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莱特光电-公司研究报告-OLED景气已至“中国UDC”加速崛起-240314(32页).pdf

编号:156744 PDF 32页 1.75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莱特光电-公司研究报告-OLED景气已至“中国UDC”加速崛起-240314(32页).pdf

1、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首次覆盖报告 2024 年 03 月 14 日 莱特光电莱特光电(688150.SH)OLED 景气景气已至已至,“中国,“中国 UDC”加速崛起”加速崛起 公司公司是是我国我国 OLED 发光材料发光材料领跑者领跑者,拐点,拐点已至已至。公司于 2013 年开始布局OLED 中间体;2016 年,公司与韩国 MS 合资成立莱特迈思,自此成为了国内稀缺的 OLED 终端材料厂商,并成为京东方和华星光电 Red Prime 材料唯一国内供应商;2020 年,公司收购莱特迈思全部股权,并于同年获得京东方资本参股,开始全面转向内生自研

2、,持续拓发光材料品类、完善产业链配套;2024Q1,受益于新单品 Green Host 材料的放量,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39-0.48 亿元,同比增长 66%-106%,OLED 材料龙头拐点已至。中尺寸渗透、中尺寸渗透、8.6 代线代线加速加速投放,投放,OLED 材料迎历史性机遇材料迎历史性机遇。目前,OLED在显示面板中的整体出货面积渗透率仅 6.8%。分品类看,2023 年 OLED 在智能手机中渗透率预计达 50.8%,而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中尺寸产品渗透率仅 2.2%,在电视等大尺寸产品渗透率仅 3.3%。苹果预计于 2024 年、2026 年相继推出采用 OLED 平板电脑

3、、笔记本电脑,有望成为中尺寸 OLED渗透率提升的重要催化。在明确的产业趋势下,京东方、三星等头部面板厂商加速布局生产中尺寸面板更为经济的 8.6 代产线。一方面,8.6 代线基板面积是 6 代线 2.16 倍;另一方面,8.6 代线多采用 Tandem Stack 叠层材料结构。因此,8.6 代线单线有机发光材料用量可达 6 代线的 4 倍以上。2023年,全球 OLED 终端材料市场规模近 20 亿美元,国内达 61 亿元。经我们测算,国内未来 8.6 代线投产有望带来 OLED 发光材料需求翻倍以上增长。“中国“中国的的 UDC”有望尽享红利,有望尽享红利,加速崛起加速崛起。OLED 有

4、机发光终端材料多年来被美国 UDC、日本出光等外企垄断,是 OLED 产业链格局最好、国产化率最低、盈利最厚环节之一,全球龙头 UDC 毛利率高达 79%。历史上,UDC 股价经历过两轮 8 至 11 倍超级行情,分别出现在三星首次在手机上采用 OLED屏幕、苹果在 iPhone X 上采用 OLED 屏幕的行业重大拐点,中尺寸渗透有望带来材料端的新一轮机遇。过去,OLED 面板主要集中在韩国,随着全球OLED面板持续向国内转移,叠加材料自主可控的诉求,我们认为下一个UDC有望诞生在我国。莱特聚焦 OLED 发光层终端材料,目前已实现 Red Prime、Green Host 量产化供应,并持

5、续拓展 Red Host 等新品类,是板块中的强标的。我们认为,在 OLED 行业高景气、下游产业转移、公司产品国产替代逐一突破的背景下,“中国的 UDC”有望尽享红利、加速崛起。投资投资建议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01/5.50/7.20 亿元;归母净利润 0.77/2.04/2.72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01.9/38.5/28.9 倍。公司为国内 OLED 终端材料龙头企业,在充分享受行业景气的同时,持续拓品类、增份额,“中国的 UDC”加速崛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低于预期,项目进

6、度不及预期,假设和测算误差风险。财务财务指标指标 2021A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营业收入(百万元)341 280 301 550 720 增长率 yoy(%)24.2-17.8 7.3 82.9 30.9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08 105 77 204 272 增长率 yoy(%)52.7-2.3-26.9 164.9 33.1 EPS 最新摊薄(元/股)0.27 0.26 0.19 0.51 0.68 净资产收益率(%)13.3 6.3 4.3 10.6 12.5 P/E(倍)72.9 74.6 101.9 38.5 28.9 P/B(倍)9.7 4.7 4.

7、6 4.1 3.7 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注:股价为 2024 年 3 月 13 日收盘价 买入买入(首次首次)股票信息股票信息 行业 电子化学品 3 月 13 日收盘价(元)19.54 总市值(百万元)7,863.63 总股本(百万股)402.44 其中自由流通股(%)43.98 30 日日均成交量(百万股)4.22 股价走势股价走势 作者作者 分析师分析师 杨义韬杨义韬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22080002 邮箱: 分析师分析师 王席鑫王席鑫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8020002 邮箱: 分析师分析师 尹乐川尹乐川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23110002 邮箱

8、: 相关研究相关研究 -46%-34%-23%-11%0%11%23%34%-072023-11莱特光电沪深300 2024 年 03 月 14 日 P.2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百万元)利润表利润表(百万元)会计会计年度年度 2021A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会计年度会计年度 2021A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流动资产流动资产 436 1243 1274 1322 1307 营业收入营业收入 341 280 301 550

9、 720 现金 182 326 311 141 184 营业成本 121 115 126 203 236 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 127 76 142 256 265 营业税金及附加 4 4 3 6 9 其他应收款 0 0 0 0 0 营业费用 8 11 11 11 18 预付账款 3 4 3 9 7 管理费用 45 47 48 61 79 存货 42 74 54 152 87 研发费用 40 36 42 66 86 其他流动资产 81 764 764 764 764 财务费用 3-9-6-12 4 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 593 666 682 1030 1241 资产减值损失-12 3 0 0

10、0 长期投资 0 0 0 0 0 其他收益 9 5 0 0 0 固定资产 324 311 364 639 835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1 16 4 6 7 无形资产 78 69 75 73 69 投资净收益 2 2 1 1 1 其他非流动资产 191 285 242 318 336 资产处置收益 0 0 0 0 0 资产资产总计总计 1029 1909 1956 2352 2548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 120 105 81 222 295 流动负债流动负债 130 121 151 361 322 营业外收入 4 14 5 6 7 短期借款 10 0 0 115 112 营业外支出 0 0 0 0

11、0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87 78 103 189 151 利润总额利润总额 124 118 86 227 302 其他流动负债 33 42 48 56 58 所得税 17 12 11 25 33 非流动非流动负债负债 90 102 86 90 81 净利润净利润 108 105 74 202 269 长期借款 76 87 71 75 66 少数股东损益 0 0-3-2-3 其他非流动负债 14 15 15 15 15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108 105 77 204 272 负债合计负债合计 220 223 237 450 403 EBITDA 159 154 112 273

12、371 少数股东权益 0 0-3-5-9 EPS(元/股)0.27 0.26 0.19 0.51 0.68 股本 362 402 402 402 402 资本公积 226 997 997 997 997 主要主要财务比率财务比率 留存收益 221 286 347 504 697 会计会计年度年度 2021A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 809 1685 1722 1906 2153 成长能力成长能力 负债负债和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 1029 1909 1956 2352 2548 营业收入(%)24.2-17.8 7.3 82.9 30.9 营业利润(%)

13、45.6-13.0-22.3 172.6 33.0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2.7-2.3-26.9 164.9 33.1 获利获利能力能力 毛利率(%)64.6 59.0 58.0 63.1 67.2 现金现金流量流量表表(百万元)净利率(%)31.6 37.6 25.7 37.2 37.8 会计年度会计年度 2021A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ROE(%)13.3 6.3 4.3 10.6 12.5 经营活动现金流经营活动现金流 169 180 76 100 348 ROIC(%)11.8 5.7 3.7 9.4 11.5 净利润 108 105 74 202 26

14、9 偿债偿债能力能力 折旧摊销 35 40 33 46 65 资产负债率(%)21.4 11.7 12.1 19.2 15.8 财务费用 3-9-6-12 4 净负债比率(%)-8.9-12.6-12.2 4.5 1.6 投资损失-2-2-1-1-1 流动比率 3.3 10.3 8.4 3.7 4.1 营运资金变动-1 52-20-130 19 速动比率 2.8 9.5 8.0 3.2 3.7 其他经营现金流 26-7-4-6-7 营运能力营运能力 投资活动投资活动现金流现金流-122-798-44-387-267 总资产周转率 0.4 0.2 0.2 0.3 0.3 资本支出 148 127

15、 16 348 211 应收账款周转率 2.8 2.8 2.8 2.8 2.8 长期投资 0-683 0 0 0 应付账款周转率 1.5 1.4 1.4 1.4 1.4 其他投资现金流 26-1355-28-40-56 每股指标(元)每股指标(元)筹资筹资活动现金流活动现金流 65 758-46 1-34 每股收益(最新摊薄)0.27 0.26 0.19 0.51 0.68 短期借款 10-10 0 0 0 每股经营现金流(最新摊薄)0.42 0.45 0.19 0.25 0.86 长期借款 60 12-17 4-8 每股净资产(最新摊薄)2.01 4.19 4.28 4.74 5.35 普通

16、股增加 0 40 0 0 0 估值估值比率比率 资本公积增加 4 771 0 0 0 P/E 72.9 74.6 101.9 38.5 28.9 其他筹资现金流-10-55-30-3-26 P/B 9.7 4.7 4.6 4.1 3.7 现金净增加额现金净增加额 111 147-14-286 46 EV/EBITDA 48.5 44.7 61.6 26.4 19.3 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注:股价为 2024 年 3 月 13 日收盘价 OX2VYYEUTUBVTV6MaO6MpNqQsQmQlOpPpMiNrQnQaQoPpPMYpNuMuOmMsP 2024 年 03 月 1

17、4 日 P.3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内容目录内容目录 1.OLED 终端材料国产化领跑者,拐点已至.5 1.1.公司是获得产业资本加持的 OLED 材料领跑者.5 1.2.Green Host 放量,盈利迎拐点.6 2.OLED 景气已至,材料迎新一轮机遇.7 2.1.中尺寸开启下一个 OLED 超级时代.7 2.2.8.6 代 OLED 线加速投放,发光材料迎数倍拉动.14 2.3.景气到来,OLED 材料迎历史性机遇.17 3.国产化浪潮已至,“中国的 UDC”崛起.18 3.1.OLED 终端材料是尚未国产化的一片蓝海.18 3.2.UDC:OLED 材料全

18、球龙头,历史上两轮超级行情.20 3.3.持续扩品类,“中国 UDC”加速崛起.24 3.4.同业对比:公司是国内“最纯”OLED 发光材料标的.27 4.盈利预测与估值建议.29 4.1.关键假设.29 4.2.盈利预测.29 4.3.估值建议.30 5.风险提示.31 图表目录图表目录 图表 1:公司发展历程.5 图表 2:公司股权结构(截至 2023Q3).6 图表 3:公司营业总收入(亿元).6 图表 4:公司归母净利润(亿元).6 图表 5:公司毛利率、净利率.7 图表 6:公司历史费用率.7 图表 7:显示面板各技术路线的发展历史.8 图表 8:OLED 和 LCD 显示结构对比.

