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交通银行2022年年度报告(355页).PDF

编号:121457 PDF 355页 5.18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交通银行2022年年度报告(355页).PDF

1、1 公司代码:601328 公司简称: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度报告 2 目目 录录 目 录 2 重要提示 3 释义 4 公司基本情况 5 财务摘要 9 董事长致辞 12 行长致辞 14 监事长致辞 16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17 一、经济金融形势 17 二、财务报表分析 17 三、业务回顾 31 四、风险管理 44 五、展望 51 六、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 52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55 公司治理 61 董事会报告 94 监事会报告 99 环境和社会责任 102 重要事项 108 组织架构与机构名录 111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年度报告确认意见 115 备查文件 11

2、6 审计报告 119 财务报表 130 财务报表附注 146 补充资料 348 杠杆率、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信息补充资料 350 3 重要提示重要提示 一、本行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二、本行第十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于 2023 年 3 月 30 日审议批准了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度报告及摘要。出席会议应到董事 16 名,亲自出席董事 15 名,委托出席董事 1 名,石磊独立董事因事,书面委托李晓慧独立董事出席会议并代为行使表决权。三、本行董事长任德奇先生、主

3、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刘珺先生及会计机构负责人陈隃先生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四、本集团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经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经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均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五、经董事会审议的 2022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以报告期末本行已发行普通股总股份 742.63 亿股为基数,向本行登记在册的 A 股和 H 股股东,每股分配现金股利人民币 0.373 元(含税),共分配现金股利人民币 277.00 亿元。本年度无送红股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预案。六、本报告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

4、,不构成本集团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七、本集团在经营活动中主要面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等。本集团已经并将继续采取各种措施有效管控风险,具体情况参见“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风险管理”部分,请投资者注意阅读。4 释义释义 在本报告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本行/本银行/交行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本集团/集团 本行及附属公司 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汇丰银行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 社保基金会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 汇金公司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银保监会

5、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证监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上交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香港联交所 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香港上市规则 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 企业管治守则 香港上市规则附录十四企业管治守则 蕴通财富 本行对公和同业财富管理品牌,通过金融智慧服务和数字化转型,为企业、政府机构和金融同业客户提供综合化一站式财富管理解决方案。沃德财富 本行零售业务主品牌,以“丰沃共享,厚德载富”为品牌核心,致力于实现客户的财富保值增值。个人手机银行 向本行个人客户提供线上业务办理和服务的手机应用,覆盖客户多种金融产品和生活服务需求。企业手机银行 本

6、行利用移动电话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应用软件向企业客户提供在线开户、账户查询、对账管理、转账付款、理财投资、金融资讯、办理业务签约及解约等金融服务,以贴身便捷为特点的渠道。企业网银 本行通过因特网向企业客户提供账户查询、企业付款、现金管理、国际业务、投资理财、财政业务等金融服务的电子交易系统。买单吧 面向所有用户开放的一站式金融和生活数字化服务平台。惠民贷 本行针对符合条件的客户推出的线上信用消费贷款产品。普惠 e 贷 本行针对符合条件的客户推出的普惠金融线上融资类业务。兴农 e 贷 本行针对农业经营主体推出的线上融资服务。云上交行 本行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品牌。践行“机构在线、员工在线、产品在线

7、、服务在线”服务理念,以远程视频服务构建“云网点、云柜员、云管家”体系,通过屏对屏的线上服务新模式,满足客户线上化、数字化服务需求。5 公司基本情况公司基本情况 一一、公司资料、公司资料 中文名称:中文名称: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文简称:中文简称:交通银行 英英文名称文名称:Bank of Communications Co.,Ltd.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任德奇 授权代表:授权代表:任德奇、周万阜(代)董事会秘书、公司秘书:董事会秘书、公司秘书:周万阜(代)注册地址:注册地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银城中路 188 号 联系及办公地址:联系及办公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银城中路 188

8、号 邮 编:200120 电 话:86-21-58766688 传 真:86-21-58798398 电子信箱: 官方网站:, 香港营业地点:香港中环毕打街20号 信息披露信息披露载体和年报载体和年报备置地点备置地点 A 股:中国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 证券时报及上交所网站 H 股:香港联交所“披露易”网站 www.hkexnews.hk 年报备置地点:本行董事会办公室及主要营业场所 6 股票简况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种类 股股票上市交易所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股票代码 A 股 上交所 交通银行 601328 H 股 香港联交所 交通银行 03328 境内优先股 上交所 交行优

9、1 360021 国内审计师:国内审计师: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 1 号东方广场东 2 座办公楼 8 层 签字会计师:石海云、李砾 国际审计师:国际审计师: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中国香港中环遮打道 10 号太子大厦 8 楼 签字会计师:陈少东 中国法律顾问:中国法律顾问: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香港法律顾问:香港法律顾问:欧华律师事务所 股份过户登记处股份过户登记处 A股: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 上海市浦东新区杨高南路188号 H股:香港中央证券登记有限公司 香港皇后大道东183号合和中心17楼1712至1716室 其他资料其他资料 统一社

10、会信用代码:90595XD 7 二、公司简介及主要业务二、公司简介及主要业务 本行始建于 1908 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1987 年 4 月 1 日,本行重新组建后正式对外营业,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总部设在上海。2005 年 6 月本行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2007 年 5 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2022 年,按一级资本排名,本行居全球银行第十位。本行战略目标是“建设具有特色优势的世界一流银行集团”。“十四五”时期,本行坚定推进“一四五”战略,即以战略目标为引领,打造普惠金融、贸易金融、科技金融、财富金融四大业务特色,并把绿色作为全集团业务

11、经营发展的底色,提升客户经营、科技引领、风险管理、协同作战、资源配置五大专业能力。在战略实施中,聚焦“上海主场”建设、数字化转型两大重点领域率先实现创新突破,示范引领全行高质量发展。本行以“创造共同价值”为使命,致力于实现客户、股东、员工、社会的价值增长与和谐发展。经银保监会批准,本行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线上服务渠道,以及境内 2,800 余家网点、境外 23家分(子)行及代表处,为 246 万公司客户和 1.9 亿零售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包括存贷款、产业链金融、现金管理、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投资银行、资产托管、财富管理、银行卡、私人银行、资金业务等。本集团通过全资或控股子公司,涉足金融

12、租赁、基金、理财、信托、保险、境外证券和债转股等业务领域。本行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国有大型银行集团,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保持战略定力,践行“金融为民”理念,强化全面风险管控,努力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为员工营造幸福家园,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报告期内,本集团经营模式、主要业务和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均未发生重大变化。三、荣誉和奖项三、荣誉和奖项 综合排名综合排名 2022 年度全球银行 1000 强第 10 位 英国The Banker 2022 年度世界 500 强第 155 位 美国Fortune 品牌与业务品牌与业务 中国最佳现金管理银行 财资 十佳交易银行创新奖 银行家

13、 金融科技发展一等奖 人民银行 创新成果奖 工业和信息化部 数字先锋企业奖 腾讯 中国最佳养老金托管银行 财资 第十七届人民企业社会责任奖年度企业奖 第十九届人民匠心奖匠心服务奖 人民网 MSCI ESG 评级 A 级 明晟公司 主要子公司主要子公司 8 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市银行业机构综合评价 A 类机构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年度最佳金融租赁公司 全球租赁竞争力论坛 中国融资租赁卓越成就奖 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金牛基金管理公司 中国证券报 金基金 TOP 公司奖 上海证券报 十大明星基金公司奖 证券时报 交银

14、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理财有限责任公司 金贝奖2022 年卓越理财公司 21 世纪经济报道 金牛奖银行理财产品金牛奖 中国证券报 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诚信托卓越公司奖 上海证券报 年度优秀风控信托公司 证券时报 交银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交银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年度卓越养老保险服务提供商 每日经济新闻 金牌保险产品方舟奖 证券时报 9 财务摘要财务摘要 一、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一、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报告期末,本集团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如下:主要会计数据主要会计数据 2022 年年 2021 年年 增减增减(%)2020 年年 全年业全年业绩绩 (除另

15、有标明外,人民币百万元)利息净收入 169,937 161,693 5.10 153,336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44,639 47,573(6.17)45,086 营业收入 272,978 269,390 1.33 246,200 信用减值损失 60,411 66,371(8.98)62,059 业务及管理费 76,825 74,545 3.06 66,004 利润总额 98,215 93,959 4.53 86,425 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92,149 87,581 5.22 78,274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1 91,068 86,991 4.69 77,

16、395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68,221(34,775)不适用 149,398 报告期末报告期末 (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百万元)资产总额 12,992,419 11,665,757 11.37 10,697,616 客户贷款2 7,296,155 6,560,400 11.22 5,848,424 贷款减值准备 178,019 161,162 10.46 140,561 负债总额 11,956,679 10,688,521 11.86 9,818,988 客户存款2 7,949,072 7,039,777 12.92 6,607,330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 1,078,593

17、 1,096,640(1.65)904,958 股东权益(归属于母公司股东)1,023,409 964,647 6.09 866,607 总股本 74,263 74,263-74,263 资本净额3 1,250,317 1,139,957 9.68 1,021,246 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净额3 840,164 783,877 7.18 727,611 其他一级资本3 176,480 176,348 0.07 134,610 二级资本3 233,673 179,732 30.01 159,025 风险加权资产3 8,350,074 7,379,912 13.15 6,695,462 每股计每股计

18、 (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元)基本及稀释每股收益4 1.14 1.10 3.64 0.99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1,4 1.13 1.10 2.73 0.98 每股净资产(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5 11.43 10.64 7.42 9.87 10 主要财务指标(主要财务指标(%)2022 年年 2021 年年 变化变化(百分点)(百分点)2020 年年 平均资产回报率 0.75 0.80(0.05)0.77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 10.33 10.76(0.43)10.35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4 10.20 10.69(0.49)10.23 净利息收益率

19、6 1.48 1.56 (0.08)1.57 不良贷款率7 1.35 1.48 (0.13)1.67 拨备覆盖率 180.68 166.50 14.18 143.87 拨备率 2.44 2.46 (0.02)2.40 成本收入比8 28.14 27.67 0.47 26.81 资本充足率3 14.97 15.45(0.48)15.25 一级资本充足率3 12.18 13.01(0.83)12.88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3 10.06 10.62(0.56)10.87 注:1.按照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8)要求计算。2.客户贷款不含相关贷款应收利息,客

20、户存款包含相关存款应付利息。3.根据银保监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计算。4.按照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要求计算。5.为期末扣除其他权益工具后的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股东权益除以期末普通股股本总数。6.利息净收入与平均生息资产总额的比率。7.根据银保监会监管口径计算。8.根据业务及管理费除以营业收入计算,同期比较数据已根据当期列报口径进行了重述。报告期内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报告期内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人民币百万元)主要会计数据主要会计数据 2022 年年 1-3 月月 2022 年年 4-6 月月 2022 年年

21、7-9 月月 2022 年年 10-12 月月 营业收入 73,608 69,778 66,690 62,902 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23,336 20,704 23,843 24,266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23,248 20,661 23,530 23,629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01,621(12,512)193 278,919 11 二、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二、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人民币百万元)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2022年年 2021年年 2020年年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 430 160 247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

22、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 166 183 180 其他非经常性损益净额 909 545 803 非经常性损益的所得税影响(386)(266)(330)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38)(32)(21)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非经常性损益合计 1,081 590 879 12 董事长致辞董事长致辞 2022 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摹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面临诸多挑战。交行高效统筹经营发展和疫情防控,紧紧围绕金融工作三大任务,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全面完成年度经营目标

23、。董事会建议每股分配现金股利人民币 0.373 元(含税),共计人民币 277 亿元,占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 32.72%。新时代十年来,交行在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规模实力显著增强、发展质量稳中向好、价值创造能力保持稳健。截至 2022 年末,交行资产规模近 13 万亿元,一级资本排名提升到全球第十位,已成为一家资本实力雄厚的世界级大银行。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与世界一流银行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为我们带来了追赶超越的难得机遇。2022 年,董事会结合经济发展、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修订完善“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校准了发展方向。在保持战略稳定性和连续

24、性的基础上,以“建设具有特色优势的世界一流银行集团”为中长期战略目标,致力于打造“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大型银行集团,为股东及相关各方创造长期共同价值。我们深知,战略推进需要把握趋势,打造特色。战略推进需要把握趋势,打造特色。我们将发展战略深度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出打造“普惠金融、贸易金融、科技金融、财富金融”四大业务特色,把“绿色金融”作为全集团业务经营发展的底色。我们着力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大力发展零售信贷和服务普惠小微。我们紧跟“双循环”发展趋势,发展贸易金融,增强客户黏性。我们服务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建设,打造商行和投行一体化的科技金融服

25、务体系。我们抓住共同富裕带来的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机遇,完善“全链条”财富金融体系。2022 年,交行四大业务特色打造取得积极进展,普惠型小微贷款、消费贷款、产业链金融业务量、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等增速均超过 30%,信贷结构持续优化;财富管理客群和规模稳步增长,养老客群客户增长迅速;绿色金融服务市场影响力提升,绿色贷款余额、主承销绿色债券金额分别比上年增长 33%、46%。我们深知,战略推进需要立足资源禀赋,形成突破。战略推进需要立足资源禀赋,形成突破。我们提出要在“上海主场”建设、数字化转型两大重点领域率先实现创新突破。充分发挥总部在沪的主场优势,紧紧抓住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

26、来的重大机遇,探索开展产品、流程以及体制机制的全方位创新,把上海打造成为集团的创新策源功能区,并将成功经验向其他区域推广复制,引领集团高质量发展。2022 年,上海主场贡献度和显示度稳步提升,以“一件事”机制推动战略重点领域创新策源成效初显。我们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和人才建设力度,加快数字化新交行建设,坚定推动以“平台、开放、智能、企业级、重塑”为核心的金融科技发展愿景落地,将数字化思维和运营贯穿经营管理全过程。过去三年科技投入年均增速接近 30%;推进金融科技万人计划,金融科技人员数量较三年前增长近 70%。2022 年,数字化转型率先在零售转型、供应链金融、金融生态圈布局等领域实现突破,积极推

27、进“机构在线、员工在线、产品在线、服务在线”,全面提升线上化、数字化业务经营和内部管理能力。零售信贷和 B2B 支付两个企业架构试点项目顺利上线,中台和企业架构建设支撑业务创新作用逐步凸显。我们深知,战略推进需要以稳健经营为基石,穿越周期。战略推进需要以稳健经营为基石,穿越周期。只有经受经济周期检验的银行才能更好创造共同价值。我们践行稳健的风险文化和风控策略,加快健全集团统一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计量与监测,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完善常态化、制度化检查机制,全面开展重点领域风险排查。通过持续的13 “控增量、优存量”,三年资产质量攻坚战圆满收官,2022 年末不良贷款率降至 2015 年

28、以来最好水平。我们也深知,作为国有大行要积极履行好社会责任,展现担当。作为国有大行要积极履行好社会责任,展现担当。2022 年公益捐赠支出 6,000 多万元,重点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乡村振兴、长期公益项目等。持续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在人民银行与银保监会分别开展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价中,交行均位列首位。2022 年,董事会顺利完成换届选举,组建第十届董事会。我们按照发挥董事专业特长等原则,组建新的各专门委员会,更好发挥专委会咨询作用。在此,对第九届董事会的辛勤付出表示诚挚谢意。同时,对照监管法规等规定要求,我们系统修订公司章程等系列制度,进一步厘清各治理主体职责边界,健全决策机制,公司治理体系

29、进一步完善。2023 年,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加大;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各种挑战并存的时期。交行将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已任,保持战略定力,加速打造业务特色,进一步发挥“上海主场”优势,深入推进数字化新交行建设,持续提升风险管控水平,推动质量、效益、规模和结构同步优化和提升,让广大客户、股东、员工和相关各方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新的一年,我们将聚焦主责主业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向既定目标奋勇前进

30、,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任德奇 董事长 14 行长致辞行长致辞 过去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在各界股东、广大客户倾力支持下,交通银行全体同仁凝心聚力、务实笃行,高质量发展结出丰硕成果,质量、结构、规模、效益协同迈上新台阶。2022 年末,集团资产总额 129,924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1.37%;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921.49 亿元,同比增长 5.22%;不良贷款率 1.35%,较上年末下降 0.13 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 180.68%,较上年末提升14.18 个百分点。更为值得欣喜的是,过去一年,交行 A 股、H 股股价较上年末分别提升

31、 10.58%、3.25%,一级资本排名首次跻身银行家杂志全球千强榜单前十,这既是交行市场地位的充分体现,更代表着广大投资者对交行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期许和鞭策。这这一年,我们坚定服务“国之大者”,金融活水精准高效灌溉实体经济沃土。一年,我们坚定服务“国之大者”,金融活水精准高效灌溉实体经济沃土。我们坚信,金融之于实体经济,不能以“零和思维”生硬解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也不能以“简单让利”粗放等同。我们牢牢把握金融“实体经济的血脉”定位,将国家战略部署、人民急难愁盼作为核心资源投入的主战场,将“新鲜血液”真实、稳定、持续输送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一砖一瓦”。2022 年末境内行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32、68,483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7,867 亿元、增幅 12.98%,为近十年来最高水平。我们发挥高水平金融服务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杠杆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绿色金融增速分别达 109.88%、33.28%;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分别增长 57.72%、129.82%。我们推动普惠金融服务扩面提质,西藏自治区分行如期顺利开业,填补交行在雪域高原的服务空白;长尾客户数字化经营及触达能力全面提升,帮助企业解决“心头忧”“眼前难”;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进阶升级,全口径涉农贷款余额当年净增1,431 亿元。这这一年,我们一年,我们纵深推进纵深推进数字化新交行建设,价值创造的动

33、力变革加速演进。数字化新交行建设,价值创造的动力变革加速演进。我们坚信,科技之于金融,不是简单化的赋能或加成,更是革命性的再造与重塑。我们强化顶层设计,加速整编金融科技整体作战力。制定“十四五”时期金融科技发展规划,配套推出集团数字化转型方案,统一清晰的金融科技发展蓝图基本成型。规划落地“三中心、五分行”研发矩阵,系统推进企业级架构、数据中台、营销中台、风控中台和运营中台建设,优化打造集约化、智能化、生态化客户服务体系,数字化技术底座逐步夯实。我们深耕场景建设,持续拓维业务技术双向融合。充分利用上海主场的前沿创新场景,扩大“一件事”模式的应用覆盖面,产业链金融累计增幅 41.92%;医疗付费一

34、件事在全国 29 家省直分行渐次落地;“交政通”率先实现长三角区域网点“全覆盖”;个人手机银行 7.0、新版企业网银焕新上线;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标准收发器客户数稳居市场首位;为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贡献高效率、低成本、强可扩展性的跨境支付“交行方案”。这一年,我们迎来资产质量攻坚战全胜收官,“穿越周期”的发展能力更趋坚实。这一年,我们迎来资产质量攻坚战全胜收官,“穿越周期”的发展能力更趋坚实。我们坚信,风险经营能力是银行平抑周期波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基于这一核心价值观,交行自 2020 年启动为期三年的资产质量攻坚战。这三年期间,正值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叠加世纪疫情暴发,对防控化解金

35、融风险带来极大挑战和考验。我们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坚定落实“控新增,优存量”策略,终于迎来三年资产质量攻坚战全胜收官。2022 年末本集团不良贷款率 1.35%、逾期贷款率 1.16%,均降至 2015 年以来最好水平;拨备覆盖率显著提升至 180.68%。资产质量指标明显好转的背后,是风险管理能力的长足进步。集团统一风险管理体系日趋完备,总分行、境内外、表内外风险实现“三账同算”,全链条防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监督的风险“屏障”初步建成,数字化风险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企业级监督系统、特殊名单15 系统、反洗钱系统建设全速推进,为集团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底座。瞻望瞻望 2023:守正创新,稳中求进:

36、守正创新,稳中求进 2023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双百年”的历史纵深,加之“三期叠加”“三重压力”的现实宽度,交织共振出远超过往的复杂经营环境。在充满光荣与梦想的新征程上,我们将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坚守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坚持价值创造这一导向,以市场化逻辑全面检验和形塑交行高质量发展的质地和成色,实现更高起点上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锻造做强基本盘的韧性。锻造做强基本盘的韧性。越是风高浪急,越要锚定目标、坚定航向。我们将围绕“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持续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找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

3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合点,持续加大足量优质金融供给,以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性和确定性为经济运行的整体性好转保驾护航。更加精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紧密对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助力传统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积极服务扩大内需和推进共同富裕,加大普惠、民营、乡村振兴和改善民生重点领域金融供给。针对长期困扰交行的客户结构、业务结构等深层次矛盾,聚焦重点,聚力攻坚,加快打造普惠金融、贸易金融、科技金融、财富金融四大业务特色,彰显绿色金融底色,持续推动零售转型、数字化转型,立足上海主场创新突破并辐射全行,加快建设具有特色优势的世界一流银行集团。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

38、安全,精准把握风险应对的力度和节奏,构建自动化、实时化、精准化、敏捷化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将风险管理上升为“一种内生的文化和能力”。培育制胜新赛道的动能。培育制胜新赛道的动能。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我们将主动对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涌现的新主体、新业态、新需求,持续深化战略实施,锻造核心竞争能力,以业务结构的多维均衡支撑经营发展的多元韧性。向基础技术架构深挖、向中高端服务范式挺进、向复杂产品创新供给跃迁,打通“大财富-大资管-大投行”经营链条,围绕客户资产负债表更好感知客户、响应客户,打造卓越客户旅程体验。更多关注价值体系、客户服务、业务流程等多维度的数字化变革,持续延展场景建

39、设垂直向度的深度和水平向度的宽度,探索以科技输出等模式实现与更大范围金融同业的广域互联,促成 G 端、B 端、C 端、F 端的平台共建与价值共享,展现价值创造的卓越能力。跬步千里,持久必成;天道酬勤,自胜者强。刘 珺 行长 16 监事长致辞监事长致辞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2022 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交通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经营管理质效再上新台阶。这一年,监事会积极主动作为,坚持忠实勤勉、合规高效、精准务实履行监督职责,助力全行公司治理现代化水平有效提升。紧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耕战略监督。紧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耕战

40、略监督。我们始终将工作主线置于国家战略部署框架之中,积极关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普惠民生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质效情况,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海南自贸港等主题开展专项调研,促进国家决策部署落实到位。我们坚持将监督重点与全行发展战略相契合,结合“上海主场”战略优势培育,有序跟进本行战略制定、推进实施和总结评估情况,督促相关工作落实落地。构建“三专”工作机制,提升监督质效。构建“三专”工作机制,提升监督质效。我们统筹形成了涵盖专项调研、专家座谈、专业培训的一体化监督模式,聚焦战略、风险内控、财务合规等核心监督职责确定六大重点项目,深入基层一线进行专项调研,因形就势开展

41、专家座谈,适配能力建设所需强化专业培训,精准监督水平进一步有效提升。我们提出了富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监督意见建议并呈送董事会和高管层,监督成果得到有效采纳和合理转化。持续优化自身运作,夯实履职基础。持续优化自身运作,夯实履职基础。我们优化了监事会议事模式,针对性完善监事会制度,合规完成监事会换届,扎实开展履职监督与评价,多措并举确保监督职责全覆盖,为合规高效履职打下坚实基础。笃志前行,虽远必达。2023 年监事会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聚焦核心职责进一步提升监督实效,与公司治理各方共同努力,合力推动交行高质量发展。徐吉明 监事长 17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经济金融形势一、经济金

42、融形势 2022 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加大保供稳价和助企纾困力度,工业生产总体稳定,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 120 万亿元人民币。同时,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高技术制造业等新动能快速成长,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就业物价保持稳定,民生保障坚实有力。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审慎的监管环境,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报告期内,人民银行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确保市场流动性充裕,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持续发挥结构

43、性货币政策工具牵引带动作用,加大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同时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增量工具,加大对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融资支持。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更好满足合理住房信贷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金融机构监管框架,评估认定 19 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持续做好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监管。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处置风险事件,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经营稳健。银行业持续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在审慎经营前提下增加贷款投放,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投放,加强对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供给。贷款利率稳中

44、有降,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处于历史低位,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二、财务报表分析二、财务报表分析 报告期内,本集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持续推进金融工作“三项任务”,各项工作保持并巩固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聚焦价值创造,盈利能力保持稳定聚焦价值创造,盈利能力保持稳定。报告期内,集团实现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921.49 亿元,同比增长 5.22%;实现营业收入 2,729.78 亿元,同比增长 1.33%。净利息收益率 1.48%,平均资产收益率0.7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

45、率 10.33%。加大加大资产资产投放,积极服务实体经济投放,积极服务实体经济。报告期末,集团资产总额 12.99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1.37%。其中客户贷款余额 7.30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7,358 亿元,增幅 11.22%,同比多增 238 亿元;债券投资余额 3.42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3,954 亿元,增幅 13.09%,同比多增 1,618 亿元。筑牢安全底座,夯实风险管理基础筑牢安全底座,夯实风险管理基础。资产质量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报告期末,集团不良贷款率 1.35%,较上年末下降 0.13 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 180.68%,较上年末上升 14.18 个百分点

46、;逾期贷款率 1.16%,较上年末下降 0.17 个百分点。(一)利润表主要项目分析(一)利润表主要项目分析 1.利润总额利润总额 18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利润总额 982.15 亿元,同比增加 42.56 亿元,增幅 4.53%。利润增长主要来源于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加和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报告期内集团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加 82.44 亿元,增幅5.10%,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 59.60 亿元,降幅 8.98%。本集团在所示期间的利润表项目的部分资料如下:(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百万元)2022年年 2021年 增减(%)利息净收入 169,937 161,693 5.10 非利息净收入 10

47、3,041 107,697(4.32)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44,639 47,573(6.17)营业收入营业收入 272,978 269,390 1.33 税金及附加(3,119)(3,001)3.93 业务及管理费(76,825)(74,545)3.06 信用减值损失(60,411)(66,371)(8.98)其他资产减值损失(1,897)(2,320)(18.23)保险业务支出(19,380)(17,054)13.64 其他业务成本(13,379)(12,346)8.37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 97,976 93,753 4.49 营业外收支净额 248 206 20.39 利润总额利润

48、总额 98,215 93,959 4.53 所得税费用(6,185)(5,020)23.21 净利润净利润 92,030 88,939 3.48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92,149 87,581 5.22 本集团在所示期间的营业收入结构如下:(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百万元)2022年年 金额金额 占比占比(%)同比增减同比增减(%)利息净收入 169,937 62.25 5.10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44,639 16.35(6.17)投资收益/(损失)15,284 5.60(18.95)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2,462)(0.90)(166.22)汇兑及汇率产

49、品净收益/(损失)5,737 2.10 125.96 保险业务收入 18,100 6.63 9.60 其他业务收入 20,388 7.47 16.49 资产处置收益 739 0.27 62.78 其他收益 616 0.23 14.50 19 营业收营业收入合计入合计 272,978 100.00 1.33 2.利息净收入利息净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利息净收入1,699.37亿元,同比增加82.44亿元,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62.25%,是本集团业务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报告期内,本集团全力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民生力度,持续提升客户贷款在生息资产中的比重,同时积极应对存款定期化趋势,通过调整

50、优化负债结构抵消部分负债成本上行压力,推动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加。本集团在所示期间的生息资产和计息负债的平均余额、相关利息收入和支出以及平均收益率或平均成本率如下:(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百万元)2022 年年 1 月至月至 12 月月 2021 年 1 月至 12 月 平均余额平均余额 利息收支利息收支 平均收益平均收益(成成本本)率率(%)平均余额 利息收支 平均收益(成本)率(%)资产资产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766,989 11,020 1.44 780,069 10,699 1.37 存放、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 853,328 17,886 2.10 737,444 12,266 1.

