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人大重阳:Y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年人大重阳宏观形势年度报告(24页).pdf

编号:152249 PDF   DOCX 24页 6.86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人大重阳:Y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年人大重阳宏观形势年度报告(24页).pdf

1、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 2013 年 1 月 19 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 7 个部门、运营管理 4 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Y 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 年人大重阳宏观形势年度报告4 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

2、告第 35 期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 5核心摘要2024年,全球发展道路处在“进则分叉、退亦可能”的“Y”型路口:一些国家已走上新型发展道路,一些国家正在酝酿着转变,一些国家仍原地不动,甚至还有一些国家走上回头路。2024 年,那些“进而分叉”的国家在政治、安全、经济、金融、社会等五个维度面临“Y”型路口的抉择。政治维度,面临政策方针的“颠覆”或“保持”的抉择;安全维度,面临“冲突”或“合作”的抉择;经济维度,面临“保守”或“开放”的选择;金融维度,面临“风险”或“稳定”的考验;社会维度,存在“分裂”或“团结”的隐忧。2024 年是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之“超级大选年”,78

3、 个国家和地区将举行全民性的选举,超过全球人口的 60%。各国内部轮番打擂、区域强国左右顾盼、其他国家闻风而动。“选举”被众多观察家称为“2024 年全球最大的风险”。从内部经济发展来看,各国都在不断努力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权利关系;从对外开放来看,各国保守势力普遍抬头,政策“右转”的国家数量越来越多。2024 年极可能将再创二战以来的军事冲突频数新高。各主要大国军费增长普遍都是 GDP 增长的 2-3 倍甚至更高。俄乌冲突短期和解的概率很低,国际局势继续向震荡、分化、重组的方向演进;巴以冲突可能会卷入更多军事势力,以色列“军事上占核心摘要Executive Summary引言一、

4、“超级选举年”:政治更迭下的 Y 型发展道路(一)“超级选举年”加剧世界政治不确定性(二)国内政治撕裂折射各国发展道路走上“Y”型路口(三)“全球南方”继续摸索现代化路径二、地区局势动荡多变,“冲突”“合作”分歧巨大(一)全球军费大增:西方各国成地区冲突祸源(二)俄乌冲突:战略目标分歧较大,短期和解的概率很低(三)巴以冲突:战线联动复杂化,2024 进入“低强度”军事行动阶段(四)亚太地区:美西方在中国周边打入多个冲突楔子(五)拉美成为下一个冲突热点三、“保守”“开放”之间的全球宏观政策转向(一)东升西降趋势下的全球货币政策转向(二)大国竞争延伸至基建领域,发展中国家成为关键战场(三)全球供应

5、链重塑进程加快,新的供应链分工格局加速形成四、Y 型路口上的金融投资:“风险”还是“稳定”?(一)Y 型路口上,“风险”暗藏的世界经济能否“稳定”复苏?(二)AI 大爆发,数字经济、智能经济成为最具潜力的投资领域(三)全球绿色转型进程分化加剧,绿色发展面临挑战五、Y 型路口上的社会:“分裂”还是“团结”?(一)保守主义、民族主义、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趋势抬头?(二)从“脱钩”到“去风险化”,Y 型路口上的各国社会愈加分裂(三)智能科技对社会结构的冲击和影响目 录47020222324252626282933637Y 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 年人大重阳

6、宏观形势年度报告6 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 7优势、道德上被谴责”的局面将持续;美西方在中国周边打入多个楔子,冲突可能随时爆发,比如印巴、缅北、韩朝;拉美也会成下一个冲突热点。全球经济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仍然面临流动性不足、经济增长停滞、区域性小型金融危机多点爆发的状态。在 Y 型路口上,短时间内并没有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风险,但变动频繁的利率和汇率政策也会加剧各国金融市场的动荡。2024 年全球金融环境、货币环境将相对好转。美元加息周期将在 2024 年结束,引领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全球及西方主要经济体 2024 年经济增长将继

7、续放缓。中美利差将会缩小,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空间将会增大,为提振经济创造有利条件。百年变局下东升西降趋势不变。大国竞争延伸至基建领域,基建投资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内容,发展中国家成为关键战场。2024 年全球基建竞争的焦点在舆论战场,舆论场引发的政治风险需要特别关注。2024 年全球供应链竞争十分激烈,全球供应链的格局将进一步发生变化。以往形成的效率优先的全球分工格局将会更多地受到政治因素、安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全球供应链将会呈现整体相对收缩的态势,“分散化”“区域化”“本地化”“阵营化”趋势相对明显。以 ChatGPT 和人工智能 AI 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如日中天、方兴未艾,成为世界经

8、济发展的新动力,全球金融市场“危中有机”。不仅促进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商业模式的智能化,而且影响各国就业市场、劳动力市场、产业结构和企业的运作方式,也将影响各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稳定,进而引发政治架构的变化,加速百年变局的进程。2024年,美国的社会土壤和底层逻辑不仅不会出现变化,甚至会有过之而无不及。美国的保守主义、民族主义、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趋势将继续抬头,带动更多国家“向右转”。一些国家的社会将陷入更加动荡的局面。美西方对华政策主基调从“脱钩”转向“去风险化”,然而中美大国博弈背景下各国社会却愈加分裂。美国社会的政治对立、贫富差距、价值观分歧、种族歧视、枪支暴力等现象都会出现加剧的趋势;

9、欧洲主要国家政治上“向右转”,社会结构在“去中国化”裹挟下将更加撕裂、对立;全球南方国家在战略上缺乏自主,社会矛盾更易激化而陷入混乱。Y 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 年人大重阳宏观形势年度报告8 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 9Executive Summary In 2024,global development is at a Y-shaped junction,where bifurcation awaits us going forward and where going backward is also possible.Som

10、e countries have chosen new development paths.Some are in transition,some are standing still,and some countries are even turning back and moving backward.In 2024,countries going forward into the bifurcation will face Y-junctions in five dimensions:the political,the security,the economic,the financia

11、l,and the social.In the political dimension,the choice is between the subversion and preservation of policy and direction.In the security dimension,the choice is between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In the economic dimension,the choice is between conservatism and openness.In the financial dimension,ther

12、e is the test of risk or stability.In the social dimension,there is the hidden worry of division or unity.2024 is a super-election year never seen before in world history.78 countries and regions,making up more than 60%world population,are scheduled to hold elections.Countries take turns fighting in

13、 elections,regional powers are looking around,and other countries are on the lookout.Elections have been described by many observers as the biggest global risk of 2024.From the view of domestic economic development,countries are constantly striving to adjust the power relations between the governmen

14、t and the market,and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From the view of external affairs,conservative forces are on the rise in many countries,and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ountries are swinging to the right in their policy choices.It is highly likely that 2024 will see a record high in the frequ

15、ency of military conflicts since World War II.The growth of military expenditures of major powers is generally 2-3 times or even higher than the growth of GDP.The probability for reconciliation is very low regarding the Ukraine crisis,and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will continue to evolve in the di

16、rection of upheavals,polarization,and restructuring.The Palestinian-Israeli conflict may involve more military forces,and the situation for Israel will remain one of being militarily superior while being morally condemned.Wedges of conflicts in Chinas periphery driven by the U.S.and the West may eru

17、pt,such as between India and Pakistan,in Northern Myanmar,and on the Korean Peninsula.Latin America will also become a conflict hotspot.In 2024,the global financial and monetary environment will be relatively improved.The US interest rate hike cycle will come to an end in 2024,leading a shift in mon

18、etary policy globally.For major economies around the globe and in the West,growth will continue to slow down in 2024.The interest rate spread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will narrow,and Chinas monetary policy will have more room for adjustments,creating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boosting the economy.Ag

19、ainst the backdrop of major changes unseen in a century the general trend that the East will gain more economic prominence over the West remain unchanged.The global economy,in a relatively long period,will still face the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liquidity,stagnant economic growth and outbreaks of sa

20、mll-scale regional financial crises.At the Y-junctions,there is no risk of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short term,but fluctuating interest rate and the foreign exchange policies will aggravate the turbulence in the global financial markets.Great power competition will extend into the field of inf

21、rastructure,with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ecoming a key subject of contention,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main focus of global competition in infrastructure in 2024 will be on the battlefield of public opinions,and the related political risks triggered needs special attention.Y 型路口上的世界2

22、024 年人大重阳宏观形势年度报告10 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 11 In 2024,the intensive competition in global supply chains(GSCs)will continue,and the pattern of GSCs will further change.The efficiency-driven global division pattern formed in the past will be more affected by political and securit

23、y factors.GSCs will show an overall contraction.The trend of GSCs towards decentralization,regionalization,localization,and becoming bloc-based is relatively obvious.ChatGPT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are representitive of a new round of revolutionary technologies in the asce

24、ndancy,becoming the new driving force of the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AIGC not only promotes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the intelligence of business models,but also affects the labor market,industrial structure,enterprises mode of operation,and the social structure and socia

25、l stability of various countries,which in turn triggers changes in the political structure and accelerates the process of the global changes of a magnitude not seen in a century.In 2024,the American society may descend into even deeper turmoil.Isolationism,nationalism,protectionism and unilateralism

26、 will continue to rise in the US,leading more countries to swing to the right.The societies of some countries will be in a more turbulent state.US and Western policies towards China have shifted from decoupling to de-risking.Countri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vided domestically in the context of

27、 the great power games.In US,political polarization,wealth gap,value differences,racial discrimination,gun violence and other phenomena will intensify.Europes major countries turn to the right and de-sinicization will further tear apart and antagonize the social structure.The Global South lack strat

