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3)(42页).pdf

编号:145507 PDF  DOCX  42页 1.52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3)(42页).pdf

1、 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3)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2023 年 11 月 9 日 I 目 录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1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区域经济金融运行概况区域经济金融运行概况.4 一、区域经济运行总体情况.4 二、区域金融运行总体情况.8 第第二部分二部分 各区域板块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分析各区域板块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分析.14 一、东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14 二、中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17 三、西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20 四、东北地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23 五、主要经济圈与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发展.26(一)主要经济圈建设情况.26(二)自由贸易试验区

2、(港)建设情况.27 六、区域金融改革创新与对外开放情况.28(一)金融开放创新水平不断提升.28(二)绿色金融改革持续推进.28(三)普惠金融改革创新稳步推进.28(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质效提升.29(五)科技赋能金融创新发展.29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区域经济金融展望区域经济金融展望.30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专专 题题.32 专题 1 货币政策助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32 专题 2 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力应对疫情冲击.34 专题 3 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新进展.36 专题 4 发挥地方政府合力推动金融可持续发展.38 表 表 1 2022 年各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增长率.4 表

3、 2 2022 年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加权平均增长率.5 表 3 2022 年各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和增长率.5 表 4 2022 年三次产业的地区分布和各地区三次产业的比重、增长率.6 表 5 2022 年各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增长率.7 表 6 2022 年 12 月 70 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分布.7 表 7 2022 年各地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支出增长率.7 表 8 2022 年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占全国比重.9 表 9 2022 年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结构分布.9 表 10 2022 年各地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10 II 表 11 2022 年末金融机

4、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占比的地区分布.12 表 12 2022 年各地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分布.13 图 图 1 各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4 图 2 2022 年各地区进出口增速.6 图 3 2022 年各地区 CPI 和 PPI 同比涨幅.8 图 4 2022 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 图 5 2022 年末各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及增长率.10 图 6 2022 年末各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及增长率.12 图 7 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情况.14 图 8 东部地区三次产业结构.14 图 9 东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6 图 10 东部地区本外币各项存款增长情况.16 图

5、 11 东部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增长情况.16 图 12 东部地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16 图 13 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情况.17 图 14 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18 图 15 中部地区消费增长情况.18 图 16 中部地区本外币各项存款增长情况.19 图 17 中部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增长情况.19 图 18 中部地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19 图 19 中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0 图 20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情况.20 图 21 西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2 图 22 西部地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2 图 23 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情况.23 图 24 东北地区本外币各项存款增长情

6、况.25 图 25 东北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增长情况.25 图 26 东北地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5 图 27 东北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5 1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2022 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经济社会大局

7、保持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作为、靠前发力,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导向作用,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成果,兼顾内外均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2022 年,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推动下,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3.0%,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 2.5%、4.0%、3.2%和 1.3%。东部地区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东部地区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兴重点领域投资力度加大,消费提质升级,新型

8、外贸取得突破,有力支撑经济大盘稳定;金融业总体运行平稳,改革创新取得积极进展,服务质效不断提升。中部地区加速经济崛起。中部地区加速经济崛起。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全面回升,消费市场稳步恢复,外贸较快增长,高技术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经济增长趋势向好;金融服务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支持有力。西部地区大开发成效显著。西部地区大开发成效显著。新技术新能源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绿色低碳发展质效提升,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金融改革稳步推进,绿色金融快速发展,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提高。东北地区加快全面东北地区加快全面振兴。振兴。农业发展稳中有进,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巩固,工业经济稳步回升,

9、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民生支出保障有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加大,金融机构经营稳健性提升。2022 年,区域经济金融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增强,一是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增强,空间发展格局不断优化。空间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中部、西部地区增长潜力持续释放,经济增速总体高于东部地区。核心区域带动作用增强,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 2.0%、3.0%、2.5%;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深化,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取得新进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二是内需规模扩二是内需规模扩大,外需稳定大,外需稳定

10、增长。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同比分别增长 3.6%、8.9%、4.7%和 1.2%;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9.1%,西部地区同比增长2 21.5%;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 9.4%,东北地区同比增长 20.2%;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 18.9%。新型消费保持较好发展态势,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 93.4%,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超四分之一。进出口稳中提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 7.4%、14.3%、10.2%和 9.3%;利用外资稳中有进,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 28.3%。物价保持平稳运行,按算术平

11、均计算,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分别上涨 2.0%、1.9%、1.9%和 2.0%。三三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东北地区第一产业占所在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3.6%,西部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提升 1.3 个百分点,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最快,为 2.8%。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 90.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1%,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7.4%、5.6%。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同比增长 10.4%。四是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就业四是

12、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就业局局势保持势保持总体稳定。总体稳定。2022 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 4.2 万亿元。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1206 万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 3278 万人。五是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五是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化。2022 年,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上年多增 6689 亿元,年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0.4%,有力支持宏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0%,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4.0%,绿色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超过30%,普惠小微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和“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超过2

13、0%。六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融资成本持续下降。六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融资成本持续下降。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成果。2022 年 12 月,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分别下降 0.56 个、0.61 个、0.54 个和 0.76 个百分点。七是金融风险整体收敛,七是金融风险整体收敛,银行业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整体整体经营稳健。经营稳健。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处置风险,重点集团、大型企业风险处置稳妥推进,支持风险较大地区中小银行风险处置取得积极进展。中部、西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

14、不良贷款率比上年末分别下降 0.21 个、0.13 个百分点。八是金融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八是金融对外开放稳步推进,跨境投,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取得新进展融资便利化取得新进展。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互换通)启动建设,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扩大,多地开展第二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各地区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取得新进展,跨境人民币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提升。当前国际经济增长放缓,通胀仍处高位,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发达国家央行政策紧缩效应显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内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但我国经济具有巨

15、大的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2023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国各地区3 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部门间政策协调,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

16、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支持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继续发挥好已投放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作用,增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

17、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关注物价走势边际变化,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带动作用,继续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综合施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政策利率引导作用,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构建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继续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和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兼顾

18、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4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区域经济金融运行概况区域经济金融运行概况 2022 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持续提高,

19、经济增长快于多数主要经济体。金融体系运行平稳,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信贷结构不断优化,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金融服务质效持续提升,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一、区域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2022 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121.0 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3.0%。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2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分别为 51.7%、22.1%、21.4%和 4.8%,中部、西部经济比重较上年有所提升。表 1 2022 年各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一)区域发展协调

20、性平衡性增强,1 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2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 10 个省(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6 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3 个省。空间发展格局不断优化 1.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支持全国经,支持全国经济稳定增长济稳定增长。统筹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

21、先发展,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增强。2022 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 2.5%、4.0%、3.2%和 1.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 45.4%、24.9%、26.3%和 3.4%,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总体高于东部地区,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比近五年平均水平提高 3.8 个、3.9 个百分点。数据来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图 1 各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 2.核心区域带动作用增强核心区域带动作用增强,区域平衡发展取,区域平衡发展取得成效得成效。2022 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10 万亿元,同比增长 2.0%;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

22、建设提速,制定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1+10”政策体系,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总部开工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平稳,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2.5%。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深化,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达成合作项目 853 个、投资总额 2.5 万亿元。长江经济带辐射作用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3.0%,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44.9%,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推进,优良水质比例为 94.5%。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印发实施,黄河流域地表水类至类水质断面比例同比提高 5.6 个百分点,黄河干流首次全线达到类水质。成渝双城经济圈整合优

23、势产5 业,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3.9%、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6.3%。3.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城乡融合稳中向好,城乡融合稳中向好。2022 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新建高标准农田 4.6 亿亩。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加快种业、农机等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至 73%。农村改革发展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浙江持续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印发实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至 87%,5G 网络覆盖所有县城城区。乡村产业发展彰显特色,农民就业创

24、业取得成效,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 2.45,比上年缩小 0.05。城乡融合发展要素流动畅通,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向乡村覆盖。(二)内需规模扩大,外需稳定增长 1.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结构不断优化。2022 年,各地区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扎实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力度加大,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7.2 万亿元,同比增长 5.1%,比上年提高 0.2 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1.5 个百分点。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同比分别增长 3.6%、8.9%、4.7%和 1.2%。分领域看,基础

25、设施投资明显提速,同比增长 9.4%,比上年提高 9.0 个百分点,其中,东北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最高,为20.2%。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9.1%,比全部投资增速高 4.0 个百分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 12.4%、19.6%、21.5%和 6.6%。高技术产业投资加快,同比增长18.9%,比全部投资增速高 13.8 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2.2%、12.1%。民间投资同比增长 0.9%,其中,中部地区增速比全国高 5.2 个百分点。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 10.9%,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 26.1%。表 2 2022 年各地

26、区固定资产投资 加权平均增长率 数据来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2.消费基本稳定消费基本稳定,新型消费保持较好发展态,新型消费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势。2022 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4.0 万亿元,同比下降 0.2%,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1.0 个百分点;其中,中部地区消费增速比全国高 1.7 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较上年提高 0.4 个百分点。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减免车辆购置税等措施效果明显,带动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 93.4%;限额以上单位书报杂志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 6.4%和4.4%。新型消费发展较快,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 6.2%,占

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2%,较上年提高 2.7 个百分点。基本生活类消费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和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 8.7%和 5.3%。表 3 2022 年各地区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比重和增长率 数据来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3.进出口稳中提质,高水平开放扎实推进。进出口稳中提质,高水平开放扎实推进。2022 年,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 42.1 万亿元,首次迈上 40 万亿元台阶,同比增长 7.7%,其中,出口增长 10.5%,进口增长 4.3%,贸易顺差增长35.4%。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 7.4%、14.3%

28、、10.2%和9.3%;中部地区出口增速最高,为19.6%,东北地区进口增速最高,为 7.9%。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速较快,同比增长 11.5%,占进出口总额比6 重较上年提高 2.2 个百分点。出口新动能快速成长,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等绿色低碳产品出口同比增速均超 60%。贸易伙伴结构优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建成,我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 19.4%,对RCEP 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同比增长 7.5%。外贸主体活力增强,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 12.9%,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50.9%,较上年提高 2.3个百分点。跨境电子商

29、务综合试验区扩展至 165个,跨境电商进出口同比增长 9.8%。数据来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图 2 2022 年各地区进出口增速 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对外投资稳中有进。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对外投资稳中有进。2022 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 1.2 万亿元,同比增长 6.3%。引资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 46.1%,占实际使用外资总额比重较上年提高 7.8 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 28.3%,占实际使用外资总额比重较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对外直接投资9854亿元,同比增长 5.2%,其中,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增长 7.7%。地方企业对外投资占全国

30、对外投资总额的 80.4%,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对外投资同比增长 10.3%,占全国地方企业对外投资总额的 81.6%。(三)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 1.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回稳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回稳向好。向好。2022 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1%、3.8%和 2.3%,拉动经济增长 0.3 个、1.5个和 1.2 个百分点,占 GDP 的比重分别为 7.3%、39.9%和 52.8%,其中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0.5 个百分点。农业生产稳中有增,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4万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东北地区第一产业占所在地区生产

31、总值比重为13.6%,较上年提高 0.2 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发展向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6%,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0%;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36.0%,拉动经济增长 1.1 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拉动 0.8 个百分点,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分区域看,各地区第二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持续上升,西部地区比重较上年提高 1.3 个百分点,增幅比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分别高 1.1 个、0.3 个和 0.2 个百分点。服务业持续恢复,全年增加值 63.9 万亿元,同比增长 2.3%,其中,东部第三产业占所在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最高,为 56.1%;中部地区第三

32、产业增加值增速最快,为 2.8%。表 4 2022 年三次产业的地区分布和 各地区三次产业的比重、增长率 单位:%数据来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2.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创新支撑发展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能力不断增强。2022 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7.4%、5.6%,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 3.8 个、2.0 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12.7%、11.9%、9.9%。新产业新动能成长较快,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 700 万辆,同比增长 90.5%;太

33、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 3.4 亿千瓦,同比增长 46.8%。现代服务业增长较好,信息传输、7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1%。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 3.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4%,R&D 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为 2.6%,较上年提高 0.1 个百分点,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 60%以上。3.保障性住房建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设稳步推进。2022 年,全国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建设和筹集 265 万套(间),是上年的 2.8 倍;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 5.3万个,惠及居民 876 万户。表 5 2022 年各地区商品房 销售面积、销售额增长率 数据来源

