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及趋势(53页).pdf

编号:10104 PDF 53页 5.91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及趋势(53页).pdf

1、2019年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及趋势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及趋势 分析报告分析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出品 1 目 录 CONTENT 01 02 03 04 05 智能制造概述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 中国智能制造重点领域发展 中国智能制造典型落地情况分析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路径解析 01 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概述概述 智能制造定义 制造业智能进程 智能制造产业链 3 1.1 智能制造定义 4 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 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

2、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国际上,智能制造通常是指一种由智能机器人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智能系统,其技术包括自动化、信息化、互联网和智能化 四个层次。 淘汰、改造低自动化水平的设备 制造高自动化水平的智能装备 自动化自动化 产品、服务由物理到信息 网络,智能化元件参与提 高产品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化信息化 通过传感器和机器视觉等 技术实现智能监控、决策 智能化智能化 建设工厂物联网、服务网、数 据网、工厂间互联网,装备实 现集成 互联化互联化 1.2 制造业智能进程 5 工业工业2.02.0 电气设备/流水线等 流水线 自动化 电器革命电器革命 工业工业3.03.0 计算机及互联网 信息化 信

3、息革命信息革命 工业工业4.04.0 物联网/云计算/5G/机器人等 数字化 网络化 智能化 智能制造智能制造 工业工业1.01.0 蒸汽机的发明 机器化 模块化 蒸汽机革命蒸汽机革命 1818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纪五六十年代 1919世纪末世纪末 20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世纪四五十年代 今今 天天 从18世纪末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无论是蒸汽机、电力还是电子信息技术,每一次革命都给人类的生产力带来了几倍或是几十 倍的巨大提升。今天,我们迎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智能制造为主导,运用信息物理系统,实现生产方式的现代化。 工业演进历程 1.3 智能制造产业链 6 智能制造实现需要多个层次上技术产品支

4、持,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3D打印、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工业大数据、知识工作自动化、工 业网络安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产品中会产生无数的商机和上市公司。 物理基础关键产品技术链运营商 应 用 层 执 行 层 网 络 层 感 知 层 自动化生产线 智能工厂 系统集成及自动 化生产解决方案 智能工厂系统集成 商和工业智能化解 决方案供应商 机器人、智能机床、 自动化装备、3D打印 机器人方案、智 能装备方案及3D 打印技术等 装备及零部件生 产商 云计算、大数据、 SCADA、工业互联网技 术、智能芯片 信息技术处理 网络传输技术 数据硬件开发云计算 软件企业、工业以太 网、总线技术等

5、传感器 RFID 机器视觉 传感感知技术 信息采集技术 传感器、二维码、红 外设备、射频生产商 上游: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 3D打印 激光设备 中游:自动化加工设备 通用设备:机床等 专用设备:木工机械等 仪器仪表:面板设备等 下游:自动化集成 汽车、家电 3C消费电子 食品饮料、化工 智能制造产业链智能制造产业链 02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 智能制造背景及驱动因素 全球智能制造发展现状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 中国“智带”分布 7 2.1.1 中国制造业步入平稳发展阶段 8 13.0 15.6 17.0 18.2 19.6 20.2 21.4 24.9 26.5 13.3 4

6、1.3 48.9 54.0 59.5 64.4 68.9 74.4 82.7 90.0 45.1 31.5% 31.9% 31.5% 30.6% 30.4% 29.4% 28.8% 30.1% 29.4% 29.5%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0 20 40 60 80 100 2000019H1 制造业增加值(万亿元)GDP总量(万亿元)占GDP比重(%) 20102010- -20192019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及占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及占GDPGDP总量的比重(单位

7、:万亿元,总量的比重(单位:万亿元,%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工业高度发展时期已过,进入新常态。尽管制造业增加值在全国GDP总量中 的比重呈下滑趋势,但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才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力量。 2.1.2 中国制造业亟待升级 9 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2.0”(电气化)的后期阶段,质量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偏低、行业信息化水平不高、劳动 力成本提高。 “工业3.0”(信息化)还有待进一步普及,“工业4.0”(智能化)正在尝试尽可能做一些示范,制造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正在逐步布局