28、egic autonomy,and their domestic social conflicts are more likely to intensify and descend into chaos.政 治颠 覆保 持II经 济开 放保 守II金 融风 险稳 定II安 全冲 突合 作II社 会分 裂团 结II世界面临十面埋伏局Y 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 年人大重阳宏观形势年度报告12 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 132024 年,是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之“超级大选年”。据媒体统计,预计将有 78 个国家和地区举行总计 83 场全民

29、性参与的选举,涉及人口数量达 42 亿人,占全球人口的60%。1其中,40 个国家和地区将举行以领导人选举为代表的政府选举,或以议会、国会选举为代表的立法机构选举,占世界总人口的 41%,GDP 规模的 42%。2在短时间内出现如此多数量的政治变更,叠加后疫情时代下的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债务激增等背景下,不排除更多极右翼、极端民族主义政党上台导致的不确定性,“选举”被众多观察家称为“2024 年全球最大的风险”。选举过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势必将面临发展道路的重新选择或调整。从这一角度来看,2024 年是全球发展道路的大分化之年,世界发展正来到“Y”型路口:以中国为代表的部分国家正努力走“以义利促发

30、展”“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努力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多稳定习惯与确定性;有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正通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自身产业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但仍有部分国家的一些政客为了一己私利,打算走过去“零和博弈”“小院高墙”的老路,甚至还有一些试图走“损人害己”“鱼死网破”的绝路。一、“超级选举年”:政治更迭下的Y 型发展道路1 Elections everywhere all at once.https:/www.atlanticcouncil.org/event/elections-everywhere-all-at-once/2 In 2024,Its Election Year in

31、 40 Countries.https:/ 21 世纪以后,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的现代化进程面临着新的挑战。新冠疫情、大国博弈、地缘冲突、经济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因素不断扰动各国乃至全球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进程。2024 年,世界在政治、安全、经济、金融、社会等五个维度面临“Y”型路口的选择,形成“十面埋伏局”:政治维度。全球将举行 40 余场以“大选”为代表的重要选举;1极端情况下不排除更多极右翼、民族主义政党上台。大选过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将面临发展道路“颠覆”或“保持”的抉择;安全维度。国际安全局势正进入一个复杂、多变、动荡的特殊时期,多个地区面临“冲突”或“合作”的选择;经济维度

32、。“保守”或“开放”的选择:部分国家在政策制定上更趋保守,部分国家则更趋开放;金融维度。面临“风险”或“稳定”的考验。银行业危机、债务危机的阴影仍然笼罩全球。同时,AI 大爆发,数字经济、智能经济成为最具潜力的投资领域,绿色转型进程分化加剧下全球绿色发展面临挑战;社会维度。全球化道路分化、智能科技大发展、超级大选年等因素冲击着各国社会结构,使得一些国家社会更加分裂对立,从而带来“分裂”或“团结”的考验。综上,2024 年,全球发展道路处在“进则分叉、退亦可能”的“Y”型路口:一些国家已走上新型发展道路,一些国家正在酝酿着转变,一些国家仍原地不动,甚至还有一些国家走上回头路。世界面临新一轮重大选

33、择,各国将如何选择?这个问题的答案将决定全球各国的命运与前途。1“大选”(General Election),一般指一某国家的全国性立法机构与国家领导人同时进行选举。并非所有全国性立法机构选举(Legislative Election)与国家领导人选举(Presidential Election)都会同时进行。在一些国家,如印度、英国等,全国性立法机构负责人(如议长)将直接成为国家领导人。常见的全国性立法机构选举有:议会选举(Parliamentary Election)、国民议会选举(National Council/Assembly Election)、参/众议院选举(Senate/Hou

34、se Election)等。在国家层级以下,州(省)一级领导人的选举,一般称为州选举(Provincial Election)、地区选举(Territorial Election);如果是市一级领导人的选举,则一般称为市政选举(Municipal Election)、当地选举(Local Election)。引 言Y 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 年人大重阳宏观形势年度报告14 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 15图 1 1800s-2024 年在当年进行全民选举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人口数量数据来源:The Economist,2024 is

35、the biggest election year in history.序 号国家(地区)选举类型选举日期区 域1孟加拉国议会选举2024 年 1 月 7 日亚 洲2不 丹国民议会选举2024 年 1 月 9 日亚 洲3中国台湾领导人选举2024 年 1 月 13 日亚 洲4科摩罗领导人选举2024 年 1 月 14 日非 洲5芬 兰领导人选举2024 年 1 月 28 日欧 洲6萨尔瓦多大选、市政选举2024 年 2 月、3 月欧 洲7阿塞拜疆领导人选举2024 年 2 月 7 日亚 洲8巴基斯坦议会选举、省选举2024 年 2 月 8 日亚 洲9印度尼西亚领导人选举2024 年 2 月、

36、11 月亚 洲10塞内加尔领导人选举2024 年 2 月 25 日非 洲11白俄罗斯议会选举2024 年 2 月 25 日欧 洲12柬埔寨参议院选举2024 年 2 月 25 日亚 洲13伊 朗议会选举2024 年 3 月日亚 洲14斯洛伐克领导人选举2024 年 3 月欧 洲15葡萄牙议会选举2024 年 3 月 10 日欧 洲16俄罗斯领导人选举2024 年 3 月 17 日欧 洲17土耳其地方选举2024 年 3 月 31 日亚 洲18印 度议会选举2024 年 4 月亚 洲19基里巴斯共和国领导人选举2024 年 4 月大洋洲表 1 部分将在 2024 年举行全民选举的国家和地区及选举

37、类型1序 号国家(地区)选举类型选举日期区 域20所罗门群岛议会选举2024 年 4 月大洋洲21北马其顿领导人选举、议会选举2024 年 4 月、5 月欧 洲22韩 国国民议会选举2024 年 4 月 10 日亚 洲23南 非大 选2024 年 5 月非 洲24英 国地方选举、议会选举2024 年 5 月、下半年欧 洲25巴拿马大 选2024 年 5 月 5 日南美洲26立陶宛领导人选举、议会选举2024 年 5 月、10 月欧 洲27多美尼加共和国大 选2024 年 5 月 19 日北美洲28爱尔兰地方选举2024 年 6 月欧 洲29克罗地亚议会选举2024 年 6 月欧 洲30冰 岛领

38、导人选举2024 年 6 月 1 日欧 洲31墨西哥大 选2024 年 6 月 2 日南美洲32欧 盟议会选举2024 年 6 月 6 日欧 洲33比利时联邦选举和地区选举2024 年 6 月 9 日欧 洲34蒙 古议会选举2024年 6 月 10 日-11日亚 洲35奥地利国民议会选举2024 年 9 月欧 洲36乍 得领导人选举2024 年 10 月非 洲37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市政选举2024 年 10 月 6 日欧 洲38巴 西市政选举(第一轮)2024 年 10 月 6 日南美洲39莫桑比克大 选2024 年 10 月 9非 洲40乌控圭大 选2024 年 10 月 27 日南美洲4

39、1几内亚比绍领导人选举2024 年 11 月非 洲42罗马尼亚领导人选举2024 年 11 月欧 洲43美 国大选和州长选举2024 年 1 月 3 日北美洲44帕 劳大 选2024 年 11 月 12 日亚 洲45加 纳大 选2024 年 12 月非 洲46克罗地亚领导人选举2024 年 12 月欧 洲47乌兹别克斯坦议会选举2024 年 12 月亚 洲48纳米比亚大 选2024 年 12 月 7 日非 洲49南苏丹领导人选举待 定非 洲资料来源:网络公开资料,人大重阳汇总整理。Y 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 年人大重阳宏观形势年度报告16 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人大重阳“

40、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 17(一)“超级选举年”加剧世界政治不确定性展望 2024 年全球选举,可简要归纳为:各国内部轮番打擂、区域强国左右顾盼、其他国家闻风而动。其中最受关注的选举,当属将在 3 月举行的俄罗斯总统选举,以及将在 11 月进行的美国总统选举。美国将衰未衰、必颓未颓,目前仍是全球综合实力领先的国家,全球影响力仍存,其选举结果可能造成美国对外政策重大变更,成为其他国家在 2024 年要面对的最大风险。美国总统热门候选人拜登、特朗普分别以 82 岁、77 岁高龄宣布竞选总统,如果拜登连任,将再次刷新其在 2020 年创下的 78 岁就任美国总统年龄最高值。年龄排序届 数

41、就任年份中文译名英文名就任年龄1462020乔 拜登Joe Biden782452016唐纳德 J 特朗普Donald J.Trump703401980罗纳德 里根Ronald Reagan69491841威廉 亨利 哈里森Wiliam Henry Harrison685151857詹姆斯 布坎南James Buchanan656411989乔治 HW 布什George H.W.Bush647121849扎卡里 泰勒Zachary Taylor648341953德怀特 艾森豪威尔Dwight D.Eisenhower62971829安德鲁 杰克逊Andrew Jackson611021796约

42、翰 亚当斯John Adams6111381974杰拉尔巷 R 福特Gerald R.Ford6112331945哈里 杜鲁门Harry S.Truman60表 2 美国历任总统当选时年龄资料来源:网络公开资料,人大重阳汇总整理。俄罗斯作为老牌军事大国、自然资源强国,正处于与欧美进行军事、政治、经济全面较量的关键阶段,一举一动备受世界瞩目。现任俄总统普京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参选,到目前为止,还未能看到对普京具有真正挑战力的候选人。被西方媒体广泛宣传的,宣称要“结束俄乌冲突”的叶卡捷琳娜敦佐娃已因其提交的竞选材料不合规而被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未获参选资格。中文译名英文名年龄提名政党现任职务或职

