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人大曹峰-儒道互补:中国文化生命力的源泉.pdf

编号:155324 PDF 79页 13.27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人大曹峰-儒道互补:中国文化生命力的源泉.pdf

1、儒道互补:中国文化生命力的源泉曹 峰2023年12月1日于第18届汽车产业论坛三个问题第一#如果在古代人物中选两位#用以代表中国#你会选哪两位6第二#只有老子#没有孔子#或者只有孔子没有老子#即二选一#中国会怎么样6第三#中国为什么既有儒家也有道家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美国国会前和最高法院门楣上都有孔子像 老子在世界上的发行量据说仅次于圣经 原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最喜欢的老子格言: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何谓中国6O中PO生PO中PR既代表中央也代表从容有度W天地之大德曰O生PR易传aW一阴一阳之谓道R易传aW文武刚柔刑德张弛损益阴阳#是中国文化

2、生命力的来源这些精神主要来自何处|孔老与儒道老子与孔子可以说,道德经与论语两部书、老子或孔子两位人物正好代表了古代中国文化的两大侧面、两大基调、两大境界;两种特质、两种性格、两种符号。其他都不过是其敷衍、延伸、扩大、转型而已。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如果视为一部乐曲,那主要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之交响与变奏。他们分别引领的儒道两派,已各领风骚数千年,显然,其影响还将持续下去。以儒家为代表#中国文化有价值的追求以道家为代表#中国文化有行动的思考造就中国文化阴阳相成造就中国文化刚柔兼济造就中国文化富有弹性归根结底中国文化是儒道互补的儒道关系的基本脉络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以后的事情先

3、秦秦汉之际,孔老和儒道各有各有擅场,难分伯仲历史上有过道家治国历史上儒道曾互为敌手最终形成互补格局:儒明道暗、儒主道辅汉武帝时代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景之治的背后推手:窦太后史记史记孝武本纪:孝武本纪:“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诸窦皆读老子,尊其术”。(汉书(汉书外戚传)外戚传)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史记老子列传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史记

4、史记儒林列传儒林列传第一部分读懂儒道,也就读懂中国:以文学作品为例儒道两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从西游记讲起从西游记讲起 如果不懂儒道佛,几乎没有办法看懂中国古典小说 西游记虽然说的是去西天取佛经,但这只是个框架,里面儒释道人物一起出动。天界的中心人物并非佛祖、而是玉皇大帝。孙悟空一上路就打死了六个强盗。六个强盗的名字分别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身本忧、意见欲”,这就是六根。孙悟空打死了六根,说明六根清净乃取经之本。但几乎不介绍佛经,佛教的元素相对较少 唐僧虽然是和尚,但毫无疑问代表的是儒家,目光坚毅、志向远大、坚韧不拔、堂堂正正、严肃死板。正面形象 白龙马也是意志力的象征,人的意志

5、起初就像野马,只有确定了前进的目标,才能专心专意取得真经。也是儒家形象。从西游记讲起儒道搭班 孙悟空大闹天宫、无法无天,非正面形象,洒脱不羁。但却随机演变,法力无边。能办成大事。猪八戒虽好吃懒做,未必能成事。但却毫不做作、率性天真。象征人的本性。非正面形象,洒脱不羁。沙僧虽默默寡言,却低调沉稳、武功高强,算是半儒半道。所以,两个半儒家配两个半道家?儒道搭配,形成西游记,而佛教几乎只是背景。真正的主角是道家,即孙悟空和猪八戒最为喜闻乐见。西游记的片头曲偏儒家化孙悟空出身道家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

6、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黄庭经又名老子黄庭经,是道教养生修仙专著;内容包括黄庭外景玉经和黄庭内景玉经;两晋年间,新增中景经。作者据说为天师道女道士魏华存。!庭经%据传王羲之所抄|孙悟空穿的道袍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孙悟空拜的师傅是菩提老祖,学会了七十二变,七十二变是指:幽通、驱神、担山、禁水、借风、布雾、祈晴、祷雨、坐火、入水、掩日、御风、煮石、吐焰、吞刀、壶天、神行、履水、杖解、分身、隐形、续头、定身、斩妖、请仙、追魂、摄魄、招云、取月、搬运、嫁梦、支离、寄杖、断流、禳灾、解厄、黄白、剑术、射覆、土行、星数、

