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DOCX报告下载

2020疫情下我国电子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产业复苏升级趋势研究报告(33页).docx

编号:20048 DOCX 33页 2.91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2020疫情下我国电子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产业复苏升级趋势研究报告(33页).docx

1、2020 年深度行业分析研究报告目 录一、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形成冲击1(一)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危机仍未解除1(二)疫情下全球市场动荡,我国整体开始企稳2(三)新冠疫情冲击行业需求,产业链安全仍面临挑战4二、需求受阻,全球电子产业复苏被打断5(一)消费电子:智能设备出货量将较 2019 年大幅下滑5(二)半导体:供应链受阻、需求萎缩影响行业景气回暖8(三)面板:全球电视需求减少,面板价格短期承压10(四)PCB:5G 基站建设推动数通 PCB 持续放量10三、疫情可能带来并加速电子产业的重构11(一)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迁移与行业发展息息相关11(二)电子已发展为全球化产业,目前我国处于

2、中后段12(三)全球电子产业链的重构已经开始16(四)新冠疫情或加速产业链重构18(五)未来全球电子产业面临的情况及趋势19四、危机时期我国电子产业升级之路20(一)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势在必行20(二)政策、资本双轮驱动,加快我国电子产业升级21(三)对冲疫情影响,新基建、促销费政策或将加速产业升级23(四)企业升级之路:横向拓展、纵向延伸24五、产业升级路上的电子投资机会26插 图 目 录图 1. 全球疫情蔓延情况1图 2.主要疫情国家新冠疫情确诊病例(截至 2020/6/21)1图 3. 疫情冲击下国际油价暴跌,全球资本市场动荡(单位:美元/桶)2图 4. 欧、美 5 月制造业 PMI 减速

3、放缓,但仍处于低迷状态3图 5. 新冠疫情对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冲击3图 6. 新冠疫情对我国电子行业经营效益的冲击3图 7. 疫情冲击我国就业4图 8. 疫情冲击居民收入水平(单位:元)4图 9.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5图 10. 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单位:百万台)5图 11. IDC 降低 2020 年全球智能机销量预期6图 12. 国内 5G 手机出货量占比情况6图 13. 2019 年全球 PC 出货量恢复正增长(单位:百万台)7图 14. 2020Q1 全球个人 PC 受冲击(单位:百万台)7图 15. 一季度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大幅下滑(单位:万台)7图 16. 预计四季度中国平板

4、电脑出货量回升(单位:万台)7图 17. 2020Q1 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情况(单位:百万台)8图 18. 2020 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预期(单位:百万台)8图 19. 2019 年全球半导体景气触底(单位:亿美元)8图 20. 我国集成电路销售额稳步增长(单位:亿元)8图 21. 2020 年一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单位:亿美元)9图 22. 2020 年一季度我国彩电销售情况10图 23. 面板价格短期承压10图 24. 我国 5G 基站建设(单位:万个、百亿元 )11图 25. 全球四次大规模产业转移路径11图 26. 全球半导体三次大规模产业转移路径12图 27. 我国电子信息制

5、造业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环节13图 28. 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市场份额全球第一13图 29.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高,利润率低13图 30.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率(总产出与总投入的差值占总产出的比率)较低14图 31. 半导体是全球化分工的产业14图 32. 我国为全球半导体最大消费国15图 33. 我国半导体自给率低,严重依赖进口15图 34. 我国为全球最大手机出口国15图 35. 我国为全球最大 PC 出口国15图 36. 我国 LED 领域基本满足供需平衡16图 37. 我国为全球最大 PCB 生产国16图 38. 全球 FDI 所受影响的预测18图 39. 跨国公司利润损失及利润再

6、投资的相关性18图 40. 2013-2019 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19图 41. 苹果手机产业链分布21图 42. 苹果手机利润分配格局21图 43.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固定投资情况(单位:亿元)23图 44. 2017 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固定投资分布情况23图 45. 日月光半导体并购发展之路25图 46. 广达纵向延伸之路25图 47. 科技龙头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高于 5%26图 48. 2018 年以来电子行业及各细分领域估值情况(截至 2020 年 6 月 19 日)29表 格 目 录表 1. 2020 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情况的四种预期9表 2. 近两年美国高密度发起

