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家电行业专题报告之二:Mini RGB直显COB渗透加速显示技术变革风起青萍之末-240304(21页).pdf

编号:155976 PDF    DOCX 21页 1.32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家电行业专题报告之二:Mini RGB直显COB渗透加速显示技术变革风起青萍之末-240304(21页).pdf

1、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2024 年 03 月 04 日 推荐推荐(维持)(维持)行业专题报告之二:行业专题报告之二:Mini RGB 直显直显 COB 渗透加速渗透加速 消费品/家电 本篇报告复盘本篇报告复盘 2023 年年 COB封装在小间距封装在小间距 Mini RGB直显领域渗透加速,剖析直显领域渗透加速,剖析行业爆发背后产业链降本逻辑,展望未来行业发展趋势行业爆发背后产业链降本逻辑,展望未来行业发展趋势。COB 渗透率快速。渗透率快速。2023 年是 COB 技术的爆发元年,COB 技术在小间距段产品,尤其在 P0.93、P1.25 及 P1.56 三个

2、间距段正对 SMD 技术形成快速替代。根据洛图统计数据,在中国大陆小间距 LED 显示屏产品(P2.5 及以下间距)中,三季度 COB 产品出货面积同比增长近 2.5 倍,销售额渗透率达到 14.4%,同比提升 7.8pct,较 Q1/Q2 的 8.3%和 10.7%也有明显加速渗透趋势;渗透加速主要来自产业降本降价渗透加速主要来自产业降本降价。在封装良率和直通率快速提升、芯片、PCB、驱动 IC 等核心元器件降本、芯片微缩化、通过工业设计减少核心元器件要求等多重因素驱动下,2023 年 COB 面板实现快速降本降价,目前在P1.2、P1.5 等点间距段价格迅速逼近 SMD,P0.9 点间距段

3、价格已经低于SMD。展望未来,芯片微缩化、虚拟像素技术导入以及载板材质更迭有望带来 COB 面板成本的持续优化,推动 COB 渗透率继续上行。小间距产品降价推动行业扩容小间距产品降价推动行业扩容。P1.2 及 P0.9 点间距 COB 产品的快速降本降价推动行业结构快速变化,一方面在传统应用层面 COB 对 SMD 形成快速替代,另一方面较小间距产品在与较大间距产品价差收窄后逐步推动行业结构升级,其三 P1.2 及以下点间距产品的快速降价也让室内应用成本快速降低,从而让商用一体机、教育一体机,乃至家庭影院等消费级应用的爆发成为可能。C 端应用打开行业向上空间端应用打开行业向上空间。随着 Min

4、i RGB 技术的逐步成熟,以及上游各个核心元器件环节的持续降本,三星、索尼、LG、海信、康佳等其他电视品牌方,雷曼光电、利亚德等 MLED 直显行业品牌方以及兆驰等上游供应链企业陆续推出自身消费级 MiniLED 直显产品方案,同时诺瓦星云、卡莱特等显控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在虚拟像素技术上的突破也进一步促进行业快速降本,让消费级产品的逐步推广成为可能,考虑到 MiniLED 直显产品在成本曲线上与 LCD 及 OLED 有较大差异,我们认为未来家庭影院或超大屏家用电视或成为 MiniLED 直显消费级应用市场突破的重要切入点。投资建议:重点推荐兆驰股份,投资建议:重点推荐兆驰股份,公司基于 L

5、ED 产业链纵向一体化、芯片业务后发优势及 COB 面板快速扩产形成的规模优势,引领并推动 COB 显示模组在 LED 小间距渗透率快速提升;此外,公司电视 ODM 业务构建起长期的信用资产,自我造血能力强,同时电视代工业务受益于沃尔玛收购 Vizio 带来的潜在订单增量。风险提示:风险提示:行业降本速度不及预期、市场价格竞争加剧、行业需求不及预行业降本速度不及预期、市场价格竞争加剧、行业需求不及预期、上游元器件成本降幅不及预期。期、上游元器件成本降幅不及预期。重点公司主要财务指标重点公司主要财务指标 公司简称公司简称 公司代码公司代码 市值市值 22EPS 23EPS 23PE PB 投资评

6、级投资评级 兆驰股份 002429.SZ 24.8 0.25 0.36 15.0 1.7 强烈推荐 资料来源:公司数据、招商证券(备注:市值单位为十亿元)行业规模行业规模 占比%股票家数(只)86 1.7 总市值(十亿元)1665.9 2.2 流 通 市 值(十 亿元)1551.8 2.3 行业指数行业指数%1m 6m 12m 绝对表现 10.7-9.7-19.6 相对表现 0.7-3.0-5.3 资料来源:公司数据、招商证券 相关相关报告报告 1、行业专题报告之一:MiniLED背光渗透加速显示技术变革,风起青萍之末2023-11-22 2、家电行业沃尔玛收购 Vizio 事件影响点评北美电

7、视竞争再现“乐视时刻”2024-02-27 3、家电行业 2023Q4 业绩前瞻重视高股息+出口链+MiniLED 投资机会2024-01-30 史晋星史晋星 S03 彭子豪彭子豪 S01 闫哲坤闫哲坤 S01 -40-30-20-10010Mar/23Jun/23Oct/23Feb/24(%)家电沪深300显示技术变革,风起青萍之末显示技术变革,风起青萍之末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2 行业深度报告 正文正文目录目录 一、风起青萍之末:什么是 MiniLED?.4 二、MiniLED 直显:新封装技术带动下的产业变革.6 1、

8、探本:什么是 MiniLED 直显技术?.6 2、变局:COB 良率提升导引下的产业升级.9 3、升级:降本降价+新应用,推动小间距进入 toC 市场.13 三、COB 面板市场空间:虚拟像素技术助力渗透 toC 市场,打开行业向上空间.15 1、增量:消费级应用打开向上空间.15 2、助推:虚拟像素技术助推 C 端应用落地.17 3、测算:家庭影院和超大尺寸电视或是家庭场景产品切口.18 四、投资建议.20 五、风险提示.20 图表图表目录目录 图 1:显示技术变革之路.4 图 2:2023 年国内高端电视高下已分,MiniLED 胜出.5 图 3:2023 年全球 MiniLED 电视渗透

9、率赶超 OLED.5 图 4:2023Q2 中国小间距 LED 市场 COB 占比首次突破 10%.6 图 5:LED 显示屏点间距参数示意图.7 图 6:不同封装技术优劣势比较.8 图 7:COB 面板与 LCD 面板产业链对比.9 图 8:全球 LED 显示屏市场规模(%).9 图 9:2022 年国内小间距及微间距显示市场销售结构(%).9 图 10:COB 渗透率快速上行.10 图 11:P1.2 点间距 LED 显示屏 COB 和 SMD 封装价差迅速收敛.10 图 12:2023 年我国小间距市场各间距段 COB 份额一览(%).10 图 13:MiniLED 倒装芯片价格快速降低

10、.11 图 14:芯片微缩化从材料消耗及外延片利用率两个层面实现芯片降本.12 图 15:虚拟像素技术成为下一步产业降本重要方向.12 图 16:2022 年我国小间距显示屏主要应用方向.14 UZYZZZDXPY4WVXbRbP8OsQqQmOsOkPoOoNiNmMsM8OmNmMwMtQqOxNmRrR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3 行业深度报告 图 17:2023 年 Q1-Q3 我国小间距显示屏主要应用方向.14 图 18:大屏 LED 直显市场空间展望.17 图 19:虚拟像素技术通过算法实现芯片复用大幅降本.17 表 1:Mini LED 背光与直显应用情况分析.5 表 2:五大主

