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2022年中国氢能发展现状及产业链研究报告(42页).pdf

编号:60197 PDF 42页 2.06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2022年中国氢能发展现状及产业链研究报告(42页).pdf

1、2022 年深度行业分析研究报告 2 正文正文目录目录 一.氢能发展现状 . 5 1.国际氢能形势 . 5 2.中国氢能发展现状 . 5 3.“双碳”目标下,氢能迎来新的机遇 . 5 二.中国氢能政策与战略目标 . 6 1.中国早期氢能发展历程与相关政策 . 6 2.“十三五”以来的氢能政策:地方政策配套国家政策持续加码,政府补贴发力. 6 3.中国未来氢能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 :供应体系与应用体系同步发展 . 10 三.氢能产业链渗透率提升空间 . 11 1.氢能产业链划分 . 11 2.上游氢的制取 . 11 2.1.煤制氢:适合大规模集中制氢,不满足低碳化 . 13 2.2.天然气制氢:天

2、然气资源有限且工艺复杂,经济性低 . 14 2.3.工业副产制氢:适合分布式制氢,供应潜力巨大 . 15 2.4.电解水制氢 . 16 2.上游氢的储运 . 19 2.1.氢的储存:普遍采用高压气态储氢 . 19 2.1.氢的运输:现阶段以高压气氢拖车为主,液氢槽车是未来发展方向 . 20 3.上游氢的加注 . 21 4.中游燃料电池 . 24 4.1.燃料电池系统 . 25 4.2.电堆 . 26 5.下游氢氢燃料电池汽车 . 27 四.氢燃料电池与纯电动汽车发展历程对比 . 33 1.中国纯电汽车发展历程 . 33 2.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汽车发展阶段对比 . 37 3.结论:氢燃料电池汽

3、车更类似于 2010 年的纯电汽车 . 38 五.氢能源产业链相关公司*整理 . 39 六.总结 . 42 gUxVoYpMpPnNqQ6MaOaQmOnNsQnPfQrRqRkPmOsMaQnNxOvPqRwPvPpNyR 3 图表图表目录目录 图 1:全球发布氢能源战略和发展路线图的国家(1) . 5 图 2:全球发布氢能源战略和发展路线图的国家(2) . 5 图 5:2020-2060 中国氢气需求量(单位:万吨) . 12 图 6:2020-2060 中国氢气产量(单位:万吨) . 12 图 7:煤制氢流程图 . 13 图 8:煤制氢成本随煤炭价格的变化趋势 . 14 图 9:天然气制

4、氢流程图 . 15 图 10:天然气制氢成本随天然气价格的变化趋势 . 15 图 11:当前技术条件下的电解水制氢成本 . 18 图 12:未来新增光伏装机发电成本(元/kWh) . 19 图 13:液氢储运成本未来变化趋势(单位:元/kg,运输距离 500km) . 21 图 14:中国加氢站数量(单位:个) . 22 图 15:中国加氢站市场规模预测(单位:千亿元) . 22 图 16:氢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图 . 24 图 17:氢燃料电池技术体系 . 25 图 18:中国车用燃料电池电堆出货量预测预测(单位:MW) . 27 图 19:2016-2021 年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单位:辆)

5、. 27 图 20:2016-2020 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单位:辆) . 27 图 21: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预期目标(单位:辆) . 28 图 22:燃料电池系统价格和储氢系统价格变化趋势 . 28 图 23:氢燃料电池客车 TCO 成本经济性趋势 . 29 图 24:氢燃料电池客车技术性能发展趋势 . 29 图 25:氢燃料电池物流车 TCO 成本经济性趋势 . 29 图 26:氢燃料电池物流车技术性能发展趋势 . 29 图 27:氢燃料电池重卡 TCO 成本经济性趋势 . 30 图 28:氢燃料电池重卡技术性能发展趋势 . 30 图 29:氢燃料电池乘用车 TCO 成本经济性趋

6、势 . 30 图 30: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 33 图 31:2009-2012 年纯电汽车销量(单位:千辆) . 34 图 32:2009-2012 年中国纯电汽车保有量(单位:千辆) . 34 图 33:2010-2012 年充电桩保有量(单位:万个) . 34 图 34:2013-2017 年纯电汽车销量(单位:万辆) . 36 图 35:2013-2017 年中国纯电汽车保有量(单位:万辆) . 36 图 36:2013-2017 年中国充电桩保有量(单位:万个) . 36 图 37:2018-2021 年中国纯电汽车销量(单位:万辆) . 37 图 38:2018-2021

7、年中国纯电汽车保有量(单位:万辆) . 37 图 39:2018-2021 年中国充电桩保有量(单位:万个) . 37 图 40:纯电汽车销量占比(单位:) . 38 图 41: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占比(单位:) . 38 表 1:中国早期氢能及燃料电池研究发展历程 . 6 表 2:十三五以来主要氢能政策与重要事件汇总 . 6 表 3:各省市氢能政策 . 7 表 4:各省市氢能发展规划 . 9 4 表 5:中国氢能供应体系发展战略目标 . 10 表 6:中国氢能供应体系发展路径 . 10 表 7:中国氢能应用体系发展路径 . 10 表 8:氢能产业链 . 11 表 9:主要制氢路径及其优缺点 .

8、 11 表 10:全球与中国氢气生产结构现状 . 12 表 11:不同制氢路线技术参数对比 . 12 表 12:典型煤气化技术性能参数 . 14 表 13:中国工业副产氢制氢的供应潜力 . 16 表 14:中国工业副产氢制氢的供应潜力 . 16 表 15:电解水制氢与化石燃料制氢的碳排放强度对比 . 17 表 16:电解水制氢技术路线对比 . 17 表 17:中国绿氢生产领域的未来市场规模 . 18 表 18:PEM 和碱性电解制氢技术未来发展评估 . 19 表 19:现有技术条件下不同储氢方案对比 . 20 表 20:现有技术条件下不同运氢方案的成本 . 20 表 21:液氢装置技术发展路径

9、 . 21 表 22:加氢站政策汇总 . 23 表 23:预期中国政府在加氢站环节投入的补贴 . 23 表 24:规模效应下加氢站设备成本下降趋势(35MPa 固定式加氢站) . 23 表 25: 国内外燃料电池系统产品及其参数表 . 26 表 26:国内外燃料电池堆产品及其参数表 . 26 表 27: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渗透率预期目标 . 28 表 28: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示范目标和积分评价体系 . 31 表 29:预期中国政府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投入的补贴 . 32 5 一一.氢能氢能发展现状发展现状 1.国际国际氢能氢能形势形势 氢能已经成为当前国际议程的新焦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占全

10、球 GDP 44%的 20 多个国家中,有 9 个国家已经制定了完整的国家级氢能战略,有 11 个国家正在制定国家级氢能战略。除此之外,另有占全球 GDP 38%的14 个国家尽管尚未出台氢能发展战略,但是已经在支持氢能试点和示范项目,还有 17 个国家的政府和/ 或利益相关者正在就氢能进行首次讨论。 图图 1:全球发布氢能源战略和发展路线图的国家(全球发布氢能源战略和发展路线图的国家(1) 图图 2:全球发布氢能源战略和发展路线图的国家(全球发布氢能源战略和发展路线图的国家(2) 资料来源:中国氢气联盟,招商证券 资料来源:中国氢气联盟,招商证券 2.中国氢能发展现状中国氢能发展现状 中国作

11、为世界第一大产氢国,氢能产业正在迅速发展,2019 年两会期间氢能及燃料电池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2021 年氢能被正式写入“十四五”规划中,中央政府及地方地方各级政府推广氢能的政策密集出台,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截至 2021 年底,全国范围内省及直辖市级的氢能产业规划超过 10 个,地级市及区县级的氢能专项规划超过 30 个。预期在未来,氢能在我国将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北京冬奥会中,氢能发挥了“科技名片”的作用,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在氢能领域的发展成果。北京冬奥会的奥运火炬燃料全部采用氢能,在开幕式上将点燃冬奥赛场的氢能主火炬。此外,北京冬奥会将示范运营 1000 多辆氢燃料电池车和

12、30 多个加氢站。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将有 700 余辆氢燃料大巴车投入使用,场馆之间提供接驳服务的车辆将全部采用氢燃料电池客车,包含大巴车、中巴车等多个车型,为赛事提供交通保障服务。 3.“双碳”目标下“双碳”目标下,氢能迎来新的机遇,氢能迎来新的机遇 2020年 9月,中国明确提出了 2030年“碳达峰”与 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目前,中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中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达 100 亿吨以上,亿吨以上,位于位于全球第一全球第一位位,高于,高于第第二、三、四位国二、三、四位国家碳排放量的总和。家碳排放量的总和。据统计,我国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来源

13、,第一是工业领域,即终端用能和生产过程用能领域,年排放量在 50 亿吨以上;其次是发电领域,年排放量在40 亿吨以上;建筑领域和交通领域,年排放量都在 10 亿吨左右。随着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预计预计 2030 年中国二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氧化碳排放量将在 130 亿吨以上亿吨以上。实现“双碳”目标,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转变终端用能的生产工艺,从技术上、源头上减少甚至消除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氢能作为完全零碳排放的清洁能源,将承担这一历史使命,氢能可以帮助人类脱碳、固碳,甚至实现负碳。对于终端用能来说,可以把氢能作为主要能源,通过氢电互补体系实现工业用

14、能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甚至消除。在交通等方面,以氢能代替柴油、汽油等能源,也可以实现碳减排。 6 二二.中国氢能政策与战略目标中国氢能政策与战略目标 1.中国中国早期氢能发展历程早期氢能发展历程与相关政策与相关政策 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的研究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50 年代,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相继启动了“863”计划和“973 ”计划,加速推动以研究为基础的氢能技术商业化项目进程,氢能和燃料电池项目均被纳入其中。 表表 1:中国早中国早期氢能及燃料电池研究发展历程期氢能及燃料电池研究发展历程 时间时间 研究发展历程研究发展历程 20 世纪 50 年代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5、开始进行燃料电池的研究 20 世纪 70 年代 航空航天工业促进了氢能与燃料电池的研究 “八五”规划(1991-1995) 1.长春应化所展开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实验 2.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科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开始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进行研究 “九五”规划(1996-2000) 聚焦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路线,对燃料电池系统与电池材料开展研究 “十五”规划(2001-2005) 1.863 计划中,同济大学与大连化物所牵头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研究 2.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开展研究质子交换膜和储氢技术 “十一五”规划(2006-2010) 863、973 计

16、划中,设立开展制氢和储氢及燃料电池组件材料技术研究 “十二五”规划(2011-2015) 建设燃料电池技术创新平台,开始关注甲醇燃料电池的发展,拓宽小型燃料电池应用领域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示范运营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招商证券 2.“十三五”以来“十三五”以来的的氢能政策:地方政策配套国家政策持续加码,政府补贴发力氢能政策:地方政策配套国家政策持续加码,政府补贴发力 国家级氢能政国家级氢能政策策 “十三五”期间,氢能与燃料电池开始快速发展,2016 年以来中国政府相继发布了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中国制造 2

17、025等顶层规划;2019年两会期间,氢能首次被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4月,氢能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2020 年 9 月,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入围示范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标完成情况核定并拨付奖励资金,鼓励并引导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研发;2021 年 3 月,氢氢能正式能正式被被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截至 2021 年,我国政府累计支持氢能及燃料电池研发经费超过 20 亿元。 表表 2:十三五以来主要氢能政策与重要事件汇总:十三五以来主要氢能

18、政策与重要事件汇总 日期日期 政策文件政策文件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2021/12/1 “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加快氢能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氢能多元利用 2021/11/1 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 引导企业加大可再生能源使用,推动电能、氢能、生物质能替代化石燃料;加快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运营。 2021/10/1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等低碳前沿技术攻关;加强氢能生产、储存、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规模化应用。 2021/8/1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 5

19、736 号建议的答复 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制定氢能发展战略,研究推动将氢气内燃机纳入其中予以支持。 2021/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在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2021/2/1 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大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光热发电。 2021/1/1 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 2020 年本) 鼓励贵州省氢加工制造、氢能燃料电池制造、输

20、氢管道、加氢站等涉氢产业,陕西省风电、光伏、氢能、地热等新能源及相关装置制造产业。 2020/12/1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 加速发展氢制取、储运和应用等氢能产业链技术,促进氢能燃料电池技术链以及产业发展。 7 2020/11/4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国家标准,规定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整车、关键系统等方面的安全及手册要求。该标准适用于使用压缩气态氢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2020/11/1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 要求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根据氢燃料供给、消费需求等合理布局加氢基础设施,提升安全运行水平;开展高压气态、深冷气态、低温液态及固态

21、等多种形式储运技术示范应用,探索建设氢燃料运输管道,逐步降低氢燃料储运成本。 2020/9/1 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 将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补贴政策,调整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支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城市群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攻关和示范应用给予奖励,形成布局合理、各有侧重、协同推进的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新模式。 2020/6/1 2020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制定实施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开展关键技术装备攻关,积极推动应用示范。 2020/4/1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 氢能被列为能源范畴。 2019/11/1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9 年本) 鼓励氢

22、能、风电与光伏发电互补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 2019/3/1 政府工作报告 氢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 资料来源:各部委官网,招商证券 地方地方级级氢能政策氢能政策 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和 2035 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实施氢能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氢能产业。目前,我国各省市大量氢能相关政策主要以新能源汽车政策与环保政策的形式发布,北京、天津、山东、四川等地正在或已经制定氢能产业专项政策和规划。 表表 3:各省市氢能政策:各省市氢能政策 省市省市 发布时间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政策名称 重点内容重点内容 安徽 2021 年 2 月 安徽

