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CCDC:2022年度中央结算公司PFMI信息披露报告(118页).pdf

编号:136174  PDF   DOCX 118页 1.53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CCDC:2022年度中央结算公司PFMI信息披露报告(118页).pdf

1、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 信息披露报告 二二二年度 目录 执行摘要.1 变动摘要.3 公司背景介绍.4 原则一:法律基础.9 原则二:治理架构.21 原则三:全面风险管理框架.27 原则四:信用风险.37 原则五:担保品.40 原则七:流动性风险.44 原则八:结算最终性.49 原则九:货币结算.52 原则十:实物交割.55 原则十一:中央证券存管.56 原则十二:价值交换结算系统.62 原则十三:参与者违约规则与程序.63 原则十五:一般业务风险.66 原则十六:托管风险与投资风险.69 原则十七:运行风险.71 原则十八:准入与参与要求.90 原则十九:分级参与

2、安排.92 原则二十: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连接.95 原则二十一:效率与效力.100 原则二十二:通讯程序和标准.103 原则二十三:规则、关键程序和市场数据的披露.105 原则二十四:交易数据库市场数据的披露.109 附件.112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信息披露报告(二二二年度)机构名称: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所属司法管辖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评估截止时间:2022 年 12 月 31 日 相关信息可参见:https:/ 1 执行摘要 评估范围评估范

3、围 本报告的评估对象是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央结算公司”)。该公司是中国债券市场的中央证券托管机构(CSD)和证券结算系统(SSS),事实上也承担了交易数据库(TR)职责,目前不涉及支付系统和中央对手方职能。本报告依据 PFMI中适用的原则和要点,对中央结算公司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的与其 CSD、SSS 和 TR 职能有关的业务进行评估。评估方法评估方法 本报告依据“CPSS-IOSCO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采用“披露框架和评估方法”中的方法论完成自我评估和信息披露。评估结论评估结论 评估等级评估等级 对应原则对应原则 遵守 2、3、4、5、7、8、9、11、12、13、1

4、5、16、17、18、19、20、21、22、23、24 基本遵守 1 部分遵守 未遵守 2 不适用 6、10、14 3 变动摘要 信息技术水平持续提升信息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中央结算公司以科技赋能战略,持续提升信息技术水平。2022年,公司首次在国内金融基础设施债券业务中应用区块链,支持首批债券发行。公司圆满完成了商用密码改造,一体化网络安全运营平台入选国家级试点示范支持项目。公司 IT 板块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两个“两地三中心”容灾能力进一步提升,成功实施北京数据中心同城切换运行,完成估值系统向上海数据中心迁移;推进信息系统业务连续性支持能力提升等 IT 工程落地实施;完成 30 余部

5、IT 制度建设,技术实力得到显著提升。实施上线企业债券 XBRL 信息披露系统,促进跨市场信息披露。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落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落地 中央结算公司发布业务运营应急事件管理办法,应急工作机制有效运转。首次自主完成公司新阶段业务连续性评估整体工作,形成公司 222 项业务、188 个系统清单及相关恢复指标、连续性评估指标和策略等基线标准,建立常态化评估机制。首次形成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和可视化专题宣传成果,开展风险管理宣贯测查,建设全员全流程风险管理文化。修订内部审计办法、发布 IT 审计规程,建立 IT 审计服务商资源库,实施首批 3 个常态化 IT 审计项目,建立整改跟踪工作机制。4 公司

6、背景介绍 公司职能和组织架构公司职能和组织架构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央结算公司”或“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并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中央金融企业,主要承担中央证券托管机构(CSD)和证券结算系统(SSS)职责,事实上也承担了交易数据库(TR)的职责,是国家重要金融基础设施。自成立以来,中央结算公司在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从国债集中托管起步,逐步发展成为各类金融资产的中央登记托管结算机构:根据财政部的国债托管管理办法,公司是财政部唯一授权的国债及地方政府债总托管人,主持建立、运营全国国债托管系统;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债券市场相关管理办法,公司是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银行间市场债券登记托管

7、结算机构,是商业银行柜台记账式国债交易一级托管人;根据发改委授权,公司是企业债券发行的受理、审核机构,也是企业债券的总登记托管人;根据银保监会授权,公司还承担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信托产品登记系统和信贷资产登记流转系统等的开发或运作。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中央结算公司已成为债券市场重要运行服务平台、国家宏观政策实施支持服务平台、中国金融市场定价基准服务平台和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主门户。为更好履行国家政策赋予的各项使命和职责,中央结算公司逐步建立和形成集团化企业架构。目前中央结算公司已建成上海总部、深圳分公司,独资组建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有限公司、中债金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债金融估值中心有限公司、

8、中债金石资产管理公司,控股成立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有限 5 公司、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中债银登不良资产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参股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上清所”)、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同时推进中债企业债券服务中心、中债担保品业务中心、中债研发中心事业部制改革,不断完善组织架构,提升金融市场服务能力。公司组织架构公司组织架构 债券市场主要业务债券市场主要业务 中央结算公司是中国债券市场重要运行服务平台,是最重要的直接融资平台,也在支持间接融资服务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市场提供包括发行、登记、托管、结算、付息兑付、估值、担保品管理、统计监测、信息披露等在内的全生命周期一体化

9、服务。1.债券发行服务债券发行服务 为满足不同发行主体的要求,中央结算公司开发并维护适应 6 各类券种的发行系统,支持招标和簿记建档等多种发行方式,为市场提供债券发行定价服务。同时,为债券发行人、债券市场其他成员提供安全高效、覆盖债券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披露服务,披露内容主要包括债券发行信息、重大事项、评级报告、财务报告等,保障市场公开透明健康发展。2.债券登记托管服务债券登记托管服务 中央结算公司为各类券种提供登记托管服务,主要服务内容包括:分配相关券种的银行间债券代码及简称,为发行人申请国际证券识别编码(ISIN 码),便利国际投资者;负责债券要素的初始登记及初始额度分配,基本覆盖债券全生命周

10、期的各项要素;为承销商提供 DVP 模式的债券分销服务,协助完成一级市场发行缴款;确立发行人和投资者间的债务债权关系,为债券所有权的归属提供服务支持;办理债券上市流通事宜;为发行人提供债券持有人名册查询服务,发行人可因召开持有人会议、选择权行使、兑付付息违约风险等事由向中央结算公司申请提供债券持有人名册;为发行人代理拨付各类债券本息和相关收益资金;为债券发行人和投资人提供公司行为服务,包括选择权服务、信息服务、利率管理服务;为托管债券提供非交易过户、清偿分配、自助对账等账务管理服务。3.交易结算服务交易结算服务 中央结算公司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交易中心”)、中国金融期

11、货交易所(“中金所”)联网,实现了结算后台与交易前台的直通式处理。中央结算公司与主要支付系统互联互通:通过与大额支付系统的对接运行,公司为市 7 场参与者提供以央行货币为结算保证的实时全额逐笔的券款对付(DVP)结算服务;通过与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对接,公司支持内地与香港“债券通”业务的 DVP 结算自动化处理。4.柜台市场服务柜台市场服务 柜台债券业务是指债券等金融工具以电子记账方式通过承办机构营业网点、电子渠道面向社会公众、企业和其它机构发售、交易、提前兑取和兑付的业务。该业务分为储蓄国债(电子式)业务和柜台流通式债券业务,是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向零售领域的延伸,旨在助力多层次债券

12、市场体系建设,为居民和企业提供多元化资产配置渠道。中央结算公司承担柜台债券注册、发行、账务管理、交易/提前兑取、付息兑付等全生命周期债券服务;现阶段支持的柜台流通式债券券种包括记账式国债、地方政府债、国开债、农发债及进出口债等。5.担保品管理服务担保品管理服务 中央结算公司致力于打造人民币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中枢”和“风险管理中枢”,依托专业化、智能化、参数化的中债“担保品管理服务系统”,为客户提供涵盖担保品选取、计值、质押、解押以及期间管理等全流程一体化的担保品管理服务,并逐步形成以政策类、市场类和跨境类业务为主体的服务体系。6.统计监测服务统计监测服务 中央结算公司提供债券市场统计服务,提高

13、市场透明度,并为监管部门和客户提供多维度、有深度的定制统计服务。中央结算公司坚守中央确权和透明托管体系,根据穿透到终端投资者的真实持仓和交易数据,按产品和市场参与主体双支柱建立全覆盖 8 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7.估值服务估值服务 估值服务是中央结算公司立足于中央托管机构的专业优势和中立地位,为中国金融市场精心打造的定价基准服务。目前提供中债价格指标、中债分析工具、中债咨询与解决方案三方面产品和服务。其中中债价格指标产品已发展成为国内债券市场权威基准定价,以及全面反映人民币债券市场价格及风险状况的指标体系,有效促进了债券公允价格形成和市场透明度的提升,其应用领域逐步从债券市场扩展至其他金融市场,

14、已成为宏观政策实施的重要参考,以及市场监测的有力工具,有效配合了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中债价格指标产品在金融机构中有着广泛深入的应用,涵盖债券交易定价、风险管控、会计计量、业绩评估等业务环节。8.信息披露服务信息披露服务 中央结算公司作为主管部门指定的信息披露平台,为债券市场提供安全高效、覆盖含债券发行前、发行后及存续期间的全生命周期的发行人信息披露服务。(面额单位:万亿元)(面额单位:万亿元)2022 年年 2021 年年 2020 年年 发行量发行量 25.01 22.84 21.87 托管余额(年末)托管余额(年末)96.47 87.20 77.14 结算量结算量 2,502.91

15、1,945.26 1,732.51 债券兑付量债券兑付量 15.70 12.80 9.76 中央结算公司债券业务主要数据中央结算公司债券业务主要数据 9 原则一:法律基础 在所有相关司法管辖内,就其活动的每个实质方面而言,在所有相关司法管辖内,就其活动的每个实质方面而言,FMI 应该具有稳健的、清晰的、透明的并且可执行的法律基础。应该具有稳健的、清晰的、透明的并且可执行的法律基础。要点1.1:在所有相关司法管辖内,法律基础应为FMI活动的每个实质方面提供高度确定性。中央结算公司在中国法律1管辖下开展各项业务。根据财政部的关于印发的通知(财国债字199725 号)、关于印发的通知(财库20204

16、3 号)及关于明确政府债券托管管理要求的通知(财办库 2022 141 号),中央结算公司是财政部唯一授权的政府债券总托管人,主持建立、运营全国国债托管系统;根据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0第 2 号),中央结算公司是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银行间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中央结算公司开展的业务活动主要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及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9 1

17、 本报告所称的“中国法律”仅指中国大陆地区的法律法规,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法律法规。10 第 1 号)等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管理。中央结算公司作为中央证券托管机构(CSD)和证券结算系统(SSS)的运营者,需要有高度法律确定性的重要业务领域包括但不限于:金融工具中的权益、结算最终性、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证券的非移动化和无纸化、DVP 安排、担保品安排(包括保证金安排)和违约处置程序,下文将分而述之。1.关于金融工具的权益关于金融工具的权益 金融工具的权益在中国法律环境下具有确定性。一是财政部于 1997 年首次明确了国债的权益归属于国债持有人。关

18、于印发的通知(财国债字199725 号)第十条规定了国债持有人“对进入已托管的国债拥有唯一的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第十二条规定:“托管人停业整顿、解散、破产或被撤销时,不得损害客户的利益,并应协助新托管人接管托管事务。”二是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固定收益类有价证券(债券)的权益归属于债券持有人。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9第 1号)第二十条规定:“债券持有人持有债券以其债券账户内记载的债券托管余额为准”;第三十五条规定:“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对所托管的债券不享有任何性质的所有权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出现破产、解散、分立、合并及撤销等情况时,债券持有人在该机构所托管

19、的债券和其他资产不参与资产清算。”2.关于结算最终性关于结算最终性 结算最终性在中国法律环境下受到支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冻结、扣划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有关问题的通知(法2004 11 239 号)第四条确认:“对被执行人的证券交易成交后进入清算交收期间的证券或者资金,以及被执行人为履行清算交收义务交付给登记结算公司但尚未清算的证券或者资金,人民法院不得冻结、扣划。”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查询、冻结、扣划证券和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有关问题的通知(法发20084 号)第五至七条明确规定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不得冻结、扣划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依

20、法按照业务规则收取并存放于专门清算交收账户内的结算资金、结算证券以及证券公司等结算参与人、投资者或者发行人提供的担保品(包括回购质押券、价差担保物、行权担保物、履约担保物)。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9第 1 号)第四十条第二款中规定:“债券结算一旦完成不可撤销”;第四十三条规定:“已进入债券结算过程处于待付状态的资金和债券,以及该笔结算涉及的担保物只能用于该笔结算,不能被强制执行。”上述规定明确了中央结算公司对债券进行登记结算的过程是连贯的,且其结算结果具有最终性。在结算过程中,即使有一方市场参与机构出现破产情形,司法机关也不能对结算过程中的相关债券或资金进

21、行强制冻结、扣划或者执行。此外,中央结算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公司业务规则,如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债券交易结算规则(中债字 2005 76 号),以及制定的 2015年版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客户服务协议中也对交收最终性进行明确规定。中央结算公司运行的中债综合业务平台(“债券系统”)为证券过户的电子化账务处理系统,用以办理 12 债券登记、托管、结算、兑付及其他相关业务,支持结算机制的最终性。中央结算公司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的特许参与者发起债券发行缴款、债券兑付和收益款划拨、银行间债券市场资金清算业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 2016 年修订发布的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第八

22、条的规定:“支付业务在大额支付系统完成资金清算后即具有最终性。”因此,中央结算公司资金业务的外部结算机制也具有结算最终性。3.关于关于金融基础设施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互联互通 近年来,中央结算公司在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着力支持债券市场开放,在中国法律框架下积极探索推进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是中央结算公司与中国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互联,实现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的 DVP 结算。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 12 号第三条规定了“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应当通过自身债券业务系统和中国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之间的连接,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券款对付结算服务”。二是中央结算公司与交易中心互联,实现

23、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前台与结算后台的连接。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 1 号)第十七条第二款首次明确:“交易商协会、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和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建立信息和数据交流机制。”关于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结算管理有关事宜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 13 第 8 号)第四条、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关于非金融机构合格投资人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市场201435 号)第八条、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1第 4号等进一步明确了中央结算公司和交易中心应建立系统直连、数据互换以及信息共享。2020 年,中央结

24、算公司先后与交易中心签署了数据接口改造合作备忘录、外币回购业务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深化了双方在涉及三方回购、买断式回购、外币回购等业务的合作。三是中央结算公司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证登”)互联,提供跨市场流通的券种(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和企业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之间的转托管服务;并且,中央结算公司与商业银行互联,实现债券场外批发市场与银行柜台零售市场的连接。相关部门规章规定如下: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财库20031025 号)第三条规定,对于国债的托管和转托管业务,中央结算公司应当就日常监管提供必要的协助。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

25、9第 1号)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央结算公司可以对跨市场流通债券提供转托管服务。财政部关于做好 2017 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财库201759 号)第七条第三款规定,中央结算公司“应当认真履行登记托管机构职责,规范开展地方债托管、转托管相关工作”。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20第 7 号关于决定同意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开展互联互通合作的公告 中对银行间 14 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的互联互通作出明确规定。记账式国债招标发行规则(财库2022004号)在第七条中规定,中央结算公司“为记账式国债债权总托管机构,同时为银行间债券

26、市场(含商业银行柜台)的记账式国债债权分托管机构”,第十二条第二项中明确“各期国债可按规定在各交易场所间相互转托管”。四是中央结算公司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香港 CMU”)互联,提供了中国债券市场与境外市场联通的新渠道;此外,以支持香港“债券通”实现 DVP 结算为契机,中央结算公司与 CIPS 建立互联,以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身份成为 CIPS 直接参与者。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7第 1 号)第二条明确了中央结算公司与香港 CMU 和 CIPS 的互联互通。2017 年 7 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公告 也明确中央结算公司和

27、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 CMU 开展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债券通”(北向通)结算操作规程(银办发2018150 号)第一条也规定了中央结算公司与香港CMU 和 CIPS 的互联互通。此外,中央结算公司与中金所和上清所的互联合作,加速推进了债券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前后台的直通,实现了中期借贷便利等跨品种的担保品管理;中央结算公司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就企业债券信息披露文件共享开展合作,探索推进企业债券信息披露的标准统一、数据共享、系统互联。4.关于证券的非移动化和无纸化关于证券的非移动化和无纸化 15 在中国法律背景下,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已全面实现证券的非移动化和无纸化。财政部和中国人

