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生物医药行业之创新药篇:慢性代谢病优选赛道差异化竞争是关键-220114(28页).pdf

编号:59985 PDF 28页 2.14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生物医药行业之创新药篇:慢性代谢病优选赛道差异化竞争是关键-220114(28页).pdf

1、研究院战略客户部 Table_Yemei0 行内偕作行业深度 2022 年 01 月 14 日 生物医药之创新药篇 慢性代谢病:优选赛道,差异化竞争是关键 慢性代谢病患者人数众多增长迅速,医疗负担持续增长。慢性代谢病患者人数众多增长迅速,医疗负担持续增长。慢性代谢病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高尿酸,既可独立存在又能相互影响,其并发症带来的死亡风险极大,国内心血管疾病死亡占比达到 22.94%,亟需重点关注。在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的影响下,“四高”疾病呈现爆发式增长,患者人数均超 1 亿人次。此外,患者人群基数大叠加病程长,使得该类疾病造成的医疗负担持续增大。以糖尿病为例,20

2、11-2021 年我国医疗支出已经从 175 亿美元增至 1653 亿美元。 政策推动慢性代谢病市场渗透率提升,随人群分层和创新需求推动,国产药物政策推动慢性代谢病市场渗透率提升,随人群分层和创新需求推动,国产药物逐渐向创新转型。逐渐向创新转型。医药政策方面,已经逐步重视“四高”治疗,有助于推动渗透率提升,长期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而药品结构方面,随着人群分层和创新需求的推动,过去国产药物仿制药为主的市场将逐渐向创新转型。 不同适应症赛道,创新需求和创新确定性仍存差异:不同适应症赛道,创新需求和创新确定性仍存差异:慢性代谢病药物国内市场2018 年已超 1200 亿元、但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仍存疾病

3、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三低的情况,依然存在较大市场空白。在仿制药集采下,短期市场规模均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而长期依然稳中向好,市场呈结构性差异。国产创新药发展前景受到创新需求和创新确定性的影响,各有差异: 1 1)糖尿病市场:)糖尿病市场:对心血管、肾脏等器官的保护需求和药物带来的减重获益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SGLT-2 和 GLP-1 药物仍处于快速放量期。海外爆款创新药物不断涌现,创新确定性高,研发市场激烈竞争。未来国产创新药机会主要出现在 GLP-1 相关靶点和其他临床效果明显的创新靶点。而国内 SGLT-2 创新药差异化竞争格局仍不明朗。GLP-1 靶点中,药物便捷度&可及性需求不断提高

4、,已经成为核心竞争点。而其他创新靶点,由于现行的试药模式,依然存在一定市场需求。 2 2)高脂血症市场:)高脂血症市场:现有药物对于难治性疾病效果不大,市场对于创新药物需求强烈。参考全球市场,PCSK9 是唯一确定靶点。国产创新药围绕长效化和大适应症在价格和研发速度下竞争。 3 3)高尿酸血症市场:)高尿酸血症市场:现存药物安全性较差,急需安全有效的创新药物。但纵观全球市场,可参考的靶点和药物不多,需长期跟踪关注临床研发数据。 4 4)高血压市场:)高血压市场:创新需求和创新确定性较低,“创新”多围绕现有药物进行复方制剂研发。 投资和布局建议:投资和布局建议:(本段有删节,招商银行各部如需报告

5、原文,请以文末联系方式联系招商银行研究院)。 风险分析。风险分析。资本市场环境较差,企业现金流紧张;创新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同靶点药物集采,价格竞争难度加大;同质化创新过来带来的市场内卷。根据不同的风险因素,可选择具体风险应对方式进行跟踪选择。 相关研究报告相关研究报告 医药生物行业之创新药篇创新引领医药工业,银行业务空间广阔 2019.05.28 生物医药行业之投资趋势篇-化学药与生物药差异化发展,关注产业链投资机会 2020.09.29 生物医药行业之创新药篇肿瘤创新药:技术升级换代,竞争日趋激烈 2020.09.30 生物医药行业之原料药篇特色原料药迎来发展契机,银行介入机会凸显 202

6、0.08.04 首次胰岛素专项集采,降价幅度温和,国产化率有望提升 2021.12.01 |研究院战略客户部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行内偕作行业深度 1/4 目 录 1慢性代谢病概述 . 1 1.1 慢性代谢病可以相互影响,并发症导致的死亡风险大,亟需重点关注 . 1 1.2 慢性代谢疾病具有患者基数大、增长快和病程长的特点,疾病负担大 . 2 1.3 政策端:逐步重视“四高”疾病治疗,有助于推动渗透率,长期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 3 1.4 药品结构:国产仿制逐步向创新转型 . 4 2 慢性代谢病的市场格局和创新趋势 . 4 2.1 慢性代谢性病的市场空间、创新需求和创新确定性概况 . 4

