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白皮书:2021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47页).pdf

编号:49963 PDF 47页 3.36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白皮书:2021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47页).pdf

1、Research Report On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Top 100 Counties In 2021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2021年8月4日2021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本报告的著作权归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顾问”)所有。本报告相关基础数据由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通过公开渠道收集、大数据监测及地方政府填报等多种方式获得。本报告是顾问的研究与统计成果,其性质是供客户内部参考的业务资料,其数据和结论仅代表本公司的观点。本报告有偿提供给购买本报告的客户使用,并仅限于该客户内部使用。购买本报告的客户如果希望公开引用本报告的数据和观点,在事先向顾问提出书面要求后,必须

2、经过顾问的审核、确认,并得到顾问的书面授权。未经顾问的审核、确认及书面授权,购买本报告的客户不得以任何方式在任何媒体上(包括互联网)公开引用本报告的数据和观点,不得以任何方式将本报告的内容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人。否则引起的一切法律后果由该客户自行承担,同时顾问亦认为其行为侵犯了顾问的著作权,顾问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郑重声明目 录研究对象.1主要观点.2综合篇第1章 多维透视县域经济新发展.4第2章 县域经济发展开启新篇章.12百强县篇第3章 新时代百强县承担着新功能.17第4章 创新优化百强县评价新方法.21第5章 2021年百强县榜单.24第6章 洞见百强县高质量发展新特征.28第7章 未

3、来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新趋势.32第8章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跃升.33案例篇第9章 创新驱动.36第10章 转型升级.37第11章 园区建设.38第12章 开放协同.39第13章 绿色发展40第14章 营商环境41第15章 乡村振兴42第16章 治理能力43第17章 数字县域44关于. 452021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的研究对象结合了民政部2021年5月发布的2020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以及截至2021年4月全国各地行政区划调整情况,全国(不包括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除市辖区和林区以外的1870个县级行政区划(包含388个县级市、1313个县、117

4、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研究对象1东北地区山东省福建省江西省贵州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26个县级市12个县级市12个县级市9个县级市11个县级市16个县级市52个县44个县62个县52个县17个县17个县江苏省中部地区安徽省11个自治县49个旗8个自治县22个县级市山西省9个县级市云南省3个自治旗吉林省19个县11个县级市50个县17个县级市广西壮族自治区20个县级市浙江省80个县西部地区66个县10个县级市16个县20个县级市湖北省四川省29个自治县48个县3个自治县32个县25个县级市18个县级市陕西省12个自治县黑龙江省1个自治县36个县106个县6个县级市宁夏回族自治区21个县

5、级市广东省2个自治县4个自治县71个县2个县级市45个县20个县级市湖南省重庆市甘肃省11个县1个自治县34个县18个县级市8个县5个县级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地区3个自治县61个县4个自治县57个县26个县级市河北省海南省7个自治县青海省7个自治县61个县21个县级市5个县级市河南省5个县级市6个自治县91个县4个县21个县级市25个县西藏自治区6个自治县6个自治县82个县7个自治县66个县数据来源:民政部,顾问整理 2021.08县级市388县1313自治县117旗49自治旗3主要发现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新变化:县域户籍人口数量逐年减少,但仍占中国户籍人口总数六成之多;县域GDP稳定增长,但占

6、全国GDP比重持续下降,且县域间GDP差距显著;中国县域财政实力不断增强,但贡献率有所下降;县域二产主导地位渐失,三产占比稳步提升;四成省(区)县域以二产为主导,六成省(区、市)县域以三产为主导;苏浙豫鲁四地县域工业实力相对较强;江苏省县域GDP均值高居首位,县域间两级分化严重。2021年百强县区域分布不均,东部优势明显。中国县域经济的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百强县东部地区占65席,中部地区占22席、西部地区占10席,东北地区占3席。与2020年相比,东部地区席位减少2席,西部地区增加2席,中部及东北地区保持不变。在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独占一半,并包揽前3位。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三省表现抢眼,

7、分别占25席、18席和13席。百强县近三年来区域分布格局变化较小。东部入榜县域数量达到65个,仍以绝对优势抢占鳌头,但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中部地区县域上榜数量维持22个,但总体看年均有所增长,上涨势头较强;东北地区趋于平稳,上榜百强县的县域数量保持3个;西部地区县域上榜数量波动中保持增长,2021年新增2个。百强县规模实力突出,“千亿县”达到38个。 2020年,百强县中GDP突破千亿级别的县域达到38个,较上年增加5个。38个“千亿县”中,江苏省共斩获16个席位,占比42.1%,浙江省跟随其后,获得9个席位,福建省4个席位,其余省数量均不超过3个。百强县发展水平较高,可与“粤苏浙鲁”并肩。

8、与部分经济大省相比,2020年,百强县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略低于广东省和江苏省,高于浙江省和山东省,彰显出百强县强劲的经济实力与较高的发展水平;而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仅高于山东省,远低于广东省,略低于江苏省和浙江省,另一方面,百强县进出口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低于广东省和江苏省,高于浙江省和山东省,彰显出百强县强劲的外贸能力和居民消费能力。百强县投资拉动增长显著,工业支撑经济发展。2020年,百强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平均水平为3.9%,高于全国水平2.7%。与经济强省比,百强县高于江苏省、山东省,低于广东省和浙江省,但固定资产投资仍是县域拉动经济增长重要的力量。2020年,百强县

9、第二产业增加值及第二产业占比都超过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百强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广东省,略低于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百强县富民与强县并举,城乡走向共同富裕。2020年,百强县人均GDP达到11.2万元,百强县人均GDP已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2020年,百强县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分别高出25.9%、13.9%、60.3%,充分体现了百强县对于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所做出的努力与成效。2020年,百强县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城镇居民比重远高于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表明百强县城乡人均收入相对均衡。未来县域经

10、济发展新趋势:县域经济发展定位从国际大循环“供给泵”向双循环末端“压舱石”加速转变;县域经济发展主体从产业配套的承载地向工业经济的主阵地加速转变;县域经济发展空间从城乡二元发展模式向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加速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从孤立封闭发展向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加速转变;县域经济发展任务从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向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加速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源环境粗放消耗向可持续的绿色县域加速转变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跃升:面对“十四五”时期的新形势新机遇,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深入实施“2345”发展方略,即构建两大体系、树立三大新县域观、激活四大动力、搭建五个平台。2综合篇人口规模中国县域户籍人口

11、数量逐年减少中国县域户籍人口数量由2016年91567.0万人减少至2019年89745.1万人,2019年中国县域户籍人口数量占全国户籍人口总数(140440.4万人)的63.9%。第1章 多维透视县域经济新发展中部地区县域户籍人口数量最多2019年,中部地区县域户籍人口数量占中国县域户籍人口总数的33.0%,西部及东部地区县域户籍人口占比均在30.0%左右,东北地区县域户籍人口数量较少。豫鲁川三省县域户籍人口数量居中国前三从各省(区、市)县域户籍人口数量来看,河南省县域户籍人口数量居首位,占中国县域户籍人口总数的9.7%;山东省、四川省、湖南省及河北省四省县域户籍人口数量均超过5000万人

12、;重庆市、青海省等地县域户籍人口数量相对较少。121498.23016.03523.93610.33844.43977.24159.94198.34637.04951.65566.45826.15950.46296.18689.2其他浙江省江西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江苏省湖北省广东省安徽省河北省湖南省四川省山东省河南省户籍人口(万人)其他, 24.0%浙江省, 3.4%江西省, 3.9%贵州省, 4.0%广西壮族自治区, 4.3%云南省, 4.4%江苏省, 4.6%湖北省, 4.7%广东省, 5.2%安徽省, 5.5%河北省, 6.2%湖南省, 6.5%四川省, 6.6%山东省, 7.0

13、%河南省, 9.7%图 1 2016-2019年中国县域户籍人口数量图 2 2019年中国县域户籍人口区域分布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2017-2020年),顾问整理 2021.08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2020年),顾问整理 2021.0891567.090972.090272.089745.1Y2016Y2017Y2018Y2019户籍人口(万人)图 3 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县域户籍人口数量图 4 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县域户籍人口数量占比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2020年),顾问整理2021.08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

