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21世纪金融研究院:2022新市民金融服务调查报告(111页).pdf

编号:146161 PDF  DOCX   111页 8.42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21世纪金融研究院:2022新市民金融服务调查报告(111页).pdf

1、月20日自南财智库下载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统 筹:韩瑞芸策 划:周鹏峰、贺霞执笔人:唐婧编 辑:马春园校 对:黄志明数据分析师:SFC 数据中心01开篇语.02报告说明.03报告要点.04摘 要.06一、新市民的金融服务需求.11(一)新市民最需要哪些金融服务.12(二)新市民的金融服务缺口.21二、新市民的金融用户画像.29(一)贷款余额.30(二)征信知识.35(三)贷款利率水平.40(四)每月还款金额占收入的比重.45(五)每月理财资金占收入的比例.50三、新市民的贷款主要渠道.55(一)获得贷款的主要渠道.56(二)贷款信息的获取渠道.67(三)选择贷款渠道的主要因素.74四、新市

2、民的贷款意愿评估.81(一)理想的还款收入比.82(二)贷款信息授权.87(三)贷款过程出现的问题.96【附问卷】.103目录02作为宽信用主体,新市民群体规模大,金融需求旺盛,贡献潜力大,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不仅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商业银行培育新的经营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2022 年3 月,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鼓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做好与现有支持政策的衔接,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

3、度。通知为银行保险机构开展新市民服务提供了基本遵循,一幅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借此良机,我们推出了“新市民新金融”专题访谈系列,先后邀请了北京、广东、河南等多地银保监局局长及相关监管负责人分享各地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创新特色与经验成效。同时,也正在采访银行、保险、消费金融等各代表性机构相关负责人,从机构视角看新市民金融。2022 年8 月29 日-9 月5 日,21 世纪经济报道联合腾讯安全发起了关于新市民贷款服务的问卷调查,从新市民金融服务需求、新市民用户画像、新市民贷款主要渠道和新市民贷款意愿评估四个角度出发,力求准确描摹当下新市民群体的金融需求特征,希望能够给予设计新市民金融

4、产品和服务的从业机构一些启发。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关注新市民金融领域,为广大读者做好相关金融知识和政策宣传,为新市民金融服务提质增效贡献自己的力量。开篇语03报告样本范围报告样本覆盖广泛。从年龄看,有60 后、70 后、80 后、90 后、00 后等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从职业看,不仅有个体户、创业者、自由职业者和灵活就业人员,也有国家公职人员、国企央企职工和民企职工;从收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人群都有涵盖;从学历看,高中及以下、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及以上学历的人群都有参与。报

5、告数据说明2022 年8 月29 日-9 月5 日,21 世纪经济报道联合腾讯安全推出新市民金融服务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529 份,本次报告数据均源于对3529 份问卷结果的分析统计。报告发布形式本报告以印刷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发布。电子版可在21 世纪经济报道、21 财经网、21 财经APP 购买查阅。联系方式21 世纪经济报道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甲6 号时间国际8 号楼北楼19 层邮编:100028报告说明04新市民的金融服务需求住房贷款、教育培训贷款和消费贷款是受访新市民需求最高的三类金融服务。整体而言,新市民对教育培训贷款和消费贷款的需求与年龄呈反向关系。作为风险敞口较大的人群

6、,新市民对保险的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还有待提高。住房贷款、教育培训贷款和金融投资者教育的需求和实际使用之间的缺口最为显著,相比之下,信用卡和消费贷款可能已经接近饱和。新市民的金融用户画像超过1/3 的受访新市民表示目前没有贷款,8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目前的贷款余额在30万以下。整体而言,收入越高、学历越高、工作越稳定的受访新市民的贷款余额越大。整体而言,收入越高、学历越高、工作越稳定的受访新市民更加了解和重视个人征信。80%以上的受访新市民表示每个月可用于理财的资金占收入的比例低于20%,反映出新市民的经济压力较大,较难实现财富的积累。7.4%的受访新市民不知道如何计算实际年化利率,通常来看收入越

7、高的人对实际年化利率计算方法掌握程度越好。新市民的贷款主要渠道53.2%的受访新市民选择国有大行作为贷款主要渠道,是排在第二位的亲朋好友间借款的两倍以上。整体而言,收入越高、学历越高、工作越稳定的受访新市民选择国有大行的比例越高。利率高低、审核和放款速度以及银行服务水平是受访新市民选择贷款渠道的前三大考量因素。整体而言,收入越高、学历越高、工作越稳定的受访人群选择亲朋好友之间借款作为主要贷款渠道的比例越低。各类金融机构APP、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平台是受访新市民获取贷款信息的前三大渠道,中介电话是受访者最反感的贷款信息获取渠道。报告要点05新市民的贷款意愿评估60%以上的受访新市民认为每月还款金额

8、不应该超过收入的一半。高收入、高学历人群对每月还款金额占收入比重的承受能力更高。从职业看,创业者对还款收入比的承受能力是最高的。在数据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学历信息、银行流水和个税信息是受访新市民最愿意提供给平台方评估贷款申请资质的三类个人信息。话费账单、不动产信息和公积金信息是受访者最不愿意提供给平台方评估贷款申请资质的三类个人信息。利率过高、个人信息泄露和手续复杂是新市民在贷款过程中遇到的前三大问题。有担保等中介费用、贷款周期很难满足需求、暴力催收、灵活就业流水不连贯和缺少抵押品也是新市民在贷款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主要结论一是新市民群体自身对新市民概念认知程度仍然不足,对个人征信、实际利率

9、等基本金融知识掌握也不够充分,针对新市民群体的投资者教育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力度仍然有待加强;二是金融机构应当结合新市民群体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现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与新市民的实际需求之间仍然存在一定错位;三是收入、学历和工作稳定性处于弱势地位的新市民群体亟待赋能,运用信贷资源的能力有待提高。金融机构不仅要关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也要帮助新市民做好金融健康管理;四是金融机构应当对新市民群体进行进一步细分,提升精细化定价能力,推动新市民金融服务向下沉市场渗透。06自2022 年3 月银保监会联合央行下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来,新市民金融逐渐成为金融行业的一大热

10、点,针对这一群体的政策礼包也在密集落地。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新市民”现已达到3 亿人,这一群体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也面临着许多待解的难题。上述通知提出,银行保险机构应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领域的金融需求,加强产品与服务创新供给,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为深入了解新市民希望金融机构提供怎样的产品与服务,2022 年8 月29 日-9 月5 日,21 世纪经济报道联合腾讯安全推出新市民贷款

11、服务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529 份。我们从受访者年龄、学历、职业、收入、来所在地原因、对新市民概念的认知情况等几个维度对新市民做了基础的画像,并在此基础上,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需求、贷款主要渠道、金融用户画像、贷款意愿评估四个方面做了深入调查分析。受访新市民基本信息图谱1.受访新市民年龄分布图:摘要072.受访新市民学历分布图:3.受访新市民收入水平分布图:084.受访新市民职业类别分布图:5.受访新市民来到所在地原因分布图:096.受访者对新市民概念的认知情况图:根据问卷调查,对于新市民金融服务需求方面,不同年龄段、职业、学历和收入的受访者都认为住房贷款是新市民最需要的金融服务,此外,教育

12、培训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理财、保险和金融投资者教育的需求情况和实际使用情况存在较大差距,表明新市民在上述领域的金融服务需求尚未得到满足。新市民金融用户画像方面,超过1/3 的受访者表示没有任何贷款,部分收入、学历和工作稳定性处于弱势地位的新市民群体,在金融基础知识方面仍有一定欠缺,贷款利率相对较高,表明新市民的金融投资者教育服务仍有完善的空间。新市民贷款主要渠道方面,不同年龄段、职业、学历和收入的受访者选择的主要贷款渠道均为国有大行。学历更高、收入更高、职业更稳定的人群,更倾向于选择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作为贷款渠道。在选择贷款渠道的考虑因素中,利率高低、审核和放款速度以及银行服务水平是前三大

13、考量因素。另外,各类金融机构APP、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平台是受访新市民获取贷款信息的前三大渠道,中介电话则是受访者最反感的贷款信息获取渠道。新市民的贷款意愿评估方面,近2/3 的受访者认为理想的贷款收入比不能超过二分之一。整体而言,高收入、高学历人群对每月还款金额占收入比重的承受能力更高。在数据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学历信息、银行流水和个税信息是受访者最愿意提供给平台方评估贷款申请资质的三类个人信息。话费账单、不动产信息和公积金信息是受访者最不愿意提供给平台方评估贷款申请资质的三类个人信息。利率过高、个人信息泄露和手续复杂是新市民在贷款过程中遇到的前三大问题。有担保等中介费用、贷款周期很难满足需求

14、和暴力催收也是新市民在贷款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在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看来,新市民群体呈现出典型的“两低两高”特征。“两10低”指的是金融素养能力低、社会保障参与度低;“两高”分别是工作及居住流动性高、对新消费接受程度高。社会保障参与度低,意味着新市民的基础保障需求更高、加杠杆能力更弱;金融素养能力低,所以新市民识别风险、明晰金融需求、安全理财和理性借贷的能力更弱。工作及居住流动性高,所以新市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更趋“小、短、频、急”;对新消费接受程度高,则意味着新市民非常容易接触到各式金融营销,触发适当或不适当的金融购买行为。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新市民

15、群体自身对新市民概念认知程度仍然不足,对个人征信、实际利率等基本金融知识掌握也不够充分,针对新市民群体的投资者教育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力度仍然有待加强;二是金融机构应当结合新市民群体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现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与新市民的实际需求之间仍然存在一定错位;三是收入、学历和工作稳定性处于弱势地位的新市民群体亟待赋能,运用信贷资源的能力有待提高;四是金融机构应当对新市民群体进一步细分,提升精细化定价能力,推动新市民金融服务向下沉市场渗透。11新市民的金融服务需求第一章12(一)新市民最需要哪些金融服务住房贷款、教育培训贷款和消费贷款是受访新市民需求最高的三类金融服务。出

16、人意料的是,仅有22.6%的人表示最需要信用卡,在九大选项中,位居倒数第二,如下图:在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看来,在金融供给方视角下新市民的金融资质较弱,但拥有实实在在旺盛的金融需求,这种能力限制下的需求和供给不匹配,成为新市民金融服务亟需解决的核心矛盾。1.不同年龄段住房贷款方面,除“60 后”,大部分受访者都认为住房贷款是新市民最需要的金融服务。其中,选择新市民最需要住房贷款的“90 后”比例最高,达到74.1%,随之从高到低依次是“80后”(71.4%)、“00 后”(71.3%)、“70 后”(59.0%)和60 后(30.0%)。除“60 后”之外,各年龄段选该项贷款的比例均显

17、著高于其它金融服务。消费贷款方面,近半“00 后”“90 后”和“80 后”认为消费贷款是新市民需要的金融服务。具体来看,各年龄段选择新市民最需要消费贷款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00 后”(44.8%)、“90后”(42.7%)、“80 后”(42.0%)、“60 后”(40%)、“70 后”(33.8%)。可以看出,不考虑“60 后”,对13于消费贷款,年龄越大需求越低。教育培训贷款方面,“00 后”选择的比例显著高于其它年龄段。各年龄段选择该项的比例依次是“00 后”(49.0%)、“90 后”(41.7%)、“60 后”(40%)、“80 后”(39.6%)、“70 后”(29.5%)。不

18、考虑“60 后”,对于教育培训贷款,同样年龄越大需求越低。值得注意的是,与其它年龄段不同的是,“00 后”选择新市民最需要教育培训贷款的比例显著超过消费贷款,高出4.2 个百分点。其他年龄段选择的比例均小于或者等于选择新市民最需要消费贷款的比例。“00 后”对教育培训贷款的青睐与这一群体所处人生阶段有关,部分“00 后”仍处求学阶段。个人经营性贷款方面,“80 后”选择的比例最高,且各年龄段认为新市民最需要个人经营性贷款的比例都超过了1/3。具体数据来看,“80后”选择该项的比例是43.5%,其次是“60后”(40.0%),而“90 后”“70 后”和“00 后”比例基本相近,依次为37.3%

19、、35.3%和34.8%。信用卡方面,出人意料的是,除“60 后”,各年龄段选择该项的比例都在20%-30%之间,显著低于其他金融服务,反映出信用卡市场可能已出现一定程度的饱和。具体来看,选择该项的“00后”“90后”“80后”“70后”“60后”的比例分别为21.1%、23.0%、25.5%、21.6%和30%。考虑到“60后”问卷样本较少,其他年龄段反馈的比例或许更具参考价值。理财、保险和金融投资者教育这三项金融服务方面,“00 后”选择的比例都是最高的,分别为44.9%,37.6%和31.3%,均高于其它年龄段。一定程度上反映出“00 后”群体对自身财务健康的重视。理财方面,44.9%的

20、“00 后”认为理财是新市民最需要的金融服务,然后依次是“90后”(42.9%)、“60 后”(40.0%)、“80 后(36.7%)”和“70 后”(35.3%)。保险方面,37.6%的“00 后”认为保险是新市民最需要的金融服务,然后依次是“90后”(32.7%)、“70 后”(31.7%)、“80 后”(31.2%)和“60 后”(30.0%)。金融投资者教育方面,31.3%的“00 后”认为金融投资者教育是新市民最需要的金融服务,然后依次是“80 后”(28.6%)、“90 后”(27.5%)“70 后”(23.7%)和“60 后”(10.0%)。14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数百分比,即

21、选择该项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应答人数百分比可以反映该选项在受访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次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次数占总人次的比例。对于单选题,应答人次和应答人数是相同的,但是对多选题而言,应答人次可能远远大于应答人数。152.不同职业住房贷款方面,不同职业的受访者选择新市民最需要住房贷款的比例都显著高于其他选项。具体来看,选择该项的比例从低到高依次是个体户(65.6%)、创业者(65.7%)、自由职业者(67.5%)、灵活就业人员(69.6%)、国家公职人员(74.7%)、民企职工(75.8%)和国企央企职工(80.0%)。可见,整体而言,工作越稳定贷款买房意愿越强。消费贷款方