7、2.2 糖尿病:市场规模大,创新需求高,创新研究需围绕药物便捷性、可及性、综合受益和拓展性展开。 . 6 2.2.1 糖尿病概况 . 6 2.2.2 需求端:患者众多&渗透率低,长期来看药物市场持续增长 . 6 2.2.3 市场格局:结构逐步分化,心血管和肾脏综合收益大的药物市场占比将逐步提升 . 7 2.2.4 创新方向:围绕药物便捷性、可及性、综合收益和拓展性展开 . 11 2.3 高血脂:难治性高脂血症存在创新需求,市场研发围绕 PCSK9 抑制剂展开 . 14 2.3.1 高脂血症概况. 14 2.3.2 需求端:患者众多&渗透率低,长期来看药物市场持续增长 . 14 2.3.3 市场

8、格局:PCSK9 抑制剂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 15 2.3.4 创新方向:围绕 PCSK9 展开,研发速度&便捷度&成本&适应症成为差异化竞争点 . 17 2.4 高尿酸血症:创新需求持续增长,创新确定性存在不足 . 18 2.4.1 高尿酸血症概况 . 18 2.4.2 需求端:患者众多&年轻化趋势,市场增速与创新药物研发成功相关 . 19 2.4.3 市场格局:已上市药物安全性不足,患者对新型安全的促尿酸排泄药物具有强烈需求. 20 2.4.4 创新方向:疗效&安全性&研发速度成为竞争关键 . 21 2.5 高血压:市场规模较大但创新方向不多 . 22 2.5.1 高血压疾病概况 . 22

9、 2.5.2 需求端:市场规模较大,但集采降价叠加重磅新药缺乏,市场增速较低 . 23 2.5.3 市场格局:基本稳定,结构变化不大 . 23 2.5.4 创新研发:创新药物较少,以复方制剂为主 . 24 3 布局选择和业务建议 . 25 3.1 投资和布局选择 . 25 3.1.1 赛道选择 . 25 3.1.2 靶点选择 . 25 3.1.3 差异化竞争 . 25 3.1.4 公司选择 . 25 3.2. 银行业务 . 25 4 风险分析 . 25 4.1 资本市场环境较差,企业现金流紧张 . 25 4.2 创新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 25 kYxVoYsRrRmMrR7N9RbRnPpP

10、sQpNiNmMmNjMpNtP7NqQuNvPnQoQxNsOmO |研究院战略客户部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行内偕作行业深度 2/4 4.3 同靶点药物集采,使得价格竞争难度加大 . 25 4.4 同质化创新过多带来的市场内卷 . 26 |研究院战略客户部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行内偕作行业深度 3/4 图目录 图 1 :慢性代谢病的相互关系. 1 图 2 :中国疾病负担 Top10(2017) . 1 图 3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 2 图 4 :全球糖尿病医疗总支出. 2 图 5 :“四高”疾病创新确定性&创新需求&市场空间 . 5 图 6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 . 7 图 7 :

11、我国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 7 图 8 :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 . 7 图 9 :国内糖尿病市场规模 . 7 图 10 :主流非胰岛素类降糖药的治疗机理 . 8 图 11 :中国 2 型糖尿病治疗指南(2020 版) . 9 图 12 :2020 年我国降糖药市场格局 . 10 图 13 :全球非胰岛素类药物市场格局 . 10 图 14 :全球 GLP-1 市场规模 . 11 图 15 :国内 GLP-1 市场规模 . 11 图 16 :国内降糖创新药研发情况 . 12 图 17 :国产降糖创新药各靶点研发情况 . 12 图 18 :2002 年和 2015 年我国成年居民不同种类

12、血脂水平比较 . 15 图 19 :我国血脂异常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 15 图 20 :全球降血脂药物市场规模 . 15 图 21 :国内降血脂药品市场规模和增速 . 15 图 22 :各类用药后平均 LDL-C 降幅 . 17 图 23 :PCSK9 抑制剂全球市场 . 17 图 24 :国产降脂创新药研发情况 . 17 图 25 :国内 PCSK9 靶点中外药企研发对比. 17 图 26 :全球降尿酸药物市场规模 . 20 图 27 :国内降尿酸药物市场规模/亿元 . 20 图 28 :高尿酸血症治疗指南 . 21 图 29 :国内高尿酸血症创新药研发 . 22 图 30 :国内

