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WRI:2024时尚服装品牌范围三减碳:基于有限样本的中国经验研究报告(20页).pdf

编号:163751 PDF  DOCX  20页 2.27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WRI:2024时尚服装品牌范围三减碳:基于有限样本的中国经验研究报告(20页).pdf

1、工作论文|2024年5月|1工作论文时尚服装品牌范围三减碳:基于有限样本的中国经验张默凡 安周 曹子靖 张文佺FASHION BRANDS SCOPE 3 DECARBONIZATION:BASED ON LIMITED SAMPLES OF THE CHINESE EXPERIENCE引用建议:引用建议:张默凡、安周、曹子靖、张文佺著.时尚服装品牌范围三减碳:基于有限样本的中国经验.2024.工作论文,北京:世界资源研究所.https:/doi.org/10.46830/wriwp.22.00005.“工作论文”包括初步的研究、分析、结果和意见。“工作论文”用于促进讨论,征求反馈,对新事物的

2、争论施加影响。工作论文最终可能以其他形式进行发表,内容可能会修改。目录执行摘要 .1Executive Summary .2引言:服装品牌企业范围三碳减排 .4设立科学碳目标 .6设计行动路线图与气候信息披露 .6价值链上游协同行动 .7价值链下游相关行动 .9结论及启示 .11附件1 纺织服装企业不同范围的排放及价值链各环节 .13附件2 名词解释 .16注释 .18参考文献 .18致谢.19执行摘要内容要点 服装品牌企业推动范围三(价值链)碳减排对于纺织服装行业减排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全球纺织供应链的主要生产国,同时也是众多国际服装品牌的重要市场。因此,服装品牌企业在中国开展范围三碳减排至关

3、重要。服装品牌企业范围三碳减排所涉及的供应链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数量众多,分布区域不同,基础设施条件各异。因此,服装品牌企业以及纺织服装行业开展范围三碳减排具有一定挑战。本文基于文献研究和对十一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开展积极行动的国内外服装品牌企业的访谈,以及行业专家基于样本供应链企业经验的分析,梳理总结出服装品牌企业在中国开展气候行动的基本路径。本文介绍了服装品牌企业在中国采取气候行动并实现碳减排目标的方式和经验,包括设定科学的碳减排目标、识别价值链各阶段的减排机会、设计行动路线图、信息披露和具体的价值链上下游碳减排措施,并对其中的挑战和启示进行了探讨。2|研究背景时尚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4、服装作为时尚主要的表现形式,除了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更有着丰富的经济、社会、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力,而生产制造这些服装意味着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带来大量碳排放。据测算,在基准情景下全球纺织服装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到2030年将增长至15.8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根据IPCC2018报告,要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限制在1.5摄氏度,需要在203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5%,若纺织服装行业也按照此比例估算,则到2030年行业排放量需要从10.25 亿吨(2019年排放量)降至5.64亿吨(Sadowski,M.,L.Perkins,and E.McGarvey 2021)。服装品牌企业连接着消费

5、者、工厂、设计师、投资者等众多利益相关方,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2023年已有100多家主要的服装品牌企业加入了设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秘书处的“时尚产业气候行动宪章”(UNFCCC 2021),到2022年底已有超过300家纺织服装企业宣布参与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 2022)。然而,由于来自意识、技术、政策、融资、商业模式等诸多方面的障碍,目前行业的行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关于本文本文的主要目标受众是服装品牌企业,也包括工厂、供应商及产业链上其他利益相关方。时尚涉及服装、鞋类、饰品、美妆等多个领域,在此报告有限的篇幅中,我们的研究范围主要聚焦在时尚行业

6、中影响最广泛的纺织服装领域,以纺织服装领域为例,也希望为其他相关领域和行业提供参考。本文关注纺织服装行业中服装品牌企业在中国开展的范围三碳减排行动,旨在为服装品牌企业提供一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减排目标的框架性行动参考。本文通过梳理、总结服装品牌企业碳减排的通行做法和部分在中国生产经营的服装品牌企业及其价值链上下游企业的相关实际经验,为行业其他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参考,以加快时尚行业开展行动实现碳减排目标。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性方法,梳理了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做法,并以结构性访谈的形式调研了十一家国内外服装品牌企业在范围三碳减排方面的经验。主要结论和启示服装品牌企业在中国开

7、展范围三碳减排行动对于企业乃至行业实现碳减排目标至关重要。然而,服装品牌企业范围三碳减排涉及供应链企业众多且规模普遍较小,产品种类繁杂,面向广大终端消费者。因此,服装品牌企业在推动范围三(价值链)上下游减排的过程中将面临众多挑战。从本文对十一家服装品牌企业的访谈和文献研究得出的结论来看:首先,服装品牌企业应该设定科学的碳减排目标,并推动供应链设立目标。为保证范围三目标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进一步提升数据收集质量。建立数据清单、设立目标的过程会帮助企业了解当前的商业模式能否实现零碳未来,识别减排机会以形成行动路线图。而在气候信息披露方面,产业链整体数据基础薄弱,数据质量和计算方法有待进一步提升仍是主

8、要障碍。其次,实现范围三上游生产侧减排,服装品牌企业需要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排放的设计,在生产环节必须主动与供应链企业合作,从能力、意识、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甚至进行跨品牌、跨行业合作,推动更上游的企业改变。同时,政府需要提供绿色转型友好的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实现范围三下游消费侧的减排,服装品牌企业应该尝试并验证循环经济创新业务模式,主动引导消费者向绿色消费转型,可以先从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信息开始,培养潜在消费者。在这一进程中,服装品牌企业应积极与供应链企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行业组织和国际专业组织等多个利益相关方合作,聚合行业影响力,共同实现行业的碳减排目标。E

9、XECUTIVE SUMMARYHighlights Fashion brands Scope 3(value chain)emissions reduction holds significant importance for the decarbonization of the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China is a primary manufacturing hub for the global textile supply chain and a key market for international brands.Therefore,impl

10、ementing Scope 3 decarbonization in China is vital for fashion brand companies.Fashion brands face certain challenges in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as vast numbers of suppliers involved in fashion brands Scope 3 emissions are mainl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MEs)distributed across different

11、 regions with varying infrastructures.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interviews with 11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brands actively combating climate change,and industry experts experience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fundamental approaches for fashion brand companies to undertake climate actions in China.

12、时尚服装品牌范围三减碳:基于有限样本的中国经验工作论文|2024年5月|3 This paper outlines methods and experiences of fashion brand companies in China in taking climate actions and achieving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 targets,including setting science-based targets,identifying emissions reduction opportunities,designing road maps,a

13、nd undertaking climat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specific emissions reduction measures along the value chain,while discussing challenges and insights.Background Fashion is deeply embedded in our daily lives.Clothing,as a part of fashion,serves not only our basic needs but also has a significant eco

14、nomic,social,and cultural impact.However,apparel manufacturing consumes vast natural resources and results in substantial carbon emissions.It is estimated that apparel sector emissions comprised 1.025 gigatonnes(Gt)of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CO2e)in 2019,or roughly 2 percent of annual global green

15、house gas(GHG)emissions.Unchecked,emissions will grow to 1.588 Gt by 2030,well off pace to deliver the 45 percent absolute reduction needed to limit warming to 1.5C(Sadowski et al.2021).Brand enterprises connect consumers,factories,designers,investors,and other stakeholders playing a crucial role in

16、 the industry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ore than 100 companies have signed the United Nations Fashion Industry Charter for Climate Action by 2023.By the end of 2022,over 300 textile and apparel companies had joined the Science-Based Targets initiative(SBTi).However,due to various challenges in aware

17、ness,technology,policy,financing,and business models,further improvement is still needed in the industrys actions.About this Working PaperThe target audience of this paper are brand enterprises,including factories,suppliers,and other stakeholders in the industry chain.Fashion encompasses clothing,fo

18、otwear,accessories,cosmetics,among other areas,but,within this limited space,our research focuses primarily on the textile and apparel sector,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other related industries and sector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ashion brands Scope 3 decarbonization in China,aiming to provide a f

19、ramework for brand enterprises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and achieve climate goals.By summarizing common practices of the industry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s of some fashion brands and their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value chains in China,we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of other ent

20、erprises in the industry,accelerating actions in achieving climate goals.This paper adopts a comprehensive method combining literature review and field research,outlining the industrys main practices in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and conducting 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11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21、 brand enterprises on Scope 3 decarbonization experiences.Key FindingsFashion brands Scope 3 decarbonization actions in China are crucial for both enterprises and the industry to achieve climate and sustainable goals.However,due to the numerou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supply chain,