34、:国家统计局。表 6 2022 年 12 月 70 个大中城市 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分布 单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四)财政政策积极有为,重点支出保障有力 1.财政收入保持平稳,财政支出加力提效。财政收入保持平稳,财政支出加力提效。2022 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0.4 万亿元,同比增长 0.6%,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 9.1%,其中,税收收入 16.7 万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 81.8%,较上年下降 3.5 个百分点。分区域看,西部地区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2.8%,比上年提高 0.9 个百分点;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增速比上年有所放缓。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全

35、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6.1 万亿元,同比增长 6.1%,比上年提高 5.8 个百分点,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 5.5%、8.1%、17.8%。分区域看,东部地区一般预算支出同比增长 4.6%,增速基本平稳;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一般预算支出增速加快,比上年分别提高 9.5 个、6.4 个和 7.1 个百分点。表 7 2022 年各地区地方财政 一般预算收入、支出增长率 单位:%数据来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2.减税降费政策成效明显减税降费政策成效明显,助力企业纾困解,助力企业纾困解难难。2022 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2 万亿元,其中,制造业新

36、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近 1.5 万亿元,餐饮、零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受疫情影响较重的行业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 8700 亿元,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1.7万亿元。(五)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生产价格涨幅回落 1.消费领域价格温和上涨消费领域价格温和上涨,能源价格涨幅扩,能源价格涨幅扩大大。2022 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 2.0%,涨幅比上年扩大 1.1 个百分点。食品价格波动较大,各月同比变动幅度在-3.9%至 8.8%之间,全年上涨 2.8%,涨幅比上年扩大 4.2 个百分点,影响 CPI 上涨约 0.5 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全年平均下

37、降 6.8%,降幅比上年收窄 23.5 个百分点,影响 CPI 下降约 0.1 个百分点。能源价格涨幅较高,全年上涨 11.2%,比上年扩大 2.9 个百分点,影响 CPI 上涨约 0.8 个百分点。按算术平均计算,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 CPI 分别上涨 2.0%、1.9%、1.9%和 2.0%,涨幅比上年分别扩大 0.9 个、1.1 个、1.1 个和 1.2 个百分点。8 数据来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图 3 2022 年各地区 CPI 和 PPI 同比涨幅 2.生产领域价格涨幅回落生产领域价格涨幅回落,中下游企业成本,中下游企业成本压力有所缓解压力有所缓解。2022 年,工

38、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 4.1%,涨幅比上年回落 4.0 个百分点。受上年同期高基数影响,PPI 涨幅在年内持续下滑,10 月至 12 月进入负值区间,同比分别下跌 1.3%、1.3%和 0.7%。全年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价格涨幅差值同比缩小 6.9 个百分点,一定程度减轻了中下游行业面临的成本压力。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影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分别上涨 35.9%、23.6%、5.4%,涨幅比上年分别收窄 2.8 个、4.6 个和 17.3 个百分点。能源保供政策推动煤炭价格高位回落,全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价格上涨 17.0%,

39、涨幅比上年回落 28.1 个百分点。按算术平均计算,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 PPI 分别上涨 4.5%、5.2%、7.6%和 7.0%,涨幅比上年分别回落 3.1 个、5.8 个、5.1 个和 3.4 个百分点。(六)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市场供求持续活跃 2022 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1206 万人,年末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 5.5%。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 3278 万人,同比增加133 万人;农民工总量 29562 万人,同比增加 311万人。市场供求保持活跃状态,100 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求人倍率为 1.46,继续保持在 1.0以上。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和

40、东北地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占全国比重分别为 42.9%、24.5%、26.6%和 6.0%,与上年基本持平,城镇调查失业率走势与全国走势相近。注:上海数据为 2022 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数。数据来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图 4 2022 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二、区域金融运行总体情况(一)金融总量合理增长,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1.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人民币贷款占比,人民币贷款占比提升提升。2022 年末,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 344.2万亿元,同比增长 9.6%。2022 年,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 32.0 万亿元,同比多增 6689 亿

41、元,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增量占全国比重分别为 60.3%、19.1%、18.9%和 1.7%。分结构看,新增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65.3%,较上年提高 1.7 个百分点。表外融资减少5835 亿元,同比少减 2.1 万亿元,其中,委托贷款增加 3579 亿元,同比多增 5275 亿元;信托贷款减少 6003 亿元,同比少减 1.4 万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 3411 亿元,同比少减 1505亿元。直接融资增加 3.2 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 10.1%,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直接融资在所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增量占比分别为13.1%和 11.4%,较全国高 3

42、.0 个、1.3 个百分点。政府债券净融资 7.1 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 22.3%。9 表 8 2022 年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 增量占全国比重 单位:%注: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加总计算,东部地区表外融资全年增加 2997 亿元,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表外融资分别减少 2547 亿元、2820 亿元和 1919 亿元。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表 9 2022 年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 增量结构分布 单位:%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2.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增强,贷款增量保持,贷款增量保持同比多增同比多增。2022 年,人民银行 2 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超1万亿元,上

43、缴央行结存利润1.13万亿元,运用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方式短中长期相结合合理投放流动性;召开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调增政策性开发性银行信贷额度,支持基础设施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2022 年末,全国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0.4%,比年初增加 20.6 万亿元,同比多增 4969 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1.1%,外币贷款余额同比下降 19.5%。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 11.5%、11.1%、10.3%和 3.8%;东部和中部地区本外币贷款余额占全

44、国比重较上年末分别提高0.4个和0.1个百分点。短期贷款增速加快,中长期贷款平稳增长。短期贷款增速加快,中长期贷款平稳增长。2022 年末,全国本外币短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7%,比上年末提高 2.0 个百分点,其中,东部、中部地区短期贷款余额增速分别比全国高0.7个、0.1 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0.6%,其中,东部地区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比全国高 0.9个百分点。企(事)业单位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4.5%,比上年末提高 0.5 个百分点,其中东部、中部地区企(事)业单位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分别比全国高 2.4 个、1.1 个百分点。消费贷款增速平稳,全国消费贷款

45、余额同比增长 2.1%。分区域看,中部、西部地区消费贷款余额增速相对较快,分别为 2.4%、3.7%。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显著提升,全国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26.5%,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6.1 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平稳增长,全国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5.7%,比各项贷款增速高5.3 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速比全国高 1.5 个百分点。10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 5 2022 年末各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及增长率 3.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实际贷款利率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进一步下降。2022 年,人民银行完善市场化利率

46、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2022 年 12 月,1 年期、5 年期以上 LPR分别为 3.65%、4.30%,同比分别下降 0.15 个、0.35 个百分点。12 月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57%,同比下降 0.62 个百分点。分区域看,12月,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分别下降 0.56 个、0.61 个、0.54 个和 0.76 个百分点,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分别下降0.54 个、0.50个、0.45个和 0.45个百分点,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47、明显降低。表 10 2022 年各地区一般贷款 加权平均利率 单位:%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4.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有效发挥,信贷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有效发挥,信贷结构持续优化结构持续优化 重点发力支持和带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力支持和带动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人民银行运用抵押补充贷款支持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基础设施重点领域设立金融工具和提供信贷支持,调增政策性开发性银行信贷额度8000 亿元,指导其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共 7399 亿元,支持项目超 2700 个,引导商业银行同步跟进重大项目配套融资。2022 年末,投向基础设施领域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0%,比各

48、项贷款增速高 1.9 个百分点。“三农三农”和普惠小微等和普惠小微等领域领域信贷支持力度加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大。2022 年,人民银行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运用,推出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政策和收费公路贷款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乡村振兴、普惠小微等领域的信贷投放。2022 年末,全国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为 20175 亿元,再贴现余额为 5583 亿元;全年通过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累计提供激励资金 275 亿元。各项工具运用效果明显,2022 年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4.0%,比上年末提高 3.1 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涉农贷款余额

49、同比增长 16.0%,比上年末提高 3.4 个百分点;全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和授信户数同比分别增长 23.8%和 26.8%。分区域看,东部地区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速比全国高 1.9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速比上年末提高 0.8 个百分点。继续引导 10 个省份地方11 法人金融机构运用好再贷款等工具增加对区域内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等经济发展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金融有力支持经济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有力支持经济绿色低碳转型。2022 年,人民银行并行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通过两项工具向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资金 3123 亿元,带动绿色信贷较快增长

50、。2022 年末,全国绿色贷款余额为 22.0 万亿元,同比增长 38.5%,比上年末提高 5.5 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 45.2%和 41.3%。2022 年,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占绿色贷款的 66.7%。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有力提升。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有力提升。2022 年,人民银行创设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等专项再贷款政策,向相关金融机构发放资金共计 3058 亿元,有效扩大对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2022 年末,全国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36.7%,比上年末提高 4.9 个百分点,东部

51、、中部和西部地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保持较快增长。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和“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 24.3%和 24.0%。保交楼金融服务扎实推进。保交楼金融服务扎实推进。2022 年,人民银行推出 3500 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设立 2000 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引导商业银行提供配套融资支持,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2022 年末,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5%;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3.7%,比上年末提高 2.8 个百分点。分区域看,东部和西部地区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比全国高 0.5 个和 0.6 个百分点。5.金融基础设施稳健运行,金融服务质金融基础设施稳健

52、运行,金融服务质效持效持续提升续提升 全社会征信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全社会征信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征信业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将个人征信业务新业态纳入征信管理,进一步促进征信业规范有序发展。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支持畅通供应链、产业链循环,2022 年,提供个人征信查询 42 亿次、企业征信查询 1.2 亿次;动产融资统一登记系统发生登记 768 万笔、查询 3522 万笔;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促成融资 7.7 万笔、金额 26.0 万亿元。征信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稳步推进,持续提升区域一体化征信联盟链服务效能。2022 年末,“长三角征信链”平台为 711 家金融机构开通查询用户8584 个,累计上链

53、企业 2288 万家,查询信用报告 195 万份;依托“珠三角征信链”平台,金融机构累计查询企业信用报告 477 万份,帮助企业获得融资金额 4962 亿元。支付监管和服务质效不断提升。支付监管和服务质效不断提升。深入推进涉诈涉赌“资金链”治理,主要支付渠道涉赌可疑交易规模同比下降,金融行业常态化反诈打赌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稳步推进支付降费让利,确保降费政策直接惠及经营主体,助力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精准保障北京冬奥会支付服务需求,实现冬奥会期间“零重大风险事件”以及赛时支付服务“零投诉”。统筹推进支付服务普惠进程,推动移动支付便民服务向县域、农村地区下沉。浙江持续推进“移动支付之省”建

54、设,全省移动支付普及率达 96%;广东新增启动建设移动支付示范镇 223 个、精品示范镇 57 个,挂牌认定移动支付示范镇 100 个、精品示范镇 20 个;湖南推进移动支付“双百工程”创建,在全省打造 29 个移动支付特色乡镇和 53 个农村移动支付示范点。(二)金融机构负债平稳增长,住户存款增速较快 1.住户存款增长较快,非金融企业住户存款增长较快,非金融企业存款存款占比占比下降。下降。2022 年末,全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 10.8%,比上年末提高 1.5 个百分点,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同比分别增长 11.4%、11.7%、11.4%和 9.7%。住户部门本外

55、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 17.3%,比上年末提高6.7 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同比分别增长 18.9%和 17.5%,比全国高 1.6 个和 0.2 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本外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 6.7%,较上年末提高 0.6 个百分点;占各项存款余额的29.5%,较上年末下降 1.1 个百分点。分区域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非金融企业本外币存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 8.4%、3.7%和 7.2%。12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 6 2022 年末各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及增长率 2.大额存单稳定增长,结构性存款规模进一大额存单稳定增长,结构性存款规模进一步下降。步下降。2022 年,

56、全国金融机构发行大额存单12.7 万亿元,比上年多 1.3 万亿元,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占比分别为 64.6%、15.4%、14.0%和 6.0%。结构性存款余额下降,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同比分别下降 8.8%、12.4%、9.3%和 19.2%。表 11 2022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 存款余额占比的地区分布 单位:%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三)金融风险整体收敛,金融业运行稳健 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资产质量总体不良贷款率下降,资产质量总体稳定。稳定。2022 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 3.0 万亿元,不良贷款率 1.63%,比上年末下降 0.1 个百分点;

