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德勤:2022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报告(137页).pdf

编号:102904 PDF 137页 18.27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德勤:2022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报告(137页).pdf

1、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 中国银行业2022年上半年 发展回顾与展望引言 一、2022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回顾 二、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 1.盈利能力分析 2.资产情况分析 3.负债情况分析 4.资本情况分析 三、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务观察 1.积极扶持实体经济,资产负债增量的结构日趋多元 2.大财富管理在融合中稳健前行,理财业务在发展中 持续提升竞争力3.房地产风险逐步传导至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商业银 行多措并举,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目录35960 66 71四、热点话题探讨1.FPA回归“主办银行”的初心2.政府引导基金的数智化转型:从“以地招商”到“以

2、资招商”3.银行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实践与建议4.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的银行业气候风险管理5.德勤金融服务业智能合规之监管处罚智能分析平台(D.FINE)实践分享6.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管理办法政策解读7.“安乐死”就能解决信用卡“沉睡”的问题么?8.顺时而谋,奋楫争先加速修炼财富管理新护城河联系人研究中心介绍 8081858995 91351361引言2022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地缘政治冲突及疫情反复等多个因素给全球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经济开局总体良好,但受国内外超预期的突发因素影响,经济增长面临空前压力,政府部门主动应对,坚持稳中求进,疫情防

3、控取得积极成效,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2022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2.5%,CPI同比上涨1.7%。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合理增加流动性供给。2022年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人民币258.15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中国银行业在2022年上半年实现经营业绩稳定增长,资产和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盈利水平修复回升,非息收入占比提升,盈利基础更为牢固;资产质量企稳向好,风险抵补能力有所增强;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持续压降,房地产信贷风险稳妥化解,银行业总体保持稳健运行。截至2022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维持增长

4、,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合计人民币367.7万亿元,同比增长9.4%;本外币贷款余额合计人民币212.34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7%,较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这些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2022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即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进程将产生深远影响,也将指明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国银行业须服务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大政方针,遵循高质量发展原则,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保持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提高对于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继续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

5、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促进银行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始终坚持防范风险、稳健经营、完善治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本报告涵盖了2022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及金融形势回顾、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务观察、行业热点话题探讨等共四个部分。报告以国内具有代表性的10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参见表1),通过系统分析中国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资产情况、负债情况和资本实力,梳理并观察其业务发展情况、经营模式及监管环境变化,进而展现中国银行业在2022年上半年取得的成就并展望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在分析过程中亦选取了6家境外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分析(参见表2),这些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均为银行家20

6、22年排名前列的银行,以了解并吸取优秀国际同业的实践经验。此外,我们深度解析了“主办银行”经营理念转型、政府引导基金的数智化转型、银行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银行业气候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管理办法、信用卡的可持续经营策略、财富管理转型发展等重点和热点话题,并通过结合德勤智能合规产品“金融监管处罚智能分析平台”的实践经验,分享了金融行业智能合规发展道路上的思考。我们相信,这份研究报告将会为国内商业银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引言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

7、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邮储银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银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兴业银行”)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银行”)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安银行”)摩根大通集团(“摩根大通”)美国银行集团(“美国银行”)富国银行集团(“富国银行”)花旗集团(“花旗银行”)汇丰控股有限公司(“汇丰银行”)日本三菱东京日联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三菱日联”)表1:10家境内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境内银行”)表2:6家境外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以下简称“境外银行”)本报告的数据资料,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上述银行公布的半年度/年度报告。境外银

8、行资产负债表数据按照各期末汇率折算、利润表数据按照各半年平均汇率折算。三菱日联年度财年为每年度截至3月31日,中期报告为每年度截至9月30日。除了特殊说明外,本刊列示的平均指标均为样本的算数平均指标。境内外16家银行列示如下: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引言23踔厉奋发 共向未来|引言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回顾3一、2022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回顾4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回顾中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但大概率已越过谷底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仍较为波折。IMF在2022年7月最新发布世界经济展望中提到,由于全球通胀超出预期引发融资环境收紧

9、、中国经济受疫情和防疫措施影响而超预期放缓、以及俄乌冲突带来的负面溢出影响,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1年的6.1%放缓至2022年的3.2%,较2022年4月的预测值下调0.4个百分点。2022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累计实现2.5%的增长,增速放缓背后反映的宏观背景是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2022年一季度以来疫情多点散发扰动复苏、俄乌冲突加剧通胀和地缘政治变局又成为新的挑战,全年经济稳增长压力较大。需求方面,消费恢复迟缓,不过投资在基建和制造业的拉动下呈稳步复苏态势,外需表现则超出预期。具体来看,2022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下降0.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0、额实现6.1%的稳定增长,出口金额则累计增长14.2%。供给方面,国内产业链供应链持续受到冲击。受国际局势及疫情影响,电子、汽车等行业供应链瓶颈凸显;2022年爆发的俄乌冲突进一步推高了大宗商品价格,抬高了企业生产成本。预期方面,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叠加影响市场预期。局部疫情时有发生,使中小微企业维持经营面临较大压力,投资预期受到影响;其次,2021年下半年起房地产投资减缓,房企债务危机频现,市场信心因此有所受挫;另外,俄乌冲突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制裁,使国际体系压力警报频繁响起,资本市场避险情绪强烈。图1:中国经济及三驾马车增速情况注:数据来源于Wind-022022-03

11、------112021-12GDP:当季同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出口金额:当月同比-15-10-505540(%)5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回顾下半年,随着全国防疫措施更加科学精准,我们预计增长前景将出现改善。坚持动态清零方针,主要是为了保障全程疫苗接种率相对较低的老年人口的生命安全。加快普及疫苗,特别是提高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已成为当前的关键目标。而且,

12、疫苗接种率的提高,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常态化核酸检测的依赖。2022年7月,中国行程卡的覆盖时间从14天缩短至7天,也体现了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高效统筹。财政发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人民币汇率灵活性料将增强在超预期的经济压力下,2022年5月政策制定者召开了多次关于稳经济的高层会议。随后,各地政府加快落实退税减税降费、缓缴社保费等助企纾困政策,据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政府已累计为市场主体减轻税费负担和增加现金流超人民币2万亿元;另外,放宽购房和购车限制等提振经济的举措也正逐步实施。考虑到全球经济受到俄乌冲突带来的滞胀冲击,以及美联储加息难抑高通胀,相比货币政策,中国将更倚重财政

13、政策来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如果政府能够发力最终需求,避免推出仅刺激供给端的政策,将是较为理想的状况,因为这样能防止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进而加剧滞胀风暴。从货币政策来看,2022年上半年,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以社融来观测广义流动性,其在上半年已初步企稳。对于未来,美元的压倒性强势和大多数央行加息的浪潮也会降低中国央行定向宽松的政策空间。为确保下半年中国经济能出现持续性的复苏,在汇率方面,可以适当增强人民币的灵活性。展望停贷风波:中国不太可能出现“雷曼危机”2022年7月,“断供潮”发酵,如何应对房地产行业放缓带来的金融压力,给政策制定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许多二三线城市

14、的业主信心受挫,许多人认为开发商由于现金流枯竭,难以继续完工在建楼盘并交付。也有人认为,银行对预售资金监管不力。从宏观角度来看,如果这些市场心理在全国蔓延开来,开发商出售住房将面临更大的困难,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停滞会增加下半年经济长期放缓的风险。最终,房地产行业的低迷情绪会蔓延至更广泛的市场。鉴于许多房地产开发商的杠杆率较高,如果交易长期萎靡,资产和负债之间的错配可能会演变为偿付能力问题。不过,鉴于1)中国国民储蓄率超过40%;2)经常账户情况良好,2022年经常账户余额占GDP比重预计达到1.5%;3)人民币相对强势,当前人民币几乎是仅次于美元的最强货币,中国不太可能出现“雷曼危机”或“明斯基

15、时刻”。更重要的是,中国房地产行业下滑对整体经济的传导机制与大多数发达国家不同,房贷违约和拖欠在中国仍很少见,而且公众对于银行业的信心较高。行业经营:资产增速加快,但行业景气度处于2年来较低水平在今年稳增长、宽信用背景下,银行业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加大,资产负债规模增速加快。2022年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人民币360.4万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超过疫情前的2018和2019年,与2017年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期(8.6%11.4%)持平。当前银行业为支持市场主体纾困、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随之呈现的资产规模加快扩张属阶段现象。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的背景下,

16、监管部门持续以提高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和防风险为重点,当前行业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的趋势将随着经济企稳而回落。经济内生需求较弱,银行业景气度和盈利预期均处于年来最低水平。人民银行对银行家的问卷调查显示:二季度银行业景气指数、盈利指数分别为66.0和60.1,仅高于疫情爆发初期2020年一季度的58.3和50.5,为疫情发生以来2年内的最低水平;需求方面,受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防控措施影响,贷款总体需求指数深度下滑至56.6,为2017年自统计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城镇储户收入预期大幅降低,二季度其感受指数下滑至44.5,仅高于2020年第一季度的41.6,为2年内新低,反映出居民储蓄意愿增强、购房需

17、求减弱、对财富管理安全性需求提高。6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回顾图2:信贷投放加大,银行业资产规模加速扩张图3:银行业景气指数和盈利指数处于较低水平注:数据来源于银保监会注:数据来源于人民银行季度问卷调查报告----------122022-06总资产:同比总资产: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计(%)单位:人民币万亿元051

18、000350400(%)354045505560657075------06银行业景气指数银行盈利指数贷款总体需求指数城镇储户收入感受指数7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回顾资产质量“一升一降”。宏观经济压力持续加大的周期环境下,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维持在较高水平,2022年上半年累计处置不良资产合计人民币1.41万亿元,同比多处置近2,200亿元。但不良贷款余额增长仍然较快,

19、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合计人民币2.95万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5.71%,增速提高1.26个百分点。这反映出疫情进入第三年后,前期大量投放的一些关注类信贷资产下迁为不良贷款,特别是房地产行业的债务拖累等问题对银行资产质量造成了一定冲击。上半年末不良贷款率为1.67%,较2021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不良率降低主要系银行业信贷投放力度加大、资产总量增速更快,叠加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持续加大等原因。市场环境:M2创6年来新高,货币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宏观金融政策主要通过银行业传导至实体经济领域,即货币政策体现为信贷“量”,利率政策体现为存贷款利率即“价”。M2与社融“剪刀差”持续加大。今

20、年2月以来,资金面持续充裕,6月广义货币(M2)增速为11.8%(7月为12%),创6年来最高水平。4月以来,M2与社融增速出现“剪刀差”,显示资金供给充裕环境下融资需求仍不及预期。根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今年二季度贷款总体需求指数深度下跌,制造业、基础设施、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均低于2020年初时水平。为缓解稳增长压力,央行“降准+连续降息”推动贷款成本下降。1)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外汇准备金率下调0.25/1个百分点;2)上半年,政策利率MLF没有变化,1年期和5年期LPR累计下降10/20个bp;8月15日,政策利率于年内首次下调央行将MLF操作和7天逆回购中标利率均下调

21、10bp,由于LPR即为MLF加点形成,因此市场预期的下半年降息如期而至8月22日,1年和5年LPR非对称调降5/15bp,报3.65%(前值3.70%)/4.30%(前值4.45%)。同时,央行还通过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收窄了银行负债成本(6月新吸收定期存款利率为2.5%,比上年同期下低16个基点)。货币政策工具综合作用下,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为4.16%,同比下降0.42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展望下半年,经济稳增长及信用需求的整体修复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宽信用”仍然是政策重心,特别是降低中长期贷款融资成本,推动房地产、企业投资领域回暖,稳预期、稳主体、保交楼、保稳定。例如今年以来,

22、居民首套房按揭贷款利率下限下调,叠加5年期LPR连续下调符合市场预期,稳地产信号意义明显。图4:M2与社融增速“剪刀差”注:数据来源于人民银行M2:同比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46810121416------122022-06(%)8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回顾信贷投向:制造业、普惠、绿色为重点领域,房地产贷款压降 信贷结构演变是经济结构变迁的映射。央行2022年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专栏形式阐述了我国信

23、贷结构的演变,2010年以来,城镇化步伐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和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推动,信贷结构呈现“制造业筑底企稳、普惠小微稳步提升、基建高位缓落、房地产冲高趋降”等特征。从大数来看,2022年6月末206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中,普惠小微、制造业、基建、房地产贷款大体占全部贷款余额的一成、一成、两成以及两成半,近年来金融不断加大对普惠小微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图5:贷款利率处于低位图6:2022年上半年末我国信贷结构注:数据来源于人民银行注:数据来源于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报告2022年二季度4.04.55.05.56.02020.62020.92020.122021.32021.62021.92021.

24、122022.32022.6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一般贷款利率企业贷款利率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5.2%10.6%19.1%25.7%9.4%制造业贷款房地产贷款基础设施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其他9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回顾目前,在双碳战略背景下,绿色领域已超过制造业,成为贷款增长最快的行业,与制造业、普惠成为贷款投放的重点领域,房地产贷款持续压降。今年二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0.4%,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29.7%,住户贷款同比增长8.2%,本外币房地产贷款余额持续负增长。当前经济增长压力较大,企业和居民贷款需求持续较低,为此,政

25、策性金融工具持续发力,以拉动基础设施建设、“专精特新”领域为重点,在政策端加大刺激。6月国常会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由国开行、农发行分别成立国开基础设施基金和农发基础设施基金,并通过股权投资、股东借款等方式对项目主体出资,弥补项目资本金缺口、推动项目尽早开工,从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推动前期调增的人民币8,000亿元政策性银行中长期信贷额度及时投放,实现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的综合效应。7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求围绕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增加信用贷、

26、首贷投放力度。改革化险:房地产债务和中小银行改革自2020年初疫情爆发以来,银行领域的不良资产持续承压。上半年,房地产和中小银行两个领域的风险积聚现象更是引发了广泛关注。8月1日,央行召开2022年下半年工作会议,强调要稳妥化解房地产和中小银行等重点领域风险。图7:绿色、制造业、普惠领域贷款增长较快注:数据来源于人民银行中长期贷款余额:制造业:同比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同比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同比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房地产业:同比本外币:贷款余额:住户贷款:同比29.720.840.48.2-1.4-505540-062021-09

27、-032022-06(%)10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回顾关注房地产领域债务化解和“保交楼”。6月,部分城市业主因房企项目延期交付而宣布“断供”,引发舆论关注,同时海外投资者持续抛售房企美元债,反映了购房者和投资者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在减退。目前房地产开发投资呈负增长、房产销售交易低迷、资金链存在压力等因素都会阻碍项目施工和交付。7月17日,银保监会表示高度重视停贷情况,支持地方更加有力地推进“保交楼”工作;同时以新市民和城镇年轻人为重点,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银行配合地方“保交楼”需要:1)关注具备条件的信贷投放,推进项目复工和交付;

28、2)支持租赁住房建设、项目并购重组,这或许也是实现房地产模式新旧转换的契机。河南村镇银行“取款难”暴雷事件则侧面反映了银行体系风险积聚的现状不可忽视。上半年,监管多措并举增强中小银行资本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通过并购重组,发行中小银行专项债等方法改革化解中小银行不良资产积聚和资本薄弱漏洞等问题。8月,银保监会表示,初步考虑选择6个省份开展支持地方中小银行加快处置不良贷款的试点工作。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基础框架初步建立。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提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定位为国家重大金融风险处置后备资金,用于处置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重大金融风险,强调采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式化解风险。5月,银保监会持之以恒

29、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披露: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基础框架已初步建立,首批人民币646亿元资金已经筹集到位。该基金将与既有的存款保险基金和行业保障基金共同形成中国金融安全网,强化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长效机制。5月以来,监管部门接连发布一系列政策,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参与市场化处置不良资产及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做出了进一步政策安排,意在引导这类机构发挥逆周期功能、加大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力度、积极参与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目前,相关机构已经开始行动:7月,郑州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与河南省第二家地方AMC河南资产联合设立郑州市地产纾困基金,通过资产处置、资源整合、重组顾问等方式,参与

30、问题楼盘盘活、困难房企救助等解围纾困工作;8月12日,银保监会通气会表示正在引导AMC救助受困房企配合“保交楼”、指导华融公司开展风险处置工作等。此外还有多地房企也在与地方AMC联合进行纾困。考虑到当前房地产领域及村镇银行爆出的风险事件,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领域的债务风险加剧,地方AMC将发挥地缘和业务优势,参与到不良资产处置和房地产风险化解工作中。表1: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相关措施注:数据来源于银保监会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德勤金融研究领域措施健全公司治理建立“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机制推进农信社改革4月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已正式开业推进风险处置通过“一省一策”、“一行一策”处置化解风险。中原银行吸收合

31、并了洛阳/平顶山/焦作中旅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上半年已向辽宁、甘肃、河南、大连四省(市)分配1,030亿元专项债额度。预计8月底完成全部3,200亿元额度分配11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回顾资管转型:银行理财进入净值化运作新阶段、养老金融加快发展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基本完成。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落地,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清零,理财市场进入全面净值化运作新阶段。根据Wind数据,截至6月末,理财产品市场净值型产品25,541只,净值化率达95%;新发产品10,603只,其中净值型产品9,776只,净值化率达92%。银行理财子公司成市场主力。经过近三年集中的牌照发放,截

32、至今年6月末,共有26家银行理财公司开业。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中心数据,2022年6月末,银行理财子公司旗下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达人民币19.14万亿元,市场份额占比65.66%。此外,随着金融业开放持续深入,合资理财有望加速发展。2022年上半年,施罗德交银理财和高盛工银理财获批开业,继2019年汇华理财和2021年贝莱德建信理财获批之后,合资理财子公司数量升至4家。表2:政府引导AMC和AIC参与改革化险相关措施注:数据来源于国务院、银保监会,德勤金融研究时间部门政策引导内容2022.5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 投资的意见国办发202219号明确鼓励AMC、AIC和国有资产管理公

33、司参与不良资产的收购处置盘活工作2022.6银保监会关于引导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聚焦主业积极参与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办发202262号鼓励拓宽对金融资产的收购范围,引导AMC积极参与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2022.7银保监会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银保监规202212号明确了AIC的资本监管要求、资产计量方法、并表资本监管范围等图8:2022年上半年末各类机构理财产品存续数量占比注:数据来源于银行业理财登记中心6.0%22.4%30.2%38.4%3.0%理财子公司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国有商业银行12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回顾

34、养老理财试点范围继续扩大。2021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选择“四地四机构”启动养老理财产品试点,2022年2月进一步将试点范围扩展为“十地十机构”。2022年2月,贝莱德建信理财获准参与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标志着养老理财试点机构已经扩容至合资理财公司。保本保收益养老储蓄推出。7月,银保监会与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由工农中建四大行在五个城市开展养老储蓄试点。养老储蓄保本保收益,是低风险的养老主题金融产品。在我国第三支柱养老金融发展初期,资金主要配置于养老储蓄、养老理财等中低风险养老主题金融产品,中长期内市场结构或逐渐偏向中高风险产品。商业

35、银行在账户开立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并且网点和客户资源丰富,可代销养老储蓄、保险、理财、基金等各类产品,有望充分发挥理财业务成熟稳健的资产配置优势,把握养老投资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带来的复合业务机遇。表3:保本保收益养老储蓄产品试点在四大行五市开展注:数据来源于银保监会关于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工作的通知,德勤金融研究领域养老储蓄产品试点内容试点范围 由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大行开展试点 在合肥、广州、成都、西安、青岛五城市开展养老储蓄试点试点期限和规模 自2022年11月20日起,试点为期一年 单家银行试点规模初步考虑为100亿元养老储蓄产品特征 兼顾普惠性与养老需求,产品期限长、保本保收益 形式

36、灵活,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整存零取等 产品期限分为5年、10年、15年和20年四档作者许思涛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德勤研究中心负责人 电话:+86 10 8512 5601电子邮件:周菲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研究中心高级经理电话:+86 10 8512 5843电子邮件:13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13二、2022年上半年 上市银行业绩分析14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1.盈利能力分析银行盈利增速整体放缓,盈利能力指标保持基本稳定2022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放缓,通胀水平迭创新高,银

37、行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有所上升。虽然各地疫情散点频发,但经济已逐步复苏回稳;银行在宏观政策引导下持续加大基建、高端制造业、绿色和普惠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推动财富管理变革,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随之稳健增长。境内银行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为8,421亿元,同比增加593亿元,增幅为7.58%,较上年同期增幅13.79%有所减少。其中,平安银行以25.62%位居增速第一,邮储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4.88%、13.52%、12.03%和11.90%。境外银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为3,474亿元,同比减少1,491亿元,降幅为30.0

38、3%,较上年同期增幅326.25%存在大幅反转。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境外银行投资银行等相关非利息收入大幅下降造成营业收入下降;二是受全球经济衰退预期、俄乌风险敞口影响,本期拨备计提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致使本期业绩表现下滑。图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21年1-6月同比变动幅度2022年1-6月同比变动幅度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三菱日联2021年1-6月2022年1-6月4.91%5.44%5.45%6.30%14.88%4.81%13.52%11.90%12.03%25.62%-36.

39、72%-24.16%-37.67%-38.62%13.92%-44.18%-50%50%150%250%350%0%100%200%300%400%300 800 1,300 1,800 2,300单位:人民币亿元15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境内银行拨备前利润整体增速有所放缓,境内银行拨备前利润总额合计为16,268亿元,同比增加516亿元,增幅为3.28%,较上年同期增幅6.31%减少约3.03个百分点。其中,平安银行增速位居第一,达9.90%;其后依次为邮储银行与招商银行,增速分别为6.10%和5.84%。境外银行拨备前利润合计为4,825亿元,同比减少482亿

40、元,降幅为9.08%,较上年同期降幅16.01%减少约6.93个百分点。美国银行、汇丰银行拨备前利润增速回正,花旗银行降幅同比减少,摩根大通降幅同比增加,富国银行和三菱日联增速则由正变负。境外银行拨备前利润降幅明显小于其同期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降幅30.03%,主要由于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银行本期大幅计提贷款拨备导致减值损失大幅增长所致。图2:拨备前利润注:拨备前利润=税前利润+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单位:人民币亿元3.05%0.95%4.86%1.80%6.10%3.80%5.84%1.79%1.04%9.90%-10.86%11.63%-8.74%1.44%-25.12%-40

41、%-30%-20%-10%0%10%20%30%4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三菱日联2021年1-6月同比变动幅度2022年1-6月同比变动幅度2021年1-6月2022年1-6月-31.42%16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总资产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2022年上半年,境内银行总资产收益率(“ROA”)保持稳定,平均值为0.93%,与上年同期持平;净资产收益率(“ROE”)呈小幅下

42、降趋势,平均值为12.69%,较上年同期平均值减少0.12个百分点。图3:总资产收益率(“ROA”)图4:净资产收益率(“ROE”)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2021年1-6月2022年1-6月2021年1-6月平均值2022年1-6月平均值11.25%12.59%11.94%11.62%13.35%10.45%18.07%13.60%11.82%12.20%12.81%12.69%6%8%10%12%14%16%18%20%0.93%1.01%0.84%0.91%0.73%0.73%1.46%1.04%0.81%0.88%0.93%0.9

43、3%0.5%0.7%0.9%1.1%1.3%1.5%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2021年1-6月2022年1-6月2021年1-6月平均值2022年1-6月平均值17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和风险调整资本回报率2022年上半年,境内银行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RORWA”)平均值为1.50%,较上年同期平均值1.49%略有提升。境内银行风险调整资本回报率(“RAROC”)平均值为9.27%,较上年同期平均值有所下降,主要源于境内银行加大外源性资本补充力度、资本净额增速高于净利润增速所致。具体来看,

44、招商银行的表现持续领先国内同业,RORWA为2.44%,RAROC为14.06%;平安银行RORWA和RAROC也增长显著,分别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0.13个百分点和0.66个百分点。图5: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RORWA”)图6:风险调整资本回报率(“RAROC”)注:风险调整资本回报率(“RAROC”)=年化净利润/资本净额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2021年1-6月2022年1-6月2021年1-6月平均值2022年1-6月平均值1.58%1.74%1.51%1.41%1.15%2.44%1.44%1.10%1.21%1.49%1.50

45、%0.5%1.0%1.5%2.0%2.5%1.40%8.52%9.48%7.99%8.81%9.26%7.66%14.06%9.75%8.16%8.98%9.63%9.27%6%8%10%12%14%16%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2021年1-6月2022年1-6月2021年1-6月平均值2022年1-6月平均值18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营业收入均实现正增长,但增速整体有所下降受全球新冠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加速影响,全球经济金融体系面临较大挑战,银行业规模扩张保持平稳,营收增长压

46、力增大。境内银行上半年营业收入合计为24,359亿元,同比增加1,237亿元,增幅为5.35%,低于上年同期增幅6.83%。其中,邮储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幅最高,达到10.03%,主要得益于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等非息收入的高速增长。其后依次为平安银行、交通银行和兴业银行,增幅分别为8.67%、7.09%和6.33%。境外银行在全球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下,营收表现呈现宽幅震荡态势。境外银行营业收入合计为14,643亿元,同比减少369亿元,降幅为2.46%,较上年同期降幅6.82%有所减少。其中,美国银行和花旗银行增速回正,富国银行受权益投资净收入减少影响,营业收入降幅最大,为10.78%。境内

47、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的平均值为69%,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中,邮储银行利息净收入占比最高为79%;其后依次为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为78%、73%、72%和72%。境外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的平均值为53%,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图7:营业收入单位:人民币亿元4.16%4.72%5.93%3.39%10.03%7.09%6.13%6.33%2.65%8.67%-2.09%3.68%-10.78%3.75%-8.36%-2.50%-15%-10%-5%0%5%10%15%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

48、000 4,500 5,000 5,500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三菱日联2021年1-6月同比变动幅度2022年1-6月同比变动幅度2021年1-6月2022年1-6月19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图8:2022年上半年利息净收入占比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三菱日联净利息收入占比平均值利息净收入占比非利息净收入占比72%73%78%72%79%59%60%63%68%70%47

49、%52%56%59%47%54%28%27%22%28%21%41%40%37%32%30%53%48%44%41%53%46%69%53%0%10%20%30%40%50%60%70%80%90%100%净息差延续收窄态势,规模因素推动利息收入持续增长境内银行利息净收入合计为17,332亿元,同比增加934亿元,增幅为5.70%,较上年同期增幅5.12%有所上升。其中,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利息净收入增幅超越上年同期增幅,分别为7.18%、7.29%、8.42%和7.91%,其他银行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所放缓。境外银行利息净收入合计为7,614亿元,同比增加790亿元,增幅11.