28、民银行以部门规章的形式确认证券的非移动化和无纸化以及通过债券系统进行证券转移。财政部 关于印发的通知(财国债字199725 号)第十九条规定:“国债进入托管系统后,托管人按规定为客户设置并管理的托管账户所载明的余额是客户拥有国债数额的唯一法定依据。”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9第 1 号)第十九条明确了债券账户的电子簿记形式,即“债券账户是指在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开立的用以记载债券持有人所持有债券的品种、数量及其变动等情况的电子簿记账户。”并在第二十条规定:“债券持有人持有债券以其债券账户内记载的债券托管余额为准。”5.关于关于 DVP 安排安排 中国银行间债

29、券市场确立了债券交易结算券款对付的机制安排。关于进一步强化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券款对付结算要求有关事项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 12 号)第二条规定:“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进行债券交易,应当采用券款对付结算方式办理债券结算和资金结算。”第三条明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应当通过自身债券业务系统和中国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之间的连接,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券款对付结算服务。”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6第 2 号)第十四条规定:“开办机构与投资者达成债券交易后,应当及时采用券款对付的方式 16 为投资者办理资金清算和债券结算。”中央结算公司与 CIP

30、S 系统已实现互联,并在香港“债券通”业务的债券和资金结算中实施 DVP 结算。“债券通”(北向通)结算操作规程(银办发2018150 号)第一条规定:“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与境内托管机构债券簿记系统建立自动化联接,以逐笔实时、券款对付方式(DVP)办理北向通业务的债券和资金结算。”6.关于担保品关于担保品的管理的管理(包括保证金安排)(包括保证金安排)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四十一条规定,以债券出质的,质权自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9第 1 号)第三十一条规定:“债券被冻结时,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应当在相应债券账户内加以明确

31、标记,以表明债券权利受到限制。”相应地,中央结算公司严格根据中国法律对担保品资产进行隔离安排。中央结算公司对于担保品的违约处置程序有充足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六条以及第四百二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一百零九条均确认质权人的优先受偿权。对于担保品的处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三十六条第二至第三款认可担保品快速处置并规定了处置担保品应参照的价格标准,即:“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质权人可以与出质人协议以质押财产折价,也可以就拍卖、变卖质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质押财产折价或者变卖的,应当参照市场价格。”7.关于违约处置程序关于违约

32、处置程序 17 在中国法律框架下,中央结算公司对债券交易和结算交割中发生的违约行为依据交易双方的协商结果进行处置。关于进一步强化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券款对付结算要求有关事项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 12 号)第十二条规定:“若出现债券交易结算失败的情况,该笔债券交易的参与双方应当于结算日次日向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提交加盖机构公章的书面说明。”对于到期违约债券,相关法律对中央结算公司开展的到期违约债券转让结算业务提供了有效支持。关于开展到期违约债券转让业务有关事宜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 2019 第 24 号)第二条规定:“到期违约债券,应当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平台和债券托管结

33、算机构予以转让,并采用券款对付结算方式办理债券结算和资金结算。”对于以债券作为担保品的交易违约情况,相关法律也对中央结算公司开展的担保品违约快速处置业务提供了有效支持。详见上文“关于担保品的管理(包括保证金安排)”。要点1.2:FMI应具有清晰、易懂、与相关法律法规一致的规则、程序和合约。中央结算公司在制定相关业务规则、程序和合约时,会充分研究分析相关规则中的业务架构、流程、操作等是否符合现有法律及监管要求,以及是否具有开展的可行性,确保该业务规则、程序或合约与现行法律法规及规章一致。18 从制定流程上看,中央结算公司在制定业务规则、流程和协议前,会根据需要咨询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对相关问题

34、进行研究评估,并针对是否违反现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问题提出专业的法律意见,还会征询和分析其他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的意见。在吸纳以上意见的前提下,公司会对相关问题进行合规性审核及决策。并且,就业务规则而言,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9第 1 号)第九条第二项,公司制定和修改相关业务规则应报请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这保证了业务规则符合主管机关的要求,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要求。目前,中央结算公司未识别到任何业务规则、流程和协议与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不一致之处。为保证市场成员充分理解相关规则、程序及合约,中央结算公司通过中国债券信息网()的“法律法规”、“业务指

35、引”和“业务文件”等专栏公开发布与公司业务相关的规则和协议等,对外清晰明示并维持日常更新,市场参与者可以通过网络和客户端进行查询并获得准确结果。公司的业务规则、流程和协议体系完整清晰,语言简明易懂,主要有: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客户服务协议、债券发行、登记及代理兑付服务协议、债券交易券款对付结算协议等。此外,中央结算公司设有客户支持部(培训部),专门根据市场成员的需要组织各类业务相关培训,其中包括针对银行间债券市场法律法规的统一讲解、对于公司发布的重要业务规则和程序的教授等。此外,中央结算公司还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解答发行人或投资者的相关疑惑及问题。19 要点1.3:F

36、MI应当能够向相关主管机关、参与人以及参与人的客户以清晰、易懂的方式阐明其业务活动的法律基础。中央结算公司将所有相关法律法规、业务规则、协议等公布在中国债券信息网()上。对于法律法规有规定或主管机关有明确要求的情形,公司相关业务规则和协议在发布前会报请主管机关批准,同时就业务活动所依据的法律基础进行说明。详见要点 1.2。要点1.4:FMI应该具备在所有相关司法管辖内都可执行的规则、程序和合约。FMI依据这些规则和程序所采取的行动不能被宣布无效、逆转或终止执行,且这一点应当具有高度的确定性。中央结算公司的规则、程序和合约具有高度适用性。最高人民法院在出台与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相关的司法解释指导司

37、法实践时,充分征求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及金融基础设施有关各方的意见。同时,中央结算公司在制定或修改相关规则、程序或协议时,会聘请专业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意见,并由相关部门根据现行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相关司法解释以及人民法院作出的相关生效判决等进行法律合规性审核,确保业务规则、流程与协议在中国司法管辖区内具有高度可执行性。因此,中央结算公司的业务规则、流程与协议具备有效性与高度确定性,不会被宣布无效、撤销或终止执行,公司成立至今也不存在根据业务规则、流程或 20 协议所采取的行动被宣布无效、撤销或终止执行的情况。要点1.5:FMI在多个司法管辖区内进行经营活动的,应当识别和减轻因司法管辖区之间潜在法律冲

38、突而导致的风险。中央结算公司在开展跨境业务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司法管辖区时,将根据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框架,慎重评估相关风险。实践中,中央结算公司为进入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提供了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等多项服务。关于进一步做好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宜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6第 3 号)第十二条规定:“境外机构投资者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投资业务,应当遵循中国法律法规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有关规定。”因此,境外机构经中国人民银行备案后在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投资,中央结算公司对其提供的服务受中国法律管辖。近年来的香港“债券通”业务,即“北向通”的境外投资者在境内的债券投资、

39、与公司发生的登记结算权利义务关系也适用中国法律管辖。对于涉及中央结算公司与境外登记托管机构的重大合作项目,公司会在相关业务协议中约定司法管辖事宜。例如,在与香港 CMU 签订的“债券通”相关业务协议中约定,相关业务受到中国大陆地区的司法管辖。21 原则二:治理架构 FMI 应具备清晰、透明的治理架构,该治理架构应当促进基应具备清晰、透明的治理架构,该治理架构应当促进基础设施自身的安全高效运行础设施自身的安全高效运行,并支持更大范围金融体系的稳定;,并支持更大范围金融体系的稳定;还应当支持相关公共利益的考虑,以及利益攸关方的目标。还应当支持相关公共利益的考虑,以及利益攸关方的目标。要点2.1:F

40、MI应当具备以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安全及效率为先,并明确地维护金融稳定及其他相关公共利益的目标。中央结算公司制定五年战略规划,瞄准建设国际一流金融基础设施的远景目标,在更大格局、更高层次上建成专业化、数字化、现代化的开放型金融基础设施。为实现战略目标,中央结算公司持续以“提供安全、高效、专业的基础服务”为使命,坚持“诚信、责任、服务”的核心价值观。中央结算公司将战略目标分解落实到年度工作计划中。公司每年进行工作总结和制定下一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可度量、可实现的目标,并且每年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并报告管理部门。中央结算公司作为中国金融市场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始终将安全、效率作为首要目标贯穿

41、于运营管理。公司以监管要求为指导,遵循 PFMI 并借鉴国内外同业实践经验,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公司不断提升系统运行和业务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保障服务效率。公司对内有效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类风险,对外保障金融市场规范发展和稳定运行。22 要点2.2:FMI应当具备文档化的治理架构,以提供有关责任与问责的清晰直接的指导方针。治理架构应当向所有人、有关主管部门及用户披露,并应当在更广泛的层次上向公众披露。银保监会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负责中央结算公司高管的任命和考核。中央结算公司章程明确公司治理架构,并通过工作汇报、公司年报、公司网站等多种途径对外披露

42、;坚持集体决策、合规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指导方针,强调业务开展的合规性、一致性、可行性和规范性。中央结算公司作为中国金融市场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努力促进使用者和所有者利益的统一;积极贯彻监管部门要求,充分考虑公共利益,不断提高服务的性价比,接受内部审计和外部独立审计。要点2.3:FMI董事会(或等同部门)的角色及职责应当清晰定义,并为其行使职责制定文档化的程序,包括识别、处理及管理成员的利益矛盾的程序。董事会应当定期审查其总体表现以及董事会成员的个人表现。公司设董事会,董事长行使公司法定代表人权力,总经理主持公司日常业务管理工作,并设监事长。董事会负责定期向管理机关报告并执行其决定,以及审

43、定公司经营管理方案。公司章程对董事会的角色和责任有清晰规定。公司章程规定董事会运作机制。公司管理团队定期接受审查。监管部门定期听取公司汇报,23 并进行履职评价。中央结算公司设立战略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管理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向董事长汇报,对决策层负责。战略委员会战略委员会负责对公司发展战略和其他影响公司发展的重大事项进行研议,统筹协调公司战略管理工作的开展,确保战略执行与战略目标一致。战略委员会成员包括公司领导和分支机构负责人。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公司风险管理目标、市场风险的功能定位、风险容忍度及风险管理策略,对公司风险管理和市场风险防范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44、,协调风险管理所需的各项资源。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公司总部领导和分支机构负责人。网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管理委员会安全和信息化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和领导公司信息科技工作以及企业级架构工作的开展,确保信息技术发展与业务发展目标一致。董事会指导公司内审机构开展年度内审工作。内审主要对公司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公司完善治理,实现目标。银保监会负责对董事会成员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年度审核,财政部负责对公司绩效进行评价。要点2.4:董事会的成员应当是称职的,具备适当的技能和动力以满足其多角色的要求。通常要求董事会包含一名或多名非执行董事成员。中央结算

45、公司管理团队来自不同的公共部门和市场机构,由 24 监管部门通过严格的组织程序选派,具有金融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市场实务等丰富经验。中央结算公司接受外部部门监督管理,以建设一流国际托管结算机构的愿景激励公司上下,不以收入为激励措施,注重营造忠诚、干净、担当的事业发展环境。要点2.5:对管理层的角色和责任应有清晰明确的规定。FMI 的管理层应具备履行其对FMI的运营和风险管理责任所需的相应的经验、综合的技能和正直诚信。中央结算公司管理层的职责由公司章程确定。总经理主持公司日常业务管理工作。管理层根据年度工作计划接受年度审核,监管部门定期听取公司汇报,并进行履职评价。管理人员由监管部门通过

46、严格的组织程序选派,由具有金融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市场实务等丰富经验的人士担任,来自不同的公共部门和市场机构。管理层具有专业经验、技能和职业操守,要求达到德、勤、绩、廉的标准。管理人员存在任职资格终止情形时,由银保监会取消其任职资格。要点2.6:董事会应当建立清晰的文档化风险管理框架;该框架包括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风险容忍度政策,风险决议的责任与问责的分配,危机和突发情况发生时的决策指引。治理框架应当确保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功能具备足够的权利、自主性、资源及对董事会的访问权。25 风险管理架构设计风险管理架构设计 中央结算公司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公司最高决策层负责。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公司

47、风险管理重大事项决策,确定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协调各项资源,建立并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明确与公司战略目标、职能定位和风险状况相匹配的风险管理策略,审批风险管理政策、程序、报告和信息披露等。在风险管理委员会领导下,风险管理部承担全面风险管理的牵头组织和相关日常工作,包括组织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组织制定并维护公司风险管理相关制度,组织各部门开展各类重要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控制工作,监督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策略的执行情况。风险管理框架由公司最高决策层审定。公司年度工作计划始终将风险管理列为重点工作内容,具体由风险管理部与各部门协调、评估与管理具体业务程序的高风险领

48、域,保持风险管理在公司各层级间的一致性,保障风险管理模式得到充分验证和适当管理。风险管理部和审计部工作职能风险管理部和审计部工作职能 风险管理部牵头协调识别、评估、监测、控制各类重要风险,及时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持续监控风险管理策略执行情况,及时预警、报告并提出处理建议,持续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审计部负责制定内审工作制度、计划,组织实施内审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等。26 要点2.7:董事会应当确保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总体战略、规则及主要决策能够适当地反映其参与人及其他相关利益攸关方的利益。主要决策应当清晰地向相关利益攸关方披露;当具有更广泛的市场影响时,还应当向社会公众披露。中央结算公司作为中国

49、金融市场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在产品设计、业务制度、整体战略及重大决策方面,会征求利益相关方意见,并向管理机关报告,确保各方利益。此外,公司通过用户会议、客户访问调查、用户调研员制度、中国债券信息网、客户服务平台、培训、会议、杂志等多种渠道,听取参与者和其他相关利害人的意见、建议,沟通重要进展和业务计划。针对特定创新业务,公司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为贴近市场,公司成立上海总部和深圳分公司。中央结算公司通过公司年报、中国债券信息网及公司信息官网、客户服务平台、培训、会议、杂志等渠道,对重要事项进行披露。27 原则三: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FMI 应该具备稳健的风险管理框架,全面管理法律风

50、险、信应该具备稳健的风险管理框架,全面管理法律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运行风险和其他风险。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运行风险和其他风险。要点3.1:FMI应具有风险管理的制度、程序和系统,使其能够识别、度量、监测和管理由其产生或由其承担的风险范围。风险管理框架应定期接受评审。风险识别风险识别 金融基础设施连接金融市场的各个部分,是金融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公司主要承担债券中央证券托管系统(CSD)和证券结算系统(SSS)职能,事实上也承担了交易数据库(TR)职责,同时又与重要支付系统(PS)、中央对手方(CCP)对接。对标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PFMI)国际标准,就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所面临的系统性风险

51、、法律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商业风险、托管与投资风险而言,公司现阶段或面临的相关风险极低,或已采取可靠措施使风险处于有效控制中。公司的核心业务全部基于 IT 系统和流程化业务操作,结合多年风险管理与风险事件处置经验,公司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风险为运行风险,特别是信息科技风险。中央结算公司不承担中央对手方、担保和信贷等职能,且依托中国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全面采用使用中央银行货币的实时全额逐笔的 DVP 结算方式,目前不存在信用风险且流动性风险极低。公司财务运营状况良好,拥有完备的财务制度、采购规 28 程,并定期接受主管部门及第三方审计机构的财务审计。因此,公司日常业务运营所产生的财务风险较

52、低。公司目前所处的法律环境较为单一,且一直严格履行监管要求,故法律风险较低。系统性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成员或其他 FMI,公司通过与其签订协议,建立实时的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运维监控平台等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及时处置此类风险。运行风险可能来自于公司内部和外部,内部源头包括对风险的认识或理解不充分、用于限制和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和程序不充分,对系统和流程的控制不够,对人员的甄别不足,以及(更一般情况下)未能进行充分的管理。运行风险的外部源头包括关键服务提供者或公用事业单位无法提供服务,以及影响大范围城市地区的事件,如自然灾害、恐怖主义和流行病。信息科技风险主要由开发测试、生产运维、日常管理所涉及的软

53、硬件、管理机制、内外部资源等相关领域构成,包括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风险、系统运维风险、信息安全风险、开发测试风险和外包风险。风险管理框架风险管理框架 中央结算公司具备稳健的风险管理框架,该框架由战略层、控制层和执行层组成,由一系列明确具体的制度流程和责任清晰的组织架构支撑,通过建立贯穿各层级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扎实筑牢全面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在战略层,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公司最高决策层负责,负责公司风险管理重大事项决策,确定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协调各项资源,建立并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明确与公司战略目标、职能定位和风险状况相匹配的风险管 29 理策略,审批风险管理政策、程序、