7、对中国科技类企业的制裁及政策16表 3. 近两年部分外企将工厂迁出中国17表 4. 国内龙头企业向海外扩张17表 5. 各国加大政策刺激制造业回流18表 6. 全球电子产业链发展趋势的三种预期20表 7. 国家政策扶持电子行业发展22表 7. 大基金推动下一批优质的公司取得重大突破23表 8. 近期中央高度重视“新基建”发展24表 9. 我国电子产业升级方向27表 10. 符合核心要素筛选的标的28表 11.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水平情况(截至 2020 年 6 月 12 日)29一、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形成冲击2020 年新冠疫情向全球蔓延,焦点从东亚、欧洲移至北美并存在向印度、巴

8、西、俄罗斯 等大型新兴经济体转移的趋势。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全球的经济活动和资本市场造成了明显冲击, 3 月全球原油、债券、股票等市场大幅波动。我国疫情在较短时间得以控制,实现最早复工复产,3 月起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 逐步改善。目前,部分欧美国家及日、韩疫情初显平稳迹象并逐步开始复工复产,供给端对电 子行业的影响基本可控。但大型新兴经济体疫情仍处于爆发期,复工复产、游行等活动加大了 全球疫情出现反复的风险,电子行业需求的萎缩可能将持续一段时间,行业的复苏脚步仍将暂 缓。(一)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危机仍未解除1 月下旬我国新冠疫情爆发,在强有效的防控措施下,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于 2 月下旬进入

9、缓和期。2 月以来新冠疫情向全球蔓延,截至 2020 年 6 月 21 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 889万例。海外疫情扩散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 月初疫情主要集中在东亚的日本、韩国以 及中东的伊朗;第二阶段,2 月底意大利、英国等欧洲国家疫情逐渐爆发;第三阶段,3 月中 旬疫情焦点向北美转移,美国东部成为新一波疫情爆发的中心;第四阶段,4 月以来疫情在印 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逐渐爆发。目前,日、韩及欧洲部分国家防疫措施逐步显效, 疫情趋于缓和,但仍存小范围爆发的情况。图 1. 全球疫情蔓延情况图 2.主要疫情国家新冠疫情确诊病例(截至 2020/6/21)资料来源:Wind,研究

10、院资料来源:Wind,研究院新冠疫情爆发期较长,全球疫情缓和期仍未明朗。新冠疫情的爆发时长与各国的医疗水 平、防疫政策实施的及时性及力度以及民众的配合度密切相关:我国防疫政策及时有效、民众 配合度较高,疫情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控制。欧、美国家防疫政策滞后且力度较弱、民众配合 度较低,尽管医疗水平较为领先,疫情的爆发期仍较长,部分国家疫情拐点仍未明朗。考虑到 新兴经济体普遍为人口大国,人口密集程度高,防疫政策将更难落实,疫情的影响时间可能进一步延长。欧、美国家强行重启经济以及 5 月底美国多地爆发的抗议游行增加了疫情的不确定 性,全球疫情仍然存在反复的可能性。(二)疫情下全球市场动荡,我国整体开始

11、企稳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原油需求急剧收缩引发油价暴跌,全球资本市场动荡。由于各大 疫情国逐步升级防控隔离措施,航班停飞、企业停工停产导致全球原油需求大幅下滑,IEA 报 告中称新冠疫情已抹去全球原油需求持续十年的增长,预计石油需求将减少 860 万桶/日。需 求滑坡叠加沙特与俄罗斯持续升级的石油争端,4 月 WTI 原油期货价格一度下跌至-37.63 美元/桶。原油市场的波动加剧了资本市场的冲击,全球主要市场在一季度都有较大幅度的调整: 由于资本市场对新冠疫情的恐慌情绪蔓延,3 月美股四次触发熔断机制,加拿大、韩国、巴西、 泰国等国家的股市发生熔断。图 3. 疫情冲击下国际油价暴跌,全球资本市