23、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重点研发制氢、储氢及运输等技术,开发氢燃料电池加快发展氢能等特色优势产业及配套产业。 北京 2021 年 1 月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提到氢能发展建设。 2021 年 4 月 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 2023 年前,培育 5-8 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 500 亿元。力争建成37 座加氢站,推广燃料电池汽车 3000 辆。2025 年前,培育 10-15 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

24、业,建成 3-4 家国际一流的氢能产业研发创新平台,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力争完成新增 37座加氢站建设,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 1 万辆。 福建 2021 年 3 月 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加快引进和培育制氢、储运氢、加氢站相关设备、氢燃料动力电池系统、电堆及其核心部件等产业化项目,打造东南沿海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制造高地。 甘肃 2021 年 5 月 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建设氢气提纯、液化、液氢储存、运输装置及配套设施。在工业副产氢化、燃料电池发动机、关键材料和动力系

25、统集成等方面取得突破。有序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利用氢气推动汽车用甲醇生产。 广东 2021 年 4 月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提到氢能发展建设。 广西 2021 年 4 月 广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谋划布局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积极培育“蛙跳”产业,探索氢能开发利用。 8 贵州 2021 年 1 月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在六盘水、贵阳、毕节、黔西南等地开展氢加工、氢燃料电池等应用试点,推动氢能全产业链示范项目建设。 海南 2021 年 3 月 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

26、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以炼化和化工企业工业副产氢净化提纯制氢为初期启动资源,一体化发展氢能源“制、储、运、加、用”产业,推动氢燃料电池应用,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可持续发展的氢能产业体系。 河北 2021 年 5 月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提到氢能发展建设。 河南 2021 年 4 月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提到氢能发展建设。 黑龙江 2021 年 3 月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探索可再生能源制氢、开展绿色氢能利用。 湖北 2021 年 4 月

27、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积极推进氢能等发展。 湖南 2021 年 3 月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稳步推进氢能等发展。 吉林 2021 年 3 月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提出氢能发展建设。 江苏 2021 年 2 月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发展氢能与储能等领域,重点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 江西 2021 年 2 月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聚焦氢能等新能源装备。 辽宁 2021 年 3 月

28、 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提到氢能发展建设。 重庆 2021 年 2 月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支持长寿、涪陵、南川、綦江一万盛重点发展氢能等产业,打造全市重要的新能源基地。 宁夏 2021 年 3 月 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布局氢能等新能源产业,推进氢能制备、存储、加注等技术开发。 青海 2021 年 2 月 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引进开发推广大型储能装置、太阳能制氢等技术,支持建设氢能储能等技术创新应用,探索开展氢能绿

29、色开发利用。 山东 2021 年 4 月 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提到氢能发展建设。 山西 2021 年 4 月 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提到氢能发展建设。 陕西 2021 年 2 月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立足氢能资源优势,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引进国内外氢能先进装备企业,加快形成氢能储运、加注及燃料电池等产业链。支持榆林、渭南、铜川、韩城等建设规模化副产氢纯化项目,形成 2-3 个千吨级燃料电池级氢气工厂,具备万吨级氢气资源储备和升级基础。 上海 2021 年 1 月 上

30、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聚焦氢能等重点产业,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加氢站、智慧燃气体系建设,加强氢能源科技攻关与前瞻谋划。 云南 2021 年 2 月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提出培育氢能和储能产业。 四川 2021 年 2 月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重点培育氢能及燃料电池业等产业,打造一批新兴产业未来增长引擎。 9 天津 2021 年 2 月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提到氢能发展建设。 浙江 2021 年 1 月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31、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加快储能,氢能发展。 2021 年 2 月 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等地区形成一定规模的氢能产业集群。到2025年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1000辆以上。重点突破高比功率车用氢燃料电池堆、质子交换膜、储氢罐制备技术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等。 内蒙古 2021 年 2 月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发展规模化风光制氢,探索氢能供电供热商业模式,建设绿氢生产基地。 资料来源:各省市官网,招商证券 截至 2021 年底,全国已有 16 个省市制定了氢能发展规划:北京、山东、河北、

32、天津、四川、浙江和宁夏等省市发布了氢能相关专项政策或规划,明确了氢能产业的发展目标;其余省市则通过氢燃料汽车等相关政策规划发布氢能产业建设目标。 表表 4:各省市氢能发展规划各省市氢能发展规划 省市省市 规划年份规划年份 产业规模产业规模 龙头企业龙头企业 氢氢燃料电池车燃料电池车 加氢站加氢站 氢能电堆及电站氢能电堆及电站 北京 2023 年 85 亿元 3-5 家 3000 辆 37 座 2025 年 240 亿元 5-10 家 10000 辆 74 座 广东 2022 年 首批氢能车示范运行 300 座 海南 2023-2025 年 综合应用生态 智能化加氢网络 河北 2021 年 10

33、0 亿元 产业链全覆盖 产业链全覆盖 2022 年 150 亿元 产业链全覆盖 产业链全覆盖 河南 2025 年 1000 亿元 5000 辆 80 座以上 湖北 2025 年 1000 亿元 3-5 家 1-3 万辆 30-100 座 江苏 2021 年 500 亿元 2000 辆 20 座 电堆产能 50 万 KW 2025 年 完整产业链 10000 辆 50 座 江西 2023 年 加强重要配套环节 引进领先企业 宁夏 2025 年 研究院、产业园建设 1-2 个公交示范线路 1-2 座 山东 2022 年 产业全面起步 5000 辆 30 座 试点示范 2025 年 完整产业链 10

34、 家 20000 辆 100 座 2030 年 建立氢能产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慧交通、新型智慧城市等新业态深度融合的新型智慧生态体系, 山西 2021 年 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 实施技术改造标杆项目 开展氢能试点 上海 2023 年 1000 亿元 10000 辆 100 座 2025 年 全球产业发展高地 70 座 四川 2025 年 健全产业链 25 家 6000 辆 60 座 能源站 5 座 储电站 2 座 天津 2022 年 150 亿元 2-3 家 1000 辆 10 座 2 个氢能热电联供项目 浙江 2022 年 100 亿元 1000 辆 30 座 重庆 202

35、2 年 6 家 800 辆 10 座 2025 年 产业集群壮大 15 家 1500 辆 15 座 资料来源:各省市官网,招商证券 10 3.中国中国未来氢能发展方向与未来氢能发展方向与战略战略目标目标 :供应体系与应用体系同步发展:供应体系与应用体系同步发展 中国氢能联盟的测算,到 2030 年,中国氢气需求将有目前的 2000 多万吨达到 3,500 万吨,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由不到 3%提升至 5%;到 2050 年,氢能将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至少达到 10%,氢气需求接近 6,000 万吨,产业链年产值约 12 万亿元。 表表 5:中国氢能供应体系发展战略目标:中国氢能供应体系发展

36、战略目标 2019 年年 近期目标近期目标 (2020-2025) 中期目标中期目标 (2026-2035) 远期目标远期目标 (2036-2050) 氢能源比例(%) 2.7 4 5.9 10 产业产值(亿元) 3,000 10,000 50,000 120,000 氢气需求量(万吨) 3,000 4,000 6,000 装备制造规模 加氢站(座) 23 200 1,500 10,000 燃料电池车(万辆) 0.2 5 130 500 固定式电源/电站(座) 200 1,000 5,000 20,000 燃料电池系统(万套) 1 6 150 550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

37、招商证券 氢能供应体系目标:氢能供应体系目标:建立建立绿色、经济、高效、便捷的氢能供应体系绿色、经济、高效、便捷的氢能供应体系 中国将力争在氢制取,氢储运和氢加注各环节上逐渐突破,通过上游产业链制氢、储运、加氢各环节的整合降低氢气的终端价格,寻找更绿色经济的氢气来源、采用更高效的氢气制取方式和更安全的氢寻找更绿色经济的氢气来源、采用更高效的氢气制取方式和更安全的氢气运输气运输方式方式。长期来看,随着用氢需求的扩大,凸显了大规模绿色制氢的需求性,因此结合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制氢加氢一体站、经济高效的集中式制氢、液氢等多种储运路径并行的方案将会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表表 6:中国氢能供应体系发展路

38、径:中国氢能供应体系发展路径 2025 年年 2035 年年 2050 年年 制氢 工业副产氢提纯为主 低碳排放制氢 零碳排放制氢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试点运营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集中化制氢为主 半集中化制氢为主 工业副产提纯、化石能源制氢+CCUS 为辅 CCUS 技术实现产业化 工业副产氢提升利用效率 储运氢 高压气氢运输为主,液氢运输试点推广 液氢运输作为主动脉 液氢储运、高压气氢储运、管道储运、有机液体储运等多种路径并行 高压气态储运作为毛细血管 加氢 合建站为主 加氢站及其它基础设施多元化、网络化发展 形成多元化、网络化的氢能基础设施体系 在站制氢一体站试点运

39、营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招商证券 氢能氢能应用应用体系目标:体系目标:以交通运输领域作为应用市场发展的突破口,逐渐向储能、工业、建以交通运输领域作为应用市场发展的突破口,逐渐向储能、工业、建筑领域拓展筑领域拓展 中国的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将率先实现产业化应用与运行,氢燃料电池客车、物流车、重卡等车型将在 2030 年前取得与纯电动车型相当的全生命周期经济性,在市场需求端形成一定的竞争力。 表表 7:中国氢能应用体系发展路径:中国氢能应用体系发展路径 具体领域具体领域 2025 年年 2035 年年 2050 年年 交通运输领域交通运输领域 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 10 万辆 1

40、00 万辆 3000 万辆 氢燃料电池客车渗透率 5.0% 25.0% 40.0% 氢燃料电池物流车渗透率 5.0% 10.0% 氢燃料电池重卡渗透率 0.2% 15.0% 75.0% 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渗透率 1.0% 2.0% 12.0% 非交通运输领域非交通运输领域 积极探索氢然料电池重型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船舶、无人机等领域 储能领域储能领域 流动性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 1000GW 4000GW 氢能作为季节性储能方案,将可再生能源与能源消费终端有效连接,保障可再生能源平稳可持续大规模开发利用 工业、建筑领域工业、建筑领域 围绕钢铁、石化、化工行业“三点”及天然气掺氢提供高品位“一线”,

41、实现工业部门的深度脱碳 围绕微型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天然气管道掺氢两大应用场景,逐步在居民和工商业用户中推广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招商证券 11 三三.氢能产业链渗透率氢能产业链渗透率提升提升空间空间 1.氢能产业链划分氢能产业链划分 根据所处的产业链环节,可以将氢能产业链划分为由氢制取,氢储运,氢加注组成的上游,由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组成的中游和由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下游。 表表 8:氢能产业链:氢能产业链 上游:氢生产与供应上游:氢生产与供应 中游:燃料电池及核心零部件中游:燃料电池及核心零部件 下游:燃料电池应用下游:燃料电池应用 氢氢制制取取 化石重整(煤、天然气)

42、燃燃料料电电池池电电堆堆 质子交换膜 碳纸/碳布 交交通通领领域域 乘用车 物流车 专用车 工业副产(焦炉煤气、化肥氯碱轻烃工业) 电解水 铂基催化剂 膜电极 重型卡车 大型客车 变压吸附PSA 装置 双极板 密封垫片 船舶 有轨电车 飞机 氢氢储储运运 高压气氢拖车 储氢瓶 燃燃料料电电池池系系统统配配件件 空气压缩机 压力调节阀 工工业业及及新新能能源源领领域域 固定式电源/电站 液氢槽车 管道气氢 各种电磁阀及管路 稳压罐 天然气掺氢 氢能冶金 加湿器 氢氢加加注注 加氢机 卸氢机 压缩机 氢气循环泵或引射器 DC/DC 建建筑筑领领域域 天然气掺氢 站控系统、管道及阀门 储氢瓶组 传感

43、器 储氢瓶 增湿器 微型热电联供 氮气汇流排 资料来源:车百智库,招商证券 2.上游上游氢的制取氢的制取 发展现状发展现状 氢气的制取主要有三种主流的技术路线: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重整制氢(灰氢),以焦炉煤气、氯碱尾气、丙烷脱氢为代表的工业副产物提纯制氢(蓝氢);以电解水制氢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制氢(绿氢)。未来可能发展的制氢技术路线还包括热化学制氢、光催化制氢、光电化学制氢、太阳能直接制氢技术等。灰氢成本低、碳排放量高,是世界主要制氢来源。蓝氢成本较低、碳排放量低,产量有限。绿氢能源转化率低、成本高,随着电力成本下降,是未来制氢的主流技术。 表表 9:主要制氢路径及其优缺点:主

44、要制氢路径及其优缺点 制氢方式制氢方式 原料原料 优点优点 缺点缺点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化石能源制氢 煤 技术成熟 储量有限,制氢过程存在碳排放问题,须提纯及去除杂质 合成氨、合成甲醇、石油炼制 天然气 技术成熟 电解水制氢 电、水 工艺过程简单,制氢过程不存在碳排放 尚未实现规模化应用,成本较高 结合可再生能源 制氢;电子、有色 金属冶炼等对气 体纯度及杂质含 量有特殊要求 化工过程副产氢 焦炉煤气、化肥工业、氯碱、轻烃利用 成本低 须提纯及杂质去除,无法作为大规模集中化的氢能供应源 合成氨、石油炼制 生物质制氢 农作物、藻类 原料成本低 氢含量较低 核能制氢 水 合理利用核能发电废热 技术

