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研报】探究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特征:产业持续升级外向发展添翼(22页).pdf

编号:34843 PDF 22页 1.73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研报】探究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特征:产业持续升级外向发展添翼(22页).pdf

1、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1产业持续升级,外向发展添翼 探究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特征 投资要点投资要点: : 成渝经济圈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渝经济圈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经济潜力巨大,经济潜力巨大随着 2020 年以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概念从提出到推进,成渝经济圈逐步上升至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国家成渝经济圈逐步上升至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国家重要区域规划同等高度的战略层面重要区域规划同等高度的战略层面。 成渝经济体量和城镇化率经济体量和城镇化率在西部地区首屈一指,人口增量人口增量和消费和消费也是全国领先,其有能力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但相较于其他三大

2、核心城市群,仍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产推进科技创新产业的投入业的投入,以及更加关注财政的健康发展关注财政的健康发展。随着国家层面经济发展第四增长极政策大力推进,未来成渝经济群有望迎来超越式发展。 主要产业有所重合,主要产业有所重合,对资本市场利用有加强空间对资本市场利用有加强空间川渝两地产业结构类似,主要产业有一定重合。制造业均倚重电子制造,四川省整体偏向轻工业,重庆市重工业拉动更四川省整体偏向轻工业,重庆市重工业拉动更为有力为有力。服务业在四川省内已发挥支柱作用,重庆市仍未成体系地形成相应规模集群。二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较相似,生物医药、新材料及环保为重点生物医药、新材料及环保为重点。 从

3、IPO 规模看,2018 年至今,四川省新增上市企业32家,筹资达约 290 亿人民币,重庆市新增上市企业10 家,筹资约 252 亿。但川渝地区新上市企业数量以及筹资金额与川渝地区新上市企业数量以及筹资金额与其他城市群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他城市群还存在较大差距,建议通过推进企业 IPO 上市、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新三板挂牌以及寻求股权投资等方式加强对资本市场的利用。 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定位将带动对外经济快速发展定位将带动对外经济快速发展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战略的提出,成渝地区的交通建设进入“加速跑” ,交通逐渐顺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格局将逐步成型。 成渝

4、两地对外贸易发展势头良好,进出口呈进出口呈较快较快增长态增长态势势。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为主要进出口商品,未来有望在高新技术领域助力内陆经济开放和发展。 成渝地区逐渐成为外商投资的重要对象。随着新修订的外商投资法正式实施、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完成以及RECP 的签署,未来成渝地区将继续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 风险提示风险提示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全球疫情超预期。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报告 Table_Date 2021 年 04 月 22 日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2 19626187/2 1/2 01 902

5、 28 16 : 59 正文目录 1. 成渝经济圈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3 2. 消费人口城镇化领先全国,川渝经济潜力巨大 .5 3. 主要产业有所重合,对资本市场的利用有加强空间. 11 3.1. 川渝地区主要产业及优势产业 . 11 3.2. 川渝产业情况对比 . 13 3.3. 川渝主导产业利用资本市场情况. 14 4. 内畅外联,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 17 4.1. 铁路建设增量提速稳运营 . 19 4.2. 航空建设逐步进入双机场时代 . 20 4.3. 公路建设交通一体化便利出行 . 20 5. 对外贸易持续繁荣,对外投资前景广阔. 20 5.1. 对外贸易持续繁荣,独具特色

6、 . 21 5.2. 外商投资 . 22 6. 风险提示. 22 图表目录 图 1 成渝经济圈成为经济增长第四极 .3 图 2 近些年川渝地区 GDP 增速高于全国增速(%).6 图 3 四川省 GDP结构(%) .6 图 4 四川省 GDP增速及第二、三产业增速(%) .6 图 5 成都市 GDP结构(%) .7 图 6 成都 GDP增速及第二、三产业增速(%) .7 图 7 重庆市 GDP结构(%) .7 图 8 重庆 GDP增速及第二、三产业增速(%) .7 图 9 近五年四大城市圈核心城市研发强度对比(研发支出/GDP%) .8 图 10 成都、重庆、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和

7、同比%.9 图 11成都、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占全国百分比及同比% .9 图 12 四川、成都、重庆、全国城镇化率及增长对比% . 10 图 13 四大城市圈核心城市地方政府财政自给率对比% . 10 图 14 成渝高校在校生数合计全国占比 5.7%(人) . 11 图 15 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才数量稳步增长(人) . 11 图 16 近年四川省股权投资金额数以及政府引导基金部分(百万人民币) . 14 图 17 近年重庆市股权投资金额数以及政府引导基金部分(百万人民币) . 15 图 18 近年四川省新增 IPO企业首发筹资额(百万人民币). 16 图 19 近年重庆市新增 IPO

8、企业首发筹资额(百万人民币). 16 图 20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示意图 . 18 图 21 西部陆海新通道规划示意图(全国) . 19 图 22 西部陆海新通道规划示意图(局部) . 19 图 23 成渝 1小时交通圈 . 19 图 24 成渝中签高铁、川渝高铁规划 . 20 图 25 重点铁路规划 . 20 图 26 四川、重庆进出口金额. 21 图 27 中国对主要经济体出口占比(%). 22 图 28 2020 年四川出口结构 . 22 表 1 推动成渝经济圈发展的主要政策文件 .5 表 2 四川省 2018年各产业产值 . 11 表 3 成都市 2019年各产业产值 . 1

9、2 表 4 重庆市 2018年各产业产值 . 12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3 19626187/2 1/2 01 902 28 16 : 59 1.1.成渝经济圈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渝经济圈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近期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首次将成渝城市群提升至“国家增长第四极”地位,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事实上,近年来政策对于成渝地区经济发展一直保持较高关注度。而从成渝经济本身来看,其在经济体量,人才储备和金融发达程度在西部地区都首屈一指,使得其有能力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