22、面,创业者选择新市民最需要消费贷款的比例最高,至50.9%,灵活就业人员选择比例最低,仅38.6%。其它职业受访者选择比例相差不大,国家公职人员、国企央企职工、民企职工、个体户、自由职业者选择比例分别是45.0%、45.5%、42.5%、45.4%和43.7%。创业者旺盛的融资需求或许是其选择消费贷款的原因。教育培训贷款方面,创业者选择的比例也最高,达53.7%,民企职工选择比例最低,但也有39.8%。其它职业的受访者选择比例相差不大,认为新市民最需要教育培训贷款的国家公职人员、国企央企职工、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和灵活就业人员的比例依次是42.6%、42.9%、45.0%、45.5%和45.9%

23、。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职业的受访者选择新市民最需要消费贷款和教育培训贷款的比例基本相近,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教育培训贷款的旺盛需求。创业者、自由职业者和灵活就业人员中选择教育培训贷款的比例甚至超过了消费贷款,分别高出了2.8、1.8 和7.3 个百分点。个人经营性贷款方面,个体户选择的比例最高,达到43.6%,国家公职人员选择的比例最低,为32.5%。其它职业受访者选择的比例都在30%-40%之间,从高到低依次是国企央企职工(39.5%)、自由职业者(37.3%)、民企职工(37.1%)、灵活就业人员(35.3%)和创业者(33.3%)。信用卡方面,除国企央企职工外,其它职业受访者选择该项的比

24、例是各项金融服务中最低的,反映出目前信用卡市场可能存在饱和的现象。具体来看,选择信用卡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国企央企职工(27.5%)、创业者(25.0%)、民企职工(24.4%)、个体户(23.7%)、国家公职人员(22.1%)、灵活就业人员(20.6%)和自由职业者(19.1%)。理财方面,灵活就业人员选择的比例最高,达到47.2%,个体户中选择的比例最低,为33.0%。其它职业受访者选择该项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民企职工(44.4%)、国企央企职工(43.6%)、创业者(42.6%)、国家公职人员(42.2%)、和自由职业者(39.2%)。保险方面,灵活就业人员选择的比例也最高,达到36.5

25、%,个体户选择的比例最低,为27.1%。其它职业受访者选择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国企央企职工(36.1%)、民企职工(35.7%)、自由职业者(34.9%)、创业者(30.6%)和国家公职人员(27.7%)。金融投资者教育方面,灵活就业人员选择的比例最高,达31.7%,个体户选择的比例最低,为25.4%。其它职业的受访者选择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创业者(30.6%)、国家公职人员(29.3%)、自由职业者(29.0%)、民企职工(28.6%)和国企央企职工(26.5%)。16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数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应答人数百分比可以反映该选项在受访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注:本图

26、反映的是应答人次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次数占总人次的比例。对于单选题,应答人次和应答人数是相同的,但是对多选题而言,应答人次可能远远大于应答人数。173.不同收入住房贷款方面,不同收入的受访人群都认为新市民最需要的金融服务是住房贷款,且收入越高,认同这一点的比例越高,可见收入越高买房需求越旺盛。在房地产遇冷的当下,如何拓展个人按揭贷款的下沉市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具体数据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和20000 元以上的人群选择该项的比例依次是66.9%、73.2%、74.8%、76.1%和76.3%。消费贷款方面

27、,不同收入的受访人群选择的比例相差不大,最高的是月收入在3000-6000 元之间的受访者,达到45.7%,最低的是月收入在0-3000元的受访者,也达40.1%。月收入6000-10000元、10000-20000 元、20000 元以上的受访者选择该项的比例分别为44.3%、40.4%和43.3%。教育培训贷款方面,低收入和高收入人群选择的比例更高,具体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和20000 元以上的受访者选择的比例分别是47.4%、44.4%、39.7%、38.1%和44.3%,明显呈两头高中间低的格局。且

28、值得注意的是,收入在0-3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人选择教育培训贷款的比例高于选择消费贷款的比例。个人经营性贷款方面,不同收入的受访人群选择的比例都超1/3,且整体而言,收入越高选择的比例越高。具体来看,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受访者选择该项的比例依次是34.2%、37.8%、37.7%、41.6%和45.4%。信用卡方面,除月收入在20000 元以上的受访人群之外,其它收入人群选择的比例都低于选择其他金融服务的比例,同样反映出信用卡市场可能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饱和。具体来看,月收入

29、在10000-20000 元之间的受访者认为新市民最需要信用卡的比例最高,达到31.6%,月收入在0-3000 元之间的受访者选择比例最低,只有19.8%。月收入在3000-6000 元、6000-1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人选择该项的比例分别为19.8%、21.5%、23.9%和25.8%。理财方面,不同收入人群选择的比例相差不大,收入在20000 元以上的受访人群选择的比例最高,达46.4%,需求更为旺盛。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之间的受访者选择该项的比例分别为42.8%、41.7%、41.7%和44

30、.5%。保险方面,收入在20000 元以上的受访人群选择的比例最高,达41.2%,且显著高于其它收入受访人群,需求更为旺盛。其它收入范围的受访人群选择比例基本相近。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之间的受访者选择保险的比例分别为34.9%、33.8%、32.7%和35.7%。可见,作为风险敞口较大的人群,新市民对保险重要性的认知还有待提高。金融投资者教育方面,收入在10000-20000 元以上的受访人群选择比例最高,达32.7%。相比之下,收入在20000 元以上的受访人群选择该项比例最低,只有24.7%,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31、高收入人群对自身金融素养的自信。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之间的人群选择的比例相差不大,分别为29.2%、28.6%和27.8%。18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数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应答人数百分比可以反映该选项在受访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次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次数占总人次的比例。对于单选题,应答人次和应答人数是相同的,但是对多选题而言,应答人次可能远远大于应答人数。194.不同学历住房贷款方面,不同学历的受访者选择的比例都显著高于其他金融服务。具体来看,不同学历选择的比例依次为高中及以下(57.9%)、中专(63

32、.4%)、大专(72.2%)、本科(74.5%)、硕士(74.7%)、博士及以上(62.9%)。除博士及以上群体之外,受访者学历越高,选择的比例越高。消费贷款方面,大专学历的受访者选择比例最高,达44.9%,高中及以下学历受访者选择比例最低,仅为31.1%。中专、本科、硕士和博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选择的比例分别为43.8%、44.6%、38.0%和40.0%。教育培训贷款方面,本科学历受访人群选择比例最高,达47.2%,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选择比例最低,仅29.8%。中专、大专、硕士、博士及以上学历的人选择的比例分别为35.3%、43.1%、41.2%和42.9%。整体上来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受

33、访人群选择最需要教育培训贷款的比例要高于本科以下学历,且该群体选择教育贷款的比例都高于消费贷款,本科以下的人群选择则相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学历人群对教育培训更为重视。个人经营性贷款方面,整体而言,本科及以下学历的受访者选择该项的比例高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具体来看,高中及以下、中专、大专学历的受访者选择该项的比例依次为36.1%、37.9%和41.9%;本科、硕士和博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选择的比例则分别为35.1%、36.7%和31.4%。信用卡方面,除博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之外,不同学历的受访者选择的比例都显著低于选择其它金融服务的比例,这可能与近年来信用卡可得性不断提高,市场出现一定

34、的饱和有关。具体来看,高中及以下、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及以上学历人群选择信用卡的比例分别是18.1%、20.3%、25.3%、21.9%、24.4%和25.7%。理财方面,本科及以上学历受访者选择比例显著高于本科以下学历受访者,可见高学历人群理财需求更旺盛。具体来看,本科、硕士和博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选择的比例分别为46.1%、44.3%和42.9%;高中及以下、中专和大专学历受访者选择的比例分别为32.8%、38.6%和38.5%。保险方面,整体而言,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选择的比例高于本科以下学历受访者,可见高学历人群对保险服务更为重视。具体来看,高中及以下、中专、大专、本科、硕士

35、和博士及以上学历受访者选择的比例分别为30.1%、33.3%、32.2%、35.8%、35.3%和40.0%。作为风险敞口较大的群体,新市民的保险意识有待提高。金融投资者教育方面,本科学历的受访人群选择的比例最高,达30.2%,其次是硕士学历受访者,达29.0%,可见本科和硕士学历人群对金融投资者教育更为热衷。博士及以上学历受访者选择的比例最低,仅有22.9%,反映出这一人群对自身金融素养的自信。高中及以下、中专、大专学历的受访者选择的比例分别为25.8%、26.8%、27.8%。20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数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应答人数百分比可以反映该选项在受访人群中的受欢迎

36、程度。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次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次数占总人次的比例。对于单选题,应答人次和应答人数是相同的,但是对多选题而言,应答人次可能远远大于应答人数。21(二)新市民的金融服务缺口新市民使用较多的金融服务方面,45.6%的受访者选择了住房贷款,40.6%的人选择了消费贷款。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在“新市民最需要哪些金融服务”的题目中,仅有22.6%的人选择了信用卡服务,在九大选项中排倒数第二,而在实际使用较多的金融服务中,则有29%的人选择了信用卡,在九大选项中位居第四。实际上,如果将新市民需要和实际使用的金融服务进行比较,会发现各项金融服务的需求情况和实际使用情况存在一定差距。其中,住房

37、贷款、教育培训贷款和金融投资者教育的需求和实际使用之间的差距最显著,表明上述领域的金融服务需求还有很大一部分尚未被满足。而信用卡则是唯一一项实际使用比例大于需求的金融服务,或反映出该领域供给过剩的可能。消费贷款的需求比例与实际使用较为接近,或反映出该领域需求已被有效满足。针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缺口,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新市民群体普遍存在工作稳定性低、社会保障参与度低、可支配收入低、存款低等特点。由此导致其在获取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信用等级难识别、收入状况难确定、有效抵押物不足等问题。再加上各类社会信用信息不健全,这些问题导致新市民群体融资时可能存在不符合银行准入要求的情况,银

38、行对新市民提供服务时难以全面系统了解融资主体,缺少足值的抵押物在银行和融资主体之间建立风险分摊机制,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难度增大,从而影响了银行对新市民群体服务的积极性。221.不同年龄段住房贷款方面,不同年龄的受访者反映的住房贷款需求情况和实际使用情况之间的差距较大,且年龄越小的受访者的住房贷款需求与实际使用的差距越大。具体数据来看,“00 后”的住房贷款需求缺口高达34.3 个百分点,“90 后”“80 后”“70 后”和“60 后”的住房贷款需求缺口依次是27.8、7.5 和3.6 和-20 个百分点。消费贷款方面,不同年龄的受访者反映的消费贷款需求情况和实际使用情况之间的差距不大,反映出

39、消费贷款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已经被满足。具体来看,“00 后”“90 后”“80 后”“70后”“60 后”的消费贷款需求缺口依次为3.9、1.0、2.6、3.6、10.0 个百分点。考虑到“60 后”问卷样本较小,其它年龄段反馈的数据也许更有参考价值。教育培训贷款方面,不同年龄的受访者反映的教育培训贷款需求情况和实际使用情况之间的差距较大,且除“60 后”之外,年龄越小的受访者的教育培训贷款需求与实际使用的缺口越大。具体数据来看,“00 后”“90 后”“80 后”“70 后”“60 后”的教育培训贷款需求缺口为31.70、23.7、11.8、6.5 和10.0 个百分点。个人经营性贷款方面,“

40、80 后”反映的个人经营性贷款需求情况和实际使用情况之间的差距最大,达到25.90 个百分点,然后依次是“70 后”(18.8 个百分点)、“90 后”(18.1 个百分点)、“00 后”(4.5 个百分点)和“60 后”(0 个百分点)。信用卡方面,不同年龄段的受访人群都反映信用卡的实际使用情况大于或者等于需求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信用卡服务存在过剩的可能。具体数据来看,不同年龄的受访者反映的信用卡需求23情况和实际使用情况之间的差距为“00 后”(-0.1 个百分点)、“90 后”(-10.7 个百分点)、“80后”(-10.4 个百分点)、“70 后”(-7.90 个百分点)和“60 后”

41、(0 个百分点)。理财方面,不同年龄的受访者反映的理财服务需求情况和实际使用情况之间存在一定差距,“60 后”反映的理财服务需求缺口最大,“70 后”最低。具体来看,不同年龄的受访者反映的理财服务需求情况和实际使用情况之间的差距从大到小依次为“60后”(20.0个百分点)、“00后”(17.8个百分点)、“90 后”(9.5 个百分点)、“80 后”(7.9 个百分点)和“70 后”(5.8 个百分点)。保险方面,不同年龄的受访者反映的保险需求情况和实际使用情况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但都在10%以下。具体数据来看,不同年龄的受访者反映的保险需求情况和实际使用情况之间的差距依次从大到小为“00 后”

42、(9.8 个百分点)、“70 后”(9.4 个百分点)、“90 后”(8.3 个百分点)、“80后”(5.7 个百分点)和“60 后”(0.0 个百分点)。金融投资者教育方面,除“60 后”外,不同年龄的受访者反映的金融投资者需求情况和实际使用情况之间差距较大,且年龄越小金融投资者教育的缺口越大,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年轻群体对金融投资者教育的热衷,也可见市场机会。具体数据来看,不同年龄的受访者反映的金融投资者需求情况和实际使用情况之间的差距依次为“00后”(20.9个百分点)、“90后”(18.8个百分点)、“80后”(17.4 个百分点)、“70 后”(13.6 个百分点)和“60 后”(-10

43、.0 百分点)。242.不同职业住房贷款方面,不同职业的受访者反映的住房贷款需求情况和实际使用情况之间的差距较大,其中灵活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和民企职工的住房贷款缺口较大。具体数据来看,不同职业的受访者反映的该项差距从大到小依次为灵活就业人员(34.3 个百分点)、民企职工(29.6 个百分点)、自由职业者(28.3 个百分点)、创业者(20.3 个百分点)、国企央企职工(17.4 个百分点)、国家公职人员(16.1 个百分点)和个体户(13.7 个百分点)。消费贷款方面,除创业者外,不同职业的受访者反映的需求和实际使用之间的差距不大,其中国企央企职工反映的消费贷款实际使用还大于需求情况。具体

44、数据来看,不同职业的受访者反映的该项差距从大到小依次为创业者(11.1 个百分点)、国家公职人员(6.4 个百分点)、个体户(5.2 个百分点)、民企职工(3.1个百分点)、自由职业者(1.8个百分点)、灵活就业人员(0.7个百分点)和国企央企职工(-1.8个百分点)。教育培训贷款方面,不同职业受访者反映的需求和实际使用之间的差距较大,灵活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和创业者的教育培训贷款需求缺口最大,依次为30.4、26.9 和25.9 个百分点。而国家公职人员、民企职工、国企央企职工、个体户反映的该项差距依次是24.1、23.3、18.5 和13.4 个百分点。个人经营性贷款方面,不同职业受访者反

45、映的需求和实际使用情况之间差距较大,民企职工、个体户和国企央企职工的个人经营性贷款需求缺口最大,依次为20.3、18.5 和15.9 个百分点。国家公职人员、自由职业者、创业者和灵活就业人员反映的该项差距依次为11.2、10.2、8.3 和8.2 个百分点。信用卡方面,除创业者外,不同职业受访人群都反映信用卡实际使用大于或者等于需求。具体来看,不同职业受访者反映的该项差距依次为创业者(5.6 个百分点)、灵活就业人员(-1.1 个百分点)、自由职业者(-4.0 个百分点)、个体户(-4.1 个百分点)、国企央企职工(-7.3 个百分点)、国家公职人员(-10.4 个百分点)和民企职工(-12.