13、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 23 图 31 :国内高血压药物市场规模 . 23 图 3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 24 |研究院战略客户部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行内偕作行业深度 4/4 表目录 表 1:我国慢性疾病防治政策 . 3 表 2:各类降糖药效果和优缺点 . 9 表 3:国产降糖药物研发情况(临床 II 期及以上) . 13 表 4:高脂血症分类 . 14 表 5:常见降脂药物分类 . 16 表 6:国产 PCSK9 抑制剂药物研发情况(临床 II 期及以上) . 18 表 7:国产降尿酸创新药物研发情况(临床 II 期及以上) . 22 表 8:国产高血压创新药物研发情况

14、(临床 II 期及以上) . 24 |研究院战略客户部 行内偕作行业深度 1 之前的报告中,我们着重分析了肿瘤创新药的研发趋势和选择思路。而慢性病,特别是以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为代表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则以疾病进展缓慢,容易被忽视、长期服药作为主要特征。这也会导致这些疾病与肿瘤在新药研发、商业化等部分产生差异。 1慢性代谢病概述 1.1 慢性代谢病可以相互影响,并发症导致的死亡风险大,亟需重点关注 “四高”均是慢性代谢病,可独“四高”均是慢性代谢病,可独立存在,也可互相影响。立存在,也可互相影响。慢性代谢病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高尿酸,也被称为“四高”疾病,主要是由于现代人不健康的生

15、活方式带来的典型疾病,对人类健康威胁极大。一般来说,“四高”疾病都属于代谢紊乱造成的结果,可以单独存在,也可能相互影响,伴随出现。高血糖患者由于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得体内酯酶活性降低,从而产生高血脂。而血脂升高后,容易在血管内膜下逐渐形成沉积物,即粥样斑块,久而久之就会使血管变窄,最终形成高血压。有医学研究表明,高血压和高血糖可能也存在共同的遗传基因。此外,高血糖的患者血液粘稠度会增大,也会使血管壁受损从而出现高血压。而高尿酸则是伴随这一系列代谢紊乱带来的结果。 图图 1:慢性代谢病的相互关系:慢性代谢病的相互关系 图图 2:中国疾病负担:中国疾病负担 Top10(2017) 资料来源:

16、招商银行研究院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招商银行研究院 “四高”的并发症带来的死亡风险大,需要重点关注。“四高”的并发症带来的死亡风险大,需要重点关注。由于疾病持续时间长,“四高”疾病的患者如果不长期治疗控制疾病发展,最终都会发展成为心脑血管、肾脏疾病等致死率较高的并发症,从而威胁生命。根据全球疾病负担可以发现,心血管疾病带来的全球人口死亡数占到 14.66%,超过癌症的死亡率。而中国的数据则更为夸张,心血管疾病带来的死亡占比达到 22.94%。换言之,“四高”疾病对人民生命的威胁程度不亚于癌症。因此,“四高”疾病创新药研发热情极高,获得了仅次于癌症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关注度

17、。 0.0%5.0%10.0%15.0%20.0%25.0%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癌症肌肉及骨骼疾病肌肉及骨骼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精神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意外伤害意外伤害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其他非传染疾病其他非传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占比死亡人数占比/% |研究院战略客户部 行内偕作行业深度 2 1.2 慢性代谢疾病具有患者基数大、增长快和病程长的特点,疾病负担大 “四高”患者人群持“四高”患者人群持续增加,结构偏老龄化。续增加,结构偏老龄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人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高糖高脂高嘌呤

18、饮食、久坐缺乏锻炼、熬夜等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国内“四高”人群不断增多。中国高血压人群高达 4.2 亿人,高血糖人群高达 1.6亿人,高血脂人群高达 2亿人,高尿酸患者高达 1.77亿人。从人群结构来看,“四高”疾病本身跟年龄相关,在中老年人中更易得。以高血压为例,根据最新调查显示,中国 18 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 23.2%,而60 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则高达 53.2%。当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提升,2020年国内 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超过 12%。老龄化的不断加深,会使得国内“四高”患者数进一步提升。此外,现代生活习惯改变导致年轻人“四高”疾病患病率提升,已经出现一定的