51、66 客户贷款 6,934,959 291,905 4.21 6,154,222 266,419 4.33 证券投资 2,954,940 97,311 3.29 2,716,367 88,262 3.25 生息资产生息资产 11,510,216 418,122 3.63 10,388,102 377,646 3.64 非生息资产非生息资产 1,103,261 1,018,481 资产总额资产总额 12,613,477 11,406,583 负债及股东权益负债及股东权益 客户存款 7,466,070 163,457 2.19 6,708,100 140,982 2.10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

52、拆入款项 2,114,882 44,696 2.11 1,982,978 38,581 1.95 应付债券及其他 1,415,962 40,032 2.83 1,270,806 36,390 2.86 计息负债计息负债 10,996,914 248,185 2.26 9,961,884 215,953 2.17 股东权益及非计息负债股东权益及非计息负债 1,616,563 1,444,699 负债及股东权益合计负债及股东权益合计 12,613,477 11,406,583 利息净收入利息净收入 169,937 161,693 净利差净利差1 1.37 1.47 净利息收益率净利息收益率2 1.

53、48 1.56 净利差净利差1,3 1.58 1.68 净利息收益率净利息收益率2,3 1.69 1.77 注:1.指平均生息资产总额的平均收益率与平均计息负债总额的平均成本率间的差额。2.指利息净收入与平均生息资产总额的比率。20 3.考虑债券利息收入免税的影响。报告期内,本集团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 5.10%,净利差 1.37%,同比下降 10 个基点,净利息收益率1.48%,同比下降 8 个基点。本集团在所示期间各季度的净利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如下:(%)2022年年 1-3月月 4-6月月 7-9月月 10-12月月 净利差净利差 1.48 1.39 1.36 1.29 净利息收益率净利息收

54、益率 1.56 1.49 1.46 1.41 净利差净利差注注 1.69 1.60 1.56 1.50 净利息收益率净利息收益率注注 1.78 1.70 1.66 1.62 注:考虑债券利息收入免税的影响。本集团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因规模和利率变动而引起的变化如下。规模和利率变动的计算基准是所示期间内平均余额的变化以及有关生息资产和计息负债的利率变化。(人民币百万元)2022年与年与2021年的比较年的比较 增加增加(减少减少)由于由于 规模规模 利率利率 净增加净增加(减少减少)生息资产生息资产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179)500 321 存放、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 1,924 3,696

55、 5,620 客户贷款 33,806 (8,320)25,486 证券投资 7,754 1,295 9,049 利息收入变化 43,305(2,829)40,476 计息负债计息负债 客户存款 15,917 6,558 22,475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 2,572 3,543 6,115 应付债券及其他 4,151 (509)3,642 利息支出变化 22,640 9,592 32,232 利息净收入变化利息净收入变化 20,665(12,421)8,244 报告期内,本集团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加 82.44 亿元,其中,各项资产负债平均余额变动带动利息净收入增加 206.65 亿元

56、,平均收益率和平均成本率变动致使利息净收入减少 124.21 亿元。(1)利息收入)利息收入 21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利息收入 4,181.22 亿元,同比增加 404.76 亿元,增幅 10.72%。其中客户贷款利息收入、证券投资利息收入和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占比分别为 69.81%、23.27%和 2.64%。A.客户贷款利息收入客户贷款利息收入 客户贷款利息收入是本集团利息收入的最大组成部分。报告期内,客户贷款利息收入 2,919.05 亿元,同比增加 254.86 亿元,增幅 9.57%,主要由于客户贷款平均余额增加 7,807.37 亿元,增幅 12.69%,增长部分主要来自公

57、司类和个人中长期贷款。按业务类型和期限结构划分的客户贷款平均收益分析按业务类型和期限结构划分的客户贷款平均收益分析(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百万元)2022 年年 1 月至月至 12 月月 2021 年 1 月至 12 月 平均余额平均余额 利息收入利息收入 平均收益率平均收益率(%)平均余额 利息收入 平均收益率(%)公司类贷款公司类贷款 4,412,329 176,385 4.00 3,917,298 158,362 4.04 短期贷款 1,390,254 47,582 3.42 1,300,743 44,440 3.42 中长期贷款 3,022,075 128,803 4.26 2,616,

58、555 113,922 4.35 个人贷款个人贷款 2,287,938 111,439 4.87 2,075,137 103,576 4.99 短期贷款 584,594 28,849 4.93 547,418 29,541 5.40 中长期贷款 1,703,344 82,590 4.85 1,527,719 74,035 4.85 票据贴现票据贴现 234,692 4,081 1.74 161,787 4,481 2.77 客户贷款总额客户贷款总额 6,934,959 291,905 4.21 6,154,222 266,419 4.33 B.证券投资利息收入证券投资利息收入 报告期内,证券投

59、资利息收入 973.11 亿元,同比增加 90.49 亿元,增幅 10.25%,主要由于证券投资平均余额同比增加 2,385.73 亿元,增幅 8.78%。C.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报告期内,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 110.20 亿元,同比增加 3.21 亿元,增幅 3.00%,主要由于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平均收益率同比上升 7 个基点。D.存放、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利息收入存放、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利息收入 报告期内,存放、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利息收入178.86亿元,同比增加56.20亿元,

60、增幅45.82%,主要由于存放、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平均收益率同比上升44个基点,且平均余额同比增加1,158.84亿元,增幅 15.71%。(2)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报告期内,本集团利息支出 2,481.85 亿元,同比增加 322.32 亿元,增幅 14.93%。22 A.客户存款利息支出客户存款利息支出 客户存款是本集团主要资金来源。报告期内,客户存款利息支出 1,634.57 亿元,同比增加 224.75 亿元,增幅 15.94%,占全部利息支出的 65.86%。按产品类型划分的客户存款平均成本分析按产品类型划分的客户存款平均成本分析(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百万元)2022 年年

61、1 月至月至 12 月月 2021 年 1 月至 12 月 平均余额平均余额 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平均成本率平均成本率(%)平均余额 利息支出 平均成本率(%)公司存款公司存款 4,800,242 102,342 2.13 4,395,310 88,165 2.01 活期 1,911,196 18,489 0.97 1,897,980 16,706 0.88 定期 2,889,046 83,853 2.90 2,497,330 71,459 2.86 个人存款个人存款 2,665,828 61,115 2.29 2,312,790 52,817 2.28 活期 789,468 2,394 0.3

62、0 774,599 3,689 0.48 定期 1,876,360 58,721 3.13 1,538,191 49,128 3.19 客户存款总额客户存款总额 7,466,070 163,457 2.19 6,708,100 140,982 2.10 B.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利息支出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利息支出 报告期内,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利息支出 446.96 亿元,同比增加 61.15 亿元,增幅15.85%,主要由于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平均成本率同比上升 16 个基点,且平均余额同比增加 1,319.04 亿元,增幅 6.65%。C.应

63、付债券及其他利息支出应付债券及其他利息支出 报告期内,应付债券及其他利息支出 400.32 亿元,同比增加 36.42 亿元,增幅 10.01%,主要由于应付债券及其他平均余额同比增加 1,451.56 亿元,增幅 11.42%。3.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发挥牌照齐全优势,以打造财富管理品牌特色为切入点,聚焦财富管理、银行卡、托管等重点业务,努力打造利润持续增长的“第二曲线”。但受资本市场持续震荡、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以及减费让利等各因素影响,集团全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446.39 亿元,同比减少 29.34 亿元,降幅6.17%。其中理财业务同比减少16.

64、21亿元,降幅13.77%;代理类业务收入同比减少6.84亿元,降幅12.08%;银行卡业务收入同比减少 9.95 亿元,降幅 4.94%。本集团在所示期间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组成结构如下:(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百万元)2022年年 2021年 增减(%)银行卡 19,141 20,136(4.94)理财业务 10,154 11,775(13.77)23 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 7,496 7,484 0.16 代理类 4,980 5,664(12.08)投资银行 3,093 3,120(0.87)担保承诺 2,884 2,527 14.13 支付结算 1,364 1,296 5.25 其他 2

65、27 283(19.79)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合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合计 49,339 52,285(5.63)减: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减:手续费及佣金支出(4,700)(4,712)(0.25)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44,639 47,573(6.17)4.业务及管理费业务及管理费 报告期内,本集团业务及管理费 768.25 亿元,同比增加 22.80 亿元,增幅 3.06%;本集团成本收入比28.14%,同比上升 0.47 个百分点。如对债券利息等收入免税影响进行还原,成本收入比约为 26%。本集团在所示期间的业务及管理费的组成结构如下:(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百万元)2022 年年

66、2021 年 增减(%)员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6,918 25,383 6.05 其他员工成本 12,396 11,442 8.34 业务费用 28,861 29,621(2.57)折旧与摊销 8,650 8,099 6.80 业务及管理费合计业务及管理费合计 76,825 74,545 3.06 5.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 报告期内,本集团资产减值损失 623.08 亿元,同比减少 63.83 亿元,降幅 9.29%,其中贷款信用减值损失 581.02 亿元,同比减少 48.43 亿元,降幅 7.69%。本集团持续按照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办法的通知(银

67、保监规202210 号)要求,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法,及时更新减值模型各项参数以反映外部环境变化对资产信用风险的影响。同时,近年本集团资产质量持续好转,合理足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能够充分覆盖风险预期损失,具有充分的风险抵御和损失吸收能力。6.所得税所得税 报告期内,本集团所得税支出 61.85 亿元,同比增加 11.65 亿元,增幅 23.21%。实际税率为 6.30%,低于 25%的法定税率,主要是由于本集团持有的国债和地方债等利息收入按税法规定为免税收益。(二)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分析(二)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分析 1.资产资产 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 129,924.19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1

68、3,266.62 亿元,增幅 11.37%,增长主要24 来自于发放贷款和垫款及金融投资规模的增长。本集团在所示日期资产总额中主要组成部分的余额(拨备后)及其占比情况如下:(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百万元)2022年年12月月31日日 2021年12月31日 余额余额 占比占比()余额 占比()发放贷款和垫款 7,136,677 54.93 6,412,201 54.97 金融投资 3,955,207 30.44 3,523,249 30.20 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806,102 6.20 734,728 6.30 拆出资金 478,353 3.68 439,450 3.77 其他 616,0

69、80 4.75 556,129 4.76 资产总额资产总额 12,992,419 100.00 11,665,757 100.00 (1)客户贷款)客户贷款 报告期内,本集团聚焦主责主业,践行稳经济大盘使命担当,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紧密对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度融入区域协调发展,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大普惠小微、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涉农等领域信贷投放,实现信贷总量同比多增,结构持续优化。本集团在所示日期客户贷款总额及构成情况如下:(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百万元)2022 年年 12 月月 31 日日 2021 年 12 月 31 日 2020

70、年 12 月 31 日 余额余额 占比占比(%)余额 占比(%)余额 占比(%)公司类贷款公司类贷款 4,711,353 64.58 4,138,582 63.09 3,707,471 63.39 短期贷款 1,438,252 19.71 1,309,291 19.96 1,251,162 21.39 中长期贷款 3,273,101 44.87 2,829,291 43.13 2,456,309 42.00 个人贷款个人贷款 2,366,507 32.43 2,285,096 34.83 1,980,882 33.87 住房贷款 1,512,648 20.73 1,489,517 22.70

71、1,293,773 22.12 信用卡 477,746 6.55 492,580 7.51 464,110 7.94 其他 376,113 5.15 302,999 4.62 222,999 3.81 票据贴现票据贴现 218,295 2.99 136,722 2.08 160,071 2.74 合计合计 7,296,155 100.00 6,560,400 100.00 5,848,424 100.00 报告期末,本集团客户贷款余额 72,961.55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7,357.55 亿元,增幅 11.22%。其中,境内行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68,482.63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7,

72、867.30 亿元、增幅 12.98%。公司类贷款余额 47,113.53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5,727.71 亿元,增幅 13.84%,在客户贷款中的占比较上年末上升 1.49 个百分点至 64.58%。其中,短期贷款增加 1,289.61 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 4,438.10 亿元,中长期贷款在客户贷款中的占比提高至 44.87%。25 个人贷款余额 23,665.07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814.11 亿元,增幅 3.56%,在客户贷款中的占比较上年末下降 2.40 个百分点至 32.43%。其中个人住房贷款较上年末增加 231.31 亿元,增幅 1.55%,在客户贷款中的占比较上年

73、末下降1.97个百分点至20.73%;信用卡贷款较上年末减少148.34亿元,降幅3.01%。票据贴现较上年末增加 815.73 亿元,增幅 59.66%。按担保方式划分的客户贷款分布情况按担保方式划分的客户贷款分布情况(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百万元)2022年年12月月31日日 2021年12月31日 余额余额 占比占比(%)余额 占比(%)信用贷款信用贷款 2,461,988 33.75 2,085,835 31.79 保证贷款保证贷款 1,179,381 16.16 1,056,138 16.10 抵押贷款抵押贷款 2,579,866 35.36 2,488,276 37.93 质押贷款质

74、押贷款 1,074,920 14.73 930,151 14.18 合计合计 7,296,155 100.00 6,560,400 100.00 客户贷款信用减值准备情况客户贷款信用减值准备情况(人民币百万元)2022年年12月月31日日 2021年12月31日 上年末余额 161,162 140,561 本期计提/(转回)58,102 62,945 本期核销及转让(46,313)(47,519)核销后收回 5,146 6,324 其他变动 (78)(1,149)期末余额 178,019 161,162(2)金融投资)金融投资 报告期末,本集团金融投资净额 39,552.07 亿元,较上年末增

75、加 4,319.58 亿元,增幅 12.26%。按性质划分的投资结构按性质划分的投资结构(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百万元)2022年年12月月31日日 2021年12月31日 余额余额 占比(占比(%)余额 占比(%)债券 3,416,632 86.38 3,021,272 85.75 权益工具及其他 538,575 13.62 501,977 14.25 合计合计 3,955,207 100.00 3,523,249 100.00 按财务报表列报方式划分的投资结构按财务报表列报方式划分的投资结构 26 (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百万元)2022年年12月月31日日 2021年12月31日 余额余额

76、占比(占比(%)余额 占比(%)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投资 705,357 17.83 638,483 18.12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投资 2,450,775 61.97 2,203,037 62.53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投资 799,075 20.20 681,729 19.35 合计合计 3,955,207 100.00 3,523,249 100.00 报告期末,本集团债券投资余额 34,166.32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3,953.60 亿元,增幅 13.09%。未来,本行将强化对经济金融形势的研判,着力做好证券投资增量配置和存量优化。一是

77、维持以利率债投资为主的总体策略,做好国债、地方债等投资安排。二是服务新发展格局,积极对接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发债主体的融资需求,做好信用债项目储备和投资安排。三是做大债券交易流量,加快国债和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周转速度。四是抓住美债收益率较高的市场时机,在做好流动性管理的基础上,提升外币债券价值贡献。按发行主体划分的债券投资结构按发行主体划分的债券投资结构 (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百万元)2022 年年 12 月月 31 日日 2021 年 12 月 31 日 余额余额 占比占比(%)余额 占比(%)政府及中央银行 2,626,005 76.86 2,325,896 76.98 公

78、共实体 37,930 1.11 27,073 0.90 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 539,009 15.78 472,688 15.65 法人实体 213,688 6.25 195,615 6.47 合计合计 3,416,632 100.00 3,021,272 100.00 报告期末,本集团持有金融债券 5,390.09 亿元,包括政策性银行债券 1,158.03 亿元和同业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 4,232.06 亿元,占比分别为 21.48%和 78.52%。本集团持有的最大十只金融债券本集团持有的最大十只金融债券(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百万元)债券名称债券名称 面值面值 年利率年利率(%)到期日

79、到期日 计提减值计提减值 2018 年政策性银行债券 6,903 4.99 24/01/2023 1.58 2017 年政策性银行债券 6,330 4.39 08/09/2027 1.37 2018 年政策性银行债券 5,000 4.98 12/01/2025 1.15 2018 年政策性银行债券 4,400 4.97 29/01/2023 1.01 2022 年商业银行次级债券 3,500 3.00 07/11/2032 -2022 年商业银行债券 3,484 SOFR+1.06 29/09/2027 1.99 27 2022 年商业银行次级债券 3,360 3.00 10/11/2032

80、-2017 年政策性银行债券 3,332 4.30 21/08/2024 0.73 2019 年政策性银行债券 3,126 2.70 19/03/2024 0.42 2022 年商业银行债券 3,103 SOFR+0.78 28/04/2025 0.37 (3)抵债资产)抵债资产 本集团在所示日期抵债资产的部分资料如下:(人民币百万元)2022 年年 12 月月 31 日日 2021 年 12 月 31 日 抵债资产原值 1,412 1,437 减:抵债资产减值准备(412)(407)抵债资产净值抵债资产净值 1,000 1,030 2.负债负债 本集团认真落实银保监会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办法

81、要求,按照与经营战略、风险偏好和总体业务特征相适应的原则,建立建全与全行负债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负债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提高负债质量管理水平。报告期内,本集团认真落实负债质量“六性”管理要求,着力夯实负债业务发展基础,同时加强对负债来源、结构、成本的监测、分析与管理,整体负债业务稳健发展。报告期末,本集团负债总额 119,566.79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12,681.58 亿元,增幅 11.86%。其中,客户存款较上年末增加 9,092.95 亿元,增幅 12.92%,在负债总额中占比 66.48%,较上年末上升 0.62 个百分点;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较上年末减少 180.47 亿元

82、,降幅 1.65%,在负债总额中占比 9.02%,较上年末下降 1.24 个百分点。客户存款客户存款 客户存款是本集团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报告期末,本集团客户存款余额 79,490.72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9,092.95 亿元,增幅 12.92%。从客户结构上看,公司存款占比 61.36%,较上年末下降 3.27 个百分点;个人存款占比 37.18%,较上年末上升 3.05 个百分点。从期限结构上看,活期存款占比 36.16%,较上年末下降 5.21 个百分点;定期存款占比 62.38%,较上年末上升 4.99 个百分点。本集团在所示日期客户存款总额及构成情况如下:(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百万

83、元)2022 年年 12 月月 31 日日 2021 年 12 月 31 日 2020 年 12 月 31 日 余额余额 占比占比(%)余额 占比(%)余额 占比(%)公司存款公司存款 4,877,033 61.36 4,550,020 64.63 4,341,524 65.71 活期 1,989,383 25.03 2,061,672 29.28 2,005,934 30.36 定期 2,887,650 36.33 2,488,348 35.35 2,335,590 35.35 个人存款个人存款 2,955,724 37.18 2,402,812 34.13 2,192,231 33.18

84、28 活期 885,013 11.13 850,831 12.09 812,534 12.30 定期 2,070,711 26.05 1,551,981 22.04 1,379,697 20.88 其他存款 4,227 0.05 3,359 0.05 5,499 0.08 应计利息 112,088 1.41 83,586 1.19 68,076 1.03 合计合计 7,949,072 100.00 7,039,777 100.00 6,607,330 100.00 3.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 本集团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包括衍生金融工具、或有事项及承诺、担保物。本集团主要以交易、套期

85、、资产负债管理及代客为目的叙做衍生金融工具,包括利率合约、汇率合约、贵金属及大宗商品合约等。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名义金额及公允价值详见财务报表附注五、4。本集团或有事项及承诺主要是未决诉讼、信贷承诺及财务担保、资本性承诺、经营租赁承诺、证券承销及债券承兑承诺。有关或有事项详见财务报表附注八、或有事项,有关承诺事项详见财务报表附注九、承诺事项。本集团部分资产被用作同业间卖出回购及其他负债业务有关的质押的担保物,详见财务报表附注五、53。(三)现金流量表主要项目分析(三)现金流量表主要项目分析 报告期末,本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2,488.03亿元,较上年末净增加544.95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86、为净流入3,682.21亿元,同比多流入4,029.96亿元。主要是吸收存款和向央行借款产生的现金流入增加。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为净流出2,848.97亿元,同比多流出2,093.49亿元,主要是债券投资增加。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为净流出329.75亿元,同比多流出342.81亿元。主要是去年同期发行永续债导致现金流入同比减少。(四)分部情况(四)分部情况 1.按地区划分的经营业绩 本集团在所示期间各个地区的利润总额和营业收入如下:(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百万元)2022年年 2021年 利润总额利润总额 占比占比(%)营业收入营业收入1 占比占比(%)利润总额 占比(%)营业收入1 占比(%)长江三角

87、洲 47,589 48.45 103,191 37.80 45,781 48.72 98,716 36.64 珠江三角洲 11,037 11.24 24,878 9.11 12,027 12.80 23,369 8.67 环渤海地区 8,425 8.58 31,412 11.51 13,312 14.17 30,198 11.21 中部地区 27,866 28.37 38,151 13.98 18,922 20.14 37,007 13.74 29 西部地区 9,205 9.37 23,081 8.46 7,520 8.00 24,056 8.93 东北地区(59)(0.06)7,246 2.

