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深圳市住建局:深圳市建筑工程信息模型(BIM)应用指南(第一版)(征求意见稿)(180页).pdf

编号:146819 PDF  DOCX  180页 7.05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深圳市住建局:深圳市建筑工程信息模型(BIM)应用指南(第一版)(征求意见稿)(180页).pdf

1、深圳市建筑工程信息模型(BIM)应用指南(第一版)(征求意见稿)2022 深圳前言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中办发202137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 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粤府办202111 号)、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深府办函2021103 号)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我市建设行业中的应用,全面提高深圳市建设行业 BIM技术应用能力,在总结我市近年来 BI

2、M 技术应用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制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编制先进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本指南。本指南共 10 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 基本规定;2 BIM 总体策划;3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4 规划与方案阶段;5 初步设计阶段;6 施工图设计阶段;7 施工准备阶段;8 施工实施阶段;9 装饰装修阶段;10 运维阶段。本指南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负责管理,由 XXXXX 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各单位在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地址:XXXXX,邮编 XXXXX)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XXXXX参编单位:XXXXXX

3、XXXX主要起草人员:XXXXX主要审查人员:XXXXX主要指导人员:XXXXX目 录1基本规定.11.1 一般规定.11.2 应用模式.21.3 实施组织方式.31.4 BIM 项目各方参与职责.32BIM 总体策划.82.1 BIM 实施策划方案.82.2 招投标管理应用.112.3 BIM 协同管理.162.4 各阶段实施方案评审.192.5 BIM 实施履约评价.223岩土工程勘察阶段.253.1 场地环境仿真分析.263.2 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分析.293.3 地质条件评价.313.4 岩土工程设计及优化.353.5 岩土工程施工模拟.384规划与方案阶段.414.1 微环境分析.41

4、4.2 规划条件分析.444.3 方案适用性分析.484.4 建筑性能模拟分析.504.5 技术经济指标分析.524.6 仿真分析及漫游.544.7 方案报批报建审查.565 初步设计阶段.605.1 装配式建筑方案适用性分析.605.2 设计校核与优化.625.3 指标细化分析.645.4 设计概算工程量计算.666 施工图设计阶段.706.1 建筑结构校核及优化.706.2 机电管线综合及优化.726.3 建筑空间净高分析及优化.746.4 技术经济指标复核.766.5 二维制图表达.786.6 基于 BIM 的工程报建.807施工准备阶段.847.1 钢结构节点深化设计.847.2 砌筑

5、工程深化设计.867.3 幕墙深化设计.887.4 机电深化设计.907.5 施工场地布置及优化.947.6 施工方案模拟及优化.977.7 施工图预算与招投标清单工程量计算.1007.8 预制构件深化设计.1037.9 预制构件模具配套应用.1057.10 构件生产与信息化管理.1088施工实施阶段.1118.1 施工协同平台管理.1118.2 进度管理.1148.3 资源管理.1168.4 质量管理.1198.5 安全管理.1228.6 成本管理.1248.7 竣工交付.1298.8 竣工结算工程量计算.1319 装饰装修阶段.1389.1 装饰装修方案适用性分析.1389.2 机电、装修

6、一体化设计.1409.3 装配式装修部品下单生产.1429.4 装饰装修施工模拟.1449.5 装配式装修部品安装.1469.6 装饰装修三维扫描技术应用.1489.7 BIM 放样机器人应用.15010 运维阶段.15310.1 运维管理方案策划.15310.2 运维管理系统搭建.15510.3 BIM 运维模型转换构建.15810.4 BIM 运维管理应用.16010.5 运维管理系统维护.170名词解释.173引用规定、标准名录.17411 1基本规定基本规定为指导深圳市各参建单位应用 BIM 技术,提高建筑工程建设信息化水平,满足本市关于全过程 BIM 场景应用和固定投资建设的要求,特

7、编制本 BIM 应用指南。本指南适用于深圳市房屋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 BIM 技术基本应用,其他工程领域可以参照执行。1 1.1.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1.1.1信息模型的创建、交付应满足勘察、设计,施工、竣工交付各阶段的要求。模型深度应满足深圳市地方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SJG762020 相关规定。1.1.2BIM 应用是一项贯穿于项目各阶段的系统工程,建设单位应协调各参与单位商定模型信息互用协议,明确模型互用的内容和格式。确保 BIM 信息交互能够满足连续性的要求。1.1.3模型创建前,实施单位应结合项目 BIM 应用需求和实施管控精度,编制建筑信息模型执行计划。1.1.4模型创

8、建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设计需要进行模型拆分,并考虑模型的续用性和扩展性。1.1.5建设单位宜建立协同管理制度,明确人员结构和职责分工,确定工作范围和权限,并建立基于模型的沟通协调规则。1.1.6设计单位应当推进建筑师负责制,建立基于 BIM 的协同工作模式,保障图模一致。21.1.7设计阶段 BIM 实施应合理考虑与前期规划阶段的对接,以及向施工阶段的移交,并考虑竣工验收和运维移交阶段需要。1.1.8施工 BIM 实施应继承和延用设计阶段 BIM 成果,并考虑运维阶段的 BIM 应用需求。1.1.9 工程各参与单位宜基于协同管理平台进行工程信息模型的审核、交付与使用。协同管理平台宜由建设单

9、位提供。1.21.2 应用模式应用模式1.2.1BIM 应用模式按建设工程项目阶段应用,可分为全生命周期应用、阶段性应用、专项应用。1全生命周期应用:指策划项目整体 BIM 技术规划、并在建设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各阶段沿用 BIM 技术;2阶段性应用:选择建设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某些阶段应用 BIM 技术;3专项应用:选择建设工程项目中特定专业、特定区域或重点任务,专项实施应用 BIM 技术。1.2.2在设计阶段,根据 BIM 应用插入时间和配合方式不同,应用模式可分为 BIM 逆向建模和 BIM 正向设计。设计作为全生命周期应用的源头,应该积极推行 BIM 正向设计,促进建设全过

10、程 BIM 数据互联互通。1.2.3在确定 BIM 应用模式后,可按本指南所列的对应技术要求实施,BIM 模型深度时应满足工程项目不同阶段实际使用的需求,但模型深度不宜要求过高,避免过度建模。31.31.3 实施组织方式实施组织方式1.3.1 BIM 实施组织一般以项目参与各方中某一方来主导,一般可分为下列 5 种情况:1建设单位主导:由建设单位组建专门 BIM 团队,负责 BIM 实施和统筹各参与方进行 BIM 应用;2设计方主导:一般由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完成 BIM 设计模型和相关应用,并在施工阶段提供 BIM 技术指导、模型维护等工作;3施工单位主导:通常是指由施工单位来进行 BIM

11、技术的应用。完成施工模拟,深化设计等工作。其运用主要是在投标和施工阶段。4咨询方辅助管理:是由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 BIM 咨询公司根据设计单位提供设计图纸进行三维建模,碰撞检查、模拟施工等,辅助项目建设与管理;5咨询顾问统筹管理:由设计或者施工单位负责三维建模和 BIM 应用,由咨询顾问代表建设单位统筹管理各方 BIM 应用。1.3.2项目 BIM 实施宜由建设方主导,采用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实施模式,以利于协调各参与方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协同应用,保障模型在各阶段之间的衔接、数据传递和共享。建设单位应在项目投资中纳入 BIM 技术应用相关费用,专款专用,保证落地。1.41.4 BIMBIM 项目各

12、方参与职责项目各方参与职责1.4.1 BIM 实施相关参与方应包括但不限于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4位、专项设计单位、施工总包单位、专业工程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顾问单位、咨询单位和运维单位等。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要求:1应具备专业齐全的 BIM 技术团队和相关的组织架构;2应能针对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制定项目 BIM 应用实施方案;3应具有对模型及信息进行评估、深化、更新、维护的能力;4应具有利用 BIM 技术进行沟通协作的能力,进行项目管控,指导现场施工。1.4.2 建设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1应当主导工程建设项目 BIM 技术应用,实现建设各阶段信息传递和共享;2组织并统筹各参建单位进行 BIM

13、技术应用,规划项目 BIM 技术培训及考核等保障措施;3应当在招标文件和合同中约定参建各方的 BIM 应用需求、交付标准和信息安全责任,并落实相关费用;4确定并委托工程项目 BIM 总协调方;5在办理主体施工许可事项时,应当检查确认提供的 BIM 模型与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一致,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6接收审查通过的 BIM 交付模型和成果档案;7在办理竣工联合验收事项时,负责在联合验收系统进入房建 BIM 模型管理中心上传模型,应当检查确认归档的 BIM 模型与工程竣工图内容、施工现场的一致性,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58在交付使用时,应当将 BIM 模型提交给运维单位。1.4.3BIM

14、 总协调方应履行下列职责:1根据项目要求制定项目 BIM 应用实施方案,并组织管理实施;2负责建立统一数据格式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应协助建设单位进行数据协调管控、信息交互流程管理、业务数据管控;3审核与验收各阶段项目参与方提交的 BIM 成果,并提交各阶段 BIM 成果审核意见,协助建设单位进行 BIM 成果归档,协助检查模型和设计文件的一致性、真实性、准确性;4根据建设单位 BIM 应用的实际情况,协助其开通和辅助管理维护 BIM协同管理平台(包含权限的分配、使用原则的制定等);5为各参与方提供 BIM 技术支持,组织召开项目的 BIM 沟通协调会议;6协助建设单位选择具

15、备 BIM 技术能力的参建单位,负责对参建各方BIM 技术应用情况进行评价。1.4.4勘察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1根据项目 BIM 应用实施方案,建立基于 BIM 的岩土工程勘察流程与工作模式,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和应用条件确定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2核对项目坐标、建立可视化的岩土工程信息模型,实现与岩土工程相关方的三维融合,加强与工程设计协调关联:3宜实现工程勘察基于 BIM 的数值模拟和空间分析,结合 BIM 与 CIM 技术辅助智慧城市应用,辅助用户进行科学决策和规避风险:1.4.5设计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61根据项目 BIM 应用实施方案配置 BIM 团队,同步组织设计阶段 BIM 的实

16、施工作:2负责通过三维核对等手段确保图模一致;3设计单位应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施工基本要求,做好设计阶段BIM 成果与施工阶段 BIM 实施对接工作;4完成本项目 BIM 建模及应用(包含模拟分析与优化,进行设计成果审核)并通过模型评审,在办理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事项时按要求上传模型,确保成果符合深圳市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规定的模型深度及建模要求;5使用 BIM 技术与项目各参与方进行设计交底并配合项目建设实施;6对施工单位的 BIM 深化成果审核确认。1.4.6 施工总承包应履行下列职责:1配置 BIM 团队,根据项目 BIM 应用实施方案的要求提供 BIM 成果,且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更新

17、,保持适用性;2以设计建筑信息模型为基础,完善并优化施工建筑信息模型,进行深化设计、专业协调、成本管理与控制、施工过程管理、质量安全监控、地下工程风险管控、交付竣工模型等应用,辅助进行项目管理,统筹项目 BIM 培训;3组织、协调各分包信息协调交互、成果数据应用情况,根据合同确定的工作内容,协调校核各分包单位施工建筑信息模型,将各分包单位的交付模型整合到施工总承包的施工 BIM 交付模型中;4模型成果通过模型评审,确保符合实施方案规定的模型深度及建模标准要求。71.4.7 专业分包单位应负责合同范围内的建筑信息模型深化、更新和维护工作。利用 BIM 模型指导施工,配合总承包单位的 BIM 工作

18、,并提供符合合同约定的 BIM 应用成果,由施工单位整合后,交给建设单位。1.4.8 监理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1审阅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信息模型,提出审阅意见;2配合 BIM 总协调方,对 BIM 交付模型的正确性及可实施性提出审查意见;3对现场施工情况实施模型与施工现场实际的一致性检查,记录检查结果。1.4.9 造价咨询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1根据交付的 BIM 模型补充完善,运用 BIM 技术对工程量进行统计,辅助完成工程概算、预算和结算工作;2根据合同要求提交 BIM 工作成果,并保证其正确性和完整性。1.4.10 运营维护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1宜在设计和施工阶段提前配合 BIM 总协调方,

19、确定 BIM 数据交付要求及数据格式,协助建设单位进行需求分析,并在设计 BIM 交付模型及竣工 BIM交付模型交付时配合 BIM 总协调方审核交付模型,提出审核意见;2接收竣工 BIM 交付模型,搭建基于 BIM 的项目运维管理平台进行日常管理,并对建筑信息模型进行深化、更新和维护,保持适用性。82 2BIMBIM 总体策划总体策划项目 BIM 总体策划各应用主要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根据本指南对项目 BIM 实施工作进行总体策划、管理。项目 BIM 实施的目标和范围应由建设单位根据项目类型、规模、复杂度、合同要求、工期进度及工程项目各参与方 BIM 应用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其他

20、类型项目可参照执行。项目 BIM 总体策划主要内容应包括BIM 实施策划方案编制、BIM 招投标管理、BIM 协同管理、各阶段实施方案评审和各参建方 BIM 实施履约评价等。2.12.1 BIMBIM 实施策划方案实施策划方案2.1.1 概述在工程项目实施前,建设单位应根据本项目重难点、项目组织方式、BIM技术标准文件和项目应用模式,确立 BIM 实施目标、范围,牵头编制完成BIM 实施策划方案。BIM 实施策划方案应包含项目 BIM 实施的背景、目标、范围、BIM 应用模式、组织方式、协同机制、BIM 模型标准、成果交付要求、BIM 实施考核管理、实施计划、管理应用要求等内容。2.1.2 基

21、础数据和资料1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工程重难点、工程地址、建筑物总高度、结构类型和层数、项目建设期、关键时间节点等;2各阶段 BIM 应用需求:应充分考虑收集前期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维阶段的 BIM 应用需求;3项目施工组织设计;94项目所属单位或所在地相关部门发布的 BIM 模型标准。2.1.3 实施流程图图 2.1.32.1.3BIMBIM 实施策划方案编制流程图实施策划方案编制流程图2.1.4 实施细则1收集数据,并确保数据准确性;2各参建方调研,确定各阶段 BIM 实施需求,初步形成项目实施目标,实施明细;3对收集的资料数据分析策划,依据项目定位梳理项目重难点及对应措施,

22、明确项目 BIM 实施目标、实施内容、实施规划,以运维为导向,同时兼顾赋能现场建设;4编制 BIM 实施策划方案,分解 BIM 应用目标,确定应用模式、不同阶段 BIM 实施内容及技术要求、多方协同机制、组织架构及分工、软硬件配置、统一 BIM 标准、BIM 实施履约评价办法、各阶段成果交付清单及实施管控进度10计划等内容,形成方案征求意见稿;5组织各参建方对方案征求意见稿进行讨论、修订,达成一致,形成方案终稿;6形成终稿并对各参建方进行宣贯,作为各参建方开展 BIM 实施工作的依据。2.1.5 成果文件1主文件BIM 实施策划方案。形成适合本项目特点的 BIM 实施策划方案,作为各参建方编制

23、 BIM 实施方案的依据;2附件各阶段 BIM 实施清单;3附件组织架构及分工表;4附件BIM 实施考核管理制度;5附件各阶段 BIM 成果交付清单;6其他附件。2.1.6 应用价值1辅助决策,通过搭建概念性的模型,充分利用 BIM 的可视化、模拟和分析功能,预先评估项目的工程特点、难点及存在风险,对工程各环节进行梳理、预估,提出相应管理重点及应对措施,发挥总体策划的上游优势和引领作用,帮助建设单位做出最佳决策,使项目的定位更合理;2作为 BIM 实施的指导性文件,明确项目 BIM 实施的总体目标和内容,统一行动目标,形成各阶段、各参建方实施活动向心力,作为各参建方编制BIM 实施方案的依据;

24、113明确各参建方职责分工,界限清晰,便于协调推进 BIM 管理工作;明确考核管理办法,为后续实施管理提供抓手;4提升 BIM/CIM 价值,建立可视化、精细化、多维度、可模拟的设计和建造模式,用模型和数据为智慧建造保驾护航,为后期 BIM 模型导入可视化城市空间数字平台(CIM 平台),夯实智慧城市数字底座,奠定坚实基础。2.1.7 项目案例待补充2.22.2 招投标管理应用招投标管理应用2.2.1 概述BIM 招投标管理应用主要包括:BIM 招标文件编制、投标文件评审、合同文件相关条款编制等内容,通过一系列策划形成最终的合同文件相关条款作为后期各参建方 BIM 实施要求和履约评价依据。2.

25、2.2 基础数据和资料1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建筑物总高度、结构类型和层数、项目建设期、关键时间节点等;2各阶段 BIM 应用需求;3招投标相关规定文件;4其他工程相关资料。122.2.3 实施流程图图 2.2.32.2.3招投标管理流程图招投标管理流程图2.2.4 实施细则1建设单位应在招标文件中设置 BIM 技术应用要求的章节。结合项目实际的应用需求,在招标文件的技术要求及商务要求中明确 BIM 技术应用和管理的相关内容;2技术要求应包括下列内容:(1)BIM 实施目标、应用范围、深度和成果交付要求;(2)明确 BIM 应用模式,BIM 团队和人员要求,BIM 信息化运行环境要求及履约评

26、价条款;(3)投标单位 BIM 能力展示要求,宜包含但不限于 BIM 实施方案、模型创建、模型应用等;(4)设计服务合同招标文件中应包含 BIM 实施方案、设计 BIM 模型、设计 BIM 模型视点、漫游动画、设计 BIM 评价要点等内容要求,并满足深圳市13房屋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标准SJG58 的规定;设计单位应在主体工程施工许可环节、消防设计审查环节按照深圳市建筑工程信息模型(BIM)建模手册创建 BIM 模型,设计完成后使用 SZ-IFC 报建自检工具进行模型自检,最后将自检通过的模型转换上传至深圳市勘察设计管理系统指定位置,由建设单位检查确认完成,为模型数据导入可视化

27、城市空间数字平台预留接口,并满足后期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接收建设工程档案时的归档模型要求;(5)施工合同招标文件中应包含 BIM 实施方案、施工 BIM 模型、场地布置模型、进度计划图、施工 BIM 评价要点等内容要求,宜包含 4D BIM 和 5DBIM 相关内容、工艺工法动画视频等,并满足深圳市房屋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标准SJG58 的规定;建设单位应组织施工单位按照深圳市建筑工程信息模型(BIM)建模手册完成 BIM 模型创建后,在竣工联合验收环节使用 SZ-IFC 报建自检工具进行模型自检,并将自检通过的模型转换上传至深圳市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管理系统指定位置,并由建设单位

28、检查确认完成;(6)运维服务相关合同招标文件中宜包含运维管理策划方案、基于 BIM的运维管理系统搭建、运维模型应用等内容要求;其他服务合同招标文件中BIM 专项条款可参照本指引执行;3商务要求应包括下列内容:BIM 专项服务报价清单、投标单位 BIM 应用相关业绩和 BIM 实施团队成员组成;4设计合同投标单位应编制设计 BIM 模型标书,并导入到投标文件编制系统,通过系统自动进行的合规性检查后,添加数字签名,生成设计 BIM 标书;14施工合同投标单位应编制施工 BIM 模型标书,并导入到投标文件编制系统,通过系统自动进行的合规性检查后,添加数字签名,生成施工 BIM 标书;设计BIM 模型

29、标书和设计 BIM 标书、施工 BIM 模型标书和施工 BIM 标书应符合深圳市房屋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标准SJG58 的规定;5投标文件评审专家组中应包含能够进行 BIM 专项评审的专家,评审范围应包含技术评审和商务评审。BIM 评审专家应利用 BIM 电子招标投标系统辅助设计的 BIM 评标功能,依据招标文件中规定的 BIM 评审要点,分别查看和评审设计、施工 BIM 标书,定标委员会成员可在评标结果的基础上,在 BIM 电子招标投标系统中查看设计、施工 BIM 标书,辅助定标决策。BIM 电子招标投标系统的功能应满足深圳市房屋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标准SJG

30、58 的规定;6技术评审应包括下列内容:(1)投标技术文件是否响应招标文件的 BIM 应用要求;(2)BIM 策划方案或 BIM 实施方案中组织结构、资源配置、实施目标、协同机制、BIM 应用成果交付标准及管理、工作进度计划、保障措施是否合理;(3)是否针对项目重难点提出 BIM 解决方案,是否充分展示 BIM 技术能力;7商务评审应包括下列内容:BIM 专项服务的内容和格式是否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BIM 专项服务报价是否合理有效;投标单位的 BIM 项目业绩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要求;8合同条款编制:合同文件中应包含 BIM 实施范围、服务内容、项目进15度、团队组成、成果交付、成果所有权和使用权

31、归属、数据安全及合同款支付节点等 BIM 专项条款。2.2.5成果文件1招标文件 BIM 技术应用要求;2投标文件 BIM 专项评审方案;3合同文件 BIM 专项条款。2.2.6应用价值1关联整体信息,投标方案更清晰全面。集成化三维展示投标模型,以三维模型为载体关联进度计划、场地布置、资金资源计划、清单报价及费用构成等信息,将投标方案各部分内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改变了传统技术标和商务标脱离的状况,实现技术标和商务标一体化评审,使投标方案更直观、清晰、全面,不同方案比对更科学便捷,有效提高了评标效率;2高效协同,BIM 招标投标应用可以帮助投标人更深入的了解项目需求,进一步提升招标投标主体之间的

