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DOCX报告下载

2020年中国低轨卫星通信互联网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市场研究报告(45页).docx

编号:19942 DOCX 45页 3.74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2020年中国低轨卫星通信互联网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市场研究报告(45页).docx

1、2020 年深度行业分析研究报告目录1.低轨宽带卫星建设开启,协同 5G 推进万物互联61.1卫星互联网填补蜂窝陆基通信局限,市场前景广阔61.2卫星通信经多年技术累积,已可担当补齐万物互联版图重任112.巨头角逐低轨卫星市场,蓝海产业爆发在即152.1卫星通信成为国家和资本竞逐热点152.2全球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建设全面考验参与者综合竞争力:从 OneWeb 和 Starlink中求索193.国内多项目同步精进,产业盛宴逐步开启283.1卫星通信作为战略新兴产业,获政策加码不断283.2我国国内卫星通信发展进程良好,商业发射迎来巨大机遇293.3国家队和私企齐发力,多项目同步精进334.投资建

2、议及相关受益标的404.1海格通信卫星通信领先企业,终端、星上系统全面受益414.2中国卫通聚焦卫星通信运营,首发上市 A 股434.3海能达宽带化、智能化专网市场空间快速增长,专网领域龙头领先布局444.4菲利华:石英复合材料提供商,受益天基互联网+5G 基础建设444.5和而泰:智能控制器产业布局完善,射频芯片搭建技术壁垒46图表目录图 1:图 2:图 3:图 4:图 5:G图 6:2图 7:2图 8:图 9:S图 10:图 11:图 12:图 13:图 14:图 15:图 16:图 17:图 18:图 19:图 20:图 21:图 22:图 23:图 24:图 25:图 26:图 27:

3、图 28:图 29:图 30:图 31:图 32:图 33:图 34:图 35:图 36:图 37:图 38:图 39:图 40:图 41:图 42:全球仍有很大部分地区未有被 IP 网络很好的覆盖6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十亿)7物联网中国市场预测(亿元)7目前全球移动基站铺设情况7EO、LEO 卫星对地面覆盖情况7015-2019 年民航旅客运输量(亿人次)10019 年我国运输飞机数量10各卫星轨道一览11treet of coverage satellite 模型11SpaceX 回收火箭降低发射成本12微纳卫星的发射数量及占比近年提升较块122029 年全球近地轨道卫星布局以及占比1420

4、08-2018 卫星产业收入规模情况(亿美元)15在轨卫星用途情况(截至 2020.4)16在轨卫星国家所属情况(截至 2020.4)162012-2019 年微纳卫星发射总量172012-2019 年政府发射微纳卫星数目17全球商业发射逐步成为主流172019 年获得投资的企业中除美国外中国占比最大182015-2019 年火箭发射占中国航天项目最多投资18OneWeb 的卫星布局计划23SpaceX 的全球 LEO 卫星星座系统23Starlink 一箭 60 星发射23SLS 单次发射成本是猎鹰 9 号的 156 倍24部分关于猎鹰 9 号的升级252018 年发射报价对比26我国相关政

5、策鼓励28卫星通信产业链29我国卫星互联网重大部署332013-2018 全球主要国家商用火箭发射次数33虹云工程三步计划34鸿雁星座建设计划352019 商业航天科创板潜力企业 TOP1036天启星座将由 38 颗低轨道、低倾角小卫星组成37天启星座合作伙伴38银河航天首发星38海格通信营业收入情况42海格通信 2019 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布42中国卫通 2019 年营业收入情况43中国卫通 2018 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布43海能达营业收入情况44海能达 2019 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布44图 43:图 44:图 45:图 46:菲利华营业收入情况45菲利华 2019 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布45和而泰营

6、业收入情况46和而泰 2019 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布46表 1:各卫星系统的通信能力与成本比较表8表 2:卫星通信与微波通信优势各有千秋8表 3:5G 基站数量预测9表 4:卫星互联网与 5G 成本在美国的比较9表 5:低轨卫星可与 GEO 卫星、5G 等融合补充13表 6:IEEE 卫星频率分类13表 7: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政策规划支持卫星产业发展16表 8:代表公司获得融资情况18表 9:部分低轨卫星组网计划19表 10:OneWeb 历次融资20表 11:OneWeb 外部合作商众多20表 12:导致星座失败的十大因素21表 13:StarLink 计划分为三个阶段24表 14:SpaceX

