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科尔尼:2023年美国制造业回流指数报告(摘要版)(17页).pdf

编号:124665 PDF 17页 1.87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科尔尼:2023年美国制造业回流指数报告(摘要版)(17页).pdf

1、美国制造业 回流之势已成,你准备好了吗?科尔尼年度美国制造业回流 指数发布十周年 Photo by Kearney Alum 科尔尼美国制造业回流指数报告已有十年历史。根据报告观察,这十年间,美国的制造业回流趋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可以非常确信地说,美国制造业回流的时机已经成熟。在首次报告发布之时,美国制造业的回流趋势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但 2013 年以来,我们开始看到企业的生产足迹缓慢从中国大陆向外转移,主要转向亚太其他低成本国家或地区(LCC),现在被称为“亚洲替代供应链”(Altasia)。虽然按照美元绝对值计算,美国从中国大陆的进口额仍在增长,但与亚洲替代供应链(Altasia)所

2、在国家或地区相比,美国从中国大陆进口的占比持续萎缩。这一变化主要对越南、中国台湾地区和印度产生利好。早期的制造业向大陆外转移核心驱动因素是中国劳动力成本提升,而过去五年,受关税问题和新冠疫情影响,中国大陆在美国进口总量中的占比加速下滑。而墨西哥过去几年在美国制造业进口中的占比出现了大幅增长。自新冠疫情以来,美国从墨西哥进口的制成品总额已经从 3200 亿美元增长到 4020 亿美元(增幅为 26%),这是美国制造业近岸外包增长的另一个迹象。此外,中国企业在墨西哥也一直非常活跃。为了更靠近美国市场,许多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在墨西哥开展制造业务,在那里建立和扩大产能。十年前,近岸外包还只是一个想法,但

3、是现在已经成为现 实,这一点有大量的定性和定量数据可以印证。我们的最新调研结果显示,有 96%的 CEO 表示正在评估、已经决定或已经实施制造业务的回流,相比上一年的 78%有显著增加。以上转变首先可能受到消费者情绪变化的影响。即使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美国消费者现在比以前更愿意购买美国产品。同时,消费者越来越关注 ESG(环境、社会与治 理)问题,呼吁企业增强 ESG 承诺,包括减少碳排放等。另外,美国政府出台的政策也在鼓励美国企业回归本国。最后,随着自动化技术可用性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企业可以通过自动化弥补高技能劳动力短缺这一企业回流的最大挑战。执行摘要1美国制造业回流之势已成,你准备好了吗

4、??BEA?(MIR)MIR?MIR?(?20132022)RI?10.6411.2212.3412.4712.7413.0612.0812.9514.4914.022200023298870402020000201001206040?1?14?RI?供应链布局“切换车道”企业希望减少对中国依赖的原因包括:对政策因素带来供应链韧性不确定性的担忧、整体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关税影响、以及中国持续提升的劳动

5、成本等。面对这些挑战,不同的企业,甚至不同的行业,有着截然不同的策略。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迁出中国,但他们选择了临近中国的 “亚洲替代供应链”(Altasia)地区。在消费电子产品行业,随着产业链体系在东南亚的逐渐成熟,实现供应链的多元化,苹果和三星等公司已经开始将生产从中国迁往越南和印度。在消费电子行业中,因为产业链体系的重要性,将生产完全迁离亚洲尚不具备可行性。随着“亚洲替代供应链”(Altasia)受到更多的关注,这些国家或地区也在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出台激励措施,推动对这一生态系统的部分复制,提高本国或本地区的吸引力。消费者情绪的转变、社会对企业 ESG问题日益关注、政府出台更多鼓励措施

6、以及弥补劳动力缺口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些条件使美国企业终于对回流达成了共识。回流浪潮高涨我们似乎终于迎来了一场持续的制造业回流浪潮。正如参与调研的一位 CEO 所说,“在供应链的重构和现代化过程 中,制造业的回流将发挥关键作用。换句话说,制造业回流既是企业重新思考如何构建和运营供应链、引领企业走向下一个十年的原因,同时也是结果。”所以,今年的报告呈现出这样的转变就不足为奇了,这一转变反映了全球供应链全面重组的趋势。由于这些转变,2022 年,美国从亚洲 14 个低成本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制成品总额占美国国内制造业总产值的比例从 2021 年的14.49%下降到 14.1%。这标志着自 2019

