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六省一市养全国”的表象与真相-220909(24页).pdf

编号:98547 PDF 18页 1.95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六省一市养全国”的表象与真相-220909(24页).pdf

1、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24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宏观研究 【粤开宏观】“六省一市养全国”的表象与真相 2022 年 09 月 09 日 分析师:罗志恒分析师:罗志恒 执业编号:S0300520110001 电话: 邮箱: 研究助理:贺晨研究助理:贺晨 近期报告近期报告 【粤开宏观】大宗商品由盛而衰:原因、趋势及影响2022-09-02 【粤开宏观】人民币汇率再次贬值:原因、影响及展望2022-09-02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2022-09-03 【粤开宏观】中国财政形势:2022 年区县财政调研报告2022-

2、09-07 【粤开宏观】以改革稳增长,以降低制度性成本稳预期2022-09-08 摘要:摘要:近日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发挥东南沿海部分省市稳经济发挥、挑大梁作用,并提出“东南沿海 5 省市经济体量占全国 1/3 以上,财政收入占比近 4 成,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近 8 成”。前期市场曾出现的“六省一市养全国”、“仅上海有财政盈余”观点再度冲上热搜,但这些讨论均忽略了我国财政体制尤其是转移支付因素,并以割裂的视角来看待中央和地方的财政经济运行机制。本文采用各省份为中央创造的财政收入(中央本级来自分地区的财政收入金额)与中央返还地方的差额,来衡量不同省份对全国财力的净贡献,探讨财力净贡献背后的

3、表象与真相。一一、谁对全国财力有净贡献?谁对全国财力有净贡献?1、从净贡献看从净贡献看,2020 年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天津、福年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天津、福建共建共五五省三市对国家财政有净贡献,其余省市均需要中央财政给予省三市对国家财政有净贡献,其余省市均需要中央财政给予净净补助。补助。对全国财力有净贡献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其中,广东、上海、北京为第一梯队,分别以 8233、8005 和 7126 亿元遥遥领先。值得注意的是,值得注意的是,与与 2019 年相比,年相比,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过往过往大部分大部分“净”

4、贡献“净”贡献地区地区 2020 年的财政贡献能力有不同程度下滑年的财政贡献能力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广东、上海、北京对中央财政净贡献分别下降 0.9%、2.4%和 2.5%,辽宁省贡献额由正转负为-944 亿元。受益于互联网线上经济和出口贸易高增,浙江对中央财政净贡献不减反增至 3394 亿元,成为“五省三市”中财政净贡献唯一正增长的省份。2、地方创造的财政收入中地方创造的财政收入中,东部发达地区东部发达地区对中央对中央财政收入的财政收入的贡献贡献大大。财政与经济是一体两面的关系,2020 年广东(10120 亿元)、上海(8914 亿元)、北京(8192 亿元)、江苏(5703 亿元)等东部

5、发达地区贡献的中央级税收收入及上解支出等领跑全国,青海(185 亿元)、西藏(217 亿元)、宁夏(263亿元)等西部地区贡献排名靠后。3、中央中央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规模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规模大,是是中西部省份中西部省份弥补收支缺口的主要财弥补收支缺口的主要财政来源政来源。同时,中央政府也同时,中央政府也为受为受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冲击冲击严重严重的的地方财政稳健运行地方财政稳健运行提供提供扶助扶助,对湖北省的转移支付力度较往年明显增强对湖北省的转移支付力度较往年明显增强。2020 年中央对四川(5832亿元)、河南(5161 亿元)、云南(4245 亿元)、湖南(3694 亿元)等中西部人

6、口和农业大省的转移支付规模较大。对西藏、辽宁、宁夏、甘肃、黑龙江、新疆、青海等省份财力补充效果较为明显,中央转移性收入分别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的 99.3%、97.8%、93.5%、92.0%、90.8%、89.3%和 88.5%。此外,湖北省受新冠疫情冲击严重,2020 年中央对湖北的转移支付规模达到 4912 亿元,较 2019 年提高 43.2%,增速位居 31 省份第一。二、谁在养活中国?理解二、谁在养活中国?理解分税制、转移支付与区域均衡发展分税制、转移支付与区域均衡发展的五个真相的五个真相 财政一半是“财”,一半是“政”。政府间财政关系,并非简单的财政收支划分和转财政一半是“

7、财”,一半是“政”。政府间财政关系,并非简单的财政收支划分和转移支付,而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配置效率、公共民生服务等因素高度相关。移支付,而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配置效率、公共民生服务等因素高度相关。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2/24 无论是“六省一市养全国”、“仅有上海有财政盈余”,还是我们测算的“无论是“六省一市养全国”、“仅有上海有财政盈余”,还是我们测算的“五五省三市”省三市”对全国财政有净贡献,均只触及到我国财政形势和体制机制的表面对全国财政有净贡献,均只触及到我国财政形势和体制机制的表面,更不能,更不能简单将部分省份接受的净补助理解为对其他省份的“抽血”简单

8、将部分省份接受的净补助理解为对其他省份的“抽血”。要进一步探讨我国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理念,才能理解要进一步探讨我国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理念,才能理解分税制和转移支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的深刻含义以付制度的深刻含义以及财政资源分配的逻辑及财政资源分配的逻辑。第一,当前的财政体制内含中央收入集权、事权和支出责任下移,通过转移支付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无论是单一制还是联邦制体制,大国的中央政府必须集中较多财力,以强化中央宏观调控能力,但事权和支出责任比如经济建设、科教文卫等更多由地方政府履行,横向的区域财力失衡以及收支失衡通过纵向的转移支付来调节。所以就会有部分地区净贡献、部分地

