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年第3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55页).pdf

编号:166813  PDF   DOC 55页 2.33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年第3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55页).pdf

1、研究研究院院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告要点A2024 年年第第 3 季度季度(总第总第 59 期期)报告日期报告日期:2024 年年 6 月月 26 日日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全球银行业全球银行业研究研究课题组课题组组长:陈卫东副组长:王家强成员:邵科叶怀斌杜阳李一帆马天娇范翔宇(长三角金融研究院)龚一泓(长三角金融研究院)沈天薇(长三角金融研究院)曾圣钧(大湾区金融研究院)王巍(大湾区金融研究院)王子豪(大湾区金融研究院)李彧(香港)杨燊荣(澳门)石磊(悉尼)王哲(东京)镐鑫(伦敦)杨勃(匈牙利)赵荆菁(纽约)谢云天(巴西)联系人:邵科电话:邮件:sh

2、aokebank-of- 2024 年三季度,全球银行业将继续面临高利率环境,盈利能力全面下滑,规模扩张速度放缓,重点领域信用风险爆发,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增加,强监管带来更大资本补充压力。2024 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将延续向好态势,银行业统筹平衡息差与经营业绩,在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保障自身经营稳健,规模持续增长,盈利能力相对稳定,资产质量整体向好。本次季报围绕高息差环境下美国中小银行风险,以及中国低息差环境下,银行拓展消费金融业务、支持大湾区新基建产业、理财市场发展等专题进行研究。2024 年年前三季度前三季度主要经济体银行业净利润与同比增速(预测主要经济体银行业净利润与同比增速(预测

3、)资料来源:各央行和监管机构,银行财报,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1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全面理性看待息差环境与银行业经营全面理性看待息差环境与银行业经营中国银行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中国银行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2024 年第年第 3 季度)季度)2024 年以来,全球经济金融环境的不确定性持续,高利率环境对银行业经营的不利影响显现,盈利能力下滑,规模小幅扩张,个人消费信贷和商业地产等重点领域的信用风险更加突出,银行体系脆弱性上升。相对而言,中国经济延续向好态势,夯实银行业经营发展基础。虽然面临净息差压力,银行业在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保障自身经营稳健,规模持续增长,

4、盈利能力稳定,资产质量向好。各国面临差异化的息差环境,本期报告专题研究高息差环境下美国中小银行风险,低息差环境下中国银行业积极拓展消费金融及理财业务、支持新基建产业等。一、全球银行业发展回顾及展望(一)全球银行业经营环境面临挑战(一)全球银行业经营环境面临挑战全球经济全球经济增长进入增长进入“慢车道慢车道”,银行业,银行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根据中国银行研究院全球经济金融研究课题组最新预测,2024 年全球经济增速为 2.7%,相比3月份预期值上升0.2个百分点,但增速仍较慢;美国经济增速小幅上调至2.1%;欧洲通胀压力有所减弱,经济企稳回暖态势初显,预计全年经济增速为 0.8%

5、;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经济体受益于经济制度改革、人口红利、国际化进程等因素,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预期全年经济增速分别达 7.8%、2.1%、2.1%。从高频前瞻性数据看,二季度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出现小幅改善,美国及英国制造业 PMI 回升到 50 的荣枯线水平以上,日本及欧元区制造业 PMI 仍处于萎缩区间,综合反映了发达经济体的弱复苏态势(图 2)。中国银行研究院2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图图 1:主要国家:主要国家 GDP 增长增长图图 2:欧美主要国家制造业欧美主要国家制造业 PMI 指数指数GDP 季度同比,%PMI,指数资料来源:Wind

6、,中国银行研究院部分经济体开启降息通道,高息差盈利提振效应减弱。部分经济体开启降息通道,高息差盈利提振效应减弱。二季度,欧美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出现明显分化。6 月,加拿大宣布下调基准利率 25 个基点至4.75%,是本轮全球货币周期中首个降息的 G7 国家;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下调25 个基点,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和存款机制利率达 4.25%、4.5%和3.75%;瑞士央行下调基准利率 25 个基点至 1.25%。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保持在 5.25%-5.50%,英国基准利率保持在 5.25%的水平。高利率环境推高银行业资金成本,净息差从高位逐渐下降,利息收入承压,给中小银行带来

7、风险。部分新兴经济体开始大幅下调基准利率。智利央行两次下调基准利率累计 125个基点至 6%,匈牙利央行两次下调基准利率累计 100 个基点至 7.25%,巴西央行下调基准利率 25 个基点至 10.5%。俄罗斯、土耳其、墨西哥等国央行维持基准利率不变。货币政策调整主要与各国通胀情况有关,根据中国银行研究院全球经济金融研究课题组最新预测,2024 年,全球通胀水平为 5.7%,较 2023 年下降约 1.2 个百分点,其中,美国、加拿大、英国、智利、巴西等国通胀率将分别下降 1.3、1.0、5.1、4.5 和 0.6 个百分点。中国银行研究院3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图图 3

8、:部分:部分经济体经济体政策利率变化(政策利率变化(%)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强化风险防控,银行业监管保持严格趋势。强化风险防控,银行业监管保持严格趋势。二季度,欧美主要国家陆续发布金融风险评估报告,提示银行业警惕债务违约率上升造成的信用风险、资金成本上升导致盈利下降风险、存款流失带来的流动性风险等多方面的威胁,监管机构将进一步强化相关风险监管。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介绍了依据多德-弗兰克法案有序处置美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的框架和最新进展,明确处置方案的三个步骤:发起处置方案、稳定破产公司运营、退出处置方案,提高监管机构应对大型金融机构破产的处置能力。英国

9、、阿联酋等国监管机构对稳定币、加密资产的接受度提高,在保障金融稳定的前提下,提高金融包容性和市场活跃度。人工智能广泛应用,提升银行业服务质效。人工智能广泛应用,提升银行业服务质效。人工智能凭借强大的信息整合和深度学习能力,在股市投资、风险管理、金融知识传输与服务、金融研究等领域表现出巨大潜力,显著提升银行运营效率,改善客户体验。大型银行推动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摩根大通发布由 GPT-4 支持的智能投顾产品 IndexGPT,将相关投资主题的多家公司股票捆绑在一起,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投资目标等数据推荐适合的主题投资篮子;富国银行借助金融科技巩固交易银行领域的优势地位,不断加码贸易融资平台和应收

10、账款流程数字化。中国银行研究院4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表表 1:部分金融监管政策及其影响:部分金融监管政策及其影响(2024 年二季度)年二季度)时间时间金融监管政策金融监管政策主要影响主要影响美国2024.4FDIC 发布 G-SIBs 有序处置步骤:发起处置方案,当 G-SIBs 接近破产时,FDIC 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何时以及如何处置;稳定破产公司的运营,相关子公司的所有权从破产母公司转移至 FDIC 控制的过桥金融机构;退出处置方案,FDIC 和过桥金融机构制定并实施重组和剥离计划。明确大型金融机构有序处置机制,强化 FDIC 风险处置职责,化解金融机构风险。2

11、024.5FDIC 发布 2024 年风险评估报告,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和网络风险、气候变化相关的财务风险、加密资产风险。加强对存款流失、证券未实现损失、资金成本上升挤压净息差、资产重定价,以及商业地产贷款、社区银行消费贷款等风险的监管。英国2024.4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扩大对金融服务领域大型科技公司的审查,评估其数据共享的必要性。如果 FCA 认定科技公司数据对金融服务业极重要,那么监管机构将鼓励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之间共享数据。2024.5FCA批准资产管理公司WisdomTree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发行英国首个加密货币交易所产品,标志着英国监管机构对加密货币

12、资产的接受度显著提高。FCA考虑到数字加密衍生品造成的危害,规定该产品仅对专业投资者开放。欧元区2024.5欧洲央行发布 2024 年上半年金融稳定评估报告。欧元区受益于经济前景好转、通胀稳步回落、投资者信心恢复等因素,金融稳定性有所改善,但前景仍然脆弱。加强对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下非银机构风险、债务违约率上升带来的金融业信用风险、净息差下降带来的银行业盈利风险的监管。阿联酋2024.6阿联酋央行发布稳定币监管和许可法规。支付代币必须由阿联酋迪拉姆(AED)支持,不能与其他货币、数字资产或算法挂钩。法规明确 AED 支持的支付代币的发行、许可和监管标准。卡塔尔2024.5卡塔尔央行宣布推出中东地区

13、首个“金融科技快捷沙盒”计划。金融机构、持牌金融科技公司、创业公司等均可申请加入。入选机构将获得更加快捷高效的测试周期和评估周期,更快地将其创新服务推向卡塔尔市场。日本2024.5日本财务省披露 4 月 26 日至 5 月 29 日 外汇平衡操作的事实情况,期间操作金额为9.8 万亿日元,超过市场预期。尽管日本政府的干预行动规模空前,但市场反应相对温和,日元预计继续承压。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5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表表 2:金融科技大事记(:金融科技大事记(2024 年二季度)年二季度)类型类型主体主体时间时间事件事件数字支付纽交所202

14、4.4开始改用 T+1 结算模式,提升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提高跨境交易的效率。数字平台富国银行2024.4使用金融科技公司 TradeSun 的 Inteligence V4 人工智能平台,降低交易银行业务风险,优化合规流程。摩根大通2024.4推出数字创新工具 Chase Media Solutions,帮助企业直接与该银行 8000 万客户群建立联系。人工智能摩根大通2024.5发布智能投顾产品 IndexGPT,帮助客户筛选具有商业价值的优质股票,提供更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投资建议。跨境支付SWIFT2024.4全球数十家央行、大型商业银行、结算平台参与央行数字货币互联解决方案,未来两年推

15、出央行数字货币互联平台。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中国银行研究院(二)高息差环境下全球银行业经营面临挑战(二)高息差环境下全球银行业经营面临挑战2024 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地缘政治冲突走势仍不明朗,商业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或进入集中爆发期,高利率环境对银行业负债端带来的成本压力逐步凸显,息差提振效应不再,全球银行业经营环境不容乐观。预计三季度,全球银行业盈利下滑趋势将进一步延续,信贷条件收紧拖累资产规模扩张速度,风险形势依然严峻,资本补充压力有所增加。1.盈利能力全面下滑盈利能力全面下滑2024 年以来,发达经济体银行业虽然保持了较高的息差水平,但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部分行业风险爆发、

16、贷款标准提高等因素影响,盈利情况出现明显恶化。一季度,美国银行业净利润约合 642.0 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 19.6%,除息差提振效应减弱外,中小银行提高拨备计提力度,对净利润产生严重侵蚀;欧元区银行业净利润约合 510.5 亿美元,同比小幅增长 5.2%,增速水平较 2023年全年(47.9%)出现大幅下滑;英国银行业净利润约合 170.1 亿美元,同比下降 9.9%;澳大利亚银行业净利润约合 61.9 亿美元,同比减少 7.8%;2023 财年(2023 年 4 月-2024 年 3 月),日本三大金融集团净利润约合 207.2 亿美元,同中国银行研究院6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

17、业展望报告比增长 26.4%,增速较 2023 年 4-12 月大幅下滑约 25 个百分点。得益于经济增长动能较强,新兴经济体银行业净利润保持一定增长。一季度,巴西银行业净利润约合 89.9 亿美元,同比增长 33.0%;泰国银行业净利润约合 20.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5%;马来西亚银行业净利润约合 25.7 亿美元,同比减少 3.0%。三季度,全球银行业盈利能力疲软态势将更加明显。一方面,经济增长短期内难有起色,部分行业风险进一步暴露,银行业在收缩信贷投放的同时会增加拨备计提,对净利润形成双重打击;另一方面,欧央行降息或正式开启新的宽松货币政策周期,欧美银行业既要面临息差下降带来的现

18、实挑战,也要警惕货币政策转向对资产负债表带来的冲击,净利润增长动能将持续减弱。预计前三季度,美国银行业净利润将同比大幅减少 16.9%,欧元区银行业净利润将同比增长 2.3%,英国银行业净利润表现有所好转,回归 4.2%左右的常态化增速,澳大利亚银行业净利润同比减少 4.3%,日本银行业国际化布局将继续深耕东南亚,收缩欧美业务,3-9 月净利润将同比增长约 30.0%。新兴经济体银行业盈利能力较好,预计巴西和泰国银行业净利润将分别同比增长 23.3%和 9.7%,马来西亚银行业净利润将同比减少 5.6%(图 4)。图图 4:2024 年前三季度主要经济体银行业净利润与同比增速(预测)年前三季度

