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华为&华信咨询: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报告(101页).pdf

编号:116718 PDF 101页 5.44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华为&华信咨询: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报告(101页).pdf

1、大湾区数字经济科技产业发展联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天津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席卷全球,世界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全球贸易规则变化,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等驱动全球价值链重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加速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各国经济角逐的新赛道,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数字经济成为构筑我国新型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国家、各省市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进程

2、,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打造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优势,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驱动经济增长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动能。面向未来,数字经济将成为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预计“十四五”末,数字经济占比将超过 50%。但是,分析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发现很多区域面临人才紧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资本资金缺乏、数据要素价值释放难、产业生态待强化等核心问题与挑战,给未来发展带来不确定性,数字经济的发展亟待通过体系化统筹,结构性改革,创新行动推进,实现加速推进。本文通过对先行区域的调研、分析、总结,提出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能力框架

3、和 12 项关键行动,以及 3 个区域发展的案例,希望对关心数字经济发展的各级政府、城市管理者、行业从业者和研究学者们带来思想的启迪和实践的借鉴。序PREFACE目录CONTNTS编写委员会指导专家黄奇帆 夏 尊 王晓红 邓红国编写组组长张利中编写组成员郭慧鹏 袁万海 朱 敏 马凤涛顾泳峰 孔宪君 蒋琴丽 王纪奎杨立志 张中辉 史丹青 胡孝辉 张荔敏 蔡晓艳 张 钰 甘 璐 谢伟涛 周俊鹏 郑碧琪 孙尚龙薛春旭联合发布 大湾区数字经济科技产业发展联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天津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4.7 要素供给474.8

4、素养提升514.9 产业培育564.10 生态集聚614.11 品牌打造654.12 数字基建与载体升级 69结束语 981.1 数字经济发展成为国家发展与国际竞争战略的核心 021.2 数字经济成为构建我国未来发展动能的必然选择031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012.1 人才结构问题:人才紧缺和供需结构性失衡共存062.2 资金资本问题:风险共担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有待建立 072.3 技术创新问题:创新链与产业链、价值链协同效应不强 092.4 数据要素问题:数据要素价值尚未有效释放112.5 产业生态问题:生态集聚与平台支撑能力不足132 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043.1

5、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能力框架163.2 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183 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图 154.1 政策牵引与机制创新 214.2 招商引资264.3 技术创新314.4 场景开放354.5 资本驱动394.6 人才保障424 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 205.1 深圳市数字经济发展案例745.2 天府新区数字经济发展案例805.3 内蒙古自治区数字经济发展案例875 国内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736.1 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路线选择956.2 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倡议976 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建议 941.1 数字经济发展成为国家发展与国际竞争战

6、略的核心1.2 数字经济成为构建我国未来发展动能的必然选择第一章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第一章|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形势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02推进数字经济成为共识,众多国家出台推进政策数字经济日益成为国家竞争战略的核心制高点,很多国家/地区将其作为国家经济增长、战略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2010 年后各国关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频繁推出,争先恐后布局数字经济发展,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发达国家普遍布局数字经济发展,整体领先美国、德国等国家数字化建设起步早,目前正深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腹地,深入布局数字经济。美国在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研究数字经济,提出国家信息基础

7、设施(NII)计划 新一代互联网计划等支撑数字化建设;2012年公布 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2016 年发布 智能制造振兴计划,2019 年出台国家网络战略,2021 年发布 2021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等,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发展。2019 年,德国发布德国工业战略 2030,2020 年,欧盟发布欧洲数据战略,英国也发布数据战略等,加速产业升级与数据价值释放。数字经济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加速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加紧布局并实现弯道超车,通过数字产数字经济发展成为国家发展与国际竞争战略的核心1.1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中国 印度 日本 韩国 马来

8、西亚 ICT战略计划 数字生活2013-2015 国家物联网战略2015-2020 2016-2020年公共部门ICT战略计划 人工智能研发战略 e-Japanu-Japani-Japan世界最先端IT国家创造宣言 智能日本ICT战略 工业价值链计划 超智能社会 综合创新战略 印度制造计划 人工智能国家战略 21世纪信息社会的创新不工作机遇 德国在线计划 宽带战略 德国ICT战略:数字德国2015 数字化战略2025 数字议程 2014-2017 高科技战略2025 GDPR数据控制者处理者协议 国家人工智能战略 高价值制造战略 数字经济战略2015-2018 数字战略2017 数字宪章 国家

9、信息基础 设施(NII)计划 新一代互联网计划 21世纪信息技术计划(IT2)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 智能制造振兴计划 先进制造 领导力战略 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6-2020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劢计划(2018-2020年)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幵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1991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数据安全法“十四亓”数字经济 发展规划 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2020 2022 2021美国创新不竞争法案 数字经济的定义和衡量 在数字经济中增长不创新 数字经济议程 美国开放

10、数据行劢计划 数字政 府战略 浮现中的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2000 数字经济2002 数字经济2003 数据战略 数字新政 人工智能国家战略 产业战略:人工智能领域行劢 德国工业战略2030 国家网络 战略 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基本路径,抢占数字经济国际竞争高地。2019 年出台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实验区实施方 案,2021 年 6 月 10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2021 年底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通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速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第一章|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形势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03数字经

11、济成为构建我国未来发展动能的必然选择1.2“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有望占据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1 年 10 月,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要做好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形势研判,抓住机遇,赢得主动。2021 年底,国务院印发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

12、”规划,提出到 2025 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10%,2035 年,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产业体系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十四五”期间从 7.4%增长到 10%,相比“十三五”要求进一步提高,要实现此目标,数字产业化增长率要达到 GDP 增长速度的 2 倍以上。此外,产业数字化在经济中占比较大,过去 10 多年增长率一直高于数字产业化增长率,保守地把产业数字化增长率和数字产业化增长率统一计算,到 2025 年产业数字化比重将会超过40%,加上数字产业化比例,数字经济比重超过 50%,占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将成为经济增长的第

13、一位因素。我国数字经济将进入区域加强统筹,加速落地推进的新阶段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数字经济专项规划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截至 2022 年 3 月 31日,全国 31 个省级行政单位(未统计台湾、香港和澳门),其中 25 个发布了数字经济,占比约 80%;15 个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中,有 11 个发布相关规划,占比 73%;333 个地级行政区中,有 108 个发布规划,占比 32%。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城市推进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多级政府的统筹推进下,进入加速落地发展的新阶段。31个省级行政区数字经济专项规划发布情况统计333个地级行政区数字经济专项规划发布情况619%2256

14、8%2581%10832%已发布未发布已发布未发布第二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042.1 人才结构问题:人才紧缺和供需结构性失衡共存2.2 资金资本问题:风险共担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有待建立2.3 技术创新问题:创新链与产业链、价值链协同效应不强2.4 数据要素问题:数据要素价值尚未有效释放2.5 产业生态问题:生态集聚与平台支撑能力不足第二章区域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二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05截至 2021 年底,全国 100 多个城市发布了数字经济规划,其中 26 个城市对数字经

15、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专门进行了分析,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数字经济人才紧缺、创新能力薄弱、存在数据壁垒、资金投入不足、产业生态体系不完善等方面。数字经济人才紧缺技术创新能力弱、场景创新不足,新业态发展慢 数字产业规模小领军/龙头企业偏少资金投入不足、企业融资难存在数据壁垒、开放共享不够,数据要素市场机制不健全数字化转型意愿不强、能力不足核心产业基础薄弱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渗透不够数字化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转型程度参差不齐产业链不健全数字经济专项政策少产业层次偏低,结构需优化专业化/特色园区少数字经济领域场景业态规模有限数字化意识不足、治理体系滞后制造业数字化水平低缺少平台型企

16、业规划推动方案落后数字设施建设区域不平衡园区平台支撑不足建用匹配度不高大数据产业链薄弱园区服务功能欠缺缺少数字独角兽企业 232976655544443332221111第二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06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演进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明显,数字经济人才需求量大幅增加,在数字经济发展问题中,超过 80%的城市提到人才短缺问题,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人才供给结构调整节奏滞后于区域智慧化升级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人才涨幅,出现人才供给总量不足和供需结构性失衡共存的局面。从需求端看,数

17、字经济人才特别是高端技术、复合型人才需求大幅增加。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研究报告显示,2021 年我国数字化人才缺口接近 1100 万。多元数字技术融合迭代频率和应用场景复杂性不断提高,对数字经济高端人才需求不断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和电子芯片等数字经济领域研发人才、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据教育部门测算,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达 500 万。从供给端看,高等教育人才供给总量不足和区域、行业供给不均衡加剧城市数字经济人才短缺现象。部分城市高等院校相关专业课程体系滞后于数字经济技术发展和产业发展需求,科教融合水平和产教融合水平较低,跨学科、跨领域复合型数字技能人才和实

18、战人才培养和供给能力不足。工信部发布的2021 网络信息安全产业人才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网络安全专业人才累计缺口在 140 万以上,而每年高校网络安全相关专业毕业生仅 2 万左右。此外,发达城市的人才虹吸和集聚效应,加剧了数字经济人才区域不平衡。猎聘大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数字经济人才主要分布在长三角、京津冀和粤港澳三大城市群,占全国总量的 7 成。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五个城市数字经济人才占全国比重达 50%。因高校少、产业链不健全等原因,中西部地区城市数字化人才培养能力有限,城市薪资水平和人才配套政策对才的吸引力不足,人才集聚水平相对较低,新兴信息技术人才、精通数字化与生产制造的复

19、合型数字经济人才短缺,数字经济人才流失问题严重,高端人才引进难、留不住。人才结构问题:人才紧缺和供需结构性失衡共存2.1供给 总量 丌足 区域 虹吸 敁应 经济人才紧缺和供需结构性失衡共存 数字经济人才需求 增加 数字经济人才资源供给不足(需求端)(供给端)数字经济人才供需失衡 技术 快速 迭代 新业态 模式层出丌穷 大数据人才 人工智能人才 网络安全人才 复合型人才 数字营销人才 设计分析人才等 人才需求总量特别是高端复合人才需求增加 高端人才 门槛提高 人才需求 大幅增加 人才供给特别是适合城市需要的 供给丌足 人才供给 不市场需求脱节 区域供给丌均 课程体系落后于技术发展 与业设置滞后于

20、产业发展 具体城市主导行业人员供给丌足 人才集聚在东部发达城市 部分城市人才 培养能力丌足 能级较低城市人才流失严重 第二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07资金资本问题:风险共担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有待建立2.2数字经济发展受资源禀赋、创新能力、产业基础等因素影响,项目类型多元复杂,资金需求大,商业模式和产业成熟度尚待市场验证,没有形成良好的商业投资闭环,存在投融资体系不完善、产业基金缺乏统筹规划不足、对社会资本的撬动和引导作用较弱、项目重建设轻运营等问题。数字经济项目 项目风险类型 资金主要类型 资金需求 资金提供 部分城市政府产业基金缺乏统筹规划

21、 尚未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数字经济投融资体系 部分城市政府产业基金缺乏统筹规划资金利用敁率丌高 部分城市产业基金对社会资本的撬劢和引导作用有待加强 部分城市数字经济项目投资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的情况 产业基金对社会资本的撬劢和引导力弱 主要问题 部分城市历叱项目重建设轻运营 政府资金 社会资本 可靠市场自盈利项目少,社会资本劢力丌足 丌同类型项目的投资周期差异大 项目类型复杂,资金需求多元 1 2 3 4 硬件+软件 技术+应用 建设+运营 低收益低风险 高收益高风险 低收益高风险 高收益低风险 长周期不稳定 政府产业基金 风险投资基金 创业投资基金 私募基金 天使投资基金 第二章|区域数

22、字经济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08一是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数字经济投融资体系尚处于探索阶段。数字经济项目兼具软件+硬件、技术+应用、建设+运营等复合属性,需要多元化投资主体、灵活化的投资工具和差异化的投资周期等投融资方式来支撑项目建设与实施。部分数字经济细分领域的商业模式和产业成熟度尚不清晰,部分政府、资本机构、企业对数字经济投融资模式创新存在观望或试探态度。政府数字经济产业基金与民营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等共同参与数字经济投资的资金协同作用不强,尚未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数字经济投融资体系。数字经济发展问题分析显示,超过 50%的城市存在资金投

23、入不足、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二是部分城市政府产业基金缺乏统筹规划资金利用效率不高。部分城市政府产业基金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存在针对数字经济相同领域存在重复投资或针对不同领域成立多只基金的现象,基金分散运作没有形成投资合力。在数字经济政府产业基金资金利用方面,部分城市还没有实现从传统的政府兜底思路向风险共担的市场化运作思路转变,资金利用缺乏对数字经济项目融资需求、行业风险与收益特征的科学分析和统筹匹配,尚未建立与行业风险、收益特征相匹配的数字经济资金精准扶持体系。部分城市产业基金受限于基金管理运作专业化能力,或政府出于资金安全性考虑限制资金使用,政府产业基金对数字经济的实际投资金额不高,投资质量和资

24、金利用效率较低。三是产业基金对社会资本的撬动和引导作用有待加强。部分城市政府产业基金在引导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私募基金等参与数字经济投资,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向数字经济核心技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等重点领域,投向产业升级、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不同场景创新等方面。创业初期的数字经济企业存在重知识产权、重数据资产而融资难的特点,政府产业基金结合自身产业和项目实际吸引社会资本,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数字经济创新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引导机制有待完善。部分城市产业基金项目储备和战略筹划能力较弱,通过项目引导资金走向形成有效投资的能力不高。四是数字经济项目投资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的情况。部分城市数字

25、经济投资源于城市或产业阶段性的碎片化需求,历史项目建设缺乏统筹,在基础设施投资、共性平台和数据治理系统等方面的投资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运营特点,项目投资建设呈现碎片化、功能和应用场景单一化特点,投资缺乏对投资项目所产生数据要素运营的持续跟进,数字经济投资和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产出没有形成闭环。第二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09技术创新问题:创新链与产业链、价值链协同效应不强2.3在规划中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问题的城市里,超过 60%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部分城市受限于技术研发机构、应用场景和创新主体数量和创新水平

26、,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协同水平不高,存在围绕“卡脖子”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创新不足、场景集成性创新能力弱、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作用不强、科技创新服务环境差等问题。对接导入创新资源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场景创新环境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协同科创平台服务企业创新价值网络金融机构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组织融合生态融合平台融合技术融合技术融合中介机构、其他组织关键技术突破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创新合作机制不成熟龙头企业主导的科技创新联合体作用不强特定应用场景的数字经济集成性创新较弱结合城市特色的科技创新服务环境需要完善第二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10

27、一是关键核心技术融合创新机制不成熟。部分城市拥有的数字经济技术研发机构数量较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存储器芯片等关键技术领域研发能力薄弱,实施开放式创新和分布式创新能力不足,柔性对接国内外科技资源实现特定技术突破的创新合作机制不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缺乏利用技术经纪、科技创新飞地等跨区域、跨领域整合各类科技资源的机制,面对城市、行业的数字经济技术创新需求时,无法快速组织创新生态体系资源实现数字经济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突破。二是围绕特定应用场景的集成性创新较弱。新型信息技术加速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渗透,技术创新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应用创新的场景化落地需要多元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数字经济领域的技术

28、创新围绕关键技术和解决特定行业问题的单点创新突破较多,围绕特定产业集群共性需求的集成式创新较少,数字经济创新系统中跨行业知识系统集成和跨行业多领域知识协同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单点或局部创新没有起到对产业价值链重构并创造新价值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三是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要承担好科技创新责任,但由于数字经济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受限于人才、资金和技术水平,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往往需要依靠政府建设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依赖于龙头企业、平台企业开放的创新资源和产业数据中台等。龙头企业、平台企业拥有资本、技术和数据资源优势,了解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的战略方向

29、,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城市数字经济创新网络中必须承担重要责任。需要龙头企业结合自身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从城市、产业和民生保障需求出发联合政、产、学、研、金、用构建数字经济科技创新联合体,形成开放式的创新价值网络。解决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的关键和共性问题,同时为中小企业数字经济创新成果的价值实现提供机会和载体,实现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的场景化落地。四是结合城市特色的科技创新服务环境需要完善。部分城市结合技术发展趋势、技术转移难点、科技产业化痛点,整合对齐全国数字经济科技创新服务资源开展技术转移转化、知识产权运营、创新孵化、科技投资等科技创新服务的能力较差,没有形成数字经济创

30、新链和产业链、价值链的高效协同局面。科技创新在城市科技创新咨询规划、技术创新战略研究、科技产业发展等方面缺乏科技服务平台性支撑,在专家智库、金融资本、技术创新、科技政策等资源和渠道对接方面效率低下,尚未形成支持城市高水平协同创新的科技创新服务环境。第二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11数据要素问题:数据要素价值尚未有效释放2.4数据供应链和数据价值链协同发展的业务逻辑和实现路径缺乏和具体城市、行业特点的结合,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方面存在数据治理水平低下、数据交易和流通机制不完善和缺乏场景化数据应用的标杆示范等问题,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生态体系建设尚处于初期

31、探索阶段。标准规划数据定价数据确权数据价值化数据治理水平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数据交易和流通数据场景应用数据交易数据标准化数据流通数据场景化需要从数据采集、存储、计算、分析、处理、应用、运营等环节提高数据治理水平需要强化数据确权、定价和交易机制,促进数据及交易和流通,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赋能效应需要解决数据价值释放完整链条贯通问题,强化数据供需对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数据价值释放示范标杆123第二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12一是数据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城市依托政府数据治理实现了局部数据资源的集聚,但受存量系统数据孤岛效应和跨部门的数据标准实施难

32、等因素影响,海量数据资源存储交换、开放共享和有效利用问题,跨部门、跨区域、跨业务的数据协同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常常出现城市局部领域数据治理水平高但全局数据治理水平却不高的局面。规划中分析了数字经济问题的城市中,有超过 30%的城市认为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数据壁垒问题。二是数据交易和流通机制不完善。部分城市数据确权、数据定价和数据交易等数据要素市场化环境培育机制,数据要素市场化水平不高,面向城市级数据交易平台建设和数据银行、数据中介、数据信托等第三方数据服务机构发展的支持机制不成熟,尚未形成“可信可用不可见”的数据产品和数据流通模式,跨企业的业务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

33、数据要素在联接创新资源、激活资金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乘数效应不明显,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经济体量偏小,对经济增长的支撑有限。三是缺乏场景化数据应用的标杆示范。部分城市缺乏没有形成“数据确权、数据标准化、数据场景化、数据定价、数据流通、数据交易、数据价值化”的数据价值释放完整链条,基于特定应用场景的数据要素价值潜力尚未有效激活,数据供需对接不畅,没有形成数据流通的价值释放效应。数字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数字经济应用系统的场景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场景式应用系统的上线往往仅仅是价值创造探索征途的第一步,必须随着数据、需求和技术的变化动态的进行技术迭代升级和持续的数据业务运维,面向新型数据

34、供应链思维和新型信息技术工具持续创造新型场景应用需求,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和优化数字经济场景化解决方案的落地路径,通过新价值的创造实现特定场景数字化的标杆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第二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13产业生态问题:生态集聚和平台支撑能力不足2.5市场竞争的焦点已经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产业链和产业生态体系之间的竞争,在规划中分析数字经济发展问题的城市里,有近 60%的城市认为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数字产业规模小、缺少龙头企业等产业生态问题。一是“政产学研用金媒介”联动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尚不成熟。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体系尚处于数字经济与实体

35、经济深度耦合、产业关联效应探索的初步阶段。政产学研用金媒介协同联动所产生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技术流协同效应还没有在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的全生命周期和全价值链条得到充分体现。云数字设计、网络协同制造、大数据营销、网络供应链协同等环节对数字经济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和供需对接等环节的改善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政用产介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技术流数字经济产业生态金学媒研第二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14二是数字经济产业产业集群建设水平不高。部分城市依托现有传统工业园区、科技园区、高新园区等实现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和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打造的能力不足,规模效益显

36、著、专业特色优势突出、基础设施完备、特色产业集聚的数据经济产业集聚区较少,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小,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大。部分城市通过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实现了产业集聚,但是产业之间的关联和匹配度不高,并没有依托产业集聚整合创新要素形成创新策源地,在知识溢出、技术扩散、价值创造、服务输出等方面没有形成良好的产业集群协同效应。三是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平台建设和支撑水平需要提高。当前数字经济平台建设多是围绕需求侧开展,而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需要供给侧和需求侧相结合来实现平台化,围绕不同行业和场景应用的数字经济平台发展体系尚在探索期。例如针对物联感知、并行计算、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全息显

37、示等数字经济关键技术突破的共性技术平台和技术中介平台较少,数字经济战略联盟和协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部分城市跨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在行业共性需求和通用解决方案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但平台的商业成熟度仍不高,数字经济平台龙头企业较少,平台在工业技术、产品和数据挖掘应用方面的能力较弱,数字经济生态建设相对滞后。传统产业集群 向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转型能力弱 产业集而不群 产业规模小 经济贡献小 集群创新能力弱 转型能力不足 传统工业园区 传统科技园区 传统高新园区 数字经济A产业 数字经济B产业 数字经济C产业 部分园区 产业集聚 产业关联不足 传统 产业园区 第三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

38、图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153.1 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能力框架3.2 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第三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图第三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图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16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于基于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的科技创新、市场应用和产业培育,区域创新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在于为“科技创新市场应用产业培育”这一核心价值流创造活动的持续运行提供有效的市场要素和软硬环境,并围绕价值流创造活动建立相应的创新发展“能力”。基于国内多个省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经验总结梳理,我们识别了十二个区域数字经济关键创新发展“能力”,结合“能力”打造的难易程

39、度和数字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强度,提出面向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三力三圈”能力框架模型。有序打造数字经济的“三大场力”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对各项创新发展“能力”的需求强度不同,要灵活合理选择:吸引力:数字经济对大部分地方来看“原生”能力不足,因此发展早期要重点打造自身的“吸引力”,进而在全国范围内招引数字经济“种子”能力。从具体创新发展“能力”来看,一方面要做强招商引资本身工作,打赢全国争夺战;另一方面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维度,把本地需求场景开发开放出来,把供给市场高效集聚起来,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基础。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能力框架3.1Action12-数字基建与新型载体 Acti

40、on4-生态集聚 Action3-场景开放 Action10-产业培育 Action9-科技创新 Action5-资金驱动 Action6-人才保障 Action7-要素供给 Action8-素养提升 Action1-政策牵引与机制创新 禀赋层 素养层 赋能层 赋能层 素养层 助推力 吸引力 涵养力 Action2-招商引资 Action11-品牉宣传 第三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图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17涵养力:数字经济对大部分地方来看“高冷”形象十足,因此发展中长期要重点打造自身的“涵养力”,为企业提供及时的营养价值,进而留住企业持续发展。从具体创新发展“能力”来

41、看,除了需求场景和供给市场的规范稳健,重点是要把资本、人才、数据三大要素市场做强,把全民素养提升起来,有效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产业培育活动,进而实现数字经济的自我造血。助推力:发展数字经济单纯依靠吸引外部资源还远远不够,因此长期来看要重点打造自身的“助推力”,让企业具备全国竞争力进而在全国范围内吸收营养。从具体创新发展“能力”来看,一方面要持续开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活动,做强自我造血能力;另一方面要在品牌和宣传方面开展针对性行动,为本地企业打造更多的“东风”,助力企业走向全国,做大做强。稳步构筑数字经济的“三个圈层”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能力”对区域自身禀赋的适配要求不同,“能力”打造难易程度也