10、、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自从 2001 年成都市领导赴渝签订了重庆成都经济合作会谈纪要 ,首次提出“成渝经济走廊”概念以来,成渝经济区从“西部发展支点”到“国家增长第四极”其定位不断提升,随着 2020 年以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概念从提出到推进,成渝经济圈逐步上升至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国家重要区域规划同等高度的战略层面。 图 1 成渝经济圈成为经济增长第四极 资料来源:华西证券研究所 从“经济区”到“城市群” ,成渝经济区进一步强调城镇化建设要求。从“经济区”到“城市群” ,成渝经济区进一步强调城镇化建设

11、要求。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2016 年 4 月 27 日,经国务院批复发改委和住建部正式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 规划提出要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发挥其沟通西南西北、连接国内国外的独特优势,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契合互动。相较于“经济区”概念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强调, “城市群”概念进一步突出了对区域城镇化建设的要求。该规划提出构建“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的空间格局,即打造成渝发展主轴,培育沿江城市带、优化成德绵乐城市带,提升重庆、成都两大核心功能、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4 19626187/2 1/2 01 902 28 16 : 5

12、9 培育川南、南遂广、达万三大城镇密集区。并更进一步展望了直至 2030 年的发展目标:到 2020 年,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到 2030 年,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 从“成渝经济区”到“双城经济圈” ,中国经济“第四极”初现雏形。从“成渝经济区”到“双城经济圈” ,中国经济“第四极”初现雏形。2020 年1 月 3 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首次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会议提出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相较于 2011 年成

13、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要求,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要求对经济区建设的要求由“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上升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 ,新增“科技创新中心”发展定位寄予了对该地区科技发展的厚望,同时“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提议也进一步深化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对城市生态建设与生活品质的要求。此次会议要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同时会议还明确了未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重点: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成渝地区双城

14、经济圈”这一新概念的提出进一步提升成渝地区战略地位,推进地区发展迈向新高度。 从“成渝经济圈”到中国经济“第四极”的确立。从“成渝经济圈”到中国经济“第四极”的确立。2021 年 3 月,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规划中提到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并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首次将成渝城市群提升至第一梯队,确立了中国经济“第四极”地位;并且作为“两横三纵”战略的枢纽城市群,成渝地区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随后重庆、四川相继发布了其“十四五”规划细则。关于“双城经济圈”部分重庆提出深入推动成渝

15、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释放“一区两群”空间布局优化效应,着力提升主城都市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包括增强中心城区高端要素集聚集成能力、推动主城新区扩容提质,同时梯次推动主城新区和中心城区功能互补、交通基础设施同城化及产业协同发展等,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引擎的作用,更好地带动“两群”协调发展。四川则提出以成都为“主干” ,环成都经济城市为“分支”的“一干多支”的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四川还推动成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包括加快生产力一体布局,促进基础设施同网、公共服务共享、政务事务通办、开放门户共建等。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16、5 19626187/2 1/2 01 902 28 16 : 59 表 1 推动成渝经济圈发展的主要政策文件 时间时间 政策政策 意义意义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2016年 4月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进一步提升成渝经济区战略定位 1)发展目标:到 2020 年,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到 2030 年,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 2)定位与布局: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国家级城市群;构建“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的空间格局;优化城市规模结构。 2020年 1月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首次提出“成渝双城经济圈”概念 1)发展目标:推动成渝地区双

17、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 展 的 重 要 增 长 极 , 打 造 内 陆 开 放 战 略 高 地 。 2)发展定位: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3)建设重点: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2021年 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首次将“成渝双城经济圈”提升至“国家第四增长极”地位 1)发展目标:将成渝地区打造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及和新的动力源。

18、2)发展战略:重庆提出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释放“一区两群”空间布局优化效应;四川提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引领“一干多支”建设。 3)布局:重庆着力提升主城都市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包括增强中心城区高端要素集聚集成能力、推动主城新区扩容提质,同时梯次推动主城新区和中心城区功能互补、交通基础设施同城化及产业协同发展;四川重点促进基础设施同网、公共服务共享、政务事务通办、开放门户共建等,并促进全省发展主干由成都拓展为成都都市圈。 资料来源:人民网,成都政府网站,重庆政府网站,华西证券研究所 2.2.消费人口城镇化消费人口城镇化领先全国,川渝经济潜力巨大领先全国,川渝经济潜力巨大

19、 四川经济大省地位不断巩固,四川经济大省地位不断巩固,川渝地区整体经济体量在西部具有较大优势,川渝地区整体经济体量在西部具有较大优势,疫疫情影响下情影响下增速高于全国水平。增速高于全国水平。2020 年四川省 GDP 增速 3.8%,重庆 3.9%,均高于全国增速 2.3%;其中成都 GDP 增速为 4%。2020 年,四川省 GDP 为 4.86 万亿元,占全国 GDP 的 4.8%,总量排名全国第六,增速在总量前 10 的经济大省中排名第一。成都市 GDP为 1.77 万亿元,重庆 GDP为 2.5 万亿元。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6 19626

20、187/2 1/2 01 902 28 16 : 59 图 2 近些年川渝地区 GDP 增速高于全国增速(%) 资料来源:Wind,华西证券研究所 从从 GDP 结构上看,成渝地区第二结构上看,成渝地区第二、三、三产业产业 GDP 占比占比总体呈现较为稳定的总体呈现较为稳定的趋势,趋势,受疫情影响受疫情影响增速增速均有所放缓均有所放缓。2019 年得益于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成都第三产业占比快速提升,2020 年,成都市成都市第二产业 GDP 为 5418.5 亿元,占比 30.6%,基本维持在 2019 年水平,增速为 4.8%;第三产业 GDP 为 1.16 万亿元,占比 65.7%,增速