19、主要经济体银行业净利润与同比增速(预测)1资料来源:各央行和监管机构,银行财报,中国银行研究院1欧元银行业采用 37 家主要银行数据。英国银行业采用五大行数据,分别是汇丰控股、国民西敏寺银行、劳埃德银行、渣打银行和巴克莱银行。日本银行业采用三大金融集团数据,分别是三菱日联、三井住友和瑞穗金融。下同。日本银行业净利润预测数据对应的时间区间为 2024 年 4-9 月。中国银行研究院7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专栏专栏 1:欧美大型银行:欧美大型银行 2024 年一季度经营业绩不容乐观年一季度经营业绩不容乐观2024 一季度,欧美大型银行规模小幅扩张,但盈利能力显著下滑,资产质量也

20、呈劣变趋势,经营情况发展走势需要持续关注。规模小幅增长。规模小幅增长。2024 年一季度末,美国四大行和欧元区七家银行总资产规模均小幅增长。英国五大行总资产规模逐步收缩。实体经济低迷和融资成本高企仍然显著冲击实体经济对于银行信贷的需求,规模扩张依然面临较大压力。盈利能力显著下滑盈利能力显著下滑。从息差水平看,当前欧美大型银行仍处于高位,美国四大行平均净息差水平高达 2.5%,英国五大行平均净息差水平为 1.8%,欧元区部分银行平均净息差也在 2%左右。但值得关注的是,美英银行业由盈转亏、欧元区银行业盈利增长边际递减,高息差对银行盈利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考量。资产质量劣变明显。资产质量劣变明显。在全

21、球经济金融形势和欧美银行业危机后续影响的持续冲击下,欧美大型银行不良贷款率明显升高。今年以来,美国商业地产风险逐步显现,商业地产价格出现历史性暴跌,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欧美大型银行不良贷款指标呈现双升。资本充足水平保持稳定。资本充足水平保持稳定。2024 年一季度末,美国四大行平均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分别为 16.39%和 13.27%,英国五大行分别为 19.74%和 13.92%,欧元区七家大型银行平均水平分别为 17.13%和 13.33%。2024 年一季度欧美大型银行主要业绩指标(亿本币)国别银行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质量规模同比规模同比规模同比不良率百分点变动美国摩根大

22、通40907.39.3%419.39.3%134.26.3%0.59%-0.02美国银行32738.02.5%258.2-1.7%66.7-18.3%0.56%0.19花旗集团24325.1-0.9%211.0-1.6%33.7-26.9%0.38%0.01富国银行19591.53.9%208.60.6%46.2-7.4%0.87%0.24英国汇丰银行23775.9-1.8%164.8-0.7%83.5-5.5%2.26%0.20巴克莱15771.22.5%69.5-4.0%18.1-10.8%1.79%0.10劳埃德8896.30.4%43.9-8.7%12.2-25.2%2.35%0.06

23、国民西敏寺6974.50.3%36.5-9.4%9.8-26.9%1.51%0.16渣打银行6438.4-3.1%42.17.4%11.10.9%2.42%-0.01欧元区法国巴黎27000.40.2%124.8-0.4%31.0-2.2%2.25%0.02农业信贷22116.01.5%68.111.3%19.054.5%2.59%-0.05桑坦德18000.12.9%169.78.4%28.510.9%3.49%0.10法国兴业15905.62.4%66.5-0.3%6.8-21.8%3.20%0.05德意志13307.91.8%77.71.2%14.29.2%2.88%0.42荷兰国际10

24、298.60.8%18.4-21.4%15.8-0.6%1.84%0.09裕信银行8105.8-9.5%65.27.6%25.624.3%2.89%0.04资料来源:各银行年报中国银行研究院8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专栏专栏 2:日本银行业经营情况及应对息差策略:日本银行业经营情况及应对息差策略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日本银行业经历了数十年的低利率环境,息差水平长期处于低位。2016 年起实施的负利率政策,使得银行业短期利率、中长期利率乃至长期和超长期利率都大幅下降。以日本三大金融集团为例,三菱日联和三井住友净息差在 1%左右波动,瑞穗金融集团净息差更是长期位于 0.5%-

25、0.8%区间。为了应对低息差环境带来的挑战,三大金融集团通过增加海外业务布局、大力发展非息业务等方式积极应对,并取得较好成效。截至 2023 财年末(2024 年 3 月末),三大金融集团总资产规模共计 977.6 万亿日元,较 2014 财年末大幅提升接近 50%;2023 财年,三大金融集团净利润共计 3.1 万亿日元,较 2014 财年提升 8.1%。中国银行业与日本银行业在经营环境、资产负债结构、业务重心等方面具有较多相似点,总结日本银行业应对低息差环境的经验,一定程度上可供中国银行业借鉴。第一,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分享海外息差红利。第一,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分享海外息差红利。2008 年

26、全球金融危机后,日本银行业利用资金低成本优势,迅速布局全球市场。截至 2024 年 3 月末,日本银行业境外债权余额为 5.17 万亿美元,居全球首位。同时,不断提升对亚太地区的重视程度,通过投资和并购加快业务布局,在泰国、越南、菲律宾、印尼等国家,并购了一批金融机构,深耕当地市场,不断扩大影响力。例如,2014-2023 年,三菱日联在亚太(除日本)的营收占比从 13.1%上升至 23.5%,员工数量占集团比重从 27%增长至 47%。2024 年 4 月,三菱日联发布新版中期业务计划(MTBP),主要包含七大战略,其中专门提及“提高亚太地区业务和平台韧性”是推进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策略,并计划

27、未来三年将亚太地区的净利润贡献度保持在 26%。第二第二,大力发展财富管理等非息业务大力发展财富管理等非息业务。近年来,全球经济格局呈现“东升西降”态势,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动能更为强劲,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已逐步由欧洲和美洲转向亚洲。财富管理业务方面的巨大发展机遇成为日本银行业应对低息差环境的又一重要支撑。三菱日联将强化财富管理业务、将日本打造成世界财富管理中心作为未来七大战略支柱之一,以日本为战略中心建立亚太财富管理业务网络,为客户提供全球化的资产配置、风险管理和财富传承服务。三井住友推动以客户为导向的财富管理业务转型,通过提供中长期多元化投资建议,满足客户的资产增值需求。特别是随着老年人市场的增

28、长,三井住友开发了应对老年痴呆症的资产管理产品体系。中国银行研究院9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2.资产规模小幅扩张资产规模小幅扩张2024 年以来,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和较为悲观的市场预期导致银行业经营压力增加,资产规模扩张速度明显放缓甚至小幅收缩。一季度末,美国银行业资产规模约合 24.0 万亿美元,同比小幅增长 1%,作为主要驱动力的消费信贷增长不及预期,信用卡余额出现三年来的首次下降;欧元区银行业资产规模约合 28.7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8.0%,与上年同期的低基数效应有关;英国银行业资产规模约合 7.8 万亿美元,同比收缩 0.3%;澳大利亚银行业资产规模约合 4.1万

29、亿美元,同比小幅增长 3.2%;日本银行业坚持国际化经营战略,保持海外扩张速度,资产规模约合 6.5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7.3%。新兴经济体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势能相对较高,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银行业资产规模分别约合7460.7 亿美元和 7847.6 亿美元,同比增长 6.3%和 11.1%;巴西银行业资产规模约合 2.4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9.0%;泰国银行业资产规模约合 6786.3 亿美元,同比减少 8.0%。三季度,全球经济环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提升,担忧风险形势恶化的银行持续收紧信贷标准,信贷市场走弱,资产规模扩张速度将继续保持低位。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中,预计美国银行业资产规模

30、将同比小幅增长 2.6%,欧元区银行业资产规模将收缩 0.7%,英国和澳大利亚银行业资产规模将分别同比增长2.0%和 2.5%,日本银行业优化海外布局,继续保持东南亚市场扩张步伐,预计资产规模同比增长 7.5%。新兴经济体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较高,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银行业将分别达到 12.9%、17.1%和 1.1%;巴西银行业将达到8.0%(图 5)。中国银行研究院10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图图 5:2024 年年三季度末三季度末主要经济体银行业主要经济体银行业资产规模与同比增速(预测)资产规模与同比增速(预测)资料来源:各央行和监管机构,银行财报,中国银行研究院3

31、.银行脆弱性上升,信用风险突出银行脆弱性上升,信用风险突出2024 年以来,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受到输入性通胀困扰,多数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呈现升高趋势。一季度,美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同比提升 0.16 个百分点,其中,个人消费信贷违约率上升,近 2.8%的汽车贷款拖欠90 天以上的时间,涉及 300 多万辆汽车的贷款偿还出现问题。同时,商业地产行业依然面临困境,美国写字楼贷款拖欠率已从 2021 年的 2.5%上升至 2024 年初的 6.3%。欧元区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同比提升 0.2 个百分点,英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同比提升 0.11 个百分点,澳大利亚和日本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分别同比提

32、升 0.17 和 0.12 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呈现下降趋势,但依然处于高位,风险问题需要持续关注。一季度末,巴西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 5.72%,同比下降 0.22 个百分点;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分别为 1.70%、1.88%和 2.70%,分别同比下降 0.05、0.61 和 0.10 个百分点。三季度,全球主要经济体银行业风险特征将持续深刻演变,不良贷款率仍中国银行研究院11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将延续上行趋势。预计美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将同比提升 0.10 个百分点至0.92%,欧元区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将同比提升 0.20 个百分点至

33、 2.50%的较高水平,英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同比小幅下降 0.02 个百分点,澳大利亚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同比提升0.16个百分点,日本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同比提升0.02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资产质量也将出现明显恶化,巴西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同比提升 0.04个百分点,印度尼西亚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 0.27 个百分点,泰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将同比大幅提升 0.74 个百分点至 3.54%(图 6)。图图 6:2024 年三季度末主要经济体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预测)年三季度末主要经济体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预测)资料来源:各央行和监管机构,银行财报,中国银行研究院4.资本补充压力有所凸显资本补充压力有所凸显2

34、024 年以来,全球银行业盈利能力下降,净利润萎缩较为明显,对内源资本补充产生下行压力。同时,伴随着各国巴塞尔协议最终版的落地实施,资本监管将更为严格。以美国为例,资产规模不低于 1000 亿美元的大型银行资本要求将在目前水平上提高约 16%,其中规模最大的八家银行需将资本金提高中国银行研究院12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19%左右;大型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规模也将出现不同程度抬升,且远高于市场预期。一季度末,美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为 15.38%,同比提升 0.31 个百分点,增长幅度较之前明显放缓;欧元区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为 18.90%,同比下降 0.1个百分点;英国银行业资本

35、充足率为 16.56%,同比下降 0.24 个百分点;澳大利亚和日本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为 19.72%和 16.68%,分别同比提升 0.12 和 1.37 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银行资本充足情况表现不一。马来西亚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下降 0.32 个百分点至 18.12%,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资本充足率分别提升 1.22和 0.63 个百分点。三季度,全球银行业前瞻性应对风险事件爆发,资本补充意愿强烈,但资本补充难度较大,各国出现明显分化。预计美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将同比下降0.37 个百分点,欧元区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将同比下降 0.15 个百分点,英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同比大幅提升 1.55 个百分点,

36、澳大利亚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同比下降 0.05 个百分点,日本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同比大幅提升 1.53 个百分点,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将分别同比提升 0.72、2.68 和 0.82 个百分点(图 7)。图图 7:2024 年年三三季度末主要经济体银行业资本充足率(预测)季度末主要经济体银行业资本充足率(预测)资料来源:各央行和监管机构,银行财报,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13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专栏专栏 3:全球银行业大规模裁员:全球银行业大规模裁员2023 年以来,全球银行业开启裁员潮。根据英国金融时报计算,全球最大的 20家银行 2023 年裁员超

37、过 6 万人,仅次于 2007-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全球银行业正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欧美大型银行是裁员的主力军。2023 年 11 月,花旗集团宣布全面重组计划新动向,裁减管理层及重复职位,精简运营模式,预计将裁员至少 2 万人,约占员工总数的 10%。2024 年 1 月,巴克莱银行表示 2023 年在全球范围裁员约 5000 人,占总雇员数的 6%,集中于后台、零售业务和投行业务的部分岗位;劳埃德银行宣布裁掉实体经营网点 1600 个岗位,主要原因是机构访问量下降和线上金融服务快速发展。4 月,瑞银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5 轮裁员,人数将达到 3-3.5 万人,共有超过 50%

