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公司研究】中国卫星-微小卫星龙头航天产业核心标的-20200303[25页].pdf

编号:5490 PDF 25页 1.93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公司研究】中国卫星-微小卫星龙头航天产业核心标的-20200303[25页].pdf

1、 1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 公司研究/首次覆盖 2020年03月03日 航天军工航天军工/航天军工航天军工 当前价格(元): 34.65 合理价格区间(元): - 王宗超王宗超 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6100002 研究员  何亮何亮 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7110001 研究员 资料来源:Wind 微小卫星微小卫星龙头龙头,航天产业核心标的航天产业核心标的 中国卫星(600118) 国内微小卫星龙头,卫星应用国内领先,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国内微小卫星龙头,卫星应用国内领先,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公司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控股的上市公司,是专业从事

2、小卫星及微小卫 星研制、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及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的航天高新技术企 业。公司是国内微小卫星龙头,卫星应用业务国内领先;且 2018 年航天 科技集团利润总额口径的资产证券化率不到 10%,长期来看公司有望受益 于航天科技集团资产证券化进程。我们预计公司 2019-2021 年 EPS 分别 为 0.37 元、0.40 元和 0.44 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商业航天助力,微小卫星研制业务前景广阔商业航天助力,微小卫星研制业务前景广阔 随着航天发射技术的不断成熟,航天发射成本不断降低,微小卫星凭借着 研制周期短、成本低、发射方式灵活等优势,应用潜力不断被挖掘,并得 到越来越

3、广泛的重视。 公司拥有航天科技五院微小卫星研制业务核心资产, 是国内微小卫星制造龙头,在鸿雁卫星通信系统等重大科研项目中扮演重 要角色,未来微小卫星研制业务前景广阔。 导航导航、遥感遥感、通信等领域卫星技术应用前景广阔通信等领域卫星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公司形成了以卫星综合应用系统总体为核心,以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 星遥感等领域的系统集成与产品制造为支撑,为国防、行业、区域用户和 国际市场提供基于天基资源的综合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系统集成、产品 研制和运营服务,并向智慧城市、工业(企业)信息化、智慧健康等领域 拓展服务。公司是我国军用北斗终端的重要供应商之一,卫星遥感技术在 数字城市建设等领域已

4、得到多个应用, 移动通信领域是国内“动中通”产品主 流供应商并在鸿雁卫星产业发展中承担重大任务,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国企改革是国企改革是大势所趋,有望受益资产证券化进程大势所趋,有望受益资产证券化进程 国企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但改革逻辑正在逐步兑现,军工领域的国企改 革正步入全面攻坚实施阶段。资产证券化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 年期间南北船合并和船舶类资本运作, 有望带动军工行业资产证券化 进程。航天科技集团利润总额口径的资产证券化率不到 10%(2018 年报 数据) ,公司作为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旗下卫星资产上市平台,长远来看有望 受益于航天科技集团资产证券化进程。 卫星行业领军力

5、量,产业发展意义重大,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卫星行业领军力量,产业发展意义重大,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公司是我国卫星产业的领军企业, 而我国卫星产业正在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公司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于我国航天产业的发展红利。我们预计公司 2019-2021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77.36 亿元、82.37 亿元和 88.27 亿元, 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4.32 亿元、4.73 亿元和 5.17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37 元、0.40 元和 0.44 元。考虑到公司所处行业的重要性,以及公司质 地的稀缺性,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航天产业发展或不达预期、国企改革进度或

6、不达预期。 总股本 (百万股) 1,182 流通 A 股 (百万股) 1,182 52 周内股价区间 (元) 20.02-40.00 总市值 (百万元) 40,973 总资产 (百万元) 13,518 会计年度会计年度 2017 2018 2019E 2020E 2021E 营业收入 (百万元) 7,385 7,583 7,736 8,237 8,827 +/-% 16.53 2.68 2.02 6.47 7.17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百万元) 409.60 417.64 431.71 473.01 516.52 +/-% 3.00 1.96 3.37 9.57 9.20 EPS (元,最新摊

