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用时:51ms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PDF版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互联网 > 中国互联网
  • 中国开源软件(OSS)推进联盟:2023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294页).pdf

    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294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294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编写委员会顾 问:陆首群策 划:刘 澎 孙文龙 赵 琛 蒋 涛 梁志辉 主 编:孟迎霞 武延军 陈 伟 王 伟 耿 航 唐小引 鞠东颖 宋可为 工作组(按姓氏首字母排序):白国华 边思康 程海旭 陈 阳 狄 安 丁 蔚 董世晓 郭 炜 何 苗 郇丹丹 纪明超 姜 宁 荆 琦 李德豪 李光杰 李建盛 梁 尧 刘建珍 刘京娟 隆云滔 罗文江 孙 启 谭中意 滕召智 田 忠 屠 敏 汪 亮 王 庆 王 银 王启隆 王 溯 夏 清 许哲平 杨继国 杨丽蕴 尹 刚 余 跃 岳松颂 张家驹 张 雨 郑伟波 朱其罡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2目录概要4总论92023 中国开源发展现状10中国开源发展的机遇与挑战18中国开源发展建议20第一章 开源的基本概念221.1 开源的定义和特征221.2 世界开源发展简史231.3 中国开源发展简史271.4 开源软件与知识产权311.5 开源与标准39第二章 开发者发展现状462.1 开发者规模、增速及发展趋势462.2 开发者对开源社区、活动和项目的投入与贡献542.3 开发者的需求和面临的挑战64第三章 开源项目发展现状683.1 GitHub中国项目活跃度及趋势683.2 基于OSS Compass的国内开源发展现状753.3 中国重点领域开源项目发展现状80第四章 开源行业应用现状1034.1 开源在金融行业的应用1034.2 开源在汽车行业的应用1074.3 开源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1114.4 开源在风洞等场景的应用120第五章 开源社区发展现状1235.1 开源社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1235.2 开源社区的现状特征1245.3 开源社区发展的挑战和趋势130第六章 开源组织及开源生态发展现状1346.1 开源组织发展现状134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36.2 开源组织问题与挑战1536.3 开源组织发展趋势1546.4 开源组织发展建议155第七章 开源教育现状1567.1 开源教育加速融入并贯穿教育全阶段1567.2 开源教育平台和开源协作模式1577.3 校企结合的开源教育协同模式1597.4 开源教育问题与挑战1627.5 开源教育发展建议163第八章 开源商业现状1648.1 开源商业模式1658.2 开源商业现状1688.3 开源支撑的四大业务模型1738.4 开源商业问题与挑战175第九章 中国开源发展的机遇和挑战1799.1 中国开源发展的机遇1799.2 中国开源发展的挑战183第十章 开源贡献19410.1 国际开源社区的中国贡献19410.2 中国企业在开源基金会中发挥重要作用20410.3 中国头部科技企业的开源贡献21010.4 中国原生开源企业加速涌现22310.5 国际机构、国际企业对中国开源的贡献230附录1:开源大事记240附录2:开源专有名词256附录3:开源人物262附录4:开源产品名录266附录5:开放科学和开放获取281致谢288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42023 开源蓝皮书概要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是由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COPU)牵头,联合CSDN、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等多家企业和机构联合编撰的年度开源报告。2023年,在全世界开源大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开源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其发展速度仍旧为全球最快,其迸发的活力、潜力和速度已得到全球开源界的认可,中国开源部分领域和部分企业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国际开源事务中的影响力正与日俱增,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力量。过去的2022年,是中国开源飞速发展的一年,也是中国开源迈向世界开源历史新高度的一年。中国开源开发者、开源项目、开源社区、开源用户数量持续攀升;基金会、知识产权、商业模式、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等开源生态快速完善,繁荣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开源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依然比较明显,与总体发展水平处于第一梯队的美国相比,尚有一定差距。2022-2023 中国开源新发展多年来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开源的发展,随着2021年开源被正式列入国家顶层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相继出台开源支持鼓励政策,中国开源发展更是全面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中国开源开发者数量突破800万,居全球第二;年新增数量据全球第二;中国开源开发者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快速增长。国内开源代码托管平台逐渐形成规模,包括Gitee、GitCode、GitLink、木兰开源社区、Gitlab、Gitea等平台,持续迭代发展。此外,2023年6月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发布新的代码托管平台AtomGit,为中国开源基础设施再添新力。以华为、阿里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内大企业以及PingCAP为代表的部分中国创新企业已进入世界开源领跑者之列;全球开源排行榜中,中国开源活跃度TOP企业分别为:阿里巴巴、百度、蚂蚁集团、PingCAP、腾讯、乐鑫ESPRESSIF、飞致云Fit2Cloud、深度科技Deepin、青云。同时,包括微软、英特尔、IBM、红帽等知名跨国企业在推动中国开源产业发展方面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22年华人主导的开源项目数量已达2500万个,项目数量与质量双双提升,部分开源项目已进入全球开源项目排行榜前列,包括:PaddlePaddle,TiDB,ant-design,Flink,Pulsar,Doris,esp-idf,tvm,ShardingSphere,DolphinScheduler 等均脱颖而出。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5中国开源软件技术深入领域:从操作系统开始,发展到数据库、中间件,并向应用领域逐渐延展,进而在近年来开始主导深度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大数据、云原生、云计算成为最活跃的开源应用领域;人工智能、物联网、元宇宙等新领域,也逐渐拥抱开源并落地开源产品。操作系统上游社区基本成熟:以OpenHarmony、openEuler、龙蜥(Anolis OS)、OpenCloudOS、统信UOS、深度Deepin等为代表的国内力量上游操作系统社区基本成熟且进入生态大发展期。2022年12月ChatGPT的发布引发了新一轮人工智能爆发式增长,包括百度、智源在内的诸多国内企业和研究机构,正全力推进中国大模型底层基础设施的建设。开源技术在中国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进一步得到广泛应用,金融电信政务等部分行业处于开源应用进入第一梯队领先态势。在以智能汽车为代表的数字化大发展行业,也成为开源高渗透率的重点领域。在中国成立的开源基金会现有两家,分别为2020年成立的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2023年成立的重庆天工开物开源基金会。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现有捐赠单位47家,30个开源项目通过技术监督委员会(TOC)的技术准入,其中OpenHarmony、openEuler两个重点开源项目在业界形成较大影响力。重庆天工开物开源基金会,由重庆市政府批复设立,由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中冶赛迪、中国信科、中科院等知名高校和企业联合发起。中国的开源社区从最初单一且独立的社区不断演进,呈现出今天百花齐放、社区规模稳定增长的繁荣景象,为中国开源生态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2023年,中国开源组织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中国开源产业链不断完善。各类型开源组织,包括开源基金会、综合型产业联盟、专业型开源组织、地区型开源组织、开源推广型社会组织等不断涌现,对完善中国开源生态建设发挥着积极的贡献。2022年,中国各大企业纷纷成立开源办公室(OSPO),开源办公室在企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阿里巴巴、华为、百度、腾讯、字节跳动、蚂蚁集团、中兴、极氪汽车为例,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开设开源办公室,成为企业开源统筹和运营的核心能力中心。开源软件供应链标准(SBOM)日益受到重视,COPU牵头组织国内企业代表与国际顶级基金会合力推动企业开源软件供应链安全与发展。中国开源的挑战与不足中国开源生态部分环节仍然薄弱,尤其在开源自主创新、供应链安全、开源社区生态专业治理、开源人才培养以及开放合作扩大国际化影响力等方面仍需加强,如何持续打造开源高地、创新高地、科技高地、人才高地,仍然是中国开源产业的关键课题。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6China Open Source Blue Book(2023)SummaryChina Open Source Blue Book(2023)is coordinated by China Open Source Software Promotion Union(COPU),together with Chinese Software Developer Network(CSDN),Institute of Software from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OpenAtom Foundation and other organizations.In 2023,China open source development remains fast growth and comes to a new height that is recognized from the global level.Some local companies are taking leadership roles in open source technologies and segment applications.The influence from China open source communities and the ecosystems is growing significantly and clearly will be continuing.2022 was a year of rapid development for Chinas open source community.The number of Chinese open source developers,projects,communities,and users continued to rise.The open source ecosystem,including foundations,intellectual property,business models,investment and financing,and public service platforms,has rapidly improved and thrived.However,we are seeing great challenges such as the uneven development of Chinas open source communities in terms of skills,technology and open source governance.There is still a certain gap compared to the global leaders.New Developments of Chinas Open Source Community in 20222023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open source.As a result,the development of open source in China has entered a high-speed phase.The number of Chinese open source developers has exceeded 8 million,ranking second globally.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Chinese open source developers is also the second highest in the world,growing at an impressive pace.Domestic code hosting platforms have gradually gained scale,including platforms such as Gitee,GitCode,GitLink,Mulan Open Source Community,GitLab,and Gitea,among others,which have continued to iterate and develop.In addition,in June 2023,the OpenAtom Foundation launched a new code hosting platform called AtomGit,adding new strength to Chinas open source infrastructure.A large number of companies have become leaders in the global open source community,such as Alibaba,Huawei,Baidu,Ant Group,PingCAP,Tencent,Espressif,Fit2Cloud,Deepin,and QingCloud.Meanwhile,well-known global companies such as Microsoft,Intel,IBM,and Red Hat have been playing important roles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open source industry.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7In 2022,the local-led open source projects reached 25 million,with both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projects improving.Some open source projects have entered the forefront of global open source project rankings,including PaddlePaddle,TiDB,ant-design,Flink,Pulsar,Doris,esp-idf,tvm,ShardingSphere,DolphinScheduler,TDengine,etc.Open source technologies in China have deepened their reach into various fields,starting from operating systems and expanding to databases,middleware,and gradually extending into application domains.In recent years,China has begun to lead innovation in the field of deep information technology,with big data,cloud-native,and cloud computing being the most active areas of open source application.Technologies such 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Internet of Things,and metaverse are also embracing open source and implementing open source with products.OpenHarmony,openEuler,Anolis OS,OpenCloudOS,UOS,and Deepin,which represent popular operating system communities,have entered a phase of rapid ecosystem development.The launch of ChatGPT in December 2022 has triggered explosive growth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The compan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including Baidu and Beijing Academ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re active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large-scale model infrastructure.Open source technologies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critical sectors and emerging areas,such as finance,telecommunications,government,intelligent automoibiles,etc.China currently has two open source software foundations:the OpenAtom Foundation established in 2020 and the Chance Foundation established in 2023.The OpenAtom Foundation has 47 donating members,and 30 open source projects have passed the Technical Oversight Committees technical admission process.The Chance Foundation is jointly initiated by well-known universities and companies.The Chinese open source community has evolved from initial singular and isolated to a vibrant landscape with diverse communities and stable growth,providing strong momentu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open source ecosystem.In 2023,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Chinese open source organizations continue to improve,and the Chinese open source industrial chain is continuously improving.Various types of open source organizations,including industry open source software foundations,alliances and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continue to grow and activel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open source ecosystem.In 2022,many large 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established Open Source Program Offices(OSPOs),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nterprise governance.For example,Alibaba,Huawei,Baidu,Tencent,ByteDance,Ant Group,ZTE,and Zeekr motors have all set up OSPOs for coordinating and operating 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8enterprise open source activities.The attention to Software Bill of Materials(SBOM)is increasing.COPU is promoting the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open source software supply chains with Linux Foundation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and enterprises.Challenges and Shortcomings in Chinas Open Source Community Chinas open source ecosystem are still weak in certain areas,especially in terms of open source innovation,software supply chain security,community and ecosystem governance,talent cultivation,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How to sustainably nurture open source community,innovation,talents,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s remains a key issue for Chinas open source industry.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9总论2023年,在全世界开源大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开源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中国开源的发展速度仍旧为全球最快,其迸发的活力、潜力和速度已得到全球开源界的认可,中国开源部分领域和部分企业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国际开源事务中的影响力正与日俱增,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力量。回顾过去的2022年,是中国开源飞速发展的一年,也是中国开源迈向世界开源历史新高度的一年。中国开源开发者、开源项目、开源社区、开源用户数量持续攀升;基金会、知识产权、商业模式、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等开源生态快速完善,开源生态繁荣发展。2023年中国开源取得新进展:开发者新增数量排名全球第2,部分中国开源项目已进入全球开源项目排行榜前列;以华为、阿里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内大企业以及PingCAP为代表的部分中国创新企业已进入世界开源领跑者之列;开源社区、开源人才、开源组织正在蓬勃发展;多年来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开源的发展,随着2021年开源被正式列入国家顶层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相继出台开源支持鼓励政策,开源技术在国内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和广泛应用。中国开源生态正全面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当前,中国开源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各技术领域如操作系统、数据库、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正与开源深度融合,传统行业如金融、电信、医疗、制造业等也正在被开源快速渗透。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开源市场的增长点,极大的市场容量、完善的产业链、快速的迭代能力正吸引全球的开源项目进入中国。不过,中国开源的高速发展也面临成长的烦恼,如与日俱增的技术风险、法律风险、供应链风险,以及人才危机。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开源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依然比较明显,与总体发展水平处于第一梯队的美国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中国开源生态部分环节仍然薄弱,尤其在开源自主创新、供应链安全、开源社区生态专业治理、开源人才培养以及开放合作扩大国际化影响力等方面仍需加强,如何持续打造开源高地、创新高地、科技高地、人才高地,是中国开源产业的关键课题。为更准确、客观、真实、完整的展现中国开源发展现状,由中国开源推进联盟(COPU)牵头,联合中国开发者社区CSDN、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北京开源创新委员会、开源社、开源中国、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106家单位以及120多位开源专家和志愿者共同协作编撰完成这本2023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力图呈现2023中国开源产业生态全貌、中国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0开源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方面的积极进展以及当前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2021、2022年度开源蓝皮书基础上,2023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从10个章节分别介绍了开源基本概念、开源开发者现状、开源项目现状、开源行业应用现状、开源社区现状、开源组织及开源生态现状、开源教育现状、开源商业现状、开源发展与挑战、开源贡献,并对中国开源大事记、开源专有名词、开源人物、开源产品库以附录形式作补充说明。值得一提的是,基于本年度中国开源发展的进展,在2022年版本基础上,2023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进行了三项改进:1)新增“开源行业应用现状”独立章节;2)新增开源产品库(全球数据库产品库、全球大模型产品库、开源操作系统产品库、主流编程语言库、区块链产品库),并将产品库作为中国开源蓝皮书长期开源项目,在线运营和维护。3)新增开放科学相关介绍。希望2023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能够为广大开源从业者、爱好者、用户,以及开源生态建设者、参与者,全面展现当前中国开源发展的全景图。2023 中国开源发展现状2023年,是中国开源大发展的新高峰,中国已成为开源生态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国家之一,随着国家支持开源发展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和深化,开源软件的使用者和贡献者数量持续增长,开源社区的规模和活跃度不断扩大,开源组织的数量和质量持续提升,开源技术在关键领域和行业得到更深入和广泛的应用,中国开源与及国际开源界的交流合作也在不断深入推进,同时,开放科学的发展,也让开源从单纯的代码开源,扩展到数据开源、算力开源等范畴,所有的新进展,都为中国开源生态系统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中国开源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几个重要的前提背景:第一,根据Github中国开发者注册用户数量以及中国开发者的总和推算,中国已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开发者群体,这是中国开源发展的根本动力引擎;第二,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开源应用市场,涌现了大批超级用户,为开源技术的成熟演进做出了卓越贡献。第三,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开源的智库高地。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的国际智囊团多年来聘请了几十位全球顶级开源专家,以多种形式参与和推进中国的开源建设,是开源界公认的顶级智库。为了完整全面的呈现中国开源产业生态全貌,全书从开源生态的构成要素现状逐一阐述:从最基石的开发者、开源项目、开源社区,到包括基金会在内的开源组织和生态、开源教育,再到开源商业模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1式的发展。中国开源自主创新的成功,离不开政府对开源的大力扶持,离不开优秀开源领袖、大型企业、开源基金会、大型投资机构对开源的投入,以及所有开源生态参与者与个体开源爱好者的贡献。一、中国开源在国际开源界的地位和语话权持续提升2004年,在政府相关部门指导下,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China OSS Promotion Union,缩写 COPU)在北京成立,作为中国第一个专业权威的开源组织首次站在了国际开源舞台上,同一年,发起召开中日韩三国IT局长OSS会议暨东北亚开源软件推进论坛,至今已举办19届。2006年,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主办了首届“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和“圆桌会议”。自此,已连续16年作为每年标志性的重要开源活动。伴随首届“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和“圆桌会议”,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聘请了世界著名的开源领袖、大师、著名开源基金会主席、跨国企业开源高管等担任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智囊团(Think Tank)高级顾问。首届智囊团20人,包括Linux基金会执行董事Jim Zemlin;Linux内核开发大师兼2.6版本监护人Andrew Morton;Apache创始人Brian Behlendorf;MySQL创始人David Axmark;Ubuntu创始人Mark Shuttleworth;开放源码促进会(OSI)主席Michael Tiemann;Source Forge创始人Larry Augustin;自由软件基金会(FSF)的Eben Moglen;IBM Linux技术中心(LTC)副总裁Daniel Frye博士;英特尔开源技术中心(Intel OTC)总监Dirk Hohndel;Jboss创始人Marc Fleury;Gnome基金会(Gnome Foundation)主席Dave Neary等。到今天智囊团已发展到60多人。这是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很早就创建的开源高地、创新高地、科技高地、人才高地!中国开源高地的创立,吸引了全球开源大师、开源组织和机构对中国开源的重视与投入,众多全球知名开源组织(如Debian、Linux、Apache、FreeBSD、Ubuntu、Mozilla等)及28家跨国公司(包括IBM、HP、Intel、Google、SUN、Oracle、Motorola、Nokia等)等相继申请加入。多年来,中国开源高地为提高中国开源的话语权,加速中国开源发展、扩大中国开源在世界上的影响,打下了深厚的基础。Linux基金会执行董事Jim Zemlin曾在2021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中评价:中国开源发展很快,如今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些企业开始进入世界领跑者行列,还涌现出杰出的开源领袖。期望中国在开源的教育、标准化、立法、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开源社区、基金会、风险投资等建设方面,基于已取得的较大进步更上一层楼。2023年,中国开源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中国开源开发者、开源项目、开源社区、开源用户数量持续攀升;基金会、知识产权、商业模式、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等开源生态快速完善,尽管其中还有不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2少待改进和完善处,但中国开源爆发出来的活力、潜力和惊人的加速度已经成为全球开源界的共识,在国际开源界的地位和话语权持续提升。以华为、阿里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内大企业以及PingCAP为代表的部分中国创新企业已进入世界开源领跑者之列;全球开源排行榜中,中国开源活跃度TOP企业分别为:阿里巴巴、百度、蚂蚁集团、PingCAP、腾讯、乐鑫ESPRESSIF、飞致云Fit2Cloud、深度科技Deepin、青云。同时,包括微软、英特尔、IBM、红帽等知名跨国企业在推动中国开源产业发展方面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在国际开源的地位和话语权,更多是由数字背后的中国开源人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奉献赢得。华为、阿里、百度、腾讯、中兴、字节跳动、滴滴、小米等国内头部科技企业积极投身开源项目贡献与社区治理、生态共建,麒麟软件、统信软件、平凯星辰、Kyligence、涛思数据等多家科创领域新秀脱颖而出,表现不凡,正是每一家企业和学、研机构的积极投入和踊跃参与,才使得中国在世界上的开源贡献度不断攀升。中国开源的发展也少不了跨国企业的贡献。包括微软、英特尔、IBM、红帽等知名国际技术公司在推动中国开源产业、中国开源项目与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开源人才、开源社区发展、开源国际性交流与助力等方面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二、中国开源最大的活力来源于数千万开发者,开发者增长速度令人瞩目中国开源开发者数量突破800万,居全球第二;中国开源开发者年新增数量据全球第二;中国开源开发者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快速增长。开源新生力量偏向年轻化,增长空间和潜力巨大。中国开发者社区CSDN 2022年度数据显示,中国开发者注册用户数4300万中,2022年新增用户600万,其中新增用户中60%为大学生和高中生,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覆盖度90%。随着开源的普及,很多年轻开源新生军逐渐加入和成长,开源人才增长空间和潜力巨大。全国超过40%的开发者工作在一线城市(其中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主)。北京、广东是开源开发者聚集较多的地域,占全国总数28.2%。上海、江苏地区占比数量处于第二梯队,占全国总数15.1%。开源正在吞噬世界,在日常的开发工作中,96%的开发者正在使用开源软件,仅有2%的开发者表示从未使用开源软件。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3开发者中,49%的开发者参与过开源项目,接近一半的开发者加入了开源的大队伍。参与开源项目的开发者中,67%的人员表示每周在开源上投入的时间不超过5小时,4%的开发者每周在开源上投入超过30小时以上。在开源项目的贡献上,开发者主要还是通过代码和文档的贡献,在参与过开源项目的开发者中,有72.9%的开发者有代码贡献,49%开发者有文档贡献。国内的开源项目与社区中,QQ群、邮件列表、微信为最主要的三大交流工具。三、中国开源项目稳定发展,部分企业表现抢眼,但中美仍有不少差距据GitHub统计,近5年全球开源总体活跃仓库数量保持着约24%左右的增速,中国在2022年的开源日志事件和活跃仓库数也均有明显增长。中国大企业开源的项目体量及活跃度总量,与美国大企业相比,还是有不少的差距。全球排名第一的企业为微软公司,活跃项目数7629,年度活跃度82万,项目平均活跃度108;中国排名第一的企业为阿里巴巴,活跃开源项目数2635,年度活跃度10.3万,项目平均活跃度39。全球开源排行榜中,中国开源活跃度TOP企业分别为:阿里巴巴、百度、蚂蚁集团、PingCAP、腾讯、乐鑫ESPRESSIF、飞致云Fit2Cloud、深度科技Deepin、青云。华人主导的开源初创企业和项目表现抢眼,从项目平均活跃度,可以看到PingCAP(tidb,tikv)、ESPRESSIF(esp-idf)、StarRocks(StarRocks)均脱颖而出。中国开源软件的发展从操作系统开始,发展到数据库、中间件,并向应用领域逐渐延展,进而在近年来开始主导深度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开源正在与各技术领域深度融合。其中,数据库、云原生与开源项目的结合最为紧密,操作系统领域也出现大量成熟的Linux发行版,很多企业开始自研开源的实时操作系统。在新技术领域,人工智能、物联网、元宇宙等技术也逐渐拥抱开源并落地开源产品。中国高度重视各个技术领域在开源方向的前瞻性布局,无论是项目活跃度,还是项目影响力,都在快速提升。在数据库领域,开源展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国产商业数据库逐渐走向开源,其中华为的openGauss、阿里云的PolarDB、奥星贝斯的OceanBase等,开始致力于为国内数据库行业构建基础根技术和根生态;二是中国在分布式、实时数仓等方向的开源产品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优秀项目,如PingCAP发起的TiDB、百度发起的Doris和由国人开发的在Apache基金会孵化毕业的HAWQ项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4目等。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学习已经是技术创新与开源落地的主要方向。2022年12月ChatGPT的发布引发了新一轮人工智能爆发式增长,中美在大模型领域将掀起新一轮人工智能竞争热潮,包括百度、智源在内的诸多国内企业,将持续推动中国大模型底层基础设施的建设。2022中国开源贡献度报告显示,国际开源Top50项目中,中国只有ant-design和vue-element-admin两个项目上榜,排名17和26,均为前端项目,主流开源项目中国内仍然较少,中国在开源根技术和核心开发工具方面仍很薄弱。2023年2月,由开源中国、华为、南京大学等机构联合发布开源指南针(OSS Compass)平台,面向 GitHub、Gitee等托管平台上托管的所有开源项目开放,为国内和国际开源社区提供了SaaS服务,为中国开源社区的健康指标和结果评估提供量化指标。四、开源在传统行业的应用进一步深化,金融电信政务等部分行业处于第一梯队领先态势开源在各行业的渗透率正在逐渐加深。据红帽发布的报告显示,当前已经有超过90%的IT领导者都在使用企业级开源。同时数据显示,国内超过八成的行业客户都在软件开发生产中使用到了开源技术。据开源在传统行业的应用统计,金融、电信、政务、医疗行业占比最高。其中,金融行业占比17.3%,电信行业运营商占比10.9%,医疗行业占比为9.6%。以开源操作系统openEuler、企业级Kubernetes平台OpenShift等为例,其主要应用场景分布在金融、运营商、政府、物流、制造等场景。开源在以智能汽车为代表的数字化大发展行业,将成为开源高渗透率的领域。以宝马为例,在多年前就成立了自动驾驶项目,并将开源作为重点推进,核心在于使用开源能够推进开发更加敏捷高效,同时对系统的稳定性及安全大有裨益。开源正在渗透行业,同时行业也在反哺开源,其中尤以金融和电信行业为甚,近年来涌现了诸多非常优秀的开源项目。金融行业以微众银行为代表,已发起二十余个开源项目,其中两个已于2021年进入Apache孵化器。电信行业中,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中国运营商与海外企业合作,参与推动了包括ONAP、Edge、G-SRv6等基于平台、关键部件、系统与集成领域的开源项目。在开源社区与组织建设方面,金融、电信、制造业、智能汽车等已形成行业特色。行业开源社区及组织主要承担行业内的开源代码服务、供需对接、开源治理推动、开源规范制定、开原生态建设及企业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5交流等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各行业开源协作和开源实践。例如,金融行业开源技术应用社区、工业技术软件化开源社区(OSIICN)、通信行业开源社区(ICTOSC)、OpenSDV汽车软件开源联盟等等。可以预见,行业正在逐渐形成拥抱开源、使用开源的共识。未来,开源将在传统企业展现更多的力量,而传统行业积极拥抱开源、引入开源软件的背后,是其业务发展导致的企业对持续变化的业务需求响应能力、软件性能及成本与效率方面的考虑,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和创新发展。开源技术将以更加深入地融入各个行业,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五、开源社区蓬勃发展,但运营和治理的专业化程度仍需提升中国的开源社区从最初单一且独立的社区不断演进,呈现出今天百花齐放、社区规模稳定增长的繁荣景象,为中国开源生态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国内开源代码托管平台逐渐形成规模,包括GitCode、Gitee、GitLink、木兰开源社区、Gitlab、Gitea等平台在内,持续迭代发展。此外,2023年6月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发布新的代码托管平台AtomGit,为中国开源基础设施再添新力。项目型开源社区大量涌现。根据开源社汇总的中国开源地图,2022年中国开源社区新增21个组织,增幅明显。按地域排序,开发者社区聚集最多的前三位地区为北京、上海、杭州。北京地区共有69个社区,包括Apache IoTDB、开源GitOps产业联盟、Apache ShardingSphere、Apache Doris、亚马逊云科技、OceanBase等。上海开源社区包括KubeSphere、Neo4j开发者社区、OpenMLDB社区、X-lab开放实验室等;杭州开源社区有Apache RocketMQ、阿里云PolarDB开源社区、Ruby China、龙蜥社区、KubeEdge等。大数据、云原生、云计算为专业开源社区排名最多的3个领域,中间件、机器学习、数据库社区数量近几年增长迅速。大数据在开源社区领域的类别中数量最高,有46个。一方面,在数字化时代,大数据发展起步较早,行业对大数据技术和工具的需求非常高;另一方面,大数据领域的技术非常复杂,涉及到分布式计算、数据存储和处理乃至机器学习等多个方面,这也涌现了Hadoop、Spark、Kafka等成熟的技术工具和框架。云原生和云计算开源社区数量排在第二和第三位,分别有43个和39个。中间件、机器学习、数据库的社区数量在近几年增长迅速,如今均达到了31个。2022年,国内举办了多场开源社区活动和会议,为开发者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比较有影响力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6的会议包括: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中国开源年会(COSCon 2022)、CCF中国开源大会、长沙 中国1024程序员节、全球开源技术峰会GOTC等。中国开源社区与国际交流更为紧密:中国开源社区积极参与国际开源项目,共商开源供应链安全策略,中国的开源项目和开发者在国际开源社区中逐渐脱颖而出,中国举办的开源技术大会和交流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开源爱好者和专业人士。六、开源组织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对开源生态建设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2023年,中国开源组织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中国开源产业链不断完善。各类型开源组织,包括开源基金会、综合型产业联盟、专业型开源组织、地区型开源组织、开源推广型社会组织等不断涌现,对完善中国开源生态建设发挥着积极的贡献。专业型开源组织,例如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COPU),倡导发展开源芯片的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和中国RISC-V产业联盟,关注开源人工智能等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聚焦工业4.0的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着力于云计算产业的中国开源云联盟、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等,都彰显了中国开源生态蓬勃发展的生命力。中国开源基金会新进展:2020年6月成立的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是我国首家开源基金会。现有捐赠单位47家,30个开源项目通过技术监督委员会(TOC)的技术准入,其中OpenHarmony、openEuler两个重点开源项目在业界形成较大影响力,累计数亿人次、数百万用户企业通过网络免费获取。2023年4月成立的重庆天工开物开源基金会,由重庆市政府批复设立,由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中冶赛迪、中国信科、中科院等知名高校和企业联合发起。以华为、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蚂蚁集团、中兴、极氪汽车为例,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开设开源办公室,成为企业开源统筹和运营的核心能力中心,专业合规地运营开源,并在开源社区贡献代码、资源和经验,大大推动企业开放组织和繁荣开源生态的发展进程。中国开源生态的蓬勃发展,不仅对于中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全球的开源生态同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七、开源教育横纵连合协同发展,人才培养规模化稳步推进国内众多高等院校加大开源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进行开源课程建设,组织开源相关讲座、竞赛以及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7多种线上、线下活动,积极探索开源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提升软件人才与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周明辉开设OSS Development开源软件技术课程,华东师范大学与同济大学共同创建X-lab开放实验室,开设开源软件通识基础课程,等。知名开源项目及开源企业纷纷组建专门的技术培训学院,发布开源培训认证课程,围绕开源项目推动专业化教育,如百度AI Studio、PingCAP TiDB培训及认证课程等。基于开发工具和知识社区的开源教育平台快速发展,形成了活跃的互动在线学习与实训模式。国内平台类典型代表包括 CSDN GitCode、GitL、木兰开源社区、头歌()、G 等社区,为全球开源学习者提供学习实践的通道。开源教育正加速融入并贯穿教育全阶段:开源逐渐渗入各地高、中、小学教育,像Arduino、Scratch等开源软硬件在儿童创客教育产品中被广泛使用,众多开源组织和开源在线教育平台组织师资培训及学生创客活动,支持学校进行开源启蒙教育。同时,越来越多的职业教育机构和培训机构,大量引入和增设开源软件和工具、开源相关培训及网络课程。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从开源文化、开源素质、开源技能“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构建开源教育的生态发展。2023年中国计算机教育大会上,由教育部、CCF开源发展委员会、软件行业协会、开源基金会等多方一起,探讨大规模计算机实践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方法及流程,支持高校加速推进计算机开源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从规模化人才培养方面赋能发展。但开源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当前市场仍存在开源人才短缺,开源教育资源不完善;高校对开源教育的接受程度有限、开源教育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等等问题与挑战。八、开源商业:开源商业模式逐渐演进成型,投融资偏好人工智能热点开源作为多年来长盛不衰的话题,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开源项目公司获得大量投资或最终上市。而在此过程中,开源的商业模式也逐渐成型,演进出多种商业模式。2022年对于开源商业化来说称得上是极具挑战的一年。无论在全球资本市场上,还是在国内市场上,由于Covid-19疫情的影响以及全球政治形势的影响,经济的缓慢复苏和资本的骤冷,让开源生态里的商业公司都经历着各种考验。全球市场上,2022年有MariaDB(MySQL之父Monty创建)通过SPAC方式上市,但不到半年的时间市值腰斩。在国内市场上,相比资本市场的谨慎观望,国家和政府则对于开源逐渐重视,并不断推出利好政策。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8与过去两年相比,开源投融资的赛道发生显著的变化,从数据库为先转为人工智能为先。就国内市场而言,大模型的火热带动了Mengzi(澜舟科技)、ChatGLM和CodeGeeX(智谱 AI),而面向AI的向量数据库 Milvus(Zilliz)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当前,开源商业化依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开源项目的贡献方、拥有方、开源社区力量、基金会或者OSI等行业非政府组织以及政府最终相互结合起来,形成了对于整个开源世界的运作和治理控制体系及至关重要的奖惩执行。中国开源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开源发展的机遇开源正成为全球数字市场的增长点,我国政府更加重视与推动开源的发展:开源软件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全球创新和经济增长,世界各国纷纷将数字经济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我国政府对开源技术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从国家层面、省市及地区相继出台政策,引导和投资促进开源技术在关键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支持开源社区的建设和国际合作,推动中国开源走向全球。政府对开源的支持促进了开源生态系统的繁荣,并为开源软件在国内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中国具有极大的开源应用市场空间: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善的电子工业产业链,许多开源技术在中国市场找到载体落地并销往全球。开源技术本地化,并在本地提供服务和二次开发的过程,是一个明显的趋势,RISC-V、TWS(True Wireless Stereo)等技术在中国的快速产业化就是最佳案例。特别是软件、硬件结合的产品及软硬一体化的应用解决方案,依托中国完备、高效的产业链优势,这是中国开源发展在全球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的历史机遇。而随着IoT和AIoT的发展,数据将从万物互联中产生。中国制造业的市场规模与快速迭代的优势,将带来更多的技术创新。开源的订阅服务费的商业模式和可定制化的开放技术架构为中国企业降低了市场门槛与学习成本,提升了性价比。据2022年中国开源软件产业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开源可为企业项目节省38%的直接开发成本,避免重复造轮子的成本投入。开源正与各技术领域深度融合:开源软件的发展从操作系统开始,发展到数据库、中间件,并向应用领域逐渐延展,进而在近年来开始主导深度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开源正在与各技术领域深度融合。开源逐步渗透传统行业:开源在各行业的渗透率正在逐渐加深。据红帽发布的2021全球企业开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9源现状报告显示,当前已经有超过90%的IT领导者都在使用企业级开源。同时,据数据统计,2020年在全球财富50强中,共有72%的企业在使用GitHub平台托管代码,国内超过八成的行业客户都在软件开发生产中使用到了开源技术。中国具有极大的开发者人才基础:据CSDN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开发者用户已超过4300万,2022年新增600万开发者相关用户,其对开源相关技术的关注度和学习热情持续高涨,这数千万的开发者群体为中国开源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创新能力,成为推动中国开源发展的重要基础力量。中国开源发展的挑战高质量开源项目仍然缺乏:尽管中国的开源项目数量不断增长,但仍面临高质量开源项目的相对匮乏,尤其是根技术和核心技术栈工具的缺乏。在全球开源竞争中,仍然需要持续加强创新能力,培育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开源项目,提升开源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顶尖开源人才匮乏,规模化开源人才培养生态还待发展:优秀开源人才所带来的生态效应,是非常稀缺的资源。但当前开源人才供需对接的效率低;高技能人才匮乏,顶尖开源人才更难寻;同时企业对开源人才的培养成本投入少,开源人才留存困难等问题。开源供应链安全、知识产权合规及法律风险问题,日益突出:开源软件漏洞数量保持高位的情况下,随着开源应用的增加,加强开源安全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应用,提升开源软件和系统的安全性,建立健全的开源治理机制和规范是一大挑战。同时,开源软件的使用和贡献涉及知识产权和法律合规等问题,如何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合规地贡献、使用和贡献开源代码,也是是一大挑战。开源社区的治理和协作,需要提升系统化建设能力:随着开源社区规模的不断扩大,社区治理和协作机制的建设变得更加重要。加强开源社区的组织和管理,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和协作平台,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社区的活跃度和效率。国际竞争和合作压力:中国开源界面临来自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和合作压力,在全球开源领域,各国都在积极推动开源技术的发展,中国需要与其他国家开展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与竞争,提升中国开源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中国开源发展建议一、持续加强重点开源人才培养,推动开源教育和人才基础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20加强开源教育和人才培养,加大对开源教育、开源培训的投入,建设开源教育资源和平台,全方位完善开源人才教育体系。鼓励开源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高效协同教育机制,持续打造创新型产教融合平台,鼓励开放融合、参与开源实践。加大开源知识库和资源库的建设,通过提供培训、指导和资源的方式,鼓励和支持中国开源开发者积极参与和贡献到全球主流开源项目中,帮助中国开发者融入全球开源社区。加强开源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力度,提高开发者对开源的认知,鼓励举办开源活动、开源研讨会和开源培训、实训营等平台,提高开发者的开源意识和技术能力,推动开源文化的普及和传播。进一步加大开源创新大赛等的奖励和扶持、优秀开源人才的培养计划。二、加大对开源项目和源企业的投入与扶持,鼓励新创开源项目,提高中国开源影响力鼓励企业和政府机构参与开源项目的投入,加大对开源组织和企业的投入与扶持,提高开源项目的质量和数量,为国内外用户提供更好的开源产品和服务,让更多的用户使用中国主导的开源项目。支持开源创新和项目孵化,持续打造高质量的开源项目:鼓励和支持创新型开源项目的孵化和发展,提供资金、资源和政策支持,培育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项目,推动中国开源在全球的竞争力。加大对开源托管及运营基础平台的投入,加大对支撑型代码托管平台以及开发者平台的支持与扶持,对持续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支撑平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三、继续深化开源生态发展,推动开源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开源社区的扶持和治理,保障开源社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鼓励开源项目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化路径发展,加强产业上下游戏的的对接和合作,深化更好的技术支持和应用场景,推动开源技术在产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扶持开源企业发展,培育优秀开源项目。从开源产品的诞生到商业化,往往要经过很长的周期。建议政府部门对开源项目、开源产品和开源企业给与较长期支持。例如,鼓励各行业企业积极拥抱开源,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引导企业采用开源产品,扩大开源用户群体等。四、推动开源供应链安全及知识产权保护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21积极参与国际开源标准制定,推动开源技术的标准化进程,提高中国在国际开源社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开源领域的竞争提供有力支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对开源软件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确保开源软件的合法权益,增强开源社区和企业的创新动力和信心。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力度促进开源国际化合作,提升国际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中国开源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参与国际开源项目、开源社区、开源组织和标准的制定。鼓励多形式与国际开源建立合作关系,促进技术共享与合作,推动形成统一融合的开源生态。鼓励中国开源国际化,积极参与全球竞争。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的规模化场景有机会诞生更多世界级的基础软件公司。开源能吸引全球人才、汇聚全球场景、快速打磨产品,在技术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为中国企业超越传统巨头提供了可能。借助开源“全球化”的天然属性,中国开源企业有能力参与全球竞争,建议政府鼓励更多的中国开源企业走向世界,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鼓励国外优秀开源项目和优秀人才引进来: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与国际开源组织和社区的交流合作,吸引全球优秀项目与杰出开发者加入,提升中国开源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正如中国开源推进联盟名誉主席陆首群所言,在国际形势愈发复杂的背景下,中国开源发展的核心是自主创新。中国开源社区要加强原创性的技术研发,推动自主知识产权发展,以实现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中国开源人和开源组织更应该不忘初心、坚守本心,坚守并践行中立原则的开源发展之路,推动中国科技及全球开源的大发展。中国开源的发展,未来可期!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22第一章 开源的基本概念1.1 开源的定义和特征1.1.1 开源的定义开源(Open Source)一词于1998年2月3日由Chris Peterson提出,“Open Source”的概念出自当时著名的黑客(Hacker)社区Debian的社长Bruce Perens起草的“Debian Free Software Guidelines”(DFSG)。1998年2月下旬,Eric Raymond和Bruce Perens共同创立Open Source Initiative(OSI)。OSI承担的首要任务之一是起草开源定义(OSD),并使用它来开始创建OSI批准的许可证列表。对确立“Open Source”定义有决定意义的是在1998年4月7日在美国加州Palo Alto由18位“自由软件运动领袖”召开的Freeware高层会议,通过了传播开源的必要性。会议由Tim OReilly主持,Brain Behlendorf(Apache创始人)、Linus Torvalds(Linux创始人)、Guido Van Rossum(Python创始人)、Eric Raymond(著名记者、OSI首届主席)等参加。随着时代的变迁,开源的定义内涵也在不断演进。目前的共识是:开源是促进信息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将源代码、设计文档或其他创作内容开放共享的一种技术开发和发行模式。技术领域的开源已包含源代码 软硬件设计文档源代码、源数据等技术和资源的开放共享,源代码仍然是开源的主要内容。在开源模式下,通过许可证的方式,使用者在遵守许可限制的条件下,可自由获取源代码等,并可使用、复制、修改和再发布。本质上,开源模式是一种依托互联网平台,大规模群体智慧通过共同参与和协作,不断累积智慧,实现持续创新的方法。该方法中,项目的核心开发人员与大规模的外围群体紧密合作,他们通过互联网来共享资源、开展协同开发、管理代码等,由此使得项目开发的效率、应对需求变化的能力大幅提升。1.1.2 开源的特征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于2016年归纳提出的(已被国际认可)开源特征包括:开放、创新、自由、共享、协同、绿色、民主(化)。开源的本质在于开放、共享、协同。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23开放指开放标准、开放环境、开放源码;创新是主轴;自由指自由发布、自由传播、自由复制、自由修改、自由使用,其中,自由传播是开源运动的要义;共享指共享资源;协同指协同开发、协同作业、协作生产;绿色指支持绿色可再生能源、绿色环境和零边际成本效应;民主化指在新兴协同共享中,创新和创造力的民主化正在孵化一种新的激励机制,这种机制很少基于经济回报,而更多地基于推动人类的经济生活方式,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全球民主化。为避免原创技术的流失,不能单纯限制孵化阶段开源代码的自由传播,可通过开源的商业模式、安全模块、运维举措、生态系统所构筑的屏蔽层来解决。作为一种创新协作模式,开源已经不仅仅是开放源代码的软件技术开发,还包括更为广泛的开放技术领域及协同创新的理念与机制,总体包括开放科学、开源软件、开源硬件、开源技术、开源文化、开源经济等。“互联网基于知识社会的创新 2.0”是开源创新的基础理论(2005年由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提出,后来获得全球开源界领袖们的确认),与工业 4.0、工业互联网机制相通,与元宇宙(Metaverse)概念相似。利用开源渠道,将高阶社会(知识社会,虚拟化的实验空间)中的技术、管理、资源等要素,作用于低阶社会(现实的工业社会,物理空间)中的业态(生产的、技术的、经济的、社会的),促使其产生01的爆发性重构。1.1.3 开源的范畴时至今天,开源已成为开源软件、开源硬件、开源生态、开源技术、开源社区、开源经济、开源商业模式、开源理念、开源文化、开源教育、开源许可证、开源基金会、开源孵化器、开源数字化治理体系、开源标准等的总称。1.2 世界开源发展简史世界开源发展史,有三个里程碑时间节点:1970年、1985年、1991年,分别对应UNIX、GNU、Linux的发展。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241.2.1 UNIX简史1969年之前,Bell实验室和MIT、GE合作启动开发一个多任务多用户的操作系统Multics,为UNICS操作系统诞生创造条件。1969年,UNIX原型UNICS(UN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ystem)诞生。1973年,Dennis Ritchie发明C语言,用C语言将UNICS重写并更名为UNIX,UNIX正式诞生。1969-1977年,UNIX相继推出V1-V6版本,向社会开放源代码。1977年开始进入“后UNIX”时代,UNIX演化为UNIX(闭源,即AT&T-UNIX)和BSD(开源,即BSD-UNIX)。主流的开源BSD操作系统有386BSD、FreeBSD、NetBSD、OpenBSD。因此,世界开源的历史始自1970年开启的“前UNIX”,至今53年,开源在事实上已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1.2.2 GNU简史GNU系统是一套向上兼容UNIX的完全自由的操作系统。GNU代表“GNUs Not UNIX”。1983年9月27日,Richard Stallman提出了GNU工程的初始声明,意图找回在早期计算机社区中广泛存在的合作精神,通过除去专属软件所有者设置的障碍而使得合作再次成为可能。1984年1月,Richard Stallman从MIT离职并开始编写GNU软件,同年9月开始GNU Emacs的工作。1985年,Richard Stallman发表GNU宣言,吸收“前UNIX”和BSD的开源成果,开发推出Emacs等编译器等自由软件(Free Software)。同年10月,自由软件基金会(FSF)正式成立。“Free Software”中的“Free”关乎自由,而不是价格,是指可以付费或不付费得到GNU软件。一旦得到了软件,便拥有了使用它的四项特定自由。可以自由按照自己的意愿运行该软件;可以自由复制软件并将其送给朋友和同事;可以自由通过对源代码的完全控制而改进程序;可以自由发布改进的版本从而帮助社区建设。1.2.3 Linux简史Linux的诞生、发展和成长过程始终依赖着五个重要支柱:UNIX操作系统、MINIX操作系统、GNU计划、POSIX标准和Internet网络。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251977年,UNIX的重要分支BSD在UC Berkeley诞生。开发者是SUN公司创办者Bill Joy。1984年,Andrew S.Tanenbaum为能续进行学术教育研究,重新开发了一个基于“前UNIX”和BSD4.3的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Minix,这是Linux最开始的前身。1985年,GNU开源计划和FSF基金会成立。在这个时间前后,涌现了很多重要的软件和协议,如GPL协议、GCC C编译器、Emacs编辑器、Glibc、bash shell等,为Linux后来的发展创造了肥沃的土壤。1991年,芬兰本科生Linus Torvalds在Minix和GNU成果的基础上,开发并以GNU GPL许可方式发布了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Linux v0.01。1992年5月21日,Peter MacDonald发布第一个独立的Linux安装包SLS。1993年6月17日,Slackware Linux由Patrick Volkerding发布,这是第一个取得广泛成功的Linux发行版。8月16日,Ian Murdock(Debian中的“ian”)发布了第一个Debian Linux发行版。Debian是最有影响力的Linux发行版之一,是MEPIS、Mint、Ubuntu等的鼻祖。8月19日,Matt Welsh写的Linux Installation and Getting Started第1版出版,这是第一本关于Linux的书籍。1994年3月14日,Linux内核V1.0发布,它支持基于i386单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8月15日,William R.Della Croce,Jr.申请了“Linux”商标,9月进行了注册。11月3日,Red Hat共同创始人Marc Ewing宣布可以以49.95美元的零售价格获得Red Hat Software Linux的CD-ROM和30天的安装支持。1996年5月9日,吉祥物Tux诞生。6月9日,Linux内核V2.0发布,这是第一个在单系统中支持多处理器的稳定内核版本。Linux从此成为很多公司的重要选择。10月14日,Mattias Ettrich发起KDE项目,此前UNIX和Linux都没有统一的桌面系统,编写桌面软件非常复杂。1997年1月9日,第一个“Linux病毒”Bliss被发现。1998年5月1日,基于Linux的Google搜索引擎面世。12月4日,IDC报告称1998年Linux出货量至少上升200%,以其他任何操作系统无法企及的速度增长着。1999年3月3日,GNOME桌面系统进入Linux世界。2000年2月4日,IDC报告表明Linux排在“最受欢迎的服务器操作系统的第2位”。10月30日,第一个Linux live发行版Knoppix发布。2001年1月,Linux 2.4发布,进一步提升了SMP系统的扩展性,同时集成了很多用于支持桌面系统的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26特性:USB、PC卡(PCMCIA)的支持,内置的即插即用等功能。2003年3月6日,SCO Group公司宣布正在发起对IBM高达10亿美元的诉讼,声称IBM把SCO的商业机密整合到了Linux中。12月,Linux 2.6版内核发布。2007年8月8日,Linux基金会由开源发展实验室(OSDL)和自由标准组织(FSG)联合成立,得到了主要的Linux和开源公司,包括富士通、HP、IBM、Intel、NEC、Oracle、Qualcomm、三星以及开发者的支持。11月5日,Google发布Android,被称为“第一个真正开放的综合移动设备平台”。2011年5月11日,Google I/O大会发布基于Linux内核的云操作系统Chrome OS的Chromebook。6月21日,Linus Torvalds发布Linux3.0版本。Linux内核大版本的更新周期一般是2-3个月,当前最新版本为Linux 6.4-rc4,发布时间为2023年5月28日;稳定版本Linux 6.3.4,发布时间为2023年5月24日。其Maintainer为Greg Kroah-Hartman&Sasha Levin。1.2.4 开源基金会崛起开源基金会是开源生态中的重要部分。对于非营利性且处于中立位置的开源基金会来说,他们拥有开源项目的知识产权,而且没有任何商业利益,这为贡献者、开发者、用户提供了良好的协作平台;基金会也会通过技术服务和项目孵化来帮助开发者和开源企业,如软件仓库、问题跟踪、技术指导、法律支持、项目投资、公共关系维护等;基金会还会提供项目日常的运营和治理,以满足在项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对于管理项目的需求。自20世纪80年代自由软件基金会(FSF)开始,全球各类开源基金会快速发展,在构建全球开源生态中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各类开源基金会已经超过100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以下数据截至2023年4月):自由软件基金会(1985年成立)Open Source Intiative(1998年成立)Apache软件基金会(1999年成立)GNOME基金会(2000年成立)Blender基金会(2002年成立)Mozilla基金会(2003年成立)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27Eclipse基金会(2004年成立)Open Invention Network(2005年成立)Linux基金会(2007年成立)云原生计算基金会(2015年成立)RISC-V基金会(2015年成立)OpenJS基金会(2019年成立)TARS基金会(2020年成立)SODA基金会(2020年成立)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2020年成立)开源基础设施基金会(2020年成立)OpenSSF基金会(2020年成立)Rust基金会(2021年成立)天工开物开源基金会(2023年成立)1.3 中国开源发展简史1991年,中国与AT&T Bell Laboratories USL/USG合作,引进UNIX SVR 4.2版本源代码(全球唯一,但属于“后UNIX”闭源时期),并发布了中文版本,合作组建了中国UNIX公司;中方同时也引进“前UNIX”开放的源代码。1999年,中科红旗、中软网络、冲浪平台在引进Red Hat公司Linux发行版的基础上,分别推出最早的Linux中文版本。因此,中国开源的发展历史具有两个里程碑节点:1991年、1999年,至今32年、24年,可以分为启蒙、萌芽、发展、加速四个时代。1.3.1 启蒙时代1991年,陆首群、张克治和杨天行牵头代表中方代表团与美国AT&T USG合作,美方将最新开发的UNIX版本UNIX SVR4.2源代码向中方开放。中方为此组织了UNIX新版本编辑委员会,由杨芙清、胡道元、仲萃豪、刘锦德、尤晋元、贾耀良、孙玉芳等国内资深软件专家组成,并邀集全国软件专家、程序员200多人,翻译、编辑、出版了UNIX SVR4.2中文版本共19册,首发式在人民大会堂举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28行,向全国各大图书馆、高等院校赠书,业界影响甚大。这一历史事件被Linux基金会收录,后被作为中国开源诞生的标志性事件。1991年成为中国开源元年。1992年12月,中方与USG合资在华成立了中国UNIX公司。1994年,已经在芬兰工作5年的宫敏博士第一次将Linux和大量自由/开源软件源码通过磁带带回中国。1997年,宫敏第二次带回80GB的自由软件,并在国家信息中心的帮助下在中国经济信息网(https:/ Linux收获了第一个市场用户北京市政府政策研究室。1999年3月正式对外发布Xteam Linux中文版1.0。2001年冲浪平台在香港创业板上市。1.3.2 萌芽时代在历时8年的启蒙阶段中,自由/开源软件的理念和文化开始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随着UNIX、Linux在中国用户的激增,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国自发地涌现出一批开源社区和开源企业。在中国开源发展的萌芽阶段,Linux技术的快速普及起到了核心的推动作用。1999年9月,蓝点软件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成立,次年3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一个中国初创公司从成立到在美上市仅用不足200天,且上市当天股价暴涨400余倍,这个神话旷古绝今。1999年底,时任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副所长的孙玉芳老师牵头筹建北京中科红旗软件有限公司和北京红旗中文贰仟有限公司,分别基于Linux和OpenOffice进行中文版红旗Linux和RedOffice的研制。孙玉芳老师英年早逝,一生发表操作系统相关论文180余篇,编著和译著操作系统原理相关著作140余册,他指导过的诸多硕士/博士生现已成为开源产业的中坚力量。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291999年,中国软件开发者社区CSDN在蒋涛的努力下成立了,并于2000年创办程序员杂志。2000年2月,在科技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支持下,由一批国内高校、研究院所、IT企业联合发起成立了共创软件联盟。共创软件联盟在开源许可证规则下对863计划的软件成果进行开源培育和孵化,并提出以开放源代码的协同创新模式作为中国基础软件发展的主要路径,对我国开源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02年,黄建忠以CJacker的ID在中国Linux公社发布了基于RedHat 8再发布的Magic Linux版本这是国内第一个Linux社区发行版。在这个阶段,部分中国开发者开始尝试向国际上游社区贡献代码。但同时,国内Linux企业对开源技术采用拿来主义,忽视开源社区、商业模式和开源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投入和积累,导致在国际社区中出现了许多针对中国Linux发行商只是开源使用者的评价,直到2008年,这种印象才得以扭转。2003年,原信息产业部通过电子发展基金支持“Linux公共开发平台”的建设,并成立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国内操作系统厂商进行Linux参考平台的研发和Linux操作系统的应用推广。2004年,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成立,陆首群教授被推举为联盟主席。在陆首群主席的大力推进下,COPU 为推动中国开源软件的发展而不懈努力,也为促进中、日、韩乃至全球关于开源运动的沟通、交流、共享、协同与合作而努力,为促进中国、东北亚和全球开源运动作出贡献而努力。联盟的国际智囊团聘请了几十位全球顶级开源专家以多种形式参与和推进中国开源建设,如此规模的智囊团在全球首屈一指,是开源界公认的顶级智库,是COPU创建的开源高地、科技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可以说,联盟的成立和陆主席的领导加速了中国开源软件发展的速度,为碎片化的国内开源产业建立了统一的根据地,为国际开源生态和中国开源生态建立了纽带。2008年,以Kernel、Apache、GNOME、OpenOffice为代表的国际知名开源社区纷纷选择在北京召开全球技术峰会,作为他们进入亚洲的第一步(之前从未在亚洲国家召开顶级技术峰会)。这是对中国开发者在社区提交贡献的肯定。因此,我们认为2008年成了中国开源发展重要的分水岭。1.3.3 发展时代在2009年前,中国常被视为国际开源资源单纯的使用者,2009年之后,中国开发者提交的代码被Linux基金会接受,排名稳居世界前四(Kernel 2.6.27之后),中国开始成为国际开源资源的贡献者。在2009年之后,伴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国一批有实力有抱负的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30知名科技IT企业、互联网公司开始选择拥抱开源。Linux基金会执行董事Jim Zemlin曾表示:“这些中国科技公司无论从开源技术上,还是产业、经济发展上,已经走进世界领导者行列。”在2009-2018年这十年中,中国开源呈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从开源开发者数量的激增,到开源社区的多样化(不再局限Linux等操作系统领域),再到知名科技企业自内而外的拥抱开源(内部实行开源治理,逐渐对外捐献开源项目,并向上游技术社区提交贡献)。2012年成立的中国开源云联盟(COSCL)和2016年成立的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OSCAR)就是典型的开源与云计算技术融合的产业联盟。这一阶段明显的特点在于不论是初创企业还是千百亿体量的科技巨头纷纷用开源技术来构建公司自身的技术堆栈,在技术上全面拥抱开源,并越来越重视对上游开源社区和开源基金会的投入与贡献。1.3.4 加速时代2019年至今,中国开源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加速阶段。根据Linux基金会有关Kernel.org社区贡献的统计,来自中国开发者的贡献已居全世界之首(Kernel 4.14至今)。中国开源发展进入深水区,开源生态的完整性、开源社区的成熟性、开源商业模式的多样性和复合性都在发生巨大变化。由木兰开源社区牵头、多家单位联合参与起草的“中国第一个开源协议木兰许可证”已经正式发布,前不久还被OSGJ翻译为日文版使用。由华为、百度、腾讯、360、浪潮等发起成立的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填补了中国没有开源基金会的空白,尽管它还不能与Linux基金会、Apache软件基金会相提并论,但在开源领域备受瞩目。在现阶段,部分领先的中国企业不满足于拥抱开源,他们正在很多创新领域跃跃欲试,希望通过开模式来对创新技术进行引领,如商汤的OpenMMLab计算机视觉开放算法、矩阵元的Rosetta隐私AI开源框架、阿里的RocketMQ海量信息中间件、京东的JD Chain开源区块链、百度的PaddlePaddle深度学习平台和Apollo自动驾驶平台、海尔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工业APP开发框架开源项目等。同时,在现阶段出现了一些原生的开源明星项目,如Apache SkyWalking、Apache Echarts、Apache IoTDB、TiDB,其中一些优秀的开源项目如TiDB备受资本市场的推崇,创造了全球数据库融资历史新的里程碑。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311.4 开源软件与知识产权至此,我们对开源的定义和发展史有了基本的认识,在继续深入了解之前,有必要关注开源软件与知识产权的知识。1.4.1 软件知识产权的主要内涵软件知识产权是计算机软件人员对自己的研发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目前国际上对软件知识产权的保护法律还不是很健全,大多数国家都是通过著作权法来保护软件知识产权的,与硬件相关密切的软件设计原理还可以申请专利保护。软件知识产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与商标权。著作权指软件的表达(如程序代码、文档等)方面的权利。专利权包括软件的技术设计,如程序设计方案、处理问题的方法、各项有关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权利。商标权则是指软件的名称标识方面的权利。软件需要有硬件平台的支撑才可以运行,而在硬件平台上运行的软件基本上是目标码(二进制格式),从而造成软件源码和二进制目标码的分离和割裂,而软件作为通用商品进行销售或分发时主要提供的只是二进制文件,这也成为主流的软件销售和分发方式,并主要通过随软件一起发布的最终用户许可协议(End User License Agreement,EULA)对软件的使用、修改和分享及其他相关事宜作出规定。针对上述对软件源代码的处置方式,出现了一种开放、协同、共享的软件发展模式通过开源软件许可证对软件源代码的复制、修改、再分发等权益,对商标、专利、著作权等内容进行进一步规范,这也是对软件知识产权发展的一个重要补充。1.4.2 开源软件许可证开源许可证就是开源软件使用的许可证。对开源软件许可证的法律界定先前存在一定的争议。在美国,一些法院认为软件许可证是合同(Contract),一些法院则认为是许可(License)。两者的区别在于,许可在传统上是由地产或物主作出的,目的在于允许他人使用自己的地块或物品。因此,它是单方向的,不构成完整的合同,而是作为合同的一个要素,用来和他人交换的条件。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32合同和许可之分在美国法上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是合同,那么需要适用各州不同的合同法;如果是许可,那么需要适用统一的联邦版权法。此外,合同的违约救济和版权的侵权救济也有诸多不同,比如禁令(行为保全)的适用、判赔额的确定、律师费的分担等。不过,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陆法系国家,则普遍认为开源软件许可证构成合同;只不过这种许可合同并非协商得到,而是事先规定好的标准化格式合同。具体来讲,开源许可证是涉及版权、专利、商标等一系列权利义务的格式合同,且自动生效。法律并没有限定许可证不能包含什么条款,这导致许可证的类型极其繁多、内容也非常自由。据不完全统计,广义上的开源许可证目前有超过200种,即便是OSI批准的许可证目前也多达96种,其中包括由中国主导编制的Mulan Permissive Software License v2(MulanPSL-2.0),全部许可证可参见https:/opensource.org/licenses/alphabetical和https:/opensource.org/licenses/category。1.4.3 国外主流开源许可证解读(一)GNU通用公共许可证(GPL)GPL通用公共许可证是一个许可证家族的泛称,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自由软件许可协议条款,为使用者提供了足够的复制、分发、修改的权利:可自由复制;可自由分发,提供他人下载;可用来盈利,分发软件过程中收费(必须在收费前向客户提供该软件的GNU GPL许可协议);可自由地修改(使用了这段代码的项目也必须使用GPL协议)。GPL当前主要有GPL v2和GPL v3两个版本。这组许可证的共同特征在于其“传染性”:任何基于GPL代码编写的软件都必须成为开源软件。换言之,使用了任何GPL代码的软件,无论GPL代码占比多少,都必须将完整的源代码公开,并允许他人修改、发布。GPLv2许可证存在一些漏洞,例如它不能阻止一个软硬件结合的系统中,通过对硬件部分施加限制,间接阻止用户在该硬件上运行软件的修改版本;没有包括关于专利的约定,导致实践中出现Microsoft-Novell专利协议这类试图将专利申请用作于对付自由软件社群的武器的现象。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33为解决这些问题,GPL v3于2007年发布。除填补上述漏洞,GPL v3兼容性更好。自由软件基金会明确表示GPL v3与Apache 2.0许可证兼容。目前,使用GPL许可证的重要项目包括Linux内核和MySQL等,但新兴项目一般会选用更宽松的许可证。(二)LGPL(Lesser General Public License)LGPL叫做GNU宽通用公共协议,对产品所保留的权利比GPL少,适用于非开源产品的开源类库或框架,并可以不继承LGPL协议,使用其他的开源协议。LGPL的特点在于,链接到该软件库的软件可以不适用LGPL或GPL,换言之,可以不公开源代码。LGPL的这一特性消除了在GPL下软件商用的最大障碍。尽管如此,基于该库修改而得到的软件仍然需要遵循GPL许可证。(三)Mozilla Public License(MPL)MPL允许在其授权下的源代码与其他授权的文件进行混合,包括私有许可证。在MPL授权下的代码文件必须保持MPL授权,并且保持开源,即允许在派生项目中存在私有模块,同时保证核心文件的开源。使用MPL授权的软件并不受专利的限制,其可以自由使用、修改,并可自由的重新发布。带有专利代码的版本仍然可以使用、转让,甚至出售。(四)BSD许可证系列BSD许可证是由UC Berkeley首倡和维护的,版本繁多,目前常用版本包括原始的BSD-4、BSD-3以及简化的BSD-2。BSD属于宽松许可证,与MIT许可证接近但更加宽松,甚至跟公有领域更为接近。在最简化的BSD-2许可证下,保留著作权声明、许可证内容以及免责声明即可;只要满足许可证设定的条件,就可以自由地修改并发布代码。BSD-3许可证在BSD-2许可证的基础上增加了禁止背书条款(未经事先书面许可不得使用原作者之名来推广衍生作品);BSD许可证进一步增加了广告条款(衍生作品的广告材料必须说明该软件包含由UC Berkeley及其贡献者开发的软件)。(五)MIT许可证MIT许可证之名源自首倡者MIT麻省理工学院,又称“X许可协议”(X License)或“X11许可协议”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34(X11 License)。据统计,2015年GitHub上高达45%的项目使用MIT许可证。近几年MIT许可证的份额有所下滑,在2020年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被Apache 2.0取代,但仍是最受开发者欢迎的许可证之一。MIT的特点在于条款非常简单,是开源协议中最宽松的一个:“被许可人有权利使用、复制、修改、合并、出版发行、散布、再许可和/或贩售软件及软件的副本,及授予被供应人同等权利”,加上要求被许可人保持同样的声明。(六)Apache许可证Apache许可证是一种“宽松”(Permissive)的许可证,目前常用版本是2.0,2020年成为使用最多的许可证。“宽松”是指不保证被使用软件的派生版会继续保持自由软件的形式,即:“怎么用都行,用在哪都行”。具体而言,Apache 2.0许可要求保留版权和许可声明,但允许许可作品、修改和更大的作品在不同的条款和没有源代码的情况下分发,只是未修改的部分仍然需要保留Apache许可证。除了为用户提供版权许可之外,还有专利许可,对于那些涉及专利内容的开发者而言,该协议最适合。由于上述利好条件,Apache 2.0成为了相当多流行的开源项目的许可证,最著名的例子之一就是Kubernetes。不同开源许可证就许可、条件和限制的比较参见https:/ 商标使用保证Apache许可证 v2.0是是是是是是是否否否BSD-3 Clause Clear License是是是否是是是否BSD-2 Clause Simplified License是是是是是否否DPL v2.0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否否GPL v3.0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否否LGPL v2.1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否否LGPL v3.0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否否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35可以看出,除了允许商业性使用、分发和修改外等常见特征外,开源许可证还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开发者不承担保证责任(瑕疵担保责任)。开源代码通常都是免费提供的,因此开发者不应为他人使用该软件造成的损失而承担责任。二是要求保留著作权标记。开源软件并不意味着放弃著作权。相反,开源许可证的强制效力来源,恰恰来自于作者对开源软件的著作权。因此,许可证一般都要求以适当的形式保留著作权标记(包括许可证正文以及作者署名)。1.4.4 木兰开源许可证族解读木兰许可证族由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研制,已发布版本包含木兰宽松许可证(MulanPSL v1;MulanPSL v2)、木兰公共许可证(MulanPubL v1;MulanPubL v2)、木兰白玉兰开放数据许可协议(MBODL v1)、木兰开放作品许可协议(MulanOWLs v1)。1.4.4.1 木兰宽松许可证(MulanPSL)MulanPSL v2于2020年通过OSI认证,是全球首个由我国主导的国际通用中英文双语许可证,与Apache 2.0许可证有良好的兼容性,最大限度鼓励专利和版权开放,并于2021年发布日文版。截止2020年底,已有超过1万余项国内自主开源项目支持MulanPSL 2.0,得到Linux基金会、Apache基金会、华为、阿里、开源中国、CSDN等开源组织、公司和代码托管平台的支持应用,1万7千余代码AGPL v3.0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否否MIT许可证是是是是否否Mozilla Public License v2.0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否否否Eclipse Public License v2.0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否否木兰宽松软件许可证 v2.0是是是是是是否否否开放数据共享开放数据库许可证是是是否是是是是否否否Microsoft Public License是是是是是是否否SIL 开放字体许可证 v11是是是是是是否否知识共享署名 4.0 国际(CC-4)是是是否是是是否否否常见开源许可证的对比汇总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36仓应用(Gitee 11000 ,GitHub 7000 )。其中典型应用有OpenEuler、OpenGauss、方舟编译器、XiOUS等。1.4.4.2 木兰公共许可证(MulanPubL)木兰公共许可证在宽松版基础上增加了其传染性,对开源软件的分发增加了限制性要求。木兰公共许可证和木兰宽松许可证间存在较大差异,均以第 2 版为例,其差别集中在“分发限制”上。木兰公共许可证类似GPL具有传染性,要求接受者必须开放源代码。而木兰宽松许可证的“分发限制”中仅仅要求保留代码中的许可证声明,并未要求再次分发时的许可证设置,不具有“传染”特质。木兰宽松许可证与木兰公共许可证的共同特点是:采用中英文表述,且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遵从表述简洁原则,容易理解;明确授予版权和专利权,不授予商标权。而区别在于前者能与现有的其他许可证友好MulanPSL V2BSD 3-clause LicenseApache License V2.0声明义务 分发时附带许可证,保留免责等声明 分发时附带许可证,保留免责等声明 其他使用时附带许可证,保留免责等声明许可证,保留免责等声明 分发时附带许可证 分发修改版时应明显声明已修改的文件 分发修改版源代码时保留各种声明 如许可软件含有Notice文件,则分发修改版时应带其中的归属声明专利许可 原始许可人及其关联实体提供专利许可 后续贡献者及其关联实体提供专利许可无明确专利许可 原始许可人提供专利许可 后续贡献者及其关联实体提供专利许可对 用 户专利维 权的限制 用户及其关联实体如直接对许可软件发起专利诉讼,专利许可终止 发起非诉讼维权(如行政维权),专利许可终止 通过间接方式实施上述行为,专利许可终止无 原始许可人提供版权许可 后续贡献者及其关联实体提供版权许可版权许可 原始版权人及其关联公司提供版权许可 后续贡献者及其关联实体提供版权许可所有贡献者授予版权许可 原始许可人提供版权许可 后续贡献者及其关联实体提供版权许可商标许可无无无语言 采用中英双语表述,中英文版权具有相同法律效力 如果中英文版本存在任何冲突不一致,以中文版为准采用英文表述采用英文表述木兰宽松许可证与国外主流许可证的异同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37兼容,后者对开源软件的分发条件有限制性要求,对云计算和SaaS等新兴技术的分发也有条件限制。1.4.4.3 木兰白玉兰开放数据许可协议木兰白玉兰开放数据许可协议于2021年7月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第一版,旨在基于中国国情和法律,针对人工智能场景下的数据使用与非商业约束做了分层详实约定,从而最大限度鼓励和助力关键数据资源的开放流通。数据要素的流通是一个复杂问题,其牵涉到技术、商业模式、法律环境等多个维度的问题,而“木兰白玉兰协议”的目的是希望从法律层面提供一套可以约定数据发布方和使用方的标准权责的文本,从而形成一种“社区行为规范”去加速数据的开放共享。考虑到数据要素流通的合规复杂性,MBODL v1基于以下原则和适用性拟定:针对人工智能训练数据集的发布拟定适用的协议。所发布数据应满足基本的公开发布、免费发布的前提。所发布数据符合国家数据安全的要求,不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商业秘密等。所发布数据当前不涉及个人信息。基于当前人工智能训练数据集从权属角度可分为两类情况:第一类,数据由数据发布者合法合规所有或具备用益权;第二类,数据由数据发布者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自第三方处获取汇编组合而得。因此,MBODL对上述两类情况产出了两组不同起草策略的协议:(1)MBODL自主拥有数据或拥有处置权。在协议架构上,设置了类似CC协议的一个套组协议:GPLMulanPubl-2.0分发限制 分发时附带许可证,保留免责等声明 分发修改版时应明显声明已修改的文件,并附有日期;如果修改后的程序在运行时和用户以命令的形式交互,须在程序运行开始时显示版权等声明 分发时提供完整且便于编译的源代码 如果不能遵守本许可证的条件,就要放弃分发 分发时附带许可证,保留免责等声明 对于接收到的“贡献”,必须沿用许可证做二次分发。对于“衍生作品”,需要沿用该许可证,并在明显位置提供“衍生作品”对应的源代码下载地址,约束有效期均为3年 在作品明显位置上,随“衍生作品”向接收者提供一个书面要约,表明您愿意提供根据“本许可证”“分发”的您“衍生作品”的“对应源代码”。确保接收者根据书面要约可获取“对应源代码”的时间从您接到该请求之日起不得超过三个月,且有效期自该“衍生作品”“分发”之日起不少于三年木兰公共许可证与国外主流许可证对分发的限制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38MBODL-SA:相同方式授权,使MBODL具备传染性。MBODL-NC:非商业,可匹配不同非商业限定。MBODL-CU:仅计算使用,限定模型和分析类使用。以上协议均以MBODL基础,在“许可限制”小节中予以增加不同的限制而形成,同时也类似CC协议,可以再进行许可限制的叠加交叉,形成新的协议。(2)汇编第三方内容形成数据集。类似Open Database License(ODbL),采用“数据集结构和数据集内容分离”策略。对数据库或者数据集的结构(即数据选取、组织的方式,database scheme)和数据内容予以了拆分授权的方式。目前,MBODL(结构内容分离版)协议作为一个单独的实验性协议供各界讨论适用性和条款的实践落地可能。MBODL协议突破了以往数据协议中对“使用”一词的模糊定义,将传统的“使用”一词,依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术语,做技术性分解和定义,便于行业内技术人员理解协议的制约。同时破局“非商业”的模糊性,对数据本身商业化、模型商业化、基于分析和模型的结论商业化做明确的独立切割。并且明确限制的类型和范畴。1.4.4.4 木兰开放作品许可协议木兰开放作品许可协议于2022年木兰峰会正式发布。本协议适用于著作权法下的作品。旨在适应开放作品的新特点,满足开放作品创作者的新需要,推动开放作品的发展。(1)当前开放作品新特点:群体化创作作品变得越来越流行,这类作品通常由多个作者共同参与完成,作品更新较快,版本较多;开放作品创作者对作品的授权也呈现更加开放的新需求,如授予作品相关的专利许可。(2)木兰开放作品许可协议解决问题:授予专利许可的许可协议类别。满足了作品权利人授予作品涉及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等专利权的需要;对多版本作品如群智作品提供了署名规范。方便了相关作品在实践过程中的使用和检索;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39以中英文双语表述,中英文版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中英文版本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下以中文版为准,对中文用户理解和使用协议具有一定优势;在明确合同双方行为约束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精简条款、优化表述,降低产生法律纠纷的风险。1.5 开源与标准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自2019年起开展开源标准化研究,依托全国信标委和中电标协开展国内开源标准研制工作,并作为我国信息技术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国内对口单位,在ISO/IEC JTC1下与其他各国共同探讨推进开源国际标准化工作。基于前期工作基础,2022年,电子标准院联合华为、华东师范、第四范式、蚂蚁、腾讯各单位的开源标准化专家,共同发布开源与标准协同发展研究报告,该报告介绍了开源生态的发展要素,给出了新趋势下开源内涵与外延,分析了开源与标准协同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40发展的案例和价值,提出开源与标准协同发展的工作建议。本节内容来源于开源与标准协同发展研究报告。1.5.1 开源与标准的关系开源与标准之间既是研究对象关系、规范与实现的关系又是协同发展关系。开源与标准化协同发展是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的最佳模式,共同构建开放的产业生态。1.5.1.1 开源与标准的关系开源与标准关系分三种:一是研究对象关系,开源作为标准化对象开展标准化工作;二是规范与实现关系,标准是技术的抽象规范,开源是标准的具体实现;三是协同发展关系,开源与标准以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的方式,共同支撑产业创新、助力产业发展。研究对象的关系开源作为标准化对象。标准化对象是指需要标准化的主题。通常,标准化对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标准化学的研究对象,二是标准化工作的对象。规范与实现的关系标准是技术的抽象规范,开源则是以“开源方式”对于标准所定义规范的具体实现。协同发展的关系标准是基于开放流程的、以实现兼容性和互操作为目标的技术规范的开发过程。开源是基于开放合作和代码共享为特征的技术实现过程。开源与标准是构建开放的信息技术生态的两种重要工具,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缺一不可。开源与标准关系图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41开源与标准协同,共筑开放的技术和产业生态1.5.1.2 开源与标准协同发展标准化是开源治理的重要手段,以开源为对象的治理,是专注于开源活动体系及其效能和风险管理的一系列治理规则,由治理主客体、组织结构和过程组成,以确保参与开源活动能够支撑组织的目标。Linux、OpenInfra、Apache等全球代表性开源基金会均将标准化作为开源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主要围绕开源社区治理、技术开发以及推动实现互操作等方面。国内已着手布局构建自主开源规则体系,但当前开源生态仍面临基础共性理论统一、技术互联互通困难、社区治理能力尚待完善等问题,需要标准化手段推进开源运营治理规则体系建设。开源和标准协同发展,是推动开源和标准规则研究、技术及应用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可以共同构筑开放有序的产业生态,预防独家垄断与技术锁定;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促进产业包容式发展;持续推动开放式创新。1.5.1.3 开源标准化价值开源规则和社区治理标准化的价值在规则层面,标准化对开源的价值体现于统一产业界认识,如开源术语、元数据、许可证等。针对开源技术和应用的相关概念,是认识、理解开源技术的基础,为开源领域其他标准研制提供支撑,旨在形成行业基础共识。由我国官方推出的首个开源协议木兰宽松许可证”(MulanPSL)在此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还需要后续更多的系列行动;在社区层面,标准化对开源的价值体现于保障社区的健康与稳定。社区文化、领导及治理能力是维护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42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区治理遵循开放、透明、平等、共识、协作的原则,以法律法规、社区机制、治理流程、运营流程、基础设施、社区评估六大域建立开源社区治理、运营和技术框架,支撑社区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开源社区治理机构,协调内外资源,对开源软件的许可模式和开源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法律和法理的保障;通过制定开源项目的治理流程和合规规范来保障项目健康发展。开源项目和技术标准化的价值在项目和技术层面,标准化对开源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开源通过实施标准并在标准的支持下实现与现有技术生态的互操作,促进开源的快速、广泛应用。(2)标准化可以支持开源技术形成稳定演进的技术框架和外部接口,与外部系统的互联互通,防止社区分裂,推动生态发展。(3)标准可以支撑开源所定义的技术成为稳定的规范,同时支持闭源实现,共同构建产业生态,保证开源项目的可持续发展。(4)标准化可以开源项目构建稳定的技术品牌的建设。例如Open Infrastructure Foundation通过DefCore标准的制定,并结合基于标准的合格评定,定义OpenStack技术品牌。通过为开源建立标准,可以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1)统一概念和认识当前OSD的本质是定义了开源软件的授权协议的主要特征,并非定义开源本身。同时关于开源软件、开源硬件、开源社区、开源产品、开源基金会等概念,也一直没有明确、无歧义、相互之间协调一致的定义。开源标准化价值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43而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清晰的定义,如:开源基金会、开源社区与开源产品、开源项目与软件版本、开源代码仓库与开源制品等,都应建立某种符合逻辑、能够涵盖各种情况的关联关系。我国亟需一套完整的定义,将各种相关的概念统一在一个框架之下。开源作为标准化对象,对于其基础共性理论及方法论,可以从国家标准层面进行统一。(2)构建互联互通的技术生态体系开源必须通过实现标准才能完成与外部系统兼容和互联互通,实现多平台的可移植性和进入技术生态系统的目标。开源与标准化协同发展过程中,将做到以团体标准为抓手,构建协调一致的技术生态体系并连接尚未联通的断点,减少行业内上下游的重复工作,同时用标准化的方式持续推进制定互联互通的标准。(3)构建技术品牌,防止社区分裂针对开源项目核心技术接口,通过标准化机制制定和发布团体标准,并基于标准建设合格评定机制,构建技术品牌。稳定的技术品牌发展路径和版本更新机制,可以增强技术社区的向心力,有助于维护开源项目统一演进,防止技术社区分裂(4)建立评估体系在开源标准制定过程中,将关注如何计算、评估以及测量各种指标,如一个GitHub仓库中可以看到的stars数量、其数量背后的价值、开源项目的热门程度、技术难度、质量高低、社区健康度等指标。同时基于开源标准构建评估体系,更好服务开源生态建设。当前开源发展过程中,以标准体系化方式汇集最佳实践,并不断修订以帮助开源社区健康成长,是开源标准化工作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1.5.1.4 标准开源化价值标准是“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文件”。标准对于开源的价值在于提供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从而提高开源软件的开发和部署效率,节省成本;同时标准制定、优化和推广也与开源项目的研发、升级和应用密切相关。(1)开源是标准制定需求的来源标准制定的需求来源于多个途径,开源作为广泛应用的软件是重要的需求来源之一。开源可以把在研发和推广过程中的客户需求和技术需求反馈到标准化流程中,通过开放的讨论形成共识,形成标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44准化文本,并通过标准化体系广泛推广,支持更多形式的标准实现,包括其他的开源项目、闭源软件,共同构造产业生态。(2)开源是标准优化的基础标准通过版本演进实现不断优化。开源在广泛应用过程中积累发现的问题不仅通过代码实现即时改进,对于影响兼容性和互操作的技术模块也应当及时反馈到标准化,实现标准的持续优化,提高标准的质量,并通过标准化体系为开源生态的扩展提供更大的支撑。(3)开源帮助验证标准的可行性标准作为抽象的技术要求需要得到验证,开源可以提供代码实现验证标准的可实现性,并将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回馈标准化流程,有利于提高标准的质量。(4)开源帮助推广标准标准通过开源代码的实现加速了标准的快速应用。一般的标准都立足于技术的高层定义,以满足多种实现方式的需求,而无法直接通过代码方式使用。开源作为代码的直接实现,可以快速实现标准,大幅度提高了标准的易用性,可以推动标准的广泛使用。当然标准不仅支持开源实现,也支持闭源实现。例如,TCP/IP协议栈的实现,有开源的版本,也有闭源的版本,特点不同,面对不同用户的需求,满足在使用标准过程中对于多样性的需求。1.5.2 开源与标准协同发展现状开源与标准之间既是研究对象关系、规范与实现的关系又是协同发展关系。开源与标准化协同发展是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的最佳模式,共同构建开放的产业生态。以国家标准结合团体标准的方式来共标准开源化价值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45同促进开源生态可持续健康发展。1.5.2.1 开源的标准化需求(1)开源规则和社区治理的标准化。开源要素包括术语、概念和规则等需要通过标准化达成共识,否则会埋下混淆的隐患。目前开源的一些重要要素由“开放源代码促进会”(Open Source Initiative,OSI)定义,符合其发布的“开源定义”(Open Source Definition,OSD)已经成为业界广泛应用的、用于确定“开源许可证”的标准;在OSD的基础上OSI发布的“开源许可证”在业界应用广泛;同时,OSI还建立了许可证审查流程,“确保标记为开源的许可证和软件符合现有的社区规范和期望”。OSI标准在开源领域内达成了共识,防止开源的滥用。(2)开源项目和技术的标准化。大量开源社区建设标准化流程,围绕开源项目和技术制定团体标准,并基于团体标准推动国际标准的制定。例如,Linux Foundation建立了标准化组织Joint Development Foundation(JDF),2020年经ISO/IEC JTC1批准,成为公开可用规范(PAS)提交者;Eclipse Foundation设立Eclipse Foundation Specification Process,“为制定开源社区驱动的、开源友好的规范提供开放和透明的框架”;OpenInfra Foundation为OpenStack技术品牌的定义成立了DefCore标准项目,用于“确定如何授予OpenStack的商业实施使用商标的指导原则”。1.5.2.2 标准的开源化需求标准化组织建设开源项目,围绕标准的验证、实施和推广开发开源代码。例如,万维网联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W3C)建立开源项目W3C Open Source Software,认为“W3C标准的自然补充是可运行的代码,实现和测试是标准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布代码促进了开发人员社区的思想交流”;结构化信息标准促进组织(Organiz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tructured Information Standards,OASIS)建立开源项目Open Projects,支持社区“在开源许可证下开发所需技术代码、API、标准、参考实现”;致力于Java语言标准开发的Java Community Process标准组织建设OpenJDK开源社区,“为JavaSE JSRs标准提供开源参考实现”。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46全球开源开发者快速增长的地区Top10第二章 开发者发展现状开源软件在全球技术发展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对技术创新、合作和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开源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具有开放性、透明性的自由交流、分享、协作的平台。与此同时,开发者立足于项目、企业、社区、基金会,通过编写、测试和优化代码,以及运营、治理等方式,深度参与开源的创造、贡献、建设,在开源项目的成功、社区的生态繁荣、百业同鸣历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1 中国开源开发者规模、增速及发展趋势2.1.1 开发者基本画像全球开源生态研究报告指出,得益于开源写入“十四五”规划,国家层面对开源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相较往年开源支持政策体现在新技术发展得推动方式,近年开源政策更加体系化和多样化。在此趋势下,企业重视程序持续提高,开发者队伍日渐庞大。中国开源开发者的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据GitHub 2022年数据统计,GitHub平台开发者数量达到9400万开发者,开发者同比增长 27%,新增用户超过2050万,全球有90%的公司在使用开源,2022年有4.13亿次开源贡献。按照国家/地区来划分,2022年中中国新增开发者数量占GitHub新增开发者数百分比为15.6%。据2023 年4月工信部透露,我国开源软件开发者数量已经突破800万,居全球第二,中国开源开发者的增速令人瞩目。据 C SDN Gi t C o d e、P i n g C A P OSSInsight、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47中国开发者占比院荆琦副教授联合出品的2022 中国开源贡献度报告统计,中国拥有占全球30%的最大规模开发者群体,开源增长空间和潜力巨大。该报告以两年作为统计期,全球贡献者(以邮箱统计)共计213,982人,贡献者地区为中国的用户数为10,691人(仅包括填写地区的中国贡献者),预计中国开发者占总贡献者的数量约为9.5%(假设未填写地区的和填写地区的中国贡献者比例分布一致)。基于国内主流的技术社区及论坛的注册用户数,观察中国开发者的整体增长趋势时发现,中国开发者社区CSDN,拥有注册账号是8700万,而注册用户在排重以后是4200万,相较2021年新增了600万用户。这新增的600万用户里,新增用户中有60%都是大学生和高中生,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覆盖度90%,非常的年轻化。与此同时,CSDN已推出开源代码托管平台GitCode,为中国开源生态提供源代码托管、项目管理、DevOps、安全扫描、安全监控等免费服务;推出开源工具平台InsCode,打造面向开发者的集编程,创作,分享于一体的全新共创开源社区,为开源人才的学习和成长赋能。根据开源社区Gitee统计,2022年Gitee新增了200万的用户,平台仓库数量达到2500万,新仓库数量为480万,总用户数达到1000万。2.1.2 开发者行业、地域、技术特点等根据CSDN发布的2022-2023 中国开发者调查报告显示,我们将开发者根据年龄范围划分成三类发现,30岁以下的开发者人数占71%,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成,89%的开发者都是男性。软件行业涵盖了国内近半数开发者,40岁以下的开发者从事后端开发的比例最高。40岁以上开发者主要担任技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48开发者基本特征术经理以及架构师的职位,所属行业重点分布在互联网、软件、教育领域。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49开发者地域分布(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Top 15全国超过40%的开发者工作在一线城市(其中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主)。北京、广东是开发者聚集较多的地域,占全国总数28.2%。上海、江苏地区的开发者占比数量处于第二梯队,占全国总数的15.1%。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50开发者是否使用过开源软件比例开发者参与开源项目的比例开源正在吞噬世界,在日常的开发工作中,无可避免地要使用到开源软件,数据显示,96%的开发者正在使用开源软件,仅有2%的开发者表示从未使用开源软件。当然,开发者在使用开源开源的过程中,也参与开源、回馈开源。相较去年42%的开发者参与过开源,今年有较大幅的增长,49%的开发者参与过开源项目,接近一半的开发者加入了开源的大队伍。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51开发者在开源上花费的时间开发者参与开源的方式67%的开发者每周在开源上投入的时间不超过5小时,随着开源的发展,有更多的人从事开源相关的工作,数据显示,有4%的开发者每周在开源上投入30小时以上。在开源项目的贡献上,主要还是通过代码和文档的贡献,在参与过开源项目的开发者中,有72.9%的开发者有代码贡献,49%开发者有文档贡献。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52开源中常用的开发语言在开源项目中,Java依然是最常用的开发语言,有41%的开发者表示,在开源项目中经常会使用到。其次是Python,占比27%。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53开发者关注的开源技术领域中国开源开发者在各个技术领域都有涉猎和贡献。从人工智能、大数据到区块链、云计算等领域,中国开发者在各个前沿技术的开源项目中都有积极参与和贡献。他们不仅关注国内的开源项目,也积极参与到国际开源社区中,与全球开发者共同推动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发展,吸引了众多开发者的目光,45%的开发者比较关注开源AI,其次是编程语言。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542.2 开源开发者对开源社区、开源活动和开源项目的投入和贡献数据显示,开放透明的代码和知识共享是吸引众多开发者使用开源软件的最大因素之一,占比55.8%。为了促进开源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开源社区和组织在中国成立,为开发者提供了学习、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同时,一些国内知名的技术企业也在积极推动开源文化,通过开源项目和活动,促进开发者之间的合作和创新。2.2.1 开源社区和开源活动根据开源社汇总的中国开源地图,2022年中国开源社区新增21个组织,增幅明显。在2021年,开源社区增速最快,一年新增42个。吸引开发者使用开源软件的因素社区创始年表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55就地域而言,多数社区聚集在北京地区,共有69个社区,包括Apache IoTDB、开源GitOps产业联盟、Apache ShardingSphere、Apache Doris、亚马逊云科技、OceanBase等。杭州的开源社区数量排名第二,有Apache RocketMQ、阿里云PolarDB开源社区、Ruby China、龙蜥社区、KubeEdge等19个。上海地区也有19个开源社区,覆盖KubeSphere、Neo4j开发者社区、OpenMLDB社区、X-lab开放实验室等。社区城市排行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56大数据在开源社区领域的类别中数量最高,有46个。一方面,在数字化时代,大数据发展起步较早,行业对大数据技术和工具的需求非常高;另一方面,大数据领域的技术非常复杂,涉及到分布式计算、数据存储和处理乃至机器学习等多个方面,这也涌现了Hadoop、Spark、Kafka等成熟的技术工具和框架。云原生和云计算开源社区数量排在第二和第三位,分别有43个和39个。中间件、机器学习、数据库的社区数量在近几年增长迅速,如今均达到了31个。在过去一年,国内举办了多场开源社区活动和会议,为开发者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例如:2022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于2022年7月27-29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峰会以“软件定义世界,开源共筑未来”为主题,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姿态,宣扬开源成果,传递“开放共享、共建共治”理念,打造成为国际开源盛会,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和高度关注。由开源社举办的2022第七届中国开源年会(COSCon 2022)在2022年10月29日-30日于线上成功举办,这次会议以“Open the World!”为主题,以Open对抗Close、以Connection对抗Broken、以Public Good对抗Bad News,希望能以开源的技术、开源的方式、开源的力量,治愈这个世界。2022长沙 中国1024程序员节于2022年10月23-25日在长沙、北京等多地同步举行。本次程序员节以“算力新时代,开源创未来”为活动主题,由5大院士领衔,四城联动,开设十余场专业主题论坛,覆盖AI、芯片、数据库、大数据、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等技术领域,囊括中国根技术掌门人、8大海外开源技术掌门人等多场尖峰对话环节,以及代码比拼、企业创新展等特色嘉年华活动。全球开源技术峰会(Global Open-source Technology Conference,简称 GOTC),是面向全球开发者的一场盛大开源技术盛宴。GOTC 2023在2023年5月27日-28日上海成功举办,这次开源行业盛会以行业展览、主题发言、特别论坛、分论坛的形式展现,与会者将一起探讨元宇宙、3D 与游戏、eBPF、Web3.0、区块链等热门技术主题,以及开源社区、开源商业化、开源教育培训、云原生等热社区领域排行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57门话题,探讨开源未来,助力开源发展。2.2.2 开源项目2022中国开源贡献度报告根据每个项目中提交是否为中国开发者的提交,按照大于标注为中国地区开发者的提交占比超过40%为主要标准,外加CSDN、Gitee等国内社区标签信息为参考,确认674个项目为中国开发者主导的项目,占比约12.5%。中国项目占比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58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在674个中国项目两年内收到的343,735个提交中,标注地区信息的开发者提交数为205,528。其中,中国开发者的提交136,350,占比66.3%。国际开发者提交69,178,占比33.7%。国际开发者高于三成的参与率,说明中国的开源项目正在走向全球,引起了全球开发者的关注。这意味着中国开源势力已经开始登上国际化的舞台。报告根据GitHub Event的数据,汇总出“中国开源项目 Top20”(注:由于本轮发布项目排行数据主要参考GitHub中Event数据,目前在GitHub中没有数据的项目尚未计算在内,例如OpenHarmony、openEuler、MindSpore等)。榜单上,位列前五的是ant-design、vue-element-admin、echarts、frp,以及 dubbo。有五个项目的Star数超过五万,Fork数最高为ant-design的36,086,贡献者近两千人。值得注意的是,Top20的项目中,阿里系占到6席(包括阿里巴巴、蚂蚁集团和饿了么),这与阿里在GitHub上的长期沉淀不无关系。早在五年前,阿里就成为唯一一家入围GitHub顶尖贡献名单的中国公司。中国项目贡献分布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59中国开源项目TOP 20根据2022 中国开源年度报告,中国项目中,排名前两名的项目遥遥领先,后续项目OpenRank值相近,说明中国开源项目正在平稳发展。Top30榜单中,我们发现中国顶尖开源项目在前端、数据库、云原生、人工智能领域表现突出。其中ant-design/ant-design表现优异,项目参与者方面,ant-design达到了最高的3882 人,巴士系数也达到了2530人,在issue解决时间以及活跃度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60中国项目OpenRank排名Top30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61全球贡献排名前50的公司中有10家国内企业上榜。整体来看,前五分别是谷歌、脸书、英特尔、红帽,以及美国超威半导体。中国上榜公司包括华为、阿里巴巴、联发科(中国台湾)、腾讯、乐鑫科技、百度、字节跳动、中兴、瑞昱(中国台湾),以及涛思数据。其中,华为的贡献度遥遥领先,排在第六,前三十中还有阿里巴巴和联发科,其余七家在30到50位之间。全球公司开源贡献榜TOP 50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62在国内,通信、互联网、大数据、云、电子等领域的头部公司对开源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公司开源贡献榜TOP 20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63在捐献到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和Linux Foundation的中国项目中,Apache项目的整体数据表现亮眼,ShardingSphere、Pulsar、Flink、tvm等项目名列前茅,值得指出的是,Flink在没有使用GitHubIssue功能的情况下影响力第三,活跃程度可见一斑。基金会中中国项目排行Top20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642.3 开源开发者的需求和面临的挑战2.3.1 调研需求分析虽然近年来,中国的开源发展速度非常迅猛,且自2021年以来Apache基金会的孵化项目基本都来自中国,未来中国必将会是参与国际开源的一股重要的力量。不过,2022中国开源贡献度报告指出,当下从项目来看,主流开源项目国内席位稀少,国际开源Top50项目中,中国只有ant-design和vue-element-admin两个项目上榜,排名17和26,均为前端项目。国际开源项目Top50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65从开发者角度来看,开发者对于开源协议、内源、开源办公室等含义的理解与适用的程度还远远不足。据CSDN2022-2023中国开发者调查报告显示,在各家公司开始发力内源(InnerSource)加速公司类部代码共享初期,仅14%的开发者对其有较深入的了解。要想更好的发展内源,各公司还需要加大投入。此外,开源协议是开源的重中之重,在开发者中,了解最多的是Apache许可证,占比43.8%,其次是MIT许可证。值得注意的是,依然有21.4%的开发者在使用开源项目时,没有关注过开源协议就直接进行使用,这可能使自己以及所在的企业陷入开源合规风险。开发者对内源的了解程度开发者了解的开源许可证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66国内外有很多公司在开源浪潮下都建立了开源办公室,主要职能是设置代码使用、分发、选择、审计相关政策、培训开发人员等。到目前为止,还有超过半数的开发者完全没有听过开源办公室。与此同时,63%的开发者表示未曾在开源中获得收入,依然在用爱发电,依然靠着自己的热爱在勉力支撑。实际上,这样的状况,已经到了迫切需要改变的时候了,否则,下一个类似colors.js作者直接“删库”最终导致数千个应用程序无限输出乱码的悲剧,依然会发生。2.3.2 建议基于以上挑战,需要开源社区和相关企业共同协力解决,从而更好地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开放、透明、合作的方向发展。在此,分享一些建议和措施:1.提升国际化影响力:提供培训、指导和资源,鼓励和支持中国开源开发者积极参与和贡献到全球主流开源项目中,帮助开发者对开源办公室(OSPO)的了解程度开发者在开源上获得的收入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67他们融入全球开源社区。打造高质量的开源项目,能够满足国际标准和需求,推动中国开源项目在全球开源社区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其在全球主流开源项目中的席位。提供良好的中英文文档、教程和示例代码,帮助新用户更好地了解和使用项目。同时,及时响应用户的反馈和问题,不断改进和优化项目。多参与国际开源标准和组织,与全球开源社区保持密切联系。2.加强内源理解和实践:提供培训和教育资源,帮助企业内部员工、开发者深入理解内源的概念和实践,并在项目开发中积极采用内源模式。建立内源文化和价值观:强调开放合作、共享知识和透明沟通的价值通过奖励机制、认可制度或内源贡献者的称号,激励开发者积极参与内源实践。提供支持和反馈渠道:建立一个反馈渠道,让开发者能够提出问题、分享经验和寻求支持。3.加强开源文化的推广: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开发者对开源办公室的认知。举办开源活动、研讨会和培训,让更多开发者了解开源文化和实践的重要性。建立开源社区的合作机制,促进开源办公室与开发者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共同推动开源的发展。4.开发者收入机制的改进:探索多元化的开源项目收入模式,例如基于赞助、捐赠、咨询服务和定制开发等方式,为开源开发者提供更多的收入来源。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开发者在开源项目中的贡献,并将其贡献价值化,以吸引更多开发者积极参与和贡献。总的来说,提升中国开源开发者的国际化影响力、加强内源理解和实践、推广开源文化以及改进开发者收入机制,这些努力将有助于解决中国开源开发者面临的挑战,并推动中国开源生态系统的发展。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68第三章 开源项目发展现状3.1 GitHub中国项目活跃度及趋势3.1.1 中国开源项目的总体现状通过统计全域GitHub事件日志,可以看到近5年全球开源的总体活跃情况,各项指标都在明显上升,特别是疫情后有一个加速上升的趋势。同时活跃仓库数量目前保持着大约24%左右的增速,显示了全球开源发展中的增速。此节包含近五年中国项目在GitHub日志的事件总量、活跃仓库数量、活跃在中国项目上的开发者总量的变化趋势。在经历了疫情前后的快速增长后,开始处于一个稳定的增长期。中国在2022年的日志事件和活跃仓库数均有明显的增长,相信在国家各项政策性意见的出台下,中国开源的发展会越来越好。3.1.2 中美企业开源贡献对比为了更好地展现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下的开源贡献整体水平,本报告通过对比美国头部企业参与开源贡献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四张表分别为:2022年美国活跃度排名TOP 10的开源贡献企业、中国活跃度排名TOP 10的开源贡献企业、美国开源影响力排名TOP 10的企业、以及中国开源影响力排名全球GitHub事件日志、活跃仓库、活跃开发者五年趋势图中国项目GitHub事件日志、活跃仓库、活跃开发者五年趋势图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69TOP 10的企业,可以看到:美国的传统互联网大企业活跃度与影响力排名仍然靠前。由于微软已使用GitHub作为大部分团队的日常开发平台,故项目数量较大,总活跃度第一,与第二名Google的差距逐渐拉大;著名的开源独角兽公司HashiCorp也榜上有名。中国阿里巴巴的项目数量和总活跃度均为国内企业第一,但整体项目体量以及活跃度总量距离美国Google等大企业还有一定差距;而中国的开源初创企业和项目则表现抢眼,按照项目平均活跃度,可以看到如PingCAP(tidb,tikv)、Baidu(PaddlePaddle)、ESPRESSIF(esp-idf)都脱颖而出。影响力指标更关注开发者生态。体量上中美存在一定差距,在项目平均影响力上则相当,中国企业映云科技(EMQ)进入榜单,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主要的开源项目emqx有着相当不错的开发者生态。进一步,本报告也详细分析了中国企业近5年的开源发展趋势,包括活跃度趋势与影响力趋势。可以看到阿里巴巴、百度、蚂蚁三家企业长期名列前茅;阿里长期排名榜首,而百度近几年也明显加大了对开源贡献的投入,初创企业PingCAP也是一直稳居第四的,需要注意的是鼎石科技在2021年上榜并在2022年达到第8位,其目前已捐献给Linux基金会的StarRocks数据库影响力不容忽视。美国企业活跃度TOP 10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70中国企业活跃度TOP 10中国企业影响力TOP 10中国企业活跃度TOP 10 2018 2022中国企业影响力TOP 10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713.1.3 中国项目活跃度与影响力情况在开源项目洞察这部分,同样根据活跃度和影响力,分别比较了全球和中国排名前20的开源项目,可以看到:在单个项目上,中国主导的开源项目的活跃度和影响力距离全球顶级开源项目的活跃度与影响力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影响力方面,需要长期建设,需要最大限度融入全球开源生态里。中国主导的开源项目中,百度PaddlePaddle相关的两个项目保持上升,活跃度与影响力均位列第一。