45、不成熟 12 光催化制氢 水 原料丰富 技术不成熟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招商证券 目前全球制氢结构以天然气制氢为主,灰氢和蓝氢所占比例在 95%以上,其余为绿氢。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产氢国,具有发展氢能产业的良好基础,近年来中国氢气产量呈逐年增长趋势,2020 年氢气产量达 2050 万吨,同比增长1.49%,中国制氢结构以煤制氢为主,约占 62%左右,基本为灰氢和蓝氢,绿氢仅占 1%左右。 表表 10:全球与中国氢气生产结构现状:全球与中国氢气生产结构现状 制氢原料及方式制氢原料及方式 全球全球 国内统计口径国内统计口径 1 国内统计口径国内统计口径 2 化石能源制氢 煤

46、制氢 18% 43% 62% 天然气重整制氢 48% 16% 19% 石油制氢 30% 13% 合计 18% 工业副产提纯制氢 焦炉煤气、氯碱尾气等 28% 电解水制氢 4% 微量 1% 其他方式制氢 生物质、光催化等 微量 微量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招商证券 渗透率空间渗透率空间:2060 年需求量由目前的年需求量由目前的 3000 万吨增至万吨增至 1.3 亿吨,终端能源消费占比达亿吨,终端能源消费占比达 20% 随着我国氢能产业加速发展,氢气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在此背景下,我国氢气需求与产量预期将会持续增长。2017年中国氢气产量为 1915 万吨,2018年氢气

47、产量为 2100万吨,增加 185 万吨。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 年我国氢气产量将超 2600 万吨。根据中国氢能联盟测算,在 2060 年碳中和目标下,到 2030 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 3715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 5%。到 2060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 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约为 20%。其中,工业领域用氢占比仍然最大,占总需求量的 60%,其次分别为交通运输领域、新工业原料、工业燃料等。 图图 3:2020-2060 中国氢气需求量(单位:万吨)中国氢气需求量(单位:万吨) 图图 4:2020-2060 中国氢气中国氢气产量产量(单位:万

48、吨)(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中国氢气联盟,招商证券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招商证券 不同不同制氢路线对比制氢路线对比 从各制氢技术路线的特点来看,传统制氢工业中以煤、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原料,制氢过程排放大量2CO,并且制得的氢气中含有的硫、磷等杂质会危害燃料电池,因此对提纯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焦炉煤气、氯碱尾气等工业副产制氢,能够避免尾气中的氢气浪费,实现氢气的高效利用,但因其分散制氢的特点,长远看无法作为大规模集中化的氢能供应来源;电解水制氢纯度等级高,杂质气体少,易与可再生能源结合,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绿色氢能供应方式。 表表 11:不同制氢路线技术参数对比:不同制氢路线技术参

49、数对比 制氢工艺制氢工艺 原料原料 能源能源 能量密度能量密度 (2MW / km) 能量转化(能量转化(%) 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kg/GJ) 化石能源重整 烃类 天然气 750 76 69 煤化物 生物质 太阳能 120 0.24 25 煤化物 煤炭 煤炭 750 59 193 334337303002000400060008000400020202030E2040E2050E2060E02500268928500200025003000200202021E2022E 1

50、3 电解 水 核能 500 28 17 电解 水 水力 5 70 15 电解 水 潮汐 1 70 20 电解 水 风能 4 70 18 电解 水 太阳能 120 10.5 27 光催化 水 太阳能 120 4 27 热化学循环 水 核能 500 50 28 资料来源:全球氢能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招商证券 2.1.煤制氢:适合大规模集中制氢,不满足低碳化煤制氢:适合大规模集中制氢,不满足低碳化 发展现状发展现状 煤制氢的主要技术路线是煤的气化,是指煤在高温常压或加压下,与气化剂反应转化成气体产物,气化剂为水蒸气或氧气(空气),气体产物中含有氢气等成分,其含量随不同气化方法而异,利用变压吸附(P

51、SA) 技术可将其提纯到燃料电池用氢要求。传统的煤制氢过程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化要求,并且制取的氢气中还有硫磷等吸附性杂质,检测难度较高。 图图 5:煤制氢流程图:煤制氢流程图 资料来源:大规模工业制氢工艺技术及其经济性比较,招商证券 渗透率驱动因素:大规模集中制氢降低成本,超临界水煤气化技术渗透率驱动因素:大规模集中制氢降低成本,超临界水煤气化技术 煤制氢需要使用大型气化设备,前期设备投资成本较高,单位投资成本在 11.7 万元/(3/Nmh),因此只有通过大规模集中制氢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此外,煤制氢成本还受煤炭价格影响,在煤炭价格为 2001000 元/吨时,煤制氢成本约为 6

52、.7712.14 元/kg;因此煤制氢只适合中央工厂集中制氢,不适合分布式制氢。 14 图图 6:煤制氢成本随煤炭价格的变化趋势:煤制氢成本随煤炭价格的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招商证券 传统的煤制氢采用固定床、流化床、气流床等工艺,合成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体积分数高达 4570%。新型的煤制氢技术以超临界水煤气化技术为代表,利用超临界水(温度374,压力22.1MPa)作为均相反应媒介,具有氢气组分高,气化效率高,污染少等优点,但是目前尚未实现产业化。 表表 12:典型煤气化技术性能参数:典型煤气化技术性能参数 固定床固定床 流化床流化床 气流床(粉煤)气流床

53、(粉煤) 气流床(粉煤浆)气流床(粉煤浆) 超临界水煤气化超临界水煤气化 技术成熟度 大规模工业应用 大规模工业应用 大规模工业应用 大规模工业应用 尚未产业化 气化炉 中试加压气化炉 常压 Winkler Shell 气化炉 多喷嘴气化炉 高压釜 气化温度 560 8161204 1450 1260 650 气化压力 22.5MPa 0.1MPa 3.0MPa 3.8MPa 26MPa 合成气2H占比 38.138.6% 40% 25.9% 34.7% 80% 合成气2CO占比 32.6%34% 19.5% 0.9% 18% 0.2% 合成气 CO 占比 1414.7% 36% 68.4%

54、48.3% - 合成气硫含量 0.30%2H S 0.30%2H S 0.13%2H S 0.24%2H S 以硫化盐形式固化 其他污染物 焦油产率 0.35% 不含酚类及焦油等污染物 不含酚类及焦油等污染物 不含酚类及焦油等污染物 不含酚类及焦油等污染物 轻油产率 0.11% 冷煤气效率 79.381.9% 74.4% 82% 74.9% 123.9%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招商证券 2.2.天然气制氢:天然气资源有限且工艺复杂天然气制氢:天然气资源有限且工艺复杂,经济性低,经济性低 天然气制氢以蒸汽重整制氢(SMR)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发展最为成熟。天然气制氢的成本主要由

55、天然气价格决定,天然气原料成本占比高达 70-90%。为了防止重整催化剂中毒,天然气制氢的生产过程需要将原料气的硫含量降至1ppm 以下,因此制得氢气的杂质浓度相对较低。中国天然气资源供给有限且含硫量较高,预处理工艺复杂,导致国内天然气制氢的经济性远低于国外。 6.778.119.4510.812.8001000(工业用氢级别)煤(工业用氢级别)煤制氢成本(元制氢成本(元/kg/kg)煤炭价格(元煤炭价格(元/ /吨)吨) 15 图图 7:天然气制氢流程图天然气制氢流程图 图图 8:天然气制氢成本随天然气制氢成本随天然气天然气价格的变化趋势价格的变化

56、趋势 资料来源:大规模工业制氢工艺技术及其经济性比较,招商证券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招商证券 2.3.工业副产制氢:适合分布式制氢,供应潜力巨大工业副产制氢:适合分布式制氢,供应潜力巨大 发展现状发展现状 工业副产制氢是指在生产化工产品的同时得到副产品氢气,主要有焦炉煤气,氯碱化工、轻烃利用(丙烷脱氢、乙烷裂解)、合成氨合成甲醇等不同技术路线: (1)焦炉煤气:)焦炉煤气:焦炭是中国炼钢行业的主要原材料,煤焦化过程中每 1 吨焦炭可产生约 4003Nm的焦炉煤气,其中氢气含量约44%,氢气中有40%-50%供焦炉自身加热,有一小部分作为合成氨与合成甲醇的原料,剩下的约39

57、%几乎全部放空。若这部分放空量被回收利用,按 2018年焦炭产量计算,则理论上全国焦化行业可以提供约 271万吨副产氢。焦炉煤气制氢综合成本约为 0.831.33 元/3Nm。 (2)氯碱化工:)氯碱化工:氯碱化工行业的离子膜烧碱装置每生产 1 吨烧碱可副产 2803Nm氢气,目前大型氯碱装置多数已经配套盐酸和聚氯乙烯装置,以平衡氯气并回收利用副产氢气,但是副产氢气中仅有 60%左右得到回收用以生产盐酸、氯乙烯单体和双氧水等,其余氢气大部分都被用作锅炉燃料或者直接放空,因此 40%左右的氯碱副产氢被低水平利用或直接浪费。理论上 2018 年全国氯碱行业可以提供 33 万吨副产氢气用来供应氢能需

58、求。单个氯碱化工企业可利用放空副产氢量较小,且产能比较分散,但其比较接近氢能应用下游市场,氯碱工业副产氢更适合用于短距离、小规模的分布式氢源供应。氯碱化工的副产氢纯度一般在 99.99%以上,CO 含量较低且不含有机硫和无机硫,但是含有微量的氯和少量氧,对燃料电池有毒害作用,使膜电极导电率降低,影响发电效率,且易造成管道、设备腐蚀发生安全事故。氯碱化工的副产氢还含有惰性气体氮、氨等杂质,长时间使用将造成燃料电池惰性气体累积,对燃料电池发电效率有一定影响。氯碱化工制氢的生产成本约 1.11.4 元/3Nm,提纯成本约为 0.10.4 元/3Nm,综合成本约为 1.21.8 元/3Nm。 (3)丙

59、烷脱氢:)丙烷脱氢:丙烷脱氢制丙烯装置(PDH)对原料丙烷的纯度要求非常高,由于国内的丙烷基本为炼油副产品,纯度难以满足要求,因此国内建设的丙烷脱氢制丙烯装置(PDH)通常采用进口的高纯度液化丙烷。据统计,20142017 年,中国 80%95%的丙烷进口量来自中东和北美地区。截至 2020 年,国内在运行以及在建的丙烷脱氢项目的氢气供应潜力达 30 万吨/年,预期到 2023 年,丙烷脱氢的副产氢规模可达 44.54 万吨/年。丙烷脱氢制取的粗氢纯度可达 99.8%,通过进一步的变压吸附(PSA)提纯后可达 99.999%,其中氧气,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满足了燃料电池用氢的标准要

60、求,仅有硫含量超标。丙烷脱氢制氢的生产成本约1.01.3元/3Nm ,提纯成本约为 0.250.5 元/3Nm ,综合成本约为 1.251.8 元/3Nm。 7.510.514.518.524.3052345天然气制氢成本(元/kg)天然气价格(元/吨) 16 (4)乙烷裂解:)乙烷裂解:乙烷裂解目前的国内项目基本处于在建或在规划的状态,暂未释放氢气供应的潜力。乙烷裂解制乙烯工艺的优势包括项目投资低,原料成本低,乙烯回收率高,乙烯纯度高等。用乙烷裂解生产乙烯,每生产 1 吨乙烯大约产生107.25kg氢气,乙烷裂解产生的氢气纯度为95%以上,采取PSA提纯后可以满足燃料电

61、池的用氢标准。乙烷裂解制氢乙烷裂解制氢的生产成本约1.11.3元/ 3Nm,提纯成本约为0.250.5元/3Nm,综合成本约为1.351.8元/3Nm。 (5)合成氨与合成甲醇:)合成氨与合成甲醇:合成氨与合成甲醇是传统的煤化工产品,目前我国氢气消耗结构中的50%用于合成氨与合成甲醇。合成氨与合成甲醇的生产过程中会有合成放空气及驰放气排出,其中氢气含量在18%55%之间,合成氨与合成甲醇的企业可以通过回收利用现有合成放空气及驰放气,调整下游产品结构等途径实现氢气的外供。按照 2018年合成氨与合成甲醇的产量,全国的放空气驰放气回收利用的副产氢供应潜力达到 118 万吨。合成氨与合成甲醇制氢的生

62、产成本约 0.81.5 元/3Nm ,提纯成本约为 0.5 元/3Nm ,综合成本约为 1.32 元/3Nm。 表表 13:中国工业副产氢制氢的供应潜力:中国工业副产氢制氢的供应潜力 现有年制氢潜力现有年制氢潜力 可供应公交车数量可供应公交车数量 焦炉煤气副产氢 271 万吨 58.9 万辆 氯碱副产氢 33 万吨 7.1 万辆 轻烃利用副产氢 30 万吨 6.5 万辆 合成氨合成甲醇等副产氢 118 万 25.6 万辆 合计 450 万吨 97.6 万辆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招商证券 渗透率空间渗透率空间:丙烷脱氢和乙烷裂解产能提升:丙烷脱氢和乙烷裂解产能提升 工业副产

63、氢是我国氢能发展初期的重要过渡性氢气来源,基于环保限产,提纯成本以及可获得性等方面的考虑,应当重点利用丙烷脱氢和乙烷裂解的工业副产氢,预期未来产能有所提升;焦炭和氯碱行业属于过剩产能行业,面临淘汰落后产能的问题,预期未来产能维持平稳。 表表 14:中国工业副产氢制氢的供应潜力:中国工业副产氢制氢的供应潜力 副产氢来源 未来产能预测未来产能预测 说明说明 焦炉煤气 维持平稳 焦炭行业属于产能过剩行业,根据政策,十三五期间要化解过剩焦化产能 5000 万吨 氯碱化工 维持平稳 氯碱行业属于产能过剩行业,根据政策,对符合政策要求的先进工艺改造提升项目应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 丙烷脱氢 到 2023 年副

