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普华永道:优质赛道长期景气:中国能量饮料市场报告(2022)(25页).pdf

编号:106804 PDF 25页 4.21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普华永道:优质赛道长期景气:中国能量饮料市场报告(2022)(25页).pdf

1、优质赛道,长期景气中国能量饮料市场报告2022年11月目录目录引言引言3一一.中国能量饮料高度景气、成长空间广阔中国能量饮料高度景气、成长空间广阔41.品类界定:提神醒脑、补充体力52.市场规模:快速发展,行业尚处于成长阶段53.行业发展:伴随人群扩容及场景裂变,看好行业维持高度景气7二二.格局相对稳定,入局者众多,三大要素护航企业制胜格局相对稳定,入局者众多,三大要素护航企业制胜111.当前格局:品类依托价格带分化,集中在下线市场及传统渠道122.当红赛道,入局者众多143.关键成功要素:渠道及营销是关键,保健品批号锦上添花15三三.把握趋势,抓住细分机会把握趋势,抓住细分机会181.健康化

2、机会192.细分化机会193.多元化机会214.可持续发展机会21结尾结尾23引言引言能量饮料是指含有一定能量并添加适量营养成分,能为机体补充能量、或加速能量释放的饮料类别。自进口头部品牌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能量饮料在中国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史。在软饮料增速普遍放缓的消费大趋势下,近年来能量饮料仍以近两位数的复合增速持续增长。即使如此,能量饮料目前仍处在成长阶段中期,品类尚未完全分化。以进口头部品牌为代表的核心大单品长期强势占据消费者心智。长期来看,在健康消费意识的加持下,伴随人群持续扩容及新场景裂变,行业未来发展仍将维持较高的景气度,而对标海外成熟市场,品类渗透率提升下市场规模仍有倍增空

3、间。纵观市场大盘,行业整体竞争态势非常集中。进口头部品牌商标争夺权后,行业处于宽松窗口期,传统能量饮料大品牌雄踞,头部品牌通过价格或包装差异化等持续抢夺龙头份额。另一方面,新锐品牌也通过各式纷纷入局。拥有强大渠道分销能力的企业,辅之以足够的营销资源投入,更有机会维持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对标成熟市场,行业尚有较多细分机会。健康化、细分化、多元化及可持续发展方向将成为中国未来能量饮料发展的可能性趋势。若能针对性瞄准细分市场的空白机会,企业将有机会引领行业完成新一轮升级。31中国能量饮料高度景气、成长空间广阔51.品类界定:提神醒脑品类界定:提神醒脑、补充体力补充体力能量饮料是指含有一定能量并添加适量

4、营养成分或其他特定成分,能为机体补充能量、或加速能量释放和吸收的制品。能量饮料与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电解质饮料等同属于功能饮料下的细分子品类。能量饮料的核心成分包括水和白砂糖、咖啡因、牛磺酸、维生素B族、赖氨酸和肌醇。其中咖啡因和牛磺酸是能量饮料产生提神醒脑及补充体力的主要有效成分。咖啡因可以提高情绪、警觉性、信息处理速度、注意力及运动性能,牛磺酸有助于机体对糖、氨基酸的利用以及脂肪的消化和吸收,维生素B族及赖氨酸、肌醇可以促进机体能量物质代谢。2.市场规模: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快速发展,行业尚处于成长阶段行业尚处于成长阶段以行业发展阶段来看,自某进口头部品牌于1995年进入中国,能量饮料在中

5、国历经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尚处于成长中期。阶段:导入期(1995至2002年)。1995 年该进口头部品牌成立合资公司进入中国,品牌营销高举高打,以超高营销投入辅之以“市场无盲点,逢店必经”的铺货策略,将消费群体定位至出租车司机并逐步拓展至蓝领工人、年轻人和白领,开始抢夺能量饮料在消费者的心智份额。到2002年,该头部品牌的营收规模大约不到10亿,市场呈现一家独大态势。阶段:成长期早期(2003年至2015年)。2003 年非典疫情催化居民健康意识觉醒,消费者对含维生素、矿物质的保健食品热情高涨,能量饮料渗透加速。同时,伴随人均收入水平提升、公路运输业的发展、体育活动的普及和加班文化的盛行,能量

