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中国的实践路径和世界意义(19页).pdf

编号:119375 PDF  DOCX  19页 6.04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中国的实践路径和世界意义(19页).pdf

1、中国的实践路径和世界意义“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系列报告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前 言/1一、中国的“DREAM”实践路径/3(一)防返贫动态监测(Dynamic Poverty Prevention).4(二)乡村特色产业支持(Rural Industry Support).6(三)东西部协作(East-West Paired Assistance).8(四)搬迁居民社会融入(Assimilation of Relocated Residents).9(五)乡村治理现代化(Moderniz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11二、中国实践的典型案例/13(一)河北邢台市巨鹿县

2、构建“1+3+1”防返贫机制.14(二)贵州铜仁市湄坨村发展现代生态茶产业.16(三)粤桂打造农产品生产商贸合作新模式.17(四)云南怒江州系统推进易地搬迁居民社会融入.18(五)福建厦门市莲花镇拓展“邻长制”乡村治理新路径.21目 录三、中国实践的世界启示/23(一)充分发挥多边机构的统筹作用.24(二)深化包容普惠发展的区域协作.26(三)推广普及产业减贫的发展逻辑.27(四)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整体思路.29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过去 10 年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之一。201

3、3 年至 2020 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 9899 万人,年均减贫 1237 万人,贫困发生率年均下降1.3个百分点1,中国如期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021 年,中国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举全社会之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减贫治理事业的稳步推进,不仅得益于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广阔机遇,更有赖于中国政府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科学统筹规划。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4、有效衔接方面,中国走出了一条立足国情实际的“DREAM”实践路径,形成了防返贫动态监测(Dynamic Poverty Prevention)、1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脱贫地区农民生活持续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十,国家统计局,2022 年10月11日。前 言封面组图(从上至下)图 1:怒江州泸水市和谐社区图 2:怒江州福贡县鹿马登乡拉马得社区图 3:保山泸水高速公路图 4:怒江州福贡县城江西易地搬迁安置点供图单位:中共怒江州委宣传部中国的“DREAM”实践路径乡村特色产业支持(Rural Industry Support)、东西部协作(East-West Paired

5、 Assistance)、搬迁居民社会融入(Assimilation of Relocated Residents)、乡村治理现代化(Moderniz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五重维度的减贫治理体制机制,为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破解全球减贫难题树立了中国 样本。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 2023 年 3 月 45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中国的实践路径和世界意义一、中国的“DREAM”实践路径(一)防返贫动态监测(Dynamic Poverty Prevention)减贫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中国已全面消除绝对贫困,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

6、贫。然而,农村脱贫人口中的老年人、残疾人、孤寡人群等生理性弱势群体与社会性弱势群体,不仅自身经济发展能力薄弱,往往还存在着家庭经济保障困难等问题,面对重大疾病、自然灾害、突发意外事故等情况,依然存在着返贫致贫的长期潜在风险。有效预防脱贫不稳定、脱贫边缘人群的大规模返贫,需要常态化、系统性的防返贫监测及帮扶机制。为确保消除绝对贫困成果的稳定可持续,中国政府构建起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通过低收入农村居民自主申报信息、农村基层干部精细化上门排查、社会保障与卫生健康部门数据联网预警等方式,形成镇、村、组全覆盖的监测网格体系,层层筛查、不留遗漏,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并实时动态收集监测数据。一旦发现监测对象出

7、现可能因灾因病因疫返贫的苗头性问题,基层有关部门将及时采取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1,消除监测对象的返贫风险。2022 年,各地因地制宜建立监测标准年度调整机制,实现应帮尽帮,65.3%的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风险,其余均落实了帮扶措施。2在全部已脱贫人口中,共有 1817.1 万人纳入低保或特困救助供养等兜底救助范畴;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突发严重困难户中,共有 240.25 万人纳入救助范围。3整体上看,防返贫动态监测有效巩固了中国的脱贫攻坚成果。表 1:2022年1月-9月 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数据来源:民政部官方统计数据)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

8、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2022 年 2 月23日,第1 版。2 2022 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 14.3%,人民日报,2023 年1月25日,第1 版。3 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民政部官方网站,原文网址:https:/ 67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中国的实践路径和世界意义一、中国的“DREAM”实践路径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转移净收入财产净收入经营净收入工资性收入季度季度季度季度季度季度季度季度季度累计变化情况(元)(二)乡村特色产业支持(Rural Industry Support)中国的减贫治理不是建立在“福利陷阱”之上的“输血式