PingCAP旗下的两个开源项目(TiDB、TiKV)与StarRocks已捐献给Linux基金会的数据库则表现不俗。在近5年的变化趋势上,活跃度方面,PaddlePaddle相关的两个项目保持上升;影响力方面,ShardingSphere和MeterSphere则稳步上升。GitHub全球项目活跃度TOP 20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72中国项目活跃度TOP 20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73中国项目影响力TOP 20全球项目影响力TOP 20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74近五年中国活跃度TOP 10项目变化趋势图Paddle项目上升至第一,TiDB上升至第二。StarRocks在2021年上榜,2022年直接上升至第三位。近五年中国影响力TOP 10项目变化趋势图PaddleOCR在2020年开源以来,活跃度和影响力都飞速进步,很快就进入了顶级项目行列。同样,MeterSphere自2020年上榜以来影响力逐渐上升。从下图中同样可以看出2020年以来项目影响力竞争激烈,反映出中国开源项目积极的发展。中国项目活跃度TOP 10 2018-2022中国项目影响力TOP 10 2018 20223.1.4 数据库领域项目分析本小节从数据库领域角度出发,分别给出了数据库领域影响力和活跃度TOP 10项目、数据库各子领域TOP 5影响力和活跃度变化趋势以及近5年TOP 10项目的影响力变化趋势。数据库领域影响力TOP 10可以看出Clickhouse活跃度和影响力稳居第一,数据库领域影响力TOP 10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75Elasticsearch其次。ClickHouse是俄罗斯的Yandex于2016年开源的用于在线分析处理MPP架构的列式存储数据库,作为高性能的OLAP数据库,其性能十分优越,查询速度极快。数据库领域项目TOP 10影响力变化趋势从下图可以看出Clickhouse双指标均在2022年上升至第一位,Elasticsearch和Spark有一定的回落,排名较后的项目双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数据库各子领域TOP 5影响力变化趋势本节给出了数据库下各个主要子领域的影响力变化趋势,从趋势图可以看到,关系型数据库连年位居第一且影响力不断增长,其他类型数据库影响力均处于稳定期。数据库领域项目影响力TOP 10 2018 2022数据库子领域影响力TOP 5 2018 20223.2 基于OSS Compass的国内开源发展现状洞察开源指南针(OSS Compass,https:/oss-compass.org)面向GitHub、Gite等托管平台上托管的所有开源项目开放,为国内外开源社区提供公开的SaaS服务,用于开源社区健康分析。本报告以收录于开源指南针平台的国内代表性开源项目为样本,对国内开源软件的发展状态进行评估和洞察,涉及国内开源软件项目74个,涵盖了人工智能、OS发行版、数据库、云原生、前端、中间件、嵌入式OS、安全等多个领域。3.2.1 开源指南针(OSS Compass)平台开源指南针平台由开源中国、华为等国内著名企业以及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联合发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76开源指南针评估体系起,于2023年2月21日正式对外发布并提供服务。其创立的愿景是为包括但不限于OSPOs、社区管理人员、学术研究人员、项目所有者、维护者、开发者等广大开源社区的参与者提供公开、客观、量化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结果。通过分析大量开源项目的实际数据,并参照行业最佳实践和学术界的研究结果,以评估促发展,为开源软件社区和生态的健康发展提供助力。如上图所示,开源指南针平台目前以“产业生态健康(Business Ecosystem Health)”理论模型为指导,通过连接国际开源社区健康评估组织CHAOSS社区的指标体系,形成了针对开源软件项目和生态的三维度健康评估体系。该三维度体系包括生产力、稳健性和创新力。该指标体系可以从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和结构效度等多个方面,采用包括内容效度、因素独立性、区分于预测能力等多项指标,对其有效性进行充分的评估和验证。基于该健康评估模型,开源指南针平台针对托管在GitHub和Gitee上的大量项目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目前,针对GitHub和Gitee托管平台,已经实现了针对包括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框架、ChatGPT、大数据、数据库、云原生、代码分析等在内的超过200个领域、18000个开源软件仓库的评估,并在持续增长过程中。3.2.2 国内开源领域发展现状下面将基于开源指南针已经公布的协作开发指数、社区服务与支撑、活跃度和组织活跃度四个度量模型,对2022-2023年度的数据开展分析。其中每个度量模型由多个原子度量指标综合形成,具体参见开源指南针的评估模型定义(https:/oss-compass.org/docs/zh/dimensions-define/)。本节选取OSS Compass收录的国内各典型领域中的代表性开源项目,对其年度发展状态进行分析。2022-2023年度具体时间为2022年5月1日-2023年4月30日,用于对比的上一年度具体时间为2021年5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77月1日-2022年4月30日。代表性领域和开源项目整体情况如下表所示,参考OSS Compass专家意见和上一年度的开源蓝皮书相关章节,选择了人工智能、OS发行版、数据库和云原生等九个典型的应用领域中包括MindSpore、PaddlePaddle、THUDM、OpenLMLab、OpenHarmony、ShardingSphere等在内的共74个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开源项目作为样本开展分析。整体情况如后图所示,在2022-2023年度,国内开源的整体平均活跃度、组织活跃度、协作开发指数、社区服务与支撑指数为0.326、0.153、0.333和0.314。相较于2021-2022年度,本年度的活跃度、组织活跃度、协作开发指数、社区服务与支撑指数分别上升了3.5%、6.3%、4.4%和3.3%。对比上一年度,2022-2023年度国内开源的整体发展呈现稳中求进,在波动中上升的态势。人工智能领域分析随着深度学习技术在近年来的持续发展,特别是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人工智能领域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包括华为的MindSpore、百度的PaddlePaddle、清华大学THUDM团队的项目、OpenLMLab、TVM等项目都是国内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典型代表。为此,我们选择人工智能领域作为典型,开展深入分析。领域代表性项目人工智能MindSpore、PaddlePaddle、THUDM、OpenLMLab、apache/tvmLinux操作系统发行版openEuler、龙蜥、CloudOS智能终端操作系统OpenHarmony数据库OceanBase、OpenGauss、TiDB、ShardingSphere云原生apache/apisix、goharbor/harbor前端apache/echarts、ant-design/ant-design、NervJS/taro、ant-design/pro-components、ant-design/ant-design-pro、umijs/umi、web-infra-dev/modern.js、alibaba/ice、dcloud/uni-app、Tencent/Hippy、Tencent/wepy、alibaba/rax、didi/chameleon、areslabs/alita、iqiyi/LiteApp、umijs/qiankun、micro-zoe/micro-app、alibaba/beidou、alibaba/lowcode-engine、baidu/amis、web-infra-dev/rspack、vitejs/vite、ctripcorp/moles-packer、element-plus/element-plus、arco-design/arco-design、ecomfe/san-mui、Tencent/weui、didi/cube-ui、zhihu/griffith、alibaba-fusion/next、jdf2e/nutui、fex-team/webuploader、wux-weapp/wux-weapp、alibaba/BizCharts、fex-team/kityminder、spritejs/spritejs、alibaba/f2etest、didi/AgileTC、alipay/SoloPi、dvajs/dva、alibaba/pont、thx/RAP、thx/rapper、didi/di18n、baidu/san、NervJS/nerv、Tencent/omi中间件apache/flink、alibaba/nacos、apache/shardingsphere、apache/dolphinscheduler、k3s-io/k3s、apache/dubbo嵌入式OSrtthread/rt-thread、djyos/djysrc、alibaba/AliOS-Things安全Tongsuo-Project/Tongsuo、Mbed-TLS/mbedtls、google/boringssl本节所包含的代表性领域和开源项目细则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78自上而下分别是活跃度、组织活跃度、协作开发指数和社区服务与支撑指数。蓝色均值和绿色中位数分别表示人工智能领域在相关指数上的均值和中位数。黄色的总均值和总中位数,则对应了所有领域在相关指数上的均值和中位数。从后图可以看出,除社区服务与支撑指数,人工智能领域对比其它领域在活跃度、组织活跃度、协作开发指数上,其均值和中位数均稳定保持在总均值和总中位数之上,展示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长期活跃。同时,可以明显看到在2023年3月左右,人工智能领域的活跃度、协作开发指数和社区服务与支撑指数呈现出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特别是社区服务与支撑指数,从低于总均值和总中位数的位置,短期形成了大幅超越。ChatGPT的发布是引发这一轮人工智能领域在2023年初的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因素。自2022年12月以来,OpenAI对ChatGPT进行了一系列的发布(https:/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793.2.3 国内开源项目发展的挑战与建议加大基础软件的投入:相较前端项目,国内在基础软件,如OS发行版、中间件、数据库等领域能够发掘出的代表性开源软件项目的数量仍相对较少。基础软件作为关键软件,如何培养国内相应的优秀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趋势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80开源社区,提升整体研发能力,是值得关注的一个话题。人工智能领域要维持发展后劲:在重点关注的人工智能领域,随着ChatGPT的提出,国内的相关框架、模型和应用发展迅速。目前国内有百度的文心一言、华为盘古、清华大学的ChatGLM、复旦大学的MOSS等模型。人工智能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是一个充满机遇的领域。但是总体而言,国内开源的大模型框架仍然较少,中文支持仍不够强大。从指标分析结果来看,整个国内人工智能社区要维持其发展的后劲,还需要更多的投入。要提高个人贡献者的数量和比例:综合活跃度和组织活跃度的指标分析可以看出,在当下备受关注的人工智能领域,每周平均活跃贡献者数量不超过500,其中近30%的活跃贡献者来自于组织,且有向头部组织聚集的趋势。如何在国内的广大程序员、相关专业学生群体中,培养开源文化,丰富贡献者的来源,壮大国内开源贡献者队伍规模,是我们要长期关注并采取切实行动的一个重要问题。3.3 中国重点领域开源项目发展现状3.3.1 开源操作系统国产开源操作系统在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从趋势上看,已经进入行业整体即将起飞的阶段。从传统上看,操作系统的开发属于底层基础软件,复杂性很高,开发和维护资源投入需求巨大,却很难直接转化成商业利益回报,因此一直以来大型企业对于自研操作系统的决策都是非常谨慎的,而国内专业从事操作系统开发的软件企业、操作系统厂商(OSV),却都一直处境艰难。近年来随着政府一系列鼓励本土操作系统发展的政策推动,国家应对信息安全威胁的需求,再加上国内市场的旺盛需求,以及国内科技实力的提升,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前夜,腾飞指日可待。大部分的国产操作系统都是基于开源的Linux,同时也出现了像Open Harmony这样完全自主开发的操作系统。在数据中心和服务器领域,基于开源Linux操作系统进行定制化和创新是仍然是主流,但相对于早年,近年来中国操作系统行业最大的变化在于,国内系统软件社区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社区化是相对于以前靠单个公司和组织的开发模式的显著变化,也是国内操作系统行业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引擎。国内目前有四个主流的开源操作系统社区,分别是欧拉社区(openEuler),龙蜥社区(OpenAnolis),OpenCloudOS以及OpenHarmony;目前这四个社区都已经捐赠或者正在捐赠到同一个开源基金会,开放原子基金会(OpenAtom Foundation)。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81促使国内开源操作系统社区出现和迅速发展的直接因素之一,是国际开源操作系统CentOS的停止服务。CentOS是一个基于Red Hat商业版企业的开源的Linux发行版,由于与Red Hat商业版(RHEL)100%兼容,以及免费,开源的特性,长期以来国内有大量企业和用户在使用和定制基于CentOS的Linux操作系统。2020年12月,Red Hat和CentOS项目组宣布CentOS Linux项目停止维护,到2021年底CentOS8系列已经完成生命周期支持,另外CentOS7也将于2024年6月底停止支持,由此寻求CentOS的替代成为众多企业的当务之急。龙蜥操作系统(Anolis OS)为CentOS用户提供了平滑迁移过渡的方案,龙蜥社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社区在操作系统的性能,安全性,云原生支持,运维等各个领域进行了自主创新。与龙蜥操作系统定位略有不同,欧拉操作系统(Euler OS)并未将兼容CentOS作为主要目标,希望通过社区创新,打造自主的面向数字基础设施的开源操作系统,欧拉社区作为另外一个国产操作系统社区的代表,成为了一个独立发展生态的社区。OpenCloudOS则致力于打造一个完全中立、全面开放、安全稳定、高性能的操作系统及生态,在云原生、稳定性、性能、硬件支持等方面有一定的技术支撑,可以平等全面地支持所有硬件平台。OpenHarmony,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旗下另外一个重要的开源操作系统,与其他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不同,一开始就致力于构建一个全新,自主的系统架构和生态,目标是面向全场景、全连接、全智能时代、基于开源的方式,搭建一个智能终端设备操作系统的框架和平台,促进万物互联产业的繁荣发展。目前OpenHarmony在物联网(IoT)和嵌入式领域得到了长足发展,生态繁荣,社区参与者覆盖面很广。在桌面操作系统领域,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Linux桌面操作系统,但与Windows和macOS相比,Linux桌面用户的数量仍然相对较少。根据各种市场调查,全球Linux桌面市场份额大约在24。中国桌面Linux的市场情况与全球大体一致,同时在国产化和信创的政策推动下,国产桌面Linux操作系统在政企办公OA,金融,能源,电力等领域得到长足的发展。主要的国产桌面操作系统厂商包括统信,麒麟,红旗,中科方德,普华,中兴新支点等,同时也出现了OpenKylin这样专注于桌面操作系统的开源技术社区。从生态上看,应用软件特别是专业应用软件的缺失,硬件(包括显卡驱动,指纹识别器和一些特殊硬件等)驱动支持不足仍然是制约国内桌面Linux操作系统普及的重要原因。3.3.2 开源芯片在开源软件大生态中,开源芯片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迅猛,基于开源指令集RISC-的开源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82芯片生态正在快速崛起,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突破芯片领域的技术壁垒和市场壁垒带来了新机遇。它不仅能够协同全球各国特别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共同构建开源处理器芯片生态,开拓新兴应用市场。也是一种突破处理器芯片垄断格局的新路线,有望形成普惠世界的芯片领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才逐渐兴起的RISC-V架构,经过仅仅8年时间的发展,就大有与X86、ARM三分天下之势。截至2022年底,全球有数万名工程师致力于RISC-V计划,基于RISC-V架构的处理器出货量已超过100亿颗,预计2025年,RISC-V芯片出货量将超过800亿颗。中国成为了RISC-V最为活跃的地区,也为推动全球范围内RISC-V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今年3月,阿里平头哥在生态大会上公布了其对RISC-V生态体系的支持计划。当前开源芯片发展突出的趋势:RISC-V不仅在工业控制、物联网、智能家居等对算力要求不高的领域已经占据主流市场,也正在向对算力有更高需求的移动设备、桌面应用、边缘计算等领域发展;RISC-V在数据中心服务器市场开始起步,比如微核芯推出对标ARM服务器端处理器核的RISC-V处理器核;与X86、ARM在服务器领域提供通用芯片服务不同,RISC-V能够根据用户的应用场景进行定向的改进、优化,以给客户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未来在云计算平台上,X86、ARM、RISC-V三方可以优势互补。国产开源芯片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基于可控供应链实现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高性能芯片。过去高性能芯片往往依赖于工艺进步来实现产品性能的升级。当前背景下,高性能芯片产品和先进工艺被限制封锁,中国高性能芯片产业必须进行供应链重组。对于中国的高性能芯片产品来说,难度在于如何在可控供应链条件下满足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同时还有足够的商业竞争力应对全球竞争。一方面国产芯片只能使用落后国际先进工艺两三代以上的成熟工艺。另一方面目前高性能领域的商用处理器IP都是基于最先进的目标工艺(例如7nm、5nm、甚至3nm)开发的,这些商用IP在国内可控供应链条件下(12nm、14nm工艺)很难实现最优化的性能指标。国产高性能芯片必须走出自己的独立自主开发之路。但开源芯片的市场空间广阔。从高端的数据中心芯片,到桌面,到高端嵌入式,都需要开源芯片。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83从宏观角度分析,开源的真正价值在于能够带动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通过开源模式,用户企业都能够学习和了解高性能芯片技术,能够有能力和可能参与到芯片的定义和设计中,形成产业合力,完成产业升级和信息化。从微观角度看,开源芯片模式能够大幅度降低企业对高性能芯片技术的试用使用成本,因此有利于技术推广,扩大市场规模。过去开源软件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基于完全掌控在商业公司手中的闭源处理器IP,对用户企业的发展是一种限制,更是一种隐患,任何一家企业都不愿意把自己的未来与另一家不可控的商业公司紧密绑定。过去两三年IC产业的混乱也证明闭源模式已经不适于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开源解决了商业企业的信息安全可控问题。基于这点,很多用户企业会主动拥抱开源的RISC-V和开源高性能处理器,主动共建生态,这也是开源的最大优势!对于国产高性能芯片来说,如果希望在可控供应链条件下实现足够商业竞争力的芯片产品,唯一的机会就在于与应用需求的深入结合。在特定行业的专用领域专项性能方面,即便使用相对不够先进的工艺,也完全有可能以相对低的代价和成本实现领域内绝对性能的超越。对于RISC-V产业来说,只有以与应用需求结合作为抓手,才能从点到面,逐渐将RISC-V的生态丰富成熟。因此对于国产开源芯片的发展建议如下:构建开放的生态体系,聚集各行各业的力量,通过与行业应用的深度结合,从需求端引导芯片生态的发展,以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为基础,获取新兴产业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最终成就中国独立自主的半导体产业。要想让用户敢用会用最终好用,首先必须有行业应用的机会,在某些行业领域率先落地,进行应用示范。建议在政策强有力的支持下,通过政府搭台,应用引导,企业合作以完成产业升级,在解决国家战略需求的同时,完成行业企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3.3.3 开源与数据库早在20世纪50年代,互联网技术(ARPANET)的先驱们就十分推崇同行评审和开放反馈,用户组通过共享源代码,相互扶持并激发创新,到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诞生时,协作、开放、创新的价值观就已植根于互联网的内核之中。在数据库技术领域,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Ingres项目,代码使用BSD许可证分发,在其基础之上,以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84各种形式演绎出包括Sybase、Microsoft SQL Server、NonSTOP SQL、Informix、PostgreSQL等著名产品,成为数据库历史上最成功的项目之一。本质上,开源软件和闭源软件都只是一种软件研发和消费模式,在不同时期和场景有着各自独特的竞争力与优势体现。时至今日,开源软件依托其社区开发模式,能更快地实现产品迭代和用户触达,进而形成免费软件结合付费服务的业务模式,并进一步通过云获得价值回报,MongoDB等数据库都在探索这一模式。此外,从市场竞争战略来看,软件开源已经成为后来者扩大其市场影响力、追赶头部企业的重要手段。国内开源数据库的发展,经历了借鉴、发展、创新的全历程,早期国产数据库的探索者人大金仓就是以PostgreSQL为基础,在国产数据库的发展中,基于PostgreSQL开源路线的产品,成为了一支主要流派,其中以瀚高数据库发展时间最为悠久,在充分掌握PostgreSQL核心代码并逐步发展后,通过二次开源的方式发展自主ivorySQL开源社区,借助社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迭代能力。而NewSQL的代表产品TiDB则是源自2013年Google Spanner/F1论文的技术实现,更多的NoSQL数据库也相继开源,如悦数科技在2019年开源了它的原生图数据库Nebula Graph的alpha版。自2019年以来,国内开源数据库领域快速发展,大事件频现,推动国内开源产业的蓬勃兴盛。据DB-Engines的数据显示,2021年1月,开源数据库的流行度首次超过商业数据库,并持续领先,截止到2023年5月,开源数据库的流行度继续扩大了相对商业数据库的优势。全球383款数据库中,开DB-Engines商业数据库和开源数据库流行度趋势对比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85源数据库占据51.7%,排名前十的数据库中,开源数据库占据六席。据墨天轮的中国数据库流行度排行榜,198个数据库产品中包含13个开源的数据库产品,而榜单的前十名就有5个开源产品。从数据库开源项目的现状来看,全球最受欢迎的两种开源数据库MySQL与PostgreSQL是一系列数据库产品衍生的基础,中国数据库流行度排行榜中,源自MySQL和PostgreSQL的数据库数量分别为12和18。在今天的数据库领域,开源已经成为主要的趋势和潮流。特别是基于PostgreSQL的开源数据库项目,由于在供应链安全性和开源协议的商业友好性方面更具优势,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被看好。2015年以后,中国的开源数据库项目进一步发展并逐渐成熟。一些项目已经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主要的代表有TiDB(HTAP分布式数据库)、OceanBase(分布式数据库)、IvorySQL(关系型数据库)等在国际上逐渐崭露头角。同时,中国开源数据库项目的社区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各个数据库项目的社区活跃度提升,开发者数量增加,贡献者不断涌现。同时,中国开源数据库项目也开始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数据库社区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开启了中国开源社区的国际化阶段。未来,中国开源数据库项目有望继续发展,为国内外用户提供更多高质量、高性能的开源数据库解决方案。项目名称项目地址项目简介TiDBhttps:/ 平扩容或缩容、金融级高可用、实时HTAP、云原生分布式、兼容 MySQL5.7协议和MySQL生态等重要特性。ApacheDorishttps:/ p e n g a u s s-m i r r o r/openGauss-serveropenGauss是一款由华为在2020年开源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木兰宽松许可证v2发行,深度融合了华为在数据库领域的企业级经验,打造国内根社区。P o l a r D B-f O r-PostgreSQLhttps:/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863.3.4 开源与人工智能大型自然语言处理预训练模型发展情况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和大规模数据的积累,自然语言模型的规模和性能都有了显著的提升。2022年11月,OpenAI发布正式发布ChatGPT,仅仅2个月后,其成为迄今为止用户数最快破亿的应用,使自然语言处理(NLP)及大型自然语言模型(LLM)成为2023年最受关注的科技话题。自然语言模型的应用已进入快速发展和变革的时期,对高校学习、科研、产业应用、投融资等各社会组织活动将产生重大影响。为了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早在“十四五”期间制定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顶层设计文件,并从多个方面给予了政策扶持和资源投入。(一)政策扶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提出进一步推进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决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语言文字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鼓励学科交叉,完善相关学科体系建设。支持产业创新和转化: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大力推动语言文字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强人工智能环境下自然语言处理等关键问题研究和原创技术研发,加强语言技术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支持创业创新。促进多领域多场景应用:以2021年我国智能语音产业相关政策规划汇总为例,梳理了我国部分地区出台的多项政策规划,鼓励开发自然语言处理和自然语言大模型在教育、文化、媒体、司法、医疗等行业领域的应用,并基于在具体场景中的使用,形成“使用开发研究”的反馈链路,加速中国主导的开源数据库TBasehttps:/ 时序数据管理系统,2014年项目启动,2018年成为中国高校首个进入Apache孵化器的项目。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87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二)科研投入以鹏城实验室、智源研究院为代表的一系列科研机构的建立,进行重点攻关大规模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核心技术,逐步形成了以悟道、鹏程盘古为代表的自然语言模型,并向产学研各界开放使用,有效促进了我国科研领域组织与人才在自然语言处理和语言模型方面不断努力和创新。国内的顶级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已经成立了专门的自然语言实验室或研究组织,致力于自然语言处理和语言模型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如近期上线并开源的MOSS和ChatGLM-6B分别来自于复旦大学的邱锡鹏教授团队和清华大学孵化的智谱AI团队。在全球知名顶会期刊中,我国开发者体量、国内论文投递量及收录量也在逐年提高,根据斯坦福大学的AI Index统计,自2017年开始统计以来,中国AI相关的研发活力始终处于世界第二的位置;以ACL 2021为例,共有1239篇论文投稿来自中国大陆,其中251篇被接收,接收率为20.3%。(三)大模型现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中文使用国家,也在积极探索大型语言模型的研究和应用。截至2023年5月,国内已有超过30个大模型项目发布,其中,包含通用大型预训练语言模型,如腾讯的混元、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百度的文心、鹏程盘古、华为的盘古、智源的悟道和IDEA的封神榜-姜子牙,也包括源自垂直领域如教育行业的网易有道的子曰,学而思的MathGPT等项目。以上模型基于不同的架构和数据集进行了预训练,并且在不同领域展示了其强大的生成和理解能力。下面对部分模型进行简要介绍:文心:文心大模型是百度为主体发布的产业级知识增强大模型,能够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同时结合知识图谱,提升了学习效率和可解释性。文心大模型包括多个子模型,如ERNIE、PLATO、鹏城-百度文心等,分别在语言理解、文本生成、跨模态语义理解、对话互动等领域取得多项技术突破。其中鹏城-百度文心是全球首个知识增强千亿大模型,参数规模达到2600亿,在60多项典型任务中取得了世界领先效果,在各类AI应用场景中均具备极强的泛化能力。悟道:悟道是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开发的一系列超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包括悟道1.0和悟道2.0。悟道2.0于2021年6月发布,参数量达到1.75万亿,并在世界公认的9项 Benchmark 上达到了世界第一,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超越OpenAI GPT-3、DALLE以及Google ALIGN等先进模型;除此之外,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88智源通过FlagAI开源平台,将悟道GLM正式开源。盘古:华为盘古大模型是循环智能与华为云联合推出千亿参数中文语言预训练模型,鹏城实验室提供算力支持。华为盘古是2020年4月25日发布的Transformer encoder-decoder的中文理解模型,在权威的中文语言理解测评基准CLUE榜单中,总成绩及阅读理解、分类任务单项均排名第一。而鹏程盘古大模型是鹏城实验室与华为联合研发的全球首个完全开源开放、以中文为核心的两千亿参国产大模型概览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89数的预训练生成语言模型,包括鹏程盘古、鹏程盘古增强版、鹏程盘古多语言大模型和鹏程盘古对话生成大模型。混元:该模型在国内最权威的自然语言理解任务榜单CLUE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已经成功应用于腾讯广告、搜索、对话等多个核心业务场景。2022年底,混元1T大模型利用腾讯太极机器学习平台的高效算力和低成本网络,用千亿模型热启动的情况下,可以在256张显卡上一天内完成训练。通义千问:2023年4月,阿里正式发布“通义千问”,该模型基于10万亿级参数的大模型底座M6模型。该模型在电商、制造业、文学艺术、科学研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并且已经实现了商业化落地。封神榜-姜子牙:2023年5月17日,IDEA研究院发布“姜子牙通用大模型V1”,姜子牙通用大模型v1(Ziya-LLaMA-13B-v1)拥有130亿参数,从LLaMA-13B开始重新构建中文词表,进行千亿token量级的已知的最大规模继续预训练,使模型具备原生中文能力。再经过500万条多任务样本的有监督微调(SFT)和综合人类反馈训练,进一步激发和加强各种AI任务能力。知海图AI:2023年4月,面壁科技与知乎合作的知海图AI正式发布,该项目在开源的双语预训练语言模型CPM-Bee基础上进行研发。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参数量10B的CPM-Bee模型,不仅有十余种原生能力,更是具有强大的通用语言能力。CPM-Bee模型于2023年1月15日在 ZeroCLUE 榜单上登顶榜首。GLM-130B及ChatGLM:GLM-130B是清华大学发布的预训练语言模型,具有1300亿个参数。根据其官网介绍,该模型不仅支持中文和英文双语,两种语言的精度均于发布时对比其他模型具有明显优势,除此之外,GLM-130B具备快速且基本无损推理的能力,并兼容包括昇腾NPU、英伟达GPU、海光DCU等多种架构的智能计算芯片。2023年3月,对话模型ChatGLM-6B及千亿对话模型ChatGLM由智谱AI(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技术成果转化而来)正式发布。MOSS:2023年2月由复旦大学邱锡鹏教授团队正式发布,并于4月正式上线并开源。开源代码涵盖模型训练和推理代码,开源数据包括超100万条对话训练数据,开源模型包括160亿参数中英双语基座语言模型、对话模型及插件增强的对话模型。要想大模型蓬勃发展,仍需在以下几大方面继续努力。提升算力水平:算力是支撑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训练和部署的关键因素。因此,集中力量建设“中国算力网”,像使用电力一样使用算力,将成为未来我国人工智能基础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一方面赋能用户根据需求灵活获取和使用各种类型和规模的AI算力服务,降低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和部署的门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90槛和成本;另一方面也使得大规模算力跨区域协同计算成为可能,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加强数据资源建设:数据是训练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不可或缺的基础,如何建立我国的数据标准以及数据工程化实现方案对于提升我国在自然语言处理及语言大模型成果产生方面,将产生重大意义。探索新颖有效的模型架构:ChatGPT和GPT-4的成功证明,模型架构是决定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性能和泛化能力的核心要素。诸如多头注意力机制的改进、深度残差网络的优化、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的应用以及在多模态数据处理及应用方面的探索和尝试,均对新一代大模型的产生,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四)增强开放协作截至2023年5月,OpenAI仍未对GPT-3.5及GPT-4进行开源计划的发布,限制了其他研究者基于此的改进和创新,阻碍了模型的可解释性,也增加了模型被滥用和误用的风险。基于此,我国可以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在中立机构的组织和协调下,团结各研究和开发力量,整合算力、数据资源,以开源开放方式进行大模型的研究与开发工作。通过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也可以有效地保护用户隐私、维护网络安全、防止信息偏见和歧视等问题。3.3.5 开源与云计算云计算如今已是IT业界的主流技术,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云计算平台作为自己软件业务的基础设施,而云计算业务带来的IT产业营收比重也越发凸显。云计算的概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端,到真正成型落地广为人知,开源理念和开源软件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系统软件里,以Linux为代表的开源的操作系统是云计算软件技术栈里坚实的基础,开源的虚拟化技术对于计算资源的池化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包括Xen,KVM,QEMU等开源项目。在网络技术软件栈和存储技术软件栈里,各种逐渐成熟的开源技术和开放标准,也加速了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作为云计算产业的先锋Amazon AWS,就架构在这一系列的开源软件之上。在AWS稳定的技术表现和成功的商业模式的带动下,一系列开源的云计算基础架构管理软件风起云涌,而时至今日,OpenStack最终成为最成功和唯一事实上的标准云基础设施开放平台。同时,在过去几年里,容器化和容器资源的管理,也逐渐走向成熟,并快速被广大开发人员和厂商所采用,也标志了云(计算)原生时代的到来。在此中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几个核心的开源软件项目,首先是Linux kernel里的几个核心技术带来了容器化的可能,随后Docker工具横空出世让业界快速拥抱了容器技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91术,容器资源从单节点走向大规模集群的过程中,Kubernetes渐渐成为了容器资源调度和编排的事实标准,可称为云原生时代的云操作系统。存储服务支撑了应用的状态、数据的持久化,是应用得以运行的基础。云原生存储是一种用于云原生环境的存储技术,是云原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征主要包括可用性、可扩展性、高性能、一致性以及持久性等。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批优秀成熟的开源云原生存储项目,具有代表性的有PingCAP的分布式事务键值数据库TiKV,阿里巴巴的云原生镜像分发系统Dragonfly和分布式内存数据管理引擎Vineyard,以及OPPO为大规模容器平台设计的分布式文件系统CubeFS等。2022年,随着云基础设施、网络和存储等技术发展的深入,以及以容器和微服务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兴起,云计算的发展呈现出如下的趋势,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绿色云计算成为重要议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系统实验室联合IBM,在2023年1月5日发布的可持续计算蓝皮报告(2022年)指出:在IT计算领域,可持续计算是以优化清洁产能、提升计算水平、保障不间断服务、快速响应安全事件为目标,包含可持续计算基础设施、云计算技术与平台、可持续业务应用成为可持续计算三个要素,覆盖IT软硬件、配套设施、业务应用,囊括了规划、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升级、废弃回收的全周期活动。随着云计算的普及,数据中心作为云计算的基础设施,消耗大量电力并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排放,能耗和碳排放问题日益严重,政府、企业和公众对此越来越关注,绿色云计算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它的定义是利用技术突破来推动计算和其他IT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实现可能的环境优势。与可持续计算目标一致。支撑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蓬勃发展2022年,ChatGPT的流行把人工智能发展推向了新高潮。在这个爆发式增长的行业里,云计算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提供了基础算力服务。云计算提供商如谷歌、亚马逊和微软,不仅提供了一系列预构建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服务AI-as-a-Service(AIaaS),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使企业能够轻松集成和部署AI功能,而且还提供了强大的分布式计算能力,支持在多台计算机上并行执行机器学习训练任务,从而缩短训练时间。除此之外,云计算提供商还提供了基于GPU和专用AI芯片(如谷歌TPU)的计算资源,为AI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92云原生是云计算发展主线在云下半场中,如火如荼的云原生技术是云计算发展的主线。在CNCF基金会对云原生技术的解释中提到,云原生要用一个开源软件栈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把软件应用程序切分为多个微服务;二是把每个部分打包成容器;三是动态地编排这些容器以优化系统资源。因此,把一个单体软件应用解耦成许多微服务,并让这些微服务在各自的容器中高效协作,是云原生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相对于物理机和虚拟机而言,容器是很轻量化的技术,在等量资源的基础上能创建出更多的容器实例是当下紧迫需求。简单且高效地管理快速增长的容器实例,是容器编排系统的主要任务,而Kubernetes就是容器编排和管理系统中的最佳选择。未来,随着云原生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企业会更多地采用云原生技术,而Kubernetes可能会继续发展,成为云原生应用部署和管理的事实标准。云安全将成为关键领域云计算的基础是资源共享,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基础设施迁移到云端,云安全将成为关键领域。云提供商可能会继续加大投资以确保客户的数据安全,并采取更严格的合规和隐私政策。数据在使用态时的保护正亟需新的技术填补空白。机密计算(Confidential Computing)正是基于硬件的受信任执行环境中执行计算来保护正在使用的数据,它基于建立硬件的可信执行环境(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TEE),如英特尔SGX和TDX,ARM TrustZone,AMD SEV/SEV-ES/SEV-SNP、RISC-V Keystone等技术,为数据在云原生环境中的安全使用提供保障。随着容器化和微服务架构的普及,确保这些技术的安全性可能会成为一个关键议题。目前在CNCF中就有Inclavare Containers和 Confidential Containers等开源机密计算项目,它们已经成为云安全的新趋势。5G与云计算融合蕴含巨大潜力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和云计算的结合为各种行业和应用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同时创造出全新的应用场景。譬如,边缘计算是一种将计算资源和服务部署在网络边缘(靠近数据源或用户)的技术,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云计算的扩展和延伸。5G的低延迟特性使得边缘计算成为现实,但是构建分布式边缘计算基础设施工具和架构仍处于初级阶段,仍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国内厂商发起的KubeEdge、OpenYurt、SuperEdge等开源项目继续推进,通过边缘自治,云边流量治理,边缘设备管理等功能来实现云边协同。边缘计算可以减少数据传输延迟,提高实时性能,特别适用于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等应用场景,这些边缘应用场景都是5G与云计算融合的典型案例。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93再譬如,在物联网(IoT)领域,与云计算相结合,物联网应用可以实现更高的数据处理能力、智能分析和远程管理,这对于智能城市、智能交通和智能家居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5G和云计算的融合将成为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力量。3.3.6 开源与区块链区块链技术是融合共识机制、密码学算法、智能合约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具备可追溯、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等特性。区块链技术概念起源于比特币白皮书,但由于比特币系统技术栈中脚本语言的可编程性限制,早期的区块链生态局限在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多个独立数字货币系统。2015年,以太坊系统引入图灵完备的通用编程语言作为合约开发语言,以太坊上快速涌现出一批数字资产驱动的金融类创新项目。区块链技术的迅猛发展得到各国政府和产学研界的广泛关注,在政策支持及市场驱动下,国内外诞生了一批拥有不同技术特点的区块链底层平台,应用场景也从金融领域拓展到各行各业。区块链底层平台(以下简称区块链平台)是搭建区块链系统的关键基础设施,提供网络通信、分布式共识、合约执行、数据存储等基础功能,为各行业区块链应用落地提供支持。本文对比了国内区块链开源平台与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国外区块链开源平台。由于本文重点关注我国区块链开源进展,国内区块链开源平台通过汇总行业白皮书、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文件、可信区块链测评、公开征集等多种渠道搜集得到,而国外区块链开源平台由于数量较多,仅遴选了star数在1000以上的知名区块链平台。国内区块链开源平台基本信息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94可以看出,由于监管政策不同,国内外在区块链平台发展上具有明显差异。国外区块链平台发布时间较早,以公有链为主,大部分内置原生数字货币,并通过经济激励建设平台生态、完善社区治理。国内区块链平台以联盟链为主,大部分是无币区块链,侧重通过行业联盟与政府力量推动平台与社区建设。国内14个区块链开源平台中,联盟链共有10个,占比71.4%,国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14个区块链开源平台中,公有链共有10个,占比71.4%。在开源协议上,Apache 2.0占据国内开源平台的主流,占比达到42.9%,国外具有影响力的区块链开源平台中,GPL 3.0协议最多,其次是Apache 2.0协议。开源协议的使用与区块链平台类别有关,多数联盟链应用场景有闭源需求,因此联盟链平台普遍采用Apache 2.0协议,例如Hyperledger Fabric,而公有链平台则希望后续使用者持续开源,更多采用GPL 3.0协议。在开发语言上,无论国内外,Go语言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达到46.4%,其次是C ,占比为17.9%。由于Go语言是以太坊和Hyperledger Fabric的主要开发语言,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两个平台的生态影响力。如后图,我们从影响力、star数、项目活跃度、最近维护时间、贡献者数量、主要贡献者数量等多个维度对国内外区块链开源项目进行比较。国外知名区块链开源平台基本信息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95对比可知,整体上,国内区块链开源平台影响力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在活跃度和贡献者数量上也有显著差距。国内区块链开源平台影响力与活跃度(RepChain由于托管在Gitee社区,影响力和活跃度缺失;WuTongChain,INT Chain由于影响力和活跃度较低,数据缺失)国外知名区块链开源平台影响力与活跃度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96拥有1000个star数以上的国外区块链开源平台有14个,而国内开源平台仅有4个。国内区块链开源平台的贡献者和核心贡献者数量比国外低一个数量级,例如,ChainSQL是项目规模最大的国内开源项目,贡献者、核心贡献者分别为137和53人,而以太坊分别是837和67人。少数国内外区块链开源平台已超过两年没有维护项目代码,例如CITA、BCOS、Wutongchain、EOS、sia,其中BCOS较为特殊,其开发团队后续迁移到FISCO BCOS项目。2022年,区块链平台聚焦于性能优化,完善技术栈配套组件。公有链头部平台以太坊Layer2快速发展,rollup成为主流链下扩容解决方案,吸引了超过200个项目部署,显著降低交易成本。此外,以太坊共识机制在9月从POW转向POS一事引发关注,该方案预期将解决以太坊状态数据庞大带来的网络中心化问题,并为后续的分片扩容提供基础。在联盟链上,国内开源平台技术积累趋向成熟,强调全面的信创适配,包括支持国密、国产数据库、适配国产操作系统、国产CPU等。此外,国内开源平台根据业务场景逐渐完善跨链互操作、管理运维平台、隐私保护等配套组件。在加密资产应用场景上,2022年加密资产市场行情整体低迷,市值缩水严重,以DeFi为代表的热门赛道锁仓量腰斩。Terra崩盘、FTX集团申请破产等事件使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严重打击市场信心。尽管NFT数字藏品在年初开启了市场新一轮热度,但在年中达到峰值后持续降低。相比国外,国内的数字藏品在上半年也同样火热,但由于禁止二级市场交易与价格炒作、强调收藏属性,行业逐渐回归理性。在产业应用场景上,我国在政务协同、司法存证、供应链溯源等重点领域探索出可行的区块链应用方案,并通过开展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工作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典型案例和做法经验。尽管我国有部分开源的区块链平台及配套组件,诞生了一批与实体行业结合的落地应用,但在开源领域还面临诸多挑战:区块链行业领域尚未形成开源共识,区块链平台开源比例低、总体数量少,部分机构仅开源配套组件或开发文档,针对最核心的底层平台仍选择闭源。区块链开源项目整体缺乏影响力,活跃度偏低,缺乏具备国际知名度的区块链行业团体与开源项目。区块链开源项目的生态建设机制、社区治理机制尚不明朗,大多数项目由单家机构维护管理,行业联盟分布式协作治理程度较低。缺乏具有认可度的开源测试框架、测试工具与测试数据集,关键性能指标可对比性不足。开源已成为软件发展的主流趋势,区块链作为构建分布式可信环境的关键技术,天然地在开源土壤中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97孕育成长。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普及、软件社区对开源重视度的提升,是否开源将成为使用方选择区块链平台的重要指标。但我国在区块链开源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上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除底层平台外,开源项目方正在逐渐开源多语言SDK、跨链、控制台、开发模板等组件,以丰富开源生态,扩大开源社区影响力。尽管国内外的政策环境不同,但开放是区块链的可信基础逐渐成为区块链从业者的共识。尽管目前我国应用场景以封闭的行业联盟链为主,但未来可能会诞生更多的开放联盟链、无币公链等提升开放能力。为扩大我国区块链开源社区的影响力,建议由具备一定影响力的行业协会牵头,联合开源底层平台的项目发布方、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组建区块链开源联盟,设立联盟章程,通过制定区块链开源规范、举办区块链开源大会、定期发布开源发展报告等形式凝聚我国区块链开源社区力量。同时需加大政策支持,考虑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共同出资,依托开源联盟设立区块链开源基金会,为高质量开源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通过举办开源比赛、高校宣讲等形式普及区块链开源知识,吸引更多人加入开源社区。3.3.7 开源与元宇宙元宇宙(Metaverse)是指一个虚拟的、以实时映射仿真的、具有高度互动性和沉浸感的虚拟世界,是互联网科技发展的新阶段。元宇宙不仅是一个虚拟的空间,而且是一个由数字资产、智能合约、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组成的复杂系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元宇宙已经成为了互联网行业的热点话题,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高度关注和投入。开源世界是建立元宇宙的首选之地。元宇宙是一个从现实映射出来的虚拟世界,它需要多种技术的支持才能够成功。目前最核心的技术是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计算,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元宇宙将实现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在中国,元宇宙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的热点话题,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高度关注和投入。全球范围内,元宇宙市场的规模正在逐年增长,预计在2025年内将达到500亿美元。它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游戏、金融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元宇宙项目的推出标志着中国互联网行业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崛起。2022年,全球元宇宙市场持续稳步增长,各大公司纷纷加大投入,推动元宇宙技术不断创新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据IDC预计,全球元宇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98宙将会有十倍的增长,到2030年的一万五千亿。全球元宇宙2021-2022年度数据:全球元宇宙总用户数量:截至2021年底,全球元宇宙总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10亿,而根据最新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球元宇宙总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15亿。全球元宇宙总收入:2021年全球元宇宙总收入达到了250亿美元,而到了2022年底,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了300亿美元。全球元宇宙总支出:2021年全球元宇宙总支出达到了270亿美元,而到了2022年底,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了280亿美元。元宇宙相关企业数量:截至2021年底,全球范围内与元宇宙相关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2.5万家,而到了2022年底,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了3.5万家。中国元宇宙2021-2022年度数据:中国元宇宙总用户数量:截至2021年底,中国元宇宙总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5亿,而根据最新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中国元宇宙总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6亿。中国元宇宙总收入:2021年中国元宇宙总收入达到了150亿美元,而到了2022年底,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了180亿美元。中国元宇宙总支出:2021年中国元宇宙总支出达到了130亿美元,而到了2022年底,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了160亿美元。中国元宇宙相关企业数量:截至2021年底,中国范围内与元宇宙相关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1.5万家,而到了2022年底,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了2.5万家。(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具体数字可能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提供的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艾媒网、中国产业信息网、前瞻网、亿欧、中商产业研究院、中国信通院、中国互联网协会、IDC圈等)在发展特点方面,2022年全球元宇宙市场呈现出了多样化、高科技、开放性等特点。在中国市场,政府和企业加大了对于元宇宙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各类应用场景不断涌现,用户数量和市场规模也不断增长。同时,各大公司也纷纷加大投入,推动元宇宙技术不断创新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目前,元宇宙技术仍存在一些瓶颈和挑战,如虚拟现实技术的表现、延迟、体验等方面的问题。同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99时,也需要解决数字身份认证、数据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政策风险:在政策风险方面,政府对于元宇宙的监管和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于数字身份认证、数据隐私保护等方面的监管和管理。市场失衡:在市场失衡方面,目前元宇宙市场还存在着内容创作者生存状况差、应用场景单一等问题。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于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和协调。未来,元宇宙将在数字经济和数字文化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并推动数字化社会建设。而且,元宇宙不仅可以用于娱乐和游戏,还可以用于教育、医疗、旅游等多个领域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为用户提供更全面、更丰富的服务。同时,也将带来更多的商业机遇和社会机遇。如何让中国在全球元宇宙发展且剧烈竞争的同时,找出领先的空间?构建中国特色元宇宙或许是答案。在这之前,先分析一下中国在元宇宙发展方面的优势:1 5G高速公路:利用5G技术将所有的VR实景同步到元宇宙中,实现高速传输和精准定位。2 三维的空间标准:北斗网格码标准则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标准,保证了元宇宙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而北斗网格码跟国际的GPS有差异的技术,可留有空间发展。3 强大的硬件供应网络:中国的电商带动了整个硬件物流的简化。在中国特色元宇宙的发展下,虚实间(在线线下)的浸沉式的互动、新硬件的研发、二代智能物联网的发展将成为我国的强大优势。当然,以上的三点优势也是可以被抄袭、追赶的,但以下两个优势,则是中国特色元宇宙的关键点:4 独特的中国历史文化:如果说元宇宙是未来的计算机,内容就是计算机吸引人的关键,中国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可以将这些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到元宇宙中,打造出独具无限内容的中国特色的元宇宙。5 户外空间的实时数据:与外国不同,我国要做一个户外数字孪生所映射出来的元宇宙空间,需要向国家申请的使用户外空间实时数据。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景点若开放实时数据,会吸引全国的元宇宙开发者来参与,这就是中国特色元宇宙的核心。3.3.8 DevOpsDevOps是Dev和Ops的组合词,是开发和运营维护的总称,是目前已经收到国内外公认的确保高效研发运维流程的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高效敏捷安全的研发诉求使得DevOps领域持续受到国内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00外开发者的关注。在GitLab 发布的2023 Global DevSecOps Report SeriesWhat s next in DevSecOps(GitLab 2023 DevSecOps 报告)提到这样一些数据:调研报告采访了5010名开发者,其中有56%的开发者正在使用DevOps 或 DevSecOp的方法论,比2022年的47%有所增加。而相较于同样的进行敏捷开发的方法论,只有DevOps/DevSecOps 是唯一有所增长的。这也正说明了DevOps(包含DevSecOps)的受重视程度稳步上升。另一方面,中国信通院领衔联合超50家企业,其中超五成的问卷受访企业资产规模在5千万元以上,覆盖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近90个城市,发布了中国DevOps现状调查报告(2022)梳理国内DevOps实践现状,洞察中国DevOps转型新趋势,助力企业DevOps落地实践,促进全行业DevOps演进与变革,也印证了国内对于DevOps行业的关注。国外的DevOps生态工具链百家争鸣,而且功能丰富:(一)版本控制&协作开发包括:版本控制系统Git、代码托管平台GitLab、代码评审工具Gerrit、版本控制系统Bazaar。(二)自动化构建和测试包括:Apache Ant、JMeter、Gradle。(三)持续集成&交付包括:Jenkins、Fabric、Travis CI。(四)部署工具1.Docker:Docker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让开发者可以打包他们的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发布到任何流行的Linux机器上,也可以实现虚拟化。2.Chef:Chef是一个系统集成框架,为整个架构提供配置管理功能。3.Ansible:Ansible提供一种最简单的方式用于发布、管理和编排计算机系统的工具,你可在数分钟内搞定。Ansible是一个模型驱动的配置管理器,支持多节点发布、远程任务执行。默认使用 SSH进行远程连接。无需在被管理节点上安装附加软件,可使用各种编程语言进行扩展。而在国内同样也有同样的DevOps 工具链生态:(一)DevOps 一体化平台1.极狐GitLab:极狐GitLab不是GitLab的中文版本,而是GitLab版本基础上融合了本土功能的中国发行版,集成了代码管理、CI/CD、项目敏捷管理、安全监控、效能管理等覆盖软件研发全生命周期的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01DevOps能力,公司在中国独立运营。2.CODO:企业多混合云、自动化运维、完全开源的云管理平台(二)CI/CD(持续交付、持续集成)1.JIANMU(建木):建木自动化平台以触发器、流程编排、任务分发等功能为平台核心,可以应用在各类使用场景下,包括但不限于,CI/CD、DevOps、自动化运维、多业务系统集成等场景的自动化。2.flow.ci:采用三端架构,服务端、Web、Agent,支持服务端的负载均衡以提高稳定性。所有任务运行在Agent上,并可以配置任务主机来自动调度Agent提升构建速度。(三)项目管理1.禅道:禅道是一款专业的国产开源研发项目管理软件,集产品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文档管理、组织管理和事务管理于一体,完整覆盖了研发项目管理的核心流程。(四)测试可观测性1.Metersphere:一站式的开源持续测试平台,遵循GPL v3开源许可协议,涵盖测试跟踪、接口测试、UI测试和性能测试等功能,全面兼容JMeter、Selenium等主流开源标准,有效助力开发和测试团队充分利用云弹性进行高度可扩展的自动化测试,加速高质量的软件交付。2.Datakit:一款开源、一体式的数据采集可观测Agent。国内的DevOps项目虽然不及国外开源项目种类丰富数量众多,但数量还是在稳步上升。DevSecOps是DevOps的下一个阶段,其目的就是为了把安全性注入到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CI/CD)管道中,使开发团队能够以DevOps的速度应对当今所面临的一些非常紧迫的安全挑战。DevSecOps帮助软件供应链更上一个台阶,帮助开发者和研发将安全方案集成到整个软件开发交付流程。面对日益复杂的开发环境,GitLab对DevOps行业的发展有这样的趋势预测:保护供应链安全将是最高优先级安全依旧是整个组织的责任,未来将进一步“左移”,并从集成开发环境(IDE)扩展到生产环境。安全左移的目的是加强软件供应链安全。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02同时软件供应链安全将朝着以下三个方向发展。一线工程师将在日常运维中承担更多的威胁管理职责。为了完成这一工作,开发人员需要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实时了解漏洞情况和修复策略,降低生产环境中发生严重事件的可能性。安全和合规团队将把软件安全保障策略融入代码,避免因耗时的手动安全审查,拖累开发速度。一些引人瞩目的安全事件进一步凸显了软件开发风险。组织将建立审计流程,更好地评估和报告SDLC 风险。这就要求组织设计好如何交付工件,以证明其开发工具链各方面部署的控件具有不变性。安全将深入DevOps教育加速DevOps向DevSecOps的演进,将安全视为DevOps培训和教育课程的重要部分,组织提供培训。AI/ML将贯穿SDLCAI将成为提高生产力的关键,DevOps团队将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分析与AI相结合,才能让数字化转型真正发生。AI/ML将进一步助力研发加速、安全修复和提高自动化测试以及可观测性。价值流分析将在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价值流分析将拓宽过去的开发工作流程,从而更全面地了解组织向其用户(内部和外部)提供的价值。可观测性将左移,以实现高效的DevSecOps可观测性将在SDLC中进一步左移,在提高DevSecOps工作流效率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包括CI/CD、基础设施成本分析和趋势预测,以实现更好的容量规划。预估中国围绕DevOps生态的开源软件提供软件也会往预测的几个方向发展。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03第四章 开源行业应用现状作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开源已经成为促进全球各行业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行业业已形成拥抱开源、使用开源的共识。未来,开源将在传统企业展现更多的力量,而行业积极拥抱开源、引入开源软件的背后,是其业务发展导致的企业对持续变化的业务需求响应能力、软件性能及成本与效率方面的考虑。出于传统行业的增长需求、市场环境的变化、客户需求的多样性等原因,传统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不足以支撑企业敏捷响应、快速迭代、开发,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但企业根据需求自研系统或引入外部商业软件都会带来高昂的采购成本、维护成本和人力投入。在此背景下,开源由于其开放式协作的特点,使得开发流程更为敏捷,业务需求和变化能快速得到响应,而且开源社区为企业与外部精英提供合作平台,可以解决短期内传统行业研发实力不足的问题。引入开源软件意味着企业可以基于原有开源代码自行开发或只需采购增量服务,节约时间、人力、经济成本。传统行业引入开源软件提升了企业业务竞争力,驱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帮助企业系统实现了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升。从全局角度而言,传统行业拥抱开源为其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据信通院在全球开源生态研究报告(2022)中指出,开源开放是数字化催生的新“创新范式”,开源通过数字技术扩散互联促进数字技术创新,进而加速数字化转型。一方面,企业通过开源开放充分集结全社会智力资源,与外部创新主体协同创新,搭建企业技术创新入口和交互平台,获得“数字化生存”的动态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开源战略通过核心开源产品快速建立一个以开源技术为平台、参与者相互赋能的行业生态圈。数字企业通过开源产品,与上下游企业形成共享代码、协同开发、成本分摊的战略联盟,能够充分发挥各个企业的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增强企业之间的资源互补,有效地扩大行业业务范围,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4.1 开源在金融行业的应用4.1.1 2022-2023年金融行业开源发展现状开源技术已成为金融服务的重要技术支撑金融行业在强化技术掌控和提质增效的双重压力下,越来越多地选择开源技术产品作为其基础技术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04架构组成部分。金融行业通过开源技术支持企业核心技术框架,既能保证接轨国际主流技术,又能确保以深度参与的方式完成金融信息建设,实现从“可用”到“好用”的转变。根据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调研报告显示,90%的金融机构已官方应用和试用开源软件。“2022金融行业开源技术应用调查”显示,47.06%的金融机构开源架构资产库系统使用开源组件和软件的清单列表数量在1000至10000之间,35.29%小于1000,另有11.76%在1万至10万之间,5.88%在10万以上。金融行业积极布局开源发展,陆续出台多项政策规范,提供金融业开源治理和生态建设基本遵循因开源技术的广泛使用,金融行业日益重视开源治理和开源生态建设,2021年10月,人民银行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银保监会办公厅、证监会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业开源技术应用与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整体从金融机构使用开源、自发开源、开源生态构建、构建标准和法律体系等4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并鼓励“金融机构将开源技术应用作为提高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的重要手段”、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开源生态建设”和“开展开源项目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同年人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提出了要在开源生态方面“依法合规参与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行业相关政策陆续出台,规范和鼓励了金融机构安全合规应用开源技术,促进了金融行业开源生态培育和发展,推动了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2022年金融行业开源相关标准规范陆续出台,护航金融业参与开源生态行稳致远。在行业标准方面,金融业开源软件应用管理指南 金融信息系统开源软件应用评估规范 金融业开源技术术语为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开源软件的资产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金融行业开源软件评测规范、金融行业开源软件服务商评测规范为银行机构评估和选择合适的开源软件及服务商提供参考依据,保障银行业开源软件的应用安全,促使开源软件服务商提升企业竞争。金融技术产品开源项目管理指南保障金融技术产品开源管理流程的规范性和可行性,促进金融机构合法合规、拥抱开源。金融机构逐渐强化开源治理,尝试探索对外开源在内部开源治理方面,超70%的金融机构具有开源相关治理流程,其中41.18%的企业有多个开源相关治理流程,29.41%的企业有1个开源治理流程,另有29.41%的企业尚无开源治理相关流程。70.59%的公司无单独开源管理团队,17.65%的公司拥有单独开源管理团队,其中1人专职,5-10人兼职;11.76%的公司具备2-3人专职,10-20人兼职的单独开源管理团队。多家大型商业银行已制定企业级开源治理流程,具备明确开源管理人员责任划分,保障开源技术的安全可控应用。例如,中国农业银行结合商业银行特点和自身实践涉及了一套融合传统和开源理念的软件管理体系和框架TOSIM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05(Tranditional&Open-source Software Integrated Management),规范企业内部开源管理;交通银行也根据自身企业技术架构发展,制定了开源软件管理办法、开源依赖库管理细则等,形成开源软件管理模型;浦发银行成立了开源治理配套组织架构,建设了开源治理平台实现开源软件全流程、一体化、自动化管理;中国银行打造了包括开源技术架构师、开源安全专家、开源软件开发专家在内的三支专家队伍,确保高效协同;中信银行成立了专业开源治理团队,启动开源治理平台建设,实现开源资产管理线上化。在行业开源生态建设方面,金融机构逐步凝聚开源发展共识,共建行业开源平台社区生态,增强行业合作,解决共性问题,开始培育、支持开源项目孵化与推广。北京科技产业联盟组织、中国银联承建了金融开源平台(OFTP),赋能金融领域开源项目孵化,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软件源码托管平台,当前已接入70多家金融机构,承接了如金融业生僻字处里项目、金融业开源项目生态检测平台等多个行业开源项目。此外联盟还发起金融业开源技术信息服务平台FOST风险信息共享计划,依托平台风险同胞服务模块,为金融机构共享已知开源漏洞及风险信息,建立了风险漏洞和安全实践的发现和共享机制,提高金融业开源技术风险防范和处置能力。在对外开源方面,部分金融机构逐渐从原来的开源技术的使用方,开始尝试输出贡献。以微众银行、网商银行、蚂蚁集团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主动拥抱开源技术,积极参与开源社区,同时,反哺社区,通过将内部孵化的产品进行开源,捐赠给开源社区。2022年蚂蚁开源可信隐私计算开源框架“隐语”、高性能图数据库TuGraph单机版、SOFAStack云原生项目。微众银行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多个领域开源33个项目。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等参与区块链跨链陆羽开源项目;工商银行等与科技企业合作开展MySQL数据库金融分支版本项目;招商银行参与共建KubeVela项目,对外开源EasyBaaS项目和ChainHub项目;光大银行与趣链科技合作开展区块链BaaS平台跨链子平台项目。在内部开源方面,64.71%的金融机构实施了企业或集团内部开源,35.29%的企业还未实施。缺乏专门的开源管理团队和企业级的开源文化认同以及安全、商务、法律因素是内部开源的最大阻力。4.1.2 金融行业开源发展的问题与挑战金融行业开源要得到长足发展,必然面临开源领域普遍会遇到的开源许可证合规风险、供应链风险、代码安全风险、自主创新风险和运维服务支持风险,各家金融机构也面临自身IT转型过程中的开源发展问题与挑战。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06开源许可证合规风险高许可证合规性是金融机构引入、使用、治理开源软件面临的首要问题。同时,也需要保护金融机构自身的知识产权免遭传染性许可证侵害。目前,国际公认的开源许可证91种,主流使用的许可证也有9种(截至2020年12月19日,OSI),其中大多采用英文编写,只有木兰许可证采用中文编写。金融机构需要有具备熟悉许可证特性与要求的法律法规团队支持,并建设在开源软件全生命周期内动态管理、定期扫描,发挥监控、评估等能力。缺少运维支持服务风险开源软件相较闭源商业软件缺少完善的运维保障支持。对开源软件应用中出现的安全漏洞、隐私风险,金融机构需要自行分析解决。此外,金融机构对开源软件二次开发的代码,因其针对金融特定场景不具有通用性,在开源软件进行大版本升级后,金融机构仍需要重复开发、测试、上线。开源商业模式运营公司的不可持续服务风险开源软件独特的商业运营模式,使成功的开源软件几乎都由成熟商业组织推动,在无法为其商业模式带来流量、关注度等回报,或开源软件的存在对其盈利造成影响时,开源软件将面临人员投入、资金支持、代码贡献调整的风险。缺少统一安全管理风险金融行业普遍应用了成千上万的开源软件,开源软件之间的依赖关系趋于复杂,管理成本较高。开源软件间安全漏洞、后门风险的连锁传播,须进行有效漏洞管理。对外参与和对外开源程度不足金融机构整体上在开源产业生态链中贡献度较低。传统银行科技团队面临的挑战更多,对外开源的内部流程更复杂、孵化时间更长。开源供应链风险层出不穷随着软件供应链开源化趋势日益明显,供应链风险也随之愈发复杂和多样化,主要包括了断供风险和攻击风险。4.1.3 金融行业开源发展前景与趋势和开源供给侧合作更加紧密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07金融行业开源已广泛应用,开源软件方面的专业服务需求日益旺盛,和开源商业公司、开源技术服务公司、开源软件安全服务公司、开源治理咨询公司的合作将更加紧密。生态共建步伐进一步加快金融行业在意见的指导下,在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开源专委会的组织下,通过FOST平台和OFTP平台,将进一步分享开源技术应用经验,共享开源技术研究成果。通过各类团体,行业合作共建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源意义进一步普及各类机构在开展生态共建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了解对外开源的意义并逐步熟悉对外开源能力建设方法。4.1.4 金融行业开源发展建议金融机构应合理制定开源规划金融机构应在IT顶层规划设计,加强开源软件使用、开源治理、开源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规划,实现开源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金融机构应加强开源安全管理金融机构应加强开源风险意识,提升开源工作认知度和参与度,建立统一安全管理机制,破除开源引入障碍,规范开源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适合开源的组织架构调整,指导金融机构建立开源办公室,配备相应的开源法律合规团队,切实掌握开源使用规模、复杂度,对已存在的安全漏洞、许可证合规风险主动防控处理。金融机构应积极参与开源生态建设,加强开源社区互动金融机构应走出以使用为主的单方模式,在贡献开源、主动开源、开源慈善捐赠等方面主动投入和布局,加强与协会、联盟、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合作,和开源社区互动,推动开源供给侧参与金融开源工作,积极参加编制开源标准,促进金融行业开源生态可持续健康发展。4.2 开源在汽车行业的应用4.2.1 2022-2023年全球汽车软件开源生态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082022年,汽车行业的战略技术储备通过成本及供应链的棱镜,在市场表现上展露明显,技术架构也随着软件比重及EE架构进入了新的双螺旋进化模式。目前各车企根据自身供应链条件的不同,也正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软件定义汽车正在通过软件的技术、基础技术的普及、科技团队的引入影响汽车行业,促使整个行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基于以上的行业发展趋势,软件的比重在汽车研发时间以及成本上均上升迅速,据麦肯锡的预测,到2030年软件的比例将达到30%。2025年汽车软件的市场规模将达到620亿美元,尤其是网络,车用芯片,V2X架构以及云端基础设施的完善,“硬件预置、软件解锁”的产品策略将会出现在汽车的多个功能域中。要做好灵活的上层架构,需要在性能强大的硬件架构基础上,有一个“可编程”“安全成熟”“生态丰富”的车用操作系统。因此,车用操作系统成为车企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但由于底层操作系统的投入巨大,产出不明确,现在大多数车企还是采用了商业化的成熟产品,比如QNX、VXWorks等,成熟产品的好处是可以非常高效地完成汽车的研发。但这些都基于相对固定的供应链体系,如果想要在产品设计上有丰富的扩展性和灵活性,使用商业软件,需要付出昂贵的成本以及可能存在的供应链被控风险,因此,还有很多厂商,投入了巨大的研发进行“全栈自研”,鲜有成功的案例。从产业角度来看,需要有一种方式联合操作系统的硬件环境,需要熟悉操作系统的科技公司和科研机构进行合力共建,对产业共性的问题进行解决,当然,还有很多的中间件以及工具,也是重要的基汽车技术架构进入双螺旋进化模式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09础软件。2022年涌现了非常多的组织,例如OpenSDV、Eclipse的SDV工作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的基础软件工作组等等。大家都在寻求一种新的共建模式,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有共同的代码共享存储,有活跃的参与者组成的社区,这就是产业需求衍生的开源模式。汽车因为供应链很长,涉及面非常广,汽车软件的复杂度也很高。同时,随着开源软件的引用、供应商大量使用开源中间件或组件进行交付,在车企进行SBOM管理时迎来了巨大的挑战,需要有一个跨部门、跨组织、跨权限的协调组织出现,进行资源、流程的配置与管理,因此,开始引入了OSPO(Open Source Program Office)。这在大型互联网企业相对成熟,对于企业在使用外部开源组件/项目的合规,以及代码开源到外部的流程负责,协调研发、产品、市场、法务、人力进行综合的管理,在用好开源的同时,也遵循开源世界的游戏规则,更好地融入其中。比如在2022年7月,极氪汽车成立了自己的OSPO,取名为极氪开源合规审查小组。在同期,长安也正在考察开源软件办公室的作用和意义,最终还是以知识产权相关部门为驱动,在合规上进行把关。4.2.2 问题、机遇与挑战从当前的生产模式和电子电气架构在大多数车厂的发展阶段,车企在整体开源生态上,还是一个使用者的角度,Tire1和Tire2厂商在基础技术的投入、技术要更深入。从车企以及软件供应商和集成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来说,需要从引入开源软件或组件入手,逐渐规范起来,迎接开源带来的无限可能,也正视可能的风险。开源合规与供应链安全根据新思科技发布的2023年开源安全和风险分析报告,2022年,在汽车所在领域(航空航天/汽车/运输和物流),100%的代码库包含开源代码,开源代码占所有代码的73%;65%左右的代码库包含许可证冲突(远高于全体样本的53%);63%的代码库包含高风险漏洞(远高于全体样本的48%)。2022年9月,美国发布了备忘录(M-22-18)通过安全的软件开发实践增强软件供应链的安全性,欧盟发布了提案关于具有数字元素的产品的横向网络安全要求(网络弹性法案),对软件安全提出了相关要求,涉及符合性声明、软件材料清单(SBOM)、漏洞处理流程、第三方评估等多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海外法规的倒逼,我们也应该关注到使用或应用开源可能存在以下风险:可能会有安全漏洞;可能在整合过程中出现Bug;可能存在潜在的合规性问题,例如许可证和出口管制风险。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10针对上述几个现状问题,开源软件的规范化使用以及合理的开源协议的使用,要尽可能地减少风险以及为应对海内外法案做好前置准备:合理地建立开源组件的白名单机制,从可信的托管服务商或基金会取得高质量、有限的开源组件;增加对于公司开源加密算法数据库管理的要求,以及加密算法审查备案机制;安全团队记录使用的组件来源,做好SBOM动态采编,并跟踪组件的漏洞报告,明确和优化组件选型和进入流程;法务团队了解该组件的法律合规需求,并提出风险建议,目前企业在开源软件的合规性问题上,主要关注许可证风险和出口管制风险。前者主要是开源风险、知识产权风险、对外展示风险。后者在于开源加密算法的使用;通过组建专门的或虚拟的OSPO团队,从各部门协助监控整个流程的执行;在对外输出服务或发布软件时,工程师可以根据组件来源快速梳理使用的开源组件清单,并明确当前版本的漏洞闭合以及协议使用情况,了解最优及最糟的安全状态,可以高效地应对安全/合规的不同场景输出。新技术探索GPT(Generative Pre-trainedTransformer)技术在多个车企内部的SOA中均有所提及,除了从应用端解决类似智能客服的问题外,如果可以训练GPT参与到代码编写过程,不仅可以规范化和模块化可靠的代码块,也可以尽可能减少人为错误。通过GPT将具有功能安全不同等级要求的代码风格,结构和关系树结合到开发流程中,开发满足功能安全要求或者适用于汽车座舱环境的代码。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对模型进行大量的训练,给予正确的边界理解,让GPT可以在汽车这种垂直领域的软件开发中贡献力量。这里也不可避免的需要参与单位通过开源、开放的形式,在数据样本、编码要求上进行共享,促进整体行业的技术进步。4.2.3 主要问题的解决思路及建议产业的技术更迭太快,人才的储备不足通过调研,最近五年的汽车行业技术更迭,超过了过去十五年的综合。对于汽车行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和了解软件技术,而熟悉软件技术的人,极少有熟悉汽车这种垂直行业的,因此现在人才的引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11入、培养、梯队都非常有挑战。但通过开源,或许是过渡时期解决人才短缺的一个可行路径:芯片企业通过低成本的模拟仿真工具,让开发者,尤其是学生开发者可以尽早的进入到这样的开发环境;车企需要通过联合实验室的形式,将汽车所需要的技术以课题抛出,让开发者可以早日接触到真实需求;科技企业需要引入和参与到Tire1和车企,完成对产业的理解;开源开放,多鼓励汽车相关领域的开源社区,以不同的主题,给跨界的人才寻找也就方向,逐渐形成大的生态。合规使用开源,需要车企重视无论是外部的逼迫,或者是我们从开源生态的建设来看,都需要建设规范的使用和参与开源。在出海的需求驱动下,车企和软件供应商等需要开始储备SBOM或者相关的管理措施。需要发出源自中国供应链体系的声音,破解很多年的规则和要求底层系统的兼容性,以及外部工具软件的硬件清单,其实就是汽车供应链角度的朋友圈,国内鲜有企业能够参与决策,需要通过底层系统的开源,构建和发出可控供应链体系的声音。另外,在功能安全角度,车用系统已经发生了架构上很大的变革,但是现在的判断标准还停留在几年前。我们可组织产业内的企业共建,在国际汽车供应链体系内发出声音,也通过生态企业的广泛应用,形成事实标准,推进团标、国际标准的更新迭代。4.3 开源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4.3.1 2022-2023年工业互联网开源发展现状工业互联网自2017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在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国家级双跨平台从最初的10家已经发展到29家,面向行业和专业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更是达到几百家,体系架构也从1.0进化到2.0。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12工业互联网高速发展,部分功劳应归功于开源软硬件的助力。目前,工业互联网通用技术领域开源项目较多、成熟度相对高,但不可忽视的是,深入到OT层、传统制造领域,开源项目相对少、成熟度也较低,且核心开源项目以国外为主。推动开源开放技术体系,对加快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工业互联网开源项目,整体呈增长态势。工业互联网边缘侧碎片化程度高,开源技术发展空间广阔工业互联网边缘侧主要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工业设备数据接入能力、协议解析与数据预处理,整个服务市场呈现碎片化的形态,为开源技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通信网络、连接协议到物联软件、时序数据库,都存在大量优秀开源项目,我国开源项目表现也相当亮眼。工业互联网功能视图平台体系框架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13在网络方面,5G开源项目较多,包括Open5Gs、Free5GC和Magma等,NB-IoT、LoRa、ZigBee等相对少。在连接协议方面,MQTT、CoAP、OPC UA、AMQP、XMPP、DDS等都是开源协议,基于标准协议的开源项目也较多,其中,中国的开源物联网MQTT服务器EMQX的全球下载量已超千万。工业协议方面,由于传统工业厂家的市场格局和商业利益,大多数工业协议都是封闭化设计,较少开源。在物联软件方面,从组件到整个平台软件都有典型开源项目,包括消息队列Kafka、Pulsar,规则引擎Node-RED、EMQ X IoT Rule Engine,开源物联网平台ThingsBoard、IOT DC3、Kaa等。此外,为了物联网边缘计算构建通用开放框架,2017年6月,Linux基金会主持成立开源边缘计算框架EdgeX Foundry,提供开源微服务的集合,用于统一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解决方案的生态系统。在时序数据库方面,近几年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开源项目更是层出不穷,权威排名DB-Engines TimeSeries热度前五中,包括第一名InfluxDB在内的4个都是开源项目,国内的开源时序数据库TDengine、Apache IoT DB排名也比较靠前。工业应用开发环境逐渐转向低代码模式,开源项目正在兴起工业互联网的价值在于重构工业知识创造、扩散、复用新体系。工业知识往往掌握在专业技术人员手中,低代码、零代码的工业应用开发环境为这些技术人员提供一个标准化、易用的编程环境,通过统一的编程语言,实现流程、逻辑、经验、算法、规律等工业知识的快速封装,已经成为填补技术人员的开发技能的有效工具。目前,国内低代码、零代码创业型公司和产品众多,开源项目较少,正处于兴起阶段。百度开源了amis前端框架,阿里巴巴开源低代码引擎LowCodeEngine。浪潮开源低代码内核UBML,并发布了具有完整企业级应用能力的海岳低代码平台inBuilder社区版。虽然国内低代码平台目前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成果,在低代码平台开发类型上对OT类应用仍支撑不足,期待开源社区带动在这方面的持续深化发展。工业数据管理领域以开源为主导,多种技术和架构并存工业数据管理与服务通过大数据技术提供面向海量工业数据提供数据治理、数据共享、数据可视化等服务,是工业互联网发挥工业大数据价值的重要一环。大数据技术与开源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大数据技术栈还是以开源大数据框架Hadoop与开源通用内存并行计算框架Spark为核心的生态系统。近年来,以Hadoop为核心的开源大数据体系,逐渐向多元化技术并行发展。一方面,原有Hadoop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14体系的产品迭代趋于稳定,一些常见的开源组合,比如Flink Kafka、Spark HDFS等,经过开源生态市场的检验,已经成为相对固定的标准化选择。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生态也在向流处理、数据可视化、交互式分析等方面探索。随着云原生的发展,与云原生结合更紧密的Airbyte、Flink CDC、SeaTunnel、InLong等项目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工业数字化工具成熟开源项目少,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工业数字化工具融合数字建模、数字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提供产品、设备、工艺和系统的三维设计、仿真、展现、优化等,是工业自主可控的关键,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工具,其中,几何内核、约束求解器、3D引擎是工业数字化工具核心技术,属于高技术含量、高研发投入、高应用门槛产业,成熟技术高度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目前全球市场上只有少数内核厂商,其中,CGM、ACIS、Parasolid、Granite属于第一梯队,分别属于法国达索(前两个)、德国西门子、美国PTC,这些技术虽然闭源,但应用广泛;Open CASCADE(OCC)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开源几何内核,由法国Matra Datavision公司开发,基于OCC的CAD软件有FreeCAD、HeeksCAD、AnyCAD等。在约束求解器方面,西门子的DCM是全球最成功的商用几何约束求解器,处于垄断地位,其他还包括达索的CGM、俄罗斯LEDAS的LGS,知名度也较高。因此市面上的开源约束求解器也众多,但是大多数是限定于某些细分领域或来自于研究性项目,例如OpenFOAM、FEniCS、Elmer、Salome-Meca等。在3D引擎方面,国内开源项目处于空缺状态,目前主流的引擎包括商业引擎Unity Technologies公司的Unity,和开源引擎Epic Games公司的UE、Analytical Graphics公司的Cesium、Mr.doob个人开发的Three.js等,其中,UE以逼真的渲染效果著称,在游戏开发中应用较多,工业领域也有一些项目在应用UE;Unity、Cesium、Three.js在工业领域应用较广泛。国内积极探索工业模型开源开放,促进工业知识的沉淀、复用和迭代创新工业互联网的核心资源是工业模型,即工业知识的模型化、标准化表达。工业模型的跨系统流转、交付、应用,极大促进了工业知识的共享与发展。统一建模语言具有领域无关的通用模型描述能力,基于统一建模语言的方法能够实现复杂系统的不同领域子系统模型间的无缝集成。欧洲仿真协会EUROSIM于1996年推出多领域统一建模语言Modelica,经过多年发展,目前Modelica标准库已经包括了不同物理领域的1600多个模型组件,基于Modelica发展出来的商业软件、开源软件也非常多,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15Modelica模型可以在这些软件中自由流转。除了Modelica外,工业界大部分成熟的建模工具都建有自己的模型库,例如Simulink建模工具在产业界、学术界被广泛应用,自带对象模型库、算法库、控制系统、环境模型、基础元器件模型库等,但这些模型并不是免费开放的。国内工业互联网发展始终提倡加速工业知识的沉淀、复用和迭代创新,其中,同元软控通过打造工业知识模型互联平台MoHub,构建了一个覆盖函数库、模型库、App库服务的模型社区,开发者以开源方式分享到社区的模型库,支持海量用户参与到工业知识模型的开发、分享、创新应用过程。工业App基于应用商店模式加快开源开放步伐工业App是基于工业互联网,承载工业知识和经验,满足特定需求的工业应用软件,本质是企业知识和技术诀窍的模型化、模块化、标准化和软件化。开发者社区是开发工业App的主要推动力,平台和微服务框架降低了工业App开发的难度和门槛,大量的开发者都可以参与开发工业App。面向特定工业应用场景,激发全社会资源形成生态,推动工业技术、经验、知识和最佳实践的模型化、软件化和封装,形成海量工业App。应用商店是向企业用户提供的工业App分发渠道,是促进工业App应用生态繁荣发展的有力支撑。在应用商店模式下,来自不同制造商的工业App可以跨平台运行,相互交互,具有一致的语义,按照共同的标准工作,并且对所有社区开发者开放。目前开发工业App的核心技术主要由国外公司把控,国内整体开源产品较弱。开源可成为颠覆传统工业App的重要武器,国内企业开始布局探索,开源意识逐渐增强,传统优势企业和创新性企业加快开源布局。在应用商店模式下形成开放的应用程序生态系统后,工业App领域会向传统PC软件市场一样取得蓬勃发展。开源工业软件成果丰富,国内积极探索破局之路工业软件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力量,近年来均涌现了大量开源工业软件。在研发设计类软件方面,有开源免费的用于3D建模的FreeCAD、2D建模QCAD社区版以及基于QCAD的一个开源分支发布的LibreCAD等开源软件。目前开源CAD软件供个人使用表现的比较出色,但仍然无法在大型企业直接代替AutoCAD的直接模拟。在工业设备中常见的生产控制类软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方面,OpenPLC、Beremiz、Apache PLC4X等都是非常优秀的开源PLC软件。开源的ERP、CRM类业务管理软件数量也已形成规模化生态,如Odoo。我国工业软件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以及各类企业的不懈努力之下,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仍存在高端工业软件缺位、本土工业软件应用困难等问题。工业软件的破局之路艰难,开源不失为一种新的思路。2022年7月,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成立OpenAtom openCAX工作委员会,在开源领域布局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构建OpenDACS开源EDA平台,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16聚集国内优势力量,共同探索工业软件发展新路径。工业互联网开源社区整体发展良好,与实际产业联系仍需加强目前工业互联网领域应用比较广泛的开源项目,其社区发展也比较活跃,如Eclipse IoT、Linux Foundation、OPC Foundation、FreeRTOS、Zephyr等。其中,Eclipse IoT提供了基于Eclipse的开源工具,包括开发工具、测试工具、运维工具等,这些工具都能够支持工业领域的物联网应用开发和测试。Eclipse IoT的社区正在快速成长,145 的创新组织都致力于加速采用由Eclipse IoT社区开发的商业级、生产就绪的开源技术。OPC Foundation推动了OPC UA协议的发展和普及,积极参与了各种工业物联网协议的制定,提高了标准的普适性和实用性。仅2019-2022年,OPC Foundation基金会成员就增加了150多名。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过920家OPC基金会成员和数千个符合OPC标准的产品。但是,许多其他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开源项目,由于没有形成实际的产业应用,发展相对滞后,仍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如EdgeX Foundry项目,由于其与实际工业应用场景不够贴合,该项目会员数发展至今仍低于100,且在GitHub上仅三十多人贡献了代码仓库。4.3.2 工业互联网开源发展的问题与挑战工业互联网开源要得到长足发展,必然面临开源领域普遍会遇到的供应链风险、代码安全风险、知识产权风险、自主创新风险,同时,还要解决自身领域存在的开源发展问题与挑战。平台层工具软件开源运营成本高、传统商业模式获利难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迅速,国内头部厂商纷纷搭建了双跨平台,我们仔细研究这些平台,就会发现重要部件几乎都用到了开源软件。但平台型软件商业巨头,往往体量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通过采用开源软件、工具搭建商业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实现快速推广并获利,而这些开源软件、工具的创新型厂商由于体量小、整合能力有限,没有提前布局商业,再加之开源运营成本高、难以获利,往往给别人做了嫁衣,自身发展后劲不足,长此以往不利于工业互联网基础软件开源生态发展。工业互联网技术门槛高,跨大量开源组件构建平台往往导致深度整合和优化不够工业互联网融合OT、IT、CT等多个领域技术,实现深度整合和优化是一件非常复杂且困难的事情,开源项目在这方面存在非常多的市场机会,开源软件、工具可以免费获取源代码,对于有一定IT能力的企业来说,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例如大部分软件厂商、工业企业往往会选择Kubernetes、Istio、Docker等快速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源软件虽然使用简单、经济,但往往也面临着“免费即最贵”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17的尴尬局面,开源技术的大规模商用需要充分的评估与实践,需要技术团队同时掌握很多不同领域的开源组件,并且能融会贯通、知道如何将这些组件更好地组合到一起。但大部分中小软件厂商或传统企业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缺少融合多个开源软件系统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往往面临因软件版本不统一的兼容问题、因参数配置不合适的性能问题、因缺少技术支持的运维优化困境,导致深度整合和优化不够。工业互联网各子技术领域开源发展不均,缺乏核心工具的开源工业互联网边缘层、PaaS层、应用层,由于各层功能与技术差异,其开源发展不均,国内更是少见核心工具的开源。边缘层主要提供协议解析、工业数据接入及预处理等能力,国内外开源项目较多,如设备网关接入方面有NEURON、MQTT、ThingsBoard、EMQX等开源项目,但受制于工业协议的多样性,多数开源项目都无法做到协议适配的通用性。PaaS层主要提供工业数字化工具、工业数据管理服务、工业模型管理服务等工具及通用能力,因商业用途及专业工具的技术门槛高,厂商往往选择封闭发展,构建技术壁垒,核心开源项目较少,尤其三维设计、仿真优化。不过,近几年随着Open CASCADE等开源数字化工具的出现,逐渐打破了AutoCAD等主流封闭软件的垄断局面。应用层方面,传统研发设计类软件、生产控制类软件、业务管理类软件和工业数据软件中,均涌现出了大量开源软件,如开源ERP Odoo、Apache基金会旗下的Apache OFBiz项目,已经有了较大的应用生态。但从整体发展来看,工业设计类软件、工具仍需加强布局。边缘侧工控系统、协议相对封闭,影响设备的互联互通边缘侧工控设备(PLC、DCS等)以及工控协议经过20年间的发展,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刺激了西门子、施耐德、欧姆龙等国际厂商产品快速迭代升级,另一方面也构筑了设备互联互通的壁垒,各家厂商所采用的PLC编程和通讯交互方式不尽相同,衍生出不同类型的通信协议,虽然极大的增强了自身向上层的数据传输能力,但这些协议大部分是采用封闭设计,彼此不兼容,用户无法扩展或自定义系统、协议以满足其特定需求。目前边缘侧工控系统、协议的开源程度虽然不是很高,但还是有一些有影响力的开源项目,例如,OpenPLC是一个开源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Open Industrial Linux是一个基于Linux的开源工业操作系统,还提供PLC、HMI工业自动化应用程序。4.3.3 工业互联网开源发展前景与趋势当前,开源已成为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重要开发模式,工业互联网各技术领域越来越多的采用开源代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18码,自身的开源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工业互联网开源正在向垂直行业解决方案、海量工业App、工业技术为主的OT层渗透。工业互联网依托开源社区与生态发展垂直行业解决方案我国石化、钢铁、电子信息、家电、机械、汽车、装备、航空航天等垂直行业广泛应用了工业互联网技术能力。各垂直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实施业务场景相对独立、应用领域不尽相同,应用深度参差不齐,实施路径也存在差异,如何打造更多的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将单独部署的工业互联网项目拓展和融合达到行业规模化,是工业互联网高速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开源社区可以使跨地区、跨领域的专业人才之间通过开放式的创新生态实现深度交互与智慧共享,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垂直行业解决方案构建中,从而提高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面向垂直行业的工业模型、插件类开源项目将逐渐增多。工业App需求繁杂,低代码工具开源能够加速创新效率工业App涉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和经营管理等不同领域与环节,个性化强,对象众多,关系非常复杂,体系庞大且需求繁杂。低代码开发工具沉淀过去十几年策划、开发、应用工业App的经验,参考工业产品制造模式形成一些典型模型和架构模式,提供低门槛应对复杂需求的开发方案。低代码开发工具通过生态联盟,由多家企业专注其擅长的部分,彼此协同发展,可以不断积累工业App模式,构建领先的产业集群。开源是建立这个生态联盟的有效方式,通过开放源代码,聚集各个行业工业App的领先厂商,彼此打通、串联,共同推动沉淀工业软件、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低代码模型,应对繁杂的工业App需求,提供低门槛开发方案,加速工业互联网领域创新效率。工业互联网技术开源由IT层迈向OT层IT层主要涉及计算机、互联网、应用软件等,其软件系统相互连接,通常运行在iOS和Windows等流行的操作系统上,缺乏自主性,软件开发规范、使用标准解决方案以及流行的通信协议,应用场景广泛,因此开源项目较多。相比之下,OT层主要涉及机械、工控网络、工控系统以及跨工业协议的通信,系统一般是自治的、隔离的、自包含的,运行在专有软件上,与传统计算机编程不同,应用场景也涉及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OT层开源项目一直发展缓慢。随着IT与OT融合越来越深,OT层也开始寻求标准化的发展道路,IT与OT之间的界限正在被引入连接设备的OT系统和物联网的兴起所模糊,OT层的开源项目也会逐渐增多。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19工业互联网通过开源社区培养专业人才工业互联网领域开源项目蓬勃发展,开源软件的易获取性让众多高校学生、企业人才可以低成本的接受并使用开源软件,同时开源社区中汇聚了众多有着开源精神和探索精神的开源贡献者,开发者可以在社区中获取到软件源代码、与更多的业内优秀从业者进行协作、扩充个人技术图谱和技术栈等,因此开源社区也成为了工业互联网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来源,高校学生也可以通过开源社区开拓技术视野,锻炼协作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开源校园行活动可以有效推进开源文化、开源实践在高校的普及,促进高校开源人才培养、加强高校人才参与到企业开源实践,为工业互联网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4.3.4 工业互联网开源发展建议鼓励龙头厂商积极参与工业互联网开源发展,布局重点领域的开源项目工业互联网龙头厂商是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者,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工业互联网龙头厂商应积极发挥产业创新过程中的融通引领作用,参与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组织的重点开源活动、开源项目,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业开源文化氛围,开展产业开源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布局,打造中国工业互联网顶级开源社区,组织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围绕核心技术领域孵化CAX、PLC等优质工业互联网开源项目,加快形成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新优势。开源社区倡导开源文化,激发工业领域的开源氛围T层和OT层的开源空间都很广阔,但是由于两者的应用场景和技术需求不同,开源社区的重心和方向也有所不同。在IT层,由于其应用范围广泛,开源也更加活跃。比如,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Linux、Docker、Kubernetes等受众广的基金会,以及Apache基金会下的Apache Hadoop、Apache Spark项目等大型开源项目。而在OT层,出于优先保护商业利益,以及应用场景和技术需求相对专业等原因,导致整个领域的对开源的认识和开源氛围不足。未来,工业互联网各方力量应积极利用开源社区的资源和平台,重点推动工业互联网领域OT层开源活动的普及和推广,为工业企业提供更好的开源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其次,注重高校活动实践,开展校园行、组织开源软件开发比赛、提供技术讲座等活动,提高对开源文化的认知和参与度,进而推动整个领域的开源氛围。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204.4 开源在风洞等场景的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发展对开源生态建设有重要影响。CFD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流体力学与计算机科学相互融合的新兴交叉学科,主要通过计算机和数值方法来求解流体力学的控制方程,对流体力学问题进行模拟和分析。90年代初期,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优化提升,加速促进了CFD仿真软件在航天设计、化工处理、半导体等重要工业领域应用。当前,以Fluent(美国ANSYS企业主导研发)为代表的商用CFD仿真软件已得到广泛应用,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高达70%。为打破商用CFD仿真软件的垄断,由英国帝国理工大学Gosman团队编写,面向公众发行的开源流体学仿真软件OpenFoam应运而生,为用户提供了可扩展的数值模拟方法和求解器,进一步丰富了软件业态。而目前,在CFD仿真软件的商业化和开源应用方面,我国头部研发力量薄弱,对外依附性较强。为提升本土工业应用软件的精确度、稳定性和计算效率,国产CFD软件选择拥抱开源,通过高效的在线协同机制,汇聚广大使用者和开发者群体,利用信息化创作环境和大规模在线协同开发工具实现技术协同攻关,共同打造国产自主CFD软件生态。4.4.1 风雷软件风雷开源项目即风雷软件是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研发的面向流体工程的开源混合CFD平台。平台的建立遵循面向对象的设计理念,采用C 语言编程。风雷软件为了适应结构网格、非结构网格、混合网格、重叠网格等不同网格的计算,设计了具有良好通用性、可扩展性的体系结构和数据结构,实现了在同一个软件平台上,同时兼容结构求解器和非结构求解器。两种求解器可独立运行,也能耦合计算,即在流场中同时含有结构网格和非结构网格的情况下,在结构网格上调用结构求解器,在非结构网格上调用非结构求解器。风雷软件作为目前全球唯一同时兼容结构/非结构的开源软件,其计算范围覆盖低速、亚跨声速和高超声速。开发过程中,以现代软件工程方法为指导,结合CFD行业特点,设计了面向下一代的软件体系结构。4.4.2 IDRLNet物理场的快速仿真与精确反演是飞行器设计和运行监测中面临的两个重要课题。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实现物理场数值仿真。但是,CFD数值仿真往往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在计算成本和准确性方面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在飞行器运行过程中,性能监测涉及物理场反演,为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21满足实时性需求,数据驱动方法被引入其中。然而受限于传感器数量和精度,单纯数据驱动的方式并不能满足物理场的重建需求。面对这些困难,内嵌物理知识神经网络(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PINN)作为一种新兴深度学习技术,逐渐被应用到CFD领域中。PINN保持了神经网络对数据高效利用特性的同时,在神经网络中内嵌物理知识,从而实现数据与物理知识混合驱动。为解决飞行器设计优化过程中物理场快速仿真问题和运行监测阶段物理场精确反演问题,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无人系统技术研究中心、智能博弈与决策重点实验室推出了基于PINN的微分方程智能求解框架IDRLnet。IDRLnet是一款以飞行器设计优化任务为应用背景、基于PyTorch开发的开源框架。IDRLnet主要包括几何生成、数据处理、神经网络构建和偏微分方程求解四大模块。该框架提供了二维与三维的基本几何对象,并支持几何对象之间的集合运算。PINN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对采样配点上的数据和方程残差进行拟合,因此,面向该领域学术研究需求,几何生成模块提供了内部采样方法及其对应符号距离场(SDF)、边界采样方法及其对应法向量。数据源包括采样得到的数据节点和外部数据节点,可用于代理模型构建与逆问题求解。该框架内置了多种神经网络架构与常见微分方程,便于多种方法比较研究。处理复杂物理场时可能涉及较多对象,物理方程与采样点数据之间的耦合较为复杂。为了应对潜在的复杂关联问题,该框架在架构设计上解耦了数据源、物理方程、神经网络之间的依赖,各个计算对象如微分方程和神经网络相关的计算节点可以进行单独定义。最后,基于给定数据源,自动获取需要的依赖结点;构建计算图,利用拓扑排序构造计算流水线;整合多个流水线,得到最终损失函数,进而利用反向传播结合梯度优化方法完成训练。考虑到PINN本身仍没有发展成熟,更多高效算法亟待开发。因此,该框架提供了回调机制支持用户自定义算法,使得PINN新方法也容易集成到框架中。IDRLnet包含了大量典型测试案例。首先,面向飞行器设计参数优化问题,IDRLnet在不依赖外部数值仿真提供训练数据的条件下,能够实现物理场对设计变量的实时响应,大幅压缩“设计参数-数值仿真”迭代循环的周期。其次,对于含有异常传感数据的物理场重建问题,IDRLnet提供多种鲁棒优化方法可以对物理场参数进行反演识别。为进一步提升效率与精度,IDRLnet提供了自适应采样方法,动态改变各区域采样权重。同时,该框架还支持简单偏微分方程的变分形式求解。4.4.3 OpenMatrixMATLAB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矩阵计算软件,软件具有编程语言简洁易懂、计算功能强大、丰富的领域工具箱等优势,已成为快速实现算法验证和生成原型软件的有效编程工具,广泛用于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等设计建模和数值分析领域。自2020年起,我国多家单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22位被列入美国政府的进出口管制名单,禁止使用MATLAB服务。为实现大型矩阵计算软件自主可控,解决大量基于MATLAB编程语言的软件原型遗产代码问题,同时缓解国产软件性能不足问题,迫切需要研发一款面向数值计算的高性能矩阵计算软件。国防科大龚春叶团队研发的OpenMatrix矩阵计算软件将对标商用MATLAB软件,旨在开发构建一款开源的适用于数值计算和科学工程计算的高级语言交互式环境,为计算流体力学、电磁学、气候气象等数值计算领域的设计建模与专业分析提供数值计算服务。软件的定位一方面是解决禁运问题,满足遗产MATLAB代码快速适配需求,另一方面是利用高性能计算机实现并行优化,充分发挥计算性能。此外,OpenMatrix矩阵计算软件着重解决MATLAB并行计算能力弱、性能效率低等问题,针对重要领域开发并行求解工具箱,在不修改源程序的前提下实现性能跃升,利用并行算力优势弥补软件水平差距,弥补中美软件水平差距。当前OpenMatrix矩阵计算软件版本已具备提供高级语言解释器,实现了语言的前端解释功能,支持将MATLAB语言转换为中间代码,支持高级编程语言和交互式计算;支持面向高级语言的数据和通用函数兼容技术,提供统一编程接口,能够用简易编码方式支持各类问题的高效试算,减轻使用者的编程负担和应用性能优化难度;已实现不包括第三方工具箱函数的大部分通用函数覆盖,包括:初等数学函数库、基本矩阵函数库、二维三维图形函数库、逻辑字符运算函数库、调试与控制流程函数库、时间与日期函数库和特殊数学函数库等,支持面向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统一外部编程接口,支持不依赖第三方库的MATLAB程序移植,支持遗产MATLAB代码的快速适配。OpenMatrix矩阵计算软件项目的下阶段规划是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并行求解工具箱,突破关键领域算子并行优化,支持用户利用高性能计算机实现并行计算,使现有代码充分发挥底层高性能计算系统的算力资源,同时拟开发支持求解偏微分方程组的各种数值方法,包括有限差分、有限体积和有限元方法,提供面向CFD计算的网格生成和自适应细化工具箱;最后充分开放共享,提供海纳百川的软件框架,着重解决标准化接口问题,使潜在的用户群体都能参与软件开发,丰富软件的工具箱和功能模块。OpenMatrix矩阵计算软件将迭代发展形成生态,支撑航空航天飞行器装备设计、环境仿真、密码分析、生物安全等传统数值计算领域应用,持续提供高效的数值计算服务。目前OpenMatrix矩阵计算软件已发布基于天河超算在线版,拟在三年内进一步拓展应用到1000家科研单位,拓展用户10000名。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23第五章 开源社区发展现状当前我们所身处的数字化时代几乎都是由开源代码所构建的,伴随着开源运动在中国的落地与发展,中国的开源社区从最初单一且独立的社区不断演进,呈现出今天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本篇集中呈现当前国内各类社区发展的现状和特点。5.1 开源社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十几年前,很多人认为“开源=Linux”,因为当时的Linux操作系统、桌面办公软件(GNOME、OpenOffice)和浏览器(Mozilla)作为开源项目的主战场,掀起了第一波开源的浪潮。随着开源项目规模的不断壮大,开源社区也逐渐形成。国内的开源社区起初以Linux爱好者为主导,最早出现于1998年。不过,早期国内社区多为个人爱好者兴办,社区的发展规模和影响力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中国第一代社区的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大多销声匿迹。如,于1998年在清华大学成立的阿卡社区(AKA),2000年前后发展到顶峰,但此后受骨干成员出国、成家、创业等影响,逐渐进入低潮期,其中部分人员转型嵌入式培训,AKA转变为亚嵌公司。AKA早期的多数成员后来成为了中国最早的一批Linux精英。2001年创立的灰狐动力社区,最初只是一个关于中间件技术研究和应用纯个人网站,到2002年已经成为国内中间件行业极具权威性的站点。但在2010年5月19日,灰狐动力和开源力量宣布合并。创始于2006年12月的哲思社区,在当时是中国知名的自由软件社区,也已于多年前停更。而其中只有少数幸运的优秀社区因得到企业和产业的广泛认可而找到生存模式获得新生,如CSDN逐渐成长为中国最大开发者社区,ChinaUnix社区被IT168公司收购,PHPChina社区被康盛创想公司收购(后期被腾讯整体收购),开源中国社区被恒拓开源公司收购等。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开源的项目和技术呈现百花齐放之盛况,从数据库到中间件、从前端到后端、从编程语言到编译器、从物联网到微服务、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开源的技术和项目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在此趋势下,自2008年起,中国第二代开源社区纷纷登场。在吸取了一代的教训后,第二代社区的典型特征是更加聚焦、更加务实,通常是围绕一个公司的特定产品,且该公司作为社区的唯一或最大赞助商。这类社区包括深度操作系统社区、Ubuntu麒麟社区、龙芯俱乐部、OpenEuler社区等。这些社区的发起团队普遍具有全球开源视野,同时也认识到知名科技企业在开源生态发展中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24的核心作用,与企业合作共赢是开源社区发展的关键路径,第二代社区开始有意识地吸纳开源布道者、市场专业人士和法律专业人士成为社区的骨干人员。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AI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中国开始涌现出大量开源项目的开发者,国内开源社区进入第三代。典型代表包括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开源中国社区、木兰开源社区、GitCode、确实(Trustie)开源社区、OpenI启智开源社区等。第三代社区的典型特征是在社区运营和管理上更加中立和平衡,且社区内包含不同来源的众多开源项目。目前中国第三代开源社区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开源治理、社区运营等方面尚显稚嫩。能够坚持中立立场、平衡诸多赞助商之间以及与开发者之间的关系,吸引开源治理专家、培养社区运营骨干是第三代社区当前面对的主要挑战。中国第一代技术社区至今仍坚持运营的屈指可数,最成功的典范就是CSDN开发者社区,作为目前世界第二大的开发者社区,20多年来CSDN为中国培养了几代开源开发者,同时也见证了中国开源快速发展的20年。2022年4月,CSDN成为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黄金捐赠人。也通过扩大对开发者服务内容(开源知识库、培训、猎头、代码托管平台、开源项目孵化和开源创投),身体力行地推进开源产业的发展,正在积极地向第三代开源社区转型。由企业主导的第二代社区正在积极的与第三代社区(含国际开源社区和开源基金会)合作,通过开源捐赠或发起新项目等多种形式融入第三代社区,如华为将欧拉开源操作系统(openEuler,简称“欧拉”)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携程捐赠Apollo项目到Apollo开源社区,百度捐赠HugeGraph图数据库给Apache软件基金会,华为将开源的云原生多云容器编排项目Karmada捐赠给CNCF等。5.2 开源社区的现状特征据中国开源软件联盟不完全统计,截止2023年6月,国内各类开源社区已经超过500个,按照项目型社区、本地化社区、开发者社区和代码托管社区四类进行汇总,项目型社区增速最为显著。从开发者规模和开发者合作参与层次上,部分开源社区已经发展到非常大的规模,在社区生态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5.2.1 项目型社区项目型社区是聚焦特定开源项目,包括代码贡献和协作、集成测试、应用实践、用户反馈等核心功能,大部分项目型社区由背后的机构或企业来资助或直接运营。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型社区见后表。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25社区名领域项目地址项目社区介绍openEuler社区操作系统www.openeuler.orgopenEuler是由OpenAtom Foundation开发和运营的开源平台。其愿景是通过开放的社区形式与全球开发者共同构建一个开放、多元和架构包容的软件生态体系,孵化支持多种处理器架构、覆盖数字设施全场景,推动企业数字基础设施软硬件、应用生态繁荣发展。OpenAnolis龙蜥社区操作系统OpenAnolis(龙蜥)社区成立于2020年9月,是一个操作系统开源社区及创新平台,由国内、外领先操作系统、芯片、云计算公司共同发起,致力于通过开放的社区合作,构建国内自主Linux开源发行版及开源创新技术,推动软、硬件及应用生态繁荣发展。OpenHarmony社区操作系统OpenHarmony是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OpenAtom Foundation)孵化及运营的开源项目,目标是面向全场景、全连接、全智能时代,基于开源的方式,搭建一个智能终端设备操作系统的框架和平台,促进万物互联产业的繁荣发展。OpenCloudOS操作系统www.opencloudos.orgOpenCloudOS是一个完全开放中立的操作系统社区项目,由操作系统、云平台、软硬件厂商及个人发起。该项目旨在打造全面中立、开放、安全、稳定易用、高性能的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共同构建健康繁荣的国产操作系统生态。同时OpenCloudOS及衍生版本已在互联网、金融、政务等12大行业广泛应用,节点规模超1000万,经历了海量业务的长时间验证。我们秉承科技向善的使命价值观,是全球首个提出绿色操作系统的开源社区,用实际行动推动绿色数据中心节能减排,助力全球碳中和举措。深度社区操作系统www.deepin.org深度社区是由统信软件全资子公司武汉深之度科技于2008年发起,已经持续运营15年,以桌面操作系统为主的开源社区,也是国内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活跃度最高的开源操作系统社区之一,深受全球开源爱好者喜爱,具备相当的国际影响力。RT-thread社区操作系统www.rt-thread.orgRT-Thread是由上海睿赛德电子科技主导开发的开源实时操作系统,它也是集实时操作系统(RTOS)内核、中间件组件和开发者社区于一体的技术平台。Ubuntu Kylin社区操作系统优麒麟是由麒麟软件有限公司主导开发的全球开源项目。自创立以来已经有10年的历史以及技术沉淀,并得到了国际社区的认可。现累计发行20个操作系统版本,全球下载量3800 万次,活跃爱好者和开发者20 万人,累计向开源社区贡献代码超400万行,其中被 Linux、GNOME、Unity、OpenStack、Ceph接收Patch超7400个。OceanBase社区数据库OceanBase社区版是一款开源分布式HTAP(Hybrid Transactional/Analytical Processing)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原生分布式架构,支持金融级高可用、透明水平扩展、分布式事务、多租户和语法兼容等企业级特性。OceanBase内核通过大规模商用场景的考验,已服务众多行业客户,现面向未来持续构建内核技术竞争力。TiDB社区数据库TiDB是PingCAP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的开源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是一款同时支持在线事务处理与在线分析处理(Hybrid Transactional and Analytical Processing,HTAP)的融合型分布式数据库产品,具备水平扩容或者缩容、金融级高可用、实时HTAP、云原生的分布式数据库、兼容MySQL 5.7协议和MySQL生态等重要特性。MongoDB中文社区数据库MongoDB中文社区是围绕MongoDB生态建立的中文技术社区,获得MongoDB官方的认可和支持。社区关注MongoDB以及相关数据产品和工具。来自MongoDB官方的工程师、阿里、腾讯等大型互联网公司及业界MongoDB专家、MongoDB书籍作者等组成社区核心成员。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26TDengine社区数据库TDengine是涛思数据开发的一款高性能、分布式、支持SQL的时序数据库,其核心代码包括集群功能全部开源,同时TDengine还带有内建的缓存、流式计算、数据订阅等系统功能,能大幅减少研发和运维的复杂度,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IT运维、金融等领域。Apache Kylin大数据kylin.apache.orgApache Kylin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的分析型数据仓库,提供Hadoop/Spark之上的SQL查询接口及多维分析(OLAP)能力以支持超大规模数据,它能在亚秒内查询巨大的表。ClickHouse中文社区大数据ClickH社区为国内最专业最具影响力的ClickHouse开源技术社区,致力于ClickHouse的技术研究、推广和普及。Apache SkyWalking云原生skywalking.apache.orgSkyWalking是一款分布式系统的应用程序性能监控工具,专为微服务、云原生和基于容器(Kubernetes)的架构而设计。飞桨PaddlePaddle社区人工智能飞桨(PaddlePaddle)是百度开发的一款集深度学习核心框架、工具组件和服务平台为一体的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的开源深度学习平台,已被中国企业广泛使用,深度契合企业应用需求,拥有活跃的开发者社区生态。华为MindSpore社区人工智能 用户型社区用户型社区主要是开源爱好者自发形成的小型社区,以知识分享、经验交流和传播开源文化为主要目标。具有代表性的用户型社区见下表。社区名社区地址社区介绍LinuxFanswww.linuxfans.orgLinuxFans社区成立于2002年,是一个专注于Linux及开源相关的技术社区及互助论坛,拥有社区发行版Magic Linux。GoCN社区gocn.vipGoCN是中国最专业和最具影响力的Go技术社区。Python中国社区 pychina.orgPyChina是一个由全球使用中文的Python程序员自发组成的技术社区,面向实习、应用、推广Python以及相关技术的爱好者,关注Python语言在中国的应用、推广和学习。由Zoom.Quiet(大妈)和Sting Chen在2014年发起。它的前身是CPyUG(China Python User Group,华蟒用户组),发源于啄木鸟社区。物联网自动化社区物联网与自动化一脉相承,物联网自动化社区从工业控制和自动化的角度解读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分享最新动态、技术和应用。Linux人社区Linux人社区建立于2006年,是红旗Linux最辉煌时期的产物。Linux人社区不仅具有网论坛特性,它还拥有一个具有开发能力的社区团队。具有代表性的用户型社区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275.2.3 开发者社区CSDN()CSDN(中国开发者网络)创立于1999年,是全球第二大开发者社区,现有注册用户4300万。秉承成就一亿技术人的使命,为IT技术人成长及科技企业发展,提供开发者生态的全方位服务。CSDN在社区基础上,通过知识云、人才云、开发云三大服务,赋能开发者、研发团队及科技企业在IT知识学习、人才招聘、研发效能与协同管理等方面的高速成长与发展。开源社()开源社成立于2014年,是由志愿贡献于开源事业的个人成员,依“贡献、共识、共治”原则所组成,始终维持厂商中立、公益、非营利的特点,是最早以“开源治理、国际接轨、社区发展、项目孵化”为使命的开源社区联合体。开源社积极与支持开源的社区、企业以及政府相关单位紧密合作,以“立足中国、贡献全球”为愿景,旨在共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开源生态,推动中国开源社区成为全球开源体系的积极参与及贡献者。2017年,开源社转型为完全由个人成员组成,参照ASF等国际顶级开源基金会的治理模式运作。近九年来,链接了数万名开源人,集聚了上千名社区成员及志愿者、海内外数百位讲师,合作了数百家赞助、媒体、社区伙伴。木兰开源社区()“木兰开源社区”建立于2019年8月,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云计算和大数据开源社区生态系统”的核心成果。旨在促进产学研用各方开源领域的交流,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成果开源,加强企业、科教研单位和行业用户之间的沟通,推动开源成果转化落地,同时为各类开源项目提供中立托管,保证开源项目的持续发展不受第三方影响,通过更加开放的方式来打造和完善开源社区生态。可信开源社区()可信开源社区共同体(TWOS)由众多开源项目和开源社区组成,目的是引导建立健康可信且可持续发展的开源项目和开源社区。可信开源社区共同体(TWOS)旨在搭建交流平台,提供全套的开源风险监测与生态监测服务。SegmentFault 思否()SegmentFault 思否()是中国领先的新一代技术问答社区,也是中国最大的黑客马拉松(Hackathon)组织者。我们为中文开发者提供一个纯粹、高质量的技术交流平台以及前沿的2023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128技术行业动态。目前已经覆盖和服务了超过 1000 万开发者和 IT 信息从业者,帮助开发者解决了数百万个技术问题。开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5 294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亿邦智库:2023产业互联网发展报告(81页).pdf