7、薄) 0.35 0.35 0.37 0.40 0.44 (倍) 100.03 98.11 94.91 86.62 79.32 ,华泰证券研究所预测 0 3,435 6,870 10,305 13,740 (11) 11 34 56 78 19/0319/0619/0919/12 (万股)(%) 成交量(右轴)中国卫星 沪深300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公司基本资料公司基本资料 一年内一年内股价走势图股价走势图 投资评级:投资评级:增持增持(首次评级)(首次评级) 公司研究/首次覆盖 | 2020 年 03 月 03 日 2 正文目录正文目录 核心观点及报告亮点 . 3 国内微小

8、卫星制造龙头,航天科技五院卫星资产上市平台 . 4 整合航天科技集团卫星业务资产,打造卫星产业旗舰 . 4 背靠航天科技五院,打造卫星制造与卫星应用两大业务板块 . 4 营收稳步增长,业绩持续攀升 . 6 逻辑一:商业航天助力,微小卫星研制前景广阔 . 7 航天发射成本的不断降低,为商业航天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 7 微小卫星应用潜力不断被挖掘,卫星互联网建设成为产业焦点 . 8 国内微小卫星研制龙头,有望充分受益于我国航天强国建设进程 . 13 逻辑二:公司在通信、导航、遥感等卫星应用领域前景广阔 . 16 航天产业中卫星应用市场规模最大,公司卫星应用已经涉及多个领域 . 16 卫星移动通信产

9、业,有望获得长足发展 . 17 公司是军用北斗定位终端重要供应商之一 . 18 公司卫星遥感技术国内领先,下游应用领域广泛 . 19 逻辑三:国企改革是大势所趋,有望受益资产证券化进程 . 21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 22 各业务分项未来预测 . 22 估值与投资建议 . 23 风险提示 . 23 PE/PB Bands . 23 oPtMmMmQrMpRsQnMtMxOtMbRcM9PoMmMoMmMiNoOpMeRoOrN8OpPwOxNsOoPvPrQxP 公司研究/首次覆盖 | 2020 年 03 月 03 日 3 核心观点及报告亮点核心观点及报告亮点 经过多轮资产整合和多年来业务发

10、展,公司成为国内微小卫星龙头,卫星应用业务国内领 先,公司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控股的上市公司,是专业从事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研制、卫 星地面应用系统及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的航天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对报告的核心观点 和推荐逻辑总结如下: 1)商业航天助力,微小商业航天助力,微小卫星研制业务前景广阔卫星研制业务前景广阔:随着航天发射技术的不断成熟,航天发 射成本不断降低,微小卫星凭借着研制周期短、成本低、发射方式灵活等优势,应用潜力 不断被挖掘,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公司拥有航天科技五院微小卫星研制业务核心资 产,是国内微小卫星制造龙头,在鸿雁卫星通信系统等重大科研项目中扮演重要角色,未 来微小卫星

11、研制业务前景广阔。 2)导航、遥感、通信等领域卫星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导航、遥感、通信等领域卫星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公司形成了以卫星综合应用系统总 体为核心,以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领域的系统集成与产品制造为支撑,为国 防、 行业、 区域用户和国际市场提供基于天基资源的综合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系统集成、 产品研制和运营服务,并向智慧城市、工业(企业)信息化、智慧健康等领域拓展服务。 公司是我国军用北斗终端的重要供应商之一,卫星遥感技术在数字城市建设等领域已得到 多个应用,移动通信领域是国内“动中通”产品主流供应商并在鸿雁卫星产业发展中承担 重大任务,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3)国企改革是大势所