50、58%,较上年的降幅17.03%有显著改观;除三菱日联一直保持正增长外,其余各家增幅均由负转正。图9:利息净收入单位:人民币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三菱日联2021年1-6月同比变动幅度2022年1-6月同比变动幅度2021年1-6月2022年1-6月4.50%7.18%5.95%7.29%3.80%8.42%8.41%0.72%-0.32%7.91%13.15%17.55%10.29%8.82%10.33%3.52%-20%-15%-10%-5%0%5%10%15%20%5000 1,000

51、1,500 2,000 2,500 3,000 3,50020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图10:净息差图11:生息资产收益率、计息负债付息率2021年1-6月2022年1-6月2021年1-6月平均值2022年1-6月平均值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三菱日联2.03%2.09%2.02%1.76%2.27%1.53%2.44%2.15%1.99%2.76%1.74%1.77%2.27%2.14%1.30%0.78%2.18%1.67%2.10%1.55%0%0.25%0.50

52、%0.75%1.00%1.25%1.50%1.75%2.00%2.25%2.50%2.75%3.00%2021年1-6月生息资产收益率2022年1-6月生息资产收益率2021年1-6月生息资产收益率平均值2022年1-6月生息资产收益率平均值2021年1-6月计息负债付息率2022年1-6月计息负债付息率2021年1-6月计息负债付息率平均值2022年1-6月计息负债付息率平均值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三菱日联3.59%3.72%3.66%3.29%3.89%3.63%3.92%4.20%4.16%

53、4.86%2.04%2.06%2.54%2.70%1.88%0.99%3.95%1.82%3.89%2.04%1.74%1.82%1.80%1.66%1.65%2.20%1.59%2.32%2.22%2.16%0.40%0.41%0.40%0.70%0.71%0.18%1.90%0.34%1.92%0.47%0.0%0.5%1.0%1.5%2.0%2.5%3.0%3.5%4.0%4.5%5.0%5.5%2022年上半年,境内银行平均净息差为2.10%,同比下降8个基点。具体来看,本期境内银行平均生息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6个基点、计息负债付息率同比增长2个基点。变动原因主要是资产端受到LPR多次下

54、调的累积效应以及境内银行落实合理让利实体经济政策的影响,从而使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同时负债端受存款同业竞争、存款定期化趋势加速的影响,进而导致计息负债付息率上升。境外银行平均净息差为1.67%,同比上升12个基点。具体来看,境外银行平均生息资产收益率、计息负债付息率同比分别上升22个基点、13个基点,主要受欧美主要经济体加息所致。美联储已于2022年3月、5月和6月接连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50个基点和75个基点,主要经济体超常规的货币政策收紧态势导致境外市场利率以及银行业息差水平短期有所上升。21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境内银行客户贷款及垫款平

55、均收益率为4.58%,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一方面,境内银行积极响应政策要求,持续支持实体经济减费让利,主动调整信贷结构;另一方面,受LPR多次下调,尤其5年期LPR下调幅度较大的影响,贷款收益率进一步下行。具体来看,中国银行收益率最低,为3.86%,主要是由于其外币业务收益率1.21%显著低于境内,拉低了整体收益率;平安银行收益率最高,为6.00%,主要是因为其个人贷款收益率为7.54%,明显高于同业。境内银行金融投资平均收益率为3.28%,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主要系债券收益率受市场利率下行影响所致。相较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金融投资平均收益率下行幅度更为明显。图12:客户贷

56、款及垫款收益率2021年1-6月2022年1-6月2021年1-6月平均值2022年1-6月平均值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4.15%4.23%4.23%3.86%4.61%4.28%4.62%4.89%4.88%6.00%4.67%4.58%3.0%3.5%4.0%4.5%5.0%5.5%6.0%6.5%图13:金融投资收益率2021年1-6月2022年1-6月2021年1-6月平均值2022年1-6月平均值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3.30%3.39%3.40%2.89%3.47%3

57、.26%3.26%3.71%3.27%2.80%3.38%3.28%2.50%2.75%3.00%3.25%3.50%3.75%4.00%4.25%22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境内银行存款付息率平均值为1.83%,同比上升0.05个百分点。其中,兴业银行最高,为2.25%,其后依次为交通银行、平安银行和中信银行,分别为2.14%、2.05%和2.04%。境内银行同业存拆放付息率平均值为1.90%,较上年同期下降1个基点。其中,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同业存拆放付息率分别下降27个基点、23个基点、7个基点和6个基点,其余境内银行同业存拆放付息率较上年同

58、期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图14:存款付息率2021年1-6月2022年1-6月2021年1-6月平均值2022年1-6月平均值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1.70%1.72%1.67%1.56%1.63%2.14%1.49%2.25%2.04%2.05%1.78%1.83%1.20%1.45%1.70%1.95%2.20%2.45%2021年1-6月2022年1-6月2021年1-6月平均值2022年1-6月平均值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1.20%1.45%1.70%1.95%2.20%2.

59、45%2.70%1.66%1.60%1.90%1.98%1.61%2.15%2.24%1.96%1.91%1.90%2.07%1.87%图15:同业存拆放付息率注:同业存拆放包含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拆入资金、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中国银行还包含对央行负债以及其他计息负债,平安银行还包含其他计息负债。23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趋缓,营收结构转型有待持续推进2022年上半年,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境内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普遍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速放缓,境外银行下滑趋势更为明显。境内银行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合计3,910亿元,同比增加33亿元,

60、平均增幅为0.86%。其中邮储银行得益于代销业务的增长,涨幅最快,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加65亿元,增幅为56.44%。境外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合计3,665亿元,同比减少413亿元,平均降幅为10.14%。其中花旗银行和富国银行降幅最大,同期分别下降28.60%和16.13%。从收入结构占比来看,2022年上半年,境内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平均比例为16.97%,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结构占比相对稳定。其中招商银行占比最高为29.82%。境外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平均比例为27.34%,整体高于境内银行;其中富国银行占比最高为38.48%,花旗银行占比最低为12.9

61、3%。图16: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单位:人民币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三菱日联2021年1-6月同比变动幅度2022年1-6月同比变动幅度2021年1-6月2022年1-6月0.10%-0.89%2.78%-7.84%56.44%-1.25%2.20%3.46%-2.66%-7.68%3.89%-9.01%-16.13%-28.60%-8.98%3.24%-40%-30%-20%-10%0%10%20%30%40%50%60%70%20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

62、024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图17: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三菱日联15.60%15.79%12.78%13.77%10.31%17.19%29.82%19.57%17.38%17.45%32.69%38.06%38.48%12.93%19.76%22.12%17.74%28.64%16.97%27.34%0%5%10%15%20%25%30%35%40%45%50%2021年1-6月2022年1-6月2021年1-6月平均值2022年1-6月平均

63、值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内部结构稳定,中间业务各有侧重2022年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内部结构总体保持稳定。按收入大类统计,境内银行理财、代理及托管业务收入占比为38.97%,较上年同期上升0.06个百分点;银行卡、电子银行及结算类业务收入占比38.88%,较上年同期上升0.62个百分点;其他类占比22.15%,较上年同期下降0.68个百分点。具体来看,各家境内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侧重有所差异。其中邮储银行和招商银行的理财、代理及托管业务收入占比超50%,农业银行和平安银行则更加依赖银行卡、电子银行及结算与清算业务,其收入占比均超过了50%。图18: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结构占比工商银行上期本期建设银行农业

64、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理财、代理及托管业务银行卡、电子银行及结算与清算业务其他35%35%41%41%28%29%38%35%52%59%49%48%55%50%22%18%47%41%30%27%36%39%42%39%52%52%29%30%43%35%38%39%30%30%30%32%41%45%54%58%29%26%17%20%20%19%33%35%5%6%13%13%15%20%48%50%12%14%16%15%0%10%20%30%40%50%60%70%80%90%100%上期本期 上期本期 上期本期 上期本期 上期本期 上期本期 上

65、期本期 上期本期 上期本期注:上期:2021年1-6月,本期:2022年1-6月25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银行卡、电子银行及结算与清算业务保持稳定,新业务增长点有待进一步培育2022年上半年,境内银行银行卡、电子银行及结算与清算业务收入占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比例基本在30.06%57.53%区间,境内银行的银行卡、电子银行及结算与清算业务收入合计1,7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幅为2.02%,总体保持稳定。其中招商银行增幅最高为11.11%,其后依次为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增幅分别为9.67%、9.33%和4.96%。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和交通银

66、行银行卡、电子银行及结算与清算业务收入增长由负转正,另有3家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收入均呈负增长。信用卡分期收入“费转息”核算明确后,部分银行卡业务收入增长疲软,亟需开发新的业务场景,进一步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图19:理财、代理及托管业务单位:人民币亿元2021年1-6月同比变动幅度2022年1-6月同比变动幅度2021年1-6月2022年1-6月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0.46%4.56%2.32%-12.81%42.04%-3.75%0.30%-15.79%-16.06%-12.74%-40%-20%0%20%40%60%

67、80%10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财富管理类收入短期受阻,部分银行短期负增长受俄乌冲突、地缘政治影响加剧、美联储加息、国内疫情反复及中美国债利率倒挂等因素影响,2022年上半年,权益市场持续低迷,居民投资避险情绪提升,财富管理类收入短期受阻。从总体占比看,境内各家银行上半年理财、代理及托管业务收入占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比例基本在17.79%-58.99%区间。从增速看,境内银行的理财、代理及托管业务收入2022年上半年合计为1,741亿元,同期增幅为0.56%。其中邮储银行增幅最高为42.04%,其后依次为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增幅分别为4.5

68、6%、2.32%和0.46%,另有5家境内银行出现同期负增长。26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营业支出稳步增长,减值损失计提相对稳定2022年上半年,境内银行营业支出合计13,891亿元,同比增加803亿元,平均增幅为6.13%。除个别银行外,境内银行营业支出增速高于上年同期。其中交通银行营业支出同比增加104亿元,增幅11.85%,增幅最大;中信银行营业支出较上年同期持续减少,2022年上半年和2021年上半年营业支出同比分别减少1.37%和0.81%。境外银行营业支出涨幅明显,2022年上半年营业支出合计10,314亿元,同比增加1,570亿元,平均增幅17.96%

69、,增幅显著高于境内银行水平。其中花旗银行营业支出增幅最高为44.36%,其次为摩根大通,增幅为35.48%。图20:银行卡、电子银行及结算与清算业务单位:人民币亿元2021年1-6月同比变动幅度2022年1-6月同比变动幅度2021年1-6月2022年1-6月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9.67%-6.01%-3.43%-0.84%2.48%1.72%11.11%9.33%4.96%1.00%-10%-5%0%5%10%15%20%50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图21:营业支出 5000 1,000 1,500 2,0

70、00 2,500 3,000 3,500 4,000单位:人民币亿元2021年1-6月同比变动幅度2022年1-6月同比变动幅度2021年1-6月2022年1-6月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三菱日联-60%-40%-20%0%20%40%60%7.72%5.04%8.70%4.19%7.92%11.85%3.18%1.73%-1.37%5.15%35.48%15.22%6.28%44.36%12.14%-14.47%27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业务及管理费呈小幅度增长,员工

71、成本增速普遍低于上年同期2022年上半年,境内银行业务及管理费合计6,228亿元,同比增加513亿元,平均增幅为8.98%。其中兴业银行和邮储银行增幅最大,分别为23.11%和13.66%;境外银行业务及管理费合计9,871亿元,同比增加241亿元,平均增幅为2.51%。其中花旗银行增幅最大为15.00%。境内银行员工费用合计3,503亿元,同比增加215亿元,平均增幅为6.53%,较上年同期增幅10.17%下降3.64个百分点。就费用占比而言,员工费用占业务及管理费的比率为56.24%,较上年同期减少1.29%。除邮储银行和兴业银行外,其他境内银行员工成本增速普遍低于上年同期。图22:减值损

72、失单位:人民币亿元2022年1-6月同比变动幅度2021年1-6月2022年1-6月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三菱日联-100%0%100%200%300%400%7.29%-4.73%9.78%-0.25%-7.99%11.99%-0.96%-11.26%-6.50%1.46%139.88%115.91%91.01%165.13%365.15%-60.63%-600-100 400 900 1,400注:减值损失为负值,表明预期信用损失回拨。2022年上半年,境内银行减值损失合计6,164亿元,同比

73、增加78亿元,增幅为1.28%,整体计提保持稳定。其中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资产减值损失增幅最大,较上年同期增幅分别为11.99%、9.78%和7.29%;另有6家银行资产减值损失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境外银行2021年上半年普遍回拨减值准备,共冲回资产减值损失885亿元。受欧美宏观政策的刺激影响,2022年上半年该趋势有所反转,除富国银行减值准备有小额回拨外,其他境外银行均加计了减值准备;境外银行减值损失合计505亿元,同比增加1,390亿元,增幅156.99%。其中汇丰银行增幅365.15%,增幅最高。28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图23:业务及管理费图24:

74、员工薪酬 20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8.79%8.05%5.93%7.77%13.66%9.53%5.39%23.11%8.33%5.13%4.44%0.29%-1.93%15.00%-3.74%-0.97%-15%-10%-5%0%5%10%15%20%25%单位:人民币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三菱日联2021年1-6月同比变动幅度2022年1-6月同比变动幅度2021年1-6月2022年1-6月5.04%7.40%

75、2.63%7.57%10.38%4.50%9.35%18.36%8.17%-3.40%3.48%0.24%-3.43%11.12%-5.44%-1.04%-10%-5%0%5%10%15%20%20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单位:人民币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三菱日联2021年1-6月同比变动幅度2022年1-6月同比变动幅度2021年1-6月2022年1-6月成本收入比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银行运营效率保持稳定境内银行成本收入比平均为27.80%

76、,同比增加0.87%,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邮储银行受特有业务模式影响成本收入比最高为53.21%,其后依次为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成本收入比分别为28.31%、27.76%和26.46%。从增幅来看,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和建设银行成本收入比同比分别增加3.23%、1.27%和1.18%,增幅较高。境外银行成本收入比整体高于境内银行。2022年上半年,境外银行平均成本收入比为69.43%,同比增加4.12%。其中三菱日联成本收入比最高,达82.08%,其后依次为富国银行,美国银行和花旗银行,成本收入比分别为77%、66.63%和65.80%。29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

77、行业绩分析国际化、综合化业务盈利能力出现分化,境外机构及子公司盈利能力的稳定性需进一步加强管控境内银行境外机构及综合化子公司利润总额出现分化。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受益于国际化布局较早,境外业务及综合化子公司利润总额高于境内其他银行。其中,工商银行该类机构的利润总额为253亿元,占利润总额的比率为12.08%;中国银行该类境外机构的利润总额为235亿元,占利润总额的比率为15.46%。2022年上半年,受全球通胀高位运行、经济持续减速,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境内银行国际化、综合化业务盈利能力的稳定性面临挑战。境内银行境外机构及综合化子公司上半年利润总额共计609亿元,整体较上年同期

78、减少8.03%。具体的各家银行表现了不同程度的分化,其中,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9.52%和66.74%,其他境内银行均有不同程度的利润增速放缓。图26:境外机构利润总额19.52%66.74%-5.42%-21.38%-51.71%-4.03%-26.23%100.00%-100%-50%0%50%100%15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单位:人民币亿元2021年1-6月同比变动幅度2022年1-6月同比变动幅度2021年1-6月2022年1-6月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图25:成本收入比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

79、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三菱日联2021年1-6月2022年1-6月20.13%23.31%24.54%25.08%53.21%28.31%27.76%24.95%24.21%26.46%60.00%66.63%77.00%65.80%65.10%82.08%0%20%40%60%80%100%30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单位:人民币亿元2021年6月30日较年初变动幅度2022年6月30日较年初变动幅度2021年12月31日2022年6月30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

80、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三菱日联-10%-5%0%5%10%15%50,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 400,000 450,00010.16%11.35%11.55%4.98%6.66%7.84%5.15%4.44%2.92%3.81%8.01%3.34%1.65%9.38%6.24%-7.09%2.资产情况分析图1:资产总额资产总额持续稳健增长,资产结构保持相对稳定2022年6月30日,境内银行资产总额合计191.0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73万亿元,平均增幅

81、6.89%。整体来看,境内银行本期均保持资产扩张,其中,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的资产总额本期增幅均在10%以上,高于上年同期;中国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资产总额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境外银行资产总额合计110.8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15万亿元,平均增幅3.59%。其中,花旗银行和摩根大通资产总额保持较快增长,增幅分别为9.38%和8.01%,其他境外银行资产总额增长较低。31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图2:资产结构贷款投放总量稳中有升,但整体增速有所放缓从贷款投放总量来看,随着国内疫情总体趋于平稳,国内发放贷款与垫款总体规模在稳步提升,

82、但整体贷款投放增速同比有所放缓。2022年6月30日,境内银行发放贷款与垫款账面价值合计108.0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98万亿元,增幅7.97%。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发放贷款增速均高于上年,其中农业银行增幅最高,为9.61%,其后依次为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和工商银行,增幅分别为8.38%,8.34%和8.10%。从资产结构看,2022年6月30日,境内银行资产结构维持稳定。从整体看,境内银行发放贷款、金融投资、同业资产平均占比分别为57%、28%、6%;较上年末相比,境内银行发放贷款、同业资产占比均提高1个百分点,金融投资下降1个百分点。境外银行发放贷款、金融投资、同业资产

83、平均占比分别为35%、32%、9%;较上年末相比,境外银行发放贷款、同业资产占比均提高1个百分点,金融投资下降1个百分点。发放贷款仍是境内银行资产的主要构成,占比基本在50%至62%区间。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发放贷款占比分别较上年末下降1-2个百分点,中国银行、兴业银行发放贷款占比分别较上年末增加2个百分点。境外银行发放贷款占比普遍低于境内银行;除富国银行外,其他境外银行发放贷款占比均低于50%。同业资产占比方面,境内银行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分别增加2个百分点,招商银行下降3个百分点。境外银行同业资产占比增加0.83个百分点,其中摩根大通增加2个百分点。金融投资占比方面,境内银行中

84、招商银行增加2个百分点,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分别下降1个百分点;境外银行中,美国银行上升2个百分点,富国银行和三菱日联分别下降2个百分点。同业资产金融投资发放贷款其他资产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三菱日联56%58%56%59%50%55%58%52%59%62%28%33%50%27%38%35%27%25%28%23%34%30%26%34%29%26%29%42%31%36%33%23%6%5%6%7%5%6%6%7%5%4%14%9%3%15%8%2%11%12%1

85、0%11%11%9%10%7%7%8%29%16%16%22%21%40%0%20%40%60%80%100%32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从贷款结构来看,随着国内疫情常态化管控,在稳增长政策不断落地的推动下,对公贷款和票据贴现占比均有所增加。2022年6月30日,境内银行对公贷款、对私贷款、票据贴现余额平均占比分别为 54.47%、41.00%、4.53%,较上年末占比分别上升1.00个百分点、下降1.97个百分点、上升0.97个百分点。其中交通银行对公贷款占比最高,达64%,平安银行对私贷款占比最高,达60%;招商银行及中信银行票据贴现业务占比最高,达9%。图3:

86、发放贷款及垫款账面价值图4:信贷资产结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单位:人民币亿元2021年6月30日较年初变动幅度2022年6月30日较年初变动幅度2021年12月31日2022年6月30日8.10%8.38%9.61%7.93%8.34%7.97%6.60%7.90%3.13%5.33%0%2%4%6%8%10%12%50,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对公贷款对私贷款(含信用卡)票据贴现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0%10%20%30%40%

87、50%60%70%80%90%100%60%55%56%61%36%64%39%52%49%33%36%42%41%36%57%33%52%40%42%60%4%3%3%3%7%3%9%8%9%7%33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从对私贷款结构来看,2022年6月30日,境内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平均占比为68.61%,较上年末占比下降1.07个百分点;信用卡贷款平均占比12.82%,较上年末占比下降0.43个百分点;受银行业积极响应财政政策、加大中小微企业减负纾困力度的影响,经营性贷款平均占比12.12%,较上年末占比上升1.2个百分点。从对公贷款结构来看,2022年6月3

88、0日,境内银行增加了对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领域的信贷投放规模。其中,制造业增加贷款1.30万亿元,占对公贷款总额的17%,占比增加0.64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贷款0.98万亿元,占对公贷款总额的16%,占比增加0.14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贷款0.42亿元,占对公贷款总额的4%,占比增加0.35个百分点。此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较上年末增加0.64万亿元,占对公贷款总额的19%,占比下降0.78个百分点;房地产业较上年末增加0.26万亿元,占对公贷款总额的10%,占比下降0.5个百分点。图5:对私贷款结构住房贷款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信用卡透支工商银行

89、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0%10%20%30%40%50%60%70%80%90%100%79%80%71%78%56%65%45%57%47%35%3%3%3%39%11%25%10%6%17%14%14%27%19%17%9%8%11%9%8%5%21%28%24%25%31%34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不良贷款总量小幅增加,不良贷款率与上年末持平从不良贷款余额来看,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反复、经济下行等因素的考验,境内银行资产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房地产行业风险有所暴露。截至2022年6月30日,境内银

90、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4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0.10万亿元,增幅7.38%。其中,兴业银行增幅最大,较上年末增加12.94%;邮储银行增幅其次,较上年末增加9.87%。图6:对公贷款结构注:平安银行未单独披露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采矿业,中国银行未单独披露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其他建筑业采矿业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0%10%20%30%40%50%60%70%80%90%100%24%18%22%17%30%17%21%

91、6%6%5%15%15%18%20%15%17%17%21%15%17%14%18%16%22%5%15%8%17%19%11%6%8%3%5%9%3%10%16%7%7%8%12%7%11%17%14%12%28%9%9%6%10%13%11%12%5%16%31%35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图7:不良贷款余额图8:不良贷款率从不良贷款率来看,2022年6月30日,境内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23%,与上年末持平。其中,六大国有银行中,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最低为0.83%,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大型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率最低为0.94%,中信银行不

