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数字中国行业深度解析:政策框架及发展路线详尽解读、相关产业及公司全梳理-230324(63页).pdf

编号:119789 PDF   DOCX  63页 12.60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数字中国行业深度解析:政策框架及发展路线详尽解读、相关产业及公司全梳理-230324(63页).pdf

1、 1/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报告 慧博智能投研 数字中国深度解析:政策框架及发展路线详数字中国深度解析:政策框架及发展路线详尽解读、相关产业及公司全梳理尽解读、相关产业及公司全梳理 2023 年 3 月 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自此数字中国形成了完整的政策框架体系。其中核心亮点是形成了“2522”的框架体系,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再上新台阶,继此次出台顶层规划设计后,各专项细分政策要求有望陆续出台,数字中国板块性机会有望向细分行业蔓延

2、。本篇报告将围绕数字中国政策框架展开,从多维度的视角解读数字中国的内涵,梳理数字中国政策的发展历程、政策落地的核心关键、以及发展路线等,并从“2522”框架看相关产业发展,希望对大家了解数字中国有所启发。目录目录 一、数字中国概念.1 二、数字中国政策发展历程.3 三、数字中国建设的意义.4 四、数字中国发展现状.5 五、数字中国建设落地的核心关键.7 六、数字中国发展路线.8 七、两大基础:数字基础、数据要素.9 八、两大能力:数字技术、数据安全.17 九、五位一体:数字中国推动产业数字化.34 十、参考研报.63 一、一、数字中国概念数字中国概念 1、从数字经济到数字中国,从数字经济到数字

3、中国,2522 框架内涵丰富框架内涵丰富 2023 年 3 月 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此次政策的出台将“数字经济”升华为“数字中国”,要求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同时按“2522”框架进行整体布局,聚焦四个方向:1)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2)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3)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4)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目标到 2025 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

4、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 2035 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2/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两大基础两大基础”主要聚焦发展建设,通过构建偏硬性的数字基础设施和偏软性的数据要素制度和数据资源体主要聚焦发展建设,通过构建偏硬性的数字基础设施和偏软性的数据要素制度和数据资源体系,来为数字中国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撑。系,来为数字中国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数字基础设施涵盖 5G 网络与千兆光网、东数西算等算力基础设施、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数据资源体系涵盖国家数据管理体制机制、数据产权制

5、度,数据资产计价、数据要素价值分配机制等制度,以及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等重要领域国家数据资源库。“两大能力两大能力”主要聚焦安全可控,通过构建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来为数字中国的发展提供主要聚焦安全可控,通过构建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来为数字中国的发展提供安全可控的底座。安全可控的底座。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涵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数字安全屏障涵盖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基础制度,健全网络数据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体系。“五位一体五位一体”将数字经济升华为数字中国,涵盖领域更为丰富,力图实现数字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全面赋能。将数字经济升华为

6、数字中国,涵盖领域更为丰富,力图实现数字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全面赋能。“五位一体”涵盖了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2、数字经济成为新动能,以数字产业化带动产业数字化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新动能,以数字产业化带动产业数字化发展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具体包括四大部分:一是数字产业化,一是数字产业化,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

7、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二是产业数字化,;二是产业数字化,即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车联网、平台经济等融合型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三是数字化治理,三是数字化治理,包括但不限于多元治理,以“数字技术+治理”为典型特征的技管结合,以及数字化公共服务等;四是数据价值化,四是数据价值化,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采集、标准、确权、标注、定价、交易、流转、保护等。3/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二、数字中国政策发展历程二、数字中国政策发展历程“数字中国数字中国”政策发展脉络来看,自

8、政策发展脉络来看,自 2015 年首提年首提“数字中国数字中国”后,各级别会议不断聚焦数字经济。后,各级别会议不断聚焦数字经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期(1994-2002),高速发展期(2003-2012)互联网新业态,以及成熟期(2013 年至今)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经济”方面,则是自 2015 年以来各级别会议多次提到“数字经济”。按时间脉络看,2015 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首提“数字中国”;2016 年开始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集体学习提到“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2019 年至 2023 年两会连续提到“数字经济”;以及 2023 年组建

9、“国家数据局”,体现出政府工作不断聚焦数字经济。“数字中国数字中国”全局性政策规划角度,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作为顶层规划的出炉,表明中国数字全局性政策规划角度,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作为顶层规划的出炉,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将迈入快车道。经济发展将迈入快车道。2016 年以来,中国数字经济领域的全局性规划接连出台,数字经济体系不断搭建完善。从“十三五”的国家信息化规划,到 2018 年 8 月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作为首个国家层面的数字经济战略印发,再到 2022 年 12 月“数据二十条”提出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以及最新 2023 年 2 4/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

10、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月数字中国整体布局规划的出台,可以看到国家层面正在不断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正在迈入快车道。行业领域规划,涵盖了数据安全、文化、虚拟现实、制造业、大数据等具体方向,在引领行业发展方向行业领域规划,涵盖了数据安全、文化、虚拟现实、制造业、大数据等具体方向,在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同时,强化各行业未来发展展望。的同时,强化各行业未来发展展望。三、数字中国建设的意义三、数字中国建设的意义 回顾三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国力的变迁: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是其发源地,并迅速成长为全球第一强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欧美为中心,欧美主要国家迅速发展,相关国

11、家国力趋于均衡。第三次工业革命:以美国为中心,美国迅速发展,在经济体量、军事实力等方面超越英国。可以认为,当下以当下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推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时,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推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时,科技发展、科技安全将直接影响国力变迁。数字中国建设将有利于我国把握科技变革、产业变迁的机会,科技发展、科技安全将直接影响国力变迁。数字中国建设将有利于我国把握科技变革、产业变迁的机会,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

12、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5/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数字中国建设具有如下现实意义:数字中国建设具有如下现实意义:(1)降低降低“卡脖子卡脖子”风险风险,将发展的方向盘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保障我国科技发展的安全和信息安全。(2)发展壮大我国的数字产业发展壮大我国的数字产业(比如芯片半导体、基础软件、工业软件、行业应用等),扩大核心数字产业在我国的占比;逐步进入数字产业的高附加值领域,实现我国核心数字产业的升级。(3)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当下智能化、互联化已成

13、制造业竞争重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推动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4)促进我国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促进我国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数字技术赋能,有利于服务业提升整体效率,改善用户感受;同时,数字技术的深入应用将创造新的行业机会,扩大服务业的范围。(5)提升社会运营的透明度和整体运营效率。提升社会运营的透明度和整体运营效率。四四、数字中国发展数字中国发展现状现状 1、当前发展:中国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产业数字化占主导当前发展:中国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产业数字化占主导 中国数字经济增速快于中国数字经济增速快于 GDP 增速。增速。从占比看,数字经济占 GDP 比重逐年提升,从 2015 年 27%上升到202

14、1 年 39.8%;从绝对规模来看,从 2005 年约 2.6 万亿元提升到 2016 年的 22.6 万亿元,再提升至2021 年约 45.5 万亿元。同时,对比数字经济增速和名义 GDP 增速,2021 年数字经济增速为 16.2%,名义 GDP 增速约 13.4%,数字经济增速连续高于名义 GDP 增速的水平。内部结构看,中国产业数字化占比超内部结构看,中国产业数字化占比超 80%,占据主导地位。,占据主导地位。2020 年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比重超过80%,数字产业化占比约 19.1%,显示出当前的数字化主要集中在实体的数字化转型,对中国数字经济的支撑更大,数据要素本身的价值还有待进一

15、步释放。6/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中国数据资源在过去五年中快速增长,大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速超中国数据资源在过去五年中快速增长,大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速超 30%。根据数据中国发展报告数据显示,从数据产量来看,2017 年到 2021 年,我国的数据产量从 2.3ZB 增长到 6.6ZB,5 年时间增长接近 2 倍;从大数据产业规模来看,2017 年到 2021 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从 4700 亿元增长到 1.3 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 30%。中国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的支撑,预计未来十年规模将达到中国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增长

16、的支撑,预计未来十年规模将达到 100 万亿。万亿。伴随产业革命和宏观经济的转型,中国数字经济在未来也将保持高速发展。一方面,中国经济本身的发展将推动数字经济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化转型以及产业和数字的协同发展,也将推动数字经济占比的进一步提升。根据中国信通院预计,到 2032 年中国数字经济的整体规模将达到 100 万亿。7/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2、对比全球:中国位居世界前列,但相比美国仍有差距、对比全球:中国位居世界前列,但相比美国仍有差距 数字经济作为应对疫情的主要手段,全球数字经济规模快速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应对疫情的

17、主要手段,全球数字经济规模快速发展。全球来看,在过去三年以来疫情的刺激下,数字经济作为应对疫情的主要手段,实现了快速发展。根据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数据,2021年全球 47 个主要经济体的数字经济规模为 38.1 万亿美元。对比数字经济增速和名义 GDP 增速,2021年全球数字经济增速为 15.6%,高于名义 GDP 增速 2.5%。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对比全球主要国家数字经济规模,根据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为 7.1 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位列第二。从占比来看,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占全球 47 个主要经济体的 18.

18、5%。对比数字经济增速来看,2021 年中国数字经济增速 16.2%,也快于全球数字经济增速 15.6%的水平。对比美国仍然有一定差距。对比美国仍然有一定差距。尽管当前中国数字经济处于全球前列,但和排名第一的美国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2021 年美国的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15.3 万亿美元,是中国的 2 倍以上。五五、数字中国建设落地的核心关键数字中国建设落地的核心关键 1、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 规划中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能够认为

19、,构建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一方面有利于突破核心技术,降低“卡脖子”风险,将发展的方向盘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同时也有利于基于核心技术进行应用创新,通过数字化赋能各行各业的发展。2、保障资金投入保障资金投入 8/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规划中提出,创新资金扶持方式,加强对各类资金的统筹引导。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等作用,引导金融资源支持数字化发展。鼓励引导资本规范参与数字中国建设,构建社会资本有效参与的投融资体系。保障资金投入有利于解决数字中国建设需求侧的核心问题,有效扩大需求,助力产业发展。3、加强数字中国建设的考核加强数字中国建设的

20、考核 规划中提出,建立健全数字中国建设统筹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数字化发展重大问题,推动跨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抓好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的督促落实。开展数字中国发展监测评估。将数字中国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参考。规划中明确“将数字中国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参考”,未来相关考核有望加强,落地效果得到保障。4、释放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规划中提出,构建国家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各级数据统筹管理机构。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建设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等重要领域国家数据资源库。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开展数据资产计价研究,建立数据要素按价

21、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能够认为,建设数据资源库,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数据资产计价、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等举措将有利于充分释放数据价值,从供给和需求两端拉动数字中国建设。5、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规划中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转化收益分配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是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将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催生各类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六六、数字中国发展路线、数字中国发展路线 数字产业链既包括芯片等核心设备,也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核心行业,数字技术与农业、工业、服务业、金融业的融合业演变出智慧农业、智能制造、平台经济、数字货币等行业,数字中国建设将推动全产

22、业链的快速发展。9/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如下三个阶段:(1)0 到到 1 阶段:阶段:该阶段的重点是解决有无,培育、扶持相关产业实现突破。当下处于该阶段的主要是基础软硬件领域(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工具类工业软件等)。上述子领域技术壁垒深,核心技术突破和生态建设难度大,靠纯市场行为难以打破“技术成熟度低-市场接受度低”的负反馈。(2)1 到到 N 阶段:阶段:相关产品已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从“可用”向“好用”发展。当下处于该阶段的主要是部分行业应用软硬件(比如 ERP、PLC 等

23、)。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相关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国产产品在高端市场的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需要企业、用户共同努力,实现产品能力的升级应用。(3)从国内走向国外:)从国内走向国外:相关产品已具备国际竞争力,与国外产品相比,功能、性能差距不大,具有性价比的优势。当下处于该阶段的主要是我国发展较早的行业应用软硬件(比如金融科技、能源 IT、DCS、二维 CAD、各类终端设备等)。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相关产品在国内应用广泛,且已经具备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向国际市场的拓展有望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我国数字产业不同细分领域所处发展阶段不同,但从中长期来看,我国数字产业各细分领域终将具备国我国数字产业不

24、同细分领域所处发展阶段不同,但从中长期来看,我国数字产业各细分领域终将具备国际竞争力,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际竞争力,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下面我们从“下面我们从“2522”框架看”框架看重重点点相关产业。相关产业。七七、两大基础:数字基础、数据要素两大基础:数字基础、数据要素 1、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IDC 产业迎新发展机遇产业迎新发展机遇(1)需求端:数据流量持续增长,激发需求端:数据流量持续增长,激发 IDC 产业发展活力产业发展活力 数据中心是数据计算与存储的物理空间,信息技术迭代推动数据中心是数据计算与存储的物理空间,信息技术迭代推动 IDC 行业发展。行业发展。ID

