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36氪:无人配送领域研究报告:探究无人配送在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商业化进程[49页].pdf

编号:10478 PDF 49页 2.35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36氪:无人配送领域研究报告:探究无人配送在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商业化进程[49页].pdf

1、探究无人配送在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商业化进程 无人配送领域研究报告 36氪创投研究院 2020年2月26日 疫情之下,旨在解决“最后一公里”末端配送问题的无人配送公司先后加入这场战疫,无人配送车、配送无人机、配送机器人轮番上阵,在疫情最危险的地 方代替人工解决疫情中面临的种种问题。无人配送承载着众人的期待,再一次回到大家的视野中。对无人配送的期待和好奇,从学术界、工业界往末端市场蔓 延。 基于此,36氪创投研究院展开了对无人配送领域的研究,基于对行业内核心市场参与者的访谈,结合桌面研究、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撰写无人 配送领域研究报告,探究无人配送在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商业化进程。旨在

2、为关心无人配送领域的相关人士,盘点近几年来无人配送在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 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为市场判断行业风向,提供一定的参考及支持。 报告从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出发,探讨了无人配送在末端配送中的必要性,进而梳理出了机器替代人工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市场格局。根据市场参 与者在应用场景和配送设备的差异,总结了室外配送无人配送车、配送无人机以及室内配送机器人三个细分行业的市场规模、技术核心、主要玩家、产品差异, 并提出了无人配送各领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回答了以下几个我们比较关心的问题: 1.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其主要痛点是什么?无人配送为什么对物流配送“最后一

3、公里”来说是必要的? 2.无人配送领域市场规模有多大?主要涉及到哪些公司,目前市场格局如何?国内外玩家如何切入市场?大公司和初创企业存在如何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目前机器替代人工进行无人配送的产品类型有哪些?什么类型的产品最有可能实现技术产品化、产品业务化,在市场中广泛应用?而在推进商业化的过程中, 各大细分行业又各自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4.疫情对无人配送行业短期有什么影响?又是否具有长期的正面效应? 分析师:黄祝熹 邮箱: 微信:tixxue 助理分析师:朱嘉林 邮箱: 微信:zjl_kobekobe- 助理分析师:宁雪琪 邮箱: 微信:sunshine_xue_ 报告说明 mNtMrR

4、tPrMoQsQpOrOzQsN7N8Q9PoMpPnPnNlOrRnOfQnNqM8OnNwONZqMwOxNmOpO 免责声明 本报告分析师具有专业胜任能力,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36氪分析师的职业理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 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特此声明。 36氪不会因为接收人接受本报告而将其视为客户,本报告仅在相关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发放,并仅为提供信息而发放,概不构成任何广告。 本报告中行业数据及相关市场信息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由36氪分析师采用桌面研究、行业访谈、市场调查及其他研究方法,结合企查查、鲸准数据库提

5、供公 开行业数据,整理获得。36氪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仅供参考。 本报告中发布的数据来源于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行业公开报告、企查查数据库及鲸准数据库公开信息等,其数据分析结果受到数据库样本的影响;本报告所载的 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36氪于发布报告当日的判断,受研究方法和数据获取资源的限制,公司提炼观点仅代表调研时间范围内行业的基本状况。本公司对该 报告的数据和观点不承担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提到公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等信息随市场情况变动,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36氪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 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36氪不保证本报告

6、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36氪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 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36氪、36氪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不承诺投资者一定获利,不与投 资者分享投资收益,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者务必注意,其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36氪、36氪员工 或者关联机构无关。 本报告版权仅为36氪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如征得36氪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 使用,并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报

7、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 1.1 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概述及特征 1.2 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痛点 1.3 无人配送在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中的必要性 1.1 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概述及特征 5 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实际不是距离上的路程,而是代表客户接受货物这一重要环节。“最后一公里”是物流配送的最后一个环节,由物流企业将货物派送 到客户手中,实现门到门服务。“最后一公里”虽然属于配送的末端,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派送环节是配送中物流企业与客户直接接触的环节,客户可以 直观的从配送人员的言行举止感受企业的文化与形象,这个环节的质量和效率很大程