7、布阵、假形、喷化、指化、尸解、移景、招来、迩去、聚兽、调禽、气禁、大力、透石、生光、障服、导引、服食、开壁、跃岩、萌头、登抄、喝水、卧雪、暴日、弄丸、符水、医药、知时、识地、辟谷、魇祷。几乎都是道教的法术 西游记关键词之一:“长生不老”水浒传也是儒道结构 吴用无用 1,象征无用之大用 2,象征机关算尽 3,道家常为军师红楼梦也是儒道穿插的结构 宁国府贾敬(修道、无为)但造成儿孙贾珍、贾蓉的荒淫无耻 荣国府贾政(典型的儒家人物),儿子贾宝玉却极其讨厌四书五经,强调个体的独立、自由 贾母可能是红楼梦里面最理想的人物:率性通达、儒道会通 曹雪芹,字梦阮宝玉黛玉湘云道家文化的三种化身贾宝玉背叛礼教,不

8、受拘束宝玉判词: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女人水做、男人泥做女人出嫁前为清物,出嫁后为浊物宝玉黛玉湘云道家文化的三种化身林黛玉浪漫飘逸,若梦蝶庄周在林黛玉和庄子的身上,都具有一种多愁善感、飘飘若仙、超凡脱俗的浪漫气息。“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宝玉黛玉湘云道家文化的三种化身史湘云潇洒豪迈、口若悬河,很像是魏晋名士的化身,如阮籍、嵇康、山涛、王弼、陶潜等人。魏晋玄学提倡“玄远旷达”,即行事遵从内心且放荡不羁。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 四十二回脂砚斋的批语也说:“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可见作者原本的意图是钗、玉并立,写出现实两种不

9、可兼得的美,并无贵此而贱彼。黛玉和宝钗各有其美的,黛玉是任情率性之美,宝钗是宽容通达之美。而我们现在的红楼评价反而落入了庄子秋水中所说:“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的低俗层次,而曹雪芹其实秉持的是“以道观之,物无贵贱”的立场。结 论儒道关系构成了中国古典名著的骨架儒道关系赋予了中国古典名著的张力和魅力第二部分历史上儒道如何互补融通儒道各有其美、各有其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儒家重亲情伦理、道德责任、社会关怀,热情、有为、积极、阳刚。做一个好人。道家重视行动的合理性。重视个性的发挥、心灵的自由。冷静、放松、谦逊、不争。做一个独立的人。汉以后道家主要以儒家的反思者、批评者出现。从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观

10、念说起三个关键词:和而不同、相濡以沫、无中生有儒道的两种面向:关于个人与家庭 儒家 个人首先是血缘共同体的传承者:孝道 家庭是血缘共同体和社会共同体的出发点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道家 家庭是放松的场所是宁静的港湾个人要学会摆脱外在的束缚在自由自在中度过一生并非只有在社会共同体中才找到快乐和幸福,个人要融汇在自然之中。不系之舟为官是儒家、退隐是道家中国古人为什么那么喜欢山水画儒道的两种面向:关于社会与国家 儒家 建立一个相濡以沫的社会,让人感到在群体中存在的价值,所以重视集体,在集体中感受温暖和心理的慰藉。但在必要时必须牺牲自我,把每个人

11、都编织到一张精心制作的网中。例如五伦:仁义礼智信。在这样一个网络里,仁爱和诚信就特别重要。在外强调礼的规范,在内强调道德自律与良知良能。道家不是消极避世,而是警惕礼教的束缚以及人的异化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机械-机事-机心(庄子)儒道的两种面向:关于社会与国家 道家的批判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事务主义 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颜元集 道家注重行动方式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而非故步自封 善于把握事物的规律 善于从反向看问题儒家强调社会责任感与服务意识、献身精神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史记鲁周公世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12、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知其不可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浩然之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价值判断优先,但缺少弹性儒道的两种面向:关于理想的领导者儒家 首先有明确的理想与追求为政以德、以民为本、教化为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其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道家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与时俱进、随物赋形、如云如水、出神入化、无为而治。道家更多元更包容,道藏有很多奇怪的东西。儒家要做完人追求完美,不能有缺点,但容易疲惫、容易作假。做他人