43、业尼古拉 哈里托诺夫 Nikolay Kharitonov75俄罗斯联邦共产党Communist Party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CPRF俄罗斯国家杜马北极委员会主席、俄罗斯杜马议员弗拉基米尔 普京Vladimi Putin71独立候选人俄罗斯现任总统谢尔盖 巴布林Sergey Baburin64俄罗斯人民联盟党Russian All-Peoples Union俄罗斯人民联盟党主席阿纳托利 巴塔舍夫Anatoly Batashev64独立候选人博主鲍里斯 纳杰日丁Boris Nadezhdin60俄罗斯公民倡议党Civic Initiative俄罗斯地区项目和立

44、法研究所基金会创始人兼主席列昂尼德 斯卢茨基Leonid Slutsky55俄罗斯自由民主党Liberal Democratic Party,LDPR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俄罗斯自由民主党党主席安德烈 波格丹诺夫Andrei Bogdanov53俄罗斯自由与正义党Russian Party of Freedom and Justice俄罗斯民主党党主席、俄罗斯自由与正义党党主席谢尔盖 马林科维奇 Sergey Malinkovich48俄罗斯共产党人党Communists of Russia俄罗斯阿尔泰边疆区立法委员会议员、俄罗斯共产党人党主席弗拉迪斯拉夫 达万科夫Vladisla

45、v Davankov39俄罗斯新人民党New People俄罗斯国家杜马副议长拉达 鲁斯基赫Rada Russkikh39独立候选人博主伊琳娜 斯维里多娃Irina Sviridova35俄罗斯民主党Democratic Party of Russia经济学家资料来源:网络公开资料,人大重阳汇总整理。表 3 截至 2024 年 1 月 4 日俄罗斯总统选举候选人名单除俄罗斯与美国以外,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十个国家中,还有另外六个也将在 2024 年先后举行重要选举,包括孟加拉国、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巴基斯坦。2023 年,印度已经成为人口第一大国,正成为美国所谓“印太战略”中的核心国家

46、。现任印度总理莫迪正在 2024 年 4-5月举行的印度大选中寻求连任,如果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党能够在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莫迪也将开始其作为总理的第三任任期,继续执掌印度政坛五年。Y 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 年人大重阳宏观形势年度报告18 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 19(二)国内政治撕裂折射各国发展道路走上“Y”型路口除了俄罗斯、印度等少数国家的领导人选举被看作是“尘埃落定”“没有悬念”以外,包括美国在内的多数国家,是几个实力相当的政党或候选人以差异明显的政策主张进行角逐。其中既有国土面积和人口大国,也有相对的小国;既有发达经济体

47、,也有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竞选人差异明显的政策主张背后,折射的是各国内部的撕裂,特别是对如何选择未来发展道路的踌躇与徘徊。从内部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一方面,通过市场经济、商品经济进行国家发展,已经成为大多数经济体的共识;另一方面,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国家政府所关注的焦点,多数国家认识到了激进自由主义、市场原教旨主义等西方国家曾大肆宣扬过的极端思想的危害,不断努力调整着政府与市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权利关系,但政府如何做才能对人民最有利,是一个需要不断在事件中反复协调、尝试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就容易产生一个国家内部的矛盾。从对外开放的角度看,各国保守势力普遍抬头。这表现在各国

48、开始更加关注、维护自身国家的产业安全、市场份额、技术优势,而弱化如环保、援助、难民、反恐等,相对更加全球公共性的事项。在这个意义上,政策“右转”的国家数量是非常多的。但到底用什么措施来落实“右转”,各国之间、各国内部并没有形成一致性意见。发达国家的“右转”毫不遮掩,倾向于通过限制全球投资与支出、增大其国内循环规模、增强发达国家内部循环而维持住自身产业与技术优势。发达国家特别加大了快速追赶国家的不正当竞争,如美国对人工智能相关芯片出口的金陵、限制中国企业和电池零部件获得电动汽车税收抵免等措施,是典型的“非市场导向政策和做法”。在文化与社会上,发达国家也趋于保守。如在 2023 年末已经结束的荷兰

49、议会选举中,被认为是“右转飓风”的海尔特维尔德斯领导荷兰“自由党”在获得压倒性胜利,其竞选口号正是“Nexit”(脱欧)“反移民”等保守型政策。在意大利、芬兰、匈牙利、瑞典、奥地利等欧盟国家,右翼政党同样不断得势。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了建立发展自身工业部门,追上发达经济体的产业技术优势,在进一步扩大开放并吸收投资与产业的同时,也开始采取如限制廉价商品进口等贸易限制措施,并加大了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招商政策竞争力度。尽管两类经济体看起来选择的方法大相径庭,但是其核心目的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产业留在国内,把控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如果没有重大外部性因素冲击,这样的势头是难以改变

50、的。在这样的势头下,如果能保持政治相对稳定,人均收入水平更低、但开放和发展意愿较强的国家如越南、印度等有望占据更多的世界制造业份额,进而在国内产生更多的基础设施等建筑业、电信业投资需求,工业化进程有望加速。(三)“全球南方”继续摸索现代化路径有越来越多的“全球南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正在尝试让自己的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但事关如何实现现代化,以及在各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上,很多国家仍然在不断摸索中。我们不否认,在历史上,西方国家在科学技术率先取得突破,随之而来的国内社会进步助力西方国家实现了现代化。但也要看到,西方的现代化过程也是建立在科技先发优势带来的对外殖民、不对等地攫取全球资源与人才的

51、基础上实现的,这给殖民地人民造成的苦难不能被发达国家选择性遗忘。回顾历史,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在西方国家现代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海外殖民地“分赃不均”中爆发的,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西方国家实现现代化绝不是其所谓的政治制度因素的单独结果,而是有着其相当特殊的历史背景。而这些条件对于今天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早已经不复存在了。直到今天,“全球南方”国家中,绝采用了西方的议会制度Y 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 年人大重阳宏观形势年度报告20 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 21的国家不在少数,但能称得上现代化路径较为明确的、拥有相对较为

52、完整工业部门的国家少之又少。过去 20 年间,除中国以外,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占比并未得到明显提升。这更凸显了中国制度引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难能可贵。图 2 2004-2021 年经合组织国家、非经合组织国家(除中国)、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世界占比数据来源:OECD 数据库过去几十年间,中国不断进行现代化建设,当前正不断向着更高水平的中国式现代化迈进。正如人大重阳在以往工作中所反复展示的,过去几十年间,中国不断延续着经济发展奇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奇迹、与世界分享发展成果奇迹,这与西方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过程形成鲜明对比,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经验对于

53、广大“全球南方”国家同样具备参考价值。中国愿意进一步通过“一带一路”“金砖国家机制”等机制,分享自身发展成果与经验,与世界各国志同道合的人民一道,建设一个共同安全、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世界。尽管这中间会有很多难以预料的曲折与困难,但中国人民追求世界共荣、天下大同的朴素价值观没有改变,中国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不会改变。2024 年极可能将再创二战以来的军事冲突频数新高,国际安全局势将进入一个复杂、多变、动荡的特殊时期。俄乌硝烟至今未散,严重外溢效应让欧洲饱尝高通胀、大罢工之苦。巴以旧恨复添新仇,加沙人道灾难完全超过人类良知极限,连锁反应已波及国际海运。亚太地区冲突围绕中国展开,印巴冲

54、突加剧边境紧张、缅甸内战炮火波及国内民众,半岛局势随时可能擦枪走火,南海风云变幻莫测。此外,拉美地区同样情况不容乐观,委圭领土争议愈演愈烈、墨西哥毒贩越发猖獗,利益冲突波及整个拉丁美洲地区,激烈的大国对抗和紧张的地区冲突对全球安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二、地区局势动荡多变,“冲突”“合作”分歧巨大(一)全球军费大增:西方各国成地区冲突祸源2023 年是全球地缘冲突的高发之年。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发布的武装冲突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 5 月 1 日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全球共发生 183 起冲突,是 30 年来最多的,其中冲突死亡人数增加了14%,暴力事件增加了 28%。12023年地

55、缘政治冲突呈现的最大特点:一是“难以解决”;二是非国家武装组织构成巨大威胁。各种冲突动机复杂且相互冲突,给全球安全和稳定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探究地区冲突扩大的原因,不难看出,军费开支是各国挑起冲突的底气所在。近年来各主要大国军费增长普遍都是 GDP 增长的 2-3 倍甚至更1 The Armed Conflict Survey 2023.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2023(12).https:/www.iiss.org/publications/armed-conflict-survey/2023/editors-int

56、roduction/Y 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 年人大重阳宏观形势年度报告22 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 23高。根据各国发布的国防预算文件整理,2024 年,俄罗斯军费预算增幅高达 68%,占财政支出的三成,而乌克兰则把一半的财政支出用于战争。以色列的国防预算则高达 1550 亿美元,较俄罗斯高出38%,可见其疯狂。而中国周边的印度、日本等国军费预算也都呈现双位数增长。另如美国,2024 年国防预算再创历史新高,达到 8860 亿美元,约占全球军费总额的 40%,比中国、俄罗斯、印度、英国等 9 国的国防预算总和还高;2德国、法