7、 年以来,美国国内制造业增长首次超过从亚洲低成本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增长。因此,2022 年制造业回流指数(RI)转负为正,RI值为 39(见图 1)。这可谓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因为 2022年美国从亚洲低成本国家或地区的进口总额比上一年增长了11%,首次破万亿美元大关。1 为了计算RI指数,我们对比了美国从14个亚洲低成本国家或地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马来西亚、印度、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中国香港、斯里兰卡和柬埔寨)进口的制成品数据和美国国内制成品总产值。美国制造业进口比率(MIR)是用美国从14个亚洲低成本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制成品总额除以美国国内制造业总

8、产值。美国制造业回流指数反映了MIR的同比变化,正值表示净回流,负值表示净离岸外包。准确的计算方法是:2021年MIR 14.49%-2022年MIR 14.10%=39%x 100=39。2美国制造业回流之势已成,你准备好了吗?最后,还有一些企业和行业尚不具备考虑回流或近岸外包的可行性。例如化工企业,尤其是基础化学品生产企业,他们曾试图离开中国,寻求供应链的多元化。但受环境及成本因素影响,基础化学品产业链回流西方地区极其困难。化工行业的成本压力是十分巨大的,所以尽管疫情期间有向中国之外转移的趋势,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基础化学品行业又重新回到中国,并且对中国更加依赖。在服装和纺织品行业,我们

9、也看到了类似的趋势。去年的制造业回流指数结果显示,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供应链瓶颈等加快了服装和纺织品行业离开中国的速度。这些企业加速向“亚洲替代供应链”(Altasia)地区转移,甚至有部分回流到美国本土。但截至目前来看,美国国会批准延长普惠制(GSP)的希望渺茫,所以那些指望享受大多数“亚洲替代供应链”(Altasia)普惠制免关税待遇(以规避美对华进口关税)的企业又重新回到中国。还有一些企业正在从整个亚洲地区向外转移,将生产迁回美国或迁到墨西哥,尤其是一些希望能节省大型笨重、低价值密度消费品的物流和运输成本的企业。比如在家具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成品组装线搬到了墨西哥。中国企业在一定程度

10、上推动了这种趋势的发展。很多中国家具企业进驻了墨西哥一个以中国企业为主的产业园区。而在蒙特雷及其他一些边境城市附近涌现了很多这样以中国企业为主的产业园区。随着这些中国企业在墨西哥进一步站稳脚跟,将来会有越来越多为他们供货的中国零部件制造商在附近建厂,所以未来我们会看到中国家具企业的整个“生态系统”向墨西哥转移。此外,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回流美国本土列入他们的计划当中。根据我们对制造部门高管和 CEO 的调研,几乎所有行业都有超过 80%的企业制定了未来三年内至少回流部分制造业务的战略。其中一些企业所在行业为美国政府鼓励本土投资的行业。例如,通胀削减法案(IRA)的清洁能源条款鼓励美国国内电动汽

11、车行业发展,芯片法 案(CHIPS)鼓励半导体行业回归美国。在芯片法案的鼓励下,目前已经有一些企业宣布了若干引人注目的在美投资计划(请参阅:美国的政策短期内可能促进回流,但)。上述讨论的所有产业链调整战略在电子制造外包服务(EEM)行业都有应用。随着电子化趋势加速渗透更多产品,EEM 供应商不得不根据客户的战略调整自身战略。但是,由于规模庞大,EEM 行业供应链的转移趋势也会影响其他行业供应链的选择(请参阅:乘着电子化的浪潮)。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迁出中国,但他们选择了临近中国的亚洲替代供应链(Altasia)地区。但也有一些企业正在从整个亚洲地区向外转移,将生产迁回美国或迁到墨西哥。3美国制造业

