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金属&新材料行业2022年度投资策略:新能源革命新材料进阶-211220(79页).pdf

编号:57968 PDF 79页 4.19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金属&新材料行业2022年度投资策略:新能源革命新材料进阶-211220(79页).pdf

1、 1 新能源革命,新材料进阶 -金属&新材料行业 2022 年度投资策略 Table_ReportDate 2021 年 12 月 20 日 2 证券研究报告 策略研究 策略深度报告 9 号院 1 号楼 Table_Title 新能源革命,新材料进阶新能源革命,新材料进阶 Table_ReportDate 2021 年 12 月 20 日 新能源革命,新材料进阶新能源革命,新材料进阶。 “双碳”目标加快新能源革命推进,碳交易 或将成为新旧能源转换的重要途径,碳排放权将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核 心变量。金属行业是碳排放和碳减排的主要领域,同时也是新能源革命 的主要参与者。当前是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进入

2、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 的重要窗口期。 “十四五”规划表示中国要加快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 发展,推动中国逐步向新材料强国迈进。因此,展望 2022 年投资策 略,金属新材料行业应把握“新能源革命和新材料进阶”两条主线多条 细分赛道的投资机会。 新能源革命:全球碳资产扩张,新能源金属迎来需求超级周期新能源革命:全球碳资产扩张,新能源金属迎来需求超级周期。 “双 碳”目标实现的过程,实际上是企业碳资产扩张的过程。企业可以通过 降低化石能源用量、提升清洁能源(光伏、风电、水电等)使用比例、 扩大电动车应用、开发林业碳汇等方式实现碳资产的扩张。提升清洁能 源使用比例,一方面会加速“光伏(风电)+储能”的

3、发展,另一方面会 重构电力系统,扩大电力系统的投资,从而带动新能源金属(锂、镍、 钴、铜、稀土磁材、晶硅、白银等)的需求增长。扩大电动车应用同样 会带动新能源金属及轻量化金属(铝、镁、钛等)的需求增长。 新材料进阶:中国产业升级,金属新材料步入发展快车道新材料进阶:中国产业升级,金属新材料步入发展快车道。过去 10 年,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由 2010 年的 6500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5.3 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 23%。工 信部预计在“十四五”期末新材料产业规模将达到 10 万亿,规划时期年 均复合增长率约 13.5%。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趋势推动下,

4、近几年新材 料各细分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众多细分领 域逐步进行国产替代,标志着中国新材料产业正在从规模化发展向高质 量发展进阶。 投资建议:投资建议:建议重视新能源革命浪潮下工业金属新增需求带动估值切换 机会和新能源金属持续高景气的确定性机会;尤其重视金属新材料高质 量发展相关细分行业龙头的成长性机会。重点关注:锂锂镍钴镍钴(天齐锂业、 赣锋锂业、盛新锂能、永兴材料、中矿资源、川能动力、华友钴业、盛 屯矿业、洛阳钼业、寒锐钴业等) ;铝镁铝镁钛钛(云铝股份,神火股份,中国 宏桥(H 股) 、豪美新材、和胜股份、立中集团、索通发展、云海金属、 宝钛股份、西部材料、安宁股份

5、等) ;铜铜(紫金矿业、西部矿业、云南铜 业、海亮股份、楚江新材、博威合金等) ;稀土稀土磁材磁材(五矿稀土、北方稀 土、宁波韵升、金力永磁等) ;新材料新材料(石英股份、力量钻石、联瑞新材、 铂科新材、合盛硅业等) ;贵金属贵金属(赤峰黄金、贵研铂业、浩通科技等) 。 风险因素:风险因素: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双碳目标相关政策进度不及预期; 新冠疫情反复等。 nMqOtRtNmQzRsQoNuNwOyR6M8Q8OtRoOsQmNiNqRpNjMtRtQbRpPwPuOnOsMxNnRtO 3 目目 录录 新能源革命,新材料进阶 . 7 新能源革命:全球碳资产扩张,新能源金属迎来需求超级周期

6、 . 7 新材料进阶:中国产业升级,金属新材料步入发展快车道 . 10 锂:超级周期不止于此 . 12 需求长期确定性高速增长是锂行业演进的核心动力 . 12 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共振,锂需求增长将继续超预期 . 13 储能或接力(合力)新能源车,推动锂进入新一轮需求超级周期 . 14 锂资源供给约束长期存在 . 18 锂价将继续维持上行趋势,有望突破 30 万元/吨 . 20 “价格锚”向“业绩锚”过渡,重点关注业绩可即期兑现的低估值企业 . 21 镍:高镍电池驱动镍需求新成长 . 21 三元动力电池高镍化趋势加速 . 22 三元电池对镍需求高速增长 . 23 RKEF 火法及 HPAL 湿法冶

