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研报】建材行业十四五·双循环之周期大宗专题:传统投资稳内需新材料引领升级-20200913(33页).pdf

编号:18949 PDF 33页 1.12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研报】建材行业十四五·双循环之周期大宗专题:传统投资稳内需新材料引领升级-20200913(33页).pdf

1、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1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专题研究 2020年09月13日 建材 中性(维持) 有色金属 增持(维持) 鲍荣富鲍荣富 SAC No. S0570515120002 研究员 李斌李斌 SAC No. S0570517050001 研究员 SFC No. BPN269 刘曦刘曦 SAC No. S0570515030003 研究员 邱瀚萱邱瀚萱 SAC No. S0570518050004 研究员 SFC No. BPN270 1建材建材/建筑建筑: 周期行业数据周报(

2、第三十六周) 周期行业数据周报(第三十六周) 2020.09 2建材建材: 行业周报(第三十六周) 行业周报(第三十六周) 2020.09 3有色金属有色金属: 行业周报(第三十六周) 行业周报(第三十六周) 2020.09 资料来源:Wind 传统投资传统投资稳内需稳内需,新材料引领新材料引领升级升级 十四五双循环之周期大宗专题 “双循环”政策日趋明晰,推荐四主线“双循环”政策日趋明晰,推荐四主线 最近几个月以来,党和国家多次重申,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认为双循环的政策内涵十 分丰富,包括了扩大内需、产业升级、进口替代等等,并可能指引“十四

3、 五”政策走向。就周期大宗商品行业而言,我们认为有望从四条主线受益: 1) 加大国内投资、 稳定内需根基, 装配式建筑及新基建推动传统材料升级; 2)产业迁移和自主技术升级,推动新型工业材料产业加速发展;3)内外 双需背景下, 旧改开启国内存量市场推动消费升级; 4) 能源安全日趋重要, 煤化工和能源用钢有望加速发展。 主线主线一一:国内区域投资高增,传统国内区域投资高增,传统施工加快施工加快转型转型智能制造智能制造 建筑业下游需求与宏观投资紧密相关, 2019 年建筑业对 GDP 累计同比增 速的贡献率达到 6.6%,对农民工的吸纳占比 18.7%,仅次于制造业,是拉 动内需的直接动力之一,

4、也是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的重要前提。装配式建 筑不仅满足城镇化需求,也在创造新型城镇化需求,是建筑施工方式的重 要变革,我们预计 20-25 年 PC/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新建面积 CAGR 有望达 到 14%/23%,推动传统施工和材料的绿色化、集成化发展。新型基建符合 双循环政策内涵,是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互联互通的重要举措,高铁、 轨道交通、特高压电网等新型基建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主线二:主线二:自主可控和技术迭代,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自主可控和技术迭代,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 我们认为在双循环背景下,新材料产业具备两方面机遇:1)产业迁移等行 业性机会,催生国内材料需求提升。半导体、5G 等产业

5、加速向国内转移, 对上游材料的自主可控需求明显提升;汽车国六排放标准等推行带来汽车 尾气净化机会。 2) 国内材料本身技术升级, 加速高端材料的国产替代进展。 我国经济增速换挡回落进入改革攻坚阶段,传统产业如消费电子、建材、 汽车等领域仍有较多关键材料依赖进口。随着国内材料技术改进,部分材 料已切入主流市场,开启国产替代的进程,如用于汽车轻量化和军工的碳 纤维、用于建材领域的高端涂料、密封胶、电子纱等。 主线三:主线三:旧改开启存量市场,投资引领家居消费升级旧改开启存量市场,投资引领家居消费升级 2019 年国务院确定改造小区 3.9 万个,涉及居民近 700 万户,我们乐观预 计带动投资 6

6、650 亿元,全国待改造老旧小区潜在的投资空间有望达 4 万 亿元。我们预计旧改有望为卷材、涂料、保温、管材等建材合计带来超千 亿的市场增量,而基础设施改造将带来相应的建筑用水泥/玻璃/钢材需求。 主线主线四四:能源安全日趋重要,煤化工和能源用钢市场广阔能源安全日趋重要,煤化工和能源用钢市场广阔 由于世界原油分布不均衡且开采困难等限制,中国富煤少油少气,2019 年 原油进口依赖度 60%,导致下游乙烯/丙烯产业链长期存在供需缺口。其中 煤制烯烃工艺成熟,已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有望加速进口替代;煤制 芳烃和天然气受制于技术,仍需时间积累。能源加大自主保供背景下,能 源用钢有望三方面受益:1)

