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对话北京:2022年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64页).pdf

编号:118416 PDF  DOCX 64页 24.61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对话北京:2022年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64页).pdf

1、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作为一家联邦企业支持德国政府实现促进可持续发展领域国际合作的目标。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于2002年1月经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目的是集中全市研究力量,整合各方面的智力资源,系统地研究交通问题。该报告出版由GIZ中德低碳交通合作(CLCT)项目与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共同完成,CLCT项目得到德国政府国际气候倡议(IKI)的支持。版本说明联系人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Sebastian Ibold邮件 transition-chinagiz.de编写人员技术顾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全永燊、郭继孚、顾涛、李春艳主编人员: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梁晓红、孔昊、高祺、赵浙汐、雷

2、雪琪、徐擎、方冰敏、钟艺参编人员: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Sebastian Ibold、沈蕾、Vincent Fremery设计/排版北京须鲸壹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胡昕图片来源Adobe,P,B,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网址链接本文所链接的外部网站的内容始终由其各自的出版方负责。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不对这些内容负责。北京,2022发行方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注册地波恩和埃施波恩,德国联系方式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号塔园外交办公大楼2单元5楼邮编 100600 电话+86(0)10 8527 5589传真+86(0)10 8527 5591邮件 trans

3、ition-chinagiz.de网址 www.mobility.transition-china.org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北京,中国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南路甲9号首发大厦A座邮编 100161电话+86(0)10 5707 9900传真+86(0)10 5707 9800 邮箱 网址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梁晓红邮件 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2引言郭继孚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近年来,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对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城市交通转型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未来城市交通将向何处去,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如何重塑以推进未来愿景实

4、现,科技创新如何赋能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已经成为摆在城市交通规划者、建设者、政策制定者、出行服务供应商等多重利益相关群体面前的重要时代课题。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人口结构变化等多重压力,探讨北京未来城市交通发展趋势,提前储备未来交通政策、法规等预案,我们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和德国交通转型智库(Agora Verkehrswende)联合开展了“对话北京-未来城市交通”系列研讨会项目。该项目旨在汇集交通、能源、规划、产业等领域专家,共同探讨未来北京城市交通发展愿景和实施路线图,加快推进可持续的城市交通系统的建立。项目成果将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5、塞艺博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中德低碳交通合作项目主任要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目标,交通运输行业的碳减排面临重大挑战。而城市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尤其是利用数字化和各类新型科技可有效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推动传统的公共交通与新型出行服务更好融合。然而,科技本身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全面思考,充分理解交通转型发展最终将是城市的转型发展。现如今,A 和 B 两地之间路线要解决的并不是到目的地的交通问题。还需要解决公共空间的难题,其成因主要是城市和空间品质不高导致人们驻足品质不高,以及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导向。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结合城市整体,优化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让空间利用更加高效、

6、可持续,将公共空间打造成更适合居民活动的社交场所,在那里,人们可以聚集、交流,产生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城市转型发展也需要战略远见,将积极效应最大化的同时还要有效控制风险。这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以确保城市转型发展得到全面认可和接受。“对话北京”是我们与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和德国交通转型智库(Agora Verkehrswende)共同发起的系列研讨会活动,旨在汇集不同观点,探讨如何让所有群体出行更便利,让城市更加宜居。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3目录1项目背景 12研究方法 33面临形势 53.1 城市空间结构 63.1.1 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63.1.2 重塑城市内部空间

7、格局 83.2 人口结构 103.2.1 人口结构及家庭结构变化 103.2.2 打造开放、包容的未来城市交通系统 113.3 科技发展与城市交通 143.3.1 科技驱动城市交通转型 143.3.2 多智能交通子系统的协同及适应 164北京未来城市交通发展愿景 174.1 绿色交通 194.1.1 公共交通 204.1.2 慢行交通 244.1.3 新能源运输工具 274.2 智能交通 314.2.1 主要趋势及挑战 314.2.2 预约出行 324.2.3 MaaS 平台 334.2.4 无人驾驶 344.3 共享出行 354.3.1 发展趋势 354.3.2 出行行为 375结论及建议

8、39参考文献 43附件 47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2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大城市在建立可持续及气候友好型的交通和出行系统方面承受着巨大压力。电动交通、共享出行、自动驾驶以及基于大数据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技术进步为建立更高效、可持续的交通出行系统带来了机遇。然而,未来城市交通将向何处去,城市交通系统如何更好应对气候变化,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北京是一座拥有超过 2100 万居民的首都城市,面临交通拥堵、空间污染等问题,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城市交通系统亟需构建,以推动我国在 2020 年制定的 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实现。为了探讨北京未来城市交通

9、的发展趋势,探索推动未来交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与德国交通转型智库(Agora Verkehrswende)联合发起了“对话北京”研讨会活动,并于 2020 年 11 月及 2021 年 6 月举办了两场线下研讨会。研讨会上,来自行业、政府组织、学术团体的专家就以下三大主题展开讨论:(1)未来城市交通发展愿景绿色、智能、共享;(2)未来可持续的城市交通所需关键设施和技术;(3)迈向未来可持续城市交通的实施路线图-政策、法规、建设、治理。在融合了既有相关规划、研讨会专家论点以及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编制形成本专题研究报告。“对话北京”系列

10、研讨会展望了北京未来城市交通发展愿景:未来的北京城市交通将是绿色、智能和共享的。在这一发展愿景下,本报告总结形成了以下十条核心结论和建议(详见第五章),以期为北京交通发展政策制定以及双碳目标达成提供支撑。1 北京未来城市交通系统将是绿色、智能和共享的。2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推进,亟需构建具有韧性的、多交通方式协同发展的一体化交通运输网络,实现提升市内通勤效率、兼顾城际交通需求的双重目标。3 打造混合型功能区以及 15 分钟生活圈将成为提升城市品质、降低居民出行总量的有效途径。4 人口结构及家庭结构变化对城市交通供给提出更高要求,未来城市交通需在提高安全性、可达性、便捷性、舒适性等方面做出更

11、多努力。5 未来公共交通将依然是城市交通的支柱,同时需要与其他出行服务高效衔接。6 交通运输电动化将在交通去碳化中扮演重要角色,需交通、能源、规划等部门多方联动、合力推进。7 数字化、智能化是未来城市交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8 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没有灵丹妙药,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尤为重要。9 实现绿色、智能、共享的未来城市交通发展愿景需要明确的实施路线图。10 国际交流合作在推动交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4本报告主要是基于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的相关研究和“对话北京”系列研讨会成果,畅想北京未来城市交通发展愿景,探讨未来交通实施路线图,并为政府部门制定

12、相关政策提供支撑。既有规划、研究成果梳理:我们收集了国家层面、城市层面以及各类研究机构发布的各类城市空间规划、交通规划、慢行专项规划等成果资料,辅助我们分析未来北京城市空间格局变化趋势、城市群交通体系构建方向、电动化发展趋势、无人驾驶及共享出行等新型交通服务相关政策等,为本项目报告撰写提供重要依据。开展线上问卷调查:为明确北京未来城市交通发展愿景及所需关键举措,本项目专门设计了调查问卷,并于2020 年 11 月开展了线上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五部分,分别是“北京未来城市交通发展愿景”、“城市结构和人口结构变化及对未来交通的影响”、“绿色交通未来趋势”、“智能交通未来趋势”以及“共享出行新趋势”,

13、共有 38 名来自交通、规划、能源等领域的专家参与问卷填写。详细问卷调查信息和主要分析结果请见报告附件。除调查问卷外,我们还举办了两次线下研讨会,并针对性的设计了讨论题目,例如“在各类新型交通方式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公共交通供需将发生哪些变化”、“运输工具电动化面临的主要机遇和挑战是什么”、“自动驾驶的实现路径是什么”等,邀请政府官员、企业代表、高校学者等专家参与,基于线下研讨会专家互动讨论,总结提炼主要观点,辅助用于报告分析。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8(图片来源: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年),未来北京将持续优化城市功

14、能和空间布局,形成“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见图 3-3),着力改变单中心集聚的发展模式,构建北京新的城市发展格局。其中: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包括东城区和西城区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六个区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多点:5 个新城,位于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 图 3-3 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东城区西城区 东城海淀朝阳石景山丰台西城 城市副中心通州区 一核: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 一副:城市副中心3.1.2 重塑城市内部空间格局2000 年以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北京建成区规模不断扩大,居民居住地逐渐向外

15、围分布,但就业地依然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城市通勤半径逐渐扩大,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不断延长,城市交通问题也日益显现。北京六环内平均通勤距离由 2010 年的 9.5km 增加至 2020 年的 11.1km,城市通勤半径达到 40km4。本次问卷调查中,专家普遍认为未来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向外疏解,居民通勤半径和通勤距离还将进一步扩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出行效率亟需优化和提升,以下三项举措有望对优化北京城市空间布局、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产生积极作用:(1)优化居住用地布局,促进职住平衡。研究显示,居民出行强度的大小与土地利用混合程度的高低密切相关。城市用地格局的演变对居民出行距离、出行方式选择都会产生深

16、刻影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年)中提出未来要优化就业岗位分布,协调就业和居住的关系,推进职住平衡发展,同时完善城市副中心、新城承接中心城区功能转移的就业政策,引导中心城区人口随功能转移,实现新城宜居宜业、职住平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8%的受访专家认为建设混合型城市功能区是降低出行总量、缓解北京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举措(见图 3-4)。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百度地图,2020 年度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2020 年 5 月:http:/ 即“以公交为导向的城市发展”,其核心发展愿景是在大容量公共交通沿线形成高密度的土地发展模式,并配合土地混合使用和宜

17、人的步行环境设计,营造出人性化的就业居住空间。新加坡的经验显示,TOD 发展模式可有效解决高密度人口地区的城市居住和交通服务之间的矛盾5。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年)中也明确提出,未来北京要推进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围绕交通廊道和大容量公交换乘节点,强化居住用地投放与就业岗位集中,建设能够就近工作、居住、生活的城市组团。2021 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规划建设一批轨道交通微中心,推进站城融合发展”6,强调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的有机结合。首批轨道微中心建设有 71 个,涉及朝阳、通州、海淀等 14 个区。轨道交通微中心的建设将使得传统的轨道交通站点不只是具备交通功能

18、,同时也能满足市民娱乐、购物、商业等多种需求,推动逐步实现“轨道上的职住平衡”。未来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理念指导下,建成区可借助于城市更新行动推广 TOD 模式,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并优化利用;而针对副中心和新城开发建设,也要积极落实 TOD 发展模式,引导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整,解决好居住、就业和交通的关系。(3)构建“15 分钟生活圈”,改善居住生活环境。新冠肺炎疫情下,民众出行方式选择受到较大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可达性受到极大挑战。全球各大城市重新强调了15分钟生活圈的重要性,并加快构建支撑“15分钟生活圈”的交通体系7。“15 分钟生活圈”8旨在通过完善居住区周边商业、教育

19、、医疗、交通、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让民众步行 15 分钟就可以满足其基本物质与生活文化需求(见图 3-5)。目前北京市已经在多个典型区域交通综合治理工作中,将构建“15 分钟生活圈”作为调控需求、缓解区域交通拥堵的重要举措,如昌平区立水桥、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等。未来北京市可将构建“15 分钟生活圈”作为区域交通治理的常态化举措,通过完善区域内配套设施,让居民步行或骑行 15 分钟即可便捷享受医疗、教育、购物等服务,减少跨区出行需求,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以此缓解区域交通压力。然而,在“15 分钟生活圈”内居民短距离出行需求将有所增加,因此,应以社区为中心,完善居住地至周边配套设施的慢行网络及公交