7、炼共同支撑硫酸镍产量增长 . 27 镍消费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关注布局红土镍矿的公司 . 29 铜:需求修复与供给释放,关注高端铜加工持续突破 . 30 2022 年国内需求有望修复,海外维持高位 . 30 新能源提供铜新需求 . 31 成长性或成为铜标的主要选择标准 . 33 铝:行业盈利改善,绿色低碳迎机遇 . 33 短期:供给有赖政策弹性,需求源于新能源 . 34 行业盈利扭亏为盈,有望稳步上行 . 37 中期:用电结构趋待改善,清洁能源用电优势逐步显露 . 39 长期:需求受益新能源,供给增速弱于需求 . 39 再生铝有望缓解电解铝短缺 . 41 国内再生铝供给占比与全球仍有差距 . 4

8、1 节能减排扩大再生铝运用空间 . 42 建议重点关注拥有清洁能源并受益行业盈利反转的企业 . 43 铂族金属:国六催化短期需求,氢能接棒长期增量. 44 国六持续推进,气催驱动铂族新需求 . 44 燃料电应用前景广阔,铂钯催化剂长期需求支撑强劲 . 45 建议重点关注拥有贵金属催化剂产业链一体化及布局氢能源燃料电池的企业 . 48 白银:受益新能源光伏需求驱动 . 48 光伏驱动,缺口扩大 . 48 建议重点关注拥有资源优势的企业 . 50 钛材:受益军工与航空航天装备升级 . 50 中国产业升级推动高端钛材需求增长 . 50 初级钛产品产能过剩,深加工材销量稳步增长 . 51 航空航天、医

9、疗与海洋工程成为拉动需求的三架马车 . 53 建议关注具备产能优势的钛材龙头 . 57 稀土磁材:工业与新能源双驱动,成本压力有望传导 . 57 稀土磁材应用范围广,不断涌现新增长驱动 . 57 新能源汽车需求成为钕铁硼主要增长源 . 59 碳中和驱动下风电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 61 工业领域加速渗透,未来需求空间有望超过 2 万吨/年 . 63 汽车行业需求占比较大 . 64 优选技术、产品结构领先及产能快速扩张的磁材龙头 . 65 新兴需求领域拓展叠加国产替代化推动新材料产业. 65 MLCC 粉体:受 5G 及新能源汽车推动,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 65 金属软磁材料:电网及电子元器件需求

10、长期上行 . 67 石英材料:受益半导体国产化及光伏平价爆发迎来需求上行周期 . 71 硅微粉:高阶产品需求旺盛 . 76 建议关注受益于国产替代化进程的细分新材料行业龙头 . 79 风险因素 . 79 4 表表 目目 录录 表 1:全球锂资源产量预测(LCE,万吨) . 18 表 2:不同锂电正极材料的性能情况 . 23 表 3:生产 1Gwh 三元电池所需要的硫酸镍质量测算 . 24 表 4:中国新能源汽车对硫酸镍需求测算 . 25 表 5:海外新能源汽车对硫酸镍需求测算 . 26 表 6:红土镍矿的冶炼工艺 . 28 表 7: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用铜量测算 . 32 表 8:2022 年新投

11、产能预测(万吨/年) . 35 表 9:全球电解铝发电类型及占比. 39 表 10:电解铝区域用电结构情况 . 39 表 11:2021-2025 年海外电解铝每年新增产能统计(万吨) . 40 表 12: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废铝回收率的比较情况 . 42 表 13:电解铝供需平衡测算(万吨) . 43 表 14:2019-2025 年光伏用银测算 . 49 表 15:国产 C919 大飞机具体订单 . 54 表 16:波音公司飞机订单及产能计划(架) . 55 表 17:主要中高端领域钕铁硼永磁体消费量测算(吨) . 57 表 18:国内外直驱型风电机组情况 . 62 表 19:国内外半直驱型风

