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湖北日报:2023年湖北城市发展白皮书(29页).pdf

编号:161937 PDF  DOCX   29页 11.54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湖北日报:2023年湖北城市发展白皮书(29页).pdf

1、 32023 湖北城市发展白皮书White Paper of Hubei Cities Development Power of Year 2021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2023 湖北城市发展白皮书/湖北日报,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编国内统一刊号:CN42-1829/F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4417广告经营许可证号:4200003300080邮发代号:38501杂志社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传媒大厦官方微博:支点财经、支点杂志官方微信:支点财经官方网站:图片合作:新华社、中新社、视界网、CFP、东方 IC版权声明:本刊版权所有,如欲转载,须获书面许可(请部分文章、资料图片

2、作者来电,以便奉上稿酬)电子邮箱:热线电话:印刷:武汉新鸿业印务有限公司法律顾问:湖北今天律师事务所 岳琴舫律师2023 湖北城市发展白皮书 湖北日报 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编部分内容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中分院 世邦魏理仕印 刷:武汉新鸿业印务有限公司规 格:210mmX 285mm 1/16 5.5 印张 235 千字版 次:2024 年 第 1 版 2024 年 4 月第 1 次印刷(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刘晨阳 吴 思 万 雯郑 重 黄婷婷 陈 放张晓峰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程 驰 湖北日报公共关系部副主任位 欣 湖北省规划设计研

3、究总院总规划师乐 曲 李咏珍 张 媛陈 涛 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院长卷首语Juan shou yuEDITORS NOTE卷首语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我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旨在推进经济增长稳定,城乡发展均衡,以创新为动力,实现绿色发展,让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城市作为承载发展要素的重要空间载体,对带动促进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尤为关键,是引领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推进湖北城市乃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对于实现区域一

4、体化发展、推动建设新发展格局有着重要意义。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同时注重发展的“量”和“质”,并做好“四个转向”:发展维度的转向,从关注经济增长,转向关注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生态环境等多个维度;产业动力的转向,从片面重视高增长产业,转向关注产业协同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要素配置的转向,从关注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转向关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各类服务要素的优化配置;人民城市的转向,从关注 GDP,转向关注以人民为中心的各项制度安排和人地协调发展。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全面推动城市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均衡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而城市问题往往是复杂与系统性

5、的。2023 年湖北省委省政府针对各市州存在的城市空间无序发展,产业布局分散等问题,启动了市州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工作;为找到制约县市高质量发展关键问题,明确县市城镇化驱动力,启动了县(市)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工作,并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作为推动县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这两项针对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不同层级工作的协同开展,聚焦核心问题,推进着地方城市积极寻找自身发展驱动力与实现路径,将湖北省城市高质量发展进程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为湖北省各城市高质量建设明确了方向。用大量的经验探索为回答如何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湖北样本。湖北省规院设计研究总院2024 年 4 月聚

6、焦高质量发展驱动力,绘制湖北城市新蓝图目录Contents图表内容为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世邦魏理仕提供,未经允许不能转载综述篇 Zong shu pian城市高质量发展 1国家战略下的湖北使命 4湖北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5观察篇 Guan cha pian总体观察 7经济观察 15产业观察 19活力观察 22城市指数 Cheng shi zhi shu湖北省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 33湖北省城市高质量发展总体评价 35湖北省城市高质量发展分项评价 37年度话题 Nian du hua ti湖北省城市“双集中”内涵与要求 41湖北省城市“双集中”进展情况 43“双集中”聚焦下的城市发展

7、重点 44结语 Jie yu 51CONTENTS 1综述篇Zong shu pian6城市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党的二十大报告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经过五年实践积累,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要求越来越明确。2023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三分之一,也是国内经济自新冠疫情以来经济复苏的一年,是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努力开花结果的一年。国内先进地区与湖北省纷纷探索契合自身实际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产生了一系列积极成果。1.1 年度关键词 1.1.1 全国城市发展年度热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

8、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提出的重要论断。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下探索出的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全面深刻总结贯穿百年党史主题主线时提出的重大新论断、新概括和新命题。2023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2023 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修改后的立法法明确要“保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使得“中国式现代化”成为 2023 年度重要议题。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3 年 3 月 5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

9、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集中系统地阐述了高质量发展内涵与实施路径,从必由之路、战略基点、必然要求、最终目的以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5 个方面,为全国的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部署。城市更新2023 年,“城市更新”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城市更新投资规模扩大、对象增加,城市更新理念也在不断细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党中央顺应城市发展规律、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发布了关于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二批)的通知等文件。目前,城市更新的重点保持不变,仍

10、为老旧小区、老旧厂房、老旧街区和城中村。但更新目标与理念发生转变,更注重民生需求更新目标,深度融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无障碍环境建设、适老化改造、儿童友好、青年友好等新兴城市更新理念。综述篇ZONG SHU PIAN1.1.2 先进地区发展热词京津冀紧扣“协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2023 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显著成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初见成效,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并重的阶段。协同发展理念在京津冀地区的实践,体现了高质量发展注重区域协调、优势互补的内在要求,为

11、其他地区协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开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来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逐步进入加速融合发展新阶段,朝着建成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加速迈进。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战略性平台加快建设,引领三地深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分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探索高水平对外开放新路径,展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开放型经济特征。综述篇Zong shu pian2 3综述篇Zong shu pian1.2.2 政策演化从党的十九大开始,“高质量发展”概念内涵与区域实践不断发展与丰富。2017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首次提出“我国经济已由

12、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标志着中国经济正从注重“速度增长”转向更加关注“质量发展”。此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得到不断地丰富和深化。2017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从价值取向、发展理念、本质变化等方面对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进一步阐释。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从生态环境保护、创新驱动发展、优化分配结构等角度阐明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2021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不单纯是经济问题,其内涵具有多维性、多层次性、丰富性,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为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

