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2015-2016年中国物流投资促进年度报告(下载)(93页).pdf

编号:24928 PDF 93页 3.38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2015-2016年中国物流投资促进年度报告(下载)(93页).pdf

1、 中国物流产业 投资促进报告 2015-2016 研究 2016 年 6 月 1 产业投资促进系列报告 编委会 主任: 刘殿勋 副主任: 王旭,张玉中,李勇,易旸 成员: 许丹松,林若尘,黄庆红,史冬立,王瑞,王欣然,焦伟,黄玫玫,吴铭 中国物流产业投资促进报告 编写组成员 主编: 李勇 执行主编: 王欣然,许思涛,龙永雄,张天兵 副主编: 齐宁,田春明,陈岚,宋旭军 成员: 王倩,潘峰光,李美虹,王韵,赵洁娴,王丁喆 2 目录 第一章 中国物流业在竞争中逐步升级 1 1.1 中国物流产业在新兴国家中居于首位 1 1.2 中国物流业增速放缓但机遇不减 8 1.3 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引导与国

2、家体制机制创新 16 1.4 物流企业竞争热度不断升级 21 第二章 物流业态演变趋于精细化 29 2.1 跨境物流助力跨境电商抢占先机 29 2.2 冷链物流在重重挑战下寻求出路 36 2.3 物流 “最后一公里”仍需探索和创新 39 2.4. 物流金融在渗透融合中砥砺前行 43 2.5 逆向物流与绿色物流大幕开启 46 第三章 互联网时代下高效物流发展之道 48 3.1 货运 O2O 平台整合零担+整车市场 48 3.3 构建智能物流体系需优先发展系统全集成能力 59 第四章 资本助力中国物流产业发展 69 4.1 物流业投融资现状分析 69 4.2 物流业并购现状分析 73 2.2015

3、 年境内并购占主导,出境并购数量激增 75 4.3 物流业上市现状分析 82 3 内容提要 中国物流投资促进年度报告 2015是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发起的,由研究中心撰写的 有关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年度分析报告。本报告全面分析了 2015-2016 年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 及竞争现状、物流业态逐步向精细化方向转变的趋势、互联网时代下高效物流的发展之道以及资 本在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助力作用等四个方面。 自从 2014 年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 年)发布以来,中国物流业以降本增效 为核心,在战略发展层面整合资源,发展核心竞争优势,自此中国物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 段。而进入 2015

4、 年,国务院出台“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更将“互联网+高效物流”纳入 11 项重点行动。在这样的前提下,本报告围绕建设高效物流重点分析了物流业发展的四个方面:第 一章中国物流业在竞争中逐步升级,通过分析全球物流业发展趋势、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以及物 流企业的竞争热度来展现中国物流业的内在驱动因素和外在竞争因素。第二章中国物流业态演变 趋于精细化,则通过重点介绍跨境物流、冷链物流、物流最后一公里、物流金融以及逆向物流和 绿色物流来介绍中国物流业在转型升级中各细分市场遇到的挑战与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第三章 互联网时代下高效物流发展之道,则是详细分析了干线物流整合的 O2O 平台模式,迎合电商需 求

5、发展的智能仓储系统模式,以及构建智能物流体系需要的智能设备和系统全集成模式。第四章 资本助力中国物流产业发展,通过近一年的物流业投融资市场、并购市场以及 IPO 市场的动态分 析,来展现资本在物流企业整合业务、增强业务布局和国际竞争力方面带来的助力。 报告主要数据来源有:中国物流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研究中心、中国物流 采购与联合会等国内外物流研究机构。我们衷心希望把本报告打造成中国物流产业研究和投资方 面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和参考性的研究报告。但由于时间和水平所限,报告难免存在疏漏和不 足,恳请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 第一章 中国物流业在竞争中逐步 升级