57、国等国军费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国家(地区)2024 年军费预算2023 年军费支出增幅占 GDP 比重美国8860 亿美元8580 亿美元3.20%3.20%中国1.55 万亿人民币1.5%以色列5820 亿新谢克尔(约 1553 亿美元)5100 亿谢克尔(约 1384 亿美元)12.21%俄罗斯10.77 万亿卢布(约合 1122 亿美元)6.4 万亿卢布68%6%印度5.94 万亿卢比(约 714 亿美元)13%日本7.7 万亿日元(约合 529 亿美元)6.82 万亿日元(约合 516.28 亿美元)13%1.2%德国518 亿欧元501 亿欧元3.39%2%+法国472 亿欧元4

58、39 亿欧元7.50%乌克兰1.685 万亿格里夫纳(约合 460 亿美元)541 亿美元21%+韩国59.59 万亿韩元(450 亿美元)57 万亿韩元4.50%意大利324 亿美元325 亿美元-0.31%波兰1370 亿兹罗提(约 330 亿美元)310 亿美元6.45%4%+土耳其超过 400 亿美元约 160 亿美元150%数据来源:根据各国国防预算文件整理。表 4 部分国家 2023-2024 年军费预算2 央视网,2024年全球军费增长持续走高.https:/ 2023 年,乌克兰接受西方国家资金援助超 440 亿美元;美国国会为以色列援助拨款 38 亿美元。可以预见的是,西方国

59、家的军费增长已经严重威胁了其他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可能将成为 2024 年地缘政治冲突恶化的根本原因。总而言之,2024 年,地缘政治冲突仍看不到缓和的苗头,尽管预测任何一场地缘政治危机的进程都令人担忧,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全球轨迹在朝着更频繁、更严重的冲突发展。一隅之乱,举世皆危,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国际社会愈发普遍思治、思定、思安。(二)俄乌冲突:战略目标分歧较大,短期和解的概率很低2023 年俄乌冲突仍然僵持不下。从乌方来看,乌克兰 6 月开始实施“夏季攻势”进行反攻,但并未取得预期成果,被迫从 10 月下旬开始转向防御。随着时间推移,乌克兰想要达到既定战略目标已很困难,叠加美国等西方国家

60、支持和援助力度不断下降,这些都严重影响未来乌克兰的作战潜力。据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 年 8 月至 10 月,西方国家承诺对乌援助计划总额 21.1 亿欧元,比 2022 年同期减少 87%,为2022 年 4 月以来最低。1从俄方角度来看,虽然目前在冲突中略占优势,但其所希望的“乌不加入北约,军事中立化”等战略目标并未达成。对此,2024 年俄罗斯将继续加大军事投入。根据 2023年1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将俄武装力量编制人数增加约 17万人,达到 220 万人,并大幅增加2024 年军费开支,增幅达 68%。2从力量对比来看,2024 年,俄军由于兵源更充足、

61、军事装备供应和后勤补给更充分和及时,可能将进一1 新华社,西方“疲劳症”下俄乌和谈曙光仍难现,https:/ 澎湃新闻,军势 2023 全球冲突量创 30 年新高,安全形势面临大挑战.https:/ 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 年人大重阳宏观形势年度报告24 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 25步扩展占领区,在战场上占据更多主动,甚至是优势。俄乌冲突短期和解的概率很低。考虑到两国在领土问题上的分歧较大,且在俄罗斯与西方地缘政治博弈中,双方都有很高但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目标,2024年开启和平谈判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总的来说,2024 年俄乌冲

62、突的“烈度”可能时强时弱,国际局势继续向震荡、分化、重组的方向演进。(三)巴以冲突:战线联动复杂化,2024 进入“低强度”军事 行动阶段2023 年 10 月爆发的新一轮巴以冲突成为地区安全的最大变量,颠覆了过去巴以冲突的基本模式,造成了加沙地区极大的人道主义灾难。据联合国相关机构数据表明,此次冲突已导致上万人死亡,其中包括大量妇女儿童,数十万人流离失所。巴以冲突不仅打击了中东地区国家求稳定、谋发展的意愿,而且使得今年以来中国为地区和平所做的努力付诸东流,如沙特、伊朗等域内多国通过和解复交、举行元首会晤等方式,带动地区掀起“和解潮”。同时,这场冲突已经由过去仅局限于加沙一隅演变为一场地区性的

63、冲突。即冲突的外溢效应在不断发酵: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与以色列在边境持续发生小规模冲突;美国驻伊拉克的军事基地也在巴以冲突后频繁遭到袭击;胡塞武装对以色列发动导弹和无人机远程攻击,以及多次袭击过往红海的以色列船只。尤其是胡塞武装宣称“将阻止所有前往以色列港口的船只”,在红海袭击相关货船,引起美国及其盟国展开“繁荣卫士”护航行动,双方对抗激烈程度不断上升。不仅导致地区局势的进一步紧张,还对全球航运、贸易和投资产生一定冲击。海陆烽烟四起,都是地区亲伊朗武装为策应哈马斯而采取的行动。在现代中东的历史上,这是各支亲伊朗武装第一次集体行动,形成在多条战线同时袭扰美国和以色列的局面。巴以冲突与美伊矛盾前所未有

64、地交织在一起。2024 年,巴以冲突可能会卷入更多军事势力,以色列“军事上占优势、道德上被谴责”的局面将持续。近日以色列已经宣布从加沙地带撤回五个旅数以千计士兵,但更大可能是,从加沙地带撤回的五个旅中,部分部队将为北线爆发与黎巴嫩真主党的战事做准备。加沙地带的冲突可能将进入“低强度”军事行动阶段,预期在 2024 年大部分时间持续该阶段,主要对付哈马斯在加沙地带残余据点和小股抵抗力量。可以说,以色列只是转移了冲突爆发的方向,而冲突本身仍将持续。唯一可以实质性影响以色列的是美国。尽管美国受到国际社会的批评和谴责,但其仍对以色列持偏袒态度,除价值 34 亿美元的传统年度援助外,还将向以色列提供价值

65、 143 亿美元的武器和援助。1进入2024 年选举季,拜登政府为了获得美国民主党左翼、青年群体、穆斯林群体的支持,可能会对以色列施加影响,以求加沙局势软着陆。1 穆罕默德 闵沙维.尽管存在法律和批评 这是美国向以色列提供的武器清单.2023年11月18日.https:/ 新华社.日本发布 2023 年版防卫白皮书,扩军备战野心暴露无遗.http:/ 年是“韩朝最有可能发生冲突的一年”。日本不断突破和平宪法限制,连续推出新版防卫白皮书太空安全保障构想防卫技术指针 2023等文件,2这些都为 2024 年亚太地区的稳定埋下了祸根。南海地区,随着域外大国介入力度增大,如美国通过与东盟国家联合巡航推

66、动美舰机在南海的常态Y 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 年人大重阳宏观形势年度报告26 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 27化部署,使得一些国家投机心理将被强化,未来可能采取更多对中国挑衅冒进动作,进一步加剧南海问题“国际化”,推高地区阵营化、对抗化紧张势头,使得地区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和脆弱。尤其是菲律宾希望借联合巡逻强化美菲防务合作,提升对华威慑能力,这都加剧了地区的不稳定。此外,发生在中国周边的印巴冲突、缅北冲突也都有随时扩大化的风险。中国当前面临的边境局势之复杂,前所未有。(五)拉美成为下一个冲突热点拉美地区,情况也不容乐观,即将成为下一个

67、冲突热点。委内瑞拉与圭亚那的领土争议,在美国的干涉下愈演愈烈。美国此前表达过驻军意愿,但直接参与冲突的可能性并不大,因其此前已把大部分装备支援乌克兰和以色列,美国并不希望同时将军事力量投入到又一个热点地区,因此,美国摆出“三线作战”的架势,只是为了表明态度。而巴西仍在继续往其北部毗邻委圭两国的边境地区增兵,并与圭亚那保持军事交流和情报分享,这意味着任何擦枪走火都有可能演变成多方博弈下的地区冲突。与此同时,由于美国对毒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墨西哥毒贩的势力越发猖獗,毒贩之间、毒贩与政府之间的冲突,正在日益严峻,甚至波及到了整个拉丁美洲地区。2024 年全球宏观政策将在“保守”、“开放”之间艰难寻求平

68、衡。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政策制定上更趋保守。美西方经济政策面临转向,试图通过采取更加激烈的外交竞争政策,以促进本国经济的恢复。在基建领域,进一步加大与中国的竞争,以推动本国企业加大在发展中国家布局;在供应链领域,采取国际收缩战略,重组全球供应链,以助力本国“再工业化”崛起。另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宏观政策更趋开放。中国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新型经济全球化,持续释放国内主体的活力与国内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稳中求进,行稳致远。三、“保守”“开放”之间的全球宏观政策转向(一)东升西降趋势下的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全球,特别是西方主要经济体2024 年经济增长将继

69、续放缓。当下,受到地缘政治、金融环境收紧以及产业链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整体处于紧缩周期之中,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经济前景比较暗淡。2024 年 1 月,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显示,2024 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 2.4%,这将是连续第三年减速。1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5%降至2023年的3.0%,2024 年进一步下降至 2.9%。2据经1 World Bank.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https:/www.worldbank.org/en/news/press-release/20

70、24/01/09/global-economic-prospects-january-2024-press-release?intcid=ecr_hp_headerA_2024-01-09-GEPPressRelease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应对全球分化.2023 年 10 月.https:/www.imf.org/zh/Publications/WEO/Issues/2023/10/10/world-economic-outlook-october-2023Y 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 年人大重阳宏观形势年度报告28 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人大重阳“宏观形势