92、良贷款率最高为 1.31%,但已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2021年12月31日2022年6月30日单位:人民币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2021年6月30日较年初变动幅度2022年6月30日较年初变动幅度-6%-4%-2%0%2%4%6%8%10%12%14%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7.70%7.29%7.61%8.81%9.87%6.61%7.80%12.94%-2.96%4.79%2021年12月31日2022年6月30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

93、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2021年12月31日平均值2022年6月30日平均值0.8%0.9%1.0%1.1%1.2%1.3%1.4%1.5%1.41%1.40%1.41%1.34%0.83%1.46%0.94%1.15%1.31%1.02%1.23%1.23%36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从行业的不良贷款率看,2022年6月30日,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房地产业为境内银行对公贷款平均不良率较高的行业。其中,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采矿业不良贷款率较高,分别为9.85%和9.77%,工商银行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率较高,为5.42%,中国银行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较高,为5.67%

94、。鉴于目前全球经济尚未全面恢复,疫情演化尚存在不确定性,加之受疫情冲击导致的风险暴露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后续信用风险仍然需重点关注。从不良贷款率的波动情况来看,部分行业,如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等,不良率波动较大。2022年6月末,批发和零售业对公贷款平均不良率为2.61%,较上年末下降0.82个百分点,各银行较上年末均有所下降。其中,工商银行及农业银行批发和零售业不良率下降较快,分别下降2.89个百分点和1.03个百分点。2022年6月末,房地产业对公贷款平均不良率为2.96%,较上年末增长0.69个百分点,继2021年增长0.85个百分点后仍呈现上涨趋势,增幅远高于其他各行业。其中,招商银行

95、及建设银行房地产业不良率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41个百分点和1.13个百分点。图9:不良贷款率较高的行业注:中国银行未披露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率;中信银行未披露采矿业不良贷款率。制造业房地产业单位:人民币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对公贷款不良率0%1%2%3%4%5%6%7%8%9%10%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2.03%2.15%2.14%1.81%0.56%1.78%1.35%1.15%1.82%0.92%37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图10:批发和零售业平均不良贷款率图11:房地产业平均不良贷款率2021年12

96、月31日2022年6月30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2021年12月31日均值2022年6月30日均值0%1%2%3%4%5%6%7%8%9%5.42%1.77%2.69%1.91%2.24%1.76%4.11%3.16%0.43%2.61%3.43%中国银行2021年12月31日2022年6月30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2021年12月31日均值2022年6月30日均值0%1%2%3%4%5%6%5.47%2.98%3.97%5.67%1.01%1.90%2.82%2.15%2.89%0.77%2.96%2.27%兴业

97、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38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境内银行信用卡业务规模持平,平均不良率有所上升从信用卡业务来看,境内银行信用卡业务规模整体持平,不良率普遍略有上升。2022年6月30日,境内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合计58,065亿元,较上年末减少99亿元,降幅为0.17%。具体来看,工商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信用卡贷款规模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工商银行降幅最大,达到4.94%,平安银行降幅为4.23%。其余商业银行信用卡贷款规模有所上升,其中兴业银行增幅最大,达4.42%。由于疫情的负面影响,部分银行信用卡资产质量持续承压,2022年上半年,信

98、用卡不良率总体上升。2022年6月30日,境内银行平均信用卡不良率为1.98%,较上年末增加0.18个百分点。除中国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有所下降外,其余各银行均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其中,交通银行的信用卡不良率上升幅度最高,增加0.46个百分点;其后依次为兴业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分别上升0.44个百分点、0.34个百分点和0.25个百分点。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均已超过2%。图12:信用卡透支余额及不良率信用卡透支不良贷款率2022年6月30日1.98%1.80%信用卡透支2021年12月31日信用卡透支2022年6月30日单位:人民币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

99、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信用卡透支不良贷款率2021年12月31日0.0%0.5%1.0%1.5%2.0%2.5%3.0%04,0005,0006,0001,0002,0003,0007,0008,0009,00010,000信用卡透支平均不良贷款率2021年12月31日信用卡透支平均不良贷款率2022年6月30日2.24%1.44%1.24%1.92%1.82%2.66%1.67%2.73%1.92%2.15%39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图13:关注类贷款余额关注类贷款余额有所上升,资产质量基本保持稳定2022年上半年,国内外宏观经济

100、形势依然严峻,各商业银行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密切关注重点行业,对暂时受疫情影响的对公和零售客户采取延期政策,同时密切关注延期政策对风险状况的影响,并采取相应应对策略。2022年6月30日,境内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合计18,51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93亿元,增幅为6.27%。在不考虑各家银行关注类贷款认定口径存在差异的情况下,除平安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较上年末下降1.61%外,其余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均呈现上升趋势,招商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增幅最高,增加28.33个百分点;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和中信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增幅均超过10个百分点。从关注类贷款占比来看,境内银行平均关注类贷款占比为1.49%,

101、与上年末基本持平。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关注类贷款余额上升,但关注类贷款占比有小幅下降,其中工商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下降最多,下降了0.12个百分点,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分别下降了0.06个百分点,0.02个百分点和0.06个百分点。2022年6月30日,平安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427亿元,较上年末下降7亿元,占比降幅为0.10个百分点,实现余额及占比“双降”。2021年12月31日2022年6月30日单位:人民币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2021年6月30日较年初变动幅度2022年6月30日较

102、年初变动幅度-15%-20%-10%-5%0%5%10%15%20%25%30%35%01,0002,5003,0004,5005,0006,0001.26%6.04%8.06%3.80%16.45%14.11%28.33%7.85%11.66%-1.61%40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图14:关注类贷款占比正常类贷款及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整体下降,信用风险整体可控从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来看,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反复和国际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等因素影响,经营环境更加复杂严峻,部分重点行 业、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演化,风险防控压力较大。2022年6月30日,境内银行正常类贷款平均迁

103、徙率为1.35%,较上年末下降0.38个百分点,境内银行持续加大逾期贷款化解处置力度,化解效果显现。具体来看,受实体经济影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本期末正常类贷款迁徙率较上年末均有所上升,已超过同业平均水平。其中,建设银行增幅最高,增加0.49个百分点;其余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中信银行降幅最大,下降1.43个百分点。从整体来看,四家股份制银行正常类贷款的迁徙率普遍高于六大国有银行。2021年12月31日平均值2021年12月31日2022年6月30日2022年6月30日平均值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

104、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1.87%2.63%1.46%1.29%0.51%1.43%1.01%1.52%1.89%1.32%1.486%1.493%1.40%1.45%1.50%1.55%1.60%0.0%0.5%1.0%1.5%2.0%2.5%3.0%4041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图15: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图16: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从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来看,2022年6月30日,境内银行关注类贷款平均迁徙率为25.18%,较上年末下降0.80个百分点。具体来看,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均较上年末有所下降。其中,交通银行降幅最大,超过20个百

105、分点,降至同业平均水平;中信银行紧随其后,降幅达15.75个百分点。其余银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均较上年末呈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增幅最高,分别达 14.60个百分点和10.9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三家银行正常类贷款及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呈“双增”,短期信用风险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2021年12月31日2022年6月30日2021年12月31日平均值2022年6月30日平均值1.40%1.41%1.12%0.65%1.11%1.20%1.48%1.91%1.73%1.35%0.0%0.5%1.0%1.5%2.0%2.5%3.0%3.5%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

106、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1.66%1.55%31.90%16.08%31.18%27.56%30.03%25.30%18.52%29.97%17.12%24.14%25.98%25.18%0%5%10%15%20%25%30%35%40%45%50%2021年12月31日2022年6月30日2021年12月31日平均值2022年6月30日平均值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42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图17:逾期贷款余额图18:逾期贷款率逾期贷款余额整体增加,逾期贷款率出现分化从逾期

107、贷款余额来看,2022年6月30日,境内银行逾期贷款余额合计12,77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72亿元,增幅7.32%。其中,中信银行和平安银行逾期贷款余额本期有所压降,其他银行均有所增加,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增长最为显著,增幅达20%。从逾期贷款率变动来看,2022年6月30日,境内银行平均逾期贷款率为1.24%,较上年末减少0.01个百分点。其中,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逾期贷款率较上年末大幅上升,分别上升0.14个百分点和0.17个百分点;中信银行和平安银行逾期贷款率较上年末大幅下降,分别下降0.23个百分点和0.15个百分点。中信银行和平安银行逾期贷款余额、逾期贷款率实现“双降”。单位:人民币亿

108、元5.41%12.01%1.46%16.16%10.63%2.75%19.86%20.31%-9.51%-4.26%-15%-10%-5%0%5%10%15%20%25%0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21年12月31日2022年6月30日2021年6月30日较年初变动幅度2022年6月30日较年初变动幅度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1.20%0.97%1.00%1.15%0.91%1.26%1.16%1.64%1.63%1.46%1.25%1.24%0.8%1.0%1.2%1.4%1.6%1.8%2.0%202

109、1年12月31日2022年6月30日2021年12月31日平均值2022年6月30日平均值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43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图19: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值图20:贷款核销及转出从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值来看,2022年6月30日,境内银行平均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值为104.95%,较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其中,该比值最高的平安银行为143.90%,最低的建设银行为69.25%。增加超过5个百分点的银行有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较上年末分别增加5.42个百分点、13.18个百分点

110、、8.71个百分点。整体看,四家股份制银行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值高于六大国有银行。从贷款核销及转出情况来看,2022年6月30日,境内银行贷款核销及转出金额合计2,564亿元,同比下降80亿元,降幅为3.03%。具体来看,各银行变动呈现分化状态。其中,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增幅较大,分别为84.27%和78.40%;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的增幅也均在15%以上。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贷款核销及转出的力度则较上年同期明显下降,其中中国银行降幅最大,为48.20%。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85.03%69.25%70.93%85.74%109

111、.67%86.82%131.05%142.18%124.89%143.90%100%60%80%100%120%140%160%2021年12月31日2022年6月30日参考线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17.37%-20.93%-29.09%-48.20%-7.14%-12.45%24.32%78.40%1.35%84.27%-100%-50%0%50%100%150%20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2021年1-6月2021年1-6月同比变动幅度2022年1-6月同比变动幅度2022年1-6月单位:人民币亿元44

112、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图21:拨备覆盖率图22:贷款拨备率从贷款拨备率来看,2022年6月30日,境内银行平均贷款拨备率为3.24%,较上年末小幅下降0.02个百分点。各境内银行变动呈现分化状,其中,招商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中国银行下降均超过0.05个百分点;中信银行贷款拨备率增长0.08个百分点,交通银行增长0.06个百分点。境内银行整体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较上年末有所下降从拨备覆盖率来看,2022年6月30日,境内银行平均拨备覆盖率为275.02%,较上年末下降2.10个百分点。其中,拨备覆盖率增长较快的为中信银行,较上年末上升17.08个百分点;招商

113、银行、兴业银行、邮储银行、中国银行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下降,其中,招商银行较上年末下降 29.81个百分点,兴业银行下降17.43个百分点,邮储银行下降9.36个百分点,中国银行下降3.79个百分点。整体来看,境内银行拨备覆盖率整体均高于监管指标要求,体现了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其中招商银行拨备覆盖率最高。2021年12月31日2022年6月30日监管标准2021年12月31日平均值2022年6月30日平均值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207.03%244.12%3

114、40.83%183.26%409.25%173.10%454.06%251.30%197.15%290.06%275.02%150.00%277.12%2.93%3.43%4.62%2.77%3.40%2.52%4.32%2.89%2.58%2.95%3.26%3.24%2.0%2.5%3.0%3.5%4.0%4.5%5.0%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2021年12月31日2022年6月30日2021年12月31日平均值2022年6月30日平均值45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图23:金融资产投资境内银行金融投资增长

115、显著,境外银行投资较上年末基本持平2022年6月末,六大国有银行金融投资账面价值合计42.0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89万亿元,平均增幅为6.67%,低于总资产平均增幅2.08个百分点。其中,建设银行金融投资增幅最高,达到10.26%,低于其总资产增幅1.09个百分点;工商银行增幅位居第二,达到9.90%,低于其总资产增幅0.26个百分点。四家股份制银行金融投资账面价值合计9.1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0.39万亿元,平均增幅4.39%,低于总资产平均增幅5.44个百分点。其中,招商银行金融投资增幅最高,达到15.32%,高于其总资产增幅10.17个百分点。就境外银行而言,金融投资账面价值合计

116、34.5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0.53万亿元,增幅为1.56%。按原币计,花旗银行、三菱日联投资规模分别增加1.18%和3.30%,其他境外银行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汇丰银行、富国银行降幅较大,分别下降了6.83%和5.22%;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则是略有下降。按人民币计,受2022年上半年美元升值的影响,花旗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金融投资均较上年末有所上升,增速分别为6.51%、5.19%、5.03%;受日元兑人民币贬值影响,三菱日联的金融投资折人民币后的账面价值有所下降。注:由于报表披露口径差异,花旗银行、三菱日联的数据包含衍生金融工具。-10%-5%0%5%10%15%20%25%3

117、0%35%40%45%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100,000110,0009.90%10.26%8.94%1.35%4.78%4.81%15.32%0.19%1.93%0.10%5.19%5.03%-0.23%6.51%-1.93%-8.41%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三菱日联2021年12月31日2022年6月30日2021年6月30日较年初变动幅度2022年6月30日较年初变动幅度单位:人民币亿元46激流勇进 曙

118、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图24:金融投资结构占比债券投资仍为境内银行金融投资的主要配置资产,权益及其他投资偏好呈现多样性2022年6月末,境内银行金融投资的投资结构较上年末基本保持稳定,主要以债券投资为主。从债券投资的具体投向来看,四大国有银行的债券投资结构大致相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的债券投资结构和四大国有银行相对较为接近,其他股份制银行的投资偏好则各有差异。邮储银行由于披露口径差异,将政策性银行债披露于同业及金融机构债中,同业及金融机构债的占比高于其他银行。四大国有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持有的政府及准政府机构债、同业及金融机构债合计超过其金融投资80%以上。除兴业银行外,

119、其他境内银行所持有的公司债的比例均低于8%。从权益及其他投资来看,境内银行投资偏好呈现多样性,四大国有银行持有的权益及其他投资占比均不足6%,其他银行则超过10%,其中兴业银行占比最高,达45%。注:由于披露口径差异,邮储银行的同业及金融机构债中包含政策性银行债,其他银行政策性银行债归类在政府及准政府机构债中。77%87%86%77%32%69%74%36%45%60%11%5%8%12%47%12%9%5%18%8%7%5%2%6%4%5%5%14%5%6%5%3%4%5%17%14%12%45%32%26%0%10%20%30%40%50%60%70%80%90%100%政府及准政府机构债

120、同业及金融机构债公司债权益及其他投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47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图25:金融资产投资拨备率境内银行机构金融投资拨备率小幅提升,金融投资拨备逐步夯实2022年6月末,境内银行金融投资平均拨备率为1.16%,较上年末增加0.17个百分点。受债券市场违约案例时有发生、整体信用风险逐步积聚影响,境内银行为进一步夯实资产、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开始审慎加计金融投资的拨备。由于信用风险偏好、金融投资类型构成差异的影响,与股份制银行相比,国有大型银行金融投资拨备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六大国有银行平均拨

121、备率为0.44%,四家股份制银行平均拨备率为2.23%。具体而言,招商银行拨备率最高,达2.61%,交通银行则拨备率最低,为0.14%。各家境内银行金融投资拨备率较上年末基本持平或小幅增长。其中,平安银行拨备率较上年末增加0.84个百分点至2.19%,增长最为显著;工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及招商银行拨备率较上年末分别增加0.27个百分点、0.23个百分点、0.22个百分点和0.13个百分点;其他境内银行拨备率与上年末相比差异不大。0.41%0.56%0.38%0.28%0.88%0.14%2.61%2.31%1.80%2.19%0.99%1.16%0.0%0.5%1.0%1.5%2.0%2

122、.5%3.0%2021年12月31日2022年6月30日2021年12月31日平均值2022年6月30日平均值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4748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3.负债情况分析图1:负债总额银行负债规模稳健增长,负债结构特点日趋多元化2022年6月末,境内银行负债总额合计175.5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26万亿元,平均增幅为8.84%。其中,农业银行增速最快为12.21%,其次为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增幅分别为12.18%和11.02%。境外银行负债总额合计102.6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11万亿

123、元,平均增幅为4.17%,其中花旗银行增速较快为4.43%。2021年6月30日较年初变动幅度2022年6月30日较年初变动幅度2021年12月31日2022年6月30日单位:人民币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三菱日联11.02%12.18%12.21%5.07%6.72%8.45%5.32%4.57%2.93%3.77%3.07%-1.96%-3.22%4.43%1.37%4.08%-14%-9%-4%1%6%11%16%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

124、,000350,000400,00049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存款总体规模保持平稳增长,存款定期化趋势加速2022年上半年,我国货币政策稳中求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宏观形势变化进一步加强负债管理,期末存款实现较快增长。2022年6月末,境内银行客户存款余额合计137.2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48万亿元,增幅为9.13%。除个别银行外,境内银行客户存款涨幅均高于上年同期。其中,交通银行客户存款增幅最高为10.96%;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增速均超过10%。境外银行客户存款余额合计70.0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0.76万亿元,增幅为1.09%,存

125、款增速整体低于上年同期。其中,美国银行、富国银行和汇丰银行客户存款规模出现负增长,摩根大通、花旗银行和三菱日联客户存款涨幅亦小于上年同期。受疫情下投资需求疲弱、居民和企业储蓄意愿增强的影响,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中存款占比略有提升。2022年上半年,境内银行负债业务持续稳健发展,负债来源稳定性和结构多样性进一步提高;客户存款的负债依存度有较大差异。具体来看:(1)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招商银行的客户存款占比超过75%,其中邮储银行最高为96%;(2)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和平安银行客户存款占比均在60%-75%之间,客户存款和广义同业负债占比相对较为均衡;(3)兴业银行客户

126、存款占比57%,同业负债依存度相对较高。境外银行的负债结构较境内银行更具多样性。其中,境外银行客户存款平均占比 为68.25%,低于境内银行的78.11%;广义同业负债平均占比在7.6%左右,低于境内银行的17%;其他负债平均占比24.15%,远高于境内银行的4.89%。图2:负债结构占比注:广义同业负债包括同业存放、拆入资金、卖出回购、应付债券、发行存款证。客户存款广义同业负债其他负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三菱日联0%10%20%30%40%50%60%70%80%90%100%83%78%81

127、%76%96%68%81%57%68%70%70%70%84%61%59%71%14%16%14%18%3%26%14%39%28%23%6%7%1%9%12%8%3%6%5%6%1%6%5%4%4%7%24%23%15%30%29%21%50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图3:吸收存款图4:存款期限结构2022年二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局部地区反复,居民对流动性的偏好有所上升,境内银行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加速。2022年6月末,境内银行平均定期存款占比54%,高于活期存款。四大国有银行中定期存款占比较上年末均有所上升,工商银行定期存款占比超过50%;境内银行中邮储银行的定

128、期存款占比最高为68%,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定期存款占比最低的是招商银行,占比为36%,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2022年6月末,境外银行平均定期存款占比59.37%,整体高于境内银行。其中花旗银行和摩根大通定期存款占比分别为81%和70%。注:汇丰银行和三菱日联未披露存款期限结构单位:人民币亿元2021年6月30日较年初变动幅度2022年6月30日较年初变动幅度2021年12月31日2022年6月30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三菱日联10.70%8.07%10.10%7.75%6.77%10.96%1

129、0.95%7.73%7.61%9.60%0.38%-3.88%-3.87%0.35%-3.47%1.47%-14.00%-9.00%-4.00%1.00%6.00%11.00%16.00%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0%10%20%30%40%50%60%70%80%90%100%46%50%49%48%32%38%63%39%47%37%30%50%66%19%51%48%4

130、7%46%68%61%36%52%52%62%70%50%34%81%2%1%4%6%0%1%1%9%1%1%51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图5:存款剩余期限占比从剩余期限来看,2022年6月末境内银行存款业务中,实时偿还的存款平均占比为46.59%,较上年末减少 3.5个百分点。1年以内存款占比34.62%,较上年末增加2.13个百分点。注:上年末指2021年12月31日,本期末指2022年6月30日。由于兴业银行剩余期限数据披露口径不一致,将活期存款比例调整至逾期/即时偿还中。公司存款和个人存款结构均衡,境内银行依然保持对公业务优势境内银行从客户类型来看,在四大国

131、有银行中,公司存款业务和个人存款业务发展较为均衡,公司客户存款和个人客户存款平均占比分别为47%和51%。邮储银行客户群体基数庞大,代理网点众多,零售业务发展迅速,个人存款占比为88%,远高于境内其他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持续发力对公业务,公司客户存款金额占比仍处于传统优势地位。工商银行上年末本期末建设银行上年末本期末农业银行上年末本期末中国银行上年末本期末邮储银行上年末本期末交通银行上年末本期末招商银行上年末本期末兴业银行上年末本期末中信银行上年末本期末平安银行上年末本期末逾期/即时偿还1年以内1年至5年5年以上0%10%20%30%40%50%60%70%80%90%100%49%47%53

132、%51%57%55%51%49%35%32%42%40%65%63%49%49%39%39%37%36%28%31%27%29%23%24%33%35%55%57%35%37%21%22%39%35%37%39%42%43%23%22%20%20%20%21%16%16%10%11%23%23%14%15%22%26%14%12%21%21%52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债务工具发行规模稳步上升,银行外源资本获得持续补充随着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及其附加资本要求的落地,2022 年上半年,境内银行持续推进资本工具发行工作,境内银行资本基础进一步夯实。2022年6月末,

133、境内银行应付债券及发行存款证规模达10.9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0.66万亿元。除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和平安银行发行债券规模较上年末有所下降之外,其他境内银行发行债 务工规模均较上年末有所上升。其中,建设银行本期债务工具发行规模较大,增幅为27.61%。境外银行应付债券及发行存款证余额合计为8.54万亿元,其中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应付债券及发行存款证规模较上年末均有所上升。图6:公司及个人客户存款占比图7:应付债券及发行存款证公司客户存款个人客户存款其他存款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0%10%20%30%40%50%60%70%80%90%10

134、0%51%47%37%52%12%64%62%72%78%72%47%52%59%45%88%35%37%19%21%27%2%1%4%3%0%1%1%9%1%1%2021年12月31日2022年6月30日单位:人民币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2021年6月30日较年初变动幅度2022年6月30日较年初变动幅度2.69%27.61%17.77%5.13%25.54%7.57%-24.29%7.60%-3.88%-17.79%-2.25%-1.58%-3.96%5.36%11.95%-60%-50%

135、-40%-30%-20%-10%0%10%20%30%40%-1,000 1,000 3,000 5,000 7,000 9,000 11,000 13,000 15,000 17,000 19,000 21,000 23,000 25,00053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境内外银行资本充足水平整体呈稳中趋降态势,但境外银行下降幅度更为显著根据原中国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及人民银行、银保监会颁布的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要求,四大国有银行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50%,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9.50%,资本

136、充足率不得低于11.50%;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及四家股份制银行作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7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75%,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75%;以上银行根据不同的系统重要性分组,分别遵循所属组别的附加资本监管要求。2022年6月末,六大国有银行及四家股份制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均符合监管要求,与上年末相比,呈现稳中趋降态势:上述10家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和资本充足率平均值为10.74%、12.61%和15.66%,较上年末分别下降0.27个百分点,0.28个百分点和0.19个百分点。同期境外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

137、相比境内银行下降幅度更为显著: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1.98%、13.85%和15.56%,较上年末分别下降1.17个百分点、1.22个百分点和1.37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方面,由于受到二季度分红派息以及为支持实体经济、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而稳健扩张风险加权资产等因素的影响,除中国银行外,其余境内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均有所下降,但总体降幅较小。与境内银行变化趋势一致,境外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汇丰银行降幅最大,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下降2.20个百分点,主要因受到内部评级基准模型规定的修订及英国资本要求

138、条例II实施的监管规定变化而导致风险加权资产有所增加,同时,汇丰银行持有的金融工具估值亏损使得其他综合收益下降,进而导致核心一级资本净额有所减少。4.资本情况分析54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图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图2: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方面,中国银行和美国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有所提升。其中,中国银行通过发行500亿永续债,有效地补充了其他一级资本,使得其一级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增加0.31个百分点;美国银行在核心一级资本增速低于风险加权资产增速的情况下,通过发行44亿美元优先股使得其一级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增加0.30个百分点。除中国银行和美国银行外

139、,其余境内外商业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均有所下降。2021年12月31日2022年6月30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三菱日联2021年12月31日均值2022年6月30日均值13.29%13.40%11.11%11.33%9.33%9.99%12.32%9.51%8.56%8.53%12.90%12.20%11.60%11.72%13.60%9.86%10.74%11.98%11.01%13.15%8%9%10%11%12%13%14%15%16%2021年12月31日2022年6月30日工商银

140、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三菱日联2021年12月31日均值2022年6月30日均值10%11%12%13%14%15%16%17%18%19%14.90%13.93%13.28%13.63%12.02%12.20%14.46%10.83%10.49%10.39%14.90%14.30%13.30%13.36%16.10%11.11%12.61%13.85%12.89%15.07%55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资本充足率方面,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美国银行资本充足率均较上年

141、末均有所上升,除以上四家银行外,境内外其他银行资本充足率与其一级资本充足率变动趋势一致,均较上年末有所下降。其中,工商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18.31%,为境内商业银行最高,主要得益于其2022年上半年共发行了900亿元二级资本债,有效补充了二级资本,使其在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下降的态势下,资本充足率逆势上升0.29个百分点。图3:资本充足率为持续满足国内外资本监管要求,商业银行通过多渠道补充资本2021年9月,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了 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该规定明确了系统重要性银行在满足最低资本要求、储备资本和逆周期资本要求基础上,还应满足0.25%1.