88、65(5,899)(6.28)7,267 2.70 境外 3,791 3.86 12,855 4.71 7,769 8.27 13,085 4.86 总行(9,639)(9.81)32,164 11.78(5,473)(5.82)35,692 13.25 合计合计 98,215 100.00 272,978 100.00 93,959 100.00 269,390 100.00 注:1.包括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汇兑及汇率产品净收益/(损失)、保险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资产处置收益和其他收益。下同。2.总行含太平洋信用卡中心。下同。3

89、.合计含少数股东损益。2.按地区划分的存贷款情况按地区划分的存贷款情况 本集团在所示日期按地区划分的贷款余额如下:(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百万元)2022 年年 12 月月 31 日日 2021 年 12 月 31 日 贷款余额贷款余额 占比(占比(%)贷款余额 占比(%)长江三角洲 2,000,365 27.42 1,780,637 27.14 珠江三角洲 978,749 13.41 857,521 13.07 环渤海地区 1,137,282 15.59 965,957 14.72 中部地区 1,196,075 16.39 1,092,985 16.66 西部地区 875,476 12.00

90、774,445 11.80 东北地区 250,190 3.43 247,023 3.77 境外 376,277 5.16 348,948 5.32 总行 481,741 6.60 492,884 7.52 合计合计 7,296,155 100.00 6,560,400 100.00 本集团在所示日期按地区划分的存款余额如下:(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百万元)2022 年年 12 月月 31 日日 2021 年 12 月 31 日 存款余额存款余额 占比(占比(%)存款余额 占比(%)长江三角洲 2,157,812 27.15 1,878,481 26.68 珠江三角洲 1,024,315 12.8

91、9 871,667 12.38 环渤海地区 1,671,923 21.02 1,491,168 21.18 中部地区 1,260,425 15.86 1,130,712 16.06 西部地区 846,610 10.65 763,629 10.85 东北地区 391,719 4.93 360,775 5.12 境外 480,408 6.04 456,074 6.48 总行 3,772 0.05 3,685 0.05 30 应计利息 112,088 1.41 83,586 1.20 合计合计 7,949,072 100.00 7,039,777 100.00 3.按业务板块划分的经营业绩按业务板块

92、划分的经营业绩 本集团的业务主要分成四类: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资金业务和其他业务。本集团在所示期间按业务板块划分的利润总额和营业收入情况如下:(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百万元)2022年年 2021年 金额金额 占比(占比(%)金额 占比(%)营业收入营业收入 272,978 100.00 269,390 100.00 公司金融业务 126,170 46.22 125,990 46.77 个人金融业务 119,868 43.91 117,618 43.66 资金业务 25,763 9.44 24,443 9.07 其他业务 1,177 0.43 1,339 0.50 利润总额利润总额 98

93、,215 100.00 93,959 100.00 公司金融业务 45,441 46.27 38,263 40.72 个人金融业务 31,098 31.66 36,844 39.21 资金业务 21,885 22.28 18,563 19.76 其他业务(209)(0.21)289 0.31 注:因分部间收入和支出分配考核规则的调整,同期比较数据已根据当期口径进行编制。(五)资本充足率(五)资本充足率 本集团遵照银保监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及其相关规定计量资本充足率。自2014年银保监会首次核准使用资本管理高级方法以来,本行按监管要求稳步推进高级方法的实施和深化应用,2018年经银保监

94、会核准,扩大高级方法实施范围并结束并行期。根据2021年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要求,本集团附加资本要求为0.75%。报告期末,本集团资本充足率14.97%,一级资本充足率12.1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06%,均满足各项监管资本要求。(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百万元)2022年年12月月31日日 2021年12月31日 本集团本集团 本行本行 本集团 本行 核心一级资本净额 840,164 701,902 783,877 659,155 一级资本净额 1,016,644 876,692 960,225 833,945 资本净额 1,250,317 1,104,7

95、32 1,139,957 1,006,266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06 9.40 10.62 10.01 一级资本充足率(%)12.18 11.74 13.01 12.67 资本充足率(%)14.97 14.80 15.45 15.29 31 注:1.中国交银保险有限公司和交银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不纳入并表范围。2.按照银保监会批准的资本管理高级方法实施范围,符合监管核准要求的信用风险采用内部评级法、市场风险采用内部模型法、操作风险采用标准法,内部评级法未覆盖的信用风险采用权重法,内部模型法未覆盖的市场风险采用标准法,标准法未覆盖的操作风险采用基本指标法。本集团资本计量的更多信息,请参见

96、本行在上交所网站、香港联交所“披露易”网站以及本行官方网站发布的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资本充足率报告。(六)杠杆率(六)杠杆率 本集团依据银保监会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修订)计量杠杆率。根据2021年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要求,本集团附加杠杆率要求为0.375%。报告期末,本集团杠杆率7.08%,满足监管要求。(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百万元)2022年年 12月月31日日 2022年 9月30日 2022年 6月30日 2022年 3月31日 一级资本净额 1,016,644 993,562 970,873 979,545 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 14,

97、349,614 14,005,204 13,770,696 13,416,205 杠杆率(%)7.08 7.09 7.05 7.30 本集团杠杆率的更多信息请见附录“杠杆率、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信息补充资料”章节。三、业务回顾三、业务回顾(一)发展战略及推进情况(一)发展战略及推进情况 报告期内,本集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具有特色优势的世界一流银行集团”战略目标为引领,践行“创造共同价值”的企业使命,持续打造四大业务特色,把绿色作为全集团业务经营发展的底色,将上海主场建设和数字化转型作为战略实施的两大突破口,推进战略实施。1.打造业务特色打造业务特色 普惠

98、金融普惠金融 落实“增强金融普惠性”和扩大内需战略部署,稳步提升普惠金融业务发展质效。报告期末,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 34.66%,有贷款余额的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 38.09%。推动消费金融作为零售业务的新增长极,境内行零售贷款1余额较上年末增长 3.09%,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 58.38%。升级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涉农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 22.15%。贸易金融贸易金融 积极服务“双循环”背景下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通境内外、本外币、离在岸一体化金融服务。报告期内,立足场景生态推动产品组合方案创新,打造重点企业标杆链,产业链金融业务量同比增长 41.92

99、%。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提升,国际结算量同比增长 11.5%。推出“数字贸服”线上化、智能化贸易金融产品,积极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Easy 系列产品业务量破万亿。加快跨境人民币产品服务创新,跨境人民币收付量创历史新高。1 包含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32 科技金融科技金融 紧跟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服务支撑“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报告期末,科技金融客群持续壮大,科技金融授信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 49.55%,专精特新“小巨人”、科创板客户市场覆盖率分别较年初提升 1.81 和 1.15 个百分点。紧密围绕科技型企业特点推出配套政策,大力支持现

100、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 110%。财富金融财富金融 强化全量客户经营,发挥财富管理产品、服务品牌优势,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层次财富管理需求。报告期末,境内行管理的个人金融资产(AUM2)较上年末增长 8.57%。客户拓展和潜力挖掘持续深入,中高端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 10.73%。丰富财富管理产品体系,全年新上线 2,500 余只财管产品。首批获得个人养老金业务资格,养老客群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 7.5%。本行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打造业务特色全过程,提高绿色金融服务市场影响力。制定交通银行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行动方案,在授信政策中强化绿色金融管理要求,完善“2+N”绿色

101、金融政策体系。积极推动绿色智能识别和 ESG 评价体系建设,结合绿色发展场景,形成绿色信贷、绿色投行、绿色普惠等产品集成方案,获“2022 年 A 股上市公司 ESG 最佳实践案例”奖。报告期末,全行绿色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 33%。2.聚焦两大突破口持续发力聚焦两大突破口持续发力 发挥上海主场优势和龙头牵引作用发挥上海主场优势和龙头牵引作用 本集团将上海主场建设作为战略性安排,持续推动创新突破,围绕服务党中央赋予上海的战略任务,致力于将上海主场打造成为集团的创新策源功能区。报告期内,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支持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上海地区科技企业服务渗透率 15.6%,链金融余额在全行

102、占比近两年提升超过 11 个百分点;积极参与金融要素市场创新,持续提升金融市场业务规模,助力“上海价格”形成。以“一件事”和专班机制促进上海主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医疗付费一件事”在 29 家省直分行落地;跨省通办“交政通”在长三角区域引入事项位居同业首位;产业链专项授权实现长三角区域分行全覆盖,区域产业链融资业务量同比增长 50%。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 本集团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充分运用“数据+技术”新要素赋能业务提质增效,金融科技价值创造能力持续增强。报告期内,本行数字化转型投入力度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同比增长 32.93%,占营业收入的 5.26%;报告期末,本集团金融

103、科技人才占集团总人数 6.38%。场景建设提速加力,个人手机银行 7.0、新版企业网银焕新推出,开放银行场景与平台建设成熟度稳步提升。零售信贷和 B2B 支付两个企业级架构试点项目顺利上线,中台和企业级架构建设支撑业务创新作用逐步凸显。夯实数字新基建,成为首家使用自主可控分布式核心系统的国有大行,获得人民银行年度金融科技发展一等奖。(二)公司金融业务(二)公司金融业务 支持实体经济,推动信贷投放总量增、结构优。报告期内,集团公司类贷款较上年末增加 5,727.71亿元,增幅 13.84%。其中,境内投向为制造业的相关贷款、绿色信贷、涉农贷款增幅分别为 23.23%、33.28%、22.15%,

104、均超过集团贷款平均增幅。服务国家战略,支持重点区域发展。报告期末,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三大区域贷款余额 2 不含客户证券市值,下同。33 较上年末增长 14.02%,增幅较集团贷款平均增幅高 2.80 个百分点;三大区域贷款余额占比 53.47%,较上年末提升 1.32 个百分点。深化业务特色,科技金融与产业链金融快速发展。报告期末,科技金融授信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49.55%,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 109.88%;产业链金融业务量同比增长 41.92%。1.客户发展客户发展 持续优化对公客户分层分类管理,搭建精细化、专业化服务体系。报告期末,境内行对公客户总数较上年末增长

105、 10.91%。集团客户方面,加大对制造强国、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的服务与支持力度,持续优化授信管理政策和流程,建立全集团一体化协同服务体系,提高集团客户服务水平。报告期末,集团客户成员 8.87 万户,较上年末增加 11,987 户。政府机构客户方面,积极参与数字政府建设和城市数字化转型进程,助力提供便捷化政务服务,打造智慧政务产品体系。报告期末,政府机构客户 7.40 万户,较上年末增加 3,599 户。小微基础客户方面,进一步推行小微基础客群“线上管、远程管”,搭建外呼策略支持体系,强化数字化营销支持,提升基础客群服务。报告期末,小微基础客户 225.58 万户,较上年末增加 22.36

106、万户。2.场景建设场景建设 以数字化思维深耕场景建设,在医疗、学校、园区、央企司库等细分领域成效显现。信用就医已先后在上海、南京、大连、广州、昆明等 45 个城市上线,通过“先诊疗后付费”新模式,解决人民群众就医排队难题。交银慧校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建成“教育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功能覆盖缴费对账、资金监管、资质备案、年检年审等,精准服务教育行业细分客群。智慧金服平台累计签约客户突破 11 万户,较上年末新增 3.16 万户,收款结算量 8,980.86 亿元,同比增长 274.86%。推出账户管理、支付结算、境内资金归集、境外可视可控、票据管理、系统对接等十大司库服务,更好服务央企集团司库体系

107、建设。3.普惠型小微企业服务普惠型小微企业服务 持续加大对普惠型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强化对“首贷户”和小微制造业企业的支持。借助金融科技和大数据,依托“普惠 e 贷”打造线上综合融资产品体系,实现线上标准化产品与场景定制产品“双轮驱动”,提高小微企业覆盖面及融资可得性;线上标准化产品实现抵押、信用、保证等多种组合方式,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做好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在供应链、科创、乡村振兴、医保、双创、个体工商户等重点领域实现场景定制。报告期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4,562.39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34.66%;有贷款余额的客户数 29.3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 38.09%。普惠型小微企

108、业贷款累放平均利率 3.75%,同比下降 26 个基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 0.81%,较上年末下降 0.35 个百分点。全行 2,771 家营业网点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4.产业链金融产业链金融 运用创新产品,与电力、建筑、汽车和医药等重点行业龙头企业深化合作,满足企业上下游融资需求,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科技赋能,延展产业链“秒级”融资产品线,票据秒贴业务发生额 934.76亿元,快易付秒放业务发生额 200.97 亿元,订单秒放发生额 65.61 亿元。推出自建智慧交易链平台。对接34 中航信、中企云链等 16 家主流平台,实现跨场景金融合作、全程自动化秒级放款等功能,大幅

109、提升用户体验。聚焦专项授权、制度创新、流程优化等,以“一链一策”满足企业个性化融资需求。报告期内,产业链金融业务量 4,791.26 亿元,同比增长 41.92%;服务融资客户 2.63 万户,普惠客户占比 91.84%。5.科技金融科技金融 积极对接科技强国战略,加强产融对接,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层次、专业化、特色化的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点围绕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低碳、传统产业升级等领域,优化客户结构和资产结构。聚焦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重点客群,创新“科

110、技金融专班”一体化经营模式,完善配套政策、产品、数据和系统,设立 7 支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科创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报告期末,科技金融授信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 49.55%;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09.88%;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75户,市场覆盖度36.30%,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75.52%。6.投资银行投资银行 持续做大投行全量融资规模,打造创新型投资银行。报告期内,NAFMII 口径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 4,105.76 亿元。把握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业务机遇,2022 年境内外并购金融新增规模842 亿元,同比增长 14.82%,其中,境内人民

111、币并购贷款净增规模连续三年保持同业领先。服务绿色发展战略,主承销绿色债券(含碳中和债)71.65 亿元,投资绿色新能源股权 30.18 亿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助力地产企业发债融资 166.43 亿元,落地房地产并购贷款 77.89 亿元,投放房地产股权信托 74.87亿元。做深“融资”“融智”协同服务,迭代升级“蕴通 e 智”顾问系统,上线投行全量融资平台。全方位提升产品服务创新能力,获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优秀 ABS 发起机构”等奖项。(三)个人金融业务(三)个人金融业务 个人存款增量增幅创历史最佳,成本管控效果明显。报告期末,个人存款余额 29,557.24 亿元,较

112、上年末增长 23.01%。结构性存款与大额存单日均规模分别较上年压降 747 亿元、269 亿元,推动境内行个人存款平均成本率同比下降 7 个基点。个人信贷业务顶住多重压力实现稳定增长。报告期末,个人贷款余额 23,665.07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3.56%。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 1.55%,境内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 58.38%,市场份额3较上年末提升 0.97 个百分点。报告期内,信用卡累计消费额同比增长 1.44%。零售客户及 AUM 规模持续增长。报告期末,境内行零售客户数(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较上年末增长 3.29%,其中中高端客户数4较上年末增长 10.

113、73%;AUM 规模较上年末增长 8.57%。1.零售客户及零售客户及 AUM 完善客户分层分类经营体系,强化零售客户数字化经营能力。全新上线简洁清晰的零售客户标签体系,完善客户画像。深化零售营销中台应用,将金融服务有效精准触达客户。加强客户经理工作平台与企业微信推广应用,建强数字化经营力量。加大场景金融的拓展力度,推进个人手机银行 7.0 的迭代更新,进一 3 17 家商业银行,下同。4 含境内行达标沃德客户及集团私人银行客户。35 步提升全渠道、全场景获客活客成效,不断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实现 AUM 规模稳步增长。报告期末,境内行零售客户数 1.91 亿户(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较上年末

114、增长 3.29%,达标沃德客户 221.86 万户,较上年末增长 10.77%。AUM 规模 46,213.62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8.57%。2.财富管理财富管理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打造财富金融业务特色,发挥财富管理产品、服务及品牌优势,服务人民群众多层次、个性化的财富管理需求,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发挥集团综合化优势,持续完善“全链条”大财富管理经营体系,提升财富管理协同效应。首批取得个人养老金业务资格,持续做深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聚焦财富金融数字化经营水平,强化数据驱动对客户需求的深度挖掘,以“人机协同”的方式实现全渠道、全链路的营销服务。加强产品创设和供应能力。坚持开放融合,持续引进

115、优质产品,与 16 家行外机构建立代销理财产品合作关系。融合量化指标与专家经验,打造涵盖理财、基金、保险、贵金属等的“沃德优选”产品体系。2022 年首批获得养老金基金销售资格,连续第 7 年开展手机银行基金申购费率优惠活动,沃德优选基金整体表现优于市场平均。加大低波动、低起点的固收、固收+基金、养老基金和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引入和推动力度,满足全量客户多层次投资需求。报告期末,代销个人公募基金产品余额 2,645.20 亿元,代销理财产品余额 8,590.02 亿元,代销保险产品余额 2,551.02 亿元。3.场景与支付场景与支付 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积极参与养老第三支柱建设,响应新市

116、民金融服务工作的要求,大力推广乡村振兴主题借记卡、个人养老金账户、新市民主题借记卡,报告期末,乡村振兴主题借记卡累计发卡量 171.84 万张。聚焦政务场景,以市民钱包、新市民借记卡为载体,为市民提供缴费、信贷、支付等金融服务。聚焦交通出行场景,在公共交通、新能源汽车、航空公司、车后市场等领域,构建会员体系,丰富支付优惠权益,为客户提供安全、便捷、合规的账户及支付服务。聚焦医疗健康场景,优化就医环节支付流程,提供便民、惠民的支付服务。深化智慧校园建设,通过开放银行向学校提供安全、便捷、智能的教育行业解决方案。报告期末,借记卡累计发卡量 17,351.56 万张,较上年末净增 776.41 万张

117、。报告期内,借记卡线上获客占比较上年末提升 6.86 个百分点。协同合作机构优化支付产品,提升持卡人主流平台支付体验;助力老字号振兴,合作开展老字号消费优惠等用卡营销活动,丰富消费支付业务场景。报告期内,借记卡累计消费额 23,756.46 亿元。4.消费金融消费金融 积极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持续完善全流程风控体系,保障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稳健发展。服务国家扩内需、促消费战略,加快个人消费贷款产品迭代创新,满足居民衣食住行医等多元化消费金融需求,提升新市民群体消费信贷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房贷全流程数字化水平,借助营销中台快速部署客户全生命周期经营策略,基于企业级

118、架构实现模块化、参数化产品配置与创新,增强集中风控支撑,强化重点领域反欺诈能力,以科技赋能提升服务质效。36 报告期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 15,126.48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55%;境内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 848.9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58.38%,市场份额较上年末提升 0.97 个百分点。5.私人银行私人银行 不断完善私人银行产品体系,建立全市场遴选机制,代销私银专属产品数量与规模持续增长,产品策略逐步丰富。家族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提速,报告期内实现规模翻番,其中保险金信托为业务增长主力。打造私人银行专业队伍,组织分层培训,队伍专业能力有所提升。常态化发布投研报告与资产配置建议书,增强

119、投研能力。强化名单制营销管理,通过各类目标特征客户名单进行精准营销。报告期末,集团私人银行客户数7.70万户,较上年末增长9.33%;集团管理私人银行客户资产10,844.4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97%。6.信用信用卡卡 加强“方便实惠交给您”品牌营销,开展最红星期五、抗疫惠民、五五购物节、年货节等多档次大规模用卡活动,消费额逆势增长,报告期内,消费额行业排名第 3,较年初持平。聚焦优质客群,推出国韵主题卡和泡泡玛特小甜豆优逸白金卡等多个卡产品。报告期末,新客户中优质客户占比同比提升 3.49 个百分点。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上线新贷记卡核心系统,7 月完成全量客户的系统切换,成为本行首个完成

120、分布式云迁移的核心系统,在业内首创信用卡交易实时记账业务模式。升级优化线上运营平台,发布买单吧6.0 版本,重点整合推出互联网 6 大场景,使线上业务分流率达到 97.82%。买单吧 APP 获“2022 中国金鼎奖-年度科技金融奖”。报告期末,境内行信用卡在册卡量 7,450.83 万张,较上年末增加 23.95 万张。报告期内,信用卡累计消费额 30,589.93 亿元,同比增长 1.44%,其中,移动支付交易额同比增长 17.10%。报告期末,境内行信用卡透支余额 4,776.42 亿元5。7.养老金融养老金融 主动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为老金融服

121、务整体布局。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首批获得个人养老金业务资格,获批养老理财试点资格,养老目标基金管理规模居行业首位。持续强化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职业)年金的账户管理和托管服务,业务规模稳步增长。研发特色信贷产品,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信贷支持。报告期末,养老服务业授信客户数量较上年末增长 176%,积极推动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业务发展。手机银行和买单吧 APP完成适老化改造,2022 年累计服务老年客户 91 万余人。(四)同业与金融市场业务(四)同业与金融市场业务 积极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深入参与我国债券、货币、外汇等金融市场发展,提升做市报价能力,深化金融要

122、素市场业务合作,做优托管专业服务,将金融市场产品转化为满足各类客户需求的优质服务,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1.同业业务同业业务 5 境内行信用卡透支余额包含个人信用卡贷款余额和单位公务卡贷款余额。37 做优金融要素市场结算业务,服务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报告期内,上海清算所代理清算业务量以及证券、期货要素市场结算业务量市场排名前列。积极参与金融要素市场创新,助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首批获得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结算银行资格;助力期货市场服务绿色低碳发展,首批获得广州期货交易所期货保证金指定存管银行资格。提升资本市场结算服务效率,上线交行新一代沪市证券资金结算系统,率先与中国证券登记结

123、算上海分公司新一代电子联行系统实现直联。丰富同业合作场景,更好满足各类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服务资本市场建设,与 105 家证券公司开展第三方存管业务合作,与 92 家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存管业务合作,与 148 家期货公司开展银期转账业务合作,为企业、个人客户参与资本市场投资交易提供结算等服务。加强与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公司合作,大力拓展境内外间参银行,助力扩大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网络覆盖范围;积极推广人民币跨境业务处理与信息交互产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安全、高效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服务。报告期末,本行上线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标准收发器同业客户数市场排名前列。2.金融市场业务金融市场业务 围绕国家战略

124、和实体经济需求,综合运用投资及交易等手段,对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和惠民生、补短板、新基建等重点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银行间市场做市商“维稳器”作用,开展做市、报价、交易,助力“上海价格”形成。报告期内,境内行人民币货币市场交易量 81.99 万亿元,外币货币市场交易量 1.81 万亿美元,人民币债券交易量 5.56 万亿元,银行间外汇市场外汇交易量 3.65 万亿美元,黄金自营交易量 4,967 吨,继续保持市场活跃交易银行地位。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抢抓金融市场改革开放发展的重要机遇,积极推进产品创新,获得首批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询价做市商资质,首批达

125、成 X-LENDING 匿名点击成交债券借贷。提升代客产品的设计能力,把优质的投资交易产品引流到对客综合服务当中,推出黄金区间累计、美元日元区间累计、定制股指鲨鱼鳍等结构性存款创新产品,满足客户避险、保值、增值需求。推进全球资金一体化运作,提升自贸区、境外行资金运营管理质效。积极与境外行开展跨境人民币资金联动,服务跨国经营企业、贸易企业等的真实融资需求。3.资产托管资产托管 锚定托管本源业务,持续加强证券类托管业务能力建设,深化集团业务协同,做好创新产品布局,提升公募基金托管业务市场竞争力。做优养老金托管服务,积极发展个人养老金托管,不断巩固养老金品牌优势。做深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

126、各类金融机构的托管合作,优化创新资管产品托管服务方案。积极为各地产业基金提供托管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报告期末,资产托管规模 13.05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8.06%。4.理财业务理财业务 理财业务坚持稳健经营,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继续提升。报告期末,集团理财产品时点余额 12,069.01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2.81%,其中净值型理财产品时点余额10,854.38亿元,在理财产品中的占比为89.94%,较上年末提升 1.47 个百分点。38 (五)综合化经营(五)综合化经营 本集团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业务为主体,金融租赁、基金、理财、信托、保险、境外证券、债转股等业务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为客

127、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报告期内,子公司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 57.69 亿元,占集团净利润比例 6.26%。报告期末,子公司资产总额 6,031.97 亿元,占集团资产总额比例 4.64%。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 本行全资子公司,2007 年 12 月开业,注册资本 140 亿元。主要经营航空、航运及能源电力、交通基建、装备制造、民生服务等领域的融资租赁及经营租赁业务,为中国银行业协会金融租赁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主任单位。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专业化、国际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战略,深耕航运、航空、设备及设施租赁等业务,主体经营指标继续位居行业前列。报告期末,公司总

128、资产 3,589.81 亿元,净资产 410.89 亿元;租赁资产 3,167.95 亿元,其中航运、航空租赁资产总额在业内率先突破 2,000 亿元。公司拥有和管理船队规模 473 艘,保持国内商船规模最大的租赁公司地位,机队规模277 架,飞机租赁资产价值保持国内金融租赁行业第二、位居全球第十位。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 38.15亿元,同比增长 8.05%。公司先后获得全球租赁竞争力论坛“年度最佳金融租赁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中国融资租赁卓越成就奖”等 25 项荣誉。报告期内,公司提升精准服务国家重点区域战略能力。报告期末,公司长三角区域租赁资产余额 374.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8