    亿邦智库产业互联网系列报告谁Industrial Internet Development Report在重构产业链2023产业互联网发展报告目 录C O N T E N T SPart 01产业互联网年度总洞察Part 03数实融合创新实践专题Part 02谁在重构产业链-3-亿邦智库跟踪产业实践,连续五年深入一线调研,提出并持续完善亿邦智库产业互联网研究框架,为亿邦产业互联网系列报告建立知识地基,为报告读者提供有持续性、体系化参考。基本指引:亿邦产业互联网研究框架基本指引:亿邦产业互联网研究框架产业数字化依托互联网及数字技术,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进行全链路、全要素、全场景的优化升级,开发利用数据要素,融合构建产业协同竞争力,形成数字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产业互联网本质是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贯穿产业链供应链,衔接电子商务、智能制造及要素资源,形成数据智能应用,最终实现产业协同效率和运行质量的双提升。2019起:三类切口2020起:“3 1”范式2021起:数字化价值催生新模式新业态释放数字化价值2023起:增长模型2022起:数据要素开发路径短链企业:具备数字化协同能力的生产制造企业或平台中链企业:连接生产制造企业和企业终端用户的数字化供应链服务企业或平台长链企业:通过互联网连接、匹配和协同生产制造资源与C端消费需求的企业或平台网络协同智造:工厂数智化、产线柔性化、双向协同数字供应链:B2B数字化连接工厂双能力品牌:智能定制、快反供应链数据智能:企服SaaS的连接价值与数据价值全产业链协同效率整合制造资源的巨大空间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土地要素的生产及仓配整合全场景服务能力提升供应链场景细分电商驱动:订单在线拉动运营在线,形成数据在线SaaS驱动:运营在线形成数据在线,促进订单在线传感器驱动:设备在线形成数据在线,促进运营或订单在线效率:企业内部效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率范围:品类范围扩张;客户范围扩张;要素配置范围扩张壁垒:产业链话语权Part 01产业互联网年度总洞察政策热点产业热点资本热点市场空间再分析机会与主线-5-2023年7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首开平台企业座谈会,定调“平台经济大有可为”。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到“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历经三年整改期的平台经济迎来发展新阶段。以徐工汉云、航天云网、卡奥斯、欧冶云商、海智在线等为代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参会建言,标志着平台经济的范畴已经从狭义的消费领域向航天、钢铁等国民支柱产业延伸,广义的平台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产业互联网也将成为平台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新 空 间平台企业通过打造线上交易平台,直连供需双方,降低了交易成本,扩大了市场需求。新 引 擎平台企业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了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新 渠 道平台发展提供了更多就业和创业机会,通过在线新经济平台,更多适配的工作或项目得以落地。新 支 撑平台在政务、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提升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人们生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平台经济“四新”定位政策层面不断释放支持平台经济发展的积极信号公布平台经济相关的典型投资案例,被外界视为“绿灯投资”案例的释出。关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 支持平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加强与平台企业沟通联系,建立专人对接机制。关于促进本市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及“1 X”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提升平台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力。关于促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是全国首个促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平台经济政策导向变迁国家发改委上海市 浙江省 北京市 2020年2022年2021年2023年“强化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实施常态化监管”“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产业互联网平台参加总理平台经济座谈会产业互联网平台参加总理平台经济座谈会政策热点-6-上海出台首个产业互联网专项政策上海出台首个产业互联网专项政策上海产业互联网平台类型划分及代表7月18日,上海市促进产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率先发布,这是全国首个产业互联网专项政策,从平台集群发展、要素市场创新、产业链场景赋能、产业生态构筑四大板块落子,全面布局产业互联网并集群化发展。近年来,上海大力发展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在部分领域已形成先发优势和集聚效应。行动方案的出台印证了产业互联网对于提振地方经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大现实意义,也体现出政府对产业互联网这一关系产业链供应链新动能的高度认可与战略重视。带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包括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汽车全生命周期信息服务平台、绿色低碳供应链服务平台等专业服务平台提供大宗商品及相关产业数据服务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如上海钢联提供了撮合交易、金融服务、物流整合三位一体的钢贸服务,发布MySpic价格指数消除信息不对称性,促进了钢铁贸易的新发展。提供工业用品采购与管理等服务工业品电商服务平台如震坤行工业超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工业用品采购与管理服务,实现工业用品供应链的透明、高效、降成本。如远景智能主要服务于能源管理、楼宇管理、智慧城市领域。如宝信软件以信息高科技和资本为驱动,提供以钢铁业为代表的流程型制造数字化智慧化综合解决方案。政策热点-7-此前,企业一般把与数据相关的支出视为研发费用,减少了当期的财务报表利润。新政策下,无论是将数据资产确认为存货,还是无形资产,都意味着相关投入不必在当期全部费用化,因此能提升财务报表的利润水平。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还意味着增加一部分资产,从而优化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数据资源入表、会计核算是数据资产价值化的闭环之举,将企业数据资产以会计科目和货币化的形式体现,将推动形成规范的数据资产开发、运营和管理的体系,提升企业数据治理能级、打通数据资源业务端与财务端协同,以数据资产价值化牵引数字化转型。当前市场上有大量新技术和数据型公司,以及正在信息化过程中的传统公司,这些公司拥有大量具有商业化和应用场景的数据资产,但在现有的会计记录未能体现,数据资产入表后能更真实地反映其真实资产和经营状况,有望重塑公司的估值体系。8月21日,财政部正式发布关于印发的通知,明确数据资源入表,吹响了数据资产化的号角。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数据要素政策高度空间,行内普遍认为,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推进力度加强,标志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开始,数据要素市场将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数据要素价值加速释放,而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的产业互联网也将迎来更大的发挥空间和更落地的价值实现。数据资产入表对企业的积极意义推动数据资产价值化进程提升企业财务报表盈利能力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国家数据局成立,财政部发文确定数据资产入表国家数据局成立,财政部发文确定数据资产入表政策热点-8-央国企信创建设提速撬动万亿市场央国企信创建设提速撬动万亿市场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应“实现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保障国家信息安全”而生,是我国数字经济的基础,也是“新基建”的重要内容。信创具有数字化引领、行业应用拉动、全周期生态体系等特征,与产业互联网存在作用范围的重合与实践路径的融通,共同指向国家经济数字化转型。2020年至2022年党政信创先行,2023年9月相关部门下发文件,要求到2027年央企国企100%完成信创升级。这一举措意味着未来五年行业信创将接力党政信创,从金融、能源、运营商逐渐向教育、医疗乃至全行业延伸,“大信创”需求全面爆发,万亿蓝海市场浮现。信创产业链生态“大信创”辐射范围信创相关市场空间预测2022年我国信创产业规模达到9220.2亿元近5年复合增长率为35.7%预计2025年将突破2万亿元产业类别具体产业基础硬件芯片、服务器、存储、交换机、路由器、打印机等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BIOS等应用软件OA、ERP、办公软件、政务应用、流版签软件等信息安全边界安全产品、终端安全产品等党政金融、电信、电力石油、交通、航空航天教育、医疗汽车、物流、烟草、电子等-20-202020-目前阶段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数据来源:海比研究院2022年中国信创生态市场研究和选型评估报告政策热点-9-中国科技大厂悉数下场竞逐大模型中国科技大厂悉数下场竞逐大模型2023年3月ChatGPT爆火,在全球掀起“大模型”热潮,中美科技竞争再开新局。对比来看,美国在通用大模型领域先发制人;中国大模型整体处于跟随阶段,但推进大模型更加务实,强调市场需求牵引,更关注应用和场景。长远来看,大模型竞逐短期看数量,中期看技术,长期看场景,借助应用场景转化商业变现才是制胜关键。截至目前,我国数字科技领军企业大模型已经悉数登场,国产大模型井喷式涌现,且不断在各种产业场景中探索大模型应用的边界。未来,大、小模型与实体经济加速数实融合,形成产业链供应链数字新生态,将会是竞争最激烈也是机会最多的方向。中美大模型进展对比通用大模型领跑,高性能下场景缺失行业大模型井喷,市场驱动价值应用根据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在大模型领域中国和美国大幅领先,大模型数量超过全球总数的80%。中国大模型在通用层尚未分出胜负,务实的中国企业已经转向结合市场实际需求,从实体经济、具体行业切入探索数实融合,从应用和场景寻找大模型的发展空间。行业大模型在简单任务以外还能应对特定场景的复杂信息处理,为用户深入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根据CBNData统计,中国目前累计已有130个大模型问世,其中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有79个,通用领域大模型20个,基本来自互联网大厂和科研院所,其余均为垂直领域的产业应用大模型。美国在芯片/算力/算法/人才/资本等强大资源实力支撑下,通用大模型领先全球,微软(OpenAI)、Google、Meta三巨头基本封锁了通用模型层的上限。但随着应用层面的深入,美国大模型的局限性也逐步显现,通用大模型研发与运行成本高企、准确率低且容易同质化,无法短期内实现投入产出比。以ChatGPT为例,OpenAI 2022年整体亏损翻倍至5.4亿美元,而当年收入只有3000万美元,每天运行成本却高达70万美元。产业热点-10-产业互联网出海初步形成发展框架产业互联网出海初步形成发展框架在国际形势与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双重作用下,中国制造企业与全球市场之间正在形成新的市场网络,由此产生的跨境B2B已经成为产业互联网新的看点。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1.1万亿元,同比增长16%;出口8210亿元,同比增长19.9%,其中,占比超七成的跨境B2B贡献了6000亿元的出口体量,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新外贸主力大军。当前,跨境B2B出海出海航道趋于多元化,已形成制造业为中军、基建与企服为两翼的出海兵团,产业互联网“大航海”时代已经开启。机械装备、汽车、电子电器等优势产业继续保持先发优势;新能源产业、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等新制造势力组团出海亦已打开局面;2023年上半年,外贸“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一季度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头部电商平台引领海外渠道基建;华为、中兴、腾讯等科技厂商布局海外5G、云服务基建;Alipay 、微信支付、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推动全球贸易;菜鸟国际、极兔速递等物流服务商畅通海外履约通路。主动谋求海外市场增量或被动跟随出海企业搭建海外体系的SaaS服务商,已覆盖财务/HR/CRM/EPR/IT运维等主流企服赛道。如提供全渠道零售方案的多点Dmall、企业办公管理一体化云平台Zoho等。数字基建出海承载全球贸易数字化协作价值链机会=内需底盘 制造业产业集群 工程师设计师 电子商务 数字技术工具 数据资源制造业出海企服出海商业知识经验的数字化与全球化产业热点-11-数据来源:网络公开信息,亿邦智库整理IPOIPO项目陆续涌现,产业互联网正在酝酿板块效应项目陆续涌现,产业互联网正在酝酿板块效应继药师帮、易点云、小熊U租等企业顺利登陆二级资本市场,产业互联网企业准上市企业明显增多。据公开渠道资料,目前共有欧冶云商、震坤行、京东工业、华强电子网、嘉立创、云汉芯城等6家企业处在IPO排队状态,其中有5家实现盈利,净利润规模都在亿元以上。另有多家公司进入改制及辅导阶段。产业互联网IPO“预备队”表现产业领域代表企业商业模式业绩表现钢铁欧冶云商集交易、物流、加工、知识、数据和技术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第三方产业互联网平台。2021年营业收入1266.69亿元,净利润4.86亿元;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66.08亿元,净利润2.27亿元。电子元器件嘉立创提供覆盖EDA/CAM工业软件、印制电路板制造、电子元器件购销、电子装联等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2022年营业收入63.87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4.73亿元。电子元器件华强电子网电子元器件垂直产业链产业互联网B2B 综合服务商,提供专业化的全球采购服务和综合信息服务。2022年营业收入38.55亿元,同比增长23.2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75亿元,同比增长7.75%。电子元器件云汉芯城提供电子元器件供应链一站式服务。2022年营业收入43.33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工业品京东工业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中的综合模式提供商,不局限于产品销售,更专注数字化基础设施构建。2022年实现交易额223亿元,营收14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44.2%。调整后净利润7亿元。工业品震坤行一站式工业用品服务电商平台,通过产业网络协同、智能化供应链、数字化采购平台赋能企业经营。2022年GMV达94亿元、营收达83.15亿元,亏损面收窄。资本热点-12-亿邦千峰奖数据:上市或准上市公司数量已占亿邦千峰奖数据:上市或准上市公司数量已占26.2&.2%根据2023年度亿邦动力产业互联网千峰奖企业申报数据,共有147家企业互联网企业,其中数字供应链企业72家、产业数字科技企业70家、数智品牌7家,反映产业互联网领域供应链和数字技术齐头并进探索的基本格局。就上市进度而言,产业互联网企业上市目标统一,已有三成企业进入上市流程或已上市。计划中,73.8%辅导中,8.1%已申报,3.4%审核中,5.4%已上市,9.4%计划中辅导中已申报审核中已上市2023年度千峰奖申报企业上市情况分布2023年度千峰奖申报企业类型分布72707数字供应链企业产业数字科技企业数智品牌企业说明:本报告所准上市公司指处于“改制阶段”,“辅导阶段”,“申报阶段”或“注册及筹备发行阶段”数据来源:2023年度亿邦动力产业互联网千峰奖评选企业申报数据资本热点-13-数据来源:2023年度亿邦动力产业互联网千峰奖评选企业申报数据亿邦千峰奖亿邦千峰奖数据:数据:20232023年上半年企业营收增长压力加大年上半年企业营收增长压力加大147家申报企业当中,52.1%的企业23年半年营收规模为1-50亿元,此外,有17.6%的企业营收为1000-5000万元,呈现一定的阶段性阶梯;就营收增长率数据而言,147家申报企业的22年和23年上半年增长数据,约44%的企业增长率在10%-50%,约25%的企业增长率在50%以上。但低增速企业占比增加,预计下半年出现好转。2023年度千峰奖报名企业营收增长情况(22年 VS 23年上半年)1000万以下,7.600万5000万,17.6P00万1亿,9.2%1亿5亿,21.8%5亿10亿,13.4亿50亿,16.8P亿100亿,5.00亿500亿,8.4 23年度千峰奖申报企业营业规模情况(23年上半年)52.1%0%5 %无增长010 00PP00 0 0%以上22年营收增长23年上半年营收增长资本热点-14-规模经济演变:从水平型、集聚化,再到集约化规模经济演变:从水平型、集聚化,再到集约化基于规模经济效应的产业扩张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水平型数量扩张,第二阶段是集聚化经营发展,第三阶段是集约化产业链重构,中国实体经济的增长有赖于在不同阶段三种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当前,中国产业经济的发展正处于集聚化和集约化混合的阶段,一方面,以产业集群为代表的集聚化仍在释放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以产业互联网为代表的集约化发展正在挖掘巨量新经济潜力。第一阶段水平型数量扩张集聚化经营发展第二阶段第三阶段集约化产业链重构增加生产线、增加工人、加开门店、扩张渠道,等等单一主体为战,无数量变化多主体集聚龙头型/平台型企业重构产业链,打造多主体、有机的生态创新技术、管理模式土地人力、资金按产业 区域形成产业集群,减少交易、物流成本,提升区域产品品牌效应主体企业往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重新组合生产经营模式,最大化提质增效要素变量主体变化扩张方式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组成集聚群体。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致力单位资源产生经济效益最大化。产业发展在一般水平上进行数量扩张,无企业间分工协作的变化。市场空间再分析-15-发展基础:数字经济中产业数字化规模占比攀高至发展基础:数字经济中产业数字化规模占比攀高至81.7.7 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首次突破50万亿元,达到50.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近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41.5%,国民经济支柱地位进一步稳固。其中,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达41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1.7%,占GDP比重为33.9%,对数字经济的主引擎拉动作用更加凸显。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24.9 28.8 31.7 37.2 41.0 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33.92.51.2).0.6%产业数字化规模及占GDP比重产业数字化占GDP比重(万亿元)27.231.335.839.245.550.220.3 .9.6%9.7.2.3%0.0.0 .00.0.0P.0.0p.0.0.00.002030405060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万亿元)增速2017年-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情况32.94.86.28.69.8A.5%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市场空间再分析-16-成效验证:数字经济已体现出全要素生产率优势成效验证:数字经济已体现出全要素生产率优势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系统的总产出与全部生产要素综合投入之比,是度量经济发展质量、效率与动力源泉的重要指标,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全新思路。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在数字经济领域率先获得显著提升,对国民经济生产效率的拉动作用显现。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从整体看,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为1.75,相较2012年提升了0.09,数字经济生产率水平和同比增幅都显著高于整体国民经济生产效率,对国民经济生产效率提升起到支撑、拉动作用。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小幅上升,第二产业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十年间整体呈现先升后降态势,第三产业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力量。2000-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第一产业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第三产业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第二产业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11.21.41.61.8220002002200420062008200022市场空间再分析-17-使命:我国劳动生产率逐年提升,但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使命:我国劳动生产率逐年提升,但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当前,比全要素生产率更能贴切反映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指标是全员劳动生产率。2022年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52977元/人,比上年提高4.2%,高于同期GDP增速(3%),初步实现“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GDP增长”。但对比全球,我国劳动生产率显著偏低,2021年全球劳动生产率水平排名,中国排在109位,与GDP排名全球第二的经济规模严重不匹配,暴露了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双低。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球主要国家劳动生产率对比注:全员劳动生产率=GDP/全部就业人数数据来源:国际劳工组织,https:/ilostat.ilo.org/topics/labour-productivity/排名国家劳动生产率(美元每小时)4新加坡74.156美国70.6816法国58.5217德国58.3118中国香港57.0621加拿大56.2225中国台湾53.1430英国51.3531中国澳门49.81102泰国15.06108中国13.53122越南10.22131印度8.472018-2022年中国全员劳动生产率98152977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市场空间再分析-18-产业互联网价值主线:数字化集约化生态化,重构产业链产业互联网价值主线:数字化集约化生态化,重构产业链产业互联网拉通产供销数字化,用数字技术重构产业链,以数实融合协同生态,提升全产业链协同效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全场景服务能力,创新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集约化运行,是集约化协同提效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平台价值。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3类主体1条路径3个提升产业互联网研产供销服 搭建产业生态,集成全链路能力资源 主导流量/订单/产能再分配 技术/资本/数据/人力/土地全要素输送 主体集结 资源集聚 能力集成 传统产业链式运行全场景服务能力全产业链协同效率全要素生产率 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更新传统要素价值 生产要素集成再分配 传统产业场景数字化 产业场景细分创新 产业服务模式创新 纵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 横向拓主体、拓资源、拓市场 供应链组织模式创新产业互联网协同生态产业互联网重构产业链的基本逻辑数字供应链交易类,包括B2B平台、产业出海、工业互联网订单平台、数字化采购以及其他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企业。产业数字科技服务产业数字化软硬件技术,包括大数据、机器人、智能制造、AI、SAAS、云计算、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等。数智品牌品牌企业,有从研发生产、供应链到品牌运营全链路数字化能力的消费品或工业品牌品牌。机会与主线-19-亿邦智库发布“产业互联网企业增长模型”(亿邦智库发布“产业互联网企业增长模型”(1.01.0版)版)l 企业内部效率l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率l 品类范围扩张l 客户范围扩张l 要素配置范围扩张 人均毛利额 资金周转率 库存周转率 品类扩张数量 付费客户数量 要素形成的收益(技术/数据等)毛利率 经营性净现金流 客户续费率 l 产业链话语权量化/财务指标拆解说明:本增长模型中的乘号仅代表三个变量与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并非数学计算范畴内的直接相乘计算方法。增长模型:效率范围壁垒产 业 互 联 网 企 业基于连续五年深入产业一线的观察研究,亿邦智库初步提出产业互联网企业增长模型,界定效率、范围与壁垒三个基本变量,供各行各业的产业互联网企业结合所在赛道的产业特征建立自评框架,也为关注产业互联网的各界提供一个价值观察思路。机会与主线Part 02谁在重构产业链谁在开创供应链新模式谁在拉通工业互联网谁在接驳央国企谁在架设全球供应链谁在用数字科技改变产业运行方式谁在拉通工业互联网谁在接驳央国企谁在架设全球供应链谁在用数字科技改变产业运行方式谁在开创供应链新模式在 重 构 产 业 链-22-全球化市场上,单个企业不再作为独立实体竞争,而是作为供应链竞争,数字化转型则是企业获得供应链竞争优势的战略路径,这个过程漫长但日新月异。从供应链形态层面,正在经历从传统线性到动态连接平面网络,再到多层次穿透立体的演变,数据要素在其中起到整合贯通的主引擎作用,促进供应链协同程度和价值转化空间不断提升。传统线性供应链动态连接网状供应链多层级穿透立体供应链数据核心动态履约连接的客户智慧工厂同步计划数字化开发智能供应发展计划寻源制造交付支持认知计划3D打印基于传感器的补充质量感知产能驱动(关注供应链单点环节)服务驱动(关注供应链各节点动态连接)需求驱动(关注供应链全链条生态化协同)数据共享、数据驱动数据在线、实时交互数据孤岛、信息不对称供给过剩/短缺;库存积压、资金浪费;资源/业务壁垒供需精准匹配;供应链管理创新;内外部敏捷协同;全要素集约化配置供需有效对接;链上资源整合、关键链路优化协同转化企业内部价值持续创造增量价值、生态共赢链上降本增效,挖掘增量驱动力数据贯通性供应链协同性价值转化表现供应链数字化演变:线性协同供应链数字化演变:线性协同网络协同网络协同多维立体协同多维立体协同供应链新模式-23-全链数智供应链是由供应链全链路降本增效需求引发、充分运用技术变革管理方式形成的供应链新模式,其不仅能够借助产业互联网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全链路数智化升级,还通过技术强化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以及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协同运营效率,实现全品类、全场景、全链路的高效管理。数智供应链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保障供应链韧性、落实降本增效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京东工业:以供应链为基础,实现产业链资源高效配置的数智解决方案供应链新模式供应链创新模式供应链创新模式1 1:全链数智供应链:全链数智供应链资金流4通用MRO专业MROBOM重点企业客户制造|能源|工建交通|运营商中小企业客户其他客户客户供应商1信息流2商流3物流VC 供应商入驻/发品布道 链接社会化库存智能决策K2 墨卡托商品标准化北极星、灵犀 需求洞察商机寻源工鼎 工业商品池B-Promise 最短链路精准履约IXP企配中心前置仓京工柜 末端履约交付矩阵需求端以技术实现工业供应链全链路数智化,四流合一、自动流转、高效链接海量供应商与客户,助力行业降本增效供给端链接客户需求成本控制效率提升阳光合规供给保障链路最短供需匹配技术驱动数据流动智能决策阳光透明万仓合一万单合一-24-一站式供应链是由履约需求引发、对供应链进行垂直整合形成的供应链新模式,具有全链聚合、一体化服务的特征,即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聚合采购、仓储、配送、售后等核心环节的资源能力,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一站式供应链在优化履约流程、降低履约成本、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及实现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代表企业有工业品领域的鑫方盛、震坤行、西域等。鑫方盛:以供应链为基础的一站式工业品服务平台数字化能力体系全品类供应链采购专业服务千万SKU品牌保障专业服务团队定制化服务线下工业品体验全国仓储布局满足多场景需求优质产品供给90%商品供应商直供44大类 7000 细分类1000W SKU8000 合作知名品牌15个自有品牌建筑施工、冶金矿山、水泥行业、生产制造、物业维保全国70 实体店,用户面对面体验产品2000 专业顾问团队,24小时问题解答仓储面积超50W 仓储现货金额超10亿 全国中心仓10家 城市仓50家 前置仓200家 平台积累的大量用户数据,智能分析,向用户精准推荐商品SMST数字化体系S解决方案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交易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MTS供应链创新模式供应链创新模式2 2:一站式供应链:一站式供应链供应链新模式-25-小批量供应链是由提效需求引发、有效服务长尾市场的供应链模式,长尾需求具有生产批量小、标准化程度低、管理难度大、交期不准时等特征,小批量供应链模式利用订单环节的电商交易场景汇集零散需求和客户流量,通过小批量柔性生产进行快速响应,实现高品质、低成本、短交期履约,是产业互联网重构产业链的典型模式,代表企业有怡合达、嘉立创、华强电子、捷配等。嘉立创:电子产业互联网,开创PCB打样/小批量模式PCB设计环节嘉立创EDA:国产PCB设计工具,降低设计工具门槛助推国产替代嘉立创CAM软件: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提升生产良率及生产效率自主研发EDA软件/PCB CAM软件PCB生产环节嘉立创开创PCB打样/小批量模式,市场份额占据先发优势。中信华承接PCB大批量生产,双品牌协同服务客户各个发展阶段。业内最完善的PCB智造体系元器件采购环节全自营、现货交付,满足客户采购“正品、现货、一站式”的需求。立创商城现货元器件交易平台PCBA加工环节激光钢网:治具生产工艺居于行业领先延伸PCB到PCBA产业链段,满足自身高难度SMT焊接需求,并补充行业产能。打通了从“EDA、PCB、到元器件购买、到激光钢网、到SMT贴片”的全流程闭环,大幅提供提高了作业效率。SMT贴片:业内首创一站式服务模式通过软件和算法实现系统自动拼版,可完成对日均两万多份不同尺寸、要求各异的PCB订单拼板组合,数以万计的日订单量仅需两个人就能完成;平均订单面积小于0.7平方米,最快12小时即可完成出货。大大提升了板材利用率和交付效率。嘉立创“虚拟拼版”技术有效支持小批量生产供应链创新模式供应链创新模式3 3:小批量供应链:小批量供应链供应链新模式-26-反向定制供应链是以终端消费需求为导向,产销适时协同,反向牵引产品设计、产能投放、产品流通等供应链环节柔性创新的供应链模式,这种模式让供给端与需求端有效对话,因此能够快速发现市场新需求、高效满足新消费需求,创造增量市场。反向定制供应链由离终端消费者更近的平台商及品牌商主导,代表企业有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以及SHEIN、海尔、鸭鸭等细分消费赛道的数智品牌。阿里巴巴:C2M赋能制造业革新升级SHEIN:数据驱动的极致C2M供应链SHEIN打造了一套独特的数字驱动制造的运营体系,核心驱动部门是数字智能中心,利用算法捕捉时尚趋势和用户行为趋势,通过数据和算法驱动产品研发、订单下达、原材料采购及产能分配。D2M飞轮数据驱动制造D2M研发设计供应链商城销售数据智能中心4000家工厂外部数据淘特:消费互联网通过数字化解决方案“厂销通”、阿里云C2M数字智造系统,让天天特卖C2M成为阿里业绩增长亮点,上线当年C2M定制商品订单量同比大涨370%。阿里明确提出要将其打造成“全球首个以C2M为核心供给的商业平台”,借此实现从生产到消费全产业链的渗透。犀牛制造:服装产业互联网以服装行业为践行“新制造”的实验场,依托天猫淘宝平台销售数据,做洞察,做预测,为商家提供产品建议、预售或销售渠道等,借助数据优势打通全链中的每个环节,打造样板工厂落地C2M的硬资产。1688:产业互联网主打B端内贸的批发电商平台1688,推出“工蜂联盟计划”,一头连接原材料企业,一头连接品牌方及消费者,通过数据洞察、黑科技应用,精准制造方案匹配,以消费为导向释放C2M的优势。2022年战略升级,聚焦内容、服务和用户打造数字化产业大协同驱动制造升级的C2M新模式,2023年11月被提成为淘天集团一级业务,引发行业期待。供应链创新模式供应链创新模式4 4:反向定制供应链:反向定制供应链供应链新模式-27-穿透式供应链是由供应链安全需求和价值需求引发、持续对供应链进行纵深拓展和动态优化形成的多层级供应链体系,核心企业借助全球供应商布局搭建高质量、高性价比、绝对可控的供应链生态,一方面以较高的行业利润吸引头部供应商能力集成,一方面利用多层级穿透式管理进行动态淘汰,以获得长期竞争优势。苹果公司是穿透式供应链的标杆,对大型跨国公司及央国企供应链建设极具借鉴意义。苹果多层级穿透式供应链:连续十年被评为Gartner全球供应链管理公司榜单的Master级别组装和代工企业,负责按照苹果的设计和规格要求,组织生产线、进行零部件采购、组装和测试等。核心供应商:富士康、台积电、英业达、和硕联合等。为苹果提供核心零部件、原材料或服务的企业。包括芯片制造商(高通、英特尔、三星等)、屏幕供应商(三星、LG等)、存储制造商(美国美光、日本铠侠等)。为苹果提供重要零部件或原材料的企业或机构,包括金属外壳供应商(鸿海精密工业、和硕等)、电池供应商(德赛电池、欣旺达等)。为苹果提供更细分的零部件或原材料的企业或机构,包括键盘供应商(中国台湾地区的达丰电脑、群创光电)、鼠标供应商(中国台湾地区的广达电脑)等。第一层级第二层级第三层级第四层级苹果的供应链体系是一个多层级结构,每个层级的供应商都有其特定的职责和角色,共同支撑着苹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苹果供应链至少涉及200家企业,800多个工厂,分布于27个国家的数百个城市。苹果除芯片和IOS系统等领先核心技术外,还会通过注资或收购供应商的手段获得与苹果核心利益相关的外部技术。在非核心技术上则通过合作多家供应商相互牵制压价。核心技术绝对掌控,非核心技术分散竞争穿透式管理主导供应链价值分配和运行协调以超高标准挑选代工制造商(领域前五名)注重工艺水平、信息化建设、流程管控等综合实力。对供应商“事无巨细”管理,介入供应商业务流程并提出强制化要求,每个季度对所有供应商进行打分,根据排名进行订单配额。与供应商共享数据库,基于强大的数字化能力搭建端对端、共享、动态伙伴关系网络,提升供应链弹性和敏捷性。多层级放权,苹果把很多零部件的谈判权和定价权都交给了负责组装生产的核心供应商如富士康,从而减少了管控幅度和难度,提高了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供应商合作关系“共赢”模型保障最佳供应链实践资金流前移,提供设备,免除供应商设备和折旧的投资风险。稳定订单流保障供应商产能投资回报清晰可控;允许供应商合理利润,压低利润率的同时能够保证绝对额。提升供应商水平及行业地位,严格的标准控制、与供应商联合研发模式,提高了代工厂商的生产水平和技术实力,进入果链即意味着供应商跻身业界头部。供应链创新模式供应链创新模式5 5:深度(穿透式)供应链:深度(穿透式)供应链供应链新模式谁在开创供应链新模式谁在接驳央国企谁在架设全球供应链谁在用数字科技改变产业运行方式谁在拉通工业互联网在 重 构 产 业 链-29-工业互联网作为制造强国的基础性技术支撑和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抓手,在国家政策全面部署下,已走过强引导、高投入、扩规模的初期建设阶段,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与此同时,行业整体盈利状况却不容乐观,头部平台普遍亏损严重,至今未跑出上市公司。一边是能力突出,政策支持和社会价值持续火热,一边是经济回报低,资本冷眼行业迷茫,我国工业互联网行业仍在初级发展阶段等待拐点。工业互联网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l A股工业互联网概念公司,工业富联走特批路线,工业互联网业务收入占比不到1%;宝信软件、东方国信等软件公司的工业互联网业务在上市后增加,对主营业务收入贡献不显。l 通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则面临业务收入高度依赖控股公司、且亏损严重的痛点,成为横亘在IPO之路上的巨大挑战。2019年-2021年,成立于2016年的树根互联营收分别达到1.5亿元、2.7亿元、5.1亿元,其中来自三一集团的贡献营收分别为73.62%、68.24%和56.24%。亏损分别达到了3.3亿元、2.9亿元、7.1亿元,连续三年亏损金额累计超过13.42亿元,是营业收入总额的141.56%。树根互联招股书数据政策层面大力推进行业影响力持续提升市场空间广阔可期连续六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地方政府高度关注,自2023年1月以来,25个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工业互联网,22个省级政府工作报告对工业互联网2023年规模发展做出政策部署。国内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248家,“双跨平台”29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培育8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遴选381个试点示范项目。工业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助力制造业、能源、矿业、电力等各大支柱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根据中国信通院预测,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预计2025年破2万亿,2021-2025年均增速近19%。以“双跨”(跨领域跨行业)平台为代表的工业互联网企业,仍未能突破市场增长与盈利。工业互联网成绩与挑战工业互联网成绩与挑战工业互联网-30-企业盈利模式的好坏直接决定企业经营的稳定性、持续性,且对行业整体健康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当前,国内工业互联网企业已形成项目定制、标准产品、功能订阅、数据增值四类主要模式,但各有各的缺陷或制约,如项目定制模式投入大、可复用性差,是造成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实际效益而言,我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尚未找到一种成熟的盈利模式。项目定制模式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盈利模式标准产品模式平台业务规模化的前提功能订阅模式行业普遍认可的发展方向数据增值模式创新探索平台服务增值标准产品是平台规模化推广的前提,但不同行业特定工业场景的数字化转型对于解决方案的定制化和灵活性要求较高,相应的产品标准化仍然道远且长。我国中小企业对技术服务的感知和重视程度较低,缺乏付费意识和付费能力。订阅模式仍处于市场教育期,盈利贡献占比仅15%,远低于国外水平。随着数据生产要素价值加速显现,基于数据应用的创新探索层出不穷,但同时也存在数据安全风险。数据增值服务整体处于探索期,仍需要持续验证。项目定制需要平台操作系统与产线、设备和应用共同构成整体解决方案,平台操作系统本身就是资金黑洞需要持续投入,而特定的工业场景行业差异化需求极大,定制化开发成本极高却很难实现横向跨越和复用。两相作用下,项目制利润微薄甚至出现项目愈多亏损越大的悖论。打造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及用户服务等全流程一体化解决方案,以高价值获取高利润回报。如卡奥斯结合客户现状和未来战略,从咨询服务入手,一企一策制定数字工厂建设蓝图,并分阶段实施落地。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项目管理等管理侧产品在不同行业存在共性需求,产品标准化进程较快,可快速复制和推广。如金蝶国际推出ERP系列产品,满足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财务、销售、采购、库存等管理需求。面向企业提供云服务器、云存储等云端资源订阅服务,按需付费、使用付费。如华为云、阿里云等。面向企业提供MES、ERP、PLM等SaaS应用订阅服务,以用户体验感换取用户黏性,获得长期重复性收入。如用友网络、金蝶国际。基于平台数据价值挖掘探索数据 金融、 咨询等多种数据服务增值模式。如柠檬豆创新基于供应链数据进行风控和核定授信的全线上纯信用流动资金贷款产品。平台作为数据共享中心,提供数据市场/交易撮合支/付结算等功能,促进数据交易。如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工业数据专区成立释放利好信号。工业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尚在探索工业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尚在探索工业互联网-31-有效市场不足可量化绩效欠缺PMF模型:产品和市场达到最佳契合点MarketProductFit政策补贴与行业探索均集中在研发、平台建设推广、项目培育和实施等方面,尚未建立量化绩效的产品服务架构。当前实践更多停留在企业边缘业务(设备连接、运维等),未能承载企业核心业务数据,对生产工艺、能耗、安全等核心价值环节赋能有限。工业互联网服务商众多,产业联盟达到2000余个,导致产品与服务高度同质化,大部分企业为了生存采用短期思维发展、缺乏长期投入决心。亟需创造新市场亟需突破商业模式亟需激发需求产品服务处于建设初期实践尚未深入制造业核心同质化现象严重现阶段国内工业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缺陷在于有效市场需求不足,所以无法指引供给侧产品服务能力正确聚焦、扎实沉淀、有效变现。而站在工业互联网使用者的视角,用户们期待的也并不是工业互联网本身,而是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经营中以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亿邦智库研究认为,破解工业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之困,须跳出狭义工业互联网局限,用更大的视野寻找正确的市场,着眼产业链价值,以市场需求拉动技术创新。制造业转型以各垂直产业链、区域产业集群为主战场,但工业互联网当前需求主要来自政府部门与央国企,深入产业链服务广大中小企业的实践十分有限,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生存压力,对于数字化转型认识不足、投入有限,并未把工业互联网平台视为必需品。从市场组成部分看,剔除掉工业软件、工业自动化、网络、硬件设备等传统智能制造领域,与工业互联网直接相关的市场规模相对有限,而核心平台的业务增长也十分有限。因此,某程度上可认为工业互联网尚未能创造新用户、新需求或新市场,只是在存量市场之内以补充供给和流程再造的方式获得发展空间。当前工业互联网发展主要靠政策和大企业战略驱动,真正的市场化需求未被激活,领跑平台大部分孵化自传统大型工业企业,高度依赖母公司内部需求,缺乏“自我造血”能力,未能真正走向产业化、市场化。工业互联网商业模式之困:亟需破解有效市场需求不足工业互联网商业模式之困:亟需破解有效市场需求不足工业互联网-32-产业互联网为正在积极自救的工业互联网企业提供了新的思路,立足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从离需求端更近的环节切入,沿供应链向上游生产制造纵深推进,以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正确的需求牵引,为当下“空中楼阁”式的工业互联网铺就实践土壤。工业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双向奔赴趋势已开始显现,具体表现为:1.从服务单体企业转向服务产业链;2.从工业智造转向构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体系;3.从局部价值链平台转向产业价值链平台。工业互联网产业大市场产业互联网 产业链关键要素互联互通与网络效应 韧性供应链及快速响应能力 工厂智能化生产过程控制与管理 设备连线、数据采集及预测性维护 市场订单机会与履约能力匹配PaaS层低代码开发平台数据与智能平台系统集成平台AIoT平台应用商店标识解析平台IaaS层云基础设施(服务器、存储、网络、虚拟化)边缘层设备接入边缘计算边缘应用工业SaaS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系统机器视觉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汽配服装行业SaaS发源于制造业,围绕智能制造提供数字基础设施和综合技术解决方案,强技术属性。围绕具体工业部门特征与数字化转型需求提供专业细分场景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强工具属性。围绕区域产业集群特征与数字化转型需求,提供集成技术/工具/数据/资源的数字底座,强平台属性。在区域产业互联网基础上跨大服务范围,支撑产业大生态协同和全产业链数字化,强连接属性。工业互联网(通用型)工业互联网(垂直型)产业互联(区域型)产业互联(垂直型)数据智能交易端数据供应链数据生产经营数据产业大数据 网络协同订单/交易在线设备/产能在线设计/制造协同供应链协同新模式新业态数字供应链数字云工厂数字金融破局思路:融通产业互联网寻找外源性动力破局思路:融通产业互联网寻找外源性动力工业互联网-33-工业软件是公认的制造业战略高地与国产替代蓝海市场,工业软件云化进程则直接影响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广与价值实现。华为云联合产业伙伴,重新定义工业软件的架构、标准、技术、方法:以云为核心,围绕细分产业集群和行业场景,通过云原生、大数据、AI等技术的赋能创新,持续构建根技术、打磨应用场景,共建新一代韧性工业软件体系,释放国产工业软件对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作用。华为云加大根技术投入,以云助力新一代工业软件产业集群多方共建,创新智慧云工厂工具软件生态ISV重构传统工具产品,打造工具软件SaaS组件工业数字模型驱动引擎iDME数据的根技术工具的根技术经验的根技术智能的根技术工业aPaaS板级EDA工具链结构设计工具链工业仿真云平台设计与制造融合平台华为云联合行业集成伙伴,把SaaS组件连点成线,构建场景标准工具链和行业解决方案硬件开发生产线CraftArts前端设计仿真软件物理实现工具物理验证工具原理图设计版图设计需求与架构建模系统建模仿真系统综合测试验证工业设计二维三维通用设计结构设计自动化电子电气工程通用前后处理后仿真工具结构仿真流体仿真电磁仿真多学科仿真优化机加CAM板级CAM工艺设计与规划工艺仿真综合仿真软件软件开发生产线汽车装备制造家电消费电子PCB智慧云工厂工业软件产教融合平台模具/注塑云工厂沉淀24种典型的工业数据模型,支持80多类工业数据管理功能,打通企业研、产、供、销、服各环节数据,形成产品开发的数字主线和数据孪生。新一代工业软件工具链,集成华为及生态伙伴的开发工具能力,提供同构同源产品数据服务,可让硬件的全流程开发周期相比行业平均水平缩短40%,一版成功率提升30%华为云:工业云平台重新定义国产工业软件价值华为云:工业云平台重新定义国产工业软件价值工业互联网-34-产业集群通过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应和生态化发展,是工业互联网推广应用的必争之地。华为云很早就提出“赋能云”的概念,通过深度连接产业运营方、企业需求方、上下游服务方以及地方政府组织,创新升级产业协作模式,打造了一套数字化转型“新基座”,以高质量、生态化产业服务拉通产数融合。截至目前,华为云已经在全国28个省市打造了160多家创新中心,累计赋能企业超过2.3万家,打造标杆案例1000 ,培养数字化人才20万 。产业集群中小企业行业龙头技术赋能商业加速行业创新智能升级产业协同转型咨询人才培养营销服务线下峰会商机共享市场推广机会共享公共服务平台产业政策行业专家计算|工业软件|工业制造云IMCModelArts|AI RPA|大模型MetaStudio|数字人|沃土云创|KooEdx|工业云平台人工智能云平台数字内容生产平台开发者实训平台华为云创新中心电器机械&器材医药制造服装服饰影视制作模具注塑计算机、通信&电子仪器仪表汽配人才供给产教融合商业应用商机共享华为云创新中心:平台化支持、生态化聚力、普惠化赋能科研院所高校智库产业专家ISV伙伴行业伙伴华为云:华为云:做实区域产业高质量生态运营服务做实区域产业高质量生态运营服务工业互联网-35-中小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产业互联网最广阔的需求市场。华为云的数字化诊断治理专家服务,主要面向产业集群及中小型工业制造企业,通过全面评估企业内外部业务状况与数字化需求,提供建设性指导与一揽子服务方案,助力企业真正打通数字化转型的最后一公里;这个服务落地、经验沉淀的过程亦同时反哺华为云打通细分行业数据链条,提升工业互联网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的根植性、适用性和成熟度。华为云数字化诊断:“诊、转、育、服”联动赋能体系累计服务超5万 家以上中小企业,孵化超100 个创新型解决方案,积累了近 4万 个产业链上下游生态合作伙伴诊区域产业调研评估 重点企业调研 产业、集群、上下游调研 转型模型顶设 区域转型标准制定转产业智改数转实施 生态资源匹配 企业转型落地方案 产业集群、园区、协同规划实施 平台、运营等落地实施育产业创新模式培育 政策制定 区域行业特性分析 重点产业转型瓶颈 培育及推广产业转型模式服政策实施及成效 生态服务跟踪 政策实施跟踪 区域智转成效管理 区域产业转型指数 服务政策优化诊断评估管理企业诊断工具项目管理服务商资源池评估体系生态管理生态图谱生态管控解决方案及服务诊改联动人才培养解决方案增值服务政策实施跟踪诊断数据分析数转监控案例宣传转型智数产业分析标杆展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宏观管控标准体系(评估指标体系、工业行业分类、生态管理图谱)华为云:数字化诊断为中小企业开良方华为云:数字化诊断为中小企业开良方工业互联网-36-国联股份基于多多电商平台聚合市场交易订单,牵引上游云工厂集约化生产供给,将同一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上的数字工厂共构链接,形成同向数据流转、既开放又闭环的PTDCloud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产业互联网拉通工业互联网的典型示范。而作为国内首家产业互联网上市公司,国联股份持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36.33亿元,同比增长48.05%,一方面为行业描绘了大产业市场的增长盈利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国联股份大刀阔斧推进工业互联网提供了坚实支撑。对于纳入国联云工厂体系的核心工厂,实施“上游原材料平台一站式采购 下游产成品平台一站式销售,中间 数字工厂”,通过提升优质产能和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强化核心工厂对平台的依存度和粘性,提升平台对供应链的把控力。以PTDCloud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载体,以工厂数字化为核心,以工程数据为支撑,以交易和订单为驱动,为工厂搭建一站式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动实现产业链全链资源能力共享与自动调配,推动实现信息流、订单流、资金流与物流闭环运营。国联股份PTDCloud工业互联网平台落地路径010203订单聚合:“多多”工业电子商务平台集约生产:云工厂体系平台面向超4万亿规模的工业电子商务市场,通过自主电商、第三方电商、SaaS服务提供线上商品交易服务,现已集聚49余万注册用户,6.73万户月度活跃会员,规模化交易效益显著,是国联股份产业互联网模式的核心支柱和价值源头。数据闭环:PTDCloud平台服务、科技驱动、数据支撑 交易需求生产需求物流需求仓储需求金融需求客户供应商资金设备开发者员工产品PTDCloud工业互联网平台国联股份:以市场订单牵引工业互联网落地落实国联股份:以市场订单牵引工业互联网落地落实工业互联网-37-从商业模式角度观察,国联股份工业互联网体系的要素基本齐备:通过产业链供应链各参与方、工业设备、工业生产物料及工业制造应用系统的共构链接,在平台上形成人、机、物、系统各类要素的融通流转,有效支撑产能、设计、原材料、备品备件、物流、仓配、市场等环节的资源能力共享和自动调配,实现产业链闭环运营。2022年,国联股份凭借“基于PTDCloud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入选2022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国联股份PTDCloud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与核心要素多多商城、多多ERP、第三方平台、第三方集成商安全产品套件构建安全生产监控环境以工厂数字化为核心开发者平台(更多SaaS应用) API服务平台一站式微服务架构的SaaS产品服务大数据中台:沉淀工厂核心生产数据数字工厂管理数字化质检数字化安全监控数字化能耗数字化物流数字化人员定位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订单排产数字化设备管理数字化边缘网关/边缘计算/协议解析/IOTPLC/DCS/设备/智能硬件/摄像头等终端网云边端集成生产所需应用订单生产执行同步数字供应链提升交付效率降低沟通成本智运平台云仓平台产融平台服务多多平台及上下游客户服务物流/仓储单位人机物系统资源能力共享要素自动调配产业链各方参与者工厂管理者、工人物流司机、仓储员电商运营人员采购销售人员生产设备计算机、智能设备生产自动化设备应用系统交易平台系统储运平台系统大数据平台系统AI平台系统生产物资原材料生产辅料产生品国联股份:要素齐备的工业互联网价值闭环国联股份:要素齐备的工业互联网价值闭环工业互联网谁在开创供应链新模式谁在拉通工业互联网谁在架设全球供应链谁在用数字科技改变产业运行方式谁在接驳央国企在 重 构 产 业 链-39-2023年起,国务院国资委启动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对央国企数字化转型提出更高要求和更高期望,供应链在央国企的生产经营中起到基础性作用,数字化是国有企业未来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基本定位,已取得有益进展。国家战略和市场效益双轮驱动下,央国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步伐再次提速,将全面利好以数字化采购为牵引的数字供应链赛道。2023年2月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加强供应链管理的指导意见确定中央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的路径图。2023年3月国有企业对标开展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进行动员部署,要求以价值创造为关键抓手,扎实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企业。2023年4月召开对标世界一流采购交易管理体系推进会。提出完善基于数字化智能化的采购交易管控体系、建立健全面向更大范围的寻源询价机制、稳步推进企业采购管控体系与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实时链接等六项要求。加强供应链管理价值创造数字化智能化采购央国企“对标世界一流”政策导向央国企供应链数字化进展数据来源:国务院国资委,亿邦智库调研*纳入调研央国企情况;2022年对比2016年数据供应链管理成本34%供应链运营成本46%供应链响应速度21%降本:采购商品价格13%增效:采购流程时间29%匹配:采购供需匹配程度18%集中采购率20%公开采购率16%上网采购率34%电子招标率37%数字化渗透率央国企数量占比20%以下20%-50%以上50%-80.90C.53&.97.61%央国企“对标世界一流”加速数字供应链央国企“对标世界一流”加速数字供应链接驳央国企-40-在数字化采购牵引之下,央国企数字化能力成长,将其资源整合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对外开放和输出,通过社会化服务实现盈利,引起商业模式变革;同时供应链数据价值逐渐释放,数据治理能力增强,引发供应链管理模式变革;进而促成内部职能定位与服务模式变革,供应链中心从原来的采购支持转变为服务企业战略,甚至成为新的价值创造中心,最终实现规模效益、产业链数字化、数据资产变现、绿色能效等供应链新价值。央国企供应链模式变革央国企供应链数字化价值创造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创造规模效益带动产业链转型,形成新模式新业态积累数据资产,持续释放数据价值建设绿色供应链,实现绿色收益央国企通过数字化集采整合供应链全要素,向上下游集约化配置输送,形成产业链协同,实现网络规模效益。央国企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开放资源能力,带动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商业模式创新,并培育起一批规模化和竞争力的产业链企业。利用数字技术持续开发和挖掘供应链数据,完成数据资产积累、转化和应用,助力业务需求预测与智能决策。应用新兴技术实现节能减排,一方面助力企业积累更多碳排放配额;另一方面将废旧物资变现或者循环再利用,实现绿色回收增值。采购业务执行人员商业模式变革:从内部支撑转向社会化服务管理模式变革:形成数据驱动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变革:供应链职能从“辅助支持”转为“战略职能”资源整合供应链数据价值释放探索供应链全生命周期数据治理形成数据驱动的创新管理模式实现更多数据智能应用供应链运营和管理人员辅助支撑部门、成本中心战略部门、新的价值创造中心供应链管理央国企外部服务开放平台资源整合央国企内部电商平台数字化采购撬动央国企供应链模式变革与价值创造数字化采购撬动央国企供应链模式变革与价值创造接驳央国企-41-亿邦智库提出,央国企数字供应链实践将沿订单在线化、系统集成化、流程自动化、决策智能化、生态全面融合的路径向产业互联网逐级演进。2023年,各阶段企业占比继续提升,系统集成、流程自动、生态融合阶段进展尤其明显。线上化集成化自动化数智化生态化全程可视协同整合自动追踪生态融合资产链、产业链和增值链的“三链”融合构建以技术和数据驱动为基础的智能采购体系全流程各环节、全组织、全品类全面上线路径路径路径路径路径数字供应链平台,从企业内部跨部门协作向外部生态协同进阶全流程各环节业务的自动化分析和处理2023年各发展阶段功能实现企业占比智能感知智能决策72.18b.90X.06C.55W.40i.35Q.13R.639.10T.89a.90W.40P5.71S.23%已实现供应链各环节可视化采购与产协同,进军产业互联已实现整个采购过程动化实现数据智能决策实现供需实时响应,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中小企业大型民营企业央国企智能调整2022&2023年数字供应链发展阶段企业占比64.29%7.14!.43P.00(.57i.623.76S.59V.46T.85%已实现供应链各环节可视化采购与产协同,进军产业互联已实现整个采购过程动化实现数据智能决策实现供需实时响应,快速响应客户需求2022年2023年数据来源:亿邦智库调研央国企数字供应链实践继续向高阶推进央国企数字供应链实践继续向高阶推进接驳央国企-42-有几类企业扮演了接驳央国企供应链、联通数字供应链生态的重要角色:央国企孵化的电商平台承接采购需求并提供供应链集成服务载体;采购供应商搭建数字化采购平台提供稳定优质的一站式供应链综合服务;技术服务商借助数字技术工具提供标准化与定制化相结合的数字化采购服务。第三方技术服务商三类企业接驳央国企供应链三类企业接驳央国企供应链央国企孵化采购平台/数科公司品牌供应商平台供应链平台接驳央国企-43-齐心集团深耕政企采购服务30余年,凭借强大的商务拿单能力把自己嵌入超过200家头部大客户的供应链体系,并通过数智化供应链平台,满足企业全场景、多模式采购服务需求,促进供应链各环节高效运转、创新协同与降本增效。齐心在赋能供应链价值增长的实践中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升级数智化服务能力,例如构建AI业务大模型、探索数字人应用等,持续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达到15.13%。齐心数智供应链齐心数采数字化开放平台:央国企、超大型企业、政采专享数智化实践:探索AI业务模型与应用场景,提升供应链效率用户提出采购需求订单赋予场景化标签构建初级训练模型运用大量交易数据验证模型预测用户采购模式(零星采购、批量采购)改善库存结构提高库存效率匹配最佳供应商提高采购效率齐心云采定制化商城:银行、大中型企业专享齐心易采定制化便捷采购平台:ERP/OA对接企业专享单位:亿元齐心集团营业收入增长情况28.6431.8242.4159.8180.0982.3686.2977.62000222023H32023H32022年-B2B营收占比 98.30%办公行政物资MRO工业品营销物料员工福利品亿邦数据营销品/礼品/福利品办公用品75.53%MRO工业品64.85S.16 22年央国企非生产物资类数字化采购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齐心集团:数智化实践赋能供应链价值再增长齐心集团:数智化实践赋能供应链价值再增长接驳央国企-44-得力集实是得力集团旗下数字化采购服务平台,以政企电商集采为主阵地,围绕客户对于品牌商品与优质服务的核心刚需提供全场景一站式数字化采购解决方案,以多场景供应、大纵深配送、高效率服务为政企采购实现“精、准、合、规”四大价值。发展十二年间,得力集实不断革新数字化采购服务技术,助力政企客户降本增效,现已成为国内政企采购头部品牌。l 基于自营模式:整合全球品牌一手货源,全流程把控商品质量与供应商管理。品质合规 价格合规 行为合规 流程合规 税务合规l 数据赋能消费数据洞察反哺产品优化l 工具赋能信息系统打通、协同管理l 资源赋能生态开放、优势能力互补上游供应商下游终端客户得力集实全场景数字供应链l 易采商城简单易买,品类齐全l 慧采商城定制商城,专属平台l 通采商城系统对接,专注服务精准选品合理方案准时交付解决方案办公物资办公家具工业品员工福利营销礼品企业定制系统集成公益服务生态中台商品库存客户物流订单财务交易供应商仓储经营分析销售分析财务分析数据运营数据共享数据挖掘系统能力数据中台技术底座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物联网业务领域办公物资工业品福利礼品300 细分业务场景规范经营l 全国性交付网络 全国性本地化服务体系:深度触达履约最后100米,覆盖客户采购全生命周期。108个自营仓库数量3.8万个备货单品数50城次日达50 分公司2000 本地服务团队15万 客户网点 合适的商品 合心的方案 合理的价格l 围绕政企集采共性需求与客户个性化需求:l 紧扣“阳光采购”政策导向:得力集实:全场景数字供应链共融政企集采新生态得力集实:全场景数字供应链共融政企集采新生态52条产品线50000 合作品牌600万 SKU接驳央国企-45-宏伟供应链是国内核电行业领先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致力于为核工业、装备制造业等关联产业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供应链全链路服务。公司凭借22年的经验,以“供应链创新”为核心,不断升级核工业全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服务能力,并在服务网络覆盖、运营能力、质量安全、数字化水平、标准化等方面形成了行业领先优势。宏伟供应链已为四大核电运营商提供服务,并成为国内在运营及在建核电的一站式综合工业供应链服务商。宏伟供应链:引领核工业供应链服务创新宏伟供应链:引领核工业供应链服务创新勘察宏伟深度供应链核电现场覆盖率100%创新服务模式领先核电全生命周期服务全覆盖20000 工业客户全国51个服务网点700 专业团队物资供应模式集成创新专业物资分包、受控物资框架集采、零库存管理、现场紧急采购、电商化采购、工业品超市等。产品联合研发模式创新基于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平台,与供应商、研究院共同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现代物流模式创新打造全球全程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平台;行业内首推仓储外包服务模式。数字供应链模式创新打造行业级天马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创新工业供应链服务。设计工程建安工程调试核电运行核电检修核电改造核电退役/后处理围绕核电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深度供应链服务特采集成供应MRO数字化采购备品备件联存联取国产化创新研发一站式物资集成供应技术支持安装调试质保售后工程现场服务现代物流创新服务现场培训仓储管理国际物流海外仓仓转运配海铁联运网络货运冗余库存共享消纳服务接驳央国企-46-宏伟供应链致力于解决产业链上下游在商品交易、仓储物流、加工运输等方面的痛点,构建了基于天马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智化供应链体系。该体系以工业电商为切入点,围绕“供应链供需关系协同”场景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传统供应链资源线上集成、应用场景创新、网络协同提效。并从核电行业向核电配套产业与能源产业纵横拓展,持续提升数智供应链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目前,宏伟供应链已服务超过万家企业级客户,在工业品MRO领域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宏伟供应链:“工业互联网宏伟供应链:“工业互联网 供应链”打造高效协同产业链供应链”打造高效协同产业链采购供应链数字化l 生产性物资 MRO 贯穿工业全链条;工业用品 办公用品 员工福利覆盖全品类;标准 联合研发,大数据 行业专家精选满足个性化。O1冗余库存消纳l 通过“聚宝盆”结合天马平台备件共享板块招拍挂模式,为客户提供冗余废旧物资处置增值式解决方案。l 打造智能化仓储物流,实现仓储库存实时可视、库存消纳实时速配、货运物流实时可查。O2一站式工业品超市l 通过在客户现场铺设工业品超市或智能柜来配置安全库存,实现客户现场“零库存”。l 线上线下相结合,客户在平台app即可实时查询库存变化,进行产品及时补货、管理可视化、风险把控可视化等。O3员工福利l 天马宏福精选50万 商品,涵盖企业福利全场景。l 自研自建数字化平台、全国仓储配送和驻厂服务站点,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场景员工福利数字化解决方案。O4数智化产品l 宏伟数科,为核电客户提供智慧供应链解决方案,依托天马中台、数字化采购及智能云仓服务助力客户供应链数字化升级,让客户全程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效率、降低成本。O5数字保理l 基于平台交易数据与内外部数据,建立数字授信及数字智能风控模型,提供数字化保理融资服务。l 与银行联合研发高安全性、高附加值区块链金融平台,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O6天马工业互联网平台700 现场服务工程师200万 SKU16 大产品线12000 供应商300 产品工程师浙江总仓 覆盖全国网络分仓定制化、智能化采购系统商品在线场景化选型接驳央国企谁在开创供应链新模式谁在拉通工业互联网谁在接驳央国企谁在用数字科技改变产业运行方式谁在架设全球供应链在 重 构 产 业 链-48-我国外贸B2B是连接中国供应链与全球大市场的桥梁,但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却长期受语言文化差异、法律体系与贸易规则掣肘、供应链管理挑战、数据安全保障等诸多困扰。产业互联网兴起后,对内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对外融合跨境电商新模式新业态,全面拉通“产研销”一体化价值链,为中国供应链出海按下快进键。产业互联网打通传统B2B外贸出海堵点全球化供应链管理能力不足全球化发展要求企业充分融入和发展利用海外当地产业,对企业的供应链组织管理能力提出挑战,我国外贸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建设距离全球化还有巨大差距。01全球网络和基础设施缺失跨国网络连接不稳定、平台使用不统一且存在壁垒;出海国家基础设施情况参差不齐,均制约着外贸产业链良性运转。03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低外贸B2B产业链整体数字化程度不高,海外链段尤其薄弱,销售、仓储等数据缺乏系统化管理,急需进行数字化系统的更新与转换。02海外本土化的运营能力欠缺缺乏海外市场本地化的运营团队,对当地市场认知片面,无法融入本地文化,是中国企业全球化运营的关键管理难题。04产业互联网拉通中国供应链从“生产”到“履约”全流程产业互联网对整个流通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改造赋能,数倍效益提升产业链反应速度,造就中国供应链大规模出海基础。数字技术赋能跨境B2B全链路运营中国跨境电商领先全球的运营手段有效破解B2B外贸沟通、运营、管理痛点,数字化工具全方位赋能B2B海外市场洞察及本土化经营。产业数字化转型拉动中国供应链“制造”向“智造”升级产业数字化转型为中国制造业代工能力注入新活力,拉动微笑曲线整体上移,随着高附加值出口产品比重提升,跨境B2B的利润空间打开。中国供应链出海堵点有望通过产业互联网疏解中国供应链出海堵点有望通过产业互联网疏解全球供应链-49-亿邦智库认为,跨境B2B本质上是供应链数字化全球化变革的机会,也是中国工厂、贸易商、品牌商和传统B2B大平台换道超车的机会,先进制造能力外溢叠加互联网电商经验能力输出,将有机会诞生可穿透供应链、B端采购和C端零售的新型跨国公司。跨境B2B金融一站式交付技术大数据运营人才实时交易数智研发物流数据数智选品供应链网络协同制造全渠道供应链柔性快反供应链采购供应链数字化上游工厂供应商海外终端用户(B/C)跨境供应链出海模式及实践案例跨境电商催生新型跨国公司案例:安克创新l“自主研发 外协生产”模式立于价值链高端安克专注产品的设计、研发与销售环节,将生产环节交由优秀的供应商和外协厂商负责;完成产品的采购、质检环节后,通过完善的仓储物流体系将货物销往全球l 全球化、全渠道布局发力海外广谱市场 安克全球业务已覆盖超过146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用户数超1亿,中国之外的营业额占比97%。安克构建了线上 线下立体化渠道,线上以B2C销售为主,依托亚马逊、乐天、速卖通等第三方平台及品牌独立站;线下以B2B销售为主,覆盖全球性零售卖场、区域性大型零售卖场、独立3C商店和专业渠道卖家。跨境跨境B2BB2B是是供应链数字化全球化变革机会供应链数字化全球化变革机会全球供应链-50-2023年,产业互联网出海持续繁荣,跨境B2B出海模式也在实践中不断迭代,当前至少已有六种出海模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亿邦智库认为,所有传统外贸企业、外贸生产制造企业,都有可能建立起自己的跨境B2B平台,围绕“平台即供应商、供应商即平台”的商业模式内核,满足企业级采购的降本、提效、安全、信任需求。代表企业:亚马逊企业购首创DTB模式,直接面向企业用户,打造在线采购闭环,满足小批量多批次采购需求,对长尾采购降本增效意义重大。1大平台企业购模式关键价值点:适合非生产性物资出海、“产研销一体化”供应链、品牌出海机会第一步代表企业:捷配聚焦工业品细分品类、通过小批量订单牵引突破,以数字化系统驱动工厂协同互联,产能共享、高效交付。2网络协同智造模式关键价值点:适合工贸一体化工厂、小批量细分品类突破口、用电商订单牵引数字化工厂代表企业:阿里巴巴国际站/中国制造网/敦煌网等利用AI等数据智能改造传统询盘服务,帮助需求方精准寻源,逐步形成供应链配套服务的集约供给能力。3B2B平台询盘撮合模式关键价值点:智能精准撮合、物流及资金风控服务、网红供应链、海外展厅及分销商及品牌定制中长尾采购约占企业采购总支出的20%,这部分物料的价格敏感相对较低,但供应商数量却非常多,品类繁杂,加大了企业管理成本。所以,企业通过在亚马逊企业购线上采购,可以从烦琐的流程中解脱出来,节省约10%到15%的采购成本。亚马逊中国副总裁、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企业购负责人 杨钧我认为小订单是未来趋势,那个时候我就产生这样一个想法,我说与其自己不断扩产能,买土地,建厂房,买设备,增加工人,还不如我接订单过来,把订单给到这些工厂,用数字化赋能给到这些工厂,我觉得做这个事情会更加有意义。捷配创科技始人 周邦兵买家做TO B的生意,不是首先找产品的,是先找商家的,要确保这个商家是可信的,才会基于这个商家做定制化需求品的采购。所以AI会在整个搜索、平台的场景,大大提升商家和买家精准匹配的效率。阿里巴巴国际站中国供应商及跨境供应链总经理 王添天六种出海模式,打开跨境六种出海模式,打开跨境B2BB2B及数字供应链增长空间及数字供应链增长空间全球供应链-51-2023年,产业互联网出海持续繁荣,跨境B2B出海模式也在实践中不断迭代,当前至少已有六种出海模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亿邦智库认为,所有传统外贸企业、外贸生产制造企业,都有可能建立起自己的跨境B2B平台,围绕“平台即供应商、供应商即平台”的商业模式内核,满足企业级采购的降本、提效、安全、信任需求。代表企业:易单网先从网络营销推广环节开始,分段拉通全链路电商化数字化升级,补齐本地化经营及海外仓服务,最终形成数字化跨境供应链平台能力。4自建跨境供应链平台模式关键价值点:适合外贸公司,网络推广、本地化团队及海外仓服务、人机协同代表企业:安克创新、领航数贸、易达云品牌商、服务商在各自的领域内把C端经验能力复制到B端,布局BC端兼有、平台独立站与线下渠道兼有的全渠道出海链路。5消费品全渠道出海模式关键价值点:适合品牌企业B2C转全渠道,推荐亚马逊切入,TO C拉TO B,线上线下全渠道出海代表企业:无界创新资本以海外投资牵引中国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工具、行业数据系统集成化出海,本质是商业模式和数字化能力出海。6投资出海模式关键价值点:海外建平台、平台模式 数字化能力 投资出海,成就品牌化出海“B2B2C”模式发展面临着六个难题:1.交易链条长,全流程管理困难。2.管理颗粒度日益细化。3.小批量高频次碎片化订单广泛出现。4.全球化服务能力不足。5.参与的规则类型多影响整个链条的交付过程和质量。6.长链条上的参与者线上化要求实现线上线下协同。易达云科技执行董事 李勤出海要回答几个问题:第一,出海渠道怎么选择?第二,产品是不是符合海外市场?第三,怎样让订单驱动转型为数据驱动,以更好的适应出海的要求?最后,如何让自己的品牌得到更好的溢价,得到全球消费者的认可?安克创新副总裁、海翼电商总经理 吴灼辉接下来,中国汽车配件出海模式不只是把中国产品、中国的供应链卖出去,是把过去中国发展起来的数字化工具,线上平台和各种数据系统一起出海到国外。无届创新资本创始合伙人 蔡景钟六种出海模式,打开跨境六种出海模式,打开跨境B2BB2B及数字供应链增长空间及数字供应链增长空间全球供应链-52-亚马逊企业购开创的DTB(Direct To Buyer)模式,主要特征是直接面向用户企业,聚焦非生产性物资长尾采购打造线上交易闭环。在这种模式下,中国B2B企业的供应链能力优势嫁接了大平台的销售能力,形成了新的“产研销一体化”供应链优势,供需双方直连,节省了中间加价成本,提升了柔性效率。目前,亚马逊企业购的企业和机构买家超过了600万,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这些优质企业用户都是过去传统外贸难以触达的资源,跨境B2B模式创新正在打开这一块空间。亚马逊DTB模式平台:聚合海外企业采购需求,反向整合国内优质采购供应链资源,复制国内成熟数字化采购模式,打通一站式跨境采购链条,分享全球采购供应链降本增效收益。跨境B2B企业:低门槛开拓海外市场,链接优质客户的同时,直接获得终端企业用户反馈,反向指导生产,实现“产销研一体化”供应链优势;分享平台级销售能力与品牌打造工具,实现从传统外贸供应链到B2B品牌的跃迁。企业用户:商业采购的询盘、支付、履约和售后都能在线上闭环,采购流程更加透明、便捷、高效,可有效降低决策成本与采购成本,平均节省率达10%。工厂/品牌商企业买家传统外贸链条新型外贸链条亚马逊企业购DTB(Direct to Buyer)进口商分销商出口商询价/比价/采购合同跨境跨境DTBDTB拥抱全球企业级采购市场拥抱全球企业级采购市场全球供应链谁在拉通工业互联网谁在接驳央国企谁在架设全球供应链谁在用数字科技改变产业运行方式谁在开创供应链新模式在 重 构 产 业 链-54-2022年中国云计算市场持续增长,规模达4550亿元,同比增长40.9%,成为下行经济周期中的增长动能,反映了云计算作为产业发展数字化底座的抗风险能力。就细分领域而言,IaaS长期增速趋于平稳,PaaS受云原生应用驱动持续维持强劲增长,SaaS作为中小企业上云典型模式,未来将迎来高速增长。当前,行业上云用云成阶梯状分布,政企、金融、电信等行业引领上云用云进程。行业上云用云成阶梯状分布第二梯队第一梯队第三梯队从全面上云过渡到深度用云政务、金融、电信 推进信息技术生态兼容,搭建云计算可信生态;从建云用云向持续云优化治理过渡;实现高效低碳运行,推动云运营绿色发展。成长期,上云热度攀升工业、交通、医疗 平台建设由外部服务系统向内部生产控制等系统过渡;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开始兴起。探索期,规划和发展石油化工、钢铁冶金、建筑 应用系统多样复杂,难以云化改造;存在数据孤岛现象,云上安全流通受阻;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用云管云难度大。中国云计算细分领域规模(亿元)及增长情况0 0000000250030003500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IaaS市场规模PaaS市场规模SaaS市场规模IaaS增速PaaS增速SaaS增速数据来源:信通院企业上云探索持续深入,云底座效能不断增强企业上云探索持续深入,云底座效能不断增强数字科技-55-2023年大模型横空出世,成为人工智能应用普及的加速器和催化剂,引发全球性科技竞争。仅国内市场,自3月文心一言问世至今,国产大模型发布已经超过了156个,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超过80个,通用大模型至少20个。随着各路竞争者相继涌入,逐步形成以科技大厂、大模型创业、科研院校、传统AI公司为主力的行业竞争格局。据大模型之家测算,2023年全球大模型市场规模将达到210亿美元,到2028 年将达到1095亿美元;中国大模型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47亿元人民币,到2028年将达到1179亿元。大模型分类国内大模型玩家生成式大模型应用广落地快应用:文本生成、对话系统、语言翻译等,通过分析大量文本数据,学习文本的生成规律和内在语义关系,从而能够生成高质量的文本输出。代表:OpenAI的GPT系列、百度文心一言决策大模型价值高壁垒高应用:推荐系统、强化学习等领域,需要处理的数据通常包含连续的数值变量,而且需要做出决策或预测未来的行为。代表:DeepMind的AlphaZero系列、OpenAI的Dota2 AIAB企业产品企业产品科技大厂百度文心一言AI公司智谱AIChatGLM度小满轩辕澜舟科技孟子阿里通义千问商汤科技日日新达摩院八卦炉云从科技行业精灵腾讯混元科大讯飞讯飞星火字节跳动豆包昆仑万维天工火山引擎火山方舟出门问问序列猴子华为盘古百川智能Baichuan京东言犀MiniMax自研知乎知海图AI元语智能ChatYuan360360智脑西湖心辰西湖大模型网易玉言竹间智能魔力协作网易有道子曰聆心智能CharacterGLM高校/科研院所清华大学ChatGLM行业企业学而思MathGPT复旦大学MOSS孩子王KidsGPT智源研究院悟道2.0达观数据曹植IDEA研究院封神榜大模型浪潮信息源1.0中科院自动化所紫东太初同花顺HexinGPT武汉大学CheeseChat联发科BLOOM-zh航天宏图天权大模型大模型开辟人工智能新赛道大模型开辟人工智能新赛道数字科技-56-百模大战的白热化,加速了新生事物的发展,国内大模型行业从内测走向开放,从拼参数到拼应用,当大模型资源迅速饱和,行业便开始进入商业化变现探索阶段。进入2023年下半年,行业共识已基本达成:大模型的竞争,关键不在技术,而在产业场景落地,真正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发展产业智能。当前,大模型落地产业已在多个领域率先开展,其中金融和能源场景应用相对成熟,具备数据基础好、技术需求高、商业价值大等特征的行业领域更容易出效果。大模型落地应用实践进展与机会领域特征数据来源:爱分析先发行业具备落地优势药企观望学习探索可研试点应用全面上线高中低所处阶段场景丰富度制造主机厂消费品零售证券媒体银行能源出海药物研发智能问答研发设计辅助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客服千人千面文案营销图片生成导购赋能智能投顾智能投研智能客服智能风控审计助手智能营销摘要生成写作助手智能问答智能客服智能问答智能客服数字营业厅贷后报告生成沉睡客户唤醒金融产品推荐智能客服设备运检知识助手检修文档生成电力系统仿真平台电力负荷预测数据基础好能源和银行业都是高度数据化的行业,具有较好的数据基础和数字化环境,为大模型的训练和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技术需求高两大行业均有大量的数据处理和决策需求为大模型技术应用提供了试验空间,推动大模型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向实发展。商业价值大能源和银行业的业务模式相对比较成熟,商业价值较高,因此大模型技术在这类商业场景中更容易切入价值变现。大模型应在产业场景寻找价值与机会大模型应在产业场景寻找价值与机会数字科技-57-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技术服务模式也会不断发展和变化,由此催生出技术服务企业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机会。数字经济时代,基于云底座发展起来的各种技术服务模式,正在通过不同的切入点、不同的服务方式和不同的价值实现路径,改变传统产业的运行方式。MaaS模型即服务DaaS数据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提供计算、存储和网络等基础设施资源,用户可通过云平台获取虚拟化的基础设施资源并灵活调整资源使用量,从而减少大量软硬件初期投资。提供应用程序开发和部署平台,用户可以通过云平台获取相关工具,从而加快应用程序的开发和部署速度,降低开发成本。将应用程序以租赁的方式提供给用户,用户通过云平台获取所需的应用程序,从而减少软件购买和维护成本,降低技术使用门槛。用户可通过云平台获取所需的数据且无需自行处理数据即可获得分析结果,从而减少在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等方面的成本。提供机器学习模型服务,无需自行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只需通过云平台即可使用预训练的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数字科技催生新型技术服务模式数字科技催生新型技术服务模式数字科技-58-百望云是国家税务总局金税四期电子发票服务平台供应商,随着数电票试点的推进,为企业提供数电发票开、管、收、存、用的全流程、全环节应用,并以此奠定数字交易基石,为企业提供覆盖交易全链路的智能财税升级、电子会计档案服务、智能供应链协同及智能风控等服务,帮助企业提升运营效率、节约成本及合规。电信行业大农业行业文化娱乐餐饮行业连锁行业IT互联网酒店行业综合性集团零售行业ERP/云ERPERP/云ERP管理会计会计核算ERP进销存交易管理票据中供应链数字化:电子结算&验收单应付数字化:电子发票电子回单应收数字化:电子发票电子回单供应链数字化:电子结算&验收单采购数字化:电子订单物流数字化:电子运单采购数字化:电子合同物流数字化:电子货单物流数字化:电子货单电子商务:电子订单物流数字化:电子运单营销数字化:电子合同供应商客户财税合规遵从业务交易全流程核心企业三方物流金融服务三方物流金融服务银行行业能源行业保险行业制造行业公共服务建筑行业地产行业交通行业物流行业管理会计会计核算ERP进销存交易管理票据中百望云:交易数字化基础设施赋能产业互联网变革百望云:交易数字化基础设施赋能产业互联网变革数字科技-59-华为云是利用MaaS模式践行数实融合的先驱,一方面持续打造强有力的算力底座,支撑人工智能发展,另一方面结合AI技术创新与产业真实场景需求,探索大模型应用“走深向实”。2023年7月,华为盘古大模型3.0喊出“为行业而生”的定位,并展示了大模型在矿山、政务、汽车、医学等多个领域的创新服务应用。据悉,华为云人工智能项目已经应用超过1000个项目中,其中30%用在企业的核心生产系统里,平均可以推动企业盈利能力提升18%。盘古大模型在垂直行业场景的创新服务应用(部分)山东能源集团把盘古矿山大模型全面应用到采、掘、机、运、通、洗选等9大业务系统、21个场景中,引入预测大模型能力用于煤矿洗选。在盘古的助力下,济宁二号煤矿每年能多产出8000吨精煤,精煤产率提升千分之二,增收约2000万元。城市治理需协同超过40个业务部门、应对4000多个开放场景。盘古大模型通过感知网络接入城市传感信号每天产生的海量数据,利用多模态融合训练动态分析现象并找到正确的责任部门,生成专业的处理建议,可将城市治理的效率提升50%以上。盘古汽车大模型通过构建数字孪生空间生成复杂场景样本,让自动驾驶学习周期从两周 缩短到2天内。在商专车场景中,盘古可模拟矿区环境场景进行自动标注,4人月即可适配新的重卡车型。商专车自动驾驶云服务可实现60吨的重卡横向误差小于0.2米、精准停靠误差小于0.1米。盘古医学大模型学习了1600万学术期刊和100多万结构化知识图谱,具备医学临床辅助能力,可有效支撑医学检验、临床辅助诊疗、个人健康管理等场景AI应用。基于其开发的润达医疗大模型将走进4000家医院,辅助医生进行报告解读和诊断,加速医疗普惠。全新升级的CodeArtsSnap让研发整体效能提升30%,并让代码更符合编程规范和代码可信。同时,盘古研发大模型还接入到Astro低代码平台,覆盖了多种开发场景,帮助开发者实现一句对话轻松生成应用,全面重塑软件开发。盘古数字人大模型应用于直播助农场景,通过快速打造专属数字人进行准确流利的产品介绍,并与观众实时互动,只需用母语训练一次,即可使用20多国语言直播,有效助力农特产走出大山。矿山领域政务领域汽车领域医学领域软件开发领域数字人领域华为云:盘古大模型深入多领域产业实践华为云:盘古大模型深入多领域产业实践数字科技Part 03数实融合,是数字经济发展和实体经济转型两个历史进程的必然交汇,也是数字技术在实体产业全链条、全要素、全场景深度渗透和创新应用的发展过程。数实融合的概念从政策层面提出,在产业里进行实践,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数实融合创新实践专题-61-数实融合是推进实现集约型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数实融合是推进实现集约型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集约型增长方式含义:又称内涵型增长方式,主要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增长。优点:消耗较低,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较高。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数据集成数据加工数据互动数据在线“新技术”:基于数字技术创新改造产业应用场景“新土地”:基于物理空间再造线上线下融合创新的数字空间“新人力”:基于智能机器人/数字人等新型劳动力重构劳动分工“新资本”:重塑社会信用机制,改造资本循环模式创造新生产要素:数据集约化配置全要素更新传统生产要素粗放型增长方式含义:又称外延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即增加投资、扩大厂房、增加劳动投入来增加产量,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缺点:消耗高,成本高,质量难提高,经济效益较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方向要素投入总量购买设备/软件建设厂房扩大招聘/加薪扩大投融资生产规模增长数据重复建设产能过剩要素质量提高要素投入集中要素整合创新要素配置优化要素含量集中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模式难以承担经济社会新阶段使命任务,集约型增长方式是产业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亿邦智库研究认为,数实融合则是推进集约型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集约型增长路径-62-电子商务既是市场关键动力,更是数实融合的“传动轴”电子商务既是市场关键动力,更是数实融合的“传动轴”电子商务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形成了高效率、全天候、跨越物理区域的高效市场关键动力,促进交易及消费增长;强力拉动产业链供应链积极应用新技术以应对订单增长,成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动力来源;更值得注意的是,以电子商务渗入产业链方方面面的市场网络为介质,数字技术被广泛务实运用到现实业务场景,实现各类要素的革新和集约化配置;同时,实体经济的各类供需信息数据也通过电子商务市场网络传导给数字技术供给方,促进研发创新。数Digital电子商务联动效应实Physical技术要素人力要素资本要素数据要素土地要素零售主体研发主体物流主体金融主体生产主体要素集约与革新产业链协同集约型增长路径-63-产业互联网是推动数实深度融合的生力军产业互联网是推动数实深度融合的生力军产业互联网是数实融合进程中应运而生的新模式新业态,更是推动数实深度融合的生力军。有三类产业互联网企业正在规模化推动数实融合。第一类是实体企业的数字化及服务化,将自身领先技术和经验积累转化为产业链解决方案,服务上下游及配套企业;第二类是深耕垂直领域的平台企业,以线上交易为抓手,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流通数字化;第三类是提供数字基建的产业数字科技服务商,依托云平台搭建技术服务生态,带动各类企业“上云、用数、赋智”。01 以实体资源为依托转型跃升的产业互联网企业02 以平台经济为框架赋能实体的产业互联网企业03 以数字技术为突破口融通生态的产业数字科技企业 推动方式:以自身工厂的数字化升级过程中积累的技术能力为基础,输出智能制造或数字供应链解决方案。主体企业:制造、贸易或品牌龙头企业 核心价值:推动制造端的数字化、智能化,带动工厂降本增效和供给升级。代表企业:卡奥斯、树根互联、航天云网、宗申、鑫方盛、中石化易派客、中建云筑网、茵曼、欧冶云商、齐心 推动方式:以垂直领域的线上交易为切入,推动上下游企业仓储物流、业务管理、融资以及制造的数字化。主体企业:平台型企业 核心价值:让数字化零基础企业实现交易履约的数字化,大幅提升产业链流通效率。代表企业:京东工业、国联股份、卓尔智联、钢银电商、震坤行、星苹台、汇通达、飞熊领先、华强电子、嘉立创、卖好车 推动方式:为企业研发和数字化服务商提供基础设施、开发工具以及技术中台等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主体企业:原研技术企业 核心价值:改变企业IT成本结构,带动形成SaaS等强大的数字化服务生态 代表企业: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农信互联、华晟智能、企企通、蘑菇物联、致景科技、恒远智能集约型增长路径-64-数实融合集约化配置技术要素:数字平权与中小企业赋能数实融合集约化配置技术要素:数字平权与中小企业赋能云计算的发展从本质上改变了企业IT投入方式,促进了数字化服务生态的繁荣,最终以SaaS的方式实现技术要素的零门槛接入,实现数字平权。在企业个体层面,中小企业可以平等地获得过去只有大型企业才能负担的专业服务,补全生产经营所需要的技术要素;在产业整体层面,专业服务的基础设施化能够大规模降低边际成本,从而改变产业的成本结构和价值分配。ERPCRMHR财务OA降低了各项服务的获得门槛,中小企业可以零门槛接入各类数字化系统,通过订阅付费的绕过定制化开发的成本难题。SaaS开发平台中间件微服务容器数据库DevOps平台提供全套开发工具和中间件,企业无需从零研发代码,大幅提升研发效率,进而推动数字化服务企业创业创新,构建起繁荣的数字生态。PaaS计算云安全DockerAI等专业云存储网络基础云服务使企业摆脱了高额的IT设施投入,同时可根据自身需求弹性扩容,实现硬件资源配置效率的全局优化。IaaS技术要素集约化配置国联股份:基于产业互联网为上游工厂注入数字技术动能物流数字化管理数字化 能耗数字化 生产数字化 订单排产数字化 质检数字化 安全监察数字化 智能作业数字化 设备管理数字化 OA办公系统ERP系统DCS实时生产数据传输二次开发、工艺调优智能反推生产操作指标排号通智能应用智能电表耗能监测平台智能统筹协调实时报表光谱仪检测定时采样、实时报告上传着装识别、电子围栏、烟火识别、行为监测机器代人摄像头仪器仪表识别维修保养计划调度自动化、智能化 集约化配置全要素-65-数实融合集约化配置数据要素:应用及资产价值逐步显现数实融合集约化配置数据要素:应用及资产价值逐步显现原始数据需要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知识,才能在生产、业务、决策、管理等过程中发挥作用。产业互联网利用云大智区等数字技术,把数据与产业链结合,形成全流程、全场景、全价值链的信息和知识,最终在具体的产业场景中实现全新的价值创造。因此,数实融合的过程,也是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创造经济效益的过程。数据价值转化链路原始数据l主体数据:企业资产/征信等l客体数据:商品/服务/解决方案等l行为数据:生产/交易/物流等过程数据数据要素l数据确权l数据存储l数据交易l数据安全数据资产l商品数据库l客户信息库l供应商信息库l订单数据库数据应用l数据智能应用产能智能调度物流智能调度交易智能风控l数据辅助决策商品销量预测采购成本控制需求信息洞察数据治理资产转化价值转化数据识别供应链大数据平台外部数据预算管理系统OA系统ERP系统内部数据采购管理数据主数据采购流程数据需求准确预测及融合需求品类标准化分析寻源采购寻源支持采购策略及数据共享执行PR/PO流程监控采购项目效率监控供应商信息库供应商交易分析供应商画像交付质量分析监控疑似规避三重一大疑似规避招标供应商欺诈防控运营概览多维度统计分析质量合规运营供应商国企集团利用大数据构建现代智慧供应链多维度统计分析 实现覆盖全集团业务板块逾干个数据指标的可视化展示共享。采购策略与数据共享供应商欺诈防控 共享集团级每年数万份的采购文件、技术规范、评审方法信息,通过整合分析,形成最优采购策略,寻源效率提升30%以上。利用大数据对供应商投标的IP、材料、投资人关系进行核查,有效拦截供应商串标项目数百个。集约化配置全要素-66-数实融合集约化配置资本要素:普惠供应链金融数实融合集约化配置资本要素:普惠供应链金融数实融合带来传统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升级,并催生灵活的供应链金融新模式,通过整合产业链各方资源,实现多资金方、多平台、多主体的供需匹配乃至有效融通;通过深度融合科技赋能、金融服务与产业需求,实现资本要素集约化配置;有效破解金融机构风控难、收益与风险不成正比;融资需求企业信用评估模式单一、融资门槛高等痛点。产业互联网改造供应链金融流程,催生多种供应链金融新模式融资企业和核心企业都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易,平台积累大量交易数据通过模型计算转化为信用数据,提供给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基于数据价值实现智能风控。产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整合企业业务各环节的信息,跟踪商流、物流走向,实时监控库存动态变化,有效解决数据孤岛和交易真实性难题,提高融资互信与便利化水平。融资企业无需提供抵押物,而是基于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供应链订单数据,通过平台量化模型转化为信用数据;金融机构可实时掌控订单完成情况,实现融资企业增信。产业互联网平台连接了融资企业/核心企业/物流仓储/金融机构,可实时监控物流、资金流状态,当达到预设目标时,金融机构、第三方物流公司都可借助统一平台同步发布指令,简化流程,提高运行效率。交易产业互联网平台供应链融资需求订单融资融资企业对融资企业进行数字化管理通过风控模型进行信用评级,向银行提供征信数据、风控数据提供资金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商流放款智能授信、智能风控金融机构银行保理融资租赁小贷公司提供企业信息、交易数据、商流、资金流等数据金融科技企业/征信公司库存质押/抵押融资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预付款融资供应链金融新模式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质押/抵押融资订单融资预付款融资集约化配置全要素-67-数实融合集约化配置土地要素:数字产业园区数实融合集约化配置土地要素:数字产业园区数实融合更新土地要素资源的具体表现是,以土地要素为改革对象,构建土地之上的数字空间,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创新的数字园区,以此扩充土地要素的作用范围与收益空间。园区主体可同时获得土地使用权产生的直接收益以及数字空间范围内的业务性收益;入驻企业则可低门槛共享园区的集聚性资源和配套化服务,甚至获得招商补贴、减免租金等优惠。积微物联:数字化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生态圈致景:纺织智造园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基于云上协同体系 区域园区实体,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积微以“达海”线下产业园集群与“积微”线上互联网集群双向聚合产业链业务、深度粘合上下游用户、推动OMO协同;以技术驱动构建大宗商品产业链集成服务生态圈,助力实体产业数智化转型。百布成品布交易服务平台 大数据 AI 智能硬件实现快速找布。买卖步骤全程可控。整合全国各大布行供应链提供高性价比货源。全布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 飞梭智纺:基于AIoT MES/ERP系统实现上游生产全流程可视化。服务织厂超9000家,累计接入织机超60 万台。天工服装智能制造云平台 易菲:对生产各流程智能管控及跟踪。快速定位/解决生产异常问题,减少生产积压及货期延误,提高货期准交率。“云上产业链”协同体系线下产业集群体系致景纺织智造园助力纺织产业转移,推动地区纺织产业数智化、集群化发展,实现纺织产业价值链的全面提升。已在四川、新疆等多个区域落地。景纺舱为优化和重铸纺织面料仓储管理 物流配送打造数智化管理运营模式,为产业链客户在仓储、物流环节提供管理智能化、服务便利化、运营智慧化的服务。集约化配置全要素-68-数实融合集约化配置人力数实融合集约化配置人力要素:要素:AIAI新工种新工种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导技术,颠覆了几千年来人类作为生产力主角的地位,AI数字人作为新型劳动力正在席卷传统产业。一方面,人工智能将会取代越来越多的低价值岗位,另一方面,新技术应用也在赋能千行百业催生出全新工种,人类社会的岗位结构和劳动分工都因此而改变,人力资源要素朝向“高质量劳动力”、集约化配置效率升级,更有利于提升劳动力产出、适配经济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链技术层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智能语音自然语言识别知识图谱基础层算法框架基础数据服务智能服务器开放平台开发平台预训练大模型芯片智算中心数据治理服务云计算AI模型生产工具AI算力基础AI数据资源应用层AI 零售AI 金融AI 媒体AI 医疗AI 工业AI 人机交互无人系统国内最早“聘用”数字员工的是浦发银行,3D数字人“小浦”在2019年由浦发银行联手百度智能云打造。目前已经20多个岗位任职,包括财富规划师、文档审核员、大堂经理、电话客服等。据IDC预测,到2025年,超过80%的银行都将部署数字人,承担90%的客服和理财咨询服务。数字人已在很多景区和文化机构扮演代言人或智能导游角色。如以“敦煌飞天”为蓝本打造的虚拟数字人“天妤”、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文夭夭”、敦煌研究院的“伽瑶”、国家博物馆的“艾雯雯”等。数字人与游客个性化互动交流对显著提升展厅效果。数字人主播借助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快速录制并生成高质量语音资料,还可根据用户偏好和需求进行定制化服务,7*24小时全天候工作无休,拟真和智能程度已可有效驱动直播间转化,解放直播主播及运营生产力。金融行业:银行客服文旅行业:智能导游零售行业:电商主播123集约化配置全要素-69-727.7.302004006008000202120222023H222023H1卓尔智联:千亿营收产业互联网生态集团卓尔智联:千亿营收产业互联网生态集团卓尔智联起步于产业地产,发展于商贸产业批发,2015年起全面转型产业互联网,构建“B2B交易服务 供应链服务 数字技术云服务”服务体系架构,提供在线交易、跨境贸易、仓储物流、金融、供应链管理等供应链综合服务,深耕农业、化工、钢铁、生鲜、消费品、纺织服装等垂直领域,2021年跃居千亿营收企业,培育年营收超过200亿的垂直B2B平台3个,并在各自行业内实现领先。2020至2023上半年卓尔智联营收情况数据来源:卓尔智联年报卓尔智联产业生态布局年营收1109亿财富中国500强排名124位年营收过200亿垂直平台3个25万 智能仓库总资产600亿 总营收同比增长10.02%整体利润同比增长19.84%毛利同比增长104.98%毛利率同比增长86.38%其中,供应链管理及贸易业务营收达到546.79亿元产业实践-70-卓尔智联:以“数字贸易”牵引数实融合卓尔智联:以“数字贸易”牵引数实融合卓尔智联融合多年实体产业服务经验与智能交易平台实践,以“新贸易方式”作为切入点,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实体企业降本增效的同时,有效提升产业链的交易效率、仓储物流效率、资金效率等协同能力,推动实体产业数字化进程。汉口北国际贸易城:打造武汉消费新增长极全国建筑规模第一、交易额第二的现代商贸物流平台,拥有30大专业批发市场,3.2万活跃商户,2022年交易额达1619亿元。打造全国供应链中心和源头好货集散地,重点建设了鲜花链、海鲜链、汽车链、调味品链、纺织服装链五大现代化供应链。智能交易生态圈:拉动垂直产业数字贸易中农网: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服务企业近19万家。卓钢链:黑色大宗商品产业互联网集成服务平台,服务企业超6万家。化塑汇:化工塑料产业链集成服务平台,服务企业超6.5万家。海上鲜:一站式数字渔业综合服务平台,辐射全国多省。华纺链:纺织服装数字服务平台,已吸引6000 家纺织服装企业加入,平台交易和销售总额突破30亿元国际贸易:赋能国际贸易数字化世界商品智能交易中心(CIC):基于贸易大数据赋能国际贸易及企业数字化转型,累计注册用户达1.62万家,累计交易额近200亿美元。卓尔国贸:以武汉国贸为主体,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外贸及增值服务。直播服务设立汉口北大型直播基地,建成逾3000平方米电商直播选品中心,引入优质供应链品类超1.5万个。金融服务以“数据 金融 场景”方式提供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实现对企业主体信用和交易信用的双重把关。物流服务自主研发智能仓储物流系统,提供运输资源匹配、运输路线方案定制、经营租赁、货物监管等多元服务。仓储服务自建卓尔云仓,拥有37物联网监管仓,500 直属/合作监管仓,25万 智能仓库,500万 管理面积。B2B交易服务供应链服务一站式智慧供应链服务数字技术云服务经济增长的乘法效应卓尔云/卓尔智联研究院以卓尔云为统领,以卓尔智联研究院为核心,覆盖SaaS、PaaS、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服务体系,将前沿技术应用至实体产业场景。申请专利268项,授权113项。2020年全球区块链发明专利排名第58位。产业实践-71-品种广度产业广度甜味饲料丝纺咖啡香辛料其他白糖赤砂糖甜菜糖红糖冰糖动保猪饲料饲料原料能量饲料蚕茧绸缎生丝面料其他副品咖啡生豆烘焙豆咖啡成品孜然花椒进口辣椒国产辣椒油脂苹果木材橡胶农业科技农资生产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交易服务仓储物流加工服务产融服务商业保理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中农网:数字互联革新农贸生态中农网:数字互联革新农贸生态中农网是国内领先的农业B2B产业互联网平台,致力于深耕农业全产业链,以数字化为支撑,为产业链上下游的生产者、加工企业、供应商和终端商提供数字化供应链服务。在发展过程中,中农网逐步形成了支持品类拓展的数字化业务系统,在甜味、饲料、香辛料、咖啡等品类基础上持续扩大可触达市场范围,以交易为核心不断延伸数字化场景服务,覆盖仓储物流、加工服务、产融服务、数据服务、商业保理、新包装溯源等领域,以广深结合的商业布局打开平台增长空间。l产业广度深度布局三产,配套布局二产,赋能反哺一产l品类广度加固利基市场,持续品类拓展l服务深度持续延伸产业链综合配套增值服务服务深度 年GMV 1,000亿 年货物流转300万吨 年订单数80,000 年成交企业客户9,600 年营收400亿 数据服务新包装溯源产业实践-72-中农网:“农业数据空间”赋能产业价值提升中农网:“农业数据空间”赋能产业价值提升中农网已建立起以交易为核心、以供应链综合服务为延伸、以数字技术为底座的新型农产品流通生态,通过把成熟的数字贸易平台模式、全链条供应链管理服务能力与农业产业深度嫁接,持续创造农业全产业链降本、增效、提质、减耗、增信的综合服务价值。智慧物流自主研发运输管理系统 仓储管理系统,整合产业仓运资源,为贸易商货主、物流供应商提供基于运输、仓储、运营和结算的定制化物流解决方案。整合物流服务商600 ,服务B客户500 ,年运输量100万吨 。以区块链技术打造的生态底层,链接实体企业、金融机构、仓储物流平台及其他各类服务机构,采购、生产、交易、金融、物流等产业链、供应链所有环节数据上链,实现信息透明共享,全方面提高交易效率,节省巨量交易成本。基于交易场景、仓储物流协同与产融的关系,开放“信贷工厂”数字风控金融接口,配套B2B在线支付和供应链票据功能,协同金融机构打造“企业级数字货币”,为经销商提供一站式产融服务。年产融服务总额超50亿元。生态底座区块链Z-BaaS平台 数字化金融产融协同整合农业行业数据要素和政府公共数据要素,通过全球领先算法的机器学习模型,构建贴近市场需求的农业数据空间,赋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化养殖在生猪养殖领域通过AIoT等科技手段实现从智能耳标建档、健康监控、疫病早期预警、排卵期精准预测到饲料精准投放,实现每头猪出栏可增加2030元利润。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手段,搭建产业适配的云工厂平台,为生产加工企业提供订单排产、生产调度、生产管控等服务,为企业降本增效。云工厂加工打造多垂类农产品的在线交易平台中农荟,为产业上下游客户提供超4000个SKU的商城直采、长协保供、撮合集市、城配批发等多元化交易模式。数字化交易生产加工交易仓储运输数据产品:AI糖 中农行情指数 惠猪宝-生猪养殖助贷 农业数据空间产业实践-73-卓钢链:开创钢铁“标准化交易卓钢链:开创钢铁“标准化交易 定制化服务”新模式定制化服务”新模式卓钢链围绕四万亿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刚需和高端制造业增量市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开创了“标准化交易 定制化服务”新商业模式,以“智慧交易”为体,以“供应链服务、技术服务”为两翼,运用区块链技术及大数据构建“智慧交易、供应链金融、SaaS服务、仓储物联、智慧物流、数据资讯”六大数字化服务平台,服务钢铁产业全链条降本增效、数智升级的同时,也成就了卓钢链自身“钢铁产业枢纽”价值。横向赋能产业链数智化转型升级营收规模累计破千亿2023上半年营收127亿元全国交易中心30个服务全国用户数6万 服务覆盖全国32省300 城市服务上游钢厂95%上游钢厂中游下游钢贸商制造企业终端基建纵向深入服务制造业实体终端融资集采仓储加工物流终端服务 卓团购 卓帮卖 卓乐采 卓保供 卓集市 卓期现 钢购E链 保供E链 E赊保 乐采E链 卓钢云SaaS系统 卓仓汇 小伙智运 中国钢铁PMI指数 产业链数据体系 市场深度研究分析 日常资讯智慧交易供应链服务SaaS云服务数据资讯仓储物联智慧物流标准化交易定制化服务产业实践-74-卓钢链:“双深卓钢链:“双深 数实融合”助力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数实融合”助力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卓钢链团队深耕钢铁产业二十多年,洞悉产业链上中下游不同业务场景,围绕真实业务场景需求,结合数字科技应用,持续进行平台产品与服务的融合创新,有效解决了钢铁流通资金缺口大、仓配效率低、信息不对称、供需难匹配等产业痼疾,在这一过程中,卓钢链的发展路径成形,坚持深耕产业、深度服务,聚焦3 细分市场,以数实融合推动钢铁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走向高质量发展。产融创新有效满足钢铁融资刚需数字化呈现产业交易场景真实流转,实现合同/仓单/对账/结算/物流等全流程线上化可视化。自研“卓钢智信”数据风控模型系统重塑行业信用体系,从传统的企业主体静态信用升级到对企业主体信用、交易信用和动态信用的融合管控。联合12家金融机构创新打造“多银行多产品”供应链金融服务超市,满足钢铁产业链多环节场景化资金需求。累计服务客户3500 ,服务规模400 亿元 帮助客户单吨降低融资成本6-8元数字化仓储物流为钢铁流通降本增效一站式智慧仓储集成服务平台卓仓汇,最大化整合社会仓储资源,通过自研WMS钢铁仓储管理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仓库管理经营能力,推动钢铁仓储作业效率提升了20%。一站式智慧物流服务平台小伙智运,智慧化手段整合运力,精准匹配运需,全程可视化跟踪。全国标准交易仓32家,认证仓318家,仓储总面积100万,仓库总吞吐量500万吨 运力路线数(条)6000 ,承运商数(家)500 ,完成运输量(吨)40万 SaaS云服务赋能钢企高效增长适用于中小型钢贸流通企业的SaaS服务系统卓钢云,功能覆盖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打破了企业内部沟通和协作壁垒,实现业务全流程无缝管理、高效运营。针对中大型钢贸企业开发的集贸易、仓储、加工、物流等为一体的定制化系统产品,赋能企业经营决策,降低交易风险。自研卓钢链数据云端,以高质量数据资讯赋能客户经营决策。服务大型央国企及民营企业1000 及时交付率100%提升企业人效27%,提升线上运营效率15%深度定制服务深耕实体制造业推行“卓 平行合伙人”计划,通过合资或合作的方式选择优势互补的合伙主体,深耕下游终端汽车、装备制造、钢铁桩等细分市场,为高端制造业提供深度定制化服务。集成卓钢链平台产品服务,为央国企/行业龙头的基建、市政、重点民生工程、装备制造业等实体产业项目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务解决方案。民生工程&高端制造项目 158个 服务上海建工、中国建筑、中铁、中交等大型央国企 小米、华为、比亚迪、河南一拖、安徽成飞等110 家核心企业产业实践-75-化塑汇:创新化工产业链服务模式化塑汇:创新化工产业链服务模式交易提效全链资源集成专业系统协同SaaS服务赋能融资便捷系统直连银行,实现数据同步产品矩阵全方位覆盖企业需求立足真实贸易,重构信用体系交付降本云工厂 前置仓智慧物流信息共享内部信息打通支撑业务决策外部信息打通提升交易效率65000 企业会员 1000 品类 220亿 年结算金额 449亿 GMV便利交易供应链金融智慧物流智能风控信息科技数字仓储 HSH农业渔业医疗器械包装电器工业日用品交通运输 建筑工业家具家电化塑汇服务产业化塑汇是创新数智化工塑料产业链集成服务平台,通过“平台 供应链服务”的创新模式,整合塑化产业链资源,推出便利交易、供应链金融、智慧物流、数字仓储、信息科技等覆盖业务全场景的供应链服务产品,为化塑行业企业提供塑料、化工原料供应服务,形成针对化工、塑料行业上下游服务业的产业链服务。产业实践-76-化塑汇:数字化技术助力制造业融合发展化塑汇:数字化技术助力制造业融合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云工厂 助力工厂数字化管理从采购生产质监平台销售全流程可视化管理 从“以产定销”转变为“以销定产”智慧物流 数字化降本提效 标准化安全 大数据辅助管理,提升决策管理水平数字仓储 实现工厂一公里配送 交易-仓储-物流无缝衔接,提升效率;全程可视可控,提升货物安全 动态库存管理,融资灵活便利效率提升200%交付周期缩短至2日内风险管控提至100%物流费降本800 家企业授信化塑汇以引领化工电商为愿景,深化在数字供应链、数字云工厂、敏捷仓储物流、产融科技等方面的布局,以数字技术搭建集供应链、仓储、物流、金融于一体的新型数智科技服务体系,深度服务到塑料产业链上下游,帮助传统化工企业拥抱数字化、智能化,助推化工产业数实融合。2023年,化塑汇获评上海市第五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入选“供应链管理服务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典型案例”。用信25 亿元资金产融结合 秒批秒贷 用款灵活 全线上操作 原料锁价保价 库存动态灵活操作库存成本降低15%运营效率提升30%产业实践-77-附录:附录:20232023千峰奖千峰奖产业互联网年度获奖企业产业互联网年度获奖企业震坤行飞熊领鲜药师帮齐心集团欧菲斯嘉立创日日顺供应链华强电子网集团云汉芯城云筑巴图鲁三头六臂卓尔智联中模集团凯茵化工运去哪伟德国际敦煌网集团鲁班到家钢银电商大乐装晨光科力普箱箱共用芯化和云拍明芯城小电科技领航数贸链接者集团拼便宜西域智慧供应链聚塑云苏宁易采云华秋卖好车猎芯网天天拍车大搜车邦邦汽服中农网得力集实丽维家卓钢链运荔枝积微物联一亩田集团棉联化易天下买化塑中建材国贸易单网兰格钢铁石化易贸脉链陕建物流集团云中鹤万物集化塑汇海智在线国联股份密尔克卫鑫方盛焦点科技汇通达欧冶云商行云集团京东工业 以上为TOP30数字供应链-78-企企通司库立方昆仑芯连连数字恒远科技凌迪Style3D伯俊科技易宝支付奥哲云生集团飞榴科技云盯量化派食方科技华世界集团得体科技深维智信汇付天下闪捷数据农信互联观远数据飞算科技粤十机器人ViBOT驿宝通相芯科技万里牛MatchU.AI灵犀科技百家云集团前海粤十磅旗科技端点科技Terminus箱盟集运英诺森Kyligence布瑞克农业互联网鹿优书库众项数帝网络哲思美嘉茵曼女装YAYA鸭鸭衣邦人蘑菇物联云工厂硅基智能致景科技知衣科技多点DMALL微盟集团百望云 以上为TOP30产业数字科技数智品牌附录:附录:20232023千峰奖千峰奖产业互联网年度获奖企业产业互联网年度获奖企业研究团队亿邦动力董事长亿邦智库执行院长亿邦智库高级分析师亿邦动力产业互联网频道主编亿邦动力产业互联网频道主编亿邦智库项目总监郑 敏王 姗曹 展张 睿胡镤心邱 昳亿邦智库产业首席分析师李夏茹报告主笔法律声明本报告由亿邦智库独立制作。报告中所有的文字、图片、表格均受到中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保护,未经本机构书面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使用报告中的信息用于商业目的;任何性质的报道、摘录及引用请务必注明版权来源。本报告中的数据经专家研讨、行业调研、第三方参考等多种形式综合研判所得,部分数据未经相关企业直接认可;同时限于数据可得性等客观因素,部分数据未必能够完全反映真实市场情况。本报告仅供组织和个人作为市场参考资料,本机构不承担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如发现纰漏,恳请批评指正,不胜感激。任何问题请联系:;特 别 鸣 谢注:排名不分先后,并向所有支持我们的各界朋友致以深深的谢意。清华大学国家电子商务交易工程实验室主任嘉御资本董事长盛景嘉成董事长启赋资本创始合伙人无届创新资本创始合伙人东方富海合伙人泥藕资本创始合伙人德同资本合伙人盛景嘉成合伙人盈科投资合伙人柴跃廷卫 哲彭志强傅哲宽蔡景钟周绍军汪小康郑凯还王湘云孙一鸣青蓝资本合伙人国联鸿鹄致远投资总经理海君资本创始合伙人同创伟业董事总经理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一创投行执行总经理西部证券董事总经理西部证券创新业务总监财通证券首席分析师泰康资产投资总监王 晖徐 海张立强彭奥蕾徐 锟罗 浩翟晓东陈腾曦于 健邵文静亿邦智库产业互联网年度报告代言产业互联网先进生产力合作详询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08 81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中国通信学会:2023电信运营商智能化体系白皮书V1.0(70页).pdf

