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中国人民大学: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2035年趋势畅想5国合作智库报告(51页).pdf

编号:158093  PDF  DOCX  51页 3.66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中国人民大学: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2035年趋势畅想5国合作智库报告(51页).pdf

1、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 2013 年 1 月 19 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 7 个部门、运营管理 4 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学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传承

2、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形成了“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三大办学特色,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学校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 年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美国丹佛大学美中合作中心美国丹佛大学美中合作中心隶属于约瑟夫科贝尔国际研究学院,通过论坛、会议和其他项目促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中心致力于促进了解中国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和文化格局的变化,架起中美两国人民寻求相互理解的桥梁。俄罗斯自由经济协会俄罗斯自由经济协会继承了凯瑟琳大帝于 1765 年创立的帝国自由

3、经济协会的传统,是俄罗斯第一个公民社会机构,也是欧洲和世界上最古老的公共组织之一。其目标是启蒙、科学进步、发展经济为人民谋福利。拥有 65 个地区办事处,包括经济学家、科学家和专家、官员、商界人士、公众人物在内的超过 30 万名成员,每年举办 900 多场活动。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地缘政治经济研究小组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地缘政治经济研究小组是一家有影响力的政策研究机构,对各国及其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进行高质量的研究和分析。其宗旨是批判性地分析并提出管理国民经济和国家互动的政策选择,以促进当今多极世界中的人类发展和互利。印度中国经济文化促进会印中经济文化促进会成立于 2003 年,是为促进中印两国经济文

4、化合作而成立的首个正式的、非营利性组织,致力于建立中印两国文化与经济的纽带。总部位于印度新德里,拥有超过 3000 个会员,每年在中印两国组织超过 50 场经济、文化活动,目前已成为促进中印经济文化合作的重要组织机构。合作智库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4 目 录696292934353536363737383940核心摘要引言一、五大领域展示中国高质量发展1、新民生2、新消费3、新制造4、新基建5、新服务二、“社会预期偏弱”仍普遍存在的关键原因1、政策信息差导致效果偏差2、外界强干扰与内部不利因素叠加3、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水土不服”4、政府职能转变等

5、制度性改革推进不足三、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不断释放大国复利1、紧抓政策落实力度,弥合政策的信息缺口2、激发创新活力,突破高端科技“卡脖子”问题3、从融入全球化到引领全球化,重点推动服务业开放4、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5、增加风险偏好,先立后破中提升发展信心6、围绕金融强国目标,高质量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 5四、“中国 2035”智库十大畅想1、中国 GDP 大概率在 2035 年左右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2、2035 年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有望比 2023 年翻番3、中等收入群体占比有望从三分之一扩大到近二分之一4、2035 年

6、平均每三个家庭拥有一辆新能源车5、中国将成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引领国际稳定秩序的首要力量6、居民参与国际交流程度显著提升,对中国互免签证、单方面免签以及落地签的国家有望从 80 多个扩大到 120 个以上7、中国在 2030 年之前提早实现碳达峰,在 2035 年成为年排放减少量绝对值最高的国家8、世界 500 强企业中国入围数量预计至少超过 200 家,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上升到新台阶9、A 股稳健增长,2035 年中国成为全球最成熟的资本市场之一10、“一带一路”二十年取得突破性成就,成为全球第一大合作倡议,覆盖最多国家、最多人口和最大经济规模结论442424343434

7、4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6 核心摘要 过去几年,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大国复利”的体现。复利是财富创造、资产增值的利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累积,能够给国家带来“复利式”发展。大国复利具有收益稳定性、长期积累性和可持续性三大特征,这种发展模式能够在长期内持续推动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繁荣,具有巨大的潜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复利式”发展动能集中体现为创新驱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绿色发展。本报告选取新民生、新消费、新制造、新基建、新服务五大领域集中展示过去几年特别是近 1 年来中国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果。新民生“新”在十大变化:乡村生活火

8、热,小城内容丰富,城乡绿地变多,劳动保障提升,医疗服务更近,政事处理更快,电信诈骗减少,反腐更加有力,资本市场好转,居民负债改善。新消费方面,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各地文旅发展紧跟市场变化,不断推出火热的新消费场景,文娱演出经济极大丰富城市消费新业态,数字零售市场逐渐回暖。新制造方面,先进制造业成为强国之基。“灯塔工厂”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三样”商品出口首破万亿,产品出海与产业链全球布局加速。自主研发浪潮加速提升电子产业国产化替代,产业“联动”作用凸显。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 7 新基建已在 5G 基站建设、特高压、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

9、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集中发力,逐渐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质生产力支持下的新服务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呈现出数字化、平台化、智能化、均等化、高端化、全球化的突出特点。当前“社会预期偏弱”的本质是“经济复利预期偏弱”,虽然也有政策信息差和外在不利因素的综合作用,但更应重视体制性改革滞后的影响。虽然当前社会预期依然偏弱,但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依然巨大,只要朝着法治化、市场化的方向坚定深化改革开放,纠正资源配置中的扭曲,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定能扭转社会对于中长期的经济复利预期。在经济复利逐渐释放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弥合政策感知的信息缺口,紧抓政策落实力度;激

10、发创新活力,突破高端科技“卡脖子”;重点推进服务业引领的新型全球化;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适当增加风险偏好,先立后破中提升发展信心;围绕金融强国目标,高质量推进资本市场改革,使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足感。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正在不断夯实,对内制度性改革和对外高水平开放的政策复利正在持续释放。在这一过程中,提振发展预期,重建社会信任至关重要。从智库视角畅想未来,中国将顺利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8 展的 2035 年远景目标:中国 GDP 将在 2035 年左右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

11、翻番;中等收入群体占比从三分之一扩大到近二分之一;家家有汽车,且三分之一是新能源车;2030 年前提早实现碳达峰,2035 年成为年减排量最高的国家;中国企业入围世界 500 强数量将至少超过 200 家;2035 年中国成为全球最成熟的资本市场之一;“一带一路”成为全球第一大合作倡议,覆盖最多国家、最多人口和最大经济规模。中国要实现 2035 年远景目标,需要依靠持续性、累积性的大国复利。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释放的长期增长潜力下,中国将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渐进实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焕发政策亮点,不断创造大国复利,最终实现 GDP 超美和收入翻番等成就。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

12、035 年趋势畅想 9过去一年,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成绩,具体表现为:十大新民生变化为居民日常生活增光添彩,新场景和新模式助力数字、健康、绿色等新消费不断崛起,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制造不断提高制造强国成色,新基建集中发力为改善民生保驾护航,新质生产力支撑下的新服务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大国复利”的体现。复利是财富创造、资产增值的利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累积,能够给国家带来“复利式”发展。大国复利具有收益稳定性、长期积累性和可持续性三大特征,这种发展模式能够在长期内持续推动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繁荣,具有巨大的潜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复利式”发展动能集

13、中体现为创新驱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绿色发展。通过实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等一系列“强国”战略,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驱动优势不断凸显,新质生产力驱动的产业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赢得了广泛的国际支持和合作机会;坚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顺应全球经济的未来趋势,确保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团队认为,当前“社会预期偏弱”的本质是“经济复利预期偏弱”,虽然也有政策信息差和外在不利因素的综合作用,但更应重视体制性改革滞后对复利的收益率

14、和长期积累产生负面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依然巨大,只要朝着法治化、市场化的方向坚引 言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10 定深化改革开放,纠正资源配置中的扭曲,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定能扭转社会对于中长期的经济复利预期。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正在不断夯实,对内制度性改革和对外高水平开放的大国复利正在逐渐释放。在这一过程中,应进一步弥合政策感知的信息缺口,紧抓政策落实力度;激发创新活力,突破高端科技“卡脖子”;重点推进服务业引领的新型全球化;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适当增加风险偏好,先立后破中提升发展信心;围绕金融强国目标,高质量推进资本市场改革,使人民群众感受到更

15、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足感。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 11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截至 2023 年,中国有2.4亿受高等教育人群、6000万工程师群体、五十万亿级消费市场;中国有百万亿元基础设施存量、全球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全球最大且覆盖所有村镇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中国有占全球 40.5%的经世界经济论坛组织遴选的“灯塔工厂”,摘下了一颗颗工业皇冠上的明珠。2022 年,在全球高技术及科技密集型制造品出口中,中国占比为 18%。自 2017 年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以来,中国新增社会财富质量有明显提升,我们选取新民生、新消费、新制造、新基建、新

16、服务五大领域,集中展示近年来中国高质量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1、新民生民生是中国政府的最大关切,一、五大领域展示中国高质量发展图 1-1:全国财政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就业三项民生支出金额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新中国用过去 75 年的和平发展,累积下超大规模、高水准、能在未来持续产生复利的社会财富。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12 表 1-1:部分乡村工作开展时间及取得成效资料来源: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整理国之大者在为民。自 2007 年中央财政“民生清单”诞生以来,各省不断围绕就业增收、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困难兜底等开展工作。2012-2023 年,全国财政对教育、

17、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三项民生支出金额由4.1万亿元升至约10.4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比例由32.6%升至37.7%。本报告试着抓取过去几年中体现人表 1-2:部分超大城市所在都市圈及其相应的“1 小时高铁圈”资料来源: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整理时间标志事件2004 年水、电、路“村村通”工程2013 年提出“精准扶贫”,开启全面脱贫攻坚2014 年国家邮政局“快递下乡”工程2017 年行政村 100%通邮2018 年农村电商促进乡村产业大发展,“电商助农”“直播助农”在各大电商平台兴起2021 年农村贫困人口 100%脱贫,脱贫人民不愁吃穿;全面实现义务教育与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