11、流 LED 封装技术差异.8 表 3:Mini/Micro LED 封装技术降本趋势值得期待.13 表 4:COB 显示封装厂主要玩家扩产进度.13 表 5:主要品牌 MiniRGB 直显电视产品一览.16 表 6:LED 新兴显示技术对比一览.16 表 7:动态像素下,不同尺寸 LED 显示屏像素从 2K 升级到 4K 人眼最近观看距离.18 表 8:肉眼可分辨极限点间距及观看距离关系.18 表 9:不同观看距离下对应显示屏幕尺寸.19 表 10:观看距离与目标点间距.19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4 行业深度报告 一、一、风起青萍之末:什么是风起青萍之末:什么是 MiniLED?显示技术变

12、革加快,行业竞争进入洗牌期。显示技术变革加快,行业竞争进入洗牌期。改革开放 40 年来国内显示技术至少经历四次产业技术颠覆式变革,从早期的 CRT 阴极射线管(体积大笨重,不支持大尺寸)、PDP 等离子(尺寸单一日系技术垄断)、LCD 液晶电视(轻薄大尺寸化),到目前韩日主导的 OLED 直显和中国主导的 Mini/Micro LED 争夺下一代显示路线。快速的显示技术更迭带来双刃剑:1)缺乏技术积累沉淀的终端品牌只能各领风骚三五年,过去十年电视行业先后目睹 2013-2017 年乐视、暴风的出局,2017-2019 年小米国内出货量破千万登顶,2020 年华为智慧屏高调入场低调淡出;2)技术

13、变革加快窗口期,长期技术导向的龙头品牌重新洗牌,竞争格局趋于头部集中,于是市场看到 2021 年以来海信和 TCL 的强势回归。图图 1:显示技术变革之路:显示技术变革之路 资料来源:TCL 战略发布会、招商证券 LED 又称发光二极管,是一种由含镓(Ga)、砷(As)、磷(P)、氮(N)等的化合物制成,通过电子与空穴复合释放能量发光的常用发光器件,主要应用于照明、液晶显示背光以及显示器等领域。MiniLED 在显示行业的应用主要可分为在显示行业的应用主要可分为MiniLED 背光及背光及 MiniLED 直显两条技术路径。直显两条技术路径。Mini LED 背光,背光,指 MiniLED 模

14、组(包括灯板、驱动 IC 及相关膜片)取代传统 LED 灯条成为 LCD 面板的背光源,广泛应用于大尺寸显示屏、智能手机、车用面板以及电竞型笔记本等产品。这一技术相较传统直下式背光电视具有对比度高、色域高等优势,因此可以显著提升显示效果,2023 年在电视品牌和产业链相互配合加快终端降价趋势下,国内 Mini LED 背光电视行业渗透率快速提升。Mini LED 直显,直显,也称为 Mini RGB 显示,指的是 Mini LED 搭配 RGB 三原色技术实现的自发光显示,目前主要应用于 110 寸以上超大商用显示市场,包括影院显示、体育显示、专业显示、户外显示等场景。LED 显示行业历经技术

15、变革后,正逐渐从小间距 LED 显示向 Mini LED 与 Micro LED 等更先进的显示技术演进。其中,MiniLED 是指尺寸在 50-200m 量级的发光二极管,尺寸介于小间距 LED 与 Micro LED 之间,一般屏幕点间距在P1.0 至 P2.0(或 P2.5)区间,这一技术可进一步提升画质细腻度,随着上游封装和芯片产业的不断降本,已成为行业最重要的应用方向之一。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5 行业深度报告 表表 1:Mini LED 背光与直显应用情况分析背光与直显应用情况分析 应用方向应用方向 技术升级特征技术升级特征 应用方式应用方式 技术优势技术优势 具体应用场景具体应

16、用场景 背光 LCD 电视背光 模组升级 直下式背光分区控光升级,分区数增加 提升 LCD 对比度,性价比相对直显更高 LCD 背光电视、笔电、平板、车载 直显 小间距 LED 显示屏升级 以更细密的 RGB LED 芯片作为显示屏的像素点 更薄、角度更广、可靠性更高、观看距离更近、分辨率更高 户外、商显、政府、机场、酒店等 资料来源:行家说、招商证券 MiniLED 背光:高端电视渐分高下,背光:高端电视渐分高下,MiniLED 销量赶超销量赶超 OLED 电视。电视。我们在第一篇 MiniLED 专题miniLED 背光渗透加速显示技术变革,风起青萍之末中重点剖析,Mini 背光电视在海信

17、、TCL 头部阵营投入加大,以及小米、创维、长虹等传统背光电视品牌加入下,企业端积极降本降价,市场销量渗透率呈现加速趋势。根据洛图统计,2022 年全球高端电视销量 1500 万台,销量占比7.4%,其中 OLED 电视 690 万台、MiniLED 背光电视 340 万台、激光电视 34万台,80 吋+电视 420 万台,8K 电视 47 万台,其余包括 MicroLED、曲面、柔性、透明电视等。从终端放量趋势来看,2023 年是 MiniLED 背光电视规模赶超OLED 电视的转折年:1)以国内市场国内市场为例,据奥维云网数据统计,2023 年我国彩电市场 MiniLED 背光电视零售额/

18、量占比分别同比提升 5.4pct/1.8pct 至 9.8%/2.9%,已大幅超越OLED 同期销量份额的 0.3%,且 OLED 份额同比减半;2)全球市场全球市场来看,奥维睿沃统计 2023 年全球 OLED 电视出货量 540 万台,同比下降接近 20%,与此同时 Omdia 预计 2023 年全球 MiniLED 电视出货量有望达 600 万台,整体规模有望超越 OLED。图图 2:2023 年国内高端电视高下已分,年国内高端电视高下已分,MiniLED 胜出胜出 图图 3:2023 年全球年全球 MiniLED 电视渗透率赶超电视渗透率赶超 OLED 资料来源:奥维云网、招商证券 资

19、料来源:洛图科技、Omdia、招商证券 MiniLED 直显:直显:COB 爆发元年,占比首次突破爆发元年,占比首次突破 10%。随着封装端兆驰股份带动下 COB 技术直通率和良率的大幅提升,面板成本快速降低,并逐步向消费级场景渗透,上半年三星、BOE、利亚德等厂商陆续在各大展会展出自己的消费级应用,同时兆驰晶显等上游企业也陆续发布 MiniRGB 消费级产品方案并与各大品牌方接洽合作,未来 MiniLED 直显技术有望持续受益于 MiniLED 制造技术的快速成熟,以及放量后的规模化降本,在降本降价后逐步渗透高端显示市场,打开新的应用场景:1)迪显统计,迪显统计,2023 年,中国大陆小间距