19、9 图表 9:全球 OLED 面板市场持续增长(亿美元).10 图表 10:全球显示面板拆分(内圈:市场规模;外圈:出货面积).10 图表 11:全球 AMOLED 手机渗透率.11 图表 12: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亿台).11 图表 13:全球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 OLED 渗透率.11 图表 14:全球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出货量(百万台).11 图表 15:主流厂商中尺寸 OLED 产品统计(元/台).12 图表 16:苹果中尺寸 OLED 路线切换时间表.13 图表 17: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终端品牌竞争格局(2023 年).13 图表 18:中尺寸 OLED 面板出

20、货预测(百万台).14 图表 19:OLED 有机发光材料及发光层结构.15 图表 20:手机、电视 OLED 面板成本拆分.15 图表 21:不同面板世代线对应基板尺寸(mm).16 图表 22:RGB single vs RGB tandem stack OLEDs.16 图表 23:全球 OLED 终端材料市场规模(亿美元).17 图表 24:我国 OLED 终端材料市场规模(亿元).17 2024 年 03 月 14 日 P.4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 25:OLED 有机材料市场规模测算.18 图表 26:国内 8.6 代线对应上游 OLED 有机材料

21、需求空间.18 图表 27:OLED 终端材料市场规模占比.19 图表 28:2023 年 OLED 终端材料细分市场规模测算(亿元).19 图表 29:2019 年全球有机发光材料竞争格局(百万美元).20 图表 30:OLED 面板中各层有机材料主要供应商对应图.20 图表 31:UDC 发展历程.20 图表 32:UDC 历史股价复盘(美元).21 图表 33:UDC 历史营业收入(亿美元).22 图表 34:UDC 历史归母净利润(亿美元).22 图表 35:公司营收拆分(百万美元).22 图表 36:2022 年公司各业务营收占比.22 图表 37:UDC 与 LG 净利润(左轴:U

22、DC/百万美元_调整后,右轴:LG/亿韩元).23 图表 38:公司毛利率、净利率(调整后).23 图表 39:2019 年全球 OLED 面板竞争格局.24 图表 40:2023Q3 年全球 OLED 面板竞争格局.24 图表 41:UDC 历史收入结构(按地区,万美元).24 图表 42:UDC 中国大陆历史营收占比.24 图表 43:公司 OLED 终端材料核心技术积累.25 图表 44:公司核心技术及专利分布(截至招股说明书报告期).26 图表 45:公司京东方销售额及占比(万元).27 图表 46:公司华星光电、和辉光电销售额及占比(万元).27 图表 47:OLED 材料厂商 OL

23、ED 板块营收(亿元).28 图表 48:OLED 材料厂商 OLED 板块毛利率.28 图表 49:2021 年 OLED 材料厂商营收拆分级 OLED 营收占比(亿元).29 图表 50:各厂商加权研发费用(研发费用*OLED 营收占比,百万元).29 图表 51:公司板块收入拆分表(百万元).30 图表 52:可比估值分析(可比公司数据使用 Wind 一致预期).30 2024 年 03 月 14 日 P.5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1.OLED 终端材料国产化终端材料国产化领跑者领跑者,拐点已至,拐点已至 1.1.公司是获得产业资本加持的公司是获得产业资本加持

24、的 OLED 材料材料领跑者领跑者 卡位卡位 OLED 终端材料蓝海,打造“中国终端材料蓝海,打造“中国的的 UDC”。公司成立于 2010 年,主营业务为 OLED 有机发光材料。公司早期与韩国 MS 合作打入京东方等国内面板厂商供应链,后依托强大的分子设计能力、检测等自主研发能力持续扩张产品品类。2013 年,公司 OLED 中间体生产基地投产,进入 OLED 材料领域。目前,公司产品管线涵盖发光层、空穴传输层、空穴阻挡层和电子传输层材料。2016 年,公司与京东方鄂尔多斯工厂 OLED 终端材料供应商韩国 MS 合作,成立莱特迈思,自此正式进军 OLED 终端材料。2020 年,公司收购

25、MS 持有的莱特迈思 49%股权,MS 成为莱特全资子公司。自与韩国 MS 合作以来,公司持续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截至 2023H1,公司累计申请专利733 项,获得授权专利 229 项,其中发明专利占 97.82%,保护区域覆盖中国、美国、欧洲、韩国和日本等国家;从专利分布上看:公司专利主要集中于高附加值发光材料,截至招股说明书报告期,公司发光层材料专利数量达 34 个,占比高达 56%。客户资源方面,公司分别于 2017、2019、2020 年进入京东方、和辉光电、华星光电的供应链体系并形成规模化销售,是我国 OLED 终端材料产业化的领跑者。图表 1:公司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公司

26、官网,国盛证券研究所 京东方资本入股京东方资本入股,莱特迈思已成为全资子公司,莱特迈思已成为全资子公司。截至 2023Q3,王亚龙先生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直接持股比例达 49.36%,并通过西安麒麟、共青城麒麟、共青城青荷间接持有公司 4.50%股份,合计持有公司股份 53.86%,股权结构集中。公司是少数获得京东方参股的 OLED 材料企业之一,京东方创投控股子公司天津显智链持有公司3.75%股份。公司控股子公司(剔除注销)包括莱特迈思、莱特电子、蒲城莱特、北京莱特,其中莱特迈思主要负责 OLED 终端材料研发生产,蒲城莱特主要负责 OLED 中间体研发生产。2024 年 03 月

27、14 日 P.6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 2:公司股权结构(截至 2023Q3)资料来源:公司公告,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1.2.Green Host 放量,放量,盈利盈利迎拐点迎拐点 新新单品单品 Green Host 材料材料放量,放量,2024Q1 扣非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预计预计同比同比增长增长 85%-123%。公司历史营收体量持续增长,由 2013 年 1932 万元增长至 2023 年 3.01 亿元。过去公司收入增长主要依靠 OLED 有机发光材料-Red Prime 的放量。受益于 OLED 有机发光材料-Green Host 的放量,

28、公司 2023Q4 单季度营收实现 1.03 亿元,同比增长 79.18%,环比增长 81.43%。由于研发费用增加、政府补贴下降、Green Host 材料爬坡等因素,公司 2023Q3 利润尚未放量。2024Q1,受益于 OLED 行业增长以及 Green Host 材料进一步爬坡放量,公司预计实现营收 1.13-1.41 亿元,同比增长 60%-100%;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 0.35-0.42 亿元,同比增长 85%-123%,新品放量下,盈利拐点已至。图表 3:公司营业总收入(亿元)图表 4:公司归母净利润(亿元)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29、盈利能力强劲盈利能力强劲,规模效益持续显现规模效益持续显现。公司聚焦于 OLED 终端材料。截至 2023 半年报,公司 OLED 有机材料占收入占比达 92.15%。受益于 OLED 终端材料强劲的盈利能力,公司 2023 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毛利率、净利率 63.60%、28.29%。此外,公司费用率下降空间大。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分别实现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 3.6%、18.6%、19.3%、-3.2%。随着公司产值规模进一步增加,规模效益持续显现,净利率具备提升空间。-40%-20%0%20%40%60%80%100%120%00.511.522.533.

30、542013 2014 2015 2016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营业总收入(亿元)YOY-150%50%250%450%650%850%-0.200.20.40.60.811.22013 2014 2015 2016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归母净利润(亿元)YOY 2024 年 03 月 14 日 P.7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 5:公司毛利率、净利率 图表 6:公司历史费用率 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2.OLED 景气景气已已至至,材料迎,

31、材料迎新一轮新一轮机遇机遇 2.1.中尺寸中尺寸开启开启下一个下一个 OLED 超级超级时代时代 显示产业发展百余年,显示产业发展百余年,OLED 有望引领下一个时代有望引领下一个时代。显示面板所呈现的画面由无数个像素点组成,每个像素点包含红、绿、蓝三个不同颜色的子像素。通过不同的技术原理改变三种颜色的子像素的亮度,从而组合成每个呈现出不同颜色的独立像素点,进而结合起来,呈现出我们所看到的画面。1897 年,德国物理学家发明了 CRT(阴极射线管),原理为通过电子枪发射出来的光束撞击在荧光屏幕上而成像;1977 年,苹果发布可通过CRT 路线显示彩色图形的 Apple;1988 年,日本夏普公

32、司发明了世界第一台液晶显示器,相比 CRT 显著轻薄化,日本也在整个九十年代通过 LCD 液晶显示独领全球显示产业风骚;到了二十一世纪初,LCD 开始超越 CRT 成为了主流的显示技术。2005-2010 年,韩国通过雄心勃勃的投资战略开始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 LCD 生产基地。2007-2010 年,显示产业开启了新一轮迭代:2007 年,索尼发布世界上第一台 OLED 电视 XEL-1,厚度仅 3mm;2008 年,诺基亚发布了全球第一款 OLED 手机(240320 像素);2010 年,三星发布了全球第一款 OLED 智能手机 Galaxy S;2017 年,随着年销量超过 2 亿台

33、的 iPhone 开始采用 OLED 屏幕,OLED 显示的发展开始进入崭新阶段,未来在折叠屏高增、中尺寸产品渗透率提升、可穿戴设备放量的带动下,OLED 显示有望引领下一个时代。-20%-10%0%10%20%30%40%50%60%70%200212023Q1-Q3毛利率净利率0%10%20%30%40%200212022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 2024 年 03 月 14 日 P.8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 7:显示面板各技术路线的发展历史 资料来源:威尔克通讯实验室,Dynamo-LED-Di

