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北京体育大学: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187页).pdf

编号:65644 PDF 187页 19.43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北京体育大学: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187页).pdf

1、北京 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北京体育大学01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序言通过举办奥运会,创造丰厚的奥运遗产,为广大民众带来长期收益,带动主办城市和地区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重要目标。这与“通过体育构建更美好世界”的奥林匹克愿景高度契合,也越来越在包括奥运会主办国在内的更加广泛的层面成为共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是奥林匹克

2、2020议程颁布之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在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的指导下,北京冬奥组委始终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积极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和奥林匹克2020+5议程改革路线图,积极团结各方力量,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种困难挑战,扎实有序推进筹办工作,全面兑现各项承诺,不仅聚焦赛事本身,努力为全世界运动员搭建公平竞技、创造卓越的舞台;更加注重遗产和可持续工作,通过制定实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努力在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等七大领域创造丰厚遗产,从而更好地发挥奥运带动作用,促进城市和区域协同发展、社会文明

3、进步。目前,伴随着冬奥会各项筹备工作的全面就绪,上述七大领域遗产成果也正加快形成,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或者正将从这些遗产成果中获益,而且将长期获益。一、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加速健康中国建设2015年北京冬奥会的申办成功,点燃了广大中国民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极大促进了冰雪运动在中国的普及推广。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报告显示,自冬奥会申办成功至2021年10月,中国居民参与过冰雪运动的人数为3.46亿人,冰雪运动参与率24.56%, “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愿景变为现实,深刻改变着世界冬季运动格局,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留下宝贵遗产。在冬奥筹办带动下,集中制定出台一系列促进冰雪运动发展的规划和

4、政策,为冰雪运动普及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加快冰雪场地设施建设,截至2021年年初,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较2015年增幅达317%;全国已有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较2015年增幅达41%,为群众参与冰雪运动创造了条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冰雪活动,打造了20余项品牌活动, “全国大众冰雪季”连续举办7届,每年举办超千场次赛事活动,直接参与和间接影响的人数规模近亿人次。深入实施校园冰雪计划,多措并举推动冰雪运动02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在全国2.5亿中小学生中普及,截至2020年底在全国遴选冰雪特色学校2062所。积极承办举办高水平冰雪赛事,201

5、8-2019赛季国内冰雪赛事达75项,各类国际冬季单项体育协会世界杯、世锦赛、积分赛、大奖赛等高水平冰雪赛事纷纷落户中国。以冬奥备战促进中国竞技冰雪运动发展,组建35支国家队,实现北京冬奥会109个小项全覆盖;积极为残疾人参与冰雪运动创造条件,冬残奥实现6大项全覆盖。大众冰雪有力促进了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助力。二、促进冰雪产业和科技发展,持续释放冰雪经济活力在冬奥筹办带动下,冰雪资源不断集聚,冰雪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科技与冰雪运动相结合,一批科技冬奥成果率先应用示范,市场开发成效明显,冰雪经济活力持续释放,已经成为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伴随着冰雪运动快速普及和冰雪

6、场地设施加快建设,冰雪产业快速发展,冰雪装备制造、冰雪健身休闲、冰雪旅游、冰雪会展、冰雪文化等不断壮大,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中国冰雪产业体系。截止2019年底,我国冰雪产业规模约为4235亿元,比2015年2700亿元增长56.85%。制定实施科技冬奥(2022)行动计划,截至2021年11月,启动80项“科技冬奥”重点项目,已有37个项目的112项新技术成果在北京冬奥会各场景得到应用示范。赛后,这些成果将逐步推广应用到城市运行发展各个领域,形成丰富的科技冬奥遗产。北京冬奥会共成功签约45家赞助企业,包括11家官方合作伙伴,11家官方赞助商,10家官方独家供应商,以及13家官方供应商。2018

7、年7月特许经营计划正式启动,截至2021年底,开发16个类别的5000余款特许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覆盖全国。冬奥会为赞助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和平台,一批赞助企业通过冬奥赋能实现了快速发展。三、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引领社会文明进步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和举办,不仅契合“更团结”的最新奥林匹克格言,更加契合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尽力、共同享有”的理念,产生了良好社会效应,全面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增强了全社会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广泛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在青少年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奥林匹克价值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截至2020年底,在全国认定835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以冬奥志愿服务带动