54、报告和信息披露等。在控制层,风险管理部是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归口部门,在风险管理委员会领导下承担全面风险管理的牵头组织和相关日常工作,包括组织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组织制定并维护公司风险管理相关制度,组织各部门开展各类重要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控制工作,监督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策略的执行情况。执行层由公司业务部门、信息科技相关部门(单位)、职能保障部门构成,根据风险管理政策和职责分工,聚焦公司主要风险,履行一线管理职责。负责建立符合业务特点的业务管理与风险管理制度、开发相应系统,对风险进行识别、监控、评估、报告、缓释,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公司业务部门、信息科技相关部门(单位)、职能

55、保障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风险管理第一责任人。公司全体员工是全面风险管理的最终执行者,应按照公司及本部门风险管理要求,履行岗位风险管理职责。与此同时,公司建立风险管理专员机制,要求相关部门设立风险管理专员,负责协助部门主要负责人组织开展本部门风险管理工作,以及与风险管理归口部门的沟通联络。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履行审计监督的职责。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公司制订发布全面风险管理办法,明确全面风险管理的管理机制、职责分工、工作范畴、工作程序等内容,提高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化和规范化程度,形成覆盖全员全流程的风险管理制度框架和组织体系,为实施和推进 30 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奠定了

56、重要基础。公司发布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为公司业务连续性体系建设奠定制度基础,明确业务连续性管理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规范公司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流程。业务运行方面,公司各业务条线结合工作需要,积极构建制度基础,形成涵盖客户服务、发行业务、账户业务、登记结算业务、柜台业务、应急业务、研发统计、跨境业务、企业债券、担保品业务等多个细分业务领域的业务制度体系,为对外业务开展和对内运营操作提供了依据。同时,就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内部操作风险,公司制定并定期更新业务操作暨风险管理手册,梳理业务、技术操作中可能存在的操作风险,明确风险应对措施,切实防范操作风险。公司制定发布 业务运营应急事件管理办法,规范应急事件

57、处置程序;各业务条线就相关业务操作制定操作规程与指引,结合公司发展实际和自身职责,随年度制度梳理工作进行动态维护和适时修订。信息科技方面,公司制定发布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办法及一系列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细分领域的细则规定,明确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总体策略,风险评估、控制、监测的具体措施等,进一步规范公司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多年来,公司制定、修订了一系列行政办公、采购管理、财务管理、法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内部控制等综合保障方面的制度,用于规范公司的各项管理工作,防范可能出现的声誉风险、财务风险等,提升公司综合保障水平、财务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如公司发布舆情管理规程规范声誉风险管理,发

58、 31 布保密管理规定强化公司保密管理,发布系统权限管理规程设置业务授权机制,规范内部权限管理等。公司发布并更新内部审计办法,明确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架构和工作要求,确定内部审计工作在公司内部监督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保证内部审计职能在公司内部的独立性和规范性。公司当前阶段聚焦 IT 审计,制定发布 信息科技审计管理规程,进一步规范信息科技审计管理工作。风险管理工具风险管理工具 中央结算公司建立新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对风险敞口、价格偏离、结算失败、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重要监测指标实时监测,实现了债券市场风险全面扫描和结构化分析,风险机构自动化识别和预警,为风险监测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开

59、发软件质量控制工具,通过制定严格的立项审批、进度管理、验收测试等流程,从而实现对软件质量风险的控制。建设运维监控平台,用以监测、度量、评估、处置系统运维事件。此外,公司与商业银行建立授信合作机制,确保在极端情况下仍可持续提供服务,进一步提高应对和处置风险事故的保障能力,保障业务连续性处理。中央结算公司根据需要组织各业务、技术和职能部门开展风险评估,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和管理漏洞,持续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公司开展内部审计,聚焦操作风险、信息科技风险,着力强化 IT 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筑牢全面风险管理防线。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审议公司年度风险管理报告,对公司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和相关系统建设情

60、况进行审核,保证其有效性。32 此外,在公司产生重大业务和机构变更时也会根据需要及时更新相关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和系统。要点3.2:FMI应激励参与者和相关的参与者客户管理和控制其施加于FMI的风险。为控制参与者产生的风险,中央结算公司在中国债券信息网发布了各类业务流程和操作指南;通过与客户签订客户服务协议,约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其中在与发行人及投资人签订的服务协议中,对双方权利义务做了明确界定,对于因投资人或发行人资金不足导致的结算失败、资金划付失败或延迟等情况,公司不承担垫资义务且免责;定期组织市场成员开展业务培训;制定详细的网络接入规则,约束成员的接入方式。通过提供相关信息或采取相应措施,

61、能够使市场成员及其客户有效控制和管理他们带给公司的风险。在参与者激励政策方面,对于未出现重大风险问题且符合公司各类服务费、结算费优惠政策的结算成员,中央结算公司减免其业务收费,相关优惠政策的实施细则在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此外,公司每年开展成员业务发展质量评价,并在中国债券信息网及其他报刊媒体刊登表彰信息。在制度和系统设计方面,公司积极推进交易结算直通式处理,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等联网,通过系统对接实现了结算后台与交易前台的直通式处理。公司与主要支付系统互联互通:通过与中国人民银行大 33 额支付系统实现高效、安全、可靠的系统互联,公司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以

62、央行货币为结算保证的实时全额逐笔的券款对付(DVP)结算服务;通过与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对接,公司支持内地与香港“债券通”业务的 DVP 结算自动化处理,从而有效减少可能来自于市场成员的流动性风险及信用风险。公司实行严格的成员准入机制,使用 CA 证书进行用户认证,在市场成员出现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时,可使用电子密押系统进行应急业务办理,防止市场成员因自身技术系统故障或通讯故障导致的操作风险。公司提供担保品管理增值服务,为市场提供优质的金融风险管理工具,是金融市场流动性和风险控制的中枢,可有效帮助参与的市场成员管控其风险敞口。公司推出中债价格指标产品,已发展成为国内债券市场权威基准定价

63、,全面反映人民币债券市场价格及风险状况,有效促进了债券公允价格形成和市场透明度的提升,是国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施的重要参考指标和主管部门市场监测的有力工具。公司建立企业债券风险监测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数据信息优势,盯住关键债券、关键时点和关键主体,构建“微报、快报、周报、专报”多维度信息报送体系,切实扮好企业债券风险防控网络的“枢纽”角色,打造主管部门信任的风险预警工具。要点3.3:由于相互依赖关系,FMI应定期评审来自于或施加于其他单位(例如其他FMI、结算银行、流动性提供者或服务提供者)的实质性风险,并开发适当的风险管理工具管理这些风险。34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 中央结算公司根据需要组织各业

64、务部门、技术部门开展风险评估,识别内容包括因公司系统中断或操作失误对市场成员或其他 FMI(中国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交易中心、CIPS、上清所和中金所等)造成的风险,受外部服务商、公共事业单位、其他FMI 影响而对公司造成的风险。风险管理工具风险管理工具 中央结算公司通过运维监控平台实时监控新一代中债综合业务平台(“债券系统”)自身运行情况以及与其他 FMI 的接口运行情况,通过业务监控系统实时监控业务异常情况。除定期开展针对以上风险的风险评估工作之外,公司若产生重大业务或机构变更,将会不定期进行此类风险的评估。在 FMI 的依赖关系中,中央结算公司债券系统与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系统的互联极为重

65、要,债券系统为支付系统提供自动质押融资服务,支付系统则为债券系统提供实时逐笔的 DVP 结算服务。双方签订了联合运行协议,定期召开联络会议,评估因业务规则变化和技术系统升级带来的风险,研究风险应对措施,双方根据需要进行系统联合切换演练。此外,中央结算公司与部分FMI 建立了 FTP 通道数据重发机制,若遇通讯故障,可采用加密邮件传输业务数据,保证业务顺利完成。为防止市场成员因自身技术系统故障或通讯故障导致的操作风险,中央结算公司提供代客应急服务,制定并对市场发布了应急操作规程,可通过加填电子密押的传真方式或携带相关材料 35 进行现场应急,手动操作帮助市场成员完成业务。中央结算公司定期开展相关

66、应急演练,针对各类中断场景,对风险管理工具或系统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积极配合参与重要外联机构、市场成员主导的联合演练。要点3.4:FMI应该识别各种可能妨碍其持续提供关键运行和关键服务的情形,并对恢复或有序解散的各种选择进行有效性评估。FMI应基于评估结果制定恢复或有序解散的计划。必要时,FMI应向有关管理部门提供制定处置方案所需的信息。根据公司对业务连续性的要求,中央结算公司各业务、技术部门通过开展业务影响性分析与风险评估,可有效识别可能阻止公司提供关键经营活动和服务的场景,包括信息系统不可用、人员受到影响、操作场所不可用、关键设备受到影响、文件和物品受到影响、外部关联机构受到影响等重要场景

67、。2022 年,公司自主完成业务连续性评估整体工作,形成 222项业务、188 个系统分级及恢复指标、连续性评估指标和策略等基线标准,将行业标准内化为公司标准,建立和运行常态化业务连续性评估机制。中央结算公司建立了两个“两地三中心”的容灾备份机制,并建立了一系列业务连续性计划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当发生重大中断事故时,能够及时接管、还原和恢复债券系统主要业务功能运行。同时,设有备用业务运营操作场地,能够保证在重大中断事故后启用,支持接管、还原和恢复主要业务。36 中央结算公司针对影响业务连续性的重要场景识别出的FMI 面临的独立风险和关联风险,形成较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各类业务连续性计划定义了应

68、急处置的组织架构,明确了业务恢复策略、应急和业务恢复处置方案、备用站点、备用业务操作场地等,在相关应急预案中均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措施。公司更新发布业务运营应急事件管理办法,明确应急处置角色与职责、建立应急响应与报告流程,有效提高应急处置工作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应急工作机制有效运转,确保持续提供关键运营和服务。根据年度演练计划,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演练形式包括计划性切换、桌面推演等,确保关键恢复和有序关闭计划有效。此外,中央结算公司定期组织各业务、技术部门对各自管理的业务连续性计划进行审查及更新,以保证其有效性。37 原则四:信用风险 FMI应该有效地度量、监测和管理其对参与者的信用暴露,应

69、该有效地度量、监测和管理其对参与者的信用暴露,以及在支付、清算和结算过程中产生的信用暴露。以及在支付、清算和结算过程中产生的信用暴露。FMI 应以高置应以高置信度持有充足的金融资源完全覆盖其对每个参与者的信用暴露。信度持有充足的金融资源完全覆盖其对每个参与者的信用暴露。此外,此外,涉及涉及更为复杂的风险状况或在多个司法管辖内具有系统重更为复杂的风险状况或在多个司法管辖内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要性的 CCP,应持有额外的、充足的金融资源来应对各种可能,应持有额外的、充足的金融资源来应对各种可能的压力情景。此类情景包括但不限于在极端但可能的市场条件下,的压力情景。此类情景包括但不限于在极端但可能的市场条

70、件下,两个参与者及其附属机构违约对两个参与者及其附属机构违约对 CCP 产生的最大信用暴产生的最大信用暴露。所露。所有其他有其他 CCP 应该持有额外的、充足的金融资源来应对各种可能应该持有额外的、充足的金融资源来应对各种可能的压力情景,此类情景包括但不限于在极端但可能的市场条件下,的压力情景,此类情景包括但不限于在极端但可能的市场条件下,单个参与者及其附属机构违约对单个参与者及其附属机构违约对 CCP 产生的最大信用暴露。产生的最大信用暴露。要点4.1:FMI应建立一个稳健的框架来管理其对参与者的信用暴露,以及支付、清算和结算过程中产生的信用风险。信用暴露可能来自当前暴露、潜在的未来暴露或同

71、时来自于两者。中央结算公司的参与成员存在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参与成员日终债券交易结算失败或发行人在付息兑付日未能足额划付付息兑付资金。在债券交易结算方面,由于中央结算公司实施实时、全额、逐笔的 DVP 结算方式,不对债券结算资金专户提供垫资或授信服务。在付息兑付方面,中央结算公司仅承担代理付息资金拨付职能,因此信用风险仅存在于各参与成员之间,中央结算公司不存在对参与者的信用暴露。38 作为中国金融市场重要基础设施,中央结算公司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对参与成员进行风险监测,信用风险方面的主要监测指标包括日终未确认指令、日终结算失败、质押式回购净风险敞口、买断式回购净风险敞口、债券借贷风险敞口余额、质押

72、率/担保率等,风险监测报告以每日邮件形式上报监管部门。在此风险监测框架下,参与成员之间的信用风险也将得到有效管理。要点4.2:FMI应识别信用风险的来源,定期度量和监测信用暴露,并使用适当的风险管理工具来控制上述风险。如要点 4.1 所述,中央结算公司自身不承担信用风险。对于参与者之间的信用风险,中央结算公司作为中国金融市场重要基础设施,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对市场的信用风险监测。度量和监测信用风险的主要指标包括日终未确认指令、日终结算失败、质押式回购净风险敞口、买断式回购净风险敞口、债券借贷风险敞口余额、质押率/担保率等。风险监测报告每日以邮件形式上报监管部门。在此风险监测框架下,参与成员之间的信

73、用风险得到有效管理。要点4.3:支付系统或SSS应运用担保品和其他等值的金融资源,全面的、在高置信度的水平上,覆盖每个参与人的现实及潜在未来风险敞口(如存在)(见原则5:担保品)。对于采用DNS机制的支付系统或采用DNS机制的SSS,如果没有结算保证但其参与者又面临支付、清算和结算过程中产生的信用暴露,39 此类FMI至少要持有足够的资源来覆盖两个参与者及其附属机构在系统中造成的最大信用暴露。中央结算公司不具有对于参与者的信用风险暴露,本条不适用。要点4.7:FMI应该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程序全面应对可能面临的任何信用损失,这些信用损失可能源于参与者对FMI的单个或组合债务违约。这些规则和程序应该

74、解决如何分摊可能出现的未覆盖的信用损失,包括FMI向流动性提供者偿还拆借资金。FMI的规则和程序也应该指出其在压力事件期间补充金融资源的流程,以保证其继续安全稳健的运行。如要点 4.1 所述,中央结算公司不存在对参与者的信用暴露,本条不适用。40 原则五:担保品 通过担保品来管理自身或参与者信用暴露的通过担保品来管理自身或参与者信用暴露的 FMI,应该接,应该接受低信用风险、低流动性风险、低市场风险的担保品。受低信用风险、低流动性风险、低市场风险的担保品。FMI 还应还应该设定并实施适当保守的质押率和集中度限制。该设定并实施适当保守的质押率和集中度限制。要点5.1:FMI通常应将(例行)接受的

75、担保品限制为低信用风险、低流动性风险和低市场风险的资产。中央结算公司采用实时逐笔全额结算方式,尚未开展净额结算服务,不进行担保交收或日间流动性支持,因此不会出于自身风险控制的需要而要求参与机构提交担保品。在现已开展的各项业务中,中央结算公司仅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为参与机构提供担保品管理服务,具体的担保品标准和要求由交易双方根据自身对风险的评估协商确定。作为第三方担保品管理机构,中央结算公司打造了专业、安全、高效的担保品管理服务平台,严格执行双方商定的担保品选取标准,对担保品范围、质押率等关键要素进行参数化管理,并提供估值盯市、多退少补、自动置换等期间管理服务,对存续期间的担保品实时监测和自动调整,

76、以确保担保品符合交易双方预设的参数。要点5.2:FMI应该形成审慎的估值惯例并设定质押率,对其定期检测并考虑市场紧张环境。41 中央结算公司担保品系统的估值数据来源于中债金融估值中心有限公司。该估值是以收益率曲线等市场信息为基础加工生成的特定时点下的可变现参考价格,由一系列基本指标、价格指标、收益率指标和风险指标及流动性系数等具体数据构成,覆盖境内各种债券品种,已成为市场上广泛使用的债券价格指标。中央结算公司担保品管理系统每日根据前一日债券公允价值(即中债估值)进行盯市,也可根据客户需求灵活调整盯市频率,实现一日多次盯市。通过估值盯市,加强对质押券市值波动的监测,并根据盯市结果进行担保品动态调

77、整,可以对盯市捕捉到的市场风险作出及时反应。质押率的测算和评估由交易双方协商或业务规则确定,可按照发行人、债券性质、待偿期、信用评级要素分别设置,具体某只债券的总质押率为上述要素质押率的乘积。中央结算公司负责在系统中进行参数维护和监控。要点5.3:为降低顺周期调整的需要,在切实可行并且审慎的范围内,FMI应该设立稳定和保守的质押率。这些质押率要考虑市场紧张时期并相应调整。质押率的调整由交易双方协商或业务规则确定,并可在质押存续期间进行调整,中央结算公司负责在系统中进行参数维护和监控。要点5.4:FMI应该避免集中持有某些资产。在不对价格产 42 生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况下,集中持有会显著损害FMI

