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世界银行:碳排放交易实践手册-碳市场的设计与实施(207页).pdf

编号:61411 PDF 207页 6.46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世界银行:碳排放交易实践手册-碳市场的设计与实施(207页).pdf

1、开始之前3碳排放交易实践4致谢本手册由 Motu 经济和公共政策研究所及美国环保协会的专家团队共同编写,其中也包括 Vivid Economics 的重要贡献。Suzi Kerr 和 Ruben Lubowski 分别领导 Motu 经济和公共政策研究所和美国环保协会项目团队,团队成员还包括 Catherine Leining 和 Leah Murphy(Motu)以及 Gernot Wagner 和 Katherine Rittenhouse(美国环保协会)。Vivid Economics 团队由 John Ward领导,成员还包括 Cor Marijs 和 Paul Sammon。Mich

2、ael Mehling (麻省理工学院) 、 Felix Matthes (ko研究所)和段茂盛(清华大学)负责本手册的编辑工作,他们还抽出时间,运用专业知识提供项目指导。Pierre Guigon( 世 界 银 行 )、Constanze Haug 及 William Acworth(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秘书处)投入大量资源并参加了项目管理工作。我们还要感谢以下作者做出的贡献:Rob Fowler(Essential Change Advisory Services) 、 Jrg Fssler (INFRAS) 、 Alex Hanaf (美国环保协会)、唐进(中创碳投)、Joojin Kim

3、(美国环保协会)、Joshua Margolis(美国环保协会)、Clayton Munnings(未来资源)、Juan-Pablo Montero(智利天主教大学)、Erica Morehouse(美国环保协会)、Annie Petsonk(美国环保协会)和 Luca Taschini(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以下来自碳排放交易体系管辖区域的代表通过会议、访谈以及审阅本手册分享了他们关于设计和实施碳交易体系的实用见解及知识,我们向这些代表致以诚挚的谢意。他们包括 Storey-Bishof(艾伯塔省);Nicole Steinweg(澳大利亚);Edie Chang、Mary-Jane Coom

4、bs、Sean Donovan、Jason Gray、Ray Olsson、Rajinder Sahota 和 Mark Wenzel(加利福尼亚州);王 庶( 中 国 );Maja Dittel、Johannes Enzmann、Hana Huzjak和 Dalwon Kim(欧盟委员会);Matti Kahra(芬兰);Ccile Goubet、Yue Dong、Maxime Durande、Anais Maillet 和 Dimitar Nikov(法国);Maria Martin(爱尔兰);Giulia Dramis(意大利);Gulmira Sergazina(哈萨克斯坦);Hyun

5、gsup Lee(韩国);William Lamkin 和 Will Space(马萨诸塞州);Erik van Andel(荷兰);Lois New( 纽 约);Peter Gorman、Amelia Guy-Meakin、Ted Jamieson、Eva Murray、Matt Paterson、Kate Ryan 和 Nigel Searles( 新 西 兰);Dag Svarstad( 挪 威);Jonathan Beaulieu、Jean-Yves Benoit 和 Claude Ct(魁北克省);Hanna-Mari Ahonen( 瑞 典);Laurence Mortier、Re

6、to Schafer 和 Sophie Wenger( 瑞士) ;Masahiro Kimura、 Sachiko Nakamura和Yuko Nishida (东京) ;Ben Rattenbury(英国);以及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建设和核安全部(BMUB)、德国排放交易局(DEHSt)和西班牙气候变化办公室的代表。我们感谢以下各位提供的额外投入和同行评审:Sofa Alarcn Diaz(墨西哥)、Emilie Alberola(气候经济学研究所 I4CE)、Danira Baigunakova(亚历山大 冯 洪堡基金会)、Juan Carlos Belausteguigoitia(C

7、entro Mario Molina)、Nicolas Bianco(美国环保协会) 、 Hendrik (Derik) 、 Broekhof (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 、Chris Bush(Energy Innovation)、Yong-Sung Cho(高丽大学)、Suh-Yong Chung(高丽大学)、Brent Cloete(DNA Economics)、Brett Cohen(Te Green House)、Frank Convery(美国环保协会)、Margaret Cress(美国环保协会)、Antoine Dechezleprtr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Kristin Eb