12、场动荡(单位:美元/桶)资料来源:Wind,研究院欧、美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全球资本市场跌后反弹,但经济复苏仍存隐患。为应对新冠 疫情的冲击,美联储出台多项政策,并于 3 月 23 日推出无限量 QE 措施,3 个月共计释放约 3万亿美元的流动性,推动纳斯达克指数在 6 月 8 日创历史新高。同时,欧洲央行采取了类似的 宽松货币政策,6 月 4 日将其新冠疫情紧急资产购买计划 PEPP 规模扩大至 1.35 万亿欧元,欧 洲市场流动性趋于缓和。随着多国重启经济,5 月份欧元区、美国、英国的制造业 PMI 减速 放缓,但整体仍低于疫情前的平均水平,制造业依然处于低迷状态。考虑到美国多地爆发的抗 议

13、游行活动已蔓延至欧洲多国,企业的复工复产将受到影响,可能导致 6 月 PMI 下滑,欧美 经济收缩放缓的趋势或将受到影响。从新增确诊病例来看,游行增加了疫情二次爆发的风险, 再一次引起资本市场的动荡。图 4. 欧、美 5 月制造业 PMI 减速放缓,但仍处于低迷状态51.349.652.648.952.451.950.050.751.747.548.547.845.946.947.949.246.344.540.739.836.939.432.933.45550454035--12020-22020-32020-42020-5欧元区美国英国资

14、料来源:IHS Markit,研究院我国一季度经济遭遇冲击,但疫情在较短时间得以控制,实现最早复工复产,目前整体 开始企稳。受新冠疫情冲击,我国 2020 年一季度 GDP 出现自 1992 年统计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同比下降 6.8%。2 月中旬来,我国各地区开始有序复工复产,推进防疫常态化,自 3 月起加 速复工复产,截止到 5 月各项经济指标有所改善:生产方面,5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 增长 4.4%,环比增长 1.53%,1-5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2.8%;投资方面,1-5 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 6.3%,降幅相比 1-4 月份收窄 4.0 个百分点,其中制造

15、业投资下降 14.8%,降幅收窄 4.0 个百分点。消费方面,1-5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下降 13.5%, 降幅相比一季度收窄 2.7 个百分点。受新冠疫情影响,1-2 月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附加值以及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 货值大幅下降。新冠疫情对电子行业经营效益影响也较大:1-2 月利润总额同比下降 87.0%, 营业收入利润率仅为 0.21%。复工复产后,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改善:4 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1.8%;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 12.8%;1-4 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1.6%,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16、 15%, 营业收入利润率为 3.39%,营业成本同比下降 2.1%,全行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同比增长 7.9%。图 5. 新冠疫情对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冲击图 6. 新冠疫情对我国电子行业经营效益的冲击资料来源:工信部,研究院资料来源:工信部,研究院(三)新冠疫情冲击行业需求,产业链安全仍面临挑战需求端:各国防疫举措将抑制电子行业短期的消费需求。通过回顾 2003 年非典、2009 年 H1N1 流感以及 2015 年 MERS 疫情的情况,我们发现疫情对第三产业影响最大,主要疫情国 消费需求出现暂时下滑。值得注意的是,各国对疫情防控的态度由以往的无为而治逐渐转向更 为严格的防疫举措:主要包

17、括限制入境、居家防疫以及关闭非必要公共设施。据 IEA 统计,4 月全球约有 40 亿人生活在防疫限制措施之下,到 5 月底仍将有 28 亿人受到防疫措施的限制, 这些限制将抑制短期的消费需求。失业和待业人员增加,居民收入减少,消费需求将进一步 被压制。考虑到本次疫情感染人数与致死人数均超过非典及 MERS,疫情爆发期更长且感染范 围更广,我们认为本次疫情对全球消费需求的影响将更为深远。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各国失 业和待业人员增加: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前我国城镇就业压力较大,5 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9%,1-5 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460 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 137 万人;