7、 发射火箭官方数据24表 15:“新基建”内容被不断丰富,卫星互联网被纳入范围29表 16:2018-2020 年可用于商业卫星搭载的发射机会30表 17:上游部分参与企业30表 18:卫星移动终端通信市场预测31表 19:2019 年卫星导航产业链情况32表 20:“天启星座”发射进度 37表 21:报告中涉及产业链相关公司简介及 Wind 一致预期估值情况401. 低轨宽带卫星建设开启,协同 5G 推进万物互联1.1 卫星互联网填补蜂窝陆基通信局限,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人类活动边界的扩张以及存量联网人群的饱和,陆基通信在覆盖范围和经济性方面 存在局限:虽然互联网已经诞生近半个世纪,现代通信技术

8、已开启新一轮 5G 建设,但是 无论是网络覆盖面积还是覆盖人数上来说,依旧存在较大增长空间。目前而言,全球仍 有很大部分地区未有被 IP 网络很好的覆盖,根据2019 年互联网趋势报告全球仍有近 半数的人口不具备联网能力。GSMA 估算在中国 2019 年还有超过 5 亿人口未能实现移动互联。网络覆盖有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陆基的解决方案连接到所有人不具备经济性或者 可行性。这些无线物联网技术依旧需要依靠基站等基础设施完成区域的覆盖,而连续不 间断的覆盖需要大量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在某些场景例如远洋货轮、飞机联网、沙漠、 森林等地段,投入相关基建一方面物理环境不允许,另一方面,较为昂贵的基础设施建

9、设将使得相关应用不具备可观的经济效益。图 1:全球仍有很大部分地区未有被 IP 网络很好的覆盖资料来源:2019 年互联网趋势报告,因此,卫星通信覆盖范围广、建设周期短等优势开始显现。卫星宽带通信作为万物互联 版图的有力补充,其不受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影响并具备全天候服务能力等特点重获产 业青睐。5G 开启万物互联生态建设,物联网规模持续扩大:从技术层面讲,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 迭代发展,特别是 5G 建设的开启以及包括 LoRa、NB-IoT 等物联网通信标准的推出,万物互联已具备产业技术基础。目前,NB-IoT 蜂窝网络以及以 LoRa 为代表的低功耗无 线局域网技术已经成为物联网通信的主流技

10、术,使得无线物联网的快速部署成为可能。 从产业规模来看,中国物联网连接数持续攀升,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根据 GSMA中 国移动经济发展报告 2020,2019 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达到 36.3 亿,到 2025 年有望翻番 达到 80 亿,其中大部分增长是企业市场贡献。另外,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 M2M 市场。截至 2018 年底,中国的授权频段蜂窝物联网连接数为 6.72 亿,亚太地区物联网连 接数 90%以上,占全球物联网连接数 60%以上,为各类工业和智慧城市应用提供了大力 支持。GSMA 预测,到 2025 年,受各种行业垂直应用的推动作用,中国的授权频谱蜂窝 物联网连接数将增加

11、到 19 亿左右。图 2: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十亿)图 3:物联网中国市场预测(亿元)3.12.92.62.42.24.924.21.83.63.12.62.21.8987654321020192020E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企业市场消费者市场25000200000000230075004896200192020E 资料来源:GSMA Association,资料来源:GSMA Association,国际清算银行(BIS)研究公司全球卫星机器对机器(M2M)和物联网(IoT)网络市场、2018 - 2

12、023 年分析与预测报告显示,卫星 M2M 和 IoT 网络市场预计到 2023 年将达到 32.1 亿 美元,预测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 32.58%。卫星互联网主要是以高通量卫星的形式出现,GEO、MEO 和 LEO 三种卫星各有所长。 卫星通信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通过反射或转发无线电信号,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 间的通信。卫星通信由于覆盖面大、部署快,不受地面情况影响,因此一直被视为特殊 地理位置和特殊场合的唯一通信手段。目前,卫星互联网主要是以高通量卫星(HTS) 的形式出现,它们共有 GEO(高轨,轨道高度为 35786km)、MEO(中轨,2000km35786km) 和 LEO(低轨