8、erhard(视角线学会)、Zeren Erik Yasar(土耳其)、Carolyn Fischer(未来资源)、Hubert Fallmann(德国联邦环保局)、Dirk Forrister( 国际排放交易协会)、Meredith Fowlie(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Alexander Golub(美国环保协会和美利坚大学)、Quentin Grafton(澳大利亚国立大学)、Sonia Hamel(Hamel Environmental Consulting)、Anthea Harris( 澳 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Takashi Hongo(三井物产战略研究所)、Max Horstin

9、k(SouthSouthNorth)、Yu-Shim Jeong(韩国质量财团)、Cui Jing(宝钢)、Nathaniel Keohane(美国环保协会)、Seong-il Kim(首尔国立大学)、Yong-Gun Kim(韩国环境研究所)、Xavier Labandeira(比戈大学)、Sang Youp Lee(韩国环境研究所)、Franz Litz(Great Plains 研究所)、Andreas Lschel(明斯特大学) 、 Diptiranjan Mahapatra (阿达尼基础设施管理研究所) 、Claudio Marcantonini(欧洲大学研究院)、Andrei Ma

10、rcu(欧洲政策研究中心) 、 Ralf Martin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 Brian Murray (杜克大学)、Michael OBrien(美国环保协会)、Hyungna Oh(庆熙大学)、Robert Parkhurst(美国环保协会)、Billy Pizer(杜克大学)、Misato Sato(伦敦政治经济学院)、Jonathan Schrag(美国环保协会)、PR Shukla(印度管理研究所)、Tomas Sterner(美国环保协会、法兰西公学院和哥德堡大学)、Jan-Willem van de Ven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 、 Stacy VanDeveer (新罕布什

11、尔大学) 、Derek Walker(美国环保协会)、Bryony Worthington(美国环保协会)、吴力波(复旦大学)、Matthew Zaragoza-Watkins(美国环保协会)、张希良(清华大学)。我们感谢以下各位开展的辅助研究工作:Margaret Cress、Rafael Grillo、Michael OBrien 和 Nicolas Taconet(美国环保协会)以及 Iurii Banshchikov(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秘书处)。我们感谢以下各位开展的额外辅助编辑工作:Anna Brinsmade、Daniel Francis、Dana Miller 和 Elizabe

12、th Petykowski(美国环保协会)Stephanie Gleissner和Charlotte Unger (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秘书处)以及 Inge Pakulski。世界银行集团的同事和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秘书处审阅了本报告,并且提供了有用的意见和反馈,我们对他们表示感谢:Adrien de Bassompierre、Pauline Maree Kennedy、Tom Kerr、Michael McCormick、Maja Murisic、Grzegorz Peszko 和 Bianca Ingrid Sylvester(世界银行)以及 Alexander Eden、Michel Fr

13、erk、Aki Kachi、 李 莉 娜、Marissa Santikarn、Camille Serre、Kateryna Stelmakh 和 Kristian Wilkening(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秘书处)。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秘书处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意见和实例。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还要感谢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建设和核安全部为本报告提供的财政资助。以及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对本手册中文翻译版校译的贡献和支持。碳排放交易实践II开始之前5目录 综述 碳排放交易:从设计到执行 1 为什么要进行碳排放交易? 2 碳排放交易抑或碳税? 3 碳排放交易体系工作原理 3 为碳排放交易体系奠定基础 4

14、设定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目标 4 根据当地情况量身定制碳排放交易体系 4 管理政策间的相互作用 4 碳交易体系设计的十个步骤 5 第一步:确定覆盖范围 6 第二步:设定总量 7 第三步:分配配额 7 第四步:考虑使用抵消机制 8 第五步:确定灵活性措施 9 第六步:考虑价格可预测性和成本控制 9 第七步:确保履约与监督机制 10 第八步:加强利益相关方参与、交流及能力建设 10 第九步:考虑市场链接 11 第十步:实施、评估与改进 12 在实践中应用碳交易体系设计的十个步骤 12 塑造碳排放交易体系设计的未来 13 开始之前 15 理解碳排放交易 16 为什么要进行碳排放交易? 16 碳排放交易体

