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2021年国内宏观经济与2022年展望(22页).pdf

编号:62490 PDF 22页 3.02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2021年国内宏观经济与2022年展望(22页).pdf

1、NIFD季报NIFD季报国内宏观经济国内宏观经济2022 年 3 月I 整固前行、人口转变与政策应对 摘摘 要要 2021 年,我国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顺利实现了年初制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年最终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疫情前明显提升;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复苏态势,服务业复苏受疫情扰动波动较大、结构有所分化。2022 年,随着发达国家刺激政策退出以及部分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脆弱的复苏,全球经济可能重新落入缓慢增长的轨道并出现新的分化。目前,高传染性的奥密克戎毒株正在海外快速蔓延,境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增加,疫情仍是左右2022

2、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根据2021年的经验,在境内疫情多点散发的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较其他月份低大约 1.9 个百分点,而消费每 1 个百分点的下降需要提高大约 2-3 个百分点的基建投资增速才能稳定经济增速。在疫情持续影响之下, 不同行业复苏状况也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也会体现在不同群体的收入增长方面。 展望 2022 年, 我国固定投资或将呈现基建投资增速上升、房地产投资维持低位增长、制造业投资仍较活跃但前高后低的局面,政策推动的投资将成为稳增长的关键;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可能会较前两年减弱。 综合各方面情况, 我们预计 2022 年中国GDP 增速可能在

3、 5.1%左右; CPI 将在较小范围内上下 【NIFD 季报季报】 全球金融市场 人民币汇率 国内宏观经济国内宏观经济 宏观杠杆率 中国宏观金融 中国金融监管 中国财政运行 地方区域财政 房地产金融 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 银行业运行 保险业运行 特殊资产行业运行 II 波动,全年涨幅在 1.5%左右;PPI 则将逐步回落,同比增速在下半年可能由正转负。考虑到消费在经济中的体量以及内生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如果消费增速持续受疫情影响将会大幅加重投资稳增长的压力,特别是在增速目标定得过高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从我国经济发展更长的历史视角看, 2021 年中国人均 GDP 达到 12551美元,超过世界

4、平均水平,正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在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的过程中,中国的经济结构包括人口结构也会向发达经济体逐步收敛。这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有所不同的是在同等可比人均产出水平下,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育龄期每位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较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下降的更早、更快。在“人口红利”较快消退的情况下,中国转型可选择的道路就是要基于提升人力资本,以“人才红利”作为转型的根本,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冲减劳动力数量下降的影响,促进消费、人力资本和劳动生产率三提高。同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 RECP,实现资本、技术与周边国家充沛的劳动力相结合,逐步确立我国在更高水平国际循环中的领导地位,推动资本输出、

5、产业转移并深化国际价值链的拓展和治理,实现“双赢”机制下的国际化发展。 2022 年,应在过去两年中国经济转型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基础上“整固前行”,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针对市场经济主体的救助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上,应加强对受疫情影响而收入下降的居民和困难群体的直接资助力度, 同时加强疫情防控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不搞 “一刀切” ,根据实际情况推动部分服务消费和需要人员密接消费的有效展开。这样可能会收供需双向救助和调控之利。对于人口红利较快消退问题,需更大规模的“社会投资” ,投资在年轻人的普惠教育、医疗、体育等方面,不断提升社会服务的供给能力,加快提高劳动力受教育年限。随

6、着技术变革的加速,在提高新进入劳动力市场年轻人素质的同时,也要落实全民终生学习制度,以提升存量劳动力的素质水平。 目 录 一、2021 年中国经济运行状况回顾 . 1 二、2022 年中国经济发展可能面临的环境及走势展望 . 5 (一)中国经济发展可能面临的外部环境 . 5 (二)2022 年中国经济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 7 (三)2022 年中国经济运行可能的基本态势 . 9 三、中国“人口转变”下发展转型的逻辑与实证 . 11 四、政策建议. 17 (一)推动中国经济在过去两年发展成就基础上“整固前行” . 17 (二)注重发挥消费在稳定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 . 17 (三)持续提高劳