20、及微间距 LED 显示屏销售额达 207.10.2%0.7%1.1%2.3%2.9%0.8%0.7%0.6%0.3%0.3%0.3%0.4%0.3%0.4%0.4%0.0%0.5%1.0%1.5%2.0%2.5%3.0%3.5%2021A2022H2022A2023H2023AMiniLED电视渗透率OLED电视渗透率激光电视渗透率0.7%1.7%2.9%3.0%3.4%2.7%0.1%0.2%0.2%0.0%0.5%1.0%1.5%2.0%2.5%3.0%3.5%4.0%2021A2022A2023EMiniLED电视渗透率OLED电视渗透率激光电视渗透率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6 行业深

21、度报告 亿,同比增长 13.6%,出货面积达 139.5 万平方米,同比上涨 25.1%。其中,COB 技术的份额不断增长,技术的份额不断增长,销售额占比达销售额占比达 17.2%,销量同比增长超 150%,远高于整体小间距 LED 市场显示面积 25%的增幅。2)2023 年年 COB 模组模组快速降价快速降价,点间距小于,点间距小于 P1.2 领域领域 COB 封装技术综合成封装技术综合成本优势已经显现本优势已经显现,LED 显示屏 COB 整机均价至 2023Q4 已降至 3.72 万元/平米(同比降低 30%+,较 2022Q1 下降幅度超 45%),目前 COB 在 P1.2 及以下

22、小间距产品占比六成以上,在监控场景中 COB 占四成以上。洛图预测洛图预测 2028 年年COB 销售金额在小间距销售金额在小间距 LED(P2.5 及以下)及以下)占比将达占比将达 30%以上以上。图图 4:2023Q2 中国小间距中国小间距 LED 市场市场 COB 占比首次突破占比首次突破 10%资料来源:洛图科技、招商证券 二、二、MiniLED 直显:新封装技术带动下的产业变革直显:新封装技术带动下的产业变革 1、探本:什么是探本:什么是 MiniLED 直显技术?直显技术?MiniLED 直显,也称为直显,也称为 Mini RGB 显示显示,指的是 Mini LED 搭配 RGB

23、三原色技术实现的自发光显示,目前主要应用于 110 寸以上超大商用显示市场,包括商业显示、专业显示、户外显示、影院显示、体育显示、创意显示等多种场景。LED 显示行业历经技术变革后,正逐渐从小间距 LED 显示向 Mini LED 与Micro LED 等更先进的显示技术演进。其中,Mini LED 是指尺寸在 50-200m量级的发光二极管,尺寸介于小间距 LED 与 Micro LED 之间,一般行业界定点间距在 P1.0 至 P2.0 区间,这一技术可对小间距 LED 进一步精细化,随着上游封装和芯片产业的不断降本,已成为行业最重要的应用方向之一。点间距点间距:又称点距,意指直显屏幕上相

24、邻两个像素中点相距距离(如相邻两个红/绿/蓝色灯珠中点),通常以 P(即 Pitch)计量,如 P1.2 即指相邻两个同色像素中点距离为 1.2mm。目前行业普遍将点间距作为小间距、MiniLED 及 MicroLED 区分方法,P1.0 以下称为以下称为 MicroLED、P1.0P2.0区间称为区间称为 MiniLED、P2.0 以上称为小间距以上称为小间距。7.0%8.3%10.7%14.4%0%20%40%60%80%100%2023A2023Q12023Q22023Q3SMD+IMDCOB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7 行业深度报告 图图 5:LED 显示屏点间距参数示意图显示屏点间距

25、参数示意图 资料来源:行家说、招商证券 从封装技术角度从封装技术角度,目前 LED 领域主流封装技术包括 SMD、IMD、COB 及 MIP(包括封装级及芯片级),其中 SMD 及 IMD 产业链相对成熟,生产良率高于COB、MIP 技术,成本(尤其在大间距领域)也相对较低,因此广泛应用于户外、机场、商场等中远距离观看场景。SMD:Surface Mounted Devices 的简称,意指先将 RGB 三色的 LED 芯片封装成单颗的分立器件,一个分立器件对应一个像素点,再把分立器件通过 SMT 贴片工艺(即 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封装到基板上。SMD 方案有

26、 CHIP 型封装和 TOP 型封装两种,目前小间距领域以 CHIP型封装为主。IMD:Integrated Matrix Device 的简称,是 SMD 技术进入小间距应用市场后,为更好解决巨量转移的折中方案。IMD 技术是将多组 RGB 三色 LED芯片集成封装在一个分立器件中(目前以四合一为主),即一个分立器件中封装 12 颗 LED 芯片,从而减少 SMT 贴片环节的巨量转移难度。COB:Chip On Board 的简称,也称芯片直接贴装技术,指将芯片直接通过固晶固定在基板上,然后进行引线键合,再用有机胶将芯片和引线包封保护的工艺。MIP(封装级)(封装级):MiniLED/Mic

27、roLED in Package 的简称,指将芯片(一般为 MiniLED 芯片)转移到载板上,再以分立器件的形式进行封装(一般由封装厂完成),最后将分立器件封装在显示基板上,制成显示屏。MIP(芯片级)(芯片级):MiniLED/MicroLED in Package 的简称,指将芯片(一般为 MicroLED 芯片)通过巨量转移的方式转移到载板上,并切割成单颗或多合一 RGB 芯片(一般由芯片厂完成),再将小芯片分光混光,并封装在显示基板上,制成显示屏。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8 行业深度报告 表表 2:五大五大主流主流 LED 封装封装技术技术差异差异 封装形式封装形式 描述描述 SMD

28、(Surface Mounted Device)将 RGB 三色的 LED 芯片封装成单颗的 SMD分立器件,一个分立器件代表一个像素,再把 SMD分立器件贴装到显示基板上。SMD 方案有 CHIP 型封装和 TOP 型封装两种。IMD(Integrated Matrix Device)以四合一为主,即是讲四个像素集成封装在一个期间内,即一个四合一器件内有 12 颗 LED 芯片,其中红绿蓝 LED 芯片分别有四颗 MIP (Mini LED)将 MiniLED 芯片转移到 BT 载板上,以 CHIP 型器件形式进行封装,制程分立器件,再将 MIP 分立器件贴装到显示载板上,制成显示屏 MIP

29、 (薄膜 LED)将 MicroLED 芯片通过巨量转移技术转移到载板上,进行封装,切割成单颗或多合一的小芯片,再将小芯片分光混光,接着再进行贴片工艺、屏体表面覆膜,完成显示屏的制作 COB(Chip On Board)LED 芯片不经过分立器件的单颗封装过程,直接将多颗 LED 芯片贴装到显示主板上,一起封装的方案 资料来源:行家说、招商证券 相较 SMD 结构的 LED 显示屏,COB 显示屏拥有以下综合优势:1)COB 可以轻易实现 1.0mm 以下更小间距;2)防护能力更强,器件不外露,防撞、承重能力是 SMD 结构的 5 倍;3)箱体超薄、重量更轻,易于安装、拆卸、运输;4)户外环境

30、承受能力更好,防潮、防雨、防冻;5)散热能力更佳,热量直接从 PCB 板散出,热量不堆积,产品使用寿命长;6)面光源发光,有效抑制摩尔纹,近距离观看不伤眼。图图 6:不同封装技术优劣势比较:不同封装技术优劣势比较 资料来源:行家说、招商证券 COB 面板战略推动面板战略推动 LED 显示屏标准化,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推动行业集显示屏标准化,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推动行业集中度提高。中度提高。全球 LED 显示屏 400-500 亿元,其中包括小间距出货占大头,主要用于安防监控指挥中心 to G 市场,XR/VR 虚拟电影拍摄、舞台租赁、会议一体机、裸眼 3D 等 To B 市场,以及教育机、