57、逾期 90 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例为78%,保持较低水平;关注类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为 2.25%,较上年末下降 0.06 个百分点。商业银行经营平稳,2022 年末,全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 15.17%、拨备覆盖率为 205.85%、流动性比例为 62.85%,较上年末分别提高 0.04 个、8.94个和 2.53 个百分点。2.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新成果,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新成果,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整体收敛、总体可控。支持风险较大地区中小银行风险处置,持续压降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少数问题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取得重要进展,高风险金融机构数量持续压降。重点集团金融风险处

58、置取得积极进展。稳妥做好大型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境内虚拟货币交易炒作和地下钱庄、跨境赌博等非法跨境金融活动,非法金融活动得到有力整治。持续推进金融稳定立法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建立金融稳定13 保障基金,已有一定资金积累。健全资本市场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3.金融金融业业机构资产规模稳步增长,银行业机构资产规模稳步增长,银行业金金融融机构整体经营稳健。机构整体经营稳健。2022 年末,全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 419.6 万亿元,同比增长 9.9%。分机构类型看,银行业机构总资产同比增长 10.0%,占金融业机构总资产的比重为 90.4%,其中东部地区银行业机构总资产占

59、全国比重超 50%;证券业机构总资产同比增长 6.6%;保险业机构总资产同比增长 9.1%。金融体系中银行业资产占比超过九成,其中,大型银行评级保持优良,是我国金融体系的“压舱石”。(四)金融对外开放稳步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取得新进展 1.稳妥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稳妥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持续提升,持续提升跨境人民币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跨境人民币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稳步扩大金融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进一步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启动建设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互换通),推进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扩大试点,在上海、广东、陕西、北京、

60、深圳、浙江、青岛、宁波等地对 40 家企业开展第二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2.持续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持续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逐步完善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和制度基础,开展结算便利化试点,拓展银行境外贷款业务范围,制定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跨境人民币业务配套政策。2022年,全国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 42.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5.0%。江苏持续优化“政策工具推广+跨境人民币结算”联动模式,全年跨境人民币业务量同比增长 32.8%;深圳扩大香港居民代理见证开户试点,推进“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外债便利化试点,跨境金融领域多项创新试点扩容增量;重庆全年跨境人民币实

61、际收付结算量达3260亿元,同比增长67.9%;辽宁跨境人民币业务收付金额达 3348 亿元,同比增长 104.4%;青海经常项下和直接投资项下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同比增长 159.3%;新疆与周边国家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同比增长 169.0%。表 12 2022 年各地区跨境人民币 业务分布 单位:%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14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各区域板块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分析各区域板块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分析一、东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 2022 年,东部地区3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彰显韧性,总量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有力支撑全国经济大盘稳定。基础设施建设发力拉动投资平稳增长,多措并举促进消费稳量提

62、质,高水平对外开放扎实推进,民生保障强力有效。金融业整体运行平稳,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持续改善,金融改革创新取得积极进展,金融服务质效不断提升。(一)东部地区经济运行情况 经济总量保持领先,有力支撑经济大盘稳经济总量保持领先,有力支撑经济大盘稳定。定。2022 年,东部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2.2万亿元,同比增长 2.5%,广东、江苏地区生产总值均突破 12 万亿元;东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为 51.7%,是全国经济运行稳定的重要支撑。分产业看,东部地区三次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4.0%、2.9%、2.3%。农业生产保持较好增长

63、态势;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较上年提高 0.2 个百分点;服务业承压恢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 56.1%,其中北京、上海、天津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 83.9%、74.1%、61.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7 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情况 3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 10 个省(直辖市)。数据来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图 8 东部地区三次产业结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基础设施投资明显提速。明显提速。2022 年,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 3.6%,其中,河北、福建增

64、速分别达 7.9%、7.5%。分行业看,房地产开发投资7.2 万亿元,占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为54.5%,比上年提高 1.9 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12.4%,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 8.8 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在政策拉动下明显提速,同比增长 7.1%,比上年提高 9.6 个百分点。新兴及重点领域投资力度加大,天津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分别增长 36.3%、20.6%;河北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8.4%;福建技术改造投资增长 37.8%。消费市场承压企稳,促消费市场承压企稳,促消费消费支持力度加大。支持力度加大。2022 年,东部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

65、总额 22.2万亿元,保持基本稳定。各地多措并举持续推动消费提质升级。天津扎实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新增商业面积 80 万平方米、商户 1000 余家;山东出台落实“传统消费升级行动”“新兴消费扩容行动”系列措施,发放消费券拉动汽车和家电消费 477 亿元;江苏出台“促消费 23 条”等政策措施,促进新兴消费较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 164.4%、118.2%;福建围绕“促消费、稳经济”主题开展 5 场大型数字人民币促消费活动,发放数字人民币消费红15 包超 4000 万元、消费券 2000 万元,累计拉动消费超 1 亿元。外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引进外资质量持续外贸

66、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引进外资质量持续提升。提升。2022 年,东部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 33.2万亿元,同比增长 7.4%,占全国比重为 78.9%。其中,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分别为 18.6 万亿元和14.6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9.5%和 5.7%。东部地区进一步优化外贸发展环境,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2022 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 39.3万亿元,同比增长 13.6%。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首次发运“保税+中欧班列”新模式,天津港中欧班列运量完成 9.3 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0.3%;河北加快建设临港产业强省,打造环渤海港口群。新型外贸取得突破,海南首次实现卫星数据出口,成功举办数字贸

67、易促进消费升级峰会;上海离岸经贸业务企业名单扩展至 577 家,支持布局海外仓数量达 110 个。持续推进高质量外资招引。北京服务业重点领域扩大开放,实际利用外资增长 20.6%,其中,科技、互联网信息、商务和旅游服务领域比重超过九成;山东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 49.2%;深圳充分发挥“双区”4驱动、“双区”叠加效应,全年实际利用外资 110 亿美元。财政收支运行平稳,民生保障重点突出。财政收支运行平稳,民生保障重点突出。2022 年,东部地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6.1 万亿元,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比增长 3.0%。东部各省市加大减负纾困力度,全面落实国家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广东为经

68、营主体减负超过 4000亿元;海南持续推动离岛免税行业发展,全年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487亿元,其中免税销售额34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9.4 万亿元,同比增长 4.6%。支出结构优化,民生保障有力。天津、山东、广东等民生领域支出占比均超过七成,海南住房保障支出同比增长 29.1%。经济转型升级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经济转型升级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成效。新动能引领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福建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7.1%;江苏先进制造业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服务器产量同比分别增长 93.2%、64.6%、114.3%;上海

69、完成 4 深圳“双区”指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48K 大丝束碳纤维项目中期交付;深圳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量同比分别增长 183.4%、113.8%。改革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发展。天津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提速加力,北疆港区 C 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率先实现生产消耗“碳中和”,年末集装箱吞吐量突破 2100 万标准箱;山东加速技改提质增效,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 223 家;海南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探索开展蓝碳交易示范,首个蓝碳生态产品交易完成签约。(二)东部地区金融运行情况 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增长较快,金融服务体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增长较快,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系进一步健

70、全。2022 年末,东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 194.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3%,比上年末提高 1.3 个百分点。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数量 9.1 万个,银行从业人员 182 万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通过多种方式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年末资本充足率为14.7%,净利润同比增长2.8%。保险业平稳发展,社会保障服务能力持续提保险业平稳发展,社会保障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升。2022 年,东部地区保险公司保费收入 2.6 万亿元,同比增长 6.1%;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超8000 亿元,同比下降 1.9%。各地保险业助推经济发展,强化民生保障,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北京扩大“北京普惠健康保”参保人群至

71、新市民群体,专属养老保险试点投保人数达 5.7 万人次;江苏保险业全年提供风险保障 1040.3 万亿元,同比增长 87.9%;福建创新面向台港澳同胞的省级定制医疗保险“八闽保”,持续强化风险保障;山东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 23.2%,比保费总收入增速高 19.2 个百分点,成功为全球首艘 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 1 号”承保。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融资结构融资结构明显改明显改善。善。2022 年,东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 17.4万亿元,占全国增量比重为 60.3%,较上年下降2.0 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 12.1 万亿元,同比多增 434

72、8 亿元;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三项表外业务规模合计增加 2997 亿元,同比多增 1.3 万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 1.4 万亿元,同比少增 1.2 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 9023 亿元,同比多增 84 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适度,政府债券净融资 2.1万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16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 9 东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存款增速回升,住户存款拉动作用明显。存款增速回升,住户存款拉动作用明显。2022年末,东部地区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52.0万亿元,同比增长 11.4%,比上年末提高 1.6 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为 59.9%,与上年末基本持

73、平。居民储蓄意愿提升,住户存款余额增长较快,同比增长 18.9%,比上年末提高 8.1 个百分点。结构性存款余额持续回落,同比下降 8.8%。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 10 东部地区本外币各项存款增长情况 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2022年末,东部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17.3万亿元,同比增长 11.5%,比全国高 1.1 个百分点,比上年末增加 12.1 万亿元。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导向作用,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信贷结构持续优化。2022年末,东部地区制造业、绿色、普惠小微和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 17.2%、

74、45.2%、25.7%和16.0%,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 11 东部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增长情况 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实体经济贷款利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实体经济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率进一步下降。2022 年,东部地区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12 月,东部地区新发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4.49%,比上年同期下降 0.56 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4.89%,比上年同期下降 0.54 个百分点。12 月,东部地区执行 LPR 减点的贷款占全部贷款发生额

75、的比重为 40.8%,较上年同期提高 14.0 个百分点,占全国 LPR 减点贷款的比重达 74.0%,较上年同期提高 1.3 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 12 东部地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融资功能不断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融资功能不断强化。强化。上海期货交易所启动建设场内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上海保险交易所启动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建设。江苏企业全年共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 1.1 万亿元,落地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科创票据、碳资产债券、转型债券等创新产品。山东推动企业创新发行科创票据、碳17 中和、乡村振兴、革命老区、转型债券、民企发债支持工具

76、等创新型债券 304 亿元。深圳推动发行粤港澳大湾区蓝色债券、“乡村振兴”绿色金融债券等创新型债券。金融领域改革创新取得积极进展,金融活力金融领域改革创新取得积极进展,金融活力持续增强。持续增强。科创金融改革持续推进。上海、江苏南京、浙江杭州、嘉兴、安徽合肥获批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山东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形成多项可复制推广的创新经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加力提速。广东广州积极推进“碳账户+碳信用体系”建设,发布标准化碳信用报告;天津稳步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制定绿色租赁服务流程规范并开展试行。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海南跨境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业务金额是上年的

77、3.7 倍。外汇管理积极创新。河北获批开展保税混矿业务代理收汇和境内划转业务。有序推进金融风险防控,不良贷款率呈下降有序推进金融风险防控,不良贷款率呈下降态势。态势。2022 年,东部地区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不断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资产质量进一步提升。2022 年末,东部地区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为 1.11%,比上年末下降 0.05 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为 1.94%,较上年末下降 0.06 个百分点。多数地区不良贷款率呈下降态势,天津、浙江实现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降。二、中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 2022 年,中部地区5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做好稳

78、增长、防风险、保稳定、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经济崛起加速,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加快,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加速培育,深入拓展新兴经济体贸易关系,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提质增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加大,信贷结构持续优化,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改革创新发展成效明显。(一)中部地区经济运行情况 5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6个省。2022 年,中部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6.7万亿元,同比增长 4.0%,比全国高 1.0 个百分点,区域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 22.1%,较上年提高 0.2个百分点。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13 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情况 投资保持稳步增长,结构

79、持续优化。投资保持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2022 年,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8.9%,比全国高 3.8 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 13.7%,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6%。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延续较快增长态势,湖南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 22.4%,山西、河南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 45.7%、32.2%,湖北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29.4%。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全面回升,江西、安徽、湖北、山西、湖南和河南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分别增长 22.4%、19.6%、15.9%、14.4%、8.0%和 6.1%,比上年分别提高 19.9 个、12.2 个、6.0个

