暑中心?否是总计E05.在高温热浪事件发生时,您及家人是否曾发生中暑?否63770是505总计68775表3 对社区信心程度与社区组织的相关性表4 气候灾害下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区组织的相关性表5 中暑经历与避暑中心的相关性表6 避暑中心与中暑情况交叉统计4748您及家人是否享受过高温补贴或高温假?总计只享受过高温补贴只享受过高温假都享受过都没您及家人是否有人从事户外工作?否2831365468829是8总计40420956281147表7 户外工作者与高温福利统计Cramers V 系数0.096显著性0.0157*表8 户外工作与中暑的相关性家庭生计受到极端天气影响-认为气候变化正在发生 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显著性组间9.65142.4134.943.001组内551.5621130.488 总计561.2121134 表9 收入受极端天气影响与气候变化感知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ANOVA)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0-19 26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安永:应对气候风险 落实转型计划(2023)(16页).pdf

    应对气候风险,落实转型计划金融服务业领导峰会2023年10月 应对气候风险应对气候风险,落实转型计划落实转型计划 2023 年 3 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最新报告,对其在先前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IPCC 指出,全球气温上升了 1.1C,按近期排放趋势来看,“本世纪该数值可能突破 1.5C,很难将其限制在 2C 以下。”IPCC 警告称,“为全人类构建宜居且可持续的未来这一机会窗口正加速关闭。”1 尽管应对气候变化仍是全球发展的重中之重,但多重压力和优先工作事项阻碍了金融机构的应对行动。2023 年 2 月,俄乌冲突进入第二个年头。受此影响,能源成本不断攀升。作为安全可靠、价格实惠的能源品种,化石燃料仍是公众首选,这也相应引发了人们对能源安全的担忧。在一些地区,相互矛盾的目标设定也使得有关适当应对的观点呈两极分化:美国部分保守派嘲讽对气候变化和其他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问题的关注纯属“觉醒的资本主义”,而一些左翼人士则抨击企业领导者削减碳排放的承诺实乃“洗绿”。在此背景下,当前将气候转型纳入金融机构战略、运营和风险管理框架的工作越发复杂。一位财务主管表示,“政治学不能与热力学相提并论”,2道破何为决定性因素。尽管如此,金融机构领导者须在短期内应对政治、公众情绪和气候变暖现实方面的矛盾型需求。6 月 13 日至 14 日,来自大型银行、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的董事和高管,以及监管机构和气候变化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出席2023 年金融服务业领导峰会。与会者就其为应对气候风险、落实转型计划所作的工作进行了讨论。视点对峰会期间乃至之前的讨论内容进行了归纳,重点关注以下主题:落实气候转型计划面临重大挑战 评估气候风险敞口仍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政治学不能与热力学相提并论。”与会高管 应对气候风险,落实转型计划 2 落实落实气候转型计划面临重大挑战气候转型计划面临重大挑战 2021 年 11 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26 次缔约方大会(COP26)在格拉斯哥举行,为金融机构采取行动支持气候转型注入强劲动能,会议的一项主要内容是达成到 2050 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共同承诺。一位与会者表示:“在格拉斯哥气候变化大会筹备阶段,各方均设定了目标,多数包含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过去两年间,人们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已然发生改变。一位与会高管表示:“我认为,净零排放目标宣言的蜜月期已经结束。”该高管认为,从作出承诺到实现净零的对话已走向成熟,讨论内容正逐渐侧重于金融机构在目标进度上面临的挑战及权衡利弊方面的理性评估、细化转型计划的必要性,以及对作出公开承诺所引发的声誉、法律和政治风险的重新考量。一位与会高管表示,企业正处于自我拷问阶段,“我们到底该怎们办?”确保战略和运营与确保战略和运营与转型转型计划计划协调一致协调一致 现阶段重点在于落实转型计划,为此,金融机构面临艰巨任务,需确保业务战略与转型承诺协调一致。