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电子行业深度报告:汽车电动智能化发展引领电子行业新机遇-220119(28页).pdf

编号:59853 PDF 28页 4.21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电子行业深度报告:汽车电动智能化发展引领电子行业新机遇-220119(28页).pdf

1、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汽车电动智能化发展,引领电子行业新机遇汽车电动智能化发展,引领电子行业新机遇 电子行业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20222022 年年 1 1 月月 1 19 9 日日 评级:评级:增持增持( 维持维持 ) 相关报告相关报告 2022 年年度策略报告把握信息&能源技术变革,引领新十年机遇 投资要点投资要点 此前,我们发布 2022 年年度策略报告把握信息&能源技术变革,引领新十年机遇,强调当前时点信息与能源两大技术变革已处于信息与能源两大技术变革已处于增长增长拐点,电子行业迎来新十年黄金发展

2、期拐点,电子行业迎来新十年黄金发展期。其中受信息技术变革驱动,汽车有望成为新的人机交互平台,且渗透率提升带来创新迭出。一方面,汽车电动化先行,全球电动车渗透率超过 10%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三电系统”带来大量电子零部件需求;另一方面,汽车智能化跟随,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百花齐放。未来十年,汽车电动智能化将成为电子行业的未来十年,汽车电动智能化将成为电子行业的“主赛道”和“主赛道”和“关键词”,“关键词”,产业产业链加速布局链加速布局带来带来催化剂不断, 需求持续渗透催化剂不断, 需求持续渗透提供成长动力,提供成长动力, 相应的相应的投资机遇层出不穷投资机遇层出不穷。 为此,我

3、们将策略报告中的汽车电动智能化内容重新梳理,以飨读者。 渗透率视角下,汽车电动化加速发展,智能化迎来风口。渗透率视角下,汽车电动化加速发展,智能化迎来风口。参考智能手机的发展历史,终端设备的渗透率在 10%50%时,行业进入高速发展的“甜蜜期”。2021-2022 年中国和全球的电动车渗透率将先后超过 10%,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在本土整车品牌崛起,以及汽车电动化下传统供应链体系将被打破重塑的背景下, 国内上游电子零部件厂商迎来高成长机遇。 此外,2022 年是 L2 向 L3 跨越的窗口期,多款可支持 L3 及以上自动驾驶级别的车型将量产落地,带动整个智能汽车产业链兴起,智能驾驶感知层和智能

4、座舱率先爆发。 下游下游终局未定,终局未定,但在“硬件预埋”趋势下,但在“硬件预埋”趋势下,上游零部件具备上游零部件具备高弹性与高弹性与确定性。确定性。汽车电动智能化浪潮来袭,站在当前时点,我们认为终端厂商同时存在竞争格局的不确定性与技术路径的不确定性,但在终端厂商 “硬件预埋”的趋势下,上游零部件拥有更高的业绩确定性和弹性。 因此, 我们自下而上从新兴的终端需求出发, 挖掘核心增量部件带来的确定性投资机遇。 2022 年年牢牢把握“含车量”和“国产替代”两条主线牢牢把握“含车量”和“国产替代”两条主线,建议关注:,建议关注: 电动化:电动化: 1)IGBT&SiC:时代电气(车 IGBT 龙

5、头)、宏微科技(光伏、车爆发)、斯达半导(综合能力强)、士兰微(产能是王道)、三安光电(SiC 一体化布局)、天岳先进(SiC衬底)、凤凰光学(SiC 外延)。 2)连接器:电连技术(国内最具竞争力),瑞可达(产品布局全)等 3) PCB: 世运电路 (车载 PCB 占比最高) , 景旺电子 (动力锂电龙头国内 FPC 供应商) ,东山精密(特斯拉 FPC 供应商),沪电股份(特斯拉一级供应商),胜宏科技(供货特斯拉和德赛西威) 4)被动元件:法拉电子(国内薄膜电容龙头),江海股份(国内薄膜电容龙二);三环集团(国内 MLCC 龙头),顺络电子(车载电感快速放量) 5)电池:欣旺达(动力电池规