80、、6.2 个、4.4 个和 5.8 个百分点。1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14 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消费市场平稳增长,新模式新业态加速培消费市场平稳增长,新模式新业态加速培育。育。2022 年,中部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5%,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 24.5%,较上年提高 0.4 个百分点。消费新模式快速发展。江西、山西网上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 18.1%、15.2%,比全国高 14.1个、11.2 个百分点;河南、湖南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 16.7%、14.5%,比全国高 10.5个、8.3 个百分点。升级类消费产品销量快速

81、增长。限额以上单位中,安徽、湖南、河南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 280.0%、134.1%、81.3%;山西智能手机销售额同比增长 55.5%;安徽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可穿戴智能设备同比分别增长 240.0%、86.1%。数据来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图 15 中部地区消费增长情况 外贸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关系进一步拓外贸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关系进一步拓展。展。2022 年,中部地区进出口总额 3.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3%,比全国高 6.6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 2.6 万亿元,同比增长 19.6%;进口 1.2 万亿元,同比增长 4.4%;实现贸易顺差 1.4 万亿

82、元,比上年增加 3451 亿元。分地区看,江西、湖南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 34.9%、20.2%,比全国高27.2 个、12.5 个百分点。深入拓展新兴经济体贸易关系。湖南、河南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机遇,对 RCEP 其他成员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 27.6%、15.9%,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46.4%、23.0%。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成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效显著。2022 年,湖北、湖南和河南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21.7%、18.0%和 12.3%,比全国高 14.3 个、10.6 个和

83、 4.9 个百分点。新动能加速释放,高质量发展态势逐步显现。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20.6%、16.9%和 17.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 27.1%、40.5%和30.9%,较上年提高 3.9 个、2.0 个和 2.9 个百分点;河南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产量迅速增长,比上年增长 5.9 倍;湖南传感器、服务机器人、风力发电机组等智能绿色产品产量增幅均在50%以上;安徽工业互联网赋能提速,新增国家级特色平台 6 个。绿色低碳转型提质增效,生态文明建设纵深绿色低碳转型提质增效,生态文明建设纵深发展。发展。2022 年,湖北绿电装机占比达 63.

84、7%,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超过 60%,累计整治长江入河排污口 9067 个,湿地修复 4 万亩,长江干流出境水质保持在类;湖南启动长株潭森林城市群建设和绿化生态项目建设,造林 540 亩、封山育林 3.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 4.4 个百分点;安徽推进能源综合改革创新试点,国内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投入运行,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 647 万千瓦;山西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六项污染物实现“四降两平”6,全省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优良天数比例分别为 87.1%、74.5%,同比分别提高 14.8 个、2.4 个百分点;河南清洁能源快速发展,风能、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 16.2%、

85、51.7%。6 PM2.5、SO2、CO、O3同比分别下降 2.6%、20.0%、6.7%、1.8%,PM10、NO2同比持平。19(二)中部地区金融运行情况 金融机构规模金融机构规模平稳平稳增长,金融服务增长,金融服务体系体系不断不断完善完善。2022 年末,中部地区银行机构网点数量5.3 万个,银行从业人员 81 万人;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 53.7 万亿元,同比增长 7.2%。证券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境内上市公司达 661 家,比上年末增加 48 家。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年保费收入和保险赔付支出分别为9339亿元和3231亿元。存款增速保持稳定,住户存款快速增长。存款增速保持稳定,住户存款

86、快速增长。2022 年末,中部地区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42.5万亿元,同比增长 11.7%,比上年末提高 2.9 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余额 25.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7.5%,比上年末提高 5.0 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 9.8 万亿元,同比增长 3.7%,比上年末提高 0.9 个百分点;结构性存款余额同比下降 12.4%;大额定期存单余额同比增长 7.4%。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 16 中部地区本外币各项存款增长情况 信贷结构不断优化,重点领域支持有力。信贷结构不断优化,重点领域支持有力。2022 年,中部地区积极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

87、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2022 年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37.0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1%,比上年末下降 0.9 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3.0%,比上年末提高 1.9 个百分点,其中,安徽、湖北同比增速分别为 19.4%、16.0%。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6%,比上年末提高 0.8 个百分点,其中,山西、湖北同比分别增长 27.6%、26.2%。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65.1%,比上年末提高 33.6 个百分点,其中,河南、安徽同比分别增长 68.

88、4%、68.3%。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41.3%,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 17 中部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增长情况 贷款市场报价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利率(LPR)改革成效凸显,改革成效凸显,综合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融资成本下降。2022 年,中部地区引导金融机构落实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要求,持续释放 LPR 改革红利,推动实体经济贷款利率下行。12 月,金融机构新发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79%,比上年同期下降 0.61 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稳下降,12 月,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4.76%,比上年同期下降 0.50个百分点;新发放普惠小

89、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20%,比上年同期下降 0.50 个百分点,其中,河南、江西和山西分别下降0.68个、0.52个和0.51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 18 中部地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20 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增长,融资结构进一步优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增长,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化。2022 年,中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5.5 万亿元,同比多增 4347 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 3.8 万亿元,同比多增 2059 亿元,占全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重较上年下降 1.8 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三项表外业务规模合计净减少2547亿元,同比少减3442亿元;企业

90、债券净融资 4942 亿元,同比多增 85亿元,占全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重较上年下降0.6 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 1329 亿元,同比少增 399 亿元,占全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重较上年下降 1.0 个百分点;政府债券净融资 1.1 万亿元,同比多增 77 亿元,占全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重较上年下降 1.5 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 19 中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金融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区域创新改革不断深化,区域创新成效显现成效显现。2022 年,中部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纵深发展。湖北明确了绿色建筑、绿色票据、碳减排效益等7 个规范体系;江西创新推出“生态价值贷(GEP

91、贷)”“碳足迹”披露支持贷款、“绿色产业数字保”等金融产品;山西落地“可持续发展挂钩+能源保供”债权融资计划,太原、长治成功申报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科技金融改革不断深化。江西创新“科创通宝”金融服务,创设“科贷通”信贷产品;安徽合肥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获批国家级金融改革试点;湖北创新“积分贷”,积极探索知识价值评估体系构建和运用;山西强化科技赋能运用,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模式提供融资服务,推动城市上线“乡村资产数字化服务平台”,颁发“农村资产数字证书”;河南推广兰考普惠金融模式,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金融风险整体收敛,实现不良金融风险整体收敛,实现不良贷款余额和不

92、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良贷款率双降。双降。2022 年末,中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减少 21 亿元,不良贷款率1.80%,比上年末下降 0.21 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与上年末基本持平。湖北不良贷款率延续近两年来逐季降低的趋势;江西已连续 9 个季度保持高风险金融机构“清零”成果;山西、河南实现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降。三、西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 2022 年,西部地区7紧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部署,发挥区位和资源禀赋优势,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生态文明建设

93、和对外开放。金融改革稳步推进,绿色金融快速发展,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提高,经济金融向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一)西部地区经济运行情况 2022 年,西部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5.7万亿元,同比增长 3.2%。区域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为 21.4%,较上年提高 0.3 个百分点。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20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情况 7 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 投资稳中向好,新技术新能源领域投资快速投资稳中向好,新技术新能源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增长。2022 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

94、 4.7%,比上年提高 0.8 个百分点。制造业发展加力提效,云南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2.5%,占全部投资比重为 40.6%,较上年提高10.0 个百分点;内蒙古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2.6%;贵州、青海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 102.3%、86.6%;甘肃装备制造业投资和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分别增长 68.9%和 54.4%;宁夏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2499 个重大项目投资完成额超 2000 亿元。消费市消费市场保持平稳,升级类商品需求扩张。场保持平稳,升级类商品需求扩张。2022 年,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9.1 万亿元,同比下降 0.9%。基本生活消费增长平稳。陕西限额以上单

95、位8粮油食品类、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 13.1%、11.5%;甘肃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 10.1%和 9.9%。消费场景不断丰富。重庆以“不夜重庆”为主题,在 2022 年活动期间,推出近200场夜间特色主题活动,带动销售额超73亿元。新消费增长点持续涌现。内蒙古限额以上单位通过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 75.8%;青海消费升级类商品中,电子出版物、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 1.2 倍和 75.7%;广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 15.0%。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内蒙古、宁夏、广西、云南和贵州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

96、长 1.9 倍、1.9 倍、1.6 倍、1.5 倍和 1.2 倍。“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深入推进,对外开放经贸合作深入推进,对外开放打开新格局。打开新格局。2022 年,西部地区全年进出口总额3.9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2%;其中,出口总额2.4 万亿元,同比增长 15.9%,进口总额 1.5 万亿元,同比增长 4.7%;实现贸易顺差 8122 亿元,同比增加 2307 亿元。西部地区加快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疆、青海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 63.5%、58.8%;内蒙古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额占全区进出口总额比重为 61.4%,较上年提高 3.3

97、 个百分点;青海开通国际货运班列 111 列;广西建成 8 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 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单位)、500 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单位)、200 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投产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重庆两江新区成功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引资潜力不断释放,新疆、内蒙古、宁夏和陕西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 93.9%、70.6%、55.2%和37.6%。第二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提提高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强。2022 年,西 部 地 区 三 次 产 业 结 构 为11.4:39.9:48.7,其中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提

98、高 1.3个百分点。新动能引领作用不断增强。重庆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和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 140.0%、40.1%和 31.8%;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72.0%,占全省汽车总产量的76.2%;四川高新技术企业达 1.4 万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 4300 亿元;云南实现一批行业领军企业落地投产,新能源电池、绿色硅和绿色铝产值同比分别增长 406.5%、130.9%和 36.6%;贵州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4.7%;内蒙古新能源产业投资同比增长 79.0%,其中太阳能发电投资同比增长 227.5%。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低碳发展质效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低

99、碳发展质效提升。升。生态修复深入推进。青海恢复黄河源头水系连通,完成国土绿化 525.5 万亩,防沙治沙 127.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 483 万平方公里;贵州持续推进赤水河、乌江、清水江等流域生态修复;四川 203 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 99.5%;云南新增 3 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 1 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广西新增 3 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 94.5%。清洁能源利用能力提高。宁夏全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 3000 万千瓦,占全区统调电力总装机比重超过 50%;内蒙古新能源装机容量占发电装机容量比重达 36.2%,新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

100、电量比重达 20.2%;甘肃新能源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 130.0%,清洁能源装机占全省电力装机比重达 51.9%;四川清洁能源装机占全省电力装机比重超过 85%,全省水电装机规模近1 亿千瓦。(二)西部地区金融运行情况 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体系不断健全金融体系不断健全。2022 年末,西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个数、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分别为 6.0 万个、98 万22 人和 59.6 万亿元。陕西持续推动地方法人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云南、广西数字人民币试点正式启动;四川、重庆加快金融市场一体化建设,实现两地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异地共享、储蓄国债跨省兑付、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101、白名单”互认;甘肃“陇信通”平台顺利完成升级改造,征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稳步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社会融资规模稳步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化。2022 年,西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5.4 万亿元。分结构看,信贷发挥主要支持作用,人民币贷款新增 4.0 万亿元,同比多增 1013 亿元;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三项表外业务合计减少 2820 亿元,同比少减 4113 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 1145 亿元,同比少增52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重较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政府债券净融资 1.1 万亿元,同比少增 1259 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重较上年下降

102、2.7 个百分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支持力度稳步增强,西部地区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20.9%,比各项贷款高 10.6 个百分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 47.7%,比上年末提高 23.3 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 21 西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绿色金融快速发展,赋能绿色经济低碳转绿色金融快速发展,赋能绿色经济低碳转型。型。2022 年末,西部地区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7%。贵州铜仁创新建立“生态账户”,全市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37.0%,比上年末提高 13.5个百分点;宁夏依托“融信通”平台,建成采集、核算、评价、政策支持四位一体的碳账户综合运用体系,绿色贷款余额同比

103、增长 34.4%;内蒙古15 家金融机构运用 197 亿元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支持 148 家企业获得贷款 329 亿元,带动碳减排量 1200 万吨;云南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绿色债券 162 亿元;广西发行城商行“碳中和”主题绿色金融债券、贸融类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ABS)等创新产品;西藏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3.7%。贷款市场报价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利率(LPR)改革效能充分释改革效能充分释放,推动实体经济贷款利率逐步降低。放,推动实体经济贷款利率逐步降低。2022 年12 月,西部地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4.86%,同比下降 0.54 个百分点,其