9、”扶贫,而是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贫困地区生产和再生产动力的“造血式”减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是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举措。随着中国减贫工作的不断深入,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不但打破了单一化、失衡化、低端化的产业发展模式,还因地制宜发展出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农村电商经营、乡村休闲旅游等高附加值产业,释放了各类生产要素的内生活力。进一步支持脱贫地区提升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是持续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促进脱贫群体稳定就业的实际需要,也是不断巩固减贫治理成效,实现乡村经济整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针对脱贫地区产业仍存在的生产经营基础脆弱、竞争优势不明显、发展后劲

10、不足等问题与困难,中国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倾斜、改善基础设施、鼓励多样化生产经营等手段,不断提高产业支持力度。财政方面,出台信贷扶持、税收优惠、土地使用等激励政策,推动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资源向乡村产业流入。基础设施方面,加速完成乡镇和建制村的交通硬件软件升级、电力全面覆盖和高速网络联通,打通乡村产业与市场对接的关键动脉。生产经营方面,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生产园区、村集体相互带动、合作共赢的多主体产业经营模式。2021 年,中国脱贫地区特色主导产业产值已超过 1.5 万亿元,832 个脱贫县每个县都形成了 2 至 3 个优势突出、带动力强的特色主导产业,其中有300 多个脱贫县的单一主导产业

11、产值超过 10 亿元。12022 年,通过实施脱贫1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年间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人民日报,2022 年2月25日,第1 版。地区特色产业提升行动,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55%以上用于支持帮扶产业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保险覆盖率达到 70%;中国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 14342 元,比上年增加 1792 元,同比增长 14.3%1,乡村特色产业与县域富民产业发展初见成效。表 2:2021-2022年 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季度累计变化情况(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官方统计数据)1 统计数据来源于国家乡村振兴局官方网站,原文网址:http:/ Paired Ass

12、istance)在中国,减贫治理工作不囿于区域,而是一项着眼于区域间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工程。1受历史、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劳动力等因素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基础、起步速度、延展深度总体优于西部地区;比较而言,西部地区脱贫减贫的工作任务更为艰巨。市场调节无法解决东西部之间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也无法自发、及时、有序地填补东西部之间的减贫沟壑。中国政府推动实施的东西部协作,旨在深入挖掘西部地区的发展资源与潜力,促进东西部区域优势互补,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尤为重要。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政府推动实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机制。东西部省份在协作框架下,下辖的发达市、

13、县(区)与脱贫市(州)、县(区)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精准化地区联系、精确化减贫责任,在产业、劳务、人才等方面协同合作,增强减贫治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产业合作方面,东部地区支持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培育,借助“万企兴万村”行动,向西部地区转移可增加当地就业岗位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文化旅游类企业;劳务协作方面,结合西部地区充沛的劳务资源优势,东部地区提供相应技能培训与市场岗位;人才支援方面,东部地区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西部地区挂职,并引导东部专业技术人才发挥优势,在卫生、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为西部地区发展提供支撑。随着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的不断调整完善、工作机制的不断健全,8个1 关于进一步加

14、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6 年12 月7日。东部省(市)结对帮扶西部10个省(区、市),实际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30.9亿元,互派干部3146人、专业技术人员23188人,采购、帮助销售协作地区农产品954.5亿元;东部省份引导2633家企业到协作地区投资,实际投资1354.2亿元,2022年东西部协作协议指标任务超额完成。1同时,东西部劳务协作持续深化,东部地区以创造就业机会、提供用工信息、动员企业参与、实现人岗对接等多种途径,保障西部脱贫人口稳定就业。2022年,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达到3278万人,比2021年底增加133万人,超过年度目标任务

15、259万人。2(四)搬迁居民社会融入(Assimilation of Relocated Residents)中国的减贫治理,着眼于从根源上消除致贫返贫的隐患与风险,产生长远减贫效益。部分脱贫地区因地理区位,曾经存在着生态恶劣、资源贫瘠、人口超载等发展恶性循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搬迁人口定居在生态条件良好、资源禀赋较强的区域,脱离生存困境,实现脱贫减贫,从根本上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是搬迁脱贫人口新生活的起点。推动搬迁人群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均等化获取基本公共服务,需要对搬迁安置机制进行系统全面的设计,帮助搬迁居民融入新的生活环境。易地搬迁后续的居民社会融入工作,以完善易地搬

