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亚太地区数字银行:能否为金融服务增值?(34页).pdf

编号:23371 PDF 34页 1.80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亚太地区数字银行:能否为金融服务增值?(34页).pdf

1、亚太监管合规中心 亚太地区数字银行: 能否为金融服务增值? 2 亚太地区数字银行:能否为金融服务增值? |序言 序言 亚太地区的监管机构都已表示鼓励发展数字银行。 新加坡、 香港特别行政区 (中国香港) 和中国 台湾已引入发牌制度, 马来西亚和泰国也可能推出其发牌机制。 韩国、 澳大利亚、 日本以及印度 均已开始采用全数字化银行服务。 1,* 不同市场的数字银行发牌方式存在差异, 但总体而言, 金融监管机构认为数字银行有望将银行 服务拓展至尚未被服务到的或服务不足的人群, 推动创新并增强市场竞争, 从而为客户带来更 优质的服务。 当然, 这一预期的一个重要前提是, 数字银行与其传统竞争对手一样

2、,重视风险管 理和合规运营, 以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 减少金融犯罪并保护消费者权益。 非银行类市场参与者都希望能充分利用这种新型银行牌照。 智能手机在亚洲地区的高度普及使 得通过全数字化渠道为客户提供服务成为可能。 传统金融服务提供商与其他类型公司 (例如, 金融科技公司和电信公司) 的合作有利于双方拓展客户群, 降低获客成本。 云原生等先进技术 使数字银行能够以全新的方式处理客户数据, 从而提供定制化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也进一步 推动了数字化转型。 虽然数字银行在宣扬其技术优先策略的优势, 但由于监管机构在监管要求方面几乎无任何回 旋余地, 这些精益组织在管理风险的同时, 能否保持盈利的能力

3、仍然受到严重的质疑。 在本报告中, 我们将探讨在设有数字银行牌照的东南亚地区、 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监管和市 场发展情况。 *. 举例而言, 日本没有独立的数字银行发牌制度。 日本的 “网络银行” 是根据现有 银行法 发牌或基于其他法律颁发的多种牌照运营。 然而, 日 本金融厅已将数字化列为其政策议程中的优先事项。 在澳大利亚, 没有专为数字银行颁发的牌照。 反之, 数字银行是以分级的形式逐渐进入 当前的发牌体系。 在正式成为监管机构认可的 “授权存款机构” 之前, 一家新的纯数字化银行需在一段时间内持 “受限制的存款机构” 牌照运营。 . 例如,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要求所有全数字化银行满足与具

4、本地系统重要性认可机构 (D-SIB) 相同的审慎要求。 3 亚太地区数字银行:能否为金融服务增值? |序言 数字银行的定义 数字银行有许多种不同的名字虚拟银行、 新生代银行或网络银行。 然而, 它们都遵循大致相 同的模式: 数字优先, 没有或有极少实体网点。 香港金融管理局 (HKMA) 对数字银行的定义也许最为简洁: 主要通过互联网或其他形式的电子传送渠道 而非实体分行提供零售银行服务的银行。 2 亚太地区数字银行:能否为金融服务增值? |监管目标 4 监管目标 数字银行及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其他类似应用, 既满足了公共政策目标, 又符合金融稳健目标。 上 述地区的金融监管机构大多提到了类似

5、的数字银行牌照发放原因: 金融发展可以使客户受益, 进 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其优势包括, 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增强竞争、 扩大服务范围以及加 强普惠金融等。 因为, 通常这一切的实现与数字银行的发展类似, 都需要借助智能手机数量和性能 的提升、 7x24小时的移动数据访问、 数据分析技术及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完善。 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欲追求经济发展, 则需要监管机构为新进参与者进入市场提供支持以增强竞 争力。 新市场参与者及现有企业为应对新的竞争格局将不断创新, 从而为客户带来更优质的服务 并加强普惠金融。 而经济增长又会进一步推动对技术和数据分析的投资, 促进整个金融服务业的 进一

6、步发展及竞争力的提升。 亚太地区数字银行:能否为金融服务增值? |监管目标 5 经济发展 亚太地区的金融监管者往往将金 融服务业的技术发展视为促进经 济增长、 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服务 的动力。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 将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视为其首 要目标。 确切地说, 或许与世界其 他地区相比, 亚洲地区的金融监 管机构更加了解新兴金融技术的监管格局将如何促进 (或 阻碍) 金融业的发展。 数字银行是这种动态发展过程的典范。 在中国香港, 数字银 行是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的银行业智慧化举措之一, 这些举 措 “旨在促进银行业提升到更高水平, 并把握银行和科技融 合带来的庞大机遇, 从而提升银行产品和