20、出行系统,打造“公交+慢行”的绿色出行模式。图 3-4 优化北京城市空间格局的有效举措15.8%18.4%39.5%65.8%68.4%非首都功能向外疏解(如教育医疗)强化人口规模调控积极培育周边新城建设混合型城市功能区其他5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以公交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新加坡的 TOD 规划实践 EB/OL,http:/ 北 京 市 人 民 政 府,2021 年 政 府 工 作 报 告,2021 年 1 月 23 日 EB/OL,http:/ 李春艳,郭继孚,孔昊,刘常平,梁晓红,赵浙汐.疫情期间首都交通运行特征及启示建议 C,北京:2020 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20208 住

21、房 城 乡 建 设 部 发 布 国 家 标 准,城 市 居 住 区 规 划 设 计 标 准,2018 年 7 月 10 日:http:/ 图 3-5 构建 15 分钟生活圈对推动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理学校医院公园商超就业地区域中心产业园区1515分钟15分钟交通枢纽公共交通实现低碳出行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减少跨区、长距离出行需求实现出行方式转换:远距离出行采用公共交通,短途出行采用步行、自行车、无人小巴出行减少小汽车使用强度公共交通无人小巴15分钟住所(1)人口老龄化。北京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挑战9(见图 3-6)。截至 2021 年底,北京市 60 岁及以上人口达到 441.6 万人

22、,占常住人口的 20.2%。老年群体受年龄增长、身体素质变化等因素影响,其出行目的、出行次数、出行方式、出行时间等需求都与年轻群体存在诸多不同,他们对出行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等要求更高。未来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将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尤其是无障碍出行环境的创建等。问卷调查显示,到 2035 年,公共交通、步行将成为老年人最为青睐的出行方式,因而未来无障碍的公共交通出行系统亟需构建,慢行出行品质也需不断提升。此外,传统出租车、网约车以及无人驾驶出租车未来也将在满足老年人出行需求中扮演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见图 3-7)。3.2人口结构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自 2017 年以来,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

23、已经连续五年呈现下降趋势。2021 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为 2188.6 万人,较 2020 年减少 0.4 万人。同时,北京的人口年龄结构及家庭结构也在发生重要变化,在构建未来城市交通系统时需对这些变化加以考虑。本部分主要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家庭结构变化两个角度分析未来北京人口变化趋势、城市交通面临的挑战,以及主要应对举措。3.2.1 人口结构及家庭结构变化9 北京市统计局公布数据,https:/ 图 3-6 2015 年与 2021 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年龄构成2015年60岁以上老人340.5万人2021年60岁以上老人441.6万人85岁及以上55-5960-6465-6970-7475-7

24、980-8425-2930-3435-3940-4445-4950-540-45-910-1415- 图 3-7 2035 年北京市老年人出行方式选择21.0%29.0%39.5%39.5%50.0%55.3%65.8%71.1%老年代步车共享型无人驾驶小巴(8-10人)自行车小汽车无人驾驶出租车传统出租车、网约车步行公共交通(2)家庭结构多元化。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1 年北京市家庭户均规模为 2.31 人,较十年前减少 0.14 人10,家庭户均规模呈现小型化。同时,自 2016 年 1 月 1 日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11和 2021 年 5

25、月31 日实施的“全面三孩”政策12以来,北京市家庭结构也呈现多元化趋势。2019 年,北京市二人户和三人户家庭户数占比有所下降,四人户及五人户家庭户数占比有所提高,由 2009 年的 0.09%和 0.05%分别提高到 2019 年的 0.11%和 0.07%13(见图 3-8)。随着三孩政策的实施,预计未来家庭结构继续出现新的变化。随着家庭结构日趋多元化,家庭出行需求也将趋于多样化。多孩家庭由于家庭人口数量增加对出行交通工具的安全性、便捷性、10 北 京 市 统 计 局,北 京 市 第 七 次 全 国 人 口 普 查 主 要 数 据 情 况 EB/OL,http:/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

26、施全面两孩政策 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2016: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6/01/id/1782985.shtml(全面二孩政策是指所有夫妇,无论城乡、区域、民族,都可以生育两个子女的政策。)12 2021 年 5 月 3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并指出,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13 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 EB/OL,https:/ 图 3-8 2009 与 2019 年北京市不同人口数家庭户数占比 0.190.330.330.090.050.220.30.270.110

27、.0700.050.10.150.20.250.30.3520092019一人户家庭户户数占比二人户家庭户户数占比三人户家庭户户数占比四人户家庭户户数占比五人户家庭户户数占比 图 3-9 未来以家庭为单位的出行方式选择7.9%18.4%36.8%42.1%47.4%57.9%65.8%84.2%老年代步车自行车步行无人驾驶出租车共享型无人驾驶小巴(8-10人)传统出租车、网约车公共交通小汽车14 人民网,“二孩”车型成为汽车消费新亮点 EB/OL,http:/ 中国城市中心,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及其交通影响研究 EB/OL,https:/ 年,以家庭为单位的出行中,将优先选择小汽车,其次是公共交通

28、、出租车及网约车,而共享型无人驾驶小巴以及无人驾驶出租车也将在满足未来家庭多样化的出行需求中发挥重要作用(见图 3-9)。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13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及家庭结构的日趋多元化,民众对出行便捷性、多样性、无碍性、包容性、舒适性、安全性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城市交通系统面临战略转型要求。未来城市层面应进一步增加无障碍交通设施供给、完善慢行交通设施、提升交通一体化程度、打造开放包容的智能交通系统,有效应对未来人口结构及家庭结构变化。(1)增加无障碍设施供给,打造面向所有群体的城市交通系统。目前国内部分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存在功能不完善、覆盖面不全、布局不合理、被人

29、为挤占、维护不到位等诸多问题16,无障碍出行环境亟待优化。2019 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了“到 2035 年,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完善”的发展目标,力争为弱势群体建设覆盖面广、安全性高和连接顺畅的无障碍出行服务,这对城市层面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同年,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进一步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 2019-2021 年行动方案17,对全市的盲道、地下通道、公共停车场等公共交通设施以及公交车辆、出租车、地铁车辆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例如确保无障碍公交坡板、轮椅固定装置有效使用,实现公交车内外语音和字幕报站,完善站台缘石坡道以及建设无障碍停车位等。问卷调查

30、受访专家一致认为未来北京市无障碍基础设施供给应当持续增加,无障碍出行环境需不断改善,以有效保障老年群体、儿童群体、残障人士和其他弱势群体的基本出行需求。针对既有交通设施,也应持续开展改造工作,打造面向所有群体的包容性城市交通体系,为各类人群自主、安全、方便出行提供便利和保障。(2)完善慢行交通设施,构建连续安全的慢行网络体系。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年)提出了“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的总体目标,未来要创造让居民无需使用机动车也可以便利生活的绿色交通环境。改善城市慢行出行环境也是打造 15 分钟生活圈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北京市一直秉持“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交通发展理念

31、,鼓励出行结构优化,全力推进慢行交通系统治理工作。2021 年,北京市城市慢行系统品质提升行动工作方案18印发实施,方案尤其注重道路慢行空间的设计,要求加强对非机动车道和步道混行整治,确保慢行出行连续性和安全性。同时持续推进水、路、绿三网融合,打造城市慢行示范区,为居民创造景美路长的慢行出行环境。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未来老年群体将更加偏好短距离出行,对于出行方式的选择也会更加倾向于步行以及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慢行出行需求将显著增加,这要求城市规划和交通部门科学规划、改造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出行需求,为老年群体打造更安全、舒适、高品质的慢行出行环境。(3)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

32、化应用创新并行,打造开放、包容的智能交通系统。近年来,北京城市交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网约车、预约出行、无接触式支付等日趋普及,无人驾驶出租车也在海淀、亦庄走向应用。这些创新服务形式极大丰富了民众出行方式选择,提升了出行效率。然而老年群体及视觉障碍人士在智能手机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目前难以享受智能化带来的便利性,“数字鸿沟”“智能障碍”等问题日益凸显。截至2020 年底,北京市 60 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约有 429.9 万人,预计 2035 年将达到 575 万,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19。为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2020 年 11 月,国务院办公厅

33、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从国家层面作出统一部署,要求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20。随着北京市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3.2.2 打造开放、包容的未来城市交通系统16 人民日报,加快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 EB/OL,http:/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及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进一步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 20192021 年行动方案,2019 年 11 月 22 日:http:/ 北京市人民政府,2021 年北京市城市慢行系统品质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1 年 5 月:https:/ 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

34、委员会,北京市养老服务专项规划(2021 年2035 年),2021 年 9 月 29 日:http:/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2020 年 11 月 24 日:http:/ 年,全国网上零售额从 27898 亿元增长至 117601 亿元,网上购物日趋盛行导致城市货运需求不断增长21。数据显示,2012 年全国快递业务量为 56.9 亿件,到 2019 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 635.2 亿件,是 6 年前的 11 倍22。2021年北京市快递服务总业务量累计达到 22.1 亿件,较 2015 年的 14.1 亿件增长了 56.3%23,未来这一数字有望持

35、续增长。我们问卷调查的受访专家普遍认为未来城市内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需求以及城市内部货运需求将显著增加,这对城市内的物流配送将带来新的挑战(见图 3-10)。此外,宽带、互联网以及移动办公软件的普及让远程办公成为可能。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远程办公、居家办公有效减少了日常通勤需求。本次问卷调查中,超 7 成受访专家认为未来远程办公将占据一定比例,有望减小高峰时段城市通勤出行需求。从供给侧看,随着各类新型科技及数字经济的加速发展,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将由主要依赖人力、设备、资金、能源等传统生产要素,转向数据、技术、信息等创新生产要素。交通运输传统的定点、定线、定班的供给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民众方便、快捷

36、、多元化的出行需求。按照需求确定运输方式、运力配置、组织模式、服务手段等与需求互动、更加柔性、适配的供给体系将在未来逐步建立。3.3科技发展与城市交通3.3.1 科技驱动城市交通转型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技术发展迅速,对城市交通带来了深刻影响。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正发生重要转变,交通智能化治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未来如何发挥科技优势,推动城市交通向绿色、智能、共享方向发展,是城市面临的重要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本章将首先介绍驱动城市交通转型的主要技术因素,并简要呈现多个智能交通子系统协同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21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0 年国民经济

37、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EB/OL,http:/ 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23 北京市邮政管理局,2021 年北京市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 年 6 月 http:/ 图 3-11 平台经济赋能城市交通治理逻辑平台运输服务需求端运输服务供应端其他相关合作方(2)平台经济赋能城市交通治理。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正成为各领域最直接、最关键的生产要素。拥有数据获取能力的数字平台正在创造新型的供需关系,在交通组织、资源配置和交通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4。基于开放共享的平台,原先相互独立的利益相关方,诸如政府、运输服务供给方、运输服务需求方以及保险、法律等其他相关合作方,可以跳过繁杂的中间环节,通