16、迁集中安置区配套硬件设施、提高安置区公共服务水平为总体目标,落实搬迁群众户籍管理、合1 国家乡村振兴局:2022 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 14342 元,央视新闻,2023 年1月20日。2 统计数据来源于国家乡村振兴局官方网站,原文网址:http:/ 2021 年以来,中国易地搬迁近 1000 万人口到搬迁安置的新区域生活居住。2各省市已围绕 3.5 万个搬迁安置区域,配套建成中小学和幼儿园6100 多所、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2 万多所、养老服务设施 3400 余个、文化活动场所 4 万余个,已建成农牧业产业基地或园区 8300 余个、扶贫车间 1 万余个、商贸物流产业基地或工业园区

17、 460 余个、旅游产业发展项目1000 余个3,搬迁脱贫群众就业规模 459.4 万人,218 万户有劳动力的搬迁家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2022 年 2 月23日,第1 版。2 农业农村部部长:各地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问题,中国新闻网,2022 年 3月5日。3 统计数据来源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网站,原文网址:https:/ 1 人就业1。易地搬迁由扶贫搬迁向可持续性搬迁安置有序过渡衔接,以搬迁居民全面的社会融入作为预期目标。(五)乡村治理现代化(Moderniz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乡村是中国减贫治理

18、体系中的最小单位,也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基层组织松散的治理困境,以高效有力的体制机制统筹农村资金、土地、人力等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乡村在产业布局、居住环境、人才培育等方面的健康良性发展。只有形成完善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才能激发乡村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内源动力,才能有效巩固减贫成果,实现从消除贫困向乡村振兴的大步迈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长远目标。健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中国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乡村基层组织建设上,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村党支部领导力度,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作

19、用,以丰富村民民主议事协商形式强化自治,以完善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突出法治,以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突出德治,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理念,努力建构新时代乡村治理框架。当前,中国乡村治理仍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在坚持党的领导、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的根本原则下,通过广泛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探寻治理现代化实践道路。截至 2022 年年底,累计认定 4 批次共 123 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覆盖省级、地市、县区、乡镇、村等层次区域,为1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取得明显成效,央视网,2022 年 7月11日。12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中国的实践路径和世界意义增强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20、提供了具体举措与示范引领。1此外,中国致力于提升乡村治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水平。2020 年以来,全国县域政务服务在线办事率为 66.4%,县级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服务机构覆盖率为 78.0%,公共安全网络化防控项目“雪亮工程”在行政村覆盖率已 达到 77.0%。21 数据信息根据中国农业农村部历年公示文件案例数量计算得出。2 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农田装上智慧大脑村民乐享智慧生活,人民日报,2022 年 2 月18日,第18 版。中国实践的典型案例 1415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中国的实践路径和世界意义二、中国实践的典型案例(一)河北邢台市巨鹿县构建“1+3+1”防返贫机制防返贫

21、动态监测的核心目标,是对弱势群体建立起常态化的帮扶与保障机制。弱势群体面临的潜在返贫风险具有反复性,而弱势群体在常规静态下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具有天然隐蔽性,其步入正常生产生活轨迹需要长期支持。因此,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应涵盖即时掌握弱势群体信息、及时发现返贫致贫风险、即时联系有关帮扶部门、及时实施兜底保障措施等有效制度。自 2017 年起,河北作为全国范围内较早开展防止返贫致贫探索与实践的省份,建立健全省市县互通、多部门参与的监测帮扶机制,构建起“月分析、季调度、年考核”的常态化调度制度,得到原国务院扶贫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肯定。2021 年 6 月,河北省出台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

22、机制的工作方案,全面总结全省近年来的防贫经验做法。河北省共有防止返贫监测对象 4.4 万户 10.34 万人,其中 2.85 万户 6.61 万人经过帮扶已消除风险,没有发生一例返贫致贫现象。1邢台市巨鹿县是河北省防返贫的先行试点。巨鹿县“1+3+1”防返贫机制(见图 1),以网格化智慧化手段实现精准防返贫,被国家乡村振兴局确立为减贫治理典型案例。巨鹿县形成的“1+3+1”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是涵盖“预警”“帮扶+兜底+增收”“再评估再帮扶”3 个环节紧密联通的动态体系。依托大数据中心,巨鹿县建立起覆盖全县所有农户的防返贫监测帮扶数据库,对 1740 户、5153 名易返贫人员进行动态精准监测