12、电机组情况 . 63 表 20:风电领域对钕铁硼的需求量(吨) . 63 表 21:全球硅微粉主要生产企业 . 76 图图 目目 录录 图 1:碳交易原理 . 8 图 2:碳资产对企业的影响 . 8 图 3:中国碳市场交易量分布(湖北占比 32.5%) . 9 图 4:湖北碳市场交易价格走势 . 9 图 5:企业碳资产扩张对金属及金属新材料的影响 . 10 图 6:中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万亿元) . 11 图 7:金属新材料分类. 12 图 8: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趋势 . 13 图 9:2020 年全球锂需求结构 . 14 图 10: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千辆) . 14 图 11:中国新能

13、源汽车销量(万辆) . 14 图 12:全球锂需求预测(LCE,万吨) . 14 图 13:新能源发电成本变化趋势 . 15 图 14:全球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2000-2020) . 15 图 15:中国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2000-2020) . 15 图 16:20MW/80MWh 储能系统成本预测(美元/kWh,2019 为真实成本) . 16 图 17:未来 10 年储能锂离子电池领域碳酸锂需求预测 . 17 图 18:未来 5 年锂资源供给和需求边际增量预测(万吨 LCE) . 19 图 19:锂价走势(元/吨) . 20 图 20:澳洲部分锂辉石矿山锂精矿库存(万吨) . 2

14、0 图 21:中国碳酸锂生产商库存(吨) . 21 图 22:中国氢氧化锂生产商库存(吨). 21 图 23:全球锂供需边际增量(LCE,万吨;需求保守假设) . 21 图 24:全球锂供需边际增量(LCE,万吨;需求乐观假设) . 21 图 25:新能源汽车领域镍需求 5 年增长 10 以上 . 22 图 26:2016-2025 年中国三元正极电池的结构占比 . 24 图 27:镍冶炼技术路线图 . 28 图 28:2020 年中国硫酸镍原料来源 . 29 图 29:红土镍生产硫酸镍两种工艺的成本测算(美元/镍吨) . 29 图 30:国内外三元电池对硫酸镍的需求测算(万吨) . 29 图

15、 31:动力电池领域对镍的需求测算(万吨) . 29 图 32:2021 年下半年国内铜表观需求量有所下滑(吨) . 30 图 33:全球铜矿产能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千吨) . 30 图 34:汽车连接器的主要种类 . 33 5 图 35:年初以来电解铝供给政策 . 34 图 36:2021 年减产产能分类 . 35 图 37:2022 年拟投产产能分布 . 35 图 38:国内电解铝库存季节性分析(万吨) . 36 图 39:中国原铝进口情况 . 36 图 40:电解铝产能产量测算 . 36 图 41:铝板带箔开工率(%) . 37 图 42:汽车产量季节性分析(万辆) . 37 图 43:

16、电网建设投资额季节性分析(亿元) . 37 图 44:2017-2022 电解铝需求及新增需求结构测算 . 37 图 45:氧化铝价格(元/吨) . 38 图 46:电解铝行业平均不含税自备电价(元/KWh) . 38 图 47:氧化铝产能变动情况(万吨) . 38 图 48:电解铝行业平均盈利(元/吨) . 38 图 49:汽车单车用铝量(kg) . 40 图 50:光伏用铝量测算. 40 图 51:IAI“摇篮到大门”碳排放量测算 . 41 图 52:中国和全球再生铝产量占比情况. 42 图 53:全球主要地区再生铝产量占比情况 . 42 图 54:再生铝消费结构. 43 图 55:中国汽

17、车再生铝用量及预测(万吨) . 43 图 56: 全球铂族储量分布 . 44 图 57: 2016 年以来铂族金属供应量(吨) . 44 图 58:铂金需求结构 . 44 图 59:钯金需求结构 . 44 图 60:铂金工业需求变动情况(吨) . 45 图 61:钯金工业需求变动情况(吨) . 45 图 62:氢能应用矩阵 . 45 图 63:铂族金属氢能运用环节 . 46 图 64:铂金供给变动情况(吨) . 47 图 65:铂金需求变动情况(吨) . 47 图 66:氢燃料电池带动铂金需求快速上升 . 47 图 67:白银需求分布 . 48 图 68:2011-2022 白银需求变动(吨)

18、 . 48 图 69:2020-2030 年各种电池技术市场占比变化趋势 . 49 图 70:2018-2025 年白银需求测算(吨) . 49 图 71:2019-2025 年光伏用银测算 . 49 图 72:白银供给分布 . 50 图 73:2010-2020 白银成本变动($/oz) . 50 图 74:钛材产业链 . 51 图 75:中国海绵钛产能产量 . 51 图 76:中国钛锭产能产量 . 52 图 77:中国钛加工材产量(万吨) . 52 图 78:全球钛材消费结构(2018) . 53 图 79:中国钛材消费结构(2020) . 53 图 80:中国钛材销量增速和航空航天领域钛