19、年轻化趋势。 图图 3: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图图 4:全球糖尿病医疗总支出:全球糖尿病医疗总支出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资料来源: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招商银行研究院 患者人群基数大叠加病程长,造成的医疗负担大。患者人群基数大叠加病程长,造成的医疗负担大。一方面,“四高”疾病患者人数基数大、患病比例高,另一方面,由于慢性病的特征使得此类疾病的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因此带来的医疗支出压力较大。以糖尿病为例,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数据显示,2021 年全球糖尿病医疗支出约 9660 亿美元,预计 2030 年将增至 10276 亿美元。而我国糖尿病医疗支出也

20、在 2011-2021 年的 10 年间增长将近 10 倍,从 175 亿美元增至 1653 亿美元。从人均医疗支出来看,2021 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均医疗支出为 1173.5 美元,是同期美国患者人均支出的 10.0%,日本患者人均支出的 36.2%。即使与全球平均人均负担相比,我国糖尿病患者的人均支出也只有 63.5%,处于全球较低水平。随着患病率的不断提升和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四高”疾病带来的医疗负担将持续增加。 0.0%2.0%4.0%6.0%8.0%10.0%12.0%14.0%0.00.20.40.60.81.01.21.41.61.820013201

21、4200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岁及以上人口总数/亿人亿人占总人口比例占总人口比例/%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00620092001720192021支出支出/十亿美元十亿美元 |研究院战略客户部 行内偕作行业深度 3 1.3 政策端:逐步重视“四高”疾病治疗,有助于推动渗透率,长期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政策方面,逐步重视慢性病治疗,有助于推动渗透率。政策方面,逐步重视慢性病治疗,有助于推动渗透率。“四高”疾病带来的医疗负担大又容易互相影响,长期患病后容易出现致死率高的心脑血管和肾脏类并

22、发症,因此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近年来,国家通过分级诊疗、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和长期用药管理等多项政策,增强国内从上到下对于包含“四高”类疾病在内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重视,将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放在核心位置,通过长期处方和患者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度。这些政策未来将提升疾病治疗的渗透率,逐步打开未来相关疾病治疗药物的市场空间。 “四高”集采短期内影响市场规模,长期市场仍有较大空间。“四高”集采短期内影响市场规模,长期市场仍有较大空间。值得注意的是,2018 年,“四高”疾病药物的市场规模就超过了 1200 亿元,为了进一步降低国家医保支出,减轻人民用药负担,同时

23、将留出来的医保空间用于鼓励支持创新。从 2018 年的“4+7”带量采购就开始已经对四高药物进行集采,并在后续几轮中将临床用量大的、已过专利期的、竞争企业较多“四高”药物持续纳入。短期内,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四高”药物集采中降价较多,市场规模都有一定幅度的缩小。但随着药物降价和国家各类政策推除,“四高”疾病药物的渗透率将有所提升。此外,随着患病人群数量的不断增长,和创新药物的涌现,长期来看,市场仍有较大空间。 表表 1:我国慢性疾病防治政策:我国慢性疾病防治政策 时间时间 政策名称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20152015 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

24、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20162016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 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促进健康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20172017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 年) 2020 年,30-70 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 2015 年降低 10%。2025 年,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力争过早死亡率较 2015 年降低 20%。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 20182018 “4+

25、7”带量采购 国家在 4 个直辖市和 7 个城市作为试点,对已经通过一致性评价的 25 个药品进行集中招标采购,保证采购量,通过价低者得模式,每个药品品种选出价格最低的三家分得医保量。 20192019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 我国将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这四类重大慢性病开展防治行动。加强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规范管理、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特殊管理,促进基层糖尿病及并发症筛查标准化和诊疗规范化。到 2022 年和 2030 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 60%及以上和 70%及以上 20212021 关于做好当前慢性病长期用药处于管理工作的通

26、知 制定完善针对慢性病患者的长期处方管理,满足需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对于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一次可开具 12 周以内的相关药品。加强患者用药教育,提高用药依从性。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招商银行研究院 |研究院战略客户部 行内偕作行业深度 4 1.4 药品结构:国产仿制逐步向创新转型 仿制药解决民众基础治疗需求。仿制药解决民众基础治疗需求。我国的药物结构一直以仿制药为主,2019年仿制药占比超过95%。主要是由于之前国内的科研创新能力不足,叠加仿制药毛利率较高,企业创新动力不足。2018 年后国家成立医保局,对于竞争充分的仿制药实施带量采购,价格大大降低。“四高”疾病带来的医疗