8、度上影响着客户的满意度。 长期以来,作为整个物流链条中成本最高、效率最低、污染最严重的“最后一公里”,一直是配送环节效率的瓶颈。这一环节往往无法单纯依靠车辆运输实现, 有时还需面对道路的复杂性,有数据表明,末端配送环节在成本和时间上的花费要占到整个配送作业的30%以 上。因此,如何有效提升“最后一公里”的运作 效率,对于物流企业乃至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配送物品: 配送批量小、品 种多、频率高 配送流程: 物流节点多,配送 系统复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已由少品 种、大批量、少频次向多品种、小批量、多频次转变。特别是电子商务 B2C 与C2C 模式的日益发展

9、,使订单碎片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与此相对应 的城市配送也呈现出批量小、品种多、频率高的特点。 物流主要服务于商贸企业和居民消费者,其配送服务对象包括各大电商、中小 超市、大卖场、便利店、批发市场、百货商场以及社区家庭、写字楼、高校等 各种需求主体,物流节点较多。同时,由于终端消费者的配送服务需求广泛分 布在城市各个地方,城市道路网络繁杂,以及“最后一公里”道路瓶颈等因素 的制约,使得配送系统更加复杂。 1.2 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痛点 6 人为因素 客观因素 , 痛点5:消费者对配送要求多样。消费者购物频率增加,购 物的随机性也在提升,要求配送更快响应。基于不同的末端 分布式配送场景,消费者

10、对配送的方式也产生了诸多不同的 要求和喜好,呈现出个性化的需求。顾客在电子商务平台购 物时希望自主选择配送时间,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提货地点, 甚至可以要求交付时提供不同服务。同时,实施交付的时候 也有可能出现一些临时的特殊情况,比如希望二次配送、将 放在指定地点等,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产生无法与配送人员 匹配时间导致不能及时配送、货物遗失等问题。 痛点6:配送人员服务水平不一。配送中要求将每一件货物 都安全交付至客户手中,对配送人员极具责任心和耐心,有 着极高的专业度。但目前来说,配送人员工作量大(平均工 作效率为100单/日/人)、工作时间长(每月平均27天,每 天平均11个小时),很难保证在配

11、送每一个包裹的过程中 都保持同样的送货品质。同时,由于快递员工资和送货量挂 钩,配送员在送货时都希望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投递 任务。为了压缩包裹投递时间,很多时候投递员并没有做到 送货上门,而是让顾客下楼取货或者直接将包裹放在物业, 这也可能影响配送质量,导致客户的不满。 痛点1:须配送货物品类众多,包括快递配送、餐饮配 送以及涌现出以蔬菜水果、蛋糕鲜花、药品等本地生活 服务配送等多种类型,配送时的具体要求不同,提高了 配送难度。 痛点2:配送过程中环境复杂,例如阴雨天、夜间配送 能力受限,货物容易损坏或丢失;配送时堵车,配送人 员为了保证速度选择违反交通规则,会增加公共交通负 担。在一些

12、相对落后的地方,还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 善,道路崎岖交通不便等问题。 痛点3:配送路径复杂,交叉。目前配送主要依赖配送 员人力作业,在配送路径设计时并未多加考虑,存在重 复交叉、配送网络布局、配送车辆选型不够合理的问题, 交付环节的等待导致配送耗时长、配送资源浪费,极大 地影响了“最后一公里”效率的提升。 痛点4:配送末端场景越发复杂,城市社区、商业区、 办公区、公寓住宅楼、酒店等都成为了货物配送最后一 公里可能发生的场景,不同场景面临可能有不同的规定 和限制,增加了配送员的交货难度,增加了送货成本。 以上列举的“最后一公里”配送的主要痛点,集中体现了最后一公里配送在送货效率、送货安全、送货成

13、本三个方面的问题。市场提出了很多解决办法,比如约 定送货上门时间、在社区便利店自提、设置社区自提柜等等,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货物安全问题,但依旧无法从根本上降本增效,物流配送“最后一公 里”需要更加智能化的手段来优化。 1.3 无人配送在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中的必要性 7 由图1所示,自2010年起中国历年快递业务量不断增加,截至2019年全年业务量达635.2 亿件,日平均业务量达1.74亿件(假设全年无休)。增速方面,2011至2016年之间,增速 一直保持在50%上下;自2017年开始逐步回落,预计2020年增速回落至16.5%。 由图2所示,自2013年起中国即时物流订单量从20

