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2021年中国高考热门专业类排名及院校评比(53页).pdf

编号:40693 PDF 53页 11.15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2021年中国高考热门专业类排名及院校评比(53页).pdf

1、历年高考报录数据分析01各专业本科生就业及读研情况02高考热门本科专业类排名及院校评比03CONTENTS目录历年历年高考报录高考报录数据分析数据分析1.1 全国普通高考报名情况1.2 全国普通高考录取情况1.3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01011998年-2021年,全国普通高考报名人数实现了大跨度提升。在2008年全国普通高考报名人数达到了近20年来的第一个顶峰1050万人后,连年下降至2013年的912万人;而后回升,2021年创造了历年全国普通高考报名人数最新高峰,达1078万人。1.1.1 全国普通高考报名情况资料来源:教育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19981998- -2021202

2、1年全国普通高考报名人数变化情况(单位:万人)年全国普通高考报名人数变化情况(单位:万人)3202883754545950094693399409409758020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000.1.2 全国各省市普通高考报名情况资料来源:各省市教育厅、教育考试院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12021年全国各省市普通高考报名人数情况(单位:万人)年全国各

3、省市普通高考报名人数情况(单位:万人)注:因福建、黑龙江、内蒙古暂未公布2021年数据,故以2020年数据填列2021年,河南省、山东省和广东省的高考报名人数位列全国前三;河南省的增幅(较2008年)最大,达34.5万人。1.1.3 全国各省市普通高考报名人数-区域分布热力图20212021年全国各省市普通高考报名人数省市分布热力图(单位:万人)年全国各省市普通高考报名人数省市分布热力图(单位:万人)注:因福建、黑龙江、内蒙古暂未公布2021年数据,故以2020年数据填列资料来源:各省市教育厅、教育考试院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河南100万人以上60-100万人40-60万人30-40万人20-3

4、0万人10-20万人10万人以下广东四川山东河北安徽江西湖南广西贵州1998-2020年,全国普通高考录取人数逐年增长、录取率也不断提升;2019年考生数量大增,录取人数也相应显著提高。2020年全国普通高考录取人数依旧保持增长,达967万人,同比增加了52万人,录取率也首次突破90%,达93.8%。1.2.1 全国普通高考录取人数不断增长资料来源:教育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83246566608639662682689700729191596733.9%55.4%62.8%70.0%81.0%93.8%0.0%10.0%20.

5、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02004006008008042005200620072008200920000192020实际录取人数(万人)录取率(%)19981998- -20202020年全国普通高考录取人数变化情况(单位:万人,年全国普通高考录取人数变化情况(单位:万人,% %)6086396626826897007295833894

6、054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30040050060070080090092000019全国普通本专科录取人数(万人)全国普通本科生录取数量(万人)48.9%51.0%53.1%52.3%54.3%54.5%53.2%52.8%54.1%54.0%53.4%47.1%本科录取比率(%)2019年,高考录取人数比上年增加123.91万人,但从录取人数情况来看,本科招生录取数量仅增加不到10万人,录取增量集中在专科录取;近十年来,2019年本

7、科录取比率首次下降到50%以下。1.2.2 全国本专科录取情况明细资料来源:教育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082008- -20192019年全国普通高考本专科录取变化情况(单位:万人,年全国普通高考本专科录取变化情况(单位:万人,% %)注:因教育部暂未公布2020年数据,故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从2020年全国部分省市普通高考本科录取率来看,天津市高考本科录取率较高,达77.7%;而甘肃、安徽、重庆和河北的录取率在40%-50%之间;山东、广东、湖南和江西的录取率在35%-40%之间;而报名人数最多的河南省,高考本科录取率不到35%。1.2.3 全国部分省市普通高考本科录取率资料来源:各省

8、市教育厅、教育考试院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77.7%45.2%42.6%42.4%41.2%37.3%36.7%35.5%35.2%34.2%33.3%天津甘肃安徽重庆河北山东广东湖南江西河南广西20202020年全国部分省市普通年全国部分省市普通高考本专科高考本专科录取率(录取率(单位单位:% %)40%-50% 70%30%-40%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次越过50%这一关键节点,提前达成教育部提出的2020年达到50%的目标,从此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到普及化的历史性“转段”。至“十四五”期末,根据“十四五”规划及2035愿景目标纲要,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60%。1.3 我国高等