12、趋,有望受益资产证券化进程国企改革是大势所趋,有望受益资产证券化进程:国企改革是一个系统全面的改革, 而且是一个长期过程,但改革逻辑正在逐步兑现,军工领域的国企改革正步入全面攻坚实 施阶段。资产证券化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 年期间南北船合并和船舶类资本 运作,有望带动军工行业资产证券化进程。航天科技集团利润总额口径的资产证券化率不 到 10%(2018 年报数据) ,公司作为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旗下卫星资产上市平台,长远来看 有望受益于航天科技集团资产证券化进程。 我们预计公司 2019-2021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77.36 亿元、82.37 亿元和 88.27 亿元,分 别实现归

13、母净利润 4.32 亿元、4.73 亿元和 5.17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37 元、0.40 元 和 0.44 元。广义的卫星产业链包括卫星整机制造、卫星零部件制造、卫星元器件制造以 及卫星运营、 卫星应用终端及卫星应用服务等。 如将业务收入中 50%以上为卫星产业链相 关收入作为标准,当前上市公司中仅中国卫星、中国卫通以及中海达、华测导航、北斗星 通、合众思壮等公司符合要求。而且,卫星产业链整体呈现高估值的特征,这也是市场对 产业链未来高速发展期望的溢价。公司为当前航天领域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总体单位,且 是我国微小卫星研制龙头和卫星产业领导者。因此,考虑到公司所处行业的重要性,以

14、及考虑到公司所处行业的重要性,以及 公司质地的稀缺性,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质地的稀缺性,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公司研究/首次覆盖 | 2020 年 03 月 03 日 4 国内国内微小卫星微小卫星制造龙头,航天科技五院卫星资产上市平台制造龙头,航天科技五院卫星资产上市平台 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卫星”或公司) ,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控股的上市公司,是专业从事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研制、 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及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的航天高新技术企业。 整合航天科技集团卫星业务资产整合航天科技集团卫星业务资产,打造打造卫星产业旗舰卫星产业旗

15、舰 中国卫星前身为中国泛旅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1997 年 9 月在上交所上市。2002 年, 航天科技集团子公司北京航天卫星应用总公司(以下简称“航卫总” )通过股权转让获得 公司 51%股权。2003-2006 年,航卫总将所持股权逐步转让给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 此后,五院与公司业务的实质性结合逐步展开。 2007 年,公司按照 10 配 3 配售新股募资资金 11.8 亿元收购五院持有的“CAST968 平台 系列”无形资产、航天恒星 85.76%股权以及 503 所卫星应用业务及相关资产,业务逐渐 由单一的卫星制造向卫星制造、卫星应用均衡发展转变。2012 年,公司按照 10 配

16、 3 配售 新股募资资金 14.3 亿元用于卫星应用系统集成平台能力建设、CAST4000 平台开发研制 生产能力建设和微小卫星研制生产能力建设,通过资本运作进一步提升技术实力,打造卫 星产业旗舰。 图表图表1: 公司发展历程图公司发展历程图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公司官网,华泰证券研究所 背靠背靠航天科技五院航天科技五院,打造卫星制造与卫星应用两大业务板块打造卫星制造与卫星应用两大业务板块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第五研究院)直接直接持有公司持有公司 51.46%股权股权,是公是公 司控股股东司控股股东。航天五院成立于 1968 年

17、2 月 20 日,首任院长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主要 从事空间技术开发、航天器研制、空间领域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航天技术应用等业务, 已成为中国主要的空间技术及其产品研制基地,是中国空间事业最具实力的骨干力量。航 天五院已经形成了载人航天、 月球与深空探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对地观测、 通信广播、 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六大系列航天器,实现了大、中、小、微型航天器的系列化、平台化 发展。 中国卫星中国卫星目前目前形成了形成了宇航宇航制造和制造和卫星应用两条主营业务线,以卫星应用两条主营业务线,以“两大主业,产业延伸,综两大主业,产业延伸,综 合经营、规模发展合经营、规模发展”为战略发展思路为战略