34、splays,Wikipedia,SHARP,flatpanelshd,skinomi,三星,theasc,苹果,雅虎,国盛证券研究所 在过去一百多年间,显示产业始终向着更轻薄、更清晰(分辨率、对比度更高)、在过去一百多年间,显示产业始终向着更轻薄、更清晰(分辨率、对比度更高)、色彩色彩更鲜艳(色域更广)、更鲜艳(色域更广)、更便携更便携(可折叠、可穿戴)、成本更低的方向发展(可折叠、可穿戴)、成本更低的方向发展。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是在电场驱动下,通过电子和空穴注入和复合而发光并实现显示的一种显示技术,符合显示产业的发展诉求,有望引领下一个时代。OLED 显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给不同

35、的有机发光材料通电,使其分别发出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线,通过控制通过三个子像素点的电量实现成像。相比传统 LCD 液晶显示,OLED 显示的优势包括:对比度更高:对比度更高:由于 LCD 中所有像素点共享一块背光板,液晶分子即使处于关闭状态,也会有一小部分液晶分子形成偏转,导致一部分光线泄露出去。这使得 LCD 显示的纯黑画面其实是亮度大幅度递减的灰色,导致画面中深色的部分不够深,从而使得对比度偏低。OLED 可以通过单独控制每一个像素点通电,从而使得像素点可以实现纯粹的黑色,因此 OLED 可以实现显著高于 LCD 的对比度。根据和辉光电,LCD对比度一般为 1000:1,而 AMOLED

36、 的对比度一般为 1,000,000:1;更轻薄:更轻薄:由于没有液晶层和背光层,OLED 面板的厚度显著薄于 LCD 面板。根据三星显示,LCD 显示面板厚度一般为 15mm,OLED 显示面板厚度一般为 4mm;色域更广:色域更广:荧光材料本身可以发出很浓的红、绿、蓝三色光,因此色域相比 LCD 显示更广。根据和辉光电,LCD 显示的 NTSC 色域一般为 85%,AMOLED 的 NTSC 色域一般为 105%;响应速度更快:响应速度更快:OLED 不同颜色切换只需要零点几毫秒,尤其是在寒冷环境下。根据和辉光电,LCD 相应速度一般为 10ms,OLED 一般为 1ms;2024 年 0

37、3 月 14 日 P.9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能耗更低:能耗更低:AMOLED 半导体显示面板在节能省电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发光效率高、黑底模式以及 AOD 模式等方面。由于 LCD 面板需要背光模组始终保持开启状态,而 AMOLED 仅需要给独立的发光子像素通电,能耗相较传统 LCD 更低;可弯折,便携性更优:可弯折,便携性更优:薄膜电路和荧光材料都可以弯曲,因此可以制作曲面屏(Curved)、折叠屏(Foldable)甚至卷曲形态(Rollable)的屏幕。相比新型的 Mini/Micro LED,OLED 的核心优势在成本。生产 Micro LED

38、 需要使用“巨量转移”工艺制作像素点,且目前良率提升难度大,因而成本高昂。而随着技术的发展,OLED 良率持续提升、有机发光材料亦持续迭代,OLED 在中尺寸、大尺寸的良率持续提升,寿命亦持续提升,并延伸出 W-OLED、QD-OLED 等路线,性能优势持续增强,前景可期。图表 8:OLED 和 LCD 显示结构对比 资料来源:BenQ,国盛证券研究所 全球全球 OLED 市场已增长至市场已增长至 424 亿美元,亿美元,在显示面板中在显示面板中出货面积占比仅出货面积占比仅 6.8%,空间巨,空间巨大大。在诸多优势下,OLED 在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2012 年,全球 OLED 市场规模仅7

39、2 亿美元,2022 年全球 OLED 市场已经增长至 424 亿美元,占全球显示面板市场规模35%。UDC 预计,2027 年全球 OLED 面板市场将增长至 529 亿美元。然而按出货面积看,OLED 未来还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根据洛图科技,2022 年全球显示面板出货面积为 2.4 亿平米,其中 LCD 占 93%,OLED 仅占 6.8%。成本高昂是制约 OLED 渗透速度的核心因素。然而,随规模的扩张 OLED 生产成本持续下降。根据 DSCC,2023 年每块55 英寸 OLED 面板的生产成本相比 2022 年预计下降约 20%。随成本继续下降以及性能持续提升,OLED 渗透率有

40、望进一步提升。2024 年 03 月 14 日 P.10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 9:全球 OLED 面板市场持续增长(亿美元)图表 10:全球显示面板拆分(内圈:市场规模;外圈:出货面积)资料来源:UDC,DSCC,UBI,国盛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中国经营报,UDC,中研网,国盛证券研究所 OLED 面板尺寸越大良率越低,主要由于:切割数减小,异物颗粒对产线良率影响提升:在 OLED 面板制造过程中,载体玻璃上异物颗粒(particle)及缺陷是影响产品良品率的核心因素。具体来看,载体玻璃上的异物颗粒及缺陷会影响衬底对激光能量的吸收,导致衬底在与载体基板分离

41、时,对异物颗粒和缺陷的位置无法分离,进而造成柔性衬底破损,产生不良。随着面板尺寸的提升,单位产线切割出的屏幕数减少,因此在制程中出现的异物颗粒对整体良率影响大幅增加。例如,小尺寸柔性 OLED 面板生产过程中,一片 G6 基板可切割成多个小型面板,异物颗粒和缺陷对良率的影响较小;大尺寸柔性 OLED 面板生产过程中,如 G4.5 基板上只能排 2 片 31 英寸面板,若其中一个面板受异物颗粒和缺陷的影响,则会损失 50的良率,影响程度较大;传统FMM掩模工艺在中大尺寸面板中易出现下垂:小尺寸OLED面板主要采用FMM金属掩模工艺用于沉积 RGB 子像素,而中大尺寸面板中 FMM 掩模棒中心部分

42、易出现下垂,进而影响产品良率,而新型喷墨印刷工艺目前尚未完全成熟。小尺寸:小尺寸:OLED 在智能手机在智能手机 2023 年年渗透率渗透率预计达预计达 51%,2000 元以上新机型普遍选元以上新机型普遍选用用OLED路线路线。分品种看,不同产品OLED渗透率有着较大差异。相比于成熟制程的LCD,OLED 技术起步更晚、难度更高。目前 OLED 主流产线为 6 代线,而 LCD 已迭代至 10代线。由于工艺端技术不成熟,过去 OLED 面板主要于小尺寸智能手机中应用。2022 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为 13.95 亿台,AMOLED 渗透率已达到 47.70%。根据 TrendForce 数据

43、,预计 2023 年智能手机 OLED 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至 50.80%。分机型看,目前各大智能手机厂商官网在售型号中 2000 元以上中高端机型普遍选用OLED 屏幕,包括三星(Galaxy S、Galaxy Z Fold/Flip、Galaxy A、Galaxy W 系列)、华为(Mate、Mate X、P、Pocket 系列)、荣耀(V Purse、Magic、X 系列)、小米(MIX、K 系列)、OPPO(Find X、Find N、RENO 系列)、VIVO(X、X Fold/Flip、S、Y 系列)等。从价格渗透角度来看,自 2017 年苹果在 iPhone X 中推广 OLED

44、屏幕,各家厂商竞相跟随路线切换,且遵循高价位机型先切换、低价位机型后切换的规律。以 VIVO 为例,其高端 X 系列机型率先于 2017 年搭配 OLED 屏幕,中档 S 系列于 2019 年切换 OLED 屏幕,中低档 Y 系列于 2023 年切换 OLED 屏幕。00500600200024E2026EOLED面板市场规模(亿美元)2024 年 03 月 14 日 P.11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 11:全球 AMOLED 手机渗透率 图表 12: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亿台)资料来源:TrendF

45、orce,国盛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Statista,国盛证券研究所 中尺寸、大尺寸:中尺寸、大尺寸:OLED 在笔记本电脑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平板电脑/电视渗透率分别为电视渗透率分别为 2.0%/2.5%/3.3%,提升空间大,提升空间大。2022 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出货量分别为 2.86、1.62 亿台,其中 OLED 产品出货 970 万台,渗透率 2.2%。2022 年全球电视出货 2.02 亿台,其中 OLED 电视出货量 667 万台,渗透率约 3.3%。OLED 面板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电视具有较大的渗透率提升空间。从技术端看,面板行业中尺寸良率持续提升,同时搭配中

46、尺寸生产的 8.6 代线进入快速布局期,8 代线生产中尺寸 OLED 面板单位面积制造费用可降低 48%,从而使得中尺寸面板制造更具性价比。从终端趋势看,苹果、华为、三星等头部厂商纷纷加快中尺寸产品向 OLED 路线切换,从而与供给端技术进步形成有效共振,拉动中尺寸渗透率进入快速增长期。从机型角度来看:平板电脑:三星 Galaxy Tab 于 2011 年率先尝试 OLED 屏幕,目前在售产品起步价高于 4000 元,同时华为 MatePad Pro、联想小新 Pad Pro 也推出 OLED 屏幕产品,售价相较三星更加低廉;笔记本电脑:2019 年起,各家主流笔电厂商普遍推出OLED 屏幕产

47、品,包括三星(Galaxy Book、Galaxy Chromebook 系列)、惠普(Spectre X360系列)、戴尔(XPS 系列)、华硕(Zenbook 系列)、联想(YOGA、Thinkpad 系列)、华为(MateBook 系列)、小米(Pro X 系列)等。从价格来看,OLED 屏幕笔电产品价格相对高昂,三星、戴尔、惠普、华硕在售 OLED 机型售价多为万元以上甚至达数万元。图表 13:全球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 OLED 渗透率 图表 14:全球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出货量(百万台)资料来源:Omdia,Statista,国盛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Statista,国

48、盛证券研究所 0%10%20%30%40%50%60%2000212022 2023EAMOLED智能手机渗透率AMOLED智能手机渗透率024680072009200023E全球智能手机销量0%1%1%2%2%3%3%4%4%20022全球平板电脑OLED渗透率全球笔记本电脑OLED渗透率全球电视OLED渗透率002003004002000212022平板电脑出货量笔记本电脑出货量电视出货量 20

49、24 年 03 月 14 日 P.12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 15:主流厂商中尺寸 OLED 产品统计(元/台)资料来源:三星,华为,联想,戴尔,小米,IT 之家,太平洋之家,ZAKER,新浪科技,惠普,快科技,华硕,苏宁易购,网易,中关村在线,XDA,京东,laptopdecision,凯尔资讯,智电网,国盛证券研究所 备注:价格采用京东官网价格,截至 2024 年 3 月 11 日 苹果开始在中尺寸产品采用苹果开始在中尺寸产品采用 OLED 显示屏显示屏。Omdia 预计,中尺寸 OLED(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全球出货量有望从 2022 年的 970 万