6、饮料消费群体及消费场景迎来双升。2007-2016 年行业收入 CAGR 高达30%,量增为主要驱动力。这一时期,二梯队能量饮料品牌也纷纷上市,由于第一品牌强品牌力锁定行业定价天花板,国产品牌通过性价比差异化竞争切入市场。期间某进口头部品牌长期为我国能量饮料代名词,营收从10亿增长到230亿最高峰,份额一度近90%。图1:2007-2021年能量饮料市场规模(零售额,亿)数据来源:Euromonitor6阶段:成长期中期(2016年至今)。本阶段关键驱动因素为电商及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快递业和外卖行业的发展,新增了大量体力劳动者的需求。除此以外,伴随人均收入提高,工作和娱乐场景也开始发生多元演

7、化。竞争方面,2016年进口头部品牌商标权之争令资源投入陷入停滞,国产品牌迎来突围机遇。不过,整个行业并没有因为头部品牌的纷争下降,保持继续增长,到 2020年行业零售额达488.6亿元。价格敏感性高的体力劳动者快递员及外卖员成为行业第二梯队品牌主打的核心人群。二梯队品牌采取高性价比的产品策略,瞄准头部品牌主流产品外的空白价格带,强势抢夺市场份额。到2021年,行业呈现一超多强局势,CR3达到近80%,其中头部品牌占据52.2%,第二品牌16.7%,第三品牌达到8.1%。图2:2021年中国能量饮料竞争格局数据来源:Euromonitor注:本文中字母仅起指代作用而无特指。举例而言,此处品牌A

8、与下文品牌A非统一品牌,其他品牌亦同。73.行业发展:伴随人群扩容及场景裂变行业发展:伴随人群扩容及场景裂变,看好行业维持高度景气看好行业维持高度景气3.1 内外对比内外对比,行业增速快行业增速快、空间广空间广在软饮料大赛道,能量饮料增长表现优于整体行业。我国软饮料大市场整体呈现饱和态势,功能化、健康化成为发展主流。2016-2021 年我国饮料行业销售额从5034 亿元增长至 5829 亿元,复合增长达3.0%。结构上,消费者对饮料的风味、健康性、功能等方面需求提升,功能性成为饮料细分品类发展的趋势。横向来看,虽然能量饮料在软饮料中占比不足10%,但属于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2016-2021

9、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4%,三倍多于市场大盘。未来能量饮料仍有上升空间。图3:软饮料行业各品类2016-2021零售额增长CAGR数据来源:Euromonitor对比国际水平人均,能量饮料仍有较大成长空间。8表1:我国人均能量消费水平与世界各国对比国家国家2021人均饮用量(升)人均饮用量(升)2021人均消费金额(美元)人均消费金额(美元)美国9.354.7英国9.233.3泰国4.711.2日本4.025.1中国1.97.8世界平均1.85.8数据来源:Euromonitor我国能量饮料人均饮用量及消费金额对标国际水平仍有极大提升空间。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能量饮料行业起步较晚。随着我国

10、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选购饮料时对产品的健康性、功能性需求日益提升,消费人群也持续扩大。目前国内人均能量饮料消费量仍然较低,仅为发达国家的20%左右,而市场需求仍有较大提升空间。3.2 多重因素共同促进市场增长多重因素共同促进市场增长行业能维持高成长的核心因素在于(1)国民健康意识强化的持续催化;(2)刚性需求消费群体持续扩大;(3)增量场景创新激发需求增长。一是国民健康意识强化是核心驱动因素。伴随消费升级,消费者对饮品健康化、功能化、个性化要求逐渐提升。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人们生活工作节奏快、压力大,肥胖、冠心病、糖尿病等流行,大众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健康状态。当前我国