7、动力素质,逐步确立我国在国际循环中的领导地位 . 18 1 一、2021 年中国经济运行状况回顾 2021 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国内生产总值达 114.4 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8.1%,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全年增长 6%以上的预定目标;以2019 年为基期,近两年平均增长 5.1%。分季度看,第一、二、三、四季度 GDP实际同比分别增长 18.3%、7.9%、4.9%、4.0%,呈明显的前高后低走势;各季度近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 4.9%、5.5%、4.9%、5.2%。2021 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 0.9%,涨幅较上年回落 1.6 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由上年

8、上涨10.6%转为下降 1.4%,影响 CPI 下降约 0.26 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 1.4%,涨幅比上年扩大 1.0 个百分点, 影响 CPI 上涨约 1.17 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由上年下降 1.8%转为上涨 8.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由上年下降 2.7%转为上涨 10.7, 影响 PPI 上涨约 7.97 个百分点, 生活资料价格上涨 0.4%,涨幅较上年回落 0.1 个百分点,影响 PPI 上涨约 0.09 个百分点。 2021 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平均值为 5.1%,比 2020 下降 0.5 个百分点, 较 2019 年下降 0.1 个百分点;

9、 全国 16-24 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平均为14.3%,比 2020 年上升 0.1 个百分点,较 2019 年上升 2.4 个百分点,结构性失业问题仍然存在。全年农民工总量为 2.93 亿人,比 2020 年增加 691 万人,较 2019年增加 174 万人;其中,本地农民工 1.21 亿人,比 2020 年增加 478 万人,较2019 年增加 427 万人; 外出农民工 1.72 亿人,比 2020 年增加 213 万人,较 2019年减少 253 万人。在农民工总量较 2019 年增加 0.6%的情况下,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外出农民工仍较 2019 年减少 1.5%,本地农民工增

10、加 3.7%。2021 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波动中总体处于升值状态,美元兑人民币收盘价由年初的 6.46降至年末的 6.37,人民币升值约 1.4%;在美元指数走高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使得人民币兑欧元、日元、英镑这些主要储备货币分别升值 10.0%、13.5%、2.8%,升值幅度超过人民币兑美元。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来看, 一是一是最终消费最终消费增速总体增速总体处于复苏进程中处于复苏进程中, 发挥发挥了了稳定经济增长的稳定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基础性作用, 但受, 但受疫情影响疫情影响消费消费增速波动明显加大增速波动明显加大, 部分部分必须必须物品消费物品消费占比和网上零售额占比和

11、网上零售额占比较疫情前明显提升占比较疫情前明显提升。2021 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 GDP 增长 5.3 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65.4%,超过疫情暴发前20172019 年平均 59.5%的水平。分季度来看,2021 年一至四季度,最终消费2 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50.7%、74.1%、77.5%、85.3%,呈逐季递增之势;以 2019 年各季度为基期,2021 年一至四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两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45.4%、35.3%、57.1%、70.0%,呈现出波动上行的态势。在最终消费支出中,2021 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较上年实际增长 12.6%,高于 GD

12、P增速;但近两年实际平均增速为 4.0%,仍低于近两年 GDP 平均增速。受疫情影响,2021 年各季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近两年平均增速的波动性较疫情暴发前明显加大, 消费波动性的加大会造成一定的居民福利损失。 2021 年一至四季度,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近两年平均名义增速分别为 3.9%、7.1%、6.3%、5.8%,增速波动的变异系数为 0.203,较 20172019 年各季度消费增速波动变异系数增加了44.7%。从居民消费支出构成来看,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021 年居民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的占比逐季下降,而货物消费的占比逐季攀升,全年各季度服务消费占比的平均值为 52.5%,虽较 2020

13、年提高 1.6 个百分点,但较 2019 年仍低 1.3 个百分点。在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中,仅食品类近两年名义平均增速超过了20172019 年的平均水平,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则八大类商品中仅食品烟酒类、衣着类近两年平均增速超过 20172019 年的平均水平。食品烟酒、衣着等必须物品类消费占居民消费之比为 35.7%, 比 2020 年仅下降了 0.3 个百分点, 较 2019年高出 1.2 个百分点。在疫情的影响之下,全国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14.1%,近两年平均增长 12.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 12.0%,近两年平均增长 13.4%,较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高