27、负担大,因此该类疾病的仿制药市场充分竞争、多为大品种,是集采的核心区域。不过,我国“四高”疾病本身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三低,价格降低提升了患者治疗意愿,提升药物渗透率。有利于解决民众最基础的治疗需求。 人群分层叠加创新需求推动创新药市场。人群分层叠加创新需求推动创新药市场。从创新需求来看,仿制药只能解决最基础的治疗要求。长期治疗后,很多传统药物已经无法很好的控制指标。而且“四高”疾病治疗已经不仅仅是控制异常指标,对心脑血管和肾脏的改善作用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此外,部分药物依然存在长期使用后的副作用问题亟需改善。随着国内人均收入增加,未来的用药需求会持续分层,中高端患者对于药物便捷度、可及度和安

28、全性的需求不断提升。仿制药满足基本需求,创新药满足高端需求。此外,随着国家集采的常规化进行,仿制药企业绩压力增大,亟待转型。从 2015 年起,国内鼓励创新的政策层出不穷,海外创新人才回国叠加资本助力,国内创新研发趋势渐起。未来随着临床创新需求的增加、患者支付能力的增长、市场寻找新的药物市场需求急迫以及国内创新能力的提升,未来“四高”创新药也将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 2慢性代谢病的市场格局和创新趋势 2.1 慢性代谢性病的市场空间、创新需求和创新确定性概况 糖尿病和高血压市场空间最大,糖尿病和高血压市场空间最大,创新确定性创新确定性方面方面,糖尿病最高,糖尿病最高。“四高”疾病人群相互重叠和影响

29、,又各有差异。从市场空间来看,糖尿病、高血压药物由于发病人群较多,市场教育较好以及患者治疗意愿相对较强,市场空间最大。高尿酸相比来说引起心脑血管和肾脏损害的几率较小,而且现有药物安全性较差,医生用药时较为谨慎,因此目前市场规模最小。从创新确定性来看,糖尿病由于全球市场近年来推出的一系列爆款靶点和药物遥遥领先,其次是高血脂。高血脂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ASCVD)的核心预测指标,防控的压力较大。现有的他汀类治疗药物对一些难治性患者效果较差,海外方面已经上市的新一代降脂药物临床效果优异,将为国内的创新药研发提供借鉴。高血压和高尿酸由于全球创新研发靶点较少叠加全球研发市场还在积极探索,可参考模式

30、不多,所以确定性相对较低。 |研究院战略客户部 行内偕作行业深度 5 高尿酸和糖尿病高尿酸和糖尿病对于创新的需求最对于创新的需求最为突出为突出。高血脂次高血脂次之之。但从创新需求来看,高尿酸药物需求最大,主要在于持续增长的人数和现存药物安全性较差之间的矛盾,急需安全有效的创新药物。其次是糖尿病市场,一方面,对心血管、肾脏等器官的保护需求和药物带来的减重获益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另一方面,患者对于药物便捷度、可及度的需求不断提升。高血压由于市场格局基本稳定,目前创新需求较小。 图图 5:“四高”疾病创新确定性:“四高”疾病创新确定性&创新需求创新需求&市场空间市场空间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

31、研究院 注:圆圈大小代表市场空间,创新确定性包含研发成功率和可借鉴靶点数量 “四高”疾病概况、治疗方案以及创新靶点和方式仍有一定差异对于银行业务而言,创新确定性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其次,是创新需求,创新需求决定未来创新药市场推广难度。因此,下文中我们将根据“四高”疾病的创新确定性大小按照高血糖、高血脂,最后是高尿酸和高血压的顺序逐一介绍。高血压和高尿酸虽然创新确定性几乎差别不大,但是高尿酸本身由于现有药物安全性的问题,创新需求较大。这两类疾病中,我们优先介绍高尿酸血症的情况。 现有药物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叠加国内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国内“四高”创现有药物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叠加国内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国内“

32、四高”创新药竞争力提升。新药竞争力提升。整体来看,“四高”药物以减缓病症为主,但根本治疗目的在于减缓疾病进程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现有药品仍无法满足需求。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患者人群和需求均出现一定分层。因而中高端的患者对创新药的需求较大。基础科研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技术的提高,则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有能力做出效果较好,价格亲民的创新药。从而使得国内“四高”疾病创新药拥有了极大的竞争力。 |研究院战略客户部 行内偕作行业深度 6 2.2 糖尿病:市场规模大,创新需求高,创新研究需围绕药物便捷性、可及性、综合受益和拓展性展开。 2.2.1 糖尿病概况 糖尿病的发病尚不明确,但通过