32、数据交换和协同工作效率;3响应监管要求,快速报批报建,深入推进基于 BIM 报批报建、招投标、辅助施工图审查、辅助工程量统计等,以数字化创新能力和技术赋能效应响应政府审批监管要求,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2.7 项目案例待补充162.32.3 B BIMIM 协同管理协同管理2.3.1概述BIM 协同管理是基于协同管理平台,以建筑信息模型和互联网的数字化远程同步功能为基础,以项目建设过程中采集的工程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等动态数据为驱动,实现建设各参与方协同管理的过程。BIM 协同管理涵盖业主协同管理、设计协同管理和施工协同管理三个范畴。业主协同管理应由建设单位主导,涵盖多阶段、多

33、参与方、多方位的项目管理工具。建设单位依托协同管理平台进行透明化、可视化、协同化、集成化的项目管控,达到对各参与方的信息查询与共享,信息反馈与沟通。设计协同管理应由设计单位主导,面向设计单位的设计过程管理和工程设计数据管理,为设计阶段内部各专业提供协同工作环境,提高设计质量,并为业主协同管理提供外部接口。施工协同管理应由施工单位主导,面向施工单位的施工过程管理和施工数据管理,为施工阶段内部各单位各专业提供协同工作环境,推动施工过程降本增效,并为业主协同管理提供外部接口。本章围绕业主协同管理重点描述其应用,业主协同管理应与建设单位的主要管理维度和目标相对应,围绕建设单位管理目标确定协同管理内容。

34、主要功能包括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资料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2.3.2 基础数据和资料1BIM 实施策划方案;2BIM 协同管理实施细则;173各参与方人员通讯录;4协同管理平台培训资料。2.3.3实施流程图图 2.3.32.3.3BIMBIM 协同管理实施流程图协同管理实施流程图2.3.4实施细则1软硬件配置。建设单位应监督各参建方根据合同要求、项目的实际规模和各自角色,配置相应的操作软件、硬件;操作软件应包括模型创建类软件、分析模拟类软件、渲染类和管理类软件,软件之间应考虑数据交互与协同要求,各阶段 BIM 模型需符合深圳市建筑信息模型数据存储标准;2网络及安全要求。各参与方网络环境配

35、置应满足工程项目 BIM 应用的实际需要,各阶段 BIM 模型需符合深圳市建筑信息模型数据存储标准SJG114,并建立项目数据安全备机制,涉及信息安全保密问题的,必须满足国18家相关法规要求;3协同管理平台建设。应由参建各方联合组成 BIM 总协调方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建设单位协同管理要点及要求,进行平台架构的搭建,根据各参与方的职责对其进行权限分配,制定统一的建设单位协同管理标准及多方协同机制,保证项目平台的正常运作,并对各参与方进行宣贯及培训;4资料管理。应积极推进协同管理平台的应用和落实,资料管理包含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往来文件、图纸、合同、各阶段 BIM 应用成果等资料的收集、存储、提取及

36、审阅等功能,以便于建设单位及时掌握项目投资成本、工程进展、建设质量等;5进度与质量管理。应及时采集工程项目实际进度信息,并与项目计划进度对比,动态跟踪与分析项目进展情况,同时,对该项目各参与方所提交阶段性或重要节点的成果文件进行检查与监督,严格管控项目设计质量,施工进度、质量等,从而有效缩短项目整体建设周期,严格控制项目建设质量;6安全管理。应对接施工现场的监控系统,查看现场施工照片和监控视频,及时掌握项目实际施工动态。同时,应嘉奖项目建设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共享与传递及信息的发布,当建设单位发现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施工安全隐患时,能够及时发布安全公告信息,对现场施工行为进行有效监督与管理;7

37、成本管理。将项目的建筑信息模型与工程造价信息进行关联,有效集成项目实际工程量、工程进度计划、工程实际成本等信息,方便建设单位方能够进行动态化的成本核算,及时控制工程的实际投资成本,掌握动态的合同款支付情况以及实际的工程进展情况,确保项目能够在核准的预算时间内完成既定19目标,提升建设单位对该项目的成本控制能力与管理水平。2.3.5 成果文件1BIM 协同管理平台;2项目成果文件(设计图纸、BIM 成果文件、施工方案等);3项目过程管理文件(项目进度计划、项目质量管理、项目安全管理、项目汇报资料、项目总结、修改意见、审核记录、分析报告、会议纪要、往来函件等)。2.3.6应用价值1通过业主协同管理

38、,能改善目前建设单位在项目管理上存在的项目管理工作界面复杂、与项目参与方信息不对称、建设进度管控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为建设单位的项目协调管理、信息交互流程管控提供较好的管理工具,从而提高建设单位建设管理水平。2业主协同管理通过 BIM 模型与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资料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集成应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保障全过程的数据协同与共享,沉淀工程建设数据资产,实现建设单位在管理层面价值最大化。2.42.4 各阶段实施方案评审各阶段实施方案评审2.4.1 概述实施方案评审由建设单位组织,主要包括设计阶段BIM 实施方案评审、施工阶段BIM 实施方案评审和运维阶段BIM 实施方案评

39、审等。评审意见应作为各参建单位 BIM 实施和建设单位 BIM 审查验收的依据。202.4.2基础数据和资料1合同文件要求:如勘察合同、设计合同、施工合同、运维服务合同等;2BIM 实施策划方案;3进度计划。2.4.3实施流程图图 2.4.32.4.3各阶段实施方案评审流程图各阶段实施方案评审流程图2.5.4实施细则1收集数据,并确保其准确性;2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运维单位等在 BIM 实施前,分别编制完成各阶段BIM 实施方案。BIM 实施方案内容应包括本阶段 BIM 实施的目标、团队组织架构、软硬件环境、BIM 应用点、模型深度要求、进度计划、BIM 交付成果清单、协同方法和保障措施以及与

40、下一阶段的对接等;3各阶段BIM 实施方案编制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对设计阶段BIM21实施方案、施工阶段BIM 实施方案和运维阶段BIM 实施方案等分别组织内部评审,评审要点主要包括目标合理性、方案完整性、措施可行性等内容。评审意见应作为各参建单位 BIM 实施和建设单位 BIM 审查验收的依据;4各阶段BIM 实施方案执行过程中,建设单位可阶段性组织相关参建方对BIM 实施方案进行后评估,分析 BIM 实施目标、实施质量、进度计划偏离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 BIM 实施工作的推进提出调整建议。2.4.5 成果文件1设计BIM 实施方案评审报告;2施工BIM 实施方案评审报告;3运维BIM

41、实施方案评审报告;4BIM 实施进度计划;2.4.6 应用价值1实施方案评审是对各阶段 BIM 实施情况的一种评估手段,检验各参建方 BIM 实施方案与策划方案目标的一致性,发现问题并使其得到相应的优化改进;2评估各参建方 BIM 实施进度计划的可行性、成果交付清单的完整性、实施资源投入情况的合理性并阶段性调整,确保满足项目需求;3评审通过的 BIM 实施方案作为各参建单位 BIM 实施质量管控和建设单位 BIM 审查验收的依据。2.4.7 项目案例待补充222.52.5 BIMBIM 实施履约评价实施履约评价2.5.1 概述履约评价作为建设单位管控各参建单位 BIM 实施过程和成果的重要方式

42、,建设单位应在各阶段工作完成后,组织对本阶段参建单位 BIM 实施情况进行履约评价。各参建单位的履约评价结果可用于合同进度款支付、供应商管理等。2.5.2 基础数据和资料1合同文件要求:如勘察合同、设计合同、施工合同、运维服务合同等;2BIM 实施策划方案;3设计阶段BIM 实施方案、施工阶段BIM 实施方案和运维阶段BIM 实施方案等;4BIM 实施进度计划;5各阶段 BIM 成果文件及审核意见;6阶段性考核意见。232.5.3 实施流程图图 2.5.32.5.3BIMBIM 实施履约评价流程图实施履约评价流程图2.5.4 实施细则1收集数据,并确保其准确性;2建设单位宜在各项服务合同中列明

43、履约评价办法,并组织制定各参建单位 BIM 实施履约评价办法,BIM 履约评价结果宜作为 BIM 服务合同付款依据之一。履约评价宜包括 BIM 实施方案、BIM 实施团队、BIM 模型、BIM 成果交付、计划执行情况、工作配合度等专项考核内容;3建设单位可依据服务合同对被评价单位进行阶段性履约评价,并在勘察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维阶段等各阶段工作完成后分别对各参建单位BIM 实施情况开展末次履约评价。2.5.5 成果文件履约评价表。242.5.6 应用价值1履约评价有利于建立和完善企业供应商库,通过对供应商库企业分级分类,能够筛选掉没有 BIM 技术实力和履约能力的企业,也能够有效避免

44、BIM 服务的恶意、无序竞争;2履约评价结果作为 BIM 实施过程管理、结果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 BIM 专项服务质量,有效遏制消极怠工等常见履约问题,同时作为合同进度款、结算款支付依据。2.5.7 项目案例待补充253 3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阶段1岩土工程勘察 BIM 应用于可行性勘察阶段、初步勘察阶段、详细勘察阶段及施工阶段,分别为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及施工阶段提供应用服务;2勘察 BIM 在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模型精度与属性要求应分别满足模型精度标准 LOD100、LOD200、LOD300 的要求及相应勘察目的;3勘察 BIM

45、 模型和 BIM 应用应统一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和 1985 国家高程基准,各参建单位应负责相应的坐标系、高程设置和转换工作,确保一致性和准确性;4勘察 BIM 应建立统一数据格式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数据格式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以导入、导出 BIM 标准规定的多种格式文件,能够实时输出工程量、结构构件、岩土工程设计参数等各种明细表,应可实现上下游专业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5在实现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可视化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岩土工程设计专业构件库。开发基于 BIM 应用平台的现有设计、计算软件数据接口,实现岩土工程的全程无缝连接;实现任意点岩土工程数据的自动提取和计算

46、;6勘察 BIM 应用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场地环境仿真分析、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分析、地质条件分析、岩土工程设计及优化、岩土工程施工模拟等。263.13.1 场地环境仿真分析场地环境仿真分析3.1.1 概述1场地环境仿真分析应用于城市展示、建筑设计规划、智慧城市管理、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协同管理等评估,为高效决策提供数据基础;2场地环境仿真分析具有时效性,当勘察与施工阶段时间间隔较长,场地环境变化较大,应进行修测或重测,更新三维实景模型,保证场地环境仿真分析的真实度。3.1.2 基础数据与资料1地形地物特征信息(包含地形、建筑属性、道路性质、架空管线、交通设施、GIS 数据等);2场地范围红线;3坐标系

47、统及高程系统(包括相关控制点资料);4航空摄影测量相关规范;5三维实景建模规范标准。273.1.3 实施流程图图 3.1.33.1.3 场地环境分析应用流程图场地环境分析应用流程图3.1.4 实施细则1收集、准备基础数据与资料。包括地形地物特征信息(包含地形、建筑属性、道路性质、架空管线、交通设施、GIS 数据等),场地范围红线,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包括相关控制点资料);2制订倾斜摄影作业方案。包括采用的技术标准,精度要求,野外航空摄影的路线规划,像控点选取,倾斜摄影测量计算,外业调绘补测,数据整理与三维模型建立等内容;3野外航空摄影及像控测量。野外航空摄影前应取得场地的空域航拍许可,选用合格

48、的飞行及摄影设备。按规划的飞行路线进行野外航空摄影,并选取合理的像控点进行测量;4空中三角测量计算。根据航拍像片上量测的像控点坐标和少量的地面28控制点,采用较严密的数学公式,按最小二乘法原理,用数字电子计算机解算待定点的平面坐标与高程;5三维实景模型创建。根据野外航空摄影图像及空中三角测量计算的各点平面坐标与高程,建立场地初步的三维实景模型;6三维实景模型检查与模型修饰。对初步的三维实景模型进行细部检查和纹理修饰,得到最终的三维实景模型;7质量检查。质量检查时应充分了解所用的技术,以及质量检查验收标准,制定并实施多级检核制度,层层把关,及时发现与处理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必要时应进行补测;8成果

49、提交。3.1.5 成果文件1三维实景模型数据;2像控资料成果;3航空摄影影像数据;4技术设计书。3.1.6 应用价值1场地环境仿真分析效果逼真,要素全面,而且具有测量精度,是现实世界的真实还原。能直观反映地物的外观、位置、高度等属性,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规划管理的效率;2场地环境仿真分析,有利于全面了解工程建设场地及周边的环境,便于更加准确的进行方案设计与建设场地可行性研究,有效避免重建工作,有效29缩短建设时间。3.23.2 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分析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分析3.2.1 概述1三维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分析应用宜建立管道与管件及附属物模型构件库。三维地下管线模型构件的材质以及颜色分类应符合

50、相关规定,确保管道与管件及附属物模型构件库的正确性;2在施工前,应复核地下管线的现势性,如有新建或改迁的管线,应进行修测,并完善三维地下管线及构筑物模型。3.2.2 基础数据与资料1场地地下管线资料;2场地范围红线;3物探管线成果表;4管线图。303.2.3 实施流程图图 3.2.33.2.3 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分析应用流程图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分析应用流程图3.2.4 实施细则1收集、准备基础数据与资料。包括场地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资料;2管线属性信息设置及数据处理。按要求进行数据处理,满足建模程序的要求;3载入标准构件,创建三维地下管线模型,包括管道与管件模型、检查井模型;4碰撞检查,数据复核。

51、对三维地下管线及构筑物模型进行三维空间碰撞检查,以确定管线及构筑物的空间位置、逻辑连接关系的正确性及可用性。当出现碰撞点时,应复核数据的准确性:必要时应补测地下管线及构筑物,重新建模,再次进行碰撞检查,数据复核,直至检查通过;5质量检查(含开挖验证)。对场地地下管线及构筑物模型进行质量检31查,并按规范要求抽取一定比例进行现场开挖验证;6成果提交。3.2.5 成果文件1三维物探管线模型数据;2碰撞检查与校审报告。3.2.6 应用价值1三维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分析在属性数据的管理、三维可视化表达以及协同作业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实现从管线规划、设计、改迁、施工、运维到更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2根据三维

52、地下管线及构筑物模型进行的三维空间碰撞检查、全局分析、三维校审,规划设计可得到最优的管线规划方案、管线迁改方案;3利用三维地下管线及构筑物模型,对勘探孔进行碰撞检查,避免破坏地下管线及构筑物。设计优化钻探方案,设置管线保护措施。3.33.3 地质条件评价地质条件评价3.3.1概述1三维地质模型应建立区域统一的标准地层,宜采用深圳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数字化规范SJG36-2017。标准地层应包含地层名称、时代成因、地层编号、地层时代、成因类型、岩土名称、风化程度、地层描述等信息,作为三维地质模型建模基础;322三维地质模型的标准地层宜建立颜色体系,采用 RGB 形式对不同地层进行区分;3三维地质模

53、型应支持查询地层主要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代表值、岩土设计与施工参数建议值、原位测试与土工试验成果统计表等,以便为相关专业的基础设计与施工提供数据支持;4三维地质模型应支持在任意指定位置获取工程地质柱状图,支持任意方向的剖切,输出二维图件;5鉴于地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可能存在与实际土层分布差异较大的情况,建模系统应具有人工交互调整岩土体界面形状的功能;6三维地质模型应支持查询或下载勘察文字报告、表格、图件。3.3.2基础数据与资料1勘察任务书;2勘察纲要;3区域地质资料;4勘察数据库。333.3.3实施流程图图 3.3.33.3.3 地质条件评价实施流程图地质条件评价实施流程图3.3.4实施细则1

54、收集、准备基础数据与资料。包括勘察任务书,勘察纲要,区域地质资料,勘察数据库,地下管线及构筑物资料等;2勘察数据处理与数据检查。建模前应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3创建三维地质模型。建模范围应以用地红线为边界,如果红线范围外存在对工程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或既有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时,应适度扩大其建模范围,为工程设计、治理等提供依据。红线外或没有勘探孔的位置地质模型,应由勘察技术负责人根据收集的资料、场地已有的勘探孔资料及专业地质理论进行虚拟钻孔或地层,进行地质模型创建。对于夹层、透镜体、孤石等非成层的岩土体,应在成层分布的岩土材料已形成三维可视化信息模型34的

55、基础上,利用布尔运算将非成层区域引入信息模型;4模型审核。三维地质模型创建后,应由勘察专业技术人员对地质模型及属性进行审核,确保地质模型及其属性符合地质理论,与实际地质情况相符。5模型修饰。完善模型细节,修饰纹理;6质量检查。校验模型准确性、完整性、模型深度、基本功能是否满足要求;7成果提交。3.3.5成果文件1三维地质模型数据;2勘察数据库文件;3模型说明与检查报告;4勘察报告;5勘察地质图件。3.3.6应用价值1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地质条件评价,可直观地展示工程建设场地特殊性岩土、不良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进行地基基础方案对比分析、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对比分析、施工方案对比分析等,合理选择相关岩土

56、工程参数和数值分析模型,提高岩土工程设计的可靠性;2三维地质模型准确客观地反映了研究区域内的地层地质条件,为全面分析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可能引起的工程潜在风险,提出设计和施工风险管控措施提供科学决策依据;353基于勘察 BIM 信息模型可有效降低项目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因地质问题可能产生的方案变更,更好地提高施工图设计效率,保证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顺利高效实施。3.43.4 岩土工程设计及优化岩土工程设计及优化3.4.1概述1岩土工程设计及优化是在三维实景模型、三维地下管线及构筑物模型、三维地质模型基础上,进行的岩土工程设计及优化,形成岩土工程设计模型;2岩土工程设计模型主要有基坑支护模型及边坡支护

57、模型;3岩土工程设计模型应能按照岩土分析软件的实际需要转化为力学模型,并在计算分析软件或模块中进行结构计算分析以验证基坑支护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4岩土工程设计模型应支持任意方向的剖切,输出施工图件,可统计支护工程量,包括土石开挖方量、混凝土用量、钢筋用量、模板用量等;5岩土工程设计模型应支持进行施工方案动态模拟,生成漫游视频。3.4.2 基础数据与资料1三维实景模型数据;2三维地下管线模型数据;3三维地质模型数据;4建筑结构基础信息。363.4.3 实施流程图图 3.4.33.4.3 岩土工程设计及优化应用流程图岩土工程设计及优化应用流程图3.4.4 实施细则1收集、准备基础数据与资料。包括

58、三维实景模型数据,三维地下管线模型数据,三维地质模型数据,建筑结构基础信息;2基础数据录入与处理。在三维实景模型,三维地下管线模型,三维地质模型基础上,录入建筑结构基础信息,并进行数据检查与处理;3支护方案设计。根据三维实景模型的场地周边环境、三维地下管线模型的管线空间分布、三维地质模型的地层分布及参数,进行基坑支护或边坡支护方案设计;4创建支护模型。根据基坑支护或边坡支护方案,在三维实景模型,三维地下管线模型,三维地质模型基础上,创建基坑支护或边坡支护模型;5支护模型计算分析。生成计算书、支护结构图件、工程量统计表。将37此 BIM 模型按照结构分析软件的实际需要转化为力学模型,用于设计结构

59、分析,生成计算书、支护结构图件、工程量统计表;6施工图评审。按地方要求对支护施工图进行专家评审,并按要求修改模型,并重新成图;7成果提交。3.4.5成果文件1支护模型数据;2支护设计计算书;3支护工程量清单;4支护设计图件。3.4.6应用价值1岩土工程设计及优化应用在建立的实景模型、地下管线及构筑物模型、地质模型基础上,按照设计开挖方案模拟基坑或边坡开挖过程,验证基坑或过坡设计的可行性,提高开挖方案的有效性和岩土工程施工的效率,降低施工风险;2岩土工程设计及优化应用实现基于 BIM 模型的支护结构设计分析,可以减少设计重复建模,提高设计效率,提高 BIM 模型设计价值,为 BIM 正向设计奠定

60、坚实基础;383.53.5 岩土工程施工模拟岩土工程施工模拟3.5.1概述1岩土工程施工模拟主要应用于基坑支护结构施工、边坡支护结构施工、土方开挖等;2岩土工程施工模拟用于指导施工,能够真实地反映施工现状,如构件的拆分、施工段的划分等。除了包含建筑实体模型外,还包含施工机械、临时设施等施工过程元素模型;3岩土工程施工模拟是在岩土工程设计模型的基础上附加施工组织中的工序安排、资源配置、平面布置、进度计划等信息,进行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4在支护设计模型和施工图、施工组织设计文档等基础上创建施工组织模型,并应将工序安排、资源配置和平面布置等信息与模型关联,输出施工进度、资源配置等计划,指导和支持模

61、型、视频、明文档等成果的制作与方案交底。3.5.2基础数据与资料1支护模型数据;2支护施工图件;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393.5.3实施流程图图 3.5.33.5.3 岩土工程施工模拟应用流程图岩土工程施工模拟应用流程图3.5.4实施细则1收集、准备基础数据与资料。包括实景模型、地下管线模型、地质模型及支护模型数据;2创建施工措施模型。在上述模型基础上,根据施工方案创建支护结构及土方开挖的设备、材料及其它措施模型;3施工组织方案设计。在实景模型、地下管线模型、地质模型、支护结构模型、施工措施模型基础上,统筹安排施工工序、资源配置和平面布置、进度计划等;4施工模拟。包括支护结构施工模拟、土方开挖模