8、城市志愿服务发展,冬奥会赛会志愿者报名人数达到115万,截至2021年11月,“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突破448.9万人,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高涨,营造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良好社会风03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气。以北京冬奥会为媒介,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的沟通交流,在国家外交活动中融入冬奥元素,促进以冰雪项目为核心的中外体育合作和人文交流,使北京冬奥会成为疫情条件下促进世界团结的重要平台。加快无障碍设施建设,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使残疾人出行更顺畅、生活更便利,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包容性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冬奥筹办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冰

9、雪运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成为公众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由2001年的43.7增长到50.18%;河北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省常住总人口的43.41%。四、传播奥林匹克文化,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互鉴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和举办,促进了奥林匹克精神、理念和文化在中国尤其是主办城市的传播,推动了包括奥林匹克文化在内的世界多元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互鉴,形成一批有北京冬奥会特色的文化遗产。建设一批冬奥文化设施,夯实冬奥文化传播的基础,至2021年底在全国建成冬奥文化广场43个,丰富了城市文化供给;在北京冬奥会三赛区分别

10、设立了奥林匹克公园,为城市增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崇礼华侨冰雪博物馆、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促进奥林匹克文化研究、传播和推广。充分利用冬奥筹办各个重要节点,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设计开发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火炬、吉祥物、体育图标等一系列冬奥形象标识,创作了一大批冬奥歌曲、电视栏目、短视频、影视作品、特许商品等冬奥文化产品,生动体现了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同时带动提升了我国相关文化产品的创作水平。创新冬奥会宣传推广模式,促进新技术在传播领域的应用,提升国家文化传播能力与水平。以筹办冬奥为契机,主办城市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努力

11、满足广大市民日益丰富和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五、践行绿色办奥理念,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将可持续性要求贯彻到冬奥会筹办和举办全过程,严格实施低碳管理,努力实现北京冬奥会碳中和目标,加强赛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冬奥会对环境正影响。冬奥会场馆规划建设中,最大化利用现有场馆和设施(12个竞赛场馆中5个为既有场馆),尽可能减少新建场馆,并力求将所有场馆建设成为绿色场馆。赛区建设中,全面保护动物、植物、表土及水资源,对施工影响区域全部实施生04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态修复。筹办过程中,严格低碳管理,推进低碳场馆、低

12、碳能源、低碳交通创新示范,4个冰上场馆使用了二氧化碳制冷剂,场馆常规电力需求实现100%绿色电力供应,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使用占比超过85%。在全面碳减排的基础上,多渠道实施碳补偿,推动林业碳汇和企业赞助核证减排量,在全社会推广碳普惠制,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努力实现北京冬奥会碳排放全部中和的目标。大力推进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实施治气、治沙、治水攻坚战,取得积极成效。大气环境显著改善,北京市和张家口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分别由80.6微克/立方米和34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3微克/立方米和23微克/立方米;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北京市和张家口市森林覆盖率分别由41.6和37%增

13、长至44.4%和50%;京津冀地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提高,北京市污水处理率由87.9%提高到95%,张家口市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占比由70%提高到100%。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为北京冬奥会打上美丽中国底色。六、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冬奥筹办有力促进了北京、张家口主办城市和延庆、首钢等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升级,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冰雪产业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北京是世界上首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双奥之城”。2008年北京奥运会,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奥运遗产,有力支撑了后奥运时期首都城市快速发展。2022年北京冬奥会充

14、分发挥带动效应,极大地促进了冰雪运动普及和全民健身,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加速城市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双奥之城”开启新征程。延庆区紧抓冬奥契机,推动冬奥、世园、长城三张“金名片”联动发展,提前谋划场馆及附属设施赛后多功能利用,促进冰雪科技、新能源等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向着“最美冬奥城”目标稳步迈进。张家口冰雪运动快速普及,以装备制造为重点的冰雪产业加快发展,冰雪经济拉动就业,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9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着力打造全亚洲冰雪旅游度假目的地和“体育之城”。首钢作为百年钢铁企业,从服务保障奥运、落实国家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和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要求出发,实施整