6、模化增长,布局储能电池) 智能驾驶:智能驾驶: 1)摄像头:韦尔股份(车载摄像头芯片国内龙头)、舜宇光学(车载镜头&模组全球龙头)、联创电子(车载镜头&模组潜力公司); 2)激光雷达:永新光学(核心元器件),炬光科技(元器件+发射模组),腾景科技(元器件),蓝特光学(元器件),福晶科技(元器件),万集科技(整机稀缺标的),长光华芯(拟上市,布局发射端芯片)等 3)MCU:兆易创新(车规进展大陆领先),芯海科技(从智能座舱域切入),中颖电子(从车身域切入)等 智能座舱:智能座舱:长信科技(触控&显示模组),隆利科技(背光显示模组),伟时电子(背光显示模组),莱宝高科(触摸屏),水晶光电(HUD)

7、,欧菲光(智能中控)等。 风险提示:风险提示: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电动车渗透率不及预期风险;研报使用的信息更新不及时;场需求/规模测算不及预期风险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2 - 行业深度行业深度报告报告 内容目录内容目录 一、需求变化决定发展趋势,技术创新提供成长动能一、需求变化决定发展趋势,技术创新提供成长动能 . - 3 - 二、电动化:电动车迎来二、电动化:电动车迎来 10%渗透率拐点,渗透率拐点,“三电系统三电系统”拉动电子元器件需求拉动电子元器件需求 . - 6 - 三、智能化:三、智能化:L2 向向 L3 跨越窗口期,跨越窗口期,A

8、DAS 和智能座舱产业链百花齐放和智能座舱产业链百花齐放 . - 14 - 四、投资建议四、投资建议 . - 25 - 五、风险提示五、风险提示 . - 28 - jXzXvXsRpPrRpP7NcM6MnPrRsQmOjMqQnMlOnPnM7NmMxOvPpNoOxNpPtO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3 - 行业深度行业深度报告报告 一、一、需求变化需求变化决定发展趋势,技术创新提供成长动能决定发展趋势,技术创新提供成长动能 终端需求变化决定电子行业发展趋势,持续技术创新提供成长动能。终端需求变化决定电子行业发展趋势,持续技术创新提供成长动能。

9、每一轮信息技术的变革都将带来产业技术路线的革命性变化和商业模式的突破性创新,并进而催生新的应用拉动整个电子产业的发展,历史上从军工、家电、大型 PC、个人 PC、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都是由终端需求变化开始形成整个电子行业向上发展的趋势。 且伴随终端设备及其延伸产品的持续技术创新,电子行业的成长驱动力层出不穷,每轮新的终端需求从兴起,到爆发,到快速发展,再到步入成熟期,往往能持续近 10 年之久。 图图1:终端需求变化确定电子行业发展趋势:终端需求变化确定电子行业发展趋势 来源:日本电子工业协会,世界机电经贸信息,中泰证券研究所 (注:60s/70s/80s/90s/00s/10s/20s 的电

10、子行业产值分别选取 1957/1970/1979/1991/1996/2013/2020 年为代表) 渗透率是判断终端需求爆发拐点的关键指标。渗透率是判断终端需求爆发拐点的关键指标。终端需求的兴起往往伴随着渗透率的提升,以智能手机为例:渗透率在渗透率在 10%以下以下为行业初期的技术积累与产品培育阶段,这一阶段往往对应多种技术路线,整个行业处于萌芽期,比如智能手机诞生之初就出现了塞班和安卓操作系统之争;渗透率超过渗透率超过 10%之后,行业迎来拐点,爆款产品出现并开始风靡市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从智能手机来看这一阶段的开启以苹果于 2007年发布第一代 iPhone 手机为标志,此后各大

11、厂商群雄争霸争夺蓝海市场;当渗透率达到渗透率达到 50%以后,行业竞争格局趋于清晰,头部品牌逐渐建立起稳固的市场地位,占据行业内绝大部分份额,增量利润基本被头部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4 - 行业深度行业深度报告报告 品牌瓜分;当渗透率超过渗透率超过 70%,行业开始迈入成熟期,需要靠不断的技术创新驱动行业成长,行业整体偏向周期波动。类比来看,电动智能车和 VR、AR 作为新的终端需求兴起,其发展历程也将遵循相似的演进路径,渗透率将成为判断行业需求爆发拐点的关键指标。 图图2:渗透率决定终端需求的发展阶段(以历史上:渗透率决定终端需求的发展阶段(

12、以历史上全球全球智能机的出货渗透率为例)智能机的出货渗透率为例) 来源:IDC,中泰证券研究所 渗透率视角下,汽车电动化加速发展,智能化迎来风口渗透率视角下,汽车电动化加速发展,智能化迎来风口。 1) 电动化:) 电动化: 预计 2021-2022 年中国和全球的电动车渗透率先后超过 10%,行业进入爆发增长期, “三电系统” 新增大量电子元器件需求。 a) 电池:整车中成本占比约 38%,宁德时代稳居全球动力锂电龙头,比亚迪、欣旺达、国轩高科和亿纬锂能等国内厂商也已具备全球化竞争实力;b)电机&电控:根据汽车情报网数据,电机、电控在整车中成本占比分别为6.5%、 5.5%, 其中 IGBT、