11、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亚健康定义的人群数占总人口的70%。健康越发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对比口味、品牌、价格等因素,消费者越来越注意饮料的功效。图4:消费者饮料关注指数(2021年1月)数据来源:Ipsos9二是刚性需求消费群体持续扩大。外卖快递和网约车行业的发展、运动群体扩容、劳动强度增大等因素加速能量饮料在现有消费场景下的渗透,助力消费群体扩容。(1)长途驾驶等体力劳动场景刚性扩容。以长途司机为代表的消费群体为能量饮料需求的高粘性基本盘。而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快递、外卖及网约车行业方兴未艾,2016 年起以外卖骑手、快递员和网约车司机为代表的新蓝领人群逐步壮大,2020年受疫情影响增速有所放缓

12、,未来随着市场消费下沉,三线及以下城市新蓝领职业增长潜力巨大,为能量饮料需求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国民体育锻炼参与度继续提升,运动群体扩容支撑需求景气。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 年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达 2.95 万亿,2015-2019 年 CAGR 达 15%。据中国体育总局统计,到2025年,预计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在2015年1.7万亿的基础上增加2倍达到5万亿。这也表明,包括能量饮料在内的功能性饮料需求量将持续提高。(3)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加班文化盛行,考研考公竞争激烈程度只增不减,日益频繁的加班情况短期内仍将持续,从而推动能量饮料行业的量增。白领、公务员、教师

13、和学生等群体抗疲劳需求旺盛,能量饮料在上述群体中存在较大渗透空间。三是产品创新以及消费者培育催生消费场景裂变,向电竞、旅游、聚会等休闲类场景延伸。能量饮料逐渐从高端保健需求向大众健康需求渗透,能量饮料的消费场景从最初的运动、加班、熬夜、驾驶等疲劳场景拓展到居家保健、聚会旅行等更为休闲的场景。部分品牌对电竞、音乐节等活动提高赞助,也使得消费群体由过去的运动员、体力劳动工作者向学生、白领等更多消费者扩大,总体呈现出消费年轻化的趋势。图5:能量饮料细分消费人群及场景增速增速-2025消费量增速9.6%5.5%消费额增速(零售额)9.4%6.3%单价增速-0.2%0.8%10

14、3.3 市场规模预测市场规模预测基于上述影响因素,看好未来行业持续增长,普华永道认为未来五年,能量饮料市场规模将达到815-916亿左右。表2:中国能量饮料市场规模预估(2021-2027E)能量饮料能量饮料20212022E2023E2024E2025E2026E2027ECAGR乐观(亿)537.3587.7642.7702.9768.8840.8919.69.4%保守(亿)576.0617.4661.7709.3760.3815.07.2%数据来源:Euromonitor,其中乐观预估参考欧睿中国能量饮料2016-2021CAGR(实际),保守预估参考欧睿中国能量饮料2021-2026C

15、AGR(预测)过去五年量增带动行业迅速发展,行业处于快速放量阶段;未来五年量增速度放缓,单价增速略有上升,但量增仍是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表3:能量饮料市场增长对比数据来源:Euromonitor2格局相对稳定,入局者众多,三大要素护航企业制胜1.当前格局:品类依托价格带分当前格局:品类依托价格带分化化,集中在下线市场及传统渠道集中在下线市场及传统渠道1.1 产品分布:三元价格结构显现产品分布:三元价格结构显现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国内能量饮料价格带不断扩容,从之前的头部品牌一元价格结构市场,发展为当下三元市场结构。第一档以进口品牌为代表,整体占比低,产品以小容量、高功效为主要卖点。第二档以头部品牌

16、为代表,是现阶段最为主流的价格段。第三档500ml瓶装产品为代表,为主流价格带之一。该价格带产品主打超高性价比定位,同质化竞争严重,但是目前能量饮料市场增量的核心来源。12图6:能量饮料价格段产品分布图131.2 市场分布:三线及以下市场为核心市场分布:三线及以下市场为核心由于核心消费群体仍然为体力劳动者,能量饮料核心市场为三线及以下市场,头部两大品牌60%以上的销售来源于低线市场,新品牌集中在上线市场,下沉困难。新进品牌都集中在高线市场,由于头部品牌对于下沉渠道掌控度高,新品牌难以下沉。图7:能量饮料分城市层级市场分布图1.3 渠道分布:传统渠道居于主流渠道分布:传统渠道居于主流能量饮料以传