一位与会者表示:“我们正处于从作出承诺转向细化计划,最终实现大规模落地的阶段。”这一做法会带来一系列操作问题。与会者确定了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关注领域。从从作出作出净零承诺转向设定净零承诺转向设定短期短期目标。目标。尽管 2050 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的全球目标通常是气候相关对话的关键议题,但一位与会者指出:“除2050年目标之外,我们还须设定短期目标。我们期望到2025年将投资组合的加权平均碳强度降低25%,到2030年降低50%。”另一位与会者强调,需制定能够产生最大影响的短期目标:“我们持续致力于为前十大排放行业设定短期目标。”“我认为,净零排放目标宣言的蜜月期已经结束。”与会高管“我们正处于从作出承诺转向细化计划,最终实现大规模落地的阶段。”与会者 应对气候风险,落实转型计划 3 与与碳密集型行业碳密集型行业合作合作。金融机构领导者一贯强调,为确保有序转型,需与高碳排行业合作,而非只是考虑缩减投资。一位与会者表示:“石油和天然气是气候转型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我们需要继续满足家庭供暖、车辆供能等需求,在保持投资力度不减的同时展开合作,并在政策框架就位时采取行动。”虽然石油和天然气往往最受关注,但其他行业也至关重要。一位与会者表示:“石油和天然气讨论度最高,但农业同样关键。”另一位与会者对此表示赞同:“我们为英国四分之一的农场提供银行服务,因此我们会产生疑问:食物系统将如何实现转型?我们如何改变食物系统的经济状况?就土地使用而言,我们如何将自然因素纳入转型计划?我们又该如何看待食物系统的合理转型?”每家金融机构的投资组合各不相同,关键在于深入研究投资组合的具体特征,采取战略方针开展业务。例如,一家金融机构目前关注仅占其投资额 20%,但在其投资组合中约占排放量 80%的关系。扩大绿色投资规模扩大绿色投资规模。除了为高碳排行业设定短期减排目标外,金融机构还致力于扩大对相关行业和技术的投资,助推低碳经济转型。一位与会者表示:“我们的投资组合倾向于有望在创造新的气候解决方案和更广泛的可持续性解决方案方面有所建树的企业。”另一位与会者强调,希望“充分利用我们的资源,助力从事氢能、碳捕获和农业等难减排行业的企业实现技术规模化应用。”支持中小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制定转型计划制定转型计划。就助力中小企业(SME)规划实现净零目标的发展路线而言,金融机构仍处困局。中小企业普遍不具备大型企业的能力,他们或将寻求金融机构的支持,帮助其降低排放,实现低碳经济转型。一位银行高管表示:“对大型金融机构而言,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既是巨大挑战,也是巨大机遇。”一位与会者认为:“有关中小企业的业务最具挑战性。这些企业的碳排放量占总量的50%,但他们通常不具备相关资金或能力,对转型机制信任度较低,亦不知道如何实现脱碳。在金融服务行业,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同包括散户投资者和中小企业在内的客户展开对话,引导客户捕捉碳足迹、制定可行减排方案。”“我们的投资组合倾向于有望在创造新的气候解决方案方面有所建树的企业。”与会者 应对气候风险,落实转型计划 4 实际实际进展进展取决于取决于外部发展外部发展情况情况 与会者指出,一系列无法控制的因素让气候转型计划的实施力度大打折扣。该等阻碍包括协调型政策和统一行动缺位,公众态度日趋两极分化,以及指标、数据和计量相关挑战层出不穷。协调型协调型政策政策方针方针普遍缺位普遍缺位 欲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金融服务行业内、各行业之间以及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须采取协同行动。一位与会者表示:“我们的计划取决于其他各方的行动。就气候解决方案而言,是否具备稳健的政策框架是我们作出投资决策的前提。”在减少化石燃料投资和满足全球不断上扬的能源需求之间寻求平衡是一项特殊挑战。“如果金融机构对其投资策略作出重大调整,则会推高化石燃料的资金成本,而另一方面,不存在拉动替代能源投资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亟需采取统一行动。实际上,政客们需要直面挑战,建立一个全球架构来解决这一问题。在此之前,我们的一切构想不过是空中楼阁。”过往出台的政策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例如,一位与会者表示:“海上风电政策经历了重大调整,投资热情受到激发,技术风险得以有效化解,从而带动了北海大型风电场的发展。此举降低了资金成本,使其更具投资吸引力。”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政策协同情况始终比较少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28 次缔约方大会将于今年晚些时候举行,对一些人来说,这表明政府间谈判和政策制定进展缓慢。