7、服务质素。 ” 3 马来西亚中央银行 (BNM) 也已明确地将数字银行纳入其 支持金融服务业技术发展的计划之中。 利用数字银行进一 步创建其监管沙箱, 推行其开放式的应用程式介面 (API) 规范以及与运用云技术和电子身份认证 (eKYC) 技术相关 的新规定。 马来西亚中央银行资料显示, “金融业内涌现了 大量技术驱动型创新, 提高了该领域的服务水平与服务效 率, 并最终促进了整体经济的发展” 。 4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 也将数字银行的 “发展前景和 对新加坡金融中心地位的其他贡献, 如为新加坡带来就业 机会、 承诺提升当地劳动力技能、 为新加坡带来的新技能 (包括科技) 、 将总

8、部设立在新加坡以及区域扩张计划等” 列为数字银行牌照申请的评估标准。 5利用数字银行为新加 坡带来金融科技和其他技能, 并借此为新加坡金融业和整 体经济带来积极的溢出效应。 图1数字银行政策目标良性循环 资料来源: 分析 为增强竞争 而提供监管支持 技术升级经济发展 更优质的服务/普惠 金融的推进 亚太地区数字银行:能否为金融服务增值? |监管目标 6 增强竞争 亚太地区的监管机构也认为, 数字 银行等新进市场参与者将增强竞 争, 使消费者受益。 当然, 鼓励新参 与者进入这个由少数老牌企业主导 的市场, 并非仅仅是亚太地区的做 法例如, 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 局 (CMA) 在发现银行市场的低

9、竞 争水平不利于客户利益后, 简化了新参与者的发牌程序, 并 率先推出了开放银行计划。 6、 7、 8 马来西亚中央银行的目标很明确: “为这些具备创新商业模 式的新参与者发放牌照, 有望为银行业增添活力, 促进经 济发展, 并为个人福祉做出贡献” 。 9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指出, 数字银行 “必须以创新 方式提供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服务招揽客户。 数字银行 能促使现有银行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并将金融 科技更好地应用于各种产品。 我们期待着香港银行业因此 创新能力变得更强并具备世界高水平的竞争力, 使客户享 受更多元及高效率的银行服务” 。 10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主席及国务资政

10、尚达曼 (Tharman Shanmugaratnam) 也曾在一个有关数字银行的演讲中强 调: “我们必须让金融领域拥有更激烈的竞争, 包括新兴商 业模式和传统商业模式、 新参与者和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以及力求通过技术更好地服务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不同方式 间的竞争, 同时鼓励更多的创新” 。 11 然而, 亚太地区监管机构特别强调, 这种竞争应该是可持 续的, 且不能损害金融稳定性。 马来西亚中央银行和新加 坡金融管理局均强调数字银行申请者应拥有能体现其盈利 途径的可持续商业模式。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特别提到数字 银行不能参与 “价值破坏性行为” , 例如, 通过 “与关联方 签订不公平的优惠

11、交易条款赚取短期利润” 。 12香港金融管 理局希望数字银行在 “在扩展市场占有率的期望以及争取 合理的资产与股东回报之间取得合理平衡” 。 13马来西亚中 央银行要求采取 “一种平衡的方法, 以确保具有强大价值 主张的数字银行的准入, 同时维护金融体系的完整性和稳 定性以及存款人的利益” 。 14 普惠金融 对亚太地区的监管机构来说, 数字 银行最具吸引力的价值主张之一在 于它们能够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更全 面的金融服务。 根据世界银行的资 料显示, 全球有17亿成年人没有银 行账户, 而无银行账户人口占世界 总数比例最高的三个国家都位于亚 洲中国13% (2.25亿人) ; 印度11% (1.

12、9亿人) ; 印度尼 西亚6% (9,600万人) 。 15在亚太地区, 尚未办理银行账户及 非银行用户的个人和企业的市场规模预计在550亿美元至 1,150亿美元之间。 16 普惠金融不仅仅是开设一个银行账户, 而是使用包括支付、 储蓄、 信贷和保险等在内的一系列金融产品。 普惠金融也 不仅仅局限于个人, 亚太地区有必要增加中小企业获得金 融服务的途径。 亚洲开发银行2014年的一项调查发现, 在 亚太地区, 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6%, 吸收了62%的劳动 力, 但中小企业贷款仅占该地区银行贷款总额的19%。 17据 中小企业金融论坛18估算, 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 为5万亿美元,

