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北京大学:县域数字乡村指数研究报告(2018)(76页).pdf

编号:62698 PDF   DOCX 76页 4.30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北京大学:县域数字乡村指数研究报告(2018)(76页).pdf

1、县域数字乡村指数县域数字乡村指数(2018)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数字乡村项目组2020 年 9 月 26 日内容提要内容提要当今世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和驱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引擎。在此背景下,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既是我国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也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数字化生产力、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全面系统构建县域数字乡村指标体系并开展指数测算,是客观准确把握我国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及特征的现实需要。虽然目前国内外已经形成了几套相对有影响的数字经济指数,但这些指数

2、多在国家、省或者城市层面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估,极少关注县域层面数字乡村发展情况。鉴于此,本报告在对数字乡村进行明确定义的基础上,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角度,充分考虑乡村发展中新出现的数字化现象,创新设计具体的表征指标,首次从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乡村经济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和乡村生活数字化四个方面,建立了更为契合“三农”实际的县域数字乡村指标体系;并以 1880 个县或县级市为基本单元(不包括市辖区或特区),汇集国家宏观统计数据、行业数据和互联网大数据,测算了 2018 年我国县域数字乡村指数。通过构建和测算 1880 个县的县域数字乡村指数,本报告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第一,我国县域数字乡村建设

3、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县域数字乡村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全国参评县县域数字乡村指数平均值为 50, 县域数字乡村发展处于高水平 (80) 、 较高水平 (6080) 、 中等水平 (4060) 、较低水平(2040)和低水平阶段(乡村数字基础设施(93:24)乡村经济数字化(60:17)乡村生活数字化(69:23),即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先进县和滞后县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乡村治理数字化方面。因此,为弥合县域数字乡村发展鸿沟,需要在乡村治理数字化方面加大对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滞后地区的政策倾斜。图图 11: 2018 年县域数字乡村指数排名前年县域数字乡村指数排名前 100 县与后县与后 100 县四大分指

4、数的比较县四大分指数的比较(三)(三)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指数主要特征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指数主要特征1. 总体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性总体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性我国县域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东、中、西差异相对较小。图 12 反映了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指数的县域分布情况。从该图可以看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最发达的县域集中在东部地区,但是从全国看,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县域差异并不大。具体表现为:部分中部省份的县域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接近东部地区,即使在西部地区,也有一些县级市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处在相对较高的发展水平。参照前述县域数字乡村指数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界定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统计结果显示,全国参32评县

5、域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处在高水平、较高水平、中等水平、较低水平和低水平的比例分别为 29.8%、50.6%、11.2%、6.5%和 1.9%,表明我国县域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分地区看,东部 49.8%和 44.1%的县域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分别处于较高水平和高水平阶段,中部地区上述比例分别为 51.8%和 44.3%,东北地区为52.5%和 7.0%, 西部地区为 50.0%和 18.2%。南方地区分别有 58.2%和 27.8%的县域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处于较高水平和高水平阶段,北方地区上述比例分别为 45.4%和31.2%。分省份看,由 2018 年各省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不同发展水

6、平的县域占比(见图13)可知,浙江省、山西省、河北省、河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分别有 84.6%、71.7%、64.2%、56.6%和 53.9%的参评县域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处于高水平阶段。图图 12: 2018 年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指数的县域分布年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指数的县域分布33图图 13: 2018 年年各个省份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不同发展水平的县域占比各个省份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不同发展水平的县域占比2. 基于基于县级排名的省域分布特征县级排名的省域分布特征我国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主要集中在东部省份,但也会在少量的中部省份和西部省份出现,进一步证实了县域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东