9、区净收入。第二,在小平同志的“两个大局”设想以及非均衡发展战略之下,“先富带后富”,我国在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实施了一系列地方性的改革政策、优惠政策推动我国经济快速腾飞,自然会导致少数省份对国家财力有净贡献、多数地区需要中央补助。第三,社会主义的本质最终是实现共同富裕,中央对发展落后地区的“补助”是应有之义,不能忽略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人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尤其是在当前共同富裕背景下,中央需进一步增强转移支付调控能力与力度,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四,经济发展领先地区的发展成果不是其单打独斗的结果。改革开放后,我国中西部地区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贡献了大量的劳动人口,区域间人口流动推动了东部地

10、区经济的快速崛起。第五,不同地区功能及战略定位有差异,对国家发展的贡献不能仅用对财政的贡献度来衡量。中西部地区除了通过人力资源、能源资源等方面为东部地区发展做出直接经济贡献外,还通过守护国家边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为其他省份经济发展腾挪空间、解除后顾之忧。总体来看,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总体来看,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间间经济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经济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这种,这种分工合作分工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与共同富裕,保障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与,保障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与人人民民的安居乐业。的安居乐业。分税制下分税制下的初次分配有利于发挥

11、各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促进的初次分配有利于发挥各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重在效率;转移支付再分配有利于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经济发展,重在效率;转移支付再分配有利于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在公平。服务均等化,重在公平。养活全国的不是所谓的“六省一市”养活全国的不是所谓的“六省一市”,而是全国一盘棋大背景下的,而是全国一盘棋大背景下的改革开放的宏改革开放的宏观政策,观政策,和和全体中国全体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敢为人先、吃苦耐劳、智慧勇敢为人先、吃苦耐劳、智慧勇敢的精神盘活了中国经济、养活了全国人民,并将持续推动我国稳步迈向共敢的精神盘活了中国经

12、济、养活了全国人民,并将持续推动我国稳步迈向共同富裕同富裕。风险提示:风险提示:数据测算与真实情况可能有差异 2WVWWZ2V0WsQmOaQdN6MtRoOmOoMiNoOwPeRnMoN6MrRxOuOnNpNuOnOnN 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3/24 目目 录录 一、当前我国财力分配格局的基本情况.4(一)总体上我国财力的纵向分布呈现三大特征.4(二)分区域来看,“五省三市”对全国财力有净贡献.8 1、地方对中央的贡献及上解.10 2、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及税收返还.12 3、地方对全国公共财政净贡献.16 二、谁在养活中国?“六省一市养全国”的五个真相.

13、20 图表目录图表目录 图表 1:2020 年中央、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4 图表 2:中央、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初次分配).4 图表 3:中央、地方一般公共预算实际可支配收入比重(转移支付后).5 图表 4:2020 年全国一般预算内收支平衡.6 图表 5:2020 年中央一般预算内收支平衡.6 图表 6:2020 年地方一般预算内收支平衡.7 图表 7:2020 年新增国债与地方一般债务占比.8 图表 8:2021 年各省(市、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9 图表 9:分地区中央级税收收入(2020 年).10 图表 10:分地区中央级税收收入(2019 年).10 图表

14、 11:分地区上解中央支出(2020 年).11 图表 12:分地区上解中央支出(2019 年).11 图表 13:2020 年地方对中央贡献税收收入及上解支出.11 图表 14:2019 年地方对中央贡献税收收入及上解支出.12 图表 15:2020 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情况.13 图表 16:2019 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情况.13 图表 17:2020 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占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15 图表 18:2019 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占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15 图表 19:2020 年五省三市对全国财力有净贡献.17 图表 20

15、:2019 年六省三市对全国财力有净贡献.17 图表 21:2020 年全国 31 省份对全国财力的净贡献.18 图表 22:2019 年全国 31 省份对全国财力的净贡献.19 图表 23: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在一定程度补偿了劳动人口贡献.21 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4/24 一、一、当前我国财力分配格局的基本情况当前我国财力分配格局的基本情况(一)(一)总体上总体上我国财力的纵向分布呈现我国财力的纵向分布呈现三三大特征大特征 第一,第一,转移支付前,转移支付前,中央集中约一半的财力,中央集中约一半的财力,但若考虑对地方的税收返还,中央财但若考虑对地方的税收返还

16、,中央财力的实际比重将力的实际比重将降至不足四成降至不足四成。2020 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 18.3 万亿元,其中中央、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 8.3 万亿元和 10 万亿元,占全国比重分别为45.3%和 54.7%。但如果剔除按照体制规定对地方的税收返还,中央收入占比降为 39.1%。图表图表1:2020 年年中央、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中央、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资料来源:财政部、粤开证券研究院 图表图表2:中央中央、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初次分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初次分配)资料来源:财政部、粤开证券研究院 第二,第二,中央政府财政支出的

17、核心功能在于纾解地方财政困局、平衡地区经济发展、中央政府财政支出的核心功能在于纾解地方财政困局、平衡地区经济发展、82771,45%100143,55%中央地方本级45.3%54.7%0%10%20%30%40%50%60%70%80%90%100%002020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 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5/24 促进地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地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比于收入,。相比于收入,中央中央的的支出责任支出责任占比低,大部分收入均用占比低,大部分收入均用于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地方财