14、出 9.4 个百分点。 图图 1 居民各大类消费近两年平均增速与居民各大类消费近两年平均增速与 20172019 年增速平均值年增速平均值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0.02.04.06.08.010.012.014.0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近两年名义复合平均增速20172019年名义增速平均值近两年实际复合平均增速20172019年实际增速平均值3 二是二是基基建建投资投资增速全年低位徘徊, 房地产投资增速下半年下滑较快,增速全年低位徘徊, 房地产投资增速下半年下滑较快, 制造业制造业投资成为拉动投资成为拉动固定固定资产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投资

15、增长的重要力量。2021 年,资本形成总额拉动 GDP增长 1.1 个百分点,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仅为 13.7%,比上年下降 67.8 个百分点,较疫情前的 20172019 年平均水平低 23.5 个百分点。2021 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4.9%,近两年平均增长 3.9%;从投资的三大领域来看,基建投资同比增长 0.2%,近两年平均增长 1.8%,低于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速,也大幅低于 20172019 年平均 6.7%的水平;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 4.4%,成为固定资产增长的拖累项,由于上年投资增速较高,近两年平均增速 5.7%,仍高于固定资产投资近两年平均增速, 但低于 20

16、172019 年平均 8.8%的增速。 2021 年下半年,受政策收紧等因素影响,房地产累计投资两年平均增速由 2021 年 1-6 月的8.3%,下滑到 1-12 月的 5.7%。制造业投资在出口和利润增速较快带动下,实现了较快增长。 全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13.5%, 近两年平均增长 5.4%, 与 20172019 年平均 5.8%的增速较为接近, 特别是 2021 年初以来, 制造业两年平均增速持续攀升,成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图图 2 2021 年年 2-12 月固定资产月固定资产累计累计投资及各主要分项近两年平均增速投资及各主要分项近两年平均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

17、局 三是三是海外海外疫情疫情蔓延蔓延和供需缺口的持续存在和供需缺口的持续存在,使得使得中国净出口中国净出口再次再次实现了超实现了超预期增长预期增长。2021 年, 中国实现进出口总额 6.05 万亿美元, 其中, 出口总额为 3.3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29.9%,进口总额为 2.69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30.1%,贸易顺差 6764.3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9.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 GDP 增长 1.7-4.0%-2.0%0.0%2.0%4.0%6.0%8.0%10.0%固定资产累计投资制造业累计投资基建累计投资房地产累计投资4 个百分点,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为 20.9%,大

18、幅高于 20172019 年平均 3.4%的水平。 2021 年, 中国净出口再次实现了超预期增长, 主要是受以下方面因素影响,一是 2021 年上半年部分发达国家在疫苗接种率较快提高情况下,加快了经济重新开放的步伐,提升了全球贸易的增速。二是从 2021 年 7 月初开始,德尔塔变异毒株在东南亚国家迅速传播,加上该地区疫苗接种进展缓慢,使得部分东南亚国家新增病例快速攀升,不得不采取严格防疫措施,使当地出口生产受到抑制, 从而使劳动密集型消费品出口份额向我国转移。三是我国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工业生产能力充分恢复,这为出口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疫情在海外持续蔓延也使得国外对中国防疫物质和

19、医疗器械的需求得到一定程度延续。 图图 3 2019 年年 1 月至月至 2021 年年 12 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及顺差情况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及顺差情况 注:2021 年的进、出口增速为近两年复合增速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从生产端看,从生产端看,2021 年年中国中国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复苏态势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复苏态势;服务业服务业复苏复苏易易受疫受疫情情扰动扰动、结构分化结构分化明显明显。2021 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6%,快于 GDP 增速 1.5 个百分点,较 2020 年加快 6.8 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 6.1%,快于 GDP 两年平均增速 1 个百分点,增速接近疫情前

20、年份平均水平;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全年同比增长 9.8%,占 GDP 比重达到 27.4%,同比提高 1.1 个百分-800.0-600.0-400.0-20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50.0-40.0-30.0-20.0-10.00.010.020.030.02019.012019.022019.032019.042019.052019.062019.072019.082019.092019.102019.112019.122020.012020.022020.032020.042020.052020.062020.072020.082020