12、回流之势已成,你准备好了吗??CEO?2022202171%62%54%32%24%36%45%31%18%25%?2?CEO?回流美国本土在企业的一系列供应链重构战略选择中,回流美国本土似乎成为自上一年报告发布以来势头最强劲的一个。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今年接收到董事会建议,希望把生产转移到离美国市场更近的地区的 CEO 数量比去年翻了一番(见图 2)。一位受访 CEO 告诉我们,对于回流,他们不仅面临越来越多来自直接利益相关方的压力,还面临着来自社交媒体的压力。因此,今年只有4%的 CEO尚未考虑回流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在去年的制造业回流指数报告中,这一比例为 22%(见图 3)。在去年已经决

13、定回流的公司中,约三分之一表示已经回流了部分或全部业务,而已经做出回流决定的公司数量几乎翻了一番。在本次调研中,有不少于 46%的受访 CEO 称其公司预计将在未来三年内实施回流战略。就本次调研结果来看,制造业回流肯定会获得新的增长势头,因为在仍不确定是否回流的受访 CEO 中,有 85%表示可能会因为其他美国公司的回流动作而改变想法。总的来说,有 40%的 CEO 认为本行业中有一半以上的企业会开展某种程度的回流。在调研中,一些受访CEO 和制造部门高管都提及他们遭遇了措手不及的重大挑战。4美国制造业回流之势已成,你准备好了吗??3CEO?CEO?2022202138%26%46%34%12

14、%18%4%22%?美国消费者对回流也发挥积极影响尽管面临通货膨胀的挑战,Retail Brew 和 Harris Poll 在2022 年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美国消费者往往愿意寻找本国制造的产品,其中约有一半的消费者甚至愿意为购买美国货支付 10%-20%的溢价。虽然这可能反映了一种美国国民的民族情节,但它更可能反映了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供应链越长越容易断裂的认识,以及气候报告引起的消费者对 ESG 问题的敏感性。实际上,通货膨胀可能使制造业回流变得更加容易,这听起来似乎与我们的直觉相反。但很多企业逐渐发现,和 “供应链问题”引起价格上涨相比,当有关“百年一遇的破坏性事件”的消息不断传来,

15、消费者对价格上涨往往没有那么多的不满。以“通胀为借口”(excuseflation)现在甚至已经被谷歌收录为新词。虽然制造商最初可能只将这些无争议的价格上涨视为提高利润的机会,但他们也可以利用额外的利润作为缓冲,弥补回流或近岸外包面临的较高成本。在本次调研中,受访 CEO 反复提到,“减少碳足迹”一直都是他们支持回流和近岸外包的首要考量。制造业回流的一大明显好处是可以缩短运输距离,减少高污染运输模式的使用,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虽然运输在制造企业碳足迹中的占比通常较小,但这仍然是其 ESG 评分中的一个要素,也是很容易引起消费者注意的要素。此外,回流的另一个积极 ESG 影响是可以减轻对劳工人

16、权状况的顾虑。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最近一直在关注来自部分亚洲地区和其他海外制造基地的进口产品。产品在美国边境会被 CBP 频繁拦截,相关惩罚措施包括扣押、制裁、罚款等。CBP 加强此类举措的行动可能导致供应中断,使一些公司措手不及,因此,这也已成为企业考虑是否回流的又一动力。5美国制造业回流之势已成,你准备好了吗?乘着电子化的浪潮电子制造外包服务(EEM)行业将发生重大转变,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今年报告中讨论到的诸多趋势。经过十年的酝酿,美国的制造业回流和近岸外包趋势逐渐清晰,从根本上影响了代工厂(OEM)和 EEM 行业。EEM 行业包括传统的原始设计制造商(ODM)、合同电子制造

17、商(CEM)和电子制造服务商(EMS)。产品的持续电子化趋势和重塑全球供应链的必要性将极大地推动 EEM 行业的壮大发展。它们带来的双重挑战将促使许多 OEM 与 EEM 展开合作,将端到端全球供应链的日常管理任务外包出去,从而加速自身转型。基本的经济因素既推动了快速、全面的全球供应链重塑,也使其更加复杂化。这些供应链的建设曾耗费数十年时 间,但重塑却只需几年就能完成。EEM 供应链重塑的主要经济驱动因素包括:电子化。物联网(IoT)的发展推动电子产品应用范围的加速扩大(例如,应用于电动汽车、医疗设备、可穿戴设备等)。打造供应链韧性的要求。在新冠疫情、对 ESG 问题关注的增加、地缘政治紧张局