23、。在“1+3+1”防返贫监测机制下,通过防贫预警和管理网络系统,巨鹿县全面高效整合扶贫、社保、防贫保险、社会帮扶等政策资源,实现对县域内易返贫农户的全覆盖信息预警、广领域措施帮扶以及无缝隙跟踪评估。目前,巨鹿县在医保、卫健、教育等 24 个相关部门内设立防贫信息员,在全县 291 个村设立防贫网格员,现已救助帮扶 753 人,落实各类救助帮扶资金 824.53 万元。21河北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人民日报,2021 年11月3日,第11 版。2动态监测防止返贫,经济日报,2022 年1月9日,第2 版。图 1: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1+3+1”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示意图“1+3+1”防返

24、贫监测帮扶机制123预 警再评估再帮扶帮 扶兜 底增 收结合脱贫攻坚的有效经验与做法,以乡村振兴为核心导向,中国政府通过定点开展示范试验项目、调研交流具体问题挑战、挖掘整理典型做法经验等方式,不断探索新阶段乡村高质量发展规律,归纳形成了一批有实效、可复制、能推广的样本案例。1617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中国的实践路径和世界意义二、中国实践的典型案例(二)贵州铜仁市湄坨村发展现代生态茶产业因地制宜是乡村产业建设的立足点,也是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统领思路。自 2005 年以来,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一村一品”工程,以村为基本单位,兼顾本地区位、生产、资源优势与国内外市场消费需求,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

25、化和市场化的现代产业标准,打造区域特色明显的乡村主导产业,推出具有良好市场潜力、高附加值的乡村特色产品。“一村一品”工程建设贯穿在中国的减贫治理脉络之中。2022 年,中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累计达到4068 个,乡村特色产业的内涵逐步从现代化农业产业向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延展迈进,呈现出休闲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丰富的新型乡村产业形式。为全力支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贵州省把握本地茶文化资源丰富多彩、茶民俗底蕴悠长、茶园生态得天独厚的优势1,以经营模式现代化转型、土地利用专业化规划、文化文创多样化开发等多种手段,助力赋能特色产业。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板桥镇白果村、黔西南

26、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七舍镇革上村、毕节市金沙县岚头镇三桥社区、六盘水市盘州市民主镇大厂荫村、遵义市湄潭县永兴镇马义村、安顺市普定县猫洞乡猫洞村、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缠溪镇湄坨村等多地,以茶产业成功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缠溪镇湄坨村特色茶产业建设,被1 贵州省全面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贵州日报,2021 年11月5日,第9 版。2 信息来自于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历年公示名单,原文网址:http:/ 11 个村 8000 余亩茶园,直接带动 600 余人稳定就业,间接覆盖缠溪镇茶农 3000余户,茶叶产量突破100吨,产值突破2000万元1,绘就了产

27、业强、生态美、百姓富的新农村画卷。(三)粤桂打造农产品生产商贸合作新模式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关系从“扶贫”逐步向“帮扶”“合作”方向发展。东西部协作不断弥合发展沟壑,着眼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着力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良好局面。其间,涌现出粤桂协作、闽宁协作、沪滇合作等各具特色的帮扶模式。粤桂东西部协作是具有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特色的典型代表。2021 年,广东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签署东西部协作协议和“十四五”时期粤桂协作框架协议,优化两省区结对协作关系,先后召开 4 次高层联席会议,双方协作各级各部门互访调研对接 2391 人次,广西全区 195 所学校、79 家医院、167 个

28、乡镇、1401 个村分别得到广东 205 所学校、93 家医院、1 湄坨村壮大“村社合一”助农增收,铜仁日报,2021 年 5月18日,第 6 版。1819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中国的实践路径和世界意义二、中国实践的典型案例157 个乡镇、455 个强村(社区)、567 家企业、117 个社会组织的结对帮扶。1在粤桂两地协作基础上,广东为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联动合作搭建桥梁。两省区以粤桂科技创新合作为契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同时,两省区努力开拓大湾区的消费市场,以商贸作为纽带形成协调发展合力,实现互利共赢。截至 2021 年,在国家东西部协作成效考核中,广东、广西连续 3年获得综合评

29、价“好”等次,走在全国前列。粤桂农产品生产商贸合作模式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市场化、高端化发展的特色范本。“圳品”评价体系是深圳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构建的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供深食品标准体系。广东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圳品”建设为突破口,提升广西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水平,深入对接大湾区市场。2020 年以来,通过广东龙头企业对接广西农业项目推介洽谈会、广西“圳品”商贸合作交流会等合作平台,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广西的农业项目新签订 138 个,总投资额达 249.7 亿元;截至 2022 年 11 月,广西已有 184 家企业的 398 个产品申报“圳品”,72 家企业的 131 个产品成功获评,