78、快速变卖这类资产的能力。中央结算公司是第三方担保品管理机构,担保品集中度限制由交易双方协商确定,中央结算公司负责在系统中进行参数维护和担保品监控。中央结算公司自身并不面临对手方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无需接受结算成员的担保品,不存在与此相关的担保品集中度的问题。要点5.5:如果接受跨境担保品,FMI应该化解相关风险并确保能够及时使用这些担保品。目前,中央结算公司不会出于自身风险控制的需要而要求参与机构向其提交任何担保品,仅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为各类交易提供担保品管理服务。要点5.6:FMI应该使用设计良好、操作灵活的担保品管理系统。中央结算公司担保品管理服务系统具有参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特点

79、。对担保品范围、质押率等关键要素实行灵活的参数化管理,可根据不同业务的个性化要求,在系统中设置、维护、修改各类参数,实现定制服务。基于参数化管理,系统在担保品 43 选择、计算、质押、解押以及盯市、调整、替换等功能方面实现了自动化处理。智能化管理可实现质押存续期间全方位的风险把控,系统可对担保品进行实时监测,保护交易双方的利益。在实时监测方面,中央结算公司担保品管理系统根据预设的业务参数,在业务存续期间对担保品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在质押债券不再符合合格担保品要求或不足以覆盖风险敞口等情况下,系统自动发起多退少补、自动置换等指令,能够在保证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最大程度降低担保品的占用,全方位、全流程

80、实时把控风险,保障市场平稳运行。现阶段,中央结算公司暂不支持担保品再使用。44 原则七:流动性风险 FMI 应该有效地度量、监测和管理其流动性风险。应该有效地度量、监测和管理其流动性风险。FMI 应应该持有足够的所有相关币种的流动性资源,在各种可能的压力情该持有足够的所有相关币种的流动性资源,在各种可能的压力情景下,以高置信度实现当日、日间(适当时)、多日支付债务的景下,以高置信度实现当日、日间(适当时)、多日支付债务的结算。这些压力情景应该包括但不限于在极端但可能的市场条件结算。这些压力情景应该包括但不限于在极端但可能的市场条件下,参与者及其附属机构违约给下,参与者及其附属机构违约给 FMI

81、 带来的最大流动性债务总带来的最大流动性债务总额。额。要点7.1:FMI应该具有稳健的框架,管理来自所有参与者、结算银行、代理机构、托管银行、流动性提供者和其他单位的流动性风险。对于资金结算业务,中央结算公司资金处理流程上通过与大额支付系统连接,为市场参与者提供采用全额、实时、逐笔的券款对付结算服务(符合国际清算银行 DVP 模式一)。中央结算公司不为客户垫资或授信,自身不面临流动性风险,也不对成员构成流动性风险。要点7.2:FMI应该具有有效的操作和分析工具,以持续、及时地识别、度量、监测其结算和资金流,包括日间流动性的使用。中央结算公司有专门的业务监控系统,对每日债券及资金结算业务进行实时

82、监控,记录并及时汇报异常情况。对于债券结算,45 监控内容包括指令接收处理情况,日间等款、等券合同和待确认指令情况,当前业务结算量情况等。对于资金结算,监控内容包括清算排队业务情况、资金入账情况、资金头寸情况等。中央结算公司会对当日结算情况包括结算量、资金退回、结算失败等进行梳理和统计,形成公司内部结算业务监测日报。要点7.3:支付系统或SSS(包括采用DNS机制的SSS)应该以所有相关币种持有足够的流动性资源,在各种可能的压力情景下,以高置信度实现当日、日间(实时)、多日支付债务的结算。这些压力情景应该包括但不限于在极端但可能出现的市场条件下,参与者及其附属机构违约产生的最大支付债务总额。如

83、要点 7.1 所述,中央结算公司自身不面临流动性风险,也不对成员构成流动性风险。本条不适用。要点7.5:为满足流动性资源的最低要求,FMI以各币种持有的合格流动性资源包括在发钞中央银行的现金、在有信誉的商业银行的现金、承诺的信用额度、承诺的外汇互换、承诺的回购、托管的高度市场化的担保品,以及通过高度可靠的融资安排易于获得和变现的投资(即使在极端但可能出现的市场条件下)。如果FMI能够获得发钞中央银行的常规信用,FMI可将该可得信用算作最低要求的一部分,可得信用最少应为FMI拥有的用以向相关中央银行质押(或是其他形式的交易)的担保品数量。所有这些资源在需要的时候都应可获得。46 如要点 7.1

84、所述,中央结算公司自身不面临流动性风险,也不对成员构成流动性风险。本条不适用。要点7.6:FMI可以通过其他形式的流动性资源补充其合格的流动性资源。如果FMI这样做,这些流动性资源应该是:可买卖的,或可作为担保品接受来获得信用限额、互换或者违约后在特别约定的基础上进行的回购(即使这些在极端市场环境下无法预先安排或予以保证)。即使FMI没有获得发钞中央银行常规信用的渠道,它也应考虑相关中央银行通常接受的担保品,因为这些资产在市场紧张环境下更可能保持流动性。FMI不应该将中央银行紧急信贷的可得性作为其流动性计划的一部分。如要点 7.1 所述,中央结算公司自身不面临流动性风险,也不对成员构成流动性风

85、险。本条不适用。要点7.7:FMI应通过严格的尽职调查,以高置信度确保最低要求的合格流动性资源的提供者(不管是参与者还是外部机构)拥有足够的信息了解和管理与提供者相关的流动性风险,并具有按照承诺履行职责的能力。当需要评估流动性提供者就特定货币提供流动性的可靠性时,应考虑该机构从发钞中央银行获得信用的可能性。FMI应定期测试从流动性提供者获得流动性资源的程序。47 如要点 7.1 所述,中央结算公司自身不面临流动性风险,也不对成员构成流动性风险。本条不适用。要点7.8:如果FMI可获得中央银行账户服务、支付服务、证券服务或担保品管理服务,应在可行情况下通过使用这些服务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中央

86、结算公司是中国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的特许直接参与者和 CIPS 的直接参与者,开立有清算账户,可通过该账户帮助支付系统间接参与成员完成资金结算。对于交易一方或双方是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即拥有支付系统清算账户)的,中央结算公司会将 DVP 资金结算指令以即时转账报文的形式发往支付系统完成资金清算。中央结算公司不向结算成员提供垫资或授信服务,不涉及流动性风险。要点7.9:FMI应确定其流动性资源的规模,并通过严格的压力测试定期测试其流动性资源的充足性。FMI应该具有清晰的程序向相应的FMI决策者报告压力测试的结果,并据此评估其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的充分性,并进行调整。在实施压力测试时,FMI应考虑更

87、大范围的相关压力情景,包括历史价格波动峰值、其他市场因素(如价格决定因素和收益曲线)的变化、不同期限的多个违约、融资和资产市场同时出现压力,以及在各种极端但有可能出现的市场环境下的一系列前瞻性压力情景。这些场景还 48 应该考虑FMI的设计和运行,包括所有可能对FMI施加实质性流动性风险的单位(如结算银行、代理机构、托管银行、流动性提供者和连接的FMI),必要时覆盖多日。在所有情况下,FMI都应铺陈支持其持有流动性资源规模和形式的理由,并采取适当的治理安排。如要点 7.1 所述,中央结算公司自身不面临流动性风险,也不对成员构成流动性风险。本条不适用。要点7.10:FMI应制定清晰的规则和程序,

88、确保FMI可以在单个或多个参与者共同违约时,按时对当日、日间和多日(必要时)的支付债务进行结算。这些规则和程序应该重视不可预见的、潜在的未覆盖流动性短缺,以避免解退、撤销或延迟当日结算支付债务。这些规则和程序还应规定FMI针对其经历某一压力事件时所采取的补充流动性资源的程序,从而保证其能以安全健康的方式运行。如要点 7.1 所述,中央结算公司自身不面临流动性风险,也不对成员构成流动性风险。本条不适用。49 原则八:结算最终性 FMI 应该最迟于生效日日终提供清晰和确定的最终结算。应该最迟于生效日日终提供清晰和确定的最终结算。如有必要或更好情况下,如有必要或更好情况下,FMI应该在日间或实时提供

89、最终结算。应该在日间或实时提供最终结算。要点8.1:FMI的规则和程序应该明确定义结算具有最终性的时点。关于“结算最终性”的法律规定详见“原则一:法律基础”中对“要点 1.1”的回复。其中,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第六章第四十条规定,债券结算一旦完成不可撤销。中央结算公司制定并发布的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券款对付结算业务实施细则明确“为全国银行间债券结算成员的债券业务提供 DVP 结算服务”,并对 DVP 结算业务的处理流程、资金汇划等进行了规定。上述法律法规、业务规程均为公开可获得的信息,对全市场披露。中央结算公司实行使用央行货币的实时、全额、逐笔的 D

90、VP结算方式,以付款方为直参为例,具体流程是:系统根据结算指令将待结算的债券以“待付”形式锁定后,生成即时转账报文发至支付系统,支付系统办理资金支付后实时反馈,系统立即完成债券结算。结算成员可通过客户端实时查询结算状态。中央结算公司的系统与中国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直联,DVP 结算方式可确保债券过户与资金划付互为条件,同步完成,结算完成时即实现券、款一致的最终性。中央结算公司涉及的司法管辖区仅有中国内地。目前仅有一 50 项跨境互联安排,即与香港 CMU 的“债券通”连接。内地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管理暂行办法 第三条规定:“北向通遵循香港与内地市场现行法律法规,相关交易结算活动遵守交易结算发

91、生地的监管规定和业务规则。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北向通”投资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一方为内地报价机构,交易结算发生地为中国内地,前述结算最终性安排依然适用。要点8.2:FMI应该最迟于生效日日终(最好在日间或实时)完成最终结算,以减少结算风险。LVPS和SSS应该考虑在结算日采用RTGS或批量结算处理。中央结算公司在结算日采用实时、全额、逐笔的 DVP 结算方式,系统在结算合同交割日开始查券、查款,券款均足额即可完成结算,结算具有实时的最终性;券或款不足额时系统将安排等券或等款,若日终仍不足额,则结算合同失败。在这种安排下,不存在最终交收推迟到下一工作日的情况。结算完成后系统将自动通知结

92、算成员结算结果,结算成员也可通过客户端实时查询结算状态。现阶段,中央结算公司不提供分批结算。要点8.3:FMI应该明确定义结算具有最终性的时点,其后未结算的支付、转账指令或其他债务均不得被参与者撤销。中央结算公司实行实时全额 DVP 结算,在系统运行时间内的任一时点,债券结算一旦完成,均具有最终性,不可撤销。结 51 算日日终时已确认未结算的结算指令不可撤销。不允许对撤销期限提供例外和延期。相关要求通过中国人民银行规章和中央结算公司业务规则规定,并向全市场公布。52 原则九:货币结算 FMI 应该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使用中央银行货币进行货币应该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使用中央银行货币进行货币结算。如果

93、不使用中央银行货币,结算。如果不使用中央银行货币,FMI 应该最小化并严格控制因应该最小化并严格控制因使用商业银行货币所产生的信用风险。使用商业银行货币所产生的信用风险。要点9.1:FMI应该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使用中央银行货币进行货币结算,以避免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 2013 年第 12 号公告,中央结算公司应通过自身债券系统和中国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之间的连接,为市场参与者提供 DVP 结算服务。已在支付系统开立清算账户的市场参与者通过其在支付系统的清算账户办理 DVP 的资金结算;未在支付系统开立清算账户的市场参与者应当委托中央结算公司代理 DVP 的资金结算。中央结算公

94、司代理 DVP 的资金结算时,通过在支付系统的特许清算账户进行,公司在该账户下为委托其代理资金结算的市场参与者开立债券结算资金专户。结算参与成员使用自身在支付系统的清算账户或通过中央结算公司特许清算账户进行资金结算,均为中央银行货币结算。要点9.2:FMI不使用中央银行货币进行结算的,应该使用没有或几乎没有信用风险或流动性风险的结算资产来进行货币结算。53 中央结算公司使用中央银行货币进行债券交易的资金结算,本条不适用。要点9.3:FMI使用商业银行货币进行结算的,应该监测、管理和限制源于结算银行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特别地,FMI应该为其结算银行建立严格的标准,并监测标准的遵守情况。这些标

95、准应该考虑其监督管理、资信、资本、流动性获取及运行可靠性等因素。FMI应当监测和管理信用风险暴露和流动性风险暴露集中于结算银行的情况。中央结算公司使用央行货币进行债券交易的资金结算,本条不适用。要点9.4:FMI在自身账簿上进行货币结算的,应该最小化并严格控制其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如果交易双方均不是中国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则应当委托中央结算公司在其大额支付系统中的特许清算账户下为交易双方开立债券结算资金专户,资金结算将在中央结算公司特许清算账户下的两个债券结算资金专户之间完成。使用债券结算资金专户进行的结算也采用 DVP 方式进行,公司不提供垫资或授信,因此对公司不产生信用风险或

96、流动性风险。54 要点9.5:为便于FMI及其参与者管理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FMI与任何结算银行的法律协议应该明确规定在单个结算银行账簿上的转账发生时点,转账一旦完成及具有最终性,并可尽快转移收到的资金。这些最迟发生在日终,最好在日间。中央结算公司与中国人民银行签订的协议中明确约定,转账一旦完成即具有最终性,收到的资金可以转移。如果资金结算通过大额支付系统完成,在 DVP 结算完成时,相关款项实时转移至收款方清算账户,可用于其他结算活动。如果资金结算通过在中央结算公司开立的债券结算资金专户完成,DVP结算完成时,相关款项实时转移至收款方债券结算资金专户,可用于其他结算活动;此外,根据主管部门

97、的要求,中央结算公司对债券结算资金专户实行日终零余额管理,设置了结算资金日终自动划回机制,在每个营业日的指定时点(目前为 16:30、16:50 和 17:05),统一将债券结算资金专户中的剩余资金划回至各成员指定的资金清算路径。中央结算公司使用央行货币进行债券交易的资金结算,不涉及与结算银行之间关于资金转账相关的协议安排。55 原则十:实物交割 FMI 应该明确规定其有关实物形式的工具或商品的交割义应该明确规定其有关实物形式的工具或商品的交割义务,并应该识别、监测和管理与这些实物交割相关的风险。务,并应该识别、监测和管理与这些实物交割相关的风险。要点10.1:FMI的规则应明确规定其有关实物

98、形式的工具或商品的交割义务。中央结算公司托管的债券全部为无纸化债券,本条不适用。要点10.2:FMI应该识别、监测和管理有关保管和交割实物形式的工具或商品的风险和成本。中央结算公司托管的债券全部为无纸化债券,本条不适用。56 原则十一:中央证券存管 CSD 应该具有适当的规则和程序,以确保证券发行的完整应该具有适当的规则和程序,以确保证券发行的完整性,最小化并管理与证券保管、转让相关的风险。性,最小化并管理与证券保管、转让相关的风险。CSD 应该以固应该以固定化形式或无纸化形式维护证券,并采用簿记方式转账。定化形式或无纸化形式维护证券,并采用簿记方式转账。要点11.1:CSD应该具有适当的规则

99、、程序和控制措施,包括稳健的会计实践,以保障证券发行人和持有人的权利,防止未经授权创设或消除证券,以及定期并至少每日核对其维护的证券发行。发行人利益保护发行人利益保护 在制度层面,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托管管理暂行办法、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办法、企业债券簿记建档/招标发行业务指引等办法和规定,中央结算公司是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登记托管结算机构,并可以根据发行人委托,为发行人提供发行、登记、代理付息与兑付和信息披露等服务。此外,中央结算公司与债券发行人签订相关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服务协议文本充分征求市场

100、参与者意见,报人民银行备案后实施。同时,中央结算公司在授权范围内,在市场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发行业务操作规程及管理细则。在发行支持方面,中央结算公司为充分保障发行人权利,已在多地实现招标和簿记建档等市场化的发行方式,供发行人选择,57 同城异地备用发行场地有效保障业务连续性;根据需求不断优化完善发行系统,充分利用金融科技保证系统处理的准确和高效。同时严格执行发行场所管理制度,维护发行现场秩序。此外,公司通过严格的审核和复核流程为每一支在公司托管的债券派发债券代码,为上市流通的债券申请 ISIN 码,根据监管部门授权为发行人维护债券持有人名册,并保管持有人登记资料。投资人利益保护投资人利益保护 一

101、是制度层面,公司与投资人签订相关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服务协议文本充分征求市场参与者意见,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后实施。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实行直接持有的证券持有模式,投资人与发行人之间有直接、清晰的法律关系,可最大程度保护投资者资产和权益。二是中央结算公司作为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含商业银行柜台业务)的登记托管结算机构,依据法律或主管部门授权,接受债务人委托,以簿记方式记录债券信息并确认债券权属(即债券登记)。此外,对于债券账户余额发生变化,或发行人更名、债务承继等业务场景,公司将及时办理变更登记。三是中央结算公司开发了“债券信息自助披露系统”,要求发行人在发行前、发行后和债券存续期根据