17、统渠道销售为主,且更下沉,渠道运营依赖经销商的深度分销能力。头部能量饮料品牌在渠道上已经建立极大优势。同时,能量饮料品牌对于渠道的管控力度更高。图8:能量饮料市场结构分布图品牌品牌推出时间推出时间卖点卖点品牌A2016年植物成分品牌B2017年维生素B2含量高、0糖品牌C2017年0糖、0热量、0脂、轻运动品牌D2017年植物成分、不添加牛磺酸、合成色素及防腐剂品牌E2018年-品牌F2020年0糖品牌G2020年植物元素、女性品牌H2020年0蔗糖、0卡品牌I2021年植物元、0蔗糖品牌J2021年中石油便利店142.当红赛道当红赛道,入局者众多入局者众多2016年进口头部品牌发生商标权之争

18、,龙头地位松动,行业开始涌现大量新品牌,包括各式新老软饮料赛道内企业及跨界企业,但至今尚未出现颠覆行业的黑马,竞争力相对有限,更多是扰动局部战场。表4:近年来新锐能量饮料品牌153.关键成功要素:渠道及营销是关键关键成功要素:渠道及营销是关键,保健品批号锦上添花保健品批号锦上添花对于能量饮料企业,产业链各个环节存在不同的竞争难度。企业竞争的关键成功要素在于产品端保健食品批号、渠道建设及品牌建设。具体而言:上游原材料端,市场整体供应成熟,成本处于可控状态,难度不大;中游生产端,国内具有保健食品生产资质的代加工工厂较大,可选项丰富,但是保健食品批号较难获取,存在一定难度;下游销售端,能量饮料集中在

19、传统渠道,市场运营依赖经销商深度分销,头部企业已建立起较高的渠道壁垒,此外,由于头部品牌进入市场早,已经较大程度占领消费者心智,各品牌多采取高举高打营销策略,因此在品牌端的运营对于企业也存在一定难度。2.1 关键要素一:保健品批号关键要素一:保健品批号我国主流能量饮料产品均取得保健食品批文,其外包装主要展示版面左上方将标注“蓝帽子”标志与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一般而言批文申请周期长达数年。“蓝帽子”产品优势在于:1)产品配方优势:可添加合成咖啡因,相比天然咖啡因起效更快且强劲,由于瓜拉纳提取物在我国被列为食品用天然香料,且其添加量没有明确限制,因此未取得批文的产品主要通过添加瓜拉纳提取物引入天然咖

20、啡因;2)营销优势:可在终端渠道的保健食品专区销售并明确宣传缓解体力疲劳的功效。表5:有无保健品批号能量饮料品牌传播内容对比有无批号有无批号品牌品牌品牌传播内容品牌传播内容有批号品牌A一口XXX,助你缓解体力疲劳品牌B累了困了,喝XXX品牌C困累喝XXX,提神抗疲劳品牌D缓解疲劳,增强免疫力品牌E标本兼顾,提神不伤身品牌F提神醒脑缓解疲劳无批号品牌G有能量,持续旺盛精神/品牌HXXX能量,不“乏”味,更带劲品牌I自然能量,自然不一样品牌J添加牛磺酸,精神一整天品牌KXXX,大能量/东方草本,迸发元力品牌L植物能量,自然更牛16不过,虽然能量饮料头部品牌的核心产品都具有保健食品批号,消费者对于保

21、健食品批号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并非影响购买决策的核心因素。新品牌、新产品几乎都未获得保健食品批号,采用边上市边申请的做法进入市场。图9:消费者对能量饮料保健食品批号关注度2.2 关键要素二:强大渠道力关键要素二:强大渠道力强大的渠道力是能量饮料品牌制胜的关键。能量饮料以传统渠道销售为主,且更下沉,渠道运营依赖经销商的深度分销能力。参考外部数据,从经销商数量来看,头部品牌普遍拥有千家以上,部分达到五千家以上,从销售网点来看,头部品牌普遍在百万级别。2.3 关键要素三:营销投入关键要素三:营销投入高举高打的营销策略及品牌建设是当前头部能量饮料采取的主流策略。头部品牌等纷纷在线下采取抽奖、户外广告、地