71、”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 29合组织(OECD)预测,2024 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 2.7%,1或将成为自 2020 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最低的一年。其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美联储预计 2024 年美国经济增速只有 1.4%,OECD 预测 2024 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从2.4%降至1.5%,欧洲经济更为疲弱,预计 2024 年经济增长率仅为 0.9%。中国先立后破,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向高质量发展迈进。2024年中国的外部形势依然相对严峻,但是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等一系列行动亦释放了积极信号,为稳定中美关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024 年将是中国先立后破、向高质

72、量发展迈进的关键一年。虽然世界银行预计发展中经济体 2024 年预计增长3.9%,比上一个十年的平均水平低一个多百分点,但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具有十足韧性,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IMF 近期上调对 2023 年和 2024 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预计 2024 年中国经济增速达 4.6%,结合其它国际组织的预测,2024 年中国经济增长达到 5%左右可能性极大,远高于发达经济体。2023 年中央经济会议提出 2024 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工作思路。中国将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先立后破,以发展为基础,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供给

73、结构性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释放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2024 年,中国稳增长政策效果将继续显现,全球经济的牵引力将主要由中国提供,世界经济增长极东升西降。在百年变局东升西降趋势之下,受到美国大选因素、美债利率高企债务负担沉重、美国经济增速下滑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美国或将提高对本国通胀的容忍度,其货币政策或将在 2024 年迎来转向,由加息周期进入降息通道。在此影响下,欧洲、日本、德国等央行政策或将跟随美国转向,至少不会猛烈地加息。整体来看,2024 年的全球金融环境、货币环境将会相对好转。一方面,美联储降息将导致全球流动性整体1 OECD Economic Outlook.A long

74、unwinding road.June 2023.https:/oecd.org/economic-outlook/june-2023/(二)大国竞争延伸至基建领域,发展中国家成为关键战场近年来,欧美国家的宏观政策发生转向,更加重视有为政府的作用,发挥政府在引导社会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以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提高与中国竞争的实力。在基建领域,美欧接连提出“重建更美好世界”(B3W)、“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PGII)和“全球门户(Global Gateway)”等全球基建计划,谋求提供“一带一路”倡议的“替代方案”。2023 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迎来十周年。在 2023年 G2

75、0 峰会上,美国又同印度、沙特和欧盟宣布了一份新的基建协议,宣布将共建“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毫无疑问,这几项基建计划其实是“换汤不换药”,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盲目模仿,增加,引发全球资金的大范围流动,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将更加偏好风险性资产,可能引发资产价格与金融市场的动荡。另一方面,流动性的宽松也会为全球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带来诸多变数。当前,部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对接发达国家的全球产业链调整战略,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大力吸引和利用外资。2024 年宽松的货币环境为外资进入新兴市场国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更好地促进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和产

76、业发展。就中国而言,在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影响之下,一方面外资流入的空间会扩大;另一方面,中美利差将会缩小,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空间将会增大,为提振中国经济创造了条件。中国“以我为主”的独立性货币政策对全球货币政策转向所引发的资金流动起到了很好的隔离与保护作用。2024 年是中国经济恢复的关键之年,将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以及加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的评估,以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更多的稳定性。Y 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 年人大重阳宏观形势年度报告30 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 31旨在对抗“一带一路”,在基建领域

77、对抗中国。基建投资正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内容。2024 年,几项基建计划仍然处于竞争性共存状态。但是,美欧的上述基建计划仍停留在口头阶段,并没有实质性项目的落地,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存在较大差距。从资金保障来看,美欧基建计划很难筹集到充足的资金。美欧多强调发挥私人部门的力量参与其中,但是在全球比较严峻的宏观发展形势之下,私人部门难以有积极性参与风险较大的投资之中,极易导致计划的实质性“流产”。为此,从实际情况来看,美欧提出上述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在舆论上形成对“一带一路”的压力,通过对“一带一路”进行抹黑和造谣以达到其在基建领域“去中国化”的政治目的。2024 年全球基建领域的主要竞争焦点在舆论

78、战场,舆论场引发的政治风险需要特别关注。(三)全球供应链重塑进程加快,新的供应链分工格局加速形成中美竞争下,全球供应链重塑进程加快,供应链韧性与安全问题凸显。2023 年,美国供应链外交加速重塑全球领导地位,在多个场合提出打造美国供应链韧性战略。2023 年 11 月,白宫成立供应链韧性委员会,提出投资关键产业链,创新“多边伙伴关系”。在 2023年 G7 峰会、大西洋峰会上,美国多次提及减少关键供应链中的过度依赖,推动供应链多元化等表述,暗示美国想要在其近岸化、友岸化的战略之下,大力推行“再工业化”战略,进一步推动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具有明显的保护主义色彩。另外,美国也将借助全球供应链的

79、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进一步推动全球供应链“泛安全化”,构建供应链盟友圈。可以预见,2024 年全球供应链竞争十分激烈,全球供应链的格局将发生变化。在美国推动全球供应链重组战略的影响之下,以往形成的效率优先的全球分工格局将会更多地受到政治因素、安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全球供应链将会呈现整体相对收缩的态势,“分散化”“区域化”“本地化”“阵营化”趋势相对明显。在此影响之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在产业链供应链政策上兼顾效率和安全,在增加本国供应链国际竞争力和提高供应链韧性方面寻求新的平衡点。与此同时,数字化与绿色化将成为影响全球供应链分工的重要因子,进而形成新的比较优势下的全球供应链分工格局。以数字化

80、为例,数字化能力的大小、数字化水平的高低以及数字化市场的发展将改变原有的基于劳动力优势、资源优势的比较优势,降低供应链的成本,提升供应链的效率,一些发展中经济体也将有更多地机会参与到全球供应链体系之中。Y 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 年人大重阳宏观形势年度报告32 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 332024 年,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将维持一段时间的紧缩周期,一定程度上限制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以美国、欧盟部分成员国为首的主要经济体仍然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并不会过早地结束货币紧缩周期,而是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当前利率水平,防止通胀再度高升。2024

81、 年,发达经济体增速将明显低于发展中经济体,亚洲仍是最大的增长极,“东升西降”的趋势进一步明显。从整体而言,依靠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强力推动,Y型路口上并不会爆发大规模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但部分发达国家会面临频繁的金融不稳定性突发事件。四、Y 型路口上的金融投资:“风险”还是“稳定”?(一)Y 型路口上,“风险”暗藏的世界经济能否“稳定”复苏?2023 年,美国经历了短暂的银行业危机。3 月,银门银行、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先后倒闭,5 月第一共和银行倒闭,1危险还蔓延至瑞士信贷集团。在疫情后的复苏阶段,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显著放缓,不少国家也面临债务危机的压力,中国也面临房地产、地方

82、债等风险,令2024年全球经济面临较大压力。虽然当前全球已经挺过了疫情后经济复苏最为艰难的时刻,但不考虑其他突发条件的话,全球经济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仍然面临流动性不足、经济增长停滞、区域性小型金融危机多点爆发的状态。在Y 型路口上,短时间内并没有爆发大范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表现,但区域性的小型危机无处不在。同时,变动频繁的利率和汇率政策也会加剧各国债务市场的动荡,穆迪估计1 邺忠初.美国第一共和银行危机爆发、处置及影响.中国银行保险报,2023-05-12.全球风险债务违约率将于 2024 年初达到 5.1%的峰值。1虽然中国在2023 年疫情后经济恢复的情况高于预期,但全球大部分人仍然低估了

83、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衰退,这一衰退甚至强于 2008年金融危机和 30 年代大萧条。如果领导全球复苏的主要经济体能充分增强经济对可能即将发生的冲击的抵御力,那么全球经济会在波动和曲折中慢慢恢复,并且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1 美联储持续加息加剧全球经济风险.新华社华盛顿(国际观察),2023-07-27.(二)AI 大爆发,数字经济、智能经济成为最具潜力的投资领域工业革命是获得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唯一途径。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稳步推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与产业进行深度融合与发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为全球提供新的投资机遇,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20

84、23 年,ChatGPT 火 遍 全 球,掀起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浪潮,令2023 年成为数字科技新奇点。人工智能作为新时代的引擎之一,在推动产业变革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技术,人工智能不仅在生产领域提高了效率,还在服务、医疗、金融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其独特的智能决策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得企业能够越来越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推动着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崛起也为全球提供了新的投资机遇,尤其是 2023 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布带动了大量行业生产效率的颠覆式变革,这种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正在推动企业采用更加智能和高效的商业模式,从而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

85、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如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使得信息的获取、存储和处理变得更为便捷,为全球贸易和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这一切共同构成了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的基础。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Y 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 年人大重阳宏观形势年度报告34 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 35升级,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为全球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升生产力,并促使着全球经济体系的深刻变革。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国家和企业将开展越来越紧密的合作,共同应对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全球带来更加可持续、包

86、容和繁荣的未来。(三)全球绿色转型进程分化加剧,绿色发展面临挑战2023 年 11 月召开的第 28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已成为近年来较为困难的一次峰会,虽然达成了一些经多方博弈后较为基础的协议或共识,但没有更为历史性或实际性的成果。欧盟牵头 118 国家签署“全球可再生能源及能源效率宣誓”,意图加快清洁能源替代进程,但这不完全符合这些国家自身的实际情况,也超出了发展中国家的能力范围。种种迹象表明,未来全球绿色转型进程将开启分化:发展中国家不仅缺乏相应的技术和资金应对气候危机,也面临兼容经济增长与环境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挑战;发达国家不仅意图建立和拉拢气候俱乐部的方式影响全球转型局势