62、拟、拆撑与回填模拟:基于上述三维模型基础上,创建施工组织模型,并将工序安排、资源配置和平面布置等信息与模型关联,输出施工进度、资源配置等计划,指导和支持模型、40视频、说明文档等成果的制作和方案交底;5施工方案或优化。根据施工过程模拟,对施工组织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并落实具体分部分项施工方案;6施工方案评审。按地方要求对施工组织方案进行专家评审,并按要求修改模型;7施工方案交底、成果提交。3.5.5成果文件1施工可视化文件;2施工过程模型数据;3施工工艺方案;4施工工艺优化报告。3.5.6应用价值1岩土工程施工模拟主要价值体现在工艺工序的模拟前置,有效表达工艺工序的合理性,达到对施工方案的虚拟校

63、审,为施工方案提出有的放矢的优化建议;2岩土工程施工模拟多以施工方案动画为主,凭借动画软件进行方案模型及动画制作,搭配专业配音完成。整体效果良好能够直观体现施工方案要素。414 4规划与方案阶段规划与方案阶段方案设计主要是从建筑项目的需求出发,根据建筑项目的设计条件,研究分析满足建筑功能和性能的总体方案,并对建筑的总体方案进行初步的评价、优化和确定;本阶段的 BIM 应用主要是利用 BIM 技术对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数字化仿真模拟表达以及对其可行性进行验证,对下一步深化工作进行推导和方案细化。利用 BIM 软件对建筑项目所处的场地环境进行必要的分析,如坡度、坡向、高程、纵横断面、填挖量、等高线、

64、流域等,作为方案设计的依据。进一步利用BIM 软件建立建筑模型,输入场地环境相应的信息,进而对建筑物的物理环境(如气候、风速、地表热辐射、采光、通风等)、出入口、人车流动、结构、节能排放等方面进行模拟分析,选择最优的工程设计方案。4.14.1 微环境分析微环境分析4.1.1 概述BIM 应用下的微环境分析是以三维信息模型为根本,综合利用多种外部数据信息对规划方案的微环境进行模拟以及分析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结果进行修正,有效调控方案空间布局。规划微环境分析基本可以概括为建筑体量空间结构所形成的建筑微环境造成的人均舒适度感知,包括日照和采光、空气流动、可视度分析、建筑群热工分析、噪声分析等。BI

65、M 微环境分析是在生态学和规划学的理论指导下,利用 BIM 技术和 GIS技术作为支撑,综合利用 BIM 模型的可计算化优势,模拟计算规划方案阶段建42筑空间布局微环境生态指标,通过生态指标专题图、指标评估表、指标规范对照表等成果来评估规划方案对生态的影响,为后续阶段的方案评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辅助决策提供信息化支撑手段。4.1.2 基础数据与资料1规划方案阶段的初步方案;2项目周边环境数据;3气象数据;4热负荷参数;5噪声污染源以及交通噪音信息数据;6其他相关资料。4.1.3 实施流程图图 4.1.34.1.3 规划微环境分析实施流程图规划微环境分析实施流程图434.1.4 实施细则

66、1收集数据,并确保其准确性;2将现有资料整合,进行适当的模型简化和格式转化,如将模型数据进行格式统一化、建筑属性集成等工作,外部气象数据进行参数化解译,并形成外部数据资料集,导入到模拟平台的模型库;3设置参数,数据计算得出模拟结果;4模拟结果输出;5根据数据成果,结合国家标准规范,总结分析数据体现的问题和结论,提出改进方案。4.1.5 成果文件1日照采光分析。构建模型对各建筑立面日照时间进行计算,对规划方案满窗条件下的日照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建筑物的有效采光权进行分析,生成日照图以及指标表和视频,并输出 BIM、GBXML 以及 3ds 模型等,可兼容导入。2风环境模拟。采用 CFD 技术软件

67、,结合气象环境数据信息等对规划方案风环境进行模拟,通过模拟热岛效应以及风速流场云图等综合分析,对空间关系做出科学合理布局建议,同时生成风速云图以及温度图和大气污染物沉降图等,输出相应的指标表。3热工分析。对区域范围内的日照下温度场云图进行模拟,对建筑物影响下的失热量进行分析,对建筑能耗进行科学预测,同时输出成果图以及指标表格和视频动画,支持 BIM 模型导入。4景观可视度分析。BIM 技术下实现空间可视度综合分析,基于遮挡分析44对地标性建筑物的可视面积进行解析,同时输出指标图表,支持模型导入以及可视区域内的边界条件布设。5光环境模拟。基于 BIM 模型分析自然光照下建筑空间内的天光照度,为照

68、明系统布局给出合理建议,并且对各建筑立面采光权进行分析,输出建筑物表面的光污染数据信息。6噪音分析。模拟噪音源对建筑产生的不利影响,通过模拟确定噪音污染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同时输出噪音云图、影响视频以及表格等,支持模型导入。4.1.6 应用价值1BIM 微环境分析可以利用分析数据帮助业主做出利益最大化的决策方向,涉及土地开发的必要性、不同地貌土地的适宜开发方向、不同地块的开发成本预判、划分近期远期开发区域策略等。2BIM 微环境分析在项目前期的介入,以数字化模拟、数据管理应用等方式,减少规划设计过程中模糊性的经验决策。通过比较准确的数据分析成果,进行规划决策,对于项目中期、后期的走向是有益的。3

69、BIM 微环境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控对工程上经济和人力的投入,准确地评估、更快速地完成高质量方案,便于管理者掌控整个项目。4.24.2 规划条件分析规划条件分析4.2.1 概述BIM 规划条件分析是从多角度全面科学地分析项目规划方案,高质量的完成方案比选和优化工作,它不但能使日照、风环境等传统评价方式更加高效快45捷,而且对于场地条件分析、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景观绿地建设、交通组织规划等也能够提供科学的分析处理。BIM 规划条件分析能建构复杂而合理的形体模型,并能快速审视其效果,有助于方案推敲、方案比选,推敲出最佳方案。从空间协调的角度,形成多维空间分析技术,为方案优化和定量评价影响指标提供技术支撑

70、,增强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4.2.2 基础数据与资料1规划方案阶段的初步方案;2上层次相关规划;3工程地质资料(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震状况);4场地及周边现状管网数据;5场地及周边现状地形数据;6其他相关资料。464.2.3 实施流程图图 4.2.34.2.3 规划条件分析实施流程图规划条件分析实施流程图4.2.4 实施细则1收集数据,并确保其准确性;2通过检查数据对规划方案进行预处理,分析与选择合适的匹配单元,进行特征匹配,生成三维尺度的模型成果;3模拟分析场地数据,如坡度、坡向、高程、纵横断面、填挖量、等高线等;4模拟分析公共服务设施指标、景观绿地效果、交通组织流线等;5通过可视化设

71、计、协同设计检查建筑结构与设备之间、管线与设备之间、管线自身之间的碰撞问题;6评估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判断是否为最优方案;477模型移交至下一阶段。4.2.5 成果文件1碰撞测试结果。利用 BIM 模型在空间上协调建筑物的各类设备系统(建筑、结构、管线等),确保规划方案阶段没有存在错漏碰缺现象,在 BIM系统中完成碰撞检查,保证管线、下穿连通道之间的安全距离,从而确保方案的可实施性。2公共服务设施分析。运用 BIM 技术将区域内所有已有公共服务设施录入模型,结合各个区域的人口数据进行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分析和承载容量分析,量化分析区域内公共设施的服务缺口,从而确定目标项目配建需求,对方案提出合理的

72、规划修改意见。3公共绿地分析。基于 BIM 的平台实现对区域公共绿地的统计分析,确定住区的绿地配置标准和最优布局模式。4交通承载力分析。利用 BIM 模型进行交通组织模拟,分析项目道路承载力和对项目居民的干扰程度,计算得出最优交通组织方案。5场地模型。采用 BIM 与 GIS 的结合,快速调用场地周边城市环境,生成三维地形基础数据进行场地环境分析,自然生成适应于场地环境的建筑形体;模型应体现坐标信息、各类控制线(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原始地形表面、场地初步竖向方案、场地道路、场地范围内既有管网、场地周边主干道路、场地周边主管网、三维地质信息等。6场地分析报告。报告包括场地模型图像、

73、场地分析结果,以及对场地设计方案分析数据对比。484.2.6 应用价值1可以更好得进行方案推敲、方案比选,推敲出最佳建筑方案;2为建设项目提出空间构架设想、创意表达形式及结构方式的初步解决方案;3并为后续初步设计阶段提供数据基础和指导性依据。4.34.3 方案适用性分析方案适用性分析4.3.1概述方案适用性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根据业主需求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为初步设计阶段提供对应的设计方案模型基础数据。通过构建或局部调整方式,形成多个备选的设计方案模型,让项目方案参与方可以通过利用 BIM 技术可视化的特性,在三维仿真场景进行讨论和决策,经过多轮方案适用性分析,得出最佳的设计方案。4.3.2基础数

74、据与资料1最优性能分析方案的模型数据;2设计补充资料;3方案适用性分析调整意见。494.3.3实施流程图图 4.3.34.3.3 方案适用分析实施流程图方案适用分析实施流程图4.3.4实施细则1收集参与方的方案适用性分析调整意见;2根据调整意见,调整和完善建筑信息模型,形成备选方案模型;3检查多个备选方案模型的可行性、功能性、经济性和美观性等方面,并进行适用性分析,形成相应的方案适用性分析报告,选择最终的设计方案;4根据最终设计方案,更新完善成最终方案设计建筑信息模型。4.3.5成果文件1方案适用性分析报告。报告应包含体现项目的模型截图、图纸和方案对比分析说明等;2最终设计方案503最终方案设

75、计建筑信息模型。4.3.6应用价值通过利用 BIM 技术的可视化特性,使得项目设计方案决策参与方能更直观和高效了解方案特性,快速推动方案设计的可适性分析。4.44.4 建筑性能模拟分析建筑性能模拟分析4.4.1概述建筑性能模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专业的性能分析软件,使用建筑信息模型或者通过建立分析模型,对建筑物的日照、采光、通风、能耗、人员疏散、火灾烟气、声学、结构、碳排放等进行模拟分析,以提高建筑的舒适、绿色、安全和合理性。在方案设计阶段,辅助设计人员确定合理的建筑方案,举例有:1风环境模拟:主要采用 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技术,对建筑周围的风环境

76、进行模拟评价,从而帮助设计师推敲建筑物的体型,布局;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2能耗模拟分析:主要是对建筑物的负荷和能耗进行模拟分析,在满足节能标准的各项要求基础上,帮助设计师提供可参考的最低能耗方案;3遮阳和日照模拟:主要是对建筑和周边环境的遮阳和日照进行模拟分析,在满足建筑日照规范的基础上,从而帮助设计师进行日照方案比对。4.4.2基础数据与资料1规划方案阶段的建筑信息模型512规划方案设计资料3项目周边环境数据4气象数据5热负荷参数6其他分析所得数据4.4.3实施流程图图 4.4.34.4.3 建筑性能模拟分析实施流程图建筑性能模拟分析实施流程图注:由于基本流程相同,故在方案设计阶段对建筑性

77、能模型分析进行描述,其他阶段不做重复描述。4.4.4实施细则1收集相关基础数据,并校核数据的准确性;2根据规划方案阶段的建筑信息模型以及分析软件要求,调整各类分析所52需的模型;3分别获得单项分析数据,综合各项结果优化调整模型,进行评估,寻求建筑综合性能最优平衡点;4根据最终的分析结果,调整设计方案,确定建筑最优性能的设计方案;5根据最佳的设计方案,更新完善规划方案阶段建筑信息模型。4.4.5成果文件1专项分析模型。不同分析软件对建筑信息模型的深度要求不同,专项分析模型应满足该分析项目的数据要求(根据软件数据要求调整规划方案阶段创建的建筑信息模型)。2专项模拟分析报告及综合性能分析报告。3最佳

78、设计方案的模型数据。4.4.6应用价值1利用 BIM 技术进行建筑性能分析,可以实现建筑信息模型数据传递的统一性和准确性,确保建筑性能分析的准确性,为其他设计阶段的性能分析奠定基础;2规划方案设计阶段利用 BIM 技术进行建筑性能分析,可以辅助设计设计工作者减少建筑性能分析的模型构建的重复性工作,提高设计工作效率。4.54.5 技术经济技术经济指标分析指标分析4.5.1概述本阶段项目各项指标信息数据主要包括技术经济指标数据、绿色建筑设计53指标数据等,基于容积率,绿化率,建筑密度等建筑控制条件创建体量 BIM 模型,对总图规划、道路规划、绿地景观规划、竖向规划以及管线综合规划等内容进行组织和优

79、化。4.5.2基础数据与资料最终方案设计建筑信息模型。4.5.3实施流程图图 4.5.34.5.3 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实施流程图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实施流程图4.5.4实施细则1检查并确定模型是否满足项目立项环节相关要求;2检查并确定建筑总图平面布置、其他平面布置图经济指标及主体模型主要构件的几何信息与非几何信息;543检查并确定结构主体构件的几何信息与非几何信息;4各项指标数据应按照深圳市建筑设计技术经济指标计算规定分析统计,并形成分析统计表。4.5.5成果文件技术、经济指标分析统计表。4.5.6应用价值为总图规划、道路规划、绿地景观规划、竖向规划以及管线综合规划等设计供数据支撑。4.64.6 仿

80、真分析及漫游仿真分析及漫游4.6.1概述虚拟仿真漫游的主要目的是利用 BIM 软件模拟建筑物的三维空间关系和场景,通过漫游、动画和 VR 等的形式提供身临其境的视觉、空间感受,有助于相关人员在方案设计阶段进行方案预览和比选。在初步设计阶段检查建筑结构布置的匹配性、可行性、美观性以及设备主干管排布的合理性,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预览全专业设计成果,进一步分析、优化空间等。4.6.2基础数据与资料1最终方案设计阶段的建筑信息模型;2技术、经济指标分析统计表。554.6.3实施流程图图 4.6.34.6.3 仿真分析及漫游实施流程图仿真分析及漫游实施流程图注:由于基本流程相同,故在方案设计阶段对仿真分析及

81、漫游进行描述,其他阶段不做重复描述。4.6.4操作流程1收集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2根据建筑项目实际场景情况,赋予模型构件相应的材质。将建筑信息模型导入具有虚拟漫游、动画制作功能的软件;3设定视点和漫游路径,该漫游路径应当能反映建筑物整体布局、主要空间布置以及重要场所设置,以呈现设计表达意图;4将软件中的漫游文件输出为通用格式的视频文件,并保存原始制作文件,以备后期的调整与修改。4.6.5成果文件1动画视频文件:动画视频应当能清晰表达建筑物的设计效果,并反映主56要空间布置、复杂区域的空间构造等;2漫游文件:漫游文件中应包含全专业模型、动画视点和漫游路径等。4.6.6应用价值1设计阶段利用

82、虚拟仿真漫游技术有助设计人员及时发现二维表达不易察觉的设计缺陷或问题;2有利于各参与方对设计方案可以身临其境的决策方案可行性,为决策者能更好的提供决策帮助;3有利于设计与管理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辅助设计与方案评审,促进设计管理管理。4.74.7 方案报批报建审查方案报批报建审查4.7.1概述方案报批报建审查审查是以包含完整规划方案报建指标数据的建筑信息模型为对象,依据制定的方案报批报建标准进行 BIM 模型规整,借助轻量化软件进行信息提取转换,通过规划报建审查平台实现指标比对并自动生成审查报告的一种新型规划报建审批模式。基于 BIM 技术的方案报批报建审查对审查所需的关键步骤进行了统一的整合,保

83、证全部审查过程都在同一平台下完成,为BIM 正向设计中的方案报批报建审查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BIM 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审查效率、强化建筑设计质量,还具有流程自动化、需求定制化、性能扩展化等突出优势,也为 BIM 正向设计与方案报批报建审查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574.7.2基础数据与资料1上层次规划方案、项目规划布局、场地建筑方案及相关图纸等资料;2标准规范;3其他相关资料。4.7.3实施流程图图 4.7.34.7.3 方案报批报建审查实施流程图方案报批报建审查实施流程图4.7.4实施细则1收集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2建立建筑信息模型,由设计文件 BIM 正向设计的交付物;3对建筑

84、信息模型进行适当修改调整,使其在符合交付标准的基础上,便58于提取审查过程中所需要的设计信息;4对审查中需要使用的标准规范进行转译工作,把便于设计人员阅读理解的设计规范条文转译成便于计算机分析处理的特定表达方式;5使用计算机编程编写审查程序,对经过计算处理的设计信息与标准规范中的要求进行比对,为建筑设计合规性作出判断,以此完成 BIM 审查的核心操作;6根据审查结果输出审查报告并反馈给设计人员,为后续的修改调整提供参考。4.7.5成果文件1审查成果文件。包括微观审查如建筑限高、容积率、基底面积等,宏观审查如天际线分析、可视域分析等成果。2工规报建审核文件。4.7.6应用价值1 通过 BIM 技

85、术的引入,把建筑设计合规性的过程转变为计算机自动化完成,更加准确、高效地完成审查工作,提高合方案报批报建的效率,进而提高建筑设计质量;2 BIM 合规性审查可以充分发挥可视化特性,实现在二维和三维的操作环境之间的联动审查,还能根据需求在特定位置处补充模型视图,为审核结果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更容易发现设计图纸及模型中存在的设计问题;3 通过在 BIM 模型中添加各设计阶段的审查变更信息,可以实现审查工作的全过程记录,确保建设工程质量责任可溯,使审查监管更好地落实到位,逐59步改善和加强建筑设计单位原有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而有效地提高设计单位的设计质量和服务水平。605 5 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

86、段初步设计是设计构思基本形成,各专业应对本专业内容的设计方案或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技术上的适用性、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初步设计主要是对已确定的建筑方案进行各专业深化设计,可满足工程概算要求以及为施工图设计奠定基础。在初步设计阶段,各个专业通过应用 BIM 软件,完善建筑模型,并对各专业之间的设计内容一致性检查。将调整后的模型进行剖切,生成平面、立面、剖面图,形成初步设计阶段的建筑、结构、机电模型和二维图纸。5.15.1 装配式建筑方案适用性分析装配式建筑方案适用性分析5.1.1概述装配式建筑方案适用性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选出最佳的装配式设计方案,以满足业主对成本、进

87、度的把控。通过构建或局部调整方式,形成多个备选的装配式方案模型(包括预制构件类型及施工方法)进行比选,直观快速的统计各个装配式方案的构建清单工程量,让项目方案参与方可以通过利用 BIM 技术可视化的特性,在三维仿真场景进行讨论和决策,经过多轮装配式建筑方案适用性分析,得出最佳的设计方案。5.1.2基础数据与资料1方案设计建筑信息模型。2结构方案615.1.3操作流程图图 5.1.35.1.3 装配式建筑方案适用性分析实施流程图装配式建筑方案适用性分析实施流程图5.1.4实施细则1收集数据。收集方案设计阶段建筑信息模型,确保模型数据传递准确性。2构建装配式模型。根据结构方案及建筑信息模型,构建多

88、个装配式方案模型。3工程量统计。根据对应装配式方案模型,统计现浇和预制工程量,满足规范要求最低装配式结构要求。4成本概算。根据工程量统计结果,估算各装配式方案的成本概算。5PPT 制作。列举各个方案体现的装配率、成本概算、优缺点等。5.1.5成果文件1方案比选报告。报告应包含方案对比截图、动画、装配率对比、成本概62算对比、优缺点分析及相关数据等。2装配式模型。模型包含主要的预制构件,和尺寸、材质、定位等信息。5.1.6应用价值通过利用 BIM 技术可以快速统计相关装配式建筑信息模型基础数据,通过利用可视化特性,使得装配式建筑方案适用性分析可以更为直观决策相关方案对成本及施工进度的影响,直观表

89、达相应方案的优缺点。5.25.2 设计校核与优化设计校核与优化5.2.1概述本阶段将初步设计阶段的各专业模型校核和优化,校核各专业设计内容是否缺项、漏项,各专业模型深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以及机电专业管线初步综合是否存在碰撞等,核查各专业模型深度表达是否满足初步设计阶段要求。5.2.2基础数据与资料1各个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指南与措施。2初步设计阶段各个专业的建筑信息模型。635.2.3实施流程图图 5.2.35.2.3 设计校核与优化实施流程图设计校核与优化实施流程图5.2.4实施细则1校核模型生成的三维轴测图、平面、立面、剖面是否一致;2校核各专业设计内容是否有缺项、漏项,是否利用协同作业

90、的方式已完成优化设计内容(含初步管线综合);3校核优化后的各专业设计模型碰撞情况并优化处理;4检查各个专业模型深度是否达到初步设计阶段的深度规定;5按照统一的命名规则命名文件,保存整合后的模型文件。5.2.5成果文件1各个专业模型模型深度达标的报告;2碰撞检测报告;643各专业问题协调与修改报告;4检查修改后的各专业模型。5.2.6应用价值通过利 BIM 技术可视化和协同化的特性,将初步设计各专业的模型整合,校核各专业内部及专业之间的设计内容的缺失与冲突,消除设计中出现的错误,从而保证该阶段的建筑信息模型的完整性与准确性。5.35.3 指标细化分析指标细化分析5.3.1概述本阶段项目各项指标信