15、体搬迁调整,以北京冬奥组委入驻和首钢滑雪大跳台的建设为契机,将工业遗产再利用与北京冬奥会筹办紧密结合,着力推进“四个复兴”,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和张家口崇礼奥林匹克公园获得奥林匹克命名,这将有利于三地赛后充分利用奥林匹克品牌价05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值,进一步传承和利用好冬奥场馆遗产,举办高水平冰雪赛事和群众性冰雪活动,培育全季旅游目的地,打造“京津冀冰雪运动胜地”。七、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交出两份优异答卷北京冬奥会筹办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冬奥筹办加速带动京张两地交通基础相连相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治

16、、产业发展互补互促、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初见成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取得了积极进展,交出了冬奥筹办和本地发展的两份优异答卷,实现奥林匹克运动与区域发展的双赢。交通基础设施相连相通,建成京张高铁和京礼高速,北京到张家口仅需50分钟,区域交通干线逐步织密,一批综合性交通枢纽逐步建成,不仅满足冬奥保障需求,也为赛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产业发展互补互促,京张两地立足城市功能定位,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积极推动区域间在冰雪产业尤其在冰雪装备制造,可再生能源延伸产业和农业等领域的合作,着力打造互补互促的产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京张两地三赛区以冬奥

17、筹办为带动,加强在通信、住宿餐饮、医疗、教育等多方面的共建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共建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和一批教育设施,区域整体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以京张高铁和京礼高速为依托,着力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内涵。2022年北京冬奥盛会宏伟画卷的背后,是由千千万万个人物和事件、心血和汗水汇集而成,这些千万个冬奥建设者的故事和千万卷筹办工作的蓝图充分体现了冬奥筹办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的创新,形成了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冬奥筹办成果,也是最具引领示范和传承借鉴效应的遗产案例,成为一届“精彩、非凡、卓越”奥运盛会最亮眼的注解。本报告收录了44个冬奥筹办遗产案例,包

18、括冰雪运动普及发展、冬奥场馆、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城市更新、区域协同、文化传播、奥林匹克教育、志愿服务、包容性社会建设等各方面的亮点筹办成果,是筹办工作最鲜活的故事和最生动的实践。这些点点滴滴的案例和实践,将被人铭记,广为传承,点亮未来,书写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新篇章。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李森王仁华刘兴华刘新平刘楠祁轩苑文颖姜巍樊佩杰黄颖辛宇晨刘嘉林杨欢夏亮任远李嘉琦邓文杰北京体育大学 曹卫东高峰田志宏张健白宇飞邹新娴蒋依依杨建荣洪建平时婧罗士左文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编写团队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目录场馆遗产案例 01国家游泳

19、中心 “水立方” 变 “冰立方” , 实现双奥场馆可持续利用 02国家体育馆 “冰之帆” 07五棵松体育中心京西活力引擎 10国家速滑馆 “冰丝带” 15首都体育馆半百老馆焕发青春 18首钢滑雪大跳台 “雪飞天” 23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雪飞燕” 26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雪游龙” 30云顶滑雪公园 33国家跳台滑雪中心 “雪如意” 36国家冬季两项中心 40冬奥村 44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打造北京城市新 “会客厅” 50体育遗产案例 53北京市青少年冰球俱乐部联赛 54全国大众冰雪季群众性冰雪运动盛宴 58北京冬奥组委云端学习平台贡献北京智慧 63北京冬奥会滑雪战队雪上人才培养, “铁军” 保驾护

20、航 66“冰上龙舟” 从水里滑到冰上 69经济遗产案例 73全球冰雪第一展国际冬季运动 ( 北京 ) 博览会 74“交互式多维观赛” 转播技术全景看冬奥 78冬奥赋能安踏企业发展 82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08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社会遗产案例 85冰雪运动旱地化北京市石景山区电厂路小学对冰雪进校园的有益探索 86广宁街道高井路冬奥社区 93双奥志愿者 97“小冰球大梦想” “奥运城市杯” 北京国际青少年冰球邀请赛 101文化遗产案例 106“相约北京” 国际艺术节 107冰上舞剧 踏冰逐梦 111北京广播电视台冬奥纪实频