7、部、中部、西部差距相对较小。图 14 绘制了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指数排名前 100 的县在省域的分布。结果显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指数排名前 100 的县域名单中,浙江省和河北省入选县的数量最多,河南省和山西省入选县数量并列第三,其后为内蒙古自治区。图 15 绘制了进入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指数排名前 100 县占该省参评县总数量的比例分布。结果显示,浙江省位居第一,其后依次为江苏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34图图 14: 2018 年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指数排名前年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指数排名前 100 的县的省域分布的县的省域分布图图 15: 2018 年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指数排名前年乡村数字基

8、础设施指数排名前 100 县占该省参评县的比例分布县占该省参评县的比例分布基于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指数 300 强县的省域分布分析,进一步佐证了我国县域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东、中、西差异相对较小。图 16 反映了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指数排名前 300 的县在各省的分布。 由该图可知, 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指数排名前 300的县域名单中,山西省入选县数量最多,河北省和河南省紧随其后,之后依次为浙江省和贵州省。从图 17 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指数排名前 300 县在该省参评县的比例分布看, 浙江省、 山西省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入选县占参评县总数量的比例分别位列前三,之后为河南省和河北省。35图图 16:201

9、8 年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指数排名前年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指数排名前 300 的县的省域分布的县的省域分布图图 17:2018 年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指数排名前年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指数排名前 300 县占该省参评县的比例分布县占该省参评县的比例分布(四)(四)乡村经济数字化指数主要特征乡村经济数字化指数主要特征1. 总体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性总体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性我国县域乡村经济数字化整体水平较低,且呈现明显的东西部差异。从图 18 县域乡村经济数字化指数分布看,乡村经济数字化指数值较高的县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少量的中西部的中心城市。整体上,以“胡焕庸线”为界,东西部地区县域的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存在

10、较大的差距。参照前述县域数字乡村指数发展阶段的划36分标准界定乡村经济数字化的发展水平。统计结果显示,全国参评县域乡村经济数字化处在高水平、 较高水平、 中等水平、 较低水平和低水平的县域比例分别为0.2%、 3.2%、51.7%、40.3%和 4.6%。分地区看,东部 0.7%和 11.4%的县域乡村经济数字化发展分别处于较高水平和高水平阶段,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仅 2.3%和 0.1%的县域乡村经济数字化发展处于较高水平,东北地区均在中等水平及以下。南方地区分别有 7.0%和0.4%的县域乡村经济数字化发展处于较高水平和高水平阶段,北方地区仅 0.6%的县域乡村经济数字化发展处于较高水平。分

11、省份看,由 2018 年各省乡村经济数字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县域占比(见图 19)可知,浙江省分别有 42.3%和 3.9%的参评县域乡村经济数字化发展处于较高水平和高水平阶段, 江苏省上述比例分别为 29.3%和 2.4%,福建省、 安徽省和山东省乡村经济数字化处于较高水平的参评县域比例分别为 16.1%、4.92%和 3.7%。图图 18:2018 年乡村经济数字化指数的县域分布年乡村经济数字化指数的县域分布37图图 19:2018 年年各个省份乡村经济数字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县域占比各个省份乡村经济数字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县域占比2. 基于基于县级排名的省域分布特征县级排名的省域分布特征我国乡村经济

12、数字化发展呈现出较大的区域不均衡性,西部地区的县域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为滞后。从图 20 乡村经济数字化指数排名前 100 县的省域分布来看,乡村经济数字化指数值较高的县域明显呈现向东部和沿海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省份集聚的特点。从具体排名看,浙江、江苏和福建三个东部沿海省份依次位列入选乡村经济数字化指数百强县数量的前三名,河南、安徽、江西、湖北等中部省份也有少量的县入选,而西藏、青海、新疆等西部省份则较少有县市上榜。从图 21 入选乡村经济数字化指数百强县占该省参评县总数量的比例分布看,浙江省、江苏省和福建省仍然分列前三位,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省份的县域乡村经济数字化发展的相对水平仍然较低。