18、安全有保障;行政村 100%通宽带2022 年农村清洁水平显著提高,95%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 70%2023 年“村 BA”“村晚”火爆开场,城乡文化全面对接,乡村文旅全线出圈部分超大城市周边“都市圈”出发地“1 小时高铁圈”最快时间京津冀一体化北京廊坊(21分钟)、天津(37分钟)、保定(41分钟)、雄安(50分钟)、承德(51 分钟)、沧州(51 分钟)、石家庄(1 小时)、唐山(1 小时 3 分)、张家口(1 小时 3 分)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广州到佛山(19 分钟)、中山(28 分钟)、深圳(31 分钟)江门(36分钟)、韶关(51 分钟)、东莞(56 分钟)、珠海(

19、1 小时 1 分钟)深圳深圳到香港西九龙(14 分钟)、东莞(29 分钟)、惠州(41 分钟)长三角一体化上海昆山(16 分钟)、苏州(21 分钟)、嘉善(23 分钟)、太仓(26 分钟)嘉兴(27分钟)、无锡(28分钟)、桐乡(33分钟)、常州(35分钟)、海宁(40 分钟)、杭州(45 分钟)、常熟(46 分钟)张家港(52 分钟)南京(59 分钟)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武汉到鄂州(22分钟)、咸宁(24分钟)、黄冈(25分钟)、孝感(25分钟)、黄石(36 分钟)、仙桃(41 分钟)长沙长沙到株洲(17分钟)、娄底(30分钟)、邵阳(50分钟)、衡阳(37分钟)、岳阳(33 分钟)咸宁(58

20、 分钟)成渝都市圈成都成都到资阳(22分钟)、眉山(31分钟)、绵阳(37分钟)、乐山(41分钟)、内江(41 分钟)、遂宁(57 分钟)、宜宾(1 小时 13 分钟)重庆重庆到永川(23分钟)、长寿(24分钟)、合川(26分钟)、大足(27分钟)、荣昌(30分钟)、涪陵(38分钟)、垫江(40分钟)、潼南(44分钟)、丰都(54 分钟)中国每年有近八成财政支出用于民生,能够在民生福祉中不断加大投入,正是中国长期和平发展累积的复利硕果。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 13民生活变化的十个片段,为读者描述今日中国之“新民生”。一是,乡村生活火热了。在过去,乡村经常被称为“回不去

21、的乡愁”。近年来,从村村“通水、通气、通路”,到推进户户“通快递、通网络、通清洁能源”,再到“电商助农”“直播助农”农村产业蓬勃发展,直到2023 年中的村 BA、乡村文旅火爆出圈,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家不再是回不去的乡愁,而是成为大城市生活人群紧张忙碌工作之余寻求心灵庇护的净土与港湾。二是,小城内容丰富了。在过去,小城生活仿佛与大城市有天差地别。随着大城市发展外溢,小城生活全面向大城市看齐,一线品牌商家开到县城,县域商圈蓬勃发展,过年大城市“打工人”可无缝衔接成为“小镇青年”。大城市周边的县市纷纷被纳入都市圈,在县城乘坐轨道交通十几分钟就可以畅达都市核心区。小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看到一线城市名校老

22、师的教学视频,也在一定程度弥补了小城与大城之间学生的教育差距。三是,城乡绿地变多了。人民群众需要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过去几年,我国城市公园、绿地数量大幅增加,20122022 年,全国图 1-2:我国城市公园绿地面积与公园数量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14 公园数量由11604个增至24841个,增幅超100%,城市公园绿地面积由777亩增至1303亩,增幅68%。打开手机地图,在城区步行范围内几乎都能找到公园或绿地。各地依托市内绿地、乡镇自然景观建设景观跑道、森林步道,身在其中令人心旷神怡。四是,劳动保障在提升。随着网约车、城市快递、家政服务、电商

23、直播等新就业形态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其劳动保障越发受到关注。近年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等相继出台,在工资、劳动、休息等方面对平台企业做出规范,多地将就业形态人员纳入补充工伤保障范畴,为8400万新就业形态人员提供更多保障。五是,医疗服务更近了。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人民群众的“痛点”。随着医疗基础设施与医务人员数量、质量双增长,越来越多的医院在周末开设门诊,越来越多的一线医院一流医生出现在中小医院或社区门诊中,越来越多的知名专家出现在普通门诊中。本报告统计的上海 38家三甲医院中,有 37 家实现周末开诊,其中

24、 18 家周六日全部开诊,几乎所有婴幼儿科与儿科都能做到周末开诊。北京现有36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现周末开诊,并出台文件鼓励医疗机构增设晚间门诊,尽可能缓解上班族就医难题。六是,政事处理更快了。在现场进行漫长的排队与等待叫号曾是是以前居民办理政事的常态。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多地居住证、办社保、办一手房本等都能实现在线办理。各地数据显示,网办使得同一件事务的办理时间缩减5-8 成,这还没有计算通勤到场所需时间。同时我们也呼吁,应当为特殊群体如 80 岁以上老年群体保留一定现场窗口空间,不应让数字化成为特殊需求群体进行基本社会生活的鸿沟。七是,电信诈骗减少了。随着国力不断提升,我国能

25、够更加紧密有效地与世界其他国家合作打击跨国违法犯罪。2023 年 9 月以来,我国集中打击涉缅北电诈违法犯罪活动取得决定性成效,缅北电诈“四大家族”全部覆灭。2023 年 8 月到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 152024 年 1 月中旬,全国电诈案件同比下降 28.6%。随着打击力度不断增加和大家防范意识提高,电诈将会在我国进一步销声匿迹。八是,反腐更加有力了。官员腐败一直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权力现象。2023 年,金融领域、体育领域、医药领域反腐备受关注,特别是在金融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23 年,金融领域反腐发现 101 名干部涉嫌违法违纪,其中中管干部8 人,中央

26、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国企和金融单位干部 75 人,省管干部18 人。人民群众对严打这样的“老虎”“蛀虫”拍手叫好。九是,资本市场现转强。2023年是不少 A 股投资者的伤心年。2024 年 2 月以来,证监会为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进行数次调研与座谈会,强调证监会的核心任务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值得一提的是,尽管 2023 年股权基金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固定收益产品还是取得了不错的回报,特别是纯债基金当年实现平均业绩 3.79%,表现良好。理财也是门复杂的学问,各金融机构应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真正为保护居民财富把好产品质量关。十是,居民负债有改善。过去一段时间,疫情、房价波动、股价波动消耗了

27、大量居民储蓄。近两年,随着形势渐渐好转,我国居民现金层面的资产负债率有所改善,全国居民存款在 2022 年 1 月-2024 年 1月增长约 31 万亿元,同期居民贷款增加约 10 万亿元,期间居民存款净增加 21 万亿元。在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后,中国人民的投资与消费更加务实、理性,为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表 1-3:2024 年 2 月以来证监会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行动资料来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时 间方 式主 题2024 年 2 月增强执法“零容忍”执法,集中处理多名从业人员违法炒股2024 年 2 月 18-19 日资本市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28、系列座谈会“严之又严抓监管,汇聚合力强信心”“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增加投资回报”“以投资者为本”2024 年 2 月 27 日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座谈会“法治兴则市场兴”2024 年 3 月 6 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强基强本,强本强基。投资者是市场之本,上市公司是市场之基”“严监严管,依法从严监管市场,依纪从严管理队伍”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16 生活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世界各国人民最根本的需求。这两年,中国经济总量仍在增长,但人们的感知仿佛有些“麻木了”。这其中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方面,社会高速发展使得个体之间的工作生活方式差异

29、迅速拉大,一二线城市居民与“小镇居民”、不同代际人群之间难以“感同身受”。另一方面,在当前发展阶段下,我国居民闲暇时间较少,统计局公布的企业就业人员周劳动时间已达 49 个小时,比 2001 年上升 5 小时。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国家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使城乡交通、生活方式等进一步融合;另一方面,国家愈发重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先后发布关于协同推进运用“一函两书”制度保障劳动者权益工作的通知以及相关违法案例,决心不再让欠薪、违法安排超时加班成为居民生活的痛点。2024 年春节,绝大部分在外地工作的劳动者都能够提前放假和家人一起度过除夕,这也是全国上下更加重视民生温度的体现。2

30、、新消费新消费即新型消费,是指以互联网、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区块图 1-3:20222024 年住户部门存贷款金额及比率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 17图 1-4:20142023 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链等新一代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支撑而形成的一系列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和新服务。近一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揽子促进新型消费的政策举措,服务消费逐渐成为消费复苏的“龙头”,线上消费和数字消费创新保持活跃,智能化、绿色化带动商品消费加快升级,不同消费群体呈现出差异化的消费诉求,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活力,近期,设备更新、以旧

31、换新和降低物流成本等措施又将开启新一轮消费周期,促进消费领域产生复利。一是,数字消费已成为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巨大推动力之一。以网络购物为例,自 2010 年以来,中国网络购物进入持续快速增长阶段。2023 年,网上零售额达到 154264 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 27.6%,网购已经成为中国居民日常消费的重要方式。中国网络购物的发展速度与规模已远超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网络购物虽然比中国起步早,但网络购物零售额占比仅为 15.1%。二是,会展经济促进商贸消费迸发新活力。2023 年初,线下贸易展会全面恢复以来,中国国际消博会、服贸会、广交会、进博会、链博会等重大展会也如约而至,来自世

32、界各地的展商纷纷来华参展,展示全球好物。仅 2023 年前三个季度,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18 境内专业场馆共举办各类展会 3248场,同比增长 1.8 倍,较 2019 年同期增长 32.4%。各类展会取得丰硕成果,第 134 届广交会线下出口成交 223 亿美元,2023 年服贸会共达成成果 1100 余项,线下参展企业国际化率超过 20%,第六届进博会按年计意向成交创历届新高,金额达784.1 亿美元,各种会展活动营造浓厚消费氛围,打通消费领域堵点和难点,进一步促进了消费市场繁荣。三是,说走就走的“微旅行”成为旅游消费新趋势。游客对于旅游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观光旅