38、的前瑞士信贷员工可能被裁。除了大规模的裁员之外,银行大批量关闭分支机构。2023 年美国共有 2454 家银行分支机构关闭,网点布局较 2009 年大幅收缩超过 20%。2024 年以来,收缩趋势仍在继续,美国银行、摩根大通、合众银行、第一资本银行、PNC 银行、富国银行和道明银行七家大型银行,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已经关闭了 400 多家网点。英国的银行也不例外,2024 年国民西敏寺银行、劳埃德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巴克莱银行计划关闭网点数量超过 120家。全球银行业精简人员和网点原因有三:一是实体经济低迷,业务空间萎缩。全球经济进入低增长模式,商业银行信贷需求下降、规模扩张放缓,主营业务

39、收入增长压力较大,社会投资意愿下降导致投行与并购项目相关的咨询、承销和融资等业务空间被大幅压缩。二是运营成本居高不下,降本增效迫在眉睫。欧美国家通货膨胀高企,推高银行运营成本,非利息支出规模和增速突出。部分经营压力较大的银行成本收入比飙升,一些业务板块甚至达到 100%以上,高昂的成本成为拖累银行经营表现的重要因素。三是客户行为转变,展业渠道转移。在过去几年疫情的推动下,无接触式银行服务迅猛发展,中高收入经济体的数字支付使用率均值达到 80%,部分新兴经济体接近 90%。线上产品和服务全方位改变了客户偏好,主流生活场景和客户消费行为高度数字化,降低了银行对线下网点的依赖程度。展望未来,全球银行

40、业就业前景改善迹象不明显。全球经济难以恢复高速增长,银行业展业基础薄弱,数字化转型对中后台员工形成持续替代,在降本增效的经营理念下,全球银行业大规模裁员和缩减机构布局或将成为长期发展趋势。中国银行研究院14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二、中国银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一)(一)银行业经营环境恢复向好,但面临利差收窄挑战银行业经营环境恢复向好,但面临利差收窄挑战2024 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为银行业稳健经营创造良好环境。第一第一,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宏观经济稳中向好,银行业加大银行业加大支持实体力度支持实体力度。2024 年以来,宏观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三驾

41、马车”整体表现较好。前五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 18.8 万亿元,同比增长 4%,银行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围绕先进制造、绿色转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创新做实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2 万亿元,同比增长 4.1%,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战略深入推进,一系列促消费政策不断释放红利,银行业抢抓机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居民衣食住行各类消费场景,发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文旅赛事以及医疗康养等新型消费,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时,积极推进自身业务发展转型。货物进出口总额 17.5 万亿元,同比增长 6

42、.3%。银行业切实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多措并举支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为进出口贸易提供高质量金融产品和服务,保障外贸促稳提质(图 8)。图图 8:全国投资、消费及贸易同比增速:全国投资、消费及贸易同比增速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15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第二第二,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发力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发力,市场利率处于低位市场利率处于低位。2024 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5 月,中国发行首批 400 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全年预计发行 1 万亿元,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在地方化债背景下,各地审慎制定重大项目投

43、资计划,稳妥实现年度投资规模,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保持适宜节奏,前四个月发行额为 1.28 万亿元,同比有所下降。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引导银行业高质量满足市场融资需求,实现了利率水平的相对平稳与流动性规模的合理增长。利率层面,LPR处于历史低位水平,有效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提振市场信心。流动性层面,在保障资金总量充裕的基础上,银行业巩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流动性支持,加大对“五篇大文章”领域的资金精准滴灌力度。5 月末,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 8.9%、8.4%(图 9)。科技、绿色、普惠领域贷款增长较快,一季度末,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

44、 2.7万亿元,同比增长 20.4%;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 33.77 万亿元,同比增长 35.1%;普惠小微贷款余额 33.41 万亿元,同比增长 20.3%。图图 9:社会融资及人民币贷款规模及增速社会融资及人民币贷款规模及增速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16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专栏专栏 4:加大手工补息监管力度:加大手工补息监管力度4 月 8 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人民银行指导建立,由金融机构组成的市场定价自律和协调组织)发布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明确要求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户承诺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的

45、补息,维护市场合理竞争秩序,强化存款利率调整效果,稳定银行负债成本。严禁手工补息严禁手工补息是是规范行业竞争规范行业竞争,防止资金空转防止资金空转的重要举措的重要举措。手工补息以非正常价格竞争手段严重扰动了存款市场的正常运行。部分大型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议价能力,银行通过“手工补息”方式帮助这些企业实现了“低贷高存”套利,一定程度上造成资金沉淀空转。“低贷高存”的资金运营方式变相鼓励部分企业脱离主业,通过经营“资金”盈利,可能进一步挤占供应链上下游小微企业的资金,加剧企业账款拖欠现象。严禁手工补息精准规范这一行为,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企业经营理念,同时也引导银行业摒弃规模情结,切实支持重点领域的真实

46、信贷需求,防止形成资金空转。严禁手工补息严禁手工补息将促进将促进银行业加强管理能力,增加高价值、差异化的创新服务,推动银行业加强管理能力,增加高价值、差异化的创新服务,推动市场良性竞争市场良性竞争。严禁手工补息后,市场将更加倡导良性竞争,银行业将更多思考如何增强客户粘性,拓宽低成本资金来源,动态调整负债期限结构,提升资产负债管理和利率定价能力。其中,更加契合市场需求,具有差异化创新能力的银行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创新产品和优质服务将代替价格竞争成为市场主流。严禁手工补息进一步夯实银行业严禁手工补息进一步夯实银行业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基础,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基础,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规范

47、手工补息后,尽管银行存款产品对企业的吸引力可能一定程度上下降,但对公存款成本持续高企及存款定期化带来的银行负债端压力也会有所减小,银行存款产品的定价将更加合理。同时,前期调降挂牌存款利率的成效也将更加明显,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将得到优化,盈利能力得到改善。长期来看,严禁手工补息将塑造金融机构正确的业绩观,夯实盈利能力,对于银行的经营能力提升和可持续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第三,第三,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提升提升“四性四性”,有效保障银行业稳健发展有效保障银行业稳健发展。2024 年以来,金融监管不仅“长牙带刺”、有棱有角,更在提升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四性”上狠下功夫,保障银行业稳健发展

48、。补短板补短板方面,方面,规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促发展促发展方面,方面,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引导金融机构强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力度;推动银行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惠民生方面,惠民生方面,适时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支持合理汽车消费中国银行研究院17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需求;持续优化商业领域支付服务,提升广大群体支付便利性;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表 3)。表表 3:中国中国银行业主要监管动态银行业主要监管动态(2024 年二季度)年二季度)类型类

49、型时间时间发布单位发布单位主要内容主要内容补短板补短板5.9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取消银行网点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数量限制。二是明确双方合作层级。三是明确银行代理业务佣金标准。促发展促发展4.7人民银行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对原有科技创新再贷款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形成政策接续,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4.10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印发 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主要内容包括:优化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强化以信息披露为基础的约束机制、促进绿

50、色金融产品和市场发展、加强政策协调和制度保障、强化气候变化相关审慎管理和风险防范、加强国际合作、强化组织保障。4.16金融监管总局、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通知,明确了制造业金融服务的总体要求,围绕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任务,从优化金融供给、完善服务体系、加强风险防控等方面,对做好制造业金融服务提出了工作要求。5.9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从总体要求、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银行保险机构职能优势、完善银行保险机构组织管理体系、做好监管支持等方面提出要求。惠民生惠民生4.3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

51、印发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根据借款人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自主确定自用传统动力汽车、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鼓励金融机构结合以旧换新等细分场景,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适当减免汽车以旧换新过程中提前结清贷款产生的违约金。4.17人民银行、商务部、外管局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商业领域支付服务 提升支付便利性的通知,从确定商业领域重点场所及重点商户名录、构建包容多样支付受理环境、优化现金使用环境、丰富移动支付应用、强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引领等方面,着力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务体系,提升商业领域支付服务水平。5.17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从个人住

52、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以及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三个方面进行调整。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18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第第四四,金融,金融行业整体经营稳健行业整体经营稳健。保险业、证券业和基金业发展整体稳健,与商业银行共同营造金融行业良好态势。一季度,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 2.2万亿元,同比增长 5.1%;赔款与给付支出 7352 亿元,同比增长 47.8%;新增保单件数 206 亿件,同比增长 30.1%。证券业在新“国九条”政策支持下,延续前期回升企稳态势。基金业保持增长势头,2024 年 4 月末,公募基金规模 3

53、0.78万亿元,同比增长近 13%,公募基金数量 11868 只,同比增长近 10%。(二)低息差环境下,中国银行业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二)低息差环境下,中国银行业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在净息差不断收窄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平衡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盈利水平合理适度,资产质量基本稳定,资本充足情况良好。第一,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减,资产规模稳健提升。第一,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减,资产规模稳健提升。银行业在低息差环境下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积极增加信贷投放,规模持续扩张。一季度,商业银行总资产达到 367.9 万亿元,同比增长 9.1%;总负债 339.4 万亿元,同比增

54、长 9.2%。资产负债规模增速与经济发展及实体经济的需求相匹配,保障通畅的货币政策传导。信贷继续在银行规模增长中扮演重要作用,5 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存量规模的 62.7%,同比提升0.3 个百分点。在防止资金空转的政策导向下,信贷资金更加注重质的提升,重点支持国民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年来看,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将稳步成长,结构进一步优化,新的高科技、高附加值领域出现,有效衔接房地产和城投公司的信贷需求缺口,成为银行业资产规模持续增长的新动能。预计 2024 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增速将保持在10%左右的较高水平。中国银行研究院19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

55、银行业展望报告专栏专栏 5:贷款增长新变化:贷款增长新变化6 月 14 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社融口径信贷数据。5 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 245.74 万亿元,同比增长 8.9%;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 62.7%,同比增长 0.3 个百分点。前五个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 10.26 万亿元,同比少增2.1 万亿元。存量贷款余额和新增贷款增速的背离显示,金融机构正摒弃规模情结。存量贷款余额和新增贷款增速的背离显示,金融机构正摒弃规模情结。在“挤水分、防空转”的政策导向下,金融机构正逐步摒弃规模情结,促进信贷供需更加匹配。4 月以来,政策层面陆续出台了禁止“手工补息

56、”和资金空转套利系列措施,维护市场合理竞争秩序。金融机构积极践行相关规定,挖掘有效信贷需求,提升信贷质效。但在企业信贷还款和不续作增多,项目储备减少、早偿压力抬头等因素叠加作用下,信贷投放强度向历史同期均值水平回归。因此,5 月新增信贷环比多增,同比虽有所减少但信贷质效更高。各部门信贷需求有待增强各部门信贷需求有待增强。居民部门方面,居民短期和中长期贷款新增量低于近年五年均值,反映居民消费和购房意愿整体不够强劲。企业部门方面,企业短期贷款保持增长,但短期和中长期新增贷款新增低于近五年均值水平,票据融资增幅偏强。这一定程度反映企业增加贷款融资、扩大生产与投资意愿偏谨慎,企业短期交易不够活跃。政策

57、上应进一步增大居民、企业的扩表需求,促进消费及投资。信贷行业投向将面临更大调整信贷行业投向将面临更大调整。当前经济仍然面临一定下行压力,特别是地产、城投两大行业都处于调整阶段,信贷需求收缩,并且正在偿还存量贷款,这会不可避免地影响信贷总量增速。与此同时,国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对于后期接续信贷需求意义重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五篇大文章”,这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指明了方向。因此,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信贷投放总量将震荡上升,行业机构将继续调整,其中,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绿

58、色贷款等领域将保持较高增速。行业投向结构调整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新增信贷的重要特征。第二,净息差持续收窄,盈利能力增速有所下滑。第二,净息差持续收窄,盈利能力增速有所下滑。一季度,银行业营业收入持续承压。利息收入方面,利息收入方面,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特别是中长期融资成本。2 月 20 日,5 年期LPR下行 25BP,进一步带动银行业净息差收窄。叠加存量按揭利率下调、城投债务置换、存款定期化趋势等因素,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 1.54%,较上年同期下降 0.2 个百分点。非息收入方面非息收入方面,理财、存款比价效应正在逐步显现,银行存款持续向理财产品转移,一季度,中国银行