42、不同,既要有战略定力,也要有战术策略,步步为营,久久为功。禀赋层:资金、人才、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数字化素养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基础,四个关键“能力”与区域自身有非常强的关联性,属于一个城市的客观“禀赋”。此类能力的打造与城市发展水平紧密关联,要采取持续稳健的发展策略,要做长期战略安排。素养层:需求开放、生态集聚、科技创新及产业培育是数字经济的关键价值增值活动,对区域来看属于后天“素养”,尽管受区域客观环境影响,但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突破自身发展瓶颈。此类能力打造受城市未来发展战略影响较大,需要的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决心和魄力。赋能层:政策机制、基建载体、招商引资、品牌宣传是地方经济发

43、展过程中最常用的举措,数字经济发展阶段各地政府也在积极使用,对区域来看属于最容易实施,最直接的“赋能”行动。此类能力打造门槛低,经验传承好,可以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各阶段最有效的助攻武器。第三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图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18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3.2行动(Action)是对能力(Capability)的落地支撑,活动(Activity)是对行动(Action)的具体动作分解。为打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能力(Capability)”,地方政府需要牵头针对性开展专项行动(Action),对这些行动(Action)进一步解构可以识别出系列具体业务活动

44、(Activity),结合业务活动之间的关联关系,绘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路线图。基于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能力框架识别的十二个创新发展“能力”,充分融合国内领先实践,我们识别了七十七个业务活动,并进一步梳理了各项业务活动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绘制完成“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路线图”(简称“路线图”)。“路线图”由 12 个行动(板块)、77 个活动(模块)、100+关系(箭头)组成,能够体系化反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行动和路线,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已经开展的工作找准位置、发现差距,为下一步工作找到行动方向。第六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建议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19成立场景创新实验室

45、数字经济地立法编制数字经济规划出台招商引资政策出台招才引智政策出台数据要素化政策出台创新创业政策出台产业引导政策出台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招商工作组织AI+大数据精准招商在线招商招商项目管理企业精准服务飞地招商政府发布场景清单建立揭榜挂帅机制重大工程场景开放重点市场场景开放政府建立服务资源池成立技术/产业联盟围绕大企业聚集生态资源建立产业飞地建立虚拟产业园政府设立数字经济相关基金联合设立社会成立数字经济相关基金政府创新数字经济资金支持社会创新数字经济金融服务联合创新金融数字化便捷服务设立人才招引专项资金人才服务组建人才招引专项队伍专业人才联合培养公共数据融合共享数据资产交易公共数据开放政府购买社会数

46、据公共数据创新开发利用全民素养提升领导干部及公务员素养提升数字化素养实训基地特殊人群素养提升中小微企业素养提升承接国家/省级重大专项与高校科研院所研发合作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建立科创飞地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一体化孵化器服务加速器服务建立科技服务大市场技术成果转移开展招商活动开展供需对接活动开展成果展览展示活动开展对外交流活动联合打造标准本地企业借船出海品牌企业打造建设产业小镇建设智慧园区建设智慧楼宇建设连接/存储/算力/算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产业大脑建设招商/产业展厅/体验厅/电子沙盘创新标准引领机制创新试点示范机制创新监测统计评价考核机制创新组织领导机制出台其他政策图例圈层1作用于

47、圈层1圈层1作用于圈层3圈层1作用于圈层2圈层2作用于圈层1圈层2作用于圈层2圈层3作用于圈层2圈层2作用于圈层3圈层3作用于圈层3创新主体培育创新专项牵引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公共数据资产化ACTION1:政策牵引与机制创新ACTION2:招商引资ACTION4:生态集聚ACTION3:场景开放ACTION5:资金驱动ACTION6:人才保障ACTION7:要素供给ACTION8:素养提升ACTION9:科技创新ACTION10:产业培育ACTION11:品牌宣传ACTION12:基建配套与载体升级.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204.1 政策牵

48、引与机制创新4.2 招商引资4.3 技术创新4.4 场景开放4.5 资本驱动4.6 人才保障4.7 要素供给4.8 素养提升4.9 产业培育4.10 生态集聚4.11 品牌打造4.12 数字基建与载体升级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21当前,数字经济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我国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不断深化和落地,为加速推动数字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地方政府不断出台法律法规、专项规划、政策等进行引导和保障。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需要加强数字经济立法建设,出台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为

49、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立法等。地方政府为更好的把握住发展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通常编制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统筹区域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此外,还出台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创业创新支持、知识产权保护、产业促进等系列政策;同时为更好的贯彻执行,建立数字经济发展考核指标,强化组织机制创新、创新试点示范及加强考核评价等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牵引与机制创新4.14.1.1 政策牵引与机制创新路径指引政策牵引与机制创新路径 加强数字经济立法 推进数字经济专项规划 制定配套政策 招商引资 招才引智 数据要素 创业创新 知识产权 产业引导 创新标准引领 创新试点示范 监测&考核评价

50、创新组织推进机制 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22发展数字经济,需要相关的体制机制保障,其中一个非常重要条件是数字经济立法。广东省、浙江省、河南省、安徽省等相继发布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均提出要强化数字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及载体建设,创业孵化、投资融资、数据流通等内容,以此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积极建设数字经济强省。广东省法律即纲领,重视社会力量,推进建设数字经济强省广东省 2018 年就发布了数字经济专项规划,2021 年 7 月,审议通过了 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提出推进数字经济强省建设,打

51、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坚持创新引领、数据驱动、融合赋能、包容审慎、安全发展原则,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核心,从省、县、社会三方面着手,省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商贸、数字金融、智慧物流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扩大数字经济领域开放,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进网络互联互通、数字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数字产业协同发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本省关于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强数字经济区域优势互补、差异化协调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数字经济发展,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浙江省细化法律责任强化规矩浙

52、江省既发布 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同时也发布了 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在规划基础上发布条例为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如条例中明确提到,建设单位违反条例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新建、扩建建设工程未按国家和省有关标准预留基站站址或者配套建设机房、管道、电力线路、电器装置、防雷、接地等通信基础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河南省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保障河南省发布河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的同时,还制定了(2022 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提出要保护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

53、供、公开过程中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要建设网络交易监测平台,确保网络交易安全;此外,通过建立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机制,防止危害扩大,消除安全隐患。4.1.2 立法保障数字经济有序、健康、高质量发展2021 年 12 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国发2021 29 号文件,之后统计全国 31 个省级行政单位(未包含台湾、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其中 25 个发布了数字经济,占比约 80%,可以说数字经济已成为全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一号工程”,通过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统筹规划、顶层设计,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4.1.3 编制数字经济专项规划,强化顶层设计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

54、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23通过制定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支持创业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产业投资引导等政策,引导数字经济定向高质量发展。如湖南省 2020 年 10 月印发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对领军企业设立总部、企业抱团转移、外商直接投资等给予丰厚奖励,全力打造中部招大引强的投资洼地。广东省 2021 年7 月出台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通过释放公共数据资源价值、激发社会数据资源活力、加强数据资源汇聚融合与创新应用、促进数据交易流通、强化数据安全保护等,加速构建权责清晰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制度规则和组织体系。吉林省 2021 年

55、10 月印发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升级若干政策举措的通知,对支持创新创业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形成吉林省支持创新创业相关政策 100 条,包括鼓励创新能力提升、支持成果转化、支持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培育科技型企业、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双创”平台建设、支持创业融资、鼓励各类群体创业、减税降费和优化“双创”环境。河南省 2021 年 7 月印发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实施方案和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强化政府资金的产业引导、政策扶持作用。十堰市 2021 年 11月印发十堰市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若干措施,通过提高薪酬待遇、人才津贴、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城镇落户、配偶安置、子女入学、

56、创业扶持等政策加强人才招揽。4.1.4 区域探索多维度政策体系,引导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统领数字经济发展国务院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提出,到2025 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到2035 年,要实现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产业体系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的目标。提出要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着力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有效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等 8 项任务及11 个专项提升工程,统领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浙江省建设“三区三中心”,打造

57、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重要策源地浙江省提出建设“三区三中心”,努力成为全球数字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理念创新重要策源地,建成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区、全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全国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兴金融中心、全球数字贸易中心,即建设“三区三中心”,为实现此目标,提出实施创新引领、壮大核心产业、深化产业变革、推进数字治理、探索市场配置、布局数字基建 6 项任务及重点工程。贵阳市以数据为核心建设“一纽”“一区”“一集群”贵阳市以数据为核心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国家枢纽节点、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创新试验区、西部数据创新应用产业集群高

58、地,从而形成引领全省、辐射周边、示范全国的大数据产业发展示范。提出实施构建数字产业体系、深化融合创新应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构筑多维创新体系、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数据安全体系等 6 项重点任务及12 项重点行动。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24调整组织机构统筹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湖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专门设立数字经济处,负责制定并实施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政策和措施,推进信息产业发展规划、项目投资、技术改造、运行分析,协调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等工作,全面牵头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商业模式,构建商业新业态。当前主要模式有 MCN 模式(聚焦内

59、容/产品的生产销售转型)、社交平台化模式(以弱关系/强关系为链接进行商业变现)、数字生态拓展模式(数字世界中商业运行新基建的建设和服务)和互联网+类模式(用互联网思维重塑传统业务)等。加强数字经济发展试点,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方式,逐步全面推开。今年杭州市全面启动数字人民币试点,以亚运会场景建设为主线,为国家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提供杭州实践。2021 年德阳市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试点,启动数据治理工程建设,提出数据要素市场化路径,通过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三次“蝶变”,拓展发展空间、发展动能和社会财富。建立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形成比较差距。建立完善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使各单位

60、能更加准确把握区域内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并通过横向、纵向比较,找差距、找不足,形成比学赶超工作氛围,促进数字经济健康、高速、高质量、良性迭代发展。2021 年 9 月,河北省发布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强化 5G、大数据等技术发展新基石作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能力对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数字经济对营商环境的特殊要求,贯彻落实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湖北省发布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 年),设计的数字经济发展评估指标由 4 大类一级指标、9 小类二级指标、26 个三级指标构成,梳理了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形势、总体情况和分项情况,支持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画像”“体检”。4.

61、1.5 创新组织及领导机制推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25典型案例专栏:杭州数字经济政策牵引案例杭州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2020 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29 万亿元,同比增长 15.4%;实现增加值 4290 亿元,同比增长 13.3%,占 GDP 比重达 26.6%,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量。数字安防产业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杭州入选全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杭州市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一系列的政策牵引:发布杭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十

62、四五”规划,统筹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杭州与 2021年12月发布 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建设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实施 7 项任务,一是坚持创新引领,提升创新策源新能力;二是壮大核心产业,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三是深化产业变革,增强转型升级新动能;四是推进数字治理,打造城市管理新能级;五是探索市场配置,发掘数据要素新价值;六是布局数字基建,夯实数字经济新底座;七是凝聚优势资源,营造产业发展新生态。出台“一揽子”促进政策,加大奖励扶持力度,牵引数字经济发展2019 年,杭州市发布杭州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出台杭州“人才生态 37 条”,对本科以上应届大学生

63、,发放生活补助基础上,再给予租房补贴,同时提高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等。2021 年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设立总规模 1000 亿元的杭州市创新引领母基金,推动“十四五”规划的重大产业项目集聚发展。2021 年12 月印发杭州市深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凤凰行动”计划(20212025 年),推动本地优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发挥资本市场实现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打通资源要素与实体经济的循环机制,加快补齐拉长产业链短板。设立数字经济处,从组织结构入手专项统筹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设置数字经济处,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政策和措施,组织研

64、究并提出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及政策建议,指导督促重大数字经济项目的实施,全面牵头推进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启动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杭州模式”以亚运会场景建设为主线,积极探索创新,借鉴前两批试点地区宝贵经验,学习北京冬奥会试点成功模式,突出杭州特色,更好更快地推进杭州试点工作,为国家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提供杭州实践。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26招商引资4.2我国经济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招商引资工作要结合数字经济的特点,重塑创新链、重构产业链的内在逻辑和客观要求,优化招商引资组织机制,精准对接数字经济企业需求,创新招商引资服务供给,强

65、化重大项目跟踪,构建完整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数字经济招商引资的典型特点如下:一是数字经济重知识产权、轻资产特点对招商引资工作提出新要求。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数字经济业态具有重知识产权、重人才、轻资产(电子信息制造业部分项目除外)的特点,亩均税收、亩均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贡献有限,招商引资工作需要从产业生态耦合的视角切入。二是项目落地门槛高和产业配套要求高对招商引资提出新挑战。信息技术快速迭代,数字经济项目集成应用场景复杂多元,场景创新变得和前期技术研发同等重要,项目落地对产业配套和资源要素环境要求高,项目落地门槛高。三是通过优化招商服务、实施精准招商构筑区域招商引资新优势。城

66、市数字经济招商引资已经从土地和政策的比拼转向服务、环境和产业生态的比拼,持续优化招商服务和实现产业供需精准对接,成为构筑区域招商引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四是数字经济产业组织的分布式、开放式特点为招商引资提供新方向。数字经济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产业组织和价值创造具有分布式、开放式特点。产业集聚可以摆脱物理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平台生态体系聚集远程在线形式和飞地形式的数字经济产业要素资源,为招商引资工作创新提供了方向指引。数字经济招商引资模式的创新不是摒弃传统模式,而是在传统模式基础上结合数字经济的特点进行创新,从机制体制、招商方式、数字化赋能招商等方面进行优化。优化招商引资组织机制

67、,将招商引资作为由市领导推动的专项工作,促进全域招商引资工作的协同配合;不具备产业项目承接条件时,采用“飞地嫁接”招商模式“借鸡生蛋”,实现城市数字经济弯道超车;推进招商数字化赋能,实现在线招商、大数据+AI 精准招商和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行招商引资政策的主动推送服务,基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招商引资行政审批服务创新,构建具有数字经济特色的招商引资生态体系。4.2.1 招商引资路径指引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27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很多区域的重要任务,同时地方政府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发展工程”。一是建立数字经济招商引资专项工作小组,推

68、行产业链长负责制和重大项目专班制。二是着眼区域产业链全局,从战略性、系统性、科学性和目标性等维度强化招商引资工作规划。三是构建专家智库支撑、市区两级协同的招商科学决策机制,建设专家智库队伍,为招商项目谋划、“一链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策”决策、信息挖掘等提供智力支持。四是建立资源配置和要素保障体系,实现全域资源的全局优化配置。五是采用专题调度会议、专员“一对一”服务、强化服务考核评价机制等,建立招商引资相关困难和问题的闭环解决机制。4.2.2 实施“一号发展工程”开展招商引资专项工作部分城市短期内不具备产业项目承载配套条件时,可以采用飞地嫁接招商模式实现“借鸡生蛋”和“弯道超车”。一是招商城市

69、与发达城市的孵化器合作,在发达城市设立招商飞地园区或站点,搭建资金、人才、技术、项目等资源对接和流通渠道。二是由发达城市的科技孵化机构为招商飞地提供资源对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项目路演和项目孵化等服务。三是在招商城市打造针对招商飞地的产业落地载体,招商飞地对接的招商项目可以选择落位到招商飞地或招商城市的落地载体中。四是招商城市短期内不具备招商项目承接条件时,通过产业基金支持,在招商飞地利用发达城市人才、技术和资金等资源实现项目育成和熟化。五是项目孵化成熟后,向招商城市适配载体完成招商项目向招商城市落地载体的“嫁接”落地,实现招商城市数字经济关键产业链条的补链、接链和强链,实现关键技术的攻关突

70、破和数字经济产业领军人才的柔性“曲线”引进,通过嫁接所带来的技术融合和产业融合效应提升产业竞争力,解决招商城市短期内不具备项目承接条件的招商难题,助力实现数字经济跨越式发展。4.2.3 通过“飞地嫁接”招商模式实现“借鸡生蛋”和“弯道超车”互联网+政务服务 实施“一号发展工程”开展招商引资专项工作 通过“政策上门”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大礼包主动服务 通过“飞地嫁接”招商模式实现“借鸡生蛋”和“弯道超车”通过招商-online开辟数字经济网络 招商阵地 1.招商组织 2.招商形式 大数据+AI技术赋能产业链精准招商 招商-online 数字化赋能招商 招商专项工作 飞地嫁接 大数据+AI+精准招商

71、3.在线招商 重大项目管理系统 重大项目管理系统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招商政策主动服务 4.精准招商 机制体制创新 招商方式创新 5.重大项目管理 6.政策主动服务 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28线上招商替代“坐地招商”等传统方式成为招商新手段。一是建立招商引资信息互联和共享协同机制,按照精细化、专业化和赛道化招商思维,完成数字经济招商引资数据库建设,实现项目、空间载体、专家、人才、企业、政策、成果等信息共享。二是科学制定城市线上招商推介活动计划,推进互联网线上招商工作常态化。利用招商数字化平台开展线上专题招商活动,持续创新网络招商新模式。

72、三是按区域、行业进行城市投资地图设计,利用招商数字化平台实现空间载体资源等维度的招商引资智能指引和招商宣传。四是丰富产业图谱、竞争格局分析、优质企业推荐等线上招商功能,通过招商数字化平台提高产业招商人员的工作效率。五是建立常态化的线上招商专业培训机制,让招商人员掌握信息查询、沟通对接、服务咨询等线上招商技巧,增强城市线上招商能力。六是建立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和专家智库的线上沟通、交流和洽谈机制,为科技成果对接、转移和高端人才引进提供对接渠道。4.2.4 通过招商-online 开辟数字经济网络招商阵地通过大数据+AI 技术,实现精准分析、筛选,城市引企、引资、引技、引智对象匹配,成为培育优势产

73、业、促进集群发展、构建产业生态的新举措。一是编制城市数字经济产业链招商图谱。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手段,找准构建城市产业生态所需的补链、建链、强链环节,形成数字经济产业招商图谱。二是编制城市数字经济产业链招商清单。按产业招商图谱对招商项目进行精准画像,编制空间资源、产业资源、配套政策、项目和招商目标企业等产业链招商清单。三是围绕重点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通过技术动态、创新载体、工商注册、企业招聘等海量数据挖掘,精准锁定企业、技术、项目、人才等招商目标。四是通过“大数据+AI+产业链精准招商”平台自动适配招商对象落地所需的资源要素,科学评估城市对招商目标的承接能力。五是实现城市需求与招商目

74、标企业落地条件的精准匹配,围绕城市定制化、个性化的数字经济应用场景需求,形成“一链一策、一企一策”的精准招商引资策略建议。4.2.5 大数据+AI 技术赋能产业链精准招商招商城市发展阶段A 招商城市发展阶段B 发达城市孵化器 在发达城市建立招商飞地或站点,形成资源对接和流通渠道 飞地站点 1 科技孵化机构为招商飞地提供资源对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项目路演和项目孵化等服务 2 招商城市打造招商飞地孵化项目的产业落地载体 3 招商城市基金支持的招商项目中短期内丌具备产业承接条件的项目在飞地孵化 4 飞地孵化成熟项目向招商城市载体嫁接 5 技术突破 产业补链 产业强链 人才引进 第四章|区域数字经

75、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29项目管理系统赋能全生命周期进度管理,成为重大项目快速落地的重要支撑平台。一是通过系统建设实现跨职能部门的重大项目协同推进机制,实现项目报件、审批服务和督促催办等维度的有效沟通和信息协同应用。二是围绕城市、产业、民生需求制定重大项目招引战略,明确重大项目招引优先次序和实施路线图。三是围绕瞄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链主”企业实施重大项目招引。四是利用项目管理系统实施智能辅助决策,推动重大项目招引“一事一议”制度决策程序的科学化、精准化。五是建立资金、人才、技术、政策、空间等重大项目要素资源数据库,实现重大项目要素资源配套支撑服务体系

76、。六是通过重大项目平台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建协同创新、成果转化、检验检测、网络销售等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七是围绕签约、开工、投产、达产等项目投资进度和任务的关键节点,实现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八是进行重大项目赋能数字经济产业生态的效果评估,为数字经济招商引资工作提供决策支撑。4.2.6 重大项目管理系统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政策上门真诚、主动服务企业,提升政府服务质效。一是系统梳理城市招商引资惠企政策,形成按行业、企业的适配政策清单。二是通过 12345 市长热线等平台开展专线对接,建立招商引资政策服务咨询渠道。三是建立产业规划、招商图谱、招商指引、适配政策、服务专员联系方式等信息的主动

77、推送宣传机制,让企业家感受到管家式的亲情招商服务。四是通过招商引资数字化平台实现目标企业的精准画像,通过企业生产经营等数据的分析实现惠企政策的适用企业比对。五是按照政策适配对象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一对一、点对点的政策对接服务,对普适化、标准化政策实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快速兑现。六是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线上平台为招商引资提供精准法律服务,解决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和项目建设中的涉法问题。4.2.7 通过“政策上门”落实招商引资政策主动服务通过互联网+政务提升行政效能,优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政务服务。一是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核验、图像识别、语义识别等功能,建立招商引资审批业务的事项受理和流

78、转规则。二是建立基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招商引资行政审批流程,实现招商引资行政审批事项的线上申请、受理、办理、办结、公示及全过程查询。三是持续深化招商引资审批流程改革。通过“一网通办”实现招商引资审批事项“最多跑一次”,推进高频新政审批事项实现“全市通办”和“跨省通办”。四是推行招商引资法人服务事项不见面审批,实现企业开办等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审批服务事项的全程在线办理。五是通过互联网+政务创新实现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的审批绿色通道,探索实施模拟审批、承诺制审批、容缺受理等新模式,保证和服务重点项目的开工要求。四是推进政务数据的共享公用,建立网络监管平台实现招商引资对象的在线分级分类监管和在线联合执法。

79、五是建立以招商引资对象办事主题为中心的政务信息目录体系数据库,创新招商引资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服务模式,缩短用户信息查询时间,提高行政审批时效。4.2.8 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招商引资行政审批效能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30典型案例专栏: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精准招商案例分析探索建立适合示范区发展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 重点项目实行项目专班制推进。制定出台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服务专班管理办法,成立 21 个项目专班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专班制推进,实现项目化管理、专班制推进、清单化落实,沈抚示范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北方智谷等重大项目项目落地推进效率有效提

80、升。利用平台建立招商引资决策机制。制定招商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决策机制和进驻企业联审等相关制度,利用图谱招商平台对企业进行“百分制”画像严把项目源头关,通过“三审一会”流程严把项目签约关,入区审核环节筛掉的项目比率达 30%以上。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手段开展产业链图谱招商。建立沈抚示范区产业链图谱招商平台,实现“一块看板、三张图谱、四组招商工具”,利用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手段进行产业链图谱补链筛选,锁定目标企业 1000 余家,近 50%项目信息源于平台,2021 年签约项目中 10%源于平台,实现了按图索骥精准招商。开展资源要素精准“撮合”招商。搭建要素资源共享平台、集聚