129、.94%,其中上海地区租赁资产余额 252.45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31.71%,并在临港新片区落地首个飞机租赁项目。公司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成立新基建(新能源)租赁业务中心、普惠(科技)租赁业务中心工作专班。报告期内,实现新基建、新能源项目投放 168.31 亿元,同比增长 86.45%。扎实服务“制造强国”战略,实现制造业投放 92.12 亿元,同比增长 89.24%。深度服务民族高端制造和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报告期内,在国内船厂下单 53 艘船舶,订单总额 126.8 亿元,支持全球载重吨位最大的多用途重吊船、国内首艘 LNG 双燃料动力的阿芙拉型油船等多个重点船舶融资项目;与中国商飞

130、签署 50架 C919 和 10 架 ARJ21 飞机购买意向书。积极践行“绿色金融”发展理念,人民银行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口径下绿色融资租赁资产超过700亿元,成功发行全国首单金融机构、首单ESG自贸区离岸债券(明珠债)。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2007年10月开业,注册资本57.65亿元,本行和湖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有85%和15%的股权,主要经营信托贷款、股权投资信托、证券投资信托、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受托境外理财(QDII)、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坚持稳字当头,以打造“最值得信赖的一流信托公司”为战略目标,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发

131、展,深化集团协同。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85.28亿元,净资产154.18亿元,管理资产规模5,137.40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9.42亿元,同比减少23.72%。公司连续七年在中国信托业协会开展的行业评级中被评为A级(最高级),获上海证券报“诚信托卓越信托公司奖”,连续七年获证券时报“年度优秀风控信托公司奖”,交银国信风云68号主动管理TOF产品获中国证券报“中国信托业金牛奖”。报告期内,公司按照监管信托“三分类”要求,聚焦主责主业,在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等领域深耕细作。先后落地全国首单地下商城 CMBN、全国首单知识产权服务信托,开展保障性住房股权信托、企业专项激励

132、服务信托,以及乡村振兴和优秀教师奖教等多单慈善信托,履行社会责任,6 不含交通银行(卢森堡)有限公司、交通银行(巴西)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下同。39 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于 2005 年 8 月,注册资本 2 亿元,本行、施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比例分别为 65%、30%和 5%,主要经营基金募集、基金销售、资产管理业务。根据海通证券数据显示,在 12 家权益类大型公司中,公司权益投资收益率近一年排名第一。公司以优异投资业绩,在公募基金行业三大权威奖项的评选中实现公司类奖

133、项“大满贯”,同时连续四年蝉联“金牛基金管理公司”。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 79.26 亿元,净资产 63.05 亿元,管理公募基金规模 5,281 亿元;报告期内受市场波动影响,实现净利润 15.81 亿元,同比减少 11%。公司作为集团打造财富管理特色的中坚力量,围绕集团战略与十四五规划,持续提升投研核心竞争力,构建多层次产品线,运用主动管理投研优势的溢出效应,提升权益、固收+和 FOF、投顾组合管理能力,努力打造具有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一流精品基金公司,服务集团财富管理能力建设。报告期内,联合母行共同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落地,在养老金融产品的布局和销售上发力,旗下产品交银安享稳健一年FO

134、F 基金报告期末规模超 120 亿元,是全市场管理规模最大的养老产品。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 本行全资子公司,成立于 2019 年 6 月,注册资本 80 亿元。主要面向客户发行固定收益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和混合类理财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投资者利益优先理念,适时调整产品设计发行重点。积极拓展行外代销,报告期末行外代销产品余额 4,996.13亿元,占比 46.03%,初步建立了以母行为主体,开放、多元的全渠道体系。报告期末,理财产品余额 10,854.3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 11.37%。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 114.58 亿元,净资产 110.9

135、9 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 11.88 亿元,同比增长 2.86%。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把握养老理财市场机遇,获得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资格,个人养老金理财业务已首批通过理财行业平台验收。未来,公司养老理财产品将突出普惠性和长期性,依托公司“投资经理+专业委员会”的产投研运行机制,支持养老产品稳健运作。报告期内,公司蝉联金牛、金贝、金誉等多个奖项,ESG 理财产品获得“2022 财联社绿水金山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奖”。交银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交银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2010 年 1 月成立,注册资本 51 亿元,本行和日本 MS&AD 保险集团分别持股 62.50%和 37.50%,在上海市以及设立分公司的

136、地区经营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业务,以及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等。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 1,099.16 亿元,净资产 71.67 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原保费收入 181.44 亿元,同比增长 7.10%;新业务价值 8.81 亿元,同比增长 5.30%。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投资收益减少,报告期内净亏损 5.91 亿元。报告期内,公司以客户为中心优化多元产品供给,满足不同阶段客户的保险需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获得 2022 年金鼎奖“年度卓越养老保险服务提供商”。强化“大银保”服务能力,财富规划师等专业队伍建设和能力培育继续提升。发挥集团一体化优势,以保险金及保险金信托为抓手,

137、聚焦高净值客户财富保障及传承需要,实现客户需求在集团内一站式服务。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 本行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7年12月,成立时的注册资本100亿元,系国务院确定的首批试点银行债转股实施机构,主要从事债转股及其配套支持业务。截至本报告披露日,本行已向公司增资50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市场化债转股主责主业,积极服务实体经济降杠杆、控风险,当年净增投放99.01亿元。报告期末,公司通过附属机构交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基金认缴规模83.3840 亿元,同比增长298.34%,进一步增强股权投资业务发展动能。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619.56亿元,净资产204.15

138、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利润11.24亿元,同比减少61.32%。公司紧盯集团“十四五”规划导向,持续提升上海主场、长三角和国家重点战略区域的业务比重,加快形成科技金融服务能力,以股权投资为切入点,深化客户合作关系,助力集团夯实客户和负债基础。报告期内,公司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合计投放金额占比 58.13%,其中上海主场投放业务占比 9.12%,新增落地战略新兴行业投资金额占比 51.27%。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成立于 1998 年 6 月(原为交通证券有限公司,2007 年 5 月更名为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2017 年 5 月 19 日在香港联交

139、所主板挂牌上市,主要经营证券经纪及保证金融资、企业融资及承销、资产管理及顾问、投资及贷款业务。报告期末,本行对该公司持股比例为 73.14%。报告期内,公司聚焦国家重点区域加强业务布局,为客户提供产业链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246.62 亿港元,净资产 26.77 亿港元。报告期内,受不利市场条件影响,公司净亏损为 29.84 亿港元。中国交银保险有限公司中国交银保险有限公司 本行全资子公司,2000 年 11 月成立,注册资本 4 亿港元。主要经营经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批准的一般保险全部 17 项险种。报告期内,公司获保险业界国际专业评级机构贝氏授予“A-级”(优秀)的财务实力

140、评级及“a-级”(优秀)的长期发行人信用等级,评等展望均为“稳定”。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 8.74 亿港元,净资产 5.38 亿港元。受资本市场波动、赔付支出增加等因素影响,净亏损 1,174万港元。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一般保险全牌照优势,推进保险产品创新优化,持续提升客户体验,获 ISO9001认证,实现毛保费收入 2.8 亿港元,同比增长 14.38%,创历史新高;支出前承保利润 1,845 万港元;净赔付率 31.30%,保持良好水平。(六)全球服务能力(六)全球服务能力 本集团形成了覆盖主要国际金融中心,横跨五大洲的境外经营网络,在全球 18 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3 家境外分(子)行及

141、代表处,境外经营网点 69 个。报告期内,境外银行机构实现净利润 51.11 亿元,占集团净利润比例 5.55%。报告期末,境外银行机构资产总额 12,629.18 亿元,占集团资产总额比例 9.72%。加强贸易便利化与数字化人民币跨境场景建设,提升外资外贸领域金融服务水平。报告期内,国际结算量同比增长 11.5%,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 26.84%,国际业务线上结算、融资产品累计业务量同比翻番。1.国际化发展国际化发展 本集团积极应对内外部形势变化,境外银行机构密切跟踪全球市场变化,稳妥有序开展经营管理工作,加强结构性动态调整,统筹发展与安全。积极服务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畅通国际国内双

142、循环,为符合国家战略、“走出去”的中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积极搭建联通内外的金融桥梁。根据形势变化不断完善应急保障预案,加强风险防范,筑牢境外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根基。2.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 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制造业、批发零售等行业客群跨境金融需求,加大对小微外贸企业支持力41 度。推出“数字贸服”线上化、智能化贸易金融产品,涵盖外贸新业态、场景金融、Easy 系列、大客户平台、银政对接五大模块,切实服务贸易强国建设。融入航运物流、资本项目数字化服务试点等场景,提升配套金融服务质效。优化 Easy 系列线上化结算、融资产品功能,服务客户数和业务量持续倍数增长,金融服务数字化

143、水平不断提升。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市场采购贸易业务量合计282.1 亿元。推进科技赋能,丰富国际业务大客户平台,开展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试点,创新推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信用证业务。报告期内,本行国际结算量 5,387.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5%;跨境贸易融资投放量 2,204.9 亿元,同比增长 1.8%。3.境外服务网络境外服务网络 境外服务网络布局稳步推进。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在香港、纽约、伦敦、新加坡、东京、法兰克福、卢森堡、悉尼等地设有 23 家境外分(子)行及代表处,为客户提供存款、贷款、国际结算、贸易融资、外汇兑换等金融服务;与全球 127 个国家和地区

144、的 1,010 家银行建立境外银行服务网络,为 32 个国家和地区的 100 家境外人民币参加行开立 235 个跨境人民币账户;在 31 个国家和地区的 63 家银行开立 27 个币种共 82 个外币清算账户。4.跨境人民币跨境人民币业务业务 持续推进人民币跨境支付场景建设,加强与跨境结算、跨境投融资等产品的组合运用。报告期末,本行上线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标准收发器企业客户数居市场前列。持续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稳步增长。报告期末,境内银行机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 15,374.48 亿元,同比增长 26.84%。5.离岸业务离岸业务 深化离在岸业务一体化发展和非居民账户一体化经

145、营,充分挖掘长三角一体化、上海自由贸易区临港新片区等业务潜力。报告期末,离岸业务资产余额 169.36 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 10 亿美元,增幅 6.27%。交行交行-汇汇丰战略合作丰战略合作 报告期内,本行与汇丰在双方战略合作机制框架下全力推进各领域合作,巩固互利双赢合作局面。沟通机制保持顺畅。双方通过线上渠道召开董事长/集团主席层面的最高层会晤,建立和推进行长/集团行政总裁对话机制,及时沟通经营发展重要事项,谋定合作方向与路径。合作规模持续扩大。双方团队依据市场化原则稳步推进“1+1 全球金融服务”统一框架下各业务领域合作。携手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合作 2 笔银团贷款;香港地区合作份额

146、进一步提升,合作 57 笔债券承销、20 笔银团贷款;贸易融资、跨境人民币结算持续深化;投行及银行间债券交易业务合作持续推进;基金代销合作规模稳中有升。经验分享继续推进。双方在“资源和经验共享(RES)”框架下,聚焦转型发展、业务创新等议题,持续开展双向培训和业务经验交流。报告期内,双方成功续签 RES 新三年合作协议,将围绕转型发展关键性议题加大资源分享和经验交流力度,赋能高质量发展。未来,本行将与汇丰一道,积极探索双方战略契合点,聚焦共同服务国家战略、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深挖合作潜力,以务实合作创造更多价值。42 (七)渠道建设(七)渠道建设 1.企业网银及企业手机银行企业网银及企业手机银

147、行 以客户为中心,聚焦线上安全、体验、效率,打造全新版本的企业网银以及企业手机银行并逐步推广应用。报告期末,企业网银(银企直联)签约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 12.82%,年累计交易额同比增长 13.96%;企业手机银行签约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 19.15%,年累计交易额同比增长 31.03%。2.个人手机银行个人手机银行 围绕“轻松一点”理念,聚焦客户体验,发布个人手机银行 7.0 版本,在财富投资、信贷融资、场景金融、数字安全等方面进行流程重塑和功能升级,为客户提供更智能化、便捷化的移动服务,借助金融科技实现客户体验的跃升。报告期末,手机银行月度活跃客户数(MAU)4,548.33 万户,全年增长

148、 19.35%。3.买单吧买单吧 贯彻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发布买单吧 APP6.0 版本,新增乡村振兴、严选惠购等一系列民生场景,进一步便捷千万用户线上消费,助力城乡发展,并为老年用户定制无障碍版本。报告期末,买单吧 APP 累计绑卡用户 7,500.70 万户,月度活跃用户 2,543.73 万户,金融场景使用率和非金融场景使用率分别为 82.79%和 66.23%。4.开放银行开放银行 面向医疗、交通、教育、政务等民生服务场景不断延展金融服务,积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等平台企业数字化转型,报告期末,累计开放接口 2,586 个。报告期内,累计调用次数超 16 亿次;通过

149、开放银行获取零售新客户 78.34 万户,同比增长 57.63%;通过开放银行线上链金融服务发放融资金额 1,138.17 亿元。5.云上交行云上交行 持续推广“云上交行”品牌。创新远程视频银行服务,拓宽客户办理业务渠道,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度,保障业务的连续性,为全行抗疫期间的业务服务提供有力支撑。报告期末,云上交行视频营业厅提供服务 5.2 万笔,较上年末增长超 13 倍。大力发展“交通银行”微信小程序、云管家等新媒体渠道,提升渠道获新转化与经营能力。报告期末,“交通银行”微信小程序服务客户规模 2,366.23 万人,较上年末增长 90.08%。不断丰富云管家服务能力,服务用户规模

150、 550.31 万人,较上年末增长 132.35%。(八)金融科技与数字化转型(八)金融科技与数字化转型 聚焦价值创造和零售先行,深化数字化、企业级思维,以信息技术和数据要素双轮驱动,建强数字化转型业务与技术平台支撑能力,加快场景生态体系建设,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新模式。着力提升灵活敏捷的产品创新能力、开放协同的渠道服务能力、精准智能的经营管理能力,促进数字化经营整体能力跃升。报告期内,本行金融科技投入 116.31 亿元,同比增长 32.93%;为营业收入的 5.26%,同比上升 1.22个百分点。报告期末,本集团金融科技人员 5,862 人,较上年末增长 29.15%,占集团员工总人数比

151、例 6.38%,较上年末上升 1.35 个百分点。43 1.赋能产品与服务创新赋能产品与服务创新 优政方面,在网点推出“交政通”服务,打造百姓身边的“政务办事大厅”。报告期末,已有 1,826 个营业网点上线了地方政务服务事项,网点覆盖率 64.3%,长三角地区分行及广东省分行实现网点全覆盖。积极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标准收发器在跨境金融场景中的应用,推进生态圈建设。利企方面,聚焦民生消费、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领域的金融需求,落实金融普惠与服务民生。“普惠 e 贷”优化全线上流程,保障疫情期间业务正常办理;“兴农 e 贷”持续丰富乡村振兴产品体系;线上产业链金融服务为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B2B

152、 支付项目首批上线银企付、跨境电商、电费管家和要素市场结算等四项可售产品,同步对接阿里、腾讯等 8 家业内头部客户。为民方面,信用就医已在 45 个城市上线,支持长三角异地就医跨省通办。围绕大出行、大医疗、大零售、大民生、大教育等主题领域以及客户需求,开展数币功能创新和场景应用建设,构建数币常态化运营体系,报告期末,钱包余额 5.62 亿元,累计交易金额 794 亿元。2.发挥技术创新驱动力发挥技术创新驱动力 以企业级、数字化思维系统推进企业级架构和中台建设,零售信贷和 B2B 支付两个企架试点项目顺利上线,初步形成包括营销中台、运营中台、风控中台、数据中台和企业级技术平台在内的全新架构。成功

153、上线贷记卡分布式核心系统重构项目,成为首家使用自主可控分布式核心系统的国有大行。新系统通过全面重构业务架构体系,提升客户体验及经营质效。贷记卡分布式新核心系统获人民银行 2022 年金融科技发展一等奖。持续提升基础设施云化服务能力,完成新一代分布式云平台规划,加快实现多云部署,丰富“一云多芯”策略。“5G 全域智能金融云专网”获评由国家发改委等部委联合主办的 2022 年世界 5G 大会“十大应用案例”,以及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三等奖,推动 5G 技术在金融业的加速应用。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全栈式知识图谱平台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等上下游产业链路,助力业务织网补链。优化电信欺诈账户拦截规则,提升

154、风险预警精准性,全年管控欺诈账户 1,600 余个。推动业务操作自动化,压降手工环节,提升业务处理质效,开户影像资料核查等任务从原先的 3 个月压缩至 1 周。3.提升数据支撑能力提升数据支撑能力 推进数据治理,数据标准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基于数据质量管理系统实现数据质量闭环管控,数据规范化水平稳步提升。数据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权益保护影响性评估有效落实,数据安全成熟度评估体系基本形成。建强企业级数据中台,为业务数字化转型提供统一集成、高效智能的数据服务支撑。数据分析平台成为全行数据建模、策略设计、分析应用的统一平台。管理驾驶舱支持国家战略导向、业务经营重点等各类指标的在线化展示和灵活查询,

155、全行经营管理数字化、科学化水平稳步提升。积极融入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成为上海数据交易所、深圳数据交易所首批数商。2022 年,本行获评国家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DCMM)四级认证,获得国际数据治理协会“数据治理最佳实践奖”、信通院大数据“星河”数据资产管理标杆案例奖、全球数商大会“数据资产创新奖”。44 4.筑牢安全生产底线筑牢安全生产底线 报告期内,全行生产系统整体运行平稳,圆满完成二十大、冬奥会、冬残奥会、“两会”等重要时期安全生产保障。全力保障疫情期间业务连续开展,确保生产系统稳定运行。面向集团员工开展金融科技伦理宣贯培训,弘扬本行“科技向善,数据平权”的伦理价值理念,持续提升员工金融

156、科技伦理素养。数字基础设施及灾备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规划贵州贵安、内蒙古和林格尔两个新异地数据中心,加快浦江新同城数据中心建设,提高同城与异地灾备中心真实业务接管能力,支撑转型发展。四、风险管理四、风险管理 本行董事会将“稳健、平衡、合规、创新”确立为全行总体风险偏好,对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银行账簿利率、信息科技、国别等各类风险设定具体风险限额指标,严格控制各类风险。报告期内,本集团紧紧围绕金融工作“三项任务”,始终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以资产质量攻坚战为主要抓手,不断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深化风险授信与反洗钱改革,加强集团统一风险管理,强化风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进风

157、险管理数字化转型,全年风险管理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有力推动全行高质量发展。(一)风险管理架构(一)风险管理架构 本行董事会承担风险管理最终责任和最高决策职能,并通过下设的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掌握全行风险状况。本行高管层设立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委员会,以及贷款与投资评审、风险资产审查两类业务审查委员会,业务审查委员会接受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委员会的工作指导,定期向其报告工作。各省直分行、境外行、子公司参照上述框架,相应设立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委员会,作为研究防控本单位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决策风险管理重大事项的主要载体,确保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全集团延伸落地。(二)风险管理工具(二)风险管

158、理工具 本行积极践行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以面向市场、面向客户、面向基层、急用先行为导向,致力于打造全流程、全覆盖的数字化风险管理体系,筑牢全行风险数据底座,建设企业级风险管理应用,提升风险管理智慧化水平。报告期内,成立风险管理部/内控案防办副部门级机构风险计量中心,强化全集团统一风险计量和监测,围绕“四个转变”要求,持续推进整章建制、队伍建设、模型优化等工作。建设统一模型管理平台,推进新资本管理办法实施项目,完成系统建设升级主体工作。(三)信用风险管理(三)信用风险管理 报告期内,本行持续加强统一信用风险管理。有序推进信贷业务发展,支持实体经济企稳向好,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支持普惠小微、先进

159、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商贸物流等重点领域,加强对房地产、政府隐性债务、大型集团客户、产能过剩、信用卡等领域的管控力度。不断提升管理基础,完善授信政策框架体系,授信与风险政策纲要、行业投向指引、“一行一策”、专项政策实现敏捷迭代;授信流程线上化、自动化程度持续提高,完成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对接,已在全45 国推广线上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在全国多地市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跨省通办”。系统工具不断升级,贷(投)后管理、风险监测、预警手段进一步丰富;风险分类更加准确严格,资产质量稳中向好。持续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报告期内,处置不良贷款 864.0 亿元,同比增

160、长 2.9%,其中实质性清收 393.4 亿元,同比增长 16.9%,处置质效同步提升。报告期内,本行聚焦重大风险和重点领域,发挥专业处置能力,稳妥有序推进重大项目风险处置,加强不良资产证券化、风险资产债转股等处置手段运用,提高不良资产清收处置质效。报告期内,本集团加强风险识别,加速风险处置。重点客户授信经营主责任机制不断深化,信贷业务审批准入持续加强,贷后管理持续完善并强化,重点领域信用风险排查和管理不断加强,风险监测、评估、计量等系统和模型进一步优化,资产保全直营直管机制效用显著。保持严格的资产质量分类标准,资产质量基础不断夯实,资产质量水平稳中提质。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余额985.2

161、6亿元,不良贷款率1.35%,分别较上年末增加 17.30 亿元、下降 0.13 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余额占比较年初双降。本集团对逾期贷款采取审慎的分类标准,逾期 60 天以上的对公贷款均已纳入不良贷款,占不良贷款的 63%。逾期 90 天以上贷款全部纳入不良贷款,占不良贷款的 58%。贷款五级分类分布情况贷款五级分类分布情况(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百万元)2022 年年 12 月月 31 日日 2021 年 12 月 31 日 2020 年 12 月 31 日 金额金额 占比()占比()金额 占比()金额 占比()正常类贷款 7,092,545 97.21 6,374,975 97.17 5,6

162、68,199 96.92 关注类贷款 105,084 1.44 88,629 1.35 82,527 1.41 正常贷款合计正常贷款合计 7,197,629 98.65 6,463,604 98.52 5,750,726 98.33 次级类贷款 40,465 0.55 52,960 0.81 52,652 0.90 可疑类贷款 33,257 0.46 25,978 0.40 26,713 0.46 损失类贷款 24,804 0.34 17,858 0.27 18,333 0.31 不良贷款合计不良贷款合计 98,526 1.35 96,796 1.48 97,698 1.67 合计合计 7,2

163、96,155 100.00 6,560,400 100.00 5,848,424 100.00 按业务类型划分的关注类及逾期贷款分布情况按业务类型划分的关注类及逾期贷款分布情况(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百万元)2022 年年 12 月月 31 日日 2021 年 12 月 31 日 关注类贷款关注类贷款余额余额 关注类贷款关注类贷款率率(%)逾期贷款余逾期贷款余额额 逾期贷款率逾期贷款率(%)关注类贷款余额 关注类贷款率(%)逾期贷款余额 逾期贷款率(%)公司类贷款公司类贷款 84,584 1.80 46,309 0.98 73,858 1.78 53,503 1.29 个人贷款个人贷款 20,4

164、99 0.87 38,483 1.63 14,737 0.64 33,653 1.47 住房贷款 8,051 0.53 13,023 0.86 3,966 0.27 9,001 0.60 46 信用卡 10,808 2.26 20,122 4.21 9,637 1.96 20,462 4.15 个人经营类贷款 436 0.18 1,985 0.83 381 0.20 1,533 0.81 其他 1,204 0.88 3,353 2.45 753 0.66 2,657 2.32 票据贴现票据贴现 1 0.00 36 0.02 34 0.02 6 0.004 合计合计 105,084 1.44 8

165、4,828 1.16 88,629 1.35 87,162 1.33 公司类逾期贷款余额 463.09 亿元,较上年末减少 71.94 亿元,逾期贷款率 0.98%,较上年末下降 0.31个百分点。个人逾期贷款余额 384.83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48.30 亿元,逾期贷款率 1.63%,较上年末上升0.16 个百分点。按业务类型划分的贷款及不良贷款分布情况按业务类型划分的贷款及不良贷款分布情况(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百万元)2022 年年 12 月月 31 日日 2021 年 12 月 31 日 贷款贷款 占比占比(%)不良贷不良贷款款 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率(%)贷款 占比(%)不良贷款 不

166、良贷款率(%)公司类贷款公司类贷款 4,711,353 64.58 78,487 1.67 4,138,582 63.09 77,618 1.88 个人贷款个人贷款 2,366,507 32.43 20,003 0.85 2,285,096 34.83 19,168 0.84 住房贷款 1,512,648 20.73 6,731 0.44 1,489,517 22.70 5,083 0.34 信用卡 477,746 6.55 9,310 1.95 492,580 7.51 10,821 2.20 个人经营类贷款 239,271 3.28 1,716 0.72 188,293 2.87 1,30

167、1 0.69 其他 136,842 1.87 2,246 1.64 114,706 1.75 1,963 1.71 票据贴现票据贴现 218,295 2.99 36 0.02 136,722 2.08 10 0.01 合计合计 7,296,155 100.00 98,526 1.35 6,560,400 100.00 96,796 1.48 按行业划分的贷款及不良贷款分布情况按行业划分的贷款及不良贷款分布情况(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百万元)2022 年年 12 月月 31 日日 2021 年 12 月 31 日 贷款贷款 占比占比(%)不良贷款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率(%)贷款 占比(%)

168、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率(%)公司公司类类贷款贷款 4,711,353 64.58 78,487 1.67 4,138,582 63.09 77,618 1.8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823,156 11.28 5,645 0.69 763,419 11.64 10,873 1.42 制造业 836,532 11.46 21,934 2.62 732,565 11.16 28,305 3.8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29,818 10.00 9,079 1.24 650,742 9.92 11,517 1.77 房地产业 519,857 7.13 14,560 2.80 419,820 6.40

169、 5,260 1.25 47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429,222 5.88 5,343 1.24 382,201 5.83 3,357 0.88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342,617 4.70 3,237 0.94 268,772 4.10 2,496 0.93 批发和零售业 254,447 3.49 3,911 1.54 215,554 3.29 5,649 2.62 建筑业 176,696 2.42 2,000 1.13 157,729 2.40 1,504 0.95 金融业 148,747 2.04 1,874 1.26 132,633 2.02 -科教文卫 128,

170、762 1.76 2,861 2.22 122,196 1.86 2,759 2.26 采矿业 118,246 1.62 2,162 1.83 120,216 1.83 2,413 2.01 其他 94,839 1.31 1,012 1.07 77,884 1.19 743 0.95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68,246 0.94 648 0.95 60,718 0.93 1,149 1.89 住宿和餐饮业 40,168 0.55 4,221 10.51 34,133 0.52 1,593 4.67 个人贷款个人贷款 2,366,507 32.43 20,003 0.85 2,285,

171、096 34.83 19,168 0.84 票据贴现票据贴现 218,295 2.99 36 0.02 136,722 2.08 10 0.01 合计合计 7,296,155 100.00 98,526 1.35 6,560,400 100.00 96,796 1.48 本集团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部署,持续加大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制造业贷款较上年末增加1,039.67 亿元,增幅 14.19%,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稳投资稳增长重点领域,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较上年末增加 597.37亿元,增幅7.8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较上年末增加 790.76亿元,增幅 12.15%;水利、环境

172、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贷款较上年末增加 470.21 亿元,增幅 12.3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贷款较上年末增加 738.45 亿元,增幅 27.47%。同时本集团保持房地产业务融资平稳有序,加大对优质房企、优质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房地产贷款较上年末增加 1,000.37亿元,增幅 23.83%。按地区划分的贷款及不良贷款分布情况按地区划分的贷款及不良贷款分布情况(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百万元)2022 年年 12 月月 31 日日 2021 年 12 月 31 日 贷款贷款 占比占比(%)不良贷款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贷款 占比(%)不良贷款

173、 不良贷款率(%)长江三角洲 2,000,365 27.42 21,107 1.06 1,780,637 27.14 22,399 1.26 珠江三角洲 978,749 13.41 8,403 0.86 857,521 13.07 5,559 0.66 环渤海地区 1,137,282 15.59 10,707 0.94 965,957 14.72 13,893 1.44 中部地区 1,196,075 16.39 14,520 1.21 1,092,985 16.66 19,224 1.76 西部地区 875,476 12.00 9,333 1.07 774,445 11.80 9,661 1.