13、 400km2000km)三种形式。轨道越高,单星的覆盖能力越大,单星成本 越高,时延越大。随着轨道高度的下降,单颗卫星的覆盖能力下降,单星成本下降,需 更多颗卫星形成星座。其中 GEOHTS 系统传输时延较长,高纬度地区覆盖能力较弱,但 系统结构简单,可以广域覆盖,适合机载通信、海事通信、消费者宽带接入、视频广播 和内容投递之类应用;LEOHTS 复杂一些,但时延较短,可以实现全球无缝覆盖,适用 于基站中继、物联网等低时延类应用;MEOHTS 则介于前面两者之间。图 4:目前全球移动基站铺设情况图 5:GEO、LEO 卫星对地面覆盖情况 资料来源:GSMA,资料来源:ResearchGate

14、,低轨道高通量卫星兼具宽带和低延时,并可通过多个卫星完成全球覆盖,更符合现代互 联需求。低轨道卫星系统一般是指由多个卫星构成的实时信息处理的大型卫星系统,相 较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低轨道卫星相较高度低因此可使得传输延时短、路径损耗小。 多个近地轨道卫星可组成覆盖全球的卫星通信系统,可通过频率复用有效提高频谱利用率。伴随着 5G 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低轨道卫星星座因低时延正成为传统通信的有效补 充,助力万物的实时互联。表 1:各卫星系统的通信能力与成本比较表卫星类型典型系统代表轨道高度/km容量能力覆盖能力时延/ms成本高轨高通量同步卫星中星 163.6 万单星 20 Gbit/s单星三分之一个

15、地球50080020 亿人民币中轨卫星星座O3b8 062总容量 10 Tbit/s,单用户最大 500 Mbit/s下行 500 Mbit/s星座覆盖全球15065 亿美元低轨卫星星座One Web1 200总容量 5.4 Tbit/s,单用户上行 400 Mbit/s,星座覆盖全球,单星 过顶时间几分钟30300 亿美元资料来源: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卫星通信和蜂窝通信优势互补,协同完善全球实时互联生态。虽然,卫星通信与 5G 相 比弊端较为明显:单用户和单星峰值速率均小于地面 5G 网络,容量成本远大于 5G;受 限于不同的技术体制和较大的传输链路损耗,卫星系统无法与蜂窝终端直接通信,

16、而卫 星终端的成本与能耗也相对较高;带宽有限、所需链路冗余较多等。但是卫星可在覆盖 面以及广域覆盖成本等方面补足 5G 的不足:表 2:卫星通信与微波通信优势各有千秋性能地面通信卫星通信人口密度(每站点可服务的人 数)较少非常少地势较平坦地区可支持山坡山脉基站距离小于 50km可大于 100km微波频谱费用较少较贵所需链路冗余较少较多资料来源:GSMA,卫星的覆盖可以不受地形限制,使得更多特殊场景的联网成为可能:随着 5G 建 设的全球铺开,重点领域以及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域的宽带通信基本上已经完成, 但是互联网连接在全球近半地区依旧存在盲区。随着随时随地联网需求的增长, 卫星通信已经使飞机、荒漠

17、、远洋、山脉等不具备光缆铺设条件的特殊场景实现 了带宽通信,使得更多特殊场景的联网成为可能。陆基网络铺设费用在偏远地区不具经济性,卫星可覆盖人口非密集区减少成本: 陆基通信解决方案需要铺设大量基站。根据投中网预测,到 5G 成熟期,将有 600 万基站建成,与工信部公布的目前 544 万 4G 总基站数量相当。2019 年国内三大 运营商在 5G 网络建设中,中国移动规划建设 5G 基站 3 万至 5 万个、投资约 170 亿元,中国电信规划建设 5G 基站 2 万个、投资约 90 亿元,中国联通规划建设 5G 基站 2 万个,投资约 60 亿至 80 亿元。基本上,目前 1 个基站投资成本约