13、 其中2.2万亿美元 (或45%) 来自东亚和太平 洋地区。 19 亚太地区数字银行:能否为金融服务增值? |监管目标 7 对于普惠金融带来的挑战, 并没有一种万能的解决方案, 然而数字银行可能成为某种较全面的应对举措。 随着智能 手机的普及, 无所不在的移动互联网已创造出一种前所未 有的交付方式, 使数字银行能够以更低廉的成本更快速地 服务客户。 举例而言, 数字银行可通过数字引导和数据使 用在几分钟内开立账户。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 2017年, 中国 香港传统银行为企业客户开立账户的时间平均为38天。 20 数字银行带来的竞争终将促使传统银行提升其服务水平。 技术还能使数字银行显著降低客户

14、账户的平均成本。 21数 字银行高效的技术架构和业务运营, 使其能够高效地处理 大量低价值交易, 从而可以更好地为对传统银行而言盈利 价值较低的那部分客户服务。 此外, 依托智能手机的普及 和移动数据访问, 数字银行可迅速、 经济地将银行业务拓 展到实体网点或代理网络以外。 2019年11月, 微众银行首 席信息官马智涛出席了新加坡金融科技节, 并表示 “微众 银行有着非常明确的发展普惠金融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 标。 只有依托金融科技, 微众银行才能更大规模地践行普 惠金融。 ” 22 香港金融管理局、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马来西亚中央银 行、 台湾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 (FSC) 以及泰国中央

15、银行 (BOT) 都明确地将数字银行与普惠金融联系在了一起, 新 加坡金融管理局甚至要求牌照申请者说明其将如何提高银 行服务的可及性, 并为服务程度有限的客户群体提供更多 产品和服务。 23 然而, 根据不同地区金融业发展阶段、 人口和地理特征的 不同, 对普惠金融的理解也存在细微差别。 以印度尼西亚 为例, 该国有众多偏远岛屿, 拥有年轻且未得到充分开发 的客户基础, 同时其智能手机高度普及。 因此, 该国的监管 更侧重于提高银行服务的可及性。 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较 为饱和的成熟市场在考虑普惠金融时, 则往往会思考竞争 加剧将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从而更多的使 客户受益。 各地管

16、理机构可以从数字银行申请者处发现融 资缺口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科技发展 本节最后还将讨论使数字银行成 为可能的技术。 如上所述, 亚太地 区的监管机构已投入大量资金以助 力金融科技在其市场上的发展与升 级, 而数字银行是鼓励银行业创新 的大型项目的一部分。 24 从后台管理到直接服务客户的前台工作, 银行内的所有角 色都已发生科技转型。 银行业几乎利用了所有形式的科技 发展, 包括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RPA) 、 云计算、 大数据分析 和自然语言处理。 近期, 企业已经开始利用人工智能 (AI) 、 机器学习 (ML) 、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以及分布式账本技 术等。 在未来几年里, 金融

17、服务业还将迎来人工智能和量 子计算发展带来的更深层次的技术颠覆。 亚太地区数字银行的天然优势是客户已经习惯于数字化服 务, 如广受欢迎的基于应用软件的支付、 打车等服务。 精通 数字化的客户会快速使用这些技术。 8 亚太地区数字银行:能否为金融服务增值? |监管目标 技术的运用和合作关系的建立是数字银行成功的关键因 素。 依托分布式账本技术及其他技术, 数字银行可从其股 东或合作伙伴处获得可靠数据, 如客户档案、 行为数据及销 售记录。 此类数据有助于数字银行了解客户需求并管理相 关风险, 同时提高生产力。 基于交易数据和情绪数据而非 抵押品和历史财务报表, 从更广泛的生态系统中捕获的数 据,

18、 有助于训练人工智能引擎, 使其提供新的信贷审批模 型。 数字银行还可以利用其联盟伙伴的销售渠道及开放式 应用程式介面, 在销售点提供即时融资。 此类创新将提高中 小企业及个人的融资成功率。 传统银行并非没有其自身的 数据优势它们拥有关于客户财务状况和交易历史的详 细信息。 然而, 监管改革, 如开放银行 (见下文) , 为数字银 行营造了一个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9 开放银行 开放银行是一种要求或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开放式应用程式介面向第三方 “开放” 消费者交易数据的监管举措。 25客户可选择其 财务信息的开放对象以及开放程度。 开放银行的发展或将促进数字银行的运营。 2016年英国竞争和市场管

19、理局的一份报告显示, 老牌银行之间缺乏竞争, 而新银行进入市场面临重重挑战, 因此, 英国率先推 出了开放银行。 26为了进一步服务客户, 2018年英国通过开放式应用程式介面强制执行开放银行。 开放银行的目标是为客户提供 更具针对性的产品, 为个人及中小企业扩大普惠金融和服务, 并推动科技和经济发展。 在亚太地区, 仅澳大利亚按照与英国类似的方式强制执行了开放银行, 要求自2019年7月起, 分阶段启动开放银行。 27新加坡和 中国香港采取了更为谨慎的做法。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均在业内人士的协助下, 为银行创建了开放式应用程式 介面手册。 28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还新建了一个允许消