50、台增长至 2028 年的 7430 万台,核心催化来自苹果中尺寸产品切 OLED 显示屏,具体时间线:品牌系列子系列型号尺寸分辨率售价发布时间Galaxy Tab S911英寸2560 x 16005599起2023Galaxy Tab S9+12.4英寸2800 x 17526199起2023Galaxy Tab S9 Ultra14.6英寸2960 x 18487899起2023Galaxy Tab S8+12.4英寸2800 x 17525799起2022Galaxy Tab 8 Ultra14.6英寸2960 x 18484899起2022MatePad Pro 13.213.2英寸2

51、880 x 19205699起2023MatePad Pro 12.612.6英寸2560 x 16003999起2022MatePad Pro 1111英寸2560 x 16003999起2022小新 Pad Pro 2022 11.2 英寸2560 x 15361369起2022小新 Pad Pro 202411英寸1920 x 12001699起2024Galaxy Book 4 36015.6英寸1920 x 108015250起2024Galaxy Book 4 Ultra16.0英寸2880 x 180038120起2024Galaxy Book 4 Pro 1616.0英寸288

52、0 x 180017888起2024Galaxy Book 4 Pro 1414.0英寸2880 x 180014680起2024Galaxy Book 3 36015.6英寸1920 x 108011760起2023Galaxy Book 3 Ultra16.0英寸2880 x 180022280起2023Galaxy Book 3 Pro 1616.0英寸2880 x 180018660起2023Galaxy Book 3 Pro 1414.0英寸2880 x 180017860起2023Spectre X360 1616英寸2880 x 180012999起2023Spectre X36

53、0 1414英寸2880 x 18009999起2022XPS 13 Plus13.4英寸3456 x 216014588起2022XPS 1414.5英寸3200 x 200014899起2024XPS 1515.6英寸3456 x 216020499起2024Zenbook Pro 16X OLED16英寸3840 x 2400-2022Zenbook Pro 14 Duo OLED14.5 英寸2880 x 180033150起2022Zenbook Pro 14 OLED14.5 英寸2880 x 180020400起2023Zenbook Pro Duo 15 OLED15.6 英寸

54、3840 x 216031690起2021Zenbook SZenbook S 13 OLED 13.3 英寸2880 x 180019300起2023Zenbook Pro 15 Flip OLED15.6 英寸2880 x 1620-2022Zenbook 14 Flip OLED14.0 英寸2880 x 180017200起2023Zenbook FoldZenbook 17 Fold OLED17.3 英寸2560 x 192049800起2022YOGA Pro14s 轻盈版14.5英寸3072 x 19206299起2023YOGA Pro14s 2023至尊版 14.6英寸30

55、73 x 19207288起2023YOGA Pro16s 2023至尊版16英寸3200 x 200010199起2023YOGA AirYOGA Air14s 202314.5英寸2944 x 18407299起2023ThinkPad X1 Fold16.3英寸2560 x 20249499起2020ThinkPad X1 Carbon Gen 1214英寸2880 x 180015999起2023ThinkPad PThinkPad P16 Gen 216英寸3840 x 240016999起2023华为MateBookMateBook EMateBook E12.6英寸2560 x

56、16006599起2021Xiaomi Book Pro 16 202216英寸3840 x 24007799起2022Xiaomi Book Pro 1414英寸2880 x 18003799起2021Xiaomi Book Pro 1515.6英寸3456 x 21604599起2021Xiaomi Book Pro X 1515.7英寸3457 x 21606299起2021平板电脑小米Xiaomi BookXiaomi Book Pro华硕ZenbookZenbook ProZenbook Flip联想YOGAThinkPadYOGA ProThinkPad X惠普SpectreSpe

57、ctre X360戴尔XPSXPS联想小新Pad小新Pad Pro三星Galaxy BookGalaxy Book 4Galaxy Book 3笔记本电脑三星Galaxy TabGalaxy Tab S华为MatePadMatePad Pro 2024 年 03 月 14 日 P.13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2024 年:苹果将于 2024 年在 iPad Pro 上应用 OLED 屏幕,预计二季度末推出;2026 年:苹果将在 Macbook Pro、iPad Air 上应用 OLED 屏幕;2027 年:苹果将在 iPad mini、MacBook Air 上应

58、用 OLED 屏幕。图表 16:苹果中尺寸 OLED 路线切换时间表 资料来源:Omdia,国盛证券研究所 苹果苹果平板电脑市占平板电脑市占率高,率高,切至切至 OLED 意义重大意义重大。2023 年,苹果全球 iPad 出货量约 4850万台,份额约 38%;MacBook 出货量约 2170 万台,份额约 8%。根据 Omdia,2023年4季度以来,三星、LG便开始开发用于最新iPad Pro的OLED面板,尺寸包括2388x1668 的 11 英寸和 2880 x1920 的 12.9 英寸。图表 17: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终端品牌竞争格局(2023 年)资料来源:IDC,

59、国盛证券研究所 2024 年 03 月 14 日 P.14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Sigmaintell 预计预计 2028 年年 OLED 中尺寸渗透率有望提升至中尺寸渗透率有望提升至约约 20%,有望有望拉动拉动 OLED面积端需求提升面积端需求提升 44%、材料端需求提升材料端需求提升 87%。2024 年随着苹果中尺寸产品开始切换为 OLED 路线,同时三星、华为、荣耀等品牌高端产品线布局 OLED 技术,OLED 在中尺寸领域渗透有望实现高速增长。根据 Sigmaintell 预测,2024 年全球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中 OLED 面板渗透率将提升至 3.

60、6%、5.7%,2028 年有望提升至 21.5%、17.9%。根据 Statista 数据,以 2022 年销量为基数(智能手机 14.0 亿台、平板电脑 1.6 亿台、笔电 2.9 亿台),假设中尺寸面积为小尺寸 4 倍(142/72=4),则全球中尺寸产品屏幕总面积为小尺寸产品的 1.3 倍。假设 2028 年中尺寸 OLED 渗透率按 Sigmaintell 预测值测算,面积端中尺寸 OLED 面板相当于就目前小尺寸需求提升 43.7%,材料端结合 Tandem叠层结构需求有望提升 87.4%。图表 18:中尺寸 OLED 面板出货预测(百万台)资料来源:Omdia,国盛证券研究所 2

61、.2.8.6 代代 OLED 线线加速加速投放投放,发光发光材料材料迎迎数倍拉动数倍拉动 OLED 终端材料可分为 6 层 14 类材料,其中发光层材料为核心部分,主要由掺杂材料(Dopant 材料)、发光主体材料(Host 材料)、发光功能材料(Prime 材料)构成,三类发光层材料与各层通用层材料共同作用以确保器件能够稳定高效地呈现良好的发光效果。具体来看:Host 主体材料(与掺杂材料共为一层):主体材料(与掺杂材料共为一层):早期 OLED 器件中发光层材料为单一材料,发光层材料需同时完成传输载流子和发光两项功能,材料选择受到很大限制且通常发光效率低下;为同时提高载流子迁移率及发光材料

62、发光效率,目前 OLED 发光层材料通常采用掺杂技术,以具有空穴传输或者电子传输功能的发光材料作为主体材料,按照固有颜色发光同时也能将能量高效传递给掺杂材料;Dopant 掺杂材料(与主体材料共为一层):掺杂材料(与主体材料共为一层):掺杂材料具有很强的发光能力,该类材料在较低浓度时发光很强,但随着材料浓度升高,无辐射跃迁概率增大,反而降低了发光效率,因此很难单独作为发光材料。通过掺杂在主体材料中,可以实现很好的电致发光,提升器件整体发光效率。掺杂材料的引入使得器件结构设计更加方便,发光层材料选择更加灵活,器件寿命得到延长;Prime 功能材料(单独为一层):功能材料(单独为一层):功能材料在

63、 OLED 器件中所处位置为空穴传输层和主体材料之间,主要作用包括:1)降低势垒:降低空穴传输层与主体材料的势垒,高效地将空穴传输至主体材料中与电子复合,从而提高与主体材料的匹配度;007080200222023E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平板电脑OLED笔记本电脑OLEDSamsungLenovoHPDellASUSHuaweiBBKXiaomiAppleiPad ProAppleMacBookPro 2024 年 03 月 14 日 P.15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2)电子阻挡:可阻挡从阴极电子

64、传输层主体材料方向传递的电子,避免电子进入空穴传输层造成非辐射衰退跃迁或进入阳极造成漏电流,进而提高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效率;3)提升发光效率:防止发光层中激子通过载流子的方式转移能量至空穴传输层中,导致激子在空穴传输层的非辐射衰退跃迁,进而提升发光层的发光效率。图表 19:OLED 有机发光材料及发光层结构 图表 20:手机、电视 OLED 面板成本拆分 资料来源:莱特光电招股说明书,国盛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莱特光电招股说明书,国盛证券研究所 结合面积、层数、良率,预计 8.6 代线单条线对于上游材料用量有望提升至传统 6 代线的 4 倍以上(若采用叠层结构产线):单线面积单线面积2:三星、京

65、东方等头部三星、京东方等头部厂商厂商投资投资 8.6 代代 OLED 线,线,单线面积是现有单线面积是现有 6 代线代线2.16 倍倍。玻璃基板是面板的底层基材,基板的尺寸决定了面板的世代,越新世代的面板尺寸越大。持续增加面板面积的核心目的是增加面板生产效率,更大的玻璃基板使得厂商可以一次性生产出更多的面板或者生产出更大的面板。由于生产面板需要多个生产工序,用一块玻璃基板生产出数量更多的面板,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因此,8.6 代线相比 6 代线具有更优的切割利用率,在生产 10 英寸或更大的 IT OLED 面板方面,8.6 代线(2250 x2600mm)相比 6 代线(1500 x1850

66、mm)更具性价比。从单位产线生产能力来看,以 13.3 英寸面板为例,G8.6 代线生产能力可提升至 96 片;从制造成本来看,8 代线生产中尺寸 OLED 面板单位面积制造费用可降低 48%,从而使得中尺寸面板制造更具性价比。三星显示 2023 年 4 月宣布投资 4.1 万亿韩元用于建设全球首个用于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 8.6 代 OLED 产线,国内 OLED 面板龙头京东方 11 月公告投资 630 亿元于四川成都建设 8.6 代 OLED 生产线。同时,LG、天马等下游面板商快速布局中尺寸产能。从面积上看,8.6 代 IT OLED 面板(2290 x 2620mm)大约是第 6