18、发展思路。公司依托央企资源,拥有航天核心技术积累和大量 的高科技人才储备,研究开发力量雄厚。同时,公司拥有“小卫星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 中心” ,以及北京、深圳、西安等多处研制与生产基地,能够完成小卫星和微小卫星的总 体设计和总装、测试、试验、关键系统、核心部件,以及卫星应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的 开发与研制。 公司具有天地一体化设计、 研制、 集成和运营能力, 已经形成了航天东方红、 航天恒星科技等多家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公司研究/首次覆盖 | 2020 年 03 月 03 日 5 图表图表2: 公司业务概览公司业务概览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华泰证券研究所 公司宇航制造业务公司宇航制造业务主要

19、包括小卫星制造、微小卫星制造、主要包括小卫星制造、微小卫星制造、卫星卫星部组件制造三大领域部组件制造三大领域。小卫小卫 星及微小卫星制造方面星及微小卫星制造方面:公司专注于 1,000 公斤以下的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的研制与生产, 产品和业务集系统开发、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和在轨服务于一体,经营主体包括航天东方经营主体包括航天东方 红、深圳东方红等红、深圳东方红等;部组件制造方面部组件制造方面:公司产品主要包括星(船)载导航接收机、高速信 息网络产品、星间通信接收单元、太阳能电池片、高端紧固件的研制生产等,经营主经营主体包体包 括航天恒星科技、天津恒电、钛金科技等括航天恒星科技、天津恒电、钛金科技等

20、。 公司卫星应用业务主要包括卫星应用系统集成与产品制造、卫星综合应用与服务、智慧城公司卫星应用业务主要包括卫星应用系统集成与产品制造、卫星综合应用与服务、智慧城 市三大领域市三大领域。卫星应用系统集成与产品制造业务卫星应用系统集成与产品制造业务包括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子 领域,经营主体包括航天恒星科技、航天恒星空间、航天天绘等经营主体包括航天恒星科技、航天恒星空间、航天天绘等;卫星综合应用与服务业卫星综合应用与服务业 务务包括卫星综合应用、无人机系统集成与服务、卫星地面运营与服务等子领域,经营主体经营主体 包括航天恒星科技、 航天中为等包括航天恒星科技、 航天中为等; 智慧城市业务智

21、慧城市业务主要是利用卫星应用技术延伸拓展的领域, 包括城市管理信息化、工业(企业)信息化、智慧健康等子领域,经营主体包括航天经营主体包括航天恒星恒星 科技、航宇卫星科技、哈尔滨数据等科技、航宇卫星科技、哈尔滨数据等。 图表图表3: 公司主要子公司公司主要子公司及其业务概况及其业务概况 序号序号 子公司名称子公司名称 持股比例持股比例 子公司业务情况子公司业务情况 1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100.00% 小卫星及微小卫星制造 2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71.76% 卫星部组件制造、卫星应用系统集成与产品制造、卫 星综合应用与服务、智慧城市 3 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 79.00% 小

22、卫星及微小卫星制造 4 天津恒电空间电源有限公司 50.00% 卫星部组件制造(太阳能电池片等) 5 东方蓝天钛金科技有限公司 48.80% 卫星部组件制造(航空航天高端紧固件等) 6 航天恒星空间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88.79% 卫星应用系统集成与产品制造 7 航天天绘科技有限公司 74.58% 卫星应用系统集成与产品制造 8 天津航天中为数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60.23% 卫星综合应用与服务 9 广东航宇卫星科技有限公司 100.00% 智慧城市 10 哈尔滨航天恒星数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39.21% 智慧城市 11 西安航天天绘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86.16% 卫星应用系统集成与产品制造 资

23、料来源:公司公告,Wind,华泰证券研究所 公司研究/首次覆盖 | 2020 年 03 月 03 日 6 营收营收稳稳步步增长增长,业绩,业绩持续攀升持续攀升 2018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5.83 亿元,同比增长 2.68%;归母净利润 4.18 亿元,同比 增长 1.96%。其中,宇航制造及卫星应用实现营业收入 75.36 亿元,同比增长 2.68%,毛 利率 13.34%;其他业务营业收入 4717 万元,同比增长 2.66%,毛利率 59.85%。2019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3.93 亿元,同比减少 3.11%;归母净利润 2.65 亿元, 同比减少 1.51%。 总