25、C 业务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兴起的服务器托管、租用、运维以及网络接入服务业务,亦是云计算业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IDC 厂商主要为大型互联网公司、云计算企业、金融机构等客户提供存放服务器的空间场所,包括必备的网络、电力、空调等基础设施,以及运营维护、安全管理及其他增值服务。IDC 当前发展至数据存储与计算能力虚拟化阶段。宽带中国战略的提出、4G/5G 网络的普及、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的高速发展,加速数据更新迭代,为 IDC 行业发展提供良好契机。目前随着网络使用广度提升,数据产量也随之增长目前随着网络使用广度提升,数据产量也随之增长。其中 5G 商用进程的推进、智能网联、AR/VR、云游戏等新兴

26、应用的逐步落地更加速了数据量的产生。据统计,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32 亿,较 2020 年底新增网民 4296 万,互联网普及率达 73.0%,较 2020 年底提升 2.6 个百分点,互联网覆盖人群持续扩大。与此同时,网民所创造、捕获、复制、消耗的数据量也在互联网普及率提升的基础上快速增长,据国家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1)及信通院数据,2021 年我国数据产量为6.6ZB,同比 20 年增加 29.4%,占全球数据总产量(67ZB)的 9.9%,仅次于美国(16ZB),位列全球第二。数据流量的增长促进国内外数据流量的增长促进国内外 IDC 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

27、规模的扩大。数据中心是云计算以及信息系统的载体,是数字经济的底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的蓬勃发展推动了 IDC 市场规模的增长。据信通院数据,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由 2017 年的 465.5 亿美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679.3 亿美元,我国 IDC 市场发展则由2017 年的 512.8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1500.2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3.95%,数据中心的需求在过去几年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10/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数量持续提升,中国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仍有潜力。全球超大规模数

28、据中心数量持续提升,中国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仍有潜力。规模大于等于 10000 个标准机架的数据中心为超大型数据中心,截至 2021 年第二季度末,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总数增加到 659个,相比 2016 年同期增加一倍多,在新建数据中心设施之外,超大规模运营商还在增加现有设施容量,并定期拆除和更换已达到运营寿命终点的服务器硬件。区域分布上,中国在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数量上占比 10%,与排名第一的美国的 39%占比仍然有较大差距,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东数西算”工程的推进,中国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有望继续增加。运营商发力运营商发力 B 端业务,带动数据中心需求增长。端业务,带动数据中心需求增长

29、。随着光缆长度、带宽接入数量、移动电话普及率、互联网用户数量增长见顶,通信行业开始新旧业务动能切换,三大运营商在 5G 的时代浪潮下投入 2B 市场打造收入增长新曲线,将物联网、云计算等 2B 业务作为发展重心。三大运营商在 IDC 业务、云计算、云网融合、物联网方面进行大量投入,赋能工业、农业、政务、金融等多个垂直行业,并取得丰硕成果。B 端收入方面,中国移动 IDC 收入、移动云业务等带动政企市场收入从 2018 年的 813 亿增长至 2021年的 1371 亿,政企市场收入占比由 2018 年的 11.01%增长至 2021 年的 16.11%;中国电信产业数字化业务收入在 2021

30、年已达 989 亿,收入占比为 22.78%,该占比在三大运营商中居首位;中国联通产业互 11/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联网收入由 2018 年的 230 亿增长至 2021 年的 548 亿,收入占比在 2021 年超过 20%。与 C 端平缓的业绩相比,B 端业务已经成为运营商的第二增长曲线,伴随着运营商对 B 端业务的继续发力,势必带动IDC 部署需求的增长。互联网应用持续活跃,头条系、快手系互联网新贵崛起带来互联网应用持续活跃,头条系、快手系互联网新贵崛起带来 IDC 新需求。新需求。在移动互联网全面商用的背景下,移动互联网用户

31、月均活跃数据仍在提升,根据数据,截止 2022H1,移动网民月均活跃用户由2018 年的 11.09 亿增长至 11.85 亿,网民使用手机 APP 的时长与偏好变化明显,头条系、快手系为主的短视频、直播公司 APP 使用时长占比由 2019 年的 18.4%提升至 2021 年的 31.30%,短视频、直播购物等新流量形式的兴起也加速了数据量的产生,势必引致互联网厂商对 IDC 部署的需求增加。(2)政策端:政策端:“东数西算东数西算”、“政企上云政企上云”、“数据主权数据主权”等提振需求等提振需求“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成为政策支持、引导数据中心产业发

32、展的重要支点。成为政策支持、引导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的重要支点。作为国家确定的、新基建的六大重点领域之一,数据中心一直以来都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引导对象,绿色发展一直是政策关注的焦点:2012 年的互联网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 IDC 的绿色节能改造,2013 年强调能耗指标 PUE 值,直到 2019 年仍然不断强调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12/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近两年,“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成为政策新风向成为政策新风向:2020 年,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

33、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出在重点区域布局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在 2021 年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发布,正式提出“东数西算”工程。“东数西算东数西算”是数字经济重要基础设施和落地抓手,有望促进是数字经济重要基础设施和落地抓手,有望促进 IDC 产业健康发展。产业健康发展。2022 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 8 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 10 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34、,政策的核心目的在于缓解算力资源空间分布的错位,促进协调发展。“上云上云”是中小企业高效实施智能化改造的有效路径,也是促进政务资源与国资资源统筹规划、数据安全是中小企业高效实施智能化改造的有效路径,也是促进政务资源与国资资源统筹规划、数据安全保护的有力手段,国家相继出台政策落实政企上云建设。保护的有力手段,国家相继出台政策落实政企上云建设。从 2018 年开始工信部出台相关文件鼓励企业上云,到 2020 年国资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指导国有企业建设“国资云”,旨在打通国有企业信息、加强国资监管水平与安全保护。2022 年住建部首次提出了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将上云范

35、围拓展至城市管理。上云范围的扩大带来了云数据规模的上涨和流量的迅速扩张,势必推动 IDC 市场需求端的增长。“数据主权数据主权”相关规定掀起跨国企业本地部署数据中心热潮,本土数据中心为相关规定掀起跨国企业本地部署数据中心热潮,本土数据中心为“数据主权数据主权”保驾护航。保驾护航。棱镜门事件爆发后,为了维护国家数据主权,各个国家纷纷提出了数据本地化存储的主张,并出台了相关法律在本国推行本地化措施。我国的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数据本地化与跨境制流通进行了规范,掀起了国外科技公司在华建数据中心的浪潮。国外科技企业通过与国内 IDC 运营商合作的模式,将数据留在中国本土,这将有效拉动国内 IDC

36、行业的建设需求。13/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3)第三方数据中心崛起,行业迎来向上拐点第三方数据中心崛起,行业迎来向上拐点 第三方数据中心处于 IDC 产业链中游。IDC 产业链主要由上游基础设施、中游 IDC 专业服务及相关解决方案(云服务商为主)和下游最终客户构成,中游是 IDC 建设的主力军,主要包括基础电信运营商、第三方专业 IDC 服务商和云厂商自建 IDC 部门。第三方专业第三方专业 IDC 服务兴起于服务兴起于 2010 年,凭借专业性、及时性获取竞争优势。年,凭借专业性、及时性获取竞争优势。我国第三方专业 IDC 服务发

37、展进程同美国类似,分为电信运营商主导、第三方专业 IDC 服务商兴起,以及互联网企业同第三方专业 IDC 共同引领市场三个阶段。第三方专业 IDC 兴起于 2010 年,目前我国处于电信运营商主导向第三方 IDC 服务商兴起的变革过程中。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和管理、网络资源整合规划等工作都需要IDC 服务商具备丰富的经验,以最大限度降低运营成本,第三方专业 IDC 服务商与电信运营商、云服务商及大型互联网企业相比,把 IDC 作为核心业务进行专业化管理,除了提供服务器托管、互联网带宽资源等基础服务,还不断开发安全监控、网络流量监控、云计算等增值服务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数据需求,依托专业性和

38、及时性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数字中国需求提振,行业迎来发展拐点。数字中国需求提振,行业迎来发展拐点。当前,伴随 AI、数据要素等数据量的需求提升,以及运营商和新兴互联网公司的持续发力,叠加“东数西算”、“企业上云”等政策的持续推进,能够认为数据中心产业正在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的拐点,未来供需关系在一线和泛一线城市有望更加平衡,行业整体从盈利 14/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能力和估值方面均将实现向上的转变。相关企业包括:润泽科技润泽科技、宝信软件宝信软件、光环新网光环新网、奥飞数据奥飞数据、数数据港据港等。2、数据要素是数字中国的制度基础数

39、据要素是数字中国的制度基础 数字明确纳入生产要素,数字要素市场政策不断深入。数字明确纳入生产要素,数字要素市场政策不断深入。2019 年 10 月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公议公报中,首次将数据明确纳入生产要素。2020 年 5 月,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体制的意见中,首次提出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2021 年 12 月,“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随后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中细化建立了数据要素市场规则的具体要点。2022 年 4 月,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中,提出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

40、数据市场。2022 年 12 月,关于构建数据库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中,提出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数据与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等传统生产要素相比有明显的独特性。数据与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等传统生产要素相比有明显的独特性。数据首先作为独特的技术产物,具有虚拟性、低成本复制性和主体多元性。这些技术特性影响着数据在经济活动中的性质,使数据具备了非竞争性、潜在的非排他性和异质性。数据要素指的是根据特定生产需求汇聚、整理、加工而成的计算机数据及其衍生形态,投入于生产的原始数据集、标准化数据集、各类数据产品及以数据为基础产生的系统、信息和知识均可纳入数据要素讨论的

41、范畴。对于数字化转型刚刚开始的企业,原始数据集是维持业务系统运转、提高业务运行效率的基础资源。对于数字化较为成熟的企业,其经过清洗、预处理后的数据集具有更高质量,能够提供更准确、更全面、更有预测力的信息用于分析决策,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企业还可将自身持有的数据加工成多样的数据衍生品,在符合法律制度的前提下向外流通,使其他企业利用数据蕴含的价值参与生产活动。15/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数据要素发挥其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其主要通过三条途径进行价值释放。1)一次价值:数据支撑业务贯通。)一次价值:数据支撑业务贯通。数据投入生产的一次价

42、值体现在支撑企业、政府的业务系统运转,实现业务间的贯通。为推动数据的一次价值释放,企业、政府主要工作重心是业务数字化及各类业务信息系统建设。2)二次价值)二次价值:数据推动数智决策。数据推动数智决策。数据要素投入生产的二次价值释放体现在通过数据的加工、分析、建模,可以揭示出更深层次的关系和规律,使生产、经营、服务、治理等环节的决策更智慧、更智能、更精准。数据二次价值释放过程对企业数据挖掘和洞察能力提出更高要求。3)三次价值:数据流通对外赋能。)三次价值:数据流通对外赋能。数据要素投入生产的三次价值释放让数据流通到更需要的地方,让不同来源的优质数据在新的业务需求和场景中汇聚融合,实现双赢、多赢的

43、价值利用。在数据的三次价值释放过程中,数据要素市场及其技术路径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16/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数据要素市场是以数据产品及服务为流通对象,以数据供方、需方为主体,通过流通实现参与方各自诉数据要素市场是以数据产品及服务为流通对象,以数据供方、需方为主体,通过流通实现参与方各自诉求的场所,是一系列制度和技术支撑的复杂系统,求的场所,是一系列制度和技术支撑的复杂系统,是促进数据自主有序流动、提高配置效率、发挥数据价值的关键。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目标是数据在各市场主体间高效有序自由流通。按照数据与资金在主体间流向的不同,可分为开放

44、、共享、交易三种流通形式。数据要素市场运行需要政府制定行业规范,并分为数据采集储存加工、一级要素市场、二级要素市场和数据分析与应用四个层次,同时由中立第三方、科研机构等构建保障措施体系。数据要素市场快速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快速发展,2025 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年市场规模有望达 1749 亿元。亿元。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测算,2020 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了 545 亿元,预计 2025 年将增长至 1749 亿元,2021 年至2025 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25%。结构上,截至 2022 年,数字要素细分市场中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和数据加工市场规模占比最高,分别为 22%、21%和

45、20%。17/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八八、两大能力:数字技术、数据安全两大能力:数字技术、数据安全 1、信创: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基座和关键能力信创: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基座和关键能力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十四五规划”首次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支撑作用,这是在国际形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大背景下的重大战略抉择。从内因看,科技自立自强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需要。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化缘要不来、花钱买不来、市场换不来,必须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从外因看,科技