13、眼中的自己。道家要做真人自然、率性、不做作、不勉强,做自己想要做的自己 老子:一个旁观者,眼冷心热 老子不关心小事,不关心具体的人,而是关心万物众生,所以他要寻求的就是可以造福最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和政治体制。老子提倡的那些理念,如守柔不争、谦卑处下、有容乃大、以德报怨,几乎都很难有当下的实效,而且往往与世俗的价值理念正好相反,但从长远来看,却能产生最为深远的效应。老子提倡通过统治者一方自身的节欲、清净、柔弱、不争、克制、谦让、不干涉、不强制,亦即“无为”,造就万物的“自然”,放开民众的手脚,激发民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这样领导者无为,而社会充满活力,以最小成本换取最大收效,是政治艺术最高

14、境界。孔子:一个人生导师,古道热肠 不像老子以平视眼光观察周王室,属于低层贵族的孔子采取的是仰视角度,对周王室充满了向往和期待,他思考的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士君子,如何能够维护和完善礼乐制度。孔子更多联系实际,关注当下。试图对现实的人生、社会、政治做出具体的指导。所以孔子更像一位可亲可敬的心灵导师,他事无巨细地、不厌其烦地为你做出指点。论语字数是老子的三倍,人物名、地名、时代名、文献名大量出现,针对的人和事主要是周围的邦君、贵族、士君子、平民,有着强烈的现实感。读论语,仿佛一位有血有肉的、充满热情的、既循循善诱又有些絮絮叨叨的长者在为你讲解人生的道理,什么是“礼”,什么是“仁”,他通过各种各样的事

15、例为你反复地做出解释,让你很快就能领会。在现实社会中,你只要遵循他指引的道路走下去就可以了,不需要再做太多的思索。孔子似乎更注重人生的现状,老子似乎更关心世界的本源;孔子似乎更注目形而下,老子似乎更注目形而上;孔子告诉你要做什么,老子告诉你不要做什么;孔子正话正说,老子正话反说;孔子更像一个布道者,老子更像一个旁观者;孔子更像一个建设者,老子更像一个批判者。老子要培养的是具有大智慧的卓越领导人,孔子要培养的是千千万万个可以稳定社会秩序、成为道德楷模的士君子。中国社会既需要老子,也需要孔子。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苏轼灵

16、璧张氏园亭记古人的理想:在外是儒家、回家是道家康熙御书“无为”匾儒道共同的理想领袖:“九五之尊”不是越高越好,九五者,位高而不傲,谦和之德。儒道共同的理想人物: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儒道共通的理想人物: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据说是中国古代最受欢迎的一首诗,在儒道之间进退自如儒道共通的理想社会形态:桃花源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17、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接近庄子的“至德之世”接近礼记的“大同世界”老子中的A而不B“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第五十一章)“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第五十八章)“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第八十一章)和而不同的最佳行为方式“A而不B”作为一种最佳行为方式,也见于儒家文献。“君子周而不比”(论语为政)、“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一种不偏不倚、从容优裕的行为方式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

18、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庄子大宗师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处于心理的兴奋状态即积极心态的时候,判断的正确度大幅度下降,处于平静或者消极的时候,反而大大上升。战场上最冷静者是大将之材 行业中最专注者是大师之材宁静者最智慧 如何保持一颗虚无的心灵,从而使自己始终处于宁静的、灵动的、求新的、富有创造力的状态之中,而不被身边的琐事、名利所羁绊和束缚。道家是一种领导哲学、是创造力的来源虚无的心灵老子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无中生有”的意思道生万物就是“无中生有”“无”比“有”更重要“无”代表着创