14、)(2020年),顾问整理2021.08中部地区, 33.0%西部地区, 30.4%东部地区, 30.0%东北地区, 6.6%经济体量县域GDP稳定增长,但占全国GDP比重持续下降中国县域GDP由2016年330705.4亿元增加至2019年381153.8亿元,但占全国GDP比重由2016年44.5%下降至2019年38.5%。第1章 多维透视县域经济新发展东部地区县域经济体量最大2019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县域GDP占中国县域GDP的比重分别为40.6%、30.3%、24.7%、4.4%。苏豫鲁三省县域GDP居中国前三从各省(区、市)县域GDP来看,江苏省、河南省、山

15、东省、浙江省、湖南省、福建省及四川省县域GDP居中国前七位,均超过20000.0亿元,七省县域贡献了中国县域51.5%的GDP;吉林省、甘肃省、青海省等地县域GDP相对较小。565625.310727.611004.713493.413757.314259.417894.818659.819311.520397.521987.522166.426560.929258.534218.741830.3其他贵州省陕西省广东省江西省云南省安徽省湖北省河北省四川省福建省湖南省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江苏省县域GDP(亿元)其他, 17.2%贵州省, 2.8%陕西省, 2.9%广东省, 3.5%江西省, 3.6

16、%云南省, 3.7%安徽省, 4.7%湖北省, 4.9%河北省, 5.1%四川省, 5.4%福建省, 5.8%湖南省, 5.8%浙江省, 7.0%山东省, 7.7%河南省, 9.0%江苏省, 11.0%330705.4349253.9367834.8381153.8743585.5827121.7919281.1990865.144.5%42.2%40.0%38.5%Y2016Y2017Y2018Y2019县域GDP(亿元)全国GDP(亿元)县域GDP占全国GDP比重图 5 2016-2019年中国县域GDP及其占全国GDP比重图 6 2019年中国县域GDP区域分布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

17、020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2017-2020年),顾问整理 2021.08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2020年),顾问整理 2021.08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2020年),顾问整理2021.08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2020年),顾问整理2021.08东部地区, 40.6%中部地区, 30.3%西部地区, 24.7%东北地区, 4.4%图 7 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县域GDP图 8 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县域GDP占比经济体量县域间经济体量两级分化,约九成地区2019年GDP低于400.0亿元从县域GDP来看,2019年G

18、DP千亿以上的县域有33个,超过400.0亿元有208个,200.0亿元以上的有607个,100.0亿元以上的有1104个。整体来看,县域间GDP相差较大,多数地区经济体量较小。第1章 多维透视县域经济新发展6图 10 中国各省“千亿县”首次诞生时间及其县(市)当年GDP江苏省 江阴市,1190.6亿元 昆山市,1151.8亿元 张家港市,1050.0亿元福建省浙江省、河北省山东省贵州省江西省2007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6年2018年2019年陕西省湖南省 晋江市,1095.7亿元 神木市,1004.9亿元 慈溪市,1031.1亿元 迁安市,1005.1亿元 长沙县

19、,1100.6亿元 浏阳市,1012.8亿元 胶州市,1035.9亿元 仁怀市,1183.18亿元 南昌县,1048亿元数据来源:相关地区统计公报,顾问整理2021.08图 9 2019年中国县域GDP等级分布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2020年),顾问整理 2021.082020年“千亿县“总数增至38个,昆山市及江阴市GDP遥遥领先自2007年中国首次诞生3个“千亿县”,2020年“千亿县”总数增至38个,其中,8个县(市)GDP超过1500.0亿元,且昆山市及江阴市GDP均超过4000.0亿元。331大于1000亿元400亿-1000亿元200亿-400

20、亿元100亿-200亿元100亿元以下县域数量(个)财政水平中国县域财政实力不断增强,但贡献率有所下降中国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6年22116.5亿元增加至2019年24602.5亿元,对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贡献率保持在12.0%-14.0%。第1章 多维透视县域经济新发展东部地区县域财政实力雄厚2019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中国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3.6%、30.1%、21.8%、4.4%。苏浙鲁滇三地县域财政水平居中国前三从各省(区、市)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来看,江苏省、浙江省及山东省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中国前三位,均超过2

21、000.0亿元,三省县域贡献了中国县域三成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甘肃省、青海省等地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对较小。77434.21112.41197.11337.41354.31483.21549.21735.82215.92332.02850.9其他江西省福建省河北省四川省湖南省安徽省河南省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其他, 30.2%江西省, 4.5%福建省, 4.9%河北省, 5.4%四川省, 5.5%湖南省, 6.0%安徽省, 6.3%河南省, 7.1%山东省, 9.0%浙江省, 9.5%江苏省, 11.6%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2020年),顾问整理2021

22、.08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2020年),顾问整理2021.08图 11 2016-2019年中国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其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图 12 2019年中国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区域分布图 13 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图 14 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比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0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2017-2020年),顾问整理 2021.08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2020年),顾问整理 2021.08东部地区, 43.6%中部地区, 30.1%西部地区, 21.8%东北地区

23、, 4.4%22116.622853.924218.624602.5159605.0172592.8183359.8190390.113.9%13.2%13.2%12.9%Y2016Y2017Y2018Y2019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住户储蓄中国县域住户储蓄存款余额稳定增长中国县域住户储蓄存款余额由2016年225901.3亿元增加至2019年302367.8亿元,增幅达33.8%。第1章 多维透视县域经济新发展东部地区县域住户相对富有2019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县域住户储蓄存款余额占中国县域

24、住户储蓄存款余额的比重分别为39.9%、28.7%、24.0%、7.3%。冀鲁浙三省县域住户储蓄额居中国前三从各省(区、市)县域住户储蓄存款余额来看,河北省、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及河南省县域住户储蓄存款余额居中国前五位,均超过20000.0亿元,五省县域贡献了中国县域四成的住户储蓄存款余额;其他省区县域住户储蓄存款余额相对少。8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2020年),顾问整理2021.08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2020年),顾问整理2021.08图 15 2016-2019年中国县域住户储蓄存款余额图 16 2019年中国县域住户储蓄存款余额区域分布数据来源:中国

25、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2017-2020年),顾问整理 2021.08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2020年),顾问整理 2021.08图 17 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县域住户储蓄存款余额图 18 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县域住户储蓄存款余额占比东部地区, 39.9%中部地区, 28.7%西部地区, 24.0%东北地区, 7.3%86900.710181.610689.310790.813774.113990.815640.819411.322653.823673.324194.625075.025391.6其他山西省江西省广东省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四川省河南省江苏省浙江省

26、山东省河北省住户储蓄存款余额(亿元)其他, 28.7%山西省, 3.4%江西省, 3.5%广东省, 3.6%湖北省, 4.6%安徽省, 4.6%湖南省, 5.2%四川省, 6.4%河南省, 7.5%江苏省, 7.8%浙江省, 8.0%山东省, 8.3%河北省, 8.4%225901.3 244333.1 269506.2 302367.8 Y2016Y2017Y2018Y2019住户储蓄存款余额(亿元)产业结构四成省(区)县域以二产为主导,六成省(区、市)县域以三产为主导从各省(区、市)县域产业结构来看,2019年,陕西省、浙江省、江苏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11个省区县域以二产为主导,其中,陕西

27、省、福建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山西省县域第二产业占比均超过50.0%;安徽省、山东省及四川省等17个省(区、市)县域以三产为主导。第1章 多维透视县域经济新发展9图 20 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县域三次产业结构13.1%9.7%10.9%8.8%4.9%6.7%16.3%11.6%11.8%17.3%15.4%12.6%12.5%17.2%15.0%15.4%14.1%14.1%17.7%19.0%18.7%20.5%25.1%20.9%26.6%25.5%34.2%43.6%53.8%53.0%52.5%50.8%48.3%47.8%47.8%46.7%45.1%43.4%42.7%41