22、面推广、车体广告、公益活动帮助公司拉动终端销售并建立群众影响力,此外还积极赞助体育及电竞赛事、音乐节。在线上,代言人、电视广告、综艺赞助、影视活动也是头部品牌的进行营销的优先选择。数据来源:普华永道消费者调研17案例对标:没有保健食品批号案例对标:没有保健食品批号,某能量饮料品牌依托渠道及营销跻身行业前五某能量饮料品牌依托渠道及营销跻身行业前五2021年,某品牌以29亿元成为排位中国能量饮料第四位,是前五中唯一一个没有保健食品批号的企业。其制胜关键就在于强大的渠道分销能力及精准高投入的营销策略。渠道布局:品牌以低线市场传统渠道为主,深耕河南、江苏和安徽,通过性价比、渠道高利润空间促进产品动销。

23、聚焦重点区域及低线市场,以河南、江苏和安徽为基地市场逐步全国化扩张,深耕低线市场传统渠道,终端陈列投入较高,依靠性价比提升动销。同时,品牌对经销商让出极大的利润空间,刺激经销商进货并带动动销,经销商产品毛利32%,高于头部品牌23%经销商毛利。营销布局(1):精准投放目标人群关键媒介,覆盖多饮用场景广告。2008年品牌签约中国男子篮球队,并在央视、卫视等投放大量广告,扩大品牌知名度。后续品牌持续投入地面公交广告、高速公路广告等,覆盖关键饮用场景。同时,因为无保健食品批号,品牌放弃大单品策略,注重完善产品矩阵,在产品端,多功效、新包装覆盖更多人群及场景。从2019年开始,先后推出品牌含气装、咖啡

24、能量饮料、0糖0脂能量饮料。筹备推出精准定位男士和女士的能量饮料以及针对分享和送礼场景的新包装加大促销力度大,主打高性价比。品牌的产品价格5元/600ml,几乎为市场最低价格,性价比极高。此外,还经常推出一元换购活动,通过瓶盖抽奖方式进行促销,激发消费者购买意愿,提高复购率。营销布局(2):3把握趋势,抓住细分机会19综合国内消费发展宏观趋势,同时借鉴海外能量饮料发展的历史规律,普华永道认为能量饮料赛道未来可能存在下述几个机会点:1.健康化机会健康化机会1.1效果效果、成分及功能创新机会成分及功能创新机会效果差异化:提神效果通过调整咖啡因、瓜拉纳等含量,在强度、见效市场、持续时长等方向进行差异

25、化。如早期的美国年轻能量饮料品牌,以及某连锁咖啡店品牌皆主打咖啡因加强型能量饮料,并取得不错的市场反响。成分差异化:近年来,海外市场综合来源咖啡因、人工成分和添加剂的传统能量饮料销量下降,新型能量饮料突破以牛磺酸为主要提神成分的桎梏,以添加绿茶、瓜拉纳提取物和人参等天然成分为核心卖点在能量饮料产品中越来越常见。在国内,天然植物成分则更多被应用于暂无法取得保健品批号、无法添加合成咖啡因的能量饮料产品。功能差异化:高阶市场在功能性存在两方面的分化。一是超越传统功能,益智饮料、情绪饮料、提神饮料和以大脑功能为焦点的能量饮料销量大幅上升,例如泰国品牌通过添加人参、维生素 B、锌等营养添加物,突破了原先

26、提神的单一场景局限;二是向水化方向分化,主打能量水、功能水等轻概念。1.2 低卡无糖机会低卡无糖机会低卡无糖是近年来软饮料赛道的核心方向,在这种趋势下,低卡、无糖能量饮料也随之诞生。虽然糖分可以快速补充人体所需能量,但无糖是当下消费者热捧的健康概念之一。能量饮料的功能更多地强调提神醒脑,牛磺酸、维生素B族是考量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鉴于消费者对低糖的追求,主流能量饮料公司的产品也已陆续推出低卡或无糖的能量饮料。2.细分化机会细分化机会当前能量饮料市场整体品类单一,品牌之间同质化竞争严重,品类营销也多以提神醒脑抗疲劳等传统功效为主,缺乏针对消费者多元需求的差异化宣传。普华永道认为,挖掘新的消费人群