21、4.7%。2020 年重庆重庆第二产业 GDP为 9992.2 亿元,占比 40%,增速为 4.9%;第三产业 GDP 达 1.32 万亿元,占比 52.8%,增速为 2.9%。总体而言成渝地区第二、三产业增速受疫情影响均有所放缓,特别是重庆第三产业增速较疫情前下滑较为严重。 图 3 四川省 GDP 结构(%) 图 4 四川省 GDP 增速及第二、三产业增速(%) 资料来源:Wind,华西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华西证券研究所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7 19626187/2 1/2 01 902 28 16 : 59 图 5 成都市 GDP

22、结构(%) 图 6 成都 GDP 增速及第二、三产业增速(%) 资料来源:Wind,华西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华西证券研究所 图 7 重庆市 GDP 结构(%) 图 8 重庆 GDP 增速及第二、三产业增速(%) 资料来源:Wind,华西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华西证券研究所 研发投入与其他城市群存在较大差距。研发投入与其他城市群存在较大差距。科技创新作为双循环建设的重要支柱和实现双循环的产业基础,其是推动产业转型与新兴战略行业充分布局的重要推进手段,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是未来打造区域科技创新特区的必要措施。2012019 9 年成都年成都 R&DR&D 投入投入为为 4 453

23、53 亿元,重庆为亿元,重庆为 4 47070 亿元,研发强度分别为亿元,研发强度分别为 2.2.6 66%6%和和 1.991.99% %接近全国的接近全国的 2.2.2323% %,但与其他三大核心城市研发投入强度相差甚远。北京、上海和深圳的研发强度分别北京、上海和深圳的研发强度分别为为 6.6.3131% %、4 4.0.0% %和和 4.4.9 9% %,研发投入分别为,研发投入分别为 2 2233.6233.6 亿元、亿元、1524.61524.6 亿元和亿元和 1 1328.28328.28 亿元,亿元,均高于成渝两地总和的均高于成渝两地总和的 923923 亿元亿元。成渝地区对区

24、域科技创新特区投入需继续加大,需更加关注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和高新产业等研发投入载体,吸引研发创新人才,缩小与其他核心城市群的差距。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8 19626187/2 1/2 01 902 28 16 : 59 图 9 近五年四大城市圈核心城市研发强度对比(研发支出/GDP%) 资料来源:Wind,华西证券研究所 从人口聚集上来看,作为西南经济最发达的成渝地区已然成为新的一极。2019年,重庆市和成都市常住人口分别为重庆市和成都市常住人口分别为 31243124 万万人人和和 16581658 万万人人,分列全国,分列全国城市城市第一和

25、第一和第四第四。增量部分,近五年两地每年都有约 50 万人的增长;2019 年成都市常住人口增加 25.1 万人,重庆市增加 22.53 万人,分列全国城市第六、七位。 居民收入决定消费,而居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收入方面,2020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43834 元,成都和重庆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48593 和 40006 元,虽然重庆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两市名义同比增长为 5.9%和 5.4%,均超过全国平均值 3.5%。 居民消费方面,成渝地区一向享有消费天堂的美誉,综合非居民消费部分,2020年,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8118

26、.5 亿元,位列全国城市第六,虽受疫情影响同比下降 2.3%,降幅较之前季度已经有所收窄。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11787.2亿元,位列全国第 3,同比还实现了 1.3%的增长。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9 19626187/2 1/2 01 902 28 16 : 59 图 10 成都、重庆、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和同比% 资料来源:Wind,华西证券研究所 图 11 成都、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占全国百分比及同比% 资料来源:Wind,华西证券研究所 除了人口和消费,城镇化率城镇化率、核心城市实力及与周边城市协同力、完善交通

27、基建是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的关键因素,2013 年以来中央要求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成渝经济圈城镇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并逐渐发展成为西南地区城镇化率最高的城市群。2 2019019 年,川渝地区核心城市成都和重庆分别实现城镇化年,川渝地区核心城市成都和重庆分别实现城镇化率率 7 74.4%4.4%和和 6 66.8%6.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60.6%,四川省虽然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但有较高增速,近五年都保持 3%左右的增长。随着成渝地区一体化机制逐渐完善,都市圈逐渐形成,中心城市产业扩散,未来成渝地区预计将享有更多发展机遇。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

28、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10 19626187/2 1/2 01 902 28 16 : 59 图 12 四川、成都、重庆、全国城镇化率及增长对比% 资料来源:Wind,华西证券研究所 财政健康方面财政健康方面,财政自给率是关注地方政府财政健康程度的重点指标之一,特别是对于成渝等新一线城市,更应该重点关注其财政支出的扩张程度。对比其他三大城市群的主要城市,重庆市的财政自给率较低重庆市的财政自给率较低,一方面反映其支出较为积极,另一方面则要注意财政的长期自我发展能力。 图 13 四大城市圈核心城市地方政府财政自给率对比% 资料来源:Wind,华西证券研究所 高层次人才储备高层次人才储备方面,方面,

29、1 1)成渝两地高校量质俱佳)成渝两地高校量质俱佳。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重庆市共有 68 所普通高等学校,仅次于北京、武汉、广州三地位居全国第 4,成都市共有 58 所高校,位居全国第 8。质量方面,两地共有 3 所 985 院校,7 所 211 院校,共计 10 所双一流院校,占全国双一流院校总数的 7.3%。2 2)成渝两市人才数量不断)成渝两市人才数量不断增加。增加。2019 年底成渝两市在校生数分别有 87.93 万人和 83.49 万人,合计全国占比5.65%。截至 2018 年底,四川省、重庆市科学家与工程师数量分别达到 5.19 万人和2.18 万人,高素质人才