33、游升级为追求品质和特色的深度游。从去年爆火的村 BA 到今年哈尔滨出圈,再到刚刚结束的春节长假旅游出游 4.74 亿人次,鲜活滚烫的数字背后是热闹红火的消费场景。社交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城市“推荐官”,许多不为人知的“宝藏城市”都是由自媒体推送裂变传播出圈的。从“进淄赶考”到“尔滨滑雪”,自媒体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营业性演出是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疫后防控平稳转段,文化娱乐活动逐步恢复,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同步增加。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 年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达 44.06 万场,与 2019 年同比增长123.55%;票房收入 502.32 亿元,与图 1-5

34、:20142023 年我国网上零售额变化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 19图 1-6:2023 年各季度国内旅游人数及同比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9 年同比增长 150.65%。越来越多的城市在促进演出经济发展的同时丰富了城市消费新业态。五是,电影市场繁荣是服务型新消费的一个缩影。2023 年度全国电影总票房达 549.15 亿元,其中国图 1-7:2019-2023 年前三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与演出场次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20 产影片票房占总比 83.77%,创历史新高,2024 年春节档

35、电影票房已突破 80 亿元,这一数字不仅表明观众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更显示出中国电影产业的强劲势头。电影的多元题材、精彩纷呈,让观众在节日期间享受到了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目前,以消费为主导的内需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复利式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2024年,促消费仍然是我国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彰显了我国消费市场的潜力、活力和韧性,将进一步提升市场信心,强化预期,推动消费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3、新制造制造业是强国之基,先进制造业尤甚。目前,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 14 年位居全球第一,220 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规模的不断扩大与技术持续升级共同造就复利力

36、量。近年来,我国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各方共同推动产业结构加快升级,促使中国制造向全球制造业的价值链高端不断跃进。新发展格局下,2023 年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全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达到 30%。一是,“灯塔工厂”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国不断图 1-8:2023 全球主要电影市场年度票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 21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以“灯塔工厂”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助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转型。目前,中国已累计建成62家“灯塔工厂”,占全球总数的40.52%,仅 2

37、023 年中国就新增11家制造业“灯塔工厂”,涵盖了新能源、家电、钢铁等多个行业。这些“灯塔工厂”不仅自身具备优秀的生产能力,而且能通过示范和引领,带动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企业走向智能化,提升新型工业化整体水平。例如,拥有“灯塔工厂”数量最多的苏州,是国内工业体量最大、配套设施最全、垂直整合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其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 40%。二是,“新三样”出口首破万亿,产品出海转向产业链出海。在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大背景下,“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出口表现亮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 年,“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29.

38、9%。最明显的特征是企业“走出去”开始由“产品出口”向“产业链出海”过渡,初步具备强大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以新能源汽车为例,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加速全球生产布局,龙头车企与零部件厂商已开始“组团”将生产链条布局到全球,海外图 1-9:20202023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情况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22 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度不断提高。例如比亚迪将海外出口市场定位从大洋洲、欧洲与东南亚扩大至南亚、中亚、西亚与非洲等地,将电机电池等技术成果传递给上游企业。新能源企业“出海”,已不仅仅是输出产品,而是输出制造工厂。这一过程能够实现中国技术向外扩散、由

39、低附加值产能向高附加值转化,有利于中国企业布局世界汽车产业链。数据显示,2023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 60%,其中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2%。三是,科技产业自主研发、国产化替代加速提升。华为突破封锁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一个缩影。以华为 Mate 系列手机为例,数据显示,Mate 系列手机国产化率由 2019 年 Mate30 的 30%提升到了2023 年 Mate60 系列的 90%。在制造端,Mate60 系列手机的供应链中至少有 79 家来自中国,从电池到芯片再到软件,从屏幕到机身再到其他零部件,都有国产供应商的身影。在消费端,消费者称其为“争气机”,

40、刚发布时一机难求,甚至溢价 1000-3000 元,也难挡消费热情。更重要的是,Mate60 通过自主研发突破了芯片封锁,打破了国产手机行业的沉寂,而这股自主研发的浪潮将覆盖消费电子领域、新能源领域,直至渗透进所有科技产业。这才是中国制造的未来。四是,造船业市场份额连续 14年位居世界第一,产业“联动”作用凸显。2023 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0.2%、66.6%和55%,市场份额首次全部超过50%,连续 14 年居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全球18 种主要船型中,我国都能制造,并且其中 14 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居全球第一。在市场份额扩张

41、的同时,在绿色船舶、智能船舶等关键领域研发出一批技术领先、性能优异的新船型,技术指标、排放指标和经济性指标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契合未来发展方向。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 魔都号为例,其下水打破了被欧美垄断一百多年的邮轮产业,使我国成为第五个可以独立建造邮轮的国家。其突破性意义还在于,2500 万个零部件的庞然大物带动起材料、零部件、设备系统的研发与建造,吸纳了大量企业分工与合作,发挥国产大型邮轮产业链“链长”作用,将有力带动相关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 23产业的联动发展。五是,民营航天异军突起,应用需求向民用消费扩展。2023 年,中国航天完成宇航发射近 70 次,民营

42、航天异军突起,成为中国航天新的里程碑。据不完全统计,全年进行了17 次与商业航天有关的宇航发射活动,应用需求正向民用消费级需求扩展,卫星面向大众消费时代来临。六是,高端装备打造“中国制造”新名片。2023 年,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升至15.7%、33.6%,一批标志性国产高端装备接连取得突破,大国重器频频“上新”。以盾构机为例,目前,我国生产的盾构机在全球市场份额中的占比达到近七成,未来还有不小的增长空间。其他如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特高压输变电装备超百万伏特,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成功并网发电等都将成为未来的大国重器,打造

43、更多“中国制造”的新名片。4、新基建图 1-10:20202023 年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占世界市场份额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复利的实现,关键在于主体的持续获利能力能够得到可靠保障。在数字经济时代已是大势所趋的背景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正为复利的实现持续赋能。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24 2018 年以来,中国的新基建已在 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集中发力。新基建不仅逐渐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一是,5G 基站建设提速又“提现”。20

44、24 年是 5G 技术进入商业应用的第五个年头。截至 2023 年底,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 5G 网络,5G 基站总数达 337.7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8.05亿户。受益于 5G 网络大带宽、低延迟的技术特性,短视频首屏时延在 5G 网络下比 4G 网络降低了 25%,5G 网络较明显的改善了移动端的视频观看体验。借助移动通讯设备观看短视频和直播已成为中国民众的日常。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仅 2023年上半年,国内主要电商平台累计直播销售额已达 1.27 万亿元,其中,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 1.1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5%。5G 技术带来的不仅是网络提速,更创造出新的

45、经济增长点,中国继续稳居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的地位。二是,特高压电力输送进入“5G”时代,“西电东送”实现高效破题。电力的持续稳定供应,是现代社会稳定运行的基础保障。从计划性停电,图 1-11:2018-2023 年全国公共充电桩数量数据来源:中国政府网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 25到间歇性停电,再到停电成为罕见事,人民用电与企业用电正因特高压电网建设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 2023年底,中国国家电网累计建成“19 交16 直”35 项特高压工程,中国“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能源运输结构初具规模。中国电网已成为世界上输电能力最强、规模最大的电网,

46、跨区跨省输电能力超3亿千瓦。从电力可靠性来看,2023 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用电城市的全口径供电可靠率超 99.99%,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低于 1 小时/户,部分城市的全口径供电可靠率超 99.995%,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已进入0.5小时/户,优于纽约、洛杉矶、巴黎等国际知名城市。三是,新能源充电桩建成数量显著增加,新能源车出行日渐无忧。曾几何时,充电问题曾严重制约民众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但在2023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却分别达 958.7 万辆和 949.5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5.8%和 37.9%,市场占有率达 31.6%。国内民众购买热情的日益高涨,与新能源充电桩建成数量

47、的迅速增加密不可分。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859.6万台,同比增长65%,其中公共基础充电桩达272.6万台。广东、广西、海南、江苏、湖北等12个省份已经实现了充电站的“县县全覆盖”、充电桩的“乡乡全覆盖”。中国正在建设全球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远超欧洲与美国。四是,高铁建设集中发力,城市轨道交通运力大爆发。2023 年杭昌高铁的全线贯通,使浙江、安徽、江西真正成为近邻;成宜高铁的开通,更是让四川首条高铁环线彻底被打通。2023 年 9 月 28 日,沪宁沿江高铁的开通运营,正式结束了以张家港为代表的江苏经济强县,曾长期不通高铁的

48、历史。同日,我国首条设计时速 350 公里的跨海高铁福厦高铁也正式开通运营,福州、厦门的“一小时生活圈”成为现实。城市轨道交通运力方面,2023 年全年城市轨道交通完成客运量 294.4 亿人次,较 2022 年增长51.7%,增长近 5 成。截至 2023 年12 月,中国继续以占全球地铁里程48%的地铁里程居世界第一。五是,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铺垫强国之路。据国务院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26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将在 2025 年达到 13.8 万亿元。2023 年底,全国已有 8 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