27、可能是能量饮料未来发展的机会点,其中可重点关注的是年轻人群、运动人群及女性人群。2.1 年轻群体机会年轻群体机会目前中国能量饮料市场头部品牌及第二梯队品牌同质化竞争程度高,整体调性偏传统,并不具有年轻潮流的调性。而纵观某头部能量饮料品牌在美国市场的成功,在于把握主流消费群体,进行战略适配。年轻人群本就是美国能量饮料的主流群体。年轻人群虽为细分市场,但这一市场也是各大品牌的兵家必争之地。头部品牌通过或推出子品牌、或通过营销及产品创新,抢夺这一市场份额。202.2 运动群体机会运动群体机会运动场景是能量饮料覆盖的主要场景之一,但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能量饮料品牌并未聚焦运动人群进行针对性设计。主流能量饮

28、料品牌通常选择多场景传播,并未聚焦运动人群。对标海外,美国能量饮料品牌更多是抓住健身运动热潮,某新兴品牌将能量饮料功能进一步细分化,主打改善运动表现、塑造肌肉,2018 年成立后市占率迅速从 0%攀升至 8%(欧睿销售额口径)。随后,某头部能量饮料品牌也于 2019 年推出主要针对健身运动场景的子品牌。图10:能量饮料头部各品牌传播语及产品展示数据来源:普华永道消费者调研图11:消费者能量饮料饮用场景对比212.2 女性群体机会女性群体机会目前市面上的主流能量饮料更多以男性作为主要群体,主打女性的能量饮料品牌及产品较少。能量饮料的女性消费者普遍对这一概念持接受态度,并乐于尝试。以高阶市场的经验

29、来看,泰国品牌采取的策略之一是推出针对女性消费群体的能量饮料,如2010年某主流公司推出的某产品。不过,主打女性的能量饮料也只是头部品牌的产品矩阵之一,并未取得可见的成功。目前市面上已推出的女性能量饮料品牌动销较差,女性能量饮料市场前景尚需验证。3.多元化机会多元化机会3.1 多口味机会多口味机会能量饮料的品类优势在于其核心需求是提神、抗疲劳等功能性,本身口味较为单一,国内主流品牌间口味差异小。主流能量饮料品牌通常采取大单品策略,以杂果香精为主。但近年市场上已经出现能量饮料口味多元化趋势。借鉴海外市场,可参考的方向包括水果风味、蜂蜜风味,还可以在原有口味基础上做加法,例如咖啡+、乳制品+、茶+

30、等方向。3.2 加气机会加气机会气泡口感可能是能量饮料发展的趋势之一。在口感与口味上,产品加入碳酸气泡,在提升味蕾刺激的同时,让人喝起来有激爽的口感。使能量饮料降低强功能属性而增强饮料属性,扩大饮用人群,助力市场规模增长。部分头部品牌均已推出含气能量饮料产品。4.1 供应链可持续机会供应链可持续机会在供应链端,某能量饮料头部品牌改进防尘帽来货包装材料。品牌从源头管理包装材料,与防尘帽供应商达成合作共识,从制造源头-供应商工厂改变防尘帽的包装形式。弃用透明胶带的一次性瓦楞纸箱,改用塑料周转箱,在生产子公司和供应商工厂端形成闭环循环利用。同时,品牌在考虑到电商平台产品无需陈列、直达消费者的特点后,

31、在保证产品质量及外观美观度的同时,取消产品防尘帽,实现包装减量化,进一步促进产品全周期的节能降耗。图12:某能量饮料企业供应链及产品端包材改进4.可持续发展机会可持续发展机会环保低碳与可持续发展成为食品饮料行业未来必须关注的重点,也将成为能量饮料品牌关注的机会。普华永道2021年全球消费者洞察调研中国报告显示,中国受访者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环保或可持续产品支付溢价。74%的中国受访者表示有意购买使用环保包装或包装更少的商品,72%的受访者会购买重视和支持环境保护的公司的产品。对比全球,上述数字分别为55%及56%。同时,很多食品饮料企业正在努力减少碳足迹,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产品、高效使用能源等方