38、过平台直接产生联系,例如用户可以通过平台直接获取发车时间、到站时间等服务信息,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车辆拥挤度、道路拥堵情况等实时运行数据,还可以直接通过平台将需求信息发送至供给方,实现供需信息的实时匹配。提供公交、地铁、出租车和铁路服务的运营商可以通过平台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由此,城市交通服务系统将得以重组,交通运输组织效率和治理能效都将显著提高(见图 3-11)。图 3-10 电子商务日趋普及背景下 2035 年城市货运需求变化92.1%76.3%100.0%增加减少不变城市内部货运需求跨区域、长途货运需求城市内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需求24 智能交通技术,数字经济对交通影响的展望和重点问题思考

39、 EB/OL,https:/ 图 3-12 未来的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趋势未来的智能交通系统内部:多智能体的协同智能外部:对外部环境的智能反馈交通子系统本身高度智能化各子系统时间协同智能实时反馈机制自我诊断与修复风险预判与防范自我感知与适应随着交通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未来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将不再只是单个系统的智能化,而是多智能交通子系统的协同智能,以及同步运转,实现多智能体对外部环境的自适应、感知和自我调节。这一方面强调交通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本身的智能化水平要达到一定高度,同时各子系统之间也要建立智能协调机制;另一方面交通与外部环境之间,包括人的行为、气候、突发事件等之间,也要构建实时的、自我感知与

40、适应、诊断与修复的智能反馈体系。智能综合交通系统可以是基于交通模式的系统,包括智能地铁系统、智能公交系统、智能路网系统等子系统。各子系统本身是一个独立、智能的运行系统,基于交通需求或外部环境的变化实时做出系统的优化调整。例如智慧地铁系统可以在早晚高峰实时监测并预测车站客流量,并反馈供给端,灵活调整发车时刻表,并让乘客实时获取这一信息。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智能主要是基于某一个子系统的供需变化,将该变化实时传输至与之交互的其他子系统,实现各子系统间的智能联动,共同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例如夜间高铁列车晚点信息,可实时传输至公交等运营服务供应商手中,供应商可根据客流情况灵活调整末班车运行时间、优化出租车

41、辆运力安排、向乘客推动定制公交信息等,有效应对列车晚点带来的需求变化。智能交通子系统也可以从功能构成的角度划分为交通量监测系统、指挥调度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旅行时间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GPS 监测系统、交通违法监测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从系统间协同智能的角度看,一旦交通流量监测系统监测到道路交通运行拥堵,可将拥堵路段和点位实时更新至交通诱导系统或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通过引导车辆改变出行路径,规避拥堵路段,缓解交通压力,也可在监测系统精准识别拥堵点位后,通过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优化拥堵点位红绿灯配时,实现快速、高效疏解主要点位车流量的目的。无论是基于交通方式供给的交通子系统或是基于功能构成的交

42、通子系统,未来交通系统之间的多智能体协同技术研发以及交通与外部环境的智能感知与反馈技术都将是打造智能交通系统亟需突破的难点(见图 3-12)。3.3.2 多智能交通子系统的协同及适应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18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新能源技术等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广泛应用,正引发新一轮的交通出行革命。新能源汽车、按需出行、共享出行以及无人驾驶等新业态、新模式也在不断涌现。这些创新服务为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和可持续性带来了机遇,但伴随而来的是城市交通系统未来的不可预测性,以及其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北京未来城市交通将向何处去、城市交通将如何推动 306

43、0 双碳目标的实现,正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结合国家和城市层面既有规划、两场“对话北京”研讨会的专家论点以及线上问卷调查结果等,我们畅想了北京未来城市交通发展愿景,探讨未来城市交通所需关键基础设施和技术以及迈向未来城市交通的实施路线图。总体来看,北京未来城市交通发展愿景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关键词:绿色、智能和共享(见图 4-1)。这一愿景可以在“避免-转移-改善”的基本框架下实现,即通过有效的城市规划和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推动一系列关键政策措施落地,推动机动车出行转向公共交通及慢行交通等可持续化的交通方式,同时通过技术创新等实现交通系统绿色、可持续发展。(1)绿色:在能源、气候双重约束下,绿色

44、出行、低碳交通将是实现 3060 双碳目标的关键,也是未来交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这一趋势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将进一步强化,同时随着出行服务品质不断提升,或将成为民众出行的首选。同时随着慢行交通设施持续完善,民众对小汽车的依赖可能会逐渐降低,出行结构向绿色方式转变,真正实现低碳、零碳出行。同时城市交通能源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工具逐渐由依赖传统化石燃料转向电力、生物燃料、氢能等清洁能源。15 分钟生活圈的打造和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将成为北京城市规划和更新的核心。以上各类举措将助力实现城市客货运输节能减排,缓解客货运输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2)智能:智能化将成为未来交通发展的

45、必然方向和战略选择。随着交通领域与能源、信息板块及先进科技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加速融合,智能化将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方向,成为城市交通系统生存、发展、进化不可替代的发展路径。未来的智能交通系统将实现基础设施、运载工具、交通运维和管理以及交通服务等全要素、全系统、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各交通子系统、各参与要素将实现互联互通,供给、需求、管理等信息将实现即时协同共享,交通治理及运行效率将更加高效。未来一体化、全流程的智慧出行服务平台也将日趋完善,路径规划、预约出行、需求响应服务、一体化无缝无障碍出行、非接触式支付等将广泛应用,面向未来的智能交通系统将得以实现,交通拥堵、出行不便、效率低下

46、、交通安全等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3)共享:共享出行将与绿色、智能交通深度融合,打造可持续的城市交通系统。随着共享出行理念进一步深化,民众拥车观念将发生实质性转变,未来共享出行将成为城市交通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享出行将与绿色、智能交通深度融合,打造可持续的城市交通系统,向民众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出行选择,其中共享电动自动驾驶汽车将成为未来交通的重要应用场景;共享出行还将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弥补城市交通发展短板,向民众提供安全、便捷、高效、无缝衔接的出行服务。本章将重点分析北京未来城市交通发展愿景的三大核心绿色、智能、共享,这是未来交通系统不可分割、相互关联的组成元素,将这三大核心元素融合到每

47、一种交通方式中对未来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19 图 4-1 北京未来城市交通发展愿景畅想绿色交通汽车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步行自行车智能交通平台城市大脑按需响应预约出行自动驾驶共享出行共享单车拼车网约车分时租赁定制公交北京未来城市交通发展愿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 2020 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讲话,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从各行业碳排放情况看,交通运输领域的脱碳将是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关键领域之一。2015 年交通运输行业的石油消耗

48、量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其中,仅道路运输就占了一半。据联合国统计,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占了全球二氧化碳总排量的 24%以上25。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交通领域的能源消耗将不断增加,需要采取更强有力的举措实现 3060 双碳目标。综合来看,实现绿色交通的路径主要有三(见图 4-2),一是推动能源转型,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二是提高运输工具的效率,例如通过使用小型、轻型化的运输工具降低能源消耗;三是优化运输结构,客运领域鼓励民众出行向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等低排放、高效率的绿色交通方式转变,货运领域推动货物运输结构向铁路等低成本、低能耗方式转变26。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民众对

49、汽车的高度依赖、慢行交通设施不完善和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足是北京绿色交通发展的主要障碍(见图 4-3),这凸显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改善慢行交通设施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本章以下部分将主要讨论公共交通、慢行交通和新能源汽车在北京绿色交通发展中将扮演的角色和作用。4.1绿色交通25 光明日报,为可持续发展贡献交通力量 EB/OL,2021 年 10 月:https:/ 26 Axsen J,Pltz P,Wolinetz M,为道路运输中的深度二氧化碳减排制定强有力的综合政策组合 J,自然气候变化,2020,10(9):1-10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20 图 4-2 交通运输领域去碳

50、化的三条主要路径向低碳能源转型:电能、氢能、生物燃料等运输工具效率提升:小型化、轻型化等运输结构调整:客运-公交优先、慢行优先等;货运公转铁等交通运输领域去碳化的三条路径 图 4-3 北京绿色交通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42.1%42.1%65.8%71.1%76.3%81.6%民众对小汽车依赖度高慢行出行环境有待优化民众绿色出行理念有待培育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公共交通供给不足道路交通安全有待提高长期以来,北京市一直秉承“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三大交通发展理念,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对实现北京交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部分分析了公共交通在北京绿色交通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和面临的挑战。(

51、1)公共交通将依然是未来城市交通的支柱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公共交通一直是北京市民最主要的出行方式。2019 年北京市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在出行结构占比中达到 31.8%,排名第一,超过步行和小汽车出行27。然而自 2012 年以来,北京地面公交客运量逐年下降,尤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 年地面公交客运量较 2019 年下降 42.2%(见图 4-4)。但从供给侧来看,在客流量不断减少的同时,公交线路总长度和路网密度在不断增长,地面公交面临巨大的市场危机和运营压力。4.1.1 公共交通27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2020 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北京:2020 年 7 月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

52、交通专题研究报告21可靠性较低、市场竞争激烈是造成地面公交客运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导致地面公交客运量持续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靠性较低、市场竞争激烈是造成地面公交客运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从地面公交自身运行效率看,其可靠性较低一方面是由于公交线路规划不完善,另一方面由于其他交通工具(地铁和共享单车等)在部分地区确实对出行者更为方便。此外,传统的地面公交服务是定点、定线、定班运行,对乘客需求响应的灵活性不足,无法为乘客提供便捷的服务。在市场竞争方面,乘客越来越多地转向其他交通方式,包括地铁、私家车以及网约车、共享单车等新型交通方式。随着城市交通拥堵日趋加剧,交通节能减排压力不断增加,未来亟需

53、制定重振公共交通的战略与政策,提升地面公交吸引力,切实推动民众出行结构调整,降低对小汽车的依赖,发挥公共交通在改善交通运行状况、推动节能减排、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图 4-4 2012-2021 年地面公交及轨道交通年客运量变化56.252.152.445.141.237.735.935.620.625.524.632.133.933.236.637.838.539.622.930.70 1 2 3 4 5 6 2000021亿人次地面公交轨道交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市民未来的出行方式中,公共交通排名第一,其次是自

54、行车和私家车。公共交通仍是市民首选的出行方式(见图 4-5)。图 4-5 未来北京市民通勤出行及生活类出行方式选择92.1%65.8%50.0%39.5%39.5%31.6%31.6%21.1%5.3%其他两轮或三轮电动车共享型无人驾驶小巴(8-10人)无人驾驶出租车步行传统出租车、网约车小汽车自行车公共交通生活类出行通勤出行73.7%71.1%44.7%42.1%57.9%36.8%26.3%21.1%2.6%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22(2)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和竞争力 未来要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和竞争力,让公共交通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需不断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及服务水平。本次

55、调查的受访专家普遍强调了出行时耗、舒适性、可靠性、安全性、换乘便捷性以及智能化在影响民众出行方式选择中的重要性。当被问及公共交通需要在哪些层面做出改进以提高其吸引力和竞争力时,九成以上受访专家认为实现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换乘尤为重要,其次是提高公交运行速度以及改善公交服务的可靠性(见图 4-6)。要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增加公共交通投资必不可少,例如增加轨道交通供给、提供更加密集的地面公交服务、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施划公交专用道、提高轨道及公交站点覆盖率等。在重塑城市空间层面,一半以上的受访专家认为增加公交专用道的施划是推动北京绿色低碳交通发展最为有效的举措之一。图 4-6 提升公共交通