8、。 成本高 低 高 低 产 品 成 型 能源价 格上升 税 赋 增 加 劳动力、土 地成本提高 贸易保 护主义 出 口 减 少 产业转 移国外 美国、 德国等 韩国、日本等 中国内地、中国台 湾、新加坡、韩国等 中国内地、越南、泰 国、孟加拉国等 品牌核心技术标准/专利 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关键元器 件等、高端消费类电子产品 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关键元 器件等、高端消费类电子产品 原材料、劳动密集型的基础加 工服务,整机的加工和组装 高端 低端 中端 中国制造业面临主要问题中国制造业面临主要问题中国制造业所处位置中国制造业所处位置 2.1.3 智能制造驱动因素一:人口老龄化、工资高企导致劳动力

9、 优势减弱,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 10 20102010- -20172017年中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单位:万元)年中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单位:万元)20172017年中国制造业平均工资与其他国家对比(单位:元年中国制造业平均工资与其他国家对比(单位:元/ /月)月) 21 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平均工资逐年增长,增速加快;2017 年中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达到7.43万元/年,是泰国和越南的 2.14/3.51倍。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世界制造中心逐渐向东南亚等劳动成本低的国家转移,中国工业企业面临着越来越高的人工成 本压力。 3.65 4.18 4.68

10、5.15 5.64 6.20 6.76 7.43 3 4 5 6 7 8 2000162017 资料来源:左图来自国家统计局,右图来自中国银联&Trading Economics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5388 2518 1534 0 2000 4000 6000 中国泰国越南 11 2.1.3 智能制造驱动因素一:人口老龄化、工资高企导致劳动力 优势减弱,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 5.20 2.85 2.03 1.73 1.78 1.22 1.05 0.90 0.77 0 2 4 6 2000182019E 2

11、020E 20132013- -20232023年中国劳动力人口比重及预测(单位:年中国劳动力人口比重及预测(单位:% %) 73.9% 73.6% 73.1% 72.7% 72.3% 71.8% 71.3% 70.9% 70.4% 70.1% 70.0%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快,劳动力供给不断减少,2013年至2018年中国劳动人口比重从73.9%下降至了71.8%,预计到2023年将下降至70%。同 时,工业机器人成本回收

12、期在不断下降,与人力成本上升趋势形成了剪刀差,在人力成本上升与设备价格上升的确定性趋势下,未来工业机器 人回收期有望进一步缩短,机器换人经济型临界点已至。 20122012- -20202020年工业机器人成本回收期测算(单位:年)年工业机器人成本回收期测算(单位:年) 资料来源:左图来自联合经济与社会理事会,右图来自国家统计局&IFR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1.4 智能制造驱动因素二:产业政策驱动制造迈向“智造” 12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 五”发展规划 20122012年工信部、科技部年工信部、科技部 中国制造2025 20152015年年5 5月工信部、发改委等月工信部、发改委等 智

13、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 2020年) 20162016年年1212月工信部月工信部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 指南(2018年版) 20182018年年8 8月工信部、标准化管理委等月工信部、标准化管理委等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 专项行动(2016-2020 年) 新一代人工智能 发展规划 工业互联网发展行 动计划 高端智能再制造行 动计划 (2018-2020年) 工业互联网APP培 育工程实施方案 顶层政策体系顶层政策体系 细节细节政策引导政策引导 2.1.4 智能制造驱动因素二:产业政策驱动制造迈向“智造” 13 时间时间发布单位发布单位文

14、件名称文件名称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2015.05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 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 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2015.07国务院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 动的指导意见 以智能工厂为发展方向,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快推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技术在生产过 程中的应用,推进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和基础数据共享。 2016.08 质检总局、国家标 准委、工信部 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 升规划 到20

15、20年,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基本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加快接轨,重点领域 国际标准转化率力争达到90%以上,装备制造业标准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2016.09工信部、财政部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 2020年) 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 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2016.09工信部、发改委 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 行动(2016-2018年) 到2018年,我国智能硬件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0%,产业规模超