20、费者汇总并共享其在不同银行和金融服务提供商之间的金融数据的门户网 站, 并计划于年内公布更多该门户网站的信息。 29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开放策略仍在制定中。 欲评判这一新兴趋势的影响, 可以回头看看英国的情形。 开放银行允许英国用户自行选定可获取其金融信息的服务提供商。 由 此催生了许多全新的服务, 有助于个人及中小企业发现更低价且更适自己的产品, 并加深其对自身财务状况的了解。 30 数字银行将利用其与现有金融机构、 其他金融科技公司以及其他数字银行间的开放式界面。 如上所述, 数字银行成功的关键驱 动因素之一在于其能汇集不同来源的数据, 从而完善客户档案, 推动其业务发展。 一个稳健的开放式

21、银行生态系统将有利于数 字银行的发展。 除开放银行外, 有关当局或许是时候考虑是否要将非金融信息纳入数据可携权的涵盖范围内了 。 正如开放银行强制要求银行及 金融机构向客户授权的第三方共享该客户的金融信息, 是否也应该要求非金融公司 (如社交媒体及电子商务平台) 允许客户将其 数据 “转移” 至其他服务提供商? 涵盖面更广的数据可携权 (即 “开放数据” ) 是否有助于在现有银行与其数字银行挑战者之间 形成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从而更多地使消费者获益, 并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亚太地区数字银行:能否为金融服务增值? |监管目标 10 亚太地区数字银行:能否为金融服务增值? |监管要求 监管要求

22、亚太地区数字银行发牌制度大致相似, 各地仅有细微差别。 例如, 这些制度大多要求数字银行在 本地注册, 最多只能设立一个实体营业点 (通常为总部或用于处理客户投诉或查询事宜) , 在进入 行业初期仅能从事有限的国际业务, 且需具备一个退出方案。 有关不同制度间的具体差异, 请参 见表1。 . 虽然只有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限制了数字银行的国际业务, 但如果数字银行的发展令人担忧, 其他监管机构也有权进行干预。 11 亚太地区数字银行:能否为金融服务增值? |监管要求 表1 亚太地区数字银行监管机制对比 新加坡中国香港 中国台湾马来西亚 (MAS)(HKMA)(FSC)(BNM) 牌照类型两种牌照全数

23、字银行 (DFB) 和数字批发银行 (DWB) 。 只有一种牌照。只有一种牌照。只有一种牌照。 牌照数量31数量有限最多两个全数 字银行牌照, 最多三个数字批 发银行牌照。 无特定限制。 已发放八 个牌照。 原本只提供两个牌照名 额, 但最终发放了三个 牌照。 最多发五个牌照。 政策目标 助力成长型企业和中小企 业融资 为消费者降低成本、 提升 服务便捷度 助力人们早做计划, 为晚年 提供经济保障 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 为新兴亚洲地区基础设施 发展以及日益增加的气候 适应型低碳投资融资 推动金融科技应用 和创新 提供全新客户体验 促进普惠金融, 涵盖 零售和中小企业群体 为客户提供更多便利、 满

24、足客户需求 促进普惠金融 推动金融创新和金融 科技 普惠金融, 包括确保客户获 取优质金融服务并正确使用 金融服务 在不损害存款人利益的前提 下, 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重点关注难以获得服务和难 以触及人群等尚未获得服务 的群体 (包括零售及中小微 企业) 运营场所一个实体营业点。 禁止使用自 动柜员机或现金存款机。 可 以通过零售商的销售点终端 机提供现金提取服务。 必须在香港设立一个实 体营业点, 以处理客户 查询或投诉, 但不希望 其设立实体分行。 可设立一个总部和客户服 务中心, 但不得设立分支 机构。 持牌的数字银行必须在马来西 亚设立注册办事处, 但不能设 立实体分行。 . 数字银

25、行须遵守与传统银行相同的监管要求 (存在部分新增或修订条款) , 其中的关键项已在表格中列出。 12 亚太地区数字银行:能否为金融服务增值? |监管要求 新加坡中国香港 中国台湾马来西亚 (MAS)(HKMA)(FSC)(BNM) 发起机构 总部必须设在新加坡 必须由新加坡公民控制 (仅 适用于全数字银行) 非银行类发起机构必须有 在科技或电子商务领域运 营的经验 外国公司可与新加坡公 司合作, 成立满足前述总 部、 注册和控股要求的合 资企业 现有银行可在一个单独的 框架下设立数字银行子 公司 必须在当地注册成立 发起机构可为金融公 司或非金融公司 数字银行50%以上股 本的持有者应为获金