30、在深累计销售额突破 10 亿元。2“圳品”合作为探索创新粤桂产业协作提供了有益思路。(四)云南怒江州系统推进易地搬迁居民社会融入易地搬迁居民社会融入的本质,是其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转变。住在深山、靠天吃饭、跋涉求学、徒步求医已经成为过去时,搬迁居民逐步适应新生活、1 粤桂积极深化帮扶协作关系助力乡村振兴,人民日报,2021 年12 月31日,第17 版。2 从食品安全到乡村振兴的成功之路“圳品”诠释胸怀全局勇于担当的深圳力量,中国质量报,2023年1月12日。扎根新环境,离不开稳定的就业岗位、良好的教育设施以及便利的医疗条件。云南省“十三五”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约 99 万人,数量居全国第 3,

31、占全国总规模的十分之一,不仅易地搬迁任务艰巨,后续搬迁居民社会融入也面临挑战。2021 年,云南省下达各地易地搬迁后续产业扶持资金 10 亿元,重点支持 800 人以上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建成扶贫车间 663 个、仓储和旅游等产业项目 615 个,为搬迁居民在安置新村本地就业创造条件;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的“三同步”原则,全省安置点义务教育学校、卫生院(所)、幼儿园、“一水两污”、活动场所、便民超市(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一步到位,并补齐大型进城安置配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受益搬迁群众达 36 万人。1地处横断山区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98%以上土地为高山峡谷,贫困发生率曾

32、高达 56%2,曾经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自易地搬迁工程实施以来,怒江州共有 10 万人搬入新村新居,占全州农村人口四分之一、贫困群众三分之一。安置点新村不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中小学校、幼儿园、医疗点、养老服务中心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全覆盖,实现搬迁居民就地看病就医、适龄儿童就近就便上学。搬迁居民的生计就业更是后续安置的重点工作。怒江州在 36 个安置社区新建微菜园860 余亩,受益约 1.8 万户共 7.8 万人,年户均节省生活成本 3000 多元;安置社区还配套建设帮扶车间、农业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和专业市场,为约 1.6万户共 5.7 万余名搬迁居民提供就业保

33、障。怒江州灵活利用搬迁后腾退土地,1 地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巡礼之十六小康路上闯出“云南奇迹”云南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1年3月3日。2 地球褶皱里的“中国奇迹”“极贫之地”云南怒江州脱贫纪实,新华社,2021年1月12日。2021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中国的实践路径和世界意义二、中国实践的典型案例大力发展以草果为代表的林下产业,种植面积达 111.45 万亩,成为中国最大的草果种植区和核心产区。2022 年,全州草果总产量 5.93 万吨,产值 14.3亿元,带动 4.3 万农户 16 万人,人均增收 3000 元以上。表 4:云南怒江州易地搬迁后续腾

34、退宅基地盘活率(数据来源: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官方统计数据)表 5:云南怒江州搬迁居民转移就业比例(数据来源: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官方统计数据)(五)福建厦门市莲花镇拓展“邻长制”乡村治理新路径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石。2019 年以来,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遴选推介 3 批次共 92 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为各地学习交流治理体系建设的优秀经验、了解借鉴治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提供了特色鲜明的样本。现阶段,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已探索出党组织领导、“自治、法治、德治”结合实施、县乡村三级联动、“清单制”创新运用等多元化治理模式。福建省积极探索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道

35、路,努力打造乡村善治“福建样板”。乡村治理现代化离不开组织有力、专业高效的治理队伍,福建现已选派第六批驻村第一书记 3736 名、驻村工作队 1955 个、乡村振兴指导员 800余名,助力脱贫村的治理与发展。1在“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建设进程中,福建已基本完成各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制定修订,并在全省范围内选择20 个县开展试点,推广运用清单制,厘清村级小微权力、村级事务、公共服务等事项治理边界,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也同步延伸至村,培育“法律明白人”5.8 万名。2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 20 个村(居)创新“邻长制”工作模式,构建起“村党组织村民小组长邻长村民”的乡村治理体系,获评第三批全国

36、乡村治理典型案例。“邻长制”有效促进了党组织向最基层的延伸。近年来,莲花镇党委多次召开“邻长制”推广部署会,培训村干部近 200 人次,推动全镇 20 个村(居)选出 600 多名邻长。通过履行“八项职责”(见1 福建:昂首阔步迈上乡村振兴路,海峡网,2022 年 8月12日。2 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全力打造乡村善治“福建样板”,福建省乡村振兴局,2022 年1月1日。盘活转移就业未盘活其他云南怒江州易地搬迁后续腾退宅基地盘活率(%)7.1492.86云南怒江州搬迁居民转移就业比例(%)11.3988.61 22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中国的实践路径和世界意义图 2),邻长成为村民与村两委之间的沟