6、1.1 中国物流产业在新兴国家中居于首位中国物流产业在新兴国家中居于首位 全球物流业规模和总体效率不断提高 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正快速的改造和重塑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货物流 转方式。国际分工日益趋向相互依存和优势互补,原材料、关键技术和制成品的分布也不再局限 于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而是以更加融合的姿态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同时,各国贸易依存度的 加剧也预示着更多货物将在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更频繁的流转。以这一大背景为依托,现代物流 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物流总额逐年上升,并且通过运用高科技信息技术和运输手段,在降低物流 成本的同时也逐步提升物流效率。 本章以第三方物流做为全球物流的

7、主要研究方向,对物流业的收入规模、风险、发展趋势进行概 述。根据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物流术语词条 2006 升级版的解释: 第三方物流(3PL)是将 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物流运作任务外包给专业公司管理经营,这些能为顾客提供多元化物流服务的 专业公司成为 3PL 提供商。它们的存在加速了原材料和零部件从供应商向制造商的顺畅流动,为 产成品从制造商向零售商的转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它们所提供的集成服务涵盖了包括运输、仓 储、码头装卸、库存管理、包装以及货运代理在内的诸多业务。2014 年全球第三方物流市场收 入规模扩张至 7507 亿美元,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以 7.4% 的速度增长至 1572 亿美元。

8、图图 1-1: 全球第三方物流收入规模全球第三方物流收入规模 (十亿美元)(十亿美元) 来源:Wind 471 489 507507 631 662 685 704 751 0.0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 2006200720082009200132014 2 图图 1-2: 各地区第三方物流收入规模各地区第三方物流收入规模 (十亿美元)(十亿美元) 来源:Wind 与去年相比,全球经济发展水平与各国区域和产业结构的差异更为明显,各大区基本呈缓慢增长 态势。在物流业规模的地区分布上,

9、亚太区依然保持了收入规模第一的地位,同比去年增长了 5.5%,欧洲地区则展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同比增长 10.1%,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与之相 反,受到新兴国家经济放缓的影响,南美地区收入增长则较去年下降了 6.8%,使其在全球版图 上的份额进一步缩减。虽然亚太区物流规模体量较大,但2015 年新兴国家的物流行业年度指 数报告指出,对于该地区自然灾害、腐败问题及经济冲击的担忧仍构成三个主要的供应链风 险。另外,与其他地区相比,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图图 1-3:亚太地区物流风险亚太地区物流风险 来源: Agility Emerging Markets Lo

10、gistics Index 2015 176 188 158 174 256 270 45 42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20132014 北美欧洲亚太南美 -6.67% 5.47% 6.82% 10.13% -10%-5%0%5%10%15% 南美 亚太 北美 欧洲 20.5% 19 17.8% 17.3% 10.9% 3.7% 3.4% 2.7% 2.7% 1.8% 自然灾害 贪腐 经济冲击 基础设施落后 政治动荡 海盗 其它 恐怖主义 库存水平 网络攻击 3 物流技术发展仍需加快推广应用步伐物流技术发展仍需加快推广应用步伐 为了提高物流的便捷化,当前世界各国都在

11、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开发新的运输和装卸机械,大 力改进运输方式,借助于商品代码、数据库的建立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整个物流系统实 现管理的信息化。物流业正进入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化新阶段。当前国际上物流 企业的技术装备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初步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集运输技术、配送技 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 装备技术格局。 飞速演变的信息化技术正助推物流行业的动态化趋势,物流行业将由过去的后台支持者发展为与 其他行业跨界融合,共同演化。传统物流行业多采用重资产化的主流发展模式,随着大数据、云 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在全