14、13年的9.5亿单,截至2019年全年达 184.9亿单,日平均订单量达0.50亿单(假设全年无休)。增速方面,2015年即时物流 订单增速达行业最高135.75%,之后逐年回落,预计2020年增速为31.8%。 23.4 36.7 56.9 91.9 139.6 206.7 312.8 400.6 507.1 635.2 740.0 56.84%55.04% 61.51% 51.90%48.07%51.33% 28.07%26.59%25.26% 16.50%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20

15、000192020E 2010-2020年 中国快递业务量及增速 业务量(亿件)增速 9.511.727.756.592.6134.4184.9243.7 23.16% 136.75% 103.97% 63.89% 45.14% 37.57% 31.80% 0 0.2 0.4 0.6 0.8 1 1.2 1.4 1.6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2000192020E 2013-2020年 中国即时物流订单量及增速 订单量(亿单)增速 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催生

16、了物流配送的迅猛发展,如图所示,预计2020年快递业务量将达到740亿件,即时配送订单量将达到243亿。不断增长的业务量 和订单量将给末端带来极大的配送压力。 数据来源:前瞻经济学人,36氪创投研究院整理数据来源:前瞻经济学人,36氪创投研究院整理 注:即时物流业务包括,以外卖业务为主的美团、饿了吗外卖平台,也包含不以外卖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同城跑腿平台闪送、达达;药品配送平台叮咚快药;生鲜配送平台盒马生鲜、京东到家、每日优鲜等。 1.3 无人配送在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中的必要性 8 配送痛点持续存在,配送需求与日俱增。 另一个事实是,中国适龄劳动力人口的不断减少。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由 右图

17、所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 岁)在 2013 年开始逐年下降,2019 年的7年内减少 2300 万,随着中国逐渐步入老年社会以及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 速,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与日益增长的生产建设、服务消费需求之间产生了巨大 差距。 具体就末端配送来说,电商的快速发展让快递、外卖的人力支出成为各平台的 重要支付成本。可见,单纯依靠人工进行货物配送,已经无法完全解决当下物 流配送“最后一公里”所面临的问题。 因此多家大平台和众多的初创公司开始探索如何使用无人车、无人机、配送机 器人来提升“末端配送”的效率。据麦肯锡预测,未来10年,80%的包裹交付 都将自动进行配送 。 目前,对无人配送的期

18、待与关注已经从学术、工业界往应用市场蔓延开来。从 “最后一公里”末端物流的应用场景入手,推进无人配送技术的落地,也被认为这 是一条比较切实可行的演进道路。 本文接下来的部分,就将从定义、应用场景、政策、国内外市场格局、室内外 配送市场规模及其细分行业等几个方面来展示和探讨无人配送的商业化进程。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36氪创投研究院整理 91954 91584 91096 90747 90199 89729 89640 88000 88500 89000 89500 90000 90500 91000 91500 92000 92500 200019

19、 中国劳动年龄(16-59岁)人口数量(万人) 无人配送 2.1 无人配送的定义及应用场景 2.2 无人配送领域相关政策 2.3 无人配送国外现状及国内市场格局 2.1 无人配送的定义及应用场景 10 无人配送是指物品流通环节中没有或是少量人工参与,用机器替代人工或者人机协作的配送方式,达到提高效率、减少成本的目的;其需求场景众多,包括 快递、外卖、B2C零售、商超便利、生鲜宅配、餐馆/KTV配送、C2C配送需求等。 根据目前无人配送可实现场景的距离范围,可分为三类: (1)10-100米:酒店、写字楼、商场等场景。该范围多为室内环境,人员流动大、环境相对多变,对机器人的性能要求较高。 (2)

20、100-1000米:社区、园区等场景。该范围多为室外环境,相比于室内环境,光线强度变化较大,环境复杂度更高、路况更复杂。 (3)1000米以上:符合自动驾驶场景等室外环境。 本文中,将第(1)归纳为室内配送;将第(2)(3)归纳为室外配送。后文将按照这个分类分别对室内、室外配送进行分析。 社区住宅小区校园 室外配送 怕 酒店餐厅医院 室内配送 室外配送主要面临的是距离在100米以上的配送问题,即购买的物品 被配送到配送仓库后,从一个分拣中心,通过一定的运输工具,在一 个开放或半封闭的路段或住宿小区、公园园区、校园园区内,将货物 送到客户所在的楼下或集散点。 室内配送主要面临的是距离在100米以