22、the complexity of product categories,and the wide range of end consumers,brand enterprises face many challenges in promoting value chains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drawn from interviews with 11 enterprises and from literature research,we propose the

23、following:First,brands should set science-based targets and encourage target-setting among their suppliers.To ensure Scope 3 target-setting and implementation,data collection and data quality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Establishing GHG inventories and setting targets will help companies understand

24、 whether their current business models can achieve a zero-carbon future,identify emissions reduction opportunities,and form action road maps.Data quality and calculation methods of the industry require further improvement for better climate information disclosure.Second,to achieve Scope 3 upstream e

25、missions reduction,brand enterprises need to consider products entire life cycle emissions in the design phase;collaborate with suppliers proactively in terms of capacity awareness,funding,and technology;and seek cross-brand,cross-industry collaboration to drive changes in upstream emissions.At the

26、same time,governments need to provide a better policy environment and infrastructure for green transformation.4|Lastly,to achieve Scope 3 downstream emissions reduction,brands should explore innovative circular economy business models to verify their emissions reduction effects and actively guide co

27、nsumers toward green consumption starting with providing them with more sustainability-related information.Throughout this process,brand enterprises should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supply chain enterprises,government departments,financial institutions,industry organizations,and international professi

28、onal organizations,aggregating industry influence and jointly achieving industry climate goals.引言:服装品牌企业范围三碳减排1.1 纺织服装行业气候行动的意义纺织服装行业的直接排放占全行业排放的比重相对较小,但排放量仍不可小觑,同时,该行业拥有复杂的产业链,带来难以估量的范围三排放。有研究总结了不同机构基于不同研究范围(例如是否包含鞋类,价值链是否包括产品寿命结束)和数据来源的研究结果,服装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在全球排放中的占比约为2%6.7%,年排放量约为10.2532.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Sadow

29、ski,M.,L.Perkins,and E.McGarvey 2021);而同期法国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6 3.1亿吨(IEA 2023),即服装行业的年排放量约相当于法国的310倍。中国工业领域能耗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近70%,其中,纺织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在工业领域能耗中的占比为3.39%(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促进委员会2021)。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全球份额中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OEC 2022)。由于纺织业产业链条长、细分环节多、全球化程度高,其减排行动往往会涉及位于产业链不同位置、地处多个国家的众

30、多企业。纺织服装行业的隐含碳目前虽无具体数据支持,但考虑到中国是世界主要的隐含碳排放出口国(WEF and BCG 2021),纺织服装行业复杂产业链的范围三排放量不容小觑。欧盟委员会绿色新政之下的“循环经济行动计划”以及欧盟的“可持续和循环纺织品2030战略”都关注了产品的可持续性和产品碳足迹,要求生产商在价值链上对其产品负责(European Commission 2023)。纺织服装企业主动管理出口产品的全产业链碳排放,既是行业趋势,也会增强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能力。服装作为人们最基本的消费需求之一,是消费频率相对较高的品类。服装行业受众面广泛,年轻一代消费者更是时尚的主要受众,它对消

31、费者以及未来的主要消费群体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上时尚天然所具有的流行属性,是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也会引领社会风潮并对其他行业产生影响。目前服装行业中的一些国际品牌企业已经开始气候行动,例如通过加入各类倡议和项目:目标设定类的“科学碳目标倡议”(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SBTi)、行业行动倡导类的“时尚产业气候行动宪章”、供应链碳减排项目类的“清洁始于设计倡议”(Clean by Design,CbD)和“碳领导者项目”(Carbon Leadership Program,CLP)等,致力于共同推动服装行业碳目标的实现。1.2 服装品牌企业带动行业减排

32、对纺织服装行业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 对于服装行业的品牌企业来说,其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范围三排放。根据2021年初统计的所有已经获批科学碳目标(SBTi)时尚服装品牌范围三减碳:基于有限样本的中国经验工作论文|2024年5月|5的30家服装品牌企业的排放数据,发现属于范围三的排放占96%,属于品牌企业自身活动直接的排放(范围一和范围二)仅占约4%。而范围三的排放中,80%来自品牌企业购买的产品和服务,即上游企业的生产过程排放,如图1所示(Sadowski,M.,L.Perkins,and E.McGarvey 2021)。因此,服装行业碳减排的重点活动是推动价值链工业生产过程的碳减排行动。这

33、些涉及品牌企业范围三排放的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且分散,单个生产企业的规模相对小,因此品牌企业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价值链上的其他企业开展碳减排行动更有利于小规模企业以及行业实现碳目标。据统计,中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数量为1.8万家左右(国家统计局 2021),“十三五”期间能源消费总量略超1亿吨标准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促进委员会 2021)。根据专家对国内某纺织聚集区调研,该区域内几千家纺织工业企业,规模以上纺织企业300家左右,不到10%。即使是规模以上企业,2021年中位数能耗仅为760吨标准煤,远低于国家重点用能单位的能耗标准5000吨标准煤。目前,大多数地方政府仅对重点用能单位

34、进行了能源消耗监控和相关的节能改善,提出碳排放核查等要求,因此,大多数纺织企业并不是当地政府能源消费控制和碳减排的重点工作对象。由于缺少外部压力,大多数纺织企业存在能效欠佳、资源效率不高的情况。因此,品牌企业开展价值链行动将有利于推动行业、企业开展更广泛的碳减排行动,填补目前存在的监管空白。品牌企业连接消费者和生产企业,在价值链上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因此,纺织服装行业实现碳减排目标,品牌企业的意识和行动至关重要。品牌企业除了需要在自身直接活动中开展碳图 1|部分科学碳目标已获批的纺织服装企业的排放量细分(Sadowski,M.,L.Perkins,and E.McGarvey 2021)

35、注:图中反映的是 2021 年初的情况,并不是为了收集反映所有已获批科学碳目标企业的排放概况。范围 3 排放量中的主要类别是根据大约 30 家企业的平均值计算得出的,这些企业的科学碳目标均已获批。资料来源:世界资源研究所范围380%购买的产品和服务2.7%资本商品1.7%下游租赁资产7.1%上游运输和配送1.9%产品寿命结束6.6%其他范围3类别的排放总量范围2范围196%3%1%各个范围排放量 在总排放量中的占比范围3排放量中的主要类别00306090100减排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市场采购的力量,通过供应链的逐级影响,传导碳减排目标,带动上下游企业开展减排行动,

36、帮助生产企业一同提升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1.3 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本文关注纺织服装行业中品牌企业范围三碳减排的问题,试图识别品牌企业在中国采取气候行动并实现包括范围三排放在内的气候目标的主要措施,所涉及的研究问题主要包括:品牌企业如何设置减排目标和行动?品牌企业如何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实现价值链减排?本文旨在为其他尚未采取气候行动的品牌企业提供一份范围三碳减排的框架性行动参考,帮助纺织服装行业加速开展气候行动。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文献研究方面,一方面调研了与纺织服装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国际技术标准和研究报告,识别本研究的国际环境和发展状况;另一方面,梳理了

37、国内涉及纺织服装行业有关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规范、规划、标准,以及相关统计数据。在调查研究方面,采用了案例调查和分析。由于研究时间和资源有限,本研究并未试图获取完整统计抽样样本,而是通过行业资深专家和机构推荐典型案例作为研究对象。案例的筛选标准主要考虑其在采取气候行动领域有一定经验,且具有一定规模。本研究共获取了十一家品牌企业的有效信息作为研究样本,这十一家品牌企业均为主流服装品牌企业,其中九家加入了UNFCCC“时尚产业气候行动宪章”,十家加入了SBTI。本研究通过结构性访谈和6|品牌企业发布的报告等形式收集信息;在结构性访谈中,本研究将品牌企业的气候行动措施按照其实施对象所处价值

38、链位置不同,分为针对价值链上游的措施和针对价值链下游的措施,并准备访谈大纲,目的在于识别品牌企业在范围三领域的气候行动措施和实际经验。受限于时间和资源,本文并未对品牌企业采取相关气候行动措施的效果、成本效益、驱动因素等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本文第2、3章报告了品牌企业采取的设定目标、制定行动路线和进行信息披露等措施,第4章报告了品牌企业对价值链上游在设计和生产、运输和包装等环节的碳减排措施要求,第5章报告了品牌企业对价值链下游在零售、创新业务模式等环节的碳减排措施要求,第6章总结了品牌企业进行范围三碳减排的行动经验和启示。设立科学碳目标设立科学的碳减排目标是企业进行碳减排的前提。这通常需要企业在