21、道 115北京冬奥宣讲团 119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 123北京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 127环境遗产案例 131创新标准, 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132精心保护赛区植物 135剥离回用, 保护富含种子的表土资源 139避护结合, 减少对延庆赛区动物影响 142修复生态, 促进赛区场馆与自然相融 144创新机制, 实现冬奥场馆100%可再生能源供电 146城市和区域发展遗产案例 148智慧冬奥引领张家口率先进入5G时代 149残疾人的一天 152京张高铁 156京张共建北医三院崇礼院区 162延庆区打造 “冬奥人家” 精品民宿 165海坨农民滑雪队从农民到滑雪教练的转型 169“冬奥有她” 助力女性

22、小微企业发展 17201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场馆遗产案例02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编者按:国家游泳中心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举办了游泳、跳水和花样游泳比赛,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将举办冰壶和轮椅冰壶比赛。场馆通过架空结构的转换,将原有游泳池区域变成冰壶场地,成为世界首个“冰水转换”的场馆。赛后,比赛大厅将既能承办游泳赛事,又能组织冰上赛事,同时还能承接大型文化演出活动,从而实现场馆的反复利用、综合利用、长久利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变 “冰立方” , 实现双奥场馆可持续利用03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23、遗产案例报告(2022)历史辉煌:创造浓墨重彩的奥运历史国家游泳中心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占地629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2008年1月28日正式竣工,主体建筑紧邻城市中轴线,与国家体育场相对,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场馆。2008年奥运会期间,作为游泳、跳水、花样游泳及水球部分比赛项目场地,共产生42枚金牌,其中美国运动员菲尔普斯在这里一举拿下8枚奥运金牌,成为奥运历史上单届夺取金牌最多的选手,也因此在奥运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22年冬奥会期间,国家游泳中心将承担冰壶和轮椅冰壶冬奥比赛任务,产生4枚金牌。服务大众:嬉水乐园与赛事圣地2008年奥运会后,国家游泳中

24、心始终按照“百姓场馆”定位不断推动全民游泳健身运动发展。经改造后水立方形成奥林匹克比赛大厅、热身区、嬉水乐园三大功能区,成为了孩子们嬉水天堂和大众游泳健身之地。截至2017年底,水立方共接待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举办各类活动1200余场次,为200万群众提供游泳服务。同时,国家游泳中心先后承办国际泳联世界跳水系列赛、国际泳联短池游泳世界杯系列赛、国际泳联花样游泳大奖赛等一系列国际泳联赛事,其中,国际泳联短池世界杯系列赛(北京站)已连续举办9年;国际泳联世界跳水系列赛(北京站)已连续举办8年。一馆两用:水冰转换拓展场馆功能国家游泳中心是全球范围内首个通过“水冰转换”变为兼具游泳馆和冰壶馆功能的

25、场馆。此前,历届冬奥会冰壶比赛场地都是在混凝土结构上进行制冰,而国家游泳中心成为了国际上首座在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场馆,即通过在泳池搭上钢架和支撑板,铺上保温层、防水层,再建设高精度的冰壶赛道,开展冰壶比赛,转换时间约为一个月。这一转换模式实现了“水立方”与 国家游泳中心04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国家游泳中心国家游泳中心南广场 地下一层“冰立方”互换,大幅拓展了场馆的功能。其转换材料亦可重复利用,大幅降低了后期的拆除改造成本。智能管理:打造智能、绿色场馆国家游泳中心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改造场馆中首个获得绿色建筑二星设计评价标识的项目。改造后的全新的智能建筑

26、管理系统将有效控制和监测场馆室内的温度、湿度、照明、声学等变化,为冬奥冰壶比赛提供良好环境。同时,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BIM等技术手段,设置场馆能源管控中心对空调、采暖、电梯、照明等建筑能耗及水资源消耗采取分项、分区计量控制,建立能耗及碳排放总量控制监测平台,有效控制场馆碳排放,将场馆打造成绿色、低碳场馆。赛后利用:多功能、全天候、全方位运营赛后国家游泳中心将开展全民健身、水上冰上赛事、青少年训练、国家队训练保障以及各种文化活动。开展全民健身及冰雪运动普及推广活动。赛后,国家游泳中心将成为既保留游泳运动功能,又满足大众冰上运动需要的“全天候双轮驱动”场馆。一方面继续全面开放,持续推动全民游