7、火电领域的稳健需求和部分关键部件的进口替 代;2)核电 19 年重启后,工业用不锈钢管预计放量;3)国家管网公司 挂牌成立后,油气领域油气管网和 LNG 设备建设提速。 风险提示:产业支持政策低于预期,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风险。 (16) 2 19 37 54 19/0919/1120/0120/0320/0520/07 (%) 建材有色金属沪深300 行业行业评级:评级: 相关研究相关研究 一年内行业一年内行业走势图走势图 行业研究/专题研究 | 2020 年 09 月 13 日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2 正文目录正文目录 主线一:投资端稳定内需,传统

8、产业转型升级 . 3 建筑业仍是拉动内循环稳投资的重要工具 . 3 装配式建筑:不仅满足城镇化需求,也在创造新型城镇化需求 . 4 新型基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速产业智能化升级 . 7 主线二:自主可控和技术迭代,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 10 从下游产业角度看,产业需求提升带动国内材料发展 . 12 半导体材料:抢占战略高地,进口替代加速 . 12 5G 材料:科技基建重点,材料升级在即 . 13 尾气净化材料:国六提标促尾气净化市场扩容,国产替代蓄势待发 . 15 从材料品种角度看,技术升级加速国产替代 . 17 碳纤维:需求保持较快增长,国内企业进口替代空间广 W 阔 . 17 涂料:

9、优秀国产品牌加速进口替代 . 18 密封胶:下游国产化风起,工业胶领域进口替代加快 . 18 电子纱:国内需求延续高景气,龙头差异化竞争抢占份额 . 19 主线三:旧改开启存量市场,消费升级新蓝海 . 20 旧改注重居住质量提升,新千亿市场开启 . 20 提振消费建材需求约 10%,利好细分领域龙头 . 21 主线四:能源安全日趋重要,进口替代提升高端需求. 23 油气进口依赖度较高,乙烯/PX 自产比例有待提高 . 23 加快发展新型煤化工,实现原油下游产品替代 . 25 煤制烯烃和乙二醇产能放量,进口替代加速 . 25 煤制芳烃和天然气受制于技术,仍需积累 . 26 能源保供需求大,看好能

10、源领域用钢需求 . 26 火电建设恢复提振需求,叠加部分部件存在进口替代空间 . 27 核电核准自 19 年重启,未来发展或可期 . 28 国家管网公司开始资产注入,或提振管道及 LNG 设备建设 . 29 风险提示 . 30 mNqPrOqMqOqMrNqNsQqOoRaQbP7NmOrRtRqQeRqQwPeRoPrN8OrQpPxNmNpNuOnPwP 行业研究/专题研究 | 2020 年 09 月 13 日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3 主线一:投资端稳定内需,主线一:投资端稳定内需,传统传统产业产业转型转型升级升级 建筑业仍是拉动内循环稳投资的重要

11、工具建筑业仍是拉动内循环稳投资的重要工具 建筑业建筑业下游主要是地产和基建投资,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体系下游主要是地产和基建投资,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体系过程中有望扮演重要角色,其过程中有望扮演重要角色,其 是拉动内需的直接动力之一,也是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的重要前提。是拉动内需的直接动力之一,也是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的重要前提。在“以国内大循环为 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内大循环是主体,而国内大循环的 核心是内需。 我们认为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体系的过程中, 投资仍有望扮演较为重要的角色, 而建筑业是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的主要载体。我们认为建筑业在国内大循环体系中起到 的支撑作用有望

12、表现在: 1) 建筑业仍然是) 建筑业仍然是 GDP 增长的重要支撑性行业之一, 也是吸纳就业的重要经济部门之一。增长的重要支撑性行业之一, 也是吸纳就业的重要经济部门之一。 2019 年建筑业对 GDP 累计同比增速的贡献率达到 6.6%,对 GDP 同比增速的拉动达到 0.4pct,两数据在单一行业中仍然处于较高水平。2009 年之后,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逐步 转型,建筑业对 GDP 的贡献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仍不难看出,在经济增长承压的时 期,建筑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仍然较为明显。从从业人员数量角度看,根据国资委,2017 年末(最新数据)建筑业的国企从业人员数量达到 385 万人,仅次于工