13、布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2023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深刻阐明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战略基点、必然要求和最终目的等重大问题,开拓了对高质量发展认识的新境界。同年 10 月,习近平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要 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综上所述,高质量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和深化的概念,其内涵已经从最初关注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发展到涵盖生态环境保护、创新驱动、优化分配结构等多个维度,成为引领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领域的重要指导方針。在最

14、新的政策文本中,高质量发展被定义为“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断改善供给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推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坚持

15、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1.3 趋势与要求1.1.3 湖北城市年度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湖北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建设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国家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基地、国土安全保障服务基地、国家水安全战略保障区、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区。2023 年,湖北省生产总值突破 5 万亿元大关,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为全国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

16、献。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2 0 1 9 年 1 1月 2 日至 3 日,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就城市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总的来看,在现阶段形成了以下新兴发展趋势与新兴城市高质量发展要求:保障生态安全、关注人民健康城市发展要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城市融入自然

17、。同时,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城市发展的底线目标,将城市建设成为健康市民的家园,让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务,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坚持创新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城市发展要坚持创新驱动,向新质生产力要增长新动能。将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对全面创新的引领作用,培育新动能、壮大新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据不同城市的资源禀赋、产业特征、区位优势、发展水平等基础条件,突出自身优势特色,明确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引导城市探索各具特色的创新发展模式。注重文化传承保护,树立文化自信城市发展还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城市是

18、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的关键所在。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进政务数字化,提升治理效能城市发展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城市治理的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同时,发挥好政府、市场、社会的作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效能。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科创与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增添新动能,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深化制度探索,形成一批创新成果。2023 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

19、35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获批,系列详细规划专项规划陆续发布。在制度创新上,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三年累计推出 112 项具有全国首创性的制度成果。长三角地区在推进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和价值取向。1.2 政策脉络1.2.1 概念提出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高质量发展”概念逐步强化与明确。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转向了高质量发展,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

20、展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党的十八大报告更加强调“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更多地提到了“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党的十六大报告使用了接近“发展质量”的“经济增长质量”的提法,并强调“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党的十四大报告要求“高质量、高效率地建设一批重点骨干工程”;党的十三大报告,就提出了经济发展要“提高质量”的表述;1987年1992年2002年2008年2012年2017年2022年综述篇Zong shu pian4 5综述篇Zong shu pian2

21、.1 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指出,湖北要走在中部地区崛起前列、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唯一出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针对湖北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城乡融合、交通物流、对外开放、绿色发展等多个方面形成一系列重大部署。党的二十大召开以后,湖北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刻认识湖北发展的历史方位和形势任务,聚焦“什么是支点、怎么建支点”这个“必答题”,分析湖北经济结构、资源要素、地理区位,进一步细化支点建设的功能定位: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国

22、家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基地、国土安全保障服务基地、国家水安全战略保障区、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区。2.2 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经济循环畅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强支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指出,“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锚定了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前进路径之一。2023年,湖北省立足“得中独厚”“得水独优”的比较优势,加快推进交通

23、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引导枢纽城市功能协调发展、高质量建设枢纽港站,打造“双循环”枢纽节点成效显著。2.3 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报告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同时强调,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率先探索有利于促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湖北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路径与全国同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建设全国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是湖北重要的战略机遇和历史使命;也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省委省政府以编制实施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为抓手,全

24、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构建全国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建设进行总体设计,进一步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细化实化到发展思路、实施路径和工作任务上,谱写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023 年,湖北省进入构建全国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实践第一年。全省经济持续回升、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生产供给稳步增加,市场需求持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平稳,积极因素累积增多,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3.1 大力发展三大都市圈推进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建设,是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性、战略性举措。2023 年是纵深推进武汉都市圈建设的关键之年。武汉都市圈

25、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正式函复,成为第 7 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发展规划。随后,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武汉新城规划武汉都市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 年)相继发布。武汉新城中轴线十大标志性项目正式启动建设,总投资 300 亿元。武汉都市圈系列重大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2023 年武汉都市圈 GDP 再度攀升,其中黄石市经济增速居全省第 1 位。加快打造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大力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2023 年,襄阳都市圈建设进入奋进之年,中心城区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得到有效增强。襄阳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发布,襄阳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战略规划等系列规划在编

26、。东津新区积极谋划了 5 大类 23 个项目,总投资 318.2 亿元。襄阳都市圈系列重大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推进宜荆荆都市圈建设,加快打造长江中上游的重要增长极。2023 年,宜荆荆都市圈完成了 14 个领域的专项行动方案,统筹制定了 292 项重点工作清单,都市圈规划任务体系基本健全。重点推进建设沿江高铁、呼南高铁、荆荆高铁,加快建设三峡翻坝运输体系,加快推进宜来高速、沪渝高速武汉至宜昌段改扩建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实施。都市圈经济总量将突破万亿,都市圈协同发展水平加速提升。湖北推动城市湖北省以“区域、城市、县城”为着力点全面谱写高质量发展答卷。2023 年,是湖北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

27、行区,实施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第一年。湖北省持续推进湖北省理想空间结构构建,深度践行统筹规划、规划统筹,在省级层面完善“三大都市圈”新机制,推进武汉新城等一系列省级战略新区建设;在市县级层面推进城市与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新实践。截至2023 年底,“三大都市圈”建设进入加速阶段;11 个市州中心城区“双集中”、试点县城“双集中”工作均已全面进入实施阶段。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战略下的湖北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 5 次考察湖北,参加全国人大湖北代表团审议,赋予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28、、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等使命任务,为湖北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3.2 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2023 年 5 月份,湖北省在各市州推动开展了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系列工作,截止至 2023 年底,市州“双集中”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成为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行动抓手。各地市州的中心城区,作为区域发展核心,担负着引领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重任。通过城市的集中高质量发展,运用新发展理念开展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可以推动城市集约发展、提高城市建成环境质量。通过产业的集中高质量发展实施,立足城市资源禀赋引入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促进新旧发展动能,