27、泳健身运动发展。另一方面,将主泳池改造为冰面,举办冰壶和花样滑冰等冰上赛事之余,开展群众性冰上体验活动;同时利用南广场地下空间建立两块冰面。可开展冰壶体验、滑冰健身、冰上培05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训、冰上演出等冰上运动,每年可接待10万名以上的冰上运动爱好者参与健身,成为推广青少年冰上运动的重要载体。承接水上和冰上赛事。赛后,国家游泳中心将继续承接游泳、跳水、花样游泳等各类国际和国内水上赛事。同时,承接世界冰壶锦标赛、花样滑冰大奖赛等各类冰上赛事。此外,还将为国家游泳队、冰壶队及其他专业运动队提供专业的训练比赛场地。举办各类商业活动和驻场演出活动。2008

28、年以来,国家游泳中心举办了众多科技、汽车、时尚方面的品牌活动。赛后,将继续承接大型公关活动、产品发布、企业年会、大型会议、演出、酒会、展览展示等活动,为国内、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提供一流的展示、交流平台。开展青少年冰上和水上运动教育。赛后,将复制目前游泳俱乐部经营模式创建冰上俱乐部,与北京市各中小学联系,开设冰上运动课程。开发儿童体验馆,打造儿童素质成长教育基地,为儿童提供全产业链的产品和服务。 “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轮椅冰壶项目在“冰立方”举行 2017年游泳世界杯北京站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进行06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展示宣传冬奥文化。赛后将设置1

29、500平方米冬奥文化展示区,通过各类宣传、活动等途径吸引大众对冰雪运动的关注,激发大众冰雪运动参与热情。国家游泳中心在2008年奥运会后一直保持很高的利用率。北京2022年冬奥会后,作为“双奥”场馆遗产,赛后利用将不断丰富,功能日趋全面,成为既能满足大众冬季冰上运动需要,又保留夏季游泳运动功能的“全天候双轮驱动”场馆,形成“三季供水,一季供冰”的四季使用服务模式,打造精品赛演活动、体育健身、体育休闲娱乐、无形资产开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体育服务综合运营格局,助推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和文化休闲各项事业发展。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倒计时100天活动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举办07北京 2022 年

30、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编者按:国家体育馆作为“双奥场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过体操、蹦床、轮椅篮球等奥运和残奥赛事。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将举行男子冰球、女子冰球部分比赛,以及残奥冰球比赛。国家体育馆在从夏奥到双奥场馆改造过程中,践行以运动员为中心理念,增添冬奥文化建筑特色,打造绿色可持续场馆,赛后将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更加多样化的利用,服务市民体育健身及各种文体活动举办。国家体育馆 “冰之帆”08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国家体育馆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总建筑面积80890平方米,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承担竞技体操、蹦床、手球、轮椅

31、篮球项目比赛,共产生14枚金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国家体育馆主要用于开展大型国内外体育赛事和文艺表演活动,以及向市民提供多功能服务。为举办北京冬奥会,国家体育馆对场馆进行了大幅度改造,在主馆新增冰球比赛功能,将副馆改造为赛时更衣区,同时在场馆北侧扩建冰球训练馆“冰堡”,改建后场馆面积达到9.8万平方米,实现了从夏奥场馆到双奥场馆的“华丽转身”。规划设计以运动员为中心充分践行“以运动员为中心”理念,将更衣室设计在比赛场馆和训练馆之间,最大限度减少运动员行走距离。此外,充分考虑训练、比赛需求,除每支队伍有固定更衣室外,还配备赛时更衣室。 国家体育馆 国家体育馆09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

32、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冰堡”造型体现冬季运动特色为充分体现冬奥会的冰雪元素,新建设的训练馆“冰堡”外立面采用863块一面光滑、一面具有凹凸质感的冰花图案的压花玻璃,采用错落有致的排列方式作为玻璃幕墙。当夜幕降临,“冰花”玻璃配合灯光,逼真地呈现出“冰堡”效果,营造出浓浓的冬季运动氛围。场馆改建注重绿色可持续国家体育馆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进行改造。“冰堡”采用仿冰玻璃砖设计,充分引入自然采光,通过外遮阳和内遮阳系统调节自然采光,最大限度减少照明能耗。制冰系统采用国际领先的新型制冷剂,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制冰机组设备自带热回收系统,使整个制冰系统更加环保。同时,室内装备传感器,实现自