18、政更多承担当地经济建设及于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地方财政更多承担当地经济建设及科教文卫科教文卫等直接支出。等直接支出。2020 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达到 11.8 万亿,其中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3.5 万亿元,远低于对地方转移支付的 8.3 万亿。地方政府基建、民生支出分别达到 5.4 万亿元和 8.5万亿元,分别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25.6%和 40.3%。同时,同时,以区域平衡发展为目标的转移支付占中央转移性支付比突出。以区域平衡发展为目标的转移支付占中央转移性支付比突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性支付主要包含税收返还与转移支付(一般、专项)两个层面。税收返还是分税制改革的产物

19、,可以视作是财政制度下地方政府“收入”的一部分。而转移支付则是中央政府用以平衡区域发展的重要工具。2020 年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税收返还总额约为1.1 万亿元,一般、专项及特殊转移支付约为 7.2 万亿,两者占比分别为 13.5%及 86.5%,具有“平衡区域发展”作用的转移支付占比突出。图表图表3:中央中央、地方一般公共预算实际可支配收入比重(转移支付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实际可支配收入比重(转移支付后)资料来源:财政部、粤开证券研究院 0%10%20%30%40%50%60%70%80%90%100%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实际可支配收入比重(转移支付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实际可支配收入比重(转移支

20、付后)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6/24 图表图表4:2020 年年全国一般预算内收支平衡全国一般预算内收支平衡 资料来源:财政部、粤开证券研究院 图表图表5:2020 年中央年中央一般预算内收支平衡一般预算内收支平衡 资料来源:财政部、粤开证券研究院 民生支出基建支出政府刚性支出科学文体支出债务发行与付息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上期结转及调入国债地方一般债务051015202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万亿元地方一般债务国债上期结转及调入非税收入税收收入债务发行与付息科学文体支出政府刚性支出基建支出民生支出政府刚性支出债务付息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税收收入上期结转及调入国

21、债02468101214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万亿元民生支出基建支出政府刚性支出科学文体支出债务付息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上期结转及调入国债 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7/24 图表图表6:2020 年地方年地方一般预算内收支平衡一般预算内收支平衡 资料来源:财政部、粤开证券研究院 第三,第三,中央及地方中央及地方均均存在赤字,其中中央存在赤字,其中中央赤字弥补依赖赤字弥补依赖国债国债、上期结转及调入,地上期结转及调入,地方政府方政府收支缺口弥补收支缺口弥补主要依赖主要依赖中央中央转移支付及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移支付及地

22、方政府一般债务。2020 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8.3 万亿,支出 24.6 万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大于收入差额为 6.3 万亿。两类资金补足了该差额,其一是上期财政使用结转结余及各类调入资金,补充 2.6 万亿;其二是新增国债和地方一般债务,弥补中央及地方赤字 3.76 万亿。中央政府国债是弥补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的主要力量。中央政府国债是弥补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的主要力量。剔除 1 万亿抗疫特别国债后,2020 年国债与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新增规模分别为 3.1 万亿和 0.9 万亿元,国债发行净额远大于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此外,过去此外,过去 GDP 单一考核制下,地方政府投资“饥

23、渴”与资金不足矛盾凸显,导致地单一考核制下,地方政府投资“饥渴”与资金不足矛盾凸显,导致地方隐性债务快速上升,同时专项债正逐渐成为事实上的一般债方隐性债务快速上升,同时专项债正逐渐成为事实上的一般债。截至 2021 年 10 月地方政府专项债余额已达 15.9 万亿,超过一般债余额的 13.8 万亿,且因为专项债的项目收益持续下降,最终仍需要靠财政资金偿还,正在成为事实上的一般债。民生支出基建支出政府刚性支出科学文体支出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上期结转及调入地方一般债0510152025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万亿元民生支出基建支出政府刚性支出科学文体支出债务发行与付息税

24、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上期结转及调入地方一般债 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8/24 图表图表7:2020 年新增年新增国债国债与地方一般债务占比与地方一般债务占比 资料来源:财政部、粤开证券研究院(二二)分区域来看,“分区域来看,“五五省三市”对全国财力有净贡献省三市”对全国财力有净贡献 前期前期部分自媒体提出“六省一市养全国”的部分自媒体提出“六省一市养全国”的观点观点,认为我国区域间财政分配是财政“盈,认为我国区域间财政分配是财政“盈余地区”对财政“赤字地区”的净补贴。余地区”对财政“赤字地区”的净补贴。2017 年有自媒体采用国地税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支

25、出之差,得出 2017 年上半年仅有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北京、上海和深圳(计划单列市)有财政盈余的结论。近年来,近年来,市场上同样有“仅上海有财政盈余”的讨论,并据此解读国内财政形势。市场上同样有“仅上海有财政盈余”的讨论,并据此解读国内财政形势。根据各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简单计算,2021 年前三季度 31 个省份中仅上海市盈余 958.7亿元,其余 30 个省市均存在收不抵支问题。2021 年全年 31 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均为负数。但上述讨论均忽略了我国财政体制尤其是转移支付因素,但上述讨论均忽略了我国财政体制尤其是转移支付因素,仅采用地方本级的一般公仅采用地方本级的一般公共预算收支