29、能够有效增强市州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33城市指数Cheng shi zhi shu32城市指数湖北省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1.1.1 形成高质量评价维度本报告邀请专家小组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等官方文件中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进行解读,初步确定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构建评价维度。再采用地理大模型对规划文件、研究报告、学术文献等资料集进行理解与学习,识别和提取关键主题和信息点。对比大模型解读结果,识别出专家解读中未覆盖的关键信息,补充人口潜力和城市经济活力作为评价维度,确保构建的评价维度更加全面、科学。1.1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1.1.2 确定高质量评价指标运用

30、语义关联性分析和频率统计分析,从原始数据库中挖掘出高质量评价指标,每个维度生成 5-7 个最为关键代表性指标。专家小组再基于代表性、非重复性和可持续获取性原则,对生成指标进行筛选,每个维度确定 3-5 个评价指标。基于以上思路,本报告通过认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梳理高质量发展理论研究成果,以新发展理念作为指导思想,构建了涵盖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口潜力、经济增长、繁荣活力五大维度、20 个指标的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对湖北省 17 个地市州行政单元的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客观量化评价。CHENG SHI ZHI SHU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内涵是形成一种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的

31、高效率、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要求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各领域,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相统一。当前国内学者已经对我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展开了丰富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范式和框架。现有研究重点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对我国不同尺度、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城市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测度和评价。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估湖北省各地市州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情况,需要建立起一套符合湖北省情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一方面全面梳理湖北省城市发展红线、高线和底线,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发挥指标体系的“指挥棒、助推器、风向标”作用,有利于引领未来的湖北省城

32、市发展。城市指数Cheng shi zhi shu34 35城市指数Cheng shi zhi shu维度序号指标数据来源创新发展1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件)湖北省各地市州统计公报、统计年鉴2全社会 R&D 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湖北省各地市州统计公报、统计年鉴3每十万人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个)湖北省各地市州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绿色发展4单位 GDP 能耗降低率(%)湖北省各地市州统计公报、统计年鉴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湖北省建设统计年鉴6PM2.5 年平均浓度(g/m)湖北省 2022 年环境空气质量重要数据通报7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湖北省 2022 年环境空气质量重要数据通报人

33、口潜力8常住人口近 10 年年均增长率(%)湖北省各地市州统计公报、统计年鉴9城镇化率(%)湖北省各地市州统计公报、统计年鉴1015-59 岁人口占比(%)湖北省各地市州第七次人口普查经济增长11人均 GDP(万元)湖北省各地市州统计公报、统计年鉴12人均进出口额(万元)湖北省各地市州统计公报、统计年鉴13近 3 年 GDP 年均增速(%)湖北省各地市州统计公报、统计年鉴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湖北省各地市州统计公报、统计年鉴15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万元)湖北省各地市州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繁荣活力16居民出行活动规模百度地图开放平台17平均夜间灯光强度DMSP-OLS 夜间灯光数据18

34、每万人零售商户增长数量(个)高德地图开放平台19旅游接待总人数(万人次)湖北省各地市州统计公报、统计年鉴20高速公路通车里程(km)湖北省各地市州统计公报、统计年鉴表 1 湖北省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1.2 数据收集及处理本报告所有数据均来自于公开渠道,主要包括湖北省各地市州的统计公报、统计年鉴、政府公开资料等,并辅助增加互联网开源数据,如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开放平台数据、开源夜间灯光数据等,对部分地市州或部分指标暂未公布 2023 年数据的情况,以 2022 年数据代替。数据处理方面,为消除原始数据的量纲差异,对原始数据采取“最大值-最小值”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其中,对于单调递增指标线性转换为

35、 0-100,对于单调递减指标逆向线性转换为 0-100。湖北省城市高质量发展总体评价2.1“领头羊”:打造重要增长极,铸造发展新引擎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武汉市的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结果遥遥领先,是湖北省城市高质量发展当之无愧的“领头羊”。近年来,武汉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3年,武汉市经济运行回升向好、进中提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年税收亿元以上商务楼宇有望突破 100 栋,武汉都市圈政务服务“一圈通办”事项超过 1000 项,中欧班列(武汉)开行数突破千列等。尤其是以武鄂黄

36、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强化区域协作,拓展合作领域,同城化发展成效初显。作为“核心中的核心”,武汉新城顺势而起,建设步稳蹄疾,正成为驱动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5 个大科学装置挺进国家序列,5 家国家创新中心和 5 家湖北实验室密集列阵,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力量奔涌,世界级产业集群在此集聚成势。基于赋权法分层加权计算湖北省 17 个地市州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将评价结果划分为三个梯队。可以直观看出,湖北省城市高质量发展梯度总体呈金字塔的分布特征。武汉市是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稳居第一梯队;襄阳市、宜昌市、黄石市、十堰市、鄂州市

37、是高质量发展的“跟跑者”,形成第二梯队;荆州市、荆门市、孝感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恩施自治州、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神农架林区是高质量发展的“潜力股”,组成第三梯队。湖北省各城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结果城市指数Cheng shi zhi shu36 37城市指数Cheng shi zhi shu2.2“跟跑者”: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量质协同提升襄阳市、宜昌市、黄石市、十堰市、鄂州市一直是湖北省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其中襄阳市、宜昌市更是国家批复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是湖北省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面对普遍存在的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增长模式落后等问题,第二梯队的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在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38、通过培育新动能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作为湖北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带上的核心城市,襄阳市、十堰市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全力推动主导产业向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转型升级,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同时,两市在旧城更新和新城建设方面提速提质,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取得了明显成效。作为传统工业城市绿色转型的典范,宜昌市、黄石市主动寻求对高能耗支柱产业迭代升级。宜昌市重点加快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裂变升级,加紧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努力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破解“化工围江”难题;黄石市聚焦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和创新应用,特钢精深加工、铜精深加工等产业发展实现了重