46、9 个百分点)。理财方面,不同职业受访者反映的需求和实际使用之间的差距较大,灵活就业人员、创业者和自由职业者的理财服务缺口最大,依次为17.1、14.8 和14.5 个百分点。随后为国家公职人员(12.5 个百分点)、个体户(11.0个百分点)、民企职工(9.4个百分点)、国企央企职工者(7.2个百分点)。保险方面,不同职业受访者反映的需求和实际使用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其中国家公职人员反映的保险需求缺口显著低于其他职业。具体来看,不同职业者反映的该项差距从小到大依次为国家公职人员(3.6 个百分点)、创业者(3.7 个百分点)、民企职工(6.0 个百分点)、个体户(7.2 个百分点)、灵活就业人

47、员(10.3 个百分点)、自由职业者(10.6 个百分点)和国企央企职工(12.2 个百分点)。金融投资者教育方面,不同职业受访者反映的需求和实际使用之间的差距较大。创业者、灵活就业人员、国家公职人员反映的金融投资者教育缺口最大,依次为23.2、22.10 和20.9 个百分点,然后依次是民企职工(19.4 个百分点)、自由职业者(18.8 个百分点)、国企央企职工(14.8 个百分点)和个体户(14.7 个百分点)。253.不同收入住房贷款方面,不同收入受访者反映的需求和实际使用情况之间差距较大,且整体上收入越低的人群需求缺口越大。具体数据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48、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人群该项缺口分别是33.4、28.90、18.2、15.3 和15.50 个百分点,或反映出住房贷款下沉市场仍然较大。消费贷款方面,除月收入在20000 元以上的受访者,不同收入受访者反映的需求和实际使用情况之间差距不大,或反映出消费贷款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具体数据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人群该项缺口分别是1.6、1.6、2.4、4.4 和15.50 个百分点。考虑到月收入在20000 元以上的人群问卷样

49、本较少,其他收入人群反馈的情况或许更有参考价值。整体来看,各个收入水平的消费贷款需求缺口不大,或反映出消费贷款市场已开拓得较为充分。教育培训贷款方面,不同收入受访者反映的需求和实际使用情况之间的差距较大,且低收入人群反映的需求缺口明显更大。具体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人群该项缺口分别是30.9、26.9、15.8、14.8 和18.5 个百分点。个人经营性贷款方面,不同收入受访者反映的需求和实际使用情况之间差距较大,且整体上呈现收入越高,需求缺口越大的特点。具体来看,月收入在0-300

5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元、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该项缺口分别为4.8、16.1、17.2、26.9 和24.8 个百分点。26信用卡方面,除月收入在0-3000 元的人群,不同收入受访人群都反映信用卡实际使用大于或者等于需求,或反映信用卡供给过剩。具体来看,月收入在0-3000元、3000-6000元、6000-10000元、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人群该项缺口分别为0.5、-7.5、-11.1、-12.1 和-17.5 个百分点。理财方面,不同收入受访者反映的需求和实际使用情况之间仍然存在差距,中低收入人

51、群的需求存在明显缺口,但月收入在20000 元以上的受访人群却出现了理财服务实际使用情况大于需求的情形。具体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人群该项缺口分别是18.1、11.5、10.0、5.9 和-3.10 个百分点,或侧面反映出金融机构聚焦高收入人群的理财服务需求,对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理财服务需求重视不足。保险方面,不同收入受访者反映的需求和实际使用情况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且月收入在20000元以上的人群保险需求缺口明显高于其它收入人群。具体数据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

52、00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人群该项缺口分别是9.2、8.8、6.8、7.7 和12.3 个百分点。金融投资者教育方面,不同收入受访者反映的需求和实际使用情况之间的差距较大,其中月收入在10000-20000 元之间的人群反映的需求缺口最大,达24.7 个百分点,然后依次是月收入在0-3000 元(20.2 个百分点)、3000-6000 元(18.2 个百分点)、6000-10000 元(17.0 个百分点)和20000 元以上(15.4 个百分点)的人群。274.不同学历住房贷款方面,不同学历受访者反映的需求和实际使用情况之间的差距

53、较大,除中专学历外,不同学历受访人群反映的需求缺口均大于或等于20 个百分点。具体来看,不同学历受访者反映的该项差距为高中及以下(20.4个百分点)、中专(18.3个百分点)、大专(28.40个百分点)、本科(27.6个百分点)、硕士(20.9 个百分点)和博士及以上(20.0 个百分点)。结合受访新市民的年龄分布情况来看,离开校园走向工作岗位不久的新市民很可能是目前的购房主力。消费贷款方面,不同学历受访者反映的需求和实际使用情况之间的差距不大,反映出消费贷款需求或已得到有效满足。具体来看,不同学历受访者反映的该项差距为高中及以下(-6.7 个百分点)、中专(-2.0 个百分点)、大专(2.9

54、 个百分点)、本科(3.6 个百分点)、硕士(6.3 个百分点)和博士及以上(-2.9 个百分点)。教育培训贷款方面,不同学历受访者反映的需求和实际使用情况之间的差距较大,本科学历的人反映的需求缺口高达30.2 个百分点,为各学历受访人群中最高,反映出这一人群有很强的继续深造需求。其次是硕士(22.6 个百分点)和大专学历(21.90 个百分点)的受访者。另外,博士及以上、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受访人群反映的该项缺口分别为8.6 个百分点、6.5 个百分点和7.1 个百分点,均不到10 个百分点。个人经营性贷款方面,不同学历的受访者反映的需求和实际使用情况之间的差距较大,且本科以下学历反映的需

55、求缺口显著大于本科及以上学历。具体来看,不同学历受访者反映的该项差距为高中及以下(22.4 个百分点)、中专(18.9 个百分点)、大专(19.50 个百分点)、本科(9.2 个百分点)、硕士(16.8 个百分点)和博士及以上(11.4 个百分点)。信用卡方面,不同学历受访人群都反映实际使用大于或者等于需求。具体来看,不同学历受访者反映该项的差距为高中及以下(-3.6 个百分点)、中专(-6.5 个百分点)、大专(-5.6 个百分点)、本科(-6.9 个百分点)、硕士(-10.0 个百分点)和博士及以上(-5.7 个百分点)。理财方面,不同学历受访者反映的需求和实际使用情况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且

56、硕士和博士以上学历的受访者反映的理财服务缺口要显著小于其他学历人群,反映出理财服务仍有一定下沉空间。具体来看,不同学历受访者反映的该项差距为高中及以下(11.4 个百分点)、中专(17.7 个百分点)、大专(11.4 个百分点)、本科(13.5 个百分点)、硕士(5.4 个百分点)和博士及以上(2.9 个百分点)。保险方面,不同学历受访者反映的需求情况和实际使用情况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但不同学历之间需求缺口的差异不大。具体来看为高中及以下(10.4个百分点)、中专(11.1个百分点)、大专(6.9个百分点)、本科(8.5 个百分点)、硕士(9.5 个百分点)和博士及以上(11.4 个百分点)。金

57、融投资者教育方面,不同学历的受访者反映的需求和实际使用情况之间的差距较大,硕士、本科、大专学历的人群反映需求缺口最大,依次为21.8、20.20 和18.50 个百分点,然后是中专、高中及以下和博士及以上学历人群,依次是15.7、14.8 和14.3 个百分点。2829新市民的金融用户画像第二章30(一)贷款余额当被问及目前的贷款余额(含房贷)时,36.4%的受访新市民表示没有贷款,反映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市场潜力仍然很大,超过80%的受访人群目前的贷款余额在30 万以下,说明能够获得大额贷款的新市民并不多。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一般而言,新市民群体并非金融

58、机构的优质客户群体,受限于原有的制度流程、资源配置、服务能力等因素,部分金融机构未能较好地响应进而满足新市民的需求,一些新市民难以合适的价格获得匹配的金融服务。1.不同年龄段从没有贷款的选项来看,52.7%的受访“00 后”表示没有贷款,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这与“00后”尚处职场起步或求学阶段有关,“00 后”是未来的蓝海。其他年龄段受访人群表示没有贷款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70 后”(29.5%)、“90 后”(29.1%)、“60 后”(20.0%)和“80 后”(16.9%)。小额贷款方面,除了问卷样本数较少的“60后”,“00后”贷款余额在1万以下的比例最高,“90后”贷款余额在1 万

59、-10 万之间的比例最高。具体来看,不同年龄人群贷款余额在1 万以下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00后”(22.7%)、“60后”(20.0%)、“90后”(17.9%)、“80后”(9.0%)和“70后”(7.9%)。不同年龄人群贷款余额在1 万-10 万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60 后”(20.0%)、“90 后”(17.8%)、“70后”(15.1%)、“80 后”(14.1%)和“00 后”(13.8%)。31大额贷款方面,“80 后”贷款余额在30 万-50 万的比例和50 万-200 万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受访人群,反映出“80 后”还贷压力较大,与“80 后”所处人生阶段有关,也可能

60、与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时点有关。具体来看,不同年龄人群贷款余额在30 万-50 万之间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80 后”(19.4%)、“70 后”(12.2%)、“90 后”(10.2%)、“00 后”(2.6%)、“60 后”(0.0%)。不同年龄的人群贷款余额在50万-200万之间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80后”(16.7%)、“90后”(10.7%)、“70后”(7.2%)、“00 后”(2.6%)和“60 后”(10.0%)。贷款余额在500 万以上的受访新市民群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322.不同职业从职业来看,现金流更加不稳定的个体户、创业者、自由职业者和灵活就业人员中没有贷款的比例更高。

61、具体来看,该项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灵活就业人员(52.0%)、自由职业者(45.8%)、个体户(34.0%)、民企职工(27.7%)、创业者(26.9%)、国家公职人员(26.5%)和国企央企职工(22.1%)。一定程度上,职业稳定性更强的人群在获得贷款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另外,整体而言,职业稳定的人群背负大额贷款的比例更高,职业不稳定的人群背负小额贷款的比例更高。小额贷款方面,职业不稳定的人群贷款余额在1 万以下的比例和在1 万-10 万之间的比例整体上高于职业稳定的人群。具体来看,不同职业人群贷款余额在1 万以下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自由职业者(20.9%)、个体户(20.6%)、创业者(20

62、.4%)、灵活就业人员(19.4%)、民企职工(16.3%)、国家公职人员(16.1%)和国企央企职工(13.0%)。不同职业的人群贷款余额在1 万-10 万之间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自由职业者(17.0%)、民企职工(17.0%)、创业者(16.7%)、个体户(16.5%)、国家公职人员(15.3%)、灵活就业人员(13.1%)和国企央企职工(13.0%)。大额贷款方面,整体而言,职业稳定的人群贷款余额在30 万-50 万之间的比例和在50 万-200万之间的比例整体上高于职业不稳定的人群。具体数据来看,不同职业人群贷款余额在30 万-50 万之间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国企央企职工(15.3%)

63、、国家公职人员(14.9%)、民企职工(11.1%)、创业者(9.3%)、个体户(8.2%)、自由职业者(4.5%)和灵活就业人员(4.2%)。不同职业的人群贷款余额在50万-200 万之间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国企央企职工(14.8%)、民企职工(12.8%)、创业者(11.1%)、国家公职人员(8.8%)、个体户(8.6%)、自由职业者(3.8%)和灵活就业人员(3.2%)。贷款500 万以上受访群体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333.不同收入从收入看,整体而言,月收入越高的人群没有贷款的比例越低,月收入越低的人群没有贷款的比例越高,这或许与贷款的可得性有关,且高收入群体也更善于利用杠杆。具体数据

64、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受访人群该比例分别为60.5%、32.0%、17.7%、18.6%和21.6%。常规来讲,收入更低的人群资金需求理应更为旺盛,但没有贷款的比例却更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低收入人群贷款需求可能没有得到有效满足。此外,整体而言,收入越低的人群贷款余额越小,收入越高的人群贷款余额越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收入人群能够获得更多的贷款。小额贷款方面,低收入人群贷款余额在1 万以下的比例和在1 万-10 万之间的比例整体上高于高收入人群。具体数据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

65、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受访人群贷款余额在1 万以下的比例分别为22.9%、20.6%、13.4%、6.2%和11.3%。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受访人群该比例分别为9.9%、20.4%、19.2%、11.2%和10.3%。大额贷款方面,高收入人群贷款余额在30 万-50 万之间的比例和在50 万-200 万之间的比例整体上高于低收入人群。具体数据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

66、0000 元、10000-20000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受访人群贷款余额在30 万-50 万之间的比例分别为2.1%、7.5%、15.8%、16.8%和12.4%,贷款余额在50 万-200 万之间的比例则分别为1.6%、5.4%、14.6%、24.5%和16.5%。可见,10000-20000 元收入群体是贷款的绝对主力。500 万以上贷款的各群体占比同样可以忽略不计。344.不同学历从没有贷款的选项来看,本科以下学历受访人群表示没有贷款的比例显著高于本科及以上人群,或说明银行对高学历人群开发较为充分,下沉市场仍有空间。具体来看,高中及以下、中专和大专学历受访人群表示没有贷款的比例分