9、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资料来源:教育部、“十四五”规划及2035远景目标纲要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6.5%26.9%30.0%34.5%37.5%40.0%42.7%45.7%48.1%51.6%54.4%60.0%200001920202025E精英精英化阶段化阶段毛入学率15%大众大众化阶段化阶段15%毛入学率50%20102010- -20252025年中国高等教育年中国高等教育毛毛入学率及预测(入学率及预测(单位单位:% %)各专业本科生就业及读研情况各专业本科生就业及读研情况2.1 高考本科专业划分依据2.2 高考本科新专

10、业设置趋势2.3 本科生就业情况分析2.4 本科生薪酬情况分析2.5 本科生读研情况分析0202根据教育部于2020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这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性文件之一。截至2020年末,我国本科专业分设12个学科门类,93个专业类,703种专业。2.1.1 高考本科专业划分依据资料来源:教育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是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的基础上形成的1212个学科门类个学科门类9393个专业类个专业类703703种专业种专业2.1.2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明细学科门类学科门类专业类专

11、业类哲学哲学类经济学经济学类、财政学类、金融学类、经济与贸易类法学法学类、政治学类、社会学类、民族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公安学类教育学教育学类、体育学类、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历史学历史学类理学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天文学类、地理科学类、大气科学类、海洋科学类、地球物理学类、地质学类、生物科学类、心理学类、统计学类工学力学类、机械类、仪器类、材料类、能源动力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土木类、水利类、测绘类、化工与制药类、地质类、矿业类、纺织类、轻工类、交通运输类、海洋工程类、航空航天类、兵器类、核工程类、农业工程类、林业工程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12、、生物医药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建筑类、安全科学与工程类、生物工程类、公安技术类农学植物生产类、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动物生产类、动物医学类、林学类、水产类、草学类医学基础医学类、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药学类、中药学类、法医学类、医学技术类、护理学类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工业工程类、电子商务类、旅游管理类艺术学艺术学理论类、音乐与舞蹈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美术学类、设计学类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2020年)年)明细明细资料来

13、源:教育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2014-2020年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共新增了220余项新专业,特别是“十三五”时期以来,年均新增量均在30项以上,其中工学门类的新增专业数量最多,达77项。这些新增专业综合反映了国家战略、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2.2.1 高考本科专业新增数量及分布62345434074527工学文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教育学理学经济学医学历史学20142014- -20202020年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年列入普通高等学

14、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数量及学科门类分布(单位:项)专业数量及学科门类分布(单位:项)资料来源:教育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2.2 2020年新增37项专业、工学占比领先资料来源:教育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社会政策反恐警务消防政治工作法学法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音乐教育纤维艺术艺术学艺术学融合教育教育学教育学生物农药科学与工程土地科学与技术饲料工程农学农学量子信息科学化学测量学与技术气象技术与工程理学理学工学工学增材制造工程智能交互设计应急装备技术与工程能源服务工程能源互联网工程柔性电子学智能测控工程古文字学历史学历史学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密码科学与技术城市水系统工程智能采矿工程智慧交通智能飞行

15、器技术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技术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兽医公共卫生运动与公共健康生物医药数据科学智能影像工程医学医学创业管理海关检验检疫安全海外安全管理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管理管理学学2021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的37项新专业名单。其中,工学门类的新增专业数量最多,达14个;农学位列第二,共新增了5项专业。据中国高等教育数据权威公司麦可思发布的中国本科生就业数据显示,2017-2019届本科各学科门类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从全国平均值来看,就业率从2017届的93%下降至2019届的91.1%。其中,就业情况最好的学科门类是工学,其次是管理学,就业情况排名最后的是法学。2.

16、3.1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排名(按学科门类)工学管理学医学农学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法学全国本科2017届94.794.093.593.592.892.091.890.989.488.988.293.02018届94.493.693.293.492.491.991.790.588.688.388.292.52019届93.092.392.391.991.191.090.289.488.287.186.491.1资料来源:麦可思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72017- -20192019届全国本科各学科门类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届全国本科各学科门类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就业率(单位

17、单位:% %)注:个别学科门类因为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96.596.395.895.694.4 94.494.294.1 94.1 94.1 94.19493.893.693.4 93.493.2939392.992.892.7 92.792.692.492.19291.9 91.991.7管理科学与工程类能源动力类电气类交通运输类护理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测绘类计算机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医学技术类电子商务类临床医学类轻工类自动化类地理科学类生物科学类安全科学与工程类电子信息类土木类机械类药学类旅游管理类财政学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公共管理类数学类教育学类化学类建筑类生物工程类从主要专业类本科生毕业