    电信运营商智能化体系电信运营商智能化体系白皮书白皮书(2023年)年)中国通信学会中国通信学会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2023 年年 11 月月I版版权权声声明明本白皮书本白皮书版权属于版权属于中国通信学会和中国中国通信学会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研究院研究院共同所有共同所有,并受法律保护并受法律保护。转载转载、摘编或利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应注明注明“来源来源:中中国通信学会国通信学会 中国联通研究院中国联通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学会学会及中国联通研究院及中国联通研究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II专家组和撰写组名单专家组和撰写组名单专家组:专家组:组长:组长:李红五李红五李红五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副组长:副组长:唐雄燕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魏进武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刘金龙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系统及 MKT 方案部总经理成员成员(以姓氏笔划为序以姓氏笔划为序):姓名单位职务杨剑键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总监/正高级工程师李涛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主任研究员/教授级高工史庭祥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系统及 MKT方案部总工程师撰写组撰写组(按单位排名按单位排名)单位姓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李涛、杨剑键、李姗姗、张洁、潘思宇、许建宏、王东升、柳雨晨、王志佳、赵永建、赵占纯、孟明明、周可记、张玎、王璐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徐法禄、史庭祥、杨志鹏、李彬、张轶卿、朱小光、巨满昌、阮帮秋、田占民、崔欣III前前言言全球通信产业正在从互联时代、云时代迈向智能时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新机遇与新挑战驱动网络加速全面转型升级,但电信运营商网络经过不断换代升级,设备数量越来越多,网络结构愈加复杂,迫切需要通过智能化来推动网络敏捷、高效、智能,实现网络的自我配置、自我管理、自我优化。为此,通信标准组织纷纷致力于通信网络与 AI 的集成,以解决两者在技术发展路线、特性、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差异性。电信运营商亦顺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坚决践行国家使命,全面建设广度、厚度、深度行业一流的“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发展畅通信息“大动脉”、构筑数字新底座;坚决落实网络强国战略,服务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以技术领先、高度集成的“全覆盖、全在线、全云化、绿色化、一站式”数字化服务,助力千行百业“上云用数赋智”;坚决实施创新驱动,聚焦核心技术,聚焦关键应用,融合创新,坚决履行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组成部分的使命担当。为了体系性推进电信运营商网络智能化,特制定本白皮书,内容涵盖行业态势、电信运营商智能化愿景、智能化体系框架、智能化应用、智能化成熟度评价等。IV目录一、行业态势.1(一)智能化内涵.1(二)通信行业智能化标准.1(三)互联网行业智能化.4(四)行业态势小结.6二、电信运营商智能化愿景.6三、电信运营商智能化体系框架.8(一)总体框架.8(二)智能层.91.智能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92.智能大脑功能框架.113.智能大脑功能模块.12(三)数字孪生层.251.数字孪生架构.252.数字孪生关键技术.28(四)实体网络层.321.推进网络自动化.322.推进网络自智.33(五)智能化流程.391.智能化决策与自动化执行流程.392.智能化运维运营流程.41V(六)安全保障.41四、智能化应用.43(一)智能化应用框架.43(二)智能化算法框架.451.AI 算法分类框架.452.智能化场景与算法关联.47(三)AI 模型部署.481.现状及面临问题.482.AI 模型部署.49(四)典型应用场景.501.无线网络.502.政企 OTN 专线.523.宽带接入网络.534.核心网.565.跨域协同智能场景.56五、智能化成熟度评价体系.59(一)评价方法论.59(二)分级参考标准.59六、未来展望.62七、参考文献.63附录 A:缩略语.631一、行业态势一、行业态势(一)(一)智能化内涵智能化内涵智能化是从人工、自动到自主的过程,使对象具备灵敏准确的感知功能、正确的思维与判断功能、自适应的学习功能,以及行之有效的执行功能。具体到实现,智能化近似为 AI 数据 自动化,即:AI像大脑,负责感知、认知、决策;自动化如同躯干,负责标准化流程、自动化执行;数据犹如血液,是信息的载体。如下图所示:图 1 智能化内涵(二)(二)通信行业智能化标准通信行业智能化标准随着 5G、SDN/NFV、网络切片、网络编排等新兴技术和服务的部署,加上原有的 3G/4G 网络、IMS 网络,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变得更加复杂和异构。通信标准组织纷纷致力于 AI 与通信网络集成,TMForum、3GPP 和 CCSA 等国内外标准组织基于自身传统优势领域,相继立项开展网络智能化相关课题和标准研究工作,对智能化的架构、场景等进行标准定义。总体上来看,来自 TM Forum、NGMN 的运营商/产业需求和 ITU 的国际电联需求,被输入到 3GPP、ETSI,促2进国际自智网络规范成熟,同时加速国内 CCSA 的标准落地。如下图所示:图 2 国内外主要标准组织智能化相关标准关联关系各主要标准组织的智能化相关标准制定进展情况如下:TM Forum 网 络 智 能 化 项 目 组(Autonomous NetworkProject/ANP)于 2019 年 5 月成立,旨在为垂直行业用户和消费者定义全自动的零等待、零接触、零故障的创新网络及 ICT 服务。同时,TM Forum 还发起和组织了跨多个标准组织的 Multi-SDO 运作,目标是在网络智能化领域的概念、框架、关键观点等方面达成共识,并推进跨组织协同。目前 TM Forum 已发布多个网络智能化相关规范,涉及架构、演进等级、意图驱动、闭环控制等方面。目前在研重点课题包括技术架构、意图驱动、闭环控制和 OpenAPIs 等。ITU-T SG2 主要研究课题为业务提供和电信管理的运营,已发布M.3080(AIToM 相关)等基于 AI 的电信运营标准。ITU-T SG13 重点关注未来网络(包括 IMT-2020)、云计算、可信网络基础设施,3于 2020 年 12 月成立网络智能化焦点组(FG-AN),聚焦网络智能化标准预研工作。已发布的 Y.317X 系列标准规范包括自智网络在内的网络智能化的要求、架构、分级等相关标准,具体的意图、感知、沙箱等相关标准仍在研究中。3GPP 从 R16 版本开始定义自智网络相关标准规范,其中 SA5 是自智网络相关项目最多的工作组,包括自智网络分级 ANL、闭环控制 COSLA、意图驱动网络管理 IDMS、管理数据分析 eMDA 等标准规范。相关课题到 R17 阶段基本告一段落。R18 阶段在智能网络分级、意图网络管理等课题有增强,同时新增了 AI/ML 管理的研究课题。ETSI ISG ZSM 规范输出侧重网络和服务自动化管理的通用技术研究。ETSI ISG ENI 规范输出侧重定义认知网络管理架构。ETSI ISGNFV 对标 TM Forum 和 3GPP 实现网络智能化的目标,针对性地启动了使能 MANO 领域网络智能化工作,聚焦于网络云专业领域自动化与智能化赋能。LINUX Foundation 从 AI 平台、网络自动化角度提出了智能化标准。一方面,从 AI 平台角度提出了 Acumos 开源平台;另一方面,从网络 IT 化、自动化角度提出了 ONAP、OPNFV、Open Daylight 等标准。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的网络智能化标准化工作在多个技术工作委员会展开,特别是网络管理与运营支撑工作委员会(TC7)。运营管理智能化是网络智能化的核心内容,其标准化工作对推动网络智能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2021 年 7 月 CCSA4TC7 第 33 次全体会议以来,网络智能化相关标准和研究课题立项累计 25 项。当前网络智能化标准体系,包括体系架构等技术规范也在CCSATC7 制定中。CCSATC610 SDN/NFV 技术标准与产业推进工作委员会从 2021年 10 月以来,成立多个自智网络工作子组,涉及到 IP、接入和传输等方面,立项端到端网络、云光专线、基于家宽质差场景的多项分级和评测标准。网络智能化标准在国内外主要标准组织已达成一些共识,标准制定工作也逐步步入深水区,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意图接口、数字孪生等。对于网络智能化技术标准的演进,一方面,在产研业界的推动下,将进一步细化分级评估标准,制定跨标准组织的互通性研究和测试验证规范;另一方面,将与 ICT、DT 技术融合,深入探索意图引擎、数字孪生、自动学习等技术,与通信智能化场景融合,助力未来智能网络落地。(三)(三)互联网行业智能化互联网行业智能化以百度、腾讯、阿里、京东、科大讯飞、字节跳动等为代表的各大互联网企业都推出 AI 战略,积极布局人工智能,聚焦消费级 AI多维应用场景与产业级 AI 技术使能,协同多方合作伙伴,共建创新生态。如下图所示:5图 3 互联网公司全面布局人工智能整体来看,互联网企业正从以下方面着力:a.互联网企业正在从技术、场景、平台三个层面打造 AI 基础能力。在技术层面,主动强化在核心人才方面的布局,组建人工智能实验室,夯实基础研究。在场景层,各大科技公司广泛多元的自有业务内容,为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及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 AI 基础研究提出了丰富应用场景,使游戏、内容、社交、金融、医疗等方面的场景能够快速应用人工智能能力,带来更智能的用户体验。在平台层,推出 AI 战略,满足市场对 AI 能力多维度的需求;并对外开放 AI 能力、开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平台,降低 AI 开发门槛,推动更多现实场景落地。b.互联网企业构建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软硬件产品体系,开展“软件 硬件 应用 芯片”产品布局,逐步由技术输出商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6 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现有产品体系,改造和提升现有体系和产品性能。面向个人消费市场开发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软硬件产品,并集成已有产品抢占用户入口。面向行业市场开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拓展第三方产品线。c.人工智能产业链正走向成熟与分工,“聚焦”是当前市场环境下的优先策略。(四)(四)行业态势小结行业态势小结行业标准组织、互联网公司均将 AI 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制定标准、AI 战略等。电信运营商为了加速网络智能化转型,支撑业务自动开通、网络即服务、智能运营维护,提升服务质量,各电信标准组织、电信运营商等积极探索 AI 与电信网络深度融合,但 AI 和通信网络的发展路线、技术特性不一致,如何结合电信运营商网络实际来构建电信网络智能化体系是重大挑战。二、电信运营商智能化愿景二、电信运营商智能化愿景电信运营商的智能化愿景是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方法,推动网络&IT 具备自配置、自优化、自治愈和自演进能力,简化业务部署,面向网络与基础设施管理、产品与市场营销、客户感知与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实现业务处理的全息感知与认知理解、全网络推演与决策、全场景实时控制,为消费者和垂直行业客户提供零等待、零接触和零故障体验。电信运营商的智能化愿景如下图所示:7图 4 电信运营商的智能化体系对上图说明如下:智能层:负责认知理解、推演与决策,主要指智能大脑,其中:认知理解:负责数据理解、知识表达、逻辑推理(根因分析、异常定位、解决方案、关联推荐等)、自主学习(强化学习)等。推演与决策:针对问题形成可执行的策略,如自动配置、动态扩缩容、路由切换、精准营销、客户主动关怀等。数字孪生层:负责从实体层采集数据并模拟现网,包括实时状态(配置、性能、告警)、事件、历史数据等,以及控制指令上传下达,实现虚拟与物理信息的协同联动。主要指中台。网络自智层:主要指面向用户提供业务的专业网络及网络智能运营等,支持自我配置、自我优化等。8三、电信运营商智能化体系框架三、电信运营商智能化体系框架(一)(一)总体框架总体框架电信运营商智能化体系承接智能化愿景,采用三层一保障架构,即智能层、数字孪生层、实体层和安全保障,利用 AI、数字孪生技术等对资源、数据、流程和事件全要素赋能,形成全息感知、数字孪生、可视化洞察、智能化决策和自动化执行的闭环能力,助力数智化转型。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图 5 电信运营商智能化体系框架对三层一保障智能化体系框架说明如下:智能层智能层以智能化场景为牵引,以 AI 基础平台为依托,通过认知决策引擎实现智能认知和决策,并通过编排进行流程设计、能力组合与实例化,形成执行方案,通过智能服务开放交由数字孪生层来执行。此外,智能层还通过智能服务开放向内外部应用提供智能决策能力。9数字孪生层数字孪生层负责对实体层(网络和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形成资源、数据、流程、事件等数字化要素,基于要素来构建实体层网络与平台的数字孪生模型并进行管理,形成全息感知能力,支撑智能层的认知与决策。此外,数字孪生层还对实体层、数字孪生层的各类能力进行汇聚,通过能力开放与共享模块实现能力共享,形成自动化执行能力,支撑智能层的编排和自动化执行。实体层实体层是指提供业务的网络与平台,其中网络包括无线网、核心网、传输网、数据网等,平台主要指业务平台。实体层通过云化、NFV 化、SDN 化、智能化,构建自动化与智能化基础设施,自动执行数字孪生层传递的指令,实现网络自智。同时,实体层向数字孪生层提供配置、性能、告警、信令、用户访问行为等数据,为物理映射和感知提供基础。安全保障安全保障是从业务安全、算法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平台安全等方面,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二)(二)智能层智能层1.智能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智能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智能层要解决两大类问题,包括智能决策和编排,其中:智能决策主要指智能大脑,负责态势感知、认知、决策、再学习。需要支持的能力包括:10 对态势的感知和认知能力:依据状态数据,通过大模型、小模型协同,对面临问题进行评估和分类,即判断和识别出问题的类型及所在。可以通过 Transformer、图神经网络、深度神经网络等 AI 算法来支撑。例如:基于运营商专有数据和 Transformer 训练出通信大模型,来判断和分类网络运营问题;利用图神经网络来将网络的节点、链路、路由、流量等信息嵌入,构建网络状态有向图,进而利用 GCN、GAT 等图神经网络算法来识别和预测网络拥塞、网络质量等。决策能力:针对认知出的问题,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案,类似于人脑记忆中针对什么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做。可以将日常运营运维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固化成知识,并通过知识图谱将知识进行表达和检索,形成企业知识库。再学习能力:需要再学习的能力包括态势感知和认知能力模型、企业知识库等,主要是结合上线运行情况,对其进行优化。可采用强化学习的 DQN、DDPG 等算法。例如通过下面方式来构建强化学习模型:将实体网络作为环境(Environment),将决策作为动作(Action),将实体网络状态信息作为状态(State),将实体网络执行决策后反馈的执行结果作为激励(Reward)。编排:负责对各域资源进行按需、弹性组合。主要是基于业务场景,进行业务编排、流程编排、资源编排等,其对于敏捷响应客户需求、快速提供业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编排应提供 IT/CT 端到端编排能力。112.智能大脑功能框架智能大脑功能框架智能大脑负责接收待决策信息,进行认知和决策,决策范围涵盖业务、营销、感知、网络、客服等方面。其框架如下图所示:图 6 智能大脑技术框架对上图说明如下:AI 基础平台:提供算法、深度学习框架、硬件环境、训练环境、生产环境、模型市场等,支持认知、决策等模型的训练和部署。编排:结合业务场景和业务流程,对资源和能力进行组合,形成可执行方案。编排分为设计态和运行态两种。认知决策引擎:包括认知管理、决策管理和企业知识库三部分。认知管理:负责利用认知模型(如通信大模型)对接收到的待决策信息进行分类与分析,并利用企业知识库进行根因分析及解决方案查找。12 决策管理:负责根据认知管理输出的根因分析及解决方案,生成决策策略,并提交给智能服务开放模块对外交互执行。企业知识库:负责以知识图谱的方式提供客户、业务/产品、渠道、网络、平台、客服等方面的资源信息、标准配置信息、常见故障及特征、解决方案等。智能化场景:对智能化场景进行聚类,分为网络智能、运营智能和应用智能三大类,为认证决策、编排提供牵引。智能服务开放:负责对接数字孪生层、内外部应用等,从外部接收待决策信息并传递给认知决策引擎进行决策,并将决策信息传递给数字孪生层、内外部应用进行执行并接收执行结果反馈。数字孪生层:负责向智能层提供感知数据,并接受智能层的决策指令,并传递给实体层进行自动化执行,反馈执行结果。内外部应用:负责携带待决策信息,向智能大脑发起待决策服务请求,接收并执行智能大脑的决策,并向智能大脑反馈执行情况。3.智能大脑功能模块智能大脑功能模块(1)智能化场景)智能化场景智能化场景是对智能化需求进行分类管理。电信运营商在市场前端、客户体验、网络运营运维等方面有大量的智能化需求,如下表所示:表 1 电信运营商智能化需求类别类别范围范围典型场景典型场景场景描述场景描述应 用智能市场与销售管理市场规划和销售预测智能地获得洞察力并自动化市场规划和销售预测。与竞争对手的 A/B 测试基于机器学习模型(如与竞争对手的 A/B 测试),自动化竞争洞察。13类别类别范围范围典型场景典型场景场景描述场景描述AI 驱动的程序化广告基于机器学习模型有效地驱动程序化广告,在合适的渠道、时机向用户推荐合适的产品。识别潜在客户从各种数据源中学习并识别潜在客户。与客户的个性化沟通智能识别用户感兴趣内容,有效地与客户的个性化沟通。产品和报价管理分析产品和提供产品组合基于客户行为的自动学习引导产品的推出,在适当的时候提供适当的报价和产品。动态内容推荐智能地确定下一个要观看的内容。参与方管理第三方欺诈和风险管理业务部门可以通过 AI 有效地管理第三方欺诈和风险,并通过产品管理和基础设施管理在闭环中管理服务级别。网络保障网络故障识别与预测通过主动学习历史数据的健康状况,在线智能划分当前服务性能,利用人工智能识别潜在的亚健康服务,并根据健康水平对这些服务进行排序。服务要求保证通过使用人工智能和适当的策略,来预测潜在的危险情况,例如两个或多个片竞争相同的资源,并采取预防措施,例如通过使用资源预留。网络故障根本原因分析和智能恢复当故障发生时,使用 AI 算法计算从监控系统收集的告警数据、网络拓扑数据、网络服务数据的故障自恢复策略。然后将故障自恢复操作传送到网络,可以快速恢复自恢复故障。如果故障无法纠正,则可以执行准确的诊断以找到根本原因,并帮助工程师快速纠正故障。客户体验与服务客户体验智能化感知通过 AI 技术,对涉及用户感知的 KPI、QoE 指标进行分析和预测。智能客服采用客服机器人,智能化、自动化地、24 小时与客户沟通交流。运 营智能网络运营弹性资源管理和编排通过 AI 技术有效地利用资源来增加网络的灵活性,从而使其行为在每次都能弹性地适应负载和可用资源。包括:(1)通过实现从服务请求到网络切片实例化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的、准确的和可靠的映射,加快服务部署过程;(2)跨片识别相似性(在需求或共享 vnf 方面),以促进资源共享,从而提高系统资源利用效率;(3)学习和分析 VNFs 的计算利用模式,从而将性能和资源可用性联系起来;(4)用于主动资源分配和重新定位的流量预测模型;14类别类别范围范围典型场景典型场景场景描述场景描述(5)优化的 VNF 迁移机制,用于使用多个资源利用率数据(CPU、RAM、存储、带宽)进行编排;(6)基于数据分析优化网络片的弹性资源调配。基于应用特征的网络运营利用聚类算法研究小区业务模式和相应的应用 QoE特性,操作包括小区标记和聚类、单元应用程序特征分析、目标 KPI 识别和优先级划分、因果衍生(工程参数与小区容量、覆盖性能、网络性能指标 KPI、用户 QoE 之间的关系)、工程参数整定。AI 使能的网络流量分类训练并应用一个或多个机器学习分类器,以对实时网络流量进行分类。云服务的自动服务和资源设计通过 AI 实现云资源自动设计,包括:(1)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各种渠道(如自然语言或 API)中捕获的服务需求,并将需求分类为原子需求,即有关功能、安全性、可靠性、性能的需求。(2)利用机器学习根据 atom 服务需求使用定制规则自动定制资源组合。(3)资源量设计。上下文感知的 VoLTE 服务体验优化收集和分析 VoLTE 服务信息和上下文数据,并动态确定是否应重新配置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智能网络切片管理AI 学习切片的配置及切片使用的业务模式,协助和优化切片管理和编排实体操作。智能运营管理的SD-WAN通过使用 AI 和上下文感知,它可以监控网络,自动确定关键应用程序的优先级,同时动态抑制非关键应用程序,帮助企业优化服务和资源,从而使企业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它可以公开一个基于意图的接口,允许企业使用自然语言和熟悉的术语来定制其服务。网 络智能网络规划智能规划机器人通过指纹库定位、基于神经网络的室内外用户区分、互联网化场景智能管理等,实现智能规划。无线网络容量规划通过无线环境数据(如覆盖地形地貌,建筑物特征等)、业务需求数据、频谱数据等多维数据来规划目标区域的覆盖、容量等。网络建设站点自动部署部署基站的整个工作流自动化,包括网络规划和设计,站点设计,配置数据准备,站点安装,现场调试和现场验收。15类别类别范围范围典型场景典型场景场景描述场景描述站点智能验收通过现场拍摄基站相关资源的标签、挂牌,识别资源名称、类型等关键数据信息,根据施工前后照片,识别照片位置、拍照时间、施工前后资源变化,自动对施工质量和准确性进行检测实现基站施工效果的自动采集。后端智能分析系统按照基站入网验收的要求,对数据进行自动解析并生成基站入网验收报告。宽带装机质量监控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装维人员宽带装机工程施工结束后的拍照图片做智能识别,对设备和线缆做分类判断,审核端口占用情况,分析标签/贴纸信息。检查施工是否符合施工工艺要求,是否插对分光器下行端口,快速巡检 ODF 端口占用。网络智能管理自我配置自我配置包括新部署的无线接入节点的即插即用配置,接入节点在其中配置其身份、传输频率和功率,从而加快小区规划和部署。自我优化自优化功能包括覆盖、容量、切换和干扰的优化。自我修复自愈功能包括自动检测和排除故障以及自动调整参数等功能。基础设施管理策略驱动 的IDC 流 量 控制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之间的智能链路负载平衡和带宽分配。流量高峰事件处理使用人工智能方法来帮助理解上下文动态性和预测潜在的高峰流量场景。使用 AI 节能使用 AI 预测高峰时段,然后唤醒必要数量的服务器进入满负荷状态。如果检测到意外事件,则可以唤醒更多服务器以支持此突发事件。可以实现 DCs 的节能降耗,节约运营成本。安全防护网络安全漏洞挖掘、威胁检测、网络监测、反垃圾邮件、移动终端保护、应用安全防护。(2)AI 基础平台基础平台AI 基础平台提供基于 Web 的可视化开发及训练平台,提供丰富的通用算子库以及可定制化算子,帮助用户在线快速进行业务应用的算法探索和开发,完成模型的训练、评估和发布,以及智能应用的部署和管理,同时提供平台能力,可通过服务接口进行 AI 能力的调用。通过构建 AI 平台,可面向内外部统一进行 AI 赋能,形成电信企业级AI 能力。AI 基础平台的技术框架如下图所示:16图 7AI 基础平台技术框架AI 基础平台包括训练框架、通用算法、智能标注、模型训练、模型部署、模型市场等模块,说明如下:训练框架:提供 Tensorflow、PyTorch 等深度学习开源的计算框架,该计算框架实现了各种深度学习算法。通用算法:提供图神经网络、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强化学习等主流算法。智能标注:主要用于数据集的标注和管理,将原始数据导入后,可以在数据平台上对数据进行标注,形成训练数据集,并提供统一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能力。如文本分类、图像分类、目标检测等类型的数据标注,形成样本数据集。模型训练:主要用于模型的建立、训练、编译优化。先利用可视化建模工具或直接编程来建立模型,然后使用数据集对模型进行训练,使其准确率满足需求。最后利用平台集成的编译工具对训练好的17模型进行编译和优化,使其运行性能(延迟、吞吐率等)满足需求。最终将模型推送到模型市场以供其它用户使用。模型市场:主要用于模型的管理、共享等。模型市场是一个模型供需方的交易平台,模型可以来自前面所述的训练平台训练好的模型,也可以来自从第三方提供的商用模型。模型的需求方可以从模型市场下载自己所需的模型。模型部署:主要用于模型的部署及服务管理(如启动、停止、扩容、负载均衡、滚动升级、故障迁移等)。可以从模型市场下载对应的模型,并将模型部署为外部应用可以调用的 AI 服务。(3)认知决策引擎)认知决策引擎-认知管理认知管理认知管理是对态势的感知和认知能力,是依据状态数据,通过模型对面临问题的一个评估和分类,即判断和识别出问题的类型及所在。认知管理的技术框架如下图所示:图 8 认知决策引擎-认知管理技术框架对上图说明如下:认知管理调度将待认知信息(状态信息、问题特征)分配到相18应的认知模型智能体进行处理(若涉及多个认知智能体,则分配至多个认知智能体分别进行处理),进而由认知模型智能体对问题进行分类,分析出问题归属的问题种类。携带问题种类、问题特征向知识库查询解决方案。查找到解决方案后传递给决策管理模块来生成决策。若涉及多个认知智能体,则由认知管理调度对多个认知智能体查找到的解决方案进行归并。(4)认知决策引擎)认知决策引擎-决策管理决策管理决策管理主要是针对认知出的问题,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案,类似于人脑中针对什么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做。决策管理的技术框架如下图所示:图 9 认知决策引擎-决策管理技术框架对上图说明如下:认知管理调度将认知管理模块输出的待决策信息(问题种类、问题特征、解决方案等)分配到相应的决策模型智能体进行处理(若19涉及多个决策智能体,则分配至多个决策智能体分别进行处理),生成决策策略。提交决策信息给智能服务开放模块,由其传递给网络/系统执行。若涉及多个决策智能体,则由决策管理调度对多个决策智能体的策略进行归并。(5)企业知识库)企业知识库企业知识库是智能大脑的智库,提供决策支撑。可以将日常运营运维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固化成知识,并通过知识图谱将知识进行表达和检索,形成企业知识库。它采用知识图谱技术,利用图数据库和机器学习技术,在客户、业务/产品、渠道、网络、平台、客服等方面构建知识节点(含属性)和关系。企业知识库的构建方法如下图所示:图 10企业知识库的构建方法企业知识库的构建示例如下图所示:图 11企业知识库的构建示例20上述企业知识库示例中,以手机号码为实体构建客户类节点,其节点属性包括年龄段、入网年龄、订购业务、常驻小区、上网偏好、漫游、投诉等;以故障为实体构建故障类节点,其节点属性包括故障ID、故障名称、故障特征、故障原因、解决方案等;以网元为实体构建网络类节点,其节点属性包括设备 ID、设备名称、入网时间、生产厂家、设备配置、归属机房、故障历史等。手机号码实体通过投诉属性与故障实体的故障特征属性建立关联关系,故障实体与网元属性建立关联关系。还可以进一步构建传输系统、移动天线等实体节点及其关联关系,进而实现业务、平台、网络的映射。(6)能力编排)能力编排编排概述编排是基于业务场景,对业务所涉及的流程、资源等进行编排,从而敏捷响应需求,快速交付业务。编排支持集中式和分布式编排节点,能够从服务需求自动组合逻辑网络需求,将逻辑网络需求转化为物理网络部署。在智能化体系的总体框架中,编排模块以服务开放为基础,并根据认知决策引擎所制定的策略,对服务进行智能编排,以执行智能大脑的意图。核心要素如下:a.以服务开放为基础跨域能力开放是编排的基础,编排工作需全面而规范的集成跨域跨层的服务能力,支持大规模事务能力,并灵活调用各类原子服务以实现任意策略,实现端到端的自动化流程。21能力开放首先需要满足原子化,细颗粒度,便于能力的复用与重组。编排服务可以在原子能力的基础上,从用户视角,面向场景,进行场景化能力的编排封装,便于业务从上层快速识别与调用,降低编排的操作门槛,提升服务开发与应用的敏捷性。运营商当前已有成熟的 BSS/OSS 系统及运营流程,同时,对于各类新业务,也在快速建立对应的编排协同器,应基于当前的 IT/CT能力,进行能力开放,并根据业务意图灵活敏捷编排调用各类开放能力。b.以决策引擎为驱动编排是策略的具体执行者。认知决策引擎通过对业务模式、资源配置的学习,制定智能策略,对服务与资源的抽象、建模与组合,实现业务的表达。编排模块根据策略动态设计、优化编排操作并自动化执行。编排对策略的执行方式主要可分为静态编排与动态编排两种:静态编排:编排模块提前设计所需的高度抽象的服务,策略引擎输出业务策略后,静态匹配高层编排服务模型,匹配成功,则模型自动执行。动态编排:编排模块准备各类低级别具象服务的模型策略,当接收到业务策略时,根据业务策略搜索匹配所需的低层服务组件,并根据服务的模型策略进行业务流程的设计编排,编排完成后,自动化执行。编排流程22参考 ONAP 规范,编排遵循设计态与运行态分离的架构,模型设计创建与服务实例运行解耦,各自独立,通过编排包传递设计信息,保证运营的灵活性,提升服务的敏捷性。设计态负责业务规则设计,包括对组成业务的各类对象和关系进行建模,人工或自动制定指导业务行为的策略规则。在业务需求输入前,做好服务能力的设计与编排,做好策略及规则设计,支持流程自动化创建及更改。设计平台可提供低/无代码的模型设计操作环境,基于云原生架构,配套一系列技术能力和工具集,如在线可视化建模设计平台、沙箱测试、跨系统服务能力集成管理等。运行态针对设计的服务实例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控制,接收设计态发布的业务规则,根据商业需求静态匹配或动态生成业务流程,并执行。收到实例化需求后,进行实例化执行,并对执行中的编排包进行过程监控、异常处理,同时收集数据供运维分析。运行态不仅提供最初的服务实例,还需实现网络全生命周期的维护、修改配置,具备分钟内重新编程,支持实例动态运行的能力。图 12 编排流程示例编排模型23编排模型包括对象建模、流程建模、编排包及模型兼容与复用,说明如下:a.对象建模参考 TMF PSR 模型概念,自下而上设计模型,由北向南,依次由产品模型、面向客户的服务模型、面向网络的服务模型、资源模型组成并层层关联,统一规范模型顶层设计,新模型按要求加入,实现高级需求分派到每个设备的命令集。模型编程使用基于标准的 API 接口,可以主要通过 RESTAPI 实现各专业服务的集成与编排。但在能力开放体系完全成熟之前,需要灵活适配各类其他标准接口协议,实现能力全面集成的要求。b.流程建模编排系统可抽象流程动作及其关联关系,自动创建流程,是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的必经之路。系统根据业务特性,利用动态策略组织编排流程,动态策略源于设计并高于设计,使用智能算法自动寻找最优编排方案。c.编排包编排包是设计态和运行态之间交互的介质,拉通业务设计到业务运行间的桥梁,设计态以编排包的方式输出设计的内容,运行态按需获取和加载编排包,实现业务快速加载。编排包基于 OASIS 组织制定的云应用拓扑编排规范的 TOSCA(Topology and OrchestrationSpecification for CloudApplications)规范,将设计内容采用统一结构、统一命名规范、策略及流程描述语言进行打包。编排包结构如下图所24示:图 13 编排包结构d.模型兼容与复用新技术(如 SDN/NFV)、新业务等元素使用通用模型与规范接口,可以随时加入网络,统一融合编排,增强网络应用开放性。标准模型可复用,避免从头开发,提升业务敏捷性。编排场景与生态建设编排场景应逐步覆盖。编排能力所覆盖的场景范围越全面,编排效果将越显著,但在编排模式引入之初,应从单个场景开始,逐渐扩充场景范围,确保编排能力的有序、有效实施。运营商根据每个阶段选定的场景范围,封装并开放所对应服务能力,使编排与场景、业务密切结合,最终促成运营商全域能力开放的成熟发展。合作伙伴开发者可以在编排平台找到解决方案、使用案例等开发者资源,可以利用自助式的 IT 操作进行服务开发,也可使用沙盒在虚拟网络环境中运行代码,查看结果。在此基础上,需注重生态的构建,面向客户,可以提供“意图专区”,客户将自身意图在此提出,并可给予激励;面向开发者,可以在“意图专区”任意揭榜,使用平台资源,提供实现意图的服务,通过此类模式,促进网络与业务灵活创新。25(三)(三)数字孪生层数字孪生层数字孪生通过对网络设备、网络拓扑、应用场景等的建模仿真,实现业务、流程、网络的端到端透视和全息,能够回溯“过去”、预测未来、实时控制。1.数字孪生架构数字孪生架构数字孪生层利用数据动态感知能力汇聚全网数据信息,通过对全网资源(含网络拓扑)、数据、业务流程和事件等要素的数字化、模型化,建立在数字空间的映射,确保虚拟与物理世界的信息统一、同步联动。同时,通过端到端可视化能力对数字化要素场景化展示和智慧运营,并借助自动化能力向底层网络和平台提供全局最优反馈控制管理,实现虚拟与物理信息的协同联动。其逻辑框架如下图所示:图 14数字孪生框架对上图的数字孪生层说明如下:动态感知能力:负责从网络/平台采集各类数据。数据采集是构建数字孪生网络的基础,作为物理网络的数字镜像,数据越全面、26准确,数字孪生网络越能高保真的还原物理网络。但物理网络规模庞大,设备形态多样,流量信息复杂多变,全量采集难度很大,所以在满足应用的基础上应按需采集模式,数据采集的类型、频率和方法以满足数字孪生网络的应用为目标,兼具全面、高效的特征,采集对象的选择取决于数字孪生网络的应用,并不是所有的网元都需要在数字孪生网络上呈现。数据化要素与能力:负责将物理网络中的网元、物体、环境等要素及逻辑关系数字化,并且完成数据的抽取、转换、加载、清洗和加工,以及大规模数据的高效分布式存储,包括数据、资源、流程、事件等,并拉通跨域数据;为孪生模型与管理模块提供包括快速检索、并发冲突、批量服务等多种数据服务;完成数据的资产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和元数据管理。向上层能力开放平台提供各类能力,包括公众能力、政企能力、网络能力、客服能力、管理能力等。孪生模型与管理孪生模型与管理包括基础模型、业务模型、模型管理、拓扑管理、安全管理等,说明如下:基础模型:是指基于网元基本配置、环境信息、运行状态、链路拓扑等信息,建立的对应于物理实体网络的孪生网络体的网元模型、拓扑模型、环境模型(例如信道模型等),实现对物理网络的实时精确描述。业务模型:是指针对特定的业务场景,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建立的网络分析、仿真、诊断、预测、保障等各种数据模型。27业务模型可以通过多个维度构建和扩展:按网络类型划分,可以分为单域业务(如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承载网等)模型和跨域业务模型;按照类型划分,可分为性能监测、流量分析、故障诊断、质量保障等模型;按照网络生命周期管理划分,可分为规划、建设、维护、优化和运营等模型。基础模型和业务模型通过实例或者实例的组合向上层网络应用提供服务,最大化网络业务的敏捷性和可编程性。同时,模型实例需要通过程序驱动在虚拟孪生网元或网络拓扑中对预测、调度、配置、优化等目标进行充分的仿真和验证,保证变更控制指令下发到物理网络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模型管理服务于各种数据模型实例的创建、存储、更新以及模型组合、应用关联的管理。同时,可视化呈现模型实例的数据加载、模型仿真验证过程和结果。拓扑管理基于基础模型,生成物理网络对应的虚拟拓扑,并对拓扑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可视化展现。安全管理模块,负责数字孪生网络数据和模型安全保障相关的认证、授权、保密、准确性和完整性。可视化:基于业务需求构建不同级别的可视化能力,支撑孪生体与物理网络设备之间的动态交互、关联性交互和沉浸式模拟,辅助认知网络的内部结构,支撑挖掘隐藏在网络内部的价值信息。能力开放与共享:封装公众能力、政企能力、网络能力、客服28能力、管理能力等,为智能层编排及本层其他功能模块提供能力支撑。自动化能力:通过与物理网络/平台对接,负责全局最优策略的控制指令下发和执行反馈管理。2.数字孪生关键技术数字孪生关键技术数字孪生关键技术包括物理网络建模、物理网络 3D 可视化、孪生体管理等。(1)物理物理网络建模网络建模物理网络建模技术:包括以网络设备基本配置、环境信息、运行状态、链路拓扑等为代表的基础模型和以网络感知、分析、仿真、推理、决策等为代表的业务模型。基础模型构建基础模型的构建主要包括三部分:网络实体、网络表征、模型构建。网络实体:定义本体的构成要素,包括类别、属性、关联关系、规则等。网络表征:将网络上多源异构数据映射到网络实体,形成统一的网络表征。模型构建:按照功能和结构,基于网络表征,构建网元模型和拓扑模型,并按需组合形成网络基础模型,实现数字孪生的虚实映射。业务模型构建业务模型是面向场景,基于网络及业务相关数据,利用深度学习、29机器学习、强化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对业务预测、网络性能预测、覆盖优化、容量规划及站址规划等场景进行建模。(2)物理物理网络网络 3D 可视化可视化物理网络 3D 可视化,可通过网元模型、建筑模型、环境地理模型的集合进行表达,步骤如下:物理网络三维信息模型,例如机房、机架、网元、管线等所在的建筑信息、地理信息、最新街景、实景三维以及物理网元实体自身的形状、大小、连接关系、放置关系等。建筑信息模型,通常采用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针对 BIM 在提供精确的地理位置、建筑物周边环境整体展示和空间地理信息分析上存在的不足,利用三维 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补充,完成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定位及周边环境空间分析,完善大场景的展示。国内目前已经发布了空间三维模型数据格式标准,定义了一种开放式可扩展的三维地理空间数据格式Spatial 3D Model(S3M),对倾斜摄影模型、人工建模数据、BIM、点云、三维管线、二维/三维点线面等各类数据进行整合,适用于海量、多源异构三维地理空间数据,也可以用于数字孪生网络的 3D 可视化模型表达。(3)孪生体管理)孪生体管理孪生体管理是通过孪生场景将网络和业务端到端全流程信息和30数据输入到模型中,持续迭代优化,将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构成闭环,使其与实际值的偏离值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孪生体管理涉及网络各个部分、各个阶段。在数字孪生中,孪生场景将物理对象全生命周期涉及的数字孪生体间的数据信息进行传递和回溯,提供访问、整合以及将不同数据转换为可操作信息的能力,支撑当前状态实时评估和未来决策的能力。孪生场景多种多样,涉及到多个网络域的交互且不同场景业务逻辑策略各不相同,依赖相应网络业务规则将流程涉及的不同数字孪生体进行连接,同时进行孪生体之间的交互调度/设置,并配置对应的动态逻辑,精准管理数字孪生体的全生命周期闭环流程。(4)资源管理)资源管理网络资源数据具有种类多、规模大、专业技术程度高的特点,包括:基础空间资源、网络资源、云资源、管线资源、业务资源、码号资源、社区资源等。需要进行有效管理。资源管理包括资源清查、资源存储、资源能力等,如下图所示:图 15 资源管理技术框架31对上图说明如下:资源清查:通过网管等自动采集逻辑资源和物理资源、AI 图片识别、手工输入等方式对各类资源进行采集与清查,依托大数据算力及成熟技术组件,如 Kafka、DataX、Hive、Spark、Flink 等,完成数据入湖,并利用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技术对资源数据准确性稽核、稽核调度任务优化等场景进行建模,通过数据抽取模型、数据比对策略模型,与资源库中存储的资源数据的差异计算比对,将比对结果输出到资源库,从而实现资源数据的快速、高效更新入库。资源存储:以分布式数据库方式对资源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包括基础空间资源、网络资源、云资源、管线资源、业务资源、码号资源、社区资源等。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将空间、物理、逻辑、业务四维一体的实体网络,映射为数字网络,实现对现实网络的模拟。并利用 GIS、3D、知识图谱等技术,进行数字化建模,实现资源孪生可视,与业务运行信息关联还原现实网络。资源能力:对资源数据按场景进行能力封装,提供资源查询、资源操作(预占/占用/释放/变更)、资源视图(数字孪生)(规模/分布/利用率/拓扑关系/端到端呈现)、资源巡检、GIS 等。通过资源全生命周期流程驱动资源更新,实现规、建、维、优、营全场景资源动态管控。(5)指令适配)指令适配对网络操作指令进行适配、封装,并路由至相应控制单元来执行,以 IT 操作 CT,实现网络参数自动配置,支持业务自动开通、云网差32异化自动配置、系统排障、自助装维等。其功能框架如下图所示:图 16指令适配功能框架(四)(四)实体网络层实体网络层1.推进网络自动化推进网络自动化持续推进网络的云化、NFV 化、SDN 化、智能化,开放切片及编排能力,扩大业务自动开通范围,提升网络自动化水平;向数字孪生层(网络中台)全方位提供格式化数据、能力、控制接口,接收和执行控制指令;支持自动修改网络参数和设置;支持资源分配参数的动态调整。其框架如下图所示:图 17网络自动化框架332.推进网络自智推进网络自智实体网络层,指面向用户提供业务的网络及平台等,包括无线网、核心网、网络云、有线网(数据网和承载网)等。在智能化体系里该层将配备基础的网络自动化与自智能力,实现单域自智,提供如自我配置、自我修复和自我优化等自智功能。(1)无线网)无线网无线网聚焦内生自智,实现能力开放,支持生态试点。聚焦无线网管内生自智能力,完善自智能力开放,注智网络智能。图 18无线网自智赋能内生智能:不断迭代演进,持续提升无线设备及网络内生智能水平,从开通升级、告警自动处理、设备品质评估、网络质量洞察、天线权值优化、节能等原子应用,到建设、维护、优化、资源管理等场景能力,全面提升智能化水平。34开放能力:无线设备及网络将原子能力和场景化能力以 API接口的形式进行能力开放,赋能运营商上层应用系统,包括配置、告警、性能、版本、资产、排障、网优、节能 API 等。(2)核心网)核心网核心网采用分层自智的技术架构,依托资源层,在网元层和管理层内生智能,并通过跨层联动,实现核心网单域自智。此外通过 OPENAPI 接口向上级运营平台开放信息和控制接口,进一步支撑跨域和跨厂家的端到端管理闭环。图 19核心网的自智闭环架构资源层内生智能:资源层对应网络云,其内生智能支撑资源池异常自动检测,故障自动修复等高可靠能力,对资源利用率和处理性能自感知并自优化。网元层内生智能:网元内生智能是智能化体系在电信网络的基础,支撑高可靠、自优化和可管控能力。高可靠包括网元异常自动检35测和故障自动修复的智能化;自优化是基于网元指标和用户体验自感知和自优化能力;管控能力是向专业网管层开放信息及控制接口,实现可感知可控制能力。对于网元异常自动检测采用主动评估健康度的方法,即以网元为对象,收集告警、性能、日志、巡检、拨测结果等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设备是否存在故障或隐患,形成设备健康度报表,快速锁定异常设备,提高监控效率。对于自优化能力采用多维度识别与派单的方法,即通过设备告警、网元 PM 指标、DPI 数据、CHR 异常日志等方式实时识别业务质差情况并生成告警或通知,质差判定遵循统一标准,也基于自主配置诊断规则(如专家经验树、规则库)进行自动化质量问题定界定位,业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场景支持跨域定界定位,并支持对质差情况进行派单。专业网管内生智能:专业网管从智能监控、智能分析、智能决策和自动执行四个环节构建闭环能力。智能监控包括设备健康、服务质量、信息安全、网络效能等多维度的智能化监控;智能分析包括故障、服务质量、网络效能定位分析;智能决策包括故障逃生及网络优化决策支撑、自主决策;自动执行实现作业自动化、一键优化能力。(3)网络云)网络云面向智能化体系所需的实体网络层的功能和架构,运营商网络的各专业网元域相应需要提升业务快速发布、资源池状态实时感知、故障快速定界定位、业务流量精准预测、网络和业务质量自动优化等能36力。作为虚拟化网元层的资源层,将在网管层提供远程运维、资源池健康分析、智能遥测、资源池自修复、节能降耗等功能,通过北向接口向云管平台开放功能;在网络云平台层提供多种工具,包括 VIM故障自检自隔离工具、网络排障工具、巡检工具和生命周期管理工具。网络云的自智闭环架构如下图所示:图 20网络云的自智闭环架构对各智能功能说明如下:远程运维:远程运维提供统一、线上的运维系统,提升运维人员工作效率,增强运维操作的规范化。云管平台提供一站式自助运维服务,包括资源自服务开通、版本管理、备份管理、扩容管理、远程批量管理、作业平台等能力,实现网络云资源的“零接触”服务,提高运维效率。资源池健康度分析:资源池健康度分析为两种场景,一种是资37源池(服务器节点、业务网络质量、存储网络质量、慢盘等),借助系统的亚健康诊断能力,在发生故障之前就发现隐患,并及时进行隐患的处理,直接从根源上避免故障的产生;另一种是网络云利用自身的故障感知、故障诊断、故障处理、故障恢复能力,及时处理资源池的故障,实现一定服务等级下的“零故障”。智能遥测:网络云遥测功能采用 Telemetry 技术实现,物理设备和虚拟设备的采集数据主动上报,保障数据的实时性。网络云自配置系统,由网络设备、采集器、分析器和控制器等部件组成。系统基于采集的性能数据,进行质量分析。如果发现存在网络参数需要调整,控制器将需要调整的配置下发给设备,执行生效后,新的采集数据又会上报到采集器,此时分析器会分析调优后的网络运行情况,再调整、再分析,直到网络配置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整个流程的闭环。资源池自修复:资源池自修复能力是建立在资源池感知、故障分析、自动决策和自动执行等能力的基础上实现的。资源池感知功能是虚拟资源管理模块以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的基础信息、性能指标、告警等数据为基础,对资源池的整体情况的监控。当资源池产生故障时,虚拟资源管理模块需要把故障事件上报给故障分析模块,同时获取故障时间点附近的性能数据、告警、日志、系统状态等数据,用于关联分析。分析系统将结果和处理方法反馈给决策系统,用于决策执行,整个过程闭环。节能降耗:资源池的节能降耗基于服务器峰值功率控制技术和核休眠技术(C 态控制)实现。由于服务器峰值功率控制会损耗 CPU38的主频,一般对空闲节点使用这种方式。CPU 核休眠技术可以对未分配的核进行休眠,当业务需要使用时,在短时间内恢复这些核至正常工作状态。此外,如果资源池允许服务器进行下电操作,也可以将服务器下电功能加入到整体的节能方案中,提高节能效率。(4)传输网、数据网)传输网、数据网实体网络层的传输网和数据网,归类为有线网络部分,目标是构建简捷和全生命周期的新一代网络,推动实体网络层的智能自主进化,从而最终实现有线网元域的单域自智。方案是在 NE 智能层之上,建立网络智能层,进行智能化管控。图 21传输网、数据网智能架构对上图说明如下:网元智能层网元智能层为有线网元设备提供智能,是有线网元智能化的基础,包括:a.运行情况实时捕获:包括 Inband OAM、TWAMP、NetFlow、39性能和告警监视等,能够将网络、业务运行情况实时捕获,并通过Telemetry 上报给网络的智能化管控。b.智能化管控:AI 算法部署到设备上,设备具有内生实时智能,实现毫秒级的网络故障感知和故障修复、设备内能耗的智能调节等功能。网络智能层传输网、数据网的网络智能层,由意图引擎、控制引擎、感知引擎和 AI 模块、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组成。其中:意图引擎将用户通过语音、文字等方式的意图输入转化为网络意图表达模型,并进行方案设计和仿真验证;控制引擎包含网络编排、控制、管理服务,提供端到端业务的快速发放,支持 IP、IPRAN、PTN、SPN、OTN 等多种网络;感知引擎通过数据的关联分析和深度挖掘来提升网络优化的能力和效率;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AI 模块分别提供数据服务和 AI算法服务,并支持持续优化。(五)(五)智能化流程智能化流程1.智能化决策与自动化执行流程智能化决策与自动化执行流程智能化决策与自动化执行流程是从智能层决策、数字孪生层感知与自动化、实体层执行的端到端流程,具体如下图所示:40图 22智能化决策与自动化执行流程对上面的流程说明如下:1)利用数据构建知识库。2)决策管理模型、认知管理模型、动态感知模型等训练与优化。3)部署决策管理模型、认知管理模型、动态感知模型等。4)实体网络通过数字孪生层的动态感知向智能层的认知管理模块提交决策请求(携带状态信息)。5)认知管理模块进行问题解析,通过企业知识库匹配问题特征,查找解决方案。6)企业知识库反馈解决方案。7)认知管理模块向决策管理模块传递解决方案,形成决策信息。8)决策管理模块通过编排模块将解决方案实例化为可执行方案,通过智能服务开放模块向传递给数字孪生仿真模块进行仿真测试,并接收仿真结果。9)决策管理模块将仿真验证后的可执行方案通过智能服务开放41模块传递给自动化执行模块,由其传递给实体网络/平台执行,并接收执行结果传递给决策管理模块。10)决策管理模块将决策信息、可执行方案、执行结果信息传递给认知管理模块。11)认知管理结合决策执行结果对企业知识库进行修正。12)认知管理模块将决策请求信息、决策信息、可执行方案、执行结果信息同步给数据模块,用于模型的优化。2.智能化运维运营流程智能化运维运营流程通过智能化运维运营流程,可以依托智能业务识别、智能根因定位、智能预测等关键能力,拉通上层跨域与网元单域系统,重构流程,实践“评估-分析-决策-执行”全流程智能化闭环,持续提升用户和业务端到端保障效率。图 23智能化运维运营流程(六)(六)安全保障安全保障随着人工智能规模化建设和应用持续加速,智能化系统全生命周期面临安全风险,包括:需求分析方面:业务目标有悖法律规范的风险。42 智能化系统研发:AI 基础设施不完善;AI 技术脆弱性;AI 系统研发不可控。功能测试验证:测试验证不充分,安全风险未修复。模型/系统部署:系统软硬件部署环境不可信,存在非授权访问。系统运行监控:对抗样本攻击、算法后面攻击等新型攻击。模型持续验证:因持模型迭代引入的模型反馈误导等安全风险。需求迭代评估:业务目标有悖法律规范的风险。模型/系统下线:数据、模型及系统下线信息销毁不彻底,泄漏个人隐私等风险。通过全面分析智能化系统生命周期各阶段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其产生的根源,在现有网络安全体系基础上,从智能化业务、AI 算法、训练数据、开源框架平台四个层面构建智能化安全防护能力,实现智能化系统业务合法合规、决策公平公正、数据安全可信、功能可靠可控的智能化安全防护目标。智能化安全框架如下图所示:图 24智能化安全框架43由上图可知,构建智能化安全防护能力包括:智能化业务安全:支持业务合规性评估、安全攻击检测、业务安全机制、恶意应用检测等。AI 算法安全:支持算法鲁棒性增强、算法公平性保障、算法可解释性提升、算法知识产权保护、算法安全评测等。训练数据安全:支持数据隐私计算、数据追踪溯源、问题数据清洗、数据公平性增强、数据安全评测等。开源框架平台安全:支持漏洞挖掘修复、模型文件校验、框架平台安全部署等。四、智能化应用四、智能化应用(一)(一)智能化应用框架智能化应用框架通过对智能应用场景进行分类,按照网络智能、运营智能、应用智能来划分智能化应用框架,其 L0 层架构如下图所示:图 25智能化应用框架(L0 层)对 L0 层架构进行展开,形成 L1 层智能化应用框架,如下图示:44图 26智能化应用框架(L1 层)对上图说明如下:应用智能层应用智能层包括产品管理、市场与销售管理、业务受理(意图)等,具体如下:产品管理:产品组合分析、动态内容推荐等。市场与销售管理:市场规划与销售预测、识别潜在客户、与客户的个性化沟通、AI 驱动的广告等。业务受理(意图):用户需求分类、意图识别(业务需求-业务逻辑-逻辑网络的模板转换)等。运营智能层 网络保障:端到端网络管理、服务要求保证(含网络片 SLA等)、网络故障识别与预测(含基于动态阈值的网络运维异常检测、接入网弱光检测、基于基因图谱的智能告警、IPRAN45网络告警压缩等)、网络故障根本原因分析和智能恢复(含无线告警根因分析、跨域智能告警根因分析、故障检测和恢复等)。网络运营:网络流量分类、网络流量预测、网络优化(QoE 优化、上下文感知的 VoLTE 服务体验优化、负载平衡和小区拆分/合并、5G 智能广播参数调整、基于射频指纹的负荷均衡、传输 KPI 和无线 KPI 之间的相关性等)、云服务的自动服务和资源设计等。服务编排与管理:弹性资源管理和编排(服务设计、逻辑网络设计和部署、网络资源自适应等)、智能网络切片管理(含网络切片无线资源管理、智能承载网切片管理等)、智能运营管理的 SD-WAN 等。客户体验与服务:客户体验智能化感知、智能业务体验评估(含VoLTE 智能 MOS 评估等)、智能客服、智能投诉处理(含批量投诉用户预警等)。基础设施管理:策略驱动的 IDC 流量控制(含流量高峰事件处理等)、使用 AI 节能(含无线网络节能等)。(二)(二)智能化算法框架智能化算法框架智能化算法框架包括 AI 算法分类框架、与应用场景的关联关系等。1.AI 算法分类框架算法分类框架AI 算法分类框架包括算法框架、主要算法和智能应用等,如下46图所示:图 27AI 算法分类框架对上图说明如下:算法框架算法框架包括 TensorFlow、Torch、Caffee、Theano 等。主要算法主要算法包括经典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其中:经典机器学习:决策树、朴素贝叶斯分类器、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k 最近邻算法、主成分分析、SVD 矩阵分解、集成学习、聚类算法、蚁群算法、萤火虫算法等。深度学习:图神经网络、深度前馈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 RNN/LSTM、GAN,迁移学习等。强化学习:DQN、DDQN、PDQN、DDPG、A3C、Rainbow、deepmindImpala、google seed RL 等。47计算机视觉:RCNN、Fast-RCNN、YOLO、SSD、GAN 等。自然语言处理:word2vec、CBOW、BERT、Transformer 等。知识图谱:AMIE、PRA、TransE、R-GCN、ConMask、DeepPath、MINERVA 等。智能应用经典应用:回归、分类、聚类、降维等。语音应用:语音识别(语音转文字)、语音合成(文语转换)等。计算机视觉应用:图片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人体识别(人脸检测、人脸识别、人群计数、行人检测、活体检测、人体姿态估计、动作行为识别)、文字识别(OCR)、数据标注、数据增强、目标跟踪、图像生成与描述(图像生成图像 GAN、图片风格迁移、图片生成文字描述、文字描述生成图片)等。自然语言处理应用:文本分类(情感分析、情绪分析、主题分类)、信息检索、问答系统、自动生成文本摘要、机器翻译、信息抽取、分词、词性标注、命名实体识别、句法分析、语义分析等。知识图谱应用:关联关系推理、根因分析、故障定位、逻辑决策辅助、搜索引擎 推荐算法、QA 问答、冲突检测(实体对齐)、链接预测、知识补全与质量校验等。强化学习应用:网络自组织(自我配置、自我优化和自我修复)、智能控制、机器人/无人机等。2.智能化场景与算法关联智能化场景与算法关联智能化场景与算法关联一般为为多对多模式,如下图所示:48图 28智能化场景与算法关联单个智能化场景一般采用多项 AI 算法,例如:网络规划使用经典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网络建设使用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等;网络自智使用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知识图谱等。(三)(三)AI 模型部署模型部署1.现状及面临问题现状及面临问题目前,云化网络采用三级部署(大区、省、本地),且通过统一采集实现全网数据集中化,如下图所示。49图 29AI 模型部署面临的基础环境如何结合现有云化网络三级部署、数据集中化,以及 AI 流程(数据-模型训练/优化-模型部署-模型执行),优化 AI 模型的部署模式、管理框架等,实现集中化训练、分布式部署、动态优化,是目前面临的一个较大挑战。2.AI 模型部署模型部署算法模型部署到生产环境后,需要结合生产实际不断进行优化。为解决算法模型的自优化问题,可采用强化学习模式,借鉴 deepmindImpala 算法框架,即总部集中部署智能体(学习者),由其集中学习模型,并将模型参数分发给智能体(行动者)进行模型参数更新;分布式部署智能体(行动者),与区域/本地 DC 的管理系统对接,由智能体(行动者)在环境中进行推理决策及执行动作,并将状态和动作数据反馈给智能体(学习者)进行模型优化。AI 模型部署方案如下图所示:50图 30AI 模型部署方案(四)(四)典型应用场景典型应用场景1.无线网络无线网络(1)Massive MIMO 智能权值优化智能权值优化5GAAU 广泛使用 Massive MIMO 技术,该技术通过大规模阵列天线和三维波束赋形,有效提升复杂场景下立体纵深覆盖和系统容量。相对传统天线,Massive MIMO 大规模阵列天线具有更多参数调整维度,包括水平波瓣宽度、垂直波瓣宽度、方位角、下倾角与波束数量,每个维度都可以进行精细化调整。一个小区组理论上有上万无线参数权值可选,多个小区相互关联,优化工作量指数级上升,实际操作只能根据专家经验,固化权值模型。通过引入 AI 算法,多轮迭代后找到天线权值设置的最优解,大幅降低优化搜索时间,同时可以根据不同优化目标和场景进行权值优化和设置,实现流程闭环。2000小区权值优化只需 3 人天,不仅效率提升 10 倍以上,覆盖提升也很51明显,用户速率亦改善 10%。(2)质差小区智能分析与)质差小区智能分析与 KPI 异动检测异动检测随着网络规模和用户的不断增长,网络优化工作量越来越大。根据二八原则,优化工作重点专注主要 KPI 的质差排名落后的 TOPN小区。系统根据任务自动周期智能识别出质差小区,无需人工参与,效率高、准确度高。对识别的质差小区,自动进行异常 counter 分析,根据排序确定根因给出处理建议,分析周期从近 10 个小时缩短到 1个小时左右。质差小区分析可以认为是从宏观层面的网络优化分析,而 KPI异动检测对从子网小区 15 分钟粒度的 KPI 进行学习和预测,通过实时采集的指标和预测指标进行比对,自动找到对指标影响最大的计数器确定根因。(3)干扰分析)干扰分析影响网络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扰,特别是外部干扰不可预知,人工查找定位耗时耗力。通过专家经验 机器学习建立干扰类型特征库,设置任务后系统自动采集全网数据并识别干扰小区、分析干扰类型并定位干扰源。以 1000 个站的干扰分析为例,传统方式干扰分析需要 15 小时,采用干扰分析功能只需要 5 小时即可完成,效率提升近 2/3。(4)智能节电)智能节电双碳战略下,节能是持续长久的目标和要求,需要根据网络业务策略和运营策略,实现多级节能。AI 节能通过对每个小区负荷进行52预测,寻求节能时段最大化,基于 KPI 在线迭代,寻求最佳节能门限,实现一站一策个性化节能,使得整网节能效果从 5%左右提升到 10%左右。在不明显影响用户体验前提下,实现多层无线网络协同节能,进一步促进运营商在运营领域的降本增效。(5)网络故障识别与预测)网络故障识别与预测对于日常占用大量人力的故障处理,引入人工智能的学习,自动学习故障特征属性及相关参数、计数器、信令等关联性,根据故障场景特征智能定界,并进行下钻分析,快速确定故障根因实现工单系统对接流程闭环验证。另外,基于 AI 对大量历史数据的学习能预测未来趋势,为主动性预测运营提供可能。比如对光模块、光链路主动进行健康度检测,识别硬件老化和失效趋势,在故障未发生时提前预警,指导主动巡检和主动运维,特别适用于重保场景和 VIP 站点应用。2.政企政企 OTN 专线专线OTN 政企专线是运营商面向重要政企客户(金融、互联网、党政军等高价值用户)打造的广覆盖、高品质、低时延、业务随选、快速响应的政企专线承载网络。OTN 专线业务分为跨省专线、省内专线以及地市内专线,涉及到的 OTN 节点包括国干、省干、城域、CPE等节点。典型的国干、省干节点采用网状化组网,波长级采用 ROADM进行光层调度,子波长级采用电层 OTN 调度,以实现高效网络调度以及最优时延体验。OTN 政企专线需要满足快速开通,根据时延进行业务调度、带宽随选(BOD)、SLA 管理等特性。通过承载网智能管53控实现高价值政企业务的智能化、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1)CPE 自动上线自动上线CPE 上电即插即用,自动创建网元和连纤,自动开通 CPE 业务,部署开通时间缩短到分钟级。同时,基于标准南向接口,实现对异厂家 CPE 统一管控。(2)一键式业务开通)一键式业务开通基于多策略的集中式算路(如时延、最小跳数等),实现跨域(国干/省干/城域网/CPE)、跨层(光/电/分组)的端到端政企业务一键式开通,业务开通效率提升 80%。支持时延选路和时延矩阵,实现网络时延可视化,客户可指定相应时延服务等级的业务。(3)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支持 G.HAO 协议实现无损带宽调整,基于客户需求动态调整带宽,实现管道带宽随选,提高资源利用率。支持重保业务、重保日历提醒,从而提供便捷的 SLA 专线质量监测管理。基于 AI 平台的业务驱动的故障诊断模型,选取针对 OTN 政企业务的故障诊断策略进行智能故障诊断,实现网络故障快速、准确识别、恢复。3.宽带接入网络宽带接入网络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宽带接入市场进入存量千兆经营时代,未来千兆宽带用户的格局将奠定家宽市场的整体格局。存量千兆经营时代,用户对业务质量要求更高,更加关注体验和感知。(1)千兆家宽网络精确规划)千兆家宽网络精确规划PON 网络采用 Telemetry 技术,深度感知宽带接入网络流量数据。54基于大数据分析和神经网络 AI 算法,构建宽带接入网络数字孪生图层,实现智能流量分析和预测。通过对 OLT 上联口流量的采集分析,提前精确预测判断,指导千兆家宽网络扩容规划;通过对 OLT PON口、ONU 上联口流量的采集分析,精确预测流量增长并识别高价值区域,指导 10G PON 网络升级,实现网随人动,从而实现粗放式的网络规划到千兆价值区域精确规划的转变。注:Telemetry 技术通过设备推模式(Push Mode)周期性主动地向运维管理平台采集器发送设备的接口流量统计数据等信息,提供更实时、更高速的数据采集功能。(2)千兆家宽网络极速部署)千兆家宽网络极速部署家宽网络的全自动部署需要在当前 ONU 自动开通流程基础上,打通 OLT 自动开通流程。OLT 设备上电后,自动获取管理 IP 和 OLT配置文件,自动完成配置和开通;引入全预端接 ODN 组网,即插即用,部署效率提升 90%以上;采用智能图像识别,对哑资源进行自动数据采集、验收和录入,减少人工处理环节,确保哑资源数据的 100%准确入网,实现 ODN 哑资源的可视可管。(3)千兆家宽网络智能运营)千兆家宽网络智能运营自动高频、全量采集家宽网络 OLT PON 口的几十种光路特征数据,包括光模块型号、接收功率、发送功率、偏置电流、光路丢包、光路错帧等,将这些光路特征数据进行去噪、转换和特征分析,然后进行聚类 AI 算法智能分析,结合后台知识库和光路故障模型库比对学习,最后精准识别出 OLT PON 口光模块失效的风险,主动消除隐55患。网络运营由被动投诉处理模式转变为主动故障规避模式。在弱光分析方面,通过自动高频、全量采集光纤宽带接入网上的几十种光链路特征数据,通过数据平台对光链路数据进行特征识别、抽象和挖掘,将采集的原始数据转换为更能代表预测模型的基础问题特征,然后采用 AI 平台中的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AI 故障特征决策树等算法进行数据训练和建模,进行持续比对、训练,精准定位弱光原因,包括光模块故障、光纤故障、分光器故障等,从而准确定位弱光根因。(4)千兆用户体验精致保障)千兆用户体验精致保障基于 OLT 内置探针的部署,自动采集千兆家宽用户体验相关的海量数据,依托大数据分析和家宽用户感知数据分析算法,全面量化、真实准确呈现千兆家宽用户的网页浏览、视频播放、文件上传下载、网络游戏等不同业务的用户体验,全面刻画千兆家宽用户感知真实状况,并且快速、准确识别出千兆家宽质差用户,定界和定位故障根源。(5)千兆家宽用户精准营销)千兆家宽用户精准营销基于家宽用户体验相关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对家宽用户进行多维度画像,高效支撑市场精准营销,包括:分析和识别潜在离网用户,提前主动关怀,维系巩固存量用户;分析和发现沉默用户,提前主动发现用户问题,主动开展营销关怀活动,避免沉默用户演变为潜在离网用户;分析和挖掘高价值用户,对高价值用户标签化分类,区分重度游戏用户、重度视频用户、重度阅读用户、重度直播用户、重度SOHO 用户等,细分千兆套餐业务,满足不同高价值用户的差异化诉56求,实现千兆家宽业务粗放式推广迈向个性化精准营销,提升千兆家宽用户发展效率。4.核心网核心网(1)精准规划:智能话务模型预测与容量预测)精准规划:智能话务模型预测与容量预测基于现网负荷和资源评估现网能力,主动预测话务模型变化趋势,及时洞察核心网负荷、资源瓶颈和需求,实现精准规划。通过话务模型模板解析,结合采集到的话务数据,基于合同话务评估,给出配置话务评估并给出目标话务预测,输出话务参数容量和需求资源,助力精准规划。(2)故障识别和隐患识别)故障识别和隐患识别对告警,性能,日志进行全方位监控,并进行健康度,网络质量,重大操作进行场景化分析,智能识别故障和隐患和识别质差问题,降低操作风险。通过多维度监控,快速掌握全网动态,保障网络稳定运行。5.跨域协同智能场景跨域协同智能场景(1)感知闭环保障)感知闭环保障5G 时代,电信网络愈发复杂,多设备厂家并存,多种业务快速发展,用户需求变化多样,这对端到端用户和业务感知保障带来了诸多挑战,主要包括:用户满意度管理难,如何先于用户发现问题,降低投诉比例;业务体验难以保障,如何端到端评估业务的可靠性/时延/带宽等;网络故障重复工单多,如何进一步智能分析告警,压缩工单,落实闭环事件处理。已有的感知保障方案没有实现多域拉通,57不能准确评估用户体验和精准定位问题,导致用户满意度下降。通过智能业务识别、智能根因定位、智能预测等关键能力,拉通跨域与单域系统,重构流程,创新实践“评估-分析-决策-执行”全流程智能化闭环,持续提升用户和业务端到端保障效率。例如:从用户的业务感知角度出发,基于智能 DPI 和 KQI/KPI 相关性分析等技术,构建端到端感知模型;通过集成各域数据,实施智能化的跨域联合监控和主动分析,实现用户体验问题的快速定界,并触发 OSS 和各单域系统自动精准定位和故障自愈等,支撑从用户到业务到网络的主动闭环运维。(2)全域语音业务保障)全域语音业务保障5G 语音涉及 5GC、NR、EPC、LTE 和 IMS 5 域 30 多个接口,通话场景包括 EPSFB/VoNR/VoLTE 互打、网间、漫游等多种,这使得语音保障非常困难,传统的语音运维方式效率低下,难以为继。为解决这些问题,基于全域全流程数据的采集和关联,构建全流程语音业务感知体系,实现语音感知的可评估和可分析。采用 AI 自学习方式,进行语音时延的第一拆线智能分析,实现时延问题的精准定位;通过鱼骨图的方式进行 KQI/KPI 的关联展示,呈现 EPSFB 语音回落从请求、回落指示、回落、接通、应答和返回全过程关键指标变化情况,使得语音指标问题一目了然。(3)数据业务端到端保障)数据业务端到端保障视频、游戏、AR/VR 等新业务的质量感知非常重要,需要及时发现业务感知问题,并能快速、准确完成问题定界定位,提升用户满58意度。通过 AI 规则自学习和业务类型智能推理实现智能 DPI 业务识别,支撑新增业务天级识别和加密业务识别能力;基于业务 KQI 和QoE 模型,进行 KPI/KQI 相关性分析,通过企业知识库和 AI 自学习方式进行自动问题定界定位。(4)客户体验智能化感知)客户体验智能化感知构建基于 AI 自主进化规则库的网络智能,通过业务质量劣化监控,利用规则库进行定界与根因定位,通过网络优化调整实现业务感知保障与提升。方案如下:通过跨域系统采集与关联 KPI/KQI,并建立业务质量和网元KPI 体系,根据自识别的质差门限设定周期监控业务质差网元或小区。通过跨域指标间相关性分析和相关性矩阵分析框架,确定跨域指标间的关联关系。关联关系的强弱代表了两者间的因果指向性,假如 A 提升则 B 提升;反之当 B 劣化时,A 的劣化程度达到了足以使得 B 劣化的置信区间,则 A 有较大概率为 B 的根因。通过探索网元 KPI 与业务 KQI 的相关关系,将标识为重要特征的 KPI 做为输入参与训练,基于感知基线将 KQI 进行二值化处理并做为标签参与训练。可以实现基于网元性能数据的拟合,预测业务质差网元或小区。通过 AI 学习建立函数模型,应用到现网 5G 质差网元或小区场景中,输入已知的 KPI 预测 KQI,并通过识别 KQI 是否劣化,最59终判别 KPI 是否为根因。五、智能化成熟度评价体系五、智能化成熟度评价体系(一)(一)评价方法论评价方法论智能化成熟度反映的是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也就是网络及其运营管理系统在尽可能少的人工干预下,能满足各类运营管理需求。智能化体系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持续改进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目标牵引、迭代推进。建立科学的智能化成熟度评价体系是以评促改、不断推进实施的有效抓手。以智能化体系“三层一保障”架构为研究对象,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借鉴主流智能化成熟度模型,结合运营商实际发展情况,基于全专业全业务系统化梳理运营全景,明确从智能决策能力、数字孪生水平、网络智能运营和安全保障能力四个维度构建智能化成熟度评价体系,牵引企业智能化体系前瞻性规划和系统性落地。图 31智能化成熟度评价体系(二)(二)分级参考标准分级参考标准不同企业在智能化体系演进中路径选择可能会不同,但会遵循智能化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建立智能化成熟度分级标准有助于产业上60下游合作伙伴对齐智能化体系演进目标和评估阶段成果。参考 TM Forum IG1252 自智网络分级方法,将智能化成熟度划分为 L1-L5 五个等级,其中 L1 为系统辅助运营、L2 为初级智能运营、L3 为中级智能运营、L4 为高级智能运营、L5 为全智能化运营,如表 2 所示。企业智能化发展并不完全按照这五个级别线性演进,在实践中会围绕智能决策能力、数字孪生水平、网络智能运营和安全保障能力四个维度在不同阶段进行探索。表 2 智能化成熟度分级参考标准一级一级评价评价维度维度二级二级评价评价维度维度L1 系统辅系统辅助运营助运营L2 初级智能初级智能运营运营L3 中级智能中级智能运营运营L4 高级智能运高级智能运营营L5 全智能化全智能化运营运营智能智能决策决策能力能力模型模型应用应用1.模型对物理实体静态描述2.人工决策为主,部分执行和感知工作自动化辅助1.模型离线仿真,提供阶段性优化方案2.执行智能化,感知和决策智能化辅助,实现特定场景自动化1.模型参数根据物理实体参数实时更新和仿真,评估仿真结果和物理指标差异2.执行智能化,感知和决策智能化辅助,实现大部分场景自动化1.模型参数根据物理实体参数实时更新,实时仿真,提供实时优化方案2.部分场景感知、决策、执行全流程智能化1.模型参数根据物理实体参数实时更新,提供实时优化方案,物理实体实时执行优化方案2.多业务多领域全场景智能化闭环知识知识构建构建1.基于专家经验,无知识固化1.基于手工配置的静态规则辅助运营1.外部注入或 AI 推理动态生成知识 人工规则甄别1.外部注入或AI 推理动态生成知识1.知识自学习、自演进业务业务编排编排1.静态编排1.单网单域动态编排1.单网跨域静态编排1.跨网跨域动态编排1.全网按业务意图智能编排61数字数字孪生孪生水平水平数据数据融通融通1.以结构化数据采集为主2.孤岛式数据所有权3.聚焦主数据管理1.基于单域多源异构的高精度数据2.构建企业数据湖3.制定企业数据治理标准1.跨域多源异构实时数据感知能力2.统一数据服务3.实施统一数据治理方法1.利用外部数据源,支持对实体网络先进的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数据感知2.数据隐私和安全控制1.通过数字孪生生态系统实现合作伙伴数据交换共享孪生孪生范围范围1.对部分有源资源线上化管理2.针对特定业务场景建立单网单域网元、拓扑等关键要素的基础模型1.全网有源资源线上管理和可视化展示2.针对部分场景,部署面向专业领域知识和生产管理经验的数据驱动型单网单域业务模型1.全网无源资源纳入管理和可视化展示2.建立全网关键要素基础模型,部署面向专业领域知识和生产管理经验的数据驱动型单网跨域业务模型1.实现全网资源智能化稽核和全生命周期管理2.在跨网跨域业务场景中,实现基础模型与业务模型实时交互、融合统一1.实现全网、全场景资源、数据、流程和事件等要素全生命周期可视化管理和孪生建模虚实虚实交互交互1.实体网络与数字孪生层之间无动态交互和联系2.实现对实体网络关键要素状态可视化模拟展示1.实体网络到数字孪生层的单向动态交互2.数字孪生层可对实体网络离线模拟仿真,也可对实体网络部分网元模型参数调整、趋势状态模拟预览1.实体网络到数字孪生层的单向实时交互2.数字孪生层可对实体网络在线模拟仿真、对比观察1.实体网络与数字孪生层实现双向实时交互2.数字孪生层可实时监测实体网络要素状态,也可基于仿真结果对实体网络的跨域控制1.实体网络与数字孪生层实现双向智能闭环2.数字孪生层可基于仿真结果实时控制实体网络,也可基于实体网络反馈智能优化数字孪生层模型网络网络智能智能运营运营网络网络智能智能运营运营1.网络规建维优营系统根据预配置辅助完成部分执行和感知类任务1.网络规建维优营系统自动完成执行类任务2.系统根据预定义规则/策略完成部分感知和分1.网络规建维优营系统自动完成执行和感知类任务2.系统根据人工定义策略完成部分1.网络规建维优营决策智能化营系统自动完成执行、感知、分析和决策类任务2.系统根据人工定义意图管1.实现全网面向多业务、多领域、全生命周期的全场景闭环自智62六、未来六、未来展望展望智能化是数字化发展的下一阶段,也是网络发展演进的必然。对智能化体系未来研究方向展望如下:(1)按照云网数一体、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要求,从网络与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运营支撑、跨域协同联动等方面进一步研究智能化体系架构、关键技术方案、重要场景和智能化要素等,实现云网数一体自配置、自优化、自修复。(2)未来网络与 AI、数字孪生技术结合更加紧密,需从网络原生技术的角度研究 AI 与数字孪生技术,大幅度提升网络自智水平,使用户获得“零等待、零接触、零故障”的服务体验。(3)研究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基于知识图谱的专家知识库,构建模型管理通用框架,推进通信大模型研发、部署、优化,使智能大脑的自主决策能力更加强大。需要指出的是,智能化的实践工作是一个逐步的过程,需要从体系(含评价)、标准、组织保障、人才等全方位稳步推进。析类任务3.面向网络特性单元使能自动化运维分析和决策类任务3.在特定网络中自优化、自调整理策略完成部分意图管理类任务3.实现跨域闭环管理安全安全保障保障能力能力智能智能化安化安全防全防护护1.以传统静态、被动式的安全防护为主1.开始关注智能化应用安全防护,对业务安全合规性评估1.加强算法安全、数据安全防护能力1.实现动态、自适应的主动安全防御能力1.引入和强化针对智能化恶意攻击的反制进攻能力63七、参考文献七、参考文献1、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人工智能安全框架(2020年)。附录附录 A:缩略语:缩略语英文简写英文简写英文全称英文全称中文全称中文全称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CICDContinuousIntegrationandContinuousDelivery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CTCommunication Technology通信技术CUBE-NetCustomer-oriented Ubiquitous BroadbandExperiencing Network面向客户体验的泛在超宽带网络EMS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网元管理系统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性能指标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和通信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DTData Technology数据技术MDAFManagement Data Analysis Function管理数据分析功能MRMeasurement Report测量报告NFV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网络功能虚拟化NMS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网络管理系统NWDAFNetwork Data Analytics Function网络数据分析功能OTTOver The Top互联网业务OMC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enter操作维护中心OSSOperation Support Systems运营支撑系统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TWAMPTwo-Way Active Measurement Protocol双向主动测量协议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xDRX Data Recordx 数据话单PMPerformance Management性能管理64中国通信学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 27 号院 8 号楼邮政编码:100840联系电话:传真:网址:https:/www.china- 1 号电话:邮编:100176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南区新技术产业园科技南路中兴通讯厦邮政编码:518057联系电话:址: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06 70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中国信通院: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年)(72页).pdf

