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智联招聘:2021引人才、促就业-中国城市大数据分析报告(20页).pdf

编号:61698 PDF 20页 4.72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智联招聘:2021引人才、促就业-中国城市大数据分析报告(20页).pdf

1、2021引才2.indd 12021引才2.indd 12021/12/17 下午12:072021/12/17 下午12:072021引才2.indd 22021引才2.indd 22021/12/17 下午12:072021/12/17 下午12:07前言中国年度最佳雇主组委会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2021 年 12 月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1978-2011 年,长达 32 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保持了 9.78% 的高速增长,2012 年中国经济开始由高速增长常态转向高质量发展常态。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深度改革期,中国制造在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

2、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1 年之前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人口红利和全球化红利。从人口供给端看,人口红利拐点出现,劳动力数量下降,成本上升,人口增长率也在下降。从需求端看,全球化红利开始式微,需求减弱,外资撤退。因此,人才资源和经济发展的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升级换档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7 年起各地政府围绕人才引进、管理和维护持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2021 年的“抢人大战”依然在继续。有资料显示,各省市在 2021年频繁出台人才管理与维护的政策,多则 20 条以上。政策频出配合城市引才行动,让城市之间的竞争白热化。对于城市而言,抢人大战背后可能是城

3、市格局重新洗牌的重要时刻。纵观世界上发达国家城市的发展历程,整个国家的人口都会聚集在重点城市。目前中国正好处在人口快速向中心城市聚集的阶段,各大城市在抢夺人才的关键期,其实也是在抢占未来。对于人才而言,选择一座城市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在这座城市生活、工作、成长、实现自我,将个人与城市融合一体。过去的 2020 年是困难的一年,全球经历了疫情不断反复、经济停滞、失业率上升的“寒冬”。2021 年,疫情防控已变得常态化,中国经济发展逐渐向好,前三个季度中国经济表现抢眼,失业率已经逐渐恢复到 2020 年疫情开始之前的水平,这背后离不开国家、城市、个体的努力。而我们也在努力帮助更多人才寻找到合适的

4、工作,为更多的城市输送优秀的人才。2021引才2.indd 32021引才2.indd 32021/12/17 下午12:072021/12/17 下午12:072021引才2.indd 42021引才2.indd 42021/12/17 下午12:072021/12/17 下午12:07核心观点论引才:人才聚集趋势显著他山之石:获奖案例论就业:总体稳中向好论留才:引才是第一步,聚才留才是挑战最佳引才城市榜单最佳促进就业城市榜单城市群吸引力(总体):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 京津冀城市群引进和集聚更多海外高端人才CIER 指数:2021 年全国就业景气指数持续上升年轻、高学历构成流动性人

5、才的显著特征助推人才创新创业创造失业率:2020 年 2 月达到峰值,疫情后逐步回稳新设市场主体数量逐年递增,为稳就业提供支撑城市群吸引力(大学生):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保持强势,成渝“潜力股”加强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帮助企业拓宽招聘渠道050304002030807111415目录CONTENTS2021引才2.indd 12021引才2.indd 12021/12/17 下午12:072021/12/17 下午12:07人才聚集趋势明显,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城市群人才吸引力最强。年轻、高学历人才是城市“人才红利”持续发挥作用的主要人群,是提高城市竞争

6、力的最重要驱动力。大学生作为未来职场后备力量,除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外,成渝城市群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排在第四。从大学生流动来看,京津冀城市群的辐射范围聚集在北方,长三角城市群则主要吸引来自长江流域的大学生,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则主要吸引来自本土的大学生。在人才引进的基础上,留住人才成为城市产业发展和人才战略面临的挑战。城市在关注引进外地人才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到本地人才,激活本地人才活力,培养城市本土人才,更具现实意义。在疫情常态化的 2021 年,总体就业趋势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CIER 指数逐渐回升。数据显示,一线城市依然竞争最为激烈。核心观点22021引才2.indd 22021引

7、才2.indd 22021/12/17 下午12:072021/12/17 下午12:07论引才:人才聚集趋势显著在当下城市群联动和都市圈辐射时代,人口是各城市必争的战略资源。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放开放宽除个别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这无疑为各地的“抢人大战”再次增加砝码。从城市发展角度来说,城市对于人才的渴求也正反映出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也代表着城市发展的潜力、活力。放宽户籍制度限制,正是对地方性人才政策调整的有力回应。随着“人口红利”的褪去,人才红利才是城市经济持久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人才吸引力”部分,我们放眼全国,看看人才究竟流向了哪里?又是哪些人才