13、业,但实际上,工 业各子行业的国企从业人员数量均少于建筑业,因此建筑业是 2017 年末国企从业人员数 量最多的行业。 2019 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 2.91 亿人, 其中从事建筑业的占比达到 18.7%, 仅次于制造业。我们认为从吸纳就业的角度看,建筑业短期内的重要作用也较难替代。 图表图表1: 建筑业对建筑业对 GDP 的增速拉动及贡献率的增速拉动及贡献率 图表图表2: 历年农民工行业分布历年农民工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Wind,华泰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华泰证券研究所 2)良好的)良好的民生民生基础设施是内需挖潜升级的必要条件,建筑用工方式的改变本身也有望成基础设施是内需挖潜升

14、级的必要条件,建筑用工方式的改变本身也有望成 为新型城镇化的动力。为新型城镇化的动力。2020 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制造业等经济部门造成较大 负面影响,同时也让社会注意到了医疗卫生等民生类基建对应对突发事件、改善人民生活 水 平 方 面 的 重 要 作 用 。 20M1-7 卫 生 / 教 育 / 科 研 类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同 比 增 速 18.2%/13.5%/10.3%,疫情后投资增速的恢复趋势明显强于传统基建。我们认为民生类基 建作为基建补短板的重要方向,是拉动消费等内需、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基础配套条件 之一。当前,建筑业正处于由传统现场现浇作业向装配式作业转型的过程

15、中,大量现场作 业逐步转入工厂,也伴随了建筑用工方式的改变,过往流动的建筑工地工人有望逐步转变 为相对稳定的产业工人,进而带动农民工实现真正意义的城镇化。 (0.2) 0.0 0.2 0.4 0.6 0.8 1.0 1.2 0 2 4 6 8 10 12 14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2018 2020H1 (%)(%) GDP累计同比贡献率:建筑业(左) 对GDP累计同比的拉动:建筑业(右) 0 10 20 30 40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16、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 制造业建筑业 交通、仓储、邮政批零 住宿餐饮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 行业研究/专题研究 | 2020 年 09 月 13 日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4 图表图表3: 民生类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同比增速民生类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华泰证券研究所 客观而言,过往单纯依靠投资拉动经济的方式或不持续。我们认为内循环的过程可能也是客观而言,过往单纯依靠投资拉动经济的方式或不持续。我们认为内循环的过程可能也是 供给侧改革的过程,在补短板投资过程中,建筑需求本身的变化有望带动行业供给提质升供给

17、侧改革的过程,在补短板投资过程中,建筑需求本身的变化有望带动行业供给提质升 级。级。2018 年以来,随着地方政府、国企去杠杆,隐性负债等防风险政策的加码,传统基 建投资增速出现大幅下降,随后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我们认为随着传统基建投资对经济 的拉动效应边际下行,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较重,过往简单依靠大基建投资拉动经济的方式 或不可持续,未来基建投资或更多体现结构性机会,同时,传统基建未来可能需要融合更 多新科技,以实现更高的运营效率,而这对基础社会的设计和建造单位提出了更高的业务 能力要求。我们认为在内循环体系的构件过程中,建筑业本身也蕴含提质增效以适应市场 新需求的机会, 装配式、 BIM、

18、新老基建结合等行业潮流有望推动建筑企业科技含量提升。 图表图表4: 传统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传统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华泰证券研究所 装配式建筑:不仅满足城镇化需求,也在创造新型城镇化需求装配式建筑:不仅满足城镇化需求,也在创造新型城镇化需求 装配式建筑自装配式建筑自 2016 年以来获得了政策的强力支持, 市场空间快速扩大。 我们认为其不仅是满年以来获得了政策的强力支持, 市场空间快速扩大。 我们认为其不仅是满 足城镇化需求的新方式,其也间接创造了城镇化需求。足城镇化需求的新方式,其也间接创造了城镇化需求。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大力 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