39、碳减排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工作,例如相应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企业温室气体核算的基础以及了解纺织服装行业不同环节的排放特征(见附件1)等。据调研,一些国际品牌在中国可持续方面的工作和机构设置大多从20多年前劳工和化学品等议题开始。尽管在机构设置方面有一定基础,但一些企业在可持续部门的人员配置有限。此外,不少国际品牌在中国会成立采购和营销两个独立的公司,在实践中,双方联动、信息交流和决策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科学碳目标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 将符合巴黎协定 总体目标要求的碳目标定义为“基于科学的碳目标”(Science-Based Targets,SBTs),倡导和帮助不同行业的企业制定符合其行业

40、特征的科学碳目标,通过提供方法学、分享最佳实践,并给予相关认证,帮助企业在向低碳转型的过程中提升竞争优势。截至2022年,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超过4200家企业加入了科学碳目标倡议,这些公司的经济规模超过了全球经济总量的34%,其中260多家属于服装和鞋类行业(SBTi 2022)。在本研究调研的十一家企业中,仅一家企业未加入SBTi,其他十家企业均加入了SBTi并公布了已获得批准的科学碳目标。例如,某品牌企业承诺:“到 2026 年将范围一和范围二的绝对温室气体排放量从 2016 年基准年减少 90%,在同一时间范围内将范围一、范围二和范围三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 53%。到2026年,其90%的

41、供应商将制定基于科学的目标,按排放覆盖购买的商品和服务。”范围三目标可以使品牌企业的气候雄心传导至整个价值链对于绝大多数品牌企业来说,设立范围三目标是必选项。根据SBTi企业手册(SBTi 2023),当范围三排放在其总排放中的占比超过40%时,企业必须设立范围三(价值链)目标。而如第一章所述,一些品牌企业的范围三排放占比达到了96%。设立范围三目标将在企业的气候战略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并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当前的商业模式是否与零碳未来兼容。范围三目标可以制定为绝对减排目标、排放强度目标或供应商或客户参与目标三种形式。例如“某企业承诺到 2030 年,其范围三采购商品和服务以及上游运输和配送的

42、绝对温室气体排放量比 2019 年减少 50%”、“某企业承诺到 2030 年,以 2016 年为基准年,将单位产品制造和材料产生的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 30%”、“某企业承诺到2023年,其80%的供应商将设定基于科学的范围一和范围二目标”。根据实际调研,由于超出企业直接影响的范围获取数据难度大、一些中小企业自身能力有限等因素,多数供应链企业还没有明确的目标,仍在数据测量阶段。范围三的数据测量和数据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以保证范围三目标的制定与实施。在价值链科学碳目标设定过程中,品牌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碳减排相关的过程性指标,对其采购过程中的工厂进行考察评估,要求实施相关改善行动

43、,如合规性指标、能源效率目标、可再生能源目标、绿色认证指标等(见附件2)。设计行动路线图与气候信息披露品牌企业设置碳减排目标之后需要落实两个方面的基础工作:一是根据碳减排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路径,即设计行动路线图;二是建立科学、透明、全面的气候信息披露体系,并符合一致性要求。3.1 设计行动路线图在科学地设立碳减排目标的过程中,品牌企业通常会建立碳排放数据清单,并根据其所有碳排放的特征和结构来识别减排机会。品牌企业可结合自身与价值链的情况、现有和未来可能适用的技术,同时考虑投资与经济回报收益、实施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调整价值链策略,依次配置资源,形成行动路线图。品牌企业可以从自身能够直接控制的

44、环节入手,包括产品设计、材料选择、零售环节的商铺运营、循环商业模式,到推动供应链共同合作,在产品生产、能效提升与可再生能源使用、物流运输仓储、目标承诺以及信息透明度与可追溯等方面设置碳减排行动路线。例如,某品牌设置其碳排放路线图为:物流运输仓储在 2030 年实现 100%可再生能源使用,达到零排放;到 2030 年,所有产品均使用可再生原材料;到 2030 年,所有产品生产过程的碳排放绝对值比 2015 年减少 30%。另有某企业的碳减排行动路线为:减少公司的碳足迹(60%的减排努力);优化产品时尚服装品牌范围三减碳:基于有限样本的中国经验工作论文|2024年5月|7并考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

45、(40%的减排努力);扩大循环商业模式(以极低的碳影响创造经济价值);通过影响力和倡导影响相关生态系统。本研究调研的所有国际品牌企业都设置了碳减排行动路线,一家国内品牌企业有碳减排计划,但目前缺乏清晰具体的行动路线。通过访谈得知,品牌企业通常会聘请第三方咨询公司帮助开展相关的研究,根据第三方咨询公司给出的理论和建议,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碳减排计划,这个过程一般需要半年到一年。3.2 气候信息披露气候信息披露是企业履行碳减排计划的重要活动。科学、有效的气候信息披露将展示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和成绩,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提升企业价值,使企业在绿色融资方面获得更多支持。气候信息披露

46、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政府要求的强制气候信息披露,另一种是以倡议为主的自愿气候信息披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在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实践和探索,目前中国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也在积极探索,但还处于初级阶段(IPE 2020)。纺织服装行业层面,2019年我国发布实施了推荐性的国家标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12部分:纺织服装企业(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19)。在金融领域,随着投资者对ESG投资的关注度不断增强,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也将成为趋势。调研中,多数品牌企业会根据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的建议进行披露,或

47、参与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项目(CDP披露框架与TCFD要求相一致),并在企业官网的年度可持续报告中披露具体的气候信息。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品牌企业的中国官网相较于其国际官网中较少提及甚至没有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信息。而在向供应链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品牌企业往往使用可持续服装联盟(Sustainable Apparel Coalition,现名为Cascale)的Higg Index工具要求工厂填报。从本研究调研十一家品牌企业的情况来看,尚未有品牌企业进行完整的供应链碳排放信息披露,部分优秀的品牌企业也仅处于供应链信息内部收集和核证阶段。其主要原因是品牌企业披露气候信息需要克服多重困难,包括:

48、产业链整体数据基础薄弱,品牌企业科学实施信息披露的能力不足,价值链上游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不足;技术方面,排放数据计算过程复杂,数据质量和计算方法还有待继续优化,例如缺乏全球统一的有法律支撑的行业排放因子数据库,来自价值链下游的排放多是基于产品的估算,难以通过验证,缺乏实时数据收集系统;行政方面,企业内部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尚未形成通行做法,例如排放核算与采购部门之间的数据并非实时更新,相关政策对于企业的正向激励不足,企业信息披露的成本过高;最后,由于数据具有敏感性,担心机密商业信息泄露也是导致企业不积极进行信息披露的原因之一。这些问题都需要品牌企业建立可持续发展部门,与纺织服装行业的利益相关方开

49、展广泛的价值链协作,共同寻求解决方案。价值链上游协同行动由于纺织服装行业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价值链上游,因此品牌企业实现碳减排目标,必须与供应商协作,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到运输与包装各环节全方位考虑。4.1 设计环节:低碳产品设计及材料选择产品的材质、颜色、功能等属性基本上决定了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碳排放的范围。因此,在设计环节,产品设计优化与原材料最大化利用、采用可循环利用原料进行生产、对新材料进行开发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本项目调研的十一家品牌全都对产品设计的低碳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部分企业明确了时间表,例如要求在2030年之前,100%的产品采用认证过的可回收、可再生材料,或者100

50、%的产品采用生态设计。一些品牌还会对设计师与开发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并开发了循环设计指南,或使用其他机构开发的指南,例如Ellen MacArthur Jeans Redesign。此外,多数国际品牌企业的设计和面料决策权在总部而生产在中国,需要收集相关标准与设计师沟通,并与供应链工厂配合。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排放的设计产品的设计应考虑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废弃等全生命周期的排放。例如,有的品牌会测试并提高产品的耐用性,希望通过提供产品耐用性信息,帮助消费者进行决策;有的品牌在产品护理标签中说明冷水洗涤和低温干燥,鼓励消费者降低产品使用阶段的影响并延长服装的使用寿命。采用低碳排放的原材料采用低碳材料可

51、以大幅降低品牌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目前大多数常用材料的生产所产生的碳排放数据可以在一些机构公布的清单列表中查询。比如,可持续纺织促进会(Textile Exchange)的PFMM(Textile Exchange 2020)列出了此类材料的详尽碳排放数据,Higg Index 也列出了各种材料的温室气体影响数据。企业可以根据业务目标、区域范围、数据更新频率、供应链要求等选择合适的数据库进行产品材料设计。提高原材料利用率 企业通过产品设计、原材料选择和生产工艺改善等方法,可以提高原材料利用率,从而减少边角料的浪费。这一方法可以直8|接降低生产面料产生的碳排放,如生产相同数量的产品所需的棉