37、通桥梁,特别是依托一站式纠纷化解平台“高山议理堂”,邻长担任“调解员”,构建司法治理与基层自治相结合的邻里议事体系,邀请法院与司法局工作人员进村调解村民需要化解的矛盾纠纷,联系村镇干部进村讲道理讲政策,形成“情、理、法”相结合的基层矛盾调处机制。莲花镇“邻长制”具有“以邻为轴、责任到人、监管有力”的治理特色,是具有借鉴价值的乡村治理创新模式。11 同安区莲花镇以“邻长制”优化乡村“微治理”,农业农村部、厦门市农业农村局,2021 年12 月13日。图 2: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邻长“八项职责”示意图中国实践的世界启示政策知识“宣传员”议事纠纷“调解员”困难群体“信息员”群防群治“救援员”移风

38、易俗“监督员”村民村委“联络员”村情民意“观察员”环境卫生“检查员”邻长“八项职责”2425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中国的实践路径和世界意义三、中国实践的世界启示(一)充分发挥多边机构的统筹作用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摆脱贫困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需要完成的任务,更是世界各国需要共同攻克的难题。中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证明了减贫治理离不开有效得力的整体筹划。因此,在全球减贫事业中,中国始终坚持在联合国、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机制的顶层设计下,广泛开展国际减贫治理合作。自 2009 年以来,中国已宣布向联合国粮农组织捐赠 1.3 亿美元,实施25 个南南合作项目,派出 300 多

39、名专家在项目东道国传授农业技术和减贫经验。2022 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粮农组织捐赠 5000 万美元,支持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第三期南南合作信托基金,围绕减贫、粮食安全等重点领域开展国际合作,首笔 3000 万美元现已到位。1此外,在金砖机制下,中国与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等国,于 2017 年通过金砖国家技能脱贫减贫行动计划,五国已连续召开 12 届金砖国家农业部长会议,围绕减贫治理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展各项务实合作。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 古特雷斯高度赞扬中国在减贫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他表示,十分感谢中国在制定和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发挥的作用。贫困是世界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中国在消除各种形式

40、和层面的贫困方面作出坚定承诺并取得重大进展。中国在减贫方面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正在通过南南合作等方式分享给其他国家。2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阿克塞尔 冯 托森伯格高度评价中国对多边机制下国际减贫事业的推动作用。在他看来,作为世行旗下帮助最贫困国家的国际开发协会的捐款国,中国近年来参与度逐步提升。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国家变得更加繁荣,中国正在积极回馈国际社会,与其他国家分享自己的发展经验,世界银行对此表示赞赏。3世界粮食计划署战略伙伴关系司高级司长斯坦莱克 萨姆坎戈在评价金砖机制时表示,金砖国家在乡村发展和减贫方面的有效解决方案为其他国家提供1 中国政府向联合国粮农组织捐赠 5000 万美元

41、用于支持第三期南南合作信托基金,农业农村部,2022 年1月23日。2 联合国秘书长称赞中国减贫成就呼吁各国团结应对多重挑战,新华社,2021 年10月24日。3 专访:中国对国际开发协会提供了强力支持访世行常务副行长冯托森伯格,新华社,2021 年12 月23日。当今时代,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日益加重,国际减贫事业遭遇严重挫折。据联合国相关数据显示,2022 年,世界极端贫困人口预计增加 7500万至 9500 万1,全球超 1 亿人被迫流离失所,3.39 亿人急需人道主义援助2。面对严峻的发展形势,中国政府深度参与全球减贫治理,以中国式现代化经验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

42、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1 2022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联合国,2022 年 7月7日。2 2023 年全球人道主义状况概览,联合国,2022 年11月30日。2627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中国的实践路径和世界意义三、中国实践的世界启示了重要范例。未来,世界粮食计划署将会继续加强与金砖国家以及其他伙伴的合作,以解决中长短期面临的粮食权挑战。1(二)深化包容普惠发展的区域协作长期以来,全球减贫治理一直饱受区域国别发展失衡矛盾困扰。2021 至2022 年,在新冠疫情延宕、经济复苏放缓、地区冲突加剧等因素影响下,人类发展指数 30 年来连续两年出现下降,南北差距、发展断层、分配