19、意见 ,提出我国力争用 10 年左右时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 到 30%,2017 年 “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规划出台,到 2020 年全国装配式建筑 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 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要高于 20%,国办发关于促进建筑业 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要求,到 2025 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要达到 30%。随后 至 2019 年的几年时间中,我国装配式建筑新建建筑面积实现了连续的高速增长,而要达到 2025 年的装配式建筑渗透率目标, 我们预计十四五阶段装配式建筑的市场空间仍有望快速扩大。 (30) (20) (10) 0 10 20 30 40 2015-02 2

20、015-04 2015-06 2015-08 2015-10 2015-12 2016-02 2016-04 2016-06 2016-08 2016-10 2016-12 2017-02 2017-04 2017-06 2017-08 2017-10 2017-12 2018-02 2018-04 2018-06 2018-08 2018-10 2018-12 2019-02 2019-04 2019-06 2019-08 2019-10 2019-12 2020-02 2020-04 2020-06 (%) 教育卫生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 (40) (30) (20) (10) 0 10

21、 20 30 40 2015-02 2015-04 2015-06 2015-08 2015-10 2015-12 2016-02 2016-04 2016-06 2016-08 2016-10 2016-12 2017-02 2017-04 2017-06 2017-08 2017-10 2017-12 2018-02 2018-04 2018-06 2018-08 2018-10 2018-12 2019-02 2019-04 2019-06 2019-08 2019-10 2019-12 2020-02 2020-04 2020-06 (%) 水电燃热交通仓储邮政水利、环境、公共设施 行

22、业研究/专题研究 | 2020 年 09 月 13 日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5 图表图表5: 2011-2019 年装配式建筑新建建筑面积及渗透率年装配式建筑新建建筑面积及渗透率 资料来源:住建部,华泰证券研究所 我们认为装配式建造方式自身的优势当然是其受到政策支持的原因, 但政策强度能够维持我们认为装配式建造方式自身的优势当然是其受到政策支持的原因, 但政策强度能够维持 这么长时间,也和其强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相关。这么长时间,也和其强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相关。装配式建造方式的核心是部件预制化和 现场干法施工,相比传统方式,其优点包括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

23、件制约小、节省材料、 节约人员配备、安全环保、构件可循环利用等,在节能、节材和减排方面有明显优势,符 合我国推动建筑能耗降低和建筑垃圾减量的政策方针。但当前从成本角度看,行业平均的 装配式建筑的单平米造价仍然高于传统现浇。我们认为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支持力度强,且 持续时间长,也源自于其强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其将流动性很高的建筑农民工,逐步固化为流动性低的产业工人,间接带动了新型城)其将流动性很高的建筑农民工,逐步固化为流动性低的产业工人,间接带动了新型城 镇化的进程。镇化的进程。装配式建造方式虽然大幅节约了施工现场的劳动力,但其并未消灭建筑业用 工需求,而是将原先施工现场完成的部分工作

24、改为工厂完成。以鸿路钢构(002541 CH, 买入,目标价:42.88-45.56 元)为例,根据公司年报,其涡阳钢结构基地设计年产能约 150 万吨, 按照每万吨年产能所需劳动力 40-50 人的行业经验数据测算, 能创造 6000-7500 个产业工人岗位。而年产能在 10 万立方米左右的 PC 构件厂,根据行业经验,需要约 200 个左右的工人, 一个年产能 10 万立方米的构件厂, 当前情况下其对应的建筑面积约为 100 万平方米,而我国 2019 年 PC 装配式建筑的新开工面积为 2.7 亿立方米(全部装配式新 建面积的 65%) ,理论上仅 PC 构件制造即可以创造 5.4 个

25、工作岗位。更重要的是,钢结 构和 PC 构件厂一般处于县、镇区域,其吸纳的就业由于具备工作地点的固定性,因此我 们认为其对吸引农村人口进城就业安居,推动新型城镇化有望产生积极影响。而传统建造 模式下,农民工的工作地点随工程项目变化,带动农村人口进城定居的效应预计明显弱于 装配式建造方式。 图表图表6: 装配式建筑相比传统建筑优势装配式建筑相比传统建筑优势 建筑主要指标建筑主要指标 装配式建筑优点装配式建筑优点 用水 节省约 50% 木材 节省约 80% 施工能耗 降低约 20% 建筑垃圾 减少 70%以上 施工周期 缩短 25%30% 砌筑抹灰砂浆 降低约 60% 资料来源:住建部,华泰证券研