91、息数据主要包括技术经济指标数据、绿色建筑设计指标数据、装配式建筑设计指标数据等。5.3.2基础数据与资料检查优化后的初步设计阶段的所有专业及整合后的建筑信息模型。655.3.3实施流程图图 5.3.35.3.3 指标细化分析实施流程图指标细化分析实施流程图5.3.4实施细则1校核确定模型是否满足项目立项环节的相关要求;2校核确定建筑主体平面布置及主体模型主要构件的几何信息与非几何信息;3校核确定结构主体构建的几何信息与非几何信息;4校核确定机电各专业的几何信息与非几何信息;5各项指标数据分析统计,并形成分析统计表。5.3.5成果文件技术、经济指标分析统计表(主要包括技术经济指标数据、绿色建筑设

92、计指标数据、装配式建筑设计指标数据等)。665.3.6应用价值项目经济性指标直接关系到项目能不能实施,在方案的调整中起重要决定因素。利用 BIM 技术辅助设计人员快速统计项目经济指标,如面积、建筑密度、绿化率等。并且跟随设计调整的过程中,能做到实时更新。5.45.4 设计概算工程量计算设计概算工程量计算5.4.1概述设计概算工程量计算是在初步设计阶段由设计单位主导,构架整个项目的经济控制上限。在初步设计模型的基础上,按照设计概算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模型的深化,从而形成可用于设计概算的模型,利用此模型完成设计概算工程量计算,辅以相应定额和材料价格自动计算建筑安装造价,以此提高工程量计算的效率和准确

93、性。利用 BIM 在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量计算时,需要充分地传承与利用设计的模型和信息成果,在此基础上按照工程量计算的要求进行模型重构,并按照设计概算的要求补充工程量计算所需要的信息,以确保完善后的概算模型满足设计阶段的工程量计算要求。设计阶段模型变化和调整的频率比较大,因此需要在BIM 条件下将设计工作与工程量计算工作相统一,真正实现模型完成后快速确定准确的工程量数据。初步设计模型的深度或完整性等存在不能达到 BIM 工程量计算要求的情形,此时,宜采用传统工程量计算或概算指标给予补充,做到两者有机结合,提高工程量计算和计价效率。675.4.2基础数据与资料1初步设计模型;2与初步设计概算工程量计

94、算相关的构件属性参数信息文件;3概算工程量计算范围、计量要求及依据等文件。5.4.3实施流程图图 5.4.35.4.3 设计概算工程量计算实施流程图设计概算工程量计算实施流程图5.4.4实施细则1收集数据。收集工程量计算需要的模型和资料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2确定规则要求。根据设计概算工程量计算范围、计量要求及依据,确定概算工程量计算所需的构件编码体系、构件重构规则与计量要求。3编码映射。在初步设计模型的基础上,确定符合工程量计算要求的构件68与分部分项工程的对应关系,并进行编码映射,将构件与对应的编码进行匹配,完成模型中构件与工程量计算分类的对应关系。4编制概算工程量表。按概算工程量计算

95、要求进行“概算工程量报表”的编制,完成工程量的计算、分析、汇总,导出符合概算要求的工程量报表,并详述“编制说明”。5.4.5成果文件1设计概算模型。模型应正确体现计量要求,可根据空间(楼层)、时间(进度)、区域(标段)、构件属性参数及时、准确的统计工程量数据;模型应准确表达概算工程量计算的结果与相关信息,可配合设计概算相关工作。2编制说明。说明应表述本次计量的范围、模型深化规则、要求、依据及其他内容。3概算工程量报表。工程量报表应准确反映构件净的工程量(不含相应损耗),并符合行业规范与本次计量工作要求,作为设计概算重要依据。4概算书。根据工程量报表,辅助于其它软件或者模块,套用相对应的概算定额

96、及其他费用文件出具详细的概算书。5.4.6应用价值1减少工作量。工程造价的审核过程中,充分利用 BIM 技术将能极大提升审核的效率,约能节省 25%的设计周期,提高工程审核效率接近 1 倍。以往计算概预算的过程中,需要先对工程量予以统计,这工作需要在图纸设计完毕之后,采用手工计算或利用软件建模算量时,因计算人员专业水平差异和图纸本身的复杂程度不同,对定额和计算规则理解不一时,就容易导致结果错误。69采用 BIM 技术进行计算,能够在三维可视化图纸上采用实物图形的方式将工程量展现出来,由于具有协同工作的能力,概算人员能够直接利用设计人员提供的 BIM 模型,不再另外建模和处理相关构件属性信息,仅

97、需要对输出结果进行调试校正,从而极大减轻了造价人员的算量工作,实现造价编制过程的集约化。2控制成本。将 BIM 技术与工程造价系统联动协同,能够确保工程造价的计算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到工程信息。这种做法既有利于工程设计师更好地控制设计方案的成本,也使得工程造价师能够将及时予以反馈造价。3实现对工程造价的优化。工程设计阶段可以分为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初步设计阶段需要编制工程概算,主要是负责对项目的全部建设费用予以估算控制;施工图设计阶段则需要计算施工图预算。对工程造价进行计算的过程中,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可以随时采用 BIM 技术修改建筑信息模型,通过修改建筑信息模型实现对设计方案的优化与

98、调整。这一模型在直观的提供了造价数据的同时,也能够帮助设计单位展开设计优化,帮助建设单位进行方案选取,实现更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4对不同建设阶段的造价予以模拟。施工图预算与设计概预算的计算过程中,采用 BIM 技术进行计算能够实现对不同建设阶段的成本的预见与模拟,为各方协同进行限额设计提供条件,也能为后期控制造价提供针对性的依据,能保证后期施工阶段紧跟设计方案,做到二者不脱节。706 6 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是建筑项目设计的重要阶段,是项目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桥梁。本阶段主要通过施工图设计的二维及三维来表达建筑项目的设计意图和设计结果,并作为项目现场施工制作的依据。施工图设计

99、阶段的 BIM 应用是各专业模型深化构建并进行优化设计的复杂过程。各专业信息模型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专业。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指南等,结合施工安装制作相关规范,进行碰撞检测、三维管线综合、竖向净空优化等基本应用,完成对施工图阶段设计的多次优化,形成最终施工图设计建筑信息模型,并为施工阶段提供施工依据。6.16.1 建筑结构校核及优化建筑结构校核及优化6.1.1概述建筑与结构的模型准确性校核,首先通过核查各专业模型专业内部平面、立面及剖面是否满足相应规范要求且无内部碰撞与冲突,然后通过建筑模型与结构模型整合对比,建筑与结构在平面、立面、剖面及尺寸是否相互关联

100、,是否碰撞,为设计人员提供直观的校核依据,完成建筑结构进一步的优化调整。6.1.2基础数据与资料1初步设计阶段完成的建筑专业模型和结构专业模型;2施工图阶段的模型交付标准;3建筑及结构专业相应专业规范,技术标准、措施及施工标准等。716.1.3实施流程图图 6.1.36.1.3 建筑结构校核及优化实施流程图建筑结构校核及优化实施流程图6.1.4实施细则1收集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2深化初步设计阶段的建筑、结构模型,达到施工图模型深度,并按照统一命名原则保存模型文件;3建筑结构检查专业内部设计内容完整性和准确性;4校核建筑和结构整合后,核查建筑与结构墙、梁、板、柱、楼梯及其他构造节点等构件尺

101、寸与建筑平立剖及大样的一致性;5校核建筑和结构整合后,核查建筑结构相互预留洞口等反映的一致性。6.1.5成果文件1建筑结构专业模型自查报告;722建筑结构整合校核报告(含碰撞内容节点位置问题报告及调整建议);3建筑结构专业优化修改报告;4校核优化后的建筑结构专业模型。6.1.6应用价值1使得项目建筑结构专业的校核与优化协同下,利用三维模型的可视化进行协同沟通、讨论、决策等工作;2为机电管线综合、优化、装饰装修设计及后续深化设计等提供基础数据。6.26.2 机电管线综合及优化机电管线综合及优化6.2.1概述机电管线综合优化是指机电各专业完成施工图阶段建筑信息模型结合优化后的建筑结构模型,校核机电

102、管线在整个建筑物中的错漏碰缺,解决由传统二维设计不能考虑周全的各类硬碰撞和软碰撞,优化机电管线在建筑物空间的排布方案,输出高质量的设计图纸,辅助相关专项设计报批报建,为施工阶段提供基础数据保障。6.2.2基础数据与资料1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完成的机电各专业模型;2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模型交付标准;3机电各专业专业相应专业规范,技术标准、措施及施工标准等。736.2.3实施流程图图 6.2.36.2.3 机电管线综合及优化实施流程图机电管线综合及优化实施流程图6.2.4实施细则1根据施工图设计阶段建模标准完成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专业机电模型;2完成机电给排水、暖通、电气等各专业内部管线校核优化,校核内容

103、包括设计缺项、碰撞检查、空间复核等;3整合机电各个专业所有管线,进行校核优化,校核内容包括专业之间设计缺项、专业之间碰撞检查、空间复核等;4整合校核优化后的建筑结构专业模型,实现各专业在一个空间上协同校核与优化;5机电专业与建筑结构专业之间管线综合校核优化,校核内容包括:专业之间设计缺项、专业之间碰撞检查、空间复核及预留孔洞等。746.2.5成果文件1机电各专业管线内部管线校核碰撞报告;调整后的各专业模型,输出二维图纸。调整后模型满足各专业设计规范要求,二维图纸满足施工图深度;2机电各专业之间管线校核碰撞;3土建专业与机电专业之间管线校核碰撞报告;4优化后施工图阶段机电建筑信息模型。6.2.6

104、应用价值通过利用 BIM 技术的协同特性进行机电管线综合及优化,减少各专业设计二维无法考虑碰撞,避免空间冲突问题传递给施工阶段,提高设计质量,避免设计错误传递到施工阶段,造成施工返工,为施工阶段提供施工基础数据。6.36.3 建筑空间净高分析及优化建筑空间净高分析及优化6.3.1概述利用校核优化完成的建筑、结构及机电建筑信息模型建筑物空间利用可视化手段,进行漫游检查,模拟动线空间分析,对于空间使用不合规,使用有缺陷部位进行校核分析与优化,在保证工程设计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充分提升建筑的使用功能,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性能的最大化及适用性,确保交付给业主的建筑达到最优。6.3.2基础数据与资料1各个专业

105、的技术标准、规范、指南与措施;2机电管线综合优化后的建筑、结构及机电模型;753业主技术文件对空间使用净高要求文件。6.3.3实施流程图图 6.3.36.3.3 建筑空间净高分析实施流程图建筑空间净高分析实施流程图6.3.4实施细则1收集基础数据,明确数据的准确性;2分析需要进行净高分析优化的部位,例如公共部位,搬家通道等;3利用 BIM 技术可视化特性,优化各个专业的管线空间排布,最优提升相应空间净高;4校核调整优化后的各专业模型,确保模型准确性;5汇报相应的净高分析优化报告,调整后各专业建筑信息模型等成果文件于业主单位确认,确认空间净高分析及优化得到业主单位认可,输出相应成果文件。766.

106、3.5成果文件1优化调整后的各专业模型。2建筑空间净高分析及优化报告,报告应包含三维轴测图,透视图、净高分析平面、优化前后对比,优化思路及优化后的结果等分析内容。3业主单位审核建筑空间净高分析报告的意见单。6.3.6应用价值通过利用 BIM 技术可视化及协同的特性,使得各专业通过三维场景更为直观的去优化重点区域空间净高分析,同时是三维实际场景展现给业主一个真实的空间净高关系,使得业主能提前根据虚拟场景来确认重点位置的空间适用性。6.46.4 技术经济指标复核技术经济指标复核6.4.1概述本阶段项目各项指标信息数据主要包括技术经济指标数据、绿色建筑设计指标数据等。6.4.2基础数据与资料校核优化

107、后的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所有专业的建筑信息模型。776.4.3实施流程图图 6.4.36.4.3 技术经济指标复核实施流程图技术经济指标复核实施流程图6.4.4实施细则1校核建筑总平面布置、主体平面布置及主体模型主要构件的几何信息与非几何信息,合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复核初步设计批复的技术经济指标要求及修改完善内容;2复核用地红线、建筑物边界线等控制线与场内相关建筑定位关系明确;3校核统计建筑面积等指标满足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4校核机电各专业的几设备材料明细表准确性和一致性;5各项指标数据分析统计,并形成分析统计表。6.4.5成果文件技术、经济指标分析统计表。786.4.6应用价值复核项目

108、技术、经济指标直接关系到项目数据的准确性。利用 BIM 技术帮助设计人员统计项目经济指标,如面积、建筑密度、绿化率等,可以在设计调整的过程中,能做到实时更新,减少设计人员的工作内容,提高设计效率。6.56.5 二维制图表达二维制图表达6.5.1概述建筑项目设计图纸是表达设计意图和设计结果的重要途径,并作为生产制作、施工安装的重要依据。相对于传统二维设计的分散性,三维设计强调的是数据的统一性、协同性和完整性。由于目前国家未出台相关三维施工依据,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利用 BIM 技术,通过二维制图表达,传递三维设计信息到二维表达平面上,同时要符合国家现有的二维设计制图标准或 BIM 出图的相关导则或

109、标准。6.5.2基础数据与资料1施工图设计阶段各专业设计模型;2国家二维制图标准或 BIM 出图的相关导则或标准;3由企业根据自身质量控制体系制定的相关出图标准,包含但不限于设计图纸文件命名规则、图框、线宽、线型、标注样式、文字样式(字体、字高、字宽)、图例、打印样式等;5符合制图标准的出图样板文件;6确定项目中基于 BIM 生成的图纸和采用传统制图方式生成的图纸。796.5.3实施流程图图 6.5.36.5.3 二维制图表达实施流程图二维制图表达实施流程图6.5.4实施细则1收集基础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2根据优化后的建筑、结构及机电等专业模型,按照企业及国家二维制图标准导出二维图纸;3

110、二维图纸通过剖切、调整视图深度、隐藏无需表达的构件等步骤,创建各专业相关图纸,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系统图、大样图、管线综合图等;3添加文字注释、尺寸标注、平法标注、图例、设计施工说明等信息。对复杂空间宜增加三维透视图和轴测图进行表达;4根据部分图纸需要,提取相关构件信息形成统计表格,如门窗表、设备80材料表等;5校核已完成的二维图纸表达,确认无误后输出相应格式的二维图纸按类别归档完成。6.5.5成果文件1各专业施工图设计模型。确保模型间相互链接路径准确。确保模型图纸视图与最终出图内容的一致性;2各专业图纸。图纸深度应当满足对应阶段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的要求。6.5.6应用价值基

111、于 BIM 的二维制图表达是以三维设计模型为基础,通过剖切的方式形成平面、立面、剖面、节点等二维断面图,结合相关制图标准,补充相关二维标识的方式出图,或在满足审批审查、施工和竣工归档要求,直接使用二维断面图方式出图。对于复杂局部空间,宜借助三维透视图和轴测图进行表达。基于 BIM 的二维制图表达主要目的是保证单专业内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系统图、详图等表达的一致性和及时性,消除专业间设计冲突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为后续设计交底、深化设计、施工等提供依据。6.66.6 基于基于 BIMBIM 的工程报建的工程报建6.6.1概述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

112、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深府办函2021103 号)的有关规定,81深圳市的工程建设项目,需要在消防设计审查、施工许可和竣工联合验收阶段,实施基于 BIM 的工程报建。6.6.2基础数据与资料1施工图阶段的 BIM 模型;2深圳市建筑工程信息模型(BIM)建模手册;3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及建筑信息模型数据存储标准;4SZ-IFC 转换插件及 SZ-IFC 报建自检工具。6.6.3实施流程图图 6.6.36.6.3 基于基于 BIMBIM 工程报建实施流程图工程报建实施流程图6.6.4实施细则1检查模型是否满足深圳市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的建模要求;822检查模型构架、模型命名规

113、则是否满足建模手册的要求;3检查模型是否已经添加模型构件标识;4检查是否进行 IFC 类型映射表格的配置;5通过 SZ-IFC 转换插件进行模型轻量化转换;6通过 SZ-IFC 报建自检工具进行模型的自检;7将通过自检的 SZ-IFC 模型上传到相关报建平台,消防设计审查、主体工程施工许可事项。建设单位在申报前,由设计单位提前通过深圳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系统(http:/ BIM 模型;8竣工联合验收事项。建设单位通过深圳市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管理系统(https:/ BIM 模型。完成上传后再按原程序及地址申请竣工联合验收事项。6.6.5成果文件1模型的自检报告;2施工报建模型;3SZ-I

114、FC 轻量化模型。6.6.6应用价值通过 BIM 模型转换、自检、上传的流程化管理,能够保证 BIM 模型数据的完整性和标准化。单项目的 BIM 报建流程,能够加快推进深圳市 BIM 技术应用工作,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通过项目的地理位置信息与轻量化模型的结合,能为深圳市的建设数字城市,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83847 7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的 BIM 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施工深化设计、施工场地布置及优化、施工方案模拟及优化、装配式构件预制加工等方面。该阶段的 BIM 应用对施工深化设计的准确性、施工场地布置及优化的合理性、施工方案的模拟展示、预制构件的加工能力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施

115、工单位应结合项目进度计划、施工工序安排及现场管理需求等对施工图设计阶段模型进行信息添加、更新和完善,以得到满足施工需求的施工阶段模型。7 7.1 1 钢结构节点深化设计钢结构节点深化设计7.1.1 概述随着 BIM 技术的融入,BIM 技术在钢结构专业领域得到快速的应用。众所周知,钢结构属于装配式建筑,需提前进行精确设计、工厂加工生产、预拼装等过程才可以进入到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安装,因此对于钢结构的前期设计工作要求极高,BIM 技术的应用无疑为钢结构的多项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助益。7.1.2 基础数据与资料1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施工深化设计模型;2钢结构图纸信息;3钢结构技术标;4进度计划;5其他相关资

116、料。857.1.3 实施流程图图 7.1.3钢结构节点优化实施流程图钢结构节点优化实施流程图7.1.4 实施细则1收集数据,并确保其准确性;2根据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深化设计模型、钢结构图纸、钢结构专项技术标以及进度计划等,创建钢结构模型及节点深化模型;3对钢结构模型进行经济和技术模拟分析;4依据模拟分析结果,选择最优施工方案,生成模拟演示视频并提交相关部门审核;5编制钢结构专项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7.1.5 成果文件1钢结构模型。867.1.6 应用价值1输出制作加工图及施工图。运用专业的钢结构深化设计制图软件,将构件的整体形式、构件中各零件的尺寸和要求以及零件间的连接方法等,详细地表现到图纸上

117、,以便制造和安装人员通过查看图纸能够清楚地了解构造要求和设计意图,完成构件在工厂的加工制作和现场的组拼安装;2可视化交底。基于 BIM 技术可视化的特点,模拟斜柱、转换钢柱、柱间斜撑、弧形钢梁、钢筋桁架楼承板等复杂部位的施工,并向各专业人员直观地进行三维安全技术交底,避免因作业人员错误理解导致的施工不当;3工程量计算。可充分发挥 BIM 模型优势,借助 BIM 软件对钢结构模型单元进行工程量统计,为物资采购及提前招标提供相应支持。7.1.7 项目案例待补充7 7.2.2 砌筑工程深化设计砌筑工程深化设计7.2.1 概述二次结构作为建筑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细部节点繁多,传统的排砖图难以满足施工

118、质量及美观要求。现利用 BIM 技术实行砌筑工程深化设计,提高排砖效率,减少损耗,节约成本。7.2.2 基础数据与资料1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砌体填充墙结构构造12G614-1、砌体填充墙建筑构造12SJ105;872施工图纸;3进度计划;4其他相关资料。7.2.3 实施流程图图 7.2.3.1 砌体工程深化设计流程图砌体工程深化设计流程图7.2.4 实施细则1收集数据,并确保其准确性;2根据施工图绘制算量模型,以算量模型为基础导入 BIM 深化软件,进行排砖深化;3对施工场地布置模型进行经济和技术模拟分析;4进行三维技术交底。887.2.5 成果文件1排砖三维模型。根

119、据算量模型进行排砖深化模型;2重要节点展示。根据现场质量及施工重难点,进行三维截图,展示于各方;3下料单。根据模型深化出的排砖图,进行精准下料,减少材料浪费。7.2.6 应用价值1提高施工质量。从模型中模拟出现场排砖,从模型中解决因节点复杂导致砖通逢、尺寸大小不符合规范、及观感质量;2可视化交底。以三维轻量化模型、漫游视频等形式展现经各方确认排砖是否符合要求;3工程量计算。可充分发挥 BIM 模型优势,减少过程材料浪费,为物资采购及提前招标提供相应支持。7.2.7 项目案例待补充7.37.3 幕墙深化设计幕墙深化设计7.3.1 概述幕墙施工深化设计是通过三维软件,解决幕墙设计中在图纸中难以体现