43、沟壑等问题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难以分享世界发展的机遇和成果,国际减贫事业受阻停滞。普惠包容,是中国区域协同减贫合作得出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对于解决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给出的深刻回答。中国以“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打通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减贫梗阻,畅通平衡性协调性发展的通道。截至目前,149 个国家和包括 19 个联合国机构在内的 32 个国际组织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预测,“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将使相关国家 760 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 万人摆脱中度贫困。2同时,中国还重视同世界各地区建立常态化的减贫治理机制,现已发起东亚减贫合作倡议、中非减贫惠

44、民合作计划,并且在中国拉共体论坛、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等平台上积极推进减贫合作。中国以减贫合作弥合发展差距的做法得到国际社会积极肯定。联合国副秘1 为全球减贫和粮食安全汇聚金砖力量金砖国家农村发展和减贫研讨会取得丰硕成果,中国农网,2022 年 6月14日。2 十年砥砺奋进绘写壮美画卷,人民日报,2022 年10月15日,第1 版。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阿奇姆 施泰纳认为,中国是引领发展中国家减贫与发展的新引擎。中国与联合国合作密切,通过南南合作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交流,推动了可持续发展。中国对如何减贫做了充分思考,比如利用数字技术推动贫困地区快速脱贫致

45、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一直积极研究中国的减贫经验,并致力于与更多国家就消除贫困开展合作。1柬埔寨民间社会组织联盟论坛主席盖里维希表示,中国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只要有良好的政治愿景、科学的扶贫战略、适宜的政策措施,加上政府和民众齐心协力,实现整体脱贫完全可能。中国的脱贫实践具有世界意义,为包括柬埔寨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案。近年来,柬中两国合作减贫项目不断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减贫经验惠及许多柬埔寨农村地区,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2在非洲之角经济与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阿里 伊萨 阿布迪看来,非洲之角国家在与中国的合作中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发展,非中间经贸往来、技术转移等互动,让非洲国家更好地融入

46、了全球价值链。中国在过去几十年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成功让数亿人脱贫,这些宝贵的减贫发展经验值得非洲国家学习借鉴。3(三)推广普及产业减贫的发展逻辑减贫治理的长期目标是实现持久、包容、健康的经济增长,保障稳定充分的生产性就业,使人人获得体面的工作,过上富足美好的生活。中国通过产业减贫的治理模式,赋予贫困人口平等的发展机会,加速贫困人口再生产1 中国减贫是“最美好的故事”,人民日报,2021 年10月29日,第7 版。2 “中国的脱贫实践具有世界意义”,人民日报,2022 年 8月16日,第3 版。3 加强中非合作凝聚发展共识,人民日报,2022 年 7月23日,第3 版。2829从脱贫攻坚迈向乡

47、村振兴:中国的实践路径和世界意义三、中国实践的世界启示能力的恢复与提高,验证了“参与式”减贫是摆脱贫困的一剂良药。中国在国际减贫合作中,也延续了同样的治理逻辑,努力做到“支持一个项目,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民众”。近年来,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减贫产业合作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中国向非洲国家派遣农业技术专家组,在当地创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不断提高对象国农业技术水平,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产业,现已帮助布隆迪鲁卡拉姆垦区打造抗病优质水稻种植产业、帮助卢旺达发展“以草代木”的食用菌种植产业1,还通过苦咸水淡化技术和土壤改良技术帮助摩洛哥提升椰枣产业效益。此外,在东亚减贫合作倡议推动下,中国帮助柬埔寨、老挝

48、和缅甸 3国的贫困乡村地区,发展庭院经济,推广养牛、小米椒培育、蘑菇种植等适宜当地生态环境的产业项目,增加脆弱群体收入来源,提升当地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评价中国运用技术产业减贫思路帮助非洲开展减贫工作时,尼日利亚凯比州农业专家阿尔贡古表示,他对中国专家带来的新理念新技术新产业钦佩不已,在尼日利亚大部分地区,农民仍然在使用传统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现在,在中方帮助下,产业化的水稻育种、种植与收割模式,已经使凯比州瓦拉农场成为尼日利亚重要的机械化生产示范和培训基地,期待农场的经验可以推广至尼日利亚全国,带动整个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进程。2此外,数字化转型在中国对外减贫合作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也引起

49、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农(Carlos Watson)表示,紧抓数字化发展机遇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鲜明特点。中国在农村数字转型方面的先进技术1 中非农业合作推动减贫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人民日报,2022 年 5月8日,第3 版。2 中非农业合作推动减贫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人民日报,2022 年 5月8日,第3 版。和经验,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展示了发展的无限可能。粮农组织期待在国家、区域和国际层面与中国携手,更加紧密地共享农业领域数字红利。1委内瑞拉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艾马拉 格德尔认为,电子商务是中国在减贫过程中开发出的一条可供借鉴的新路径。目前,不少拉美国家的特色商品和高