52、花种植量将减少。同时,这一措施也会在整个供应链中产生连锁反应。例如,相应的减少纱线的使用,减少进行染色和整理的面料总量,降低生产过程中化学药品的使用量等。目前,聚酯和棉(两种最广泛使用的纤维)的最终产品中,产品材料占消耗的原材料(纤维)的比例仅为65(Sadowski,M.,L.Perkins,and E.McGarvey 2021),即35%的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被浪费了。因此,品牌企业应不断提高设计能力,综合考虑产品形状、功能、颜色搭配等,提高产品原材料在最终产品中的比例。优化面料设计以减少加工需求 不同材料的加工过程所采用的工艺、消耗的能源、造成的碳排放各不相同。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同时考虑

53、到不同材质进行同样加工时的碳排放属性、不同颜色对能源资源的消耗情况、混合不同材质材料导致加工工艺复杂化和能耗增加等情况,从而进行优化调整。例如,一般而言,三种材质的混纺面料往往比两种材质的混纺面料需要更多的加工工序,染色工艺往往比印花工艺消耗更多的能源和水。4.2 生产环节:对生产过程的碳减排要求和支持产品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是整个纺织工业排放的最主要部分,是品牌企业开展范围三碳减排行动的重点。供应商是该环节最重要的行动者,然而,不同供应商对于可持续低碳发展的认知水平和自身能力参差不齐,品牌企业需要大力投入,帮助供应商提升意识和能力,从而实现价值链的低碳化。品牌企业与供应链的合作通常先从了解供

54、应商的能源环境表现开始,通过使用Higg Index工厂环境模块(FEM)工具或者品牌提供的数据平台收集数据,一些品牌企业还会出资请第三方为供应商进行能源审计,有条件的品牌企业会请内部的能源专家进行能源评估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可行性分析。在帮助供应商摸清基线和识别改进潜力后,品牌企业进而会帮助供应商设立目标并实施。4.2.1 采取采购激励和惩罚措施依据供应商的表现,品牌企业会对供应商进行评级,通常可持续方面约占20%评分比重。针对表现出色的供应商,品牌企业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激励供应商在可持续和碳减排方面的行动。有关低碳采购政策,品牌企业一方面可以参考国家相关文件及现行法规条例,另一方面也可自己开发

55、相关机制,鼓励合作供应商承担更多减排工作。在国家层面,2014年商务部、原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就联合颁布了 企业绿色采购指南(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022),旨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绿色流通和可持续发展,引导企业积极构建绿色供应链,实施绿色采购。在企业层面,品牌企业可以根据供应链企业的相关表现和评分进行优先选择或者末位淘汰,推动供应链企业行动。以本研究调研的十一家品牌企业为例,这些品牌在各自的供应商管理与评价系统中,逐步增加了温室气体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能源使用效率等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评价,其中有三家品牌企业将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列为一票否决指标。得分较低的

56、供应商在合作及订单方面会受到影响,甚至被移出最终名单。在激励措施方面,各个品牌企业则各有不同:有些品牌企业会加大表现良好的企业的订单量,提高产品分配优先级;有些品牌企业会在支付订单货款时有优先顺序,向环境表现及减排方面表现更好的供应商更为快速地提供支付款,帮助其建立更好的现金流,或是对于供应商有可持续发展的先发优势和领导地位,此外,为新的评分高的供应商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4.2.2 发起和参与多方合作的供应链碳减排专项行动品牌企业开展和参与多方合作的供应链项目,可以更广泛地利用多方资源和力量,更快推动识别碳减排机会,开展供应链碳减排改造项目。品牌企业可以自主发起供应链生产过程的碳减排行动,也可

57、以参加由第三方组织的绿色供应链项目,例如服装行业影响力研究所(Apparel Impact Institute,Aii)的CbD项目(Apparel Impact Institute 2022),国际金融公司(IFC)的纺织伙伴项目(Partnership for Cleaner Textile,PaCT)(IFC 2022),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的纺织项目(FABRIC 2022)等。本项目调研的十一家品牌企业均参与了以上部分或者全部项目。类似的可持续项目中,品牌企业均承担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从前期的倡导沟通、准备阶段的资金支持、项目全程的跟踪与参与,再到最后的验证审核,品牌企业除了帮助

58、供应链企业在可持续与碳减排领域挖掘自身潜力并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外,自身也获得了更多的与供应商乃至供应链网络交流的机会,扩大了合作,并从项目中了解到行业的最新进展。4.2.3 推动低碳技术实施品牌企业可以在供应链中推动专项的低碳技术实施,从而实现快速的专项改善。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纺织工业的碳减排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在各国的节能减排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品牌企业可以为供应链企业碳减排设立专项基金,或者组织开展专项行动,配合前述的综合能源评估和提升项目,对某一项或者几项技术进行全面推广,从而加速一些普遍适用的碳减排措施落地,例如高效电机、光伏屋顶、空压机高压等。通过专家调研,我们总结出以下四类低碳

59、技术:工艺改善技术:如高效喷气式织机技术、低温染色技术、无水染色技术、负压吸附技术、高效连续水洗技术等,大幅降低了生产过程对能源的需求。时尚服装品牌范围三减碳:基于有限样本的中国经验工作论文|2024年5月|9能效提升技术:如磁悬浮电机技术、富氧燃烧技术、波浪逆流水洗技术、精确定型技术等,大幅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梯级利用和回用技术:如多级蒸汽使用技术、闪蒸汽回收技术、冷凝水高温回用技术、冷却水中温回用技术、膜处理中水回用技术等。智能信息化技术:如制衣联动自动控制技术、高效水洗智能精确控制技术、动态能源供给与控制技术等。4.2.4 推动使用可再生能源除上述工艺改善、能效提升等低碳技术,推动可

60、再生能源项目实施和绿电采购是品牌企业和供应商主要优先采取的行动,并可大幅减少碳排放。根据行业专家采集的120家企业数据样本进行估算发现,电力消耗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一般占纺织企业总排放的30%60%左右,而目前已实施可再生能源项目和绿电采购的供应链企业占比不足10%。服装纺织行业供应链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数量众多,所分布的不同区域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市场情况不同。考虑到采购电量和成本等因素,单个供应链企业在目前中国的绿电市场采购绿电往往挑战重重,品牌企业作为供应链“链主”,可以组织其供应商开展集体行动。调研发现,一些品牌企业通常会与第三方合作,从为供应商提供温室气体核算和绿电培训,到帮助识别可再生

61、能源机会,制定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再到组织利益相关方会议,协助可再生能源项目实施和绿电采购活动。目前企业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主要路径是:逐步淘汰燃煤锅炉。增加场内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开发屋顶光伏项目,以自发自用模式为主。参与场外可再生能源交易,直接向发电企业或售电企业采购绿色电力。参与场外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主要指自行或通过第三方开发商投资建设集中式或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采购“非捆绑”绿色电力证书,即“证电分离”的模式。利益相关方合作,通过政策倡导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4.2.5 在供应链范围内开展金融合作纺织行业制造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在碳减排行动过程中,资金压力往往比较大,抗风

62、险能力也较弱。品牌企业可以根据其供应链节能减排目标和需求,设置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比如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合同能源管理、与商业银行建立风险保障机制以鼓励其向合作的供应链企业提供绿色贷款、与地方政府开展联合资金补偿计划等。例如,本文所调研的一家国际品牌企业为推动其供应链碳减排行动,与商业银行联合设置了绿色贷款基金,由企业进行担保,并对供应链工厂进行审核,开展绿色贷款额度授信,从而推动其供应链工厂的节能减排行动。4.3 运输与包装:采购绿色物流和绿色包装物流方面的碳减排包括仓储、包装、运输等方面的减排措施。多数品牌企业会将整个物流环节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因此需要与物流供应商合作,推动该环节的碳减

63、排并披露碳排放数据。调研发现,品牌企业在绿色物流方面主要的路径有减少航空运输,与物流供应商和行业联盟合作,在海运陆运和空运中积极探索和使用创新的、替代性的清洁能源,优化集装箱配载,在末端配送环节使用EV。在仓储环节,品牌企业的减排措施主要是增加可再生能源,如在仓库安装太阳能光伏设备,以及使用降低能耗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和技术。在包装方面,品牌企业应尽量采用可再生或可循环使用的材料,避免过度包装。价值链下游相关行动由于范围三上游相较于下游的数据测量和减排行动相对容易入手,目前品牌企业范围三碳减排行动普遍集中在采购商品与服务以及上游运输配送。但是,范围三下游相关的减排行动,以及创新业务模式所带来潜在