15、系的工作原理 16 碳排放交易体系设计的十个步骤 16 碳排放交易的广泛经验 17 确立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目标 18 低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18 驱动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19 减少空气污染、提高健康水平、提供协同效益 20 增加财政收入 20 设计高效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关键 21 碳排放交易体系与其他政策的互动 22 碳排放交易体系相对于其他政策的定位 22 其他政策对碳排放交易体系成果的影响 22 碳排放交易体系如何影响其他政策目标的达成 23 补充性政策的用武之地 24 政策协调需要与时俱进 25 碳排放交易与经济学:入门 25 提高边际减排成本曲线 25 两家公司的例子 25 对价格和数

16、量进行监管 26 快速问答 28目录III碳排放交易实践6 第一步:确定覆盖范围 29 概览 30 1. 简介 31 2. 覆盖范围规划 31 2.1 行业和气体覆盖 32 2.2 监管点 33 2.3 纳入门槛 35 2.4 履约的主体 36 2.5 小结 36 3. 实践中不同行业的具体考量 37 3.1 电力 37 3.2 工业 38 3.3 交通运输 38 3.4 废弃物 40 3.5 土地利用的相关排放 40 快速问答 41 第三步:分配配额 63 概览 64 1. 分配配额时的目标 65 1.1 向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平稳过渡 65 1.2 降低碳泄漏或丧失竞争力的风险 66 第二步:

17、设定总量 43 概览 44 1. 确定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总量 45 2. 设定总量时应决定的基本问题 46 2.1 总量严苛程度 46 2.2 总量类型:绝对或强度总量 49 3. 数据要求 52 3.1 历史碳排放数据 52 3.2 基准情景下的碳排放预测 53 3.3 技术和经济减排潜力 54 3.4 与其他政策的关系 54 4. 行政 / 法律设计方案 55 5. 设定总量 55 5.1 确定国内配额 55 5.2 选择设定总量的时间跨度 56 6. 常见挑战 57 6.1 应对总量期内出现的变化 57 6.2 确保分配方法与总量相容 59 6.3 提供长期价格信号 59 快速问答 61碳

18、排放交易实践IV开始之前7 1.3 增加收入 66 1.4 保持以高成本效益方式实现减排的成本有效性激励性 67 2. 分配方法 67 2.1 拍卖 67 2.2 使用祖父法进行免费分配 72 2.3 使用固定的行业基准法进行免费分配 73 2.4 使用基于产出的分配法(OBA)进行免费分配 74 3. 识别需防止碳泄漏的行业 76 4. 其他问题 76 4.1 新建与关停 76 4.2 免除配额的分配 78 快速问答 78 第四步:考虑使用抵消机制 79 概览 80 1. 什么是抵消信用? 81 2. 利用抵消机制:收益与挑战 84 2.1 利用抵消机制的收益 84 2.2 利用抵消机制的挑

19、战 84 3. 设计抵消机制 85 3.1 选择地理覆盖范围 85 3.2 选择气体、行业及覆盖的活动 86 3.3 对抵消信用使用的数量进行限制 86 3.4 确定合适的抵消方法学 89 4. 实施和管理抵消机制 91 4.1 项目登记和抵消信用签发 91 4.2 卖方责任与买方责任 91 4.3 关于逆转的责任 92 快速问答 93 第五步:确定时间灵活 95 概览 96 1. 时间灵活机制的裨益 97 1.1 优化成本 97 1.2 减小价格波动 97 1.3 温室气体的长期影响与短期影响 98 2. 时间灵活机制的类型 98 2.1 在不同履约期之间预借 98 2.2 在不同履约期之间

20、储存 100 2.3 履约期长度 102 3. 金融工具 103 快速问答 104目录V碳排放交易实践8 第六步:考虑价格可预测性和成本控制 105 概览 106 1. 碳排放交易体系价格形成机制 107 1.1 供给与需求 107 1.2 市场平衡与价格变动 107 1.3 价格波动性与价格变动性 108 2. 市场调节:依据与风险 109 2.1 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共同目标 109 2.2 市场调节风险 110 3. 管理配额市场 110 3.1 应对低碳价 111 3.2 应对高碳价 113 3.3 价格走廊 114 3.4 基于数量的机制 115 3.5 权限下放 117 3.6 不同市

21、场调节措施小结 118 快速问答 118 第七步:确保履约与监督机制 119 概览 120 1. 确定与管理控排企业 121 1.1 确定控排企业 121 1.2 善用与控排企业的现有关系 121 1.3 控排企业长期管理 121 2. 管理报告周期 121 2.1 确立监测要求 123 2.2 确立报告要求 125 2.3 确立核查要求 127 2.4 程序性考虑因素 128 3. 管理核查机构 128 3.1 第三方核查机构许可 128 3.2 核查过程中风险和成本的平衡 129 4. 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注册登记系统 129 4.1 建立注册登记系统 129 4.2 防止欺诈 130 4.