120、的工程量、安装定位、下料计算、三维模型及出图等问题。7.3.2 基础数据与资料1幕墙设计平面及立面图;2型材表及大样图;893对应三维模型;4其他相关资料。7.3.3 实施流程图图 7.3.3.1幕墙深化设计流程图幕墙深化设计流程图7.3.4 实施细则1整理相关图纸与既有模型;2根据施工图设计模型、对应需求和其他相关资料等,对既有模型的不规范之处进行更正,使幕墙单元实现标准化批量生产,并创建分组对应的参数统计;3输出所需数据并汇总成表;4依据对应数据,制作对应分析图并提交相关部门审核;5编制施工深化设计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907.3.5 成果文件1幕墙专业各类数据统计表;2对应数据分析图;3部

121、分节点模型示意;4幕墙深化整体模型。7.3.6 应用价值1规范化幕墙,可按所需数量按体积分类同一幕墙单元,避免模型中每个幕墙单元都不同难以运用到现实施工的窘境;2精确化指导,程序统计的工程量能快速给出最低使用材料量,标准的坐标数据能指导现场精准安装等。7.3.7 项目案例待补充7.47.4 机电深化设计机电深化设计7.4.1 概述在机电的安装中,由于机电安装工作面大,施工范围广,因此在机电深化设计和安装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机电深化设计的现场施工实际情况对图纸进行重新设计,才能确保机电深化设计图纸符合施工需求,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确保相关机电设备的正常有序运行。而在机电设计中应用 BIM 技术,能够

122、很好地发现设计图纸和实际施工中存在的差异,可以做到及时对设计图纸进行修正,使机电安装更加合理,从而确保机电安装工作的有效进展,防止施工中出现的91各种问题,提高了建设施工的整体品质。7.4.2 基础数据与资料1给排水施工图;2电气施工图;3通风施工图;4智能化施工图;5设计变更;6土建模型;7机电样板文件;8其他相关资料。7.4.3 实施流程图图 7.4.3.1 机电深化设计实施流程图机电深化设计实施流程图927.4.4 实施细则1收集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2施工单位依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和施工图设计模型,根据自身施工特点及现场情况、图纸变更单等,建立并完善深化设计模型。该模型应该根据实

123、际采用的材料设备及实际产品的基本信息进行构建和深化;3BIM 实施参与方结合自身专业经验或与施工技术人员配合,对机电深化设计模型的施工合理性、可行性进行甄别,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优化,达到满足施工需求的目的;4对深化设计后的机电模型实施碰撞检测,检测并解决碰撞问题;5机电深化设计模型通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审核与确认,最终生成可指导施工的三维图形文件及二维深化施工图、节点图等成果。7.4.5 成果文件1机电深化设计模型。应包含满足工程实体施工需求的基本信息,并能够清晰表达关键节点的施工工艺方法;2机电深化设计图纸。应基于机电深化设计模型输出,满足施工条件并符合行业规范及承包合同的要求

124、;3机电问题汇总报告。结合土建模型找出复杂的交叉位置,发现各项专业在设计上存在的矛盾,对单项工程原来布置的走向、位置有不合理或与其他专业发生冲突的现象,提出调整位置和互相协调的意见,形成机电问题汇总报告,会同各专业或设计单位商讨解决;4机电净高分析报告。净高分析是通过 BIM 模拟建造,可以形象、直观、93准确的表现出每个区域的净高,根据各区域净高要求及管线排布方案进行净高分析,提前发现不满足净高要求、功能和美观需求的部位,形成机电净高分析报告,会同各专业或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做出相应调整;5机电碰撞检测报告。使用 BIM 类软件等相关工具对现有模型进行冲突记录并导出相关碰撞报告,报告中会指出发生

125、冲突的位置以及发生碰撞构件的ID。通过碰撞检测在施工之前尽早发现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相关专业沟通协调。7.4.6 应用价值1机电管线综合优化。BIM 机电综合管线优化技术是在机电管线未安装前,根据施工图纸对管线进行建模及优化。通过优化过程,可以直观的看到管线之间的碰撞问题,精确地控制、调整管线的位置和高度,从而解决各专业间存在的配合问题,从根本解决管线碰撞问题。使管线安装更加紧凑,节约施工成本,也提高了管线布置的美观性;2机房深化。利用 BIM 技术为基础,提前确认现场施工方案和找出施工问题,有效解决机房设计选型余量大、设计与现场不符以及施工阶段人工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解决了常规建造模式

126、下设计、安装、调试过程中的各项技术难点,实现现场施工与设计设想的完全一致,同时还能起到进一步优化设计、校验设计的作用;3综合支吊架深化。根据综合管线排布的方案,对支架进行三维布置并对其进行优化,即可用于指导施工,又可根据三维尺寸来预制支架的类型,提升工作效率;944预留预埋洞口深化。根据综合管线优化方案,将管线深化完成后的BIM 模型与设计施工图纸中预留预埋孔洞的位置进行对比,对于预留孔洞位置与管线穿过位置不符的区域,和应该增加预埋套管的区域,形成记录并提交,减少施工成本,提供施工效率;5净高分析。根据管线综合优化方案,对空间狭小,管线密集或净高要求高的区域进行净高(空)分析,提前发现不满足净

127、高(空)要求功能和美观需求的部位,避免后期设计变更、从而缩短工期、节约成本;6机电 BIM 深化施工图。完成了综合管线的碰撞检测与修正,确保整体模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后,按照专业修正的模型完成深化施工平面图,除此之外还可以完成机电各专业施工大样图、综合管线剖面图(关键节点与复杂节点)、净高分析图、局部三维视图等用于指导具体施工。7.4.7 项目案例待补充7.57.5 施工场地布置及优化施工场地布置及优化7.5.1 概述施工场地布置及优化是对施工各阶段的场地地形、既有建筑设施、周边环境、施工区域、临时道路、临时设施、加工区域、材料堆场、临水临电、施工机械、安全文明施工设施等进行布置和优化,实现场地

128、布置科学合理。7.5.2 基础数据与资料1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施工深化设计模型;952施工场地信息,如规划文件、地勘报告、GIS 数据、电子地图等;3施工场地规划、施工机械设备选型初步方案;4进度计划;5其他相关资料。7.5.3 实施流程图图 7.5.3.1 施工场地布置及优化实施流程图施工场地布置及优化实施流程图7.5.4 实施细则1收集数据,并确保其准确性;2根据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深化设计模型、施工场地信息、施工场地规划、施工机械设备选型初步方案以及进度计划等,创建施工场地布置模型(包括场地地形、既有建筑设施、周边环境、施工区域、道路交通、临时设施、加工区域、材料堆场、临水临电、施工机械、安全文

129、明施工设施等);963对施工场地布置模型进行经济和技术模拟分析;4依据模拟分析结果,选择最优施工场地布置方案,生成模拟演示视频并提交相关部门审核;5编制场地布置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7.5.5 成果文件1施工场地布置模型;2施工场地漫游动画。施工场地布置漫游动画应动态表达施工各阶段的场地地形、既有建筑设施、周边环境、施工区域、临时道路、临时设施、加工区域、材料堆场、临水临电、施工机械、安全文明施工设施等布置情况;3施工场地布置分析报告。施工场地布置分析报告应包含模拟结果分析、优化建议及相关可视化资料等。7.5.6 应用价值1施工场地优化。为现场施工场地布置提供合理化分析报告,根据空间位置协助判断

130、二维平面无法直观表现的问题,辅助现场解决机械设备、物品等内容摆放、行进合理性等问题;2可视化交底。以三维轻量化模型、漫游视频等形式展现经各方最终确认后的场地布置内容,更为形象、直观;3工程量计算。可充分发挥 BIM 模型优势,借助 BIM 软件对各阶段施工场地布置模型单元进行工程量统计,为物资采购及提前招标提供相应支持。7.5.7 项目案例待补充977.67.6 施工方案模拟及优化施工方案模拟及优化7.6.1 概述施工方案模拟应包含施工组织模拟和施工工艺模型。在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深化设计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建造过程、施工顺序、施工工艺等信息,进行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并充分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对方案进行

131、分析和优化,提高方案审核的准确性,实现施工方案的可视化交底。7.6.2 基础数据与资料1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施工深化设计模型;2主要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3工程项目施工图纸;4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计划;5施工现场的自然条件信息;6其他相关资料。987.6.3 实施流程图图 7.6.3.1 施工方案模拟及优化实施流程图施工方案模拟及优化实施流程图7.6.4 实施细则1收集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2施工组织模拟应结合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记录模拟过程中出现的工序交叉及工艺流程中不合理的工序,形成施工方案模拟分析报告及方案优化指导文件;3施工组织模拟应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内容、工

132、艺选择及配套资源等,明确工序间的搭接、穿插等关系,优化项目工序安排;4施工组织模拟中资源配置模拟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同信息及各施工工艺对资源的需求等,优化资源配置计划,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5针对局部复杂的施工区域,应进行重难点施工方案模拟,编制方案模99拟报告,并与施工部门、相关专业分包协调施工方案的编制与优化;6通过对不同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案的模拟分析,对比选择最优施工方案,生成模拟演示视频并将模拟演示视频与施工方案一起提交给施工部门审核;7完善优化后的最终版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案演示模型,生成模拟演示动画视频等。7.6.5 成果文件1施工工艺节点模型;2施工模拟分析报告。施工模拟分析报告应包含

133、对不同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案中存在的的问题分析以及合理的优化建议;3可视化资料。可视化资料应包括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模拟视频,模拟视频应包含对重点施工区域和关键部位的工序模拟,准确表达工艺流程。7.6.6 应用价值1数据对比直观。利用 BIM 技术对方案进行分析,相对于传统二维层面数据分析,三维模型导出的数据将更加全面,让方案分析对比更为依靠。通过BIM 的三维施工模拟,对现场指导和设计优化提供可靠数据,为项目施工进度提供数据支撑;2方案优化选择。利用 BIM 技术对方案进行模拟,对方案合理性进行验证。采用 BIM 技术,完成施工场地、施工设备、施工方案等各项工序模拟及优化,可模拟多种方案的情况,择

134、优选择方案,并且提高方案编制的质量;3可视化交底。运用 BIM 技术对方案模拟交底,与传统交底方式相比,更为简洁直观,方案交底效率提升。1007.6.7 项目案例待补充7.77.7 施工图预算与招投标清单工程量计算施工图预算与招投标清单工程量计算7.7.1 概述施工图预算与招投标工程量清单计算是在工程施工图和招标阶段,在施工图设计模型基础上,依据招投标相关要求,附加招投标信息,按照招投标确定的工程量计算原则,利用模型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招标工程量清单;同时再辅以相应预算定额、材料价格自动计算最高投标限价等应用,实现“一键工程量计算”;提高施工图预算工程量计算和工程量清单编制的效率和准确性。招投标阶

135、段的工程量计算是项目全生命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本阶段的工程量数据不仅是甲乙双方合同签订的重要依据也是项目目标成本编制的必要参考。本阶段预算模型在设计模型和概算模型的基础上深化、细化,除设计相关因素的考虑还需要将施工中可能的“工艺做法”等信息充分考虑与模型构件匹配,以满足工程量清单招标编制的要求,并在项目建造实施前,配合目标成本的编制、招采与资源计划的制定等相关工作。7.7.2 基础数据与资料1设计概算成果文件(用来进行与施工图预算成果进行比对);2供招投标使用的施工图设计文件;3招投标工程量计算范围、计量要求及依据等文件。1017.7.3 实施流程图图 7.7.3.1 施工图预算与招投标清

136、单工程量计算实施流程图施工图预算与招投标清单工程量计算实施流程图7.7.4 实施细则1收集数据。收集工程量计算和计价需要的模型和资料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2确定规则要求。根据招投标阶段工程量计算范围、招投标工程量清单要求及依据,确定工程量清单所需的构件编码体系与计量要求;3编码映射。在用于招标的施工图设计模型基础上,与算量构件类型匹配,完成模型中构件与工程量计算分类的对应关系;4完善预算模型中构件属性参数信息,如“尺寸”、“材质”、“规格”“部位”、“工程量清单规范约定”、“特殊说明”“经验要素”、“项目特征”、“工艺做法”等影响工程量清单计算的相关参数要求;1025根据工程量清单统计的要

137、求设定工程量清单计算规则,以确保构件扣减关系的准确,最终生成满足招投标阶段工程量清单编制要求的“施工图预算模型”;6编制工程量清单。按招标工程量清单编制要求,进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完成工程量的计算、分析、汇总,导出符合招投标要求的工程量清单表,并详述“编制说明”。可利用工程量清单、定额、材料价格等计算最高投标限价。7.7.5 成果文件1施工图预算模型。模型应正确体现计量要求,可根据空间(楼层)、时间(进度)、区域(标段)、构件属性参数及时、准确的统计工程量数据:模型应准确表达预算工程量计算的结果与相关信息,可配合招投标相关工作;2编制说明。说明应表述本次计量的范围、要求、依据以及其他内容;3工

138、程量报表。工程量报表应准确反映构件净的工程量(不含相应损耗),加工后符合行业规范与本次计量工作要求,作为招投标和目标成本编制的重要依据;4招标控制价文件。根据符合计算规则的工程量报表,快速借助于模型的计价模块或者其他计价软件根据现行的定额快速组价,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招标控制价文件。7.7.6 应用价值施工图预算工程量计算和编制。施工单位在施工准备阶段,可深化施工图模型和预算模型,利用审核确认的模型编制更细化工程量清单和精确工程量,103配合进行目标成本的编制、招采与资源计划的制定。通过碰撞检测等手段,减少设计错误,避免设计变更,节约施工成本;通过精准算量、方案优化、可以合理未来出现的返工,缩减

139、时间,节约时间成本。7.87.8 预制构件深化设计预制构件深化设计7.8.1 概述根据装配式建筑标准层构件拆分设计阶段得到的预制构件信息模型,结合施工顺序完成线上预拼装工艺。对拼接位置进行碰撞检查。在装配式建筑构件拆分及碰撞检查后,将预制构件碰撞检查 BIM 模型进行深化设计。参考碰撞检查报告或相应变更意见,进行预制构件 BIM 模型及图纸的修改或补充。同步考虑布置钢筋与各类预留埋件,确认无误后,直接生成构件生产所需的图纸;并准确统计钢筋规格与长度、埋件型号与数量、构件的体积与重量等,用于指导模具深化、制造与组装、及后期的预制构件生产制造。7.8.2 基础数据与资料1各专业深化设计施工图纸、模

140、板图、支撑布置图等;2各专业深化设计 BIM 模型、预制构件碰撞检查 BIM 模型;3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任务书、项目预制构件实施方案、安装方案、铝模爬架工艺、构件工程量统计表需求表等。1047.8.3 操作流程图图 7.8.3.1 预制构件深化设计预制构件深化设计 BIMBIM 应用流程图应用流程图7.8.4 实施细则1收集数据资料,及时审核与沟通,确保资料的可用性、准确性与时效性;2充分了解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任务书,由深化设计单位和预制构件加工厂家议定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原则或相关要求;3根据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原则和相关要求,结合相关碰撞检查报告或相应变更意见,深化设计单位进行预制构件 BIM 模

141、型及图纸的修改或补充;4深化设计单位通过整合建筑、结构与机电专业的 BIM 模型,完成在预制构件模型上添加钢筋布置、埋件、机电预埋、预留孔洞等信息,并由模型直接统计混凝土体积与重量,钢筋与金属件的类别、型号与数量等材料信息,导出整理,形成符合要求的信息模型及表格文件;1055利用深化后的三维 BIM 模型得到的各个平面和断面,进行定位和标注,按需求创建该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图纸;6复核图纸,确保图纸的准确性。7.8.5 成果文件1装配式建筑构件拆分深化图、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图纸:符合预制率、装配率及工厂生产的相关要求,并具备能指导现场安装施工可行性的预制构件拆分、深化设计图纸;2装配式建筑构件标准

142、层构件拆分 BIM 模型、预制构件深化 BIM 模型:按照相关要求深化后的装配式建筑标准层 BIM 模型,及包含钢筋布置、埋件、机电预埋、预留孔洞等完整设计信息的最新预制构件 BIM 模型;3其他信息文档:按需求根据三维 BIM 模型直接导出的相关信息文件,包括但不限于:材料表、构件工程量统计表、项目构件种类明细表、生产模具种类清单等。7.8.6 应用价值通过 BIM 模型信息化、可视化特点,能够高效的实现装配式构件的深化设计,既能保证构件深化的准确性,也能利用模型的信息对接工厂进行直接生成加工。7.97.9 预制构件模具配套应用预制构件模具配套应用7.9.1 概述根据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单位提供

143、的预制构件 BIM 模型及相关预制构件深化图,结合制造厂家的生产或脱模起吊方式等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模具设计与制106作,并形成符合要求的三维模具模型。由制造厂家复核无误后,进行材料采购准备、模具制造、模具试拼装与验收、模具进场与安装等系列工作。如有条件,可利用已有的预制构件 BIM 模型对接模具厂相应设备,完成自动化模具配套与优化,模拟预拼装及下料生产组件等。通过 BIM 技术辅助配套设计与深化、材料选型与生产管理,预拼装与检查复核,可大大减少材料浪费、节省人力资源和时间投入,更有利于厂商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7.9.2 基础数据与资料1预制构件深化图纸及技术资料;2生产模具种类需求清单

144、;3模具成品验收标准与程序、供货进度要求。7.9.3 操作流程图图 7.9.3.1 预制构件模具配套预制构件模具配套 BIMBIM 应用流程图应用流程图7.9.4 实施细则1收集数据资料,及时审核与沟通,确保资料的可用性、准确性与时效107性;2根据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图纸及相应 BIM 模型、生产模具清单、构件制造厂家的生产或脱模起吊方式需求等相关信息资料,分类梳理符合满足该项目构件生产要求的模具制造方案及图纸,并与构件生产厂家对接;3按已沟通确认后的模具制造方案进行模具 BIM 模型搭建,核对模具组件种类、数量和组装方式等相关信息。进行预拼装模拟,并输出模具清单明细,确认无误后,指导模具批量制

145、作;4模具成品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准时运输到厂,进行模具的进场检验、外观检查、拼装、后加工、调试及复检、试生产等准备工作执行;5完成该批次模具成品的交付与使用,并按照模具相关使用管理或保养规定,妥善处理模具生产、清扫、保养及完工后模具回收等相关工作。7.9.5 成果文件1模具生产图;2模具 BIM 模型;3其他信息文档:模具制造与拼装方案、模具清单明细表、模具检验检测报告表、模具验收单等。7.9.6 应用价值预制构件膜具的深化应用,能够更好检查模具与预制构件是否匹配,同时能够实现模具的可视化操作,提高预制构件的生产效率。1087.107.10 构件生产与信息化管理构件生产与信息化管理7.10.

146、1 概述根据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单位提供的包含完整设计信息的预制构件 BIM 模型,预制构件深化图,添加生产与运输所需的信息。利用预制构件信息模型导出的数据对接生产设备,按需求完成模具应用配套排产计划、构件生产、编码设置、产品检测及装车运输等相关工作的流程执行。应用 BIM 信息化智能管理平台,辅助生产管控,实现构件生产的自动化、可视化、信息化、可追溯,保障生产运营的管理能力。7.10.2 基础数据与资料1预制构件 BIM 模型;2预制构件深化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3构件生产管理信息系统。1097.10.3 操作流程图图 7.10.3.1 预制构件生产与信息化管理应用流程图预制构件生产与信息化管理应

147、用流程图7.10.4 实施细则1收集数据资料,及时审核与沟通,确保资料的可用性、准确性与时效性;2在深化设计单位提供的预制构件 BIM 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并添加生产加工所需的其他必要信息,如生产顺序、生产工艺、生产时间、临时堆场位置等,形成预制构件加工 BIM 模型。并与施工单位共同协商,在模型内添加构件编码、对运输车辆的要求、运输时间、运输路线、装卸要求等信息;3将预制构件加工 BIM 模型数据导出,进行编号标注,生成预制加工图及配件表;4将预制构件加工 BIM 模型的信息导出规定格式的数据文件,输入工厂110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指导安排生产作业计划;5根据预制构件加工 BIM 模型中导

148、出的数据,按规定格式导入自动化生产设备中,指导完成相应预制构件的生产制造与养护;6构件出厂前在构件上设置与预制构件加工信息模型相对应的编码;7根据预制构件的运输信息,配合数字化智能管理平台对构件的运输进行信息化管理与跟踪服务,确保构件按时、保质、有序运输到施工现场。7.10.5 成果文件1预制构件加工模型:应包含生产加工所需的必要信息;2预制构件加工图:应体现构件编码、材料、构件轮廓尺寸、钢筋与预埋件的类型、数量与定位信息,达到工厂化制造的要求,并符合相关行业的出图规范;3构件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存储的相关数据文件:包含“设计-生产-存放-运输安装”等完整流程相关的指导实施及检测备案文件。7.

