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未雨绸缪提升应急管理久久为功打造韧性城市(47页).pdf

编号:53362 PDF 47页 6.49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未雨绸缪提升应急管理久久为功打造韧性城市(47页).pdf

1、近年来,城市洪涝灾害频发,每年造成巨大损失。2021年以来,洪涝灾害已致3,481万人次受灾,7.2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1,230亿元7。为了有效应对洪涝灾害,部分受灾严重的省市积极采取行动,修建和改善堤坝、排水设施,进行合流渠箱清污分流等。广州为应对强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加紧完成珠江堤防达标建设,使珠江广州段防洪标准达到200年一遇水平;同时全面改善排水设施,实现雨污分流8。但是面对洪涝灾害,部分城市基础设施仍然存在排水设施不完善、规划不合理、过度硬化、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标准不高、竖向不合理、排水设施运行维护不当等问题。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在提升城市建设水平的同时也导致河流、湖泊、绿地等生态

2、环境不同程度受损,地面硬化面积增加。部分城市水利规划前瞻性不够、修编不及时,不能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部分城市因管理不到位,工程设施陈旧、隐患多,防洪排涝设施实际能力大幅度降低。此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也增加了洪灾的受灾地点。解决应对城市内涝可以采取“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这四项综合措施,通过让雨水在一定范围内滞留,增加雨水调蓄能力,提高管道普及率和排水标准来有效应对洪灾。东京的防洪系统属于世界领先级别,其排水防涝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流域对策,通过雨水滞留、渗透、调蓄等来减少源头的雨水量。在东京都23区范围内,大于500平米的开发建设行为都要对雨水进行源头控制,控制标准

3、高达每万平方米用地500950立方米。东京的首都外圈深层调蓄隧道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排水隧道之一,主要功能是收集沿线4条中小河道和18号深层调蓄隧道的雨天溢流,通过全长6.3公里、埋深为50米的隧道输送至江户川。从2002年到2010年,该深层调蓄隧道共使用58次,总调蓄量达到0.96亿立方米。在2000年,该流域遭受160毫米降雨时,洪涝受灾面积达到137 万平方米;2006年遭遇172毫米的降雨,受灾面积仅为33万平方米。第二是管网建设,现阶段设计重现期以保证城市排水设施安全处理50毫米/小时降雨为标准,将来的目标是确保降雨量75毫米/小时条件下的城市排水安全。第三是调蓄等其他措施。可以

4、借鉴东京经验,通过减少源头雨水,辅以城市排水管网、泵站排放建设,加上城市河道、调蓄措施等,来应对设防标准以内的降雨。如果超过这个标准,则需要采取超标应急措施,例如此次郑州“720”特大暴雨即需要应急管理来应对。此外,还可以通过基础设施数字化来预测内涝灾害,辅助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高效管理和科学调度防汛设施。首先可以构建城市管网、河道、地表耦合的内涝模型,模拟内涝情形,用数字化模型进行风险管理和辅助规划设计的优化。其次建立排水、防涝的设施管控平台和系统,维护设施运转。最后,将一些水工设施、闸坝、水库等纳入数字平台,通过数字化模型来优化调度。通过建立城区水系综合调度平台,福州城区排水防涝处置效率提高

5、50%,库湖河调蓄效益提高30%以上,城区内涝方面也得到有效缓解。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在近半个世纪中共有数十起震级超过7级的地震先后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9。在面对地震灾害的时候,部分城市也暴露出监测预警机制不健全,建筑、通信、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防震效果薄弱等问题。借鉴日本防震基础工程设施建设经验,建议实施提高建筑、交通等抗震标准,打造有效的地震预警系统、建立避难设施等

6、方法。地震海啸多发和山地面积广大等地理条件让日本在城市规划层面十分注重防灾减灾能力。首先,日本注重提高建筑抗震抗灾的等级, 1981年日本大幅修改抗震标准,将住宅抗震等级从旧标准的震度5左右不倒提高到震度6强至震度7不倒。1981年后日本也多次修订建筑基准法,不断细化抗震指标和提高建筑抗震标准,并要求对老旧建筑进行抗震加固。其次,日本强调完善道路设施建设,增加灾后救援的及时性和地区间的可达性。日本公路所用的材料是专用的沥青混合物和特制的水泥浆,这两种材料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和拉伸型。日本的铺路手法也非常特别,为了发挥材料的延展性,从公路的中间开始施工,公路的两旁使用了不同的施工材料及施工方法。当地震来临时,马路就会整齐地从中间裂开,使得裂缝变成一条有力的“抗震缝”,不断释放地震应力给路面所带来的挤压力或拉张力。所以,日本地震后一般不会出现路面整体碎裂的情况,能够保持震后应急通行。此外,日本政府也注重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为准确迅速地收集、处理、分析、传递有关灾害信息,建立了全国范围的高敏感度地震观测网,可在地震发生后进行有效预警。2007年,日本气象厅推出了“紧急地震速报”服务,能够在地震发生几秒至几十秒的时间内向公众发出地震警报。最后,高度重视避难设施建设,建立了完备的避难场所,预备了充足的避难物资。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未雨绸缪提升应急管理久久为功打造韧性城市(47页).pdf)为本站 (半声)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