64、的减排机会仍值得品牌企业探索。5.1 零售运营:引导消费者碳减排的重要环节在零售运营环节,品牌企业可以从店铺选址、能源使用、店内节能设备使用、产品陈列、店铺内饰等材料循环使用、经销商特许经营店铺标准统一、员工培训、引导消费者参与互动等方面开展行动,减少碳排放。对于大部分需要租赁店铺的品牌企业来说,它们可以选择有绿色建筑认证的楼宇设置门店,如选择在获得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reen Building Council,USGBC)设立的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认证的建筑里开店。在运营过程中,有条件的品牌企业还可以

65、开展(或者推动业主方一起)节能改造或采购绿电,如替换使用LED灯照明、日光光导纤维照明、屋顶光伏发电等。例如,某品牌企业与其合10|作商城签订了绿电采购协议,承诺长期购买建筑业主在其屋顶安装光伏发电设备生产的所有电力,使得其业主比市场提前3年安装了屋顶光伏发电设备。店铺是品牌与消费者最直接交流的场所。因此,品牌企业可以通过员工培训、绿色产品陈列和标识、开展宣传活动等方式,向消费者传递绿色理念,引导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和低碳使用行为,降低品牌自身无法覆盖环节的碳排放。这样一来,品牌企业在提升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的同时,也提升了品牌价值。对于经销商特许经营店等非直营店铺模式,品牌企业应该制定与直营门店相

66、同的低碳经营理念及具体执行标准,并进行考核,确保所有门店达到统一标准。5.2 创新业务模式:范围三碳减排的新机会,但需要科学核算以保证碳减排效果除了基于传统业务模式的减排措施,品牌企业还应该考虑探索创新商业模式以减少碳排放,例如循环经济模式,在新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下,将经济增长与销售量以及自然资源(物质)消耗量脱钩。欧盟于2022年发布了可持续及循环纺织品战略对在欧盟投放的纺织品提出了可持续、耐用、可维修、可回收等要求,并引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EPR),要求生产者必须在整个商品生命周期内降低其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对其投放到市场的产

67、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这更加激励了服装行业的循环经济商业模式(包括租赁、转售/二手交易、维修翻新、升级再造、旧衣回收等方式)的发展。据预测,为符合巴黎协定的要求,2030年之前,全球五分之一的服装需要通过循环商业模式进行交易。循环经济商业模式可以使得服装行业在2030年前减少1.43亿吨温室气体排放(McKinsey&Company and Global Fashion Agenda 2020)。目前,品牌企业在中国实施循环经济商业模式并非主流,我们调研的十一家企业样本中,许多国际品牌企业在国外市场都有不同的循环经济商业模式的尝试,但在中国仅两家企业提供旧衣/鞋回收业务,仅一家企业提供部分非服

68、装产品线的维修业务。品牌企业在开展循环经济商业模式时会考虑当地的市场规则、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和消费者成熟度。除了上述方面可能会遇到障碍,循环经济商业模式本身对于范围三减排贡献的测算也是主要挑战。此外,消费者对循环经济理念等新型商业模式的认可程度对于能否实现其减排潜力至关重要。而关于循环经济商业模式相对于传统生产销售模式的排放差别,目前尚无确切信息,这给鼓励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带来了挑战。以下各小节将对服装行业的各种循环经济商业模式(包括租赁,转售/二手交易、维修翻新、升级再造、旧衣回收等方式)做简要介绍。租赁随着共享经济理念在交通、旅游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服装租赁、“共享衣橱”模式过去几年在全球市场

69、也开始涌现。实际上,服装租赁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过去以演出服装、礼服的租赁为主要形式,如今已扩展到日常服装租赁。除了一些独立租赁平台,不少品牌企业也开始尝试进入这一市场。品牌企业进入这一模式的主要方式有:自己独立成立、与现有的租赁平台合作,或者是介于前面两者之间的与白标平台1合作的贴牌模式。品牌企业开展租赁业务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随之带来的可能是新商品销售的损失,但同时也给更多原本被价格排除在外的客户提供了尝试的机会,还可以帮助企业预测客户需求,并快速调整相应库存,收集到的信息可以反馈到下一季的产品规划中。转售/二手交易服装转售和二手交易是另外一种重要的提高利用率的方式。出于对市场需求不

70、断变化的响应以及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考量,近年来一些品牌企业纷纷与转售平台合作,或者推出自己的官方二手转售平台。品牌企业与转售平台合作的模式中,转售平台负责商品鉴定、包装以及物流,品牌企业可选择承担翻新、认证的工作,在转售平台寄售商品的消费者可以得到现金或者同品牌的消费券(可在其店铺购物),以及被邀请参加线下门店活动等激励,从而增加品牌忠诚度。与租赁业务相似,转售也有品牌企业与白标平台的合作模式,例如第三方白标平台与品牌企业合作开发转售业务,帮助品牌企业开发转售网站,并且负责回收和售卖的物流、管理网站业务以及用品牌的包装打包。转售/二手交易方式帮助品牌企业提升了新老客户的忠诚度,增加了利润

71、,产生了正面的环境影响。转售模式能够延长商品生命周期、避免浪费,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英国废弃物与资源行动计划(Waste and Resources Action Programme,WRAP)的测算显示,在英国一件衣服如果多穿9个月,其碳足迹就会减少20%至30%(WRAP 2012)。尽管对于整个服装行业来说,很难仅通过转售模式直接降低消费者购买新商品的频率,但此模式可以成为品牌解决方案的一部分,通过不增产新商品、不消耗更多资源来获得利润。维修翻新与15年前相比,如今平均每个消费者购买的衣服数量增加了60%(UN Environment 2019)。网购的便利化,以及快时尚的出现导致更多

72、商品被生产和消费。这种变化带来的结果是每件衣服的穿着次数减少,消费者很少将衣服穿到破损。即使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人们很可能会直接将衣服扔掉再买新的,而不是进行修补。时尚服装品牌范围三减碳:基于有限样本的中国经验工作论文|2024年5月|11部分服装品牌的产品质量较高,或着为手工制作,或者企业自身重视循环经济理念,通常会提供维修和清洁服务,并让消费者知晓产品保养信息。对于其他也有意愿提供维修服务的品牌企业来说,首先应确保自身产品的质量和设计足以使消费者愿意维修而不是直接扔掉,其次要配备专业的维修技术人员,最后应想办法激励消费者更多地选择维修而不是直接扔掉其产品,这是非常关键的。升级再造升级再造(U

73、pcycling)是回收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对可能被丢弃的产品或材料进行升级和增值的技术。升级再造并不是使用回收纤维制成衣服,而是将古董衣、广告牌、降落伞、编织袋等物料回收再用,并制造比改造前的物料价值更高的产品。目前,一些品牌企业的主要商业模式就是基于回收材料升级再造产品,而也有传统服装品牌企业推出了其升级再造的产品系列。除了发掘可使用的回收材料设计,如何培养设计师设计出更高价值的产品也是升级再造的关键。旧衣回收中国每年大约有2600万吨旧衣服被扔进垃圾桶,中国循环经济协会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的旧衣回收再利用率尚不足1%(新华网 2022)。一些企业发起旧衣回收计划,消费者可将同一品牌或不受品牌

74、、新旧程度限制的旧衣送到品牌门店回收,同时可获得品牌打折券,鼓励消费者再次购买。也有企业与当地高校合作,探索分拣技术。目前,旧衣回收的后续处理环节仍然面临很大挑战,大多数衣服回收再利用只能进行降级处理,而非高价值的循环利用。其主要瓶颈之一在于现有的旧衣回收分拣中心主要是为了二手流通,很少纺织品再回到纺织生产体系。要进行高价值回收利用,企业需要在技术、成本、渠道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和突破。结论及启示服装品牌企业的范围三减排对于整个纺织服装行业的碳减排至关重要。但由于其范围三所涉及企业普遍为中小型企业且数量众多、分布在不同地区、产品种类繁杂、面向广大终端消费者,品牌企业在推动价值链减排的过程中面临多