67、代面板(1500 x 1850mm)的 2.16 倍,因此对 OLED 材料的需求有望倍增。12%27%2%3%6%9%3%2%7%5%0%5%10%15%20%25%30%35%40%45%50%手机OLED面板电视OLED面板面板其它成本电子注入层/阴极/阳极空穴注入层材料空穴传输层材料电子传输材料发光层材料 2024 年 03 月 14 日 P.16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 21:不同面板世代线对应基板尺寸(mm)资料来源:三星显示,国盛证券研究所 单位单位面积材料用量面积材料用量2:苹果中尺寸苹果中尺寸采用采用Tandem stack结构,单位面积材料用

68、量倍增结构,单位面积材料用量倍增。通过让有机发光材料的用量翻倍,RGB Tandem 叠层结构的亮度效率可提升至单层结构的 2 倍,寿命可以提升至单层结构的 4 倍。然而,材料成本将因此提升。同时,蒸镀系统和掩膜版需要被扩张。相比单层结构,叠层结构需要蒸镀两倍的有机发光材料。京东方推出 Tandem 双层串联 OLED 面板结构,即采用双层发光层结构,从而实现在相同亮度条件下,OLED 功耗下降 30%、显示器件寿命提升 200%-300%。根据 Omdia,苹果中尺寸将采用 Tandem 双层串联 OLED面板结构。随着 8.6代线以及 MR领域 Micro OLED的需求拉动,预计双堆叠结

69、构在新型 OLED 面板中有望持续渗透。图表 22:RGB single vs RGB tandem stack OLEDs 资料来源:Omdia,国盛证券研究所 2024 年 03 月 14 日 P.17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2.3.景气到来,景气到来,OLED 材料材料迎历史性机遇迎历史性机遇 OLED 终端材料全球近终端材料全球近 20 亿美元市场,前端材料体量为终端材料约亿美元市场,前端材料体量为终端材料约 28%。有机材料是OLED 面板核心成本来源,终端材料方面:2023 年全球 OLED 终端材料市场规模约 18.8亿美元,根据 TrendForce

70、 预测,预计 2025 年 OLED 有机材料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30 亿美元。由于 OLED 有机材料对应终端下游销售口径为升华后成品材料,因此上述市场规模主要指终端材料。前端材料方面:根据 DSCC 数据,2019 年全球 OLED 前端材料(中间体+升华前材料)市场规模约 17.86 亿元,体量大约为 OLED 终端材料市场的 28%(按2019 年 9.27 亿美元市场测算)。图表 23:全球 OLED 终端材料市场规模(亿美元)图表 24:我国 OLED 终端材料市场规模(亿元)资料来源:OLED-info,国盛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ASKCI,国盛证券研究所 OLED 材料渗透以内需

71、为主,材料渗透以内需为主,国内市场空间测算:国内市场空间测算:由于 OLED 材料认证涉及分子结构专利及下游面板厂商体系开放问题,受供应链安全因素考量,国内 OLED 有机终端材料主要面向的渗透市场以京东方、华星光电、维信诺、天马、和辉光电等国内面板厂为主。我们基于国内 6 代线、8.6 代线产能,以及行业出货情况,对 OLED 材料基于存量市场、新增市场进行国内需求空间测算:存量市场:6 代线,对应下游小尺寸面板成熟市场。假设:假设:1)国内主要 OLED 面板出货来自 6 代线;2)结合损耗,6 代线单片产品切割 1.7 寸屏幕 190 片;3)行业 6 代线良率约 75%;4)一条 4.

72、8 万片 6 代线年 OLED有机材料需求约 20 亿元;5)基于公司公告,假设京东方全年 OLED 面板出货 1.2亿片;6)基于 2023 上半年国内出货量 1.2 万片,预计 2023 年国内 OLED 面板总出货量 2.5 亿片。测算测算结论:结论:1)预计 2023 年国内 OLED 终端材料实际需求市场约 60.9 亿元,其中京东方占比约 48%,华星、天马、维信诺、和辉等厂商占比 52%;2)目前国内存量 6 代线产能合计约 36.5 万片/月,产能打满假设下,存量产能对应 OLED 材料理论需求达 152 亿元;3)随着 OLED 行业技术不断成熟,国内 OLED 产线产能利用

73、率逐年提升。未来在下游需求拉动预期下,预计国内存量产线利用率持续提升。0%5%10%15%20%25%30%05002220232024E2025E全球OLED终端材料市场规模(亿美元)YOY0%10%20%30%40%50%60%70%80%0554045200212022我国OLED终端材料市场规模(亿元)YOY 2024 年 03 月 14 日 P.18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 25:OLED 有机材料市场规模测算 资料来源:莱特光电招股说明书,京东方,澎湃新闻,中商情

74、报网,国盛证券研究所测算 增量市场:8.6 代线,对应下游中尺寸 IT OLED 新兴市场。假设:假设:1)中尺寸 OLED 面板主要来自 8.6 代线;2)8.6 代线单片产品切割 13.3 寸屏幕数位 96 片;3)8.6 代线行业良率约 60%;4)8.6 代线单片产品面积为 6 代线产品的 2.16 倍;5)8.6 代线面板采用叠层结构;6)京东方、天马以外其他国内面板厂商未来合计产能规划约 2 万片/月。测算测算结论:结论:1)京东方 3.2 万片 8.6 代线单线材料需求约 57.6 亿元;2)产能打满假设下,国内未来 8.6 代线对应 OLED 材料市场需求高达 115.2 亿元

75、。图表 26:国内 8.6 代线对应上游 OLED 有机材料需求空间 资料来源:京东方,快科技,国盛证券研究所测算 3.国产化国产化浪潮已至浪潮已至,“中国,“中国的的 UDC”崛起”崛起 3.1.OLED 终端材料终端材料是尚未国产化的一片蓝海是尚未国产化的一片蓝海 主体、功能材料在发光层中价值量较高主体、功能材料在发光层中价值量较高。根据莱特光电招股说明书,发光层、通用层在OLED 电视面板中材料成本占比分别为 27%、19%,在 OLED 有机材料中,通用层、发光层价值量分别占 4 成、6 成。在发光层材料中,主体、功能材料合计占比约 45%,其中红色功能 RP 材料占比最高,约 12%

76、;绿色主体 GH 占比第二,约 10%;红色主体 RH+绿色功能 GP+蓝色主体 BH+蓝色功能 BP 对应市场占比约 23%;掺杂层材料虽壁垒高、单价贵,但添加量较小,因此三种颜色掺杂材料对应市场占比合计约 14%。设计产能设计产能万片/月万片/月单片6.7寸屏幕单片6.7寸屏幕切割数切割数良率良率理论产能理论产能万片/年万片/年2023出货2023出货万片/年万片/年产能利用率产能利用率理论材料需求理论材料需求(亿元)(亿元)2023年实际材料2023年实际材料需求(亿元)需求(亿元)成都4.819075%820820.0绵阳4.819075%820820.0重庆4.819075%8208

77、20.0小计小计14.414.419019075%75%24624246248.7%48.7%60.060.029.229.2华星光电华星光电武汉4.519075%769518.8武汉3.819075%649815.8厦门4.819075%820820.0固安319075%513012.5合肥319075%513012.5和辉光电和辉光电上海319075%513012.5小计小计22.122.119019075%75%37791300034.4%34.4%92.192.131.731.7合计合计36.536.519019075%75%62415624

78、040.1%40.1%152.1152.160.960.9产线产线京东方京东方天马天马维信诺维信诺国内存量OLED 6代线国内存量OLED 6代线设计产能设计产能万片/月万片/月单片13.3寸屏单片13.3寸屏切割数切割数良率良率设计产能设计产能万片/年万片/年理论材料需求理论材料需求(亿元)(亿元)京东方京东方成都3.29660%221257.6天马天马厦门1.29660%82921.6其他其他29660%138236合计合计6.46.444244424115.2115.2产线产线国内OLED 8.6代线规划项目国内OLED 8.6代线规划项目 2024 年 03 月

79、14 日 P.19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 27:OLED 终端材料市场规模占比 图表 28:2023 年 OLED 终端材料细分市场规模测算(亿元)资料来源:OLEDIndustry,莱特光电招股说明书,国盛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OLEDIndustry,莱特光电招股说明书,国盛证券研究所测算 发光材料国产化程度低,发光材料国产化程度低,OLED 终端材料主要被日本、终端材料主要被日本、欧美欧美企业垄断企业垄断。OLED 终端材料具有较高的技术及专利壁垒,分子式结构复杂(头部企业如 UDC 采用 AI 技术进行分子设计),且纯度要求 6-8N。从具体产品竞争格

80、局以及国内厂商国产化进展方面来看:按材料种类分类:发光层发光层掺杂材料掺杂材料(Dopant):全球核心供应商为美国 UDC,特别是在蓝光领域具有深厚壁垒,红光、绿光领域玩家还包括了日本出光兴产、默克等厂商。掺杂层难度最高,国内尚未有企业实现产品认证与批量销售,国产化程度几乎为零;发光层发光层主体材料主体材料(Host):红色、绿色材料厂商包括 UDC、陶氏、默克、东丽、三星 SDI、LG、NSCC 等,蓝色材料主要为日本出光兴产。目前国内莱特光电、奥来德等企业陆续获得技术突破,莱特光电在绿色主体材料领域已实现量产供应,其余材料国内厂商处于客户认证导入阶段,整体国产化率较低;发光层发光层功能材

81、料功能材料(Prime):壁垒略低于主题层,国内莱特光电已实现红色功能材料量产供应,在下游核心客户中率先实现国产化;通用层材料:通用层材料:目前主要供应商包括德山、三星 SDI、LG 化学、东丽、保土谷化学等外企,以及部分国内厂商,国产化率高于发光层材料。按颜色分类:红色、绿色:红色、绿色:红色、绿色材料体系及壁垒相似,目前国内莱特光电、奥来德等厂商持续实现突破,其中莱特光电成功实现红色功能、绿色主体材料量产供应,同时红色主体、绿色功能材料已进入下游认证测试阶段,目前进展良好,未来有望实现国产化放量;蓝色:蓝色:蓝色材料由于激发能量较高,目前主要采用一代荧光技术,由日本出光兴产垄断,其专利端相

82、较红色、绿色材料具有更严格的限制。目前莱特光电与京东方合作研发蓝色主体 BH 材料,加速蓝色材料国产化替代。00RPGHRH+GP+BH+BPRD+GD+BD通用材料全球市场规模国内市场规模 2024 年 03 月 14 日 P.20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 29:2019 年全球有机发光材料竞争格局(百万美元)图表 30:OLED 面板中各层有机材料主要供应商对应图 资料来源:DSCC,国盛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DSCC,国盛证券研究所 3.2.UDC:OLED 材料材料全球全球龙头,龙头,历史上历史上两轮超级行情两轮超级行情 UDC 是