39、塑性变化,实现由“制造之城”向“智造之城”的跃升。凭借武汉新城建设为契机,处于武鄂黄黄核心区域的鄂州市持续调整产业结构,积极主动融入武汉都市圈。通过转换发展动能,鄂州市主动承接武汉外溢的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智能制造装备等重点产业,向着集群化、块状化方向发展。同时,快速释放货运功能,助力临空经济拔节生长。2.3“潜力股”:走好差异化、特色化、协同化发展路径荆州市、荆门市、孝感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恩施自治州、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神农架林区均有 1-2个维度表现亮眼,表明这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更具特色。作为湖北省城市发展梯队中的后备力量,这些城市也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区域

40、,差异化、特色化、协同化将成为这些城市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最佳路径。黄冈市正在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重要功能区,充分发挥自身对外开放和跨江合作的协同优势,积极推进黄冈与武汉新城“产业同链”,形成“研发在光谷、生产在黄冈,头部在武汉、链条在黄冈”的产业协同生态。恩施州以硒产业提质增效持续擦亮“世界硒都”金字招牌,打造“中国硒谷”。全州硒产业综合产值已经突破800亿元,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产值突破 200亿元,富硒茶叶、富硒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仙桃市锚定“一块布”,依托“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的产业基础和完整产业链条,全力打造成为世界级防护物资产业集聚区。同时也积极

41、推陈出新,将优势纺织产业从原来的工业、医疗领域向前景更广阔、附加值更高的高端生活家居市场拓展。此外,荆州市推动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荆门市擦亮“华中锂电之都”金字招牌,加快推进新能源电池产业补链强链;孝感市围绕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目标,认真践行公园城市发展理念,打造宜居宜业秀美城;咸宁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随州市以农业、汽车、文旅融合发展的助能模式激发城市经济活力;天门市用绣花功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潜江市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发展,加快建设“一城三基地”;神农架林区促进生态保护与

42、绿色发展持续同频共振、合奏共鸣。湖北省城市高质量发展分项评价3.1 创新发展采用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全社会 R&D 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每十万人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 3 个指标评价湖北省城市创新发展情况。在现代创新理论的视角下,创新的本质即是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重新组合,即经济发展是不断创新的结果,因此创新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和第一动力。从湖北省城市创新发展情况来看,武汉市处于显著领先地位。作为全国高校重镇、六大科技创新之一,武汉市依托 92 所高校、101 家科研院所等丰富科教资源,正加快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聚焦光电子信息、新能

43、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优势产业领域,建立了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湖北省各城市创新发展评价结果3.2 绿色发展采用单位 GDP 能耗降低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PM2.5 年平均浓度、空气优良天数比例4 个指标评价湖北省城市绿色发展情况。根据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人和自然的关系和谐统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以效率、协调、可持续为发展目标的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湖北省城市绿色发展情况来看,咸宁市、武汉市、神农架林区是湖北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城市。咸宁市将节能降碳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新的发展动能和更为合理的产业体系。

44、同时凭借打造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契机,开放自然绿色空间,提升公园综合功能,有效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全省领先,牢固树立和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城市指数Cheng shi zhi shu38 39城市指数Cheng shi zhi shu3.3 人口潜力采用常住人口近 10 年年均增长率、城镇化率、15-59 岁人口占比 3 个指标评价湖北省城市人口潜力情况。良好的人口潜力对城市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具体包括人口总量充裕且发展均衡、人口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人口结构优化,即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从湖北省城市人口潜力情况来看,武汉市是湖北省内绝

45、对的人口集聚核心,具有显著的人口吸引能力。湖北大多数城市承受沿海发达地区的人口虹吸情况显著,青壮年劳动力流失问题依然严峻,人口就地城镇化任重道远。针对以上情况,湖北省深入实施“才聚荆楚”工程促进高校毕业生留鄂来鄂就业创业,将之纳入省政府 10 件民生实事,连续出台建设高质量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16条,加快完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体系 18 条。3.4 经济增长采用人均 GDP、人均进出口额、近3 年 GDP 年均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5 个指标评价湖北省城市经济增长情况。根据国外经济转型成功的经验案例,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丰富实践来看,经济转型仍需一定经济增

46、速带动,因此合理的经济增长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动力。从湖北省城市经济增长指数来看,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是全省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标杆。2023 年湖北省经济呈现回升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先行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着眼解决湖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最大实际,湖北推动形成以三大都市圈引领的区域经济布局,武汉都市圈同“芯”追“光”、襄阳都市圈合力竞逐汽车新赛道、宜荆荆都市圈协同共筑“黄金三角”,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发展效果:武汉市发展站上新的起点,2023 年 GDP 突破 2 万亿;襄阳市在提升经济规模能级上持续加力;宜昌市让经济产业的“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3.5 繁荣活

47、力采用居民出行活动规模、平均夜间灯光强度、每万人零售商户增长数量、旅游接待总人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5 个指标评价湖北省城市繁荣活力情况。城市活力一直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也是城市发展潜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即高质量发展的外在表现为城市的繁荣与稳定。从湖北省城市繁荣活力情况来看,武汉市是全省最具活力的区域,各项指标接近满分。过去一年熟悉的烟火景象翩然回归大武汉,武汉表现出显著的城市活力和韧性。随着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中国 5G+工业互联网大会等各类展览、会议、文体活动的开展,大幅提升了外来人口吸引力。通过城市更新和文化复兴,在很多街区新的商业空间高度集聚,人口集聚,商业活力明显

