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物联传媒:2020年版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市场调研报告(79页).pdf

编号:24307 PDF 72页 6.03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物联传媒:2020年版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市场调研报告(79页).pdf

1、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深圳市物联传媒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发布单位联系方式2020 年版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市场调研报告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版权免责声明与本报告是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深圳市物联传媒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的调研与研究成果。本报告内所有数据、观点、结论的版权均属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深圳市物联传媒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拥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未经授权和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全文或部分形式(包含纸制、电子等)引用、复制和传播。不可断章取义或增删、曲解本报告内容。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深圳市物联传媒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拥有对本报告的解释权。本

2、报告所包含的信息仅供相关单位和公司参考,所有根据本报告做出的具体行为与决策,以及其产生的后果,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深圳市物联传媒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概不负责。3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目录PART 1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61. 物联网基本概念 62. 中国物联网产业链分析 83. 中国物联网产业运行分析 9PART 2深圳市物联网产业链概况 221. 产业链上下游 222. 产业链优劣势 23PART 3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应用分析 251. 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应用领域概况 252. 深圳市物联网产业主要应用领域分析 253. 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应用发展演进分析 27P

3、ART 4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市场分析 291.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数量分布 292. 深圳市物联网产业产值规模 30PART 5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经营特点分析 321.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的主营业务分布 322.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343.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物联网业务规模分布364.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物联网业务增长分析375.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毛利分析 386.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研发投入分析 397.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项目分析 40PART 6中国物联网行业技术及标准化工作进展 421. 物联网关键技术进展 422. 物联网标准化工作进展 43PART 7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4、541. 中国物联网产业政策动态 542. 地方政府物联网产业政策推进措施 563. 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574. 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59PART 8深圳市物联网重点企业名录 61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61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62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63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3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64日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5美格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66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66深圳市有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7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67深圳市优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8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8深圳达实智能股份

5、有限公司 69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69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0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0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1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72深圳友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2深圳市万佳安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3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73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74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74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75高新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76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6深圳市敢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76深圳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77深圳市航天华拓科技有限公司 77深圳市豪恩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78深圳市安美通科技有限公司 78深圳市银河风云网络系统股

6、份有限公司 784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前言10 年前,物联网还是一个很小众的概念,但是它的前景广受看好,各大研究咨询机构都对物联网产业抱有非常乐观的态度,预测未来物联网的连接数量将会达到 200 亿、500 亿、1000 亿甚至更多。庞大的市场蛋糕诱惑之下,众多玩家纷纷投入到物联网的产业大军中,这极大的推进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时至今日,物联网产业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战果。首先,是技术的蓬勃发展,物联网产业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与应用层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技术,10 年前,甚至 5 年前,物联网产品可以选择的技术并不多,基本都是基于数十年前的老技术“旧瓶装新酒”,导

7、致的结果要么就是性能达不到预期,要么就是性价比太低。而在最近几年,各个层次的物联网技术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比如说智能传感器、性能更加优越的 RFID 产品、5G、NB-IoT、 Cat.1、 LoRa、 蓝牙5.X、 Wi-Fi6、 边缘计算、 AI算法等等新技术的出现与演进, 让物联网产品更加契合市场的需求。其次,是应用层面,相较于早些年,大众对于物联网的认知是“只闻其声,不见其用”而言,目前物联网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打车、购物、共享单车、智能门锁、智能音箱、安防摄像头等等。根据我们的调研,目前各类 RFID 产品的出货量每年达到了 200 亿以上,Wi-Fi、

8、蓝牙、ZigBee 等连接技术的出货量每年也都有数十亿的级别,NB-IoT、LoRa 等技术每年出货量也在一亿以上,这些庞大的连接数字可以转化成丰富多样的应用。最后,是在产业丰富度层面,相较于早年间物联网还是一个小众概念而言,在最近几年,物联网已经得到了华为、阿里、腾讯、三大运营商、小米等各类巨头的青睐,大厂都视 IoT 为一条通向未来的 新赛道 ,除此之外,更多的配套厂商与创业者涌入物联网领域,整个行业的玩家种类与数量都已非常的丰富。虽然说,物联网产业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这个行业依然会存在很多的问题。一方面是碎片化现象严重,碎片有多个层次,有技术的碎片化、应用的碎片化、玩家的碎片化。

9、技术的碎片化,就是指物联网技术流派众多,解决某个项目的需求,往往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技术选项,这便造成了物联网技术方案企业需要积累多种多样的物联网技术,才能更好的匹配市场需求。应用的碎片化就是物联网应用项目多种多样,如工业、城市、交通、物流、园区、农业、医疗等等,甚至基于这些细分行业还会延伸出更加丰富的缝隙领域,每个领域有不同的行规,有不同的产业链,因此,对于物联网企业来说,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各个行业应用。玩家的碎片化,指的是物联网企业的玩家种类众多,因为物联网的概念模糊,并没有统一标准,大量的传统企业都可以基于自己的理解来进入物联网,这造成了物联网市场上产品与方案鱼龙混杂,用户难以辨别的局

10、面。另外一方面,物联网是一个“苦逼”的行业。多年从事物联网的人对此都深有感慨,这种苦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累”,另外一个是“钱不好赚”。“累”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物联网价值链很长,在以往工业化时代的经验里,大家的认识是在一个产业链里面分工明确,每个企业专注于某一个环节,某一项技术,某一种产品,当好产业链里面的一颗“螺丝钉”,就足以使企业活的很好。而在物联网产业里面,价值过长,尤其是靠近终端应用的企业,做项目的时候需要企业有丰富多样的产品,软硬件精通,并且还需要搭建好服务体系,这些会让物联网企业投入大量精力。另外就是应用的碎片性,企业要多做市场应用就需要分散很多精力,聪明的企

11、业会专注于一两个细分领域,但同样也会面临政策的变化、巨头的强势进入等风险。5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最后一方面, 是需求的不明确, 尤其是to B与to G的项目, 终端用户的需求往往没有特别明确, 在一个长周期的项目中,会出现变更需求、变更方案、变更预算等等问题。 “钱不好赚”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是物联网项目周期长, 对应的账期也长, 做项目的企业需要较多的资产投入, 此外, 物联网方案虽然包含了软硬件,但用户往往会忽视软件的价值,更多的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进行结算,导致市场会逐渐的透明化,利润空间逐渐压低。 第二,市场环境容易陷入价格竞争,虽然物联网应用成千上万,但

12、能够勇于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企业都习惯了当跟随者,一旦某个市场被打开之后,就会涌入大量的企业,很容易陷入价格战,导致市场环境恶化。第三,是增长难以爆发,因为物联网的 to B 属性对应项目制的市场现状,导致企业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尽管巨头企业都在尝试着将 IoT 业务尽量标准化,但成果有限。物联网业务的增长无法像互联网企业一样,短短三两年的时间,就能成长为行业的巨头,物联网不是一个赚快钱的行业。当然,智能化是整个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物联网在未来的应用前景也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在目前阶段,整个行业还处于一个“混沌阶段”,未来会如何演变,需要市场的选择才能给出答案。基于物联网当前的特点

13、,我们对全国尤其是深圳地区的物联网产业做了一个全面的调研,在本次调研中,我们通过线上问卷、线下企业走访的形式,一共接触了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安全与产业服务等物联网全产业链上超过 300 多家物联网企业,以了解他们目前的运营状态。6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PART 1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 物联网基本概念1.1 物联网的定义范围物联网,英文名称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 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里包含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物品与物

14、品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目前,物联网还没有一个精准且公认的定义,这主要归因于:第一,物联网的理论体系没有完全建立,对其认识还不够深入,还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第二,由于物联网和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传感网等都有密切关系,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物联网思考所基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异,短期内还没有达成共识。根据我们观察到的行业信息,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互通互联,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三个特征。1.2 物联网发展历程物

15、联网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比尔盖茨在 1995 年写的未来之路一书,在这本书里,比尔盖茨已经提及物物互联,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和传感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重视。1998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了当时被称作微 EPC 系统的物联网构想;1999 年,美国 Auto-ID 中心首先提出物联网概念。2009年, 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无锡提出了 “感知中国” 的战略构想, 这被认为是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开端,自此,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开始呈现星火燎原之势。总结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么几个过程:第一阶段:智能消费产品的涌现在 2012-2015 这几年的时间里,消费类物联网产品

16、一夜爆发,过后却慢慢消退。在物联网概念出来之后,很多人非常的兴奋,再加上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物联网创业者自然而然地将目标瞄向消费级市场,在 500 亿甚至1000 亿的设备连接诱惑之下,众多企业与个人纷纷投入到了智能产品的大军中。包括智能灯泡、智能插座、智能水壶、智能电饭煲等等各种智能产品出现在市场上,大致思路就是将传统硬件产品,加上 Wi-Fi、蓝牙、ZiBbee 等无线技术,再结合 APP 进行控制。当然,这个阶段,还涌现了很多云平台初创企业。这股热潮来的快,去的也快,因为产品的稳定性与用户体验还存在问题,再加上价格比较高,对于消费者来说性价比不高,从而市场的认可度比较低。并不是消费类市场没

17、有机会,消费级市场需要找到应用场景,需要跑通商业模式,当然,也需要有稳定的技术团队对产品进行长期的更新迭代,市场上依然有一批做消费级物联网产品的企业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第二阶段:底层技术完善第一阶段热度过了之后,很多人反思,物联网在市场上认可程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技术还没有实质性的7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突破,因此,到第二阶段,物联网就需要在技术层面,相比于原有的技术进行突破才行。这个时候就涌现了各种各样的针对物联网的技术,比如 NB-IoT、LoRa 等新型的传输技术,AI 算法、智能语音技术得到普及, 边缘计算/智能计算等计算存储技术也走上前台, 传感器产品也更加的智能化

18、, 具有更多的功能等等。第三阶段:行业级应用的兴起完成技术突破之后,就需要进行商用验证,在经过多年的市场选择之后,物联网的应用逐渐从早期的消费类应用,往企业级应用发展。这主要是因为,第一,物联网应用碎片化,单一企业很难通吃,往往以项目形式进行应用落地,这更适合企业级的应用;第二,就是企业级应用有更好的商业模式,可以更好的维持企业自身的发展。当然,当产业成熟之后,物联网依然会走进消费级应用。物联网架构图传感器定位技术RFID二维码工业设备管理平台有线传输技术连接管理平台NB-IoT、4G、5G 等蜂窝通信应用开发平台Wi-Fi、蓝牙、ZigBee、LoRa 等非蜂窝通信城市农业园区能源交通家居应

19、用层运算与平台层感知层传输层8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2. 中国物联网产业链分析物联网产业链概况一般来说,一个产业链按照三段式划分,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产业链的上游指的是芯片、电子元器件、核心算法等技术门槛高的环节;产业链中游指的是基于上游的产品开发出的终端产品与方案环节,中游环节上接核心器件,因此需要一定的技术门槛,下接行业用户,因此需要理解市场需求,服务客户;产业链下游一般指的是行业用户,比如说工厂、政府机构、农场等等,当然,在 to B 与 to G 类应用中,很多时候有一道集成商的环节,这也可以归为产业链下游。但物联网是一个庞大的综合产业,上述的分类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细

20、分技术 / 应用领域比较合适,而针对物联网这个大的综合性产业,我们可以按照当前行业通用的分类方式:数据感知层、数据传输层、平台支撑层与行业应用层这四个层次进行分类阐述比较合适。物联网感知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其主要功能是可以对现实世界进行感知、识别和信息数据采集。物联网感知层的信息采集方式主要包括 RFID、二维码、传感器等。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新型传感器、芯片的需求逐渐增大,因此对其尺寸和功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MCU (Micro Control Unit, 微控制单元) 和MEMS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微机电系统) 由于其高性能、低功

21、耗和高集成度的优势,得到了全面发展,成为感知层发展最重要的两项技术。MEMS 传感器目前主要由博世、德州仪器、霍尼韦尔、TDK 等几家美国、日本、德国的龙头公司主导,而我国传感器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汉威电子、歌尔股份、高德红外、耐威科技、华工科技等。RFID 是另外一种感知类技术,它区别于传感器的是,传感器是主动的感知周围的环境信息,而 RFID 是需要提前将信息写入到芯片里面去,目前中国的 RFID 产业规模庞大,从频率来分,可以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与有源RFID。目前 RFID 产业的格局是芯片厂家以国外品牌为主,但是标签与读写器产品的产能大多数集中在国内,而到应用端,却又是国外的品

22、牌客户居多。国内在 RFID 领域也涌现了一批上市企业,比如远望谷、厦门信达、思创医慧、航天信息、优博讯、世纪鼎利等。物联网传输层传输层是物联网实现无缝连接及全方位覆盖的网络集群,其主要功能是对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传输。由于物联网很大程度上可以复用现有的电信运营商网络,如有线宽带网络、2/3/4/5G 蜂窝通信网络等,因此,四大电信运营商成为传输层重要的推动者。运营商公网的玩家主要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广电四大通信运营商,以及华为、中兴通讯、大唐电信等核心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企业,公网是网络的基础。物联网时代,最为重要的是无线通信技术,而在无线通信技术中,可以分为蜂窝通信与非蜂窝通信。蜂

23、窝通信就是以运营商的公网为核心衍生出来的产业链,包括芯片、模组、CPE、网关、天线等环节,主流的技术有 NB-IoT、LTE-Cat.1、LTE-Cat.4、5G 等。芯片玩家主要有华为海思、中兴微电子、紫光展锐、ASR、MTK、高通等,模组品牌中国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主流的蜂窝模组厂商有移远通信、广和通、美格智能、芯讯通、龙尚、有方科技、高新兴物联、上海移柯、域格、厦门骐俊等。非蜂窝通信技术有长距离技术与短距离技术之分,长距离技术主要有 LoRa、Sigfox、ZETA、Chirp-IoT 等,数据感知数据传输平台与计算应用9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 LoRa

24、技术,早些年,LoRa 芯片由 Semtech 独家供应,不过目前国产品牌 ASR 已经得到授权,可以供应 LoRa 芯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有 Wi-Fi、蓝牙、ZigBee、Z-wave 等,应用非常的广泛,早些年,这些短距离通信技术的核心技术产品被国外厂家(高通、博通、ST、英飞凌、赛普拉斯)所主导,最近这些年,国产芯片企业开始涌现,比如乐鑫科技、博通集成、泰凌微电子、磐启微电子等开始崭露头角。物联网平台与计算层平台层作为设备汇聚、应用服务、数据分析的重要环节,既要向下实现对终端设备的“管、控、营”,还要向上为应用开发、服务及系统集成提供 PaaS 服务。根据平台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设备管

25、理平台、连接管理平台和应用开发平台 3 种类型。其中设备管理平台提供的功能是远程监控、故障排查、软件及系统升级、生命周期管理等;连接管理平台提供的功能是网络资源用量管理、账单管理、套餐变更、号码地址资源管理等;应用开发平台提供的功能是为物联网开发人员提供应用开发工具、中间件、业务逻辑引擎、接口与交互界面等。国外平台层厂商有 AWS IoT、微软、谷歌、甲骨文、IBM、思科。国内的物联网平台企业主要有三类厂商,一是三大电信运营商,其主要从搭建连接管理平台方面入手;二是华为、BAT、京东等传统的计算机通信类企业以及大型互联网公司,其利用各自的传统优势,主要搭建设备管理和应用开发平台;三是在各自细分

26、领域的平台厂商,如宜通世纪、树根互联、机智云、青莲云、智物联等。物联网应用层应用层就是各式各样的应用,从物联网垂直行业的应用领域来看,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 To C 的消费物联网,涵盖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车联网等应用;二是 To B 的工业、农业、能源物联网等,包括工业监控检测设备、公共服务监测设备等;三是 To G 的物联网应用,包括智能表计、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应用;其中 To B 和 To G 的应用可统称为产业物联网。应用层成本巨大,受资金和技术的影响,中国应用层的企业主要分布在一些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随着未来基于政府、企业、消费者三类群体衍生出多样化物联网应用

27、,创造巨大社会价值,应用层在产业链的比重将会逐年增大。3.1 产业发展环境分析1 政策环境物联网行业属于国家政策支持的产业。国家及地方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行业内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历史机遇。自 2010 年起,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强对物联网发展的顶层设计。截至2019年12月底, 国务院、 工信部等部门已经陆续发布多项政策, 旨在探索和推进物联网产业链的生态构建。尤其是 2019 年以来,我国加快优化物联网连接环境,陆续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 2019 年 IPv6 网络就绪专项行动的通知、关于全面推进

28、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关于推动 5G 加快发展的通知、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推动 IPv6、NB-IoT、Cat.1、5G 等网络建设,促进物联网步入实质性的快速发展阶段。3. 中国物联网产业运行分析10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与此同时,为响应和配合国家关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规划,全国各地政府也相应出台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政策和规划,以促进地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代表性省市如广东、上海、浙江、福建等。除了对物联网产业本身的国家和地方政策外,全国及各省市、地区还对与物联网产业发展相关的产业发布了相应的政策,包括物流、医疗、车联网、智

29、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2 经济环境物联网产业与全球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一方面,物联网技术赋能产业发展,带动全球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也会反过来推动物联网产业的进步。当前,我国整体经济形势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2019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我国 2019 年经济工作要抓好的 7 项重点,其中在第二大重点工作中专门提出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 5G、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对于光纤光缆、通信设备、电源设备、空调设备形成直接投资,建成后还将带动海量的物联网

30、终端、政企应用等间接的几何倍增的投资,进一步促进上下游产业的出货量以及基于这些基础设施形成新的经济形态、商业模式。通过通信业对国民经济的乘数效应,特别是基础设施的乘数效益,从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对物联网的市场需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另外,农村人口的减少,对农业产出的要求提高,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实时掌握信息动态,统筹资源的分配,物联网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另一方面,物联网发展与应用需要信息技术、移动通信等方面的支持,而移动电话、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物联网的发展打

31、下了坚实的基础。以 NB-loT 网络建设进度为例,截止目前,中国电信已部署超过 41 万 NB-IoT 基站,全国整体覆盖率超过97%,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 NB-IoT 网络;中国移动已建设 NB-IoT 基站 23.2 万站,覆盖全国 346 个城市;中国联通累计开通 NB-IoT 基站 20 万站,物联网业务承载能力显著增强。4 技术环境产业链各环节技术的成熟度、标准化、成本等因素对推动物联网规模化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是,当前全球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并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为物联网万物互联提供了泛在连接能力。首先,以 NB-IoT、Cat.1、LoRa 为首的低功耗广域蜂窝网技术全

32、球商用化进程不断加速,为低功耗、低成本、广覆盖、大连接业务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网络基础。与此同时,利用卫星为物联网应用提供定位、大范围覆盖的技术方案正逐步兴起,物联网网络体系正向多连接、全覆盖发展。二是,技术标准化促进万物互联互通实现。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标准化持续推进,产业链各方力量致力于解决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缺乏技术标准的问题,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包括总体性标准、基础共性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在内的全球物联网标准化体系框架,目的在于促进物联网终端互联互通,加速产业发展。三是,感知技术成本不断降低。相比 10 年前,传感器价格平均下降了 54%,联网处理器价格下降 98%,带宽价格下降 97%。成本

33、降低使得大规模智能化部署加速发展。平台打破垂直行业信息孤岛,为数据价值挖掘与商业模式变革奠定基础。此外,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不断注入物联网,为产业发展带来创新活力。一方面,物联网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其它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互动的系统化、集成化创新趋势明显,硬件、软件、服务等核心技术体系加速重构,快速迭代。另一方面,支撑自感知、自决策、自优化、自执行的边缘计算 / 雾计算技术,支持多方可信数据存储交换能力11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2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现状从产业集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北京天津、上海无锡、深圳广州、重庆成都为核心的环渤海

34、、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四大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其中,环渤海地区凭借丰富的产学研资源和总部优势,成为我国物联网产业重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基地;长三角地区以上海、无锡双核发展为带动,整体发展比较均衡,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推广方面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珠三角地区是国内物联网市场化最成熟、体系最完备的地区,目前已形成了一批自主的、竞争力强的物联网应用技术成果和信息增值服务模式, 产业规模领先其他地区;中西部地区软件、 信息服务、 传感器等领域发展迅猛,成为第四大产业基地,且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均存在优势,对物联网产业链底端感知层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有利于产业规模