83、久经考验是久经考验的的 OLED 材料霸主材料霸主。UDC(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创立于 1994年,技术来源于普林斯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致力于 OLED 发光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形成材料委外生产与专利授权的轻资产商业模式。公司 1996 年美股上市,股票代码NASDAQ:OLED,彰显行业领军者风范。经过近 30 年深耕,公司成为 OLED 材料全球龙头,在材料方面,营收体量行业最高,尤其在掺杂及磷光领域占据绝对份额;在专利授权方面,公司已发布和正在申请的专利超 6000 项,在蓝色磷光等部分产品体系下竞争者难以绕开 UDC 专利封锁;在客户方面,公司与

84、三星 SDC、LG 等海外巨头合作超 15年,同时与国内京东方、天马、维信诺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产品在市面上 OLED 器件中实现全方位渗透。UDC 崛起之路:红色、绿色、蓝色材料逐个击破,产能扩张与专利布局同步,聚焦下一崛起之路:红色、绿色、蓝色材料逐个击破,产能扩张与专利布局同步,聚焦下一代代材料材料技术路线技术路线。UDC 成立近 30 年持续引领 OLED 行业革新,磷光发光材料在不同颜色,以及手机、电视等不同下游中,均为 UDC 携手核心下游开辟历史先河。图表 31:UDC 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UDC,CINNOResearch,国盛证券研究所 2024 年 03 月 14 日 P.

85、21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UDC 曾经历曾经历 2 轮轮超级行情超级行情,均诞生于行业重要拐点均诞生于行业重要拐点。UDC 采用轻资产模式,利润几乎全部来自高附加值磷光 OLED 发光材料以及专利授权,毛利率维持在约 80%,PE(TTM)常年高达 40 倍以上。结合历史数据,每当 OLED 行业景气上行,UDC 往往表现出极强的上涨弹性。历史上 UDC 股价经历过 2 轮超级行情:2009 年年 3 月月-2011 年年 4 月,月,最大最大涨幅涨幅 1092%:2008 年 10 月 20 日,三星在伦敦的 Symbian 智能手机展会上发布全球首个采用 OL

86、ED 显示屏的手机 i7110。2010年 3 月,三星发布首个在智能手机上采用 OLED 显示屏的 Galaxy S。随着 OLED 在智能手机上的渗透从零到一的突破,UDC 股价在 2009 年 3 月至 2011 年 4 月期间实现了超过十倍的涨幅(最大涨幅 1092%)。同时,在 OLED 渗透率提升的拉动下,UDC 在 2010、2011 年分别实现了 93%、101%的收入增速,利润也实现了扭亏;2014年年5月月-2018年年1月,最大涨幅月,最大涨幅797%:2017年9月12日,苹果发布iPhoneX,首次在 iPhone 上采用 OLED 屏幕。iPhone 年销量超过 2

87、 亿台,iPhone X 推出后,UDC 收入再上一台阶,2017 年收入增速达 69%。随后,荣耀、华为、小米、OPPO、VIVO 陆续推出 OLED 屏幕手机,OLED 在智能手机渗透率由 2016 年的 16%持续增长至目前超过 50%。苹果在 iPhone 上采用 OLED 屏幕是重要的产业催化,UDC 股价在 2014 年 5 月-2018 年 1 月最大涨幅 797%,其中 2016 年 10 月至 2018 年 1月最大涨幅 318%。图表 32:UDC 历史股价复盘(美元)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历经三十载,UDC 已成长为营业收入 6.17 亿美元(2022 年,

88、下同)、净利润 2.10 亿美元的 OLED 材料全球龙头,其收入有 54%来自 OLED 材料。依托蓝光材料、磷光材料的生产能力,UDC 毛利率高达 79%且多年来较为稳定、净利率高达 34%,且随公司规模的增长稳中有升。截至 2024 年 3 月 8 日,公司市值高达 80 亿美元,在美股市场常年享受 40 倍以上 PE(TTM)估值。2024 年 03 月 14 日 P.22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 33:UDC 历史营业收入(亿美元)图表 34:UDC 历史归母净利润(亿美元)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研发为

89、桨,“委外代工研发为桨,“委外代工+专利授权”模式轻装远行专利授权”模式轻装远行。UDC 核心成长驱动力为技术研发,公司选择轻资产模式,形成专利授权、材料销售(合作 PPG 委外生产)的主要盈利模式,利于公司在日新月异的新型显示市场时刻保持技术领先性,具体来看:技术许可:公司通过全球方面 6000 余项专利布局,赋能 OLED 制造商采用 UDC 广泛的材料技术组合生产 出 定 制 化 高 性 能 发 光 材 料;发 光 材 料:公 司 主 要 产 品 为 磷 光 发 光 材 料UniversalPHOLED,广泛应用于 OLED 面板及白色照明器件中,具备不同颜色生产能力,以及高效率、高寿命

90、的性能优势;技术转让服务:UDC 提供现场培训等一系列技术转让服务,以方便公司专利及技术在客户环节得到顺利应用。公司主要收入来自材料销售与专利费,占比分别为公司主要收入来自材料销售与专利费,占比分别为 54%、43%。根据 Bloomberg,2022年公司发光材料营收3.31亿美元,专利费营收 2.67亿美元,技术支持营收 0.18 亿美元,占比分别为 54%、43%、3%。受益于下游 OLED 的持续渗透,以及产品体系的丰富,公司主业增长稳健,其中 2015-2022 年发光材料、专利授权营收体量 7 年间分别为增长193%、243%。图表 35:公司营收拆分(百万美元)图表 36:202

91、2 年公司各业务营收占比 资料来源:Bloomberg,国盛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Bloomberg,国盛证券研究所 -40%-20%0%20%40%60%80%100%120%0200202023Q3营业收入(亿美元)YOY-200%-1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0.500.511.522.52008200202023Q3归母净利润(亿美元)YOY005006007002000212022技术支持专利授权费发光材

92、料 2024 年 03 月 14 日 P.23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掌握掺杂剂技术,领跑磷光材料市场:掌握掺杂剂技术,领跑磷光材料市场:公司是全球磷光材料及掺杂材料龙头,率先于 2003 年在手机中率先实现 UniversalPHOLED红色磷光材料的应用,在 2013 年实现绿色磷光材料产业化,2012 年蓝色磷光材料达到初步性能指标,计划 2024 年实现产业化推广。公司是全球 OLED 掺杂材料龙头,而掺杂材料又是红、绿、蓝磷光体系中重要成分,公司技术和专利优势显著;斥资斥资 10 亿美元,耗时近亿美元,耗时近 30 年,构建庞大年,构建庞大 OLED 专利

93、组合:专利组合:近 30 年,UDC 投入约 10 亿美元于 OLED 研发,公司先后于 2012 年、2016 年、2023 年收购富士胶片、巴斯夫、默克专利,结合公司自身专利开发,截至 2023 年 5 月已拥有 6000 多项专利。根据公司副总裁 Mike Hack,基于庞大的专利组合,任何公司想要将蓝色磷光OLED 材料商业化,都难以绕开 UDC 专利;携手携手 PPG,产能持续扩张:,产能持续扩张:公司自 2000 年起开始与 PPG 进行代工合作,2013 年、2021 年分别于美国俄亥俄州、爱尔兰香农设立 OLED 发光材料工厂,产能持续扩张;布局布局 OVJP 技术,有望解决中

94、大尺寸技术,有望解决中大尺寸 OLED 生产痛点:生产痛点:公司布局 OVJP 有机蒸汽喷墨印刷技术技术(Organic Vapor Jet Printing),该技术可解决传统 FMM 掩膜版蒸镀在中大尺寸 OLED 面板生产过程中张网下垂的问题,2023 年实现全球首个全印刷、高分辨率的 RGB OLED 堆栈,性能媲美传统蒸镀法;与核心面板厂合作与核心面板厂合作 20 余年,引领高端磷光材料在不同余年,引领高端磷光材料在不同 OLED 器件中渗透:器件中渗透:公司客户资源丰富,几乎涵盖全球所有主流 OLED 面板企业。根据公司 2022 年年报,京东方、LG、三星 SDC 为公司前三大客

95、户,采购额占比均超 10%。从客户导入历程来看,2001 年公司最早与三星 SDC 合作,至今已有 23 年,根据公司 2022 年 12月 2 日签订的新专利许可和补充购买协议,其中规定了 SDC 向 UDC 采购的红色、绿色磷光材料每年最低采购量;公司与 LG 合作超 15 年,2015 年签订 OLED 专利许可协议和 OLED 商业供应协议;2016 年 UDC 与天马签订了长期、多年期的 OLED专利许可和材料购买协议;2017 年 UDC 与京东方签订了长期、多年期的协议;2018年 UDC 与维信诺签订了长期、多年的 OLED 专利许可和材料购买协议;2019 年 UDC与华星光

96、电建立了评估和商业供应关系。公司利润增长强于行业,盈利能力卓越公司利润增长强于行业,盈利能力卓越。公司盈利增长强劲,2018-2022 年净利润由 0.59亿美元增长至 2.10 亿美元,复合增速高达 37%;对比 OLED 面板头部厂商 LG 电子,2018-2022 年净利润由 4816 亿韩元增长至 6626 亿韩元,复合增速仅为 8%。盈利能力方面,公司销售毛利率常年稳定在 80%左右,净利率维持在 30%以上水平。图表 37:UDC 与 LG 净利润(左轴:UDC/百万美元_调整后,右轴:LG/亿韩元)图表 38:公司毛利率、净利率(调整后)资料来源:Bloomberg,LG,国盛证

97、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Bloomberg,国盛证券研究所 过去过去 OLED 材料销售材料销售主要主要在在韩国,近年来韩国,近年来中国大陆占比持续提升中国大陆占比持续提升。由于 OLED 产业起源于韩国,早年 UDC 的收入主要来自韩国。2016 年,UDC 的韩国收入占比高达 91%。此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0500200022UDCLG显示0%10%20%30%40%50%60%70%80%90%200022毛利率净利率 2