8、发生了流动?从城市群的角度来看,不同城市群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是存在巨大差距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表现一枝独秀,对于人才的吸引要远远超过其他城市群。智联招聘 2021 年求职大数据显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流入人群占比为 23.88%,粤港澳大湾区是14.70%,京津冀城市群是 13.32%。2021 年上半年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 强榜单中,长江三角洲覆盖的四个省市占到 27%,上海 63 家,浙江 38 家,江苏 24 家,安徽 9 家。这些企业支撑起的产业集群,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的缩影。另外,长三角也由于其地域、交通等优势,对人才的吸引具备先天性的优势。城市群吸引力(总体):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9、 粤港澳大湾区 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关中平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兰西城市群21.69%23.88%8.34%8.60%3.64%2.89%14.68%13.32%6.24%6.40%2.68%1.93%14.12%14.70%8.94%7.64%2.00%2.31%8.80%9.34%3.10%3.60%3.93%3.63%0.96%0.89%0.88%0.85%非本地求职人数占比求职人数占比不同城市群吸引人才情况数据来源:智联招聘大数据3引人才、促就业2021 中国

10、城市大数据分析报告2021引才2.indd 32021引才2.indd 32021/12/17 下午12:072021/12/17 下午12:072021 年非本地求职人口年龄构成16-20岁21-25 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46-50岁51-55岁55-60岁数据来源:智联招聘大数据数据来源:智联招聘大数据2021 年非本地求职人口学历构成年轻、高学历构成流动性人才的显著特征智联招聘大数据显示,从 2021 年求职市场供给端来看,人口流动主要聚焦在高学历的年轻人身上。从年龄来看,流入人口以 21-30 岁的人群为主,其中,21-25 岁人群占比 37.31%,26

11、-30 岁人群占到 23.85%。从学历来看,以本科学历为主,占到一半以上,其次是大专学历。高中 / 中专 / 中技及以下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2.72%37.31%23.85%16.73%9.12%4.83%3.24%1.64%0.55%51.18%9.47%8.89%30.46%42021引才2.indd 42021引才2.indd 42021/12/17 下午12:072021/12/17 下午12:07大学生就业意向城市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兰西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

12、群31.68%0.90%3.37%0.34%15.29%0.62%2.27%28.72%0.76%3.17%0.07%10.19%0.55%2.07%数据来源:2021 中国年度最佳雇主 智联招聘大数据2021 年中国有 909 万大学生毕业,大学生作为未来职场重要力量,成为各个城市争夺人才的主要阵地。2021 中国年度最佳雇主根据大学生调研发现,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对于大学生未来就业最具吸引力,作为后起之秀的“成渝城市群”排在第四。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这三大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城市群。城市充满活力,经济发展空间大,未来可塑性强,这对于年轻人而言意味

13、着更多机会和选择,无疑成为高校人才的首选流入之地。成渝城市圈以成都和重庆作为代表,以 2021 年上半年 GOP 总量而言,重庆位列第五,紧随四大一线城市之后,成都位列第七,我们可以看到这背后蕴藏着成渝城市群的巨大潜力。另外,重庆、成都的生活方式也是吸引年轻人的重要因素。城市群吸引力(大学生):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保持强势,成渝“潜力股”5引人才、促就业2021 中国城市大数据分析报告2021引才2.indd 52021引才2.indd 52021/12/17 下午12:072021/12/17 下午12:07从大学生城市群流动走向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对于北方城市学生产生的辐射范围更广,来自京

14、津冀、中原、辽中南、哈长、关中平原、呼包鄂等城市群的大学生意向就业城市群是京津冀。来自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大学生则更加向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学生倾向本地就业,来自兰西、成渝城市群的学生也倾向就近就业,选择成渝就业。高校所在城市圈北部湾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兰西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就业意向城市圈2.33%4.76%23.08%16.67%1.91%31.54%41.82%6.52%3.70%2.08%2.02%1.56%6.20%6.98%4.76%19.