18、半年后的就业情况来看,排名前30的专业类就业率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是201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排名第二的是能源动力类。2.3.2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排名(按专业类)资料来源:麦可思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全国本科:91.120192019届届本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排名排名TOP30TOP30的专业类(单位:的专业类(单位:% %)注:个别学科门类因为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97.397.2 97.296.896.696.4 96.4 96.496.295.795.6 95.695.3 95.395.2 95.29594

19、.994.894.6 94.6 94.694.5 94.5 94.5 94.594.494.3 94.394.2工程管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信息安全麻醉学信息工程预防医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流工程软件工程康复治疗学环境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字媒体技术水利水电工程测绘工程广告学工业工程药学数字媒体艺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影像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护理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车辆工程从不同专业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情况来看,排名前30的专业的就业率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工程管理是201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排名第二的是微电子科学与

20、工程。2.3.3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排名(按专业)资料来源:麦可思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全国本科:91.120192019届届本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排名排名TOP30TOP30的专业(单位:的专业(单位:% %)注:个别学科门类因为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数据显示,2017-2019届本科各学科门类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持平,维持在68%左右。其中,2019届就业满意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学科分别有教育学、医学、法学、艺术学和理学,而历史学的就业满意度排名末位。2.3.4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排名(按学科门类)教育学医学法学艺术学理学文学工学管理学经

21、济学农学历史学全国本科2017届76767686564682018届76767676563682019届7676666656468资料来源:麦可思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72017- -20192019届全国本科各学科门类毕业生毕业半年届全国本科各学科门类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排名(后就业满意度排名(单位单位:% %)注:个别学科门类因为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从不同专业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来看,排名前30的专业就业满意度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信息安全是201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专业,排名第二的

22、是小学教育和医学影像学。2.3.5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排名(按专业)7977777575757574747473737373727272727272727272727信息安全小学教育医学影像学播音与主持艺术舞蹈学交通运输物理学建筑学运动训练信息工程风景园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闻学护理学汉语言文学教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广播电视编导酒店管理体育教育动画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药学舞蹈表演金融工程审计学针灸推拿学网络工程音乐学全国本科:6820192019届届本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排名就业满意度排名TOP30TOP30的专业(单位:的专业

23、(单位:% %)资料来源:麦可思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注:个别学科门类因为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数据显示,2017-2019届本科各学科门类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薪酬不断提升,从全国平均值来看,月薪酬从2017届的4774元提升至2019届的5440元。其中,月薪酬最高的学科门类是工学,其次是经济学;而月薪酬排名末位的是历史学。2.4.1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薪酬排名(按学科门类)工学经济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医学农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全国本科2017届5067488947204642518届5485528350374996490649

24、8346224724469045519届580955256523450054972496047784592544020172017- -20192019届全国本科各学科门类毕业生毕业半年届全国本科各学科门类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薪酬排名(后月薪酬排名(单位单位:元元)资料来源:麦可思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注:个别学科门类因为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6858657455638563056255576554355225548954555443543554245396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仪器类电子商务类金融学类交通

25、运输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数学类财政学类安全科学与工程类测绘类统计学类机械类电气类经济学类新闻传播学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能源动力类轻工类从不同专业类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情况来看,排名前16位的专业类月薪酬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计算机类是201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月薪酬最高的专业类,而自经济学类专业之后,排名在后的专业类月薪酬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2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薪酬排名(按专业类)资料来源:麦可思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全国本科:5440元20192019届届本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毕业半年后月薪酬排名后月薪酬排名TOP20TOP20的的专业类专业类(单位:元)(单位:元)注:个

26、别学科门类因为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7379866794459975987858668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数字媒体艺术自动化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从不同专业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情况来看,排名前20位的专业的月薪酬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信息安全是201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月薪酬最高的专业,排名第二的是软件工

27、程。2.4.3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薪酬排名(按专业)资料来源:麦可思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全国本科:5440元20192019届届本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毕业半年后月薪酬排名后月薪酬排名TOP20TOP20的专业(单位:元)的专业(单位:元)注:个别学科门类因为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从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比例来看,医学毕业生读研比例最高,2019届本科毕业生读研比例为26.6%。其次是理学、农学,2019届读研比例分别为23.3%、22.8%。其他学科门类读研率均低于20%,艺术学读研比例最低,2019届读研比例仅为15.2%。2.5.1 本科各学科门类读研比例(按学科门类)医学理学农学法学历