21、内配送问题,最后100米环境复杂 (例如,乘坐电梯、上楼梯、找门户、避开人群障碍等),因此更被视为 需要通过无人配送改良的环节。 商场园区机场 针对室外配送的无人配送 设备有配送无人机和无人 驾驶物流车。 室内配送通常发生在封闭的场合内, 例如酒店、餐厅、商场、公寓中, 针对室内配送的方式有配送机器人。 2.2 无人配送领域相关政策 11 发布时间具体内容 2015 年 7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的“互联网 +”11 项重点行动中就包括“互联网 +”高效物流、“互联网 +”人工智能等。 2016 年 7 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其中也包括研发

22、智能机器人的规划。 2017 年 7 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该规划部署,到2020 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同时,行业需要不断完善无人配送车的技术标准。 2018 年 10 月 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中关村智能网联中心等机构指导下,美团点评、北京千方集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在内的中关村智通智能交通产业联盟成员及有关单位, 在联合发布了服务型电动自动行驶轮式车技术要求团体标准。该标准为无人配送车设置了技术标杆,也为配送机器人、轮式送餐车的应用落地和监管管理提供了参考 依据。 2018 年 11 月工信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低速电动车管理的通知,其中强调

23、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但是更多具体的政策还有待配套出台。 2019 年 3 月 西北管理局印发西北地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物流配送经营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将 “一本手册、两个步骤、三个部门”的末端无人机物流配送经营许可管理思 路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2019 年 7 月 民航局发布关于同意扩大无人机物流配送应用试点范围的通知,将顺丰旗下江西丰羽顺途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丰羽顺途公司”)在江西赣州南康区开展的“无人机 物流配送应用试点”范围扩大到民航西南局辖区内四川、云南等地的部分地区,助力扶贫攻坚工作。 2019 年 8 月 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在北京正式发布民用机场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监测系统通用

24、技术要求,这是我国民用机场业发布的首个团体标准,规范了民用机场无人驾驶航空器 监测系统通用技术的适用范围、术语定义、通用技术要求及安装部署条件。 2019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到要推进低空飞行旅游发展,并明确提到,要“积极发展无人机(车)物流递送”。 无人配送的大规模应用需要很多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支持。近年来,我国在无人配送领域的政策不断完善,一系列政策都为中国无人配送提供前所未有 的发展机遇。 信息来源:公开资料,36氪创投研究院整理 2.3 无人配送国外发展现状 12 随着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盯上 无人配送这一领域。

25、无人配送领域走得最早的是亚马逊。2013年它便提出无人机送货计划, 三年后其开发出的快递无人机Prime Air送出了第一单。同样研发送货无 人机的公司还有美国初创公司Workhorsey,其研发的送货无人机产品叫 做的HorseFly。 成立于 2014 年的英国无人配送车创业公司 Starship Technologies,其 机器人 Starship 配备 9 个摄像头,具备完整的避障系统,可完全自动执 行任务,能够以每小时 4 英里的速度行驶,每次可以运送 20 镑(约 9 公斤)的物品。美国硅谷的初创公司 Nuro 也推出了全自动无人配送车 R-1,该无人配送车不是为低速园区内或者人

26、行道而设计,而是可以在 绝大多数城市内的地面道路上行驶。 和 Yelp 合作的美国的机器人创业公司 Marble ,用机器人配送外卖,用 户使用 YelpEat24 的软件下单后,可以选择让机器人送餐上门。类似的 无人配送车还包括美国 Robby Technologies 公司的Robby 机器人、日 本机器人开发创业公司 ZMP 发布的 CarriRo Delivery 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36氪创投研究院整理 公司名称主要产品无人配送产品及运营情况 Starship无人配送车2014年成立,在人行道运行,2016年开始试点配送 Marble配送机器人(室外)2015年成立,在人行道运