一位与会者指出:“政府间谈判实属艰难,往往无法得出结论。气候活动人士格蕾塔通贝里(Greta Thunberg)表示,她将不会再参会,因为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即使在国家层面,协调型政策也很难实现。一位与会者指出,住房贷款可谓是国家政策缺位阻碍转型进展的典型示例。“我们目前尚未将住房贷款组合的排放水平设定为目标,因为在减少石油和天然气使用及使用低碳替代能源取代锅炉方面,房主对政策扶持的依赖程度较高。我们认为,在政策缺位的情况下,我们不太可能停止向市场提供抵押贷款服务。”“就气候解决方案而言,是否具备稳健的政策框架是我们作出投资决策的前提。”与会者 应对气候风险,落实转型计划 5 一位与会者表示,政府间谈判和公共政策解决方案制定进展缓慢,这意味着政策制定者“往往放任私营部门占得先机”。在 COP26 上声势浩大地启动格拉斯哥净零排放金融联盟(GFANZ)便是一个重要佐证。但这种做法引出一个问题,即由金融部门来推行本质上属于公共政策的举措是否妥当。一位与会者评论道:“GFANZ的成立表明金融服务业可以快速发展。但同时引出一个问题,这可以称得上是民主行为吗?政府间谈判进展缓慢,而私营部门进展较快,但这样做是否民主呢?”公众公众对气候的态度对气候的态度日趋日趋两极分化两极分化 在落实气候转型计划过程中,金融机构持续面临多方压力,各方分属相互对立的社会政治阵营。左翼批评家继续抨击金融机构在切断与化石燃料行业的金融纽带方面不够果断,并将减排承诺斥为“洗绿”。气候活动人士扰乱了多家欧洲银行和保险公司的 2023 年年度会议,包括巴克莱银行、汇丰银行、劳埃德银行、荷兰国际集团和伦敦劳埃德保险公司。美国的一些抗议者用涂鸦污损花旗银行和美国银行位于纽约的办公室,称这些银行为“气候罪犯”。3 与此同时,美国多个州的保守派有可能即将颁布、或已颁布政策,对有削减化石燃料融资迹象的金融机构实施惩罚。亚利桑那州、阿肯色州、佛罗里达州、肯塔基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苏里州、俄克拉何马州、南卡罗来纳州、德克萨斯州、犹他州和西弗吉尼亚州均威胁撤销对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富国银行和贝莱德等金融机构的财政扶持。4 GFANZ 亦面临多重压力。在 2022 年全年以及 2023 年初,多家大型银行批判 GFANZ 的脱碳要求过于严苛。一位与会者指出:“承诺意义重大。但联合国随后引入了净零排放竞赛等指标,这增加了多项私营金融机构始料未及的条件,例如在2030年之前淘汰煤炭。”“政府间谈判进展缓慢,而私营部门进展较快,但这样做是否民主呢?”与会者 应对气候风险,落实转型计划 6 某些金融机构已从批判转向行动。2022 年 12 月,先锋领航集团首席执行官 Tim Buckley 宣布集团退出 GFANZ,声称很难在履行其对客户的信义义务的同时,承诺确保其资产与 2050 年净零目标协调一致。5联合国净零保险联盟(NZIA)是 GFANZ 的成员组织之一,截至 2023 年年中,其30 个成员企业中已有 18 个宣布退出,包括法国安盛集团、德国安联集团、慕尼黑再保险集团、汉诺威再保险集团、苏黎世保险集团、东京海上控股株式会社、法国再保险公司和伦敦劳埃德保险公司,6这些企业退出NZIA,主要是由于受到了保守派政客批判和反垄断行动威胁的双重冲击。在接连遭受背弃之后,NZIA 宣布将撤销关于成员企业制定或公布减排目标的任何要求。7 在思考气候议程日趋政治化的情况及其给大型金融机构带来的困难时,一位与会者评论道:“利益关联方管理极其复杂。金融机构的利益关联方可能包括股东、员工、民间团体和非政府组织,为此,因地制宜颇为重要。单就美国来说,各州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归根结底,我们需要围绕业务的重要性水平制定战略、明确路线,并回应诸多利益关联方的诉求,某些利益关联方甚至可能提出前所未有的高要求。”数据数据存在存在缺口缺口,计量方法不计量方法不统一统一 在金融机构计量碳排放、设定减排目标和评估气候变化对其业务的影响时,缺乏充分的数据和有效的计量方法是一大阻碍。一位与会董事表示:“数据至关重要,而缺乏充分数据是我们都会面临的巨大挑战。执行、报告、资本配置和披露环节均离不开数据。这对每个董事会来说都是一个亟待探索的重大课题。”“利益关联方管理极其复杂。金融机构的利益关联方可能包括股东、员工、民间团体和非政府组织,为此,因地制宜颇为重要。”与会者“企业必须了解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否则无法筹划转型路径并最终实现净零排放。”与会董事 应对气候风险,落实转型计划 7 各行各业在核算碳排放时都会遭遇困局,但金融机构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因为它们的大部分碳足迹都来源于融资排放,即“范围 3”排放。一位与会董事表示:“仍有诸多企业不了解其范围3排放情况,而仅有极少数企业真正掌握排放的计量方法。企业必须了解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否则无法筹划转型路径并实现净零排放。”