149、10.6 应用价值在预制构件从设计、深化、生成、安装过程中,实现预制构件的信息化管理,即能提高预制构件的生产质量,又能减少构件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损耗,同时能准确的指导预制构建的运输及现场安装,能实现装配式建筑的高质量发展。1118 8施工实施阶段施工实施阶段施工实施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施工现场管理,选用合适的建筑信息模型软件,结合施工准备阶段的模型进行集成应用,其不仅是可视化的媒介,而且能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优化和控制。施工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可结合平台进行实施应用。8.18.1 施工协同平台管理施工协同平台管理8.1.1 概述施工协同管理主要是以 BIM 模型为基础,在平台进

150、行模型集成及轻量化处理,以提高 BIM 模型利用率,实现数据集成和提取,提升技术管理水平,推动项目进度提升,资源节约,质量提升、安全提升为目标的管理。施工协同管理平台需满足平台化、轻量化、移动化、协同化、专业化等需求。8.1.2 基础数据与资料1施工图模型(GIS 空间模型、场地布置模型、基坑模型、土建模型、机电模型、装饰装修模型、算量模型、措施模型等);2施工过程相关资料如图纸文件、施组方案、技术资料、进度计划、计价文件等。1128.1.3 实施流程8.1.3.1 施工协同平台管理实施流程图施工协同平台管理实施流程图8.1.4 实施细则1收集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2检查施工图模型、施工过

151、程相关资料是否齐全并满足使用要求;3将施工图模型、施工过程相关资料上传至平台,利用几何转化和渲染处理技术进行轻量化处理等;4利用轻量化模型进行模型数据提取、文档资料传输共享、方案流程线上审批等协同管理;5以轻量化模型为依托,开展进度管理、资源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 BIM+应用;6审核最终成果文件,成果文件应满足有关部门相关要求。1138.1.5 成果文件1轻量化模型。轻量化模型应具备可在电脑端、手机端等移动终端浏览,剖切,漫游等特点,且应满足实现 BIM+应用的相关要求。2工程数据。从模型中所提取的相关工程数据如模型构件信息、工程量、人、材、机等相关资源数据;3方案管理资料。平台设置相关

152、审批流程进行固化管理,例如设计变更,施工方案审批流程,生成合规资料。4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应包括项目安全问题部位分布情况、安全资料、安全问题检查台账、危大工程管理资料;5质量管理信息。质量管理信息应包括项目质量问题部位分布情况、质量问题检查台账、重要节点工序动画、工序验收数据;6进度管理信息。进度管理信息应包括总、期间、周进度计划、实际与计划进度对比情况、进度管理模型;7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应包括资源分析报告、施工段工程量表、材料汇总表、现场资源量控方案、资源曲线等。8.1.6 应用价值1施工指导。在建造过程中,各参与方可通过轻量化三维模型进行浏览,配合剖切,漫游,测量等功能辅助模

153、型进行施工指导;2数据集成。可以通过轻量化模型,采集施工过程中各种类型信息如施工过程信息、资料文档信息,存储并进行各阶段数据信息传递;3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工作协同,实现信息快速传输,降低了信息延误114率,施工过程各参与方可及时了解工程相关信息,工作任务落实到相关责任人,从而及时做出相关决策,提高工作效率;4智能决策。协同平台利用大数据、AI、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进行数据智能化集中运算,建设过程中数据驱动的决策体系,实现智能决策;5精准分析。利用 IOT 技术实时采取现场数据,安全、质量问题定位与模型挂接,实现问题精准分析;6工期管控。周计划与总进度计划联动,计划挂接模型,施工管理任务派发到人,

154、实时更新现场施工进度,达到进度可视化,管理人员精准把控现场进度;7成本节约。以 BIM 模型为基础,计价文件为依据,施工进度计划为主线,自动生成不同建造阶段所需人、材、机等相关资源曲线,从而合理把控现场资源的分配,实现成本节约。8.1.7 项目案例待补充8.28.2 进度管理进度管理8.2.1 概述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进度管理主要是通过方案进度计划和实际进度的比对,找出差异,分析原因,实现对项目进度的合理控制与优化。进度管理应包括进度计划编制、建筑信息模型进度可视化、计划进度跟踪对比分析等应用点,辅助项目管理者快速便捷地反馈生产进度情况,消除风险缩短工期。1158.2.2 基础数据与资料1施工图

155、模型;2施工进度计划;3施工现场实际进度资料;4其他相关资料。8.2.3 实施流程8.2.3.1 施工协同平台管理实施流程图施工协同平台管理实施流程图8.2.4 实施细则1根据不同深度、不同周期的进度计划,创建相对应的项目工作分解结构,分别列出各进度计划的活动内容;2将进度计划与模型相关联生成施工进度管理模型;3对比实际进度与项目计划进度间的偏差,分析指出项目中存在的潜在116问题,并生成施工进度控制报告。8.2.5 成果文件1进度分析报告;2进度管理模型。可视化进度管理文件资料。8.2.6 应用价值1计划管理。计划管理体系化,快速便捷地反馈生产进度情况,消除风险缩短工期;2任务派分。职责清晰

156、,数据说话,协同效率提升;3进度跟踪。任务责任到人,过程动态实时共享,自动输出相应的资料或表格、过程资料留存;4成本管控。对比分析当期实际完成部分与计划完成部分的工程量,通过对比已发生成本与当期应完成预算金额,判断施工成本是否超出计划成本;既能明晰项目进度及成本控制情况,又能利用 BIM 建筑模型直观反馈工程进度及成本控制状态。8.2.7 项目案例待补充8.38.3 资源管理资源管理8.3.1 概述基于资源管理模型输出的相关数据,结合施工现场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可生成资源分析报告,构件工程量表、施工段工程量表与材料汇总表等资源管117理文件,辅助施工现场资金与资源管控,帮助施工现场进行决策。8

157、.3.2 基础数据与资料1施工图模型;2计价文件;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施工分区图/施工流水段);4施工进度计划;5其他相关资料。8.3.3 实施流程图图 8.3.3.1 资源管理实施流程图资源管理实施流程图8.3.4 实施细则1收集数据,并确保算施工图模型、计价文件数据的准确性,创建可以118与材料管理和施工进度协同的资源管理模型;2将资源管理模型与计价文件关联,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确保与实际施工进度相符,输出资源分析报告,审核后进行资源模拟和平衡,辅助指导施工现场后续施工;3对资源管理模型进行施工段划分,汇总计算后,结合相关文件,对输出的量表文件进行审核;4根据项目需求,可提

158、取构件工程量、各施工段工程量表与混凝土量、钢筋、模板等材料汇总表等相关数据,辅助进行现场相关物流管理;5将建造过程中所涉及到相关资源的物料信息利用二维码技术生成二维码,供人查看及下载相关信息;6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结合 GPS 定位技术,对相应资源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等,实现区域内对物的智能物流管理;7利用相关协同平台,借助平台信息储存功能,对材料信息录入,进行相应采购签收,对供应商进行统一管理。8.3.5 成果文件1资源分析报告;2构件工程量表;3施工段工程量表;4材料汇总表;5资源管理模型。1198.3.6 应用价值1施工段工程量提取。基于资源管理模型,实现施工组织流水段划分,充分利用

159、平台算量能力,计算流水段切割后的工程量,输出施工段工程量明细。利用可视化特点进行分阶段、分场地查看;进行资源优化同时减轻预算员在项目现场重复计量工作同时,为材料采购计划编制提供了详细的部位材料明细;2资源管理。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关联资源管理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通过虚拟施工识别进度计划冲突,输出资源分析报告,辅助施工现场资源管控,帮助施工现场进行决策。8.3.7 应用案例待补充8.48.4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8.4.1 概述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是指基于信息模型,按检验批在模型上划分,进行信息化检验批验收。将模型进行施工段划分,挂接质量问题,做到问题可追溯性。将现场重要节点创建相应模型赋予文字描述和制作

160、成工艺视频,进行三维交底。利用信息化动态管理质量,保证工程合格率 100%,做到无重大质量事故。8.4.2 基础数据与资料1相关规范;2相关质量管理文件;3施工图模型;4其他相关资料。1208.4.3 实施流程8.4.3.1 质量管理流程图质量管理流程图8.4.4 实施细则1收集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2进行模型与现场划分,模型分解应与现场施工划分一致;3工序验收设置应符合相关规范;4节点模型应根据现场质量管理重点搭建。8.4.5 成果文件1质量管理信息台账。汇总各阶段质量问题、分类等数据,对下一阶段质量管理重点提供依据;2质量模型。将相关质量问题定位于模型,便于质量管理的可追溯性;3工序验

161、收数据。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工序验收,便于及时查看验收情121况;4重要节点工序动画。将重要节点制作成动画视频,进行三维交底。8.4.6 应用价值1质量管理信息化。利用 BIM 管理平台系统集成信息的特点,在平台上录入现场质量问题并挂接到相应模型部位,质量问题信息共享,实时更新,提高质量管理检查效率;2智能化决策。基于项目质量管理数据分析,快速聚焦质量检查及验收中出现的问题,为智能化决策提供数据支撑;3可视化交底。以模型或者动画形式将重要节点展示于参建各方,避免质量通病提高交底效率。8.4.7 项目案例待补充1228.58.5 安全管理安全管理8.5.1 概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是指基于施工图模

162、型,结合安全管理相关方案、赋予模型相关安全信息。以安全信息模型为依托,采取安全检查、创建危险源防护设施模型三维交底等手段进行现场安全管理。以此提升现场工作效率,有效控制危险源,进而达到项目安全可控管理目标。8.5.2 基础数据与资料1施工图模型;2安全管理文件;3相关规范。8.5.3 实施流程8.5.3.1 安全管理实施流程图安全管理实施流程图1238.5.4 实施细则1收集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2检查安全信息模型是否满足现场安全管理使用需求,如不满足,应修改并完善安全信息模型;3安全检查时,可将安全问题挂接到相应模型部位上,可清楚展现安全问题数量及部位;4创建危险源防护设施模型,与现场人

163、员进行可视化交底;5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数据,为项目建造过程相关决策提供依据。8.5.5 成果文件1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应包括项目安全问题部位分布情况、安全资料、安全问题检查台账、危大工程管理资料;2安全管理信息模型。模型应包括相关现场安全问题定位标识,以及现场危险源防护的相关措施。8.5.6 应用价值1安全管理规范化。利用协同平台信息集成的特点,在平台上录入现场安全问题并挂接到相应模型部位,可实现改善作业行为,安全问题信息共享,实时更新,提高安全管理检查效率。2智能决策。基于项目安全管理数据分析,快速聚焦安全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为智能决策提供数据支撑。8.5.7 项目案例待补充1248.6

164、8.6 成本管理成本管理8.6.1 概述站在施工单位角度,施工过程中量的计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施工单位计算收入,即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之间确定工程造价,另一部分用于施工单位管控成本(成本测算、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提高相关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1收入模型用于计算收入中的工程量,是在施工图设计模型和施工图预算模型的基础上,按照合同规定深化设计,按合同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要求深化模型,并指定深化负责人,同时依据设计变更、洽商、签证单、技术核定单、工程联系函等相关资料,进行变更工程量快速计算和计价。同时附加进度与造价管理相关信息,实现施工过程收入动态管理与应用。2成本模型用于计算管控成本的量,是在

165、施工图预算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设计变更、洽商、签证单、技术核定单、工程联系函、施工方案等相关资料,按施工现场不同部门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深化模型,附加进度、消耗量定额、企业定额、产量定额等成本管理相关信息,实现施工过程成本动态管理与应用、进度计划、资源计划制定中相关量的精准确定、招采管理中材料与设备数量计算与统计应用、用料数量统计与管理应用、劳务分包结算中工程量的精准确定等,提高施工实施阶段工程量、材料量、用工量等计算效率和准确性。BIM 在施工实施阶段量的计算中起到重要作用,施工实施阶段中量的计算在各阶段中周期最长、变化最频,并且量的计算、应用场景复杂,量的计算具125有多次性、多样性、复杂性等

166、特点。模型调整和应用贯穿整个施工阶段,收入模型包含三维模型信息,成本模型包含三维模型信息、时间进度信息、成本信息等。收入模型和数据的标准、要求与预算模型相似,成本模型和数据的标准应和相关业务相结合,为了保证本阶段的应用效果,收入和成本动态模型的变更与调整务必确保及时与准确。8.6.2 基础数据与资料1施工图设计模型和施工图预算模型;2与施工过程收入及成本动态工程量管理相关的构件属性参数信息文件;3施工过程收入及成本动态管理的工程量计算范围、计量要求及依据等文件;4进度计划;5设计变更、签证、技术核定单、工作联系函、洽商、施工方案等过程资料;6消耗量定额、产量定额、企业定额、劳务、专业分包合同等

167、。1268.6.3 实施流程图图8.6.3.1 收入管理实施流程图收入管理实施流程图图图8.6.3.2成本管理实施流程图成本管理实施流程图8.6.4 实施细则1收集数据。收集施工工程量计算需要的模型和资料数据,并确保数据127的准确性;2形成施工过程收入管理模型和成本管理模型;在施工图设计模型和施工图预算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施工实施过程中的计划与实际情况,在构件上附加进度信息、关联预算信息,生成施工过程收入管理模型;在施工图设计模型和施工图预算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施工方案、技术规范等对模型进行深化,生成满足施工需要的构件工程量、材料量等,同时依据施工实施过程中的计划与实际情况,在构件上附加进度信息

168、、消耗量定额、企业定额、产量定额、成本价格等相关属性信息,生成施工过程成本管理模型;3维护调整模型。根据经确认的设计变更、洽商、签证单、技术核定单、工程联系函等过程资料,对施工过程收入及成本管理模型进行定期的调整与维护,确保施工过程收入及成本管理模型符合应用要求。对于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新类型的分部分项工程按前述步骤完成工程量清单编码映射、完善构件属性参数信息、构件深化等相关工作,生成符合工程量计算要求的构件;4施工过程收入及成本动态管理。利用施工收入管理模型,按“形象进度”、“空间区域”实时获取工程量信息数据,完成工程量的计算、分析、汇总,导出符合施工过程收入管理要求的工程量报表和编制说明,根

169、据施工进度按月、按周实现“三算对比”中收入用量的实时分析,实现施工过程收入动态管理;利用施工成本管理模型,按“形象进度”、“空间区域”实时获取工程量、材料量、人工用量等信息数据,根据施工进度按月、按周实现“三算对比”中128目标成本用量的计算,并结合实际成本用量,完成三算对比、分析、纠偏,实现施工过程成本动态管理。5施工过程工程量计算的其他应用。利用施工成本管理模型,按进度、部位等不同要求生成材料量及工程量,为施工方案的比选、施工方案的编制提供数据支撑;可进行资源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动态合理地配置项目所需资源;在招采管理中高效获取精准的材料设备等数量,为洽谈及采购提供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对用料领料

170、进行精益管理,实现所需材料的精准调配与管理;在劳务、分包过程结算中,精准确定已完工程量,助推项目实现劳务费、分包工程费的“月结月清”等。8.6.5 成果文件1施工过程收入及成本管理模型。模型应正确体现计量要求,可根据空间(楼层)、时间(进度)、区域(施工段)、构件属性参数及时、准确的统计工程量、材料量、用工量数据;模型应准确表达施工过程中工程量、材料量、用工量计算的结果与相关信息,可配合施工工程收入及成本管理相关工作;2编制说明。说明应表述过程中每次计量的范围、要求、依据以及其他内容;3施工过程收入管理及成本管理的相关工程量报表、材料量表等。实施获取的工程量报表应准确反映构件净的工程量(不含相

171、应损耗),并符合行业规范与本次计量工作要求,材料量可按使用要求提供净用量、含损耗用量,损耗可按消耗量定额或企业定额等方式计算,工程量及材料量报表作为施工过程动态管理重要依据;1298.6.6 应用价值施工过程周期长,参与部门多,用量场景复杂,对量的需求与应用贯穿于施工始终。施工阶段通过 BIM 模型算量,加强了部门之间的协同,节约了业务人员工作时间,提高了数据的精准度,实现了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如按工程量排布进度计划、精准地完成施工方案的经济比选、及时、定期完成成本核算等,对施工项目的提效、降本、增收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8.78.7 竣工交付竣工交付8.7.1 概述将竣工验收信息添加到施工过程模

172、型文件中,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以保证模型与工程实体的一致性。进而在竣工阶段提交竣工模型及相关竣工验收资料。8.7.2 基础数据与资料1施工过程模型;2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签证资料;3验收资料;4其他相关资料。1308.7.3 实施流程8.7.3.1 竣工交付实施流程图竣工交付实施流程图8.7.4 实施细则1收集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2检查施工过程模型是否能准确表达竣工工程实体,如表达不准确或有偏差,应修改并完善建筑信息模型相关信息,以形成竣工模型;3将验收合格资料及相关信息关联或附加至竣工模型;4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竣工交付。8.7.5 成果文件1竣工模型。竣工模型应准确表达构件的外表几何

173、信息、材质信息、厂家信息以及实际安装的设备几何及属性信息等;2竣工验收资料。竣工交付模型应包含必要的竣工信息,作为档案管理131部门竣工资料的重要依据。8.7.6 应用价值1竣工模型管理。施工 BIM 竣工模型应与项目实体、竣工图保持一致,作为竣工后物业运营与维护的基本数据库;2竣工资料集成管理。将竣工交付资料中的关联文档关联至模型构件,形成以模型为数据基础架构的信息化竣工技术资料数据库。8.88.8 竣工结算工程量计算竣工结算工程量计算8.8.1 概述竣工结算工程量计算是在施工过程造价管理应用模型基础上,依据施工过程的合理变更和结算材料,附加结算相关信息,按照结算需要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模型

174、的深化,形成竣工结算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完成竣工结算的工程量计算,以此提高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量计算效率、准确性和数据互通性。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量计算是项目 BIM 在工程量计算应用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本阶段强调对项目最终成果的完整表达,要将反映项目真实情况的竣工资料与结算模型相统一。本阶段工程量计算应用注重对项目设计、施工的技术与经济成果的延续、完善和总结,成为工程结算工作的重要依据。8.8.2 基础数据与资料1施工过程造价管理模型、施工阶段模型及竣工交付模型;2与竣工结算工程量计算相关的构件属性参数信息文件;3结算工程量计算范围、计量要求及依据等文件;4结算相关的技术与经济资料等;1325过程相关变

175、更文件及变更模型。8.8.3 实施流程1.18.8.3.1 竣工结算工程量计算流程图竣工结算工程量计算流程图8.8.4 实施细则1收集数据。收集竣工结算需要模型和资料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2形成竣工结算模型。在最终版施工过程造价管理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经确认的竣工资料与结算工作相关的各类合同、规范、双方约定等相关文件资料进行模型的调整,生成竣工结算模型。3审核模型信息。将最终版施工过程造价管理模型与竣工结算模型进行比对,确保模型中反应的工程技术信息与商务经济信息相统一。4编码映射和模型完善。对于在竣工结算阶段中产生的新类型的分部分项工程按前述步骤完成工程量清单编码映射、完善构件属性参数信息、

176、构件深133化等相关工作,生成符合工程量计算要求的构件。5形成结算工程量报表。利用经校验并多方确认的竣工结算模型,进行“结算工程量报表”的编制,完成工程量的计算、分析、汇总,导出完整、全面的结算工程量报表,并编制说明,以满足结算工作的要求。8.8.5 成果文件1竣工结算模型。模型应正确体现计量要求,可根据空间(楼层)、时间(进度)、区域(标段)、构件属性参数及时、准确的统计工程量数据;模型应准确表达结算工程量计算的结果与相关信息,可配合施工工程造价管理相关工作;2编制说明。说明应表述本次计量的范围、要求、依据以及其他内容;3结算工程量报表。工程量报表应准确反映构件净的工程量(不含相应损耗),并

177、符合行业规范与本次计量工作要求,并作为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8.8.6 应用价值1有利于信息共享BIM 技术是利用数字建模软件将系统的建筑信息数字化,形成一个信息模型。BIM 技术所构建的信息平台不仅包含了建设工程的构件信息和项目信息,还包含和建设工程的造价信息。并且 BIM 技术能够多将各项目的信息有效连接起来,实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共享,方便快捷,能够避免信息传递的滞后性。同时,数字化的信息传递能能够避免纸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信息泄露、丢失等现象。BIM 技术在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有利干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工程;2提升管理工作效率134在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BIM 技术能

178、够实现信息的的参数化和自动化,例如,通过 BIM 技术构建的模型能够实现信息的自动化,准确地计算出建设工程的工程量。并且,自动化算量能够节行省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BIM 技术的自动化算量能够避免主观因素对工程量计算的影响,提高工程量计算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另外,BIM 技术所构建的信息平台能够将平台中的所有软件相互连通,使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信息搜集更加方便快捷,进而提高高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效率;3加强协调与合作BIM 技术具有信息互用、可视化及可追溯性等特点,能够有效足进各造价阶段的协调工作,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首先,BIM 技术能够对造价信息进行可视化管理,促进各阶段

179、造价管理的协调性。同时,BIM 技术可以将各阶段的造价信息链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另外,BIM 技术还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造价信息进行筛选,为工程程造价管理信息查询提供了条件。最后,在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建立单位及材料供应商可以通过 BIM技术构建的信息息平台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互动,加强工作的协调性;4BIM 在工程竣工结算中的有效应用1)检查结算的主要依据竣工结算通常要遵循以下原则:a严格按照相关工程中规定的标准进行实施;b施工合同的制定要合理;c工程设计图纸要科学;135d双方确认的工作量;e双方确认追加的工程条款:双方确认的索赔项目以及相关注意事项。BIM 模型能够对文件