75、重挑战:1.意识层面,供应链企业对可持续和碳减排的认知不够且参差不齐。品牌企业与主力供应商相对容易沟通,因此主力供应商的认知水平相对高,也相对容易行动。但非核心供应商和一些偏上游的企业对减排碳的认识不够深刻,往往简单地将碳减排理解为节能,不知从何入手。品牌企业所处价值链位置和对于上游企业的影响力(即订单份额)决定了信息传递效率和上游企业相应的行动力,单个企业难以影响供应链上游。2.信息层面,范围三的碳排放核算仍然是难题。主要原因是缺乏更加科学全面精确的因子库、计算排放数据复杂,以及数据质量和计算方法还有待继续提升。由此造成的结果是缺乏产品碳足迹信息、缺乏创新商业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碳排放信息的对

76、比,以及难以推动消费者转向绿色消费。3.经济层面,成本是碳减排行动能否更快开展的主要因素。一方面,由于碳减排有一定成本,在企业的采购决策中,成本占比最高,而可持续方面占比相对小;另一方面,品牌企业采购量若在某一供应商的供货量中占比太小,供应商就不太愿意在可持续方面投入过多成本。4.技术层面,新材料的研发和市场化应用、生产工艺的技术创新和工业化实施、回收领域分拣技术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升。5.政策环境、基础设施条件、消费者成熟度不同,导致品牌企业对于在不同国家的碳减排战略行动快慢不一致。例如,更加经济、具有可靠的环境权益、更易获得的可再生能源供给,以及更完善的回收分拣体系都将促进品牌企业更快实施

77、气候行动策略。此外,调研发现,行动积极的品牌企业,往往在其他国家会首先尝试新的可持续商业模式和行动策略,官网中可持续方面的信息也更全面,而在中国市场(特别是面向消费者的方面)相对行动稍缓。6.其他层面,可持续和碳减排方面涉及的专业领域众多,品牌企业的能力往往有限,有赖于专业服务;成长中的企业如何将排放与产量增长脱钩;由于产业链长,市场现在的产品反映的是几年前的决策,决策和投资与实际排放相比有滞后。同时,以上研究结论也带来了启示:1.品牌企业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步骤,引导范围三的价值链行动:一是设立明确的碳减排目标,二是规划详尽的减排路线图,三是披露气候信息,四是促进价值链上下游协同行动,五是创新业

78、务模式。2.品牌企业需要提供更多知识、技术、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提升供应链的意识和行动。对于难以触及的上游企业(例如化工材料企业),需要聚合行业的声音,形成影响合力。3.品牌企业应联合相关行业协会、国际组织、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等利益相关方协同行动。例如,在绿电采购方面与能源行业、在上游原料方面与化工行业、在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与固废行业等其他相关行业领域以及政策制定者增进互动和沟通交流。12|4.品牌企业在中国市场可以开展更多面向消费者的气候行动尝试,例如先从提供更详尽的可持续方面的信息开始,逐步引导消费者关注绿色消费,为未来的绿色产品和创新商业模式培养潜在的消费者。5.对于中国的供应链企业

79、来说,在全球时尚服装品牌企业碳减排的趋势下,应更主动、更早地开展气候行动,增强中国供应链企业的国际竞争力。6.最后,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特别是在纺织服装产业聚集的地区),为企业提供绿色转型友好的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将促进地方产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在上述各个环节介绍了目前行业中科学的行动方法和实践经验,以期为时尚服装品牌企业以及价值链上的其他企业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借鉴。时尚服装品牌范围三减碳:基于有限样本的中国经验工作论文|2024年5月|13附件1 纺织服装企业不同范围的排放及价值链各环节的排放特征企业不同范围的排放根据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WRI and WBCSD 201

80、1)所述,企业的碳排放统计与管理主要包含三个范围(见图2)。范围一(SCOPE1)排放是指来自企业自身或能够自控的排放。范围二(SCOPE2)排放是指企业购买能源所产生的间接排放。范围三(SCOPE3)排放是指整个价值链上所涉及的其他间接排放。图 2|企业的碳排放统计与管理范围(WRI and WBCSD 2011)根据行业专家对于企业的调研,企业范围一(SCOPE1)直接排放来自:办公过程的固定燃烧设备等生产辅助设备所产生的排放。市场销售过程的固定燃烧设备等生产辅助设备所产生的排放。物流移动运输等生产工具所产生的排放。组织边界内如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排放。组织边界内如固废处理厂所产生的排放。范

81、围二(SCOPE2)间接排放则主要来自所有直接外购电力、蒸汽、压缩空气等能源所产生的间接排放。范围三(SCOPE3)涉及的排放主要来自采购商品和服务,以及上游运输配送等分类,既包括产品在原材料获取,制造工厂的材料、生产、加工、包装、物流、运输及仓储阶段的排放,也包括销售及消费端、废弃处理和回收等一系列发生在价值链活动中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这也是大多数企业进行范围三碳减排的入手处。售出产品的使用CO2CH4SF6N2OHFCsPFCs售出产品的使用CO2CH4SF6N2OHFCsPFCs企业交通工具企业设施自用的外购电力,蒸汽,供暖和供冷租赁资产雇员通勤商务旅行运营中产生的废物运输和配送燃料和能

82、源相关活动资本商品外购商品和服务投资售出产品的使用CO2CH4SF6N2OHFCsPFCs企业交通工具企业设施自用的外购电力,蒸汽,供暖和供冷租赁资产雇员通勤商务旅行运营中产生的废物运输和配送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资本商品外购商品和服务投资特许经营权租赁资产处理寿命终止的售出产品运输和配送售出产品的使用CO2CH4SF6N2OHFCsPFCs企业交通工具企业设施自用的外购电力,蒸汽,供暖和供冷租赁资产雇员通勤商务旅行运营中产生的废物运输和配送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资本商品外购商品和服务投资特许经营权租赁资产处理寿命终止的售出产品运输和配送售出产品的加工售出产品的使用CO2CH4SF6N2OHFCsPF

83、Cs企业交通工具企业设施自用的外购电力,蒸汽,供暖和供冷租赁资产雇员通勤商务旅行运营中产生的废物运输和配送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资本商品外购商品和服务投资特许经营权租赁资产处理寿命终止的售出产品售出产品的使用CO2CH4SF6N2OHFCsPFCs企业交通工具企业设施自用的外购电力,蒸汽,供暖和供冷租赁资产雇员通勤商务旅行运营中产生的废物运输和配送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资本商品外购商品和服务投资特许经营权租赁资产售出产品的使用CO2CH4SF6N2OHFCsPFCs企业交通工具企业设施自用的外购电力,蒸汽,供暖和供冷租赁资产雇员通勤商务旅行运营中产生的废物运输和配送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资本商品外购商品和

84、服务投资特许经营权租赁资产处理寿命终止的售出产品运输和配送售出产品的加工售出产品的使用CO2CH4SF6N2OHFCsPFCs企业交通工具企业设施自用的外购电力,蒸汽,供暖和供冷租赁资产雇员通勤商务旅行运营中产生的废物运输和配送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资本商品外购商品和服务投资特许经营权租赁资产处理寿命终止的售出产品运输和配送售出产品的加工售出产品的使用CO2CH4SF6N2OHFCsPFCs企业交通工具企业设施自用的外购电力,蒸汽,供暖和供冷租赁资产雇员通勤商务旅行运营中产生的废物运输和配送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资本商品外购商品和服务投资特许经营权租赁资产处理寿命终止的售出产品运输和配送售出产品的加工

85、售出产品的使用CO2CH4SF6N2OHFCsPFCs企业交通工具企业设施自用的外购电力,蒸汽,供暖和供冷租赁资产雇员通勤商务旅行运营中产生的废物运输和配送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资本商品外购商品和服务售出产品的使用CO2CH4SF6N2OHFCsPFCs企业交通工具企业设施自用的外购电力,蒸汽,供暖和供冷租赁资产雇员通勤商务旅行运营中产生的废物运输和配送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资本商品外购商品和服务投资特许经营权租赁资产处理寿命终止的售出产品运输和配送售出产品的加工售出产品的使用CO2CH4SF6N2OHFCsPFCs企业交通工具企业设施自用的外购电力,蒸汽,供暖和供冷售出产品的使用CO2CH4SF6N

86、2OHFCsPFCs企业交通工具企业设施自用的外购电力,蒸汽,供暖和供冷租赁资产雇员通勤商务旅行运营中产生的废物运输和配送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资本商品外购商品和服务投资特许经营权租赁资产处理寿命终止的售出产品运输和配送售出产品的加工售出产品的使用CO2CH4SF6N2OHFCsPFCs企业交通工具企业设施自用的外购电力,蒸汽,供暖和供冷租赁资产雇员通勤商务旅行运营中产生的废物运输和配送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资本商品外购商品和服务投资特许经营权租赁资产处理寿命终止的售出产品运输和配送售出产品的加工售出产品的使用CO2CH4SF6N2OHFCsPFCs企业交通工具企业设施自用的外购电力,蒸汽,供暖和供冷