30、数量逐年稳步增长。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11 19626187/2 1/2 01 902 28 16 : 59 图 14 成渝高校在校生数合计全国占比 5.7%(人) 图 15 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才数量稳步增长(人) 资料来源:Wind,华西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华西证券研究所 总体而言,总体而言,成渝城市群与其他三大城市群相比发展潜力巨大。成渝城市群与其他三大城市群相比发展潜力巨大。从成渝经济本身来看,其经济体量和城镇化率经济体量和城镇化率在西部地区首屈一指,人口增量和消费人口增量和消费也是全国领先,其有能力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

31、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但相较于其他三大核心城市群,仍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的投入推进科技创新产业的投入,以及更加关注财政的健康发展更加关注财政的健康发展。随着国家层面经济发展第四增长极政策大力推进,未来成渝经济群有望迎来超越式发展。 3.3.主要产业有所重合,对资本市场的利用有加强空间主要产业有所重合,对资本市场的利用有加强空间 3.1.3.1.川渝地区主要产业及优势产业川渝地区主要产业及优势产业 四川省的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占比最高,第二产业次之,农业产值占比最低。工业在第二产业中占绝对优势,建筑业占比相对较低。金融业及批发零售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比较高,体现了作为西部重要金融中心和物流集散中心对服

32、务业发展的贡献。其住宿与餐饮业贡献整体虽偏低,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展现了其作为文化旅游消费示范区的产业潜力。 表 2 四川省 2018 年各产业产值 产业类别 第一产业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指标 农林牧渔业农林牧渔业 工业工业 建筑业建筑业 批发和批发和零售业零售业 交通运输、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储和邮政业 住宿和住宿和餐饮业餐饮业 金融业金融业 房地产业房地产业 产值(亿元) 4544 12190 3224 2755 1834 1111 3371 2321 占比(%) 11.2 30.0 8.0 6.8 4.5 2.7 8.2 5.7 资料来源:四川省统计局,华西

33、证券研究所 四川省聚焦“四川省聚焦“5+1”现代工业体系、 “”现代工业体系、 “4+6”现代服务业体系、和“”现代服务业体系、和“10+3”现代”现代农业体系,发展自身支柱产业农业体系,发展自身支柱产业。具体而言,工业方面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为五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服务业方面,推动商商业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和文体旅游业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和文体旅游这四大支柱型服务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方面,培育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菜、川酒、川竹、川果、川药、川牛羊、川鱼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

34、现代农业冷链物流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冷链物流三大先导性支撑产业。 成都市的第二产业中工业同样占据重要地位,与四川省的产业结构保持一致。但第三产业整体产值较四川全省更重,呈现出服务业多元发展的态势。其中金融业、批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12 19626187/2 1/2 01 902 28 16 : 59 发零售业及房地产业均有突出贡献,与城市强大的金融贸易枢纽功能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关系密切。 表 3 成都市 2019 年各产业产值 产业类别 第一产业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指标 农林牧渔业农林牧渔业 工业工

35、业 建筑业建筑业 批发和零批发和零售业售业 交通运输、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储和邮政业 住宿和住宿和餐饮业餐饮业 金融业金融业 房地产业房地产业 产值(亿元) 612 4118 1225 1695 924 509 1894 1410 占比(%) 3.6 24.2 7.2 10.0 5.4 3.0 11.1 8.3 资料来源:成都市统计局,华西证券研究所 在成都市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指导下,成都市形成了成都市形成了 “551”产业体系”产业体系。其中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 新型材料和绿色新型材料和绿色食品食品五大产业为重点。发展会展经济、金

36、融服务业、会展经济、金融服务业、 现代物流业、文旅产业和生活现代物流业、文旅产业和生活服务业五大重点领域服务业五大重点领域。 “1”指全面构建“人工智能 +” “大数据 +” “5G+” “清洁能源 +” “供应链 +”为核心的产业体系。 重庆市第二产业中工业占据的产值占绝对优势,是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重庆市第二产业中工业占据的产值占绝对优势,是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与当地大力发展汽摩、装备、材料等制造业集群的效应相吻合与当地大力发展汽摩、装备、材料等制造业集群的效应相吻合。建筑业也具有非常强的生产值贡献力。作为西部重要的现代服务业经济中心,其批发零售业与金融业具有较高产值。重庆市现

37、代物流网络的一体化发展,为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的较高产值创造了可能。 表 4 重庆市 2018 年各产业产值 产业类别 第一产业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指标 农林牧渔业农林牧渔业 工业工业 建筑业建筑业 批发和批发和零售业零售业 交通运输、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储和邮政业 住宿和餐住宿和餐饮业饮业 金融业金融业 房地产业房地产业 产值(亿元) 1378 5998 2331 1710 995 467 1942 1134 占比(%) 6.8 29.5 11.4 8.4 4.9 2.2 9.5 5.6 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局,华西证券研究所 重庆市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

38、见布局“6+1”支柱产业后”支柱产业后,逐步培育了智能、汽摩、装备、材料、生物医药、消费品、农副食品加工和技术服务智能、汽摩、装备、材料、生物医药、消费品、农副食品加工和技术服务等八大产业集群,已成为拉动全市产业发展的重要龙头。 优势产业优势产业方面: 四川省四川省目前已经打造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半导体、新一代网络技术、智能终端软件等领域) 、装备制造产业装备制造产业(航空航天、能源装备、燃气轮机、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 、消费品产业消费品产业(优质白酒和精制川茶、饮用水、健康食品、精品服饰、特色轻工等) 、先进材料产业先进材料产业(钒钛、锂钾、铝基、晶硅、稀土、氟硅、玄武岩纤维