33、病因学证据可以分为 I 型糖尿病、II 型糖尿病、特殊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其中 II 型糖尿病占据糖尿病患者的 90%以上。II 型糖尿病多发病于 35-40 岁后,多伴随超重、肥胖和高糖高脂饮食。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儿童 II 型糖尿病患者也在不断增加。II 性糖尿病的显著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胰岛素调控葡萄糖代谢能力的下降(胰岛素抵抗),伴随胰岛 细胞功能缺陷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相对减少)。疾病初期,胰岛素还能正常分泌,但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受体敏感度下降,从而使得血糖无法控制,此时还可以采用口服降糖药或者 GLP-1 药物治疗。而随着病程逐步进入后期,血糖控制较差后,胰岛 细胞功能逐

34、步丧失导致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只能通过注射外源性的胰岛素来调整血糖。在整个 II 型糖尿病的病程中,胰岛素分泌不足并不是疾病的核心原因。因此,增强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或者说调节胰岛素抵抗就是二型糖尿病治疗的核心方式之一。 2.2.2 需求端:患者众多&渗透率低,长期来看药物市场持续增长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在过去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在过去 40 年间增长迅速。年间增长迅速。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经由1980年的 0.67%上升至 11.2%,增长 16.7倍。而根据 IDF2019年的推算,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 1.16 亿,位列世界第一。 我国糖尿病患者兼具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三低的特点。我国糖尿

35、病患者兼具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三低的特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对健康生活的需求增大、国家政策对于早诊断以及创新药物的不断涌现和适用,未来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会逐步提升。中国的糖尿病药物市场依然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研究院战略客户部 行内偕作行业深度 7 图图 6: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我国糖尿病患病率 图图 7:我国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我国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资料来源:兴业证券、招商银行研究院 资料来源:JAMA、招商银行研究院 全球市场增长保持年均全球市场增长保持年均 4%,国内,国内 2022 年后五年内有望保持年后五年内有望保持 8%增速。增速。根据

36、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0 年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接近 700 亿美元,预计全球糖尿病市场会在 2025 年超过 900 亿美元,2030 年有望接近 1100 亿美元。而在国内市场,糖尿病的市场规模已经由 2016 年的 484.6 亿元,增长至 2020年的 652.9 亿元。除了 2020 年由于疫情导致的用药量减少以及集采对市场规模带来的影响外,2016-2019 年国内糖尿病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 11.43%。未来,国内糖尿病市场规模同时受到用药人群增长和国家集采降价的多重影响。短期内,2022年市场规模估计会有12%左右的回落。在2022年的基础上,随着国产创新药不断涌现,我们认

37、为国内市场规模未来五年内依然可以保持 8%的年化增长。需要关注的是,由于部分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集采使得相关的降糖药市场规模都出现一定的减小,另一方面,对心血管、肾脏有保护作用的药物越来越受到市场重视,未来我国降糖药市场将会呈现一定结构化差异。 图图 8: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 图图 9:国内糖尿病市场规模:国内糖尿病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招商银行研究院 资料来源:米内网、招商银行研究院 2.2.3 市场格局:结构逐步分化,心血管和肾脏综合收益大的药物市场占比将逐步提升 0.0%2.0%4.0%6.0%8.0%10.0%12.0%0.0%10.0%20.0%

38、30.0%40.0%50.0%60.0%知晓率知晓率治疗率治疗率控制率控制率2010年年2013年年-4.0%-2.0%0.0%2.0%4.0%6.0%8.0%10.0%12.0%14.0%005006007008002001920202021E销售额销售额/亿元亿元增长率增长率/% |研究院战略客户部 行内偕作行业深度 8 临床上常见的降糖药物共 9 大类,包括注射类的胰岛素和 GLP-1,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磺脲类、格列奈类、a 糖苷酶抑制剂、TZDs、DPP4 抑制剂和SGLT-2 抑制剂。其中胰岛素类药物是直接加入外源型胰岛素,模拟患者体内的

39、胰岛素作用从而降低血糖。其他降糖药主要通过调节肌肉、肝脏、脂肪组织、胰腺、肠道和肾脏加强对血液中葡萄糖的利用或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或增强血糖排泄等方式进行血糖调节。 图图 10:主流非胰岛素类降糖药的治疗机理:主流非胰岛素类降糖药的治疗机理 资料来源: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招商银行研究院 由于 II 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人数在占比超过 90%,而且发病人数逐年提升,糖尿病药物的研发及未来市场空间都与 II 型糖尿病息息相关。一般来说,糖尿病人服用一种药物 3-5 年后,会对药物产生耐药,需要搭配其他药物使用或者换其他类型药物治疗。此外,本身药效还存在一定的人群差