26、盈余指标解读各地财政形势及区域间财政分配格局有失偏颇。共预算收支盈余指标解读各地财政形势及区域间财政分配格局有失偏颇。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盈余只反映政府间关系的初次分配,在分税制体系下,中央在初次分配中获得全国约一半收入,再通过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均等化。考虑到大量的中央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给地方后的再分配效应,地方事实上的可用财力和满足支出的能力将大幅提高。77%23%国债地方政府一般债 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9/24 图表图表8:2021 年年各各省(市、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省(市、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差 资料来源:wind、粤开证

27、券研究院 本文基于本文基于中国税务年鉴中国税务年鉴 2021、中国财政年鉴、中国财政年鉴 2021数据,数据,从各从各省份省份对全国财对全国财力净贡献的角度出发,采用力净贡献的角度出发,采用中央本级中央本级分分地区的财政收入金额减去中央返还地方金额地区的财政收入金额减去中央返还地方金额来衡来衡量地方间的财力转移量地方间的财力转移。在衡量公共财力在中央与地区间流转时,中央级财政收入由分地区中央级税收收入和地区上缴中央转移性收入两部分组成。中央返还地方金额主要体现为地区的中央政府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同时,我们还计入了地方对口支援任务带来的援助其他地区支出和接受其他地区援助收入。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地

28、方财力净贡献地方财力净贡献=(分地区中央级税收收入(分地区中央级税收收入+地区上解中央支出地区上解中央支出+援助其他地区支出)援助其他地区支出)-(分地区中央返还性收入(分地区中央返还性收入+接受其他地区援助收入)接受其他地区援助收入)当中央本级收入减中央转移性支出为正时,地方对全国财政有正的净贡献;当为负时,地区主要得到净补贴。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20 年仅浙江(29.8 亿)、福建(5.5亿)、广东(2.1 亿)、新疆(0.2 亿元)和西藏(0.02 亿元)五地有援助支出;四川(18.4亿)、宁夏(5.5 亿)、安徽(4 亿)等地有援助收入,规模普遍较小,对整体结果的影响较弱,因此仅在

29、计算时计入,不再具体描述和展开分析。-6442-6073-5114-4687-4654-4571-4425-4356-4119-4094-4010-3966-3804-3783-3621-3294-3137-3024-2890-2754-2553-2550-2214-1847-1828-1525-1062-1009-968-930-659-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四川河南湖南河北湖北江苏山东云南广东安徽广西江西黑龙江新疆贵州陕西辽宁甘肃内蒙古浙江吉林重庆山西西藏福建青海海南天津宁夏北京上海亿元 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

30、0/24 1、地方对中央的贡献及上解、地方对中央的贡献及上解 我国地方我国地方对中央贡献的对中央贡献的财力总体财力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呈现东高西低格局格局,与经济发展形势相匹配。与经济发展形势相匹配。广东广东、上海、北京、江苏上海、北京、江苏等等东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贡献贡献的的中央级税收收入中央级税收收入及及上解上解支出支出领跑全国,领跑全国,青青海、西藏、宁夏海、西藏、宁夏等西部地区等西部地区贡献排名靠后贡献排名靠后。2020 年,分地区中央级税收收入排名前六位的省份为广东(10120 亿元)、上海(8914 亿元)、北京(8192 亿元)、江苏(5703 亿元)、浙江(4328 亿

31、元)和山东(4196 亿元),分别是全国均值的 4.1、3.6、3.3、2.3、1.7 和 1.7 倍。排名最末的三个省份为青海(185 亿元)、西藏(217 亿元)及宁夏(263亿元),中央级税收收入均低于 300 亿元。中央税收收入贡献最少的青海贡献水平仅为全国均值的 7.4%。地方上解中央总额排名前六位的地区为广东(643 亿元)、浙江(556 亿元)、江苏(364 亿元)、山东(289 亿元)、上海(210 亿元)及辽宁(151 亿元)。排名第一的广东省上解总额是全国 31 省市均值的 5.6 倍。排名最末的三个地区依旧为西藏、青海及宁夏,总额分别为 1.4、5.3 及 5.7 亿元。

32、图表图表9:分地区中央级税收收入(分地区中央级税收收入(2020 年)年)图表图表10:分地区中央级税收收入(分地区中央级税收收入(2019 年)年)资料来源:中国税务年鉴、粤开证券研究院,注:已扣减成品油消费税退税和出口退税 资料来源:中国税务年鉴、粤开证券研究院,注:已扣减成品油消费税退税和出口退税 185 217 263 506 726 857 944 975 1054 1141 1157 1248 1350 1469 1645 1745 1971 1988 2030 2178 2188 2219 2283 2379 2764 4196 4328 5703 8192 8914 10120

33、 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青海西藏宁夏海南甘肃黑龙江吉林新疆内蒙古山西重庆贵州广西江西陕西福建湖南云南安徽湖北辽宁河北河南天津四川山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广东分地区中央级税收收入(亿元)187 223 303 564 735 957 1022 1119 1198 1245 1266 1320 1405 1520 1764 1784 1965 2048 2090 2347 2365 2509 2533 2666 2711 4242 4865 5706 8308 8829 9822 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青海西藏宁夏海南甘肃吉林黑龙江新疆内