28、.7%41.1%38.4%38.2%38.1%37.9%37.7%37.2%35.7%33.9%31.9%29.5%29.2%28.0%21.5%20.5%13.0%33.0%37.2%36.6%40.4%46.8%45.5%35.9%41.6%43.0%39.3%41.9%45.7%46.3%44.4%46.7%46.5%48.0%48.2%45.1%45.2%47.4%47.7%45.4%49.9%45.4%53.0%45.3%43.4%陕西省福建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山西省浙江省江苏省青海省河南省江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湖北省安徽省山东省四川省河北省西藏自治区湖南省重庆市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

29、广东省辽宁省甘肃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黑龙江省第一产业占比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中国县域二产主导地位渐失,三产占比稳步提升中国县域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14.6:47.1:38.3转变为2019年14.0:41.8:44.2,二产主导地位渐失,三产占比稳步提升。图 19 2016-2019年中国县域三次产业结构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2017-2020年),顾问整理 2021.08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2020年),顾问整理2021.0814.6%13.5%13.1%14.0%47.1%46.6%45.2%41.8%38.3%39.9%41.7%44.2

30、%Y2016Y2017Y2018Y2019第一产业占比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工业对比苏浙豫鲁四地县域工业实力相对较强从各省(区、市)县域第二产业增加值来看,2019年,排名前五位且第二产业增加值超过10000亿元的江苏省、河南省、浙江省、山东省及福建省县域贡献了中国县域45.5%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从各省(区、市)县域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来看,2019年,排名前七位且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超过10000个的浙江省、江苏省、河南省、山东省、安徽省、湖南省及福建省县域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占中国县域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61.7%。第1章 多维透视县域经济新发展10图 21 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县域第二产业增

31、加值图 22 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县域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35558.15924.26211.17378.17461.07827.67972.08395.211663.212033.312837.615993.920013.5其他陕西省江西省河北省安徽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福建省山东省浙江省河南省江苏省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图 23 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县域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图 24 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县域规上工业企业占比26376338334885297755772249925814其

32、他山西省云南省贵州省陕西省广东省四川省江西省湖北省河北省福建省湖南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南省江苏省浙江省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个)其他, 8.7%山西省, 1.7%云南省, 1.8%贵州省, 2.0%陕西省, 2.1%广东省, 3.5%四川省, 4.2%江西省, 4.5%湖北省, 4.8%河北省, 5.0%福建省, 6.2%湖南省, 6.4%安徽省, 6.5%山东省, 7.9%河南省, 8.5%江苏省, 12.2%浙江省, 14.0%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2020年),顾问整理2021.08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2020年),顾问整理2021.08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

33、鉴(县市篇)(2020年),顾问整理2021.08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2020年),顾问整理2021.08其他, 22.3%陕西省, 3.7%江西省, 3.9%河北省, 4.6%安徽省, 4.7%四川省, 4.9%湖北省, 5.0%湖南省, 5.3%福建省, 7.3%山东省, 7.5%浙江省, 8.1%河南省, 10.0%江苏省, 12.6%质量效益江苏省县域GDP均值高居首位,县域间差距显著从各省(区、市)县域GDP均值来看,2019年,江苏省县域GDP均值遥遥领先,高于位居第二位的浙江省县域GDP均值的两倍,福建省、山东省及河南省三省县域GDP均值在300.0亿-400.

34、0亿元;山西省、黑龙江省、甘肃省、青海省及西藏自治区县域GDP均值均低于100.0亿元。第1章 多维透视县域经济新发展11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2020年),顾问整理2021.08图 25 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县域GDP均值11.344.253.588.196.0100.5115.1116.9120.6127.3129.4142.9149.0156.2158.1160.9161.0188.5236.7253.2257.7293.4296.2325.9365.7392.6501.11020.3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黑龙江省山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

35、治区云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贵州省海南省四川省河北省辽宁省江西省广东省重庆市湖南省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山东省福建省浙江省江苏省县域GDP均值(亿元)新时代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 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12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新征程“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县域要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中发挥突出作用。县域是国内市场的重要部分,要着力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在生产环节,要

36、扩大优质消费品、中高端产品供给和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供给。在流通环节,要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做好农贸市场等商贸流通设施改造升级。县域要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进行新探索。县域要结合进出口实际,做好进出口协同发展工作。在进口方面,要结合发展实际,有序扩大优质消费品等进口,促进进口来源多元化。在出口方面,要优化出口商品质量和结构,稳步提高出口附加值,引导出口企业深耕传统出口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县域要持续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县域要积极推动医疗健康、养老托育、文旅体育等消费提质扩容。要完善城乡融合消费网络,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改善县域消费环境,推动农村消费梯次升级。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

37、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新发展环境新发展主题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新的发展主题。新征程上,县域经济发展要有新作为。县域要补齐创新资源相对不足的短板,加快创新驱动发展;要做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加快提

38、升产业能级;要全面开展数字赋能,发展数字经济;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补齐县城发展短板弱项;要对接区域发展战略、融入区域发展,实现协调发展;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新征程上,县域经济发展要有新担当。县域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发展乡村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助力“双碳”目标顺利实现;要全方位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支撑。新征程上,县域经济发展要有新举措。各地要充分认识县域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作用,通过新政策、新举措,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第2章 县域经济发展开启新篇章数据来

39、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国家相关政策文件,顾问整理,2021.08县域经济发展要有新作为第2章 县域经济发展开启新篇章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加强企业创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落实激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激发创新人才活力。县域对创新人才吸引力相对较弱,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引进、用好创新人才,全面做好创新人才培育工作,创新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环境。 加快推

40、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建立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扩大优质产品供给,推动产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培育县域发展新动能。县域要结合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和区域产业格局,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接续发展,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积极推进县域制造业补链强链,补短板、锻长板,结合县域产业发展实际,扎实做好供应链保障。提升产业能级,巩固实体经济基础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县域 以数字经济赋能县域产业发展。有序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结合县域发展实际和需要,培育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数字产业,拓展5G应用场景;实施“

41、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发展个性定制、柔性制造等新模式,加快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 加快县域数字社会建设。以县域教育、医疗、养老、抚幼等领域为重点,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互联网+公共服务”,创新提供服务模式和产品。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数据大脑建设,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发挥新型城镇化建设载体作用 全力做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配套等设施提级扩能。按照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

42、,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对接区域重大战略深度融入区域发展 以区域融合发展形成县域发展新优势。县域要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积极融入城市群、都市圈,发挥县域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借助区域发展形成自身新优势。全面深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县域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精简优化工业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管理措施,降低小微企业等经营成本,提升涉企服务质量和效率。推进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提升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核名智能化水平,简化相关涉企生产经营和审

43、批条件。13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国家相关政策文件,顾问整理,2021.08县域经济发展要有新担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构建新发展格局,潜力后劲在“三农”;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基础支撑在“三农”。县域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在新的发展阶段,要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兴旺是县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县域要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

44、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积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县域要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县域要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加快脱贫地区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做好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特色产业精准对接。14发布机构发布时间名称主要内容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门2021年4月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拓展农业功能价值,打造知名产品品牌,推动产业园区化发展。稳定并加强产业扶持政策,强化财政支持,创新金融服务

45、。强化产业发展服务支撑,健全产销衔接机制,健全技术服务机制,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2021年3月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聚力做好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着力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中共中央、国务院2021年2月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2月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加快培

46、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加快培养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加快培养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加快培养乡村治理人才,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主体在乡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农业农村部2020年7月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发掘乡村功能价值,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发展新动能,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大力发展乡村产业。表 1 2020年以来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数据来源:相关部门,顾问整理 2021.080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0203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2020年1

47、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县域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转变能源消费模式,加强生态保护,将为我国“双碳”目标顺利实现提供重要支撑保障。县域要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县域要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产业,实施钢铁、化工、建材、纺织等行业绿色化改造,积极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升级、农业绿色发展。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以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县域治理能力。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全

48、面提升县域基层服务管理能力。制定县(区)职能部门、乡镇(街道)在城乡社区治理方面的权责清单制度,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提高城乡社区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管理能力。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第2章 县域经济发展开启新篇章数据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顾问整理,2021.08县域经济发展要有新举措县域经济是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多个地方将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夯实区域经济发展