13、 DC/DC 和薄膜电容分别占电控成本的 44%、8%和 6%。IGBT 国产替代下弹性巨大,预计 2030 年全球新能源车用IGBT 的市场规模相比 2020 年翻了 17 倍,而 SiC 器件有望在中高端车型逐渐接棒 IGBT 的高速成长;预计车用薄膜电容 2020-2025 年的全球市场规模 CAGR 达到 56%。此外“三电系统”也带来了连接器、PCB以及其他被动元件的需求增长。 2)智能化:)智能化:汽车智能化分为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 智能驾驶智能驾驶:a)感知层中,车载摄像头竞争格局最清晰,成长确定性最强,预计 2021-2030 年 CAGR 达到 20%;激光雷达弹性最大,预计

14、2021-2030 年的市场规模 CAGR 高达 90%;超声波雷达技术成熟,市场渗透率较高,价格已下探到较低水平;毫米波雷达主要被博世、大陆、德尔福和电装等 Tier1 厂商主导,国内在部分上游领域已实现突破。b)决策层:算力提升和算法迭代是关键,全球主要玩家为英伟达、高通和Mobileye,合作车企数量和技术实力都处于领先地位,国内主要玩家包括华为、地平线和黑芝麻等。c)控制层:E/E 架构逐渐从分布式走向集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5 - 行业深度行业深度报告报告 中式,并最终走向中央计算架构,国内厂商在缺货潮下顺势切入中低端车载 MCU 领

15、域。 智能座舱:智能座舱: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中控屏和液晶仪表的搭载率较高,预计2020-2025 年的 CAGR 分别为 14%、 13% 和 9%; HUD 逐渐从 W-HUD向 AR-HUD 发展,预计 2021-2025 年全球 HUD 市场规模的 CAGR 为42%,其中全球 AR-HUD 市场规模的 CAGR 预计为 62%。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6 - 行业深度行业深度报告报告 二二、电动化:电动车迎来电动化:电动车迎来 10%渗透率拐点, “三电系统”拉动电子渗透率拐点, “三电系统”拉动电子元器件需求元器件需求 2021-202

16、2 年中国和全球先后迎来年中国和全球先后迎来 10%的渗透率拐点, 汽车电动化加速的渗透率拐点, 汽车电动化加速发展。发展。据中汽协预测,2021 年我国汽车总销量将达到 2610 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340 万辆, 同比+149%,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 2020年的 5%快速提升至 13%, 2021 年成为中国电动汽车的元年。 据 EVTank和德勤预测,2021-2022 年全球的汽车销量将从 8343 万辆微增至 876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从 608 万辆增长至 861 万辆,同比+42%,渗透率从 7%提升至 10%。因此,全球将在 2022 年迎来电动车快速发展的切换

17、窗口。 图图 3: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万辆)及渗透率及渗透率 图图 4: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万辆)及渗透率及渗透率 来源:中汽协,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EVTank,德勤,中泰证券研究所 本土整车品牌崛起,销量和市场竞争力与日俱增。本土整车品牌崛起,销量和市场竞争力与日俱增。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和基础设施等产业链配套加快建设的背景下,国内涌现了诸如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哪吒、零跑、威马等本土新势力品牌车企。同时国内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消费接受度高,庞大的国内汽车消费市场为自主整车品牌厂商创造了绝佳的生存土壤,推动自主整车品牌的销量和市场竞争

18、力与日俱增。2021 年前三季度,国内传统车企比亚迪/五菱销量分别达到 33/31 万辆,销量排名全球第二/第三,市占率分别为 7.7%/7.2%;造车新势力蔚来销量约为 6.7 万辆,销量排名全球第十八,市占率约为1.6%。 1% 2% 3% 4% 5% 5% 13% 18% 26% 31% 37% 0%5%10%15%20%25%30%35%40%05000250030003500新能源车销量 汽车销量 新能源车渗透率 1% 2% 1% 2% 2% 4% 7% 10% 13% 17% 23% 0%5%10%15%20%25%0200040006000800010000