67、别为39.8%、33.3%和41.6%,相比之下,本科、硕士和博士及以上学历受访人群该比例分别为34.5%、28.5%和28.6%。小额贷款方面,整体而言,本科以下学历受访人群贷款余额在1 万以下的比例高于本科及以上学历。具体来看,高中及以下、中专和大专学历的受访人群贷款余额在1 万以下的比例分别为20.4%、21.6%和19.2%,本科、硕士和博士及以上学历受访人群贷款余额在1 万以下的比例则分别为16.9%、17.6%和20.0%。本科以下学历的受访人群贷款余额在1 万-10 万之间的比例也高于本科及以上学历。具体来看,高中及以下、中专和大专学历受访人群贷款余额在1 万-10 万之间的比例

68、分别为16.1%、21.6%和14.7%,相比之下,本科、硕士和博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人群该项比例分别为16.3%、9.5%和14.3%。大额贷款方面,整体而言,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受访人群贷款余额在30 万-50 万之间以及50万-200 万之间的比例高于本科以下学历。具体来看,本科、硕士和博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人群贷款余额在30 万-50 万之间的比例分别为9.4%、12.7%和8.6%,高中及以下、中专和大专学历的受访人群这一比例则分别为6.4%、7.8%和7.1%。本科、硕士和博士及以上学历受访人群贷款余额在50 万-200 万之间的比例分别为9.9%、16.7%和8.6%,高中及以下、中专和

69、大专学历的受访人群这一比例则分别为4.0%、3.9%和5.5%。35(二)征信知识当被问及是否了解个人征信及其作用时,35.1%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个人征信及其作用且信用良好,46.0%的人表示一般了解且信用良好,说明整体来看,个人征信的重要性已经深入人心。但也有10.4%的人表示不了解且用不上征信,也说明个人征信知识的普及工作仍不能懈怠。事实上,征信数据缺失是新市民难以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一情形正在逐渐改善。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完善信用基础设施,为金融机构服务新市民创造更好的条件。如加快建设全国性信用信息共享平

70、台和区域性大数据平台,免费向金融机构开放,降低金融机构服务新市民的成本。要充分发挥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如百行征信、朴道征信的作用,探索推出新市民征信产品,为新市民金融服务提供支撑。在他看来,部分金融机构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和提高新市民的信用意识,积极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1.不同年龄段从年龄看,表示“非常了解征信知识且信用良好”的“80 后”比例最高,达到46.1%,“00 后”比例最低,仅为29.2%。相比之下,表示“不了解征信知识且用不上”的“80 后”比例最低,仅为6.6%,而表示“不了解征信知识且用不上”的“00 后”比例为第二高,达到15.8%。可见

71、对于新生代的征信教育仍需发力。36具体来看,不同年龄的受访人群表示“非常了解征信知识且信用良好”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80 后”(46.1%)、“90 后”(36.8%)、“70 后”(33.8%)、“60 后”(30.0%)和“00 后”(29.2%)。而不同年龄受访人群表示“不了解征信知识且用不上”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60 后”(20.0%)、“00 后”(15.8%)、“70 后”(14.4%)、“90 后”(6.6%)和“80 后”(5.9%)。2.不同职业从职业来看,整体而言,工作越稳定的人群表示“非常了解征信知识且信用良好”的比例越高。国家公职人员、国企央企职工和民企职工表示“非

72、常了解征信知识且信用良好”的比例显著高于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和灵活就业人员。值得注意的是,创业者表示“非常了解征信知识且征信良好”的比例是最高的,甚至超过了国家公职人员,这或许与创业者较为旺盛的融资需求有关。具体来看,不同职业受访人群表示“非常了解征信知识且信用良好”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创业者(47.2%)、国家公职人员(47.0%)、国企央企职工(46.5%)、民企职工(38.7%)、自由职业者(28.7%)和灵活就业人员(24.7%)。而不同职业的受访人群表示“不了解征信知识且用不上”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灵活就业人员(15.6%)、自由职业者(14.8%)、个体户(11.7%)、创业者(10

73、.2%)、国家公职人员(7.6%)、民企职工(5.8%)和国企央企职工(4.2%)。373.不同收入从收入来看,整体而言,收入越高的人群表示“非常了解征信知识且信用良好”的比例越高,收入越低的人群表示“不了解征信知识且用不上”的比例越高。需要指出的是,收入和征信认知比例的负相关性值得关注,该现象有可能造成贷款可得性的进一步分化,征信知识的普及仍需下沉。具体来看,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征信知识且信用良好”的比例依次为23.1%、35.3%、41.7%、52.5%、57.7%

74、。相比之下,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且用不上征信知识”的比例分别为19.8%、8.0%、3.9%、3.5%和6.2%。384.不同学历从学历来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群表示“非常了解征信知识且信用良好”的比例明显高于本科以下学历的人群,本科及以下学历的人群表示“不了解征信知识且用不上”的比例明显高于本科以上的人群。整体而言,学历越高的人群对征信的认知比例就越高,征信知识的普及工作仍需下沉。具体来看,不同学历的受访人群表示“非常了解征信知识且信用良好”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硕士(4

75、2.1%)、本科(37.5%)、博士(34.3%)、中专(32.0%)、高中及以下(30.8%)和大专(30.4%)。不同学历的受访人群表示“不了解且用不上征信知识”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高中及以下(15.4%)、中专(15.0%)、大专(12.7%)、博士及以上(11.4%)、本科(8.5%)和硕士学历(6.3%)。3940(三)贷款利率水平当被问及最近一起贷(借)款的实际年化利率时,22.9%的受访者表示在4%以下,25.7%的人表示在4%-8%之间,5.8%的人表示在12%-16%之间,3.1%的人表示在16%-24%之间,1%的人反映在24%-36%之间,仅有0.4%的人反映在36%以上

76、。值得注意的是,31.7%的受访者表示最近无贷款,还有7.4%的人表示不知道如何计算年化利率。1.不同年龄段从年龄看,不同年龄段的受访者中均有一小部分不知如何计算实际年化利率,反映出金融投资者教育仍需加强。具体来看,各年龄段受访者不知如何计算实际年化利率的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60后”(10.0%)、“00 后”(9.0%)、“90 后”(6.9%)、“80 后”(5.3%)和“70 后”(5.0%)。值得注意的是,43.6%的“00 后”表示最近没有贷款,是待开发的蓝海。其他年龄段表示最近没有贷款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70 后”(30.2%)、“90 后”(26.9%)、“80 后”(15.3

77、%)和“60后”(10.0%)。在4%以下的利率水平上,“60 后”相较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的比例更高。具体数据来看,30.0%的“60 后”表示最近一起贷(借)款的利率低于4%,然后依次是“70 后”(25.2%)、“00后”(24.7%)、“90 后”(22.0%)和“80 后”(20.2%)。41在4%-8%的利率水平上,“80 后”相较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比例更高,而根据我们前面的调查分析,“80后”也是当前负债最高的群体。具体数据来看,40.0%的“80后”表示最近一起贷(借)款的利率在4%-8%之间,然后依次是“70 后”(30.2%)、“90 后”(29.6%)、“00 后”(15.

78、6%)和“60后”(10.0%)。2.不同职业从职业看,不同职业的受访者中均有一小部分不知如何计算实际年化利率。整体而言,工作更稳定的人群掌握实际年化利率计算方法的比例更高。具体数据来看,自由职业者、灵活就业人员和民企职工中不知如何计算实际年化利率的比例较高,从高到低依次是10.2%、8.7%和6.8%,其次是国家公职人员(6.0%)、个体户(5.5%)、创业者(4.6%)和国企央企职工(3.6%)。值得注意的是,整体而言,工作更不稳定的人群表示最近无贷款的比例也更高,这可能与贷款的可得性有关。具体从数据看,45.3%的灵活就业人员、38.7%的自由职业者、28.7%的创业者表示最近无贷款,然

79、后依次是个体户(28.2%)、民企职工(25.5%)、国家公职人员(22.5%)和国企央企职工(18.4%)。42在4%以下的利率水平上,受访的国家公职人员相较于其他职业群体获得的比例明显更高,占比30.5%。不同职业受访人群中最近一起贷(借)款的实际年化利率在4%以下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国家公职人员(30.5%)、自由职业者(24.0%)、国企央企职工(22.6%)、个体户(22.3%)、灵活就业人员(22.3%)、创业者(22.2%)和民企职工(20.9%)。在4%-8%的利率水平上,国家公职人员和国企央企职工相较于其他职业群体比例更高。前者占比33.3%,后者为37.7%,明显高于其他职

80、业受访者。民企职工、创业者、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和灵活就业人员最近一起贷款利率在4%-8%之间的比例依次为32.1%、26.9%、25.8%、17.7%和16.2%。3.不同收入从收入看,月收入越低的人群不知如何计算实际年化利率的比例越高。具体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受访人群相应比例依次是9.1%、8.3%、5.1%、4.7%和4.1%。值得注意的是,整体而言,月收入越低的人群表示最近无贷款的比例越高。具体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

81、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受访人群相应比例分别是49.4%、29.4%、18.3%、15.0%和19.6%。43令人意外的是,最近一起贷(借)款的实际年化利率为4%以下的,月收入越低的受访人群最近一起贷(借)款实际年化利率落在这一区间的比例竟然越高,这或许与近年来普惠金融工作取得的成效有关。具体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受访人群相应比例依次为24.9%、23.5%、20.9%、19.8%和19.6%。在4%-8%的利率水平上,月收入越高的受访人群最近一起贷(借)

82、款实际年化利率落在这一区间的比例越高。具体数据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受访人群相应比例依次为11.8%、25.8%、37.5%、38.6%和45.4%。4.不同学历从学历看,不同学历受访者中均有一小部分不知如何计算实际年化利率。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学历和掌握利率知识的比例并不完全是反向关系。具体来看,不同学历受访者不知道如何计算实际年化利率的比例分别是高中及以下(11.0%)、中专(7.2%)、大专(8.9%)、本科(6.5%)、硕士(4.1%)和博士及以上学历(8.6%)。值得注意的是

83、,整体而言,本科及以下学历的受访人群表示最近无贷款的比例要高于本科以上44学历,这或许与贷款的可得性有关。具体来看,高中及以下、中专和大专的受访人群相应比例分别为37.5%、28.1%和36.4%,而本科、硕士和博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人群相应比例分别为29.8%、24.4%和20.0%。在4%以下的利率水平上,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受访人群相较于本科以下的人群获得的比例更高,但优势并不明显。具体来看,本科、硕士、博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最近一起贷(借)款的实际年化利率在4%以下的比例分别为24.3%、23.5%和22.9%;高中及以下、中专和大专学历的受访者相应比例分别为22.1%、24.8%和20.1

84、%。在4%-8%的利率水平上,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受访人群相较于本科以下的人群获得的比例更高,且具有明显的优势。具体来看,本科、硕士、博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相应比例分别为29.0%、31.2%和22.9%,高于高中及以下(16.1%)、中专(22.2%)和大专学历(21.7%)。45针对新市民群体中出现的不善于利用杠杆和过度借贷这两个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表示,新市民群体总体上风险承受能力较低,金融素养不高,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其金融健康问题。具体而言,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更高地匹配新市民群体的金融需求;二是在提供金融服务过程中充

85、分考虑新市民群体的风险承受能力,避免过度金融服务;三是加强对新市民群体的金融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其金融素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金融机构要积极投身新市民的金融素养教育事业,帮助新市民提升金融能力,共享共建发展。由于新市民防骗和抵御金融风险能力不足,金融机构一(四)每月还款金额占收入的比重当被问及每月还款金额占收入的比重,89%以上的受访人群表示每月还款金额占收入的比重低于50%,其中包括35.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没有贷款。另有11%的受访者整体还款比例较高,其中0.7%的人群还款比例超过月收入的100%。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发布的2022 年二季度中国杠杆率报告显示,

86、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已经连续8 个季度在62%左右的水平上微幅波动。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市民仍然存在一定的加杠杆空间。结合新市民旺盛的住房贷款需求来看,新市民加杠杆的主要需求可能还是购房。46方面应做好新市民客户投资适当性、杠杆能力与空间的审核测算,提供更“适合”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也要以知识赋能新市民,面向该群体开展金融科普,赋能该群体识别与防范金融诈骗的能力,加强新市民金融意识的服务工作。1.不同年龄段从年龄看,“00 后”表示没有贷款的比例最高。具体来看,不同年龄段受访人群相应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00 后”(52.0%)、“70 后”(30.9%)、“60 后”(30.0%)、“90 后”(

87、28.4%)和“80后”(16.5%)。值得注意的是,各年龄段中,“80 后”表示每月还款金额占收入的比重在50%-80%的比例最高,还款压力较大。具体来看,18.4%的“80 后”表示每月还款金额占收入的比重在50%-80%之间,然后依次是“60 后”(10.0%)、“90 后”(9.3%)、“70 后”(6.5%)和“00 后”(4.1%)。考虑到60 后样本较少,其它年龄段数据可能更有参考价值。472.不同职业 整体而言,职业越不稳定的人群表示没有贷款的比例越高,这或许与贷款的可得性有关。具体来看,不同职业受访人群相应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灵活就业人员(51.6%)、自由职业者(45.3%)

88、、个体户(34.4%)、创业者(29.6%)、民企职工(26.5%)、国家公职人员(26.1%)和国企央企职工(21.6%)。如何增加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惠及更多职业不稳定的人群,可能是金融机构接下来需要发力的重点。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公职人员表示每月还款金额占收入的比重在1%-20%之间的比例最高,占比32.1%,反映出这一群体的还款压力相对较低,然后依次是自由职业者(30.6%)、国企央企职工(28.6%)、个体户(27.8%)、创业者(27.8%)、民企职工(27.3%)和灵活就业人员(25.4%)。另外,创业者表示每月还款金额在100%以上的比例最高,达到4.6%,显著超过了其它职业人群

89、。部分创业者入不敷出的状态体现了创业的高风险性。483.不同收入整体而言,收入越低的人群没有贷款的比例越高。具体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受访人群相应比例分别为60.3%、31.1%、17.3%、17.7%和22.7%。值得注意的是,月收入在0-3000 元之间的受访者每月还款金额占收入的比重低于50%的比例最高,占比高达95.6%,这可能与贷款的可得性有关,然后依次是3000-6000 元(87.8%)、10000-20000 元(84.4%)、20000 元以上(83.6%)和600

90、0-10000 元(82.5%)的受访者。4.不同学历从学历看,整体而言,本科以下学历的受访者表示没有贷款的比例高于本科及以上学历。具体来看,高中及以下、中专和大专学历相应比例分别为39.1%、31.8%和40.6%。本科、硕士和博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相应比例分别为34.2%、29.0%和34.3%。49值得注意的是,整体而言,本科学历以下的受访人群表示每月还款金额占收入的比重低于50%的比例要高于本科及以上的受访人群,这可能与高学历人群更易获得贷款有关。具体来看,90.5%的大专学历受访者每月还款金额占收入的比重低于50%,然后依次是高中及以下(89.9%)、中专(88.9%)、本科(87.