12、球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新型的物流管理理念正逐步转向以轻资产的形 态管理重资产,物流生态得以重构。IT 技术对物流业的支持,也逐步由问题解决型向方案设计型 过渡,新兴技术给物流业带来更多信息收集,精准匹配及产业链整合衔接的机会。在线信息管理 系统,同时扮演着流量端口和精准营销端口的双重角色。 根据下表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应用信息技术优先级排序的调研结果,全球范围内,物流供应商目 前的信息技术应用主要停留在较为初级的交通运输管理计划(79%)和执行(81%)、电子数 据交换(80%)订单及顾客订单管理(79%)层面,属于信息技术较高应用层面的货场管理、 RFID 技术及网络建模及优化等,尚未充分开展

13、。 表表 1-1:货主和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运用信息技术百分比:货主和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运用信息技术百分比 信息技信息技术术 运用信息技术百分比运用信息技术百分比 货主货主 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 2014 研究研究 2015 研究研究 2014 研究研究 2015 研究研究 运输管理(执行) 72 75 84 81 运输管理(计划) 69 64 77 79 电子数据交换 78 65 76 80 仓库/分配管理中心 74 65 71 76 预订门户网站/订单跟踪/库 存等 59 62 72 75 可见性(订单,装运,库存 等) 76 63 78 76 全球贸易管理工具 51 36

14、38 31 条形码 50 47 53 55 运输采购 45 48 52 59 顾客订单管理 42 41 66 79 供应链规划 36 26 59 53 合作工具(网络平台,Lotus Notes 等) 43 25 46 46 高级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 34 30 42 45 4 信息技信息技术术 运用信息技术百分比运用信息技术百分比 货主货主 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 2014 研究研究 2015 研究研究 2014 研究研究 2015 研究研究 供应链事件管理系统 38 30 53 50 网络建模最优化 35 29 55 51 无线射频识别 22 18 26 28 堆场管理 2

15、2 18 26 28 来源: 2015 年第三方物流研究报告 在全球物流的大背景下,托运人仍倾向于从战术而非战略角度评价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技术能 力。这一调研连续 12 年跟踪记录了托运人是否认为信息技术是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必备技能的 看法,以及他们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信息技术能力的满意程度。这两个指标的差距被定义为“信息 技术鸿沟”。数据显示,这一“信息技术鸿沟”已成逐年缩减态势,在过去的三四年这一数字基本稳 定,没有剧烈波动。 图 1-4: ”IT Gap“何去何从 来源: 2016 Annual Third-Party Logistics Study 物流信息技术和工具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

16、。根据 2016 年第三方物流报告的研究成果,大部分 受访者认为物流企业信息技术仍主要应用于仓库/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的计划和调度环节、可见性 及电子数据交换等物流企业运作较为基础和核心的领域,这种类型的信息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发 展得也比较成熟。但部分具有供应链管理战略高度的业务领域如客户关系管理、高级和分析和数 据挖掘、基于云计算的系统和无限射频识别等,其物流信息技术和工具的应用仍相对空白,也有 许多潜在机会尚待挖掘。未来从业人员需在深刻理解物流业务流程的基础上,依靠信息技术的优 势积极开展供应链重构及再造方面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0% 20% 40% 60% 80% 100% 120% 020

17、30405060708095 第三方物流企业IT能力必备要素货主对3PL企业IT能力满意度 5 图图 1-5:成功的成功的 3PL 企业需要的工具企业需要的工具 来源:第三方物流研究报告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在新兴国家中居首位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在新兴国家中居首位 中国在 45 个新兴国家的物流行业年度指数中居首位。该指数是根据基础数据并辅以一个由近 1000 位物流与供应链行业高管人员组成的独立调查,来对 45 个新兴经济体进行排名。金砖五 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占了新兴市场增长和投资的绝大部分,占据指数的前 列。中国连续多年排名第一,今年依然稳坐榜首。沙特阿拉伯

18、超过巴西和印度,跃升至第二位。 根据2015 年 Agility 新兴市场物流指数报告,在 45 个国家中,中国在商业环境这一指数排 名第三,在指数中的运输和物流基础设施方面排名第四。标明出处中国经济和消费市场的规模掩 盖了这样一个事实:相对于其它新兴市场,在创造开放的商业气候方面,中国排名前列。 16% 17% 21% 22% 24% 27% 29% 35% 36% 39% 41% 42% 48% 54% 60% 60% 60% 64% 0%10%20%30%40%50%60%70% 无线射频识别 堆场管理 基于云计算的系统 高级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 分销订单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CRM) 供应