49、底部基础的重要抓手,相继出台意见、政策措施等,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县域经济特色化、差异化、融合化发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15四川省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2019年7月,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优化提升产业发展平台。促进开发区(园区)提档升级,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天府旅游名县,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科学推进县城建设,加快中心镇、特色小(城)镇建设,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乡交通网络支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强化能源通信保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强化县城公共服务中心功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

50、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强化环境保护,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化改革开放。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开放合作水平。2021年4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0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用地提质增效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围绕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以“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为牵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战略梯队。对标“全国百强县”,结合实际,优先选择经济实力、发展质量、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等较好的县(市),建立“三百”战

51、略梯队县(市)。强化技改支持。省市县联动支持县域制造业技改扩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金融支持。鼓励商业银行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农商行发展,改善县域贷存比等。优化土地保障。建立以“亩产效益”为导向的土地指标差别化配置机制,全面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切实提高用地效率等。2021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规划引领,强化源头管控。严格规划管理;引导工业项目入区,对县域内布局分散、用地粗放的工业项目进行有序整合,引导其进入产业集聚区;严格工业用地使用标准。盘活存量土地,提升利用水平。以存定增促进消化批而未供土地;积极稳妥处置已批未供即用土地;

52、坚持以用为先处置闲置土地;创新模式盘活低效工业用地。优化供应方式,增强保障能力。实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促进新型产业用地发展。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土地高效利用。完善土地要素二级市场配置机制,建立工业项目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完善节约集约用地奖惩机制。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设立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组织实施新一轮特色县域经济强县工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粮食安全为底线,优先发展稻谷、生猪、植物油、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支持县域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升级,鼓励发展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创新能力建设。开展创新型县创建,支持参与省与国家“大院大所”创新合作,推动每个县至少与一

53、个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强开放交流合作。积极组织开展定点招商或集中专项招商,鼓励引进培育“四上”企业,支持招大引强。打造优质企业品牌。支持上市公司对县域优质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并购重组,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围绕品牌定位、品牌推广、品牌认证等环节,支持县域品牌服务平台建设。第2章 县域经济发展开启新篇章数据来源:相关地方政府,顾问整理,2021.08百强县篇百强县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航员”17百强县以先行先试的制度着力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随着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和产业链供应链提升需要,依托扎实的产业基础,县域力争摆脱“低端锁定”困局,奋力向产业价值链两端的高附加值环

54、节延伸。百强县在产业创新领域已取得明显突破,部分百强县已具备了对某些关键领域产业链的控制能力,以及培育、孵化特色产业集群的综合实力。图 26 县域经济在创新成果转化各环节的作用数据来源:顾问 2021.08百强县引领内需消费市场潜力释放和消费场景创新。近年来,县域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百强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远高于全国。百强县中有64个县(市)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县域消费市场空间得到进一步释放。县域消费市场主要增长来自消费水平提升、特定需求升级、消费场景革新。基础科学研究或共性技术研究县域“飞地建设”或共建载体科学研究环节生产技术和工艺革新县域产教融合、企业大

55、学产品量产、产品中试、检测县域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和物流体系建设用户画像、产品试投放县域市场监督和评价体系技术研发环节成品量产环节市场反馈环节消费需求实现从生存型向发展享受型升级,消费者需求从用途扩展到工艺、质量、性能及设计理念。消费结构升级随时代发展而产生的新 消 费 领 域 , 例 如“一老一小”养老服务和医疗健康服务,母婴及早教服务等服务。特定需求升级应用技术和新理念引领消费场景创新,智能、绿色、安全、健康等改变消费习惯,例如电子商务、智能穿戴、健康管理、基因检测等需求。消费场景升级图 27 县域消费增长的主要方向百强县率先探索绿色低碳改造和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百强县综合经济实力领跑中国县域经

56、济,随着国民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百强县率先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深入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的高品质城市。目前,一些生态资源禀赋优越的百强县已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发展模式,构建“两山”银行,创新对生态环境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进行评估,在生态资源资产化方面先试先行。第3章 新时代百强县承担着新功能数据来源:顾问 2021.08百强县是县域社会治理水平提升的“探路者”18社会治理能力提升要在县级层面强化对基层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2021年7月1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

57、能力现代化建设有序推进。县级层面充分发挥县级政府在全域宏观统筹和工作组织方面的优势,根据地方实际情况依法下放相关事权,统筹协调县域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工作,规范引导并对工作成效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价。数据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顾问整理,2021.08百强县率先布局“新基建”和“数字县域”,构筑县域社会治理体系。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短板,设施配套不足、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相对落后、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面较窄等问题制约着县域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随着“新基建”的大力推广和“数字县域”建设的不断纵深,百强县努力通过信息化治理手段改善传统县域社会治理中的信息不对称、响应不及时

58、等问题,通过完善城乡信息基础以智慧民生为抓手构建覆盖全域的数字网络,并不断完善数字政务平台,在县级层面突破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020103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

59、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信息基础设施新基建图 28 “新基建“的组成部分百 百强县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和乡村振兴,促进县域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百强县依托自身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社会治理水平,通过引入新业态和新平台重塑县域经济发展动力、创新县域社会治理模式,逐步形成了可迁移、复制的经验。例如,针对城乡生活水平差距较大、乡村地区治理水平较弱的问题,率先引入平台经济、新媒体营销等方式拓宽乡村地区创业、就业的机会空间,助力农村人口和回流人口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为兼业农民和外出务工人员的两地分居、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县域治理痛点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同时,从城乡一体化发展大

60、局出发,百强县通过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第3章 新时代百强县承担着新功能百强县是县域营商环境优化的“试验田”19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支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技术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数据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加快发展债券市场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资金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完善土地管理体制土地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畅通劳动

61、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完善技术技能评价制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劳动力百强县引领县域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建设。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大要素是改革的重点领域。县级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的基层单元,在要素市场化体制机制建设和制度创新的实践中拥有较全面的行政事权,在改革创新领域具有便利条件。近年来,百强县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积极争取在要素市场化领域的改革试点,在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县域人才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县域创新体系建设、数字县域等领域先试先行,为广大县域地区提供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

62、经验。数据来源: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顾问整理,2021.08图 29 五大要素市场化改革重点内容百强县牵头“服务型政府”建设,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近年来,通过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不断压减环节和时限,以百强县为代表的县域政务服务效能大幅度提高。高质量打造“服务型政府”,在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做到“尊商重商”。以百强县为代表的县级政府重视“简政放权”,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县域营商环境,辐射带动更大区域形成了良性竞争的氛围。做强县级“顶层设计”做优乡镇街道“基本单元”做实社区

63、及乡村网格化管理体系组织架构科学化管理体系集成化服务方式数字化推动问题解决方案形成闭环构建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探索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以数据共享为突破构建全域服务网络以盲点扫除为核心织补服务网络第3章 新时代百强县承担着新功能百强县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加速器”20百强县协助区域提升经济发展韧性和综合竞争力。县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县级政府拥有完整行政职能的基层政府,特别是拥有相对独立的财权、人事权、规划权、建设权等,使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以百强县为代表的县级政府,通过超前布局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拓展出新的增长空间,增强区域经济活力。同时,通过高水平建设基础设施

64、,引领和推动更大区域搭建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区域综合服务与专业化职能相结合的城市梯度分工体系。以百强县为代表的经济强县对区域城市网络和分工体系形成有力支撑中心城市次级中心城市数据来源:顾问,2021.08图 30 区域城市网络示意图百强县协助区域提升经济发展韧性和综合竞争力。基础设施网络和要素流动网络的构建使县域与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以百强县为代表的经济强县常通过探索和创新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引领区域内各主体深入参与跨行政区划的区域合作中,通过经济利益分成、设施共建、区域重大问题协同治理等方式不断拓展区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跨行政区

65、划协同发展模式案例经验借鉴利益共享机制水权交易:金华地区和义乌市,两市签订有偿转让用水权协议经济利益分配:通过市场手段解决区域间资源分布不平衡问题同城发展机制共建副中心:宁波市下辖余姚市、慈溪市通过资源共享、设施共建协同打造宁波都市区北部副中心资源共享,设施共建:跨行政区划实现要素、设施、服务共享,达到区域竞争力整体提升的目的区域治理机制区域治理框架协议:环乐清湾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并建立区域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和重大事项通报制度,加强乐清湾的合作开发相关城市围绕公共事务或共同目标形成区域利益共同体表 2 百强县引领跨行政区划体制机制创新案例数据来源:相关政府部门,顾问整理,2021.08第3章 新时