19、材销量增速(%) . 53 图 81:中国国防支出及同比增速(亿元) . 55 图 82:中国骨科植入性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亿元) . 56 图 83:2011-2020 中国种植牙数量(万颗). 56 图 84:中国海洋工程钛材消费量(吨). 56 图 85:稀土磁材产业链. 57 图 86:中国烧结钕铁硼成材消费量约在 8 万吨 . 58 图 87:中国钕铁硼毛坯产量(吨) . 58 图 88:2013 年国内钕铁硼下游需求 . 59 图 89:20 年钕铁硼磁材下游需求 . 59 图 90:新能源汽车交流感应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的区别. 60 图 91:中国和海外(除中国外)新能源汽车销量(

20、万辆) . 60 图 92:新能源汽车主电机用钕铁硼持续高增(吨) . 61 图 93:全球及中国风电新增装机量快速发展(GW) . 62 图 94:燃油汽车所需钕铁硼电机主要集中在 EPS、ABS 等 . 64 图 95:MLCC 粉体产业链 . 65 6 图 96:MLCC 下游需求分布 . 66 图 97:MLCC 市场规模发展趋势及预测 . 66 图 98:磁性材料分类 . 67 图 99:中国非晶带材市场规模 . 68 图 100:中国纳米晶材料市场规模 . 68 图 101:非晶合金产业链. 68 图 102:纳米晶合金产业链 . 69 图 103:金属磁粉芯产业链 . 69 图

21、104:国家电网投资额(亿元) . 70 图 105: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 . 70 图 106: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万千瓦) . 70 图 107:石英材料产业链. 71 图 108: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进入新一轮强劲增长周期 . 72 图 109:2020 年后北美半导体设备厂商出货值高速增长 . 72 图 110:全球晶圆代工市场规模及中国集成电路制造业销售额 . 73 图 111:中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销售额(十亿美元) . 74 图 112:中国单晶硅片产能及占比均快速提升 . 74 图 113:单晶石英坩埚用高纯石英砂的需求空间测算 . 75 图 114:硅微粉产业链 . 76 图

22、 115:全球球形硅微粉销量稳步增长(万吨) . 77 图 116:中国覆铜板产量稳步增长. 77 图 117:中国 PCB 行业产值占比稳步提升 . 77 图 118:5 G 基站建设预测(万站) . 78 图 119:5G 手机出货量及占比 . 78 图 120:全球集成电路销售情况(亿美元) . 78 7 新能源革命,新材料进阶 新能源革命:全球碳资产扩张,新能源金属迎来需求超级周期新能源革命:全球碳资产扩张,新能源金属迎来需求超级周期 (1) 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推动碳交易市场快速发展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推动碳交易市场快速发展 2021 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再

23、次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碳排 放权交易市场。意味着到 2030 年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再增长,达到峰值后,再慢 慢减下去;到 2060 年前,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通过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 消。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就是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是京都议定书提出的实 现减缓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重要机制。 碳市场就是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对象的交易市场。碳市场就是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对象的交易市场。碳排放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 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 政府通过招标、 拍卖等方式将一定的二氧化碳配 额,发放给有排污需求企业,配额富余企业可将富余配额出售给配额不足企业,形成

24、一定减 排收益。 在碳市场中交易产生的资产即为碳资产。在碳市场中交易产生的资产即为碳资产。具体指在强制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或者自愿碳排 放权的交易机制下, 产生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组织温室气体排放的碳排放配额、 减排信用额 及相关活动。 在碳交易制度下,碳资产又可细分为配额碳资产和减排碳资产。 (1)配额碳资产:)配额碳资产:指通过政府机构分配或进行配额交易而获得的碳资产。在结合环境目标 的前提下,政府会预先设定一个期间内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上限,即总量控制。在总量控制 的基础上,将总量任务分配给各个企业,形成“碳排放配额”,所为企业在特定时间段内允许 排放的温室气体数量。 (2)减排碳资产:)减排