34、蒙古重庆贵州山西广西江西福建陕西湖南云南安徽河南河北湖北辽宁天津四川浙江山东江苏北京上海广东亿元亿元分地区中央级税收收入 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1/24 图表图表13:2020 年地方对中央贡献税收收入及上解支出年地方对中央贡献税收收入及上解支出 资料来源:中国税务年鉴2021,中国财政年鉴2021,粤开证券研究院罗志恒、贺晨6.35000地方对中央贡献税收及上解支出地方对中央贡献税收及上解支出(亿元)(亿元)图表图表11:分地区上解中央支出分地区上解中央支出(2020 年)年)图表图表12:分地区上解中央支出(分地区上解中央支出(2019 年)年)资料来源:中

35、国财政年鉴、粤开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中国财政年鉴、粤开证券研究院 1 5 6 9 19 23 30 31 31 38 39 41 46 47 49 58 74 74 78 81 90 94 112 120 125 151 210 289 364 556 643 00500600700西藏青海宁夏海南吉林甘肃黑龙江贵州内蒙古江西陕西云南广西山西重庆湖南湖北四川北京安徽河南河北新疆福建天津辽宁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分地区上解上级支出(亿元)1 5 6 9 20 22 29 30 32 37 39 42 46 47 49 67 72 81 90 99 108 122 123 1

36、31 134 140 241 274 393 410 487 00500600西藏青海宁夏海南吉林甘肃黑龙江内蒙古贵州江西陕西云南广西山西重庆湖南湖北四川河南安徽河北辽宁新疆福建北京天津山东上海浙江江苏广东亿元亿元分地区上解中央支出 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2/24 等 图表图表14:2019 年地方对中央贡献税收收入及上解支出年地方对中央贡献税收收入及上解支出 资料来源:中国税务年鉴2020,中国财政年鉴2020,粤开证券研究院罗志恒、贺晨等 2、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及税收返还、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及税收返还 2020 年年中央转移支付中央

37、转移支付一方面仍然一方面仍然以“平衡区域财力”、“以“平衡区域财力”、“基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线,”为主线,对对四川、河南、云南、湖南等中西部人口四川、河南、云南、湖南等中西部人口和农业和农业大省的转移支付规模较大,大省的转移支付规模较大,对西藏、青对西藏、青海、甘肃、黑龙江、新疆、宁夏、吉林海、甘肃、黑龙江、新疆、宁夏、吉林等等省份的财力补充效果较为明显。省份的财力补充效果较为明显。另另一方面充分一方面充分考虑新冠疫情爆发对湖北省财政造成的冲击,对湖北省转移支付力度考虑新冠疫情爆发对湖北省财政造成的冲击,对湖北省转移支付力度大幅大幅加强。加强。此外,此外,相比相比 201

38、9 年,地方政府财政对中央政府转移支付依赖程度有所增强。年,地方政府财政对中央政府转移支付依赖程度有所增强。从绝对规模来看,2020 年中央对四川(5832 亿元)、河南(5161 亿元)、湖北(4912 亿元)、云南(4245亿元)、湖南(3694 亿元)的转移支付及税收返还位居前列,对天津(741 亿元)、宁夏(992 亿元)及海南(1000 亿)转移性支出规模垫底。其中,中央对湖北的转移支付规模较 2019 年提高 43.2%。增速位居 31 省份第一。从相对规模来看,2020 年中央转移支付及税收返还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较高的省份集中在西部和东北地区。其中,西藏、辽宁、宁夏、甘肃

39、、黑龙江、新疆、青海中央转移性收入分别补充了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的 99.3%、97.8%、93.5%、92.0%、90.8%、89.3%和 88.5%。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对中央转移性支付的依赖度较低,更多依靠政府基金调入、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等其他途径补充财力,中央转移支付收入仅补充了以上地区收支缺口的 47.8%、53.6%、56.2%,但较 2019 年提高 4.7、7.8 和 2.5 个百分点。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3/24 图表图表15:2020 年年中央中央对地方对地方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情况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财政年鉴

40、2021、粤开证券研究院 图表图表16:2019 年年中央中央对地方对地方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情况情况 741 992 1000 1119 1144 1447 1520 1704 1975 2156 2210 2289 2481 2532 2787 2964 3025 3033 3259 3283 3481 3519 3621 3744 3902 4061 4186 4245 4912 5161 5832 02000400060008000天津宁夏海南上海北京青海浙江福建西藏重庆江苏山西吉林广东内蒙古陕西甘肃江西贵州辽宁广西山东新疆安徽黑龙江河北湖南云南湖北河南四川中央税收返还

41、及转移支付(亿元)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4/24 资料来源:中国财政年鉴2020、粤开证券研究院 670 890 901 905 1132 1333 1377 1473 1888 1930 1964 2003 2024 2292 2589 2620 2646 2681 2727 2954 3037 3094 3306 3327 3377 3430 3462 3694 3813 4576 5158 00400050006000天津宁夏上海海南北京青海浙江福建重庆山西西藏广东江苏吉林辽宁陕西内蒙古甘肃江西山东贵州广西黑龙江新疆安徽湖北河北湖南云

42、南河南四川亿元中央向地方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规模 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5/24 图表图表17:2020 年年中央中央对地方对地方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占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占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财政年鉴2021、粤开证券研究院 图表图表18:2019 年年中央中央对地方对地方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占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占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 16%20%21%21%24%39%54%55%100%103%106%116%121%122%124%124%131%136%137%139%182%196%20