19、链规划 顾客订单管理 运输采购 全球贸易管理工具 条形码 网络模型最优化 预订门户网站/订单跟踪/库存管理和账单 电子数据交换(EDI) 运输管理(计划) 可见性 运输管理(调度) 仓库/配送管理 6 表表 1-2:新兴国家的物流行业年度指数排名:新兴国家的物流行业年度指数排名 排名排名 国家国家 2015 指数指数 2014 指数指数 排名变化排名变化 1 中国 8.09 8.11 - 2 沙特阿拉伯 6.76 6.77 上升 1 位 3 巴西 6.71 6.80 下降 1 位 4 印尼 6.7 6.59 上升 1 位 5 印度 6.66 6.75 下降 1 位 6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6.6

20、3 6.50 不变 7 俄国 6.57 6.45 不变 8 马来西亚 6.36 6.14 不变 9 墨西哥 6.3 6.09 不变 10 土耳其 6.06 6.01 不变 11 智利 5.93 5.92 不变 12 卡塔尔 5.87 5.88 不变 13 阿曼 5.7 5.70 不变 14 泰国 5.58 5.46 不变 15 南非 5.46 5.38 不变 来源: 2015 年 Agility 新兴市场物流指数 在调查中,物流行业管理人员对 2015 年亚洲新兴市场和其它新兴市场之间的贸易流通最为乐 观。结果显示,亚太地区与欧洲、北美及中东地区的贸易路线较 2013 年有所增加,往来更为密

21、切。 7 图图 1-6:新型贸易航线前景:新型贸易航线前景 来源: Agility Emerging Markets Logistics Index 2015 并购带动并购带动跨国物流企业跨国物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布局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布局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带动了跨国企业的全球扩张,企业经营活动由某个地区、国家扩展到国际 范围。为了支持这种国际贸易战略,物流设施也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布局、升级改造。跨越多 个国家地区,对物流系统的布局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发挥新系统的支持作用及与各国海关的 公共系统联机,以实时掌握各种转运站及线路的运营现状,需要物流企业站在长远战略布局层 面,进行更进一步

22、的深思熟虑。另外,国际物流的发展对物流标准化的要求也更高。目前,美 国、欧洲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设施的统一标准,如此可以大大降低物流费用和转运的难度。世 界范围内各行业企业的兼并重组,也不断推动着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企业全球 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的联合兼并活动。一些大型物流企业跨越国境, 展开合纵联合式的并购,大力拓展国际物流市场,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美国联邦快递(FedEx)斥资 44 亿欧元收购荷兰快递公司 TNT 快递(TNT Express)就是 2015 年 国际物流业横向并购最为典型的案例。在一份联合声明中,两家公司表示已就联邦快递的现金收

23、购邀约“达成有条件协议”。作为该协议的一部分,TNT 快递将出售其航空公司业务。两家集团预 计这一并购交易将于 2016 年中完成,通过这一并购,联邦快递有望迅速扩大其在欧洲的市场份 额。毫无疑问,该并购将重画欧洲快递版图,由于两家快递巨头的现有业务在地理位置上几乎没 有重合,联邦快递主攻北美和亚洲市场,而 TNT 深耕欧洲市场多年,并购后更易通过清理组合 公司资产,形成资源互补的业务模式,有效分散地域风险。联邦快递可轻松借助 TNT 在欧洲的运 营资质、技术诀窍及现有的快递网络全面进军欧洲市场,与德国邮政和 UPS 展开竞争。与此同 时,两巨头并购带来的整合难度和挑战也不容小觑,由于集团层面