46、自立自强是防范外部风险的需要。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一些“卡脖子”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最大隐患。软件和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软件和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对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的重要组成,对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从软件和信息产业的整体规模来看,从 2010 年的 1.34 万亿提高到 2020 年的 8.16 万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20%,说明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软件和信息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来看,贡献率从 2010 年的 3.2%提高到 2020 年 8%,可见软件和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简言之是指硬件和软件的一

47、系列信息化创新技术。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简言之是指硬件和软件的一系列信息化创新技术。信创二字来源于“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信创产品主要包括 IT 基础设施产品、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产品。信创建信创建设围绕党政、金融、教育、电信、医疗等关键领域,对其软硬件核心技术、技术标准等展开自主设围绕党政、金融、教育、电信、医疗等关键领域,对其软硬件核心技术、技术标准等展开自主研发从而实现原创替代。研发从而实现原创替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不仅是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抓手,同时也成为我国强化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信创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通过应用拉动构建国产化信息技术软硬件底层架构

48、体系和全周期生态体系、解信创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通过应用拉动构建国产化信息技术软硬件底层架构体系和全周期生态体系、解决核心技术关键环节受制于人的问题,为中国未来数字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决核心技术关键环节受制于人的问题,为中国未来数字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从近几年信创产业发展来看,通过应用牵引与产业培育,国产软硬件产品综合能力不断提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在部在部分应用场景中实现了分应用场景中实现了“可用可用”,正,正在向在向“好用好用”的迈进。的迈进。18/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去年以来,信创开始从党政全面走向行业,在技术原理、产生

49、生态、商业模式和区域推广四个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信息技术领域的四大经典定律看信创产业在技术原理层面的四大痛点和新的机遇从信息技术领域的四大经典定律看信创产业在技术原理层面的四大痛点和新的机遇:摩尔定律是指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在大约每经过 18 个月到 24 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处理器的性能大约每两年翻一倍,同时价格下降为之前的一半,即反摩尔定律。安迪比尔定律则代表信创云计算作为承载在硬件之上的软件,需要不断的根据硬件的升级进行调整,既包括异构芯片资源的纳管,又包括不断地将升级的硬件性能和功能最大化利用。阿姆达尔律代表了处理器并行运算之后效率提升的能力,在信创

50、领域的体现就是国产替代需要各部分软硬件产品和技术能力要平衡发展。梅特卡夫定律表明对于一项关键核心技术而言,价值将随着集成的功能、模块、算法等点技术的数量增加而不断提高。这四大定律揭示了信创在技术层面上的这四大定律揭示了信创在技术层面上的四大痛点:技术快速四大痛点:技术快速迭代迭代、软硬件协同配合、各部分性、软硬件协同配合、各部分性能平滑发展、以及高价值对应高壁垒。能平滑发展、以及高价值对应高壁垒。当前,信创产业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当前,信创产业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按照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通用芯片和操作系统是整个信创产业的根基,这一点从 Windows+Intel(Wintel)体

51、系在全球范围内近乎垄断的地位可见一斑。目前,国内信创产业除了通用芯片和操作系统这两大基础软硬件核心环节趋于收敛,行业集中度提升,19/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竞争格局逐渐明朗;其他环节诸如服务器及整机、数据库和中间件、云平台和集成商等均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趋势,产业生态规模持续壮大。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信创产业技术和产品生态体系已初步成型,信息技术产品可满足部分关键领域和重要信息系统最基本的应用需求,基本具备替代 Wintel 体系的能力。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中国电子、中国电科、中科院和华为四大信创生态体系。20/63 2023 年

52、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信创产业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变化,从一类商业模式变成四类商业模式信创产业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变化,从一类商业模式变成四类商业模式从原来单一的“厂商-集成商-用户”演变为“用户-厂商”定向模式、“厂商-渠道-用户”的产品模式、“平台商-集成商-用户”的方案模式等。过去三年,地方政府从政策支持和产业园区两个维度鼓励信创产业发展。其中深圳市发改委发布的关于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若干措施明确指出,对采购对采购 50 万元以上、符合条件的用户单位,按采购额的万元以上、符合条件的用户单位,按采购额的3%给予补贴;给予补贴;原则上新增办公系统、业务系统

53、中信创产品的采购比例,金融、能源、教育、医疗、电信、交通等重点领域不低于 20%;新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中信创产品的采购比例,党政机关、国资国企不低于 40%。这是地方政府首次就信创产品采购比例进行明确规定,同时也是首个对信创产品采购进行补贴的政策。21/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2、基础工具链:替代空间广阔,红利持续释放基础工具链:替代空间广阔,红利持续释放 当前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逐渐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基础工具链的投资价值显现。从 2021 年初的两会到年中的两院院士大会,从政治局 730 会议到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家高层始终反复强调

54、科技自立自强,加快解决“卡脖子”问题,发展专精特新企业。能够认为国产化过去经历了两轮的浪潮,第一轮是以PC 整机、服务器以及相关的软硬件为主的信创浪潮;第二轮是以半导体为主的芯片国产化浪潮。当前,第三轮以基础工具链软硬件为主的国产化浪潮即将开启。其中,软件相关的基础工具链包括了 CAD、CAE、EDA 等,而测量仪器属于软硬件系统相关的基础工具链。(1)电子测量仪器:信息技术产业基座,国产替代正当时电子测量仪器:信息技术产业基座,国产替代正当时 电子测量仪器是电子测量仪器是“工程师的眼睛工程师的眼睛”,典型的知识与技术密集型行业。,典型的知识与技术密集型行业。电子测量仪器产品种类众多,一般分为

55、专用电子测量仪器和通用电子测量仪器。专用仪器定制化程度高,针对特定场景,如信道仿真仪、5G综测仪等。通用仪器标准化程度高,适用范围广。依据产品形态,通用电子测量仪器主要有:1)示波器:把电信号变换成图像显示,即信号波形,可以测量电压、电流、频率、相位差、调幅度等参数。2)22/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频谱分析仪:测量信号频率和功率信息,高端频谱仪还可以完成信号解调分析功能。3)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器件网络特性的仪器,是射频微波领域必备的测试测量仪器。4)信号发生器:发出各种频率、波形和输出电平电信号,用作测试信号源或激励源。科学仪器是典

56、型的知识与技术密集型行业,其中,电子测量仪器以电子技术为基础,涉及计算机、物理、数学、通信、软件等多学科的理论与应用。测量仪器市场以海外公司为主,国产厂商任重而道远。测量仪器市场以海外公司为主,国产厂商任重而道远。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全球各区域市场发展相对不平衡,欧美等发达国家电子测量仪器仪表产业起步较早,产业链上下游基础良好,欧美巨头厂商长期处于寡头垄断状态,且多聚焦中高端仪器仪表市场。其中,是德科技是德科技作为全球龙头企业,产品体系实现电子测量全面覆盖,示波器、信号源、频谱分析仪、矢量网络分析仪等产品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并面向下游应用场景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罗德与施瓦茨罗德与施瓦茨在频域产品领

57、域的优势突出,主要包括信号源、频谱分析仪和矢量网络分析仪;泰克泰克是示波器的发明者,在时域仪器尤其是示波器、任意波形发生器方面竞争力强;美国国家仪器因其“虚拟仪器技术”的优势、模块化和“软件定义仪器”的理念在原型机、生产测试领域相对领先。国内市场方面,国内电子测量仪器行业起步较晚,企业发展时间较短,技术积累需要一定过程,主要围绕部分电子测量仪器产品和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不过近几年的发展也明显呈现出加速态势,尤其表现在产品的指标性能方面,其中普源精电普源精电作为国内唯一拥有数字示波器自研核心芯片组,并成功实现产业化的电子测量仪器企业,拥有突出优势。23/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58、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头部企业收入体量庞大,收入来源主要是亚太和欧美地区。头部企业收入体量庞大,收入来源主要是亚太和欧美地区。从收入体量来看,欧美头部厂商主要包括是是德科技德科技、罗德与施瓦茨罗德与施瓦茨、福迪威旗下的泰克泰克,以及美国国家仪器国家仪器,市场基础坚实,收入体量庞大,以各厂商 2021 财年收入情况为例,是德科技以 49.4 亿美元的收入占据市场第一,罗德与施瓦茨以 24.9 亿美元的收入占据市场第二,泰克(以 Fortive 的精密仪器板块计算),以及美国国家仪器 2021 年的收入分别是 18.5 和 14.7 亿美元。从收入分布来看,以是德科技和美国国家仪

59、器为例,其收入来源主要是亚太地区和美洲地区,亚太地区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电子产业迅速发展,对电子测量仪器仪表市场需求尤为旺盛。是德科技 2021 年 44%的收入来源于亚太地区,40%来源于美洲地区,美国国家仪器公司 2021 年 34%收入来源于亚太地区,41%收入来源于美洲地区。供给能力显著抬升,国产厂商向中高端产品突破。供给能力显著抬升,国产厂商向中高端产品突破。当前国内电子测量仪器的整体水平相较于海外还有较大差距,但众多国产厂商正在加速向中高端突破。时域类产品方面,根据普源精电普源精电投资者关系披露,公司在 2020 年推出 DS70000 系列,首次实现 5GHz 带宽、20

60、GSa/S 采样率,并计划于 2023 年推出13GHz 带宽、40GSa/S 采样率的下一代示波器,完全进入高端市场。频域类产品方面,根据坤恒顺维坤恒顺维官网,公司 2021 年推出的 KSW-VSG02 型矢量信号发生器,指标接近海外头部厂商的高端水平;另外,中电科思仪中电科思仪官网显示,其网络分析仪最高可达到 110GHz,与国外最高水平类似。预计,随着众多国产测量仪器厂商获得资本赋能,其有望加大在研发、渠道、人才等方面的投入,从而加速供给能力的不断抬升。24/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2)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工业软件的皇冠,赛道长

61、坡厚雪价值大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工业软件的皇冠,赛道长坡厚雪价值大 研发设计软件是工业软件的皇冠。研发设计软件是工业软件的皇冠。研发设计软件既有 CAD、CAE、EAD 等传统专业化软件,也有 PLM、CAM、BIM 等新型系统级软件,是基础学科和工程知识的集大成者。其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材料和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用于协助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产品设计,提升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支撑整个工业体系。研发设计软件的硬核,在于其庞杂而深奥的技术体系,以及与软件开发、工程实际的紧密耦合。从数学方程式出发,经过漫长的物理机理的冶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萃取,最后还必须经过工程

62、知识的淬火,才能成为一个成熟可用的工业软件产品。1)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基础应用广泛(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基础应用广泛 CAD 软件是设计能力的基础,下游应用广泛。软件是设计能力的基础,下游应用广泛。CAD 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设计的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替代传统设计人员手动制图,解决工业产品的几何外形和结构设计问题,使得产品设计的结构形状所见即所得。CAD 本质上是将工业设计知识和经验以数字化模型的方式沉淀,协助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产品设计,进而提升产品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据数据 2019 年全球 CAD 市场空间为 93亿美元,预计 2020-2030 年 CAGR

63、 为 6.6%,其中 2D CAD 的占比约为 25%。2018 年国内 CAD 市场空间接近 50 亿人民币,未来十年 CAGR 保持在 13%左右,高于全球市场增速。25/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2D CAD:全球远期空间超过:全球远期空间超过 300 亿,国内企业有望实现快速增长。亿,国内企业有望实现快速增长。根据相关测算,全球 2D CAD 空间稳步增长,预计 2030 年或将达到 300 亿人民币,其中国内市场受益于产业链升级和软件正版化普及,增速水平高于全球达 15%,预计 2030 年增长至 50 亿人民币。能够认为,当前

64、国内厂商在 2D CAD 领域已具备一定的产品竞争力,后续有望凭借高性价比优势和国产替代东风,在国内市场取得快速增长。3D CAD:技术壁垒高,存在卡脖子风险。:技术壁垒高,存在卡脖子风险。CAD 的核心是其内部的几何平台,也被称为几何内核或几何引擎。几何内核之于研发设计软件,如同芯片之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是最为核心和基础的部分。几何内核的主要作用包括:基于数学逻辑处理几何对象;提供描述三维模型最终外形的函数表达;形成约束建模、参数建模、驱动建模等各种底层机制,便于上层 CAD 应用开发;为二次开发提供各类接口;为 CAE 数值计算仿真的求解器提供网格划分的信息。目前国际上主流的商业化几何内