    No.202310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2023年11月互联网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发展报告(2022023 3 年年)版权声明版权声明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中国通信企业协会”。违反上述声明者,编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中国通信企业协会”。违反上述声明者,编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中国信息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信研究院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前言前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明确指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当前,我国网民规模已超 10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75%以上,互联网行业正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行业深化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持续加强社会责任及 ESG 管理,不仅是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的有效途径,也是接轨国际规则、开展国际化竞争的实际需要,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报告以可持续信息披露为切入点,以社会公众为观察视角,在国内外信息披露相关要求逐步明确、关注重点进一步聚焦、行业特性渐进发展的背景下,系统研究了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的整体实践情况。当前行业已构建出可持续发展报告、官方网站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为载体的“一体两翼”信息披露渠道,披露语言均以中文简体为主;随着资本市场对行业的推动影响越发显著,ESG专项报告强势增长;整体看行业信息披露数量和质量平稳发展,虽管理制度信息披露有待进一步提升,但行业特色主题信息披露明显增强,内容实质性提升显著,互联网行业正逐步从实践中走出具备行业特色的可持续信息披露之路。本报告进一步聚焦个人信息及用户隐私保护、透明规则和碳信息三个备受社会关注、极具行业特色、体现产业实践的可持续发展核心主题的信息披露情况。在个人信息及用户隐私保护法规政策明确要求之下,互联网行业共识较高,但在组织管理、用户服务提升、责任链管理等方面仍有一定提升空间;在透明规则法律法规细化聚焦之下,互联网细分领域从时效性、可及性、自主性、参与性等多方面积极探索,彰显行业担当;在碳信息披露法规政策持续加严之下,互联网行业实践有序推进,定量数据披露向好。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于 2022 年发布首份 互联网行业社会责任及 ESG 信息披露观察报告,本年度在进一步系统性深挖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情况的基础上,首次分析了官方网站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行业特色信息披露渠道,并首次纳入了部分核心主题的信息披露研究,希望该报告能为社会各界了解互联网行业及特色主题的可持续信息披露的发展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目录目录一、可持续信息披露作用及意义.1(一)社会责任及 ESG 是推动可持续发展重要方式.1(二)信息披露对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二、可持续信息披露要求发展态势.3(一)多元驱动,生态系统提速构建.3(二)融合互通,关注重点逐步聚焦.4(三)实践为基,行业属性渐进发展.6三、可持续信息披露实践稳中有进.8(一)一体两翼基本形成,各司其职协同信披.8(二)报告数质平稳发展,ESG 专项势头强劲.10(三)披露语言中文为主,管理信息有待提升.15(四)披露验证综合实力,资本市场传导明显.16(五)主题披露偏重特色,可持续趋向系统全面.20四、主题实践之个人信息保护信息披露逐步发展.25(一)主题报告法规明确,行业实践共识较高.25(二)信息点披露仍需提升,组织治理差异较大.26(三)管理欠缺制度数据,行业实践亟需转化.30(四)责任链支持优于监督,技术研发亮点涌现.37(五)展望披露融入业务,全面展现行业发展.40五、主题实践之规则信息披露行业特色细分先行.41(一)透明规则意义重大,法规聚焦细分领域.41(二)披露方式双管齐下,时效保障较为完备.42(三)透明可及参差不齐,规则展示丰富多元.43(四)规范规则透明原则,畅通规则参与渠道.45(五)展望拓宽细分领域,着力提升相关方认知.48六、主题实践之碳信息披露重要性凸显发展迅速.49(一)政策加严趋势显著,披露意识全面提升.49(二)披露实践逐步提升,组织治理初具规模.50(三)组织管理取得突破,减碳实践有序推进.54(四)产业协同监督为主,减碳赋能步伐加快.57(五)展望夯实数据基础,强化价值传导能力.59七、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展望.60(一)着眼长远,加强企业信息披露能力建设.60(二)直面挑战,推动行业披露标准落地实施.62(三)群策群力,共建信息披露多元共治体系.62附件:缩略语.64图 目 录图 目 录图 1 2010-2022年互联网企业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 报告发布数量变化趋势.11图 2 2019-2022 年互联网企业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 报告利益相关方沟通和实质性议题分析披露占比.13图 3 互联网企业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 报告类别.14图 4 2010-2022 年互联网企业发布 ESG 报告数量及占比.14图 5 2010-2022 年互联网企业发布专项报告数量及占比.15图 6 2022 年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与报告数量分布.17图 7 互联网企业累计发布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 报告(非专项)数量.18图 8 简单罗列式信息披露参照依据及披露占比.19图 9 指标索引式信息披露参照依据及披露占比.20图 10 可持续发展核心主题披露率.21图 11 互联网行业环境议题各核心主题信息披露程度占比.22图 12 互联网行业治理议题各核心主题信息披露程度占比.23图 13 互联网行业社会议题各核心主题信息披露程度占比.24图 14 个人信息及用户隐私保护各信息点披露占比.27图 15 碳信息各信息点披露占比.51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1一、可持续信息披露作用及意义(一)社会责任及(一)社会责任及 ESG 是推动可持续发展重要方式是推动可持续发展重要方式可持续发展,最早出现于 1980 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首次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4 年 3 月,我国政府编制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通过透明和合乎道德的行为为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而担当的责任。ESG: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治理(Governance)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一是强调企业践行环境责任,在生产及运营过程中对环境所采取的保护措施以及保护效果;二是强调企业的生产及运营过程遵循合规要求,重视与社会及各利益相关方的内在联系和互相影响;三是强调企业所有者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完善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以实现公司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社会责任与 ESG 在概念内涵、核心主题上具有明显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一些差异之处,如社会责任又更重“性质”体现,多用来体现企业发展理念或价值导向,更注重口碑建立及品牌推广,而 ESG 更重“量值”体现,多用来反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2映企业在 ESG 方面所做的具体实效,也与金融、投融资等关系更为密切。践行社会责任和 ESG 理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维度。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关注自身影响,积极履行其对环境、社会、治理所承担的责任,尝试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结合,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投资机构引导资本流向社会责任及 ESG 表现良好的企业、通过引导消费者及公众购买社会责任及 ESG 表现良好企业的产品及服务,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及经济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二)信息披露对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信息披露对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披露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眼点,主要关注企业根据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诉求,披露其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认知、管理能力以及绩效表现等信息的情况。鉴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ESG 概念之间的关联,可持续信息包括社会责任信息、ESG 信息等,而可持续信息披露(以下简称:信息披露、信披)需要企业在内部构建完善相关信息披露管理机制,主动或被动开展披露工作,从而持续提升政府、投资机构、社会公众等各利益相关方满意度,促进企业业务发展。鉴于上述概念及意义,本报告以可持续信息披露为切入点,以互联网行业为研究对象,以社会公众为观察视角,从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要求、行业整体实践情况、特色主题实践情况维度,系统研究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的发展态势。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3二、可持续信息披露要求发展态势(一)多元驱动,生态系统提速构建(一)多元驱动,生态系统提速构建2023 年,政府监管、资本驱动、利益相关方1参与等作为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继续发挥着巨大作用,全球可持续信息披露生态系统正处于快速建设周期。国际层面,欧洲延续“政策法规先行”路线,进一步强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及 ESG 信息披露相关要求。2023 年 1月 5 日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Reporting Directive,以下简称:CSRD)正式生效,CSRD 覆盖范围扩大至除微型企业以外的所有上市公司及在欧盟营业额超过1.5 亿欧元的非欧盟公司;7 月 31 日欧盟委员会通过 CSRD 配套准则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European SustainabilityReporting Standards,以下简称:ESRS),表明欧盟范围内的可持续性信息披露工作细则正逐渐明确。美国虽然在联邦政府层面缺乏统一声音,但作为气候政策积极倡导者的加州,已于 2023 年 9月通过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案,要求在加州开展业务的年收入超过 10 亿美元的公司每年披露其全价值链温室气体排放量。国内层面,2023 年我国加快中国特色 ESG 生态体系建设,可持续信息披露方面发展迅猛。一方面,国央企作为“排头兵”,正在积极探索建立健全 ESG 体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1利益相关方指其利益可能会受到企业决策或活动影响的个人或团体,包括但不限于:客户和消费者、企业员工、供应链或生态圈的上下游企业/合作伙伴及其他组织、同业者、行业商协会、政府部门、股东和投资者、非政府组织、社区、其他等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4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在 2022 年 5 月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的基础上,2023 年 7 月发布了关于转发的通知,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编制 ESG 报告提供了具体的指标和格式参考。另一方面,面向广大上市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也处于酝酿之中,2023 年9 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相关领导表示,证监会正在指导沪深证券交易所研究起草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披露指引,指引计划以自愿披露起步,但必须符合信息披露底线要求,符合资本市场相关规则要求。(二)融合互通,关注重点逐步聚焦(二)融合互通,关注重点逐步聚焦当前,越来越多的国际及国内利益相关方意识到,不统一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不仅增加企业披露成本,也会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定和投资决策。因此,建立具有一致性、可比性和可靠性的信息披露指标,已成为监管机构、投资者、专业机构共同努力的方向。国际层面,2023 年 6 月 26 日,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以下简称:ISSB)正式发布了两份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作为全球可持续披露基线准则建设中的重要里程碑文件,ISSB 两份准则的发布对于提升全球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的透明度、问责制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ISSB 新准则在整合多个已有披露标准基础上,采纳了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5Financial Disclosure,以下简称:TCFD)建议,让气候变化信息披露成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及 ESG 信息披露融合发展的突破口。目前,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新西兰、尼日利亚、新加坡、英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已经采取或将考虑采取 ISSB 框架建立信息披露标准。国际层面另一份重要文件 ESRS 也在加强与 ISSB 新准则、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以下简称:GRI)标准的融合互通。一方面,GRI 与负责 ESRS 开发的欧洲财务报告咨询组(European Financial ReportingAdvisory Group,以下简称:EFRAG)于 2023 年 9 月 5 日发布联合声明,表示 ESRS 与 GRI标准已经实现了高度互通性。另一方面,ISSB 所属的国际财务报告 准 则 基 金 会(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Foundation,以下简称:IFRS)表示,欧盟委员会、EFRAG 和ISSB 之间进行了深入且富有建设性的讨论,根据 EFRAG 声明以及随后的 ISSB 回应,将共同制定互操作性指南,为同时应用两套准则的主体提供帮助。国内层面,我国从实际国情出发,主张国内发展与国际趋势并行。一方面,我国证监会、国资委、行业协会、商业 ESG 评级机构等多方都在尝试探索富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及 ESG 信息披露指引,以构建符合我国新发展理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信息披露生态体系;另一方面,我国也在密切关注着国际发展趋势,2022 年底,我国财政部与 IFRS 签署谅解备忘录,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6设立 IFRS 基金会北京办公室,助推 ISSB 国际准则在中国的落地实践。2023 年 4 月 14 日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交所)发布文件,就优化 ESG 框架下的气候信息披露征询市场意见,联交所在公告中表示将引入以 ISSB 气候准则为基础的新气候相关披露。目前,国际及国内信息披露要求都不约而同地将环境(Environmental,以下简称:E)作为重点领域先行推动,尤其是气候变化议题。一是因为近几年气候变化为人类生存及大众生活带来了深刻影响。二是以巴黎协定及“3060”双碳目标等为代表,国际国内对该议题都给予了极大重视。三是技术层面,E相较于社会(Social,以下简称:S)和治理(Governance,以下简称:G),量化难度更低、共识程度更高、实质性信息披露更易推动。(三)实践为基,行业属性渐进发展(三)实践为基,行业属性渐进发展随着可持续信息披露的发展和深入,行业间可持续发展核心主题绩效管理的差异性正逐渐显现,基于行业特性的可持续信息披露要求愈发受到关注。国际层面,多个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均在加速布局行业标准。一是可持续性会计准则委员会(SustainabilityAccounting StandardsBoard,以下简称:SASB)已整合至价值报告基金会(ValueReporting Foundation,以下简称:VRF),并于 2022 年并入 ISSB,而 SASB 标准正是以行业为基础的披露指标。二是 GRI 也在加速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7行业指标布局,在公布石油和天然气、煤炭、以及农业、水产养殖和渔业三大行业标准之后,于 2023 年公布矿业(GRI 14)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三是 2023 年 9 月 18 日自然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Taskforce for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以下简称:TNFD)发布首个披露框架建议,为金融机构提供了行业披露指南,并计划进一步扩展至其他相关行业。国内层面,基于行业特性的可持续信息披露趋势正在国内获得普遍响应。一是自 2022 年起,互联网行业、汽车行业、医药行业、融资租赁行业等多个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组织发布或升级了新的可持续信息披露团体标准,作为行业差异化内容的归纳总结,标准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可持续信息披露的行业共识。二是我国ESG 评级市场蓬勃发展间接推动了行业指标的加速形成,促使企业在报告、网站等信息披露渠道对行业重点议题给出了产业实践经验和内容反馈。三是企业优秀实践逐步丰富行业议题发展,如近几年银行业持续推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金融产品等行业实践的规范和发展,也为其更好适应愈加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如其他间接(范围三)碳排放量)奠定了基础。互联网行业作为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领域,在社会责任及ESG理念认知的基础上正积极探索具有行业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核心主题。一方面,法律法规政策多次强调互联网行业信息披露相关内容,在之前个人信息保护法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8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法规政策文件的基础上,2022-2023 年密集发布的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行为的通告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修订)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等政策文件中均提到了“信息披露”“透明”“明示”“公开”等要求,鼓励企业自主对外公开披露,推动实现社会公众的有效监督。另一方面,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专业组织正着力发挥技术专长和产业影响力,积极落实并细化政策法规要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与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牵头制定的行业标准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及 ESG 信息披露要求、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 T/ISC 00032020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电信终端产业协会发布的 T/TAF 1792023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等标准,在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层面进一步完善了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体系。三、可持续信息披露实践稳中有进(一)一体两翼基本形成,各司其职协同信披(一)一体两翼基本形成,各司其职协同信披信息披露作为我国互联网行业践行社会责任及 ESG 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眼点,获得了国家、监管方、社会公众、舆论媒体等相关方广泛关注。互联网企业正将这种关注转化为发展动力,向内健全完善自身信息披露管理机制,向外不断探索具体披露方式及披露内容,逐步构建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多维度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9信息披露渠道。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 等报告以及相关议题报告(以下简称: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 报告、报告)作为“集大成者”,已成为互联网企业向利益相关方展示自身履责能力“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行业的特殊性,官方网站(以下简称:官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以下简称:APP)不仅是企业重要的流量入口和业务载体,也作为信息披露“两翼”有效保障可持续信息的可及性和触达率。根据“一体两翼”式的信息披露渠道的不同特点,所披露内容既有关联,又不尽相同。首先,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 报告具有“公开性、全面性、周期性”的特点,即报告面向社会公众均可触及、内容涉及较多议题、且多以年为单位周期发布。本报告以中国互联网协会所发布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指数(2022)中综合实力前百家企业为研究范围,据不完全统计2,共收集到该范围内的以企业为单独发布主体、自 2010 年以来公开发布且单独成册的 340份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 报告3,涉及 54 家互联网企业。其次,企业官方网站具有“公开性、及时性、多重性”特点,即作为企业官方建立的具有公开性质的独立网站,更新频率更为及时,主要披露不仅限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 报告和实践案例,还有第三方发布的新闻报道、奖项评级等多重来源的2通过邮件定向征集、一对一沟通、遍历官方网站、公开征集等多种渠道进行了收集3收集截止日期为 2023 年 8 月 10 日,本报告并不保证研究范围内所有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报告均被覆盖到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10信息。同样以中国互联网协会所发布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指数(2022)中综合实力前百家企业为主要研究范围,据不完全统计,共有 47 家4企业设置了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等相关的一级/二级单独页面,且上述企业基本上也同时发布了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 报告。最后,APP 具有“业务关联性、有限公开性”特点,与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 报告以及官网差异较大。APP 作为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服务平台和业务运营载体,极少设置“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单独模块,但与业务紧密相关的核心主题则多有涉及,比如:隐私政策、双清单、平台规则、公益入口等。其中,平台规则作为互联网企业所制定、由消费者及生态伙伴表示认可的自治性条约,既属于可持续发展中“用户权益保障与体验提升”和“生态伙伴/供应商管理与合作”核心主题的具体实践,又极富行业特色,并已在一些互联网企业 APP 中通过单独页面进行信息披露,因此,本报告第五章将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另外,鉴于 APP 有些功能须登陆才可使用,相关可持续信息可能也并非直接面对社会公众,即不同利益相关方查阅到的可持续信息也有所不同。(二)报告数质平稳发展,(二)报告数质平稳发展,ESG 专项势头强劲专项势头强劲当前,可持续信息披露正逐步从“理念普及、良好示范”迈向“纵深推进、专项应用”阶段。4本报告并不保证研究范围内所有设置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 等相关的一级/二级单独页面的企业均被覆盖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11报告数量方面,2022 年互联网企业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报告整体数量保持平稳,考虑到部分企业发布或计划发布报告时间晚于本报告收集截止日期(2023 年 8 月 10 日),2022 年实际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 报告数量应较 2021 年 69 份报告略有增长(见图 1)。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图 1 2010-2022 年互联网企业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 报告发布数量变化趋势报告质量方面,2022 年互联网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有一定提升。鉴于报告质量较难直接测定,本报告从定量化数据、第三方机构验证、利益相关方沟通和实质性议题分析共四个维度的信息披露情况侧面分析互联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 报告质量。其中,定量化数据是披露内容可比性的基础,也是内容实质性的重要体现;第三方所出具的独立证明可作为验证企业数据来源可靠、防止夸大自身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影响的重要参考,是信息披露有效性的重要补充;加强与利益相关方沟通交流是企业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12面向不同利益相关方所开设的不同沟通渠道的总结;实质性影响议题识别,即企业根据法律法规、利益相关方期望等,开展重要性评估并确定议题优先级排序等,不仅是 GB/T 36000社会责任指南及 ISO 26000社会责任指南的重要内容,也是策划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 报告信息披露内容的关键步骤,可一定程度上佐证披露质量。具体看,一是定量披露的系统性及可比性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2022 年互联网企业报告中有“较为亮点的数据/绩效/信息点”定量化表现的报告占比仅略有上升(从 2021 年32.56%至 2022 年 34.69%);有较为系统的、有具体量值的“关键绩效表/绩效履责表”占比还略有下降(从 2021年39.53%至2022年 38.78%)。未作定量数据披露的原因多由于企业或缺乏计算口径、统计汇总等精细化信息披露管理能力,或已统计出数据但因多种原因而不愿披露。整体看,定量披露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二是 2022 年使用第三方专业机构验证报告数量(如:数据核查、信息鉴证、外部审验等)有了一定提升,共 6 份报告展示了第三方专业机构所出具的验证结果,比 2021 年 3 份报告增长一倍,但整体占比仍不足 10%。三是利益相关方沟通的披露情况平稳增长(见图 2),已由 2019 年 50%逐年微增至 2022 年 62.46%,说明企业逐步认识到利益相关方的期待及需求对自身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及ESG实践的重要价值,并愈发重视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交流。四是实质性议题分析的披露情况持续向好(见图 2),以每年近10%的增长速度,由 2019 年 32.35%大幅增至 2022 年 64.50%,该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13方面的长足进步体现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正着力提升可持续发展具体议题层面的信息披露策划能力。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图 2 2019-2022 年互联网企业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 报告利益相关方沟通和实质性议题分析披露占比报告组成方面,互联网企业所发布的报告可大致细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包括:可持续社会价值报告)、社会责任报告、ESG 报告、企业公民报告以及专项报告(见图 3)。2022 年除企业公民报告未有过多变化之外,其他报告的占比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互联网企业开始采用“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社会价值”等概念,作为社会责任报告和 ESG 报告之外第三种命名方式的探索,该类报告占比由 3.37%升至 10.59%(见图 3)。二是随着互联网行业对 ESG 概念的关注以及资本市场对 ESG 的认可,2022 年 ESG 报告数量大幅增长(见图 4),其占比已接近半数。三是,发布数量同样逐年递增的专项报告内容更为多元(见图 5),已涉及公益慈善、消费者保护、技术创新、绿色双碳、员工权益等十余个核心主题。鉴于 ESG 报告数量的大幅增长(增长率由 2021 年 30.77%增至 2022 年 88.24%),同时考虑基本未变的报告总数及略有增加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14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说明部分互联网企业将之前社会责任报告在2022 年调整为 ESG 报告(包括环境、社会、治理报告)。然而2022 年 ESG 报告中仅有 53.13%报告披露了“关键绩效表/绩效履责表”、46.88%报告披露了“较为亮点的数据/绩效/信息点”,远低于 2021 年 68%和 58%的 ESG 报告披露率,说明部分企业虽将报告命名为“环境、社会、治理报告”或“ESG 报告”,但并未真正重视ESG报告对定量化信息披露要求,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图 3 互联网企业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 报告类别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图 4 2010-2022 年互联网企业发布 ESG 报告数量及占比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15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图 5 2010-2022 年互联网企业发布专项报告数量及占比(三)披露语言中文为主,管理信息有待提升(三)披露语言中文为主,管理信息有待提升可持续信息披露语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披露对象和披露驱动力。目前,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仍由中文简体、中文繁体、英文三种语言组成。报告语言再次验证了可持续信息披露的多重驱动,中文简体多用于符合国内政策要求或为国内公众阅读使用的报告;中文繁体多用于符合联交所要求的报告;英文多用于符合国际交易所或国际政策要求的报告。据统计,17 份报告在同一份报告采用中文简体和英文撰写文本;12 份报告在同一份报告采用中文繁体和英文撰写;16 份中文繁体报告翻译为英文后,又以英文报告的形式再次独立发布。2022 年,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 报告中英文和中文繁体占比均略有提升,其中英文由2021年13.08%增至2022年17.62%,中文繁体由 2021 年 11.21%增至 2022 年 13.28%,但中文简体仍占据着最大信息披露份额(69.11%),说明国内利益相关方仍是披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16露的主要对象。同时,在官网披露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及 ESG 政策及管理制度文件(以下简称:管理文件)也与报告相同,中文简体占比最高,90.8%管理文件采用中文简体发布,8%采用英文发布。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及 ESG 政策及管理制度文件作为企业管理体系一项重要输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是否真正将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及 ESG 落实日常经营管理、可持续发展核心主题是否在内部管理中持续改善。目前,管理文件的信息披露情况在数量及质量上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信息披露数量上,仅有略高于 10%的企业在官网所设置的单独页面上披露了管理文件,与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 报告发布企业数量(54%)、设置单独页面企业数量(47%)相比均差距较大。信息披露内容上,相关管理文件也仅限于个别主题,主要集中在行为准则(26.4%,其中廉政反腐败政策 11.49%)、人力资源(16.09%)、个人信息保护(13.79%)、供应商管理(12.6%)、绿色双碳(11.50%)、公司治理(11.49%)等,远不及报告核心主题数量。披露程度上,企业多通过较为简单的文字撰写表明企业在该方面建立了管理制度,但具体内容可能顾虑其商业秘密而未做细节披露。(四)披露验证综合实力,资本市场传导明显(四)披露验证综合实力,资本市场传导明显互联网行业技术更迭快、市场化程度较高,企业所面临竞争压力较大,互联网综合实力前百家企业也常有变动。信息披露作为一项在国内目前仍以自愿为主的工作,其信息披露能力一定程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17度上反映了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整体看,综合实力越强的企业感受到可持续信息披露压力更大、企业披露意识更足,同时披露表现也更好。横向来看,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指数(2021)前百家企业中共有 38 家企业发布过报告,累计发布 208 份报告5,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指数(2022)中共有 54 家企业发布过报告,累计发布 340 份报告6,累计报告数的大幅增加充分说明,2022年综合实力前百家企业的可持续信息披露能力与 2021 年综合实力前百家企业相比,有了明显提升(见图 6)。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图 6 2022 年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与报告数量分布纵向来看,不论 2021 年还是 2022 年,综合实力前百家企业中信息披露能力较强的企业综合实力也较强,排名前 25 名的互联网企业的发布报告数是排名最后25名企业发布报告数量的近7倍(见图 7)。累计发布报告超过 15 份的企业7有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百度公司、北京快5该累计数量指自 2010 年至 2021 年报告数量之和6该累计数量指自 2010 年至 2022 年报告数量之和7以下企业名称均引用自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指数(2022 年)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18手科技有限公司、中钢网科技集团、小米集团等,在官方网站上披露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及 ESG 政策及管理制度文件的企业8有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百度公司、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小米集团、三七文娱(广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同程旅行控股有限公司、唯品会(中国)有限公司、好未来教育科技集团等,基本上都是综合实力较强的互联网企业。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图 7 互联网企业累计发布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 报告(非专项)数量在政府监管、资本驱动、利益相关方参与关注等驱动力中,资本市场对于互联网行业的推动影响在近些年越发显著。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密切关注股价在资本市场表现的上市企业,希望吸引尽可能多的存量或潜在市场资金的注入。随着证券交易所提出愈发严格的可持续信息披露要求,以及更多投资机构将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及 ESG 表现纳入投资决策,互联网企业对可持续信息披露越发重视,带动了整个行业信息披露水平的提升。8以下企业名称均引用自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指数(2022 年)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19行业实践情况证实了来自资本市场的强大驱动力。首先,2022年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报告发布主体中,上市公司占比80%,远高于综合实力前百家企业 43%平均披露率;其次,简单罗列式信息披露参照依据中来自证券方面的要求占比排名第一,包括42.86%报告使用了联交所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 及 18.37%报告使用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出台的相关指引9(见图 8),指标索引式信息披露参照依据最高占比同样是联交所指引要求(见图9);最后,一些综合实力排名较为靠后的互联网企业报告虽未提供官方网站下载渠道,但可从深圳证券交易所法定信息披露平台的巨潮资讯网查询获得,侧面证明了资本市场是企业的重要披露对象。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图 8 简单罗列式信息披露参照依据及披露占比9指引包括: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 号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2 号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 号-规范运作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20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图 9 指标索引式信息披露参照依据及披露占比(五)主题披露偏重特色,可持续趋向系统全面(五)主题披露偏重特色,可持续趋向系统全面2022 年互联网行业 18 个核心主题披露情况较 2021 年有了一定变化(见图 10),互联网行业通用主题的披露情况仍好于行业特色主题,但特色主题信息披露明显增强,充分体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加深对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及 ESG 概念的理解,不断提升着披露内容的实质性。互联网行业正逐步从实践中走出具备行业特色的可持续信息披露之路。具体而言,一是 2021 年高披露率主题在 2022 年有所回落,2021 年排名前四的核心主题披露率均有所下降,分别是员工权益与关爱由100%下降至95.83%、公益慈善由97.67%下降至91.67%、用户权益保障与体验提升由 88.37%下降至 85.42%、绿色运营由88.37%微降至 87.50%。二是通用可持续发展主题披露率下降明显,除上文提及的前四个核心主题之外,商业道德也大幅下降了 8%。三是行业特色主题披露率进步显著,其中网络安全披露率由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2132.56%大幅增至 62.50%、内容真实健康披露率由 48.84%大幅增至 72.92%,另外科技创新、技术伦理、数据安全、产业融合发展等特色议题披露率均有微增。通过研究上述主题的信息披露变化,结合 2022 年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 报告超过 65%的“实质性议题分析结果”披露率(见图 2),充分说明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逐渐意识到,披露工作并非模式化符合强制性要求或简单的标准对标,而须立足自身可持续发展,切实响应利益相关方需求和期待,从“对利益相关方的重要性”“对本企业的重要性”“企业具体表现”等方面识别与自身实际工作相关的实质性主题,并持续开展信息披露。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图 10 可持续发展核心主题披露率为进一步分析环境(E)、社会(S)、治理(G)议题各主题的披露情况,本报告基于具体主题在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报告里的披露位置,以“单独披露”“仅内容提及”两种方式进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22行统计。其中,“仅内容提及”可能仅为一句话或一个案例,披露信息较为简单分散,“单独披露”通常以更多篇幅披露更为系统全面的信息。环境议题披露情况基本平稳(见图 10、图 11),2022 年环境议题两个主题平均披露率为 77.09%,环境产品及绿色理念传播披露率较 2021 年微增 1.55%,绿色运营披露率较 2021 年虽微降0.87%,但“单独披露”率小幅增长至近 70%,即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重视并更加体系化披露企业业务运营中的气候变化、能源使用、污染废弃物管理、资源节约及循环利用等内容。绿色运营中碳信息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关注重点之一,一些国际信息披露框架正将其向强制性的方向推动,实践中 90.91%互联网企业披露或提及碳信息相关内容,因此,本报告将其作为重点主题,在第六章进行深入分析。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图 11 互联网行业环境议题各核心主题信息披露程度占比治理议题信息披露全面发展提升显著(见图 10、图 12)。一是 4 个核心主题中治理体系、社会责任/ESG 管理、风险/合规/内控管理的披露率均有明显提升,尤其是风险/合规/内控管理主题大幅提升 17.49%(见图 10),说明治理议题的披露愈发受到互联网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23行业关注。二是 4 个核心主题“单独披露”率均有所提升,说明以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 报告作为披露载体的互联网企业正逐渐构建体系化管理能力。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图 12 互联网行业治理议题各核心主题信息披露程度占比社会议题含义广泛,各核心主题披露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单独披露”率虽有反复但整体向好发展(见图 10、图 12)。12个主题中共 8 个主题信息披露率增长(平均增长 11.4%),平均披露率 73.44%,披露率增长的主题数和平均披露率均创新高。其中,客户/用户沟通/交流/申投诉、科技创新、网络安全主题在披露率和“单独披露”率均实现了较为强势的双增长(客户/用户沟通/交流/申投诉分别增长 16.38%和 34.11%,科技创新分别增长9.16%和 20.68%,网络安全分别增长 29.94%和 6.19%);用户隐私保护虽披露率微降 1.5%,但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提及“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报告”这一信息披露方式,其“单独披露”率大幅提升 26.34%,说明行业披露系统性提升明显,因此,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24本报告将其作为重点主题,在第四章进行深入分析;内容真实健康披露率大幅增长 24.08%,但“单独披露”率与 2021 年基本持平,说明企业虽对该主题的披露意识显著提升,但内容有待进一步充实;科技伦理作为披露率最低的主题,虽由 11.63%增至16.67%,但“单独披露”率大幅下降 25%,说明科技伦理在信息披露层面仍未达成共识;其他议题,如公益慈善、员工权益与关爱、生态伙伴/供应商管理与合作、产业融合发展等主题的披露率和“单独披露”率均处于较为平稳发展阶段。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图 13 互联网行业社会议题各核心主题信息披露程度占比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25四、主题实践之个人信息保护信息披露逐步发展(一)主题报告法规明确,行业实践共识较高(一)主题报告法规明确,行业实践共识较高本报告基于主题定位,从要求层面和实践层面考虑,将个人信息及用户隐私保护(简称:个保)作为本年度的重点主题,深入分析行业的信息披露实践情况。具体为:首先,个保是互联网行业可持续发展特色核心主题,ISO26000 社会责任指南、GB/T 36000 社会责任指南、GB/T 36001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YD/T 3836信息通信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求均明确提出消费者信息保护与隐私是可持续发展核心议题,同时明晟 ESG 评级、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等也关注相关指标。其次,要求层面个保信息披露法律法规逐步明确,具体内容进一步规范。一是国内近两年出台多个法律法规文件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形式,个人信息保护法作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专门立法,第五十八条明确提出“提供重要互联网平台服务、用户数量巨大、业务类型复杂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四)定期发布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报告,接受社会监督”;2023 年 8 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 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三十一条要求大型互联网平台运营者应当每年发布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报告,并提出重点审查的披露内容。二是当前已陆续制定或发布标准规范了个保相关的可持续信息披露具体要求,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262023 年发布了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编制的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T/TAF 1792023),2022 年发布了由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数据安全工作委员会组织委员单位编制的联盟技术规范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指南(T/CCIA 0022022),2023 年 8 月 25 日,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 关于 2023 年第一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项目立项的通知,国家标准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指南也正式立项。最后,实践层面行业共识较高,披露意识和全面性表现较好。一是个保主题整体披露率为 71.43%(见图 10),在行业特色主题中排名第二,“仅内容提及”披露率由 2021 年 40.63%大幅降至14.29%(见图 12),说明信息披露的系统性也有了一定的进步;二是近三年行业内已发布该主题专项报告,个保披露意识提升显著。(二)信息点披露仍需提升,组织治理差异较大(二)信息点披露仍需提升,组织治理差异较大本报告参考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T/TAF1792023),从 5 个维度、共 22 个关键信息披露点(以下简称:信息点)详细分析了 2022 年综合实力前百家互联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 报告中个人信息保护、用户隐私保护等相关内容(如图 14)。目前个保行业实践虽共识较高,但信息点披露情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2 个信息点的平均披露率仅为 39.67%,披露率高于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2760%的关键信息披露点仅为使命理念、内审/自评估及第三方评估/认证/审计,且消费者保护、生态圈及供应链发展两个维度的披露率均不足 25%,相关内容实质性和信息全面性较难保证。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图 14 个人信息及用户隐私保护各信息点披露占比组织治理维度关注企业层面对个人信息及用户隐私保护重视程度,重点分析“使命理念”“履责承诺”“管理职责及组织架构”共 3 个信息点的披露情况。整体看,组织治理维度的信息披露情况良莠不齐,既有披露率最高的信息点,又有排名较为靠后的信息点。“使命理念”作为个人信息及用户隐私保护 22 个信息点中披露率最高的信息点(75%),行业实践中多以简单的、宏观的、口号式的语言呈现企业所制定并发布的相关战略、规划、方针、愿景、使命、理念等。案例案例 1:组织治理:组织治理-使命理念使命理念1.认可重要作用:保护用户数据隐私是创造安全和优质用户体验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28的首要前提;隐私保护是数字时代信任的基本前提,是用户、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最关注的议题之一2.制定企业价值观:秉持公开透明、合法必要、用户可控、安全至上、持续保护隐私的保护价值观3.构建个保方针:严格遵守全球适用的法律法规,构建自身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治理体系“履责承诺”作为组织治理维度中披露率最低的信息点,仅有 20.45%企业在“管理层致辞”“高管声明”中提及了“个人信息保护”“用户隐私”等内容。虽该信息点的披露难度较低,但披露情况较差,原因在于一是部分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 报告缺乏整体“履责承诺”;二是可持续发展核心主题较多,最高管理层的承诺并未提及该主题,重视程度存在不足;三是报告周期内部分企业在该主题并未涌现较为亮眼的成果,从而缺失了对应的履责承诺。“管理职责及组织架构”作为组织治理维度中披露率居中的信息点,不同于“使命理念”和“履责承诺”,需要企业实际成立相关的组织架构,更能体现企业在个人信息及用户隐私保护方面的管理能力和实践积累。当前,50%报告披露了董事会(适用时)、管理层、执行层、独立监督机构等组织架构、管理职责及岗位分工,披露情况表现较好。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29案例案例 2:组织治理:组织治理-管理职责及组织架构管理职责及组织架构1.构建委员会/专班/工作组等组织架构,同时涉及最高决策层、业务层、执行层等多层次:设立安全与风控委员会,是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最高管理机构,由首席合规官(CCO)担任负责人,各业务技术副总裁担任委员;安全与风控委员会下设数据安全隐私合规工作组与安全执行工作小组2.设置岗位职责、绩效考核和汇报频次:安全与风控委员会定期向董事会和战略执行委员会汇报工作;信息安全部负责日常运营工作,每月召集委员召开例会审议重大事项,并定期向董事会和战略执行委员会汇报;在各事业部/项目部指定数据安全员,负责本事业部/项目部数据安全及合规事宜3.设立由外部利益相关方组成的管理或研究机构履行监督建议职责:设立了由外部专家组成的个人信息保护监督委员会及ESG 可持续发展顾问委员会,作为独立机构对集团个人信息保护情况进行监督;成立数据算法及个人信息保护的研究组织,积极沟通交流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30(三)管理欠缺制度数据,行业实践亟需转化(三)管理欠缺制度数据,行业实践亟需转化组织管理维度关注企业对个人信息及用户隐私保护的实质性管理水平,该部分内容需要一定的实践工作作为信息披露基础,重点分析“个人信息管理情况”“合规要求识别及落实”“事件处置、应急响应及预警演练”“内审/自评估及第三方评估/认证/审计”和“内部意识提升及教育培训”5 个方面 10 个信息点的披露情况。整体看,组织管理维度的信息披露情况与其他维度相比,披露率表现较好,但具体制度、数据、案例层面仍有一定提升空间。“个人信息管理情况”作为个保主题中最集中、最核心的信息点集合,涉及到个人信息管理的全流程,包括收集、存储(存储、备份、恢复)、使用(访问控制、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和删除(删除、留存)等各阶段。目前,互联网行业在该部分的信息披露实践良莠不齐。一是多数中小型企业仅通过简单一段话阐明个人信息管理全部情况,如:企业建立了一套涵盖个人信息收集、存储、使用、传输等全生命周期的隐私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为用户隐私信息保驾护航;二是各阶段披露情况并不平衡,通常更关注收集阶段(59.09%)、使用阶段(54.55%),而对加工阶段(34.09%)、删除阶段(43.18%)等披露较弱;三是企业多披露原则性内容,而较少披露管理制度、数据指标等更为实质性内容。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31案例案例 3:组织管理:组织管理-个人信息管理情况个人信息管理情况1.收集阶段:最小必要原则、个人信息主体自主意愿、明示告知、获取个人信息主体授权同意等2.存储阶段:最小化存储时间原则、去标识化、敏感个人信息加密存储等3.使用阶段:个性化展示、自动化决策等4.加工阶段:保证个人信息不被无关的利益相关方获知、如实告知个人信息主体对其个人信息的查询等5.传输、提供和公开阶段:个人信息影响评估、明示告知、传输前后对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等6.删除阶段:个人信息留存时间、删除方式等“合规要求识别及落实”作为组织管理中披露率最低的信息点(36.36%),该部分关注重点不在于企业所宣称的严格遵守合规要求(通常纳入“使命理念”),而是在于企业对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合规及监管要求的持续跟进、有效落实等管理机制。目前产业实践多是简单提及合规路径,缺乏具体措施和相关管理要求,披露意识及披露内容均有待进一步加强。案例案例 4:组织治理:组织治理-合规要求识别及落实合规要求识别及落实1.构建合规数据库:及时更新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合规数据库;建立隐私合规基线要求;制定隐私成熟度检查表2.落实合规要求:定期将合规监管风险点落实到企业数据隐私管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32理制度和运营标准,并嵌入到产品开发与数据处理各环节,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3.定期开展合规检查:每季度开展合规检查,将合规数据反馈至隐私工委会“事件处置、应急响应及预警演练”披露率处于中等水平,行业中 22.73%报告披露了报告周期内企业涉及的重大个人信息安全事件情况,43.18%报告披露了企业面对个人信息数据泄露(丢失)、滥用、被篡改、数据被损毁、数据违规使用等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案例案例 5:组织治理:组织治理-事件处置、应急响应及预警演练事件处置、应急响应及预警演练1.成立应急响应组织:设有 724 小时安全应急响应值班团队;设有安全应急响应中心平台,与全球各地的外部安全研究人员和合作伙伴开展合作;对于重大活动和特殊时期,建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响应专班2.制定应急处理流程:完善修订XX 集团信息安全事件定级管理要求、XX 集团安全监控及响应规范,明确隐私保护事件的分类分级标准与应急响应流程;定期开展“数据误删恢复”“删除权限回收验证”等应急演练活动;发生个人信息安全事件时,将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及时向用户告知安全事件的基本情况和可能的影响,说明已采取或将要采取的处置措施,在难以逐一告知个人信息主体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发布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33公告3.构建事件追责机制:对于违反隐私保护相关政策的员工,依据违规的严重程度,采取邮件提醒、警告、记过、辞退等纪律处分措施;对于违反国家法律的,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对于导致企业遭受经济损失的,将追究相关人员赔偿责任4.周期内违规事件:违规事件数 X 件、收到投诉举报数 X 件“内审/自评估及第三方评估/认证/审计”作为个人信息及用户隐私保护 22 个信息点中披露率排名第 2 的信息点(63.64%),主要关注企业个人信息保护相关内审、审计及第三方评估、认证、审计等相关情况。当前,行业内该信息点信息披露情况较好,一是由于部分内容作为合规要求,互联网企业已日常开展相关工作,披露基础较好;二是第三方所出具的认证、测评、评估结果可作为企业个人信息和用户隐私保护方面的突出成果,企业具有较强的披露动力。案例案例 6:组织治理:组织治理-内审内审/自评估及第三方评估自评估及第三方评估/认证认证/审计审计1.构建内部评审机制: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数据安全内控审计、个人信息保护/隐私保护内审等工作的频次、牵头部门、评审对象、评审标准等2.第三方评估/认证/审计结果:外部审计、IT 审计、ISO/IEC27001、ISO/IEC 27017、ISO/IEC 27018、ISO/IEC 27701、ISO/IEC 29151、TRUSTe、BS 10012、及各专业机构开展的认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34证、评估、评测3.部署技术系统:建立数据库安全审计系统,在机房关键数据位置部署敏感数据监控系统,开展常规扫描和渗透测试,记录并定期审计敏感数据的流向和使用方、及时审计告警数据风险操作、丰富应用审计功能“内部意识提升及教育培训”作为个保 22 个信息点中披露率排名第 3 的信息点(59.09%),当前实践表现较好。面向全体员工、有权查看和处理个人信息的员工、相关业务人员、新入职员工等不同人员,互联网企业已日常开展诸多个保相关的意识提升、教育培训、岗位考试、案例分享等活动,尤其该信息点还突出体现了一些定量化数据,如:培训覆盖率、学员参与数量、活动次数、满意度等。案例案例 7:组织治理:组织治理-内部意识提升及教育培训内部意识提升及教育培训1.构建培训体系:面向全体员工(包括正式员工、顾问、实习生)开展的全员合规课程、面向个人信息处理岗位人员开展的专项培训和考核、面向特定产品或业务开展的特定培训;鼓励员工考取国际国内相关领域权威专业证书;定期发布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期刊、漫画、宣传页等2.建立绩效体系:与员工签署保密协议;规定员工泄露数据及用户隐私行为的惩罚;将信息安全合规管理与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纳入核心管理层及关键岗位人员的业务考核指标;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353.搭建政策查询平台:面向员工提供快捷方便查询本公司数据安全及个人隐私保护政策的渠道,以便员工及时确认自身行为是否符合公司安全政策要求4.设立沟通举报渠道:面向员工建立举报投诉渠道,鼓励员工及时反馈相关不合规事件消费者保护(以下简称:消保)维度关注企业面对消费者及公众层面的个保实践情况,重点分析“用户服务提升”“用户沟通交流管理”“信息披露及提升公众意识”3 个信息点的披露情况。整体看,消保维度的信息披露情况并未如实反映当前行业的实践工作,平均披露率不足 25%,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用户服务提升”披露率为 34.09%,为与组织管理维度中的“个人信息管理情况”信息点有所区分,“用户服务提升”主要关注企业从用户视角所实施的友好功能设置,以及为特定群体制定的个保权益管理规定。当前行业信息披露重点集中在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保护,但对其他群体(如:老年用户、残障用户、处于不同语言环境用户等)则几近空白。案例案例 8:消费者服务:消费者服务-用户服务提升用户服务提升1.设置友好功能:隐私号码保护、个人信息收集及共享清单、简版隐私权政策、授权弹窗统一优化、透明运维日志2.保护特殊群体:在青少年模式下增加“青少年守护协议/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政策”;赋予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查阅权、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36更正及补充权、撤回同意权、删除权、注销权、复制权和可携带权、获得解释权;企业不会保存用户的出生年份,仅会判断用户年龄是否达到年龄限制要求,若企业收集了年龄不满 13岁儿童的个人信息,将采取一切合理措施尽快删除信息“用户沟通交流管理”信息点虽涉及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五十二条以及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第十二条相关内容,但仅 25%报告提及了企业所建立的体验评价、申诉投诉、政策查询、意见征集等用户沟通交流渠道,仅约 7%报告详细描述了对所沟通交流事项的收集、统计、分析、处置等管理规定,鉴于合规要求,多数企业已开展相关实践工作,但缺乏将其转化为信息披露内容的意识及动力。案例案例 9:消费者服务:消费者服务-用户沟通交流管理用户沟通交流管理1.提供多样渠道:隐私保护平台、个人信息保护和隐私问题反馈问卷、专用邮箱、产品客服、信件邮寄2.结合 APP 产品:提供前端权利响应便捷交互,用户在产品上直接行使权利,如:人工智能问答助手便捷响应用户查阅和复制个人信息需求3.构建处置措施:建立一体化个人信息主体权利响应流程和处理机制;要求专职人员处理个保投诉和举报;要求在 XX 个工作日内向用户反馈投诉结果;定期回访投诉举报用户“信息披露及提升公众意识”作为披露率最低的信息点,仅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3711.36%报告提及企业通过官方网站、应用程序、行业组织会议等渠道,面向公众所开展的信息披露、知识普及、意识宣传、警示案例教育等内容,仅有不足 4%报告披露了活动触达人数等定量化数据。充分说明当前企业多关注面向消费者的信息披露,而并未重视自身产品服务的强大社会影响力,面向提升公众意识的个保信息披露动力和实践均有较大提升空间。案例案例 10:消费者服务:消费者服务-信息披露及提升公众意识信息披露及提升公众意识1.搭建普及平台:搭建规则中心、教育专区等平台2.发布普及报告:制作隐私安全白皮书、老年人隐私保护知识手册系列漫画、数字安全专项竞答等,并在所搭建的平台、APP 产品等渠道发布(四)责任链支持优于监督,技术研发亮点涌现(四)责任链支持优于监督,技术研发亮点涌现生态圈及供应链发展维度关注企业面向生态伙伴和供应商所开展的个保实践情况,重点分析“生态圈及供应链筛选”“向第三方提供用户个人信息的管理规定”“生态圈及供应商监督管理措施”“生态圈及供应商履责支持措施”4 个信息点的披露情况。整体看,生态圈及供应链发展维度平均披露率不足 25%,鉴于生态伙伴和供应商对于个人信息及用户隐私保护的重要意义,该维度的信息披露水平亟需提升。“生态圈及供应链筛选”主要关注企业筛选生态伙伴/供应商时,考虑个人信息保护相关基线要求。作为披露率排名倒数第二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38的信息点(13.64%),当前行业具体实践方式也较为单一,如要求生态伙伴/供应商签署协议并承诺、提供个人信息保护能力相关的评估/认证/审计结果、接受企业开展的个保合规尽职调查等。“向第三方提供用户个人信息的管理规定”是个人信息保护管理的另一关键节点,也是生态圈及供应链发展维度中披露率最高的信息点,34.09%报告披露了企业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的管理规定,如通过合同、协议等形式约定个人信息及数据的使用目的、使用范围、保密约定、安全责任等内容。案例案例 11:生态圈及供应链发展:生态圈及供应链发展-向第三方提供用户个人信息的管理规定向第三方提供用户个人信息的管理规定1.确定提供原则:合规前提、最小必要、安全审慎、严格限制用途、获得用户授权、禁止高保密级别个保数据等2.建立管理制度:建立并依据对外数据披露规范和API 数据管理规范、第三方个人信息保护能力评估表等第三方信息使用和留存方面的管理和要求“生态圈及供应商监督管理措施”信息披露实践同样较弱,仅 18.18%报告披露了企业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对生态伙伴/供应商所开展的监督管理措施,且几乎没有定量化数据披露(如监督措施实施的次数、对象、效果、典型案例等)。案例案例 12:生态圈及供应链发展:生态圈及供应链发展-生态圈及供应商监督管理措施生态圈及供应商监督管理措施1.建立管理制度:建立开发者安全能力标准、生态合作伙伴安全管理规范,对获取授权用户个人信息的商户、服务商、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39合作机构等明确能力标准2.开展监督措施:开展评估考核及全检抽检(确保持续达到管理制度要求的能力标准)、联合演练(发现个人信息处理、人员管理、安全运维等过程中的问题或缺陷)、处罚措施(确定个保相关问题的违规罚则)“生态圈及供应商履责支持措施”主要关注企业所制定并实施的履责支持及鼓励措施,目前 22.73%报告披露了该内容,具体支持措施包括:开展周期性或专项培训、典型案例发布及解读、提供支持性工具(如隐私合规自测工具、营销隐私计算解决方案等),但也几乎没有定量化数据披露(如支持鼓励措施的提供次数、措施覆盖率、生态伙伴/供应商参与情况、生态伙伴/供应商履责效果等)。与其他主题该信息点的披露情况不同,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履责支持措施披露率略高于监督管理措施。其原因一是合作伙伴及供应商个人信息保护合规情况直接影响整个生态圈的合规表现,因此以应用分发平台为主的“链主”企业投入了丰富资源支持 APP、小程序等生态伙伴产品的合规识别和改进工作;二是当前“链主”企业同时向合作伙伴及供应商提供更优质的相关付费工具及咨询服务,基于商业化考虑,企业也会更有意愿信息披露而吸引潜在客户的关注。促进产业提升维度关注企业所投入个保相关的研发资源,以及促进个保产业发展方面的实践情况,重点分析“技术研发及应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40用”和“共推产业发展”两个信息点的披露情况。整体看,促进产业提升维度平均披露率为 38.68%,该维度并不像其他维度与企业业务和实际工作关联紧密,因此信息披露情况表现相对较好。个人信息及用户隐私保护的发展有赖于技术创新和资源投入,共有 41%报告披露了企业在支持鼓励前沿技术积累、研发创新、技术应用、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方面的相关管理办法、激励政策及实施效果。其原因一是该信息易出现亮点成果,如技术工具获得了相关测评、认证、奖项等;二是企业披露动力较充分,既体现了企业长期投入技术研发的态度,又可为所研发技术未来的商业化布局预热。与“技术研发及应用”基本相同,“共推产业发展”同样亮点成果较多且企业披露动力较足。目前共有 36.36%报告披露了企业积极参与相关产业政策、标准编制、行业自律活动、技术生态建设、产业孵化基地等方面的工作及成果。(五)展望披露融入业务,全面展现行业发展(五)展望披露融入业务,全面展现行业发展随着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企业意识不断提升,产业实践不断发展。面对个保信息披露仍存在的内容实质化不足、披露方式单一、披露效果有待提升等现实挑战,互联网企业应以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政策为披露基石,切实落实相关要求,如实披露全面、客观、清晰的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实践和数据,引导社会公众、消费者及客户、生态伙伴等相关方的合理期待。个保作为互联网行业的特色议题,与企业业务发展和商业运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41营联系紧密。互联网企业应摒除“为了合规”开展信息披露的简单逻辑,从业务需求视角推动该项工作,搭建完善个保信息披露全流程管理机制,循序渐进提升能力,推动企业直面利益相关方质疑,通过更为体系化、精细化、客观化、周期化的信息披露增进企业与利益相关方信任,全面展现行业常规实践工作,尝试在商业利益和社会价值之间寻求平衡。五、主题实践之规则信息披露行业特色细分先行(一)透明规则意义重大,法规聚焦细分领域(一)透明规则意义重大,法规聚焦细分领域本报告基于主题定位,同样从要求层面和实践层面考虑,将透明规则作为本年度的重点主题,深入分析行业的信息披露实践情况。具体为:首先,透明规则与传统可持续发展主题不同,作为由互联网企业所制定、由生态体系内参与者表示同意的自治性条约,透明规则往往担负着保护消费者权益、规范生态伙伴、维持交易秩序、提升交易效率等责任,因此透明规则根据披露对象,分别属于“用户权益保障与体验提升”和“生态伙伴/供应商管理与合作”(见图 10),并作为互联网行业践行社会责任及 ESG 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中极富特色的主题,对互联网企业内部生态系统、以及行业多元共治体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次,要求层面规则透明被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反复提及,重点进一步聚焦。一是披露主体基于业务属性而有所聚焦,尤其是通过电子商务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互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42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等对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披露内容愈发明确,尤其是平台服务协议、交易/管理/平台规则、直接涉及劳动者权益的算法规则、算法推荐服务相关规则/基本原理/目的意图/主要运行机制、信息安全义务、隐私规则、合规经营情况、以及对用户权益有重大影响规则等均提出了相应的披露要求。三是披露方式进一步规范,法律法规政策中多要求在企业官方网站、上海品茶显著位置等渠道进行告知/提示,确保利益相关方能够及时充分表达意见、接受社会监督。最后,实践层面细分行业在落实合规要求的基础上正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一是对于隐私政策等并不需区分细分领域的规则,作为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互联网企业已基本全面落实了相关披露合规要求;二是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生活服务平台等细分领域,也先行开展了规则透明度相关的实践探索。(二)披露方式双管齐下,时效保障较为完备(二)披露方式双管齐下,时效保障较为完备本报告为聚焦样本,以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10、生活服务平台11为主要研究范围,以面向社会公众,即不需要登陆或仅需消费者简单登陆即可查看的规则,即透明规则为研究样本,系统分析互联网行业规则透明度的当前信息披露实践情况。透明规则通常与互联网企业的业务逻辑和商业运营紧密相关。10本报告共涉及了括 8 家平台,分别是天猫、淘宝、京东、拼多多、苏宁、抖音商城、小米商城、唯品会11本报告共涉及了 3 家平台,分别是:美团、滴滴、饿了么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43因此,披露方式通常不会选取时效性较为滞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 报告,绝大多数电子商务平台和生活服务平台在官方网站和 APP 均设置了规则入口(仅有一家企业仅提供 APP 入口),部分企业将现行有效的规则与业务交互界面提供了跳转链接,即利益相关方可通过“进一步了解 XX 规则”或“?”等方式跳转到具体规则,并获取相关内容。同样鉴于规则与企业业务具备强相关性,互联网行业实践通常通过多种形式体现规则对时效性的关注。一是几乎 100%电子商务平台和生活服务平台将“失效规则”“历史规则”作为单独板块,并披露了失效规则的失效时间、失效原因、失效后现行有效版本等信息,既为利益相关方便利获取失效内容、追踪到现行有效规则提供渠道,又可在发生争议纠纷时,为争议双方提供历史规则的追溯证据。二是生效时间已成为具体规则的重要内容,共有 87.5%电子商务平台、66.7%生活服务平台规则将“生效时间”在具体规则的附则给予体现,以确保具体规则的时效性。三是部分企业提供了规则动态或公告公示,37.5%电子商务平台和 66.7%生活服务平台提供了“规则动态”“新规速递”等板块,逐月展示规则发布或变更情况;另有 62.5%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了“规则公告公示”板块,将规则最新动态更新至公告页面,较好体现了规则的时效性。(三)透明可及参差不齐,规则展示丰富多元(三)透明可及参差不齐,规则展示丰富多元可及性是互联网行业规则透明的另一重点,尤其对披露方式、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44披露语言、披露内容、持续可查等方面给予关注,以确保利益相关方能够便利获取并准确理解规则。目前行业内涌现了一些良好案例的同时也存在提升空间。一是企业提供规则单独展示页面,目前电子商务平台和生活服务平台通常在官方网站、APP 中设置单独页面,并命名为“规则中心”“平台规则”“协议规则”(以下统称“规则中心”)等,方便用户查阅(仅极少部分规则提供了下载功能)。二是企业较为重视规则及所涉及内容的易理解性,尤其对基于合规要求而制定、由专业法务人员起草的规则,更须考虑利益相关方的知识基础及理解需求,目前 50%电子商务平台和 30%生活服务平台提供了“规则解读”“规则学习中心”等单独板块。企业以“新手必读”“专题专项”等形式,通过较为丰富的解读方式帮助正确理解规则,如一图读懂、案例说明、短视频解读、问答回复等方式,许多企业还在规则解读后向相关方提供了“是否易于理解”点击界面,进一步提升了规则可及性。三是规则查询便利性仍有待改善,目前行业实践中存在较多对用户不友好的设置,如入口路径有歧义,相关方较难从官网上海品茶或 APP 首屏进入到规则中心(3 家企业网站端入口设置在“商家支持”“业务合作”页面、1 家设置在“帮助”页面、1 家设置在“更多”页面,1 家 APP 端入口设置在“售后无忧”页面)、规则中心入口不明显极易被忽略(2 家企业网站端需下拉所有商品后通过最下方灰色小字访问,5 家 APP 端需从上海品茶侧面一个极小的、悬浮的、透明小方条访问)。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45案例案例 1:规则透明度:规则透明度-解读方式解读方式1.一图读懂:2.说明案例:3.问答形式:4.视频形式:(四)规范规则透明原则,畅通规则参与渠道(四)规范规则透明原则,畅通规则参与渠道规则作为互联网企业形成的一系列自适用、自调整、自约束、自治理的内部规范,互联网企业对自身规则负有主体责任,且规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46则多涉及企业商业秘密和内部运营细节,如何确定规则透明程度是互联网企业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行业实践中,互联网企业基于合规要求,在保障自身商业秘密、符合运营情况的前提下,自主实施透明规则的信息披露。当前企业多从“合规性”“影响相关方重大权益”“履行社会责任”三个维度考虑规则透明程度。其中“合规性”多为法律法规政策提出的明确透明度要求,“影响相关方重大权益”评判标准则相对较模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基于价值观和品牌影响力而自主驱动的信息披露行为。本报告归纳总结了当前电子商务平台和生活服务平台的透明规则实践情况,其中,与客户及消费者相关的透明规则可分为如下类别,一是用户服务保障类规则,如退款退换货政策、品质安全保证、发货配送政策、匿名号码保护、售后服务保障、价格服务保障、订单处理规则;二是互联网企业相关服务通用协议模板;三是用户检索、排序、选择、推送、展示等相关的算法推荐服务的基本逻辑和考虑因素;四是用户与生态伙伴之间的相关规则,如用户评价相关规则;五是用户信用管理规则;六是用户与互联网企业、生态伙伴之间相关申诉、投诉、争议纠纷处置等相关规则及渠道。与生态伙伴相关的透明规则可分为如下类别,一是参与互联网企业交易活动相关规则,如入驻/上架/加盟/退出的申请材料/资质要求/受理条件等的具体要求及处理流程、参与企业业务重大活动的资质要求/管理规范;二是互联网企业相关服务合作通用协议模板;三是业务运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47营规则,如内容安全、商品质量、知识产权等;四是生态伙伴的订单分配、抽成比例、算法推荐服务等算法规则及交易规则的基本逻辑和考虑因素;五是生态伙伴信用管理规则;六是生态伙伴与互联网企业、与用户之间相关申诉、投诉、争议纠纷处置等相关规则及渠道。透明规则通常影响相关方重大权益,互联网企业多在规则中心设置意见征集窗口,并依托企业资源对提供意见反馈的相关方进行鼓励。62.5%电子商务平台、60%生活服务平台开辟了“规则议事厅”“规则众议院”“规则评审团”等单独板块,并进行了详细的信息展示,一是分类展示规则“投票中/征集期”“已公示/已完成”等阶段;二是提供了具体规则的背景说明、核心变化、审议内容、意见征集期等信息;三是设置了投票入口和讨论区,从而协助相关方全面知晓规则内容,充分征求相关方意见。透明规则通常与法律法规要求密切相关,互联网企业常在规则中心设置普法专栏和违规违法行为公示,其中,普法专栏提供法规文件解读文章、权威媒体新闻转载等内容;违规违法公示则针对相关方所发生的违规违法行为,以及处置措施进行持续公示,滚动显示相关方名称、具体违规违法行为、处罚措施、处罚时间等信息。互联网企业充分利用行业平台属性,不断提升各利益相关方的合规意识和法律常识,鼓励社会公众、消费者及客户、生态伙伴等相关方更好地知法、懂法、用法。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48(五)展望拓宽细分领域,着力提升相关方认知(五)展望拓宽细分领域,着力提升相关方认知当前,电子商务平台、生活服务平台等细分领域已充分开展了规则透明度信息披露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基于规则透明对企业内部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互联网行业需进一步拓宽透明规则的适用范围,以合规性和自主性为前提,引导更多细分领域主动探索、积极开展具体实践,获取各利益相关方理解认同。鉴于规则对互联网企业内部生态系统运转的重要作用,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已构建了体系化规则管理机制,但主要涉及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规则,多仅有企业内具有一定权限的员工或某一特定相关方(多为生态伙伴)才可查阅下载。为更好提升规则透明度,互联网企业需进一步将透明规则补充完善至已有的内部规则管理机制,涵盖透明规则的需求提出、透明规则制修订、透明规则意见征集及发布、透明规则定期维护及失效管理等阶段,积极构建更为完善、流畅、严谨的透明规则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当前,互联网行业规则透明度不断提升,但社会公众、消费者及客户、生态伙伴等相关方对透明规则的访问渠道、展现形式及具体内容仍缺乏了解。在促进互联网企业规则透明度实质提升的同时,应向利益相关方大力普及透明规则相关知识,积极引导其访问规则中心、查阅规则解读、检索具体规则、参与规则的意见征集及制修订过程,让规则真正“查得到”“看得懂”“易参与”,有效提升互联网行业各利益相关方满意度,助力互联网行业社会共治体系的最终实现。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49六、主题实践之碳信息披露重要性凸显发展迅速(一)政策加严趋势显著,披露意识全面提升(一)政策加严趋势显著,披露意识全面提升本报告基于主题定位,从要求层面和实践层面考虑,将碳信息披露作为本年度的重点主题,深入分析行业的信息披露实践情况。具体为:首先,碳信息披露成为可持续信息披露核心关注点之一。2023年 6 月 26 日,ISSB 正式发布首批两份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其中,专门发布的气候信息披露准则充分纳入 TCFD 披露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对披露内容、信息可比性、信息质量可靠性均提出更高要求。国家标准组织碳排放管理信息披露指南进入征求意见稿阶段,从碳排放管理、合规等多个方面规范披露要求。其次,法律法规政策加严趋势显著。一是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各层次政策文件均多次强调碳信息披露的重要性。2021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印发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健全企业、金融机构等碳排放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并要求相关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要按照环境信息依法披露要求,定期公布企业碳排放信息。同年 12 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要求重点排污单位披露企业环境管理信息、碳排放信息等八类信息。2023 年 4 月,联交所发布优化环境、社会及管治框架下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咨询文件),率先提出对上市公司的强制性气候信息披露建议。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50二是国际气候信息披露责任正由自愿性向强制性逐步转变。近年来,自愿性气候倡议蓬勃发展,TCFD、SASB、GRI 和 CDP(碳披露项目 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等主流信息披露框架应用实践不断积累。为进一步规范披露统一性、提高披露全面性,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已逐步构建强制性气候信息披露体系,如欧盟CSRD 指令要求企业披露符合 CSRD 要求的可持续性信息披露报告,并在与其配套的 ESRS 准则中对碳相关信息披露提出定量化要求。最后,碳信息披露意识逐步提升,定量数据披露良好。一是专项报告数量逐渐提升,近三年行业内已发布 6 份碳中和/低碳发展专项报告,充分体现行业企业对碳信息披露的高度重视。二是主题重要性得到广泛共识,共 90.91%企业披露或提及碳信息相关内容,其中 72.73%企业将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独立板块开展信息披露。三是定量化数据披露表现良好,21 个信息点中有 6 个信息点直接涉及定量披露,平均披露率为 32.58%,且两个信息点披露率达到 56.82%,表明大部分企业已开展碳数据的基础管理工作。(二)披露实践逐步提升,组织治理初具规模(二)披露实践逐步提升,组织治理初具规模互联网行业积极响应我国“双碳”战略,探索开展绿色低碳实践并披露相关信息,行业披露实践成效初步显现。本报告基于 TCFD 框架建议,充分考虑互联网行业的平台属性与赋能特性,围绕组织治理、组织管理、产业协同、减碳赋能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51四个维度,详细分析了 2022 年综合实力前百家互联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 报告中绿色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相关内容,系统性开展碳信息披露行业现状研究(见图 15)。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图 15 碳信息各信息点披露占比组织治理维度关注企业宏观视角,重点分析“使命理念”“履责承诺”“管理职责与组织架构”3 个方面共 5 个信息点的披露情况。其中使命理念披露率较高,其他信息点整体披露率较为平均,基本在 20%左右。“使命理念”作为组织治理维度中披露率最高的信息点(72.73%),披露难度最低,形式上多以开篇独立呈现的方式描述相关战略、规划、方针、愿景、使命、理念等,具体内容呈现出企业正从关注自身减碳逐步向赋能全社会减碳的转变。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52案例案例 1:组织治理:组织治理-使命理念使命理念1.认可主题重要作用: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响应国家“双碳”目标、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2.倡导低碳发展愿景:关注自身减碳(如实现绿色运营)、关注价值链减碳(如推动产业链绿色发展、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关注科技赋能减碳(如打造一朵清洁的云、绿色智慧解决方案、数字技术是应对环境风险的关键手段)“履责承诺”重点关注企业对履责目标/声明的定量化披露,其中,自身运营减碳目标(27.27%)披露率略高于清洁能源使用目标(13.64%)和供应链减碳目标(18.18%)。该信息点披露呈现两个特点,一是披露企业高度重视履责承诺及减碳决心,具体方式多见于专题发布减碳目标及行动路线报告,或在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 报告“管理层致辞”“高管声明”中披露目标及进程。二是中小企业较难设定量化目标,鉴于碳核算基础薄弱、减碳路径尚不明确等限制,大部分中小企业仍未提及具体承诺。案例案例 2:组织治理:组织治理-履责承诺履责承诺1.清洁能源使用目标:企业层面绿色电力使用比例目标(如 XX年实现 N%绿色电力使用)、主营业务层面绿色电力使用比例目标(如 XX 年物流运输车实现 N%新能源、XX 年起云计算电力供给 N%采用清洁能源)2.自身运营减碳目标:预期碳中和目标(如 XX 年实现运营碳中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53和)、基于基准年12的减碳目标(如不晚于 XX 年主营业务排放量降至基准年排放量的 N%)3.供应链减碳目标:基于基准年的供应链协同减碳目标(如不晚于XX 年协同上下游价值链实现碳排放强度比基准年降低N%)“管理职责与组织架构”是履责承诺如期实现的重要保障。该信息点披露率(18.18%)与履责承诺整体披露率基本一致。披露内容体现三个层次,一是构建独立组织架构,披露其董事会(适用时)、管理层、执行层、独立项目组/专班职责及岗位分工。二是将相关职责与组织层面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 管理职责合并,未单独设置相关管理职责及组织架构。三是大多数企业(约82%)未提及绿色低碳、应对气候变化岗位设置与管理职责,管理意识有待提升。案例案例 3:管理职责及组织架构:管理职责及组织架构1.构建项目组/专班/委员会等独立组织架构,同时涉及董事会、管理层、执行层等多层次:董事会授权企业管制委员会监督气候相关事宜、董事会负责制定气候策略和监督相关议题管理;构建碳中和联合项目组、气候风险管理专班、节能减碳领导小组等;人力资源行政中心负责制定并执行节能减碳具体措施等2.将相关职责与组织层面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ESG管理职责合并:社会责任工作组负责企业碳盘查工作、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下设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工作组负责规划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方案12基准年是指为比较企业碳排放量信息而确定的特定历史年份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54(三)组织管理取得突破,减碳实践有序推进(三)组织管理取得突破,减碳实践有序推进组织管理维度关注企业减碳实践、碳信息管理相关的实践探索与披露内容,重点分析“组织减碳行为”“合规及气候风险管理”“碳绩效管理”“资源支持”“第三方核查/认证/评估/审计”“内部意识提升”等 6 个方面共 12 个信息点的披露情况。整体看,该维度披露率在 15.91%至 77.27%之间浮动,平均披露率约为 40%,反应出行业有序推进各层次减碳实践工作。“组织减碳行为”涵盖绿色能源、绿色产品、绿色包装与绿色运营四个方面,是企业减碳实践的重要体现。该部分披露整体呈现差异化与多样化并存的特点,一是绿色运营是组织管理中披露率最高的信息点(77.27%),披露内容多为企业开展的各项绿色运营与绿色办公实践活动。二是绿色能源管理及使用(31.82%)、绿色产品设计研发(25%)和绿色包装设计使用(22.73%)披露率基本一致,且仅有头部企业率先开展相关实践(仅排名前 30%企业披露)。披露率呈现较大差异的原因在于上述信息点均与主营业务紧密结合,企业创新性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但绿色运营有利于节省企业成本、提高运营效率,而其他信息点则需投入一些额外成本才可实现。案例案例 4:组织治理:组织治理-组织减碳行为组织减碳行为1.绿色能源管理及使用:自建分布式光伏、参与绿电绿证交易、新能源运输车辆替代、数据中心选址重点考虑绿色能源丰富的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55区域等2.绿色产品设计研发:数据中心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液冷服务器技术、高性能电源研发、共享单车设计生产、绿色建材研发等3.绿色包装设计使用:快递及外卖绿色包装设计研发与生产、开发基于行业特性的简约包装方案等4.绿色运营:节电节水、无纸化办公、智能化空调照明决策等合规及气候风险管理是行业核心关注要点之一,企业基于风险管理意识,长期关注并落实政策合规要求、主动识别并适应气候变化风险,以期对业务损害降到最低。其中,“合规要求识别及落实”信息点披露率达到 65.91%,重点在两个方面体现。一是目前仍以对标国际规则为主,披露企业中超半数参考 TCFD 等框架建议。二是国内规则初步受到重视,约三分之一企业参考联交所、上交所和深交所环境信息披露规则。“应对气候变化风险识别及适应性”披露率为 45.45%,近半数企业关注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理风险与转型风险,并开展应对措施制定和转型机遇分析。案例案例 5:组织治理:组织治理-应对气候变化风险识别及适应性应对气候变化风险识别及适应性1.气候风险识别:气候情景分析(如严格气候变化政策干预下的低排放情景、无气候变化政策干预下的高排放情景)、气候风险量化与排序(如开发影响量化工具、筛选重点气候风险)2.气候风险应对:应对措施制定(如建立管理制度、构建应急保障、开展雇员关怀)、转型机遇分析(如业务融合发展、预测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56转型成效)碳绩效管理是企业开展定量化碳披露的最直观体现。该部分整体呈现披露态势良好,披露分布较为均匀的特点。一是大中小型企业均开展了定量化信息披露探索,直接(范围一)碳排放量(56.82%)与能源间接(范围二)碳排放量(56.82%)披露率保持持平。二是头部企业逐步开展对供应链碳排放量的识别与管控,其他间接(范围三)碳排放量披露率达 22.73%,纳入类别由外购商品服务、商务旅行逐步扩展更多细分领域,如雇员通勤、上游与下游租赁资产等。“资源支持”作为组织管理中披露较差(18.18%)信息点,重点关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资金投入计划或支持情况。产业实践多体现为企业基于现有业务,通过探索绿色金融产品、提高清洁科技领域研发投入比例、发起绿色基金等方式开展资源支持。案例案例 6:组织治理:组织治理-资源支持资源支持1.探索绿色金融产品:提供绿色信贷、投资绿色债券、参加金融机构绿色存款计划等2.提高清洁科技领域研发投入比例:设立绿色技术研发资金、支持清洁技术专利研发、参与孵化新能源技术等3.发起绿色基金:对绿色低碳环保科技示范项目进行资金资助、对绿色低碳环保优秀青年科学家给予奖励“第三方核查/认证/评估/审计”作为该主题中披露率最低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57(15.91%)的信息点,主要关注企业开展碳绩效管理相关的第三方核查、认证、评估、审计工作。该信息点披露率较低的原因一方面是近半数企业仍未开展碳绩效管理,另一方面是企业出于成本考虑,未将第三方核查、认证、评估、审计纳入碳管理体系中。“内部意识提升”作为组织管理中披露情况较好的信息点(43.18%),产业实践主要表现为企业将员工意识融入绿色运营与绿色办公,通过设置长效绿色低碳行为激励机制、举办周期性趣味宣传活动、开展常规视频标语宣传等方式充分激发员工活力,提高员工参与积极性。案例案例 7:组织治理:组织治理-内部意识提升内部意识提升1.设置长效绿色低碳行为激励机制:对随手关灯、关空调、双面打印、回收纸箱等行为设置积分奖励;对员工通勤及差旅场景进行低碳量化并建立相应积分激励体系2.举办周期性趣味宣传活动:垂直马拉松、环保月、捐步数植树造林活动3.开展常规视频标语宣传:拍摄或推送环保宣传视频、张贴节能节水标语、制作节能宣传品(四)产业协同监督为主,减碳赋能步伐加快(四)产业协同监督为主,减碳赋能步伐加快产业协同维度关注企业对供应链上下游及生态圈的减碳意识传导及减碳协同作用,重点分析“生态圈及供应商监督管理措施”“生态圈及供应商履责支持措施”两个信息点的披露情况。整体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58看,当前行业内产业协同减碳仍以监督管理为主,头部企业的履责支持措施有待加强。“生态圈及供应商监督管理措施”披露率为 25%,行业实践中企业较为重视供应商绿色低碳发展情况,在供应商入库、产品与服务招标采购、供应商周期性定级等多个节点制定相关监督管理措施。案例案例 8:生态圈及供应链发展:生态圈及供应链发展-监督管理措施监督管理措施1.构建绿色采购管理制度:制定绿色采购管理规定、将环境保护能力和低碳发展列为供应商考核项2.开展供应商碳绩效管理:开展供应商碳盘查、减排潜力评估3.持续监测供应商能力:定期开展供应商考核与退出机制、对租赁数据中心能耗与碳排放持续监测分析“生态圈及供应商履责支持措施”披露率仅为 11.36%,不足监督管理措施的半数。披露多集中在行业前 15%企业,头部企业的供应链协同减碳责任意识初步显现。产业良好实践包括向供应商输出自有标准和技术、对供应商绿色低碳行为赋予绿色积分激励、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开展绿色物流解决方案设计、向合作伙伴提供节能减排培训等。减碳赋能维度关注互联网行业特色属性,基于面向消费者和面向产业两方面,重点分析“消费者/用户低碳价值倡导”“产业减碳赋能”两个信息点的披露情况。整体看,互联网行业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优势,体现了对其他产业及消费者等相关方的良好赋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59能效果。“消费者/用户低碳价值倡导”披露率较高(50%)且产业实践较好。一是行业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属性及信息传播特性,构建了低碳价值传导体系。二是企业依托细分领域的特色优势,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产业实践活动,形成了一批良好实践案例。案例案例 9:减碳赋能:减碳赋能-消费者消费者/用户低碳价值倡导用户低碳价值倡导1.基于主营业务协同开展:通过游戏输出低碳理念、鼓励创作者生产绿色科普视频、培训课程教学、相关公益直播2.基于主营业务独立开展:设立碳账户、打造个人碳积分、设置创意大赛环保创作赛道、开发减排方法学并根据用户行为核算减碳量、开设公益项目“产业减碳赋能”披露率为 25%,互联网行业基于面向产业的平台属性及数字技术优势,主要通过主营业务带动和数字技术赋能两方面挖掘减碳赋能潜力,助力千行百业减碳实践。案例案例 10:减碳赋能:减碳赋能-产业减碳赋能产业减碳赋能1.主营业务带动:在线办公服务、云计算服务、小微企业绿色评级及绿色贷款服务、废旧电池回收体系建设2.数字技术赋能:能源数字化平台、企业碳中和管理平台、低碳城市发展模型、数字化物流、低碳智慧工厂(五)展望夯实数据基础,强化价值传导能力(五)展望夯实数据基础,强化价值传导能力履责承诺与碳绩效管理是企业开展碳减排管理的重要数据基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60础,也是企业主动承担环境责任的重要体现。互联网行业提升自主减排能力需要各企业深入夯实碳排放数据统计基础,科学合理制定碳减排/碳中和定量化目标,并持续关注供应链碳排放定量化数据准确性与完整性,构建供应链协同减碳数据基础,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协同转型。互联网行业充分发挥平台属性与信息传播特性,将绿色低碳价值理念与主营业务深度融合,探索开展以长效性、周期性、趣味性为基础的各类低碳价值传导活动。互联网企业面向消费者及客户、内部员工等相关方持续输出绿色低碳价值理念,通过“互联网 ”赋能低碳办公、低碳交通、低碳生活,全面形成行业一体且独具特色的绿色低碳价值传导服务体系。同时,进一步推动以互联网行业为核心的绿色低碳生态圈建设,通过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生态圈履责支持等多种方式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实现绿色低碳共建与良好实践共享。同时,互联网行业持续深化牵引作用,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促进能源结构转型与生产制造全流程绿色化改造,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全面赋能千行百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七、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展望(一)着眼长远,加强企业信息披露能力建设(一)着眼长远,加强企业信息披露能力建设近年来,随着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战略深入实施,我国互联网行业正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日益凸显。可持续信息披露已成为行业价值成长、获取社会认同、保持核心竞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61争力的新型发展逻辑及有效路径,受到了社会公众、行业监管方、消费者及客户、舆论媒体、生态伙伴等相关方的普遍关注。互联网企业作为可持续发展实践主体,近几年在多利益相关方的驱动之下,信息披露意识普遍提升、实践水平稳中有进、特色主题披露显著增强。可持续信息披露只是对外展示的结果,重点仍在于企业信息披露的策划和管理能力,如所披露的内容是否与企业影响密切相关、所选择披露主题是否具备实质性、企业对核心主题是否具备风险管理措施、核心主题目标指标是否有定量化表现等。互联网企业要着眼长远,坚信只有做得好才能披得好,扎实提升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及 ESG 企业内部管理。一是建立跨部门、跨体系、跨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及 ESG 信息披露管理架构,着力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效落实到企业相关部门的日常经营和业务发展之中。二是牢牢把握信息披露的合规性、可及性、实质性、全面性、可比性原则,以切实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为基础,以有效保障所披露的信息易于被利益相关方获取及理解为目标,以如实准确披露企业对经济、环境和社会产生本质影响、或对利益相关方有实质性影响的信息为准绳,以尽可能完整披露正面和负面表现为方向,以持续增强量化数据的口径一致性及披露连贯性为思路,有效推动行业信息披露的持续深入发展。三是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信息披露管理流程,互联网企业基于自身实际发展阶段,选择更具适配性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开展对标研究,结合合规要求、业务经营状况、利益相关方期待、披露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62渠道等多方面因素,策划披露内容,开展信息采集/筛选/审核/批准,实施信息披露,跟踪披露效果,以企业管理促进披露质量提升,不断增强企业经营和决策的透明度,推动互联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二)直面挑战,推动行业披露标准落地实施(二)直面挑战,推动行业披露标准落地实施随着行业实践情况的稳步提升,富有行业特色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作为行业发展基石,对行业信息披露统一共识、规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体系仍面临多重挑战。一是国际标准与我国互联网行业的适用性仍需进一步探索,如何兼顾国际共识和我国国情文化、如何平衡通用主题和互联网行业特色、如何既要学习国际经验又要争取标准自主权,都是行业信息披露标准面临的必然之问。二是随着行业特色主题披露水平的显著提升,特色主题亟需开展标准体系顶层设计,以标准促共识,针对不同主题,逐步制定并完善特色信息披露标准已成为未来重要发展方向。三是当前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基础和管理能力差异较大,标准制定应适用于不同规模和发展阶段的互联网企业,为其提供友好指引既是标准制定的初衷所在,也对行业信息披露规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三)群策群力,共建信息披露多元共治体系(三)群策群力,共建信息披露多元共治体系目前,互联网行业正朝着健康、规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更为关注治理主体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从而更好保障消费者及用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63户等相关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技术向善,实现互联网生态正向价值引导。可持续信息披露可作为贯彻互联网行业共建共享共治路径的有效抓手。信息披露发展需要各利益相关方凝聚共识、发挥专长、积极推动,一是政策监管方进一步明确底线要求,督促企业提升披露意识并加强相应管理能力。二是金融机构、评级机构继续加大关注力度,持续将企业 ESG 表现作为其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为 ESG 表现较好的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渠道、更快的审批速度、更低的融资成本,以驱动互联网企业提升可持续信息披露水平。三是行业协会积极发挥平台作用,开展知识培训、宣传良好案例、组织行业活动等,为行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提供信息披露帮助。四是第三方服务机构发挥专业优势,响应行业需求,切实帮助有需求的互联网企业提升信息披露能力,有效降低企业与披露对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五是企业持续挖掘内生动力,进一步完善可持续信息管理能力。通过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努力,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推动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生态体系建设,贡献行业高质量发展,打造行业多元共治新格局。互联网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发展报告(2023 年)64附件:缩略语1.ESG: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治理(Governance)2.UNGC: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3.CSRD: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Reporting Directive)4.ESRS: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European SustainabilityReporting Standards)5.ISSB: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Standards Board)6.TCFD: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ask Force on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7.GRI: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8.EFRAG:欧洲财务报告咨询组(European Financial ReportingAdvisory Group)9.IFRS: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nternational FinancialReporting Standards Foundation)10.SASB:可持续性会计准则委员会(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Standards Board)11.VRF:价值报告基金会(Value Reporting Foundation)12.TNFD:自然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Taskforce for Nature-relatedFinancial Disclosures)13.APP: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lication)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 52 号邮编:100191电话:传真:网址: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02 72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普华永道:2023年上半年中国科技、媒体及通信行业 (TMT) IPO回顾与前瞻报告(26页).pdf