28、史学工学文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全国本科2017届25.722.821.417.616.815.210.810.910.99.25.814.12018届26.323.222.218.417.516.111.611.411.29.86.214.72019届26.623.322.818.517.617.012.011.711.710.57.015.220172017- -20192019届全国本科各学科届全国本科各学科门类读研比例(门类读研比例(单位单位:% %)资料来源:麦可思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注:个别学科门类因为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从主要研究生专业类分布来看,临床医学类专业的读研比例最

29、高,达6%;而电子信息类、法学类和计算机类的读研比例位于第二梯队,占比在5%-6%之间;位于第三梯队的是工商管理类专业,读研比例为4.9%。2.5.2 本科各学科门类读研比例(按专业类)3%3%- -4%4%5%5%- -6%6%4%4%- -5%5%2%2%- -3%3%= 6%= 6%1%1%1%1%- -2%2% 临床医学类 电子信息类 法学类 计算机类 工商管理类 机械类 教育学类 外国语言文学类 材料类 化学类 金融学类 经济学类 生物科学类 土木类 中国语言文学类 中医学类 数学类 新闻传播学类 音乐与舞蹈学类 设计学类 化工与制药类 等20个专业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戏剧与影视学

30、类 生物工程类 建筑类 经济与贸易类 中药学类 统计学类 能源动力类 等47个专业类资料来源:麦可思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注:个别学科门类因为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20192019届本科届本科毕业生读研的主要研究生专业毕业生读研的主要研究生专业类占比分布情况(类占比分布情况(单位单位:% %)从各学科门类读研转换专业的情况来看,2018届、2019届全国本科读研转换专业的比例分别为27%、26%,其中,管理学、经济学读研转换专业的比例靠前,均在40%以上;而医学和法学读研转换专业的比例较小,均在15%以下。2.5.3 本科各学科门类读研转换专业比例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农学艺术学理学工学教育学历史学法

31、学医学全国本科2018届44402829282422229届434030292523222182018届届- -20192019届本科各学科门类读研转换专业比例(单位届本科各学科门类读研转换专业比例(单位:% %)资料来源:麦可思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注:个别学科门类因为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高考热门本科专业类排名及院校评比高考热门本科专业类排名及院校评比3.1 高考热门本科专业类排名3.2 高考热门本科专业类对应的十大行业3.3 十大高考热门本科专业类院校评比0303前瞻根据中国高等教育数据权威公司麦可思发布的中国本科生就业数据,选取就业率、就业满意

32、度、薪酬、读研率等指标,并综合2014年以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新增专业名单,建立一套高考热门本科专业评价体系,评选出2020年中国高考热门报考本科专业类TOP30。3.1 高考热门本科专业类排名排名排名本科专业类名称本科专业类名称排名排名本科专业类名称本科专业类名称排名排名本科专业类名称本科专业类名称1计算机类11电气类21建筑类2电子信息类12财政学类22轻工类3自动化类13安全科学与工程类23经济与贸易类4仪器类14测绘类24土木类5电子商务类15统计学类25音乐与舞蹈学类6管理科学与工程类16经济学类26材料类7金融学类17新闻传播学类27工商管理类8交通运输类18能源动力类28护理学类9

33、数学类19物流管理与工程类29化工与制药类10机械类20外国语言文学类30体育学类资料来源:麦可思、教育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02020年高考热门本科专业类年高考热门本科专业类TOP30TOP30根据社会现实情况,前瞻将高考热门报考本科专业类TOP30归纳为十四大行业,最终选出当下最主流的十大行业进行重点分析,旨在帮助考生形成对各类热门专业的认知,了解专业的具体内容、在对应行业中的就业情况及行业的发展前景,为考生提供报考的参考依据。3.2 2020年高考热门本科专业类对应十大行业序号序号本科专业类名称本科专业类名称行业行业1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2自动化类、仪器类工业自动化3管理科学

34、与工程类、金融学类、统计学类、经济学类、经济与贸易类、工商管理类金融4建筑类、土木类建筑5电气类、能源动力类能源6电子商务类电商7交通运输类交通运输8测绘类卫星应用9新闻传播学类传媒10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物流20202020年高考热门本科专业类对应十大年高考热门本科专业类对应十大行业行业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3.3.1 计算机类专业概况专业类:计算机类专业类:计算机类专业代码:专业代码:08090809学科门类:工学学科门类:工学序号序号下设专业下设专业增设年份增设年份序号序号下设专业下设专业增设年份增设年份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0152软件工程/11网络空间安全2