19、造性地活动汽车行业就是“无中生有”“无中生有”是一种妙用“无”空虚、不盈,具备无限的、神妙的、创造性的功能,才有可能主动的、谦虚地,可以接受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代表了未来和希望。而“有”则代表的是有限、既定、既成、现实、规范、堵塞、窒息。所以老子希望人类永远处在虚无的境界。虚无可以带来 平等 尊重 因循 开放 宽容 好奇 不自满 不拘泥 无偏见 无固执“无”的作用方式是谦逊谦逊是一种尊重的姿态谦逊是一种年轻的标志谦逊是一种情商的表现谦逊是一种学习的精神谦逊是一种高度的理智谦逊是中国文化柔中带刚、长盛不衰的原因 老子及道家最为重视的生长、创造、活力、稳定、平和可以说都是“谦”的产物。就主体而言,要

20、克制、忍让、宽容、虚心,对客体而言,要欣赏、尊重、不干预、不强制。通过主体的虚无、空灵、不盈、超越,带来客体的开放、多元、自由、通畅。通过主体对于谦逊之道的积极运用,从而使自己永远处于最佳的状态,保持最强的创造性和生命力。这是道家可以贡献给全人类的、历久而弥新的智慧。儒佛道的区别 儒:最佳的人际关系,加法人生观 佛:最佳的生死观念,减法人生观 道:最佳的行为方式,减法人生观第三部分儒道互补的当代意义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有人称儒家为人文主义、道家为自然主义,或儒家重教化,道家重自由。一种是加法、一种是减法;一种是补法、一种是泻法。出门是儒家、回家是道家。这里面的定义还有争议,不一定确切,但基本上代

21、表了两种生命倾向、生命智慧。由儒道塑造的国民性格如果说,中国有一种国民性格,那就是由儒道共同组合而成的、进退自如、富有弹性的人生取向。这种国民性格值得今后坚持。儒道如何互补 如果说儒家具有正向、阳刚、入世、进取、建设、踏实、稳重、传习、守成的品格 那么道家就构成了反向、阴柔、出世、谦退、批判、质疑、轻灵、求变、创新的品格。文化的多元性和互补性如果我们希望中国文化所以能够延续生命力,建立一个有序的、温情的同时又是多元的、富有创作力和想象力的国家,那就应该继续倡扬儒道互补的精神。“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林语堂)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老子或孔子的影子,只不过有的人老子多一些,有的人

22、孔子多一些。人的一生中,有时老子多一些,有时孔子多一些。而中国历史上的成功者,往往是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自如的人。我希望今后还以此塑造人生。鸟之双翼、车之两轮 儒道两家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互对待、形影不离。假如只有儒家而没有道家,或只有道家而没有儒家,中国文化失去的不是一半的光彩,而是全部的光彩,中国文化将无从谈起。道家精神 道家把中国人的思维和精神引向了玄默、清静、灵妙、超越、自然的一面,把中国人的行为和举动引向了谦卑、柔和、简约、舍得、放下的一面。道家是一种养心之术,学习道家,可以培养开放的心灵、轻松的心情、明净的心态、空灵的心境。道家是一种处世之法,学习道家,可以培养辩证的思

23、维、沉着的气度、宽广的胸怀、博大的眼界。儒道互补的现实意义儒道互补是一种人生智慧。以儒道互补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用以安身立命,就不必去信奉一种宗教。儒道互补仍将为现在和未来的人们提供一种积极入世又富有超越精神的人生哲学,人们将从其中获得教益。1儒道互补的现实意义儒道互补是一种政治艺术。儒道互补可以提供一种不同于强调斗争和冲突的政治理念,它主张用高度弹性的智慧去处理复杂的现实问题,以造福于人类社会。2儒道互补的现实意义儒道互补是一种文化理念。儒道互补可以在这个重理轻文、重物轻人、重现实轻理想的现代社会,为人类文化的未来发展找到一个健康的方向。人类必须重视儒家的“仁义”理念,和道家的“自然”理念,努力建设一种新型的生态文明,这种文明包括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3谢谢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人大曹峰-儒道互补:中国文化生命力的源泉.pdf)为本站 (张5G)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