49、设开工,在 2022年科技部首批支持建设的十个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中,人工智能与现实应用正密切结合。以智能诊疗领域为例,基于云知声 700 亿参数规模的“山海”大模型,能将医生电子病历录入的效率提升超 400%,节约单个患者问诊时间超 40%,提升医生门诊效率超 66%。工业互联网方面,截至 2023 年底,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超340 家,工业数字化正为强国之路打下坚实基础。5、新服务新服务是区别于传统服务业的新型服务业,包括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质量的新型、新颖、新质。当前,我国以各类生产型服务为代表的新服务,正在通过支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支持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50、支持数字产业集群的发展、支持人工智能+产业,不断服务于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成为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长点。一是,数字化让新服务触手可及。数字化使新服务无处不在,网购、网约车、网课等让我们的衣食住用行实现数字化。10 多亿网民中超 8.8亿人网购,满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人模式”。数字化推动新服务实现平台化和规模化,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内驱力。我国表 1-4:2023 年开通运营的部分高铁项目资料来源: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整理开通时间开通线路作用与效果2023 年 8 月 31 日贵阳至南宁高铁贵阳南宁两地通达时间最快压缩至 2 小时53 分,两城形成“2 小时经济圈”

51、2023 年 9 月 26 日广州至汕尾高铁汕尾融入广深地区一小时交通圈2023 年 9 月 28 日沪宁沿江高铁结束了句容、金坛、武进、江阴、张家港、常熟等苏南经济强县不通高铁的历史2023 年 9 月 28 日福州至厦门高铁厦门、泉州、漳州等地形成“半小时交通圈”2023 年 10 月 17 日中国印尼合建:雅加达至万隆高铁东南亚境内的首条高铁线路。雅加达和万隆间的通行时间从 3 个多小时缩短至 40多分钟2023 年 12 月 8 日济南至郑州高铁山东与山西两省开启“2 小时生活圈”展望未来,新服务能够通过数据资产的乘数效应、智能的叠加效应带来显著的复利效果,助力未来的中国经济亮点纷呈。

52、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 27跨境电商综合区超 165 个,买全球卖全球,足不出户可享用南非牛肉、南美大虾等。二是,平台化让新服务物美价廉。新服务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脉,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促进消费的主平台。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从2013 年的 23.3 万亿元增至 2023 年的 65.2 万亿元,服务业占比从 2013年的 44.4%提到 2023 年的 54.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从 47.2%提到60.2%。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的大户,就业人数占全国的半壁江山。伴随中国加入 CPTPP 和 DEPA,市场准入扩大,新服务开放红利加速释放。三是,智能化让新服务超出想象。

53、人工智能成为新服务的重要内核,2023 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了 5787 亿元,同比增长13.9%。快递业利用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实现即日达。智能化带来的新服务背后是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四是,均等化让新服务实现普惠包容。数字经济、数字贸易的发展让新服务从城市到乡村都均等实现。以汽车为例,截至2022年11月,图 1-12:20002023 年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28 农村地区汽车保有量达到1.4亿辆,占比 44.1%。很多家庭货车汽车都齐备。数字农业让农业机械耕种收割、无人机智能化维护成为现实

54、。新基建从城市延伸至乡村,新服务抹平了长期难解的二元经济,城乡实现融合发展。五是,高端化带来新服务的广阔前景。新服务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伴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科技、金融等新服务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发达国家服务业占比达 70%,生产性服务业占半壁江山。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不足 20 个百分点。每提高 10 个百分点就能释放 12 万亿元的经济增长空间。六是,全球化带来新服务的无限空间。新服务让服务近在咫尺,让新服务支持地球村,软件外包、汽车修理等可触及全球每个角落。14 亿人中有超过 10 亿人使用人工智能+服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因中国而实现新服务升级。150多

55、个国家和 30 多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 230 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协议,新服务正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重要作用。图 1-13:20132023 年中国 GDP 和一、二、三产业增速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 29复利是巴菲特财富长期持续增长的思想根基,而财富要实现长期复利需要有完备的投研和风控体系支撑,因为长期复利的实现有两个前提,一是稳定的收益率,避免严重亏损,二是足够长时间的积累。在持续的牛市中,投研和风控体系显得并不重要,而牛市一旦结束,不同投资者的收益将出现分化。如果相关改革滞后,就无法弥补不利因素对社会预期的冲击。1、政

56、策信息差导致效果偏差梳理 724 政治局会议以来的重要经济政策可以发现,3 季度刺激政策出台较为密集,且分布广泛。2023 年 8 月以来已累计 3 次降息,2次降准,各地住房限购政策陆续放松,8 月连续出台了大量减税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过2.2 万亿元。2023 年年底以来,制度建设的分量有所提升,尤其是在资本市场、科技创新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由于制度建设的落地需要更多时间,效果难以立竿见影。民众对资本市场关注度较高,因此,资本市场相关的制度改革会迅速影响民众预期。比如,8 月下旬到 9 月份频繁出台了旨在“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一揽子政策措施,2024年春节前后

57、证监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监管,加大对证券违规处罚,对市场预期的引导均很快反映在了股票市场,但民众对其他领域制度建设的感知相对不那么敏感,导致政策信息差,而这些制度建设无论是从中长期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还是从短期提振企业信心来说,无疑都极为关键。比如,2024 年 1 月 22 日,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 2027 年)在重点领域和二、“社会预期偏弱”仍普遍存在的关键原因经济增长与投资复利有着相同的逻辑。一旦支撑经济高增长的外生和内生因素显著弱化或反转,维持经济平稳增长对制度改革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30 发布日期部门经济

58、政策举措主要内容一、有关促进民企营商环境、消费、投资2023.7.24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通知 1”)“通知 1”从明确工作目标;聚焦重点领域,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健全保障机制;优化民间投资项目的融资支持等四方面提出了 17 项工作措施。2023.8.1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若干举措”)在促进公平准入、强化要素支持、加强法治保障、优化涉企服务、营造良好氛围四方面提出了 28 项具体措施。重点是围绕 7 月 19 日发布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意见 1”)的贯彻落实。2023.7.3

59、1国家发改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措施”)“措施”提出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等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 20 条具体举措。2023.9.4国务院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发改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机构,加强相关领域政策统筹协调,推动各项重大举措早落地、早见效。2023.9.21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部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举措全面落实“意见 1”。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2024.2.5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有关情况。司法部、市场监管等部门对现有行政法规开展集中清理,切实减少法规“打架”的现

60、象,持续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取消和调整了 33 个罚款事项,大力整治涉企违规收费,推动各地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2023.8.2-8.3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公告 1”)关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的公告(“公告 2”)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有关税费政策的公告(“公告 3”)关于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的公告(“公告 4”)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延长优惠所得税、免征增值税等现有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2023.8.25财政部、住建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续实施支持居民换购住房有关个人所得

61、税政策的公告将 2022 年 9 月 30 日出台的置换住房退个税政策到期日由 2023 年底延期到 2025 年底。2023.8.31国务院关于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通知(“通知2”)。提高 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标准。2024.2.23中央财经委员会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问题,研究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问题。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要求。表 2-1:2023.7.24 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出台的重要经济政策梳理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62、年趋势畅想 31发布日期部门经济政策举措主要内容二、关于金融和房地产支持政策2023.8.15中国人民银行降息隔 夜、7 天、1 个 月 期 SLF 均 下 调10bps,1 年 期 MLF 下 调 15bps,7天期逆回购下调 10bps。2023.8.21中国人民银行降息1 年期 LPR 下调 10bps。2023.9.15中国人民银行降准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0.25 个百分点;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2 个百分点。2024.2.5中国人民银行降准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0.5 个百分点;自 2024 年 1 月 25 日起分别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各 0.25 个百

63、分点。2024.2.20中国人民银行降息5 年期 LPR 下调 25bps。自 2023 年 8月 22 日以来首次下调 LPR,降幅超出市场预期。2023.8.18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延长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政策实施期限有关事宜的通知(“通知 3”)明确将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 2024 年 5 月末。2023.8.25住建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优化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认房不认贷。2023.8.28国务院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报告”)7 月 24 日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

64、,“报告”是对政治局会议要求的具体落实。2023.8.31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借款人可申请新发贷款置换2023 年 9 月 25 日起,存量首套个人住房贷款的借款人可申请新发放贷款置换,也可申请协商变更合同利率水平。2023.8.31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差别化下调住房信贷首付比例和利率首套房贷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20%,二套不低于 30%(实施限购的城市此前一般至少不低于 30%和 50%)。二套利率政策下限调整为不低于 LPR+20BP,此前下限为LPR+60BP。2023.9.15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延长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政策实施期限有关事宜的通

65、知(“通知 4”)明确将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 2024 年末。2023.11.26中国人民银行等 8 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通知 5”)从金融角度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增强民营经济金融承载力,引导金融机构树立“一视同仁”理念。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32 发布日期部门经济政策举措主要内容2024.1-2024.2多地政府广州、苏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地陆续放松住房限购政策,重庆提高免税面积广州:2024.1.17 日起,广州放开 120平方米以上住房限购;苏州:2024.1.1

66、9 起,苏州全面取消限购。上海:2024.1.31 起,在上海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已满 5 年及以上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可在外环以外区域限购1套住房;放松单身限购。重庆:2024.1.24 起,重庆将试点以来新购独栋商品住宅、高档住房的家庭房产税免税面积由 100 平方米统一调整为 180 平方米。北京:2024.2.6 起,放宽通州区的住房“双限购”。深圳:2024.2.7 开始,户籍居民家庭限购 2 套住房,本市户籍成年单身人士限购1套住房;非深圳户籍者购房,社保或者所得税缴纳年限从 5 年降至3 年。三、关于资本市场改革和支持政策2023.8.18中国证监会专门制定工作方案,确定了

67、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投资端改革,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提高上市公司投资吸引力,更好回报投资者;优化完善交易机制,提升交易便利性;激发市场机构活力,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证券交易经手费、融资融券费率多管齐下,降低了投资者交易成本。2023.8.27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降低印花税自 2023 年 8 月 28 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2023.8.27 证监会发布了针对 IPO 节奏、融资保证金比例、二级市场减持、上市公司再融资等方面的优化政策阶段性收紧 IPO 节奏;将投资者融资买入时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降至 80%;存在破发、破净,或最近三年未进行