65、核主要有美国 Spatial 公司的 ACIS(被法国达索收购),美国 UGS 公司的 Parasolid(被德国西门子收购),以及开源开源的 Open CASCADE,由此可见,国际主流商业化几何内核主要掌握在美系厂商手中,存在卡脖子风险。2)CAE(计算机辅助工程):仿真世界潜力无限(计算机辅助工程):仿真世界潜力无限 CAE 软件仿真方法是与理论方法、实验方法并列的人类认识世界的三大方法。CAE 是以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及有限体积法等数学基础,用计算机辅助求解并优化复杂工程和产品结构强度、刚度、屈曲稳定性、动力响应、热传导、三维多体接触、弹塑性等性能的近似数值分析方法。CAE 软件专业性

66、较强,能够针对特定类型的产品提供较好的性能分析、预测以及设计优化等功能,如流体力学领域的 Fluent、多体动力学领域的 Adams、注塑成型领域的 Moldflow、电磁学领域的 HFSS 等。CAE 技术壁垒显著技术壁垒显著,“破壁破壁”成本极高。成本极高。从 CAE 所需要的知识结构来看,CAE 软件开发需要更多数学、物理相关知识,如针对特定场景(比如液体流动、温度传播以及结构变形),用程序编码的方式实现对物理规律、数学原理的客观还原。其中,求解器是 CAE 最底层的物理、数学算法架构,其源代码是由数学、力学、材料、物理等多学科的代码组成,难度和复杂度远超计算机科学中的代码。以流体力学求

67、 26/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解器为例,其计算结果往往是一个三维区域内部的流体特性,包括速度、压力、形态等,随着时间的演化过程,每一个小的局部位置在特定时间点上都涉及到大量的代数运算。3)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半导体产业皇冠明珠(电子设计自动化):半导体产业皇冠明珠 EDA 是集成电路领域的是集成电路领域的 CAD 加加 CAE,典型的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业。,典型的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业。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完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功能设计、综合、验证、物理设计(布局、布线、版图、设计规则检查等)等

68、流程的设计方式。从功能来看整个集成电路 EDA 工具通常可以分为三大类。1)综合设计工具。)综合设计工具。主要应用于 Fabless 厂,完成系统整合、逻辑综合、布局布线等各级设计。2)仿真工具。仿真工具。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并优化设计结构,包括电路仿真与验证、物理设计规则检查等。3)测试)测试与数据管理工具。与数据管理工具。主要应用于 Foundry 厂,完成测试芯片的设计、提升测试精度、进行制造工艺和成品的数据分析等。从底层技术来看,EDA 工具需要对数千种情境进行快速设计探索,实现性能、功耗、面积、成本等芯片物理指标和经济指标的平衡,需要计算机、数学、物理、电子电路、工艺等多种学科的紧密配合

69、,是典型的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业。应用角度:应用角度:EDA 工具广泛应用于多个设计场景,贯穿芯工具广泛应用于多个设计场景,贯穿芯片设计各个环节。片设计各个环节。EDA 工具种类繁多,广泛应用于数字设计、模拟设计、晶圆制造、封装、系统五大类场景。以 EDA 工具的主要应用场景数字设计为例,其前后端设计的多个环节均需要依赖 EDA 工具实现,前端设计:前端设计:1)HDL 编码:将模块功能以代码(硬件描述语言)来描述实现。2)仿真验证:检验编码设计的正确性。3)逻辑综合:把设计实现的 HDL 代码翻译成门级网表。4)静态时序分析(SAT),在时序上对电路进行验证,检查电路是否存在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

70、的违例。5)形式验证:从功能上对综合后的网表进行验证。后端设计:后端设计:1)可测性设计: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芯片自带的测试电路。2)布局规划:放置芯片的宏单元模块,在总体上确定各种功能电路的摆放位置。3)时钟树综合:时钟的布线,时钟信号在数字芯片起全局指挥作用,对称式地连到各个寄存器单元时延迟差异最小。4)布线:各个标准单元之间的走线。27/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产业链角度:芯片是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根本,产业链角度:芯片是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根本,EDA 是芯片设计的最上游。是芯片设计的最上游。芯片现在已融入信息社会的各个方面,军、民、

71、商各类电子信息设备的核心都是芯片,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根基也是芯片。而 EDA 是芯片设计与生产的核心,从整个产业链来看,EDA 是芯片制造的最上游产业,是衔接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测的关键纽带,对行业生产效率、产品技术水平有重要影响。设计方面,设计人员必须使用 EDA 工具设计几十万到数十亿晶体管的复杂集成电路,以减少偏差、提高成功率及节省费用。制造方面,基于新材料、新工艺的下一代 EDA 技术将给集成电路性能提升、尺寸缩减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8/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市场角度:市场角度:EDA 对芯片制造的作用举足轻重,是万亿电

72、子信息产业的支点。对芯片制造的作用举足轻重,是万亿电子信息产业的支点。随着芯片工艺水平的精细,流片的成本越来越高昂,EDA 技术成为芯片制造中不可替代的部分。EDA 技术可以帮助设计者极大地提高效率、缩短设计周期、节省设计成本。从 EDA 市场本身来看,根据数据,预计到 2025 年全球EDA 市场规模将达到 145 亿美元。从电子行业来看,EDA 直接支撑的半导体制造产业市场规模高达700 亿美元,再向上更是支撑着万亿规模的数字经济,杠杆效应接近 200 倍。国内的集成电路市场相较于全球其他地区规模最大、增速最快,EDA 工具的杠杆效应更加明显。头部头部 EDA 厂商垄断全球厂商垄断全球 9

73、0%市场,行业集中度高。市场,行业集中度高。从全球范围来看,EDA 行业企业可以按照市场规模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企业是第一类企业是 Synopsys、Cadence 和 Mentor Graphics(Siemens EDA),占据了全球 EDA 市场约 70%的份额。三家企业均拥有完整且优势明显的全流程 EDA 工具,且部分流程工具在细分领域拥有绝对优势,EDA 相关营收每年超过 10 亿美元。第二类企业第二类企业拥有部分领域的全流程 EDA工具,且在局部领域具有绝对优势。例如 Ansys 在热分析、压电分析等领域占据绝对优势;Keysight的 EEsof 在电磁仿真、射频综合等领域具有优势

74、;华大九天华大九天在 FPD 面板领域有领先优势。这一类的企业占据了全球约 15%到 20%的市场规模。第三类的企业第三类的企业主要聚焦于某些特定领域或用途的点工具,整体规模和产品完整度与前两类的企业存在明显的差距。29/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国内市场仍以海外三巨头为主,国产企业崭露头角。国内市场仍以海外三巨头为主,国产企业崭露头角。2021 年,Cadence、Synopsys 和 Siemens EDA 三家公司仍占据了国内 EDA 行业的主导地位,合计市占率为 77.7%,三巨头的技术水平、产品完成度和丰富度仍旧大幅领先国内相关

75、企业。从国内企业来看,国产 EDA 企业逐步发力,2021 年,华大华大九天九天在国内 EDA 市场以 5.9%的市占率排名第四,已经超过另外两大海外大厂 Ansys 和 Keysight;概概伦电子伦电子也初步打入市场,占据国内市场 1.9%的份额。国内芯片产业发展迅速,奠定国产国内芯片产业发展迅速,奠定国产 EDA 发展的土壤。发展的土壤。从产业链角度看,芯片制造主要分为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三个环节,目前我国已经在多个环节实现了自主可控。从市场角度看,国际技术竞争激烈,芯片全产业链的国产化替代大有可为,EDA 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并且下游电子产品市场发展迅速,手机、电脑、智能车、I

76、oT 产品等市场对芯片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整个芯片产业的发展。能够认为,当下国内产业链逐渐完备、下游需求景气度高涨,我国已经具备了 EDA 技术发展的土壤。需求、供给、政策三重共振,国产需求、供给、政策三重共振,国产 EDA 处在爆发前夕。处在爆发前夕。需求方面,国产集成电路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有了世界领先的 Fabless 和 Foundry 厂商,保障了对国产 EDA 工具的需求;供给方面,我国 EDA 企业初步崭露头角,公司包含普源精电普源精电、鼎阳科技鼎阳科技、坤恒顺维坤恒顺维;华大九天华大九天、广立微广立微、概伦电子概伦电子等,人才储备逐渐丰富,未来技术迭代有望加速;政策方面,国

77、家接连出台大力度的支持政策,为集成电路设计开辟发展的绿色通道。综上,在三重因素共振的背景下,国产 EDA 有望加速崛起。(3)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商用密码驱动新景气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商用密码驱动新景气 1)数据安全带来网安产业景气度新拐点数据安全带来网安产业景气度新拐点 网络安全产品种类繁多,应用广泛。网络安全产品种类繁多,应用广泛。网络安全从传统的杀毒软件、防火墙、入侵检测类产品,逐渐发展成为涵盖边界安全、终端安全、身份安全、安全管理、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的各类产品,逐渐呈现出品类繁多、应用广泛的特点。因此,网络安全行业的细分子板块众多,各自领域均涌现了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厂商,行业呈

78、现出相对分散和局部集中的特点。30/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网络安全市场千亿规模,未来五年仍有望维持较高增速。网络安全市场千亿规模,未来五年仍有望维持较高增速。根据 IDC 统计,我国网络安全市场在 2016 年到 2021 年的五年时间里,保持了 22.5%的年复合增长率,其中 2021 年产业规模 122 亿美元。同时,IDC 预测,2022 年至 2026 年我国网络安全市场规模仍将维持 21.2%的年复合增长率,到 2026 年中国网络安全 IT 支出规模将达到 318.6 亿美元。能够认为网络安全行业长坡厚雪,具有中长期的成长

79、性。长期驱动力(长期驱动力(5-10 年):网络空间的攻防对抗带来需求长期增长。年):网络空间的攻防对抗带来需求长期增长。网络空间是既陆海空天之后,国家的“第五疆域”,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当前网络安全的威胁趋于复杂化,网络空间的攻防和冲突也在日益凸显。2022 年西安工业大学受到国家级 APT 持续攻击、勒索病毒蔓延全球等事件不断发生,网络安全长期重要性凸显。从网安投入占信息化的比例来看,根据 IDC 的统计,国内在 2%-3%,美国在 7%-8%,其他发达国家部分在 10%以上,中国网安产业空间广阔。31/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

80、报告 中期驱动力(中期驱动力(3-5 年):数据安全带来政策新周期。年):数据安全带来政策新周期。网安行业当前仍是政策作为主要的驱动力。2019 年的上行周期主要是网络安全法+等保 2.0 标准体系+等保合规建设(公安、网信主导)的驱动。进入2023 年,以数据安全法+16 部门数据安全产业指导意见+垂直行业数据安全建设指南为驱动的新合规需求将进入上升周期,产业从中周期的角度进入一个新的上升阶段。2021 年 6 月数据安全法正式出台,2022 年数据安全领域政策落地较多,包括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陆续出台。2023 年 1 月

81、13 日,工信部等十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 年,数据安全产业基础能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数据安全产业规模超过 15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30%。数据安全产业迎来新的景气周期。数据安全分为三个阶段,当前仍处于发展初期。数据安全分为三个阶段,当前仍处于发展初期。1)1.0 阶段:聚焦数据对象安全。旨在以系统安全的技术解决数据安全问题,对应技术包括数据库审计、DLP、文档审计等,本质是解决了数据承载的安全问题。2)2.0 阶段:强调数据汇聚安全,侧重于大型集团企业内部数据的汇聚和治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对应技术包括以 DSMM 为代表的数据全生命周期、

82、体系化的治理框架。3)3.0 阶段:注重数据流通安全。需要考察多个社会主体之间,在遵循“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不动价值动”的原则下,如何实现数据 32/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的安全利用和价值挖掘。因此,这一阶段对应的相关产品和技术包括隐私计算、联邦学习等,以及数据安全岛、数据安全屋等新型的数据安全保护形式。短期驱动力(短期驱动力(1 年):年):疫后修复+控费带来收入和利润释放。网安行业收入端在 21Q4 进入奥密克戎周期后,显著受到疫情影响,下游客户的招投标和交付都受到较大影响,收入增速放缓。预计 2023 年疫后修复有望带来收入端的

83、修复。利润端来看,2021 年的行业高投入叠加收入增速放缓直接影响了 21-22 年的利润率。2023 年伴随行业整体的控费,利润端有望释放。数据安全相关企业包含启明星辰启明星辰、深信服深信服、奇安信奇安信、安恒信息安恒信息、天融信天融信、绿盟科技绿盟科技、亚信安全亚信安全、美亚柏美亚柏科科、山石网科山石网科、迪普科技迪普科技、安博通安博通、永信至诚永信至诚等。2)密评密评+国密改造带动商用密码行业需求上行国密改造带动商用密码行业需求上行 国内商密政策国内商密政策/标准标准不断完善,行业逐渐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不断完善,行业逐渐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商密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起步探索阶段:

84、商密自 90 年代开始逐渐进入法制化,但仍处于对商密的使用与推广的探索阶段。2)快速发展阶段:2005-2018 年国内商密监管及标准快速发展,成立了国内主要的密码管理机构,形成了 SM1、33/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SM2、SM3、SM4、SM7、SM9、ZUC 等国密算法体系,实现了对国际标准的对标替代。然而,国内商用密码仍没有准确的规范与法律,使用商密的行业较少,并且行业内使用情况较为杂乱,密码产品未通过认证、国际国内算法混用情况频出,产品安全性较低。3)立法规范阶段:2020 年 1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落地,标志着密码行业

85、具备了最高等级的法律支撑,2021 年密码行业国家标准诞生,包含了量化评估、高风险判定的指引等测评的依据标准,密评体系基本确立,加速了商密在关基行业的合规布局,行业逐渐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密评密评+国密改造涉及领域众多,带来大量密码产品采购需求。国密改造涉及领域众多,带来大量密码产品采购需求。国家网络安全和密码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要求非涉密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保三级及以上系统、国家政务等重要信息系统均需开展密评工作,覆盖范围广。依据 GB/T39786-2021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密评等级通常与等保等级挂钩,如等保三级对应密评三级;对于未完成等保定级的重要信息系统,一般要求其密码等级至少为

86、第三级。密评对密码系统的各方面提出了诸多要求,比如底层的密码算法必须完全使用国密、密码产品需均通过验证并获得证书、完善的密钥管理系统等,目前已有的多数密码系统不符合国家标准,需进行改造,将带来大量密码产品的采购需求。34/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商密新一轮需求周期开启,未来三年将释放商密新一轮需求周期开启,未来三年将释放 300 亿左右的市场空间。亿左右的市场空间。密评+密改将带来大量密码产品采购需求,以国家重点行业密评改造为例,需部署服务器密码机、身份认证系统、VPN 安全接入网安、USBKey、签名验签服务器、时间戳服务器等密码产品

87、。根据招标网信息,从关基行业的系统采购订单来看,金额在 50 万-500 万不等,保守假设单个系统的改造投入为 100 万,根据统计,目前存量等保三级以上系统的个数在 3 万个以上,对应 300 亿的市场空间,有望在未来 2-3 年内逐渐释放。相关企业包含三未信安三未信安、信安世纪信安世纪、格尔软件格尔软件、吉大正元吉大正元、电科网安电科网安、数字认证数字认证。九九、五位一体:数字中国推动产业数字化五位一体:数字中国推动产业数字化 1、人工智能:从技术探索走向应用落地人工智能:从技术探索走向应用落地(1)ChatGPT 引领引领 AI 进入新应用周期进入新应用周期 GPT 系列是 OpenAI

88、 公司的一系列预训练模型,通过 Transformer 为基础模型,使用预训练技术得到通用的文本模型。目前已经公布论文的有文本预训练 GPT-1,GPT-2,GPT-3。而 ChatGPT 和今年年初公布的 InstructGPT 是在 GPT-4 之前发布的预热模型,也被叫做 GPT-3.5。与之前的模型相比,ChatGPT做到了在内容生成上的有用性,真实性和无害性,实现了算法和用户体验上的创新。35/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微软全线产品整合,微软全线产品整合,ChatGPT 开启商用化进程。开启商用化进程。OpenAI 公司宣布推出

89、 ChatGPT 的新订阅计划,起价为每月 20 美元,可以享受更快的响应时间和优先访问。2 月 2 日,微软 CEO 宣布继搜索引擎必应、Office 办公软件之后,将在云计算平台 Azure 中整合 ChaGPT,标志着微软有望实现 ChatGPT 在全线产品中的整合。ChatGPT 的商用化进程逐渐开启。ChatGPT 引领引领 AI 进入新应用周期。进入新应用周期。ChatGPT 带来了新的人机交互体验,有望引领 AI 进入新的应用周期,三个方向值得关注:1)NLP 技术:由于 ChatGPT 主要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因为在 NLP 领域沉淀较多的企业有望率先实现功能的部分复现,相关企业

90、包括科大讯飞科大讯飞、拓尔思拓尔思。2)数据标注:在ChatGPT 的训练过程中,加大了人工标注的力度和精度,代表着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优质的数据源和强大的标注能力将成为行业的基础设施,利好人工智能数据标注企业如海天瑞声海天瑞声。3)算力设施:GPT-3 相比于此前的模型,最大的不同在于模型体量的大幅提升,人工智能的跨越式发展,将成为算力流量消耗的重要驱动力,未来数据中心和相关的配套产业有望实现更好增长,相关企业包括润泽科技润泽科技等。36/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2)AI 加速机器视觉应用,下游拓展打开市场空间加速机器视觉应用,下游拓

91、展打开市场空间 图像数据的核心接口,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手段。图像数据的核心接口,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手段。图像作为信息量最丰富的数据种类,数据采集占比超过八成,而机器视觉作为图像数据采集的重要入口,已经渗透到电子、汽车、电池、半导体、包装、食品、药品等诸多行业之中。从国内来看,机器视觉行业的需求主要来源于两方面:1)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我国制造业全面转型是主旋律,精密化、高端化转型势在必行,而生产一致性的实现是国内制造业升级的必要条件,得益于在精确度、客观度、一致性及成本方面的明显优势,机器视觉有望成为实现生产一致性的“必选项”。2)降本增效。)降本增效。人口红利消退的大背景下,有显著

92、成本优势的机器视觉有望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一大利器。机器视觉下游应用场景丰富,机器视觉下游应用场景丰富,3C、汽车及电池是当前主要方向。、汽车及电池是当前主要方向。机器视觉的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产业认识,相关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目前机器视觉系统已经渗透到电子、汽车、电池、半导体、包装、食品、药品等诸多行业之中。其中,3C 电子是目前第一大应用市场,市场占比达 25%,如芯片缺陷检测、引导点胶复查等场景均需要工业视觉。其次是平板显示市场,占比 12.15%,具体的应用有 PCB 板焊点检测等。汽车、电池、机器人、半导体等场景应用的市场占比也均在 5%以上。此外,农业、木材、玻璃甚至集装箱

93、等诸多行业均使用了机器视觉相关技术,下游应用场景极其丰富。下游应用逐渐拓宽,未来市场空间广阔。下游应用逐渐拓宽,未来市场空间广阔。机器视觉最早兴起于半导体和汽车领域。之后智能手机产业链崛起,3C 电子成为当前机器视觉第一大应用场景,市场占比达 25%。现阶段,机器视觉的应用范围逐渐拓展至更多行业,包括电子、汽车、电池、半导体、包装、食品、药品等诸多下游行业,例如光伏晶圆校准、液体杂质检测、物流分拣等。其中,锂电行业的迅速爆发更是给机器视觉行业带了新的机遇,根据 GGII 数据,2025 年,中国动力电池产量将达到 431GWh,较 2020 年增长 439%,未来增长空间巨大。预计,位于上游的

94、机器视觉有望持续受益于以锂电为代表的下游行业的迅速扩张,迎来新一轮的高增。根据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数据预测,到 2026 年整个中国市场规模将达 316 亿元,远期空间广阔。37/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深度学习突破算力限制,深度学习突破算力限制,AI 算法赋能场景跃迁。算法赋能场景跃迁。机器视觉系统能够基于感知到的图像,通过视觉控制系统对成像结果进行处理分析,发挥着类似于人类大脑处理视觉信号的功能。而随着机器视觉在不同行业、场景的扩展渗透,往往会面临复杂多样的场景和噪声等问题,传统算法难以支撑。深度学习算法则可以依托其良好的适应能力和

95、可移植性,降低对人工操作的依赖,大大增加制造柔性,更好应对复杂环境和特殊要求,甚至弥补硬件产品的性能不足。目前 AI 技术的应用已经得到业内的认可,国际视觉处理分析软件厂商纷纷投入资源进行开发和应用,康耐视康耐视先后收购两家深度学习软件公司以增强在该领域的实力。国内方面,领先企业奥普特奥普特近年也加大了深度学习算法的研发投入,于 2020 年成立奥普特研究院及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图像分析算法方面积极推进。除此之外相关企业还包括凌云光凌云光、奥比奥比中光中光等。2、工业、工业软件:长坡厚雪赛道蕴含巨大价值软件:长坡厚雪赛道蕴含巨大价值(1)工业软件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业软件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96、 工业软件是为创新发展“卖铲子”的行业。工业软件指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的各类软件和系统,用于协助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控制和经营管理调度,是将工业技术软件化,将人对工业知识和机器设备的使用经验显性化、数字化、系统化的过程,支撑着整个工业体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深了对工业软件的依赖。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和产业认知共识,工业软件可划分为四个板块:38/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工业软件是我国产业工业软件是我国产业“短板短板”,与发达国家差距大。,与发达国家差距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自给率低,中国高端制造业中电子、航空、机械领

97、域的研发设计软件大多为外购。二是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高端工业软件供给被国外厂商牢牢把持。三是生态尚不健全,国内工业软件的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够,大型制造企业习惯于购买和应用国外工业软件。四是缺少领军企业,相比于达索达索、PTC、SAP 等国际巨头,中国工业软件领域领军企业相对较少,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企业,在研发投入、产品性能和整体实力上无法与国际巨头相抗衡。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我国工业软件受制于人的困境或将长期存在,工业软件被“卡脖子”,将直接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安全。我国工业软件产业规模与全球差距大,近几年增速远超国际水平,有非常大的增长潜力。我国工业软件产业规模与全球差距大

98、,近几年增速远超国际水平,有非常大的增长潜力。2021 年,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已达 4561 亿美元,增速 4.66%,近 3 年平均增速超过 5%,2012-2021 年复合增长率 5.36%;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 2414 亿人民币,增速 22.29%,近 3 年平均增速接近 18%,2012-2021 年复合增长率 14.23%,均远高于全球水平。39/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强国战略主攻方向和必须把握的战略机遇。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强国战略主攻方向和必须把握的战略机遇。”2021 年 12 月,“十四五”智能制

99、造发展规划中提出到 2025 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 70%和 50%;到 2035 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伴随着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工业软件的需求快速提升,未来预计存在近伴随着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工业软件的需求快速提升,未来预计存在近 5 倍的倍的增长空间。增长空间。工信部领导在“十三五”工业通信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9 年,我国工业增加值38.1 万亿,其中制造业增加值达 26.9 万亿元,占全球比重 28.1%,连续十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另一方面

100、,经测算 2019 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 1720 亿元人民币,2019 年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 4107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28332 亿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2019 年全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 1 美元兑6.8985 元人民币)。根据以上数据可知,2019 年我国工业软件产业规模仅占全球约 6%的份额,两者严重不符,存在 5 倍差距。因此预计,未来中国工业软件市场存在近 5 倍的增长空间。(2)PHM 百亿蓝海市场待挖掘百亿蓝海市场待挖掘 高维护成本行业刚需,高维护成本行业刚需,“十四五十四五”政策加码带来政策加码带来 PHM 快速发展。快速发展。根据数据,2020 年中国预测性维护市场

101、规模约为 4.05 亿美元,同比增长 36.36%,预计 2026 年市场规模将达 32.14 亿美元,CAGR 高达46.41%。2021 年 12 月,“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快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软件(PHM)等生产制造类工业软件的研发,实施大型制造设备健康监测和远程运维部署。1)我国 PHM 系统最早应用于航天军工领域。2)近年来向民用领域加速渗透,目前集中应用于风电、石化等领域,该类行业的设备投资占比高,对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稳定性、安全性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以风电行业为例,风力发电机组往往分布于戈壁、沿海等偏远区域,设备运行位置高、维修费用高、检修难度大;工作人员危险系数往往较

102、高,人员易流失,对部署 PHM 系统以实现工业无人化的需求极大。3)除此之外,PHM 系统在冶金、煤炭、轨交、建材等行业也在快速渗透。现阶段,中国智能运维行业渗透率仍较低,现阶段,中国智能运维行业渗透率仍较低,根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数据显示,根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 年制造业中开始实行预测性维护的企业比例仅为年制造业中开始实行预测性维护的企业比例仅为 14%,伴随着政策推动以及各行业对伴随着政策推动以及各行业对 PHM 认知程度的提升,预计认知程度的提升,预计 PHM 系统需求将迎来拐点。系统需求将迎来拐点。40/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