104、中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5.06%,同比下降 0.45 个百分点。人民币存款利率稳中有降,其中云南、广西金融机构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 2.27%、2.22%,同比分别下降 0.17 个、0.14 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 22 西部地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水平持续提高。2022 年末,西部地区涉农贷款余额 12.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9%,比上年末提高3.1 个百分点。四川落地“乡村振兴+碳中和”应收账款债权融资计划,建成数字人民币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村;青海开展金融支持乡村振

105、兴“一区两县”试点工作,辖内 15 个国家级和 10 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增速比各项贷款增速高3.5 个百分点;内蒙古建成“内蒙古土地经营权流转平台”,利用土地确权数据有效盘活土地数字资源;西藏深入推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脱贫人口小额信用贷款余额28亿元,同比增长24.0%,91%以上脱贫人口获得小额信用贷款资金支持;宁夏实现助农取款点行政村全覆盖;甘肃推动 2.5万个银行卡助农取款点与农村电商、供销合作社、23 邮政快递站合作共建,1.6 万个通网行政村实现支付服务全覆盖;贵州加强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农户信用档案建档率达 100%,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覆盖全省金融机构。证券证券保

106、险业保险业平稳平稳发展,服务实体能力稳步提发展,服务实体能力稳步提升。升。四川新增 A 股首发上市(IPO)公司 46 家;贵州新增科创板上市公司 3 家;宁夏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增加 144 家;重庆成功发行铁建渝遂高速公路 REITs,融资金额达 48 亿元。内蒙古保险业为创新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修复及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提供风险保障;广西在 5 个示范城市推进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全年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保费收入 5199 万元;四川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在 76 个产粮大县实现全覆盖,农业保险赔款社保“一卡通”在全省推广,支付成功率超过99.5%;青海在全省脱贫地区推广“防贫保险”,累计提供风险

107、保障 267 亿元;新疆农业保险实现量增面扩,新备案农险产品 92 个,地方特色养殖业保险承保数量同比增长 28.0%,粮食、棉花承保覆盖面分别达到 73.0%、97.7%;西藏持续增强保险保障功能,累计风险保障金额 6.1 万亿元。银行业资产质量持续改善,地方法人银行抗银行业资产质量持续改善,地方法人银行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风险能力持续增强。2022 年末,西部地区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比上年末下降 0.16 个百分点;地方法人银行不良贷款率比上年末下降 0.9 个百分点,流动性比例比上年末提高 4.0 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比上年末提高 0.6 个百分点。新疆中小法人银行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成功申请

108、 50 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农合机构资本金;陕西持续推动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多渠道补充资本,支持发行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四、东北地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 2022 年,东北地区9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疫情冲击的不利影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全年地区经济稳定增长,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地 9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3 个省。位进一步巩固,经济内生动力稳步增强。东北地区金融业保持平稳运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加大,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助力稳经济大盘

109、作用显著。(一)东北地区经济运行情况 2022 年,东北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区域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为 4.8%,与上年基本持平。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23 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情况 国家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压舱石”地位夯实,农业现地位夯实,农业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代化建设扎实推进。2022 年,东北地区落实黑土地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粮食总产量达 2866 亿斤,占全国产量的 20.9%。其中,黑龙江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九连丰”,占全国粮食总产量 11.3%。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显著。吉林大力推广智能高

110、端安全农机,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 93.0%。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总体总体平稳,平稳,重点领域投资较快重点领域投资较快增长增长。2022 年,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 1.2%。重点领域投资加快推进。黑龙江省级重点项目投资同比增长 25.3%,吉林项目投资(不含房地产)同比增长 16.4%。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增长。辽宁、吉林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分别增长 38.8%、18.8%。高新技术投资保持较高增速。黑龙江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 42.8%。消费市场逐步复苏,消费新业态快速发展。消费市场逐步复苏,消费新业态快速发展。2022 年,东北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

111、.9 万亿元,同比下降 5.0%,降幅比上半年有所收窄,其24 中吉林降幅比上半年收窄 2.0 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黑龙江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 1.1 倍,吉林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 9.7%。数字商贸、平台直播等新业态带动线上消费较快增长,黑龙江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29.1%。外贸进出口平稳增长,对外开放深入推进。外贸进出口平稳增长,对外开放深入推进。2022 年,东北地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年进出口总额 1.2 万亿元,同比增长 9.3%,其中,出口总额增长 13.5%,进口总额增长 7.9%。对外合作和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辽宁举办

112、第九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和第三届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 90.5%;吉林长春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延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成功获批,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 68.1%;黑龙江进一步推动跨境基础设施建设,中俄黑河公路大桥、同江铁路大桥开通运营。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提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增效。黑龙江出台 22 个产业振兴专项行动方案,促进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产业加快发展,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7%,比全国高 4.6 个百分点。吉林全力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全省汽车产业完成产值 5256 亿元,占工业总

113、产值的 41.1%。辽宁制定实施结构调整三年行动方案,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152 个、应用场景 1235 个。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服务效能持续提升。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服务效能持续提升。2022 年,东北地区扎实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吉林开展服务企业大调研、服务企业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踏查服务等活动,经营主体总量增长10.4%,企业户数增速居全国第 6 位;黑龙江出台振兴发展民营经济 45 条,实施民营企业梯度成长计划,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科技创新能力稳步增强,民生支出保障有科技创新能力稳步增强,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力。2022 年,东北地区科

114、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持续加大,辽宁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 54.0%,认定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 20.0%,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分别增长 39.0%、19.7%;黑龙江优化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和要素供给,全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实现 195 亿元,新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20 个、产业技术研究院 84 家,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净增 867 家;吉林长春获批并启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吉林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分别增长14.4%、36.4%;黑龙江民生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 87.1%。绿色发展质效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发展质

115、效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2 年,东北地区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黑龙江加快绿色转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达 47.0%,整治入江河湖排污口 1.2 万余个,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 95.9%;辽宁 150 个国考地表水断面优良水质占比提高至 88.7%,推动 24 家钢铁企业实现超低排放,城市绿色公交占比达 94.0%;吉林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占比达 78.0%,新增城镇污水处理厂 18 座,新建改建污水管网 552 公里。(二)东北地区金融运行情况 金融机构经营稳健,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金融机构经营稳健,服务实体经

116、济能力提升。升。2022 年末,东北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数量 2.1 万个,银行从业人员38 万人;资产总额 19.5万亿元,同比增长 8.1%。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资产总额 8.4 万亿元,同比增长 5.8%;全年实现净利润 563 亿元。证券行业有力支持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年末东北地区上市公司达 175 家,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额同比增长 17.9%。保险风险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年东北地区保险赔付支出1061 亿元。存款规模持续扩大,居民储蓄同比增长。存款规模持续扩大,居民储蓄同比增长。2022 年末,东北地区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 14.7万亿元,同比增长 9.7%,比上年末提高 4.1

117、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同比增长 13.8%,比上年末提高 3.2 个百分点,占全部存款比重为 69.7%,占比连续三年提升;结构性存款余额同比下降19.2%。25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 24 东北地区本外币各项存款增长情况 贷款保持合理增长,有力支持稳经济大盘。贷款保持合理增长,有力支持稳经济大盘。2022 年末,东北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10.6万亿元,同比增长 3.8%,比上年末下降 0.9 个百分点,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增长 4.1%,比上年末提高 7.6 个百分点。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贷款保持快速增长,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 20.3%、

118、19.5%和 13.8%。黑龙江制定印发“龙江信贷 18条”“金融支持纾困解难和复工复产 36 项行动计划”等助企纾困政策;吉林围绕扩投入、优结构、降成本,建立“1+3+2”信贷稳增长推进机制;辽宁制定出台“稳信贷、促增长”指导意见,推动全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及早发力、充分发力、精准发力。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 25 东北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增长情况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红利持续释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实体经济放,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东北地区稳步推进 LPR 改革,充分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推动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合理确定存款挂牌利率水

119、平,降低负债成本,促进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稳步下行。2022 年 12 月,东北地区金融机构新发放人民币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68%,比上年同期下降 0.76 个百分点,其中,小微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分别下降 0.64 个、0.45 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 26 东北地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政府债券、股票融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政府债券、股票融资拉动资拉动作用增强作用增强。2022 年,东北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4941 亿元,同比多增 1346 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 4003 亿元,同比少增 606 亿元;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

120、银行承兑汇票三项表外业务规模合计净减少 1919 亿元,同比少减2645 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减少 435 亿元,同比少减 264 亿元;股票融资加快,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 259 亿元,同比多增 39 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 2147 亿元,同比少增 399 亿元。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 27 东北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跨境人民币业务高速增长,助力涉外经济高跨境人民币业务高速增长,助力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质量发展。2022 年,东北地区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 4187 亿元,同比增长 83.0%;其中,辽宁、26 黑龙江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04.4%、95.5%。辽宁创新

121、开展离岸贸易全链条金融服务新模式,实现以银行履约备用信用证增信的新型离岸贸易结算;吉林开展“跨境人民币政策直达服务直通重点企业”专项行动,推动跨境人民币政策直达重点外贸企业,全年对韩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 32.3%。绿色金融绿色金融创新全力推进,低碳发展活力显著创新全力推进,低碳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增强。2022 年,吉林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绿色金融的实施意见,指导银行机构创新绿色信贷产品36 个,年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21.0%。辽宁发行全国铁矿行业首单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年末绿色债券余额同比增长 47.1%。黑龙江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绿色金融工作的通知,依托“龙江绿金云”服务平台帮助 3

122、80 家企业成功获得授信 277 亿元,打造“龙林快贷”系列金融产品,生态产品价值加快转换。有序推进金融风险防控,成效逐步显现。有序推进金融风险防控,成效逐步显现。黑龙江建立健全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高风险地方金融机构通报制度和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问责实施办法,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吉林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水平保持稳健,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和村镇银行年末流动性比例分别为 68.7%、69.8%、92.2%和 130.1%,同比均有所提高;辽宁启动统一法人的省级农商行组建工作。五、主要经济圈与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发展(一)主要经济圈建设情况 2022 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

12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深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稳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京津冀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为抓手,加快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率先突破,推动区域经济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长三角进一步健全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协同发展,着力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发展新动能持续强化;粤港澳大湾区深化合作,有序推进设施“硬联通”和机制“软联通”,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合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兴消费等加快成长,经济发展能级不断提升。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区域发展协同性持续增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区域发展协同性持续增强。强。京津冀重点区域率先突破,加速区域协同发展。雄安新

124、区建设全面提速,全年在建项目 42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8.0%,雄商、雄忻高铁陆续正式开工,总长 545 公里的对外高速公路骨干路网全面建成;北京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获批建设,大兴机场综合保税区作为跨省级行政区域规划建设的综合保税区正式投入运营。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有序推进。北京全年流向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 357 亿元;天津着力打造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重点承接平台;河北全年承接京津转入单位 4395 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不断走深走实。沪苏浙联合印发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合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

125、展示范区形成 39 项新的制度创新成果,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方案获批,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加快建设;江苏印发昆山市建设金融支持深化两岸产业合作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推进两岸金融创新合作。粤港澳大湾区推进重大平台和创新政策落地落实。“港澳药械通”“澳车北上”落地实施;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印发实施,深圳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上线启用,横琴“双 15%”税收优惠政策全部落地;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印发实施,广州南沙累计落户港澳企业 2787家、总投资金额 1017 亿美元。成渝地区金融合作不断增强。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

126、联合实施细则印发实施;内江、资阳、泸州等地区联合制定多项毗邻地区金融协同合作方案;川渝金融机构对两地合作共建的 160 个重大项目全年授信超万亿元。高水平科技加快发展,创新发展能力显著提高水平科技加快发展,创新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升。京津冀地区创新主体加速培育,全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535 家,较前三批合计数量翻倍;“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和“保定市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设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北京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巩固27 扩大,“京通”“京办”“京智”三个智慧终端推广应用,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设立运营,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41.6%。天津新建脑机交互与

127、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6 家海河实验室开展重大课题 130 余项。河北组建 266 个科技特派团服务企业,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3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 7119 家。长三角协同推动科技高水平发展。建立科技部、三省一市10协同的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机制,制定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2022-2025);加快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动重大技术创新突破示范运用;推进 G60 科创走廊、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统筹推进数字长三角建设,启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建设。上海光源二期光束线站基本建成,软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实现开放,上海