16、过5000亿元。在低功耗轻量级系统设计、低功耗广域智能物 联、虚拟现实、智能人机交互、高性能运动与姿态控制等关键技术环节取得明显突破,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上市企业。建成 标准开发、产品及应用检测、产业供给能力监测三大支撑平台,智能硬件标准化及公共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7.07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到2020年,一系列人工智能标志性产品取得重要突破,在若干重点领域形成国际竞争优势,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进一 步深化,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2017.10工信部 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到2020年,推动建立100家高端智能再制造示范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17、服务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产业集聚区等,带动我国 再制造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2018.05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 到2020年底,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建成5个左右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标识注册量超过20亿;推动 3万家以上工业企业上云,培育超过30万个工业APP。 2018.09 工信部、国标管理 委员会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 指南(2018年版) 到2018年,累计制修订15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到2019年,累计制修订300项以 上智能制造标准,全面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

18、设智能制造标准 试验验证平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标准应用水平和国际化水平。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52015年以来中国智能制造相关政策不完全汇总年以来中国智能制造相关政策不完全汇总 2.1.5 驱动因素三:技术领先,全联网时代到来 14 4.23% 3.14% 2.94% 2.74% 2.25%2.25% 1.69% 1.60% 0% 1% 2% 3% 4% 5% 韩国日本德国美国法国中国英国加拿大 1.70 1.89 2.00 2.60 2.97 3.49 4.07 5.64 6.18 6.49 6.88 7.31 7.72 8.29 0 3 6 9 20122013201

19、420018 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规模(亿户)网民规模(亿人) 20162016年各国研发经费占年各国研发经费占GDPGDP比重对比(单位:比重对比(单位:% %)20122012- -20182018年中国网民规模及固定宽带用户规模(单位:亿户,亿人)年中国网民规模及固定宽带用户规模(单位:亿户,亿人) 资料来源:左图来自世界银行 右图来自CNNIC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科技创新已经越来越成为国家进步的根本推动力。因此,中国政府和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至2016年,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2.25%, 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5G通信、新能源等应

20、用研究上,以及港珠澳大桥、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等具体的项目 上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此外,中国在固定宽带等科技基础的发展上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缩小。2018年,中国固定宽带用户规模达到4.07亿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 86.1%,较2017年增长了11.7个百分点。 2.2.1 全球主要国家智能制造布局 15 中国制造2025 三个阶段,五大工程十大 领域 日本制造白皮书 2013年版发展机器人、新 能源汽车、3D打印、再生 医学 2015年版积极发挥IT作 用,转型为利用大数据的 “下一代”制造业 制造界创新3.0策略 2014年,韩国提出“制造 界创新3.0策略”,协助

21、中小企业建立智慧化与优 化称产程序。 工业4.0 建立一个物联网、互联网和服务化的 智能联接的系统框架 英国制造2050 推进制造和服务融合,提 升高技术工人数量 Manufacturing USA 发展陷阱制造业,实现制造 业的智能化,保持美国制造 业价值链上的高端位置和全 球控制者地位。 将ICT和制造业的基础研究与 创新转化为成果 新工业法国 2013版推出无人驾驶汽车、 机器人新式高铁等34个优先 项目,主攻方向不明确; 2015版优化了总体布局,标 志着法国“再工业化”开始 全面学习德国工业4.0 2.2.2 全球形成了智能制造“引领型”与“先进型”国家稳定发展, “潜力型”与“基础

22、型”国家努力追赶的局面 16资料来源: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全球主要国家智能制造发展指数全球主要国家智能制造发展指数 第一梯队:引领型国家第一梯队:引领型国家第二梯队:先进型国家第二梯队:先进型国家第三梯队:潜力型国家第三梯队:潜力型国家第四梯队:滞后型国家第四梯队:滞后型国家 根据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评价结果显示,美国、日本和德国名列第一梯队,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引领型”国家;英国、韩国、中国、 瑞士、瑞典、法国、芬兰、加拿大和以色列名列第二梯队,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先进型”国家。目前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梯队相对固定,形成了智能制 造“引领型”与“先进型”国家稳定发展,“