32、式积极推广和实践节能减排,并将低碳目标纳入整个产品生命周期。4.2 产品可持续机会产品可持续机会在产品端,某能量饮料头部品牌近日上线国内首款“无瓶标”电子标签功能饮料。品牌在500ml大容量明星单品基础上,保留了经典的瓶身设计,以油墨喷码代替实物标签,回收时将无需二次分离标签。基于产品可观生产量,此举将带来大幅的成本节约。22案例对标:某案例对标:某国际国际头部能量饮料品牌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头部能量饮料品牌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某集团为某头部能量饮料品牌的重要股东,并与其长期保持全球战略同盟关系。此外,在国内市场上,该集团享有这一能量饮料品牌的独家分销权,负责生产和分销工作。该集团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自身

33、的重要战略,从水资源保护、能源节约、产品包装等方面出发,全方位践行绿色环保理念。集团对自身的合作伙伴提出要求,制定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战略和能源节约、低碳排放等要求,指导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打造“绿色工厂”,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产品生产制造的全过程。供应链端:在供应链端,该集团从能源角度入手,打造绿色低碳工厂。集团从电能作为切入点,通过在全国范围12家工厂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100%新采购绿色无氟环保冰柜、在云南和湖北工厂使用100%可再生能源电力等方式,预计每年将使用1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力,削减约8万吨碳排放。同时,该集团对供应链中的企业进行工艺改造,与饮料瓶供应商合作,将饮料瓶的吹瓶生产线

34、搬到工厂车间里,通过现吹现灌装,大大节约了运输资源,避免了空瓶在长时间运输中被污染,降低了清洗所用的水资源。此外,该集团积极响应“绿色中国”战略,携手水利部、联合国计划发展署等合作伙伴,推动了包括水源地保护、湿地保护和恢复等50多个水资源保护项目,实现年“水反馈”率100%,弥补了生产过程中水资源的消耗。在包装材质方面,该集团采用了rPET材质进行产品包装。为了展现rPET材质循环再生的价值,鼓励消费者重视饮料瓶回收,该集团以回收的饮料瓶作为原料,在全国范围内成功打造70余场“回收我,回头见”可持续包装主题展,累计参观人次逾500万。在包装设计方面,该集团在某款畅销饮品的包装上设计了“回收我”

35、标志。其中,“回”字图案带有两个箭头,直观地表达饮料瓶循环再生的理念。近期,该集团推出了一批再生材质瓶标的饮料瓶包装。通过将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回收的饮料瓶作为原料,这批产品成功使每个瓶标减少30%原生塑料的使用,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产品端:23结尾结尾整体而言,能量饮料需求景气,单品成长性在软饮料中占优,随着消费群体和消费场景的裂变,未来品类成长空间广阔。行业存在一定的进入门槛,当前格局明晰稳固,龙头企业通过品牌力占领消费者心智,且品牌企业各具优势。从中长期来看,拥有强大渠道力并能够提供核心产品且具有营销能力的企业才能占据稳定优势。如若企业能够突破行业长期以来品类未分

36、化的僵局,针对瞄准行业细分赛道机会,那么有望带领中国能量饮料市场的新一轮行业升级。24联系我们蔡蔡晓晓颖颖普华永道中国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电话:+86(21)2323 3698邮箱:倪清倪清普华永道中国ESG可持续发展市场主管合伙人电话:+86(10)6533 2599邮箱:曹文静曹文静普华永道中国农业及食品行业服务合伙人普华永道中国内地食品饮料行业主管合伙人电话:+86(10)6533 7026邮箱:林伟林伟普华永道中国农业及食品行业服务合伙人电话:+86(10)6533 7435邮箱:张晓蕊张晓蕊普华永道中国ESG可持续发展市场总监电话:+86(10)6533 5861邮箱:郑焕然郑焕然普华永道亚太区、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消费市场行业主管合伙人电话:+852 2289 1033邮箱:叶旻叶旻普华永道中国内地消费市场行业主管合伙人电话:+86(10)23233325邮箱: 2022 普华永道。版权所有。普华永道系指普华永道网络及/或普华永道网络中各自独立的成员机构。详情请进入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普华永道:优质赛道长期景气:中国能量饮料市场报告(2022)(25页).pdf)为本站 (M-bing)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