31、家庭影院、电视 TV 等 To C 市场。由于技术变化快,市场切割因素,行业集中度过低,利亚德、洲明科技、达科、强力巨彩、艾比森行业前五合计占有整体市场不足 55%份额。COB 面板逻辑在于复制 LCD 行业模式,把 LED 显示模组高度标准化,规模制造优势降低成本,推动产品标准化,将碎片化的市场逐步统一,创造更多的价值。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9 行业深度报告 图图 7:COB 面板与面板与 LCD 面板产业链对比面板产业链对比 资料来源:集邦咨询、招商证券 LED 显示屏市场规模显示屏市场规模:据洛图科技统计,2023 年全球 LED 显示屏行业规模 71 亿美元;行家说预计,2023 年

32、全球 LED 显示屏市场规模 420 亿,同比增长 8%,其中国内市场需求仅恢复至 2019 年的 70%左右,海外市场同比增长 11%。单就小间距市场而言单就小间距市场而言:据洛图科技统计,2023 年小间距市场规模达 33.6亿美元,占 LED 显示屏市场总规模的 47.3%,且预期将构成未来五年的主要增量求来源。其中,微间距(P1.0 以下)市场规模达 3.3 亿美元,预计有望在 2028 年成长至 33 亿美元,五年 CAGR 达 40%。从产品结构来看,从产品结构来看,P1.7 以上点间距产品仍占绝对主流以上点间距产品仍占绝对主流。以国内市场为例,据洛图科技统计,2022 年 P1.

33、7 以上点间距产品合计销量占比超 75%,但由于价格显著低于 P1.6 以下点间距产品,因此销售额合计占比仅不到50%。P1.4 及以下点间距产品因均价显著较高,合计销额占比超过 34%。图图 8:全球:全球 LED 显示屏市场规模(显示屏市场规模(%)图图 9:2022 年国内小间距及微间距显示市场销售结构年国内小间距及微间距显示市场销售结构(%)资料来源:行家说、招商证券 资料来源:洛图科技、招商证券 2、变局:变局:COB 良率提升导引下的产业升级良率提升导引下的产业升级 2023 年是年是 COB 技术的爆发元年。技术的爆发元年。虽然 SMD(包括 IMD)技术仍是主流,但COB 技术

34、在小间距段产品,尤其在 P0.93、P1.25 及 P1.56 三个间距段正对1.5%9.8%11.5%31.9%45.3%15.2%29.0%19.4%27.7%8.7%0.0%10.0%20.0%30.0%40.0%50.0%P1.0以下P1.1-1.4P1.5-1.6P1.7-2.0P2.1-2.5销量占比(%)销额占比(%)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10 行业深度报告 SMD 技术形成快速替代。根据洛图统计数据,在中国大陆小间距 LED 显示屏产品(P2.5 及以下间距)中,三季度 COB 产品出货面积同比增长近 2.5 倍,销售金额渗透率达到 14.4%,同比提升 7.8pct,较 Q

35、1/Q2 的 8.3%和 10.7%也有明显加速渗透趋势。图图 10:COB 渗透率快速上行渗透率快速上行 资料来源:洛图科技、招商证券 渗透加速主要来自兆驰晶显带动下的降本降价渗透加速主要来自兆驰晶显带动下的降本降价。根据行家说数据统计,2023 年在兆驰等头部企业的主动引领下,COB 价格快速下行,以 P1.2 为例,单平米价格从 2022 年的 2+万元快速下降至 2023 年的 1.11.3 万元。据行家说数据,截至 2023 年 9 月,COB 与 SMD CHIP 模组价格均约为 1 万元/平米,SMD TOP 价格约为 8000 元/平米,叠加 COB 面板相较 SMD 具有对比

36、度高、亮度高、稳固性强等性能优势,因此对 SMD 形成快速替代。分间距段结构来看,P1.2 及 P1.5 市场是目前 COB 快速渗透的主力市场,据洛图科技统计,2023 年上半年,国内市场 P1.1P1.4(主力产品为 P1.25)以及P1.5P1.6(主力产品为 P1.56)间距段 COB 销售面积占比分别同比提升 6.48%及 1.85%;同时,受到 COB 带动下的行业降价影响,上半年 P1.1P1.4(主力产品为 P1.25)以及 P1.5P1.6(主力产品为 P1.56)销售面积占 P2.5 及以下总体市场比重分别同比提升 2.0pct 及 3.6pct。图图 11:P1.2 点间

37、距点间距 LED 显示屏显示屏 COB 和和 SMD 封装价差封装价差迅速收敛迅速收敛 图图 12:2023 年我国小间距市场各间距段年我国小间距市场各间距段 COB 份额一份额一览(览(%)资料来源:行家说、招商证券 资料来源:洛图科技、招商证券 快速降本来源为何?快速降本来源为何?7.0%8.3%10.7%14.4%0%20%40%60%80%100%2023A2023Q12023Q22023Q3SMD+IMDCOB13.2%43.0%20.9%10.3%2.0%0.3%0%20%40%60%80%100%COBSMD(含IMD)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11 行业深度报告 COB 封装良率

38、和直通率快速提升封装良率和直通率快速提升:COB 在制程上与 SMD 及 IMD 技术有较大不同,封装完成后产出即为灯板,无需传统 SMT 贴片环节,因此传统封装厂商推动积极性较弱,下游品牌方为避免 SMT 设备闲置,接受意愿也较低,缺乏下游应用的环境下上游设备厂技术进展缓慢,2022 年以来兆驰、中麒、雷曼、洲明等头部玩家相继加大在 COB 技术的研发和产能投入,推动新益昌、凯格等国产设备厂技术快速成熟,行业直通率和良率大幅提升,以兆驰为例,根据公司公告披露,截至 2023 年 6 月初公司一次直通良率已经达到 60%以上,搭配一次维修后直通良率可达到 98%。直通良率的大幅提升和 PPM

39、的大幅降低有效通过减少不良品和提升制造效率降低制造成本,也构成了 2023 年 COB 模组快速降价的主因。芯片、芯片、PCB、驱动、驱动 IC 等核心元器件降本等核心元器件降本:2023 年在下游需求端承压和上游扩产的共同挤压下,MiniLED 芯片、PCB、驱动 IC 等核心环节均呈现不同幅度的降价趋势,以成本占比最大的芯片为例,根据行家说统计数据,2023 年每千组 MiniLED 倒装芯片(R+G+B)价格已低于 10 元,而 2022年价格还超过 15 元,2019 年更是接近 45 元,2019-2023 年总降幅达年总降幅达80%,年化降幅达,年化降幅达 33%。芯片微缩化芯片微

40、缩化:芯片降本一方面来自行业供给扩张后的竞争加剧,更重要的则来自芯片微缩化后带来的成本节约。以兆驰为例,公司一个季度完成芯片尺寸从 04*08mil 到 03*06mil 的转变,从而带来每单位芯片 40%外延片材料节约,同时带来外延片可利用面积的提升,对应显示面板约 25%的成本节约。通过工业设计减少核心元器件要求通过工业设计减少核心元器件要求。厂商通过减少电路设计/虚拟像素等工业设计和工艺创新减少打孔需求,从而降低 PCB 基板的层数要求以及精密度要求。图图 13:MiniLED 倒装芯片价格快速降低倒装芯片价格快速降低 资料来源:行家说、招商证券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12 行业深度报