56、竞争力的有效举措92.3%76.9%46.2%46.2%38.5%38.5%30.8%15.4%15.4%7.7%实现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无缝换乘提升公交运行速度改善公交服务可靠性提供更多样化的出行服务(如定制公交)扩大公交服务覆盖面提升公交出行的舒适度提供更多无障碍出行设施(如适老化设施)制定有竞争力的票制票价重塑公交形象提高乘客出行安全性28 交通运输部,未来北京的交通是这样的 EB/OL,https:/ 年轨道交通客运量以及在城市客运总量中的占比首次超过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北京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骨干,在满足高峰大运量的通勤交通需求中占据核心地位。未来北京将持续加强轨道交通建设,按

57、照中心加密、内外联动、区域对接、枢纽优化的思路,优化调整轨道交通建设近远期规划,重点弥补线网结构瓶颈和层级短板(如中心城区与外围新城间的城市轨道交通快线),统筹利用铁路资源,大幅增加城际铁路和区域快线(含市郊铁路)里程,提高轨道交通运能供给,不断改善民众出行体验。预计到 2025 年,北京轨道交通里程(含市郊铁路)将达到 1600 公里28。其中,市郊铁路的建设将有效支撑城市群内各城市间交通联系,对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23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在公交客运量逐年下降的趋势下,北京地面公交亟需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和吸引力。一是继续增加公

58、交专用道的施划。北京市新总规中明确提出,未来要通过优化公交专用道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公交运行速度和准点率。2021 年北京公交专用道总里程已达 1005 公里,预计到 2035 年,公交专用道里程将超过1500 公里。目前,施划公交专用道已经成为城市层面推行公交优先的重要举措,通过保障公交专属路权,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公交行车难的问题,有效提升了公交运行速度及可靠性。二是优化公交线网布局,提高公交线路及站点覆盖率,高效服务出行热点区域,同时适度保留公共交通在偏远地区的出行服务,确保社会各类群体都能享受到高品质、公平、便捷、舒适的公交出行服务。三是开展多元化公交服务,包括通学、通勤等定制公交服务,提

59、升需求响应能力,满足市民个性化、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四是坚持智慧赋能,发展智慧公交,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地面公交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合理调度,进一步提升地面公交运行效率,同时向市民提供精准的出行信息服务,让公交出行更便捷、更可靠。案例分享:北京市郊铁路线网不断拓展近年来,北京市郊铁路发展迅速,线路里程持续增加,服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截至 2020 年底,北京市共有 4 条市郊铁路线路,包括城市副中心线、S2 线、怀密线和通密线,线路运营里程达 400 公里,站点总数 24 个(见图 4-7),有效加强了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和远郊区县之间的轨道交通联系。为进一步改善

60、市郊铁路服务水平,北京市还采取了延长线路、调整始发车站、与地铁安检互认等多重举措,民众出行体验不断提升。2018 年 11 月-2019 年 1 月,北京市级行政机关第一批搬迁人员陆续搬迁至城市副中心。为加强副中心与中心城区间的交通联系,2019 年 6 月 20 日,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东延至乔庄东站,北京西站至乔庄东站由原来的两小时缩短至最快仅需 43 分钟,有效提升了市民往返副中心的通勤效率。2020 年 1 月,北京西站实现地铁与铁路安检互认,旅客乘坐地铁换乘市郊铁路只需一次安检,换乘效率大幅提高。2020年 6 月,通密线实行简捷开行,打通了北京市东北部区域(顺义、怀柔、密云)联系中

61、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的轨道交通走廊。2020 年 9 月,怀柔-密云线引入北京北站,昌平新城、怀柔科学城、密云等沿线区域至中心城区的通勤时间大幅缩短,2020 年怀密线年旅客发送量达 22.5 万人次,较开通前 2019 年的 8.5 万人次提高了 164.7%29。图 4-7 北京市郊铁路运营线路图北京市郊铁路运营线路图(图片来源:2022 年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29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2021 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2021 年 7 月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24打造综合交通枢纽。随着城市交通供给方式的日趋多样化,市民出行通常需要换乘多种交通方式,不同方式间的换乘是影响

62、市民总体出行效率的重要一环。北京市新总规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客运枢纽和交通节点建设,提高换乘效率和服务水平,尤其是提升公共交通接驳换乘环境。在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将进一步推进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慢行系统等多网融合发展,做好轨道交通车站与步行、共享单车、地面公交等的接驳换乘服务及秩序管理。例如 2019 年底投入使用的京张高铁清河站,实现了高速铁路、市郊铁路、地铁线路、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共享单车等的同站换乘,依托综合交通枢纽,极大便利了乘客出行及多方式换乘。问卷调查中多数受访专家表示提高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效率将极大提升公共交通的竞争力。未来北京城市交通应依托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实现公交、

63、地铁、出租车、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换乘与衔接,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进一步减少市民对小汽车的出行依赖。慢行交通在北京的短途出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北京市慢行交通呈现逐渐复苏态势,在短距离出行及最后一公里接驳出行中发挥重要作用。2020 年,步行在北京市出行结构中占比最高,达到31.2%。自行车的比例也比 2019 年显著增加,达到 15.5%(见图 4-8)30。2020 年北京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比例占比为 46.7%,为过去五年新高30。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为零碳排放出行,未来应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发挥更大作用。本部分主要分析了慢行交通在北京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作用以

64、及慢行交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1)慢行交通是北京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交通不仅需要公共交通这样的大动脉,同样也需要慢行交通这样的毛细血管,二者相互补充,城市出行才会更加顺畅。一方面在 3km 以内的短距离出行中,步行、自行车出行无需换乘、可自由选择路径、出行时耗低、节能环保,具有明显出行优势;另一方面步行、自行车出行也是公共交通出行的重要接驳方式,在“最后一公里”出行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慢行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如自行车专用路的建设,北京正积极推动自行车友好城市建设,复兴城市自行车交通。4.1.2 慢行交通 图 4-8 2018-2021 年北京市中心城区出行方式构成16.2%1

65、6.5%14.7%14.7%16.1%15.3%11.7%11.5%11.5%12.1%15.5%16.4%29.2%30.2%31.2%31.4%23.3%22.6%24.3%23.4%0%20%40%60%80%100%20021轨道公交自行车步行小汽车其他3.7%3.3%2.6%2%30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2021 北京交通发展年度报告,北京:2021 年 7 月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25慢行交通将在未来城市交通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除公共交通外,未来自行车出行将会成为居民通勤和生活出行最普遍的交通方式,步行也将成为生活类出行中除公

66、共交通、自行车以外的第三大交通方式,彰显了步行及自行车出行在未来民众日常出行中的重要性。目前北京慢行出行环境依然存在自行车道不连贯、人行道狭窄等诸多问题,将是未来北京慢行交通发展的主要障碍。未来城市交通政策制定者和规划者应将发展慢行交通作为城市交通战略的核心领域之一,为自行车和行人提供更加友好的出行环境。(2)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北京市新总规提出了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的发展愿景,未来城市层面需要从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等多方发力,构建连续安全的步行和自行车网络体系,保障步行和自行车路权,开展人性化、精细化道路空间和交通设计,真正实现由车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变,创造不用开车也可以便利生活的绿色交

67、通环境。综合整治道路空间,改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改善慢行出行环境的关键在于优化道路资源空间利用,还路于民。北京市慢行系统规划(2020 年-2035 年)中提出未来北京以建设连续安全、便捷可达、舒适健康、全龄友好的慢行系统为目标,助力新总规中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发展愿景的实现。问卷调查中近 9 成受访专家认为增加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空间是推动北京绿色交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见图 4-9)。而通过建设自行车专用路保障骑行者的出行路权,已经成为丹麦、德国等国家鼓励民众绿色出行的普遍做法。2019 年北京建成了首条自行车专用路,极大缩减了骑行者的出行时间,使自行车出行成为了连接两端功能区的重要

68、通勤方式。未来北京应从空间整治、设施优化等多个层面持续提升慢行系统出行品质,通过道路空间综合整治,改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同时推进未按规划实现道路的建设进度,提高步行道、自行车道密度,不断提升慢行交通吸引力。图 4-9 城市空间重塑层面推动北京绿色交通发展的有效举措7.9%31.6%44.7%47.4%55.3%57.9%89.5%其他压缩机动车道空间设置多人合乘、共享出行落客区增加自行车停车位压缩机动车停车空间增加公交专用道施划扩大步道和自行车道空间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274.1.3 新能源运输工具北京市新总规明确要求未来要强化交通节能减排管理,优化交通能源结构,推动新能

69、源、清洁能源车辆在交通领域规模化应用,建设低碳交通系统,实现绿色出行。推动运输工具的清洁化既是实现北京城市交通节能减排的重要保障,也是改善首都空气质量的重要举措。在这一进程中,主要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在交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尤其是出租车、公交车、私人小汽车以及城市物流配送车辆等,逐步淘汰高排放老旧机动车,提高新能源车辆的市场渗透率;二是建设完善的配套设施体系,包括增加充电桩、加气站等设施供给,为新能源车辆的规模化应用提供基础保障;三是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升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降低新能源车辆全生命周期的能耗与排放。本部分主要为以上三项重点举措提供相应解决方案。

70、(1)推动新能源车辆在交通领域规模化应用2020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愿景做出了展望,提出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左右,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纯电动汽车有望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将全面实现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也将实现商业化应用,这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从近期来看,推动运输工具电动化是实现交通行业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必要方式。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

71、景目标纲要34,到 2025 年,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将力争达到 200 万辆,汽车电动化率由目前的 6%提升至 30%。然而截至到 2021 年底,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仅为 52.4 万辆35(见图 4-14),要实现十四五的目标,北京要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约 150 万辆新能源汽车,年均增量将超过 35 万辆,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北京将迎来电动汽车高速发展期。图 4-14 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变化17.824.332.841.252.42000(单位:万辆)5002002020212025从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的结构分布看,以小型和轻型汽

72、车为主,未来将成为电动化的主要应用领域。本次问卷调查的受访专家普遍认为,除私人小汽车外,公共领域用车(包括城市公交、出租车等)将成为电动汽车应用的主要场景(见图4-15);而城市“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车辆将是货运领域电动化的主要场景(见图4-16)。因此,为推动新能源车辆在交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既要调动私人小汽车拥有者以及公共交通运输部门向新能源车辆转变的积极性,又要结合城市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分行业、分阶段的电动化时间表。34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0 年 12 月 7 日:http:/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2021 北京

73、交通发展年度报告,北京:2021 年 7 月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28 图 4-15 到 2035 年,电动汽车在城市客运领域主要应用场景0%20%40%60%80%100%城市公交微循环巴士出租车私人小汽车网约车长途巴士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三位 图 4-16 到 2035 年,电动汽车在城市货运领域主要应用场景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城市内中、短途货运城市间长途货运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三位0%20%40%60%80%100%公交车和出租车的电动化。公交车和出租车一直是我国推动交通领域电动化的排头兵。近年来,为推进交通领域节能减排,切实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北京市通过下发各类

74、行动计划、为出租车更新为纯电动车提供资金奖励政策等多种方式,不断推进公交车、出租车等领域电动化进程。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2 年行动计划36中要求新增和更新的公交车、巡游出租车、环卫车、邮政车、轻型物流配送等车辆为纯电动车或氢燃料电池车,并研究制定网约车电动化方案,加速推进绿色低碳交通发展。数据显示,2020 年北京市公交车中新能源车辆占比超过 90%,日间进入五环内的轻型货车新能源占比达到 100%37。2021 年全市纯电动出租车规模不断增加,占比超过 30%38。私人小汽车的电动化。从保有量看,私人领域小汽车电动化将成为交通运输领域全面实现电动化的主要抓手。为缓解城市交通拥