18、势,以及人口等各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打造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性变得更加突出。消费者情绪的转变。消费者现在愿意为本地制造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这也使得 OEM 在保障盈利的同时有了更大的投资灵活性。EEM 的规模和成熟度。2022 年 EEM 行业规模达到5000 亿美元以上,并继续以每年约 5.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成为供应链管理领域顶级人才的首选行业。遍布全球的制造中心和生态系统网络。这样庞大的全球性网络使 EEM 行业具备了在全球供应链转型中处于领先地位所需的临界量。然而,EEM 也有重大的复杂性问题需要克服:人才的可得性。需要工程师开发价值导向设计(DtV)的产品,需要高技术工人和低技术工人进

19、行制造和组装,需要供应链管理人才指导和优化新的供应链流程。生态系统的重建。需要将侧重 STEM 综合技能和贸易技能的教育机构,以及自动化制造能力纳入生态系统。基础设施的不足。对许多国家和地区来说,需要大规模的绿地投资,因为现有的黄金地段很快就会供不应求。总的来说,为应对回流和近岸外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挑战,OEM和EEM行业的CEO均需展现出积极的领导力。首先,OEM 行业的 CEO 需要评估整个端到端供应链的转型准备度,包括从产品设计到报废后的循环利用,并做出决策,要么迅速外包,要么加倍、加速投资。EEM 行业的 CEO需要为新业务的爆发做好准备,加强端到端供应链能力,深化并扩大战略客户关系,

20、扩展设计服务,布局地域多元化的制造网络,提高与客户业务足迹的契合度,同时加强ESG 承诺。6美国制造业回流之势已成,你准备好了吗?墨西哥近岸外包吸引力也在上升过去两年,美国从墨西哥的进口显著增长。与其他国家相比,墨西哥在美国进口总量中的占比大幅增加,即使考虑2021 和 2022 年前所未有的通胀率,其增长速度也超过了美国国内制造业产出的增速(见图 4)。美国自墨西哥进口的急剧增长主要由四类企业推动。已经开始从墨西哥采购的美国企业,正在加大在墨西哥的采购力度。在墨西哥生产商品来供应美国市场的美国或欧洲企业,他们希望在墨西哥增加新的产能。过去一年,特百惠、孩之宝、特斯拉和美泰都宣布了扩大墨西哥产

21、能的计 划。在墨西哥生产制成品后销往美国的中国企业。他们这里生产可以避免受到中美关系紧张带来的影响。中国二级和三级供应商。他们跟随中国制造企业(OEM)来到墨西哥,以便继续为其提供服务。需克服的重大挑战已经将全部或部分制造业务回流美国本土的企业发现,回流之路比许多“先行者”预期的要复杂得多,因此,实际执行时间比计划的更久。在调研中,一些受访 CEO 和制造部门高管都提及他们遭遇了措手不及的重大挑战。对于 CEO 来说,回流的首要挑战是所生产产品的质量。这些企业有时甚至忘记了,自己曾经是如何训练中国供应商生产出满足其严格质量标准的产品的。如果没有留下准确的标准作业程序(SOP)记录,那么现在要搬

22、去另一个新环境,又没有相同水准的人力来完成质检工作,那么对企业来说,真的很难复制当初的成绩。此类质量问题不仅仅发生在制造环节,新供应基地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等的缺陷问题也很频繁。这很可能也是之前离岸外包时曾碰到过的问题,但正如某位制造部门高管所说,那时候“这些问题都在那边处理掉了,我们看不到罢了。”因此,在业务回流之初,企业还是需要一些来自海外的输入。令人惊讶的是,CEO 和制造部门高管都表示缺乏“基本条件”是他们面临的又一挑战:即开展制造业务所需的基础设施、劳动力可得性和劳动力技能以及相应的管理能力(请参阅:谁掌握了解决方案?)我们认为,以上挑战正是美国企业表示他们同时也在考虑近岸外包到墨西哥的