81、技术、资金、运营、市场、载体、场景等资源,整合相近要素资源,促进新项目落地。通过“撮合”龙芯与蓝卡健康达成合作,推进龙芯高性能云计算中心项目落地。通过重大项目管理系统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全覆盖。通过搭建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平台等信息系统和编制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服务手册,围绕“14+32+N”项目落地关键节点清单,实现招商引资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线上调度管理。整合资源、打造环境、创新服务构建招商引资生态体系 通过招商引资构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生态。以数字经济产业为引领,逐步构建主导产业发展生态。围绕数字经济上中下游,通过招商引资不断完善产业链,现已初步建立了底层包括 5G覆盖、IDC 机房、先进计算中

82、心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以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为主导的中间层,以及多场景覆盖的应用层,推动形成“政产学研用金服”的高效联动体系。通过创新政务审批流程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聚焦打造“东北地区优化投资营商环境标杆区”的目标定位,探索实施模拟审批、承诺制审批、容缺受理等新模式。探索“摘牌即开工”的高效推进模式,已有哈工大智能装备基地等近 10个项目实现摘牌即开工。服务专员“管家式”服务全覆盖。按照“招服一体”项目服务机制,招商集团引进的项目由引进人(服务专员)一跟到底,管委会各部门引进的项目签订协议后统一移交至招商集团服务,在招商集团设立项目服务专员,对招商引资项目提供全程“一对一”专业服务,让服务专员多跑

83、路、企业少跑腿,降低投资企业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31数字经济时代,科技创新发挥的作用远高于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时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内涵,应该从科技创新的特征入手,深入分析如何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加速推动生产方式创新和区域发展方式转变。数字经济背景下技术创新的特征如下:新兴科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科技创新是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助推力,跨界融合是其典型特征。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过程中,数字技术不断与社会生产生活融合创新,同时数字技术也在与其他技术

84、不断融合演进,基于数字技术实现生产过程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再到业态创新、组织创新层出不穷,涌现一系列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从而实现生产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是科技创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数据是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围绕这个关键生产要素,通过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计算、分析应用等,强化数字科技与生产要素相结合,通过算法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提高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公共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催生新的人-机器-社会-企业-产业-政府-环境的无缝衔接应用场景,使人工和机器分工合作高效协同,极大提升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智

85、能化是数字经济时代新基础设施支撑科技创新的重要特征。数字经济底层支撑是实现智能交互与智能联接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数字经济必须要高度重视数据融合、应用融合、业务融合等工作,强化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通数字经济社会发展的“经络”。在此基础上,通过与数字科技融合,实现产品/服务、装备和生产过程、管理决策等方面的智能提升,同时实现人、企业、政府、物体、环境等的协同演进。深化配套的体制机制改革加速科技创新,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通过深化改革,主动适应技术变革所带来的调整,加速产业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建设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的产业结构、政策框架、管理体系。数字科技推动产业经济、社会生活和治理体系的快速更新迭

86、代,既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也为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提供新模式,需要持续完善数字治理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监管制度、健全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机制,为数字科技推动经济高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技术创新4.3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32推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要充分发挥区域各种科创资源的优势,并与国内外创新机构开放协同,融入整体科技创新网络。首先,通过积极参与承担国家和省市科技创新项目,融入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布局,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第二,积极推动高校、研究机构与创新性企业间的全方位合作,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能力,同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第

87、三是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创新性企业的能力与优势。此外,结合区域的已有产业基础、未来发展方向和资源禀赋优势等,加快科技创新中心、科创飞地等建设,打造符合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新型创新载体。4.3.1 科技创新路径指引新发展形势下,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区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通过积极参与和承担国家和省市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融入更高层面的创新发展战略布局,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一是整合区域优势科研资源,积极争取承接国家和省市科技创新项目,提升区域数字科技创新能力。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科技对新一轮产业革命和培育国家竞争优势的支撑作用,在科研战略布局,有意识地规划部署面向前沿科学与技术

88、创新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区域发展数字经济过程中,加强引导数字经济领域的技术攻关,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的支持,集中资源布局,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二是承担国家和省市科技创新项目中要强化开放合作,积极引入外部资源,从外部拉动数字科技的发展,形成正反馈循环螺旋式进步。提升面向数字科技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搭建服务垂直行业的新型数字平台和数字科技共性研发平台,解决数字科技产业化应用的数据与技术问题,并面向重点产业应用,培育典型的数字科技产业生态,带动区域数字科技的整体发展。4.3.2 承担国家和省市科技创新项目打造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创新发展路径 新型创新载体建设 承担国家和省市科技创新项目 建立科创飞地

89、 加强创新主体培育 强化高校、研究机构间多方位合作 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33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加强学科建设和基础研究,带动数字技术创新、数字产业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从内部驱动区域数字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第一,充分发挥高校、研究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和技术创新研究,并通过多方位深层次的合作,更好的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第二,促进基于要素的科技成果转化。首先明确成果形成过程中不同生产要素的贡献程度,明晰科技成果所有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简化成果转化环节;鼓励高校研究机构的科研人

90、员生产和积累数据要素;促进数据产生者、拥有者和使用者共同参与科研成果的生产,使科技成果适应市场需求。第三,加强成果转移转化中介机构建设。引导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向功能社会化、运行规范化、服务专业化发展,培育在成果筛选、市场评估、融资服务、成果推介等方面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转移转化机构;面向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培养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将转移转化领军人才纳入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强化技术资源的支撑作用,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评价机制。第四,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数据库,构建服务数字网络。建设科学数据管理体系,构建集成科技信息、专项政策、技术资源、科技金融、成果评价等功能的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打造集

91、技术成果展示、技术评价、成果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技术服务综合市场和区域性专业技术市场,构建线上线下、有形无形、国际国内一体化、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技术交易平台,打造全要素聚集、全链条支撑、全球化生态的技术服务体系。4.3.3 强化高校、研究机构间多方位合作科技创新应以企业为主体,紧扣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重点任务,加快扶持壮大数字龙头企业,努力打造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和科技领军型企业,构建龙头企业发展梯队。一是做强具有影响力的头部龙头企业。围绕特色优势行业,引导经济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采取兼并重组、股份合作、资产转让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培育头部企业,在引领全球技

92、术产品方向、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引导龙头企业统筹优势资源,紧跟国际前沿,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瓶颈。二是做优引领行业发展的“链主”龙头企业。瞄准满足消费者多样需求、增长潜力大的特色细分领域,引导产业链条长、行业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制定行业标准,打造具有区域特色、适应新型消费的数字产业集群,发挥引领行业集聚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支持“链主”龙头企业整合创新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畅通资金链,加快数字化、平台化转型,提高行业全产业链组织化水平、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三是做大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领军型龙头企业。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在制约信

93、息安全、电子消费品有效供给和行业发展的技术短板领域,引导集成创新实力强、行业带动能力强、市场开拓力强的科技领军型龙头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主导或参与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技术攻关和“揭榜挂帅”重大创新项目谋划,加快突破前沿引领技术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4.3.4 加快数字经济下创新主体培育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34数字经济产业要做大做强,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的同时,还需要营造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融通、制度环境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持续激发创新的内在潜力。通过科技

94、创新中心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提升联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攻关突破,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从而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一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重点将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加快推动产业链优化重构和价值链提升,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软件、物联网等新兴科技,着力突破核心关键共性技术,打造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数字经济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二是培育优质数字创新企业。遴选高新技术、“瞪羚”“独角兽”等创新企业,培育形成未来领军型创新企业和平台型生态企业。编制数字经济产业图谱,制订

95、重点数字经济产业招商目录,依托科技创新中心平台优势,吸引数字经济头部企业落地。三是推动数字经济集聚发展。依托科技创新中心的平台优势,优化新兴产业布局,拓展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形成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四是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中心的落地见效。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建立考核评价制度,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办法、签订责任书、召开季度例会等系列具体举措,强化对创新中心的管理,力争早出快出标志性“硬核”成果。4.3.5 打造科技创新中心,为科技创新和产业提升提供支撑“飞地经济”是区域合作的重要形式,“科创飞地”是“飞地经济”模式的延伸和创新,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实现科技创新的互利共赢

96、,从而形成可持续、跨越式发展模式。一是优化模式精准对接创新资源提升产业能级。传统“飞地经济”合作模式主要是经济较发达区域在相对落后区域建立“产业飞地”开展产业、技术等方面合作,从而实现“强扶弱”。通过优化创新政策供给、产业布局和要素配置,“科创飞地”成为中小城市依靠区域大都市,“借势、借力、借脑、借生态”实现后发地区跨越发展的重要创新,成功经验可资国内相关地区积极借鉴。二是开展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通过采用“在外研发+本地制造”模式,为后发地区有效吸纳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的有效平台,构建“创新研发成果孵化产业化落地”创业生态链条。在此过程中,后发地区通过加快机

97、制创新,加速与“飞入地”对接人才与科创资源,打通科技人才项目“飞入地”孵化与“飞出地”产业化联动发展的通道。为创新要素的流通配置提供了更合理的路径。同时对于后发地区而言,在科创资源高度汇集的大都市设立适度规模的“逆向飞地”,能较好发挥招商和研发平台作用,投入小收益大。当然,在推进数字经济“科创飞地”建设中,需要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和配套环境、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链条优化整合等重要环节。4.3.6 建立“科创飞地”,形成协同创新模式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35通过开放城市场景、产业场景和创新场景,为数字经济市场

98、主体提供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的验证环境,有效打通技术创新、产业应用、市场验证和商业模式创新全链条。通过数字化应用场景的示范标杆手段促进数据、技术、场景深度融合,已成为数字化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当下场景开放具有如下特性:数字经济场景开放应满足对象需求。对场景开放的需求是应用场景的生命力来源,场景开放的创新应该以需求为导向。从服务对象的角度看,面向适用对象的场景更能体现其使用价值,数字化经济相关的场景打造应着重考虑服务面的要求;从使用频率的角度看,用户使用频率越高,则迭代效率越高,更容易形成稳定高效的产品;从解决紧迫性的角度看,场景打造应聚焦资源,专注于解决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老大难”或“

99、新挑战”问题;从不可替代性角度看,数字化的应用场景是否是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唯一途径决定了其活力。通过场景创新实现产品、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快速迭代。数字经济技术研发具有快速迭代性,数字经济市场主体围绕市场需求,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快速技术迭代和产品迭代构建核心竞争力,形成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场景创新成为实现科技和数字经济融合重要驱动力。市场主体通过在特定的技术验证场景、市场验证场景和商业模式验证场景中获取数据、资源和合作伙伴,快速完成技术、商业模式和市场应用的有效验证。数字经济场景开放应体现人工智能特征。数字化技术是数字化场景的搭建基座,人工智能则是数字化技术水平的重要指征。根据数字化场景中智能

100、技术的应用程度,可以将应用场景划分为四个阶段:初期信息化阶段、数据可视化阶段、治理智能化阶段、场景智慧化阶段。目前大部分应用场景处于第二阶段,仅有部分应用标杆迈入第三阶段。数字经济场景开放应具有可复制推广属性。数字化场景创新的意义并不仅在某项具体技术的应用上,而是形成治理方式的基础性、全局性、根本性改变。因此在打造场景开放时,既要聚焦切入点,也要场景模式的可移植性和可复制性。场景开放4.4场景是新经济发展的新逻辑,用场景破除技术与实体经济的供需对接矛盾,为技术找到商业化应用落点,为产业找到转型升级的解决方案。通过政策的牵引,推出机会点清单发布创新场景,通过“揭榜挂帅”的机制为场景搭建和实现提供

101、“通路”保障,通过场景创新实验室和重大工程场景创新方式促进场景实现,通过场景的聚少成多及裂变反应形成产业,推动地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4.4.1 场景开放路径指引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36围绕发展需要发布场景机会点清单,成为数字经济场景开放的重要抓手。一是识别数字经济场景需求。围绕城市、产业和民生需求,围绕市场导向梳理数字经济市场主体在技术验证、市场验证和模式验证方面所需的场景体系,系统研究各类场景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工作机理,将城市发展需求明确为可感知、可视化、可参与的场景机会点清单。二是建立常态化的场景清单发布机制。每年定期

102、搜集数字经济场景建设需求信息,围绕城市重点发展的场景,科学制定场景清单发布计划,围绕重大项目场景和关键技术验证等进行场景清单发布。三是促进数字经济与城市发展需求的有效链接。城市按照场景机会点清单对资源要素进行释放并创造新的市场机会,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数字化经济活动。投资者与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技术与商业模式优势,对接清单场景,以全新模式与政府主体共同探索实践数字经济中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四是按照场景机会点清单推进场景落地的重要制度创新,建立机会清单发布制度的跟踪评价体系,有效解决重大项目的场景供给滞后、供需对接不畅、信息碎片化等数字经济培育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最大化资源配置效益,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快场

103、景裂变速度,催生数字产业发展。4.4.2“机会点清单”推动场景理念融入数字经济重大发展战略政策牵引 形成产业 场景实现 场景搭建 场景发布 需求 聚类 需求 匹配 实践 应用 场景 裂变 需求识别 场景用例迭代 5.国企数字化 超前谋划,政策先验 产业新城,推动政策完善 1.机会点清单 4.重大工程场景创新 3.场景创新实验室 2.揭榜挂帄机制 场景中的新经济发展机遇 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激发关键技术创新活力,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一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难点确定“揭榜挂帅”工作目标。围绕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问题,由政府组织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技术创新水平高、市场应用效果好、

104、模式复制性强、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数字经济应用场景,确定“揭榜挂帅”工作目标。二是组织专家对榜单进行科学论证和研究后发布榜单。城市建立数字经济专家委员会并由专家对征集的应用场景进行论证和研究,基于城市共性需求和“卡脖子”技术等制约发展的问题确定“揭榜挂帅”场景榜单并向社会发布。三是揭榜单位按照榜单任务进行揭榜。城市对拟揭榜单位和对应的榜单场景项目任务进行评估论证,采用“悬赏制”“赛马制”形式,有序竞争激发创新活力,挑选科研水平高、信用记录好、项目案例丰富的单位作为揭榜牵头单位并进行公示。四是对揭榜挂帅场景项目进行项目管理和政策支持。通过项目管理的阶段性评估、滚动式资助等促进研发成效,加强对重点

105、成功案例的表彰与宣传。对数字经济“揭榜挂帅”场景揭榜项目给予重点政策扶持,培育、丰富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对面向企业的“揭榜挂帅”项目,政府给予项目奖金或资金支持。4.4.3“揭榜挂帅”调动创新资源攻克关键技术难点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37“场景创新实验室”是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市场化应用是重要举措。一是打造创新应用实验室。依托行业领军企业、龙头企业或平台型企业独立或牵头打造创新应用实验室,重点围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硬核技术,开展应用规范和接口标准市场化应用攻关,为场景创新

106、提供技术支撑的开放创新平台,为创新型企业或科研机构精准匹配创新应用场景资源;二是打造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由企业独立或牵头提供资源平台打造场景试点示范,重点围绕美好生活、智能生产、宜居生态、智慧治理等数字化转型相关领域,开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融合创新的场景实测、模型验证,评估商业模型合理性、市场前景前瞻性、弹性政策适应性的试验空间和复合载体。三是通过资本驱动推动场景应用示范并转化为市场机会。场景创新实验室通过与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创投风投机构等各类资本合作,推动各类市场主体、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与实验室的互动耦合,建立数字经济场景应用的示范样板,推动城市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方面形成引领示范

107、效应,实时提炼总结场景创新模式,形成经验总结实现快速复制推广,裂变出更大范围的市场。4.4.4 场景创新实验室打造数字经济场景应用示范样板通过重大工程场景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应用的场景化落地。一是形成数字经济重大工程场景开放清单。系统梳理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电网、智慧园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数字经济重大工程项目清单。二是通过顶层规划驱动数字经济产品和服务在数字经济重大项目中的工程级应用设计,在重大工程场景中实现数字经济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模式的真实市场应用测试和验证试验。三是通过重大工程场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通过重大工程应用场景开放实现跨行业、跨领域、跨层级的创新应用。选择一

108、些实用性强、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明显的环节开展应用示范工程带动企业技术提升、产品创新,打造产业链。四是通过重大工程场景的开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开放重大工程场景,围绕城市、产业、技术等方面的数字经济特色优势打造工程性标杆项目,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工程需求对接平台,通过重大工程场景起到的科技应用示范作用,形成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的工程级市场应用引领示范带动作用。4.4.5 重大工程场景转化科技成果为数字经济新生产力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央企国企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龙头企业、央企国企开放场景实施联合创新。一是推动龙头企业、央企国企围绕发展需求开放应用场景。龙头企业、央企国企具有丰富的

109、资金、技术和设施设备等资源,可以为企业转型提供更多持续性资源投入,应对数字环境下企业转型需要面临的周期长、成本高等重大挑战。政府要鼓励本地央企、国企、传统行业龙头企业开放应用场景机会,对社会发布数字经济应用场景项目。二是围绕场景项目驱动关键核心技术公关。围绕央企国企和龙头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场景需求,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围绕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技术公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是以场景开放集聚产业资源,形成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优势。通过龙头企业、央企国企数字经济场景的开放,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在场景资源方面的共建共享,打造数字经济产业特色优势,加快构建数字经济

110、产业生态体系,在新一轮数字经济发展中抢占先机。4.4.6 推动龙头企业、央企国企开放场景与创新主体开展联合创新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38典型案例专栏:上海场景开放创新案例上海市围绕经济、生活和治理三大领域框架体系下,围绕制造、医疗、教育、交通、政务、商贸等细分行业打造一批示范应用场景,聚焦生活难点、高频问题、产业痛点和重点技术突破领域形成场景开放清单,围绕数字化转型实现“一业一策”,结合场景形成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创新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在关键技术应用领域编制形成标准规范,促进产品和服务的规模复制和应用。提出揭榜挂帅,开放场

111、景吸引产业资源落地。上海市通过建立场景“揭榜挂帅”机制科技创新组织管理方式,先后相继发布关于强化科技应急响应机制实现科技支撑疫情防控的通知 关于发布 2020年度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指南的通知,针对相关科研攻关任务,凝练悬赏标的,向社会发榜公布,征集揭榜方,并择优进行支持,预计将取得良好成效。大力推动国资国企结合数字化转型开放场景。上海国资委制定推进本市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3),通过计划和组织大赛强化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上海国资委联合经济信息化委、科委举办数字化转型创新大赛,20 家国企集团 80 余家企业面向全社会开放数字底座、数字金融、数

112、字智造、数字城市、数字商贸等 5 大赛道 100 多个场景,征集到超过1500 个解决方案,大赛点击率超 40 万。通过场景创新实验形成城市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一是强化基础研究场景实验。围绕国家和城市科技创新需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围绕人工智能、脑科学、量子科技、新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基础研究。二是建立数字化转型试验场景。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搭建数字经济场景开放供需对接平台。三是围绕关键技术应用开展社会场景实验。例如上海发布上海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社会实验工作方案,开展人脸识别、“随申码”应用拓展、医疗诊断辅助决策、

113、老年人智能服务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社会实验,为上海乃至全国数字化治理提供决策依据。通过重大工程场景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上海市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医疗影像辅助诊断、视觉图像身份识别、智能传感器等领域开放工程应用场景,在重大工程级场景应用方面起到了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截至 2020 年底,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已累计开放测试道路 560 公里,向 23 家企业 155辆车颁发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牌照,企业数、牌照数均居全国首位。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394.5.1 资本驱动路径指引目前全国数字经济虽然已初步形成规模,但众多区域对经济发展有巨大带动作用

114、的数字经济成果还有缺失。一方面,大部分地区数字经济转型聚焦不足,主体较少且能力仍需加强:对数字经济的聚焦不足产生了各项资源配置不集中,优势不突出,对产业发展支撑引领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导致区域数字经济领域既缺少为国家战略需求提供支撑的重大科技成果,也缺少能够引领一个城市或地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领军型企业。另一方面,数字环境未能突破既有模式,数字经济潜力释放仍存壁垒;对于区域而言,对数字经济的认识不足,思想观念偏于保守,囿于监管障碍,是限制造成数字经济潜力释放的重要原因。其主要表现在数字经济创新过程中,政府监督管理与企业效益最大化之间互为博弈,制约数字经济发展潜力的释放。受制于此,大部分数字经济创

115、新案例目往往只局限在应用层面,难以延展到整个经济领域,导致其可持续性差、容易受外部环境冲击等问题。数字经济下的资本驱动工作开展需求如下:一是需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有效引导投融资方向,助力企业做大做强。主要通过健全体制机制,优化市场环境;融合实体经济,推动结构转型;助力数字化企业,支持做大做强。二是需构建适应科创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引导资本流向数字经济前沿基础领域,进一步打造高效协同的金融体系。资本驱动4.5政府创新数字经济资金支持 金融数字化便捷服务 社会创新数字经济金融服务 政府设立数字经济相关基金 资本驱动 社会成立数字经济相关基金 联合设立 联合创新 第四

116、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40有效资源配置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健全的投融资机制可以有效引导资本流向。我国现有产投基金主要通过政府出资或社会资本市场化的方式实现,旨在通过资本驱动产业发展。政府出资主要是以成立投促或产业引导基金的方式,通过支持和保障初创期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实现对数字产业发展的有效促进。社会出资则主要是以市场化方式,通过社会资本调节生产要素,加速产业聚集。我国产投基金发展虽快,但仍有发展粗放,投资收益偏低等问题。各地方通过创新政府专项债等融资方式,聚焦数字化领域,提高投资效率,降低投资风险。数字要素是数字经济的主要特征。在

117、数字经济背景下,除基于政府和社会资本本身作用机制的创新,还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创新金融服务,解决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政府设立数字经济产业细分领域基金促进数字经济项目建设。一是通过财政资金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支持力度。政府通过设立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于 5G、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由政府出资成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股权或债权等方式投资于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或新设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以支持创业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三是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由政府出资或委托政府平台公司出资产业投资基金,以投资于非公开交易企业股权的股权投

118、资基金形式进行产业投资,以少量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资于数字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四是通过政府专项债改善城市投资平台数字经济项目融资环境。对有收益并且具备公益性的数字经济项目,采用政府专项债加大加快数字经济项目建设力度。4.5.2 政府设立数字经济相关基金统筹财政资金系统支持数字经济发展。一是政府围绕数字经济市场环境建设优化资金支持,围绕算力网络、存储资源、通信资源、支持产权保护等维度的技术设施保障进行政府财政扶持,例如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龙头企业或项目开展财政扶持。二是围绕数字经济龙头企业落地,对经过认定的数字经济龙头企业、百强企业、独角兽企业等提供财政奖补政策。三是支持通过产业投资

119、基金、融资担保、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等方式,拓宽数字经济企业融资渠道,通过政府资金撬动和激发社会资本参股数字经济产业项目。四是开展数字经济创新创业机构和领军人才财政补贴政策。对数字经济创新创业业绩贡献大的机构和个人提供财政奖励补贴。4.5.3 政府创新数字经济资金支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资本引导带动作用。一是政府鼓励社会资本联合政府成立 PPP 基金。政府联合社会资本以 PPP 方式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等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府基金构建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数字经济投融资体系,带动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公共服务领域资金投入。二是政府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科创投和产业投资基金等形式投资、建设工