一位与会高管指出:“我们都想获取实际排放数据,但现实情况是现阶段我们不得不与代理机构合作。要最终扭转这一局面,尚任重道远。”金融行业已发布多项倡议,以期应对这一挑战。一位与会者谈及碳核算金融合作伙伴关系(PCAF),该倡议由金融行业牵头启动,旨在通过全球金融行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标准,为企业计量与其贷款和投资相关的排放提供依据。8一位与会者指出:“尽管PCAF核算标准尚不完善,部分资产类别还没有核算方法,但足以通过比对不同资产类别进行碳核算。”披露框架不一致仍是一大挑战。欧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已于近期开展大量活动,尽管如此,一位与会者指出:“通用框架一直处于缺位状态。就环境、社会和治理而言,目前尚无与巴塞尔协议III具有同等效力的框架。”虽然这些机构秉持协调和互用的关键原则,其在实施方针和时间安排方面存在重大差异。一位与会者表示:“这就导致新报告和披露制度不具有全球统一性。”除了缺乏一致性,现有的披露框架可能对触达碳密集型行业造成阻碍。许多金融机构领导者表示,碳密集型行业对于低碳经济合理转型至关重要。一位与会董事表示:“最大的挑战在于,投资注重长期收益,而指标反映短期表现,二者之间存在矛盾。举例来说,我们可能倾向于向采取适当脱碳措施的企业投资,同时认识到脱碳并非一日之功。可指标似乎要求金融机构投向那些已经做出相应投资、已实现绿色低碳目标的企业。”“通用框架一直处于缺位状态。就环境、社会和治理而言,目前尚无与巴塞尔协议III具有同等效力的框架。”与会者 应对气候风险,落实转型计划 8 气候风险敞口评估仍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气候风险敞口评估仍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金融机构还需评估潜在的未来气候情景对其业务造成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以便为其自身的风险管理框架提供信息,并应对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出的增加气候风险披露的要求。不过,气候风险计量仍处于初级阶段,金融机构正试图评估气候变化对其业务的实际影响。在过去一年中,多家监管机构和央行对金融机构进行了各类气候情景分析,试图评估这些情景可能产生的直接金融影响,并评估金融机构的低碳经济转型能力。大体看来,气候变化对金融机构构成重大风险,但可控,金融机构的偿付能力或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几乎不存在风险。一些人认为,上述分析之所以得出“气候变化产生的直接金融影响相对有限”的结论,是由于金融机构量化其气候风险敞口的能力有限。一位与会者表示:“在某些情况下,存在显而易见的气候风险,例如银行的业务涉及海岸线上的大量集中式住宅或多户住宅物业。但要形成全面的了解实属不易。我认为各机构都在尽力应对这一问题,但尚无定论。”事实上,多国央行警告称,气候情景模拟分析结果可能源自不完善的计量方法或不充分的数据,银行可能严重低估了潜在损失。英格兰银行承认:“我们对气候变化所造成损失的预测并不精确。该领域的情景分析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几个明显的数据缺口。”9英格兰银行认为:“英国银行和保险公司已取得了进展,但仍需采取进一步行动,了解并管理其面临的气候风险,并制定转型计划。”10欧洲央行警告称,在其评估的银行中,仅五分之一在信用风险模型中考虑到气候变化,仅三分之一具备“稳健的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框架”,多数银行“缺乏相关数据”。11 针对气候风险计量和评估工作,与会者归纳了以下几大要点。应对气候风险,落实转型计划 9 实现净零实现净零排放排放和最大限度地和最大限度地降低降低气候风险是气候风险是两个不同问题两个不同问题。“企业可能实现了净零排放,但面临较大气候风险。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位与会者指出,“企业在作出净零承诺的同时,可能对由此产生的风险疏于管理。若将气候视为风险问题,碳排放只是冰山一角。”气候风险建模存在“气候风险建模存在“海量数据问题海量数据问题”。”。与许多其他风险不同的是,气候风险因缺乏历史数据积累,而无法为未来计量和评估工作提供有效指引。一位与会者指出:“气候风险完全是前瞻性的。我们对未来做出预测不是基于历史数据。我们可参考的只是现有观念和科学家意见。”如欲对未来气候情景的可能性和影响有效开展科学评估,或将需要部署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评估评估交易对交易对手手方方的气候风险敞口的气候风险敞口绝非易事绝非易事。一位银行高管预测,未来,“在开展信用风险评级时,气候风险将成为重要考虑因素。除了各项信用评估,金融机构还将进行环境评估,未来或将纳入社会评估,从而作出适当决策。”但在现阶段,即便是在交易对方的有形资产等具体领域,量化气候风险也依旧比较困难。