23、潜力型”与“基础型”国家努力追赶的局面。 2.2.3 中美两国在智能生产和产值方面表现突出 17 资料来源: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发展趋势报告(2019)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旧金山旧金山西雅图西雅图洛杉矶洛杉矶深圳深圳苏州苏州上海上海纽约纽约柏林柏林芝加哥芝加哥巴黎巴黎 2.602.60 2.442.44 2.332.33 2.332.33 2.322.32 2.312.31 2.312.31 2.222.22 2.012.01 2.002.00 排名排名城市城市主要承载区主要承载区智能生产智能生产国家国家 1苏州吴江区0.7702中国 2伯明翰布林德利地区0.7672英国 3柏林克罗伊茨贝格区0

24、.7044德国 4旧金山硅谷0.6967美国 5西雅图西雅图工业区0.6932美国 6洛杉矶长滩地区0.6406美国 7巴黎塞尔吉新城0.6375法国 8芝加哥卢昔工业区0.6257美国 9新加坡裕廊工业区0.6210新加坡 10佛山顺德区0.6178中国 20192019年世界智能制造生产前十名城市年世界智能制造生产前十名城市 世 界 智 能 制 造 产 值 前 十 名 ( 单 位 : 万 亿 元 ) 世 界 智 能 制 造 产 值 前 十 名 ( 单 位 : 万 亿 元 ) 智能化生产在智能制造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所在。在世界智能制造智能生产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中国的苏州以0.

25、7702分排名 第一;在此项排名中,亚洲表现尚可,有3座城市入榜。从智能制造产值来看,美国的旧金山、西雅图、洛杉矶分别以2.60万亿元、2.44万亿元、 2.33万亿元稳居前三。 注:2019年世界制造中心城市潜力榜的评价体系主要由科研水平(25%)、智能生产(25%)、产业融合(20%)、发展潜力(15%)及政府扶持(15%)五个一级指标及其下设的15个二级指标和23个三级指标构 成。以下若涉及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发展趋势报告(2019)榜单内容,均不再说明。 2.3.1 中国智能制造企业数量增长趋势趋向平稳 18 372 491 448 644 1047 1273 935 763 530 0

26、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20001620172018 2900 1819 1077 835 667 276 214 196 165 148 广东 北京 上海 江苏 浙江 四川 湖北 福建 山东 安徽 20102010- -20182018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新增企业数量(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新增企业数量(单位:单位:家家)20182018年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新增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新增企业地区分布(单位:企业地区分布(单位:家家) 资料来源:CVSource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4-2015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新成立

27、企业数量骤增,处上升风口时期,工业巨头、互联网科技等领域企业拓展业务范围,积极转型,进军智能 制造行业。2015年新增企业数量达到顶峰,2016年以后,中国智能制造新增企业数量开始降低,开始纵向拓展和深化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 中国智能制造企业在地域分布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普遍分布在一线城市,广东省以绝对优势领跑市场。 2.3.2 中国智能制造细分领域众多 行业差别大 19 4161941415 40237 34489 27491 25287 21234 18452 16095 1500814908 12249 9085 77127532 4824 4507 2700 1790 0 100

28、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制造业细分行业规模以上公司数量(单位:制造业细分行业规模以上公司数量(单位:家家) 资料来源:Wind&国家统计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参考证监会以及统计局对制造业的行业划分,将我国制造业划分为19个制造子行业,其中纺织服装、机械装备、食品饮料规模以上企业数最多, 当前智能制造领域中离散制造业所占比例更高,重点体现在电子电器、工业装备、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不同细分行业因其产业特质、发展历史等 原因集中度、规模等均大有不同。 2.3.3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迎来融资高峰 初创企业备受青睐 20 25 50 26 45 55 201.92 261

29、.73 277 325.15 303 455 309 252 474 943 987 947942 0 300 600 900 1200 0 100 200 300 400 20001620172018 融资规模(亿美元)融资数量(起) A, 30% 天使轮, 20% Pre-A, 14% B, 11% A+, 7% C, 5% 未披露, 5% 种子轮, 3% 20102010- -20182018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投融资情况(单位:亿美元,起)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投融资情况(单位:亿美元,起)20182018年中国智能制造融资轮次分布(单位:年中国智