18、为40 万元至 50 万元。按照最低值 40 万元计算,我国 5G 基站建设成本 2.4 万亿元。 另外,因为 5G 高频段信号覆盖能力大幅缩减,需要微站补足网络密度。根据 SCF 预测,20152025 年商用小基站每年将以 36的年复合成长率稳定发展,预计 2025 年小基站建置数量将超过 7000 万站,成本压力较大。由于因为大城市中 人口密度较高,建设费用可被合理分摊,联网成本可以接受。但在偏远地区,地 广人稀,陆基网络的解决方案不具有经济性。表 3:5G 基站数量预测Pre-5G 期5G 导入期5G 替换期5G 成熟期对应时间段201920G 基站数量

19、预估15 万站100 万站400 万站600 万站资料来源:投中网,低轨卫星星座提供了一个相对经济的联网解决方案。以 StarLink 的布局为例,StarLink 计划发射 4.2 万颗低轨卫星为全球服务,按照卫星制造成本 50 万美元1、发射成本 70 万美元2,星基建设全部完成所需花费 500 亿美元。地面基站方面,按照基站覆盖面积 10km2、建设成本 9 万美元计算,基站建设需花费 500 亿美元 覆盖全美3(美国国土 916 万 km2)。卫星互联网总建设成本大概约为 1000 亿美 元。与 5G 建设相比成本大幅降低,虽然低轨卫星网络无法承载密集的城市人口全部联网,但其对于解决偏

20、远地区的联网问题提出了更为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 可作为 5G 的有力补充。表 4:卫星互联网与 5G 成本在美国的比较卫星互联网5G卫星制造成本210 亿美元-卫星发射成本294 亿美元-光纤主网-1500 亿美元4基站成本500 亿美元5400 亿美元5年运营电费25.7 亿美元231.1 亿美元6总投资成本(不含年运营费用)1000 亿美元6900 亿美元资料来源:甲子光年,研究长距离卫星通信,延时低于地面光纤:对于短距离通信来说,5G 在延时方面有 很大优越性。然而光缆线路一般不是直线铺设,若信号长距离传输,经过的线路 可能几倍增长。反观低轨卫星,以星链为例,其卫星大多分布在 350-5

21、00km 的高 度,意味着互联网信号传到地面的距离较短。信号在空间真空中传播速度大概会 比入地光缆快 47%,极限延时可达到 20ms 左右。SpaceX 称其 StarLink 可提供高 达 1Gbit/s 的速度,延迟在 25ms 到 35ms 之间。据模拟分析,“伦敦纽约”线 路采用 Starlink 卫星可比地面光纤快了 15 ms(51 ms vs 76 ms),“伦敦约翰内 斯堡(南非)”快了 100 ms(90 ms vs 190 ms)。此外,由于卫星的覆盖范围大, 在单设备覆盖范围内的时延差相同,因此非地面网络也适用于对于差分时延敏感 的业务。如上讨论,卫星互联网在越来越多的

22、应用场景下与陆基互联网技术相比拥有广覆盖、 低延时、低成本的特点。因此,作为网络基础建设的重要一环,将驱动巨大的潜在应 用市场:1马斯克曾公开表示每颗卫星制造成本“远远”小于 50 万美元。2 SpaceX 公开数据猎鹰 9 号第一次发射造价 6200 万美元,随着回收次数提升,价格进一步降低,第三次回收发射已低至 3500 万美元,我们取 4000 万美元作为估计。3美国国土 916 万 km2。4据德勤 2017 年的一项研究,美国如建设覆盖全国的 5G 网络,仅在光纤布线上,就需要需要投资 1300 亿美元1500 亿美元。5按每 1km2 一个基站,建设单价 40 万元来算,需 900

23、 万基站、总价 36000 亿元(合 5412 亿美元)。6 5G 单站满载功率接近 3.7KW,是 4G 基站的近 3 倍。以 0.55 元/度的国内平均电价算,单站一年电费约 1.8 万元(合 2570 美元)。 补齐网络孤岛市场空间潜力巨大:目前飞机、邮轮等交通运输互联网连接在我国 并没有完全普及。以飞机为例,根据我国民航局数据统计,2019 年我国航空公 司共有 3645 架客运飞机,完成旅客运输量 6.60 亿人次。而仅有 15 家航空公司410 架飞机为旅客提供客舱网络服务,其中 9 家航空公司 202 架飞机实现地空互联,为 805 万次旅客提供了空中接入互联网服务。如果全部飞机