    中国科技、媒体及通信行业(TMT)IPO回顾与前瞻2023年上半年2023年9月普华永道目录1.中国TMT行业IPO回顾32.总结及展望232中国TMT行业IPO回顾普华永道中国TMT行业IPO趋势 2023年上半年中国中国TMT行业行业IPO数量与融资额数量与融资额 2023年上半年年上半年*数据来源于Wind 资讯人民币(亿元)4数量(起)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TMT公司的上市数量及融资金额均有所下降。2023年第二季度,在国内资本市场科创板及创业板的带动下,中国内地TMT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有所回暖,上市企业数量与2022年同期基本持平。2023年上半年内地TMT企业IPO数量较2022年下半年的124起下滑至66起。融资总额由2022下半年的约人民币1,335亿元下降至约人民币829亿元。2023年上半年于科创板上市的绍兴中芯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融资额约111亿人民币)为2023年上半年最大的内地TMT企业IPO。1,0244831,511571436 38 32 36 67 57 26 40 00708002004006008001,0001,2002021 Q32021 Q42022 Q12022 Q22022 Q32022 Q42023 Q12023 Q2融资额(亿元)数量普华永道中国TMT行业IPO数量 2023年上半年2023年上半年,国内资本市场依然为内地TMT企业的主要上市选择地,有39%的内地TMT企业选择在科创板上市,20%的内地TMT企业选择在创业板上市,14%的内地TMT企业选择在北京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国内主板上市的占比为3%,而24%的内地TMT企业选择在香港及海外上市。5中国中国TMT行业行业IPO分板块数量分板块数量 2023年上半年年上半年*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数量(起)普华永道4 1 3 1 4 2 2 12 9 10 9 24 11 3 10 14 15 14 16 20 19 5 21 3 8 2 4 4 13 7 2 3 5 3 6 15 12 11 5 0070802021 Q32021 Q42022 Q12022 Q22022 Q32022 Q42023 Q12023 Q2主板深圳创业板科创板北证香港及海外上市普华永道中国TMT行业IPO融资总额 2023年上半年2023年上半年,有有16家内地家内地TMT公司选择香港及海公司选择香港及海外上市外上市,获得约人民币41亿元融资额,占总融资额的5%,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3亿元。其中,陆金所以介绍形式于香港上市;科创板有科创板有26起起TMT行业IPO,共获得约人民币606亿元融资额,占总融资额的74%,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23亿元;深圳创业板有深圳创业板有13起起TMT行业IPO,共获得约人民币142亿元融资额,占总融资额的17%,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11亿元;主板主板有有2起起TMT行业IPO,获得约人民币28亿元融资额,占总融资额的3%,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14亿元。在在北京交易所挂牌的国内北京交易所挂牌的国内TMT企业共计企业共计9家家,获得约人民币12亿元融资额,占总融资额的1%,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1亿元。6中国中国TMT行业行业IPO分板块融资总额分板块融资总额 2023年上半年年上半年人民币(亿元)*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普华永道58229426836234744030527842493004005006002021 Q32021 Q42022 Q12022 Q22022 Q32022 Q42023 Q12023 Q2主板深圳创业板科创板北证香港及海外上市普华永道2023年上半年TMT行业IPO关键财务数据 收入2023年上半年,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IPO共42起,占比64%;软件与服务行业20起,占比30%;媒体行业4起,占比6%。其中,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企业的整体收入规模较高。7技术硬件与设备:泛指电脑硬件/外设等,电子及光电设备、通信设备、半导体等软件与服务:泛指基础软件、应用软件、IT服务、电信服务、互联网服务等媒体:泛指传统媒体、影视、广告、文化传播、娱乐与休闲等*陆金所收入规模远超同期上市的其他企业,为避免影响平均值故排除在外2023年上半年中国年上半年中国TMT行业行业IPO 上市前最近一个财务年度的平均收入(分行业)上市前最近一个财务年度的平均收入(分行业)人民币(亿元)*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数量(起)普华永道31.229.5721.364225303540455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技术硬件与设备软件与服务(除陆金所外)媒体平均收入(亿元)数量普华永道2023年上半年TMT行业IPO关键财务数据 收入2023年上半年,除于香港以介绍形式上市的陆金所外,于主板上市的深圳中电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收入规模较高,导致于主板上市企业的平均收入较高。82023年上半年中国年上半年中国TMT行业行业IPO 上市前最近一个财务年度的平均收入(分板块)上市前最近一个财务年度的平均收入(分板块)*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陆金所收入规模远超同期上市的其他企业,为避免影响平均值故排除在外220.538.0830.034.9413.80215202530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证香港及海外(除陆金所外)平均收入(亿元)数量人民币(亿元)数量(起)普华永道2023年上半年TMT行业IPO关键财务数据 收入2023年上半年,科创板、创业板及北证上市国内TMT企业的收入规模较以往期间相对稳定。主板上市公司的收入规模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于主板上市的深圳中电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收入规模较高)。赴香港及海外上市的企业收入规模较之前期间有所下降。9中国中国TMT行业行业IPO 上市前最近一个财务年度的平均收入(分板块)上市前最近一个财务年度的平均收入(分板块)*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人民币(亿元)220.538.0830.034.9413.824.5513.9411.073.817.274.2120.6222.43.65114.73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证香港及海外2023上半年2022下半年2022上半年*2023年上半年于香港上市的陆金所、2022年下半年于香港上市的腾讯音乐及2022年上半年于主板上市的中国移动收入规模远超同期上市的其他企业,为避免影响平均值故排除在外普华永道131V 23年上半年TMT行业IPO关键财务数据 收入 2023年上半年,在主板新上市主板新上市的2家TMT公司中,1家公司上市前一财务年度年收入超过人民币50亿元,占50%;另1家公司的年收入小于人民币10亿元,占50%。2023年上半年,在深圳创业板新上市深圳创业板新上市的13家TMT公司中,3家公司的年收入在人民币10亿至50亿元之间,占23%;10家公司的年收入小于人民币10亿元,占77%。2023年上半年,在科创板新上市科创板新上市的26家TMT公司中,2家公司上市前一财务年度年收入超过人民币50亿元,占8%;6家公司的年收入在人民币10亿至50亿元之间,占22%;18家公司的年收入小于人民币10亿元,占70%。2023年上半年,在香港及海外新上市香港及海外新上市(含陆金所)的16家国内TMT公司中,2家公司上市前一财务年度年收入超过人民币50亿元,占13%;5家公司的年收入在人民币10亿至50亿元之间,占31%;9家公司的年收入小于人民币10亿元,占56%。2023年上半年,在北京交易所挂牌上市北京交易所挂牌上市的9家国内TMT公司中,1家公司的年收入在人民币10亿至50亿元之间,占11%;8家公司的年收入小于人民币10亿元,占89%。主板主板深圳创业板深圳创业板香港及海外香港及海外科创板科创板50亿元1050亿元10亿元10北京交易所北京交易所*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23w%8pPP%普华永道2023年上半年TMT行业IPO关键财务数据 净利润2023年上半年,类属于软件与服务类上市企业的粉笔有限公司、北森控股有限公司及易点云等上市前一财务年度尚处于亏损状态,导致软件与服务类企业处于平均净亏损状态。11技术硬件与设备:泛指电脑硬件/外设等,电子及光电设备、通信设备、半导体等软件与服务:泛指基础软件、应用软件、IT服务、电信服务、互联网服务等媒体:泛指传统媒体、影视、广告、文化传播、娱乐与休闲等2023年上半年中国年上半年中国TMT行业行业IPO 上市前最近一个财务年度的平均净利润(分行业)上市前最近一个财务年度的平均净利润(分行业)人民币(亿元)数量(起)*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普华永道1.65-2.357.35422530354045-4.00-2.000.002.004.006.008.00技术硬件与设备软件与服务(除陆金所外)媒体平均净利润(亿元)数量普华永道2023年上半年TMT行业IPO关键财务数据 净利润由于香港及海外市场对尚未盈利的企业带亏损上市接受度较高,2023年上半年于香港及海外上市(除陆金所外)的15家TMT企业中共有6家处于亏损状态,主要为粉笔有限公司、北森控股有限公司、易点云有限公司及禾赛科技等,导致香港及海外上市企业(除陆金所外)处于平均净亏损状态。(*注:部分香港上市企业的净亏损是由优先股等金融工具价值变动导致,其日常经营实处于盈利状态)122023年上半年中国年上半年中国TMT行业行业IPO 上市前最近一个财务年度的平均净利润(分板块)上市前最近一个财务年度的平均净利润(分板块)人民币(亿元)*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数量(起)2.371.331.89-1.450.52215202530-2.00-1.50-1.00-0.500.000.501.001.502.002.503.00主板创业板科创板香港及海外(除陆金所外)北证平均净利润(亿元)数量普华永道2023年上半年TMT行业IPO关键财务数据 净利润13中国中国TMT行业行业IPO 上市前最近一个财务年度的平均净利润(分板块)上市前最近一个财务年度的平均净利润(分板块)人民币(亿元)*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2.371.331.89-1.450.521.731.51.14-3.840.484.062.040.96-8.10.38-10.00-8.00-6.00-4.00-2.000.002.004.006.00主板创业板科创板香港及海外北证2023上半年2022下半年2022上半年2023年上半年,赴内地资本市场上市的TMT企业的利润规模虽有波动但相对保持稳定。赴香港及海外上市的企业整体亏损规模较之前期间有所下降。*2023年上半年于香港上市的陆金所及2022年上半年于主板上市的中国移动利润/亏损规模远超同期上市的其他企业,为避免影响平均值故排除在外普华永道11 23年上半年TMT行业IPO关键财务数据 净利润 2023年上半年,在主板新上市主板新上市的2家TMT公司中,有1家公司上市前一财务年度的净利润在人民币1亿至5亿元之间,占50%;另1家公司的净利润在人民币1亿元以内,占50%。2023年上半年,在深圳创业板新上市深圳创业板新上市的13家TMT公司中,6家公司的净利润在人民币1亿至5亿元之间,占46%;7家公司的净利润在人民币1亿元以内,占54%。2023年上半年,在科创板新上市科创板新上市的26家TMT公司中,有3家公司上市前一财务年度的净利润超过人民币5亿元,占12%;8家公司的净利润在人民币1亿至5亿元之间,占31%;15家公司的净利润在人民币1亿元以内,占57%。2023年上半年,在香港及海外新上市香港及海外新上市(含陆金所)的16家TMT公司中,有3家公司上市前一财务年度的净利润超过人民币5亿元,占18%;1家公司的净利润在人民币1亿至5亿元之间,占6%;6家公司的净利润在人民币1亿元以内,占38%;6家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占38%。2023年上半年,在北京交易所挂牌上市北京交易所挂牌上市的9家国内TMT公司中,1家公司的净利润在人民币1亿至5亿元之间,占11%;8家公司的净利润在人民币1亿元以内,占89%。香港及海外香港及海外科创板科创板5亿元15亿元1亿元亏损主板主板深圳创业板深圳创业板14北京交易所北京交易所*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46T1W%688PP%普华永道A股上市TMT企业市盈率趋势A股上市TMT企业(除科创板外)的平均市盈率在2022年12月底较6月底保持平稳。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在A股上市的TMT公司平均市盈率为41倍。截至2022年6月30日,在A股上市的TMT公司平均市盈率为33倍。截至2022年12月31日,在A股上市的TMT公司平均市盈率为34倍。截至2023年6月30日,在A股上市的TMT公司平均市盈率为47倍,依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注:市盈率为评价一家公司时所测算的该公司当前股价相对于每股盈利的比率。*数据来源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市盈率(倍)15截止截止2023年年6月月30日日A股上市股上市TMT企业市盈率企业市盈率普华永道40455031/12/202130/06/202231/12/202230/06/2023普华永道科创板进展(1/2)截至2023年6月30日于科创板挂牌上市的企业中,230家家TMT行业企业的总融资额行业企业的总融资额为人民币为人民币4,299亿元亿元,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18.69亿元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为平均首发市盈率为86倍;倍;113家医疗保健类企业总融资额为1,808亿元,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16.00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为79倍;129家工业制造类企业总融资额为1,616亿元,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12.53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为62倍;57家材料及化工类企业总融资额为621亿元,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10.89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为58倍;9家零售消费类企业总融资额为108亿元,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11.97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为36倍;2家其他行业企业总融资额为12亿元,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5.82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为34倍。截止截止2023年年6月月30日科创板分行业融资额及平均融资额日科创板分行业融资额及平均融资额截止截止2023年年6月月30日科创板分行业平均首发市盈率日科创板分行业平均首发市盈率16*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平均融资额总融资额市盈率(倍)4,299 1,808 1,616 621 108 12 18.6916.0012.5310.8911.975.820.005.0010.0015.0020.0025.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TMT行业医疗保健工业制造材料及化工零售消费其他融资额(人民币亿元)平均融资额(人民币亿元)86 79 62 58 36 34 00708090100TMT行业医疗保健工业制造材料及化工零售消费其他普华永道科创板进展(2/2)2023年上半年,共有41家企业于科创板上市,总融资额为人民币877亿元,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币21.39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约为90倍。这其中,26家家TMT行业行业企业的总融资额为人民币企业的总融资额为人民币606亿元亿元,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23.31亿元亿元,平均首发市平均首发市盈率为盈率为92倍倍;4家医疗保健类企业总融资额为人民币81亿元,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20.25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为80倍;10家工业制造类企业总融资额为人民币161亿元,平均融资额人民币16.10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为89倍;1家材料及化工类企业融资额为人民币29亿元,首发市盈率为59倍。2023年上半年科创板分行业融资额及平均融资额年上半年科创板分行业融资额及平均融资额2023年上半年科创板分行业平均首发市盈率年上半年科创板分行业平均首发市盈率17*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平均融资额总融资额市盈率(倍)606 81 161 29 23.31 20.25 16.10 29.00 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TMT行业医疗保健工业制造材料及化工融资额(人民币亿元)平均融资额(人民币亿元)92 80 89 59 00708090100TMT行业医疗保健工业制造材料及化工普华永道创业板进展(1/2)自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挂牌上市以来,共有464家企业于创业板上市,总融资额为人民币4,580亿元,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9.87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为38倍。这其中,117家家TMT行业企业的总融资额为人民币行业企业的总融资额为人民币1,174亿元亿元,平均融资额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为人民币10.03亿元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为平均首发市盈率为47倍倍;46家医疗保健类企业总融资额为598亿元,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12.99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为51倍;145家工业制造类企业总融资额为1,179亿元,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8.13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为32倍;68家材料及化工类企业总融资额为709亿元,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10.43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为36倍;84家零售消费类企业总融资额为894亿元,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10.64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为32倍;4家其他行业企业总融资额为27亿元,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6.75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为28倍。截止截止2023年年6月月30日创业板注册制分行业平均首发市盈率日创业板注册制分行业平均首发市盈率截止截止2023年年6月月30日创业板注册制分行业融资额及平均融资额日创业板注册制分行业融资额及平均融资额18市盈率(倍)*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平均融资额总融资额1,174 598 1,179 709 894 27 10.03 12.99 8.13 10.43 10.64 6.75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TMT行业医疗保健工业制造材料及化工零售消费其他融资额(人民币亿元)平均融资额(人民币亿元)47 51 32 36 32 28 00TMT行业医疗保健工业制造材料及化工零售消费其他普华永道创业板进展(2/2)2023年上半年,共有52家企业于创业板上市,总融资额为人民币648亿元,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12.46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为46倍。这其中,13家家TMT行业企业的总行业企业的总融资额为人民币融资额为人民币142亿元亿元,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10.92亿元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为平均首发市盈率为50倍倍;3家医疗保健类企业总融资额为44亿元,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14.67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为58倍;20家工业制造类企业总融资额为249亿元,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12.45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为43倍;6家材料及化工类企业总融资额为88亿元,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14.67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为40倍;10家零售消费类企业总融资额为125亿元,平均融资额为人民币12.50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为47倍。2023上半年上半年创业板注册制分行业平均首发市盈率创业板注册制分行业平均首发市盈率2023年上半年年上半年创业板注册制分行业融资额及平均融资额创业板注册制分行业融资额及平均融资额19市盈率(倍)*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平均融资额总融资额142 44 249 88 125 10.92 14.67 12.45 14.67 12.50 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TMT行业医疗保健工业制造材料及化工零售消费融资额(人民币亿元)平均融资额(人民币亿元)50 58 43 40 47 00TMT行业医疗保健工业制造材料及化工零售消费普华永道港股市场进展2023年上半年,共有33家中国内地企业于港股主板上市,总融资额为港币178亿元,平均融资额为港币5.39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除亏损企业外)约为17倍。这其中,10家家TMT行业企业的总融资额为港币行业企业的总融资额为港币23亿元亿元,平均融资额为港币平均融资额为港币2.29亿亿元元,平均首发市盈率平均首发市盈率(除亏损企业外除亏损企业外)为为22倍倍;7家医疗保健类企业总融资额为港币38亿元,平均融资额为港币5.47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除亏损企业外)为17倍;5家工业制造类企业总融资额为34亿元,平均融资额为港币6.82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除亏损企业外)为14倍;2家材料及化工类企业总融资额为港币4亿元,平均融资额为港币1.94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除亏损企业外)为10倍;4家零售消费类企业总融资额为港币66亿元,平均融资额为港币16.42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除亏损企业外)为25倍;5家其他行业企业总融资额为港币13亿元,平均融资额为港币2.58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除亏损企业外)为11倍。2023年上半年港股分行业平均首发市盈率年上半年港股分行业平均首发市盈率2023年上半年港股分行业融资额及平均融资额年上半年港股分行业融资额及平均融资额20市盈率(倍)*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总融资额平均融资额22 17 14 10 25 11 051015202530TMT行业医疗保健工业制造材料及化工零售消费其他23 38 34 4 66 13 2.295.476.821.9416.422.58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007080TMT行业医疗保健工业制造材料及化工零售消费其他融资额(亿元港币)平均融资额(亿元港币)普华永道美股市场进展2023年上半年,共有19家中国内地企业于美股上市,总融资额为4.73亿美元,平均融资额为0.25亿美元,平均首发市盈率(除亏损企业外)约为28倍。这其中,6家家TMT行业企业的总融资额为行业企业的总融资额为2.99亿美元,平均融资额为亿美元,平均融资额为0.5亿美元,平均首发市盈率亿美元,平均首发市盈率(除亏除亏损企业外损企业外)为为38倍倍;1家医疗保健类企业融资额为8百万美元,首发市盈率为32倍;3家工业制造类企业总融资额为0.23亿美元,平均融资额为0.08亿美元,平均首发市盈率(除亏损企业外)为47倍;2家材料及化工类企业总融资额为0.13亿美元,平均融资额为0.07亿美元,平均首发市盈率(除亏损企业外)为19倍;3家零售消费类企业总融资额为0.36亿美元,平均融资额为0.12亿美元,平均首发市盈率(除亏损企业外)为24倍;4家其他行业企业总融资额为0.94亿美元,平均融资额为0.24亿美元,平均首发市盈率(除亏损企业外)为9倍。2023年上半年美股分行业平均首发市盈率年上半年美股分行业平均首发市盈率2023年上半年美股分行业融资额及平均融资额年上半年美股分行业融资额及平均融资额21市盈率(倍)*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总融资额平均融资额38 32 47 19 24 9 055404550TMT行业医疗保健工业制造材料及化工零售消费其他2.99 0.08 0.23 0.13 0.36 0.94 0.500.080.080.070.120.240.000.100.200.300.400.500.600112233TMT行业医疗保健工业制造材料及化工零售消费其他融资额(亿美元)平均融资额(亿美元)普华永道2023年上半年,赴香港二次上市的TMT企业为陆金所,以介绍形式于香港上市。赴香港二次上市TMT企业二次上市日期二次上市日期企业名企业名二次上市地二次上市地已上市地已上市地融资额融资额2023年4月14日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主板纽交所以介绍形式上市普华永道22总结及展望普华永道总结及展望2023年3月,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发布了关于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的咨询总结,并确定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加入第18C章。18C章的实行,进一步降低了尚处于初步商业化或未完成商业化阶段的特专科技公司的上市门槛,将利好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行业领域的企业,也彰显了联交所吸引科技企业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决心。近期香港特区政府宣布成立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此举将进一步促进香港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升其竞争力。预期在多项不稳定因素消退后,随着市场需求的恢复,香港资本市场正逐步重拾动力,也将持续吸引特专科技企业赴港上市。2023年上半年,注册制在中国资本市场全面实行。在审核发行效率及上市可预期性进一步提升的同时,中介机构资本市场“看门人”的责任也被强化压实,市场生态正不断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亦更加清晰。近期证监会发布了多项资本市场政策调整。政策组合拳的出台,体现了决策层活跃A股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决心。相关政策也将进一步引导A股市场良性长远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A股资本市场将行稳致远,科技创新企业在修炼内功提升业绩的同时也将逐步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23年上半年,中概股赴美上市数量有所回暖。随着境外上市备案管理相关制度规则的落地,正逐步形成更加透明、高效、顺畅的境外上市监管协调机制,使得中国企业走向海外资本市场的道路得到了规范有效的支撑。境外上市渠道的持续畅通,将为内地TMT企业寻求资本市场上市提供更多的选择及灵活性。24普华永道上海王殷明王殷明审计业务合伙人普华永道中国主要联系人深圳北京张翌张翌中国北区审计市场主管合伙人普华永道中国刘雨鸥刘雨鸥审计业务合伙人普华永道中国翁颖晶翁颖晶审计业务合伙人普华永道中国陈建孝陈建孝审计业务合伙人普华永道中国周伟然周伟然全球TMT行业主管合伙人普华永道中国高建斌高建斌中国内地TMT行业主管合伙人及华中区私募股权基金业务组主管合伙人普华永道中国广州林晓帆林晓帆审计业务合伙人普华永道中国蔡智锋蔡智锋中国内地媒体行业主管合伙人普华永道中国 普华永道。版权所有,未经普华永道允许不得分发。普华永道系指普华永道网络中国成员机构,有时也指普华永道网络。详情请进入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1-15 26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2020国风爆品的进阶之路(25页).pdf