30、能制造融资轮次分布(单位:% %) 自2015年起,智能制造广受资本市场青睐,融资数量和规模显著增长;2016-2018年,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动力强劲,迎来融资高峰。2018年,智 能制造融资金额达到325.15亿美元,融资数量为942起。从融资轮次来看,中国智能制造企业多数处于早期阶段(种子轮-A+轮),占比超过50%。 资料来源:CVSource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3.4 苏州、深圳、佛山智能制造成绩亮眼 21 2.33 2.32 2.31 1.78 1.62 1.38 1.26 1.11 1.08 1.06 深圳 苏州 上海 重庆 天津 佛山 广州 北京 烟台 东莞 排名排名城市城市

31、主要承载区主要承载区智能生产智能生产 1苏州吴江区0.7702 2佛山顺德区0.6178 3上海浦东新区0.5940 4宁波北仑区0.5825 5深圳龙岗区0.5615 6无锡新吴区0.5419 7重庆两江新区0.5170 8天津滨海新区0.4983 9东莞松山湖片区0.4715 10南京江宁区0.4237 2019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产值前十名城市(单位:万亿元)年中国智能制造产值前十名城市(单位:万亿元)20192019年中国智能生产前十名城市年中国智能生产前十名城市 与世界水平对比,整体上中国智能化水平较低于国外水平,仍有待提升,但苏州表现强势,成为世界和中国智能生产的第一名。从智能制

32、造产 值来看,在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发展趋势报告(2019)中的样本城市智能制造整体平均产值约为1.14万亿元,全球仅有18个城市超过这一水平,其 中包含了中国的7个城市:深圳、苏州、上海、重庆、天津、佛山、广州。 资料来源: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发展趋势报告(2019)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4.1 中国“智带”初步形成 22 0.6250 0.5626 0.5423 0.5338 0.5149 0.4709 0.4496 0.4342 0.4230 0.4139 0.4093 0.4083 0.4055 0.4039 0.4022 0.3921 0.3913 0.3883 0.3846 0.384

33、0 0.3616 0.3500 上海 深圳 苏州 天津 北京 重庆 佛山 宁波 广州 南京 武汉 合肥 东莞 无锡 长沙 西安 杭州 成都 青岛 郑州 烟台 大连 松山湖片区 浦东新区 龙岗区 吴江区 滨海新区 亦庄 两江新区 顺德区 北仑区 黄浦区 江宁区 汉阳区 滨湖新区 新吴区 雨花区 长安区 萧山区 龙泉驿区 黄岛区 郑东新区 烟台开发区 金普新区 主要承载区主要承载区城市城市智能制造指数智能制造指数 2 2 0 0 1 1 9 9 年年 中中 国国 智智 能能 制制 造造 中中 心心 城城 市市 潜潜 力力 榜榜 智能制造被认为是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从“中 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

34、变,科技创新无疑是最 重要的抓手。从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类智能 制造产业园区,到国家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项目以及国 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试点项目, 中 国的“智能制造产业带”(智带)正在初步形成。 从中国智能制造中心城市潜力榜来看,上海、深 圳、苏州分别位列前三名,其主要承载区分别为浦东 新区、龙岗区以及吴江区。 资料来源: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发展趋势报告(2019)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4.2 中国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项目达816个 23 排名地区 智能制造类试点项目 数量 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 式应用拟立项目数量 智能制造试点示 范项目数量 排名地区 智能制造类试点项目 数

35、量 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 式应用拟立项目数量 智能制造试点 示范项目数量 1 1山东7541341717江西221111 2 2北京6248141818河北21912 3 3江苏5738191919天津12102 4 4广东5733242020内蒙古1284 5 5浙江5631252121贵州1257 6 6上海4329142222宁夏1073 7 7福建3924152323甘肃1064 8 8安徽3920192424山西936 9 9湖南3822162525广西734 1010陕西3521142626吉林651 1111河南332492727云南633 1212湖北3321122828黑

36、龙江532 1313辽宁302192929西藏321 1414重庆282533030青海211 1515四川272163131海南211 1616新疆251312 中国国家级智能制造类试点项目分布(单位:个)中国国家级智能制造类试点项目分布(单位:个) 资料来源: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发展趋势报告(2019)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近年来,相关部门机构陆续出台政策法规,扶持和推动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其中,中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从2015年开始,已公示了四 批,总数为307个;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项目从2016年开始,已公示共三批,总数为509个;两个试点项目共有816个项目。 2.4.3 中国智能制