24、皆提供互联网服务,按比例将有约 1.5 亿人次的潜在用户。疫情期间国际民航几乎完全停摆,业 绩影响巨大。当市场重新开启,各航空公司可能加剧竞争抢夺客流。客舱宽带服 务等特色服务有望成为竞争亮点之一,低轨星座在这方面有着绝对优势。另外,全球仍有近半数人口未能实现互联网连接,加之前往岛屿,高山等人迹罕 至地区的旅游、科考、工作人员联网和车联网需求,卫星互联网市场空间巨大。图 6:2015-2019 年民航旅客运输量(亿人次)图 7:2019 年我国运输飞机数量资料来源:中国民航局,资料来源:中国民航局,满足金融等时延要求较高的行业需求:在金融交易中,对网络延迟的依赖非常高。 低延迟可以使得机构的程

25、序化交易对市场事件的反应比竞争者更快,因此提高交 易的盈利能力。以某证券交易所为例,其最新交易系统每秒进行 30 万笔交易,交易系统按 0.1 微秒为最小单位进行业务排队,即当两个人同时提交了一笔交易 申请,同样的价格,提前 0.1 微秒到达的交易将会先成交。市场研究机构 TABB 评估,在金融电子交易中,交易处理时间(包括电脑系统处理及网络传输时间) 比竞争对手慢 5ms,将损失 1%的利润,慢 10ms 损失可能扩大到 10%,而每 1ms 的时延将造成 400 万美元损失。SpaceX 称其 StarLink 可提供高达 1Gbit/s 的速度, 延迟在 25ms 到 35ms 之间,今

26、年可实现基本服务。巨大利益驱使将使得金融机 构对网络费用较为不敏感,且如果卫星互联网能将延时成功降低,行业客户对其 需求近乎刚需,市场空间潜力较大且确定性较强。1.2 卫星通信经多年技术累积,已可担当补齐万物互联版图重任从实际层面,卫星通信经多年技术累积,已可担当补齐万物互联版图重任。在卫星移动 通信历史中,“铱星计划”是美国曾经的通信巨头摩托罗拉公司于 1987 年提出的一个革命性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设计。该系统包括由 77 颗近地低轨通信卫星组成的星群,运行在大约 781 千米,倾角约 86.4的低轨道,轨道速度大概约 27000 千米/小时。铱星采用 street of coverage

27、构型,所有的卫星采用同一轨道高度和同一轨道倾角。目标是直接解决 当时基站覆盖技术难题,让人类通信进入卫星时代,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能看到天空的 角落”都能实施无线通信。由于金属元素铱原子有 77 个电子,这项计划得名“铱星计划”。后来,摩托罗拉将卫星数量缩减为 66 颗。1998 年 5 月,布星任务全部完成,11 月 1 日, 正式开通全球通信业务。图 8:各卫星轨道一览图 9:Street of coverage satellite 模型 资料来源:insideviewer,资料来源:slideshare,然而“铱星计划”设计过于超前,同时鉴于技术路径以及规模等原因在面对蜂窝移动通 信的竞争

28、下黯然退场。“铱星计划”设计过于理想化,在面对后期全球快速发展的 GSM 等蜂窝通信系统的竞争中由于成本较高以及卫星通信技术难以小型化等问题,理想的卫 星移动通信市场没有及时同步开发出来,导致“铱星计划”渗透率不足引发巨额亏损。 截至 1999 年,铱星总共获得了 1 万用户。投入运营 5 个月零 20 天的时候,铱星总亏损额已经超过了 5 亿美元。1999 年 8 月 13 日,铱星申请破产。2000 年 3 月 17 日,铱星破 产并被一个投资团队接手,后期定位在美军、探险者等客户群体应用。“铱星计划”验证了低轨道星座作为移动通信的可行性。因此,随着多波束天线技术、 频率复用技术和灵活有效