26、究所 2)推广钢结构有利于消化钢铁过剩产能。)推广钢结构有利于消化钢铁过剩产能。据工信部数据,2019 年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 产能分别为 8.09/9.96/12.05 亿吨, 同比均实现正增长, 中长期看钢铁产能消化仍有压力。 2018 年我国建筑用钢量 4.18 亿吨,占钢材产量的 38%,但 2018 年我国建筑用钢量中钢 结构用量占比仅为 16.5%,考虑到钢结构建筑的每平米用钢量显著高于混凝土建筑,因此 钢结构建筑面积占全部建筑面积的比例或低于 16.5%,而美国 2017 年钢结构的建筑面积 0% 2% 4% 6% 8% 10% 12% 14% 16% 0 5,000 10,00

27、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40,000 45,000 20001720182019 (万) 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 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开工房屋面积比例(右) 行业研究/专题研究 | 2020 年 09 月 13 日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6 渗透率达到 46%(详见 2020 年 6 月外发的中美钢结构市场及龙头公司对比 ) 。未来若 钢结构新建建筑占比明显提升,则建筑用钢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认为当前政策已 在着力推动钢结构建筑渗透率提升,2020 年 7

28、月住建部等部门外发的关于印发绿色建 筑创建行动方案的通知中要求新建公共建筑原则上采用钢结构,而山东等省份在 2019 年后也陆续推出了钢结构住宅试点的政策文件。 图表图表7: 全国钢结构产量历史情况全国钢结构产量历史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金属结构协会,华泰证券研究所 我们认为在政策推动以及装配式建筑成本不断优化的推动下,十四五阶段我们认为在政策推动以及装配式建筑成本不断优化的推动下,十四五阶段 PC 和钢结构装和钢结构装 配式建筑新建面积均有望取得较快增长,带动包括设计、构件生产、装修、部品部件等相配式建筑新建面积均有望取得较快增长,带动包括设计、构件生产、装修、部品部件等相 关产业链环节市场空

29、间不断扩大。关产业链环节市场空间不断扩大。我们预计 20-25 年 PC/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新建面积复合 增速有望达 14%/23%,其中装配式渗透率受益于在公共建筑和住宅中渗透率的持续提升, 其复合增速有望快于 PC, 而整体钢结构行业, 也有望受益于装配式建筑下游的快速增长。 PC 建筑面积虽然增幅小于装配式钢结构,但预制率的逐步提升,也有望使设计、构件等 相关产业链的市场空间复合增速快于 PC 新建面积的复合增速。 图表图表8: PC 与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建筑面积预测与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建筑面积预测 2019 2020E 2021E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新建装配式建

30、筑面积(亿平方米) 4.18 5.22 6.30 7.41 8.58 9.78 11.03 装配式住宅占比 54.10% 53.00% 52.00% 51.50% 51.00% 50.50% 50.00% 装配式住宅面积(亿平方米) 2.26 2.77 3.27 3.82 4.37 4.94 5.51 其中:PC 占比 99% 97% 95% 93% 92% 91% 90% 其中:钢结构及其他占比 1% 3% 5% 7% 8% 9% 10% 除住宅之外装配式占比 45.90% 47.00% 48.00% 48.50% 49.00% 49.50% 50.00% 除住宅之外的装配式面积(亿平方米)

31、 1.92 2.45 3.02 3.60 4.20 4.84 5.51 其中:PC 占比 26% 25% 24% 23% 22% 21% 20% 其中:钢结构及其他占比 74% 75% 76% 77% 78% 79% 80% 钢结构总面积(亿平方米) 1.44 1.92 2.46 3.04 3.63 4.27 4.96 yoy 33.26% 27.99% 23.41% 19.47% 17.69% 16.26% 钢结构总占比 34.51% 36.84% 39.08% 40.95% 42.30% 43.65% 45.00% PC 总面积(亿平方米) 2.74 3.30 3.84 4.38 4.95