41、告 图图 14:芯片微缩化从材料消耗及外延片利用率两个层面实现芯片降本:芯片微缩化从材料消耗及外延片利用率两个层面实现芯片降本 资料来源:行家说、招商证券 未来降本空间?降本方向还有哪些?未来降本空间?降本方向还有哪些?虚拟像素技术虚拟像素技术。亦称共享像素或动态像素,每一个 LED 可共享给 2/3/4/6/8个像素点,即 2/3/4/6/8 倍增方案。虚拟像素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增加有限灯珠以及驱动 IC 的基础上成倍增加像素数量,从而实现极低成本下的分辨率大幅提升,或同分辨条件下的大幅降本,同时由于灯珠数量大幅减少,也能够有效降低巨量转移难度,从而提升制造良率和灯板均匀性。芯片微缩化芯片微缩

42、化。兆驰在 2023 年完成从 04*08mil 到 03*06mil 的转换后,目前在逐步推动 02*06mil 的封装技术研究,未来有望进一步推动至 02*04mil甚至更小技术规格,进一步从芯片微缩化角度推动产业降本。玻璃基载板玻璃基载板。玻璃基的应用能够降低载板材料成本,同时由于玻璃材质平整性较高,能够减少巨量转移技术难题。目前在巨量打孔、厚铜覆膜等技术难点上仍然需要突破,沃格光电目前已经初步解决相关技术难题,2023年 7 月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不超过 15 亿元,主要用于“德虹年产 500万平方米玻璃基材 Mini/Micro LED 基板项目”。根据集邦咨询,以中麒光电 4x4

43、分辨率显示模块为例,有三种方案可以实现4x4 像素 LED 显示模块,分别为 4 组 RGBG LED 方案、12 组 RGB LED 方案和 4 组 RGB LED 方案。虚拟像素 LED 显示屏主要节省的成本在于 LED 芯片的使用数量,4 组组 RGBG LED 方案,成本仅为实像素的方案,成本仅为实像素的 40%;12 组组 RGB LED方案,成本仅为实像素的方案,成本仅为实像素的 50%;4 组组 RGB LED 方案,成本仅为实像素的方案,成本仅为实像素的 30%。图图 15:虚拟像素技术成为下一步产业降本重要方向:虚拟像素技术成为下一步产业降本重要方向 资料来源:中麒光电、集邦

44、咨询、招商证券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13 行业深度报告 表表 3:Mini/Micro LED 封装技术降本趋势值得期待封装技术降本趋势值得期待 环节环节 降本方案降本方案 芯片成本 倒装芯片目前均价 78 元/K 组,相较正装芯片而言仍有降价空间;从 Mini 倒装芯片到 Micro 倒装芯片:2 mil*4 mil 倒装芯片面积是 5 mil*8 mil 芯片的 20%,1 mil*2 mil 是 5 mil*8 mil 芯片的 5%;转色技术,弥补红光芯片良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换蓝芯片转色节省芯片成本;PCB 基板 从铝基板向玻璃基板转移;封装工艺改良减少 PCB 基板精密度要求;封装

45、工艺改良减少打孔数量,从而减少 PCB 基板层数;工艺 从单点固晶向巨量转移(提升制造效率);AOI 检测技术(提升制造效率);宽域校正技术(提升制造效率);微间距动态(虚拟)像素技术,在类似像素效果下,成本下降 30%左右;资料来源:洲明科技产品发布会、招商证券 竞争格局:上游封装寡头集中,下游品牌趋于分散竞争格局:上游封装寡头集中,下游品牌趋于分散。目前国内可生产 COB 显示产品的封装厂已超 15 家,但从 COB 封装厂出货量看以兆驰晶显、中麒光电、雷曼占据 TOP3,合计占比达 70.8%,TOP3 厂商集中度较高;前三季度 COB小间距市场中以雷曼为首的 TOP3 品牌合计占比下降

46、至 34.5%,品牌集中度下降极为明显,对比去年同期 TOP3 集中度下降超过 18 个百分点。由于 COB 封装技术直接将 LED 显示屏厂和 LED 封装厂合二为一,我们预计未来下游 LED显示屏品牌将面临转型考验,或向应用场景解决方案供应商/品牌运营商转变,或向上游转移,成为具备 Mini/MicroCOB 封装技术厂商。表表 4:COB 显示封装厂主要玩家扩产进度显示封装厂主要玩家扩产进度 参与玩家参与玩家 COB 产能规划及发展现状产能规划及发展现状 兆驰晶显 中期计划扩产至 1700 条线,成为全球最大的 COB 生产厂,截至 23 年 7 月公司前期 600 条产线及新扩产 10

47、0 条产线实现满产,月产能达 1 万(P1.25 口径),预计 2024 年月产能达 3 万,目前产品覆盖 P0.62/0.78/0.93/1.25/1.56/1.87 点间距。兆驰半导体兆驰半导体截至 2023 年底实现蓝绿光产能 105 万片/月(4 吋片),。雷曼光电 量产 COB 超过 5 年时间,专利累计近 90 件,完成 COB 高清显示合作项目超 3000 个;2023 年 7 月11 日公司定增计划说明书,计划募集资金不超过 6.89 亿元,其中 5.4 亿元用于扩建 COB 超高清显示,将在现有 2.86 万平米/年 COB 产能基础上,新增 7.2 万平米/年产能。中麒光电

48、 中麒光电成立于 2018 年,背靠母公司广东光大企业集团支持,在中镓半导体中镓半导体、中晶半导体中晶半导体(母公司控股)支持下,成立三年内实现 P0.7 COB 显示模组的量产,随后完善显示模组产品体系,实现P0.4-P1.8 的全间距覆盖。目前中麒光电也是国内首家同时具备 COB 和 Mip 双技术路线量产能力的LED 显示企业。据公司公开表露,中麒光电 2024 年产能目标为 10000/月,COB 模组出货量长期保持国内前三 京东方 京东方 LED 显示技术品牌叫-MLED,产品线分为 MLED 背光和 MLED 直显两个部分。其中 2022年京东方以 11%的出货量份额跻身国内小间距

49、 LED 显示屏第三。2020 年 11 月京东方晶芯京东方晶芯在北京成立,2021 年 9 月宣布玻璃基板 P0.9 COG AM MiniLED 项目交付完成,COB 目前覆盖 P0.9-P1.5 系列产品。此外,京东方控股华灿光电华灿光电加大布局 LED 芯片资源,实现全产业链生态布局。洲明科技 大亚湾二期生产基地投产,COB 月产能达 3000KK 组,未来计划 COB 产能每年提升 30%。出于产业升级的逻辑,洲明科技采用 MiP 和 COB 双路线并行的战略布局,目前,洲明 UMini 系列产品 P0.4、P0.6、P0.7、P0.9、P1.1、P1.2、P1.5、P1.8 已实现