43、1%203%229%236%245%339%346%486%894%0%200%400%600%800%1000%上海广东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山东福建山西重庆河北安徽江西海南辽宁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湖南贵州湖北云南广西吉林宁夏新疆黑龙江甘肃青海西藏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 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6/24 资料来源:中国财政年鉴2020、粤开证券研究院 3、地方对全国公共财政净贡献、地方对全国公共财政净贡献 总体来看,总体来看,2020 年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天津、福建共年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天津、福建共五五省省三三市市对国

44、家财政有净贡献对国家财政有净贡献,规模达到,规模达到约约 3.4 万亿元万亿元,其余省市均需要中央财政给予补助。,其余省市均需要中央财政给予补助。其中,广东、上海、北京为第一梯队,分别以 8233、8005 和 7126 亿元遥遥领先;第二梯队包括江苏(3857 亿元)、浙江(3394 亿元)、天津(1762 亿元),财力净贡献均在千亿级别;第三梯队山东(2136 亿元)、福建(167 亿元)对中央贡献财力规模在千亿元以下。以上有财力净贡献的五省三市均位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受疫情影响受疫情影响,对全国财政有净贡献的五省三市贡献总额对全国财政有净贡献的五省三市贡献总额变化情况变化情况分化分化。排

45、名第一的广东省由 19 年的 8307 亿元下滑至 2020 年的 8233 亿元;上海市净贡献也由 8202 亿元下滑至 8005 亿元。2019 年有正的净贡献的辽宁贡献额更是由正转负,2020 年净贡献总额转为-944 亿元。受益于互联网线上经济和出口贸易高增,浙江对中央财政净贡献不减受益于互联网线上经济和出口贸易高增,浙江对中央财政净贡献不减反增至反增至 3394 亿元,成为“五省三市”中财政净贡献唯一正增长的省份亿元,成为“五省三市”中财政净贡献唯一正增长的省份。13%16%19%20%23%28%45%48%82%88%93%98%101%106%110%111%113%115%1

46、23%127%128%171%172%184%205%210%211%262%315%472%885%0%200%400%600%800%1000%上海广东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山东福建山西重庆河北辽宁湖北安徽江西海南河南陕西湖南四川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吉林宁夏新疆黑龙江甘肃青海西藏 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7/24 图表图表19:2020 年五年五省省三三市市对全国财力有净贡献对全国财力有净贡献 资料来源:中国财政年鉴2021,中国税务年鉴2021,粤开证券研究院罗志恒、贺晨等 图表图表20:2019 年六年六省省三三市市对全国财力有净贡献对全国财力有净贡献-3015-

47、3012-2788-2661-2534-2276-2219-2157-2085-1985-1757-1747-1702-1637-1526-1521-1280-1257-1101-951-944-728-485 167 966 1762 3394 3857 7126 8005 8233-0006000800010000黑龙江四川河南湖北新疆甘肃云南湖南广西贵州西藏河北内蒙古安徽江西吉林陕西青海山西重庆辽宁宁夏海南福建山东天津浙江江苏北京上海广东地方对全国财力净贡献(亿元)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8/24 资料来源:中国财政年鉴2020

48、,中国税务年鉴2020,粤开证券研究院罗志恒、贺晨等 图表图表21:2020 年全国年全国 31 省份对全国财力的净贡献省份对全国财力的净贡献-2381-2255-2138-2085-1924-1739-1739-1723-1662-1642-1418-1315-1188-1171-1140-990-849-796-594-586-563-332 67 427 2136 2152 3274 4091 7310 8202 8307-0006000800010000四川黑龙江河南新疆甘肃西藏贵州云南湖南广西内蒙古吉林安徽江西青海河北湖北陕西重庆宁夏山西海南辽宁福建天津

49、山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广东亿元地方对全国财力净贡献 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9/24 资料来源:中国财政年鉴2021,中国税务年鉴2021,粤开证券研究院罗志恒、贺晨等 图表图表22:2019 年全国年全国 31 省份对省份对全国全国财力的净贡献财力的净贡献 资料来源:中国财政年鉴2020,中国税务年鉴2020,粤开证券研究院罗志恒、贺晨等 6.3-4000-3000-3000-2000-2000-1000地方对全国财力净贡献(亿元)地方对全国财力净贡献(亿元)6.3-4000-3000-3000-2000-2000-1000-1000

50、0010001000地方对全国财力净贡献(亿元)地方对全国财力净贡献(亿元)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20/24 二、二、谁在养活中国?“六省一市养全国”的五个真相谁在养活中国?“六省一市养全国”的五个真相 财政一半是“财”,一半是“政”。政府间财政关系,并非简单的财政收支划分和转移支付,财政一半是“财”,一半是“政”。政府间财政关系,并非简单的财政收支划分和转移支付,而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配置效率、公共民生服务等因素高度相关。无论是“六省一市养而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配置效率、公共民生服务等因素高度相关。无论是“六省一市养全国”、“仅有上海有财政盈余”,还是我们前文测

51、算的“六省三市”对全国财政有净贡献,均只全国”、“仅有上海有财政盈余”,还是我们前文测算的“六省三市”对全国财政有净贡献,均只触及到我国财政形势和财政体制机制的表面,要进一步探讨我国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触及到我国财政形势和财政体制机制的表面,要进一步探讨我国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理念,才能理解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的深刻含义以及财政资源分配的逻辑的理念,才能理解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的深刻含义以及财政资源分配的逻辑。第一,第一,1994 年分税制改革年分税制改革增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提高了国民经济运行效率,与市增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提高了国民经济运行效率,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场经济体制相匹配,具