87、,也意图胁迫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责任。绿色转型进程进入分化主要源于全球适应目标在一些方向和细节上存在的分歧,比如典型问题是目前最迫切气候风险的识别和判断,这涉及到全球气候适应路径的选择。从 COP28 的谈判中就可以看出,如果选择全面脱煤,那么就不符合中国目前的产业转型和能源安全现状。因此,全球发展中国家越来越警惕目前欧美部分发达国家通过加大清洁能源替代目标、加快化石燃料淘汰进度来诱导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陷入新的转型困境,加剧能源安全性、独立性与能源转型之间的矛盾,是 21 世纪初为阻碍温室效应诱导部分国家关厂减产的翻版。历史经验表明,欧洲部分发达国家随时会调整相关战略或立刻减缓过于激进的目标,并且

88、某些国家转变承诺的成本很低,仅仅需要换一届新政府。未来从联合国层面的气候治理行动越来越难推进的根源在于,发展中国家不断扩大的资金缺口,缺乏有效的国际融资机制,无法将之寄希望于发达国家的资金援助。如果过分依赖于发达国家的资金援助,会导致路径依赖并难以保障相关转型活动和产业政策的自主性,也会引起安全性问题。但如果缺乏有效的融资机制和国际援助机制,也会导致部分国家在发生金融危机之前先陷入绿色资金缺口引发的债务危机。此外,从发展理念上来看,绿色发展的思想应当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态环境需求,但是部分国家关于能源清洁化、应对气候问题多是出于利益考虑,这种发展理念的分歧也会带来气候合作

89、方向的不确定性。Y 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 年人大重阳宏观形势年度报告36 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 37全球化道路分化、智能科技大发展等因素冲击着各国社会结构,一些出现了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倾向,使得社会更加分裂对立。大选刺激下,这些国家社会是走向“分裂”还是“团结”?五、Y 型路口上的社会:“分裂”还是“团结”?(一)保守主义、民族主义、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趋势抬头?在 2024 年超级大选年的 Y 型路口上,不仅会延续此前格局变化、力量演变和关系调整进程,还将因全球76 个国家、地区和组织面临上百场全国或地方选举而充满新变数和

90、不确定性,大国权变及大国关系依然是决定世界战争与和平、社会进步与倒退的关键因素。受逆全球化的冲击,在民粹主义和极端思潮的影响下,一些国家内部面临社会分裂风险,不仅社会失序严重,而且国家上下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激化。阶级矛盾愈发显现。全球发展的不平衡加深了各国社会内部的阶级与阶层的矛盾,掌握资源的企业家和资本家在全球化的发展中处于优势地位,而处于底层的绝大多数产业工人和民众需要面对各种风险与压力,导致一些国家内部社会分裂加剧,甚至在民粹主义和自媒体网络的鼓动下发展为社会骚乱。2023 年,法国民众因不满退休制度改革方案而爆发大规模罢工抗议,一些政策受到工人阶层的抵制,加剧了社会阶层分化,社会不平等

91、问题和阶级对立凸显。1这些社会运1 法国各地超 75 万人参与罢工抗议活动,反对该国退休制度改革计划。这是法国工会发起的第三轮罢工抗议,其中巴黎有 5.7 万人。而法国工会组织估计,全国范围约有 200 万人参与罢工。动在政治环境不稳定的国家常常演变为骚乱和政变,其间甚至掺杂着族群、宗教、区域等众多因素,使得上下矛盾更为复杂。各种民粹主义势力和极端民族主义抬头。一些外来族群和弱势族群受到歧视,原住民孤立排外倾向严重,族群冲突上升。美国的社会土壤和底层逻辑不仅不会出现变化,甚至会有过之而无不及。特朗普参选美国总统面临不确定性,其黑人和少数族裔支持群体蓄势待发,美国族裔矛盾和阶层对立形势日趋紧张,

92、美国的保守主义、民族主义、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趋势将继续抬头,带动更多国家“向右转”;俄乌、巴以冲突背景下,欧洲各国加强了对伊斯兰教和移民的限制与监管,社会宗教族群矛盾恐激化;阿根廷新政提出性交易、贩毒和人体器官买卖合法化,将使得当地社会环境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11 米莱的施政纲领包括:裁撤政府部门,政府职能由私人企业承担;废除阿根廷央行,交易全用美元;国有资产私有化;停止部分公共服务支出;持枪和武器售卖合法化;性交易、毒品和人体器官买卖合法化;废除劳动法;停止声索马岛主权。(二)从“脱钩”到“去风险化”,Y 型路口上的各国社会愈加分裂2023 年,美西方对华政策的主基调从“脱钩”变成“去中国

93、化”;在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和一系列高层互访之下,中美关系“止跌企稳”,但“脱钩”的影响和趋势仍在。不仅中美,Y 型路口上的各国都将面临“去中国化”的冲击,人员往来、人文交流、科技合作都将受到冲击。从美国国内政治逻辑来看,保守主义回潮叠加政治极化加剧,使对华“去风险”成为各方利益诉求的最大公约数。在美国大选和“去风险化”背景下,中美关系面临极大不确定性。美国社会的政治对立、贫富差距、价值观分歧、种族歧视、枪支暴力等现象都会出现加剧的趋势,社会更加分裂和对抗。欧洲在乌克兰危机中追随美国实施对俄制裁,引发难民潮、能源供应短缺、生产和生活成本上涨等后果,导致德国这一欧洲最大经济体陷入衰退,进出口规模大

94、幅跳水,Y 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 年人大重阳宏观形势年度报告38 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 39对外商投资吸引力降至十年以来新低,难以实现债务刹车的既定目标。加之乌克兰危机导致欧洲本土战略环境严重恶化,新一轮巴以冲突更刺激了欧洲社会中潜在的反犹主义、反伊斯兰主义以及大规模移民带来的文化冲突,加剧了欧洲各国的社会撕裂。在这一背景之下,极右翼和右翼民粹势力在欧洲呈现空前走强态势。2024 年,欧洲议会将迎来五年一度的大选,主流政党能否守住政治中间地带,无疑将对欧洲政治生态乃至一体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随着大国博弈的加剧,“全球

95、南方”国家日益成为美日等西方国家与中国开展地缘政治竞争的拉拢对象。在大国博弈裹挟下,这些国家经常面临被迫站队、表态的窘境,国内社会也受到西方反华舆论的冲击而被分裂为“平行世界”。例如,阿根廷米莱为了迎合一部分选民,竞选时对中国大放厥词,上任不久就拒绝加入金砖国家组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阿根廷社会的对华态度。印度、巴西等主要新兴大国积极谋求对“全球南方”的主导权,战略上相对自主独立,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缺乏战略独立,其社会思潮更易受西方影响。(三)智能科技对社会结构的冲击和影响未来几年,以 ChatGPT 和人工智能 AI 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又将方兴未艾、如日中天,将引起产业结构、劳动形式和

96、就业结构的深刻变化,同时,形成了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新型垄断,逐渐边缘化了许多传统行业及其从业人员。在这过程中,由于资金和教育水平等限制因素,大多数欠发达经济体缺乏与发达国家同步进行技术革新的条件和能力,导致双方发展鸿沟进一步拉大。尽管伴随着产业转移而发生的技术扩散为广大南方国家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但北方国家对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的掌握使得南方国家在技术革新方面付出更多成本。这反过来进一步制约了南方国家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保持热度。如今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多方面需求推动下,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云服务等技术的支撑下,人工智能再次风生水起。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理论与技术得到

97、快速、长足地发展,并且展现出非凡的应用前景。相应的人工智能系统,例如无人车、无人机、服务机器人等也纷纷走到前台,跃跃欲试地进向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1,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理性思考。逼停飞机、坠落伤人、偷拍隐私自无人机技术应用以来,屡屡发生的安全事件就如影相随。无独有偶,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狗”以30的成绩完胜人类棋手时,有专家断言,人工智能对现行法律制度的挑战已初露端倪,未来若人工智能具有自主性和情感,其法律地位及与人的法律关系定位将

98、成为难题。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加速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渗透,将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在享受人工智能的巨大便利之时,也应未雨绸缪,及时预见到它对社会秩序可能产生的冲击。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再到今天的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周期间隔越来越短,科技呈现加速发展态势,这就要求相应的法律法规、监管措施也要跑出加速度。推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需要技术和监管共同发力,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让人们尽情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舒适与便捷。狄更斯在 双城记 中说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是一个向前飞奔,也是个向后倒退的时代;是一个希望之春,也是一个绝望之冬。”2而我们目前就生活在这样一

99、个时代。在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合作和开放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中国政府提倡加强国际合作和改革开放,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符合世界发展趋势和人类共同利益的。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推动世界向着更加开放、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1 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 _ 科技 _ 中国政府网()https:/ 查尔斯 狄更斯双城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年出版。Y 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 年人大重阳宏观形势年度报告40 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 41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课题组组 长:王 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执行院长

100、学术顾问:贾晋京,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高级研究员执笔团队:蔡彤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研究员徐天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副研究员刘锦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副研究员申宇婧,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副研究员鲁东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副研究员马 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运营团队:杨清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副院长杨云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院委兼运营部主任刘亚洁,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办公室副主任邵建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办公室副主任詹丛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运营部项目主管李鑫鹏,中国人民大学

101、重阳金融研究院 国际部项目主管刘 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运营部项目副主管林信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运营专员陈修豪,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运营专员苗阳阳,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运营专员陈天阳,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运营专员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1.设立战略新兴产业板的探讨和政策建议.2014 年 10 月 28 日.中国北京2.中国金融改革与中小企业发展:以创业创新激发增长潜力(中英文).2015 年 8 月 2 日.中国北京3.保障大众民生:行动前瞻.2015 年 11 月 8 日.中国北京4.大相变:世界变局与中国应策.2017 年 1 月 5

102、 日.中国北京5.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治理深圳市宝安区智慧城市治理研究报告.2017 年 9 月 22 日.中国北京6.中国相变期:“高架路式”转型升级 2012-2017.2017 年 10 月 19 日.中国北京7.大接替:国际金融危机 10 周年来的世界经济动能转换.2018 年 1 月 19 日.中国北京8.新时代中国的南极战略基于实地调研的考察与思考(中英文).2018 年 6 月 12 日.中国北京9.防疫情、促经济,两手抓两手硬的八点政策建议.2020 年 2 月 7 日.中国北京10.疫情影响世界的评估报告.2020 年 2 月 25 日.中国北京11.暴跌!暴跌!暴跌!暴跌!