180、中的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从而获取到精准的工程数据。通过对上述工程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众多的项目中工程变更单,技术核定单等内容最易被疏漏,而工程赔款以及现场签证单是最易出现异议的部分。在施工结束后工程师以及相关负责人应明确实际工程量,对在施工中有突发状况造成工程索赔等情况时应出具相应的资料,BIM 技术的出现解决了上述难题。对于出现变更的数据或者材料,BIM 模型会做出详细记录,并可将技术核定单等原始素材进行电子化储存,这样工作人员只需借助 BIM 系统即可实现对工程项目变更内容的全权堂握,此外即便竣工场地的地形特征再崎岖,都可借助该系统实现对施工整个过程的堂握,在 BIM 模型中需要变更

181、的位置会有一个显著的标志,结算人员只需点击相应的构件即可随时随地对变更资料进行细致、全面地了解。在项目中对干某一具体的细节,业主与审计部门虽从法律角度讲已签订了相应的索赔签证单,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有人却不服,对现场签证单的有效性与直实性产生怀疑的心理,BIM 技术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业主与审计部门在签订索赔单时可使用该技术及时与模型准确位置进行关联定位,在结算后期若存在有人对签证单产生异议时,可及时通过该系统的图片数据等信息将签证现场进行还原,使双方满意,该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为结算人员提供一定的便捷,也能使工程能够得以顺利实施,但在平常的工作中施工工作人员应注意对原始材136料的收集与整理,并将这

182、些资料与 BIM 模型系统进行有效关联,这样在后期调查中才能有意可循。2)对工程数量进行准确校对a分区域核对。在核对环节中分区核对是其中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尤为关键的一个环节。首先工程项目预算人员根据项目的实际划分将主要工程量进行分区,其次将分区结果绘制成表格,预算员与 BIM 工程师通过对参数进行比照后,从而得出有效的数据;b分步骤对工程量进行核对。BIM 建模软件可在短时间内对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从而得出对比分析表,预算员通过设置偏差百分率警戒值可自动生成相应的排序,并对存在误差的数据进行锁定,通过相关软件的定位,最终得出科学有效的子项目;cBIM 模型在查漏方面的应用。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

183、我们都能发现项目承包与机电设计都不同属于一个单位,因而在设计时采取的方式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再加之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工程量造成影响。此外由于术业有专攻,对预算方面在行的人才可能对机电方面的知识一点也不知,而机电工程师却对预算知识不了解,这种现象也会造成数据之间的严重误差,通过各专业 BIM 模型的整合与综合应用,可改善上述问题,提高计算的精确度,为施工带来一定的便利;d数据的核对阶段。当 BIM 技术将数据整合完成后可通过服务器自动进行检索,从而找出误差较大的项目或者是存在疏漏的环节。纵观我国当前的发展趋势,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很多技术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而137且

184、很多企业还未构建 BIM 数据库,在数据整合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使得该技术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8.8.7 项目案例待补充1389 9 装饰装修阶段装饰装修阶段装饰装修阶段是建筑项目交付业主的至关重要的实施阶段,建筑使用功能的呈现通过装饰装修来实现。本阶段主要包含 BIM 技术进行方案适用性分析,机电装修一体化设计、生产及施工安装。伴随建筑产业化的发展,装配式装修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BIM 技术与装配式装修的设计、生产、施工安装全过程紧密结合,实现了建筑工程装饰装修的数字化建造。9.19.1 装饰装修方案适用性分析装饰装修方案适用性分析9.1.1 概述装饰装修方案适用性分析的主要目的

185、是根据业主需求选出最佳的装修方案,为机电、装修一体化设计提供对应的方案模型基础数据。通过构建或局部调整方式,形成多个备选的装修设计方案模型(包括空间、装修效果等),让项目方案决策方可以通过利用 BIM 技术可视化的特性,在三维仿真场景进行讨论和决策,经过多轮方案适用性分析,得出最佳的装修设计方案。9.1.2 基础数据与资料1装修方案设计背景资料:包括设计条件,设计任务书等相关文档。2施工图全专业模型。1399.1.3 实施流程图图 9.1.3 装饰装修方案适用性分析实施流程图装饰装修方案适用性分析实施流程图9.1.4 实施细则1构建装饰装修方案设计信息模型,模型应包含方案的完整设计信息,包括方

186、案的平面布局,立面、天花吊顶等;2检查多个备选方案模型的可行性、功能性和美观性等方面,并进行比选,形成相应的方案比选报告,选择最优的装修设计方案;3形成最终装修设计方案模型。9.1.5 成果文件1方案比选报告。报告应包含体现项目的模型截图、图纸和方案对比分析说明,重点分析建筑空间、装修效果、装修造型三者之间的可适性;2装修方案设计模型。模型应体现基本造型、装修做法、立面效果等。1409.1.6 应用价值利用 BIM 技术可视化特性,实现项目装修设计方案决策的直观和高效。9.29.2 机电、装修一体化设计机电、装修一体化设计9.2.1 概述传统装修设计中,以装修设计为主,机电根据装修设计完成对应

187、机电配合设计。通过利用 BIM 技术的可视化特性,装修及机电设计在一个协同模型下进行设计,实现机电、装修一体化设计,可以使装修设计充分考虑整个建筑物内部空间构成,提升设计质量。9.2.2 基础数据与资料1装修方案设计模型;2施工图阶段模型及交付标准;3装饰装修及机电专业相应专业规范、技术标准、措施及施工标准等;1419.2.3 实施流程图图 9.2.3 机电、装修一体化设计实施流程图机电、装修一体化设计实施流程图9.2.4 实施细则1收集基础数据与资料,并确保其准确性。2根据装饰装修及机电专业相应专业规范、技术标准、措施及施工标准等完成机电、装修一体化设计,设计内容包括适合于传统机电装修设计的

188、一体化配合,也包括装配式装修的墙体内的管线集成方式、地面的管线集成方式、厨卫的机电管线集成方式、集成卫生间、厨房等装配式装修方式。3完成机电、装修一体化设计模型。4审核设计模型满足施工图阶段标准,输出装饰装修设计图纸。9.2.5 成果文件1机电、装修一体化设计模型;1422装饰设计图纸(包含二次机电设计图纸)。9.2.6 应用价值通过利用 BIM 技术进行机电、装修一体化设计,设计过程能更直观的考虑机电与装修专业相互配合,并且能更为直观的完成适合于装配式装修的一体化集成设计。9.39.3 装配式装修部品下单生产装配式装修部品下单生产9.3.1 概述装修装修部品一体化生产主要是伴随着装配式建筑的

189、不断发展衍生出的装修集成化的部品部件,相比于传统装饰,装配化部品部件需要定制化生产,并具有特定的安装位置,致使装配式集成化部品部件在材料下单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利用 BIM 的可视化技术和快速统计功能,能够快速提取下单明细表和输出三维加工图,供厂家无缝衔接,实现下单流程的准确性、高效性。9.3.2 基础数据与资料1现场复尺实际尺寸;2精装修施工图设计模型;3精装修施工图设计图纸;4其他设计变更相关资料。1439.3.3 实施流程图图 9.3.3 装配式装修部品一体化下单流程装配式装修部品一体化下单流程9.3.4 实施细则1收集基础数据与资料,并确保其准确性;2根据现场实际尺寸,对完成面进行

190、尺寸复尺;3根据现场的实际尺寸和图纸资料,深化装饰装修 BIM 模型,形成下单施工模型;4利用 BIM 的一键编码功能,将给与所有部品独立的信息编码;5根据 BIM 自动统计功能,快速的生成材料下单明细表,同时生成三维可视化的排版安装图;6生成的下单明细表提供厂家进行数字化生产。1449.3.5 成果文件1部品生产下单表;2材料加工图。9.3.6 应用价值充分利用 BIM 模型的信息化,模型具有尺寸、数量几何和非几何信息,结合自动化统计能够快速的提取出下单明细表,和利用 BIM 的可视化特性,输出三维的构件加工图,对厂家的生产效率提供有利的保障。9.49.4 装饰装修施工模拟装饰装修施工模拟9

191、.4.1 概述装饰装修施工模拟是根据机电、装修一体化设计模型,根据相关的施工工艺要求,通过模拟相关样板间施工工序,提前利用 BIM 可视化特性,验证设计意图在建造过程中实施的可行性,进一步对设计成果的提前校核。9.4.2 基础数据与资料1机电、装修一体化设计模型。2施工工艺要求。3现场的施工条件,技术条件等。4其他相关资料。1459.4.3 实施流程9.4.3 装饰装修施工模拟实施流程图装饰装修施工模拟实施流程图9.4.4 实施细则1收集基础数据与资料,并确保其准确性。2根据施工方案的文件和资料,构建装饰装修的施工过程演示模型。模拟施工过程中的工序交叉及工艺流程。3根据装饰装修的施工模拟,找出

192、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优化施工方案。4结合装配式装修的施工工艺流程,对装修施工过程进行施工模拟,找出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优化施工方案。5完善施工过程演示模型等资料,输出施工工序交底文件、施工工序交底动画等。1469.4.5 成果文件1施工演示模型。2施工模拟可行性报告。报告应通过施工演示模型论证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并记录不可行施工方案的缺陷与问题。3可视化资料,可视化资料包括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案模拟视频,模拟视频应对关键施工工序模拟,准确表达施工工艺流程。9.4.6 应用价值充分利用信息模型所包含的信息,根据装饰装修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对装修部品安装、施工过程进行模拟,优化施工工序,实现可视化交底

193、。9.59.5 装配式装修部品安装装配式装修部品安装9.5.1 概述装配式装修部品安装是指工厂生产,现场组合拼装的形式,通过在工厂生产好的部品送达到现场后,按照各部品的专属标签二维码进行各楼层、各户型及各使用空间的堆放,工人结合排版安装图及部品的安装标签进行构件的指定位置安装。9.5.2 基础数据与资料1装饰部品生产加工信息模型。2装饰部品生产加工图纸。3装饰部品标签二维码(生产)。1479.5.3 实施流程图图 9.5.3 装配式装修部品安装实施流程图装配式装修部品安装实施流程图9.5.4 实施细则1收集基础数据与资料,并确保其准确性。2根据装饰部品生产加工信息模型,按照施工安装工艺深化安装

194、排版图,审核通过输出排版安装装饰部品模型及图纸,装饰部品标签添加安装信息。3将生产完成的装饰部品分类打包运输至施工现场,按照装饰部品排版安装图及部品标签,将部品进行指定位置安装,4安装完成后的通过相关人员验收。9.5.5 成果文件1装饰部品安装排版模型及图纸;2添加安装新的的部品标签;1483部品安装完成。9.5.6 应用价值通过利用 BIM 技术三维可视化排版安装模型及各部品唯一标签,能够直观的指导现场工人的安装过程,实现施工资源安排的最大化,极大程度上保证施工速度及质量,实现工厂化建造房子的理念。9.69.6 装饰装修三维扫描技术应用装饰装修三维扫描技术应用9.6.1 概述随着建筑工程技术

195、不断的发展及建筑师对大空间异型结构设计的追求,大空间异型建筑结构越来普遍,对这些大空间异型建筑结构传统的测量施工手段已无法满足。需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器进行现场结构扫描快速获取 1:1 的现场实际结构点云模型,提取真实的尺寸及其他参数数据。9.6.2 基础数据与资料1施工图建筑、结构专业模型;2三维扫描方案;3项目基点信息;4装饰装修设计 BIM 模型;5其他相关资料。1499.6.3 实施流程图图 9.6.3 装配式装修三维扫描技术应用流程图装配式装修三维扫描技术应用流程图9.6.4 实施细则1 确定扫描内容,提前规划扫描站数与扫描路径,确保扫描内容完成可用;2 根据实际扫描站点设置,在现场摆

196、设好标靶点或者拼接球,前后站必须有 3 个拼接球不可移动;3 拼接、处理好点云模型后,核对结构模型与点云模型,标记模型与点云模型具体偏差,调整结构模型保证模型与现场实际结构的一致性;4 依据点云模型对墙体表面平整度进行分析,提前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5 结合点云模型和设计模型,进行现场实际数据校核,提前发现现场实际施工图数据与施工图数据误差,避免造成施工返工;1506 依据点云模型复核和提取相应真实的尺寸参数,确定装饰完成面线。9.6.5 成果文件1 真实结构点云模型;2 结构误差分析;3 真实结构尺寸数据;4 碰撞报告分析。9.6.6 应用价值突破了传统的单点测量方法,可以基于点云模型对现

197、场结构尺寸复核及逆向建模;通过点云模型对现场建筑、结构平整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构施工偏差对装饰施工的影响;基于现场结构点云模型,辅助机电、装修等专业进行碰撞检查及优化。相对于传统复尺方式,三维扫描获取的尺寸数据更加准确。尤其对于异形结构部位,三维扫描是现场精确测量和放线的根本。9.79.7 BIMBIM 放样机器人应用放样机器人应用9.7.1 概述BIM 自动放线技术是直接使用 BIM 模型结合高精度的自动测量仪器在施工现场同时进行多专业三维空间放线的技术。从 BIM 模型驱动到 BIM 平板电脑命令,再到 BIM 放样机器人、工作人员执行标线。利用 BIM 模型进行现场放样,BIM 放线机器人

198、能够自动追踪棱镜,不用手动追踪,且追踪定位后能立刻把棱镜所在点坐标显示,极大的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放线效率。1519.7.2 基础数据与资料1现场粘贴项目基点(根据现场情况粘贴若干标靶纸);2BIM 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模型;3装饰施工图。9.7.3 实施流程图图 9.7.3 BIMBIM 放样机器人应用流程图放样机器人应用流程图9.7.4 实施细则1 根据现场情况粘贴若干标靶纸;2 进行 BIM 三维激光扫描;3 进行装饰模型创建;4 基于点云优化装饰控制线;5 根据优化后装饰控制线提取放线点位数据导入 BIM 平板电脑中;1526 通过 BIM 平板电脑选取放样点,指挥机器人发射红外激光自动照准

199、现实点位,实现“所见点即所得”,从而将 BIM 模型精确的反应到施工现场。9.7.5 成果文件施工现场放线。体现在施工现场的测量与放线。9.7.6 应用价值BIM 放线机器人通过 BIM 模型直接提取放线点位数据,并在 BIM 放线机器人控制平板上生成预览模型点云,完全排除人工操作误差,提高现场放线精度。放线时,通过控制平板远程控制放线机器人自动打点定位,放线效率高且控制便捷。特别对于异形结构部位放线,传统网格坐标放线步骤繁琐,效率低切精度不高,BIM 放线机器人自动放线效率和精度功能突出。1531010 运维阶段运维阶段建筑进入运维阶段,主要业务范畴是设施管理、物业管理和运营管理。基于传统物

200、业的建筑运维,普遍存在人员工作交叉、工作结果差、执行不到位等问题。BIM 技术在运维阶段应用,利用不断完善和更新的互操作性的 BIM 集成数据,通过计算机算法的自动化计算、分析,增强管理的物态可视化、数据集成化和决策自动化,更加高效和准确地解决设施(建筑实体、空间、周围环境和设备、人员等)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而降低运维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并为智慧建筑建设提供技术基础,促进建筑物的可持续利用。运维阶段 BIM 应用,是基于业主设施运营的核心需求,充分利用竣工交付的 BIM 模型,搭建智能运维管理系统,并付诸于不同的应用功能场景。其主要工作是由运维管理方案策划、运维管理系统搭建、运

201、维模型构建、运维数据自动化集成、运维系统维护六个步骤组成。其中基于 BIM 的运维管理的主要功能模块主要包括:空间管理、资产管理、设施设备维护管理、应急管理、能源管理、物业管理以及运营管理。10.110.1 运维管理方案策划运维管理方案策划10.1.1 概述运维管理方案是指导运维阶段 BIM 技术应用不可或缺的重要文件,应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制定。基于 BIM 的运维方案宜在项目竣工交付和项目试运行期间制订。运维方案宜由业主运维管理部门牵头、专业咨询服务商支持(包括BIM 咨询、FM 设施管理咨询、IBMS 集成建筑管理系统等)、运维管理软件供应商参与共同制订。15410.1.2 基础数据与资料

202、1运维需求调研分析的数据及资料;2运维系统功能分析的数据及资料;3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的数据及资料。10.1.3 实施流程图图 10.1.3运维管理方案策划实施流程图运维管理方案策划实施流程图10.1.4 实施细则1运维需求调研分析,调研对象应覆盖到主管领导、管理人员、管理员工和使用者(租户、访客等);2运维系统功能分析,梳理出针对不同应用对象的功能性模块,和支持运维应用的非功能性模块,如角色、管理权限等;3可行性分析,分析功能实现所具备的前提条件,尤其是需要详细调研集成进入运维系统的智能弱电系统或者嵌入式设备的开放性接口;1554运维方案策划宜考虑成本和风险因素,并将成本投入评估和风险评估包括

203、在内。10.1.5 成果文件运维方案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BIM 运维应用的总体目标、运维实施内容、BIM 运维模型标准、BIM 运维模型构建、运维系统搭建技术路径、运维系统维护规划等。10.1.6 应用价值1依据建筑运维目标进行方案策划活动,有利于使各级目标协调一致,从而有效避免运维系统建设过程中的盲目性;2从零散而复杂的运维需求中,梳理出一套合理的、可操作的运行程序和工作路线,促使运维系统建设有序地开展;3充分评估运维需求和功能模块的可行性,考虑成本和风险因素,提出相对可靠的运维策划方案,有效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显著降低失败风险。10.210.2 运维管理系统搭建运维管理系统搭建10.2.

204、1 概述BIM 运维系统搭建是建筑 BIM 运维阶段的核心工作。BIM 运维系统应在运维管理方案的总体框架下,结合短期、中期、远期规划,本着“数据安全、系统可靠、功能适用、支持拓展”的原则进行软件选型和搭建。BIM 运维系统搭建及应用成果应考虑对接区级或市级 CIM 平台,以及市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以丰富深圳智慧城市系统的数字底座和应用场景,支撑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和数据创新应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上级系统平台开放整体156系统或部分功能模块的接口,并在运维平台软件筛选时考虑接口技术的统一性、标准性、跨平台性和后期可扩展性。10.2.2 基础数据与资料1运维管理策划方案;2业主需求调研数据、资料;

205、3既有物业设施系统资料;4专业运维平台软件供应商名录;5专业运维平台软件解决方案、软件功能文档。10.2.3 实施流程图图 10.2.3运维管理系统搭建实施流程图运维管理系统搭建实施流程图10.2.4 实施细则1BIM 运维系统的选择BIM 运维系统可选用专业软件供应商提供的运维平台,并在其基础上结合业主功能需求进行功能性的定制开发,以缩短系统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157也可自行结合既有三维图形软件或 BIM 软件,在其基础上集成数据库进行开发。运维平台宜利用或集成业主既有的设施管理软件的功能和数据,并充分考虑利用互联网、GIS、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以及平台在

206、客户端、网页端和移动端的多终端应用。2BIM 运维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根据建筑的运维管理特点,搭建的 BIM 运维管理系统应满足空间管理、资产管理、设施设备维护管理、应急管理、能源管理、物业管理、运营管理等要求。各管理模块实现的功能详见 10.4-10.10 节描述。3BIM 运维管理系统层级管理设定BIM 运维管理系统应考虑不同层级的管理需求,通过不同的功能模块及终端满足不同场景的使用需要。10.2.5 成果文件1BIM 运维管理系统,部署于业主要求的服务器上;2运维实施搭建手册,应包括运维系统搭建规划、功能模块选取、资源配备、实施计划、服务方案等。10.2.6 应用价值1BIM 运维系统搭建

207、是建筑 BIM 运维阶段目标和业主、用户需求的具体实现过程,决定着建筑运维的最终成效;2系统搭建的实施过程是对软件的数据安全性、系统可靠性、功能适用性、支持拓展性等要素进行全面把控的关键环节,决定着运维系统的成败。15810.310.3 BIMBIM 运维模型转换构建运维模型转换构建10.3.1 概述运维模型转换构建是 BIM 运维系统数据搭建的关键性工作。运维模型来源于竣工模型,竣工模型为竣工图纸构建的模型,应包含完整的几何属性和非几何属性,并经过竣工现场复核,与现场实际面貌保持一致,即应形成“实模一致”的竣工模型。10.3.2 基础数据与资料1BIM 竣工模型,相关的工程质量文档、安全资料

208、、设计图纸、施工图纸,以及竣工模型使用手册、说明手册、维护资料等文档、数据等;2运维管理所需的数据资料,包括主要构件设施、系统的设备编号、系统编号、组成设备、使用环境、资产属性,管理单位权属单位等运营管理信息,也应包含主要构件、设施、设备、系统的维护方法、维护单位、保修期、使用寿命等维护保养信息;3BIM 竣工、运维模型标准,包括深圳市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 SJG76-2020,深圳市既有重要建筑建模交付技术指引-房建分册等BIM 竣工和运维模型标准、规范。15910.3.3 实施流程图图 10.3.3BIMBIM 运维模型构建实施流程图运维模型构建实施流程图10.3.4 实施细则1验

209、收 BIM 竣工模型,根据深圳市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SJG76-2020 等地方 BIM 竣工模型标准,检查 BIM 模型构件、属性信息的完备性和实模一致性,确保竣工模型的可靠性。同时,BIM 模型坐标系应确保统一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绝对高程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不符合要求的宜进行坐标系的转换。既有建筑如无竣工模型,宜利用 BIM 建模软件根据竣工资料进行补建,同时进行实模一致性的核查,成果技术要求参照深圳市既有重要建筑建模交付技术指引-房建分册XXXX-2022 的相关规定。年代久远的建筑如竣工资料缺失,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设备获取三维点云数据,