26、融监管机构许可的受 监管的银行等金融机 构。 否则, 由中间控股 公司持有的数字银行 须遵守香港金融管理 局的监管条款 发起机构必须承诺其 将为数字银行提供强 大的资金、 技术及其 他方面的支持 数字银行至少40%的股 份需由持牌金融机构持 有, 而其中超过25%的 股份需由仅持一种牌照 的金融机构持有 发起机构可为外国金融 机构, 前提是其国内监 管机构同意其设立数 字银行 如果发起机构来自金融 科技、 电子商务或电信 行业, 其须提供一个成 功的业务运营模式, 并 持有数字银行10%以上 的股份 倘若相关持牌数字银行之控 制性股权由马来西亚人持有, 则该申请将予以优先考虑 向非金融机构开放

27、 现有持牌银行可通过其当前 牌照提供数字化服务 如数字银行与另一方以合资 企业形式开展运营, 则须取 得单独的牌照 持有数字银行50%或以上股 份的发起机构应将其所有金 融相关子公司组织在一个金 融集团之下, 且该金融集团需 由一个单独的最高层级母公 司实体领导 该最高层级母公司实体须为 持牌机构或获正式批准的金 融控股公司 董事要求大多数董事为新加坡公 民或永久居民, 除非该数字 银行是一家外资银行的子公 司 (仅适用于数字批发银行) , 在这种情况下, 至少三分之一 的董事须为新加坡公民或永 久居民。 没有严重偏离针对金融 机构的现行要求 要求大多数董事具备银 行、 金融科技、 电子商务或

28、 电信行业的从业资格, 其 中至少一名董事有金融科 技、 电子商务或电信行业 从业经验。 没有严重偏离针对金融机构的 现行要求 资本额/财务状况 基本要求 全数字银行: 实收资本15亿新 元, 与其他全面银行相仿; 但 在最初的12年 (受限制阶段) , 可将该资本要求降低为1,500 万新元, 之后再逐步提升至15 亿新元; 数字批发银行: 实收资本1亿 新元, 与其他批发银行相仿。 实收资本3亿港元, 与其 他商业银行相仿。 实收资本100亿台币, 与 其他商业银行相仿。 银行 应在设立后一年内成为上 市公司。 基础阶段: 在最初的3-5年, 实收资本1亿令吉; 基础阶段结束后: 实收资本

29、3亿 令吉, 与其他银行相仿。 13 亚太地区数字银行:能否为金融服务增值? |监管要求 新加坡中国香港 中国台湾马来西亚 (MAS)(HKMA)(FSC)(BNM) 营业范围限制全数字银行: 在受限制阶段, 存款来源、 存款总额和零售 储户的存款金额是有限的。 此外, 在受限制阶段, 只能提 供简单的信贷和投资产品。 无无在基础阶段, 总资产不应超过 20亿令吉 退出方案需提供需提供需提供需提供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监管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香港和 中国台湾的监管模式也存在明显差异。 不过, 中国香港和 中国台湾的数字银行都必须满足与其他银行相同的审慎要 求, 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数字银行在

30、初始阶段适用一个 监管要求更为宽松的监管沙盒。 只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 数字银行在沙盒期内的业务存在限制, 以控制数字银行倒 闭对客户和金融体系的潜在影响。 另一个监管差异在于现有金融机构可否申请数字银行牌 照。 中国台湾明确要求金融机构持有数字银行的大量股 份, 或许是为确保这些初创银行能妥善管理风险。 中国香 港和马来西亚对现有银行是否参与牌照申请未作要求。 事 实证明, 中国香港的八家数字银行中, 有三家数字银行拥有 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作为股东。 32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则 已提示现有银行, 可在独立框架下建立数字银行子公司, 此举暗指现有银行无法获取新型数字银行牌照。 如果没有 上述限制

31、, 现有银行可能会考虑提交牌照申请, 以挤出潜 在竞争者, 特别是在牌照数量有限的情况下。 此外, 数字银行能否从国内市场拓展至海外市场, 也自然 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这对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规模相对较 小、 银行体系较为健全的市场尤其重要, 因为这些市场的 数字银行可能需要在区域内运营, 以使其科技投资形成规 模经济。 如表1所示, 与任何有意开拓海外业务的现有银行 一样, 任何计划开展跨境业务的数字银行都必须做好应对 不同监管要求的准备。 不过, 数字银行或许更善于针对不 同要求进行调整, 而不会受到传统系统的限制。 考虑到部 分市场对本地经济发展及监管要求的关注 (以当前环境来 看, 这种

32、关注度只会越来越高) , 监管部门对数字银行进 行区域/全球拓展的态度尚不明确。 另一个相关问题是监管部门对数字银行运营失败的关注。 所有发牌制度均要求提供一份退出方案。 这种要求比较 新奇, 原因在于监管机构通常不会在授牌时预设持牌者将 破产。 这说明了一个事实, 数字银行确实属于初创企业, 承 担着与任何新企业相当的风险。 这也表明, 监管机构意识 到了这些高风险。 然而, 到底谁有能力并且愿意承担数字 银行运营失败所造成的负债, 从而将对储户的冲击降至最 低? 这仍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14 亚太地区数字银行:能否为金融服务增值? |谁能成为数字银行参与者? 谁能成为 数字银行参与者?