13、38图图 20:2018 年乡村经济数字化指数排名前年乡村经济数字化指数排名前 100 的县的省域分布的县的省域分布图图 21:2018 年乡村经济数字化指数排名前年乡村经济数字化指数排名前 100 县占该省参评县的比例分布县占该省参评县的比例分布基于乡村经济数字化指数 300 强县的分布分析,进一步佐证了当前我国县域乡村经济数字化发展水平存在的较大区域差距,西部地区的乡村数字经济建设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图 22 省级层面乡村经济数字化指数排名前 300 的县域分布来看,浙39江省入选的县数量最多,河北省和河南省紧随其后,之后为江苏省和安徽省。从图 23中乡村经济数字化指数排名前 300

14、的入选县占该省参评县总数量的比例分布来看,浙江省和江苏省分列前两位,安徽省和福建省紧随其后,山东省位于第五位。图图 22:2018 年乡村经济数字化指数排名前年乡村经济数字化指数排名前 300 的县的省域分布的县的省域分布图图 23:2018 年乡村经济数字化指数排名前年乡村经济数字化指数排名前 300 县占该省参评县的比例分布县占该省参评县的比例分布40(五)(五)乡村治理数字化指数主要特征乡村治理数字化指数主要特征1. 总体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性总体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性我国县域乡村治理的数字化水平呈现出典型的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特征。图 24绘制了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县域分布情况。该图显示,乡村治

15、理数字化指数水平高的省份,其参评县的乡村治理数字化指数整体水平均较高,呈现多个区域或省份内抱团发展的趋势。参照前述县域数字乡村指数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界定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发展水平。统计结果显示,全国参评县域乡村治理数字化处在高水平、较高水平、中等水平、较低水平和低水平的县域比例分别为 6.6%、14.5%、33.1%、27.6%和 18.2%。分地区看,东部 21.3%和 15.9%的县域乡村治理数字化发展分别处于较高水平和高水平阶段,中部地区上述比例分别为 21.7%和 6.2%,东北地区上述比例分别为 4.9%和0.7%,西部地区上述比例分别为 8.5%和 3.3%。南方地区分别有 17.0

16、0%和 11.33%的县域乡村治理数字化发展处于较高水平和高水平阶段,北方地区上述比例分别为12.9%和 3.4%。分省看,由 2018 年各省乡村治理数字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县域占比分布(见图 25)可知,浙江省分别有 11.5%和 86.5%的参评县域乡村治理数字化处于较高水平和高水平阶段,江苏省上述比例分别为 48.8%和 36.6%,河南省上述比例分别为 43.4%和 13.2%,贵州省上述比例分别为 37.5%和 15.3%,湖北省上述比例分别为34.4%和 15.6%。图图 24:2018 年乡村治理数字化指数的县域分布年乡村治理数字化指数的县域分布41图图 25:2018 年年各个省

17、份乡村治理数字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县域占比各个省份乡村治理数字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县域占比2. 基于基于县级排名的省域分布特征县级排名的省域分布特征我国县域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呈现“一强多元”的发展格局。从图 26 乡村治理数字化指数排名前 100 的县的省域分布看,浙江省排在排行榜的第一位,且领先优势明显,江苏省和河南省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此外,西南地区的四川省和贵州省均有少量县域入选。接近一半的省份没有县入选乡村治理数字化百强县。从图 27 中乡村治理数字化指数百强县入选县占该省参评县总数量的比例来看,浙江省遥遥领先,其次是江苏省和河南省,湖北省和贵州省紧随其后。图图 26:2018 年乡村治理数字

18、化指数排名前年乡村治理数字化指数排名前 100 的县的省域分布的县的省域分布42图图 27:2018 年乡村治理数字化指数排名前年乡村治理数字化指数排名前 100 县占该省参评县的比例分布县占该省参评县的比例分布基于乡村治理数字化指数 300 强县的省域分布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我国县域乡村治理数字化发展呈现典型的组团集聚和“一强多元”特征,且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从图 28 乡村治理数字化指数排名前 300 的县的省域分布看,浙江省入选县数量位于第一位,河南省位于第二位,江苏省和贵州省紧随其后,湖北省位列第五。西藏、青海等省份没有县入选,且黑龙江和辽宁省也没有县入