22、3 提供市场信息 130 5. 设计执行方法 131 6. 碳市场监管 133 快速问答 134碳排放交易实践VI开始之前9 第九步:考虑市场链接 151 概览 152 1. 链接的不同类型 153 2. 链接的优点 154 2.1 降低履约总成本 154 2.2 增加市场流动性和深度 155 2.3 提高价格可预测性 156 2.4 减少碳泄漏担忧 156 2.5 提高管理效率 156 3. 链接的缺点 156 3.1 价格趋同带来的挑战 156 3.2 输入风险 157 3.3 关于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设计特点的折中方案 158 4. 管理链接的优点和缺点 159 4.1 选择链接伙伴 159

23、 4.2 受限的链接 159 第八步:加强利益相关方参与、交流及能力建设 135 概览 136 1. 参与目标 137 2. 利益相关方确定 137 2.1 识别利益相关方 137 2.2 编制利益相关方档案资料 139 2.3 对参与进行优先排序 139 3. 设计参与策略 139 3.1 指导方针 139 3.2 不同的参与形式 140 3.3 政府内部不同机构的参与 143 3.4 动员政府以外的支持者 143 4. 设计沟通策略 144 4.1 定制信息 145 4.2 完善的沟通实践和流程 146 4.3 媒体参与 146 5. 利益相关方参与过程管理 147 5.1 风险管理 14

24、7 5.2 参与结果的透明度 147 5.3 评估与审查 148 6. 能力建设 148 6.1 能力建设需求识别 148 6.2 能力建设方法和工具 149 6.3 从实践中学习 149 6.4 评估与审查 149 快速问答 150目录VII碳排放交易实践10 5. 协调方案设计 160 5.1 协调关键设计要素 160 5.2 协调非必要的设计特点 165 6. 链接的建立和管理 166 6.1 链接的时间选择 166 6.2 选择链接工具 166 6.3 建立链接管理制度 167 6.4 制定取消链接的应急计划 167 快速问答 168 第十步:实施、评估与改进 169 概览 170 1

25、. 碳排放交易体系实施的时间与流程 171 1.1 启动前 171 1.2 以试点为出发点 171 1.3 逐步实施 174 2. 碳排放交易体系审查和评估 177 2.1 审查的理论基础 177 2.2 审查类型 177 2.3 收集审查和评估数据 180 2.4 响应审查的过程 181 快速问答 182碳排放交易实践VIII开始之前11方框目录方框 S.1 成功实施碳定价的 FASTER 原则 3 方框 S.2 碳交易体系设计 10 个步骤核对清单 5 方框 0.1 设计、实施和操作碳排放交易体系十个步骤 17 方框 0.2 技术说明:巴黎协定对碳市场的意义 18 方框 0.3 技术说明:

26、创新激励机制 20 方框 0.4 技术说明:其他气候政策工具 23 方框 1.1 案例研究:新西兰的上游监管体系 34 方框 1.2 技术说明:监管能源利用和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35 方框 1.3 案例研究:加州碳排放交易体系对供电行业的监管 37 方框 1.4 案例研究:东京碳排放交易体系对商用建筑行业的监管 38 方框 1.5 案例研究:欧盟碳市场对航空排放的监管 39 方框 1.6 案例研究:新西兰碳排放交易体系中有关森林砍伐的监管 40 方框 1.7 案例研究:新西兰排放交易体系对农业排放的监管 41 方框 2.1 技术说明:确定碳排放交易体系严苛程度 46 方框 2.2 技术说明:产出