29、载荷技术等技术演进的速度不断加快,宽带卫星技术和卫星宽 带应用迎来了新一轮高速发展阶段。卫星的设计研制呈现出小型化的发展态势、卫星发 射成本降低,高频低轨道卫星星座的建设具备条件,近地轨道卫星的开发与应用再次被 提上议程。 卫星发射成本快速降低:卫星发射的高成本一度制约商业卫星的建设和应用,近 年来随着火箭发射技术的重大突破,特别是“一箭多星”、火箭回收利用等关键 技术的突破极大地降低了发射成本。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卫星项目开始使用商 业组件,为批量化、规模化制造提供了可能性。这都促使卫星的研制成本大大降 低(百万到千万级别),生产周期大大缩短(一年左右),并增加了有效荷载,提升了卫星发射的整

30、机经济效益。例如美国 OneWeb 宣称每月能够生产约 40 颗小卫 星,SpaceX 一箭可发射 66 颗小型卫星。图 10:SpaceX 回收火箭降低发射成本资料来源:小火箭, 卫星设计小型化发展态势,微纳卫星发射进展加速:微纳卫星7拥有低轨、观测 及通信能力强、星座布局、数量庞大、单行体积小、功能密度大、成本低廉等特 点,微纳卫星星座可以完成各种预设任务甚至大卫星难以完成的任务,拥有突出 的应用优势。根据 Euroconsult 统计数据,2014 年以来微纳卫星发展迅猛,全球 近 3 年年均发射超过 100 颗微纳卫星,占据全球每年发射航天器的半壁江山。据 Brycetech 统计,2

31、019 年 45%的卫星发射活动包括小型卫星,是 2012 年的两倍。未来 10 年全球将有望发射超过 3600 颗微小卫星(包括皮、纳、微、小)。图 11:微纳卫星的发射数量及占比近年提升较块资料来源:Smallsats by the Numbers 2020,卫星互联网与 5G 融合成为产业共识,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和研究机构都在开展相关研 究工作。在 2019 欧洲网络与通信大会(EuCNC2019)上,SaT5G(卫星 5G 联盟)进行7目前国际没有对微纳卫星的界定达成共识。一般而言,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划分,将质量 1 -100kg 的卫星视为微纳卫星。了一系列卫星 5

32、G 演示,包括:基于卫星组播技术的视频缓存和实况内容分发;利用混合 回传网络和移动边缘计算的 5G 本地内容缓存;卫星网络 5G 视频演示;面向农村市场和 大型集会事件扩展服务的混合 5G 基站中继等项目。2019 年 5 月,Telesat、英国萨里大学 与比利时 Newtec 联合进行了 LEO 卫星 5G 回传测试,往返时延为 18-40 毫秒,主要应用 包括 8K 流媒体传输、网页浏览和视频通信。这些试验成果表明,卫星互联网与 5G 已经 实现全面的融合。卫星互联网将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展现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普遍服 务方面发挥独特作用,让人类所有成员享受上网和信息服务的基本权利。综上,

33、无论是从理论或是实际应用上,卫星移动通信不再定位于与蜂窝移动通信相竞争, 而是更多的发挥自身长处,定位于陆基通信特别是蜂窝移动通信的补充和完善。其具备 建设周期短、覆盖范围广以及全天候服务的特色,规模以及应用将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 持续扩宽而扩大。根据2019 年互联网趋势报告,全球仍有将近半数人口没有接入互联网,卫星通信其广域覆盖的特性将有望实现低成本的广域联网,带来流量规模的再次飞 跃,将真正做到全球实时在线联网。随着 M2M/IoT 应用的推广以及卫星通信成本在规模 化之后持续降低,相应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表 5:低轨卫星可与 GEO 卫星、5G 等融合补充卫通应用行业内容卫星宽带服务预计