19、选。从图 29 乡村治理数字化指数排名前 300 的县占该省参评县的比例看,浙江省入选县占参评县总数量的比例遥遥领先,江苏省紧随其后,其次为贵州省、河南省和湖北省。图图 28:2018 年乡村治理数字化指数排名前年乡村治理数字化指数排名前 300 的县的省域分布的县的省域分布43图图 29:2018 年乡村治理数字化指数排名前年乡村治理数字化指数排名前 300 县占该省参评县的比例分布县占该省参评县的比例分布(六)(六)乡村生活数字化指数主要特征乡村生活数字化指数主要特征1. 总体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性总体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性我国县域乡村生活数字化水平的东西部差异较明显。图 30 绘制了乡村生活

20、数字化指数的县域分布图。由该图可知,乡村生活数字化水平较高的县主要分布在东部及沿海地区,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乡村生活数字化水平整体较低。参照前述县域数字乡村指数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界定乡村生活数字化的发展水平。统计结果显示,全国参评县域乡村生活数字化发展处在高水平、较高水平、中等水平、较低水平和低水平的县域比例分别为 0.4%、14.3%、47.7%、34.3%和 3.4%。分地区看,东部 35.3%的县域乡村生活数字化发展处于较高水平及以上阶段,中部地区上述比例为 23.0%,而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上述比例分别为 1.4%和 1.7%。南方地区分别有 20.6%和 0.9%的县域乡村生活数字化发展处

21、于较高水平和高水平阶段,北方地区上述比例分别为 10.0%和0.1%。分省份看,由 2018 年各省乡村生活数字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县域占比(见图 31)可知, 浙江省分别有 78.9%和 7.7%的参评县域乡村生活数字化处于较高水平和高水平阶段, 福建省上述比例分别为 46.4%和 5.4%, 江西省、 安徽省和河北省分别有 51.4%、42.6%和 36.7%的参评县域进入乡村生活数字化较高水平发展阶段。此外,虽然黑龙江省的少量县域乡村生活数字化水平较高,但整体发展水平仍然滞后。44图图 30:2018 年乡村生活数字化指数的县域分布年乡村生活数字化指数的县域分布图图 31:2018 年年各个

22、省份乡村生活数字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县域占比各个省份乡村生活数字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县域占比452. 基于基于县级排名的省域分布特征县级排名的省域分布特征我国县域乡村生活数字化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同时,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形成多元发展态势。 图 32 反映了乡村生活数字化指数排名前 100 的县的省域分布。 可以看出,浙江省表现较为亮眼,超过一半的县进入排名前 100。江西、福建、河北和安徽四省分别位列第 25 名。而新疆和西藏等西部地区的省份,则没有县进入前 100。由图 33 乡村生活数字化指数排名前 100 的县占该省参评县的比例分布情况可知,浙江省入选县占参评县总数量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福建省和江西

23、省,安徽省和江苏省并列第四。图图 32:2018 年乡村生活数字化指数排名前年乡村生活数字化指数排名前 100 的县的省域分布的县的省域分布图图 33:2018 年乡村生活数字化指数排名前年乡村生活数字化指数排名前 100 县占该省参评县的比例分布县占该省参评县的比例分布46基于乡村生活数字化 300 强县的分布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我国县域乡村生活数字化的东西差异以及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多元发展态势。从图 34 绘制了乡村生活数字化指数排名前 300 的县的省域分布图。由该图可以看出:乡村数字生活前 300 名的县所在省域中,河北省、浙江省和江西省位列前三名,其后为福建省和安徽省。从图 35乡村生活