24、两家公司的文化和运营思路存 在较大差异,使得从战略层面到战术层面的整合执行起来仍会引发不少潜在风险。联邦快递的现 有资源配置和运作模式能否尽快融入欧洲市场,形成全球网络优势,推动业务发展,是决定其并 购大业与否的关键因素。 20.4% 16.0% 13.1% 12.2% 11.8%11.7% 8.1% 6.7% 22.6% 14.5% 11.1% 12.8% 14.3% 9.2%9.3% 6.2% 0% 5% 10% 15% 20% 25% 亚洲内部亚-欧亚-北美亚-南美亚-非亚-中东南美-北美非-欧 20142013 8 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中国快递企业在国际化模式的探索中仍处于初级学习

25、阶段,在本土市 场也开始直面国际快递巨头的迅速渗透和强势挤压,未来的国际化之路显得尤为艰险,借力资本 市场,构建竞争壁垒或许只是走出去的第一步。 1.2 中国中国物流业物流业增速放缓但机遇不减增速放缓但机遇不减 2015 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总体而言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变,但希望与困难并存。 2015 年中国经济增速回落至 6.9%,为 25 年来最低。2016 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设为 6.5%- 7%。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深度地融入世界经济,会受到影响和冲击。中国经济本身也 在转型,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在凸显,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地区和行业的走势分化,有效需求乏 力和有效供给不足,

26、创新能力不强。但不应忽视的是,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产业 升级仍存空间,有效需求并未完全释放。首席经济学家认为 2016 年尽管中国经济形势不容 乐观,但也不会出现经济硬着陆的情况。 在这一希望与困难并存的背景下,物流业也开启了温和增长下的全面转型,与内需相关的社会物 流高速增长,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质量也稳步提升。诸多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了物流的 转型升级,物流业的降本增效也加速了其他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物流业面临修正自身定位、扩 大市场份额以及提升利润空间等多重挑战。 物流基础网络布局日趋完善物流基础网络布局日趋完善 中国物流业结束了过去 10 多年的高速增长,增长速度逐步放

27、缓到 6左右, 2015 年全国社会 物流总额累计值达 219.2 万亿元,可比价累计同比增长 5.8%。 图图 1-7: 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及增长率及增长率 来源:Wind 单位 GDP 的物流需求系数自 2008 年以来首次下降。2008 年以来,中国单位 GDP 的物流需求 系数整体上不断上升,2013 年达到 3.48 的较高水平。2014 年,单位 GDP 的物流需求系数为 3.35,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说明创造单位 GDP 所需的物流规模所有下降,中国经济运行进入 新阶段,由粗放式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 89.90 96.65 125.40

28、 158.40 177.30 197.80 213.50 219.20 15.00 12.30 9.80 9.50 7.90 5.80 0 2 4 6 8 10 12 14 16 0.0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200820092001320142015 物流业: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累计值物流业: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可比价:累计同比 (万亿元) (%) 9 图图 1-8:中国单位:中国单位 GDP 物流需求系数物流需求系数 来源: Wind 近年来与内需相关的社会物流需求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 年与内需相

29、关的农产品较上年增长了 2%,单位与居民物品较上年增长了 8%,这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增长模 式由促增长向稳增长的转变,以及由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模式向集约模式的 过渡。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电子商务的爆发式增长,消费者购物的便利性及选择范围被拓宽,潜 在的消费需求得以释放。 图图 1-9:2010-2015 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亿元)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亿元) 来源: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2015 年 11 月 11 日是中国最大电商平台天猫和淘宝的促销日,当日创下网络交易额 912 亿, 这无疑是提振经济及探索创新消费路径的积极尝试,也体现了中国互联网的独特发展模