21、.092020.102020.112020.122021.012021.022021.032021.042021.052021.062021.072021.082021.092021.102021.112021.12顺差(亿美元)(右轴)出口增速进口增速5 点,这是 2011 年开始,制造业占 GDP 比重连续十年下降以来的首次回升。分季度看,受高基数、国内外疫情、芯片短缺等因素影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呈现前高后低走势。一至四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达到 24.5%、8.8%、4.9%和3.8%,虽然四季度同比增速继续下降,但当季两年平均增长 5.5%,较三季度两年平均增速加快 0.2 个百

22、分点;其中,一至四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达到 27.3%、9.2%、4.6%和 3.1%。同时,2021 年工业产能利用率也实现了近年来的最高水平,达到 77.5%,较 2020 年和 2019 年分别提升 3.0 个和 0.9 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2021 年,采矿业产能利用率为 76.2%,较 2020 年上升 4.0 个百分点;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 77.8%,较 2020 年上升 2.9 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产能利用率为 75.0%, 较 2020 年上升 3.5 个百分点。 从主要行业来看, 化纤、 石油加工、 通用设备、 电气机械等行业产能利用率均达到

23、 80%以上。 2021 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2%,两年平均增长 5.0%,两项数据与全国 GDP 增速水平基本持平。分季度来看,一至四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 15.6%、8.3%、5.4%和 4.6%,近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 9.4%、10.2%、9.8%、11.5%,波动程度较 20172019 年平均水平明显放大。从行业情况看,2021 年在服务业全行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 5.0%的情况下,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因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2.4%、0.8%,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实现的增加值两年平均分别增长 16.7%、

24、5.3%。表明疫情影响之下,不同服务行业的结构分化较为明显。 二、2022 年中国经济发展可能面临的环境及走势展望 (一)中国经济发展(一)中国经济发展可能可能面临的外部环境面临的外部环境 2022 年将是全球经济在疫情影响下艰难前行的第三个年头,新的更具传染性的奥密克戎(Omicron)毒株快速蔓延已经引发了全球新增确诊病例新一轮高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2022 年 1 月中旬全球日新增确诊病例峰值突破 400 万,这是 2021 年 4 月下旬日新增确诊病例峰值近 90 万的 4.5 倍。在此情况下,受防疫策略路径依赖、疫苗接种率提高和重症率下降等因素影响,一些国家采取了更为

25、保守的应对措施, 从而在累计死亡人数继续攀升的情况下使这波疫情对经济整体的影响相对温和。 6 从疫情暴发以来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来看,全球经济在 2020 年经历了急剧衰退, 2021 年迎来了快速的反弹式复苏。 随着疫情期间的刺激措施逐渐退出, 世界经济可能重新落入疫情前的长期缓慢增长轨道并存在新的下行风险,2022 年全球经济增速可能将明显放缓。 疫情暴发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推出了规模庞大的救助计划,使需求得以维持,在服务消费难以完全展开的情况下,居民货物消费增速甚至超过了疫情之前。 在政府负债快速增加和央行资产负债表急剧扩张的情况下,发达国家试图通过消费市场的恢复形成对生产端的拉动,这会造

26、成所谓的“顺周期”通胀,即 CPI 与 PPI 的同时上涨。从部分发达国家近期的 CPI 与PPI 走势来看,美国在 2020 年二季度以后 CPI 和 PPI 环比同时出现较快增长,2021 年 12 月美国 CPI 和 PPI 同比分别攀升到 7.0%、9.7%;欧盟国家调和 CPI和 PPI 同比也在 2020 年 12 月分别达到 5.3%、26.2%。 在经历了较长时间 CPI 快速上涨之后,部分发达国家逐步意识到包括劳动参与率下降在内的部分制约供给恢复的因素短时间内难以完全修复, 而且 CPI 快速上涨持续的时间越长越会显著改变人们的低通胀预期, 从而使高通胀成为更加难以化解的问题