24、数字化指数排名前 300 县占该省参评县的比例分布看,浙江省和江西省入选县占参评县总数量的比例分列第一和第二,福建省、安徽省和河北省紧随其后。浙江省和江西省虽然入选县的绝对数量上低于河北省,但入选县的比例却超过河北省,说明浙江省和江西省的县域乡村生活数字化的相对发展水平较高。图图 34:2018 年乡村生活数字化指数排名前年乡村生活数字化指数排名前 300 的县的省域分布的县的省域分布图图 35:2018 年乡村生活数字化指数排名前年乡村生活数字化指数排名前 300 县占该省参评县的比例分布县占该省参评县的比例分布47数字生活是建设数字乡村的根本目的,重视乡村数字生活水平的提升事关数字乡村建设

25、的全局。基于互联网企业尤其是电商企业在乡村数字生活方面的重要影响和长期关注农村市场所形成的大数据优势,本报告进一步分析了乡村数字消费指数和乡村数字生活服务指数的县域分布特征。乡村数字消费和乡村数字生活服务是乡村数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数字消费指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的实际消费能力,因此,在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东部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发展水平越高。图36 绘制了乡村数字消费指数的县域分布图。由该图可知,乡村数字消费指数的高值较多分布在东部以及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图图 36:2018 年乡村数字消费指数的县域分布年乡村数字消费指数的县域分布乡村数字生活服务指数存在明显的东西部差异。

26、 图37 描绘了乡村数字生活服务指数的县域分布。数字生活服务指数中如线上缴费、线上充值和在线查询等生活服务,较依赖于提供服务的机构(如政府部门)与数字技术服务提供商的紧密合作。县域乡村数字生活服务指数的高值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同时,也会在西部一些重要城市零星出现,但整体上,西部地区乡村数字生活服务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图图 37:2018 年乡村数字生活服务指数的县域分布年乡村数字生活服务指数的县域分布48六、结语六、结语本报告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数字经济和数字乡村的文献,立足我国数字乡村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首次从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乡村经济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和乡村生活数字化四

27、个方面构建了县域数字乡村指标体系,综合采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数字经济领军企业之一阿里巴巴集团及旗下业务和生态伙伴提供的数据、整理网络公开数据及宏观统计数据,评估了 1880 个县级行政单位(不包括市辖区和特区)2018 年的县域数字乡村指数, 全面呈现了县域数字乡村发展的总体特征及分指数特征,基于发展短板和区域发展差距,提出深入推进我国县域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重点方向和有效策略。基于对县域数字乡村总指数及四大分指数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性等特征的分析,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第一,整体上我国县域数字乡村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整体上我国县域数字乡村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全国县域数字乡村指数均值为 5

28、0,排名前五的省份依次为浙江省、江苏省、河南省、福建省和江西省。第二,代表县域数字乡村发展较高水平的百强县呈现代表县域数字乡村发展较高水平的百强县呈现“一强多元一强多元”的区域分布格的区域分布格局局,接近一半省份有至少一个县入围百强县接近一半省份有至少一个县入围百强县。县域数字乡村发展百强县 70%集中在东部,24%分布在中部,仅 1%和 5%分布在东北和西部。入选百强县数量最多的前五个省份分别为浙江省、河南省、江苏省、福建省和河北省。第三,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南北差异不大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南北差异不大,但存在明显的东西部差距但存在明显的东西部差距,总体呈总体呈现现“东部发展东部发展较快较快

29、、中部次之、东北和西部发展滞后、中部次之、东北和西部发展滞后”的格局。的格局。第四,县域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较高县域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较高,其次为乡村生活数字化其次为乡村生活数字化,而乡村经而乡村经济数字化和乡村治理数字化济数字化和乡村治理数字化发展较慢发展较慢。第五,县域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县域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乡村经济数字化和乡村生活数字化三大分指数的乡村经济数字化和乡村生活数字化三大分指数的区域差异相对较小,而乡村治理数字化指数的区域差异相对较大区域差异相对较小,而乡村治理数字化指数的区域差异相对较大。最后, 贫困县贫困县与非贫困县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差距小于两者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与