18、据美国 劳工部统计,4 月份美国失业率飙升至 14.7%,创上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的最高值,5 月失业率下降至 13.3%。新冠疫情的各项防疫限制措施导致居民收入减少:2020 年一季度我 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1,691 元,同比下降 3.90%,为 2014 年以来首次负增长。若疫 情爆发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全球经济将持续面临下行风险,中小企业存在破产倒闭的危机, 失业率及居民收入下滑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加,进而影响传导至消费端,消费需求将受到较长时 间的全面压制,对非必需的电子消费品的支出恐将降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金额处于高速 增长阶段,全球消费需求的下降将直接导致我国

19、电子产业的外贸订单骤降、出口受阻,影响行 业复苏。图 7. 疫情冲击我国就业图 8. 疫情冲击居民收入水平(单位:元)资料来源:Wind,研究院资料来源:Wind,研究院供给端:二季度各国推进复工复产,且国内电子企业积极备货,行业供给端的影响基本可控。我国电子行业核心材料及器件主要依赖于日、韩企业,核心设备等主要依赖于欧、美企 业,二季度各国考虑到疫情的防控状态及经济压力,逐步推进复工的政策计划,我国电子产业 链断裂风险降低:五月起欧洲主要国家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加快推进复工复产;韩国于 5 月 6 日起进入日常生活和防疫工作并行的生活防疫阶段;日本政府制定了四阶段复工复产方针,全 国逐步恢复正

20、常的生产和社会活动;美国各州也在就业、经济压力下迎来复工复产潮。长期看, 仍需警惕疫情二次爆发对供应链安全的冲击。全球疫情拐点尚不确定,复工复产及抗议游行增加了疫情二次爆发的风险,二次停工停产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恐将远高于第一轮,届时全球 电子产业链的完整性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二、需求受阻,全球电子产业复苏被打断各国陆续推进复工复产,供给端的影响基本可控,但需求端的影响将继续冲击电子产业的 复苏。细分领域来看,消费电子:智能设备出货量承压,预计 2020 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将下降 10%左右;线上办公将给平板电脑及耳机设备带来一定的增长空间;半导体:欧、美、日、韩 半导体企业停工停产,二、三季度全球

21、半导体产业将面临更大的冲击,预计 2020 年全球半导 体销量可能将下滑 10%左右;面板:疫情导致电视需求下降,面板价格已跌落至历史低位, 预计下半年供需格局改善,价格有望止跌回稳;PCB:2020 年消费电子类的 PCB 需求将明显 受挫,数通 PCB 领域将因我国大力推动 5G 及数据中心建设而有望保持高速增长;LED:行 业整体仍将底部震荡,但 miniLED 将成为未来新兴需求。(一)消费电子:智能设备出货量将较 2019 年大幅下滑1.手机:一季度出货量大幅下滑,预计全年出货量同比下滑超过 10%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一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大幅下滑。据 IDC 统计,2020 年 Q1

22、全球智 能手机销量为 2.76 亿台,同比下降 11.7%。分区域看,一季度中国手机出货量下滑幅度最大, 同比下降 20.3%;美国、西欧市场手机出货量分别同比下降 16.1%、18.3%。具体来看,一季 度三星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为 5,830 万台,同比下降 18.9%;华为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为 4,900 万台,同比下降 17.1%;苹果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为 3,670 万台,同比下降 0.4%。小 米与 VIVO 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分别为 2,9502,480 万台,实现逆势同比增长 6.1%7.0%,主 要受益于新兴市场印度市场份额的提升:2020Q1 小米登顶印度手机市场第一

23、。一季度国内市 场,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降幅较小,同比减少 4.4%,市场份额达到 42.6%。VIVO、OPPO、 小米、苹果受疫情影响较大,出货量分别同比减少 24.5%15.8%33.8%12.2%。图 9.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图 10. 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单位:百万台)资料来源:IDC,研究院资料来源:IDC,研究院考虑到新冠疫情将对终端需求造成冲击,预计 2020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大幅下滑:IDC 在 5 月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 2020 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下降 18.2%,全年手机出货量将达到 12 亿台,同比下降 11.9%,并预计 5G 对市场复苏的催化