59、研究院20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商业银行非息收入占比 25.63%,同比增长 3.22 个百分点。居民财富管理业务具备较大增长空间。成本控制方面,成本控制方面,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为 28.95%,同比下降 0.1 个百分点。商业银行积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财务管理能力和资源布局能力,切实助力成本控制,稳妥压降获客成本、营销成本以及运营成本。在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下,一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 0.67 万亿元,同比增长 0.7%。全年来看,为保持净息差基本稳定,夯实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仍有下调空间,但在期限结构上可能存在差异,定期存

60、款利率下调幅度可能相对较大。同时,商业银行还将稳妥有序控制高息存款,通过强化存款服务以及场景建设积极吸纳低成本的活期存款沉淀。此外,综合考虑经济加速复苏以及非息业务的发展,2024 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有望维持在 2%左右。第三,降息通道中,银行业资产质量基本稳定。第三,降息通道中,银行业资产质量基本稳定。一季度,银行业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同时,高度重视信用风险管理,综合运用多种处置手段,防范和化解潜在不良贷款风险,资产质量整体向好。不良贷款呈现“一升一降”特征。其中,不良贷款余额 3.37 万亿元,同比增长 8.02%;不良贷款率为 1.59%,同比下降 0.03 个百分点。银行业风险抵

61、补能力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近 6.9 万亿元,同比增长 7.65%;拨备覆盖率 204.54%,同比下降 0.7个百分点。从全年看,随着实体经济稳步复苏,企业主体经营情况改善,银行将加强前瞻性管理,进一步加大定期重检各类资产质量的力度,准确认定不良资产,科学合理计提拨备水平;同时,在“以丰补歉”逻辑下有效运用动态计提拨备机制吸收资产损失,为盈利常态化增长和银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024 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将延续稳健态势,不良贷款率有望在 1.6%的低位附近保持稳定。中国银行研究院21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专栏专栏 6:监管指导银行业做好金融:监管指导银行

62、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五篇大文章”2024 年 5 月 9 日,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推动银行业做实做细“五篇大文章”。意见意见有利于有利于提高提高银行业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为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为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指明方向国建设指明方向。意见主要内容包括:一一是是明确做好“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二二是是优化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三三是是发挥银行保险机构服务的职能优势。四四是是完善银行保险机构组织管理体系。五五是是做好监管配套支持工作。上述内容明确了银行业支持“五篇大文章”

63、的重点任务和实现路径,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银行业支持银行业支持“五篇大文章五篇大文章”已取得一定成效,为后续进一步做实做细夯实基础。已取得一定成效,为后续进一步做实做细夯实基础。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力量,银行业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主业,切实助力“五篇大文章”发展。2024 年一季度末,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 2.7 万亿元,同比增长 20.4%;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 33.77 万亿元,同比增长 35.1%;普惠小微贷款余额 33.41 万亿元,同比增长 20.3%。整体来看,银行业加大科技、绿色以及普惠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相关贷款增速均高

64、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平均水平。养老金融方面,银行业加快推进第三支柱建设,推动个人养老金产品稳健发展。2024 年一季度末,银行业已发行 465 只个人养老金储蓄产品。此外,银行业积极发展金融科技,加快数字化转型,不断赋能金融高质量服务。未来,银行业将对照意见,做实做细未来,银行业将对照意见,做实做细“五篇大文章五篇大文章”,提升产品和服务质效。,提升产品和服务质效。在科技金融领域在科技金融领域,将支持卡脖子科技企业发展作为重点推进目标,推出更多适配企业特点的专业化、多元化产品和服务,立足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精准构建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在改进传统信贷服务的基础上,强化股权融资等服务,构建“商行

65、+投行”“融资+投资”“债权+股权”服务体系。在绿色金融领域,在绿色金融领域,在投融资领域突出绿色政策导向,支持清洁能源、绿色交通、节能环保等项目。将企业技术、环保、能耗等指标嵌入重点行业客户及项目选择标准,从考核、授权、定价、规模、资本等维度配套差异化政策。围绕排污权、碳排放配额、用能权、用水权等,探索环境权益类抵押质押贷款产品创设和运用。在普惠金融领域在普惠金融领域,在深化普惠信贷专业化机制建设的基础上,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得性,进一步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对普惠群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科技赋能普惠金融与乡村治理高效融合,保障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全覆盖,促进农村基础金融

66、服务提质升级,满足农村客户综合金融需求。在养老金融领域,在养老金融领域,围绕生物医药、生命科学康复辅助器具、智慧健康养老等领域,加大对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快树立一批代表性攻关项目,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在日常经营展业中,稳妥有序开展适老化改造,帮助老年客群便捷享受金融服务。在数字金融领域在数字金融领域,围绕金融科技产业和底层技术研发等领域,加大资源倾斜力度推进数字化转型,为高质量展业和服务夯实基础。中国银行研究院22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第四,资本充足情况良好,夯实风险防控基石。一第四,资本充足情况良好,夯实风险防控基石。一季度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指标企稳回升,资本充足率

67、为 15.43%,同比上升 0.6 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 12.35%,同比上升 0.36 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 10.77%,同比上升 0.27 个百分点。内源资本补充方面内源资本补充方面,净利润增速保持在合理水平,巩固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外源资本补充方面,外源资本补充方面,可转债、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以及专项债等均具有发展前景,吸引广大投资者增持。此外,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于 2024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资本新规通过对构建差异化资本监管体系、优化第一支柱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等内容的修订,使得大型银行资本节约效应明显,股份制银行等中型银行资本充足率情况获得

68、一定改善。从全年来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将维持在 15%以上水平的较高水平。表表 4:2024 年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指标预测年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指标预测指标指标202222 20230232 202024Q14Q12 202024(4(E)E)规规模模资产(万亿元)288.6319.8354.8367.9390负债(万亿元)264.7294.3327.1339.4360资产同比增长(%)8.5810.811.09.110.0负债同比增长(%)8.2611.211.29.210.0盈盈利利净利润(万亿元)2.182.302.380.672.43资产利润率(%)0.790.760

69、.700.740.7净息差(%)2.081.911.691.541.50成本收入比(%)32.0833.9735.2628.9235风风险险不良贷款率(%)1.731.631.591.591.59拨备覆盖率(%)196.9205.9205.1205204资本充足率(%)15.1315.1715.0615.4315.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7810.7410.5410.7710.7资料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23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三、专题研究:不同息差环境下的银行业发展专题一:专题一:高息差环境下美国中小银行风险研判高息差环境下美国

70、中小银行风险研判近两年来,在高利率背景下,美国中小银行2面临着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考验,危机时有发生,2023 年以来,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第一共和银行等 6 家银行倒闭。中国银行业应及时总结反思美国中小银行风险暴露教训,完善风险防控管理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一)一)近期近期美国中小银行风险事件美国中小银行风险事件频发频发第一,破产倒闭第一,破产倒闭银行规模较大银行规模较大。2001-2020 年,美国共有 561 家银行宣布倒闭,包含 10 家中型银行和 551 家小型银行,资产规模合计约 7210 亿美元(表5)。2023 年 5 家银行倒闭,分别为硅谷银

71、行、签名银行、第一共和银行、心脏地带三州银行、萨克城公民银行。2024 年 4 月,总部位于费城的区域银行共和第一银行破产倒闭。2023 年以来倒闭银行数量虽少,远低于 2001-2020 年平均每年倒闭 20 多家的水平,但持有总资产高达 5547 亿美元,约占受监管机构总资产的 2.3%,远高于 2008 年金融危机时期倒闭银行的资产规模。表表 5:美国:美国 2001 年以来倒闭银行信息年以来倒闭银行信息时间数量资产(亿美元)存款(亿美元)052202021资料来源:FDIC,中国银行研究院第二第二,问

72、题银行数量呈上升趋势问题银行数量呈上升趋势。根据美联储的统计,2022 年一季度,存在财务、运营或管理缺陷的问题银行达到 40 家,均为中小银行,持有总资产达到 1731 亿美元,占受监管机构总资产的 0.73%,为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的最2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标准,资产规模大于 2500 亿美元的银行为大型银行,100 亿到 2500 亿美元之间的为中型银行,小于 100 亿美元的为小型银行。中国银行研究院24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高峰;2024 年一季度,问题银行数量进一步攀升到 63 家,占受监管机构总数的 1.4%,蕴含的风险不容忽视。第第三

73、三,中小银行股价剧烈波动。中小银行股价剧烈波动。2023 年以来,硅谷银行、第一共和银行、纽约社区银行等中小银行暴雷期间,美国中小银行股价随之下跌,标普地区银行 ETF 波动加剧。多家代表性地区银行 Zions Bancorp、Comerica、WebsterFinancial、Citizens Financial、Regions Financial 等受影响显著。国际评级机构多次下调区域银行评级,质疑中小银行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危机应对能力,市场对于银行股波动草木皆兵。(二)二)美国中小银行风险问题仍可能进一步恶化美国中小银行风险问题仍可能进一步恶化1.信用风险凸显信用风险凸显第一,商业地产

74、贷款信用风险上升。第一,商业地产贷款信用风险上升。疫情期间,美国低利率环境刺激了美国商业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2022 年以来,受利率上升等因素影响,美国商业房地产市场呈现下行趋势,商业地产价格下跌、资产估值萎缩。同时,美国远程办公模式日益普遍,写字楼类地产需求明显减少,楼宇空置率上升。穆迪数据显示,2024 年一季度,美国写字楼空置率达到 19.8%,较上季度上升 20 个基点,空置率达 30 年来最高水平,旧金山的空置率达到创纪录的 36.6%。美国商业地产服务和投资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预测 2024 年美国写字楼租金要价将下降 3%至 4%。与 2008 年的商业地产下行周期相比,当

75、前的下行周期更加快而猛,且仍处在早期阶段。历史经验显示,商业地产对流动性紧缩及价格下跌的敏感度较高,其下行周期持续时间较长,可能达 4-5 年之久。在此背景下,美国商业地产贷款风险持续上升。据美联储统计,2024 年 1月末,美国商业地产贷款规模达到 2.96 万亿美元,其中风险较高的办公楼贷款占 17%左右,相对安全的租赁住房占比约 44%,其余为零售物业、产业地产、酒店等。根据商业地产数据提供商 Trepp 统计,2024 年 1 月末,美国商业地产中国银行研究院25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贷款拖欠率约为 4.7%,与 2021 年的 4.6%基本持平,但写字楼贷款拖欠率

76、已从2.5%上升至 6.3%。到 2025 年末,美国银行业将有约 5600 亿美元的商业地产债务到期,占同期到期房地产债务总额一半以上,其中部分是此前低利率环境下投放的贷款,到期后将按照调整的新的利率展期或发放贷款,成本大概率会上升,由此可能导致违约风险上升。美国商业房地产贷款风险主要集中于中小银行。根据美联储数据,2024 年1 月末,美国中小银行商业地产贷款约 1.98 万亿美元,占行业的比重为 67%。商业地产贷款占中小银行总资产的比重为 44%,远远高于大型银行 13%的水平(图 10)。相比美国大型银行,中小银行的收入模式相对单一,缺乏可以抵御风险的多元化业务和资产组合,资本补充能

77、力和运作空间相对较小,应对商业地产信贷坏账激增的信贷损失准备金补充能力不足。美国商业地产市场持续低迷,贷款信用风险持续上升,势必严重冲击中小银行体系,不排除零星爆发引起倒闭潮的可能性。图图 10:美国银行体系各类贷款结构:美国银行体系各类贷款结构3资料来源:美联储,中国银行研究院3此处大型银行指资产规模前 25 家银行,中小银行指资产规模前 25 家以外的银行。中国银行研究院26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第二,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抵押贷款、消费贷款风险抬升。第二,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抵押贷款、消费贷款风险抬升。随着美国劳动力市场降温,平均时薪同比增速呈现稳定回落的趋势,尤其是中低收

78、入人群薪资增速波动较大,于 2022 年底率先出现拐点(图 11)。然而,疫情后美国物价水平大幅上涨,中低收入群体刚性支出占比较高,消费随物价变化的弹性较小,导致消费支出快速增长,生活成本显著抬升,逐渐形成入不敷出的局面。图图 11:美国不同收入群体薪资增速(过去:美国不同收入群体薪资增速(过去 12 个月平均)个月平均)资料来源: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中国银行研究院在薪资增速回落和消费支出快速增长的共同作用下,美国居民的债务水平开始走高。2024 年一季度末,美国家庭债务达到创纪录的 17.7 万亿美元,债务收入比达到 85.3%。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中低收入群体负债的主要来源是中小银行,住宅