35、0153网络工程/12新媒体技术20164信息安全/13电影制作20165物联网工程/14保密技术20176数字媒体技术/15服务科学与工程20197智能科学与技术/16虚拟现实技术20198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17区块链工程20199电子与计算机工程/资料来源:教育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621412121110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区块链工程物联网工程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虚拟现实技术20202020年普通高校新增专业数量年普通高校新增专业数量TOP5TOP5(单位:家)(单位:家)注:“新设专业”,是指代2014年以后新设的专业;反之为“传统专业”在计算机类的传统热门专业方面,前瞻综合

36、了就业率、薪酬两项指标的排名顺序,选取了计算机类的下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根据全国第三轮、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以及软科公布的2020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进行院校的专业竞争力评比,结果如下:3.3.1 计算机类-传统热门专业院校评比注:“新设专业”,是指代2014年以后新设的专业;反之为“传统专业”资料来源:教育部、软科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1 12 23 34 45 5080901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6 67 78 8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9 9南京大学1010同济大学1 12 23 34 4

37、5 5080902 080902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6 67 78 8电子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9 9浙江大学1010天津大学在新设专业方面,截至2020年末,有681家高校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数量排名首位;其次是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排名第三、第四的是区块链工程及虚拟现实技术专业。3.3.1 计算机类-新设热门专业院校评比68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区块链工程虚拟现实技术新媒体技术保密技术电影制作服务科学与工程截至截至20202020年度年度计算机类新设专业新增院校数量排名及领先院校名单计算机

38、类新设专业新增院校数量排名及领先院校名单注:“新设专业”,是指代2014年以后新设的专业;反之为“传统专业”资料来源:教育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双一流高校(双一流高校(A A类类)首批首批新增新增北京大学、中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点高校高校首批首批新增新增厦门大学、四川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

39、南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山东大学080910T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080911TK网络空间安全3.3.2 电子信息类专业概况专业类:电子信息类专业类:电子信息类专业代码:专业代码:08070807学科门类:工学学科门类:工学序号序号下设专业下设专业增设年份增设年份序号序号下设专业下设专业增设年份增设年份1电子信息工程/10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40、/2电子科学与技术/11医学信息工程/3通信工程/12电磁场与无线技术/4微电子科学与工程/13电波传播与天线/5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14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6信息工程/15电信工程及管理/7广播电视工程/16应用电子技术教育/8水声工程/17人工智能20189电子封装技术/18海洋信息工程2019资料来源:教育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人工智能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20202020年普通高校新增专业数量年普通高校新增专业数量TOP5TOP5(单位:家)(单位:家)注:“新设专业”,是指代2014年以后新设的专业;反之为“

41、传统专业”在电子信息类的传统热门专业方面,前瞻综合了就业率、薪酬两项指标的排名,选取了电子信息类的下设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根据全国第三轮、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以及软科公布的2020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进行院校的专业竞争力评比,结果如下:3.3.2 电子信息类-传统热门专业院校评比注:“新设专业”,是指代2014年以后新设的专业;反之为“传统专业”资料来源:教育部、软科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1 12 23 34 45 50810 0810 信息信息与通信工程与通信工程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6 67 78 8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东南大学9 9

42、哈尔滨工业大学10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 12 23 34 45 5080702 080702 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大学6 67 78 8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复旦大学9 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010浙江大学在新设专业方面,截至2020年末有345家高校增设人工智能专业,数量排名首位。根据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的调研数据,2021年人工智能专业教育综合实力排名前三十的院校如下:3.3.2 电子信息类-新设热门专业院校评比3452人工智能海洋信息工程截至截至20202020年度电子信息类年度电子信息类新设专业新增院校数量新设专业新增院

43、校数量注:“新设专业”,是指代2014年以后新设的专业;反之为“传统专业”资料来源:教育部、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350192020人工智能专业新增趋势排名排名院校名称院校名称排名排名院校名称院校名称排名排名院校名称院校名称1清华大学11北京理工大学21同济大学2中国科学院大学12中国人民大学22吉林大学3浙江大学13厦门大学23西北工业大学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4四川大学24华中科技大学5南京大学15重庆大学25复旦大学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6山东大学26北京师范大学7哈尔滨工业大学17武汉大学27华南理工大学8西安交通大学18兰州大学28中山