91、8%)、硕士(87.8%)和博士及以上(80%)。50(五)每月理财资金占收入的比例当被问及每月理财资金占收入的比例时,80%以上的受访人群表示每个月可用于理财的资金占收入的比例低于20%,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市民的经济压力较大。具体数据来看,其中23.4%的受访人群表示没有闲钱进行理财,仅有3.2%的受访者表示有50%(含)以上的收入可用于理财。总体上看,新市民每月可供理财的资金不多,难以实现财富积累。1.不同年龄段从年龄来看,仅有2.5%的“00 后”每月能够拿出50%(含)以上的收入用于理财,为各个年龄受访人群中最低。其他年龄受访人群相应比例从低到高依次为“70后”(2.9%)、“80后”

92、(3.1%)、“90 后”(3.8%)和“60 后”(20.0%)。另一方面,仅有1.9%的“00 后”每月能够拿出30%(含)-50%之间的收入用于理财,也为各个年龄受访人群中最低。其他年龄受访人群相应比例从低到高依次为“90 后”(4.2%)、“80后”(5.5%)“70 后”(9.4%)、和“60 后”(10.0%)。此外,仅有5.8%的“00 后”每月能够拿出20%(含)-30%之间的收入用于理财,仍为各个年龄受访人群中最低。其他年龄受访人群相应比例从低到高依次为“90 后”(12.1%)、“70后”(12.2%)、“80 后”(13.5%)和“60 后”(20.0%)。51整体而言,

93、“00 后”每月理财资金占收入的比例低于其他年龄段,且年龄和每月理财资金占收入的比例比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考虑到一部分“00后”仍处于学生阶段,或进入职场不久,这一现象实属正常。同时,不同年龄的受访人群每月完全没有闲钱用于理财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00 后”(34.3%)、“80 后”(16.9%)、“90 后”(16.7%)、“70 后”(14.4%)和“60 后”(10.0%)。2.不同职业从职业来看,5.6%的国家公职人员每月能够拿出50%(含)以上的收入用于理财,为各个职业人群中最高。其他职业人群相应比例依次为国企央企职工(4.9%)、创业者(4.6%)、民企职工(4.1%)、个体户

94、(2.4%)、自由职业者(1.8%)和灵活就业人员(1.8%)。另一方面,7.2%的国家公职人员每月能够拿出30%(含)-50%之间的收入用于理财,也为各个职业人群中最高。其他职业人群相应比例依次为创业者(5.6%)、国企央企职工(4.9%)、民企职工(4.8%)、个体户(2.1%)、灵活就业人员(3.2%)和自由职业者(1.7%)。此外,17.4%的国企央企职工和13.3%的国家公职人员每月能够拿出20%(含)-30%之间的收入用于理财,为各个职业人群中的最高和次高。其他职业的人群相应比例依次为民企职工(11.9%)、创业者(10.2%)、个体户(8.9%)、自由职业者(6.9%)和灵活就业

95、人员(5.6%)。52整体而言,工作越稳定的受访人群每月理财资金占收入比例越高,工作越不稳定的受访人群每月没有资金用于理财的比例越高。具体数据来看,不同职业的受访人群每月完全没有闲钱用于理财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灵活就业人员(33.5%)、自由职业者(33.5%)、创业者(27.8%)、个体户(27.1%)、民企职工(13.6%)、国企央企职工(9.9%)和国家公职人员(16.1%)。3.不同收入从收入来看,14.4%的月收入在20000 元以上的受访者每月能够拿出50%(含)以上的收入用于理财,为各个收入人群中最高。其他收入人群相应比例依次为10000-20000 元(6.5%)、6000-1

96、0000 元(3.1%)、3000-6000 元(2.7%)、0-3000 元(2.5%)。另一方面,11.3%的月收入在20000 元以上的受访者每月能够拿出30%(含)-50%之间的收入用于理财,也为各个收入人群中最高。其他收入人群相应比例依次为10000-20000 元(6.2%)、6000-10000 元(5.1%)、3000-6000 元(3.6%)、0-3000 元(1.5%)。此外,22.7%的月收入在20000 元以上的受访者每月能够拿出20%(含)-30%之间的收入用于理财,仍为各收入人群中最高。其他收入人群相应比例依次为10000-20000 元(17.1%)、6000-1

97、0000 元(14.6%)、3000-6000 元(9.7%)、0-3000 元(3.5%)。整体而言,月收入越高的受访人群每月理财资金占收入的比例越高,月收入越低的受访人群53每月没有资金用于理财的比例越高。具体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元、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人群每月没有闲钱用于理财的比例依次为44.1%、19.1%、9.7%、5.6%和8.2%。4.不同学历从学历来看,7.2%的硕士学历受访者每月能够拿出50%(含)以上的收入用于理财,为各个学历人群中最高,这可能与硕士学历在就业市场的受欢迎程度有关。其他学

98、历受访人群相应比例依次为博士(5.7%)、高中及以下(3.7%)、本科(3.0%)、大专(2.5%)和中专(2.0%)。另一方面,6.8%的硕士学历受访者每月能够拿出30%(含)-50%之间的收入用于理财,也为各个学历人群中最高。其他学历受访人群相应比例依次为博士(5.7%)、本科(4.1%)、中专(3.9%)、大专(2.9%)、高中及以下(2.0%)。此外,19.0%的硕士学历受访者每月能够拿出20%(含)-30%之间的收入用于理财,仍为各个学历人群中最高。其他学历受访人群相应比例依次为博士及以上(17.1%)、本科(10.0%)、中专(9.2%)、大专(8.8%)和高中及以下(6.0%)。

99、54整体而言,硕士学历的受访者每月可用于理财的资金占收入比例更高,且本科及以上学历受访人群每月理财资金占收入的比例要显著高于本科以下学历,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学历对收入的积极影响,但也不是学历越高优势越明显。具体来看,高中及以下、中专和大专学历的受访人群每月没有闲钱用于理财的比例依次为42.8%、24.2%和29.0%,显著高于本科(18.9%)、硕士(10.9%)和博士及以上(20.0%)。55新市民的贷款主要渠道第三章56(一)获得贷款的主要渠道新市民的贷款主要渠道方面,53.2%的受访者为国有大行,是排在第二位的亲朋好友间借款的两倍以上。整体上来说,亲朋好友间借款、农村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

100、行、互联网平台、股份制银行这几大渠道的选择比例差距不大,属于一个梯队。此外,农信社、消费金融公司、民营银行、小贷公司,信托公司、民间借贷也承载了一部分新市民贷款需求,但非主流。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收入、职业和学历的受访者,选择国有大行作为贷款主要渠道的比例都显著高于其它金融机构。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看来,新市民群体对金融服务接触较少,自身缺少财务规划或财富管理的专业知识,不仅导致其难以通过金融服务来追求美好生活需要,甚至通过非正规金融渠道获得金融服务成为非法金融活动的受害群体,因此银行业更需要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引导新市民群体通过正规金融渠道获得金融服务。1.不同年龄段国有大行

101、方面,选作主要贷款渠道的“80 后”比例最高,达62.9%,然后依次是“70后”(59.0%)、“90 后”(56.8%)、“00 后”(44.9%)和“60 后”(30.0%)。股份制银行方面,选作主要贷款渠道的“80 后”比例也最高,达30.2%,然后依次是“70后”(23.7%)、“90 后”(22.8%)、“00 后”(16.3%)和“60 后”(10.0%)。57城市商业银行方面,除“60 后”外,其他年龄段受访人群选择城商行作为主要贷款渠道的比例基本相近,依次为“80 后”(25.3%)、“70 后”(24.5%)、“00 后”(24.2%)和“90 后”(23.0%)。农村商业银

102、行方面,除“60后”外,选择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主要贷款渠道的“00后”比例最高,达到30.3%,然后依次为“80 后”(22.5%)、“90 后”(19.8%)和“70 后”(19.4%)。民营银行方面,除“60 后”外,其他年龄段受访人群选择城商行作为主要贷款渠道的比例基本相近,依次为“80 后”(7.8%)、“00 后”(6.1%)、“90 后”(6.0%)和“70 后”(5.8%)。农信社方面,除“60 后”外,选作主要贷款渠道的“00 后”比例最高,达到21.0%,然后依次是“90 后”(12.8%)、“80 后”(12.5%)和“70 后”(11.5%)。消费金融公司方面,选作主要贷款

103、渠道的“90 后”比例最高,达13.0%,然后依次是“80后”(11.0%)、“60 后”(10.0%)、“00 后”(8.4%)和“70 后”(7.2%)。信托公司方面,除“60 后”外,各年龄段选择比例都较低,依次为“90 后”(3.9%)、“00后”(2.9%)、“80 后”(2.4%)和“70 后”(2.2%),这或与信托公司高门槛有关。小贷公司方面,除“60 后”外,各年龄段选择的比例也较低,依次为“90 后”(5.4%)、“70后”(3.6%)、“80 后”(3.5%)和“00 后”(3.2%)。互联网平台方面,“00后”、“90后”和“80后”选择的比例相对其他年龄段更高。具体来

104、看,不同年龄段选择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90 后”(26.3%)、“00 后”(22.4%)、“80 后”(20.0%)、“60后”(10.0%)和“70 后”(8.6%)。民间借贷方面,除“60 后”外,各年龄段选择比例也比较低,依次为“80 后”(3.9%)、“70后”(3.6%)、“00 后”(3.5%)和“90 后”(2.4%),这或许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可得性提高有关。亲朋好友间借款方面,除“60 后”外,“00 后”选择的比例最高,达到32.3%,而“80 后”选择的比例最低,仅为17.6%,“70 后”和“90 后”选择的比例分别为23.0%和22.4%。58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

105、人数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应答人数百分比可以反映该选项在受访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次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次数占总人次的比例。对于单选题,应答人次和应答人数是相同的,但是对多选题而言,应答人次可能远远大于应答人数。592.不同职业工作更稳定的人群选择国有大行作为主要贷款渠道的比例更高,这或许与贷款的可得性以及大行服务覆盖面较广有关。具体数据来看,不同职业的受访者相应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国企央企职工(70.6%)、国家公职人员(61.8%)、民企职工(59.9%)、创业者(51.9%)、灵活就业人员(45.7%)、个体户(45.0%)、自由职业者(43.5%)

106、。股份制银行方面,工作更稳定的人群选择股份制银行作为主要贷款渠道的比例也更高,为该群体国有大行之外的第二选择。具体来看,不同职业的受访者相应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国企央企职工(36.9%)、国家公职人员(24.9%)、民企职工(24.6%)、个体户(21.6%)、创业者(18.5%)、自由职业者(16.1%)、灵活就业人员(13.1%)。城市商业银行方面,个体户选择的比例最高,达31.6%。其他职业相应选择比例依次为创业者(28.7%)、国家公职人员(26.9%)、国企央企职工(26.8%)、自由职业者(22.6%)、民企职工(22.2%)和灵活就业人员(21.4%)。农村商业银行方面,个体户

107、同样选择比例最高,达31.6%。其他职业相应选择比例依次为自由职业者(28.8%)、创业者(28.7%)、灵活就业人员(26.5%)、国家公职人员(25.7%)、国企央企职工(20.5%)和民企职工(17.5%)。民营银行方面,不同职业的受访人群选择比例都相对较低,这或许与民营银行市场晓誉度以及市场渗透率有关。具体来看,相应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个体户(10.7%)、创业者(7.4%)、国企央企职工(7.0%)、自由职业者(6.6%)、国家公职人员(6.4%)、民企职工(5.6%)和灵活就业人员(4.8%)。农信社方面,收入不稳定的人群更加倾向于选择农信社作为主要贷款渠道,这或许与贷款的可得性

108、有关。具体来看,相应选择比例依次为自由职业者(21.4%)、个体户(21.3%)、灵活就业人员(18.6%)、创业者(16.7%)、国企央企职工(12.7%)、民企职工(10.5%)和国家公职人员(10.0%)。消费金融公司方面,国家公职人员选择的比例最低,仅为7.6%。不同职业相应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国企央企职工(14.3%)、个体户(12.4%)、创业者(12.0%)、民企职工(11.1%)、自由职业者(9.9%)、灵活就业人员(9.3%)和国家公职人员(7.6%)。信托公司方面,不同职业受访人群选择比例都相对较低,这或与信托公司高门槛有关。具体来看,相应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国企央企职

109、工(3.9%)、个体户(3.8%)、灵活就业人员(3.5%)、民企职工(3.4%)、创业者(2.8%)、自由职业者(2.6%)和国家公职人员(2.4%)。小贷公司方面,不同职业的受访人群选择的比例都相对较低。具体来看,相应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民企职工(4.7%)、灵活就业人员(4.5%)、自由职业者(4.3%)、个体户(4.1%)、创业者(3.7%)、国企央企职工(3.4%)和国家公职人员(2.8%)。互联网平台方面,民企职工选择的比例最高,达到26.7%,创业者选择的比例最低,仅为13.0%。其它职业的受访人群相应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灵活就业人员(26.6%)、自由职业者(22.1%)、

110、国企央企职工(20.3%)、国家公职人员(18.5%)、个体户(18.2%)。60民间借贷方面,不同职业的受访人群选择比例都相对较低。具体来看,相应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创业者(5.6%)、自由职业者(3.9%)、灵活就业人员(3.8%)、民企职工(3.1%)、个体户(2.4%)、国家公职人员(2.4%)和国企央企职工(1.0%)。亲朋好友间借款方面,整体而言,工作更不稳定的人群更倾向于向亲朋好友间借款。具体来看,灵活就业人员、创业者和自由职业者选择亲朋好友间作为主要贷款渠道的比例最高,依次为34.6%、30.6%和28.1%。其他职业受访人群相应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国家公职人员(24.1%