24、剂将主要体现在2021 年。其对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期较 2 月份进一步降低。图 11. IDC 降低 2020 年全球智能机销量预期资料来源:IDC,研究院我们对全球手机出货量及 5G 渗透情况较 IDC5 月的观点略为乐观,主要是我国手机出货 恢复情况及 5G 渗透情况好于预期。通过我们对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国内手机出货情况观察,2020 年 1-5 月,国内市场 5G 手机累计出货量为 4,608.4 万部,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 37.0%,出货量 数据和 5G 手机渗透情况都好于我们的预期。我们认为 2020 年我国 5G 手机出货量将达到 1.8 亿部,将大幅高于市场 1.2-1.5 亿部

25、的预期。综合考虑全球疫情对消费需求的负面影响及我国的恢复情况,我们预计 2020 年全球手机出货量约 12.3 亿部,同比下降 10%左右。图 12. 国内 5G 手机出货量占比情况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研究院2.电脑:供给影响一季度 PC 出货量,平板电脑有望逆势增长2020 年一季度全球 PC 出货量下滑,行业复苏节奏暂缓。全球 PC 市场在 2019 年第二季 度出现八年来首次正增长,行业现复苏迹象。据 IDC 统计,2019 年全球 PC 出货量为 2.67 亿 台,同比增长 3.1%。2020 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工厂未能恢复生产,物流等原因导致供应链受到限制,供给不足打乱了 PC

26、行业回暖的节奏。据 IDC 统计 2020Q1 全球 PC 出货量为 5,324 万台,同比下降 9.0%,主要受延迟复工复产及物流的影响。Canalys 预计 2020 年全球 PC 出 货量将下降 7%左右。图 13. 2019 年全球 PC 出货量恢复正增长(单位:百万台)图 14. 2020Q1 全球个人 PC 受冲击(单位:百万台)资料来源:IDC,研究院资料来源:IDC,研究院一季度平板电脑产能下降,出货量下滑。据 IDC 统计,一季度全球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 约为 2,460 万台,同比下降 18.2%,主要受一季度我国工厂产能的影响:我国平板电脑市场出 货量约为 373 万台,同

27、比下降 29.8%。IDC 预计二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出货量下降速度将减缓 至 14.1%,预计四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出货量将恢复正增长。图 15. 一季度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大幅下滑(单位:万台)图 16. 预计四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出货量回升(单位:万台)资料来源:IDC,研究院资料来源:IDC,研究院我们认为,供给端对 PC 的影响将持续至二季度,并按照各国复工复产的进度逐渐恢复。 新冠疫情的冲击给线上教育、办公、医疗等方面带来了新的商机,PC 尤其是平板电脑的需求 旺盛。在不发生二次疫情的乐观预期下,我们认为 2020 年下半年 PC 出货量下降幅度将收紧, 平板电脑的出货量有望恢复正增长,预计 2

28、020 年全球 PC 出货量将下降 5%-10%。3. 可穿戴设备:耳机出货量维持高增长,手表出货量下滑居家办公催生耳机设备的需求,一季度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维持高增长。据 IDC 统计,2020 年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 7,260 万部,同比增长 29.7%,主要受益于消费者对减少噪 音的耳机设备需求的增长:一季度全球耳机出货量约为 3,985 万部,同比增长 68.3%,其中苹 果依托 Airpods 系列产品,市场份额维持全球第一。IDC 预计 2020 年全年可穿戴设备增量大部分仍将来自耳机,预计 2020 年全球耳机出货量有望超过 2 亿台,同比增长 19.5%。受供给端的影响,

29、一季度手表出货量下滑。据 IDC 统计,一季度全球手表出货量为 1,690万只,同比下降 7.1%,其中华为受益于新品发布,手表逆势同比增长 118.5%。图 17. 2020Q1 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情况(单位:百万台)图 18. 2020 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预期(单位:百万台)资料来源:IDC,研究院资料来源:IDC,研究院我们认为,一季度疫情对可穿戴设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国市场,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或 将在二季度开始体现,居家办公对耳机设备的需求以及健康管理对智能手表的需求将对冲部分 新冠疫情带来的抑制作用,预计全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增速或降至 10%左右。总体来看,新冠疫情对消费电