33、在数字银行牌照申请者中, 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实体, 每个实体都独具特点。 15 亚太地区数字银行:能否为金融服务增值? |谁能成为数字银行参与者? 表2: 亚太地区申请者实体类型 类型特征 申请进入新市场的数字银行 了解银行业的风险及监管制度 阅历短浅, 只提供数字相关产品及服务 技术优先的业务模式 现有金融机构 了解金融服务市场、 相关风险及监管制度 具备金融领域知识、 专业技术且已与监管机构建立关系 有严格的内部治理要求和传统系统 可能兼并现有业务 风险投资或私募股权 丰富的创业经验及市场战略 强大的投资组合公司网络 可能认为银行监管环境具有较强的约束性 科技公司 (支付公司、 电子商

34、务、 社交媒体、 金融科技公司) 强大的科技和数字化能力 (部分公司) 可接触较大的客户群、 数据和网络 不了解银行风险, 可能认为监管环境具有较强的约束性 电信公司 可接触较大的客户群、 数据和网络 精通大型系统网络 不了解银行风险及监管制度 拥有庞大生态系统的线下公司 (开发商、 贸易公司、 公共事业单位) 可接触较大的客户群、 数据和网络 在金融服务风险和监管环境方面普遍缺乏经验 16 亚太地区数字银行:能否为金融服务增值? |谁能成为数字银行参与者? 尽管部分申请者选择独自发展, 另一些申请者选择与他人 携手, 以利用联盟所形成的能力和资源。 表3概述了其中部 分申请方式。 部分联盟的

35、多样化构成将带来许多不同的观 点 达成统一将是成功的关键。 监管机构也会关注, 数 字银行将如何确保其董事会及管理团队充分独立于其发起 机构, 并对潜在的利益冲突保持适当的控制。 有关冲突可能 源于发起机构与数字银行在竞争性金融业务或者共享数据 及/或技术之条款和条件方面存在的冲突。 表3: 亚太地区申请者构成模式 类型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 科技公司+现有金融机构 科技公司+现有金融机构+线下公司 科技公司+线下公司 电信公司+现有金融机构+科技公司 电信公司+现有金融机构+线下公司 电信公司+科技公司 独立企业 17 亚太地区数字银行:能否为金融服务增值? |谁能成为数字银行参与者? 18

36、 亚太地区数字银行:能否为金融服务增值? |管理数字银行风险 管理 数字银行风险 无论发牌制度、 运营地点及其联盟构成如何, 数字银行都将不得不应对与传统银行类似的风险。 本报告列 示了一些我们认为需重点关注的重大风险。 合理地管理以下事项, 对于与监管机构和客户建立信任至关重 要。 数字银行必须组建合适的团队、 优先考虑客户需求、 确保其技术使用是出于恰当目的, 并避免其平台被 人滥用。 申请者进行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其风险应对框架及心态。 非金融服务机构将必须考虑到其筹资渠道如今 也包括储户, 而他们对数字银行的预期信心水平高于债券或股权投资者。 此外, 申请者必须在初创企业 “ 快速失败”

37、 的风险文化以及消费者和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所预期的稳定性之间找到平衡。 监管机构已认 识到数字银行带来的风险有所增长, 并要求申请者递交退出方案, 以便在其运营失败时有序退出。 申请者 最好在其申请书中和启动业务时体现出这种 “安全失败” 的心态。 19 亚太地区数字银行:能否为金融服务增值? |管理数字银行风险 取得客户信任 虽然数字渠道日益流行, 但线下 互动仍具价值, 并且数字银行可 能会发现, 要获得潜在客户的信 任颇具挑战性。 对17个国家 的17,100名受访者进行了调查, 以 探究在银行网点进行面对面互动 的价值, 而调查数据证明了前述 观点。 33 该调查发现多数客户更希望由实