75、堵、改善空气质量,北京市继续实施小客车指标调控政策,全市每年小客车增量指标控制在 10万辆以内。新能源指标数量也在逐渐提升,由 2021 年的 6 万个增加至 2022 年的 7 万个,纯靠增量指标增加的新能源车数量对于实现十四五期间 200 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目标的作用十分有限。未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将主要来源于存量传统燃油汽车转向电动车。北京市目前已经出台或正在研究诸多激励政策,例如通过“油改电”补贴政策降低存量燃油小客车置换为新能源车辆的成本,研究制定差异化停车收费政策来提高新能源车辆的吸引力等。问卷调查中超 6 成受访专家认为应当加快制定传统燃油车退出市场时间表,加速淘汰老旧汽车

76、;超半数受访专家认为可通过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税,分阶段建立基于“碳价”的客货运收费机制,通过碳交易有效推动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还有超半数受访专家支持为电动汽车提供更多路权保障,以此加快电动化进程。同时,还应关注农村地区小汽车电动化的潜力。受访专家认为未来小汽车仍为农村地区民众出行的主要方式,未来政府可通过政策和设施的提前部署,提高电动汽车在农村地区的渗透率。(2)完善配套设施体系加强充电、加氢、加气等配套设施建设。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普及,未来城市层面要加强充电、加氢、加气等配套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配套设施体系,为新能源汽车在交通领域规模化应用提供必要保障。研究显示,目前国内消费者不愿意购买电动车

77、的原因主要为电池寿命短、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及购买价格高等39。随着电池技术不断成熟、汽车制造业水平不断提升,电池可靠性相关的问题最终会得到解决,购车成本也将不断下降,36 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2 年行动计划,2022 年 3 月 http:/ 交通大会上北京亮出“绿色”家底,北京日报 EB/OL,http:/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2022 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北京:2022 年 7 月39 Thomas Gersdorf,Russell Hensley,Patrick Hertzke,Patrick Schaufuss 和 Andreas Tschies

78、ner,电 动 汽 车 的 未 来 之 路 EB/OL,https:/ 图 4-17 推动城市交通向绿色、低碳转变最为有效的激励性举措77.4%67.7%54.8%54.8%35.5%35.5%35.5%25.8%22.6%0%10%20%30%40%50%60%70%80%90%增加公共交通投资降低公共交通出行成本改善慢行出行环境提高电动车充电桩配建率提高燃油车停车费降低电动车停车费降低电动车充电费提供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为电动车使用提供更多路权保障构建多元化充电设施网络。目前北京充电桩网络由私人充电桩和公共充电桩两部分组成,其中公共充电桩主要集中在五环以内区域。为有效解决电动汽车用户在不同场

79、景下的充电需求,未来北京应科学布局充换电设施,加快形成多元化充电设施网络,包括在居民区、商业办公区、公共场所以及高速路等多场景布局、完善充电设施,切实解决充电难题。在北京城区,人口密度较高、空间资源有限,应着重提高公共充电桩配置率,同时支持多车一桩、临近车位共享等合作模式发展,有效缓解解决充电设施不足的问题;而在乡村地区,独门独户居多,加装私人充电桩条件较好,可着重提高私人充电桩建设数量,以此提升乡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快研究电网扩容解决方案。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充电需求也随之增长。研究显示,北京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充电高峰主要集中在早上 8:00-9:00、下午 15:00-16:

80、00 和晚上 23:00-0:00 点40,夜间电价低谷时段集中用电现象突出,电网负荷相应增加。未来北京要加快研究电网扩容解决方案,尤其是在人流密集、用电需求较高的居民区、商业办公区等,优先进行电网扩容,解决市民充电难题。(3)优化能源结构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应用进程中,汽车电动化扮演着重要角色,电能将成为未来城市交通领域的重要能源供给。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未来北京城市客运车辆主要采用的能源类型将是电能和氢能(图 4-18);而在货运领域,电能、汽油或柴油、氢能将是未来的主要能源类型,与客运领域不同的是,未来在货运领域中汽油和柴油仍将依然扮演重要角色(图 4-19)。40 北京市级平台 e

81、充网,市级平台 e 充网发布:2019 年北京市充电设施建设及充电行为浅析报告 EB/OL,https:/ 54.8%的专家认为提高充电桩配建率是推动城市交通向绿色、低碳转变的重要激励性举措(见图 4-17)。未来城市层面应着重在“增覆盖、提效率”两方面下功夫,一方面加快充电桩、换电站等基础设施布局,切实解决电动车用户充电难、车辆充电慢等问题;另一方面,依托智能化手段建设智能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实现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智能管理,让市民找得到桩、找到好桩,有效提高既有充电设施的利用率。只有充电便利了,消费者选择电动汽车的积极性才会不断提升。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30 图 4

82、-18 到 2035 年,北京城市客运领域车辆主要采用的能源类型0%20%40%60%80%100%电能氢能汽油或柴油天然气生物燃料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三位 图 4-19 到 2035 年,北京城市货运领域车辆主要采用的能源类型0%20%40%60%80%100%电能氢能汽油或柴油天然气生物燃料其他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三位在汽车电动化发展过程中,还需格外重视能源供给结构问题。未来应加快建设绿色电力供应系统,优化能源结构,提升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占比,降低新能源车辆全生命周期的能耗与排放。目前,我国严重依赖煤炭发电,要真正实现交通运输领域去碳化,需交通部门和能源部门共同努力、协同

83、创新,确保城市客货运输电能来自可再生能源。近年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不断提高,成本持续下降,可再生能源作为替代能源的一种形式,正逐渐成为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41。据问卷调查的受访专家预测,未来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用电将主要来自风能、太阳能以及水力发电等(图 4-20),从而有效替代煤炭发电。因此未来要加速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包括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等,以有效应对绿色电能需求的增长。乡村地区可通过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等方式实现绿色电能自主供给。图 4-20 到 2035 年,北京城市交通领域车辆所使用的电能主要来源0%20%40%60%80%100%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

84、水力发电煤发电核能排名第一排名第二排名第三“谈到交通运输电动化,应首先关注能源结构问题,只有基于可再生资源产生的绿色能源,交通运输电动化才真正有意义。”对话北京第一次线下研讨会上能源专家观点41 国家能源局,适度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 EB/OL,http:/ 主要趋势及挑战“未来,北京智能交通发展要同步推进智能车辆、智慧道路和智慧管理。”对话北京第二次线下研讨会上智能交通专家观点42 亿欧智库,未来已来?“城市大脑”交通系统深度研究 EB/OL,https:/ 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2022 年 5 月:http:/ 44 北 京 市 交 通 委 员 会,20

85、22 年 北 京 市 交 通 综 合 治 理 行 动 计 划,2022 年 4 月:http:/ 年,北京市启动编制北京智慧交通行动计划,要求加强大数据建设,打造智慧型城市交通大脑。目前北京市正不断优化升级交通大脑,逐步推进智慧监测、智慧研判、智慧调度、智慧监管、智慧评价“五位一体”的首都交通大脑建设。预计 2023 年底前完成交通综合决策支持和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加强大脑对交通管理体系、出行服务体系、行业监管体系的科技支撑。到 2023 年底,智慧交通大脑赋能成效显现,基于大数据的交通监测和综合协调调度能力将明显提升,从而有力推进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3,44。(3)智能交通发展仍面临

86、诸多挑战。受数据标准不统一、跨部门数据共享难、大数据深度挖掘技术不成熟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障碍和难题。目前,我国交通数据标准体系尚未健全,数据衔接和使用不畅。同时,数据碎片化的分割、智能交通平台发展初期技术不足,以及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壁垒,造0.180.581.392.713.473.684.58单位:分值(最高 5 分)跨区域、大范围数据共享难数据标准不统一需求识别不足大数据深度挖掘与应用不足大数据处理能力不足数据传输效率受限其他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33(2)小汽车预约错峰出行。2018 年 10 月 15 至 19 日,为期一周的道路预约错峰出行

87、试点在平日高峰时段非常拥堵的回龙观西大街与育知西路交叉口至京藏高速公路匝道段展开。通过预约调节出发时刻后,每个用户通过拥堵点的时长可减少 17-39 分钟47。通过调节预约出行时间的分布,可有效缓解城市交通高峰拥堵,即使只调节一小部分出行者的出行时间分布,也能为整个交通系统带来较大的效益。未来应深入研究以预约为代表的新型需求管理模式,探索在城市道路瓶颈路段、利用率较低的公交专用道路段开展道路出行预约示范,依托仿真技术,编制供需平衡的出行时间表,从而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全局优化。(3)定制公交预约出行。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随着复工复产复课的推进,为保障民众的出行安全,控制公共交通乘坐

88、密度,满足民众“点到点”的出行需求,强化地面公共交通能力供给,北京市上线了“北京定制公交”APP,乘客可在线搜索查询、预定、购票,享受线上预约、一人一座、快速直达的公交通勤服务。截至2020 年 3 月份,结合市民出行需求反馈,定制公交通勤线路累计开通 172 条,日均发车 155 班次、投入 102 部车辆、日均运送乘客 1261 人次,依据新冠肺炎预防指南的要求,车辆平均上座率控制在 50%以下,服务涵盖回龙观、天通苑、梨园等大型居住区以及国贸、金融街、西二旗、中关村等就业岗位聚集地48。随着民众对个性化、高品质出行需求的不断提升,未来定制公交、预约出行等按需获取的出行服务将得到广泛应用。

89、47 郭继孚,刁晶晶,预约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北京市回龙观地区实践等 EB/OL,https:/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办公室,工作动态 J,北京交通日情,202049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2021 年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R,北京:202150 周 瑜 芳,陈 佳 琪,“MaaS 出 行 绿 动 全 城”绿 色 出 行 碳 普 惠 行 动 EB/OL,https:/ as a Service,出行即服务)作为全球交通领域的新理念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核心是将出行从简单的拥有车辆转向享受出行服务,旨在通过一体化的交通出行和一站式服务,改善民众出行体验,并引导民众从个人机动化交通向绿色交通方式转变。交

90、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未来我国要大力发展共享交通,构建基于移动智能终端技术应用为基础的出行服务系统,实现出行即服务,提供便捷舒适、经济高效、普惠全民的运输服务。2019 年 11 月北京市交通委会与高德地图采用政企合作模式启动了北京交通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MaaS平台),这是国内首个落地实施的一体化出行平台应用试点,整合了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服务,并陆续上线了实时公交车到站预报、全程出行引导、公共交通综合出行规划、错峰出行引导、公交地铁车厢拥挤度、重点景区公园人流密度等多项功能,为市民提供一体化、全流程的智慧出行服务。截至 2020 年底,北京 MaaS 平台用户数累计超 2400

91、 万人,已覆盖 95%以上的公交线路,实时信息匹配准确率超 97%49。2020 年 9 月,平台启动绿色出行碳普惠激励行动,基于 MasS 平台收集市民绿色出行节省的碳排量,市民可使用碳能量兑换交通优惠券、商店或电影优惠券等,该行动有助于促进居民由小汽车出行向绿色出行模式的转变。自行动发布以来,约 5%的用户从自驾出行转向公共交通出行50。未来北京市将继续推进 MaaS 平台发展,不断丰富服务场景、优化完善平台功能,提升一体化交通出行服务品质,引导民众绿色出行,助力北京交通双碳目标达成。本次问卷调查中,八成以上受访专家认为到 2035 年 MaaS 平台将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在推