27、。从 2022 年经济政策的走势来看,一些发达国家会在财政政策退出的情况下,继续收紧货币政策, 部分发展中经济体也会因担忧通胀走高和资金外流而继续加息,从而对全球需求的扩张形成一定程度的抑制。与欧美等国不同,中国更加注重对市场主体的救助,主要通过生产端的恢复以保障就业,从而带动消费的增长,在终端消费需求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的情况下,CPI 增速较低而PPI 较快增长。在生产端特别是工业生产总体较好恢复的情况下,我国需求收缩的问题在 2021 年下半年开始显现,在保障基础性产品供应基础上努力扩大内需成为 2022 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在海外需求边际收缩的背景下,扩大内需对稳定国内经济将显得非

28、常重要。 面对发达国家疫情期间刺激政策退出以及部分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复苏的脆弱性, 一些国际组织在最新的报告中调低了对 2022 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值。世界银行 2022 年 1 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2 年全球经济将增长 4.1%,较此前预测调降了 0.2 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2 年 1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22 年全球经济将增长 4.4%,较此前预测调降了 0.5 个百分点。 7 (二)(二)2022022 2 年中国经济年中国经济需要关注的需要关注的几个几个问题问题 一是疫情的影响可能仍是一是疫情的影响可能仍是左右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左右经济

29、增长的重要因素。 目前来看, 高传染性的奥密克戎毒株正在海外快速蔓延,境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增加。进入2022 年,我国境内疫情中高风险区数量持续增多(见图 4) ,随着境外奥密克戎毒株对境内滞后影响的逐步显现,2022 年境内疫情防控的压力可能会增加。 图图 4 2022 年初以来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数量年初以来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数量 数据来源:根据新闻整理 从过去一年疫情反弹期经济的表现来看, 消费在此期间往往会受到较大的影响。2021 年 1-2 月份、8 月份、12 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仅为 3.1%、1.5%、3.1%,加权平均增速 2.7%,较其他月

30、份加权两年平均增速 4.6%的水平低 1.9 个百分点。2021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 GDP 之比约为38.5%,1 个百分点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就会相应拉低 GDP 增速约 0.4 个百分点;考虑到最终消费在 GDP 中的占比约为 55%,未包含在社会消费品零售中的服务消费受疫情的影响更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 1.0 个百分可能使GDP 增速下降 0.40.6 个百分点。如果疫情的影响在 2022 年持续存在,假设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净出口等因素保持不变,在基建投资占 GDP 之比约为20%的情况下,消费每 1 个百分点的下降需要基建投资增速大约提高 23 个百分点才能稳定经

31、济增速。因此,持续加强疫情防控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促进消费较前两年更为充分的复苏,对于稳定经济增长、降低投资稳增长压力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0070809005022年1月1日2022年1月2日2022年1月3日2022年1月4日2022年1月5日2022年1月6日2022年1月7日2022年1月8日2022年1月9日2022年1月10日2022年1月11日2022年1月12日2022年1月13日2022年1月14日2022年1月15日2022年1月16日2022年1月17日2022年1月18日2022年1月19日2022年1月20日2022年1月2

32、1日2022年1月22日2022年1月23日2022年1月24日2022年1月25日2022年1月26日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右轴)8 二是二是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之下, 不同行业的复苏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之下, 不同行业的复苏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种差, 这种差异也体现在不同群体的收入增长方面, 从而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异也体现在不同群体的收入增长方面, 从而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疫情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影响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2020 年随着境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各行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一些需要人员密接的行业复苏仍很容易受到疫情反复的影响。 如果以 20202021

33、 年 GDP 复合增速与 2019 年 GDP 增速之比 0.85 来反映各行业复苏的平均水平,那么在国民经济主要行业中,农林牧渔业、工业、金融业复苏状况较为强劲,两年复合增速超过了 2019 年;同时,包含快递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增速虽未恢复到2019 年水平,但高于平均水平;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建筑业恢复状况明显弱于平均水平,而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仍低于 2019 年的水平(图 6)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 年全国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为 0.468 较 2019 年上升0.003, 为 2015 年来的高点;2021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可支配

34、收人中位数之比为 1.172,高于 2020 年的 1.169 和 2019 年的 1.159,预示着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 2021 年的复苏过程中可能尚未明显改善,这可能会影响居民总体消费水平的提升。 图图 5 各行业受疫情影响以来的复苏状况与各行业受疫情影响以来的复苏状况与 2019 年增加值年增加值的增速的增速比较比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0.85 1.58 1.23 0.46 0.89 0.97 -0.44 1.10 0.62 0.09 -1.00-0.500.000.501.001.502.00-4-20246810GDP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住宿