37、造产业园区达到537个 24 各地为了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在智能制造链条上诞生了大量的产业园区,孕育了一大批智能制造产业链企业。为了兼具样本的广泛性和科学性, 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发展趋势报告(2019) 在园区样本选择上,涉及带有“智能制造”名称的所有产业园区,共得到园区样本537个。 资料来源: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发展趋势报告(2019)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 国 智 能 制 造 产 业 园 区 地 图 中 国 智 能 制 造 产 业 园 区 地 图 江江 苏苏7979贵贵 州州1515 广广 东东5959上上 海海1313 山山 东东4343天天 津津1313 浙浙 江江3939辽辽 宁宁121

38、2 河河 南南3838内蒙古内蒙古1010 重重 庆庆2323广广 西西8 8 湖湖 北北2222黑龙江黑龙江8 8 四四 川川2222江江 西西6 6 安安 徽徽2121云云 南南6 6 北北 京京1818山山 西西5 5 河河 北北1818新新 疆疆4 4 福福 建建1717吉吉 林林3 3 湖湖 南南1717甘甘 肃肃1 1 陕陕 西西1717合合 计计537537 2.4.4 大数据类产业园最多 25 96 29 92 20 16 39 25 68 20 111 21 0 30 60 90 120 智能制造产业园类型分布情况(单位:个)智能制造产业园类型分布情况(单位:个) 在智能制造

39、的产业链上,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成为智能制造业发展的底层驱动力,是智能制造系统具备“数据采集、数据处 理、数据分析”能力的基础设施。近年来,大数据产业园也是数量最多的产业园类别,达到111个。其次是综合园区,达到96个。新材料园区为智能 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引擎”,应用非常广泛,产业园区达到92个。 资料来源: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发展趋势报告(2019)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4.5 四大产业集聚区撑起“中国智造” 26 从智能装备行业的区域竞争格局来看,目前,我国的智能制造装备主要分布在工业基础较为发达的地区。在政策东风吹拂下,我国正在形成珠 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四大

40、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将进一步提升各地智能制造的发展水平。 环渤海地区 以北京、山东等为核心 长三角地区 以上海、江苏、浙江为核心 中西部地区 以四川、河南、安徽为核心 珠三角地区 以广东为核心 2.4.6 环渤海地区人才储备雄厚 科研实力突出 27 环渤海地区环渤海地区 高校、科研院所高度集中,科研实力突出 依托地区资源与人力优势,形成“核心区 域”与“两翼”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 北京聚集人才、科技、资本等各类生产要 素,在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服务等软件 领域优势突出 2.4.7 长三角地区经济活跃 创新能力强 28 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 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为核心 经济活跃、创新能力较强

41、,智能制造硬件 优势明显,智能制造发展水平相对平衡 上海在关键零部件、机器人、航空航天装 备等方面领先;南京形成了以轨道交通、 汽车零部件、新型电力装备为特色的装备 集群;常州充分对接国内外先进的工业设 计理念,加速锻造智能制造“新名片” 2.4.8 珠三角地区基础技术实力充足 产业效益领先 29 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 加快机器人换人步伐,逐步发展为“中国制 造”主阵地 形成符合各自产业特色的智能制造应用示范 广州围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核心区建设 深圳重点打造机器人、可穿戴设备产业制造 基地、国际合作基地及创新服务基地 2.4.9 中西部地区有科研院所优势 尚处于自动进化阶段 30 中西部中

42、西部地区地区 落后于东部地区,尚处于自动化阶段 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武汉邮电学院、 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中国工程物理研 究院等高校及研究院所优势 以先进激光产业为智能制造发展“新 亮点”,发展出了技术领先、特色突 出的先进激光产业 03 中国智能中国智能制造重点领域发展制造重点领域发展 工业机器人 工业互联网 人工智能 3D打印 31 激光切削 智能制造系 统解决方案 中国工业企业智能制造五大部署重点 32 63% 62% 48% 36% 21% 数字化工厂 设备及用户价值深挖 工业物联网 重构生态及商业模式 人工智能 0% 20% 40% 60% 受受访企业智能制造部署重点领域(访企业智能制造部