27、行,2017年3月开始试点配送 Nuro无人配送车 2016年成立,2018年展示L4级别的无人送货车,载重100 公斤以上,在市政道路运行 Robby配送机器人(室外)2016年成立,2018年发布Robby-2,在人行道运行。 ZMP配送机器人(室外)2017年发布“CarriRo Delivery”,在人行道运行。 Kiwibot配送机器人(室外)2017年成立,2018年在人行道、学校附近送餐。 Amazon配送无人机 2013年推出“Prime Air”计划,2016年在英国剑桥试点配 送,2019年发布新版Prime Air。 Flirtey配送无人机 2013年成立,2016年在

28、美国完成第一次完全自主、经美国 联邦航空局批准的城市无人机交付。 Matternet配送无人机 2011年成立,2015年在瑞士试点,2017年发布全球首个 Matternet Station无人机接收站。 信息来源:公开资料,36氪创投研究院整理 2.3 无人配送国内市场格局 13 在国内,京东、菜鸟、苏宁、顺丰、美团等本身自带物流配送业务的巨头公司纷纷 入局无人配送领域,大公司通常通过自研+合作的方式。一方面,其开发的产品已经 成型,并在各应用场景进行测试运营。另一方面,建立合作,构建平台,将其本身 业务优势结合无人配送技术,和初创公司共同打造高效、便捷、优质的无人配送物 流体系。 初创公

29、司方面,按照应用场景和配送设备的差异,国内无人配送领域的创业公司可 分为两个场景、三种类别: 室外配送: l专注于配送无人机的公司,例如迅蚁科技、亿航、智航等; l专注于无人配送车的公司,例如:行深智能、白犀牛、新石器、智行者等; 室内配送: l专注于配送机器人的公司,例如:擎朗智能、云迹科技、优地科技等。 无人配送类型 创业公司(部分参与者,后 文有详细解析部分) 大公司 配送无人机迅蚁科技、亿航、智航 顺丰速运、饿 了么、京东 无人配送车 行深智能、一清创新、新石 器、智行者、白犀牛 美团点评、京 东、苏宁、菜 鸟、中通快递、 德邦 配送机器人 云迹科技、擎朗智能、九号 机器人、真机智能、

30、优地科 技、普渡科技 美团点评 国内的无人配送起步比国外稍晚,但是国内的企业有着明显的场景优势。第一,配送业务量级来说,国内的物流业务需求规模巨大,远超其它任何一个国家。其 次,国内人口密度较大,每单配送的距离相对较短,对无人配送设备的可持续工作能力要求相对较低,根据目前无人配送技术的发展程度来看更容易满足需求, 易于落地。第三,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带动下,人们对新兴事物的可接受程度变高,由此带来的是无人配送产品的可实施落地的场景愈加丰富。 但目前来说,现在国内外众多的公司大多处在小规模试运营或者早期研发的阶段,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在智能导航、运动控制、人机交互等多种技术上 的不断迭代更新

31、,才能满足多种多样的、复杂的运行场景的需求,最终实现商业化全面普及。下文,我们将展开讨论无人配送在室外、室内的具体应用。 无人配送场景一:室外配送 3.1 无人配送车 3.1.1 无人配送车国内外现状 3.1.2 无人配送车市场规模及可替代人工成本 3.1.3 无人配送车核心技术、产业链及成本结构 3.1.4 无人配送车市场参与者、核心产品及其应用场景 3.1.5 无人配送车行业现状及问题 3.1.1 无人配送车国内外现状 15 总得来说,室外无人配送车可分为从自动驾驶技术切入市场的无人配送车和从机器 人技术切入市场的无人配送机器人。 一开始,国外无人配送主要从机器人技术切入市场,推出产品体积

32、小,只能存放1- 2件货物,行动灵敏,主要为低速园区内或者人行道而设计,用于外卖配送(见右 图:英国无人配送车创业公司 Starship Technologies研发出的一款可以送外卖的机 器人Starship)。 伴随技术发展,国外市场开始推出体积稍大(仍小于正常车辆),可以储存大概 20-30件货物,载重量在100公斤以上,配速在25-30km/h的无人配送车。比如美国 硅谷的初创公司 Nuro,在2019年2月,就推出了可以在绝大多数城市内的地面道路 上行驶的全自动无人配送车 R-1。 针对外卖配送的室外配送机器人更适宜国外平坦、开阔的应用场景,而单个机器人 一天的配送量只在10单左右,