一位与会者表示:“银行通常无需了解交易对手方的物理风险,例如数据中心或工厂相关风险。银行向拥有大量有形资产的企业提供信贷,而气候变化会对这些有形资产造成不利影响。在此情况下,如未能在发放贷款时考虑到这方面影响,就会导致大规模错误定价。”除此之外,一位与会董事提出疑问:“对于一家持有公司贷款的银行来说,该如何实际评估贷款客户的转型风险?在同时向福特和通用汽车发放贷款的情况下,该如何评估两家企业的转型计划,从而从气候角度判定哪家企业的信用风险评级更高?”由此可见,金融机构执行气候风险评估的能力仍然有限。“企业可能实现了净零排放,但面临较大气候风险。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与会者“在开展信用风险评级时,气候风险将成为重要考虑因素。”与会高管“对于一家持有公司贷款的银行来说,该如何实际评估贷款客户的转型风险?”与会高管 应对气候风险,落实转型计划 10 附录附录 以下为参与讨论的人员名单:与会者与会者 Andrew Bailey,英格兰银行行长 Laura Barlow,巴克莱银行可持续发展主管 Colin Bell,汇丰银行和汇丰欧洲首席执行官 Zelda Bentham,英杰华集团可持续发展主管 Megan Butler,摩根士丹利审计委员会主席 Matthew Brewis,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综合保险和行为专家 Jan Carendi,伦巴第综合保险公司非执行董事 Michael Cole-Fontayn,摩根大通证券非执行董事 Diane Ct,法国兴业银行非执行董事 Martha Cummings,Marqeta 非执行董事 Ron Dembo,Riskthinking.AI 首席执行官 Terri Duhon,摩根士丹利风险委员会主席 Tim Flynn,摩根大通审计委员会主席 Charlotte Gerken,英格兰银行审慎监管局保险监管执行董事 Tom Glocer,摩根士丹利首席董事 Danuta Gray,Direct Line 董事会主席 Tobias Guldimann,埃德蒙罗斯柴尔德集团审计和风险委员会主席 Aaron Rosenberg,Radical Ventures合伙人 Sabahat Salahuddin,贝莱德集团投资管理总监 Mark Hughes,瑞银集团风险委员会主席 Daniel Hurl,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保险市场分析与政策主管 Shonaid Jemmett-Page,英杰华集团及 ClearBank 非执行董事 Janet Johnstone,纽约梅隆银行国际首席行政官 Matthew Jones,Cowbell 首席战略官 Alan Keir,全英房屋抵押贷款协会风险委员会主席 Phil Kenworthy,ClearBank 非执行董事 Jonathan Kewley,高伟绅律师事务所科技集团合伙人兼联席主管 Stuart Lewis,国民西敏寺银行集团非执行董事 Elisabeth Ling,Esure 保险非执行董事 John Lister,英国耆卫保险公司、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及菲尼克斯人寿保险公司风险委员会主席 John Liver,巴克莱银行非执行董事 Roger Marshall,Pension Insurance Corporation 高级独立董事兼审计委员会主席 Edward Ocampo,摩根大通证券风险委员会主席 Kevin Parry,皇家伦敦资产管理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提名委员会主席;全英房屋抵押贷款协会董事会主席 David Roberts,英格兰银行地方法庭常驻委员 应对气候风险,落实转型计划 11 Simon Samuels,Veritum Partners创始合伙人 Mohit Sarvaiya,纽约梅隆银行国际首席信息官 Nick Silitch,保德信金融集团前首席风险官 Gregor Stewart,Direct Line 审计委员会主席 Paul Taylor,摩根士丹利非执行董事 Simon Toms,世达国际律师事务所并购兼公司治理合伙人 Tim Tookey,皇家伦敦资产管理公司审计委员会主席 Nick Turner,NFU Mutual 集团首席执行官 Kevin Walsh,美国货币监理署市场风险副审计长 Lewis Webber,英格兰银行审慎监管局监管科技、数据和创新分部主管 Christian Westermann,苏黎世保险集团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转型分部主管 James Wilde,菲尼克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首席可持续发展官 安永安永 Omar Ali,EMEIA 区金融服务主管合伙人 Andy Baldwin,全球客户服务管理合伙人 Jan Bellens,全球银行业和资本市场主管合伙人 Alejandro Latorre,金融服务风险管理咨询总监 