50、规模量产。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公司官网、招商证券 3、升级:降本降价升级:降本降价+新应用,推动小间距进入新应用,推动小间距进入 toC 市场市场 从应用端结构来看从应用端结构来看,小间距 LED 显示应用领域具体可分为专业显示、商业显示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14 行业深度报告 和民用显示等三大类。其中专业显示的需求集中于国防、政府、公共事务等 G端部门,商业显示属于民用商业场景,包括展馆、展厅、机场车站、影院、视频会议和教育等 B 端应用领域,民用小间距 LED 显示则集中于大尺寸家用电视、家庭影院等 C 端产品。图图 16:2022 年我国小间距显示屏主要应用方向年我国小间距显示屏主要

51、应用方向 资料来源:洛图科技、招商证券 专业显示专业显示:小间距 LED 显示屏可视角度广、刷新率高、功耗低、无拼缝等特点,率先顺应公安、交通指挥等部门的可视系统升级改造需求。根据洛图科技数据统计,2022 年中国小间距 LED 显示屏 TOP3 应用行业为政务部门、公检法、交通,其中仅政务部门需求占比便达三成以上。商业显示商业显示:商用一体机、教育等商业显示应用预计将是小间距显示的下一步重要拓展方向,随着 COB 技术的普及,带动 P1.2 及 P0.9 点间距产品快速降价,让 LED 产品进入更多的应用领域,成本下降成为小间距 LED打入商业显示领域的主要助推力,根据洛图科技数据统计,20

52、23 年第三季度我国小间距 LED 显示市场中教育行业出货面积占比达 26%,位居第一,是结构同比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家用显示家用显示:COB 直通率&良率快速提升下封装端快速降本,带动小间距产品快速降价,让原本主要用于 B/G 端业务的 MiniRGB 技术在 C 端市场的应用成为可能,今年三星、京东方等企业陆续推出自己的 MiniRGB 消费级方案,未来家庭影院、直显电视等 C 端市场的突破有望成为 MiniLED 直显市场的新方向和新看点。图图 17:2023 年年 Q1-Q3 我国小间距显示屏主要应用方向我国小间距显示屏主要应用方向 资料来源:洛图科技、招商证券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53、 15 行业深度报告 G 端市场逐步渗透,快速拓展端市场逐步渗透,快速拓展 B 端端+C 端市场端市场。早期小间距显示屏成本仍然较高,因此主要应用于政务部门、公检法、交通等对价格相对不敏感的 G 端市场,而商显、教育等 B 端市场则发展相对滞后。随着 COB 封装技术的快速成熟,以及芯片、驱动 IC、PCB 基板等上游核心元器件的快速降本降价,P1.5 以内的 COB 产品价格快速降低,以 P1.25 点间距段产品为例,2023 年内单平米价格便从 34 万快速降低至 1.11.3 万,价格的降低带来三方面变化,共同叠加影响下推动 COB 渗透率快速上行:1)传统市场传统市场 COB 渗透率上

54、行渗透率上行:随着 COB 价格在 P1.2P1.5 点间距带与 SMD价格趋同,P0.9 点间距段构筑价格优势,在传统 G 端市场中对 SMD 产品形成快速迭代,根据行家说数据,2023 年下半年我国小间距显示市场中,COB 在 P1.2 及 P1.5 点间距市场上渗透率分别 2022 年大幅提升 30pct 及10pct,目前已分别达到 50%及 10%。2)小间距占比提升小间距占比提升:随着 COB 带动下的小间距显示面板价格大幅下降,小微点间距,尤其是 P1.5 及以下点间距产品价格持续与更大点间距的产品趋同,带来新一轮点间距趋小的产品升级趋势,根据洛图科技数据统计,2023 年上半年

55、我国 P1.1-P1.4(主要为 P1.25)以及 P1.5-P1.6(主要为 P1.56)产品销售面积占 P2.5 及以下点间距市场比例分别同比提升 2.0pct/3.6pct 至11.0%/13.7%。3)催生催生 B 端及端及 C 端新应用端新应用:不同于 G 端及户外应用,B 端及 C 端应用主要市场为商用一体机、教育一体机及消费级产品,室内环境下观看距离较近带来更小的点间距要求,同时 C 端场景下用户对价格更为敏感,因此过去 LED显示屏在这些领域渗透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随着 P1.5 及以下点间距产品快速降价,有望带来 B 端及 C 端市场的应用爆发。三、三、COB 面板市场空间

56、:虚拟像素技术助力渗透面板市场空间:虚拟像素技术助力渗透toC 市场,打开行业向上空间市场,打开行业向上空间 1、增量:消费级应用打开向上空间增量:消费级应用打开向上空间 消费级应用:海外品牌试水先行,消费级应用:海外品牌试水先行,2024 年或进入十万级价格带。年或进入十万级价格带。随着 Mini RGB 技术的逐步成熟,以及上游各个核心元器件环节的持续降本,三星于2020 年 12 月推出全新款 The Wall 系列,将原本定位于商用显示领域的 The Wall 系列进一步下沉至家用 C 端市场,首款产品屏幕尺寸为 110 英寸,搭载4K UHD 分辨率及 120%色域,支持 HDR10

57、+,最高亮度达 2000 尼特。2023年 4 月及 11 月,三星进一步发布 89 英寸及 101 英寸版本,且均在中国首发首展。除三星外,索尼、LG、海信、康佳等其他电视品牌方,以及雷曼光电、利亚德等 MLED 直显行业品牌方也陆续跟进布局,在 2021 年至 2022 年集中发布多款 MLED 直显电视,预期随 2023 年 COB 技术快速降本降价,2024 年MLED 直显电视有望迎来产品爆发和技术下沉年,价格持续向十万级价格带渗透。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16 行业深度报告 表表 5:主要品牌:主要品牌 MiniRGB 直显电视产品一览直显电视产品一览 品牌品牌 产品产品 尺寸尺寸

58、/点间距点间距 上市时间上市时间 价格(万元)价格(万元)雷曼光电 LEDPLAY 108 英寸 2022 年 29.9 雷曼光电 LEDPLAY 110 英寸 2021 年 12 月 38.9 雷曼光电 LEDPLAY 135 英寸 2022 年 49.9 雷曼光电 LEDPLAY 138 英寸 2021 年 9 月 66.9 雷曼光电 LEDPLAY 163 英寸/8K 2022 年 7 月 77.9/168 康佳 Smart Wall 118-236 英寸 2019 年 10 月 888 三星 TheWall 110 英寸 2020 年 12 月 105 三星 TheWall 89 英寸

59、 2022 年 12 月 75 三星 TheWall 101 英寸 2023 年 11 月 海信 MicroLED 一体机 163 英寸 2022 年 2 月 海信 Vision Hub 智慧平板 100 英寸 2023 年 11 月 LG MAGNIT 136 英寸 2022 年 10 月 219.9 LG MAGNIT 118 英寸 2023 年 9 月 173.7 索尼 Crystal LED 136/182/219 英寸 2019 年 256/365/500 索尼 B/C 系列 P1.56/P1.26 2021 年 1 月 索尼 BR/CR 系列 P1.59/P1.27 2023 年

60、1 月 利亚德 MicroLED 全系列家用电视 108 英寸 2021 年 6 月 88 利亚德 MicroLED 全系列家用电视 135 英寸 2021 年 6 月 98 利亚德 MicroLED 全系列家用电视 162 英寸 2021 年 6 月 92 利亚德 MicroLED 全系列家用电视 8K 216 英寸 2021 年 6 月 300 资料来源:投影时代、招商证券 Mini/Micro RGB 直显区别于 MiniLED 背光,直显将 RGB LED 灯珠直接作为显示像素点,以此提供成像基本单位,自发光原理跟 OLED 一致。显示效果方面,Mini/Micro RGB 具有自发光