30、子的供给端影响有限,但对需求端的影响较为深远。我们认 为,下半年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仍将受到抑制,非必需品手机的换机需求将维持低位;居家、线 上办公将给平板电脑及耳机设备带来一定的增长空间。(二)半导体:供应链受阻、需求萎缩影响行业景气回暖2019 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景气下滑,但我国半导体销售额仍稳步增长。据 SIA 统计,2019 年全球半导体销量为 4,121 亿美元,同比下降 12.1%,其中存储器销量为 1,064 亿美元,同比 下降 32.6%。据 CSIA 统计,2019 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为 7,562.3 亿元,同比增长 15.8%。图 19. 2019 年全球半导体景气触底

31、(单位:亿美元)图 20. 我国集成电路销售额稳步增长(单位:亿元)资料来源: SIA,研究院资料来源:CSIA,研究院2020 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复苏将因疫情冲击而放缓。2020Q1,全球半导销售额为 1,046 亿 美元,同比增长 3.73%;但受全球疫情影响,全球半导体销售额逐月减少,复苏脚步放缓。我 国半导体一季度销售额为 350.5 亿美元,同比增长 5.07%;由于我国较快控制疫情并推进复工 复产,我国半导体销售额自 2 月触底反弹,但增速仍未恢复至往年平均水平。图 21. 2020 年一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SIA,研究院考虑到下游各领域需求的萎缩以及供应链

32、受阻, 2020 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预计将可能下滑 5%左右:Gartner 将之前同比增长 12.5%的预期下降至 0.9%;IC Insights 连续两个月下调全球 半导体销售预期:3 月份下调至同比下降 3%,4 月份下调至同比下降 4%。根据 IDC 发布的新 冠病毒对全球半导体市场预测的影响报告,IDC 通过分析新冠疫情对供应链、需求、产业的 影响时间,对新冠疫情可能给全球半导体带来的冲击给予了四个场景:情景 1 推测疫情对需求及产业的冲击较为深远,预计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将下滑 12%或更多;情景 2 推测疫情冲击 供应链,预计销售将下滑 3%-6%;情景 3 推测供应链、需求及产业

33、均受到一定影响,预计销 售将增长 2%;情景 4 推测影响均为短期,半导体行业长期增长逻辑不变,销售将增长 6% 以 上。表 1. 2020 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情况的四种预期销售情况供应链恢复全球经济、科技需求影响科技产业发展影响情景1:下滑超12%1-3月9-12+月9-12+月情景2:下滑3%至6%3-9月3-9月3-9月情景3:增长2%1-3月3-9月3-9月情景4:增长6%1-3月1-3月1-3月资料来源:IDC,研究院整理我们认为,尽管一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实现正增长,但一季度全球半导体主要受 2 月国内疫情的影响,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带来的抑制效应尚未显现。自 4 月以来,欧、美、

34、日半导 体厂商出现停工、停产的情况,二、三季度全球半导体产业将面临更大的冲击。根据目前全球 新冠疫情的情况判断,我们预计处于 IDC 报告的情景 1 和情景 2 的可能性较大,2020 年全球 半导体销售可能将下滑 5%左右,远低于在新冠爆发前正增长的预期。(三)面板:全球电视需求减少,面板价格短期承压2020 年一季度面板价格小幅回升,随着全球各大厂商调整经营策略,关停部分面板产线或向高附加值产品转移,面板产能供给减少。据群智咨询 2020 年 1 月供需模型测算,一季度 全球液晶电视面板供需比回落至 4.6%,整体供需恢复平衡,部分尺寸供需偏紧。2 月受我国 疫情影响,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

35、量减少,面板价格短期涨幅扩大。据 Wind 统计,2020 年一 季度面板价格涨幅在 7-14 美元/片。图 22. 2020 年一季度我国彩电销售情况图 23. 面板价格短期承压资料来源:中怡康,研究院资料来源:Wind,研究院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电视需求,面板行业供需反转价格回落。国内市场,据中怡康统计, 春节期间电视的线下销量数据同比下降约 90%,线上销量数据同比下降约 53%。自二月底复 工以来,国内电视市场需求回暖,主要体现在线上市场:2020 年一季度我国线上电视销售额 同比下降 0.80%,线下电视销售额同比下降 45.30%。海外市场,受新冠疫情影响,3 月起各大 国际体育赛事宣