44、大学9天津大学19上海交通大学29中国农业大学10电子科技大学2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0中南大学20212021年人工智能专业教育综合实力排名年人工智能专业教育综合实力排名TOP30TOP303.3.3 自动化类专业概况专业类:自动化类专业类:自动化类专业代码:专业代码:08080808学科门类:工学学科门类:工学序号序号下设专业下设专业增设年份增设年份1自动化/2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3机器人工程20154邮政工程20165核电技术与控制工程20176智能装备与系统20197工业智能2019资料来源:教育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02020年普通高校新增专业数量(单位:家)年普通高校新增专业数

45、量(单位:家)注:“新设专业”,是指代2014年以后新设的专业;反之为“传统专业”536522机器人工程自动化智能装备与系统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工业智能在自动化类的下设专业中,除了自动化和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其余5项专业都为2014年后的新设专业。截至2020年度,全国共有302家高校增设了机器人工程专业,数量排名第一。同时,根据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的数据,2021年机器人工程专业教育综合实力排名TOP15的院校如下:3.3.3 自动化类-新设专业院校评比3029431机器人工程智能装备与系统邮政工程工业智能核电技术与控制工程截至截至20202020年度年度自动化类新设专业新增院校数

46、量排名自动化类新设专业新增院校数量排名20212021全国高校全国高校机器人工程专业教育教学综合实力机器人工程专业教育教学综合实力排行排行TOP15TOP15机器人工程专业:首批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首批新增东南大学1浙江大学6重庆大学11湖南大学2哈尔滨工业大学7电子科技大学12山东大学3北京大学8华南理工大学13西北工业大学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东北大学1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5吉林大学10东南大学15北京工业大学资料来源:教育部、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注:“新设专业”,是指代2014年以后新设的专业;反之为“传统专业”3.3.4 仪器类专业概况专业类:专业类:仪器仪

47、器类类专业代码:专业代码:08030803学科门类:工学学科门类:工学序号序号下设专业下设专业增设年份增设年份1测控技术与仪器/2精密仪器20173智能感知工程2019资料来源:教育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注:“新设专业”,是指代2014年以后新设的专业;反之为“传统专业”20142014- -20202020年度普通高校新增专业数量(单位:家)年度普通高校新增专业数量(单位:家)11618精密仪器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感知工程在仪器类的下设专业中,除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之外,其余2项专业都为2014年后的新设专业。截至2020年度,全国共有302家高校增设了机器人工程专业,数量排名第一。同时,根据全

48、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的数据,2021年机器人工程专业教育综合实力排名前三十的院校如下:3.3.4 仪器类专业的院校评比精密仪器专业开设院校精密仪器专业开设院校智能智能感知工程感知工程资料来源:教育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注:“新设专业”,是指代2014年以后新设的专业;反之为“传统专业” 天津大学 东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序号序号院校名称院校名称序号序号院校名称院校名称1天津大学6哈尔滨工业大学2清华大学7东南大学3北京理工大学8大连理工大学4吉林大学9重庆大学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0四川大学测控测控技术与技术与仪器专业“双一流”院校名单(部分)仪器专业

49、“双一流”院校名单(部分) 天津大学 东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吉林大学 重庆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精密仪器专业开设院校、智能感知工程专业领先院校名单精密仪器专业开设院校、智能感知工程专业领先院校名单首批首批双一流院校(双一流院校(A A类)类)3.3.5 电子商务类专业概况专业类:电子商务类专业类:电子商务类专业代码:专业代码:12081208学科门类:管理学学科门类:管理学序号序号下设专业下设专业增设年份增设年份1电子商务/2电子商务及法律/3跨境电子商务2019资料来源:教育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注:“新设专业”,是指代2014年以后新设的专业;反之为“传统专业”20202

50、020年普通高校新增专业数量(单位:家)年普通高校新增专业数量(单位:家)1742电子商务及法律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类的下设专业中,根据校友会发布的电子商务专业排名来看,2020年,北京邮电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南开大学排名前三;而在新设专业方面,截至2020年度,全国开设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中,属于“双一流”院校的仅有1家,即中国传媒大学。3.3.5 电子商务类专业的院校评比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资料来源:校友会、教育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注:“新设专业”,是指代2014年以后新设的专业;反之为“传统专业” 长春财经学院 浙江万里学院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浙江外国语学院排