25、碳资产:也称为碳减排信用额或信用碳资产,是指通过企业自身主动地进行温室 气体减排行动, 得到政府认可的碳资产, 或是通过碳交易市场进行信用额交易获得的碳资产。 一般情况下,控排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减排碳资产,用以抵消其二氧化碳超额排放量。 基于配额的碳交易, 多是为了满足控排企业的履约需求, 而基于减排项目的碳交易可能是用 于满足控排企业履约需求,也可能是为了满足自身社会责任和企业形象的发展需要。 企业获取碳资产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企业获取碳资产的途径主要有三种: (1)在强制性减排机制下,由政府分配碳排放量配额,获取碳资产; (2)企业内部通过节能技改活动,减少企业的碳排放量,使得企业可在市场流转

26、交易的排 放量配额增加,从而获得碳资产; (3)企业投资开发的零排放项目或者减排项目所产生的减排信用额,且该项目成功申请了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或者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项目(CCER) ,通过核证、备案后获取 减排量(碳资产) 。 中国自愿减排项目的主要类型是可再生能源项目,包括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 或供热、甲烷回收发电或供热、及林业碳汇项目等。 8 碳交易市场可以鼓励低减排成本的企业多减排, 缓解高减排成本企业的短期减排压力, 降低碳交易市场可以鼓励低减排成本的企业多减排, 缓解高减排成本企业的短期减排压力, 降低 全社会减排成本,确保减排效果,并且可以为低碳投资提供资金。全社

27、会减排成本,确保减排效果,并且可以为低碳投资提供资金。因此,为实现双碳目标势因此,为实现双碳目标势 必会快速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健全发展。必会快速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健全发展。 图图 1:碳交易原理碳交易原理 资料来源:碳资产管理(吴宏杰,2017),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2) 碳交易市场发展有望促进企业碳资产扩张碳交易市场发展有望促进企业碳资产扩张 碳资产将深刻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投融资、管理、战略等各项活动,因此企业开 展以碳资产生成、利润或社会声誉最大化、损失最小化为目的碳资产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碳碳 资产管理包括正资产管理和负资产管理, 也就是说, 碳资产管好了是利润, 管不好就是

28、负债。资产管理包括正资产管理和负资产管理, 也就是说, 碳资产管好了是利润, 管不好就是负债。 企业开展碳资产管理,可以(1)实现企业内部碳中和,满足下游客户要求; (2)实现碳资 产保值增值; (3)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便利,避免受发达国家“碳关税”的限制; (4) 节省能源和融资成本,增加竞争力; (5)提高企业形象、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图图 2:碳资产对企业的影响碳资产对企业的影响 资料来源:碳资产管理(吴宏杰,2017),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政府 碳配额 VS 碳排放 控排企业 投资企业 出售或储存 碳配额 投资项目 出售CCER 投资配额或 CCER 购买配额或 购买CCER抵消 免

29、费发放 or 拍卖碳配额 是否够用 是 否 企业碳资产 中国政府 国外政府 投资者 银行 供应链上下游品牌商 消费者 符合政府要求 参与国际贸易、 规避法律风险 吸引绿色投资 吸引绿色信贷 公开碳排放报告、参与大牌供应链 吸引更多人群消费 9 在碳排放交易体系下,企业可以在履约前针对拥有的碳资产进行抵押融资、期货交易等,实 现碳资产增值。当企业经过一系列节能努力后,如果继续往下减排的成本很高,甚至高于市 场碳价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在其它领域开发可再生能源或林业碳汇等减排项目进行抵消, 完 成履约任务。如果经过节能减排后,企业碳排放量小于碳配额,则可产生碳余额,即碳净资 产,可以拿到碳市场去交易

30、,卖给配额不足的企业。特斯拉年报显示,2020 全年碳积分收 入达 15.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6%,但其全年归母净利仅为 7.21 亿美元。 因此,碳资产价格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及利润,碳资产价格涨跌均会传递到企业净利碳资产价格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及利润,碳资产价格涨跌均会传递到企业净利 润。润。中国碳交易试点自 2013 年启动以来,七个试点(北京、深圳、上海、广东、湖北、天 津、重庆)的碳市场价格在 10 元/吨到 80 元/吨之间波动,平均大概在 30 元/吨左右。全国 碳交易市场于 2021 年 7 月 16 日开市,至 9 月份平均碳价最高超过 45 元/吨,而欧洲 12