92、动民众出行方式转变、实现城市交通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然而,仍有近九成受访专家认为平台运营商应不断优化平台服务、提高运营效率,例如进一步整合共享单车、网约车、停车管理等服务,提升一站式出行服务体验。此外,超六成受访专家强调政府相关部门、平台运营商以及出行服务提供商应当协力推动 MaaS 平台健康发展,对推动城市交通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4.2.3 MaaS 平台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34(1)无人驾驶加速走向应用。2020 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 11 个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智能汽车创新发展51。战略提出,智能汽车已经成

93、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发展智能汽车对我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并提出到 2025 年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的战略愿景。目前,无人驾驶已经在乘客出行(如公共汽车、出租车)、物流配送、环卫作业、港口和码头、采矿和零售服务等不同场景中进行了试点应用。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为最大限度降低人际接触带来的潜在感染风险,更安全地满足用户特殊时期的生活需求,百度、京东、美团、智行者、新石器、一清创新、行深智能等公司在北京市不同区域和社区部署了低速自动驾驶车辆,协助室内外消毒、体温检测以及物品、食品配送等各项工作,有效避免了人工

94、作业所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2020 年 10 月,百度在北京启动了自动驾驶出租车试点项目,市民可在海淀区和大兴亦庄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站点下单试乘52。无人驾驶车辆已经进入市民日常生活中,与更多的生活场景有机结合,未来随着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安全、高效、绿色、文明的智能汽车强国愿景将逐步实现。(2)无人驾驶或率先在货运场景实现大规模商用。问卷调查中,超六成受访专家认为无人驾驶将率先在货运领域实现大规模商用。工业园区和港口物流、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以及城市短途货运将成为无人驾驶在货运领域排名前三的应用场景。而在城市客运领域,预测到 2035 年无人驾驶汽车的主要应用场景为微循环巴士、公交车、

95、网约车和出租车,而私人小汽车排在第五位(见图 4-24),这主要是出于对安全性的考量,民众对无人驾驶的态度仍相对保守。4.2.4 无人驾驶 图 4-24 到 2035 年无人驾驶在城市客运领域的应用场景4.533.742.952.581.820.66单位:分值(最高 5 分)微循环巴士城市公交网约车出租车私人小汽车长途巴士51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和科技部等,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EB/OL,2020 年 2 月 10 日:https:/ 36kr,北京全面开放无人驾驶出租车,即日起可免费试乘 EB/OL,https:/ 4-25)。问卷调查中,有三分之二的受访专家认为车路协同将是实现无人

96、驾驶的主要路径。就过去十年里单车智能的发展而言,其在解决自动驾驶的诸多挑战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在感知和预测能力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如何克服AI技术的黑箱效应、如何依托软件模拟并验证驾驶中的百万种极端工况、如何确保实际驾驶中的安全问题等,单车智能距离规模化商用还有很大差距。从车路协同路径看,基于路侧智能设施与车载智能终端的信息交互可弥补车辆感知能力的不足,有效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然而,发展车路协同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35 图 4-25 未来无人驾驶主要实现路径85.8%28.9%5.3%车路协同单车智能其他4.3.1 发展趋势共享出行是一种综合的出行模式概念,可以是

97、不同人群同时共享使用一个运输工具,也可以通过分时租赁的形式,由不同人群在不同时间段使用同一个运输工具。共享出行方式多种多样,它包括但不限于共享单车、合乘出行、分时租赁和其他按需出行服务。本部分将首先介绍北京市共享出行发展趋势,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当前民众的共享出行行为特征。4.3共享出行随着各类新型科技与交通行业加速融合,各类新兴共享出行模式不断涌现。过去十年间,包括共享单车、合乘出行、分时租赁、网约车等在内的共享出行已经成为民众新的出行选择,改变了城市出行格局。以共享单车为例,其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爆发期和平稳期,无桩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逐渐取代有桩的共享自行车,车辆投放数量也从无序、过度

98、投放逐渐转向有序投放、精细化管理,停车秩序也逐渐改善。截至 2021 年底,北京市共享单车规模为 95.6 万辆,较 2017 年减少了 120 万余辆,骑行量达到 9.5 亿次,较上年增加 38%53。共享单车已经发展成为城市短途出行和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接驳的重要交通方式,未来应继续深化精细化运营战略,加强停车秩序管理,推动共享单车更好融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53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2022 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北京:2022 年 7 月系统的主要障碍是智能设施覆盖所有道路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问题。这意味着未来一方面需加速布局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推动道路设施、智能汽车、运营服务、安全管理、

99、交通指挥系统等互联互通,另一方面,还需结合道路智能化水平重新划分道路等级,明确无人驾驶车辆通行区域和行驶路线。无论选择何种路径,都需要系统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支撑,包括明确无人驾驶汽车的责任认定、完善数据管理规范、推动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修订完善等。整体来看,无人驾驶之路仍道阻且长。会,无人驾驶、共享出行将取代公共交通会,无人驾驶、共享出行不会取代公共交通,但会与公共交通形成竞争关系不会,无人驾驶、共享出行将成为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7.1%39.3%53.6%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37从市场表现看,共享出行以便捷、高效的服务满足了出行者个性化的出行需求,尤其在城市短距离出行、“

100、最后一公里”出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共享出行的快速发展有望改变消费者的车辆拥有理念及车辆使用方式,个人出行不再单纯依赖拥有私人化的交通工具,而是可以与他人共享交通工具或根据出行需求购买相应的出行服务,真正实现出行即服务,进而提高城市中的车辆及道路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55。同时,共享出行的快速发展也有望改变传统公共交通的基本属性和服务模式,推动公共交通由传统的主要面向高密度客流需求、承担非门对门运输向既可以承担高密度客流运输,也可以对低密度客流需求实现个性化响应的兼容模式转变,实现公共交通服务模式创新,不断提升公共交通的出行吸引力。55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绿色出行专项基金,北方工业

101、大学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共享出行发展报告(2020 2021)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在谈论共享出行之前,我们必须首先定义共享出行的真正含义。在空间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共享出行应该强调现有、有限资源的有效共享,以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对话北京第二次线下研讨会上交通规划领域专家观点共享出行,尤其是基于机动车辆的共享出行相比单人单车的出行模式更为集约,也有助于推动交通节能减排。虽然我国从国家层面提出了到 2035 年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但从现实看,私家车保有量仍在持续增长,共享出行文化还需持续培育。本次调查显示,几乎没有受访专家

102、有过与陌生人共享汽车出行的经历,大约一半的受访者拥有私人小汽车,但只有 38%的人有过为陌生人提供顺风车出行的经历,且 25%的人表示未来不会再提供该项服务。对没有私家车的受访者,88%的人表示曾有过与他人拼车出行的经历,且在未来会继续使用该服务。而对于那些从未使用过拼车出行服务的受访者,他们中有超过一半表示未来仍不会去尝试使用该服务(见图 4-28 和图 4-29)。4.3.2 出行行为 图 4-28 拥有私家车的受访者是否为其他人提供过拼车出行服务是否38%62%图 4-29 没有私家车的受访者是否使用过拼车出行服务是否88%12%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38影响民众提供或使

103、用共享出行服务的因素是多元化的,主要集中在安全性、出行时耗、私密性等方面。本次调查显示,有车一族不愿意向他人提供共享出行服务的主要原因是安全性不好、出行时间延长、私密性不好;而人们不愿意使用共享出行服务的主要原因是出行时间延长。目前来看,未来要推动人们从汽车保有转为共享出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进一步激发共享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潜力,提高城市空间和存量机动车的利用率,地方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如为共享出行提供经济补助,为共享出行设置专属落客区域,或为共享出行提供更多便利等(见图 4-30)。图 4-30 有助于培育共享出行文化的举措65.8%60.5%50.0%36.8%31.

104、6%5.3%提高共享出行安全性对多人合乘共享车辆提供更多经济激励(如停车费优惠)对多人合乘共享出行车辆提供更多路权保障(如可使用公交专用道)在热门商圈等为多人合乘共享出行车辆提供专属上下客区优化出席路径算法提高共享出行效率其他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40当前,城市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无人驾驶正加速走向应用,共享出行也在蓬勃快速发展,电动化也成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经路径。然而,未来的城市交通是绿色、智能、共享有机融合的时代,电动、共享、无人驾驶的跨界融合将孕育出新型出行模式和服务系统,最大程度减少城市交通系统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使得城市交通系统具备更强的发展和进化

105、能力。未来交通运输工具的电动化将是能源转型的基本要求,共享出行的深度发展也将有效提升车辆乘载率,降低道路资源浪费,缓解单人单车出行比例过高带来的交通压力,同时为无人驾驶汽车提供重要的应用场景,而无人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也将依托车联网(IoV)、车连万物(V2X)56有效提升道路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三者只有有机融合、协同发展,才能实现共赢,达到效率最高,脱离了任何一方,都难以真正实现交通安全、绿色、高效的可持续发展。图 5-1 未来城市交通发展愿景-绿色、智能、共享融合发展智能交通绿色交通共享出行未来的城市交通56 车联网(IoV)是一个分布式网络,车辆上的车载设备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对网络平台中所

106、有车辆的动态信息进行有效利用;车联万物(V2X)是一种通信系统,允许车辆与其他车辆或交通系统中可能影响车辆的元素进行通信。图 5-2“对话北京”10 点建议 未来城市交通将是绿色、智能、共享化的。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推进,亟需构建具有韧性的、多交通方式协同发展的一体化交通运输网络,实现提升市内通勤效率、兼顾城际交通需求的双重目标。城市进入存量发展阶段,打造混合型功能区以及 15 分钟生活圈将成为提升城市品质、降低居民出行总量的有效途径。人口结构及家庭结构变化对城市交通供给提出更高要求,未来城市交通需在提高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包容性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未来公共交通将依然是城市交通的支柱,同

107、时需要与其他出行服务高效衔接。交通运输电动化将在交通去碳化中扮演重要角色,需交通、能源、规划等部门多方联动、合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是未来城市交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多方利益相关者合作是必要的。迈向未来城市交通发展愿景的实施路线图至关重要。国际交流与合作十分重要。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41为支持北京市交通政策制定部门推动未来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并助力 3060 双碳目标实现,本项目基于对话北京系列研讨会总结了 10 条关键性政策建议:(1)未来城市交通将是绿色、智能、共享化的。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危机,在巴黎协定、中国国家自主贡献(NDCs)、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108、)框架下,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驱动,北京未来的城市交通将是绿色、智能、共享化的。在这一愿景下,城市交通将为所有人提供一体化、无障碍、智能、可达的一站式出行服务,助力实现碳中和,同时有效解决交通拥堵、噪声、安全、空气污染等问题,让城市变得更具吸引力。(2)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推进,亟需构建具有韧性的、多交通方式协同发展的一体化交通运输网络,实现提升市内通勤效率、兼顾城际交通需求的双重目标。随着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不断推进,未来北京将在更大城市空间尺度布局、协调城市功能,将与天津、保定、雄安新区等周边区域形成更加紧密的交通联系。在这一发展趋势下,城市内部通勤距离将不断延长、城际