43、署重点领域(单位:单位:% %)受访企业所关注的技术受访企业所关注的技术 根据德勤调查发现,中国工业企业只能制造五大部署重点依次为:数字化工厂(63%)、设备及用户价值深挖(62%)、工业物联网(48%)、重 构生态及商业模式(36%)以及人工智能(21%)。从相关技术来看,受访企业所关注的相关技术包括工业软件、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 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 资料来源:德勤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3.1.1 工业机器人新一轮直接人力替代 33 1.6名制造工人 2000万个制造业岗位 一台工业机器人 1400万台机器人 人力成本的上涨是推动电子行业机器换人的主要因素;同时,随着工业机器

44、人国产化进程的加速带来了工业机器人价格的下降。据全球预测和 定量分析公司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未来10年,机器人将代替全球2000万个制造业岗位,每一个新机器人进入 劳动力市场,将平均有1.6名制造工人被替换。其中,中国已占据世界工业机器人的五分之一,每三个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新机器人中就有一个安装在 中国。到2030年,中国将有1400万机器人被投入使用,较世界其它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资料来源:Oxford Economics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3.1.2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趋向平稳 在全球仍扮演重要角色 34 0.6 1.0 1.2 3.3 7

45、.2 13.1 14.8 7.5 68.4% 26.0% 172.7% 119.4% 81.1% 12.7% -10.1% -50% 0% 50% 100% 150% 200% 0 4 8 12 16 2000182019H1 产量(万台)增长速度(%) 20122012- -2019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及增长速度(单位:万台,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及增长速度(单位:万台,% %) 19.0 26.8 30.0 39.3 51.2 62.3 42.5 0 20 40 60 80 200019H1 38

46、%38% 29.5%29.5% 20132013- -2019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较快,约占全球市场份额三分之一,连续六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14.8万台,占 全球产量的38%以上。受制于下游行业的需求放缓汽车行业迎来28年首次销量下滑,3C行业增长也大幅度回落,2019年上半年,整个行业订单增 长疲软,产量持续下滑,仅为7.5万台,下降幅度为10.1%。但根据中国电子学会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44亿美元,其中中 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42.5亿美

47、元,占比达到29.5%,在全球仍扮演者重要角色。 资料来源:工信部、国家统计局、IFR、中国电子学会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3.2.1 工业互联网实现“智造”的关键基础设施 35 3257 3652 4121 4672 5313 2001720182020 万亿万亿 20142014- -2020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工信部、国家统计局、IFR、中国电子学会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企业决策企业决策 企业智能化决策需要 更新的应用创新载体 工业数据工业数据 工业数据的爆发式增长 需要新的数据管

48、理工具 交互手段交互手段 新型制造模式需要更 新的业务交互手段 智能智能制造对工业互联网提出新型需求制造对工业互联网提出新型需求 智能制造可实现整个制造业价值链的智能化,而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设施。2018年6月12日,工信部公示了2018年工业互联 网创新发展工程拟支持项目,表明工业互联网进入了实质发展阶段。2018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5313亿元,根据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的测算,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量级。 3.2.2 各类企业加紧布局 抢占发展制高点 36 BEACON平台平台COSMOPlat平台平台根云平台根云平台XREA平台平台 INDICS平

49、台平台精智精智平台平台Cloudiip平台平台 作为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理念和重要性逐渐被产业界所认识,全球各类产业主体积极布局工业互联网 平台,以抢占发展制高点。在政策、技术等因素的推动下,中国已经出现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体系已初步完善。 3.3.1 人工智能+制造业创造“智造”新业态 37 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管理以及集成优化等具体内容,涉及到跨媒体分 析推理,大数据智能、机器学习等关键技术。 人工人工 智能智能 智能智能 制造制造 自动识别设备、人机交互系统、工业机器人以及数控机床等具体设备;涉及 自然语言处理、虚拟现实智能建模及无人系统等关键技术。 智能装备 智能工厂 智能服务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以及预测性维护等具体服务模式,涉及到跨媒 体分析推理、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智能、高级机器学习等关键技术。 资料来源: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同济大学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人工智能迈向了2.0阶段,以通过互联网联系在一起的一套巨大的智能系统为标志。从智能制造业角度出发,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入改造制 造行业。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成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及趋势(53页).pdf)为本站 (风亭)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