61、、很薄、色域广、对比度高、寿命长、可靠性等优点。对比对比 LCD:Mini/Micro RGB 产品具有高对比度、宽色域、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功耗低与寿命长等优点,同时由于屏幕主要通过拼接方式安装,因此在消费级场景安装时不具有 LCD 产品常有的入户难题。对比对比 OLED:Mini/Micro RGB 产品无需使用液晶屏,同样也是自发光原理,具有亮度更高、寿命更长等优点。表表 6:LED 新兴显示技术对比一览新兴显示技术对比一览 显示技术显示技术 LCD MINILED 背光背光 OLED MLED 直显直显 技术类型 LED 背光 LED 背光 自发光 自发光 亮度(nits)中低 中高

62、中高 高 发光效率 低 中高 中高 高 对比度对比度 低低 中中 高高 高高 寿命寿命(小时小时)中高中高 高高 低低 高高 反应速度 毫秒级别 毫秒级别 微秒级别 纳秒级别 灯珠数量级别 百 万 百万千万 百万千万 资料来源:行家说、招商证券 根据集邦咨询统计,从消费者市场来展望,显示器市场中一体机每年的销售量约在 300 万台,而 TV 市场中每年约 2 亿台。假设一体机中的 10%,TV 市场中的 1.5-2%可以替换为 LED 直显,相比现在全部显示屏市场约当 10 万台 4K 屏幕的需求来说,市场规模上都有数倍的增长潜力。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17 行业深度报告 图图 18:大屏:

63、大屏 LED 直显市场空间展望直显市场空间展望 资料来源:集邦咨询、招商证券 2、助推:虚拟像素技术助推助推:虚拟像素技术助推 C 端应用落地端应用落地 什么是虚拟像素技术?什么是虚拟像素技术?虚拟像素技术是将像素拆分为相互独立的 LED 单元,通过将每一 LED 单元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再现若干个相邻像素的对应基色信息。COB 集成封装技术可以支持 RGB LED 芯片任意排列,在相同显示面积条件下,借助像素引擎算法(诺瓦星云/卡莱特)可以实现分辨率倍增效果,而 SMD 工艺由于存在支架厚度限制,相对难以实现每一芯片间的等距离排列,因此在现阶段难以实现虚拟像素技术的应用。图图 19:虚拟像素技术

64、通过算法实现芯片复用大幅降本:虚拟像素技术通过算法实现芯片复用大幅降本 资料来源:行家说、招商证券 虚拟像素技术是目前环境下可以有效实现快速降本的最成熟方案虚拟像素技术是目前环境下可以有效实现快速降本的最成熟方案,以四灯方案为例,可以在仅增加一倍绿光芯片,以及少量驱动 IC 及软件成本的基础上,将像素数量提升至原有四倍,以原生像素为 2K 的产品呈现 4K,或以原生像素为4K 的产品呈现 8K 显示效果,在舍弃部分效果的基础上实现性价比的极大优化。多数技术的应用往往是几个参数之间的取舍,虚拟像素也不例外,由于像素之间排布序列发生变化,导致直线显示上容易出现参差等问题,且由于虚拟像素 敬请阅读末

65、页的重要说明 18 行业深度报告 对 LED 光源进行了复用,因此对产品对比度会产生部分影响,但是直线显示问题在以画面为主的家用场景中被弱化,同时由于人眼分辨率局限性,因此在合理观看距离下再度弱化了虚拟像素带来的直线显示参差问题。虚拟像素的大规模推广,有望帮助 MiniRGB 产品更好地构筑产品矩阵,快速延展到更低价格带,在商显一体机、家庭影院、高端电视等。考虑到消费市场的价格敏感性相对较高,成为在消费级市场快速推广的重要助推力。表表 7:动态像素下,不同尺寸:动态像素下,不同尺寸 LED 显示屏像素从显示屏像素从 2K 升级到升级到 4K 人眼最近观看距离人眼最近观看距离 RGBG 方案方案

66、 600*337.5 81”108”136”162”191”218”245”272”物理像素物理像素 2K P0.9375 P1.25 P1.5625 P1.875 P2.1875 P2.5 P2.8125 P3.125 最近观看距离 1.62 2.16 2.70 3.24 3.78 4.33 4.87 5.41 虚拟像素虚拟像素 4K P0.4688 P0.625 P0.7813 P0.9375 P1.0938 P1.25 P1.4063 P1.5625 最近观看距离 0.81 1.08 1.35 1.62 1.89 2.16 2.43 2.70 尺寸(M)1.8*1.01 2.4*1.35

67、 3.0*1.69 3.6*2.03 4.2*2.36 4.8*2.7 5.4*3.04 6.0*3.38 面积()1.82 3.24 5.07 7.31 9.91 12.96 16.42 20.28 资料来源:大屏业绩榜、招商证券,备注:最近观看距离 D=点间距/tan(1/60/2)=点间距*1718(mm)点间距*1700(mm)3、测算:家庭影院和超大尺寸电视或是家庭场景产品切口测算:家庭影院和超大尺寸电视或是家庭场景产品切口 新技术在进入消费级市场时总是面临着性能与性价比之间的权衡,一方面既要通过足够的性能表现,以吸引第一批尝鲜性需求用户,另一方面又要尽可能降低价格带,以扩张目标客户

68、群。对于 MLED 直显电视亦是如此,一方面更高的分辨率以及更大的尺寸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完美的观看体验,但是另一方面分辨率的提升也带来了灯珠、驱动 IC 等核心元器件数量的指数性增长,从而对制造工艺和成本都提出了新的挑战。那么目前发展较为迅速的 COB 技术是否已经足以支撑消费级市场需求?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看一下究竟什么尺寸以及什么点间距的产品是进入消费级市场的理想方案,从而达到性能与性价比的平衡。通常而言,更小的点间距能够在相同尺寸的电视上带来更高的分辨率,从而带来更为细腻的画面表现,但是由于人眼的物理构造限制,绝大多数用户难以分辨过于接近的两个像素点,根据美国莱文等学者在埃德勒眼科

69、生理学中的研究,一般人正常视力下可以看到的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所形成的视角为 1 角分(即 1/60 角),也称为视觉的分辨力极限(Visual Threshold)。因此理论上用户肉眼可分辨极限点间距与观看距离关系如表 1,虽然更小的点间距能够在更近距离带来更细腻的画质表现,但是在推荐距离下对于多数用户仅为技术冗余,观看体验提升有限的条件下性价比表现急剧降低。表表 8:肉眼可分辨极限点间距及观看距离关系:肉眼可分辨极限点间距及观看距离关系 观看距离(米)观看距离(米)2 2.5 3 3.5 4 人眼可分辨最小点间距(毫米)0.58 0.73 0.87 1.02 1.16 资料来源:埃德勒眼科生理

70、学、招商证券测算 LED 显示屏主要由箱体拼接方式安装,整体尺寸不再受到电梯空间限制,同时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19 行业深度报告 由于大间距产品制造难度相对更低,因此为达到沉浸式观看体验,通常但考虑到客厅/家庭影院场景空间有限,整体尺寸仍受到下列几个因素影响:1)考虑到家用场景下,客厅整体面积有限,用户观影距离通常在 24 米范围内,而肉眼可视角度有限,根据Human Anatomy&Phsiology第 11 版中的研究,通常人眼可集中注意力的视野为水平 60,垂直 55。2)楼层/墙体高度限制(一般家庭环境下墙体高度为 2.53 米,此处取 2.5米),同时考虑到家用屏幕通常为 16