52、有历史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与必要性。1994 年前,中央对地方施行包干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地方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财权集中在地方导致中央财政过分依赖地方上解,20 世纪 80 年代,中央财政支出的近 50%来源于地方上解,中央宏观调控能力下降、权威受损。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包干体制已经不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1994 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比上升,中央与地方形成两次分配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比上升,中央与地方形成两次分配关系。关系。第一次分配按照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中央和地方划分税种和收入,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

53、税。同时,税权高度集中,税收立法权统一于中央。第二次分配则通过中央统筹,对地方进行各类“补助”,其中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是重点,意在均衡区域间的财力,促进各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事实上,分税制对地方政府有非常强的激励作用,且能实现中央与地方的利益相容,尤其是在共享税方面,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取得税收收入的同时客观上也做大了中央财政,降低了监督成本,提高了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但各地区位及功能定位差异势必导致地区之间的财力差距。然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地区经济建设又对地方财政支出提出了均等的要求。在收入差距扩大的发展趋势及支出差距缩小的发展要求之间,中央的转移支付成为解决矛盾的必然。第二,第二

54、,尽管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腾飞,但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尽管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腾飞,但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区域间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长期存在,自然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长期存在,自然会会导致少数省份对国家财力有净贡献、导致少数省份对国家财力有净贡献、多数地区需要中央补助。多数地区需要中央补助。经济与财政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从经济地理发展条件来看,我国经纬跨度大,海拔差异明显,地形地貌变化多样,资源矿藏各有不同。各地迥异的自然经济地理条件为经济差异化发展埋下了伏笔,也导致地区间财力差距必然存在。除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外,改革开放初期,在“先富带后富”的发展理

55、念下,我国在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实施了一系列地方性的改革政策,推动了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相应地区省份财力相对雄厚。第三第三,中央对发展落后地区的“补助”是应有之义,中央对发展落后地区的“补助”是应有之义,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落后落后地区人民仍需享受基地区人民仍需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共同富裕要求中央增强转移支付调控能力与力度,推动本公共服务,共同富裕要求中央增强转移支付调控能力与力度,推动基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化。我国经济发展要兼顾效率与公平,从效率的角度来看,由于自然禀赋、优惠政策、营商环境等因素不同,生产要素流动必然导致发展的相对不平衡。但从公平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并不是

56、追求数字上的增长,本质是为了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因此经济发展不均衡,需要中央统筹提供补助,让各地老百姓享受基本均衡的公共服务,更需要中央政策扶持推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第四,经济发展领先地区的发展成果不是其单打独斗的结果,第四,经济发展领先地区的发展成果不是其单打独斗的结果,改革开放后,我国中、改革开放后,我国中、西部地区为东部地区工业经济发展贡献了大量的劳动人口西部地区为东部地区工业经济发展贡献了大量的劳动人口,区域间人口流动推动了东部,区域间人口流动推动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崛起。地区经济的快速崛起。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人口的地区间流动不仅促进了人力资本的再配置,同时也推动了资

57、金、信息、技术等要素的跨区域流动。作为人口流出地的部分中西部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工业化经济发展受阻,地方财政创造能力弱;留 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21/24 守老弱孕童,进一步给当地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相关财政支出增添负担。以常住人口-户籍人口衡量人口流入流出,2019 年黑龙江、湖南及安徽是我国人口流出最多的三个地区,人口流出分别为 49.6、27.8 及 27.4 万人;广东(96.8 万人)、浙江(52.5万人)及江苏(39.9 万人)人口流入最多。中央对人口流出地的转移支付一定程度上补偿了中、西部地区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劳动人口贡献。图表图表23

58、:中央对地方的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在一定程度补偿了劳动人口转移支付在一定程度补偿了劳动人口贡献贡献 注:人口流入数量=常住人口-户籍人口 资料来源:中国财政年鉴、中国税务年鉴、国家统计局、粤开证券研究院 第第五五,全国全国上下上下一盘棋一盘棋推动经济共同发展,不同地区功能及战略定位有差异,对国推动经济共同发展,不同地区功能及战略定位有差异,对国家发展的贡献不能仅用对财政的贡献度来衡量家发展的贡献不能仅用对财政的贡献度来衡量。中西部地区除了通过人力资源、能源资中西部地区除了通过人力资源、能源资源等方面为东部地区发展做出直接经济贡献外,还通过守护国家边防安全、粮食安全、源等方面为东部地区发展做出直

59、接经济贡献外,还通过守护国家边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为其他省份经济发展腾挪空间、解除后顾之忧为其他省份经济发展腾挪空间、解除后顾之忧。如西藏、新疆等部分省份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为维护国家领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如黑龙江、河南、四川、内蒙古、安徽作为全国重要粮食基地,有效促进工业地区与农业地区在产业上的“分工”。2020 年,黑龙江(14438 千公顷)、河南(10739 千公顷)、山东(8282 千公顷)、安徽(7290 千公顷)和内蒙古(6833 千公顷)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排全国前五,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合计为 40.7%。北京(49 千公顷)、

60、上海(114 千公顷)及西藏(182 千公顷)则排名垫底。总体来看,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经济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分化,又总体来看,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经济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分化,又有协同。分税制下财政资源“调配”有利于促进发挥地区的要素禀赋、资源禀赋,提升经济有协同。分税制下财政资源“调配”有利于促进发挥地区的要素禀赋、资源禀赋,提升经济运行效能。市场经济下劳动、资本与土地等生产要素结合创造的财富,通过财政政策进运行效能。市场经济下劳动、资本与土地等生产要素结合创造的财富,通过财政政策进行再分配,提高了我国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及质量、推动了产业的升级与分工,并通过公行再分配,