33、动调节新风,90%的空间将具有空气净化能力。更衣室采用模块化建筑和装配式系统技术,选用环保、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装配率达95%以上。“两栖”场馆丰富赛后利用方式改建后的国家体育馆冰场拥有两块符合奥运冰球赛事标准的60米26米的尺寸冰面,也可以转换为60米30米尺寸的冰场,不但可用于举办冰球赛事,还可供花样滑冰、短道速滑等项目使用。同时,场馆还具备冰场和夏季运动项目场地双向转换的能力,充分体现出了“两栖”特色,也为赛后开展丰富多样的利用预留了条件。赛后,国家体育馆将继续举办包括冰球、篮球、体操、拳击在内的国内外体育赛事。同时对公众开放,除夏季项目外,还将组织开展大众冰球培训、大众冰球赛事等,宣

34、传冰球文化。还将筹办系列公益活动,推动花样滑冰、冰壶、短道速滑等冰上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此外,开展文化演艺、科技娱乐沉浸式体验、电视节目等多种方式商业利用。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国家体育馆将开展综合性赛后利用,成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重要的大型体育文化地标,为区域立体全方位发展贡献自身的独特力量。 国家体育馆训练馆“冰堡”10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编者按:五棵松体育中心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举办了篮球比赛,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将产生女子冰球金牌。利用其周边土地临时搭建的原北京2008年奥运会棒球场地赛后已拆除并改造为商业街区(HIUP)。2008年北京奥

35、运会后,五棵松体育中心南部区域新建群众性篮球主题公园(HIPARK)。以冬奥筹办为契机,五棵松体育中心东南侧新建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HI-ICE,又名冰凌花)作为冰球训练场馆,并将冰凌花西部广场改造为五棵松体育广场。北京冬奥会后,包括五棵松体育中心在内的各场馆和设施集群将共同打造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综合体,成为带动激活京西区域体育文化活力的重要引擎。五棵松体育中心京西活力引擎11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五棵松体育中心及周边附属设施位于北京市西四环五棵松桥东北角,总占地面积28公顷,其中五棵松体育中心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冰凌花占地面积3.9万平方米。高效利用:

36、创造 2008 奥运遗产赛后利用典范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五棵松体育中心成为CBA首钢篮球队主场,并相继成为NBA中国赛北京站和2019年男篮世界杯比赛场 五棵松体育中心五棵松体育中心 篮球主题公园商业区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12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馆。除体育用途外,通过承接各类商业演出、颁奖典礼及会展等活动,年吸引观众数百万人次,平均使用天数逾200天,场馆利用率接近80%,位列世界先进水平。自2012年至2019年,五棵松体育中心利用效率不断攀升,特别是自2015年起,活动总场次保持在年均70场以上,成为集体育、文化、娱乐、教育、生活等活动于一体的北京城

37、市新地标。华丽转身:4 小时实现冰篮场馆自由切换2004年,五棵松体育中心在规划建设篮球馆之初,便已为场馆未来同步开展冰球项目预留了硬件条件。通过在场地下方预埋制冰系统和相应的制冷设备,使场馆无需大规模改造便可实现开展冰球项目的目的。经过升级改造后的五棵松体育中心,由篮球场变成冰场只需4小时,大大降低了成本和转场时间,且转换技术具有可复制性。20162017赛季KHL(大陆冰球联赛)主场比赛,首次利用预埋管道进行制冰。五棵松体育中心也作为KHL昆仑红星队的主场,连续多年成功举办KHL联赛和NHL中国赛。2018年,北京市第一届冬季运动会在此举行。此外,场馆多次承接花样滑冰和冰球比赛,连续举办三

38、届冰上雅姿比赛。低碳环保: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 + 超低能耗建筑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冰 五棵松体育中心的制冰车 20122019 年五棵松体育中心利用情况年份2000182019总计比赛6542186演唱会2524302733222723211文娱类活动189114其他4075544231总计475459767571847654213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凌花)在冬奥历史上首次使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通过将二氧化碳传送到场地下预埋的制冷盘管中进行热交换,整个制冰