38、体网点提供服务, 无论是开 立储蓄账户这样的简单业务, 还是贷款和财富管理等更复 杂的产品和服务。 无论是婴儿潮世代的年长群体, 还是重视 个人服务的Z世代、 千禧世代等年轻群体, 都存在这种偏好。 在接受调查的17个国家中, 有6个国家来自亚太地区, 其中, 与新加坡、 印度和中国大陆地区的客户相比, 来自印度尼西 亚、 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客户更喜欢面对面交流。 客户可能还担心数字银行的 “寿命” 、 以及数字银行是否有 能力处理客户服务问题、 保护客户数据、 防范网络攻击或是 确保其服务可用性。 我们将在下文详细地讨论这些挑战, 因 为解决这些问题是赢得客户信任的关键。 反之, 尽管面对面互

39、动的优势依然存在, 但也存在一些促使 客户使用数字银行的因素。 例如, 受亚太地区老龄化人口的 影响, 人口结构因素或许是一大重要因素。 老年客户可能会 认为数字银行提供的较高的回报率更具有吸引力, 因为其 储蓄周期更短。 然而, 老年客户或许也更容易出现用户操作 失误或遭受欺诈。 数字银行最好利用科技来检测和预防潜 在的欺诈交易, 并监测和升级在银行交易中可能使客户产生 误解或出错的情况。 34 此外, 的调查数据搜集于新冠疫情暴发前, 如今已有诸 多报道表示, 此次疫情可能会使消费者偏好转向数字优先 渠道。 即便存在这样的转变, 此时评判这种转变将有多大仍 为时过早, 不过也应在未来几个月

40、纳入考量。 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科技和数据的使用有助于数字银行了 解客户需求, 从而为定制产品提供信 息, 帮助客户解决财务难题。 此外, 精 益数字运营模式或许会使数字银行开 发对于传统银行而言盈利价值较低的 那部分产品。 易用性 鉴于客户目前对面对面互动的重视, 通 过数字优先渠道管理客户体验对数字 银行来说将具有挑战性。 简单易用且少 有操作难点的界面极有助于获得客户信 任。 此外, 由于数字银行的客户群可能 广于以往未服务到及服务程度有限的 一般客户, 精心拟定的用户旅程将有助 于减少困惑, 并确保服务的无缝提供。 可靠且响应迅速 数字银行极易受到故障停机的影响, 因 为其只以数字形式

41、存在。 尽管数字银行 的团队总体上更为精简, 但其仍需要维 持可靠且响应迅速的服务以保持客户 信任度。 这不仅限于迅速解决问题, 还 包括在问题出现时承担责任并保持公 开透明。 关键的差异化成功因素 20 亚太地区数字银行:能否为金融服务增值? |管理数字银行风险 吸纳合适人才 鉴于数字银行的运营模式较为精 简, 同时需要具备较强技术技能 和银行背景的人才, 人才的吸纳和 保留或因种种因素而颇具挑战。 首先, 数字银行是初创企业, 承担 着新创企业所面临的高风险, 这 与传统银行职业的稳定性存在极 大的差异。 35为控制成本, 数字银行或许无法提供更高的薪 酬待遇来抵消人才将面临的更高风险。

42、36 此外, 人才库的规模也存在问题。 例如, 据中国香港一家 猎头公司报道, 64%的金融科技公司发现招聘过程困难重 重, 47%的公司表示主要挑战在于缺乏可胜任的金融科技 技术人才。 37据 2018年香港银行学会人才发展调查 发 现, 虽然97%的受访者认为其应当拓展金融科技才能, 但 实际上只有44%的受访者自主参加了培训或完成了由雇主 提供的培训课程。 38 除技术技能外, 数字银行的人才还需具备全面的银行业务 技能 (包括信贷管理、 资本管理、 恢复与处置计划和压力测 试方面的传统风险管理经验) 39。 此外, 由于招聘市场上竞 争激烈, 数字银行需要提前解决其人才需求难题。 然而

43、, 变数颇多的牌照申请过程增加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 因 为潜在候选人或许倾向于选择已成功获取牌照的数字银 行, 而不会选择尚处于牌照申请阶段的数字银行。 另一个 问题是如何弥合习惯了不受约束的技术人员与习惯了在严 格监管条件下运营业务的银行家之间存在的观念差异。 把握团队构成要素 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掌握所有 技能。 数字银行需要决定什 么样的专长组合至关重要, 并对雇佣什么样的人才一起 工作做出战略性决策。 积极利用政府项目 亚太地区有许多与数字银行 相关的旨在吸引、 培养或挽 留技术人才的政府项目。 譬 如中国香港的科技人才计 划, 其中包括用于吸引海外 人才的博士专才库企划及科 技培训计划