Gillian Lofts,全球可持续金融主管合伙人 Peter Manchester,EMEIA 区保险业主管合伙人兼全球保险业咨询主管合伙人 Nigel Moden,EMEIA 区金融服务银行及资本市场主管合伙人 Isabelle Santenac,全球保险业主管合伙人 Chris Woolard,EMEIA 区金融服务咨询合伙人兼安永全球监管网络主席 TapestryNetworks Dennis Andrade,合伙人 Eric Baldwin,总监 Jonathan Day,首席执行官 Tucker Nielsen,合伙人 Andre Senecal,副总监 应对气候风险,落实转型计划 12 关于本文关于本文 金融服务业领导峰会汇集了金融服务领域董事会成员、高管和利益关联方以及其他相关领域专家。视点对峰会讨论内容进行了汇总,旨在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提高金融市场公信力。此次峰会由 Tapestry Networks 组织和牵头,安永提供支持,作为其对实现董事会效率及良好治理的持续承诺的一部分。视点由 Tapestry Networks 编撰,有助于董事会针对审计委员会成员、管理层及其顾问分别对投资者履职履责时所面临的战略抉择展开及时的实质性讨论。视点的终极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所有读者在这些重要问题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欢迎读者将视点与同行分享。参与这一对话的董事会成员、高管和咨询顾问越多,视点为读者创造的价值就越大。关于关于 Tapestry Networks Tapestry Networks 是一家私营专业服务公司。其使命旨在提高社会跨部门、地域和地区实施治理与领导的能力。为此,Tapestry 建立了由公共和私营部门及民间团体参与的多方利益关联方协作机制,这些行动的参与者均为各关键利益关联方组织的领导者,他们意识到当前的现状既无法满足需要,也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正在寻找一个超越其自身利益而使所有人从中受益的目标。Tapestry 已采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公司治理、金融服务及医疗保健方面严峻而复杂的挑战。关于安永关于安永 安永是全球领先的审计、咨询、战略、税务和专业服务机构之一。我们的深刻洞察和优质服务有助全球各地资本市场和经济体建立信任和信心。我们致力培养杰出领导人才,通过团队协作落实我们对所有利益关联方的坚定承诺。因此,我们在为员工、客户及社会各界建设更美好的商业世界的过程中担当重要角色。安永为金融服务业领导峰会提供支持,作为其对实现金融服务业董事会效率及良好治理的持续承诺的一部分。本文件中提出的观点由Tapestry Networks独家负责,并不一定反映任何金融机构及其董事或高管、监管或监督机构或安永之观点。具体建议请咨询您的顾问。安永是指Ernst&Young Global Limited的全球组织,也可指其一家或以上的成员机构,各成员机构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Ernst&Young Global Limited是一家英国担保有限公司,并不为客户提供服务。本文件由Tapestry Networks编制,版权归Tapestry Networks所有,保留所有权利。只能对全部文件内容(包括所有版权及商标图案)进行转载或重发布。Tapestry Networks及相关标识为Tapestry Networks,Inc.所有,EY及相关标识为EYGM Ltd.所有。应对气候风险,落实转型计划 13 尾尾注注 1“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主旨摘要(AR6 Synthesis Report:Headline Statements)”,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23 年 7 月 24日查阅。2 视点采用了查塔姆宫规则(Chatham House Rule)的修订版本。按照该规则,相关评论不归属于个人或公司。斜体表述摘自与此次峰会与会者之间的对话。3 Tatiana Bautzer,“气候活动人士于年度会议前夕向美国银行办公室实施涂鸦抗议(Climate Activists Spray Protests on U.S.Bank Offices on Eve of Annual Meetings)”,路透社,2023 年 4 月 24 日。4 James McAllister,“因 ESG 政策问题,肯塔基州威胁撤销对 11 家银行的财政扶持(Kentucky Threatens to Divest from 11 Banks over ESG Policies)”,Ballotpedia News,2023 年 1 月 20 日;Dan Ennis,“肯塔基州将摩根大通、花旗、贝莱德列入撤资名单(Kentucky Puts JPMorgan,Citi,BlackRock on Divestment List)”,Banking Dive,2023 年 1 月 4日。