111、)、个体户(22.0%)、民企职工(20.8%)和国企央企职工(19.5%)。一方面,工作更稳定的人群更容易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另一方面这部分人群更在意财务隐私。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数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应答人数百分比可以反映该选项在受访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61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次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次数占总人次的比例。对于单选题,应答人次和应答人数是相同的,但是对多选题而言,应答人次可能远远大于应答人数。3.不同收入国有大行方面,整体而言,收入越高的人群选择的比例越高。具体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

11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人群相应选择比例分别为19.4.%、24.9%、27.4%、32.9%和28.6%。股份制银行方面,整体而言,收入越高的人群也越倾向于选择股份制银行作为主要贷款渠道。具体数据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元以上的人群相应选择比例依次为13.7%、18.9%、28.2%、31.3%和51.5%。城市商业银行方面,不同收入的人群选择比例基本相近,月收入在0-3000 元之间的受访者选择比例最低,为20.9%。月收入在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

113、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人群选择的比例分别为24.6%、27.4%、23.3%和25.8%。农村商业银行方面,收入越低的人群越倾向于选择农商行作为主要贷款渠道。具体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人群选择的比例依次是29.9%、23.6%、21.7%、16.5%和15.5%。民营银行方面,颇为意外的是,月收入在20000 元以上的人群选择民营银行作为主要贷款渠道的比例最高,达到12.4%。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

114、000-20000 元之间选择的比例都比较低,依次为5.2%、6.6%、6.6%和7.1%,这或许与不同收入人群对民营银行的认知度有关。62农信社方面,月收入越低的人群选择农信社作为主要贷款渠道的比例越高。具体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人群选择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21.3%、15.4%、12.4%、9.7%和9.3%。消费金融公司方面,令人意外的是,收入越高的人群选择消费金融公司作为主要贷款渠道的比例越高。具体数据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

115、0 元、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人群相应选择比例从低到高依次为8.1%、10.9%、12.6%、13.0%和15.5%。信托公司方面,整体而言,月收入越高的人群选择的比例越高,这应该与信托公司的高门槛有关。具体数据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人群相应选择比例分别为2.5%、3.2%、3.1%、5.0%和7.2%。小贷公司方面,不同收入的人群选择的比例都比较低,这或许与公众对小贷公司的印象和利率有关。具体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

116、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元以上的人群相应选择比例分别为3.4%、5.0%、4.3%、4.1%和4.1%。互联网平台方面,不同收入的人群选择的比例相对均衡,都在20%左右。具体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人群相应选择比例分别为22.6%、24.4%、23.8%、20.4%和19.6%。民间借贷方面,不同收入的人群选择的比例都比较低,这或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可得性提升有关。具体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

117、、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元以上的人群相应选择比例分别为4.1%、3.5%、2.0%、1.8%和3.1%。亲朋好友借款方面,收入越高的人群选择的比例越低。具体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人群相应选择比例依次为35.2%、24.6%、19.1%、17.1%和8.2%。一方面,高收入人群凭借自身资质更容易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另一方面,这部分人群更在意财务隐私。63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数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应答人数百分比可以反映该选项在受访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

118、。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次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次数占总人次的比例。对于单选题,应答人次和应答人数是相同的,但是对多选题而言,应答人次可能远远大于应答人数。644.不同学历国有大行方面,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群选择的比例显著高于本科以下学历的人群。具体来看,本科、硕士和博士及以上学历选择的比例分别为58.6%、70.1%和60.0%。相比之下,高中及以下、中专和大专学历的受访者选择的比例依次仅有37.5%、40.5%和45.2%。股份制银行方面,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群选择的比例也显著高于本科以下学历的人群。具体来看,本科、硕士和博士及以上学历选择的比例分别为23.4%、30.3%和34.3%。高中及以

119、下、中专和大专学历的受访者选择的比例依次则仅为11.0%、18.3%和18.5%。城市商业银行方面,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群选择的比例最低,仅为16.1%,博士及以上学历的人群选择的比例最高,达31.4%。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学历的受访人群选择的比例基本相近,分别为24.8%、26.5%、23.8%和22.6%。农村商业银行方面,本科学历以下的人群选择的比例显著高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群。具体来看,高中及以下、中专和大专学历的受访者选择的比例分别为28.4%、30.1%和28.8%。相比之下,本科、硕士和博士及以上学历选择的比例分别为22.0%、15.4%和20.0%。考虑到高学历人才有向大城市集

120、聚的趋势,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地方金融服务的主力,能够更好地覆盖到本地人群。民营银行方面,博士及以上学历的人群选择的比例最高,达17.1%,硕士学历的人群选择的比例最低,仅为4.5%,一定程度上说明学历高低与是否选择民营银行并无直接关系。高中及以下、中专、大专和本科学历的受访者选择的比例都不高,分别为5.7%、8.5%、7.8%和5.6%。农信社方面,整体而言,本科学历以下的人群选择的比例高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群。具体数据来看,高中及以下、中专和大专学历的受访者选择的比例分别为17.7%、20.3%和19.2%。相比之下,本科、硕士和博士及以上学历选择选择的比例分别为14.6%、6.3%和20.0

121、%。农信社的情况应该与农村商业银行类似,更多地服务本地人群。消费金融公司方面,中专学历的受访人群选择的比例最高,达16.3%。不同学历的受访人群选择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中专(16.3%)、高中及以下(15.1%)、博士及以上(14.3%)、硕士(11.3%)、大专(11.2%)和本科学历(9.2%)。信托公司方面,除了博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人群之外,不同学历的受访者选择的比例都不高。具体数据来看,不同学历的受访者选择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博士及以上(11.4%)、中专(5.9%)、大专(3.5%)、高中及以下(3.3%)、硕士(3.2%)和本科学历(2.7%)。小贷公司方面,不同学历的受访者选择的

122、比例都不高,这或许与小贷公司相对高息等因素有关。具体来看,不同学历的受访者选择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中专(9.8%)、博士及以上(8.6%)、高中及以下(7.0%)、大专(5.4%)、硕士(3.6%)和本科学历(2.7%)。互联网平台方面,不同学历的受访者选择的比例较高且相对均衡。具体来看,高中及以下、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及以上学历的人群选择的比例分别为20.7%、24.8%、23.8%、23.0%、24.0%和22.9%。65民间借贷方面,不同学历的受访者选择的比例都不高。具体来看,不同学历受访者选择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博士及以上(8.6%)、高中及以下(6.4%)、中专(5.9%)、

123、大专(3.7%)、本科(2.3%)和硕士学历(0.9%)。亲朋好友借款方面,整体而言,学历越高的人群选择的比例越低。具体来看,高中及以下、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及以上学历选择的比例分别为28.4%、27.5%、28.0%、25.0%、18.6%和8.6%。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数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应答人数百分比可以反映该选项在受访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66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次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次数占总人次的比例。对于单选题,应答人次和应答人数是相同的,但是对多选题而言,应答人次可能远远大于应答人数。67(二)贷款信息的获取渠道当被问及贷款信息的获取渠道时,54.2

124、%的受访者表示是从各类金融机构APP 上获得贷款信息的,32.6%的人贷款信息来自互联网平台,28.8%的人则是通过各类社交平台。1.不同年龄段从年龄看,除“60 后”外,其它年龄段最青睐的贷款信息渠道是各类金融APP,且选择这一渠道的比例远高于其它渠道。具体来看,58.2%的受访“90 后”选择各类金融机构APP 作为主要渠道,然后依次是“80 后”(55.3%)、“00 后”(50.6%)、“70 后”(44.6%)和“60 后”(20.0%)。互联网平台也备受青睐,且整体而言,年龄越小越青睐互联网平台。具体来看,不同年龄段的受访者选择互联网平台作为主要渠道的比例依次为“90 后”(34.

125、7%)、“00 后”(33.3%)、“80后”(26.7%)、“70 后”(25.2%)和“60 后”(20.0%)。各类社交平台也是一大贷款信息渠道。具体来看,不同年龄段的受访者相应选择比例依次为“60后”(40.0%)、“00 后”(30.3%)、“90 后”(30.3%)、“80 后”(22.9%)和“70 后”(17.3%)。此外,中介电话可能是各个年龄段最反感的贷款信息渠道,各个年龄段相应选择比例依次为“60后”(30.0%)、“80 后”(7.3%)、“90 后”(5.9%)、“00 后”(5.1%)和“70 后”(5.0%)。68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数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人占总

126、人数的比例。应答人数百分比可以反映该选项在受访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次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次数占总人次的比例。对于单选题,应答人次和应答人数是相同的,但是对多选题而言,应答人次可能远远大于应答人数。692.不同职业从职业看,不同职业的受访者最青睐的贷款信息渠道都是各类金融APP,且选择的比例远高于其它渠道。具体来看,不同职业受访者相应选择的比例依次为民企职工(61.7%)、国企央企职工(59.5%)、灵活就业人员(54.9%)、个体户(53.3%)、国家公职人员(51.8%)、创业者(47.2%)和自由职业者(44.4%)。互联网平台和各类社交平台也是不同职业受访者比较青睐

127、的贷款信息渠道。具体来看,不同职业的受访者选择互联网平台的比例依次为民企职工(35.4%)、灵活就业人员(33.8%)、国企央企职工(33.5%)、自由职业者(30.6%)、个体户(29.6%)、国家公职人员(29.3%)、和创业者(26.9%)。不同职业的受访者选择各类社交平台的比例依次为创业者(34.3%)、个体户(31.6%)、自由职业者(29.3%)、灵活就业人员(29.0%)、国企央企职工(28.3%)、民企职工(28.3%)和国家公职人员(23.7%)。值得注意的是,从职业来看,银行上门营销是国家公职人员、国企央企职工和个体户比较青睐的贷款信息渠道。具体来看,不同职业受访者相应选择

128、比例依次为国企央企职工(33.8%)、个体户(33.3%)、国家公职人员(32.9%)、创业者(25.9%)、自由职业者(24.6%)、民企职工(23.3%)和灵活就业人员(19.8%)。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数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应答人数百分比可以反映该选项在受访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703.不同收入从收入看,不同收入水平的受访者最青睐的贷款信息渠道都是各类金融APP。具体来看,不同收入水平的受访者相应选择比例依次为6000-10000 元(61.0%)、10000-20000 元(58.1%)、3000-6000元(57.5%)、20000 元以上(56.7%)、和0-30

129、00 元(44.7%)。互联网平台和各类社交平台也是不同收入水平的受访者比较青睐的渠道。具体来看,不同收入水平的受访者选择互联网平台的比例依次为10000-20000 元(38.6%)、6000-10000 元(33.2%)、3000-6000 元(32.5%)、0-3000 元(30.7%)和20000 元以上(28.9%)。选择各类社交平台的比例依次为6000-10000 元(29.7%)、3000-6000 元(29.4%)、0-3000 元(28.1%)、20000 元 以 上(27.8%)和10000-20000 元(27.1%)。另外,中间收入人群对银行上门营销这一贷款信息渠道的青

130、睐程度也相对较高。具体来看,不同收入的受访者相应选择比例依次为6000-10000 元(28.9%)、10000-20000 元(28.6%)、20000 元以上(27.8%)、3000-6000 元(25.8%)和0-3000 元(22.3%)。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次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次数占总人次的比例。对于单选题,应答人次和应答人数是相同的,但是对多选题而言,应答人次可能远远大于应答人数。71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数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应答人数百分比可以反映该选项在受访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次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次数占总人次的比例。对于单选题,应答

131、人次和应答人数是相同的,但是对多选题而言,应答人次可能远远大于应答人数。72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数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应答人数百分比可以反映该选项在受访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4.不同学历从学历看,不同学历的受访者最青睐的贷款信息渠道仍是各类金融APP。具体来看,不同学历的受访者选择的比例依次为硕士(58.4%)、本科(58.4%)、大专(51.2%)、中专(47.7%)、博士及以上(42.9%)和高中及以下(39.5%)。互联网平台和各类社交平台也是不同学历的受访者比较青睐的贷款信息渠道。具体来看,不同学历的受访者选择互联网平台的比例依次为中专(34.6%)、本科(34.4%

132、)、博士及以上(34.3%)、硕士(32.1%)、大专(31.3%)和高中及以下(24.4%)。不同学历的受访者选择各类社交平台的比例依次为博士及以上(42.9%)、硕士(30.8%)、中专(30.1%)、本科(29.4%)、大专(29.1%)和高中及以下(20.1%)。另外,银行上门营销也比较受各个学历受访人群欢迎。不同学历的受访者相应选择比例依次为博士及以上(34.3%)、中专(29.4%)、大专(26.4%)、本科(25.5%)、硕士(25.3%)和高中及以下(22.1%)。73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次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次数占总人次的比例。对于单选题,应答人次和应答人数是相同的,但是对

133、多选题而言,应答人次可能远远大于应答人数。74(三)选择贷款渠道的主要因素在选择贷款渠道的考虑因素中,利率高低、审核和放款速度以及银行服务水平是前三大考量因素。其中,61.2%的受访者认为利率高低是选择贷款渠道的主要考虑因素,远高于其它选项。而是否容易获得,在各类考虑因素中仅排名第四,可见,当前对新市民而言,贷款“惠”重要程度高于“普”。1.不同年龄段从年龄看,“00 后”选择不想贷款的比例为各年龄段最高。具体来看,不同年龄的受访群体不想贷款的比例依次为“00 后”(32.9%)、“60 后”(30.0%)、“70 后”(20.9%)、“90 后”(19.1%)和“80后”(13.5%)。贷款

134、利率方面,“90 后”认为利率高低是选择贷款渠道的主要因素的比例最高。具体来看,不同年龄的受访者选择该项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90 后”(67.2%)、“80 后”(62.4%)、“70后”(59.0%)、“00 后”(54.3%)和“60 后”(30%)。75审核和放款速度方面,除了问卷样本较少的“60 后”外,“80 后”认为审核和放款速度是选择贷款渠道的主要因素的比例最高。具体来看,不同年龄的受访者选择该项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60后”(50.0%)、“80 后”(49.0%)、“90 后”(43.6%)、“70 后”(39.6%)和“00 后”(36.4%)。银行服务水平方面,除了问卷