174、25 东北地区 250,190 3.43 13,595 5.43 247,023 3.77 12,090 4.89 境外 376,277 5.16 11,551 3.07 348,948 5.32 3,139 0.90 48 总行 481,741 6.60 9,310 1.93 492,884 7.52 10,831 2.20 合计 7,296,155 100.00 98,526 1.35 6,560,400 100.00 96,796 1.48 注:总行含太平洋信用卡中心。本集团针对各区域经济特点,实行一行一策差异化管理,动态调整业务授权。逾期贷款和垫款逾期贷款和垫款 (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

175、百万元)逾期期限 2022 年年 12 月月 31 日日 2021 年 12 月 31 日 金额金额 占比占比(%)金额 占比(%)3 个月以内 27,737 0.38 23,164 0.35 3 个月至 1 年 33,480 0.46 29,433 0.45 1 年至 3 年 19,083 0.26 27,164 0.42 3 年以上 4,528 0.06 7,401 0.11 合计合计 84,828 1.16 87,162 1.33 报告期末,逾期贷款余额 848.28 亿元,较上年末减少 23.34 亿元,逾期率 1.16%,较上年末下降 0.17个百分点。其中逾期 90 天以上贷款余额

176、 570.91 亿元,较上年末减少 69.07 亿元。重组贷款重组贷款(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百万元)2022 年年 12 月月 31 日日 2021 年 12 月 31 日 金额金额 占比(占比(%)金额 占比(%)重组贷款 13,660 0.19 8,792 0.13 其中:逾期超过三个月的重组贷款 1,533 0.02 1,625 0.02 贷款迁徙率贷款迁徙率(%)2022 年年 2021 年 2020 年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 1.89 1.86 1.84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26.55 45.72 46.59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 52.87 29.61 25.48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26.6

177、1 17.42 19.92 注:根据银保监会关于印发非现场监管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的通知计算。信用风险集中度信用风险集中度 报告期末,本集团对最大单一客户的贷款总额占集团资本净额的 4.56%,对最大十家客户的贷款总额占集团资本净额的 18.56%。报告期末前十大单一借款人贷款情况如下。(除另有标明外,人民币百万元)49 2022 年年 12 月月 31 日日 行业行业 金额金额 占贷款总额比例(占贷款总额比例(%)客户 A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57,000 0.78 客户 B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37,700 0.52 客户 C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4,762

178、 0.48 客户 D 房地产业 18,889 0.26 客户 E 制造业 15,670 0.21 客户 F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5,038 0.21 客户 G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3,676 0.19 客户 H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3,271 0.18 客户 I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3,177 0.18 客户 J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2,864 0.18 十大客户合计十大客户合计 232,047 3.18(四)市场风险管理(四)市场风险管理 市场风险是指因利率、汇率、商品价格和股票价格等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本集团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是利率风险

179、和汇率风险。本集团市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根据董事会确定的风险偏好,主动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和报告市场风险,通过采用限额管理、风险对冲和风险转移等方法和手段将市场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并在此基础上追求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最大化。本集团对法人的汇率风险和交易账簿利率风险的一般市场风险采用内部模型法计量资本占用,对内部模型法未覆盖部分的市场风险采用标准法计量资本占用。内部模型法采用历史模拟法计量风险价值(VaR)和压力风险价值(SVaR),历史观察期均为 1 年,持有期为 10 个工作日,单尾置信区间为 99%。每日及时采集全行资金交易头寸和最新市场数据进行头寸估值和敏感性分析;每日采用历史模拟法

180、从风险因素、投资组合和产品等维度分别计量市场风险的风险价值;每日开展返回测试,验证风险价值模型的准确性。内部模型法结果应用于资本计量、限额监控、绩效考核、风险监控和分析等。报告期内,本集团持续完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和流程,优化风险管理系统,强化产品管理,优化限额设置,完善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密切关注金融市场波动,强化市场研判和风险监测预警,加强风险评估和排查,严守市场风险各项限额,不断提升市场风险管理水平。(五)流动性风险管理(五)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影响流动

181、性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存款客户提前支取存款、贷款客户延期偿付贷款、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资产变现困难、融资能力下降等。本集团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治理结构包括:由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高级管理层组成的决策机构,由50 监事会、审计监督局组成的监督机构,由财务管理部、金融市场部、风险管理部、营运与渠道管理部、各附属机构、各分支机构及各项业务总行主管部门等组成的执行机构。本集团流动性风险管理目标是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对法人和集团层面、各附属机构、各分支机构、各业务条线的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确保流动性需求能够及时以合理成本得到满足。本集团每年根据经营战略、业务特点、财务实力、融

182、资能力、总体风险偏好及市场影响力等因素,确定流动性风险偏好,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和政策。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政策涵盖表内外各项业务,以及境内外所有可能对流动性风险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并包括正常情况和压力状况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报告期内,本集团不断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坚持资金来源与运用平衡,适时灵活调整流动性管理策略及业务发展结构与节奏,促进全行资产负债业务协调发展;按日做好现金流测算分析,加强日间流动性管理和融资管理,确保重大节假日、关键时点以及疫情期间的流动性安全;严密监测流动性风险相关指标,加强主动风险预警预判,及时做好策略调整,确保全行流动性风险指标平稳运

183、行。本集团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充分考虑可能影响流动性状况的各种因素,合理设定压力情景,测试结果显示本行在多种压力情景下的流动性风险均处在可控范围内。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流动性比例指标如下表:标准值 2022 年年 12 月月 31 日日 2021 年 12 月 31 日 2020 年 12 月 31 日 流动性比例(%)25 69.76 67.11 69.24 注:根据银保监会监管口径计算。本集团 2022 年第四季度流动性覆盖率日均值为 122.00%(季内日均值指季内每日数值的简单算术平均值,计算该平均值所依据的每日数值的个数为 92 个),较上季度下降 4.13 个百分点,主要是

184、由于净现金流出增加;本集团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存放于中央银行且在压力情景下可以提取的准备金、以及满足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中一级和二级资产定义的债券。本集团 2022 年第三季度净稳定资金比例季末值为 107.41%,较上季度下降 1.61 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向零售和小企业客户、非金融机构、主权、中央银行和公共部门实体等发放的贷款增加;2022 年第四季度净稳定资金比例季末值为 109.16%,较上季度上升 1.75 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批发融资增加。2022 年第四季度流动性覆盖率及各明细项目的平均值、2022 年第三、第四季度净稳定资金比例及各明细项目请见附录“杠杆率、流

185、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信息补充资料”章节。(六)操作风险管理(六)操作风险管理 本集团建立与全行业务性质、规模和产品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完整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规范操作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损失数据收集、关键风险指标监控及操作风险事件管理的工作流程。报告期内,进一步完善操作风险分类和矩阵评估机制,加强对子公司操作风险一体化管理,强化对重点领域操作风险监测评估;强化集团业务连续性和外包风险管理。51 (七)法律合规与反洗钱(七)法律合规与反洗钱 报告期内,本集团加强法律合规管理制度建设并推动实施,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和合规文化建设,法律合规管理总体平稳。报告期内,本集团完善反洗钱制度、流程和系统,推进机

186、构洗钱风险自评估,加强客户身份识别,提升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质效,加强反洗钱系统建设,不断提升反洗钱管理能力。(八)声誉风险管理(八)声誉风险管理 本集团贯彻落实 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治理架构层面,进一步完善“两会一层”声誉风险治理;制度层面,加强集团一体化管理,持续完善集团声誉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执行层面,落实事前评估、事中应对、事后总结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提升声誉风险管理水平。报告期内,声誉风险管理体系运行有效,声誉风险管控得当。(九)跨业跨境与国别风险管理(九)跨业跨境与国别风险管理 本集团建立了“统一管理、分工明确、工具齐全、IT 支持、风险量化、实质并表”的跨业跨境风

187、险管理体系,各子公司、境外行风险管理兼顾集团统一要求和各自监管当局特别要求。报告期内,针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形势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加强境外机构风险管理,完善制度体系,优化评估机制,强化各类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保障业务平稳运营。加强境外机构员工防疫、流动性、业务连续性和资产质量等重点领域工作。强化并表管理,加强集团统一风险管理,细化各级附属机构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风险信息报告机制。加强国别风险管理,加大国别风险敞口监测频率,强化国别风险限额管理,开展国别风险分析和评级,持续关注并及时响应国别风险事件,将国别风险管理要求贯穿相关业务发展全过程。(十)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十)大额风险暴露管理 本

188、集团认真落实银保监会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要求,推进管理系统建设,持续监测大额风险暴露情况,严格落实各项限额管理,提升集团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能力。报告期内,本集团大额风险暴露各项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十一)气候和环境风险管理(十一)气候和环境风险管理 本集团积极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气候和环境风险进一步融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根据董事会确定的风险偏好,持续完善治理架构、强化制度约束、加强风险评估、优化管控手段,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低碳转型带来的新挑战。报告期内,本行丰富了投融资端企业碳排放量数据统计涉及的行业维度,持续做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相关项目环境效益测算。2022 年

189、,本行对电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冶炼、民航、石化、化工和造纸等八个高碳行业开展了气候风险敏感性压力测试,分析社会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对本行资产质量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本行八个高碳行业客户的信用风险在相关压力情景下有所上升,但整体风险可控,对本行资本充足水平影响有限。五、展望五、展望 2023 年,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趋缓,陷入滞胀风险上升,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52 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经济面没有改变。随着各项政策不断落实落细,国内生产生活秩序有望加快恢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断积聚增强,整体经济运行有望总

190、体回升。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本集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质效,深入推进交行“十四五”规划实施,加快建设具有特色优势的世界一流银行集团,重点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抢抓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新型能源体系、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新动能领域发展机遇,迭代优化科技金融展业模式,更好服务支撑“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抢抓居民住房、汽车等大

191、宗消费,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等服务消费,以及新市民等重点消费需求释放的新机遇,大力发展消费金融业务,更好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纵深推进业务特色打造。纵深推进业务特色打造。围绕普惠金融、贸易金融、科技金融、财富金融四大特色及绿色金融底色,推动业务结构优化。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拓展核心负债和营收增长空间;打通境内外、本外币、离在岸一体化金融服务,强化链金融综合能效,有效对接国家稳链补链强链部署;充分发挥交银集团综合经营优势,更好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调整优化全行资产结构;聚焦代发、财管、养老等重点客群市场,持续完善财富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加快上海主场优势建设。加快上

192、海主场优势建设。围绕服务党中央赋予上海的战略任务,强化上海主场的创新策源功能,聚焦重点领域创新强化金融服务功能,迭代优化科技金融创新体系,推进升级金融要素市场服务功能,积极挖掘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离岸贸易等领域发展新机遇,主动对接多层次多样化民生需求,着力做强上海主场优势。同时,做实龙头牵引作用,在其他区域因地制宜加快复制推广上海主场的经验模式。深入推进集团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集团数字化转型。以零售转型为突破口,深化数字化经营。聚焦手机银行、网银主阵地,加大开放银行场景建设和经营力度,依托数字化平台工具优化升级个人信贷业务流程,稳步提升零售转型价值贡献。加快推进网点综合化转型,提升网点经营效能

193、,转变网点服务模式,推动网点全功能、全产品覆盖,强化物理网点和“云上交行”协同联动,推动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综合化服务体系。持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持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持续强化集团统一风险管理,做好集团层面信用风险扎口管理、重大项目协同处置、本外币境内外一体化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交叉金融风险、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等工作。持续强化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妥善做好重点房企风险化解,注重防范地方政策债务风险,重视普惠小微客群风险隐患等,坚决遏制不良反弹,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六、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六、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一)关于息差趋势(一)关于息差趋势 2022 年,本集团全力做好稳经

194、济大盘和助企纾困金融服务工作,持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动态调整优化业务发展策略和资产负债业务结构。受 LPR 下行以及减费让利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资产端收益率尤其是客户贷款收益率下行较快;同时在宏观经济及资本市场波动的背景下,企业居民投资、消费意愿下滑,新增存款呈现定期化趋势,整体存款成本率略有上行。受资产端和负债端各因素综合影响,报告期内53 集团净利差 1.37%,同比下降 10 个基点,净息差 1.48%,同比下降 8 个基点。在资产收益率逐步走低的大环境下,面对持续承压的息差水平,2023 年本集团将在继续做好价格前瞻管理、注重资产负债结构管理的同时,进一步聚焦客户资产负债表和资金轨

195、迹,提升上下游客户资金的体内循环,带动低成本资金沉淀,推动集团盈利水平保持基本稳定。(二)关于资本管理(二)关于资本管理 本集团持续完善资本管理体系,推动资本集约化转型和精细化管理,促进资本使用效率和回报水平提高,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22 年,本集团以良好的资本充足水平助力全行业务发展,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信贷投放持续增加;不断优化完善经济资本管理和考核机制,坚持以经济利润(EVA)和资本回报为核心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资本约束和回报,推进轻资本发展;持续跟进国际、国内资本监管规则,优化完善内部资本充足评估机制,动态平衡资本需求与供给,确保资本水平能够抵御各类风险。2022

196、年本集团资本净额累计增加 1,103.60 亿元,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增加依靠利润留存内源积累,净增加 562.87 亿元;二级资本增加主要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超额贷款损失准备等,净增加 539.41 亿元,资本基础进一步夯实、资本结构较为合理,各项资本指标持续满足监管要求。近期,监管部门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预计将于 2024 年起正式实施。新规围绕构建差异化资本监管体系,修订重构第一支柱下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提高了风险计量精细化程度,引导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同时,进一步完善调整第二支柱监督检查规定,全面提升第三支柱信息披露标准。本集团将以资本新规实施为契

197、机,进一步强化资本计量的精细化和系统化,积极推进资产结构持续优化,推动资本节约和资本价值创造能力提升。(三)关于房地产信贷投放及资产质量(三)关于房地产信贷投放及资产质量 本行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一是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以“因城因户施策,分层分类管理”为总体原则,坚持“客户、区位、业态、成本、回报”五要素选项择户标准,加强差异化管理,持续优化行业信贷结构;二是强化风险防控,运用各项内外部工具加强风险监测、做实风险排查,提升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做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三是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按照法治化、市场化

198、原则,为政策性银行“保交楼”专项借款提供配套融资支持、支持优质房企并购受困房企优质项目、在保证债权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商业性原则对存量房地产融资给予合理展期等,推动存量业务风险化解。报告期内,集团对公房地产余额较上年末增加 1,000.37 亿元,增幅 23.83%。2022 年,部分房地产企业运营和财务状况持续承压,流动性风险凸显,在公开市场出现债务违约或负面舆情。本行按照实质性风险判断原则将所涉及的部分房地产项目贷款下迁不良,同时进一步加强相关贷款的风险管理和清收处置。报告期末,对公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余额 145.60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93 亿元,不良贷款率 2.8%,较上年末上升 1.5

199、5 个百分点,总体风险可控。(四)关于信用卡资产质量(四)关于信用卡资产质量 本行根据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加强信用卡业务管理,持续优化信用卡业务客群结构,聚焦提升风险经营能力。通过引入内外部优质合规数据、提升风险计量水平、精细化风控策略、强化资产质量攻坚部署、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等措施,信用卡业务资产质量逐步好转。报54 告期末,信用卡业务不良率 1.95%,较上年末下降 0.25 百分点,持续三年保持下降趋势。2023 年信用卡业务仍将坚持“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总要求,统筹业务经营和风险管控,通过强化风险管控、优化获客质量、改善资产结构,实现信用卡业务的高质量发

200、展。(五)关于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对(五)关于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对本行本行资产质量的影响资产质量的影响 2023 年 2 月正式出台的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将风险分类范围扩大至所有承担信用风险的金融资产,进一步细化了风险分类与逾期天数、信用减值的对应关系,完善了对交叉违约、重组贷款的认定标准。自 2019 年风险分类新规的征求意见稿出台以来,本行认真研究并主动对接新规要求,部署推进三年资产质量攻坚战,前瞻性修订风险分类管理办法,已提前落实新规中有关分类范围、逾期天数、交叉违约等要求。目前存量资产对照新规标准需重新分类的规模占比较小,预计影响总体可控。55 股份变动及股东

201、情况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一、普通股股份变动情况一、普通股股份变动情况 报告期末,本行普通股股份总数74,262,726,645股,其中:A股股份39,250,864,015股,占比52.85%;H股股份35,011,862,630股,占比47.15%。本行普通股股份均为无限售条件可流通股份。2022 年年 12 月月 31 日日 报告期内报告期内增增减减 2021 年 12 月 31 日 数量数量(股)(股)比例比例(%)数量(股)比例(%)一、有限售条件股份一、有限售条件股份-二、无限售条件股份二、无限售条件股份 74,262,726,645 100.00-74,262,726,645 10

202、0.00 1.人民币普通股 39,250,864,015 52.85-39,250,864,015 52.85 2.境内上市的外资股-3.境外上市的外资股 35,011,862,630 47.15-35,011,862,630 47.15 三、股份总数三、股份总数 74,262,726,645 100.00-74,262,726,645 100.00 二、普通股股东情况二、普通股股东情况 报告期末,本行普通股股东总数 355,157 户,其中:A 股 323,957 户,H 股 31,200 户。2023 年 2 月 28日,本行普通股股东总数 352,502 户,其中:A 股 321,366

203、 户,H 股 31,136 户。(一)报告期末前十名普通股股东持股情况(一)报告期末前十名普通股股东持股情况 股东名称(全称)股东名称(全称)报告期内增减报告期内增减(股)(股)期末持股数量(股)期末持股数量(股)比例比例(%)股份类别股份类别 质押或质押或 冻结情况冻结情况 股东性质股东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13,178,424,446 17.75 A股 无 国家 4,553,999,999 6.13 H股 无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2,4 14,135,636,613 19.03 H股 无 境外法人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3,4 3,105,155,568 4.18 A股 无 国家

204、 8,433,333,332 11.36 H股 无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4,5 4,052,857 7,706,614,849 10.38 H股 未知 境外法人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1,891,651,202 2.55 A股 无 国有法人 首都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1,246,591,087 1.68 A股 无 国有法人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209,374,254 1,068,284,710 1.44 A股 无 境外法人 上海海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5 808,145,417 1.09 A股 无 国有法人 云南合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 745,305,404 1.00 A股 无 国

205、有法人 一汽股权投资(天津)有限公司 663,941,711 0.89 A股 无 国有法人 注:1.相关数据及信息基于本行备置于股份过户登记处的股东名册及股东向本行提供的资料。56 2.根据本行股东名册,汇丰银行持有本行H股股份13,886,417,698股。汇丰银行实益持有股份数量比本行股东名册所记载的股份数量多249,218,915股,该差异系2007年汇丰银行从二级市场购买本行H股以及此后获得本行送红股、参与本行配股所形成。该部分股份均登记在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名下。3.含社保基金会国有资本划转六户持有的1,970,269,383股本行A股股份。除上表列示的持股情况外,社保基金

206、会还持有本行H股616,795,000股,系通过管理人间接持有(含港股通)。报告期末,社保基金会持有本行报告期末,社保基金会持有本行A股和股和H股共计股共计12,155,283,900股,股,占本行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数的占本行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数的16.37%。4.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以代理人身份持有本行H股。持股数量为报告期末,在该公司开户登记的所有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持有的H股股份合计数,已剔除汇丰银行、社保基金会通过该公司间接持有的H股股份249,218,915股、7,027,777,777股,也未包含上述两家股东直接持有的,登记于本行股东名册的H股股份13,886,417,698

207、股、1,405,555,555股。5.上海海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云南合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监会令2018年第1号)规定的一致行动人,包括上述两家公司在内的7家中国烟草总公司下属公司,均授权委托中国烟草总公司出席本行股东大会并行使表决权。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是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除此之外,本行未知其他前十大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属于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一致行动人。(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情况(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情况 本行不存在控股股东,不存在实际控制人。(三)主要股东情况(三)主要股东情况 根据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

208、行办法(中国银监会令 2018 年第 1 号),截至本报告披露日,本行主要股东包括财政部、汇丰银行、社保基金会、首都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海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具体情况如下:1.持股持股 5%以上的主要股东以上的主要股东7(1)财政部是本行第一大股东,成立于 1949 年 10 月,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主管国家财政收支、财税政策等事宜,负责人刘昆,注册地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 3 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013186G。报告期末,财政部持有本行 A 股及 H 股共计 17,732,424,445 股,持股比例 23.88%。据本行所知,该股东不存在质押

209、本行股份情况。(2)汇丰银行是本行第二大股东,成立于 1866 年,主要在亚太区提供全面的本土与国际银行服务,以及相关的金融服务,联席行政总裁廖宜建、Surendra Rosha,注册地香港特别行政区中环皇后大道中 1号。报告期末,汇丰银行已发行普通股股本为 1,239.48 亿港元及 71.98 亿美元,分为 495.79 亿普通股。商业登记证 00173611-000,控股股东是 HSBC Asia Holdings Limited,实际控制人是 HSBC Holdings plc,最终受益人 HSBC Holdings plc。报告期末,汇丰银行实益持有本行 H 股共计 14,135,6