142、5%的附加资本要求,这一附加要求将对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产生直接的资本补充压力。对于四大国有银行来说,还需要同时满足国际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的资本要求,根据规定,同时入选G-SIBs和D-SIBs的银行需要按照“孰高”原则确定附加资本比例,因此,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将继续执行1.5%的附加资本要求,农业银行则继续执行1%的附加资本要求。未来,四大国有银行的G-SIBs系统重要性仍有提升的可能性,附加资本要求也会相应提升。2021年12月31日2022年6月30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

143、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三菱日联2021年12月31日均值2022年6月30日均值12%13%14%15%16%17%18%19%20%21%15.56%16.93%18.31%17.95%17.09%16.99%14.60%14.49%16.80%14.26%13.05%13.09%16.00%16.00%15.58%15.16%17.70%12.94%15.66%15.85%5556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组别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入选银行农业银行纽约梅隆银行瑞信法国PBCE集团法国农业信贷银行ING银行日本瑞穗金融集团摩根士丹利加拿大皇家银行桑坦德银行法国兴

144、业银行渣打银行道富银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多伦多道明银行瑞银集团(UBS)裕信银行富国银行美国银行中国银行巴克莱银行建设银行德意志银行高盛集团工商银行三菱日联法国巴黎银行花旗集团汇丰银行摩根大通无附加资本要求1.0%1.5%2.0%2.5%3.5%为应对来自国内外资本监管的压力和持续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2022年上半年,各大商业银行均通过多种渠道补充资本。其中,有四家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补充了其他一级资本,合计规模达1,340.3亿元;有8家银行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补充了二级资本,合计规模达3,504.2亿元。总体看来,二级资本债相对其他资本工具来说具有发行门槛低、发行周期短、发行流程成熟等优势,因此

145、受到各大银行的青睐。单位:人民币亿元表1: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分组及附加资本要求表2:外源性资本补充情况注:建设银行融资规模中包括20亿美元债;中信银行融资规模中包括6亿美元债。资本补充情况融资类型融资规模工商银行二级资本债900.0建设银行二级资本债734.2农业银行永续债500.0二级资本债600.0中国银行永续债500.0二级资本债300.0交通银行二级资本债300.0邮储银行永续债300.0二级资本债400.0兴业银行二级资本债250.0中信银行永续债40.3二级资本债20.057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境内银行风险加权资产总体上升,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仍为主要构

146、成且占比上升2022年上半年,受国内实体经济复苏以及对实体经济政策的支持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融资需求增大,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规模保持了较高增速,风险加权资产金额相应上升。与上年末相比,上述十大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总计增长50,666亿元,增幅为4.68%。在加大信贷投放规模的同时,商业银行也在资产端通过优化资产结构,控制风险加权资产的增速,以节约资本。具体来看,除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以外,其余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的构成中,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占比均在90%以上,平均值为91.81%,较上年末均值91.61%上升了0.20个百分点。其中,中国银行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占比最高,为93.70%;招商银行信用风险

147、加权资产占比最低,为88.46%。2021年10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2022年4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进一步发布关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推出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非资本债券这一创新型工具,进一步拓宽了国内TLAC补充渠道,丰富了债券市场产品序列,对提高大型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风险抵御能力、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具有积极意义。根据办法的要求,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自2025年1月1日起不得低于16%,自2028年1月1日起不得低于18%。目前,四大国有银行距离TLAC风险

148、加权比率的监管要求达标仍有一定差距,但总体压力可控。未来,四大国有银行有可能逐步提高非资本债务工具的发行比例,适当控制资本工具的发行比例,既能满足TLAC框架要求,又能适当降低其整体派息成本。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强调,在满足上述TLAC最低要求的基础上,G-SIBs还应同时满足巴塞尔协议要求的资本缓冲、逆周期资本和附加资本等要求,已经计入TLAC的资本不得再计入缓冲资本。表3:四大国有银行TLAC达标时间及要求注:逆周期资本缓冲初始设定为0%。阶段银行TLAC最低要求资本缓冲G-SIBs附加资本要求逆周期资本合计第一阶段(2025年1月1日起)工商银行16%2.5%1.5%0%20.0%建

149、设银行16%2.5%1.5%0%20.0%中国银行16%2.5%1.5%0%20.0%农业银行16%2.5%1.0%0%19.5%第一阶段(2028年1月1日起)工商银行18%2.5%1.5%0%22.0%建设银行18%2.5%1.5%0%22.0%中国银行18%2.5%1.5%0%22.0%农业银行18%2.5%1.0%0%21.5%58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占比情况工商 银行建设 银行农业 银行中国 银行邮储 银行交通 银行招商 银行兴业 银行中信 银行平安 银行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占比92.25%92.69%93.23%93.70%92.76%91.45%88.

150、46%90.83%93.19%89.49%市场风险加权资产占比1.00%0.52%0.66%0.50%1.35%3.59%1.73%3.51%0.82%2.86%操作风险加权资产占比6.75%6.79%6.11%5.80%5.89%4.96%9.81%5.66%5.99%7.65%总计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吴博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审计及鉴证高级经理电话:+86 10 8512 5020电子邮件: 表4:风险加权资产构成注: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在计算风险加权资产构成时均未考虑并行期资本底线。作者曾浩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审计及鉴证 副主管合伙人银

151、行业及资本市场主管合伙人(中国大陆)电话:+86 21 6141 1821电子邮件:朱丽娜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审计及鉴证高级经理电话:+86 21 6141 1236电子邮件: 王亚坤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审计及鉴证经理电话:+86 10 8520 7245电子邮件:杨小真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审计及鉴证合伙人电话:+86 10 8534 2588电子邮件: 徐倩倩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审计及鉴证高级经理电话:+86 10 8512 5017电子邮件: 吴凌志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审计及鉴证合伙人电话:+86 21 2312 7316电子邮件: 陆雨琦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审计及鉴证高级经理电话:+86 10 85

152、34 2328电子邮件:杨树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审计及鉴证经理电话:+852 2238 7012电子邮件:59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务观察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务观察59三、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务观察60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务观察1.积极扶持实体经济,资产负债增量的结构日趋多元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发展的永恒课题。在国际环境变化加剧、汇率市场动荡、房地产行业调控、疫情多地反复、金融体系风险逐步化解的大背景下,受竞争定位不同的影响,2022年上半年,各境内银行各类业务结构在总体趋势相一致的情况下,资产、负债增量结构呈

153、现出明显的差异化个体特征。61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务观察图1:增量总负债中各类负债的比重注:上图占比为各类负债较上年末的变动额总负债变动额100%资金端定期存款快速增长,增量负债管理策略呈现差异化2022年上半年,受国际经济环境动荡、俄乌冲突及疫情反复的影响,我国二季度加大了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货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之受居民住房和消费需求相对低迷、资本市场行情不景气、理财产品破净频发、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境内银行总负债增幅平均值为7.22%。其中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增幅最高,依次为12.21%、12.18%和11.02%,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和兴

154、业银行最低,依次为2.93%、3.77%和4.57%。为便于分析比较,我们将负债端细分为客户存款、同业负债、已发行债务证券及存款证和其他四类,对境内银行负债增量的构成进行聚焦分析。具体请参见图1。113%29%18%6%-17%-12%-31%-27%-67%-24%81%54%68%97%85%156%93%168%168%14%10%8%12%24%-86%16%21%-100%-50%0%50%100%150%200%客户存款同业负债已发行债务证券及存款证其他-1%-6%-3%1%3%4%7%6%-7%1%9%-1%10%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

155、信银行平安银行6162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务观察图2:增量吸收存款中各类存款的比重注:上图占比为各类存款较上年末的变动额吸收存款变动额100%总体来看,增量总负债呈现以下三个特征:存款增量占比超常规增长,多家银行突破100%。2022年6月30日,按存款变动额占总负债变动额的比重衡量,平均值为108%。其中超过100%的共有4家,依次为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行,比重分别为168%、168%、156%和113%。受存款快速增长影响,上述银行对应压降了同业负债和/(或)债券发行的余额规模。比重低于70%的共2家,主要为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比重分别为54%和6

156、8%。各家银行存款增量部分定期化趋势突显。受现金管理类产品转型、理财产品净值化的影响,二季度出现了明显的存款回流现象,定期存款受到了客户的欢迎,定期存款增量占比大幅度增长。具体请参见图2。在10家境内银行中,邮储银行吸收存款增长均来自于定期存款,增量占比为108%;交通银行存款增速最高,定期存款增量贡献为95%;接下来依次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兴业银行,定期存款增量贡献分别为74%、73%和69%。在增量存款中,活期存款占比最高的3家依次为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行,贡献比例分别为41%、38%和33%。非存款类负债变化体现了各家银行差异化的负债管理策略。从各项负债变动额与总负债变动额的比重

157、看,受经营策略和业务策略不同的影响,不同银行在上半年采取了差异化的负债管理策略。总体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负债管理策略相近,呈现了负债端吸收存款和同业负债的双重驱动的特征;其他银行的同业负债均为负增长,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同业负债变动额占总负债变动的比例分别为-67%、-31%和-27%;平安银行则主要压降了已发行债务证券和存款证的规模。3%23%32%22%33%-8%38%22%41%31%74%67%73%58%108%95%61%69%58%67%3%1%5%9%0%2%1%9%1%2%-20%0%20%40%60%80%100%120%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工商银行

158、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63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务观察大类资产配置整体相对稳定,具体贷款产品增速分化2022年上半年,受负债资金端增加和利润留存的影响,境内银行总资产增幅平均值为6.89%。其中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增幅最高,依次为11.55%、11.35%和10.16%,最低为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和兴业银行,依次为2.92%、3.81%和4.44%。为便于分析比较,我们将资产端细分为客户贷款及垫款、投资、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同业资产及其他五类,对境内银行资产增量的构成进行聚焦分析。具体请参见图3。图3:增量总资

159、产中各类资产的比重注:上图占比为各类资产较上年末的变动额总资产变动额100%46%44%47%91%62%56%74%88%63%85%26%23%22%6%25%19%70%1%19%1%7%2%10%-6%5%1%-17%-17%1%19%26%16%-1%9%18%-44%21%15%15%-1%4%2%5%5%10%6%7%20%-2%-50%-30%-10%10%30%50%70%90%110%130%150%客户贷款及垫款投资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同业资产其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4%64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

160、年上市银行业务观察图4:增量贷款中各类贷款的比重注:上图占比为各类贷款较上年末的变动额减值前贷款变动额(不含应计利息)100%总体来看,增量总资产呈现以下三个特征:股份制银行贷款增量占比普遍高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2022年上半年,境内银行积极响应扶持实体经济的号召,整体信贷资金投放保持了相对合理的增速。从增量总资产占比看,中国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较高,分别为91%、88%和85%;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则保持了相对均衡的资金使用策略,信贷占增量总资产的比例大体维持在44%至47%区间。但从贷款增速来看,六大国有银行的贷款规模增速整体高于股份制银行。其中增速最高的3家为农业银行、建设银

161、行和邮储银行,增速分别为9.61%、8.38%和8.34%。对私贷款增量占比显著下降,票据贴现增量占比急速增长。2022年上半年,境内银行对私贷款的增幅平均值为3.00%,低于贷款的整体增速。其中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增幅平均值为1.66%,信用卡贷款降幅平均值为0.19%,个人消费及经营贷款增幅平均值为11.69%。个人消费及经营贷款是个人贷款总体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受市场流动性充裕的影响,货币市场资金利率持续下行,企业间往来更多希望能够开具银承并采取贴现的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2022年上半年,境内银行票据贴现规模增长1.37万亿元,平均增幅达37.47%。从增长贡献来看,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和建

162、设银行票据贴现的贡献比例最高,分别为38%、30%和22%。投资类资产增量占比基本稳定。从2022年半年报披露的情况来看,由于利率债拥有安全性较高、免税、期限丰富的特点,境内银行投资类资产主要为国债、地方政府债组成的利率债。境内银行中,除中国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增量资产中投资类资产占比较低之外,其他机构配置比例基本在19%至26%区间;招商银行更是减少了同业资产的规模,投资类资产增量占比激增至70%。67%66%66%77%49%79%42%67%82%46%12%12%22%13%37%12%28%14%26%16%-8%21%22%12%10%14%9%30%19%38%-20%0%2

163、0%40%60%80%100%120%对公贷款对私贷款票据贴现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65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务观察65总结2022年上半年,虽然境内银行在吸收存款、信贷投放、金融投资、同业投资等方面的经营侧重点日益突显,但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共通的特点:受竞争优势和竞争定位不同的影响,境内银行增量负债、增量资产结构将会呈现日益差异化发展的态势;受流动性相对充裕的影响,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加之疫情环境下,企业银承业务需求增加,票据贴现增速预计会持续处于高位;理财产品净值化有力推动了存款和理财产品的差异化定位

164、,短期内存款定期趋势可能会继续延续;个人房贷、信用卡透支余额短期内难有升势,个人消费贷、经营贷款已成为对私贷款新的增长点;受财政支出增加和全国大型基建项目启动的影响,国债、地方政府债投资将保持相对较高增速,投资债券已成为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之一。66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务观察财富管理规模稳健增长,理财产品是银行资金端经营差异化竞争的利器2022年上半年,央行持续加大了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货币政策稳中趋松,流动性合理充裕。随着银行理财业务净值化转型,为适应客户财富管理的多元需求,银行逐渐加大了理财产品、定期存款、活期存款等金融产品供给端的融合。因此,我们选

165、用境内银行所吸收的客户存款、境内银行所管理的表外理财产品规模两者之和,作为客户委托银行管理资产规模(AUM)的估计数。2022年上半年,境内银行AUM整体保持增长,股份制银行增速普遍快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截至2022年6月末,10家境内银行AUM合计为154.94万亿元,较上年末相比增加11.22万亿元,增幅为7.81%。其中,六大国有银行AUM合计为127.27万亿元,增幅为7.54%;四家股份制银行AUM合计为27.67万亿元,增幅为9.05%。2.大财富管理在融合中稳健前行,理财业务在发展中持续提升竞争力图1:客户委托银行管理的资产7.26%8.17%7.10%8.13%7.07%14.

166、05%28.92%29.12%24.84%22.42%0%5%10%15%20%25%30%35%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理财占整体AUM的比重客户存款表外理财产品单位:人民币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67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务观察受货币宽松、投资需求不振影响,客户存款增长普遍快于银行理财规模增长。截至2022年6月末,境内银行存款规模合计137.27万亿元,占比88.59%,增幅为9.13%;表外理财规模合计为17.67万

167、亿元,占比为11.41%,降幅仅为1.45%。存款是客户财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财富管理“压舱石”的作用。2022年是现金管理类产品整改的最后一年。2022年上半年,受现金管理类产品新规整改工作持续推进、T+0赎回模式监管趋严的影响,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持续压降、组合久期不断降低、风险偏好更趋稳健,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存款替代作用有所削弱;同时,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2022年上半年理财行业出现了大面积的破净现象,投资者风险收益匹配意识不断增强,理财资金有回流表内的趋势。随着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持续推进,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差异化定位日渐清晰,存款仍是客户财富管理资产配置的主要选择。六大国有银行的

168、存款占比均值为91.97%,理财占比均值为8.03%;四家股份制银行的存款占比均值为73.04%,理财占比均值为26.96%。理财产品是股份制银行错位竞争的利器,起到了财富管理“加速器”的作用。相较于存款,银行理财是股份制银行拓客展业的利器。一方面,银行理财受网点布局限制程度低;另一方面,部分股份制银行的理财子公司较早地开展了与母行以外代销渠道的合作,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从2022年上半年情况看,股份制银行的AUM增长主要由存款、理财双轮驱动,理财平均增幅为8.88%。其中,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的理财增幅最高,分别为17.00%和10.40%。相较而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理财规模平均下降了7.8

169、4%;主要是因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现金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相对较大,监管整改导致的规模压降对整体规模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值得关注的是,六大国有银行和四家股份制银行整体AUM规模的变化幅度并未出现明显分化,基本在6%10%的区间波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表明了六大国有银行理财规模下降所对应的资金可能只是转换为了存款,而并未显著地流向行外其他金融机构。图2:整体AUM、客户存款以及表外理财规模较上年末变动幅度-15%-10%-5%0%5%10%15%20%整体AUM变动幅度客户存款变动幅度表外理财产品变动幅度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11.42%-

170、9.30%-11.04%1.06%0.81%-10.47%3.75%10.40%17.00%8.62%10.70%8.07%10.10%7.75%6.77%10.96%10.95%7.73%7.61%9.60%8.73%6.40%8.27%7.17%6.32%7.35%8.77%8.49%9.80%9.38%68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务观察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增长变缓,未来提质增效尚需持续变革为了衡量大财富管理业务对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贡献,我们对境内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附注中与财富管理相关的业务收入进行聚焦,重点分析业务收入占比及其同比变化情况。由于披露口径存在差异,最

171、终选取了理财业务收入、代理业务收入、资产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收入项目来衡量财富管理业务收入的整体情况。图3: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态势分析注1:理财、代理及托管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理财、代理及托管业务收入/营业收入。注2:理财、代理及托管业务收入同比变动幅度=2022年上半年理财、代理及托管业务收入/2021年上半年理财、代理及托管业务收入-1注3:括号内数据系理财、代理及托管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的增量,即2022年上半年理财、代理及托管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2021年理财、代理及托管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注4:由于邮储银行特殊的银邮代理模式,其收入/成本结构与其他银行不

172、同,故未纳入本分析中。2022年上半年,理财、代理及托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了2.67%。根据境内银行的2022年半年报披露的情况看,减少原因主要包括:(1)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基金代销、佣金、代理相关收入下降;(2)受房地产行业整体低迷影响,高费率结构的房地产信托类产品占比下降;(3)受市场竞争影响,转型后净值型产品管理费率相对下降。总体来看,呈现以下两个特点:财富管理营收相对贡献度保持稳定,整体发展动能尚有所欠缺。2022年上半年,各银行财富管理相关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平均值为6.92%,低于上年同期(7.46%)的水平。具体来看,境内银行的财富管理相关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上年的水平

173、变动不大,财富管理业务营业收入贡献度整体相对稳定。其中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占比正向变动最大,分别为0.97个百分点、0.43个百分点和0.13个百分点,其他银行基本处于-1%至1%区间。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同比变动趋势存在分化,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相对较为平稳。从财富管理收入同比变动情况看,4家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的理财、代理及托管业务收入同比增加;5家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中国银行、平安银行和交通银行)同比减少,其中,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降幅超过15%。理财、代理及托管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理财、代理及托管业务收入同比变动幅度(%)0%2%4%6%8%10%1

174、2%14%16%18%-20%-15%-10%-5%0%5%10%中信银行(-0.17%)中国银行(-0.34%)平安银行(-0.38%)招商银行(0.04%)工商银行(0.13%)农业银行(0.43%)建设银行(0.97%)兴业银行(-1.03%)交通银行(-0.27%)变动幅度平均线(-2.67%)占比平均线(6.92%)69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务观察资管行业发展助推托管业务增长,股份制银行托管业务持续追赶资产托管作为大财富管理业务的重要部分,托管规模与资产管理规模之间是孪生关系。相较于存款、贷款业务,托管业务对网点的依赖程度低,具有轻资本、高科技投入的特点,且更

175、依赖于数字化、体系化的运营支持能力,是股份制银行竞争发力的重点。近年来,资管行业的稳健发展为银行托管业务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空间。2022年6月末,公募基金规模增长至26.7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9%;银行理财规模为29.15万亿元,其中净值型理财规模为27.7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3%1。图4:客户托管的资产2022年6月末,10家商业银行的托管资产规模合计为143.6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03万亿元,增速为5.15%。其中,六大国有银行的托管资产规模合计为87.08万亿元,增速为3.62%;四家股份制银行托管资产规模合计为56.55万亿元,增速为7.59%。从托管资产规模看,前

176、3大分别为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托管资产余额分别为22.50万亿元、20.58万亿元和19.02万亿元;从托管业务发展速度看,前3大分别为中信银行、农业银行和平安银行,增速分别为12.80%、8.94%和7.87%;从竞争格局看,托管资产规模的前5大中,已有2家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位列第二,兴业银行位列第五);从业务发展速度看,境内股份制银行资产托管规模增速相对较快,均超过了5%的水平。净值化元年开启新篇,理财公司全面推进业务竞争力提升截至2022年6月30日,共有29家银行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其中27家理财公司已开业。2022年上半年,共有3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浦银理财、上银理财和民生理

177、财)和2家外资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施罗德交银理财和高盛工银理财)陆续开业,银行理财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2022年上半年,10家理财公司经营逐渐进入稳定状态,盈利情况同比总体向好。净利润规模前3分别为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和建信理财,金额分别为20.66亿元、19.58亿元和19.13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速前3分别为建信理财、中银理财和工银理财,增幅分别为262%、200%和190%。1:数据来自中国基金业协会披露的公募基金市场数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披露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1.81%7.46%8.94%0.85%0.95%0.33%5.76%5.76%12.80%7.8

178、7%0%3%6%9%12%15%0 5 10 15 20 255.15%2022年6月30日较年初变动幅度2021年12月31日2022年6月30日单位:人民币万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平均线70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务观察净资产收益率(ROE)最高的三家均为股份制银行控股的理财公司,依次为兴银理财、招银理财和信银理财,分别为38.61%、31.68%和30.20%。由于2021年理财公司整体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同期比较借鉴意义不大,我们将理财公司2022年上半年年化后的ROE与2021年全年实际的ROE进行比较

179、,增速最高的三家分别为建信理财、工银理财和农银理财,分别增长了8.23个百分点、5.45个百分点和3.50个百分点。单位:人民币亿元2022年上半年,理财公司产品线日益完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持续培育和提升。面对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现金管理类整改等监管合规要求的压力,为满足多元的居民理财需求,各家理财公司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纷纷推出了养老理财、绿色金融与ESG、专精特新、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等特色投资主题产品;随着2022年8月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银保监会对理财公司现场检查工作的不断推进,理财公司内控合规体系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为理财公司探索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后的“

180、第二发展曲线”提供了坚实保障。表1:十家银行控股理财公司的经营情况注:财务数据来源于各银行2022年半年报,净资产收益率(ROE)为年化数据。图5:理财公司净资产收益率(ROE)理财公司净资产2022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净利润同比增速(%)净资产收益率(ROE)(%)工银理财186.659.6619010.63建信理财193.6019.1326220.79农银理财162.9312.2611015.64中银理财145.4414.5620021.08中邮理财111.496.715012.42交银理财105.406.34512.39招银理财154.0820.663331.68兴银理财111.2219.