32、 5.51 6.07 yoy 20.37% 16.38% 14.16% 13.02% 11.38% 10.07% PC 总占比 65.49% 63.16% 60.92% 59.05% 57.70% 56.35% 55.00% 资料来源:住建部,华泰证券研究所 装配式建筑推动建材行业结构性变革装配式建筑推动建材行业结构性变革,利好绿色建材发展。,利好绿色建材发展。1)墙体材料:)墙体材料:2017 年发改委 及工信部要求到 2020 年,新型墙材产量在墙材总量中占比达 80%,其中装配式墙板部品 占比达 20%,强调纸面石膏板等节等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且其轻、快、好的优势适合工 业化生产,未来随

33、装配式建筑发展将加速替代传统粘土砖及水泥;2)密封胶:密封胶:根据我们 于 2020 年 8 月 9 日外发的深度报告享集采/装配式红利,密封胶迎来暖春 ,装配式建 3100 3540 4370 4600 5007 5585 6155 6874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2000172018 (万吨) 钢结构产量钢结构产量/建筑用钢量(右) 行业研究/专题研究 | 2020 年 09 月 13 日 免责声明和

34、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7 筑预制件接缝众多,将带动密封胶需求提升,另外预制板块易位移、渗透点多且碱性表面 难以粘接,加速密封胶替代传统水泥砂浆等刚性密封材料,我们预计理想状态下若(外墙 +内墙)打双层胶且厨房、卫浴、门窗等室内装修均使用密封胶,2025 年新建装配式建筑 面积 11 亿平米对应 150-222 亿元密封胶需求;3)整体卫浴:整体卫浴:装配式建筑未来奖励门槛可 能提高,在主体结构得分提升难度较大的情况下,装配式装修是开发商未来拿分的关键, 而集成卫生间单位得分成本最低,开发商优先选择促进整体卫浴需求。 图表图表9: 装配式建筑单位得分成本增量表装配式

35、建筑单位得分成本增量表 评价项评价项 成本增量(元成本增量(元/平方米)平方米) 得分得分 装配代价(元装配代价(元/平方米)平方米) 集成卫生间 10 3 3.33 干式楼地面 21 6 3.5 ALC 内墙 26 5 5.2 维护墙和内隔 墙 62 10 6.2 非承重外墙 36 5 7.2 水平构件 108 14 7.7 竖向构件 189 20 9.5 内墙饰面 166 5 33.3 104 2 52 资料来源:胡卫波,等装配式建筑全成本管理指南 (2020 年 5 月出版) ,华泰证券研究所 新型基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速产业智能化升级新型基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速产业智能

36、化升级 我们认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内循环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 而城市群进一步发展及东西部我们认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内循环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 而城市群进一步发展及东西部 互联加强互联加强均对均对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提出提出了了更高要求。更高要求。根据黄奇帆 7 月 28 日登于中国经济周刊的 怎样构建“国内大循环” ,国内大循环离不开区域协调发展,一方面要通过城市群都市 圈建设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人口承载能力,一方面要寻找 西部大开发的突破口,而其中以联通高校、无缝对接的综合交通网络降低城市“人流” “物 流”综合成本是重要工作之一。 “新基建”“新基建”推动内需

37、结构优化,传统行业量质齐升。推动内需结构优化,传统行业量质齐升。新基建指着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 设,主要包括七大领域: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 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对传统建材来说,需求关系最紧密的是轨 道交通和特高压建设;另外,电子等高端领域发展提振新材料需求,国产芯片产业链是支 撑“新基建”的产业命脉,其制造与封测以及下游移动设备等,将带动电子纱、电子密封 胶、电子玻璃等新型建筑材料的需求。 我国城市群及区域间互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有较大空间。我国城市群及区域间互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有较大空间。我们在 2019 年 10 月 27 日

38、外 发的中美日基建投资现状及历史比较中,曾经面积、人口相仿的日本和长三角的基础 设施进行了比较,得出的结论,与日本相比,长三角地区:1)高速公路路网已较为发达, 但除连接核心城市的高速公路外,其余道路的车流量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2)国省干线 的密度相比日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判断长三角地区除国省道 营运里程远不及日本外,国省道的通车条件(车道数、平整度等)可能也与日本存在较大 的差距。3)随着经济增长和通车需求的提升,我国长三角地区的公路投资仍可能是逐步 上升的态势,投资拐点的出现可能在经济增长停滞时期,但我国长三角地区 GDP 总量与 日本仍有很大的差距,短时间内停止增