27、和排放不确定情况下的强度总量与绝对总量 51 方框 2.3 案例研究:强度总量下的碳排放交易实践经验 52 方框 2.4 案例研究: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第一阶段(20052007 年) 设定总量时对排放预测不确定性的考量 53 方框 2.5 案例研究: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认可的履约单位 56 方框 2.6 案例研究:中国的历史排放趋势 58 方框 2.7 案例研究:欧盟碳交易体系的线性减量因子 60 方框 2.8 案例研究:澳大利亚的总量滚动机制 60 方框 2.9 案例研究:加州碳排放交易体系的严苛程度和总量设计 61 方框 3.1 技术说明:更新 69 方框 3.2 技术说明:碳排放交易体系的

28、拍卖设计 70 方框 3.3 案例研究:加州与魁北克省使用拍卖所得收入的情况 71 方框 3.4 案例研究: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第三阶段的固定的行业基准法 74 方框 3.5 技术说明:基于产出的分配法对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75 方框 3.6 案例研究:澳大利亚识别涉及碳泄漏风险活动的方式 77 方框 4.1 技术说明:通过使用抵消机制实现排放量净减少 81 方框 4.2 案例研究:京都灵活机制 83 方框 4.3 案例研究:中国试点碳排放交易体系抵消信用使用情况 87 方框 4.4 案例研究:新西兰再造林抵消机制协议 92 方框 4.5 技术说明:抵消机制与碳排放交易体系 93 方框 5.1 技

29、术说明:定期配额与提前拍卖 100 方框 5.2 案例研究: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第二阶段储存 101 方框 5.3 案例研究:加州关于持有和购买的限制制度 102 方框 5.4 技术说明:履约、报告和承诺期 103 方框 5.5 技术说明:二级碳市场中的金融产品 104 方框 6.1 技术说明:价格控制与数量控制概念回顾 111 方框 6.2 案例研究:旨在促进英国本地低碳投资的碳价下限 112 方框 6.3 案例研究:加州的配额价格控制储备 114 方框 6.4 技术说明:价格区间机制与配额储备机制下的碳价范围 115目录IX碳排放交易实践12 方框 6.5 案例研究: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下的市

30、场稳定储备机制 116 方框 6.6 案例研究:韩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价格可预测性措施 117 方框 7.1 技术说明:硬煤发电厂中年度排放量监测(计算)的简化示例 123 方框 7.2 技术说明:监测石灰回转窑的排放量 126 方框 7.3 技术说明:用于平衡成本与准确度的默认排放因子 127 方框 7.4 案例研究:欺诈行为和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注册登记系统的演化 130 方框 7.5 案例研究: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的增值税欺诈事件 133 方框 8.1 案例研究:东京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做法 141 方框 8.2 案例研究:专家正式参与加州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设计 142 方框 8.3

31、 案例研究:德国“排放交易工作组”相关经验 142 方框 8.4 案例研究:新西兰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设计过程中的政府部门协调 143 方框 8.5 案例研究:美国气候行动伙伴关系 144 方框 8.6 案例研究:新西兰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立过程中的利益相关方参与情况 144 方框 8.7 案例研究:应对法律挑战:加州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案例 147 方框 8.8 案例研究:作为东京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设计和实施组成部分的参与过程 148 方框 8.9 技术说明:能力建设领域使用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模拟仿真软件 149 方框 9.1 技术说明:通过链接交易创造收益 155 方框 9.2 案例研究:欧盟碳排放权

32、交易体系率先实施链接 156 方框 9.3 案例研究:新西兰与输入风险 158 方框 9.4 技术说明:联网碳市场 158 方框 9.5 案例研究:澳大利亚 - 欧盟链接 162 方框 9.6 案例研究:加州 - 魁北克省链接 163 方框 9.7 案例研究:拟议的澳大利亚 - 欧盟链接注册登记系统的角色 164 方框 9.8 案例研究:区域温室气体倡议取消链接 167 方框 10.1 案例研究:韩国的目标管理体系 171 方框 10.2 案例研究:中国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173 方框 10.3 案例研究: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第一阶段经验教训 173 方框 10.4 案例研究:欧盟碳排放交易体

33、系结构审查 179 方框 10.5 案例研究:区域温室气体倡议全面审查 181 方框 10.6 案例研究:新西兰碳排放交易体系审查过程 182图表目录 图 S.1 碳交易体系设计的十个步骤 6 图 S.2 碳交易体系设计中的相互依存关系 13 图 0.1 全球碳排放交易体系概览 19 图 0.2 两家减排成本不同的公司的例子 26 图 0.3 对每家公司应用统一的标准 27 图 0.4 比较交易体系下以及规定每家公司拥有相等排放量的情况 27 图 0.5 排放与减排工作的损益比较 28 图 1.1 全球现有碳交易体系所覆盖的行业 32 图 1.2 从上游至下游 34 图 2.1 欧盟减排目标和