181、58-138.61信银理财 86.1112.092230.20平安理财 71.783.92-5211.232022年上半年ROE(年化)2021年ROE0%5%10%15%20%25%30%35%40%45%工银理财建信理财农银理财中银理财中邮理财交银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平安理财10.63%5.18%12.56%12.14%22.15%12.48%12.37%35.29%27.79%27.04%20.79%15.64%21.08%12.42%12.39%31.68%38.61%36.17%30.20%11.23%71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务观察3.房地产风险逐步

182、传导至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商业银行多措并举,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房地产风险持续暴露,房企寻求突破;宽松政策不断出台,力保行业稳定2022年上半年,房地产风险持续暴露,中央多部委及各地政府不断出台政策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据统计,2022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200座城市优化调整了房地产政策,但由于市场低迷,房企拿地规模、全国住宅销售面积、住宅销售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为助力房地产企业走出低谷,政府及各部门表示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有效管控重点风险,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做好“保交楼、稳民生”工作,保持企业正常的融资需求,促进房

183、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2年房地产行业重要政策及事件:1月19日,中国奥园集团发布公告称10.86亿美元票据违约。2月16日,世茂集团60亿元信托寻求展期。3月,全国103个重点城市房贷利率创2019年以来月度最大降幅。5月,调控松绑集中爆发,一、二线城市迎来放松潮。6月1日,禹洲集团共有14笔美元债总计约人民币18.4亿元的利息到期未付,并已经触发违约。6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有关情况的通报。6月24日,深交所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通知。7月3日,融创中国公告称其10亿美元票据发生违约。7月,全国多个地区的楼盘业主因项目延期交付宣布停止

184、还贷,银保监会及各大行相继发布公告。8月19日,多部门出台措施,通过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方式支持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建设交付。5月15日,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下调首套房贷利率下限20个基点。2月8日,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的通知。72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务观察表1:2022年1-8月出台的关键房地产政策内容及影响分析时间及性质发布部门出台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影响2022/2/8扩张性人民银行、银保监会 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对保障性租赁住

185、房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2022/3/16扩张性国务院金融委 召开专题会议,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财政部等五部委迅速表态,释放“稳地产”信号。2022/4/29扩张性中共中央政治局 召开会议强调,要有效管控重点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2022/05扩张性人民银行、银保监会 下调首套房贷利率下限20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为4.45%,较前值4.6%下调15个基点。2022/6/10扩张性银保监会 加大对保障性

186、住房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为新市民合理购房需求提供信贷支持。2022/6/24扩张性深交所 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允许优质房地产企业进一步拓宽债券募集资金用途,鼓励优质房地产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兼并收购出险房地产企业项目。2022/7/14中性银保监会 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市场化参与风险处置。加强与住建部门、人民银行工作协同,支持地方政府积极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2022/8/19中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等 出台相关措施,完善政策工具箱,通过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方式支持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建设交付。2022/8/22中性人民银行 1年期LP

187、R下降至3.65%,5年期以上LPR下降至4.3%。这是近两年中降息力度最大的一次,随后,多地房贷利率跟进下调。2022/8/24扩张性国务院 会议提出允许地方“一城一策”灵活运用阶段性信贷政策和保交楼专项借款。赋予地方政府调控自主权,同时承担更多的调控责任。73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务观察商业银行涉房类贷款敞口:涉房类贷款投放增速持续下降,不良额及不良率“双升”商业银行涉房类贷款主要由三个板块组成,一是房地产业贷款(公司类业务),二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三是表外业务,包括理财业务、委托贷款、合作机构管理代销信托及基金等不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投向房地产领域的贷款。从规模占比

188、看,主要集中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从风险看,由于房企违约数量持续增加,房地产业贷款面临较高的信用风险,同时房地产停工项目增加导致按揭贷款停贷事件发生,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信用风险关注度上升。涉房类贷款敞口分析截至2022年上半年商业银行披露的房地产业贷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及不良分析如下:图1:主要涉房类贷款余额及不良分析注:中信银行未披露对私住房按揭贷款不良率。不良率(对私)不良率(对公)2022年6月30日余额(对私)2022年6月30日余额(对公)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单位:人民币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

189、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平均不良率(对私)平均不良率(对公)0.31%0.25%0.36%0.36%0.52%0.37%0.27%0.51%0.00%0.30%3.51%5.47%2.98%3.97%5.67%1.01%1.90%2.82%2.15%2.89%0.77%0.33%0%1%2%3%4%5%6%7%7374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务观察图2:房地产业贷款(对公)图3:个人住房按揭贷款2022年上半年,兴业银行及邮储银行较上年同期增速下降超过10%;招商银行及兴业银行 2022年上半年房地产业贷款规模呈现负增长。截至202

190、2年上半年,10家境内银行的涉房类贷款中,住房按揭贷款占比84%,房地产业贷款占比16%。住房按揭贷款与个人信用挂钩,抵押率较低且押品稳定,境内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平均不良率0.30%,信用风险相比对公房地产业贷款较低。境内银行对公房地产业贷款平均不良率为3.51%。涉房类贷款投放下降2022年上半年,多家商业银行房地产业贷款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投放速度继续下降。2022年上半年,10家银行房地产业贷款平均增速为4.72%,较2021上半年增速7.66%显著下降;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平均增速为1.58%,较上年同期增速5.01%降低3.43个百分点。具体情况如下:2021年6月30日较年初变动幅度2

191、022年6月30日较年初变动幅度2021年12月31日余额2022年6月30日余额单位:人民币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2021年6月30日较年初平均变动幅度2022年6月30日较年初平均变动幅度1.01%4.48%1.49%7.20%28.03%17.66%-1.11%-0.97%2.39%3.15%4.72%7.66%-5%5%15%25%35%45%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单位:人民币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

192、银行1.36%1.45%1.95%1.40%2.77%2.61%0.99%-1.31%1.00%4.29%-2%0%2%4%6%8%10%12%14%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1.58%5.01%2021年6月30日较年初变动幅度2022年6月30日较年初变动幅度2021年12月31日余额2022年6月30日余额2021年6月30日较年初平均变动幅度2022年6月30日较年初平均变动幅度75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务观察图4:房地产业不良类贷款(对公)2022年上半年,大部分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193、规模增速放缓,其中,交通银行和兴业银行增速下降超过4个百分点;平安银行增速从2021年上半年的12.54%降为4.29%,增速下降明显,其余7家银行增速下降约3个百分点。涉房类贷款不良余额及不良率“双升”2022年上半年,受部分房企负面舆情持续和多地疫情反复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开发建设、投资和销售持续受到冲击,部分房地产项目出现停工、延期情况,导致2022年上半年商业银行房地产业贷款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不良率继续上升。对于房地产业贷款,除中信银行外,其余9家商业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呈现“双升”趋势,2022年上半年平均不良率为3.51%,与上年末平均不良率2.81%相比有所增长。对于个

194、人住房按揭贷款,中信银行未披露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不良数据,除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外,其余7家银行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不良贷款余额或不良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平均不良率从上年末的0.28%上升至0.33%。2022年上半年,大部分商业银行房地产业贷款的不良率较上年末有所增长。其中,受部分大型民营房地产企业违约影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不良率均超过3%,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的不良率最高,分别为5.67%和5.47%;除中信银行以外的6家银行不良率虽低于3%,但均较上年末有所上升,中信银行2022年上半年对房地产企业客户分类施策,加大风险化解处置力度,不良率较上年末下降了0.74个百分点。从不良贷

195、款增幅来看,除中信银行以外的9家商业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额均有所上升。其中,邮储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的不良额增幅较高。2021年12月31日不良率2022年6月30日不良率2021年12月31日不良余额2022年6月30日不良余额单位:人民币百万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2021年12月31日平均不良率2022年6月30日平均不良率5.47%2.98%3.97%5.67%1.01%1.90%2.82%2.15%2.89%0.77%2.81%3.51%0%1%2%3%4%5%6%0 5,000 10,000 15,000 20

196、,000 25,000 30,000 35,000 40,000 45,00076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务观察图5: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不良类贷款注:中信银行未披露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不良率。2022年上半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不良率除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略有下降外,其余7家银行不良率均略有上升,其中邮储银行和兴业银行的不良率最高,分别为0.52%和0.51%,其余银行的不良率在0.30%左右。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不良贷款余额来看,除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出现小幅度下降,其余7家银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涨幅最大,分别增长33.00%和31.02%。我们选取了全部A

197、股和H股上市房地产企业工428家作为调研范围,对主要负面舆情分析如下:51家房企出现债务违约,如中国恒大、世茂集团、融创集团等;44家房企出现债务展期、重组的情况,如华夏幸福、花样年、佳兆业等,其中华夏幸福重组计划已通过;87家房企出现大幅亏损,如蓝光、阳光城、荣盛发展,亏损原因主要为销售去化受阻、运营支出高企、资产减值、美元债汇兑损失等;26家房企涉及停建或烂尾,烂尾项目集中在恒大、阳光城、泰禾、融创和佳兆业等旗下在二、三四线城市的项目;42家房企出现评级下调,如富力集团、金科集团等;截至2022年6月末,343家房企已披露年报,其中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有45家,256家房企延期披露年报;

198、最近1个报告期内,48家上市房企更换审计师,辞任原因为企业未提供审计资料、审计费未达共识等。图6:上市房地产企业负面舆情调研2021年12月31日不良率2022年6月30日不良率2021年12月31日不良余额2022年6月30日不良余额单位:人民币百万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2021年12月31日平均不良率2022年6月30日平均不良率0.28%0.33%0.0%0.1%0.2%0.3%0.4%0.5%0.6%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0.31%0.25%0.36%0.36%0.52%0.37

199、%0.27%0.51%00.30%5645480500300债务违约债务展期及重组大幅亏损项目停工或烂尾评级下调延期披露年报非标准审计意见年报更换审计师77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务观察随着房地产风险的持续释放,房地产业贷款的不良率及不良余额有所上升,同时风险逐渐传导至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部分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不良率及不良余额有所上升。国家及商业银行房地产稳定举措:优化信贷政策,推动风险化解,健康发展业务2022年上半年,房地产业贷款风险持续暴露,房地产调控政策以及疫情影响导致部分房地产项目停工,项目停工风险向个人按揭贷款

200、停贷风险传导,2022年7月爆发“停贷潮”,各级政府发文多项举措稳定市场,商业银行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加强风险防控,推进风险化解,聚焦优质项目,保持涉房类贷款平稳有序投放。表2:2022年1-8月政府各项调控措施及对银行业的影响77调控措施主要内容对银行业的影响按揭利率下行2022年1月以来人民银行三次下调5年期LPR,累计下调35BP,利率持续下行。LPR下降将对银行的净息差和净利润带来一定的压力,但LPR下降同时降低消费者购房成本,促进房市回暖,有利于银行房地产业务资产质量修复,增长信贷需求。支持房企融资人民银行指导金融机构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1、。银行配合国家政策,严格准入门槛,支持优质房企及优质项目融资,稳定市场。优化土地供给2022年首批土地拍卖持续优化规则,限房价城市减少,土地位置、起拍价、销售限价均较前期有所改善。土地价格下降,放开限购和降低首付等措施可促进房市稳定增长,有利于银行房地产业务增长。鼓励房市需求各地出台楼市托市及松绑政策,放开限购、限售和降低首付,部分城市提供购房补贴。保民生、保交楼各级政府出台措施,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银行加强涉房类贷款贷后管理措施,监督资金使用用途,必要时提供专项借款推进风险化解。9月22日,国家开发银行已向辽宁省沈阳市支付全国首笔“保交楼”专项借款,支持辽宁“

202、保交楼”项目。78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务观察表3:部分商业银行对涉房类贷款业务的信贷支持举措、风险管控措施及未来展望银行贷款类型信贷支持举措风险管控措施未来展望工商 银行房地产贷款 重点支持符合调控政策导向的普通商品住房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加强风险监控智能化和技术创新,以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智能风控水平;配合地方政府开展停工项目风险化解工作,稳妥有序开展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贷款业务。严格落实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保交楼、稳民生”工作,继续做好个人按揭客户金融服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积极

203、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贷款业务。建设 银行房地产贷款 密切关注房地产行业发展态势,稳妥有序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做好对公房地产贷款稳投放工作,满足房地产领域合理资金需求。将房地产业务纳入了集团一体化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工作重点,利用智能风控工具,做好房企监测预警,加强涉房类贷款资金封闭管理,规范预售资金监管业务管理;因城施策制定业务发展策略和风险防范措施,助力房地产行业保持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保持房地产贷款平稳有序投放,满足房地产领域合理资金需求,稳步推进住房租赁战略,夯实业务发展基础,加强风险防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深入推进住房租赁

204、战略,持续支持长租房发展,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力度;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积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招商 银行房地产贷款 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配合国家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金融支持工作,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聚焦优质客户和优质项目,压缩评级较低、资质较差的高杠杆高负债房地产客户资产占比;严格审查房地产企业现金流,选择具备自偿能力和商业可持续性的住宅项目,聚焦刚需和改善性住房等项目类产品,强化投贷后管理;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向经济发展较快、房价相对稳定、购房者消费需求旺盛的一、二线城市倾斜,稳健发展房贷业务;加强楼盘贷后风险管理。坚决落实“房住不炒”政 策,加 强 风

205、 险 预判,持续进行结构调整,聚 焦 中 心 城 市和战略客户,关注头部企业的并购融资,进一步强化投贷后管理,严格执行房地产贷款管理要求,加强项目风险监测分析,充分计提拨备,及时优化风险管理措施,稳妥有序开展房地产项目并购贷款业务,推动房地产企业风险化解处置市场化。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大力支持自住型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邮储 银行房地产贷款 优化房地产金融服务,保障优质房企合理融资需求;加大对长租房的市场保障型建设主体和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优质房企并购出险的房企项目。建立地市级房地产风险监测模型,执行地区差异化授权管理;持续优化数字化风控技术,

206、提升高评级客户占比;加强渠道管理,全面监测二手房中介等合作渠道运营情况,设立严格的准入标准。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深入落实质量第一和风险优先,坚持高质量发展;继续推动停工项目的复工复产,助力做好“保民生、保交楼”;抓住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国家区域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大对“新市民”群体的购房信贷支持。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对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提供延期还本付息服务;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合理融资需求,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重点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管理。79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务观察银行贷款类型信贷支持举措风险管控措施未来展望兴业 银行房

207、地产贷款 执行房地产业务“三分类”风险化解策略,成立房地产专家小组,推动足值项目与风险房企脱钩,配合当地政府“保交楼”工作化解房地产项目风险。建立了体制机制完整的房地产业务管理策略,包括执行严格的准入标准,管控风险边界,总行统一把控准入和授信,持续优化信贷结构;持续完善按揭贷款准入管理、加强按揭贷款贷后跟踪及催收处置。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积极化解房地产项目风险,预计随着问题房地产企业的出清,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房地产企业风险将趋于平稳。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积极推进保交楼措施,密切跟踪期房按揭项目建设进展情况,针对存在风险隐患期房按揭项目,积极采取风险化解措施。近两年来,房地产金融化、泡沫

208、化势头得到实质性扭转,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各级政府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持续完善房地产政策,合理满足房地产市场融资需求,稳妥处置部分头部房企风险。商业银行在银保监会的指导下,在配合地方政府压实各方责任的有序安排下,积极主动参与合理解决资金硬缺口的方案研究,做好具备条件的信贷投放,千方百计推动“保交楼、稳民生”工作,继续化解房地产贷款风险,持续关注个人按揭贷款风险,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作者曾浩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审计及鉴证 副主管合伙人银行业及资本市场主管合伙人(中国大陆)电话:+86 21 6141 1821电子邮件:朱丽娜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审计及鉴

209、证高级经理电话:+86 21 6141 1236电子邮件: 杨小真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审计及鉴证合伙人电话:+86 10 8534 2588电子邮件: 吴博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审计及鉴证高级经理电话:+86 10 8512 5020电子邮件: 吴凌志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审计及鉴证合伙人电话:+86 21 2312 7316电子邮件: 刘家萌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审计及鉴证经理电话:+86 10 8520 7768电子邮件:80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80四、热点话题探讨1FPA回归“主办银行”的初心2政府引导基金的数智化转型:从“以地招商”到“以资招商”3银行环境

210、和社会风险管理实践与建议4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的气候风险管理5德勤金融服务业智能合规之监管处罚智能分析平台(D.FINE)实践分享6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管理办法政策解读7“安乐死”就能解决信用卡“沉睡”的问题么?8顺时而谋,奋楫争先加速修炼财富管理新护城河81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1.FPA回归“主办银行”的初心对公版的“AUM”FPA热度上升FPA“公司客户融资总量(FPA)余额51,478.00亿元,较年初增加4,119.31亿元,其中,传统融资余额27,672.27亿元非传统融资余额23,805.73亿元非传统融资余额占FPA余额的比例为46.24%”。2022.8.20,招商银

211、行2022年中报“于银行人而言,以前我们所强调的都是存款、贷款,强调利差。未来十年,我相信中国银行业追求的是三个指标(AUM、FPA、GMV)”。2022.8.18,光大银行董事会秘书、首席业务总监张旭阳“集团对公客户融资余额(FPA)7.01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49%。其中,能代表表外投资银行业务的非传统表外融资余额2.71 万亿元”。2022.3.31,兴业银行2021年年报82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继AUM逐步成为衡量银行零售业务经营能力的核心指标之后,对公业务近几年又涌现出了一个热度不断上升的新鲜概念:FPA(Finance Product Aggregate,即公司

212、客户融资总量),用于衡量银行为公司客户提供的不限于传统表内贷款的全部融资规模。从定义和范围来看,FPA与AUM的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前者面向对公客户综合融资行为,后者面向零售客户综合投资行为。自招商银行于2020年在年报中首次披露FPA数据后,越来越多的领先银行也开始将这一概念逐步纳入经营管理视野。除兴业银行、宁波银行在年报披露FPA相关数据外,还有多家股份制银行、头部城商行也开始在内部管理与考核中频繁提及FPA概念。甚至有不少银行已经在考核上将FPA提到了与零售中AUM同等的地位。“FPA”在银行对公业务领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FPA迅速“蹿红”的行业背景企业金融需求的改变随

213、着国内市场环境的革新、金融行业的发展,企业的融资选择逐渐多样化,传统的信贷类融资渠道正在越来越多地被资本市场渠道替代。传统的大型国有企业或上市公司越来越倾向于采用成本更低、手续更简便的融资融券方式解决短期资金需求,或者以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补充长期的资金缺口。而高成长型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的高效、高量、低价优势无疑是解决其发展资金需求的最优选择。前者往往由于其信用等级高、资金使用和周转规模大而成为银行的基石客户,而后者又寄托了银行未来营收增长的希望。在金融脱媒愈演愈烈的趋势下,银行与企业间的关系正在逐渐疏远。面对市场竞争格局和客户需求的变化,银行必须主动调整客户服务模式,从单一的信贷资金

214、“供应商”转变为综合金融需求的“服务商”。行业竞争格局的重塑在企业金融需求变化的同时,银行业自身的竞争格局也正在悄然改变。过去的市场业态中,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区域性银行的“领地轮廓”相对清晰,国有大行掌握头部企业客户资源,股份制与区域性银行则凭借各自的经营特色在专属区域和特定行业中立足,市场竞争格局处于相对稳态。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以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兴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崛起。而这些企业相较于传统企业体现出更多元的融资需求,使得以传统大规模信贷业务见长的国有大型银行的竞争优势明显缩小,并不得不开启战略性的转型调整;而一些领先的股份制银行也看到了“逆天改命”的历史机遇,纷

215、纷加速了转型进程,以期占领战略制高点。无论作为“挑战者”的银行还是作为“守成者”的银行都不约而同地伴随着市场竞争态势的巨变开启了变革的进程。金融科技革新的助力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挑战者”银行大都认识到了数字化和数据对于“赶超”进程的巨大助力,通过加大投入有意识地加快内部“基因突变”的进程。一方面通过系统建设焕新从总行大脑到经营肢端的传导骨架,使得面向客户的经营更高效更及时更准确;另一方面依托数据强化对行业和客户的洞察深度,使得产品服务更为精细化综合化,也更有针对性。可以说金融科技成为了“挑战者”银行“逆天改命”的又一柄利器。而“守成者”银行也凭借自身超大体量优势,加大对公业务领域的科技投

216、入,试图以此巩固竞争优势,构建全新“护城河”。全新经营理念的破题除了客户的变化、市场的机遇、科技的助力之外,“挑战者”银行想要“逆天改命”还需要完成最为关键的经营理念转型。FPA作为典型的综合金融概念,要求银行打破过去以产品销售规模论英雄的条线分割式考核模式,全行做到融资服务一盘棋,即完全从客户视角审视经营执行的表现。在FPA的指引下,银行在企业融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需要从客户资产的“持有者”转变为客户资产的“管理者”。这需要银行与企业间构建起紧密而稳固的关系,一方面银行需要获得企业极大的、甚至是独占性的信任,另一方面银行也需要通过与企业间广泛而深入的交互,全面地理解企业的内在需求,并准确把握

217、提供服务的时机。因此,要想成为客户资产的“管理者”,尽可能多地占据企业FPA份额,实际上就是要求银行努力成为企业的“主办银行”。“主办银行”是站在客户视角提出的银企关系概念,即企业选择和依赖某一家银行获取其经营发展所需的大部分金融或泛金融“服务供给产品”。对于银行而言,成为客户的“主办银行”是所有客户经营动作的核心目83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标,因为这不仅意味着银行可以独占企业金融需求所带来的绝大部分服务收益,还意味着客户的忠诚度将伴随着其成长不断巩固加强,银行因此可以获得长久、稳定的业务与盈利机会。以“主办银行”为核心目标的客户经营模式转型,意味着银行要抛弃传统以客户经理关系营销为

218、核心,通过“垒大户”、“叨一口”为手段的经营模式,通过构筑强大的综合服务能力和紧密的客户关系,成为陪伴客户成长和发展的“挚友”。由于巨大的经营惯性的存在,这一转变必然是痛苦而艰难的。一方面需要银行找准经营理念转型方向并保持长期战略定力,另一方面也需要银行建立科学的能力支撑体系。战略定力:坚持“主办银行”经营理念转型“主办银行”经营的根基在于整合包括存贷、结算、同业、投行乃至私行、零售等板块的服务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服务精准、交互灵活、体验良好的客户触达能力。因此,银行需要打破产品条线间的割裂状态,从服务整合、考核激励到策略研判、营销执行的全链路真正做到“全行算一本账”,并通过“三个一”的能力

219、部署,体系化地推动“主办银行”经营转型:“一条心”:经营理念由围绕产品开展经营转为站在客户视角提供服务。这要求银行打破不同条线或部门围绕各自所辖产品开展竖井式经营的工作模式,从服务客户的统一视角出发,将独立的经营目标聚焦为全行上下左右统一的目标共识,进而实现资源、组织和行动的整合,银行由此实现作为一个整体经营单元向客户输出综合化的服务。“一队人”:资源组织通过整合实现综合化团队开展客户经营工作。产品部门首先扮演提供辖内资源、输出专业能力的“后台式”支持角色。客户部门构建总部大脑开展行业研究和策略洞察辐射全行。最后围绕核心客户,从各部门、各层级机构抽调适配的人员组成跨界融合团队,实现全行精锐营销

220、资源的全方位整合,面向核心客户进行统一输出。“一套拳”:客户经营打法通过一横一纵两大维度实现全面覆盖。“横”是指面向头部大型客户横向整合前中后台资源,通过专属服务团队输出高度定制化的综合服务解决方案。“纵”是指面向数量庞大的中长尾客户,依托数据驱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在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识别高潜客户,捕捉“蜕变”关键节点,进而通过数字渠道对客户实现远程覆盖,提供行业专精,成长阶段适配的配套服务,实现做深做牢。科学方法:打造“主办银行”经营能力体系德勤管理咨询近年紧密参与银行对公业务转型前沿实践,凝结出一套紧贴国内银行业发展特点的“主办银行”经营能力体系框架,即通过“行业驱动高质量获客”、“

221、深挖集群综合价值”、“绑定客户长周期经营”推动银行对公业务的体系化转型。主办银行经营密码图1:“主办银行”经营能力体系框架 行业驱动高质量获客行业研究精细化以做到专业专注深挖集群综合价值客户经营综合化以做到多管齐下绑定客户长周期经营产品服务定制化以做到占据心智84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行业研究专业化:通过精研、吃透各细分行业,体系化、穿透式地洞悉不同行业的企业客户特征及其特定经营场景下的金融需求,从而指引高匹配度产品的研创及高转化率营销策略的输出。客户经营综合化:打破传统银行的部门间、分行间的经营壁垒,以整个银行为经营单位为大型企业提供综合化的服务支持,实现从企业总部到各地分支机构的