64、产氢产能 44.54 万吨/年 目前是石化行业副产氢的主要来源 乙烷裂解 2019-2022 年副产氢约 92.25 万吨/年 2019-2022 年规划中的乙烷裂解产能达到 1460 万吨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招商证券 渗透率提升驱动因素渗透率提升驱动因素 (1)采取生产企业直接供应副产氢的模式:销售公司的供应模式容易造成销售公司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随意更换副产氢生产厂家,导致氢源质量不稳定的问题。由生产企业直接供应副产氢能够保证供应质量与数量的稳定,并有助于副产氢生产企业的长期战略调整。 (2)将分散的副产氢集中提纯处理,减小单位氢气的提纯成本。不断优化氢气分离装置工艺,

65、减少氢气分离装置建设成本。 (3)建立副产氢生产企业与下游储运行业与加氢站的联动机制,提供低成本、稳定的氢源,是氢能产业发展初期的理想供应源。在加氢站的选址时充分考虑周边工业副产氢源的分布情况,制定最佳的运输路径,最大化的减少运输成本等。 (4)完善氢燃料检测标准,建立第三方氢燃料检测中心,健全氢能管理体制。 2.4.电解水制氢电解水制氢 发展现状发展现状 以煤、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原料的传统煤制氢技术路线在制氢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2CO,并且制得的氢气中含有的 17 硫、磷等杂质会对燃料电池系统组件造成腐蚀,因此对提纯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相比之下,电解水制氢纯度等级高,杂质气体少,易与可再生能源

66、结合,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绿色氢能供应方式。 表表 15:电解水制氢与化石燃料制氢的碳排放强度对比:电解水制氢与化石燃料制氢的碳排放强度对比 制氢方式制氢方式 生产过程单位碳排放生产过程单位碳排放22kgCO /kgH 煤制氢煤制氢 传统煤气化 19 传统煤气化+CCUS 2 天然气制氢天然气制氢 SMR 9.5 SMR+CCUS 1 电解水制氢电解水制氢 电网电力 3845 水电风电 1 光伏发电 60 分钟 热启停:秒级 冷启停:5 分钟 启停慢 动态响应能力动态响应能力 较强 强 较弱 电源质量要求电源质量要求 稳定电源 稳定或波动电源 稳定电源 负荷调节范围负荷调节范围 1510

67、0%额定负荷 0160%额定负荷 / 系统运维系统运维 有腐蚀液体,后期运维复杂,运维成本高 无腐蚀液体,运维简单,运维成本低 目前以技术研究为主,尚无运维需求 占地面积占地面积 较大 较小 / 电解槽价格电解槽价格 20003000 元/kW(国产) 60008000 元/kW(进口) 700012000 元/kW / 特点特点 技术成熟、成本低、易于实现大规模应用,但实际电能消耗较大、需要稳定电源 占地面积小、间歇性电源适应性高、易于实现与可再生能源结合,但设备成本较高 高温电解能耗低、可采用非贵金属催化剂,但存在电极材料稳定性问题、需要额外加热 与可再生能源的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结合 适用

68、于稳定电源的装机规模较大的电力系统 适配波动性较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 适用于产生高温、高压蒸汽的光热发电系统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招商证券 渗透率空间渗透率空间:2050 年电解水制氢达年电解水制氢达 70%,电解槽系统市场规模破,电解槽系统市场规模破 7000 亿亿 根据相关研究,中国氢能需求到 2030 年将超过 3500 万吨,到 2050 年将接近 6000 万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将 18 逐步作为中国氢能供应的主体,在氢能供给结构的占比将在 2040、2050 年分别达到 45%、70%。中国电解水制氢的生产环节中,电解设备将是千亿级的市场。随着氢能供需量

69、的提升,制氢系统装机规模将大幅提高,规模经济将有效降低单位投资,设备折旧在成本中的比例降低,因此可以通过减少设备的满负荷利用小时数以降低平均用电成本,从而降低制氢成本,促进氢燃料电池应用的经济性。至 2050 年,中国电解槽系统的装机量达到 500GW,预期市场规模将会突破 7000 亿。 表表 17:中国绿氢生产领域的未来市场规模:中国绿氢生产领域的未来市场规模 2025 年年 2030 年年 2040 年年 2050 年年 电解水制氢占比 3% 10% 45% 70% 电解制氢平均电耗(kWh/kg) 53 51.4 47.3 43.6 电解槽系统装机量(GW) 10 35 200 500

70、 电解系统市场规模(亿元) 800 2000 6000 7000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招商证券 渗透率提升驱动因素: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大幅下降,电解槽技术渗透率提升驱动因素: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大幅下降,电解槽技术革新革新与与国产化国产化 电解水制氢成本主要包括电力成本和设备成本两部分,其中,电力成本占比最大,一般为4080%。设备成本中电解槽成本占比约 4050%,系统辅机占比约 5060%。对比碱性制氢和 PEM 制氢两种已经商业化的制氢技术,碱性电解制氢成本更低:在两种电解水制氢路线中,电解槽成本分别占制氢系统设备成本的 50%和 60%;假设年均全负荷运行时间为 7

71、500 小时,使用电价为 0.3 元/kWh,则碱性电解与 PEM 电解的制氢成本分别约为 21.6 元/kg 和 31.7 元/kg,其中电费成本是电解水制氢成本构成的主要部分,占比分别为 86%和 53%。碱性电解与 PEM 电解制氢的成本存在差异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商业化发展阶段不同,碱性电解槽基本实现国产化,设备成本为 20003000 元/kW;PEM电解槽由于关键材料与技术仍需依赖进口,设备成本为7000-12000元/kW;二是制氢规模不同,国内碱性电解槽单槽产能已达到 10003/Nmh,国内已有兆瓦级制氢应用;PEM 电解槽单槽制氢规模约 2003/Nmh,但国内还未有大规模制

72、氢应用的案例,规模化使得碱性电解在设备折旧,土建折旧,运维成本上低于 PEM 电解。 图图 9:当前技术条件下的电解水制氢成本:当前技术条件下的电解水制氢成本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招商证券 电解水制氢的规模在中国仍处于兆瓦级,尚未发挥规模效应。目前电价很难达到 0.3 元/kWh 的价格,即当前电解水制氢尚未体现经济性。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是未来制氢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绿氢的最好途径。目前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主要面临成本高的问题:一方面,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较高;另一方面,电解槽的能耗和初始投资成本较高,规模较小。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下降,电解

73、槽能耗和投资成本下降以及碳税等政策的引导,电解水制氢的经济性将会不断提高。5-10 年内,电解水制氢成本将降至 20 元/kg 以内,具备极高经济性,推动渗透率显著提升,驱动因素主要来自两方面: (1)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大幅下降。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大幅下降。未来可再生能源将成为一次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到 2050 年,9.2 15.4 21.6 27.7 33.9 40.0 20.5 26.1 31.7 37.3 42.9 48.5 0.010.020.030.040.050.060.00.10.20.30.40.50.6碱性电解PEM电解电解水制氢成本(元/kg)电

74、价(元/kWh) 19 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需求中的占比预计将达到 61%,其中风电和光伏在可再生能源中的合计占比将超过 70%。可再生能源电价将大幅下降,到 2025 年可降至 0.3 元/kWh,到 2035 年可降至 0.2 元/kWh。 图图 10:未来新增光伏装机发电成本(元未来新增光伏装机发电成本(元/kWh)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招商证券 (2)电解槽设备成本随着技术进电解槽设备成本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将在步和规模化将在 2030 年前下降年前下降 60%-80% ,电解水制氢系统的耗电量和运维成本降电解水制氢系统的耗电量和运维成本降低。低。电解槽是利用可再

75、生能源生产绿氢的关键设备。其技术路线、性能水平、成本的发展是影响绿氢市场趋势的重要因素。PEM 电解水和碱性电解水技术目前已商业化推广,未来具备较强的商业价值。目前来看,碱性电解槽成本较低,经济性较好,市场份额较 PEM 电解槽高一些。不过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质子交换膜国产化的不断加速突破,长期来看,PEM 电解槽的成本和市场份额将逐渐提高,与碱性电解槽接近持平,并根据各自与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适配性应用在光伏、风电领域。 表表 18:PEM 和碱性电解制氢技术未来发展评估和碱性电解制氢技术未来发展评估 2025 年年 2030 年年 2040 年年 2050 年年 PEM 电解槽能源

76、转化效率 60% 63% 68% 74% 碱性电解槽能源转化效率 63% 65% 71% 78% PEM 电解槽市场占比 5% 10% 20% 40% 碱性电解槽市场占比 95% 90% 80% 60% PEM 电解系统设备价格(元/kW) 600012000 30008000 15004000 8002000 碱性电解系统设备价格(元/kW) 12502000 10001500 8001200 6001000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招商证券 2.上游氢上游氢的储运的储运 2.1.氢的储存氢的储存:普遍采用高压气态储氢:普遍采用高压气态储氢 发展现状发展现状 根据氢的物理特

77、性与储存行为特点,可将储氢方式分为:压缩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液氨/甲醇储氢、吸附储氢(氢化物/液体有机氢载体(LOHC) ) 等。压缩气态储氢以其初始投资成本低,匹配当前氢能产业发展,技术难度低等优势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低温液态储氢在国内主要应用于航空领域,民用领域有待进一步推广。液氨/甲醇储氢和吸附储氢在国内尚处于实验室阶段。中国的氢储存技术尚未完全解决能效性、安全性等问题,目前普遍采用目前普遍采用高压高压气态储氢方式,气态储氢方式,存在储氢密度低、压缩能耗高存在储氢密度低、压缩能耗高,储氢罐材料成本较高等,储氢罐材料成本较高等缺点缺点。 0.30.20.1300.050.10.150

78、.20.250.30.35202520352050 20 表表 19:现有技术条件下不同储氢方案对比:现有技术条件下不同储氢方案对比 压缩气态储氢压缩气态储氢 低温液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 液氨液氨/甲醇储氢甲醇储氢 氢化物氢化物/LOHC 吸附储氢吸附储氢 技术原理技术原理 将氢气压缩于高压容器中,储氢密度与储存压力、储存容器类型相关 低温(20K)条件下对氢气进行液化 利用液氨、甲醇等液体材料在特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生成稳定化合物,并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实现氢的释放 利用金属合金、碳质材料、有机液体材料、金属框架等对氢的吸附储氢和释放的可逆反应实现 优点优点 技术成熟、充放氢速率可调 体积储氢密度高

79、、液态氢纯度高 储氢密度高、安全性较好、储运方便 安 全 性 高 、 储 存 压 力低、运输方便 缺点缺点 体积储氢密度低、容器耐压要求高 液化过程能耗高、容器绝热性能要求高、成本高 涉及化学反应、技术操作复杂、含杂质气体、往返效率相对较低 普遍存在价格高、寿命短或者储存、释放条件苛刻等问题 技术成熟度技术成熟度 发展成熟、广泛应用于车用氢能领域 国外约 70%使用液氢运输,安全运输问题验证充分 距离商业化大规模使用尚远 大多处于研发试验阶段 国内技术水平国内技术水平 关键零部件扔依赖进口,储氢密度较国外低 民用技术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处于攻克研发阶段 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

80、差距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招商证券 2.1.氢的运输:现阶段以高压气氢拖车为主,液氢槽车是未来发展方向氢的运输:现阶段以高压气氢拖车为主,液氢槽车是未来发展方向 发展现状发展现状 氢的运输按形态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气态运输、液态运输和固体运输;按运输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即陆运、海运和管网运输。目前,气态运输和液态运输是主流的运氢方式,高压气态氢运输主要有长管拖车和管道运输两种方式。全球范围内,韩国主要采用了“高压气态+管道”的运输方式,日本正探索通过液氢船将澳大利亚褐煤制氢气通过海运运回国。由于与远距离(1500 公里以上)输电相比,直接输氢更具经济性,全球范围内输氢管道长度

81、有限,不到4500 公里。其中,美国和欧洲分别有 2500 公里和 1569 公里,我国目前仅有 100 公里。 现阶段中国氢的运输方式以 20MPa 高压气氢拖车为主,在加氢站日需求量 500kg以下以及短距离运输的情况下,气氢拖车节省了液化成本与管道建设的前期投资成本。在用氢规模较大,长距离运输的情况下,采用液态槽车和管道气氢的运输方式可以满足高效经济的要求,液态槽车运氢在大规模长距离运氢上相较于 20MPa 高压气氢拖车储运有着显著的成本优势,随着氢能产业的发展,液态运氢是大规模长距离运氢的方向之一。目前我国在液氢产业链各环节包括氢液化装置、储罐、罐车和加注系统等均已基本具备自主国产化的

82、技术和产品。 表表 20:现有技术条件下不同运氢方案的成本:现有技术条件下不同运氢方案的成本 20MPa 高压气氢拖 液氢槽车 说明 单台单趟有效氢气运输量 280kg 2910kg 20MPa气氢两端充卸超过8小时,管束氢气残余率20% 液氢充卸约 2 小时,管束氢气残余率 3% 压缩/液化 1.05 元/kg 19.25 元/kg 电价 0.5 元/kWh,液氢采用液氮制冷 固定成本 假设加氢站规模 1000kg/天 设备折旧 1.15 元/kg 0.35 元/kg 人工 3.03 元/kg 0.42 元/kg 每辆车配置 2 司机,充卸装操作工各 1,平均年薪 10 万元 车辆保险 0.