102、相关要求披露发行文件、发行结果、财务报告、评级报告、付息兑付公告等信息,便于投资者了解所持债券情况。四是中央结算公司实行实时全额逐笔的 DVP 结算方式,结算结果在债券账户实时反馈,准确反映债券余额变化,投资者可 58 通过客户端实时查询总对账单。此外,中央结算公司设置了余额复核查询机制,柜台投资者可以通过电话等途径确认柜台债券持有情况。五是公司对债券持有人履行保密义务。证券账簿的管理和维护证券账簿的管理和维护 中央结算公司托管的债券已经无纸化,债券持有人在中央结算公司直接开立债券账户并通过债券账户持有债券。投资者可实时查询其债券账户中的债券余额进行对账,还可进行书面对账。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

103、出现破产、解散、分立、合并及撤销等情况时,持有人托管的债券和其他资产不参与资产清算。公司托管账务结构清晰,会计核算便利,会计信息准确,在二十多年的市场实践中运行稳定。此外,中央结算公司接受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接受至少一年一次的外部审计。在证券登记方面,中央结算公司有以下内控程序:一是债券的初始登记需要根据发行人或主承销商提供的债券登记材料办理,债权债务关系的确立需要以债券发行募集资金收讫确认为依据。二是债券的注销登记需要通过到期兑付、提前兑付、选择权行使等导致债权债务终止的动作触发。三是柜台开办机构及储蓄国债承销团成员须及时向中央结算公司上传柜台投资者债券账户资料、债券余额和账务变动数据,中央

104、结算公司及时为柜台投资者进行相关登记记载。四是债券登记涉及人工操作的均在公司系统上由具有相关权限的人员经办、复核完成。在对账方面,中央结算公司的发行、托管与结算债券的情况均在同一本账簿上记录,根据债券发行结果注册债券,债券余额 59 的变化会及时进行变更登记处理,因此可保证债券的发行数量与持有数量相等。要点11.2:CSD应该禁止证券账户透支和出现借方余额。中央结算公司实行 DVP 结算方式,检查付券方券足时才会向支付系统发送付款指令,券不足则等券直至日终结算失败,因此不会出现账户透支或借方余额的情况。要点11.3:CSD应以固化形式或者无纸化形式维护证券,并采用簿记方式转账。适当时,CSD应

105、该提供激励机制来使证券固定化或无纸化。中央结算公司以无纸化的方式发行和维护债券,目前托管的债券均为无纸化方式。公司提供发行、托管、结算一体化服务,充分利用电子化技术带来的规模效率优势,大大降低了市场成本。要点11.4:CSD应该通过与法律框架一致的适当的规则和程序保护资产免受托管风险。投资者委托中央结算公司托管其持有的债券,中央结算公司对投资者持有的债券进行集中保管,并对持有债券的相关权益进行管理和维护。中央结算公司对债券持有人托管的债券采取安全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其托管账务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安全,60 避免托管风险。具体内部安排包括:严格将托管资产与自身资产隔离;严格内部流程,建立双人复核

106、、稽核制度;采取谨慎的财务策略;通过业务规则、协议规定安全维护义务;推进无纸化,并采取系统安全措施。中央结算公司接受主管部门的严格监管,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业务,并据此形成业务规则和内部工作规程,其中业务规则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并报监管部门批准或备案。实践中没有不支持规则和协议的法院判例。客户资产受到充分的保护,客户资产免于公司债权人的求偿。为帮助参与者应对证券的挪用或失窃,中央结算公司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债券账户采用实名制开立;二是客户进入系统须身份验证;三是系统对账务实时记录,每年接受外部审计,客户可实时查对债券余额并要求书面对账;四是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并建立系统故障应急处理机制和灾难

107、备份机制。要点11.5:CSD应该采用稳健的系统确保CSD自身的资产与其参与者的证券相互分离,以及参与者之间的证券相互分离。在法律框架支持的情况下,CSD还应在运行方面支持在参与者账簿上对参与者客户证券进行分离,并为转移客户持有的证券提供便利。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规定,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对所托管的债券不享有任何性质的所有权,不得挪用所托管的债券。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出现破产、解散、61 分立、合并及撤销等情况时,债券持有人在该机构所托管的债券和其他资产不参与资产清算。从法律基础上明确了中央结算公司的托管资产与自身资产隔离。财政部办公厅 关于明确政府债券托管管理要求的通知(财

108、办库2022141 号)明确要求政府债券托管采用集中统一、一级托管、底层穿透的托管管理制度。中央结算公司为所有参与者(包括法人机构和非法人产品等)开立直接持有的债券账户,记载和确认投资者持有的债券品种、数额及其变动、权利受限等情况;债券账户采用实名制,投资者对账户中的债券享有完整的权利,有效确保参与者之间的资产相互隔离。要点11.6:CSD应该识别、度量、监测和管理来自可能涉及的其他活动的风险,解决上述风险可能还会需要其他工具。中央结算公司主要履行以下职能:为债券发行提供支持服务;开立和管理发行、债券和资金账户;债券登记、托管、结算;代理拨付债券兑付本息和相关收益资金;代理债券持有人向债券发行

109、人依法行使债券权利;为柜台投资者提供债券账务复核查询服务;提供与债券登记、托管和结算相关的信息、查询、咨询、培训服务等。此外,中央结算公司还凭借自身资源和专业能力为市场提供担保品管理服务和价格指标产品,是帮助市场参与者管理风险、了解市场行情、进行业绩评估和会计记账的增值服务,不会对公司自身或参与成员带来信用风险或流动性风险。62 原则十二:价值交换结算系统 如果如果 FMI 结算的交易涉及两项相互关联的债务(如证券交结算的交易涉及两项相互关联的债务(如证券交易或外汇交易)结算,它应该通过一项债务的最终结算作为另一易或外汇交易)结算,它应该通过一项债务的最终结算作为另一项债务最终结算的条件来消除

110、本金风险。项债务最终结算的条件来消除本金风险。要点12.1:无论FMI以全额还是净额方式结算以及结算最终性何时发生,作为价值交换结算系统的FMI都应该通过确保当且仅当一项债务的最终结算发生时与之关联的债务才被最终结算的方式来消除本金风险。中央结算公司采用实时、全额、逐笔的 DVP 结算方式(符合国际清算银行 DVP 模式一),债券的交割与资金的交付互为条件,同步完成,以此确保最终结算、消除本金风险。以付款方为直参为例,具体流程是,公司系统在双方指定的结算日将检查付券方债券是否足额:若足额系统则将债券以“待付”形式锁定后,生成即时转账报文发至支付系统,支付系统实时办理双方资金支付并反馈公司系统,

111、公司系统完成债券结算;若券不足,则等待,至日终仍不足的,结算失败。每笔交易的结算均以独立的结算合同为依据,每笔结算业务之间互不关联。63 原则十三:参与者违约规则与程序 FMI 应该具有有效的、定义清晰的规则和程序管理参与者应该具有有效的、定义清晰的规则和程序管理参与者违约。设计的这些规则和程序应该确保违约。设计的这些规则和程序应该确保 FMI 能够采取及时的措能够采取及时的措施控制损失和流动性压力,并继续履行义务。施控制损失和流动性压力,并继续履行义务。要点13.1:FMI应具备违约规则和程序确保参与者违约时FMI能继续履行义务,并解决违约发生后的资源补充问题。中央结算公司不为参与者提供融资

112、、结算担保等授信类服务,也不对交易的违约事件进行认定。公司可认定结算失败,但结算失败是否导致交易违约则由参与者双方签订的具体协议确定。例如,针对回购交易,由 NAFMII 主协议中有关于违约和终止事件的条款明确。对于到期未能足额支付付息兑付款的情况,中央结算公司将据实上报主管部门,是否构成违约由主管部门判定。根据客户服务协议,中央结算公司对以下情况不承担任何责任:参与者或交易对手方因债券账户或资金账户余额不足(此种情况下含资金清算代理行)不能履行结算义务,致使结算失败;参与者发送的指令缺乏必要的要素,或未对指令进行确认,或指令所附的电子签名不符合规定,或未对某些有特殊要求的结算合同进行确认,致

113、使结算延误或失败;因账户中的债券被法定有权机构冻结或扣划造成结算失败的。要点13.2:FMI应为实施违约规则和程序做好充分准备,包括规定适当的自主裁量程序。64 中央结算公司结算规则明确规定系统对于每笔交易的结算处理程序。发生结算失败情形时,系统会向交易双方明确显示结算失败的原因,包括券不足和款不足以及未生成结算合同三种情况。中央结算公司对于是否发生违约无自主裁量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 2013 年第 12 号公告等规定,发生结算失败,交易双方有义务在次一工作日向中央结算公司提交书面说明,中央结算公司汇总情况后于次一工作日上报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结算公司每年至少一次对内部违约处理计划进行评估,并报

114、公司管理层。如需调整结算失败的处理规则,中央结算公司在向中国人民银行汇报后通过监管规定或业务规则等方式进行明确。现行安排于 2013 年 9 月起实施。要点13.3:FMI应该公开披露违约规则和程序的关键方面。中央结算公司不为参与者提供融资、结算担保等授信类服务。目前,公司对于结算失败交易的处理包括出具交割失败通知单、了解并向监管部门汇报情况、对当事方进行风险警示等。交易双方对结算失败的交易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由司法机构认定违约责任,公司将根据司法的裁决进行相应的操作。要点13.4:FMI应该让参与者和利害人参与测试和评审违约程序(包括任何抛售程序)。测试和评审应至少每年进行或在违约规则和程序

115、发生实质变化时进行,以确保它们的实用性和有效 65 性。结算成员的违约本身不对中央结算公司带来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或其他影响。中央结算公司将根据主管部门的规章制定相应的违约程序细则,并充分征求相关利益人和市场参与者的意见。此外,关于业务连续性计划,详见要点 17.6。66 原则十五:一般业务风险 FMI 应识别、监测和管理一般业务风险,持有充足的权益性应识别、监测和管理一般业务风险,持有充足的权益性质的流动性净资产覆盖潜在的一般业务损失,从而在这些损失发质的流动性净资产覆盖潜在的一般业务损失,从而在这些损失发生时其能持续运营和提供服务。此外,流动性净资产应始终充足,生时其能持续运营和提供服务。

116、此外,流动性净资产应始终充足,以确保以确保 FMI 的关键运行和服务得以恢复或有序停止。的关键运行和服务得以恢复或有序停止。要点15.1:FMI应具有稳健的管理和控制系统,识别、监测和管理一般业务风险,包括因经营策略执行不力、负现金流及未预料到的巨大运营成本导致的损失。中央结算公司一般业务风险是指和客户结算违约无关的、因公司管理或操作不当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技术和运行风险,相关管控详见原则 17;声誉风险,通过舆情监测、媒体交流计划等控制;经营风险,通过战略规划和总经理办公会动态评估;道德风险,通过职业教育、授权复核机制、内部审计等控制;财务风险,由财务部门定期评估检查;合规风险,由综合管理

117、部负责评估管理。要点15.2:FMI应持有充足的权益(如普通股本、公开储备或留存收益)性质的流动性净资产,在面临一般业务损失时FMI能持续运营和提供服务。FMI应持有的权益性质的净流动性资产的规模由一般业务风险状况以及恢复或有序减少(适当时)其关键运行和服务所需时间决定。67 中央结算公司有 125 亿元人民币的充足资本金,并持有充足现金流,可保障持续运营和提供服务。公司每季度定期评估持有权益性质的流动性净资产,并经主管部门认定符合持续经营需要。要点15.3:FMI应具有切实可行的恢复和有序解散计划,并持有充足的权益性质的流动性净资产以实施该计划。FMI持有的权益性质的流动性净资产应不少于六个

118、月的当前运营成本。这些资产不同于金融资源原则规定的用以覆盖参与者违约或其他风险的资源。然而,依据国际风险资本标准持有的权益资产应在相关或必要时被包含在内,以避免双重资本要求。中央结算公司注册资本金 125 亿元,并根据一般业务风险发生可能性,确定持有权益性质的流动性净资产充足性。目前公司持有权益性质的流动性净资产远大于六个月的当前运营成本,可以覆盖一般业务风险。应主管部门要求,公司设有风险准备金,足以覆盖公司商业风险;公司不承担信用风险,满足风险准备金风险隔离要求。中央结算公司有业务恢复计划,建立了应急操作预案,考虑了事件发生因素及人员调配、组织协调、处理操作方法等因素。要点15.4:用于覆盖

119、一般业务风险的资产应该为优质资产并具有充分流动性,以使FMI在不同情景下(包括在不利的市场环境)满足当前和预计的运营支出。68 中央结算公司权益性质的流动性净资产主要由现金构成,存储在系统重要性银行,如遇不利的市场环境,可以满足当前和预计的运营支出。公司财会部门对权益性质的流动性净资产进行定期评估,原则是构成简单、流动性高、变现能力强。要点15.5:如果FMI的权益资本接近或低于最低要求,FMI应具备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募集额外的权益资本。此计划应获得董事会的批准,并定期更新。中央结算公司暂无募集资本金计划。若有需求,由公司财会部门提出,领导班子决策,并报财政部批准。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120、较小,资本金充足,一般不会低于所需数量。69 原则十六:托管风险与投资风险 FMI 应保护自有资产和参与者资产的安全,并将这些资产应保护自有资产和参与者资产的安全,并将这些资产的损失风险和延迟获取风险降至最低。的损失风险和延迟获取风险降至最低。FMI 的投资应限于信用的投资应限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最低的工具。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最低的工具。要点16.1:FMI应将自身资产和参与者资产保存在受监管的单位,这些单位具备稳健的会计实践、保管程序和内部控制,从而全面保护这些资产。中央结算公司作为债券登记托管机构,为参与者提供债券保管。中央结算公司自身的资金和参与者资金存放于中央银行、

121、全国性系统重要性银行等受监管单位。上述机构接受国家监管,业务流程和业务系统完备、资信状况良好、信息披露充分。中央结算公司会定期与上述机构对账,了解相关机构财务状况、内部控制流程和保管程序,确保自有资产和参与者资产的安全。要点16.2:FMI应按要求快速获得自身资产和参与者提交的资产。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第五章第三十五条,“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对所托管的债券不享有任何性质的所有权,不得挪用所托管的债券。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出现破产、解散、分立、合并及撤销等情况时,债券持有人在 70 该机构所托管的债券和其他资产不参与资产清算。”中央结算公司对托管资产没有利益或所有权,其自有

122、资产与参与人资产相互隔离,可快速提取,参与人违约不对公司造成财务影响。要点16.3:FMI应评估和了解其对托管银行的敞口,充分考虑其与每个托管银行的全方位关系。中央结算公司选择多个托管银行,以分散对托管银行的风险敞口,定期对托管行财务状况、信用风险和风险敞口集中度进行分析。要点16.4:FMI的投资策略应与整体风险管理策略一致,并向参与者充分披露;投资应由高质量的债务人担保,或为对高质量债务人的债权。这些投资应可在几乎不对价格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快速变卖。中央结算公司公开表示执行稳健的投资策略,并与整体风险管理策略一致,在稳健保本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收益。中央结算公司的资金投资无价格风险,可迅

123、速变现,确保相关业务投资符合监管部门政策要求,财务支出可控,不会对公司财务稳健性和现金流造成风险。中央结算公司的财务内容会定期向财政部汇报。71 原则十七:运行风险 FMI 应识别运行风险的内部和外部源头,并通过使用适当应识别运行风险的内部和外部源头,并通过使用适当的系统、制度、程序和控制措施来减轻它们的影响。设计的系统的系统、制度、程序和控制措施来减轻它们的影响。设计的系统应当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运行可靠性,并具有充足的可扩展能力。应当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运行可靠性,并具有充足的可扩展能力。业务连续性管理应旨在及时恢复运行和履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应旨在及时恢复运行和履行 FMI 的义务,包括的义务,

124、包括在出现大范围或重大中断事故时。在出现大范围或重大中断事故时。要点17.1:FMI应建立健全的运行风险管理框架,该框架应具有适当的系统、制度、程序和控制措施,以识别、监测和管理运行风险。运行风险的识别运行风险的识别 中央结算公司建立了运行风险管理框架,作为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核心组成部分。该框架采取一线识别、汇总评估、专业测评结合的方式识别评估运行风险。一线识别是指各业务技术部门在更新业务流程、新系统上线前按照各自职责进行风险评估并定期回顾、总结、更新各自的风险点;汇总评估是指风险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各部门识别和评估主要运行风险、修订风险管理手册;专业测评是指聘请权威第三方进行专项测评或审计,如网