68、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不受破发、破净和亏损限制。2023.9.1证监会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意见 2”)进一步推进北京证券交易所稳定发展和改革创新,加快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系统合力。2023.9.28证监会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进一步推进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优化投资者准入条件,支持更多大湾区居民参与试点;扩大参与机构范围;扩大“南向通”“北向通”合格投资产品范围;进一步优化宣传销售安排。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 33发布日期部门

69、经济政策举措主要内容2023.12.15证监会修订发布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 3号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以及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的决定。对部分回购规则条款予以优化完善,适度放宽上市公司回购的条件;进一步健全上市公司常态化分红机制,提高投资者回报水平。2024.2.9证监会集中查办了多名证券从业人员买卖股票等违法违规行为。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精神,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坚持监管“长牙带刺”。依托刑事追责、行政处罚、行政监管措施、内部问责进行立体化惩戒。2024.2.18-19证监会召开系列座谈会,就加强资本市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

70、涉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的监管与退市、投资者回报、证券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压实发行人第一责任以及中介机构的责任等问题,更加突出发行、上市、审核、监管全链条把关。2024.2.27证监会召开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座谈会,就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加强法治保障听取意见建议。办好资本市场,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加快上市公司监管、证券公司监管、证券投资基金监管、债券监管等各领域立法修法,及时评估完善业务规则,从制度上保障资本市场良法善治。四、有关高水平对外开放2023.7.2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意见 3”)提出六方面 24 条政策措施,涉及 29个部门

71、和各个地方,进一步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意见 3”针对广受关注的重要问题提出了不少具体措施。2023.8.1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2023 年下半年工作会议 提出进一步推进资本账户对外开放及人民币国际化。表示将“简化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市场程序,丰富可投资资产种类。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增持人民币资产,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2023.12.7国务院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聚焦 7 个方面,提出 80 条措施,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规划范围内,率先构建与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打

72、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2023.12.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打通阻碍内外贸一体化的关键堵点,助力企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顺畅切换。2023.12.15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在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北京市、浙江省、海南省全域扩大实施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政策试点。便利更多经营主体合规办理跨境贸易投资业务,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此次试点政策共8项,其中,经常项目政策措施 5 项,资本项目政策措施 3 项。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34 关键环节改革上赋予浦东新区更大自主权,支持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率先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这些改革构想

73、如果能得到落实,无疑对中国下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具有重大意义。2、外界强干扰与内部不利因素叠加美国陡峭的货币政策走势对全球金融市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 2022 年 3 月到 2023 年 7月连续加息 11 次,导致中美利差出现了史上少有的倒挂幅度。随着地缘政治风险的加大,中国又处于当前大国博弈的中心,全球投资者普遍将地缘政治风险纳入投资决策的考量中,给中国的资本流动,人民币汇率,A 股和 H 股的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带来显著冲击。外界强干扰与国内人口数量见顶,体量庞大的传统产业面临增长发布日期部门经济政策举措主要内容2024.1.2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

74、办公厅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 2027 年)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赋予浦东新区更大自主权,支持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率先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在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和高水平市场准入等方面有所突破,同时有望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探索有序放宽电信服务、医疗健康等服务消费市场外资准入限制。五、关于支持科技创新2023.8.17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 机 械 行 业 稳 增 长 工 作 方 案(20232024 年)从机械行业供需两侧提出了 4 方面16 项重要任务,4 方面的保障措施。2023.10.8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指

75、出要加强计算、网络、存储和应用协同创新,推进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算力对数字经济的驱动作用提供助力,打造一批算力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东西部算力平衡协调发展。2023.11.24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工作规则(“暂行”)和“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建设指南(“指南”)“暂行”从试点要求、申报程序、评审程序、批复程序、跟踪评价程序等方面作出规定,并列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评审指标(2023 年版)。“指南”提出,鼓励各地以城市(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单位开展先导区试点建设,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方式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

76、度融合,助力新型工业化。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各部委官网,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整理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 35拐点,环境资源约束上升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实为数十年来罕见,对享受了数十年经济高增长红利的中青年民众心理预期的冲击巨大。这一背景下,不仅需要足够大力度的刺激和改革政策的合力,也需要一个政策渐进发力的累积过程,方能扭转诸多不利因素的叠加效应对预期的影响。3、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水土不服”2023 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强调政策的落实问题。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要求重拳纠治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地方落实政策不到位,可能是

77、客观原因,如基层政府任务繁杂,资源和人员配置不足导致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也可能是主观原因,如基层在落实中对政策理解不到位,或者政策本身出发点是好的,但未充分考虑各地差异,导致水土不服。4、政府职能转变等制度性改革推进不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然而一些相关改革落实慢于预期。一是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有待改进。某些地方官员考核评价指标多元化不足,短期经济增速权重依然较高,容错率低,难以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二是政府职能转变、部门协作机制完善推进不足。地方政府对经济的行政性干

78、预依然存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而实际政策执行中部门协作机制仍有待完善。三是科技创新、教育体制改革有待加强。科技体系仍需进一步改革激励机制以适应高质量发展阶段自主创新、协同创新的需要。教育体系则需增加投入,改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供给以满足民众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社会预期偏弱”本质上是“经济复利预期偏弱”。体制性改革滞后的影响更应得到重视。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依然巨大,相信只要朝着法治化、市场化的方向坚定深化改革开放,纠正资源配置中的扭曲,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定能扭转社会对于中长期的经济复利预期。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3

79、6 1、紧抓政策落实力度,弥合政策的信息缺口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纠治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祛除基层为应对形式主义所承担的繁冗工作量,为基层减负。同时,也应加强民主监督作用,提高人民群众在政策制定落实过程中的参与度。在政策制定时,广泛吸纳人民群众对于政策制定的意见。在政策出台后,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评估作用,将人民群众对于政策落实效果的反馈纳入政策效果评估体系和政绩考核体系。斩断地方政府的利益牵连。严格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对公平市场环境的破坏,严格查处地方政府与某些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利益牵连问题,对于地方政府的“兜底”现象查明原因,并采取严格的审查措施。例如,对于今年及今后几年连续

80、新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要制定完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的管理机制,切实提高长期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推动“三大工程”1、“东数西算”等国家级规划持续有效落地,真正发挥好长期国债资金在支持我国中长期建设中的作用。采取更加灵活的地方政府考核机制。通过深化考核体系改革,采取更加柔性的考核机制和制定多元化的考核目标。避免地方为满足中央单一经济指标考核而忽略增长质量和民众幸福感,更多地将民生改善情况、人民满意度评价、营商环三、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不断释放大国复利1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实现大国复利需要坚信长期主义的重要作用,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其它经济体不可比拟的厚重

81、性与可持续性。只有紧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在科技、金融、产业等各个领域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才可不断累积大国复利的坚实基础。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 37境打造等软性指标纳入考核体系。2、激发创新活力,突破高端科技“卡脖子”问题以产业创新带动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我国制造业强国与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走产业创新的“曲线救国”道路。中长期来看,应继续加大高技术产业投资,推动数字经济占 GDP 比重尽快超过50%,甚至达到 60%。以高端制造为需求牵引,将庞大的制造业和产业的真实场景作为科技创新的“炼金石”,在不断的产业升级中加强技术升级与高端人才培养,增强

82、中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储备力量。加大研发投入,推动高端科技产业链的开放合作。2023 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达到 3.3 万亿元,同比增长 8.1%,研发投入强度提高至 2.64%,已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接下来,应将研发投入强度提高至3%左右,尤其是推动基础研究经费占比的进一步提高,突破 10%,整体达到欧美科技强国的投入水平。3、从融入全球化到引领全球化,重点推动服务业开放促进人才、资本、数据等要素的自由流动。资本层面,加大服务业外资准入力度。继续合理缩减某些领域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清除对外资的诸多隐形限制。今年要扭转 2023 年服务业吸引外资下降的趋势,推动服务业使用外资金额突破万亿规模

83、,服务业吸引外资规模占比提升至 78%左右。同时要推动高技术产业吸收外资占比稳步提升,尤其是高技术服务业吸引外资占比提升至 30%左右。有序推动数据要素开放,在自贸区探索数据跨境流动业务改革,提升数据跨境服务能力。彻底消除疫情以来对人员出入境的限制,提高外籍人员来华学习、交流、工作的便利化水平,对国内人员出境开展交流访问给予更多的支持,与更多的国家达成免签协定。例如,近期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 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针对老年人、境外来华人士,以及交通、文旅等重点领域,多部门进一步发力,优化支付服务、提升便利性。据统计,2023 年有将近400万入境人士使用了移动支付,实际交易笔数超70

84、00万笔。目前,上海、浙江的重点商户外卡受理覆盖率已超过90%。截至 2023 年末,国内金融机构累计为外籍来华人员开立银行账户约2200万户,较 2022 年末增加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38 了314万户。以制度型开放全面提升服务业开放的能级。3 月 19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行动方案),顺应全球跨境服务贸易迅猛发展的大趋势,放宽科技创新、资本市场等领域外商投资准入,明确提出在规范数据跨境安全管理、做好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前提下,促进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全面深入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电子商务谈判,探索与数字经济伙伴协定成员

85、方开展数据跨境流动试点等新要求。从去年 8月 13 日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到行动方案印发,意味着吸引外资的具体措施即将进入执行阶段,下一步将交由部委、地方制定实施细则,付诸行动。4、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2023 年,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不断优化企业工资宏观指导调控制度,有序开展根治农民工欠薪等专项行发布日期部门政策举措主要内容较现有政策的变化2023.3.24国务院优化完善部分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减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政策,延续实施至2027年底;减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