39、等) 、能源化工产业能源化工产业(清洁能源、精细化工等) 、高水平汽车产业高水平汽车产业(智能网联和新能源)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并着力培育产业生态圈。截止 2020 年,除高水平汽车产业外,其余五大产业产值均已突破万亿。 2020 年,成都成都市电子信息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 10065.7 亿元, 成为全市首个万亿级产业,在中西部地区居第一位。其中重点发展领域为集成电路集成电路产业。此外,航航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13 19626187/2 1/2 01 902 28 16 : 59 空装备和生物医药空装备和生物医药领域也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40、工业无人机、卫星互联网、大健工业无人机、卫星互联网、大健康、数字文创康、数字文创这四个特色产业领域已打造成为新形态与新场景。 2019 年,重庆重庆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全国排名第 7,已成为产业集群发展重要拉动力。此外,重庆市为发展特色鲜明的区域优势,聚焦特色消费品产业特色消费品产业中的西部大健康基地和巴蜀旅游走廊。在数字产业数字产业方面,深入发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打造产业创新高地。并将围绕信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培育先导性产业。 3.2.3.2.川渝产业情况对比川渝产

41、业情况对比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类似,主要产业有一定重合类似,主要产业有一定重合。纵观整体数据,四川省与重庆市的产业结构较为类似。第一产业整体占比不高,比例大致相当。第二产业由工业和建筑业构成,重庆总体略高且建筑业比重更甚。在第二产业优化发展的前提下,第三产业产值均处于较高水平,呈现十分趋近的发展态势。第三产业中,二者的金融业比值很突出,反映了两地作为西部核心金融中心对服务业整体发展的拉动。重庆整体物流仓储更为便利,批发零售更为发达,这也体现在其更高的对应产值中。在住宿餐饮、房地产方面二者大体相当。 重庆市四川省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具有较高的重合度,均聚集在电子信息业、汽车工业、装备制造业、生物技术等

42、领域。两地政府基于这一产业体系基础,将着重从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工业方面协同发展,发挥世界级产业集群的规模优势。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将更加深入打造跨区域平台,实现物流运输产业的联动,进一步推动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设。在旅游文化方面,依托川渝深厚的文化联结,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制造业制造业均倚重电子制造均倚重电子制造,四川省整体偏向轻工业,重庆市重工业拉动更为有力。,四川省整体偏向轻工业,重庆市重工业拉动更为有力。 四川省整体工业偏轻,技术导向更为明显,相对比值更低;重庆侧重于重工业四川省整体工业偏轻,技术导向更为明显,相对比值更低;重庆侧重于重工业发展,汽摩制造业较为突出,近年虽处产值

43、减小趋势,占比依旧较高发展,汽摩制造业较为突出,近年虽处产值减小趋势,占比依旧较高。 经过多年发展,四川省以电子制四川省以电子制造业为龙头造业为龙头的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封装测试,集成电路芯片专用材料及制造设备,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软件、系统、产品, 5G 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与系统等产业已经初具规模。白酒等消费品作为四川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产业,在消费升级背景下也将引领轻工业制造业的增长。 而重庆以汽车和摩托车的整车及配件生产为其支柱产业重庆以汽车和摩托车的整车及配件生产为其支柱产业,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逐渐转向电子信息业与其传统制造业的融合。2016 年,重庆市电子制造业代替了汽车,成为

44、工业产值增长的第一动力。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产业都相当强的规模效应。此外,重庆市还在过去薄弱的消费品工业方面发力提振,持续完成特色轻工向高端化和绿色化转型。 服务业在四川省内已发挥支柱效用,重庆市仍未成体系地形成相应规模集群。服务业在四川省内已发挥支柱效用,重庆市仍未成体系地形成相应规模集群。四川省在服务业方面已经形成商业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和文体旅游四大支柱产业集群,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区域经济布局,打造出相应的自贸保税区、综合物流基地、金融生态示范区、旅游康养目的地等集群。重庆市的支柱产业与优势产业均未将服务业中的重要板块囊括其中。但在十四五规划中,重庆将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提上议程

45、。将致力于打造西部大健康基地和巴蜀旅游走廊,与四川合作构建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并立足西部持续建设金融核心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此外,重庆将发挥当地先进制造业的固有优势,建设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较相似,生物医药、新材料及环保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较相似,生物医药、新材料及环保作为重点。在做大做强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方面,四川省将重点放在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三大新兴产业集群上。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创建网络安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国家战略性产业集群。在这一背景下,持续发挥自身优势,培育打造核能与核技

46、术、高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14 19626187/2 1/2 01 902 28 16 : 59 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集群。其中,成都市侧重于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并具有前瞻性地推进北斗星链、合成生物、空天技术等未来产业发展,力图吸纳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实现深度融合。 重庆市为创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擎,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这六大领域,发挥传统优势,推进先进制造业与先进技术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创新。 川渝两地均鼓励新型生物医药产业发挥增长潜力,

47、并积极布局新材料及环保领域。在这一基础上实现产业基础升级,提高经济质量效应并抢占产业发展先机。 3.3.3.3.川渝主导产业利用资本市场情况川渝主导产业利用资本市场情况 自 2018 年 1 月 1 日截止至今(2021 年 4 月 19 日) ,四川省股权投资金额共计约960 亿人民币,其中政府引导基金参投约 40 亿。重庆市股权投资金额共计约 410 亿,其中政府引导基金约 6 亿人民币。近五年四川省股权投资按金额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是生物技术和医疗健康行业、食品及饮料行业以及传媒行业,政府引导基金参投落地支持的行业有医疗健康行业、化工原材料及加工行业、电信及增值业务行业和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行

48、业。重庆方面汽车行业占据了半壁江山,连锁及零售和金融行业也旗鼓相当,政府引导基金则重点为 IT 和能源及矿产行业的企业提供了融资。 图 16 近年四川省股权投资金额数以及政府引导基金部分(百万人民币) 资料来源:清科研究中心,华西证券研究所 020004000600080004000半导体及电子设备半导体及电子设备电信及增值业务电信及增值业务建筑建筑/工程工程化工原料及加工化工原料及加工物流物流清洁技术清洁技术娱乐传媒娱乐传媒食品食品&饮料饮料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医疗健康股权投资总金额(百万人民币)股权投资总金额(百万人民币)政府引导基金政府引导基金 证券研究报告|