39、系统换热效率更高,与传统制冰方法相比,综合能耗可节约40%以上。同时,二氧化碳直冷系统还可以保证冰面各点温度一致,使冰面温度恒定,质量更优,且无任何污水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按照超低能耗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建筑采用若干节能措施“降低需求”,通过优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降低围护结构所产生的空调冷热负荷,通过采用排风热回收装置降低新风所产生的空调冷热负荷,通过采用制冰余热回收降低项目市政用热量。“提高能效”,通过采用高性能冷水机组、高效水泵风机、风机水泵变频措施、冰场除湿优化等技术措施,提高设备能效,降低能源消耗,高效机电系统节能率77.1%。“开源补强”,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系

40、统,如光伏发电系统替代一部分传统能源,降低常规能源的消耗量。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若干节能创新科技。如国内首个传统铝合金幕墙系统,通过采用高性能玻璃,达到传热系数低于1.0W/(K)。首次在冰场采用溶液除湿机组,替代传统的电热转轮除湿。首次对冰场区域进行再保温设计,平衡保温和结露风险。采用磁悬浮冷水机组、大风量全热回收空调机组,热回收效率70%。冰场区域采用满足高清转播需求的LED照明设计,照明系统升级节能23%。赛后利用 : 打造京西体育文化活力引擎冬奥会后,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集群将发展成为包括冰篮场馆、篮球公园、冰上运动中心、商业街区、体育广场等在内的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综合体,成

41、为带动京西文化体育活力的重要引擎。助力全民健身。冬奥会后,五棵松体育中心将成为全季运动项目的场馆。冬季,利用冰篮转换,五棵松体育中心将举办冰上运动赛事和活动。HIUP中央广场每年冬季也将举办期三个月并深受广大市民欢迎的冰上乐园。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集群将成为向大众及青少年普及推广冰上运动,特别是冰球运动的基地。其他季节将推出五棵松全民健身活 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冰凌花) 14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 “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冰球比赛在五棵松体育中心举行动,助推区域全民健身、群众体育、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把五棵松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篮球圣地。继续承接体育赛事

42、。冬奥会后,五棵松体育中心将继续承接NBA中国赛等职业篮球赛事,还将承接北美冰球联赛(NHL)中国赛等职业冰球赛事。继续承担好CBA首钢篮球队和KHL北京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主场服务角色。开展文化体育类商业活动。冬奥会后,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集群将以文化、体育双擎驱动,承接国内外演唱会、时尚秀、舞台剧、企业庆典、新产品发布会等商业活动,开展篮球高端训练营、人气赛事等商业赛事活动,利用“沉浸式”互动体验的全新商业模式,打造“中国体育特色商业街”,成为京西体育文化及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15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编者按: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前身是北京2008年奥

43、运会射箭场和曲棍球场,举办了射箭、曲棍球以及7人制和5人制盲人足球比赛。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将举办速度滑冰比赛,场馆采取全冰面设计,面积约1.2万平方米,可满足速度滑冰、短道滑冰、花样滑冰、冰壶、冰球等五大类冰上运动项目的竞赛要求。赛后,国家速滑馆将成为国际滑联卓越中心,常年举办各种冰上赛事,广泛开展群众冰雪运动,成为北京市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多功能场馆,以及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五位于一体的多功能冰上中心。国家速滑馆 “冰丝带”16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临时场馆(曲棍球场、射箭

44、场)基础上新建而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国家速滑馆承担速度滑冰项目比赛,产生14枚金牌。科技创新创造夺目亮点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北京赛区标志的新建场馆,国家速滑馆从场馆规划建设阶段就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大胆创新,突出科技的引领作用,主要呈现出四大亮点。亮点 1:1.2 万平方米全冰面设计国家速滑馆采用亚洲最大的全冰面设计,面积达12000平米。其中包括三条400M速度滑冰比赛道、一条速滑比赛练习道、一块60X30M多功能冰场(短道速滑模式)、一块61X31M多功能冰场(冰球与花样滑冰模式)以及一块活动冰场,通过对每一块冰面单独控温,可同时满足速度滑冰、短道滑冰、花样滑冰、冰壶、冰