30、非贫困县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差距小于两者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距的差距。数字数字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为贫困县数字乡村发展带来为贫困县数字乡村发展带来“换道超车换道超车”的机会的机会,但县域数字但县域数字乡村发展仍存在较大的区域差距。乡村发展仍存在较大的区域差距。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报告提出如下政策建议:需完善县域数字乡村建设的体制机制设计,加大县域数字乡村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县域数字乡村整体发展速度;提高对县域数字乡村发展阶段性和系统性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县域乡村经济数字化和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支持力度,补足县域数字乡村发展短板,推动县域数字乡村不同领域49的协同发展;注重区域均衡发展,在促进东部地区县域

31、数字乡村发展的同时,也应协调促进中部、东北和西部地区县域数字乡村的发展;为有效弥合数字鸿沟、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相对贫困地区需充分利用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的红利,并加大对区域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乡村优势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倾斜,以加快实现“换道超车”。囿于县域层面数字乡村相关表征数据可得性极为有限,研究样本范围与数据多元化方面需要在未来研究中进一步改善。例如,此次参评县域不包含区和特区,可能导致个别以“区”为主要行政单元的省份的参评县域对该省农村区域的代表性有限。同时,由于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但限于数据可得性,本报告所构建的县域数字乡村指标体系难以充分展现乡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方方面面。基于本报告的研

32、究局限性,后续研究中,课题组拟以更合理的标准扩大研究的区县范围,优化对研究样本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对县级市、市辖区、县等不同县级行政单位的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研究;依托更多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数据、网络大数据和遥感数据,拓展数据来源。此外,课题组将根据数字乡村发展阶段、内容和形式的变化,持续拓展和深化现有评估指标体系,以期更全面准确的反映我国县域数字乡村动态发展实际。随着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使得县域生产与消费市场更加紧密的连接,有望通过数字技术红利驱动县域农业及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农村就业质量和农民收入水平,启动县域小循环助力国内大循环

33、。5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18 年),2019年,https:/././docs/2019-07/203477862 常倩、李瑾,乡村振兴背景下智慧乡村的实践与评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 3 期,第 16-26 页。3 财新传媒,中国数字经济指数报告(试行版),2017 年,http:/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推进专家研讨会,2020 年,http:/ 国家统计局,东西中部和东北地区划分方法,2011 年,http:/ 李先军,智慧农村:新时期中

34、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经济问题探索,2017 年第 6 期,第 53-58 页。7 农业农村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 2019,2019 年,http:/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2019 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2019 年,http:/ 653715.pdf。9 彭非、袁卫、惠争勤,对综合评价方法中指数功效函数的一种改进探讨,统计研究,2007 年第 12 期,第 31-36 页。10 赛迪顾问,中国数字经济指数 (DEDI) , 2017 年, https:/ 上海社会科学院,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17),2017 年,https:/ 商务部电子

35、商务和信息化司,中国电子商务报告 2018,2018 年,http:/ 腾讯,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2017),2018 年,https:/ 王素贞、张霞、杨承霖,农村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研究,世界农业,2014 年第 7 期,第 34-38 页。15 万晓榆、罗焱卿、袁野, 数字经济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视角,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 6 期,第 111-122 页。16 徐清源、单志广、马潮江, 国内外数字经济测度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调研世界,2018年第 11 期,第 52-58 页。17 尹丽波.数字经济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

36、19 年。18 周广竹,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智慧农村”建设,智慧中国,2016 年第 6 期,第 87-89页。19 张鸿、杜凯文、靳兵艳,乡村振兴战略下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评价研究,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20 年第 1 期,第 51-60 页。20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17 年),2017 年,http:/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全球数字经济新图景(2019),2019 年,http:/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 4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9 年,http:/ 中共中央国务院,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2019 年,51http:/ 2016. Tech