40、异。根据2020 版的中国 II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来看,二甲双胍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药物。通常在初始治疗上会直接选用二甲双胍。若初始治疗无效,则会根据是否合并心血管和肾脏疾病进行用药选择。若是,则推荐 GLP-1 或 SGLT-2 类药物配合二甲双胍进行二联疗法。若不是,则根据医生选择不同机理药物与二甲双胍联用的二联疗法。如果用药后依然无法控制,则再叠加一种降糖药进行三联疗法直到最终通过胰岛素治疗。 |研究院战略客户部 行内偕作行业深度 9 图图 11:中国:中国 2 型糖尿病治疗指南(型糖尿病治疗指南(2020 版)版) 资料来源:中华糖尿病医学会、招商银行研究院 备注:a 高危因素指年龄55

41、 岁伴以下至少一项:冠状动脉或颈动脉或下肢动脉狭窄50%,左心室肥厚;b 通常选用基础胰岛素;c 加具有 ASCVD、心衰或 CKD 获益证据的 GLP-1 或 SGLT-2抑制剂;d 有心衰者禁用 TZD 心血管和肾脏综合收益大的降糖药更受临床指南青睐。心血管和肾脏综合收益大的降糖药更受临床指南青睐。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容易引起心血管、肾脏、眼部和足部等一系列并发症,从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尤其是心血管和肾脏疾病。通过防治指南可以看出来,目前糖尿病的防治核心首先是降糖,其次是心脏和肾脏的并发症。此外,低血糖风险和减重效果也会被考虑在内。比较各类降糖药物的血糖控制情况、心血

42、管肾脏疾病影响、体重变化、低血糖风险可以看到,现有药物中,胰岛素的降糖效果最为明显,但其有一定的低血糖风险,此外还会增加体重。而根据目前对指南对心血管和肾脏疾病并发症的防控来看,GLP-1 和 SGLT-2 类药物防心血管和肾脏的并发症效果最好。其中 GLP-1 的降糖效果更佳,目前的研发热度和市场销售前景也更为优异。 表表 2:各类降糖药效果和优缺点:各类降糖药效果和优缺点 药物类别药物类别 HbA1cHbA1c降幅降幅/%/% 低血低血糖风糖风险险 体重体重 心血管影响心血管影响 CKDCKD 影响影响 适用人群适用人群 ASCVDASCVD 心衰心衰 胰岛素 1.5-3.5 + 增加 中

43、性 中性 中性 生活方式改善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后血糖仍未达标 二甲双胍 1.0-1.5 / 中性/轻度降低 可能有益 中性 中性 I 线治疗,无禁忌症且能耐受者 磺脲类 1.0-1.5 + 增加 格列美脲中性,其他不明确 中性 中性 有一定胰岛功能的患者 GLP-1 1.0-1.5 / 降低 中性:利司那肽、艾塞那肽 有益:利拉鲁肽、度拉糖肽等 中性 可能有益 合并 ASCVD 或 CKD 患者优先选择 格列奈类 0.5-1.5 + 增加 不明确 中性 中性 餐后高血糖患者 |研究院战略客户部 行内偕作行业深度 10 SGLT-2 0.5-1.5 / 降低 有益 有益 有益 合并 ASCVD

44、、HF 或 CKD 患者优先选择 TZD 0.7-1.0 / 增加 可能有益:吡格列酮 风险增加 中性 胰岛素抵抗患者 a 糖苷酶抑制剂 0.5-1.0 / 中性 中性 中性 中性 餐后高血糖且贪睡化合物摄入高的患者 DPP4 0.4-0.9 / 中性 中性 中性 中性 餐后高血糖患者 资料来源:兴业证券,招商银行研究院 胰岛素方面,市场占比较高,胰岛素专项集采将改变市场格局。胰岛素方面,市场占比较高,胰岛素专项集采将改变市场格局。由于胰岛素对血糖控制的绝对优势,其一直在降糖药的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优势。但是随着近年来 GLP-1、SGLT-2 抑制剂等新型降糖药物对于传统药物的冲击以及胰岛素仿制