51、名排名院校名称院校名称1北京邮电大学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3南开大学4西安交通大学、湖南大学20202020年电子商务专业高校排名年电子商务专业高校排名TOP5TOP5跨境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相关院校名单电子商务专业相关院校名单首批首批双一流院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双一流院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浙江外国语学院 武汉学院 广东科技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3.3.6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概况专业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代码:专业代码:12011201学科门类:工学学科门类:工学序号序号下设专业下设专业增设年份增设年份序号序号下设专业下设专业增设年份增设年份1管理科学

52、/7邮政管理2016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8大数据管理与应用20173工程管理/9工程审计20174房地产开发与管理/10计算金融20185工程造价/11应急管理20196保密管理/资料来源:教育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5920864421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应急管理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审计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计算金融20202020年普通高校新增专业数量年普通高校新增专业数量情况情况(单位:家)(单位:家)注:“新设专业”,是指代2014年以后新设的专业;反之为“传统专业”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上,根据全国第三轮、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以及软科公布的2020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清华大学

53、、合肥工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排名前三;而在新设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方面,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排名前三。3.3.6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院校评比注:“新设专业”,是指代2014年以后新设的专业;反之为“传统专业”资料来源:教育部、软科、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1 12 23 34 45 51201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清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6 67 78 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9 9天津大学10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批开设院校首批开设院校20212021年全国年全国高校机器人

54、工程专业教育教学综合实力排行高校机器人工程专业教育教学综合实力排行TOP15TOP15 哈尔滨工业大学大数据管理与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领先院校名单应用专业领先院校名单1北京大学6大连理工大学11北京中医药大学2西安交通大学7中国传媒大学12上海外国语大学3哈尔滨工业大学8中央财经大学13中国矿业大学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9合肥工业大学14河海大学5吉林大学10北京中医药大学15华中师范大学3.3.7 金融学类专业概况专业类:金融学类专业类:金融学类专业代码:专业代码:02030203学科门类:经济学学科门类:经济学资料来源:教育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注:“新设专业”,是指代2014年以后新设的专业

55、;反之为“传统专业”序号序号下设专业下设专业增设年份增设年份序号序号下设专业下设专业增设年份增设年份1金融学/7经济与金融/2金融工程/8精算学/3保险学/9互联网金融20154投资学/10计算金融20165金融数学/11金融科技20176信用管理/389765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金融工程金融学经济与金融20202020年普通高校新增专业数量年普通高校新增专业数量TOP5TOP5(单位:家)(单位:家)在传统热门专业方面,根据2019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月薪酬排名显示,金融学、金融工程专业排名靠前。根据软科公布的2020年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国内金融学排名前三的院校分别是清华大学、上海

56、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3.3.7 金融学类-传统热门专业院校评比注:“新设专业”,是指代2014年以后新设的专业;反之为“传统专业”资料来源:软科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1 12 23 34 45 5020301K 020301K 金融学金融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6 67 78 8西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9 9南开大学1010厦门大学在金融学类的新设专业中,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专业的院校开设数量较多,截至2020年度,有64家高校增设了互联网金融专业,有58家高校新设了58家专业。其中,互联网金融专业有2家“双一流”高校增设,而金融科技专业有6家“双一流”高校

57、增设。3.3.7 金融学类-新设专业院校评比64582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计算金融截至截至20202020年度年度金融学类新设专业新增院校数量排名金融学类新设专业新增院校数量排名资料来源:教育部、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注:“新设专业”,是指代2014年以后新设的专业;反之为“传统专业”双一流双一流高校高校首批首批新增新增 电子科技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铜陵学院 安徽新华学院 广东金融学院 云南财经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安徽大学双一流双一流高校高校首批首批新增新增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02

58、0309T互联网金融020310T金融科技3.3.8 交通运输类专业概况专业类:交通运输类专业类:交通运输类专业代码:专业代码:08180818学科门类:工学学科门类:工学资料来源:教育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注:“新设专业”,是指代2014年以后新设的专业;反之为“传统专业”序号序号下设专业下设专业增设年份增设年份序号序号下设专业下设专业增设年份增设年份1交通运输/7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2交通工程/8救助与打捞工程/3航海技术/9船舶电子电气工程/4轮机工程/10轨道交通电气与控制20175飞行技术/11邮轮工程与管理20173321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航海技术20202020年