19、12000新能源车销量 汽车销量 新能源车渗透率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7 - 行业深度行业深度报告报告 表表1:2021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能源车企的销量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能源车企的销量(辆)(辆)和市占率和市占率 来源:EV sales,中泰证券研究所 “三电系统”是电动车的核心,在整车中的成本占比约为“三电系统”是电动车的核心,在整车中的成本占比约为 50%。 “三电系统”包括电池、电驱和电控,三者在“三电系统”的成本占比分别为76%、 13%和11%, 对应在整车中的成本占比分别为38%、 6.5%和5.5%。其中,电池是电动车的能量来源和成本

20、核心;电机的主要作用是将动力电池的电能转化为驱动汽车前进的机械能;电控由逆变器、电源模块、中央控制模块、保护模块和散热系统信号检测模块等组成。 图图 5: “三电系统”在电动车整车中的成本占比约为: “三电系统”在电动车整车中的成本占比约为50% 来源:汽车情报网,中泰证券研究所 电动车时代供应链洗牌重塑,助力车用电子零部件国产替代。电动车时代供应链洗牌重塑,助力车用电子零部件国产替代。汽车供应链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闭环,认证壁垒高,新玩家往往难以进入。参考历史上美日欧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历程, 正是美日欧车企、 Tier1 与本土供应链厂商紧密配合,在产品开发早期就进行了深入的合作和磨合,才使得美日

21、欧的汽车零部件厂商能够较快地开发出符合整车厂需求的产品,并在汽车产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强者恒强的核心竞争力。在当前汽在当前汽车电动智能化发展的大浪潮中,传统供应链体系将被打破重塑,而中国车电动智能化发展的大浪潮中,传统供应链体系将被打破重塑,而中国处于汽车电动智能化发展的中心位臵,本土供应链厂商将顺势崛起。处于汽车电动智能化发展的中心位臵,本土供应链厂商将顺势崛起。以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8 - 行业深度行业深度报告报告 电动车核心的“三电系统”为例:1)电池方面)电池方面,国内领先的电池厂商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欣旺达、国轩高科和亿纬锂能

22、等,根据中商情报网数据,宁德时代 21H1 年在国内的市占率超过 50%,在全球的市占率约为 31.8%,份额全球第一;2)电驱和电控方面)电驱和电控方面,整车厂、传统 Tier 1 供应商和第三方供应商角逐,国内依托自主整车品牌的布局和第三方厂商的积累,涌现了比亚迪、蔚然动力(蔚来) 、蜂巢动力(长城) 、威睿电动(吉利)等整车品牌旗下的厂商,以及方正电驱、汇川技术、卧龙电驱、上海电驱动等第三方厂商,而传统 Tier 1 供应商主要是博世、大陆、法雷奥、西门子等海外巨头。随着自主整车品牌和国内“三电系统”供应商的崛起,自然也将带动上游车用电子零部件的国产替代。 图图 6:汽车电动化浪潮下,国

23、内“三电系统”供应商逐渐崛起:汽车电动化浪潮下,国内“三电系统”供应商逐渐崛起 来源:EV Tank,中国电池研究院,华经产业研究院,中泰证券研究所(注:电驱数据不包括 HEV 用电驱,部分电驱企业出口产品未统计在内) 伴随“三电系统”的搭载,汽车电动化带来大量电子元器件需求。伴随“三电系统”的搭载,汽车电动化带来大量电子元器件需求。电动车以电力系统作为动力来源, 对于电力转换和功率变换具备更高的要求,相应地提升了对功率器件等电子元器件的需求,主要增量来自于电池管理模块和“三电系统”组成的电动动力总成部分。据德勤统计,相比于传统燃油车,纯电动车的电池管理模块增加的单车电子元器件价值量约为 13

24、0 美元,而动力总成部分增加的单车电子元器件价值量高达 1860美元, 预计2025年纯电动车的电子元器件BOM成本将达到2875美元,是燃油车(640 美元)的 4.5 倍。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9 - 行业深度行业深度报告报告 图图 7:汽车电动化带来大量电子元器件需求:汽车电动化带来大量电子元器件需求 来源:德勤,中泰证券研究所 从电控成本拆分来看,从电控成本拆分来看,IGBT、DC/DC 和薄膜电容为主要成本构成。和薄膜电容为主要成本构成。电控涉及的电子零部件包括IGBT功率开关、 DC/DC变换器、 电流传感器、波纹电容以及微控制器等