35、效应凸显,形成产业链;有助于改善协作条件,节约生产成本;而且能更好的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目前,四大产业集聚区相互独立、各有特色,汇聚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产业链逐渐完善,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等配套体系基本完备。物联网连接数预测截至 2019 年底,蜂窝物联网连接数达到 10.3 亿个,净增 3.57 亿个,电信企业提供的物联网行业应用超百种,泛智能终端产品超过 3000 款,在公共事业、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不断渗透。根据最新数据,截止 2020 年 6 月底,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的蜂窝物联网连接数已达到 11.06 亿,同比增长32.7%。按照这

36、个速度,预计到年底就能突破 12 亿,实现工信部在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中对移动物联网提出的连接数要求。中国将继续以占据连接数的近三分之二在全球保持领先。的区块链技术,支撑立体直观显示的虚拟现实 / 虚拟增强技术等不断出现并与物联网加速融合,为物联网感知、数据处理与呈现等关键要素提供创新手段,更好地服务工业自治控制及维护、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等行业应用,带来新的产业机遇。3.2 产业发展整体态势1 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预测在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的驱动下,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19 年,全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 1.7 万亿元,同比增长 23.6%,提前完成了国

37、家物联网行业十三五规划设定的 1.5 亿元目标。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0 年上半年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截至 6 月末,全国 4G 用户数达到 12.83 亿,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达到 11.06 亿。可以预见,未来物联网市场上涨空间可观。预计到 2020 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 2 万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24%。7500940079942207925.33%24.80%24.10%23.60%22.70%21.00%21.50%22.00%22.50%23.00%23.50%24.00%24.50%25.00%25.50%26.00%050

38、000000250002001820192020E2015-202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及预测值(单位:亿元)12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2.716.7110.30192020E中国蜂窝物联网连接数规模(单位:亿个)7812.9632.7652.1271.560070802001820192020E中国物联网连接数规模(单位:亿个)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来源:Machina2015 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达 52 亿,2020 年为 126 亿,预计 202

39、5 年可达 252 亿。10 年内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增长 4 倍。预测中国物联网连接数由 2015 年的不到 10 亿,发展到 2020 年超过 70 亿。物联网行业景气度持续,预计未来是物联网做大连接的 5 年。13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3.3 细分市场规模分析1 工业互联网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预测工业互联网是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带来深刻变革,与中国制造 2025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高度契合。根据国家规划目标以及目前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态势,未来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将会进一步增大,行业市场规模增速逐渐提高,不断涌现先进工业互联网平台

40、。预测在 2024 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将会增长至12500 亿元的水平,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前景十分乐观。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前景分析中国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首先,工业互联网在国家层面受到重视,已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0 年以来政策频频颁布,作为新基建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互联网建设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智能制造的核心;其次,中国是全球制造业 GDP 第一大国,是工业 4.0 最大的应用市场;第三,中国第二产业占比高,IT 行业竞争力仅次于美国,是唯一在工业和 IT 行业均具有优势的国家。当前中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进入快车道,网络、平台、安全三大

41、核心体系都取得突破。在网络方面,建成了全球领先的 4G 网络和光纤宽带网络,IPv6 改造基本完成,5G 商用步伐正在加速。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实现了从 0 到 1 的突破,以国家顶级节点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成效初显, “东西南北中”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目前,5 大国家顶级节点建设完成并稳定运行,74 个二级节点上线运营,覆盖 22 个省、28 个重点行业,接入企业节点超过 3000 个,标识注册量突破 70 亿。标识应用全面展开,探索出产品追溯、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多种特色应用模式。在平台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快速壮大,行业赋能效果日益凸显。据统计,目前具有一定行业

42、、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超过 70 个,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垂直行业、专业领域、企业平台各具特点,优势互补,多层级平台体系初步形成。海尔 COSMOPlat、东方国信 Cloudiip 等十大双跨平台平均连接设备数量达到 80 万套,平均工业 APP 数量超过 3500 个。平台接入工业设备空间广阔,目前连接工业设备数量占比不到 20%,价值占比高达93%。在安全方面,国家从政策文件及标准规范层面指导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企业从边缘层、工业 IaaS、4672530609300200040006000800040002

43、0020E2021E2022E2023E2024E2017-2024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值(单位:亿元)14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工业 PaaS、工业 SaaS 等不同角度保障平台安全。工信部发布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求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运营单位按照相关标准开展平台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白皮书(2019 年)和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总体要求、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防护要求2 项标准,在研标准 17项;同时,全国安标委也发布了多项涉及工业安全的标准。企业持续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创新,保障数据安全和实施监管预

44、警。在电子、钢铁、建材、能源、机械制造等重点领域涌现出一批关键安全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有效支撑工业互联网企业安全防护能力建设。2 车联网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预测车联网是以行驶中的车辆为信息感知对象,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进行车与车(V2V)、车与人(V2M)、车与路(V2R)、车与云联网(V2I)之间的网络连接,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 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 有助于提升车辆网联化、 智能化水平。近年来,得益于政策和大行业的发展,车联网行业快速渗透,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 2016 年的 366 亿元增至2019 年的 5

45、74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6.18%。未来,在政策支持、用户需求升级等因素的推动下,预计 2022 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 1500 亿元,车联网用户渗透率将达到 24% 左右,接近成熟市场水平(美国车联网渗透率约为 38%)。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中国车联网发展前景分析中国车联网市场在宏观政策、潜在市场、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有利因素影响下,将保持快速增长。截止2020 年 4 月,当前中国汽车保有量大约 2.6 亿辆,达到了全球平均水平。中国汽车市场巨大、保有量不断提升,新车搭载智能网联终端的比例将不断提升, 预计2025年之前, 大部分新车都将联网, 同时联网汽车渗透率也将不断提升

46、。目前,车联网产业链基础已经具备。在芯片和模组方面,大唐、华为、高通、移动等厂商已经推出各自的 LET-V2X 商用通信芯片或模组;软硬件设备方面,华为、大唐、移动、东软等厂商已经可以提供基于 LET-V2X 的 OBU、RSU 硬件设备以及相应的软件协议栈,具备商用基础。在应用端,车企对车联网的接受程度也在逐步提升。2019 年3 月福特宣布 C-V2X 车型 2021 年将量产;2019 年 4 月,上汽集团、一汽集团、北汽集团、比亚迪汽车、江淮新能源、宇通客车等 13 家车企共同发布 C-V2X 汽车商用路标,2020 年下半年至 2021 年上半年陆续实现 C-V2X 汽车量产。366

47、427486574975040060080007201820192020E2021E2022E2016-2022年中国车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值(单位:亿元)15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5G 技术的迅速推广将带动车联网的落地和普及。今年 3 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 5G 加快发展的通知,提出促进 LTE-V2X 规模部署,同时开展 5G-V2X 标准研制及研发验证。这意味着,已经基本具备商用条件的 LTE-V2X进入了规模部署阶段。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在无锡和天津基础上,会有更多城市加入。从标准角度看,基于 R14 和

48、R15 的 LTE-V2X 和 LTE-eV2X 已经冻结,芯片、模组、终端、路侧产品基于 R14 版本已经基本具备商用条件,需要进一步完善安全问题。基于 R16 的 5G NR-V2X 的版本今年 7 月才冻结,进而才能推出相关的芯片、模组、终端、路侧产品,开展相关的研发验证工作。但由 LTE-V2X 向 5G-V2X 的演化路径清晰,可复用现有 4G 和未来 5G 移动基站和通信网络,相信随着标准的逐步完善,智能网联汽车业务类型将更加丰富,车联网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3 智慧物流中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预测智慧物流是指通过智能硬件、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化技术与手段,提高物流系统分析决策和智能执

49、行的能力,提升整个物流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目前智慧物流主要切入到传统物流的运输、仓储和配送三个环节,推动了物流智能仓储、物流自动驾驶、物流无人机、物流 AGV 机器人等的发展。“互联网 +”给物流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入,以及新零售、智能制造等领域对物流的更高要求,智慧物流市场规模正在持续扩大。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突破2000 亿元,截至 2019 年我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增长至 4860 亿元,同比增长 16.3%。预计到 2020 年,市场规模将超过 5000 亿元,到 2025 年能突破万亿规模。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中国智慧物

50、流发展前景分析电商的突飞猛进无疑是近年来智慧物流技术发展的最强驱动力。国家层面也鼓励物流企业积极采用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车等先进技术装备,实现快件自动分拨和快速转运,全面提升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的作业效率的重要表现形式。无人物流已成为物流企业降本增效的助推器。阿里、京东、菜鸟、苏宁、顺丰、通达系快递企业都在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希望抢占物流无人化发展的先机。先是阿里巴巴宣布 53 亿元增持菜鸟网络,成为后者控股股东,并且计划在未来 5 年内进一步投入 1000 亿元,推进智能仓库、智能配送、全球超级物流枢纽(e-hub)等核心领域建设。2790338040704860573

51、000400050006000200192020E2016-2020年中国智慧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值(单位:亿元)16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随后京东宣布要把智能化提高到战略高度,继无人仓、无人机、配送机器人等的常态化运营后,京东物流的无人轻型货车、无人配送站点也将开始运营。苏宁在去年成立物流 S 实验室,主要围绕精益生产和人工智能进行研究,如仓库自动作业技术、绿色包装技术、智能拣选机器人、智能配送机器人、无人机园区智能巡检、AR/VR 技术等。加之今年新冠疫情之后,无人配送受到关注,无人机、无人车、配送机器人已在市场上投入使用。疫情的发生为无人配送提供了场

52、景,相关物流设备的应用和研发预计将迎来政策上的鼓励,会促使相关企业加大投入。随着我国加速“新基建”发展,尤其是 5G 网络建设,会为无人配送提供技术保障。可以预见未来三年内,“末端级”物流无人机产业化将加速进行,成为行业内竞争焦点。4 智能家居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预测智能家居是以家庭居住场景为载体,以物联网为关键技术,融合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新兴发展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将家电控制、安全防卫、环境监控、影音娱乐、信息管理、自主学习等功能有机结合,通过对家居设备线上集中管理,提供更安全、节能、便捷、舒适以及智能化的家庭生活场景。从市场产品来看,智能家居市场可以分为硬件设备和服

53、务两部分。目前已进入市场的智能家居设备基本可分为六类:智能家电、智能家庭安防设备、智能家庭娱乐设备、智能光感设备、智能连接控制设备和智能家庭能源管理设备。智能家居作为消费物联网最大的细分市场之一,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根据 iMedia 报告数据显示,2019 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超过 1500 亿元,其中,智能音箱、智能灯泡和智能门锁三款产品增速最快。预计 2020 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超过 1800 亿。来源:iMedia中国智能家居发展前景分析随着智能家居热潮在世界范围内的日渐兴起, 国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智能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智能家居已成为未来家居装饰潮流发展的最新方向。从

54、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智能家居行业发展方向首先连接智能家居单品,随后走向不同单品之间的智能联动,最后向智能家居系统平台发展,进行统一的运营。当前,爆款产品、设备联动、语音交互三架引擎推动智能家居从单品智能化向智能联动化演进。可预判在未来的至少 10 年时间里,智能家居行业将成为中国的主流行业之一,发展潜力巨大。技术储备方面, 截止2019年, 我国在全球智能家居领域专利申请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申请专利总数达到9123件,仅次于美国。其中,申请数量排名前五的企业,国内企业占据了四个,包括小米、格力电器、长虹电器和美的集团。技术的蓬勃发展将推动智能家居行业驶入快车道。目前,智能家居产品通讯协议间不统

55、一的问题仍然存在,虽然技6208800020040060080000200192020E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单位:亿元)17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术上可以通过中转设备如网关以及云平台来解决设备间互联的问题,但如果要达成标准上的统一,还需要行业内各厂商达成开放合作。如果未来能形成统一的标准协议,不仅设备之间的连接壁垒将消除,还能方便智能家居厂商打造基于场景的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并逐步建立行业数据模型,更深入地挖掘海量用户数据的价值。精装是我国智能家居的主要需求市场。近年来,我国地产精装政策稳

56、步推进,各地精装房源上市数量稳步提升,智能家居逐渐成为精装市场的重要配置,尤其通过掌中电子设备为入口全面控制智能门锁、智能开关、智能窗帘、智能电视等设备已经成为精装房地产打造安全、便捷、舒适、健康生活场景的重要配置。根据奥维云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 年 1-7 月,我国智能家居配置率达 82.2%,较 2019 年同期增长了 7%。预计未来随着智能家居生活理念的不断深入,精装智能家居市场配置率将进一步提升。5 智能可穿戴设备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预测智能可穿戴设备是指可直接穿在身上或整合到衣服或配件中, 且可以通过软件支持和云端进行数据交互的设备。其思想和雏形出现于 20 世纪 60

57、年代,70-80 年代有概念产品推出,2012 年智能手表率先引爆可穿戴市场,2013年下半年进入产品密集发布期。谷歌的智能眼镜、苹果的智能手表 Apple Watch、AirPods 以及小米智能手环等产品的推出,共同推动了可穿戴设备产业生态的建立与终端市场消费习惯的形成。近年来,伴随着蓝牙 5.0 为代表的无线技术的快速发展、WTS 耳机的智能降噪技术的进步、低功耗技术不断突破等,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下游需求将持续增强。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近 500 亿元,2020 年将超过 600 亿元。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9 年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取得了爆炸式的增长。I

58、DC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 9924 万台,同比增长 37.1%。从出货量排名来看,2019 年的中国前五大可穿戴设备厂商分别为小米、华为、苹果、步步高和奇虎 360。其中,小米和华为的年度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均超过了2000 万台。从产品结构来看,耳戴式、手表类、手环类产品仍然占据主流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耳戴式产品 2019 年同比增长 114.7%,延续 2018 年强势的增长势头,占据整个市场份额的 50.7%;手表类产品 2019 年同比增长 58.2%,创三年以来最高增速,未来仍将继续引领可穿戴设备行业增长;手环类产品 2019 年同

59、比增长 10.5%,由于产品功能同质化严重,导致市场竞争力逐步减弱,增速放缓。960400500600700200192020E2016-2020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及预测值(单位:亿元)18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前景分析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发展的一个可行的方向是强化 AI 语音交互功能,摆脱屏幕触控的局限。一方面,在移动化出行场景中, 抬手腕语音交互的便利性与场景契合度是智能手机所不能及的;另一方面, 可穿戴设备的本质是UGC (用户生产内容),音频降低了信息内容生产成本,厂商天然可以

60、通过收集海量数据来完善算法与语音交互,通过不断加入 AI 功能,实现更智能化的语音交互,摆脱手机狭小屏幕的局限,甚至与整个物联网产生深度链接与交互,可能是智能手表等智能可穿戴设备未来的发展方向。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的另一个方向是与医疗健康监测结合起来。我国医疗供需存在缺口,可穿戴医疗健康设备具有巨大的数据潜力。一方面,当前都市亚健康人群颇多,对健康需求强烈,可穿戴医疗健康设备能够实现用户自行采集身体指标数据的功能,让用户实时掌握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时更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实现疾病的预防与早期治疗;另一方面,可穿戴医疗健康设备对人体健康指标的长期动态监控,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提

61、供了大量数据,对于一些疾病的初步诊断及慢性病的治疗提供了依据。6 智能安防中国智能安防市场规模预测智能安防是在传统安防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获取海量的安防信息并进行智能分析,建立一个多元化和智能化信息采集、视频智慧应用、大数据处理、保障安全的完整体系。智能安防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2017 年至今,得益于智慧城市、平安城市、雪亮工程、智能交通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智能安防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逐渐成为安防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中安网数据显示,2019 年全国安防行业总产值为 8260 亿元,全年增长率为 15%,智能安防渗透率约为 5.5%,经测算

62、2019 年我国智能安防市场规模为 455 亿元。预计在 2020 年,智能安防市场规模将近 600 亿元,渗透率达到6%。目前,智能安防在整个国内安防市场中所占比重较小,但无疑智能安防已经成为我国安防行业的发展趋势,未来所占比重将逐步提高。24673876569773200060008000001820192015-2019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单位:万台)来源:IDC19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中国智能安防发展前景分析2020 年,在疫情影响下国内外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家加快推进“新

63、基建”的全面部署,投资 50 万亿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振中国经济。从“新基建”实施的内容来看,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智能交通等领域都与智能安防行业关系密切,因此在“新基建”拉动市场需求的过程中,也为安防行业带来了产业利好。5G 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智能安防行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为智能安防产业提供更多高清视频体验,并不断拓展行业边界,催生更多智能化应用场景。比如 5G 可以使安防在港口、环保、消防、制造、出行等场景加速落地,解决各行业的安全管控问题,从而提升安防决策的效率和准确度。5G 技术能获取全面实时海量的节点数据,与 AI 相融合,完成“实时”数据的全局分析,为主动安全

64、防范提供更多支持,从而使智能安防产业进一步走向立体和协同化。人工智能在智能安防领域得到大范围应用。 传统安防产业借助人工智能赋能, 可以更快地完成智能化迭代升级,实现智能安防应用场景的快速落地。 在新基建背景下, 人工智能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 将继续发挥其强大的赋能作用,带动整个安防行业的快速发展。 凭借人工智能的融合及赋能特性, 基于AI的智能安防将能更好地驾驭数据洪流, 高速、高效、精准地对庞大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处理、分析和判断,实现真正的智能化。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尤其是在高集成、高互联的环境下,安防行业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和信息,数据挖掘是安防行业的重要方向和机遇。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深

65、度学习的发展,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利用必将进行得更为彻底。大数据是视频智能分析的基础,视频信息含量高、数据量大,分析运算复杂,如果没有健全的数据维护中心,一旦管理出现漏洞,将造成严重的数据丢失,进而影响用户体验。大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快速完善可以使得海量视频数据容纳空间边界得到扩充,显著提升数据处理的效率。7 智慧灯杆中国智慧灯杆市场规模预测智慧灯杆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 “新型公共基础设施” , 它集智慧照明、 视频监控、 交通管理、 环境检测、 无线通信、信息交互、应急求助等多功能于一体,可挂载 4G/5G 通信基站、Wi-Fi 无线网络、智能节能路灯、智能安防监控、智能人脸识别、交通诱导与指示

66、、音响与广播电视、无人机充电、汽车充电桩、停车无感支付、无人驾驶诱导等设备。在我国, 智慧灯杆到2014年才有部分企业开始布局, 经过4年的发展, 2018年开始进入示范阶段, 目前共有广州、深圳、上海、徐州、成都、天津、武汉等全国百余城市布局智慧灯杆建设。2019 年,随着 5G 基站的部署以及智慧22025835945559500500600700200192020E2016-2020年中国智能安防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值(单位:亿元)20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城市的建设,智慧灯杆的渗透率逐渐提升。除了传统照明企业如华

67、体科技、洲明科技、上海三思等,还吸引了国内三大运营商以及安防、 互联网、 通信设备等领域的跨界企业投身智慧灯杆市场。 从我国智慧灯杆中标项目总规模来看,2019 年我国智慧灯杆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 200 亿元,市场增速明显但整体规模较小。按照这一发展速度,预测到2022 年我国智慧灯杆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中国智慧灯杆发展前景分析近年来,智慧城市新政频出,我国多个城市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高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灯杆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未来政策将持续优化智慧灯杆行业的发展。随着 5G 技术的成熟和云网端一体化的健全,物联网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然到来

68、。由于 5G 基站需要支持大容量和高频通信的需求,必须有大量微型基站来完成网络覆盖,而智慧灯杆有望成为 5G 微基站的首选载体。一方面,智慧灯杆具有联网通电、有杆有电、分布广泛等特点,“微基站 + 智慧灯杆”后,将具备供电便捷、智能管理、覆盖密集、空间节省、盲点覆盖等多重优势,能够破解 5G 网络覆盖难题,促进 5G 商用。另一方面,智慧灯杆兼具智慧照明、环境监测一键报警、信息发布、Wi-Fi、充电桩等多项功能,结合形态灵活的微基站,不但可以有效解决 5G 网络深度覆盖问题,也可助推智慧城市的建设。从目前国内试点情况来看,智慧灯杆将在政府服务和民生服务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政府服务方面,智慧灯

69、杆上集成传感器、监控摄像头、5G 微基站,能够实现道路运行情况识别、路灯管理、视频监控及环境监测等多种功能,提升政府交通管控效率;民生服务方面,除了在人群密集区域以智慧灯杆为载体部署 Wi-Fi 设备为市民提供免费网络服务外,同时通过行人信息屏,为市民发布最近的公交到站信息、自行车道指引、施工占道提醒、周边建筑楼宇、城市公园等出行信息,提升了市民出行体验。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智慧灯杆行业未来可能吸引更多领域的企业跨界布局,市场集中度将会逐步提升。20035058060080092020E2021E2022E2016-2022年中国智慧灯杆行业市