49、宏观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15 19626187/2 1/2 01 902 28 16 : 59 图 17 近年重庆市股权投资金额数以及政府引导基金部分(百万人民币) 资料来源:清科研究中心,华西证券研究所 资本市场利用方面,自自 20182018 年年 1 1 月月 1 1 日截止至今(日截止至今(2 2021021 年年 4 4 月月 1 19 9 日) ,四川省日) ,四川省新增上市企业新增上市企业 3 32 2 家,首发筹资金额达约家,首发筹资金额达约 2 29090 亿亿元元,重庆市新增上市企业,重庆市新增上市企业 1 10 0 家,首家,首发筹资金额共约发

50、筹资金额共约 2 25252 亿亿元元。金融行业在四川省和重庆市两地区的上市活跃度以及筹资能力较强,其企业数量和首发筹资金额排名都较为靠前,分别 4 家、约 91 亿元和2 家、137.5 亿元。 此外,重庆市在 IPO 中筹资较多的行业,还包括房地产和清洁技术。四川省通四川省通过过 I IPOPO 获得融资的行业则分布更为广泛获得融资的行业则分布更为广泛,其半导体及电子设备、机械制造、能源及矿产、生物技术/医疗健康等行业都有较高的首发筹资金额,其中机械制造企业上市活跃度最高,数量达到 7 家;能源及矿产和半导体及电子设备分别 4 家。 总体而言,川渝乃至整个西部地区新上市企业数量以及筹资金额

51、与其他城市群总体而言,川渝乃至整个西部地区新上市企业数量以及筹资金额与其他城市群还存在较大差距还存在较大差距。受政策红利影响,仅 2020 年一年北京市新上市企业就高达 77 家,上海市为 67 家,两市去年新上市企业首发融资额也均超 2000 亿元人民币。未来,随着注册制下 IPO 审核速度和过会率的上升,川渝地区应该多引导和扶持优质企业通过IPO 融资,以扩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进一步促进川渝地区的投资活力以及经济发展。 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能源及矿产能源及矿产房地产房地产IT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医疗健康金融金融连锁及零售连锁及零售汽车汽车股

52、权投资总金额(百万人民币)股权投资总金额(百万人民币)政府引导基金政府引导基金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16 19626187/2 1/2 01 902 28 16 : 59 图 18 近年四川省新增 IPO 企业首发筹资额(百万人民币) 资料来源:清科研究中心,华西证券研究所 图 19 近年重庆市新增 IPO 企业首发筹资额(百万人民币) 资料来源:清科研究中心,华西证券研究所 整体整体而言,而言,川渝两地的新上市企业数量及筹资金额与其他城市群仍有川渝两地的新上市企业数量及筹资金额与其他城市群仍有一定一定差距差距。为更为更加充分地调动资本市场资源,拓

53、宽融资渠道,提振产业加充分地调动资本市场资源,拓宽融资渠道,提振产业的内生的内生活力活力,可进一步应用如下几种具体方式: IPOIPO 上市。上市。川渝两地业务模式较为成熟的公司主要通过上市来实现与资本市场的深层次对接。优势行业企业在主板、中小板上市进行融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则逐步推进与战略新兴产业板和创业板的对接。这一过程中,可以实现产业改造升级和股份制改革,发挥资本市场对企业的正面促进效应。 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并购重组。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川渝两地的已上市公司可通过参股、联合、联营、并购等方式进入投资公司或项目公司,实现对各类优势领域的参与,更加充分地运用资本市场服务

54、经济的能力。此外,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并购重组,与国际产能对接合作,整合海内外产业链高端资产,并提升涉及研发、品牌及技术资源相关的价值链,能够帮助企业在资本市场中更好做大产业集群,提升综合竞争力。 0200040006000800010000连锁及零售连锁及零售汽车汽车建筑建筑/工程工程 IT电信及增值业务电信及增值业务食品食品&饮料饮料房地产房地产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医疗健康能源及矿产能源及矿产机械制造机械制造半导体及电子设备半导体及电子设备金融金融02000400060008000400016000能源及矿产能源及矿产食品食品&饮料饮料机械制造机械

55、制造建筑建筑/工程工程清洁技术清洁技术房地产房地产金融金融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17 19626187/2 1/2 01 902 28 16 : 59 “新三板新三板”挂牌。挂牌。川渝两地规模较小,尚未形成稳定盈利模式的中小微企业(常见于文创、互联网等新兴行业) ,可以采取新三板挂牌的方式,合理运用政府补助,并通过交易做市等方式促进股权顺畅流转,开展融资。其中的优质企业可在挂牌满一年后接受分层管理或转板上市,在资本市场中获取更为高效的融资机会。 扩大债券融资规模。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川渝两地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利用各类交易市场(交易所、银行间市场、区

56、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境外债券市场等) ,采取灵活运用多元化融资工具,尤其是通过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来拓展融资渠道。推动与担保机构的合作,为自身债券融资提供担保增信,以期在市场上吸引更多的资本要素向科技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具体应用场景高效聚集。 寻求股权投资。寻求股权投资。近年来,四川省股权投资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食品饮料、娱乐传媒、清洁技术等领域。重庆市则在汽车、零售连锁、金融及生物医药产业上有较大投入。其余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清洁技术、IT、新能源等产业)及初创新型企业,可以加大对接由政府、银行、股权投资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机构组成的新兴产业投融资体系的力度,特别是寻求政府引导基金的投资,参与区