86、税所得额不超过100 万元部分所得税政策、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延续实施至 2024 年底。一揽子减税政策预计每年减负规模达 4800 多亿元。2023.5人社部出台国有企业内部薪酬分配指引为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或其他企业主管部门指导国有企业建立完善内部薪酬分配机制提供可借鉴参考的原则、规范、流程和方法。建立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讲效率又讲公平的分配机制,实行业绩与薪酬市场双对标,进一步破除平均主义。同时统筹处理好企业内部分配关系,调节不合理的过高收入,稳步提高基层职工薪酬水平。2023.8.20国家税务总局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

87、每个婴幼儿(子女)每月 1000 元提高到 2000 元;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每月 2000 元提高到3000 元。进一步减轻生育、养育和赡养负担。表 3-1:2023 年收入分配相关政策措施(部分)资料来源: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整理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 39动,使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再分配方面,完善税收制度,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稳妥推进社保制度改革,社会保险经办条例出台实施,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民生之基不断夯实。2023 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的进展,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红利。在新的起点上,应继续深化改革,完善收入

88、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薪酬方面,低收入群体工资将保持正常增长机制,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调整及其他相关改革将继续推进;社保方面,社保体系将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金差距逐步缩小;财税政策方面,适时提高公共财政支出预算中民生支出占比下限,逐年降低“三公”经费预算控制线。适时推出中国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以国民收入倍增为第一目标,充实社会资本,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高高生产率部门在产业中的比重,重视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缓和城乡二元结构,用国民收入的增长来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2024 年起使居民可支配收入维持 5%6.5%的年均增速,2035 年

89、居民可支配收入将是 2023 年的 1.72 倍,有望实现翻番。5、增加风险偏好,先立后破中提升发展信心例如,地方债方面,在财政部、央行等部门推动下,20 多个省份相继发行了约 1.4 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金融机构与融资平台平等协商,通过展期、借新还旧、置换等方式,分类施策化解存量债务风险。2 月 23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充分肯定了一揽子化债方案取得的较好效果,这意味着地方债务风险并没有扩散,且整体得到缓释。房地产领域,“因项目施策”的城市融资协调机制加速推进。截至 2 月 20日,全国 29 个省份 214 个城市已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分批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白名单”

90、并推送给商业银行,共涉及 5349 个项目;已有 57 个城市162 个项目已获得银行融资共 294.32023 年下半年以来,一些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重大风险逐渐出现“出清”迹象,房地产、地方债、中小金融机构等领域风险不断暴露、化解,国民经济总体酝酿更多机会。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40 亿元,较春节假期前增加113亿元。过去一年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稳步推进,2023 年,共有 83 家中小金融机构被合并,26 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因被吸收合并而获批解散,现有中小银行机构经营风险基本上被暴露出来。6、围绕金融强国目标,高质量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在建设金融强国的进程中,资本市

91、场改革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对资本市场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革,才能提升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今明两年注册制改革继续完善,IPO 审核从严,将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更多优质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同时,资本市场监管将进一步加强。证监会新任主席吴清上任后,通过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对市场操纵、财务造假、恶意做空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仅 2 月 9 日 1 天就对 63 人作出行政处罚,合计罚没 8173 万元,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而包括交易系统、清算系统、信息披露系统在内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可以提高市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升资本市场的整体运行效率。3 月 19

92、 日印发的行动方案提出优化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境内资本市场有关程序,进一步便利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债券市场,重点聚焦银行保险、私募基金等领域开放,深入实施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境内投资试点。金融业扩大对外资开放将引入更多良性竞争,进一步激发资本市场活力,助力金融强国目标实现。2024 年,在“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思路下,在确保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应适时转变防风险观念,大刀阔斧推动制度性改革,激活金融市场,激发企业家精神,从而增强全社会风险承受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发展信心。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下,未来资本市场上市企业将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更多保持一致,支持更多具有创新特质的

93、企业上市,推动 A 股市值前十大企业中包含至少5 家新质生产力企业。总之,只有不断加强政策落实、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有效激发科技创新、稳步推进收入倍增、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以及果断迅速风险出清,中国复利的增长效应终将显现。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 41复利是创造财富增长、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中国要实现 2035 年远景目标,需要依靠持续性、累积性的大国复利。1、中国 GDP 大概率在 2035 年左右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在中国经济增速快于美国,且人民币不断升值、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长期看涨的基础之上,若中国在未来数年内保持 GDP 每年在 5

94、%左右的增长,2035 年之前至少保持 4%以上的增长,预计大概率在 2035 年左右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同时,发展中国家未来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其高速增长可以令全球 GDP 在未来十年内翻一番。2、2035 年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有望比 2023 年翻番2023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9218 元,比上年增长6.3%,跑赢 GDP 增速。20192023 年,该指标四年复合增速为 4.77%。排除疫情因素的 20102019 年十年复合增速为 7.4%。若能维持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 5%6.5%,2035 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将是 2023 年的 1.72 倍,有望实现翻

95、番。届时人民币国际购买力也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化进程预计突破 75%,居民收入的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至低于 40%。3、中等收入群体占比有望从三分之一扩大到近二分之一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GDP 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每天人均消费 10 至 100 美元,2005PPP 价格)规模和占比不断扩大,到 2035年中等收入群体从4亿人扩大到7四、“中国 2035”智库十大畅想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释放的长期增长潜力下,中国将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渐进实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焕发政策亮点,不断创造大国复利,最终实现 GDP超美和收入翻番等成就。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42

96、亿人以上,国民收入结构达到橄榄型,向共同富裕目标进一步迈进。4、2035 年平均每三个家庭拥有一辆新能源车预计到 2035 年,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产销主流。根据国务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及相关机构测算,中国新能源车国内市场占有率有望将从 25%左右提升到 50%以上,届时保有量将超过 1.5 亿辆,平均每三个家庭就有一家开新能源汽车,其中纯电动汽车占 1 亿辆。中国稳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地位,在全球新能源车出口量中占比预计从 2022 年的35%提升至超过 50%。5、中国将成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引领国际稳定秩序的首要力量中国在过去几十年来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未来也将不断释放

97、和平大国魅力。在全球安全倡议等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将成为维护国际安全、推动全球政治经济和平发展的最主要力量。在全球范围内保障不发生大规模战争,也不卷入周边任何区域性小规模冲突。在中国的引领下,21 世纪发生大规模战争的风险显著减小,中国也能始终远离区域纷争与冲突的漩涡中心,为国内提供全球最安全、最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6、居民参与国际交流程度显著提升,对中国互免签证、单方面免签以及落地签的国家有望从 80 多个扩大到 120 个以上到 2035 年,出国旅行成本将进一步下降,目前中国只有约 1.4 亿人有护照,还有10 亿人没有坐过飞机,随着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全球各国对中国的认可度和认同感持续加强

98、,未来国际交流与出境情况将大大改变。到 2035 年,会有更多国家对中国开放签证,三分之一的人有机会实现出境旅游。7、中国在 2030 年之前提早实现碳达峰,在 2035 年成为年排放减少量绝对值最高的国家中国在 2030 年前扎实推进碳达峰行动,达峰后碳排放稳中有降。按照未来十年的产业绿色转型布局,碳达峰实现之后进一步的零碳目标将被赋予更大的空间和潜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 43力,在基数效应以及政策推动的基础上,中国在 2035 年会成为全球减排量(比上年排放减少量绝对值)最高的国家,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超过30%左右,到 2060 年碳中和之前每年实现碳减排超过4

99、亿吨,这相当于当前英国、法国或澳大利亚等国家目前一整年的排放量。8、世界 500 强企业中国入围数量预计至少超过 200 家,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上升到新台阶2019 年 中 国 入 围 世 界 500 强企业数量首次超越美国,2023 年有142 家入围,过去十年间平均每年入围数量增长 6 家,预计 2035 年将超过 200 家。同时随着能源转型与电力消费需求的增长,国家电网可能会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第一位。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大量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企业与500 强企业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海外跨国公司、外商独资公司等企业的就业吸引力减弱,就业市场会越来越看好中国的优质企业。9

100、、A 股稳健增长,2035 年中国成为全球最成熟的资本市场之一2024年春节后A股实现开门红,证监会加强市场监管,保障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未来资本市场更为活跃,直接融资支持新质生产力培育、服务实体经济成效突出。若长期看好中国经济,在资本市场稳定投资,十年后都能获得不错的收益。10、“一带一路”二十年取得突破性成就,成为全球第一大合作倡议,覆盖最多国家、最多人口和最大经济规模2033 年将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二十周年,“一带一路”倡议凭借着对全球共同繁荣道路的指引,将成为惠及所有沿线国家的第一大合作倡议,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加入合作与共建,形成高水平立体互联互通网络,预计覆盖全球三分之二以

101、上国家。届时,“一带一路”倡议在构建全球互联互通的同时大力推进小而美项目、打造民心工程,国家形象投资取得重大进展,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突出贡献。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44 结 论在百年变局背景下的当前,中国正在面临一场发展之战。这场战争涉及到的不仅仅是经济层面,更是关乎国民信心和民生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亟需重建社会信任,凝聚起全体国民的力量,共同应对各种困难。宏观层面,要着力弥合政策信息缺口和执行缺口,继续推进制度型改革,紧抓政策落实,适当增加风险偏好,激发创新活力,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经

102、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民生领域,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生育、养老等服务体系,全力推进就业体系完善,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中国式现代化不断累积所带来的复利式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正在不断夯实,对内制度性改革和对外高水平开放的大国复利正在逐渐释放。通过不断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绿色发展等多方面的努力,中国将继续发挥大国复利的独特优势,实现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提振发展预期,重建社会信任至关重要。只有全体国民团结一心,相信国家,相信未来,上下齐心,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

103、战胜一切困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使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足感。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 45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课题组组 长:王 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执行院长学术顾问:贾晋京,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高级研究员执笔团队:刘 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蔡彤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李珊珊,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徐天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刘锦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申宇婧,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鲁东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马 勇,中

104、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龙 臣,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设计排版:林信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运营专员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46 人大重阳“宏观形势”系列研究报告1.设立战略新兴产业板的探讨和政策建议.2014 年 10 月 28 日.中国北京2.中国金融改革与中小企业发展:以创业创新激发增长潜力(中英文).2015 年 8 月 2 日.中国北京3.保障大众民生:行动前瞻.2015 年 11 月 8 日.中国北京4.大相变:世界变局与中国应策.2017 年 1 月 5 日.中国北京5.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治理深圳市宝安区智慧城市治理研究报告

105、.2017 年 9 月 22 日.中国北京6.中国相变期:“高架路式”转型升级 2012-2017.2017 年 10 月 19 日.中国北京7.大接替:国际金融危机 10 周年来的世界经济动能转换.2018 年 1 月 19 日.中国北京8.新时代中国的南极战略基于实地调研的考察与思考(中英文).2018 年 6 月 12 日.中国北京9.防疫情、促经济,两手抓两手硬的八点政策建议.2020 年 2 月 7 日.中国北京10.疫情影响世界的评估报告.2020 年 2 月 25 日.中国北京11.暴跌!暴跌!暴跌!暴跌!暴跌!.2020 年 2 月 29 日.中国北京12.警报!前方“黑洞”!