15、23%25.00%62.20%0.67%5.45%8.70%5.56%2.50%1.01%6.25%6.20%3.62%2.33%76.19%7.69%38.89%0.48%4.03%1.82%0.72%44.44%1.25%29.29%3.13%5.43%0.45%44.19%4.76%19.23%2.78%11.00%53.02%1.82%23.19%11.11%139.39%10.94%1.55%0.45%11.63%4.76%3.85%2.78%0.48%10.07%20.00%7.97%16.67%0.42%2.02%3.13%37.98%82.81%4.65%4.76%3.85%1

16、3.89%0.96%0.67%10.91%26.81%16.67%0.42%26.26%34.38%0.78%0.90%4.65%19.23%1.91%18.18%26.09%1.85%2.50%4.69%6.98%2.26%16.28%3.85%20.10%80.00%4.69%26.36%7.24%4.65%0.96%0.42%6.25%1.55%0.45%2.33%0.42%25.00%6.98%0.45%京津冀城市群 辽中南城市群 呼包鄂榆城市群兰西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哈长城市群中原城市群 数据

17、来源:2021 中国年度最佳雇主 智联招聘大数据大学生城市群之间的流动1.36%62021引才2.indd 62021引才2.indd 62021/12/17 下午12:072021/12/17 下午12:07当前居住城市用户投递外地城市的比例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兰西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哈长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1.53%11.93%17.85%9.92%19.38%11.11%13.59%20.85%11.17%16.33%9.30%19.27%10.11%12.40%数据来源:智联招聘

18、大数据人才作为劳动力,属于市场资源,流动性是其具备的天然属性。人才也可以自行选择流入或者流出任意一座城市,对于城市而言是过客的人才对未来发展很难产生实质性意义。因此,留住人才成为城市人才战略的一大挑战。我们在关注人才引进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居住在当前城市中人才的继续居留意愿。我们发现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在引才中占据优势的城市群,人才流出率偏低,居留意愿更高。对于长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较为发达城市群来说,对于外来人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同时本城市人才的流动性低,这些城市的产业结构较为齐全,产业集聚发展成效显著。这些城市经济的崛起和发展是由本地人才和非本地人才共同推动的。而对于另外一些

19、吸引力较差、人才流出率高的城市而言,引才只是第一步,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聚才、留才。留才不仅包括留住引进来的人才,同时需要关注的是本来就居住在这座城市的人才。城市需要想方设法留住人才,为城市培养本土化的人才,才能将人才的力量和作用发挥到极致。论留才:引才是第一步,聚才留才是挑战7引人才、促就业2021 中国城市大数据分析报告2021引才2.indd 72021引才2.indd 72021/12/17 下午12:072021/12/17 下午12:07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各城市争夺人才依靠的不仅仅是优惠政策,背后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发展。城市做的不仅仅是“引进来”,更重要的是“留得住”。在人才引育

20、的链条中,吸引人才只是第一步,留住人才,使之常驻下来,不断发挥作用,这对于城市而言才是最重要的,也是衡量城市争夺人才的最有力的标准。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这不仅需要城市优惠政策的吸引, 更需要凭借城市经济不断释放活力, 提供就业岗位, 使得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能够得到有效匹配。2021 年前三个季度的 GDP 增速来看,我国在“疫情常态化”的 2021 年经济发展依然取得亮眼表现。与此相呼应的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推出的 CIER(就业景气指数)显示,CIER 指数在 2020 年第二季度达到阶段性低点后持续上升,直到 2021 年第三季度仍处于上升态势中。CIER

21、指数:2021年全国就业景气指数持续上升论就业:总体稳中向好数据来源: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季度求职申请人数、招聘需求人数和 CIER 指数的变化趋势2011Q12014Q12018Q12012Q12015Q12019Q12013Q12017Q12016Q12020Q12021Q12020Q22021Q22020Q32021Q32011Q22014Q22018Q22012Q22015Q22019Q22013Q22017Q22016Q22011Q32014Q32018Q32012Q32015Q32019Q32013Q32017Q32016Q32011Q42014Q42018Q42

22、012Q42015Q42019Q42020Q42013Q42017Q42016Q4全部求职申请人数全部招聘需求人数CIER 指数0.951.051.200.952.112.411.961.711.911.881.922.382.912.441.581.450.901.751.082.091.891.371.352.221.682.181.351.891.952.151.932.412.262.431.911.971.431.662.092.032.011.721.1182021引才2.indd 82021引才2.indd 82021/12/17 下午12:072021/12/17 下午12:0

23、7失业率是反应社会就业的重要指标,我们可以通过失业率来判断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人口的就业情况。我们观察了从2019 年 1 月至今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发现,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在 2020 年 2 月份疫情爆发初期达到峰值,而后逐渐下降并回归稳定。从年份来看,2020 年经济发展受到疫情影响,全年的失业率都处于偏高的状态,进入 2021 年后,失业率相比去年有所回落。这其实也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持续稳定恢复,就业形势不断改善。失业率:2020年2月达到峰值,疫情后逐步回稳不同城市等级 CIER 指数2019 年 1 月 - 2021 年 10 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2020 年第三季度2021 年第二季