23、原因之一。1?2 MGO?BEA?4?LCC?LCC?1,2?2013?20132022?MGO?1.001.121.101.191.291.201.211.451.620.960.940.991.051.051.001.071.221.081.141.151.221.351.401.7620000221.271.021.071.507美国制造业回流之势已成,你准备好了吗?美国的政策短期内可能促进回流,但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对于“是什么推动企业回流?”这一 问题,“地缘政治风险”甚至没有入选受访 CEO 和制造部门高管认为的前五

24、大最主要因素。但从美国最近颁布(如上文提到的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针对不公平劳动的行动)或收紧的政策、法规和法律来看,美国政府正试图推动企业做出符合其国家安全和国内议程及目标的决策。因此,许多企业高管不得不开始关注这些地缘政治风险。因为现在美国正在重建其工业基础,所以这类政策预计会成为新常态。CEO 和制造部门高管在衡量、评估和应对这些政策时需要更加灵活变通。虽然其中一些政策短期内对于实现回流目标有明显帮助,而且很大程度上促进了 2022 年制造业相关建设支出的空前增长。但我们不能忘记,从长远来看,美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不能只靠政策。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美国的部分政策法规。通胀削减法案

25、(IRA)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的目的是在降低美国消费者能源成本的同时,提高美国国内能源产量与制造业产值,减少国家碳排放。该法案还影响美国企业的回流趋势,特别是电动汽车及其电池这两个仍然严重依赖进口的产业。此外,通胀削减法案还提供了税额减免,消费者购买符合条件的“美国制造”电动汽车可节省大约 30%的 费用。根据当前的政策要求,只有“美国制造”产品,即至少有60%的组成部分在美国制造,才能享受这一减免。为了推动美国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到 2024 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65%,之后继续提高到75%。只要这一政策(和税额减免)持续有效,在美国本土生产电动汽车就会更加可行。但是,和其他国家的制造商

26、相比,因为劳动者权力和环境法规政策的不同,美国制造商可能不具备任何成本竞争优势。芯片法案(CHIPS)美国出台了 2022 年芯片与科学法案,旨在吸引对美国国内半导体制造的投资,提高美国半导体行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将整个半导体生态系统带回美国,减少未来供应链中断带来的影响。美国曾经占据全球半导体市场 37%的份额,但现在已经萎缩至12%。目前,将晶圆制造带回美国的资本负担是巨大的。高盛研究部(Goldman Sachs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在美国建造半导体工厂的成本比在中国台湾地区(先进计算机芯片制造业全球领先)高出 44%。因此,为了重建半导体制造产业,联邦政府不得不出台补贴

27、。这些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美国尚在努力推动该法案通过的时候,就已经有若干晶圆工厂在美投资的消息公布出来。美国半导体行业曾经一度面临高技能人才(和供应商)短缺的问题。相应地,包括纽约州立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在内的几所高校利用芯片与科学法案发展相关教育和培训计划,而这些新培养的半导体专业人才进入劳动力市场也还需要几年的时间。与此同时,为最大限度吸引任何可用的高技能劳动力,企业和美国政府也试图采用一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美国商务部关于计算机芯片制造商必须向员工提供托儿服务才能申请联邦补贴这一要求能否成为有效解决方案之一,还有待观察。8美国制造业回流之势已成,你准备好了吗?谁掌握了解决方案?创造了新的

28、就业机会并不意味着这些岗位自然而然就能被填满。我们对制造部门高管的调研结果表明,在 2022年第四季度,约有一半的高管称其正在努力填补劳动力空缺,即使是最基本的生产岗位,通常也需要 1至 3 个月的时间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人。当企业将更多的制造业务带回美国本土,对高技能劳动力的争夺只会更加激励。到时又该如何应对?自动化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之一是推进制造业的自动化。调研结果显示,在表示自己所在企业已经决定回流的制造部门高管当中,有 63%已经决定提高自动化程度或已经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并将自动化作为制造业务回流的一部分。但也有一些高管表示,对于新回流的业务,通过自动化投入减少人才招聘从严格意义上讲属于“