    2020年国风爆品的进阶之路 微播易2020.9 详析花西子的社媒营销策略 花西子 2017年3月花西子成立,并且依靠国风文化迅速崛起,坚持以“东 方彩妆,以花养妆”作为品牌的定位和理念的,随着强大明星阵容 和顶级主播加持,实现3年10亿,成为国货彩妆领域的现象级新锐 品牌。在2020年618 之际品牌更是收获了超 1.9 亿销售额,在天猫 彩妆类目排名第一,从产品设计、明星选择、头部KOL投放、全渠 道社媒营销等全方位收割有品质的年轻消费人群 花西子:明确的品牌定位和爆款产品,助力品牌知名度暴涨 2018年1月-2020年8月“花西子”品牌百度搜索指数趋势图 2019年9月28日,李佳琦 正式官宣担任花西子首席 推荐官 2019年3月12日,李 佳琦推荐花西子散粉 2019年5月8日,花西子官 方正式宣布鞠婧祎成为品牌 首位代言人 6 月 29 日 花西子 的歌曲在 QQ 音乐重磅 上线 七夕重磅新品 “同心 锁口红”及 “齐眉同 心妆匣” 限定礼盒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2018.1-2020.8 2018-2020上半年花西子的品牌 互联网搜索次数和关注度增长 2938% 2020年,花西子通过音乐上线、新品发布、直播带货、KOL视频 种草等品牌推广手段迅猛推进,品牌声量、关注度指数级增长 从产品、代言人、种草/直播等全方位内容营销锁定品牌影响力 如国货、美妆、彩妆、口红、眼影、 散粉、眼妆、眉笔、蜜粉 产品相关 如代言、周深、杜鹃、鞠婧祎、以及 周边的女神、新歌、短片、歌手 明星代言人相关 李佳琦淘宝直播带货花西子雕花口红, 周深&杨迪花西子专场 直播带货相关 如国风、古风、复古、服饰、绘画、新 歌、包装、国语、美食、潮流、萌宠 国风圈层相关 如试色、评测、开箱、视频、教程、 音乐、短片、搞笑、预告 种草方式相关 如学生、新星、萌新、新手、仙女、 油皮、美女 种草对象相关 数据来源:微播易大数据平台,在六大社媒平台以“花西子”为关键词检索上万条投放数据统计及分析,2020.1.1-2020.8.5 花西子打造差异化爆款彩妆,跻身美妆新国货顶流 独特产品力 明确的国风品牌理念, 产品成分和工艺独特, 利用创新的产品概念 和营销方式更迭,爆 款频出 “引爆型”线上营 销矩阵 明星阵容 头部顶流 KOL为主的投放组合 策略,同时搭配长尾 账号的持续扩散,品 牌内涵持续输出,品 牌关注度迅速提升 国风圈层营销 以国风入圈,结合创 意内容营销、跨界联 名、音乐营销、节点 营销等出圈,逐层打 透的营销策略 用户共创 亲近粉丝,打造用户 参与感,用户以美妆 体验官的身份,参与 到产品评测,从而增 强品牌忠诚度 产品力:从成分、工艺到价格,硬核产品力打造差异化的爆款彩妆 “东方彩妆,以花养妆”的国风品牌理 念,从品牌取名、包装设计、色调搭配 等均具有浓郁的东方韵味 01 古风理念,产品造型 02 成分天然,工艺出圈 04 安全健康,高性价比 产品主打以花卉草本精华为主要成分, 产品设计中的微雕、浮雕等多种精妙 工艺,雕花口红让花西子迅速“出圈” 推崇古法养妆,产品配方会用到一些自然花卉 以及草药提取物,安全健康,中国风、高颜值 且高性价比 03 品类扩展,突破尝试 围绕彩妆口红、眼影、蜜粉等基本品 类外,向周边妆前乳、唇膜等新品类 扩展,贴合护肤品类,进击高端品牌 线上营销矩阵:以明星阵容 头部KOL为主,全方位引爆种草 与乔欣、张嘉倪、吉克隽逸、张柏芝、李斯丹 妮等明星合作,在抖音、小红书、微博等新平 台推荐花西子,实力种草,增加曝光机会 杜鹃:古典面庞,清冷气质,完美契合品牌宣传语“东方佳人,绝世独立” 鞠婧祎:东方美人代言东方美妆,完美契合,带动粉丝支持 周深:古风文化品牌大使,古风新歌花西子,品牌宣传“高山流水遇周深” 明 星 代 言 明 星 合 作 明星阵容: 符合品牌气质的代言人,强 化品牌认知;和众多明星合 作推广,深耕粉丝经济 头部KOL: 主播制造话题、专业评测、 美妆教程等方式种草用户, 提高品牌认知度和可信度 腰尾部KOL: 承接头部KOL热度,做长尾 效应的传播,持续放大品牌 声量 头 部 代 表 花西子&腰部KOL主要分布在小红 书(45.3%)和抖音(30.1%) 李佳琦Austin&花西子雕花口红; 毛光光&花西子散粉; 认真少女_颜九&花西子雕花口红; 深夜徐老师&眼影盘; 道上都叫我赤木刚宪&粉饼; 仙姆SamChak&花西子散粉 张铁锤SKY&花西子散粉; 种草大户萌叔Joey&花西子粉饼 B站 抖音 快手 微博 小红书 花西子&尾部KOL&花西子主 要在微博(70%) B站 抖音 快手 微博 小红书 数据来源:微播易大数据平台,在六大社媒平台以“花西子”为关键词检索上万条投放数据统计及分析,2020.1.1-2020.8.5 超头部KOL线上种草 线下梯媒广告渗透,打通全链路营销闭环 花西子抓住新消费人群爆发强大购买力的机遇,以输出品牌文化来带动产品消费,独特的引流打法深度绑定知名达人卖力吆喝, 打造了诸多爆款单品,首战双十一,销售额轻松破亿。此外,花西子发力进军社区提升品牌力,深入多个层次的城市消费者生活 场景,狠抓线下流量入口。 微博官宣李佳琦为“首席推荐官”,首发为 雕花口红代言的视频互动超2W 不同于完美日记的“下沉”,花西子则更偏好大流量KOL种草,绑定李佳琦 为品牌推荐官,在社交媒体做深度、全方位的种草安利引流 加入李佳琦双十一 盘点好物豪华套餐 获赞15W 镇店单品散粉获重 点推荐,点赞人数 超105W 花西子借力楼宇广告,发力进军社 区提升品牌力,通过KOL种草力 线 下提升品牌力,打通全链路营销 楼宇广告 种草品类&方式:重点从产品侧和品牌侧持续打造全网爆款 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花西子在社媒平台最受欢迎的十大内容种草方式 花西子在社媒平台最热门的十大种草品类 数据来源:微播易大数据平台,在六大社媒平台以“花西子”为关键词检索上万条投放数据统计及分析,2020.1.1-2020.8.5 狠毒女孩Money&花西子全线测评MOCA初体验&花西子眼影盘开箱 美妆情报局&眼妆教程 小梦李孟羲&仿妆教程口红试色 专业种草 &重推产品 明星代言 &重推品牌 种草内容:定制化内容最大化渗透不同平台的多元圈层用户 数据来源:微播易大数据平台,在六大社媒平台以“花西子”为关键词检索上万条投放数据统计及分析,2020.1.1-2020.8.5 明星代言&活动预告 微博侧重代言人相关、活动预告 (如抽奖、新品试用、直播预告 等)、品牌宣传等信息 高颜值&有趣&时尚 抖音上推出开箱视频,发起#卸 妆卸出脸谱妆#挑战赛、以及创 意测评等 产品使用体验 小红书倾向于了解对产品详情、 使用教程、体验评价等信息 新国货品牌增长 微信上侧重代言人相关、活动预告 (如抽奖、新品试用、直播预告 等)、品牌宣传 好玩&颜值&性价比 快手上寻找KOL主播进行口红试色、 专业评测和开箱测评 国风及周边相关 B站上推出仿妆、二次元、华服展 示、国风歌舞、古代食物做法 花西子重点传播阵地及定制化内容 跨界种草营销:国风营销玩出新高度,助力品牌裂变式出圈 数据来源:微播易大数据平台,在六大社媒平台以“花西子”为关键词检索上万条投放数据统计及分析,2020.1.1-2020.8.5 花西子 古风音乐花西子 绘画种草花西子 热门游戏花西子 老牌名酒 花西子 传统文化花西子 影视剪辑花西子 创意剧情花西子 汉服时装 国风圈层营销:从国粉圈向外破圈传播,品牌认知度暴涨 数据来源:微播易大数据平台,在六大社媒平台以“花西子”为关键词检索上万条投放数据统计及分析,2020.1.1-2020.8.5 核心国风圈 泛国风粉圈 关联粉圈 话题/活动传播 微博是饭圈女孩的集结地,制造出圈 话题造声势 种草带货 社交平台互动&直播带货&深度种草, 转化品牌粉丝 品牌代言 品牌&明星联名推出明星定制款、限 量款,宠爱粉丝 美容 美妆 明星 名人 国潮 影视 剪辑 音乐 综合 演奏 /MV 时尚 游戏 风尚 标 综艺 美食 圈 社科 人文 二次 元 日常 生活 文创 古风 财经 服饰 12.30% 20.91% 57.64% 短片 搞笑 绘画 美食圈 影视剪辑 音乐综合 MV 日常 明星 美妆 花西子-B站相关种草视频所属类别TOP10 国风文化重点渗透在明星、影视文娱、国风音乐、美容美妆、时尚潮流等不同领域,同时向国风服饰、文创、二次元、社科人文 等泛国风圈层扩散。此外,平台粉丝群差异明显,在抖音上玩国风特效和古风舞、B站上研究国风IP动漫、国漫妆、古妆教程等 用户共创:亲近粉丝,让消费者充分参与产品决策 “加入我们,一起做东方国货彩妆” 微信小程序花西子体验官-招募用户体验新品-用户反馈信息-花西 子回收反馈-产品优化调整-90%消费者认为产品OK-重新投放市场 花西子 用户反馈,评论积极 花西子-社媒投放策略总结 从细节打造东方彩妆品牌 从品牌logo、KV(Key Vision)、代言人、音乐等各个品牌细节打造“东方 彩妆“的概念,强化品牌辨识度,实现用户心智种草 “引爆型”线上营销矩阵 种草策略上偏向明星 头部kol的组合,通过少量的流量级KOL达到大范围粉 丝覆盖,深度绑定李佳琦做各品类种草带货,爆款营销玩法 微博、小红书、抖音和B站是内容营销主阵地 社交/短视频平台的基因和用户属性不同,定制化内容种草成为趋势,让用户 舒适的“恰饭”才能影响用户心智 国风圈层营销打造品牌辨识度 国潮产品从核心国风粉“入圈”精准营销,并且层层击穿泛国风圈层,品牌认 知度暴涨,全方位引爆种草能量 国风美妆品牌热选达人推荐 账号来源:微播易大数据平台-KOL账号资源库 平台账号名称账号标签粉丝数 抖音冬夏&安柒动漫/影视/角色扮演53.3w 抖音MR 丞搞笑/鬼畜158w 抖音阿贵的画动漫漫画164.3w 抖音兔兔二次元/变装/日系/可爱/情侣182w 快手十万个杜森森时尚/美妆/种草/搞笑69w 快手元气六六六时尚/美妆/种草74w B站小梦李孟羲美妆/cosplay/汉服22.1w B站七爷家的小天影视剪辑/种草2.1w B站佛心观莲哒哒仿妆/种草/小姐姐8.8w B站千亿夏银河美少年/半次元15.2w B站化妆师Regina时尚/美妆/种草/达人42.2w B站江清月辞时尚/美妆11.7w 小红书菈芙仿妆/种草/小姐姐43.9w 小红书七叶酱古风妆容/教程/好物分享7.9w 小红书荔枝味雪菲力时尚/美妆/舞蹈/穿搭/volg19.9w 小红书陈雪碧-护肤/穿搭/运动/瘦身/探店/摄影/绘画21.8w 微博顾小思美妆/古风126.9w 微博是可可不加糖时尚美妆/仿妆热搜/护肤447w 微博郭蕾Lacy时尚/美妆/穿搭/古风/唱歌/吉他515w 微博蕾好城市旅游/探店/汉服/古风/穿搭/护肤/拍照156w 爆品方法论及数据赋能 国风文化 极致产品 依据品牌定位和目标,打造 品牌文化,差异化竞争做极 致爆品 明星代言 KOL组合投放 选择与品牌调性高度契合的明星代 言收割饭圈经济;头腰尾部KOL组 合投放,在社媒平台深度种草 跨界合作/IP营销 选择与Z世代契合的热门IP跨 界联合营销,IP 产品;IP 造 节,营销造势、产品出圈 全渠道渗透 通过社交/短视频等平台聚集流量 池,KOL引爆、UGC共创,社交引 爆,线下店铺和电商平台铺货成交 用户关系维护 通过产品体验官/新品试用员等身 份让用户积极反馈,即时反馈和 优化,链路打通 不同领域的KOL,通过创意表达将圈层产品和文化故事传递给粉丝,助力品牌口碑和认知度传播 打造极致产品,亲近新人群,触达新圈层,提升品牌口碑和认知 种草带货4.0-图文/短视频种草 直播拔草 KOC晒单 整合头部KOL的影响力及中腰部的专业领域的背书,以及长尾KOL的口碑优势,配合电商大节点的直播促销,KOC用户的晒单,形成体系化的品牌跟风现象。 用户级腰部KOL, 多平台测评试用建立口碑 埋 Step-02Step-03Step-04Step-05Step-06 借势头部影响力,植入 产品做好埋点 圈层大V深挖并种草鼓励消费者社交晒单 品效双丰收 挖播拔晒测 Step-01 KOLKOSKOC/长尾 种子圈层效果测试 头部打造 广泛认知 腰部跟风 深化认识 用户引爆 带货转化 e C o m B i g D a y 口碑产生势能拉动辅助 电商直播,拉销量 短视频种草 VS 直播带货 导购模式拼购促销模式 提升品牌知名度,长线心智影响短期降价促销,长期降低品牌溢价 专业 场景为核心货 低价为核心 更注重长线种草教育更注重快速销售转化 专家型、影响力型KOL效果好强带货、强情感渲染型主播效果较好 用户互动性相对较弱用户互动性相对较强 短视频种草是直播带货最好搭档,成为品牌良性引爆的黄金法则 在新人群、新产品、新场景下,数据驱动全链路,提升人货场引爆效率 数据化KOL筛选 行业分析,用户分析 产品定位、卖点梳理 数字化提升预算效能系统快速引爆 投后优化 数据驱动爆款 数据驱动爆款 微播易数据服务在爆款打造中的应用场景示例: 微播易更多种草/直播带货研究专题文章 7问新国货 从0到1,百万级月销怎么做到的? 小红书:我,平平无奇 的种草小天才 15个反直觉问题,揭秘直播 带货真相 被误解的直播带货 微播易-数据驱动的短视频KOL交易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本报告由微播易制作,文件所涉观点、数据等均受相关法律保护,引用时请注明报告来源。 免责声明 本报告所涉之统计数据,主要由微播易平台自有数据及交易数据、合作供应商样本数据、公开资料整理,结合专业人员分析 及推及计算获得。由于数据样本及计算模型的影响与限制,统计数据仅反映样本及模型计算的基本情况,未必能够完全反映 市场客观情况。鉴于上述情形,本报告仅作为市场参考资料,微播易不因本报告(包括但不限于统计数据、模型计算、观点 等)承担法律责任。 微播易是以数据驱动的短视频KOL交易平台、领先的社交媒体大数据技术服务提供商。微播易拥有强大的数据 挖掘能力、短视频智能识别及分析技术,为品牌主及自媒体实现精准、高效的匹配,在品牌、客户资源、媒体 资源、AI与大数据技术等方面竞争优势突出,深受合作伙伴的普遍赞誉。 Copyright 2009-2020 by Weiboyi. All rights reserved. 数据驱动的短视频KOL交易平台 关注微播易 获取最新数据策略、营销方法论、 行业洞察、案例等干货内容