79、房地产贷款和消费者贷款分别占中小银行贷款总量的 21.5%和 10.4%。若居民偿债能力持续下降,中小银行住宅抵押贷款和消费贷的违约率将会上升。尤其是消费信贷,久期较短,利息成本易随着美联储加息而迅速抬升,中低收入人群往往最先拖欠消费贷款。随着美国经济的降温,中低收入人群的资产负债表或将进一步恶化,推升中小型银行的住房贷款和消费贷款风险。第三,债务重定价导致企业偿债压力和违约风险上升。第三,债务重定价导致企业偿债压力和违约风险上升。随着美联储加息,美国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持续上升,2023 年末定期贷款利率和浮动贷款利率分别中国银行研究院27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达到 7.98

80、%和 8.77%的高位,均高于同期资本回报率,利息支出占收入比重上升至 25%左右,企业偿债压力明显增大。同时,美国企业破产数量大幅提升,2023 年共有 642 家公司申请破产,高于 2020 年疫情暴发初期破产申请数,集中于中小企业。中小银行的工商业贷款占比达到 16.2%,贷款违约率明显高于大型银行,相关风险较大(图 12)。总体而言,随着美国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上升,企业破产倒闭数量增加,美国中小银行将面临严峻的企业债务违约压力,信贷风险显著增加。图图 12:美国工商业贷款拖欠率:美国工商业贷款拖欠率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2.利率风险冲击银行经营能力利率风险冲击银行经营能力第一

81、,证券资产未实现损失风险敞口较大。第一,证券资产未实现损失风险敞口较大。在此前降息周期中,美国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持有的证券规模显著上升。当前高息环境下,美国银行业证券资产未实现损失持续积累,利率上升导致资产端浮亏已经不是硅谷银行一家个案。截至 2024 年一季度末,美国银行业持有的可供出售证券(AFS)浮亏达 2114 亿美元、持有到期资产(HTM)浮亏达 3051 亿美元。其中,美国中小银行持有的证券资产未实现损失风险敞口较大,区域银行和社区银行的AFS 未实现损失占核心一级资本比例分别为 19.48%和 18.89%,虽然较 2022 年中国银行研究院282024 年第 3 季度全

82、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三季度的最高点有所缓解,但仍处于历史高位。HTM 虽然将持有到期,受市场价格变化影响较小,但票面利率较低,在当前市场利率高企的环境下资金成本水涨船高,出现资金成本与收益率倒挂的现象,导致持续亏损。此外,在利率高位情况下,这些未实现损失仍可能因局部事件爆发而被迫兑现,浮亏变成实亏,引发流动性危机和市场恐慌。第二,负债成本高企,挤压利润空间。第二,负债成本高企,挤压利润空间。存款是美国中小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当前,美国中小银行的存款利率随基准利率持续升高,同时出现两个重要趋势,进一步推高其负债成本。一是无息存款转向有息存款。疫情期间,接近零利率市场环境以及财政刺激政策叠加作用,美国

83、银行体系无息存款快速增长。在持续加息环境下,无息存款向有息存款转化是必然趋势,且中小银行这一现象更为严重。存款流失又迫使中小银行以高成本吸纳资金以确保流动性,间接抬高存款成本。二是一般存款转向大额定期存款。2022 年初美联储开启此轮加息以来,利率较高的大额定期存款规模上升,利率较低的一般存款规模持续下降,2024 年 6 月大额定期存款规模占比达到 13.5%,较加息前上涨超过 5 个百分点(图 13)。大额定期存款普遍利率较高,期限较长,如果美联储货币政策出现转向,其利率短时间内难以调整,将持续抬高中小银行负债端成本。图图 13:美国银行业存款结构:美国银行业存款结构资料来源:Wind,中

84、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29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3.流动性风险隐忧犹存流动性风险隐忧犹存2023 年,硅谷银行、第一共和银行等出险后,市场避险情绪高涨,美国中小银行存款搬家压力增大,中小银行存款规模同比收缩 6.3%,而大型银行存款规模小幅上升。总结多家银行出险教训,美国银行业危机已从流动性危机向信心危机转化,未来能否稳定市场预期是决定中小银行风险走向的重要因素。政府态度是维护市场信心的有利因素,美联储在危机发生后迅速兜底出险银行未受保存款,并为银行业提供短期流动性。然而,美国中小银行自身经营情况成为信心危机的不利因素,如果债券市场浮亏、商业地产等风险得不到缓释,市场预

85、期呈现悲观状态,稍有风吹草动都有可能造成中小银行流动性挤兑甚至破产倒闭。美联储缩表将可能直接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自新冠疫情以来,美国金融机构将大量过剩资金以隔夜逆回购的形式存放于美联储,隔夜逆回购余额可以被看成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缓冲垫。截至 2023 年 6 月末,隔夜逆回购余额仍有约2.3 万亿美元。在美联储持续缩表的背景下,美国财政部在暂停债务上限后大举发债融资,美债净融资额明显上升并使得财政部一般账户余额随之攀升,从市场中抽离了大量流动性,隔夜逆回购余额大幅缩水至 2024 年 6 月末的 0.85 万亿美元,较 2023 年 6 月末下降 63%。若隔夜逆回购余额耗尽,银行体系抵御流动性

86、风险的缓冲垫或将不复存在,中小银行将面临更大考验。(三)三)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第一,持续关注美国中小银行的风险演化及影响。第一,持续关注美国中小银行的风险演化及影响。美国中小银行在美国金融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少数中小银行的点状风险事件有可能引发更大范围内的银行危机,并通过多种渠道深刻影响美国经济金融体系。美国中小银行的风险外溢至其他经济体,比如硅谷银行破产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恐慌,成为瑞士信贷危机的导火索,造成各国银行融资成本的显著上升。中国银行业应持续关中国银行研究院30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注美国中小银行的风险演化,密切跟踪美联储货币政策以及基准利率走向

87、,定期评估美国中小银行和商业房地产等薄弱环节的发展趋势、风险路径及影响,谨防美国银行体系爆发风险并向中国金融业外溢,坚决维护中国金融体系稳定。第二,汲取美国中小银行经验教训,提升中国中小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第二,汲取美国中小银行经验教训,提升中国中小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一是重视防范信用风险。仔细梳理信贷投放的重点领域,切实强化相关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及行业分析,前瞻性采取应对措施;妥善处理保持自身业务特色以及平衡业务布局的关系,避免因业务过于集中而受到行业波动的剧烈影响。二是前瞻性防范利率风险,优化资产负债管理。近几年,中国国内流动性相对充裕,市场利率持续下降,银行业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已普遍适应

88、这一趋势,部分中小银行债券投资占比快速提升,也存在一定的期限错配问题。当前,全球货币政策、金融市场走势依然不明朗,中国中小银行必须保持对市场因子变化的敏感性,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在错配风险与收益目标间动态合理地取得平衡。坚持“存款立行”理念,高度关注核心存款的变化趋势,前瞻性制定相关策略,避免流动性问题;密切关注持有到期投资资产的逐日盯市盈亏情况,及早发现问题、采取应对措施。持续关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传统风险在新形势下的新特征,以及技术风险、气候风险等新兴风险,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理念。第三,强化对中小银行的监管及政策支持。第三,强化对中小银行的监管及政策支持。一方面,进一

89、步强化对中小银行的监管。目前,中国少数中小银行存在一定风险,比如公司治理问题突出、经营效益低下、资产质量欠佳、资本充足情况堪忧等。建议中国监管部门全面强化对中小银行的风险排查,有序处置问题银行、妥善化解不良资产、及时补充资本,避免因个别银行的风险事件引发全行业的动荡。另一方面,强化对中小银行的政策支持。建议中国监管部门加快完善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机制,与存款保险基金和行业保障基金协同配合,形成双层运行体系,共筑金融安全网络;丰富危机处置措施工具包,探索前瞻性建立“商业银行流动性救助计划”机制,中国银行研究院31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多元化筹措资金,集中用于中小银行临时流动性风险

90、救助。专题二:专题二:把握房地产新政机遇,争取消费金融业务新突破把握房地产新政机遇,争取消费金融业务新突破2024 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销售持续下行,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降幅均有所扩大,居民加杠杆动力不足,房地产行业去库存压力上升。4 月 30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这是中央结合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5 月 17 日,央行、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四项房地产新政。在新的政策环境下,银行业消费金融面临发展机遇。(一)一)新政新政“四箭齐发四箭齐发”,利好房地产市场发展,利好房地产市场发展

91、1.设立设立 30003000 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根据关于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由人民银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激励 21 家全国性银行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向城市政府选定的地方国企发放贷款,支持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的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人民银行按照贷款本金的 60%发放再贷款,可带动银行贷款 5000 亿元。2.因城施策、降低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因城施策、降低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根据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的通知,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从不低于 20%调整为 15%,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从不低于 30%调整

92、为25%。各地可自主决定辖区内首套房和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这是时隔八个多月央行再度下调房贷首付比下限,也是首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的历史低点4。41998 年全面房改以来,最低首付比出现在 2008 年 10 月,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中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将首套、二套房最低首付比调整为 20%。2015 年,为去库存,首付比也曾从 30%降至 20%。2023 年 8 月,首套、二套商贷首付比调整为 20%、30%。此次,首套、二套房最低首付比 15%、25%,首套首付比创历史最低,二套首付比逼近最低。中国银行研究院32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3.因城施策、取

93、消商业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因城施策、取消商业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根据关于调整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的通知,首套房和二套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均不再设置政策下限。各地可自主决定辖区内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贷利率下限。4.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根据关于调整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的通知,首套房和二套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均不再设置政策下限。各地可自主决定辖区内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贷利率下限。图图 14: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二)二)新政将为商业银行拓展个人、房企及政府客户带来三大机遇新政将为商业银行拓展个人、房企及

94、政府客户带来三大机遇以上海市场为例,四项新政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房地产金融相关业务机遇。1.个人:购房需求增加带来的按揭贷款等业务机遇个人:购房需求增加带来的按揭贷款等业务机遇上海房地产销售总体好于全国,新房市场相对平稳,二手房上海房地产销售总体好于全国,新房市场相对平稳,二手房“量价量价”处于处于中国银行研究院33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低位。低位。受益于 2023 年的“1214”新政5和新房限价等政策,2024 年 1-5 月,上海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 0.5%,比全国高 20.8 个百分点;5 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比、环比分别上涨 4.5%、0.6%。1-

95、5 月,上海二手房市场成交疲弱,成交 7.3 万套,同比下降 12.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 8.9 个百分点;5 月,上海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同比、环比分别下降 7.9%、1.3%。上海住户中长期贷款呈现边际改善趋势上海住户中长期贷款呈现边际改善趋势,增长势头明显好于全国增长势头明显好于全国。2023 年8 月起,上海及时调整优化房地产相关政策措施,包括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调整限购政策等。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渐释放,上海住户中长期贷款呈增长态势。2024 年 5 月末,上海住户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 4.9%,比 1月末低点(2.6%)回升了 2.3 个百分点,比全国水平高 0.7 个百分

96、点。图图 15:全国和上海住户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全国和上海住户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新政将降低居民购房门槛及成本新政将降低居民购房门槛及成本,激发居民按揭贷款需求激发居民按揭贷款需求。5 月 18 日,上海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0.25 个百分点。5 月 27 日调整首套房、二套房52023 年 12 月 14 日,上海出台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自 12 月 15 日起调整普通住房标准和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其中首套住房最低首付比例调整为不低于 30%,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调整为不低于 50%。而在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以及嘉定、青浦等 6 个行政区

97、全域实行差异化政策,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调整为不低于 40%。中国银行研究院34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最低首付比为不低于 20%、35%,商贷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 LPR-45BP、LPR-5BP。以首套房商业贷款利率下浮 45BP 测算,一笔 200 万元、期限 30 年、等额本息还款方式的商业贷款,月供将减少约 400 元。以公积金贷款利率下浮25BP 测算,一笔 100 万元、期限 30 年、等额本息还款方式的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月供将减少约 135 元。刚需及改善型住房需求增加。刚需及改善型住房需求增加。一方面,新婚夫妇、新落户居民等可能产生刚需购房的人群规模有所增长