210、通过点云处理软件,逆向生成现状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搭建竣工模型。2根据运维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数据格式,将竣工模型转化为运维模型。在此过程中,应注意运维模型的轻量化。模型轻量化工作包括:(1)优化、160合并、精简可视化模型;(2)导出并转存与可视化模型无关的数据;(3)充分利用图形平台性能和图形算法提升模型显示效率。3根据 BIM 运维模型标准,核查运维模型的数据完备性。验收合格资料、运营管理相关信息和设备编码宜关联或附加至运维模型。10.3.5 成果文件BIM 运维模型。运维模型应准确表达构件的外表几何信息、运维信息、编码等。对运维无指导意义的内容,应进行轻量化处理,不宜过度建模或过度集成数据

211、。10.3.6 应用价值1BIM 运维模型是建筑运维系统中设施设备的可视化虚拟载体,构建与真实建筑 1:1 的数字孪生模型,在虚拟世界中真实反映建筑设施设备的实时运行情况,提高运维系统的展示效果和服务水平;2将建筑设施设备 BIM 运维模型、智能化系统以及物业管理系统等进行整合,形成运维系统平台及数据的联动效果,掌握建筑的各类管理情况,并可结合建筑运营指挥中心大屏“一张图”汇总展示、综合态势分析与决策分析,从而实现对建筑数据统一的“汇管用”(汇总、管理、使用),提升建筑运维的管理能力。10.410.4 BIMBIM 运维管理应用运维管理应用10.4.1 概述BIM 运维管理系统对建筑的空间、资

212、产、人员等进行科学管理,对可能发161生的灾害进行预防,优化建筑空间、资产的便用,降低运维成本,提升管理和运营效率。将运维管理系统与 BIM 模型、云计算技术、物联网终端等新兴技术结合,实现空间管理、资产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应急管理、能源管理、物业管理和运营管理等主要内容的应用。表表 10.4.1BIMBIM 运维管理主要应用场景运维管理主要应用场景管理应用场景应用描述系统主要功能空间管理基于建筑的 BIM 运维管理系统中的空间可视化模型,并结合空间管理的相关功能模块,进行建筑空间管理,其功能主要包括空间规划、空间分配、人流管理(人流密集场所)和统计分析应用等。1空间规划。根据企业或组织业务发

213、展,设置空间租赁或购买等空间信息,积累空间管理的各类信息,便于预期评估,制定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空间规划;2空间分配。基于建筑信息模型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分配,方便查看和统计各类空间信息,并动态记录分配信息,提高空间的利用率;3人流管理。对人流密集的区域,实现人流检测和疏散可视化管理,保证区域安全;4统计分析。开发空间分析功能获取准确的面积使用情况,满足内外部报表需求。资产管理运维建筑信息模型不仅包含建筑物本身,同时还应包括建筑物内部所有的固定资产构件,并且包含对应的资产管理信息。通过运维系统对建筑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可以为建筑运维人员提供资产管理决策信息,例如针对财务管理部门,资产管理可以提供资产

214、数量信息、使用人1形成运维和财务部门需要的可直观理解的资产管理信息源,实时提供有关资产报表;2生成企业的资产财务报告,分析模拟特殊资产更新和替代的成本测算;3记录模型更新,动态显示建筑资产信息的更新、替换或维护过程,并跟踪各类变化;4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资产管162员信息、状态信息等数据报表,辅助生产建筑资产财务报告,跟踪各类资产状态信息,辅助进行资产分析。理,财务部门可提供不同类型的资产分析。设施设备管理将建筑设备自控(BA)系统、消防(FA)系统、安防(SA)系统及其他智化系统和建筑运维模型结合,形成基于 BIM 技术的建筑运行管理系统和运行管理方案,有利于实施建筑项目信息化维护管理。设施设

215、备维护管理是基于运维系统进行的,包括建筑设备的维护管理,标识标牌的维护管理,室内门窗的维护管理,建筑幕墙的维护管理,市政绿化的维护管理等,与建筑项目相关的维护管理均属于此范围内。通过运维系统可以在模型中快捷地定位到需要维护的设备、构件具体位置,查询相应的维护保养信息,向维护保养人员委派维保单。同时针对每日的日常巡检,运维系统可以制定日常巡检路线,记录巡检操作内容,优化物业维护人员组织架构。1设备设施资料管理对设备设施技术资料进行归纳,以便快速查询,并确保设施设备的可追溯性以及文件数据的备份管理。2日常巡检利用建筑模型和设施设备及系统模型,制定设施设备日常巡检路线;结合楼宇BA 系统及其他智能化

216、系统,对楼宇设施设备进行计算机界面巡检,减少现场巡检频次,以降低楼宇运行的人力成本。3维保管理编制维保计划。利用建筑模型和设施设备及系统资产管理清册,结合楼宇实际运行需求制定楼宇建筑和设施设备及系统的维保计划。(1)定期维修。利用建筑模型和设施设备及系统模型,结合设备供应使用说明及设备实际使用情况,按维保计划要求对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施设备始终处于正常状态。(2)报修管理。利用建筑模型和设施设备及系统模型,结合故障范围和情况,快速确定故障位置及故障原因,进而及时处理设备运行故障。(3)自动派单。系统提示设备设施维护要求,自动根据维护等级发送给相关人员进行现场维护。(4)维护更新设施设备

217、数据。及时记录和更新建筑信息模型的运维计划、运维记录(如更新、损坏老化、替换、保修等)、成本数据、厂商数据和设备功能等其他数据。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是基于运维系统对突发事件发生前进行预演模拟,对突发事件发生后进行合理处置。应急管理的建筑信息模型必须包含空间(房1模拟应急预案。在 BIM 运维系统中内置物业编制好的应急预案,包括人员疏散路线、管理人员负责区域、消防车、救护车等进场路线等,对应急预案进行模拟演练。163间及区域)属性信息,结合系统中预先设置好的人员疏散路线信息,救援路线信息、摄像头位置点信息、救援设备位置点信息等,在人员疏散逃离及救援人员进入现场时给予正确的处置参考信息。2应急事件处置

218、。在发生应急事件时,系统能自动定位到发生应急事件的位置,并进行报警,同时,应急事件发生时的系统中的应急预案可为应急处置提供参考。能源管理利用建筑模型和设施设备及系统模型,结合楼宇计量系统及楼宇相关运行数据,生成按区域、楼层和房间划分的能耗数据,辅助能耗分析和能效管理。能源管理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结合已有的弱电系统,在运维系统中增加相应的系统接口,将原有的弱电系统的数据传输过来,通过建筑信息模型三维可视化地展示在运维系统中,并通过设置相应的参数对机电设备的能耗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和智能化调节。第二种方式是在机电设备中添加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将机电设备中的实时能耗数据信息传递至运维系统数据库中,

219、再通过三维建筑信息模型可视化地展现在运维系统中,并通过运维系统对机电设备的能耗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和智能化调节。1数据收集。通过传感器将设备能耗进行实时收集,并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至中央数据库进行收集。2能耗分析。运维系统对中央数据库收集的能耗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分析,通过动态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并对能耗异常位置进行定位、提醒。3智能调节。针对能源使用历史情况,可以自动调节能源使用情况,也可根据预先设置的能源参数进行定时调节,或者根据建筑环境自动调整运行方案。4能耗预测。根据能耗历史数据预测设备能耗未来一定时间内的能耗使用情况,合理安排设备能源使用计划。物业管理在传统物业部门业务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建

220、筑模型和设施设备及系统模型,对物业报修、物业巡检、仓库物料管理以及物业部门的办公和人事组织等内容进行可视化管控,对设施设备提供优质的维护,保证长期使用,同时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内部1物业报修。用户线上发起报修服务任务,系统对任务进行分类管理,完成快速查询与统计。物业线上快速受理并从后台指派维修人员处理,及时反馈报修进度和处理结果。2品质检查。系统基于项目的日常巡检标准自动生成品质检查任务,标准化处理流程、问题及时流转、后台实时跟进,整改任务并生成检查的统计报164办公环境,提升物业服务和办公效率,从而保证物业口碑、提高出租率、保持租金水平。表,同时品质巡检并自动和物业管理绩效对接。3综合巡更。管理

221、方统一制定巡更标准,物业巡检人员可通过移动端进行巡更签到,并可基于轨迹监控实时查看项目当前巡更情况和历史情况,分析巡更线路合理性、人员执行效率。4仓库管理。基于系统进行各物料统一汇总登记,进行仓库信息设置、仓库物品分类、物品信息维护维护、库存信息查询、出入库操作日志生产、物料消耗统计以及物料盘点汇总,实现出入库管理、采购管理、物料领用管理。5物业人事与组织管理。基于系统进行物业单位内部组织架构的数据创建,人事关系的管理,审批流程的创建与执行,工作汇报,公告通知,排班并通过移动打卡实现对员工的出勤管理。运营管理通过开展高质量、有效的运营工作,为建筑创建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招商引资和房屋租赁,同时

222、为入驻企业和租户提供精准、优质的物业服务和信息门户。基于 BIM 运维系统的运营管理旨在为建筑管理方提供专业服务和公共服务的可视化软件平台,实现对内部资源的统一有效管理,满足招商引资和运营服务的需求。1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广播、电子屏和手机移动端(APP、小程序、公众号)等信息媒介提供信息和资讯发布、广告宣传、知识推送、信息化统一入口、报表中心、专项聚焦区等信息服务内容。2招商管理。基于系统大数据进行招商的业务类型、招商的过程管理、招商项目管理、招商数据统计与分析,实现线索、带看、客户全闭环流程和招商全过程记录跟踪填报,形成招商、渠道工作过程可控、数据可视。3产业分析。通过系统对入驻企业和租户的

223、经营、使用状况进行跟踪、收集和分析,从物业、招商等多个方面对建筑运营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辅助制定产业发展规划。4租赁管理。在线进行房屋租赁的合同签约、录入、审核、账单、缴费、留档、变更、续约、退租等活动,实现业务流程状态跟踪和在线过程管控。5公共服务管理。提供面向企业和个人的服务入口,为入驻企业、租户165和访客提供客户服务、资源预定、访客预约、停车缴费等公共服务内容。10.4.2 基础数据与资料1建筑信息模型:根据不同管理的应用场景,准备对应的 BIM 模型;2属性数据:与建筑管理应用场景相关的信息,特别的,针对应急管理应用,主要是与应急管理相关的事件数据。属性数据宜用 EXCEL 等结构

224、化文件保存。表表 10.4.2BIMBIM 运维管理系统基础数据与资料运维管理系统基础数据与资料管理应用场景基础数据与资料说明空间管理1建筑信息模型建筑空间模型文件,要求分单体、分楼层编制2属性数据1空间编码、空间名称、空间分类、空间面积、空间分配信息、空间租赁或购买信息等与建筑空间管理相关的信息;2属性数据可以集成到建筑信息模型中,也可单独用 EXCEL 等结构化文件保存。资产管理1建筑信息模型建筑资产模型文件,要求分单体、分楼层编制2属性数据1资产编码、资产名称、资产分类、资产价值、资产所属空间、资产采购信息等与资产管理相关的信息;2属性数据可以集成到建筑信息模型中,也可单独用 EXCEL

225、 等结构化文件保存。设施设备管理1建筑信息模型建筑设施设备模型文件,要求分单体、分楼层或分系统、分专业编制;2属性数据1设备编码、设备名称、设备分类、资产所属空间、设备采购信息等与设备管理相关的信息;2属性数据可以集成到建筑信息模型中,也可单独用 EXCEL 等结构化文件保存。应急管理1建筑信息模型事件脚本和预案脚本相关的建筑信息模型2事件数据事件数据:与应急管理相关的事件脚本和预案脚本、路线信息、发生位置、处理应急事件相关的设备信息等166能源管理1建筑信息模型建筑设施设备及系统模型文件,和建筑空间及房间的模型文件中关于能源管理的相应设备2属性数据1能源分类数据,如水、电、煤、燃气系统基本信

226、息,以及能源采集所需要的逻辑数据;2属性数据宜用 EXCEL 等结构化文件保存。物业管理1建筑信息模型建筑设施设备及系统模型文件,和建筑空间及房间的模型文件中关于能源管理的相应设备2属性数据1物业管理数据,如设施设备、巡检空间及路线、仓库物料、物业人员等基本信息;2属性数据宜用 EXCEL 等结构化文件保存。运营管理1建筑信息模型建筑设施设备及系统,建筑资产,建筑空间及房间的模型文件中关于运营管理的相应模型文件2属性数据1运营管理数据,如资讯信息、商业数据、产业信息、空间资源数据等基本信息;2属性数据宜用 EXCEL 等结构化文件保存。10.4.3 实施流程图 10.4.3BIMBIM 运维管

227、理应用实施流程图运维管理应用实施流程图16710.4.4 实施细则1收集数据。收集空间管理、资产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应急管理、能源管理、物业管理和运营管理等不同应用场景所需的建筑运维信息模型和属性数据,其中应急管理应收集建筑应急事件数据,保证模型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准确性;2集成数据。将建筑信息模型和属性数据根据 BIM 运维系统所要求的格式加载到运维系统的相应管理应用模块中,两者集成后,在运维系统中进行核查,确保两者集成一致性;3模拟事件。在 BIM 运维系统的应急管理模块中,根据脚本设置,选择发生的事件,以及必要的事件信息(如发生位置或救援位置),利用系统功能自动或半自动地模拟事件,并利用可视

228、化功能展示事件发生的状态,如着火、人流、救援车辆等;4日常运营。在 BIM 运维系统各种管理功能的日常使用中,需进一步将相应的动态数据集成到系统中,包括:空间管理的人流管理、统计分析,资产管理的资产更新、替换、维护过程,设施设备管理的设施设备更新、替换、维护过程,应急管理的突发事件的发生、处置以及应急预案的更新、替换、维护过程,物业管理的设施设备、品质标准、巡更标准、仓库物料以及物业人员的更新和维护,以及运营管理的资讯、业务、经营和服务更新和维护等。能源管理可以利用数据自动采集功能,将不同分类的能源管理数据通过中央数据库自动集成到运维系统中;5管理应用服务。BIM 运维系统管理功能形成的日常运

229、营数据为建筑物168的运维管理提供实际应用和决策依据,如:资产管理数据可以为运维和财务部门提供资产管理报表、资产财务报告以及提供决策分析依据,设施设备管理数据为维保部门的维修、维保、更新、自动派单等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支撑和决策依据,应急管理数据为建筑物的安保工作提供决策依据,能耗管理数据为运维部门的能源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分析依据,物业管理数据为物业部门的维修、巡检、物料、排班、考勤等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支撑和决策依据,运营管理数据为运营管理部门的信息发布、招商引资、房屋租赁、公共服务等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支撑和决策依据。10.4.5 成果文件1BIM 运维管理系统空间管理、资产管理、设施设备管

230、理、应急管理、能源管理、物业管理和运营管理等不同场景管理应用的动态运营、分析数据和报表等。10.4.6 应用价值1建筑空间管理可有效管理建筑空间,保证空间的利用率;对建筑空间管理产生的日常运营数据进行统一、高效的分类和存储,为建筑物的运维管理提供实际应用和决策依据;结合项目类型、项目体量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建设,可以完成各类项目的商务、运营、政府公关、城市民生、文娱宣传、知识讲座等不同空间需求,辅助改扩建、橱窗理论运营等空间管理和运营目的。2建筑资产管理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对建筑资产进行信息化管理,辅助建设单位进行投资决策和制定短期、长期的管理计划;利用运维模型数据,评估、169改造和更新建筑资产的

231、费用,建立维护和模型关联的资产数据库;实现资产数据化,满足绿色碳交易、维护班组管理、区块链资产 NFT 等丰富应用的需求。3建筑设施设备管理提高维保人员工作效率,准确定位故障点的位置,快速显示建筑设备的维护信息和维护方案;有利于制定合理的预防性维护计划及流程,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从而降低设备替换成本,并能够提供更稳定的服务;记录建筑设备的维护信息,建立维护机制,以合理管理备品、备件,有效降低维护成本。4建筑应急管理利用三维可视化的建筑空间、设施设备及系统模型,辅助制定应急预案,并基于运维系统开展模拟演练;当突发事件发生时,运维系统自动发出报警信息,及时提醒物业管理人员跟进,并在建筑信息模型中直观

232、显示事件发生位置和相关建筑及设备信息,辅助采取进一步应对措施;运维系统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自动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以控制事态发展,减少突发事件的直接和间接损失。5建筑能源管理利用传感器自动采集设备能耗数据,提高数据采集的时效和效率,并结合建筑信息模型对建筑能源系统进行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利用运维模型数据,有助于对建筑能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高耗能位置和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能效管理方案,降低建筑能耗。6建筑物业管理通过报修服务的线上化受理,使服务流程透明化,提高处理效果,提升服务满意度与管理规范度;实现线上巡检和设备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园区设备管理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实现科学化的设备精细运维

233、;协助企业快速建立品质标准库,并实现对各个项目的品质考评,以加170强质量检查控制;将物业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和人事、组织管理内容进行打通和关联,实现建筑设施设备、资产与人员的一体化管理,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和效率。7建筑运营管理使信息资讯透明化,实现公告、资讯等信息的整合、发送和共享,增加信息触达渠道,丰富互动形式,提升信息透明度和用户活跃度;使业务流程标准化,实现产业规划、招商以及客户管理的业务流程再造,使商业活动规范化,商业决策智慧化,有效降低楼宇空置率,提升租赁管理效率,实现最大收益;使基础信息线上化,提供全过程线上的租赁工作流程,合同管理过程可视、可控;使服务资源集中化,整合服务资源,统一

234、对外发布,为客户提供优质且多样化的服务。10.510.5运维管理系统维护运维管理系统维护10.5.1 概述BIM 运维管理系统进入运行维护阶段,系统投入运行,需对软件进行不断的修改和维护。运维管理维护包括:软件本身的维护升级,数据的维护管理。运维管理系统的维护宜由软件供应商或者开发团队提供。运维管理维护计划宜在运维系统实施完毕并在交付之前由业主运维部门审核通过。10.5.2 基础数据与资料1运维管理维护计划:运行维护阶段对 BIM 运维管理系统软件和数据的维护计划,包含维护范围、方式和频次等内容;2运维系统更新数据、资料:包括系统软件版本、功能的修订和升级补171丁,建筑信息模型和系统运营数据

235、等的更新内容。10.5.3 实施流程图图 10.5.3运维管理系统维护实施流程图运维管理系统维护实施流程图10.5.4 实施细则1数据安全管理。运维数据的安全管理包括数据的存储模式、定期备份、定期检查等工作;2模型维护管理。由于建筑物维修或改建等原因,运维管理系统的模型数据需要及时更新;3数据维护管理。运维管理的数据维护工作包括:建筑物的空间、资产、设备等静态属性的变更引起的维护,也包括在运维过程中采集到的动态数据的维护和管理;4系统软件升级。BIM 运维管理系统的软件版本升级和功能升级都需要充分考虑到原有?5模型、原有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17210.5.5 成果文件1BIM 运维管理系统维

236、护日志、报告等。10.5.6 应用价值1确保 BIM 运维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业主提供稳定、安全、高效运行的软件系统,以持续发挥价值。10.6项目案例解析待补充173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 1建筑信息模型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在建筑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次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简称模型。2 2建筑工程建筑工程 building engineering也称房屋建筑工程,包括民用建筑(由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组成)、工业建筑(由厂房建筑、仓

237、储建筑和物流建筑组成)及其配套工程设施。3 3BIMBIM 应用需求应用需求 BIM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基于工程项目建设目标,以合同形式约定的关于 BIM 设计及其交付物的范围、内容和深度。4 4模型精细度模型精细度 level of development(LOD)模型元素组织及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的详细程度。5 5属性信息属性信息 attribute information能以数字、文字、字母、符号等文本形式表达的,用以反映模型、模型单元及其对应工程对象各种性状的资讯。按自身构成,它一般包括信息名称、信息内容和信息单位三部分;按类别和产生阶段,它一般包括身份信

238、息、定位信息、系统信息、技术信息、生产信息、销售信息、造价信息、施工信息和运维信息等子类信息。6 6正向设计正向设计 forward design直接构建建筑信息模型,并由其生成 BIM 设计交付物的一种设计方式。1747 7逆向建模逆向建模 Reverse modeling根据已有设计图纸创建建筑信息模型,用于三维校核以及相关应用的设计方式。8 8深化设计深化设计 detailing design在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基础上,针对实际施工方案,结合施工工艺情况,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细化、补充和完善。引用规定、标准名录引用规定、标准名录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深府办函2021103 号)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SJG762020深圳市房屋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标准SJG58-2019深圳市建筑工程信息模型(BIM)建模手册建筑信息模型数据存储标准SJG114-2022深圳市建筑设计技术经济指标计算规定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深圳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房建类)报建建筑信息模型交付技术规定(试行)深圳市既有重要建筑建模交付技术指引-房建分册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砌体填充墙结构构造12G614-1175砌体填充墙建筑构造12SJ105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深圳市住建局:深圳市建筑工程信息模型(BIM)应用指南(第一版)(征求意见稿)(180页).pdf)为本站 (无糖可乐)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