34、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在其中的作用 47碳排放交易实践X开始之前13 图 2.2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总量设定方法 48 图 4.1 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抵消额度来源 82 图 4.2 项目登记和抵消信用签发的一般过程 91 图 5.1 一段时间内碳排放交易体系内储存的程式化模型 97 图 6.1 碳排放交易体系配额价格形成机制 107 图 6.2 价格可预测性与成本控制措施的不同类型 111 图 7.1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的监测报告核查机制 122 图 8.1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利益相关方及其确定过程中的关键要素 138 图 8.2 利益相关方在碳排放交易体系决策过程中的角色 141 图 9.1 链

35、接类型 153 图 9.2 链接对配额价格的影响 157 图 10.1 碳排放交易体系政策周期的程式化模型 177 表 0.1 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系里程碑 17 表 0.2 补充性措施的利与弊 24 表 1.1 全球现有碳交易体系所覆盖的气体 33 表 1.2 确定覆盖范围 36 表 2.1 现有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全经济范围减排目标与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50 表 3.1 现有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的配额分配方法 68 表 3.2 不同目标适用的分配方法汇总表 68 表 3.3 不同分配方法的数据要求汇总表 68 表 3.4 不同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的受交易冲击程度和碳排放强度 77 表 4.1 碳排放交易体

36、系抵消机制简要说明 81 表 4.2 现有碳排放交易体系抵消信用使用情况 88 表 4.3 方法学标准化的不同要素 90 表 4.4 开发抵消机制方法学采用的自下而上方法与自上而下方法对比 91 表 5.1 现有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时间灵活机制 99 表 6.1 各类市场管理途径的利与弊 118 表 7.1 现有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的监测报告核查方法 124 表 7.2 质量保证选项 127 表 7.3 现有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的违规行为处罚措施与缴回义务 132 表 8.1 关于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误解和可能的反驳论点 145 表 9.1 迄今为止各个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之间的链接(和拟议链接) 154 表

37、9.2 链接的优点和缺点 159 表 9.3 协调不同设计特点的重要性 161 表 10.1 五个碳排放交易体系重大变化的时间表 175 表 10.2 通过评估中期影响分析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最终影响 180 目录XI碳排放交易实践14缩略语表 AAU 分配数量单位APCR 配额价格控制储备ARB 空气资源委员会(加利福尼亚州)BAU 照常情景CCER 中国核证减排量CCR 成本控制储备CCS 碳捕获和埋存CDM 清洁发展机制 (京都议定书)CEM 连续排放监测CER 核证减排量CO2 二氧化碳CO2e 二氧化碳当量CPC 最低碳价CPLC 碳定价领导联盟CPM 碳定价机制CPS 碳价支持EC 欧

38、盟委员会EDF 美国环保协会EITE 高排放贸易型行业EPA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RU 排放减量单位 ETS 碳排放交易体系 EU 欧盟EU ETS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FSB 固定行业基准GDP 国内生产总值GHG 温室气体Gt 十亿吨GtCO2e 十亿吨二氧化碳当量GWP 全球增温潜势IAP2 国际公众参与协会ICAO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P 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IEA 国际能源署IPCC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JCM 联合抵消机制(日本)JI 联合履约机制(京都议定书)ktCO2e 千吨二氧化碳当量LRF 线性减量因子MRV 监测报告核查MSR 市场稳定储备Mt 兆吨MtCO2e 兆吨二氧

39、化碳当量MW 兆瓦NDC 国家自主贡献NDRC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Z-AAU 新西兰分配数量单位NZ ETS 新西兰排放交易体系NZU 新西兰单位OBA 基于产出的分配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PBL 荷兰环境评估署PMR 市场准备伙伴计划REDD 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量REDD+ 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量以及森林保护、可持续管理和增加森林碳库RGGI 区域温室气体倡议t 吨(= 公吨,美国)tCO2 吨二氧化碳tCO2e 吨二氧化碳当量UK 英国UN 联合国UNFCCC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S. 美国WCI 西部气候倡议 碳排放交易实践XIII开始之前15综述 碳排