125、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IT 专项审计等。中央结算公司从内外部识别运行风险来源,内部风险来源包括信息系统,如系统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等;业务流程与操作,如制度缺失、人为操作失误等;内部人员,如关键岗位人员流失或无法到岗、内部越权访问、内部人员泄密。外部风险来源包括 72 公共事业单位,如区域电力或运营商网络中断等;市场参与成员,如因成员系统故障无法办理业务或因自身信息安全漏洞等 IT 风险导致对公司信息系统带来的风险等;其他 FMI,如大额支付系统、交易中心系统、CA 证书系统故障等;外包服务提供商,如外包服务能力下降、外包服务提供商人员变动等。运行风险的监测、管理和记录运行

126、风险的监测、管理和记录 针对信息系统风险,中央结算公司引入软件质量控制工具和管理流程;建立集中需求管控制度;引入第三方专业测试;建立发布应急预案等制度;全面建成了物理上四个数据中心,逻辑上两个“两地三中心”的架构体系并已正式投入运营;形成了公司 IT系统一体化运维工作机制,有效支撑公司业务平稳运行;建立以统一运管平台为核心的一体化运维监控和支撑体系,识别、监控、管理运行风险;关键设备均为双机热备或集群部署;生产系统部署服务器采用集群化部署和动态负载均衡,主机平台资源可动态调配,支持运行指标的实现;应用软件设计将性能指标纳入运维需求,在架构设计和服务设计中予以充分考虑,并通过性能测试,检验指标的

127、符合程度;通过风险排查、运维检视等内部流程,引入 IT 审计、安全评估等外部资源不断发现识别风险。针对业务流程与操作风险,中央结算公司编制业务操作暨风险管理手册 并定期评估修订;制定发布 全面风险管理办法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办法信息科技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业务运营应急事件管理办法,明确业务运营连续性管理要求、规范应急事件处置程序;发布公司系统权限管理规程,设置业务授权机制,规范内部权限管理;中 73 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客户服务协议 中明确规定了对市场机构的技术运行和风险管理要求。针对内部人员风险,详见“内部控制措施”。针对公共事业单位风险,中央结算公司的外部通讯接入由至少两

128、家电信运营商提供,并具备双路供电(部分数据中心具备四路供电)、应急发电机、长时间 UPS 后备的供电保障能力,每年进行演练和评估。针对市场参与成员风险,制定了纸质凭单配套电子密押的应急操作流程,以防止市场成员因自身技术系统故障或通讯故障导致的运行风险。针对外包服务提供商风险,制定外包管理制度流程,缓释及降低外包风险。针对其他 FMI 风险,中央结算公司通过与其他 FMI 签订联合运行协议,建立有效的联络机制,共同评估因业务规则变化和技术系统升级带来的风险,研究风险应对措施,并根据需要进行系统联合切换演练。以上运行风险的监测和管理通过制度文档、台账或系统日志的形式进行记录保存。重点项目和变更的管

129、理重点项目和变更的管理 中央结算公司具有完备的项目管控和变更管理体系。公司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管理委员会下成立企业架构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架构委”),设立产品管理部门、信息科技管理部门和信息科技实施部门。公司开展企业级架构规划设计、重点项目总体方案设计,统筹企业级项目群总体管控;实施项目整体管理,包括 74 项目立项、人员管理、项目计划进度管理、变更管理、质量管理、风险问题管理、资源管理、上线投产规划等;开展系统建设,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上线、运维等,掌控系统资源支持及变更,保障系统变更实施目标顺利实现,支撑系统稳定运行。应用变更管理方面,不断完善变更发布管理机制,制定并发布公司应

130、用系统版本发布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应用发布和系统变更管控流程,制定年度应用系统发布日计划,每月发布月度变更计划,按照影响程度进行变更分级,制定发布交付物标准与规范,对项目变更组织相关评审,严格变更控制和验证,制定变更回退计划、变更后重点保障计划和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变更总结,持续改进变更流程,降低应用发布变更对系统运行的不利影响。应用开发项目管理方面,识别不同类型、规模、范围的项目制定合理有效的管控策略,在项目立项阶段明确每一项目管控策略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具体包括里程碑交付物评审、各阶段和各类型测试验收,保证应用交付质量,降低应用发布变更对系统运行的不利影响。内部控制措施内部控制措施 中

131、央结算公司充分参考 ITIL、ISO27001 等国际标准,严格执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国家标准,并遵守金融基础设施原则和国际证券结算标准。在技术系统、内部程序、人员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持续完善,以确保正确实施操作程序。中央结算公司不断加强内部控制,更新发布 2022 年度公司 75 管理类事项授权指引表,进一步明确管理类事项授权机制,规范授权程序。针对人员风险,中央结算公司通过严格筛选录用员工,合理的薪酬制度、上海品茶建设,培养员工忠诚度。通过员工培训、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岗位廉洁从业责任书等方式,从职业道德层面防范欺诈;通过细化岗位操作流程、制定风险管理手册、建立业务授权管理机制和系统、业务

132、操作双人复核机制,从操作层面防范欺诈。中央结算公司与外包服务机构约定严格的保密条款,并制定外包服务人员考核与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防范欺诈。公司持续推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强化风险管理理念,制作全面风险管理专题宣传片,开展风险管理宣贯测查,促进风险管理措施覆盖全员全流程。要点17.2:FMI的董事会应清晰地规定在应对运行风险中的作用和职责,并审定运行风险管理框架。FMI应定期或在发生重大变化后,对系统、运行制度、程序和控制措施进行评审、审计和测试。运行风险管理框架和职责分配运行风险管理框架和职责分配 中央结算公司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将运行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审核确定包括运行风险在内的风险管理

133、总体目标与原则、风险管理政策与程序。风险管理部作为控制层,牵头组织实施包括运行风险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组织识别、评估、监测、控制风险,监督运行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执行情况,对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和提出问责建议。业务和技术部门作为执行 76 层,按职责识别、评估、监控、报告运行风险,提出风险缓释措施并组织实施。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包括运行风险在内的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并向公司最高领导层报告。公司最高领导层审批确定以风险管理委员会为主导风险管理框架,风险管理委员会在该框架下审批确定运行风险管理框架。风险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与公司最高领导层一致。风险管理委员会通过会议或传签方式审议运行风险框架相关事

134、宜。评估和演练评估和演练 中央结算公司定期进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自查和外部测评,聘请专业机构进行安全评估。持续深化网络安全管理,通过ISO2700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2022 年度外部监督审核。进一步强化公司 IT 运维管理能力,完成 ISO20000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及 DCMG 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成熟度双体系认证。对标国际先进管理标准和业界最佳实践,通过 CMMI 软件能力成熟度 3 级认证与 TMMi 测试成熟度 4 级认证。通过开展各类桌面推演和实际切换演练,包括但不限于应急电力切换、网络核心设备切换、支付系统接口切换、核心服务器主备切换、存储灾备切换和应用系统灾难切换等计划性切换

135、演练,以测试检验 IT 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和效率。中央结算公司 2022 年共组织了 10 次综合性演练,主要包括多中心站点级技术切换演练与业务切换演练等;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攻防演练,由外部攻击队对公司应用系统、网络边界、人员意识、安全策略等进行高强度攻击和测试,检验基于实战对抗场景的公司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和防护能力;接受监管部门每年对包括风险管理在内运营工作的检查评价;严格执行 77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体系的有关要求进行外部检查和测评。外部评价和审计的结果是公司对运行风险管理框架进行修改和完善的重要参考。要求17.3:FMI应清晰地制定运行可靠性目标,并具有相应的制度实现这些目标。中央结算

136、公司行使 CSD 和 SSS 职能,通过债券系统提供主要服务。系统运行的总体要求是安全、稳定、高效、持续,债券系统自运行以来保持稳定运行。公司通过开展系统可用性关键指标设计、可用性设计实现、运行维护管理、可用性改进及评价报告等关键活动,实施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系统可用性管理,保障目标的实现。在制度方面,公司制定发布全面风险管理办法、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办法、信息科技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规范业务连续性在组织架构、策略、程序和方法等方面的管理活动,提升公司对信息系统事件的应对能力和恢复能力,保障业务持续稳定运营。在关键指标设计方面,公司一是依据公司业务恢复等级与业务恢复要求,确保定级标

137、准符合公司业务发展需要;二是参考央行相关标准,体现行业最新发展趋势;三是借鉴金融基础设施同业最佳实践,明确信息系统定级关键指标和可用性要求。最高等级系统可用性目标为 99.999%。78 在可用性指标基础保障领域,公司采用 TOGAF(开放组体系结构框架)、双态 IT 规划方法论,结合银监会的商业银行数据中心指引,全面完成数据中心架构规划暨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完成公司京沪两地高规格、高等级数据中心的工程建设,建设标准通过国家 A 级机房认证,全面达到国际标准 Uptime Tier 3,并在关键供配电系统与关键制冷系统方面达到 Uptime Tier 4 的技

138、术要求。完成统一运管平台建设和统一运维制度体系建设,实现了一体化运维监控、管理、告警和日志分析平台建设及多轮优化升级,并完成统一运维制度体系的试行落地及优化更新,实现运维管理的体系化、平台化和规范化。在可用性指标设计实现阶段,公司依据可用性目标设计应用架构、技术架构及基础架构。在应用和系统层面细化分解为体系化的若干关键指标,形成数据中心基础架构设计基线和技术配置规范基线。在系统开发建设全过程落实管理要求,制定非功能设计需求规范,以支撑运行可靠性目标的实现。通过规范的项目管理体系、架构管控流程和规范、系统设计开发测试的实施层管理制度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在运行维护管理阶段,公司参考 ITIL、IS

139、O20000 等国际标准和最佳实践,参照中国人民银行银行集中式数据中心规范等监管要求,开展配置管理、变更管理、服务管理、连续性管理、事件管理及问题管理等活动,确保所有可用性指标满足业务需求及设计要求,若出现影响系统可用性的事件,在规定时间内依据预案及时处理。先后制定发布涵盖可用性管理、配置管理、变更 79 管理应急管理、生产运维事件与问题管理、基础设施管理、系统运维管理、网络运维管理、应用运维管理等管理流程在内的多中心一体化运维管理制度及规范文件体系,明确日常运维管理要求;并在公司层面制定并发布业务运营应急事件管理办法,明确应急处置工作要求。在可用性改进及评价报告阶段,公司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检

140、视可用性管理的效果并持续提升。定期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管理委员会会议,审议 IT 发展规划,确保其与公司的总体业务战略和重大发展策略相一致,评估信息科技和信息科技风险控制工作的总体效果和效率,每年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管理委员会对运行可靠性目标及执行效果进行审查。要点17.4:FMI自身应具备充足的可扩展能力来应对递增的业务量压力,并实现服务水平目标。中央结算公司通过中长期战略规划的制定及每年战略落地分解任务的实施,有效开展业务量增长评估。在基础设施方面,公司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四个数据中心均已经投产运行,全面建成两个“两地三中心”的战略布局,本地生产中心和同城备份中心的基础设施、网络和硬件基本为同等

141、配置,异地灾备中心满足关键业务处理系统的基本配置要求,各数据中心处理能力可以横向扩展。在系统资源管理方面,公司建立数据中心资源池统筹管理模式,优化资源供应效率和管理标准化水平,整合各项目分散需求,80 通过架构基线和配置规范,实现设备资源规范化,将分散的中低端需求实现集约化、标准化改造。通过技术转型,充分利用虚拟化、分布式技术提高资源配置的动态调整能力。通过框架协议方式加快资源供应,保障资源池的弹性和扩展能力。在开发测试方面,系统规划、设计、建设及运维中开展可扩展性设计和容量管理,引入和使用微服务架构、分布式部署、负载均衡、基础设施云化等技术手段,构建系统的横向和纵向可扩展能力。重大系统变更或

142、新系统上线前,测试部门有针对性的安排压力测试,以验证系统的处理能力。在运维管理方面,建立自主可控的统一运管平台,加强系统容量管理水平。建立了全面覆盖服务器、网络、存储、虚拟化、应用及安全设备的统一监控和信息展示平台。对系统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进行实时监测,针对已知的峰值资源使用情况,在CPU 性能、内存使用率、存储容量及网络带宽等方面保持充足的冗余;当各项性能容量指标超过阈值将根据重要性分级及针对性能下降的应急预案,及时采取资源扩充或应用程序优化。依托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建立了系统配置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通过数据采集、监控和趋势分析,推动从单纯的资源容量管理(RCM)向服务容量管

143、理(SCM)及业务容量管理(BCM)的逐步深入。在规范化运营管理方面,公司对标 ISO20000、GB33136、ISO22301、ISO270001 等认证体系,建设和完善 IT 运维管理流程和管理机制。公司在 2022 年开展了 ISO20000 与 GB33136 双体系融合认证贯标工作,建成并落地符合中债特色的生产运行管 81 理体系,并高分获得 GB33136 标准四级(优秀级)认证、以“零不符合项”的业界优异成绩获得 ISO20000 认证。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流程体系建设与实施:持续健全统一运维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对业务 999 热线电话的响应效率和质量;强化变更分级管控措施,谨慎

144、评估变更实施对业务服务的影响,将变更窗口安排在非业务时段或业务低谷期,并提前进行变更影响预警通知,将变更维护对业务服务的影响降至最低;及时响应业务部门服务需求,配合业务部门实际需要执行各类业务系统的应用版本发布、业务数据维护等;做好服务质量回顾分析,持续完善建立服务质量监测指标,涉及资源使用、事件响应、应急处置、变更管控等多个方面,并结合分析情况推进对业务服务水平的持续改进和提升。公司 IT 服务流程管理水平符合国际标准要求,IT 管理成熟度达到业界领先标杆水平,数据中心各管理模块均呈现体系完善、流程清晰、业务熟练、监测有效、持续改进的良性运营特征。在保障措施和审查机制方面,从短期机制来看,公

145、司对业务处理量每日进行统计分析,对重点资源每周进行汇总分析,对系统运行整体情况每月形成报告,对比预估业务处理量与实际业务处理量的增长趋势,一旦发现实际处理能力超出预估,及时根据预案采取相应措施;从中长期机制来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管理委员会定期根据公司战略规划的执行落地情况调整 IT 系统的建设目标和发展路线,保障系统可扩展能力的前瞻性、针对性、主动性和有效性。要点17.5:FMI应具备全面的物理安全和信息安全制度以应 82 对所有潜在的隐患和威胁。中央结算公司建立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并通过了 ISO 27001 体系认证;公司持续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依据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监管要求等结合

146、公司实际运行情况修订信息安全制度框架,已制定发布信息安全管理办法、信息系统安全评估管理规程、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信息安全事件问责管理规程(试行)、数据安全管理规程、密钥及证书安全管理规程、IT 供应商安全管理规程 等制度文件。与此同时,持续推进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建设及修订。公司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的原则,依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相关国家标准和金融行业标准,持续做好等级保护各项工作。根据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完成系统全面定级及备案更新工作。建设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建成数据中心级技术布防和一体化运营监控体系,实现常态化安全运营监测、分析、预警以及事件应急处置。公司持续开展安全需求分析、架构规

147、划设计、安全功能建设、防护体系建设及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安全技术管控等工作。公司定期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网络安全自查,聘请国家级信息安全专业机构进行安全评估,持续挖掘并消除风险隐患。组织开展常态化攻防演练,检验网络安全策略与措施的有效性,持续提升整体安全防护能力。对于发现的问题,纳入公司整体安全问题管理流程,制定整改计划,由专人负责跟踪,实现闭环管理。83 要点17.6:FMI应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以应对可能导致运行中断的显著风险事件,包括可能导致大规模或重大中断事故的事件。计划应包括备用站点的使用,并确保重要的信息技术(IT)系统能在中断事故发生两小时之内恢复运行。即使在极端情况下,计划也应确保能

148、在中断日日终完成结算。FMI应当定期检测上述安排。业务连续性管理是中央结算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和应对运行风险的重要缓释手段,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目标是建立与履行国家核心金融基础设施职能相匹配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提升业务运营韧性和应急恢复能力,保障在出现业务运营突发事件时,相关重要业务保持持续运营,最大程度降低或消除业务运营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为进一步加强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建设,提升业务运营韧性,中央结算公司发布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明确业务连续性管理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规范公司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流程。业务连续性计划业务连续性计划 中央结算公司识别了履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职能可能面临

149、的风险场景,有针对性的制定了一系列业务连续性计划,包括公司总体应急预案、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计划、信息系统各领域应急预案、业务操作应急预案、办公场所应急预案、消防应急预案,以及其他专项应急预案等。中央结算公司每年开展相关应急演练工作,演练内容包括异地灾备切换运行、主数据中心备份系统切换、同城备份中心切换、网络切换、支付系统接口切换、应急发 84 电切换等多种形式,以及消防演练等。演练参与者除中央结算公司内部部门外,还包括市场参与者、监管部门、清算总中心、交易中心等其他 FMI。灾备和应急方案灾备和应急方案 中央结算公司制定业务运营应急事件管理办法、应急业务操作规程(2018 年修订版),规定了发生