135、样本较少的“60 后”外,“80 后”选择的比例最高。具体来看,不同年龄的受访者选择该项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60 后”(60%)、“80 后”(40.2%)、“90后”(39.5%)、“70 后”(38.8%)和“00 后”(35.0%)。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数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应答人数百分比可以反映该选项在受访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762.不同职业从职业看,工作不稳定的人群选择不想贷款的比例明显更高。具体来看,灵活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创业者和个体户选择不想贷款的比例依次为32.9%、30.5%、25.%、21.6%。国家公职人员、国企央企职工和民企职工的比例分别仅为1

136、8.9%、13.2%和17.5%。贷款利率方面,工作更稳定的人群认为利率高低是选择贷款渠道主要考虑因素的比例更高。具体来看,不同职业的受访者相应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国企央企职工(68.8%)、国家公职人员(68.3%)、民企职工(68.3%)、灵活就业人员(56.5%)、个体户(55.7%)、创业者(54.6%)和自由职业者(53.4%)。审核和放款速度方面,国企央企职工选择的比例最高。具体来看,不同职业的受访者相应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国企央企职工(51.2%)、民企职工(46.8%)、个体户(43.0%)、创业者(41.7%)、灵活就业人员(37.1%)、国家公职人员(35.7%)和自由

137、职业者(35.4%)。银行服务水平方面,国企央企职工选择的比例也最高。具体来看,不同职业的受访者选择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国企央企职工(44.2%)、民企职工(42.4%)、创业者(37.0%)、个体户(36.8%)、灵活就业人员(35.2%)、国家公职人员(34.9%)、和自由职业者(33.3%)。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次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次数占总人次的比例。对于单选题,应答人次和应答人数是相同的,但是对多选题而言,应答人次可能远远大于应答人数。77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数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应答人数百分比可以反映该选项在受访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次百分

138、比,即选择该项的次数占总人次的比例。对于单选题,应答人次和应答人数是相同的,但是对多选题而言,应答人次可能远远大于应答人数。78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数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应答人数百分比可以反映该选项在受访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3.不同收入从收入看,收入在0-3000 元之间的受访者不想贷款的比例最高,达39.2%,收入在3000-6000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和20000 元以上的人中表示不想贷款的比例依次为20.9%、11.7%、11.8%和15.5%。贷款利率方面,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

139、10000-20000 元和20000 元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利率高低是选择贷款渠道主要考虑因素的比例依次为48.6%、62.7%、71.6%、71.4%和68.0%。审核和放款速度方面,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和20000 元以上的受访者选择的比例分别为31.2%、43.4%、49.8%、47.5%和49.5%。银行服务水平方面,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和20000 元以上的受访者选择的比例分别为30.6%、36.8%、45.7%、48.1%和3

140、7.1%。79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次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次数占总人次的比例。对于单选题,应答人次和应答人数是相同的,但是对多选题而言,应答人次可能远远大于应答人数。4.不同学历从学历看,30.1%的高中及以下学历受访者不想贷款,26.8%的中专学历以及28.0%的大专学历的人不想贷款,20.7%的本科、19.9%的硕士和22.9%的博士及以上学历不想贷款。整体而言,本科以下学历的受访人群不想贷款的比例更高。贷款利率方面,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受访人群认为利率高低是选择贷款渠道的主要考虑因素的比例比本科以下学历的受访人群更高,这可能与这部分人群信用资质更好、贷款渠道选择更多有关。具体来看,本科、硕士

141、和博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相应选择比例分别为67.0%、66.1%和65.7%。相比之下,高中及以下、中专和大专学历的受访者选择的比例分别为47.5%、47.1%和54.9%。审核和放款速度方面,中专、硕士和本科学历的受访人群选择的比例较高。具体来看,不同学历受访人群对该项选择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中专(44.4%)、硕士(43.4%)、本科(43.7%)、大专(39.4%)、高中及以下(32.4%)和博士及以上(28.6%)。银行服务水平方面,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受访人群选择的比例比本科以下学历的受访人群更高。具体来看,本科、硕士和博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选择的比例分别为41.7%、46.6%和37.

142、1%。高中及以下、中专和大专学历的受访者选择的比例分别仅为26.4%、35.9%和32.5%。80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数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应答人数百分比可以反映该选项在受访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次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次数占总人次的比例。对于单选题,应答人次和应答人数是相同的,但是对多选题而言,应答人次可能远远大于应答人数。81新市民的贷款意愿评估第四章82(一)理想的还款收入比当被问及每月理想的还款金额占收入的比重时,6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每月还款金额不应该超过收入的一半,其中40.9%的受访者认为每月还款金额占收入的1%-20%是安全的,仅有2.7%

143、的人认可每月还款金额占收入的50%-80%是安全的。1.不同年龄段从年龄段看,无论是哪个年龄段,希望将贷款收入比控制在20%以下的人都占多数。832.不同职业从职业来看,整体而言,创业者对每月还款金额占收入比重的承受能力比其他职业群体更高。具体来看,仅有33.3%的创业者认为每月理想的还款金额占收入的比重应在1%-20%之间,为各职业受访人群中最低。其他职业的受访者相应选择比例从低到高依次为:灵活就业人员(36.4%)、个体户(37.8%)、自由职业者(40.3%)、国企央企职工(42.3%)、民企职工(44.6%)和国家公职人员(45.0%)。同时,6.5%的创业者认为每月理想的还款金额占收

144、入的比重在50%-80%之间,高于其它职业的受访群体,这或许与创业者自身的冒险精神和承受能力有关。其他职业的受访群体相应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个体户(4.5%)、国企央企职工(3.9%)、国家公职人员(2.4%)、民企职工(2.4%)、自由职业者(2.2%)和灵活就业人员(1.7%)。另外,31.5%的创业者认为每月理想的还款金额占收入的比重在20%-50%之间,仅次于国企央企职工(35.1%)和民企职工(32.0%)。其他职业的受访群体相应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国家公职人员(28.9%)、个体户(24.7%)、自由职业者(15.1%)和灵活就业人员(14.6%)。843.不同收入从收入水

145、平看,整体而言,高收入人群对每月还款金额占收入比重的承受能力更高。具体来看,4.1%的月收入在20000 元以上的受访人群认为每月理想的还款金额占收入的比重在50%-80%之间,4.4%的月收入在10000-20000 元之间的人持同样观点,高于月收入在6000-10000 元(3.8%)、3000-6000 元(2.4%)、0-3000 元(1.5%)之间的受访人群。此外,43.3%的收入在20000 元以上的人认为每月理想的还款金额占收入的比重在20%-50%之间,40.4%的月收入在10000-20000 元之间的人持同样观点,显著高于月收入在6000-10000 元(35.4%)、30

146、00-6000 元(26.0%)、0-3000 元(8.0%)之间的受访人群。854.不同学历从学历来看,硕士、博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对每月还款占收入比重的承受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学历群体。具体来看,11.4%的博士及以上学历的人能接受每月还款收入比在50%-80%之间,4.1%的硕士学历的人能接受这一还款比例,显著高于本科(2.2%)、大专(3.1%)、中专(2.6%)和高中及以下学历(2%)的人群。此外,37.1%的博士及以上学历的人能接受贷款收入比在20%-50%之间,29.4%的硕士学历的人能接受这一还款比例,也显著高于本科(25.8%)、大专(20.4%)、中专(24.8%)、高中及以下

147、学历(20.7%)的受访者。8687(二)贷款信息授权在数据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学历信息、银行流水和个税信息是受访者最愿意提供给平台方评估贷款申请资质的三类个人信息。话费账单、不动产信息和公积金信息是受访者最不愿意提供给平台方评估贷款申请资质的三类个人信息。这可能与网络电话的兴起,以及部分新市民群体尚未持有房产或者并未缴纳公积金有关。如何在个保法的约束条件下精准获取用户数据用于贷款评估,是金融机构业务下沉过程中必须思考的课题。1.不同年龄段个税信息方面,“90 后”受访者中愿意提供的比例最高,达44.6%,然后依次是“80后”(43.9%)、“70 后”(39.6%)、“00 后”(38.5%

148、)和“60 后”(30.0%)。学历信息方面,“60 后”受访者中愿意提供的比例最高,达60.0%,然后依次是“90后”(54.8%)、“00 后”(54.1%)、“80 后”(47.6%)和“70 后”(30.2%)。银行流水方面,“80 后”受访者中愿意提供的比例最高,达58.0%,然后依次是“90后”(51.9%)、“60 后”(50.0%)和00 后(39.7%)。个人账单方面,“60 后”受访者中愿意提供的比例最高,达50.0%,然后依次是“00后”(42.0%)、“90 后”(40.6%)、“80 后”(38.8%)和“70 后”(33.1%)。88话费账单方面,“60 后”受访者

149、中愿意提供的比例也最高,达20.0%,然后依次是“80后”(19.8%)、“90 后”(18.3%)、“70 后”(18.0%)和“00 后”(15.5%)。不动产信息方面,“80 后”受访者中愿意提供的比例最高,达35.3%,然后依次是“60后”(30.0%)、“70 后”(28.8%)、“90 后”(27.7%)和“00 后”(25.8%)。公积金信息方面,“90 后”受访者中愿意提供的比例最高,达36.3%,然后依次是“80后”(35.7%)、“70 后”(35.3%)、“60 后”(20.0%)和“00 后”(17.8%)。社保信息方面,“90 后”受访者中愿意提供的比例也最高,达35

150、.0%,然后依次是“80后”(33.1%)、“70 后”(24.5%)、“00 后”(23.8%)和“60 后”(20.0%)。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数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应答人数百分比可以反映该选项在受访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892.不同职业个税信息方面,整体而言,工作更稳定的人群愿意提供的比例更高。具体来看,不同职业的受访人群愿意提供个税信息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国企央企职工(54.8%)、国家公职人员(53.0%)、民企职工(45.3%)、个体户(41.2%)、创业者(38.0%)、灵活就业人员(35.6%)和自由职业者(34.4%)。学历信息方面,整体而言,工作更稳定的人

151、群愿意提供的比例更高。具体来看,不同职业的受访人群愿意提供学历信息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国企央企职工(60.0%)、国家公职人员(59.0%)、民企职工(53.5%)、灵活就业人员(52.5%)、创业者(49.1%)、自由职业者(48.5%)和个体户(47.1%)。银行流水方面,整体而言,工作更稳定的人群愿意提供的比例更高。具体来看,不同职业的受访人群愿意提供银行流水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国企央企职工(58.2%)、民企职工(54.5%)、国家公职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次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次数占总人次的比例。对于单选题,应答人次和应答人数是相同的,但是对多选题而言,应答人次可能远远大于应答人数。

152、90人员(50.2%)、个体户(47.8%)、创业者(47.2%)、自由职业者(42.3%)和灵活就业人员(38.6%)。个人账单方面,个体户愿意提供的比例最高,达44.0%,然后依次是民企职工(42.6%)、国企央企职工(41.0%)、自由职业者(40.0%)、创业者(39.8%)、灵活就业人员(38.5%)和国家公职人员(36.1%)。话费账单方面,个体户愿意提供的比例也最高,达22.0%,然后依次是国家公职人员(18.9%)、国企央企职工(17.7%)、创业者(17.6%)、灵活就业人员(17.0%)、民企职工(16.9%)和自由职业者(16.2%)。不动产信息方面,整体而言,工作更稳定

153、的人群愿意提供的比例更高。具体来看,不同职业的受访人群愿意提供不动产信息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国企央企职工(35.3%)、国家公职人员(30.5%)、民企职工(29.2%)、创业者(28.7%)、灵活就业人员(26.3%)、自由职业者(25.3%)和个体户(25.1%)。公积金信息方面,整体而言,工作更稳定的人群愿意提供的比例更高,且国家公职人员、国企央企职工和民企职工愿意提供公积金信息的比例远高于其它职业的受访人群。具体数据来看,不同职业的受访人群愿意提供公积金信息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国家公职人员(49.0%)、国企央企职工(47.0%)和民企职工(37.9%)、灵活就业人员(22.6%)、创

154、业者(19.4%)、个体户(15.5%)和自由职业者(15.4%)。社保信息方面,整体而言,工作更稳定的人群愿意提供的比例更高。具体来看,不同职业的受访人群愿意提供社保信息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民企职工(37.3%)、国企央企职工(37.1%)、国家公职人员(33.3%)、灵活就业人员(31.0%)、个体户(22.7%)、自由职业者(20.4%)和创业者(16.7%)。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数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应答人数百分比可以反映该选项在受访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91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次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次数占总人次的比例。对于单选题,应答人次和应答人数是相同的,但是对

155、多选题而言,应答人次可能远远大于应答人数。3.不同收入个税信息方面,整体而言,月收入越高的人群愿意提供的比例越高。具体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和20000 元以上的受访人群愿意提供个税信息的比例分别为33.7%、39.2%、49.6%、57.2%和54.6%。学历信息方面,月收入越高的人群愿意提供的比例也越高。具体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和20000 元以上的受访人群愿意提供学历信息的比例依次为50.3%、51.0%、53.9%

156、、59.9%和61.9%。银行流水方面,月收入越高的人群愿意提供的比例越高。具体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和20000 元以上的受访人群愿意提供银行流水的比例92依次为35.2%、47.8%、59.0%、60.2%和64.9%。个人账单方面,月收入在20000 元以上的人群愿意提供的比例最高。具体来看,不同收入人群愿意提供个人账单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20000 元以上(46.4%)、6000-10000 元(46.0%)、3000-6000元(40.7%)、0-3000 元(37.5%)、10000-20000

157、元(36.3%)。话费账单方面,各收入人群愿意提供的比例基本相近。具体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受访人群愿意提供话费账单的比例分别是16.9%、18.4%、17.7%、15.3%和17.5%。不动产信息方面,整体而言,月收入越高的人群愿意提供的比例越高。具体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受访人群愿意提供不动产信息的比例分别为22.1%、26.6%、31.7%、42.2%和39.2%。公

158、积金信息方面,整体而言,月收入越高的人群愿意提供的比例越高。具体来看,月收入在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之间和20000 元以上的受访人群愿意提供公积金信息的比例分别为15.9%、31.2%、35.7%、46.9%和40.2%。社保方面,月收入在10000-20000 元之间的人群愿意提供的比例最高。具体来看,不同收入的人群愿意提供社保信息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10000-20000 元(41.3%)、20000 元以上(40.2%)、3000-6000 元(32.9%)、6000-10000 元(31.3%)和0-3000 元