70、场规模及预测值(单位:亿元)21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3.4 物联网“十三五规划”重点指标完成情况“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业态广泛应用,培育壮大新动能成为国家战略。2017 年 1 月,国家工信部发布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 年)(简称规划),旨在从国家层面指导物联网产业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我国物联网正进入“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并对产业发展各项重点指标制定了目标。从完成情况看,2018 年物联网总体产业规模达到 1.33 万亿元,完成度最高,达 88

71、.67%;截至2018 年 6 月,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 3.8 亿,中国电信达到 7419 万,中国联通达到 8423 万,我国公众网络M2M 连接数供给 5.4 亿,完成度达 31.76%;我国已经设立江苏无锡、浙江杭州、福建福州、重庆南岸区、江西鹰潭等 5 个物联网特色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完成度刚好为 50%。序号 主要指标十三五期末目标值中期到达(截止2018 年 6 月)完成占比1物联网总体产业规模(万亿)1.51.280.0%2公众网络 M2M 连接数(亿)175.431.8%3特色产业集聚区基地(个)10550.0%4产值超 10 亿元的骨干企业(家)20012060.0

72、%5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项)2008140.5%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22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PART 2深圳市物联网产业链概况1. 产业链上下游深圳市有着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以及相应的服务配套产业,正如我们前面所述,物联网涵盖的内容十分庞大,因此,想要拥有一个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必然会涉及到其中的各个环节与应用领域,这些都需要庞大的经济体量作为支撑。相较于中国的其他城市,深圳市物联网产业最大的优势就是产业链的完整性。完整性体现在软件、硬件、生产制造以及行业应用各个环节。深圳市产业的完整性,一方面可以让深圳市物联网企业针对市场的需求,迅速研发出新的产品与方案,抢占市场先机;另外一方

73、面,产业链的完整性可以让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的成本更低,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在四个层次架构的具体表现为:数据感知层:深圳市的传感器产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外品牌例如泰科电子 (TE Connectivity)、博思发、盛思锐、泰科思、根本电子、劳易测、德州仪器(TI)、英飞凌,均在深圳设点,此外还有很多国外品牌的代理商集中在深圳。一类是国产传感器品牌,例如,汇顶科技、科敏、信为、安培龙、神武、顺络电子、比亚迪、欧利德、昊华、奥比中光、泰科芯元、安智杰、华普微、拓普瑞、豪恩、海曼、科普瑞等。在这些国内外企业当中,更多的企业聚焦于深圳的传感器应用市场,与物联网概念契合,这些传统的工业

74、传感器企业都开始从上游芯片,逐步向模组和终端领域拓展,深入物联网感知层。需要指出的是,在物联网领域传感器芯片出货主要是以外企为主,而深圳本土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传感器模组和终端领域。另外,由于单一的传感器品类已经不能够满足物联网时代的需求,所以这些传感器企业不仅仅是聚焦于某一类传感器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它们开始逐步扩大自身的传感器品类范围,从压力传感器到温度传感器,从微波传感器到雷达等等。可以说,无论是从品类宽度还是自下而上地从底层芯片到物联网终端应用的深度拓展,深圳的传感器企业都在向产业链拓宽和加深。在RFID方面, 深圳市的RFID产业在全国来说最为活跃, RFID按照频段可分为低频、 高频、

75、超高频、 有源RFID四类,每一类都有不同的产业链,深圳市的 RFID 产业优势集中在高频与超高频方面,深圳市也有一批 RFID 国产芯片企业,除此之外,读写器模块、读写器终端与整体 RFID 方案,各类卡厂以及 RFID 生产设备,深圳市都有一批产业链代表性企业。 数据传输层深圳市的数据传输层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华为与中兴通讯这两大通信巨头总部均在深圳,运营商的蜂窝网络离不开这两大巨头的技术支持,而与之配套的包括天线、蜂窝模组、通讯终端等环节在深圳也有一批优秀的行业代表。在非蜂窝通信技术方面,包括蓝牙、Wi-Fi、ZigBee、LoRa 等技术的芯片企业以国外厂商为主,不过模组产

76、品、开发板产品以及终端产品是深圳市的优势。23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平台与计算层深圳的平台在IaaS层、 PaaS层到SaaS层都有一批代表性企业, 比如华为、 腾讯等巨头在IaaS层有着广泛的布局,并且将业务延伸到 PaaS 层,而智物联、明源云等创新 PaaS 企业也各具特色,SaaS 应用层次的企业则是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目前接受并使用云技术的企业越来越多,因为云平台的功能是存储并处理数据,对于物联网技术供应商来说,云平台是打造物联网整体方案的核心环节,必不可少;对于用户而言,有没有云,可以直接决定数据的归属权,因此,越来越多的用户不仅使用云平台,并且对云平台的数据私密性与

77、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用户直接布设私有云。应用层物联网的应用按照习惯可分为消费级应用(to C)、企业级应用(to B)、政府应用(to G),深圳市的物联网产业之所以能够如此的活跃,与其有大量的应用需求密不可分,因为只有应用需求旺盛,才能让产业更加繁荣。to C 方面,目前市场上接受度比较高的物联网产品有共享类产品(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共享充电宝等),这些产品在深圳市已随处可见,还有家庭类的产品诸如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等,深圳市的应用体量都位居前列。to B与to G方面, 深圳市最近几年的城市改造与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催生了大量的行业需求, 包括智慧交通、 安防、水务、物

78、流、工厂等场景,深圳市因为政策的推动与行业的需求,是应用的集中地。2. 产业链优劣势深圳市发展物联网产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 经济基础条件好,提供广阔的应用市场深圳市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根据官方的数据,2019 年,深圳地区 GDP 为 26927.09 亿元,全国排名第三,人均 GDP 达到了 203489 元,全国第一。良好的经济基础是物联网产业发展最为肥沃的土壤。在 to B 类市场,对于物联网项目接受度比较高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企业自己要有比较好的财务基础,因为物联网项目的投入往往需要长时间、大规模之后才能体现出它的经济效益。在这个市场,深圳市有着明显的优势。比如说在工厂制造环节

79、,全国各地都有各式各样的工厂,但深圳市的工厂规模更大,基础最好,实力更为雄厚,因此,企业就有能力对物联网进行投入,而实力一般的企业就没有太多动力投入。在 to C 类市场,深圳市人口的年轻人比较集中,基础素质也比较高,对于新鲜事物认知度与接受度也较高,因此,包括各类智能家居产品、智能硬件产品在深圳市的落地速度也比较快。二 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物联网产品方案性价比高物联网产业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囊括了众多的技术与应用。物联网不是一个简单的“单品”,而是一整套完整的方案,根据我们的调研,市场上,一般要做终端客户市场(无论是 to C 还是 to B)的企业,都需要涉及到感知、传输、平台、应用全产业

80、链。因此,这个行业现状就需要物联网方案商集成更多的产品。这一行业现状也让深圳市物联网产业的优势更加的突出。在上文关于深圳市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介绍中有阐述,深圳市的物联网产业从感知层到传输层,再到平台层与应用层都有非常完整的产业链。不仅如此,深圳市物联网产业链的完整性还体现在,有发达的制造业,企业可以快速24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的代工生产;有丰富的电池、天线、检测认证等辅助产业;也有完善的代理商体系,可以推动产品快速的落地应用。基于一套完善的产业链体系,深圳市的物联网企业可以打磨出更多的方案,也可以更快的适应市场的需求,产品与方案的成本更低,综合下来,就是性价比更高,在市场竞争中

81、更有优势。三 物联网人才优势目前从事物联网行业最主要的人群有两类:第一类是从事电子元器件相关的行业,包括手机、PC、平板等产品的电子元器件以及成品的企业。这类玩家具有硬件方面的技术积累以及硬件产品的研发推广经验,由于 PC 或者手机市场的饱和,这类玩家需要寻找新的商业机会,而物联网无疑就是这个新机会。深圳市被誉为“硬件之都”,各类电子产品的从业者的规模是全国任何其他城市都不可比拟的,这方面的人才深圳市得天独厚。第二类是互联网企业的从业者, 这类玩家的优势在于软件、 算法的开发, 以及新运营模式的打造, 因为互联网进入 “下半场”后,需要在行业级应用发现新的商业机会,因此,大家也将目光瞄准了物联

82、网。深圳市的互联网产业在腾讯、华为这些巨头的带动之下,在全国范围内也数一数二,并且深圳市互联网企业更加侧重于产业化应用,更加契合物联网的需求。关于深圳市物联网产业的劣势或者说不足之处, 此前我们针对这个问题做过一个详细的调研。 调研结果如下 : 来源:物联传媒在深圳发展物联网产业劣势因素分布图中,“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核心技术环节不足,深圳本地品牌偏少;物联网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应用需求不足,企业容易陷入恶性竞争”这四大因素占据了 95% 的比例。深圳市人才集中是很多物联网企业比较注重的一点,但是在分析不足之处时,物联网专业人才欠缺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由此可见,在物联网高速发展时期,物联网人才的

83、缺口正在扩大,深圳作为中国最有吸引力与创造力的城市之一,并不是吸引不了物联网人才,而是物联网人才培养力度已经跟不上产业的发展,因此,亟需要加大对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核心技术环节不足,深圳本地品牌偏少物联网专业人才供应不足应用需求不足,企业容易陷入恶性竞争其他深圳市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劣势因素25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分析深圳市的物联网产业,应用角度是一个重要维度,在应用领域中,主要有三大终端应用群体,即家庭与个人消费者(To C)、企业用户(To B)、政府应用(To G)。To C 市场指的是以家庭与个人消费者为买单方,并且相关的物联网产品更新迭代周期较短,这个应

84、用市场的特点是价格敏感度高,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高,往往一个单品就能达到千万级的量,并且非常注重用户的个人体验。比较典型的就是在智能家居、智能硬件、零售、交通领域应用,比如说共享单车 / 电摩、共享汽车、智能音箱、智能手表、无人零售店、智能快递柜等应用场景。To B 应用指的是以企业客户为买单方的市场,这个应用市场的特点是定制化严重、项目周期长、以方案为主,比较重视产品方案的稳定性与性价比。企业主要在工业、农业、安防、物流、交通等领域参与应用,如智能抄表、消防、智慧生产线、运输智能检测、智慧农场等应用场景。To G 应用指的是以政府机构为主导的市场,这个市场的特点与 To B 类市场类似,除了定制

85、化严重、周期长等特点之外,对物联网产品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要求级别更高,此外,该市场对物联网方案供应商的资质门槛要求比较高,往往是大的系统集成商才能直接承接这样的项目,而中小企业,要做进这个市场,直接的客户群体就是这类集成商。政府主要在安防、交通、市政、城市、物流等领域参与应用,如智能报警系统、智能监控系统、智能公交车、智能红绿灯应用场景。目前,深圳市物联网应用主体以企业居多,个人和政府紧随其后,其中,个人用户市场未来发展潜力最大,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渗透,个人用户市场未来将迎来快速增长。2. 深圳市物联网产业主要应用领域分析在我们的调研中,将深圳市的物联网产业的应用领域分为了智能工业、智慧城

86、市、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零售、智慧物流、智慧园区社区、智慧能源、智能家居这十大应用场景。PART 3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应用分析1. 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应用领域概况领域相关技术具体业务场景智能工业PLC 控制器、MES 系统、云平台、边缘计算、精准定位技术、RFID、传感器等生产设备自动化运行与监控离散制造的管理仓储物料的管理人员的监控等智慧城市视觉传感器、智能算法、语音识别、NB-IoT、LoRa、4G、5G、云平台、边缘计算等市政管理城市安防智慧建筑地下管廊等26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针对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的主要应用领域进行了详细调研,结果如下(因每个

87、企业的业务会涉及到多个应用领域,所以总和不是 100%): 来源:物联传媒智慧交通RFID、NB-IoT、LoRa、GPS、北斗、地图制图、传感器等公交车辆管理特种车联网管理停车管理不停车收费等智慧农业GPS、北斗、RFID、智能控制、边缘计算、云平台、传感器、无线通信技术等土壤水质监测牲畜定位自动耕种溯源管理等智慧医疗RFID、LoRa、NB-IoT 等无线通信技术、蓝牙、UWB 等精准定位技术、传感器、云平台等药品溯源医患人员定位贵重设备管理等智慧零售RFID、视觉识别、蓝牙 /2.4G 等无线通信技术、精准定位技术、电子价签、云平台等自动结算消费者行为分析库存快速周转等智慧物流GPS、北

88、斗、RFID、AGV、机器人、无线通信技术、精准定位技术、云平台等自动分拣运输过程实施定位人员身份管理等智慧园区社区RFID、精准定位技术、无线传输技术、AI 算法、云平台、传感器等人员与物资的进出管理园区清洁管理园区节能管理等智慧能源NB-IoT、LoRa、电力载波、传感器、云平台等自动抄表水管、燃气管道监控发电设备管理等智能家居AI、语音识别、无线传输技术、精准定位技术、传感器、云平台等智能门锁智能音箱智能家电全屋智能等43.69%38.29%34.23%16.67%19.37%18.92%20.27%18.47%11.71%16.92%7.15%0.00%5.00%10.00% 15.0

89、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50.00%智能工业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零售智慧物流智慧园区社区智慧能源智能家居其他2020年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应用领域分布27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可以发现,在深圳市物联网企业中,业务所涉及到的应用领域最多的 3 个为智能工业、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有 43.69% 的物联网企业涉及到了智能工业领域,有 38.29% 的企业涉及到了智慧城市领域,有34.23% 的企业业务涉及到了智慧交通领域。此外,业务涉及到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零售、智慧物流、智慧园区

90、社区、智能家居的企业则比较平均。3. 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应用发展演进分析3 年前,我们曾在2017 深圳市物联网产业现状市场研究报告中对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的主要业务领域这个问题进行了调研,不过当时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设计的是一个单选题,即每个企业只选择一个最主要的业务领域,结果如下: 来源:物联传媒虽然说,两次调研因为选项设置(一个单选,一个多选,并且具体的选项内容也有差异),样本容量差异以及样本的不同,结果会有一定的失真,但是,我们可以对比这两次调研的结果,大致分析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应用领域最近几年的发展演变情况。1、3 年前深圳市物联网企业业务应用领域占比最多的是智慧城市,而本次的调研,占比最多则变

91、成了智能工业,说明了这 3 年来,物联网的市场化越来越好,也侧面说明了这个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因为智慧城市项目一般是由政府主导,3 年前占比最多,说明了当时的物联网应用主要依靠政府推动,而智能工业这个应用领域一般是由企业自己买单,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为,这个领域占比最多,说明了物联网产业发展更加的健康。2、3 年前智慧家庭(智能家居)应用领域的占比排第三,仅次于智慧城市与工业物联网,而在最新的调研中,智能家居应用领域的占比并不突出,这说明了这 3 年来,消费级的物联网应用发展速度依然偏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消费级的物联网应用是一个标准化高、市场集中度也高的市场,比如说智能手表、智能门锁、智能音箱

92、产品。一般行业 top5 能占据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这也让其他的小玩家望而却步,要么做一些差异化的产品,要么开始做 to B类的项目。3、智能交通应用领域 3 年前的占比也不算突出,占比小于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智慧家庭,跟智慧物流的比例差不多。不过在最新的调研中,超过了 1/3 的物联网企业都有涉及到该业务,说明了这几年,智能交通应用领域发18%16%11%14%12%5%9%12%3%2017年深圳物联网企业应用领域分布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智慧农业智慧家庭智慧物流新零售智慧医疗智慧交通其他28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展迅速,智能交通是一个政策推动与市场化双重属性的市场。这几年在

93、ETC、智慧停车、公交车辆监管、车载 OBD、道路监控等政策的刺激之下,众多的物联网企业皆有获益。4、相比之下,智慧物流应用的发展速度就缓慢很多,3 年前智慧物流的应用企业与智慧交通基本差不多,而最新的调研结果显示,涉及到智慧物流企业的占比却比智慧交通少了一大截。物流行业在中国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占 GDP的比重很大,不过同样的,物流行业是一个低毛利的行业,物联网在该领域的发展还需要市场的逐渐成熟。5、总结来说,政府的推动作用对于物联网产业的落地依然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比如说城市的摄像头安装、公交工具的监管、工厂高危场景人员的管理等等这些政策推动都直接释放了大量的市场需求,从而推动了物联网企业的落

94、地发展。不过随着整个物联网行业的渐入佳境,越来越多的消费类产品逐渐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消费级物联网依然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市场。29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总数量分布根据企查查数据, 截止到2020年10月份, 全国范围内涉及到物联网业务的企业数量达到了36.8万家, 而在3年前,这个数字还是 7.3 万家,短短的 3 年时间,涉及到物联网业务的企业数量增长了 4 倍,虽然注册信息并不一定代表真的有这么多企业有业务经营,但是也足以彰显了整个物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其中广东省的物联网相关企业数量约 6.8 万,冠绝全国,不过 3 年前,广东省的物联网相关企业数量为 2.6 万,但从

95、增长率来看,广东省的表现并不突出,这与广东省基础体量大,增长速率就会降低有关,也从侧面说明了这几年,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已从部分地区集中度非常高的现象往百花齐放的局面发展。关于深圳市的物联网企业数量,经过我们筛选之后,截止目前,深圳市处于在业 / 存续的物联网企业约 2.58 万家。 来源:企查查、物联传媒绘制 来源:企查查、物联传媒绘制PART 4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市场分析1.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数量分布78004000500060002001820192020.1-10月2015-2020年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新

96、增数量(单位:家)62578205000000025000300002001820192020.1-10月份2015-2020年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累计数量(单位:家)30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当然,深圳市这 2.58 万家物联网企业并不是全部都有业务经营,因此,为了更加精准地了解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的状态,我们以具有参保信息的深圳市物联网企业为参考。结合企查查的数据,我们测算了深圳市的物联网企业参保人员规模分布: 来源:企查查、物联传媒绘制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物联网企业参保人员数量在 5 人以下,

97、而其中,又有很大比例的企业是没有参保人数信息,根据我们仔细的筛选与评估之后,在 5 人以下这个区间内,约 85% 的企业是没有参保人数信息的。2. 深圳市物联网产业产值规模总产值分布在本次调研中,我们结合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的规模、数量、结合目前物联网行业毛利情况,对整个深圳市物联网产业的产值进行了测算。结果如下: 来源:物联传媒数据说明:1、深圳市物联网的产值指的是位于深圳市的企业(在深圳市有社保与纳税)营业收入总额,产值与 GDP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物联网产业链很长,一个最终的产品与方案,经历过芯片、元器件、模组、开发板、代工生产等“中间商”环节,因此会有一定的重复计算,物联网的产值是反映

98、市场规模一个很重要的指标。2、对于总产值的测算,我们是评估当前物联网企业的数量,与从业规模,根据与物联网企业调研反馈的整个行业利润水平进行估算而得。220303094549050000000250005人以下5-10人10-20人20-100人100-500人 500-1000人 1000人以上2020年 深圳市物联网参保人数规模分布92387298000300035002001820192020E2015-2020年 深圳市物联网产业总产值(单位:亿元)31物联

99、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3、对于人员规模在 100 人以上的大中型企业,物联网业务占比可能只有一部分,我们统计的仅是物联网相关业绩规模。4、需要指出的是,因为物联网涵盖范围广泛,很多做传感器、通信技术、终端产品的企业,因为其业务范围或者专利信息没有物联网方面的关键词,或者这类企业并不关心是不是做物联网,但是从行业的角度,这类企业的经营可以归纳为物联网的范围之类,这部分企业的产值我们也进行了加权评估。5、从行业的增长来看,整个产值的增长速度呈现逐渐放缓的趋势。2020 年,因“COVID-19”的影响,深圳市物联网产业的产值规模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不过,依然有一定的增长。32物联网产品、方

100、案,尽在 IoT 库 在为期几个月的调研时间中, 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的调研, 接触了300多家物联网企业, 以便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内部的运营现状。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在我们上一章中,我们通过企查查、天眼查等工具,统计了深圳市有约 2.58 万家物联网企业相关企业,但其中大部分的物联网企业社保人员规模在 5 人以下,这类企业没有太多调研价值,而规模在 5 人以上企业可以视之为有稳定的团队与业务,是本次调研的重点。我们本次调研的对象也都是有一定的规模与稳定的业务与团队,因此,要了解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的具体经营状态,就需要重点对这类企业进行分析。本章内容中,基于我们调研的数据,结合行业获取