103、暴跌!.2020 年 2 月 29 日.中国北京12.警报!前方“黑洞”!世界经济陷入“迷航”!.2020 年 3 月 6 日.中国北京13.全球化病危!怎么办?.2020 年 3 月 13 日.中国北京14.龙卷风!一夜间,新一轮“大萧条”要来了吗?.2020 年 3 月 16 日.中国北京15.中国须适应“逆风”崛起.2020 年 3 月 23 日.中国北京16.若这是场“文明兴衰级”的全球萧条,中国防波坝在哪?.2020 年 3 月 24 日.中国北京17.全球化“触底”,中国须“抄底”.2020 年 4 月 15 日.中国北京18.紧迫的全球团结(中英文).2020 年 6 月 1 日

104、.中国北京19.疫情 2.0 颠覆人们十大生活方式.2020 年 6 月 1 日.中国北京20.世界抗疫从遭遇战步入持久战 如何应对最坏疫情?.2020 年 7 月 7 日.中国北京21.数字中国社会发展演进,现状评价与未来治理.2020 年 9 月 5 日.中国北京22.未来五年,改变中国与世界的五大奇点(中英文).2020 年 11 月 2 日.中国北京23.后疫情时代全球“蝶形”风险及防范.2021 年 2 月 5 日.中国北京24.治愈“后遗症”后疫情时代的风险评估与展望.2021 年 4 月 27 日.中国北京25.培养全球视野的中国接班人“十四五”视野下的“90 后”与中国改革.2

105、021 年 5 月 10 日.中国北京26.中高速可实现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增长前景(中英文).2021 年 7 月 30 日.中国北京27.不应高估从两种杠杆率看我国国家债务水平(中英文).2021 年 10 月 13 日.中国北京28.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新机遇与新未来在第四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发布的报告(中英文).2021年 11 月 6 日.中国上海29.两手准备,斗合并行:中美经贸博弈 2021 年评估及中国未来应对.2021 年 12 月 1 日.中国北京30.合作突围:美、中及全球经济解“困”之道.2022 年 1 月 18 日.中国北京31.智慧文明:从第三次觉醒到人类文明新形

106、态未来百年的中国与世界.2022 年 1 月 24 日.中国北京32.“大裂化”:俄乌冲突后,全球经济新冷战评估与防范.2022 年 5 月 20 日.中国北京33.坚持以发展为先两个大局下我国经济发展理念定位.2022 年 7 月 16.中国北京34.“小修小补”刺激不够,“大开大合”改革才行2023年夏季以来经济政策回顾及建议.2023年9月14日.中国北京35.Y 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 年人大重阳宏观形势年度报告.2024 年 1 月 19 日.中国北京人大重阳“宏观经济”系列研究报告1.走向核心国家中国大金融战略与发展路径.2013 年 5 月 25 日.中国北京2.大金融理论背景下

107、的金融统合监管报告.2014 年 3 月 12 日.中国北京3.人民币国际化动态与展望.2014 年 3 月 31 日.中国北京4.人大重阳国际惯例研究系列报告之一:“走出去”:国际商务反腐败规则研究.2014 年 5 月 13 日.中国北京Y 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 年人大重阳宏观形势年度报告42 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 4316.数字丝绸之路进展、挑战与实践方案.2019 年 5 月 27 日.中国北京17.为“一带一路”倡议导航.2019 年 7 月 11 日.中国北京18.“一带一路学”:现实迫切与理论必要.2019 年

108、 10 月 25 日.中国北京19.扬帆向南: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共建“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2019 年 11 月 14 日.中国北京20.新时代的战略大对接:中俄“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现状、问题及思考(中俄文).2019年 11 月 29 日.中国苏州21.展望“一带一路”七周年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英文).2020 年 4 月 24 日.中国北京22.逆势增长疫情一周年“一带一路”进展评估.2021 年 3 月 10 日.中国北京23.突围前行,高质发展疫情期“一带一路”进展评估与“十四五”展望.2021 年 5 月 22 日.中国泉州24.G7 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109、与“一带一路”比较与中国对策.2021 年 7 月 16 日.中国北京25.“一带一路”重塑全球思想价值链.2022 年 6 月 23 日.中国新疆26.重燃“一带一路”研究 再塑全球思想价值链“一带一路”十周年的研究总括性梳理与未来展望.2023 年2 月 8 日.中国北京27.“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十年回望与浙江贡献.2023 年 11 月 23 日.中国杭州人大重阳“智库国际影响力”系列研究报告1.重塑全球金融治理:G20 面临的挑战及应对在“大金融与综合增长的世界:第二届 G20 智库论坛”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英文).2014 年 9 月 4 日.中国北京2.A Summit of Sig

110、nificant,Selective Success:Prospects for the Brisbane G20.2014 年 11 月 13-14 日.中国北京3.2016 年 G20 峰会筹备风险评估报告.2015 年 5 月 15 日.中国北京4.为增长而合作:构建全球经济协调体系在 G20 智库论坛(2015)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英文).2015年 7 月 30 日.中国北京5.全球治理新格局2016 年 G20 总结及 2017 年展望(中英文).2016 年 12 月 22 日.中国北京6.重塑欧亚空间:来自中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智库的共同观点(中英文).2017 年 5 月 1

111、6 日.中国北京7.培育中俄复兴增量两国智库关于中俄经济金融合作的共同研究(中英文).2018 年 7 月 16 日.中国北京8.“对冲”与“楔子”美国“印太”战略的逻辑与中国应对之策.2018 年 8 月 13 日.中国北京9.走向成年,行以致远中非合作论坛(FOCAC)十八年进展与前瞻(中英文).2018 年 8 月 20 日.中国北京10.巴塞尔协议改革、风险管理挑战和中国应对策略.2018 年 9 月 16 日.中国北京11.新型智库、科学决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2018 年 10 月 10 日.中国北京12.培养全球栋梁之才:来华留学事业 70 年进展、潜力与建议.2019 年 5 月

112、 29 日.中国北京13.G20 机制 20 年:演进、困境与中国应对.2019 年 6 月 23 日.中国北京14.全球大变局下的华商历史、现状与未来(中英文).2019 年 10 月 21 日.英国伦敦15.偷师中国?:近年俄罗斯对华认知心态的新变化及其前景展望.2019 年 11 月 11 日.中国北京16.智库建设的新长征路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七年评估及传播、绩效研究报告在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2019)开幕式发布的主题研究报告.2019 年 12 月 17 日.中国北京17.调动“百万大军”,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智库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困境剖析与务实建议(第三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202

113、0)开幕式发布使用,不做对外传播),2020 年 12 月 5 日,中国北京;调动“百万大军”论中国智库对外传播的进展、困境与政策建议(公开发布).2021 年 3 月 4 日.中国北京18.中外学者看中国共产党百年(中英文).2021 年 7 月 21 日.中国北京19.博鳌亚洲论坛全球新冠疫苗应用图景报告(中英文).2021 年 7 月 29 日.中国北京20.“美国第一”?!美国抗疫真相(中英法西).2021 年 8 月 9 日.中国北京21.平视美国智库美国智库研究客观性的多维度分析.2022 年 11 月 20 日.中国北京5.人大重阳国际惯例研究系列报告之二:供应链金融技术的标准定

114、义.2015 年 9 月 28 日.中国北京6.经济金融化与均衡杠杆率:美国经验与中国启示.2015 年 10 月 14 日.中国北京7.人大重阳国际惯例研究系列报告之三:2016 年版ICC/ESOMAR 市场、观点、社会调查和数据分析国际准则.2016 年 12 月 29 日.中国北京8.中国财政可持续性研究建立结构性财政平衡.2017 年 2 月 28 日.中国北京9.建立现代增值税制“营改增”改革效果评价报告.2017 年 3 月 7 日.中国北京10.改善电商征管环境 构建良性竞争的电子商务税制.2017 年 5 月 26 日.中国北京11.缩小政府预算偏离 打牢国家治理的财政基础.