83、12 元/kg 0.01 元/kg 每辆车 1 万元/年 可变成本 耗油 0.014 元/kg/km 0.0012 元/kg/km 百公里耗油 25L,柴油价格 7 元/L 过路/保养 0.0072 元/kg/km 0.0006 元/kg/km 车辆:保养费 0.3 元/km,过路费 0.6 元/km 运输距离 200km 200km 合计成本 9.59 元/kg 20.39 元/kg 适用场景 规模较小、运输距离 规模较大、长距离运输 资料来源:车百智库,招商证券 渗透率提升驱动因素:液氢技术水平的进步渗透率提升驱动因素:液氢技术水平的进步 21 液氢工艺技术水平的提升将会驱动液氢渗透率在未

84、来的进一步提升,在解决氢液化系统效率低、投资大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后,国内液氢的生产与运输将实现民用化,液氢的生产与储运成本将会快速下降,以满足大规模的液氢生产需求。 表表 21:液氢装置技术发展路径:液氢装置技术发展路径 当前技术水平 2030 年年 2040 年年 液化能力(吨/天) 2 典型功耗(kWh/kg) 13.412.3 12.710.8 10.8-7.7 9.07.5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招商证券 图图 11:液氢储运成本未来变化趋势(:液氢储运成本未来变化趋势(单位:单位:元元/kg,运输距离运输距离 500km)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产

85、业发展报告 2020,招商证券 3.上游上游氢的加注氢的加注 发展现状发展现状:加氢站建设技术成熟,国产化程度高:加氢站建设技术成熟,国产化程度高 根据氢气的存储方式可以把加氢站分为高压气氢站和液氢站。相比气氢储运加氢站,液氢储运加氢站占地面积更小、液氢储运加氢站占地面积更小、存储量更大、成本更低,但是建设难度也相对更高,适合满足大规模加氢需求。存储量更大、成本更低,但是建设难度也相对更高,适合满足大规模加氢需求。根据全球氢能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统计,全球约 30%加氢站为液氢储运加氢站,主要分布在美国和日本,中国现阶段的加氢站主要为高压气氢站。 中国的加氢站建设技术趋于成熟,实现了国产化。中

86、国的加氢站建设技术趋于成熟,实现了国产化。在加氢站技术方面,中国的 35MPa 加氢站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在加氢站的设计、建设以及三大关键设备:45MPa 大容积储氢罐、35MPa 加氢机和 45MPa 隔膜式压缩机全部实现国产化。目前,中国已经开始主攻 70MPa 加氢站技术,2016 年中国首座利用风光互补发电制氢的 70MPa 加氢站(同济-新源加氢站) 在大连建成,集成了可再生能源现场制氢技术、90MPa 超高压氢气压缩和存储技术、70MPa 加注技术以及 70MPa 加氢站集成技术。 中国加氢站成本较高,其中设备成本约占 70%。中国氢能联盟数据显示,建设一座日加氢能力 500 公斤,

87、加注压力为 35 MPa 的加氢站投资成本达 1200 万元(不含土地费用),约相当于传统加油站的 3 倍。考虑设备维护、运营、人工、税收等费用折合加注成本约 13-18 元/公斤。 0253035402020202520302050 22 截至 2021 年上半年,中国累计建成 141 座加氢站(不含 3 座已拆除加氢站),从加氢站建设参与主体来看,中国加氢站建设前期以行业标杆企业为主,随着近年氢能行业发展逐渐加快,加氢站建设参与主体呈现多样化发展,氢能产业各环节的企业都有参与加氢站建设的案例,包括上游的能源、化工和气体公司以及专业的加氢站建设运营

88、商和设备供应商,中游的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企业,下游的整车企业和车辆运营企业。大型能源化工企业大都是从 2018 年开始有实质性动作,凭借自身强大的资源背景,参与加氢站建设的进程明显快于其他参与者。 图图 12:中国加氢站:中国加氢站数量(单位:个)数量(单位:个)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招商证券 渗透率空间渗透率空间:2050 年加氢站数量达到年加氢站数量达到 1.2 万座,市场规模达到千亿元万座,市场规模达到千亿元 中国加氢站将于 2050 年达到 1.2 万座,随着加氢设备的国产化与规模化生产,加氢站建设成本将大幅下降,至 2050年,单座加氢站的平均建设成本将下降到 800 万元(不

89、含土地成本)。中国未来加氢基础设施的市场规模在 2030-2050 年间将突破千亿规模,于 2050 年达到千亿元的市场规模。 图图 13:中国加氢站市场规模预测:中国加氢站市场规模预测(单位:千亿元)(单位:千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招商证券 渗透率提升驱动因素一:政策补贴渗透率提升驱动因素一:政策补贴 2014 年起,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加氢站行业的发展。 30001920202021H20040060080

90、0520302050 23 表表 22:加氢站政策汇总加氢站政策汇总 日期日期 政策文件政策文件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2021 年 6 月 关于组织开展“十四五”第一批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认定工作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决定近期聚焦能源安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重大需求,围绕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型储能、氢能与燃料电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 US) 、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能源系统安全等重点领域,开展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包括国家能源研发中心和国家能源重点实验室)的认定工作。 2020 年 11 月 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 年本) 鼓励贵州省进行氢加工制

91、造、氢能燃料电池制造、输氢管道和加氢站建设:陕西省发展风电、光伏、氢能、地热等新能源及相关装置制造产业;内蒙古自治区推进氢加工制造、氢能燃料电池制造、输氧管通和加氢站建设等。 2020 年 5 月 关于征求(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新的加氢站补贴政策的补贴门槛或将从 200kg/d 提升到500kg/d 日加注能力在 200 公斤的加氢站属于示范运营站。 2019 年 11 月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 氢能和燃料电池将在新能源、有色金属、汽车、舶、轻工等产业中得到支持发展。 2019 年 3 月 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地方应完善政策,过波期后不再对新

92、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给予购置补贴,转为用于支持充电(加氢)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 2014 年 11 月 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 符合国家标准且加氢能力不少于 200公斤的新建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每站奖励 400 万元。 资料来源:各部委官网,招商证券 在氢能发展初期,尤其是 2020-2030 十年期间,加氢站市场规模较小,单纯依靠市场资本,加氢站建设与运营的盈利空间较小,政府补贴将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预期中国政府将会进一步加大对加氢站的补贴。 表表 23:预期预期中国政府在加氢站环节投入的补贴中国政府在加氢站环节投入的补贴 2022 年

93、年 2025 年年 2030 年年 加氢站数量(座) 250 750 1,800 加氢站单站加注能力(kg/天) 1,000 1,200 1,500 建设投资成本(万元/座) 1,800 1,500 1,000 氢气到站价格(元/kg) 45 40 30 理想情况下氢气销售量(万吨) 9 30 -100 建设补贴上限(万元/座) 500 250 50 运营补贴力度(元/kg) 20 10 0 政府补贴支出金额(亿元) 30 50 30000 Hydrogenics 60/93/198 220/258/275 -10 55% 10000 US Hybrid 40/80/120 270 -30/-

94、40/-25 46.356.9% 10000 北京亿华通北京亿华通 31.3/65/75 230/250/302 -30 55%/57%/58% 新源动力新源动力 60 -30 43.5% 上海重塑上海重塑 32/46/60/80/110 237/301/400/530/650 -15/-30 12000/15000/25000/30000 弗尔赛弗尔赛 30/45/60/120 267/375 -10/-20/-30 47% 10000 捷氢科技捷氢科技 40/66/92 -25/-30 51%/60% 10000 江苏清能江苏清能 30/40/45/60 4652% 资料来源:产品手册及官

95、方网站,招商证券 4.2.电堆电堆 发展现状发展现状 电堆是氢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是氢气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场所。电堆由膜电极和双极板两大部分组成,膜电极的构成包括催化剂、质子交换膜和碳布/碳纸。全球范围内氢燃料电池电堆技术领先的企业是日本的丰田和本田两家公司,生产的电堆峰值功率在 110kW 左右,电堆比功率为 3.1kW/L,乘用车用电堆寿命为 5000h,商用车用电堆寿命为 10000h,最高效率在 65%以上。目前国内氢燃料电池电堆类型有石墨板电堆、复合板电堆、金属板电堆,电堆供应商主要有捷氢、新源动力等,其中捷氢于 2020 年 8 月发布的燃料电池金属板电堆,功率密度达到3

96、.8kW/L,双极板和膜电极均已实现 100%自主化与国产化,可在-30低温环境下实现 30s 无辅热自启动,完成6000h 实车工况的耐久性测试。 表表 26:国内外燃料电池堆产品及其参数表:国内外燃料电池堆产品及其参数表 参数参数 丰田丰田 本田本田 现代现代 捷氢捷氢 新源动力新源动力 产品型号产品型号 Mirai 新一代 Clarity 第三代 NEXO PROME M3H HYMOD-110 额定功率额定功率 92kW 8090kW 7585kW 115kW 110kW 峰值功率峰值功率 114kW 103kW 95kW(双堆) 130kW 120kW 体积功率密度体积功率密度 3.

97、1kW/L 3.1kW/L 2.8kW/L 3.8kW/L 4.2kW/L 寿命目标寿命目标 5000h 5000h 5000h 10000h 5000h 电压范围电压范围 220360V 200330V 240400V 220370V 230370V 增湿方式增湿方式 自增湿 外增湿 外增湿 自增湿 双极板双极板 金属 金属 金属 金属 金属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招商证券 渗透率空间渗透率空间 2020年我国车用燃料电池电堆出货量为 320MW,同比增长 77.8%。预计到 2022年,我国车用燃料电池电堆出货量将达到 506MW。 27 图图 16:中国车用燃料电池电

98、堆出货量预测预测(单位:中国车用燃料电池电堆出货量预测预测(单位:MW) 资料来源:中商情报网,招商证券 5.下游下游氢氢氢燃料电池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 发展现状发展现状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交通领域的应用主要有氢燃料电池物流车,氢燃料电池客车,氢燃料电池重卡和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我国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客车,物流车和客车等商用车领域,乘用车尚未实现商业化。根据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国内已接入平台的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占比为60.5%,氢燃料电池客车占比为 9.4%,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只用于租赁,占比仅为 0.1%。2016 至 2019 年,中国氢燃料电

99、池汽车销量及保有量均实现大幅增长,分别由 2016 年的 629 辆和 639 辆上升至 2019 年的 2737 辆和 6175 辆,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63%和 114%;2020 年因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销量大幅下降,仅为 1177 辆,同比下降 57%,2021 年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为 2000 辆。 图图 17:2016-2021 年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单位:辆)年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单位:辆) 图图 18:2016-2020 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单位:辆)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单位:辆)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工信部,招商证券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100、招商证券 渗透率空间渗透率空间:未来未来 5 年年预期预期年复合增长率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有望达到 68%,2025 年年预期预期市场规模市场规模有望有望达达到到 800 亿元亿元 根据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测算,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由 2020 年的 7352 辆增长至 2025 年的 10万辆,未来五年预期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 68%,至 2025 年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800 亿元。根据2016 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30 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 100 万辆。氢燃料电池客车的市场渗透率有望在 2025、2035、2050年分别达到

101、 5%、25%、40%;氢燃料电池物流车的市场渗透率有9960050060020021E2022E6297002500300020039573520040005000600070008000200192020 28 望在 2030 年、2050 年分别达到 5%、10%。氢燃料电池重卡的市场渗透率有望在 2025、2035、2050 年分别达到0.2%、1

102、5%、75%。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市场渗透率有望在 2025、2035、2050 年分别达到 0.08%、2.0%、12.0%。 图图 19:中国中国氢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汽车保有量预预期目标期目标(单位:辆)(单位:辆)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招商证券 表表 27:中国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渗透率氢燃料电池汽车渗透率预期预期目标目标 2025 年 2035 年 2050 年 氢燃料电池客车 5.0% 25.0% 40.0% 氢燃料电池物流车 5.0% 10.0% 氢燃料电池重卡 0.2% 15.0% 75.0% 氢燃料电池乘用车 0.05% 2.0% 12.0% 资料来

103、源: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招商证券 渗透率提升驱动因素渗透率提升驱动因素一一:商用车:商用车用用氢氢燃料电池系统和储氢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和储氢系统价格的价格的下降下降 目前制约氢燃料汽车大规模商用的因素主要在于燃料电池系统和储氢系统的价格,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燃料电池系统和储氢系统的价格已有大幅下降。目前国内商用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的价格约为 1 万元/kW,商用车用储氢系统的价格约为 5000 元/kg。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的范围与规模扩大,核心零部件及系统价格的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商用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的价格预计在 2025、2035、2050 年分别降至 3500、1000、500

104、 元/kW, 商用车用储氢系统的价格预计在 2025、2035、2050 年分别降至 3500、2000、1200 元/kg。 图图 20:燃料电池系统价格和储氢系统价格燃料电池系统价格和储氢系统价格变化趋势变化趋势 7,352 100,000 1,000,000 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20202025203002000400060008000020202520352050燃料电池系统价格(元/kW)储氢系统价格(元/kg) 29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招商证券 渗透率提升驱动因素

105、渗透率提升驱动因素二二:全生命周期:全生命周期总总拥有成本与竞争产品的平衡点拥有成本与竞争产品的平衡点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总拥有成本(TCO)与纯电动汽车等竞争产品的成本平衡点,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各细分领域市场渗透率提升的重要转折点。下面从面向消费者的全生命周期总拥有成本(TCO)角度分析,研究氢燃料电池汽车未来的 TCO 发展趋势,研判各车型的产业化途径。 (1)氢燃料电池客车)氢燃料电池客车 氢燃料电池客车中公交客车占比达到 60%以上,较长续航里程的氢燃料电池客车将于较长续航里程的氢燃料电池客车将于 2030 年左右年左右 TCO 成本经济性成本经济性优于纯电动车型,优于纯电