29、成本规避”,因此公司CFO 有时很难去证明此类投资的合理性。要提高自动化,不再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首先,机器人的成本在持续下降。斯坦福大学的一项人工智能指数调查显示,在过去五年中,机器人手臂的中位数价格下降了46.2%,促进了全球范围内机器人密度的激增。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数据,自 2016 年以来,美国机器人密度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8%,现在每万名员工操作的机器人数量为 117 台。而那些仍然难以证明机器人投资合理性的公司,可以选择 Formic 等服务商提供的“租用机器人”模式,以小时为单位租用机器人来自动化处理重复性的工作,从而将劳动力释放出来完成更复杂的任务。人才培训和培养有

30、些企业正在自主缩小技能差距,建立了自己的培训计划。2022 年10月,宝马在南卡罗来纳州设立了新的培训中心,提供包括焊接、金属加工、机床和一般汽车技术等职业技术在内的培训项目。此外,由于现代化制造技术更多的时候是要求工人操作运行机器的计算机,宝马中心还提供了数字技能、以及机器人、控制和机电一体化方面的技术培 训。其他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自身没有能力或不愿意投资设立专门的培训中心,他们正在向教育机构寻求帮助。例如,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 Lucid Motors 与亚利桑那州中央学院(Central Arizona College)共同打造了一个内部工人培训基地。在公司启动生产时,已有 700 名员

31、工获得了培训。此外,数字化工具和技术也可以用来帮助培训新员工。随着企业环境转向持续的自学型环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员工辅导和培训,就可以用数字培训工具(诸如 DeepHow和其他 AR 或 VR 应用)开展培训或为车间层面的决策提供指导。9美国制造业回流之势已成,你准备好了吗?墨西哥对美国出口的增长尚未完全反映在墨西哥的外商直接投资数据中,因为我们目前看到的只是第一波近岸外包浪潮。这一波浪潮主要利用现在已有的制造基础,通过第三方合同提供全套解决方案(turnkey)。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在美国和墨西哥出现了一些影子公司(shelter),为一些非墨西哥企业在墨西哥开展近岸外包业务的相关资本提供掩

32、护。墨西哥的外商直接投资数据之所以未能完全反映近岸外包的实际情况,还有一个原因与推动美国从墨西哥进口增长的后两类企业有关。墨西哥经济部称,根据最新数据,中国对墨西哥的投资仅增长到约 2.25 亿美元。但是在蒂华纳、华雷斯、尤其蒙特雷快速转一圈下来,你会看到不同的景象。中国企业正在那里建设更多的工业园区,这些园区与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的蒙特雷附近的北美华富山(Hofusan)工业园类似。北美华富山工业园仍在扩建中,将原来约 430 英亩专门提供给中国企业的园区区域再扩建 100 英亩。美国从墨西哥进口的产品类型也开始发生变化。其中,运输设备(汽车)仍然位居榜首,其次是计算机和电子产品。与此同时,美国

33、其他行业从墨西哥的进口都呈现增长,包括医疗设备、制药、航空航天、家具和建筑材料等行业。随着墨西哥承接半导体封装和测试(OSAT)外包业务引发更多关注,我们可以预见,美国从墨西哥的进口量将进一步增长,涉及的行业也将进一步转变。墨西哥近岸外包的繁荣已经开始加剧高技能劳动力、土地和房地产等资源的竞争,尤其是在墨西哥北部地区。劳动力的短缺和通货膨胀将继续推高人工成本。尽管在蒂华 纳、蒙特雷和华雷斯这三个墨西哥北部主要制造业城市,商业地产的投资并没有减少,但由于短期内供应不足,那里的租金自去年以来已上涨高达 50%。这三个城市通常是企业考虑近岸外包的首选目的地。虽然这些城市有一些犯罪团伙的存在,引发企业

34、对安全问题的担忧,但它们仍然很快就要达到饱和。所以,已经有企业开始探索离美国边境更远的墨西哥南部其他州。然而,那里的基础设施还需要墨西哥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特别是电力以及运输成品往返港口和边境的公路和铁路设施。亚洲替代供应链(Altasia)加速企业迁出中国那么,随着回流和近岸外包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对中国来说,情况可能不太乐观。与上一年相比,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在其从亚洲低成本国家或地区进口的产品总额中占比再度下滑。然而,美国从中国进口份额的下降不仅仅是因为墨西哥近来吸引力的上升,也不仅仅是因为中国从 2022 年 3月末到 11月期间实施了严格的疫情防控