106、世界经济陷入“迷航”!.2020 年 3 月 6 日.中国北京13.全球化病危!怎么办?.2020 年 3 月 13 日.中国北京14.龙卷风!一夜间,新一轮“大萧条”要来了吗?.2020 年 3 月 16 日.中国北京15.中国须适应“逆风”崛起.2020 年 3 月 23 日.中国北京16.若这是场“文明兴衰级”的全球萧条,中国防波坝在哪?.2020 年 3 月 24 日.中国北京17.全球化“触底”,中国须“抄底”.2020 年 4 月 15 日.中国北京18.紧迫的全球团结(中英文).2020 年 6 月 1 日.中国北京19.疫情 2.0 颠覆人们十大生活方式.2020 年 6 月

107、1 日.中国北京20.世界抗疫从遭遇战步入持久战 如何应对最坏疫情?.2020 年 7 月 7 日.中国北京21.数字中国社会发展演进,现状评价与未来治理.2020 年 9 月 5 日.中国北京22.未来五年,改变中国与世界的五大奇点(中英文).2020 年 11 月 2 日.中国北京23.后疫情时代全球“蝶形”风险及防范.2021 年 2 月 5 日.中国北京24.治愈“后遗症”后疫情时代的风险评估与展望.2021 年 4 月 27 日.中国北京25.培养全球视野的中国接班人“十四五”视野下的“90 后”与中国改革.2021 年 5 月 10 日.中国北京26.中高速可实现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

108、增长前景(中英文).2021 年 7 月 30 日.中国北京27.不应高估从两种杠杆率看我国国家债务水平(中英文).2021 年 10 月 13 日.中国北京28.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新机遇与新未来在第四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发布的报告(中英文).2021年 11 月 6 日.中国上海29.两手准备,斗合并行:中美经贸博弈 2021 年评估及中国未来应对.2021 年 12 月 1 日.中国北京30.合作突围:美、中及全球经济解“困”之道.2022 年 1 月 18 日.中国北京31.智慧文明:从第三次觉醒到人类文明新形态未来百年的中国与世界.2022 年 1 月 24 日.中国北京32.“大

109、裂化”:俄乌冲突后,全球经济新冷战评估与防范.2022 年 5 月 20 日.中国北京33.坚持以发展为先两个大局下我国经济发展理念定位.2022 年 7 月 16.中国北京34.“小修小补”刺激不够,“大开大合”改革才行2023年夏季以来经济政策回顾及建议.2023年9月14日.中国北京35.Y 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 年人大重阳宏观形势年度报告.2024 年 1 月 19 日.中国北京人大重阳“宏观经济”系列研究报告1.走向核心国家中国大金融战略与发展路径.2013 年 5 月 25 日.中国北京2.大金融理论背景下的金融统合监管报告.2014 年 3 月 12 日.中国北京3.人民币国际

110、化动态与展望.2014 年 3 月 31 日.中国北京4.人大重阳国际惯例研究系列报告之一:“走出去”:国际商务反腐败规则研究.2014 年 5 月 13 日.中国北京5.人大重阳国际惯例研究系列报告之二:供应链金融技术的标准定义.2015 年 9 月 28 日.中国北京6.经济金融化与均衡杠杆率:美国经验与中国启示.2015 年 10 月 14 日.中国北京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 477.人大重阳国际惯例研究系列报告之三:2016 年版ICC/ESOMAR 市场、观点、社会调查和数据分析国际准则.2016 年 12 月 29 日.中国北京8.中国财政可持续性研究建立

111、结构性财政平衡.2017 年 2 月 28 日.中国北京9.建立现代增值税制“营改增”改革效果评价报告.2017 年 3 月 7 日.中国北京10.改善电商征管环境 构建良性竞争的电子商务税制.2017 年 5 月 26 日.中国北京11.缩小政府预算偏离 打牢国家治理的财政基础.2017 年 10 月 13 日.中国北京12.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发挥财政作用促进退耕还林工程持续发展.2017 年 11 月 2 日.中国北京13.中国 2017 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报告.2018 年 3 月 1 日.中国北京14.中国的金融战略:历史经验、理论指引与未来布局.2018 年 7 月 13 日.中

112、国北京15.区块链十周年:发展现状、趋势与监管政策研究.2018 年 8 月 25 日.中国北京16.中国各地区财政发展指数 2018 年报告.2018 年 12 月 27 日.中国北京17.中国购买力大崛起:改革开放 40 年来的进口侧结构性升级(中英文).2018 年 12 月 27 日.中国北京18.中国购买力大布局:“一带一路”与全球市场转型(中英文).2018 年 12 月 27 日.中国北京19.中国购买力大塑造:中国进口侧改革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英文).2018 年 12 月 27 日.中国北京20.我国人均 GDP 排名变动情况及人均 GDP 预测.2019 年 1 月 2

113、8 日.中国北京21.中国企业税收负担报告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测算.2019 年 7 月 9 日.中国北京22.为世界创造价值:大变局时代的中国经贸升级之路(中英文).2019 年 10 月 16 日.中国广州23.降低疫情对经济冲击的九条务实提醒.2020 年 2 月 16 日.中国北京24.疫情拐点,高度警惕地方“乱作为”风气蔓延.2020 年 2 月 17 日.中国北京25.化解“金融铁幕”:美国金融制裁演变与中国应策.2020 年 8 月 28 日.中国北京26.以“双循环”逻辑,对冲全球大萧条.2020 年 9 月 1 日.中国北京27.新全球链的开启:RCEP 时代的深度影响与中国机

114、遇.2020 年 12 月 18 日.中国北京28.防范“灰犀牛”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房地产发展的借鉴与中国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政策建议.2021年 1 月 21 日.中国北京29.百年变局视野下的“全球新型货币战争”.2021 年 2 月 24 日.中国北京人大重阳“一带一路”系列研究报告1.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愿景与路径(中英文).2014 年 6 月 28 日.中国北京2.“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研究报告(中英文).2015 年 6 月 18 日.中国北京3.坚持规划引领 有序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三周年进展报告(中英文).2015 年 9 月 26 日.中国北京4.促进互联互通 共建贸

115、易繁荣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2016)上发布的报告(中英文).2016年 11 月 14 日.中国义乌5.中巴经济走廊实地调研报告.2016 年 12 月 20 日.中国北京6.“造血”金融:“一带一路”升级非洲发展方式.2017 年 5 月 3 日.中国北京7.穿越喜马拉雅中尼铁路可行性与中尼共建“一带一路”调研报告(中英文).2017 年 5 月 5 日.中国北京8.“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与中东欧合作:机遇与挑战.2017 年 8 月 16 日.中国北京9.美国对接“一带一路”:案例研究与行动指南(中英文).2017 年 8 月 25 日.中国北京10.柬埔寨:“一带一路”建

116、设的新样板关于深化中柬合作的实地调研报告.2018 年 1 月 10 日.中国北京11.“一带一路”的战略地图.2018 年 3 月 25 日.中国北京12.去欧洲,向北走: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研究(中英文).2018 年 4 月 17 日.中国北京13.构建一带一路学:全球丝路学派的理论溯源与时代呼唤.2018 年 6 月 1 日.中国北京14.“一带一路”五周年:政策视角下的回顾与展望.2018 年 9 月 17 日.中国北京15.树立“金融强国”意识,完善“一带一路”金融服务.2019 年 2 月 26 日.中国北京16.数字丝绸之路进展、挑战与实践方案.2019 年 5 月

117、 27 日.中国北京17.为“一带一路”倡议导航.2019 年 7 月 11 日.中国北京18.“一带一路学”:现实迫切与理论必要.2019 年 10 月 25 日.中国北京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48 19.扬帆向南: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共建“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2019 年 11 月 14 日.中国北京20.新时代的战略大对接:中俄“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现状、问题及思考(中俄文).2019年 11 月 29 日.中国苏州21.展望“一带一路”七周年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英文).2020 年 4 月 24 日.中国北京22.逆势增长疫情一周年“一

118、带一路”进展评估.2021 年 3 月 10 日.中国北京23.突围前行,高质发展疫情期“一带一路”进展评估与“十四五”展望.2021 年 5 月 22 日.中国泉州24.G7 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与“一带一路”比较与中国对策.2021 年 7 月 16 日.中国北京25.“一带一路”重塑全球思想价值链.2022 年 6 月 23 日.中国新疆26.重燃“一带一路”研究 再塑全球思想价值链“一带一路”十周年的研究总括性梳理与未来展望.2023 年 2月 8 日.中国北京27.“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十年回望与浙江贡献(中英文).2023 年 11 月 23 日.中国杭州人大重阳“智库国际影响力”系