24、度2021 年第三季度2021 年第三季度一线、新一线、二线和三线等城市 CIER 指数呈现先递增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一线城市的 CIER 指数为 1.32,突破临界值1.00,但就业竞争仍最为激烈;新一线城市的 CIER 指数为 1.45;二线城市的 CIER 指数为 1.74,三线等城市的 CIER 指数为 1.52,二线城市的就业市场相对而言最为宽松。 环比来看,一线、新一线、二线和三线等城市CIER指数回升明显。 同比来看, 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 CIER 指数上升;三线等城市 CIER 指数下降 0.36。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三线等城市二线城市0.770.911.321.881.24

25、1.521.591.351.741.281.141.45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9年1月2019年9月2019年5月2020年1月2021年1月2021年5月2021年3月2021年7月2021年9月2021年2月2021年6月2021年4月2021年8月2021年10月2020年5月2020年9月2020年3月2020年7月2020年11月2020年2月2020年6月2020年10月2020年4月2020年8月2020年12月2019年2月2019年10月2019年6月2019年3月2019年11月2019年7月2019年4月2019年12月2019年8月4.05.06.04.55.56.

26、5数据来源: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9引人才、促就业2021 中国城市大数据分析报告2021引才2.indd 92021引才2.indd 92021/12/17 下午12:072021/12/17 下午12:07我们观测了 2016 年至今的全国新设市场主体数量发现,2020 年即使面对疫情爆发等不确定因素,我国市场主体数量依然逆势大幅增长, 2020年新设市场主体数量2735.4万户, 同比增长15个百分点,2021 年上半年,我国新设市场主体将近 1400 万户。市场主体数量的增加,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保持高活跃度和强韧性,为我国稳住就业基本盘发挥基础支撑作用。新设市场主体

27、数量逐年递增,为稳就业提供支撑2016 年至 2021 年 6 月份新设市场主体数量(单位:万户)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 年 1-6 月新设市场主体数量(单位:万户)增速1394.52735.415%2377.411%2149.612%1924.917%1651.312%数据来源:市场监督管理局102021引才2.indd 102021引才2.indd 102021/12/17 下午12:072021/12/17 下午12:07他山之石:获奖案例人才是城市创新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在“伦敦政经 - 牛津中国论坛 2021”上提到“( 政策 )

28、 不能太过功利,不能今天出台政策,马上就发布住房补贴等福利,更重要的是背后的人才环境和营商环境。”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人才作为背后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各地政府也在不断提升人才吸引能力,进一步提高人岗匹配效率、优化城市内人力资源配置。引进和集聚更多海外高端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 , 开发国际人才资源 , 把握后疫情时期人才流动契机, 促进海外人才 “回流” 及留住 “回流” 人才的意义正在凸显。 引进和集聚更多海外高端人才,发挥人才集聚效应即引进一名行业

29、领军人才,带动组建一支专业化高端人才团队,推动孵化一个高质量科研项目,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海外智力支持。中国 ( 上海 ) 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政府为放宽海外人才从业自由度,实施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出入境、停居留和从业政策,率先探索电子口岸签证实施机制,推行更加开放便利的外籍人才长期及永久居留政策,放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条件限制,开设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单一窗口”,实行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备案、对境外人士开放相关职业资格考试等政策。北京市朝阳区政府为增强引才聚才“磁场”,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构建国际化的人才发展环境,组织开展了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凤凰计划”。“凤凰计划”面向三类高层次人

30、才开展认定,计划认定人才百余名,并为其提供资助资金、创业支持、服务保障等。该项目加大了对人才的支持保障力度。“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政府要换位思考,站在个人发展的角度思考创新问题和城市发展问题。”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薛领11引人才、促就业2021 中国城市大数据分析报告2021引才2.indd 112021引才2.indd 112021/12/17 下午12:072021/12/17 下午12:07助推人才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吸引人才的“强磁场”,是汇集人才的“聚宝盆”。助推人才创新创业创造,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释放人才创造潜能,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面向国内人才:中国

31、( 上海 ) 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政府坚持公共服务、市场服务有机结合,落成临港新片区国际人才服务港,实现“一门式受理、一站式服务、智慧型管理”。构建市场化服务体系,建设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集聚空间,大力推动人力资源机构、产业和功能集聚。密切同海外人才的沟通联系,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和欧美同学会临港新片区分会,构筑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圈。成都市委组织部一方面建设创新平台, 高水平建设西部 (成都)科学城,全面启动建设天府实验室,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126个, 其中大科学装置2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中心成功启动第七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吸引全球参赛项目 3743 个,再创历史新