35、措施。通过对中国多元化指数(CDI)的跟踪,我们发现,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在亚洲低成本国家或地区进口总额中的占比(即 CDI 指数)从 2013 年开始经历了十年的持续下降(见图 5)。从 2018 年第二季度特朗普政府开始对中国实施新的关税政策开始,我们可以看到,CDI 曲线的下降速度明显加快(5 倍)。在加征关税之前的 5 年时间里,CDI 指数只是略有下降,从 70%下降到 65%。而自加征关税之时起,CDI 指数从 65%急速下降至 2022 年末的 48%,其中疫情也显著加强了这一下降。虽然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份额大幅下滑,但 2018 年到 2022 年,美国从亚洲 14 个低成本国家或地

36、区的进口总额增长了2640 亿美元,因此这一份额的下降实际上仅造成进口额绝对值缩减 180 亿美元。为了更好地参与全球供应链,亚洲低成本国家或地区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有 11 个国家或地区被重新定义为“亚洲替代供应链”(Altasia)。目前在这些“亚洲替代供应链”(Altasia)中,越南表现最为突出,而印度等地也开始成为替代中国的可靠选择。墨西哥近岸外包的繁荣已经开始加剧高技能劳动力、土地和房地产等资源的竞争,尤其是在墨西哥北部地区。10美国制造业回流之势已成,你准备好了吗?此外,在其他几种情况下,回流或近岸外包也使企业更为积极地考虑价值链转型。例如:是否应该继续自己生产现在的产品?

37、还是将部分产品委托第三方在回流到本土的制造基地生产比较好?如果在回流后的新成本结构下,提高部分利润较低产品的价格会导致这些产品因定价过高被挤出市场,是否应该继续生产整个产品组合?能否按实际需要对供应链上的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尽可能做到集中管理,并且从整体上打造一个更精简的 组织?以上问题都不那么容易解决,在原有产业链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甚至也不会轻易提出来。但在讨论是否回流时,这些问题正好可以摆上桌面讨论。对于所有这些挑战和机会(包括上文未提及的其他挑战和机会),一些美国企业在积极思考应该做的准备。然而,本次调研中的许多受访者和调研对象都承认他们还没有做好准备。为此,在制造业回流指数进入第二个十年的

38、时候,科尔尼开发了“回流和近岸外包准备度评估“工具,目的是帮助美国企业明确自己是否已经做好准备迎接制造业回流的挑战和机会。尽管今年没有特别强调,但在以往的报告中我们曾讨论过,中国台湾地区仍是半导体龙头,而印度也在努力想要取代部分中国制造(见图 6)。而现在,甚至一些传统上工业化水平较低的国家也开始行动,希望在全球供应链重塑中分一杯羹。例如,柬埔寨政府将汽车和电子行业确定为重点产业。去 年,柬埔寨宣布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投资 20 亿美元以上扩大这些行业的发展,预计将创造 26,000 个工作岗位。柬埔寨的汽车和电子行业发展路线图将使该国成为汽车和电子元件出口的生产中心,从生产简单的零部件开始,然后

39、向生产更高价值的零部件发展。目前看来,该计划似乎已经奏效。虽然柬埔寨对美国的电子产品出口基数较小,但增长极快。2018 年至 2022 年期间,柬埔寨对美电子产品出口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 128%。与泰国、越南和印度一样,柬埔寨也成为半导体制造业从中国大陆甚至台湾地区向外转移的早期受益者之一。美国企业为回流需要做的准备供应链重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所以一定不要低估挑战的严重性或者错失这一变革带来的新机会,这是已经开始回流的一些企业给我们的忠告。前面我们讨论了回流或近岸外包面临的劳动力挑战及其相关的自动化和人才培训与培养需求,讨论了生产高质量产品的惊人挑战等等。然而遗憾的是,使企业无法按时完成回流或