31、月 份碳价则超 80 欧元/吨,美国拜登上台之后将 2021 年碳排放社会成本定在 51 美元/吨,均 超过 300 元人民币/吨。另外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的中国 2060 年前碳中和 研究报告提出,构建中国能源互联网,全社会碳减排边际成本约 260 元/吨。在碳达峰和在碳达峰和 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 中国碳交易市场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 中国碳交易市场将逐步向欧美等国际成熟碳市场靠拢, 碳资产价格也将逐步向欧美等国际成熟碳市场靠拢, 碳资产价格也 将逐步趋近于国际水平。将逐步趋近于国际水平。 另外,据 ICAP 统计,2020 年全球 21 个在运行的碳市场配额总量约 47.82 亿

32、吨,其中欧盟 碳市场配额量全球最大,达到 18.16 亿吨,占比 38%。中国从 2005 年开始参与国际碳交易 市场,2013 年之后开始碳交易试点,截止 2020 年底碳交易市场成交量约为 4.5 亿吨,成交 金额约为 105 亿元,在规模与流动性上与国际市场差距较大。 随着中国碳交易市场规则的完善和碳约束的加强, 尤其是伴随免费碳配额比例的下调, 碳价随着中国碳交易市场规则的完善和碳约束的加强, 尤其是伴随免费碳配额比例的下调, 碳价 上涨将是必然,碳也将从不良资产向稀缺资上涨将是必然,碳也将从不良资产向稀缺资产转身,碳资产市场规模将持续提升,同时在成产转身,碳资产市场规模将持续提升,同

33、时在成 本和利润地驱动下,企业碳资产将不断扩张。同样, 全球各国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均本和利润地驱动下,企业碳资产将不断扩张。同样, 全球各国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均 会推动企业碳资产持续扩张。会推动企业碳资产持续扩张。 图图 3:中国碳市场交易量分布(湖北占比中国碳市场交易量分布(湖北占比 32.5%) 图图 4:湖北碳市场交易价格走势湖北碳市场交易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 中国碳排放交易网,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资料来源: 中国碳排放交易网,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3) 企业碳资产企业碳资产扩张为金属及金属新材料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扩张为金属及金属新材料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对于大部分企业, 碳排放主要

34、来自能源消耗, 因此实现碳中和或碳资产扩张的路径主要是能对于大部分企业, 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消耗, 因此实现碳中和或碳资产扩张的路径主要是能 源减排。源减排。 企业可以通过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或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来减少碳排放量, 如果通过 碳减排努力后仍存在碳排放, 则可以通过购买碳额度的形式, 抵消自身无法避免的二氧化碳 排放量,实现企业碳中和。可以购买的碳额度项目包括:风光水电等再生能源项目,森林碳 10 汇,碳捕集和封存项目(CCUS) 。或者企业自主投资建设可再生能源项目,一方面可以满足 自身能源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申请减排碳资产额度,通过碳市场售卖。 除除了能源减排外, 企业还可以在运输

35、方面进行有效减排。了能源减排外, 企业还可以在运输方面进行有效减排。 通过将燃油车更换为电动车或者能 耗更低的轻量化运输车型,可以减少碳排放。 能源使用过程中减排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能源使用过程中减排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电力中除电冶炼外有 80%-90%的部分 为电机所消耗,使用高性能电机、高性能磁材能够显著提升电能效率、降低电力消耗;未来 高性能钕铁硼磁材的渗透率提升将减少使用过程碳排放 10-15%。 企业通过降低化石能源使用量、提升可再生能源(光伏、风电、水电等)使用比例、提高新企业通过降低化石能源使用量、提升可再生能源(光伏、风电、水电等)使用比例、提高新 能源汽车渗透

36、率等方式实现碳资产扩张的过程,将为金属及金属新材料行业带来新的发展能源汽车渗透率等方式实现碳资产扩张的过程,将为金属及金属新材料行业带来新的发展 机遇和机遇和投资机会。投资机会。 减少化石能源使用量,将会进一步限制钢铁和火电铝的产能,重塑行业供需格局,同时推动 再生铝行业快速发展。提升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一方面会加速“光伏(风电)+储能”的发展, 另一方面会重构电力系统,扩大电力系统的投资,从而带动新能源金属及新材料(锂、镍、 铜、 稀土磁材、 白银、 晶硅等) 的需求增长。 提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同样会带动锂、 钴、 镍、 铜、磁材等新能源金属及铝镁等轻金属的需求增长。 图图 5:企业碳资产扩张