34、 2015-2025 年,全球宽带卫星数量和总收入将增长 300%以上,目前普遍 GEO 卫星包月宽带接入价格为40-100 美元,预计低轨卫星可将资费降低至 20 美元/月。蜂窝回传欧洲咨询公司预测,2015-2025 年蜂窝回传整体市场收入将增长 160%,非 GEO 卫星系统低延时性能将具备 较大优势。海事和航空服务虽然用户量较少但是高价值用户占比较高,可覆盖 GEO 卫星系统不能覆盖的高纬度地区。政府军用通信低轨卫星低延时、大容量、高纬度地区常态化连续覆盖等通信特点与军事战术作战、福利保障等需求契合。新兴通信服务IoT 、 M2M 通信得到卫星运营商广泛关注,可作为 5G 补充。资料来

35、源:卫星互联网建设方兴未艾,卫星轨道、频段成为卫星星座建设关键资源:轨道和频率由 于唯一性,构成了卫星星座建设的两大核心资源要素。卫星在运行过程中必须使用外层 空间的某个轨道位置,不管是对地静止轨道位置还是其他轨道位置,资源都是有限的。 据预测,地球近地轨道可容纳约 6 万颗卫星,到 2029 年地球近地轨道将部署总计约5.7 万颗低轨卫星,轨位可用空间将所剩无几。另外,就国际电联(ITU)登记情况看, 地球静止轨道上 C 频段通信卫星已近饱和,而低轨卫星主要采用的 Ku、Ka 频段资源也 十分拥挤。抢占卫星频率/轨道资源,争夺太空优势,已成为当今世界卫星发展领域的热 点之一。表 6:IEEE

36、 卫星频率分类简称频段范围主要用途UHF300MHz-1GHzL1-2GHz该频段主要用于卫星定位、卫星通信以及地面移动通信。S2-4GHz该频段主要用于气象雷达、船用雷达、以及卫星通信。S2-4GHzC4-8GHz该频段最早分配给雷达业务,而非卫星通信。商用通信卫星是从 C 频段起步的。随着地面通信业务的发展,原用于卫星通信的 C 频段频率资源有逐渐地被地面通信业务侵占的趋势。X8-12GHz主要用于雷达、地面通信、卫星通信(7.9-8.4/7.25-7.75GHz)、以及空间通信。Ku12-18GHz主要用于卫星通信,NASA 的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也用该频段与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作空间通信

37、。Ku 频段卫星通信的双向小站通常使用 1.8-3m 天线,便携式终端的天线可为 1m 上下,电视广播的单收天线可小到 0.5m。与 C 频段相比,Ku 频段的天线增益较高,可使用较小口径的地面天线;但因其波长较短,易受降 雨衰耗影响。Ka26.5-40GHz相关频段最容易受降雨衰耗影响,且因频率过高而不容易使用,在早期被划分用于雷达业务和实验 通信。卫星通信可使用 27.5-31/17.7-21.2GHz 频段,简称为 30/20GHz 频段。高吞吐量通信卫星(HTS)多 将 27.7-29.5/17.7-19.7GHz 频段分配给关口站,将 29.5-30.0/19.7-20.2GHz 频

38、段分配给用户点波束。Ka26.5-40GHzHTS 卫星的用户终端可使用 0.75m 天线,其收/发速率可达 50/5Mbps。V40-75GHz资料来源:全球正处于人造卫星密集发射前夕,美国低轨通信卫星布局先拔头筹。SpaceX、OneWeb、Telesat 和 Amazon 四家美国卫星龙头企业已提出明确部署计划,到 2029 年,上述四家美 国企业各自的低轨卫星项目将合计完成 46100 颗卫星的发射工作。根据目前美国联邦通 信委员会(FCC)收到的申请书,在今年 3 月份曾申请破产保护的 OneWeb 在这次的申请书中寻求 47844 颗卫星,SpaceX 计划申请 30000 颗卫星

39、发射。Telesa(t 1671 颗卫星),Kepler(360 颗卫星)和 Viasat(288 颗卫星)等其他提供商也在申请一定数量的低地球 轨道卫星。通常来说,两者的分配国际上都采取“先占先得”的分配原则,行业先行者 可以占据较强的先发优势。因此,面对如火如荼的天基网络建设,开发抢占卫星轨道和 频率资源相比于后期的应用更加迫在眉睫。图 12: 2029 年全球近地轨道卫星布局以及占比资料来源:顾问,2. 巨头角逐低轨卫星市场,蓝海产业爆发在即2.1 卫星通信成为国家和资本竞逐热点全球卫星产业发展稳中有升,发射服务和卫星制造作为产业基础收入占比较小,后续发 展空间较大。根据 2019 年美