5 Terrence Keeley,“先锋领航集团首席执行官破除 ESG 藩篱(Vanguard CEO Bucks the ESG Orthodoxy)”,华尔街日报,2023 年 2 月 26日。6 Chantal Kapani,“前 NZIA 成员不该放弃共创绿色未来气候承诺(Former NZIA Members Should Not Abandon Climate Pledges Insure Our Future)”,保险时报,2023 年 7 月 3 日。7 Tommy Wilkes,“在接连遭受背弃之后,联合国气候联盟废除保险公司排放规定(UN Climate Alliance Scraps Emissions Rules for Insurers after Exodus)”,路透社,2023 年 7 月 6 日。8“PCAF 简介(About PCAF)”,碳核算金融合作伙伴关系,2023 年 7 月25 日查阅。9 英格兰银行,“英格兰银行公布 2021 年两年期探索性情景测试结果:气候变化带来的金融风险(Bank of England Publishes Results of the 2021 Biennial Exploratory Scenario:Financial Risks from Climate Change)”,新闻稿,2022 年 5 月 24 日。10 英格兰银行,“英格兰银行公布 2021 年两年期探索性情景测试结果:气候变化带来的金融风险(Bank of England Publishes Results of the 2021 Biennial Exploratory Scenario:Financial Risks from Climate Change)”。11 Martin Arnold,“欧洲央行警告称,欧元区银行低估了气候变化冲击(Eurozone Banks Are Underestimating the Hit from Climate Change,Warns ECB)”,金融时报,2022 年 7 月 8 日。应对气候风险,落实转型计划 14 联系安永 忻怡忻怡 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首席合伙人 亚太区金融科技与创新首席合伙人 86 21 2228 3286 严盛炜严盛炜 大中华区金融服务审计主管合伙人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86 21 2228 2332 张小东张小东 金融服务华北区市场主管合伙人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86 10 58153322 许旭明许旭明 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高增长市场主管合伙人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86 10 5815 2621 张秉贤张秉贤 金融服务华南区市场主管合伙人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86 755 2502 8287 benny- 张超张超 中国区金融服务咨询主管合伙人 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86 10 5815 3502 jason- 阮祺康阮祺康 金融服务华中区市场主管合伙人 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86 21 2228 7887 李菁李菁 大中华区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服务合伙人 ESG 管理办公室主任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86 10 5815 4581 judy- 庄智斌庄智斌 金融服务香港市场主管合伙人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852 2846 9200 tze- 安永|建设更美好的商业世界安永的宗旨是建设更美好的商业世界。我们致力帮助客户、员工及社会各界创造长期价值,同时在资本市场建立信任。安永坚持创新与技术投入,通过一体化的高质量服务,帮助客户把握市场脉搏和机遇,加速升级转型。在审计、咨询、战略、税务与交易的专业服务领域,安永团队对当前最复杂迫切的挑战,提出更好的问题,从而发掘创新的解决方案。安永是指 Ernst&Young Global Limited 的全球组织,加盟该全球组织的各成员机构均为独立的法律实体,各成员机构可单独简称为“安永”。Ernst&Young Global Limited 是注册于英国的一家保证(责任)有限公司,不对外提供任何服务,不拥有其成员机构的任何股权或控制权,亦不担任任何成员机构的总部。请登录 。2023 安永,中国。版权所有。APAC no.03018339ED None本材料是为提供一般信息的用途编制,并非旨在成为可依赖的会计、税务、法律或其他专业意见。请向您的顾问获取具体意见。 