24、体来看,中国卫星 2013 年以来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公司 2018 年营业收入是 2010 年的约 2.5 倍,复合增长率达到 12.15%;公司 2018 年归母净利润是 2010 年的近 2 倍,复合增长率达到 8.99%。随着未来我国航天产业的不断发展,公司作 为国内上市公司中卫星产业龙头,未来仍有较大的业务增长潜力。 图表图表4: 中国卫星中国卫星历年营业收入及增速历年营业收入及增速 图表图表5: 中国卫星中国卫星历年历年归母净利润归母净利润及增速及增速 资料来源:Wind,华泰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华泰证券研究所 2012 年以来,公司的整体毛利率水平

25、维持在 13%左右,净利率水平维持在 6%左右。 而且自 2017 年以来,随着高附加值产品比例提升,公司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表现不 断提升。2013 年以来,公司现金流充裕,财务费率一直为负;销售费率基本稳定,略 有提升;随着研发费用的增长,公司管理费率 2017 年以来有所增长,但总体仍在历 史平均区间。 图表图表6: 中国卫星综合毛利率及营收净利率情况中国卫星综合毛利率及营收净利率情况 图表图表7: 中国卫星中国卫星各项期间费用率情况各项期间费用率情况(管理费用中含研发费用)(管理费用中含研发费用) 资料来源:Wind,华泰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华泰证券研究所 (5) 0 5 1

26、0 15 20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Q1-Q3 (%)(百万) 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增速 (5) 0 5 10 15 20 0 100 200 300 400 50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Q1-Q3 (%)(百万) 归母净利润归母净利润增速 0 2 4 6 8 10 12 14 16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Q1-Q3 (%) 毛利率(%)净利率(%) (4)

27、(2) 0 2 4 6 8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Q1-Q3 (%)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 财务费用率(%) 公司研究/首次覆盖 | 2020 年 03 月 03 日 7 逻辑一:逻辑一:商业航天助力,商业航天助力,微小卫星微小卫星研制研制前景广阔前景广阔 随着航天发射技术的不断成熟,航天发射成本不断降低,微小卫星凭借着研制周期短、成 本低、发射方式灵活等优势,应用潜力不断被挖掘,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公司拥有 航天科技五院微小卫星研制业务核心资产,是国内微小卫星制造龙头,微小卫星研制市场 前景广阔。 航天发射成本的不断降低,为商业航天

28、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航天发射成本的不断降低,为商业航天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航天发射是卫星产业链航天发射是卫星产业链的中心一环的中心一环。运载火箭从地面发射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卫星才能 发挥自身功能。运载火箭的设计、研发和制造具备很高的准入门槛,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 和技术积累,同时也由于运载火箭与弹道导弹相近的技术共通性,运载火箭的发展过去通 常由国家航天领域的投入来驱动。非市场竞争的环境,推高了航天发射成本,也提升了卫 星产业链的资本投入门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业航天的发展。 图表图表8: 卫星产业链卫星产业链 资料来源:华泰证券研究所 埃隆 马斯克 2002 年 6 月创立了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29、SpaceX。 SpaceX 主要成果为开 发了可部分重复使用的猎鹰 1 号、猎鹰 9 号运载火箭,以及 Dragon 系列的航天器。2008 年,SpaceX 获得了 NASA 的商业轨道运输服务合同,并在 2012 年首次正式承担向国际 太空站运货的任务,随后在 2015 年,公司猎鹰 9 火箭成功实现发射后回收,创造了人类 太空史的先河,并于 2017 年首次利用回收的“二手”火箭发射卫星。 图表图表9: SpaceX 成功实现海上回收火箭成功实现海上回收火箭 图表图表10: SpaceX 猎鹰猎鹰 9 重型火箭发射重型火箭发射 资料来源:人民网军事,华泰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Space