36、布推迟或延期。全球电视需求降低给之前市场预期的增长逻辑带来冲击,面板需求下降,价格持续上涨的局面搁浅:5 月面板价格下跌 3-6 美元/片。我们认为,目前面板价格已回落至历史低位,小尺寸面板库存得到有效去化,下半年大尺 寸面板需求将逐渐回暖,供需关系趋于平衡,预计下半年面板价格将止跌回稳,价格上行的 空间仍需根据全球疫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海外赛事的恢复情况再做进一步判断。(四)PCB:5G 基站建设推动数通 PCB 持续放量疫情对数通 PCB 企业影响有限,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 年一季度整体 PCB 行业业绩增 速回落,但数通 PCB 龙头企业如深南电路订单充足,业绩仍保持高速增长。受益于 5

37、G 新基 站建设的推动,我国数通 PCB 行业需求将持续放量。据工信部统计,2019 年我国 5G 新增基 站数量超 13 万站,我们预计今年将达到 60-80 万站,2021 年有望达到 80-100 万站的水平。相比于 4G,5G 基站的天线使用更先进的 massive MIMO 技术,对高频高速 PCB 的需求增加, 有望带动数通 PCB 量价齐升。在新冠将给电子行业复苏带来冲击,关注受影响较小的新基 建相关标的报告中,我们预测 5G 基站 PCB 的市场空间将为 4G 基站的 7 倍左右,2025 年 PCB 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400 亿美元以上。我们认为,5G 基站建设的落地将对

38、冲疫情对行业的影响,使数通 PCB 企业在疫情期间继 续保持相对稳定的订单份额,预计 2020 年数通 PCB 领域将保持高速增长。基于前文对消费电子出货量的预期,我们认为,2020 年消费电子类的 PCB 需求将明显受挫,预计全年需求将 下滑 10%左右。图 24. 我国 5G 基站建设(单位:万个、百亿元 )资料来源:Wind,工信部,研究院三、疫情可能带来并加速电子产业的重构美国对中国压制的持续升级将可能导致中美科技的脱钩进而影响全球电子产业链重构。新 冠疫情或加速全球电子产业的重构。综合全球疫情趋势以及全球化倒退程度的分析及展望,我 们将全球电子产业链的发展趋势给予了三种预期。乐观情景

39、下,全球化继续,我国电子产业增 速有望维持在 9-10%;中性情景下,全球化部分倒退,我国电子产业的增速将减缓至 6%-8% 左右;悲观情境下,全球化大幅倒退,我国电子产业的增速或将放缓至 2-3%。(一)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迁移与行业发展息息相关历史上全球范围已发生 4 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18 世纪 60 年代,第一次产业转移由当时 的世界工厂英国将纺织工业转移至美国。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产业结构升级,将纺织、钢铁 等传统产业转移至联邦德国、日本;20 世纪 70 年代,日本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亚洲四 小龙”;20 世纪 90 年代,欧美、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将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40、产业汽车、电 子等转移至“亚洲四小龙”和中国。图 25. 全球四次大规模产业转移路径资料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研究院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转移与行业发展息息相关,历次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均是由于迁出国电 子信息产业升级,向知识密集的高附加值产业发展后,将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迁 入国,且均带动了当地科技与品牌的发展。以半导体产业迁移为例:第一次产业转移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由美国本土向日本迁移: 美国电子信息产业依赖自身的经济实力,实现了产业全方位的推进,并且在当代国际社会环境 中处于信息产业价值链的最高端。美国逐渐淘汰效率较低的生产方面,将利润率较低的制造、 封装测试等环节转移至日本

41、,日本则积极引进并改进了美国的先进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出了东 芝、松下、日立等知名品牌。第二次产业转移从 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到 21 世纪初,由美国、日本向韩国以及中国台湾 迁移:随着半导体产业分工逐渐细化,美、日集成电路的生产模式由原本的 IDM(整合元件 制造商),转换为 Fabless(不涉及晶圆生产的设计等环节)、Foundry(晶圆代工)及 OSAT(封 装和测试的外包),台湾抓住时机,着力发展晶圆代工产业,发展出了台积电等大型代工厂; 韩国着重 DRAM 芯片的研发技术,确立了其在全球 IC 市场的地位,造就了三星等企业。第三次产业转移从 21 世纪初开始,由中国台湾向中国大