35、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020-2021年平均与2019年之比(右)9 三是三是应重视过去两年中国经济转型所取得的积极应重视过去两年中国经济转型所取得的积极成果成果,继续继续做好顶层设计做好顶层设计推进推进经济经济更加更加包容、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包容、绿色、可持续的发展。2020 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步伐,相关领域的应用和投资增速快速提高。2020 年,我国仅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比就达到 24.9%, 占比接近四分之一,较 2019 年提高了 4.2 个百分点。在制造业总体增速下降 2.2%的情况下,20

36、20 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速达 12.5%,2021 年,该行业的投资增速继续攀升到 22.3%, 较制造业总体投资增速高出 8.8 个百分点。疫情加速的经济数字化转型可能为疫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居民福利水平提升打下基础。因此,需在做好反垄断和规范其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数字化转型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2021 年,我国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前 11 个月全国太阳能发电新增设备容量 3483 万千瓦,较 2020 年同期增加 34.5%。2021年,我国风、光电发电量较上年提高 34.8%,大幅高于总发电量 9.4%的增速;单位 GDP 能耗比上年下降 2.7%,规模

37、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 5.6%;新能源汽车产量 367.7 万辆, 比上年提高 152.5%, 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部汽车总产量的 13.9%,比上年提高 7.9 个百分点。同时,电力市场化改革在 2021 年取得积极进展,这有利于降低绿色溢价,从而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形成规模优势。在过去两年中国经济转型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基础上,2022 年应继续做好顶层设计,推进经济更加包容、绿色、可持续的发展。 (三三)2 2022022 年中国经济运行可能的基本态势年中国经济运行可能的基本态势 2022 年,年, 我国我国投资或将呈现基建投资投资或将呈现基建投资增速增速上升、上升、 房地产投资房地产投资维

38、持低位增长、维持低位增长、制造业投资制造业投资仍较活跃但前高后低仍较活跃但前高后低的局面,政策推动的投资的局面,政策推动的投资将成为稳增长的关键将成为稳增长的关键。在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和 “十四五” 规划重大工程项目逐步落地的情况下,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2022 年基建投资增速将得以提升。房地产投资在“房住不炒”和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的背景下,各地可能根据当地的房地产市场实际情况更多采取“因城施策”的政策促进房地产投资的稳定。制造业投资在“十四五”规划和“双循环”发展战略对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提出的更高要求下,政策上有利于制造业投资增长,但随着国际需求环境逐步改变,制造业

39、产能利用率提高的动能可能会有所减弱,叠加上年基数的影响,制造业投资可能仍有较高增速,但增速呈现出前高后低的局面。 10 在疫情暴发后的两年在疫情暴发后的两年, 中国外贸出口, 中国外贸出口取得了超预期增长, 但随着发达国家宽取得了超预期增长, 但随着发达国家宽松政策退出以及国内松政策退出以及国内促进促进内需内需扩张扩张政策的实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政策的实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可能会可能会有所有所减弱。减弱。 2020 年、 2021 年, 中国外贸出口顺差分别达到 5239.9 亿美元、6764.3 亿美元, 年增长率分别为 24.4%、 29.1%, 两年复合增长率 26.

40、7%; 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 25.3%、20.9%,超过了 1998 年以来的任何其他年份。2022 年,随着上年外贸净出口基数的提高以及发达国家宽松政策的退出,我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可能会出现回落。 综合投资综合投资、 净出口净出口增速变化以及增速变化以及疫情对消费可能带来的影响, 我们预计疫情对消费可能带来的影响, 我们预计 2022年年中国中国 GDP 增速增速可能在可能在 5.1%左右。左右。2022 年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扰动有可能继续存在,同时考虑 2021 年各季度基数变化、疫情以来中国经济各季度增速变化规律以及政策可能在 2022 年提前发力,我们适当调整了

41、 2022 年各季度 GDP环比增速的预测值 (见表 1) 。 按照我们的推算, 2022 年中国 GDP 可能实现 5.1%左右的增长, 第一、 二、 三、 四季度的 GDP 同比增速可能约为 4.6%、 4.9%、 5.5%、5.3%(图 6) 。 表表 1 20152022 年中国年中国经济环比经济环比增速(增速(%)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一季度一季度 1.7 1.4 1.7 1.8 1.6 -10.5 0.3 0.9* 二季度二季度 2.0 1.9 1.7 1.6 1.2 11.6 1.3 1.6* 三季度三季度 1.7 1.