30、X 官网,华泰证券研究所 SpaceX 通过火箭回收技术、自行研发各种部件等方式,大幅降低了航天发射成本,这是 其取得商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据 TechWeb 报道,猎鹰重型火箭在最大有效载荷的情况 下,每次的发射成本是 1.5 亿美元,不及竞争对手的 40%。SpaceX 通过价格优势大幅度 侵占了原属于波音、洛马等美国国内竞争对手的航天发射市场(2019 年美国 20 次航天发 射中 SpaceX 占据了其中 13 次) ,也为自身火星登陆、Starlink 星链计划等商业航天计划 打下了良好基础。 公司研究/首次覆盖 | 2020 年 03 月 03 日 8 图表图表11: 典型运载火箭

31、单位质量发射成本对比典型运载火箭单位质量发射成本对比 序号序号 火箭型号火箭型号 GTO 运载能力运载能力 (kg) 发射发射费用费用(亿美元)(亿美元) 单位质量卫星发射费用(万美元单位质量卫星发射费用(万美元/kg) 目前状态目前状态 1 德尔塔-4 4200 1.4 3.33 在役 2 宇宙神-5 5000 1.5 3.0 在役 3 质子号 5500 1.0 1.82 在役 4 天顶号 6000 1.1 1.83 在役 5 H-2A 4200 0.9 2.14 在役 6 阿里安-5 10500 2.1 2.0 在役 7 米洛陶-C 1320(LEO) 0.4 3.03 在役 8 飞马座-

32、XL 450(LEO) 0.4 8.89 在役 9 安加拉 7500 1.0 1.33 在役 10 猎鹰 9 8300 0.62 0.75 在役 11 猎鹰重型 26700 1.5 0.56 在役 12 电子号火箭 150(SSO) 0.049 3.27 在役 13 快舟 1 号 300(LEO) 0.03 1.0 在役 资料来源:信索咨询,华泰证券研究所 我国历时多年研发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 5 号和长征 7 号火箭,均以载荷提升、无污染、 低成本为研发方向,目标满足未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需要和巩固我国航天强国地位。长征 5 号和长征 7 号运载火箭,分别于 2016 年 11 月和 2016

33、 年 6 月首飞成功,根据航天科技 集团报道,长征 8 号预计将于 2020 年首飞亮相。此外,长征 6 号、长征 11 号、快舟 1 号等小型新型运载火箭,也于 2015 年以来相继亮相,以实现低成本、快速准备的小型载 荷灵活发射。 此外,我国民营商业航天火箭发射公司也在蓬勃发展。国内零壹空间、星际荣耀、蓝箭航 天等于 2015 年以来相继成立,并公布了自身的航天运载火箭研制计划。蓝箭航天于 2019 年 5 月实现了“天鹊” (TQ-12)80 吨液氧甲烷发动机全系统试车成功;星际荣耀于 2019 年 7 月实现双曲线一号遥一火箭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民营运载火箭零的突破。民营航天 火箭发射

34、企业的发展,也为我国商业航天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我们认为我们认为,随着航天集团,随着航天集团新型运载火箭新型运载火箭技术技术的成熟的成熟,以及以及民营民营商业航天火箭发射公司商业航天火箭发射公司带来带来 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机制机制, 国内国内航天发射成本有望不断降低航天发射成本有望不断降低, 进而, 进而对对国内国内商业航天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商业航天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图表图表12: 长征长征 5 号遥号遥 3 火箭复飞成功火箭复飞成功 图表图表13: 星级荣耀双曲线一号星级荣耀双曲线一号 2019 年年 7 月发射成功月发射成功 资料来源:航天科技集团官网,华泰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星级