33、还必须有人在旁边操控,指导机器人完成每一次配送 服务,效率并不高,加上政策和交通等多种因素限制,在国内并没有被大量效仿。 国内无人配送基本直接从自动驾驶技术切入市场,其原因是,相比于高速载人无人 驾驶车辆,低速载物的无人配送车的现实刚需程度更高,可预期安全风险更低,更 具备落地场景,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满足用户需求(见右图)。以低速载物切入市 场,能够更快的达到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 信息来源:智行者科技,36氪创投研究院整理 Nuro R-1Starship 3.1.2 无人配送车市场规模及可替代人工成本(以某工厂为例) 信息来源:国家统计局,36氪创投研究院整理 16 23.4 36.7

34、56.9 91.9 139.6 206.7 312.8 400.6 507.1 635.2 740.0 56.84% 55.04% 61.51% 51.90% 48.07% 51.33% 28.07%26.59% 25.26% 16.50%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20000192020E 2010-2020年 中国快递业务量及增速 业务量(亿件)增速 无人配送车所瞄准的市场是替代快递小哥配送快递。由左图所示,自2010 年起

35、中国历年快递业务量不断增加,截至2019年全年业务量达635.2亿件, 日平均业务量达1.74亿件(假设全年无休)。根据市场平均水平,一个快 递员的工作效率为100单/日,截至2019年日均所需快递员的数量至少174 (万)。 根据市场调研,理想情况下一辆无人配送车至少可替代两位小哥的工作量, 则意味着市场所需求的无人配送车达到87万辆,参考市场上无人配送车售 价20-30万元/台计算,市场空间约为1740-2610亿元。按照配送人员平均月 薪6200元计算,全年可替代快递行业劳动力成本为1294亿元。 而实际情况是,无人配送车目前只能在全封闭或半封闭的园区、厂区、校 园中落地,因此我们以实际

36、已经落地的某工厂为例,大致测算其在工厂这 一应用场景的市场规模及可以替代人工成本。 某上市公司工作人员约120万人,其工厂中工作的物流人员占比约四分之一, 依然按照一辆无人配送车可替代两个人工来计算,一个厂区所需要的15万 辆无人配送车,则市场规模在300-450亿元。按照物流人员平均月薪5000元 计算,全年可替代的劳动力成本为180亿元。 3.1.3 无人配送车核心技术 17 核心技术技术简介 车辆定位 无人驾驶汽车的定位模块,以高精地图为依托,通过惯性传感器和全球定位 系统,来定位车辆的位置。 高精地图为车辆环境感知提供辅助,提供超视距路况信息,并帮助车辆进 行规划决策; 惯导系统是不依

37、赖于外部信息、使用惯性传感器来进行定位的自主式导航 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是通过卫星信号定位,使用三角定位法定位地球表面或近地 空间的任何地点的定位系统。 环境感知 环境感知层通过集成视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多种车载 传感器来收集数据,通过算法软件来识别汽车所处的环境和状态。目前,大 多数无人配送车采取“摄像头+激光雷达”的组合方式。 路径规划 决策 路径规划的任务是在具有障碍物的环境内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寻找一条从 起始状态包括位置和到达目标状态的无碰路径。该模块利用大数据和深度学 习模拟人类利用感知层传输的信息,根据所获得的道路信息、交通信号的信 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做出

38、分析和判断。 车辆控制 执行 车辆控制技术需要在环境感知的基础之上,根据决策规划出的目标轨迹,通 过纵向和横向控制系统的配合使用,使汽车能够按照目标轨迹准确稳定行驶。 车辆纵向控制是在行车速度方向上的控制,即车速以及本车与前后车或障碍 物距离的自动控制;车辆的横向控制是指垂直于运动方向的控制,目标是控 制汽车自动保持期望的行车路线,并在不同的车速、载荷、风阻、路况下有 很好的乘坐舒适和稳定。 无人配送是一种无人驾驶技术的具体应用,所以必不可少地需要用到无人 驾驶通常用到的技术,大多数技术跟一般的自动驾驶基本相同,即将云端 软件和硬件传感器相结合,实现车辆定位、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决策、车 辆控制