37、对金属及金属新材料的影响企业碳资产扩张对金属及金属新材料的影响 资料来源: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新材料进阶:中国产业升级,金属新材料步入发展快车道新材料进阶:中国产业升级,金属新材料步入发展快车道 碳达峰 碳中和 配额 碳资产 控排 企业 碳交易 市场 企业碳资 产管理 减排 碳资产 能源减排 运输减排 增加碳汇及 CCUS 减少化石能源使用 增加可再生资源 (风光水电等) 增加电动车使用 轻量化 钢铁 铝 锂 钴 镍 铜 磁材 白银 晶硅 铝镁 强制性配额市场 自愿性减排市场 通过减少碳排放量,使得企业在碳交易市场流 转的配额增加,即碳资产扩张 获取碳资产 碳资产保值增值/ 资产价值最大化/ 增

38、厚企业利润 企业通过投资风光水电等再生能源项目(CCER) 、森林碳汇和 CCUS 项 目增加碳资产,实现碳资产扩张 减少产能或 发展再生产 品 扩 大 需 求 增加高效电机 过程减排 11 “十四五” (2021-2025 年)是中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 关键时期,也是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进入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十四五”规 划表示中国要加快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合理,技术工艺达 国际先进水平,与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显著提高产业效益,推动中国逐步向 新材料强国迈进。 过去 10 年,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39、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由 2010 年的 6500 亿 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5.3 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 23%。工信部预计在“十四五”期末新材料工信部预计在“十四五”期末新材料 产业规模将达到产业规模将达到 10 万亿万亿,规划时期年均复合增长率约,规划时期年均复合增长率约 13.5%。 图图 6:中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万亿元)中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万亿元) 资料来源:头豹研究院,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当前全球新材料产业已形成三级梯队竞争格局,各国产业发展各有所长。第一梯队是美国、 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实力、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占据 绝对优势。第二梯队是韩国、

40、俄罗斯、中国等国家,新材料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第二梯队是韩国、俄罗斯、中国等国家,新材料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第三 梯队是巴西、印度等国家。从全球看,新材料产业垄断加剧,高端材料技术壁垒日趋显现从全球看,新材料产业垄断加剧,高端材料技术壁垒日趋显现。 大型跨国公司凭借技术研发、资金、人才等优势,以技术、专利等作为壁垒,已在大多数高 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材料产品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中国新材料产业长期存在材料支撑保障能力不强、 关键材料受制于人、 产业链自主可控性较 差等问题,为推动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相关部委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增强制 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

41、0 年) 、 “十三五” 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 项规划 、 “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 、 国家新材料 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方案 、 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建设方案 、 新材料标准领航行动 计划(2018-2020 年) 、 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 年版) 等。在国家在国家 产业转型升级趋势推动下,近几年新材料各细分领域涌现出了一产业转型升级趋势推动下,近几年新材料各细分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 业, 在众多细分领域逐步进行国产替代, 标志着中国新材料产业正在从规模化发展向高质量业, 在众多细分领域

42、逐步进行国产替代, 标志着中国新材料产业正在从规模化发展向高质量 发展进阶。发展进阶。 根据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新材料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 0 2 4 6 8 10 12 200025E 中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万亿元) 12 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料,主要包括特种金属功能材料、 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 等。 其中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和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均属于金属新材料范畴, 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其中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和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均属于金属新材

43、料范畴, 特种金属功能材料 主要有稀土功能材料主要有稀土功能材料(磁材等) 、稀有金属材料稀有金属材料(高纯稀有金属及靶材,钼电极、钨窄带、 硬质合金、银铟镉控制棒、贵金属催化材料等) 、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材料(晶硅、氮化镓、碳化硅、磷 化铟、锗及碲化镉等新型薄膜光伏材料等) 、其他功能合金其他功能合金(铟锡氧化物(ITO)靶材、软磁 材料等) ;高端金属结构材料主要有高品质特殊钢(高端金属结构材料主要有高品质特殊钢(高温合金、耐蚀合金等)和新型轻合金新型轻合金 材料材料(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 。 国内金属新材料已进入供需同步发力的加速发展阶段,铜、铝、镁、钛等高端合金,金属粉国内金属新

44、材料已进入供需同步发力的加速发展阶段,铜、铝、镁、钛等高端合金,金属粉 体,高温合金,软磁等在众多细分领域快速实现国产替代,建议重视金属新材料各领域的体,高温合金,软磁等在众多细分领域快速实现国产替代,建议重视金属新材料各领域的 “专精特新”龙头企业。“专精特新”龙头企业。 图图 7:金属新材料分类金属新材料分类 资料来源:信达证券研发中心整理 锂:超级周期不止于此 需求长期确定性高速增长是锂行业演进的核心动力需求长期确定性高速增长是锂行业演进的核心动力 随着各大经济国纷纷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目标,全球有望步入碳资产扩张大周期。随着各大经济国纷纷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目标,全球有望步入碳