30、式,未来 中国极有可能以电子商务新经济形态为切入点拉动世界经济增长。 2.50 2.70 2.90 3.10 3.30 3.50 3.70 2006200720082009200132014 物流业:单位GDP物流需求系数:合计 5,141 8,019 13,205 18,851 28,211 40,059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40000 45000 2001320142015e 10 同时中国二胎政策的放开无疑释放了更多隐性消费需求,也预示着未来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才刚 刚起步。另有数

31、据显示 2016 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有望增长到 4600 亿元,成为市场的新增 长点。消费需求的最终落地离不开物流业作为基础设施产业的连接和支持,由此引发的社会物流 需求的高速增长也相应提升了物流业降本增效的必要性。 物流基础网络布局日趋完善。2016 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报告提出“优化枢纽空间布局,建设 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全国性、区域性和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水平,加 强中西部重要枢纽建设,推进沿边重要口岸枢纽建设,提升枢纽内外辐射能力。完善枢纽综合服 务功能,优化中转设施和集疏运网络,强化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衔接,实现不同运输方 式协调高效,发挥综合优势,提

32、升交通物流整体效率”,凸显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地位。 2015 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12.1 万公里,比上年末增长 8.2%。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超过 1.9 万公里,西部地区营业里程 4.8 万公里、增长 10.1%。截至 2015 年,中国综合交通总里程 达到 457.73 万公里。近年来,国家对中西部地区铁路公路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高度关 注,希望弥补该地区的短板,在过去五年的发展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地区铁路和公路等物 流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十年来交通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明 显,尤其体现在道路运输业。自 2006 年以来,道路运输业呈现逐年增长

33、态势,由 2006 年的 6481 亿元增长至 2015 年的 28611 亿元,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其他行业。 图图 1-1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亿元)(亿元) 来源: Wind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质量逐年提高,运行效率有明显改善。2006 年以来,中国等级公路里程比重 和国家电气化铁路里程比重保持平稳增长,标志着中国物流基础设施在注重体量增长的同时也注 重品质的提升。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20062007200820092001320142015 指标名称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

34、航空运输业 11 图图 1-11:中国物流公路铁路建设情况:中国物流公路铁路建设情况 来源: Wind 智慧物流与工业智慧物流与工业 4.0 互为依托互为依托、深度融合深度融合 物流是制造业体系中“物”的关键信息入口即载体。国务院于 2015 年 5 月 8 日公布的强化高端制 造业的国家战略规划中国制造 2025中提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结合”是中国未来发展 的一大战略重点。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需要打通从生产制造到产品流通的各个关键环 节,包含基础数据采集、基础自动化设备的运转及 ERP 和 CRM 等软件管理环节,试点建设智能 工厂,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等技

35、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提高数字化 控制、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的水平。物流作为整个体系中“物”的信息入口及载体,可通过 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融合以及大数据技术的深度挖掘,实现了对核心价值的掌控权,并且适时介入 产业链的采购、生产、流通和分销环节,渗透至上游生产环节,以优化供需配置,提升整体运行 效率。 智能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制造业先进技术及智能设备的支持。物流设备不仅是衡量物流技术水平高 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情况。近年来,传统物流设 备难以支撑现代物流的高速发展,市场急需集合了先进信息技术的智能设备运用到物流仓储及运 输等环节以提高物流效率,从产业链角度进行

36、整体优化。较为典型的例子有:1)堆垛机,作为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主要搬运设备,它在高层货架中运行。堆垛机的性能直接影响到立体仓库的作 业效率和可靠性;2)输送机系统,主要负责完成立体仓库货架外的输送,内与堆垛机衔接,外 与其他搬运车或直接到站台的远途运货车衔接;3)穿梭车系统,可以在立体仓库周围,配合输 送设备,沿固定轨道进行高速货物搬运;4)机器人系统,该技术可实现物品的码垛、上下料、 运输,效率高,操作准确,可在恶劣环境下工作。 以机器人系统为例,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可大致追溯至 2001 年,机器人保有量近 14 年保持了持 续稳定增长,2014 年与 2006 年相比翻了三番以上。从全球范围