35、荣耀官网,华泰证券研究所 微小卫星应用潜力不断被挖掘微小卫星应用潜力不断被挖掘,卫星互联网建设成为产业焦点卫星互联网建设成为产业焦点 根据根据国际惯例国际惯例,重量在,重量在 1000 千克以下的人造卫星统称为“微小卫星”千克以下的人造卫星统称为“微小卫星” 。微小卫星又可进一 步细分为: “小卫星” (smallsat) ,重 1001000 千克; “微卫星” (microsat) ,重 10100 千克; “纳卫星” (nanosat) ,重 110 千克; “皮卫星” (picosat) ,重 0.11 千克; “飞 卫星” (femtosat) ,重 0.1 千克以下。 公司研究/首

36、次覆盖 | 2020 年 03 月 03 日 9 微小卫微小卫星具备星具备研制周期短、研制周期短、研制发射成本低、研制发射成本低、发射方式灵活发射方式灵活等突出优点等突出优点。一方面,微小卫 星因其成本低、开发时间短,具有很高的风险承受能力,特别适合用于新技术的开发和试 验。另一方面,尤其是近年来,得益于微电子技术的进步、轻型材料的研制以及高功率太 阳能电池的出现,小卫星得以迅速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全球民用通信、遥感气象、地球科 学、空间科学、行星探测、技术验证等领域,自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受到越来越多国 家的重视。 近年来,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非常重视中低轨小卫星的发射和

37、应用近年来,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非常重视中低轨小卫星的发射和应用。美国国 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年来主导了多项小卫星地球观测项目。从 2016 年开始,NASA 研发的小卫星地球观测项目使用最新技术对飓风、能量平衡、气溶胶等进行观测。例如, “垂直排列碳纳米管辐射计”可以探测地球能量平衡的微小变化,对深入理解温室气体对 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关键作用;2017 年被送往国际空间站的两颗微小卫星“IceCube”和 “HARP”可分别对云层中的冰粒和气溶胶进行观测;由 8 颗小卫星组成的“飓风全球导 航卫星系统(CYGNSS) ” ,利用海面反射的 GPS 卫星信号观测海面空气变化,对

38、飓风进 行观测;由 12 颗小卫星组成的 TROPICS 卫星群,利用辐射计精准地观测飓风内部的温 度及湿度变化; “RainCube” (雨立方体卫星)首次利用 6U 小卫星装载降水雷达,实现云 和降水天基观测。 图表图表14: CYGNSS 星座中的八颗微卫星之一星座中的八颗微卫星之一 图表图表15: 研究飓风的研究飓风的 TROPICS 卫星群卫星群任务任务概念概念 资料来源:密歇根大学官网,华泰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MIT 林肯实验室,华泰证券研究所 为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卫星宽带接入需求,全球多家企业纷纷开始打造非静止轨道卫星星 座,提供全球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这些企业中既有波音、O3

39、b、Telesat、ViaSat 等老牌 企业, 也有 SpaceX、 OneWeb、 Audacy、Karousel、 Kepler 和 Theia 等初创公司。 其中, SpaceX 的的太空“星链”计划和太空“星链”计划和 OneWeb 公司的公司的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更是将微小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更是将微小 卫星的产业热度推向了高潮卫星的产业热度推向了高潮。 SpaceX 于 2015 年公布“星链”星座计划,用以构建新一代太空通信网络,计划利用卫 星取代传统的地面通信设施,致力于为全世界尤其是偏远的地区提供低时延的低地球轨道 卫星宽带互联网服务。整个星座采用先实现美国本土全境

40、覆盖、后完成全球覆盖的建设思 路,将分三个阶段构建: 一、 初步覆盖初步覆盖。 第一阶段用部署于 24 个 550 千米、 倾角 53的轨道面上的 1584 颗 Ka/Ku 频段卫星完成初步覆盖,每个轨道面 66 颗卫星,星座容量约 30 太比特/秒、时延 15 毫秒、可为每个终端提供最高 1 吉比特/秒的数据传输速率,预计部署 400 颗卫星后 开始出售初期服务,2020 年2021 年部署完 800 颗后可满足美国、加拿大和波多黎 各等国天基互联网需求。业务卫星单星收拢尺寸 4.0 米1.8 米1.2 米,质量 386 千克,设计寿命 5 年,星下点覆盖范围半径 1060 千米、容量 17