120、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平台,为中小企业、社会公众提供数字经济相关的服务,政府按照平台企业服务提供情况,给与财政奖补。三是加大政府基金资金对社会资本的引导和撬动作用。通过政府产业基金股权收益让利、数字经济服务券、融资支持、资金奖补等形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数字经济项目,促进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的转型发展。4.5.4 政府引导社会科创投/产投基金投向数字经济项目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41通过信息化系统平台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一是建立数字经济金融服务大数据平台。围绕城市数字经济项目和企业融资需求,整合政府部门数据、公共数据、消费数据等多源金融数据

121、,建立金融服务大数据平台,消除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二是建立数字经济线上金融服务对接机制。依托金融服务大数据平台组织数字经济线上专场银企对接活动,通过线上视频对接、金融产品路演、重点项目专项融资等形式开展银企对接、融资咨询等工作,提高金融机构与企业间的融资对接工作水平。三是建立线上金融服务超市实现数字经济智能融资服务。量身打造政府担保、资质评估、信用评估、信贷风险评估、金融产品匹配、融资精准服务等智能金融服务,搭建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融资桥梁和融资渠道,实现智能融资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4.5.5 数字经济创新金融服务疏通融资渠道典型案例专栏:上海松江科技城探索“基地

122、+基金”产业孵化新模式案例探索建立产融互动产业孵化新模式2018 年,松江科技城发起所在市第一支工业互联网专业基金,重点聚焦工业互联网领域,通过“基金+基地”的方式,大力支持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硬件等产业生态的发展,以投带招,产融结合,发挥资本价值,积极探索产融互动的创新模式。同时积极引进关联创业公司,加强产业聚集度。当前孵化器在孵企业专业集聚度达到 90%,高新技术企业 22 家,共计 50 家工业互联网及相关企业入孵。创新资金、资源支持模式松江科技城探索社会化资本自主运营,为入驻孵化器的创业企业提供产业资源对接、产品市场开拓、投融资渠道对接等多种“基地+孵化器”组合服务,实现企业跨越式

123、发展。同时,孵化器积极提供资源开展公司上市辅导,多家科创企业积极准备科创板上市,其中能源互联网领域企业已有 2 家成功上市科创板。探索建立“基金+基地”产业孵化新模式临港松江科技城作为松江推进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的重要承载区,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平台、创新孵化平台、科创服务平台、产业创新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和智慧运营平台,获评全市首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成立全市首个工业互联网专业孵化器,设立全市首个工业互联网创业投资基金。园区设立了7000 平方米的工业互联网专业孵化器,由临港松江科技城自主运营,先后获批“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上海市 三化(专业化)培育项目”,是全市首个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专业孵化

124、器,政企合办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创新功能平台以及该市工业互联网协会等创新机构,为入驻孵化器的创业企业提供产业资源对接、产品市场开拓、投融资渠道对接等多种“基地+孵化器”组合服务,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产业基金投资培育的多家科创企业积极准备科创板上市,其中能源互联网领域企业已有 2 家成功上市科创板。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42人才保障4.6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数字人才是下一阶段产业经济全面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实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计划,加强数字技术技能类人才培养,发展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将数字经

125、济领域人才纳入各类人才计划支持范围,积极探索高效灵活的人才引进、培养、评价及激励政策,以保障数字经济发展。近年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人才需求快速扩大。2011 年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研究报告指出,数字产业化就业岗位占比明显高于同期数字产业化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比,招聘岗位占总招聘人数比重达到 24.2%。2020 年中国数字化人才缺口接近 1100 万,并且伴随全行业的数字化推进,人才需求缺口依然在持续放大,专业人才供给不足,同时伴随着区域发展不均衡。一是数字化专业人才供给不足。中国现有的高校开设关于数字经济专业学科较少,现有的教育水平及结构与数字经济对于劳动力教育水平的需求不匹配,导致供给明显

126、不足。二是区域数字人才发展不均衡。数字经济一般集中于高度发达的城市,经济发展程度和待遇高,导致数字人才大量涌入发达城市,数字人才区域间流动加剧,进一步扩大地区发展不平衡。要加速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一定要做好人才的保障。做好区域数字经济的人才,首先,加大数字经济人才引进,实现高端人才、技术人才、数字创客等的引进集聚;第二,完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培育体系,加速领军人才、青年人才等的能力提升;第三,完善园区、研发搭建平台,加速数字经济人才集聚;最后,通过创新成长评价、服务体系优化和健全成果转化等机制,实现留住数字经济人才。4.6.1 人才保障路径指引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

127、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43高端人才引进行动。推动重大人才开发计划向数字经济人才倾斜,提高数字经济人才入选数量,鼓励数字经济顶尖人才柔性服务数字经济发展。鼓励海内外顶尖人才开展数字经济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发、成果转化等创新创业活动。技术人才集聚行动。围绕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鼓励本地高校创办数字技术相关学院,加快相关学科建设。强化扶持力度,制定专项引进培育政策,聚集一批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物联网、区块链数字经济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等方面的人才。“数字创客”引进集聚行动。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制造业龙头企业的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研发

128、中心等向更多“数字创客”开放,鼓励创客运用数字新技术,抢抓产业化发展先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互联网+”、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支持培养一批互联网“极客”人才,鼓励数字经济领域的创业创新,营造良好氛围环境。“数字工匠”专项开发行动。着力培育一批适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需要的“数字工匠”,将 5G、3D 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应用于设计、制造、服务等各个环节,推动传统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转型升级。4.6.2 加大数字经济人才引进集聚“数字工匠”专项开发行动“数字创客”引进集聚行动技术人才集聚行动高端人才引进行动1423人才培育培养人才引进集聚人才集聚平台创新体制机制

129、加速数字经济人才培育培养 数字经济人才产教融合培育 数字经济领军人才培养 青年数字人才专项培养培训 数字经济企业人才培养开发加大数字经济人才引进集聚 高端人才引进 技术人才集聚“数字创客”引进集聚“数字工匠”专项开发建设数字经济人才集聚平台 数字经济园区(基地)型平台 数字经济创新研发机构型平台 数字经济“双创”孵化平台创新机制留住数字经济人才 创新数字经济人才成长评价 优化数字经济人才服务体系 健全数字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激励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44数字经济人才产教融合培育工程。加快数字经济新学科建设,发展数字领域新兴专业,促进数字经济相

130、关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扩大数字化人才培养规模。提高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鼓励设立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学科。鼓励数字经济龙头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鼓励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数字经济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健全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机制,以数字经济基础学科、重点应用学科和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为依托,加强数字经济人才产学研交流,强化产学研联合培养。实施数字经济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继续教育工程,围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需求,分领域开展人才培养,定期举办数字经济专业人才高级研修班,重点培养数字经济领域紧缺的领军人才。数字青年人才培养培

131、训专项工程。实施青年数字化水平提升专项行动,加强对青年人才数字化技术的教育培训。实施数字青年人才举荐制,在各类青年人才培养专项计划中,加大数字领域青年人才入选比例。积极开展各类数字青年人才的遴选活动,推动涌现一批优秀青年数字人才。数字经济企业人才培养开发工程。发挥数字经济企业引才用才主体作用,鼓励支持企业以更大力度做好引才、用才、育才、留才工作。支持数字经济企业建设企业研究院等内部孵化平台,发挥骨干企业引领作用,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合作,提升数字产业发展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搭建数字经济企业人才创新交流平台,引导数字经济企业加强与国内外著名专业中介机构交流与合作,对企业通过中

132、介机构引进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给予补贴。4.6.3 加速数字经济人才培育培养数字经济园区(基地)型平台。整合提升各基地、园区、产业集聚区功能,为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建设提供强有力平台支撑。加大重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集聚企业、项目、人才等优势资源,进一步提升产业平台载体功效。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园、数字经济小镇、数字经济小微园区等建设,提升协同整合、集聚创新能力。数字经济创新研发机构型平台。聚焦数字经济产业创新需求,精准布局关键技术平台、资源条件平台、科技服务平台等数字经济高层次重大平台,构建创新型数字经济企业全链条服务体系。围绕重点产业基础研究,搭建高水平关键技术平台,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设计、工业

133、互联网等领域布局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等,聚焦突破“卡脖子”技术。围绕数字经济产业共性技术应用及科技成果转化,建设高效精准对接的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资源条件平台,大力强化专业技术服务能力。面向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创业服务需求,构建知识型高端科技服务平台。加强数字经济产业领域智库建设,汇聚多方力量,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鼓励建设数字经济产业融资服务平台,提供精准融资服务,增强金融服务数字经济产业能力。数字经济“双创”孵化平台。建设数字经济众创空间,突出专业化发展导向。完善以众创空间、孵化器为核心,创业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资本市场和其他创业资源有机结合的创新创业服

134、务网络。鼓励龙头企业围绕做大做强主业、延伸产业链,开放企业技术链、供应链、物流链、渠道链,整合培训、金融等相关服务,打造集孵化器和加速器于一体的创客空间。4.6.4 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人才集聚平台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45创新数字经济人才成长评价机制。加大数字经济人才职称改革力度,结合新形势,建立体现数字经济人才职业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分类评价标准体系。积极推动在数字战略管理、数字研发分析、数字技能制造和数字营销运营等领域增设职称系列。注重考核数字经济人才创新成果,增加技术创新、专利、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指标的权重。支持数字经济企业开展人才自主

135、评价,深化企业和行业协会、学会等职称、资格自主评价及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的“两个自主”评价机制。健全数字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牢牢抓住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机遇,加大数字经济成果转化支持力度。加快推动高校、科研院所数字技术科研成果所有权改革试点,鼓励研发创新人才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新设立数字经济发展基金,借助原有产业基金,加大数字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领投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数字创新初创企业。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创新成果纳入政府采购目录,鼓励数字技术领域创业创新。优化数字经济人才服务体系。鼓励发展数字化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机构。持续推进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深入发展“互联网+”人

136、力资源服务业和基于数字技术的人力资源服务新机构、新业态,加快线下业务线上化,线上业务向精准匹配、智能服务转型。引导和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加强数字化管理和服务系统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完善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就学、医疗、安居等服务体系,依托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提升数字经济人才服务精准性。4.6.5 创新体制机制留住数字经济人才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46典型案例专栏: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案例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以下简称“数字经济人才市场”)成立于 2021 年 11月16 日,是市政府积极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争取,人力资源和

137、社会保障部批复同意成立的全国首家数字经济人才市场。按照立足重庆、辐射西部、面向全国功能定位,坚持聚焦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围绕数字经济人才“引、育、留、用、转”等关键环节,丰富完善与数字经济同频共振、协同发展的人力资源体系,搭建“人才企业”供需精准匹配平台,为数字经济人才、数字经济企业(单位)提供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数字经济人才市场由重庆市人力社保局负责建设、运营,邀请了重庆市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大数据发展局相关处室组建重庆市数字经济人才市场管委会,管委会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负责。重点举措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将突出综合性、专业性、全国性的建设方向,围绕

138、数字经济人才“引、育、留、用、转”等关键环节,致力于为数字经济人才和企业提供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解决方案。“引”: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在“百万英才兴重庆”引才品牌下,推出数字经济引才子品牌。策划举办系列数字经济领域活动,发挥全国首家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引领效应。“育”:通过探索数字经济人才相关标准和申报工作,推动形成数字经济人才便利快捷的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推动数字经济人才培训评价全国互认。“留”:支持建设数字经济领域的实验室和发展平台;引进相关头部企业、平台企业来渝;加快建立体现数字经济人才职业特点、规律的分类评价标准体系和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评价机构。为来渝留渝的数字经济人才吃下“定心丸”。“用”

139、:围绕数字经济人才和企业需求开展人才寻访行动,增强人才供需匹配,提档升级就业创业。以此为数字经济发展所需高层次、宽领域、多元化人才做好供给保障工作。“转”:通过政策条件,促进相关资源向人才培养聚合优化。因为,只有助力数字经济人才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才能建成人力资本可注资、可增资、可垫支、可融资、可投资和可分配的价值应用体系。主要成效2022 年,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将基本完成数字化平台建设,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人才效应逐步增强;未来该市场将力争成为国内、国际知名的专业化人才市场。2022 年,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共发布 50 个“揭榜招贤”需求清单,25 家优秀公司提供了高薪岗位,其中数字要素驱动业

140、10 家、数字产品制造业 8家、数字技术应用业 4 家、数字化效率提升业 3 家,覆盖智能车载、半导体及电力设备、软件开发、互联网数据、互联网金融等多个行业。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47数据资源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关键性生产要素,可以催生和推动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放大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社会经济价值。但是长期以来,数据权属界定规则不明晰、数据流通交易的机制不完善、数据监管法律法规存在空白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成为阻碍数据资源高效流通的障碍。在如此背景下,如何推动实现数据要素市场化,数据共享、开放、交易有序开展,探索建立

141、与数据要素价值和贡献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成为各地区探索的重点。要素供给4.7数据要素市场构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通过各方共同努力统筹协调好国家、行业等各层次的关系。地方政府需要加快推进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开放程度,借助专业机构协同开展数据治理和供给,探索数据精准开放和对接模式,促进数据精准供给和对接,同时拥有社会数据的企业也应积极开放所属数据并探索数据共享开发利用的商业模式及技术手段。在立法方面,明确数据确权、隐私保护、交易流通、跨境流动等管理要求;在规划方面,强化制度供给及顶层设计,理顺权责边界;在技术方面,开发基于隐私计算和区块链技术的可信数据交易服务平台促进,并促进

142、数据市场化交易达成。4.7.1 数据要素供给路径指引政府&社会 数据资源 数据汇聚 数据治理 数据开放 数据开发&利用 数据定价 交易流通 数据确权 交互共享 数据资源 数据共享 数据开放及资产化 开发利用 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48制定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规范和促进政务数据资源共享。明确数据资源共享应当遵循的原则,明确政府各部门分工、工作流程及责任等内容,为政府数据共享打通管理通道。制定数据资源目录编制指南。明确政务数据资源的分类、责任方、格式、属性、更新时限、共享类型、共享方式、使用要求等内容;制定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的标准、规范;编制

143、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其编制工作包括对政务信息资源的分类、元数据描述、代码规划和目录编制,以及相关工作的组织、流程、要求等方面的内容。梳理数据共享责任清单。以责任清单的形式推动地方政务数据资源跨区域跨层级共享流通。2021 年 10 月,川渝两地大数据发展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川渝政务数据共享责任清单(第一批),涉及川渝 622 类政务数据,其中重庆提供 331 类,四川提供 291 类,涵盖财税金融、生态环境、卫生健康及道路交通等领域等领域。建设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定位于构建政府部门之间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通道。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整合政府内部分散异构的数据资源,横向采集汇聚各部门的信息资源,纵向打

144、通(国)省和市(区县)共享交换平台。从而实现政府数据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4.7.2 强化数据共享,降低政府间公共数据冲突,提升管理服务效率明确数据资源开放路径。根据数据资源的保密程度,对数据资源目录的分级分层管理,遵循“分期分批、保证隐私、先易后难”原则,按照“已公开”“易公开”“可公开”的思路,形成了数据资源开放路径。确定数据开放领域。目前已建的部门和地方开放平台中,涉及的数据领域(数据主题分类)多种多样,包括教育科技、民生服务、道路交通、健康卫生、资源环境、文化休闲、机构团体、公共安全、经济发展、农业农村、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企业服务、城市建设、地图服

145、务等。提供数据下载、接口服务等功能。各地已建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主要包含数据目录浏览、主题分类、数据下载、接口服务、互动交流、数据检索等功能,通常在分类维度、数据下载格式、接口服务标准等方面各不相同。细化开放数据内容。由于各部门各地方对公共数据开放的概念认识不统一,导致开放数据内容也不尽相同。如交通部的“出行云”平台数据内容既包括了全国部分省的 100 余个交通数据集,也包括了交通行业企业提供的 20 余个数据集;国家林业局的“中国林业数据开放共享平台”数据内容则包含了论文报告、分析数据、统计数据等等,提供的格式有文本格式、PDF 格式、XLS 格式等;地方政府提供的数据内容则多以本级政府所管辖

146、的政务数据为主。各开放平台提供可机读格式数据包下载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上海、广州等平台提供可机读格式数据包下载率达到 100%,而武汉、浙江等平台约为 50%-60%。因地制宜探索运营模式。目前部分部门和地方已经形成自己的运营模式。如交通部的“出行云”平台采用政企合作的模式,除了维护政府本身的数据外,还由百度、捷泰天域、泓达九通等公司提供和维护数据,同时为交通领域企业提供应用服务的发布平台,意在打造交通领域数据应用的生态圈。上海和青岛通过举办开发者大赛,带动政府开放数据影响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态环境。4.7.3 搭建数据开放平台促进数据资产化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

147、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49国内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率先通过数据立法、技术创新、培育市场主体等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规则,促进数据要素市场流通。开展技术和制度探索,创新数据交易规则和模式。深圳联合国家信息中心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数据交易流通实验室,搭建数据交易实验平台,围绕数据确权、价格生成、可信流通等关键问题开展课题攻关和研究论证,形成了一套有深圳特色的数据交易操作模式和实现路径。上海市发布上海数据条例,明确由政府组织制定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确定授权主体,条件、程序、数据范围,运营平台服务和使用机制,运营行为规范,及运营评价和退出机制等,并在全国首发数据交易配套制度,针对交易全过程

148、提供一系列制度规范,涵盖从数据交易所、交易主体到交易生态体系的办法、规范、指引及标准,让数据流通交易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建立数字经济中介服务体系,完善数据服务生态。上海数据交易所在全国首发数商体系,构建“数商”新业态,涵盖数据交易主体、数据合规咨询、质量评估、资产评估、交付等多领域,培育和规范新主体,构筑更加繁荣的流通交易生态。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建立数字经济中介服务体系,面向全球首募数据经纪商和托管商,形成数据托管体系和数据经纪体系,同时发挥数据交易的平台作用,构建数据经纪体系,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利用隐私计算和区块链技术,打造可信的数据融合环境。体系建设基于隐私计算和区块链技术的新一代

149、智能数据交易系统,打造可信的数据融合环境,促进数据交易合规和效率提升。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 IDeX 系统运用隐私计算和区块链技术,实现交易数据的“可用不可见”和全链路存证,为数据供需双方提供可信的数据融合环境。上海数据交易所交易系统全国首发数据产品登记凭证,发放数据产品登记凭证与数据交易凭证,实现一数一码,实现全时挂牌、全域交易、全程可溯,解决合规风险问题,促进供需双方多头对接,帮助企业提升效率,摊薄成本。4.7.4 加速推进数据交易,实现数据资产化落地依托专业数据公司开展数据治理。在数据创新开发利用中,国内积极吸取国外经验,采取政府数据开放+专业数据公司治理模式,为企业、行业数据应用提供便

150、利。在减轻政府数据治理压力的同时,催生一批依靠加工政府开放数据而实现其商业价值的数据公司。探索数据精准开放利用机制。各地探索数据开放方和场景方精准对接的数据开放模式,探索多样化数据开发利用机制。一是建立“需求为导向,场景为牵引”的数据开放模式。面向社会征集、聚合数据需求方、供给方等,整理数据需求、供给、应用场景需求和供给“四张清单”,打造政企数据融合对接平台,通过“数据沙箱”等技术,支持实现数据互信使用、安全合规流通、数据赋能等,推动数据精准开放对接,带动多元数据融合应用。二是开展数据授权开放模式。探索政府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和收益共享机制,以数据“可用不可见”为前提,建立第三方多元主体对公共数据

151、开发利用机制,让数据要素产生更多经济和社会价值。三是开展数据开放应用大赛。通过开放政企数据,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源,吸引高校、企业及社会机构参与,实现数据的多样化应用,充分发挥大数据价值,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创新驱动。4.7.5 数据开放创新利用,实现数据价值倍增效应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50典型案例专栏:青岛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案例青岛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精神,大力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改革创新,以开放公共数据为突破口,通过“搭平台、建生态、强保障”,打造开放融合的数据生态体系,创新青岛数

152、据会客厅数据创新开放模式。主要举措 搭建公共数据服务平台,打造“数据会客厅”。青岛市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公共数据开放、社会数据流通,激活数据潜在价值,深入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打造数据会客厅,强化政务数据整合和互联互通,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增值”,建设“数字实验室”,推进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应用。2020 年 12 月,青岛正式发布全国首个公共数据服务平台,定位“多元数据流通平台、供需精准对接平台、融合创新应用平台、安全精细管控平台”。梳理清单,办对接会,推动数据供需双方精准对接合作。2020 年 9 月,青岛市大数据局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数据应用场景供需项目和数据供需清单。整理形成数据需

153、求清单、数据供给清单、数据应用场景需求清单、数据应用场景供给清单“四张清单”。2020 年 12 月,青岛市大数据局举办首次“数据赋能应用场景对接会”,供需代表中国银联、中国联通、上海合合信息科技、青岛征信服务公司、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智政公共数据研究院(青岛)等单位进行了业务需求讲解及服务能力推介,并在卫生医疗、文化旅游、交通运输、政务服务、生产制造等领域进行了 80 多次对接,现场达成多项初步合作意向。强保障,筑牢数据安全底线。一是完善制度规范,强化数据精细化管理。发布了省内首个公共数据开放管理办法,明确各方数据管理责任。二是率先制定了 青岛市公共数据分类分级指南,推动各级各部门厘清数

154、据资产,根据数据敏感性,制定相应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策略。三是依托公共数据服务平台,利用数据沙箱等数据安全技术,开展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确保数据“可用不可见”“定量定向使用”,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行为留痕、责任可究。主要成效目前,青岛市公共数据服务平台已提供交通出行、市场监管等领域 190 个数据目录,共 328 万条数据,入驻 44 家企业。在2020 年下半年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报告中,青岛市数据开放指数在全国106 个城市中位列第三。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已累计发展会员111 家,完成交易额 4592 万元。在政府侧,有力推进了政府流程再造和营商环境优化。2020 年,支撑 412 个事项“

155、智能办”、134 个事项实现“零材料办理”,8 个案例入选山东省数字政府建设典型案例,数量居 16 个地市之首。在社会侧,不断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在融资服务领域,支持 17 家金融机构依托大数据技术为 1891 家中小微企业发放信贷资金86 亿元,提升了中小微企业贷款可及性和便利度。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51当前,数字经济发展不断加速,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日益成为国际竞争力和软实力的关键指标。从宏观层面来看,数字素养与技能是助推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素养与技能,关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决策,是建设智慧社会的关键。从微观层面来看,数字素养与技

156、能对人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生活质量等多方面均大有帮助。提高数字素养既有利于数字消费,也有利于数字生产,是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和重要基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对数字素养与技能进行了详细定义并做出安排部署。政府是数字经济的环境营造者,数字化为营商环境优化、公共服务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提升等提供有效途径。作为政府治理行为主体的领导干部,要拥有数字化改革的全局观,要强化数字化理念、深化数字化认知、用好数字化手段,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企业是数字经济建设的主要生产力,数字化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157、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等提供有效途径。国内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从部分行业头部企业的“可选项”转变为更多行业、更多企业的“必选项”。疫情催生下大量企业利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手段加强供需精准对接、高效生产和统筹调配。数据显示,疫情后数字化领军企业营收增速是其他企业的 3.7 倍。相比较而言,中小企业更有需求通过数字化手段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改变自己目前的竞争地位。市民是数字经济建设的参与者也是消费者,数字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衣食住行到娱乐教育医疗养老各个环节。对于消费者来说,只有提升数字素养和技能,才能尽享数字经济时代的便利。新世纪出生的青少年基本上都是生来具备“数