103、|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PHM 主要是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运用传感器采集相关信息与指标,对数据进行处理,以实现对设备进行实时的状态监测,进而确定故障的位置、起因等。此外,PHM 系统通过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等算法,可以准确的预测设备故障的程度和趋势,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2)作用:PHM 系统有助于解决“维修不足”与“维修过剩”的难题,减少设备因“维修不足”导致的非计划停机而产生的检维修费用。并且,PHM 可以降低设备因“维修过剩”形成的产能损失,减少不必要的停机时间,降低维护费用。国内 PHM 的发展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智能在线监测为目前发展的阶段,第四阶段的产品,主要是通过网络化在线设备

104、状态监测,能够实现工业设备的全覆盖动态连续监控,并且可以对监测数据进行诊断分析,预知和判定当前设备的损坏程度与危险级别,保证工业设备的安全与稳定运转。能够认为,PHM是信息技术针对工业场景的典型融合创新应用,围绕传感技术、数据采集和传输技术、算法以及 AI 技术,最终使得设备的智能运维从人工检测走向无人化监测。41/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我国 PHM 市场参与厂商主要分为三类,1)第一类第三方运维厂商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与专业的故障诊断分析团队,能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综合解决方案,并拥有一定规模的网络化在线监测客户群体,其对应的盈利

105、能力最为强劲,代表性企业有容知日新容知日新、博华科技博华科技、东华测试东华测试等;2)第二类厂商具有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企业规模较小,专注于单个细分行业,代表性企业有威锐达威锐达、宝武智维宝武智维等;3)第三类为设备集成商或产品代理商,自研能力相对薄弱,凭借在特定领域的客户开发能力进行产品集成与销售,盈利能力相对较弱,例如本特利品牌代理商希麦斯希麦斯。总体来看,第一梯队的第三方运维厂商竞争总体来看,第一梯队的第三方运维厂商竞争格局良好,凭借齐全的产品矩阵、监测数据和诊断案例库积累、对下游行业的理解以及算法格局良好,凭借齐全的产品矩阵、监测数据和诊断案例库积累、对下游行业的理解以及算法 Know

106、-How 形成较强的先发优势,行业壁垒显著。形成较强的先发优势,行业壁垒显著。3、政务信息化:政务大数据开启建设周期政务信息化:政务大数据开启建设周期 政府上网工程快速推进,智慧政务千亿市场待挖掘。政府上网工程快速推进,智慧政务千亿市场待挖掘。2019 年,我国政务服务线上化速度明显加快,网民线上办事使用率显著提升,由于“政府上网工程”的快速推进,软件及服务市场在智慧政务市场中蓬勃发展。2022 年 12 月 28 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发布的2022 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中文版)中显示,我国电子政务排名在 193 个联合国会员国中从 2012 年的 78 位上升到 2022 年的

107、43 位,是自报告发布以来的最高水平,也是全球增幅最高的国家之一,评估指标中“在线服务”指数排名居全球领先水平。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枢纽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初步建成,服务事项网上办已成为政务服务的主要方式,有效解决了群众和企业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实现政务服务从“线下 8 42/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小时”到“线上全天候”的跨越。但现阶段,我国依然存在信息共享不足、无法实时管理等问题,距离服务化、智能化的智慧政务水平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在政府信息化领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善于运用互联网

108、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等工作要求,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政务环境成为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刚需。同时,随着部委改革的落地,机构之间的分拆合并及职能调整为智慧政务带来巨大的新增需求以及业务协同升级需求。智慧政府聚焦三张智慧政府聚焦三张“网网”的建设,分别是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和一网协同,为深化的建设,分别是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和一网协同,为深化“放管服放管服”改革,建设服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了重要抓手。务型政府提供了重要抓手。1)一网通办注重满足便民需求,)一网通办注重满足便民需求,推动 AI 审批、智能导办、智能热线、智能化大厅、企业服务等,解决办事过程中重复提交材料、重复

109、录入信息、公众办事重复跑多次等问题。例如,随申办是上海一网通办移动端政务服务品牌,它为市民和企业提供了大量场景式的办事模块,从办理证照、申报个税、预约外币兑换、预约结婚等,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2)一网统管面向城市管理者,)一网统管面向城市管理者,随数字经济、数字政府的倡行,城市管理工作逐渐向精细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对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能力和数据联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多网合一”、“一网统管”等管理模式应运而生。通过数据赋能、智能研判和多跨协同,助力实现城市综合态势全面感知、事 43/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件趋势智能分析、

110、区域资源统筹调度和处置行动高效协同,帮助城市管理者实时发现问题、高效处置问题和精准预防问题。3)一网协同方面为政府工作人员提供日常)一网协同方面为政府工作人员提供日常办公一站式数字化服务,办公一站式数字化服务,加快政府机关内部数字化进程。数据资源“一网共享”,提高数据共享利用水平,打造可留痕、可溯源、可管控的政务运行一网协同体系。2022 年,公司发布了政务应用系统集约联动的“党政通”3.0 平台、“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1.0 产品。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催生政务信息化建设需求。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催生政务信息化建设需求。2022 年 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

111、建设指南中指出,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包括“1+32+N”三类平台,“1”是指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32”是指省级政务数据平台;“N”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政务数据平台。指南中提出建设目标:2023 年底前,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初步形成,基本具备数据目录管理、数据归集、数据治理、大数据分析、安全防护等能力,数据共享和开放能力显著增强,政务数据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到 2025 年,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更加完备,政务数据管理更加高效,政务数据资源全部纳入目录管理。指南中指出“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需要建设完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经济、电子证照等基础库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需要建设完善人口、法人、自然

112、资源、经济、电子证照等基础库和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生态环保、应急管理、信用体系等主题库和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生态环保、应急管理、信用体系等主题库,以及数据分析、目录、开放、治理、供需对接、共享六大核心系统,通用算法模型和控件、政务区块链服务、政务云监测、数据安全管理、算力设施、灾备设施等相关应用支撑组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建设需求:1)国家和地方的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国家和地方的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包括“1+32+N”三类平台,“1”是指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32”是指省级政务数据平台;“N”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政务数据平台。因此,利好国家和省级层面政务数据平台建设的相关厂商如南威软件南威

113、软件、数字政通数字政通、久其软件久其软件、榕基软件榕基软件、科大讯飞科大讯飞等。44/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2)基础库和主题库建设:)基础库和主题库建设:全国政务大数据平台需要对接电子证照等基础库和社保、医疗、应急等主题库,因此相应领域的 IT 建设商也将受益于政务大数据平台推进,实现基础库和主题库的建设和对接,包括美亚柏科美亚柏科、新点软件新点软件、博思软件博思软件、中科江南中科江南、德生科技德生科技、久远银海久远银海、中科软中科软等。4、空天信息化:产业迎来历史机遇,重视遥感及卫星互联网投资机会空天信息化:产业迎来历史机遇,重视遥

114、感及卫星互联网投资机会(1)遥感:产业多维度扩张,下游应用处于爆发前夕遥感:产业多维度扩张,下游应用处于爆发前夕 卫星遥感是从高空通过传感器探测及接收来自目标物体所辐射及反射的电磁波信息,从而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空间分布等特征,并通过地面接收站获取数据和遥感软件平台处理数据,广泛应用于国防、自然资源、交通、气象、海洋、环保、应急等领域。从卫星遥感产业链来看,上游是卫星制造及卫星发射服务,中游是遥感卫星运营和数据的接收处理,下游主要是卫星遥感行业应用与服务。卫星遥感应用正朝着精准化、智能化、便捷化、大众化方向发展。45/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

115、告 全球卫星遥感服务行业加速成长,预计未来五年保持双位数增长。全球卫星遥感服务行业加速成长,预计未来五年保持双位数增长。根据 SIA2020 卫星产业状况报告,2019 年全球卫星服务业总收入 1230 亿美元,其中卫星遥感服务行业占比 1.87%。2016 年至2020 年,卫星遥感服务行业市场规模由 20 亿美元增长至 24.2 亿美元,年复合增速为 4.8%。随着全球遥感卫星发射数量不断增长,伴随空间分辨率及光谱波段数不断提升,用户对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质量及数量需求日益提升,预计全球卫星遥感服务行业有望在 2025 年增长至 43.6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6%。我国遥感商业化水平

116、加速提升,与国外相比仍有我国遥感商业化水平加速提升,与国外相比仍有 2 倍空间。倍空间。根据报告显示,我国卫星总产值接近 4500亿,其中:导航与位置服务占比 80%左右,通信占比 15%左右,遥感占比 5%左右。与国外相比,中国遥感产业起步较晚,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政策主导,遥感商用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根据美国 UCS 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 4 月,我国拥有在轨卫星 431 颗,其中遥感卫星 215 颗,其中:民用86 颗、军事 70 颗,商业 59 颗。由此可知,我国遥感卫星商业化率为 27.4%,较 2019 年的 21.4%提升了 6 个百分点,商业化进程有所加速,但从

117、远期空间来看,距离全球约 50%的商业化率仍有 2 倍的发展空间。46/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卫星遥感产业多维度扩张,下游应用处于爆发前夕。卫星遥感产业多维度扩张,下游应用处于爆发前夕。原因在于:1)从上游来看,遥感卫星发射数量快速增长,全球遥感卫星在轨运行数量占在轨卫星总数的比例由 2015 年的 17%增长到 2019 的 27%,遥感卫星的数量显著增长,将从供给端推升遥感行业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2)横向来看,通导遥一体化带来行业应用的扩展,政府和国防部门对高精度、高质量、高安全性的空间地理信息服务需求不断加大,同时,随着通信、

118、导航和遥感技术的融合发展,自动驾驶等新服务、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3)从目标市场和商业模式来看,终端用户有望由国家和省级向市区县级、由 ToG 向 ToB 甚至 C 端下沉。遥感大数据的处理逐渐走向智能化,5G、AI、云计算等新一代 ICT 技术提高了遥感数据可用度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其使用门槛,不少中小企业开始在云端接受遥感应用服务。(2)通信:卫星互联网步入发展快车道,行业景气度有望通信:卫星互联网步入发展快车道,行业景气度有望迎来上行迎来上行 低轨卫星步入发展快车道,各国加速布局。近年来全球轨道卫星发射数量持续增加,主要系低轨卫星在低延时通信、军事、物联网领域的价值逐渐显现,而低轨的频谱

119、与轨道归属采用“先发先得”原则,因此包括中国、美国、英国、欧洲、俄罗斯等主要经济体均在低轨卫星领域展开了积极的布局。以美国为例,包括 SpaceX、亚马逊、波音等巨头均推出了相关的星座计划,其中 SpaceX 的规划为 11927 颗、亚马逊的规划为 3226 颗、波音的规划为 2956 颗。截止 2022 年 7 月,SpaceX 的星链已累计发射 2700 余颗卫星,其中 2500 余颗当前处在运行状态。中国星网公司成立,行业景气度有望迎来上行。中国星网公司成立,行业景气度有望迎来上行。国内方面,2021 年 4 月 28 日,中国星网集团在雄安新区成立,旨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中国

120、的卫星互联网系统,构建卫星互联网产业生态。根据ITU 国际电信联盟官网,同年 11 月,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接收了星网集团关于新星座计划的频谱分配档案。该档案中包含两个星座计划,计划发射的卫星总数量达到 12992 颗,包括分布于极低轨道的 GW-A59子星座和分布于近地轨道的 GW-2 子星座。能够认为,中国星网公司成立代表着我国也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卫星星座,其他相关企业包括航天宏图航天宏图、霍莱沃霍莱沃、佳缘科技佳缘科技、中科星图中科星图、创意信息创意信息。大规模建设有望带动行业景气度上行。47/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5、电力信息化:

121、能源革命助推电力新需求电力信息化:能源革命助推电力新需求 电力市场交易电量逐年提升。电力市场交易电量逐年提升。自 2015 年起,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入快车道,目前已初步形成以中长期交易市场为主、现货交易市场为补充的电力市场体系,覆盖省间、省内,交易品种齐全。根据数据,2022 年全国市场交易电量共 5.25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3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 60.8%,同比提高 15.4 个百分点。其中,跨省跨区市场化交易电量首次超 1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近 50%。市场对促进电力资源更大范围优化配置的作用不断增强,一方面,各层级电力市场之间将相互耦合、有序衔接,一方面,各层级电力市场之

122、间将相互耦合、有序衔接,跨省跨区交易存在的市场壁垒有望打破。另一方面,在新能源接入比例攀高下,现货市场与中长期市场跨省跨区交易存在的市场壁垒有望打破。另一方面,在新能源接入比例攀高下,现货市场与中长期市场将互融互补发展,同时,绿电交易等模式将加速规模化,逐步形成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交易机制。将互融互补发展,同时,绿电交易等模式将加速规模化,逐步形成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交易机制。48/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政策加码促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加速落地。政策加码促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加速落地。政策接连发布意味着未来将实现全国更大范围内电力资源的共享互济和优