222、全覆盖。同时,从过去“经营单一客户”,转为从企业产业链、投资链的全局视角,覆盖与企业有着生产、交易等关系的各类相关企业。银行通过金融服务深度参与这些关联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通过经营、交易、投资等高价值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踩准企业的经营脉搏,最终建立起更强的客户粘性,挖掘更全面的客户价值。产品服务定制化:对于头部大型企业客户,通过原子化产品1体系的建立,实现分布式、模块化的产品敏捷组合模式,输出高度定制化的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对于中长尾客户,基于“企业生命周期+银企关系生命周期”双维管理架构,识别不同阶段的企业所面临的不同经营发展场景,提供有针对性和连续性的行业专属服务方案。作者尤忠彬德勤管理咨询中

223、国银行及资本市场行业主管合伙人电话:+86 21 2316 6172电子邮件:王凯德勤管理咨询中国总监电话:+86 571 8972 7788电子邮件:刘灏德勤管理咨询中国咨询顾问电话:+86 10 8520 7260电子邮件:近年来,银行对公业务经营形势愈发严峻,但也恰恰是这样的特殊历史时期,为银行打开了沉下心来打磨内功的历史窗口。不管是期望打破行业竞争格局的“挑战者”银行,还是力图保持竞争优势的“守成者”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绝非“小打小闹”、“单点突破”就可以轻易实现的。真正的转型需要银行自上而下推动经营理念、组织机制、战术打法、基础设施的全面革新。FPA不是一个简单的考核指标,背后体现了

224、领先银行因时而动,回归客户服务初心,力争成为客户“主办银行”的经营理念转型。银行和客户之间长期稳定关系的构建重新回到了银行对公业务经营的核心位置。当行业度过漫漫长夜,迎来柳暗花明的时候,率先在这一机遇窗口期完成转型升级的银行将获得跨代际的降维打击能力,从而在新一轮的竞争浪潮中脱颖而出。1:指数量庞大的、单个产品功能单一的、可进行组件式组合的小颗粒度产品85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2.政府引导基金的数智化转型:从“以地招商”到“以资招商”从“以地招商”到“以资招商”21世纪已经步入第三个十年,各地政府为了实现产业升级,在招商引资的策略上越发多元化。受限于土地储备、产业转型等因素,地方政府

225、除了提供土地、税收等直接政策优惠之外,已经普遍采取了成立政府引导基金的方式,以吸引社会资本、推动产业迭代。政府引导基金的本质仍是私募基金,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在组织形式上,普遍采用GP/LP的合伙制模式,由市场化和专业化的基金管理人运营基金;2.在资金路径上,以政府部门、国有企业作为LP出资主体;3.在融资模式上,则以政府部门的财政资金的公共预算,或国有资本的经营预算作为投资款;4.在投资策略上,通常针对特定产业的非上市公司,尤其是需要资金进行产业升级的行业,偏好进行长期投资项目。早在2005年,国内已出台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政府可以设立创业引导基金的政策。而在2015年,财政部发布了

226、政府投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正式进入引导基金元年,各地政府的产业引导基金快速发展,方兴未艾。根据市场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3月,国内共设立政府引导基金2,004只,基金目标规模约人民币12.62万亿元,已认缴规模约人民币6.28万亿元。机遇和挑战:从“遍地开花”到“精耕细作”引导基金的机遇和优势私募基金作为金融市场久经检验的工具,在进入引导基金元年后便受到各地政府热捧,而设立基金的主体已从最初的国家级,下沉到如今的地市级甚至区县级别,实现了引导基金的遍地开花。部分优秀的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如合肥政府牵头的一系列引导基金,已先后投资和培育出了京东方、科大讯飞等成功项目,并且还通过引导基金,将新能源

227、汽车行业独角兽蔚来汽车的总部引入合肥,取得了巨大的财务投资回报的同时,也实现了地方产业的升级。由于政府天然的信用背书和财政预算作为杠杆的资金支持,政府引导基金也受到了各类企业的欢迎。综合来看,政府引导基金对企业进行私募股权投资,通常具备如下优势:1.通过股权投资协助企业降低资产负债率;2.基金的投资期限和存续期限较长,留给被投项目足够的孵化和成长时间;3.政府引导基金一般是纯财务投资人,不参与或较少干预企业的运营,企业拥有足够的自主空间。86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引导基金的挑战和限制随着引导基金在各级政府遍地开花,引导基金的市场规模也迅速膨胀。2021年新设立政府引导基金115支,同

228、比上升2.7%,目标规模约人民币6,613.62亿元,同比上升7.0%;已认缴规模约人民币3,831.95亿元,同比下降11.0%。图1:截至2021年末中国政府引导基金设立情况分布注:数据来源于清科研究中心2021年政府引导基金数据盘点基金优化整合在即11:清科研究中心2021年政府引导基金数据盘点基金优化整合在即https:/ 伴随着迅速膨胀的市场规模,引导基金自身的不足和所面临的挑战也被市场的显微镜成倍地放大,市场化基金管理人对引导基金的运营,在该等制约下也成了“带着镣铐跳舞”: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高速发展的引导基金,在带来资本市场的一场场盛筵时,也给地方政府和基金管理机构的绩效考核工作带

229、来了不小的压力。2020年,财政部正式出台关于加强政府投资基金管理提高财政出资效益的通知,要求对政府引导基金实施全过程的绩效管理,包括事前绩效评估、开展绩效监控,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基金存续和计提管理费的重要依据。目前,政府引导基金的绩效考核体系一般包括分级指标、指标权重和评分标准三部分,而各级指标、各类权重和诸多标准加总后,往往会产生巨量的数据。传统的基金绩效管理工具通常处理的数量较小,难以适应当下万亿级引导基金绩效考核大市场的高强度需求,在某种程度上更是降低了引导基金绩效评价工作的效率。单位:人民币亿元917.49 653.58 385.07 3,311.93 16,519.37 37,7

230、95.52 25,918.13 14,332.55 10,294.91 6,183.79 6,613.62 416.14 274.36 278.66 1,939.10 9,002.09 17,885.68 9,666.95 5,836.08 4,306.18 3,831.95 4952785005006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20000202021目标规模认缴规模基金数量7,102.00

231、87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投资决策流程仍待规范和完善引导基金的投资期限和存续期限均较长,通常会跨越两届政府。由于市场的波动、政策的变动和人员的流动等客观因素,引导基金对基金管理流程的衔接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不同两届政府或不同领导班子下的引导基金及其子基金,需要维持基金投资策略和基金决策流程的稳定性。因此,引导基金及其子基金通常需要建立一套数字化的、智能化的决策流程和项目管理系统,以凸显政府对基金的引导功能,便于政府主管部门全过程参与和监督引导基金的项目立项评估、尽职调查、投资决策和风险控制。对信息披露、资金监管和项目管理需要透明除受限于普通私募基金在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和资管新

232、规下的信息披露义务外,引导基金通常承担着更严格的信息披露义务。政府部门或国有资本以其本质上是公共预算的资金作为杠杆,拉动了引导基金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对资金的使用和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导基金的管理人,需要定期按照使用公共预算的标准向政府部门提供基金的预算、核算及各类资金运行报告,以便作为出资人的政府部门、国有资本实现对引导基金的资金监管。返投比例对项目投资和管理带来压力部分引导基金的地方政府部门、国有资本出资人,通常会对引导基金的GP和基金管理人提出一定金额的反投要求,即:在引导基金在向子基金出资后,子基金需要按引导基金的要求将一定的金额投入指定地区或行业,且该等目标地区一般为引导基金所在地

233、。该等返投安排的设计,有时会影响基金管理人的项目筛选、投资策略和投资节奏,限制了其按照其市场经验进行投资的发挥。通常,私募基金在投资期内会投出几十甚至上百个项目,而每个项目公司的注册地点、经营范围和市场区位等因素不同,都会导致返投的认定标准不同,从而影响引导基金的返投项目比例不同。因此引导基金及其子基金,需要对其投资的全部企业、及该等企业下的各个法人实体进行数字化处理和统计,全流程掌握该等项目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具体财务指标和业务数据,以精确匹配和对标引导基金在返投比例要求中达成的针对返投主体、返投范围和返投计入等安排。引导基金的精细化操作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2021

234、年1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信息化进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是顺应新发展阶段形势变化、抢抓信息革命机遇、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受限于前述的事项,引导基金在经历遍地开花的高速膨胀发展时期后,也逐渐进入了存量优化的阶段,对引导基金“精耕细作”的精细化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

235、导基金的市场规模,决定这个行业的下限;而引导基金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则决定了其未来的上限。市场既需要规模化、持续化的资金支持,也要求机构有能力、监管有抓手。而各类型数字化的工具,正当其时的为引导基金提供了以上挑战的解决方案。8788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世界领先资产管理公司的数智化运营模式举例:从“管理赋能”到“数智赋能”面对挑战,各政府引导基金管理机构在逐步完善自身管理体系的同时,对以管理赋能为核心目标向以数智赋能转变的期待日益迫切,希望通过高效的数字化手段减少管理成本,提升投资决策效率。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

236、过程,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也已纷纷加快数字化转型战略布局。客观来说,国外先进投资管理机构在数字化领域的布局已经大幅领先国内同行:Two Six Capital是率先在私募股权投资中使用数据科学的公司之一,该公司擅长使用大规模的、基于云的技术在短时间内处理大数据集,这种能力使其及时洞察投资组合公司中每天发生的事情,尤其在投资决策时间非常有限的商业调查阶段具有显著优势。欧洲顶尖的私募股权投资管理公司EQT也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推动工作方式向云计算辅助转变。它还创建了一个名为Motherbrain的高级系统,该系统通过筛选大型数据集来寻找可能的投资机会。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为了更好的支持TPM(T

237、otal Portfolio Management)的战略发展,搭建了内部的大数据平台,一方面为公司整体TPM的投资策略执行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和决策指引,另一方面各个部门可以在TPM的投资策略基础上灵活调整实操层面的投资决策,从而更好的优化投资组合,有效提高投资回报。贝莱德(BlackRock)是世界顶级资产管理和金融科技公司,其直接管理资产规模约为5万亿美元。与传统依赖于投资经理的资管公司不同,贝莱德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其自主开发的“阿拉丁”风控平台。“阿拉丁”平台基于海量数据,构建各类金融模型,对接入其中的各类金融资产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监测、提供风险解决方案。当前,国内的政策

238、和技术环境已日趋稳定和成熟,部分市场化管理机构已经在数字化道路上践行多年并对国外先进同行形成追赶之势。政府类引导基金也应尽快弥补因行业爆发式发展所造成的数字化管理短板,以流程优化为起点、以“大数据+云”为支撑,组建优秀的数字化团队,统筹布局,加强加快数字化应用体系的搭建和落地。作者王绚德勤中国财务咨询合伙人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投资管理数字化主管合伙人电话:+86 21 6141 2170电子邮件:娄贞欢德勤中国财务咨询 副总监电话:+86 10 8512 4003电子邮件:n王茹德勤中国财务咨询 经理电话:+86 10 8534 2046电子邮件:89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3.银行环境

239、和社会风险管理实践与建议商业银行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是规避环境和社会风险带给其资产、声誉等损失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和手段。自2012年起,一系列监管文件政策的出台,推动绿色金融以及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受到越来越多银行的重视。我国商业银行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现状和管理能力近年来有了较大的变化及提升,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银行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背景发展历程金融机构对于信贷投资的决策可能会引导资金流向污染产业,造成间接污染,甚至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反之,环境问题的爆发也可能会危及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益,对其信誉及财务表现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上发生了著名的“六大环境污染事件(马斯河谷事件

240、、多诺拉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水俣病事件)”后,九十年代起,国际社会开始期望金融机构为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国际金融公司(IFC)于1998年发布了环境和社会审查程序与信息披露程序,为后续金融机构环境和社会风险的管理奠定了理论及框架基础。在IFC、世界银行的带动和推动下,有关金融机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ESRM)的监管政策、信息披露的框架及其指南逐步完善。2003年IFC联合花旗银行、荷兰银行等10 家银行提出赤道原则,成为金融机构识别、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环境风险时可自愿遵守的一套标准。赤道原则列举了赤道银行进行投资决策时需依据的特别条款和原则,构建了一套

241、确定、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环境和社会风险的管理框架。2006年和2012年,IFC分别更新和发布了环境和社会绩效标准以及配套的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与污染防治手册,为银行如何识别风险和影响提供指导,帮助银行以可持续的经营方式避免、缓解、管理风险和影响。时至今日,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逐渐成为国际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90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图1: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国际监管政策及行业要求1998国际金融公司(IFC)1998年1月IFC发布了环境和社会审查程序与信息披露程序,并同时发布了指南说明。2006IFC发布了环境和社会绩效标准以及配套的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与污染防治手

242、册,旨在为银行如何识别风险和影响提供指导,帮助银行以可持续的营商方式避免、缓解、管理风险和影响。2017气候变化相关财务信息披露指南工作小组(TCFD)TCFD公布了其关于披露的全面建议-建议的重点是治理、战略、风险管理以及用于评估和管理此类气候相关风险的指标和目标。2019UNEP FI负责任银行原则发布,旨在鼓励并指导银行,将其业务发展战略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巴黎协定相结合,引导银行业将气候变化和其他环境挑战的相关风险纳入考虑,为银行业实现负责任发展提供衡量标准和远景目标,帮助银行业在应对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受益。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环境计划署“金融倡议”(UNEP FI

243、)1992年UNEP FI成立,督促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并发布银行界关于环境可持续的声明,1995年扩展到保险和再保险机构。2003IFC等2003年IFC联合花旗银行、荷兰银行等 10 家银行提出赤道原则,成为金融机构识别、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环境风险时可自愿遵守的一套标准。赤道原则列举了赤道银行进行投资决策时需依据的特别条款和原则,构建了一套确定、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环境和社会风险的管理框架。2012IFC更新了环境和社会绩效标准,并将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更新到8个大类72个行业,绩效标准与指南为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提供了项目评估指南。2018世界银行环境和社会框架(ESF)已经正式生效。自20

244、18年10月1日起,环境和社会框架适用于世界银行所有新的投资项目融资。相比之前的环境社会政策程序,新的ESF广泛而系统性地涵盖了环境和社会风险。它在诸如透明度、不歧视、公众参与以及问责制,包括地位作用得到扩展的申诉机制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使世行环境和社会保护工作与其他发展机构更加密切地协调起来。2020-2021各国自主贡献目标(NDC)更新2020年开始,欧盟、中国、日本、韩国等国际陆续宣布21世纪中叶左右实现“碳中和”。欧盟绿色协议议案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成立,“净零排放银行业联盟共吸引了全球43家大型银行机构参与其中。91激流勇进 曙

245、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图2:中国金融机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政策法规沿革对于中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系统而言,银行信贷业务的绿色化或绿色信贷是金融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2012年,原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印发绿色信贷指引的通知,以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以绿色信贷为抓手,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有效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随后于2014年印发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通过统计报表、关键评价指标、自评价报告,监管部门可以较为全面地跟踪监测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绿色信贷的进展情况和效果,为后续绿色银行评级提供了依据和基础。2022年6月1日,中国银保监会出台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从组织管理

246、、政策制度及能力建设、投融资流程管理、内控管理与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五个方面,强化绿色金融政策的指导性、拓宽绿色金融政策的覆盖面并且提升绿色金融政策的有效性。同时明确提出银行保险机构应当有效识别、监测、防控业务活动中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将环境、社会、治理要求纳入管理流程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信息披露和与利益相关者的交流互动,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和流程管理。2012关于印发绿色信贷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24号)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于2012年2月颁布实施了绿色信贷指引,要求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信贷,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支持,防范

247、环境和社会风险,提升自身的环境和社会表现。2016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推动银行业自律组织逐步建立银行绿色评价机制。明确评价指标设计、评价工作的组织流程及评价结果的合理运用,通过银行绿色评价机制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做好环境风险管理。提升机构投资者对所投资资产涉及的环境风险和碳排放的分析能力,就环境和气候因素对机构投资者的影响开展压力测试。2021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本文件提供了金融机构在环境信息披露过程中遵循的原则、披露的形式、内容要素以及各要素的原则要求。2007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银监发200783号)授信管理规定银行业金

248、融机构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对境内企业在国外投资建设的项目是否遵循国际融资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进行评估;加强项目授信的分类管理,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将其分为三类;可要求建设单位对项目投保环境责任险。2014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银监办发2014186号)在宏观经济压力测试、行业压力测试中,将环境和社会风险作为重要的风险驱动因素;针对高环境风险、社会风险行业计提特种准备。建立健全客户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内部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在客户发生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事件时,应及时采取相关的风险处置措施,并就该事件可能对银行机构造成的影响向监管部门报告。2017“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环国

249、际201765号)提出要引导投资决策绿色化,在“一带一路”和其他对外投资项目中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使用绿色债券等绿色融资工具筹集资金;并提出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并使用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等工具开展环境风险管理。2021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银保监发202215号提出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防范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提升自身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92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激励约束机制金融机构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 对外披露环境、社

250、会和治理风险管理政策、原则、行业标准核心驱动力驱动银行实施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的主要因素包括如下三个方面。首先,金融机构对于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的考量更多来自政府、社会等外部的要求和压力。政府已经逐渐意识到银行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一些国家对金融机构设立一定程度的环境责任,如美国的超级基金法,在一定情况下会追究对污染者提供融资支持的银行的环境责任。庞大的非政府组织、多元化利益相关方对于金融机构政策及经营的可持续性非常关注,通过定期跟踪甚至提出了具体改进建议;银行的利益相关者对金融机构加强环境社会风险也提出很高期望。第二,银行逐渐意识到不良的环境与社会表现会引起借款人的盈利能力下降,并最终危及债务安全

251、,增加借款人偿还债务的风险。第三,环境社会风险管理成为金融机构差异化经营的优势和亮点。国外金融业起步较早,目前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竞争十分激烈。金融机构需要培养和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在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在考虑环境社会风险对其财务或声誉影响的同时,挖掘环境社会相关的产品服务商机。银行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定义及内涵定义解析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客户及其重要关联方在建设、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给环境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及相关风险,包括与耗能、污染、土地、健康、安全、移民安置、生态保护、气候变化等有关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商业银行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是银行从利益最大化出发,为规避环境和社会风险

252、带给其资产、声誉等的损失,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和手段。将环境和社会风险视为交易风险评估流程的一部分,将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总体风险敞口,并有利于其长期财务可行性。管理框架德勤参考TCFD风险指南、IFC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系统,结合过往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经验以及对其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的理解,总结出了如下银行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及机制框架,涵盖战略、政策、组织保障、管理程序、管理工具、激励约束、对外信息披露以及能力建设八个部分。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程序应充分纳入银行现有的业务流程、风险管理流程中,并进行有效整合。图3: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及机制框架程序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战略战略激励约束能力

253、建设报告政策 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 专业团队或人员评估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交易筛选分类管理授信调查及审批评估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名单制管理设定准入条件差异化的合约条款或定价监测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动态监控客户/被投资者的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管理客户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不合规行为组织保障工具行业风险清单、行业调查指引、信息系统等93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国内银行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德勤绿色金融团队通过筛选分析,选取了国内20余家在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较为领先的银行,通过公开渠道(银行年报、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环境信息披露报告、银行官方网站和公开媒体

254、报道等)获取有关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信息,从战略、政策规范、组织保障、管理程序、管理工具、激励约束机制、对外信息披露以及能力建设八个维度进行分析。随着国际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的体系和方法工具不断引入到中国,先进的商业银行开始逐步将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内嵌入信贷管理流程以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越来越多的国内银行加入赤道原则、TCFD等国际倡议,正在逐步与国际先进实践缩小差距。但同时,国内商业银行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提升。缺少明确的战略规划部分银行在绿色金融发展战略中对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有所提及,但针对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战略定位、目标、发展策略等内容仍不够明确,部分银行尚未制定环境和

255、社会风险管理相关战略。管理组织体系需完善已有部分银行构建了环境和社会风险组织架构,明确了“治理层-高管层-执行层”相关的职责,部分银行已设立专职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部门或由绿色金融管理部门作为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的统筹管理部门。但是大部分商业银行还未明确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的职责分工,未设置相关管理人员。大部分商业银行内部未配备专业团队,对一些环境和社会风险敏感的行业或专业性较强的行业,无法有效识别风险。缺乏有效的管理或操作工具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涉及诸多专业学科,包括金融、环境、社会、风险管理等,对银行一线客户经理、授信管理部门、风险部门等均提出非常高的要求,依靠开展培训的方式不能快速帮助各级人员

256、提高相关知识和技能,建议开发、建立多种操作工作或管理工具。缺乏环境和社会风险数据库银行所关注的环境和社会风险数据均来源于银行外部,来源于客户自身、国家和地方相关监管部门,以及客户的利益相关方等。风险数据来源丰富且均为银行外部信息源,所以银行及时、准确获取风险相关信息存在很大难度。目前缺乏为银行提供较全面的环境和社会风险信息数据库、数据平台等信息系统。风险无法得到有效计量当前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工具介于人为经验判断到标准化评估的过渡阶段,由于一些基础数据的缺乏,以及模型技术无法得以应用,环境和社会风险识别与评估的条件不成熟,使得风险难以进行可靠地计量,国内银行距离风险评估的标准化、数据化和系统化仍

257、存在一定差距。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对标银行中仅有极少银行将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纳入内控合规检查范围、定期的内部审计、绩效考核体系中,应加强此方面建设以促进相关风险管理意识的提高及管理措施的落地。信息披露不完善大部分银行有关环境和社会风险的披露内容还较为简单,披露内容尚不全面,有待进一步丰富及完善。同时,披露结构应该更加体系化,包括自上而下的战略制定,落地实施的具体流程、管理措施,以及能力建设情况等进行完整的披露。94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提升建议针对商业银行目前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德勤绿色金融服务团队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工作:1.加强环境和社会风险顶

258、层设计,明确发展战略、组织管理及政策规范 银行应加强对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视,识别和评估本行所面临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并将其上升至战略高度,建立组织管理体系,配备专职人员管理,与专业第三方机构进行合作,并制定配套的政策制度文件。2.完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流程,使其与业务流程紧密融合 银行应按照制定的管理制度文件,加强对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全流程管控,各部门在贷前、贷中、贷后各环节协同把关。同时,在银行内部建立健全环境和社会风险问责制,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开展自评价,评估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的实施情况。3.开发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工具及系统,支持有效落地管理措施 银行应

259、加大资金投入,寻求与外部专家如行业协会、监管机构、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学术机构、专业咨询公司等的合作,构建有效支持一线业务人员、中台管理部门高效分析、识别环境与社会风险的工具。同时加大信息系统研发力度,利用金融科技赋能环境和社会风险的管理。4.进一步明确披露协同性、信息公开性和披露框架的一致性 建议相关部委或监管机构充分调研环境和社会风险披露的重点、难点和障碍,对标成熟的国际环境信息、气候风险等信息披露框架,尽可能使披露框架保持一致,使披露方式、披露频率具有协同性,以免因披露要求差异过大,给银行带来较大的信息披露工作压力。5.适时推动建立统一的环境和社会风险数据库 建议相关部委或监管机构通力

260、合作,并以政府主导方式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共同设计、开发适用于银行使用的环境和社会风险数据库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帮助银行及时、准确的获取相关环境和社会风险信息。作者谢安德勤中国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服务主管合伙人电话:+86 10 8520 7313电子邮件:顾玲德勤中国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服务合伙人电话:+86 10 8512 5340电子邮件:米晶德勤中国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服务经理电话:86 10 8512 5696电子邮件:95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4.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的银行业气候风险管理为加强应对气候相关风险的国际合作,2015年187国政府共同签署了巴黎气候协定(Paris

261、 Agreement on climate change),致力于遏制全球气候变暖、降低气候变暖引发的气候相关风险的发生频率。荷兰中央银行率先将气候风险纳入了风险管理范畴,并于2018年率先发布气候压力测试报告。英国央行和欧盟诸多国家的央行也不断优化短期和长期的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体系。中国也逐步加强了对气候变化和气候风险的重视程度。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30 60”目标。中共中央“十四五”规划目标中也强调了降低碳排放强度、绿色低碳发展等要求。考虑到气候风险的长期性、全局性、结构性等特点,传统单一风险评估和监测的方法将难以适用。为更好地对气候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金融机构