42、7 1.6 1.4 1.4 3.4 0.7 1.3* 四季度四季度 1.7 1.6 1.6 1.5 1.3 2.6 1.6 1.4* 注: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22 年一季度至四季度环比增速为预测值 图图 6 2015 年以来中国年以来中国 GDP 各季度同比增速及各季度同比增速及 2022 年各季度预测值年各季度预测值 4.6 4.9 5.5 5.3 -10.00-5.000.005.0010.0015.0020.------11201

43、9------072022-11GDP:不变价:当季同比当季同比预测值11 物价走势方面物价走势方面,预计,预计 2022 年年 CPI 会在较小范围内上下波动,全年涨幅在会在较小范围内上下波动,全年涨幅在1.5%左右;左右;PPI 将逐步将逐步回落回落,同比涨幅在下半年可能由正转,同比涨幅在下半年可能由正转负负。2022 年,一方面受疫情影响服务消费价格上涨的动力不足, 另一方面前期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会逐步向下游工业消费品传导;同时,猪肉价格在下半年可能有所抬升

44、,但快速上涨的可能性不大。综合判断 2020 年全年 CPI 涨幅会超过上年,但仍处在相对温和的区间。 随着海外实物消费增速的减弱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处于高位等因素的影响,叠加国内会继续增强资源生产保障能力,2022 年 PPI 将逐步回落,但受翘尾因素影响,一季度同比读数仍将维持在相对高位,下半年则有可能落入负增长区间。 从我国经济发展更长的历史视角来看,2021 年中国人均 GDP 达到 12551 美元,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正继续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在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的过程中,中国的经济结构包括人口结构也会向发达经济体逐步收敛。 三、中国“人口转变”下发展转型的逻辑与实证 从经济

45、发展的内生逻辑看,当一国经济从摆脱贫困,进入中高收入阶段,并向着发达经济体过渡,直接面临的是人口转变,即随着收入的提高,人口出生率下降,预期寿命上升,人口老龄化,人口转变几乎是由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内生决定。根据世界银行 WDI 数据,2019 年,中低收入国家的总和生育率(TFR)为 2.54,中等收入国家为 2.33,中高收入国家为 1.83,高收入国家为 1.57。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生育率下降是家庭选择的必然结果,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 1.70。 人口转变也会带来发展路径的转换。 大量的发达经济体多是从重商主义的出口导向经济体转向以内需和创新为主的大国经济体。日本在广场协定后,

46、日元持续升值,财富效应明显,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买家,从出口导向转回到国内循环为主的发展,但代价惨重,其国内资产泡沫化导致日本经济增长停滞。日本在此期间完成了“富裕”国家的社会福利转型和向创新国家的转变。日本科学家连续多年获得诺贝尔奖说明了其内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在企业和产业上保持了国际竞争力和贸易盈余。日元升值推动了日本资本输出和产业转移,海外净收入给日本带来每年大约 5%的收益,保证了日本经济的持续发展。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同样从外向型经济通过推动“劳工保护” 、最低工资制等劳动力市场改革12 以及大力促进教育实现转型驱动,成功地推动欧洲一体化,创造更大规模的欧盟内部市场空间。德国依靠

47、“社会投资”促进人力资本提升,利用高质量的劳动力供给保持了创新、产业竞争力和当前世界第一大贸易盈余。经济增长战略转换与一国走向高收入和人口转变阶段高度相关, 从出口导向战略转向国内经济循环为主的战略,其关键性要素就是要提高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与人力资本增长相匹配的是劳动报酬的提升。人力资本提高与创新相匹配,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从而形成国内价值的良性循环。劳动报酬提高促消费,消费促进人力资本提高,人力资本提高促进创新,创新提升劳动效率再促进劳动报酬的同步提高,形成了国内循环与创新效率提高的互动循环,保证一国的战略转换。在国内社会福利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提升国际产业竞争力和贸易顺差,并