41、23 吉比特/秒。 公司研究/首次覆盖 | 2020 年 03 月 03 日 10 二、 全球组网全球组网。第二阶段由部署于 1110 千米、1130 千米、1275 千米和 1325 千米等 4 种不同轨道高度的 2825 颗 Ka/Ku 频段卫星完成全球组网, 其轨道面个数分别为 32、 8、5 和 6,各轨道面部署 5075 颗卫星不等,预计 2024 年左右完成部署。 三、 能力增强能力增强。第三阶段由部署在 335345 千米轨道高度的 7518 颗 V 频段卫星组成轨 道更低的低轨星座, 增加星座容量。 V 频段的星座将利用目前卫星通信很少采用的 37 吉赫50 吉赫范围内的频谱,

42、与前两个阶段的 Ka/Ku 频段星座共同为用户提供通信 速率更快、时延更低的宽带卫星通信服务。 2017 年年2018 年, “星链”星座的所有发展计划均已年, “星链”星座的所有发展计划均已得到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批准,得到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批准, 获得了在美国的落地权获得了在美国的落地权。此外,该星座还引起了美国军方的特别关注,已于 2018 年获得 美国空军战略开发规划与实验办公室价值 2870 万美元的合同,用于在 2019-2021 三年内 测试军方使用该星座服务的可行性与方式。 SpaceX 公司已经公司已经开始正式搭建“星链”星座开始正式搭建“星链”星座。2019 年 5 月

43、24 日,SpaceX 成功发射了 搭载着 60 颗 Starlink 测试卫星的猎鹰九号运载火箭,星链计划建设迈出第一步。2020 年 1 月 29 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用一枚“猎鹰 9”火箭将第四批 60 颗“星链”卫星送 入太空。 图表图表16: SpaceX 公司公司太空“星链(太空“星链(Starlink)”计划)”计划 资料来源:SpaceX 官网,华泰证券研究所 OneWeb 系统是美国 OneWeb 公司提出的一个全球性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O3b 网 络创始人格雷格怀勒最早提出该构想,并于 2015 年 1 月成立 OneWeb 公司。2017 年年 6 月月 25 日

44、,日,OneWeb 公司从美国联邦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公司从美国联邦无线电管理委员会(FCC)拿到了低轨道卫星通信)拿到了低轨道卫星通信 网络的运营执照网络的运营执照。 该计划最终将实现该计划最终将实现 1980 多颗卫星的全球覆盖多颗卫星的全球覆盖。其中第一阶段是在 2021 年完成 648 颗卫 星的部署,这些卫星分布在 12 个 LEO 轨道上,每个轨道 49 颗,累计 588 颗卫星。与此 同时, 每个轨道上再多留 5 颗卫星备用, 总计 648 颗卫星。 除了 LEO 卫星星座,OneWeb 还计划建设一个由 1280 颗卫星构成的中轨道(MEO)星座,并将根据服务需求和覆盖区 域内的业务量在这两个星座之间动态分配业务。OneWeb 星座从终端技术、卫星组网、卫 星制造、卫星发射到销售运营的各个环节,均采取了与众不同的合作模式、并选择了不同 的合作伙伴,给传统的卫星工业格局带来巨大的观念改变和格局冲击。因此 OneWeb 星 座使用的卫星具有以下特点:小型,低质量卫星,采用模块化设计;生产高生产率和低成 本的新生产设备;利用现有的和成熟的技术;独特的模块化设计;强大的行业参与。 公司研究/首次覆盖 | 2020 年 03 月 03 日 11 2019 年 2 月,OneWeb 发射首批 6 颗卫星。2020 年 2 月 7 日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公司研究】中国卫星-微小卫星龙头航天产业核心标的-20200303[25页].pdf)为本站 (风亭)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