37、nology Trends Vision,https:/ European Commission. 2015. DESI 2015: Digital Economy and Society Index Methodological note,http:/ec.europa.eu/digital-agenda/en/digital-economy-and society-index-desi.26 European Commission. 2017. EU Action for Smart Villages,https:/ec.europa.eu/agriculture/sites/agricu

38、lture/files/rural-development-2014-2020/looking-ahead/rur-dev-small-villages_en.pdf.27 G20. 2016. G20 Digital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Initiative.http:/www.g20chn.org/hywj/dncgwj/201609/t20160920_3474.html.28 OECD2017. OECD Digital Economy Outlook 2017.https:/www.oecd.org/internet/oecd-di

39、gital-economy-outlook-284-en.htm,2017-10-11.29 Rhoades, S. A. 1993. The 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 Federal Reserve Bulletin.30 Somwanshi R, Shindepatil U, Tule D, Mankar A, Ingle N. 2016. Study and Development of Villageas a Smart Villa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tific & Engine

40、ering Research,7(6):395-408.31 Sutriadi, R. 2018. Defining Smart City, Smart Region, Smart Village, and Technopolis as anInnovative Concept in Indonesias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mes to ReachSustainability. IO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 012047.32 The Ministry

41、of Internal Affairs and Sports Rhineland-Palatinate. 2019. Digital Villages Germany,https:/enrd.ec.europa.eu/sites/enrd/files/tg_smart-villages_case-study_de.pdf.33 U.S.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BEA). 2018. Defining and Measuring the Digital Economy,Working paper.52附录附录附附录录 1: 有关数字经济测度的代表性研究有关数字

42、经济测度的代表性研究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二级指标文献来源文献来源宽带接入、人力资本、互联网应用、数字技术应用、公共服务数字化程度固定宽带、移动宽带、速率、可支付能力;基本能力和使用情况、高级技能及发展;内容、交流、交易;企业数字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欧盟(2015)数字经济与社会指数(DESI)投资智能化基础设施、创新能力、赋权社会、ICT 促进经济增长与增加就业岗位宽带普及率、移动数据通信、互联网发展、网络连接价格、ICT 设备及应用等;ICT 与研发、电子商务、知识扩散等;互联网用户、电商消费者、教育中的 ICT、电子政府应用、ICT 和健康等;ICT 商业动态、ICT 附加值等OEC

43、D(2017)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先行指标、一致指标、滞后指标物联网终端用户数、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移动宽带用户数、固定宽带用户数、ICT 主营业务收入、互联网投融资、电子商务规模、“互联网+”智慧能源、“互联网+”普惠金融、信息消费规模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7)数字经济指数数字基础设施竞争力、数字产业竞争力、数字创新竞争力、数字治理竞争力云服务、智能终端;经济产出、国际贸易、平台企业;技术研发、人才支撑、创新转化;公共服务、治理体系、安全保障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基础型数字经济、资源性数字经济、技术型数字经济、融合型数字经济、服务型数字经济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互联

44、网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宽带用户平均下载速率等;数据交易中心数量、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移动宽带用户数、固定宽带用户数等;高技术产业R&D 经费内部支出、高技术产业专利情况等;农业互联网平台数、两化融合国家级示范企业数、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等;即时通信、旅游、生活服务、网上购物、互联网金融、娱乐、教育、互联网医疗、出行、政务赛迪顾问 (2017)中国数字经济指数基础分指数、产业分指数、创新创业分指数、智慧民生分指数微信好友数、微信群数、微信公众号数、微信朋友圈数、微信评论数、云消耗金额、IDC 带宽等;公众号累计粉丝数、公众号月群发文章数、公众号月均转发次数、公众号菜单月