45、球等五大类冰上运动项目的竞赛及大众使用需求,使整个场馆实现“同时运行、不同使用”。亮点 2: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设计国家速滑馆设计高度33米,主场馆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外幕墙由3360块幕墙玻璃拼接而成,依照冰和速度结合的设计理念,沿着场馆外墙曲面由低到高盘旋而成的“冰丝带”,犹如速度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高速滑动留下22条风驰电掣般的轨迹。国家速滑馆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体育场馆,长跨约200米,短跨约130米,采用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结构的用钢量约为传统屋顶的1/4,节约钢材约1100吨,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55吨。亮点 3:二氧化碳直冷制冰技术 国家速滑馆获

46、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评价标识,在奥运会历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这是目前世界上最为环保的制冰技术,它的碳排放趋近于零;同时作为先进的制冰技术,其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以内,可确保在赛时期间为运动员 国家速滑馆“马鞍形”索网屋面设计17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提供高标准的竞赛场地。此外,国家速滑馆制冷产生的余热回收可用于运动员生活热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维护等,每年可节电180万度。亮点 4:智慧场馆为实现场馆智慧化,国家速滑馆在设计、施工、运营管理阶段,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信息技术,引入全新的“智慧运维系统”和“定位导航系统”,就像给场馆配备了一颗精算

47、“大脑”,既可以为运动员提供计时、计速和计圈的训练服务,也可以为观众等各客户群提供手机定位导航服务,通过导航提供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此外,机器人问路、无人售卖车以及虚拟冰雪运动等多种新科技成果也将为观众提供更方便、快捷的观赛体验。赛后利用打造区域冰上运动中心满足冰上运动竞技需要。国家速滑馆作为国际滑联卓越中心,将常年承办或主办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以及班迪球等各类国际专业赛事和国内冰上赛事。同时,将作为国家队和各级运动队的训练基地,提供专业的冰上训练场地设施,培养专业人才。满足大众冰上运动需求。赛后,国家速滑馆将分区域向市民开放,针对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开展各类喜闻乐见的冰上运

48、动项目。通过针对不同项目分区域、分标准进行制冰,可接待超过2000名市民同时开展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冰球、冰壶、花样滑冰等各类冰上运动。此外,将开展冰上运动培训和课程,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冰雪运动需求,为国家未来冰上运动发展储备力量。国家速滑馆除了能满足各类冰上运动需求,还能为各种文化休闲活动提供综合性场地,并将致力于打造成为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五位于一体的多功能冰上中心,与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等共同组成标志性的奥运场馆集群,成为北京市新的城市地标之一。 “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速度滑冰项目在国家速滑馆举行18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

49、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编者按:作为北京赛区历史最为悠久的体育场馆,首都体育馆在2022年又将迎来新的使命和身份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场馆。场馆改造过程中秉承“修旧如旧”的重要理念,既通过保持外貌不变以保留人们对首都体育馆的最深记忆,同时又广泛采用高科技和可持续发展技术,保持了有机更新的首都体育馆以冬奥会为契机激发了自身新的活力,将继续作为“常青树”服务首都冰上运动开展。首都体育馆半百老馆焕发青春19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首都体育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东侧,建于1968年。50多年间,它见证了中国体育的许多重要时刻:1971年中美乒乓球友谊赛、19

50、80年美国花样滑冰队访华、1990年北京亚运会、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北京奥运会期间,首都体育馆作为排球场地,共产生2枚金牌。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这座场馆将再度转换身份,承担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两项冬奥比赛任务,产生14枚金牌。外观“修旧如旧”2020年12月25日,首都体育馆场馆群新建及改扩建工程完工,其中,首都体育馆与首体花样滑冰训练馆完成改造,新建首体短道速滑训练馆(冰坛)。此外,建设首都滑冰馆、运动员公寓与冬奥赛事中心。首都体育馆面积为45406平方米,有1.5万个观众坐席,首层有1块61m*31m的冰场,可承接短道速滑、冰壶、花样滑冰、冰球等冰上运动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北京体育大学: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187页).pdf)为本站 (小时候)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