87、租赁资产雇员通勤商务旅行运营中产生的废物运输和配送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资本商品外购商品和服务投资特许经营权租赁资产处理寿命终止的售出产品运输和配送售出产品的加工售出产品的使用CO2CH4SF6N2OHFCsPFCs企业交通工具企业设施自用的外购电力,蒸汽,供暖和供冷租赁资产雇员通勤商务旅行运营中产生的废物运输和配送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资本商品外购商品和服务投资特许经营权租赁资产处理寿命终止的售出产品运输和配送售出产品的加工售出产品的使用CO2CH4SF6N2OHFCsPFCs企业交通工具企业设施自用的外购电力,蒸汽,供暖和供冷租赁资产雇员通勤商务旅行运营中产生的废物运输和配送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资本

88、商品外购商品和服务投资特许经营权租赁资产处理寿命终止的售出产品运输和配送售出产品的加工售出产品的使用CO2CH4SF6N2OHFCsPFCs企业交通工具企业设施自用的外购电力,蒸汽,供暖和供冷租赁资产雇员通勤商务旅行运营中产生的废物运输和配送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资本商品外购商品和服务投资特许经营权租赁资产处理寿命终止的售出产品运输和配送售出产品的加工售出产品的使用CO2CH4SF6N2OHFCsPFCs企业交通工具企业设施自用的外购电力,蒸汽,供暖和供冷租赁资产雇员通勤商务旅行运营中产生的废物运输和配送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资本商品外购商品和服务投资特许经营权租赁资产处理寿命终止的售出产品运输和配送

89、售出产品的加工14|价值链不同环节/工厂类型的排放特征服装品牌企业价值链主要环节包含从生产到消费,直至产品寿命结束的七个阶段,如图3所示(Sadowski,M.,L.Perkins,and E.McGarvey 2021)。各环节碳排放特征:第四层级(T4)原材料获取纺织服装行业的原材料主要通过自然生物过程获得基本的原材料,如棉花种植、畜牧业等,这些过程产生的排放主要为化肥使用产生的排放、植物和动物生长产生的生物排放、过程中使用热水产生的排放,以及污水处理产生的排放。第三层级(T3)原材料加工这部分指将原材料加工成纺织工业材料、纺织成纱线等过程。这个过程主要的碳排放来自原材料加工过程中设备和空

90、调系统的电力消耗。第二层级(T2)材料生产材料生产主要指面料的制备和处理,包括织布、印染和后整理等过程。这个环节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是供应链碳排放中最大的部分,通常占一件产品碳排放的50%70%。这个环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工艺过程中所消耗的热能、电能和水处理过程产生的甲烷。根据行业专家调研,尽管根据生产产品及工艺流程的不同,碳排放会有所区别,但供应热能所产生的碳排放约占第二层级碳排放总量的5080%。其中,温室气体的类别和产生原因如表1所示。图 3|纺织服装行业价值链中产生温室气体排放的各个环节表 1|某印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序号温室气体排放产生原因排放量1CO2燃料的燃烧、碳酸盐的消耗等大2

91、CH4废水和废物的处理过程相对较少3N2O废水处理过程情况不太明确4HFCs空调制冷剂少量5PFCs基本不产生基本没有6SF6特殊的电气装置少量第四层级原材料获取从土地和动植物中获取原材料第二层级材料生产生产和制作 有关材料(如织物、饰件等)并直接用于最终成品消费品顾客产品保养 洗涤,烘干,干洗等第三层级原材料加工将原材料加工 成为纱线和其他 中间产品第零层级办公、零售和 分销中心不包含在生产 过程中的各类 企业不动产第一层级产品制成和成衣成衣和生产 最终产品产品寿命结束再利用,再循环,填埋资料来源:世界资源研究所材料和产品在价值链上的运输物流时尚服装品牌范围三减碳:基于有限样本的中国经验工作

92、论文|2024年5月|15 第一层级(T1)产品制成和成衣这一环节主要碳排放则来自电力消耗,用电造成的碳排放约占第一层级碳排放总量的90或更高,大部分电力用于缝纫机、空调、空气压缩机等设备。第零层级(T0)办公、零售和分销中心办公管理及分销过程主要排放来自办公室照明、空调电力消耗和冬季供暖热力消耗,仓储运输过程中交通工具的燃料消耗和场地电力消耗也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消费使用消费者使用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洗衣机使用的电力消耗。产品寿命结束产品最终回收和销毁所消耗的电力和热力会产生间接的温室气体排放,纺织品最终进行焚烧或者填埋也会产生相应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16|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目标

93、,旨在控制全球气温上升幅度,缓解气候变化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2015年11月,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政府首次承诺将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努力实现早日达峰。这一承诺被称为“2030碳达峰承诺”。随后,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并将其纳入了国家发展规划。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绿色电力证书:绿色电力证书简称绿证或GEC,是国家对发电企业每兆瓦时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颁发的具

94、有唯一标识代码的电子证书,由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颁发,是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确认和属性证明,也是消费绿色电力的唯一凭证。绿证的申领在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信息管理平台进行,而交易在中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平台进行。目前有两种交易方式:一种是单项挂牌,另一种是协议转让。在中国市场可选择购买的绿证种类,除了 GEC 外,主要还有APX TIGR 和 I-REC两种国际绿证。国际绿证和我国的绿证在认证标准和交易环节等方面有所不同。国际绿证可以来自水电项目,且可以多次交易。GEC 绿证不能来自水电项目,只能交易一次,无法二次出售。单位能耗:单位能耗是指单位产量或单位产值所消耗的某种能源量,单

95、位碳排放是指单位产量或单位产值所产生的碳排放。使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量(Specific Energy Consumption,SEC)作为指标,可以帮助企业定位自身能源效率和碳排放水平,发现改善能源效率的潜在机会。合规性指标:品牌企业对于供应商生产过程中的排放合规性需要进行一定的管理和追踪。一般来说,国家及地方都应出台相应的法规条款,品牌企业通常需要做的是对供应链企业进行完整的合规性审核,对工厂的活动有一定的数据要求及追踪,对不合规的情况进行相应处理。能源效率目标:能源效率是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指标,是衡量一家企业碳排放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往往采用单位能耗来计量。具体到纺织服装行业,根

96、据生产工艺的不同,在计算单位产品能耗时主要分为针织产品的每单位产品重量(吨)所产生的总能耗与机织产品的每单位产品长度(万米)所产生的总能耗。因为生产规模、产品类别、生产流程和工艺各异,目前很难找到一个统一且绝对公允的指标来衡量纺织服装行业的单位能耗水平,这也是目前业内仍在探索和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联合相关政府部门发布过部分细分行业的能效标准,如印染行业准入条件,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品牌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产品类型设置分类的单位产品能耗目标或者单位产品碳排放目标,并与企业历史数据进行对比,推动碳减排行动。附件2 名词解释价值链(Value Chain):价值链的概念是由美国人迈

97、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他认为,每一家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生产过程中进行各种活动的集合体,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供应链(Supply Chain):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等成员通过与上游、下游成员的连接组成的网络结构,也即是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简称GHG):温室气体是指任何会吸收和释放红外线辐射并存在于大气中的气体。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6种温室

98、气体是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合物(HFCs)、全氟碳化合物(PFCs)、六氟化硫(SF6)。碳排放: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词作为代表。隐含碳: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定义,商品的隐含碳排放又称嵌入碳排放,是指商品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从原材料的提取到制造过程以及最终交付给消费者期间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碳中和和净零排放:根据IPCC 2018年发布的 全球升温1.5的特别报告,术语气候中性(Climate neutrality)和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

99、)的定义与净零二氧化碳排放量(Net-zero CO2 emissions)一致,为:当一定时期内通过人为二氧化碳移除使得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平衡时,可实现净零二氧化碳排放,简称净零排放。国内采用碳中和说法比较多,国外采用净零排放等说法比较多。碳中和的概念最早由英国2010年发布的关于碳中和承诺的规范(PAS 2060)中提出。近10年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和各国政府在气候中性、碳中和方面发布了许多规范与指南,例如中国生态环境部2019年发布的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澳大利亚2019年发布的为组织、产品和服务、活动、建筑、区域制定的碳中和标准、英国2014年发布的PA

100、S2060等。在国际标准化方面,ISO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温室气体管理分委会(TC207/SC7)于2021年2月成立工作组(WG15),制定了国际标准碳中和及相关声明实现温室气体中和的要求与原则(ISO14068)。碳达峰:碳达峰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某个特定时间点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的过程。碳达峰是应对全球时尚服装品牌范围三减碳:基于有限样本的中国经验工作论文|2024年5月|17可再生能源目标:设置可再生能源目标,通过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推动碳减排,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的一项碳减排措施。目前,品牌企业中比较先进的做法是要求供应商使用的电力全部来自可再生能源,并且总

101、能源消费有一定比例来自可再生能源。有些品牌企业还要求供应商供热的热源不能来自于煤炭燃烧。绿色认证指标:绿色认证是纺织服装行业制造过程中逐步被认可的一项重要指标,用于评估生产过程的环境友好程度,在原料、产品、工厂、工艺等多个方面都分别有不同的绿色认证体系,其中与气候变化相关并且最具有全面评价性的是绿色工厂认证。特别是根据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 2022),品牌企业可将绿色工厂作为供应链的考核范围,这将推动制造工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降低温室气体排放。18|注释1.白标指以另一家公司的名义重新贴牌和销售的商品或服务的生产。参考文献Apparel Impact Institute.