39、长的可能性并不大。4)与日本相比,长三角 2018 末轨道总里程不到日本 2003 年的 50%,虽然高铁里程 3844 公里,已超过 2003 年日本 新干线的里程,但分布很不均匀,未来长三角如果希望通过和日本相同的发展时间,达到 和日本相同的轨道里程,则需要在 2018 年后的 32 年内进一步加大铁路和城市轨交的建 设强度。长三角已经是我国交通最为发达的城市群之一,而其当前与日本在 21 世纪初在 公路和轨道交通方面的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我们认为我国核心城市群的交通设施建设 还远未达到饱和的状态。 行业研究/专题研究 | 2020 年 09 月 13 日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

40、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8 从建设规划的角度看,核心城市群的从建设规划的角度看,核心城市群的轨道轨道交通类固定资产投资未来仍有望保持较高水平。交通类固定资产投资未来仍有望保持较高水平。 江苏省 2018 年末发布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19-2025) ,涉及新建 980 公 里城际铁路(其中 718 公里高铁) ,而江苏省 2018 年末高铁运营里程不到 900 公里,新 建空间较大。我们认为为未来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核心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空间 仍然较大,而轨道交通可能是未来城市群交通基建投资中增长较快的部分。 图表图表10: 长三角及粤港澳大湾区部分交通基建规划长三角

41、及粤港澳大湾区部分交通基建规划 规划名称规划名称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2018.12 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规划 (2019-2025 年) 规划形成区域城际铁路主骨架,以及南京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城际铁路网,构建南京至江苏 省内设区市 1.5 小时、江苏省沿江地区内 1 小时、沿江地区中心城市与毗邻城市 0.5-1 小时交通 圈,基本实现对 20 万人口以上城市的覆盖。江苏恒内新建城铁 980 公里,投资 2180 亿元,安 徽投资 137 亿元 2020.4 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 体化发展规划 2025 年长三角铁路密度达到 507 公里/万平方公里,2018 年末为 29

42、7 公里/万平方米,2025 年 高速公路密度达到 500 公里/万平方米,2018 年末为 394.5 公里/万平方米。围绕上海大都市圈 和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以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快速路等为骨干,打造都市圈 1 小时通勤圈。 2020.5 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02035 年) 2035 年末全省高速公路达到 15000 公里,2019 年末为 9495 公里 2020.8 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 构建大湾区主要城市间 1 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广东省内地级城市 2 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相 邻省会城市 3 小时通达的交通圈,打造“轨道上

43、的大湾区”,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近 期到 2025 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 4700 公里,全面覆盖大湾区中心城市、节 点城市和广州、 深圳等重点都市圈; 远期到 2035 年, 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 5700 公里,覆盖 100%县级以上城市。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华泰证券研究所 高铁高铁/轨交投资保持高增,特高压提振电网投资轨交投资保持高增,特高压提振电网投资。2019 年末我国铁路/高铁营运里程达 13.9/3.5 万公里,高铁 3.5 万公里,高铁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19 年国务院外发交通强 国建设纲要 ,要求至 2035 年全国基本形成“123

44、出行圈” ,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 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19 年全国新增轨道交通营运里程 968.8 公里, yoy+105%,投资角度,18 年全国完成轨道交通投资额 5470 亿元,yoy+14.9%,随 18H2 及之后新批项目陆续施工,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在 20/21 年有望保持高增长;16 年之后电 网基建投资增速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19 年全国电网基建投资 4856 亿元,yoy-9.6%。国 家电网 2020 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指出年内将核准 7 项特高压工程,并开工建设白鹤滩- 江苏特高压直流、 华中特高压交流环网等工程, 预计特高压建设有望提振 2020-2022 年的 电网建设投资增速。高铁轨交及特高压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将带动水泥、混凝土、减水 剂、密封胶、防水材料等建材需求增长。 图表图表11: 全国高铁营运里程及其占铁路营运里程的比例全国高铁营运里程及其占铁路营运里程的比例 图表图表12: 全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及同比增速全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及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华泰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华泰证券研究所 0 5 10 15 20 25 30 0 10,000 20,000 30,000 4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研报】建材行业十四五·双循环之周期大宗专题:传统投资稳内需新材料引领升级-20200913(33页).pdf)为本站 (风亭)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相关报告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