48、提升。除武汉外湖北省其他城市也纷纷出台政策以期激活城市活力:宜昌市提出“建设青年之城,打造活力宜昌”,通过打造青年潮流空间引领新业态多元,以此打造年轻人的潮流聚会胜地和城市IP;襄阳市提出“打造品牌赛事,激发城市活力”,发挥“互联网+体育”的作用创新办赛,以体育赛事活动为切入口提高民生福祉,将办赛事和建场馆同步推进,开启全民健身的新模式。湖北省各城市绿色发展评价结果湖北省各城市人口潜力评价结果湖北省各城市经济增长评价结果湖北省各城市繁荣活力评价结果 41年度话题Nian du hua ti402023 年,是砥砺奋进、应变局开新局的一年。在爬坡过坎、奋力跋涉中,中国经济向前突破,实现质的有效提

49、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湖北在先行区建设夯基垒台、全面起势的背景下,省委省政府做出一系列工作部署,聚焦强化区域协同融通,统筹推进“人、产、城”融合发展,促进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调动发展要素、激活发展引擎,形成更多经济增长点。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双集中”)工作成为重要年度热点话题,湖北驶向城市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更广阔航程。湖北省城市“双集中”内涵与要求1.1“双集中”内涵推动“四个转变”。随着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城市外源型发展动能减弱,各城市面临着城市能级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双集中”工作遵循城市空间演进趋势、自然生态肌理、历史文化脉络和产业发展规律,强调加快发展理念、发

50、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路径转变,进一步优化城市和产业发展布局和结构,增强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1.1.1 推动发展理念转变由外延式、粗放式、规模型发展向集中集约高质量发展转变,“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随着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城镇化发展,资源要素、环境容量、土地财政都难以为继,城市面临的发展环境、基础条件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发展阶段下,“双集中”工作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认清城市发展规律,立足自身基础优势,促进人口、产业和各类资源要素向城市流动,提高中心城区集聚度,实现人口与用地相匹配,城市规模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推动城市和产

51、业实现高质量发展。1.1.2 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由“以项目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向“以规划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转变,避免城市建设“蛙跳式”扩张、被招商项目和房地产“牵着走”。“两头在外”的“世界工厂”模式不可持续,过去硬拼资源环境发展产业、蛮拼成本招商引资、豪拼经济实力搞城乡建设做法已不适用。忽视城市发展系统思维和研究、城市规划建设不合理、城市发展过度依赖新城新区“摊大饼”式扩张、城市风貌显现不足等问题和弊病正逐步显现。新发展阶段下,“双集中”工作坚持统筹谋划,围绕优化城市和产业发展布局和结构,寻求城市内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最优解,指导各地结合城市的历史文脉、山水格

52、局,优化空间形态,塑造特色风貌,推进城市组团式发展。1.1.3 推动发展动力转变由“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向“用自己的好吸引别人的好”“把自己的好做得更好”转变,大力发展“搬不走、稳得住”的根植性产业。全省各城市普遍存在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特色不鲜明等问题。产业发展往往“零敲碎打”,对高大上的热门产业一哄而上,忽视了与自身传统特色及产业链的衔接,导致“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拿不出手”。新发展阶段下,“双集中”工作按照“搬不走、稳得住”的要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交通区位、产业发展等基础条件,谋划产业链布局,培育壮大特色产业,“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注重把有限的优势资源集中起来,完善

53、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打造城市品牌,增强城市的吸引力、集聚力。1.1.4 推动发展路径转变由“零敲碎打”、各自为政向规划集中统一管理转变,增强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城市和产业发展面临“小、散、弱”等突出问题。省委省政府以“双集中”工作为重要抓手,通过“一城一策”、规划引领发展思路再明确、推进重点再聚焦、建设时序再优化,明确各城市中心城区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发展方向、建设时序和主导产业。指导各市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着力促进城市空间集中、功能集成、要素集聚,着力提升城市发展内生动力、整体活力和核心竞争力,系统升维城市发

54、展路径,系统重塑“人、城、产”关系,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空间发展布局相适应、相统一。NIAN DU HUA TI年度话题年度话题Nian du hua ti42 43年度话题Nian du hua ti1.2.4 坚持内涵式发展,推动城市要素集约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盘活城镇低效用地,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推动土地复合开发利用,推广节地型、紧凑式、高效开发模式,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开展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完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构建“平台+基地+园区(站)”人才发展平台体系,系统构建热带雨林式的人才发展生态。

55、1.2“双集中”要求坚持“四个遵循”。遵循城市空间演进趋势,传承传统城市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遵循自然生态肌理,协调山水城关系,强化城市建设管控,塑造城市风貌。遵循历史文化脉络,赓续城市文脉,融入现代元素,彰显城市独特魅力。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立足比较优势,培育壮大根植性主导产业,推动集群式发展。实现“四个集中”。“双集中”工作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的城市发展理念,推动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口吸引力、要素集聚力和产业承载力明显增强,彰显城市特色,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城市布局,努力实现“城市布局集中、城市产业集聚、城市功能集成、城市要素

56、集约”。1.2.1 优化空间形态,推动城市布局集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推动组团式发展,统筹新城建设和老城疏解。合理确定城市发展方向,打造尺度宜人城市空间,推动城市“组团式、多中心、网络化”发展,增强城市集聚力。以人为核心优化配置公共资源,推进新城“聚”和老城“疏”,加强老城区人口密度管控,引导向周边组团有序疏解,做优城市中心片区,凸显城市特色亮点。畅通城市交通网络,加快推动城市道路“增密、互通、提质”。1.2.2 壮大根植性主导产业,推动城市产业集聚打造“拳头”产业,推动向开发区和产业园区集中,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立足比较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搬不走、稳得住”的主导产业,打造具

57、有辨识度和美誉度的产业品牌、区域品牌,推动产业向经开区、高新区等集聚。完善产业园区市政设施短板、公共服务功能,营造高品质创新空间,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推动大中小城市产业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协同打造“四网融合”的供应链平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1.2.3 聚焦高品质城市生活,推动城市功能集成围绕“供服务、聚人气、增人口、宜居住”,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实施生态修复,推进城市“留白增绿”,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智能化改造,补齐功能短板,完善生活圈服务配套,建设完整居住社区。保护传承历史文化,赓续城市文脉,活化利用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老字号、工业遗产,彰显城市独特魅力,培育