101、的信息,我们从各个不同的维度对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的经营状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1.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的主营业务分布从产业链来说,物联网产业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与应用层一个闭环。但是,活跃在产业中的企业是以技术方案供应商为主。而终端用户(无论是行业用户、政府用户还是个人消费者)因为实在过于分散,无法集中分析。因此,本次调研,对于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的经营分析,是以物联网产品 / 方案供应商的角度出发,分析这类企业的经营状况。分核心技术首先,我们从核心技术环节对深圳市物联网企业进行了分类,具体如下: 感知类企业:包括各类传感器企业(源厂或者代理商)、RFID 技术类企业、条码类企业等等。 通讯传输类

102、企业:包括光纤、 有线通信技术, 4G、 5G、 NB-IoT、 Cat.1等蜂窝通信技术, 以及LoRa、 Wi-Fi、 蓝牙、 ZigBee、 433M、 2.4G等无线通信技术供应商,包括芯片、模块、开发板、基站以及整体方案多种产品形态。 定位类企业:指提供北斗、GPS、蓝牙、UWB、Wi-Fi、惯导、算法引擎、地图服务等定位相关技术的产品供应商,包括芯片、模块、基站以及整体方案多种产品形态。 平台与智能计算类企业:指提供 IaaS、PaaS、SaaS 等各类平台服务企业,以及基于平台做数据分析、智能算法的整体方案供应商。 硬件终端供应商:指主要提供各类终端硬件的企业,包括 OEM、OD

103、M 工厂,或者提供各类智能硬件产品集成到其他物联网企业的方案中的业务类企业。 系统集成商:指的是业务面对终端用户的企业,这类企业因自身的产品难以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需要外购集成其他的技术供用商的产品。 产业服务 / 辅助类企业:指的是提供电池、天线等物联网必不可少的辅助类产品,以及检测认证机构、标准研究机构、媒体、协会等服务性机构。PART 5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经营特点分析33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来源:物联传媒从上表分析: 1、 深圳市的物联网企业中, 系统集成商的占比最大, 约1/3的物联网企业选择了系统集成商作为自己的标签。 这与物联网产业链长,需要企业进行集成的行业背景有关

104、。事实上,根据我们多年的了解,有进行系统集成业务的物联网企业,占比比上表的数字还高,只是很多企业选择了其他更精准的标签,比如说以通信类为主的企业选择了通信企业标签,以定位类为主的企业选择了定位技术企业的标签。 2、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占比第二多的为感知类企业, 在我们的调研中, 发现传感器、 RFID等感知类产品应用总量非常大, 但是同样的,产业非常分散,集中度低,另外,再加上各类代理商,造就了众多的感知类企业。 3、平台类的企业与终端类的企业差不多,并且都超过了 15%。平台类的企业占比较多,这是整个物联网行业的现状所决定的,因为大多数的物联网企业在做业务的时候,需要通过平台作为运营的核心。当

105、然,平台类企业一般也是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纯软件类的平台企业集中度越来越高,比如说华为、阿里、腾讯等巨头将会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 4、 硬件类企业占比较多, 这与深圳市的产业特色有关, 因为深圳作为硬件之都, 硬件的生产制造享誉全球, 有很多OEM、 ODM厂商。在全国其他的地区,这类企业的比例就会小很多。 5、通信传输作为物联网的一个必然的环节,企业数量却明显小于其他的企业,这与通信类企业集中度比较高的产业背景有关,尤其是蜂窝通信类企业,技术门槛与产业门槛都相对较高,企业集中度就比较高。分应用领域在本次调研中,我们针对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的主要应用领域进行了详细调研,结果如下(因每个企业的业务会涉

106、及到多个应用领域,所以总和不是 100%): 来源:物联传媒应用领域,在前面的章节我们已经有了详细分析,此处列出来,可以展示出当前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的应用领域业务分布情况。因为在以核心技术分布的时候,并没有包含终端应用这个维度。20.19%9.23%3.24%15.90%15.40%33.69%2.35%0.00% 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感知类企业:传感器/RFID/条码等通讯传输类企业:蜂窝通信/非蜂窝/有线/电力载波等定位类企业:GNSS/蓝牙/UWB/惯导/wifi/地图服务等平台与智能计算类企业硬件终端供应商系统集成

107、商产业服务/辅助类企业2020年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技术类别分布43.69%38.29%34.23%16.67%19.37%18.92%20.27%18.47%11.71%16.92%7.15%0.00%5.00%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50.00%智能工业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零售智慧物流智慧园区社区智慧能源智能家居其他2020年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应用领域分布34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2.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分析在本次调研中,我们针对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调

108、研。从渠道分析在物联网行业,技术与方案供应商是行业的主力军,但事实上,在进入终端用户这个环节中,尤其是 to G 类的政府项目,或者大型的 to B 类项目甲方对乙方都需要较高的资质、资金等门槛,因此,对于物联网企业来说,很多时候他们的直接客户群体就是这类集成商。直接做终端用户的模式与渠道商的模式各有优劣。直接做终端用户,优点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公司会有更多的利润空间,还能与用户建立更好的黏性,但因为物联网碎片化非常的严重,直接做终端用户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而渠道商的模式,优点就是公司可以更加的轻量化,产品与方案对接的是有一定技术能力的渠道商,可以相对的标准化,更容易的进行复制。而相应的,这种

109、模式也会利润少一些,并且客户黏性不够。本次调研中,我们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调研。 来源:物联传媒根据图表数据,可以发现,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直接做终端用户的业务占比在 40% 以下的比例达到了 63.9%,接近2/3;而直接做终端用户的业务比例在60%以上的企业仅有17.87%, 这个调研数据说明了, 对于当前的物联网企业来说,他们更多的宁愿选择通过“中间商”进行商业落地,而仅有少量的大客户,才会自己去直接跟进。从客户群体分析对于物联网企业的客户群体,按照市场公认的分类有三大类,即政府类项目(to G)、企业与行业应用(to B)、消费级应用(to C)。根据我们的调研,深圳市物联网企业客户群体在这

110、三大类的占比如下: 30.77%33.13%18.23%11.86%6.01%2020年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直接对接终端用户业务的占比分布20%20-40%40-60%60-80%80%35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来源:物联传媒从图表中,可以分析,在 to G 业务中,占比小于 20% 的企业有 33.33%,而相应的,占比在 20-40%、40-60%、60-80% 这三个区间比较平均,整体来说,深圳市物联网企业对于 to G 类的应用依赖比较大。在 to B 类的业务中,占比小于 20% 的仅有 5.41% 的企业,而最多的区间为 40-60% 与 60-80%,占比分别达到了

111、26.98% 与 35.48%。这说明了,深圳市物联网企业对于 to B 类项目的依赖最大,也说明了整个物联网行业越来越市场化。在 to C 类业务中,占比小于 20% 的企业达到了 65.14%,而占比在 60-80% 与 80% 以上这两个区间的占比分别仅有 6.27% 与 2.51%。这说明了当前消费级应用并不是应用的主题市场,以消费级业务为主要的企业占比并不大。海外业务分析在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市场眼光瞄向了海外市场,一般而言,同一个产品,海外市场会比国内市场有更好的利润率。在本次调研中,我们针对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的海外业务占比进行了调研。 来源:物联传媒根据调研的结果,海

112、外业务占比在 20% 以下的企业占比为 55.14%。大多数的物联网企业的海外业务占比并不大。而海外业务占比为 50% 以上的企业占比加起来有 15.11%,这个比例也不容忽视,根据目前了解的信息反馈,在国内很多细分的物联网领域,比如 RFID、手持机、蜂窝模组、智能硬件产品等,因为竞争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市场开拓的重心移到了国外市场。33.33%5.41%65.14%18.02%11.57%15.06%17.57%26.98%11.02%20.27%35.48%6.27%10.81%20.56%2.51%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

113、70.00%to G应用to B应用to C应用2020年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客户群体分布20%20-40%40-60%60-80%80%55.14%9.71%11.22%8.51%6.71%4.11%1.50%2.8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以下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以上2020年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海外市场业务占比分布图36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软硬件业务分析 来源:物联传媒在深圳市物联网企业中,选择纯硬件业务占比最多的区间是 20-40%;并且硬件业务占比大

114、于 40% 的比例比较大,可以看得出,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的硬件业务比较强。而纯软件业务中,选择最多的区间为小于 20%;超过 39% 的企业纯软件业务占比小于 20%,并且以纯软件业务为主的企业占比也不大,这说明,因市场的需求,物联网应用对于纯软件的需求比较少。软硬件一体化的模式中, 选择最多的区间是60-80%。 超过35%的企业软硬件一体化业务在这个区间, 足以说明了,物联网市场最受欢迎的就是这类软硬件一体化企业。3.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物联网业务规模分布深圳市物联网产业的总体规模在上一章中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在本小节里,我们通过对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的调研,从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的物联网相关业绩分

115、布这个维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来源:物联传媒通过调研数据,可以分析,在深圳市有稳定业务的物联网企业中,物联网业绩在 1000 万以下的企业占比超过了68%,整体来说,物联网企业业绩规模不算大。不过应该注意的是,业绩在 1000-5000 万、5000-10000 万、1-5 亿这几个区间内,也都有一批代表性的企业,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的梯度分布比较合理。20.41%39.28%13.12%33.02%16.47%15.52%19.52%20.32%22.87%16.83%16.92%35.18%10.22%9.01%12.32%0.00%5.00%10.00%15.00%20.00%25.00%3

116、0.00%35.00%40.00%45.00%纯硬件业务纯软件业务软硬件一体化方案2020年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软硬件业务分布20%20-40%40-60%60-80%80%24.06%44.23%16.34%7.29%5.43%0.79%0.86%0.00%5.00%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50.00%少于100万100-1000万1000-5000万5000-10000万1-5亿5-10亿10亿以上2020年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业绩分布37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4.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物联网业务

117、增长分析在本次调研中,我们针对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的增长速度也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在上一章中,我们对深圳市物联网产业的产值进行了评估,以此为基础,深圳市物联网产业最近几年的整体增长速度如下: 来源:物联传媒可以看到,最近几年,物联网产业的整体增长速度呈下滑趋势,并且逐步稳定在 20-30% 左右,但 2020 年,“COVID-19”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带来较为明显的影响,整个行业的增长速度有明显的下滑,不过,好在中国的疫情恢复的比较好,整个行业恢复比较快。针对业务成熟的物联网企业,因疫情影响业务表现,我们在本次调研中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来源:物联传媒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我们的调研中,有很大部分的物联

118、网企业表示今年的物联网业务因为疫情的影响,受到了较为明显的影响,表示业绩有较为明显的下降的企业占比有 25.94%,业绩基本与上一年度持平的企业占比为 40.99%,而有 33.07% 的企业表示今年业绩会有增长。由此可以判断,对于较为成熟的物联网企业来说,疫情的影响比较大,但整个深圳市的物联网产业却维持了较为不错的速度增长,深圳市物联网产业总产值的增长主要是由新增加的玩家所贡献。25.94%40.99%33.07%因“COVID-19”影响,2020年深圳市物联网企业业绩增长与下降情况业绩有明显下降业绩基本与去年持平业绩有增长35.330.32524.99.705540

119、200192020E2016-2020年 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增长率(%)38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来源:物联传媒通过调研深圳市具有一定规模的物联网企业近 3 年(2017-2019 年)的业绩增长率分布情况,可以发现: 1、增长率最集中的区间是 0-20% 与 20-40%,超过 70% 的企业增长率集中在这两个区间。 2、增长率占比最高的区间为 20-40%,说明整体的增长率情况表现良好,这与此前我们调研的深圳市物联网企业增长率维持 30%的判断基本吻合。并且最近三年,该区间的占比呈现稳定增加的趋势,这也说明了整个物联网的发展态势较为良好。 3、业绩增长大

120、于 40% 的企业占比逐步在下滑,高增长的企业在下滑,这是一个行业稳定的标志。 总结深圳市有一定规模的物联网企业增长率表现,目前深圳市物联网产业依然表现出较为强劲的增长,但是整体增长情况越来越稳定。5.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毛利分析行业的毛利能直接体现出整个行业的市场环境与盈利情况。毕竟,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一般来说,市场上有两种主要的经济现象。一种是规模经济,指的是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市场需求量也比较大,因此,这个市场采用的是薄利多销的方式,即行业的毛利水平表现一般,但是市场体量大,整体的总利润也比较大。这个市场里企业竞争的核心是成本的竞争,将成本控制的更好,就会有更多的降价区间,占据市场的优

121、势。另外一种是高附加值的经济模式,指的是标准化程度不高,市场需求表现零散化与碎片化,定制现象严重,因此,企业很难通过大规模的复制进行扩张。这个市场就需要较高的毛利水平才能维持住企业的自身发展,该领域的企业竞争核心是整体服务的竞争,包括技术性能、运营服务、方案的稳定性等等。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也有详细的阐述,目前深圳市乃至整个物联网的应用现状就是以 to B 与 to G 类应用为主,因此,物联网行业表现出了定制化严重的现象,行业保持较高的毛利水平。在本次调研中,我们针对深圳市有一定规模的物联网企业的毛利表现水平进行了详细的调研,结果如下。 4.05%2.70%3.55%28.28%31.37%

122、30.86%37.72%40.27%42.17%16.41%13.47%10.32%6.61%5.37%5.72%4.76%3.51%4.57%2.17%3.31%2.81%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20017-2019年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增长率分布负增长0-20%20-40%40-60%60-80%80-100%100%39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来源:物联传媒通过分析上表信息,可以发现,目前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的毛利水平占比最大的区间为 20-30% 与 30-40%,占

123、比分别为:40.54% 与 26.97%。在我们与众多的企业交流中,行业普遍认为,30% 的毛利水平是当前做 to B 类应用的一个合格线。我们的调研结果与此也基本吻合。而毛利大于 40% 的高毛利区间占比也达到了 20.27%。一般来说,超高的毛利需要这么几个条件:第一个是技术门槛高,并且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市场,即用户绕不开这类企业,比较典型的就是芯片类企业。第二个是市场门槛高,并且市场非常垂直,这类市场本身的体量没有太多,因而被很多人忽视,同时,相关的资质,资源门槛很高,比较典型的有医院、学校等市场。第三个是资源垄断型市场,指的是市场集中度很高,具有行业的垄断性。竞争压力较小,比较典型的有汽

124、车、视频监控等领域。当前物联网企业集中度并不算高,高毛利市场更多的是市场门槛高所导致的。6.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研发投入分析企业的研发代表了整个企业的创新力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本次调研中,我们重点从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的研发人员占比与研发投入占比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调研。研发人员数量及占比 来源:物联传媒12.22%40.54%26.97%14.41%5.86%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20%20-30%30-40%40-50%50%2020年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毛利分布情况17.57%15.77%21.17%14

125、.86%13.51%8.56%4.95%3.60%0.00%5.00%10.00%15.00%20.00%25.0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2020年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研发人员占比分布40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在深圳市有一定规模的物联网企业中,技术研发人员占比区间最大的是 30-40% 之间,并且整个分布从低到高呈现一个正态分布的趋势,而平均值预计也在 30-40% 这个区间范围之内。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个较高的比例,也充分说明了目前深圳市的物联网企业以技术导向型为主的企业较多,此外,还有一个市场背景是,在物联网行业中

126、,即便是销售、市场人员,或者是代理商与渠道商,都需要一定的技术门槛,很多非技术研发的岗位,事实上也是由技术人员转型过去的。 来源:物联传媒在深圳市有一定规模的物联网企业中,研发的总投入占总业绩的比例的表现最集中的区间是 10-20%、20-30%、30-40%,这三个区间的占比均超过 20%。事实上,在我们线下的调研,以及根据物联网上市企业年报的分析中,发现规模较大的物联网企业研发总投入占比最多的区间在 10-20% 之间,与本次调研的结果基本吻合。因为研发总投入,需要建立在公司的毛利基础之上,一般而言,公司的毛利越高,就会有更多的资金支撑更多的研发投入,而物联网的毛利水平整体在 30% 左右

127、,因此总体研发的经费投入就会有一定的压缩。不过结合上面两个图表的信息,可以总结出,目前深圳市的物联网企业依然在研发投入方面有较高的比例,尤其是规模较小的企业中,研发的投入占比更多。在我们与物联网企业交谈的时候,很多企业,都持续的看好物联网企业,认为当前的投入在未来会有更高的产出。7.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项目分析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针对深圳市的物联网企业运营状况分析,当前的应用主要是 to B 类应用与 to G 类应用,这类应用都是采用项目制,因此,在本次调研中,我们针对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的项目状况进行了调研与分析。深圳市物联网企业 IoT 产品与方案数量分布物联网企业在做项目的时候, 因为需求的

128、碎片化, 企业往往需要研发出多种多样的产品与方案, 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在本次调研中,我们针对深圳市有一定规模的物联网企业他们所研发的产品与方案数量进行了调研。 来源:物联传媒7.21%29.23%26.22%20.72%11.22%3.31%2.11%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2020年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研发金额占总业绩比例分布4.41%40.49%33.48%11.91%9.71%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

129、0%35.00%40.00%45.00%小于5个5-20个20-50个50-100个100个以上2020年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IoT产品与方案数量分布41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通过调研, 我们发现, 在有一定规模的深圳市物联网企业中, 公司的产品与方案数量小于5个的企业仅占比4.41%。而占比区间最大的是 5-20 个与 20-50 个,占比分别为 40.49% 与 33.48%。而产品与方案在 50 个以上的企业占比也超过了 20%。由此可见产品与方案的多样化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物联网时代已不是单品的时代。项目数量分布项目的数量能够体现出市场活力, 针对深圳市有一定规模的物联网企

130、业做的IoT项目数量, 我们也做了详细的调研。 来源:物联传媒通过图表数据,可以发现,深圳市物联网企业一年完成的项目最集中的区间为 5-50 个项目,这个区间加起来占比超过了 7 成,不过 1 年的项目数量小于 5 个的占比也有 15.06%。由此可见,深圳市物联网企业的规模整体还偏小,这也与当前整个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应当注意的是,在物联网项目中,周期长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项目都是跨年度,甚至需要几年的时间完成。15.06%44.78%28.13%8.22%3.81%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

131、.00%小于5个5-20个20-50个50-100个大于100个2020年 深圳市物联网企业IoT项目数量分布42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感知控制技术物联网感知层主要用于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包括各类物理量、标识、音频、视频数据。数据采集涉及如温度感应器、声音感应器、图像采集卡、震动感应器、压力感应器、RFID 读写器、二维码识读器等设备。物联网感知控制类技术主要包括:a) 传感器网络技术:传感器网络通过与对象关联绑定的传感结点采集对象信息,或通过执行器对对象执行操作控制,传感结点间可支持自组网和协同信息处理;b) 标签识别技术:标签识别系统通过读写设备对附加在对象上

132、的射频识别(RFID)、条码(一维码、二维码)等标签进行识别和信息读写,以采集或修改对象相关的信息;c) 位置信息技术:位置信息系统通过北斗、GPS、移动通信系统等定位系统采集对象的位置数据,定位系统终端一般与对象物理上绑定;d) 音视频信息采集技术:音视频信息采集系统通过语音、图像、视频等设备采集对象的音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并对信息进行抽取、挖掘和处理,将非结构化信息从采集到的信息中抽取并保存到结构化数据库中;e) 智能化设备接口技术:智能化设备接口系统具有通信、数据处理、协议转换等功能,且提供与对象的通信接口,其对象包括电源开关、空调、大型仪器仪表等智能或数字设备。在实际应用中,智能化设备

133、接口系统可以集成在对象中。网络传输技术物联网传输层主要功能是通过现有互联网(IPv4/IPv6 网络)、移动通信网(如:GSM、TD-SCDMA、WCDMA、CDMA、无线接入网、无线局域网等)、卫星通信网等基础网络设施,对来自感知层的信息进行接入和传输。网络传输技术主要包括远距离通信和近距离通信:a) 远距离通信:采用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将物理距离极为分散的局域网(LAN)连接起来,实现物联网中各物理实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网络接入需求,允许用户和目标对象之间建立公众或私人网络的无线连接技术。远距离通信技术一般包括通过公众移动通信网实现的蜂窝通信网络(如 GPRS、3G、4G 或 5G 等)、低功

134、耗无线通信广域网络(如LoRa、NB-IoT 或 SigFox 等)、其他应用场景的通信网络(比如光纤通信网、卫星通信网、微波通信网等);b) 近距离通信:采用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将物理距离较为临近的对象连接起来,实现物联网中各物理实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网络接入需求。近距离通信技术一般包括局域网、个域网,其中典型的局域网技术包括以太网和无线局域网;典型的个域网技术包括蓝牙、Zigbee、工业现场通信技术等。支撑平台类技术物联网支撑层主要是在高性能网络计算环境下,将网络内大量或海量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整合成一个可互联互通的大型智能网络,为上层的服务管理和大规模行业应用建立一个高效、可靠和可信的网络计算超