59、普通高校新增专业数量情况年普通高校新增专业数量情况(单位:家)(单位:家)在传统热门专业方面,前瞻以一级学科: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院校排名来说明,综合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以及软科公布的2020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以下列出了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专业的领先院校名单;而在新设院校方面,截至2020年度,仅有1家、3家院校分别开设了游轮工程与管理、轨道交通电气与控制专业。3.3.8 交通运输类专业的院校评比注:“新设专业”,是指代2014年以后新设的专业;反之为“传统专业”资料来源:教育部、软科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1 12 23 34 45 5一级学科:交通运输工程院校排名一级学科:交通运输工程院校排

60、名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6 67 78 8长安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南大学9 9大连海事大学1010哈尔滨工业大学轨道交通电气与控制轨道交通电气与控制 山东交通学院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邮轮工程与管理邮轮工程与管理 广州航海学院截至截至20202020年度新设专业开设的院校数量年度新设专业开设的院校数量、名单名单31轨道交通电气与控制邮轮工程与管理3.3.9 数学类专业概况专业类:数学类专业类:数学类专业代码:专业代码:07010701学科门类:学科门类:理理学学序号序号下设专业下设专业增设年份增设年份1数学与应用数学/2信息与计算科学/3数理基

61、础科学/4数据计算及应用2018资料来源:教育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注:“新设专业”,是指代2014年以后新设的专业;反之为“传统专业”20202020年普通高校新增专业数量(单位:家)年普通高校新增专业数量(单位:家)141011数理基础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数据计算及应用综合了全国第三轮、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以及软科公布的2020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以下列出了数学类专业的领先院校名单,其中,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清华大学位列前三。在新设专业方面,截至2020年度,共有15家高校开设了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3.3.9 数学类专业的院校评比注:“新设专业”,是指代2014年以后新设的专业;

62、反之为“传统专业”资料来源:教育部、软科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1 12 23 34 45 50701 0701 数学类数学类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6 67 78 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9 9上海交通大学1010东南大学首批开设院校首批开设院校20192019- -20202020年陆续开设年陆续开设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的高校的高校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 重庆邮电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天津师范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江苏大学 闽南师范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湖北文理学院 荆楚理工学院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重

63、庆工商大学截至截至20202020年度开设了数据年度开设了数据计算及计算及应用专业的高校名单应用专业的高校名单3.3.10 机械类专业概况专业类:机械类专业类:机械类专业代码:专业代码:08020802学科门类:工学学科门类:工学资料来源:教育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注:“新设专业”,是指代2014年以后新设的专业;反之为“传统专业”84197644智能制造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智能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20202020年普通高校新增专业数量年普通高校新增专业数量TOP5TOP5(单位:家)(单位:家)序号序号下设专业下设专业增设年份增设年份序号序号下设专业下设专业增设年

64、份增设年份1机械工程/9机械工艺技术/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0微机电系统工程/3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1机电技术教育/4机械电子工程/12汽车维修工程教育/5工业设计/13智能制造工程20176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4智能车辆工程20187车辆工程/15仿生科学与工程20188汽车服务工程/16新能源汽车工程2018在机械类专业院校评比方面,前瞻根据2019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半年的就业率及月薪酬排名结果,对机械工程专业的院校进行评比。综合全国第三轮、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以及软科公布的2020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结果显示: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分别排名机械工程专业TOP3。3.

65、3.10 机械类专业-传统专业院校评比注:“新设专业”,是指代2014年以后新设的专业;反之为“传统专业”资料来源:教育部、软科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1 12 23 34 45 5TOP 1TOP 1- -1010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6 67 78 8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9 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010天津大学314141515TOP TOP 1111- -2020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8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东南大学1919华南理工大学2 20 0同济大学在机械类的新设专业中

66、,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院校开设数量最多,截至2020年度,有218家高校增设了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其中,根据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公布的排名显示,202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和同济大学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排名全国前三。3.3.10 机械类-新设专业院校评比2182581智能制造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智能车辆工程仿生科学与工程截至截至20202020年度年度金融学类新设专业新增院校数量排名金融学类新设专业新增院校数量排名资料来源:教育部、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注:“新设专业”,是指代2014年以后新设的专业;反之为“传统专业”首批开设院校首批开设院校20212021年年全国高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教育教学综合实力排行榜全国高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教育教学综合实力排行榜TOP15TOP15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汕头大学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华南理工大学11湖南大学2天津大学7吉林大学12大连理工大学3同济大学8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3合肥工业大学4北京理工大学9东北大学14武汉理工大学5西安交通大学10山东大学15北京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工程专业领先院校名单工程专业领先院校名单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2021年中国高考热门专业类排名及院校评比(53页).pdf)为本站 (木子璨璨)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