48、通过资本输出和产业转移获得国际净收益的国家价值循环,更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正处于从中高收入迈向高收入的发展阶段,“人口红利” 逐步消失, 2014年开始劳动力供给负增长,继续压低劳动报酬维系国际大循环不可持续,因此提升广义人力资本和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是必然的选择。同时还要消除资本的扭曲,特别是降低金融与房地产服务业的扭曲所带来的效率损失。 中国通过汇率并轨贬值的方式推动了由内向外的转换, 但再采取人民币大幅升值来切换显然是不妥和高风险的。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定价机制逐步完善,降低人民币波动,在此基础上推动国家福利化转型是必然选择。 中国转型可选择的道路就是要基于提升人力资本,以“人才红利”

49、作为转型根本选择,但与日本等发达国家有所不同的是,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下降的更早一些,即在差不多同等人均产出水平时,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下降到低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2020 年中国的人均 GDP 为 16316 国际元(2011 年不变价) ,差不多相当于日本 1970 年的水平;2020 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 1.70,而日本 1970 年的总和生育率 2.14,因此相对于日本等国来说, 中国在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进程中推动经济增长更需发挥“人才红利”的作用。 13 图图 7 中国与日本、德国在同等人均产出下的总和生育率情况中国与日本、德国在同等人均产出下的总和生育率情况

50、注:横轴为各国人均 GDP(单位为 2011 年国际元),纵轴为总和生育率。 从生产函数的角度看,影响一国的增长因素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分别为资本与劳动要素分配比例,即资本产出弹性;劳动增长率或可换算成劳动力数量与劳动力质量(教育年限的增长) ;资本增长率;技术进步(TFP) 。 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 生产函数)为基础,并将劳动投入分为劳动供给量 L,劳动质量 H 引入到生产函数,生产函数可设定如下: = ()1 (1) 模型中 A 代表全要素生产率、K 代表资本存量,L 代表劳动供给量,H 代表劳动质量。取对数,将其转换为增长率形式 +1= +1+ +1+ (1 )(+1+ +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2021年国内宏观经济与2022年展望(22页).pdf)为本站 (小时候)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客服
商务合作
小程序
服务号
会员动态
会员动态 会员动态:

135**84... 升级为至尊VIP   德**...  升级为至尊VIP

24**月...  升级为标准VIP  137**77...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89**26... 升级为至尊VIP 155**88...  升级为至尊VIP

 178**16...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86**59...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52**55... 升级为标准VIP  185**82... 升级为高级VIP 

186**86...   升级为至尊VIP 186**86...   升级为高级VIP

183**82... 升级为高级VIP   钚**...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37**98...  升级为标准VIP

 ym8**80...  升级为高级VIP 159**48...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35**47...  升级为高级VIP 

 谷珺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56**36...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微**...  升级为标准VIP  共**... 升级为至尊VIP 

138**35... 升级为至尊VIP  学**...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86**78... 升级为至尊VIP 159**03...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38**38...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85**52... 升级为至尊VIP 

 138**43...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禾**... 升级为至尊VIP  

微**...  升级为至尊VIP  191**94...  升级为至尊VIP

施**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89**48... 升级为高级VIP    微**...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微**...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35**02...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魏康**e...  升级为至尊VIP  魏康**e...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82**45...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zho**ia...  升级为高级VIP

 137**69... 升级为高级VIP    137**75... 升级为高级VIP

微**...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35**90... 升级为高级VIP  134**66...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36**56...  升级为至尊VIP

185**33... 升级为标准VIP   微**...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89**71...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73**29...  升级为标准VIP

158**00... 升级为高级VIP   176**24... 升级为高级VIP 

 187**39... 升级为标准VIP  138**22... 升级为高级VIP 

182**56...  升级为高级VIP  186**61... 升级为高级VIP 

  159**08... 升级为标准VIP  158**66... 升级为至尊VIP 

  微**...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58**25... 升级为标准VIP 189**63...  升级为标准VIP

183**73...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