66、代百强县承担着新功能紧扣主要矛盾的变化评价指标的设计与选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是我国新时期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因此,将体现新发展理念指标纳入指标体系。贯彻新发展理念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在县域体现尤为明显和突出。因此,指标体系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思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从人才、创新、科技等高质量供给要素方面设置指标、体现县域发展过程中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经

67、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根本要求。县域经济考核指标贯彻“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推动县域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本研究基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研究,依据新时代县域经济发展特点,从经济实力、发展潜力、富裕程度、绿色水平四个维度进行设置,每一维度都由相应方面的分指标构成,每个分指标又由若干个指标组成。县域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是对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科学发展的综合评价过程,因此,评价体系在对“量”的考量基础上融入对“质”的关注,即考察经济规模、收入水平等发展现状,也关注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等绿色、活力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遵循以下准则: 收入水

68、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人均存款余额 消费水平: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 宜居程度: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节能环保: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1图 31 2021年百强县评价指标选取原则0204050301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结合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深刻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后的防疫常态化背景,县域经济考核指标结合产业基础再造、“碳中和”和“碳达峰”等高质量发展目标进行调整。顺应“双循环”格局和疫后新形势第4章 创新优化百强县评价新方法数据来源:顾问 2021

69、.08 投资强度:近三年平均固定资产投资额、近三年平均工业投资额、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创新活力: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新增专利授权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潜力绿色水平 经济规模: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 发展水平:人均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经济实力富裕程度数据来源:顾问 2021.08图 32 2021年百强县评价维度及其指标内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24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2图 33 县域经

70、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人均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经济实力发展水平增长潜力投资强度创新活力富裕程度绿色水平收入水平消费能力宜居程度节能环保近三年平均固定资产投资额近三年平均工业投资额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新增专利授权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人均存款余额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单

71、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经济规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来源:顾问 2021.08第4章 创新优化百强县评价新方法数据介绍本研究对象覆盖1870个县级行政区划,涉及24项指标。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年度评选对象以2020年进入百强县研究“双门槛”的县(市)为样本进行统计。4920 条入库数据按指标性质划分成4类,如下图:入库数据按一级标题划分成4类,包含经济实力数据16401640条,增长潜力数据14351435条,富裕程度数据10251025条及绿色水平数据820820条,共计49204920条数据。数据库23全面性本报告研究对象涵盖全国1870个县级行政区划。指标体系包含4大维度、8个方面、

72、24项指标,共4920条数据。客观性多途径收集数据,相互印证,提升数据库建设准确性;高频次课题组验证和专家组论证,提升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本报告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特征趋势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性要求,对评价体系进行动态调整,保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权威性本报告选取指标均为地方政府统计口径,数据来源具有权威性,同时,评价过程中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定性评价方法通过邀请行业权威专家进行三轮打分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具有权威性。01030204数据来源:顾问 2021.08图 35 2021年百强县评价原则经济实力, 1640增长潜力, 1435富裕程度, 1025绿色水平,

73、 820第4章 创新优化百强县评价新方法图 34 2021年百强县入库数据构成(单位:条)数据来源:顾问 2021.082021年百强县24第5章 2021年百强县榜单排序县(市、旗)所属省(自治区)排序县(市、旗)所属省(自治区)1昆山市江苏省51闽侯县福建省2江阴市江苏省52宁海县浙江省3张家港市江苏省53招远市山东省4常熟市江苏省54伊金霍洛旗内蒙古自治区5晋江市福建省55平度市山东省6慈溪市浙江省56邹城市山东省7太仓市江苏省57肥西县安徽省8宜兴市江苏省58济源市河南省9长沙县湖南省59莱州市山东省10龙口市山东省60醴陵市湖南省11义乌市浙江省61东阳市浙江省12余姚市浙江省62兴

74、化市江苏省13福清市福建省63瓦房店市辽宁省14诸暨市浙江省64永城市河南省15胶州市山东省65临海市浙江省16浏阳市湖南省66玉环市浙江省17海宁市浙江省67扬中市江苏省18乐清市浙江省68新密市河南省19温岭市浙江省69莱西市山东省20荣成市山东省70沭阳县江苏省21南安市福建省71高邮市江苏省22如皋市江苏省72三河市河北省23宁乡市湖南省73沛县江苏省24瑞安市浙江省74荥阳市河南省25桐乡市浙江省75肥城市山东省26泰兴市江苏省76仙桃市湖北省27启东市江苏省77宜都市湖北省28丹阳市江苏省78邹平市山东省29海安市江苏省79大冶市湖北省30惠安县福建省80永康市浙江省31石狮市福建

75、省81句容市江苏省32如东县江苏省82射阳县江苏省33迁安市河北省83长丰县安徽省34滕州市山东省84建湖县江苏省35溧阳市江苏省85肥东县安徽省36靖江市江苏省86安宁市云南省37寿光市山东省87潜江市湖北省38东台市江苏省88库尔勒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9南昌县江西省89博罗县广东省40神木市陕西省90枣阳市湖北省41仁怀市贵州省91海盐县浙江省42准格尔旗内蒙古自治区92海城市辽宁省43平湖市浙江省93汝州市河南省44仪征市江苏省94庄河市辽宁省45巩义市河南省95府谷县陕西省46邳州市江苏省96西昌市四川省47长兴县浙江省97汉川市湖北省48诸城市山东省98枝江市湖北省49新郑市河南省9

76、9昌吉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0嘉善县浙江省100简阳市四川省数据来源:顾问 2021.08百强县区域分布格局25第5章 2021年百强县榜单2522221111百强县数量(个)区域不均,东部优势明显强省强县,江苏浙江领先中国县域经济的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百强县东部地区占65席,中部地区占22席、西部地区占10席,东北地区占3席。与2020年相比,东部地区席位减少2席,西部地区增加2席,中部及东北地区保持不变。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三省表现抢眼,分别占25席、18席和13席, 其中,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独占6席,并包揽前3位。黑龙江省、吉林省、山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

77、自治区、重庆市、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等10省(区)县域均无缘百强县。表 3 2021年中国各省(区)百强县位次分布数据来源:顾问 2021.08数据来源:顾问 2021.08图 36 2021年中国各省(区)百强县上榜数量排名江苏省(个)浙江省(个)山东省(个)湖北省(个)河南省(个)福建省(个)湖南省(个)安徽省(个)辽宁省(个)河北省(个)内蒙古自治区(个)陕西省(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个)四川省(个)江西省(个)贵州省(个)广东省(个)云南省(个)1-106-30-50231-

78、703-9032合计2522221111百强县时空分布演变26第5章 2021年百强县榜单74722836522103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2018年(个)2019年(个)2020年(个)2021年(个)26220764332222211112019年(个)2020年(个)2021年(个)近四年百强县区域分布格局变化较小,区域分布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2021年,东部地区百强县数量共65个

79、,仍以绝对优势抢占鳌头,但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2021年,中部地区百强县数量共22个,与2020年持平,总体呈增长态势;2021年,东北地区百强县数量共3个,整体保持平稳态势;2021年,西部地区百强县数量较去年新增2个。图 37 2018-2021年百强县区域分布数据来源:顾问 2021.08东部地区入榜数逐步下降长三角地区的县域依然雄踞百强县榜单前列,在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区域协调等方面,引领全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江苏省在入榜数量和发展质量两方面持续保持高位,同浙江省、山东省一起组成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阵营”。中部地区入榜数上升明显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特别是河南省、湖北省两

80、省县域经济增长明显。长江中游、中原地区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将带动中部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东北地区入榜数逐渐趋于稳定辽宁省在东北地区一枝独秀,成为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但由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动力相对不足,进入百强县域数量也逐步趋于平稳。西部地区入榜数波动中有所增长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平稳发展,入榜数量呈现增长趋势。随着东中部地区产业向西部转移、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一步落实,广阔的西部县域未来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图 38 2019-2021年中国各省(区)百强县上榜数量数据来源:顾问 2021.08在第三方阵中,东部地区县域占有21个席位,中部地区入阵5个席位,分别来自河南省(3个)