159、(21.7%)。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数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应答人数百分比可以反映该选项在受访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93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次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次数占总人次的比例。对于单选题,应答人次和应答人数是相同的,但是对多选题而言,应答人次可能远远大于应答人数。4.不同学历个税信息方面,整体而言,学历越高的人群愿意提供的比例越高。具体来看,高中及以下、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及以上学历愿意提供个税信息的比例分别为28.1%、31.4%、37.9%、45.5%、53.4%和48.6%。学历信息方面,整体而言,学历越高的人群愿意提供的比例越高。具体来看,高中及以下、中

160、专、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及以上学历愿意提供学历信息的比例分别为27.1%、30.7%、46.0%、59.3%、71.5%和62.9%。银行流水方面,整体而言,学历越高的人群愿意提供的比例越高。具体来看,高中及以下、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及以上学历愿意提供银行流水的比例分别为35.1%、48.4%、46.1%、9450.0%、53.8%和60.0%。个人账单方面,不同学历的人群愿意提供的比例相差不大。具体来看,高中及以下、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及以上学历愿意提供银行流水的比例分别为37.5%、42.5%、41.9%、41.0%、35.3%和40.0%。话费账单方面,不同学历的人群愿

161、意提供的比例相差也不大。具体来看,高中及以下、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及以上学历愿意提供话费账单的比例分别为19.7%、19.6%、18.6%、16.4%、15.8%和22.9%。不动产信息方面,除了博士及以上学历之外,学历越高的人群愿意提供的比例越高。具体来看,高中及以下、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及以上学历愿意提供不动产信息的比例分别为18.4%、21.6%、25.8%、30.5%、35.3%和31.4%。公积金信息方面,除了博士及以上学历之外,学历越高的人群愿意提供的比例越高。具体来看,高中及以下、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及以上学历愿意提供公积金信息的比例分别为15.1%、25

162、.5%、25.6%、31.9%、41.2%和28.6%。社保信息方面,硕士学历的人群愿意提供的比例最高。具体来看,不同学历的人群愿意提供社保信息给平台方评估贷款申请资质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硕士(36.2%)、中专(34.0%)、本科(30.6%)、大专(29.7%)、高中及以下(22.1%)和博士及以上学历(11.4%)。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数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应答人数百分比可以反映该选项在受访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95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次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次数占总人次的比例。对于单选题,应答人次和应答人数是相同的,但是对多选题而言,应答人次可能远远大于应答人数。96

163、(三)贷款过程出现的问题利率过高、个人信息泄露和手续复杂是新市民在贷款过程中遇到的前三大问题。而备受舆论关注的暴力催收问题,在九大问题选项中,仅居第七位,这其中的反差,或因暴力催收易引发极端问题。1.不同年龄段从年龄看,除“60 后”外,利率过高、个人信息泄露和手续复杂是其它各个年龄段受访者贷款过程中遭遇的前三大问题。具体来看,不同年龄段的受访者选择贷款过程中遭遇利率过高的比例依次为“90 后”(51.3%)、“80 后”(51.0%)、“70 后”(49.6%)、“00 后”(42.6%)和“60 后”(20.0%)。选择遭遇个人信息泄露的比例依次为“60 后”(60.0%)、“90 后”(

164、48.7%)、“80 后”(45.1%)、“00后”(40.6%)和“70 后”(36.7%)。选 择 手 续 复 杂 的 比 例 依 次 为“80 后”(41.0%)、“90 后”(39.8%)、“70 后”(38.1%)、“00后”(37.7%)和“60 后”(30.0%)。值得注意的是,有担保等中介费用和暴力催收也是不同年龄段受访者贷款过程中容易遭遇的问题。具体来看,不同年龄段的受访者选择遭遇过暴力催收的比例都超过10%,依次为“60后”(20.0%)、“80 后”(14.1%)、“00 后”(13.3%)、“90 后”(12.8%)和“70 后”(10.8%)。不同年龄段的受访者选择遭

165、遇有担保等中介费用的比例也相对较高,依次为“60 后”(30.0%)、“70 后”(20.9%)、“80 后”(19.6%)、“90 后”(19.2%)和“00 后”(15.6%)。97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数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应答人数百分比可以反映该选项在受访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次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次数占总人次的比例。对于单选题,应答人次和应答人数是相同的,但是对多选题而言,应答人次可能远远大于应答人数。982.不同职业从职业看,利率过高、手续复杂、个人信息泄露是不同职业的受访者贷款过程中遭遇的前三大问题。具体来看,不同职业的受访者贷款过程中遭遇利

166、率过高的比例依次为国企央企职工(54.0%)、民企职工(51.6%)、个体户(49.5%)、自由职业者(47.7%)、创业者(44.4%)、国家公职人员(45.4%)和灵活就业人员(39.4%);遭遇个人信息泄露的比例依次为国企央企职工(50.9%)、民企职工(48.5%)、个体户(43.0%)、自由职业者(39.8%)、灵活就业人员(41.4%)、国家公职人员(41.0%)和创业者(39.8%);遭遇手续复杂的比例依次为国企央企职工(42.3%)、国家公职人员(41.0%)、民企职工(39.5%)、自由职业者(39.1%)、个体户(38.8%)、创业者(38.0%)和灵活就业人员(36.1%

167、)。有担保等中介费用、贷款周期很难满足需求和暴力催收也是不同职业受访者贷款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具体来看,不同职业的受访者贷款过程中遭遇有担保等中介费用的比例依次为个体户(22.0%)、民企职工(20.1%)、国家公职人员(19.7%)、创业者(19.4%)、自由职业者(17.1%)和灵活就业人员(14.0%);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数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应答人数百分比可以反映该选项在受访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993.不同收入从收入看,利率过高、手续复杂、个人信息泄露也是不同收入水平的受访者贷款过程中遭遇的前三大问题。具体来看,不同收入水平的受访者贷款过程中遭遇利率过高的比例依

168、次为20000 元以上(56.7%)、6000-10000 元(54.5%)、10000-20000 元(52.5%)、3000-6000 元(50.5%)和0-3000 元(38.2%);遭遇手续复杂的比例依次为6000-10000 元(45.2%)、20000 元以上(44.3%)、10000-20000 元(40.7%)、3000-6000 元(38.4%)以及0-3000 元(34.5%);遭遇个人信息泄露的比例依次为10000-20000 元(51.6%)、6000-10000 元(50.1%)、3000-6000 元(44.7%)、20000 元以上(43.3%)和0-3000 元

169、(38.8%)。有担保等中介费用、贷款周期很难满足需求和暴力催收也是不同收入水平的受访者贷款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遭遇贷款周期很难满足要求的比例依次为创业者(18.5%)、国企央企职工(14.5%)、民企职工(14.4%)、自由职业者(13.3%)、灵活就业人员(13.1%)、个体户(11.3%)和国家公职人员(11.2%);遭遇暴力催收的比例依次为个体户(17.9%)、创业者(15.7%)、灵活就业人员(14.1%)、国企央企职工(13.5%)、自由职业者(13.4%)、国家公职人员(11.6%)和民企职工(10.8%)。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次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次数占总人次的比例。对于单

170、选题,应答人次和应答人数是相同的,但是对多选题而言,应答人次可能远远大于应答人数。100不同收入水平的受访者贷款过程中遭遇贷款周期很难满足要求的比例依次为20000 元以上(17.5%)、6000-10000 元(16.6%)、10000-20000 元(16.2%)、3000-6000 元(13.5%)和0-3000 元(10.4%);遭遇有担保等中介费用的比例依次为10000-20000 元(24.5%)、6000-10000 元(23.8%)、20000 元以上(17.5%)、3000-6000 元(17.0%)和0-3000 元(13.0%);遭遇暴力催收的比例依次为3000-6000

171、 元(14.1%)、6000-10000 元(13.4%)、0-3000 元(12.8%)、10000-20000 元(12.4%)和20000 元以上(6.2%)。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数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应答人数百分比可以反映该选项在受访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1014.不同学历从学历看,利率过高、手续复杂、个人信息泄露也是不同学历的受访者贷款过程中遭遇的前三大问题。具体来看:不同学历的受访者贷款过程中遭遇利率过高的比例依次为硕士(52.9%)、博士及以上(51.4%)、大专(48.6%)、本科(47.3%)、中专(45.8%)和高中及以下(45.2%);遭遇个人信息泄露的

172、比例依次为硕士(49.3%)、本科(47.0%)、大专(42.7%)、中专(39.2%)、博士及以上(37.1%)和高中及以下(36.1%);遭遇手续复杂的比例依次为博士及以上(51.4%)、硕士(45.2%)、本科(41.8%)、大专(35.8%)、中专(35.3%)和高中及以下(28.4%)。有担保等中介费用、贷款周期很难满足需求和暴力催收也是不同学历受访者贷款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具体来看:不同学历的受访者贷款过程中遭遇有担保等中介费用的比例依次为中专(22.2%)、大专(19.2%)、本科(17.5%)、高中及以下(16.7%)、硕士(16.3%)和博士及以上(11.4%);注:本图反

173、映的是应答人次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次数占总人次的比例。对于单选题,应答人次和应答人数是相同的,但是对多选题而言,应答人次可能远远大于应答人数。102遭遇贷款周期很难满足要求的比例依次为中专(17.0%)、硕士(14.9%)、本科(13.5%)、大专(13.0%)、高中及以下(13.0%)和博士及以上(11.4%);遭遇暴力催收的比例依次为中专(20.3%)、高中及以下(17.7%)、大专(15.5%)、硕士(13.1%)、博士及以上(11.4%)和本科(10.6%)。注:本图反映的是应答人数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应答人数百分比可以反映该选项在受访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注:本图反映

174、的是应答人次百分比,即选择该项的次数占总人次的比例。对于单选题,应答人次和应答人数是相同的,但是对多选题而言,应答人次可能远远大于应答人数。103【附问卷】01*您的常住地?北上广深省级市(不含北上广深)地级市县级市02*多选 吸引您来到所在地的原因是?就业教育资源文化生活投奔亲友其他_03*您了解新市民概念吗?了解不了解,但有兴趣了解不了解,也没兴趣了解04*多选 您觉得新市民最需要的金融服务是?住房贷款消费贷款教育培训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104信用卡理财保险金融投资者教育其他_05*多选 作为新市民,您使用较多的金融服务是哪些?住房贷款消费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教育培训贷款信用卡理财服务保险金融

175、投资者教育其他_06*多选 作为新市民,您获得贷款的主要渠道是哪些?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农信社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公司小贷公司105互联网平台民间借贷亲朋好友间借款07*您最近一起贷(借)款的实际年化利率在什么区间?4%以下4%(含)-8%8%(含)-12%12%(含)-16%16%(含)-24%24%(含)-36%36%及以上最近无贷款不知道如何计算实际年化利率08*您目前贷款余额(含房贷)是多少?1 万以下1-10 万10-30 万30-50 万50-200 万200-500 万500 万以上我没有贷款09*您每月还款金额占收入比重多大?1061%-20%20%-

176、50%50%-80%80%-100%100%以上我没有贷款10*您认为每月还款金额占收入比重多大在安全范围之内?1%-20%20%-50%50%-80%我没有贷款11*多选 您选择贷款渠道主要考虑的是哪些因素?是否容易获得利率高低审核和放款速度银行服务水平亲朋好友推荐没什么选择空间,只能找小机构或亲朋好友借我不想贷款其他_12*多选 您主要通过什么渠道获得贷款信息?银行上门营销各类金融机构APP107各类社交平台公众号互联网平台中介电话媒体报道亲友推荐其他_13*多选 在数据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您愿意提供哪些信息供平台方评估您的贷款申请资质?个税学历银行流水个人账单话费账单不动产公积金社保其他

177、_14*多选 作为新市民,您贷款过程中,曾遇到过什么问题?利率过高暴力催收手续复杂个人信息泄漏有担保等中介费用缺少抵押品108贷款周期很难满足需求灵活就业,银行流水不连贯其他_15*您了解个人征信及其作用么?非常了解,信用良好一般了解,信用良好一般了解,有过逾期,在努力修复信用以前不了解,有过逾期,在努力修复信用以前不了解,有过逾期,不准备管了不了解,用不上16*除贷款外,您每个月可用于理财的资金占收入的比例?(单选题)01%-10%10%(含)-20%20%(含)-30%30%(含)-50%50%(含)以上17*您的年龄是?00 后90 后80 后70 后60 后10918*您的学历是?高中及以下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及以上19*您每个月收入水平?0-3000 元3000-6000 元6000-10000 元10000-20000 元20000 元以上20*您的职业类别是?国家公职人员国企、央企职工民企职工个体户创业者自由职业者灵活就业人员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21世纪金融研究院:2022新市民金融服务调查报告(111页).pdf)为本站 (淡然)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客服
商务合作
小程序
服务号
会员动态
会员动态 会员动态: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37**64...  升级为至尊VIP 

 139**41... 升级为高级VIP  Si**id 升级为至尊VIP

180**14...  升级为标准VIP 138**48...  升级为高级VIP

180**08...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36**67... 升级为标准VIP 

136**08...  升级为标准VIP  177**34...   升级为标准VIP

186**59...  升级为标准VIP 139**48...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88**95...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微**...  升级为至尊VIP

139**01... 升级为高级VIP 136**15...  升级为至尊VIP 

jia**ia...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83**14...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微**...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Be**en 升级为至尊VIP   微**... 升级为高级VIP

186**86... 升级为高级VIP  Ji**n方... 升级为至尊VIP 

188**48...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iam**in...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35**70... 升级为至尊VIP  199**28...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火星**r... 升级为至尊VIP 

139**13... 升级为至尊VIP  186**69... 升级为高级VIP

 157**87... 升级为至尊VIP  鸿**...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37**18...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39**24... 升级为标准VIP   158**25...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88**60...  升级为高级VIP 

Fly**g ...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86**52...  升级为至尊VIP 布** 升级为至尊VIP 

 186**69...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39**98... 升级为至尊VIP  152**90... 升级为标准VIP 

138**98... 升级为标准VIP  181**96... 升级为标准VIP

  185**10...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高兴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阿**...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lin**fe...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80**21... 升级为标准VIP   183**36...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xie**.g... 升级为至尊VIP  王**  升级为标准VIP

172**75...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35**82... 升级为至尊VIP    130**18...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30**88... 升级为标准VIP 

张川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