44、。 40 寻找充满激情的人才 数字银行的使命意义重大。 数字银行可以利用其社会价 值主张吸引年轻的劳动力, 因为他们或许更看重其工作 所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薪酬组合 数字银行需要在货币性薪酬 和非货币性薪酬之间取得平 衡, 以吸引可以和公司一起 成长的人才, 例如其商业模 式或许适用于更灵活的办公 安排或居家办公。 关键的差异化成功因素 21 亚太地区数字银行:能否为金融服务增值? |管理数字银行风险 管理技术风险和模型风险 数字银行的重要价值主张之一在 于创新并优化技术和数据的使用。 数字银行通常是从新构建的, 因此 往往采用云原生基础设施, 以实现 敏捷性、 灵活性、 可扩展性, 以及 实

45、时 (或尽可能接近实时) 分析客 户数据的能力。 尽管这会带来很大 的好处, 但在这些技术的妥善管理 和监管方面仍存在挑战。 在隐私、 网络安全、 云计算和业务连续性的风险管理方面, 数字银行将面临许多与现有参与者相同的挑战, 并且须遵 守与任何其他金融机构相同的监管要求。 然而, 部分技术 风险的本质不同于传统银行所面临的风险, 因此需要采用 不同的风险管理方式。 虽然数字银行的精益管理模式和相 对较少的员工人数可能不利于管理上述风险, 但与现有银 行相比, 数字银行仍具有优势, 因为它们不受传统系统和 流程的束缚, 而且很有以云原生组织开始运营并以 “设计 遵从” 为核心原则。 技术和网络

46、风险 鉴于数字银行的全面数字化, 管理技术和网络风险将是数 字银行的首要任务。 数字银行对服务中断的容忍度较低, 因为它们没有传统银行所具备的人工或类似的应急方法。 此外, 精益的运营模式意味着对云服务和外包服务的高度 依赖, 从而需要严格的第三方风险管理和业务连续性管 理。 监管机构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上述风险, 并要求数字银 行牌照申请者提供具体的风险缓释措施。 云服务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数据本地化的相关问题。 鉴于 数字银行希望在亚太地区扩张, 它们必须遵守当地的数据 保护规则, 并确保它们的服务提供商也满足这些标准。 数 字银行的申请者已经开始与区域监管者展开讨论以寻找 可行的解决方案, 并

47、已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 此外, 受数 据保护要求约束的数据类型也可能因辖区的不同而存有差 异。 无论如何, 随着市场竞争的到来, 云服务的选择将兼具 战术和战略的双重意义。 数字银行的另一特色在于它们愿意和金融科技企业等第三 方合作, 携手开发新的服务和交付渠道, 从而探索交叉销 售机遇并进而占领市场。 这样的协作是基于开放的技术架 构和应用程式界面将数字银行的服务与第三方服务集成所 实现的。 然而, 这种开放性将为网络威胁提供更大的攻击 范围。 因此, 数字银行需要更强大的网络风险管理计划以 及第三方管理计划来应对相关风险。 与此同时, 数字银行还须应对以其员工和客户为目标的钓 鱼攻击以及其

48、他网络攻击。 与前文关于客户信任的讨论相 一致, 由于数字渠道是服务客户的主要渠道, 数字银行必 须投资预防性和侦察性控制, 保持警惕, 以保护客户免受 上述威胁。 数字银行还需要投资培训项目以提高员工和客 户的网络风险意识。 模型风险 模型风险将是数字银行所需管理的最重大的风险之一。 为践行数字银行的价值主张, 许多数字银行都将采用精益 管理模式, 仅雇佣少量的员工, 同时高度依赖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来实现流程自动化并推动决策的制 定。 数字银行在建模策略中采用 “联邦学习 (federated learning) ” 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联邦学习法有助于 解决隐私和信息安全

49、相关的监管顾虑, 银行可采用分布式 加密系统, 在无需进行任何数据传输的情况下整合不同辖 区及不同服务器的数据。 例如, 数字银行可以和其他银行 携手, 利用各自的数据集联合开发用于评估小微企业信用 的模型。 而这不仅能提升模型性能, 还能加强对客户存在 多个贷款申请等问题的可见性。 虽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模型可能为数字银行带来巨 大优势, 但也同时带来了模型风险。 换言之, 一旦模型失 败, 就会给银行带来负面影响。 这些负面影响可能包括 财务损失、 运营失误、 监管违规和名誉受损。 1998年俄罗 斯卢布危机期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 的倒闭, 就是模型风险导致失败的一个著 名案例。 模型风险有多种来源。 尤其是采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 模型, 从模型开发到训练再到部署, 模型的整个生命周期都 依赖于数据。 因此, 数据质量问题是模型风险的常见来源。 导致模型风险的其他因素还包括采用不当的假设或建模方 法论、 编程错误、 模型的不当使用、 更新失败或未能重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亚太地区数字银行:能否为金融服务增值?(34页).pdf)为本站 (xzy)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