81、、江西省(1个)和湖南省(1个),西部地区开始崭露头角,共斩获4个席位,分别来自内蒙古自治区(2个)、贵州省(1个)和陕西省(1个)。第三方阵是百强县榜单中的过渡力量,既有冲击前两个方阵的机遇,又有滑落第四方阵的危机,如何在富裕程度和增长潜力两个维度取得突破,向第一、第二方阵进军,是第三方阵县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在第四方阵中,东部地区县域仅占20席,中部地区共11席,西部地区6席,东北地区3席,进入百强榜单的非东部县域主要位列在榜单后端。总体来说,第四方阵各项指标得分与第三方阵之间差别不大,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质量稳步提升,第四方阵县域将成为第三方阵的最大竞争者。百强县四大方阵分析27第5章 2

82、021年百强县榜单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绿色水平第一方阵第二方阵第三方阵第四方阵根据排名,百强县内部划分为四大方阵:第一方阵为1-10名的县域,第二方阵为11-30名县域,第三方阵为31-60名县域,第四方阵为61-100名县域。四个方阵在绿色发展维度的得分差异不大,突出差别体现在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和富裕程度三个维度上,其中,第一方阵在经济实力和增长潜力得分远超另外三个方阵,第二方阵县域的绿色水平略高于其他三个方阵。可见,其他三个方阵若要提升级别,必须在经济实力和增长潜力上寻找突破点。第一方阵第二方阵第三方阵第四方阵第1-10名第11-30名第31-60名第61-100名第一方阵东部地区县域

83、在第一方阵中占据9席,6个县域位于江苏省,1个位于浙江省,福建省、湖南省和山东省各进1席。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常年雄踞前三,其中,昆山市和江阴市地区生产总值均突破4000.0亿元大关,与后面的县域形成断层式差距。湖南省长沙县是唯一进入百强县第一方阵的非东部县域,在固定投资总额、第二产业占比等数据上都有较为亮眼的表现,为中部地区崛起起到引领作用。东部地区县域继续强势包揽第二方阵20个席位中的18席,其中,江浙两省共占13席,占据总体席位的65%,福建省占3席,山东省占2席,中部湖南省夺得2个席位,湖南省县域已稳居中部县域的领跑者。第二方阵第三方阵第四方阵图 39 2021年四大方阵中百强县四

84、大维度得分情况数据来源:顾问 2021.08发展规模:百强县规模实力突出,“千亿县”达到38个28第6章 洞见百强县高质量发展新特征1111234916贵州省河北省江西省陕西省山东省湖南省福建省浙江省江苏省千亿县数量(个)百强县以有限资源创造出可观GDP2020年,百强县以占全国不到2.0%的土地、7.0%的人口,创造了全国9.8%的GDP,以占全部县域不到3.0%的土地,11.0%的人口,创造了县域约四分之一的GDP。百强县中进入“GDP千亿俱乐部“的县域达到38个,较上年增加5个。昆山市和江阴市GDP突破4000.0亿元大关,张家港市、常熟市、晋江市和慈溪市GDP突破2000.0亿元。38

85、个“千亿县”中,江苏省数量最多,达16个,占比42.1%;浙江省跟随其后,共9个;福建省有4个;其他地区”千亿县“数量均不超过3个。图 40 2020年百强县GDP等级分布图 41 2020年中国38个“千亿县”区域分布苏浙两省远远领先从各省(区)来看,江苏省、浙江省GDP头部县域数量领先其他地区,且江苏省和浙江省上榜百强县的县域GDP在1000亿-2000亿元的区间的数量也领先于其他地区。闽湘冀陕省内差异较大福建省、湖南省、河北省和陕西省上榜百强县的县域GDP在1000亿-2000亿元区间的数量仅次于苏浙,但在1000亿元以下区间进榜数量相对较少,表明两省头部县域发展质量较高,但省内差异较大

86、。鲁豫鄂三省潜力较大山东省、河南省和湖北省在1000亿元以下区间进榜较多,表明这三省发展潜力较大,发展后劲较足。数据来源:相关地区2020年统计公报,顾问整理 2021.08数据来源:相关地区2020年统计公报,顾问整理 2021.08表 4 2020年中国各省(区)百强县GDP等级分布数据来源:相关地区2020年统计公报,顾问整理 2021.08省(区)2000亿元以上 1000亿-2000亿元 1000亿元以下江苏省4129浙江省1810福建省132湖南省31山东省211河北省11陕西省11贵州省1江西省1河南省7湖北省7安徽省3辽宁省3内蒙古自治区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广东省1四川省2云南

87、省163262大于2000亿元1000亿-2000亿元小于1000亿元百强县数量(个)发展水平:百强县发展水平较高,可与“粤苏浙鲁”并肩2910.0 11.1 10.3 6.5 7.3 0.81.30.90.70.712.6 26.8 17.3 15.2 11.8 百强县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GDP(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万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万亿元)3.9 7.1 4.5 3.4 2.2 3.4 4.0 4.5 2.7 2.9 百强县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进出口总额(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亿元)百强县经济体量可与“粤苏浙鲁”等经济大省比肩与部分经济大省相比,20

88、20年,百强县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略低于广东省和江苏省,高于浙江省和山东省,彰显出百强县强劲的经济实力与较高的发展水平;而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仅高于山东省,远低于广东省,略低于江苏省和浙江省。百强县进出口总额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与“粤苏浙鲁”等经济大省基本持平2020年,百强县进出口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低于广东省和江苏省,高于浙江省和山东省,彰显出百强县强劲的外贸能力和居民消费能力。图 42 2020年百强县与“粤苏浙鲁”四省经济规模对比数据来源:相关地区2020年统计公报,顾问整理 2021.08图 43 2020年百强县与“粤苏浙鲁”四省进出口额及消费水平对比数据来源:相关

89、地区2020年统计公报,顾问整理 2021.08第6章 洞见百强县高质量发展新特征发展动能:百强县投资拉动增长,工业支撑经济发展305.14.34.42.62.948.6%39.2%43.1%40.9%39.1%百强县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第二产业增加值(万亿元)第二产业占比2.9%1.8%3.7%3.1%3.3%4.7%1.5%6.1%5.4%5.0%百强县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9%7.2%0.3%5.4%3.6%2.7%百强县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全国投资拉动百强县经济增长2020年,百强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平均水平为3.9%,高于全国水平2

90、.7%。与经济强省比,百强县高于江苏省、山东省,但低于广东省和浙江省。但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县域是拉动经济增长重要的力量。图 44 2020年百强县与全国、部分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对比百强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及占比超越“粤苏浙鲁”第二产业仍是百强县发展的强劲引擎。2020年,百强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及第二产业占比都远超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图 45 2020年百强县与“粤苏浙鲁”四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及其占比对比2020年,百强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广东省,略低于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可见,第二产业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数据来源:相关地区2020年统计公报,顾问整理 2021.0

91、8数据来源:相关地区2020年统计公报,顾问整理 2021.08数据来源:相关地区2020年统计公报,顾问整理 2021.08图 46 2020年百强县与“粤苏浙鲁”四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对比第6章 洞见百强县高质量发展新特征富裕程度:富民与强县并举,城乡发展相对均衡3149902.750257.053102.062699.043726.043834.027462.020143.024198.031930.018753.017131.040529.041029.043390.052397.032886.032189.0百强县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彰显百强县“富民”与“强县”并重2020年,百强县人均GDP达到11.2万元,根据世界银行对低中高收入国家的划分标准,百强县人均GDP已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2020年,百强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为40529.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达到49903.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达到27462.0元,比全国分别高出25.9%、13.9%、60.3%,充分体现了百强县“富民”与“强县”并重。图 47 2020年百强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粤苏浙鲁”四省对比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与发达省基本持平,城乡人

93、均收入相对均衡2020年,百强县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高于江苏省,低于广东省、浙江省及山东省;另一方面,百强县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远高于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表明百强县城乡人均收入相对均衡。图 48 2020年百强县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城镇居民比重与“粤苏浙鲁”四省对比数据来源:相关地区2020年统计公报,顾问整理 2021.08数据来源:相关地区2020年统计公报,顾问整理 2021.0836.1%36.3%35.6%49.2%45.3%55.0%40.1%45.6%51.0%42.9%百强县广东省江苏省浙