135、级平台。物联网支撑平台技术主要包括:a) 边缘计算平台:边缘计算平台在靠近感知对象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融合网络、计算、存储等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对智慧城市中物联网系统感知控制域提供计算和存储支撑。边缘计算平台由网关以及具有计算、存储和安全能力的传感器 / 执行器等若干边缘节点组成。边缘节点是在靠近感知对象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进行分布式架构管理、连接、计算、存储、安全等软硬件资源的集合;b) 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通过分布式架构管理机制,统一管理和调度多种异构资源并对其进行按需分配的 IT设施,对智慧城市中物联网系统服务提供域、资源交换域、运维管控域提供计算和存储支撑。云计算平台由一个或

136、多个数据中心组成,数据中心是分布式架构管理软件和网络、计算、存储、安全等软硬件资源的集合;PART 6中国物联网行业技术及标准化工作进展1. 物联网关键技术进展43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c) 大数据处理并行计算平台:大数据处理并行计算平台由一组处理单元组成,这组处理单元通过相互之间的通信与协作, 以并行化的方式共同完成复杂的计算任务, 可充分和更加高效地利用多核计算资源, 提高大数据处理的效率;d) 人机交互平台:物联网系统和用户之间通过人机交互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和交换,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用户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对物联网系统用户域功能提供支撑。物联网共性技术1、 物联网安全物

137、联网将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实现了深度融合,在信息空间对物理实体进行控制,使得物联网可能因信息安全带来灾难性后果。同时,物联网具有设备与节点容易受到物理操纵、信息传输信号容易被窃取和干扰、传感器节点计算能力低和网络结构更加复杂等特点,所以相对于传统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难度更大。另外,物联网系统获取了大量数据,可能涉及到个人隐私与商业和技术秘密,需要从政策和技术层面保护数据不被泄露。物联网安全技术主要包括:a) 终端防御技术:针对 IoT 不同应用场景、具备不同处理能力的终端,提供与其能力相匹配、端云协同的关键安全技术族。对于弱终端 ( 如 LPWA 智能抄表、共享单车锁等 ) 需满足基本安全能力,如

138、数据传输安全、终端可信认证、固件安全升级等, 而对于强终端(比如车联网T-Box、 OBU等), 还需进一步满足安全证书管理、 入侵检测、 加密认证等;b) 网络防御技术:IoT 网络安全最核心的能力在于恶意行为检测与隔离,特别是针对物联网终端异常行为进行快速检测和隔离。同时针对不同场景增强物联网管道安全能力,比如针对 NB-IoT 场景增强防 DDoS 攻击和防信令风暴能力,而针对车联网则需重点构建车路网协同通信可信能力等;c) 平台防御技术:平台防御技术的重点在 IoT 平台和云端提供 LPWA 场景的大数据安全分析的态势感知、车联网安全分析感知能力,同时聚焦平台的 IoT 数据安全与隐私

139、保护,为客户提供可配置的云安全保障能力;d) 管理和运维:管理和运维的重点在于制定安全运维操作规范和流程并构建端到端的安全运维工具,提高安全运维人员和开发测试人员效率,提升整个 IoT 安全体系事前预防预警、事中检测分析和事后响应等能力。2、物联网标识物联网标识主要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唯一识别物联网中的物理和逻辑实体,并基于此对目标对象进行相关控制和管理,以及相关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送与交换。由于标识的目的和作用不同,不同的标识技术被应用于物联网系统不同的组件中。物联网标识技术主要包括:a) 对象标识:对象标识主要用于识别物联网中被感知的物理或逻辑对象,该类标识的应用场景通常为基于其进行相关对象信

140、息的获取,或者对标识对象进行控制与管理,而不直接用于网络层通信或寻址。标识的形式可以为指纹、虹膜等自然属性标识,也可以为一维条码、二维条码、RFID 标签等赋予型标识;b) 通信标识:通信标识主要用于识别物联网中具备通信能力的网络节点,例如读写器、传感器、标签等物联网终端节点以及业务平台、数据库等网络设备节点。标识的形式可以为 E.164 号码、IP 地址、MAC 地址等;c) 应用标识:应用标识主要用于对物联网中的业务应用进行识别,例如农业应用、物流应用、医疗医用等,标识的形式可以为域名、URI 等。2. 物联网标准化工作进展总体情况1 国际物联网标准化组织高度重视自 2009 年至今,物联

141、网标准化已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工作热点。从电子标签、机器类通信、传感网、物联网到泛在网,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展了大量物联网相关标准的研制工作,有关的组织主要有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分局)、ETSI(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IEEE(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44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师协会)、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组织)、OMA(开放移动联盟)、EPCglobal(国际物品编码协会)、ISA(国际自动化学会)、oneM2M、Zigbee 联盟、AllSeen 联盟、Thread 联盟、OCF(开放互联基金会)等。以上组织在研究

142、领域及关注重点上略有不同,ISO/IEC JTC1 是 ISO 和 IEC 组建的联合技术委员会,主要针对物联网、传感网的体系结构及安全等进行研究;ITU 与 ETSI 专注于泛在网总体技术研究,但二者侧重的角度不同,ITU 从泛在网的角度出发,主要研究总体框架、标识和应用 3 个方面,而 ETSI 则是以 M2M 的角度对总体架构开展研究;oneM2M 主要开展 M2M应用层标准研究;IEEE 针对设备底层通信协议开展研究;3GPP 是针对于通信网络整体框架进行研究。国外主要的物联网相关标准化组织如图所示。 2 国内物联网标准化工作机制初步形成2010 年以来,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标准委会同有

143、关部门,相继成立了物联网国家标准推进组、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以及公安、交通、医疗、农业、林业、环保和纺织 7 个物联网行业应用标准工作组,初步形成了组织协调、技术协调、标准研制三级协调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如图所示。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主要在物联网国家标准推进组的领导下,负责起草国家物联网标准体系和工作规划,组织开展物联网领域基础类、通用类国家标准的起草,推动物联网国家标准的有效实施。2019 年,经国家标准委批准成立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物联网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SC41),主要负责物联网体系架构、术语、数据处理、互操作、传感器网络、测试与评估等物联网基础和共性技

144、术领域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国际对口 ISO/IEC JTC1/SC41(国际标准化组织 / 国际电工委员会 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 / 物联网及相关技术分技术委员会)。 由于物联网涉及不同的专业技术领域、不同的行业部门,因此国内与物联网相关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还包括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全国物品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7)、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485) 、 全国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353) 和全国工业过程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124)。其中,全国信标委是 ISO/IEC JTC1 国内技术对口单位,成

145、立了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SOA 标准工作组等,开展的标准工作都与物联网密切相关。45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3 物联网标准体系根据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密切相关的特点,我国研究规划了包括总体共性标准、感知层标准、网络层标准、服务支撑标准和应用层标准的物联网标准体系框架。如图所示。总体共性标准包括基础类标准和共性技术类标准两方面。基础类标准主要解决概念不统一、标准不兼容等问题,目前,物联网术语、体系架构、参考模型等第一批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已陆续发布。共性技术类标准聚焦于物联网标识、安全等,物联网标识方面的主要进展包括物联网标识体系的建立以及 Ecode 相关标准的制定;物联网安全方面,物

146、联网安全参考模型及通用要求、物联网感知终端应用安全、物联网感知层网关安全、物联网数据传输安全、物联网感知层接入通信网安全 5 项物联网安全国家标准已正式发布。感知类标准目前存在小、杂、散的问题,需尽快突破关键技术;网络类标准相对成熟,基本可以满足初期物联网应用发展需求,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需不断地对现有标准进行优化增强;服务支撑类标准不是现阶段标准研制的重点方向,但随着物联网与云计算、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与深入,有待继续完善现有的物联网应用支撑标准;应用层标准方面,现有标准条块分割现象突出,多数物联网应用领域标准缺失严重,需加强标准组织之间的协调,并启动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 基础

147、类标准物联网基础类标准包括总体标准、标识标准和安全标准等。其中总体标准是物联网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和指导性文件,负责对物联网通用系统体系结构、技术参考模型、数据体系结构设计、测试、术语等重要基础性技术进行规范;标识标准为物联网应用提供统一的编码标识;安全标准针对物联网的需求对网络安全、系统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进行规范。1 基础类总体标准物联网基础类总体标准包括规范物联网的总体性、通用性、指导性、指南性标准,是公共物联网、各行业物联网必须遵循的标准,也是公共物联网、各行业物联网可以直接引用的标准。基础类标准进展如表所示。46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标准组织基础类总体标准情况ISO/IE

148、CISO/IEC JTC1 于 2016 年成立 SC41(物联网及相关技术分技术委员会),负责物联网及相关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SC41 下设 3 个工作组和 7 个特设组,分别为 WG3(物联网架构工作组)、WG4(物联网互操作工作组)和 WG5(物联网应用工作组),以及 AHG7(可穿戴设备研究组)、AHG14(商业计划特设组)、AHG15(沟通和外联特设组)、AHG16(参考架构和词汇协调研究组)、AHG17(物联网服务的社会和人为因素研究组)、AHG18(物联网和区块链集成研究组)、AHG19(基于物联网参考架构实现特定上下文解决方案 / 系统架构研究组)。截止到 2019 年 4

149、月,ISO/IEC JTC1/SC41 共发布的标准和技术报告共 20 项,其中由我国主导的 ISO/IEC 30141物联网(IoT) 参考体系结构和 ISO/IEC 20924物联网(IoT) 词汇于 2018 年 8 月正式发布。ITU-TITU-T SG13( 包括移动和下一代网络 NGN 在内的未来网络工作组 ) 主要从 NGN 的角度对物联网展开研究,主要涉及泛在网络需求和架构研究、支持标签应用的需求和架构研究等。ITU-T 于 2015 年成立 SG20(物联网和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专门从事物联网和智慧城市标准工作。SG20 下设 7 个课题,其中 SG20 Q3 主要研究物联

150、网和智慧城市架构、管理、协议和服务质量;SG20 Q5 研究新兴技术的术语和定义。Industry 4.0Industry 4.0 成立于 2013 年 4 月,研究范畴包括基于物联网的工业 4.0 需求、用例、架构、安全和标准体系等。目前已发布工业 4.0 参考架构模型(Reference Architecture Model Industry 4.0),以及工业 4.0 标准路图(The German Standardization Roadmap for Industry 4.0)。AIOTI欧盟于 2015 年 4 月成立 AIOTI,截至目前已发布高层架构(High Level Ar

151、chitecture),物联网标准框架(IoT LSP Standard Framework Concepts),语义互操作(Semantic Interoperability)等标准。NISTNIST 于 2016 年 5 月发布了 Framework for Cyber-Physical Systems V1.0 版本,给出了物理信息系统 CPS 框架。ETSIETSI 于 2009 年成立 M2M TC,开展应用无关的统一 M2M 解决方案的业务需求分析,网络体系架构定义和数据模型、接口和过程设计等工作。IEEEIEEE 于 2014 年 6 月成立 P2413 工作组,启动研究物联网参

152、考架构框架方面的研究。W3CW3C 于 2016 年 12 月成立 Web of Things 工作组,开展总体架构类标准制定。截止到 2019年 5 月,WoT 工作组已经发布 5 份文档,包括 WoT 架构、WoT 物体描述、WoT 绑定模板、WoT 编程 API 和 WoT 安全与隐私指南。OneM2MOneM2M 自 2017 年起,将其发布的标准与 ITU-T SG20 工作组进行标准转化,其总体标准已更新至第二版本,其中涉及总体架构类标准包括:通用业务层能力集的需求及用例、基于该体系架构(开放接口和协议)的协议 /APIs/ 标准、信息模型和数据管理(包括存储和署名 / 通知功能)

153、。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国家物联网基础工作组下成立总体项目组,研制我国物联网术语、架构、物联网评价等标准。工业互联网联盟(IIC)IIC 在物联网架构研究方面,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参考架构(Industrial Internet Reference Architecture)、术语等技术文档。47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2 基础类标识标准物联网编码标识技术作为物联网最为基础的关键技术,编码标识技术体系由编码(代码)、数据载体、数据协议、信息系统、网络解析、发现服务、应用等共同构成的完整技术体系。物联网中的编码标识已成为当前的焦点和热点问题,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尝试提出一种适合于物联

154、网应用的编码。我国物联网编码标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编码标识不统一,方案不兼容,无法实现跨行业、跨平台、规模化的物联网应用。当前物联网标识相关的标准情况如表所示。标准组织基础类标识标准情况ISO/IECISO/IEC JTC1下设与编码标识相关的分委会包括SC2 (编码字符集) 、 SC6 (OID标识与解析) 、SC34(文档描述和处理语言)、SC32(数据管理和互换)、SC29(声音图像多媒体和超媒体信息的编码)、SC31(自动识别和数据捕获技术)、SC17(卡与个人标识)和 SC24(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和环境数据表示)等。目前 MCODE 已列入 ISO 标准,制定了比较完整的标准体系。OI

155、D 是 ISO/IEC 8824 和 ISO/IEC 9834 系列标准中定义的一种标识体系,其目的是实现在开放系统互联(OSI)中对“对象”的唯一标识。ITU-TITU-T 下设与编码标识相关的研究组包括 SG16、SG17 和 SG20。SG16 Q21 和 Q22 进行标识研究,主要给出了针对标识应用的需求和高层架构;SG17 Q10/17 开展身份管理架构和机制研究,Q12/17 开展抽象语法标记(ASN.1)、对象标识(OIDs)及注册;SG20 Q6 进行安全、隐私、信任和标识等方面的标准化研究。W3CW3C DID(分布式标识符)工作组成立于 2019 年 9 月,主要任务是制定

156、 DID 规范,DID 规范包括对 DID URL 方案标识符、数据模型、DID 文件语法等的标准化。OneM2MOneM2M 自 2017 年起,将其发布的标准与 ITU-T SG20 工作组进行标准转化,其总体标准已更新至第二版本,其中涉及基础标识类标准包括设备和应用识别和命名。ETSIETSI 于 2009 年成立 M2M TC,主要开展的标识工作内容包括 M2M 设备标识、名址体系等。EPCglobalEPCglobal 提出的电子产品编码标准是 RFID 技术领域普遍采用的标识编码标准。EPCglobal在物品标识解析方面,制定了 EPCglobal 标准体系,并建设 ONS 应用系

157、统,在物流行业有广泛应用。IETFIETF 制定了互联网的域名解析系统(DNS)、IPv4/IPv6 的相关标准。IETF 还定义了将终端标识与地址分离开的主机标识协议 HIP(Host Identity Protocol),这是一种基于公开密钥的地址空间机制。OGCOGC 推出了 Sensor Model Language、Transducer Markup Language、Observation and Measurement 等一系列描述传感器行为、传感器数据、观测过程的语言标准。3GPP3GPP 中涉及标识的研究内容主要是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标识解析,主要启动了对 eSIM 的标准化,

158、以适应物联网中海量终端的标识下发、嵌入式标识安全等需求。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CCSA TC10(物联网技术委员会)开展的标识工作内容包括泛在网络标识、解析与寻址体系。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WGSN)WGSN 下设 PG5(标识专项组)负责制定传感器网络标识技术标准,包括传感节点标识符编码和解析、标识符注册、标识符管理等。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下设标识项目组,研制我国物联网编码标识基础技术标准。工业互联网联盟(IIC)IIC 在物联网标识方面,启动了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架构白皮书,已发布集装箱、船舶、汽车零部件、家用电器、线缆

159、五个领域的标识编码规范。48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3 基础类安全标准物联网是基于现有网络将物联系起来, 因此决定了它的安全问题既同现有网络安全密切联系, 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除了传统的安全问题,针对物联网特殊的安全需求,不同的安全组织已经开展了相关工作。但总体来说还处在探索阶段,各个标准组织主要从各自领域进行安全标准研究,缺乏针对物联网系统安全的技术标准分析研究。物联网安全相关标准情况如表所示。标准组织基础类安全标准情况ISO/IECISO/IEC JTC1/SC27 负责制定网络安全国际标准,下设五个工作组,即 WG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工作组)、WG2(密码与安全机制工作组)、

160、WG3(安全评估工作组)、WG4(安全控制与服务工作组)和 WG5(身份管理与隐私工作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物联网安全体系架构、加密轻量化、认证、隐私管理等安全技术。如 ISO/IEC 29192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轻量级加密、ISO/IEC 27030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指南等。ITU-TITU-T SG17 负责物联网安全、身份管理、安全架构等方面的工作,规划了物联网安全系列标准 ITU-T X.1360-X.1369,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X.1361基于网关模型的物联网安全框架和 X.1362物联网环境的简单加密规程。SG20 Q6 聚焦于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安全标准,已

161、发布 ITU-T Y.4103物联网应用的通用要求、ITU-T Y.4115物联网设备能力开放的参考架构、ITU-T Y.4119基于物联网的自动应急响应系统的要求和能力框架和 ITU-T Y.4205物联网相关众包系统的要求和参考模型。IEEEIEEE 的各种接入技术都在 MAC 层定义了数据安全传输机制,如 802.3、802.11 使用的 802.1X 及802.15.4 提供的三级安全性。OneM2MOneM2M 目前已经发布 Release 5 版本系列协议,涉及以下安全标准:安全和隐私方面(身份验证、加密、健全认证)。GSMAGSMA 为物联网技术和服务提供者在构建安全产品时提供一

162、系列安全指南,包括物联网安全指南概述、物联网终端生态系统安全指南、物联网服务生态系统安全指南、运营商物联网安全指南。ETSIETSI M2M TC 在安全领域重点开展研究机器类通信安全,主要的研究成果包括 TS 102 689 需求规范明确提出可信环境和完整性验证需求、 私密性需求等;TS 106 690功能架构明确了各层安全功能需求;TR 103 167 专门分析应用层安全威胁。ETSI 于 2019 年 2 月发布了第一个消费物联网安全标准 TS 103 645消费类物联网安全,建立了联网消费类设备的安全基线,为未来物联网认证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EPCglobalEPCglobal 定义的

163、读写器协议,为读写器和其控制器提供了标准的网络接口,并将读写器协议分为三层,在消息层实现安全保障。IETFIETF 主要研究 IP 网络中的授权、认证、审计等协议标准,如 IPSec 协议、IP 安全策略、PKI、传输层安全协议等。具体在 DICE 工作组中,进行对受限环境下传输层安全 DTLS 的标准化;在 ACE 工作组中,开展受限环境下认证与授权协议的研究;在 OAuth 工作组中,进行对 Web 开放服务中认证授权机制的标准化。3GPP3GPP下设SA3工作组, 针对物联网安全相关的主题 (机器类通信MTC、 机器与机器M2M、 蜂窝物联网)开展研究,制定了 TS 33.187、TR

164、33.812、TR 33.860 等规范。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CCSA TC8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委员会) 下设四个工作组, 即WG1 (有线网络安全工作组) 、 WG2 (无线网络安全工作组)、WG3(安全管理工作组)和 WG4(安全基础工作组)。已发布行业标准包括面向物联网的蜂窝窄带接入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物联网感知层协议安全技术要求、物联网感知通信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物联网终端嵌入式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等。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WGSN)WGSN 下设 PG6(安全专项组)负责制定传感器网络信息安全标准,已发布国家标准包括信息技术 传感器网络 第 601 部分:信息

165、安全:通用技术规范、信息技术 传感器网络 第 602 部分:信息安全:低速率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和应用支持子层安全规范等。49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感知类标准感知类标准是物联网标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它是物联网特有的一类标准,感知类标准要面对各类被感知的对象,涉及信息技术之外的多种技术,由于复杂性、多样性、边缘性、多领域性造成的难度是很突出的,其核心标准亟待突破。感知类标准主要包括传感器、多媒体、条码、射频识别、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标准。当前主要相关的标准组织包括 ISO、IEC、EPCglobal、IEEE、WGSN 和电子标签工作组等。感知类标准进展情况如表所示。全国信息安全标准

166、化委员会(SAC/TC260)全国安标委负责组织开展国内信息安全有关的标准化技术工作,包括安全技术、安全机制、安全服务、安全管理、安全评估等领域。2018 年发布 5 项物联网安全国家标准,分别为信息安全技术 物联网安全参考模型及通用要求、信息安全技术 物联网感知终端应用安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 物联网感知层网关安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 物联网感知层接入通信网的安全要求和信息安全技术 物联网数据传输安全技术要求。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下设“安全项目组”,研制我国物联网安全国家标准。物联网信息安全参考模型及通用要求对物联网信息安全参考模型和通用要求进行规范,目前已发