158、字基因”的“数字原住民”,而为了适应数字生活与工作,70 后、80 后、90 后也逐渐成为对信息科技驾轻就熟的“数字移民”。但是,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容易因为资源、能力等差异变成“数字遗民”“数字难民”,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素养提升4.8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52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是数字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保障。为确保全民数字素养有序提升,需做好基础数字教育普及、领导干部数字素养提升、中小企业数字赋能、特殊群体数字鸿沟消除等四项重点工作,而多元培训主体市场化运营是推动工作可持续开展的重要保障。4.8.1 全民数字素养提升路径

159、指引基础数字教育普及工作是提升全民数字素养的前置性工程,覆盖面最广,时间跨度最长。基础数字教育普及工作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将数字素养培育相关教育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设立信息科技相关必修课程,打造优质精品教材,开展数字素养相关课外活动,从小培养数字素养。二是鼓励普通高校及职业院校增设数据科学、数据工程、大数据技术等数字经济相关专业,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量子信息等数字科技与计算机、控制、数学、金融等学科交叉融合,推动跨学科复合型数字人才队伍建设。三是推进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发挥开放大学优势,推动制定面向全民、适应行业发展的数字技能能力框架和认证单元,搭建国家级数字技能终

160、身教育服务平台,设计符合相关标准的课程体系和配套学习资源与服务,营造全民数字技能终身学习氛围。四是发挥各级政府、科研院所、行业组织、企业、线上社区等各方力量,提高全民数字获取、制作、使用、交互、分享、创新等过程中的道德伦理意识,引导全民遵守数字社会规则,形成良好行为规范。4.8.2 基础数字教育普及多元培训主题市场化运营一个保障四个抓手一个目标基础数字教育普及领导干部数字素养提升中小企业数字赋能特殊群体数字鸿沟消除全民数字素养提升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53数字能力已成为新时代领导干部的必备关键本领、能力属性,领导干部的数字素养提升作为全民

161、数字素养提升的旗帜型工程,可以从“选育用评”四个环节入手。一是加强在公务员选聘环节对数字素养能力的要求。二是面向不同层级、类型领导干部设计差异化课程,依托线上及线下培训渠道,组织开展定制化的数字素养技能提升课程培训,把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数字治理能力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重要教学培训内容。三是鼓励领导干部跨部门跨层级挂职锻炼,通过“工作中学”、“项目中学”等方式不断提升数字化素养能力,培养复合型数字化人才;成立敏捷型数字化项目组织,通过多元化项目团队合作,来提升领导干部的素质素养。四是鼓励领导干部主动参与数字化实践的理论总结,推动领导干部在理论总结和理论学习中持续提升自身的数字化素养,并在绩效

162、评价中强化对数字化素养能力的考核。4.8.3 领导干部数字素养提升典型案例专栏:沈阳建设数字经济培训基地案例为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数字素养,沈阳建立了数字经济培训基地,2022 年计划举办县处级领导干部进阶班、科普班等各类培训班次百余期,确保实现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数字经济专题培训全覆盖。高标准搭建“沈阳数字经济培训师资库”,组建包括 3 名中国工程院院士、60 余名知名专家的数字经济领域精英授课团队,为干部解读数字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展望数字产业技术发展,帮助干部牢固树立数字经济思维。着眼完善不同岗位干部履职必备的知识体系,设置“数字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数字治理与数据价值实现”等 4 类 30

163、余门与数字经济相关课程,设立院所实验室、标杆企业、特色园区和数字应用场景 4 种现场教学点位,搭配专题班、主体班等多种培训“套餐”,学员可根据岗位需求随机搭配课程内容与讲授形式。举办数字经济重点领域部门处级领导干部进阶班,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实践经验丰富特点,对课程内容精准度和培训教材契合度提出建议,不断提升理论与实践匹配度。沈阳数字经济培训基地成立以来,已完成数期领导干部班培训,为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国家中心城市、“数字沈阳、智造强市”建设注入强大活力。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54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更加需要数字化的

164、赋能。中小企业数字赋能是全民数字素养提升的关键性工程,主要可以从了解需求、搭建平台、生态建设、政府扶持四个方面进行切入。一是搭建平台企业(转型服务供给方)与中小微企业(转型服务需求方)对接机制,引导中小微企业提出数字化转型应用需求,鼓励平台企业开发更适合中小微企业需求的数字化转型工具、产品、服务,形成数字化转型的市场能动性。二是支持在产业集群、园区、企业等建立公共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行业内中小微企业提供需求撮合、转型咨询、解决方案等服务。三是支持构建数字化转型开源生态,推动基础软件、通用软件、算法开源,加强专业知识经验、数字技术产品、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整合封装,推动形成公

165、共、开放、中立的开源创新生态。四是探索建立政府-金融机构-平台-中小微企业联动机制,以专项资金、金融扶持形式鼓励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运行成本。4.8.4 中小企业数字赋能典型案例专栏:重庆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案例重庆以“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为抓手,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素养。为贯彻落实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发改高技2020552 号)、重庆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渝府发202013 号)要求,强化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推进重庆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由重庆市发改委牵头组织开展重庆市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评定

166、工作,鼓励由骨干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相关主体牵头成立新型的、非政府的、非营利性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面向一定区域的产业集群、园区等发展需求,以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为核心任务,整合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服务商、人才、金融等资源,为区域企业提供普惠化、低成本、多样性的“上云用数赋智”产品以及数字化转型需求撮合、投融资、咨询、培训、成果转化等在内的公共服务,具有多种服务功能、满足区域企业数字化转型多种公共需求的综合性平台。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设立后,市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市委网信办、市经济信息委、市大数据发展局等部门联合指导,委托第三方机构每年组织专家对转型促进中心进行评定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推荐国家级

167、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的重要依据。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55要实现数字化普惠式服务,就必须消除存在于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面前的“数据鸿沟”。特殊群体数字鸿沟消除是全民数字素养提升的攻坚式工程,可以从数字产品普适化、数字课程普适化、数字服务普适化、帮扶力量多元化四个方面进行切入。一是线上线下融合的老年人、残疾人数字技能培训模式,引导数字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开发适合老年人、残疾人使用的硬件产品和软件应用,制作老年人、残疾人易懂会用的产品使用手册和教程。二是建设适老化全媒体课程资源,组织推介优秀培训项目和优秀工作案例。三是推动互联网网站与互联网应用

168、(APP)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组织改造水平测评,提升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水平及无障碍普及率。四是实施银龄科普行动,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大力发展老年协会、老科协等组织,充分发挥老专家在数字科普方面的作用。发展壮大老年志愿者、助老志愿者队伍,帮助老年人学习使用数字产品与服务。全民数字素养提升工作覆盖对象复杂、涉及专业多、实施周期跨度大等特点对培训运营组织提出更高的要求,既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同时也需要有一套合理的商业运营机制保持,才能保障全面数字素养工作高效并可持续的推进,具体来说,需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一是结合地方数字经济发展需求,鼓励建设职业类、技工院校实训基地,大学毕业生创新

169、创业基地,高校校外 ICT 工程技术认定中心等多功能校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二是与政府形成有效联动,利用政府中小企业上云补贴、政府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经费等财政资金,支持政府各部门、学校、企业参加技术培训和认证补贴服务。三是探索“实训中心基地公司”的管理运营模式,按“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机制”建设运营,不断增强“自我”造血能力,以保障公共实训基地可持续、健康发展。四是整合职业技术学校、高等院校、龙头企业及生态资源,形成专业互补的师资力量和课程库。五是持续加强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推动培训基地的定位延展,面向区域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人才派遣、智库咨询、产品开发等服务。4.8.5

170、 特殊群体数字鸿沟消除4.8.6 多元培训主体市场化运营典型案例专栏:武汉市数字化人才培训基地案例武汉市数字化人才培养采用政企社联建方式,面向“服务武汉,辐射全省,走向全国”目标,以“一基地、四中心”打造高水平 ICT 实训基地,专注于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拉通研究院(所)或高校资源,重点围绕云计算、网络安全、信创等领域,打造多方向、多行业、多产能的全方位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职业类、技工院校实训基地,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基地,高校校外 ICT 工程技术认定中心等多功能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服务层平台层技术引领基础认证培养体系教学应用教学资源基础设施产业链生态针对对象的培训方案技能竞赛高端交流技能鉴定证认能

171、技业职培训组织就业服务武汉市数字技能公共实训基地技术引领ICT技能培训校长研修班ICT 技能趋势洞察教学平台VUE考点行业定制课程IT人才CT人才人才双选会ICT联盟平台人才双选会ICT联盟平台技术沙龙专家讲座圆桌论坛华为ICT大赛国际竞赛网安竞赛网络安全AI云计算信创实验资源调度实验实训管理课件库校本资源企业真实案例资源微课视频题库资源精品课程云技术管理者产业趋势管理实践上岗培训技能转换产教融合师资培训4培养体系5主体服务1教学平台1基础设施工程师学生教师数网端安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56产业培育4.9数字经济浪潮下,加快发展壮大优质企

172、业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迫切需要,产业培育已成为构建数字经济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随着科技创新投入的不断加大,创新创业生态的不断优化,企业孵化体系日趋完善,但依然存在要素供给与资源需求不匹配的挑战,需要提升产业培育的精细度和精准度,聚集专业化导师和人才,为专业服务提供人力保障,建设产学研用平台加强技术创新,强化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促进创新创业产业链、创新链、投资链融合,提升创新创业软环境及平台服务能力,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质量发展。4.9.1 产业培育路径指引孵化器 加速器 产学研用协同 技术转移服

173、务 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市场 市场主体数字化改造及新组织培育 科技创业创新 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 场景牵引 众创空间 专业服务机构 产业园 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57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或高水平的科技产业园区,搭建产学研用创新平台能够充分释放高校创新资源价值,跨学科、跨领域整合全国高校创新资源,不断凝聚产业培育的关键力量。构筑实体性研发平台。以企业或高校、科研机构为主导构筑实体性研发平台,提供高水平的公共研发平台。组建科研团队。聚集行业领军人物、科研骨干和技术骨干、领先用户、高级管理人员等。技术研发及标准制定。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和

174、前沿技术的研发、产业标准创制。汇聚交互创新资源。基于平台发布产学研用合作信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集聚及互通。4.9.2 产学研用协同凝聚产业培育核心力量通过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基础设施及创新创业所需技术、资金、人才等一系列服务支持,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助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主要价值活动如下:4.9.3 专业服务机构加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1234产学 研用 研究型大学 高等院校 特色型大学 科研机构 大众用户 领先用户 企业用户 骨干企业 企业 中型企业 小微企业 创新产品 需求定义 市场反馈 种子期 初创期 成长期 孵化场所及物业服务 创业培训

175、及辅导 天使投资 风险投资 投融资 法务及管理咨询 企业 产业对接 股权投资 创业活动 市场开拓 工商、税务等服务 政策宣讲&项目申报 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58场地及设备设施服务。在企业初创阶段,提供孵化场地、设备设施及物业服务。创业辅导提升创业成功率。一是开展风险意识、财务与税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中小企业创业管理、投融资、知识产权管理等培训服务;二是聚集行业类导师、专业类导师给予专家辅导;三是要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和企业管理等咨询服务。政策宣讲与项目申报提高政策触达性。一是开展科技、人才、税务、产业等政策信息服务及相关政

176、策宣讲活动;二是提供科技项目、人才项目申报服务,助力企业获得政府补贴奖励。市场推广与对接促进技术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通过举办创业沙龙、创业论坛、创业大赛等活动组织及媒体宣传,促进技术应用与产业需求对接匹配。开展多样化投融资服务。通过创新基金、信用贷款、科技保险、科技型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知识产权质押、天使投资多种融资方式解决创业企业成长过程中融资难的问题。12345构建科技成果汇集、技术转移学院、成果转化工程中心、科技服务数字工作站四轮驱动的科技成果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平台,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4.9.4 四轮驱动技术转移成果转化01030204发动机科技成果汇集收集整理节能环保、电子信息、航空

177、航天、先进农业、生物医药、新材料、化工化学、生态能源、先进制造等硬科技领域的科技成果,形成科研成果汇编。搭建成果转化工程化中心建设成果转化工程化中心,促进科技成果工程化,承担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中试熟化基地建设,有效承接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建立技术转移学院面向科技企业家、科技服务与技术经济专业人才、产业主管干部,依托高校及国内外顶级合作伙伴建设线上和线下讲堂。设立科技服务数字工作站面向科技服务领域,助力个人、团队、机构等轻松搭建专属服务站,提供电子名片宣传、商机获取、在线咨询等营销工具,打通专业机构线上线下运营场景。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59设

178、备共享、产品检测、工商代办、投资、人力资源、会计法务等一系列的服务极大的完善了创新创业活动链,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存在的融资难、人才缺、信息少、管理散等问题,从而有利于降低创新成本、规避创新风险、提高创新功效,达到协同创新的目的。4.9.5 建立创新创业服务市场完善创新创业活动链场景驱动的创新成为新时期科技创新的新模式。场景驱动的创新模式面向真实的市场需求,运用商业化机制,以企业为主体,组织各类创新资源,实现技术突破和商业爆发。场景成为科技企业爆发的“引爆点”,一个改变世界的场景正在催生一波具有改变世界潜力的高成长企业。建设未来场景创新实验室促进应用创新。未来场景创新应用是推动

179、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市场化的重要举措,依托行业领军企业或平台型企业,打造试点示范场景,重点围绕美好生活、智能生产、宜居生态、智慧治理等领域,开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融合创新的场景实测、模型验证,评估商业模型合理性、市场前景前瞻性、弹性政策适应性的试验空间和复合载体。以新物种企业为主体加速科技与经济融合。通过提升应用场景能级、构建新消费、社区服务、低碳能源、一网通办等场景牵引,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科创新组织、新物种企业的孕育和成长,加速科技与经济融合,汇聚新经济“城市合伙人”。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基于数字化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体制、人才机制等

180、全方面、多层次的革新,深化“业务与技术相结合”,通过数字技术引导企业内部变革和商业模式重塑,逐步实现区域产业“点、线、面、体”四个层面的数字化转型。4.9.6 市场主体数字化改造及新组织培育激发产业发展活力融资人力资源会计法务知识产权服务设备共享科技咨询工商服务检验检测认证创新创业服务市场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检验、检测、认证、小试、中试等服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丰富的风险资金、融资借贷融资对接等完善的金融服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服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公司注册、财税服务、社保代理、专项审批、资质申请、服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社会、产业、行业、市场、技术等全面的信息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软著、专利等知识

181、产权申请、转让相关的一系列服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人才再培训和教育指导服务为企业提供软著、专利等知识产权申请、转让相关的一系列服务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60典型案例专栏:南京北大科技园产业培育案例南京北大科技园由北大科技园与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合作共建,以 5G 通信和未来网络产业为切入,汇集北大产学研资源、聚集科技型企业、提升科技服务水平、营造科技生态体系,致力于建设北京大学长三角产学研示范性基地,助推南京建设“创新名城“。2021 年北大科技园联合园区孵化企业伊灵灵伊科技打造数字化园区科技产业服务平台,为政府、园区、企业提供“1+

182、1+N”科技与产业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精准招商、产业规划、人才引进、技术转移、政策匹配、项目申报、创业融资、企业孵化等一站式优质服务,助力南京产业培育。建设产业培育载体,打造“先锋 加速器”孵化加速基地“先锋 加速器”在南京园区挂牌设立,由北大科技园发起,联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百度智能云等行业龙头企业与平台共同打造,聚焦,基于“技术转移+资本投资”双轮驱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领域,为入驻企业提供应用场景、产品推广、技术支撑和资本增值,通过成长加速、产品加速、智库加速、技术加速、市场加速、生态加速等六大支柱计划,赋能企业发展、加快产业培育。搭建数字化园区科技产业服务平台,定位产业发展关键环

183、节,有的放矢开展培育基于多源产业大数据,通过产业总览、产业图谱、竞争格局分析、优质企业推荐、融资榜单、创新榜单、行业动态等多维度产业服务,助力园区科学精准定位适合区域发展的产业,聚焦行业、特征企业展开培育孵化。搭建科技创新资源互联渠道,降低企业科技创新成本打造“产业平台+科技服务”新模式,整合了科技服务机构、专家、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科技创新资源。打造信息互联渠道,设立专家库、人才库、企业库、政策库、成果库等公共创新资源库,通过数据共享、资源互通,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降低企业科技创新成本。搭建“创科通”技术经纪服务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针对园区重点科技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咨询与企业管理咨

184、询等,为产品开发、研发投入、产学研合作、技术难题、竞争对手监控提供专业分析诊断。依托综合服务平台,面向南京及周边高校开展高价值专利盘点与运营,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为高校用户挖掘高价值成果项目,协助企业构建知识产权核心壁垒。依托平台打造的技术经纪人服务体系与高校渠道,协助企业完成技术引进的合规和产业化。依托“科技服务数字工作站”,引入科技创新领域专家,通过“线上有效洽谈,线下精准对接”服务模式,助力企业攻克技术难题,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建设线上课程平台提升创服人员素养水平依托“北领-online 线上课程平台”发布首期技术经纪专题培训(南京站),邀请来自技术转移前沿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线上

185、授课,面向南京地区科技产业一线主管干部、孵化机构从业人员提供专业学习平台,提升其孵化从业技能水平。集聚创新创业服务市场要素助力企业落地生根南京北大科技园将联合江宁开发区管委会共同打造科技企业成长服务加速带,为孵化企业提供工商服务、人力资源、项目申报、创业服务、财税服务、资质认证、孵化培育、融资对接、产业落地、市场拓展等创新创业一揽子服务,提高孵化成功概率,加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落地生根。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61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是集聚产业和塑造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按照高质量发展新理念,结合城市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从完整性、

186、协同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等维度进行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体系的设计,围绕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技术流的高效协同整合要素资源,建立数字经济服务资源池。通过产业集群和支撑平台建设实现补链、强链、固链、延链,从增量创新和存量赋能视角,加强产业飞地和虚拟产业园建设,从实际产业载体和虚拟网络两个渠道建立与发达城市的数字经济资源要素链接渠道,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集聚效应;充分发挥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的中介桥梁作用,围绕城市数字经济的短板环节和缺失链条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资源导入,引导和鼓励大企业围绕自身数字化转型需求和产业协同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依托“龙头”引领、园区聚合、平台互联、创新推动

187、,为产业生态集聚夯实基础、筑牢根基、发挥效益。生态集聚4.10第一,数字经济生态集聚需要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媒介合作共赢的价值网络。数字经济依托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实现向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加速渗透,产业融合、技术融合、组织融合等特征明显,数字经济发展依赖“政产学研用金媒介”多元主体的高效协同,从供给侧深化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技术流的高效协同。第二,数字经济产业生态集聚具有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典型特征。围绕构建产业集群优势,通过线上虚拟园区和线下的产业飞地,可以实现区域产业生态和发达城市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体系的有效渠道对接,享受发达城市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体系的知识溢

188、出、技术扩散、价值创造、服务输出,实现区域数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第三,构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加速平台经济效应凸显。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平台、科技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联盟和协会平台等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系统支撑能力,数字经济产业生态打造需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相结合的视角,围绕跨行业、跨场景和跨组织的平台建设需求,强化各类平台体系的建设。4.10.1 数字经济生态集聚路径指引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62一是围绕城市数字经济关键技术创新建立服务资源池,地方政府搭建技术创新共享平台,有效链接国内外优秀研究机构和专家资源,建立研究机构数据库

189、和专家资源数据库,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创新服务支撑。二是围绕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需求建立产业公共服务资源池,链接数字技术、数字化转型、产业金融、知识产权与法律、人才、供应链管理、战略咨询、创新孵化等产业公共服务资源。三是建立联盟、中介、协会和平台支撑服务资源池,链接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型研发机构、自带流量的产业服务化平台、科技服务平台,依托服务资源池服务创新机制体制,实现跨区域、跨行业要素主体高效互动,促进数字经济产业生态网络的形成。4.10.2 政府围绕构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体系建立服务资源池 通过聚焦本地企业创新发展需求,着力解决本地企业整合创新资源能力弱、开展科技创新成本高及效

190、率低等问题,重点借助招引创新项目、搭建异地孵化器,发掘及培育一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人才,特别基于“研发设计在“硅谷”、产业转化落地在本地”策略,为地方持续导入种子型、引领性项目。通过四大平台支撑,推动区域协同创新。一是技术创新研发中心。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以产业链契合为切入点,积极拓展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为重点,有效利用人才、技术、共享科研设备等创新资源,加大力度4.10.5“飞地经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汇聚产业资源第一,围绕城市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关键技术领域和产业环节,成立技术/产业生态联盟,充分发挥联盟的桥梁和中介作用,强化数字经济

191、产业培育,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链接、组织和协作。第二,技术/产业生态联盟受托履行政府社会职能,高效推进产业生态建设。做好政府与企业的联结沟通,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各类标准。第三,由联盟组织数字经济企业联合开拓市场,组织协同创新,促进产业集群合作。抱团发展,互补互利,加强品牌建设、市场共拓,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打造产业集群。第四,联盟通过掌握新增产能变化情况,优化政企对接,落实产能布局。联盟与企业紧密合作,掌握行业动态,发挥联盟与政府沟通优势深化政企对接,推动新增产能优化落地。第五。由数字经济技术/产业生态联盟承担资源要素的对接渠道。通过技术/产业生态联盟的数字技术的链接能力、

192、跨区域跨领域合作对接能力、产学研用人才跨群体沟通能力对接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产业生态资源。4.10.3 成立技术/产业生态联盟,助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首先,按照经济发展规律,着眼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全局,明确龙头企业/平台企业在城市发展中的定位,明确打造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的发展目标。第二,围绕龙头企业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延伸产业链条。围绕龙头企业的技术短板和补链环节,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环节集聚,推动企业快速补齐短板,围绕优势环节整合资源占领价值链高端环节,构建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产业链。第三,促进发挥龙头企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链带动作用,促进数字经济产业链做大做强,促进上中下

193、游企业协同创新发展,形成龙头企业发挥保链稳链作用,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专精特新”配套企业专注细分领域锻长板、补短板、填空白的产业协同局面。围绕优势环节整合资源占领价值链高端环节,构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4.10.4 围绕龙头企业,聚集产业生态资源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63首先,加快建设虚拟产业园信息基础设施,强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可以实现企业“上云用数赋智”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其次,通过数据孪生对实体产业园区进行虚拟化或者建立虚拟园区的云服务体系,打破传统的物理边界,通过互