128、交大张江科学园、张江数学研究院等一批重点项目启动运营;江苏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 年 3 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启动改造项目、1 万家完成改造任务;浙江之江实验室等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10 大省实验室和 10 大省技术创新中心完成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着力加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挂牌成立,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散裂中子源二期获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实质运行;粤芯三期、华润微电子、增芯科技传感器等集成电路重大制造项目获批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方案加快制定,

129、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获批建设,科技成果交易信息联合发布机制建立运行。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构建,营商环境不断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构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优化。北京加快重点领域开放,全年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 1.6 万亿元,同比增长 28.2%,占地区进出口总值的 43.7%,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领域实际利用外资 159 亿美元;天津建成首个跨境电商进口退货中心仓和跨境电商全球中心仓。长三角持续深化制度创新、产业发展合作。10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高水平共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协同办好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共同开展长三角区域性“一带一路”综合服务

130、平台建设试点;长三角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印发实施,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持续提升,年末参与“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的个人投资者 4.1 万人、涉及资金跨境汇划 22 亿元;15 家大型实体跨国集团参与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业务金额约 534 亿美元。成渝地区开展跨区域外债便利化试点,获批国家“区块链+跨境金融”试点;重庆两江新区、成都青白江区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重庆生产服务型、成都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建设,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方案印发实施。(二)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建设情况 2022 年,各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围

131、绕自身战略定位和区位优势,推进制度集成式、引领式创新,不断将要素开放向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开放推进,探索高水平金融开放创新,充分发挥试验田作用,为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制度创新成效显著,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制度创新成效显著,改革开放纵深推进。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广东自贸区南沙新区片区、海南自贸港洋浦经济开发区、浙江宁波北仑区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推出一揽子 13项外汇便利化改革措施。北京自贸区出台北京地区深化资本项目便利化改革试点政策实施细则,扩大外债一次性登记、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等试点范围。海南自贸港出台洋浦经济开发区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

132、汇管理改革试点实施细则金融支持海口建设自贸港核心引领区的意见等多份政策文件。云南自贸区印发自贸试验区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实施细则进一步推动自贸试验区外汇创新业务的通知等,夯实外汇管理支持云南自贸区建设的制度基础。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提升,经营主经营主体体融资环境优化。融资环境优化。江苏、北京、湖北和海南等自贸区(港)开展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额度试点。天津自贸区推进融资租28 赁外债便利化试点、离岸融资租赁对外债权登记业务试点。海南自贸港通过个案集审方式为符合要求的企业新增外债额度;部分银行试行跨境资产管理业务试点,业务金额 5.7 亿元。跨

133、境人民币结算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水跨境人民币结算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再上新台阶。平再上新台阶。辽宁自贸区推进大连商品交易所跨境人民币结算,开展铁矿石和棕榈油境外期货交易者跨境人民币资金划转业务。湖南自贸区设立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落地首笔非洲小币种跨境收款及结汇业务和对非新型易货贸易结算。河北自贸区、湖南自贸区推进跨国公司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试点,提高跨国企业集团境内外成员企业自有资金集中调度和统一使用的便捷度。广东自贸区进一步拓宽人民币资产跨境转让范围,2022 年末累计办理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人民币结算额 2908 亿元。福建自贸区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同比增长 135.0%。金融

134、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外开放水平持续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提升。广西、海南、山东、安徽、湖北、黑龙江、天津等自贸区搭建“链上自贸”数字化平台、跨境电商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跨境征信服务平台等,促进跨境信息共享,拓宽外贸企业融资渠道,推动外贸新业态金融服务实现突破,满足企业跨境交易便捷结算需求。金融科技加快发展。湖北自贸区推动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I)创新供应链金融场景应用,助力企业进行风险识别;云南自贸区强化境外边民银行账户信息平台金融科技应用。六、区域金融改革创新与对外开放情况 2022 年,人民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党中央、

135、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相关部门按照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的原则统筹推进区域金融改革,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一)金融开放创新水平不断提升 各地以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出发点,推进金融业开放创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不断提升服务能级和全球影响,推动建设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服务金融安全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广东稳步推进金融规则、标准对接,携手港澳推动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在大湾区应用,推动发布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金融团体标准金融自助设备运维服务规范。北京出台关于支持北京“两区”建设 提升地区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的意见11,推动形成跨境金融支持“两区”开放创新的政策体系。

136、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加速推进,“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跨境理财通”等外资参与境内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为投资者优化资产配置、加强财富管理提供多元渠道。国际金融合作创新发展,广西举办第 14 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发布2022 年人民币东盟国家使用报告。(二)绿色金融改革持续推进 2022 年,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制定绿色金融标准、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强化政策激励约束、创新产品和服务、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绿色金融供给提质增量。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江西省绿色金融发展规划(2022-2025 年)湖北省绿色项目贷款提升行动方案印发实施,

137、推动各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向纵深发展。碳市场建设加快。浙江衢州探索构建碳账户金融闭环体系,实现金融机构投融资业务碳核算可操作、可计量、可验证;广东支持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研究推动大湾区碳市场互联互通;上海票据交易所推出再贴现绿色票据信息登记功能;贵州通过制定企业碳排放数据采集标准和评价体系开展碳排放强度评价及分级贴标管理,创新研发与碳排放信息挂钩的金融产品;新疆哈密、昌吉和克拉玛依三地试验片区因地制宜开展碳账户建设。(三)普惠金融改革创新稳步推进 各地扎实推进普惠金融、小微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强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显著提升。

138、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扩容。陕西省铜川市普惠金融 11 北京“两区”即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29 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浙江省丽水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四川省成都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印发实施,为全国普惠金融发展进一步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科技赋能普惠金融支持效果显著。福建宁德、龙岩聚焦数字普惠金融,打造普惠金融发展“新引擎”,推进建设“担保云”“普惠金融信用信息平台”、龙岩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等;江西赣州、吉安两地推动用好江西省小微客户融资服务平台与农村经营户信用信息联网核查平台,创新线上金融产品,不断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139、。(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质效提升 各地开展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着力加强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浙江杭州在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开设“知识产权”“供应链”“专精特新”等科创特色融资专区;山东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着力建立“人才+资本”融资服务模式,推出科创人才贷、科创专利贷等创新金融产品;辽宁沈阳落实“金融助百企”科技金融能力提升工程三年(2023-2025 年)专项行动,跟踪摸查国家重点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需求,建立重点科技企业支持白名单。(五)科技赋能金融创新发展 各地紧扣科技高水平供给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赋能金融创新。天津依托区块链技术开展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成功获批国家级“区块链+贸

140、易金融”特色领域试点资格;河北石家庄推广运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雄安新区打造金融科技创新行为全生命周期监管框架体系,依托创新成果正式发布 5G 切片技术的敏捷银行服务规范 雄安新区区块链支付平台 等金融团体标准。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江苏昆山实现数字人民币对公钱包在缴纳土地出让金、线上办理退税、增值税留抵退税以及小微企业贷款等领域的应用;福建厦门落地“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创新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运用数字人民币实现农业碳汇交易,助力乡村振兴绿色转型。30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区域经济金融展望区域经济金融展望2023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仍处高

141、位,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发达国家央行政策紧缩效应显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内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但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全国各地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142、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支持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继续发挥好已投放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作用,增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

143、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关注物价走势边际变化,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带动作用,继续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综合施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政策利率引导作用,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构建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继续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和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兼顾好内部均衡和外部

144、均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展望 2023 年,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的全面落地见效,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能将持续释放,各地区经济韧性将进一步彰显。东部地区率先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动力进一步增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重大战略加快实施,上海浦东新区加快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纵深推进,浙江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不断强化,金融改革创新积极推进,金融活力持续增强,有

145、力支持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中部崛起重大战略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衔接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动能增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城乡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打造,有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金融风险整体收敛、金融改革不断深化,有力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西部地区将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大重点生态工程实施力度,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优化中欧班列组织运营模式,推动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金融业将进一步优化资

146、源配置,提升支持实体经济能力,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和绿色生态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31 东北地区将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强化沈阳都市圈建设,辽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吉林推进补短板重大项目建设和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农业强省建设,黑龙江着力加快产业发展,提振市场信心,增强经营主体活力,扎实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金融业将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持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32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专专 题题 专题 1 货币政策助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2022 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

147、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同时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外部环境动荡等国内外超预期因素冲击,人民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推动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信贷结构不断优化,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一、稳总量,金融支持稳增长作用明显一、稳总量,金融支持稳增长作用明显(一)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增强总(一)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增强总量增长稳定性量增长稳定性 人民银行密切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做出前瞻性跨周期安排,稳健货币政策取得积极成效。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 年一季度通过

148、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净投放长期流动性 4000 亿元,4月及时全面降准 0.25 个百分点,年内提前完成向中央上缴结存利润 1.13 万亿元,靠前发力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根据疫情反复和形势变化,12 月再次降准 0.25 个百分点,配合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方式合理投放流动性。运用好常备借贷便利工具,及时向地方法人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二是加强政策窗口指导。二是加强政策窗口指导。5 月 25 日,国务院召开稳住经济大盘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后,人民银行多次召开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会议,引导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国有大行和开发性政策性银行带头发挥了逆周期调节作用。三是有力推动稳增长举措

149、体现实效。三是有力推动稳增长举措体现实效。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参与建立各地稳增长政策落实督导机制,充分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激励引导,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如南京分行参与制定稳经济“苏政 40 条”,及时出台江苏“货币金融 26条”。广州分行、济南分行等配合开展督导服务“回头看”,督促地方落实稳经济一揽子及接续政策。2022 年末全国人民币贷款、广义货币(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 11.1%、11.8%和9.6%,有力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二)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效发(二)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效发挥投资稳大盘的关键作用挥投资稳大盘的关键作用 在稳经济大盘的紧要关口,2

150、022 年 6 月,人民银行支持设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及时调增政策性开发性银行8000 亿元信贷额度,保障重大项目融资。一是抢一是抢抓时间窗口推动政策快速落地。抓时间窗口推动政策快速落地。会同相关部委迅速完成管理办法制定和基金设立,深化部门联动,推动基金在各省快速落地。8 月 26 日,首轮 3000亿元基金全部完成投放,有力支持加快项目开工和建设进程。二是加大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投二是加大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投放。放。联合 11 个部委建立项目融资清单,指导银行优化重大项目融资服务,将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贷款最长期限提高至 35-45 年。2022 年,银行已向“白名单

151、”内重大项目授信超 5 万亿元。三三是督导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是督导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积极参与推进有效投资协调机制和组建工作专班,建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用地、环评等容缺审批机制,支持项目开工建设。2022 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共投放资金 7399 亿元,补充了沪渝蓉沿江高铁等2700 多个重大项目资本金,带动投向基础设施领域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3%。二、优结构,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二、优结构,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创新实施多项阶段性结构性货币政策(一)创新实施多项阶段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全力支持经营主体纾困提质工具,全力支持经营主体纾困提质 2022 年,人民银行先后

152、推出多项阶段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加大相关领域信贷投放。累计发放科技创新再贷款 2000 亿元,利率为1.75%,有力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技术升级。累计发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 242 亿元,利率为1.75%,并对收费公路贷款在 2022 年四季度减息0.5 个百分点,助力物流供给保障到位。累计发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 809 亿元,项目享受再贷款工具和财政贴息的双重支持。适时出台 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支持房地产市场稳健运行。(二)继续发挥普惠、绿色等结构性货币政(二)继续发挥普惠、绿色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 接续实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153、,全年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 4000 亿元,设 33 立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2022 年末,全国支农、支小、扶贫再贷款、再贴现余额分别为 6004 亿元、1.4 万亿元、1463 亿元、5583 亿元,支持地方法人机构增加普惠小微贷款共计 1.6 万亿元,全国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4%。继续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分别累计发放资金 3097 亿元、811 亿元,利率均为1.75%,带动年度碳减排量超 1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在浙江等 5 省试点发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7 亿元,推动增加普惠养老服务供给。(三)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三)创新金融产品服务,

154、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 持续强化制造业、科创、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打通关键环节融资堵点。加大对产业链供应链“强链”“补链”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订单、应收账款等供应链金融产品。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创新投贷联动等金融服务模式及专属产品。实施绿色低碳转型专项行动,引导绿色金融创新。湖南推行“一链一行、一链一策”主办行供应链金融模式,助力 22 条新兴产业链、745 家核心企业及链属中小企业高效融资。湖北出台排污权抵质押贷款和碳排放权质押贷款操作指引,助力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绿色采矿权抵押贷款等有效落地。2022 年末,全国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绿色贷款同比分别增长 3

155、6.7%、24.3%、38.5%,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三、降成本,提升经营主体获得感三、降成本,提升经营主体获得感(一)持续引导市场利率下行(一)持续引导市场利率下行 2022 年,1 年期和 5 年期以上 LPR 均较 2019年末下降 0.5 个百分点。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推动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落实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稳定银行负债成本,2022 年,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挂牌利率普遍下调 10 个基点。各地通过专项辅导、重点培育、效果监测等方式支持非金融企业发债融资,债券发行利率也有所下降。2022 年,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 3.48%和2.