210、36,613 股,持股比例19.03%。该股东无一致行动人。据本行所知,该股东不存在质押本行股份的情况。(3)社保基金会是本行第三大股东,成立于 2000 年 8 月,是财政部管理的负责管理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独立法人机构,法定代表人刘伟,注册资本人民币 800 万元,注册地北京市西城区丰汇园 11 号楼丰汇时代大厦,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800822N。依据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规定,社保基金理事会受托管理以下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个人账户中央补助资金、部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划转的部分国有资本。据本行所知,该股东不存在质押本行股份情况。7

211、不含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57 本行与财政部、汇丰银行、社保基金会的关联交易情况见财务报表附注七。2.监管口径下的其他主要股东监管口径下的其他主要股东 根据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监会令 2018 年第 1 号),本行其他主要股东包括:(1)首都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报告期末,首都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持有本行 1.68%的股份,不存在质押本行股份的情况。首都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 1988 年 6 月 13 日,注册资本 537 亿元,法定代表人王长益。首都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机场业为核心的跨地域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该股东的全资控股股东是中国民用航空局,无一致行动人。(2)上海海

212、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报告期末,上海海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本行 1.09%的股份,不存在质押本行股份的情况。上海海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9 年 10 月 15 日,注册资本 90 亿元,法定代表人刘璎,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实业投资、投资管理等。该股东的全资控股股东为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该股东与云南合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共计 7 家中国烟草总公司下属公司(合计持有本行 3.00%的股份)授权委托中国烟草总公司代表其出席本行股东大会并行使表决权,构成一致行动关系。(3)大庆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报告期末,大庆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持有本行 0.4%的股份,不存在质押本行股份的情况。大庆石

213、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1 年 9 月 14 日,注册资本人民币 465 亿元,法定代表人朱国文,主要经营范围为陆地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矿产资源勘查等。该股东的全资控股股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无一致行动人。报告期末,本行与上述主要股东及其关联方8,存在贷款、债券投资、其他表内授信等关联交易,报告期末表内外授信净额共计 502.66 亿元。本行与主要股东及其关联方的交易均按照一般商务条款进行,条款公平合理。(四)主要股东及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四)主要股东及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 XV 部第二和第三分部的规定须予披露权益或淡仓部第二和第三分部的规定须予披露权益或淡仓的人士的人

214、士 报告期末,就本行董事、监事及最高行政人员所知,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 336 条所备存的登记册所记录,主要股东及其他人士(不包括本行董事、监事及最高行政人员)拥有本行股份及相关股份的权益及淡仓如下:主要股东名称主要股东名称 身份身份 A股数目股数目 权益性质权益性质1 占已发行占已发行A股股 百分比百分比(%)占已发行股份占已发行股份 百分比百分比(%)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实益拥有人 13,178,424,4462 好仓 33.57 17.75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 实益拥有人 3,105,155,5684 好仓 7.91 4.18 主要股东名称主要股东名称 身份身份 H股数目股数目

215、 权益性质权益性质1 占已发行占已发行H股股 百分比百分比(%)占已发行股份占已发行股份 百分比百分比(%)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实益拥有人 4,553,999,9992 好仓 13.01 6.13 8 所述关联方,系本行主要股东依据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申报,包括:主要股东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人、最终受益人;前述机构控制的法人或非法人组织;以及主要股东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36 号关联方披露确定的关联方。58 HSBC Holdings plc 受控制企业权益 14,135,636,6133 好仓 40.37 19.03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 实益

216、拥有人 9,050,128,332 4 好仓 25.85 12.19 注:1.非透过股本衍生工具持有的好仓。2.据本行所知,报告期末,财政部持有本行H股4,553,999,999股,占本行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数的6.13%;持有本行A股13,178,424,446股,占本行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数的17.75%。3.HSBC Holdings plc全资持有HSBC Asia Holdings Limited,HSBC Asia Holdings Limited全资持有汇丰银行,汇丰银行实益持有本行H股股份14,135,636,613股。根据香港 证券及期货条例,HSBC Holdings plc被

217、视为拥有汇丰银行持有的14,135,636,613股H股之权益。4.据本行所知,报告期末,社保基金会持有本行H股9,050,128,332股,占本行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数的12.19%;持有本行A股3,105,155,568股(具体请参见前十名普通股股东持股情况表格及附注),占本行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数的4.18%。除上述披露外,报告期末,在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336条备存的登记册中,并无任何其他人士(不包括本行董事、监事及最高行政人员)或公司在本行的股份或相关股份中持有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XV部第二、三分部须向本行及香港联交所作出披露的权益或淡仓。三、优先股相关情况三、优先股相关情况(一

218、)优先股股东情况(一)优先股股东情况 报告期末,本行优先股股东总数78户。2023年2月28日,优先股股东总数82户。报告期末前十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股东名称股东名称 报告期内增报告期内增减(股)减(股)期末持股数量期末持股数量(股)(股)比例比例(%)股份类别股份类别 质押或质押或 冻结情况冻结情况 股东性质股东性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100,000,000 22.22 境内优先股 无 国有法人 华宝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华宝信托宝富投资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48,910,000 10.87 境内优先股 无 其他 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乾元日新月异开放式理财产品单一资金信托-20,000,

219、000 4.44 境内优先股 无 其他 博时基金工商银行博时工行灵活配置5号特定多个客户资产管理计划-20,000,000 4.44 境内优先股 无 其他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18,000,000 4.00 境内优先股 无 其他 中国烟草总公司河南省公司-15,000,000 3.33 境内优先股 无 国有法人 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15,000,000 3.33 境内优先股 无 其他 中信证券邮储银行中信证券星辰28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14,000,000 3.11 境内优先股 无 其他 光大证券资管光大银行光证资管鑫优4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13,0

220、00,000 2.89 境内优先股 无 其他 59 招商财富资管招商银行招商财富诚财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10,225,000 2.27 境内优先股 无 其他 注:1.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根据本行优先股股东名册中所列的信息统计。2.“比例”指优先股股东持有优先股的股份数量占优先股的股份总数的比例。3.根据银保监会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管理办法,据本行所知,中国烟草总公司河南省公司与本行前十名普通股股东中的上海海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云南合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存在关联关系。4.本行未知其他前十名优先股股东之间,上述其他股东与前十名普通股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属于一致行动人。(二)优先股股利分配情

221、况(二)优先股股利分配情况 本行以现金形式支付优先股股利,采用每年付息一次的方式。在本行决议取消部分或全部优先股派息的情形下,当期未向优先股股东足额派发股利的差额部分不累积至之后的计息期。优先股股东按照约定的股息率获得分配的股利后,不再与普通股股东一起参与剩余利润分配。根据股东大会决议及授权,本行 2022 年 4 月 29 日召开第九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交行优 1”股利分配方案。“交行优 1”股利按照票面股息率 4.07%计算,总额为人民币 1,831,500,000 元,已于 2022 年 9 月 7 日以现金方式支付。派发股利详情请参见本行发布的公告。(三)优先股表决权恢复

222、情况(三)优先股表决权恢复情况 报告期内,本行未发生优先股表决权恢复事项。(四)优先股采取的会计政策及理由(四)优先股采取的会计政策及理由 根据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 37 号金融工具列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9 号金融工具 国际会计准则第 32 号金融工具:列报等规定,以及本行优先股的主要条款,本行优先股作为权益工具核算。四、证券发行、上市、买卖与赎回四、证券发行、上市、买卖与赎回/兑付兑付情况情况 报告期内,本行未发行普通股、可转债;未发行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 2 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21 年修订

223、)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规定需予以披露的公司债券。报告期内,本行及附属公司概无买卖本行任何上市证券。报告期内,本行债券赎回/兑付情况请见以下“(二)债券赎回/兑付情况”。近三年,本行未发行优先股。报告期内,本行未发生优先股赎回或转换。本行无内部职工股。(一)债券发行情况(一)债券发行情况 根据本行 2021 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经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批准,本行于 2022 年 2 月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 300 亿元二级资本债券,票面利率 3.45%,为 10 年期固定利率品种,在第 5 年末附发行人有条件赎回权。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本行二级资本。60 根据本

224、行第九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决议,经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批准,本行于 2022 年 6 月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 300 亿元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3 年期品种,票面利率 2.75%,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根据本行第九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决议,经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批准,本行于 2022 年 8 月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 200 亿元绿色金融债券,3 年期品种,票面利率 2.42%,募集资金全部用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 年版)规定的绿色产业项目。根据本行 2021 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经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批准,本行于 2022 年 11 月在全国银行间债券

225、市场发行 500 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其中品种一为 10 年期固定利率品种,发行规模 370 亿元,票面利率 3.03%,第 5 年末附发行人有条件赎回权;品种二为 15 年期固定利率品种,发行规模 130 亿元,票面利率 3.36%,第 10 年末附发行人有条件赎回权。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本行二级资本。根据本行第九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决议,经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批准,本行于 2022 年 12 月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 300 亿元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3 年期品种,票面利率 2.98%,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根据本行第九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决议,经银保

226、监会和人民银行批准,本行于 2022 年 12 月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 100 亿元绿色金融债券,3 年期品种,票面利率 2.96%,募集资金全部用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 年版)规定的绿色产业项目。(二)债券赎回(二)债券赎回/兑付兑付情况情况 经银保监会同意,本行于 2022 年 4 月从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提前全额赎回 2017 年 4 月发行的 300 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债券为 10 年期品种,第 5 年末附发行人赎回权)。2022 年 11 月,本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到期兑付 2019 年 11 月发行的 3 年期 500 亿元普通金融债券。2022 年 12 月,本行在

227、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到期兑付 2019 年 12 月发行的 3 年期 400 亿元普通金融债券。本行及附属公司其他已发行且在存续期的债券情况请见财务报表附注五、27。(三)股份挂钩协议(三)股份挂钩协议 本行于 2016 年 9 月非公开发行 4.5 亿股境内优先股。假设本行发生有关触发强制转股事件且所有优先股都须按初始转股价格强制转换为普通股,上述境内优先股转换为 A 股普通股的数量不会超过 72 亿股。有关境内优先股之其他详情,请见财务报表附注五、30。61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商业银行长期稳健发展的基石。本行以“建设公司治理最好银行”为愿景,不断追求公司治理最佳实践,在完善公

228、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持续推进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健全完善公司治理架构体系,加快建设“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现代金融企业治理机制,公司治理的科学性、稳健性和有效性持续提高。报告期内,本行公司治理状况与公司法 证券法及证监会发布的有关上市公司治理的规范性文件和要求不存在差异。一、公司治理架构一、公司治理架构 本行已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权责明确、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独立运作的公司治理架构。62 二、公司治理建设情况二、公司治理建设情况 本行坚持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委与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主体间的沟通,推动党委前置研究讨论与公司治理议事

229、决策机制的全面融合。加强董事会建设,积极构建具有国际视野的多元化、专业化董事会,有效发挥董事会战略决策、风险管理等核心职责,培育审慎合规、开放透明的治理文化和价值观;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重点监督本行落实国家经济金融政策及重大战略,以及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其成员的履职尽责情况、财务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高级管理层执行股东大会、董事会确定的经营发展战略和各项决策,努力实现经营管理目标,推动本行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本行系统性完善公司治理制度体系。全面修订公司章程,围绕股东权利与义务、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职责等内容对公司章程进行修订完善。截至披露日,修订的公司章程处于监管核准过程

230、中。同时,修订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高级管理层工作规则,进一步厘清各治理主体职责边界,完善决策机制。修订董事会各专委会工作规则,规范和完善专委会的职权范围和决策机制。截至披露日,修订的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高级管理层工作规则待银保监会核准公司章程后同步生效,其他修订的工作规则均已生效执行。本行公司治理运作情况与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证监会、银保监会关于上市公司治理的规定不存在重大差异。三、股东和股东大会三、股东和股东大会(一)股东(一)股东 财政部、汇丰银行和社保基金会是本行前三大股东。本行在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财务等方面均独立于各股

231、东,具有独立完整的业务及自主经营能力。本行系整体上市,不存在部分改制等原因造成的同业竞争或关联交易问题。本行高度重视股东权益保护,通过召开股东大会及业绩发布会、接待股东来访、设立投资者热线和邮箱等多种形式保持与股东的顺畅沟通渠道,确保全体股东享有平等地位,确保全体股东对本行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决权。股东可以通过载于本报告“公司资料”所列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向董事会提出查询及在股东大会上提出提案。股东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方式及在股东大会上提出提案的程序请见本行公司章程第九十八条及第一百一十一条。(二)股东大会(二)股东大会 股东大会是本行的权力机构,依法行使有关职权。报告期内,本行股东大会均

232、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本行公司章程召集、召开。会议详情请参见本行在本行官网、上交所网站、香港联交所“披露易”网站披露的有关公告。会议届次会议届次 召开日期召开日期 会议议案名称会议议案名称 决议情况决议情况 决议刊登的网站决议刊登的网站 2021年度股东大会 2022年6月28日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等9项议案 全部通过 本行官网、上交所网站、香港联交所“披露易”网站 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2022年8月25日 关于修订的议案等 4 项议案 2022年第一次A股类别股东大会 2022年8月25日 关于修订的议案1项议案 全部通过 同上 2022年第一次H股类别股东大会

233、 2022年8月25日 关于修订的议案1项议案 全部通过 同上(三)董事会对股东大会决议的执行情况(三)董事会对股东大会决议的执行情况 本行董事会全面执行了报告期内股东大会通过的有关决议,并严格按照本行股东大会对董事会授权方案行使职权。四、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四、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一)董事会成员(一)董事会成员 本行现有董事会成员 16 名,名单如下:姓名姓名 职务职务 性别性别 年龄年龄 任期起止日期任期起止日期 任德奇 董事长、执行董事 男 59 2018年8月2024年度股东大会 刘 珺 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行长 男 51 2020年8月同上 李龙成 非执行董事 男 59 2

234、020年6月同上 汪林平 非执行董事 男 59 2021年1月同上 常保升 非执行董事 男 54 2021年1月同上 廖宜建 非执行董事 男 50 2021年5月同上 陈绍宗 非执行董事 男 60 2019年10月同上 穆国新 非执行董事 男 56 2022年8月同上 陈俊奎 非执行董事 男 48 2019年8月同上 罗小鹏 非执行董事 男 47 2022年8月同上 胡展云 独立董事 男 68 2017年11月同上 蔡浩仪 独立董事 男 68 2018年8月同上 石 磊 独立董事 男 65 2019年12月同上 张向东 独立董事 男 65 2020年8月同上 李晓慧 独立董事 女 55 202

235、0年11月同上 马 骏 独立董事 男 59 2022年8月同上 注:1.董事的任职日期从银保监会核准其任职资格之日起。2.任德奇先生、刘珺先生的任期为其作为执行董事的任期。任德奇先生任德奇先生 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长、执行董事 主要职务 64 2020 年 1 月起任本行董事长 2018 年 8 月起任本行执行董事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1988 年于清华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 高级经济师 过往经历 曾任本行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行长。曾任中国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期间曾兼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中国银行上海人民币交易业务总部总裁。曾任中国建设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湖北省分行行长、授信管

236、理部总经理、风险监控部总经理、信贷审批部副总经理。刘珺先生刘珺先生 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行长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行长 主要职务 2020 年 8 月起任本行副董事长、执行董事 2020 年 7 月起任本行行长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2003 年于香港理工大学获工商管理博士学位 高级经济师 过往经历 曾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曾任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期间先后兼任光大永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副主席、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副主席、中国光大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曾

237、任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期间先后兼任中国光大银行金融市场中心总经理、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曾任中国光大银行行长助理。李龙成先生李龙成先生 非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 主要职务 2020 年 6 月起任本行非执行董事 汇金公司职员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2003 年于东北林业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过往经历 曾任财政部黑龙江监管局局长,财政部驻黑龙江专员办监察专员,财政部驻辽宁专员办监察专员,财政部驻黑龙江专员办副监察专员,财政部驻浙江专员办副监察专员,财政部驻黑龙江专员办专员助理、业务一处处长、综合处副处长。汪林平先生汪林平先生 非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 主要职务 2021 年 1 月起任本行非执行董事

238、 汇金公司职员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1986 年于中南财经大学获哲学学士学位 过往经历 曾任财政部离退休干部局一级巡视员,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行政财务部部长、副部长,财务处处长;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养老保障处调研员、副处长,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管理处助理调研员。常保升先生常保升先生 非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 主要职务 2021 年 1 月起任本行非执行董事 汇金公司职员 65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1989 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 过往经历 曾任财政部宁夏监管局二级巡视员、副巡视员;财政部驻宁夏专员办副巡视员、专员助理、业务三处副处长、业务二处副处长、办公室

239、副主任。廖宜建先生廖宜建先生 非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 主要职务 2021 年 5 月起任本行非执行董事 本行主要股东汇丰银行联席行政总裁、汇丰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 其他职务 恒生银行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1995 年于伦敦大学获荣誉学士学位 过往经历 曾任汇丰集团常务总监、总经理,汇丰亚太区环球银行业务主管、汇丰中国行长兼行政总裁、汇丰中国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总监、汇丰中国环球资本市场总监、汇丰中国地区司库。曾任职于日本兴业银行(现为瑞穗国际)。陈绍宗先生陈绍宗先生 非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 主要职务 2019 年 10 月起任本行非执行董事 本行主要股东汇丰银行资本市场大中华区业务主

240、管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1994 年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获应用财务硕士学位 过往经历 曾任汇丰银行资本市场亚太区联席主管,环球资本市场亚太区副主管兼香港区交易主管,香港区交易主管,香港利率衍生工具交易主管,高级利率交易人员,高级交易人员。穆国新先生穆国新先生 非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 主要职务 2022 年 8 月起任本行非执行董事 本行主要股东社保基金会专职董事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2008 年获北京大学与国家行政学院合作培养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高级会计师 过往经历 曾任社保基金会基金财务部主任、副主任、会计处处长,财务会计部会计处副处长;财政部会计司制度二处副处长。陈俊奎先生陈俊奎先生 非执行董

241、事非执行董事 主要职务 2019 年 8 月起任本行非执行董事 国家烟草专卖局财务管理与监督司(审计司)副司长 其他职务 中国烟草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烟草国际有限公司、中国烟草杂志社有限公司监事,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珠海醋酸纤维有限公司、昆明醋酸纤维有限公司董事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2002 年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获管理学硕士学位 66 高级会计师 过往经历 曾任中国烟草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资产部主任、副主任。罗小鹏先生罗小鹏先生 非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 主要职务 2022 年 8 月起任本行非执行董事 本行主要股东首都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资本运营部总经理 其他职务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有限公

242、司、吉林省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及江西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监事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2003 年于江西财经大学获金融学硕士学位 高级会计师 过往经历 曾任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总监,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财务部总经理。胡展云先生胡展云先生 独立董事独立董事 主要职务 2017 年 11 月起任本行独立董事 其他职务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1982 年于加拿大约克大学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香港及加拿大注册会计师 过往经历 曾任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合伙人,高级经理,经理,高级会计师,期间兼任安永大中华业务管理合伙人,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

243、董事及总经理,安永大中华管理委员会委员。曾任职于荣兴证券公司。曾兼任香港大学工商管理学系讲师。曾在加拿大普华会计师事务所、香港普华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蔡浩仪先生蔡浩仪先生 独立董事独立董事 主要职务 2018 年 8 月起任本行独立董事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2001 年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过往经历 曾任中国光大银行监事长,中国银行非执行董事。曾任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长,研究局副局长,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副主任、处长、副处长。石磊先生石磊先生 独立董事独立董事 主要职务 2019 年 12 月起任本行独立董事 复旦大学经济

244、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其他职务 杭州美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1993 年于上海社会科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67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过往经历 曾任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玖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三湘印象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张向东先生张向东先生 独立董事独立董事 主要职务 2020 年 8 月起任本行独立董事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1990 年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 高级经济师 过往经历 曾任中国银行非执行董事,中国建设银行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期间兼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委员)。曾任国家外汇管理局综

245、合司巡视员、副司长,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南省分局副局长。曾兼任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李晓慧女士李晓慧女士 独立董事独立董事 主要职务 2020 年 11 月起任本行独立董事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其他职务 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保利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外部监事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审计准则委员会委员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2001 年于中央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注册会计师 过往经历 曾在中国

246、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标准部、沧州会计师事务所、沧狮会计师事务所、河北省财政厅国有资产管理局工作。曾于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优通控股有限公司担任独立董事。马骏先生马骏先生 独立董事独立董事 主要职务 2022 年 8 月起任本行独立董事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 其他职务 中国太平人寿保险(香港)独立董事、中邮邮惠万家银行独立董事、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席、北京绿色金融协会会长、香港绿色金融协会主席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1994

247、年于美国乔治城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过往经历 曾任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G20 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共同主席,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投资策略师、董事总经理,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曾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68 (二)监事会成员(二)监事会成员 本行现有监事会成员 9 名,名单如下:姓名姓名 职务职务 性别性别 年龄年龄 任期起止日期任期起止日期 徐吉明 监事长、股东监事 男 56 2021年10月2024年度股东大会 王学庆 股东监事 男 55 2017年6月同上 李 曜 外部监事

248、 男 52 2017年10月2023年10月 陈汉文 外部监事 男 55 2019年6月2024年度股东大会 苏 治 外部监事 男 45 2022年6月同上 关兴社 职工监事 男 58 2018年10月同上 林至红 职工监事 女 54 2020年12月同上 丰 冰 职工监事 女 48 2020年12月同上 颇 颖 职工监事 女 51 2021年11月同上 注:监事的任职日期从其获股东大会、职工代表大会选举通过之日起,连任监事的任职日期从其首次任职生效之日起。徐吉明先生徐吉明先生 监事长、股东监事监事长、股东监事 主要职务 2021 年 10 月起任本行监事长、股东监事 本行工会主席 其他职务

249、政协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1995 年于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高级审计师 过往经历 曾任政协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组长、党组纪检组组长,审计署办公厅主任、行政事业审计司司长、外资运用审计司司长、审计干部培训中心主任、卫生药品审计局局长、卫生药品审计局副局长、外资运用审计司副司长、昆明特派办特派员助理(正处级)、外资运用审计司一处处长、外资运用审计司综合处处长、外资运用审计司二处副处级审计员。王学庆先生王学庆先生 股东监事股东监事 主要职务 2017 年 6 月起任本行股东监事 本行主要股东大庆油田有限

250、责任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其他职务 大庆石油(香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大庆能源(香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DPS 印尼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中石油哈法亚有限公司董事、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副会长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2002 年于天津财经大学获会计学硕士学位 教授级高级会计师 过往经历 曾任大庆油田公司财务部主任,财务资产一部主任,财务资产部会计科(中心)主任、第一副主任。曾任 PT INDOSPEC ENERGY监事会主席、青岛庆昕塑料有限公司董事、大庆油田力神泵业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69 李曜先生李曜先生 外部监事外部监事 主要职务 2017 年 10 月起任本行外部

251、监事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教授委员会主任委员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1998 年于华东师范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过往经历 曾任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期间曾任美国波士顿学院中美富布莱特学者项目访问教授。曾任英国诺丁汉大学商学院管理层收购与私募股权研究中心中国留学基金青年骨干项目访问教授。曾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中国加拿大两国政府互换访问学者(CCSEP)项目访问副教授。陈汉文先生陈汉文先生 外部监事外部监事 主要职务 2019 年 6 月起任本行外部监事 南京审计大学教授 其他职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及博士后联系人;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讲座教授,中国会计学会会刊

252、 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Studies 联合主编,中国审计学会会刊审计研究编委,国家审计署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审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申万宏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富友支付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1997 年于厦门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过往经历 曾任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会计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近三年曾任厦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国际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苏治先生苏治先生 外部监事

253、外部监事 主要职务 2022 年 6 月起任本行外部监事 中央财经大学龙马学者特聘教授,统计与数学学院和金融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科技系首任系主任 其他职务 中央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联合数据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西城区政府金融科技专业顾问、北京市海淀区金融办“科技金融专家智库”特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商业模式创新中心特聘教授、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外部高级专家、深圳证券交易所博士后指导专家、京东金融博士后合作导师;贵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实达集团

254、股份有限公司、常州钢劲型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2006 年于吉林大学获数量经济学博士学位 关兴社先生关兴社先生 职工监事职工监事 主要职务 2018 年 10 月起任本行职工监事 本行监事会办公室主任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1999 年于厦门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高级审计师 70 过往经历 曾任本行总行总务部总经理,期间兼任上海交银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河南省(郑州)分行副行长、高级信贷执行官,郑州分行财会处处长(期间在总行稽核部挂职副处长)、副处长(主持工作)、稽核处副处长(主持工作)、财会处副处长,为本行服务 28 年。曾任郑州市审计局金融审计处副处长。林