167、布。工业互联网联盟(IIC)IIC在工业物联网安全方面, 于2016年发布了 工业物联网安全参考框架 , 规定了自身安全性、 隐私权、弹性、可靠性、保他安全性五大特性。标准组织物联网感知类标准总体情况ISO/IECISO/IEC JTC1/SC31 负责制定条形码、二维码、RFID 技术和应用标准。ISO/IEC JTC1/SC37 负责制定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标准。ITU-TITU-T 启动了关于标识系统网络特性的面向全球的标准,利用存储在 RFID 电子标签、一维和二维条码中的 ID 号触发相关的网络信息服务。IEEEIEEE 1451 定义了智能传感器内部的智能变送器接口模块 SMT 和网络

168、适配处理器模块 NCAP 之间的软硬件接口。CENCENELECCEN 下设 CEN/TC294(仪表通信委员会)、CEN/TC237(燃气表技术委员会)、CEN/TC92(水表技术委员会)和 CEN/TC176(热量表技术委员会),负责各类传感表计相关标准研究工作。CEN、CENELEC 和 ETSI 共同成立 CEN/CLC/ETSI/SMCG,主要工作重点为智慧仪表标准工作。ETSIETSI TG34 负责分析 RFID 产品及服务需求,制订欧洲 RFID 相关频谱、兼容性等标准。SAC/TC124、SAC/TC78、SAC/TC103 和SAC/TC104我国仪器仪表及敏感器件行业与传

169、感器直接相关的技术标准共有约 540 余项,分别由 SAC/TC124 工业过程测量控制、SAC/TC78 半导体器件、SAC/TC103 光学和光学仪器、SAC/TC104 电工测量仪器、SAC/TC122 试验机、SAC/TC338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电器设备安全,以及机械、电子、医疗等十几个行业标委会和行业归口单位制定。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全国信标委物联网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SC41)目前在研的感知层标准包括:物联网感知控制设备接入总体要求、面向感知设备接入的网关技术要求、基于 IP 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协议一致性规范等 4 项国家标准。全国信标委

170、生物特征识别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SC37)负责制定生物特征识别的公共文档框架、数据交换格式、性能测试等标准。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WGSN)WGSN 工作组负责制定传感器的接口标准,定义数据采集信号接口和数据接口。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AVS)AVS工作组负责制定音频、 视频、 多媒体和超媒体信息编码、 压缩、 解压缩、 处理和表示等共性技术标准。50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网络传输类标准为了适应在特定场景下的物联网需求,国内外主要标准组织展开了针对物联网应用的新型接入技术和优化的网络技术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物联网网络传输类标准情况如表所示。标准组织物联

171、网网络传输类标准总体情况ISO/IECISO/IEC JTC/SC6 负责研究电信与系统间信息交换,包括无线局域网、时间敏感性网络、泛在网等。ITU-TITU-T SG13负责研究下一代网络 (NGN) 支持泛在网络、 泛在传感器网络的需求, 网络架构等标准工作。ITU-T SG20 课题 Q1 负责研究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端到端连接性、网络、互通、基础设施、大数据等。ETSIETSI M2M TC 在网络传输方面重点研究为 M2M 应用提供 M2M 服务的网络功能体系结构,包括定义新的功能实体等。OneM2MOneM2M 下设需求 REQ、体系架构 ARC、协议 PRO 等工作组,目前已经发布

172、 Release 5 版本系列协议,网络传输类包括应用发现及可达性的标准。IEEEIEEE 802.1 对传统以太网的竞争接入技术进行优化,以满足时间敏感性场景需求。IEEE 802.3 针对工业场景的需求,在实时性、数据线供电、单根双绞线传输等方面对传统的以太网技术进行增强。IEEE 802.15.4 定义了低速率无线个域网(LR-WPAN)的协议,规定了 LR-WPAN 的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IEEE 802.11 制定无线局域网接入标准,IEEE 802.11ah 定义了 1GHz 以下频段操作,针对物联网应用场景的低功率广域无线传输技术。IEEE P1901 对于电力行业需求直接的电

173、力线通信 PLC 技术进行标准化,发布了宽带高速率和窄带低速率两套标准。IETFIETF RoLL 工作组为 RPL 协议“低功耗和有损网络的 IPv6 路由协议”(RFC 6550)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扩展,包括各种路由度量、目标函数和组播。IETF 6Lo 工作组定义了适合于受限无线电链路的 IPv6 适配层和报头压缩,包括 IEEE 802.15.4 链路、低功率蓝牙、ITU-T G.9959 等接入技术。IETF 6TiSCH 工作组定义了 IEEE 802.15.4e 在 TSCH 模式(即支持一定实时性的无线个域网)下承载IPv6 的传输机制。IETF DetNet 工作组关注第 3

174、层网络,与负责第 2 层网络的 IEEE 802.1 TSN 合作定义了共同的体系结构,提供有边界保障的延迟、丢失和抖动以及高可靠性。OGCOGC 提出了传感器 WEB 网络实现的 SWE 框架协议,为传感器定义网络层接口标准。3GPP3GPP SA 各工作组先后研究了蜂窝物联网、车联网以及 5G mMTC、5G uRLLC 对业务需求、场景、对 3GPP 网络的影响,以及网络实现通信的方案。3GPP GERAN 和 3GPP RAN 各工作组研究无线接入网络 MTC 增强技术。在 Release 13-Release 15标准中,陆续完成面向低功耗广域无线场景的 EC-GSM、NB-IoT

175、和 eMTC 的标准化。此外,面向 5G的海量机器通信技术(mMTC)和超高可靠超低时延技术(uRLLC)正在标准化过程中。3GPP CT 各工作组对现有 3GPP 网络核心网协议,如 NAS 协议、MAP 协议、S6a/d 协议、GTP-C 协议、MBMS/CBC 协议,以及外部网络交互协议进行评估,并对相关协议进行更新及维护以支持蜂窝物联网和车联网。51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服务支撑类标准物联网服务支撑类标准包括数据服务、支撑平台、运维管理、资源交换标准。数据服务标准是指数据接入、数据存储、数据融合、数据处理、服务管理等标准。支撑平台标准是指设备管理、用户管理、配置管理、计费

176、管理等标准。运维管理标准是指物联网系统的运行监控、故障诊断和优化管理等标准,也涉及系统相关的技术、安全等合规性管理标准。资源交换标准是指物联网系统与外部系统信息共享与交换方面的标准。目前海量存储、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SOA 等技术标准可为物联网应用支撑提供帮助,但针对物联网应用的支撑标准需求分析及现有标准评估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现有标准组织针对数据接入、设备管理、运行监控方面有相关研究,但缺乏对于系统合规性以及其他方面的管理研究。我国为了推动物联网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已经开始进行物联网资源交换相关研究。服务支撑类标准情况如表所示。LoRa 联盟LoRa 联盟于 2015 年 6 月发布了

177、针对远距离低功耗的 LoRaWAN Release 1.0 版本,适用于传感器、基站和网络服务提供商。ZigBee 联盟Zigbee 联盟在 IEEE 802.15.4 的基础上定义了高层通信协议,用于指导厂商开发可靠安全、低速低功耗的短距离无线传输芯片设备。Thread 联盟Thread 联盟于 2015 年 7 月发布 Thread specification 1.0 版本,这是一种基于 IP 的低功耗物联网通信协议,可支持 250 个以上设备同时联网。ISAISA 基于 IEEE 802.15.4 制定 ISA100.11a(IEC 62734),包括工业无线的网络构架、共存性、健壮性、

178、与有线现场网络的互操作性等内容,是工业级无线传感器网络。HART 通信基金会WirelessHART是用于过程自动化的无线网状网络通信协议, 包括HART协议 (IEC 61158) 、 EDDL (IEC 61804-3)、IEEE 802.15.4 无线电和跳频、扩频和网状网络技术。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CCSA TC10 下设 WG3 工作组,负责研究支持 M2M 通信的移动网络技术、下一代网络(NGN)支持泛在网络需求、泛在网 IPv6 相关技术等标准。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全国信标委下设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宽带无线 IP 标准工作组、无线个域网标准

179、工作组等,研究制定传感器网络、信息交换局域网、无线个域网方面的标准。全国信标委物联网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SC41)下设网络通信工作组。目前工作组在研国家标准 8 项,行业标准 3 项,为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的系列标准,包括磁域网空中接口、磁域网无线充电控制协议、基于 IP 的无线网络接入要求等。标准组织物联网服务支撑类标准总体情况ISO/IECISO/IEC JTC1/SC41 下设 WG4 工作组(物联网互操作工作组),负责中间件相关标准制定工作。ITU-TITU-T SG20 下设课题 Q4 负责研究物联网的应用和服务。已发布标准有:ITU-T F.744 描述了传感网网络

180、中间件的服务和要求,并阐述了 USN 中间件的功能模型;ITU-T Y.2234 和 ITU-T Y.2201 分别描述了关于下一代网络(NGN)的开放业务环境能力、要求和性能。OneM2MOneM2M 制定的平台类标准包括互操作性、数据收集(用于收费及统计目的)、远程管理、终端 /模块和通用用例等方面。ETSIETSI 开展对物联网应用实例的研究,分析通信网络为支持 M2M 服务在功能和能力方面的增强,具体包括 eHealth、用户互联、城市自动化、汽车应用和智能电网等。IETFCORE 工作组定义了针对受限网络的轻量级应用层协议 CoAP,以解决 HTTP 开销大不适应物联网场景的问题。J

181、SON 工作组定义了用于描述结构化数据的格式规则。CBOR 工作组定义了一种类似于 JSON,但针对受限设备,采用二进制的对象描述语言,以节省开销。OASISOASIS 在 XML、Web Service、SOA、MQTT、云计算和安全等方面制定了多项标准,对物联网应用服务产生了深远影响。52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行业应用类标准随着物联网向具体行业领域逐步渗透,制定面向具体行业的物联网标准就显得更为迫切。自 2011 年以来,在公共安全、交通、环保、农业、林业、医疗和纺织领域,我国陆续成立了社会公共安全行业物联网应用标准工作组、物联网交通领域应用标准工作组、环保物联网行业应用标准

182、工作组、农业物联网行业应用标准工作组、林业物联网行业应用标准工作组、医疗与健康物联网应用标准工作组、纺织服装物联网应用标准工作组共 7 个国家级物联网行业应用标准工作组,开展相关领域行业应用类标准的研制工作。1 公共安全领域物联网标准2011 年 3 月,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牵头成立社会公共安全行业物联网应用标准工作组,开始制定面向公安系统的标准体系。公共安全物联网领域主要开展了基础标准(如术语、测试)、安全类标准(如感知层安全导则、物联网等保、终端防护、感知数据传输安全)和应用类标准(如汽车电子标识、警用物资监管、图像联网深度智能应用)。2 交通领域物联网标准2003 年,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

183、会批准成立“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TS),率先开展物联网技术在交通领域应用的基础性标准建设工作。2012 年 1 月,物联网交通领域应用标准工作组成立,工作组主要研究领域从智能交通扩展到覆盖包括道路、水路、民航、铁路等在内的整个大交通领域,目前已完成工业车辆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交通运输 物联网标识规则、交通运输 物联网标识应用分类及编码等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标准。3 环保领域物联网标准环保物联网行业应用标准工作组由国家生态环境部牵头成立。2017 年,环保物联网行业应用标准工作组发布环保物联网 总体框架、环保物联网 术语、环保物联网 标准化工作指南三项行业标准,为环保

184、物联网标准制订、术语定义、应用开发等提供指导和依据。目前,工作组的研究范围围绕环保物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展开,包括环境质量实时监测、污染源自动监控、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危险源监管等领域,在研的环保物联网标准包括环保物联网感知设备技术规范、环保物联网感知设备位置编码规范、环保物联网接入设备技术规范、环保物联网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监控系统采集、传输与处理技术导则、环保物联网危险化学品监控系统采集、传输与处理技术导则和环保物联网放射源监控系统采集、传输与处理技术导则。OMAOMA 定义了与系统无关的、开放的,使各种应用和业务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终端上实现互联互通的标准。主要包括融合的个人网络服务(C

185、PNS)、设备管理协议((OMA-DM)、轻量级 M2M 协议(LWM2M)、开放连接管理 API(OpenCMAPI)和客户端 API 框架(GoAPI)。AllSeen 联盟AllSeen 联盟基于高通公司的近距离 P2P 通讯技术,建立开源物联网协议框架 AllJoyn,定义了使连接设备之间进行互操作的通用软件框架和系统服务核心集。OPC 基金会OPC 基金会提出了 OPC UA 跨平台通信协议,定义了一种集成的地址空间和信息模型,可以显示过程数据、报警、历史数据以及完成程序调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CCSA TC10 下设 WG2 工作组,负责物流信息 M2M 技术、煤矿安全

186、生产与监控、汽车信息化、智能环境预警系统、医疗健康监测系统、无线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等应用场景分析。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全国信标委 SOA 分技术委员会,负责面向服务的架构(SOA)、Web 服务、云计算技术、中间件领域的标准工作。全国信标委物联网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SC41)正开展物联网系统互操作、物联网关键支撑技术方面的标准研制,在研的标准有物联网 系统互操作性 第 1 部分:框架、物联网 系统互操作性 第 2 部分:网络连通性、物联网 边缘计算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等。全国信标委下设云计算标准工作组,负责云计算领域的基础、技术、产品、

187、测评、服务、系统和装备的标准研制。全国信标委下设大数据标准工作组,负责制定和完善我国大数据领域标准体系,组织开展大数据相关技术和标准研究。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WGSN)WGSN 工作组开展了面向大型建筑节能监控的传感器网络系统技术要求、机场围界传感器网络防入侵系统技术要求等标准的研制。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开展了物联网信息共享和交换系列标准、协同信息处理、感知对象信息融合模型的研究。目前已发布物联网信息共享和交换总体要求、总体架构、数据格式、数据接口等标准。53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4 农业领域物联网标准农业物联网行业应用标准工作组由国家农业部牵头成立

188、, 负责研制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标准, 并组织实施。目前,工作组正开展设施农业物联网感知数据描述标准、农机物联网数据传输与交换标准、大田种植物联网终端设备技术标准、畜禽、水产养殖传感设备技术规范等 13 项农业物联网相关标准化工作,研究范围涵盖设施农业物联网、农机物联网、大田种植物联网、畜禽、水产养殖物联网领域。5 林业领域物联网标准林业物联网行业应用标准工作组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牵头成立,负责林业物联网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2013 年开始,工作组先后开展了林业物联网体系结构标准、林业物联网传感设备标准、林业物联网移动终端标准、林业物联网组网设备标准、林业物联网信息安全标准等的

189、研制,发布了林业物联网 第 1 部分:体系结构、林业物联网 第 2 部分:术语、林业物联网 第 3 部分: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要求、林业物联网 第 4 部分:手持式智能终端通用规范等共 7 项林业物联网标准。6 医疗领域物联网标准2016 年 6 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牵头成立医疗与健康物联网应用标准工作组。工作组负责研制物联网在医疗与健康领域的应用标准并组织实施;按照物联网在医疗与健康应用的需要和产业的发展需求,对物联网标准体系进行补充完善;与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进行沟通衔接,反映物联网在医疗与健康领域应用的标准化需求,做好基础标准与应用标准的衔接和协调工作。目前,医疗健康物联网领域开展

190、了医疗健康物联网应用系统体系结构与通用技术要求 、 医疗健康物联网人体感知信息融合模型 等总体类标准, 对医疗健康物联网进行基础定义和顶层架构设计;启动了医疗健康物联网感知设备数据命名表总则以及体温计、心电测量仪、血氧仪、血糖仪等感知设备数据命名表等共数据采集层的 8 项标准,对感知设备在数据交换过程中所涉及的数据进行规范性定义;医疗健康物联网可信电子病案追溯管理技术规范等管理类标准也正在研制中。7 纺织领域物联网标准纺织服装物联网应用标准工作组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牵头组建,于 2016 年 6 月经国标委批准正式成立。其宗旨是推进纺织服装行业物联网及其相关领域标准体系建设与相关标准研制工作。

191、目前,工作组重点研制纺织行业物联网应用标准,开展产品信息可追溯体系相关标准研制,以及纺织企业物联网消防、纺织物联网金融、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产品等相关标准研制。此外,在智能制造专项的支持和纺织工业联合会的推动下,纺织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取得初步进展,开展了纺织智能制造 参考体系结构、纺织智能制造 对象统一描述信息模型、纺织智能制造 对象统一编码与标识、经编织造数字化车间通用要求等一系列纺织智能制造标准研究与试验验证工作。54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1. 中国物联网产业政策动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基本建立了中央整体规划、部委专项扶持和地方全面落实的物联网政策体系,政策驱

192、动已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最强动力。“十二五”期间,中国政府不断加强对物联网发展的顶层设计,国务院和各部委相继出台政策文件,对于提振产业信心、推动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在顶层设计方面,国务院于 2013 年 2月发布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全局性角度出发对物联网发展进行系统考虑,明确了发展目标和下一阶段发展思路。在组织机制方面,全国建立物联网发展部级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到“十三五”伊始,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信息通信业“十三五”规划物联网分册,回顾了“十二五”发展成效,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到 2020 年,基本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

193、包含感知制造、网络传输、智能信息服务在内的总体产业规模突破 1.5 万亿元,推进物联网感知设施规划布局,公众网络 M2M 连接数突破 17 亿。物联网技术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适应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初步形成,物联网规模应用不断拓展,泛在安全的物联网体系基本成型。2019 年以来,我国加快优化物联网连接环境,推动 IPv6、NB-IoT、5G 等网络建设,促进物联网步入实质性的快速发展阶段。4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 2019 年 IPv6 网络就绪专项行动的通知正式发布,推进 IPv6 在网络各环节的部署和应用,为物联网等业务预留位址空间,提升数据容纳量。2019 年 4 月 19

194、日,工信部、国资委两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深入推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 专项行动的通知,指出要进一步升级 NB-IoT 网络能力,持续完善 NB-IoT 网络覆盖,建立移动物联网发展监测体系,促进各地 NB-IoT 应用和产业发展。同时,政策聚焦车联网、工业物联网等重点领域应用,生态布局进一步优化。以车联网为例,2019 年 5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支持创建江苏(无锡)车联网先导区。工信部明确,先导区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实现规模部署 C-V2X 网络、路侧单元,装配一定规模的车载终端,完成重点区域交通设施车联网功能改造和核心系统能力提升,丰富车联网应用场

195、景。中央和各部委近十年间通过发布发展规划、政府报告、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等形式,密集出台物联网相关政策,涵盖了技术研发、应用推广、标准制定、产业发展各个方面,汇总见表所示。PART 7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序号颁布部门文件名称主要内容颁布时间1国务院2010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专门提及物联网。2010 年 3 月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被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 年 10 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纲要把物联网确定为推动跨越发展的重点领域。2011 年

196、3 月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 2015 年,要突破一批核心技术, 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打造较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2013 年 2 月国务院中国制造 2025提出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2015 年 5 月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三五”规划将全面落地,助力物联网行业加速发展。物联网智能化已经不再局限于小型设备阶段,而是进入到完整的智能工业化领域。2016 年 7 月55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1国务院“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推进物联网感知设施规划布局,实施物联网重点应用示范工程,推进物

197、联网应用区域试点,深化物联网在城市基础设施、生产经营等环节中的应用。2016 年 12 月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 +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工程、标准研制及试验验证工程等七大工程。2017 年 11 月2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委办工二联函 2010 105号、标委办工二函 2011 164 号、标委办工二联 2012 69 号成立了物联网国家标准推进组、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等组织,推进物联网标准化工作。2010 年 10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包括:物

198、联网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标准研究与制订、应用示范与推广、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的项目。2011 年 4 月科技部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推动物联网科技产业化工程,并促进物联网在相关产业的应用。2011 年 7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物联网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2011 年 11 月国家发改委关于组织实施 2012 年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专项的通知2012 年国家发改委物联网专项投资规模有望达到 6 亿元。2012 年 5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2 2020)提出将加大对示范区内物联网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加

199、强税收政策扶持。2012 年 8 月国家发改委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3 2015)提出顶层设计、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产业支撑、商业模式、安全保障、政府扶持、法律法规、人才培养 10 个专项行动计划。2013 年 9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大力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2012 年 12 月国家发改委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切实加强智慧城市组织领导、工作推进、任务落实,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推进。2014 年 8 月工信部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 2020 年)明确了物联网产业“十三五”的发展目标,提出强化产业生态布局,