106、动车型,氢燃料电池客车的每公里 TCO 成本 2025 年将降低至 3.72 元/km,相比 2020 年的降幅达到 42.3%,到 2035 年、2050 年分别降到 2.73 元/km、1.62 元/km。 图图 21:氢燃料电池客车:氢燃料电池客车 TCO 成本经济性趋势成本经济性趋势 图图 22:氢燃料电池客车技术性能发展趋势:氢燃料电池客车技术性能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招商证券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招商证券 (2)氢燃料电池物流车)氢燃料电池物流车 氢燃料电池物流车是氢能在城市或城际中长距离货运领域的应用场景,载荷能力载荷能力 3

107、吨、续航里程吨、续航里程400km 的氢燃的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将于料电池物流车将于 2025-2030 年间年间 TCO 成本经济性优于纯电动车型。成本经济性优于纯电动车型。氢燃料电池物流车的每公里 TCO 成本 2025年将降低至 2.20 元/km, 相比 2020 年的降幅达到 40.5%,到 2035 年、2050 年分别降到 1.51 元/km、1.03 元/km。 图图 23:氢燃料电池物流车:氢燃料电池物流车 TCO 成本经济性趋势成本经济性趋势 图图 24:氢燃料电池物流车技术性能发展趋势:氢燃料电池物流车技术性能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招商证券 资料

108、来源: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招商证券 (3)氢燃料电池重卡)氢燃料电池重卡 30 氢燃料电池重卡是重卡领域减排脱碳的重要替代方案,目前国内已推出多款车型,并已展开小范围小批量的试运营。对于载荷能力对于载荷能力 35 吨的重卡吨的重卡,在城际干线或支线物流等长距离运输场景(续航里程在城际干线或支线物流等长距离运输场景(续航里程 500km)下,氢燃料电池重卡)下,氢燃料电池重卡的的 TCO 将在将在 2030 年左右超过纯电动车型。年左右超过纯电动车型。从消费者角度看,氢燃料电池重卡的每公里 TCO 成本 2025 年将降低至5.60 元/km,相比 2020 年的降幅达到 43.3%

109、,到 2035 年、2050 年分别降到 3.21 元/km、1.94 元/km。 图图 25:氢燃料电池重卡:氢燃料电池重卡 TCO 成本经济性趋势成本经济性趋势 图图 26:氢燃料电池重卡技术性能发展趋势:氢燃料电池重卡技术性能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招商证券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招商证券 (4)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氢燃料电池乘用车 目前,国内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尚未量产,整车处于样车试制阶段,整车购置成本约接近 150 万元。续航里程在续航里程在500km 以上的乘用车将于以上的乘用车将于 2040 年后达到与同等续航能力的纯电动车型相当的全生命

110、周期成本经济性。年后达到与同等续航能力的纯电动车型相当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经济性。由于小型纯电动乘用车的发展较为成熟且 TCO 成本经济性更优,氢燃料电池在 SUV、大型乘用车等领域更具商业化推广的潜力,预计 2035 年以后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每公里 TCO 成本与同等续航里程的纯电动乘用车差距小于 0.1 元/km。 图图 27: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氢燃料电池乘用车 TCO 成本经济性趋势成本经济性趋势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招商证券 渗透率提升驱动因素三:政策补贴渗透率提升驱动因素三:政策补贴 中国政府优先选择有条件的城市作为氢能示范试点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奖励示范城市。

111、中国政府优先选择有条件的城市作为氢能示范试点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奖励示范城市。根据财政部 2020 年 4月发布的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将当前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补贴,调整为选择有基础、有积极性、有特色的城市或区域,重点围绕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开展示范,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示范城市给予奖励。2020 年 9 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根据示范城市在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氢能供应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给予奖励。 31 表表 28: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示范目标和积分评价体系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示范目标和积分评价体系 领域 城市群示范目标 奖

112、励积分标准 积分上限 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 1.示范期间,电堆、膜电极、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等领域取得突破并实现产业化;车辆推广规模应超过 1000 辆。 2.燃料电池系统的额定功率50kW, 且与驱动电机的额定功率比值50%。 3.燃料电池汽车所采用的燃料电池启动温度不高于-30。 4.燃料电池乘用车所采用的燃料电池堆额定功率密度3.0kW/L,系统额定功率密度400W/kg;燃料电池商用车所采用的燃料电池堆额定功率密度2.5kW/L,系统额定功率密度300W/kg。 5.燃料电池汽车纯氢续驶里程300 公里。对最大设计总质量 31 吨(含) 以上的货运

113、车辆,以及矿山、机场等场内运输车辆,经认定后可放宽至上 200 公里。 6.燃料电池乘用车生产企业应提供8 年或 12 万公里的质保,商用车生产企业应提供5 年或 20 万公里的质保。 7.平均单车累计用氢运行里程超过 3 万公里。 8.鼓励探索 70MPa 等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 1.2020 年度 1.3 分/辆(标准车,下同),2021 年度 1.2 分/辆,2022 年度1.1 分/辆,2023 年度 0.9 分/辆。燃料电池系统的额定功率大于 80kW 的货运车辆,最大设计总质量 12-25 (含)吨按 1.1 倍计算,25-31(含)吨按 1.3 倍计算,31 吨以上按 1.5

114、倍计算。 2.每款关键零部件产品在范城市群应用500 台套, 产品实车运行验证2 万公里,技术水平和可靠性经专家委员会评审通过,给予额外加分。其中:电堆、双极板奖励积分标准 0.20 分/ 辆;膜电极、空气压缩机、质子交换膜奖励积分标准0.25分/辆;催化剂、碳纸、氢气循环系统奖励积分标准0.30分/辆。每款关键零部件产品最多额外奖励 1500 分。 3.全国范围内,每类关键零部件最多给予 5 款产品加分。 15000 氢能供应 1.车用氢气年产量超过 5000 吨。鼓励 清洁低碳氢气制取,每公斤氢气的 二氧化碳排放量小于 15 公斤。 2.车用氢气品质满足质子交换膜燃 料电池汽车用燃料氢气(

115、GB/T 37244-2018)要求。 3.车用氢能价格显著下降,加氢站氢 气零售价格不高于35 元/公斤。 1.按照车用氢气实际加注量给予积分奖励:2020 年度 7 分/百吨,2021 年度 6分/百吨,2022 年度 4 分/百吨,2023 年度 3 分/百 吨。 2.成本达标,奖励 1 分/百吨。 3.清洁氢(每公斤氢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小于 5 公斤)奖励 3 分/百吨。 4.运输半径200km,奖励 1 分/百吨。 2000 资料来源: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招商证券 注: 1.原则上 1 积分约奖励 10 万元,示范期间将根据示范进展情况适度调整补贴标准和技术要求。 2

116、.燃料电池标准车折算办法:燃料电池汽车按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p,单位为 kW)折算为标准车,折算系数(Y)为: (1)乘用车:Y=(p-50)*0.03+1;p80 时,Y=1.9; (2)轻型货车、中型货车、中小型客车:Y=(p-50)*0.02+1;p80 时,Y=1.6; (3)重型货车(12 吨以上)、大型客车(10 米以上):Y=(p-50)X0.03+1;p110 时,Y=2.8。 3.示范结束后,对超额完成示范任务的,超额完成部分予以额外奖励,按照超额完成的任务量和奖励积分标准进行测算,额外奖励资金上限不超过应获得资金的 10%。 目前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尚处于起步阶段,整车的目

117、前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尚处于起步阶段,整车的 TCO与同类竞争产品相比劣势明显,政府补贴能够有效弥补这一与同类竞争产品相比劣势明显,政府补贴能够有效弥补这一劣势。劣势。通过政府补贴,促进燃料电池汽车销量的提高,提升氢燃料电池汽车渗透率,进一步带动产业链中游和上游的规模扩张。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对政府补贴的敏感度极高,预期 2035 年前政府补贴都将在整车市场发挥巨大的激励作用。 32 表表 29:预期预期中国政府在中国政府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投入的补贴投入的补贴 2022 年 2025 年 2030 年 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万辆) 1 10 100 客车购置成本(万元) 130

118、100 85 物流车购置成本(万元) 70 57 48 重卡购置成本(万元) 150 100 80 客车购置补贴占购置成本比例 50% 25% 10% 物流车购置补贴占购置成本比例 50% 40% 0% 重卡购置补贴占购置成本比例 60% 40% 20% 政府补贴累计支出金额(亿元) 50 250 800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招商证券 33 四四.氢燃料电池与氢燃料电池与纯电动纯电动汽车发展历程对比汽车发展历程对比 1.中国纯电汽车发展历程中国纯电汽车发展历程 2009 年的“十城千辆”工程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大力推广纯电动汽车,在政策推动和产业发展双重因素驱动之下,经过

119、12年的时间,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电动乘用轿车销量占全球销量的 50%,电动公交车和电动卡车的销量占全球销量的 90%以上,截至 2021 年,中国电动汽车的渗透率突破了 15%。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汽车同属于新能源汽车,纯电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回顾纯电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即探索发展阶段,标准和战略确立阶段,市场完善阶段和市场成熟阶段,以时间为结点可以划分为 2009 年以前,2009-2012 年,2013-2017 年和 2018 年以后四个时期。 图图 28: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中国电动汽车

120、产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回顾及未来展望,招商证券 (1)探索探索发展阶段发展阶段(2009 年之前)年之前):探索纯电汽车技术发展方向与路线探索纯电汽车技术发展方向与路线 2001 年开始的“十五”规划和“863 计划”启动了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并首次确立了“三纵三横”的技术研发布局:即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的整车技术路线和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和电池及其管理系统为三横的系统技术路线来构建中国电动汽车自主开发的技术平台。 2007 年 10 月,发改委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规定了新能源汽车产品量产的门槛和技术标准规定了新能源汽

121、车产品量产的门槛和技术标准,为新能源汽车投放市场奠定了基础。 2008 年 8 月,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自主生产的 500 辆新能源汽车首次亮相。 (2)标准和标准和战略战略确立确立阶段阶段(2009-2012 年)年):制定纯电汽车政策规划与补贴标准:制定纯电汽车政策规划与补贴标准 2009 年 1 月,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四部门共同启动了“十城千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计划通过提供财政补贴形式,用 3 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每年发展 10 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 1000 辆新能源汽车开展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力争使全国新能源汽车的

122、运营规模到示范运行,力争使全国新能源汽车的运营规模到 2012 年占到汽车市场份额的年占到汽车市场份额的 10%。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杭州、重庆、长春、大连、济南、合肥、长沙、昆明、南昌被列入第一阶段试点城市名单。“十城千辆”计划为示范城市设定了新能源汽车推广的目标。一些地方政府并不满足于这些目标,而是制定了更高的发展目标。例如,深圳、北京、上海和广州计划在其市政公交车队中推广 9000、5000、4150 和 2600辆新能源汽车。按这些城市级的目标,到 2012 年底,中国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总量将达到 5 万辆,除了上述公共服务领域的目标外,5 个私人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上海、长春

123、、深圳、杭州和合肥)提出在三年内推广 12.9 万辆新能源私家车的目标。 34 2009 年 2 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的通知,详细规定了符合国家补贴要求的汽车技术类详细规定了符合国家补贴要求的汽车技术类型、技术标准以及补贴标准。除国家补贴外,示范城市还需要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提供配套补贴,以及为充电型、技术标准以及补贴标准。除国家补贴外,示范城市还需要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提供配套补贴,以及为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供配套资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供配套资金。补贴额度的设计原则是为了抵消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之间的前期成本差异,因此, 根据车辆类型、技术路线和性能

124、参数的差异新能源汽车获得的补贴也不同。一般来说,车型越大、技术越复杂获得的补贴就越多。比如在这一时期的补贴政策中,纯电动公交车能获得最高50万元/车的中央补贴,燃料电池公交车可以获得最高 60 万元/车的中央补贴。 2009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首次提出大规模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目标,即到 2012 年实现 50 万辆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产能目标,届时,新能源汽车将占乘用车销量 5%的市场份额。政府为此计划拨款政府为此计划拨款 100 亿元并提供了大额的低息贷款亿元并提供了大额的低息贷款,以刺激新能源汽车和其他清洁能源产业的投资 2010 年 10

125、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新能源汽车产业被确定为中国七大战略重点新兴产业之一。 2010 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和科技部联合批准了第二阶段七个试点城市:天津、海口、郑州、厦门、苏州、唐山和第三阶段五个试点城市:沈阳、呼和浩特、成都、南通和襄阳。 2012 年 6 月,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2 - 2020 年),明确了以插电式电动汽车(即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为主,传统混合动力汽车为辅的技术路线。根据这一中期规划,到 2015 年中国将生产 50 万辆插电式电动车,2020 年这一目标提升到 200 万,累计新能源汽车

126、数量达到 500 万辆。中央财政安中央财政安排排 40 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实施这一规划,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实施这一规划,侧重研发新能源汽车车型及关键零部件。 2012 年,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免去了新能源汽车的车船税和新能源公交车的购置税免去了新能源汽车的车船税和新能源公交车的购置税。 图图 29:2009-2012 年纯电汽车销量年纯电汽车销量(单位:千辆)(单位:千辆) 图图 30:2009-2012 年中国纯电汽车保有量年中国纯电汽车保有量(单位:千辆)(单位:千辆) 资料来源:wind, 艾媒数据中心,招商证券 资料来源:艾媒数据中心,招商证券 图图 31:2010-2012 年充电桩保有量(