    浏览量21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0-12 16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绿色和平:文明的温度: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生态、产业及文化遗产系统性影响评估-以甘肃省为例(简版报告)(12页).pdf

    文明的温度气候变化对中国西北地区生态、产业及文化遗产系统性影响评估响应西北鸭 先 知气候响应台1中国西北地区深居欧亚大陆腹地,位于贺兰山乌鞘岭以西,祁连山昆仑山以北,包括新疆和河西走廊地区的广大西北内.

    浏览量19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04 12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绿色和平:中国三大重点区域气候行动力评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最新低碳转型成效评估(24页).pdf

     1中国三大重点区域 气候行动力评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最新低碳转型成效解读执行摘要中国三大重点区域气候行动力评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最新低碳转型成效解读 执行摘要2 课题组团队课题牵头人柴麒.

    浏览量31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7-02 24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2023中国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报告(67页).pdf

    “中国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报告”通过行业扫描了解中国本土社会组织在气候行动中的角色、价值和现状,探索行动有效路径;同时也将基于报告开展行业活动,以期望促进社会组织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报告发. 

    浏览量56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6-24 6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德勤:香港交易所气候风险报告建议-挑战及机遇(2023)(15页).pdf

     香港交易所气候风险报告建议 挑战及机遇 2023 年 5 月 31 日 香港交易所气候风险报告建议 挑战及机遇 1 目录 引言 2 关于气候风险报告的新规定 3 过渡规定给予更多时间以编制难以获取的.

    浏览量19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6-01 15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普华永道:气象数据价值系列白皮书之三:撬动气象数据价值新模型白皮书(24页).pdf

    撬动气象数据价值潜能新模型气象数据价值系列白皮书之三贵州省气象信息中心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撬动气象数据价值新模型1目录前言3气象数据交易定价历史和现状4辩证发展的估值分析方法7动态演变的价格管理框架15收. 

    浏览量42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5-30 24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CREA:中国的气候转型状况:2022展望(85页).pdf

    1 中国的候转型状况:2022展望 2022年1121 作者 Lauri Myllyvirta,张荇,董连赛*本报告由能源与清洁空研究中(以下简称“CREA”)出版。此项得到了海因希伯尔基会德国总部.

    浏览量27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5-06 85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清华大学新传学院:面向中国公众的气候叙事:六类人群与叙事原则(2023)(217页).pdf

     面向中国公众的气候叙事六类人群与叙事方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气候传播与风险治理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气候传播与风险治理研究中心面向中国公众的气候叙事六类人群与叙事方案CLIMATE NAR.

    浏览量48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5-06 21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MSCI:2023年ESG与气候趋势展望(66页).pdf

     2022 MSCI Inc.保留所有权利。请参阅文末的免责声明。MSCI.COM|页码 1 MSCI ESG Research LLC 2023年年ESG与气候与气候趋势展望趋势展望 2022 MS.

    浏览量157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5-06 66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海洋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指南(2023)(68页).pdf

    引言春暖花开,我们再次相聚蓉城,迎来了第 108 届春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作为中国食品行业的“晴雨表”,一直致力于促进中国食品及相关企业的交流、发展,打造一流的产销对接平台、营销体.

    浏览量19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17 68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111条  共6
前往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