156、46%,比上年分别下降 0.51 个和 0.50 个百分点。(二)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二)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 完善“央行引导+市场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贷款利率”市场化利率传导路径,各金融机构通过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内嵌至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等方式,及时将市场利率降幅传导至贷款利率,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利息成本,经营主体获得感明显增强。2022 年 12 月,全国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4.14%,同比下降 0.62 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3.97%,同比下降0.60 个百分点,创有统计以来新低。(三)不断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三)不断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人民银行各

157、分支机构指导金融机构通过企业登记注册、预约开户销户“一网通办”等方式优化服务流程,减轻企业费用负担。推动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降低企业贷款成本。甘肃金融机构优化手续费支付程序并同步公示价格,全年累计减免支付手续费 13亿元。四川增加融资担保增量奖补资金发放,引导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平均担保费率分别降至1%和 0.81%。四、重协调,强化融资配套服务四、重协调,强化融资配套服务(一)强化部门协同(一)强化部门协同 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与地方部门密切配合,在制造业、科创、绿色发展等多个重点领域,建立金融跨部门协调会商机制,形成政策合力,营造良好融资环境。江苏建立“货币金融政策

158、落实专班”,定期跟踪督导政策落实情况。天津建成366个集贷款、结算、保险、担保等多功能“一站式”综合性金融服务示范点。(二)加大财政金融政策互动(二)加大财政金融政策互动 推动完善财政贴息、信用增进、风险分担等配套机制,为信贷可持续投放和经济社会重点领域、薄弱环节金融服务提供有效保障。湖南推动银行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总对总”批量担保合作,最高分担80%风险。四川创设“支小惠商贷”等“再贷款+”财金互动产品,财政部门按照1.5%给予贴息。陕西建立8亿元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三)开展常态化融资对接(三)开展常态化融资对接 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梳理重点领域融资需求清单,主动开展线上线下融资辅导,

159、实施多层次、多形式融资对接。2022年,由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推动组织的银企融资对接户数超过650万户,融资对接金额近8万亿元。重庆打造“长江渝融通”货币信贷大数据系统,提供7 24小时融资对接服务。浙江杭州通过“民企金融联络员”,上门开展政策讲解、产品推介、财务辅导等“三合一”金融培育。34 专题 2 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力应对疫情冲击2022 年,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疫情反复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经营主体面临较大困难。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果断应对、及时出手,创新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做好“加法”,推动缓解疫情冲击影响,支持经济恢复发展。一、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受疫一

160、、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行业群体的金融支持情影响行业群体的金融支持 疫情发生以来,国际上广泛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加大疫情应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如美联储推出八项流动性救助工具、欧央行延续实施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英格兰银行推出中小企业定期融资计划、日本银行设立企业特别融资操作等,支持向企业和家庭等实体部门提供贷款。我国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创设多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及时有力应对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一是聚焦保就业保民生。一是聚焦保就业保民生。小微企业是带动就业的主力军。疫情因素叠加冲击下,各地区不少小微经营主体遇到困难,亟待纾困支持。2021 年

161、12 月,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按余额增量的 1%提供激励资金,并自 2022 年二季度起将比例提高至 2%,鼓励持续增加普惠小微贷款。2022 年 11 月,推出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政策,支持相关金融机构 2022 年第四季度对符合条件的普惠小微贷款减息 1 个百分点。二是着眼保障交通物流畅通。二是着眼保障交通物流畅通。交通物流连接生产和消费,是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基础。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区交通通行受到影响,交通物流经营主体负担加重,需要加大保通保畅支持力度。2022 年 5 月,创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强化支持

162、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和中小微物流(含快递)企业;增加民航应急贷款,适当扩大支持范围,加大对民航企业纾困支持力度。2022年 11 月,推出收费公路贷款支持工具,支持相关金融机构 2022 年第四季度对收费公路贷款减息0.5 个百分点。针对性举措有效衔接,有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顺畅运转。三是紧扣助力疫后经济恢复。三是紧扣助力疫后经济恢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设备更新改造,有利于提升供给潜力,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2022 年 9 月,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 3.2%的利率向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财政部门为贷款提供 2.5 个

163、百分点的贴息支持。二、各地区积极推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落二、各地区积极推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落地落实地落实(一)加强政银企协同,推动政策工具快速(一)加强政银企协同,推动政策工具快速落地落地 一是人民银行、地方政府部门协同抓落地。一是人民银行、地方政府部门协同抓落地。各地区人民银行与地方政府部门加强协同配合,迅速搭建联合工作机制,通过细化工作安排、筛选企业和项目“白名单”、高频次开展监测督导等举措,推动政策快速落地。山东、重庆第一时间搭建跨部门“工作协调、名单对接、成效监测”机制,全流程督导设备更新改造、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迅速落地。二是推动金融机构及时响应、快速落实二是推动金融机构及时响应、快

164、速落实。各地区推动金融机构简化业务流程、下放业务权限、探索批量化自动化业务操作,让政策快速落地。各金融机构积极克服疫情困难,保障金融服务不中断、政策落地不延迟。河北推动银行升级信贷系统,将普惠小微贷款减息资金快速、自动返还企业,让企业“免申即享”。(二)做好融资对接,促进政策工具精准直(二)做好融资对接,促进政策工具精准直达达 一是加强宣传培训,提高政策工具知晓度。一是加强宣传培训,提高政策工具知晓度。各地区线上线下广泛开展政策宣讲、解读,并创新“政策明白卡”“一图读懂专项再贷款宣传长图”等通俗易懂的宣传模式,让更多经营主体“知政策”“懂政策”。同时,对金融机构开展培训,帮助吃透政策精神、把握

165、执行要求。上海举办 20余场线上宣讲对接活动,为 6 万余人次宣讲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金融政策。二是开展多层次融资对接活动,提升需求匹二是开展多层次融资对接活动,提升需求匹配质效。配质效。各地区围绕地方政府部门推送的“白名单”,组织专题对接活动,全流程加强督导、推动,促进提高对接质效。同时,加强金融科技运用,开通线上服务平台、“贷款码”等,实现融资对接常态化。2022 年,各地区开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 35 具融资对接会约 5000 场次。重庆在普惠小微经营主体聚集区域建设金融服务港湾 403 个,常态化组织对接走访、扫码申贷,累计支持 8.7 万户经营主体贷款超 950 亿元。(三)引导降低贷

166、款利率,发挥政策工具价(三)引导降低贷款利率,发挥政策工具价格优势格优势 一是引导金融机构实施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一是引导金融机构实施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优惠。)优惠。各地区引导金融机构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纳入 FTP、对政策工具支持的贷款给予 FTP 优惠,降低内部转移给信贷部门的资金成本,推动降低经营主体最终获贷利率。广东部分地方法人银行对符合再贷款要求的贷款在FTP 上给予的优惠可达 50-70 个基点。二是推动地方财政出台贷款贴息政策。二是推动地方财政出台贷款贴息政策。各地区推动地方财政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的贷款出台贴息、担保费补贴等政策,进一步降低经营主体融资负担。深圳按不

167、超过 2022 年内支付银行利息的 50%、最高 20 万元,对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支持的贷款给予贴息。(四)强化服务保障,协调政策工具落地(四)强化服务保障,协调政策工具落地 一是及时疏通政策工具落地梗阻。一是及时疏通政策工具落地梗阻。各地区建立“值班员”“热线电话”等制度,及时为经营主体答疑解惑。同时,依托跨部门工作机制,推动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双向反馈、快速协调解决政策落地难题。2022 年,各地区协调解决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落地问题 1300 余个。福建对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项目,按贷款投放情况划分为绿、黄、红三档,分类施策疏通堵点。二是严格政策工具管理,防止“跑冒滴漏”。二是严格政策工具

168、管理,防止“跑冒滴漏”。各地区加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台账管理,开展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核查,严格确保政策资金投向符合规定。四川依托大数据平台,开发政策工具电子台账,精准化开展再贷款贷后监督。三、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应对疫情支持三、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应对疫情支持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一)发挥好稳总量和优结构的作用(一)发挥好稳总量和优结构的作用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基础货币投放功能,有利于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疫情冲击下贷款总量的稳定增长,稳固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同时,促进金融资源向亟待纾困支持领域倾斜,发挥精准滴灌实体经济的独特优势。截至 2022 年末,各地区

169、累计发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 242 亿元、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 809 亿元,提供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资金 275 亿元,推动全年人民币贷款实现同比多增,为经济加快恢复营造良好环境;助力年末交通运输业贷款增长 10.2%,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同比提高 4.9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 12.7个百分点,有力支持纾困解难,畅通经济循环。(二)引导降低经营主体融资成本(二)引导降低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价格优势,有助于帮助经营主体降低融资成本、改善财务状况,增强应对疫情冲击的韧性。2022 年,各地区运用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发放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均明显

170、低于同期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若考虑中央财政的专项贴息,相关领域经营主体实际承担的财务成本更低;在普惠小微、收费公路贷款阶段性减息政策支持下,相关经营主体分别享受利息减免 269 亿元、83 亿元。浙江某装饰企业叠加享受普惠小微领域两项政策支持,四季度融资成本年化利率仅 2.70%。(三)助力实体经济纾困和发展(三)助力实体经济纾困和发展 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下,普惠小微经营主体纾困、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制造业等领域市场需求提振取得阶段性成效,助力实现促消费、扩投资、带就业的综合效应。2022 年,新增城镇就业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全社会营业性货运量比 2019 年增长 8.2%,制造业、卫生

171、医疗和教育等设备更新改造集中领域投资增速分别高于全部投资 4.0 个、22.2 个、0.3 个百分点。36 专题 3 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新进展2022 年,人民银行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简称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进一步疏通市场利率向存款利率的传导,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定价能力持续提升,存款利率市场化水平明显提高。一、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向前迈进重要一步一、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向前迈进重要一步 2015 年 10 月,人民银行放开了对存款利率的行政性管制。利率自律机制成员在自律上限内自主确定存款利率。2021 年 6 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形成方式

172、,由存款基准利率乘以一定倍数形成,改为加上一定基点确定。这既提升了银行存款利率自主定价能力,也有利于引导降低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优化存款期限结构,促进市场有序竞争。但由于存款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实际执行中,许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接近自律上限,一定程度阻碍了市场利率向存款利率的有效传导。2022 年 4 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 1 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这一机制促进银行跟踪市场利率变化,提升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能力,维护存款市场良性竞争

173、秩序。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在推进存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对银行的指导是柔性的。银行可根据自身情况,参考市场利率变化,自主确定其存款利率的实际调整幅度。新的机制建立后,银行的存款利率市场化程度更高,在当前市场利率总体有所下行的背景下,有利于银行稳定负债成本,促进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二、存款利率管理的国内实践二、存款利率管理的国内实践(一)(一)积极贯彻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积极贯彻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 人民银行指导各分支行及省级利率自律机制加强政策宣导,确保调整机制落地落实。天津分行,海口、长沙中支等指导当地利率自律机制发布利率自律倡议,及时引导法人银行结合自身实际合理下调存款挂牌利

174、率;银川中支对重点金融机构“一对一”指导,推动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定价与 LPR 和国债利率联动;昆明中支发挥“大行带小行”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合理降低负债成本。(二)(二)持续加强存款利率监测管理持续加强存款利率监测管理 人民银行继续加大对存款市场的管理与监督力度,继续禁止金融机构开展靠档计息、周期付息型存款产品,要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得开展异地存款业务,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发布关于加强协议存款自律管理的倡议,督促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开办协议存款。持续监测、严格禁止互联网存款违规产品,保护存款市场平稳有序运行。天津分行会同银保监局探索搭建协同管理机制,形成监管合力;福州、银川中支针对招标类存款,积极探索