40、国卫星产业协会(SIA)发布的卫星产业年度报告,2018 年 全球卫星产业总收入达到 2774 亿美元,同比增长 3%,其中发射服务收入 62 亿美元,卫星制造收入 195 亿美元,地面设备制造收入 1252 亿美元,卫星服务收入 1265 亿美元。整体来看,发射服务和卫星制造构成了卫星产业的基础,但收入占比较小;卫星服务和 地面设备制造是卫星产业的收入主体,收入占比达到 90%以上。然而,如果从历年趋势 来看,2016 年以来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服务产业收入已经基本稳定,两者年复合增长率 仅有 2.17%,低于卫星行业总收入增长。2016 年以来全球商业航天快速发展、技术迭代 开启新的竞争赛道

41、。资金逐渐回流到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等上游,二者 2018 年收入均达 近十年以来新高,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16.1%和 12.2%。随着低轨卫星、高通量卫星的等 竞赛升级、商业航天入局者增加,卫星上游产业链有望进一步受益,市场空间较大。图 13:2008-2018 卫星产业收入规模情况(亿美元)卫星服务业地面设备制造业卫星制造业发射服务业54466259598095274584093010131077

42、0200002008200920001620172018资料来源: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卫星数量稳中有升,近地轨道卫星贡献大部分数量增长。根据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最新更新的“在轨卫星统计数据库”显示,截至 2020 年 3 月 31日,全球在轨正常运行卫星数量为 2666 颗,较 2019 年 1 月份记录数据 2062 颗,增加了604 颗。其中地面观测卫星 886 颗,占 33.2%。通讯卫星 1211 颗,较 2019 年 1 月数量有

43、 较大幅度增长,占比从 37.6%提升至 45.4%。卫星轨道分类方面,近地轨道卫星在轨数量 增长明显,其他轨道增长缓慢。近地球轨道卫星数量为 1917 颗,占 71.9%,较去年增长 579 颗,成为 2019 年增长最多的卫星;中地球轨道卫星数量为 137 颗,占 5.1%,2019年 1 月后至今仅增加 12 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数量为 554 颗,占 20.8%,数量与 2019年 1 月数据持平。卫星应用方面,通信、遥感、导航依旧是三大主流卫星应用。图 14:在轨卫星用途情况(截至 2020.4)图 15:在轨卫星国家所属情况(截至 2020.4) 通讯卫星 地面观测卫星 地球科学卫

44、星 导航/定位卫星 太空观测卫星 太空科学卫星 技术试验卫星 其他功能卫星美国1327 俄罗斯169 中国363 其他国家80797121188630.30%13.60%49.80%16.30% 资料来源:UCS,资料来源:UCS,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政策规划支持卫星产业发展:卫星互联网以日益凸显的国家战略地位、 潜在的市场经济价值、稀缺的空间频轨资源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国纷纷发 力,将卫星互联网视为重要发展战略,相继发布卫星通信网络建设计划。表 7: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政策规划支持卫星产业发展各国支持卫星发展政策、规划制定时间中国2016 中国的航天、信息通信行业发展

45、规划(2016-2020 年)、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 年)2016 年、2016 年、2019年美国国家航天战略2018 年欧洲“地平线 2020”科研计划、欧洲航天战略2013 年、2016 年俄罗斯地球遥感数据条例、2016-2025 年俄罗斯联邦航天规划2013 年、2016 年日本第四期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25 年)2018 年韩国第三次航天开发振兴基本计划2018 年资料来源:高端装备发展研究中心,目前为止,美国在微纳卫星发射各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中国后期发力尚有一定距离。从 发射总数量来看,自 2012-2019 年,全球共 1731 颗微纳卫星发射升空,其中 45%归属于 美国。中国自 2014 年之后开始逐渐发力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2020年中国低轨卫星通信互联网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市场研究报告(45页).docx)为本站 (风亭)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