109、交通需求将不断增长,智能、高效、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亟需加速构建。(3)城市进入存量发展阶段,打造混合型功能区以及 15 分钟生活圈将成为提升城市品质、降低居民出行总量的有效途径。目前北京城市规划面临的问题正逐渐转变为如何优化土地利用模式,更高效地利用空间资源。为减少跨区域、长途通勤出行需求,城市内部可通过打造混合型功能区,优化土地利用,实现职住平衡发展。此外,建设“15 分钟生活圈”可让人们在步行 15 分钟的范围内轻松便捷地获取医疗、教育、商超、休闲等各类服务,既能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能减少不必要的远距离出行,从而缓解主要通道交通拥堵问题。(4)人口结构及家庭结构变化对城市交通供给提

110、出更高要求,未来城市交通需在提高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包容性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随着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北京市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为城市交通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无障碍设施和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同时,三孩政策的实施也将带来家庭结构的变化,这必然导致居民出行行为更加多样化。未来,北京的城市交通系统,尤其是公共交通系统,必须在提高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才能有效应对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变化带来的新需求。同时,城市还需不断提高空间规划质量,提供更多公共游乐场、长椅等设施,建设家庭儿童友好型城市。(5)未来公共交通将依然是城市交通的支柱,同时需要与其他出行服务高

111、效衔接。未来,公共交通仍将是北京交通系统的主要支柱。大力发展和推广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未来北京需要进一步扩大公共交通体系,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可靠性,鼓励市民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网约车等共享出行服务在未来应主要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并且需与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系统有机融合。(6)交通运输电动化将在交通去碳化中扮演重要角色,需交通、能源、规划等部门多方联动、合力推进。未来交通运输电动化是实现交通去碳化的重要手段,但在电动化过程中要首先关注电能能源供给结构问题。目前我国电能供给主要依赖煤炭发电。从北京市发电量类型来看,火力发电量占比最大,2021 年这一占比为 96.86%。交

112、通运输业深度脱碳迫切需要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应统筹交通、信息、能源融合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确保交通运输电动化以绿色电力为基础。同时,要不断优化土地规划和利用,强化与交通运输电动化发展需求的衔接,有效规划并建设充电基础设施。(7)数字化、智能化是未来城市交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数字化和平台经济的出现正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和社会的运转模式。电子商务、基于网络订单的包裹和外卖配送以及网约车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客货运输需求不断增加,道路交通流量和排放量也相应提升,对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数字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加速应用,城市智能交通得到快速发展,未来应加快构

113、建数据标准化、跨部门数据共享、数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42据隐私保护等框架、机制设计,有效提升智能交通对用户需求的满足及风险防控能力。此外,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的逐渐落地应用,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亟需加速制定和完善。(8)多方利益相关者合作是必要的。为了实现北京绿色、智能、共享城市交通的未来愿景,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深度合作至关重要。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地方政府、研究人员、互联网公司、汽车行业、能源公司和公用事业、城市规划者、投融资机构,以及城市公民。为实现这一目标,应进一步强化北京现有的多方协调和参与机制,建立各利益相关者之间新的对话和交流模式。(9)迈向未来城市交通发展愿景的实施路线

114、图至关重要。北京未来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需要立足长远发展战略,制定系统科学的实施路线图至关重要。这包括在我国“3060 双碳目标”、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及 2035 年远期发展目标下,制定交通部门提前碳达峰和碳中和路线图。该路线图应涵盖社会经济转型、能源、交通和信息部门融合发展以及技术、治理、管理、金融和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包括公共交通和共享出行发展规划、自行车和步行发展战略、燃油车退出市场时间表以及新能源运输工具的指导政策等,同时,还应重点关注绿色出行的意识培育和激励措施制定。(10)国际交流与合作十分重要。实现巴黎协定是一项全球性挑战。只有国家和城市之间密切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欧盟

115、的目标是到 2050 年实现碳中和,中国希望在 2030 年之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到2060 年实现碳中和,这些都是全球各国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框架。在这些框架下,城市间可以更好地协调各自对早日达峰和碳中和的愿景,并通过新的气候合作伙伴关系、先进经验交流、创新试点项目等形式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而对交通部门来说更是如此,世界各大城市都在积极寻求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解决方案,北京作为一个全球性特大城市也可向其他城市提供诸多先进案例和经验。因此,一个致力于国际间先进经验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亟需搭建。未来,对话北京研讨会将继续作为国内外相关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和其他工作者交流经验与合作的平台,定期

116、举办研讨会。会议将主要聚焦全球各大城市未来交通发展趋势及对当前政策制定的影响,主题可涉及交通政策、技术标准、循环经济、可再生资源、低碳技术、智慧城市、绿色交通转型及其对社会面的影响等,以期为北京及其他城市加快向绿色低碳交通转型提供智力支持。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43Axsen J,Pltz P,Wolinetz M,为道路运输中的深度二氧化碳减排制定强有力的综合政策组合 J,自然气候变化,2020,10(9):1-10北京市自然和规划资源委员会,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EB/OL,2017 年 9 月 29 日:http:/ EB/OL,2021 年 5

117、月:http:/ 年北京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R,北京:2021 年 7 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进一步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 20192021 年行动方 案 的 通 知 EB/OL,2019 年 11 月 22 日:http:/ 年北京市城市慢行系统品质提升行动工作方案EB/OL,2021 年 5 月:https:/ EB/OL,2020 年 6 月:https:/ EB/OL,2021 年 4 月:https:/ 2021 年行动计划 EB/OL,2021 年 3 月:http:/ J,北京交通日情,2020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慢行系统规划(2020 年-2035 年

118、)EB/OL,2021 年 9 月 3 日:http:/www.bei- TOD 规划实践 EB/OL,2018 年 10 月:http:/ 年政府工作报告 EB/OL,2021 年 1 月 23 日:http:/ 年2035 年)EB/OL,2021年 9 月 29 日:http:/ e 充网,市级平台 e 充网发布:2019 年北京市充电设施建设及充电行为浅析报告 EB/OL,2020年 4 月:https:/ 202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EB/OL,2021 年 2 月:http:/ EB/OL,2020 年:https:/ EB/OL,2020 年 11 月:http:/

119、年 11 月 24 日:http:/ EB/OL,2020 年 3 月 https:/ 年 2 月 10 日:https:/ J,城市交通,2016(5):1-8光 明 日 报,为 可 持 续 发 展 贡 献 交 通 力 量 EB/OL,2021 年 10 月:https:/ 通 运 输 部,未 来 北 京 的 交 通 是 这 样 的 EB/OL,2021 年 3 月:https:/ 通 大 会 上 北 京 亮 出“绿 色”家 底,北 京 日 报 EB/OL,2021 年 10 月:http:/ 3.5 分钟 EB/OL,2021 年 4 月:https:/ 年 10 月:https:/ EB

120、/OL,2019 年 7 月:http:/ C,北京:2020 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2020林红,李军,出行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混合程度关系研究以广州中心片区为例 J,城市规划,2008(09):53-56人 民 网,“二 孩”车 型 成 为 汽 车 消 费 新 亮 点 EB/OL,2019 年 6 月:http:/auto.peo- 6%E 4%B 8%9 A%E 5%8 6%8 5%E 4%B 8%9 3%E 5%A E%B 6%E 8%A 1%A 8%E7%A 4%B A,%E 8%B A%A B%E 9%9 C%8 0%E 6%B 1%8 2%E 4%B B%9 4%E 7%B-B%

121、86%E8%A1%A1%E9%87%8F%E3%80%82人 民 日 报,加 快 推 进 无 障 碍 设 施 建 设 EB/OL,2021 年 4 月:http:/ 2020 年行动计划 EB/OL,2020 年 2 月:http:/ Gersdorf,Russell Hensley,Patrick Hertzke,Patrick Schaufuss 和 Andreas Tsch-iesner,电动汽车的未来之路 EB/OL,2020 年 1 月:https:/ 华 网,交 通 大 会 上 北 京 亮 出“绿 色”家 底 EB/OL,2021 年 10 月:http:/ EB/OL,2019

122、年 6 月:https:/ 共 中 央 国 务 院,交 通 强 国 建 设 纲 要 EB/OL,2019 年 9 月 19 日:http:/ 年度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 EB/OL,2020 年 5 月:http:/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180-201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国家标准 S,2018 年 7 月 10 日:http:/ EB/OL,2018 年 11 月:http:/ EB/OL,2016 年:http:/ EB/OL,2020 年 11 月:https:/ EB/OL,2020 年 12 月 7 日:http:/ EB/OL,2020 年 9 月 https

123、:/ 2021)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周 瑜 芳,陈 佳 琪,“MaaS 出 行 绿 动 全 城”绿 色 出 行 碳 普 惠 行 动 EB/OL,2020 年 9 月:https:/ EB/OL,2020 年 10 月:https:/ 2020 年 11 月开展了线上调查,邀请交通、规划、能源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参与调查并收集相关数据。问卷由“北京未来城市交通发展愿景”、“北京城市空间结构和人口结构变化对交通的影响”、“绿色交通未来趋势”、“智能交通未来趋势”以及“共享出行的新趋势”五部分组成(见图 1)。图 1 问卷调查内容问卷调查1.未来城市交通发展愿景 2.城市空间结构及人口

124、结构变化对交通的影响 3.绿色交通未来趋势 4.智能交通未来趋势 5.共享出行的新趋势 第一部分“北京未来城市交通发展愿景”包括 8 个问题,涵盖未来愿景展望、出行方式选择、对共享出行及无人驾驶等新型出行服务的态度等。第二部分“北京城市空间结构及人口结构变化对交通的影响”包括 11 个问题,涵盖城市空间结构变化趋势、老年人出行需求变化及方式选择、家庭出行需求变化及方式选择等。第三部分“绿色交通发展趋势”包括 13 个问题,涵盖未来绿色交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推动绿色交通发展最为有效的政策工具、新能源汽车应用场景、能源来源等。第四部分“智能交通未来趋势”包括 15 个问题,涵盖智能交通发展面临的

125、主要障碍、MaaS 发展趋势、无人驾驶实现路径、无人驾驶应用场景等。第五部分“共享出行的新趋势”包括 5个问题,涵盖对分时租赁电动车的态度、影响民众共享出行行为的主要因素、共享单车停车治理举措等。本次问卷调查共有 38 名专家参与。从地域分布看,76%位于北京,16%位于海外;从性别看,68%为男性,32%为女性;从年龄看,31-60 岁占 76%,60 岁以上占 3%;从专业领域看,71%为交通和出行领域专家,8%为能源领域专家;从工作年限看,53%的参与专家工作经验在 15 年以上。本专题研究报告部分论点来自于问卷调查数据支撑,受限于填写数量,部分论点可能存在争议,因此报告结论仅供参考。受

126、访专家的具体情况请参见图 2至图 6。问卷内容及调查样本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49(1)北京未来城市交通发展愿景2035 年北京城市居民出行将主要采用公共交通(73.68%)、自行车(71.05%)和步行(57.89%),见图 7。主要调查结果 图 2 受访专家地域分布国内其他城市,8%海外,16%北京,76%图 3 受访专家年龄分布18-30岁,21%31-60岁,76%60岁以上,3%图 4 受访专家性别分布68%32%0%10%20%30%40%50%60%70%男性女性 图 5 受访专家专业领域分布能源,8%交通,71%其他,21%图 6 受访专家工作年限分布5年以下,