50、附加值产品正通过电商等更便捷平台进入中国市场。跨境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在创造就业以及消除贫困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这是面向未来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机遇,为其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有益借鉴。2(四)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整体思路实现可持续的减贫治理,关键在于消除贫困的纵向代际延续。然而,可持续减贫发展依旧任重道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22 年全球多维贫困指数报告显示,在 111 个国家中,共有 12 亿人口仍然生活在严重的多维贫困之中,近一半是 18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3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中国的减贫实践表明,教育和技能培训对消除贫困具有基础性作用,可以提高贫困边缘人口的自身发展能力,进而获得就业机会

51、,最终脱离贫困。自 2015 年起,中国政府向发展中国家提供“6 个 100”项目支持,其中包括 100 个减贫项目、100 所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心的项目援助。2020 年以来,中国与世界银行合作,帮助东非国家培养数字技术、农业、能源、航运等当地支柱性产业的技术骨干,共享中国的减贫治理理念、模式和标准,发1 “为全球农业合作注入新动力”,人民日报,2022 年 3月31日,第3 版。2 “全球高度活跃的创新创业沃土”,人民日报,2022 年 7月20日,第3 版。3 2022 年全球多维贫困指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22 年10月18日。30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中国的实践路径和世界意义挥教

52、育合作在协同减贫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中国政府还陆续实施“中非高校 20+20 合作计划”,以及“丝绸之路”“中非友谊”等专项奖学金项目,为发展中国家的教师群体提供短期进修及获得本硕博学历的学习机会,对口开展教育合作,多渠道帮助对象国培养减贫急需人才。中国不断深化减贫经验的国际交流与培训,为其他国家的减贫事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得到国际社会充分肯定。在谈到中国开设的上海合作组织减贫与发展培训时,乌兹别克斯坦驻华大使法尔霍德 阿尔济耶夫表示,减少和消除贫困是全人类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中国成功脱贫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乌兹别克斯坦优先重视与中国在减贫领域的合作。乌方愿通过扶贫培训学习中国脱贫经验,

53、实现 2026 年前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1此外,中国东盟的减贫培训也颇具成效。菲律宾国家反贫困委员会秘书长诺埃尔 费龙可表示,我们在中国东盟学习考察交流活动中学到许多行之有效的减贫方案。我们将继续加强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多种方式与贫困作斗争,开展富有意义的减贫工作。2在缅甸合作社与农村发展部部长腊莫看来,缅甸的愿景是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感谢中国政府在减贫方面的支持和经验分享,中国成功消除贫困的经验能为缅甸实现同样目标提供有力借鉴。31 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开办上合组织国家扶贫培训班,青岛大学,2022 年 7月28日。2 东盟各国代表盛赞中国减贫经验,光明日报

54、,2022 年 7月1日,第12 版。3 东盟各国代表盛赞中国减贫经验,光明日报,2022 年 7月1日,第12 版。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ACCWS),简称当研院,是中国外文局(中国国际传播集团)所属研究机构,是开展国际传播研究、促进对外交流合作的专业智库,致力于打造对外传播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的“重镇高地”,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智库。当研院前身为成立于 2004 年的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2017 年正式建院,目前拥有百余人的内部研究团队和一支来自国内外的高水平特约研究员队伍。当研院以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为特色,重点开展治国理政经验国际交流、对外话语创新与翻译、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

55、国际关系、国际舆论、国别与区域传播等方向研究,承担中国外文局话语创新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等工作。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课题组首席专家:于运全、王育宁成员:王洪波、许肖茜、罗慧芳机构介绍当 代 中 国 与 世 界 研 究 院Academy of Contemporary China and World Studies当研院举办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等品牌活动,自主研发“国际传播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编发国际舆论年度分析报告等动态研究产品,定期发布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中国企业海外形象调查报告等研究成果。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中国翻译对外传播3 种国家级专业期刊,每年评选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编纂“新时代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当代中国与世界”等专业丛书。近年来,当研院发起“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和国际智库知识分享计划,举办以全球治理、文明对话等为主题的系列国际智库论坛,致力于构建以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为重点的国际智库合作网络,打造全球发展公共知识产品,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汇聚更多智慧和力量。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中国的实践路径和世界意义(19页).pdf)为本站 (潘多拉魔盒)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