102、2022.“What Is Clean by Design-Apparel Impact Institute.”Accessed December 29.https:/apparelimpact.org/what-is-cbd/.European Commission.2023.“EU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and Circular Textiles.”EU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and Circular Textiles To Create a Greener,More Competitive Textiles Sector.https

103、:/environment.ec.europa.eu/strategy/textiles-strategy_en.FABRIC,GIZ.2022.“GIZ FABRIC Asia.”Member Profile.Asia Garment Hub.Ac-cessed December 29.https:/ PaCT:Partnership for Cleaner Textile.”Accessed December 29.https:/ and Global Fashion Agenda.2020.Fashion on Climate:How the Fashion Industry Can U

104、rgently Act to Reduce Its Greenhouse-Gas Emissions.https:/ of Textiles(2020).”OEC-The Observatory of Economic Complex-ity.Accessed December 29.https:/oec.world/en/profile/hs/textiles.Sadowski,M.,L.Perkins,and E.McGarvey.2021.“Roadmap to Net Zero:Deliv-ering Science-Based Targets in the Apparel Secto

105、r.”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doi:10.46830/wriwp.20.00004.SBTi.2022.“Companies Taking Action.”Science Based Targets.https:/sciencebased-targets.org/companies-taking-action.SBTi.2023.“SBTi-Corporate-Manual.Pdf.”https:/sciencebasedtargets.org/resources/files/SBTi-Corporate-Manual.pdf.SBTi.2022.“SBTi Pr

106、ogress Report 2021.”Science Based Targets.Accessed October 21.https:/sciencebasedtargets.org/reports/sbti-progress-report-2021.Textile Exchange.2020.“Materials Impact Tracker.”Textile Exchange.https:/textileex-change.org/about-materials-matrix/.UN Environment.2019.“UN Alliance For Sustainable Fashio

107、n Addresses Damage of Fast Fashion.”UN Environment.http:/www.unep.org/news-and-stories/press-re-lease/un-alliance-sustainable-fashion-addresses-damage-fast-fashion.UNFCCC.2021.“Fashion Industry Steps Up Climate Ambition with Renewed Charter|UNFCCC.”https:/unfccc.int/news/fashion-industry-steps-up-cl

108、imate-ambi-tion-with-renewed-charter.WEF and BCG.2021.Net-Zero Challenge:The Supply Chain Opportunity.https:/www3.weforum.org/docs/WEF_Net_Zero_Challenge_The_Supply_Chain_Opportuni-ty_2021.pdf.WRAP.2012.Valuing Our Clothes:The Evidence Base.https:/www.fairact.org/wp-content/uploads/Wrap_Valuing_our_

109、clothes_30pourcentsVoC_FINAL_on-line_2012_07_11.pdf.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2.“商务部 环境保护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企业绿色采购指南(试行)的通知.”Accessed Decem-ber 29.http:/ 纺织行业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框架方案.”Weixin Official Accounts Plat-form.http:/ 第12部分:纺织服装企业 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https:/ 旧衣垃圾怎么办?旧衣回收调查-新华网.”Accessed October 21.http:/ Primark胡志鹏 Decathlo

110、n刘 晓 GIZ薛露露 世界资源研究所蒋小谦 世界资源研究所奚文怡 世界资源研究所曾 辉 (前)世界资源研究所万 坚 世界资源研究所作者特别感谢刘哲博士(WRI)、莫争春博士给予的中肯意见和悉心指导。作者同时感谢方莉、房伟权、苗红、袁敏、窦瑞云等世界资源研究所的同事们在研究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感谢谢亮的审校以及张烨的设计。最后,作者感谢汇丰银行对本研究的资助。出资方作者介绍张默凡是世界资源研究所(美国)北京代表处助理研究员。邮件:mofan.zhangwri.org安周是中碳咨询管理公司副总经理,服装影响力研究所(Apparel Impact Institute)技术副总裁。邮件:曹子

111、靖是前中碳咨询管理公司项目经理,前服装影响力研究所(Apparel Impact Institute)中国项目专员。邮件: 张文佺是世界资源研究所(美国)北京代表处研究员。邮件:wenquan.zhangwri.org20|Copyright 2024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版权所有本产品由创用(Creative Commons)4.0许可授权,许可副本参见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北京市东城区东中街9号东环广场写字楼A座7层K-M室|北京,100027|www.WRI关于世界资源研究所世界资源研究所是一家

112、独立的研究机构,其研究工作致力于寻求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实际解决方案。我们的挑战自然资源构成了经济机遇和人类福祉的基础。但如今,人类正以不可持续的速度消耗着地球的资源,对经济和人类生活构成了威胁。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清洁的水、丰饶的土地、健康的森林和安全的气候。宜居的城市和清洁的能源对于建设一个可持续的地球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在未来十年中应对这些紧迫的全球挑战。我们的愿景我们的愿景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良好管理以建设公平和繁荣的地球。我们希望推动政府、企业和民众联合开展行动,消除贫困并为全人类维护自然环境。我们的工作方法量化我们从数据入手,进行独立研究,并利用最新技术提出新的观点和建议。我们通过严谨的分析、识别风险,发现机遇,促进明智决策。我们重点研究影响力较强的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因为它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具有决定意义。变革我们利用研究成果影响政府决策、企业战略和民间社会行动。我们在社区、企业和政府部门进行项目测试,以建立有力的证据基础。我们与合作伙伴努力促成改变,减少贫困,加强社会建设,并尽力争取卓越而长久的成果。推广我们志向远大。一旦方法经过测试,我们就与合作伙伴共同采纳,并在区域或全球范围进行推广。我们通过与决策者交流,实施想法并提升影响力。我们衡量成功的标准是,政府和企业的行动能否改善人们的生活,维护健康的环境。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WRI:2024时尚服装品牌范围三减碳:基于有限样本的中国经验研究报告(20页).pdf)为本站 (柒柒)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客服
商务合作
小程序
服务号
会员动态
会员动态 会员动态:

钟**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39**46...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50**80...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GT 升级为至尊VIP 

 186**25...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50**68...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30**05...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38**96... 升级为标准VIP  135**48...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肖彦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国**... 升级为高级VIP

158**73...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36**79... 升级为标准VIP  沉**...  升级为高级VIP

 138**80... 升级为至尊VIP   138**98...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89**10...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準**... 升级为至尊VIP   151**04... 升级为高级VIP

 155**04...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sha**dx... 升级为至尊VIP  186**26...  升级为高级VIP

136**38... 升级为标准VIP  182**73... 升级为至尊VIP 

136**71... 升级为高级VIP 139**05...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微**... 升级为标准VIP

Bru**Cu... 升级为高级VIP    155**29...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爱**...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50**02...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38**72...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53**21...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ji**yl  升级为高级VIP

DAN**ZD...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86**81...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升级为至尊VIP msl**ng 升级为高级VIP

刷**  升级为至尊VIP 186**12...  升级为高级VIP

186**00...  升级为至尊VIP 182**12... 升级为高级VIP

185**05... 升级为至尊VIP   Za**ry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83**46...  升级为高级VIP

 孙**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微**... 升级为至尊VIP   180**79...  升级为标准VIP

Nik**us  升级为至尊VIP 138**86...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83**37...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59**85... 升级为至尊VIP  137**52... 升级为高级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