127、16%5-10 年,10%10-15 年,21%15年以上,53%5年以下5-10 年10-15 年15年以上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50 图 7 2035 年,北京城市居民出行将主要采用的交通方式73.68%15.79%5.26%26.32%44.74%42.11%36.84%57.89%71.05%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 小汽车 传统出租车、网约车无人驾驶出租车 共享型无人驾驶小巴 两轮或三轮电动车老年代步车 图 8 未来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将主要考虑的因素89.47%44.74%39.47%55.26%55.26%23.68%28.95%42.11%44.74%出行安全性智能化

128、(如可预约、可电子支付等)出行私密性换乘便捷性出行服务可靠性出行舒适性出行时间消耗出行成本花费交通工具环保性(如电动车)未来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将主要考虑出行时间消耗、出行服务可靠性、出行舒适性、出行安全性和智能化程度,见图 8。未来实现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无缝换乘、提升公交车运行速度是改善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竞争力的有效举措,见图 9。到 2035 年,新技术和数字商业模式的快速发展将使得网上购物更加普及,城市内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需求将持续增加,见图 10。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51(2)北京城市空间结构及人口结构变化到 2035 年,北京城市空间结构将发生重要变化,

129、周边新城数量将不断增加,形成多中心格局,并与周边城市形成城市群,见图 11。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老年人会更加看重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和适老化设施(如配备无障碍设施、语音播报等功能),见图 12。未来以家庭为单位的集体出行将主要采用小汽车(84.2%)、公共交通(65.8%)、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57.9%),见图 13。图 9 提升公交竞争力的有效举措76.92%46.15%0%38.46%38.46%15.38%30.77%92.31%46.15%7.69%15.38%深化公交行业市场化改革提高乘客出行安全性重塑公交形象制定有竞争力的票制票价提供更多无障碍出行设施提升公交出行的舒适度扩大公

130、交服务覆盖面改善公交服务可靠性提供更多样性的出行服务(如定制公交)提升公交运行速度实现公交与其他交通方式无缝换乘 图 10 到 2035 年,互联网快速发展对未来城市货运的影响92.11%76.32%100%13.16%10.52%增加 减少 不变城市内部货运需求跨区域、长途货运需求城市内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需求5.26%2.63%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52 图 13 未来家庭出行主要方式选择 42.11%36.84%18.42%65.79%47.37%84.21%57.89%0%7.89%公共交通共享型无人驾驶小巴(8-10人)小汽车传统出租车、网约车无人驾驶出租车步行自行车两

131、轮或三轮电动车老年代步车 图 11 到 2035 年,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主要变化 76.32%23.68%2.63%15.79%76.32%与周边城市形成城市群新城数量增加,形成多中心格局保持现状不变继续摊大饼式发展功能更加集聚,形成单中心格局 图 12 影响老年人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 84.21%81.58%60.53%36.84%7.89%71.05%68.42%快速性经济性可靠性适老化设施舒适性便捷性安全性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53(3)绿色交通未来趋势未来北京绿色交通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和挑战是民众对小汽车依赖度高(81.6%)、慢行出行环境有待优化(76.3%)、民众绿色出

132、行理念有待培育(71.1%),见图 14。在推动北京绿色交通发展的管制性政策中,最为有效的是制定燃油车退出市场时间表(65.6%)、停车管理(62.5%)、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税(56.3%)和建立城市零排放区(50%),见图 15。在推动北京绿色交通发展的激励性政策中,最为有效的是改善慢行出行环境(77.4%)、增加公共交通投资(67.7%)和为电动车使用提供更多路权保障(54.8%),见图 16。到 2035 年,北京城市客运领域车辆主要采用的能源类型是电能和氢能,见图 17。到 2035 年,北京城市货运领域车辆主要采用的能源类型是电能、汽油和柴油,见图 18。到 2035 年,电动汽车在城

133、市客运领域应用主要场景为城市公交、微循环巴士和出租车,见图 19。到 2035 年,电动汽车在城市货运领域应用主要场景为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和城市内中、短途货运,见图 20。图 14 未来北京绿色交通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和挑战 42.11%65.79%81.58%42.11%71.05%76.32%公共交通供给不足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民众对小汽车依赖度高道路交通安全有待提高慢行出行环境有待优化民众绿色出行理念有待培育 图 15 推动北京绿色交通发展的管制性政策37.50%34.38%56.25%43.75%50%65.63%62.50%50%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税对燃油车销售进行管制对燃油车使用进

134、行管制(如限行、限号)制定燃油车退出市场时间表停车管理建立城市零排放区限制燃油车牌照发放量增加新能源汽车牌照发放量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54 图 16 推动北京绿色交通发展的激励性政策35.48%67.74%35.48%77.42%54.84%25.81%22.58%35.48%54.84%增加公共交通投资降低公共交通出行成本改善慢行出行环境提高电动车充电桩配建率提高燃油车停车费降低电动车停车费降低电动车充电费提供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为电动车使用提供更多路权保障 图 17 2035 年北京城市客运领域车辆主要采用的能源类型5.663.242.972.581.240123456电能

135、(单位:分值)氢能汽油或柴油天然气 生物燃料 图 18 2035 年北京城货运领域车辆主要采用的能源类型5.033.683.032.531.660123456(单位:分值)电能汽油或柴油氢能天然气生物燃料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55(4)智能交通未来趋势未来北京城市智能交通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是跨区域、大范围数据共享难(4.58)、数据标准不统一(3.68)和需求识别不足(3.47),见图 21。未来北京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将主要应用于交通管理和规划(5.92)、车辆安全辅助驾驶和智慧公路(3.21),见图 22。未来,推动一体化出行服务平台(MaaS)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主要因

136、素有:平台运营商优化平台服务、提高平台运行效率,出行服务提供商提高服务水平,政府相关部门、平台运营商和出行服务提供商的协同合作,见图 23。到2035年,自动驾驶在城市客运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为微循环巴士(4.53)、城市公交(3.74)和网约车(2.95),见图 24。到 2035 年,自动驾驶在城市货运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为园区、港口内物流运输(3.21)和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2.53),见图 25。民众在选择购买或者使用自动驾驶车辆时最关心的因素是驾驶安全性(92.1%)、购置或使用成本(71.1%)、用户个人信息及隐私安全(50%),见图 26。图 19 2035 年电动汽车在城市客运领域

137、应用主要场景4.844.163.392.452.320.870123456(单位:分值)城市公交微循环巴士出租车私人小汽车网约车长途巴士 图 20 2035 年电动汽车在城市货运领域应用主要场景2.452.391.1600.511.522.53(单位:分值)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城市内中、短途货运城市间长途货运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56 图 22 未来北京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将主要应用的领域5.923.212.892.662.521.8201234567交通管理和规划车辆安全辅助驾驶和智慧公路运营管理出行者信息综合运输紧急事件管理和安全电子收费(单位:分值)图 23 推动一体化出行服务

138、平台(如 MaaS)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主要因素86.84%84.21%50%47.37%63.16%平台运营商优化平台服务、提高平台运行效率出行服务提供商提高服务水平政府鼓励、引导民众使用政府加强平台监管(网络安全、用户隐私等)政府相关部门、平台运营商和出行服务提供商的协同合作 图 21 未来北京城市智能交通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4.583.683.472.711.390.5800.511.522.533.544.55(单位:分值)跨区域、大范围数据共享难数据标准不统一需求识别不足大数据深度挖掘与应用不足大数据处理能力不足数据传输效率受限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57 图 24

139、 到 2035 年,自动驾驶在城市客运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4.533.742.952.581.820.6600.511.522.533.544.55(单位:分值)微循环巴士 城市公交 网约车 出租车 私人小汽车长途巴士 图 25 到 2035 年,自动驾驶在城市货运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3.212.532.241.0300.511.522.533.5(单位:分值)园区、港口内物流运输 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 城市内中、短途货运 城市间长途货运 图 26 民众在选择购买或使用自动驾驶车辆时最关心的因素92.11%71.05%50%47.37%42.11%23.68%21.05%驾驶安全性用户个人信息及隐私

140、安全购置或使用成本电力驱动其他创新附加服务(如私人影院等)路权保障(如自动驾驶专用车道)人、机自由切换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58(5)共享出行的新趋势到 2035 年,在交通工具的共享化比例中,自动驾驶车辆的共享化比例最高,达到 61.5%,其次是自行车,小汽车共享化比例将达到 54.2%,见图 27。私家车车主不愿意为他人提供顺风车、拼车出行服务的原因是安全性不好(54.6%)、出行时间延长(27.3%)和私密性不好(18.2%),见图 28。可有效推动城市共享出行文化培育的举措包括:提高共享出行安全性、对多人合乘共享车辆提供更多经济激励(如停车费优惠)和对多人合乘共享出行车

141、辆提供更多路权保障(如可使用公交专用道),见图 29。随着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停车乱象日益突出。在治理共享单车乱停车方面最为有效的举措是加强车辆运维调度和增加共享单车停车位,见图 30。要实现未来城市交通发展愿景,城市层面需转变城市规划理念(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交通基础设施升级换代(如增加新能源充电桩、智慧信号灯等)、为公共交通提供更多路权保障和为慢行出行提供更多路权保障,见图 31。图 27 到 2035 年,出行交通工具的共享化比例54.21%31.05%19.79%33.68%60.92%61.53%0%10%20%30%40%50%60%70%小汽车自行车自动驾驶车辆私人所有共享

142、使用 图 28 私家车车主不愿意为他人提供顺风车、拼车出行服务的主要原因18.18%27.27%0%54.55%私密性不好安全性不好出行时间延长出行成本提高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59 图 29 可有效推动城市共享出行文化培育的举措65.79%31.58%50%60.53%36.84%提高共享出行安全性优化出行路径算法,提高共享出行效率对多人合乘共享出行车辆提供更多路权保障(如可使用公交专用道)在热门商圈等为多人合乘共享出行车辆提供专属上下客区对多人合乘共享车辆提供更多经济激励(如停车费优惠)图 30 在共享单车停车治理方面最为有效的举措 36.84%50%42.11%42.11

143、%52.63%加大共享单车投放总量调控增加共享单车停车位加强车辆运维调度对违规停车加大处罚力度施划电子停车护栏 图 31 城市层面为实现未来交通发展愿景需做出的重要转变 81.58%57.89%55.26%42.11%23.68%52.63%55.26%47.37%城市规划理念转变(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智能交通平台建设道路交通法律法规调整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多路权保障为慢行出行提供更多路权保障为公共交通提供更多路权保障加大公共交通领域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升级换代(如增加新能源充电桩、智慧信号灯等)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 14 号 塔园外交办公大楼 2 单元 5 楼

144、 电话:+86(0)10 8527 5589 传真:+86(0)10 8527 5591 邮箱:infogiz.de 网址:http:/www.giz.de/chinaAgora VerkehrswendeAgora Transport Transformation gGmbH地址:Anna-Louisa-Karsch-Str.2 10178 Berlin电话:+49(0)30 7001435-000传真:+49(0)30 7001435-129邮箱:infoagora-verkehrswende.de网址:https:/www.agora-verkehrswende.de/en/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南路甲 9 号 首发大厦 A 座电话:+86(0)10 5707 9900 传真:+86(0)10 5707 9800 邮箱: 网址:https:/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对话北京:2022年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64页).pdf)为本站 (破茧成蝶)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