58、积极向上、富有活力的现代城市文化。湖北省城市“双集中”进展情况2.1“双集中”工作开展情况2.2“双集中”转化落实情况系统“体检”、对症“开方”。省委、省政府敏锐发现了在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上存在的普遍性全局性问题,点穴准、剖析深。2023年5月,“双集中”工作正式全面启动,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专家组和工作专班深入市州调研,系统审视现状特征,认真查找问题症结,绘制城市和产业“现状图”“建议图”,“一城一策”形成既解决老矛盾又避免产生新问题的思路、方案、路径。深化细化“施工图”,创造性地抓好战略任务落实见效。省委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后,12 个市州第一时间召开市(州)委常委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

59、强化战略任务和研究结果运用的举措,切实将高质量发展的谋划和思路转化为工作举措、重点项目。荆州、宜昌、荆门、鄂州、孝感、随州 6 市召开市委全会审议通过贯彻实施意见并加快推进落实落地。各市(州)围绕“双集中”建议深入谋划各类具体项目。鄂州在全省率先吹响城市和产业“双集中”集结号。“双集中”工作围绕“打造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打造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的战略定位和推动城市集中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开展。加快构建“两翼齐飞、城乡融合”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以“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思路,努力打造精致紧凑、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全面推进武汉新城鄂州区域两批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对

60、已开工的双创谷产业园、双柳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等项目,赶工期、抢进度;对未开工的五四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红莲湖医院等项目,抓调度、破瓶颈。加快推进武汉新城展示中心、红莲湖数码城及产业孵化中心等项目建设,高质量建设中轴线。荆州坚持“三重”导向,以小切口纵深推进示范区建设。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快建设示范区、建功先行区。深入实施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规划布局,提升经开区、高新区、纪南文旅区产业发展质效。实施重点片区融合开发工程,开工建设政府投资项目 162 个,完成年度投资 180 亿元。荆州新城重点推进江汉平原产业交流中心等 12 个项目建设。大学城完

61、成荆州理工职业学院等 9 个项目建设。古城小样板重点推进楚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780 个,争创城市更新全国试点。宜昌贯彻“四个集中”,探索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有效路径。围绕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聚焦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构建“一城一区”空间形态,用大格局、大视野做好城市集中高质量发展规划。围绕“3+2”主导产业布局和构建“12520”现代化产业体系,科学编制产业链图谱,构筑坚实产业支撑。启动先导项目,抓紧谋划实施一批示范性、引领性工程,抓好伍家岗城市新中心启动区、城市组团快速路网、城市中央公园、柏临河生态廊道等建设,完善东部产业新区功能,加强产业协同配套

62、,努力将规划图景变成发展实景。年度话题Nian du hua ti44 45年度话题Nian du hua ti“双集中”聚焦下的城市发展重点3.1 襄阳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建设引领汉江流域、辐射南襄盆地的核心增长极。打造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联结中西部新通道的核心枢纽节点,辐射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人口集聚能力,统筹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规划形成“四组团+两片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城区规划总人口达300 万人。重点推动汽车、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发展。集聚发展东津新城,打造襄阳新

63、中心。以东津新城为主中心,提升襄阳中心城区能级,带动辐射襄阳都市圈。重点建设中央商务活力片区,打造东津新城新中轴。3.1.1 发展方向3.1.2 重点片区3.2 宜昌3.2.1 发展方向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重点保障三峡水库正常发挥调蓄功能,打造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三峡地区绿色发展示范区。持续吸聚人口,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从 143 万人提升到300万人。依托绿色能源与矿产资源优势,用好港口、铁路枢纽等交通资源,提升产业绿色发展效能。依托三峡水利工程,打造世界级水资源产业创新中心。扩大发展纵深,形成多组团发展结构。规划形成“一主城+一新区+两组团”的发展结构,重点提升主城服务

64、能力与人口吸引力,新城集聚绿色化工、生命健康等现代制造业发展,两组团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现代制造业。优化产业布局,集约集聚落位产业空间。重点打造“3+2”主导产业格局,即“3”大制造业产业(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特种高端装备)、“2”大服务业产业(大数据及算力、文化旅游)。主城重点布局都市型产业,制造业向东部产业新区集聚。加快重化工业从主城周边迁出,改造提升伍家岗工业园、夷陵东城工业园。3.2.2 重点片区加快建设伍家岗,推动城市集聚高质量发展。伍家岗以增量撬动存量,提升片区土地利用效能与质量,集聚发展总部办公、金融服务、商务商业服务、行政服务等功能,与西陵组团共同承载区

65、域性中心城市核心职能。谋划建设启动区(约 3.5平方公里),集聚发展金融、商务、文化、行政等功能。3.3 黄石3.3.1 发展方向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全力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打造成为武汉都市圈的重要节点、努力提升城市品质,打造长江中游区域性城市、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全方位推进融圈入群,持续奋进全省第一方阵。整合要素资源,构建黄石大冶一体化空间格局。规划形成一带一轴的“大十字”城市空间结构,构建环磁湖组团、黄石开发区组团、大冶城区-下陆组团、黄石新港组团为主体的有机组团式结构,分类引导,形成“市级中心-组团级中心”体系。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依托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产业转型

66、升级示范区。发挥黄石新港“大进大出”优势,加快冶金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冶金新材料产业。以花湖机场建设为契机,以涉铜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为突破口,加快发展临空经济及关联产业。3.3.2 重点片区以大冶湖核心区为重点,带动新区集中集约发展。建设大冶湖核心区,统筹黄石与大冶一体化发展。近期集中实施核心区东片区,打造市级文体、科技、会展及旅游服务中心。结合福银高铁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打造服务于大冶城区及大冶湖新区的商业商务中心。年度话题Nian du hua ti46 47年度话题Nian du hua ti3.5 荆州3.5.1 发展方向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深入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行动。通过