262、需认真思考如何从全面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和管理。此举不单是为应对气候风险引发的信用、市场等风险的影响,也从整体上提升了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减少监管压力。96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气候风险监管要求及动态目前在国家绿色环保低碳发展的战略部署指导下,中国对于气候风险管理及压力测试工作建设高度重视。结合国际先进实践做法,我国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从治理、数据、能源排放计算以及气候压力测试、披露等环节做出一系列规划,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金融机构可持续金融管理的转型。2020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设立绿

263、色金融事业部、绿色分(支)行等方式,提升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2021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人民银行邀请国内20余家主要银行参与的气候风险敏感性压力测试,通过测算高碳排企业面临的风险,评估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转型对银行体系的潜在影响。2021年1月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并将能源排放纳入计量和管理范畴。2022年3月六大国有银行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其中包含了按TCFD和GRI标准进行自身评价的内容,以及按TCFD建议构建完善的治理架构。2020年6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绿色融资统计制度有关工作的通知,首次增加了气候相关融资的官方统计数据,进一步提升了对气候风险

264、信息监测的关注度。2021年11月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气候信息披露指引,旨在为促进上市公司遵守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的建议提供实用指引,并按照相关建议做出汇报。2021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金融体系要做好气候风险管理,用好压力测试这个气候风险“监测器”和“仪表盘”,合理把握“立”与“破”的节奏和力度。治理相关图例能源排放计算信息披露数据相关气候风险压力测试97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全面风险视角下的气候风险管理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气候风险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将导致信用、市场、流动性、声誉、国别等各类风险并行发生,这样的影响在未来会愈发明显。金融

265、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需要高度重视气候风险管理,加强对气候风险的了解和认识,并将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充分考虑气候风险与各类风险的关联和传导路径,建立完善气候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或缓释、报告等全流程管理机制,并在金融机构内形成多部门,多层级深入协作模式。气候风险治理体系建设G20的金融稳定委员会(FSB)于2015年组建了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提出了对于公司气候相关风险披露内容的建议,使企业能够有效评估自身治理架构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同时加深监管机构以及投资者对企业目前面临的气候风险和应对情况的了解。德勤参考这些内容及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可持续发展标准(GRI Stan

266、dards)的披露标准,结合国际和国内领先银行的主流做法,提出构建气候风险治理架构的建议。图1:气候风险治理架构全面风险视角下的气候风险管理全面风险治理体系全面风险管理政策体系气候风险管理规划目标气候风险计量(压力测试)审议议题 指导工作 听取报告 设置气候风险委员会 定期报告 执行工作 定期报告 董事会资本充足率不良率调整减值拨备风险预警组合管理风险准入风险大类监管指标 基础应用业务策略高级应用通过气候风险压力测试,量化气候风险的影响物理 风险转型 风险海平面上升碳排放增加低碳业务转型风险细分业务发展策略行业政策规定气候风险管理措施数据标准与标准高管层资产价值营业收入监管合规管理架构股价声誉

267、风险识别专业团队全行风险偏好气候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治理架构管理应用风险监测气候风险预警体系气候风险计量气候风险信息披露数据管理作为基础IT系统作为支撑压力情景设置传导机制确立风险管理策略98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经济传导渠道在治理体系建设方面,通过在董事会和高管层层面设立专业委员会(如绿色金融委员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对全行气候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和指导。同时组建专业的绿色金融团队和气候风险管理团队,制定完善、细致的管理架构和政策体系来分析、应对环境、气候产生的风险,并细化在气候风险管理领域的工作职责。在此基础上,应做好气候风险管理三道防线的职责梳理和分工,将其作为金融机构重要风险进行长期

268、管理。在政策制度层面,应当将气候风险管理纳入到全行各个层面的政策制度中去。从目前国内外实践经验看应当包括如下几个维度:全行层面:将气候风险管理纳入到全行战略规划、风险偏好和业务发展计划之中,在全行风险管理目标中明确气候风险的管理目标和偏好。风险管理层面:将气候风险管理流程、工具作为常态化风险管理对象之一。例如将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作为全行压力测试模型管理内容之一;将气候风险分析管理流程和工具(如情景设计、碳排放计量、风险识别流程)纳入全行风险模型生命周期管理的一部分;同时在资本、减值、估值等领域应充分考虑气候风险所带来的影响。业务策略领域:将气候风险作为业务导向的核心要素之一,不仅在全行的信贷政策

269、、金融市场投向政策、额度管理、地区和行业发展计划中进行规划,同时根据气候风险量化结果,动态调整业务准入、额度管控等业务策略。数据系统领域:明确将气候风险管理所需数据和系统作为系统数据建设的重要因素,例如数据集市建设、压力测试系统建设、气候风险评估识别系统等基础建设。气候风险计量体系气候风险识别金融机构需要对过去一年中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识别,如是否有抵押物受损导致的本行贷款质量下降、是否有气候和环境风险事件导致本行债务违约概率上升、是否有低碳消费转型导致市场利率发生变化等。对气候和环境风险事件在时点上的事件描述,损失或违约类数据,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完整收集和整理,预先判断风险事件带来的后续影响是全

270、面风险管理的第一要务,这也要求金融机构内部多个部门形成气候风险识别意识,并在机构内形成完整的识别与记录标准化流程。图2:核心气候风险识别路径金融系统扩散环境与气候和经济反馈效应经济和金融系统反馈效应微观影响企业和家庭企业 恶劣天气导致的财产损失和业务中断 转型产生的搁浅资产和新增资本支出 需求和成本变化 法律责任(因未能缓解或应对风险而产生)家庭 收入损失(因天气干扰和健康 影响、劳动力市场摩擦而产生)财产损失(因恶劣天气而产生)或限制(因低碳政策而产生)引致成本增加并影响估值气候风险长期性(如气温、降水、农业生产力、海平面等)突发性(如热浪、洪水、旋风、山火等)宏观影响整个宏观经济 资本贬值

271、和投资增长 价格变动(因结构性变化和供给冲击而产生)生产力变化(因酷热、投资重点转移至风险缓解与应对、风险规避 增强而产生)劳动力市场摩擦(因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而产生)社会经济变化(因消费模式改变、人口流动、摩擦而产生)对国际贸易、政府收入、财政空间、产出、利率和汇率的影响信用风险 企业和家庭的违约行为 抵押物贬值市场风险 股票、固定收益、商品 等重新定价承保风险 保险损失增加 保险缺口扩大操作风险 供应链中断 被迫关闭厂房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需求增加 再融资风险99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此外,在风险和情景识别的过程,应当充分关注全球情景的本地适用性。在TCFD中有非常多的物理和转移风

272、险情景:在转型风险评估中需要充分考虑本国环境气候政策;在物理风险的评估中,针对全球性情景筛选过程,注重落地化的适配调整也是非常核心的内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落地化是需要根据银行自身客群的不同进行差异化配置的要素,绝非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体系。德勤在为不同金融机构对TCFD以及香港金融管理局进行物理情景梳理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组合分析筛选的方法,重点分析不同客户群体、行业属性和地区差异面对不同物理情景风险的适用性、影响方向以及适配的情景。首先通过对标准TCFD情景进行分析,从三个维度进行筛选是否为可量化的情景对象,是否适用于金融机构当前资产组合并具备合适的承压指标,是否具备可预测性或有权威

273、机构发布结果。其次,对于不可预测和量化的情景是否属于高概率发生,或将对某类资产组合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地区性灾难天气对于局部岛国地区或加工类企业的重大影响的评估。最后,对于具备适用性的情景进行下一轮行业组合分析,包括对于受压的资产组合和评估对象。德勤在为某金融机构设计物理情景过程中,针对TCFD情景库进行筛选后选定温度变化、降雨量和海平面上升三大类情景,并对其适用范围和计量方式进行明确(见表1)。表1:物理情景适配性分析物理气候情景(TCFD和HKMA)适用性全球 气温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典型浓度路径(“RCP”)8.5高排放情景,升温4-5C,符合减排政策无变化的情况无峰值

274、年无净零排放高,可直接勾稽行业指标或宏观指标IPCCRPC 6高排放至直接排放的情景,升温23.7C2080年无净零排放IPCCRCP 4.5直接排放情景。全球排放量在2040年达到峰值,此后迅速下降,直至2080年2040年无净零排放IPCCRCP 2.62100年前将升温限制至巴黎协定设定的2C目标2020年2070年海平面海平面上升0.32-0.55米21世纪中叶低暴雨极端降雨天数5天以上2040年适用部分行业日最高降雨量400毫米2050年100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气候风险计量气候风险计量主要是通过气候压力测试针对金融机构持有资产的实际交易对手展开分析。除了传统实践中的宏观

275、经济和组合传导的方式外,另一种常用的气候压力测试方案为气候风险路径传导法。路径传导法即根据金融机构客户所在高碳排行业根据其生产方式与产量不同确定其碳付费成本,并通过付费成本对财务表现的影响传导至银行对单笔债项金融资产减值或信用评级影响,进而确定银行的气候承压能力是否仍能满足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等监管要求。在整个压力测试过程中,德勤认为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模块的实施工作。核心模块一:碳排放量核算德勤认为,一个完善、准确的碳排量应该覆盖三个范围的碳计量体系,即通过单个企业碳排放量计算推广到整个行业维度的碳足迹捕捉。从而能够精确度量企业层面到组合层面的碳排放计量体系。下图是德勤

276、针对白酒生产类企业的碳足迹分析示例,通过对于上游行业信息收集和捕捉,提升对于此类企业的碳排放核算精度。核心模块二:情景-风险的压力测试传导机制针对气候风险的特点,通过建立宏观、中观和微观层层递进的压力测试框架,综合气候变化、政策导向、行业影响、企业影响等多个维度,将不同情景的配置层层传递到执行银行面临的“直观的”风险要素。图3:碳足迹分析方案为何需要考虑碳足迹?A股不强制要求企业对于范围三(间接排放)的披露温室气体核算体系披露范围存在可选择性范围一温室气体直接排放企业燃烧燃料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自有锅炉 自有车辆 化工生产 自由熔炉范围二温室气体间接排放有其他企业生产并由核算企业购入的电力

277、、热力和制冷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外购电力 外购蒸汽 外购热力 外购冷却范围三其他间接排放除范围一、范围二,由企业运作造成的间接排放,包括上下游排放 外购商品和服务 上游运输和分销 资本货物 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排放范围定义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定义活动上游行业高碳排行业化学肥料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生物化学农药及微生物农药化学农药谷物自来水生产和供应食品添加剂农作物种子白酒行业101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最终我们通过以下这条完整的“路径”实现从情景到风险的量化传导,帮助我们了解到银行在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并将其量化。图4:转型风险传导分析示例图5:传导路径分析选取驱动因子定量因子定

278、性因子碳排放配额和减碳交易机制未来10-20年资本、盈利能力、不良、违约、减值、信贷总量、债券价值变化情况产量数据行业标准 数据纳入重点 监测企业 名单每年减产 预测企业碳排放要求传导分析结果导出差异化压力情景轻度(考虑减碳)中度(考虑 负债端)重度反映为单个企业信用风险变化引起减值的变化情况预测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 成本收入 预测押品价值示例示例评级AAAAAABBB+BBBBBB-BB+BBBB-B+BCCCCCC客户 数AAA100.0%1367AA100.0%5219A100.0%12316BBB+54.77%45.23%6737BBB70.66%29.34%9272BBB-100.0%

279、4059BB+100.0%2426BB72.06%27.94%3665BB-100.0%1273B+100.0%1163步骤01步骤02步骤03步骤04步骤05碳排费用计量根据碳排企业实际产品产量估算碳排放量,并依照国家碳中和减产要求及逐年递增费用对碳排费用进行计量财务报表科目调整根据碳排企业逐年碳排费用成本调整逐年利润表,资产负债表I9减值计提调整根据逐年评级结果重新评估逐年债务人减值计提金额评级结果调整根据逐年更新后的财报依照银行内评模型重新获取债务人评级监管资本计量将资本净额扣除逐年新增计提的减值准备,重新评估核心一级,一级,资本充足率,不良率是否满足监管要求102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

280、点话题探讨核心模块三:深度和广度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德勤认为,为了更全面评估气候风险影响,应当是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进行量化和分析:从深度上看,对于时间序列不匹配或直接映射关系不充分(比如物理风险)的压力情景,可以通过纳入宏观经济评估模型或构建双时点动态模型(DTD)方式,将气候风险结合宏观经济影响因子纳入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中;从广度上看,需要进一步扩展气候压力测试的行业范围与碳足迹拓展,从传统的直接高排放行业例如火电、化工等扩展至餐饮、快消等行业以及这些行业上下游的碳排放合并考量,进行增强型碳足迹追踪式路径传导气候压力测试。气候风险监测对于气候风险的监测是非常复杂和需要持续追踪的一项工作。一方面在

281、应对转型风险方面,需要在业务过程当中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或了解可能的实时传导作用,例如高碳排客户在面临碳排放额度、碳核算方式、生产技术变革、环保标准改变等要素发生改变之时,及时更新气候风险计量结果。另一方面,对于突发性的物理风险监测,则需要银行建立更为全面智能化气候风险预警体系,该体系应更加偏重于气候风险事件捕捉,需要形成更敏感的触发机制,通过针对重大气候事件(例如更快的温度上升趋势或特定地区的重大灾害性事件)的预警和分析,调整相关指标在气候压力测试的情景设定和传导方式,从而及时评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气候风险数据管理数据及系统是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的基础。德勤建议金融机构将客户基本信息、生产规

282、模、生产方式、利润模式、财务数据、抵质押信息和环保披露等作为内部数据积累,同时收集气候风险事件数据,碳交易价格,碳汇交易价格,宏观市场数据等外部数据。在数据收集积累的基础上,银行可以开展对数据的深度挖掘,通过系统化的方式结合数字化技术以解决公开数据收集处理问题。德勤在全球多次协助多家金融机构基于数据集市开展自主的气候趋势分析,分行业分地区的气候损失数据分析,不同行业碳足迹分析等基础数据分析工作,积累大量的气候、环境等可视化数据模型,形成了更为高效的气候风险数据库。图6:气候风险数据管理方案财务数据碳价信息 多维度的外部数据能够提升气候压力测试的精细度 可作为内部财务数据的重要补充碳排放交易价格

283、气候信息气温变化趋势灾害发生频率及损失情况宏观市场信息劳动力市场摩擦情况消费者偏好信息消费者低碳消费意愿度转型导致成本增加情况环保披露生产数据非财务数据碳排放量环保处罚外部数据来源内部数据外部数据维度一维度二指标名称103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气候风险管理应用将风险计量结果运用到银行的日常管理是气候压力测试的最终目的。目前针对气候风险的压力测试包括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两大类。金融机构针对两大类风险维度采取不同压力测试方式能够量化评估不同地区、行业、单一客户在面对不同情景下所造成的损失或风险变化,进而对银行的组合管理、资本充足率、减值准备、不良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客户评级和风险缓释等方

284、面产生冲击。德勤认为如同任何风险管理工具的应用一样,气候风险管理也可以分为立足于管理监管指标的基础应用和投入业务决策及风险偏好的高级应用。监管和经营指标管理的核心应用在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结果应当首先应用于全行层面和组合层面资本充足率、不良率、减值准备、利润变化及银行等核心监管指标。通过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结果传导至核心监管指标,及时识别在核心监管指标层面的影响,从而通过合理的业务策略导向、风险管理手段,做好气候风险对全行及组合层面负面影响的应对措施,确保银行健康的运行。同时对于受到气候风险影响较大行业、地区、产品和客户,银行应及早采取风险缓释措施,避免因气候风险本身的上升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业务决策和

285、风险管理的高级应用在全行层面应用的基础上,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可以更多参与到日常业务和风险管理决策之中。如上所述,除了组合层面,气候压力测试可以具象至单一客户单一债项。其中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的发生可能会造成单个客户的评级变动、减值准备变化、经济资本和RAROC的评价、授信额度变化以及抵质押物的变化、金融产品估值变化等。气候压力测试的结果也会根据不同情景和严重程度反应债务人或债项的气候风险承压能力。完善的气候风险压力测试能够对上述风险的发生和结果进行预测,在日常业务风险管理中提前做好决策,整个决策体系既包括了针对个体或某个组合在投贷前进行的准入和额度的把控,同时也包括对贷后风险缓释及公允价值变动的监

286、控和投贷后管理策略及预警。图7:气候风险披露的核心模块治理该组织针对气候相关风险与机遇的治理风险管理组织鉴别、评估和管理气候相关风险的流程策略气候相关风险与机会对于组织的业务、策略和财务规划的实际和潜在冲击目标和指标用以评估和管理与气候相关风险与机会的目标和指标气候风险管理信息披露TCFD采用整体方法,建议围绕四个类别构建与气候相关的披露:治理,策略,风险管理以及目标和指标。104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同业先进实践往往根据TCFD的披露标准,通过三个环节完成披露工作。一:确定重要议题及报告框架采取TCFD的方法,对重要的气候风险议题进行全面梳理,体现金融机构在环境、气候风险管理等方面

287、的影响议题以及对利益相关方的评估和决策有实质性影响的议题。根据评估确定的重要议题,在业务融合及信息披露框架方面提出建议,并就信息披露报告框架与管理层进行充分的讨论。二:明确机制,收集数据依据外部指南、参考同业先进实践,结合金融机构业务及自身运营管理特点,搭建信息披露报告的内容和指标体系。明确气候和环境风险管理信息披露工作组架构及沟通机制、气候和环境风险应对工作组架构及沟通机制、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工作职责、指标收集和报告编制流程及职责分工,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并固化工作机制。同时为了气候和环境风险管理信息披露报告与社会责任报告形成良好的协同相应,厘清气候和环境风险信息披露报告与社会责任报告编制过程

288、中的协同配合机制。通过高级管理层下发信息/数据收集表,收集所需要的各项信息。对于收集的信息/数据进行检查、校验,并与同业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三:报告编制及递交根据收集的信息资料,编制气候风险治理信息披露报告。编制的信息披露报告提交高级管理层进行多轮审核,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适当性。德勤的未来展望由于气候风险会对一系列风险造成系统性影响,因此各大银行及金融机构需要从全面风险管理的角度对气候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监控,并完善自身治理体系和对评估结果的应用体系,以降低气候风险对金融机构的冲击。然而,将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的路上势必存在诸多挑战,在治理体系建设、数据的收集与转换、气候风险因子的识别、气

289、候压力情景设置与模拟、气候风险传导路径识别、压力测试结果应用和持续披露工作等实际执行过程中会存在各种不确定性,这些挑战和难点要求金融机构必须将气候风险管理作为一项持续开展和不断提升的工作重点。可喜的是,在我们整体国策的引导下,无论是我们的监管机构还是金融机构从业者,都深刻认识到这项长期工作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正开始从基础出发,逐步建设完善的气候风险管理体系。积跬步以至千里,德勤始终坚信,随着我们现在积累每一个数据,开发的每一个模型,分析的每一个场景,都是将气候风险融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必经之路。未来我们的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将更加全面,不仅能积极应对气候风险带来的冲击,而且能够减少由气候

290、风险衍生的其他风险的影响。德勤也会在气候风险管理和绿色金融方面长期加大投资力度,陪伴中国金融业和社会更好地应对气候风险。作者吴洁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风险与合规服务主管合伙人电话:+86 21 6141 2237电子邮件:余基石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风险咨询总监电话:+86 21 2312 7030电子邮件:陶冶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风险咨询副总监电话:+86 21 2312 7233电子邮件:105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5.德勤金融服务业智能合规 之监管处罚智能分析平台(D.FINE)实践分享数字化浪潮下,银行内控合规管理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给银行内控合规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291、挑战中也蕴藏着无限的机遇。技术快速迭代、理念更新,快速的数字化进程裹挟着内控合规部门艰难前行,银行内控合规管理者面临着合规有效性不足、合规理念滞后、合规内控效率低、敏捷性不足,以及来自监管和治理层的更高期望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合格的内控合规管理者能够在挑战中识别并把握机遇,从而实现蜕变。本文旨在结合德勤在智能合规领域的前沿探索和产品创新,通过对智能合规架构的设计与解读、智能合规产品“金融监管处罚智能分析平台”(D.FINE)的介绍和案例分享,与诸位一同思考金融行业智能合规发展道路上的所得所感,探索如何在挑战中定位全新的合规内控管理目标和实现方式。智能合规转型设计及逻辑数据框架受新监管业态、新技术

292、发展、新业务市场包围裹挟的企业内控合规部门需要具备顺势而为、借力打力的基本思维和能力,思考合规内控管理如何更好地与新技术和数字化实现结合。基于此,德勤提出了智能化合规体系的整体设计方案基于德勤全球的“数据洞察”数字化转型方法论和大量企业合规数字化管理提升实践经验,形成的端到端合规数字化转型方法论。106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图1:智能合规数字化转型方法论数据支撑是智能合规实现的基本前提。德勤智能合规逻辑数据框架主要包括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两大部分。内部数据即内控合规主题数据,它区别于金融机构内一般的风险管理类数据。虽然两者间存在共性,但内部数据特点明显。从内部获取的角度看,内控合规类数

293、据体现在通过日常监督中的问题积累和经验沉淀对内部流程中风险的识别,是非常宝贵的内控合规主题数据资产。一般的风险管理类数据是基于不同上海品茶和流程现状逐步积累属于机构自己的黄金数据,具有较高的可信赖性,内控合规职能部门要建立对这部分数据资产的积累和保护。外部数据是内控合规管理活动中的有力补充和关键线索所在。目前,各类金融机构在外部数据诸如工商、司法、征信、舆情等都有着比较稳定可靠的外部数据供应,为业务开展提供了便利,加强了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但我们也注意到对于监管处罚数据,各家机构主要还是依赖于人工自行查找或日常被动收到此类信息,没有实现对监管处罚信息的系统性分析和风险信号的提炼。这是需要格外被

294、关注的。违规信息的精准提炼和分析,对机构快速进行自我“体检”是非常有效且精准的。合规管理数字化转型规划架构核心举措:合规管理数字化应用体系规划顶层设计:合规管理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变革执行:合规管理数字化转型实施规划识别企业合规管理面临的 挑战与机遇目标成果智慧合规技术应用规划数字化合规工作流程设计智能化合规预警平台规划合规风险识别模型和预警平台构建合规数字化持续创新机制合规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合规数字化机遇与优势分析合规数字化转型路线规划组织架构和职能定位变革团队人员能力模型变革合规管理体系制度变革合规价值文化理念变革合规考核激励机制变革客户行为与 意识发生变化合规影响力及价值提升各防线内控创新

295、协同对管理层合规检查需求的敏捷反应标准化、数字化合规项目执行专精的合规及风险预警人才库科技推动新业务、新产品层出不穷合规管理定位和职能范围不断外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越来越成熟外部监管改革日趋严格107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图2:智能合规逻辑数据框架图3:智能化合规四大保障基石智能合规的实现除了明确的框架和方法论,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的环境基础。我们识别智能合规四大保障基石,为智能合规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四大基石的稳固是智能合规多场景应用开花结果的土壤,需要高度的重视和科学的投入。数据作为智能化合规的基础,提供了风险合规分析结论的依据,囊括内外多源多类型数据,形成知识库。内控

296、专业人才队伍作为智能化合规的实操者,凭借对内控工作的专业度和对智能技术的敏感度,可以发挥智能内控系统的最大效率。智能技术是智能化合规的实现手段,全方位辅助内控人员高效、全面、精准地完成监管工作。业务部门作为智能化合规建设的目的,是内控工作成功的依托。内控管理闭环建设、内控场景搭建等工作都离不开业务部门的支持。数据应用数据价值导向分析 数据挖掘、建模与分析数据质量 与治理数据基础架构 与设施应用层价值层分析层数据层基础层内部数据制度流程风险点评价点积分问题库控制措施检查要点违规点损失库风险指标问责法律法规监管动态监管处罚媒体失信征信案件工商司法税务消费舆情外部数据大数据资源业务部门支持内控专业人