71、:9 比例,因此整体尺寸亦受到影响;3)考虑到观影人舒适观影角度下,观影中心位最好处于用户视线平视水平线,因此整体尺寸也受到用户坐姿状态下双眼高度影响(根据马广韬,丁娟等在坐卧类家具设计的人体静态尺寸研究中的研究,成年男性坐姿状态下眼高平均值约为 1.3 米);综合下来,我们测算家庭环境下,在观看距离综合下来,我们测算家庭环境下,在观看距离 2 米及以上的客厅场景下,显示米及以上的客厅场景下,显示屏幕极限尺寸在屏幕极限尺寸在 104201 英寸。英寸。表表 9:不同观看距离下对应显示屏幕尺寸:不同观看距离下对应显示屏幕尺寸 观看距离(米)观看距离(米)2 2.5 3 3.5 4+显示屏幕最大高

72、度(厘米)129.90 162.38 194.86 227.33 250.00 显示屏幕最大宽度(厘米)230.94 288.68 346.41 404.15 444.44 对应尺寸(英寸)104 130 156 183 201 资料来源:Human Anatomy&Phsiology第 11 版、招商证券测算 通过对可分辨极限距离以及不同观看距离下对应显示屏幕尺寸的综合考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推论:推论推论 1:家庭环境下,4K 实像素或者 2K+虚拟像素已经可以基本满足极限肉眼分辨率要求;推论推论 2:家庭环境下,P0.6 产品已可以满足家庭环境下 4K 实像素或 8K 虚拟像素需求,因

73、此 COB 技术基本可以满足 C 端电视或家庭影院产品需求;推论推论 3:不同于 OLED 及 LCD(包括传统背光 LCD 以及 MiniLED 背光电视)的成本曲线,MiniLED 直显电视单平米成本随尺寸放大而快速减少直显电视单平米成本随尺寸放大而快速减少,以 4K 实像素直显屏幕为例,目前 156 英寸的 P0.9 屏幕成本约为 20.3 万元(单平米价格约为 3 万元),而 209 英寸的 P1.2 屏幕成本仅为 13.3 万元(单平米价格约为 1.2 万元),考虑到超高端用户家庭观影场景一般大于平均水平,我们认为消费级直显电视有望在家庭影院、超高端超大尺寸电视等领域率先放量。消费级

74、直显电视有望在家庭影院、超高端超大尺寸电视等领域率先放量。表表 10:观看距离与目标点间距:观看距离与目标点间距 观看距离观看距离 2 米米 2.5 米米 3 米米 3.5 米米 4 米米+显示器高度(厘米)130 162 195 227 250 显示器宽度(厘米)231 289 346 404 444 对应尺寸(英寸)104 130 156 183 209 对应面积(平方米)3.0 4.7 6.8 9.2 11.1 目标点间距(目标点间距(Pitch,mm)2K(实像素或 1080P+虚拟像素)0.90 1.13 1.35 1.58 1.74 4K(实像素或 2K+虚拟像素)0.60 0.7

75、5 0.90 1.05 1.16 8K(实像素或 4K+虚拟像素)0.30 0.38 0.45 0.53 0.58 资料来源:招商证券测算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20 行业深度报告 四、四、投资建议投资建议 兆驰股份兆驰股份:1)MiniLED 直显业务,公司作为 COB 封装技术佼佼者,制造良率、产能及成本优势领先行业,目前 COB 月产能约 10000 平米(P1.25),产能规模及成本优势领先行业,预计将持续受益于本轮 COB 技术替代下的产业变革浪潮;2)芯片业务,兆驰半导体今年扩产完成后成为行业规模领先芯片供应商,7 月满产后蓝绿光月产能达到 100 万片(4 吋片计),与三安共列

76、行业第一梯队,我们测算公司明年芯片出货量有 20%30%增长空间,同时下游背光&直显业务扩张带动下的结构升级有望带来出货价和盈利能力提升;3)封装业务,兆驰光元作为国内领先的封装厂,主要客户覆盖三星、索尼、夏普、TCL、华为、小米、创维等主流电视品牌方,并为包括三星、索尼、夏普在内的日韩高端客户提供背光方案,未来有望极大受益于本轮 MiniLED 背光产业变革趋势;4)电视代工主业,今年充分受益于沃尔玛大客户业务扩张,全年 ODM 出货量有望接近 1100 万台,明年有望持续受益于其他北美客户的开拓以及 Roku TV 带领下的欧洲、南美业务拓展;五、五、风险提示风险提示 1、纵向一体化带来的

77、挑战。纵向一体化带来的挑战。LED 芯片、封装纵向产业链一体化节约了内部交易成本,但当自由需求不足时,无法发挥规模效应实现成本优势。2、Mip 路线封堵路线封堵。现有 COB 面板市场规模快速扩容带来的成本相对优势,面临 Mip 路线崛起带来的威胁,虚拟像素技术同样有利于 Mip 路线取得成本优势,短期受行业现有玩家投资不足缺乏规模经济。3、先发劣势风险。先发劣势风险。COB 设备效率提升快,先发厂商很难通过大量资本支出抬高进入门槛,后进入这可以采购更新更具经济效益的设备提高竞争力。LCD 面板主要生产设备通常可以使用 15 年以上不被淘汰,而 LED 封测设备技术进步速度快,3-5 年面临淘

78、汰。4、竞争对手战略重合竞争对手战略重合。利亚德、洲明科技等下游显示屏厂商,尽管现阶段仍是兆驰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但是未来,兆驰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战略措施阻止对手大规模自建 COB 产线,势必要面对客户变对手的定位冲突。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21 行业深度报告 分析师分析师承诺承诺 负责本研究报告的每一位证券分析师,在此申明,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分析师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薪酬的任何部分过去不曾与、现在不与,未来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或观点直接或间接相关。评级评级说明说明 报告中所涉及的投资评级采用相对评级体系,基于报告发布日后 6-12 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当地市场基

79、准指数的市场表现预期。其中,A 股市场以沪深 300 指数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美国市场以标普 500 指数为基准。具体标准如下:股票评级股票评级 强烈推荐:预期公司股价涨幅超越基准指数 20%以上 增持:预期公司股价涨幅超越基准指数 5-20%之间 中性:预期公司股价变动幅度相对基准指数介于 5%之间 减持:预期公司股价表现弱于基准指数 5%以上 行业评级行业评级 推荐:行业基本面向好,预期行业指数超越基准指数 中性:行业基本面稳定,预期行业指数跟随基准指数 回避:行业基本面转弱,预期行业指数弱于基准指数 重要重要声明声明 本报告由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编制。

80、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基于合法取得的信息,但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包含的分析基于各种假设,不同假设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出现重大不同。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法律或规则规定必须承担的责任外,本公司及其雇员不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本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客户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本报告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保留所有权利。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引用或转载,否则,本公司将保留随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家电行业专题报告之二:Mini RGB直显COB渗透加速显示技术变革风起青萍之末-240304(21页).pdf)为本站 (柒柒)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