194、联网进行跨区企业之间的联结合作,组成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产业集群,实现 地域更分散,产业更集聚的目的。第三,通过虚拟产业园提供产业交流、资源对接和精准服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优发展。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法律、人力、财务、营销等专业服务,部分企业会衍生出个性化的需求,例如电商企业对客服、营销服务的需求,文创企业对设计、美工服务的需求等。虚拟产业园能够将有共性需求的企业集聚在一个平台上,与服务商进行洽谈,获得议价权,节省成本。虚拟环境中,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利用语音电话、视频会议等方式传递信息,互相碰撞、交流、学习,寻求合作机会;依托虚拟产业园对整条产业链进行统一管理、精准施策。第四,完善虚拟产业

195、园区管理机制。通过虚拟产业园构建各类主体参与的多方协同治理体系,及时修订完善相应的监管政策制度,围绕跨区监管、跨区服务形成市场化盈利模式,为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留足空间。4.10.6 虚拟产业园为产业发展带来新思路 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需要产业载体和项目的引进培育,形成产业集聚效益,需要较为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为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需要加快推进产业平台、产业基地、应用平台建设,支撑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数字经济科创广场。构建数据要素创新体系与平台,打造数字经济创新策源地。从区域产业入手,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创新需求,建设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

196、,形成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建设军民融合服务平台、科技服务平台、公共算力平台等一批关键技术通用型平台,开展数据要素、数据融合集成、开放共享、安全保障、应用基础研究,推动数字经济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扎实抓好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建设。首先,聚焦区域核心产业,推进数字经济主题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当地数字产业,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5G、AI 等新兴技术,推进产业生态系统化、基础设施网络化、功能服务精准化和运营发展智能化。第二,重视当地特色产业生态数字化改造。以数字平台为载体,数字化管理为基础,运营服务为主线,为基地内企业与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提升工作效能和服务品质,推动新兴企业成长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共

197、筑数字化生态圈。第三,建设园区互联,信息共享的产业管理平台。打破园区物理空间限制,实现数据实时更新,打通汇集产品、产能、安全、环保等数据,清晰呈现产业链、产业节点关系。推进平台公司转型。助力地方平台公司以服务城市建设、助力产业发展为目标,打造专业化和多元化相结合的城市运营服务商,一方面利用数字科技手段提升城市运营效率,引入集聚产业和公共服务资源,通过“产、城、人”融合的运营模式,推动产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推动新基建,应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促进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消费发展。4.10.7 搭建数字经济产业聚集载体,实施政府平台化转型,提升产业规模效益借助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探索并培育新

198、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增长极。二是双向的协同创新平台。一方面将飞地孵化与地方现有产业优势项目结合,形成产业链互补,推动强链补链,促成产业链价值升级;另一方面与地方产业化创新中心形成联动,加强本土孵化,基于产业规划,培育“内生+外引”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夯实主导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基础。三是建立联合招商平台。整合两地资源,基于“飞入地研发+飞出地生产”模式,引导优质产业项目落户,帮助优秀企业建立研发中心,进而推动两地跨区域、市场化的深度合作。四是建立共屏解决平台,双方通过跨空间共屏,实现飞地两方的实时共享数据,实时互动。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6

199、4典型案例专栏:打造“苏州制造”品牌和产业集聚核心区案例明确产业发展方向,聚焦重点产业集群苏州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大力培育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新型显示、光通信、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纺织、节能环保等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立“政府+中介组织+企业”集群培育框架,同时构建产业集群网络生态,促进集群内部企业交流合作,打造创新协调、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平台。围绕产业链发展方向,梳理全产业链图谱,针对薄弱环节和空白领域精准招商,构建全产业链生态聚集。深挖现代服务业潜力,加快产业链上下游聚集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供给能力提升,围绕信息技术服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

200、认证、知识产权服务、节能环保服务、商务服务、供应链管理、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九大领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服务链,依托苏州工业园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园、苏州科技城、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太仓港物流集聚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组建管理机构和运营力量,加强联合布局、共享研发中心、孵化创新空间,鼓励建立服务业集聚区联盟,畅通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配置渠道。集聚创新产业人才,布局高能级创新载体完善人才引育体系,实施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揭榜挂帅”机制,吸引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国内外顶尖人才,扩大创新创业人才集群。拓宽招才引智渠道,举办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赢在苏州”国

201、际创客大赛等活动。建设海外离岸创新中心,优化在岸创业生态,形成“离岸创新、在岸创业”内外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促进海外高端优质资源来苏集聚。推动产业与人才融合,依托苏州工业园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等平台,建设苏州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推进苏州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成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并开始招生,建设姑苏实验室、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创新载体。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构建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聚焦重点产业链培育和引进“增链、补链、强链、延链、固链”项目,提高苏州在全球产业链的竞争力,培育产业控制力强的链主企业,支持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

202、整合兼并和重组,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运营条件,构建良好产业生态推进 5G 网络建设、应用推广、技术发展和安全保障。基站建设任务重点向各县级市(区)拓展延伸,实现全市中心城区、重点产业园区、交通枢纽等重点热点区域连续覆盖,形成热点地区多网并存、其他地区一网托底的网络格局,打造资源集约、运行高效的信息网络。协会和联盟共同支撑,助推和培育产业链集群通过成立各行业领域协会或联盟,汇聚行业企业,发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作用,团结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设计、投资金融、咨询服务等组织机构,促进“政(府)、园(区)、企(业)、研(发)、质(量)、金(融)”六个方面的深度融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市场

203、竞争能力和产业生态环境,培育产业集群。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65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面临以品牌建设为代表的转型升级需求,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商业模式、生态及运行体系都需要重大调整,区域政府在考虑品牌建设时需要运用新理念和新思维,除了在营造品牌发展环境、搭建品牌推广平台、培育品牌企业方面采取积极措施,还需从行业跨界融合、供需跨界融合及当前与未来跨界融合等多维角度进行品牌价值打造及推广。品牌打造4.11随着数字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重塑品牌成为区域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也是新机遇。区域积累的产业、企业优势和崭新的数字化技术紧密结合,区域

204、品牌会在数字化转型中得到升级和重塑,使品牌体现出智能化品质、数字化形象和强劲生命力。一是要数字经济的品牌建设需要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数字经济发展要遵循市场规律,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主体的积极性,创造品牌发展动能。同时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强化服务意识;既要在提高服务水平,在优化品牌发展环境、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品牌企业资源集聚上下功夫,还要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大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二是数字经济的品牌培育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实施品牌建设可以作为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品牌宣传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通过充

205、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企业重组,整合产业链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通过品牌建设推动产业水平向中高端迈进。三是数字经济品牌建设要注重自主发展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当前行形势下,一方面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要发挥本地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培育自主品牌,同时结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研发、设计、营销及其人才团队,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同时加速推进区域自主品牌“走出去”,创造更大发展空间。4.11.1 区域品牌打造路径指引政府参与程度递减品牌效应6、借船出海7、服务交流4、行业标准5、品牌培育3、成果展览1、招商活动2、供需对接并购模式专项模式市场主导政府

206、主导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66招商活动、供需对接等品牌宣传方式主要由政府主导开展,市场参与为辅。招商活动。这是目前各省、市地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招商过程既是寻求合作伙伴的过程,也是品牌宣传的过程。政府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线上与线下活动,向外界介绍、宣传、推广当地政策、形象和产品等,扩大社会影响;在招商活动中,企业产品与项目信息快速、精准、全面地进行传播,促进产品、项目与市场对接,树立品牌形象与知名度。供需对接。供需对接是解决数字经济活动过程中难点问题的重要途径,服务需求方、供给方及政府主管部门。面向需求方提供供给方查询、匹配及联络

207、等功能,面向供给方提供需求查询、需求获取、需求对接维护等服务;面向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协助进行服务商管理和对接项目跟踪等。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供需对接可以打通信息沟通渠道,搭建产学研交流通道,推动上下游企业产品沟通对接,为数字创新产品拓展市场,塑造区域、主要产业和重点企业的良好品牌形象。4.11.2 以招商活动、供需对接活动为主导的政府主导方式成果展览活动是市场主导举办、政府参与为辅的专题活动,旨在宣传产业企业产品成果、塑造优秀企业形象、建设企业品牌。成果展览会是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双向交流产品的重要手段,通过实物与示范性展示结合等直观形象的方式,对企业产品和最新成果进行全方位宣传。与重在促进

208、实时营销的交易会不同,成果展览会为企业提供展示与公关平台,企业可通过图文、数字多媒体、实物互动等手段展示成果与产品,加深品牌价值;可以通过开展公关活动、进行广告宣传,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形象。成果展览活动可以集中展示同一行业的各种不同成果,省却大量选择和比较成本,因而广受关注;作为大型社会活动可以成为新闻媒介的关注焦点与采访热点。成果展览会可以承载多样化的产品展示手段,自带的宣传属性对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有很大帮助,数字经济时代的线上成果展览是线下活动的重要补充和渠道。4.11.3 以成果展览活动为主导的市场主导方式区域品牌塑造可以和区位特点或产业优势密切结合,打造专项品牌推广模式。结合区域产业

209、优势,打造行业标准。结合区域的优势产业,构建先进标准,激发企业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引领行业企业产品质量提升、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相对于传统经济,数字经济的技术含量高,对核心技术创新和迭代有更高要求。推动行业标准结合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使之产生引领性作用,以高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可以通过行业标准建设推动数字经济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大批科技成果转化,补齐卡脖子技术短板;此外,结合技术和产业优势,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制定,建立国际认可的标准。结合优势产业资源,强化区域的品牌培育。一是增强特色企业主体品牌培育能力,引导企业增强质量品牌意识,加强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的全流程质量和品牌管理,促进企业品牌与

210、区域品牌互动发展,扩大自主品牌影响力;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以绿色、智能、协同为特征的先进设计技术,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品牌,推动品牌伴走向世界。二是提升自主品牌价值和内涵。推动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关键集群,培育专业化的工业设计企业,鼓励企业建立研究设计中心,加快培育自主品牌。4.11.4 以行业标准,品牌培育为代表的专项模式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67以结合区域发展,以市场机制作用为主要依托,政府辅助消除制度瓶颈,共同作用促进企业迈向国际,以企业和产品品牌建设助力区域品牌发展。助力企业借船出海,提升品牌影响力。服务区域内的优势企业完善产品

211、流通渠道、打造品牌国际影响力。对于大型企业,可以通过在国外自主搭建代理商分销网络或者成立分公司系统,建成自有的产品流通渠道;对于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通过借助大型企业的资源,推动国内、国际市场营销。借船出海的主要实施战略有三种,一是为大企业配套,中小企业通过为大型企业生产配套产品而达到借船出海目的;二是代工生产,企业为大型企业、国际化企业进行贴牌生产,从而借助跨国公司的销售网络进入国际市场;三是与外商合作,直接借用外商资金、技术、渠道和管理。强化国内外服务交流,塑造全面品牌影响力。面对制造国际化竞争时代转向品牌国际化竞争时代的来临,打造更多知名品牌为区域产业提升竞争力、构造产业优势的必由之路。区

212、域品牌“走出去”可以向全国、全球消费者传递品牌价值,提高品牌的认可度和知名度,并以品牌建设为契机,倒逼企业苦练内功、自我完善。为了不断扩大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应鼓励优秀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合作,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与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互利共赢的品牌创新联盟,充分整合品牌、技术、渠道、文化等资源;加强对法律法规、市场格局、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完善品牌内涵与管理模式;强化企业严格守法、合规经营、合作共赢的理念,引导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主动承担相应社会责任,树立良好企业形象。4.11.5 以本地企业借船出海,国内服务交流为主的并购模式典型案例专栏:浙江新材料科创大脑案例建设新材料科创大脑,为全省打造新

213、材料科创高地提供能级数据和创新资源支撑服务。新材料产业整体大而不强的问题显著,省市范围产业链长度偏短,整体竞争力不强;缺乏“高、新、尖”产品;无法建立良好的协同采购、制造和物流机制等。为支撑新材料科创高地建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解决新材料产业集聚度不高、区域合作不紧密、行业创新不足等问题,浙江省落地实施新材料科创大脑,为全省打造新材料科创高地提供能级数据和创新资源支撑服务。一方面打通国家、省、市三级平台数据,实现产业数据融合汇聚,推动新材料产业经济高速发展,成为数字经济系统中重大应用领域的标杆;另一方面为新材料产业的专家团队和企业合作牵线搭桥,打通科研成果到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214、促使科创实现良性循环。目前,平台已成功对接多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及省市经信、科技等政府部门,实现超 500 万条数据资源和超1000 家优质企业汇聚,并获得全省数字经济系统第一批优秀地方特色应用。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68数字基建与载体升级4.124.12.1 现代信息网络建设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现代信息网络、云与智能计算设施、智能算法和数据资源,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促进产业效率提升。我国 5G 基站、数据中心建设全球增长最快,截至 2021 年底,国内 5G 基站已建成142.5 万个,覆盖所有地级以

215、上城市,占全球 70%以上,5G 覆盖的终端数接近 5 亿,占全球比重接近 80%。当前,5G 部署已形成未来发展的良好基础,后续 5G 业务创新应用将加速推进。5G 业务初期以 eMBB+视频为主要特征,后期通过 uRLLC 与 mMTC 两大特性使能千行百业。一是 5G 各场景的应用边界和节奏趋于模糊,行业融合应用加速推进(如智慧电网:无人机高清巡检+智能电表抄表+环网柜低时延差动保护);二是行业对于 5G 场景需求响应积极,需求旺盛,纷纷试点,如 5G 智慧港口,5G 远程医疗,5G 河道巡检,5G 智慧农业,5G 智慧警务等;三是 5G 2B 行业涉及多方能力垂直整合,价值分配影响产业

216、发展。自动驾驶 5G:自劢 4G:辅劣 L4+自劢驾驶:车辆编队 自劢巴士 物流无人车 联网无人机物流 联网无人机基础设施监测 无人机安保 无人机农业 数字医疗 无线化:数据采集+监控+分析 远程化:视频辅劣诊断不控制 智能化:AI+移劢诊疗 5G使能L4级以上自动驾驶,首先在封闭园区与半开放高速路段商用部署;联网无人机视频回传、防碰撞、广泛连接与安全管控,需要5G保障;工业制造和医疗希望借助5G实现无线化、智能化转型;智能电网等行业需要5G切片技术提供专网服务 智能电网 电网是切片使能最有价值应用之一 UTM 高穸覆盖 超视觉控制 视频回传 实时4K 边缘计算 蜂窝给无人机产业带来的价值 子

217、类(工厂里)业务样例 设备不资产 劳劢力 生产过程 设施不环境 预测性维护:边缘分析以检测丌规则性幵预测泵敀障 监测:旋转设备的振劢测量和分析 安全:人员追踪以确保工人避开危险区域 增强:AR帮劣现场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工作 机器人自劢化 生产中PLC/工业相机 视频监控(从有线变无线)AGV 1 2 3 5 6 7 4 物流 智能制造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5G应用“创新在中国,实践在省份”联网无人机 eMBB(超宽带,AR/VR/4K等)uRLLC(超低时延,无人机/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mMTC(超大链接,IoT/车联网)电力 医疗 制造 交通 娱乐与媒体 教育 农业 安防 金融与保

218、险 旅游业 智慧城市 运输 勘探 远程操控 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694.12.2 云计算设施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基础当前区域发展数字经济,云计算设施是 IT 基础设施核心,通过统筹管理,可以提升 IT 设备利用率和数字资源的整合能力,首先,要强化交通、供水、采暖、燃气、消防和环保等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采集基础设施信息,上传到云端平台;第二,构建由服务器、存储、网络、安全等基础设施构成的云端平台,由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组成 IaaS 云平台,由专业云服务提供商运营;第三,提供 PaaS 平台,打造城市级技术中台和数据中台;通过城

219、市云平台,实现城市存储和计算资源的汇集与分配,实现数据资源汇聚,对外提供经济运行监测感知、事件处置、应急联动、决策支撑和产业赋能等服务。典型案例专栏:武汉 超大城市“一朵云”案例高位推动,城市云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发展根基2020年10月,武汉提出加速5G网络、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通数据壁垒,开放更多数字技术应用场景,着力建设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2021 年 5 月,武汉市加快推进“武汉云”建设,提出打造“善感知、有温度、会呼吸”的新型智慧城市,打造全国超大型城市现代化治理标杆。2021 年 10 月,武汉提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武

220、汉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更大贡献。政策指引,明确数字经济未来发展方向2020 年 6 月,武汉市政府审议通过了 武汉市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规划(2020-2022)和武汉市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方案,为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武汉提出坚持以“两化三融合”为主线,突破性发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通过实施 5 大数字新基建、7 大数字新产业、3 大数字新融合工程,促进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 等数字经济新兴技术与实体经济、城市治理、社会民生深度融合,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成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成为全球数字经济产业链、价值链

221、、创新链上的重要节点,助推形成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武汉模式。基于云的产业联合体,探索数字经济发展新路径2021 年,武汉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云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联合体揭牌,“武汉云”作为城市的数字底座,致力打造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数字经济赋能中心、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中心和科技创新孵化中心四个中心,进而全面赋能政府管理、惠民服务、城市治理、产业创新、生态宜居等 5 大重点应用领域,同时“武汉云”承载为武汉 1+8 城市圈一体化发展使命。目前,已有 20 多家企业签约入驻,都是武汉云的上下游的生态伙伴,可以此为基础构建武汉云的整个生态体系,进而去赋能整个数字产业的发展。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整合城市

222、数据资源 数字经济赋能中心 构建数字产业生态 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中心 培育高端数字人才 科技创新孵化中心 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惠民服务 生态宜居 产业创新 政府管理 城市治理 集约|高效|安全 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704.12.3 工业互联网支撑打造工业转型发展的新生态结合工信部规划,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将按照“三步走”的战略推进,到 2025 年,重点是进行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2020 年 2 月,工信部公布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网络、平台、安全三个层面共 81 个项目涵盖了大飞机制造、电器制造、港口管理、装备加工等多个领域。未

223、来,工业互联网广泛深度链接将打造形成一个工业发展的新生态,其链接伙伴越充分,头部效应越明显,跨界、全链条的效应也更加明显。如卡奥斯最初支撑家电行业,把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连接起来,后续积累大量企业和消费者,平台可以独立发展。前端可以支持更多企业上链自己开发生产,上链后可以让链上其他行业头部企业的全产业链上去。整体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经过“上网”、“上云”阶段后,加速向“用数”阶段过渡,并同时向第四阶段,即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融合智能应用为核心的“赋智”阶段演进,从而实现数字化资源的共享融合,建立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生态,网络、云、数据、智能和安全设施成为城市“精治、共治、法治”的重要支撑。根云(RO

224、OTCLOUD)平台提供工业设备一站式快速接入和端到端的一站式服务,支持产品数字化、设计研发数字化、生产制造数字化、后市场服务数字化、商业模式创新等场景,覆盖从设备物联到 ABIoT 平台,到工业大数据管理分析、到应用层“一站式”服务,全面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其发展经历三个典型阶段。第一阶段,公司创立,平台上线,服务工程机械、铸造等行业。2016 年 6 月树根互联公司成立,2017年 2 月,树根互联打造的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根云”正式发布,支持工程机械领域的数字化。第二阶段资本持续推动,根云平台成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不同领域企业数字化转型。2019 年 6 月,树根互联完成 B 轮

225、 5 亿元融资;2020年12 月,完成 C 轮 8.6 亿元融资;根云平台连续入选Gartner 工业互联网平台(IIoT)魔力象限的中国企业。第三阶段,登录资本市场,全面服务工业发展,助力产业链生态打造,赋能全球制造业升级发展。2021 年 2 月,完成股份制改革,由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变更为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引入券商做上市辅导,登录中国 A 股市场,进而开拓全球服务,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吸引众多国外企业入驻平台。网络是基础 平台是核心 安全是保障 联接对象多、场景复杂、协议种类多,要求更低时延、更高可靠性,5G链接将成为重要桥梁 2025年联接数1000亿,55%的联接 将应用于商

226、业物联网领域 海量数据汇聚与分析 制造能力标准化与服务化 工业知识软件化与模块化 各类创新应用开发与运行 建设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平台基 满足工业需求的安全技术和管理体系 识别和抵御安全威胁 化解各种应用、数据、网络、设备安全风险 工业互联网安全框架 预计2022到2026年,蜂窝技术在工业物联网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 464%工业互联网“三步走”策略 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平台,深度应用 技术产业体系以及融合应用、创新等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典型案例专栏:树根互联根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7

227、14.12.4 产业大脑支撑产业发展的智能管理与科学决策当前产业大脑建设与运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产业数据不全面,统计口径仅限于本地,无法获取全国、全行业情况;二是产业家底不清晰,统计数据集中于规上企业,对本地中小企业不了解;三是发展路径不明确,对于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缺少基础数据与科学分析。应对以上问题,业界主要实施策略如下:一是摸清家底,实现动态监测:动态监测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情况,基于产业大数据,进行产业发展解读,及时了解区域在全国产业发展中所处位置;卡脖子监测、产业对标,为产业发展方向提供决策依据。二是把脉区域产业发展:深度治理已有数据,持续积累新生业务数据,沉淀数据资产;提供基于多渠

228、道数据融合的一体化产业图谱,从产业链的维度,明确地区企业、资金等产业要素分布情况,及优劣势分析。三是指引区域产业方向:基于海量数据资源和大数据技术,智能推荐区域对标城市,分析与对标城市的优劣势,知己知彼方能快速赶超,通过产业分析、对标分析和产业链分析,智能推荐合适区域发展的重点产业。四是实现精细化发展:根据本地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等实际发展情况,选择细分领域作为突破点,进行数字化改造与升级,并充分依托信息化平台,发挥产业辐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指标体系 构建 产业贡献分析 产业分布 企业榜单 赋能企业统计 重点产业增速监测 GDP总量对比 供应链上下游分析 区域分布 企业劢向 赋能企

229、业明细 细分行业增长监测 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 上归入统分析 国内龙头 已使用资源情况 外迁监测 重大重点项目投资监测 规上工业总产值 重点企业营业收入 产业发展指数 企业画像 GDP增速监测及对比 GDP总值 数字工厂 亮点1:AI虚拟数字人进行产业驾驶舱智能化互劢交互人物模型定制、辅劣讲解、智能应答 亮点2:构建产业模型及指标多维度对标分析感知城市经济、产业运行体征现状和趋势,同时进行国内外区域对标分析 亮点3:根据区域主导产业、企业赋能场景开展专题分析根据重点关注与题进行分析及数字化展示 产业链图谱: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数量,产业链概述,发展重点方向等,综合判断产业链整体情况等 产业360评

230、价:6维度产业 画 像,综 合 评 价 得分,每个维度都可以展开分析 以产业吸金指数为例,从 风 投 热 度、风 投 力度、风投机构等多维度详细展开,综合判断产业的吸金能力,同时进行三维地图企业落点,针对具体企业可展开详情企业赋能与题 经济态势总览 产业全景 产业分析 运行监测 企业赋能 经济增长监测 态势总览+产业全景 专题分析+企业赋能 第四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关键行动计划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724.12.5 数字设施升级支撑新型产业载体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现代信息网络、云与智能计算设施、智能算法和数据资源,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产业园区、产业小镇、楼宇等作为数字经济