297、才智能 技术108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德勤智能合规实践产品D.FINE架构与功能基于智能合规逻辑数据框架,德勤实践D.FINE聚焦监管数据的获取、分析、加工、展示和报告等管理需求。日常工作中,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例,内控合规部门了解监管动态的主要信息来源是监管处罚动态,从处罚案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但系统性的监管处罚分析并不是合规专员岗位轻易能够实现的。针对这一痛点,智能合规首先要解决管理者的痛点问题就是帮助管理者精准、全面、及时、友好地展示海量的监管处罚分析成果,进可知其内在风险和影响范围,退可了解宏观全国监管态势。德勤智能合规架构首先帮助大家解决了这个痛点,推出了D.FINE金融监

298、管处罚智能分析平台。D.FINE对于监管机构及其他外部网站上所公开披露的处罚数据进行实时获取,基于处罚标签知识库和AI技术、自然语言分析及数据分析等智能技术处理后,实现完善监管处罚知识数字化体系、提前预知风险领域、快速识别处罚热点、提升内部风控工作效率等目标,形成智能合规体系下的监管处罚预警与分析功能模块,是企业智能合规建设的关键构成。图4:D.FINE 平台核心架构图D.FINE作为监管处罚数据的分析平台,能够实现从平台管理、数据管理、报告管理到看板管理多方面的管控和拓展,满足管理者和企业合规内控专员对于监管数据的统计分析、报告以及信息探索。AI内核看板管理模块报告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平台管

299、理模块大数据分析爬虫工具NLP机器学习可视化分析中国银保监会官网被处罚对象名称处罚原因违法违规事实处罚时间违反条例处罚案由处罚类型银行性质职能领域监管机构类型外部数据处罚标签知识库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完善监管处罚 知识体系快速识别 处罚热点提前预知 风险领域提升内部风控 工作效率28,357条处罚72,410条处罚3,700条处罚系统模块108109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大数据分析爬虫工具自然语言处理图5:D.FINE 平台核心功能示例图图6:D.FINE 数据挖掘与分析示意图在技术实现层面,D.FINE实时捕捉来自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外管局的罚单信息,通过对罚单内容的结构化解析,

300、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罚单进行属性判定,从时间、区域、机构名称(含个人)、机构类型、涉及业务与领域、相关流程、处罚事由、相关法规等维度进行标签识别与分析。无论使用者从哪个视角需要对固定区间的罚单进行分析,都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分析图示和报告。具体实现过程请见图6。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审慎经营规则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银行业监督管理规定的处罚警告罚款规定核心功能模块监管公示信息技术支撑罚单信息分析罚单标签功能模块详情平台管理用户角色菜单权限数据权限报告配置记录查询处罚标签详情查询处罚趋势报告审核报告查阅报告查询报告下载关键指标区域分布职能领域处罚依据数据

301、管理报告管理看板管理文号银保监罚决字2020XX号被处罚 单位/人张三(时任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xx分行副行长)案由对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XX分行以下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违规为地方政府提供融资,接受地方政府担保或承诺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十一条、第四十八条处罚决定警告并处罚款5万元处罚日期2020年7月14日处罚日期单位:XX银行担保违反审慎经营规则政府机构相关融资110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D.FINE实践-2022年1-7月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处罚智能分析接下来,让我们进入实战。D.FINE德勤监管处罚智能分析平台近日对2022年1-7月的来自人民银行、银保监

302、会和外管局的全量罚单进行了全面解析。经过不完全统计和分析,2022年01月01日-2022年07月31日,监管机构共发出4,384张罚单,涉及353条法律法规,28类职能领域,处罚金额总量超过人民币15.33亿元。通过D.FINE 智能词云分析,结合罚单总量和金额,在1-7月的罚单中,从银行职能领域视角我们会发现与运营管理相关的处罚被敏锐地识别出来。大量的罚单究其背后的潜在原因和溯源,与运营管理相关的问题比较突出。需要说明的是,“运营管理”指的是银行大运营概念下的各类问题,不仅仅是一般银行内部运营管理部门职责范畴的问题。按罚单数量维度,从职能领域分析,运营管理、信贷业务与管理、员工违规操作、分

303、支机构管理等领域问题在过去的7个月中占比领先。图7:D.FINE 系统示例1图8:D.FINE 系统示例2111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进一步思考我们还需要哪些分析,如果我们需要了解上一个月(2022年7月)披露的各个领域处罚分布是如何的,我们可以查阅职能领域月度分布,它帮助我们直观地了解在过去的一个月,全部领域的处罚是在数量和金额上是如何分布的,这对管理者有着极佳的参考价值。智能词云带给我们一个确定时点的结果分布,而我们往往需要了解某个领域的监管处罚趋势。基于此,D.FINE实现基于职能和管理领域的处罚趋势分析,帮助大家了解单一领域或业务在一定时间内的处罚情况在数量和金额上如何波动。

304、图9:D.FINE 系统示例3图10:D.FINE 系统示例4112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D.FINE监管处罚热点聚焦分析与预警提示D.FINE透过海量历史数据和增量的实时数据分析,帮助我们剖析处罚事件背后潜在的问题根源。通过智能词云和趋势分析,结合过去7个月行业热点问题,我们从员工行为管控和关联交易管理两个领域深度分析,揭示问题和根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供参考。热点一:管不住的员工行为,银行如何应对逐年加强的金融监管处罚以及更为聚焦的金融处罚事由均体现出金融机构员工违法违规行为问题严峻。员工行为风险管理是数字经济时代下合规风险防范的核心挑战。近年来金融行业员工违法违规行为呈现出隐蔽性、

305、传染性、涉及范围广、影响力持续增长的态势。员工违规行为频发主要是由于:金融科技手段的不当使用增加风险隐蔽性,个别金融从业人员通过技术手段,利用线上化业务及场景,通过内外勾结等形式实施违法违规行为,导致了员工操作“变形”;金融产品多样化扩大风险传染性,层出不穷的金融衍生品加大了风险交叉传染的可能性,违规经营和高风险经营的风险提升。金融机构应聚焦数字时代员工违法违规行为实质,剖析行为风险根源,总结员工违法违规问题特征,夯实自身合规管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以员工行为风险管理为基础、以数据为驱动、以模型管理为手段、以行为价值为引导”,探索构建有效的员工行为价值管理体系。金融机构应建立全覆盖的风

306、险管理网络,建立普适的通用指标模型和聚焦专业纵深的异常行为指标模型,通过解析涉及员工的违法违规案件、审计及检查事件、各类风险事件及投诉事件等案例特征,结合业务流程与控制点,全方位刻画异常行为特征谱系,对员工行为风险暴露高的业务环节、岗位特征、员工特征进行指标化处理,构建异常行为指标库。并结合高风险场景,比如金融市场行为风险、职务职权行为风险等,建立异常行为管理模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探究数字经济时代新型金融服务、创新金融科技、新生代金融从业人员等多方面变革,剖析变革下金融机构数字化经营管理的改变,解析员工行为风险点的衍生成为构建合规风险防范新方案的第一步。德勤风险咨询观点德勤建议112113激

307、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热点二:隐藏的关联交易在哪里近年来,中央定调防范金融领域重大风险,做好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为避免商业银行股东利用股权关系及违规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转移公司资源、隐匿金融风险。监管机构通过出台政策制度、开展现场检查、上线监管系统等方式,发力银行业关联交易监管,避免出现股东隧道效应。银保监会对商业银行关联方的识别和认定、关联交易的管理和报送提出了更加严格的穿透式管理要求。关联交易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离不开关联交易系统的支持。随着银行业务及管理流程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关联交易管理方法与工具也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关联方的准确识别是关联交易管理的基础。部分银行因受银保

308、监会、证监会、上交所、香港联交所、国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等多个监管主体的约束,关联方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难以得到保障。如何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实现关联交易管理专业化、集约化、精细化转变成为了当下银行关联交易管理的热点话题。在关联方身份识别方面,通过系统建立每个关联方与对应监管口径的映射关系和计算规则,进行参数化处理,实现关联方身份在不同监管规则下的适应性和延展性。通过逐层建立关联关系图谱,一旦某个节点上的关联方信息发生变化,系统可以实现自动重新计算该关联方所有下层级关联方节点对应的监管口径,并推送至相关管理部门,及时提示发起关联方维护流程。此外,银行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发疑似关

309、联方识别的系统功能模块,通过引入外部工商数据信息,重点筛查股权结构和任职关系等因素,通过智能化手段排查疑似关联方,最大限度避免遗漏。图11:关联关系图谱示例德勤风险咨询观点德勤建议股权控制财务 控制关联 关系经营 控制数据资源AI技术企业股权穿透(外部数据)人力资源档案合同管理系统RPA知识图谱文本信息提取实际控制人AA 控制公司C1A 控制公司C2项目114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D.FINE关联交易风险提示:在关联交易管理方面,近年来监管密集出手,开展了大规模的商业银行关联交易管理合规现场检查,并对多家银行进行了通报或处罚。从风险暴露的机构维度来看,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是关联交

310、易违规处罚的重灾区。中小银行的管理规范化程度不足,在展业过程中对关联交易管理认识不够。同时,中小银行股东结构较为复杂,关联方与关联交易的识别存在技术困难,客观地加大了关联交易管理难度。从处罚和通报事由维度分析,银行未对关联企业实施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重大关联交易未按规定审批、关联方识别认定不准确、关联交易数据报送不及时等违规行为逐渐成为监管热点,近三年处罚金额逐年攀升,需给予关注。关联交易重要合规风险点:关联交易治理架构不健全,关联交易管理职责不清晰;关联方识别认定不准确,关联关系梳理不全面;未能有效识别关联交易;关联交易未按要求备案、审批、报告和披露;关联交易数据穿透不到位,数据报送不完整

311、。作者朱磊德勤中国风险咨询合伙人电话:+86 21 6141 1547电子邮件:汪健亚德勤中国风险咨询合伙人电话:+86 20 2831 1388电子邮件:陈磊德勤中国风险咨询总监电话:+86 10 8512 5434电子邮件:张健宇德勤中国风险咨询副总监电话:+86 21 2312 7008电子邮件:本文初步从智能合规转型的角度,结合德勤数字化技术在智能合规领域的实践分享,透过数字从专业角度去识别金融机构应予重点关注的问题和给出解决方案,后续还将发布系列文章从智能合规体系建设的更多角度,持续解读各项核心要素的作用、实践和未来。115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6.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管理

312、办法政策解读政策出台背景2014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发布了IFRS 9取代了IAS 39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给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金融资产减值使用预期信用损失法进行计量。2017年,财政部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一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称“新金融工具准则”或“新准则”),即“中国版”IFRS 9。2020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银行外部审计关于预期信用损失审计的补充说明对其实施的审计程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22年5月13日,中国银保监会正式发布银保监规202210号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办法(以下简称“

313、10号文”),为中国银行业预期信用损失法的管理、实施和监督检查提出了全面、系统且规范的指引和要求。图1:10号文出台的政策背景2014年2017年2020年2022年IFRS 9 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 9提出了经修订的金融资产分类和计量的要求,包括一个全新的用于计量减值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中国新金融工具 会计准则中国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与IFRS 9整体趋同银行外部审计关于预期信用损失审计的补充说明2020年12月,BASEL发布银行外部审计关于预期信用损失审计的补充说明,该说明旨在帮助商业银行的审计委员会监督有关预期信用损失的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办法2022年5月18

314、日,中国银保监会正式发布银保监规202210号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办法(以下简称10号文),该办法旨在推动商业银行提升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质量,有效识别信用风险,及时充足计提信用风险损失准备116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应用及治理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涉及管理层重大的主观判断和估计,因此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以及行业规范等方面对商业银行构成了新的挑战。此次银保监会发布的10号文构筑起我国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规范实施的制度体系,全面、系统且细致的规范了预期信用损失实施的内部控制机制和管理流程,商业银行的预期信用损失管理水平将大为提升。国际监管及国际银行的实施情况国

315、际监管对于预期信用损失法的相关要求为了贯彻落实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的IFRS 9新金融工具准则(以下简称“IFRS 9”)中对预期信用损失法计量的相关要求,国际监管机构针对预期信用损失法制定了相关要求,如:巴塞尔委员会(以下简称“Basel”)于2016年颁布的信用风险和预期信用损失法核算指南(“Guidance on Credit Risk and Accounting for Expected Credit Losses”,以下简称“指南”)、于2020年颁布的银行外部审计补充说明-预期信用损失法审计(“Supplemental Note to External Audits

316、 of Banks-Audit of expected Credit Loss”,以下简称“外部审计”),以及欧洲银行管理局(European Banking Authority,以下简称“EBA”)于2017年颁布的信贷机构信用风险管理实务及预期信用损失核算指引(“Guidelines on Credit Institutions Credit Risk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Accounting for Expected Credit Losses”)。治理层面,国际监管对预期信用损失法的治理及三道防线的建设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指南要求将预期信用损失法作为信用风

317、险识别和计量的一部分进行考量,并从信用风险识别和计量的管理方面明确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内部审计的职责与分工。外部审计对于审计委员会在预期信用损失法的管理职责提出了详细的具体要求,包括监督外部审计师对银行所使用的预期信用损失法开展有效的外部审计,通过监督内部审计针对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审计工作,向董事会确保预期信用损失法内控的有效性等。模型实施层面,国际监管对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的各个步骤都有原则性的要求。指南要求银行应将具有相同信用风险特征的资产划分为同一模型分组,可以参考业务类型、合同条款、行业及市场细分、地区等因素;针对阶段划分,在结合一系列因素确定资产阶段的基础上,银行应根据其信用风险的变化,

318、定期重检阶段划分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针对前瞻性调整及管理层叠加,指南明确说明了银行应在单项或组合评估预期信用损失时纳入前瞻性信息,并建模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现有或预期风险因素的情况下,采用管理层叠加。针对模型验证,指南明确要求银行应建立定期独立验证机制,验证范围和方法包括评估模型的稳健性、一致性和准确性以及其与基础投资组合的持续相关性等。EBA要求银行应建立完善且独立的模型验证机制,明确模型验证的角色和职责,并保留模型验证过程的全面文档。116117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国际领先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特点国际领先银行基于国际监管要求应用了预期信用损失法,并将预期信用损失法的管理纳入

319、模型风险管理体系:国际领先银行的董事会通常下设风险治理委员会(或模型风险治理委员会)和减值委员会承担相关职责,风险治理委员会(或模型风险治理委员会)审查模型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监督和指导模型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对模型风险实施控制措施;减值委员会主要负责监督减值政策和实施,并批准最终的减值结果。审计委员会在预期信用损失法管理过程中负责对内部审计的有效性起到监督作用,以及对外部审计的审计计划、风险识别以及执行的审计程序有监督职责。国际领先银行通过建立预期信用损失评估模型,同时纳入前瞻性信息,并根据风险分组及阶段划分对各业务敞口进行减值计提。图2:国际监管对于预期信用损失法的相关要求总结国外监管对于预期

320、信用损失法的相关要求巴塞尔协会信用风险和预期信用损失核算指南 明确预期信用损失法的治理架构和职责,包括: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确保银行采取了适当的信用风险管理实践;董事会负责批准和定期审查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战略,以及主要的管理政策和流程;董事会应要求高级管理层制订并执行合适的程序,以计提适当的减值;高级管理层应根据董事会审批后的信用风险管理战略等 明确风险分组及阶段划分标准,并要求银行应根据其信用风险的变化,定期重其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银行应在组合或单项评估层面纳入前瞻性调整信息,所考虑的经济因素必须与评估的资产组合足够相关 银行在建模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现有或预期风险因素的情况下,可进行管理层叠

321、加,但仅作为一种临时解决办法 银行应建立独立的定期模型验证机制巴塞尔协会银行外部审计补充说明-预期信用损失审计 审计委员会在预期信用损失法治理过程中,承担审计质量和财务报告披露结果的相关责任 帮助董事会有效监督高级管理层的预期信用损失评估过程及结果 对外部审计具有监督职责,审计委员会要求外部审计对预期信用损失法制定审计计划,进行风险识别,并执行相关审计程序 外部审计应根据控制测试的结果,评估信用风险显著增加标准(包括验证标准和阈值)的有效性 外部审计师需要了解前瞻性信息的预测是否存在任何偏见的迹象,并对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投资组合所使用的预测值的同业对比 外部审计师需要对所使用的管理层叠加的逻辑

322、及支持性证据进行评估欧洲银行管理局信贷机构信用风险管理实务及 预期信用损失核算指引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确保银行采取了适当的信用风险管理实践,确保根据银行规定的政策和程序计提足够的减值损失 董事会负责批准和定期审查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战略,以及主要的管理政策和流程,以确保其符合董事会所设定并批准风险偏好 董事会应指示高级管理层:制定适合的程序,并系统、一贯地执行,制定适当的会计框架以计提适当减值损失 建立并实施有效的信用风险评估和计量的内控程序;定期报告信用风险评估和计量过程结果,包括对ECL的估计 制定、实施并在必要时更新适当的政策和程序,以便对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和计量 银行应建立完善且独立的模

323、型验证机制,明确模型验证的角色和职责。从而评估模型的稳健性、一致性和准确性,并保留模型验证过程的全面文档118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表1:国际大型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相关的领先实践总结银行A银行B治理预期信用损失的治理主要涉及以下四个职能部门:1.董事会风险治理委员会:其下设的模型风险治理委员会负责对模型风险进行监督,审查模型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对第一道防线模型风险的控制措施进行审核。2.董事会风险减值委员会:负责最终审批集团预期信用损失。3.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主要承担对于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结果及有效性的监督作用,并每年会选择ECL模型的关键信息进行重点审阅,例如:审阅模型关键假设

324、(例:所采用宏观经济情景的基础)及对模型后调整的判断(例:COVID-19相关风险)等。4.高级管理层:制定整体的风险架构、对风险环境进行前瞻性预测,对银行各个风险管理模型进行审批。预期信用损失的治理主要涉及以下四个职能部门:1.董事会风险治理委员会:负责审批重要的模型后调整。2.董事会风险减值委员会:负责监督整个集团的减值政策和实践,并审批减值结果。3.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与国际银行A相同。4.高级管理层:由模型风险治理小组针对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实施制定相关政策要求,对模型进行审批。实施风险分组及阶段划分金融资产共划分为以下三种阶段:1.一阶段:此类金融资产未减值,且信贷风险无大幅增加,应确认1

325、2个月预期信贷损失准备。2.二阶段:此类金融资产在首次确认入账后信用风险显著增加,应确认期限内预期信贷损失。违约概率变动的阈值,也根据债项的初始评级有所不同。债项的初始评级越高,其被判定为信用风险显著增加的违约概率变动阈值越大。3.三阶段:此类金融资产具有客观减值证据,因此被视为违责或信贷已减值,应确认期限内预期信贷损失。信用风险显著增加采用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1.定量标准包括:违约概率(PD)增加超过一定阈值,其变化包括绝对变化及相对变化;另外变化的阈值与原始PD的水平是相挂钩的,不同的业务类型其阈值标准也有所不同。2.定性标准包括:一系列可以表明资产存在信用风险显著增加的事实,相关信息不仅

326、限于客户,行业数据,也包括外部数据及政府数据等。3.底线原则:债项逾期超过30天的,除非有足够原因证明其信用风险未显著增加,否则应纳入二阶段资产。前瞻性调整、宏观经济预测与管理层叠加1.前瞻性调整与宏观经济预测:ECL模型通过多情景宏观经济预测分析,将相关假设引入模型,并将不同情境下的模型结果按照不同概率进行加权,从而客观地计算预期信用损失。一致下行及一致上行情景的权重为10%,下行情景二的权重为5%,核心情景的权重为75%。在大部分情下,该权重被视为合理的无偏估计,然而,当经济前景被认为格外不明朗及风险加剧时,管理层可对上述权重加以调整。2.管理层叠加用于处理最新突发事件、数据及模型的局限性

327、、模型缺陷及专家信用判断等问题。由于疫情的持续影响,银行针对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不断加强持续监控及管理层叠加(包括基于资深信用风险管理专家的判断进行管理层叠加)。与此同时,银行就疫情对关键模型输入数据的影响,重新校准了主要的预期损失模型,使模型结果能够尽可能地反映疫情影响。1.前瞻性调整与宏观经济预测:设置5种情景进行ECL无偏估计,其中基准情景的估计结合了外部权威机构的中短期及长期预测,极端情景是结合了行内压力测试,英格兰银行,外评机构等压力情景进行设置;情景设置当中所使用的宏观经济指标包括GDP,失业率,房价等。2.管理层叠加:管理层叠加用来捕捉模型未考虑到的突发风险因素,包括疫情及经济动荡所

328、带来的影响。验证-独立验证组属于模型风险管理团队,是独立于模型开发团队的合格验证团队,负责模型验证和批准。独立验证组负责ECL模型的投产前验证及每年的投产后验证。每个模型都由专人负责,负责内容包括对模型重大变更及模型后调整进行审批。注:数据来源于国际大型银行年报信息披露119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10号文整体框架概览图3:10号文整体架构概览10号文整体架构概览落实职责分工:明确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牵头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职责分工监督方式:通过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调查及约谈等方式对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第三方机构合作:通过独立外部第三方了解商业

329、银行10号文实施情况;甚至进行专项审计或进行模型验证搭建管理制度:建立完备的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相关管理制度,加强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全过程控制报告报送:商业银行应在每年4月30日前将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情况报告报送银保监会或属地派出机构整改措施:违反规定的商业银行应在规定时限内提交整改方案、采取整改措施,严重者依法进行行政处罚风险分组 根据产品类型、客户类型、客户所属行业及市场分布等信用风险特征,对信用风险敞口进行风险分组 每年对分组合理性进行一次重检修正阶段划分 判断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或已发生信用减值 建立独立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阶段划分标准 至少每年进行一次重检修正 前瞻性调整

330、 加强宏观经济预测分析,充分评估前瞻性信息对预期信用损失的影响 根据业务性质确定驱动信用风险变化的前瞻性信息指标 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更新 模型验证 对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所涉及模型的稳健性、一致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 验证包括投产前验证、投产后验证 至少每三年请外部第三方机构进行一次全面验证 披露 披露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所采用的模型方法和参数信息 重点披露风险分组及阶段划分主要依据、宏观经济多情景指标预测值及其权重、管理层叠加等信息 管 理监 管实 施120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题探讨10号文全面覆盖了预期信用损失法管理、实施及监督的各关键领域,包括管理职责、制度流程、系统建设、数据管理、模型实

331、施、模型验证、信息披露、内外部审计等。10号文对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实施进行全流程覆盖以及明确监管底线要求。明确了模型实施全流程步骤,如风险分组、阶段划分、前瞻性调整等,并针对各家银行执行中不审慎、不统一的重点领域如阶段划分等明确了监管要求和监管底线。10号文的出台顺应了国际监管对预期信用损失实施要求的新趋势。2020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银行外部审计关于预期信用损失审计的补充说明,其中明确了对于外部审计师需要重点关注的五个部分:预测和前瞻性信息、宏观经济情景及权重、模型方法论、信用风险显著增加和披露。这些方面10号文均对其实施要点有相应的明确规范。10号文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结合对关键条文的理

332、解以及德勤实务经验,10号文对商业银行在治理架构,模型实施,模型验证,数据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有不同的影响:强化了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的监督审批职责,明确各部门在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法中的职责10号文明确了董事会、监事会、专门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高级管理层、牵头部门、审计部门等在预期信用损失法管理方面的相关职责。银行的董事会要承担预期信用损失法管理的最终责任,负责审批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相关管理制度,审批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相关的重要政策、重要模型以及关键参数,并听取预期信用损失法管理和内、外部审计情况报告。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要负责对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外部审计质量、信息披露透明度等

333、进行审查。图4:预期信用损失法治理机制预期信用损失法治理机制董 监 事 会 层 面总 行 层 面明确并落实预期信用损失法的管理、实施、验证及审计职责,与现行“三道防线”相结合。具体履行预期信用损失法管理职责 负责对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内部审计有效性、外部审计质量、信息披露透明度等进行审查 承担预期信用损失法管理的最终责任 负责监督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预期信用损失法管理方面的履职尽责情况,相关监督情况应纳入监事会工作报告 负责组织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法,执行董事会决议,向董事会报告预期信用损失法管理情况审计委员会专门委员会董事会监事会 负责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应独立于产生信用风险敞口的业务部门牵头部门 负责对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进行验证,应独立于工作牵头部门模型验证团队 负责组织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法,执行董事会决议,向董事会报告预期信用损失法管理情况内部审计部门高级管理层121激流勇进 曙光在前|热点话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德勤:2022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报告(137页).pdf)为本站 (渔人也)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小程序

小程序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