200、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完善标准体系,推动物联网规模应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等具体任务。2016 年 12 月工信部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建设广覆盖、大连接、低能耗移动物联网(NB-IoT)基础设施。2017 年 6 月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 2020 年)提出到 2020 年底,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具体包括 10 大项 36 项具体行动方案。2018 年 5 月工信部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 2020 年,实现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跨行业融合取得突破,具备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实现

201、特定场景规模应用。2018 年 12 月工信部、国资委关于开展深入推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 专项行动的通知进一步升级 NB-IoT 网络能力,持续完善 NB-IoT 网络覆盖,建立移动物联网发展监测体系,促进各地 NB-IoT 应用和产业发展。2019 年 4 月工信部关于推动 5G 加快发展的通知在 5G 网络建设、应用推广、技术发展、安全保障和组织实施多方面进行全面部署,可以看作是2020 年度中国 5G 发展的“总纲领”。2020 年 3 月工信部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提出到 2020 年底,NB-IoT 网络实现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普遍覆盖,重点区域深

202、度覆盖;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 12 亿;打造一批NB-IoT 应用标杆工程和 NB-IoT百万级连接规模应用场景。2020 年 5 月56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2. 地方政府物联网产业政策推进措施为响应和配合国家关于物联网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规划,全国各地政府也积极营造物联网产业发展有利环境,以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措施推动地方物联网发展。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如广州等城市依托科技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政策、资金、人才等资源,并成立专项小组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二是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各地方政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财政资金对物联网项目的支持,如深圳、无锡等城市设立了地方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

203、资金;三是鼓励拓宽投融资渠道,如上海、成都等城市制定政策支持物联网企业的债券融资和上市融资,并对成功融资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四是重点支持物联网科技攻关, 各地方政府积极推动联合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发展, 加快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五是加强人才培养,物联网专项人才成为各地方政府人才战略的重要对象。国内主要城市物联网政策汇总见表所示。发布地区文件名称主要内容发布时间广东省关于建设智慧广州的实施意见建成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国际枢纽、城市运行感知网络和智能化管理服务系统。在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通信网络、高端软件、智能终端、智能处理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2012 年 9 月广东省物联网发展规划(

204、20132020年)提出到 2020 年,全省物联网发展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物联网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广泛应用,在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珠三角智慧城市群,基本建成“智慧广东”。2013 年 11 月深圳市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集成电路等产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成为创新、活跃、高端的全国信息经济引领示范区。2016 年 8 月深圳市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 提出到 2020 年,全市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活

205、跃,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扶持 50 个典型应用项目,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应用标杆;工业互联网生态基本形成,创建 1 个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2018 年 7 月深圳市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提升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供给能力、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推进网络基础建设、促进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环境建设工程、提升工业互联网核心技术和产业支撑能力等配套政策措施。2018 年 7 月北京市智慧北京行动纲要实施“智慧北京”八大行动计划,建成泛在、融合、智能、可信的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人口精准管理、交通智能监管

206、、资源科学调配、安全切实保障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2012 年 3 月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实施意见提出到 2025 年,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全面建成,适应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法律环境和信用环境全面建立,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全面实现网络化创新,“互联网 +”成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2016 年 1 月北京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 2020 年)提出到 2020 年,北京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实现“535”总体部署。包括实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北京)节点和20 个以上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等五个目标,开展基础设施与

207、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三个行动,实施网络建设等五大工程。2018 年 12 月上海市上海市推进“互联网 +”行动实施意见提出互联网 + 研发设计、虚拟生产、协同制造、供应链、智能终端、智能家居、公共安全、城市基础设施、电子政务等 21 专项行动。2016 年 2 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企业上市推荐指引重点推荐包括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电子信息、下一代信息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新兴软件、互联网、物联网和智能硬件企业。2019 年 3 月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智能装备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到 2020 年,力争把宁波打造成为全省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智能装备生产及服务产业基地和国家

208、重要的基于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应用的示范区。2015 年 6 月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 2020 年,全市规上物联网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 1800亿元,产业规模和应用水平全国领先,基本建成全国物联网产业中心,打造全球数字安防产业中心。2016 年 9 月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十三五” 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0 年,形成主营业务收入超 800 亿元的物联网企业领军企业1家, 超百亿的龙头企业5家以上, 超十亿骨干企业50家以上,集聚产业链核心企业 500 家以上;全省物联网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 5000 亿元。2017 年 7 月关于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高质

209、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智能网关、窄带物联网、工业过程 / 工业自动化无线网络等技术应用。2018 年 9 月57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3. 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分析通过本次调研,结合 3 年前对深圳市物联网产业的调研信息,我们可以总结出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呈现如下趋势:1 物联网产业呈现平稳快速的增长态势虽然深圳市的物联网产业整体增长维持在 20-30% 的水平,这个增速依然很高,但相比于早些年,这个速度已有所放缓,这与物联网行业的规模与基数日益增大有关,基数大了之后,增速就会自然而然的放缓;不过在新基建的驱动之下,物联网产业的需求也将逐渐释放,预计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物联网产业的增

210、长趋势都能稳定在这个区间。2 物联网行业竞争程度日益激烈这是任何一个行业都无法避免的问题,相比于早些年,物联网一片“蓝海”景象,目前在物联网这条“赛道”上,涌入了非常多的玩家,深圳市的物联网企业尤为集中,因此竞争问题变得比较突出。竞争激励就会引发行业价格战,企业毛利降低,进而进入新一轮的洗牌期。不过好在,物联网的应用场景更多的是企业级应用为主,这可以让物联网企业有更多的定制化与差异化竞争,比如说,解决同一个需求可以采用不同的产品;可以有不同的计价方法;可以做不同的地区应用;可以做不同的应用领域等等,这些都可以让企业做差异化的方案。重庆市重庆市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明确了加快传感器、 智能终

211、端、 服务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创新、加快物联网与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发展、推进标准体系建设等六大主要任务。2014 年 12 月重庆市加快传感器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 (20172020年) 提出到 2020 年,传感器产业整体达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等我国传感器主要产业基地的同等水平,成为西部地区传感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高地。2017 年 5 月福建省关于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八条措施实施“物联网 +”行动,到 2020 年新增培育一批服务全国的龙头企业和行业平台,物联网产业产值达到 1000 亿元。2017 年 11 月河南省河南省推动物联网发展 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行动指南

212、(20172020年) 提出开展面向重点领域的高性能、低成本、集成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传感器技术和产品研发,加强智能传感器设计、制造、封装与集成、多传感器集成与数据融合及可靠性领域技术研发等多项行动。2017 年 6 月江西省江西省移动物联网发展规划(20172020 年)提出到 2020 年,实现移动物联网网络部署、服务质量、技术升级的全国领先;公共平台实现世界一流、功能完善;建设国家级物联网示范应用区,应用水平全国领先;建成具有特色的国家级物联网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水平全国领先。2018 年 1 月江苏省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提出以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八大

213、重点应用示范工程),积极创新商业模式,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先行先试,探索经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传感网创新示范区。2012 年 8 月关于进一步支持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对符合文件规定的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研发、生产、运营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组织给予资助。 资助范围包括:鼓励做大做强、支持技术创新、加强应用推广和培育产业生态。2018 年 2 月广西省广西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加快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设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基本形成安全可控、具有较强竞争力、空间布局合理、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物联网产业体系。2014 年 11 月广西积极推进“互联网 +”

214、行动实施方案促进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能源、服务、农业等领域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2016 年 3 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物联网应用 “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0 年,新疆将在工业、农牧、旅游、物流等传统产业以及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领域,实施 30 项以上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2017 年 9 月58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2 物联网企业日益方案化,做越来越多的产品,平台居于核心相比于早期很多物联网企业只是做单品或者少数的几款标准化产品就想打开物联网市场的做法,现在的物联网企业都开始逐渐的

215、方案化。首先是产品与方案的数量日益增多,这在本地调研也有详细的说明,企业基于自己的优势打造出物联网的产品矩阵更加的符合市场需求其次,是物联网的行业应用,需要企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产品。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就是越来越多的物联网企业都在打造自己的物联网平台,以物联网平台为核心,提供整套物联网方案,因为物联网时代最核心的是“数据”,而平台就是数据存储与处理的核心,没有平台,就无法挖掘更多的数据价值。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市场上有一定实力的物联网供应商,都有配套的平台产品。3 系统集成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系统集成商是做 to B 类与 to G 类项目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有资质门槛以及资源渠道的要求,更

216、多物联网项目都是需要通过系统集成商来完成,此外,就是物联网技术方案商为了更快的扩张,占据市场,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不用自己直接对接客户,可以集中精力做自己擅长的环节,因而就会让利给集成商。 4 应用场景更加市场化 在本报告的前面章节,我们针对深圳市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具体分布也有详细的调研,可以发现,相较于早些年物联网的应用以政府主导为主的情况而言,目前的物联网企业更多的应用集中在企业需求,这类市场化的应用场景,这也说明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在逐渐的变化,应用场景分布结构在优化。5 消费类需求在逐渐变好很多人认为物联网是比较偏向于工业级的应用,即针对政企客户为主,在过去的几年发展中,物联网确实在工业级应

217、用已经实现了全面开花,但是,随着技术与市场的成熟,越来越多的物联网企业将目光瞄准了消费级物联网的应用,针对个人消费者市场研发了相关的产品,这在深圳市物联网企业表现的比较明显。包括智能门锁、智能音箱、手表 / 手环、智能家电等产品目前都已经有了较大的规模。6 芯片国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方面,中美摩擦之下,国产芯片更加稳定可靠;另一方面,物联网芯片,不像 PC、手机的芯片复杂,技术门槛、市场推广门槛没有那么高,深圳市也涌现了一批国产芯片玩家,在 RFID、传感器、无线通信、定位等方面都有一批国产芯片代表企业。国产芯片的出现对市场最大的改变就是降低成本,让市场更快的爆发。7 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向物联

218、网转型传统企业向物联网转型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类是,因为原来没有物联网相关业务,但是看好物联网的前景,从而转型过来;另外一类是原来从事的行业就跟物联网相关,但是并没有采用“物联网”的名头,而物联网概念起来之后,顺势而为将产品更加的物联网化,比如做通信模组、电子元器件的以及可穿戴产品等。59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8 物联网企业日益重视服务体系的搭建这个趋势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做不同的服务,可以做差异化的竞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物联网企业级的应用,有着较高程度的定制化,为了产品的后续维护与增加客户黏性,企业也在逐渐做服务体系的搭建。9 应用领域更加的聚焦与垂直因为,物联网

219、应用与互联网时代方式不同,to B 业务的拓展,以及产品的打磨,都需要对某个行业有很深的理解,知道他们有哪些痛点需求,有哪些行业规范等,这不只是深圳市物联网产业,也是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方向,大企业如此,小企业受限于精力,更是如此。10 国外市场开拓逐渐增加形成这个局面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深圳市物联网产业最大的优势是产业链完善,从各种上游元器件,到产品设计,软硬件的研发与集成,乃至代工生产,非常的完善,这个优势集合在一起就会形成成本优势,让深圳市的物联网企业相比于国外厂商更有优势。另一方面,就是物联网产业在国内面临着较为激烈的竞争,而在国外竞争相对较小,并且还能保持较好的利润。4. 深

220、圳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对策建议针对深圳市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政府部门该如何进行支持,我们提出了如下建议:1 强化物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推广部署落实 2020 年深圳政府工作报告目标,加快推动窄带物联网深度覆盖和 5G 商用,推进 NB-IoT 与 4G、5G 等物联网网络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全力构建全球领先的 5G 产业生态。加速深圳市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2025 年)的实施,建议加大对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等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放和政策扶持,推进物联网集成融合和规模化应用,进一步激发物联网应用潜力。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探索市场化运作方

221、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创新建设模式,完善投融资方式,拓宽项目投融资渠道,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基建项目建设。加强行业用户对物联网基础设施的认识和使用要求,形成行业应用与物联网基础设施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2 推进智慧城市应用场景构建与落地针对交通、金融、医疗和城市治理等物联网干预度较高领域加快开放力度,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打造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在智能交通领域,鼓励和支持第三方企业整合全市各类停车资源信息;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物联网 +AI+ 大数据 + 交通”综合解决方案的研究应用;建议政府进一步推进多区域无人驾驶应用试点示范建设。在智慧金融

222、领域,鼓励企业基于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物联网技术,优化金融服务流程、改进金融业务模式、提高风险甄别防范能力。在智慧医疗方面,推动医疗数据采集使用协同管理机制的建立,为智慧医疗发展提供基60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础数据支撑;加大康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健康管理机器人等产品的应用推广。在城市治理方面,基于云服务架构,运用地理信息、物联网、二三维一体化等技术,全面共享基础设施、感知信息、城市综合信息等资源,通过海量数据的整合处理、挖掘分析与联动管理,为应急指挥、领导决策、公众参与提供服务,实现城市管理者、市场、社会多方协同的创新型社会治理。3 加速形成围绕物联网平台的

223、应用体系鼓励大型互联网企业、 基础电信企业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物联网平台, 通过政府提供平台可信认证服务的模式,打造大中小企业梯次协同发展格局。同时围绕平台和操作系统等生态构建核心抓手,打造一批具有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能力的领军企业,营造产业协作生态。鼓励通过政府补息等方式,支持行业物联网应用数据和业务逻辑向云端平台侧迁移,构建平台能力建设与平台行业用户使用双向迭代、互促共进的创新发展体系。4 加快物联网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育统筹利用深圳市“孔雀计划”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计划,紧跟物联网发展需求,加大柔性引才工作力度,引进一批物联网领域国内外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以及优秀青年人才。开辟专门

224、渠道,探索制定个性化政策,实现感知识别、 芯片研发、 可穿戴设备、 人工智能等方面物联网高端人才的精准引进。 落实企业人力资本成本核算相关政策,激励企业、科研机构加大引进、培养和聚集高层次人才的力度。考虑到本科阶段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与市场的预期有比较大的差异,建议高校对于物联网人才的培养,需要更加的精细化以及增加学习内容的深度。同时,鼓励高校和巨头企业在深圳联合设立物联网核心专业课程和持续的专业技能培训。5 加强物联网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落地发挥深圳市企业在网络通信领域的领先优势,加快窄带物联网、低功耗广域网、异构网络融合等物联网网络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和标准研制。建立标准制定、试验验证和应用推广联合

225、工作机制,采取设立试验性物联网测试床等措施,推动跨行业、跨产业共同制定物联网标准。鼓励和发展团体标准,支持产业联盟和龙头企业牵头制定行业亟需的物联网应用标准,并推动应用类标准快速落地。支持本市企业参加物联网国际标准化,积极将自身创新成果纳入国际标准,提升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与主导权。61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作为巨头企业,在物联网领域的布局是全方位的。华为云 IoT 通过整合华为公司端边管网的产业链,不仅要做业界最佳的 IoT 联接服务,更将聚合物联网应用、硬件、产业生态,培育万物互联的黑土地,使能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在端侧,华为提供物联网设备核心的轻量化操作系

226、统 LiteOS 和 IoT 全场景芯片,供合作伙伴集成和使用;在网络侧,除了 2G-5G 外,华为还在推进 NB-IoT、eLTE 等物联网网络的建设,促进云网无缝衔接;在边缘侧,华为云 IoT 提供 IoT edge(边缘网关)、IoT edge node(边缘节点)多种边缘产品部署,支持边缘泛协议接入、本地自管理、低时延(小于 50ms);在平台侧,华为云 IoT 完成了与海思芯片、LiteOS、TOP10 主流模组的预集成,云芯协同,可实现分钟级 0 代码配置接入上云。华为云 IoT 支持提供设备接入服务、全球 SIM 联接、物联网应用构建器、IoT 数据分析服务、行业套件等类型丰富的

227、云服务,为行业数字化升级提供强力“引擎”。在应用侧,华为云 IoT 面向 IHV、ISV、物联网集成商 / 渠道商等,构建出华为云云市场。通过聚合物联网各种行业硬件和行业应用,由物联网集成商 / 渠道商基于客户场景需求从云市场中选取合适的行业硬件、行业应用,完成行业解决方案的集成与交付。 截止 2019 年底,华为云 IoT 平台联接数 2.8 亿、覆盖 50+ 行业,联络 7000+ 物联网生态合作伙伴。PART 8深圳市物联网重点企业名录62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成立于 1985 年,是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的大型通讯设备公司。中兴通讯作为国内通信技

228、术领域的巨头之一,业务集“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一体,聚焦于“运营商网络、政企业务、消费者业务”。 运营商网络:聚焦运营商网络演进需求,提供无线接入、有线接入、承载网络、核心网、电信软件系统与服务等创新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 政企业务:聚焦政企客户需求,基于“通讯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品,为政府以及企业提供各类信息化解决方案。 消费者业务:聚焦消费者的智能体验,兼顾行业需求,开发、生产和销售智能手机、移动数据终端、家庭信息终端、融合创新终端等产品,以及相关的软件应用与增值服务。中兴通讯业务数据表 20020 年 1-9 月营业收入(亿元)1088.15

229、855.13907.37741.29按业务分运营商网络637.82570.76665.84政企业务98.3192.2891.55消费者业务352.02192.1149.97净利润(亿元)45.68-69.8451.4827.12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11.91%12.75%13.83%-毛利率(按业务分)运营商网络40.04%40.37%42.61%政企业务29.25%29.24%29.16%消费者业务15.32%12.53%17.90%63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腾讯云 IoT 定位为全链接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者,近两年来陆续在物联网端 - 管

230、- 边 - 云各层次发布产品,最终形成统一的 IoT 产品矩阵对外提供服务:1)物联网开发平台 IoT explorer:能够快速实现设备对接云的协议开发,支持不同通讯模组在平台上的连接能力,以及平台连接腾讯云服务的能力。2)物联网操作系统 TecentOS tiny:主要帮助芯片模组厂商简化物联网终端开发,快速连接上云,目前已经开源。3)物联网通信 IoT Hub:主要帮助低成本、快速地实现设备 - 应用 - 云服务间的数据通信。4)低功耗广域物联服务 LPWA:构建大容量、广覆盖、高可靠的物联通讯接入服务,帮助企业高效低成本地组建物联网络。5)流量卡服务 IoT Link:集成三大运营商物

231、联卡及配套集成服务,根据企业实际场景定制优选解决方案。6)边缘计算服务:包括物联网边缘智能数据处理 IoT EIDP 和物联网边缘计算平台 IECP。前者负责为智能设备提供容器化部署服务,配合 AI 算法市场,快速实现云边协同智能应用;后者负责快速将腾讯云存储、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全等云端计算能力扩展至距离 IoT 设备数据源头最近的边缘节点,实现边缘计算需求。7)物联网安全服务 TID:主要为客户提供多安全等级、跨平台、资源占用少的物联网设备身份认证服务。8)物联网市场 IoT market:面向包括芯片、模组以及应用开发的合作伙伴,共推全链路的端到端行业解决方案。根据 2020 年 8 月

232、最新数据,在腾讯云物联网市场,已经有 300+ 不同行业优质合作伙伴入驻,500+ 芯片模组和硬件设备上架,200+ 不同行业和领域的解决方案上架,覆盖出行、家居、安防、停车等领域。腾讯云IoT的战略, 主要完成的使命包括三个方面:使物联网设备快速接入, 降低网络和计算的成本, 扩大产业生态。天然的社交基因,C2B 的能力,就是腾讯云 IoT 最具特色的一大亮点。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汇顶科技是一家基于芯片设计和软件开发的整体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亦为目前安卓阵营应用最广的生物识别解决方案供应商。汇顶科技的业务按照产品线分,可以分为生物识别、人机交互和 IoT 三大产品线。其中,生物识别产品

233、指的是应用于手机等智能终端的身份识别传感器芯片,公司主要有两大生物识别产品:屏下光学指纹产品与电容指纹产品。目前屏下光学指纹产品已经成为安卓手机品牌的旗舰产品标配,而电容指纹产品除了用在手机、PC 等领域之外,还延伸到了智能门锁等其他的新兴领域。公司触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前三,人机交互产品以手机触控、平板触控、PC 触控和汽车触控为主,相应产品已在全球十多亿台移动设备上运行。IoT 产品线包括蓝牙产品、NB-IoT 产品、MCU 以及一些综合方案,公司的目标是打造“Sensor+ MCU+ Security+ Connectivity”的 IoT 综合平台,提供差异化的方案。根据汇顶科技