231、发展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产业及企业发展的管理服务的数字化支撑,通过数字化平台高效、准确的发现产业中的各种问题,通过数据支撑问题的深入分析,实现更好的为区域产业发展、为企业经营服务。要实现园区、小镇、楼宇范围内的数字化、智能化需求的统一配置、统一管理,提升 IT 设备的利用率和数字资源的整合能力。首先实现对园区、小镇、楼宇范围内的安防、能源、环保、消防等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基础实施、企业主体、从业人员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动态感知;其次,构建园区数字化平台体系,实现园区万物互联互通关键节点的打通,存储和资源的汇集与分配,构建物联网、融合通信、地理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能力,实

232、现数据资源的汇聚,统一对外提供感知、事件处置、园区发展服务支撑;第三,聚焦业务,围绕企业发展关键痛点、难点,实现精细管理、精准服务,有效推动园区产业价值链、利益链、科技链、金融链、人才链等链条有机耦合,从而实现产业园区、特色产业小镇、楼宇范围内的精细化管理、综合化服务和低碳化发展,形成支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智能化新型产业载体。新治理 新发展 新服务 安全生产、环保监控、应急管理、能耗监控、资源管理、市政设施管理、项目管理等 招商管理、产业链招商、经济运行监测、产业分析、企业画像等 产业服务、政务审批、物业服务、会议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等 1套 能力平台 人工智能 GIS 物联网 大数据 云计算

233、大屏运营中心 中屏 小屏 新平台 新基础 智慧基础设施 2类 基础设施 3类 智慧应用 3个 服务入口 新能源 低碳基础设施 融合通信 5G WiFi6 全光网 光伏发电 绿色数据中心 综合能敁管理 水电气表 充电桩 智能路灯 摄像头 水质分析仪 水位计 照明 环境监测 智能五盖 统一认证 基础设施 智能化 园区用能低碳化 共性能力 平台化 园区服务 综合化 产业发展集群化 园区治理 精细化 第五章|国内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典型案例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735.1 深圳市数字经济发展案例5.2 天府新区数字经济发展案例5.3 内蒙古自治区数字经济发展案例第五章国内区域数字经济创

234、新发展典型案例第五章|国内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典型案例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745.1.1 背景介绍深圳市数字经济发展基本情况数字经济产业已经成为深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深圳近年来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发展成效显著。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30%,规模和质量均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数字经济对深圳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43.6%,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带动经济快速复苏的关键力量。作为数字经济的先行者和领军示范者,深圳数字经济产业涵盖高端软件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区块链产业、大数据产业、云计算产业、信息安全产业

235、、互联网产业、工业互联网产业、智慧城市产业、金融科技产业、电子商务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等 12 个重点领域。深圳作为数字经济发展高地,2021 年,深圳市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约占全球 1/10,数字经济企业中营收超过千亿的企业有华为、腾讯、中兴通讯等,龙头引领效应显著。深圳市数字经济发展目标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抢抓数字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加快推动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着力打造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际数据枢纽中心。深圳经济特区数字经济产业促进条例 聚焦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和全链条服务,提出要在保障数据安全和保护市场主体数据权益的基础上发展数字经济,并推

236、动数据跨境流通,推动深圳建设成为国际数据枢纽中心深圳市数字经济发展案例5.1第五章|国内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典型案例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755.1.2 行动路线面向未来技术和未来产业实现前瞻布局。围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深圳市结合技术和产业比较优势,实施“未来产业引领”计划。通过前瞻布局人工智能、6G、量子科技、深海深空、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强化鹏城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供给,围绕“卡脖子”技术研制项目最高 3 亿

237、经费支持,打造未来技术应用场景,抢占科技竞争和新兴产业制高点,通过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深圳实体经济实现转型升级,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者。面向区域产业集群需求构建科创服务模式。深圳围绕宽带网络通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软件与信息服务、数字创意等重点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打造,加快研究制定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和配套资金政策,构建公共服务平台+特色创新中心+攻关基地,助力深圳制造业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按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核心技术攻关基地+区域特色创新中心”总体架构,形成具备技术创新、产业孵化、公共服务等体系化能力的服务体系,打造面向区

238、域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创新服务新模式。依托工业互联网产业优势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深圳发挥数字经济产业发达和制造业基础雄厚的双重优势,推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政策扶持体系,以工业互联网网络、节点和平台建设为核心,推进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加快培育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兴业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名城。通过成立深圳市工业互联网专家委员会、工业互联网联盟,创新“总部(深圳)+工厂(珠三角)”跨地域生产制造新模式,形成政产学研“体系作战”强大优势,涌现出富士康“熄灯工厂”、华龙讯达数字孪生平台等先进案例。发挥华为、中兴、腾讯和三大运营商等优势,实施“5G+8K+AI+云”新

239、引擎战略,深入推进“5G千行百业”应用,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数字化转型走深向实。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持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聚焦数字经济企业发展,增强政策、人才、技术、数据、资本等要素资源配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数字经济发展的共性需求构建涵盖关键技术创新平台、科技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转移平台等产业平台生态体系。着力提升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能级,持续引领产业迭代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将深圳建设成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高地。深圳市公共服务平台创新中心/攻关基地区域产业方向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鲲鹏产业源头

240、创新中心信息产业、人工智能、金融产业、制造业龙岗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工业软件攻关基地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芯片创新龙华智能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工业互联网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宝安新型互联网创新中心集成电路、5G、新型显示、高端装备制造、物流、会展、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坪山智能制造融合创新中心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交通、集成电路、高端制造光明科教暨制造大科学装置、智能产业、新材料产业、生命科学产业第五章|国内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典型案例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765.1.3 关键行动1.政策牵引强化政策

241、法规对产业发展的牵引作用。强化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法治建设助力数字经济发展。2021 年 6 月,深圳颁布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是国内数据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立法,对推动深圳市公共数据最大限度开放,探索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加强对个人数据的保护具有重大政策牵引作用。2021 年 7 月,深圳公布全国首部地方性人工智能领域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草案),草案从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际出发,围绕“明确范围+补齐短板+强化支撑+抢抓应用+集聚发展+规范治理”等环节,主要在人工智能及人工智能产业的界定、人工智能统计与监测制度、补齐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短板、人工智能产业基础设施、充

242、分发挥应用场景驱动作用、确立人工智能治理机制等六个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深圳将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出台。完善自身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制定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 年),提出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线,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大力培育数字经济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强化创新驱动,培育应用市场,优化空间布局,完善产业生态,发展数字生产力的数字经济发展思路。2.技术创新依托新技术创新平台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圳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和计算技术的发展,大力建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

243、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等新型科研机构以及深圳超算、鹏城云脑等技术创新平台,重点支持深圳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为国家批复的第 4 个国家综合科学创新中心,目前深圳布局国家部委级重点实验室 15 间、广东省级重点实验室 60 间、市级重点实验室 312 间。由华为、中兴、光启、华大基因和中广核 5 家企业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均是依托产业实体建设,依托各自产业,针对重大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展开研究。鼓励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深圳进行接续开展产业化应用研究,解决科研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推动科研成果实现 0-1-N 递进。与高校、龙头企业合作加快建设数字经

244、济创新平台。发挥龙头企业带动、高校科研机构密集优势,联动各类创新主体,聚焦数字经济产业创新需求,精准布局一批数字经济产业通用型高层次重大平台,完善创新型数字经济企业服务体系。重点在全市范围布局了包括广东省机器视觉与虚拟现实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着力构建“深圳湾创新中心+华为研发中心+各区分中心+重点行业信创攻关基地+联合实验室”鲲鹏产业源头创新平台体系。政策引领促进数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全力助推科技成果转化,2021 年 1月 4 日印发深圳市科研诚信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强本市科研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科研创新生态;3 月 26

245、 日印发深圳市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行),旨在加大引进外籍“高精尖缺”人才以丰富创新人才领域。此外,成果转化部门对深圳科技悬赏项目管理办法进行了修改完善,进一步精细化“科技悬赏”措施;并且发布了 2021 年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培育资助指南,为经深圳技术合同登记机构提供资金支持。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深圳制定了相关方案,选取了 37 家科研院所、医疗单位和国有企业实施新的成果转化激励方式,先赋权后转化。同时深圳积极响应科技部提出的“技术转移 2+N 的格局”,快速推进技术转移机构备案工作,2021 年上半年共新增 7 家市级技术转移机构备案。3.场景开放加速推进典型场景示范应用。围绕生产制

246、造、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化、第五章|国内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典型案例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77网络化部署,以开展“AI5G8K”示范应用为重要契机和先导,促进新型基础设施与各垂直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依托华为、腾讯、平安、富士康等本地龙头企业打造自动驾驶、工厂、医疗、金融、教育、商务、物流、零售、家居、社区等重点场景示范应用标杆,加快实现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2020 年,新增创新型科技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规模约 100 亿元。围绕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培育场景。2021 年 11月初,深圳市政府常务会通过深圳数据交易有限公司组建方

247、案,深圳数据交易有限公司正着力打造新型数据交易信息化平台,制定交易制度规则和技术标准,培育高频标准化交易产品和场景,构建完善的数据交易服务体系,聚焦金融、电信、医疗、信用、气象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4.人才保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强化重大数字经济载体平台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为高层次数字经济人才提供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税收优惠等配套保障政策。畅通海外科学家来华工作通道,鼓励双向挂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柔性人员流动模式,加快推进“薪酬谈判制”“薪酬包干制”和特设岗位试点,推动建立技术移民职业清单和积分评估制度。构建多层次的数字经济人才培训体系。依托本地高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强化数字经

248、济本土人才培育,开设满足市场需求的数字经济专业或课程,通过产教融合开展校企共建的数字经济人才培训基地,实现校企人才供需有效对接。支持龙头企业、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等机构联合组织开展数字经济比赛和培训,构建数字经济人才评价机制,搭建数字经济人才流动服务平台。5.产业培育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大力促进新型基础设施与各行业的融合创新,加快“研发生产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构建“生产服务商业模式金融服务”跨界协同的数字生态,支持线上线下融合、“宅经济”、非接触式消费等新消费模式发展,加快培育“智慧”等新业态,充分发掘新内需,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围绕 5G 通信、工业互联网、8K超高清视频、鲲鹏计算等重点

249、领域,加速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的服务扶持力度,加快培育引进产业链缺失和薄弱环节。发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的引领作用,全方位拓展产业生态结构,带动产业链配套企业协同创新、数字转型和集聚发展。第五章|国内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典型案例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785.1.4 主要成效数字经济规模总量和比重均居全国首位。2021 年,深圳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 9000 亿元,占全市 GDP比重升至 30.6%,总量和比重均位居全国第一。深圳“十四五”规划确定 2025 年经济总量超 4 万亿元的目标,预期2025 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250、31%,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 1.2 万亿。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1)显示,北京、上海、深圳同处竞争力第一梯队,其中数字核心产业、政策环境维度,深圳处领先地位。数字经济产业生态集聚效应明显。深圳依托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积极谋划、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生态集聚优势明显。2021 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约占全球 1/10,华为、腾讯、中兴等营收超千亿,起到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完善的营商环境吸引数字经济市场主体到深发展,深圳企业注册局数据显示,2021 年前三季度,6.招商引资全面实施“一网通办、智慧秒批、精准服务”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深圳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251、发展方向创建一流营商环境,以增强企业获得感、体验感为根本,2020 年 3 月发布“深圳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任务清单”,全面实施“一网通办、智慧秒批、精准服务”政务服务模式,突出“十大智慧精准服务措施”。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和精准度,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高效配置,增强公开透明市场化环境和法治保障水平。一是全面“优环节、减材料、缩时限、降成本”,对各类审批事项进行流程再造;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二是制定出台深圳市贯彻落实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工作方案,以法治思维统领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三是应用新型信息技术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基础数据资源归集打通,全面实施“网上办”、“指尖办”、

252、“一站办”、“一窗办”、“一次办”。四是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新型监管机制。7.数字基建围绕技术发展趋势超前部署信息基础设施。围绕建设全球领先的新型基础设施发展高地,构筑国际先进的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典范和建设国内一流的新型基础设施创新标杆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目标,深圳市在 2020 年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2025 年),着力建设“万物互联、数智融合、技术引领”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融合基础设施赋能体系和“源头创新突破、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围绕技术发展趋势超前部署信

253、息基础设施,构建覆盖“5G+千兆光网+智慧专网+卫星网+物联网”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一批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绿色数据中心,打造一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力推广 5G 应用场景建设,以“AI+5G+8K”为引擎推动“新基建”驶入快车道,力争在 5G 网络及智能计算领域实现全球领先,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第五章|国内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典型案例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79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登记数字经济类主体 7839 家,占比 16.2,比去年同期增长 81.3。创新载体建设成效明显,鹏城实验室初步建成“鹏城云脑”“鹏城云网”“鹏城靶场”

254、“鹏城生态”四大科学基础设施,聚集院士 31 位,长江学者、国际会士等高端人才 160 余人,全职、双聘等人才 1800 余人。布局 20 余项重大科研项目和课题,与 150多家单位形成战略合作或项目合作。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通过工业互联网应用,深圳 52.6%的工业企业生产成本下降,53.3%的企业产品良率提升,29.4%的企业原材料损耗减少。工业互联网还催生出网络化协同、规模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先进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中小企业开放融通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发展根基。5G 建设和网络质量持续提升。在工信部组织的 2021 年第一期全国移动网络质

255、量专项评测中,深圳在地铁场所、商场场所、公园场所、主要道路 4 项 5G 评测获评“网络质量卓越城市”,39 个创新应用项目获第 4 届“绽放杯”5G 应用征集大赛奖项。推动多功能智能杆建设发展,已打造 30 多种应用场景。创建 2021 千兆城市,截至 2021 年 11月,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 106.3%、城市 10G-PON 端口占比 26.3%、重点场所 5G 网络通达率 91%、万人拥有 5G 基站数 28.5 个。工业互联网发展加快。2020 年,宝安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龙华区获批广东省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深圳分中心)建成并对外

256、开放试运营,广东省工业边缘智能创新中心获批筹建。华为、富士康、腾讯 3 家企业平台入选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数字经济产业链高端环节核心竞争力凸显。在高端软件领域,引进麒麟软件、统信软件等一批信创龙头企业,有效弥补基础软件短板。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居全国前三,腾讯、平安、华为、商汤 4 项目入选国家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在大数据领域,培育平安科技、迅雷、软通动力等骨干企业,3 项目入选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龙岗区获批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在云计算领域,成为国家首批五个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之一,华为、腾讯跻身中国公有云市场前三。工业互联网领域,华为、富士康、腾讯

257、3 平台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占全国五分之一。在金融科技领域,全国首家数字人民币外部可控试点城市,落地试点场景超 2.3 万个。在电商领域,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数字创意领域,集聚一批知名游戏文娱厂商,华强方特入选“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十强榜单”。第五章|国内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典型案例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805.2.1 背景介绍天府新区基本情况天府新区位于成都市南部区域,于 2014 年 10 月由国务院批复设立,规划总面积 1578 平方公里,2021 年,四川天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4000 亿元人民币、增长 9.7%,总量居国家级新区第 5 位,固

258、定资产投资总额实现2142.3 亿元、增长 12.7%。天府新区是承担着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国家级新区。2018 年 2 月 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府新区,为天府新区发展指明了方向。2020 年 1月 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研究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求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并明确提出“要以两江新区、天府新区为重点,打造内陆开放门户”,将成渝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天府新区数字经济发展定位2020 年 10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

259、经济圈规划纲要,要求“成渝两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合力打造数字经济产业新高地,高水平建设天府新区和西部(成都)科学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明确赋予四川天府新区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时代重任。天府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四大任务,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要求部署,以成都科学城为核心发展区,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5G、电子信息、数字文创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按照“规模聚集、提质增效、示范引领”三步走规划,着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将成都科学城建设成为全省数字经济示范基地,打造引领中西部的数字经济新高地。天府新区数字经济发展案例5.2第五章|

260、国内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典型案例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815.2.2 行动路线谋定而动,优化数字经济创新版图。编制出台数字经济多元政策,谋划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图谱,拓展数字经济产业承载空间。科技创新,打造数字经济的策源地。筑强创新策源功能、提升协同创新水平、推动创新成果转化、激发创新改革活力。生态营造,构建数字经济的逐梦园。聚焦打造“建圈强链”的生态模式,着力构建“圈层引领”的产业体系。聚力施为,厚植数字经济雨林生态。加强资金、人才保障,持续推进天府英才计划,推出产业金融服务,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持续宣传推广。5.2.3 关键行动谋定而动,优化数字经济创新版图 实施数字经济多元政策

261、牵引。四川省专门出台关于加快天府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天府新区要优先发展数字经济,高标准规划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快将成都科学城建设成为全省数字经济示范基地”。出台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加速数字经济高质量成长若干政策,明确提出,将围绕独角兽岛、天府无线谷、紫光芯城、鲲鹏生态产业园等重点区域建设,促进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集聚发展,全力打造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加快将成都科学城建设成为全省数字经济示范基地。1.谋定而动 优化数字经 济创新版图 产业空间布局 实施数字经济多元政策牵引 谋划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图谱 拓展数字经济产业承载空

262、间 2.科技创新 打造数字经济的策源地 筑强创新策源功能 提升协同创新水平 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激发创新改革活力 3.生态营造 构建数字经济的逐梦园 聚焦打造“建圈强链”的生态模式 着力构建“圈层引领”的产业体系 4.聚力施为 厚植数字经 济雨林生态 资金保障 人才保障 第五章|国内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典型案例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82兴隆湖产业园聚焦人工智能,打造 AI 算法研究和行业应用为特色的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独角兽岛以独角兽企业引进培育为根本,高标准建设独角兽企业孵化培育平台。凤栖湿地产业园加快规划布局凤栖软件园、天府无线谷、网络安全产业园和中国(成

263、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等重点产业园区,构建“一点四片”区域发展格局。新兴智能制造产业园围绕“智能制造+产业生态”重点发展智能交通装备及核心部件、智能家居及智能硬件产品、绿色食品及供应链系统,着力打造西部领先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人城产”融合的智慧产业新城。谋划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图谱。天府新区深入开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研究,编制形成人工智能、集成电路、5G 通信等细分领域产业规划,持续优化主导产业“两图一表”,按图索骥招大引强,为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培育产业生态指明方向、开辟路径。拓展数字经济产业承载空间。规划建设兴隆湖产业园、独角兽岛、凤栖湿地产业园、新兴智能制造产业园等数字经济产业核心园区,打造

264、“一岛三园”数字经济空间格局。依托“一岛三园”,集中发展数字经济和高技术服务业,实现 1 到 N 的转化成果引领数字经济更新再造,致力贯通应用链条,拓展数字经济的产业承载区。第五章|国内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典型案例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83成都超算中心位于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东南 2 公里处。该项目于 2019 年 8 月启动建设,2020 年 9 月,正式建成投运国家级超算中心。成都超算中心最高运算速度达 10 亿亿次/秒,进入全球前十。截至目前,成都超算中心已为全国 35 个城市 600 余家用户提供超算服务,部署学科计算软件 200 余个,完成量子生物信息系统等 12 个超

265、大体系课题项目,服务涵盖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数十领域。围绕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生态环境 3 个领域,聚焦光电与集成电路、碳中和、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生面健康 4 个方向建设天府实验室,构建“4+2”实验室体系。天府兴隆湖实验室:主要研究绿色智能光子技术、微纳电子技术、智能感知技术、深空通信技术、电磁调控技术等 天府永兴实验室:聚焦零碳能源、资源碳中和、地热及碳汇3 大研究方向 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绛溪实验室由成都高新区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共建,聚焦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 天府锦城实验室:聚焦生面健康方面科技创新,打造数字经济的策源地 筑强创新策源功能。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高水平研

266、究机构等创新策源功能,加快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全面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交叉研究平台、科教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基地“四类设施”,加快建设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化与国家级科研院所战略合作,加快形成科研、创新和产业单元协同联动的共融生态。比如,启动建设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制定西部(成都)科学城总体规划、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高水平推进天府实验室、国家实验室成都基地建设。提升协同创新水平。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强化自主创新,推进校院地企协同创新、创新人才聚集、科技平台体系构建。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健全“研发+制造”合作机制,推动成果协同转化和产业跨区域

267、落地。依托天府国际基金小镇,解决资金融通问题。加快建设天府高技术服务中心、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综合服务中心,提升项目撮合、法律咨询、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能力。激发创新改革活力。创新人才选用制度,深入推进国企市场化改革,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考评监管机制,激励新区国企“走出去”参与市场竞争。纵深推进简政放权,实现 100%智慧审批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仅跑一次”。第五章|国内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典型案例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84生态营造,构建数字经济的逐梦园 聚焦打造“建圈强链”的生态模式。聚焦产业生态“建圈”和重点产业“强链”,全景式谋划“重点产业

268、链+协同产业链+特色产业链”培育路径,深化“飞地园区”、“工业楼宇”等模式拓展产业承载空间,创新探索“投促+产投+科创投”专业化运营模式,着力构建高端产业“项目载体场景”的多维图谱,实现做优做强“现代产业旗舰功能”、高位打造经济增长极的发展目标。着力构建“圈层引领”的产业体系。按照龙头招引、链条补齐和平台打造并重的思维,突出由上下游配套的“线性支撑”向价值网状协同的“圈层引领”转变,布局发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5G 通信、高端软件等主导产业,加快形成平台企业为“圆心”催生产业生态圈新模式;积极引育数字经济高能级企业,落地国内头部企业,自主培育 6 家准独角兽企业,推动多家本土企业成功上市,汇聚

269、数字经济企业 3600 余家;遵循城市新区发展规律,适度超前规划 1000 万平米高品质科创空间,已建成天府数智谷等产业载体 150 万平米,独角兽岛正加快建设,构建起最适宜数字经济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着力丰富“城市级”的应用场景,全力扩容数字经济企业发展空间。坚持用场景组织数字经济工作,推动从“供土地、给优惠”向“供场景、给机会”转变,打造“虚实共生”的城市场景,建设“天府大脑”,开展“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快打造云端和实体空间多维交互的未来城市界面,为数字经济创新创业提供丰厚土壤;打造“深度融合”的治理场景,在民生服务、城市管理、环境治理等领域植入数字内核,发布“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270、首批机会清单 93 条,落地 24 类具体应用场景,有效延伸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半径;打造“多点支撑”的示范场景,以鹿溪智谷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区为试点,在“数字中国峰会”中发布数字经济机会清单四大类共 70 条,布局建设创新应用实验室、未来场景实验室等,开展人工智能+、5G+等应用试点,促进了新业态衍生发展。2019 年,华为鲲鹏天府实验室及鲲鹏生态基地正式落户成都天府新区,携手华为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推动鲲鹏产业生态创新发展,开创数字经济新时代。华为鲲鹏生态基地将共建鲲鹏转化平台、鲲鹏行业解决方案孵化平台、华为鲲鹏天府实验室、鲲鹏生态基地展示平台,孵化基于鲲鹏生态的行业解决方案,共同打造鲲鹏生态产

271、业园,推动鲲鹏产业生态创新发展。希望基于鲲鹏生态基地培育产业新生态,共同打造百万平米产业园,开创计算产业新时代。公共配套机会清单12条科创空间机会清单32条产业合作机会清单16条科技创新机会清单10条1423第五章|国内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典型案例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85聚力施为,厚植数字经济雨林生态 资金保障。建立总规模 100 亿元人民币的数字经济产业投资基金集群,积极引入中央、省、市专项产业基金落户,发挥政府出资产业引导基金的撬动作用,吸引国内外知名股权投资基金合作设立覆盖数字经济产业全生命周期的专项子基金,支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设立 15 亿元规模的高端产业引导基金,