39、执行四大核心技术(见下图): 制图: 36氪创投研究院 在此基础上,无人配送的大规模落地应用还有一个关键的技术需要突破大规模人机协同配送的智能调度系统。配送订单需要人机协作来完成,调度系统需要 确定指定人员和车辆,以及要完美地安排配送路径和时间,让他们刚好在相同的时间到达相同的地点,从而高效地完成订单的交接。整个系统规模巨大,预计可 能达到每天亿级的订单量、百万级的配送员和无人配送车,达到高效的配送调度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信息来源:相关研报,36氪创投研究院整理 3.1.3 无人配送车产业链 18 高精度地图&定位公司 芯片供应商 激光雷达供应商毫米波雷达供应商 摄像头供应商 上游:传感器供

40、应商、高精度地图&定位公司、芯片供应商以及线控底盘供应商 下游:研发商/控制方案集成商 外卖配送 物流配送 超市配送 工业园区及商场 终端:应用场景 线控底盘供应商 无人配送车的产业链还未完 全成熟,下游产品研发商不 光需要承担向终端进行市场 推广的工作,还要往产业链 上游延申,进行控制方案整 合。 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 目前市场需求还未完全打开, 需求仍不够强烈,没有大量 的订单催化整个产业链的完 善;另一方面,无人配送车 的车型不同于传统车型,部 分零部件需要专门定制,缺 乏相应的供应商。 18信息来源:结合行业公开信息、访谈,36氪创投研究院整理 3.1.3 无人配送车成本结构 1

41、9 当前无人配送车的成本结构中占比最高的为:无人车线控底盘、激光雷达、以及计算平台。其中,无人车线控底盘的市场价目前在10万左右;激光雷达,目前 每辆低速无人物流车上装2-4颗,单价在1.5万元左右,每辆车上的激光雷达成本在人民币3-6万元;计算平台方面,目前低速无人配送车基本使用的都是英伟达 的Jetson AGX Xavier芯片,2018年底,英伟达公布的价格为1099美元(但订购量特别小的情况下,英伟达是否愿意给出这么低的价格,仍存在疑问),保守估 计,无人车公司在测试阶段计算平台的成本会在2万元以上。以上三块加起来,总成本约在15-18万元。目前市场对无人车的心理价格通常在10万及其

42、以下,核 心部件带来的制车成本居高不下,是导致无人车的生产及落地暂时很难规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信息来源: 建约车评,36氪创投研究院整理 激光雷达 线控底盘 计算平台 20 公司简称简介成立时间所在地产品类型合作方 最新融资 轮次 最新融资 时间 总融资金额 历史融资 次数 历史投资方 智行者 自动驾驶智能车整 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2015/05/06北京 无人车(分为无人配送 物流车、驾驶环卫车及 无人驾驶乘用车) 百度B+轮2018/4/23未披露5 臻云创投、英诺天使基金、赛宸投资、北汽产业投资基金、顺为资 本、京东数科、百度投资并购部、广发信德、盈峰控股、昌发展、 盈峰资本 驭势科技

43、自动驾驶技术开发 商 2016/02/03北京无人车 中国一汽、上汽大 众、东方汽车等 B轮 2017/11/2 3 未披露2 澜亭资本、广发信德、银泰华盈、西科天使基金、青山资本、创新 工场、真格基金 木蚁机器 人 物流机器人系统 方案供应商 2016/03/30上海物流机器人-A轮 2018/03 /26 未披露2思岚科技、起点创业投资基金 坎德拉 服务型机器人研发 商 2016/05/26广东无人车-A轮 2018/06/2 6 未披露1同创伟业、深圳市泓博元投资有限公司、同心基金、沸腾创投 真机智能 智能送货机器人研 发商 2016/07/06北京无人车 苏宁、饿了么、中 通快递 A

44、轮 2018/12/2 2 未披露 4 Plug、u0026 Play Ventures、黑马基金、深圳惠程 新石器 新石器是一家智慧 物流工具与物流信 息自动化解决方案 提供商 2016/9/29北京 无人车(分为零售型, 快递型,运输型,安防 型) 顺丰、邮政、EMS、 三通一达、德邦、 京东以及唯品会 A轮2019/5/16 ¥7000.00万2云启资本 , 耀途资本,车和家 , 银泰集团 , 元禾原点 一清科技 辅助驾驶导航系统 研发商 2017/8/21广东无人车 富士康、华为、顺 丰 Pre-A轮2020/2/8未披露1联想创投 行深智能 无人驾驶技术研发 及整体解决方案提 供商