98、。2023 年上海有 10.4 万对新人登记结婚,比 2022年增长 44.6%,是连续 9 年下降后的首次上涨;2023 年末上海市户籍常住人口比 2022 年末增加 10.5 万人,“人才引进”落户超过 4.4 万人。另一方面,可能产生改善型住房需求的人群规模较大。改善型购房需求的年龄主要集中在 30 岁至 50 岁之间。2020 年,上海人口规模排前三的年龄段为 30-34 岁(274 万人)、35-39 岁(230 万人)和 25-29 岁(221 万人),合计占人口总数的 22.3%。图图 16:上海结婚登记数(万对)连续:上海结婚登记数(万对)连续 9 年下降后上升年下降后上升资料

99、来源:上观新闻,中国银行研究院2.企业:房地产开发、收购存量房等对公贷款业务机遇企业:房地产开发、收购存量房等对公贷款业务机遇新政或将改善房企资金状况新政或将改善房企资金状况、经营效益经营效益,为房地产开发投资创造条件为房地产开发投资创造条件。2024中国银行研究院35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年 1-4 月,全国住宅新开工、施工、竣工面积同比分别下降 25.6%、11.4%、21.0%。1-4 月,上海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 8.6%,高于全国水平;商品房施工、竣工面积同比分别下降 4.7%、11.3%,降幅小于全国水平。短期看,本轮政策将从需求侧刺激居民购房需求,从供给侧

100、通过国企收购已建未售的商品房,加快商品房去库存,改善房地产企业销售和资金状况。房企回笼资金,可用于住房建设、防止烂尾,也可用于拿地。中长期看,新政有助于改善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和房地产企业经营状况,为房地产开发和投资创造条件。地方国有企业收购存量商品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将为银行带来相关贷款地方国有企业收购存量商品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将为银行带来相关贷款机遇机遇。截至 2024 年 3 月末,一线、二线和三四线城市的住宅存销比分别为 19.2个月、21.6 个月和 33.1 个月,三四线城市依靠“收储”消化库存的紧迫性最高;从人口流入、产业支撑的角度看,一、二线城市的保障性住房需求更大。“十四五”

101、期间,上海计划新增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 47 万套(间)以上,截至2023 年末已累计完成 32.9 万套,这就意味着 2024-2025 年仍需筹措保障性住房14.1 万套。3.政府部门:拓展土地出让金、政府投资基金等银政合作业务机遇政府部门:拓展土地出让金、政府投资基金等银政合作业务机遇新政有助于改善地方土地财政状况新政有助于改善地方土地财政状况。2024 年一季度,上海市成交土地出让金为 229.1 亿元,同比下降 6.7%。在新政组合拳的有力支撑下,预计二季度上海土地出让金降幅将有所收窄,政府债务偿付和公共服务支出压力有所缓解。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有利于缩短地方商品住宅保障性住房再贷

102、款政策有利于缩短地方商品住宅“去化周期去化周期”。2024 年 4月末,上海一手住宅可售套数约 6.9 万套,可售面积 827.5 万平方米,同比上升43.5%和 41.4%;去化周期约为 15 个月,同比延长了 9 个月。新政出台有助于通过市场化方式加快存量商品房去库存,缩短上海市房地产的“去化周期”,保障土地供应的可持续性,带来对公存款和政府投资基金基数扩大的机遇。(三)三)新政有助于提振居民消费意愿,带来消费金融等业务机遇新政有助于提振居民消费意愿,带来消费金融等业务机遇中国银行研究院36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就上海市场而言,四项新政的出台也将有利于释放消费者金融业务

103、机遇。上海的消费市场发展平稳、消费潜力较大。近 10 年来,上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在 4%左右,2023 年末达 1.85 万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消费支出一直维持在全国水平的 2 倍以上和 2 倍左右,2023 年分别突破了 8万元和 5 万元。同时,2023 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 2487.5 万人,比 2022 年末增长 11.6 万人,同比增幅达 0.5%。增幅创 2015 年以来的新高,也是自“十三五”规划提出人口长期调控目标后,增量首次超过 10 万人。此次新政有助于减少个人购房客户的首付及利息支出,增强居民的消费意愿,提升消费能力,推进各类消费的快速增长。商业银

104、行可重点关注以下业务机遇。1.商品消费商品消费方面:把握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绿色消费发展机遇方面:把握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绿色消费发展机遇汽车消费方面,2023 年,上海新车注册量 65.6 万辆,同比增长 6.3%;二手车交易量达 57.3 万辆,同比增长 19.6%。截至 2023 年末,上海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 128.8 万辆,排名全球城市第一。绿色消费方面,2024 年 3 月,上海市发布新一轮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焕新补贴”政策,包括燃油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和新能源汽车置换政策、16 大类一级能效家电消费补贴政策等。截至 5 月24 日,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额已接近 5000 万元。

105、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温和发展,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绿色消费活力有望增强,将带来信用贷款、大额分期等消费金融业务机遇,以及在家具城、汽车 4S 店、大卖场等商圈拓展收单、商户业务的机遇。2.服务消费方面:布局餐饮、文旅、体育等重点领域服务消费方面:布局餐饮、文旅、体育等重点领域2024 年 3 月,上海市发布本市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的实施方案,围绕文旅、体育、健康、养老、餐饮和交通服务消费场景等 12 个方面制定 37 项举措,并提出到 2027 年和 2035 年,服务零售额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超过 50%和 60%。4 月发布的上海市进一步促进商旅文体展联动吸引扩大消费中国银行研究院37

106、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的若干措施提出,将对在上海举办的国际知名或国内一流的大型演唱会、重大体育赛事、国际知名展览等按规模予以奖励。5 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打响“首发上海”品牌、吸引高能级首店落地、构建首发经济专业服务生态圈等措施。近年来,上海市服务消费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2018 年以来至 2021 年,上海市在餐饮、教育、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领域的人均消费支出占全部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提升了 1.04、0.90、0.85 和 0.25 个百分点。2023 年,上海服务消费对社会零售总额的贡献率接近 60%,比商品零售额贡献率高出 10 多

107、个百分点。2024 年春节 8 天长假,上海文旅市场共接待游客 1676.0 万人次,同比增长46.3%;上海地区含吃、住、行、游、购、娱等全要素旅游消费交易总金额达到191.2 亿元;餐饮消费金额达 59.3 亿元,同比增长 16.3%。五一期间,上海线下消费共计 308.1 亿元,消费人次 1448.6 万人次,同比增长 9.1%;其中餐饮消费62.6 亿元,同比增长 10.0%。上海口岸出入境旅客数量达 51.3 万人次,占全国的比重达 14%。节日前夕,超过 200 家首店旗舰店登陆上海消费市场,近 300个国内外品牌举办首发、首秀、首展活动。2023 年,上海共计举办 118 项体育

108、赛事,19 万人次参赛,129 万人次现场观赛,带动消费 37.1 亿元,拉动相关产业效应达 128.6 亿元。2024 年,上海全年计划举办全国级以上重大体育赛事 175 项。随着上海市服务消费的产品、场景、载体的日益丰富及消费基础设施的完善,服务消费进入快速增长轨道,将为商业银行带来消费金融、场景金融和支付结算等业务机遇。3.数字消费方面:把握直播、演艺、国潮品牌等新兴热点数字消费方面:把握直播、演艺、国潮品牌等新兴热点2024 年一季度,上海市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 8978.9 亿元,同比增长 12.7%;中国银行研究院38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实现网络零售额为 361

109、4.5 亿元,在全国占比 11.0%;同比增长 17.2%,比全国高 4.8 个百分点。上海已从数字消费的探索者成长为引领者。一是直播涌现海量活力主体。2023 年,上海市直播零售额达到 4371.0 亿元,同比增长 20.9%;占全国直播零售额的 10.7%。截至 2023 年末,上海共有活跃电商直播间超 5.2 万个,头部活跃电商直播间 80 余个。二是实体商圈的数字化进程加速。2024 年,电商平台在上海投入巨额消费补贴。如:拼多多将为“五五购物节”投入共计 45 亿元补贴;京东“五一大放价”在上海投入 10 亿元补贴;淘天设立线上“以旧换新”专区,在政府补贴基础上叠加提供最高 10%、

110、单笔不超过 1000 元补贴。三是演艺经济成为商圈消费增长的新引擎。2024 年一季度,上海市五大主要演艺商圈总消费额达到 623.2 亿元,同比增长 82.1%,累计吸引外地客流量超过 1300 万人次。2024 年,梅奔、东体等主要大型演出场所的预定场次数已达176 场。四是数字化支撑国货品牌成长。在 2023 年全国 TOP500 的网络新消费品牌中,上海品牌占比达到两成。其中 64%的品牌拥有自身专利。潮玩领域,上海拥有米哈游、卡游、哔哩哔哩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品牌。依托上海的城市名片和数字化基因,直播、电商等线上消费模式以及国潮元素消费品将持续成为爆发增长点,带来手机银行、信用卡、快捷

111、支付等业务机遇。(四)四)商业商业银行宜把握机遇加快业务布局银行宜把握机遇加快业务布局1.迅速行动迅速行动,围绕围绕“个人个人+对公贷款对公贷款”组合拳开展以住房贷款为核心的链式组合拳开展以住房贷款为核心的链式营销营销中国银行研究院39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一是综合拓客,开展以住房贷款为核心的个人链式营销。一是综合拓客,开展以住房贷款为核心的个人链式营销。开展多业务综合推广,为房贷客户提供结算、银行卡、网银、投资理财等综合性金融服务。以个人综合贡献度为依据进行产品定价,更强调优质个人客户在存款、中收等方面的综合贡献。二是积极对接,尽早尽快锁定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目标客户。二是积

112、极对接,尽早尽快锁定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目标客户。主动对接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中的建委、房管等政府主体,把握上海本地再贷款政策动向,及时发起收购主体的贷款营销。双向对接再贷款环节中的房地产开发、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投资等企业主体,梳理有存量保障房库存的房地产企业名单,以有针对性的贷款方案迅速锁定目标客户。三是紧密协作,以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引流行政事业存款。三是紧密协作,以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引流行政事业存款。与市区镇各级财政部门紧密协作,确保及时获取土地出让和房屋销售的相关财税信息;优化银行存款产品,紧抓政府土地财政状况改善的机遇,实现行政事业类存款引流。2.前瞻策划,打造同业领先的消费金融服务模式前瞻策划,

113、打造同业领先的消费金融服务模式一是点面结合,针对重点客群打造同业领先的消金产品。一是点面结合,针对重点客群打造同业领先的消金产品。根据新婚夫妇、新市民的年龄、学历、职业、收入等特征,结合民政局、人社局的政策导向和支持措施,如人才引进、住房补贴政策,设置信用评估模型中的特定参数,设计开发一系列个性化消费贷产品,如“新婚安居贷”“人才优享贷”等。二是多向发力二是多向发力,采取不同策略全面布局多元化消费市场采取不同策略全面布局多元化消费市场。在商品消费领域,提供家装、家具、家电、汽车等打包式贷款和一站式金融解决方案。服务消费领域,通过商圈拓展、场景金融产品创新,使客户在教育、医疗和出行方面得到更好的

114、服务体验。数字消费领域,充分扩大数字人民币等线上支付手段的应用场景。在保障房租购的特定领域研发专项产品。与住房租赁企业合作,设计满足租赁客短期安居需求的分期产品;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研究保障性住房和改善型住房购置环节中税费、保险等相关的消费金融类产品。中国银行研究院40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3.采取与房贷新政相适配的风险管理措施采取与房贷新政相适配的风险管理措施一是审慎评估,关注存量房地产企业授信相关的多种风险。一是审慎评估,关注存量房地产企业授信相关的多种风险。审慎评估政策调整对房地产公司偿债能力的潜在影响,特别是利率市场化可能引起的财务成本变化,持续监测企业经营状况和财

115、务健康状况,防范利率风险。重新评估房地产公司的信用风险,适时调整授信策略和风险控制措施,优化信贷敞口管理。深入了解新政后房地产公司的资金需求和还款计划,银行给予必要的财务咨询和支持,缓解现金流和再融资方面可能产生的流动性风险。与政府、行业协会和同业合作,加强市场监测和分析,共同防范系统性风险。二是智能防控,提升个贷前中后风险动态管理效能。二是智能防控,提升个贷前中后风险动态管理效能。根据首付比例调整和利率变化,重新设定风险评估模型中违约概率、损失率等参数。引入更多的非传统数据源,如社交媒体、电商交易记录等,丰富信用评分模型的数据基础。利用机器学习、大语言模型等先进技术,提高信用风险预测的准确度

116、。强化贷后管理。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加强对贷款用途和借款人财务状况的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专题三:专题三:金融支持大湾区新基建产业发展研究金融支持大湾区新基建产业发展研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区别于传统基建,以新发展为理念,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目前,新基建产业主要包含 5G 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一)一)粤港澳大湾区新基建产业发展现状粤港澳大湾区新基建产业发展现状1.产业主体多,全国占比高产业主体多