115、2017 年 10 月 13 日.中国北京12.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发挥财政作用促进退耕还林工程持续发展.2017 年 11 月 2 日.中国北京13.中国 2017 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报告.2018 年 3 月 1 日.中国北京14.中国的金融战略:历史经验、理论指引与未来布局.2018 年 7 月 13 日.中国北京15.区块链十周年:发展现状、趋势与监管政策研究.2018 年 8 月 25 日.中国北京16.中国各地区财政发展指数 2018 年报告.2018 年 12 月 27 日.中国北京17.中国购买力大崛起:改革开放 40 年来的进口侧结构性升级(中英文).2018 年 12 月

116、 27 日.中国北京18.中国购买力大布局:“一带一路”与全球市场转型(中英文).2018 年 12 月 27 日.中国北京19.中国购买力大塑造:中国进口侧改革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英文).2018 年 12 月 27 日.中国北京20.我国人均 GDP 排名变动情况及人均 GDP 预测.2019 年 1 月 28 日.中国北京21.中国企业税收负担报告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测算.2019 年 7 月 9 日.中国北京22.为世界创造价值:大变局时代的中国经贸升级之路(中英文).2019 年 10 月 16 日.中国广州23.降低疫情对经济冲击的九条务实提醒.2020 年 2 月 16 日.中

117、国北京24.疫情拐点,高度警惕地方“乱作为”风气蔓延.2020 年 2 月 17 日.中国北京25.化解“金融铁幕”:美国金融制裁演变与中国应策.2020 年 8 月 28 日.中国北京26.以“双循环”逻辑,对冲全球大萧条.2020 年 9 月 1 日.中国北京27.新全球链的开启:RCEP 时代的深度影响与中国机遇.2020 年 12 月 18 日.中国北京28.防范“灰犀牛”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房地产发展的借鉴与中国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政策建议.2021年 1 月 21 日.中国北京29.百年变局视野下的“全球新型货币战争”.2021 年 2 月 24 日.中国北京人大重阳“一带一路”系列研

118、究报告1.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愿景与路径(中英文).2014 年 6 月 28 日.中国北京2.“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研究报告(中英文).2015 年 6 月 18 日.中国北京3.坚持规划引领 有序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三周年进展报告(中英文).2015 年 9 月 26 日.中国北京4.促进互联互通 共建贸易繁荣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2016)上发布的报告(中英文).2016年 11 月 14 日.中国义乌5.中巴经济走廊实地调研报告.2016 年 12 月 20 日.中国北京6.“造血”金融:“一带一路”升级非洲发展方式.2017 年 5 月 3 日.中国北京7.穿越喜

119、马拉雅中尼铁路可行性与中尼共建“一带一路”调研报告(中英文).2017 年 5 月 5 日.中国北京8.“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与中东欧合作:机遇与挑战.2017 年 8 月 16 日.中国北京9.美国对接“一带一路”:案例研究与行动指南(中英文).2017 年 8 月 25 日.中国北京10.柬埔寨:“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样板关于深化中柬合作的实地调研报告.2018 年 1 月 10 日.中国北京11.“一带一路”的战略地图.2018 年 3 月 25 日.中国北京12.去欧洲,向北走: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研究(中英文).2018 年 4 月 17 日.中国北京13.构建一带一路学

120、:全球丝路学派的理论溯源与时代呼唤.2018 年 6 月 1 日.中国北京14.“一带一路”五周年:政策视角下的回顾与展望.2018 年 9 月 17 日.中国北京15.树立“金融强国”意识,完善“一带一路”金融服务.2019 年 2 月 26 日.中国北京Y 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 年人大重阳宏观形势年度报告44 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 4517.不纠错,必失败:拜登政府对华经贸政策评估与前瞻多边主义治理中美经贸.2021 年 3 月 24 日.中国北京18.2/3 相似:拜登百日执政对华政策评估与特朗普比较.2021 年 4

121、 月 30 日.中国北京19.美国税改与中国影响:评估与展望.2021 年 7 月 5 日.中国北京20.十问美国民主(中、英、法、俄、西语).2021 年 12 月 6 日.中国北京21.大围剿: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进展评估与中国应对.2022 年 5 月 30 日.中国北京22.荒谬的叙事:西方兴起“中国崛起顶峰论”的梳理及应对建议.2024 年 1 月 19 日.中国北京人大重阳“全球治理”系列研究报告1.全球治理的十字路口:2017 年 G20 研究报告.2017 年 7 月 2 日.中国北京2.再全球化:“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下的全球治理中国与全球治理年度报告(2017)(中英文

122、).2017年 9 月 30 日.中国北京3.乘风破浪 行稳致远:上海合作组织十七年进展评估(中英文).2018 年 5 月 21 日.中国北京4.“一带一路”与上海合作组织:关联、实践与走向.2018 年 6 月 6 日.中国北京5.换骨的世界:911 事件二十年来的全球变局.2021 年 9 月 10 日.中国北京6.全球金融发展新曙光:上海合作组织的金融发展展望.2021 年 9 月 11 日.中国青岛7.全球雄心:中国推进国际话语体系变革的机遇与挑战.2021 年 9 月 12 日.中国北京8.警惕“鲸爆”!再督促美国改革开放的诚恳建议.2022 年 1 月 6 日.中国北京9.传染病

123、与大国兴衰基于历史实例的研究.2022 年 2 月 15 日.中国北京10.大杀器?美国对俄罗斯制裁评估与启示.2022 年 4 月 2 日.中国北京11.金砖:全球发展的新未来(中英文).2022 年 6 月 21 日.中国北京12.世界步入新的动荡变革期.2023 年 1 月 3 日.中国北京13.劫后重启-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经济与中国未来.2023 年 1 月 16 日.中国北京14.掺水的援助:西方军事援助乌克兰的内幕与剖析.2023 年 2 月 23 日.中国北京1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周年:理念深化、实践演进及未来展望(中英文).2023 年 4 月 4 日.中国北京16.过于离谱

124、-“中国崛起顶峰论”批判.2023 年 5 月 19 日.中国北京义乌市场智库系列研究报告1.“义新欧”:“一带一路”与中欧交往的金丝带(中英文).2023 年 3 月 9 日.中国义乌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1.如何在中国发行绿色债券.2015 年 3 月 24 日.中国北京2.关于构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议.2015 年 4 月 10 日.中国北京3.中国绿色公共采购:效益量化.2015 年 4 月 20 日.中国北京4.绿色公共采购如何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2015 年 10 月 28 日.中国北京5.绿色金融理论、技术研究与实践进展及前景分析.2016 年 4 月 23 日.中国

125、北京6.2016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7 年 4 月 15 日.中国北京7.“一带一路”与全球绿色基础设施投资的未来.2017 年 6 月 18 日.中国北京8.特朗普政府的能源与气候政策及其影响:中国的历史机遇.2017 年 11 月 7 日.中国北京9.绿色金融中国标准的建设及其国际化路径.2017 年 12 月 21 日.中国北京10.全球旗手: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评估.2018 年 1 月 29 日.中国北京11.金融助力绿色“一带一路”:进展、评估与展望.2019 年 8 月 21 日.中国北京12.“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投资的绿色化进程:进展与建言.2019 年 8 月 2

126、1 日.中国北京13.“一带一路”绿色投资标尺和绿色成本效益核算.2019 年 8 月 21 日.中国北京14.“碳中和”中国城市进展报告 2021(春季).2021 年 2 月 3 日.中国北京15.“碳中和”元年与金融业的绿色升级.2021 年 3 月 21 日.中国北京16.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绿色复苏的契机、困境与出路.2021 年 7 月 11 日.中国贵阳17.纠正运动式“减碳”:来自欧美国家的教训与启示.2021 年 9 月 25 日.中国北京18.碳中和:中国在行动基于国际形势下的政策布局与行业动态分析.2021 年 9 月 22 日.中国北京19.北京冬奥背后的绿色金融力量.2

127、022 年 2 月 25 日.中国北京20.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2022 年 7 月 5 日.中国北京21.转型金融:概念创新与实践展望.2022 年 11 月 13 日.中国北京22.“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绿色发展:以中老铁路为例.2023 年 7 月 5 日.老挝万象23.碳中和与大国博弈的规则重塑.2023 年 9 月 17 日.中国北京人大重阳“中美人文交流”系列研究报告1.特朗普财产评估报告(中英文).2017 年 4 月 17 日.中国北京2.特朗普内阁财富与政治政策走向.2017 年 12 月 24 日.中国北京3.特朗普政府决策小圈子的财富背景与决策特征.2018 年 2

128、 月 1 日.中国北京4.WTO 的优等生中国履行 WTO 承诺评估报告(中英文).2018 年 8 月 29-31 日.美国纽约、华盛顿5.共享繁荣仍是可能:中美经贸关系全景报告(中英文).2018 年 8 月 29-31 日.美国纽约、华盛顿6.为大国合作筑牢“地基”:中美人文交流四十年的历程、经验与前景.2019 年 1 月 23 日.中国北京7.基于博弈视角的中美国家实力消长评估报告.2019 年 3 月 10 日.中国北京8.为“一带一路”倡议导航.2019 年 7 月 11 日.中国北京9.大国缠斗白热化,中国须养精蓄锐.2020 年 5 月 20 日.中国北京10.问卷调查百名中

129、国学者,九成中国学者相信 中国能应对好美国“新冷战”攻势(中英文).2020 年 7月 7 日.中国北京11.从地缘政治经济看中美贸易摩擦及对策.2020 年 9 月.中国北京12.美国能把中国怎么着?2017 年来特朗普政府对华打压的实际效果评估.2020 年 9 月 20 日.中国北京13.美国“财务僵尸化”疫情期美元潜在破产危机的评估(中英文).2020 年 10 月 24 日.中国北京14.美国“新冷战”政策误区论析(中英文).2020 年 11 月 7 日.中国北京15.中美两国三份清单.2020 年 12 月 1 日.中国北京16.半脱钩,半紧钩:中美人文交流受阻的利弊评估与重塑之道.2021 年 2 月 25 日.中国北京Y 型路口上的世界48 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第 35 期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人大重阳:Y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年人大重阳宏观形势年度报告(24页).pdf)为本站 (好好学习)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