57、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融资业务,提高自身在资本市场中的资金募集能力。 与期货交易所及衍生品与期货交易所及衍生品市市场展开战略合作。场展开战略合作。在今年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四川省代表团提出成渝两地缺乏全国性金融交易市场的状况亟待解决,建议国家支持成渝地区探索设立具有区域特色产品的西部期货交易所这一要素市场。基于该项提案,川渝地区的农林牧渔、尤其是能源及矿产、化工原料及加工等领域的优势企业,可以进一步参与期货市场交易,开展套期保值并获取相关信贷支持,设置自身优势农产品、矿产品、化工产品等大宗商品期货交割仓库,发掘利用期货市场的潜力。 根据产业特色根据产业特色尝试新型融资方式。尝试新型融资方式。

58、四川省正着力推动高科技企业与产学资链条的接入,通过知识产权质押、商标质押等融资方式,走出一条科技成果资本化新路径。推而广之,高技术服务企业可向产权交易机构寻求股权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质押融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金融租赁等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式,发扬其高附加值的特点,规避流动性差、折现率低的固有缺陷。在资本市场中优化资源配置,融通资金实现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 建立建立与中介机构的深入合作。与中介机构的深入合作。川渝两地企业应加强与储蓄、投资、保险和信托等机构的合作,根据自身业务细分领域和具体诉求,寻求与战略投资者的深入接触,建立与境内外头部的中介机构的业务联系,接受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

59、所等机构提供的更加专业化的服务,促进资产市场中信息的高效流通。 4.4.内畅外联内畅外联,打造,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提升城市交通水平,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才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活力。四川北部被秦岭环绕,西部为横断山脉,南部为云贵高原,自古以来有“蜀道难”的说法。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战略的提出,成渝地区的交通建设进入“加速跑” ,交通逐渐顺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格局将逐步成型。 2020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首次将成渝地区列为中国交通第四极,与京津冀、长三角、粤

60、港澳大湾区三个经济发达地区处于同等地位。虽然纲要提出的交通第四极并不等同于经济第四极,但背后规划的考虑必定与经济发展相关,交通的发展也有利于带动经济的发展。 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中,涉及成渝地区的包括京津冀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中,涉及成渝地区的包括京津冀- -成渝主轴、成渝主轴、长三角长三角- -成渝主轴、粤港澳成渝主轴、粤港澳- -成渝主轴、西部陆海走廊、成渝昆走廊、川藏通道、厦成渝主轴、西部陆海走廊、成渝昆走廊、川藏通道、厦蓉通道蓉通道。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18 19626187/2 1/2 01 902 28 16 :

61、59 图 20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示意图 资料来源:国务院、华西证券研究所 2019 年 8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通知,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 规划在运输通道和物流设施两部分进行全面设计,涉及铁路、公路、港口等诸多方面,规划期为 2019 至 2025 年,展望到2035 年。 在空间布局上提出了由主通道、重要枢纽、核心覆盖区以及辐射延展带构成的发展格局,对于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连接“一带”和“一路”的纽带作用,深化陆海双向开放,强化措施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20 年 11 月,由

62、西部六省市八股东组成的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成立,并同步在重庆、贵州、甘肃、新疆、宁夏成立区域运营公司,公司的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位于重庆。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19 19626187/2 1/2 01 902 28 16 : 59 图 21 西部陆海新通道规划示意图(全国) 图 22 西部陆海新通道规划示意图(局部) 资料来源:发改委,华西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发改委,华西证券研究所 同时,成渝城市群内部交通体系成渝城市群内部交通体系也是重点内容,两地提出成渝成渝 1 1 小时交通圈小时交通圈,实现成渝两市 1 小时畅达、成渝两市至区域内主要城市

63、1 小时通达、成都都市圈内 1小时通勤,该交通圈覆盖川渝 18 市县,由成都出发的高铁、动车 1 小时内可以到达绵阳、乐山、眉山等 7 个市州,可在 1 小时内到达重庆的荣昌县。由重庆出发的高铁、动车 1 小时内可到达璧山、大足、丰都等 11 个重庆区县,并且可以在 1 小时内到达四川内江。此外,在交通运营层面,两地逐渐实现公共交通“一卡通”两地逐渐实现公共交通“一卡通” ,交通运营逐渐一体化,便利人民出行。 图 23 成渝 1 小时交通圈 资料来源:12306 数据、华西证券研究所 4.1.4.1.铁路建设铁路建设增量提速稳运营增量提速稳运营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

64、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20 19626187/2 1/2 01 902 28 16 : 59 成都铁路局是我国 18 个大区铁路局之一,管辖范围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以及云南与湖北的部分地区。成渝地区位于我国铁路中长期规划“八纵八横”的交汇处,素有西部交通枢纽的地位。以四川省为例,截至 2021 年 2 月 5 日,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 5312 公里,其中高速铁路 1138 公里,建成有 6 条客运专线、10 条干线铁路、8条支线铁路。 图 24 成渝中签高铁、川渝高铁规划 图 25 重点铁路规划 资料来源: 国家铁路网建设及规划示意图 ,华西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发改委,华西证

65、券研究所 成都和重庆通过成渝高铁连接,运营时速达 350 公里,全国仅有四条铁路有同等运营时速。两地北向有西成高铁、宝成铁路和兰渝铁路,东部有郑渝高铁、宁蓉线、渝怀铁路和宜万铁路,南部有成贵高铁、渝贵铁路、成昆线,西部的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已经开通。此外,成昆复线改造工程即将完工,川南城际铁路、渝昆高铁、渝西高铁、沿江高铁已经开建;去年底成达万高铁获批,成渝间第二条时速 350 公里的高铁即将获批,并预留时速 400 公里的条件。 4.2.4.2.航空建设航空建设逐步进入双机场时代逐步进入双机场时代 2020 年全国机场客流排名中,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和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分别位列第二和第四位。在全球