40、放交易:从设计到执行为什么要进行碳排放交易? 2碳排放交易抑或碳税? 3碳排放交易体系工作原理 3为碳排放交易体系奠定基础 4 设定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目标 4 根据当地情况量身定制碳排放交易体系 4 管理政策间的相互作用 4碳交易体系设计的十个步骤 5 第一步:确定覆盖范围 6 第二步:设定总量 7 第三步:分配配额 7 第四步:考虑使用抵消机制 8 第五步:确定灵活性措施 9 第六步:考虑价格可预测性和成本控制 9 第七步:确保履约与监督机制 10 第八步:加强利益相关方参与、交流及能力建设 10 第九步:考虑市场链接 11 第十步:实施、评估与改进 12在实践中应用碳交易体系设计的十个步骤

41、12塑造碳排放交易体系设计的未来 13综述 碳排放交易:从设计到执行1碳排放交易实践2目前,约有 40 个国家级司法管辖区和 20 多个城市、州和地区正在推行碳定价机制,涉及每年全球温室气体(GHG)排放总量的近四分之一,并将碳定价机制作为其减排政策的核心组成部分,以此为其未来发展奠定更具可持续性的基础。与此同时,碳定价工具覆盖的排放量约占前述司法管辖区排放总量的一半,这相当于约 70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1(GtCO2 e)或全球排放量的12% 左右2。越来越多的司法管辖区正通过设计和实施碳排放交易体系(ETS),向碳定价机制迈进。截至 2016 年,全球四大洲 35 个国家、13 个州或省以

42、及七个城市已施行碳交易体系,占全球 GDP 的 40。更多碳交易体系正在规划或考虑当中。3此外,随着全球逐步落实在巴黎气候大会上达成的巴黎气候协定,世界各国的注意力正从界定减排路径(以国家自主贡献 NDC 的形式存在)转移到如何在未来国际碳核算框架内实施与报告相关的减排行动等关键性问题。迄今为止的经验表明,经过的精心设计,碳排放交易可成为一种有效、可信、透明的政策工具,有助于通过动员私营部门主体、吸引投资和鼓励国际合作,实现低成本的减排目标。然而,为最大限度地提高政策效果,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设计需要适配其所在的环境。本手册旨在帮助决策者、政策实施者和利益相关方实现这一目标。本手册在阐释碳交易体系

43、基本原理的同时,列示了碳交易体系设计中最重要的步骤。为此,本手册借鉴了理论分析以及迄今为止世界各地在实施碳交易体系过程中总结的一些最重要的实践经验与教训,其中包括来自欧盟、中国多个省市、北美加利福尼亚州和魁北克省、艾伯塔省、新西兰、哈萨克斯坦、韩国、日本东京市和埼玉市的经验和教训。41 一吨在美国被称为一公吨。2 世界银行(2015)3 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2016i)4 截至 2016 年,世界各地实施的碳交易体系包括欧盟排放交易体系 (EU ETS)、瑞士排放交易体系、加利福尼亚碳排放总量控制与交易体系、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倡议(涵盖康涅狄格州、特拉华州、缅因州、马里兰州、马萨诸塞州、新罕布什

44、尔州、纽约州、罗得岛州和佛蒙特州)、魁北克碳排放总量控制与交易体系、哈萨克斯坦排放交易计划、新西兰排放交易体系、韩国排放交易计划、日本崎玉目标设定排放交易体系及东京碳排放总量控制与交易体系。此外,阿尔伯塔省的特定气体排放源条例(SGER)还设定了工厂级排放强度目标(相对于绝对排放总量控制)。中国正在进行一系列区域碳排放交易试点建设,以期在 2017 年之前将其纳入全国碳排放总量控制与交易体系。此外,还有其他15 个司法管辖区目前正在考虑实施排放交易体系(如需了解与所有正在实施和计划施行排放交易体系相关的最新信息,请访问 5 如需了解与气候减排行动在支持经济发展中作用相关的更多信息,请参阅 Fa