94、江省山东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城镇居民比重第6章 洞见百强县高质量发展新特征发展趋势32第7章 未来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新趋势3县域发展六大趋势特征2工业经济主阵地县域经济发展主体从产业配套的承载地向工业经济的主阵地加速转变县域经济发展定位从国际大循环“供给泵”向双循环末端“压舱石”加速转变双循环末端压舱石1县域经济发展空间从城乡二元发展模式向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加速转变城乡深度融合4区域协同一体化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从孤立封闭发展向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加速转变6可持续的绿色县域县域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源环境粗放消耗向可持续的绿色县域加速转变县域经济发展任务从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向

95、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加速转变乡村全面振兴533第8章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跃升发展建议33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认为,面对“十四五”时期的新形势新机遇,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深入实施“2345”发展方略,即构建两大体系、树立三大新县域观、激活四大动力、搭建五个平台。树立三大新县域观新价值观新要素观新发展观随着人口等要素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县域人口正从生产者向消费者、从劳动力向新市民转变。创新、绿色、人本、安全等是县域要遵循的新价值观。县域正从提供单一加工产品价值向提供创新产品、生态产品、安全产品演进。在制造强国、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主导下,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主体功能、融入城市群都市圈成

96、为县域发展的新方向。激活四大动力县域要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为主线,加快建设重大创新载体平台,成为新兴产业成长的加速器。创新驱动营商引领加快建设“新基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数字转型协同开放01020403县域要围绕制约产业发展、重大项目、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等方面机制体制展开突破创新,打造改革试验田。县域要抓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城市群、都市圈建设等机遇,积极提升开放度,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构建两大体系先进制造产业体系承接中心城制造转移,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新型城乡功能体系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建设一批重大城

97、市功能平台,提升县城综合服务承载能力34第8章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跃升发展建议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认为,面对“十四五”时期的新形势新机遇,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深入实施“2345”发展方略,即构建两大体系、树立三大新县域观、激活四大动力、搭建五个平台。搭建五个平台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探索产业基金运营新模式,发展园区投融资平台,构建起服务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金融平台。产业金融平台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和“两山”理论,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治理,提升生态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承担生态功能的县域,把发展重点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上,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生态价值平台推动“

98、筑巢引新凤”,实现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落地发展,提升园区能级。园区集群平台发挥政府作用,引进、培育大学创业园、产业研究院、产业创新中心、众创空间等,建设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公地 。创新公地平台以主导产业为依托,建设本地特色的产业大脑,拓展“产业大脑”在招商引资、营商服务、要素配置等应用场景,以“产业大脑”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大脑平台案例篇博罗县依托大湾区建设加快创新驱动发展肥西县紧抓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机遇,打造郊县科创高地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 突出科技资源流动和要素配置市场化运作要求,探索建立技术交易市场,构建有形无形结合、线上线下共生的一站式科技成果展示对接、技术评估、

99、技术交易、要素配置的综合服务平台。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鼓励企业与大湾区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企业研发中心、企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以更大力度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实施“科技孵化器倍增计划” 积极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扎实推进国家级孵化器创建工作,支持引导有条件的镇积极创建省技术创新专业镇。具体思路 肥西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加大科技金融支持等多项举措,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100、。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研发平台,构建科技研发、技术熟化、产业孵化、企业对接、成果落地的全链机制。 加大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培育力度,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行动。加强创新载体建设 抢抓合肥市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机遇,加大与大院大所对接合作,积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探索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载体。 打造高质量的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加速器,探索建设小试平台、中试基地和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平台。加大科技金融支持 扩大天使投资基金规模。 加大科技贷、天使投资基金投放力度。 发放科技型企业创新券,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

101、协同创新机制。36第9章 创新驱动典型案例“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博罗县党政考察团考察科技创新肥西县工业园区数据来源:相关地方政府,顾问整理,2021.08数据来源:相关地方政府,顾问整理,2021.08桐乡市文旅碰撞互联网,实现智慧升级肥西县以“四新”促“四化”,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广饶县广饶县乐安公园智慧乌镇 桐乡市是全国首个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也落户桐乡乌镇。通过文旅碰撞互联网,桐乡市已基本形成以文化制造业为基础,以互联网信息服务业、文化旅游业为核心,以会展服务业、创意设计业、现代传媒影视业为重点的“2+3”特色文化产业体系。互联网为文旅产业赋能 借助世界互联网大会永

102、久举办地及长三角腹地区位优势,构建以互联网信息服务、文化休闲旅游为核心,以创意设计、现代传媒影视、会展服务为重点的文化产业体系。优化互联网区域布局“一核三极多点”的空间布局 “一核”是指乌镇,重点发展互联网信息服务、文化旅游、会展服务等。 “三极”是指主城区、濮院镇和崇福镇,主城区重点发展互联网信息服务、现代传媒影视,濮院、崇福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文化旅游。 “多点”是指其他镇街,以文化旅游和传统文化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发展重点。应对疫情出台新政策 2020年,桐乡市颁发桐乡市关于强信心促消费支持文化旅游企业稳定发展的十条措施,用以支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文旅企业。强力推进主导产业升级着力培育和

103、发展新兴业态全力推进“优势产业+人工智能”核心举措 以专业园区建设支撑产业转型:推动广饶化工产业园扩区,打造以“一园两片”为核心的现代新型化工产业基地;引导橡胶轮胎产业整合重组,规划建设橡胶轮胎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园区;大力推进机电汽配产业升级改造,加快实现生产智能化、产业高端化。 突破新兴领域:突出抓好石化产业向烯烃、芳烃等下游方向延伸,发展合成橡胶原料、轮胎辅料、化工新材料,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产业。 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开展智能升级、智能赋能、协同创新、智能品牌塑造、基础设施升级五大行动,建立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石化、

104、橡胶轮胎、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37第10章 转型升级典型案例数据来源:相关地方政府,顾问整理,2021.08数据来源:相关地方政府,顾问整理,2021.0838宁乡市打造“飞地经济”园区,推动乡镇工业新发展温岭市建管并举,高质量打造特色产业小微园精准定位园区功能围绕宁乡经开区及宁乡高新区两大园区主导产业上下游环节进行招商,支持大项目优先布局在园区,整合和促进乡镇工业实现集中集约集聚发展。创新园区运营机制成立金玉工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依托公司进行融资,丰富园区运营资金来源。多方合作协同发展共建“飞地工业园”,园区给予飞地项目个性化服务及优惠政策。宁乡市智能生产车间全

105、面盘活土地利用空间聚力打造智慧小微园创新小微园管理模式拆除违法建筑用地,用于建设小微园;整治复垦“小、散、乱”工业用地,推进建设用地指标化零为整;允许企业一并开发周边零星边角地、夹心地。搭建县域级小微园“大脑”、小微园运营平台,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对小微园进行标准化分类管理,对入园企业给予差异化政策支持;对全市小微园开展专业化运营试点;推进市级行政服务中心下沉小微园试点。第11章 园区建设典型案例宁乡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温岭东部新区小微园温岭汇富春天小微园数据来源:相关地方政府,顾问整理,2021.08数据来源:相关地方政府,顾问整理,2021.08昆山市坚持开放融合,打造区域合作新高地肥西

106、县强化产业对接合作,加快融郑融港步伐新郑市昆台合作机制大力拓展昆台融合发展空间。大力推进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建设,促进淮昆台资经济协同发展。高效运营台商发展基金,全力推动台企转型升级,鼓励台青创新创业。全力推动慧聚广场、两岸青年创业园等载体建设,持续打造昆台融合特色活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开展规划、产业、民生、环保等领域全方位合作,高质量推进沪昆同城化建设。加强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动,深化虹桥昆山相城、嘉定昆山太仓合作机制。依托昆山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平台载体,推动长三角地区高校在昆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推进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加快实现服务事项全网通办、异地可办。不断加