98、024 年 03 月 14 日 P.24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后,随着中国大陆 OLED 产业的发展,UDC 在中国大陆的销售额持续提升。根据StonePartner、OLED-info 数据,2019 年韩国 OLED 面板全球市占率高达 90.3%,2023Q3韩国厂商份额下降至 51.9%(三星 47.8%、LG4.1%),随之而来的国内厂商份额由 9.7%大幅提升至 48.1%(京东方 20.1%、华星光电 9.9%、天马 9.7%、维信诺 8.4%)。2016年至 2023Q3,UDC 中国大陆地区收入占 UDC 的收入比例由 4%提升至 39%,与中国

99、大陆 OLED 面板占全球的份额接近。未来随着中国面板厂份额持续提升,中国大陆地区有望成为 UDC 最大的收入地域。我们认为,在以京东方为首的中国大陆面板厂份额持续提升的背景下,OLED 终端材料领域有望诞生出“中国的 UDC”。图表 39:2019 年全球 OLED 面板竞争格局 图表 40:2023Q3 年全球 OLED 面板竞争格局 资料来源:OLED-info,国盛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Stone Partner,国盛证券研究所 图表 41:UDC 历史收入结构(按地区,万美元)图表 42:UDC 中国大陆历史营收占比 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

100、究所 3.3.持续持续扩品类,“中国扩品类,“中国 UDC”加速崛起”加速崛起 公司是国内少数成功实现公司是国内少数成功实现 OLED 终端发光终端发光材料材料国产化的厂商国产化的厂商。目前公司已实现红色功能Red Prime、绿色主体 Green Host 材料量产化供应,同时红色主体 Red Host、绿色功能Green Prime、蓝色主体 Blue Host 等材料快速推进中。具体来看:Red Prime:公司 Red Prime 材料持续迭代升级,新一代产品通过头部客户的验证000004000050000600007000020017201

101、920212023Q3其他美国日本中国台湾中国大陆韩国0%10%20%30%40%50%20022中国大陆占比中国大陆占比 2024 年 03 月 14 日 P.25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测试,使得客户器件亮度、发光效率显著提升;Green Host:公司 Green Host 材料率先在客户端实现混合型材料的国产替代,稳定量产供应,相关性能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Red Host、Green Prime:新产品 Red Host 材料、Green Prime 材料等在客户端验证进展良好,放量可期;Blue Host:公司与京东方合作开发 Bl

102、ue Host 材料,加快推进关键蓝色发光材料国产替代。OLED 终端材料国产化领跑者,聚焦高附加值发光材料终端材料国产化领跑者,聚焦高附加值发光材料。公司早期与韩国 MS 合作打入京东方等国内面板厂商供应链,后依托强大的分子设计、检测等自主研发能力持续扩张产品储备。公司 OLED 终端材料涵盖发光层材料、空穴传输层材料、空穴阻挡层材料和电子传输层材料,核心产品主要集中在发光层材料。依托强大的研发生产能力,公司客户涵盖京东方、华星光电、和辉光电、天马、信利等全球知名的显示面板厂商。自主研发驱动,形成完善的核心技术及专利体系自主研发驱动,形成完善的核心技术及专利体系。自早期与韩国 MS 合作以来

103、,公司持续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目前已形成丰富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护城河: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涵盖发光层材料(Prime 材料、Host 材料、Dopant 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升华技术、器件评测技术、合成方案技术、化学合成技术、纯化技术、痕量检测技术、量产管控技术等,实现由材料开发到工艺生产的全覆盖。图表 43:公司 OLED 终端材料核心技术积累 资料来源:莱特光电招股说明书,国盛证券研究所 专利布局:专利布局:截至 2023H1,公司累计申请专利 733 项,获得授权专利 229 项,发明专利占比 97.82%,保护区域覆盖中国、美国、欧洲、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充分保障了公司产品

104、在客户终端全球化销售的安全性;从专利分布上看:公司专利主要集中于高附加值发光材料领域,截至招股说明书报告期,公司发光层材料专利数量达34 个,占比高达 56%。同时公司积极进行 TADF、超荧光材料的开发,把握未来行业材料体系的潜在变革机遇。技术名称技术名称技术内容技术内容技术来源技术来源高效率材料开发高效率材料开发技术通过分子空间构型扭曲调控,改变了材料分子堆叠方式,调整载流子传输方式,改善了器件的发光效率;通过平面基团连接位点、空间构型调控,精密调节分子的能级和载流子的迁移率,维持与周边层材料的电荷均衡,从而在保持驱动电压的同时,实现了器件发光效率的大幅提升自主研发高纯度材料开发技术通过顶

105、空气相(HS-GC)、质谱仪(MASS)、热失重(TGA)等手段,快速拟定杂质分析及定向去除方法,结合升华提纯手段,从而实现材料纯度的提升自主研发高成膜能力材料开发技术通过非共轭结构的引入或控制分子的三维结构,在保证材料高空穴迁移率的同时,改善了材料成膜性,使材料在器件中保持无定形态不易结晶,提升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寿命自主研发/外部许可高匹配度能级调控技术通过量子计算模拟能态分布,建立与实测值的数据库,通过比较分析提升相邻功能层间能级匹配度,达成合适的注入特性,提升相邻功能层间能级匹配度,达成合适的驱动电压自主研发量子效率增强型主体材料开发技术通过引入较高的第一、三重态能级官能团以及非共轭的

106、连接方式,使得主体激子能量高效传输至发光掺杂材料,调节电子和空穴的移动速度来调整激子生成的发光中心位置,提升固定电流密度下的器件发光效率自主研发高功率效能型主体材料开发技术通过缺电子氮杂芳环基团与平面稠合基团共轭连接的方式,即保持材料第一、三重态能级,又有效提升主体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达成了降低器件的驱动电压和提升效率的目的自主研发DopantDopant材料材料低斯托克斯位移蓝光掺杂材料开发技术通过稳态官能团的引入,提升材料的耐热及耐电子稳定性,通过导入取代基的立体障碍效果来控制三维结构,降低斯托克斯位移,提升蓝光器件的发光效率及寿命自主研发/外部许可高效率材料开发技术通过优化分子轨道分布和

107、空穴移动度,降低界面之间的能级势垒,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自主研发界面性能提升技术通过采用富电子型官能团之间空间扭曲型的连接方式,促进分子的高密度堆积,达到分子间作用力降低,改善表面形态,改善了载流子的传输自主研发高迁移率材料研发技术通过设计分子扭曲型的结构,减少分子内旋转的自由度和重组能,改善空穴迁移率。另外,导入增加与相邻分子的分子轨道分布相互作用的取代基,可以改善迁移率自主研发热稳定性提升技术通过引入芴类、多环芳烃类等官能团,增强分子的化学键能,达到较好的热稳定性。分析分子内最弱的链接,调节以维持较强的结合。通过导入立体障碍降低蒸镀温度,或设计小分子量结构改善热稳定性自主研发效率增强型电子传

108、输层材料开发技术通过变更杂原子的种类、位置及结合方式,调整分子结构和分子间堆叠,从而调节分子的 LUMO 能级,改善材料电子注入以及传输能力,降低器件的能耗自主研发寿命增强型电子传输层材料开发技术分析改善分子内阳离子及激子最弱的链接或取代基,改善驱动时的稳定性。通过控制 n-dopant 的 Liq 的混合性及电子移动速度,改善寿命及效率自主研发产品类别产品类别空穴传输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PrimePrime材料材料HostHost材料材料发光层材料发光层材料 2024 年 03 月 14 日 P.26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 44:公司核心

109、技术及专利分布(截至招股说明书报告期)资料来源:莱特光电招股说明书,国盛证券研究所 深度绑定京东方,深度绑定京东方,华星华星、和辉等面板厂加速渗透、和辉等面板厂加速渗透。公司针对 OLED 器件的核心发光材料建有系列化产品群,产品性能优异,高品质专利产品保证核心竞争力。依靠卓越的研发技术实力、优异的产品性能、完善的服务体系,公司获得了良好的行业认知度,客户涵盖京东方、华星光电、和辉光电、天马、信利等全球知名的显示面板厂商,具体来看:京东方京东方核心供应商核心供应商:2016 年公司与京东方鄂尔多斯工厂 OLED 终端材料供应商韩国MS 合作,成立莱特迈思,正式开始对于京东方的材料供应,份额持续

110、提升。2018年至 2021 年,公司向京东方销售的主要为 4 款 Red Prime 产品,年销量均在 300kg以上,体量国内领先。2022 年,公司对京东方销售额由 2018 年的 0.63 亿提升至2.18 亿,占公司总销售额约 77.8%,向京东方成都、绵阳、鄂尔多斯、重庆等多条产线实现产业化供应。目前公司 Green Host、Red Host、Green Prime 等材料加速导入,伴随 OLED 行业高景气,预计京东方销售收入及利润额将持续高增。华星光电、和辉光电华星光电、和辉光电正正加速渗透:加速渗透:公司分别于 2019、2020 年进入和辉光电、华星光电的供应链体系并形成

111、销售,2021H1 公司华星光电、和辉光电销售额分别为2091.6 万元、591.5 万元,占终端材料销售额分别为 17.5%、4.9%。过去公司营收主要来自第一大客户京东方,伴随新客户的持续开拓,未来公司材料销售体量增速有望持续提升。74284346025303540发光层材料空穴传输层材料电子传输层材料中间体其他核心技术数量专利数量 2024 年 03 月 14 日 P.27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 45:公司京东方销售额及占比(万元)图表 46:公司华星光电、和辉光电销售额及占比(万元)资料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公司公告,国盛证券研究

112、所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国盛证券研究所 全产业链布局,成本优势显著全产业链布局,成本优势显著。经过多年的研发及产业化经验的积累,公司形成从材料结构设计、材料制备、高纯度升华、器件制备到器件测试的完整产业链。公司拥有 OLED升华工厂及精细化学合成工厂,形成中间体-升华前材料-终端材料一体化生产能力。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公司可实现 OLED 中间体的高品质化保障,同时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升产品毛利率。募投项目稳步推进,打开远期成长空间募投项目稳步推进,打开远期成长空间。2022 年公司投资 7.2 亿元建设“OLED 终端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项目新增 15 吨 OLED 终端材料产能

113、,其中包括 4 吨 Red Prime材料、2 吨 Green Prime 材料、2 吨 Green Host 材料、1 吨 Red Host 材料、5 吨空穴传输层材料、1 吨电子传输材料。项目位于西安高新区长安通讯产业园,建设周期 3 年。截至 23H1,募投项目稳步推进中,目前处于设备采购阶段。3.4.竞争分析竞争分析:公司是国内:公司是国内“最纯最纯”OLED 发光材料标的发光材料标的 国内 OLED 材料上市企业主要包括莱特光电、奥来德、瑞联新材、九目化学(万润股份子公司)、三月科技(万润股份子公司),其中莱特光电、奥来德、三月科技主营 OLED终端材料(同时具备前端材料生产能力),