255、至红女士林至红女士 职工监事职工监事 主要职务 2020 年 12 月起任本行职工监事 本行审计监督局局长,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监事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2010 年于上海财经大学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中级会计师 过往经历 曾任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本行总行金融服务中心(营业部)总经理,预算财务部(数据与信息管理中心)总经理,预算财务部总经理、副总经理、预算管理高级经理,财务会计部财务处处长、副处长,为本行服务 32 年。丰冰女士丰冰女士 职工监事职工监事 主要职务 2020 年 12 月起任本行职工监事 其他职务 中国金融体育协会第七届全国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文学

256、艺术节联合会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2000 年于上海理工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高级经济师 过往经历 曾任本行工会办公室主任、工会常务副主席、团委书记,总行机关工会主席,总行组织部副部长、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总行人力资源部架构规划高级经理、绩效管理高级经理(期间挂职任嘉兴分行副行长)、绩效管理副高级经理,为本行服务22 年。颇颖女士颇颖女士 职工监事职工监事 主要职务 2021 年 11 月起任本行职工监事 本行上海审计监督分局局长 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监事长 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1996 年于西南财经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高级会计师 过

257、往经历 曾任本行总行股权与投资管理部总经理、战略投资部总经理,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非执行董事,交通银行(巴西)股份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本行总行预算财务部(数据与信息管理中心)副总经理,苏州分行副行长,总行预算财务部管理会计核算高级经理、管理会计与定价管理高级经理、管理会计核算与定价高级经理,总行财务会计(预算财务)部管理会计核算处副处长,总行财务会计部财务处副处长,南宁分行计划处副处长、处长助理,为本行服务 26 年。(三)高级管理人员(三)高级管理人员 本行现任高级管理人员 8 名,名单如下:71 姓名姓名 职务职务 性别性别 年龄年龄 任期起止日期任期起止日期 刘 珺 行长 男 51

258、2020 年 7 月 殷久勇 副行长 男 55 2019 年 9 月 黄红元 副行长 男 58 2022 年 12 月 周万阜 副行长 男 57 2020 年 7 月 郝 成 副行长 男 51 2021 年 3 月 钱 斌 副行长、首席信息官 男 50 2021 年 7 月 涂 宏 业务总监(同业与市场业务)男 57 2018 年 9 月 林 骅 首席风险官 男 54 2021 年 6 月 注:1.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日期从银保监会核准其任职资格之日起。2.刘珺先生的任期为其作为行长的任期。3.顾生先生于2023年2月28日辞去董事会秘书职务,伍兆安先生于2023年3月29日辞去交行-汇丰战略合

259、作顾问职务。刘珺先生刘珺先生 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行长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行长(简历详见董事会成员部分)殷久勇先生殷久勇先生 副行长副行长 主要职务 2019 年 9 月起担任本行副行长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1993 年于北京农业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 高级经济师 过往经历 曾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办公室主任,河南省分行行长,客户一部总经理、副总经理(期间挂职任保定市分行营业部副经理、保定市分行副行长),信贷一部副主任、综合处处长,工商信贷一部综合处副处长,工商信贷部购销处副处长。黄红元先生黄红元先生 副行长副行长 主要职务 2022 年 12 月起任本行副行长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1986

260、年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2 年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金融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1 年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金融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8 年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过往经历 曾任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会理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中国证监会机构监管部主任兼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办公室主任、上海监管局副局长兼上海证券监管专员办事处专员、上海证管办副主任,中国证监会规划发展委员会委员、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海外国际业务部境外上市处处长、海外上市部境外上市处副处长。周万阜先生周万阜先生 副行长副行长 主要职务 72 2020 年 7 月起任本行副行长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19

261、88 年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2003 年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过往经历 曾任中国农业银行董事会秘书,总行战略规划部总经理,天津培训学院院长,重庆市分行副行长,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计划财务部副总经理、资产负债管理部副总经理,宁波市分行副行长,总行综合计划部资产负债管理处处长、发展规划部经营规划处副处长。郝成先生郝成先生 副行长副行长 主要职务 2021 年 3 月起任本行副行长 2023 年 2 月起兼任交通银行(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非执行董事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2009 年于北京交通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高级工程师 过往经历 曾任国家开发银行吉林

262、分行行长,总行人事局副局长,天津分行副行长,总行人事局综合处处长、政策处处长、总行信用管理局信用管理二处、信用管理四处副处长,总行评审管理局信用管理处副处长。钱斌先生钱斌先生 副行长、首席信息官副行长、首席信息官 主要职务 2021 年 7 月起任本行副行长 2022 年 10 月起兼任本行首席信息官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2004 年获复旦大学与香港大学合作培养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 高级工程师 过往经历 曾任中国工商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主要负责人,数据中心(上海)总经理,私人银行部副总经理,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兼技术保障中心主任,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总经理助

263、理。涂宏先生涂宏先生 业务总监业务总监(同同业与市场业务业与市场业务)主要职务 2018 年 9 月起任本行业务总监(同业与市场业务)2022 年 4 月起兼任本行上海市分行行长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1998 年于复旦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过往经历 曾兼任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本行总行金融机构部总经理、资产管理业务中心总裁。曾任本行总行金融市场业务中心总裁、金融市场业务中心/贵金属业务中心总裁、金融市场部总经理,纽约分行总经理,总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广州分行副行长,北京分行外汇业务综合管理处处长、外汇计划信贷部副经理、三元支行副行长,为本行服务 33 年。林骅林骅先生先生 首席风险官首

264、席风险官 主要职务 2021 年 6 月起任本行首席风险官 2021 年 8 月起兼任本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内控案防办主任 教育背景、专业资格 73 2004 年于上海财经大学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高级经济师 过往经历 曾任本行江苏省分行行长、江西省分行行长、副行长(代为履行行长职责),上海市分行副行长、高级信贷执行官,上海分行授信部高级经理、授信管理处处长、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市场营销部经理助理,上海分行信贷处处长助理,为本行服务 34 年。(四)董事、监事及(四)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变动情况变动情况 1.新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新任董事、监事

265、、高级管理人员 姓名姓名 职务职务 变动情形变动情形 穆国新 非执行董事 选举 罗小鹏 非执行董事 选举 马 骏 独立董事 选举 苏 治 外部监事 选举 黄红元 副行长 聘任 注:1.本行 2023 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关于选举殷久勇先生为执行董事的议案、关于选举周万阜先生为执行董事的议案。殷久勇先生、周万阜先生担任本行执行董事的任职资格尚待监管机构核准。2.本行第十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同意聘任何兆斌先生为董事会秘书、聘任林骅先生为业务总监(零售与私人业务)、聘任刘建军先生为首席风险官、聘任王文进先生为业务总监(公司与机构业务),上述拟聘任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尚待监管机构核准;同意聘任

266、曹国鸿先生为交行-汇丰战略合作顾问,曹国鸿先生的任职在其辞去其他机构有关职务后生效。2.离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离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姓名姓名 原任职务原任职务 变动情形变动情形 任期起止日期任期起止日期 宋洪军 原非执行董事 退任(换届)2019年8月-2022年6月 刘浩洋 原非执行董事 退任(换届)2016年8月-2022年6月 杨志威 原独立董事 退任(换届)2016年10月-2022年6月 张民生 原股东监事 离任(工作原因)2020年3月-2022年1月 夏智华 原外部监事 退任(换届)2016年6月-2022年6月 鞠建东 原外部监事 退任(换届)2020年6月-20

267、22年6月 郭 莽 原副行长 退任(退休)2018年7月-2022年10月 顾 生 原董事会秘书 退任(退休)2018年7月-2023年2月 王 锋 原业务总监(零售与私人业务)退任(工作变动)2021年8月-2022年1月 伍兆安 交行-汇丰战略合作顾问 退任(退休)2013年3月-2023年3月 本行现任及报告期内离任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近三年未发生受证券监管机构处罚的情况。(五)董事、监事及(五)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资料变动资料变动 74 非执行董事廖宜建先生不再担任汇丰集团常务总监。非执行董事穆国新先生担任社保基金会专职董事,不再担任社保基金会基金财务部主任。独立

268、董事石磊先生担任杭州美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独立董事李晓慧女士担任保利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独立董事。独立董事马骏先生不再担任 G20 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共同主席。监事长、股东监事徐吉明先生担任本行工会主席。外部监事陈汉文先生担任上海富友支付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不再担任厦门国际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职工监事林至红女士不再担任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职工监事丰冰女士不再担任本行工会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职工监事颇颖女士担任本行上海审计监督分局局长,不再担任本行股权与投资管理部总经理、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非执行董事、交通银行(巴西)股份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副行长郝成先生兼任交通

269、银行(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非执行董事。副行长钱斌先生兼任本行首席信息官。业务总监(同业与市场业务)涂宏先生兼任本行上海市分行行长,不再兼任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六)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和持股情况六)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和持股情况 1.薪酬和持股情况薪酬和持股情况 姓名姓名 职务职务 报告期内领取税前总薪酬报告期内领取税前总薪酬(人民币万元)(人民币万元)是否在本是否在本行关联方行关联方领薪领薪 股份类股份类别别 期初持股期初持股(股)(股)本期持股本期持股变动(股)变动(股)期末持股期末持股(股)(股)变动原因变动原因 薪酬薪酬 其它福利其它福利 合计合计 任德奇 董

270、事长、执行董事 65.63 24.76 90.39 否 A股 0 0 0-H股 300,000 100,000 400,000 二级市场买入 刘 珺 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行长 65.63 23.40 89.03 否 A股 0 0 0-H股 0 0 0-李龙成 非执行董事-否 A股 0 0 0-H股 0 0 0-汪林平 非执行董事-否 A股 0 0 0-H股 0 0 0-75 常保升 非执行董事-否 A股 0 0 0-H股 0 0 0-廖宜建 非执行董事-是 A股 0 0 0-H股 0 0 0-陈绍宗 非执行董事-是 A股 0 0 0-H股 49,357 0 49,357-穆国新 非执行董事-是

271、 A股 0 0 0-H股 0 0 0-陈俊奎 非执行董事-否 A股 0 0 0-H股 0 0 0-罗小鹏 非执行董事-是 A股 0 0 0-H股 0 0 0-胡展云 独立董事 31-31 否 A股 0 0 0-H股 0 0 0-蔡浩仪 独立董事-否 A股 0 0 0-H股 0 0 0-石 磊 独立董事 31-31 否 A股 0 0 0-H股 0 0 0-张向东 独立董事-否 A股 0 0 0-H股 0 0 0-李晓慧 独立董事 33-33 否 A股 0 0 0-H股 0 0 0-马 骏 独立董事 11.18-11.18 否 A股 0 0 0-H股 0 0 0-徐吉明 监事长、股东监事 65.6

272、3 23.40 89.03 否 A股 0 0 0-H股 0 0 0-王学庆 股东监事-是 A股 0 0 0-H股 0 0 0-李 曜 外部监事 28.00-28.00 否 A股 0 0 0-H股 0 0 0-陈汉文 外部监事 26.70-26.70 否 A股 0 0 0-H股 0 0 0-苏 治 外部监事 13.22-13.22 否 A股 0 0 0-H股 0 0 0-关兴社 职工监事 101.04 23.93 124.97 否 A股 40,000 60,000 100,000 二级市场76 买入 H股 0 0 0-林至红 职工监事 83.04 23.93 106.97 否 A股 30,000

273、 10,000 40,000 二级市场买入 H股 0 0 0-丰 冰 职工监事 83.04 23.93 106.97 否 A股 0 0 0-H股 0 0 0-颇 颖 职工监事 100.99 24.05 125.04 否 A股 65,000 70,044 135,044 二级市场买入 H股 0 0 0-殷久勇 副行长 59.07 23.40 82.47 否 A股 0 0 0-H股 0 0 0-黄红元 副行长 14.77 6.45 21.21 否 A股 0 0 0-H股 0 0 0-周万阜 副行长 59.07 23.40 82.47 否 A股 0 0 0-H股 0 0 0-郝 成 副行长 59.0

274、7 23.40 82.47 否 A股 0 0 0-H股 0 0 0-钱 斌 副行长、首席信息官 59.07 24.76 83.83 否 A股 0 0 0-H股 0 0 0-涂 宏 业务总监(同业与市场业务)100.00 24.76 124.76 否 A股 0 0 0-H股 50,000 0 50,000-林 骅 首席风险官 100.00 24.76 124.76 否 A股 132,100 0 132,100-H股 0 0 0-离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离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宋洪军 原非执行董事-是 A股 0 0 0-H股 0 0 0-刘浩洋 原非执行董事-是 A股 0 0 0-H股

275、0 0 0-杨志威 原独立董事 15.5 0 15.5 否 A股 0 0 0-H股 0 0 0-张民生 原股东监事-是 A股 0 0 0-H股 0 0 0-夏智华 原外部监事 0 0 0 否 A股 0 0 0-H股 0 0 0-77 鞠建东 原外部监事 0 0 0 否 A股 0 0 0-H股 0 0 0-郭 莽 原副行长 54.15 21.35 75.49 否 A股 50,000 0 50,000-H股 0 0 0-顾 生 原董事会秘书 100.00 21.35 121.35 否 A股 66,100 0 66,100-H股 21,000 0 21,000-王 锋 原业务总监(零售与私人业务)8

276、.33 1.97 10.30 否 A股 239,335 0 239,335-H股 140,000(131,000)9,000 二级市场卖出 伍兆安 交行-汇丰战略合作顾问-是 A股 0 0 0-H股 30,000 0 30,000-注:1.2022年,本行中央管理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按中央金融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相关办法执行。根据有关规定,本行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2022年度最终薪酬正在确认过程中,其余部分待确认之后再行披露。2.本行职工监事以职工身份领取所在岗位的薪酬,作为职工监事身份不领取薪酬。3.本表中,报告期内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含离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

277、人员)获得的税前报酬合计1,629.82万元。此外,本行董事陈绍宗先生持有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H 股 98 股。除上述披露外,报告期末,本行董事、监事、最高行政人员概无在本行或其相联法团(定义见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 XV 部)的任何股份或相关股份及债券中拥有或被视为拥有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 XV 部第七及第八分部须知会本行及香港联交所,或须记入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 352 条规定须予备存的登记册,或根据标准守则须另行知会本行及香港联交所的权益或淡仓。2.薪酬决策程序及确定依据薪酬决策程序及确定依据 本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由董事会人事薪酬委员会拟定方案,提交董事会审议,其中董事薪酬

278、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批准;监事薪酬由监事会提名委员会提交方案,经监事会审议通过后,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本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本行高管人员年度经营绩效考核办法确定。中央管理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之薪酬严格执行中央金融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相关办法。非中央管理且在本行领薪的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体系包括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福利性收入,为平衡激励与风险约束,绩效年薪的一定比例实行延期支付,分三年兑现,原则上每年支付比例为 1/3。五五、董事会及、董事会及其其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 本行形成了完备健全的董事提名、选举程序并在公司章程中列明。本行理解和认同董事会成员多元化的重要性

279、,并将实现成员多元化视为提升公司治理有效性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董事会成员提名、委任过程中,本行充分考虑人选多元化的目标和要求,包括才能技能、行业经验、教育背景、文化价值、性别、年龄等,确保以专业化、多样化的观点与视角保障董事会有效发挥职能。本行董事会将尽量委任至少一名女性董事(截至本报告期末,李晓慧女士担任本行独立董事)。本行董事任期为 3 年,任期届78 满可连选连任,其中独立董事在本行任职时间累计不得超过 6 年。报告期末,本行董事会共有董事 16 名,其中:执行董事 2 名,分别为任德奇先生、刘珺先生。其中,任德奇先生担任董事长、刘珺先生担任副董事长;非执行董事 8 名,分别为

280、李龙成先生、汪林平先生、常保升先生、廖宜建先生、陈绍宗先生、穆国新先生、陈俊奎先生、罗小鹏先生;独立董事 6 名,分别为胡展云先生、蔡浩仪先生、石磊先生、张向东先生、李晓慧女士、马骏先生。本行确保全体董事遵循高标准的职业道德准则。执行董事长期从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具备丰富的银行专业知识和经营管理经验;非执行董事在财政、经济、金融、审计、企业管理等领域工作多年,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管理实践经验;独立董事为境内外经济、金融、审计、法律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熟悉境内外监管规则、法律法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本行独立董事人数在董事会成员总数中的占比达到 1/3,符合监管规定。董事会构成图董

281、事会构成图 董事类型董事类型 执行董事执行董事 非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 独立董事独立董事 2人 8人 6人 董事来源董事来源 中国中国 中国香港中国香港 12人 4人 董事年龄董事年龄 50岁以下岁以下 50-60岁岁 60岁以上岁以上 2人 10人 4人 董事性别董事性别 男男 女女 15人 1人 董事任职年限董事任职年限 三年以上三年以上 三年以下三年以下 6人 10人 (二)董事会的履职情况(二)董事会的履职情况 董事会是本行的决策机构,对股东大会负责,承担经营管理最终责任,并在法律法规、监管规定,以及本行公司章程和股东大会赋予的职权范围内行使职权,维护本行及股东的合法权益。董事会的职责主

282、要包括:召集股东大会并向大会报告工作;执行股东大会决议;决定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制订利润分配方案;在股东大会授权范围内,决定设立法人机构、重大股权投资、重大债券投资、重大资产购置、重大资产处置、重大资产核销等事项;制订章程修改方案;听取行长工作报告等。报告期内,董事会持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健全“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现代金融企业治理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金融工作“三项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把握机遇、应变克难,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发展工作。本行经营保持并巩固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报告期内,董事会主要开展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服务国家战

283、略,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强化战略引领,“十四五”规划落地见效;三是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四是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五是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提升信息披露质效;六是深入践行社会责79 任,积极履行国有大行责任担当。报告期内,本行全体董事严格按照公司法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准则等法律法规、监管规章,以及本行公司章程规定,忠实、勤勉、尽职、谨慎履行董事职责,积极出席股东大会、董事会、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会议,以及董事会召开的其他会议,认真审议各项议案,对本行战略管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利润分配、提名与薪酬、重大投资、发行债券、关联交易等重大事项进

284、行决策,对董事会决议没有提出异议。针对董事提出的意见建议,本行高管层高度重视并积极采纳,定期形成董事意见建议落实情况报告提交董事会审阅,逐条贯彻落实。此外,本行对企业管治守则第A.2.1条规定的企业管治职能亦由董事会履行。报告期内,董事会就此进行的工作包括:定期检查和评估公司治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检视本行在遵守法律及监管规定方面的政策及常规,检讨本行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情况及在本章节的披露等。(三)(三)董事会会议董事会会议 本行已制定董事会议事规则,对董事会会议召集与通知、召开程序、会议议题、会议记录规范等作了严格规定。报告期内,本行召开董事会会议7次,其中:现场会议6次,书面传签1次。审议通过

285、定期业绩报告、年度经营计划、董事会换届方案、修订公司章程、利润分配方案、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发行金融债券等议案72项;董事会下设的专门委员会召开会议22次,审议通过有关议案和报告119项。上述会议均遵照本行公司章程 董事会议事规则以及企业管治守则条文的规定召开。本行董事在报告期内出席股东大会、董事会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会议的情况如下:亲自出席现场会议次数应出席现场会议次数 股东大会股东大会 董事会董事会 董事会下设专门委员会董事会下设专门委员会 战略委员会战略委员会(普惠金融(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发展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 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控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制委员会 人事薪酬委

286、人事薪酬委员会员会 社会责任社会责任(ESG)与消费与消费者权益保护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委员会 执行董事执行董事 任德奇 4/4 6/6 6/6 刘珺 4/4 6/6 6/6 3/3 非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 李龙成 4/4 6/6 5/5 4/4 汪林平 4/4 6/6 2/2 4/4 1/1 常保升 4/4 6/6 4/4 5/5 2/2 廖宜建 4/4 5/6 3/4 陈绍宗 1/4 6/6 3/3 80 穆国新 3/3 2/2 2/2 2/2 陈俊奎 4/4 6/6 6/6 5/5 罗小鹏 3/3 2/2 2/2 2/2 独立董事独立董事 胡展云 4/4 5/6 5/5 4/4 蔡浩仪 3/4

287、 6/6 4/4 4/4 石 磊 1/4 6/6 2/2 2/2 4/4 张向东 4/4 6/6 5/5 4/4 李晓慧 4/4 6/6 5/5 4/4 马 骏-1/1 1/1 1/1 注:未能亲自出席董事会或专门委员会会议的董事,均委托其他董事出席并代为行使表决权。董事会召开会议情况如下:会议届次会议届次 召开日期召开日期 会议议案名称会议议案名称 决议情况决议情况 决议刊登的网站决议刊登的网站 第九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 2022年1月16日 2022年度经营计划 等3项议案 全部通过 本行官网 上交所网站 香港联交所“披露易”网站 第九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 2022年3月25日 202

288、1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等18项议案 全部通过 同上 第九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 2022年4月29日 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及业绩公告等7项议案 全部通过 同上 第十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 2022年6月28日 关于选举任德奇先生为董事长的议案等16项议案 全部通过 同上 第十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 2022年8月26日 2022年半年度报告及业绩公告等16项议案 全部通过 同上 第十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 2022年10月28日 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及业绩公告等11项议案 全部通过 同上 第十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 2022年12月23日至31日 关于交通银行附属机构管理相关事项的议案 全部通过 同上

289、(四)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四)董事会专门委员会 本行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人事薪酬委员会、社会责任(ESG)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其中:战略委员会与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合并行使职责;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承担美国风险管理委员会职责;人事薪酬委员会兼具提名和薪酬职能。81 截止业绩披露日,本行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构成如下:董事董事/董事会专门委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员会 战略委员会(普惠战略委员会(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金融发展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 风险管理与关联交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易控制委员会 人事薪酬委员会人事薪酬委

290、员会 社会责任(社会责任(ESG)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委员会 任德奇 主任委员 刘 珺 委员 主任委员 李龙成 委员 委员 汪林平 委员 委员 常保升 委员 委员 廖宜建 委员 陈绍宗 委员 穆国新 委员 委员 陈俊奎 委员 委员 罗小鹏 委员 委员 胡展云 委员 委员 蔡浩仪 委员 主任委员 石 磊 委员 委员 张向东 委员 主任委员 李晓慧 主任委员 委员 马 骏 委员 委员 报告期内,本行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的履职情况如下:1.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对本行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及金融科技规划、数据治理规

291、划等进行审议研究,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估;对本行资本管理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对资本规划和资本补充计划进行审议研究;对本行重大投资方案(含重大股本权益性投资)进行审议研究;对本行年度经营计划进行审议研究;负责制定和审议本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战略规划、业务经营计划、基本政策制度等事项;对本行内部职能部门的设置和境内一级分行、境外分行及境内外子公司的设立方案进行审议研究;检查和评估本行公司治理制度执行情况,对公司治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估等。报告期内,战略委员会(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分别于1月16日、3月24日、4月28日、6月27日、8月25日、12月27日召开6次会议,审议通过29项

292、议案,向董事会报告专业意见。其中,委员会有效发挥战略引领作用,审议通过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发展规划纲要(修订稿)“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修订稿),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定期听取战略实施、普惠金融业务发展情况,就发挥上海主场优势、加快数字化新交行建设以及打造业务特色,形成富有交行特色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等工作提出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建设,监督评估年度授权经营执行情况,审议修订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高级管理层工作规则。82 2.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主要职责是提议聘用、续聘或者解聘为本行财务报告进行定期

293、法定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负责具体实施事项;监督及评估本行与外部审计机构之间的关系及外部审计机构的工作;指导、考核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以及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协调本行高级管理层、内部审计部门及相关部门与外部审计机构的沟通;审核本行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检查会计政策及实务,监督财务状况和财务报告程序,并对财务报告发表意见;监督及评估本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检查内部控制(包括财务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等。报告期内,审计委员会分别于3月23日、4月28日、6月27日、8月25日、10月27日召开5次会议,审议通过31项议案。其中,委员会严格遵守上市规则及会计准则,监督审阅定期报告,定期与高管层和外部审计

294、师沟通交流,对本行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发表意见。做好外部审计师更换和工作交接,督促前后任审计师严格按照交接方案和时间表推进工作,建立高效沟通和交接工作机制,实现平稳过渡。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审议通过内部审计发展规划(2022-2025年),批准8家分行审计部工作机制优化试点方案;听取内部审计年度工作计划及每季度内部审计工作情况报告,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进行评价,并提出加快审计数字化转型、加大数字化审计队伍建设力度,完善内审工作流程图和重要风险管控点,强化内部审计在揭示和预警风险、完善制度流程缺陷和推进不良资产责任认定等方面作用的意见建议。持续监督并审查本行内部控制体系,审议年度内部控