175、全流程管理模式,稳定市场秩序,避免招投标存款利率过度竞争。(三)(三)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存款利率定价能力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存款利率定价能力 人民银行通过定价行为评估以评促建、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等方式,持续推动金融机构建立科学完善、支持差异化精细化定价的存贷款定价模型,不断优化内部定价授权管理制度,将 LPR嵌入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系统并运用于绩效考评,引导金融机构根据自身发展确定科学合理的定价策略,促进金融机构定价能力整体提升。福州、长沙、海口中支等积极推动各省农信联社做好统一规划,为全省农信系统提供科技支持,完成 FTP 系统开发上线并在内部大力推广使用,解决了单家农信机构系统开发成本高、

176、效率低的问题。三、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成效三、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成效(一)利率传导机制更加顺畅(一)利率传导机制更加顺畅 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后,政策利率、市场利率向存款利率的传导更加顺畅。从实际情况看,新的机制建立后,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持续扩大。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大国有银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均已于2022年4月下旬陆续下调其1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2022 年 4 月最后一周(4月 25 日-5 月 1 日),全国金融机构新发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2.37%,较前一周下降 10 个基点。2022 年 9 月 15 日,六大国有银行主动根据市场利率

177、变化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和内部定价授权上限,其中,一年期、三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分 37 别下调 10 个、15 个基点;大部分股份制银行随即跟随下调,各期限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幅度在 10-50 个基点不等;各地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地方法人银行也积极跟随,如2022 年 9 月 15 日至年末,福建共有 58 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同程度下调各期限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二)银行负债成本稳中有降(二)银行负债成本稳中有降 近年来,市场利率持续下行,但作为银行主要负债来源的存款利率下降相对滞后,金融机构净息差水平、盈利能力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

178、制等改革举措能有效引导银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促进银行负债成本稳中有降,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调查数据显示,2022 年12 月,金融机构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2.24%,比 2022 年 4 月下降 20 个基点。分区域看,东、中、西、东北地区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 2.25%、2.15%、2.21%、2.38%,分别比 2022 年 4 月下降 19 个、25 个、17 个、20 个基点,均超过了 2022 年 1 年期 LPR 累计 15 个基点的降幅。负债成本的下降也为金融机构进一步让利实体经济拓宽了空间。2022 年 12 月,全国、东、中、西、东北地区一般贷款加权

179、平均利率分别为 4.57%、4.48%、4.63%、4.88%、4.68%,分别比 2022 年 4 月下降 57 个、61 个、56 个、44个、49 个基点。(三)存款利率定价规范化程度提高(三)存款利率定价规范化程度提高 存款利率定价具有较强外部性,金融机构高息揽储,容易产生负面示范效应,不利于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在人民银行持续引导下,金融机构存款定价行为更加规范,各类违规存款创新产品、地方法人银行异地存款产品以及高息揽储、存款违规宣传等行为受到遏制,金融机构定价能力明显提升。根据调查,截至 2022 年末,全国已建立FTP 系统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占比 59.9%;已建立 FTP 系统的地

180、方法人金融机构中,存款 FTP曲线挂钩 LPR 或国债收益率等市场基准利率的机构占比达 74.2%;金融机构基本能够平衡成本与收益合理制定存款利率。与之前许多银行存款利率定价普遍接近自律上限情况相比,2022 年 12月,四家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 1 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平均挂牌利率分别低于其自律上限 47 个、44个、24 个、28 个、27 个、13 个基点,幅度分别比 2022 年 4 月扩大 3 个、4 个、8 个、9 个、8个、3 个基点。四、下一步工作方向四、下一步工作方向 人民银行将继续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一是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

181、要作用。一是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引导地方法人银行参考市场利率变化调整存款利率水平,使中央银行政策利率通过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传导更加顺畅。二是继续加强二是继续加强存款利率监测管理。存款利率监测管理。提高各级利率自律机制管理效率,发挥合格审慎评估、宏观审慎评估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定价,规范存款市场竞争秩序。三是继续提高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金融机三是继续提高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定价能力。构存款利率定价能力。搭建同业信息交流平台,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引导金融机构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完善利率定价的组织结构、机制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决策执行等,不断提高存款利率差

182、异化定价能力。38 专题 4 发挥地方政府合力推动金融可持续发展统筹推进宏观调控,支持金融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政策间的协调配合。2022 年,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与地方政府加强配合,在推动项目对接、贴息担保、信息共享、政策宣传等支持金融可持续发展方面,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疏通政策堵点,共同推动各项金融政策落地见效,不断提升经营主体融资获得感和满意度。一、与地方政府加强配合一、与地方政府加强配合(一)搭建融资项目对接机制,助推政策精(一)搭建融资项目对接机制,助推政策精准高效落地准高效落地 一是建立重点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建立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各地区建立多部门参加的金融支持政策落地专项工作机制,制定工作

183、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制定配套政策,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如人民银行杭州中支会同 9 个省级部门建立浙江省金融支持政策集成落地攻坚专项工作机制,出台金融支持物流保通保畅、文化和旅游业纾困发展等 16个专项政策。二是建立难点工作专班机制。二是建立难点工作专班机制。各地区建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工作专班,实行集中办公、特事特办,及时协调解决容缺办理、贷款主体资质认定、承诺书签订等方面困难。如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参与广东省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工作专班,落实日调度机制,梳理需国家支持协调事项清单,加快推进项目签约和投放要素保障。三是建立常态化政银企融资对接机制。三是建立

184、常态化政银企融资对接机制。各地区建立与发改、工信、科技等行业主管部门的联动机制,召开多层次银企对接会,促进信贷供需精准匹配。如贵州全年组织召开各类银企对接会264 场,对接企业 6013 户,发放贷款金额约 1500亿元。(二)强化财政、担保与金融支持配套合作,(二)强化财政、担保与金融支持配套合作,提升激励效果提升激励效果 一是建立健全财政贴息、奖补制度。一是建立健全财政贴息、奖补制度。积极推动各级财政部门出台贷款贴息、财政奖励等配套制度,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撬动作用。如重庆对 2022 年新发放的碳减排贷款按照本金的 0.2%给予财政补贴。二是强化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合作。二是强

185、化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合作。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理提高担保放大倍数,降低担保费率和反担保要求,扩大担保覆盖面。推动地方政府设立风险补偿基金、风险池等,分担涉农、小微金融等贷款损失。如黑龙江出台中小企业稳企稳岗基金担保贷款风险补偿政策,对 500万元(含)以下的担保贷款全额减免担保费。(三)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提升融资服务能(三)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提升融资服务能力和地区信用环境力和地区信用环境 一是强化地方征信平台建设。一是强化地方征信平台建设。各地区充分发挥各类信用信息平台作用,加强涉企信用信息共享整合,深化大数据应用,完善信用评价体系,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如青海建立“青信融”平台,归集了

186、 23 个部门共 4700 万条涉企公共信用信息。二是建立重点企业二是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白名单”推送机制。推送机制。各地区建立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白名单”,通过线上系统推送至金融机构,组织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如人民银行太原中支联合 12 个省级部门梳理了28 类 1.1 万家重点企业“白名单”。(四)开展金融支持政策联动宣传,扩大政(四)开展金融支持政策联动宣传,扩大政策认知度策认知度 一是联合开展一是联合开展经营主体经营主体走访宣传帮扶活动。走访宣传帮扶活动。联合政府部门深入基层开展走访帮扶活动,加强金融政策宣传,面对面协调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如人民银行杭州中支联合浙江省工商联组建“金融联络员”

187、队伍,2022 年累计对接经营主体 2.7万余家,解决融资需求 6000 余亿元。二是联动开展政策宣讲。二是联动开展政策宣讲。联合政府部门举办新闻发布会、政策宣讲会等,提升金融政策知晓度和覆盖面。如上海举办 20 余场金融助企纾困政策线上宣讲对接活动,累计为 6 万余人次宣传金融政策、产品和服务。二、地方财政与金融协调配合取得突出成效二、地方财政与金融协调配合取得突出成效(一)协同推进金融支持政策工具落地,助(一)协同推进金融支持政策工具落地,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2022 年,人民银行指导设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推出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中央财政予以贴息,地方各级财政部

188、门积极做好贴息资金预拨和审核工作,有力支持扩大有效投资。2022年,金融机构完成两批次共 7399 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工作,支持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带动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 9.4%,明显高于 39 2021 年增速。人民银行通过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累计支持金融机构对 2556 个项目发放设备更新改造项目贷款 1214 亿元,中央财政为贷款主体贴息 2.5%后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 0.7%。(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优化信贷投向持,优化信贷投向 全国多地区将金融机构落实货币信贷政策情况纳入当地财政资金存款竞争性存放评价指标,引导金

189、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制造业、科技创新、“三农”等重点领域金融支持。2022 年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涉农贷款、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 23.8%、14.0%、38.5%,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三)发挥财政贴息奖补作用,推动实际贷(三)发挥财政贴息奖补作用,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款利率稳中有降 全国多地区出台针对货币政策工具等的财政贴息、奖补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2022 年 12 月,我国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3.97%,同比下降 0.6 个百分点,为有统计以来新低。(四)发挥财政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合力,提(四)发挥财政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合力,提升中小银行风险抵御能力升中小

190、银行风险抵御能力 各地区建立地方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通过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提升金融机构风险抵御能力。2020-2022 年,全国新增 5500 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2022 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1.63%,同比下降 0.1 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三、政策建议三、政策建议(一)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一)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货币政策应侧重于总量的跨周期调节,兼顾结构优化,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财政政策应更侧重于经济结构优化引导,发挥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民生等领域的定向调

191、控支持作用,侧重于解决中长期结构性问题,着力支持扩大内需。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财政、货币政策要加强协调,提高企业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中小银行金融风险应对能力。(二)持续加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支持力(二)持续加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支持力度度 政府性融资担保方面,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健全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补充、尽职免责等机制,持续扩大担保倍数和融资覆盖面。风险分担方面,进一步加大在地方风险分担中的财政投入,适当提高不良容忍度,降低追责问责要求。(三)健全常态化产融信息共享机制(三)健全常态化产融信息共享机制 持续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建立健全金融与产业部门常态化信息共享与政策协调机制。在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大数据协调运用工作,进一步将发改、工信、科技等部门重点支持领域信息整合纳入,不断提高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鼓励企业通过自愿填报等方式,动态补充完善自身信息和融资需求,提高银企对接效率。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3)(42页).pdf)为本站 (山海)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客服
商务合作
小程序
服务号
会员动态
会员动态 会员动态:

孙**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微**...   升级为至尊VIP 180**79... 升级为标准VIP 

Nik**us 升级为至尊VIP  138**86...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83**37...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59**85... 升级为至尊VIP  137**52... 升级为高级VIP 

138**81...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微**... 升级为至尊VIP  

136**16... 升级为标准VIP  186**15...  升级为高级VIP

 139**87...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37**01... 升级为标准VIP 182**85... 升级为至尊VIP

158**05... 升级为标准VIP 180**51...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h**a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Ani** Y...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微**...  升级为高级VIP  137**22... 升级为至尊VIP

 138**95... 升级为标准VIP  159**87... 升级为高级VIP

 Mic**el...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胖**...  升级为至尊VIP 185**93... 升级为至尊VIP  

186**45...   升级为高级VIP  156**81...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80**85... 升级为高级VIP

 太刀 升级为至尊VIP  135**58...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83**12...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dri**o1  升级为至尊VIP

  139**51...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58**68...  升级为标准VIP 189**26...  升级为至尊VIP

 Dav**.z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坠**...  升级为标准VIP 微**... 升级为至尊VIP 

130**26...  升级为至尊VIP 131**35...  升级为至尊VIP 

 138**53...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86**17...  升级为标准VIP

151**79...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雄**...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35**48... 升级为至尊VIP   158**58...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好**...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50**21...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boo**nt...  升级为至尊VIP  微**...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86**02...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76**80... 升级为高级VIP    微**... 升级为高级VIP

182**18...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39**63...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36**28...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