25、,分别占电控总成本的 44%、8%、11%、6%和 11%。电机包括永磁同步电机和交流感应电机,以永磁电机为例,永磁体是电机的主要成本构成,占电机总成本的 45%。 图图 8:永磁同步电机各组成成本占比:永磁同步电机各组成成本占比 图图 9:电控各零部件成本占比:电控各零部件成本占比 来源:ANL,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ANL,中泰证券研究所 电控模块需要用到大量功率器件,预计电控模块需要用到大量功率器件,预计 2030 年全球年全球/中国新能源车功率中国新能源车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 181/91 亿美元,亿美元,10 年年 18 倍空间。倍空间。IGBT 功率

26、开关主要应用于主逆变器以及 OBC(车载充电机)中,在主逆变器中将电池输出的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驱动汽车,在 OBC 中将外部输入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为新能源动力电池充电。 DC/DC 变换器主要负责将电池的高电压转换为其他汽车电子工作的低电压,需要用到高压MOSFET 等功率器件。据 Strategy Analytics 统计,功率器件在车用半导体中的占比从燃油车的 21%大幅提升至纯电动车的 55%, 汽车电动化带来大量的功率器件新增需求。根据我们的测算,到 2025 年全球/中国新能源车用功率半导体的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 77/41 亿美元, 相比 202045% 7% 13% 6% 17%

27、 2% 1% 10% 永磁体 转子 壳体 定子绕组 定子铁芯 对接带 驱动轴 其他 44% 8% 11% 6% 11% 11% 9% IGBT功率开关 DC/DC变换器 电流传感器 波纹电容 冷却系统 微控制器 驱动板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10 - 行业深度行业深度报告报告 年翻了近 8 倍;到 2030 年全球/中国新能源车用功率半导体的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 181/91 亿美元,相比 2020 年翻了 18 倍以上。 图图 10:电动车主要新增功率器件分布图:电动车主要新增功率器件分布图 来源:Strategy Analytics,中泰证券研

28、究所 表表2:新能源车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测算新能源车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测算 来源:EV Tank,中汽协,中泰证券研究所 IGBT 为逆变器核心器件,国产替代下弹性巨大。为逆变器核心器件,国产替代下弹性巨大。随着汽车电动化的加速,车用 IGBT 的用量大幅提升,加上双电机渗透率提升抬高单车价值量,IGBT 成为汽车电动化增量最大的电子元器件。根据我们的测算,到2030年全球/中国新能源车用IGBT的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150/76亿美元,相比 2020 年的 9/4 亿美元翻了 17/19 倍。在本土整车品牌及汽车产业供应链崛起的大背景下, 时代电气、 比亚迪、 士兰微、 斯达半导、宏微科技等国

29、内厂商逐渐切入车规级 IGBT 供应链,但目前全球车规级IGBT 中国占比不到 10%, 在汽车电动化加速扩空间+国产替代提份额的双重助力下,国内 IGBT 厂商将获得跨越式的增长。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11 - 行业深度行业深度报告报告 图图 10:全球新能源车:全球新能源车IGBT市场规模(亿美元)市场规模(亿美元) 图图 11:中国:中国新能源车新能源车IGBT市场规模(亿美元)市场规模(亿美元) 来源:EVTank,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中汽协,中泰证券研究所 表表3:国内主要:国内主要IGBT厂商对比厂商对比 来源:各公司公告,中泰证

30、券研究所 SiC MOSFET 相比相比 IGBT 具备更优异的的功率转换性能,成本、良率改具备更优异的的功率转换性能,成本、良率改善后有望逐步进入中高端车型。善后有望逐步进入中高端车型。SiC MOSFET 相比 IGBT 具备更高的电能转换效率和更小的体积。但目前应用受到成本高昂限制,据中科院数据,同一级别下 SiC MOSFET 的价格比 Si 基 IGBT 高 4 倍。随着技术迭代、工艺 know how 积累,推动良率提升、成本下行,SiC 器件将进入更多高端车型,从而打开 SiC 的应用市场。据 Yole 预测,2025 年全球新能源车用 SiC 市场规模将达到 15.5 亿美元,

31、 2019-2025 年的 CAGR达 38%。 0204060800全球新能源车IGBT市场规模 007080中国新能源车IGBT市场规模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12 - 行业深度行业深度报告报告 图图 12:主要功率半导体的功率和频率分布:主要功率半导体的功率和频率分布 图图 13:全球新能源全球新能源车车SiC市场规模(市场规模(百万百万美元)美元) 来源:Applied Materials,英飞凌,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中汽协,中泰证券研究所 汽车电动化亦带来连接器、汽车电动化亦带来连接器、 P