150、中断事件下的报告与响应流程,明确了应急处置工作各类角色和职责,设立了完善的应急处置程序。当市场成员因自身系统或通讯故障无法通过客户端正常办理业务时,参照应急业务操作规程(2018 年修订版),客户可提交加填电子密押的应急凭单或携带相关材料进行现场应急,公司业务人员将在接收到应急业务要求后核验有效性,核验通过后使用应急结算功能为客户办理相应结算业务。当因中央结算公司系统故障导致业务无法顺畅处理时,参照业务运营应急事件管理办法启动应急处置程序。此外,中央结算公司在资源投入、能力建设、人员及职责安排等方面采取多项措施,以保证在业务中断两小时内恢复运营以及在当日日终前完成结算。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了覆盖

151、四个现有数据中心的监控系统,在多站点安排 7 24 小时现场人员值守和非现场人员值守,设有可接管核心业务的同城备用数据中心,形成了以统一运管平台和 999 应急呼叫中心为核心的三级运维支持体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业务授权管理机制,规划了重要业务替代手段,设置重要岗位 A/B 角;与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系统、交易中心本币交易系统等 FMI 建立联络机制和联合应急响应机制,85 建立了关于延长支付系统运行时间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内部切换测试和演练,不定期进行联合应急演练,从而支持识别、监测和管理自身与参与者和其他 FMI 之间的风险。中央结算公司能够实现关键业务恢复时间目标(RTO)不大于 2 小时,即

152、使在极端情况下,应能确保在中断日日终完成结算,以及关键业务恢复点目标(RPO)不大于 30 分钟,并及时确认所有业务在中断时的处理状态及应补录的数据。数据保护数据保护 中央结算公司的业务连续性计划中涵盖各信息系统应急预案,重点涉及中断情况下确认交易状态、恢复业务运营的手段和步骤,包括与交易中心加密传输交易数据、与客户进行应急指令确认等。在保护业务数据安全方面,中央结算公司采用充分的技术手段防范数据丢失。数据中心主站点与备用站点采用数据异步镜像,数据同步延时为秒级。过程数据采用数据同步工具,其中集中存储实时同步,发生问题时可立即实现备库接管。如发生客户业务数据丢失,可通过业务对账的方式进行核查并

153、针对丢失数据进行重发或业务应急操作;如发生系统互联机构之间交互数据丢失,可通过与互联机构数据对账的方式进行核查并针对丢失数据进行应急重发。备用场所备用场所 公司始终遵循国际国内标准和行业规范,持续推进以数据中心灾备恢复资源和业务恢复备用资源为主体的业务连续性体系建设。近年来,对标国家 A 级机房标准建设的北京数据中心、上海数据中心先后投入使用,公司两个“两地三中心”体系全面建 86 成并投入运营,配套建成多中心一体化运维体系并成功运转,为确保金融基础设施安全高效运行奠定了基础。中央结算公司数据中心选址均按照国标 GB50174-2017 的要求,设有北京主中心与同城灾备数据中心、上海主中心与同

154、城灾备中心,其中北京主中心与上海主中心相距 1220 公里,分别承担两个“两地三中心”架构的异地灾备中心职责。四个数据中心的外部供电分别来自不同的上级供电站,能够保证单路供电中断情况下的数据中心供电,且四个数据中心的外部通讯线路满足至少 2 家电信运营商的双回路,不会出现因单一电信运营商的通讯故障导致外部通讯中断。数据中心建设时至少满足双路供电供水,规避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与机场、高速公路、化工厂、危险品仓库等区域保持合理安全距离。多地多数据中心的建设能够保证备用站点与主数据中心风险独立。公司持续推进京沪两地业务恢复备用资源建设,建立和运行业务连续性备用资源建设常态化工作机制,按需启

155、用应急备用场地,有效应对多轮突发疫情。内外部沟通与报告机制内外部沟通与报告机制 中央结算公司制定发布了业务运营应急事件管理办法,建立分层应急事件管理体系,设立应急处置工作组负责应急处置工作。对于较大级及以上突发事件,明确分管技术的公司领导为应急处置工作负责人负责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并履行向总经理、董事长的报告职责。对于重大级事件或其他有必要的情况,应急处置工作负责人应立即向总经理报告;出现特别严重紧急情况的,总经理应立即向董事长报告。业务运营应急事件管理办法中 87 明确了应急事件的分级标准、重大紧急情况的标准,规定了应急事件下各个部门的详细职责,制定了应急事件的对内及对外报告程序,确保内外部沟

156、通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审查与测试审查与测试 中央结算公司定期开展业务连续性和应急安排的审查工作,同时各部门根据部门职责不定期进行审查,触发审查的条件包括风险评估中发现新的中高级别威胁项、过往应急事件涉及的场景未在业务连续性计划中设定、演练中发生的新的应急场景或发现新的威胁项等。中央结算公司与市场成员、关键服务提供方、其他 FMI 定期开展业务连续性应急演练,测试应急安排的有效性。测试类型包括灾备数据中心切换演练、关键业务系统灾备切换演练、专项中断场景应急演练、局部系统切换演练。根据测试类型的不同,演练频率从每月至每年不等。中央结算公司定期审查电力中断、火灾、灾备切换等专项业务连续性计划,同时当

157、各部门有新业务上线,或者有重大信息系统变更时对业务连续性计划进行审查。针对网络事件,公司进行网络事件演练对业务连续性计划进行测试,频率为每年一次。2022 年,公司开展了 10 次综合性切换演练,主要为多中心站点级技术切换演练与业务切换演练,有效验证了同城及异地备份环境的可用性;此外,还针对动力设施、网络核心设备等故障场景实施了 49 次应急演练,有效验证了基础设施的可用性。88 要点17.7:FMI应当识别、监测和管理关键参与者、其他FMI、服务提供者和公用事业单位可能对其运行带来的风险。此外,FMI应当识别、监测和管理自身运行带给其他FMI的风险。中央结算公司关键参与者、其他 FMI、外包

158、服务提供商和公用事业单位包括市场参与成员、负责运行中国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的清算总中心、负责运营银行间交易系统的交易中心、电信运营商、电力供应商等。来自上述机构的风险属于 17.1 所述的外部风险,主要包括:支付系统故障导致无法进行 DVP 结算;数据中心对外通讯中断;电力供应中断等。识别与管控识别与管控 为识别、监测和管理上述风险,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中央结算公司的债券系统与中国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实现了高效、安全、可靠的系统互联,通过银行间债券交易系统的接口实现交易直通式处理;与清算总中心签订了联合运行协议:定期召开联络会议,研究评估相互间因新系统上线、业务规则变化等带来的风险,根据需要进

159、行系统联合切换演练;与交易中心也建立了类似联络机制。中央结算公司通过运维监控平台实时监控债券组综合业务系统自身运行情况以及与其他 FMI 的接口运行情况,通过业务监控系统实时监控业务异常情况。对于市场参与成员相关的外部事件风险,中央结算公司制定了纸质凭单配套电子密押的应急操作规程,以防止市场成员因自身技术系统故障或通讯故障导致的操作风险;对于信息技术等外包服务,制定了外包风险管理制度流程,缓释及降低外包风险;89 外部通讯接入由至少两家电信运营商提供,并具备双路供电、应急发电机、长时间 UPS 后备的供电保障能力,每年进行演练和评估。外部服务提供商的管理外部服务提供商的管理 中央结算公司的重要

160、业务不依赖于外部服务,部分辅助支持类业务采用外部提供服务,同时制定完善详尽的外包管理制度,控制外包人员的权限,原则上禁止授予外包人员对生产环境的访问权限,同时由自有人员指导监督外包人员的工作内容,组织外包人员参加各项应急演练和应急处置,对外包服务进行考核评价,及时清退考核不合格或导致重大事件的外包服务商或外包人员。与其他与其他 FMI 公司系统运行故障或操作失误可能造成与其他 FMI 之间数据传输失败,影响业务处理。为此,中央结算公司通过监控平台实时监控系统运行情况以及与其他 FMI 的接口运行情况,通过业务监控系统实时监控业务异常情况。并且,中央结算公司与其他 FMI(例如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系

161、统)签订了联合运行协议,制定了相关应急处置流程。通过定期召开联络会议,评估因业务规则变化和技术系统升级带来的风险,研究风险应对措施。此外,中央结算公司还与其他 FMI 交互组织异地灾备切换运行、主数据中心备份系统切换、同城备份中心切换、网络切换、应急发电切换等多种形式的切换演练,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90 原则十八:准入与参与要求 FMI 应该具有客观的、基于风险的、公开披露的参与标准,应该具有客观的、基于风险的、公开披露的参与标准,支持公平和公开的准入。支持公平和公开的准入。要点18.1:FMI应允许对其服务享有公平和公开的准入,包括相关的直接或间接参与者,和其他基于合理的风险相关参与要求的

162、FMI。中央结算公司根据监管部门要求,为境内外参与者提供公平准入服务。参与者需满足相关市场管理部门的市场准入规定,履行相关审批或备案手续,做好系统和人员等准备工作,按照中央结算公司业务规则提交开户申请并签署服务协议,即可成为结算成员。要点18.2:FMI的参与要求应就FMI及其服务市场的安全和效率而言是合理的,符合自身特定的风险,并公开披露。限于要维持可接受的风险控制标准,FMI应尽量设定那些对条件允许的准入产生最小限制性影响的要求。中央结算公司对结算成员的参与要求主要基于市场管理部门的规定,并辅以必要的技术系统和人员等要求,不负责市场准入标准的制定或审查。市场管理部门规定的参与要求是出于安全

163、、效益等公共利益目标,依据各类机构的行业和风险特点 91 制定,关于债券市场的相关准入标准对外公布。境内法人类、非法人类合格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应遵循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6第 8 号要求。境外央行类机构投资者应遵循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市场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15220 号)要求。境外商业类机构投资者应遵循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6第 3 号要求。中央结算公司依据主管部门准入规定,制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账户业务指引,按照对条件允许的准入产生最小限制性影响的要求,结合法人、非法人类合格机构投资者、境外投资者等各类机构的业务和

164、风险特点规定开户要求和申请方式。相关业务指引通过中债信息网向市场公布。要求18.3:FMI应持续监测参与要求的符合情况,并具有明确规定和公开披露的程序,以使违法规定或不再满足参与要求的市场参与者暂停服务并有序退出。中央结算公司对参与者活动进行一线监测。公司的业务规则和客户服务协议对外公开,明确规定了暂停和终止服务要求。对于违反法律法规、业务规则、或协议要求的参与者,公司将了解具体情况,有权视情节轻重暂停或终止向参与者提供服务并报市场管理部门。对于不再满足参与要求或业务终止的参与者,可向公司提出账户注销和终止服务的申请。92 原则十九:分级参与安排 FMI 应该应该识别、监测和管理由分级参与安排

165、产生的实质性识别、监测和管理由分级参与安排产生的实质性风险风险。要点19.1:FMI应确保规则、程序和协议允许其收集间接参与者的基本信息,以识别、监测和管理由分级参与安排产生的对FMI的任何实质性风险。在中央结算公司开立结算代理人、直接交易结算、委托结算代理人账户的结算成员均为直接参与者。根据中央结算公司 2002 年发布的债券柜台交易结算业务规则、2016 年发布的储蓄国债(电子式)业务实施细则,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及储蓄国债(电子式)业务中,柜台投资者通过开办机构或承销团成员开立债券账户,开办机构及承销团成员在中央结算公司开立代理总账户,用以汇总其柜台投资者客户托管的债券。为规范柜台开办

166、机构及承销团成员操作、保障柜台投资者权益,中央结算公司设置了债券账务复核查询机制,柜台投资者可以通过电话确认开办机构或承销团成员向其提供的债券持有情况是否真实准确,防范出现机构超发债券或挪用柜台投资者债券等的风险事件。该机制自柜台业务开办以来持续运行,尚无风险事件发生。要点19.2:FMI应识别直接参与者和间接参与者之间存在的 93 可能对FMI产生影响的实质性依赖关系。对于柜台参与者,采取账户实名制和看穿式安排,中央结算公司为每位投资者开立隔离账户。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管理办法及储蓄国债承销团组建办法中,对柜台开办机构及储蓄国债承销团成员申请资格做了明确要求,满足一定资质的机构才可申请开办

167、柜台业务。此外,相关业务管理办法中也允许柜台投资者通过不同开办机构或承销团成员处开立债券账户。柜台流通式债券业务中,投资者还可以通过转托管跨开办机构调配债券。因此在柜台业务中,柜台投资者对于柜台开办机构和储蓄国债承销团成员存在一定依赖关系,但由于上述机构和成员均需满足一定业务资质并接受中国人民银行或财政部的监督管理,中央结算公司也将对柜台业务进行日常监测,因此该依赖关系对中央结算公司可能产生的风险相对可控。要点19.3:FMI应识别在其处理的交易中占比较大的间接参与者,以及相对于据以获得FMI服务的间接参与者的能力,交易量或金额占比较大的间接参与者,以管理这些交易产生的风险。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

168、业务及储蓄国债(电子式)业务中,中央结算公司可以掌握开办机构及承销团成员的代理总户以及投资者债券账户债券托管情况;可识别代表大量间接参与者实施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即柜台开办机构或储蓄国债承销团成员,也可识别占系统交易额重大比例的间接参与者。94 要点19.4:FMI应定期评审分级参与安排产生的风险,并应该在适当时采取化解措施。目前的分级参与安排由主管部门据相关法律法规设置,并根据市场发展动态评估。中央结算公司根据主管部门的业务管理办法,发布了业务实施细则,对柜台数据核查机制、余额复核查询机制等做了明确说明和要求,能有效防范化解分级结算参与安排产生的风险。由于银行间债券市场主要实行一级托管制度,分

169、级参与安排下的结算量和持有量均占比较小,对公司不产生显著和实质性的风险。中央结算公司与中证登及香港 CMU开展的互联互通合作也涉及分级参与安排,详见原则 20。95 原则二十: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连接 与一个或多个与一个或多个 FMI 建立连接的建立连接的 FMI 应该识别、监测和管理应该识别、监测和管理与连接相关的风险。与连接相关的风险。要点20.1:在连接安排建立前后,FMI应持续识别、监测和管理连接安排产生的风险和所有潜在源头。连接安排的设计应确保每个FMI能够符合本报告中的其他原则。目前,中央结算公司实现的 FMI 互联合作主要包括:中央结算公司与中国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通过系统接口直接

170、连接,实现债券 DVP 结算;与交易中心通过系统接口直接连接,接收前台达成的交易指令;与中证登互联合作,通过中证登在公司开立的名义持有账户,实现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转托管业务;与中金所互联合作,开展国债期货实物交割业务,实现债券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前后台的直通;与上清所互联,实现中期借贷便利等跨品种的担保品管理;与香港 CMU 合作,香港 CMU在公司开立名义持有账户,用于境外投资者通过债券通“北向通”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香港“债券通”),实现中国债券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的连接;与 CIPS 互联,实现香港“债券通”业务DVP 结算。2022 年,中央结算公司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签署 企业债

171、券信息披露文件合作共享备忘录,探索推进企业债券信息披露的标准统一、数据共享、系统互联。在正式建立连接之前,中央结算公司识别和评估与其他 FMI 96 建立连接产生的风险,包括合作方的经营情况及信誉、合作方案的可行性和风险程度等。在公司决策通过后,双方会向各自的监管机构申请批准,最后根据监管机构的批复意见签订规范双方权利义务的合作协议,推动连接合作落地。对于协议的合规控制和执行实施,一方面中央结算公司与其他 FMI 的连接按照市场和公司的业务惯例进行设计和实施,以确保连接协议与公司其他业务共同遵守 PFMI;另一方面,双方签署连接协议后,中央结算公司及时跟踪评估连接相关事项,每年更新 PFMI

172、自评报告,并同步评估分析连接协议的遵守情况,若发现协议双方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发生重大事项变更,则修改或终止履行协议。此外,中央结算公司设有定期监测机制,通过关键指标对连接的主要风险进行监测和识别,并将监测结果上报监管机构。要点20.2:连接应在所有相关司法管辖内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该法律基础支持连接设计并对相关的FMI提供足够的保护。中央结算公司目前只与香港 CMU建立了跨不同法域的连接(即香港“债券通”)。根据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7第 1 号),该连接适用中国大陆法律。为确保连接具备坚实的法律基础,在建立连接前,中央结算公司对对方所在地区的法律环境