295、制评价报告,评估监督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听取监管通报问题整改情况报告,加强对监管发现问题整改的督促力度,提出对问题清单和问题库建立动态完善机制,将合规管理融入日常经营活动等意见建议。3.董事会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董事会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主要职责是根据本行总体战略,审核和修订本行风险战略、风险管理政策、风险偏好、全面风险管理架构和内部控制流程;负责对本行全面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督促高级管理层有效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并及时处置面临的各种风险;定期审议本行年度风险偏好,设定科学、合理的风险偏好陈述、风险容忍度和风险限额;承担美国风险管理委员会职责;审核和修订本行关联交易

296、管理基本制度,审核和修订本行并表管理政策;负责确立本行洗钱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目标;在本行推行稳健的风险文化;审核本行重大固定资产投资、资产处置、呆账核销、资产抵押或对外担保等。报告期内,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分别于 3 月 24 日、4 月 28 日、8 月 25 日、10 月 27 日召开 4 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31 项议案,向董事会报告专业意见。其中,委员会持续监督全面风险管理情况,每季度审议全面风险评估报告,评估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合规反洗钱、国别风险等在内的风险管控有效性;持续监督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审议年度风险偏好及风险政策,制定资产减值准备管

297、理办法,修订关联交易管理办法、风险准备金管理政策,听取关于并表管理、反洗钱、关联交易、合规风险管理以及在美分支机构风险评估报告等。在审议议案过程中,提出加强集团统一风险管理和风险意识,针对当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房地产业务、环境气候、大型集团客户、信用卡业务等不良反弹压力较大的重点领域,做好前瞻性判断和风险预案,加强风险管理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加快推进数字化风险管理项目的建设等意见建议。针对集团境外业务和子公司业务的风险管理,提出加强境外风险和国别风险研判,构建有效的国别风险量化评价模型,子公司及境外机构要有效纳入集团统一风险体系等意见建议。4.董事会人事薪酬委员会。董事会人事薪酬委员会。主要职

298、责是根据经营活动情况、资产规模和股权结构,对董事会的规模和结构向董事会提出建议;批准和修改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拟定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选任程序和考核标准,向董事会提出建议;审核薪酬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政策,提出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分配方案的83 建议,提交董事会审议等。董事会人事薪酬委员会兼具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职能。董事会人事薪酬委员会对本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提名程序为:(1)及时了解和掌握本行对董事的需求情况;(2)根据需求情况,广泛搜寻董事人选;(3)确定初选对象后,由董事会办公室搜集整理初选对象的履历资料,并形成书面材料;(4)征求初选对象本人的同意,否则不能将其作为董事人选;(

299、5)召开人事薪酬委员会会议,根据本行董事任职条件,对初选对象进行资格审查;(6)向董事会提出选举新董事的建议,并向董事会报告书面审议意见;(7)根据董事会决定和反馈意见进行其他后续工作。报告期内,人事薪酬委员会分别于3月23日、4月28日、8月25日、10月27日召开4次会议,审议董事会换届方案、2021年度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方案、高级管理人员续聘或聘任、绩效工资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管理办法等16项议案,并向董事会报告专业意见。在审议议案过程中,提出强化培训,加强重点岗位分析研究、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意见建议。5.董事会社会责任董事会社会责任(ESG)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与消费者权

300、益保护委员会。主要职责是拟定本行社会责任战略和政策,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的规划和措施;研究、制定、评估和提升本行在 ESG方面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效;审核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战略、政策和目标,研究消费者权益保护重大问题和重要政策;负责绿色金融工作,在本行树立并推行节约、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绿色发展理念;根据董事会授权审批对外捐赠事项,提请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追加对外捐赠额度;监督和评估本行社会责任、ESG、消费者权益保护、绿色金融战略、政策、规划、措施等的执行情况等。报告期内,社会责任(ESG)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分别于3月24日、8月25日、10月27日召开3次会议,审议通过12项议案,向董事

301、会报告专业意见。其中,委员会深入推动本行绿色金融发展,审议通过交通银行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行动方案,明确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把“绿色”作为全集团业务发展和集团各单位自身经营管理的鲜明“底色”;审议年度绿色金融工作情况报告,就完善绿色金融考核评价体系、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并实现规模效应、加大绿色金融人才培养等提出意见建议。高度重视并持续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定期听取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情况报告,监管通报及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通报,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执行和整改落实,提出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治理体系,提升集团客户、产品、服务和渠道一体化的共享能力等意见建议。积极履行国有大行责

302、任担当,审议对外捐赠计划,加强对捐赠预算的执行评估,提请董事会批准追加对外捐赠额度。报告期内,本行董事未对董事会和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议案提出异议。(五)独立董事(五)独立董事 本行注重发挥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以确保董事会可获得独立的观点和意见。本行公司章程规定,独立董事应对本行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审议事项发表客观、公正的独立意见,尤其应当就重大关联交易、利润分配方案、提名/任免董事、聘任/解聘高级管理人员、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聘用/解聘会计师事务所等事项发表意见。报告期内,独立董事对 11 项董事会审议的议案发表独立意见。报告期末,本行有6名独立董事,符合境内外监管规则关于独立董事人

303、数及在董事会占比的要求。独立董事任职资格均符合境内外监管规定。独立董事均不拥有本行或其子公司任何业务或财务权益,也不在本行担任管理职务,独立性得到有力保障。本行已收到每名独立董事就其独立性作出的年度确认函,认为每名独立董事仍属独立人士。84 报告期内,独立董事为本行工作的时间均符合本行公司章程 独立董事工作制度的有关规定。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人事薪酬委员会均由独立董事担任主任委员。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上积极发表意见,相关意见均得到董事会的高度重视,要求高级管理层研究落实。除参加会议外,各位独立董事通过实地调研、参加座谈研讨等方式保持与本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沟通。董事

304、长亦每年在执行董事及非执行董事不在场情况下会见独立董事。关于报告期内本行独立董事的履职情况,请见本行于上交所网站、香港联交所“披露易”网站发布的2022 年度独立董事述职报告。(六)报告期内董事培训和调研情况(六)报告期内董事培训和调研情况 本行董事通过积极开展调研、参加培训,持续提升履职能力。报告期内,结合经济金融形势以及本行业务发展重点,本行非执行董事和独立董事赴福建省分行、甘肃省分行、云南省分行、安徽省分行、贵州省分行、广西区分行等多家分行及总行有关部门开展调研活动,调研主题包括服务实体经济,落实“十四五”发展规划,绿色金融,金融科技,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管理和内控合规管理等。董事撰写多

305、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提请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参阅,有力地促进本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报告期内,本行积极组织董事参加线上线下各类形式培训,协助董事提高履职能力。培训项目培训项目 参与人参与人 1.香港公司治理公会“第六十四期公司治理专业人士强化持续专业发展讲座(董监事专题培训)李龙成、汪林平、常保升、穆国新、陈俊奎、罗小鹏、胡展云、石磊、张向东、李晓慧、马骏 2.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业绩说明会专题培训”任德奇、刘珺 3.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专题培训”任德奇、刘珺 4.欧华律师事务所关于董事责任、内幕信息管理、关联交易等内容培训 全体董事 5.反洗钱专题培训 全体董事(七)董事就财务

306、报表所承担的责任(七)董事就财务报表所承担的责任 董事负责监督编制每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告,确保财务报告能真实公允地反映本集团在该段期间的业务状况、业绩及现金流向等表现。在编制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的财务报告时,已选用适用的会计政策并贯彻应用,并作出审慎合理判断及估计。董事确认其对编制财务报告所应承担的责任,而审计师对其报告发表的申报责任声明载于审计师报告。(八)独立董事对本行对外担保情况的专项说明及独立意见(八)独立董事对本行对外担保情况的专项说明及独立意见 本行独立董事认为:本行对外担保业务是经过监管机构批准的正常业务之一。本行对外担保业务定有审慎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政策,对被担保对象的资

307、信标准、担保业务的操作流程和审批程序等均有严格规定,对担保业务的风险控制是有效的。六、监六、监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一)监事会构成及履职情况(一)监事会构成及履职情况 85 监事会是本行监督机构,对股东大会负责,在法律法规、监管规定以及本行公司章程和股东大会赋予的职权范围内行使职权。监事会的职责主要包括:对公司发展战略、经营决策、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领域情况进行监督。截至本报告日期,本行监事会由 9 名监事组成,其中股东监事 2 名,外部监事 3 名,职工监事 4 名,外部监事、职工监事在监事会成员中的占比均符合监管要求。监事会成员深谙金融行业经营管理规律,履职经历涵盖国有大型

308、企业、财经类大学、商业银行,在金融、审计、会计等领域具备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经验优势,能够为监事会监督提供敏锐判断和广阔视野。报告期内,监事会依法合规召开会议,分别于 3 月 24-25 日、4 月 29 日、6 月 28 日、8 月 26 日、10月 28 日以现场会议方式召开 5 次监事会会议,审议通过 29 项议案,主要包括本行四次定期报告、2021 年度利润分配方案、2021 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2021 年度并表管理情况报告、2021 年度财务决算报告、2021 年度企业社会责任(ESG)报告、2021 年度监事会工作报告、监事会对董事会及其成员 2021 年度履职评价意见、监事会对

309、高级管理层及其成员 2021 年度履职评价意见、监事会及其成员 2021 年度履职自我评价意见、修订公司章程、修订监事会议事规则、2021 年度监事薪酬方案、2022 年上半年战略实施情况报告、2021 年度审计工作考核评价结果等议案,审阅全面风险管理、普惠金融、数据治理、绿色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充足率、内部审计、合规风险、反洗钱、考核及薪酬机制、关联交易等报告,通报监管意见及问题整改情况,会议审议、审阅及通报内容全面涵盖法定事项,确保监督职责切实履行。(二)专门委员会构成及履职情况(二)专门委员会构成及履职情况 本行监事会下设履职尽职监督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财务与内控监督

310、委员会 3 个专门委员会,构成如下:监事监事/监事会专门委员会监事会专门委员会 履职尽职监督委员会履职尽职监督委员会 提名委员会提名委员会 财务与内控监督委员会财务与内控监督委员会 徐吉明 主任委员 王学庆 委员 李 曜 主任委员 委员 陈汉文 委员 主任委员 苏 治 委员 委员 关兴社 委员 委员 林至红 委员 丰 冰 委员 颇 颖 委员 2022 年监事会专门委员会共召开 12 次会议,审议议案和报告 37 项,充分发挥监督支撑作用。其中,履职尽职监督委员会主要负责对本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监事会及其成员的履职情况开展日常监督和综合评价并向监事会报告。提名委员会主要负责拟定监事的选任程序和

311、标准,对本行监事候选人的任职资格进行初步审核,并向监事会提出建议;对董事等重要人员的选聘程序进行监督;对全行绩效考核制度、薪酬管理制度和政策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监督。财务与内控监督委员会主要负责拟定对本行财务活动、信息披露等的监督方案并实施相关检查,主要职责包括财务监督、资本监督、内控86 和合规监督、风险监督。(三)监事参会情况(三)监事参会情况 本行全体监事严格按照公司法 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准则 商业银行监事会工作指引等法律法规、监管规章,以及本行公司章程规定,忠实、勤勉履行监事职责,出席股东大会、监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会议,列席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相关会议,认真审议各

312、项议案,审阅、参阅相关材料,听取重要报告,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报告期内,本行全体监事的履职时长、会议出席次数均符合相关监管规定。监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 职务职务 亲自出席会议次数亲自出席会议次数 亲自出席率(亲自出席率(%)在任监事 徐吉明 监事长、股东监事 5/5 100 王学庆 股东监事 5/5 100 李 曜 外部监事 5/5 100 陈汉文 外部监事 5/5 100 苏 治 外部监事 5/5 100 关兴社 职工监事 5/4 80 林至红 职工监事 5/4 80 丰 冰 职工监事 5/5 100 颇 颖 职工监事 5/5 100 离任监事 张民生 原股东监事 0/0/夏智华 原外部监事

313、2/2 100 鞠建东 原外部监事 2/2 100 平均亲自出席率 96.36 (四)监事调研和培训情况(四)监事调研和培训情况 本行监事会积极组织监事开展专项调研,撰写多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提交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情况如下:调研项目调研项目 涉及部门机构涉及部门机构 1.关于交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监督调研 总行相关部门、北京市分行、天津市分行、河北省分行、河北雄安分行 2.关于交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监督调研 总行相关部门、广东省分行、深圳分行、香港分行、香港子行、澳门分行 3.关于交行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监督调研 总行相关部门、海南省分行 4.关于“上海主场”建设战略监督调研 总行相关

314、部门、上海市分行、交银租赁和交银投资等子公司 5.关于全行风险管理监督调研 总行相关部门、北京市分行、上海市分行、广东省分行等地 6.关于严肃财经纪律的监督调研 总行相关部门、上海市分行、江苏省分行、浙江省分行、87 江西省分行 本行持续提升监事履职能力,结合内外部资源组织监事参加系列专业培训,主要培训情况如下:培训项目培训项目 参与人参与人 1.关于风险治理体系建设情况的培训 徐吉明、王学庆、李曜、陈汉文、苏治、关兴社、丰冰、颇颖 2.上海证券交易所2022年第5期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管初任培训 苏治 3.公司治理培训 徐吉明、王学庆、李曜、陈汉文、苏治、林至红、丰冰、颇颖 4.反洗钱监管

315、形势分析与新规培训 徐吉明、王学庆、李曜、陈汉文、苏治、关兴社、林至红、丰冰、颇颖 七、高级管理层七、高级管理层 本行高级管理层由行长、副行长、业务总监、交行-汇丰战略合作顾问及董事会确定的其他管理人员组成。本行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行长对董事会负责,各职能部门、分支机构以及其他高级管理层成员对行长负责。行长有权依照法律法规、本行公司章程及董事会授权,组织开展经营管理活动,主要职责包括:主持本行日常经营管理,向董事会报告工作;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拟订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后组织实施;拟订本行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拟订本行内部管理机构

316、设置方案、基本管理制度及具体规章等。报告期内,本行高级管理层在公司章程及董事会授权范围内开展经营管理活动,认真执行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圆满完成董事会确定的年度经营目标。董事会对高级管理层 2022 年度的经营成果表示满意。八、人力资源管理八、人力资源管理(一)员工情况(一)员工情况 报告期末,本集团员工共计 91,823 人,其中境内银行机构从业人员 85,405 人,境外分(子)行当地员工 2,556 人,子公司从业人员 3,862 人(不含总分行派驻到子公司人员)。本行承担费用的离退休人员 2,416人。本集团员工中男性占比 44.83%,女性占比 55.17%。本行恪守平等雇佣、同工同

317、酬的用工原则,并注重保障女性员工权益,杜绝任何歧视性的行为。境内银行机构中拥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 27,729 人,其中拥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员工 554 人,占比约 0.65%;拥有中级技术职称的员工 15,048 人,占比 17.62%;拥有初级技术职称的员工 12,127 人,占比 14.20%。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13,814 人,占比 16.17%;本科学历 61,402 人,占比 71.90%;大专及以下 10,189 人,占比 11.93%。境内银行机构员工专业结构 职位族群职位族群 人数人数 占比(占比(%)销售拓展 29,394 34.42 88 财务营运 23,912 28.00

318、经营管理 7,787 9.12 服务保障 6,256 7.33 风险合规 5,595 6.55 金融科技 5,277 6.18 审计监督 1,461 1.71 其他 5,723 6.70 合计 85,405 100.00 注:金融科技包括金科部门人员,以及在业务部门利用科技赋能的各类人员。报告期末资产、分支机构和员工地区分布 资产资产 机构机构 员工员工 金额金额(人民币百万元)(人民币百万元)占比占比(%)数量(个)数量(个)占比占比(%)人数(人)人数(人)占比占比(%)长江三角洲 3,195,976 24.60 705 24.16 25,146 28.59 珠江三角洲 1,234,660

319、 9.50 318 10.90 9,401 10.69 环渤海地区 1,889,591 14.54 484 16.59 13,432 15.27 中部地区 1,410,944 10.86 527 18.06 13,966 15.88 西部地区 971,233 7.48 481 16.48 11,138 12.66 东北地区 459,731 3.54 333 11.41 8,446 9.60 境外 1,147,589 8.83 69 2.36 2,556 2.91 总行 4,949,397 38.09 1 0.03 3,876 4.41 抵销及未分配资产 (2,266,702)(17.44)-合

320、计 12,992,419 100.00 2,918 100.00 87,961 100.00 注:总行员工人数不含太平洋信用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营业部、总行派出机构人员。(二)薪酬政策(二)薪酬政策 本行薪酬分配坚持以风险调整后收益为核心,强化资源配置与价值创造的正相关性,兼顾公平和效率,传导高质量发展要求。本行2022年度薪酬方案的制定遵循有关法律法规、监管规定以及公司治理要求,严格履行内部决策流程。本行薪酬总额依据全行效益及考评情况核定,年度薪酬由本行董事会审定。薪酬方案、年度总额等情况均按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备案。报告期内,本行经济、风险和社会责任指标完成情况良好。本行根据改革发展要求,

321、完善“以级定薪、以绩定奖”的考核与薪酬体系。坚持价值创造与维护公平相统一,优化薪酬资源配置,引导经营单位做大价值创造、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突出担当导向、基层导向、业绩导向,强化正向激励。为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薪酬在经营管理中的导向作用,本行制定完善了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绩效工资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管理办法,建立集团内高级管理人员和89 关键岗位人员绩效工资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对其绩效工资的 40%以上实行延期支付,递延期限不少于三年,以后年度根据风险超常暴露,以及违法、违规、违纪等情形实施止付和追索扣回。报告期内,本行对受到处分、问责的相关人员,均按办法规定止付、追回相应期限的绩效工资

322、。本行关心员工福利,在基本社会保险基础上,实施企业年金等补充福利制度。有关本年度本行职工薪酬及福利支出之详情,请见财务报表附注五、24。(三)培训管理(三)培训管理 报告期内,本行持续对各层级干部员工开展能力提升培训,包括 1 期政治能力提升研讨班、1 期直属机构主要负责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2 期总行部门副职管理干部专题培训、2 期直属机构负责人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3 期中青年干部培训,3 期高级经理任职培训、3 期优秀年轻网点负责人培训,并对各级管理干部开展数字化领导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培训。同时,本行围绕经营管理与业务发展需求举办各类专业培训,包括公司、金科、国际、普惠、

323、授信、同业等业务大讲堂,公司业务、零售业务、普惠业务、同业业务客户经理能力提升培训,风险合规及反洗钱类培训,绿色金融培训,乡村振兴培训等,提高员工专业能力。本行高度重视对员工的职业操守培训和反贪污警示教育,持续强化干部员工反腐败反贪污意识。报告期内,通过发布典型案例通报、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教育干部员工引以为戒、拒腐防变。培训方式上,本行灵活运用自有学习平台 e 校园、学习强国、华为视频、腾讯会议等渠道开展线上培训。报告期内,共培训干部员工约 104 万余人次,其中,面授培训 10 万余人次,网络培训 94 万余人次。(四)人才培养与储备(四)人才培养与储备 报告期内,

324、本行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加强全行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结构合理的金融人才队伍。出台交通银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行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常态化召开机制,压实各级党委人才工作责任制,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全行招聘统筹管理机制,全力推进科技万人计划落地落实,2022 年全行新招录科技理工应届生占比提升至67%。建立人才服务团支持政策,选派集团内 22 名业务骨干赴青海、新疆等艰苦困难地区分行交流援建。加大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聚焦金融科技、风险合规、

325、投资交易、跨境服务等重点领域,年内成功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 2 名,选派 8 名骨干参加上海金融人才实践基地锻炼。积极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目前集团共 38 名优秀人才入选“上海金才”名单,其中:海外金才 1 名、领军金才 15 名、青年金才 22 名。九、内部控制情况九、内部控制情况(一)董事会关于内部控制责任的声明(一)董事会关于内部控制责任的声明 本行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贯彻执行、保证本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保证本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保证本行业务记录、会计信息、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90 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

326、,评价其有效性,并如实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本行董事会的责任。内部控制系统旨在管理而非消除未能达成业务目标的风险,而且只能就不会有重大的失实陈述或损失作出合理而非绝对的保证。监事会对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实施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监督。高级管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本行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履行内部控制相应职责。高级管理层下设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和推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审议内部控制基本制度,组织协调、部署推动内部控制重大事项。(二)内部控制有效性声明(二)内部控制有效性声明 2022 年,本集团持续强化“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

327、化”的内控理念,构建与经营范围、组织架构、业务规模、风险状况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报告期内,加强内控建设组织领导,持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控制措施与保障,推动建立业务部门、内控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持续开展条线检查、专项治理、内部审计等检查监督工作,强化内控问题整改,促进管理质效提升。推动内控监督数字化转型,以“底层统一、差异自建、条线联动、智能助力”为原则,整合内控、审计、营运风险管理等系统,打造企业级数字化监督管理主系统,推动实现监督管理的线上化、自动化、智慧化和差异化。持续加强内控合规文化建设,制定内控合规文化建设意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目标措施,全行开展“行

328、长讲内控合规”“内控合规大家谈”等各类宣教活动,创建“内控合规案防教育基地”,持续营造廉洁从业和依法合规经营的氛围。围绕本行内部控制目标,本行建立了严密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体系。报告期内,本行董事会已检讨本行及附属公司在财务监控、运作监控及合规监控等重要方面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平稳有效,并确保本集团在会计、内部审核及财务汇报职能方面的资源、员工资历及经验足够,员工所接受的培训课程及有关预算充足。(三)审计监督组织架构和主要职责(三)审计监督组织架构和主要职责 本行审计工作由董事会领导,董事会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由董事会根据本行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配备充足、稳定的内部审计人员

329、;提供充足的审计经费并列入财务预算;提供审计数字化建设支持;为独立、客观开展内部审计提供必要保障。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持续监督、考核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审核内部审计章程等重要制度和报告,审批年度审计计划,听取相关各项审计结果的汇报。本行设立总行审计监督局、地区审计监督分局、省直分行审计部三级审计监督体系,实行垂直、统一管理。本行审计部门深入推进审计全覆盖,坚持风险导向审计,审计评价并督促改善全行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和公司治理效果,促进全行稳健发展和董事会战略目标实现。(四)对子公司的管理控制情况(四)对子公司的管理控制情况 本行围绕“十四五”战略规划,强化与子公司协同联动,提升集团跨

330、业跨境跨市场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子公司完善“三会一层”治理架构和议事流程,加强对子公司股权管理,落实子公司自主经营决策权。将子公司纳入集团并表管理体系和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各子公司在集团整体政策框架下,结合所在地监管要求和自身经营情况,制定自身风险偏好和限额,建立组织架构健全、职责边界清晰的风险治理架构,完善具体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和实施细则。(五五)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91 本行在披露年度报告的同时,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2022 年,本行持续提升内部控制评价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由内控管理职能部门组织业务

331、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共同开展,评价范围覆盖银行本部、境内外分支机构及附属子公司,评价内容涵盖各业务条线评价、审计评价、问题整改情况等多个维度,有效推动三道防线齐抓共管,及时发现并弥补内控缺陷,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本行董事会对本行 2022 年 12 月 31 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了年度评价。根据本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本行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及足够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根据本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个别有待完善的事项,本行已采取了积极的

332、改进和控制措施,对本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不构成实质影响。本行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委员会定期听取内外部检查发现的重要内部控制问题整改情况,并督促有关问题整改落实。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未发生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的因素。本行聘请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本行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结论一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与本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一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具体内容请参见本行于上交所网站、香港联交所“披露易”网站及本行官网发布的

333、公告。十、年报信息披露重大差错责任追究制度情况十、年报信息披露重大差错责任追究制度情况 本行严格执行监管要求及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重大信息内部报告管理办法 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管理办法等内部规章,参加信息披露培训,明确信息报告、编制、审核等信息披露内部控制节点,完善岗位职责,落实差错责任追究,防范信息披露重大差错。本行年度报告信息披露未发生重大差错。十一、内幕信息管理十一、内幕信息管理 本行严格执行证券法 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办法和内幕信息知情人保密管理办法等法规规范,落实内幕信息保密管理和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特别是在定期业绩发布及重大事项发生时,严格控制知情人范围,并在重要时点及时做好登记工作。除非有关消息处于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内幕消息披露指引所指的“安全港条文”的范畴,否则本行会在合理切实可行的范围内尽快向公众披露该等内幕消息。报告期内,本行未发生内幕信息泄露。本行内幕信息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交通银行2022年年度报告(355页).PDF)为本站 (2200)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