127、单位:万个)年充电桩保有量(单位:万个) 资料来源:wind,招商证券 0.48 1.095.58 11.38 024680201120120.48 1.57 6.32 15.96 0480.11 0.87 1.80 0.000.400.801.201.602.00201020112012 35 (3)市场市场完善完善阶段阶段(2013-2017 年)年):修正与完善纯电汽车标准和补贴政策,调整规划目标:修正与完善纯电汽车标准和补贴政策,调整规划目标 2013 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进行了调整,纳入相关条款以打破地方保护

128、,并明确各级政府在采购公务车队时优先考虑新能源汽车。 2013 年 10 月,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预案明确规定,当空气重污染预警为红色,即预测未来持续 3 天出现严重污染,全市范围内按规定实施机动车单双号行驶,但是零尾气排放的纯电动汽车则不受这一限制。 2013年 11月,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 2013-2017年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工作方案任务分解表,从 2014年起,每年 24 万个的小汽车摇号指标将缩水近 4 成,配置机动车指标变为 15 万辆,而且不同类型机动车配比额度会有变化。其中新能源车的配比率逐年递增,从最初的每年 2 万个逐渐增加到每年 6 万个。普通

129、小汽车的“限购令”则将逐年收紧,到 2017 年每年非新能源车的配比量仅为 9 万辆。 2014 年,天津和杭州紧随北京之后,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上牌和限行政策方面的优惠。 2014 年 7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从六个方面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生态环境:即建立充电基础设施以满足电动汽车的增长需求;培育新能源汽车共享、分时租赁等创新商业模式;提供补贴以刺激电动汽车消费;扩大新能源汽车在公共、市政和企业车队的应用;打击地方保护主义;提高消费者意识。为配合指导意见的实施,政府先后出台了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府及公共车队对新能源汽政府及

130、公共车队对新能源汽车采购要求和充电基础设施奖励措施等政策车采购要求和充电基础设施奖励措施等政策。 2015 年,财政部进一步稳定和调整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宣布补贴将会延续至宣布补贴将会延续至 2020 年年,但也释放了补贴将逐年退坡的信号。2013-2015 年的短短两年间,中国新能源汽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实现了从车年销量实现了从 1.8 万辆到万辆到 33 万辆的爆发性增长,成为万辆的爆发性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2015年,政府开始致力于解决充电设施不足这一限制纯电汽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的主要障碍,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

131、导意见,11 月发改委发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设定了 2020 年建成 1.2 万个集中式充、换电站和 480万个分散式充电桩的目标以满足 500 万辆新能源车辆的充电需求,并对全国城际快充网络进行了规划。为配合这些目标和规划,2016 年财政部发布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年财政部发布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奖励政策,城市最高可申请奖励政策,城市最高可申请 1.2 亿元人民币资金用于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亿元人民币资金用于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2016 年,新能源汽车骗补事件曝光,五家新能源公交车生产企业存在典型骗补行为,涉及超过十亿人民币的补贴金额。中国财政部等四部委开展了

132、官方的审查行动,揭露了投机者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种种手段:包括申报补贴车辆并未完成生产、伪造销售数据、通过非法渠道进行车辆注册、使用不符合补贴规定的电池,以及将电池在车体上重复使用等。骗补事件使得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进行了更加彻底的变革,有针对性地将补贴投放到真正的先进技术,奖励续航里程更长、能耗更低的车辆,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补贴逐步减少,到 2020 年后完全退坡的计划。修正后的补贴政策还增加了实施监管方面的条款,如商用新能源汽车必须达到至少 3 万公里的累计里程才能获得补贴,监管部门会开展随机检查,严惩欺诈行为等措施。同时,中国政府明确并加严了新能源汽车产品市场准入的的技术门槛,出台

133、了超过出台了超过 40 个详细的技术标准个详细的技术标准包括包括 7 个电池标准,个电池标准,2 个电动驱动电机标准,个电动驱动电机标准,4 个整车安全标准和个整车安全标准和3 个能效标准个能效标准。 2017 年 4 月,工信部,科技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引导汽车产业逐步向新能源化过渡,规划提出到到 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将达到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将达到 200万辆,到万辆,到 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到新车产量的年,新能源汽车占到新车产量的 20%以上。以上。这一目标放在中国汽车市场规模的背景下意味着,这一目标放在中国汽车市场规模的背景下意味着,2025 年将有约

134、年将有约 700 万辆新能源汽车投放市场,万辆新能源汽车投放市场,数量上甚至超过了2010 到 2019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总和。 2017 年 9 月,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五部委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这项称之为“双积分”的法规既要求汽车生产企业达到其传统燃油车辆的油耗标准,又规定其必须生产一定比例的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超过 3 万辆的生产(和进口)企业除了满足油耗标准外还需要在2019 和 2020 年分别满足相当于其总产量(或进口量)10-12的新能源汽车积分要求。油耗标准或新能源汽车积 36 分不达标的企业可以从拥有更清洁的车

135、辆技术的竞争对手那里购买积分。 图图 32:2013-2017 年纯电汽车销量年纯电汽车销量(单位:万辆)(单位:万辆) 图图 33:2013-2017 年中国纯电汽车保有量年中国纯电汽车保有量(单位:万辆)(单位:万辆) 资料来源:wind,招商证券 资料来源:艾媒数据中心,招商证券 图图 34:2013-2017 年中国充电桩保有量(单位:万个)年中国充电桩保有量(单位:万个) 资料来源:wind,招商证券 (4)市场市场成熟阶段成熟阶段(2018 年至今)年至今):政策补贴退坡,国产纯电汽车快速发展:政策补贴退坡,国产纯电汽车快速发展 政策梳理政策梳理 2018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

136、新高,年产量突破了年产量突破了 100 万辆大关,占当年全球销量的一半以上。万辆大关,占当年全球销量的一半以上。政策补贴退坡在2018 年后进一步提速:在 2018 年,纯电动乘用车只有达到 150 公里续航里程才有资格获得补贴,这一门槛在 2019被提高到 250 公里。中国政府逐渐将财政支持的重心从车辆生产和销售转向使用阶段的从车辆生产和销售转向使用阶段的充电设施建设充电设施建设,并提供了多重经济激励,在这些激励措施下,在在 2018 年底已建成年底已建成 77 万个充电桩。万个充电桩。 2018年6月,发改委和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宣布宣布取消专

137、用车、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这一政策迅速掀起了全球汽车企业在华进行新能源汽车投资建厂的浪潮:新规发布仅一个月后,特斯拉即宣布在上海临港自由贸易区建设超级工厂;宝马与长城汽车将联手在中国生产 Mini 品牌的电动汽车;大众计划于 2020 年在中国投资 40 亿欧元,其中约 40%用于电动化出行相关研发,并计划到 2028 年将其全球 400 万辆电动汽车年产量的一半投产到中国;丰田与比亚迪、宁德时代和滴滴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全球汽车企业在中国加大新能源汽车投资的发展趋势已经明显地展露出来:全球对电动汽车产业的投资共约全球对电动汽车产业的投资

138、共约 3000 亿美亿美金,其中金,其中 1370 亿流向了中国,这其中约半数来自于欧洲汽车生产企业。亿流向了中国,这其中约半数来自于欧洲汽车生产企业。 这一时期,中国国内的电动汽车企业也开始快速发展:2018 年,蔚来汽车成为第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1.46 4.50 24.75 40.90 65.20 00702001620173.06 5.94 20.61 46.31 93.11 02040608020.25 2.80 4.95 14.13 21.39 053201420

139、1520162017 37 电动汽车生产企业,2020 年,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等汽车企业越来越受到全球汽车行业的关注。同时,新的合作和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涌现:互联网巨头百度和腾讯对蔚来汽车进行投资,阿里巴巴对小鹏汽车进行投资,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在汽车信息娱乐系统方面开展合作,这些合作模式推动了电动汽车智能化电动汽车智能化,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革命性的服务解决方案。 图图 35:2018-2021 年中国年中国纯电汽车销量纯电汽车销量(单位:万辆单位:万辆) 图图 36:2018-2021 年中国纯电汽车保有量年中国纯电汽车保有量(单位:万辆)(单位:万

140、辆) 资料来源:wind,招商证券 资料来源:公安部,招商证券 图图 37:2018-2021 年中国充电桩保有量(单位:万个)年中国充电桩保有量(单位:万个) 资料来源:wind,招商证券 2.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汽车发展阶段对比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汽车发展阶段对比 本节主要从政策,渗透率,技术三个层面将当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阶段与纯电汽车的发展阶段对比。 政策政策层面层面:与与纯电汽车纯电汽车 标准和战略确立阶段标准和战略确立阶段高度相似高度相似 政策层面,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所处的阶段与纯电汽车产业在 2009-2012 年的标准和战略确立阶段初期高度吻合,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41、(1)确立国家级技术标准:2020 年 11 月,燃料电池汽车国家标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正式发布,规定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整车、关键系统等方面的安全及手册要求。 40.90 65.20 98.37 97.17 020406080011.00 310.00 400.00 640.00 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2002129.98 51.64 80.74 114.70 020406080021 38 (2)确立首批试点

142、补贴城市:2020年9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根据示范城市在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氢能供应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给予补贴,示范期暂定为四年。示范期间,五部门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入围示范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标完成情况给予奖励。奖励资金由地方和企业统筹用于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人才引进及团队建设,以及新车型、新技术的示范应用等,不得用于支持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生产投资项目和加氢基础设施建设。此政策被解读为燃料电池版“十城千辆”政策。此政策被解读为燃料电池版“十城千辆”政策。 (3)各省市出台明确的目标规划:2021 年各省市相继出台氢能源具体规划与目标,国已

143、有 16 个省市制定了氢能源发展规划:北京、山东、河北、天津、四川、浙江和宁夏等省市发布了氢能源相关专项政策或规划,明确了氢能源产业的发展目标。 渗透率渗透率层面层面 2016 年至 2021 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分别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 0.22、0.44 、0.54 、1.06 、0.47 、0.76,这一比例接近纯电汽车在 2009和 2010年的水平,2009和 2010年,中国纯电汽车销量分别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 0.35和 0.60。纯电汽车销量占比在 2012 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当年同比增长 5 倍,2022 年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销量占比能否实现历史性突破尚待观察。 图图 38:

144、纯电汽车销量:纯电汽车销量占比(单位:占比(单位: ) 图图 39: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占比(单位: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占比(单位: ) 资料来源:wind,招商证券 资料来源:艾媒数据中心,招商证券 技术技术层面层面 目前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主要应用在商用车领域,包括物流车,重卡和客车,乘用车领域由于单车成交较高等因素还没有实现量产。政策层面的推广主要以商用领域为主,这一点与我国纯电汽车发展初期的政策推广路线高度相似,2009 年出台的纯电汽车政策,重点推广纯电汽车在公交车,出租车等方向的应用并给予极大的政策补贴。 3.结论:结论:氢燃料电池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所处阶段与目前所处阶段与 2010

145、 年的年的纯电汽车纯电汽车比较相似比较相似 我们分别从政策,渗透率以及技术三个不同的层面比较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汽车所处的发展阶段:在政策层面,氢燃料电池汽车处于行业标准确定,政策与规划出台,政府补贴开始发力阶段,与纯电汽车 2010 年所处的阶段高度类似;在渗透率层面,氢燃料电池汽车在 2021年的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比例(0.76)与纯电汽车在 2010年的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比例(0.60)比较接近,不同之处在于,纯电汽车的销量占比逐年稳定提升,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销量占比有所波动,除此之外,纯电汽车在 2011 年的销量占比增加了 400%,渗透率实现了突破式进展,因此需要进一步观察

146、2022 年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销量情况来判断渗透率是否会有类似的突破;技术层面,目前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以商用车为主,乘用车暂时没有实现市场化和量产化,政策的推广优先发力于公交车,重卡和物流车等商用车应用领域,这一发展模式与纯电汽车在 2010 年前后的时间点比较类似,即优先发展纯电商用车。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与纯电汽车在 2010 年所处的发展阶段相似程度比较高。 0.35 0.60 3.01 5.89 0.001.002.003.004.005.006.007.00200920.22 0.44 0.54 1.06 0.47 0.76 0

147、.000.200.400.600.801.001.202001920202021 39 五五.氢能源产业链氢能源产业链相关公司相关公司*整理整理 股票代码 公司名称 氢能业务介绍 市值 (亿) TTM 收入增速(%)WIND 净利润增速(%)WIND 21E 22E 21E 22E 制氢 000818.SZ 航锦科技 公司氢气年产量约为 1.1万吨(合 1.2亿立方米),是烧碱产品的副产品,产品纯度标准可达到99.9%;2019年 5 月,与多家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中国氢能产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在葫芦岛市签署了氢能燃料电池产业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9月,投资近

148、4000 万元,增设氢气高低压压缩机、提纯装置等,新建 3000 的高纯氢气充装站,项目建设期 12个月。 231.1 33.44 40.80 8.12 279.48 14.67 000990.SZ 诚志股份 公司与 AP 合资设立的诚志空气产品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持股 60%)已完成设立,氢能源项目在苏州常熟和张家港等地已经启动建设,公司目前氢气产能约 5万吨/年,产出的氢气纯度为 99.99%,经过提纯后,纯度可达到 99.9999%,可以满足氢能源汽车及相关电子产品的电子级使用需求。 177.1 12.46 31.97 24.30 299.07 21.03 600989.SH 宝丰能源