32、CB 和被动元件等基础电子零部件的需求增和被动元件等基础电子零部件的需求增长。长。1)连接器:)连接器:预计 2025 年全球/中国的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563/670 亿元,2020-2025 年的 CAGR 分别达到 14%/19%,国内主要厂商包括电连技术、瑞可达等。2)PCB:预计 2025 年全球/中国的车载 PCB 市场规模将达到 826/361 亿元,2020-2025 年的 CAGR 分别达到 18%/24%,国内主要公司包括世运电路、沪电股份、景旺电子、东山精密、胜宏科技等。3)MLCC:预计 2025 年全球/中国的车用 MLCC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 285/122 亿

33、元,2020-2025 年的 CAGR 分别为16%/22%,国内主要厂商包括三环集团和风华高科。4)薄膜电容:)薄膜电容:预计 2025 年全球/中国的车用薄膜电容市场规模将达到 117/62 亿元,2020-2025 年的 CAGR 分别达到 56%/63%,国内主要厂商包括法拉电子和江海股份。 表表4:汽车电动化带来连接器和:汽车电动化带来连接器和PCB的需求测算的需求测算 225 310 428 591 816 1125 1553 0200400600800092020202242025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34、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13 - 行业深度行业深度报告报告 来源:EV Tank,中汽协,中泰证券研究所 表表5:汽车电动化带来:汽车电动化带来MLCC和薄膜电容的需求测算和薄膜电容的需求测算 来源:EV Tank,中汽协,中泰证券研究所(注:MLCC 的市场规模测算相比于此前的策略报告有更新)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14 - 行业深度行业深度报告报告 三三、智能化:智能化:L2 向向 L3 跨越窗口期,跨越窗口期,ADAS 和智能座舱产业链百和智能座舱产业链百花齐放花齐放 从渗透率来看,从渗透率来看,2022 年将是年将是 L2

35、向向 L3 跨越的窗口期,带动整个智能汽跨越的窗口期,带动整个智能汽车产业链兴起。车产业链兴起。根据我们的测算,目前 L2 级别的汽车渗透率已经迈入20-50%的快速发展阶段,L2 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将逐渐成为中高端车型的标配。按照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从 L3 开始自动驾驶系统将替代驾驶员负责监控驾驶环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车。2021年 12 月 10 日,奔驰 L3 级自动驾驶系统获得德国联邦交管局的上路许可, 率先吹响了汽车智能化的冲锋号。 我们预计 L3 级别的智能车在 2022年将实现小范围落地, 进一步推动汽车智能化发展, 2022 年将成为全球自动驾驶元年,针对汽车智能化的

36、业务布局和产业投资也将加速推进,智能车将引领新一轮的产业发展浪潮。 表表6:L2向向L3跃迁窗口期,跃迁窗口期,2022年将成为自动驾驶元年年将成为自动驾驶元年 来源:世界汽车工业协会,EV Tank,中泰证券研究所 汽车智能化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服务三大部分。汽车智能化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服务三大部分。智能驾驶的实现需要对汽车的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分析、判断并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执行,以实现拟人化的动作执行,是汽车智能化的基石,涉及感知、决策和执行三大层次。智能座舱通过图像、语音、触控、手势等交互方式提高驾驶操控体验和乘车娱乐性,是人车交互的入口,由智能座舱内饰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

37、的重要声明部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15 - 行业深度行业深度报告报告 和座舱电子组成, 其中座舱电子包括抬头显示 (HUD) 、 全液晶仪表盘、中控屏、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流媒体后视镜、后排液晶显示和车联网模块等。智能服务将汽车与人及其社会生活相连接,是汽车智能化的延伸和扩大,包括后市场服务、出行服务、社交及生活服务等。 图图 14:智能车三大部分产业链梳理图:智能车三大部分产业链梳理图 来源:德勤,中泰证券研究所(注:加粗为已上市公司,Mobileye 为英特尔子公司) 从智能驾驶来看,感知层多传感器融合,提高感知精度和可信度。从智能驾驶来看,感知层多传感器融合,提高感知精度

38、和可信度。感知层传感器主要包括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以及惯性导航设备 (GNSS and IMU) 。 不同传感器在感知精度、 感知范围、抗环境干扰及成本等方面各有优劣,由于当前自动驾驶厂商还无法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完全弥补硬件在环境感知方面的缺陷,因此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收集海量信息用于决策分析是目前提高感知精度和可信度的主流方案。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16 - 行业深度行业深度报告报告 图图15:智能驾驶系统分为感知、决策和执行三层:智能驾驶系统分为感知、决策和执行三层 图图16:智能汽车感知层各类传感器的感知范围:智能汽