37、看来,中国机器人保有量排名 第二,优于韩国和德国,在数量上占据明显优势,该领域的底层技术基本铺设完善,市场概念已 具雏形,产业生态圈逐步清晰,但未来如何保持高增速及进行核心技术的转型升级,仍存在较大 的技术鸿沟。近来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也已基本制定完成,规划内容较为明确地提 出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目标,明确自主品牌机器人国产化率达到 50%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66 71 74 79 82 84 85 86 87 37 38 39 46 49 52 5454 55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0

38、0.00 2006200720082009200132014 等级公路里程比重国家电气化铁路里程比重 12 六轴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 30%,工业机器人应用量达到 80 万台,对自主知识产权 的强调,强调了对未来中国机器人发展核心技术的掌控及提高实际应用水平的需求。 图图 1-12:全球机器人保有量排名前:全球机器人保有量排名前 10(台)(台) 来源: Wind 图图 1-13:中国机器人保有量:中国机器人保有量 2006-2014(台)(台) 来源: Wind 物流业在移动互联、平台化和跨行业协同下全面转型物流业在移动互联、平台化和跨行业协同下全面转型 物流

39、业在移动互联、平台化和跨行业协同下全面转型。大型跨国物流企业大多拥有先进的系统, 能够为客户跨公司 B2B 物流运输业务提供协同服务,其中 IT 信息系统是这一核心系统的重要组 成部分。但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形成堪称行业标杆的物流软硬件供应商,市场仍处于零散状 态,软硬件服务也局限于仓储、供应链等环节。考虑到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未来物流系统的整 合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有望催生新的蓝海市场。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 日本中国韩国德国意大利中国台湾法国西班牙泰国英国 17,327 23,908 31,787 37

40、,312 52,290 74,317 96,924 132,784 189,358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40,000 160,000 180,000 200,000 2006200720082009200132014 13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日益活跃的物流平台正在加快物流的整合和产业链的重塑,冲击着传统中 介的市场份额。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物流平台还可以扩展其服务外沿,进一步整合物流社交、物 流服务、地图定位、物流保险等多项功能,平台价值也可以依靠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在跨境领 域,据 2015 年度

41、中国电商报告互联网品牌化和品牌互联网化预测,跨境电商预计将为在线 总消费量贡献更高的份额,预计将实现 30%的复合年增长率,有望在 2020 年达到 1 万亿总 量。跨境电商的快速扩张无疑为跨境物流设定了更高的标准,要求物流配套服务更快、更准、效 率更高。跨境物流作为配套产业,牵扯到很多环节。降低清关障碍,减少转运流程,降低破损丢 包率等,提升退换货服务的效率等,都是跨境物流业务亟待解决的痛点,海外仓、免税仓等模式 也应运而生。 以零担运输市场为例,大部分货源仍由专线企业掌握。这些企业零散分布于位于城乡结合部的物 流园区,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都较低,缺乏成熟的自有运输网络,但却占据了零担市场 9

42、0%以 上的份额。这类企业是互联网平台型企业的理想货源方,但由于缺乏清晰的利益共同点,如何完 成双方优势资源的对接仍是令人尴尬的难题。一方面专线企业缺乏足够的动力利用互联网平台共 享货物信息,另一方面,聚集大量司机资源的平台也苦于没有足够的货源完成匹配,而严重影响 了平台流量的积累及未来产业链价值的变现。互联网平台的意义在于形成信息流带动物流,物流 带动商品流,商品流带动资金流的良性循环,这要求互联网企业深入了解传统物流市场,观察哪 些边界适合整合及再造,其中连接的力度,打通的深度,服务的强度及整合的广度都从不同侧面 影响着互联网平台的价值及未来发展空间。目前看来,如果这些平台类企业能更好的发