67、文化感召、产业引人、环境留人,优先吸引人口集聚,城市规模从 125 万人发展到 180-200 万人。加快推动城市发展与产业布局相统一、相适应,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理顺大结构、做强城市中心。传承传统城市格局,规划形成“一主两副、八个组团”的空间结构。其中,“一主”包含城市中心,商务金融中心、文体中心、行政中心、商业服务中心,“两副”指古城和沙市。做强主业,锻造经济新优势。集中培育现代农产品加工、现代纺织服装、智能装备、现代化工、特色文旅五大产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依托水陆铁大枢纽联动发展现代产业,提升农业生物技术创新、农产品交易等农业现代化水平。3.5.2 重点片区强化城市中心建设

68、,统领全域空间发展。城市中心集聚商务办公、文化体育、行政服务、商业服务、科技研发等功能。留足空间,打造强大的城市中心。筑巢引凤,承接古城及沙市老城的功能、人口疏解和城市化带来的新增人口。3.6 荆门3.6.1 发展方向加快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围绕中心城区“100 平方公里,100 万人口,5000 亿产业规模”发展目标,促进荆门地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发挥集聚引领示范作用,提升中心城区能级,加快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控制多向无序拓展,构建紧凑城市结构。实施“中强,南融,北控,西优”战略,规划形成“两山一轴,一中心六组团”的空间结构。做强优势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强化链式思维,打造“

69、1+2”主导优势产业,重点发展绿色化工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智能装备产业。3.6.2 重点片区强化城市新中心建设,优化中心区功能布局。城市中心区集聚行政文化、商务商业、运动休闲等功能,打造行政文化区、商务商业区、运动休闲区以及东部两个综合居住组团。强化中心区的核心区建设,构筑西宝山-象山至凤凰水库的南北中轴线,构筑山水城一体的景观格局。3.7 鄂州3.7.1 发展方向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全力推进花湖机场、武汉新城建设,优化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完善城市综合服务配套,提升城市中心功能和能级,打造“精致城市”。延续历史格局,加强区域协同。传承传统城市山水格局,规划形成“两组团、四片区”

70、的城市空间结构,预留鄂州南站战略留白区。中心城区规划人口达80万人。加强鄂黄黄临空区协调,加快培育现代临空产业。建设现代临空产业核心区,推进建设综保区,加快发展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保税展示,培育发展跨境电商、临空会展业。3.7.2 重点片区发挥花湖机场带动作用,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服务花湖机场,打造临空高端服务中心,承接老城区人口疏解和机场带来的新增人口。近期重点地区集聚商务办公、会议会展、供应链管理等服务功能。3.4.1 发展方向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坚守“守好一库碧水、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的政治担当和光荣使命,建设武当山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打响生态品牌、文化品牌、城市品牌,打造国际

71、一流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基地。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建设绿色生态城市。规划形成“三组团+两片区”的城市空间结构。通过交通枢纽、高品质公共服务,吸引集聚周边县市人口,将中心城区建设成为人口规模约 140 万的型大城市。重点发展三大优势产业。做好“山、水、车、城、农”五篇文章,重点发展商用车及零部件、特种装备制造业、文旅康养产业。3.4.2 重点片区集聚发展紫霄组团,提升城市服务能级。城市优先向东发展,集中发展紫霄组团,联动经开区,做强城市功能。依托奥体中心、大剧院、太和医院等高等级公共服务功能,集聚行政办公、金融商务、文教体卫等功能。3.4 十堰年度话题Nian du hua ti48 49年度话题Ni

72、an du hua ti3.8 孝感3.8.1 发展方向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积极融入“汉孝随襄十”万亿汽车产业走廊,打造武汉产业溢出承接地、“平急”两用农产品保供战略基地、临空经济协作区,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把中心城区打造为城市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城市紧凑发展,完善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形成“一城一区”格局,疏解老城,建设新城,促进人城产融合。中心城区建设成为人口规模约 100万的型大城市。利用基础优势,推进主导产业建链延链。在巩固纸(卫)塑包装产业集群优势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特种装备及汽车零部件、食品商贸加工产业两大产业建链延链。3.8.2 重点片区沿城市沿槐荫公园两侧南向发展。集中发展槐

73、荫河南部地区,统筹规划建设管理,把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加强孝感临空经济区三区协调建设。突出孝感临空经济区临近机场枢纽 10 公里范围的区位优势,以天河机场枢纽为核心,促进协调发展。重点培育航空教育培训、航空食品、仓储物流、装备制造、文化休闲体育娱乐产业。3.9 黄冈3.9.1 发展方向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重要功能区。加快主城崛起,努力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功能区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绿色发展示范区。抓住毗邻武汉新城和花湖机场机遇,打造武汉外溢功能重要承载区。建设紧凑城市,黄鄂协同发展。优化形成“两组团三片区”的空间结构,打造城市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中心城区人口规模 80 万。其中,两个城市组团指遗爱湖组团、

74、南湖组团,三个产业片区指禹王片区、巴河临空片区、陈策楼片区。激活新动能,推进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对接武汉新城,加快“科技同兴、产业同链”,重点发展以电子化工材料为特色的电子信息材料产业,以生物医药、健康食品为特色的生命健康产业。对接花湖机场,大力发展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空港经济。3.9.2 重点片区鄂黄长江东侧发展,提升城市服务能级。集聚发展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科教文化等功能,建设文化主体公园。依托黄冈中学等,发挥教育优势。3.10 咸宁3.10.1 发展方向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围绕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发展目标,提能级、增动力,形成城市新兴发展动力。治山理水营城,建设自然生态理