66、机场客流排名中,成都双流机场排第三,重庆江北机场排第六。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现已建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现已建成,是我国“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机场,成都也将成为京沪之后,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该机场一期建设“两纵一横”3 条跑道、71 万平方米的航站楼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满足年旅客吞吐量 6000 万人次、货邮吞吐量 130 万吨的需求,未来将进一步扩大规模。重庆也拟规划建设第二机场,预选场址地在璧山正兴,预计规划 3-4 条平行跑道,飞行区等级为 4F 级,规划年旅客吞吐量 7000 万人次、货邮吞吐量 350 万吨。 4.3.4.3.公路建设公路建设交通一体化便利出行交通一体化

67、便利出行 四川省厅重庆市交通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2 年,出渝出川高速公路大通道达 24 条(四川 13 条、重庆 11 条) ,建成 16 条川渝间高速公路;川渝间 9 条普通国道达到二级、11 条普通省道达到三级及以上标准贯通;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 3100 公里(四川 1700 公里、重庆 1400 公里) ,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 760 万标箱(四川 260 万标箱、重庆 500 万标箱) 。运输服务全方位协同合作,实现成渝两地公交地铁“一卡通”互联互通,四川乡村客运“金通工程”和重庆“金佛快巴”深度融合,开通 13 条以上川渝毗邻地区跨省城际公交

68、。 5.5.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持续繁荣,对外投资前景广阔持续繁荣,对外投资前景广阔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21 19626187/2 1/2 01 902 28 16 : 59 西部地区由于深处我国腹地,长期以来在对外开放格局中相对落后,但近几年间,成渝地区抓住了“一带一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机遇,创新打通中欧班成渝地区抓住了“一带一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机遇,创新打通中欧班列等对外贸易途径列等对外贸易途径,进行一系列高水平开放平台、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实践,为整个成渝地区的发展带来新机遇,形成内陆开放新格局。 四川省“十四五”规划和 20

69、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扩大开放是四川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1 年 2 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战略高地的意见 ,确定六项重点工作,协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5.1.5.1.对外贸易持续繁荣,独具特色对外贸易持续繁荣,独具特色 近年来,尽管在外部冲击之下,我国对外贸易步伐放缓,但成渝两地对外贸易成渝两地对外贸易发展势头依然良好,进出口呈发展势头依然良好,进出口呈较好较好增长态势增长态势,外贸需求为成渝建设双城经济圈提供了重要动能,也支撑着中国内陆地区参与国际贸易合作。 从外贸规模来看,2020 年,重庆重庆市市全年进出口总值 6513.4 亿元(8

70、40.1 亿美元) ,同比增长 12.5%,保持外贸连续三年两位数增长,其中出口 4187.5 亿元,进口2325.9 亿元;四川省四川省全年进出口总额 8081.8 亿元(1173.0 亿美元) ,同比增长 19%,规模居全国第 8 位、增速居全国第 2 位,其中,出口额 4654.33 亿元,进口额3427.53。成都成都在全省外贸运行中“主干”引领作用明显,进出口总额达到 7154.2亿元,较 2019 年增长 22.4%,占同期占同期全省全省的的 88.5%88.5%。 图 26 四川、重庆进出口金额 资料来源:WIND,华西证券研究所 此外,从贸易结构来看,四川和重庆均以加工贸易为主

71、要贸易方式,近年来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此外,贸易主体也大多为外商投资企业。而从商品来看,两地均以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为主要进出口商品,特别是集中于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为主要进出口商品,特别是集中于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集成电路等电子产品部件、集成电路等电子产品,未来有望在高新技术领域助力内陆开放经济发展。 从贸易伙伴来看,四川和重庆将是我国对东盟贸易的排头兵四川和重庆将是我国对东盟贸易的排头兵。两地前三名的贸易伙伴均为美国、欧盟和东盟,其中美国和欧盟是主要的商品进口地,而东盟是主东盟是主要的商品出口方向要的商品出口方向,以四川省为例,2020 年四川省对东盟贸易规模

72、达 1568 亿元,同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22 19626187/2 1/2 01 902 28 16 : 59 比增长 16.8,占全省总贸易规模的 19.4%,是四川省第二大贸易伙伴。近年来,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美欧日等传统出口国占比日益下降,而以东盟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占比则是持续上升,川渝地区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对东盟等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的重要枢纽。 图 27 中国对主要经济体出口占比(%) 图 28 2020 年四川出口结构 资料来源:Wind,华西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华西证券研究所 5.2.5.2.外商投资外商投资

73、 近年来,随着中欧班列开行、 “一带一路”不断深入、西部陆海通战略实施,再随着中欧班列开行、 “一带一路”不断深入、西部陆海通战略实施,再加上营商环境整体改善,中西部地区逐渐成为外商投资的重要对象加上营商环境整体改善,中西部地区逐渐成为外商投资的重要对象。2020 年四川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达 100.6 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 25.5 亿美元,增长2.9%,保持全国第九、中西部第一全国第九、中西部第一;重庆市去年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达到 102.72 亿美元,其中 21.01 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同样位于中西部前列。此外,四川省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机构)842 家,较上年增长 24.

74、6%,新增落户世界 500 强企业 12 家,累计达到 364 家,重庆市新增外商投资企业 287 家,同比增长 28.7%。 2020 年 6 月,重庆市商务委发布重庆市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若干措施 ,今年 1 月,四川省发布外商投资指引 ,均提出从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投资促进力度、服务保障力度等方面出发,进一步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吸引外商投资作用,扩大外资规模、优化外资结构、提升外资质量,培育四川开放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此外,随着新修订的外商投资法正式实施、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完成以及随着新修订的外商投资法正式实施、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完成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 RECPECP)的签署,未来成渝地区将继续成为外商投资)的签署,未来成渝地区将继续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的热土土。 6.6.风险提示风险提示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海外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全球疫情超预期。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研报】探究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特征:产业持续升级外向发展添翼(22页).pdf)为本站 (木子璨璨)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小程序

小程序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