272、依据国际基金小镇聚集国内外创投机构 511 家,管理资金达 4500 亿元,并推动首期 3000 万元的科技债权融资风险担保资金池。人才保障。践行“公园城市”理念,推动“三生”融合发展,以“15 分钟生活圈”创造全龄友好、全民共享的高品质公共服务,为数字经济人才打造幸福美好生活向往地。坚持以人为先,落实普适性人才待遇,结合“天府英才计划”实施,围绕新经济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全周期需求,科学分配产业、居住、生态空间,加快提升生活配套和生活服务供给水平,持续增强美好生活对优秀人才吸附力。坚持配套为重,着眼高端人群特质需求,精准制定、专班推进综合配套三年行动计划,提供 800 多间高品质酒店式公寓,

273、新增商业住宅和保障性人才住房约 200 万平米,天府中学等 6 所学校建成投用,华西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开诊,华西天府医院投用,兴隆湖周边商业招商率达90%,生活配套水平大幅提升。坚持平台为要,推动人才招引从简单的“比钱”、“比家底”向“比内涵”、“比底蕴”转型,成立数字经济联盟等行业协会,搭建高端人才行业交流合作平台;通过举办天府新区(上海)数字经济招商会、“天府杯”国际网络安全大赛等,拓展本土人才视野,也为企业招揽人才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明确:天府新区将按照市场原则,建立总规模 100 亿元的数字经济产业投资基金集群,积极引入中央、省、

274、市专项产业资金落户,发挥直管区政府出资产业引导基金的撬动作用,吸引国内外知名股权投资基金合作设立覆盖数字经济产业全生命周期的专项子基金,鼓励国内外知名股权投资机构在直管区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集成电路、人工智能、5G、网络信息安全、高端软件等领域,促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天府英才计划政策文件 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天府英才计划”实施办法(修订版)(天成管办发201924 号)设立 10 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奖励补贴引进的各类人才,资助人才项目,对人才入户、安居、教育、医疗全面保障 人才标准划分共 130 个标准子项,依次分为顶尖、领军、高级、特优、优秀、青年人才 6 大层次 建立 5 层次 1

275、3 类补贴体系,从顶尖人才的 500 万元至优秀人才的 10 万元 天府英才卡:整合银政双方优势资源,围绕政务、创新创业、金融和生活服务四大板块,精准匹配服务事项,建设富有新区特色的天府英才卡服务体系。通过工行全球化的金融服务资源及创新创业扶持、安居保障、文娱休闲、教育医疗等非金融服务资源,打造高层次人才专属“荣誉卡”“服务卡”。天府 HR 服务联盟:围绕天府新区产业发展,对区内重点产业、领域和部门人才现状摸底,分析人力资源状况、行业人才需求、急需岗位人才需求等,建立人力资源大数据平台,助力人才信息工作。政策解读特色举措第五章|国内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典型案例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

276、路线865.2.4 主要成效数字经济策源新动能不断强化数字经济承载空间持续拓展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加速形成 统筹布局成都超算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 推动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项目落地建设 校地合作项目广泛链接全国高校资源,加快创新产品转化 坚持“现代化体系、国际化视野、地域化特色”,统筹布局 7 大功能组团,依托“一岛三园”集中发展数字经济和高技术服务业,实现科技成果“1 到 100”的转化推广 出台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政策;建立资金、人才、载体、用地四大保障体系;建立面向企业全周期的专业服务平台 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信息通信、高端软件等数字经济重点领域,构建方向互补、技术领先

277、、链条完整的产业生态统筹布局成都超算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11 个;推动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等20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及12家央企研发中心、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等 15 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项目落地建设;与清华、北航、上交等 27个校地合作项目广泛链接全国高校资源.西部(成都)科学城立足建设高效集约、有机协同的产业环境,重点规划建设兴隆湖高新技术服务产业园、独角兽岛、凤栖谷数字经济产业园等数字经济产业核心园区,高标准打造 两园一岛数字经济空间格局 西部(成都)科学城加快建设全省数字经济示范基地,高标准制定数字经济产业 两图一表,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数字经济重点领域,引进国

278、内龙头项目 100 余个,汇聚上下游企业 3600 余家;引育高新技术企业 480 余家、连续 5 年增速超100%.西部(成都)科学城第五章|国内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典型案例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87内蒙古自治区数字经济发展案例5.35.3.1 背景介绍内蒙古数字经济发展基本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经济发展不能只盯着羊、煤、土、气,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按照总书记的指引,内蒙古自治区以绿色为发展底色,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以建设内蒙古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契机,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字产业

279、化和产业数字化,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支撑体系,数字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当前,内蒙古自治区既处于传统产业发展面临生态环境压力和增长瓶颈、新兴产业发展面临基础薄弱和未成体系的特殊时期,也处于数字技术不断成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前所未有,危与机同生并存。抓住数字变革带来的战略机遇,加快自治区数字经济发展,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建成引领祖国北疆现代化发展的数字经济高地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数字经济发展定位国家算力网络枢纽节点。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提供时延不超过 10ms 的实时算力保障,为东中部省(区、市)提供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

280、算力保障,为“东数西算”工程提供有力支撑。数字丝绸之路战略枢纽。着力打造丝绸之路数据存储、交易和服务中心,形成面向欧亚的 21 世纪数字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枢纽。北方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优势明显、特色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体系。第五章|国内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典型案例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885.2.2 行动路线统筹自治区数据中心产业建设发展格局。打造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依托新区现有通信、能源、水利、土地等基础保障,发挥先发及规模优势,持续提升数据中心的计算储存能力,构建起集应用承载、数据存储、容灾备份等服务于一体的新区 IDC 生

281、态集群。建设乌兰察布大数据产业聚集区,引进高科技企业入驻,推动大数据产业上下游延伸,做强数据清洗加工、呼叫和服务外包等产业。优化城市内部数据中心,在呼市、包头、鄂尔多斯等十二个盟市城区内部,对现有数据中心改造升级,发展高性能、绿色节能的边缘数据中心,承载当地政服务及产业经济发展需求。形成以大数据相关产业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内蒙古积极参与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充分发挥区域在气候、能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高可靠、高能效、低碳数据中心集群,提升算力服务品质和利用效率,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并以此为依托,持续推动数据储存、数据加工、数据交易、数据流通等相关产业聚集发展,不断推动产业链延伸,

282、打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数字产业生态体系。注重区域内部协同错位的数字经济发展布局。内蒙古充分考量区内产业布局与各地区资源优势,统筹规划全区数字经济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构建了呼包鄂乌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引领区、和林格尔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核心区和一批基础良好优势鲜明特色示范点的“一区一核多点”发展格局。避免了数字经济发展中各地区出现的“同质化”及资源浪费,实现多赛道齐头并进,共同助推自治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以产业数字化带动数字产业化的发展路径。内蒙古与东部沿海及其他先进发达省份相比,数字产业占比较低,基础相对薄弱。基于该种现状,内蒙古依托区内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对相关新型数字技术支撑的需求,

283、积极培育云计算、大数据、5G、北斗、人工智能、区块链、互联网等新兴数字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网络与信息安全、大数据外包等,做强做优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完善传统产业转型配套,创造数字产业发展需求,实现以产业数字化带动数字产业化发展的目的。第五章|国内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典型案例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89重点打造若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化应用。传统产业转型方面,自治区结合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积极打造一批智能应用,如“5G+智慧矿山”“互联网+新材料”等,进一步提升了产业优势及影响力。在数字产业发展方面趁热打铁,把握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契机,进一步完善延伸产

284、业链,助推传统产业快速转型及数字技术落地应用。新基建方面,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基础和优势,积极建设国家北斗导航(内蒙古)数据中心和数据运营服务中心、国家电子政务云数据中心北方节点等基础设施,强化了数字基础设施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农牧业数字化 工业 数字化 服务业数字化 数字 产业化 能源领域 化工领域 冶金领域 装备制造领域 生物医药领域 新材料领域 农畜产品加工领域 利用新兴技术升级改造工业设备,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工业示范区,推动相关数字产业发展 5G+矿山 能源云平台 数字化示范区 生产过程可视化 危化品数字监管 数字新型化工 全流程质量管控 生产模拟仿真 数字化产业集群

285、大数据产业 人工智能产业 物联网产业 区块链产业 5G技术产业 云计算产业 GIS产业 互联网产业 教育领域 医疗康养领域 交通领域 商贸领域 物流领域 文化旅游领域 利用新兴技术建设数字化平台和完善服务业基础设施,促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鼓励和引导相关数字产业发展 制造过程数字化 打造智能化系统 数字化供应链 蒙医药开发创新 加强工艺创新 构建流通体系 提高产业附加值 工业互联网平台 互联网+新材料 助力产品深加工 提升加工创新能力 构建数字品牉体系 完善教育基础设施 打造数字教育平台 推进教育资源共享 基础设施升级改造 优化健康信息平台 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 基础设施升级改造 运输业务管理数字

286、化 交通数据资源体系 电商产业集群化 电商与传统企业融合 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数字化物流基础设施 传统物流数字化改造 物流信息资源共享 建设文旅大数据平台 推广智慧文旅应用 景区基础设施改造 边缘计算产业 农牧业数字化发展对物联网、大数据、地理信息(GIS)等信息技术的需求,带动相关数字产业培育和发展 培育电子商务新业态 互联网+农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加强与龙头电商平台对接 生产过程数字化 数字技术与农牧生产相融合 实现实时监控、精准管理 服务管理数字化 建设质量安全大数据管理平台 健全数据采集体系 生态资源数字化保护 优化生态资源检测方法 强化数据分析,丰富数据应用 第五章|国内区域数字经济创

287、新发展典型案例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905.2.3 关键行动政策牵引充分利用国家数字经济政策红利,从“有数据”“汇数据”向“用数据”“数据增值”迈进:2016 年获批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成为国内首个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 2020 年呼和浩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正式获批,打造中国北疆互联枢纽 2021 年内蒙古获批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完善自身数字经济发展相关配套政策,相继出台系列自治区层面政策,实现与国家政策的对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以“数字内蒙古”建设为核心,以“数字产业化”为推动,以“

288、产业数字化”为主战场的发展思路 内蒙古自治区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的若干政策,加快推进内蒙古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促进大数据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估实施办法(试行),提出加快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步伐,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制定重点及特色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内蒙古紧密结合区情实际,出台了一系列产业专项规划,着力构建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能源规划工作方案 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规划(2021-2025)内蒙古自

289、治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等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化成果转化政策环境,自治区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政策措施。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成了内蒙古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培育 4 家国家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形成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技术市场和成果资源配置系统。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保障与激励,设立了 5 亿元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通过后补助形式对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予以支持和奖励。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常态化举办科技成果对接会,持续组织实施成果转化工程。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

290、术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接续发展梯队。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机制,扩大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面。完善科技型企业孵化育成体系,支持龙头骨干企业、高校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专业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依据服务绩效,择优进行后补助,支持京蒙高科企业孵化器发挥“异地孵化、本地转化”作用。第五章|国内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典型案例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91建设特色创新平台载体。重点支持“三区两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区域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的辐射集聚创新资源和带动研发投入的作用。积极推进“4+8+N”合作主体合作对接,加强与国家部委、先进省市、区外高等院校、科研院

291、所、科技型企业等联合实施科研项目。设立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成立稀土、5G 产业创新联盟等创新研发平台,鼓励支持国家大型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以及各类知名研究中心等机构在自治区设立分中心。深化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参与科技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动中蒙选矿工艺技术实验室建设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人才保障加大人才引进相关投入。大力实施“草原英才”、新世纪 321、511 等重大人才工程,在编制、住房、配偶子女安置、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创业支持、资金补助、科研项目申报、税收等诸多方面,提供优先政策支持。在经费保障方面,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

292、投入机制。政府投入实行分级负担原则,相关工程实施专项资金列入自治区财政预算,并根据需要逐步增加投资额,由自治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统一使用。建立高端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打造“高学历、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为企业之间交流学习、人才服务工作搭建起平台,提升对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强化本土实用型人才培养,建立科学的人才梯队,并为人才的生活、工作、住房、子女就学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不定期组织开展面向全区、全国乃至全球人才的各类科技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营造了自治区“重才、爱才、育才”的良好环境。联合培养数字专业人才。内蒙古逐步构建起“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在京津冀、长

293、三角、粤港澳等地区设立科研育成基地,推广“研发在北上广、转化在内蒙古”的引才模式,采取顾问指导、兼职服务、“候鸟式”聘任等方式,加大柔性引才引智力度。加强与国内知名大学、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科学计算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初步形成了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自治区数字经济发展不断输入鲜活血液。第五章|国内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典型案例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92产业培育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强化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与华为、同方等领先企业产学研合作,开发培育融合多方数据的应用创新平台,推动自治区大数据产业向智慧应用方向发展。依托内蒙古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

294、平台的汇聚和引领作用,推动和林格尔新区成为信息技术创新创业和新兴产业聚集区。针对区内传统优势产业,鼓励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开展产学研用合作、高端技术研发、上下游产品对接、终端产品应用等活动,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搭建资金技术等交流合作平台,实现技术资源互补、科技资源整合、信息应用推广和管理水平提升。加快数字产业孵化器建设。围绕区内传统产业转型所需要,以及发展基础良好的数字产业,重点对其孵化培育,做大做强。大数据方面,依托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契机,建设了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现已投入使用并不断完善,未来目标将其建成国家级创新创业园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北方大数据发展核

295、心区。人工智能方面,建设了和林格尔微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应用中心、乌兰察布百度创新中心等一批孵化平台,重点支持发展人工智能应用,以及提供人工智能算力支持。区块链方面,建设了区块链产业孵化中心,推动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打造一批面向政府治理、交通物流、数字产业、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成熟应用。完善科技创新创业相关服务。自治区建设了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中小微企业所需服务。对技术创新服务云平台持续完善,加大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支持力度,面向社会提供大数据、网络制造、开源软硬件等科技创新工具,促进创新成果转化。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信息

296、系统、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等建设,生态治理构建规范有序的政策法规体系。结合自治区实际,推进全区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健全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和新个体经济管理规范,清理不合理的行政许可、资质资格事项,支持自治区范围内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互联网平台经济监管,明确平台企业定位和监管规则,完善垄断认定法律规范,打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探索建立无人驾驶、在线医疗、直播带货、金融科技、智能配送等监管框架,完善相关法规和伦理审查规则。加强网络安全监管与保护。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和监管平台,加强对数据中心、云平台、重点网络设

297、施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风险评估及安全防御。构建全天候、全方位、全领域、全覆盖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对各类漏洞攻击等网络安全风险的监测预警,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数据的汇聚共享和关联分析,提升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监测、研判、预警、处置和溯源能力。构建网络与数据安全众测服务、安全托管、众包服务等云平台,探索发展风险评估、安全测评、安全托管、日常运维、安全加固、密码应用、应急处置等网络与数据安全云服务,搭建网络信息安全服务生态圈。提升科技信息管理与服务的水平。持续推进资源丰富、技术先进的企业建设技术创新服务云平台,开放平台数据、计算能力、开发环境等基础资源,降低创新创业成本。

298、顺应创新 2.0 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极大激发创造活力和经济发展动能。第五章|国内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典型案例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93数字基建建设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加快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构建呼和浩特、乌兰察布数据中心集群,发展包头、鄂尔多斯、赤峰等盟市边缘数据中心,承接“东数西算”工程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提供时延不超过 10ms 的实时算力保障,支撑上述地区数字化发展。为东中部省(区、市)提供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保障,助力

299、东中部地区数字化发展。积极布局融合创新基础设施。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牵引,依托地理环境、特色产业、区位交通等优势,加强融合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全区产业向高端迈进。依托包头、通辽、赤峰、鄂尔多斯、巴彦淖尔等盟市矿山,充分利用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加快基于矿产开采、运输、加工等环节的 5G+无人机(车)应用试验基地建设。依托自治区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多样的气候条件,打造不同条件、不同场景、不同模式下的 5G+无人驾驶示范基地和产业集群。5.2.4 主要成效数字经济规模和占比实现双提升。全区数字经济规模由 2016 年的 3394.7 亿元增加到 2020 年的 4280 亿元,占GDP 比

300、重逐年上升,由 2016 年的 18.7%提升至 2020 年的 24.7%,2020 年增速高于同期 GDP 增速 9.1 个百分点。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 3953 亿元,同比增长 9.3%,占全区数字经济比重为 92.4%。2020 年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 327 亿元,同比增长 9.2%,占数字经济的比重为 7.6%。和林格尔新区数聚小镇无人驾驶矿车试验场3394.7 3335.7 3583.2 3917.8 4280 18.7%20.7%21.7%22.8%24.7%0.0%5.0%10.0%15.0%20.0%25.0%30.0%050002500300035004

301、0004500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16年-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数字经济规模和占比 数字经济规模(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第六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建议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946.1 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路线选择6.2 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倡议第六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建议第六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建议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95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路线选择6.16.1.1 关键行动分类基于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路线图下七十多个业务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梳理统计 12

302、个关键行动之间的相互支撑和依赖关系,进一步将十二个行动划分成五类:基础型行动、贡献性行动、平衡型行动、价值型行动和绩效型行动。基础型行动:政策牵引和机制创新是十二个行动中完全贡献型的行动,开展此类行动对其他十一个行动均受益,因为其不受其他行动影响,所以也是最容易开展的行动。贡献型行动:数字基建和载体升级、招商引资、场景开放、生态集聚、素养提升是十二个行动中贡献大于收益的行动,开展此类行动整体表现为正外部性,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易优先开展。均衡型行动:资金驱动是十二个行动中“供需平衡”的行动,开展此类行动对自身条件要求较高,但其价值也会立竿见影,因此要量力而行、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价值型行动:人才

303、供给、要素保障、品牌宣传是十二个行动中慢热型行动,价值很大,需要持续开展,但短期产出不明显,需要作为战略级行动来做中长期投入。绩效型行动:科技创新、产业培育是十二个行动中最直接反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能力”的行动,此类行动的持续开展代表了数字经济的良性造血,间接反映了区域数字经济的发展成效。政策牵引机制创新招商引资数字基建载体升级生态集聚场景开放资金驱动素养提升人才保障要素供给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品牌宣传11产业培育科技创新要素供给生态集聚人才保障资金驱动场景开放招商引资品牌宣传素养提升数字基建载体升级政策牵引机制创新10贡献能量绩效水平绩效型 ACTIO

304、N价值型 ACTION均衡型 ACTION贡献型 ACTION基础型 ACTION科技创新、产业培育人才保障、要素供给、品牌宣传资金驱动生态集聚、场景开放、素养提升招商引资、数字基建和载体升级政策牵引和机制创新输入输出政策牵引机制创新招商引资品牌宣传数字基建载体升级场景开放生态集聚科技创新产业培育资金驱动人才保障要素供给素养提升政策牵引机制创新(11,0招商引资6,3品牌宣传1,3数字基建载体升级6,1场景开放4,3生态集聚5,4科技创新1,8产业培育1,10资金驱动3,3人才保障2,4要素供给2,5素养提升3,1第六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建议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966

305、.1.2 发展路线选择受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人文环境、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等客观因素影响,区域在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过程中起点和方向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创新发展“能力”打造和具体行动、活动选择上也要有所侧重,合理选择自身的发展路线。路线一:政策机制预热型数字经济对于绝大多数省市来看,正处于被动式发展向主动布局发展的换轨阶段,这个阶段的地方政府各级领导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解认识还不一致,投入比较慎重,进而会选择政策牵引等最易开展且贡献价值最大化的基础型行动,通过这些行动为区域数字经济开好局、起稳步。路线二:重大政策借力型受全国数字经济战略布局影响,部分省市超越自身发展阶段,率先启动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借

306、助国家政策加持,借力全国优质市场资源,通过自身政策机制适配,顺势加快开展基础配套及载体升级、招商引资、生态集聚、素养提升等贡献型行动,实现了数字经济的弯道超车。路线三:场景开放驱动型处于数字经济早期发展的省市,更偏向于积极开展贡献型行动,最常见的是地方政府把本地数字化需求市场开放出来,通过场景开放和试点示范项目打造,吸引数字化服务商本地化服务,进而完成数字经济市场主体的早期积累,然后通过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助推企业做大做强。路线四:要素开发增强型数字经济先行省市,由于基础相对扎实,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更致力于价值型行动的持续开展,其中部分城市更关注数据要素的价值挖掘,因此围绕数据的采集、融合、流通和

307、开发利用制定了大量的鼓励性政策,并引导市场资源向数据要素开发利用市场集聚,做大数据服务市场。路线五:科技创新引领型另一部分数字经济先行省市由于数据要素价值挖掘工作的长期性,基于自身具备的市场优势,则进一步选择了更直接高效的绩效型行动,通过开展重大数字科技创新,在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产品及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领域做强做大数字技术服务市场。路线六:提质增效综合型数字经济头部省市由于起步较早,创新发展“能力”相对健全,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方面先后完成了需求市场和供给市场的有效培育,当前发展重点逐渐转移到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上来,因此更加注重各类行动的综合利用,用改革思维重新赋能

308、各项创新发展“能力”。123456第六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建议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97一号工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快、辐射范围广、影响程度深,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区域政府谁能够敏锐捕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衍生的新机遇,科学调整战略,积极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谁就能抢占先机,以新变革催生新动能,以新动能催生新发展,在本轮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中充分享受数字红利。绿色低碳数字经济首先应该是绿色经济,是数字化和低碳化的有机统一。绿色发展需要数字化和低碳化协同创新,以及全社会、全产业、跨价值链和生态系统的协作,数字

309、化以 10 倍杠杆效应使能低碳化,低碳化激发数字化潜能,两者相辅相成,共同驱动绿色发展。要关注 ICT技术和服务自身的低碳和利用 ICT 促进各行各业低碳发展,要关注清洁能源发展和传统能源数字化转型。持续创新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持续的创新,地方各级政府要持续强化区域创新能力,抓住千行百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历史机遇,引领产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要重点关注数字经济的底层技术逻辑,在连接、计算领域提前布局,稳住基本盘。要适度超前布局 5G、F5G、IPV6、超算、大数据、AI 等新型基础设施和创新能力,联合业界龙头企业做强火车头。自主可控统筹补短板、锻长板、强企业发展战略,推动“点式突破

310、”与“链式协同”相结合、企业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自主可控与开放创新相结合,加大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升基础设施技术自主可控水平,加快构建新时代数字经济基础能力体系,打造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现代产业链。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倡议6.2第六章|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建议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98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让未来更美好!结束语END数字技术发展为经济增长创造了新的空间,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和活力,全面提升产业经济的效率水平,促进数字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成为稳定区域经济、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让中国经济预期更乐观,发展更有底气。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跟随先行区域创新实践的步伐和路线指引,聚焦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行动,加速推进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在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的道路上,不断拓展区域经济未来的发展空间,为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数字经济时代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华为&华信咨询:2022年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路线报告(101页).pdf)为本站 (云山之巅)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