117、,全国占比高根据天眼查提供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新基建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中国银行研究院41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过 3 万家,大湾区境内 9 市在其中的工业互联网、新能源充电桩、人工智能、城际高速及轨道、5G 这五个产业占比较大,在全国份额占比均超过 15%(表 6)。大数据中心产业仅次于北京,特高压产业仅次于江苏和山东。表表 6:全国及大湾区新基建企业(高新技术)分布情况(单位:家):全国及大湾区新基建企业(高新技术)分布情况(单位:家)5G特高压城际高速及轨道新能源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全国49826285758336广东77611

118、755241114141887深圳2431460广州297珠海802712110142佛山52441164206肇庆961210惠州2211551534中山51571853东莞4659154688江门4183515大湾区境内9 市合计752711825大湾区境内9 市占全国15.09%8.79%15.91%19.04%5.45%15.99%21.89%数据来源:天眼查,中国银行研究院2.产业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产业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在 5G 产业方面,大湾区拥有华为、中兴等世界级龙头企业,已形成集 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终端设

119、备制造和应用场景为一体产业链,未来将打造万亿元级的 5G 产业聚集区。目前,大湾区 5G 核心专利数量在全球排名前列,华为5G 标准专利全球排名第一;香港国际互联网连接能力和带宽容量位居全球前列,已跻身全球 5G 普及率 Top5 城市。在特高压方面,大湾区社会用电量常年位居全国前列,南方电网藏东南至大湾区特高压输电工程已纳入国家规划,总体工程投资约 4000 亿元。到 2025年,粤港两地将建成 500 千伏输变电工程,完成 4 条高压线路和深圳变电站的中国银行研究院42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改造升级。在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方面,大湾区 2035 年前拟建设 13

120、个城际铁路和 5 个枢纽工程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约 4741 亿元;大湾区将构建城市间1 小时至 3 小时通达的交通圈,力争到 2025 年全面覆盖大湾区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和重点都市圈,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 5700 公里,覆盖 100%县级以上城市。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方面,大湾区是中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和市场,广州、深圳、佛山均是新能源汽车核心集聚区;积极布局发展超充站,广州和深圳积极打造“超充”城市,深圳更是提出在 2025 年建设超充站 300 座,“超充/加油”数量比在国内率先达到 1:1;香港发布电动车路线图,到 2025 年私人住宅和商业建筑将至少有 15 万个停车位配

121、备充电设施。在大数据中心方面,大湾区内广州数据中心已超 70 个、深圳超 50 个,两市均拥有国家级超算中心;澳门 CTM 与珠海华发集团联手在横琴建设全国首个国际带宽的数据中心;香港拥有约 60 个数据中心,吸引阿里、腾讯、谷歌、亚马逊等国际云服务商在港布局,数据中心行业在全球和亚洲分别位列第四和第二名,2023 年数据中心市场价值达 30.3 亿美元。在人工智能方面,大湾区重点发展腾讯等 5 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深圳人工智能核心产业 2022 年规模达 308 亿元,同比增长 34.4%,人工智能相关产值 2180 亿元;广州 14 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入选国家级“智赋百景”名单;香港将

122、“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列为三大新型工业发展产业之一,未来将规划打造成为“国际 AI 及数据产业发展枢纽”。在工业互联网方面,大湾区是世界级制造业基地,制造业企业众多,工业互联网较早得到应用推广,成为中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重要高地。目前,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平台个数在全国占比超过 50%。中国银行研究院43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展望未来,大湾区新基建行业发展机遇巨大。展望未来,大湾区新基建行业发展机遇巨大。新基建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加快产业布局,积极推进包括铁路项目、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等新基建,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光明、松山湖

123、、南沙三大科学城建设。同时,新基建带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不仅推动信息技术的产品创新,还创造了大量新服务和新场景,带动消费经济发展。新服务如云办公、云课堂、云视频、云诊疗、云游戏、云试衣等需求和创新层出不穷;除现有社区零售、无接触零售、在线娱乐等新场景外,无人快递、智慧商店等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商业模式也在加快发展。此外,新基建企业为了自身持续发展,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一带一路”国家布局相关产业发展,参与海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新基建产业相关产品已逐渐成为外贸发展新动能,新能源等产品更是成为出口的主力军。同时,也面临一定挑战。新基建项目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技术和人员投入,运营中需要高

124、技术水平和数据运营团队。新基建产业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与升级,新技术面临开发周期长、成本高、市场推广见效慢等困难,企业投资风险高,影响企业参与新基建建设的积极性。部分新基建项目处于科技产业的前沿领域,如区块链、工业物联网、无人驾驶等新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商业模式尚未形成闭环,市场化推广和应用仍需时日,投资效益短期内难以体现,使得政府、社会资本对不熟悉领域提出的融资需求持观望态度。(二)二)大湾区银行支持新基建产业的实践和痛点大湾区银行支持新基建产业的实践和痛点新基建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其中,大湾区银行业支持新基建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强化顶

125、层设计。一是根据新基建产业链企业的发展特征,推出专属服务方案,通过设置专业支行、加大资源倾斜、开通绿色审批通道等方式,通过综合化服务模式支持新基建;二是加大对新基建的研究力度,通过行业研究中国银行研究院44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报告、重点客户清单、差异化授信授权等方式,提升新基建金融服务的可得性。第二,完善基础建设。银行主要通过搭建数据中心、云平台等融合基础设施,重塑底层数据存储架构,逐渐将业务系统实现集中管理,推动银行基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第三,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一是通过银企、银担、银保、银政合作等方式,联合研发融资产品,同时借助政府贴息、贴保费等政策工具,为新基

126、建提供多样化、低成本融资;二是深度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新基建融入银行服务和业务,积极在智能化网点、数字化线上融资等领域进行探索,金融新基建的搭建提升了网点客户服务、押品管理等流程的质效,有助于银行创新物联网监管、大数据授信等模式,创新新基建产业专属贷款产品,更精准地助力新基建产业发展。银行支持新基建仍存在痛点:银行支持新基建仍存在痛点:第一,银行专业评估能力不足。新基建项目仍处于发展初期,技术有待成熟,应用场景尚需明确,商业模式也需要完善。此外,国内尚未制定统一的新基建行业相关行业规则、设施标准、产业规划,因此银行在获取新基建市场信息的渠道比较有限,对项目评估的能力有待提高。

127、考虑新基建所依赖的 5G、人工智能等技术大部分是高精尖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快,融资的技术门槛较高,项目前景和盈利能力的评估难度较大,影响银行参与新基建项目的积极性。第二,银行贷款产品与新基建项目需求存在一定错配。新基建的承包商不但要完成硬件建设任务,更要完成软件安装调试等工作,有些还需要参与后期运营、技术支持等,这种新型承包商缺乏足够的硬资产,而软件不能作为金融机构传统意义上的抵押品,但是目前银行贷款主要依靠抵押品提供保证,收益权质押、使用权质押融资等业务模式尚不成熟,较难适应新基建项目所需的灵活融资模式。此外,新基建项目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持续投入增量资金,银中国银行研究院452024 年第

128、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行贷款的周期、融资方式和金额等都不能完全适应新基建需求。第三,银行对新基建全产业链的服务还不到位。新基建如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均以技术为核心,其更大的功效在于带动配套产业发展,其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往往一体化,形成了一个非常长的产业链,产业模式有较大发展空间;但是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不同,针对新基建特点的融资需求、融资模式、融资工具仍处于探索阶段,垂直行业的具体需求及应用场景有待挖掘细化,亟需银行设计更有特色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新基建项目上下游配套产业链的建设与发展。(三)三)政策建议政策建议银行业支持新基建产业发展,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使命担当,也是顺应产业结构

129、调整、优化信贷结构、防范化解风险的现实选择。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国内银行业应主动跟进中央战略部署,围绕大湾区新基建发展规划,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展现更大作为。第一,提高政治站位,完善新基建的金融顶层设计。第一,提高政治站位,完善新基建的金融顶层设计。由于新基建所涵盖七大领域对应政府分管单位涉及多个不同部门,银行需要建立一套与政府部门对接的服务机制,深度参与政府新基建产业规划的各个环节。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联动,结合地方经济实际情况,对新基建七大领域发展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对适合当地长期发展的领域提出针对性金融服务方案,配合监管部门拟定个性化产业金融支持政策,开启“绿色通道”。加强自身数字金融建

130、设,利用新基建提供的有利技术条件,打造更加高效的信用数据共享、交易市场,增强数据信息登记的强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国际化程度高的银行需要在“一带一路”国家新基建项目建设中扮演更重要的金融服务角色,利用大湾区的超级枢纽功能,为拓展海外市场的新基建企业设计更加高效的联动咨询服务。中国银行研究院46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第二,搭建合作平台,扩大新基建的金融支持力量。第二,搭建合作平台,扩大新基建的金融支持力量。搭建外部交互开放、内部充分整合的平台,以圈链群的思维服务新基建项目建设。银行可以运用金融科技资源,建立信息共享互动机制,主动加强信息沟通和项目对接,了解掌

131、握项目建设进度。关注专项债的对接项目,配合政府完善配套金融服务方案,提高专项债发行久期,防范期限不匹配带来的偿债风险,让公益性项目和非公益性项目组合,以新基建项目促进商业项目回报率的改善,确保还款来源。加强 PPP 模式领域合作的探索,协助政府打通、拓宽民间投资、民营企业进入新基建领域的渠道。同时,进行充分的前期论证,设计完善的交易结构,政企双方建立风险合理、权责清晰、盈利模式可持续的合作共赢关系。第三,创新产品和服务,多渠道满足新基建的金融需求。第三,创新产品和服务,多渠道满足新基建的金融需求。基于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期长的特点,银行可以通过与信托、保险等长期资金的合作,设立专门的新

132、基建投资信托计划或者投资基金,从单一项目入手,提供长期债权资金,解决基金资金期限和项目建设运营期限不匹配的问题。加强与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合作产品开发,积极参与银团,提供债券承销、分销等服务。发挥科创金融服务功能,利用大湾区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优势,开发支持 IPO 相关产品,支持在新基建领域比较成熟的企业或项目在深港两地上市。根据基础设施 REITs“公众拥有、公众使用、公众受益”的特性,用好资产转让、资产运营等环节的税收配套政策支持,助力新基建 REITs 业务发展。聚焦新基建中的低碳类企业和项目,拓展知识产权、应收账款等新型抵质押方式,探索收益权质押融资,发展能效融资、绿色债券、绿色基金

133、,更好地支持工业的绿色化、可持续发展。围绕新基建项目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提供针对性产品和服务,在前期研发阶段,提供股权投资、规划贷款、研发贷款、投贷协同等服务,在技术应用阶段,提供中长期贷款、专项债配套融资、供应链融资等服务,在成熟运营阶段,提供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等服务。第四,强化风险管理,建立匹配的风控体系。第四,强化风险管理,建立匹配的风控体系。一是基于新基建的风险特征中国银行研究院47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提供金融服务。新基建具有投入大、时间长、收益不确定等特点,短期信贷产品不能满足新基建的融资诉求,必须诉诸长周期、大体量的权益性金融产品;新基建具有参与主体多样性的

134、特点,具有灵活性和市场化的金融工具更适合新基建的需求。二是针对细分行业提供差异化授信政策。积极介入新基建领域,优先支持拥有核心技术并已实现量产且有清晰盈利模式的企业,产品有市场、营收和现金流有保障的行业及细分龙头及“隐形冠军”企业。专题四:专题四:中国中国理财市场发展进入新阶段理财市场发展进入新阶段当前,中国银行理财市场发展进入新时期,市场前景广阔但波动有所加剧,客户需求、行业格局深刻调整。理财公司应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全面提升经营质效,着力打造一流投资机构。从长期来看,中国理财市场发展动能充足,在行业规模、需求结构、竞争格局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均呈现新特征。(一)一)发展前景广阔发展前景广阔

135、总体来看,中国实体经济需求扩张、居民财富持续增长、资本市场向优向好,推动理财业务长期可持续发展。第一,实体经济稳步增长夯实发展基础。第一,实体经济稳步增长夯实发展基础。长期以来,理财市场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标的,持续发挥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功能,不断满足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2020-2023 年,理财产品支持实体经济的年均资金规模达到 20 万亿元左右,是实体经济恢复性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2023年 10 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理财行业进一步提升支持实体经济的质效水平指明方向。第二第二,居民金融资产增长强