40、近岸外包计划的挑战并不仅限于此。如果选择一个人才竞争不那么激烈的地方建厂,公司就不得不大幅提高工资,这样才能确保获得所需的建筑材料、建筑工人、设备等等。据说,这些都是许多公司回流或近岸外包之初进度缓慢的原因。事实证明,确保以合理的价格在本地采购到符合质量和服务要求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半成品是回流或近岸外包的另一大挑战,而且这一挑战可能影响物流服务等间接成本。在很多公司,物流配送成本只占制造成本的一小部分,因此往往被置于次要地位。然而,在供应紧俏的市场形势下,这会成为一个高成本瓶颈。利益相关方的管理也远比预期更艰巨,可以说是困难重重。比如,如何安排那些原来远程支持海外业务的员工,他们可能必须转而与

41、国内团队合作,或者可能不再被公司所需要。再比如,如果公司想要将工厂迁出某个或某些国家或地区,但又不想丢掉在那里的市场,那就必须要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打好交道。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客户期望你比以前更积极地处理任何可能出现的服务问题或质量问题。尽管完全避免客户问题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早期阶段,但在许多情况下,这些问题可以成为积极因素。因为公司可以通过快速解决这些问题来证明缩短供应链的好处,然后利用这些问题引发对“一个更加灵敏、可靠的供应链如何改善服务水平”的讨论,从而确保成功将部分成本上涨转嫁到产品价格中。回流或近岸外包也使企业更为积极地考虑价值链转型。11美国制造业回流之势已成,你准备好了吗

42、?1?LCC?5?(CDI)?LCC?1?(Q4 2013Q4 2022,%)?67686968686466 66 66676667 676566656455055606570756467666650605956485752505248Q413Q114Q214Q314Q414Q115Q215Q315Q415Q116Q216Q316Q416Q117Q217Q317Q417Q118Q218Q318Q418Q119Q219Q319Q419Q120Q220Q320Q420Q121Q221Q321Q421Q122Q222Q322Q4221?2?LCC?1?2?LCC?(201820

43、22)?6?$9,190?$8,160?$7,570?$7,660?$10,220?2022020225.8%8.2%9.8%10.6%11.8%6.2%7.1%6.3%7.5%7.9%5.3%6.9%7.6%8.1%8.7%4.7%5.2%5.6%5.9%5.1%3.7%4.2%4.7%5.0%5.5%8.5%9.4%9.7%9.5%10.3%50.7%56.2%53.5%65.6%59.0%12美国制造业回流之势已成,你准备好了吗?Patrick Van den Bossche科尔尼全球合伙人 Mike Hales科尔尼全球合伙人 Stephanie Dotterer

44、科尔尼公司顾问Omar Troncoso科尔尼全球合伙人 Shay Luo科尔尼公司董事 作者作者在此衷心感谢 Alejandro Palma 和 Al Samiya Nizam 为本报告的撰写做出的宝贵贡献。贺晓青科尔尼大中华区总裁,全球合伙人13美国制造业回流之势已成,你准备好了吗?附录?100%?$0$2.5?$2.5$10?$10$50?$50$100?$100?(CEO)?20%30%31%8%12%19%30%35%10%5%?100%?B?(CEO)?12%7%6%5%17%28%7%9%6%3%12%19%12%8%5%16%9%5%6%8%14美国制造业回流之势已成,你准备好

45、了吗?For more information,permission to reprint or translate this work,and all other correspondence,please email .A.T.Kearney Korea LLC is a separate and independent legal entity operating under the Kearney name in Korea.A.T.Kearney operates in India as A.T.Kearney Limited(Branch Office),a branch office of A.T.Kearney Limited,a company organized under the laws of England and Wales.2023,A.T.Kearney,Inc.All rights reserved.作为全球领先的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自成立近一百年来,始终服务于全球各行业优秀的企业、公共组织和非盈利机构,是可信赖的顾问之选。遍布 40多个国家的精英人才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对工作和客户的无限热情是我们的动力源泉;精于战略更敏于实施使我们与众不同。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科尔尼:2023年美国制造业回流指数报告(摘要版)(17页).pdf)为本站 (2200)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