    浏览量14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1-03 25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艾瑞咨询:2023年中国SaaS厂商生态发展白皮书(34页).pdf

    部门:企服投资一部2023 iResearch Inc.2023年中国SaaS厂商生态发展白皮书22023.10 iResearch I摘要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SaaS的发展依托于市场.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1-01 34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CNNIC: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97页).pdf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2|第 5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Statistical Reporton Chinas Internet Development第 5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

    浏览量209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9-13 9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互联网3.0应用场景研究报告(2023年)(46页).pdf

    北京市互联网 3.0 应用场景研究报告(2023 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二二三年八月编写说明.1综述.2一、国内外互联网3.0应用场景概述.3(一)国外互联网 3.0应用情.

    浏览量62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9-05 46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15页).pdf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前言|11997 年,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组织开展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形成了每年年初和年中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浏览量152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08 115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领英:2023职场学习报告(55页).pdf

    2023 职场学习报告打造敏捷 未来学习与发展(L&D)将人才和技能置于组织成功的核心位置。引言此时此刻需要敏捷,L&D 可以领路前行对于个体而言,敏捷性能助推职业生涯不断进展、与时俱进。对于组织来说.

    浏览量112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03 55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卫星互联网行业深度:产业现状、投资逻辑、产业链及相关企业深度梳理-230721(28页).pdf

    1/28 2023 年年 7 月月 21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报告 慧博智能投研 卫星互联网行业深度:卫星互联网行业深度:产业现状、投资逻辑、产业现状、投资逻辑、产业.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7-24 28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销售易:2023中国软件和互联网行业CRM应用实践蓝皮书(42页).pdf

    2023中国软件和互联网行业CRM应用实践蓝皮书12023中国软件和互联网行业CRM应用实践蓝皮书卷首语在整体的数字化浪潮下,软件、互联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尽管我们看到软件和互联网作为当下数.

    浏览量116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7-21 42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亿邦智库:走进产业深处:2022产业互联网发展报告(89页).pdf

    亿邦智库产业互联网年度报告亿邦智库2022产业互联网发展报告Industrial Internet Development Report走进产业深处2022年12月28日目录01020403产业互联网.

    浏览量62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7-05 89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清华大学:2023基于分布式信任基础设施的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白皮书(38页).pdf

    基于分布式信任基础设施的 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 白皮书(2023 年版)清华大学清华大学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咪咕文化.

    浏览量114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6-21 38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CTR:2023年中国搜索引擎行业研究报告(32页).pdf

    CTR移动用户指数事业部2023年6月2023年中国搜索引擎行业研究报告报告说明研究方法:本报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桌面研究、深访、定量调研数据来源:除网络公开数据资料外,本报告使. 

    浏览量137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6-14 32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传媒互联网产业行业研究:VR设备已初步放量技术进步+内容丰富有望打开市场-230602(23页).pdf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 投资逻辑 VR VR 将是下一代互联网时代入口,技术及内容支持下,以将是下一代互联网时代入口,技术及内容支持下,以 QuestQuest 2 2 为代表的设备已初步放量.

    浏览量21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6-06 2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互联网行业2023下半年展望:基本面向好仍是支撑估值提升的关键-230605(43页).pdf

     交银国际研究交银国际研究行业剖析行业剖析2023 年 6 月 5 日2023下半年展望:基本面向好仍是支撑估值提升的关键下半年展望:基本面向好仍是支撑估值提升的关键互联网行业互联网行业 2023 年年.

    浏览量44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6-06 4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互联网行业逐浪大模型:互联网巨头的AI野望-230531(67页).pdf

    本报告由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为本报告目的,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提供。在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情况下,本报告亦可能由中信建投(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在香港提供。同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

    浏览量68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06-01 6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576条  共29
前往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