75、想城市。优化形成“一主三片”的空间结构,中心城区规划人口规模70万人。其中,“一主”指主城区,“三片”指咸安经开片区、高新片区、梓山湖片区。聚焦三大主导产业,形成咸宁发展优势。重点发展食品饮料、康养产业、智能机电制造业三大主导产业。食品饮料产业集中布局咸宁高新区。康养产业均衡布局于主城区,重大项目相对集中布局于梓山湖大健康示范区、潜山森林温泉度假区。对接服务武汉,加快机电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创新型智能机电产业基地。3.10.2 重点片区推进咸宁东站区域站产城融合发展。集聚商务办公、商业服务、文创办公等功能,以高能级、高水平服务带动人口东移,促进高新片区发展。先期利用旗鼓大道东侧新增用地及部分工

76、业低效用地,后期推进旗鼓大道西侧工业用地功能置换、城市更新。年度话题Nian du hua ti50“双集中”工作的开展,进一步牢固了湖北省三大都市圈引领下的全省空间格局节点城市的基本盘。各城市通过“双集中”调研与专题研究工作,找准了影响城市发展的核心问题,明晰了城市空间与产业布局的优化方向,并推动开展了相关实施方案、重点地区规划建设、项目库等系列工作的落实,为湖北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打下了基础。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双集中”是湖北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序曲与切口,更是一种发现问题、识别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手段,其包含着倒逼地方城市转变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与路径,促

77、进城市适应国内新时期发展要求、加强对新发展格局支撑能力的内在逻辑。城市从来都是围绕人的需求、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从重工业城市一枝独秀到沿海贸易城市崛起,从强省会崭露头角到内陆城市重回高光时刻,从北上广深四城鼎立到武汉、西安等强二线城市百花齐放,良性的城市竞争是中国经济奇迹不容忽视的贡献者。随着中国城镇化进入下半场,人口与经济愈发向城市聚集,城市如何在人口流动与人口结构调整影响下,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提升城市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决于城市在创新发展、均衡发展、绿色发展、人文发展上是否能真正做出自身特色,找到适应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78、中国城市正在迎来新一轮大洗牌,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将是力争上游、快速崛起的最强支撑。结 语3.11 随州3.11.1 发展方向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花园城市”典范。围绕城市发展目标,提升城市吸引力集聚力,增强城乡融合发展向心力。做实产业发展基础,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做强城市品牌,增强产业竞争力,擦亮“专汽之都、现代农港、谒祖圣地”三张名片。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城南城北一体化发展。优化“一主城+三片区”功能及空间格局,打造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主城向南,高新区向东,加强城南东向联动产业发展。发挥资源优势,提升城市产业能级。做强专用汽车产业,做大以香菇为代表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做特文化旅游

79、产业。3.11.2 重点片区建设城南新区,成为随州花园城市典范。完善城南城市功能及设施配套,近期重点实施大学城、会展中心、随州市二中、涢水社区等项目,夯实城南新区建设城市集中高质量发展核心区域的基础。建设花溪片区,承接老城区人口及功能疏解。结合花溪河两岸环境建设,打造现代商业商务功能,完善综合服务,吸引老城疏解人口及新增人口集聚。3.12 恩施3.12.1 发展方向加快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之路,推动恩施主城绿色崛起、高质量发展,打造特色型区域中心城市。顺应山水格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形成“3+1”组团的空间结构,构建以山为屏、以水为媒的紧凑型山水城市格局,中心城区人口规模 65 万。其中,三个组团指东城组团、西城组团、舞阳坝组团,一个高铁组团指月亮湾组团(高铁站组团)。集中发展特色产业。重点发展富硒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打造全国硒产业创新创造中心、国际硒产品集散交易中心、“硒+X”应用体验示范中心,培育打造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3.12.2 重点片区重点发展东城组团,成为人口承载和服务升级的主要空间。建设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州级行政中心,培育商业商务、科教文体等功能,有序承接老城区人口及功能疏解。重点考虑许家坪机场搬迁后金桂大道两侧区域的腾退更新。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湖北日报:2023年湖北城市发展白皮书(29页).pdf)为本站 (office)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客服
商务合作
小程序
服务号
会员动态
会员动态 会员动态: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81**21... 升级为至尊VIP 185**71...   升级为标准VIP

 张** 升级为标准VIP 186**18... 升级为至尊VIP 

 131**52... 升级为至尊VIP 137**75...  升级为高级VIP

189**04... 升级为至尊VIP  185**62... 升级为至尊VIP 

Joc**yn...  升级为高级VIP  微**... 升级为至尊VIP

176**03... 升级为至尊VIP  186**04... 升级为标准VIP

一**... 升级为至尊VIP 微**...  升级为高级VIP 

 159**68...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36**71...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m**N 升级为标准VIP

尹**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89**15...   升级为标准VIP

158**86...  升级为至尊VIP 136**84...   升级为至尊VIP

136**84...  升级为标准VIP 卡**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铭**...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39**87...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拾**... 升级为至尊VIP

拾**...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pzx**21 升级为至尊VIP  185**69...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83**08... 升级为至尊VIP

137**12... 升级为标准VIP  林 升级为标准VIP 

 159**19...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朵妈  升级为至尊VIP  186**60...  升级为至尊VIP

 153**00...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35**79...  升级为至尊VIP

130**19...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36**12... 升级为标准VIP 

137**24...  升级为标准VIP   理**...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35**12...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特** 升级为至尊VIP 

138**31...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86**13...  升级为至尊VIP

 分**  升级为至尊VIP  set**er 升级为高级VIP 

139**80...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一朴**P...  升级为标准VIP 133**88...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59**56...  升级为高级VIP 

 159**56... 升级为标准VIP 升级为至尊VIP

 136**96...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86**65...  升级为标准VIP 137**92... 升级为标准VIP 

139**06...  升级为高级VIP 130**09...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58**33... 升级为高级VIP  骑**...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50**42... 升级为至尊VIP 185**92... 升级为高级VIP

 dav**_w... 升级为至尊VIP zhu**zh...  升级为高级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