43、挥自身在 货运定价、信用体系的建立与规范等方面的优势,弥补线下企业的不足,那么以互联网为支点, 进而撬动公路货运周边市场如二手货车交易、广告、金融领域这一构想才有望实现。 “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为中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不同机遇为中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不同机遇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现代物流产业作为 21 世纪国民经济的基 础性、支柱性和综合性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区域经济也促进 了现代物流的发展。如何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构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区域现代物流系 统;如何根据区域经济的增长方式及区域发展战略,确定区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模式,已经

44、成为 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5 年全国包括运营、在建和规划的各类物 流园区共计 1210 家,与 2012 年的 754 家相比,增长 60%。从物流园区的区域分布来看,北 部沿海经济区物流园区数量最多,为 216 家。长江中游经济区 211 家、黄河中游经济区 175 家、东部沿海经济区 156 家、南部沿海经济区 135 家、西南经济区 132 家、东北经济区 111 家、西北经济区 74 家。 14 图图 1-14:2015 年八大经济区物流园区状态年八大经济区物流园区状态 来源:第四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

45、)调查报告 物流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的瓶颈,也是启动未来发展的引擎,一带一路涵盖宏观的国家 物流战略设计,既要求对国内物流资源的整合疏通,也需要国际物流通道的嫁接联通。为了使一 带一路战略与物流业转型发展产生联动效应,既要从宏观角度布局完善物流主干线,也要从微观 层面继续完善微循环物流。另外 ,重点发展区域建立大型物流枢纽,以企业、人口、资源的集聚 效应带动当地城镇化发展进程,以及充分发挥互联网强大的平台效应,把沿线国家碎片化的区域 利益串联起来把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及网络建设落到实处,也是当前经济形势下值得尝试的新举 措。 “一带一路”政策对出口贡献较大,未来有望继续发力提振物流需求。目前

46、“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多 加速发展物流产业,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的中西部地区,以郑州、西安、兰州、乌鲁木 齐为代表,以期将自身建设为“一带一路”上的物流枢纽。交通物流枢纽建成后,一些针对欧洲等 地区的出口加工企业,就可能选择就地生产、加工、分解及包装;这也可能带来中西部地区人口 的积聚,加速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进程。 5 35 21 9 10 16 11 6 30 50 40 14 18 38 32 18 181 126 114 133 107 78 68 5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北部沿海长江中游黄河中游东部沿海南部沿海西南东北西

47、北 规划在建运营 15 表表 1-3:“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沿线省市物流发展方向沿线省市物流发展方向 地域地域 发展方向发展方向 新疆(乌鲁木齐)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主要是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 重庆 打造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战略支撑,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新高地 陕西(西安) 甘肃(兰州) 宁夏 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 青海 黑龙江 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 联运合作,发挥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 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广西 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

48、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 地,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 云南 西藏 广东(广州、深圳) 支持福建建设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 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福建 上海 加强上海港口和机场建设,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浙江 来源:研究 中欧班列增加中国向西的开放机会中欧班列增加中国向西的开放机会。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多数是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涵盖的总人口约 44 亿,经济总量约 21 万亿美元。沿线国家庞大的经济规模、活跃的经济发展态势,不仅将产生巨大的货运、仓 储、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需求,也将产生巨大的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需求、商品展 示需求、产品研发和加工制造等港口功能需求。相对海运,火车虽然运输成本要高一些,但对于 易变质或附加值较高的商品,是极具吸引力的替代选择。如今中国通过铁路货运改革,调整资源 的区域匹配和结构: 一方面,把铁路投向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投向交通枢纽和城镇人口密集度 比较高的地方;另一方面,在结构上实现空运、铁路、公路,水运的无缝链接。 同时也将国内铁路线路与国际线路接轨,开通国际运输班列。目前,中国已正式开行的中欧班列 共 9 条。这些班列经由东、中、西部三条国际大通道直达欧洲,其中西部通道经阿拉山口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2015-2016年中国物流投资促进年度报告(下载)(93页).pdf)为本站 (菜菜呀)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