39、车感知层各类传感器的感知范围 来源:亿欧,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亿欧,中泰证券研究所 表表7:不同传感器方案对比:不同传感器方案对比 表表8:目前主要车型的传感器搭载方案:目前主要车型的传感器搭载方案 来源:Yole,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各车企官网,中泰证券研究所 车载摄像头成长确定性最强,竞争格局最优,车载摄像头成长确定性最强,竞争格局最优,2021-2030 年从年从 320 亿元亿元增长至增长至 1698 亿元,亿元,CAGR 达到达到 20%。车载摄像头成本低,且可以通过算法配合实现大部分 ADAS 功能,成为感知层的重要传感器,目前市场上主要车型的平均搭载数量约为 9 颗。 同时车

40、载摄像头的市场集中度高,根据 ICVTank 数据,前四大镜头厂商占据近八成市场份额,加上 ADAS 镜头技术壁垒高,车企认证周期 3-5 年,新进入者面临极高的进入门槛,行业竞争格局优。其中,舜宇光学市占率 30%以上,为全球车载镜头第一大供货商;联创电子为国内唯二具备强竞争力的车载镜头厂商,是特斯拉、蔚来ADAS 镜头供应商,与 Mobileye、Nvidia、华为战略合作。韦尔股份是国内车载镜头 CIS 传感器龙头供应商,且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持续提升全球市占率。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17 - 行业深度行业深度报告报告 图图17: 车载摄像头

41、成本结构车载摄像头成本结构 图图18:2020年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份额年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份额 来源:ICVTank,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佐思产研,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图19:2020年全球车载摄像头模组市场份额年全球车载摄像头模组市场份额 图图20:2019年全球车载摄像头年全球车载摄像头CIS市场份额市场份额 来源:ICVTank,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佐思产研,中泰证券研究所 激光雷达在所有感知层传感器中弹性最大,激光雷达在所有感知层传感器中弹性最大, 预计预计 2021-2030 年的市场规年的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达到模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90%。激光雷达是目前精度最高的传感器,精度达到

42、毫米波雷达的10倍, 可以精准地得到外界的环境信息并进行3D建模,在对信息精度具备苛刻要求的高级别自动驾驶中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但由于成本高昂,目前激光雷达在 L1/L2 级别车型中属于选配,随着 L2向 L3、L4 跃迁,激光雷达的优势开始凸显,L3/L4/L5 分别需要 1/2/4台激光雷达;加上激光雷达的成本持续下行,激光雷达有望成为 L3 级别车型的标配,Yole 预计 2032 年激光雷达的渗透率将达到 11%。激光雷达系统包括光发射模块、光接收模块、扫描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目前国内主要的激光雷达方案商包括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和万集科技,光学元器件厂商包括永新光学、腾景科技、蓝特光学、

43、福晶科技等,以及激光雷达发射模组厂商炬光科技和发射端芯片厂商长光华芯等。 50% 14% 25% 5% 6% 图像传感器 镜头 模组封装 马达 红外滤光片 32% 8% 5% 5% 5% 5% 4% 3% 32% 舜宇光学 麦克赛尔 富士胶片 电产三协 世高光 三力士 京瓷 理光 其他 11% 9% 7% 6% 6% 5% 56% 麦格纳 松下 法雷奥 博世 采埃孚 大陆 其他 62% 29% 6% 3% 安森美 韦尔股份(豪威) 索尼 其他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18 - 行业深度行业深度报告报告 图图21:激光雷达系统结构图:激光雷达系统结构

44、图 来源:汽车人参考,中泰证券研究所 2022 年年激光雷达激光雷达量产上车量产上车,带动光学零部件厂商腾飞。,带动光学零部件厂商腾飞。2022 年是 L2向 L3/L4 跨越窗口期,包括奔驰 S、宝马 ix、蔚来 ET7、小鹏 G9、理想X01 等多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高级别智能车开启交付,激光雷达整机实现量产上车,进而带动上游已获定点的零部件厂商实现放量增长。 表表9:2022年将有多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车型上市(名单为部分车型梳理)年将有多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车型上市(名单为部分车型梳理) 来源:各公司官网,中泰证券研究所 此外,超声波雷达技术成熟,市场渗透率较高,价格已下探到较低水平,国内