45、资产扩张大周期。碳 资产扩张的过程实际上是能源转型的过程, 将推动能源和交通领域大力发展风电、 光伏等清 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锂作为储能和动力电池的核心生产元素,将持续受益。 能源转型是指人类利用能源从木柴到煤炭、从煤炭到油气、从油气到新能源、从有碳到无碳 的发展趋势。以清洁、无碳、智能、高效为核心的新能源体系是世界能源转型的发展趋势与 方向。第一次能源转型开启了煤炭的利用,催生了人类文明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能源 转型开启了石油和天然气的大规模利用,保障了人类文明相继进入“电气时代”和“信息时 代” ;第三次能源转型以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将推动人类文明“智能时代”的来临。智能 金属新材料

46、 特种金属功能材料 高端金属结构材料 晶硅、氮化镓、碳化硅、磷化铟、锗及碲化镉 等新型薄膜光伏材料等 铟锡氧化物(ITO)靶材、软磁材料等 高温合金、耐蚀合金等 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 磁材等 高纯稀有金属及靶材、钼电极、钨窄带、硬质 合金、银铟镉控制棒、贵金属催化材料等 稀土功能材料 稀有金属材料 半导体材料 其他功能合金 高品质特殊钢 新型轻合金材 13 化时代将会催生更多的锂离子电池应用场景及需求。 图图 8: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世界能源转型内涵、路径及其对碳中和的意义(邹才能等,2021),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锂行业需求持续增长的动力主要源自锂离

47、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主要可分为三大类: 3C 电池、 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目前动力电池是锂需求主力,除了不断超预期的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 池外,电动两轮车、电动船舶以及新能源车换电(BAAS)等市场也贡献了较大的需求边际 增量。 未来除了动力电池需求持续增长外, 智能化时代将会催生更多的锂离子电池应用场景 及需求, 我们认为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最大的是储能电池。 中国、 欧洲等国纷纷提出实现 “碳 中和”的年限,预计将出台更多有效的政策来推动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有望提升光伏、 风电等新能源配置储能的比例, 同时 “光伏+储能” 作为未来人类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之一, 将会出现更多的应用场景。因此,

48、储能有望接力(合力)新能源汽车,成为下一波锂价长周因此,储能有望接力(合力)新能源汽车,成为下一波锂价长周 期上行的核心驱动力。期上行的核心驱动力。 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共振,锂需求增长将继续超预期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共振,锂需求增长将继续超预期 据 EV-Volumes,2020 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为 324 万辆,同比增长 43%;其中 69%为纯电 动汽车,31%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全球电动汽车渗透率为 4.2%。2020 年新冠疫情并没有 抑制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势头,欧洲以 95%的增速贡献了主要增量。2021 年 1-10 月新 能源汽车销量合计 501 万辆,预计全年销量为 670680

49、 万辆。 2022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维持自然高速增长,美国新能源补贴政策有望推动新能源 汽车销量爆发, 全球新能源汽车有望在更多爆款车型的共同推动下维持销量高速增长和渗透 率快速提升,我们预计 2022 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将超过 1000 万辆,增速超过 50%;同时 预计 2022 年全球锂需求约 67.7 万吨 LCE,同比增加 35%。 未来伴随越来越多的爆款新车型投放市场, 电动车销量将持续高速增长, 同时在碳资产扩张 的推动下,企业运输车辆电动化率也将不断提升,锂需求增长或不断超预期。我们预计到 2025 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将接近 2500 万辆,锂需求达到 144 万吨

50、LCE(其中动力电池 需求 118 万吨,占比 82%) 。 14 图图 9:2020 年全球锂需求结构年全球锂需求结构 图图 10: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千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千辆) 资料来源:SQM,锂业分会,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资料来源: EV-Volumes,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图图 11: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 图图 12:全球锂需求预测(全球锂需求预测(LCE,万吨),万吨) 资料来源: 中汽协,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资料来源: SQM,锂业分会,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储能或接力(合力)新能源车,推动锂进入新一轮需求超级周期储能或接力(合力)新能源车,推动锂进入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金属&新材料行业2022年度投资策略:新能源革命新材料进阶-211220(79页).pdf)为本站 (X-iao)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