45、2017/07/28湖南无人车京东X事业部Pre-A轮2019/1/19未披露2京东、千山资本、险峰长青 优时科技 无人自动配送机器 人研发商 2018/03/21北京无人车 统一集团、北冰洋 义利饮品、本宫的 茶、UME影业 天使轮 2019/08/0 8 千万级人民币2英诺天使基金、驰星创投、Plug & Play Ventures、复辉投资 白犀牛无人驾驶服务商2019/03/13北京无人车- 国内无人配送车初创企业产品以室外无人配送车为主,所处的融资阶段仍较为早期,集中在A轮左右,其中成立于15年的智行者以及16年的真机智能所获融资 轮次最多,分别获得4、5轮融资。而在与初创企业的合作

46、方面,拥有自研无人驾驶核心技术的:京东、百度、快递物流公司:中通、顺丰、邮政EMS以及德邦、 电商和消费平台:饿了么以及唯品会、以及整车厂商:中国一汽、上汽大众、东方汽车等都较为活跃。 3.1.4 无人配送车市场参与者(国内) 信息来源:鲸准洞见,36氪创投研究院整理 21 公司简称简介成立时间所在地产品类型合作方 最新融资 轮次 最新融资时间总融资金额 历史融资 次数 历史投资方 Starship Technologie s 英国货物配 送机器人研 发商 2014/01/01英国快递机器人-A轮2019/08/20¥ 5.34亿3 Mercedes-benz,Playfair Capital

47、,Shasta Ventures,经 纬中国,ZX Ventures,Morpheus Ventures,Grishin Robotics,经纬创投(海外),爱彼迎,Skype,Gary Barber,Metaplanet Holdings,TDK,Qu Ventures TeleRetail 瑞士送货机 器人研发商 2014/01/01瑞士快递机器人-战略投资2017/05/19¥ 1300.00万1European Space Agency Marble 美国智能送 餐机器人研 发商 2015/03/01美国外卖机器人-A轮2018/04/24¥ 9100.00万3 腾讯,Lemnos L

48、abs,CrunchFund,Maven Ventures,Zach Coelius,SV Angel,Wei Guo,Promus Ventures,Amplify Partners,Lee Linden,Wayne Chang,Eclipse,Justin Waldron,Lemnos VC,Jeff Seibert,S2 Capital,Kyle Vogt,Greg Brockman Alert Innovatio n 美国杂货配 送机器人研 发商 2016/01/01美国 杂货配送机 器人 沃尔玛-未披露- Nuro.ai 自动驾驶整体 解决方案提供 商 2016/08/01美国无人车

49、沃尔玛B轮2019/2/15¥ 10.32亿美元2 软银愿景基金、高榕资本、Greylock Partners、真格基金、网 易创始人丁磊 kiwibot 美国送餐机 器人研发商 2017/01/01美国送餐机器人-未披露- 3.1.4 无人配送车市场参与者(国外) 国外无人车初创公司主要以配送机器人技术切入市场,所处的融资阶段相对早期,主要在A、B轮,但估值普遍较高。相较于国内创业公司,国外公司的成立时 间稍早于国内公司(例如,英国无人配送车创业公司 Starship Technologies成立时间最早,为2014年),获得的融资金额明显高于国内公司(例如:美国无人 配送公司Nuro在19年获软银愿景基金9.4亿美元的融资,总计融资金额高达10.32亿美元,投资方包括高榕资本、真格基金,以及网易创世人丁磊这样的国内基 金),说明相较于国内的无人配送车行业,资本普遍看好国外的前沿技术的落地和运用。 信息来源:鲸准洞见,36氪创投研究院整理 3.1.4 无人配送车市场参与者核心产品及其应用场景 22 对比主要参与者产品功能可发现,各家公司均针对物流配送这一需求开发出了具有配送功能的无人车。从技术上来说,虽然无人驾驶技术离完全成熟还有很远 的距离,但无人配送场景有“小、轻、慢、物”的特点,对无人驾驶技术的可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36氪:无人配送领域研究报告:探究无人配送在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商业化进程[49页].pdf)为本站 (风亭)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