123、化配置,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源网荷储源网荷储”四大环节发展需求有望带动数字能源产业加速。四大环节发展需求有望带动数字能源产业加速。当前,电力系统形态正在由传统的“源网荷”三要素向新型的“源网荷储”四要素转变,新型电力系统四大环节将会迎来旺盛的发展需求,与之相适应的数字能源产业也有望在不同环节持续加速。1)在电源出力侧,)在电源出力侧,煤电仍是电力系统中的基础保障型电源,煤炭产业智能化、清洁化需求将会持续,煤炭信息化产业或将迎来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新能源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围绕新能源功率预测、智能优化和供给消纳需求的数字能源相关产业景气度有望持续。2)在电网运营侧,)在电网运营侧

124、,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智慧化调控运行体系加快升级,满足分布式发电、储能、多元化负荷发展需求。3)在用户负荷侧,)在用户负荷侧,虚拟电厂、电动汽车、可中断负荷等优质调节资源将会参与电力系统灵活互动,用户侧调节能力大幅提升,虚拟电厂、电动汽车聚合充电相关产业或将受益。4)在储能蓄能侧,)在储能蓄能侧,储能多应用场景多技术路线规模化发展,将会重点满足系统日内平衡调节需求,储能建设需求有望带动数字能源相关产业发展。49/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电动汽车和充电桩高速增长带动了能源互联网消费场景不断涌

125、现。电动汽车和充电桩高速增长带动了能源互联网消费场景不断涌现。当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等新场景大量出现并接入电网,一个高度互联的能源体系正在形成,场景化将成为能源服务的新动力,并重新定义供需之间的交互关系。传统的基于重资产提供能源服务的商业模式升级为能够进行服务交换的平台模式,基于一个个场景,更多本地能源服务的机会快速涌现,通过能够连接供需、聚合服务的能源互联网平台,能源消费者在享受能源服务的同时,可以成为本地的能源生产者,向电网输电,也能够通过需求响应成为能源市场的直接参与者,就近平衡供需。需求侧未来大规模的分布式电源+需求侧储能+用户负荷控制,形成微电网,实现能源互联网的落地,并可能成为碳中

126、和的最主要手段。电力市场化的核心是通过价格反映供需关系,形成价格信号,回归电力的商品属性,促进电力资源优化电力市场化的核心是通过价格反映供需关系,形成价格信号,回归电力的商品属性,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配置。在我国电力市场交易中,电力中长期交易指市场主体开展的多年、年、季、月、周、多日等电力批发交易,而现货交易主要开展日前、日内、实时的电能量交易。现货交易频次高(7 24 小时不间断开市)、周期短(小时/15 分钟),更符合新能源波动性、难以预测等特点,它是发现电力时间供需不 50/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平衡的手段,形成有效市场价差以

127、反映电能供需的稀缺性,高峰时段激励电源多发电同时促进负荷错避峰,反之促进电源少发电和刺激负荷多用电,从而通过价格信号促进高峰保供和低谷新能源消纳。现货市场发现电力价格时间曲线并以分时电价的形式向中长期、终端用户传导,将改变行政划分的峰谷电价值和固定峰谷时段的概念。电力信息化相关企业包括朗新科技朗新科技、国能日新国能日新、南网科技南网科技、国网信通国网信通、远光软件远光软件、龙软科技龙软科技、恒华科技恒华科技、安科瑞安科瑞、清大科越清大科越等。6、公共事业信息化公共事业信息化(1)教育信息化:贴息贷款提振高校信息化需求教育信息化:贴息贷款提振高校信息化需求 近十年,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教育信息化建

128、设的相关政策,依托日益进步的技术手段,从硬件到软件、从基础设施到促进科教融合,发展“互联网+教育”。发挥发挥“教育教育+科技科技”优势,教育信息化从基础设施建设向教学质量提升演进。教育信息化优势,教育信息化从基础设施建设向教学质量提升演进。教育信息化 1.0 时代以教学时代以教学环境变革为主,环境变革为主,侧重于教学硬件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的搭建和连通,2002 年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发布拉开了教育行业信息建设的序幕。2012 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提出“应用驱动”的工作方针,打造“三通两平台”,普及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建立教育资源中心,标志着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演进

129、。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 2.0 旨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旨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自 2018 年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出台后正式开启。2.0 时代不再是白板与教室、智能终端及支持网络、录播教室等硬件设施的建设,更重要是要将信息化元素融入教学活动中。利用科技和数据驱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全国教育基础数据互通,建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因此,虽然当前高校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因此,虽然当前高校在基础设施方面的信息化渗透率已经较高,但是伴随教育信息化向信息化渗透率已经较高,但是伴随教育信息化向 2.0 阶段迈进,信息化与教学的融合将成为学校下一个阶段迈进,信息化与教学的融合

130、将成为学校下一个重点投入的方向,教育信息化需求有望持续。重点投入的方向,教育信息化需求有望持续。51/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教育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打造便利教学服务。教育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打造便利教学服务。据教育部统计,我国重点大学(985、211 学校)数量仅 115 所,占普通高校总数不足 4%,而北京和上海两市所拥有的 985、211 学校数量的合计占比超过 30%,高等教育资源不足且倾斜严重。教育信息化具备突破时空限制、快速复制传播、呈现手段丰富的独特优势,在促进教育公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校先后成为国际平台

131、 edX、Coursera 的亚洲高校成员,国内有 800 多所高校实施了 MOOC 建设项目。教育贴息贷款政策持续推进,提振教育信息化需求,支持教育等领域中长期投入。教育贴息贷款政策持续推进,提振教育信息化需求,支持教育等领域中长期投入。2022 年 9 月 7 日,领导人指出:对高校、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医院、地下综合管廊、新型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中央财政贴息 2.5 个百分点,期限 2 年,申请贴息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 2000 亿元以上,支持

132、金融机构以不高于 3.2%的利率向教育、卫生健康等 10 个领域的设备更新改造积极投放中长期贷款,加上此前中央财政贴息 2.5 个百分点,第四季度内更新改造设备的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 0.7%。信息化是高校提升管理能力、提升学生获得感的重要手段。教育信息化相关企业包含正元智慧正元智慧、新开普新开普等公司。52/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2)医疗信息化:医保支付改革加速医疗信息化:医保支付改革加速 DRG/DIP 推进推进 智慧医疗是指通过先进的物联网等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深入应用和实践,实现患者与医护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

133、动,逐渐从疾病治疗走向健康预防,从传统医学到数字医学再到信息医学的转变,更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预防性、个性化的医疗需求。根据数据,2021 年中国医疗信息化核心软件市场规模达到 323 亿元,2021-2024 年复合增速达到 19.2%,预计 2024 年总规模达 547 亿元。其中,医院信息化核心软件市场规模为 195 亿元,现今仍是各类信息化厂商的主战场;临床信息化市场规模为128 亿元,未来三年复合增速达 24.7%,规模增速较快且市场集中度低。基层医疗机构为主导,城乡医疗水平分布不均,智慧医疗有助于医疗资源公平化。基层医疗机构为主导,城乡医疗水平分布不均,智慧医疗有助于医疗资源公平化。

134、2015 至 2019 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据全国医疗资源供给的 95%左右,中国整体医疗水平依然较为薄弱。而在城乡之间,每千人口的卫生技术人员数,城市的数量是乡村的 2 倍,医疗资源存在分布不均。未来有望依托 AI、互联网医疗等智慧医疗的技术,改善医疗资源的不均衡,从而助力医疗公平化。医保支付压力日益增加,智慧医疗助力医保控费。医保支付压力日益增加,智慧医疗助力医保控费。医保渗透率处于高位。与此同时,医保支出逐年提升,医保支付压力加大。在此背景下,国家大力推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的新型医保支付制度。2019 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先后启动 30 个城市的

135、DRG 付费国家试点和71 个城市的 DIP 付费国家试点。DRG 是指将住院患者按照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复杂程度以及资源消耗程度的相似性分成一定数量的疾病组,原则上覆盖所有急性住院病人。以疾病诊断为核心,将相似病例纳入一个组管理,每个组内有几十个相近的疾病和相近的操作,优点是便于比较管理,缺点是专业性强、操作难度大。DRG 付费中要求试点地区在总额的前提下提前制定 DRG 组的支付标准,属于预付。53/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DIP 是以历史数据为基础,依据现实匹配关系对每个病例的“疾病诊断+治疗方式”进行穷举与聚类,将稳定的住院病

136、种进行组合,根据各病种费用均值、技术难度等与某基准病种的比例关系确定相应的病种点数,再结合点数单价及各医疗机构开展的总点数计算出支付总金额,是医保向医疗机构进行支付的方法。DIP 因为采取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最后才确定 DIP 组的支付标准,属于后付。DIP 主要适用于住院医疗费用结算(包括日间手术、医保门诊慢特病医疗费用结算)。智慧医院方面智慧医院方面,医疗信息系统的两个典型例子分别是,医疗信息系统的两个典型例子分别是 HIS(医院信息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和 CIS(临床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前者主要面向医院管理,后者面向病人管理。我国上一轮 HIS 建设热潮兴起于 2010 年,

137、当前 HIS 系统渗透率较高,而 HIS 系统的更新周期为 10 年左右,由于早期开发应用的 HIS 存在操作繁琐、非标准化 54/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的问题,目前处于传统 HIS 系统升级换代的新周期。大型医院已完成部分 CIS 系统建设,开始向 CIS系统建设中更深入的应用(如手术室、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延伸。HIS 是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的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包含挂号系统、病案管理系统、核算系统等多功能模块。让 HIS 成为医院流程整合与服务能力提升的核心引擎,实现对患者诊前、诊中、诊后全程追溯与管控。CIS

138、 服务于病情诊断和处理、医学研究等临床活动,以患者为核心,借助多种软件系统整合患者临床诊疗数据,实现医疗过程管理的质效提升。CIS 并非是单一的系统,而是一系列临床信息系统的集合。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正处于 CIS 建设阶段,CIS 相较于 HIS 建设难度更大,因为临床数据治理难度大且临床业务变更频繁,尚未形成统一的建设路径,医院需要根据自身特点与需求引入系统。55/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医疗信息化相关企业包含卫宁健康卫宁健康、创业慧康创业慧康、久远银海久远银海、嘉和美康嘉和美康、东软集团东软集团、万达信息万达信息、思创医惠思创医惠、

139、东华软件东华软件等。(3)供水供水/供热信息化:科技助力节能减排供热信息化:科技助力节能减排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力地支持水务行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水资源短缺是基本水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制约。因此,需要通过升级节水器具、提升再生水利用率等方式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政策加技术带来水务信息化行业发展机遇,提升供水管控能力。政策加技术带来水务信息化行业发展机遇,提升供水管控能力。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反复强调全面推进水务行业信息化建设,实施从水源地到

140、水龙头的全程监督。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3S(RS、GIS、GPS)、大数据等技术不断革新,水务企业信息化建设持续深化,水务企业能为城市提供更为优质的供排水服务、水质污染管控与环境保护以及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同时管控与及时处理各种应急水务事件,提升水务服务水平与满意程度,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各类水务活动的数据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 2025 年智慧水务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 300 亿元。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问题愈加凸显,供热领域或成减排主力军。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问题愈加凸显,供热领域或成减排主力军。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和排放国,根据 IEA 报告显示,2021 年,

141、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 119 亿吨,占全球总量的 33%。节能减排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目标。供热是全球最大的终端能源消费领域,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18 年供热占全球终端能耗的 50%,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40%。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供热要立足于煤炭高效利用,供热产业高效化、智能化的转型过程伴随着能源的转型过程,不断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双碳双碳”政策对供热节能提出新要求,或将推动行业迎来巨变。政策对供热节能提出新要求,或将推动行业迎来巨变。2020 年 9 月,领导人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142、年前实现碳中和”。“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目标部署,提出要“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2021 年 10 月,国家先后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 56/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标志着碳达峰碳中和的“1+N”政策体系基本形成。按照我国 2030 年碳达峰的目标,供暖行业有望持续推进节能减排,通过智能设备节约热量消耗,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热量的高效调度。供水/供热信息化相关企业包含和达科技和达科技、瑞纳智

143、能瑞纳智能等。7、数字金融:数字人民币试点区域持续扩容数字金融:数字人民币试点区域持续扩容 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具有法偿性。根据央行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数字人民币是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实物人民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57/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数字人民币定位于现金数字人民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类支付凭证(M0),无利息和手续费。),无利息和手续费。M1 和 M2 已经较好实现数字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批发资金依