107、大双向开放力度。推进综保区“五大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发展保税物流、保税研发、跨境电商等业态,争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推进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加强与乌克兰、白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加快“一带一路”国际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科创孵化器等载体建设。昆山市区位图昆山市城市鸟瞰加强产业对接合作。借助航空港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机遇,深入实施融郑、融港战略,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借助“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三港合一的独特区位交通优势,做好机场、铁路配套服务文章,高标准推进薛店铁路物流基地建设。郑汴港区域格局畅通

108、融郑融港通道。加快融郑道路建设,持续优化融郑路网,改造提升郑新快速通道与双湖大道等,加速融入郑州主城区。加快融港道路建设,畅通融港道路,积极推进新村大道东延至港区华夏大道工程,启动建设万邓路拓宽、莲花路下穿京广铁路等工程。39全方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扩大对外交流,深化商贸物流、科技创新、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新郑知名度、影响力。创新招商理念方式,大力实施五职招商、产业招商和集群招商。通过建设电子商务综合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示范园区,不断拓展创新创业国际交流合作新空间。新郑市鸟瞰郑州华南城效果图第12章 开放协同典型案例数据来源:相关地方政府,顾问整理,2021.08数据来源:相关地

109、方政府,顾问整理,2021.0840安吉县建立生态乡村及绿色产业体系,试点“两山银行”谋转化汝州市做好“山水、宜居、绿城”文章,打造美丽幸福绿色城市坚持“四水同治”,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成立了水利投资有限公司,多方筹措资金,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做好“山水”文章,建设美丽城市做好“宜居”文章,建设幸福城市做好“绿城”文章,建设绿色城市筑牢美丽乡村生态环境基底探索“两山”数字转化新路径坚持规划与建设的一致性,实施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推进美丽乡村生态价值转化;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实施乡镇个性化分类考核。打响“绿色”产业三张名片围绕一片叶子(白茶)、

110、一根竹子和一把椅子打造茶业、竹业、椅业三大绿色核心产业。推动“两山银行”试点,加强生态资源资产化、数字化、资本化。构建“五个一”城市社区治理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创建各类生态文明村庄。实施绿满汝州工程,按照景区标准建设城市新区,中心城区形成“一路一品、一路一花”的景观效果。第13章 绿色发展典型案例数据来源:相关地方政府,顾问整理,2021.08数据来源:相关地方政府,顾问整理,2021.0841义乌市“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引领优化营商环境荣成市发力外贸服务,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义乌小商品市场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了优化口岸营商环境18项举措;完善山东省内首个集约封闭式查验区建

111、设,全面优化货物进出口、申报和查验、旅检监管、运输工具管理等流程节点。深入企业对接,精准解决企业难题加强政策宣讲,保护贸易安全打造荣成速度,促进贸易便利建立关长联系企业机制,启动“进企业、解难题”大调研活动;对关税保证保险、保税监管、跨境电商等新政策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政策宣讲。结合国际最新形势,采集进出口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编制荣成市出口影响分析报告,精准提出对策建议,提升企业应对能力,稳定了外贸行业和进出口企业发展信心。身份活体认证在线合同签约在线缴纳税费应用电子证书、电子档案智能辅助办理实现人脸信息采集、采集质量检测、活体检测和人脸对比等身份认证功能。实现商品房买卖、二手房交易、抵押合同签订

112、等相关合同在线签约。实现不动产登记税费在线申报、智能计税、在线缴税和电子票证开具等功能。实现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管理。实现不动产登记过程中智能辅助审核。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第14章 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数据来源:相关地方政府,顾问整理,2021.08数据来源:相关地方政府,顾问整理,2021.08打造重点示范项目42放大农业引领优势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狠抓人居环境整治寿光市蒲江县农村硬化道路(街巷)“户户通”全覆盖;开展全国乡村电气化示范县建设;开展“美丽庭院”示范户评选活动。深化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建设;建设全国最大的蔬菜分子育种中心和全国种子种苗交易平台;深化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建设;建设全国最大的蔬

113、菜分子育种中心和全国种子种苗交易平台;抓好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强化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农村改革;引导“资本下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快递下乡”工程。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发展格局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素配置市场化农民生活市民化推动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抓好农业品牌建设建立“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体系;通过品牌建设把“联农带农、强农惠农”作为抓品牌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品牌强农助力乡村振兴的良好机制。提供均衡优质公共服务城乡自来水实现同网同质同价,村村都有文化服务中心,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和“一村一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实

114、现全覆盖。打造了明月村等示范性乡村振兴项目。明月村通过 “文创赋能休闲农业、推动产村融合发展”的文旅融合模式,2020年接待游客23万人次。“政府引导、村民主体、市场推进”模式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节约出大量的建设用地指标,释放发展动能。第15章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蒲江茶叶产业示范基地智慧农业数据来源:相关地方政府,顾问整理,2021.08数据来源:相关地方政府,顾问整理,2021.08打造乡村振兴的寿光模式农商文旅体全面协同推动乡村振兴43慈溪市推进“城市大脑”建设,促进治理能力提升长沙县长沙县树牢安全观,探索安全治理新模式慈溪明月湖转变理念,明确数字城管思路聚焦重点,提升数字城管内涵主动作为

115、,助推数字城管发展逐步建成智慧城市管理中心,逐步推动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融合和协同管理。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水平整体提升,通过高效的执行力、真实准确的数据、科学合理的考评手段,完善城市建管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大数据分析运用作用。建立完善共建共享共管机制,系统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积极创新协调联动、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和举措,加快提升城管科技化、智能化装备配置,深化拓展数字城管的发展空间。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提升智慧治理水平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坚持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推广组级治理模式,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网格化服务和管理

116、。开发搭建了长沙县网上群众工作云平台,建立网上群众工作部,深化“制度+科技+网上网下群众路线” 改革。推进“一会三卡”智慧综合管理系统建设,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开展“清朗”“净网”行动,全面启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第16章 治理能力典型案例慈溪杭州湾湿地组规民约基层治理“春华模式”数据来源:相关地方政府,顾问整理,2021.08数据来源:相关地方政府,顾问整理,2021.08张家港市 以数字化转型书写高质量发展港城答卷肥西县以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发展数字产业嘉善县 把智能工业作为推动存量工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响应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加速器工程,携手腾讯云打造兼

117、具社会属性和市场属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构建智能工业生态体系,开展智能制造诊断及政策咨询服务,协同打造智能产业新集群,全力推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以实现“全核心,强核心”模式为目标,打造智慧银行开放“核心”,加强与高科技企业在金融科技、数字化营销、数据中台、智能风控创新、反欺诈等新业务领域的深入合作,不断强化自身科技赋能,打造智能化、开放化的数字生态无界金融。 完善农村信息基础,扩大数字技术在乡村产业的应用,推动乡村治理能力协同共建、智慧民生服务城乡共享。 打造农业农村信息化队伍,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发展主线,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全力推

118、进制造业信息化改造以信息技术赋能金融业发展12推进农村农业数字化转型3 以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培育壮大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光通信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打造千亿级数字科技创新产业集群。 不断推进产业数字化、应用全域化。建成5G基站1000座,率先在浙江省实现重点区域5G信号全覆盖,全力实现重点企业设备联网率达到60%。 嘉善县开发区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工厂、绿色工厂建设,促进区内装备制造、木业家居、纺织服饰三大传统产业及物流等服务业企业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实现发展动能的迭代升级。 嘉善县开发区通过数字化管理来进一步提升平台能级。在嘉善县开发区探索建立以项目审批、绿色园区、红色代办等为一体的数据中心。 嘉善产业新城构建“一个生态、三大产业链、十大重点工作”的产业布局,以5G网络技术应用为支撑,建设城市级规模的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和产业集群生态。 搭建全周期的测试服务链、集聚全环节的研发产业链、培育全方位的场景应用链。 聚焦建设包括嘉善智能汽车测试评价基地、嘉善产业新城智能出行示范应用等在内的10大重点项目。数字经济助力嘉善经济提升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12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344第17章 数字县域典型案例数据来源:相关地方政府,顾问整理,2021.08数据来源:相关地方政府,顾问整理,2021.08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白皮书:2021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47页).pdf)为本站 (半声)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小程序

小程序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