114、瑞联新材、九目化学主营 OLED 前端材料(包括中间体、升华前材料)。非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北京夏禾、阿格蕾雅、鼎材等。具体来看:奥来德奥来德:OLED 设备设备+终端材料双重布局终端材料双重布局。公司主业围绕 OLED 上游环节,聚焦 OLED终端材料与蒸发源设备领域。有机材料方面:公司具备发光功能层、电子传输层等材料技术储备,其中蓝色、绿色材料处于下游面板厂导入、量产供货阶段。蒸发源设备方面:蒸发源是蒸镀设备的“心脏”,其性能决定蒸镀过程中镀膜厚度和均匀度。公司是国内已进行招标采购的 6 代 AMOLED 线性蒸发源唯一国内供应商,打破海外垄断。同时,公司积极布局新世代线设备,目前已具备 G8

115、.5/G8.6 产线蒸发源的技术开发和储备;瑞联新材瑞联新材:OLED 升华前材料龙头升华前材料龙头。公司是国内 OLED 升华前材料领军企业,对应下游终端材料实现全覆盖。同时公司客户端除 UDC 外已基本实现对国际领先的OLED 终端材料企业的全覆盖,国外客户包括杜邦、默克、出光、德山、斗山等,国内客户包括奥来德、北京夏禾等。氘代材料具有对蓝色材料寿命提升、绿色材料0%10%20%30%40%50%60%70%80%90%100%05000000025000200212022京东方销售额(万元)总销售额占比0%2%4%6%8%10%12%14%16

116、%18%20%050002500201920202021H1华星光电和辉光电华星光电占比和辉光电占比 2024 年 03 月 14 日 P.28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发光性能提升的作用,目前主要应用于大尺寸 OLED 面板,未来中尺寸、小尺寸渗透空间广阔。公司是目前国内能够规模化量产全系列氘代发光材料(红绿蓝)的企业。公司未来还将持续围绕 OLED 终端材料以及 PI 单体、半导体光刻胶单体、面板光刻胶成品等持续拓展,空间广阔;万润股份:万润股份:有机合成龙头平台型厂商有机合成龙头平台型厂商。公司深耕有机合成 20 余年,依托于强大的研发团队

117、和自主创新能力,下游产品由传统液晶单晶、沸石分子筛、OLED 升华前材料不断扩展至高附加值、“卡脖子”新型显示材料、半导体材料领域。公司 OLED业务主要集中于子公司三月科技、九目化学。其中,九目化学主营 OLED 中间体及升华前材料,产品相对成熟并已实现规模化销售。三月科技主营 OLED 终端材料及PI 成品材料,产品附加值较高。2023 年 11 月 23 日,公司公告子公司三月科技引入京东方、华为、小米三方间接战略投资并签署增资协议,终端材料放量可期。由于九目化学、三月科技为万润股份子公司,无详细财务数据披露,我们选取莱特光电、奥来德、瑞联新材进行业务对比分析:终端材料营收体量、毛利率行

118、业领先终端材料营收体量、毛利率行业领先。公司 2022 年 OLED 材料营收 2.41 亿元,高于同赛道的奥来德(2.13 亿元),2015-2021 年营收体量仅略低于环节国产化率更高的前端材料厂商瑞联新材。从板块毛利率来看,2022年公司OLED材料板块毛利率高达66.8%,显著高于同赛道的奥来德(37.0%),以及前端材料厂商瑞联新材(2021 年 30%)。公司终端材料营收、利润率均处于行业前列,彰显高端发光材料产品结构比重突出,以及下游核心面板厂导入、量产节奏领先的优势。图表 47:OLED 材料厂商 OLED 板块营收(亿元)图表 48:OLED 材料厂商 OLED 板块毛利率

119、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国内“最纯”国内“最纯”OLED 终端终端材料标的,加权研发费用处行业第一梯队材料标的,加权研发费用处行业第一梯队。由于 2022 年瑞联新材业务拆分口径变化,我们选取 2021 年报期对三家企业 OLED 业务营收体量、营收占比进行梳理:莱特光电 OLED 板块营收占比高达 90.1%,显著高于奥来德的 35.4%、瑞联新材的 28.7%;同时,我们构建加权研发费用指标(即研发费用*OLED 营收占比)以大致描绘公司 OLED 板块研发力度,该指标公司长期处于第一梯队,2021 年加权研发费用为 0.33 亿元,高于奥来

120、德的 0.25 亿元、瑞联新材的 0.24 亿元。00022莱特光电奥来德瑞联新材0%10%20%30%40%50%60%70%80%2000212022莱特光电奥来德瑞联新材 2024 年 03 月 14 日 P.29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 49:2021 年 OLED 材料厂商营收拆分级 OLED 营收占比(亿元)图表 50:各厂商加权研发费用(研发费用*OLED 营收占比,百万元)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

121、究所 4.盈利预测与估值建议盈利预测与估值建议 4.1.关键假设关键假设 OLED 终端材料板块终端材料板块:受益于 OLED 行业景气度提升,下游需求拉动 RP 材料出货量增长,同时 GH 材料下游放量加速,叠加 RH、GP、BH 等新品类在下游认证、导入,2023年公司 OLED 终端材料营收体量同比大幅增长,预计未来公司 OLED 材料营收将持续维持高增。毛利率方面,受益于新品类爬坡中毛利率的修复,板块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其他材料其他材料:公司持续围绕高端 OLED 终端材料为发展核心,其他业务包括 OLED 中间体及其他中间体等业务,基数较小,2023 年受公司业务结构高端化迭代,其他材

122、料营收下滑。预计未来公司其他材料营收、利润率维持稳定或自然增长。4.2.盈利预测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01/5.50/7.20 亿元;归母净利润0.77/2.04/2.72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01.9/38.5/28.9 倍。0%10%20%30%40%50%60%70%80%90%100%024681012141618莱特光电奥来德瑞联新材其他业务营收OLED材料营收OLED营收占比055200202021莱特光电奥来德瑞联新材 2024 年 03 月 14 日 P.30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

123、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 51:公司板块收入拆分表(百万元)报告期报告期 2021A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OLED 材料材料 收入 303 241 276 525 695 YOY -20.5%14.4%90.4%32.4%毛利率 72.6%66.8%62.0%65.4%69.1%其他其他业务(包含其他中间体)业务(包含其他中间体)收入 34 39 25 25 25 YOY 17.9%-36.4%0%0%毛利率-9.5%14.2%14.0%14.0%14.0%营业总收入营业总收入 收入 337 280 301 550 720 YOY -16.7%7.3%82.

124、9%30.9%毛利率 64.6%59.0%58.1%63.1%67.2%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4.3.估值建议估值建议 我们选取 OLED 材料及设备厂商奥来德、新型显示材料厂商鼎龙股份、阿科力作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 2023-2025 年平均 PE 分别为 81.62/33.59/20.54 倍。公司为国内 OLED终端材料龙头企业,在充分享受行业景气的同时,持续拓品类、增份额,成为“中国的UDC”。公司业务结构与可比公司存在差别,主要产品为高附加值 OLED 终端材料,业务模式对标美股 UDC。UDC 公司 2019-2023 年 5 年平均年化 PE(TTM)高达 58X,

125、截至2024 年 3 月 8 日,PE(TTM)为 40X。我们认为莱特光电业务模式对标 UDC,OLED 有机发光成品材料有望享受相应的估值溢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图表 52:可比估值分析(可比公司数据使用 Wind 一致预期)公司公司 市值市值(亿元)(亿元)归母归母净利润(亿元)净利润(亿元)PE(倍)(倍)2023E 2024E 2025E 2023E 2024E 2025E 莱特光电莱特光电 79 0.77 2.04 2.72 101.93 38.48 28.91 奥来德 55 1.23 2.15 3.27 57.18 25.37 16.72 鼎龙

126、股份 198 2.67 4.44 6.06 73.99 44.55 32.65 阿科力 35 0.30 1.12 2.82 113.68 30.86 12.25 可比公司平均可比公司平均 81.62 33.59 20.54 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选取 2024 年 3 月 13 日收盘数据 2024 年 03 月 14 日 P.31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5.风险提示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下游需求低于低于预期预期:下游消费端需求不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销售情况,对化工产品景气度影响较大;项目进度不及预期项目进度不及预期:项目从建设到达产的进度存在不确定

127、性,将影响产品销量增长;假设和测算误差风险:假设和测算误差风险:本文部分假设与测算引用自第三方数据,测算存在一定误差风险。2024 年 03 月 14 日 P.32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免责声明免责声明 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本公司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但本公司及其研究人员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及预

128、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可能会随时调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保持在最新状态,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本公司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

129、的唯一因素。投资者应注意,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本公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和金融产品等各种金融服务。本报告版权归“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事先本公司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任何机构或个人如引用、刊发本报告,需注明出处为“国盛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分析师声明分析师声明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在此声明:我们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或相当的专业胜任能力,本报告所表述的任何观点均精准地反映了我们对标的证券和发行

130、人的个人看法,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我们所得报酬的任何部分无论是在过去、现在及将来均不会与本报告中的具体投资建议或观点有直接或间接联系。投资评级说明投资评级说明 投资建议的评级标准投资建议的评级标准 评级评级 说明说明 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 6 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基准指数的相对市场表现。其中 A 股市场以沪深 300 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针对协议转让标的)或三板做市指数(针对做市转让标的)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摩根士丹利中国指数为基准,美股市场以标普 500 指数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为基准。股票评级 买入 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 15%以上 增持 相对同

131、期基准指数涨幅在 5%15%之间 持有 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5%+5%之间 减持 相对同期基准指数跌幅在 5%以上 行业评级 增持 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 10%以上 中性 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10%+10%之间 减持 相对同期基准指数跌幅在 10%以上 国盛证券研究所国盛证券研究所 北京北京 上海上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西滨河路 8 号院 7 楼中海地产广场东塔 7 层 邮编:100077 邮箱: 地址:上海市浦明路 868 号保利 One56 1 号楼 10 层 邮编:200120 电话: 邮箱: 南昌南昌 深圳深圳 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 1115 号北京银行大厦 邮编:330038 传真: 邮箱: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三路 100 号鼎和大厦 24 楼 邮编:518033 邮箱: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莱特光电-公司研究报告-OLED景气已至“中国UDC”加速崛起-240314(32页).pdf)为本站 (Dimples)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