144、托支付系统实现了电子化,支持 M1 和 M2 流通的银行间支付清算系统(如大小额支付系统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等)、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以及非银行支付机构等各类支付系统不断完善升级,较好地满足了经济发展需要。用数字人民币替代 M1 和 M2,既无助于提高支付效率,也会造成现有系统和资源的巨大浪费。现金管理高成本叠加洗钱风险,促使现金管理高成本叠加洗钱风险,促使 M0 数字化需求显现。数字化需求显现。当前在金融服务覆盖不足的地方,公众对现金的依赖度仍然很高,对获得和使用数字化的央行货币有现实需求和期待。而现金的管理成本较高,其设计、印制、调运、存取、鉴别、清分、回笼、销毁以及防伪反假等诸多环节耗费了

145、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且存在被用于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风险。因此,通过新技术使得 M0 数字化的需求逐渐显现。数字人民币的推出正是响应了这一需求,因此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 M0 环节的数字化。数字人民币采用中心化管理、双层运营体系,保证央行货币发行权,同时充分调动市场力量。数字人民币采用中心化管理、双层运营体系,保证央行货币发行权,同时充分调动市场力量。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的天然职责,也是履职基础。人民银行从 1984 年起回归中央银行职能。从央行包打天下的一元银行体制过渡到“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元模式,既保证了央行的货币发行权,又能够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各自优势。58/63 2023 年年

146、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因此,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也沿袭了现有的货币发行体系,中央银行在数字人民币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因此,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也沿袭了现有的货币发行体系,中央银行在数字人民币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负责向指定商业银行批发数字人民币并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商业银行等机构负责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数负责向指定商业银行批发数字人民币并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商业银行等机构负责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流通服务。字人民币兑换流通服务。这种二元结构的发行体系,既不会构成对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竞争,增加商业银行对同业拆借市场的依赖,也不会影响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进而导致“金

147、融脱媒”现象。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流通体系主要分为三层、涉及四类主体。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流通体系主要分为三层、涉及四类主体。数字人数字人民币在中央银行的核心系统由民币在中央银行的核心系统由“一币,两库,三中心一币,两库,三中心”构成。构成。根据央行数研所前所长姚前撰写的论文关于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若干思考,数字人民币在中央银行侧主要由以下的几个部分组成:“一币一币”即由央行负责数字货币的即由央行负责数字货币的“币币”本身的设计要素和数据结构。本身的设计要素和数据结构。从表现形态上来看数字货币是央行担保并签名发行的代表具体金额的加密数字串,不是电子货币表示的账户余额,而是携带全量信息的密码货币。“两库两

148、库”即数字货币发行库和数字货币商业银行库。即数字货币发行库和数字货币商业银行库。数字货币发行库指央行在央行数字货币私有云上存放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基金的数据库。数字货币商业银行库指商业银行存放央行数字货币的数据库(金库),可以在本地也可以在央行数字货币私有云上。发行库和银行库的设计让人觉得是对实物货币发行环节的模拟,但设计目标考虑更多的是给数字货币创建一个更为安全的存储与应用执行空间。“三中心三中心”即人民银行的认证中心、登记中心和大数据分析中心。即人民银行的认证中心、登记中心和大数据分析中心。认证中心负责对央行数字货币机构及用户身份信息进行集中管理。登记中心负责记录央行数字货币及对应用户身份,完

149、成权属登记,同时负责记录流水,完成央行数字货币产生、流通、清点核对及消亡全过程登记。大数据分析中心运用大数据分析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流通、贮藏等,具有 KYC、反洗钱、支付行为分析、监管调控指标分析等功能。59/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数字人民币具有七大设计特性。数字人民币具有七大设计特性。根据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数字人民币在设计时具有七大特性,其中,我们认为可控匿名、支付即结算、可编程性是数字人民币区别于传统纸币以及其他移动支付工具的主要特点。这三大技术有望打造数字人民币新的应用场景。试点范围继续扩大,向全面推广持续迈进。试点范

150、围继续扩大,向全面推广持续迈进。目前数字人民币已形成 17 个省市的 26 个试点地区。60/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数字人民币相关企业包含恒生电子恒生电子、中科软中科软、宇信科技宇信科技、长亮科技长亮科技、神州信息神州信息、科蓝软件科蓝软件、京北方京北方、高高伟达伟达、德生科技德生科技、拉卡拉拉卡拉、广电运通广电运通、新大陆新大陆等。8、智能智能汽汽车:车:L2+接棒,产业链高景气不改接棒,产业链高景气不改 L2 渗透率逐季提升,智能驾驶产业高景气不改。渗透率逐季提升,智能驾驶产业高景气不改。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自 2021Q1 以

151、来,L2 级别智能车的渗透率从不足 15%提升至约 30%,单季度搭载量从约 60 万辆提升至约 150 万辆,为智能驾驶板块提供了强劲的驱动力。同时,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2 年 1-10 月,国内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L2+/L2+交付上险 42.14 万辆,前装搭载率为 2.65%,显示出高级别智能驾驶正在逐步落地。预计后续在 L2 级别渗透率稳步提升的同时,L2+级别将迎来跨越式增长,智能车产业链高景气不改。政策信号明确,支撑意义重大,加速政策信号明确,支撑意义重大,加速 L2+及以上高级别智能驾驶落地。及以上高级别智能驾驶落地。根据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发布的2022 年度立法计划,深圳

152、市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已经通过三审阶段,是全国首个对 L3及以上自动驾驶权责、定义等重要议题进行详细划分的官方管理文件,条例的最大亮点在于支持了以往条例的最大亮点在于支持了以往处在模糊领域的处在模糊领域的 L3 级别自动驾驶的全场景通行,包括了高速、城市开放道路和泊车域,以及对商业化级别自动驾驶的全场景通行,包括了高速、城市开放道路和泊车域,以及对商业化运营的放开运营的放开。上游技术红利不断涌现,支撑高级别应用落地上游技术红利不断涌现,支撑高级别应用落地,进一步推动汽车智能化浪潮。进一步推动汽车智能化浪潮。2022 年 9 月,英伟达和高通先后发布了各自的新一代车载计算芯片。无论是英伟

153、达的 Thor,还是高通的 Flex,两者均不约而同地将芯片算力提升至 2000TOPS。英伟达的 Thor 为单颗 SOC 架构,拥有 770 亿颗晶体管,在一个芯片中集成了 CPU、GPU 和处理 Transformer 模型的引擎,并通过升级上述三者的性能,来实现算力的翻倍。高通的 Snapdragon Ride Flex 则是一个 SoC 产品家族,包括了 Mid、High、Premium 三个级别,分别对应不同级别的智能驾驶需求,其中最高级的 Ride Flex Premium SoC 在加上外挂的 AI 加速器后,可实现 2000TOPS 的综合算力。虽然在具体技术路线上仍然存在差

154、异,但高算力已成为各家芯片厂商的共识,其本质是更复杂的智能驾驶场景需要更高的算力来支撑,同时大屏化、多屏化,以及更加逼真的图像渲染也对座舱算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两款芯片的发布明确了中央计算平台的落地时间,结合目前两款芯片的发布明确了中央计算平台的落地时间,结合目前公布的上车时间,预计公布的上车时间,预计 2025 年将成为下一代年将成为下一代 E/E 架构的关键节点。架构的关键节点。61/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1)传感器传感器 1)激光雷达激光雷达 2022 年,激光雷达迈入上车周期,包括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图达通等厂商均开启了大激光

155、雷达的大规模量产。一方面,各家厂商通过芯片化提升集成度从而使成本进入可控范围;另一方面,扫描方式也得到优化,将机械式升级为半固态式提高可靠性从而达到车规级标准。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对于激光雷达厂商而言,规模化量产能力将成为竞争重点。2)4D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 除激光雷达外,4D 毫米波雷达在 L2 及以上智能驾驶场景中也占据重要位置。虽然目前智能汽车也装配有毫米波雷达,但其由于缺少测高能力,导致难以识别静止物体。而 4D 雷达通过增加通道数,兼顾了分辨率高、低成本和全天候工作的优势,目前,包括上汽飞凡、长安 C385 均装载了 4D 成像雷达,而华为华为、傲酷傲酷也发布了自研 4D 成像雷达。

156、此外,凭借更好的性能,4D 毫米波雷达的单价也会更高,有望推动毫米波雷达在整车中的价值量。(2)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智能驾驶域控制器 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高算力平台助力高级别智能驾驶加速推进。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高算力平台助力高级别智能驾驶加速推进。一方面,英伟达英伟达仍是高算力平台首选,目前蔚来、小鹏、理想、上汽等搭载 Orin 的智能汽车均已开启大规模交付,相关供应链企业将持续受益。另一方面,高通高通 Snapdragon Ride 平台进展迅猛,8 月第一款搭载高通 8540SOC 的长城摩卡落地,标志着高通在智能驾驶领域的从零到一,后续值得期待。再者,国产厂商成为重要一极,地平线征程 3芯片大

157、规模上车,征程 5 芯片获得理想 L7/L8 定点,同时华为华为在智能车领域的布局有序推进。能够认为,后续对国产芯片平台的选择对于 Tier1 有着重要意义。62/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3)智能驾驶软件智能驾驶软件 智能驾驶软件,从辅助驾驶迈向高级别智能驾驶,带来几何级软件开发需求。智能汽车下一阶段将从辅助驾驶(L2)迈向高级别智能驾驶(L2+),例如可以实现点到点的全场景自动行驶的导航辅助,以及在停车场的记忆泊车和代客泊车,而功能的升级势必将带来几何级的软件开发需求。预计车厂后续将通过自研、合作、建立生态圈等方式,持续加码在软件和算

158、法方面的能力,中期维度来看,软件的供需错配仍将存在,利好产业链相关厂商。(4)智能座舱智能座舱 智能座舱渗透率进一步提升,重视操作系统、一芯多屏和智能座舱渗透率进一步提升,重视操作系统、一芯多屏和 DMS 的放量逻辑。的放量逻辑。高通 8155 芯片集中上车,提供强大算力支持。该芯片采用 7nm 工艺流程,算力比传统主流车载芯片高 3-4 倍,目前多款车型如小鹏 P5、蔚来 ET7、智己 L7 等均已装载。一芯多屏交互成为趋势。智能座舱屏幕正在从过去的单屏扩展到仪表、中控屏、平视显示器、娱乐屏在内的多个显示屏,单价价值量得到提升。DMS/OMS 系统陆续上车。Euro NCAP 要求欧洲市场新

159、车从 2022 年 7 月开始配备 DMS,国内已对部分商用车车型安装DMS 系统作出强制要求,后续有望推出在乘用车方面的法规。目前理想、蔚来、吉利等车企均把 DMS列入配置清单,DMS 将成为后续智能座舱的重要组成部分。(5)车联网车联网 车路协同从示范区走向规模化部署。车路协同从示范区走向规模化部署。长期以来,网联化被认为是实现汽车新四化的重要一环,其通过车与外界的信息交换,能有效地增强驾驶安全,提升交通效率,改善驾驶体验,从而解决车辆超视距和盲区的信息感知难题。基于该理念,我国近年来积极制定智能网联领域的发展战略及规划,强调通信、汽车、交通等跨产业的融合,并逐步加大交通领域智能化、网联化

160、的基础建设,强调“人-车-路-云”协同发展,积极推进基于 C-V2X 的通信技术落地。根据 2019 年发布的C-V2X 产业化路径和时间表研究白皮书,我国 V2X 的落地节奏规划为,2021 年前主要在示范区、先导区、特定园区部署路侧设施,2022-2025 年在典型城市、高速公路逐步扩大覆盖范围,预计到 2025 年新车 V2X 设备搭载率达到50%。63/63 2023 年年 3 月月 24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智能汽车方面相关企业包含中科创达中科创达、德赛西威德赛西威、四维图新四维图新、经纬恒润经纬恒润、禾赛科技禾赛科技、虹软科技虹软科技、当虹科当虹科技技、万集科技万集科技、千方科技千方科技、鸿泉物联鸿泉物联等。十、参考研报十、参考研报 1.安信证券-计算机行业深度分析:数字中国全景投资手册 2.华西证券-计算机行业周观点:数字中国&国企对标,“主力军”多重受益 3.西部证券-策略专题报告:投资“数字中国”,聚焦 TMT 三大行业 4.德邦证券-数字中国专题系列一:数字中国投资图谱 5.西南证券-计算机行业:掘金数字中国浪潮,四大主线守正出新 慧博慧博官网官网: 电话:电话:-18661866 邮箱:邮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数字中国行业深度解析:政策框架及发展路线详尽解读、相关产业及公司全梳理-230324(63页).pdf)为本站 (三生有幸)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