32、高。优化大学生双创生态圈,设立全国首个大学生“双创日”,评选大学生十佳创业之星,成立国内首个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院;出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推出青年人才专项等十项“黄金政策”,35 岁以下大学生新创办企业 3594 家、带动就业 1.5 万人。支持高校生多渠道就业。通过发放创业补贴,引导高校生到养老、家政服务和现代农业领域创业就业。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支持推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先行区建设,目前 9 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先行区错位发展、办出特色、办出亮点,依托各自的产业优势创建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载体。 对于国外人才: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中心擦亮“一会一赛”金名

33、片,成功举办 2020 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大会共吸引 2.1 万人现场参会,36 万余人线上参与;大赛收到项目 1658 个,其中外国人项目408 个。青岛市城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举办民营经济创意会、中日韩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建立创业城市建设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创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另外,面向全球开放聚才,布局 41 个离岸创新创业基地、2 个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建设“蓉港人才合作示范区”,吸引欧洲规模最大的科技竞赛年度旗舰活动Junction 2020 全球科技马拉松竞赛首次走出芬兰、进入中国。无锡人才办积极举办 202

34、1“太湖杯”国际精英创新创业大赛,围绕物联网、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和科技前沿领域,在全国 12 个城市举办挑战赛,并设置国际组赛事,在无锡本土开展选拔赛,广泛集聚国内外优质项目,最终超过5200 个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报名参赛。122021引才2.indd 122021引才2.indd 122021/12/17 下午12:072021/12/17 下午12:07加强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帮助企业拓宽招聘渠道企业参与到高校学生培养中,为产学研的合作开创了新的途径。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建立的人才培养平台,是产学结合的重要载体。企业在高校学子培养过程中得到高校的人力和智力支持,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学校

35、利用企业优质教育资源,为高校学子的创新培养创造有利条件。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积极引导校企深度合作培养人才,加强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管理,是高校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是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经开区已有 50 家企业(含 2021 年拟新认定 26 家)认定为人才联合培养基地。青岛市城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全区创业孵化载体达已达到 24 处,建筑面积达 40 万平方米,累计入驻企业1400 余家,为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 年,强化企业用工服务,上半年共摸排 191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走访 2400 家小微企业。帮助

36、企业拓宽招聘渠道,组建岗位拓展小分队 320 个,组织富士康、京东方、天马微等重点企业直播招聘,赴秭归县、大悟县、来凤县、五峰县等举办“情系汉企招聘直通车”专场招聘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需求近 8 万人。开展“春风行动”、 “就业送真情、服务暖民心”等主题系列就业招聘活动 391 场,提供就业岗位 75 万个次,促进 11.7 万人就业或签约。成都市委组织部积极布局孵化载体,建成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5 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 74 个,培育新经济企业逾 50 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6120 家。正确发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同创新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无锡人才办积极组织清

37、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超过 40 家在锡校友会成立太湖湾高校创新创业促进会,加强校地联系和政产学研合作。除以上提到的案例,还有很多城市在人才工作上表现优秀,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不一一枚举。近年来,各大城市纷纷加入对年轻人才的“抢人大战”,这些年轻人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具备强烈的自我意识,对新事物有较高的接纳度。城市在开展引才就业工作时,也需要围绕目标人群特征进行有的放矢。向外研究青年人有什么样的需求,向内挖掘城市能提供什么样的供给,让城市的供给侧尽可能与年轻人的需求侧相吻合。另外,打破传统,用更年轻话语与年轻人沟通,如开展必要的城市宣传,从年轻人的兴趣入手,培育年轻人喜欢的产业,实现对人才的吸引。运

38、用平台思维,实现人才产业对接。期待明年能够有更多优秀的城市在人才工作中取得骄人成绩。13引人才、促就业2021 中国城市大数据分析报告2021引才2.indd 132021引才2.indd 132021/12/17 下午12:072021/12/17 下午12:07最佳引才城市榜单CHINABEST EMPLOYERAW最佳引才城市ARD 2021142021引才2.indd 142021引才2.indd 142021/12/17 下午12:072021/12/17 下午12:07最佳促进就业城市榜单CHINABEST EMPLOYERAW最佳促进就业城市ARD 2021南京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 市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15引人才、促就业2021 中国城市大数据分析报告2021引才2.indd 152021引才2.indd 152021/12/17 下午12:072021/12/17 下午12:072021引才2.indd 162021引才2.indd 162021/12/17 下午12:072021/12/17 下午12:07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智联招聘:2021引人才、促就业-中国城市大数据分析报告(20页).pdf)为本站 (pfeifer)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