61、提高了我国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及质量、推动了产业的升级与分工,并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推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共服务均等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推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保障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与居民的安居乐业。展与共同富裕,保障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与居民的安居乐业。养活全国的不是所谓的“六省一市”,而是养活全国的不是所谓的“六省一市”,而是全国一盘棋大背景下的全国一盘棋大背景下的一系列改革开放的宏一系列改革开放的宏观观政策,是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更是全体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政策,是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更是全体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2、中国人民。中国人民吃苦吃苦-60-40-2002040608020003000400050006000天津宁夏上海海南北京青海浙江福建重庆山西西藏广东江苏吉林辽宁陕西内蒙古甘肃江西山东贵州广西黑龙江新疆安徽湖北河北湖南云南河南四川中央向地方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亿元)人口流入数量(万人,右轴)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22/24 耐劳、智慧勇敢的精神盘活了全国经济,并将持续推动我国稳步迈向共同富裕耐劳、智慧勇敢的精神盘活了全国经济,并将持续推动我国稳步迈向共同富裕。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23/24 分析师简介分析师简介

63、 罗志恒,2020 年 11 月加入粤开证券,现任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证书编号:S0300520110001。分析师声明分析师声明 作者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或相当的专业胜任能力,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特此声明。与公司有关的信息披露与公司有关的信息披露 粤开证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编号:10485001。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履行披露义务。股票投资评级说明股票投资评级说明 投资评级分为股票投资评级和行业投资评级。股

64、票投资评级标准股票投资评级标准 报告发布日后的 12 个月内公司股价的涨跌幅度相对同期沪深 300 指数的涨跌幅为基准,投资建议的评级标准为:买入:相对大盘涨幅大于 10%;增持:相对大盘涨幅在 5%10%之间;持有:相对大盘涨幅在-5%5%之间;减持:相对大盘涨幅小于-5%。行业投资评级标准行业投资评级标准 报告发布日后的 12 个月内行业股票指数的涨跌幅度相对同期沪深 300 指数的涨跌幅为基准,投资建议的评级标准为:增持:我们预计未来报告期内,行业整体回报高于基准指数 5%以上;中性:我们预计未来报告期内,行业整体回报介于基准指数-5%与 5%之间;减持:我们预计未来报告期内,行业整体回

65、报低于基准指数 5%以下。宏观研究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24/24 免责声明免责声明 本报告由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开证券”)提供,旨为派发给本公司客户使用。未经粤开证券事先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印、传送或出版作任何用途。合法取得本报告的途径为本公司网站及本公司授权的渠道,非通过以上渠道获得的报告均为非法,我公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报告基于粤开证券认为可靠的公开信息和资料,但我们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均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粤开证券可随时更改报告中的内容、意见和预测,且并不承诺提供任何有关变更的通知。本公司力求报告

66、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询价,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在本公司及作者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本公司利用信息隔离墙控制内部一个或多个领域、部门或关联机构之间的信息流动。因此,投资者应注意,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或期权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的员工可能担任本报告所提到的公司的董事。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作

67、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须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粤开证券研究”,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意愿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投资者应根据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来判断是否使用资料所载之内容和信息,独立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相应风险。我公司及其雇员做出的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大道 60 号开发区控股中心 21-23 层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 377 号 网址: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六省一市养全国”的表象与真相-220909(24页).pdf)为本站 (小时候)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客服
商务合作
小程序
服务号
会员动态
会员动态 会员动态:

185**62...   升级为至尊VIP  Joc**yn...  升级为高级VIP

微**... 升级为至尊VIP   176**03...   升级为至尊VIP

186**04... 升级为标准VIP  一**... 升级为至尊VIP  

 微**... 升级为高级VIP 159**68...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36**71...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m**N 升级为标准VIP  尹**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89**15... 升级为标准VIP  158**86...  升级为至尊VIP

136**84... 升级为至尊VIP 136**84...   升级为标准VIP

 卡**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铭**...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39**87...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拾**...  升级为至尊VIP  拾**...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pzx**21  升级为至尊VIP

 185**69...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83**08... 升级为至尊VIP  137**12...  升级为标准VIP

林  升级为标准VIP  159**19...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朵妈  升级为至尊VIP

 186**60...  升级为至尊VIP 153**00...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35**79... 升级为至尊VIP 130**19...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36**12... 升级为标准VIP    137**24... 升级为标准VIP

理**...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35**12...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特** 升级为至尊VIP   138**31...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86**13... 升级为至尊VIP  分**  升级为至尊VIP

 set**er  升级为高级VIP  139**80...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一朴**P...   升级为标准VIP

133**88...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59**56... 升级为高级VIP  159**56... 升级为标准VIP

升级为至尊VIP   136**96...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86**65...   升级为标准VIP

137**92...  升级为标准VIP 139**06... 升级为高级VIP 

 130**09...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58**33... 升级为高级VIP

骑**...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50**42...  升级为至尊VIP

 185**92... 升级为高级VIP  dav**_w... 升级为至尊VIP

 zhu**zh...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36**49...  升级为标准VIP 158**39...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39**38... 升级为高级VIP 

159**12... 升级为至尊VIP  微**... 升级为高级VIP 

185**23...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