149、公司于 2019 年投资建设“国家级太阳能电解制氢应用示范项目”,项目总共投资建设 30 台单台产能1000 标方/小时高效碱性电解槽制氢设备,是目前规模最大的电解水制氢装备,可年产 2.4 亿标方绿氢和1.2 亿标方绿氧,是目前已知全球单台产能和单厂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首批装置于 2021 年4 月已建成投运,2021 年底全部建成投产。 1200 17.68 31.76 23.85 52.24 19.77 600143.SH 金发科技 公司目前拥有 2.5 万吨氢气产能,主要来源于宁波金发 60 万吨/年的丙烷脱氢(PDH) 装置的副产品, 并将建设氢气提纯装置。公司未来将合计新

150、增 7.5 万吨氢气产能至 10 万吨氢气产能。 313.2 12.41 18.48 16.72 -31.06 22.05 002971.SZ 和远气体 公司主营业务中包含氢气,2019 年公司氢气营收3963.13万元,占比 5.95%;2020年 1月,公司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主要从工业尾气回收提纯高纯氢气,已经用于燃料电池领域。 32.86 38.9 _ _ _ _ 储运氢 002002.SZ 鸿达兴业 公司下设氢能源研究院开展氢气制备、氢气加注、氢气储运、加氢站、移动加氢站、装备研究等技术储备布局,目前拥有气态、固态、液态三种储氢方式的技术。公司在乌海市、广州市分别建设运营加氢站、

151、移动加氢站和液氢工厂。 168.2 10.78 32.19 21.32 114.31 18.23 600860.SH 京城股份 公司在氢燃料储氢瓶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公司所生产的 35MPa 高压储氢气瓶已批量应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及燃料电池备用电源领域,70MPa 高压储氢气瓶承担北京科委和国家科技部等重点项目,目前已完成研制工作,处于第三方认证阶段。 80.22 43.41 _ _ _ _ 002080.SZ 中材科技 子公司已批量供应 35MPa 车载储氢瓶产品,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拥有国际领先的板式拉深气瓶技术,已批量供应容积规格 53-320L 全系列 35MPa 车载储氢瓶产品

152、,其中 320L 车载储氢瓶目前是国内独家供应,预计 2021年苏州有限 35MPa车载储氢瓶产销将近万只,市场份额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503.4 15.87 10.27 11.23 11.14 15.36 加氢 300471.SZ 厚普股份 公司具备加氢站建设资质,在加氢站领域已形成了从设计到关键部件研发、生产,成套设备集成、加氢站安装调试和技术服务支持等覆盖整个产业链的宗合能力;公司有加氢机、加氢枪、压缩氢气加气机检定装置、加氢质量流量计、加氢站控制系统等相关氢能产品;2019年5月与法液空合资成立液空厚普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公司持股 49%,液空厚普从事氢燃料电池电动车加氢站的开发、生产

153、及销售。 78.49 -76.81 _ _ _ _ 40 300473.SZ 德尔股份 氢燃料加注设备是公司与日本龙野公司的技术合作项目,目前已经成功完成 35MPa 系列产品相关技术消化,完成了针对氢燃料物流搬运车辆的场内加氢的配套技术自主研发。 30.42 -9.13 _ _ _ _ 002002.SZ 鸿达兴业 公司下设氢能源研究院开展氢气制备、氢气加注、氢气储运、加氢站、移动加氢站、装备研究等技术储备布局,目前拥有气态、固态、液态三种储氢方式的技术。公司在乌海市、广州市分别建设运营加氢站、移动加氢站和液氢工厂。 168.2 10.78 32.19 21.32 114.31 18.23

154、燃料电池 000338.SZ 潍柴动力 公司 2019 年完成多款燃料电池发动机开发;持有弗尔赛 33.5%股份,为其第二大股东,标的是我国最大的燃料电池商用车动力系列和乘用车燃料电池模块提供商;持有巴拉德 19.9%的股份,是其第一大股东,并在潍坊成立合资公司,将拥有巴拉德下一代电堆及模组技术产品在中国商用车和叉车市场的独家权利;公司已建成两万套级产能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电堆生产线,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制造基地。 1425 14.25 6.91 4.31 13.24 12.78 002733.SZ 雄韬股份 公司是氢燃料电池领域龙头之一,已开发出应用于交通领域的 45kW、61kW

155、 等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通过国家强制性检验,作为动力源应用于公交车,目前已取得工信部整车公告 18 款;2019 年,公司燃料电池营收 1.42 亿元,占比 4.85%;2020 年 7 月,雄韬氢雄燃料电池发动机 VISH-130A 通过国家检测中心强检认证,电堆功率 145kW,发动机系统净输出130kW,这是现阶段我国通过国家检测中心认证的最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发动机。 68.62 453.51 _ _ _ _ 电堆 002733.SZ 雪人股份 公司生产的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已取得进入汽车供应链的通行证 IATF16949。 92.09 247.47 _ _ _ _ 603158.SH 腾龙股份

156、 2019 年,公司通过投资新源动力,设立腾龙氢能,实现公司在实现公司在氢燃料电池领域的重要布局,新源动力是中国第一家致力于燃料电池产业化的股份制企业,研发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关键材料,产品开发方面推出了 110kW 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截止 2020 年 6 月,公司已经拥有新源动力40.36%的股权,正式成为新源动力第一大股东。 55.28 34.97 17.84 21.65 27.07 29.12 膜电极 603158.SH 科力远 公司已建成国内先进的膜电极研究洁净实验室与催化剂合成与检测实验室,具备较完整的膜电极电性能测试评价能力、催化剂关键性能测试评价能力,2019年 5

157、月,“高功率质子交换膜氢燃料电池膜电极及其关键材料的制备技术”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整体技术水平达至国内先进水平。 109.1 66.87 _ _ _ _ 空气压缩机 002639.SZ 雪人股份 公司旗下瑞典 SRM 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燃料电池空压机及氢循环泵技术,为美国燃料电池企业巴拉德供货商;已为金龙、金旅等整车企业配套氢燃料电池发动机。 92.09 -247.47 _ _ _ _ 双极板 000969.SZ 安泰科技 公司是国内首家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量产企业,金属双极板已实现巴拉德供货,金属基气体扩散层具备了年产百万片级的生产能力,开发的金属双极板具备了产业化能力。 95.01 50.5

158、9 _ _ _ _ 质子交换膜 603959.SH 百利科技 公司 控股子公司上海百坤氢能(持股 45%)与德国巴斯夫已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致力于“高温质子交换膜技术在线制氢”相关领域的研发和生产,共同将氢燃料电池的高温质子交换膜电极技术在亚太地区进行推广和应用。 74.33 336.84 54.71 54.32 549.15 107.17 催化剂 603959.SH 龙蟠科技 公司率先研制的的氢能源燃料电池专用冷却液已经全面供货,国内厂商(中通、江淮等)燃料电池冷却液,90%以上都由龙蟠科技供应。 160.6 63.47 93.67 107.95 74.31 87.86 41 燃料电池汽车

159、603959.SH 美锦能源 公司旗下飞驰汽车(持股 51.2%)为国内最大的氢燃料电池客车公司,其已研发出 3 个系列、4 款燃料电池客车,是目前国内少数具备实际量产能力以及运营调试经验的氢能源整车制造公司;2019 年,飞驰汽车销售氢燃料电池公交车 276 辆,氢燃料厢式商用车100 辆,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占比为 13.7%。 600.8 22.26 62.95 3.87 286.84 -0.22 603959.SH 宇通客车 公司拥有国内最完备的节能与新能源客车产品型谱,其中包括 12 款燃料电池客车,公司燃料电池公交实现了在郑州、张家口等地的批量推广应用;2019 年销售燃料电池客车 2

160、32 辆,收入 6.92 亿元。 241.5 38.88 16.78 20.57 102.95 69.53 600166.SH 福田汽车 公司是第一个全球范围内真正实现氢燃料电池电动客车产业化、批量商业化开发运营的企业;中标张家口市区氢燃料电池带空调城市公交车,旗下宝沃汽车能够生产氢燃料轿车;公司在张家口宣化区规划建设一条氢燃料客车总装生产线,项目于 2020 年完成施工改造及设备安装,并投产运营。 224.2 135.29 4.46 15.73 212.34 144.93 600166.SH 长城汽车 公司已建成氢能技术中心,具备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部件的测试、试制,以及整车集成与测试能力,计划

161、在2025 年推出具备成本竞争力的大功率氢燃料电池乘用车。 3995 51.75 31.95 39.25 26.47 75.80 数据来源:Wind,招商证券 *注:以上上市公司仅为列示,不代表个股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招商行业研究观点,具体个股推荐请以招商行业研究为准。 42 六六.总结总结 1.国家国家政策政策与地方政与地方政策策齐齐发力发力,加大氢能推广力度加大氢能推广力度 自 2021 年年初氢能被正式写入“十四五”规划以来,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频繁出台有关氢能的各项政策,明确了氢能在“十四五”期间以及更长期的规划与发展战略,具体规划与目标的出台使得氢能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高效、绿色、低污染

162、、低碳排放的氢能必将在未来迎来无限的发展空间。 2.中国氢能产业链各环节氢能产业链各环节发展潜力巨大,渗透率发展潜力巨大,渗透率具有极大的具有极大的提升空间提升空间 (1)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下降与电解水系统技术进步和国产化推进电解水渗透率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下降与电解水系统技术进步和国产化推进电解水渗透率提升:2060 年中国氢气需求量将由目前的每年 3000 万吨增至每年 1.3 亿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从不到 3%提升至 20%。我国现阶段制氢以化石燃料制氢为主,污染大,氢气纯度低,电解水制氢是未来制氢的主要发展方向,当前制约电解水制氢渗透率进一步提升的因素主要是成本因素,随着光伏和

163、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大幅下降以及电解系统技术的进步与电解槽设备成本的国产化,规模化,电解水制氢的成本将大幅降低。预期电解水制氢占比将从目前的不到 1%提升至 2050年的 70%,电解系统市场规模将超过 7000 亿。 (2)液氢储运在长距离规模化氢储运的液氢储运在长距离规模化氢储运的成本成本优势凸显优势凸显:中国现阶段储运氢普遍采用高压气态储运,液氢储运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液氢储运技术的进步将使得液氢储运成本持续下降,预期 2050 年液氢储运成本下降至目前的 50%。 (3)政策补贴与规模效应推动加氢站数量百倍增长空间和千亿市场规模:政策补贴与规模效应推动加氢站数量百倍增长空间和千亿市

164、场规模:目前中国加氢站建设技术趋于成熟,实现了国产化。目前中国具有加氢站 141 座,2050 年加氢站数量有望达到 1.2 万座,预期市场规模达到千亿元,加氢站发展初期的政策补贴以及技术进步与规模效应带来的加氢站成本下降是提升加氢站渗透率的关键性驱动因素。 (4)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电堆等关键部件实现国产与量产化电堆等关键部件实现国产与量产化:氢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换率高,污染少、噪声小,装置可大可小,灵活高效等特点,国内商用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的额定功率有逐步向大功率发展的趋势,中国的大功率燃料电池已经实现量产化。 (5)全生命周期成本总拥有成本的平衡点叠加政策补贴带动全生命周期成本总拥有成本的

165、平衡点叠加政策补贴带动氢氢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渗透率迎来关键转折点渗透率迎来关键转折点:中国现阶段燃料电池汽车处于起步阶段,以燃料电池商用车为主,燃料电池乘用车占比不到 0.1%。预期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由 2020 年的 7352 辆增长至 2025 年的 10 万辆,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 68%,预期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800 亿元;氢燃料电池客车的市场渗透率预期在 2025、2035、2050年分别达到 5%、25%、40%;氢燃料电池物流车的市场渗透率预期在 2030年、2050年分别达到 5%、10%。氢燃料电池重卡的市场渗透率预期在 2025、2035、2050年分别达到0

166、.2%、15%、75%。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市场渗透率预期在2025、2035、2050年分别达到0.08%、2.0%、12.0%。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燃料电池系统和储氢系统的价格大幅下降,促进氢燃料电池商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总拥有成本(TCO)与纯电动汽车等竞争产品的成本在未来达到平衡则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各细分领域市场渗透率提升的重要转折点。政策补贴的发力将在整车市场发挥巨大的激励作用,促进燃料电池汽车销量的提高,提升氢燃料电池汽车渗透率并且进一步带动产业链中游和上游的规模扩张。 3.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所处阶段与纯电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所处阶段与纯电汽车 20

167、10 年年前后前后所处所处阶段相似程度较高阶段相似程度较高。 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所处的发展阶段与纯电汽车发展历程中的标准与战略完善阶段相似程度比较高,时间节点上类似于纯电汽车在 2010 年左右:政策层面,在这一阶段,国家级技术标准的出台规定了氢能产业的各项技术标准与指标;中央与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的氢能政策,明确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方向与战略规划;随之配套的在首批试点城市实行的政策补贴弥补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发展初期相对于竞争产品的成本劣势。渗透率层面,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比例与 2010 年左右纯电汽车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比例为同一数量级。技术层面,纯电汽车初期的推广以公交车等商用领域为主,与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客车,物流车和重卡优先的推广方向比较相似。 4.投资建议:投资建议:长期投资的角度,建议积极关注氢能产业链上游电解水制氢与相关电解系统设备制造以及液氢储运等技术路线发展方向明确的环节。中期投资的角度,建议积极关注产业链上游加氢站建设与产业链下游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环节,预期政策补贴的持续发力将会使得这些环节短期内业绩释放。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2022年中国氢能发展现状及产业链研究报告(42页).pdf)为本站 (X-iao)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