45、y等人著作(2015)。6 公私联盟倡导碳定价的近期示例包括:超过 1,000 家公司和投资机构协同国家与地方司法管辖区支持世界银行(2014)推行碳定价机制,六大石油公司联名致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的公开信,呼吁建立针对碳定价系统的国际框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2015a) :以及2015年组建的 “碳定价领导联盟” (Carbon Pricing Leadership Coalition 2015),该联盟中的政府和私营部门参与者致力于为有效的碳定价构建强有力的依据基础(见2015 碳定价领导联盟)。为什么要进行碳排放交易?为迈入绿色低碳未来并实现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不超出工业化

46、前水平 2 摄氏度范围内的目标,我们需要在多个领域采取行动,其中包括: 电力生产的去碳化; 大规模电气化(以此提高对清洁电力的依赖度),并在此举不具可行性时推进改用清洁燃料的措施; 提高所有行业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维持现有并增加森林、其他植被和土壤中的天然碳汇量。5这要求在投资模式和行为、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和实践领域实现转变。因此,需要制定并实施能够实现这一转变的政策,反映当地情况,并创造全新的经济机会,支持提升社会福祉。对许多司法管辖区而言,碳定价正在成为这种转变的主要动力。通过低碳排放投资与创新带来利润增值,统一的碳价有助引导私人资本流动,利用企业内部减排知识,挖掘企

47、业家在低碳产品开发与创新领域的创造力,以此加速减排进程。碳定价不仅有助提升清洁能源的利润率,使得通过更高的能效赚取更大回报成为可能,赋予低碳产品更高竞争优势,还有助引导社会关注森林的碳储存能力。越来越多的公司和投资者支持政府制订碳定价政策6,并在政府颁布针对性政策之前施行旨在引导投资的内部碳价。碳定价本身无法应对气候变化的所有复杂驱动因素;还需整合法规、标准、激励机制和教育计划,并制定和实施其他措施。然而,作为综合性一揽子政策的一部分,碳定价可借助市场手段降低碳排放,并有助于建立更安全的气候和环境未来。 碳排放交易实践2开始之前37 存在一系列旨在提供减排激励机制的其他政策。通常可以计算出与此

48、类政策相关的隐含的碳价,即所谓的“隐含碳价”。然而,此处讨论的重点在于经由碳交易体系或碳税设立的显性碳价。8 配额通常以吨二氧化碳或吨二氧化碳当量(CO2e)为单位发放。后者包括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例如甲烷、一氧化二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及三氟化氮),其计算基础是该气体的相对全球变暖潜能值(GWP)。碳排放交易抑或碳税?两类基于市场的政策工具能够提供明确的碳价,即排放交易和碳税7。这两者之间存在诸多共同点。碳交易和碳税均旨在通过设定碳排放价格内化碳排放的社会成本。此类价格能够:1. 改变生产者、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行为,以此减少碳排放。但减排方式能够给行为者决定由谁采取行动、采取何

49、种行动以及何时采取行动的灵活性。2. 激励技术与实践创新;3. 促进环境、健康、经济和社会协同效应;以及4.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政府可将其用于减少其他税费或支持气候行动或其他领域的公共支出。碳交易与碳税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碳税制度时,政府可设定碳价,让市场决定总排放水平;而施行碳交易时,政府可决定总排放水平,让市场决定碳价。与此同时,还存在以不同形式出现的混合体系。此类混合体系整合前述两类市场工具关键要素,例如设有价格下限与上限的碳交易体系,或接收排放减量单位以此降低税负的税收制度。在实践中,碳交易提供了对未来排放水平的合理信心。这一事实使碳交易成为可供政府考虑的颇具吸引力的政策选项。 此外,

50、实践经验还表明,策略性地利用免费分配配额来管理碳排放交易分配影响与碳泄漏风险使得碳交易更容易获得政治上的支持。最后,碳交易体系可与其他碳交易体系或碳抵消机制相链接,以此通过更大更强韧的市场在碳定价领域实现国际合作。无论选择何种碳定价工具,我们均可应用一套通用原则来指导有效的机制设计。这些原则详见方框 S.1。方框 S.1 成功实施碳定价的 FASTER 原则成功实施碳定价的 FASTER 原则a由世界银行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开发,其基础是实施碳税和碳交易体系的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实践经验。FASTER 原则包括: 公平(Fairness):反映“污染者付费”(polluter pa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世界银行:碳排放交易实践手册-碳市场的设计与实施(207页).pdf)为本站 (X-iao)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