136、化发展动能居民金融资产增长强化发展动能。近年来,中国居民财富快速积累,根据瑞信研究院估算,1999-2022 年中国居民财富年均增长率为 13.38%,高于同期全球以及美国居民财富年均增速约 7-8 个百分点。同时,中国居民资产多中国银行研究院48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元化配置意愿持续提升,住房资产占比从2001年的约50%下降到2022年的35%左右,存款占比保持在 20%左右水平,包含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等在内的金融资产占比由 16%上升到 30%以上。未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带动收入增长、居民金融素质提高、房地产市场回归本源,理财市场发展动能更加强劲。第三,资本市场高质

137、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第三,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建设取得一系列显著成就,建立了多层次的股权市场。2024 年 4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持续壮大长期投资力量”“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提升权益投资规模”。未来,伴随着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理财业将借力资本市场持续扩容增效,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融资枢纽功能。(二)二)市场波动有所加剧市场波动有所加剧中国银行理财市场也将面临一些挑战,行业波动将有所加剧。第一,实体经济增长仍面临压力,信用债投资挑战不小。第一,实

138、体经济增长仍面临压力,信用债投资挑战不小。债券资产是理财最大的资产配置标的,占比保持在 50%左右。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恢复发展的关键时期,部分企业仍面临一定经营困境,债务清偿能力不佳,城投债市场波动较大,理财公司信用债投资面临挑战。近年来,信用债风险事件频发,部分区域和行业舆情持续发酵,债券评级调整频繁,二级市场活跃券有限,估值波动较大,进而对一级市场形成扰动。2024 年以来,共有 15 只债券发生违约,债券余额共计 162.94 亿元,违约情况有所好转,但依然需要重点关注。第二,金融市场波动或将呈现常态化趋势。第二,金融市场波动或将呈现常态化趋势。理财产品价格与金融市场走势高度相关,特别

139、是对利率变化敏感性较高。一方面,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纵深推进,债券市场活跃度提升,债券价格呈现市场化波动,对理财产品的净值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存款和理财在投资特点上具有一定共性,中国银行研究院49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存在较为明显的“跷跷板”效应。随着负债端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银行将更加灵活地调整存款挂牌利率,居民财富在银行存款和理财之间的流动更加频繁,对理财公司的流动性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第三,净值化转型基本完成,净值波动有所加剧。第三,净值化转型基本完成,净值波动有所加剧。打破“刚性兑付”是资管新规的核心内容,也是理财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2018-2

140、023 年,净值型产品规模从 6.0 万亿元增长到 26.0 万亿元,占全部存续理财产品规模的比例从43.3%上升到 96.9%,保本理财产品规模已由资管新规发布时的 4 万亿元压降至零。但值得关注的是,净值波动也在同步增加,2018-2023 年,理财产品单位净值破净率和累计净值破净率分别提升 3.9 和 2.1 个百分点。未来,如何提升产品运行稳健性将成为理财行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三)三)客户需求深刻调整,日益多元化客户需求深刻调整,日益多元化理财客户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理财行业需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持续优化产品体系,与客户需求有效匹配。第一,客群结构变化,个人投资者保持主力地位

141、,机构投资者重要性逐步第一,客群结构变化,个人投资者保持主力地位,机构投资者重要性逐步提升。提升。长期以来,个人投资者占全部理财投资者的比例始终保持在 90%左右,机构投资者数量少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20-2023 年,机构投资者数量从 14.38万个增长到 134.6 万个,持有资产净值占比也提升至 15%左右,但依然显著低于其他资管行业,比如 2023 年中国公募基金的机构投资者持有净值占比为46.4%。未来,越来越多的财富管理以及资产管理机构将采用 FOF、MOM 投资策略拓展投资范围,理财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将进一步提升。第二,风险偏好日益多元,低风险与高风险产品需求均增加。第二,

142、风险偏好日益多元,低风险与高风险产品需求均增加。当前,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的定位仍为“低波稳健”,对低风险产品的偏好更为明显。2023年末,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占比为 92.8%。值得关注的是,保守型、成长型和进取型投资者占比逐步增加。2023 年末,风险偏好为一中国银行研究院50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级(保守型)、四级(成长型)和五级(进取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较年初分别增加 2.02、0.14 和 0.46 个百分点。未来,理财市场风险偏好结构将更加均衡,投资者将在稳健基础上追求更多元的收益目标。第三,期限偏好兼顾流动性和收益率。第三,期限偏好兼顾流动

143、性和收益率。资管新规落地后,投资者逐步树立价值投资观念,封闭式产品占比逐步提升,且产品期限不断拉长。2023 年末,封闭式理财产品规模共计 5.6 万亿元,同比增加 17.6%,占全市场理财产品的21.0%,同比提升 3.7 个百分点;1 年以上封闭式产品占全部封闭式产品的比例为 67.02%,较资管新规发布前大幅提升约 60 个百分点。封闭式产品限制申购和赎回,为长期投资策略执行创造条件,满足投资者对流动性和收益率的双重要求。(四)四)大资管行业竞争格局处于关键变革期大资管行业竞争格局处于关键变革期伴随着统一监管的持续推进,各类资管公司的监管差异缩小,理财行业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第一,公募

144、大资管市场逐步由理财一枝独秀走向理财、基金、保险资管三第一,公募大资管市场逐步由理财一枝独秀走向理财、基金、保险资管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净值化转型之前,银行理财具有刚兑优势,吸引力显著强于基金和保险资管,存续规模大于两者规模之和。资管新规落地后,理财的监管优势逐步缩小,规模逐渐被基金和保险资管赶上。特别是 2023 年,公募基金规模反超银行理财,三大资管行业正式进入全面竞争时代。长期来看,各类资管机构各具特色,既有共性,更有个性,将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共同打造大资管行业的良性竞合生态。第二,理财行业内,股份行系理财公司异军突起,

145、国有行系理财公司发展第二,理财行业内,股份行系理财公司异军突起,国有行系理财公司发展稳健,城商行系和合资系理财公司深耕特色领域,行业内部格局发展处于关键稳健,城商行系和合资系理财公司深耕特色领域,行业内部格局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时期。国有行系和股份行系是理财公司内部竞争的主要参与者,二者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占全部理财公司的比例接近 90%。在发展初期,国有行系理财公司凭中国银行研究院51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借规模优势和客户基础,迅速布局,抢占市场先机,四大行理财子公司注册资本均在 100 亿元以上,远超其他理财公司。随着股份行系理财公司的入局,行业格局出现调整。2023 年末,

146、股份行系理财公司存续产品占比近 50%,远超国有行系理财公司(占比约 36.5%)。总体而言,当前银行理财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市场格局暂未固化,头部机构竞争处于关键时期。国有行系理财公司在客户基础、资源禀赋、母行联动等方面仍具有优势;股份行系理财公司市场化机制灵活,集团重视程度较高,将成为有力竞争者;城商行系和合资系理财公司在挖掘下沉市场业务潜力、创新跨境理财产品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五)五)能力建设坚持多轮驱动,全面升级能力建设坚持多轮驱动,全面升级第一,销售渠道日益拓宽。第一,销售渠道日益拓宽。除了母行代销以外,理财公司将进一步拓宽第三方代销、直销等渠道,扩大投资者群体、提升理财产品影响力

147、。从发行方看,2023 年末,28 家理财公司打通非母行代销渠道;17 家开展了直销业务,全年累计直销金额 0.26 万亿元。从代销方看,2023 年末,全市场有 491 家机构代销了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较年初增加 163 家。理财公司合作代销机构数量持续增长,信银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和浦银理财被代销产品数量均超过2000 款。第二,投研能力建设持续加强。第二,投研能力建设持续加强。随着大资管行业竞争加剧,提升投研能力成为理财行业发展的重要竞争方向。固收投研将进一步发挥“稳定器”作用,通过加强对财政货币政策调整方向等因素的研判,灵活调整配置久期和资产规模,夯实行业发展根基;权益投研是提

148、升市场认可度的核心竞争力,在深入了解重点行业发展趋势和上市公司基本面信息的基础上,显著提升理财的价值发现能力;大类资产投研是理财公司穿越经济周期,实现长期稳健经营的重要保障,构建并完善涵盖大宗商品、美股、黄金、等各类资产在内的研究框架。第三第三,提效降费稳步推进提效降费稳步推进。2024 年以来,多家理财公司推出降低管理费率中国银行研究院522024 年第 3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举措,部分理财产品销售服务费降低至 0.05%。从全球资管市场来看,产品费率下调已成行业趋势,2010-2022 年的 12 年间平均下降了 17.8%,前五年平均每年下降 0.2 个基点,后七年平均每年下降 4

149、个基点;越来越多的产品采取浮动管理费模式,引导投资经理更加关注业绩稳健增长,实现规模和投资者共赢,防止出现“投资人亏钱、管理人挣钱”的现象。费率降低或将重塑理财等资管行业盈利模式,理财公司将面临转型发展带来的挑战。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形势,理财公司应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全面提升经营质效。第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与实体经济需求形成有效第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与实体经济需求形成有效对接。对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资产配置上注重多元化,根据国家重大战略导向和实体经济需求,引导理财资金加大相关领域的投资力度,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发展,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第二

150、,坚守差异化第二,坚守差异化定位定位,不断扩大传统优势不断扩大传统优势。扎实做好固定收益投资,巩固投资稳健、风格稳定、收益稳当的定位,与其他资管机构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生态格局。第三第三,加强自身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投研能力。加强自身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投研能力。构建团队化、平台化、一体化的投研体系,完善投研人员梯队培养计划,做好投研能力的积累与传承。在监管框架下,优化员工激励和薪酬体系,探索期权激励等具有行业特色的中长期激励方式。第四,发挥好集团联动优势,用好母行的客户、渠道等资源。第四,发挥好集团联动优势,用好母行的客户、渠道等资源。主动与母行及集团其他子公司进行综合化联动,重点推动理财业

151、务在商业银行渠道的配置,满足私人银行等高净值客户的定制化服务需求,以及普通大众客户的标准化产品需求,提高理财客户金融资产在集团体系的留存率。第五,拓展直销、代销第五,拓展直销、代销等多元化渠道,培育全球竞争能力。等多元化渠道,培育全球竞争能力。持续拓宽代销渠道,充分发挥母行渠道风险可控、协同效率高等优势巩固基本盘,发展多元化第三方渠道,打造差异化服务体系。免责声明免责声明本研究报告由中国银行研究院撰写,研究报告中所引用信息均来自公开资料。本研究报告中包含的观点或估计仅代表作者迄今为止的判断,它们不一定反映中国银行的观点。中国银行研究院可以不经通知加以改变,且没有对此报告更新、修正或修改的责任。本研究报告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本报告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研究报告版权仅为中国银行研究院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发布,需注明出处为中国银行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中国银行研究院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报告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研究研究院院中国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中国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号号邮编:邮编:100818电话:电话:+86-10-66592780传真:传真:+86-10-66594040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年第3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55页).pdf)为本站 (淡然)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客服
商务合作
小程序
服务号
会员动态
会员动态 会员动态:

188**66...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81**98...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80**15... 升级为高级VIP 136**53...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50**25...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35**09... 升级为至尊VIP  微**...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38**02... 升级为至尊VIP  

 138**98... 升级为标准VIP 微**...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三**... 升级为高级VIP  186**90...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33**56... 升级为标准VIP 

 152**76...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33**18...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微**...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87**11...   升级为至尊VIP

189**10... 升级为至尊VIP  188**51...  升级为高级VIP

 134**52... 升级为至尊VIP 134**52...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学**... 升级为标准VIP

  liv**vi... 升级为至尊VIP  大婷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微**... 升级为至尊VIP   微**...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战** 升级为至尊VIP 

玍子 升级为标准VIP  ken**81...  升级为标准VIP 

 185**71...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微**...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38**73...  升级为高级VIP 138**36...  升级为标准VIP

 138**56...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37**86... 升级为高级VIP 

 159**79...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39**22...  升级为至尊VIP  151**96...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186**49... 升级为高级VIP 

 187**87...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sha**01...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39**62...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跟**...  升级为标准VIP

  182**26...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36**44...  升级为高级VIP 136**89...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wei**n_... 升级为高级VIP  177**45...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wei**n_... 升级为至尊VIP

微**...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wei**n_...  升级为标准VIP    139**16... 升级为至尊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