45、均点击次数、移动支付总笔数、移动支付总金额等;APP 数量、有效创业项目数;服务项目价值、服务治理星级、月活跃用户数、用户回流率、用户满意度、重点行业丰富度腾讯 (2015) “互联网+” 数字经济指数数字经济产业分指数、数字经济融合指数、数字经济溢出指数、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指数大数据产业、互联网产业的劳动投入、人工智能产业;供工业互联网、智慧供应链、共享经济、金融科技;制造业占比、其他行业对数字经济的利用;数据资源管理体系、互联网基础设施、数字化生活应用普及程度财新智库 (2017)中国数字经济指数数字化投入、数字化治理、数字化产出数字化创新、数字化基础设施;政府、企业、公众;数字产业化、产业

46、数字化万晓榆等 (2019)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53附附录录 2: 有关智慧乡村、数字乡村测度的代表性研究有关智慧乡村、数字乡村测度的代表性研究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二级指标文献来源文献来源特定领域服务当地供应、通讯、移动性、政府、工作、教育、医疗德国(2019)数字乡村生态系统技术平台基础平台服务、面向事件的架构、数据管理、链接特定领域服务等基础设施5G、无线网络等组织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商业模式、数字化路线图、生活实验室智慧乡村能力类指标信息资源(数据平台、资源共享)、保障体系(管理、人员等保障)、智能设施(智能终端、网络条件)、应用基础(互联网普及、教育程度、经济水平)常倩、李瑾(201

47、9)智慧乡村评价指标体系智慧乡村成效类指标惠民服务(智慧出行、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养老、智慧帮扶、便民生活、文化生活)精准治理(党建、村务、治安、应急、生态)产业经营(生产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电商销售)社会反响(村民满意度、村民参与度)特色指标(机制创新度、社会影响度)数字乡村宏观环境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农村居民人均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村用电量、科技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张鸿等(2020)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评价指标体系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农村宽带接入用户、域名数、IPv4 地址数、网站数、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光缆线路长度数字乡村信息环

48、境第三产业对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贡献率、邮电业务量、移动电话普及率、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收入、邮政业网点、从事信息传输、信息技术服务业人员平均工资数字乡村政务环境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地方财政交通运输支出、地方财政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地方财政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已通邮的行政村比重数字乡村应用环境每百家企业拥有网站数、有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企业数、电子商务销售额、电子商务采购额、快递件数、农村投递路线54附附录录 3: 指标体系说明与数据来源指标体系说明与数据来源一一级级指标指标二级指二级指标标具体指标具体指标指标说明指标说明数据来源数据来源数字基础设施指数信息基础设施指数每万人的移动设备接入数友盟平台

49、可监测的安卓移动设备数友盟数据每万人的 5G 基站数以 5G 基站等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是信息基础设施新基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暂未纳入测算数字金融基础设施指数数字金融基础设施覆盖广度数字金融基础设施覆盖广度指互联网金融服务供给在多大程度上能保证用户得到相应服务是通过电子账户数等来体现,具体包括每万人拥有的支付宝账号数、支付宝绑卡用户比例、平均每个支付宝账号绑定银行卡数直接采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开发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中的同名一级指标的数值,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18 年),https:/././docs/2019-07/2034778

50、69.pdf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使用深度(1)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使用深度既包括实际使用总量指标,也包括使用活跃度指标和使用深度。具体指标包括支付业务(人均支付笔数人均支付金额、 高频度活跃 (年活跃次数在 50 次及以上)用户数在年活跃1 次及以上用户中的占比)、货币基金业务(人均购买余额宝笔数、人均购买余额宝金额、每万人支付宝用户购买余额宝的人数)信贷业务(每万支付宝成年用户中有互联网消费贷的用户数、人均消费贷款笔数、人均消费贷款金额、每万支付宝成年用户中有互联网小微经营贷的用户数、小微经营者户均贷款笔数、小微经营者平均贷款金额)、保险业务(每万人支付宝用户中被保险用户数、人均保险笔数、人均保险金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北京大学:县域数字乡村指数研究报告(2018)(76页).pdf)为本站 (小时候)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