45、药的不断出现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产品降价从而使得国际市场规模逐步减小。国内市场,近期的国家胰岛素专项集采,短期内,市场规模受到一定冲击。随着国内企业降价幅度高,采购量得到提升,胰岛素的国产化率和渗透率也将得到一定提升。但由于集采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海外市场拓展将成为国内企业业绩的胜负手,具体可以参见首次胰岛素专项集采,降价幅度温和,国产化率有望提升第六批国家集采点评。 非胰岛素方面,由于市场推广策略的成功,国内以非胰岛素方面,由于市场推广策略的成功,国内以 a 糖苷酶抑制剂为主。糖苷酶抑制剂为主。从现有销售格局来看,不同于全球市场,国内 a 糖苷酶抑制剂市场占比较高。这主要是因为其降糖机理更加适合

46、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东亚人群以及上市初期拜耳成功的市场拓展策略所导致,这也说明了人群差异化研发和市场推广策略的重要意义。 图图 12:2020 年我国降糖药市场格局年我国降糖药市场格局 图图 13:全球非胰岛素类药物市场格局:全球非胰岛素类药物市场格局 资料来源:米内网、招商银行研究院 资料来源:EvaluatePharma、招商银行研究院 随着对心血管肾脏受益的关注逐步提高,随着对心血管肾脏受益的关注逐步提高,GLP-1 和和 SGLT-2 类药物会快速类药物会快速发展。发展。根据 EvaluatePharma 估计,由于新的糖尿病药物的研发和推广,全球市场非胰岛素类药物的占比将出现一些结构

47、性分化。之前销售占比较高的DPP4 抑制剂将逐步退出,而对心血管和肾脏有一定保护力的 SGLT-2 抑制剂和GLP-1将占据全球非胰岛素类降糖药的主要市场。此外,根据IQVIA数据,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糖苷酶抑制剂格列奈类格列奈类磺脲类磺脲类GLP-1TZDsDPP4SGLT-2胰岛素胰岛素其他其他0.0%20.0%40.0%60.0%80.0%100.0%20142022EDPP4GLP-1RASGLT-2a-糖苷酶抑制剂糖苷酶抑制剂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磺酰脲类磺酰脲类其他其他 |研究院战略客户部 行内偕作行业深度 11 2010 年到 2020 年的十年内,全球降糖药整体销售额年复合

48、增速为 15.2%,其中,GLP-1 药物的复合增速则达到 39.7%,遥遥领先。未来 GLP-1 药物未来极有可能在国际降糖药市场占据绝对优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预测,2020-2025E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 16.6%,2025-2030年复合增速有望达 7.5%。此外,随着国内GLP-1药物逐步上市并纳入医保。未来在国内市场,GLP-1药物渗透率也将迅速提升,2020-2025 年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 35%。 图图 14:全球:全球 GLP-1 市场规模市场规模 图图 15:国内:国内 GLP-1 市场规模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招商银行研究院 资料来源:米内网、招商银行研究

49、院 2.2.4 创新方向:围绕药物便捷性、可及性、综合收益和拓展性展开 国内创新需求高、创新确定性较强,国内降糖类创新药产品激增。国内创新需求高、创新确定性较强,国内降糖类创新药产品激增。一方面,对心血管、肾脏等器官的保护需求和药物带来的减重获益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另一方面,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未来患者出现分层。中高端患者对于药物便捷度、可及度和安全性的需求不断提升。因此,国内糖尿病市场存在较大的创新需求。在国家政策支持创新的趋势下,国产降糖类创新药也在如火如荼的研发,处于临床时期的降糖创新药已经明显多于进口产品。而在已上市产品中,国内已有三类自主研发的降糖药物创新药上市。总体来说,糖尿病创新

50、药在降糖效果的基础上更注重心血管治疗,以及对安全性的要求。因此这些方向也会成为药物研发的重点。 靶点方面,国产新药中未来靶点方面,国产新药中未来 GLP-1 药物趋势较好,药物趋势较好,DPP4 和和 SGLT-2 药物药物差异化创新趋势仍不明朗差异化创新趋势仍不明朗。国产的降糖创新药还是处于成熟靶点的重复竞争中,尤其集中在近年来全球市场出现时间较晚、增速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 GLP-1、SGLT-2、DPP4 三类。除了 GLP-1 是注射类药物,目前国内销售的主要是短效化药物,可以通过长效化和成本优势取得差异化竞争。DPP4 和 SGLT-2 方面,虽然市场仍有不小的空间,尤其是 SGLT-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生物医药行业之创新药篇:慢性代谢病优选赛道差异化竞争是关键-220114(28页).pdf)为本站 (X-iao)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小程序

小程序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