45、已有奥迪威等厂商切入该市场,我们预计 2021-2030 年超声波雷达的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约为 10%;毫米波雷达市场主要被博世、大陆、德尔福和电装等 Tier1 厂商占据,国内主要厂商为德赛西威,我们预计2021-2030 年毫米波雷达的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约为 14%。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19 - 行业深度行业深度报告报告 表表10:感知层主要传感器市场规模测算:感知层主要传感器市场规模测算 来源:世界汽车工业协会,EV Tank,中泰证券研究所 从决策层来看,从决策层来看,关键在于关键在于芯片算力提升和算法迭代。芯片算力提升和算法迭代

46、。随着自动驾驶级别的提高,芯片需要处理的环境复杂度和操作多样性抬高算力需求,L2 级别 的 算 力 需 求 在 10TOPS 以 下 , 到 L3/L4/L5 级 别 则 提 升 至30-60/100/1000TOPS。同时,决策规划分为路径规划、行为决策和运动规划三个层次,每个环节功能的实现都建立在对应的算法上,因此未来自动驾驶决策层的核心竞争力将取决于决策算法。 图图22:随着自动驾驶级别提升,芯片算力需求剧增随着自动驾驶级别提升,芯片算力需求剧增 来源:亿欧,中泰证券研究所 目前全球自动驾驶芯片主要玩家为英伟达、高通和目前全球自动驾驶芯片主要玩家为英伟达、高通和 Mobileye,合作车

47、,合作车企数量和技术实力都处于领先地位,国内主要玩家包括华为、地平线和企数量和技术实力都处于领先地位,国内主要玩家包括华为、地平线和黑芝麻等。黑芝麻等。 1) 华为) 华为: MDC600平台集成了8颗昇腾310 AI芯片, 算力可达352TOPS,最高支持 L4 级别自动驾驶,除了在北汽极狐阿尔法华为 Hi 版和小康赛力斯上应用外,与上汽、广汽、长安、吉利、江淮、一汽红旗、东风汽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20 - 行业深度行业深度报告报告 车等车企也展开了深度合作。 2) 地平线地平线: 2021年最新推出的征程五代芯片, 对标英伟达Orin、

48、Mobileye EyeQ5,最高可支持 L4 自动驾驶等级,算力达到 128TOPS,征程系列芯片已搭载或即将搭载于长安 UNI-T、奇瑞蚂蚁、上汽智己、传祺 GS4 Plus、岚图 FREE、思皓 QX、大通 MAXUSMIFA 等多款车型。 3)黑芝麻)黑芝麻:2021 年发布新一代 A1000pro,算力最高可达 196 TOPS。 表表11:全球主要自动驾驶芯片厂商的产品性能:全球主要自动驾驶芯片厂商的产品性能及搭载车型及搭载车型 来源:各公司官网,中泰证券研究所 从控制层来看, 关键在于命令执行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从控制层来看, 关键在于命令执行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E/E (电子电气

49、)(电子电气)架构逐渐从分布式走向集中式,并最终走向中央计算架构。架构逐渐从分布式走向集中式,并最终走向中央计算架构。随着汽车电动智能化的推进,分布式的 ECU(电子控制单元)逐渐向域集中,由DCU(域控制器)集成多类 ECU 实现控制功能的集中,从而在减少整车线束连接长度并降低成本的同时,减少电子电气架构的空间、功耗和复杂性。进一步地,随着智能化程度加深对算力需求的大幅提升,传统E/E 架构的网络带宽将难以适应巨量信息的传输,E/E 架构将朝着中央计算架构演进,以实现更快速的信息传输和处理。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21 - 行业深度行业深度报告

50、报告 图图23:汽车架构逐渐从分布式走向集中式,并最终走向中央计算架构:汽车架构逐渐从分布式走向集中式,并最终走向中央计算架构 来源:Tesla,中泰证券研究所 考虑考虑 E/E 架构改变减少架构改变减少 MCU 用量和智能化提升用量和智能化提升 MCU 算力抬高算力抬高 ASP,车载车载 MCU 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经测算,2025 年全球/中国车载MCU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88/31亿美元, 2020-2025年CAGR为7%/9%。车规级 MCU 由于认证周期长、可靠性要求高,是国产替代最难突破的阵地。国内先从与汽车安全性能相关性不大的中低端车规 MCU 切入,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电子行业深度报告:汽车电动智能化发展引领电子行业新机遇-220119(28页).pdf)为本站 (X-iao)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