234、 2020 年半年报信息,在该报告期内公司全球员工人数超过 1,900 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 91%;公司员工中,硕士及以上占比 50%;公司在全球的研发中心、技术支持中心、办事处已达 18 个,遍及四大洲。64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客户与市场 公司目前主要面向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市场,以智能 可穿戴、智能真无线耳机(TWS)、智能家居、智能零售为代表的物联网(IoT)市场,和以汽车娱乐信息系统、汽车门禁系统为代表的汽车电子市场。 公司主要的客户包括Samsung、 华为、 OPPO、 vivo、 小米、 Dell、 HP、 Lenovo及Moto

235、rola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客户,与此同时,在公司聚焦的市场和生态系统中,公司与 Microsoft、Intel、支付宝、微信支付、中国银联、Bluetooth SIG( 蓝牙技术联盟 ) 等生态伙伴和标准化组织也建立了非常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根据汇顶科技最近几年的财报信息,我们重点截取了营业收入、净利润、毛利率这三个维度的信息进行分析。汇顶科技业务数据表汇顶科技在 2019 年度实现了业绩大爆发,营业收入、净利润与毛利率都到了明显的增长,根据财报的信息,汇顶科技在该年度的三大产品线都有较为明显的增长。在 2020 年度,虽然总业绩略有增长,不过毛利率与净利润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下滑。深圳市汇川技术

236、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聚焦工业领域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专注“信息层、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传感层”核心技术。经过 17 年的发展,公司业务分为:通用自动化业务、电梯电气大配套业务、新能源汽车业务、工业机器人业务、轨道交通业务。产品包括:变频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一体化专机、高性能电机、编码器、工业机器人、精密机械、电驱 & 电源总成系统、牵引系统等产品与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通用自动化业务产品包括:各种变频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工业视觉系统、传感器、高性能电机、高精密丝杠、工业互联网等核心部件及光机电液一体化解决方案。主要的下游行业涵盖:空压机、3C 制造、锂电、起重、机床、纺织

237、化纤、印刷包装、塑 胶、冶金、石油化工、金属制品、电线电缆、建材、煤矿、注塑机等。通用自动化业务涵盖的产品多,服务的下游行业也很多,业务比较复杂,公司在该业务领域主要采取“行业行销 + 技术营销”、“工控 + 工艺”等营销模式。由于该业务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外资品牌,所以该业务存在着较大的成长机会,属于成长型业务。电梯电气大配套业务产品包括:电梯一体化控制器 (专用变频器) 、 人机界面、 门系统、 控制柜、 线缆线束、 井道电气、电梯互联网等产品。主要为电梯制造商和电梯后服务市场提供综合电气大配套解决方案。2019 年公司收购了上海贝思特,完善了人机界面、门系统、线缆线束等产品系列。由于电梯行业

238、发展受到房地产市场影响较大,且公司的电梯一体化控制器、人机界面的市场占有率较高,所以电梯电气大配套业务属于成熟型业务。新能源汽车业务产品包括 : 电机控制器、 高性能电机、 DC/DC电源、 OBC电源、 五合一控制器、 电驱总成、 电源总成等。主要为新能源商用车 (包括新能源客车与新能源物流车) 、 新能源乘用车提供低成本、 高品质的综合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相对来说,我国的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发展比较成熟,公司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新能源乘用车还处于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市场规模还比较小,公司新能源乘用车业务处于战略投入期。未来,新能源乘用车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工业机器人业务产品包括:机器人

239、专用控制系统、伺服系统、视觉系统、高精密丝杠、SCARA 机器人、六关节机20020 年 1-9 月营业收入(亿元)36.8237.1564.6851.28净利润(亿元)8.877.4223.1711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16.2%22.53%。16.67%。-主营业务毛利率47.15%52.2%60.42%-65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器人等核心部件、整机解决方案,下游行业涵盖 3C 制造、锂电、光伏、LED、纺织等。目前公司工业机器人业务处于战略投入期,未来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轨道交通业务产品包括:牵引变流器、辅助变流器、高压箱、牵引电机和 TCM

240、S 等牵引系统。主要为地铁、轻轨等提供牵引系统与服务。轨道交通的业务模式,与其他业务的模式不同,属于项目型的工程交付业务。汇川技术业务数据表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摘取的是“工业自动化 & 电梯 & 工业机器人”业务,因该业务占比较高,且与物联网行业关联度更大。日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海智能近年来的发展方向发生战略转型,形成了以 AI 物联网业务为核心的主营业务体系。公司于 2017 年相继收购了龙尚科技与芯讯通,入股美国艾拉,实现了“云 + 端”的物联网战略布局;并在 2018 年确立了 AIoT 人工智能物联网发展战略,在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之上布局“AI+”能力。 公司的主营业务以AI物联网业

241、务为核心, 主要包括AI物联网产品与方案、 无线通信模组、 基础设备和工程服务业务。 其中,公司的 AI 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组、智能终端等产品和服务,主要应用于各类物联网智能硬件、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领域。 工程服务业务主要为三大电信运营商及中国铁塔和其他客户提供通信网络勘察、设计、工程建设、维护及优化等综合技术服务;基础设备业务主要为电信运营商、中国铁塔公司及国际通信设备服务提供商提供通信网络连接、分配和保护的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并积极推动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化升级。日海智能业务数据表20020 年 1-9 月营业收入(亿元)47.7758.7473.980.9

242、8净利润(亿元)10.611.679.5214.98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12.40%12.12%11.58%-主营业务毛利率47.17%44.84%40.40%-20020 年 1-9 月营业收入(亿元)29.944.246.429.17净利润(亿元)1.020.720.780.6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2.65%4.20%5.45%-主营业务毛利率-20.00%-66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美格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美格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并在上海、西安具有研发基地,研发人员规模近千人。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两大类:无线通信

243、模组及解决方案业务与精密组件业务。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业务方面,公司专注于 4G LTE、4G LTE-A、NB-IoT、CAT-M、5G sub-6G、5G 毫米波、WiFi6 等无线通信模组、解决方案、智能终端的设计、研发和销售,同时为客户提供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产品开发服务。精密组件业务领域,主要是研发、生产和销售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各类通信终端产品的精密结构件和精密模具。美格智能业务数据表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和应用的推广及其解决方案的应用拓展,在通信技术、射频技术、数据传输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上形成了较强的研发实力,是无线通信技

244、术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产品与方案提供商。 公司在物联网产业链中处于网络层,并涉及与感知层的交叉领域,主要从事无线通信模块及其应用行业的通信解决方案的设计、研发与销售服务。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 5G/4G/3G/2G/NB-IoT 无线通信模块以及基于其行业应用的通信解决方案,通过集成到各类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设备使其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化。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车联网、智慧能源、智能安防、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无线网关等领域。广和通业务数据表20020 年 1-9 月营业收入(亿元)6.429.99.336.89净利润(亿元)0.

245、560.470.240.12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15.75%10.84%15.73%-主营业务毛利率36.84%22.86%24.47%-20020 年 1-9 月营业收入(亿元)5.6312.4919.1519.68净利润(亿元)0.440.871.72.24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9.04%8.87%10.67%-主营业务毛利率27.30%23.20%27.00%-67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深圳市有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物联网无线通信模块、物联网无线通信终端和物联网无线通信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外协加工方式实现)及销售。 公司

246、的产品可分为三大类:物联网无线通信模块、物联网无线通信终端和物联网无线通信解 决方案。其中,物联网无线通信模块是连接物联网感知层和网络层的重要环节,按照制式划分,涵盖 2G/3G/4G/LPWAN等多种制式;按照最终具体应用场景划分,涵盖智慧能源、车联网、商业零售、工业物联网、智慧城市、医疗健康、农林牧渔等现代社会各个领域。物联网无线通信终端是以通信为核心的终端,目前产品主要为应用于车联网领域的 4G 智能 OBD 产品和应用于商业零售的共享设备产品。物联网无线通信解决方案是公司为满足单一客户或某一类细分行业客户的应用需求,为其提供与通信密切相关的云 - 管 - 端组合方案。有方科技业务数据表

247、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远望谷是行业知名的 RFID 技术、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始终专注于 RFID 核心技术、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拥有自主研发的芯片、电子标签、读写器、手持设备、天线、系统集成软件等全系列 RFID 核心产品达 100 多种。 公司坚持“内生 + 外延式发展”的经营发展模式。内生式发展方面,公司主营业务持续聚焦于铁路、图书及零售物联网领域,同时大力发展智慧文旅、纺织洗涤、资产管理、烟酒防伪及其他新兴行业 RFID 物联网垂直应用领域。远望谷业务数据表主营业务的毛利率摘取的是公司的“自动设备识别行业”业务,因该业务占总业绩比例大,且与物联网关联密切。20

248、020 年 1-9 月营业收入(亿元)4.995.577.824.32净利润(亿元)0.520.430.55-0.41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7.93%-主营业务毛利率-24.99%-20020 年 1-9 月营业收入(亿元)5.314.386.292.75净利润(亿元)0.02-1.797.43-0.78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13.49%17.76%10.05%-主营业务毛利率39.69%34.00%39.76%-68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深圳市优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是物联网行业智能移动应用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

249、商,核心业务为提供以智能移动终端为载体的行业智能移动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协助物流快递、电子商务、零售、生产制造、公共交通、医疗卫生、行政执法及金融等行业客户构建基于智能移动应用的实时信息采集、传输、追溯及业务管理平台。 公司的主导产品智能移动终端,是可集成多种软硬件功能的工业级智能终端,根据行业客户需求可实现实时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以及金融支付等功能。以智能终端设备为载体,搭载基于行业客户定制化功能需求开发的应用软件,为行业客户提供智能移动信息化应用整体解决方案。优博讯业务数据表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是一家提供激光、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的高端装备制造企

250、业,业务包括研发、生产、 销售激光标记、 激光切割、 激光焊接设备、 PCB专用设备、 机器人、 自动化设备及为上述业务配套的系统解决方案。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显视面板、动力电池、PCB、机械五金、汽车船舶、航天航空、轨道交通、厨具电气等行业的金属或非金属加工。公司设备分为标准产品和行业定制,标准产品是以公司为中心,行业定制是以顾客为中心。公司销售网络采取直销模式,在国内外已建成的 100 多个办事处和联络点,紧密联系客户精确定位客户需求,实现产品规模销售。大族激光业务数据表主营业务的毛利率摘取的是公司的“其他专用设备制造业”业务,因该业务占总业绩比例大,且与物联网关联密切。20172

251、01820192020 年 1-9 月营业收入(亿元)4.439.529.518.04净利润(亿元)0.491.170.511.24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12.61%7.59%7.78%-主营业务毛利率35.30%32.04%31.95% -20020 年 1-9 月营业收入(亿元)115.6110.2995.6388.59净利润(亿元)16.6517.196.4210.2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7.36%9.00%10.95%-主营业务毛利率30.89%27.06%23.39%-69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业聚焦智

252、能物联网,基于自主研发的 AIoT 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和智能终端产品,为旗下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数据中心、智慧社区、智慧建筑、智慧节能等细分业务市场提供 定制化智能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核心技术及产品主要有:AIoT 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C3 物联通道管控智能终端及子系统整体解决方案、能源管控终端及子系统解决方案、手术室管控终端及子系统解决方案、医院信息化平台及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系统等。达实智能业务数据表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广电全业务融合云平台、数字电视中间件、智能电视操作系统 TVOS、智能数字终端、智能网关、数字电视前端设备等的研发、制造、服务与销售以及与智慧家庭相关的

253、增值业务的开发、集成和运营,主要面向广电运营商、电信运营商及全球海外运营商市场。公司已推出新一代全业务融合云平台、物联网解决方案、智能语音解决方案、雪亮工程解决方案,以及新一代智能网关产品,以满足部分家庭的智慧化升级的需求,及推动运营商向智慧化、物联化进阶。同洲电子业务数据表主营业务的毛利率摘取的是公司的 “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 业务, 因该业务占总业绩比例大, 且与物联网关联密切。20020 年 1-9 月营业收入(亿元)25.7225.2722.0620.87净利润(亿元)3.122.17-3.432.11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4.08%4.89%4.60%

254、-主营业务毛利率32.53%31.96%31.45%-20020 年 1-9 月营业收入(亿元)6.737.987.82.38净利润(亿元)0.09-3.31-1.97-0.65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5.20%8.03%9.56%-主营业务毛利率18.72%8.90%22.36%-70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 2004 年,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内领先的智慧交通与物联网核心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 ETC、RFID、V2X 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围绕车、路、城、场,为政府、运营单位、企业、终端用

255、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金溢科技业务数据表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要有三大业务线:信息安全业务、云计算业务、基础网络与物联网业务。信息安全业务产品主要包括下一代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VPN(虚拟专用网络产品)、安全态势感知、应用交付、SD-WAN(软件定义广域网产品和方案)、入侵检测与防御、身份认证安全、终端检测与响应、移动终端管理、安全资源池、云眼、云盾、云图,安全服务主要包括安全评估、安全规划咨询、安全运营等,以及由前述产品和服务所组成的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应用场景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公司从 2012 年开始布局云计算业务,目前,云计算业务已初步形成包括桌面云、超融合、软件定义存储、私有

256、云、专属云、混合云的业务布局,向企业级用户提供云终端、桌面云一体机、超融合一体机、软件定义存储、云计算平台、私有云、专属云、混合云等多款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为政府单位、教育机构、医疗机构、金融机构、各类型商业企业等单位提供从桌面到数据中心,从本地到云端,从私有云、行业云到混合云的完整云计算解决方案及服务。基础网络与物联网业务的经营主体是子公司信锐网科。信锐网科当前主要业务包括有线无线数通网络和物联网业务,其致力于构建全联接的未来,让连接更简单、更安全、更有价值。其中,无线业务以构建下一代企业级无线为主张,提供全场景 Wi-Fi6 接入、灵活的身份准入、无线内外网络安全、无线大数据分析等方案。

257、深信服业务数据表20020 年 1-9 月营业收入(亿元)6.236.0428.611.72净利润(亿元)0.890.228.755.1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10.79%12.13%3.52%-主营业务毛利率43.27%38.39%47.86%-20020 年 1-9 月营业收入(亿元)24.4232.2445.932.44分产品线信息安全业务(亿元)15.1919.6228.44-云计算业务(亿元)5.458.6912.15-基础网络和物联网(亿元)3.943.945.32-净利润(亿元)5.746.037.590.6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

258、比例(%)19.82%24.16%24.86%-毛利率(分产品)信息安全业务88.71%88.46%82.55%-云计算业务53%53.82%52.20%-基础网络和物联网64.34%61.92%62.39%-71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科技成立于 1985 年,公司总部位于中国深圳,拥有深圳、苏州、惠州、东莞、成都、重庆、桂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九个研发制造基地。公司的主营业务分为三大类:集成电路半导体业务、自主研发产品、电子产品制造服务。1 集成电路半导体业务公司在半导体存储业务领域,拥有行业领先的高端封装技术能力,具有从集成电路高端 DRAM /

259、 FLASH 晶元封装测试到模组成品生产完整产业链的企业。目前公司芯片封测产品主要包括 DDR3、DDR4、LPDDR3、LPDDR4、eMCP、USB、eMMC、ePOP、SSD、3D NAND 以及 Fingerprint 指纹芯片等,并具备 wBGA、FBGA、LGA 等封测技术。2 自主研发产品公司自主研发产品主要包括计量系统产品、自动化设备产品、工业物联网产品等业务。 在计量系统业务领域,公司主营智能水、电、气等能源计量管理系统的全套解决方案及配套产品和服务。在自动化设备领域,公司已形成高精密自动装配、自动点胶、自动贴标、自动化线体以及非标自动化五个产品系列。在工业物联网领域,公司设

260、有专业团队专注于物联网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拥有实时静电防护监控系统(KEDAS)、工业物联网系统(iDAS)、LBS 定位服务产品(人员物品跟踪管理)等多项自主研发的工业物联网专利和产品。3 电子产品制造服务电子产品制造业务是指公司为客户提供物料采购、 SMT贴片、 整机组装、 测试、 物流配送等环节的电子产品制造服务,主要包括硬盘相关产品、通讯与消费电子、医疗产品、商业与工业等业务。深科技业务数据表20020 年 1-9 月营业收入(亿元)142.1160.61132.24105.7分产品硬盘相关产品(亿元)44.9843.6140.82-自有产品(亿元)11.6912.

261、7516.74-OEM 产品(亿元)85.03103.3873.88-净利润(亿元)5.645.753.524.46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1.12%1.24%1.57%-毛利率(分产品)硬盘相关产品4.88%7.15%6.57%-自有产品17.56%16.78%29.50%-OEM 产品5.46%1.93%5.96%-72物联网产品、方案,尽在 IoT 库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智能专用通信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产品主要有:窄带专网产品及解决方案、宽带专网集群产品及解决方案、公网专用产品及解决方案、指挥与调度平台产品及解决方案、应急通信与物联网产品及解决方案、卫星通

262、信产品及解决方案、智能配件。公司的专用通信解决方案覆盖全球公共安全、政务应急、大交通、能源、工商业等行业的核心客户。海能达业务数据表公司主营业务主要有“专业无线通信设备制造业”与“OEM 及其他”两大块。因“专业无线通信设备制造业”业务占比较高,且与物联网行业关联度更大,本次分析摘取该业务的毛利率。深圳友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 2002 年,是专注于为各行业提供无线传感网络综合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生产销售无线传感网络模块、无线传感网络终端(采集器)和网关(集中器)等信息采集设备,包括水、气、热、电等智能仪表信息采集嵌入式应用。 在核心技术层面, 包括具有自主知识产

263、权的CFDA (CellularFixed-wirelessDigitalAccess)传感网络技术、LCFDA(LowCellularFixed-wirelessDigitalAccess)低功耗传感网络技术和双模异构技术等无线数传通信技术,可应用在包括智能电网、其他公用能源计量、工业控制、智能家居和智能农业等物联网领域。 公司主要产品为集中器、 采集器、 智能电表、 单相电表无线通信模块、 三相表无线通信模块、 集中器无线通信模块等;可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及公用能源计量行业。其中电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分为四层:数据处理中心、上行通信网络、采集设备、用户电表。公司主要生产销售上行通信网络

264、层的 230M 电台模块、GPRS 延长器;采集设备层,公司产品包括:集中器、采集器、专变终端、负控终端、配变终端;用户电表层,公司产品包括:单、三相智能电表、单、三相电表无线通信模块、集中器无线通信模块、型采集器无线通信模块等嵌入式无线自组织网本地模块。在智能电网低压用电领域,持续开展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同时,公司积极探索、拓宽产品链,已研发制造了多种通信模式(如 NB-IoT、LoRa 等)的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智能热表等智能流体计量产品,目前已进入生产阶段。友讯达业务数据表20020 年 1-9 月营业收入(亿元)53.5269.3578.4443.68净利润(亿元)2.454.770.812.0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17.10%15.46%13.82%-主营业务毛利率51.33%56.92%52.98%-20020 年 1-9 月营业收入(亿元)6.016.977.84.26净利润(亿元)0.720.520.530.1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7.74%10.84%7.83%-主营业务毛利率37.42%36.79%29.84%-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物联传媒:2020年版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市场调研报告(79页).pdf)为本站 (X-iao)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客服
商务合作
小程序
服务号
会员动态
会员动态 会员动态: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83**37...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59**85...  升级为至尊VIP 137**52...  升级为高级VIP 

138**81...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微**...   升级为至尊VIP

 136**16...  升级为标准VIP  186**15... 升级为高级VIP

139**87...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37**01...  升级为标准VIP  182**85... 升级为至尊VIP

 158**05...  升级为标准VIP 180**51...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h**a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Ani** Y...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微**...  升级为高级VIP  137**22... 升级为至尊VIP

138**95... 升级为标准VIP  159**87... 升级为高级VIP

Mic**el...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胖**... 升级为至尊VIP  185**93... 升级为至尊VIP

186**45...  升级为高级VIP  156**81...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80**85... 升级为高级VIP 

 太刀 升级为至尊VIP  135**58...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83**12...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dri**o1 升级为至尊VIP

139**51...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58**68...  升级为标准VIP   189**26... 升级为至尊VIP

Dav**.z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坠**...  升级为标准VIP  微**...  升级为至尊VIP

130**26... 升级为至尊VIP   131**35... 升级为至尊VIP 

138**53...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86**17... 升级为标准VIP 

151**79...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雄**...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35**48... 升级为至尊VIP  158**58...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好**...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50**21...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boo**nt... 升级为至尊VIP 微**...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86**02...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76**80... 升级为高级VIP 微**... 升级为高级VIP 

182**18...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39**63...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36**28...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50**00... 升级为至尊VIP 

189**16... 升级为高级VIP  159**01...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58**84...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