119、列研究报告1.重塑全球金融治理:G20 面临的挑战及应对在“大金融与综合增长的世界:第二届 G20 智库论坛”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英文).2014 年 9 月 4 日.中国北京2.A Summit of Significant,Selective Success:Prospects for the Brisbane G20.2014 年 11 月 13-14 日.中国北京3.2016 年 G20 峰会筹备风险评估报告.2015 年 5 月 15 日.中国北京4.为增长而合作:构建全球经济协调体系在 G20 智库论坛(2015)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英文).2015年 7 月 30 日.中国北京5.全

120、球治理新格局2016 年 G20 总结及 2017 年展望(中英文).2016 年 12 月 22 日.中国北京6.重塑欧亚空间:来自中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智库的共同观点(中英文).2017 年 5 月 16 日.中国北京7.培育中俄复兴增量两国智库关于中俄经济金融合作的共同研究(中英文).2018 年 7 月 16 日.中国北京8.“对冲”与“楔子”美国“印太”战略的逻辑与中国应对之策.2018 年 8 月 13 日.中国北京9.走向成年,行以致远中非合作论坛(FOCAC)十八年进展与前瞻(中英文).2018 年 8 月 20 日.中国北京10.巴塞尔协议改革、风险管理挑战和中国应对策略.

121、2018 年 9 月 16 日.中国北京11.新型智库、科学决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2018 年 10 月 10 日.中国北京12.培养全球栋梁之才:来华留学事业 70 年进展、潜力与建议.2019 年 5 月 29 日.中国北京13.G20 机制 20 年:演进、困境与中国应对.2019 年 6 月 23 日.中国北京14.全球大变局下的华商历史、现状与未来(中英文).2019 年 10 月 21 日.英国伦敦15.偷师中国?:近年俄罗斯对华认知心态的新变化及其前景展望.2019 年 11 月 11 日.中国北京16.智库建设的新长征路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七年评估及传播、绩效研究报告在中国智库国

122、际影响力论坛(2019)开幕式发布的主题研究报告.2019 年 12 月 17 日.中国北京17.调动“百万大军”,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智库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困境剖析与务实建议(第三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2020)开幕式发布使用,不做对外传播),2020 年 12 月 5 日,中国北京;调动“百万大军”论中国智库对外传播的进展、困境与政策建议(公开发布).2021 年 3 月 4 日.中国北京18.中外学者看中国共产党百年(中英文).2021 年 7 月 21 日.中国北京19.博鳌亚洲论坛全球新冠疫苗应用图景报告(中英文).2021 年 7 月 29 日.中国北京20.“美国第一”?!美国抗疫

123、真相(中英法西).2021 年 8 月 9 日.中国北京21.平视美国智库美国智库研究客观性的多维度分析.2022 年 11 月 20 日.中国北京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1.如何在中国发行绿色债券.2015 年 3 月 24 日.中国北京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 492.关于构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议.2015 年 4 月 10 日.中国北京3.中国绿色公共采购:效益量化.2015 年 4 月 20 日.中国北京4.绿色公共采购如何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2015 年 10 月 28 日.中国北京5.绿色金融理论、技术研究与实践进展及前景分析.2016 年 4 月

124、 23 日.中国北京6.2016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7 年 4 月 15 日.中国北京7.“一带一路”与全球绿色基础设施投资的未来.2017 年 6 月 18 日.中国北京8.特朗普政府的能源与气候政策及其影响:中国的历史机遇.2017 年 11 月 7 日.中国北京9.绿色金融中国标准的建设及其国际化路径.2017 年 12 月 21 日.中国北京10.全球旗手: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评估.2018 年 1 月 29 日.中国北京11.金融助力绿色“一带一路”:进展、评估与展望.2019 年 8 月 21 日.中国北京12.“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投资的绿色化进程:进展与建言.2019

125、 年 8 月 21 日.中国北京13.“一带一路”绿色投资标尺和绿色成本效益核算.2019 年 8 月 21 日.中国北京14.“碳中和”中国城市进展报告 2021(春季).2021 年 2 月 3 日.中国北京15.“碳中和”元年与金融业的绿色升级.2021 年 3 月 21 日.中国北京16.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绿色复苏的契机、困境与出路.2021 年 7 月 11 日.中国贵阳17.纠正运动式“减碳”:来自欧美国家的教训与启示.2021 年 9 月 25 日.中国北京18.碳中和:中国在行动基于国际形势下的政策布局与行业动态分析.2021 年 9 月 22 日.中国北京19.北京冬奥背后的

126、绿色金融力量.2022 年 2 月 25 日.中国北京20.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2022 年 7 月 5 日.中国北京21.转型金融:概念创新与实践展望.2022 年 11 月 13 日.中国北京22.“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绿色发展:以中老铁路为例.2023 年 7 月 5 日.老挝万象23.碳中和与大国博弈的规则重塑.2023 年 9 月 17 日.中国北京人大重阳“中美人文交流”系列研究报告1.特朗普财产评估报告(中英文).2017 年 4 月 17 日.中国北京2.特朗普内阁财富与政治政策走向.2017 年 12 月 24 日.中国北京3.特朗普政府决策小圈子的财富背景与决策特征.

127、2018 年 2 月 1 日.中国北京4.WTO 的优等生中国履行 WTO 承诺评估报告(中英文).2018 年 8 月 29-31 日.美国纽约、华盛顿5.共享繁荣仍是可能:中美经贸关系全景报告(中英文).2018 年 8 月 29-31 日.美国纽约、华盛顿6.为大国合作筑牢“地基”:中美人文交流四十年的历程、经验与前景.2019 年 1 月 23 日.中国北京7.基于博弈视角的中美国家实力消长评估报告.2019 年 3 月 10 日.中国北京8.为“一带一路”倡议导航.2019 年 7 月 11 日.中国北京9.大国缠斗白热化,中国须养精蓄锐.2020 年 5 月 20 日.中国北京10

128、.问卷调查百名中国学者,九成中国学者相信 中国能应对好美国“新冷战”攻势(中英文).2020 年 7 月7 日.中国北京11.从地缘政治经济看中美贸易摩擦及对策.2020 年 9 月.中国北京12.美国能把中国怎么着?2017 年来特朗普政府对华打压的实际效果评估.2020 年 9 月 20 日.中国北京13.美国“财务僵尸化”疫情期美元潜在破产危机的评估(中英文).2020 年 10 月 24 日.中国北京14.美国“新冷战”政策误区论析(中英文).2020 年 11 月 7 日.中国北京15.中美两国三份清单.2020 年 12 月 1 日.中国北京16.半脱钩,半紧钩:中美人文交流受阻的

129、利弊评估与重塑之道.2021 年 2 月 25 日.中国北京17.不纠错,必失败:拜登政府对华经贸政策评估与前瞻多边主义治理中美经贸.2021 年 3 月 24 日.中国北京18.2/3 相似:拜登百日执政对华政策评估与特朗普比较.2021 年 4 月 30 日.中国北京19.美国税改与中国影响:评估与展望.2021 年 7 月 5 日.中国北京20.十问美国民主(中、英、法、俄、西语).2021 年 12 月 6 日.中国北京21.大围剿: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进展评估与中国应对.2022 年 5 月 30 日.中国北京22.荒谬的叙事:西方兴起“中国崛起顶峰论”的梳理及应对建议.202

130、4 年 1 月 19 日.中国北京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50 人大重阳“全球治理”系列研究报告1.全球治理的十字路口:2017 年 G20 研究报告.2017 年 7 月 2 日.中国北京2.再全球化:“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下的全球治理中国与全球治理年度报告(2017)(中英文).2017年 9 月 30 日.中国北京3.乘风破浪 行稳致远:上海合作组织十七年进展评估(中英文).2018 年 5 月 21 日.中国北京4.“一带一路”与上海合作组织:关联、实践与走向.2018 年 6 月 6 日.中国北京5.换骨的世界:911 事件二十年来的全球变局.2021 年 9

131、月 10 日.中国北京6.全球金融发展新曙光:上海合作组织的金融发展展望.2021 年 9 月 11 日.中国青岛7.全球雄心:中国推进国际话语体系变革的机遇与挑战.2021 年 9 月 12 日.中国北京8.警惕“鲸爆”!再督促美国改革开放的诚恳建议.2022 年 1 月 6 日.中国北京9.传染病与大国兴衰基于历史实例的研究.2022 年 2 月 15 日.中国北京10.大杀器?美国对俄罗斯制裁评估与启示.2022 年 4 月 2 日.中国北京11.金砖:全球发展的新未来(中英文).2022 年 6 月 21 日.中国北京12.世界步入新的动荡变革期.2023 年 1 月 3 日.中国北京

132、13.劫后重启-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经济与中国未来.2023 年 1 月 16 日.中国北京14.掺水的援助:西方军事援助乌克兰的内幕与剖析.2023 年 2 月 23 日.中国北京1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周年:理念深化、实践演进及未来展望(中英文).2023 年 4 月 4 日.中国北京16.过于离谱-“中国崛起顶峰论”批判.2023 年 5 月 19 日.中国北京17.俄罗斯未来重塑,中国可积极引导 2022 年以来 5 次赴俄罗斯深度调研 21 个城市的智库报告.2024年 2 月 21 日.中国北京18.俄乌冲突两周年:影响与启示.2024 年 2 月 21 日.中国北京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 2035 年趋势畅想52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中国人民大学: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2035年趋势畅想5国合作智库报告(51页).pdf)为本站 (山海)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