173、、监管框架,包括当地市场对财产权利、结算最终性、尽职调查、数据保护、税收等方面进行充分研究和分析。97 中央结算公司雇佣熟悉当地法律制度的律师提供咨询意见并主导相关业务文本的撰写,确保连接设计可行有效。在推动连接落实时,中央结算公司保持与两地的监管机构的密切沟通,积极推动两地监管互认,保证连接符合两地监管要求。此外,中央结算公司通过签署业务协议、制定业务规则等方式,对业务运营方式和双方的权利义务加以规范和固定,并定期评估其执行情况。若发生重大变化致使连接目的不能实现,中央结算公司将及时向本地监管机构进行汇报。要点20.3:相互连接的CSD应该度量、监测和管理来自彼此的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CS

174、D之间的任何授信应由高品质的担保品完全覆盖,并设定限额。目前与中央结算公司连接的 CSD 为中证登及香港 CMU“债券通”。与中证登间的连接仅涉及转托管业务,没有面临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与香港 CMU 的“债券通”连接,中央结算公司并不为香港 CMU 提供任何授信安排或结算担保,不存在信用风险或流动性风险。要点20.4:相互连接的CSD之间应该禁止临时转让证券,或者至少应禁止在临时转让完成之前对该证券进行再转让。中央结算公司与其他 CSD 的互联不允许临时转让证券。98 要点20.5:只有在连接安排对投资者CSD参与者的权利提供高度保护时,投资者CSD才应与发行人CSD建立连接。中央结算公司

175、作为发行人 CSD 分别为中证登和香港 CMU开立名义持有的证券账户,用来记录其代理的参与者在银行间市场持有的、由中央结算公司托管的全部债券存量。上述名义持有的证券账户与中央结算公司其他参与者的账户、中央结算公司自身的资产严格分离,确保中央结算公司和中央结算公司其他参与者对上述账户中的资产不享有任何权利。在对账方面,中央结算公司为中证登和香港 CMU 提供了可以实时查询证券账户余额和结算明细数据的渠道,满足其每日对账的需求。此外,香港 CMU 会在次一个工作日向中央结算公司报送其参与者在前一工作日的交易明细数据和日终时的持仓明细数据。中央结算公司目前不存在代理本地投资者(即作为投资者CSD)投

176、资境外证券市场的情况。要点20.6:通过中介与发行人CSD建立连接的投资者CSD,应当度量、监测、管理由此产生的额外风险(包括托管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和运行风险)。目前的连接尚未有中间人角色,本条不适用。要点20.9:TR应认真评估与连接相关的额外运行风险,确 99 保IT及相关资源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中央结算公司已实现的 FMI 互联合作基于其 CSD 和 SSS 职能,本条不适用。100 原则二十一:效率与效力 FMI应当高效并有效地满足其服务的参与人和市场的需求。应当高效并有效地满足其服务的参与人和市场的需求。要点21.1:FMI的设计应满足参与者和服务市场的要求,特别是在清算和结算

177、安排的选择,运行结构,清算、结算和记录产品的范围,以及对技术和制度的使用方面。中央结算公司作为中国金融市场重要基础设施,制度上,采用国际公允的证券结算标准和 FMI 基本原则;技术上,采用先进应用架构与技术架构,全面应用新一代综合业务平台。服务参与者、市场方面,公司是我国债券市场核心运行平台,为境内外参与者提供债券发行与分销、登记、托管、清算、结算、公司行为、担保品管理、信息披露、估值服务和市场监测等金融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公司支持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构建中央确权托管体系、支持多样化结算应用,完善多币种、多渠道 DVP结算机制;通过对接外汇交易中心、中金所等多个交易前台和央行 CNAPS、CI

178、PS 等多个支付渠道,实现以央行货币为最终结算保证的 STP 处理。在产品服务方面,公司产品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范围包含各类债券、信贷资产流转、信托产品、理财产品等多类传统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品,围绕债券市场核心运营、宏观政策实施支持、金融市场基准定价、对外开放等方面逐步打造出多样化、标准化的产品服务体系。需求响应方面,中央结算公司有效服务市场监管机构,履行一线监测、数据报送职能,满足多层次金融市场监管需求。公司 101 为市场参与者提供直联、桌面、网上三种客户端,满足不同市场、不同投资主体的客户需求;不断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建立涵盖客户支持、客户信息管理和需求管理、客户营销、客户培训等全方位

179、集团客户服务体系;升级网站综合信息展示平台,进一步满足市场各方信息交互拓展需求;采取客户满意度调查、客服评价监督、客户需求征集等手段,建立客服呼叫中心、中债智能客服平台等沟通渠道,确立需求导向型的业务推动模式。通信及技术保障方面,中央结算公司采用基于国际标准ISO20022 规范生成的通信报文标准,推出“一站式接入服务”,提供端到端的外联接入全流程服务,客户可根据其自身业务连续性要求选择同时接入多条数据专线以办理不同业务或作为备份线路,公司还提供电子密押和传真作为通讯线路中断或客户端故障情况下的应急业务办理通道。此外,公司建立语音查询系统,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数据接收服务。公司设立技术服务热线,

180、第一时间接收响应客户的问题和反馈意见。要点21.2:FMI如何确保它具有可测量并可完成的明确定义的目标?中央结算公司持续以“提供安全、高效、专业的基础设施服务”为使命,围绕服务性价比、客服满意度、系统安全运营率、财务可持续性等一系列核心指标开展经营。中央结算公司制定战略规划,并细化分解为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可度量、可实现的目标,按照部门对重点工作分工落实,以 102 保障战略目标的有序推进。中央结算公司总体运营良好,每年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并报告主管部门。要点21.3:FMI应建立定期评审效率和效力的机制。中央结算公司定期向主管部门汇报工作,根据主管部门要求完成相关工作评估报告;接

181、受内部和外部审计,评估其效率与有效性;还会于年底根据年初计划和完成情况在各部门、员工间完成绩效考评。公司通过“三中心”(客服中心、产品中心、运营中心)及执委会机制向市场参与者收集有关公司服务反馈,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和服务性价比。有关效率和效力的评估中央结算公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103 原则二十二:通讯程序和标准 FMI 应当使用相关国际通用的通讯程序和标准,或至少与应当使用相关国际通用的通讯程序和标准,或至少与之相适应,以便实现高效支之相适应,以便实现高效支付、清算、交收和记录。付、清算、交收和记录。要点22.1:FMI应使用或至少兼容国际通行的通信程序和标准。中央结算公司使用国际通用的通讯程

182、序和标准以实现高效的业务办理、支付、数据记录及跨境互联。在业务操作办理渠道上,中央结算公司提供给参与者接入的直联接口使用两种报文标准,单一指令采用基于国际标准ISO20022 规范生成的报文,批量数据下载采用国际通用的 XML标准化格式。通讯应用程序通过 TCP/IP 协议实现。在 DVP 结算操作中,中央结算公司使用中国人民银行定义的支付报文与支付系统进行通信,通讯程序基于 MQ 通讯中间件实现。在数据记录标准方面,中央结算公司系统中记录的债券代码由公司定义,并作为国内市场的标准代码,同时为每只债券申请ISIN 码。目前中央结算公司正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在登记托管业务中推广应用 LEI 编

183、码。在与香港 CMU 的跨境互联中,香港 CMU 在公司开立名义持有账户,对于与该账户相关的结算活动,资金方面通过中国人民银行运营的 CIPS 完成,使用中国人民银行定义的基于ISO20022 的跨境支付报文标准,通讯程序基于 MQ 通讯中间件 104 实现,债券方面通过中央结算公司系统完成,使用的通讯标准按照国际标准 ISO20022 规范开发制定,通讯应用程序通过 TCP/IP协议实现。105 原则二十三:规则、关键程序和市场数据的披露 FMI 应该具有清晰、全面的规则和程序,提供充分的信息,应该具有清晰、全面的规则和程序,提供充分的信息,使参与者能够准确了解参与使参与者能够准确了解参与

184、FMI 应承担的风险、费用和其他实应承担的风险、费用和其他实质性成本。所有相关的规则和关键程序应该公开披露。质性成本。所有相关的规则和关键程序应该公开披露。要点23.1:FMI采用清晰、全面的规则和程序,并向参与者充分披露。相关规则和关键程序还应该公开披露。中央结算公司的规则和程序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主管部门规章制定,形成一整套制度体系,由规则、指引、协议、标准等组成。一般性的业务规则、指引和协议,非常规的应急操作指引,以 及 企 业 标 准 等 均 通 过 中 国 债 券 信 息 网()正式发文披露。公司的业务规则和程序制定方面做到制度有依据,覆盖无遗漏。详见要点 1.2。根据银行间债券市

185、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中央结算公司章程的制定和修改,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制度、业务规则以及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改等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应公开与债券登记、托管和结算业务相关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中央结算公司制定或者调整收费项目和标准时,应当充分征求市场协会、债券发行人和债券持有人的意见,并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要点23.2:FMI应清晰地披露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以及FMI和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以便让参与者可以评估参与FMI承担的风险。106 中央结算公司的 IT 系统架构、综合治理框架、网络接入规则等通过公司网站、年报、培训课程和教材等多种渠道向市场参与者披露。公司系统重大改造和新系统建设均会上报

186、主管部门,经审批通过后实施,并在系统上线前通过公司网站、客户端公告、培训课程等途径向市场参与者披露。中央结算公司通过公司网站公布的客户服务协议、业务规则等明确界定双方权利和义务,以便市场参与者评估相关风险。要点23.3:FMI应提供一切必要和适当的文档和培训,以便参与者理解FMI的规则和程序,以及在参与FMI时面临的风险。中央结算公司通过网站披露、开设培训课程、客户服务电话咨询等方式,增强参与者对其规则、程序和参与者面临的风险的理解。参与者进行业务操作前可参加公司培训,并通过考试取得培训证书。针对个别对规则、程序和参与风险缺乏理解的参与者,中央结算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沟通、培训、指导等措施。

187、要点23.4:FMI应公开披露单项服务的费用,以及任何可用的折扣政策。FMI应对有偿服务提供清晰的描述,以便进行比较。中央结算公司对有偿服务有详细说明,通过中国债券信息网公开披露单项服务收费标准和优惠政策。对于服务和收费的变动,通过中国债券信息网和办理业务的综合业务平台公布,有必要时通过短信提示。服务收费的制定是基于当时国内其他金融市场基 107 础设施的收费标准,并参考国外同行业标准,客户据此可做横向比较。中央结算公司披露技术和通讯程序信息或其他任何可能影响成本的因素,也可就个别提问进行解答。要点23.5:FMI应定期完成并公开披露对CPSS-IOSCO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披露框架的响应。FMI

188、还应至少披露关于交易笔数和金额的基本数据。中央结算公司作为主管部门指定的信息披露平台,为债券发行人、债券市场其他成员提供安全高效、覆盖债券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披露服务,涵盖发行前、发行后和存续期间的持续信息披露,披露内容主要包括债券发行信息、重大事项、评级报告、财务报告等。中央结算公司通过网站、业务操作平台、新媒体、中债Dr.Quant 平台等渠道全方位进行信息披露的市场服务。以中文为主要披露语言,重要业务和数据信息、业务规程、业务协议等也会提供英文参考文本。交易笔数和金额等基本数据将通过中国债券信息网发布,结算行情可实时和按时间段查询,统计月报(含发行、托管、结算等业务的不同口径的统计数据)按月

189、度发布,业务排名按月度发布,国债收益率曲线按日发布。此外,中央结算公司上线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门户和绿色债券数据库。公司网站还会披露上海品茶和动态信息、成员相关信息、发行人信息、主管部门重要公告通知、培训信息、研究文章等内容。中央结算公司于 2016 年首次完成并披露关于 PFMI 的自评报告(即 108“本报告”),并制定长效工作机制,每年更新一次。109 原则二十四:交易数据库市场数据的披露 TR应根据相关主管机关和公众需要向其提供及时准确的数应根据相关主管机关和公众需要向其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据。要点24.1:TR应当分别向有关主管机关及公众提供符合规章及行业预期的数据;数据应当是广泛

190、的,并且详细至足以提升市场透明度并足以支持其他政策目标的程度。中央结算公司基于业务系统所产生的登记、托管、结算、公司行为等数据,经过汇总、统计、分析等处理,根据主管机关信息披露要求及市场需要,编制统计月报公开发布,并公布交易结算行情等市场信息。中央结算公司自 1997 年起通过中国债券信息网等公开渠道定期披露统计月报,2021 年经过改版,目前是 8 张常规统计报表与 3 张专项统计报表,涵盖债券业务总览、发行、托管情况和绿色债券、境外投资者、关键期限国债收益率专项统计,为主管机关监管市场及市场成员投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中央结算公司依托于存储历史全量数据并实时更新的完整交易信息库,通过网站等公

191、开渠道向市场公众提供现券交易、质押式回购、买断式回购等交易结算实时行情和历史行情数据,其中现券交易行情提供逐只债券的结算面额及笔数、结算价格范围,回购交易行情提供不同回购期限品种的结算面额及笔数、回购利率范围及平均回购期限,有效促进了市场透明度的提升。110 要点24.2:TR应当具备有效的方法及程序,以便及时地、适当地向有关主管机关提供数据,使其能够完成各自的规章批准及法律职责。中央结算公司根据 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9第 1 号),坚守 FMI 职能定位,按主管机关要求提供债券发行、登记、托管、结算等有关数据服务,为主管机关决策提供及时有力的数据支持。

192、中央结算公司服务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财政部、证监会、国家发改委、国家外管局、国家统计局等主管机关及政府机构,定制化提供各主管机关重点关注的业务数据,为主管机关监管市场和制定决策提供统计服务和分析辅助,每年向主管机关报送数据报表超过一万张、分析报告超过一千篇。在数据服务的频次和时效性上,中央结算公司向主管机关提供日报级别乃至日间实时级别的高频度、穿透的报表、报告,提供定制化和专题数据分析,在监管支持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报送方式上,除常规的点对点报送外,中央结算公司还与主管机关建立直联推送和专项接口,提高数据传送的安全性。要点24.3:TR应当具备健全的信息系统,以提供准确的当前及历史数据。数

193、据应当及时地提供且数据格式应当使数据便于分析。中央结算公司具备健全的信息系统,能够安全接受、存储、111 处理及传输历史数据。中央结算公司通过报文传送、可视化页面输入、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等多种形式采集和存储交易数据及其他应披露信息,信息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债券要素、发行主体信息、交易结算数据等,还包括绿色债券环境效益指标等创新业务和专项数据。中央结算公司依托信息系统可提供数据的结构化挖掘和钻取分析等功能,向主管机关和市场公众提供的数据和信息易于分析,便于使用者对数据进行比较和汇总。112 附件 表表 1 文献索引文献索引 序号序号 文献名称文献名称 文号文号 链接链接 1 中华人民共和

194、国民法典 http:/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http:/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http:/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 http:/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http:/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http:/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 http:/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http:/ 9 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公告-http:/ 10 关于印发的通知 财国债字199725 号 https:/ 11 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 财库20031025 号 https:/ 113 12 财政部关于做好 2017 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 财库2017

195、59 号 http:/ 13 关于印发的通知 财库202043 号 http:/ 14 记账式国债招标发行规则 财库2022004 号 http:/ 15 关于明确政府债券托管管理要求的通知 财办库2022141 号 https:/ 16 企业债券簿记建档/招标发行业务指引 发改财金规20191547 号 https:/ 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冻结、扣划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有关问题的通知 法2004239 号 https:/ 18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查询、冻结、扣划证券和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有关问题的通知 法发20084 号 https:/ 19“债券通”

196、(北向通)结算操作规程 银办发2018150 号 https:/ 20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市场有关事宜的通知 银发2015220 号 https:/ 21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关于非金融机构合格投资人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 银市场201435 号 https:/ 22 关于决定同意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开展互联互通合作的公告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20第 7 号 http:/ 23 关于进一步强化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券款对付结算要求有关事项的公告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 12号

197、 http:/ 114 24 关于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结算管理有关事宜的公告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 2013 第 8 号 http:/ 25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 2016 第 2 号 http:/ 26 关于进一步做好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宜的公告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 2016 第 3 号 https:/ 27 关于进一步做好合格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公告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 2016 第 8 号 http:/ 28 关于开展到期违约债券转让业务有关事宜的公告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9第 24号 http:/ 29 修订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流通有关公告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 2021 第 4 号 http:/ 30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5第 1 号 https:/ 31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0第 2 号 http:/ 32 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9第 1 号 http:/ 33 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令2017第 1 号 http:/ 34 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3第 3 号 http:/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CCDC:2022年度中央结算公司PFMI信息披露报告(118页).pdf)为本站 (成功的秘诀)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