42、陆迁移:台湾追求向高端价值链 发展,将 IT 产业采用了外包的形式,向大陆地区转移。同时,中国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 获取了部分国外半导体封测、制造业务,完成了半导体产业的原始积累。图 26. 全球半导体三次大规模产业转移路径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院(二)电子已发展为全球化产业,目前我国处于中后段目前,全球制造业已基本形成四个阶层的发展格局:第一阶层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消 费科技创新中心,依靠政治红利及科学家红利,处于价值链的最高端;第二阶层是欧盟、英国、 日本、韩国主导的中高端制造领域,主要依托工程师红利,处于价值链的中高端;第三阶层是 初级制造领域,主要包括由中国、墨西哥、东南亚等

43、国家,主要依靠劳动力输出换取小额利润; 第四阶层主要是具备资源的原材料、资源输出国,包括俄罗斯、OPEC 等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同制造业类似,阶层发展趋势明显:以集成电路设计为代表的产业链的 高附加值主要集中在第一阶层美国;以中高端电子核心材料和设备及高端制造为代表的产业链 中高附加值则集中在第二阶层的欧洲、日本以及韩国等;中国和其他位于第三阶层的国家处于产业链中后段的加工、组装制造等低利润环节。图 27.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环节资料来源:研究院整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收入规模已达世界第一,据 GII research 统计及预测,2018 年我国电子 信息产品市场份额约为 27%

44、,保持全球第一的稳固地位。由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整体处于产 业链附加值低的中后段,国内厂商主要为劳动密集型,大部分产品附加值低,行业整体利润 率较低。据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统计,2019 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 务收入为 11.4 万亿元,利润总额为 5,013 亿元,行业平均利润率约为 4.40%。图 28. 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市场份额全球第一图 29.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高,利润率低资料来源:The Yearbook of World Electronics Data 2017,中国银河 证券研究院资料来源:Wind,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研究 院在全球价值链形成的过程

45、中,第一阶层的资源首先得到优化配置,发达经济体占据产业链 前端产品设计研发以及销售与服务,获得较高的附加值,而我国电子产业处于中后段,附加值仍处于较低水平:我们按照电子产业增加值为总产出与总投入的差值,电子产业增加值率 为增加值与总产出之间的比值,测算出各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率的差异:根据 WIOD 的 数据测算,2014 年我国电子产业的增加值率为 16.5%,韩国为 27.8%,日本为 37.4%,美国为 69.2%,全球电子产业的总增加值率为 27.6%。图 30.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率(总产出与总投入的差值占总产出的比率)较低资料来源:CNKI,WIOD,研究院从各细分领域来看:

46、半导体:我国是半导体最大的消费国与进口国,但仍处于产业链的 低附加值环节。半导体为全球化分工的产业,据 SIA 报道,一家美国半导体公司的生产流程 涉及全球超过 4 个以上的国家、总计行程超过二万五千公里。目前日、韩企业主要主导原材料 及关键零部件;美、日企业主要主导设备供应环节;设计由欧美企业主导;我国企业主要主导 产业链中后段制造和封测环节。图 31. 半导体是全球化分工的产业资料来源:SIA,研究院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国与进口国。据 WSTS 统计, 2019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 为 4,065.9 亿美元,我国半导体市场规模约为 1,400 亿美元,占比超 34%。但我国半导体自给 率较低,严重依赖进口:据 IC Insights 统计及预测,2018 年我国集成电路自给率为 15.35%, 预计 2023 年增长至 20.52%。据海关总署统计,2019 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为 3,055.5 亿美元, 集成电路出口金额为 1,015.8 亿美元,国产替代空间大。图 32. 我国为全球半导体最大消费国图 33. 我国半导体自给率低,严重依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2020疫情下我国电子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产业复苏升级趋势研究报告(33页).docx)为本站 (科技新城)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小程序

小程序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